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技术原理

仪器信息网技术原理专题为您整合技术原理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技术原理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技术原理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技术原理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技术原理话题讨论。

技术原理相关的论坛

  • 红外原理与催化燃烧原理技术指标对比

    技术指标  催化燃烧原理 红外原理精度 +/- 5%FS (GM +/-3%FS) +/-2%FS 传感器寿命      3年以上 5~10年抗中毒    较差 没有中毒现象广普性  好(可以测H2 )  差(不能测H2)价格   适当 高维修费用     高 低

  • 【实验】RACE技术的原理和操作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克隆新基因的方法和手段,如图谱克隆技术、转座子标签技术、mRNA差异显示技术二基因组减法技术以及cDNA文库筛选技术等。但上述方法人多具有实验周期长、技术步骤烦琐且工作量大等特点。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是一种基于PCR从低丰度的转录本中快速扩增cDNA的5'和3'末端的有效方法,以其简单、快速、廉价等优势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经典的RACE技术是由Frohman等(1988)发明的一项技术,主要通过RT-PCR技术由已知部分cDNA序列来得到完整的cDNA5'和3'端,包括单边PCR和锚定PCR。该技术提出以来经过不断发展和完善,克服了早期技术步骤多、时间长、特异性差的缺点(Frohman等,1995:Schaefer,l995: Chen,1998: Bespalova等,1998: Matz等11999)。对传统RACE技术的改进主要是引物设计及RT-PCR技术的改进:改进之一是利用锁定引物((lock docking primer)合成第一链cDNA,即在oligo(dT)引物的3' 端引入两个简并的核苷酸【5'-Oligo(dT)16-30MN-3',M=A/G/C;N=A/G/C/T】,使引物定位在poly(A)尾的起始点,从而消除了在合成第一条cDNA链时oligo(dT)与poly(A)尾的任何部位的结合所带来的影响;改进之二是在5' 端加尾时,采用poly(C),而不是poly(A);改进之三是采用RNase H-莫洛尼氏鼠白血。病毒(MMLV)反转录酶或选择嗜热DNA聚合酶可能在高温(60℃ -70℃)有效地逆转录mRNA,从而消除了5'端由于高CC含量导致的mRNA 二级结构对逆转录的影响;改进之四是采用热启动PCR (hot start PCR)技术和降落PCR(touch down PCR)提高PCR反应的特异性。随着RACE技术日益完善,目前己有商业化RACE技术产品推出,如CLONTECH的MarathoTM技术和SMARTTM RACE技术。邢桂春等(2001)先后使用上述两种试剂盒进行RACE反应,结果发现使用MarathonTM所得到的片断总是比采用SMARTTM RACE试剂盒到所得到的片断短。其原因在于MarathonTM技术反转录反应往往不能真正达到mRNA的5' 末端。所以认为,进行RACE反应应当优选SMARTTM RACE试剂盒。以下就国内目前应用最广的SMARTTM RACE试剂盒为例,简要概述RACE技术的原理和操作过程。SMARTTM 3'-RACE的原理利用mRNA的3'末端的poly(A)尾巴作为一个引物结合位点,以连有SMART寡核营酸序列通用接头引物的Oligo(dT)30MN作为锁定引物反转录合成标准第一链cDNA.然后用一个基因特异引物GSP1(gene specific primer,GSP)作为上游引物,用一个含有部分接头序列的通用引物UPM(universal primer,UPM)作为下游引物,以cDNA第一链为模板,进行PCR循环,把目的基因3' 末端的DNA片段扩增出来。(见Figure 1)http://tong.dxy.cn/upload/asset/2009/10/23/1256188568.jpgFigure 1.SMARTTM 5'-RACE的原理先利用mRNA的3'末端的poly(A)尾巴作为一个引物结合位点,以Oligo(dT)30MN作为锁定引物在反转录酶MMLV作用下,反转录合成标准第一链cDNA.利用该反转录酶具有的末端转移酶活性,在反转录达到第一链的5'末端时自动加上3-5个(dC)残基,退火后(dC)残基与含有SMART寡核苷酸序列Oliogo(dG)通用接头引物配对后,转换为以SMART序列为模板继续延伸而连上通用接头(见Figure 2 )。然后用一个含有部分接头序列的通用引物UPM(universal primer,UPM)作为上游引物,用一个基因特异引物2(GSP 2 genespecific primer,GSP)作为下游引物,以SMART第一链cDNA为模板,进行PCR循环,把目的基因5'末端的cDNA片段扩增出来。最终,从2个有相互重叠序列的3'/ 5'-RACE产物中获得全长cDNA,或者通过分析RACE产物的3'和5'端序列,合成相应引物扩增出全长cDNA。http://tong.dxy.cn/upload/asset/2009/10/23/1256188569.jpgFigure 2.实验中发现,做RACE反应实验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因此,对RACE反应条件进行反复摸索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因为:第一,在5'-RACE包含了有3个连续的酶反应步骤(反转录、同聚物加尾和PCR扩增),每一步都可能导致失败;第二,扩增DNA末端的特异性完全依赖锚定引物及扩增DNA模板样品的不均一性,因而特异性一般很低,常呈现不清晰的成片条带或截短的产物背景。因此,使用RACE技术扩增得到的特异末端片段,所获得的重组克隆最好能够全部测序,以排除RACE实验结果中扩增产物假阳性和假阴性,最终有可能获得新基因的全序列。随着RACE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优化条件下PCR扩增效率和忠实性的提高及PCR产物克隆技术的迅速发展,RACE必将在基因克隆及基因表达研究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RACE的另一种代表方法-Self-Ligation法1. 反转录(RT)反应。2. Hybrid RNA的分解。3. 单链cDNA的自身连接。4. PCR扩增5'未知区域。5. 目的DNA片段的切胶回收。6. DNA序列测定。原理见Figure 3。http://tong.dxy.cn/upload/asset/2009/10/23/1256188570.jpgFigure 3.

  • 【分享】层析技术的原理和分类

    层析技术的原理和分类(一)层析技术的原理   层析法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分离技术。本世纪初俄国植物学家M.Tswett发现并使用这一技术证明了植物的叶子中不仅有叶绿素还含有其它色素。现在层析法已成为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及其它学科领域有效的分离分析工具之一。  层析法是利用不同物质理化性质的差异而建立起来的技术。所有的层析系统都由两个相组成:一是固定相,它或者是固体物质或者是固定于固体物质上的成分;另一是流动相,即可以流动的物质,如水和各种溶媒。当待分离的混合物随溶媒(流动相)通过固定相时,由于各组份的理化性质存在差异,与两相发生相互作用(吸附、溶解、结合等)的能力不同,在两相中的分配(含量对比)不同,而且随溶媒向前移动,各组份不断地在两相中进行再分配。与固定相相互作用力越弱的组份,随流动相移动时受到的阻滞作用小,向前移动的速度快。反之,与固定相相互作用越强的组份,向前移动速度越慢。分部收集流出液,可得到样品中所含的各单一组份,从而达到将各组份分离的目的。  (二)层析法分类见表  (三)层析法的特点与应用表按两相所处状态分类 流动相液体气体 液体液-液层析法气-液层析法固定相 固体液-固层析法气-固层析法

  • 浊度仪的原理与技术方案

    浊度仪的原理与技术方案  浊度仪(浊度计)一浊度计/浊度仪原理浊度是表现水中悬浮物对光线透过时所发生的阻碍程度。水中含有泥土、粉尘、微细有机物、浮游动物和其他微生物等悬浮物和胶体物都可使水中呈现浊度。本浊度仪(浊度计)采用900散射光原理。由光源发出的平行光束通过溶液时,一部分被吸收和散射,另一部分透过溶液。与入射光成900方向的散射光强度符合雷莱公式:Is=((KNV2)/λ)×I0其中:I0——入射光强度Is——散射光强度N——单位溶液微粒数V——微粒体积λ——入射光波长K——系数在入射光恒定条件下,在一定浊度范围内,散射光强度与溶液的混浊度成正比。上式可表示为:Is/I0= K′N(K′为常数)根据这一公式,可以通过测量水样中微粒的散射光强度来测量水样的浊度。  浊度仪的原理与技术方案  一、浊度计/浊度仪主要技术性能浊度仪(浊度计)是高精度测量仪,采用四位LED数字显示,具有自动切换量程,稳定准确,使用方便等特点,广泛适用于食品、石油、化工、环境监测、医药卫生等行业。1、测量范围:0~1000度。分0~5、5~25、25~100、100~400、400~800、800-1000六个量程(度是1个Formazine浊度单位,对于散射式仪器,即1NTU)。2、精确度:≤±2 % (满量程) 3、重现性:≤±2 % (满量程) 4、分辨率:0.01 NTU 5、每小时漂移:0.1 NTU6、外形尺寸:282mm×237mm×102mm 7、重量:2.2kg8、仪器在开机通电半小时后可在下列环境下连续运行:⑴环境温度: 5~40℃⑵相对湿度:≤70%⑶供电电源: AC(220±10%)V;50Hz⑷避免强光直接照射,无显著的振动及强电磁干扰

  • 离子束切割制样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新应用

    离子束切割制样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普适性的制样技术,具有应力小、污染少、定位准确、操作简单等特点,广泛应用在材料、生命、地质科学等领域。微课第一节介绍了离子束切割技术的原理、加工模式、工作特点。

  • [书籍]《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原理、技术与实施指南》主编 王群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门交叉学科。本书试图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给读者提供关于LIMS原理、技术与实践等各个方面的解释,使读者充分了解和认识LIMSde外部轮廓和内在技术,在此基础上正确选择LIMS产品,更好地把握成功实施LIMS项目时所应当注意的重要方面。本书着重介绍LIMS概念、原理与功能,考察LIMS的各项基础技术,并剖析LIMS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因素。这本书,我这边有一些库存,大家有兴趣阅读的,可以与我联系。

  • 《化学电源-电池原理及制造技术》2003新书

    《化学电源-电池原理及制造技术》2003新书

    网上有pdf版,哪位有请分享一下,谢谢![em25] 《化学电源-电池原理及制造技术》 【基本信息】 出版时间:2003年1月第1版 编(译)著: 郭炳琨、李新海等 ISBN/RC:7-81061-102-X/TM001字数:398千字开本:32开页数:476 价格: 40.00 元 --------------------------------------------------------------------【内容介绍】 本书是几位教授、博导在多年从事教学和新型化学电源研究开发的基础上编著而成。作者参考总结了国内外有关专著及近10年的文献和电池生产厂家的技术资料。 该书在阐明化学电源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众多电池的原理和制造技术,全面叙述了各类新型化学电源的结构、性能和制造工艺,是一本理论性较强,又密切结合电池生产实践的专著。全书共分12章,内容包括概论、化学电源的理论基础、一次电池、铅酸蓄电池、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电池、锂离子电池、激活电池、固体电解质电池、燃料电池、电池性能检测技术和电池设计。 该书已多次重印,第二版正在修改,不久将与读者见面,本书既适合高等学校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又可作为从事电池研究开发和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的参考用书。 [em61] [em25] [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5/11/200511121246_10063_1604910_3.jpg[/img]

  • 一周一题:ICP-MS技术与基本原理

    ICP-MS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测试分析技术,其以谱线简单,干扰少,低背景、低检测限、多元素同时测试、线性动态范围宽等优势成为无机元素分析的佼佼者,是分析技术的一次革命,虽然简单,但能够用的得心应手并非易事,了解一台仪器要从他的组成原理入手,因此请大家多多发表一些与ICP-MS基本结构与基本原理方面的资料,一起来庖丁解牛吧!

  • 【资料】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及测量技术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及测量技术[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31302][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及测量技术[/url]

  • 扫描电子显微技术SEM应用原理

    扫描电子显微技术SEM[b]分析原理:[/b]用电子技术检测高能电子束与样品作用时产生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吸收电子、X射线等并放大成象[b]谱图的表示方法:[/b]背散射象、二次电子象、吸收电流象、元素的线分布和面分布等[b]提供的信息:[/b]断口形貌、表面显微结构、薄膜内部的显微结构、微区元素分析与定量元素分析等

  • 【资料】电化学传感器技术及原理应用

    电化学传感器技术及原理应用 基本原理 化学传感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识别系统;传导或转换系统。 识别系统反待测物的某一化学参数(常常是浓度)与传导系统连结起来。它主要具有两种功能:选择性地与待测物发生作用,反所测得的化学参数转化成传导系统可以产生响应的信号。分子识别系统是决定整个化学传感器的关键因素。因此,化学传感器研究的主要问题就是分子识别系统的选择以及如何反分子识别系统与合适的传导系统相连续。化学传感器的传导系统接受识别系统响应信号,并通过电极、光纤或质量敏感元件将响应信号以电压、电流或光强度等的变化形式,传送到电子系统进行放大或进行转换输出,最终使识别系统的响应信号转变为人们所能用作分析的信号,检测出样品中待测物的量。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