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鉴别分类

仪器信息网鉴别分类专题为您整合鉴别分类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鉴别分类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鉴别分类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鉴别分类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鉴别分类话题讨论。

鉴别分类相关的论坛

  • 危废鉴别|危废成分分析|危废属性鉴别|危废浸出毒性鉴别|固废检测

    [font=&][size=16px][color=#333333]点击链接查看更多:[url]https://www.woyaoce.cn/service/info-38685.html[/url]服务背景[/color][/size][/font][font=&][color=#333333][/color][/font][font=黑体, SimHei][size=16px] 斯坦德集团作为专业的检验、鉴定、测试机构,依据国家标准法规,对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或环境污染事件涉及的固体废物、污泥、日化和化工产品等进行固废危险特性鉴别服务,从来源识别、成分分析、特性检测等多方面进行评估,为您提供从方案编制、样本采集及检测、数据统计及评估到咨询报告编制的一站式服务。[/size][/font][font=&][size=16px][color=#333333]检测内容[/color][/size][/font][font=&][color=#333333][/color][/font][table=100%][tr][td=1,1,162][font=黑体, SimHei]鉴别产品[/font][/td][td=1,1,505][font=黑体, SimHei]鉴别标准[/font][/td][/tr][tr][td=1,6,162][font=黑体, SimHei]危废成分分析[/font][font=黑体, SimHei]危废属性鉴别[/font][font=黑体, SimHei]固废检测[/font][font=黑体, SimHei]固废分类、咨询对固废产生单位进行评估编制危废应急预案制定危废管理计划开展业务培训承接定制化服务提供整体解决方案[/font][/td][td=1,1,505][font=黑体, SimHei]GB 5085.1腐蚀性pH[/font][font=黑体, SimHei]《危废鉴别标准 腐蚀性鉴别》(GB 5085.1)[/font][/td][/tr][tr][td=1,1,505][font=黑体, SimHei]GB 5085.3浸出毒性50项参数[/font][font=黑体, SimHei]《危废鉴别标准 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font][/td][/tr][tr][td=1,1,505][font=黑体, SimHei]GB 5085.4易燃性 固体易燃性和液体易燃性[/font][font=黑体, SimHei]《危废鉴别标准 易燃性鉴别》(GB 5085.4)[/font][/td][/tr][tr][td=1,1,505][font=黑体, SimHei]GB 5085.5反应性 酸性条件下与水产生氰化氢和硫化氢、固体氧化性、遇水放出易燃气体[/font][font=黑体, SimHei]《危废鉴别标准 反应性鉴别》(GB 5085.5)[/font][/td][/tr][tr][td=1,1,505][font=黑体, SimHei]GB 5085.6毒性物质含量金属及有机参数[/font][font=黑体, SimHei]《危废鉴别标准 毒性物质含量鉴别》(GB 5085.6)[/font][/td][/tr][tr][td=1,1,505][font=黑体, SimHei]危险填埋废物入场要求检测[/font][font=黑体, SimHei]《危废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font][/td][/tr][/table][font=&][size=16px][color=#333333]检测标准[/color][/size][/font][font=&][color=#333333][/color][/font][table][tr][td]产品名称[/td][td]检测项目[/td][td]检测标准[/td][/tr][tr][td]危废鉴定[/td][td]危废成分分析,危废属性鉴别,对固废产生单位进行评估[/td][td]《危废鉴别标准 腐蚀性鉴别》(GB 5085.1)[/td][/tr][/table]

  • 【求助】各种等级试剂分类

    [size=4]我厂(生产中成药)现在正在搞GMP认证事宜,实验室也在完善中,现在碰到了购买试剂的难题,在05版的标准操作规程中将试剂分类为7个等级,我不知道该怎么去选购这些试剂。主要是这些等级间的价格差价太大。我们做的最多的就是薄层鉴别与液相(色谱纯)、[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在此求教各位前辈们,我该选择分析纯还是化学纯?谢过各位!~[/size]

  • 【分享】中药的鉴别知识

    一、来源鉴别  来源鉴别是应用植(动)物分类学知识,对中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确定正 、确的学名,以保证在应用中品种准确无误。  中药材大部分来源于植物,通过中药材的植物形态的观察( 也可借助于放大镜和解剖镜)结合核对植物标本(已鉴定出品种的标准样品)及植物学文献来确定中药材的植物学名。二、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是通过对药材的外形、大小、表面、颜色、质地、断面以及气味等 进行综合观察,判断药材的真伪。传统的鉴别方法主要是应用性状鉴别的方 法。长期以来老药工、老药农在实践中总结、积累了很多鉴别中药材外观的宝贵经验,至今还在沿用。传统的经验鉴别方法简便易行,形象生动,重点突出, 切合实际。为杜绝假药扰乱药品市场做了很大贡献。  传统经验鉴别主要有以下手段:  1.眼看  眼看就是用人体的光学感受器———眼,看药材的形状、大小、表面、颜色断面等,从而判定药材真伪优劣等的方法。  形状:每种中药材的外形一般是固定的,如圆柱形、纺缍形等。如贝母中炉贝母为圆锥形,平贝母为扁球形;真天麻为长椭圆形,伪天麻为圆锥形;防风的根茎像“蚯蚓头”,海马的外形为“马头,蛇身”,应注意掌握特点,识别外形,干品可用水泡,使之发开,摊平观察。  大小:中药材的大小,如长短、粗细、厚薄等均有一定规格,如果不符合规格,可认真辨别;测时应以量多的样品为准,如枸杞有大有小,党参有长有短,粗细不均。  表面:中药材的表面各有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光滑度、根痕、皮孔、粗糙度,以及鳞片、毛等,这是识别药材真假的标准之一。如真天麻表面有潜伏芽排列而成的多轮横对纹,伪品马铃薯和紫茉莉根则无。  颜色:中药材的颜色通常是固定的,色泽变化一般不大。如红花为红色,青黛为深蓝,紫草为紫色,黄连为黄色等,如果色泽发生变化,可能是伪劣药材或是质量不好的药材,不可选用。  断面:在鉴别皮、木、藤、枝及根茎药材时,可用折断后观察断面的方法。如厚朴、秦皮、沉香、苏木等,看其断面有无粉性,响声如何,色泽、质地、纤维度,从此予以区别。  用刀横切平面,可看断面的木心,皮木之间的比例,有无油性等。如黄花,断面有菊花心,防已有车轮纹等。

  • 红外光谱鉴别废旧塑料的测量方案

    为了回收废旧塑料,首先应将其鉴别和分类因为待处理再生的废弃塑料及其制成的部件都是混杂的,很多系由复合材料制成,其中不仅包括不同种类的塑料,还包含塑料以外的各种材料(如金属、纺织品等)。此外,有些塑料部件还是由不同层状材料制得的。因此,废旧塑料的鉴别,是再生处理的第一步。而实际上,这种鉴别和分离操作是同时进行的,即鉴别系统上海牙防所和分离装置组成全自动连续分离生产线。近年来,这种生产线在西欧一些废旧塑料回收厂已相继建成和投产。对于废旧塑料的鉴别,已有多种可应用的方法,其中NIR法无疑是最吸引人的先进技术之一,并已获得了工业应用。本文除介绍NIR技术的原理、优点,特别是在欧洲已投入生产的鉴别废旧塑料的NIR系统。  NIR吸收很适合用于分析透明的或淡色的聚合物,且相当快捷和可靠,对常见的一些废旧塑料(如PE、PP、PVC、PS、ABS、PET、PC、PA、PU等)它们的NIR光谱均不同,易于识别。  在NIR光谱范围(波数为14300-4000cm-1,波长为750-2500nm)内,对体积大、光径长的试样(如塑料瓶),其图谱也可准确记录,这对于鉴别废旧塑料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NIR图谱中的C-H、O-H、N-H及C-O谱带,可用于种植牙鉴别大多数常用塑料。例如HDPE的NIR谱在1200nm附近显示一特征峰,而PET则不具备此特征峰,PVC在此处的吸收峰也很小。但在2100-2200nm范围的PET显示有三个特征峰。  近红外技术鉴别废旧塑料的优点  采用NIR技术鉴别废旧塑料具有一系列优点。  *NIR的光检测器响应时间短、灵敏度高、穿透试样能力比中红外深,且可采用衰减低和价格相宜的石英纤维光学元件,它使用方便,还可远程检测。  *NIR光谱仪无运动部件,不被振动和尘土所影响,可在恶劣环境下工作,故特别适用于废旧塑料回收系统。  *NIR设备易维修,结果重现性好,几乎没有设备漂移。

  • 中药材的鉴别方法

    中药材的鉴别方法 中药材的真假、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临床应用的效果。所以对于中药材的鉴别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药材的鉴别方法有很多,通常可分为对植物自然形态的鉴别,对炮制药材外表性状的鉴别,用显微镜观察微观结构的鉴别,以及化学分析、生物测定等鉴别方法。其中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还是中药材的经验鉴别法,也就是对药材的外观性状的鉴别。   以下为您介绍几种简单的经验鉴别方法:   一、看外观,注意观察药材的外表特征,如表皮、颜色、形状、粗细、断面等等。   1、看药材的表面。不同种类的药材由于用药部位的不同,其外形特征会有所差异。如根类药材多为圆柱形或纺锤形,而根茎类药材都有较多的茎痕,皮类药材则多为卷筒状,等等。另外,一些药材有着它们自己特定的表面特征,或光华、或粗糙、或长有鳞叶、皮孔、茸毛和突起等。比如海马的外形就被总结成为“马头蛇尾瓦楞身”,羚羊角长有“通天眼”,防风长有“蚯蚓头”等。这些特征都是鉴别道地药材真伪优劣的重要依据。   2、看颜色。药材颜色的不同或变化,不仅与它的品种和本身的质量有关,不适当的加工和储藏方法也会直接影响药材的色泽,因此颜色是鉴别药材的重要因素。我们可以通过对药材外表颜色的观察,分辨出药材的品种、产地和质量的好坏。比如,黄连色要黄,丹参色要红,玄参色偏黑等。   3、看断面。无论植物也好,动物也好,都是由一层层的组织器官构造而成的,当药材被切开,这一层层的构造就会清晰地展现出来,就像古树的年轮一样。很多药材的断面都具有明显的特征,而这些特征就是药材内部构造的直接体现。我们可以清楚的看见各种分层、纹路和不同形状的小点。比如在防己断面上能看见明显的车轮纹理,而黄芪的折断面纹理呈“菊花心”样,杜仲在折断时更有胶状的细丝相连,等等。这些独有的断面特征是鉴别药材的重要依据。   二、手摸。用手感受药材的软硬、轻重,疏松还是致密,光滑还是粘腻,细致还是粗糙,以此鉴别药材的好坏。不同药材的质感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种药材,由于加工炮制的方法不同,也会有较大的差异。如荆三棱坚实体重,而泡三棱则体轻;盐附子质软,而黑附子则质地坚硬。   三、口尝和鼻闻。药材的气味与其所含的成分有关,鼻闻是比较重要的鉴别方法,尤其对于鉴别一些有浓郁气味的药材是很有效的,如薄荷的香、鱼腥草的腥、阿魏的臭等等。口尝法鉴别药材的意义不仅在于味道还包括“味感”,味分为辛、甘、酸、苦、咸五味,如山楂的酸、黄连的苦、甘草的甜等。味感则分为麻、涩、淡、滑、凉、腻等。药材的味感和所含的化学物质也有密切关系,在中药材口尝鉴别的实践中,可按药材的品种和质量分类进行判断。   四、水试和火试。有些药材放在水中,或用火烧灼一下会产生特殊的现象。如熊胆的粉末放在水中,会先在水面上旋转,然后成黄线下沉而不会扩散。麝香被烧灼时,会产生浓郁的香气,燃尽后留下白色的灰末。这些特殊的现象都与药材内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密切的关系,是常用的鉴别方法。   中药材的经验鉴别是非常实用的好方法,但要能正确的鉴别药材的真伪优劣,还需要多年经验的不断积累,需要对中药知识的不断充实,才能认药准确。

  • 【分享】微生物的分类

    一、 分类单元及其等级  分类单元(taxon,复数taxa)是指具体的分类群,如原核生物界(Procaryotae)、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等都分别代表一个分类单元。  和其他生物分类一样,细菌的分类单元也分为七个基本的分类等级(rank或category)或分类阶元,由上而下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在分类中,若这些分类单元的等级不足以反映某些分类单元之间的差异时也可以增加亚等级,即亚界、亚门……亚种,在细菌分类中还可以在科(或亚科)和属之间增加族和亚族等级。细菌分类单元的等级系统见表12-4。值得强调的是,分类单元的的等级(阶元)只是分类单元水平的概括,它并不代表具体的分类单元。除上述国际公认的分类单元的等级外,在细菌分类中,还常常使用非正式的类群术语。如亚种以下常用培养物、菌株、居群和型;种以上常用群、组、系等类群名称;近年伍斯还在界上使用域(domain)(他把全部生物分为古生菌域、细菌域和真核生物域,域下面再分界)把域作为分类单元的最高级。下面简要介绍一些常用的类群术语。  培养物(culture),是指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微生物的细胞群或生长物。如微生物的斜面培养物、摇瓶培养物等。如果某一培养物是由单一微生物细胞繁殖产生的,就称之为该微生物的纯培养物(pure culture)。  菌株(strain),从自然界分离得到的任何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物都可以称为微生物的一个菌株;用实验方法(如通过诱变)所获得的某一菌株的变异型,也可以称为一个新的菌株,以便与原来的菌株相区别。菌株是微生物分类和研究工作中最基础的操作实体。由于同种或同一亚种的不同菌株之间,某些生物学特征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就某些非鉴别性特征(不是定种或界定亚种的特征)而言,不同菌株可能存在重要差别。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除了注意菌株的种名外,还要注意菌株的名称。菌株名称常用数字编号、字母、人名、地名等表示。如枯草杆菌ASI.398(Bacillus subtilisASI.398)和枯草杆菌BF7658(Bacillus subtilisBF7658)分别代表枯草杆菌的两个菌株(ASI.398和BF7658分别为菌株的编号),这两个菌株,前者可用于生产蛋白酶,后者则可用于生产?-淀粉酶。

  • 简述研究、开发和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化学危险废物分类

    [align=center][b][font=黑体]简述[/font][font=黑体]研究、开发和教学活动中产生的[/font][font=黑体]化学危险废物分类[/font][/b][/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李学哲[/font][sup][font=宋体][font=Calibri]1[/font][/font][/sup][font=宋体] [font=宋体]杨美玲[/font][/font][sup][font=宋体][font=Calibri]2 [/font][/font][/sup][font=宋体]何婧芳[/font][sup][font=宋体][font=Calibri]2 [/font][/font][/sup][font=宋体]刘菲菲[/font][sup][font=宋体][font=Calibri]2[/font][/font][/sup][/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1.[/font][/font][font=宋体]山西省公用品牌建设联合会[/font][font=宋体] [font=Calibri]2.[/font][font=宋体]山西省检验检测中心[/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山西省标准计量技术研究院[/font][font=Calibri])[/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 [/font][/align][font=宋体] [/font][font=黑体]摘要:[/font][font=宋体]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已引起有关方的高度重视,其基础就是定义、分类等,分类的同时需要对特性及要点进行重点关注,逐步完善危险废物处置是实验室义不容辞的责任。[/font][font=黑体]关键词:[/font][font=宋体]实验室;危险废物;分类;特性[/font][font=黑体]0 引言[/font][font=宋体] 危险废物是指在[/font][font=宋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font][font=宋体]中固体废物分为五类中的[/font][font=宋体]危险废物[/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危险废物[/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hazardous waste[/font][/font][font=宋体])是[/font][font=宋体]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font][sup][font=宋体][font=Calibri][1][/font][/font][/sup][font=宋体]。根据[/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国家危险废物名录([/font][font=宋体]2021年版)》[/font][/font][font=宋体]研究、开发、教学[/font][font=宋体]、检测(监测)[/font][font=宋体]机构属于[/font][font=宋体]非特定行业。[/font][font=宋体][font=宋体]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font][font=宋体]2021年版)》[/font][/font][font=宋体]中[/font][font=宋体]危险废物[/font][font=宋体]危险特性([/font][font=宋体]不包含感染性医学实验室及医疗机构化验室[/font][font=宋体])分为[/font][font=宋体]4类,分别是[/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毒性[/font] [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Toxicity, T[/font][font=宋体])[/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宋体]腐蚀性[/font] [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Corrosivity, C[/font][font=宋体])[/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易燃性([/font][font=Calibri]Ignitability, I[/font][font=宋体])[/font][/font][font=宋体]和[/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反应性[/font] [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Reactivity, R[/font][font=宋体])[/font][/font][font=宋体],简单表述为[/font][font=宋体] [font=Calibri]T/C/I/R[/font][/font][font=宋体]四类。同时我们还应该关注[/font][font=宋体]在试验、或研究过程中若涉及到不明确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时,需要按照国家的有关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font][sup][font=宋体][font=宋体][2-7][/font][/font][/sup][font=宋体]的鉴别方法予以认定。[/font][font=黑体]1 危险废物[/font][font=黑体]的分类[/font][font=宋体] 依据[/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国家危险废物名录([/font][font=宋体]2021年版)》[/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固体废物分类目录》和《中国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名录[/font] [font=宋体]2020年》等的分类分为两大类,[/font][/font][font=微软雅黑]①[/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新化学物质废物[/font][font=宋体]类,废物类别代码[/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HW14[/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 [/font][font=微软雅黑]② [/font][font=宋体]其他废物类,[/font][font=宋体]废物类别代码[/font][font=宋体]HW[/font][font=宋体]49。需要注意的是其他废物类是不在50大类分类的[/font][font=宋体]HW[/font][font=宋体]1-48和[/font][font=宋体]HW[/font][font=宋体]50范围的类别。对于机械类产品检验机械类样品前处理过程中就可能有废机油产生,归类就在HW08中的废润滑油。电线电缆产品检验的样品焚烧过程中会有危害环境的废气产生,就归类在HW18中属性为环境治理业。涉及到汞元素时需要关注[/font][font=宋体][font=宋体]《中国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名录[/font] [font=宋体]2020年》中相关章节。[/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黑体]2 危险废物特性分类简述[/font][font=黑体]2.1 [/font][font=黑体]新化学物质废物[/font][font=宋体][font=宋体] 文件中未明确分类,应该是两大类[/font] [/font][font=微软雅黑]①[/font][font=宋体] [font=宋体]新化学物质类[/font][/font][font=宋体]废物[/font][font=宋体];[/font][font=微软雅黑]② [/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不明的化学物质废物[/font][font=宋体]。这两类物质的管理需要到[/font][font=宋体]按照国家的有关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的鉴别方法予以认定。有些已作认定的物质国家环境保护部会不定期发布已鉴别特性的危险废弃物,这个是不需要我们再去鉴别认定的。[/font][font=黑体]2.2 [/font][font=黑体]非特定行业[/font][font=黑体]的[/font][font=黑体]其他废物[/font][font=宋体] 针对的对象是两大类,[/font][font=宋体]化学和生物实验室(不包含感染性医学实验室及医疗机构化验室)[/font][font=宋体]。具体可以分为废液、废渣、残留样品(包括含有危险特性的剩余样品)、一次性实验室用品、包装物和吸附介质等。[/font][font=黑体]2.3 [/font][font=黑体]“加压气体”[/font][font=黑体]废弃物[/font][font=宋体][font=宋体] 具有[/font][font=宋体]“加压气体”物理危险性[/font][/font][font=宋体]的气体,如;氢气废弃瓶;具有燃爆特性;二氧化硫气体瓶属于毒气类;氧气瓶助燃性;以及氮气瓶的窒息性等。随意丢弃,随意放空都会有潜在危害。这部分废弃物不在[/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HW49[/font][font=宋体]范围,但我们也应该关注。[/font][/font][font=黑体]3 结束语[/font][font=宋体] 废弃处置原则上[/font][font=宋体]需要[/font][font=宋体]申报废弃的,或未申报废弃但被非法排放、倾倒、利用、处置的[/font][font=宋体]违法行为会受到法律处置的。所以,从事[/font][font=宋体]研究、开发和教学活动中[/font][font=宋体]各类实验室应该高度重视危险废弃物的处置,这里只是把一些最基础的信息传递给大家,若能有所收获,也就不负作者的一番苦心。高质量、安全、创新发展是我们实验室建设的主要目的。[/font][font=黑体]参考文献[/font][font=宋体][1] GB 5085.7-2019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font][font=宋体][2] GB 5085.1-2007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腐蚀性鉴别[/font][font=宋体][3] GB 5085.2-2007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急性毒性初筛[/font][font=宋体][4] GB 5085.3-2007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浸出毒性鉴别[/font][font=宋体][5] GB 5085.4-2007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易燃性鉴别[/font][font=宋体][6] GB 5085.5-2007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反应性鉴别[/font][font=宋体][7] GB 5085.6-2007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毒性物质含量鉴别[/font][font=宋体] [/font]

  • 【分享】茶叶类的鉴别

    1、茶叶的感官鉴别要点 茶叶的优与劣,新与陈,真与假主要是通过感官来鉴别的。一般而言,茶叶质量的感官鉴别都分为两个阶段,即按照先“干看”(即冲泡前鉴别)后“湿看”(即冲泡后鉴别)的顺序进行。“干看”包括了对茶叶的形态、嫩度、色泽、净度、香气滋味等五方面指标的体察与目测。不同种类的茶叶外形各异,但一般都是以细密、紧固、光滑、质量等的程度作为衡量标准的,这是共性,接着观察茶叶的油润程度、芽尖和白毫的多寡、茶梗、籽、片、末的含量,并由此来判断茶叶的色泽,嫩度和净度,最后通过鼻嗅和口嚼来评价茶香是否浓郁,有无苦、涩、霉、焦等异味。“湿看”则包括了对茶叶冲泡成茶汤后的气味、汤色、滋味、叶底等四项内容的鉴别。即闻一闻茶汤的香气是否醇厚浓郁、观察其色度、亮度和清浊度,品尝其味道是否醇香甘甜、叶底的色泽、薄厚与软硬程度等。归纳以上所有各项识别结果来综合评价茶叶的质量。带有包装的茶叶,必须在包装物上印有产品名称,厂家名称,生产日期,批号规格,保存期限等。产品要有合格证明。2、茶叶的品种我国的茶叶种类甚多,花色品种更是纷繁复杂,而茶叶的命名和分类方法又历来都很不统一。但目前根据商业经营习惯,一般将茶叶分为如下几类: (1)红茶:它是用采摘下来的茶树嫩枝芽叶,经过萎凋、揉捻、发酵、烘干而形成特有的色、香、味的一种商品茶。红茶又可细分为块红茶(如祁红、滇红、川红、越红等),红碎茶(装成小袋茶等)和小种红茶。(2)绿茶:它是采用中小叶型的茶树嫩枝芽叶,经高温杀菌、制止酶对茶多酚的氧化作用,从而保持鲜叶绿色的一种商品茶。绿茶依干燥方法不同又可细分为①炒青:有条形的(如眉茶)、圆形的(如珠茶)、扁形的(如龙井茶)等。②烘青:有条形茶(如黄山主峰)、尖形茶(如信阳毛尖)、片形茶、针形茶等。 ③晒青:主要有普通晒青茶和特种晒青茶。(3)花茶:花茶是用制好的绿茶(主要是烘青)配进香花窖制而成的茶叶。花茶具有不同的香型,花色品种多以加入的香花命名,如茉莉花茶、玉兰花茶、柚子花茶等。(4)乌龙茶:它是红绿茶加工技术的结合,是半发酵茶的总称。先使茶树鲜叶局部轻度发酵,然后采用高温杀菌,制得的成品茶叶索有“绿叶红镶边”之说。其主要品种有武夷岩茶、铁观音、台湾乌龙茶等。(5)紧压茶:用黑茶,晒青和红茶的副茶为原料,经蒸茶装模或装萎压制成砖、砣、饼型的再制茶,统称为紧压茶。其主要品种如黑砖、茯砖、沧茶、普洱茶等。

  • 【转帖】食品质量感官鉴别的基本方法与要求

    食品质量感官鉴别的基本方法,其实质就是依靠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听觉等来鉴定食品的外观形态、色泽、气味、滋味和硬度(稠度)。不论对何种食品进行感官质量评价,上述方法总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常是在理化和微生物检验方法之前进行。中国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中国肉类食品研究中心等单位对感官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参照国际标准,制定了感官分析方法一成对比较检验、三点检验、味觉敏感度的测定、风味刻面检验、排序法、“A”-“非 A”检验、不能直接感官分析的样品制备准则等 7项国家标准(GB 12310~12316—90),为感官鉴别的实践提供了标准化、科学化的指南。在食品质量感官鉴别过程中,只要条件许可,都应按这些国家标准无一例外地参照执行。对于实施质量感官鉴别的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必须具有健康的体质、健全的精神素质,无不良嗜好、偏食和变态性反应。鉴定人员自身感觉器官必须机能良好,对色、香、味、形有较强的分辨力和较高的灵敏度。对于非食品专业人员,还要求对所鉴别的食品有一般性的了解,对其色、香、味、形有常识性的知识和经验。具体的要求在下文中还要提到,这里就不赘述了。一、基本鉴别方法(一)视觉鉴别法这是判断食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感官手段。食品的外观形态和色泽对于评价食品的新鲜程度、食品是否有不良改变以及蔬菜、水果的成熟度等有着重要意义。视觉鉴别应在白昼的散射光线下进行,以免灯光隐色发生错觉。鉴别时应注意整体外观、大小、形态、块形的完整程度、清洁程度,表面有无光泽、颜色的深浅色调等。在鉴别液态食品时,要将它注人无色的玻璃器皿中,透过光线来观察;也可将瓶子颠倒过来,观察其中有无夹杂物下沉或絮状物悬浮。(二)嗅觉鉴别法人的嗅觉器官相当敏感,甚至用仪器分析的方法也不一定能检查出来极轻微的变化,用嗅觉鉴别却能够发现。当食品发生轻微的腐败变质时,就会有不同的异味产生。如核桃的核仁变质所产生的酸败而有哈喇味,西瓜变质会带有馊昧等。食品的气味是一些具有挥发性的物质形成的,所以在进行嗅觉鉴别时常需稍稍加热,但最好是在15℃~25℃的常温下进行,因为食品中的气味挥发性物质常随温度的高低而增减。在鉴别食品的异味时,液态食品可滴在清洁的手掌上摩擦,以增加气味的挥发;识别畜肉等大块食品时,可将一把尖刀稍微加热刺入深部,拔出后立即嗅闻气味。食品气味鉴别的顺序应当是先识别气味淡的,后鉴别气味浓的,以免影响嗅觉的灵敏度。在鉴别前禁止吸烟。(三)味觉鉴别法感官鉴别中的味觉对于辨别食品品质的优劣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味觉器官不但能品尝到食品的滋味如何,而且对于食品中极轻微的变化也能敏感地察觉。如做好的米饭存放到尚未变馊时,其味道即有相应的改变。味觉器官的敏感性与食品的温度有关,在进行食品的滋味鉴别时,最好使食品处在20℃~45℃之间,以免温度的变化会增强或减低对味觉器官的刺激。几种不同味道的食品在进行感官评价时,应当按照刺激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最后鉴别味道强烈的食品。在进行大量样品鉴别时,中间必须休息,每鉴别一种食品之后必须用温水漱口。(四)触觉鉴别法凭借触觉来鉴别食品的膨、松、软、硬、弹性(稠度),以评价食品品质的优劣,也是常用的感官鉴别方法之一。例如,根据鱼体肌肉的硬度和弹性,常常可以判断鱼是否新鲜或腐败;评价动物油脂的品质时,常须鉴别其稠度等。在感官测定食品的硬度(稠度)时,要求温度应在15℃~20℃之间,因为温度的升降会影响到食品状态的改变。

  • 【分享】一篇文章《 加压毛细管电色谱法在鉴别圆珠笔油墨中的应用》

    加压毛细管电色谱法在鉴别圆珠笔油墨中的应用黄晓晶 , 黎 路 , 李 鹏 , 张玉奎 , 阎 超(1.上海通微分析技术有限公司,上海201203;2.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辽宁大连116023)摘要:采用加压毛细管电色谱法对不同圆珠笔油墨样品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样品在成分及含量上有较大的差别,可作为检验和比对圆珠笔油墨种类的参考依据。该方法的精密度及重复性良好,可为刑事侦查领域中笔迹检验及油墨鉴别提供一个全新的方法。关键词:加压毛细管电色谱(pCEC);圆珠笔油墨(ball pen ink);鉴定(identification)中图分类号:06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8713(2007)03—0437—02 栏目类别:技术与应用下载链接:http://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155611.shtml

  • 【分享】近红外反射光谱与化学模式识别结合鉴别鱼粉类别

    近红外反射光谱与化学模式识别结合鉴别鱼粉类别鱼粉是目前最为理想的饲料蛋白源。随着饲料产量的逐年增长,我国每年从俄罗斯、美国、新西兰、秘鲁、智利等国进口大量鱼粉。按照鱼粉的生产原料划分,可分红鱼粉和白鱼粉,二者由于用途不同,造成价格、关税相差较大,但从外观和品质指标(蛋白、脂肪、灰分)都不能明显区分二者。本文的工作就是以鱼粉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图作为分析的对象,采用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鱼粉进行快速的分类研究。结果表明,此法可为鉴别红、白鱼粉提供一种可靠、简便的手段,盲样检测的准确率超过98%。[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69047]近红外反射光谱与化学模式识别结合鉴别鱼粉类别[/url]

  • 【转帖】食品质量感官鉴别的基本方法与要求

    食品质量感官鉴别的基本方法,其实质就是依靠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听觉等来鉴定食品的外观形态、色泽、气味、滋味和硬度(稠度)。不论对何种食品进行感官质量评价,上述方法总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常是在理化和微生物检验方法之前进行。 中国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中国肉类食品研究中心等单位对感官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参照国际标准,制定了感官分析方法一成对比较检验、三点检验、味觉敏感度的测定、风味刻面检验、排序法、“A”-“非 A”检验、不能直接感官分析的样品制备准则等 7项国家标准(GB 12310~12316—90),为感官鉴别的实践提供了标准化、科学化的指南。在食品质量感官鉴别过程中,只要条件许可,都应按这些国家标准无一例外地参照执行。 对于实施质量感官鉴别的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必须具有健康的体质、健全的精神素质,无不良嗜好、偏食和变态性反应。鉴定人员自身感觉器官必须机能良好,对色、香、味、形有较强的分辨力和较高的灵敏度。对于非食品专业人员,还要求对所鉴别的食品有一般性的了解,对其色、香、味、形有常识性的知识和经验。具体的要求在下文中还要提到,这里就不赘述了。 一、基本鉴别方法 (一)视觉鉴别法 这是判断食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感官手段。食品的外观形态和色泽对于评价食品的新鲜程度、食品是否有不良改变以及蔬菜、水果的成熟度等有着重要意义。视觉鉴别应在白昼的散射光线下进行,以免灯光隐色发生错觉。鉴别时应注意整体外观、大小、形态、块形的完整程度、清洁程度,表面有无光泽、颜色的深浅色调等。在鉴别液态食品时,要将它注人无色的玻璃器皿中,透过光线来观察;也可将瓶子颠倒过来,观察其中有无夹杂物下沉或絮状物悬浮。3 (二)嗅觉鉴别法 人的嗅觉器官相当敏感,甚至用仪器分析的方法也不一定能检查出来极轻微的变化,用嗅觉鉴别却能够发现。当食品发生轻微的腐败变质时,就会有不同的异味产生。如核桃的核仁变质所产生的酸败而有哈喇味,西瓜变质会带有馊昧等。食品的气味是一些具有挥发性的物质形成的,所以在进行嗅觉鉴别时常需稍稍加热,但最好是在15℃~25℃的常温下进行,因为食品中的气味挥发性物质常随温度的高低而增减。在鉴别食品的异味时,液态食品可滴在清洁的手掌上摩擦,以增加气味的挥发;识别畜肉等大块食品时,可将一把尖刀稍微加热刺入深部,拔出后立即嗅闻气味。 食品气味鉴别的顺序应当是先识别气味淡的,后鉴别气味浓的,以免影响嗅觉的灵敏度。在鉴别前禁止吸烟。 (三)味觉鉴别法 感官鉴别中的味觉对于辨别食品品质的优劣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味觉器官不但能品尝到食品的滋味如何,而且对于食品中极轻微的变化也能敏感地察觉。如做好的米饭存放到尚未变馊时,其味道即有相应的改变。味觉器官的敏感性与食品的温度有关,在进行食品的滋味鉴别时,最好使食品处在20℃~45℃之间,以免温度的变化会增强或减低对味觉器官的刺激。几种不同味道的食品在进行感官评价时,应当按照刺激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最后鉴别味道强烈的食品。在进行大量样品鉴别时,中间必须休息,每鉴别一种食品之后必须用温水漱口 (四)触觉鉴别法 凭借触觉来鉴别食品的膨、松、软、硬、弹性(稠度),以评价食品品质的优劣,也是常用的感官鉴别方法之一。例如,根据鱼体肌肉的硬度和弹性,常常可以判断鱼是否新鲜或腐败;评价动物油脂的品质时,常须鉴别其稠度等。在感官测定食品的硬度(稠度)时,要求温度应在15℃~20℃之间,因为温度的升降会影响到食品状态的改变。 二、食品质量感官鉴别的适用范围 凡是作为食品原料、半成品或成品的食物,其质量优劣与真伪评价,都适用于感官鉴别。而且食品的感官鉴别,既适用于专业技术人员在室内进行技术鉴定,也适合广大消费者在市场上选购食品时应用。可见,食品质量感官鉴别方法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其具体适用范围如下: 1.肉及其制品 畜肉种类很多,禽肉更是不胜枚举,如猪、羊、牛、马、骡、驴、狗、鸡、鸭、鹅等畜禽肉及其制品都可以进行感官鉴别。各种畜禽肉都有其相应的特点,病、死畜禽肉与正常畜禽肉的鉴别方法,不仅对食品卫生和质量管理人员适用,而且对于为数众多的购买畜禽肉的消费人群也是适用的。 2.奶及其制品 对消毒鲜奶或者个体送奶户的鲜奶直接采用感官鉴别是非常适用的。在选购奶制品时,也适用于感官鉴别,从包装到制品颗粒的细洁程度,有无异物污染等,通过感官鉴别即可一目了然。

  • 如何鉴别和检测掺假茶叶

    茶叶具有止渴、消肿、利尿、解毒等功效,深受人们的喜爱,是中华民族家喻户晓的传统饮品,也是我国出口创汇的特色农产品。然而随着市场的开放和流通渠道的增多,茶叶消费市场出现了各种以次充好、假冒名优的茶叶,使消费者真假难辨。少数不法企业为了牟取暴利,在茶叶中掺杂使假,甚至未过农药喷施安全期就采摘茶叶,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检验检疫部门掌握茶叶质量鉴别和区分掺假茶叶的技术对于保证茶叶质量、维护国家声誉、保障人们健康意义重大。 鉴别茶叶是指对茶叶进行感官品质鉴别、掺杂使假甄别及品种鉴定。传统的茶叶鉴别方式主要凭借业内人士的经验积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分析技术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逐渐渗透到茶叶的鉴别领域,使得真伪的判断更加科学可靠。感官鉴别 感官鉴别就是通过看、闻、尝等方式来判断茶叶的品质真假,一般分“干看”和“湿看”两个阶段。“干看”是对茶叶的形态、嫩度、色泽、净度、香气等进行体察与目测。“湿看”是对茶叶冲泡成茶汤后的气味、汤色、滋味、叶底等进行鉴别。简单概括为以下几点:(1)看形 茶叶的外表有条形、扁形、针形、圆形、片形、卷曲形等。鲜叶在加工中,经过揉捻、辉干等过程使茶形固定下来,从而形成一定的茶类特征。无论哪一个品种的茶叶,应以条索紧结,如峰苗、重实、圆浑、茶梗短嫩,色泽光润,叶略扁、卷曲、粗细均匀为最优质,而外形蓬松轻飘、叶片短碎和茶梗较多的就为质次。(2)观色 观察茶叶的色泽,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干茶色,二是汤色。先看干茶色,新茶的外观应是干硬疏松,色泽新艳有光泽。再看茶叶的汤色,以明亮清晰为优,暗而深为劣。(3)闻香 茶叶的香气是由一群比较复杂的芳香物质所形成。根据不同芳香物质的种类及数量的综合,形成各种茶类的香气特征。纯正的茶叶含有茶索和芳香油,闻时有清鲜的茶香,沁人心脾。而掺假的茶叶缺少茶香,有青草味或其他杂味。(4)品味 茶叶中对人体味觉起主导作用的物质是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还原糖等化合物。茶汤滋味是茶叶中各种呈味物质的综合、反映。用舌部味蕾感觉,甘醇浓郁,鲜嫩纯正为优,色、苦、粗、酵、淡为次,霉、辣、生草味为劣。化学分析法 茶叶含有2%~5%的咖啡碱和10%~20%的茶多酚,其他植物同时含有如此高含量的这两种成分的情况几乎没有。另外,茶氨酸是茶叶中特有的成分,除了茶梅、山红茶、油茶、蕈等四种天然植物中检测出有微量存在外,其他植物中尚未发现。因此,测定咖啡碱、茶多酚和茶氨酸的含量,可以辨别茶叶真伪,判断茶叶的掺杂程度。咖啡碱、茶多酚和茶氨酸的测定都有国家标准规定的常规测定方法。茶多酚是茶叶中30多种多酚类物质的总称,主要由儿茶素、黄酮类物质、花青素和酚酸等四大类物质组成,其中儿茶素类物质约占茶多酚总量的70%左右。儿茶素类物质是决定茶汤滋味、颜色的主体成分,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测定儿茶素已有较多报道。   茶叶灰分是茶叶在550℃灼烧灰化后的残留物,其主要成分是矿质元素的氧化物。一些不法茶叶生产者为增加茶叶重量或改善色泽,人为在茶叶中加入泥沙、水泥、滑石粉、重晶石等矿物质,此时茶叶的灰分会明显升高。实验室可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或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OES)对灰分中的元素进行筛选检测,并与正常茶叶灰分元素进行比较,从而判别添加的成分。若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进一步确定灰分的无机物分子组成,则能更有效的鉴定这种添加行为。指纹图谱鉴定  茶叶指纹图谱鉴定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茶叶鉴定技术,它类似于中药指纹图谱研究,可借助核磁共振光谱、三维荧光光谱、胶束电动色谱、傅立叶红外光谱、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质谱、电子鼻、电子舌等各种分析手段对茶叶所含有特征组分进行定量分析,实现不同产地或不同级别茶叶的分类研究。借助现代分析手段,用科学计量的品质指标来评价茶叶是今后茶叶鉴定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比其他分析手段,傅立叶红外光谱技术因样品前处理简单、光谱信号采集快速、数据处理及建模分析技术相对成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茶叶鉴别技术。分子生物学溯源 近年来,在PCR基础上发展了实时荧光PCR、随机扩增的多态性DNA技术(RAPD)、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LP)、mRNA差示技术、免疫PCR等技术,这些技术都可应用于茶叶的分子标记。分子标记是基于DNA水平多态性的遗传标记,不受环境影响,其变异只源于等位基因DNA序列的差异,这种稳定性便于提示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而排除了环境差异造成的表型差异。对茶叶进行分子鉴定,通过构建指纹图谱、特殊标记的存在或缺失和标记组合来将不同种类的茶叶区别开,结果快捷有效。   普及茶叶感官鉴别技术,推广应用化学分析、指纹图谱和分子生物技术,对于抑止茶叶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行为发挥着显著作用,对于市场销售茶叶,消费者可通过感官鉴别大致识别;而对于灰分异常的茶叶,实验室可采用X射线荧光进行元素筛选和X射线衍射光谱进行矿物成分确认;加工过程中添加粮谷成分的茶叶,则可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别确认。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生物品种鉴定方面的特殊优势,可快速、简便、灵敏地从亚种水平上鉴定茶叶种类。 现在假的茶叶也比较多了,茶叶的检测好像还没有普及啊!

  • 地沟油鉴别又出新方法,靠谱度超80%

    地沟油是让人谈“油”色变的。由市疾控中心开展的“地沟油鉴别检测特异性指标的筛选”研究项目,荣获2014年度泰州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专家们通过对上百份油样进行检测分析,研究市售食用油和地沟油在三个外源性指标之间的含量差异,从而获得了鉴别地沟油的可靠依据。  获奖项目:地沟油鉴别检测特异性指标的筛选  完成单位: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项目带头人:刘波 男,1979年生,市疾控中心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食品安全、水中异味物质检测等研究。  团队成员:刘波 杨建国 张雪梅 黄为红 黄久红  “土法”不靠谱 蒜瓣无法检测出地沟油  地沟油来源广泛,成分复杂,不慎食用后,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危害。  近年来,网上流传一则非常热门的地沟油鉴别方法:在炒菜时往油锅里扔一颗剥皮的蒜瓣,如果蒜瓣变成红色,则说明锅里的油就是地沟油。反之,如果是好油,那么蒜瓣会保持白色。  如此简便易行的鉴定方法真的靠谱吗?市疾控中心的专家明确表示,未必。  因为网传的“大蒜鉴别法”,主要是利用大蒜对黄曲霉素的敏感,可现实中,大蒜检测黄曲霉素不一定可靠。到底大蒜遇到多少含量的黄曲霉素会变色?我们又需要加热多久呢?都没有明确的说法。并且在地沟油的成分里,未必就是黄曲霉毒素超标。比如,经过反复煎炸的老油重新加工制作的地沟油,虽然会含有大量多环芳烃和反式脂肪酸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但单就黄曲霉毒素这一项而言,完全有可能是合格的。  所以,生活中想避免吃到地沟油,除了尽量选购大型超市正规厂家生产的大品牌油,也应尽量避免“下馆子”和食用油炸、油煎、干煸类食物。  5年的研究 发现鉴别力超80%的指标  如何鉴别检测地沟油向来是个热点研究方向。  “不仅是热点,更是难点”,市疾控中心高级工程师刘波说。据介绍,地沟油鉴别检测特异性指标的筛选这一课题,刘波带领团队自2010年起便着手研究。该项课题属于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领域的卫生检验学,对初步筛选出的3个特异性指标,即钠离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胆固醇进行检验方法的改进和完善。专家们通过对市售食用油样品和地沟油样品进行分析对照研究,比较出这三个特异性指标在市售食用油与地沟油中含量水平及分布特征,对鉴别地沟油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作为打击地沟油回流餐桌的执法依据。  经过研究和实验,市疾控中心的专家发现胆固醇和钠离子这两项鉴别指标对地沟油的鉴别能力分别达到百分之八十几和百分之五十几,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不能作为鉴别地沟油的特异性指标。这表明胆固醇和钠离子等相关检测指标可以作为鉴别地沟油的依据。  所以鉴别地沟油真的没那么简单,何况这一切还得在实验室里做呢。  链接:地沟油分类  什么是地沟油?当被问及这个问题的时候,相信不少人的脑海里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夜晚的后街背巷里,一辆满是污垢的三轮车停在下水道旁,车斗里放着几只同样脏兮兮的塑料桶。而三轮车的主人则掀开下水道井盖,认真地从里面捞出污浊的液体装进桶里。而这种从下水道捞出来的液体,经过提炼,就是地沟油了。  这种理解是否正确呢?泰州市疾控中心高级工程师刘波表示,从下水道打捞出来的可以称作“地沟油”,实际上是一种狭义的理解。地沟油是一个泛指概念,是对各类劣质油、废弃油的统称。像潲水油、煎炸废油、食品及相关企业产生的废弃油脂等,都属于地沟油。  刘波说,地沟油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狭义的地沟油,即将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地沟油)或者将宾馆、酒楼的剩饭、剩菜(通称泔水)经过简单加工而提炼出的油(潲水油);二是劣质猪肉、猪内脏、猪皮加工及提炼后产出的油;三是用于油炸食品的油使用次数超过规定要求后,再被重复利用或往其中添加一些新油后使用的油。

  • 【资料】平日生活常用中药简单鉴别(一)——人参

    中药从神农尝百草开始,一直与我国人民的生活和治疗疾病息息相关,到现在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保健和预防,依然离不开它们的身影。然而,许多人并不是专业的中药鉴定专家,怎么区分常用中药的真假伪劣一直困扰着大家,使大家不敢轻易的使用中药。现就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到的中药的鉴别技术进行简单的介绍(不涉及复杂、专业的技术鉴别),欢迎各位专家提供其它经验鉴别和小技巧,也欢迎各位板油提出各自的需求。 第一篇:人参 人参,最早记录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药中之上品。其最早的地道产区为山西上党(上党人参),至清代以辽参(今东三省)为地道,为“东北三宝”之一。其药材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及根茎。目前,花、叶也有开发的保健茶等产品。其商品分类有多种,主要有三类:山参、林下参和园参。 一、山参(或野山参):即野生人参,目前已十分稀有,据传年产量不足6公斤。为了保护人参野生资源,国家药典等标准从2005年起,已取消“山参”“野山参”的名称。其鉴别歌诀众多,流传最广的为:“芦碗紧密相互生,圆膀圆芦枣核艼,紧皮细纹疙瘩体,须似皮条常又清,珍珠点点缀须下,具此特征野山参”。芦碗,指人参根茎上稀疏的凹窝状茎痕;芦或芦头指根茎,多拘挛而弯曲,长1~4cm,直径0.3~1.5cm,靠近主根的一段根茎较为光滑而无茎痕,习称“圆芦”;艼,指根茎上的不定根。须根上有许多细小的疣状突起,称为“珍珠疙瘩'、“珍珠点”。鉴别其根本要点是野山参体态特征要小巧玲珑,主根短小如疙瘩,但各部分又相匹配,整个形态优美,赏心悦目;其横腿又粗又短又尖,整体又富有灵气;表皮紧而具有细纹,其须条特征也是鉴别的重要依据 二、林下参,习称“籽海”,指播种在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人参。现在多替代野山参用但价格要低得多。一般都加工成“全须生晒参”出售。主根与根茎等长或较短,呈人字形、菱形或圆柱形,长1~6cm,表面灰黄色,局纵皱纹,上部或中下部有环状横纹。支根多为2~3条,须根少而细长,清晰不乱,有明显的疣状突起。根茎细长,少数粗短,中上部具稀疏或密集而深陷的茎痕。不定根较细,多下垂。 三、园参,指栽培人参。根茎其加工方式的不同,主要有“全须生晒参”、“生晒参”、“红参”、“白参"以及“冻干参"(“活性参)。 1. 全须生晒参——园参洗净后,不除去支根,进行晒干或者烘干。 2.生晒参——园参洗净后,除去支根,晒干或烘干。 主根成圆柱形或纺锤形,长3~15cm,直径1~2cm,表面灰黄色,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粗横纹及明显的纵皱纹,下部有支根2~3条,着生多数细长须根,须根上常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起。根茎,长1~4cm,直径0.3~1.5cm,多拘挛而弯曲,具不定根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质较硬,断面淡黄白色,显粉性,形成层环纹棕黄色,皮部有黄棕色的点状树脂道三部及放射状裂隙。香气特异,味微苦、甘。 3.红参——园参洗净后,除去根茎部的不定根及支根或者仅除去细支根及须根,经蒸制后晒干或烘干。 主根成纺锤形、圆柱形或扁方柱形,长3~10cm,直径1~2cm。表面红棕色,半透明,偶有不透明的暗黄色斑块(习称“黄马褂”),具纵沟、皱纹及细根痕;上部有时具断续的不明显环纹;下部有2~3条扭曲交叉的支根,并带弯曲的须根或仅具须根残痕。根茎长1~2cm,上有数个凹窝状茎痕,有的带有1~2条完整或折断的不定根。质地硬而脆,断面平坦,角质样。气微香而特异,味甘、微苦。 4.白参——也称“糖参”。取洗净的鲜参,置沸水中浸烫3~7分钟,取出,再用针将参体扎刺小孔,再浸于浓糖液中2~3此,每次10~12小时,取出干燥而成的人参。现商品也很少。主根长3~15cm,直径0.7~3cm,表面淡黄白色,上端有较多断续的环纹,下部有2~3条支根,全体可见加工时的点状针刺痕,味较甜。 5.冻干参——用真空冷冻法加工而成的人参,也称为“活性参”。可防止有效成分总皂苷的损失 。 在以上商品中,均以条粗、质硬、气香、味浓、完整者为佳。 另外,高丽参(朝鲜人参),其原植物与国产人参相同,其商品也有红参、白参两种,应注意区分。 常见伪品有商路根、野豇豆根、山莴苣根、锥花土人参根等,但其均无芦头、芦碗,根表面无横环纹,无人参特有的气味。另有伪品华山参,类似人参,但其味苦而稍麻舌,无人参先苦而后甜,不麻舌之味。 服用注意:不可与藜芦、五灵脂、萝卜一起服用。

  •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成立第一届江苏省危险废物鉴别专家委员会的通知

    各设区市生态环境局:为进一步强化我省危险废物鉴别环境管理,根据《关于加强危险废物鉴别工作的通知》(环办固体函〔2021〕419号,以下简称《通知》)、《江苏省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苏政办发〔2022〕11号)等文件要求,我厅组织成立了第一届江苏省危险废物鉴别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省专委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省专委会职能。省专委会由专家委员和秘书处组成。专家委员主要承担江苏省危险废物鉴别异议评估、鉴别单位及鉴别报告抽查复核等工作,为全省危险废物鉴别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秘书处设在江苏省固体废物监督管理中心,负责省专委会日常工作。省专委会按照《江苏省危险废物鉴别专家委员会章程(试行)》运行管理。二、危险特性快速鉴别。对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历史遗留或非法转移、倾倒、贮存、利用、处置等环境事件涉及的无法追溯责任主体的固体废物,事发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设区市生态环境部门因环境事件处理或应急处置需要,可以委托鉴别单位按照《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298-2019)第8章相关要求开展快速鉴别:根据废物来源或产生工艺,依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等文件能确定属性的,直接出具鉴别报告;对无法直接判断属于危险废物,但可能具有危险特性的,分类采集不少于5个相关固体废物样品,根据掌握的信息检测可能具有的危险特性,并出具鉴别报告。鉴别报告经公示后可作为固体废物处置的依据。三、鉴别异议评估。对全国危险废物鉴别信息公开服务平台公开的本省危险废物鉴别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可向省专委会提出异议评估申请,省专委会按照《江苏省危险废物鉴别异议评估规程(试行)》对异议进行评估,评估意见和修改后的鉴别报告再次向社会公开。鉴别报告满足国家规定的生效条件后,鉴别委托方应在10个工作日内将鉴别报告、信息公开、异议评估及修改情况等相关材料书面报属地生态环境部门,环评文件未提及或与原属性定性不一致的鉴别,应通过变更排污许可或后评价等方式纳入管理。各设区市生态环境局应加强危险废物鉴别事中事后监管,对辖区内鉴别单位和鉴别报告开展年度抽查复核,对日常环境管理中发现的有疑问鉴别报告及时组织复核,复核不合格的鉴别报告不得作为环境管理的依据。附件:1.第一届江苏省危险废物鉴别专家委员会委员名单2.江苏省危险废物鉴别专家委员会章程(试行)3.江苏省危险废物鉴别异议评估规程(试行)[align=right]江苏省生态环境厅[/align][align=right]2023年9月7日[/align](此件公开发布)(联系人:固体处周思达,025-58527553 固管中心王玉婷,025-58527396) [img=,16,16,absmiddle]http://law.foodmate.net/member/editor/fckeditor/editor/images/ext/pdf.gif[/img] [url=http://file1.foodmate.net/file/upload/202309/11/110027551514921.pdf]苏环办〔2023〕229号-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成立第一届江苏省危险废物鉴别专家委员会的通知.pdf[/url]

  • 【转帖】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 进行细菌分类

    引言 通常细菌的分类工作是根据细菌的形态学和生物化学反应来进行的。然而,这些测试工作比较耗费时间,而且需要专业知识及专门的培训才能完成。通过检测细菌的红外光谱然后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显示出了很大的优越性( 包括在测试速度及结果的一致性方面 )。20 世纪 50 年代末首次尝试了这种方法,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在仪器以及数据后处理工具方面也暴露出一些局限性。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 的出现使细菌的红外光谱分析工作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又复兴了起来。FT-IR 光谱的高信噪比,良好性能,加上计算能力的大大进步,使其在细菌分析方面的应用非常可行。Hopinson 和 Naumann 小组是应用 FT-IR 进行微生物鉴定和鉴别的先驱。最新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对病原菌和非病原菌的分析也非常有效。

  • 纤维成分系列:2.鉴别之制样

    纤维成分系列:2.鉴别之制样

    在拿到一块面料的时候,整体辨别面料信息,如面料颜色、结构与组织、是否含有弹性等,在在第一时间辨别清楚后,开始制样。在载玻片上先滴丙三醇溶液(丙三醇与水按1:1配置),通常左中右可滴三滴,制三个片看显微镜。因为在制片前已对面料有整体认识,制片时对每一个种类的纱均需要解捻确认是否有氨纶,如果有,即使写下避免忘记。对细纱取六根左右进行制样,粗纱约三根,纱线的选取位置不能够是布边,并且要有足够的代表性。对于比较复杂的纱线类型,如粗纺面料,每个类别的纱线制在不同位置选取制2~3个,确保在显微镜鉴别中不会因取样不全而出现漏检。制样目前实验室可归类分为两种方式,第一种是载玻片上直接用盖玻片刮,把纱线打散,然后滴丙三醇(或者不滴),放上盖玻片然后看显微镜;第二种是用镊子把纱捋散,放到已滴好丙三醇的载玻片上,再放上盖玻片然后看显微镜。看个人习惯使用,只要能够把不同纱完全并完好制到载玻片上看显微镜即可。对于制取的纱线选择,针织物沿边剪一小截然后取纱制样,机织物在经向布边往上剪一小口然后撕裂,裂口左右各取三根纱左右制纱,依法在纬向布边取纱,保证纱型的代表性。制样以后,放到显微镜下,在观察之前,先燃烧辨别其味道、火焰和灰烬,大致归类后看显微镜更利于鉴别。燃烧分类:有浓烈的烧毛发味,灰烬硬脆,轻捏即为粉末状,是蛋白质类纤维,含毛或者丝纸燃味,灰烬为细柔粉末,是纤维素纤维,可以是棉、麻、再纤(粘纤,莫代尔,莱赛尔等)的其中一种或多种燃烧后余烬熔融或结块,辛辣味可判断含腈纶,纱线在燃烧时熔融为透明小球,判断可能含有锦纶,燃烧时冒黑烟,判断可能含有聚酯纤维。预判是让鉴别人员在鉴别前可以有目的地去甄别纤维,但不能够以此为依据,化纤的制作在工艺上已即为成熟,各种类型的结构五花八门,通过结合燃烧、显微镜和溶解方可最终判断纤维种类,必要时还需要借助红外或熔点仪等其他结果为参考。其实不管是做成分还是做其他的,对于自己经常接触的东西久了都会有一定经验,在拿到一块面料的时候大概就知道是什么类型的,比如氨纶聚酯,比如锦纶氨纶,比如纯棉、含毛、有竹节的麻类纤维,粗纺的面料可能含有的纤维。。。举个栗子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4/201604242258_591317_3098696_3.jpg纬向一种纱(白色)经向四种纱(白色,红色,黑色,蓝色)燃烧为纸燃味,预判棉型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4/201604242304_591318_3098696_3.jpg第一种纱,疏网格长丝,熔融透明状珠第二种纱,密集花型边粗纱,为股线,纸燃味第三种纱,密集花型中间细砂,纸燃味预判为锦纶/棉(棉、粘纤)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4/201604242310_591319_3098696_3.jpg经纬不同颜色制样,纱线粗,成分可能较为复杂,可每种纱制两次,第一次看大部分含有的纤维,第二次确认及仔细查看是否有未看到纤维预判为羊毛、锦纶、腈纶、棉(+粘纤)、聚酯,面料毛型明显时,可能含有其他特种毛

  • 【分享】如何初步鉴别非法期刊

    如何初步鉴别非法期刊一、期刊分类期刊分为非正式期刊和正式期刊非正式期刊是指通过行政部门审核领取“内部报刊准印证”作为行业内部交流的期刊(一般只限行业内交流不公开发行),但也是合法期刊的一种,一般正式期刊都经历过非正式期刊过程。正式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正式期刊有独立的办刊方针。“国内统一刊号”是“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的简称,即“CN号”,它是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分配给连续出版物的代号。“国际刊号”是“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的简称,即“ISSN号”,我国大部分期刊都配有“ISSN号”。二、初步辨别非法期刊非法期刊是没有通过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国家科技部批准,也没有注册为“内部刊物”的出版物,它们通常是在国外购买一个ISSN刊号来欺骗读者。《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国家标准)规定了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分配的基本原则,即一个号对应一种连续出版物。目前对中国大陆出版发行的报刊,只以“CN号”来判定其是否为经批准公开发行的报刊。读者或作者可以依据“CN号”的结构、格式,对“CN号”的真伪做一些初步判断。“CN号”由字母“CN”和6位数字及分类号组成,CN为中国的国名代码,前2位数字为地区代码,后4位数字为地区连续出版物的序号,期刊的序号从1000至5999。分类号与刊号用“/”隔开。我国期刊的分类法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的基本大类划分。如《京华时报》的刊号为CN11-0255,11是北京市的地区代号;《读者》杂志的刊号为CN62-1118/Z,62是甘肃省的地区代号,分类号Z表示该刊为综合类刊物。读者反映中常涉及的如经济类刊物分类号为“F”,自然科学类期刊分类号为“N”,医学类期刊分类号是“R”。一些非法期刊上印制的NR、CN98,CN(HK)等都是编造的。目前,根据我国期刊出版物的实际数量,除北京期刊数量较多外,其他地区的期刊顺序号均在1000-1999之间;北京的期刊顺序号在5999之内。除依据“CN号”判断报刊是否为公开发行的正式出版物外,还有一种情况值得注意,就是一些非法出版者按“CN号”结构编造假“CN号”,或是盗用正式报刊的刊号出版非法报刊。期刊变更刊名后,原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即作废停止使用,因此,也有一些非法期刊利用已停止使用的刊号出版。对于这类情况,应向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进一步核实。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期刊代码为:11 北京市、12天津市、13 河北省、14 山西省、15 内蒙古自治区、21 辽宁省、22 吉林省、23 黑龙江省、31上海市、32 江苏省、33 浙江省、34 安徽省、35 福建省、36 江西省、37 山东省、41 河南省、42 湖北省、43 湖南省、44 广东省、45 广西壮族自治区、46 海南省、50 重庆市、51 四川省、52 贵州省、53 云南省、54 西藏自治区、61 陕西省、62 甘肃省、63 青海省、64 宁夏回族自治区、6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除根据期刊号辨别期刊合法性外,还可以结合非法期刊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辨别,予以高度警惕:1.期刊的“名头”都很大,具有诱惑性。很多非法期刊基本上都是“国”字号的,例如,有的叫《中国医学××》,还有的在封面上注着“国际中文核心期刊”、“世界××期刊”、“××统计源期刊”等。刊物主办、协办、支持单位都是“中国××研究院”、“中国××研究中心”、“香港现代××研究会”、“亚太××交流中心”等。有的还邀请了一大批名人、专家做顾问、特邀编辑。2.期刊都标有标准刊号或统一刊号,具有欺骗性。一般非法期刊,绝大多数都是既有国际标准期刊刊号即ISSN号,也有国内统一刊号即CN号。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有些刊号根本就不符合正规刊号的结构式,有些国内统一刊号CN后面,大多都缀有NR或者HK即香港刊号的标识。3.期刊基本上都是自办发行,具有隐蔽性。自办发行即不通过邮局,没有邮发代号。没有邮发代号的期刊从邮局或国家报刊发行网上是查不到他们任何信息的。也有少数非法期刊会编上一个邮发代号,但这些邮发代号要么根本不存在,要么是盗用其它期刊的邮发代号。4.大多数非法期刊,社址、编辑部地址或注册地址都在香港、深圳、北京、广州等大城市,通信地址一般只注明“××信箱”、“××大厦××室”或“××楼××座”,也常常在异地设办事机构。所以,社址、编辑部地址、注册地址与办公地址分离,是这类非法期刊的另一个重要特点。5.从网上查询,常常发现这类非法期刊同名现象很多,同一名称的期刊甚至还有多个不同的刊号。例如同是《×国教育》就有3家,同是《中国教育××研究杂志》就有北京、广州2家,又如《中国××教育研究》1个期刊,就有4个不同的刊号。6.非法期刊的内容繁杂,版面混乱。不少非法期刊在内容的编排上没有规律,不设置分类栏目,文章杂乱无序,不符合正式期刊在内容编排方面规范化、标准化的格式要求。[~85844~]

  • 欧洲药典中某品种有鉴别1,鉴别2都要做吗

    欧洲药典中某品种有鉴别1,鉴别2都要做吗

    [img]file:///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657394756\QQ\WinTemp\RichOle\2A`VA1H3SCHJK`XRUATFVL7.png[/img][img=,215,51]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1/201711081219_01_3064225_3.png!w215x51.jpg[/img]如图欧洲药典中某品种鉴别项下分别有 :鉴别1:方法A、D; 鉴别2:方法B、C、D。现在困惑的是鉴别1、鉴别2都要做,还是可以选做?(药典中也没有明确写是选做还是都做)如果都做的话方法D是不是只用做一遍共用结果就行了?

  • 【原创大赛】《固体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GB 34330—2017)的逐行个人解读

    环境保护部于2017年9月发布了2017年第44号公告,批准《固体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GB 34330—2017)为国家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标准,并由环境保护部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联合发布。 《固体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是由《固体废物鉴别导则》(试行)发展而来。《固体废物鉴别导则》(试行)自2006年4月1日起施行,由环保总局、发展改革委、商务部、 海关总署、质检总局等五部委以公告形式联合发布。 比较通则和导则的文字部分,我们会发现,两者对于固体废物鉴别的判定逻辑整体变化不是很大,基本上是一脉相承。但是从效力来说,两者完全不一样。2006年版的导则属于试行,而2017年的通则属于国家标准,而且是强制性标准,不是推荐性标准(GB/T),所以依据通则得出的鉴别结论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不过,从发布单位来看,2017年的通则减少为两个部门,比2006年的导则少了发改委、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发改委和商务部的缺失比较好理解,也符合简政放权的大趋势,但是缺少海关总署这个打击洋垃圾进口的主要执法行为实施部门我认为是有欠缺的。 2008年,环保总局、海关总署、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的环发18号文件《关于发布固体废物属性鉴别机构名单及鉴别程序的通知》就曾将中国海关化验室列为固体废物属性鉴别机构。 2011年,环境保护部、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海关总署、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的《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办法》中也指明了海关对于疑似固体废物的执法程序(主要在第二十八条)。 2017年,环境保护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荐固体废物属性鉴别机构的通知》(环土壤函287号),通知中所提及的20家机构,有四个海关化验中心以及十一个出入境检验检疫实验室,合计总数占75%。 2018年,出入境检验检疫管理职责和队伍划入海关总署,形成“新海关”。(也即上文中的十一个出入境检验检疫实验室目前已经成为海关检测机构) 从以上文件脉络和机构历史沿革来看,对于一直以来主要承担固体废物属性检验/鉴别工作的海关检测机构不但应该继续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固体废物属性检验、鉴别工作,还应参与固体废物属性检验/鉴别标准的制定工作和解释工作。 笔者曾经参与过一些固体废物属性检验/鉴别工作,《固体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是最重要的鉴别依据,所以反复看了很多遍,有些个人的解读和思考,这里与大家分享,希望能达到答疑解惑和抛砖引玉的双重效果。 引言部分不提,直接进入正文,为了叙述方便,《固体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以下简称为通则。[hr/]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依据产生来源的固体废物鉴别准则、在利用和处置过程中的固体废物鉴别准则、不作为固体废物管理的物质、不作为液态废物管理的物质以及监督管理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物质(或材料)和物品(包括产品、商品)(以下简称物质)的固体废物鉴别。液态废物的鉴别,适用于本标准。本标准不适用于放射性废物的鉴别。本标准不适用于固体废物的分类。对于有专用固体废物鉴别标准的物质的固体废物鉴别,不适用于本标准。[hr/] 这里面最重要的我认为是第一句话,“依据产生来源的固体废物鉴别准则、在利用和处置过程中的固体废物鉴别准则”。这上句话基本上限定了通则的使用方法和效果。从检测人员的角度,通过检测结果推断产生来源、利用方式等是极其困难的。所以通则的使用方法应该主要是程序性(文字性)审核,而不是实质性(通过检测)审核。 怎么理解? 一个生产企业可以比照通则的要求判断自己企业产生的是何种固体废物,凭借进出口贸易商提供的能真实反映货物产生来源的说明,检测机构或执法机构可以依据通则判断货物是否属于固体废物或何种固体废物。儿童乘车规定如果改为6岁以下免票,司乘人员可以验看孩子的身份证件判断年龄,但是在无法出示身份证件或者出示的身份证件可能存在问题的情况下,试问司乘人员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应该享受免票待遇呢?要知道年龄可以通过程序性(文字性)审核判断,但是没有办法通过实质性(检测)审核判断,最常见用于判断年龄的骨龄测试都是公认存在较大误差的。 这是固废检测工作中碰到最难的部分,企业说的是真是假,又如何验证?如果不能较为彻底的解决这个问题,固体废物鉴别工作从效率和效果两个方面都不会让人满意。 第一句的后半句,“不作为固体废物管理的物质、不作为液态废物管理的物质以及监督管理要求”。结合上半句我想的应该是通则条文所体现出来的逻辑:必要但非充分,单向判定,不能反推。[hr/]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3.2 固体废物鉴别是指判断物质是否属于固体废物的活动。3.3 利用 recycle是指从固体废物中提取物质作为原材料或者燃料的活动。3.4 处理 treatment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使固体废物转化为适合于运输、贮存、利用和处置的活动。3.5 处置 disposal是指将固体废物焚烧和用其他改变固体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方法,达到减少已产生的固体废物数量、缩小固体废物体积、减少或者消除其危险成份的活动,或者将固体废物最终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填埋场的活动。3.6 目标产物 target-products是指在工艺设计、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希望获得的一种或多种产品,包括副产品。3.7 副产物 by-products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伴随目标产物产生的物质。[hr/] 这段中我想解释几处术语及其翻译。 3.3 利用 翻译成“回收利用”更为合适,因为这一步是把无用变成有用的过程,加上“回收”二字其实点名了原料的性质; 3.4 处理 翻译成“加工处理”更为合适,在中文语境中“处理”有多种意思:你把肉处理一下,这是加工的意思;他让我很不爽,你把他处理一下,这是刑事犯罪的兆头;英文treatment是动作实施者根据个人意愿倾向实施动作,为什么treatment可以翻译成治疗,因为想治好嘛! 3.5 处置 翻译没啥问题,disposal的意思基本上等于放弃不要,在日常口语环境中,我们常使用“处理”表达这个意思:这个东西我不想要了,你处理一下吧! 之所以把这三个词拿出来咬文嚼字是因为这个顺序逻辑很明确:能用的用起来(发挥最大价值),回收利用是直接用,加工处理是转化用,处置是减少危害。 3.6 目标产物 里面要说一个副产品的概念,副产品比较正规的翻译是co-prodcut,或者side-product,副产品也是产品。例如咱们进口的大豆,榨油其实是副业,主业是拿豆渣当饲料,油和饲料都是产品,油是副产品,饲料是主产品,这一点和3.7的副产物不一样,副产物不是生产者想要的东西。但是比较麻烦的是,副产品和副产物可能会相互转化,东西还是那个东西,性质变了。这一点也是固体废物检验/鉴别过程中比较困难的地方。[hr/]4.依据产生来源的固体废物鉴别下列物质属于固体废物(章节 6 包括的物质除外)。4.1 丧失原有使用价值的物质,包括以下种类:(详见原文)[color=#191919]4.2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包括以下种类:[/color][color=#191919](详见原文)[/color][color=#191919]4.3 环境治理和污染控制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包括以下种类:[color=#191919](详见原文)[/color][/color][color=#191919]4.4 其他:[/color][color=#191919][color=#191919] a)法律禁止使用的物质;[/color][/color][color=#191919][color=#191919] b)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定为固体废物的物质。[/color][/color][color=#191919][color=#191919][/color][/color][hr/] 通则4项下都是固体废物,列的项目很多,但是估计也不能穷举,我仅解读一下内在的逻辑:[color=#191919][color=#191919] 4.1 不再像以前好用的东西,丧失原有使用价值,例如磨损的钢轨不妨碍炼钢,废电线、废电机不妨碍卖铜,这些都是固体废物(当然不一定不让进口) 。[/color][/color][color=#191919][color=#191919] 4.2 之前说了副产物是不想要的,既然本来就不想要,不是固废废物等着过年么?[/color][/color][color=#191919][color=#191919] 4.3 这条其实我想了很长时间,为什么环境处理过程中搜集的东西算是固体废物呢?业内常用的微硅粉就是硅铁生产过程中搜集的粉尘,最后成为硅铁生产的副产品之一。我认为内在逻辑是环保过程中有害物质得到了进一步的富集,环境危害的风险其实提高了,所以安全起见,定为固体废物。[/color][/color][color=#191919][color=#191919] 4.4 这个条款很少用到,但是一旦涉及,非常好用,尤其当某些产品我国有限定值指标时。例如大气防治污染法中禁止进口不合格石油焦,借此可以把不合格的石油焦直接判定为固体废物。[/color][/color][color=#191919][color=#191919][/color][/color][hr/][color=#191919][color=#191919]5.利用和处置过程中的固体废物鉴别5.1 在任何条件下,固体废物按照以下任何一种方式利用或处置时,仍然作为固体废物管理(但包含在6.2条中的除外):a)以土壤改良、地块改造、地块修复和其他土地利用方式直接施用于土地或生产施用于土地的物质(包括堆肥),以及生产筑路材料;b)焚烧处置(包括获取热能的焚烧和垃圾衍生燃料的焚烧),或用于生产燃料,或包含于燃料中;c)填埋处置;d)倾倒、堆置;e)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处置方式。5.2 利用固体废物生产的产物同时满足下述条件的,不作为固体废物管理,按照相应的产品管理(按照5.1条进行利用或处置的除外):a)符合国家、地方制定或行业通行的被替代原料生产的产品质量标准;b)符合相关国家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或技术规范要求,包括该产物生产过程中排放到环境中的有害物质限值和该产物中有害物质的含量限值;当没有国家污染控制标准或技术规范时,该产物中所含有害成分含量不高于利用被替代原料生产的产品中的有害成分含量,并且在该产物生产过程中,排放到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浓度不高于利用所替代原料生产产品过程中排放到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浓度,当没有被替代原料时,不考虑该条件;c)有稳定、合理的市场需求。[/color][/color][hr/] 5.1 内在逻辑,未发生实质性改变,有害物质依然留存(甚至富集),处理方式简单。 [color=#191919]5.2 三个条件要同时满足,固体废物作为原料通过了标准化的工艺进行回收利用,获得的产物有标准进行限制,整体风险处于可控、可追溯。简单理解经刻意加工。[/color][color=#191919][/color][hr/]6.不作为固体废物管理的物质6.1 以下物质不作为固体废物管理:a)任何不需要修复和加工即可用于其原始用途的物质,或者在产生点经过修复和加工后满足国家、地方制定或行业通行的产品质量标准并且用于其原始用途的物质;b)不经过贮存或堆积过程,而在现场直接返回到原生产过程或返回其产生过程的物质;c)修复后作为土壤用途使用的污染土壤;d)供实验室化验分析用或科学研究用固体废物样品。6.2 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处置后的物质,不作为固体废物管理:a)金属矿、非金属矿和煤炭采选过程中直接留在或返回到采空区的符合GB18599中第I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要求的采矿废石、尾矿和煤矸石。但是带入除采矿废石、尾矿和煤矸石以外的其他污染物质的除外;b)工程施工中产生的按照法规要求或国家标准要求就地处置的物质。6.3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定不作为固体废物管理的物质[color=#191919][/color][hr/] 内在逻辑:危害没有增加也没有扩散,或经允许。[color=#191919][/color][hr/]7.不作为液态废物管理的物质7.1 满足相关法规和排放标准要求可排入环境水体或者市政污水管网和处理设施的废水、污水。7.2 经过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物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废水处理工艺处理后,可以满足向环境水体或市政污水管网和处理设施排放的相关法规和排放标准要求的废水、污水。7.3 废酸、废碱中和处理后产生的满足7.1或7.2条要求的废水。[hr/] [color=#191919] 内在逻辑:同通则6条款。[/color][color=#191919] [/color][color=#191919][/color][hr/]总结:[color=#191919] [color=#191919] [/color]通则全篇说的其实是逻辑判断的依据。鉴别结论极大程度上依赖于相对人是否提供了货物真实的来源、经历了何种利用和处置,也很大程度上受到鉴别人的主观性判断的影响,最终导致应用通则获得的输出结果(鉴别结论)不能保持稳定重现。[/color][color=#191919][color=#191919] [/color][color=#191919] [/color]如果相对人无法提供有关货物的相关资料或者相对人主观上故意提供虚假的相关资料,鉴别的检测工作有可能无从下手会被有意误导,同样会造成鉴别结论不能实现稳定重现。[/color][color=#191919][color=#191919] [/color][color=#191919] 作为分析测试人员,我们习惯于使用标准获得稳定的数值输出,通则输出的则是不那么稳定的结论,这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惑,也为相关执法工作留下了不少隐患。[/color][/color][color=#191919][color=#191919][color=#191919] [/color][color=#191919] 在媒体报道中,固体废物经常与“洋垃圾”混为一谈,其实我们最常碰到的固体废物与循环经济密切相关,包括再生塑料颗粒、以回收金属为目的的二次物料(区别于原矿和金属原材料,介于两者之间)、再生纸浆等等。真正威胁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洋垃圾实际上主要是医疗垃圾、生活垃圾、放射性废料、动植物性垃圾(如病死牲畜尸体)、污水等,这些垃圾只能填埋、抛弃,没有任何价值并有可能产生巨大环境危害。这些垃圾中除了放射性废料较为隐蔽以外,其他都外观特征明显,与可循环利用的固体废物有显著区别。可循环利用的固体废物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危害未必高于对应的矿产品,例如废钢重新冶炼能耗与环境污染可能小于铁矿石冶炼钢铁,含铜铅的二次物料中所含的汞、砷等有害元素未必高于铜精矿和铅精矿。这一点需要媒体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更准确的认识。[/color][/color][/color][color=#191919][color=#191919][color=#191919] [/color][color=#191919] 让我们回到前文所述的儿童乘车问题,把优惠条件以年龄为限改为以身高为限(如1.2米),会怎么样?[/color][/color][/color][color=#191919]客观、可操作性强![/color][color=#191919][color=#191919] [/color][color=#191919] 由此我设想,有没有可能以实际可能产生的污染情况为限作为固体废物的鉴别标准?例如所有以提取金属为目的的固体废物,只要所含有害元素小于相关标准(已有或待制订)的要求,就不当做固体废物,或者按到相应限值作为非限制类、限制类、禁止类固体废物分类;再生塑料,只要[color=#191919]所含有害元素小于相关标准(已有或待制订)的要求,就不当做固体废物,或者按到相应限值作为非限制类、限制类、禁止类固体废物分类(可以参考Rohs指令的设置)。[/color][/color][/color][color=#191919][color=#191919][color=#191919] [/color][color=#191919]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结果输出稳定,可操作性强,可能产生的环保风险可预期、可控制。[/color][/color][/color][color=#191919][color=#191919][color=#191919] [/color][color=#191919] 我希望基于以上逻辑的固体废物鉴别标准(实质是准入标准)能尽快作为通则的补充制订出来,便于检测人员的实际操作,化繁为简,不再让检测人员通过各种检测苦苦推究货物的本源,大家都用检测数值说话,让检测机构、执法机关和管理相对人在一个对等的、公平的、透明的框架之下对话。[/color][/color][/color]

  • 关于紫外区鉴别

    本人最近在做一个注射液产品,在紫外鉴别上遇到了点问题希望大家能指点一二。谢谢了问题是这个产品的鉴别项目有两个,其一是紫外吸收峰的鉴别标准上说在287nm和320nm有最大吸收但是扫描出来的谱图在287和320都有吸收峰,问题是在210nm有个特别大的峰。还有个薄层鉴别到是没什么问题。我想问的是那个210nm的吸收峰可以忽略掉吗?原料的鉴别是HPLC法鉴别和红外鉴别。

  • 危废鉴别项目推广

    华南区域危险废物鉴别与化学品测试中心—全国危险废物鉴定机构环保局认可机构 关键词:环保局认可 危废鉴别机构 危险废物鉴别鉴定 化学品测试 危险废物鉴别鉴定 危险废物鉴别报告 污泥检测与鉴定 危险废物鉴别方案 摘要:华南区域危险废物鉴别与化学品测试中心属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的测试平台,其所属华南所是环境保护部直属研究所。立足华南地区,开展危险废物与化学品测试鉴别与评估、资源化替代减量和处理处置技术研究,同时开展适用于华南地区的危险废物鉴别监测方法、机理、生物检测指标等方面的科研和服务工作,提供包括工业废品、医疗废物、污泥、废矿物油等危险废物以及农药等化学品的鉴别、测试及处置技术服务,为加强华南地区危险废物和化学品的全过程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 【分享】化学品鉴别指南

    为了准确进行分析检测,有必要对分析目的物进行鉴别,鉴别的方法有多种,但是为了规范对样品身份的描述,国家特制定了GB/T 24778-2009 《化学品鉴别指南》。本标准参考了欧盟REACH法规技术指南文件RIP3.10:2007《物质的鉴别与命名指南》(英文版),其有关的技术内容与上述文件完全一致,建立了化学品的鉴别指南。本标准规定了单成分物质、多成分物质和未知或可变组分物质、复杂反应产物或生物材料物质的身份鉴别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单成分物质、多成分物质和未知或可变组分物质、复杂反应产物或生物材料物质。

  • 【资料】塑料简易鉴别法

    塑料简易鉴别法 在采用各种塑料再生方法对废旧塑料进行再利用前,大多需要将塑料分拣。由于塑料消费渠道多而复杂,有些消费后的塑料又难于通过外观简单将其区分,因此,最好能在塑料制品上标明材料品种。中国参照美国塑料协会(SPE)提出并实施的材料品种标记制定了GB/T16288—1996“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 虽可利用上述标记的方法以方便分拣,但由于中国尚有许多无标记的塑料制品,给分拣带来困难,为将不同品种的塑料分别,以便分类回收,首先要掌握鉴别不同塑料的知识,下面介绍塑料简易鉴别法: 1. 塑料的外观鉴别 通过观察塑料的外观,可初步鉴别出塑料制品所属大类:热塑性塑料,,热固性塑料或弹性体。一般热塑性塑料有结晶和无定形两类。结晶性塑料外观呈半透明,乳浊状或不透明,只有在薄膜状态呈透明状,硬度从柔软到角质。无定形一般为无色,在不加添加剂时为全透明,硬度从硬于角质橡胶状(此时常加有增塑剂等添加剂)。热固性塑料通常含有填且不透料明,如不含填料时为透明。弹性体具橡胶状手感,有一定的拉伸率。 2. 塑料的加热鉴别 上述三类塑料的加热特征也是各不相同的,通过加热的方法可以鉴别。热塑性塑料加热时软化,易熔融,且熔融时变得透明,常能从熔体拉出丝来,通常易于热合。热固性塑料加热至材料化学分解前,保持其原有硬度不软化,尺寸较稳定,至分解温度炭化。弹性体加热时,直到化学分解温度前,不发生流动,至分解温度材料分解炭化。 常用热塑性塑料的软化或熔融温度范围见表 塑料品种 软化或熔融范围/°c 塑料品种 软化或熔融范围/oc 聚醋酸乙烯 35~ 85 聚氧化甲烯 165~185 聚苯乙烯 70~115 聚丙烯 160~170 聚氯乙烯 75~90 尼龙12 170~180 聚乙烯 密度0.92/ cm3 110 尼龙11 180~190 密度0.94/ cm3 约120 聚三氟氯乙烯 200~220 密度0.96/ cm3 约130 尼龙610 210~ 220 聚-1-丁烯 125~ 135 尼龙6 215~225 聚偏二氯乙烯 115~ 140(软化) 聚碳酸酯 220~ 230 有机玻璃 126~ 160 聚-4-甲基戊烯-1 240 醋酸纤维素 125~175 尼龙66 250~260 聚丙烯腈 130~ 150(软化)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250~260 3. 塑料的溶剂处理鉴别 热塑性塑料在溶剂中会发生溶胀,但一般不溶于冷溶剂,在热溶剂中,有些热塑性塑料会发生溶解,如聚乙烯溶于二甲苯中,热固性塑料在溶剂中不溶,一般也不发生溶胀或仅轻微溶胀,弹性体不溶于溶剂,但通常会发生溶胀。 塑料的溶解性 聚合物 溶剂 非溶剂 聚乙烯 对二甲苯①,三氯苯① 丙酮,乙醚 聚-1-丁烯 癸烷①,十氢化萘① 低级醇 全同立构聚丙烯 无规聚丙烯 烃类,乙酸异戊酯 醋酸乙酯,丙醇 聚异丁烯 己烷,苯,四氧化碳,四氢呋喃 丙酮,甲醇,乙酸甲酯 聚丁二烯 脂肪族和芳香族烃类 聚异戊二烯 聚苯乙烯 苯,甲苯,三氯甲烷,环己酮,乙酸丁酯,二硫化碳 低级醇,乙醚(溶胀) 聚氯乙烯 四氢呋喃,环己酮,甲酮,二甲基甲酰胺 甲醇,丙酮,庚烷 聚氟乙烯 环己酮,二甲胺基甲酰胺 脂肪族烃类,甲醇 聚四氟乙烯 不可溶 聚乙烯异烯酯 苯,三氯甲烷,甲醇,丙酮,乙酸丁酯 乙醚石油醚,丁醇 聚乙烯异丁醚 异丙醇,甲基乙烯酮,三氯甲烷,芳香族烃类 甲醇,丙酮 聚丙烯酸酯和聚甲基丙烯酸酯 三氯四烷,丙酮,乙酸乙酯,四氢呋喃,甲苯 甲醇,乙醚,石油醚 聚丙烯腈 二甲胺基甲酰胺,二甲亚砜,浓硫酸水 醇类,乙醚,水,烃类, 聚丙烯酰胺 水 甲醇,丙酮 聚丙烯酸 水,稀碱类,甲醇,二恶烷,二甲胺基甲酰胺 烃类,甲醇,丙酮,乙醚 聚乙烯醇 水,二甲基甲酰胺①,二甲亚砜 烃类,甲醇,丙酮,乙醚 纤维素 含水氢氧化铜铵,含水氯化锌,含水硫氰酸钙 甲醇,丙酮 三醋酸纤维素 丙酮,三氯甲烷,二恶烷 甲醇,乙醚 甲基纤维素(三甲基) 三氯甲烷,苯 乙醇,乙醚,石油醚 羧甲基纤维素 水 甲醇 脂肪族聚脂类 三氯甲烷,甲酸,苯 甲醇,乙醚,脂肪族烃类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间甲酚,邻氯酚,硝基苯,三氯乙酸 甲醇,丙酮,脂肪族烃类 聚酰胺 甲酸,浓硫酸,二甲胺基甲酰胺,间甲酚 甲醇,乙醚,烃类 聚氨基甲酸酯类(不交联) 甲酸,γ-丁内脂,二甲胺基甲酰胺,间甲酚 甲醇,乙醚,烃类 聚氧化甲烯 γ-丁内酯①,二甲基甲酰胺①,苯甲醇① 甲醇,乙醚,脂肪族烃类 聚氧化乙烯 水,苯,二甲基甲酰胺 脂肪族烃类,乙醚 聚二甲基硅氧化烷 三氯甲烷,庚烷,苯,乙醚 甲醇,乙醇 4. 塑料的密度鉴别 塑料的品种不同,其密度也不同,可利用测定密度的方法来鉴别塑料,但此时应将发泡制品分别出来,因为发泡沫塑料的密度不是材料的真正的密度。在实际工业上,也有利用塑料的密度不同来分选塑料的。常用塑料的密度见下表: 密度/(g/cm3) 材料 密度/(g/cm3) 材料 0.80 硅橡腔(可用二氧化硅填充到1。25) 1.19~1.35 增塑聚氯乙烯(大约含有40%增塑剂) 0.83 聚甲基戊烯 1.20~1.22 聚碳酸酯(双酚A型) 0.85~0.91 聚丙烯 1.20~1.26 交联聚氨酯 0.89~0.93 高压(低密度)聚乙烯 1.26~1.28 苯酚甲醛树脂(未填充) 0.91~0.92 1-聚丁烯 1.26~1.31 聚乙烯醇 0.9~0.93 聚异丁烯 1.25~1.35 乙酸纤维素 0.92~1.00 天然橡胶 1.30~1.41 苯酚甲醛树脂(填充有机材料:纸,织物) 0.92~0.98 低压(高密度)聚乙烯 1.30~1.40 聚氟乙烯 1.01~1.04 尼龙12 1.34~1.40 赛璐珞 1.03~1.05 尼龙11 1.38~1.41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1.04~1.06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 1.38~1.50 硬质PVC 1.04~1.08 聚苯乙烯 1.41~1.43 聚氧化甲烯(聚甲醛) 1.05~1.07 聚苯醚 1.47~1.52 脲-三聚氰胺树脂(加有有机填料) 1.06~1.10 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 1.47~1.55 氯化聚氯乙烯 1.07~1.09 尼龙610 1.50~2.00 酚醛塑料和氨基塑料(加有无机填料) 1.12~1.15 尼龙6 1.70~1.80 聚偏二氟乙烯 1.13~1.16 尼龙66 1.80~2.30 聚酯和环氧树脂(加有玻璃纤维) 1.10~1.40 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 1.86~1.88 聚偏二氯乙烯 1.14~1.17 聚丙烯腈 2.10~2.20 聚三氟-氯乙烯 1.15~1.25 乙酰丁酸纤维素 2.10~2.30 聚四氟乙烯 1.161.20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1.17~1.20 聚乙酸乙烯酯 1.18~1.24 丙酸纤维素 常用于塑料的密度鉴别的溶液 溶液的种类 密度(25oc)/(g/ cm3) 配制方法 塑料(制品)种类 浮于溶液 沉入溶液 水 1 聚乙烯,聚丙烯 聚氯乙烯,聚苯乙烯 饱和食盐溶液 1.19 74ml水和26g食盐 聚苯乙烯,ABS 聚氯乙烯 58-4%的酒精溶液 0.91 100ml水和140ml95%的酒精 聚丙烯 聚乙烯 55-4的酒精溶液 0.925 100ml水和124ml95%的酒精 高压聚乙烯 低压聚乙烯 氯化钙水溶液 1.27 100g的氯化钙(工业用)和150ml水 聚苯乙烯,有机玻璃,ABS 聚乙烯 聚氯乙烯,酚醛塑料 5. 塑料的热解试验鉴别 热解试验鉴别法是在热解管中加热塑料至热解温度,然后利用石蕊试纸或pH试纸测试逸出气体的pH值来鉴别的方法。 常用塑料热解产物石蕊和pH值试纸测试结果 石蕊试纸 红 基本上无变色 蓝 pH试纸 0.5~4.0 5.0~5.5 8.0~9.5 含卤素聚合物 聚乙烯酯 纤维素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酚醛树脂 聚氨酯弹性体 不饱和聚酯树脂 含氟聚合物 硬纤维板 聚硫醚 聚烯烃 聚乙烯醇 聚乙烯醇缩甲醛 聚乙烯醚 苯乙烯聚合物(包括: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② 聚甲基丙烯酸酯 聚氧化甲烯 聚碳酸酯 线形聚氨酯 酚醛树脂环 氧树脂 交联聚氨酯 聚酰胺 ABS聚合物 聚丙烯腈 酚和甲酚树脂 氨基树脂(苯胺-三聚氰胺-和脲醛树脂) ①缓慢地加热热解管②有些样品表现出微弱的碱性

  • 【转帖】食品安全鉴别大全

    第一章 食品鉴别及方法概述第二章 谷物类及其制品鉴别第三章 蛋类及蛋制品的鉴别第四章 乳类及乳制品的鉴别第五章 畜禽肉及肉制品鉴别第六章 豆制品及筋粉品鉴别第七章 水产品及其制品鉴别第八章 植物油料与油脂鉴别第九章 蜂蜜类及其制品鉴别第十章 糕点类及油炸品鉴别第十一章 糖与糖果制品鉴别第十二章 罐头类鉴别第十三章 酒水类鉴别第十四章 蔬菜类鉴别第十五章 调味品鉴别第十六章 冷饮品鉴别第十七章 果品类鉴别第十八章 茶叶类鉴别[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84652]食品安全鉴别大全[/url]

  • 鉴别与含量

    制剂质量标准有鉴别和含量检测,含量HPLC法,鉴别也用HPLC保留时间,鉴别单独列出还有意义吗?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