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鉴定技术

仪器信息网鉴定技术专题为您整合鉴定技术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鉴定技术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鉴定技术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鉴定技术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鉴定技术话题讨论。

鉴定技术相关的资讯

  • 食品中微生物鉴定技术的发展历程
    仪器信息网讯 2015年6月17日,&ldquo 第四届中国食品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国际论坛暨展览会&rdquo 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此次会议特别设置了&ldquo 食品与农产品安全微生物检测&rdquo 、&ldquo 食品与农产品中重金属元素和其他有害物质检测&rdquo 、&ldquo 饮用水安全检测&rdquo 等九个专题。大会第二天,来自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曾静博士在&ldquo 食品与农产品安全微生物检测&rdquo 专题中做了题为&ldquo 微生物鉴定技术的发展历程&rdquo 的报告。专题现场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曾静博士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问题也相应地备受关注。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有些微生物还是致病菌,对人体的危害很大,因此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非常重要。  在报告中曾静介绍,微生物鉴定技术在检验检疫 食品、化妆品等产品致病菌的检测 动物源性致病菌的检测 植物病原细菌、真菌的检测等工作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检验检疫工作中的微生物鉴定工作主要有判断该菌是不是目标的致病菌和新发现的菌的种类两项内容。相比而言,后者需要做更完善的实验,参考多种方法相互印证以后才能确定该菌的种类。  曾静说,目前微生物鉴定技术的发展有两个方向,速度快和分型能力强。速度快的微生物鉴定技术主要以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鉴定技术为典型代表,可以在数十秒内实现微生物的鉴定 分型能力强的鉴定技术主要包括各种基于DNA的鉴定技术。  在报告中,曾静介绍,微生物鉴定技术主要有形态学观察、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和依据细胞物质进行微生物鉴定技术等方法。她在报告中对三种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据她介绍,微生物的形态学观察主要是依据微生物的形态和生理生化反应等特征来进行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用微生物的形态特征来鉴定微生物是由于微生物的形态比较单一,容易分辨 用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特征来鉴定微生物主要是依据微生物细胞壁的组成、微生物发酵产物和微生物对碳源、氮源等养分的利用。  曾静同时提到这种方法相对比较繁琐、耗时,因此近年来被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逐步替代。  她介绍道,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实际上是将多个生化反应有效整合、浓缩于商业化的板卡上,方便实验室进行微生物的鉴定。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生化反应数量多,商业化的卡板最多可集合45-46种生化反应 2.实验操作标准化,节省大量人工 3.鉴定速度快,一般3-4小时即可出鉴定结果。基于以上优点,目前,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已经作为实验室中微生物的日常鉴定手段。除此之外,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还具有细菌的MIC值测定和耐药表型的检测等作用。  曾静在介绍依据细胞物质进行微生物鉴定技术时说,该技术主要包括蛋白质的检测和DNA的检测,是目前微生物鉴定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依据蛋白质检测的鉴定技术,具有鉴定速度快的特点,主要检测仪器有飞行时间质谱。基于DNA检测的鉴定技术,对微生物的分型能力很强,该检测技术主要有16S rDNA测序技术、PFGE和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等。  在蛋白质检测方面,曾静介绍说,利用飞行时间质谱进行微生物鉴定的原理是通过质谱获得微生物特征蛋白质分子的&ldquo 指纹图谱&rdquo ,然后与大容量的数据库进行对比,最终实现菌落或者菌株水平上的鉴定。质谱鉴定系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鉴定速度快,仅需十余秒即可完成。  在DNA检测技术方面,曾静分别就16S rDNA测序技术、PFGE和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做了详细的阐述。  她说道,16S rDNA基因是细菌核糖体DNA的一部分,被称为细菌的&ldquo 活化石&rdquo ,该基因进化速度十分缓慢,具有生物钟的特点,已经作为细菌系统发育的目的基因,16S rDNA序列测定是科研领域细菌分类和鉴定的金标准。目前,常见的商业化测序系统有针对细菌16S rDNA中的500bp保守序列进行测序、针对真菌的28S rDNA的D2基因区域进行测序等。该方法获得的数据有利于致病菌的溯源分析,但是操作过程具有一定的复杂度,耗时较长,另外,基因测序仪和测序耗材试剂的价格较贵,因此不利于在应用层面进行推广。  报告中,曾静对PFGE阐述道,PFGE(脉冲场凝胶电泳)是一种分离大分子DNA的方法。此种方法的原理是将细菌包埋于琼脂块中,用适当的内切酶在原位对整个细胞染色体进行酶切,酶切片段在特定的电泳系统中通过电场方向的不断交替变换和适合的脉冲时间等条件作用而得到良好分离的方法。PFGE的分型能力极强,可区分菌株水平的差异,目前被全世界各个国家普遍使用。通过PFGE分型可以对细菌性传染病、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同时可以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的调查,但是操作较为繁琐,需要较高的实验技能方可掌握。  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方面,曾静介绍说,该技术可以对菌株进行最为有效的分型,即使是16S差异不大的菌株,也可以通过分布在整个基因组上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进行区分,是目前分型能力最为强大的技术之一。全基因组测序用于微生物鉴定工作的主要障碍在于使用成本高和专业的数据分析。  最后,曾静提到,对于检验检疫工作来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微生物鉴定方法。同时,为了更快速、更准确的确认病原微生物,可能需要几种鉴定方法联合使用,例如可以先利用质谱鉴定速度快的优势迅速判断致病菌,然后再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手段进行分型和流行病学的调查。编辑:张葳
  • 我国木材鉴定开始使用分析仪器技术
    现行国家标准《红木》GB/T 18107-2000,其中被诟病最多的一点就是材质鉴定上的不够精确。由于鉴定技术的制约,全世界在树种鉴定上鉴定到&ldquo 种&rdquo 的准确性尚不足,所以有规定,鉴定机构对于红木材质只出具到&ldquo 类&rdquo 的报告。这就让一些不法商家钻了空子,利用这一点在同类木种间大做文章,同时,这也成为了《红木》国标始终被攻击的把柄。虽然目前红木的鉴定报告只能出具到类,但这并不代表目前我国的红木材质鉴定技术就只能鉴定到类。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技术被运用在木材鉴定上,给鉴定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了有力依据。笔者通过翻阅相关论文与文献,大致了解到目前红木材质鉴定技术的方法与研究方向。宏观识别与微观识别相结合《红木》GB/T 18107-2000中提到红木的识别和区分方法是:&ldquo 主要是以简便实用的宏观特征(如密度、结构、材色和纹理等)为依据,辅以必要的木材解剖特征来确定 其属种。本标准所依据正确定名的木材标本均保存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木材标本室。&rdquo 可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是传统的红木材质鉴定方法,也是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交趾黄檀实木横切面宏观识别是通过肉眼或放大镜,观察心边材、生长轮、导管、射线与轴向薄壁细胞的大小及排列方式等宏观解剖特征及表观特征,同时结合材色、纹理、结构、花纹、 气味、质量和硬度等进行综合判断;微观识别则是通过切片机将样本制成切片再置于光学显微镜下, 观察各类细胞与组织的形态与排列,与已经正确定名的木材标本的切片进行比对,确定木材类别。檀香紫檀木材微观构造照片宏观识别与微观识别相结合的方式需要识别者具有丰富的木材构造特征方面的专业知识,这种知识是建立在实践经验和科学基础上的。但是识别木材是一件复杂的事 情,即使是经验丰富的专家也会偶尔看错眼,因此会出现在两家不同的木材检测机构,同一样本检测出不同结果的现象,这种鉴定方式受人为的主观影响非常大。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红外光谱技术是利用物质对红外光区的能量的选择性吸收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通常用于木材树种识别的是近红外光谱和中红外光谱。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近红外光谱处理技术,是对从样本表面采集的近红外光谱,经过一系列预处理,取样本的三分之二,采用软件独立建模分类(SIMCA)和偏 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mdash DA)进行建模,对剩余的三分之一样本进行判别。由于各树种木材化学成分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同一类别木材的近红外光谱具有相近 的吸收峰和吸收强度,不同类别的木材则有明显不同之处。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木材树种分类效果明显,尤其对红木类木材的分类,与红木标准基本一致。4种红木的HPLC指纹图谱,LSHHT为卢氏黑黄檀,DFHHT为东非黑黄檀,DGZT为大果紫檀,YDZT为印度紫檀目前,国内外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上均取得不同进展。2003 年,日本专家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识别了8 种木材,而我国近年来也开始进行研究。2007年,江泽慧、杨忠等人发表了《红木的近红外光谱识别技术》论文;2012年,江泽慧、杨忠等人又作了《红木 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一文,在八类红木样本表面分别采集10条光谱用于红木的近红外光谱分析,利用相关方法可以将八类红木分成相应的类别,并能更直观地展现 八类红木的区别,这为红木的鉴定或识别提供新的方法和研究思路。2010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已建立了20余种木材的近红外光谱数据库, 并申请了红木的近红外光谱识别方法的发明专利(20061014962310),但是该项技术还需更多的木材标本光谱数据,建立更有代表性的数学模型,加 速其商业化应用。中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中红外光谱处理技术,主要是研究红 木样本的指纹图谱,选取特征吸收峰,计算有峰率和变异峰率等指标序列进行分析鉴别。在2012年张方达等人著的《基于红外光谱法的红木木材类区分与真伪鉴 别》论文中,其详细地阐述了如何利用中红外光谱,通过与杨木木质素的相关系数不同,对七类红木木材进行区分。同时对于两种珍贵的非红木类木材:榄仁木和亚 花梨木与外观相似的紫檀、黑酸枝、香枝木应用中红外光谱进行了客观、快速的真伪辨别。ZT、HL、HI、HO、WM、TW、JC和XZ分别代表《红木》国标中紫檀木、花梨木、香枝木、黑酸枝木、红酸枝木、乌木、条纹乌木和鸡翅木八类红木的近红外光谱除此外,还有如气相色谱&mdash 质朴联用技术(GC-MS)、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HPLC)&mdash 质谱联用技术等色谱指纹图谱方法,2012年沈明月等人的 《基于HPLC技术及模式识别方法鉴别四种红木》、2013年罗燕的《四种红木抽提物的FTIR与GC&mdash MS指纹图谱鉴别研究》都有提到用相关方法鉴别红 木种类。以上几类均为化学方法,有些方法已经可以鉴定到种,但是目前均处于研究阶段,还无法大规模推广和投入使用。DNA标记技术在《品牌红木》2014年3月刊上,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所研究员、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红木分会秘书长殷亚方也撰文提到了DNA标记技术有望解决红木鉴定难题。 因木材树种和产地不同,其DNA也不同,是某种木材所特有的,对基因组序列差异的比较研究无疑为木材分类和鉴定提供了最本质的依据。2007 年,德国林业研究所已利用DNA 标记技术,成功进行了6种杨树木材的识别。目前,国内DNA分子标记技术应用于活体树木鉴定的技术已经成熟,然而,从经过长期存储、高温干燥或机械加工等 一系列处理后的木材以及成品家具木材中却难以提取高质量的DNA,因为木材组织中的DNA已经发生严重降解。经过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目前从干燥和加工后 的木材树种中提取DNA 的技术已有突破。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所的木材DNA识别新技术实验室已初步建立,并正在建立木材DNA 标记信息数据库。但是实现DNA 标记技术的商业化运用,还需要各国科技工作者进行大量的科学试验, 以得到更多重要树种和木材的DNA 标记信息及相关的数据库。此外,利用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有望鉴别红木原产地。届时,红木不仅可以鉴定到种还可以鉴定原产地,让红木信息更透明化。结语目前,宏观识别与微观识别相结合的方式还是鉴定红木材质最常见、最具可操作性的方式,中国林科院也在不断完善红木树种木材标本。据笔者从最新的《红木》国标 征集意见稿中发现,其已经在草案中,补充完整了《红木》GB/T 18107-2000标准中原来没有的毛药乌木、白花崖豆木的三切面显微结构照片,让检测更有据可依。诚然,如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等化学方法以及如DNA标记技术等遗传学方法因为需要更专业的设备以及更专业的操作人员,再加上技术还不够成熟、投入的成本过高等 因素,多数还处于研究阶段,无法实现普及。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到,这些方法客观、高效,鉴定结果受人为因素影响更小,也更准确,发展前景可观。就像我们想不 到短短几年时间,智能触屏手机快速地淘汰了键盘手机占据我们的生活一样,随着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也许用不了多久,红木材质就能轻松鉴定到种,更简单、成 本更低的技术被运用到材质鉴定中,让红木可以名正言顺、明码标价地进行买卖。(原标题:木材鉴定技术知多少)
  • 喜讯“磁场生化技术及仪器设备”项目通过鉴定
    2022年7月17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组织由清华大学王雪教授、中国计量大学李东升教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耿旭辉教授、南京理工大学卞雷祥教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祝连庆教授、宁波大学闻路红教授、渤海大学刘贺教授等多位行业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主持召开了由江南大学和我司完成的“磁场生化技术及仪器设备”科技成果的鉴定会(视频会议)。经质询和答疑,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技术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磁场与标量物理场相结合的生物协同效应强化生化效果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鉴定委员会一致同意“磁场生化技术及仪器设备” 项目通过鉴定。
  • 常用兽药残留检测技术与方法通过鉴定
    日前,由秦皇岛检验检疫局主持承担的“世界常用200种兽药残留检测技术与方法研究”课题,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组织的专家鉴定。  专家鉴定委员会认为该课题针对国际市场遇到的26类兽药残留、生物毒素、多环芳烃等多种污染物的检测技术壁垒,开展200余种兽药等污染物的检测技术方法研究,立项正确,意义重大,研究报告资料齐全,数据充分,结果可靠,符合鉴定要求。课题技术路线合理可行,研究优选了固相萃取、离子交换、凝胶渗透、加速溶剂萃取、衍生化、酶化学等十多种样品前处理技术,提出了200种污染物有效的提取分离富集技术,为筛查、确证、定量,提供了快速准确的样品制备方法。课题研究优化了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免疫亲和色谱技术、酶联免疫微生物鉴定等十多种分析技术,建立了多种分析检测方法,其灵敏度、准确度、重现性和再现性均达到了国际权威组织所规定的技术指标,能满足我国多种食品中200余种兽药残留量检测的要求。专家鉴定委员会建议加强对全国检验检疫机构及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推广。  据悉,该项研究是秦皇岛检验检疫局庞国芳院士所领导的科研团队于2002年开始研究,目的是为了破解在动物源性产品中兽药残留限量方面国外设置的技术壁垒。在研究中,庞国芳院士主持并组织了有河北、天津、辽宁、山东、上海、广东、福建、深圳、内蒙古、青海、沈阳和宁波等12个检验检疫局100多名科技人员参加的联合研究。经过2年多时间的刻苦攻关,成功地研究出了一系列适用于河豚鱼、鳗鱼、牛奶、奶粉、蜂蜜、蜂王浆和多种水产品等不同动物组织和产品中世界常用26类200多种兽药、生物毒素、多环芳烃等污染物残留的提取、分离、富集和检测新方法,并形成了91项国家标准蓝本。
  • 透过拉曼看历史|拉曼光谱技术在文物鉴定中的应用
    由于受年代久远、保存环境、材质特性等因素的影响,许多文物糟朽、破损严重。如何准确、无损地鉴别文物的材质,是文物保护的基础和重要工作。目前,文物材质分析大多集中在无机物方面,较少涉及有机物分析。拉曼光谱技术不仅用于彩绘颜料、金属、陶瓷器等无机质文物的分析,而且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文物有机染料、彩绘胶料、残留物等有机物的分析中。拉曼光谱用于文物鉴定的优势原位、无损:对文物破坏最小化;微区检测:显微与拉曼结合,检测光斑缩小至微米数量级;测量简单:无需制样,简单、快速,仅需几分钟,甚至几秒。拉曼光谱技术是基于与入射光频率不同的散射光谱进行分析以得到分子振动、转动等相关信息,并应用于分子结构研究的一种分析技术。拉曼光谱作为一种“指纹光谱”,在文物有机物鉴定中具有测量简便快速、能够实现无损和微区分析等特点,成为文物物质结构研究的常用手段。拉曼光谱在文物鉴定中的应用染料鉴定天然染料因具有色彩鲜艳、原料易得、适用面广等特性,很早就使用在壁画、纺织品等文物中。因此,通过对相关文物染料的分析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准确地了解文物制作工艺、原料来源以及染色技法以获取古代先民的生存环境、科技水平等相关信息,为考古学及历史学研究提供重要资料。世界遗产故宫多处建筑彩画中的蓝色为最初绘制时大规模使用的靛蓝,该成果对后期研究建筑彩画褪色、变色机理及修复保护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图1 紫色染料碎片(a)出土物品和当代纤维的拉曼光谱(b)纺织品材质研究纺织品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无疑彰显着古人的智慧与才能。拉曼光谱技术已应用于纺织品文物纤维种类鉴定、保存现状与老化研究,为后期纺织品类文物博物馆保存环境的选择提供参考,这对于该类文物的科学保存和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纺织品类文物老化降解产生的荧光效应对测量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干扰,甚至使得亚麻的拉曼光谱峰被掩盖而无法准确鉴别,而棉纤维受荧光干扰较小。纤维老化还会造成拉曼光谱峰的缺失、偏移和宽度改变等现象。例如,桑蚕丝模拟样品经紫外光照射后1232cm-1酰胺Ⅲ拉曼峰位移至1218cm-1,同时1666cm-1拉曼峰强度明显变弱,并在仲酰胺缔合分子的酰胺Ⅲ特征拉曼频率区间出现1259cm-1和1297cm-1两个反映酰胺Ⅲα-螺旋构象的峰(图2),上述变化说明蚕丝在紫外辐照下发生了结构变化。龚德才在研究2000多年前地下埋藏的3块丝绸(编号YZ、LA、JZ)腐蚀机理时发现,虽然实际文物与现代标准丝绸的拉曼光谱峰基本吻合,但却增加D、G两个特殊峰(图3),这是由丝绸碳化引起的。在此基础上结合电子顺磁共振光谱结果得出丝绸的碳化过程是基于蚕丝蛋白自由基的释放所致。图2 未经(a)和经过23小时(b)47小时(c)紫外线照射蚕丝的拉曼光谱图3 现代标准丝绸与古代丝绸(编号YZ、LA、JZ)的拉曼谱图彩绘胶料鉴别胶料是文物彩绘层的粘结物质,其功能是将颜料或染料紧密地结合在文物基体表面。大多数彩绘文物胶料属于天然有机物,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易老化流失,导致彩绘脱落、粉化,是影响文物本体稳定性和艺术美感的关键因素。因此,古代彩绘文物胶料的鉴定与研究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但文物胶料老化严重、成分复杂,处于与大量颜料共存的体系中,因此准确鉴别的难度很大。Vandenabeele在上世纪末就系统地建立起了彩绘文物标准胶料的拉曼光谱数据库,其胶料种类涉及蛋白、多糖、脂肪酸、树脂等多类,是较为全面的彩绘文物有机胶料拉曼光谱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对中世纪手稿胶料进行研究,确定胶料中含有蜂蜡。课题组利用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分析了包括皮胶、桃胶、蜂蜡等在内的中国古代彩绘文物表面常见天然有机物(见表1),结果表明:(1)蛋白类天然有机物特征振动峰位于1657cm-1、1305~1252cm-1、1033cm-1及1003cm-1附近;(2)多糖类的特征振动峰位较少,仅在1500~1200cm-1和1200~950cm-1区域存在较宽振动峰;(3)蜡类的特征振动峰处在1470~1350cm-1区间,若在1659cm-1和1303cm-1出现振动峰,则该蜡为动物蜡,若在1636cm-1和1610cm-1存在振动峰,该蜡类为植物蜡;(4)树脂类在1650~1660cm-1区间存在特征振动峰,并且在1460~1440cm-1区间存在强振动峰。表1 中国古代彩绘文物表面常见天然有机物的拉曼特征峰有机残留物分析拉曼光谱已应用于文物有机残留物的分析鉴定中,为人们提供文物的功能、制作工艺等有用信息。Edwards用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对加拿大因纽特人皮靴外部黄色残留物(图4)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黄色沉积物的主要成分为松科树脂类物质,推断其可能被早期因纽特人当作防水剂来使用。有趣的是因纽特人居住区并不出产该类松脂物质,因而树脂作为防水剂应用的现象对研究因纽特人的社会交流以及贸易往来有着重要意义。Raskovska在研究马其顿共和国出土釉陶碎片的烧制温度、釉料成分时,惊奇地发现16-2样品(图5a)在1400cm-1附近出现较强的拉曼光谱散射峰(图5b),推断这是有机残留物存在的痕迹,该残留物可能为油酸类物质,进一步推断16-2釉陶可能用作存放食物的容器或炊煮器使用。图4 皮靴外部残留物图5 陶瓷样品及其拉曼光谱结论拉曼光谱技术作为一种理想的文物分析方法,能够做到在不取样或者少取样的情况下快速、准确地获取文物结构的信息,在文物有机染料、彩绘胶料以及残留物鉴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实现了对文物材质的无损或微损鉴别。▼以下是奥谱天成ATR8300显微拉曼测试的颜料谱图:清晰的拉曼特征峰可以为研究提供有力实验数据支撑。
  • 国际领先!石科院配方原油成套技术鉴定通过
    近日,由石科院牵头、中国石化广州分公司参与研发的“配方原油技术及在原油资源优化中应用”项目通过中国石化科技部组织的技术鉴定。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配方原油成套技术在原油分子组成和光谱拟合技术相结合用于配方原油计算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什么需要配方原油技术?原油资源关乎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原油资源的波动对炼厂的经济效益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我国石化企业加工原油的品种复杂,原料的频繁变化导致石化企业安全生产和提质增效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有的企业从装置运行一开始加工的原油就不是当初设计所用的原油,有的企业加工的合适原油供应不足或价格高企,还有企业加工的原油不是优化的目标原油… … 以上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蒸馏装置进料性质的频繁变化,使得石化企业配套建设的装置很难按设计要求协调运转,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及整体加工效益的提升。配方原油技术可以针对性解决国内石化企业这一共性问题,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什么是配方原油技术?配方原油技术是采用先进计算方法,在原油评价数据库和原油近红外光谱库采集的大数据基础上,通过原油品种和数量的优化配伍,形成多种原油性质及加工性能与目标原油相似的原油调合配方供炼厂选择利用,从而达到稳定炼厂加工原油的目的。配方原油技术怎么发挥作用?石科院配方原油成套技术的先进算法既考虑原油宏观物性一致性,还注重原油相容性、炼制性能。同时,还可以利用自主开发的基于分子水平的油品调合规则、燃料油黏度预测模型、二次加工装置机理模型等技术,提升技术经济评价模型,全面评价配方原油的可加工性能以及对全厂加工效益的影响,优化确定可实际执行的原油配方。应用效果怎么样?目前,配方原油成套技术已在中国石化广州分公司成功应用。石科院利用该技术对广州分公司1#蒸馏装置实际加工的两种目标原油进行了配方设计,遴选出优质的配方原油,优化了催化原料和低硫船用燃料油生产。工业应用试验数据表明,实际加工的配方原油与目标原油相似度均超过0.9,馏分收率和性质相近。广州分公司长期应用的结果表明,配方原油技术满足装置对加工原油性质稳定的要求,同时经济效益显著。业界评价如何?在中国石化科技部组织的技术鉴定会上,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配方原油成套技术配方原油技术在原油分子组成和光谱拟合技术相结合用于配方原油计算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首次提出了动态原油相似度的概念,并用于衡量配方原油与目标原油的定量化接近程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建议加快开展推广应用。
  • “食品中动物源性成分种类识别技术”通过鉴定
    日前, 北京检验检疫局承担的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食品中动物源性成分种类识别技术研究》顺利通过鉴定,并获得广泛好评。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广受社会关注。北京检验检疫局一直将食品检验检疫和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作为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食品中动物源性成分种类识别技术研究》项目针对目前不法商家为追逐经济利益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动物源性原料以次充好、存在欺诈的现象,将着眼点放在食品中动物源性成分种类识别技术上。该课题利用限制性酶切末端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T-RFLP),融合先进的具有高灵敏度的荧光标记技术和高分辨率的毛细管电泳技术,在我国率先建立了包括猪、狗、牛、水牛、山羊、绵羊、马、鸡、火鸡、鼠、三文鱼、鲟鱼、鹿等13种食源性动物种类的T-RFLP鉴定方法。该方法的建立,对于提高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水平,确保食品质量安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都具有积极作用。  来自中国检科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畜牧兽医总站、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及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的领导对该项目给予了积极肯定和较高评价,认为该项目建立的方法灵敏度较高,简便、快速、准确,完善了动物源性食品中动物种类的鉴定方法,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创新性,在食品中动物源性成分识别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X光辅助鉴定油画真伪技术有望推向市场
    美国莱斯大学电脑工程学教授唐· 约翰逊日前用X光技术帮助甄别出著名画家梵高的一幅遗珠之作。他表示,这项技术有望向市场推广,为收藏家和博物馆辨别油画真伪提供依据。  荷兰梵高博物馆9月公开展示了一幅新发现的梵高画作《蒙马儒的日落》。这幅油画一直被认为是赝品,几十年来被束之高阁,布满灰尘,无人问津。画作主人一时兴起,将藏品送到博物馆鉴定,其中使用了约翰逊的方法:使用X光扫描油画的画布,成像后用电脑统计画布织线的疏密,分析织线横向和纵向的排布,并与梵高真迹画布的X光成像进行对比。  分析显示,油画《蒙马儒的日落》的画布与休斯敦艺术博物馆所藏梵高作品《岩石》的画布惊人相似。约翰逊说:&ldquo 很可能这两块画布是从同一块画布上切割下来的,它们的织线密度极其一致。&rdquo   依据这个结果并结合其他常规艺术鉴定手法,《蒙马儒的日落》被确定为梵高的真迹。不过,约翰逊表示,两幅画的画布相同,并不一定说明它们出自同一人之手,分析画布只是甄别油画真伪的一个方面,要下结论还须行家对艺术作品的手法和意境进行判断。  约翰逊说,分析画布织线并非他独创,油画鉴赏家们早就使用这一方法,但由于不少画作被收藏后,经常被二次装裱,粘在另一块画布上,鉴赏家们不可能把画作剥离下来,因为这可能对画作造成伤害,这时候具有穿透力的X光就派上了用场。  但要统计对比,一个详尽的数据库必不可少。约翰逊说,他的数据库里有400多幅梵高真迹的X光成像图,此外还有600余幅其他著名艺术家画作的X光成像图。他正在不断完善充实这一数据库,并考虑开发相关软件,将这一技术推向市场。  对于这一技术是否适用于鉴定中国的&ldquo 笔墨丹青&rdquo ,约翰逊给出否定答案。他说,目前这一技术只适用于油画,由于中国画和书法基本都使用纸张,而纸与画布的成分不同,且纸张结构不具规则性,所以很难通过X光扫描成像辨别。
  • 能谱:对于珠宝鉴定来说红外光谱技术会越来越重要
    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各种高新技术在珠宝玉石加工、合成中的使用,也增加了宝石鉴定的难度。为了更好地应对这种问题,宝石鉴定技术也应随之进行更新,以便保证宝石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在珠宝玉石鉴定中,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能谱IRA-51珠宝漫反射附件可以在保证珠宝玉石完好无损的前提下,对宝石进行科学、准确、便捷地鉴定,是人们了解宝石信息的重要方法,有利于人们掌握宝石的种类和结构,而利用这种技术产生的鉴定结果也是人们辨别宝石真伪,是天然还是合成的有力依据。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种高灵敏度的微量气体检测技术,也是目前珠宝玉石行业较常使用的一种鉴定技术,IRA-51珠宝漫反射附件可以实现在保证宝石完好无损的前提下,对珠宝玉石进行便捷、准确地鉴定,而这种技术的应用需要依靠红外光谱仪来实现。在珠宝玉石鉴定中,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原理是利用一束不同波长的红外射线对宝石的分子进行照射,并依据宝石对某种波长红外射线的吸收而生成红外光谱图,进而依此对珠宝玉石的各种特性进行鉴定。红外光谱技术在珠宝玉石鉴定中的应用,主要是对不同宝石的红外光吸收特征的利用,有利于鉴别宝石的种属、真伪等特性。在珠宝玉石鉴定中,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对宝石官能团进行分析,有助于掌握宝石的分子结构和种类。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基础是鉴定人员要掌握一定的红外光谱知识,并且要具备丰富的珠宝鉴定经验,据此对珠宝玉石的红外光谱图进行分析,可以掌握珠宝玉石的分子结构信息,而这也是分析珠宝玉石种类、真伪的主要依据。现如今,红外光谱技术已成为珠宝玉石鉴定的主要手段之一,也能够保证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在玉石领域,业内一经积累了大量的红外光谱图,因此,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光谱仪进行红外吸收光谱仪对于是样品进行测定,而后对比现有资料进行确认,利用ican9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搭配IRA-51珠宝漫反射附件进行珠宝鉴定是不少珠宝鉴定所常采用的鉴定手段。iCAN9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的应用面广、检测不受样品相态的限制、速度快、无破坏性,颇受市场欢迎。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准确度和灵敏度均低于可见、紫外吸收分光光度法。  当然,不少通用的宝石鉴定仪器都可作用于玉石鉴定,但是我们提倡“术业有专攻”,普遍性中的特殊性才更应该成为大家在玉石鉴定工作中注意的重点,所以你若要做玉石收藏家,要补的功课还很多。能谱科技作为国内先进的红外光谱仪制造商,生产的iCAN9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具有先进的红外光源系统、稳定的光学系统、高性能的电子系统、人性化的操作系统、极强的防潮处理、丰富的扩展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高校、环保等领域,得到了广大用户的好评。使用iCAN9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搭载自主研发的ATR附件,轻松满足企业检测要求,我们的产品可以成为企业实验室的得力帮手。
  • 又一个假珠宝窝点被捣毁!这些珠宝鉴定技术究竟有多牛!
    讯 继8月份某女网红直播带货售假,在直播镜头下被警察带走后,11月16日,广州白云警方破获了一起通过抖音直播带货,销售假冒APM商品案。捣毁售假窝点一个,查实涉案金额近500万元。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市场中也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工珠宝首饰,人工合成的效果基本上是肉眼很难去识别的。在珠宝首饰的鉴定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不能保证有效开展全面的鉴定工作。在鉴定工作中,采用现代测试技术,有助于提升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应用于珠宝首饰鉴定的测试技术有哪些?1、电子探针与X射线衍射技术电子探针技术主要通过小电子束的形式跟宝石之间相互作用,生成相对应的 X 射线,可全面了解珠宝的构成成分。X 射线衍射技术属于高能电磁波,其衍射性能较高,在鉴定高端珠宝首饰时可以利用 X 射线对宝石进行轰击处理,如果内部有晶体就会反射出来,其他的射线穿越宝石内部结构。此类技术需要有晶体的部分,所以只能应用在晶体类型的宝石鉴定工作中。2、荧光光谱技术一般会被用在对具备相似品类珠宝展开鉴定的工作当中,比如能够对密度相近、荧光折射率相近的长石、水晶展开鉴定。3、红外光谱技术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将珠宝首饰内部的分子快速地检测出来,一般都会被用到鉴定祖母绿宝石中,除此之外,还能够鉴定黄晶。缺点就是需要待测珠宝应当具备光滑的表面。4、拉曼光谱技术拉曼光谱仪能够有效检测珠宝首饰内部结构特征以及化学成分,经由察看散射光的次数、光亮以及大小等,可以对珠宝的真伪性有效鉴定出来。在高端的珠宝首饰鉴定过程中一般会应用到拉曼光谱,这主要是由于其并不会对珠宝结构、外观等产生破坏。拉曼光谱技术除了可以保证珠宝首饰自身保持完整,还可以确保鉴定结果真实性、准确性大大提升。此项技术的灵敏度能够达到微米级别,因为化学成分不同的拉曼光谱,其差异性比较大,所以把元素光谱特点与宝石首饰呈现出来的光谱特征展开对比,便能够对珠宝结构、成分加以辨别。金色珍珠与碳酸钙的拉曼谱图对于珠宝首饰鉴定,采用现代测试技术有助于提升工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不仅可以提升鉴定结果的准确性,还有助于杜绝违法违规行为。当前应用于珠宝首饰鉴定的技术,拉曼光谱技术是用得最多的,也是最?符合珠宝鉴定想要达到的效果——无需损坏珠宝即可测定其真假。拉曼光谱仪根据应用场景不同,可以分为手持拉曼光谱仪、便携式拉曼光谱仪、双波长拉曼光谱仪、显微拉曼光谱仪。在当前国产的拉曼光谱仪中,奥谱天成自主研发的拉曼系列,拥有世界领?先水平,手持拉曼光谱仪是2019年世界军运会指定安检产品。
  • 香港城大研发出肉类成分快速鉴定新技术
    香港城市大学研发出崭新的肉类成分快速鉴定技术,可同时鉴定多种肉类混合制成的食品的成分,所需时间比现有鉴定法缩短八成,将有助于大大提高食品安全。  香港城大生物及化学系郑淑娴教授及其团队潜心研究两年,运用分子生物技术研发出一种快速鉴定方法,仅须使用特制的检测试纸,即可在短短8小时内完成鉴定,而现在常用的基因排序鉴定方法须耗费48小时。  郑教授说:“即便是多种肉类混合制成的香肠、肉丸等包装食品,我们也可以鉴定其成分是否确实如包装上的标签所述。我们的技术适用于各种方法处理过的肉类。”  据介绍,这项创新技术可以鉴定猪/牛/羊/马/狗/猫/鼠7种动物的肉。食品样本中若混有多种肉类,新技术也可同时分别鉴定出来。相对于每次只可检测一种肉类的基因排序鉴定方法,新技术可同时检测上述7种肉类混合的样品,并分别鉴定出每一种成分。  新技术再加改进后,可以一次鉴定多达30种肉类的成分,将来更可以扩大至其他常见食用肉类。郑教授说:“不论什么生物物种,只要细胞中含有脱氧核糖核酸,原则上就可以使用这项技术。”  郑教授解释说,鉴定过程的第一步,是从食物样本中提取少量脱氧核糖核酸,经分子生物技术复制倍增后,再用特制的试纸测试。试纸能够侦测出肉类成分,全因植入了郑教授研制的微细人造物质“探针”。针对每种肉类,郑教授及其团队量身定制出特定的“探针”,一旦“探针”侦测到其目标肉类的脱氧核糖核酸,试纸就会变色。这项创新技术无须进行繁复的脱氧核糖核酸排序和数据分析,因此鉴定所需的时间比一般的基因排序鉴定方法大幅缩短。  研究团队的成员曾从市面买来一些外有包装的猪牛肉丸、猪肉汉堡、羊肉派、猪肉肠,以新技术鉴定之后,确定其包装上标签所述的肉类成分属实。为作比较,研究人员同时测试了一款“素肉丸”,试纸没有变色,即确定该食品名副其实,果真不含肉类成分。  郑教授认为,这项新技术对保障公众健康大有帮助,尤其适用于鉴定包装食物和动物饲料的成分。“这项快速鉴定工具有助于食品制造商或零售商核实原材料来源,不论是一般消费者,或是对某类食物过敏的人,权益都可得到更好保障。”郑教授说。
  • 中科院成功研发中成药生物成分鉴定技术
    近日,由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单细胞研究中心生物信息学团队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提出了基于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的中成药生物成分分析新技术,并在国际上首次评估了该技术对中成药&ldquo 六味地黄丸&rdquo 进行全面生物成分(处方物种和杂质物种)分析的可行性。相关成果于6月3日在线发表于Nature出版集团旗下Scientific Reports (Cheng, Su, et al, Scientific Reports, 2014)。  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各种不同剂型的药品,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方剂的精华。中成药的成分分析一般包括生物成分(即物种组成)分析和化学成分分析。然而,目前我国中成药的成分分析主要聚焦在后者,通过光谱和色谱手段对中成药的化学成分进行测定,但不能鉴别出其中的杂质成分。  此种方法的优势在于通用性较强,可在无需组织形态鉴定的专业知识背景下,基于分子标记和信息学分析对物种进行鉴定,解决了中成药中处方物种难以准确检测和杂质物种难以全面评估等瓶颈问题,故在中药及其相关制剂的生物成分分析方面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研究人员将继续针对中成药多种复杂成分的现实,开发整合生物和化学方法的新一代中成药成分分析技术,从而更全面地评估中成药品质。
  • 地沟油变废为宝技术在武汉通过鉴定
    以地沟油为主要原料生产化肥添加剂的科研项目,于1月16日在武汉通过专家鉴定。此项成果依靠技术创新,找到了将地沟油“变废为宝”的新路径。  专家称,武汉每年大约有5万吨地沟油急待回收利用,有些不法分子加工后作为食用油卖到餐馆酒店。大量地沟油回流到餐桌,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而生产化肥添加剂则提高了地沟油的价值,还可有效避免地沟油重新回到餐桌。  由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大学教授组成的专家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这一项目以地沟油为主要原料,绿色环保,节约资源,符合国家鼓励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政策,其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廉,产品适用于不同养分的复合肥,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项目整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据悉,传统上生产化肥添加剂的原料是胺和矿物油,价格高且易造成环境污染。而湖北富邦公司采用地沟油等工业和生活废弃物作主要原料,原料价格低,也实现了废弃物再利用,经济效益相当可观。按年产1万吨计算,可实现产值9000万元,实现税收1600万元和净利润2500万元。
  • 全国第一家省级检察院技术鉴定实验室成立
    8月23日,辽宁省检察技术鉴定实验室顺利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现场评审,这是继高检之后,全国第一家省级检察院技术鉴定实验室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严格“考试”。辽宁省检察技术工作从此步入了实验室认可的国际标准化轨道。  8月21日至23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组成的评审组一行4人,在辽宁省检察技术鉴定实验室进行了严格的评审。三天来,评审组进入实验室现场观察,分三组进行实地评审,查阅质控室体系文件、法医实验室各类记录、文检实验室各类记录,并对2个法医案件4个文检案件进行了现场试验。  通过对技术处的法医、文检两个专业7个指标(死亡原因、死亡方式、损伤方式、致伤工具、笔迹、印章、污损变造笔迹)、25个要素、32个程序文件、6个作业指导书、151个记录表格、15个应用标准、28台仪器、12名鉴定人以及实验室环境等进行了全面评估,评审组认为:辽宁省检察技术处的鉴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明确,组织结构清晰,内部职责分配合理,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所从事的检验鉴定活动类型范围和工作量相适应。是我们初次现场评审的实验室中比较优秀的。  至此,辽宁省检察技术鉴定实验室顺利通过现场评审。
  • 校企合作“薄膜材料热特性测试技术及仪器”通过鉴定
    p  2018年4月25日,由中国真空学会组织,华中科技大学“长江学者”缪向水教授团队和武汉嘉仪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薄膜材料热特性测试技术及仪器”科技成果鉴定会在武汉举行。/pp  会议由中国真空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刘锋主持,鉴定委员会主任由武汉理工大学张联盟院士担任,清华大学潘峰教授、浙江大学韩高荣教授、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任玲玲研究员、哈尔滨工业大学朱嘉琦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曾德长教授、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吴遵红研究员等作为专家共同参加此次成果鉴定会。/pp  新材料是国家重点部署的五大颠覆性技术领域,颠覆性的新材料迫切需要颠覆性的测试技术,我国2万亿新材料产业的蓬勃发展催生了巨大的材料检测仪器需求。而薄膜化是当前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趋势,随着薄膜厚度逐渐减小到纳米尺度,传统的热特性测试仪器对纳米尺度薄膜材料的热特性测试束手无策。/pp  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嘉仪通科技有限公司经过七年的努力,以“薄膜材料热特性测试技术及仪器”为主攻方向,突破了传统热分析仪器的对低维材料热特性检测的限制,成功研制出薄膜材料的相变温度、热膨胀系数、热导率及塞贝克系数等一系列热特性测试技术和仪器,并已销售百余台,在三十多家单位实现了示范应用,且出口至美国、英国等海外市场,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项目共获授权专利25项,仪器荣获“湖北省十大科技事件”、“武汉市最具影响力十大科技事件”等奖励。美国陶瓷学会官方网站首页刊登了采用该项目技术开发的薄膜热分析仪器宣传片,并报道“获得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实验数据”。其测试方法被材料领域国际权威杂志及学者多次引用。/pcenterimg alt="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src="http://news.cjn.cn/sywh/201805/W020180502367289833941.jpg" height="363" width="550"//centerp  25日一大早,任玲玲研究员和吴遵红研究员便来到现场,对本次鉴定成果的4款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现场测试,并出具测试报告。下午15:00会议正式开始。会议首先由中国真空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刘锋宣读了此次鉴定会的批复文件和鉴定委员会专家名单。随后,项目负责人缪向水教授从薄膜材料热特性测试的背景、现状、发明的技术原理、核心专利、与现有仪器的性能对比以及项目产业化后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向各位专家进行了详细汇报,得到专家组成员的一致认可。随后项目组成员童浩老师宣读了查新结论,测试小组组长任玲玲研究员介绍了鉴定项目的测试结果,用户代表介绍了鉴定项目在公司的应用情况。/pcenter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alt="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src="http://news.cjn.cn/sywh/201805/W020180502367289840563.jpg" height="383" width="550"//centerp  项目汇报结束后,专家委员会成员现场考察项目成果,听取了项目组成员对项目技术原理、研发过程以及应用情况的讲解。张联盟院士和专家们对本项目在低维材料热特性检测方面的创新工作表示高度赞赏,认为非常巧妙,并给出了非常好的建议。此后,项目负责人缪向水教授及项目组成员就各位专家提出的疑问给予了详细解答。/pcenterimg alt="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src="http://news.cjn.cn/sywh/201805/W020180502367289841396.jpg" height="363" width="550"//centerp  最后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创新突出,整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纳米级薄膜的相变温度测试以及薄膜面内热导率测试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一致同意通过鉴定。/p
  • 国内首创摩托车检测技术通过专家组鉴定
    一套基于虚拟仪器的摩托车操纵拉索性能综合测试系统,在江门市摩托车检测技术研发中心工作人员的不断努力下成功面世。日前,广东省专家组鉴定认为:该项目成果属国内首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同意通过技术鉴定。  摩托车操纵拉索是保证摩托车安全行驶的一个重要环节,截止目前,摩托车行业的检测装置仍处于手工阶段。针对这一现状,江门摩检中心承担了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成功研发出一套基于虚拟仪器的摩托车操纵拉索性能综合测试系统,实现了整个检测过程的全自动化。  日前,广东省质监局专家组一行对该项目进行了成果鉴定,专家们认为,该项目采用了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虚拟仪器测试技术、传感器技术,明显提高了检测效率,满足了多种测试分析要求 该项目研究成果有利于摩托车使用安全性的提高,增强了我国摩托车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成果属国内首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同意通过技术鉴定。
  • 张玉奎院士:液质联用高灵敏鉴定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
    仪器信息网讯,2009年11月7日,由中国质谱学会有机质谱专业委员会与中国分析测试协会联合举办的“2009年中国有机质谱年会”在北京成功召开,会议为期三天,出席会议人数达300人。 此次质谱年会为与会代表准备了丰富的报告内容,内容涉及生命科学、医学、药学、环境科学中的质谱应用研究以及质谱仪器研发的新技术、新进展等。仪器信息网将进行系列报道。   首先给大家呈献的是来自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张玉奎院士题为《液质联用高灵敏鉴定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的报告。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张玉奎院士  张院士报告的内容是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蛋白质分离和鉴定新技术新方法研究”项目的课题之一,其中的研究工作涉及大连化物所、复旦大学及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课题组针对液质联用鉴定灵敏度的问题,开展了以下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针对ESI离子源的液质联用接口,课题组一方面基于中空纤维膜的脱盐技术对蛋白质进行脱盐 另一方面利用离子液体增容,捕集柱脱盐的方式对酶蛋白酶解产物进行脱盐。2、针对MALDI离子源,对靶上富集材料进行了研究,分别研究了C8修饰介孔磁性材料、复合核壳纳米功能材料、Fe3O4/ZrP磁性纳米材料。此外用纳米金刚石修饰靶体,并改变MALDI的基质。3、通过化学修饰增强电喷雾、毛细管整体柱电喷雾喷针、低气压或真空电喷雾装置等方式改进质谱的离子化技术。通过以上的改进,搭建了一个2D-SEC-RPLC-IMER-RPLC-MS/MS蛋白质鉴定平台,实现了全自动化操作,蛋白鉴定速率达到60个蛋白/小时。  张院士在报告中指出:基因组的研究花了10年时间,并且其的突破在于96阵列毛细管电泳技术的出现,而如今的蛋白质组学研究,需要依靠先进的质谱技术,但是必须解决其灵敏度和高通量的问题,因此,张院士认为蛋白质分离和鉴定新技术新方法研究今后发展的重点是:继续改进离子源、基质、靶体材料等关键部件 提高纳喷技术、离子化效率,实现蛋白质规模化的定量测定。
  • 北分瑞利正式成为质量技术监督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实训基地
    2013年6月18日,国家质检总局质量技术监督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实训基地评估专家组&mdash &mdash 中心主任杜小平、中心培训部处长李莉一行对我公司职业技能培训情况进行了实际考察评估,北分瑞利总经理李源、副总经理孙宏泉、总工程师武惠忠等领导人出席了评估会议。 评估会上,鉴定中心审核小组对北分瑞利提交的实训基地申报材料进行了审查,听取了工作汇报,杜小平主任在听完汇报后表示北分瑞利具备国家质检总局质量技术监督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的条件,并对我公司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给与了充分肯定。杜主任表示,实训基地的成立是一个双赢的事情,是优势互补、是资源共享、是为提升从事质检行业从业队伍的整体素质做贡献的好事!杜主任还对我公司在相关工作上提出了建议和殷切希望。会后,专家组对我公司教学场地和实训基地实验仪器设备等进行了现场考察评估,随后进行了剪彩授牌仪式,北分瑞利正式成为质量技术监督行业实训基地! 质量技术监督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实训基地在我公司的建立将对提高我公司专业技术水平及为相关行业培养专业技能精湛的高技能人才具有积极意义。 实训基地评审会 杜小平主任讲话 考察相关实验室 剪彩仪式 授牌仪式 实训基地成立合影
  • 我国正式废止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 将由市场“唱主角”
    科技成果评价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环节,过去一直由政府科技主管部门对科技成果进行鉴定。  21日,记者从科技部获悉,科技部已正式废止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的科技成果评价工作,将由委托方交给专业评价机构执行。这意味着,我国正探索和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新型科技成果评价将由市场“唱主角”。  科技部创新发展司司长许倞表示,按照国务院此前有关部署,按照依法行政、转变职能、加强监管、优化服务的原则,明确科技成果鉴定要改变管理方式,科技成果评价工作由委托方委托专业评价机构进行,由行业组织或中介机构实行自律管理。  在业内人士看来,以往由科技主管部门单纯鉴定“是否”为科技成果,鉴定标准难统一。许倞表示,由第三方专业机构取代主管部门进行成果评价,可以更好地发挥政府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进一步“简政放权”。  专家提出,科技成果转化更多是一种市场行为,但同时也需要政府的引导与支持,要统筹用好“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让各类市场主体能真正行动起来。  据介绍,通过第三方专业评价机构对科技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此举将有利于科技成果尽快获得投资方、合作方的认可以及政府支持,便于技术交易的顺利进行。  “未来,新型科技成果的评价将更多依靠第三方进行和评价。”科技部副部长李萌表示,科技管理部门主要应规范科技成果评价机构的发展,研究开展科技成果评价服务的指导性意见建议,通过政策引导,“既为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留足空间,也要掌握底线、引导服务机构健康持续发展。”
  • 7T超高场无液氦磁共振成像系统关键技术通过鉴定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斯派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完成的“7T超高场无液氦磁共振成像系统关键技术”通过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组织的成果鉴定。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维江任鉴定委员会主任,7位行业资深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技术成果整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7T超高场无液氦磁共振成像系统。电工研究所供图该成果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王秋良团队完成。成果面向无液氦超高场磁共振成像重大需求,开展了超导磁体传导冷却、超导匀场线圈精准调控、梯度线圈工程优化和超高场射频线圈设计优化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研究,成功研制出7T超高场无液氦磁共振成像系统,并在生物体成像检测中得到应用。成像系统核心关键技术指标已通过中国计量科学院第三方检测CNAS和APMP认证。7T超高场无液氦磁共振成像系统具有无液氦、轻型化、易维护等特点,能灵活实现系统快速转移和快速安装。同时,成像系统采用超强梯度线圈,大幅度减小了空间编码尺度,图像分辨率提升至十微米量级,满足小鼠等动物的成像检测需求,在临床前动物模型研究当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 “食品风味物质分析与鉴定新技术”会议,圆满结束!
    由仪器信息网举办的“食品风味物质分析与鉴定新技术”主题网络研讨会已于7月15日圆满结束!本次会议就食品风味物质的提取、分析 和鉴定新技术等热点话题展开了演讲,为相关专家、用户搭建了有效的交流平台。本次会议荣幸邀请到了来自江南大学的范文来研究员、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的张亚工程师、北京工商大学的宋焕禄教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冯涛教授和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农业食品所的史波林副研究员,共5位专家出席。报告内容干货满满,网友接连提问,会议刚开场就达到了会议高潮,现场赢得网友好评连连!再来一起回顾下报告的精彩内容吧!范文来(江南大学 研究员):讲解了应用GC-O结合AEDA 和 GC-MS技术发现并鉴定出香醋中呈风味的化合物,采用 SBSE 技术定量香醋风味成分,测定香醋风味化合物的阈值,并开发了食醋中酸性化合物测定方法。张亚(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气相色谱质谱应用工程师):主要介绍了岛津气味分析系统,GC、GC-MS等的硬件和软件,在食品风味分析领域的具体应用。宋焕禄(北京工商大学 教授):讲解了可切换式全二维气相色谱-嗅闻-质谱技术在食品风味中的应用,此项技术的关键在于二维与一维之间的切换,方能实现二维的嗅闻,以鉴定出更多的气味活性化合物。冯涛(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教授):举例了近2年应用GC-IMS与GC-MS联用发表的TOP期刊文章,并讲解了相关技术路线的要点,和一些实际应用举例。史波林(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农业食品所 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就食品感官品质评价技术体系展开的介绍,用电子舌、电子鼻等科学仪器的方式开展食品风味的研究,并洞察消费者喜好。会议日程:非常幸运,我们已经征得了部分专家的同意,视频回放将尽快上线,各位网友均可继续观看学习当天的报告内容。回放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flavor20220715/风味是食品的灵魂,人类对美味的追求永无止境。同时,食品风味也是鉴别产地溯源、质量高低的关键指标。社会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科研工作者在风味物质上的深入研究。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场食品风味物质会议吧!特别感谢岛津对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关于网络讲堂: 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成立于2010年,整合科学仪器行业仪器原理、应用及方法开发、维修与保养等内容机构,以“音频+PPT”直播模式与行业用户实时在线交流。 迄今为止,我们组织在线研讨会已覆盖环境、生命科学、制药、食品、材料等热点领域,仪器方面涉及质谱、光谱、色谱、电镜、核磁等热门仪器,为近350万用户传递知识。 我们的定位:捕捉行业热点、跟踪仪器最新技术,深度解读行业政策、法规、标准等内容。 网络讲堂官网: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 食品领域相关会议合作,请联系:王老师 13269891028
  • “深度覆盖的蛋白质组精准鉴定与定量新技术”项目正式启动
    p  10月27至28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作为主持单位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度覆盖的蛋白质组精准鉴定与定量新技术”项目启动会在生物楼学术报告厅举行。项目负责人张丽华研究员,项目组专家大化所张玉奎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柴之芳院士,复旦大学杨芃原教授,北京大学刘虎威教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赵宇亮研究员,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秦钧研究员,项目指导专家中科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刘买利研究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甄蓓研究员,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主管聂启昌,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生命科学处主管路浩,我所职能部门相关人员以及各子课题承担单位的专家和代表70余人参加了会议。/pp  项目启动会由张玉奎主持,大化所科技处副处长张宇首先代表所里致辞。随后,张玉奎为专家颁发聘书,聂启昌介绍了项目管理规定。张丽华向项目专家组汇报了项目的整体情况,各课题负责人分别汇报了各课题的任务目标、研究内容、实施方案以及研究计划等情况。专家组对本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审议讨论,对本项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对项目实施提出了合理中肯的建议,对本项目今后的开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ecfb9c48-126a-4791-a0e4-7e9de81626a1.jpg" title="W020171030526310365904_副本.jpg"//pp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度覆盖的蛋白质组精准鉴定与定量新技术究”项目设置四个课题。课题一、可变剪切和新生肽链组的高灵敏鉴定技术 课题二、基于高效标记和特征肽段的蛋白质组精准定量技术 课题三、基于高效分离的蛋白质组深度覆盖定量技术 课题四、纯化蛋白质的全序列高准确测定技术。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在蛋白质组精准鉴定与定量领域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和创新性研究成果。为推动我国蛋白质科学跨越式发展,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提供重要技术支撑。/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8f950f66-961a-4770-914d-bd2ebf603e80.jpg" title="W020171030526310378848_副本.jpg"//p
  • 两个食品安全检测仪通过国家技术鉴定
    近日从国家质检总局获悉,由我国企业自行研制的D1-10 病害肉检测仪和D1-96 多功能肉类安全检测仪分别于2011年4月22日和20日通过国家质检总局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技术鉴定,并且D1-10 病害肉检测仪成为我国首个通过国家技术鉴定的食品安全检测仪,填补了我国食品安全检测行业的一项空白,这两项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均出自北京博奥成功科技有限公司。D1-10 病害肉检测仪  据了解,3.15“瘦肉精”事件爆发后,博奥成功科技公司迅速组织科研力量,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连续攻克数项科研难题,迅速开发出了针对各种肉类检测的D1-10 病害肉检测仪和D1-96 多功能肉类安全检测仪。参加鉴定的专家一致认为,传统的食品安全检测仪器体积庞大,难于携带,前处理时间过长,多项检测工具分散,操作程序繁杂,一个样本检测时间短则需要数小时,长则需要数天,导致检测效率底下,无法起到现场快速检测食品,预防食品安全事件突发的作用。  博奥成功研发生产的D1-10 病害肉检测仪和D1-96 多功能肉类安全检测仪的问世,把肉品样本前处理系统、检测系统、电脑系统、打印系统汇集于一体,实现了四机一体化,不仅方便了质检、工商、农业等部门执法人员携带和现场执法,同时,精密光学校正方法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仪器的检测精准度,尤其是多通道的设计,相对于传统检测仪器,实现了可以同时检测多个肉品样本的功能,大大提高了检测通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我国著名计量鉴定专家刘子龙说:“北京博奥成功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D1-10 病害肉检测仪,采用多通道分光光度技术,操作简便,稳定性、重复性、准确度高,目前国内尚无同类产品,这项产品的问世,填补了国内食品安全检测行业的一项空白,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全国食产委专家委委员、全国食产委食药专家团专家、中国食文化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食品协会常务副会长,北京食品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高级工程师周以秋说:“D1-10 病害肉检测仪和D1-96 多功能肉类安全检测仪的成功研制,为把住我国食产品产业链从源头到餐桌的安全,又增添了一道安全闸门。”
  • 赛默飞世尔将举办司法科学鉴定技术专题报告会
    随着司法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现代仪器技术如分子光谱和质谱在司法鉴定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在破案过程中的作用日显重要。广大公安刑侦司法鉴定部门的分析工作者在侦破案件中越来越希望通过科学仪器能帮助解释疑难案子中的一些复杂问题,为法庭提供可靠的佐证。为使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者了解司法科学鉴定中这些现代分析技术的应用情况,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特邀美国禁毒署高级司法鉴定科学家SANFORD A. ANGELOS先生 (简历附后) 来华做司法科学鉴定技术专题报告会,相信不但能开拓您的视野,更对您的日常工作会有帮助。  热忱欢迎各位专家的光临!时间地点地址电话6月14日 星期二上海---上海司法鉴定所光复西路1347号 6月15日 星期三 南京--- 金盾饭店6楼多功能厅鼓楼区虎踞关21号 6月16日 星期四北京--- 北京中土大厦25层会议室海淀区北蜂窝6号010-518188886月17日 星期五西安--- 西安美华金唐国际酒店多功能A厅莲湖区西大街79号029-876166666月20日 星期一 广州--- 广东省测试分析研究所会议室先烈中路100号大院34号楼7楼 6月21日 星期二昆明--- 云南省公安厅禁毒局内部宾馆昆明市滇池路456号   会议日程安排:8:30-9:00签到Registration9:00-9:15Thermo 公司及产品介绍Introduction and Thermo product overview (15 min)9:15-9:45毒品分析概况和法规指南Overview of Drug Analysis & Regulatory Considerations (30 min)9:45-10:30红外和拉曼光谱在毒品分析中的应用Infrared and Raman drug analysis (45 min) 10:30-10:45茶歇 Tea Break10:45-11:15质谱在毒品分析中的应用Mass Spectrometry drug analysis (30 min)11:15-11:45专家证言和全球展望 Expert testimony and global perspectives (30 min)11:45-12:30问答/其它法医分析应用Q&A / Additional forensic analysis applications (45 min)12:30-13:30工作午餐 Lunch  联系方式:上海/南京站 联系人:蒋琳 电话:021-68654588转243113817276618传真:021-64281793邮箱:lin.jiang@thermofisher.com北京/西安/昆明站联系人:张爱琴 电话:010-84193588转3649 13701015430 传真:010-88370548邮箱:annie.zhang@thermofisher.com 广州站联系人:甄晓华 电话:020-84193588转515113826106512 传真:020-83486621邮箱:dede.zhen@thermofisher.com  欢迎参加者网上注册报名:http://www.thermo.com.cn/forensic2011(推荐)  主办方: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  2011.5.16   美国禁毒署高级司法鉴定科学家SANFORD A. ANGELOS 先生简介  教育   • 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 教育学硕士 教育评估 (1985)  • 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 理科硕士 刑事学 (1975)  • 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 理科学士 化学 (1972)  工作经历  • 司法化学顾问 Aris Associated td. 2/06-至今  (美国司法部国际犯罪调查培训援助项目和美国国务院国际毒品暨强制法事务局 独立承包人)  • 同行评审组成员 美国司法协会-司法程序办公室-司法援助局 2/09-至今  • 高级司法化学家 美国禁毒署 3/89-1/06  • 访问学者 日本东京国家科学警察研究所 8/96-11/96  • 司法化学家 美国禁毒署 1/76-3/89  • 助理刑事专家 伊利诺伊法制部 7/75-1/76  • 助教 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 刑事司法系 9/74-6/75  国际培训  • 2011 乔治亚 美国国务院国际毒品暨强制法事务局  • 2010 亚美尼亚 美国国务院国际毒品暨强制法事务局     乔治亚 美国国务院国际毒品暨强制法事务局  • 2009 亚美尼亚 美国国务院国际毒品暨强制法事务局  • 2008 泰国 美国司法部国际犯罪调查培训援助项目     乌兹别克斯坦 美国司法部国际犯罪调查培训援助项目  • 2007 伯利兹 美国司法部国际犯罪调查培训援助项目     哥伦比亚 美国司法部国际犯罪调查培训援助项目  • 2006 中国 美国司法科学会  • 1996 日本 美国司法部禁毒署  社区活动  • 北迪尔伯恩社团 财务主管 2009-2011  • 地方学校委员会 秘书长 2009-2012  会员  • 美国化学会 成员 1974  • 美国司法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1975  • 秘密实验室调查化学家 积极成员 1990  • 司法科学秘密社团 成员 1982  教学  • 客座教授 哥伦比亚大学科学系 1/84-1/90 9/06-12/08  • 客座教授 哥伦比亚大学科学院 8/92-6/06  • 客座教授 罗斯福大学化学系 1/84-1/90  • 客座教授 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教育学院 1/82-1/88  • 客座教授 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刑事司法系 1/81-1/87  法庭证词  • 300余次州及联邦法庭  • 200余次秘密实验室调查  网上注册请点击:http://www.thermo.com.cn/forensic2011  关于赛默飞世尔科技  赛默飞世尔科技(纽约证交所代码:TMO)是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我们致力于帮助我们的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公司年销售额接近110亿美元,拥有员工约37000人,服务的客户横跨各大领域,包括:医药和生物技术公司、医院和临床诊断实验室、大学、科研院所和政府机构、以及环境与工业过程控制行业。借助于Thermo Scientific和Fisher Scientific两个首要品牌,我们将持续技术创新与最便捷的采购方案相结合,为我们的客户、股东和员工创造价值。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有助于加速科学探索的步伐,帮助客户解决在分析领域所遇到的各种挑战,无论是复杂的研究项目还是常规检测或工业现场应用。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thermofisher.com,或中文网站:www.thermofisher.cn。
  • 北京理工大学“空间生物培养与分析载荷技术及应用”技术成果成功通过专家鉴定
    p 2018年7月10日,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组织专家组在北京对北京理工大学自主设计、研发的“空间生物培养与分析载荷技术及应用”科技成果进行了技术鉴定。/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94ac7c47-8eca-4ed1-b33d-814e86c3b5df.jpg" style="float:none " title="0723 01.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成果鉴定会会场/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0a9b2e48-ea30-438c-ad16-0d46bb1ea585.jpg" style="float:none " title="0723 02.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鉴定专家组听取研究报告/strong/pp 会议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技术部主任汪正范研究员主持召开。首先,北京理工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胡晓珉秘书长代表校领导对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组织本次会议表示感谢,对到会的各位专家表示感谢,并希望专家组对技术成果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常务秘书长张渝英研究员代表协会发言,指出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对成果鉴定工作高度重视,安排专职部门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本次会议邀请了空间研究领域非常有影响力的专家,对各位专家的拨冗出席表示感谢;推荐柴之芳院士做本次会议专家组组长,姜国华研究员和白明生研究员担任副组长。/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13991e0e-eb1b-4e8b-96c7-e5ae329d5373.jpg" title="image003.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技术部主任汪正范研究员主持召开会议/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a72f17ef-0c8c-4810-bd79-656f5067fe40.jpg" title="0723 03.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北京理工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胡晓珉秘书长代表校领导发言/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1c5f5a5a-4690-40ec-b3b7-c4be5e410b4a.jpg" style="float:none " title="image005.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常务秘书长张渝英研究员代表协会发言/strong/pp 专家组组长柴之芳院士主持了会议的汇报和讨论环节。专家组成员认真听取了项目的研究报告、查新报告及应用报告,审查了专利、论文、其它相关技术文件及成果证明资料,并对项目的技术及应用核心点进行了详细讨论和质询,项目组成员对专家提出的问题给予了详尽的解答和阐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3fe30365-fc92-4794-a937-0e21383a3bd0.jpg" style="float: none width: 597px height: 583px " title="image006.jpg" width="597" height="583"//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专家组组长柴之芳院士发言/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6b1829d2-c24c-49bb-a515-428c155bf229.jpg" style="float:none " title="image007.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专家组副组长姜国华研究员发言/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742ccb85-1154-4412-bc75-2d740b10e13e.jpg" style="float:none " title="image008.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专家组副组长白明生研究员发言/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985e3e1d-8939-4319-8a80-2e0607a5bf06.jpg" style="float:none " title="image009.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项目负责人邓玉林教授做成果汇报并回答专家提问/strong/pp 专家组在听取了项目研究报告后,每位专家都对该成果的核心技术提出了宝贵意见,对“空间生物培养与分析载荷技术及应用”科技成果给予了高度肯定。/pp 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在满足空间生命科学载荷的应用需求前提下,经过自主研发形成了包含“空间微流控芯片设计、制造技术”、“空间微流控芯片生物培养与在线观测技术”、“空间生物分析微流控芯片技术”及“空间生物载荷集成关键技术”四个创新点的研究成果,并开发了新型空间生物有效试验载荷,圆满完成空间生物培养及分析装置的四次搭载任务。该成果技术先进、创新性强,技术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多种空间生物微流控芯片的设计和检测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cff355d3-e819-4af4-a7c6-a93bbcd8090a.jpg" title="0723 04.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鉴定会专家组成员合影/strong/pp 鉴定会的最后,柴之芳院士总结发言,认为北京理工大学邓玉林教授带领的创新团队,经过十余年艰苦研发,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创建了多个空间生物培养及分析实验平台,形成了具有“新、高、难”特点的技术成果,成功完成了4次空间搭载实验,培养了一支多学科融合的载荷技术研发队伍,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期望北京理工大学邓玉林教授团队再接再厉,在现有成果基础上,以科学研究为导向更加深入地开展空间生物分析检测技术及装置研究,再创辉煌!/pp style="text-align: right "北京理工大学供稿/ppbr//p
  • 《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认可评价技术研究与应用》通过鉴定
    2010年3月10日,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在北京组织了课题《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认可评价技术研究与应用》的验收/鉴定会。总局科技司岳宁处长、认监委科技与标准管理部葛红梅处长和认可中心宋桂兰副主任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岳宁处长主持。  该项目于2007年8月由总局科技计划立项,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承担。专家组认为,项目组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编制了实验室围护结构严密性的检测方法和标准程序指南和实验室排风高效空气过滤器检漏方法和标准程序指南,开发了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远程实时视频管理系统。专家组认为,该项目设置符合国家急需,具创新性,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理念先进,可操作性强 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解决了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专家组一致同意该课题通过验收/鉴定。
  • 进境生牛皮有害生物快速检测技术通过鉴定
    近日,由温州检验检疫局主持完成的一项课题《进境生牛皮主要有害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研究》顺利通过了专家鉴定。参与鉴定委员会成员一致认为,本项目的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项目的研究对进境皮张的疫情监测和制定风险管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课题主要开展了进境生牛皮布氏杆菌和副结核分枝杆菌病的双重PCR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研究,并应用建立的检测方法对来自美国、加拿大、南非、澳大利亚和乌拉圭等国家的进境皮张进行了布氏杆菌和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情况的调查,在进境南非和澳大利亚牛皮上检出携带副结核分枝杆菌病原体。  进口皮张是未经过加工的动物产品,所含蛋白质、脂肪、水分和有机物是病原微生物的生存条件和基础,国家质检总局将炭疽杆菌定为进境皮张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测的项目。温州局工作人员在皮张炭疽杆菌检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进境皮张是否还可能携带其他病原微生物,开展了相关课题的研究,并在国内核心期刊共发表专业论文4篇。
  • 慧眼识宝——共焦显微拉曼技术助力红蓝宝石价值鉴定
    供稿 | 文军红蓝宝石,与钻石、祖母绿、金绿猫眼石被列为世界五大名贵宝石,其珍贵价值毋庸置疑。很多人认为宝石好不好主要看品质(重量、颜色、切工等),其实宝石产地也很重要。贵重宝石像红蓝宝石、祖母绿,对产地的要求都很高,那代表的是宝石的血统。比如高级的蓝宝石,公认都是克什米尔蓝宝石。克什米尔产的蓝宝石呈微带紫的靛蓝色,著名的矢车菊蓝宝石就产于此。其次是斯里兰卡的皇家蓝价值高,而斯里兰卡还有cat blue以及俗称卡兰的蓝宝石。绝世「克什米尔」蓝宝石传世「皇家蓝」蓝宝石红宝石产地质地好的是缅甸,它的鸽血红就像动脉的血色,很艳,又浓又亮,特别漂亮,但是颗粒小、杂质多,产量比较少,经常只出现在拍卖会上。莫桑比克红宝石颗粒也不是很大,但净度比较好,颜色也比较纯正。稀世「鸽血红」红宝石跨世「莫桑比克」红宝石如何鉴定红蓝宝石的产地?1追根溯源——红蓝宝石产地鉴定在天然红蓝宝石生长过程中,由于外来物种的侵入或者环境条件的变化,宝石内部会形成包裹体。红蓝宝石因外在形成环境地质条件的不同, 它的包裹体也会呈现不同特征。通过这些特征我们就可以判断某一红宝石或蓝宝石的来源,做出产地鉴定啦著名的星光红蓝宝石,就是因为含针状或纤维状金红石包裹体,而产生美丽的六射星光星光红宝石、蓝宝石斯里兰卡蓝宝石包裹体的天鹅绒效应2共焦显微拉曼技术助力红蓝宝石中包裹体鉴别常规宝石鉴别,主要利用显微镜观察其内部细小包裹体、裂隙、色带以及宝石的表面特征等,结果带有主观性,不可靠、信息量少。近年来,人们多用共焦显微拉曼来研究红蓝宝石包裹体。显微拉曼光谱仪把拉曼光谱仪和光学显微镜耦合在一起,利用显微镜观察包裹体中微小特征的同时,还可以测量观察区域(直径约1微米)的拉曼光谱信号,从而对包裹体的内含物物种做出鉴别。此外也可以利用拉曼成像技术,描绘出一定范围内的样品成分分布。Valentina Palanza等人就利用共焦显微拉曼分析了一系列不同产地蓝宝石的包裹体,以下是一些典型案例:1产自变质岩环境的蓝宝石a 是斯里兰卡出产的蓝宝石(P1标记处的圆形区域内部为其包裹体)b 是包裹体局部放大c-5 为包裹体的拉曼光谱,位于157, 335, 450, 667, 795, 1195 cm-1 处的特征峰归属于包裹体中的水铝石矿物而1285, 1387 cm-1处的特征峰归属于包裹体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其他几条分别是越南锐钛矿、斯里兰卡的金红石和硫、马达加斯加金红石、马达加斯加方解石。2产自岩浆岩和碱性玄武岩环境的蓝宝石其拉曼光谱结果如下图所示,分别是澳大利亚蓝宝石中的赤铁矿包裹体、坦桑尼亚的金红石和石墨、碱性玄武岩锆石。3产自坦桑尼亚的蓝宝石显微镜下可见蓝宝石表面下几个微米深处的红色包裹体,根据拉曼光谱特征峰可以确认包裹体的成分是赤铁矿(hematite, Fe2O3)。实际研究中,由于包裹体大多位于宝石表面之下一定深度,宝石本体的拉曼信号会掩盖包裹体内含物的信号。HORIBA真共焦拉曼技术,引入可以调节的共焦针孔光阑,构建出共轭光学系统,在纵向上限制了样品范围(可以达到微米量级的纵向分辨率),进行拉曼切片,从而大化了包裹体的拉曼信号,抑制了其他干扰信号,为研究宝石包裹体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XploRA PLUS智能型全自动显微拉曼光谱仪研究这些包裹体,不仅可以帮助鉴别天然红蓝宝石的产地,区分天然宝石与人造宝石,同时还能揭示宝石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介质成分和性质以及后期成矿活动的特征,从而指导宝石矿的寻找及宝石的合成和优化工作。更多信息请参考:Valentina Palanza, et al. J. Raman Spectrosc. 2008 39: 1007.
  • 中草药的DNA条形码鉴定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依托863计划课题支持,中草药的DNA条形码鉴定技术取得重要进展。该技术相当于现代医学上的“亲子鉴定”,简单来说,就是给每一个中药材基因身份证,通过一段DNA片段来鉴定中药材的来源和具体物种。  在中药材鉴定技术落后的年代,或者经营者受经济利益驱使,市场上中药材混伪品以假乱真或以次充好的现象由来已久。现代破壁技术制成的颗粒状产品“草晶华?破壁草本”应用中药DNA条形码技术,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该技术在现代化种植中的应用,保证了道地药材的良好药效和品质。在“中国智慧”节目受访中,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陈士林讲到:“DNA条形码和相应的质量控制指标在整个品种溯源系统里面,作为草晶华破壁草本整个品种管理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保证品种从田间地头到使用过程中间它都保证了供应链的管控,所以这个技术(DNA)的应用保证了整个中药品质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据相关媒体报道,“中草药DNA条形码鉴定体系”由王老吉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陈士林领衔的研究团队联合完成,通过世界顶尖药材鉴定DNA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对中药资源信息检索、查询以及比对鉴定。王老吉相关负责人介绍,研究团队通过对中草药及其易混伪品的DNA条形码进行实验研究,获得DNA条形码序列,并制定了“基因身份证”。而根据这些“基因身份证”数据,创建出的中草药DNA条形码鉴定体系,不仅突破传统鉴定方法主要依赖经验、受形态和化学特征影响的限制,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等多媒体信息平台实现中药资源信息检索、查询以及比对鉴定。该技术为中草药混用和掺假等行业问题提供了强有力工具,改变了生药鉴定学科被动追赶其他学科的局面。目前,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指导原则已纳入2010版、2015版《中国药典》。该项技术于2017年初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上信息来源于科技部、南方都市报,仪器信息网整理】
  • 创新中药材多维指纹图谱新技术通过鉴定
    由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吉林大学、中国农科院特产所共同承担的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龙胆草等长白山道地中药材多维指纹图谱研究”近日通过吉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组鉴定。专家认为,该项目为中药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其实验手段和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中药指纹图谱是一种能够全面反映中药材及其制剂中所含化学成分种类与数量,进而对中药材及药品质量进行整体描述和评价的技术手段。  中药及其制剂均为多组分复杂体系。目前,我国在中药材及其饮片指纹图谱研究中主要采用的是色谱指纹图谱技术。该技术虽然具有通用性较强、灵敏度较高等优点,但同时存在着建立方法繁琐、分析时间较长、特征性及抗干扰能力较差等缺点。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吉林大学和中国农科院特产所的科研人员,从开拓中药指纹图谱新技术、新方法,为中药质量控制提供有力技术支撑的目标出发,在吉林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以我国“天然药库”长白山道地中药材为载体,于2006年年开始了龙胆草、五味子、淫羊藿、黄芪和甘草5种中药材的多维指纹图谱的研究,取得了系列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创新成果。  针对中药质量控制中对整体性、特征性、系统性的需求,建立了龙胆等中药材多指标成分分析的液相色谱质量控制方法及主要成分结构确认的质谱分析方法 建立了龙胆等5种中药材及其饮片的质谱特征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和质谱特征指纹相似度的分析系统,以及用于药材产地区分、品种鉴定、采收期识别、生长年限区分等质谱指纹图谱化学模式识别方法 建立了龙胆等5种中药材的近红外指纹图谱和应用光谱计量学方法构造快速分析道地药的方法,以及用于中药材产地、生长年限等区分的近红外指纹图谱化学模式识别方法。  科学实验和实际应用证明,该所所开拓的质谱、近红外光谱中药材指纹图谱新技术,与传统的色谱指纹图谱技术相比,具有建立方法简捷、特征性强、灵敏度高、分析时间短等优点。  专家组认为,该新技术、新方法的建立,不仅能快速对中药材的品种进行整理、进行真伪识别,还可以通过结果的聚类、系统分析,获得带有规律性的启迪,从而进一步寻求植物科属、化学成分和疗效间的相关点,结合相关的活性、毒性指标,实现利用质谱及红外指纹图谱技术,对中药种植、加工及新药研发过程的质量评价及控制,对于提高中药质量,推进中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