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结合反应

仪器信息网结合反应专题为您整合结合反应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结合反应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结合反应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结合反应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结合反应话题讨论。

结合反应相关的资讯

  • 核磁共振技术结合色谱-质谱方法助力沸石分子筛催化丙烷芳构化反应机制研究取得突破
    近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徐君、邓风科研团队, 在沸石分子筛催化丙烷芳构化反应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利用原位固体核磁共振技术,探索镓(Ga)修饰ZSM-5分子筛(Ga/ZSM-5)催化丙烷转化制芳烃过程,发现环戊烯碳正离子中间体,并实验证实该碳正离子可作为活性“烃池”物种催化丙烷生成轻质芳烃(苯、甲苯、二甲苯)的转化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以Unraveling Hydrocarbon Pool Boosted Propane Aromatization on Gallium/ZSM-5 Zeolite by Solid-Stat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为题,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并被遴选为Hot Paper。  甲烷、乙烷和丙烷等低碳烷烃在地球上储量丰富,直接将低碳烷烃催化转化为附加值较高的烯烃、芳烃等化工产品,可替代目前依赖于石油的化工生产路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Ga修饰的分子筛在丙烷芳构化反应中表现出较高反应活性,丙烷在催化剂上的转化涉及复杂的反应网络,尽管已有较多研究,而对丙烷芳构化反应机理目前尚未有明确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此反应过程的工业化应用。  研究团队采用原位固体核磁共振技术结合色谱-质谱方法,剖析了Ga/ZSM-5分子筛催化丙烷芳构化反应过程,在间歇与流动反应条件下观察到重要中间体环戊烯碳正离子的生成及转化过程。研究表明,在间歇反应过程中,丙烷芳构化反应为自催化反应,包括初始期、诱导期及结束期三个阶段。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环戊烯碳正离子可作为“烃池”物种,促进丙烷的转化,从而加速反应进行。在流动反应过程中,12C/13C同位素交换的固体NMR实验进一步揭示了环戊烯碳正离子是高活性的“烃池”物种,可促进丙烷的转化。科研人员基于实验结果构建了Ga/ZSM-5分子筛上丙烷芳构化反应机制,丙烷在分子筛上脱氢形成初始烯烃物种,该过程反应速度较慢。初始烯烃进一步生成环戊烯碳正离子,在接下来的过程中,环戊烯碳正离子自身可以转化为芳烃产物,环戊烯碳正离子能够通过夺取丙烷分子上的氢负离子(hydride)而加速其脱氢过程,进而促进芳烃的生成。该研究揭示了分子筛上丙烷芳构化机制,将为丙烷芳构化反应的工业化应用提供重要指导。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湖北省科技厅及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的支持。
  • 筛查结核病——DeFine.TB 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检测试剂盒 双因子检测大幅度提高结核
    结核病问题的解决仍是一个长期的世界性的难题。从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进入结核病公共卫生紧急状态起,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公众普遍乐观地认为,通过推行直接面视下短程化疗(DOTS)措施就可以有效解决结核病的问题。但是随着全球范围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普遍开展和实践,到2011年前后,全球逐渐形成解决结核病问题需要将公共卫生管理和技术工具开发相结合的共识。结核病的有效防治需要在诊断、预防、治疗等3个方面(新诊断技术、新疫苗和新药物)下力气。在传染病相关的行政管理中,中国的模式和行政效率在世界上都是领先有效的。在行政手段有效保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控制能力的任务就需要客观具体的技术产品来实现了。随着我们对结核病、耐药结核病、耐多药结核病、广泛耐药结核病研究的日益深入,对其认识也是逐步提高的。在应用已有手段解决普遍性问题的同时,针对新发现的尚缺乏有效诊治手段的结核病类型,我们就需要研究更多新技术并开发更多的新产品,从技术能力上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免疫学诊断方法免疫分子用于结核病诊断新进展:在活动性结核病患者体内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单阳性TNF-α+和双阳性IFN-γ+/TNF-a+CD4+T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潜伏性感染者和未感染者。此外,表达IL-17的CD4+T细胞(主要为单阳性IL-17+和双阳性IL-2+/IL-17+表型)的频率在活动性结核病患者中高于其他两种组。分枝杆菌特异性CD4+T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特征在结核病感染和未感染结核的儿童之间以及潜伏和活动性结核病之间存在显着差异【1】。细胞因子和可溶性粘附分子谱和生物标志物用于治疗监测再治疗涂阳肺结核患者。复治期间,IFN-γ、IL-2、IL-7和可溶性CD54水平以及IL-2/IL-10和IFN-γ/IL-10比率呈上升趋势,可作为复治是否有效的血清指标【1】。IP-10和RANTES的组合可能被用作诊断和治疗监测肺结核中的生物标志物。肺结核患者血浆IP-10和RANTES水平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IP-10和RANTES的组合在训练组中的AUC为1.0时表现**。响应治疗时,IP-10和RANTES均显着水平在6个月内减少【2】。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s)用于结核病诊断新进展:IGRAs的原理是当机体内被结核菌抗原致敏的效应T细胞,在体外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在APC细胞辅助下)后,会分泌大量的γ干扰素。通过IFN-γ的检测来判断结核感染的情况。IGRAs试验灵敏度高,特异性高,快速简便,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检测方法,为潜伏性感染和活动性结核的辅助诊断,阴性结果对排除结核感染有一定的帮助。IGRAs试验用于筛查潜伏性感染时不受卡介苗接种的影响,但不适用于流行病学筛查。但是IGRAs预测哪些患者将来进展为活动性结核病的方面的应用较少。最近的一个大样本研究评估IGRAs和TSTs显示在低发病率国家,IGRAs和TST的阴性预测值>99%,但阳性预测值仅为3%-4%【3】。下一代IGRAs发展前瞻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增加预测潜伏性感染到活动性结核的能力;能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阶段;监测潜伏感染或结核病的治疗效果;增加新抗原(如Rv3873、Rv3879和Rv3615)及增加更多细胞因子(IP-10,MCP-2,MIG等)来提高IGRA的敏感性。此外,随着结核分枝杆菌的菌量增加,结核特异性的CD8+ T细胞更容易检测到。CD8反应可以初步区别活动性与潜伏感染,与治疗效果相关【4】。双因子检测DeFine.TB 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检测试剂盒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细胞因子(IFN-γ和IL-2)检测试剂是 “十三五”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传染病防治专项成果转化产品。在检测时,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从全血样本中分离出来 ,消除血液本底干扰因素,通过计数单个核细胞数量,排除人群中免疫细胞数量的个体差异影响。将定量的单个核细胞与融合蛋白ESAT-6-CFP-10-Rv1985c在细胞培养板上共培养,结核特异性 T 细胞由于记忆反应而分泌γ-干扰素及白细胞介素-2因子,再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的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的浓度,来判断其是否存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反应。用于结核病的辅助诊断,能够及时发现活动性结核患者,同时对于潜伏感染患者能够进行及时、准确的排筛。01 新的检测靶标IL-2特异性高达94.3%研究结果发现IFN-γ的ROC 曲线下面积为0.859,而IL-2 的ROC 曲线面积0.865(详见Fig. 2 ) ,IFN-γ的总体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8% 和81.5%,IL-2的特异性为94.3%,灵敏度为72.6%(详见Table2)。02 新的检测靶标IL-2提高结核病的检出率双因子检测的敏感性为87.9%,单因子检测敏感性为83.8%,敏感性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引入新的检测靶标IL-2,表明约16%的活动性结核患者中IFN-γ结果为阴性,而这些患者中有1/4的IL-2 结果为阳性。当IFN-γ和IL-2 串联组合时,特异性进一步提高到96.0%,可与分子诊断的培养阳性检测结果相媲美,甚至可以对培养阴性的患者产生可靠的结果。03 并联检测敏感性高达87.9%,串联检测特异性高达96.0%进一步分析IFN-γ和IL-2联合应用对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价值。对IFN-γ和IL-2 进行并联检测时,敏感性升至最高的87.9%,特异性达到79.8%,阳性预测值达93.9%;当IFN-γ和IL-2 进行串联检测时,718 例非结核患者中有689 例检测结果为阴性,特异性为96.0%,敏感性为68.5%,阳性预测值为98.4%。值得注意的是,串联检测在结核病确诊患者的敏感性(72.1%),高于临床诊断敏感性(65.8%),提示IFN-γ和IL-2串联检测的准确度与结核病的严重程度相关。04 双因子联合检测灵活性高,满足不同的检测场景研究团队根据活动性结核病不同流行模型,分别阐述了IFN-γ和IL-2联合检测在不同模型中诊断价值,并提出了适用于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各自的诊断算法。在综合性医院中,约有10%的结核疑似患者最终确诊为活动性结核,与常规涂片镜检相比,使用具有更高敏感性的双因子并联检测可帮助临床医生发现更多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如图B);在结核病专科医院,结核病疑似患者中活动性结核病的比例达到50%,使用具有高特异性的双因子串联检测可为活动性结核病患者特别是菌阴结核患者提供诊断依据(如图A)。在检测时,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从全血样本中分离出来 ,消除血液本底干扰因素,通过计数单个核细胞数量,排除人群中免疫细胞数量的个体差异影响。将定量的单个核细胞与融合蛋白ESAT-6-CFP-10-Rv1985c在细胞培养板上共培养,结核特异性 T 细胞由于记忆反应而分泌γ-干扰素及白细胞介素-2因子,再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的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的浓度,来判断其是否存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反应。用于结核病的辅助诊断,能够及时发现活动性结核患者,同时对于潜伏感染患者能够进行及时、准确的排筛。
  • CFDA发布《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检测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p style="text-indent: 2em "3月2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发布了《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检测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8年第57号),旨在加强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工作的监督和指导,进一步提高注册审查质量。/pp style="text-indent: 2em "附件: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803/ueattachment/a12b34e3-7d21-4a6a-8a02-03a277136204.doc"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检测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doc/a/p
  • ​卡宾化学印记法结合质谱技术揭示抗体药物结合表位
    大家好,本周为大家分享一篇最近发表在Analytical Chemistry上的文章,Residue-Level Characterization of Antibody Binding Epitopes Using Carbene Chemical Footprinting 1。该文章的通讯作者是美国百时美施贵宝的Jason M. Hogan研究员。抗体药物结合表位的测定是药物开发的重要环节。抗体的结合位点决定了它的药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特性。本文采用化学印迹法结合质谱技术对MICA蛋白上的抗体结合表位进行了测定,单残基水平的分辨率能够展现更精细的结构信息。作者选择了两种包含有双吖丙啶基团的光催化标记试剂TDBA和3-azibutanol(如图1AB中的化学结构式)。在紫外光照射下,双吖丙啶基团会形成较高反应活性的卡宾中间体插入到氨基酸的X-H键中(X=C, O, N, S)中,进而实现较高水平的标记序列覆盖和结构分辨率。值得注意的是,TDBA和3-azibutanol在分子尺寸、极性以及对不同氨基酸的反应活性上都存在差异,因此两种试剂获得标记结果往往能展现一些互补的结构信息。作者首先对MICA与Fab-1的互作表位进行了测定。由于同一条肽段存在多个标记位点,每个位点的标记比例变化也不一样,所以肽段水平的标记往往反映是该肽段连带区域结构平均化的结果。图1AB为MICA与Fab-1结合后标记比例的变化。在MICA α3结构域中,共有34个残基被TDBA试剂修饰(图1A)。在这些残基中,发现18个位点的标记量在与Fab-1形成复合物后显著性地下降,3个位点的标记量显示出增加。如果按照肽段标记水平的变化来看,其中5个位点的结构变化信息则会被掩盖。相较于肽段标记量变化,计算单个残基的标记量变化能将抗体结合表位锁定到更精确的位置。将标记量下降的残基映射到MICA蛋白晶体结构上(图1C),可以观测到大多数受保护的残基在α3结构域上形成了一个连续的表面。其中一个残基Q278显示出标记量增加,并且靠近TDBA定位的表位,表明它可能位于表位边缘或附近。其余差异标记残基位于远离表位的区域,可能是Fab-1结合时蛋白质结构构象变化导致的结果。在3-azibutanol的实验中,复合物形成后仅显示5个标记量显著性下降的残基和2个增加的残基(图1B)。四个标记量下降的残基R279、Y283、E285和H290在TDBA标记实验也观察到。两种标记试剂的测定结果可以相互验证,同时互相补充。3-azibutanol定位的表位覆盖了TDBA表位中的两个不连续区域(图1D)。整合两种标记试剂定位的表位区(图1E),对比X-射线晶体学测定的表位(图1F)发现大多数通过卡宾化学标记鉴定的表位残基被晶体结构证实,其余残基则位于晶体学表位外围的8 Å范围内。以上结果均说明卡宾化学印记法在测定抗体结合表位上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图1 MICA与Fab-1的互作表位测定:A)TDBA, B) 3-azibutanol实验标记量的变化;使用C) TDBA, D) 3-azibutanol 定位的表位;E)整合标记试剂测定的表位;F) X-射线晶体学测定的表位。鉴于此,作者将卡宾化学印记法应用到了其他候选Fab与MICA结合表位的测定上。在实验开始之前,作者首先用生物膜层干涉(BLI)技术对几个Fab在MICA上的竞争结合关系进行了考察。如图2A所示,Fab3、Fab4、Fab5存在着竞争结合,表明它们结合的表位一致或表位之间存在重叠。而Fab1、Fab2与MICA结合相对独立,不受其他Fab的干扰,说明Fab1和Fab2都具有各自单独的结合表位。尽管生物膜干涉能够展现各个Fab结合表位的位置关系,但却无法实现更高分辨的定位。表面标记法则能很好地解决此问题。如图2B-G,通过卡宾化学印迹法的测定6个Fab的结合表位都实现了准确定位,位置接近或重叠的表位则会产生竞争结合,因此更精准地解释了Fab间的竞争关系。此外,作者还将卡宾化学印记法应用到了完整抗体Ipilimumab与CTLA-4结合表位的测定(图3),卡宾化学印迹法依旧展现出较高的分辨率,准确描绘出了Ipilimumab与CTLA-4结合表位轮廓。图2 A)通过生物膜层干涉测定6个Fab的竞争结合关系;B-G)卡宾化学印记法测定6个Fab的表位图3 卡宾化学印记法测定全长抗体Ipilimumab与CTLA-4互作表位总之,使用卡宾化学印迹可以快速定位抗体结合表位,以支持抗体药物的开发。两种标记试剂的使用增加了蛋白复合物表面标记残基的覆盖率,可提供互补结构信息。残基水平的标记细化了相互作用表面并且能够区分与结合表位不相关的远端调控。撰稿:刘蕊洁编辑:李惠琳原文:Residue-Level Characterization of Antibody Binding Epitopes Using Carbene Chemical Footprinting参考文献1. Hogan JM, Lee PS, Wong SC, et al. Residue-Level Characterization of Antibody Binding Epitopes Using Carbene Chemical Footprinting. Anal Chem. 2023 95(8):3922-3931.
  • 康宁AFR与安捷伦在线 LC 的完美结合助力工艺高效开发!
    前言本应用展示了Corning Advanced-Flow Reactor流动化学反应器与Agilent Infinity Lab 在线液相色谱结合使用的能力。概要本文将主要介绍应用康宁低流量连续流微反应器对乙酰基水杨酸(阿司匹林)的水解反应进行研究。通过对反应工艺的参数改变,结合在线安捷伦LC数据分析,可以实时优化反应条件,获得最佳反应结果。图1.乙酰基水杨酸水解反应方程式研究过程一. 实验仪器Corning AFR:低流量反应器(LF)Agilent 1290 Infinity II HPLC 在线检测系统二. 实验方法Corning AFR 是一种可灵活调整的模块化微反应设备,具有独特的康宁心形结构专利设计,可将反应物高效混合及换热以优化反应。图2.反应流程装置图对于所有实验:换热器设置为 86 °C;乙酰水杨酸的浓度为 0.016 M;硫酸的浓度在 0.16、0.375、0.75 和 1.5 M 的浓度范围内变化。停留时间及相应的反应器进料流速变化见表 1。表 1. 乙酰水杨酸和硫酸停留时间和进料流速三. 分析方法作者使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18,4.6 × 50 mm, 1.8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A:水 + 0.1% 甲酸 B: 乙腈 + 0.1% ,柱温50℃,分析流速2ml/min,暂停时间1.5min,进样体积1 μL 。产物从反应器流出后直接注入到液相色谱仪。取样速度:100 μL/min;等待时间:3.6 秒。每个实验条件时间点,需要系统达到稳态条件。在线 HPLC监测进程中,一旦相关目标分析物在峰面积百分比一致达到稳定,就会记录并分析相关数据。四、结果分析与讨论1. 为确保该反应条件设置能够生成高质量数据,将 0.2 mg/mL 乙酰水杨酸和水杨酸的混合物从Corning LF反应容器泵送到 Agilent Infinity Lab Online LC ,每 3 分钟抽取一次样品并立即进行分析。乙酰水杨酸和水杨酸的峰面积精度分别为 1.1% 和 1.3%,保留时间精度分别为 0.07% 和 0.06%(图 3)图3.乙酰水杨酸和水杨酸HPLC图2. 从Agilent Infinity Lab Online LC的结果从直观上可以快速分析:(A)开始与乙酰水杨酸的反应 (B)大约一半的乙酰水杨酸已经水解为乙酰水杨酸(C)几乎完全反应。图4. 间歇式酸催化水解乙酰水杨酸的研究进展【编者语】流动化学与在线检测最大的优势在于:反应进程一目了然,可以快速改变反应条件; 一次实验可以得到多组反应工艺参数;参数优化后,通过在线检测控制产品质量;康宁反应器可以与多种在线检测设备相结合(红外、拉曼、液相、核磁等)3. 为了优化反应,更仔细地考察停留时间和酸浓度。改变物料在Corning LF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相应地修改了输送硫酸和乙酰水杨酸溶液的注射泵流速(表2)。乙酰水杨酸的温度和浓度分别保持恒定在 86 °C 和 0.016 M。从连续流反应器流出的产物连接到在线 LC 系统,每 3 分钟抽取一次样品。当分析物和产物的面积百分比恒定时达到稳定状态。表2 . 停留时间和LC在线监反应组分的组成及杂质含量4. 综上本实验应用展示了康宁AFR卓越的传质和传热效率,使得反应条件改变响应更及时,无放大效应,易升级放大;采样和结果分析通过安捷伦在线 LC 监控软件进行记录,以本质安全、高效经济的方式实现实验条件监控的完全自动化。总结康宁微反应器不仅可以与LC连用,还可以与Spinsolve 系列NMR 分析仪器连用;对两相或多相液体反应结合Zaiput系列分离器可实现在线分离;连续流反应器与在线检测设备相结合,可以实现药品的快速工艺优化;智能化全连续药品生产已成为可能。参考文献:Agilent Technologies application note, publication number 5994-3528EN, 2021.★康宁一体化合成平台★康宁专注于微反应技术的创新,同时与世界一流创新团队紧密合作,打造“微反应+微分离+在线检测”- 连续化学反应快速筛选平台。该工艺平台自动化程度高,反应结果瞬间可知。康宁反应器开放的系统可以与众多PAT设备以及分析软件链接。可对工艺条件进行快速筛选,在短时间内建立强大的化合物库。欢迎您联系我们,共同探讨最新合成技术!康宁“微反应+微分离+在线检测”一体化合成平台
  • PCR反应条件如何选择?
    PCR反应条件为温度、时间和循环次数。 温度与时间的设置:基于PCR原理三步骤而设置变性-退火-延伸三个温度点。在标准反应中采用三温度点法,双链DNA在90~95℃变性,再迅速冷却至40~60℃,引物退火并结合到靶序列上,然后快速升温至70~75℃,在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使引物链沿模板延伸。对于较短靶基因(长度为100~300bp时)可采用二温度点法,除变性温度外、退火与延伸温度可合二为一,一般采用94℃变性,65℃左右退火与延伸(此温度TaqDNA酶仍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①变性温度与时间:变性温度低,解链不完全是导致PCR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一般情况下,93℃~94℃min足以使模板DNA变性,若低于93℃则需延长时间,但温度不能过高,因为高温环境对酶的活性有影响。此步若不能使靶基因模板或PCR产物完全变性,就会导致PCR失败。 ②退火(复性)温度与时间:退火温度是影响PCR特异性的较重要因素。变性后温度快速冷却至40℃~60℃,可使引物和模板发生结合。由于模板DNA比引物复杂得多,引物和模板之间的碰撞结合机会远远高于模板互补链之间的碰撞。退火温度与时间,取决于引物的长度、碱基组成及其浓度,还有靶基序列的长度。对于20个核苷酸,G+C含量约50%的引物,55℃为选择最适退火温度的起点较为理想。引物的复性温度可通过以下公式帮助选择合适的温度: Tm值(解链温度)=4(G+C)+2(A+T) 复性温度=Tm值-(5~10℃) 在Tm值允许范围内,选择较高的复性温度可大大减少引物和模板间的非特异性结合,提高PCR反应的特异性。复性时间一般为30~60sec,足以使引物与模板之间完全结合。 ③延伸温度与时间:TaqDNA聚合酶的生物学活性: 70~80℃150核苷酸/S/酶分子 70℃60核苷酸/S/酶分子 55℃24核苷酸/S/酶分子 高于90℃时,DNA合成几乎不能进行。 PCR反应的延伸温度一般选择在70~75℃之间,常用温度为72℃,过高的延伸温度不利于引物和模板的结合。PCR延伸反应的时间,可根据待扩增片段的长度而定,一般1Kb以内的DNA片段,延伸时间1min是足够的。3~4kb的靶序列需3~4min;扩增10Kb需延伸至15min。延伸进间过长会导致非特异性扩增带的出现。对低浓度模板的扩增,延伸时间要稍长些。
  • 离子色谱与离子选择电极结合的巨大潜力
    环境指标测定河流、湖泊和其他水体中铵离子(NH4+)浓度有两种基本方法。铵离子浓度是一个重要的环境指标,因为高浓度的铵(通常由工业污染或从农田中冲洗出来的过量肥料引起)会导致有毒有害的藻华。第一种选择是使用离子色谱法分析水样,通常与简单的电导检测器结合使用。第二种选择是使用电位测定法分析样品,在电位测定法中,离子选择电极(ISE)上的铵离子产生电压。离子选择电极通常由一个玻璃碳电极组成,该电极覆盖在一个膜上,膜上含有一个优先与特定离子结合的分子,称为离子载体,当遇到该离子时,离子选择电极可以产生电压。正如所料,这两种选择各有优缺点。带有电导检测的离子色谱法快速简便,但不如电位法灵敏,难以测定低浓度的铵离子。但离子选择电极电位滴定法可能会受到水样中其他离子的干扰。尽管离子载体(如无活性菌素)优先与铵离子结合,但它也会对水中的其他离子(尤其是钾离子和钠离子)产生反应,从而导致铵离子浓度的测量不准确。流动池因此,由斯德哥尔摩KTH皇家理工学院的玛丽亚库特罗(Maria Cuartero)领导的瑞典和葡萄牙研究团队决定尝试将这两种选择结合起来。他们希望这种组合型的仪器具有电位滴定法的灵敏度,并能够区分离子色谱法中的不同阳离子。为了将它们结合起来,库特罗和她的同事们创造了一个流动池,其中有三个离子选择电极的空间,然后将其简单地耦合到离子色谱柱上。来自色谱柱的洗脱液首先流经电导检测器,然后流经流动池,在流动池中它可以与离子交换膜相互作用。研究者们自己制作了这个模型。像往常一样,这些离子交换电极是基于玻碳电极,但研究人员用碳纳米管覆盖了这一点,以增强离子电荷向可检测电压的转化。在此基础上,他们涂覆了一种膜混合物,该混合物由聚合物基质、增塑剂、阳离子交换剂和溶解在四氢呋喃中的离子载体组成。最初,库特罗和她的团队将三个相同的离子交换电极插入流动细胞,每个电极都以非活性蛋白作为离子载体。这种设置提供了最可靠的测量,因为可以比较三个离子选择电极的响应。作为组合系统的首次测试,他们尝试使用它来分析一种特殊制备的锂、钾、钠和铵阳离子溶液。除了使他们能够优化各种分离参数外,这些试验还证实,所有四种阳离子都可以通过离子色谱法进行清晰分离,从而可以通过电导检测器和流动池中的离子交换检测器进行检测。多离子测定当溶液中所有阳离子的浓度相同时,它们从电导检测器中产生相似的响应,在得到的色谱图中显示出四个大小相似的峰。但是,由于非活性蛋白对铵离子的反应最好,因此离子交换电极对铵离子的反应比其他阳离子更强,产生的峰值要小得多。然而,离子选择电极仍然检测到了其他阳离子,尤其是钾,这表明如果单独使用流动池,它会高估铵离子浓度。正如研究人员在《ACS测量科学》(ACS Measurement Science Au)的一篇论文中所报告的那样,这些测试也证实了离子选择电极比电导检测器更灵敏,能够检测微摩尔浓度下的铵离子。最后,库特罗和她的团队表明,这种组合与实际水样的效果一样好,离子选择电极能够区分铵离子,并准确测定瑞典、西班牙和葡萄牙10个环境水样中的铵离子浓度。但这可能只是一个开始,因为有多种方法可以改善这种组合。首先,库特罗和她的团队表明,通过简单地插入含有优先与不同离子结合的离子载体的离子,电位流动池可以同时测量多个离子。此外,流动池应该很容易缩小,因为它是基于电极的,可能允许组合系统安装在单个芯片上。作者简介——乔恩埃文斯(Jon Evans)乔恩埃文斯是一位科学作家、编辑和作家。他为《新科学家》、《化学世界》和《今日材料》等出版物撰写了广泛的科学主题。他的最新著作《科学中的伟大思想》(2020)由约翰默里出版社出版。他还是一家名为JES Editical的编辑出版公司的创始人,该公司为科技型公司和组织制作广泛的书面材料,包括杂志、技术简报和新闻稿。JES社论最近出版了一本名为《实验室之谈:分析》的新杂志,刊登了对分析领域鼓舞人心的科学家的采访。符斌 供稿
  • 康宁反应器技术新产品“连续流微通道光化学反应器“
    康宁连续流微通道光化学反应器 具有160多年历史的康宁-创新永无止尽。康宁公司应市场的需求,经过康宁反应器技术欧洲研发中心精心的研究和反复的实验推出了可用于光化学反应的“可控-高效-连续流”微通道光化学反应器。康宁在Advanced-Flow? 反应器技术方面的成功为连续流光化学合成领域带来了技术突破。康宁? Advanced-Flow? G1光化学反应器是基于康宁? Advanced-Flow? G1反应器和专门设计的高效光源系统,确保光化学合成能够在分布非常均匀的紫外光照射下,取得: 1.更好的反应性能 2.更高的收率 3.更优的生产效率 4.更均匀地吸收通过反应器通道的光能。 康宁? Advanced-Flow? G1光化学反应器一方面能够满足用户对光化学反应以及特定光源的要求,另一方面让用户享受Advanced-Flow? 反应器优秀的换热和传质性能带来的收益。如果您对光化学反应有兴趣,请与我们联系 0519-81166118或通过邮件 reactor.asia@corning.com 康宁将竭诚为您服务。 关于康宁中国康宁积极参与中国的发展已有30多年,以其专业人才及本土知识开发并应用突破性的技术从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今天,康宁在中国的投资与该地区新兴市场的趋势紧密结合,在大中华区的总投资额已达30亿美金,员工总人数超过5,000人。 请访问www.corning.com.cn,了解更多关于康宁中国的信息。 关于康宁反应器技术在大中华地区推广康宁正在大中华地区努力帮助众多医药化工和精细化工企业以及相关科研院所进行微通道连续流反应工艺的技术可行性认证,并且帮助企业迅速培训微通道反应的技术人员,支持他们进行连续流工艺优化,和工业化示范试验。让更多人见证这一新技术的成效,尽快享受这一新技术给企业清洁安全高效生产和社会效益所带来的回报。如果您想了解康宁反应器技术以及康宁反应器在研发和生产中的应用实例,请访问康宁公司相关网页www.corning.com/reactors 如果您想和康宁反应器技术人员探讨有关工艺的技术可行性,请与我们联系 0519-81166118或通过邮件 reactor.asia@corning.com 康宁将竭诚为您服务。
  • 新品发布:Radleys过滤反应釜,让您的反应和过滤设备合二为一
    英国Radleys公司于2022年4月16日正式发布其全新的Reactor Ready系列过滤反应釜,我司合臣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作为Radleys的中国区授权代理商,同步在国内开展新产品的发布工作。Reactor Ready过滤反应釜将您的夹套玻璃反应釜和过滤装置合二为一,用于进行反应和样品分离,非常适合结晶、反应后处理和产品分离。进行温度控制、搅拌和过滤您可以升级您现有的Reactor Ready反应釜以兼容过滤釜体或新购置一台过滤反应釜。 过滤釜体采用全夹套设计,以实现精确的温度控制 过滤釜体类型:1L 和2L 过滤组件可实现有效的固液分离,同时将残留量降低 独特的过滤器支撑板将底座与釜体对齐,无需工具即可组装在同一釜体中合成和过滤我们独特的夹套过滤釜体允许在合成和过滤过程中对整个釜体内容物进行精确的温度控制。全夹套玻璃过滤釜体用于精确温度控制过滤的全夹套玻璃过滤釜体产品特性精密设计的硼硅酸盐玻璃釜体采用夹套设计,一直延伸到过滤板,可精确控制整个釜体内容物的温度。上部DN100 抛光平盖法兰与 FEP 包裹的 O 形圈和 PTFE 环相结合,在釜体和釜盖之间提供防泄露密封。釜体内壁垂直设计,便于无阻碍地进行过滤,配有DN150 底部法兰,可轻松接触滤饼。过滤组件可实现高效的固液分离可重复使用的过滤膜有多种孔隙率和材料可供选择。带有可拆卸夹子的滤板便于在过滤后收集产品并重新组装过滤部件。滤板组件Reactor Ready过滤板组件可实现高效过滤和轻松的固体回收。创新的垫圈和O 形圈密封设计降低了泄漏的风险。宽底法兰和可转动的过滤器支撑板使得滤饼取出和系统的重新组装变得非常方便。 玻璃底部放料阀易于拆卸以进行清洁。采用15 mm底部放料出口设计,便于轻松放料。零死角设计可减少反应过程中过滤介质下方的材料损失。螺纹出口便于连接到收集容器和真空泵以进行负压抽滤。过滤膜所有滤膜套装都包括 6 种预先切割好尺寸的滤膜,您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尺寸切割滤膜材料。滤板和垫圈可选PTFE 或 PEEK材质。PTFE(-30 至 +120℃)具有出色的化学相容性。 PEEK(-30 至 +180 ℃)提供更宽的温度范围和良好的化学相容性。 烧结玻璃膜支架防止过滤介质在过滤过程中损坏。铝制滤板杯在过滤过程中保持滤板刚度,以确保滤板和釜体法兰的紧密密封。垫片 O 形圈套装包括硅胶(-30 至 +180℃)和氟橡胶(-20 至 +180℃)。 便于使用的过滤组件1. 铝制滤板杯让您可以选择 PTFE 或 PEEK 滤板,具有更广泛的溶剂和温度兼容性。2.可拆卸的 15mm口径玻璃底部出口便于清洁。3. 烧结玻璃膜支架防止过滤介质在过滤过程中损坏。4. 预切过滤膜有多种材料和孔隙度可供选择。5. 套装包括硅胶(-30 至 +180℃)和氟橡胶(-20 至 +180℃)。6. 垫圈(可提供 PTFE 或 PEEK)与 O 形圈结合,以确保有效密封。7. 可转动的过滤器支撑板使得过滤器与釜体便于对齐,即使在夹子解锁时也能支撑滤板和滤饼。8. 过滤器夹设计让过滤组件能够轻松地夹在釜体下法兰上。9.釜体和过滤组件更换无需工具,可在几分钟内完成。 Reactor Ready过滤釜体釜架系统套装这个釜架套装包括您开始使用所需常规配件,每个釜架套装包括:釜架组件五口玻璃釜盖 滤板套装滤板套装包括开始过滤所需的常规配件,只需选择具体的材料类型(PTFE或PEEK)即可,每个滤板套装包括:PTFE 或 PEEK 滤板PTFE 或 PEEK 滤板垫圈铝制滤板杯滤板 O 型圈(氟橡胶和硅胶)烧结玻璃膜支撑盘玻璃底部出料口和底阀滤膜评估套装(6种膜)过滤釜体套装 这些釜体套装包括您开始使用所需的釜体和配件,每个套装中包含的Pt100 温度探针和涡轮搅拌桨与釜体尺寸相匹配,每个釜体套装包括:过滤釜体PTFE涡轮型搅拌桨Pt100 PTFE温度探针及其适配器
  • 北大王初课题组发展顺铂结合蛋白的组学鉴定方法
    近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大-清华生命联合中心、北京大学合成与功能生物分子中心王初课题组在RSC Chemical Biology杂志上发表了题为“ Discovery of Cisplatin-binding Proteins by Competitive Cysteinome Profiling”的研究文章。在这项工作中,作者应用基于竞争的定量化学蛋白质组学策略rdTOP-ABPP,在MCF-7活细胞体系中全局性地鉴定了顺铂(cisplatin)结合蛋白与其结合顺铂的位点,发现并证明了顺铂可以结合谷氧还蛋白1(GLRX1)与具有硫氧还蛋白结构域的蛋白17(TXNDC17)的活性位点。除此之外也发现了一个全新的顺铂结合蛋白甲硫氨酸氨肽酶1(MetAP1),并发现其对顺铂的细胞毒性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顺铂是1965年被发现的化疗药物,其在如睾丸癌,卵巢癌等癌症的治疗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其在进入细胞后生成的活性的二价铂离子会进攻DNA上的腺嘌呤或鸟嘌呤,从而引起DNA损伤,最终杀死癌细胞,这个过程被认为是顺铂细胞毒性的主要原因。而近年来很多研究也发现活性二价铂离子除了结合DNA之外,其也会与细胞质中大量亲核性物质反应,比如GSH,RNA以及金属硫蛋白等进行结合,据统计,仅有1%左右的铂是结合到DNA上。大量游离的活性二价铂离子会与细胞中多种有功能的蛋白质结合,从而影响其正常的功能,因此对顺铂结合蛋白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完整的理解顺铂细胞毒性的机理以及帮助我们避免顺铂耐药性。目前已经有很多组学上鉴定顺铂结合蛋白的方法,例如利用Pt的特征同位素分布的特点,在一级质谱层面筛选那些潜在的顺铂结合蛋白 或者将ICP-MS与二维凝胶电泳结合,从而在组学层面鉴定潜在的顺铂结合蛋白等,但这些方法受限于较低的灵敏度和通量。对顺铂进行生物正交基团改造,从而通过生物素-亲和素富集来鉴定顺铂结合蛋白的方法也被开发,并成功在酵母细胞中鉴定到数百种潜在的顺铂结合蛋白。但由于顺铂的分子较小,并且其作为无机药物,在其上进行官能团化修饰可能会一定程度上改变顺铂本身的性质,并影响最终的鉴定结果。鉴于活性二价铂离子易与半胱氨酸残基反应并结合,因此作者考虑使用基于竞争的定量化学蛋白质组学策略rdTOP-ABPP来鉴定顺铂结合蛋白。首先作者在活细胞水平上证明了顺铂可以与半胱氨酸特异性反应的探针IAyne竞争结合蛋白质的半胱氨酸残基。在优化了质谱条件后,作者在三次重复的质谱实验中共鉴定并定量到1947个肽段,对其进行条件筛选,定义顺铂处理后肽段的色谱强度与对照组中相同肽段色谱强度比值为Ratio,作者认为三次重复的Ratio平均值与对应的p value满足-log10(p value) x log2(ratio) 1.5的是潜在的顺铂结合位点,共筛选到125个肽段归属于107种蛋白。这些蛋白显著富集于核质交换通路以及氧化还原相关通路,这与之前报道的顺铂会引起DNA损伤以及顺铂会引发细胞产生氧化应激相对应。  随后作者在筛选的107种蛋白中,选择了归属于氧化应激通路的已知的与顺铂有关的靶点蛋白GLRX1以及TXNDC17进行验证,纯蛋白层面的竞争标记与ICP-MS结果均表明这两种蛋白为顺铂结合蛋白,并且其顺铂结合位点均是质谱鉴定到的位点,且均是两个蛋白的活性中心位点,暗示了顺铂结合可能会影响两种氧化还原相关的酶的活性,进而引起氧化应激。纯蛋白质谱实验中,二级谱也表明两个蛋白与顺铂的结合均是桥连结合,这与文献中报道过的其中一种顺铂与蛋白结合的模式是相对应的。  之后作者选择了另一种尚未明确是否与顺铂有相互作用的蛋白MetAP1进行了后续的生化验证。纯蛋白层面的竞争标记实验与ICP-MS的实验结果证明MetAP1是顺铂结合蛋白,且其顺铂结合位点为我们鉴定到的C14位。随后我们测量了顺铂对MetAP1活性的影响,发现顺铂不会明显影响MetAP1纯蛋白的活性,但可以抑制MetAP1在体内的活性,表明顺铂会在活细胞中影响新生成蛋白的N端甲硫氨酸切割,最后通过比较MetAP1的敲除细胞系和野生型的细胞系对顺铂的MTT曲线,作者发现MetAP1在顺铂引起的细胞毒性中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总之,作者应用竞争性ABPP策略,在MCF-7活细胞中鉴定到了107种潜在的顺铂结合蛋白,并对其中的三个靶标进行了验证。作者发现顺铂可以结合与氧化还原相关的酶GLRX1与TXNDC17的关键酶活中心,暗示了顺铂结合可能会影响两种氧化还原相关的酶的活性,进而可能影响细胞的ROS水平。也证明了顺铂通过结合来影响MetAP1的活性从而影响新生成蛋白的N端甲硫氨酸的加工,并表明MetAP1可以作为提高顺铂细胞毒性以避免肿瘤耐药性的潜在靶点。本文的通讯作者为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大-清华生命联合中心、北京大学合成与功能生物分子中心的王初教授。其指导的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王相贺为本文的第一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经费支持。  本文作者:WXH  责任编辑:JGG  原文链接: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html/2023/cb/d3cb00042g  文章引用:DOI: 10.1039/D3CB00042G
  • 上海计测院:结合能谱仪技术项目验收通过
    近日,由上海市计测院承担的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科技计划项目《亚微米尺度颗粒/薄膜能谱成分定量分析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14-02)顺利通过专家验收。扫描电子显微镜配备的能谱仪是快速、准确获得材料微区成分的主要手段。随着亚微米尺度材料的广泛研究,结合场发射电镜及能谱仪的最新发展技术,《亚微米尺度颗粒/薄膜能谱成分定量分析方法研究》项目组通过降低扫描电镜加速电压,减少电子束扩散范围,并以蒙特卡罗法模拟低电压下电子束的运动轨迹,从而确定合适的低加速电压。同时建立常见元素的低加速电压EDS标准谱图库,解决低加速电压EDS标准谱图数据库缺失的问题,并建立了亚微米尺度单颗粒、薄膜的吸收修正模型,优化低加速电压下的定量校准方法。项目组发表文章4篇,根据项目研究方向建立了相应检测方法,通过了新项目评审。该项目成果填补亚微米尺度能谱定性定量分析的空白,为亚微米尺度材料微区成分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撑。将项目的研究成果应用于陶瓷固相反应烧结机理研究中,可以有效的进行反应机理研究,提高工作效率;将项目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无损情况下确定镀层厚度研究中,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镀层厚度,降低测试成本。内容来自仪器仪表商情网
  • 使用 ReacSight 增强生物反应器阵列以实现自动测量和反应控制(上)
    摘要本期推文,编译了François Bertaux等发表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的研究论文《使用 ReacSight 增强生物反应器阵列以实现自动测量和反应控制》(Enhancing bioreactor arrays for automated measurements and reactive control with ReacSight),介绍了 ReacSight,一种用于自动测量和反应实验控制的增强生物反应器阵列的策略。ReacSight 利用低成本移液机器人进行样品采集、处理和装载,并提供灵活的仪器控制架构。作者展示了 ReacSight 在涉及酵母的三种实验应用中的能力,包括:基因表达的实时光遗传控制;营养缺乏对健康和细胞应激的影响;对双菌株混合群落的组成进行动态控制。引言小规模、低成本的生物反应器正在成为微生物系统和合成生物学研究的有力工具。它们允许在长时间(几天)内严格控制细胞培养参数(例如温度、细胞密度、培养基更新率)。这些独特的特点使研究人员能够进行复杂的实验,并实现实验的高度再现性。例如,当药物选择压力随着耐药性的发展而增加时,抗生素耐药性的表征,细胞间通信合成路径的细胞密度控制表征,以及使用组合敲除文库在动态变化温度下酵母适应度的全基因组表征。原位光密度测量只能提供总生物量浓度及其增长率的信息,而荧光测量的灵敏度低,背景高。通常还必须测量和跟踪培养细胞群体的关键特征,如基因表达水平、细胞应激水平、细胞大小和形态、细胞周期进程、不同基因型或表型的比例。研究人员通常需要手动提取、处理和测量培养样本,以便通过更灵敏和专业的仪器(如细胞仪、显微镜、测序仪)进行检测。手动干预通常繁琐、容易出错,并严重限制了可用的时间分辨率和范围(即夜间无时间点)。它还阻碍了培养条件对此类措施的动态适应。这种反应性实验控制目前正引起系统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的兴趣。它既可以用来维持种群的某种状态(外部反馈控制),也可以用来最大化实验的价值(反应性实验设计)。例如,外部反馈控制可用于解开复杂的细胞耦合和信号通路调控,控制微生物群落的组成,或优化工业生物生产。反应性实验设计在长时间不确定实验(如人工进化实验)的背景下特别有用。通过实现实时参数推断和优化实验设计,也有助于加速基于模型的生物系统表征。原则上,商业机器人设备和/或定制硬件可用于将生物反应器阵列连接到敏感的多样本(通常接受 96 孔板作为输入)测量设备。然而,这对设备采购、设备成本和软件集成提出了巨大挑战。当一个功能平台建立起来时,相应硬件和软件的升级和维护也极具挑战性。因此,迄今为止报告的例子很少。例如,只有两个小组展示了细菌或酵母培养物的自动细胞术和反应性光遗传学控制,设置仅限于单个连续培养物或具有有限连续培养能力的多个培养物。一组还展示了自动显微镜和反应性光遗传学控制单个酵母连续培养。ReacSight, 一种通用且灵活的策略,用于增强生物反应器阵列的自动化测量和反应实验控制。ReacSight 非常适合集成开放源代码、开放硬件组件,但也可以容纳封闭源代码、 仅限 GUI 的组件(如细胞仪)。首先,作者使用 ReacSight 组装一个平台,实现基于细胞术的特征描述和平行酵母连续培养的反应性光遗传学控制。重要的是,作者构建了两个版本的平台,要么使用定制的生物反应器阵列,要么使用最新的低成本、开放硬件、商业化的光遗传学 Chi.生物反应器。然后,作者在三个案例研究中证明了它的有用性。首先,作者在不同的生物反应器中用光实现基因表达的并行实时控制。第二,作者利用高度受控和信息丰富的竞争分析,探讨营养缺乏对健康和细胞应激的影响。第三,作者利用平台的养分稀缺性和反应性实验控制能力,实现对两个菌株混合群落的动态控制。最后,为了进一步证明 ReacSight 的通用性,作者使用它来增强具有吸液能力的平板阅读器,并对大肠杆菌临床分离物进行复杂的抗生素处理。结果测量自动化、平台软件集成和 ReacSight 的反应性实验控制ReacSight 战略旨在增强用于自动测量和反应实验控制的生物反应器阵列, 以灵活和标准化的方式将硬件和软件元素结合起来(图 1)。吸管机器人用于以通用方式在任何生物反应器阵列和任何基于平板的测量设备之间建立物理连接(图 1a)。生物反应器培养物样本通过连接在机械臂上的泵控取样管线发送至移液机器人(取样)。使用移液机器人的一个主要优点是,在测量(处理)之前,可以在培养样本上自动执行不同的处理步骤。然后,样品由移液机器人转移至测量装置(装载)。当然,这需要测量设备的物理定位,以便当其装载托盘打开时,机器人手臂可以接近设备输入板的孔。部分接近设备输入板通常不是问题,因为机器人可用于在测量之间清洗输入板孔,允许随着时间的推移重复使用相同的孔(清洗)。重要的是,如果不需要反应性实验控制,或者如果不是基于测量,机器人功能也可以用于处理和存储培养样本,以便在实验结束时进行一次性离线测量,从而实现具有灵活时间分辨率和范围的自动测量。ReacSight 还提供了一些软件挑战的解决方案,这些软件挑战应该解决,以解锁多生物反应器的自动测量和反应实验控制(图 1b)。首先,需要对平台的所有仪器(生物反应器、移液机器人、测量设备)进行程序控制。其次,一台计算机应该与所有仪器进行通信,以协调整个实验。ReacSight 将 Python 编程语言的多功能性和强大功能与 Flask web 应用程序框架的通用性和可伸缩性相结合,以应对这两个挑战。事实上,Python 非常适合轻松构建 API 来控制各种仪器:有完善的开源库用于控制微控制器(如 Arduinos),甚至用于基于“点击”的控制 GUI 专用软件驱动缺少 API 的封闭源代码仪器(pyautogui)。重要的是,开源、低成本的吸管机器人 OT-2(Opentrons)附带了本地 Python API。Hamilton 机器人也可以通过 Python API 进行控制。然后,Flask 可用于公开所有仪器 API,以便通过本地网络进行简单访问。然后,从一台计算机协调对多个仪器的控制的任务基本上简化为发送 HTTP 请求的简单任务,例如使用 Python 模块请求。HTTP 请求 还可以使用社区级数字分发平台Discord 实现从实验到远程用户的用户友好通信。这种多功能仪表控制结构是 ReacSight 的关键组件。ReacSight 的另外两个关键组件是(1)通用的面向对象的事件实现(如果发生这种情况,请这样做),以促进反应性实验控制;(2)将所有仪器操作详尽记录到单个日志文件中。ReacSight 软件以及硬件的源文件在 ReacSight-Git 存储库中公开提供。图1 ReacSight:用于自动测量和反应实验控制的增强生物反应器阵列的策略。a 在硬件方面,ReacSight 利用吸管机器人(如低成本、开源 Opentrons OT-2)在任何多生物反应器设置(eVOLVER、Chi.Bio、custom……)和任何基于平板的测量设备(平板阅读器、细胞仪、高通量显微镜、pH 计……)的输入之间建立物理链接。如有必要,可使用移液机器人对生物反应器样本进行处理(稀释、固定、提取、纯化……),然后再装入测量装置。如果不需要反应实验控制,处理过的样品也可以存储在机器人平台上进行离线测量(OT-2 温度模块可以帮助保存对温度敏感的样品)。b 在软件方面,ReacSight 通过基于Python 和PythonWeb 应用程序框架 Flask 的多功能仪器控制体系结构实现了全平台集成。ReacSight 软件还提供了一个通用事件系统,以实现反应性实验控制。显示了反应实验控制的简单用例的示例代码。实验控制还可以使用Discord webhooks 将实验状态通知远程用户,并生成详尽的日志文件。曼森自动化高通量发酵实验室曼森机器人自动化技术可根据客户实际需求进行定制化(可实现硬件+软件协同)完成复杂流程自动化。机器人自动化技术与平行反应器组合为生物领域科学研究助力,是实现生物技术biofoundry的重要技术基础;曼森生物致力于满足客户自动化、高通量的需求,推进合成生物技术产品快速产业化。曼森高通量发酵平台曼森实验室自动化系列曼森高通量自动样品检测机器人未完待续文章来源:本文由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与曼森生物合作供稿排版校对:刘娟娟编辑 内容审核:郝玉有博士
  • 使用ReacSight增强生物反应器阵列以实现自动测量和反应控制(下)
    本篇承接上文。《使用ReacSight增强生物反应器阵列以实现自动测量和反应控制(上)》(点击查看)。《使用ReacSight增强生物反应器阵列以实现自动测量和反应控制(中)》(点击查看)。2.4 探索营养缺乏对健康和细胞压力的影响荧光蛋白可以作为报告物来评估细胞的表型特征,也可以作为条形码来标记具有特定基因型的菌株。再加上生物反应器阵列的自动细胞仪,这种能力扩展了可能的实验范围:在动态控制环境中的多重菌株特性和竞争(图 4a)。事实上,一些荧光蛋白可用于基因分型,其他可用于表型分型。然后,自动细胞仪(包括原始数据分析)将提供关于不同菌株之间竞争动态和每个菌株的细胞状态分布动态的定量信息。根据实验的目标,这些丰富的信息可以反馈给实验控制,以适应每个反应器的环境参数。作为可以进行此类实验的概念的第一个证明,作者开始探索营养缺乏对健康和细胞压力的影响(图 4b,左上角)。微生物群落中的不同物种根据其代谢多样性或专业性有不同的营养需求,因此它们的适合性不仅取决于外部环境因素,还取决于群落本身通过营养物质消耗、代谢物释放和其他细胞间耦合。与分批竞争分析相反,连续培养允许控制这些因素。例如,在恒浊器培养基中,营养素的可用性取决于营养素供应(即输入介质中的营养素水平)和细胞的营养素消耗(主要取决于 OD 设定值)。作者使用组氨酸营养不良作为营养缺乏的模型:对于 his3 突变细胞,组氨酸是一种必需的营养素。通过将 his3 突变细胞与野生型细胞在不同 OD 设定值和喂养介质中不同组氨酸浓度下进行竞争,可以测量营养缺乏如何影响适应性(图 4b,右上角)。在这两个菌株中使用应激报告子也可以了解营养缺乏情况下适应性和细胞压力之间的关系。作者将重点放在未折叠蛋白反应 (UPR)应激上,以研究营养应激是否会导致其他事先无关的应激类型,这将表明细胞生理学中的全局耦合。组氨酸浓度为 4µM 时,在考虑的 OD 设定值(0.1-0.8)范围内,his3 突变细胞被野生型细胞强烈竞争(图 4b,左下角)。当浓度为 20µM 时,情况不再如此。在这种浓度下,野生型细胞的生长速度优势在 OD 设定值 0.6 以下接近零(剩余组氨酸足以使 his3 突变细胞正常生长),在最大 OD 设定点 0.8 时超过 0.2 h −1(剩余组胺过低,限制了 his3 突变体细胞的生长)。因此,对于这种营养供应水平,细胞的营养消耗水平对 his3 突变细胞的适应性有很大影响。4µM 到 20µM 之间 的这种定性变化与组氨酸的单个高亲和力转运体 HIP1 的 Km 常数报告值 17µM 高度一致。此外,因为组氨酸浓度为 4µM 的野生型和突变型细胞之间的生长速度差异接近甚至超过野生型细胞通常观察到的生长速度(在 0.3 到 0.45 h −1之间, 取决于 OD 设定值),作者得出结论,突变细胞在这些条件下完全生长。UPR 数据显示,在组氨酸浓度为 20µM 的所有 OD 设定点上,突变细胞和野生型细胞之间几乎没有差异,但在组氨酸含量为 4µM 时,突变细胞中的 UPR 反应明显激活 (图 4b,右下角)。因此,看似相似的生长表型(例如 4 和 20µM OD 为 0.8 的突 变细胞)可能对应于不同的生理状态(如不饱和蛋白反应应激水平的差异所揭示的)。此外,为了展示基于菌株丰度数据的环境反应控制,作者着手动态控制两个菌株的比率。控制微生物培养物的组成和异质性有望实现更有效的生物加工策略。作者推断,当两种菌株中的一种对组氨酸具有营养缺陷时,培养物的 OD 可以用作方向盘。事实上,组氨酸生物合成突变生长速率在 20µM 的中等组氨酸浓度下对 OD 的强烈依赖性(图 4b,左下角)意味着可以通过切换恒浊器培养物的 OD 设定值来动态控制其生长速率。此外,如果这种菌株与组氨酸原营养菌菌株共同培养,但以 OD 独立的方式生长较慢,则可以实现两种菌株比率的双向控制(图 4c,左)。作者利用繁重的异源蛋白分泌构建了这种菌株。然后,作者构建了一个简单的模型来预测组氨酸营养不良菌株的(稳态)生长速率差异。将此模型用于模型预测控制和 ReacSight 事件系统,作者可以以完全自动化的方式在平行生物反应器(图 4c,右)中保持两种菌株的不同比率。然而,作者注意到稳态误差的系统存在。这种行为可能是由于慢菌株的生长速度意外恢复所致。由于在特征化实验中未观察到这种行为,作者假设这种差异是由于特征化或对照实验中使用的氨基酸供应混合物的组成不同(除了组氨酸外,Sigma 的组氨酸缺失补充物比 Formedium 的完整补充物更丰富)。图 4 探索和利用适应性、营养缺乏和细胞应激之间的关系。a 由于共培养、自动细胞仪和反应性实验控制,结合单细胞基因分型和表型分型的实验得以实现,以实时适应环境条件。b 左上角:必需营养素的可用性(例如 his3 突变株的组氨酸)取决于环境供应,也取决于通过营养素消耗的细胞密度。营养素供应不足会阻碍生长速度,并可能引发细胞应激。右上角:实验设计。野生型细胞(标记为 mCerulean 组成表达)与 his3 突变细胞共同培养。这两个菌株都含有一个 UPR 应激报告基因 mScarlet-I 的驱动表达。自动细胞仪能够将单个细胞分配 给其基因型,并监测菌株特异性 UPR 激活。这两种菌株相对数量的动态可以 推断突变细胞和野生型细胞在每种情况下的生长速度差异。左下图:两种不同介质组氨酸浓 度下突变细胞适应度缺陷的细胞密度依赖性。虚线表示野生型增长率对 OD 设定值的近似依赖性。右下角:每种情况下的菌株特异性 UPR 激活。c 左:双应变联合体的原理,其组成可以通过 OD 控制来控制。右:实施和演示。异源难折叠蛋白的分泌被用作营养独立的慢生长表型。使用模型预测控制和 ReacSight 事件系统对 OD 设定值进行动态控制,类似于图 3b (参见方法)。在时间 0 时开始蓝光,并在整个实验期间保持亮起,以诱导慢 his+菌株的慢 生长表型。作者注意到系统存在稳态误差,测得的比率低于目标值。在补充注释 3 中,作者 研究了限制控制性能的机制(慢生长表型的不稳定性、菌株识别错误和模型中未考虑的延 迟),还提供了其他控制实验的结果。源数据作为源数据文件提供。2.5 ReacSight是一种通用策略:通过吸液功能增强平板阅读器为了说明 ReacSight 的通用性,将其作为通过连接实验室设备来生长细胞和 /或测量细胞读数以及吸管机器人来创建实验平台的策略,作者将 Tecan 平板阅读器与 Opentrons 吸管机器人连接起来(图 5a)。移液机器人和驱动读板器的计算机通过 Flask 连接。因为无法访问平板阅读器的 API,所以再次使用了基于 pyautogui 的“点击”控制策略。在第一个应用中,作者使用移液机器人在生长条件下长时间保持细菌细胞数量。更具体地说,大肠杆菌临床分离物在两种不同的培养基(M9 葡萄糖加或不加 casamino 酸)中生长,并存在不同浓度的头孢噻肟(CTX),一种β-内酰胺抗生素。由于β-内酰胺酶的表达,所选菌株对头孢噻肟处理具有耐药性。它对 CTX 的最低抑制浓度为 2 mg/L。当细胞群 OD 的中位数达到目标水平时,介质将按照补偿蒸发的策略更新(图 5b,左)。通过所选策略,作者能够在至少 15 代细胞中 保持 OD 中值接近所选目标(0.05 或 0.1)(图 5b 右图)。有趣的是,作者观察到,当用 1 mg/L 头孢噻肟处理时,细胞在葡萄糖+酪氨酸钠中的抵抗力比单独在葡萄糖中更好。这有些令人惊讶,因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通常对快速生长的细胞有更强的影响。在第二个应用中,作者使用该平台测试了在不同细胞密度下应用第二剂量头孢噻肟的效果。这些实验在概念上非常简单,但其结果很难预测。低浓度头孢噻肟抑制参与细胞分裂的 PBP3 蛋白,从而导致细丝形成,而高浓度头孢噻肟则抑制参与细胞壁维持的 PBP1 蛋白,并导致细菌溶解。由于成丝作用,即使没有细胞分裂,种群生物量在延长的时间内也可能继续呈指数增长。此外,死亡细胞释 放的β-内酰胺酶在环境中降解抗生素。这导致了细胞死亡和抗生素降解之间的时间赛跑,丝状物有助于延迟这一赛跑,同时增加生物量(图 5c 左)。因此,在不同细胞密度下应用第二剂量抗生素的实验有可能启发人们理解不同的作用(图 5c 中间)。当以 5 10−4 的光学密度开始时,单次处理的结果与分离物的 MIC 一 致,因为高于 MIC 的处理会导致生长明显停滞,而低于 MIC 的处理不会(图 5c, “培养基处理”)。还可以观察到,在前一种情况下,生长在数小时后恢复,这是酶介导的抗生素耐受的典型行为。这两个观察结果在使用 16 mg/L CTX 进行第二次处理的情况下仍然有效。有趣的是,当处理后生长停止时,OD 大约是处理时 OD 的 25 倍:12 10−3 ,6 10−2 和 12 10−2,处理时分别为 5 10−4 , 2.5 10−3 和 5 10−3。这表明,生长停止前活细胞对抗生素的降解是有限的,因此,生长停止之前只有有限数量的细胞死亡。因此,对抗生素处理的耐受性使细胞在死亡前的生物量增加了近 25 倍,然后由于酶介导的抗生素降解,使细胞在处理中存活下来,远远 超过其 MIC。还可以观察到,当初始处理为 4 mg/L 时,生长停止和再生之间的延迟相对恒定(~5 小时),与添加的抗生素总量无关(4 或 20 mg/L CTX)。这表明,生长停止后抗生素降解非常有效,延迟主要对应于无法检测到的再生所需的时间,此时活细胞的动态被死亡生物的光密度所掩盖。在作者的条件下,当第一次处理有效(4 或 16 mg/L)时,第二次处理似乎几乎没有效果。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以更量化的方式调查这些影响。图 5 基于 ReacSight 的自动化平台组装,实现反应控制和低容量细菌培养物的表征。a 平台 概述。Opentrons OT-2 移液机器人用于提高读板器(Spark、Tecan)的容量。机器人用于在预先定义的 OD 处处理平板读取器中的培养物。b 左:大肠杆菌临床分离物可以通过以 OD 控制的方式更新培养基来维持在生长条件下。必须注意补偿延长时间范围内的蒸发。右图:富培养基中的细胞(葡萄糖+casaminoacids vs 单独葡萄糖)生长更快,但抵抗更好的亚 MIC 抗生素处理。左:由于两种效应的结合,细菌种群可能表现出对处理的恢复力。在单细胞水 平上,细胞可能通过丝状化耐受超过其 MIC 的抗生素浓度。基于纤维的耐受性允许在细胞 死亡之前增加生物量。在种群水平上,抗生素被环境中细胞死亡时释放的酶降解。最终结果 取决于细胞死亡和抗生素降解之间的竞争。中间:这两种效应的各自作用可以通过反复抗生 素处理来研究。右图:大肠杆菌临床分离物在初始 OD 为 5 10−4 时用不同浓度的 CTX(图 例)处理,第二次使用 16 mg/L CTX(红色)或单独使用介质(蓝色),使用用户定义的 OD (2.5 10−3 或 5 10−3 ). 由于仪器限制,OD 读数低于 10−3 个可靠性较差。源数据作为源数据文 件提供。03 讨论作者报道了 ReacSight 的开发,这是一种通过自动测量和反应实验控制来增 强多生物反应器设置的策略。ReacSight 通过允许研究人员将低成本开放硬件仪器(如 eVOLVER、Chi.Bio)和多功能、模块化、可编程移液机器人(如 Opentrons OT-2)与敏感但通常昂贵的独立仪器相结合,构建全自动化平台,大大拓宽了可行实验的范围。作者还证明,ReacSight 可用于增强具有吸液能力的平板阅读器。ReacSight 是通用的,易于部署,应该广泛用于微生物系统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社区。正如 Wong 及其同事所指出的,将多生物反应器装置连接到细胞仪进行自动测量,可以实现微生物培养物的单细胞分辨特性。事实上,在微生物系统和合成生物学的背景下,自动化细胞术几年前已经被少数实验室证明,但低吞吐量或依赖昂贵的自动化设备可能会阻碍这项技术的广泛采用。来自连续培养物的自动细胞仪与最近开发的光遗传学系统相结合,变得特别强大,能够对细胞过程进行有针对性、快速和成本效益的控制。作者使用 ReacSight 将两种不同的生物反应器设置(预先存在的自定义设置和最近的 Chi.Bio-optogenetic-ready 生物反应器) 与细胞仪连接起来。这证明了 ReacSight 战略的模块化,而使用 Chi Bio 生物反应器的平台版本说明了其他缺乏现有生物反应器设置的实验室如何能够以较小的时间和财务成本(不包括细胞仪的成本,尽管其价格昂贵,但即使在缺乏自动化的情况下也已经在实验室中广泛使用)构建这样的平台。作者通过以全自动方式并在不同的反应器中并行执行(1)光驱动的基因表达实时控制,展示了该平台的关键能力;(2)在严格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基于细胞状态的竞争分析;动态 控制两个菌株之间的比值。然而,作者只触及了这些平台提供的巨大潜在应用空间的表面。最近通过核 糖体移码技术证明,菌株条形码可以扩展到 20 株带有两个荧光团的菌株,甚至可以扩展到 100 株带有三个荧光团。这种多路复用能力对于并行描述各种候选路径的输入-输出响应(或菌株背景库中路径行为的依赖性)特别有用(在反应器中 使用不同的光感应)。免疫珠可用于更多样化的基于细胞术的测量(机器人可实 现自动孵化和清洗,例如使用 Opentrons OT-2 磁性模块)。表面显示或 GPCR 信号等技术也可用于设计生物传感器菌株,用单细胞仪测量更多培养物尺寸,无需试剂成本。除了高性能的定量菌株表征外,此类平台还可用于生物技术应用。基于自动细胞仪的人工微生物联合体的组成,以及培养条件的动态控制(如本文所示,使用组氨酸营养不良和 OD),可以大大减少设计稳健共存机制的需要,因此可以使用更大多样性的联合体。未来,希望许多基于 ReacSight 的平台将被组装起来,它们的设计将被广泛的社区共享,以大幅扩展实验能力,从而解决微生物学的基本问题,并释放合成生物学在生物技术应用中的潜力。参考文献:Bertaux, F., Sosa-Carrillo, S., Gross, V. et al. Enhancing bioreactor arrays for automated measurements and reactive control with ReacSight. Nat Commun 13, 3363 (2022).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2-31033-9 文章来源:本文由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与曼森生物合作供稿排版校对:刘娟娟编辑内容审核:郝玉有博士
  • 耐驰技术总监徐梁:级数反应与自催化反应
    p  strong仪器信息网讯/strong 仪器信息网近期开通了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zt/thermalanalysiskinetics" target="_self"热分析动力学专题/a,邀请到了耐驰公司技术总监徐梁。span徐梁/span在热分析领域积累了十余年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是行业内资深的热分析应用专家。谈及热分析动力学,徐梁重点介绍了热分析动力学中的级数反应与自催化反应,并以环氧树脂的热固化为例,讲解了如何进行机理函数的判断与选择。/ppstrongspan  /span一、热分析动力学概述/strong/pp  化学动力学是近代物理化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它对实践中千变万化的各类化学反应,从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角度进行抽象研究,涉及的重要变量有时间、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溶剂等。/pp  热分析动力学是对化学动力学的一种简化,它与DSC、TGA为代表的热分析技术结合紧密,将热分析测试手段中不常涉及、或很难研究的一些因子作了简化或合并,从而将反应速率仅仅表示为时间、温度与转化率三个变量的函数。其基本方程的微分形式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dd7f9617-c2d7-47ae-9376-949a1b125dda.jpg" title="001.png" alt="001.png"//pp  这一方程用来唯象地描述如下表观反应:/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eba5cdc2-8760-4634-8422-c89a42750712.jpg" title="002.png" alt="002.png"//pp  在这里,t为时间,T为温度,α为归一化转化率。dα/dt(后文有时简写成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ede44961-202a-424f-9b38-08d5aea09178.jpg" title="003.png" alt="003.png"/span style="font-size:14px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serif' " /span)则为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率,在经典热分析动力学的范畴内,它仅取决于以下两项:/ppspan  strongk(T)/strong/span:速率常数项,表征反应速率与温度的相关性。一般使用阿伦尼乌斯方程的形式:/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73089899-f1c3-4dd4-a393-c110ee6b5e1d.jpg" title="78-3.png" alt="78-3.png"//pp  其中Ea是表观活化能,常用单位kJ/mol。从物理化学角度这一项与反应的激活能位垒有关,在现象层面则与反应速率随温度而变的特性直接相关。活化能越高,改变反应温度对速率的影响越大。A则为指前因子,又称频率因子,是一个直接的正比系数。R为气体常数,R=8.314 J/(mol*K)。/pp  strongf(spanα)/span/strong:机理函数项。表征反应速率与转化率的相关性,可视为对反应机理的数学描述。这一项最为灵活多变,有形形色色的机理函数用来描述不同的反应机理,常见的有级数反应、自催化反应、相边界反应、成核生长反应、扩散障碍反应等大的类别,每一类别包含多个不同的机理函数,用于细化对不同反应的描述。/pp  至于化学动力学中的其他变量,或被略去(如绝大多数热分析测试在常压下进行,因此压强因子被略去),或被归一化处理(如浓度的相对变化被归一化处理为转化率,见后文),或被简并到正比项A(例如分子摩尔浓度、体系粘度、分子截面积等其它影响分子碰撞几率的因素)、指数项Ea(由此Ea被称为“表观活化能”而与真正物化意义上的激活能有一定差异)、甚至机理函数(例如反应界面的几何特性)之中。/pp  由上分析可见,热分析动力学本质上是一种唯象科学,它仅用于对千变万化的热分析数据进行数学层面的抽象与处理,例如对于常见的TGA测试数据,由于失重比例(100%→x%)可归一化为转化率α(0-1),因此一条TGA曲线本质上就是(spanα,t,T/span)三者的函数关系,在转化率-时间曲线上取斜率则为转化速率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a6b72a14-38db-4325-9bb2-c79e8a50caad.jpg" title="003.png" alt="003.png"/(类似于DTG)。DSC曲线与此相似,经一定的修正预处理后,峰面积比例可处理成转化率,对其求导可得到转化速率(形状上类似于DSC热流信号):/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77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10b4065d-eb9f-4ef0-a19f-8d295064b81b.jpg" title="78-4.png" alt="78-4.png" width="600" height="377" border="0" vspace="0"//pp  由此,不管是TGA还是DSC,在数学上均可被抽象为(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874668a0-685d-49b1-81be-6b68bcd2042f.jpg" title="003.png" alt="003.png"/,spanα,t,T/span)关系曲线,然后被套入基本方程中进行求解。在求解方式上有无模型动力学与模型动力学两大体系,不管使用哪一种方法,最终都是要求得方程中的Ea、A、以及f(α)相关参数等项,即获取完整的、仅包含(spanα,t,T/span)三变量的动力学方程,此时反应(转化率spanα/span 、转化速率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d4f24016-3891-46c2-bad1-f6a68f5d6a26.jpg" title="003.png" alt="003.png"/)随时间(t)、温度(T)、以及温度微商(升降温速率dT/dt,一般写成β)的演变规律可视为已知。因此从方程出发,可对实际不同控温程序下的反应进程进行预测,或按照速率控制要求对控温程序进行模拟优化,用以指导实际控温工艺,获取期望的反应进程。/pp  以上是对热分析动力学作一全景式的概略介绍。热分析动力学作为物理化学与实验技术相结合的一门分支学科,所涉甚广。篇幅所限,下文仅对均相反应体系中常用的两大类机理函数:级数反应与自催化反应作进一步的讨论。/pp  strong二、均相反应体系/strong/pp  所谓均相反应体系,指的是反应物分子均匀地分布在反应体系中,宏观上各区域之间没有明显的浓度差,在任一时刻体系各处的反应速率相同的一种理想状态。在这种反应体系中,除温度之外,分子浓度及其变化是决定反应速率的主导因素。/pp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异相(也称为非均相)反应体系有着明显的反应界面的概念,分子的化学反应仅发生在一定的反应界面上。在这种体系中,浓度的变化不再是速率的主导因素,事实上,在界面之外,分子始终保持原始浓度,而反应速率为零。除温度之外,决定界面上的反应速率的,仅仅只是反应界面的几何特性,及其随时间的演变方式(扩展,收缩,增厚)、演变维度(一维、二维、三维)。/pp  不管是均相还是异相体系,都只是一种理想化的数学模型。实际的化学反应体系往往更为复杂,但在小尺度反应(例如热分析的小量样品测试)、传质传热理想化的情况下,大体可归为这两类体系之一。在热分析领域,均一的纯液相反应(例如溶液中的反应)一般可归为均相反应,涉及多相的反应(气固、液固、气液、固固多相、液液多相)一般为异相反应,个别反应界面概念模糊的纯固相反应有时也可简化处理为均相反应。在获取了小尺度反应模型之后,对于实际工业应用的尺度放大,应附加传质传热的相关修正。/pp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均相、异相涉及的是反应物与产物的相态,而与材料本身是否成分均匀、单一无关。例如固体的结晶反应,虽然材料的化学成分很纯,但由于晶区与非晶区相态不同,反应为异相反应。而纤维增强预浸布中的液态树脂的固化反应,尽管宏观材料为复合材料,包含多种成分(树脂,纤维等等),甚至在小尺度上纤维增强体的分布都不一定均匀,但假如不考虑树脂与纤维之间的相互作用,把固化反应简化为主要在液态树脂内部进行,仍然可视为均相反应。/pp  strong三、级数反应/strong/pp  级数反应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一种均相反应模型。这里考虑的是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浓度下降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其通式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e20b9426-ee5c-4548-814b-e9587b553554.jpg" title="004.png" alt="004.png"//pp  在这里,相对的浓度变化,被归一化处理为转化率:/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b8206b8f-a3d3-4015-bfe4-41d8cb6aab49.jpg" title="005.png" alt="005.png"//pp  例如体系中反应物的初始浓度为0.7mol/L,反应结束时反应物浓度下降为0.2mol/L(实际反应中反应物不一定消耗完全)。则该浓度的相对变化被归一化处理为0-1的转化率。即:/ptable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border-collapse:collapse border:none" align="center"tbodytr class="firstRow"td width="202" valign="top" style="background: rgb(191, 191, 191)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p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摩尔浓度/spanspan mol/L/span/p/tdtd width="202" valign="top" style="background: rgb(191, 191, 191)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p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转化率α(无因次量)/span/p/tdtd width="202" valign="top" style="background: rgb(191, 191, 191)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pspan1 -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α/span/p/td/trtrtd width="202" valign="top" style="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pspan0.7/span/p/tdtd width="202" valign="top" style="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pspan0/span/p/tdtd width="202" valign="top" style="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pspan1/span/p/td/trtrtd width="202" valign="top" style="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pspan0.6/span/p/tdtd width="202" valign="top" style="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pspan0.2/span/p/tdtd width="202" valign="top" style="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pspan0.8/span/p/td/trtrtd width="202" valign="top" style="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pspan0.5/span/p/tdtd width="202" valign="top" style="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pspan0.4/span/p/tdtd width="202" valign="top" style="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pspan0.6/span/p/td/trtrtd width="202" valign="top" style="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pspan0.4/span/p/tdtd width="202" valign="top" style="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pspan0.6/span/p/tdtd width="202" valign="top" style="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pspan0.4/span/p/td/trtrtd width="202" valign="top" style="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pspan0.3/span/p/tdtd width="202" valign="top" style="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pspan0.8/span/p/tdtd width="202" valign="top" style="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pspan0.2/span/p/td/trtrtd width="202" valign="top" style="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pspan0.2/span/p/tdtd width="202" valign="top" style="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pspan1.0/span/p/tdtd width="202" valign="top" style="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pspan0/span/p/td/tr/tbody/tablep  这里1-α与反应物在反应过程中的相对剩余量相对应,而我们似乎丢失了绝对摩尔浓度的相关信息。事实上,反应物浓度为0.7mol/L、还是7mol/L,对反应速率当然有影响,但该影响已被抽离、并归到正比因子A之中。摩尔浓度高的体系,分子碰撞几率大、或者说碰撞频率较高,反应速率通常较快,因此频率因子A会较大。由此使用经典的热分析动力学方法,对同一反应、不同摩尔浓度下的测试结果进行建模,指前因子很可能不同。这是需要注意的一点。/pp  在均相体系中,级数为整数、具有明确物理化学意义的级数反应,常见的有如下两种:/pp  strong一级反应(F1)/strong:n=1,strong style="white-space: normal "f(α)=1-/strong strong style="white-space: normal "α/strong。即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相对剩余量成正比,或者说在反应过程中,随着反应物的消耗与转化,反应速率同比下降。这种情况常见于均相体系中的单分子反应 A à B,例如分子内结构重排、自发衰变、部分液相分解反应等。/pp  strong二级反应(F2)/strong:n=2,strong style="white-space: normal "f(α)=(1-/strongspan /spanstrong style="white-space: normal "α)sup2/sup/strong 。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反应速率与表观反应物相对剩余量的平方成正比,常见于液相中的双分子反应,例如 2A→B。/pp  我们再从数学上观察一下,对于/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eecab12f-4820-4035-b6bb-97c15fb82280.jpg" title="004.png" alt="004.png"//pp  这个方程,当n取不同值时,f(α)随α的变化关系。/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90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4426359a-09c9-4068-860b-0856206ea040.jpg" title="78-7.png" alt="78-7.png" width="600" height="490" border="0" vspace="0"//pp  上图可见:/pp  1. 所有曲线的最大值均出现在起点处。这意味着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级数反应以开始发生时速率最大,随后速率单调下降。/pp  2. 以n=1为对角线,n越大,f(α)随α衰减越快,表明反应级数越高,随着反应物的转化,反应速率下降趋势越明显。/pp  从物理化学角度,反应级数应为正整数,且很少超过3(多于三分子共同参与的合成反应很少见)。但从表观动力学的数学拟合意义上,反应级数可以是非整数,取值范围可以超过3,也可以小于1,但这种情况往往是内在非均相反应机理的表现。例如用级数函数拟合,级数超过3或更高,表明反应速率随着反应物的转化而快速下降,有可能涉及到产物堆积于界面的界面扩散障碍反应 若级数小于1,有可能牵涉到界面收缩的相边界反应,例如n=2/3对应界面球状收缩的三维相边界反应,n=1/2对应界面柱状收缩的二维相边界反应,n=0(零级反应)对应界面面积不变的一维相边界反应。/pp  strong四、自催化反应/strong/pp  自催化反应,有时也称为自加速反应,是指随着反应的进行,产物的生成会对反应起到促进作用。这类反应的机理函数通式为扩展的Prout-Tompkins方程(Bna):/pp  这里1-α对应于反应物的相对剩余量,α对应于产物的相对生成量,而反应速率同时是这两者的函数,随反应物的消耗而速率下降,随产物的生成而速率上升。从物理化学角度,这类反应常见于发酵反应、聚合反应、链式反应等。/pp  最简单的自催化反应是Prout-Tompkins方程(B1),即上式中的n、m两个级数均为1:/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b05adcea-dcb1-4812-bee9-6ae7cacd54fb.jpg" title="006.png" alt="006.png"//pp  用以描述类似如下的反应过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e4cbeff3-d9c6-4b76-9fd1-9185c4fc2139.jpg" title="008.png" alt="008.png"/  /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53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8a3c8f6e-3f53-4469-b33d-430da6f2c90a.jpg" title="78-8.png" alt="78-8.png" width="600" height="353" border="0" vspace="0"//pp  在这里,反应速率本应随着A的消耗而下降,但产物B一旦生成,即作为反应物之一,参与并促进了反应的进行。因此在反应的起始阶段,当B的量甚小时,反应速率不高 在反应的终止阶段,A的剩余量已降至甚低,反应速率也不高。反应最大速率点将出现在A与B的量均较充分的阶段,即反应的中期阶段。这一点可通过对B1方程的作图得到验证:/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63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186c0a07-4589-4535-a641-283327e56493.jpg" title="78-9.png" alt="78-9.png" width="600" height="463" border="0" vspace="0"//pp strong 五、热分析曲线 - 级数反应与自催化反应的表现差异/strong/pp  级数反应与自催化反应的差异,在等温实验下表现最为明显。在理想的等温条件下,温度因子k(T)项为常数,动力学方程可简化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9dee8d07-b05a-487d-b356-56848f5ca670.jpg" title="007.png" alt="007.png"//pp  即反应速率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75e4c46d-031e-4a70-8621-81ae0087dfd2.jpg" title="003.png" alt="003.png"/与spanf(α)/span直接成正比。而从之前的讨论可知,对于级数反应,f(α)随转化率α单调下降 对于自催化反应,f(α)的极值约出现在反应的中期阶段。实际的等温测试得到的是 (DSC、DTG)随时间t的演变关系,涉及到对上式进行积分,得到α(t)函数后再对t求导,稍微复杂一些,这里不作具体的数学推导。但不管怎样,由于α与t是同向变化关系,因此以上的规律依然存在。/pp  结合物化意义来讲,等温条件下,对于级数反应,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量相关,在起始反应时反应物浓度最高,此时反应速率最大,随后随着时间的演变、反应物的消耗而逐渐减速 而对于自催化反应,在反应早期,由于产物B的量很少,对反应的催化作用很不明显,因而此时反应速率甚低,而由于反应速率低,B的量积累很慢,体现在反应初期阶段漫长的低速“诱导期”。当B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对反应的催化加速效应逐渐明显,随着反应速率的加快又促成了B的大量生成,进一步加速反应,因此在反应中期,反应会有一个快速的提速期。到反应后期,随着反应物A的严重消耗,反应速率再度下降,直至反应完成。/pp  这两类反应的典型等温DSC结果对比如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00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d546d884-cd4a-4b89-8c1d-c0a2e13b14d6.jpg" title="78-10.png" alt="78-10.png" width="600" height="300" border="0" vspace="0"//pp  以上对比结果可通过对两类机理函数的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fb3bd5bc-d072-4434-ac01-96c48e0f4fa7.jpg" title="007.png" alt="007.png"/函数推导并作图得到验证。此处略过。/pp  对于动态升温测试,完整的动力学方程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e58ea0fc-084c-4e8c-bd3c-f16861ec3774.jpg" title="78-11.png" alt="78-11.png"//pp  这里除了f(α)变化对速率的影响外,还混入了温度的连续上升对反应的加速作用。因此即使是级数反应,最大速率点也不再出现在反应起始处。事实上,以一级反应为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f1c44c22-a8a2-4048-8eb0-bc188d2eb0b1.jpg" title="78-12.png" alt="78-12.png"//pp  在反应的前半程(spanα 0.5/span ),f(α)项的下降倍率不超过50%,而由温度T上升导致的指数式增速效应要显著得多。因此反应前期速率将逐渐增大。到反应后半程,f(α)将以越来越小的数字乘入到整个速率方程中,即f(α)倍率式减速效应占据主导,因此反应后期速率将逐渐减小。/pp  对于自催化反应,反应初期f(α)甚小,同时温度也较低,因此反应早期阶段整个反应速率都很低,呈现漫长的诱导期,直至随着产物的积累、f(α)的变大,加上温度上升的增速效应,反应可能出现较突然的加速。随后随着反应的快速转化、f(α)的快速减小而减速。/pp  因此在动态升温图谱上,这两种类型反应均体现为“峰”,而自催化反应往往“基线”更平、峰形更尖窄。/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00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dbdd1ee0-7a38-4cea-b733-36a4a53741f7.jpg" title="78-13.png" alt="78-13.png" width="600" height="300" border="0" vspace="0"//pp  strong六、复合式自催化反应/strong/pp  单纯的自催化函数,在实际应用中用得较少。道理很简单,若将Prout-Tompkins方程代入动力学方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c65e211b-6ab2-4ced-a3cb-93d84bb7d18e.jpg" title="78-14.png" alt="78-14.png"//pp  在反应起始点,转化率α=0,此时反应速率 。而反应速率为零,意味着反应不会发生,α将始终为0!/pp  或者更具象地,结合Prout-Tompkins方程的化学模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013de288-464b-49f5-be84-36b926d30a9c.jpg" title="008.png" alt="008.png"//pp  反应的进行必须有B的参与。除非在反应体系的初始状态下直接混入一定量的B,否则若以纯A作为起点,在没有B的参与下永远不会有第一个产物B生成,也就意味着反应永远不会发生。/pp  事实上,对于一个实际的反应体系,往往是两种转化路径并行存在:/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77082be0-a07d-4573-b41d-94e6a17904e5.jpg" title="78-16.png" alt="78-16.png"//pp  即A本身可以独立转化为B(或许速率较慢,但有一定的转化几率),而A也可在B的“催化”下生成B(通常更为有效)。/pp  这类反应可称之为复合式自催化反应,在假设两个路径活化能相同的情况下,机理函数通式为Cnm:/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7fa51b57-b7f6-401e-aa5f-50442e66789a.jpg" title="78-17.png" alt="78-17.png"//pp  仔细观察上式可知,这一方程是Fn与Bna两项的加和,在Bna项前加了权重因子(自催化系数)Kcat。/pp  该方程的简化函数有C1(级数项n、m均等于1,即F1与B1的组合)、Cn(m=0,反应物以级数n、而产物以一级形式参与自催化)。其中Cn较为常用。/pp  另如果考虑两个路径活化能不同,有Kamal-Sourour型动力学方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07acd7bb-1aa4-4cd1-b1ef-932a7daca698.jpg" title="78-18.png" alt="78-18.png"//pp  这一方程是活化能不同的Fn与Bna按一定权重加和。/pp  作为级数反应与自催化反应的混合,复合式自催化反应在加速特性方面将介于纯级数反应与纯自催化反应之间,即存在一定的诱导期,在诱导期之后,其反应加速相比级数反应显得较为明显,但又不如纯自催化反应那么突然。当然具体加速表现还取决于两个路径之间的组合权重。/pp  strong七、实例:环氧树脂的热固化 - 机理函数的判断与选择/strong/pp  前文已详细讨论了对于均相反应体系,不同的反应类型(级数反应、自催化反应、复合式自催化反应),其反应进程的特性表现。这里我们将通过对某一环氧树脂固化反应的DSC曲线的动力学拟合,来帮助大家更直观地理解三者的差异。/pp  下图在三个不同的升温速率(5、10、20K/min)下进行了DSC测试,得到了环氧树脂的固化放热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70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5509108f-1f88-4390-bf53-05d1cd8bbe6a.jpg" title="78-19.png" alt="78-19.png" width="600" height="370" border="0" vspace="0"//pp  有相关论文表明环氧树脂的固化为自催化反应。但这里我们先将该论断放在一边,假设我们完全不了解该反应的内在化学机制,因此尝试用不同的机理函数进行拟合,通过拟合匹配的优劣来判断可能的反应类型。/pp  下图彩点为实测曲线,实线为使用级数反应Fn对实测曲线的拟合。我们先前已知DSC信号直接对应于反应速率。/pp  将拟合线与实测线相对比,重点关注反应前期阶段,可见级数反应没有明显的诱导期,加速较为温和,而实测信号左侧水平区较为明显,随后的加速也较为明显(实测线的峰左侧较拟合线更为陡峭),表明反应可能牵涉到自催化机制。/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67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20be0d43-239e-474c-bb48-17b5b7e282a2.jpg" title="78-20.png" alt="78-20.png" width="600" height="367" border="0" vspace="0"//pp  下图尝试用纯自催化函数Bna进行拟合。总体拟合质量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反应早期阶段仍拟合不佳。从拟合实线可见,纯自催化反应的诱导阶段更长、更接近水平,而随后的加速阶段上升更快。/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68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472faf29-bb1d-4f72-a380-1572d96362b9.jpg" title="78-21.png" alt="78-21.png" width="600" height="368" border="0" vspace="0"//pp  下图是用复合式自催化函数Cn得到的拟合结果。此处实测线与拟合线几乎完美吻合,表明反应机理可能为级数路径与自催化路径的组合:/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30deda48-aa86-4a2e-baa1-4d5faef7f4a7.jpg" title="009.png" alt="009.png"//pp  组合权重因子Kcat=1.34。/pp  其它动力学参数如下:/pp  Ea = 46.2 kJ/mol/pp  lgA = 2.5 1/s/pp  n = 1.7/pp  这些数值均在合理的取值范围内。表明该机理函数比较可信。/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67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7b27af1c-6991-4d5c-ab6a-8c94ce73c55a.jpg" title="78-22.png" alt="78-22.png" width="600" height="367" border="0" vspace="0"//pp  strong八、总结/strong/pp  热分析动力学是化学动力学与热分析实验手段相结合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将影响反应速率的各类因素进行筛选、提炼与抽象,简化为温度与转化率的函数,应用于实验数据的归纳,与不同控温程序下实验结果的预测,或按照速率控制要求对控温程序进行优化。/pp  反应体系可以分为均相体系与异相体系。均相体系中较为常见的反应机理有级数反应与自催化反应。除温度影响之外,级数反应的速率变化仅与反应物的消耗相关,自催化反应则额外引入了产物生成对反应的加速效应。/pp  不同的反应类型,在动力学上使用不同的机理函数进行表征,在热分析曲线上则有着不同的规律性表现(诱导期-加速-减速特性)。在对反应本身的化学机制缺乏了解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对实测热分析曲线选择不同的机理函数进行拟合对比,根据拟合效果、与动力学参数结果的合理性,来猜测可能的反应机理。/pp  strong参考文献/strong/pp  i1. M.E.Brown:Handbook of Thermal Analysis and Calorimetry, Vol 1, Chapter 3. (c) 1998 Elsevier Science B.V./i/ppi  2. 《化工工艺的热安全 -- 风险评估与工艺设计》 (瑞士)弗朗西斯.施特塞尔 著,陈网桦、彭金华、陈利平 译,刘荣海 审校,科学出版社,2009.8./i/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耐驰科学仪器商贸(上海)有限公司 应用实验室/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徐梁/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2019. 7./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ppbr//p
  • 陈佳洱院士:科研院所和高校结合可双赢
    胡锦涛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对科技界发表“动员令”,参会院士如何反应?在中科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会场,人民网记者专访加速器物理学家、原北京大学校长陈佳洱院士。  陈佳洱院士回忆,他第一次听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在1978年的全国科技大会上,当时的他感到非常兴奋,而随着整个时代的转变,“今天再听,比当时的理解要深刻得多”。他认为,胡总书记讲话丰富发展了小平同志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和观点,总书记在分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时,深刻指出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特别是“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号召院士和全国科研工作者一起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尽自己的力量,确实是对科技界的一个“动员令”。  “要加快构建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对中科院和高校来讲这是最重要的一点”,陈佳洱院士表示,虽然知识创新要通过转化才能实现技术创新,发展生产力,但是没有这一点,就没有前瞻性的创造,就没有科技发展的后劲,知识创新可以说是科技创新的源泉。  陈佳洱院士坦诚,目前科研和教育体制条块分割,导致科研院所和高校各自为政。而在“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上,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有过成功的经验。  陈佳洱院士以自己大学时代的经历举例,上世纪50年代,身为吉林大学学生的他,深深得益于当年中科院和高校“水乳交融”的结合。当时科学院帮助高校建立新的系科,大学教授则到科学院兼职担任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学生到科研院所参观、实践和做课题,“开阔了眼界,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而他参与创办的北京大学物理研究室更是在钱三强先生和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扶持和帮助下一手创立起来的。“创建之初北大什么条件也没有,钱三强先生就把他的办公室腾出来,命名为物理六组。我们的学生宿舍也都是在科学院里。”对于当年的联合办学模式,陈佳洱难掩自豪,“从1955年建立到1956年的第一届学生毕业,一年左右的时间里由全国大学三年级学生中遴选、培养出我国第一批原子核物理专业方面的人才99名,里面先后出了6位院士,这是教育和科技的双赢。”  在90年代后期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陈佳洱曾邀请科学院的陈建生院士到北大建研究所。“我做了些努力,可惜只是很零星的。”他认为,中科院和高校可以通过学部促进教育和研究有机结合,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建设起到更大、更好的作用。
  • 使用 ReacSight 增强生物反应器阵列以实现自动测量和反应控制(上)
    编者按跟踪智慧实验室的理论研究发展状况、产业发展动态、主要设备供应商产品研发动态、国内外智慧实验室建设成果现状等信息内容。本文由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与曼森生物合作供稿。 本期推文, 编 译 了 Franç ois Bertaux 等 发 表 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期刊上的研究论文《使用 ReacSight 增强生物反应器阵列以实现自动测量和反应控制》(Enhancing bioreactor arrays for automated measurements and reactive control with ReacSight),介绍了 ReacSight,一种用于自动测量和反应实验控制的增强生物反应器阵列的策略。ReacSight 利用低成本移液机器人进行样品采集、处理和装载,并提供灵活的仪器控制架构。作者展示了 ReacSight 在涉及酵母的三种实验应用中的能力,包括:基因表达的实时光遗传控制;营养缺乏对健康和细胞应激的影响;对双菌株混合群落的组成进行动态控制。因文章篇幅较长,将分为三期来讲述。感谢关注!目录/CONTENT01/引言02/结果 2.1 测量自动化、平台软件集成和 ReacSight 的反应性实验控制 2.2 反应性光遗传控制和酵母连续培养的单细胞解析特性 2.3 使用光实时控制基因表达 2.4 探索营养缺乏对健康和细胞压力的影响 2.5 ReacSight 是一种通用策略:通过吸液功能增强平板阅读器03/讨论01引言小规模、低成本的生物反应器正在成为微生物系统和合成生物学研究的有力工具。它们允许在长时间(几天)内严格控制细胞培养参数(例如温度、细胞密度、培养基更新率)。这些独特的特点使研究人员能够进行复杂的实验,并实现实验的高度再现性。例如,当药物选择压力随着耐药性的发展而增加时,抗生素耐药性的表征,细胞间通信合成路径的细胞密度控制表征,以及使用组合敲除文库在动态变化温度下酵母适应度的全基因组表征。原位光密度测量只能提供总生物量浓度及其增长率的信息,而荧光测量的灵敏度低,背景高。通常还必须测量和跟踪培养细胞群体的关键特征,如基因表达水平、细胞应激水平、细胞大小和形态、细胞周期进程、不同基因型或表型的比例。研究人员通常需要手动提取、处理和测量培养样本,以便通过更灵敏和专业的仪器(如细胞仪、显微镜、测序仪)进行检测。手动干预通常繁琐、容易出错,并严重限制了可用的时间分辨率和范围(即夜间无时间点)。它还阻碍了培养条件对此类措施的动态适应。这种反应性实验控制目前正引起系统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的兴趣。它既可以用来维持种群的某种状态(外部反馈控制),也可以用来最大化实验的价值(反应性实验设计)。例如,外部反馈控制可用于解开复杂的细胞耦合和信号通路调控,控制微生物群落的组成,或优化工业生物生产。反应性实验设计在长时间不确定实验(如人工进化实验)的背景下特别有用。通过实现实时参数推断和优化实验设计,也有助于加速基于模型的生物系统表征。原则上,商业机器人设备和/或定制硬件可用于将生物反应器阵列连接到敏感的多样本(通常接受 96 孔板作为输入)测量设备。然而,这对设备采购、设备成本和软件集成提出了巨大挑战。当一个功能平台建立起来时,相应硬件和软件的升级和维护也极具挑战性。因此,迄今为止报告的例子很少。例如,只有两个小组展示了细菌或酵母培养物的自动细胞术和反应性光遗传学控制,设置仅限于单个连续培养物或具有有限连续培养能力的多个培养物。一组还展示了自动显微镜和反应性光遗传学控制单个酵母连续培养。 ReacSight, 一种通用且灵活的策略,用于增强生物反应器阵列的自动化测量和反应实验控制。ReacSight 非常适合集成开放源代码、开放硬件组件,但也可以容纳封闭源代码、 仅限 GUI 的组件(如细胞仪)。首先,作者使用 ReacSight 组装一个平台,实现基于细胞术的特征描述和平行酵母连续培养的反应性光遗传学控制。重要的是,作者构建了两个版本的平台,要么使用定制的生物反应器阵列,要么使用最新的低成本、开放硬件、商业化的光遗传学 Chi.生物反应器。然后,作者在三个案例研究中证明了它的有用性。首先,作者在不同的生物反应器中用光实现基因表达的并行实时控制。第二,作者利用高度受控和信息丰富的竞争分析,探讨营养缺乏对健康和细胞应激的影响。第三,作者利用平台的养分稀缺性和反应性实验控制能力,实现对两个菌株混合群落的动态控制。最后,为了进一步证明 ReacSight 的通用性,作者使用它来增强具有吸液能力的平板阅读器,并对大肠杆菌临床分离物进行复杂的抗生素处理。02结果2.1 测量自动化、平台软件集成和 ReacSight 的反应性实验控制ReacSight 战略旨在增强用于自动测量和反应实验控制的生物反应器阵列, 以灵活和标准化的方式将硬件和软件元素结合起来(图 1)。吸管机器人用于以通用方式在任何生物反应器阵列和任何基于平板的测量设备之间建立物理连接(图 1a)。生物反应器培养物样本通过连接在机械臂上的泵控取样管线发送至移液机器人(取样)。使用移液机器人的一个主要优点是,在测量(处理)之前,可以在培养样本上自动执行不同的处理步骤。然后,样品由移液机器人转移至测量装置(装载)。当然,这需要测量设备的物理定位,以便当其装载托盘打开时,机器人手臂可以接近设备输入板的孔。部分接近设备输入板通常不是问题,因为机器人可用于在测量之间清洗输入板孔,允许随着时间的推移重复使用相同的孔(清洗)。重要的是,如果不需要反应性实验控制,或者如果不是基于测量,机器人功能也可以用于处理和存储培养样本,以便在实验结束时进行一次性离线测量,从而实现具有灵活时间分辨率和范围的自动测量。ReacSight 还提供了一些软件挑战的解决方案,这些软件挑战应该解决,以解锁多生物反应器的自动测量和反应实验控制(图 1b)。首先,需要对平台的所有仪器(生物反应器、移液机器人、测量设备)进行程序控制。其次,一台计算机应该与所有仪器进行通信,以协调整个实验。ReacSight 将 Python 编程语言的多功能性和强大功能与 Flask web 应用程序框架的通用性和可伸缩性相结合,以应对这两个挑战。事实上,Python 非常适合轻松构建 API 来控制各种仪器:有完善的开源库用于控制微控制器(如 Arduinos),甚至用于基于“点击”的控制 GUI 专用软件驱动缺少 API 的封闭源代码仪器(pyautogui)。重要的是,开源、低成本的吸管机器人 OT-2(Opentrons)附带了本地 Python API。Hamilton 机器人也可以通过 Python API 进行控制。然后,Flask 可用于公开所有仪器 API,以便通过本地网络进行简单访问。然后,从一台计算机协调对多个仪器的控制的任务基本上简化为发送 HTTP 请求的简单任务,例如使用 Python 模块请求。HTTP 请求 还可以使用社区级数字分发平台Discord 实现从实验到远程用户的用户友好通信。这种多功能仪表控制结构是 ReacSight 的关键组件。ReacSight 的另外两个关键组件是(1)通用的面向对象的事件实现(如果发生这种情况,请这样做),以促进反应性实验控制;(2)将所有仪器操作详尽记录到单个日志文件中。ReacSight 软件以及硬件的源文件在 ReacSight-Git 存储库中公开提供。图1 ReacSight:用于自动测量和反应实验控制的增强生物反应器阵列的策略。a 在硬件方面,ReacSight 利用吸管机器人(如低成本、开源 Opentrons OT-2)在任何多生物反应器设置(eVOLVER、Chi.Bio、custom……)和任何基于平板的测量设备(平板阅读器、细胞仪、高通量显微镜、pH 计……)的输入之间建立物理链接。如有必要,可使用移液机器人对生物反应器样本进行处理(稀释、固定、提取、纯化……),然后再装入测量装置。如果不需要反应实验控制,处理过的样品也可以存储在机器人平台上进行离线测量(OT-2 温度模块可以帮助保存对温度敏感的样品)。b 在软件方面,ReacSight 通过基于Python 和PythonWeb 应用程序框架 Flask 的多功能仪器控制体系结构实现了全平台集成。ReacSight 软件还提供了一个通用事件系统,以实现反应性实验控制。显示了反应实验控制的简单用例的示例代码。实验控制还可以使用Discord webhooks 将实验状态通知远程用户,并生成详尽的日志文件。03曼森自动化高通量发酵实验室曼森机器人自动化技术可根据客户实际需求进行定制化(可实现硬件+软件协同)完成复杂流程自动化。机器人自动化技术与平行反应器组合为生物领域科学研究助力,是实现生物技术biofoundry的重要技术基础;曼森生物致力于满足客户自动化、高通量的需求,推进合成生物技术产品快速产业化。曼森高通量发酵平台曼森实验室自动化系列曼森高通量自动样品检测机器人未完待续Mediacenter Editor | 曼森编辑文章来源:本文由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与曼森生物合作供稿排版校对:刘娟娟编辑 内容审核:郝玉有博士
  • 多原子分子反应过渡态光谱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组副研究员宋宏伟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Daniel M. Neumark团队、美国新墨西哥大学教授郭华合作,结合慢光电子速度成像光谱实验和量子动力学理论,获得了多原子分子反应过渡态区域目前最为完整的图像,对于剖析多原子分子反应的反应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反应过渡态决定化学反应的基本特性。对于多数化学反应,反应过渡态的寿命非常短,实验观测非常困难,因此,直接观测反应过渡态被认为是化学研究的“圣杯”。共振态是反应体系在过渡态区域形成的具有一定寿命的准束缚态,为探索化学反应在过渡态附近的行为提供契机,因而可以通过研究共振态的结构与动力学揭示化学反应的微观机理。  该研究结合慢光电子速度成像光谱实验和量子动力学理论,观测到多原子分子反应 F + NH3 → HF + NH2过渡态区域的多个振动Feshbach共振峰(图1)。共振波函数表明这些Feshbach共振态位于产物端势阱、过渡态和反应物端势阱等区域(图2),成因于单个或多个反应体系振动模式的激发。由于部分Feshbach共振态的能量高于反应物势能,因而可能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量子态分布。本研究获得了多原子分子反应过渡态目前最完整的图像,表明过渡态光谱方法已具备探究多原子分子反应过渡态区域复杂动力学行为的能力。  Feshbach共振态是特殊的量子动力学现象,其标记依赖精确的量子动力学计算。宋宏伟自2016年开始致力于开发计算五原子分子体系光电谱的理论方法,提出了高精度势能面的构建方法(J. Phys. Chem. A 126, 352 (2022))和精确的量子动力学计算方法(Phys. Chem. Chem. Phys. 23, 22298 (2021)),为标记实验光电子谱和理解多原子分子反应微观机理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化学》上。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和面上项目的支持。实验测量与理论计算的F-NH3光脱附谱F-NH3负离子基态与不同Feshbach共振态波函数的分布
  • 平行生物反应器 | 英国Cleaver Scientific公司生物反应器
    如需获取原文献/补充资料 请关注曼森生物公众号英国Cleaver Scientific是由Adie Cleaver创立,proSET是Cleaver Scientific旗下的产品,该系统是台式规模的,具有大型彩色触摸屏面板和用户友好的界面。1proSET 平行发酵系统proSET Parallel Fermentation System无论是需要同时进行两个相同的实验还是不同的实验,双重加热系统都允许同时运行两个恒温器加热、两个干式加热或一个恒温器和一个干式加热。远程控制软件可以控制 16 个容器,以实现真正的并行操作。产品特点:🔻一个控制器用于两个容器;🔻用于独立或同时控制的单容器或双容器;🔻用于恒温器和干式加热兼容性的双加热系统;🔻标准包中包含免费的远程控制软件;🔻与所有可选设备完全兼容。2proSET One 发酵系统proSET One Fermentation SystemproSET One System 体积小巧,作为标准仪器提供了所有必要的工具。双重加热系统允许为任何应用需求选择高达 10L 的任何容器类型。可选的扩展模块允许添加额外的设备以增强系统的功能。所有必需品,如温度、消泡剂、pH 和 DO 探头都包含在标准包装中。PC 软件可同时连接16 个系统 16 个容器。 产品特点:🔻基于 Linux 的系统;🔻尺寸:250x510x500mm;🔻最大容量为 10 升;🔻三档速度可调,蠕动泵控制不同流量的进料;🔻SCADA 软件就绪;🔻扩展模块可用于系统升级支持可选设备。3proSET Evo 发酵系统proSET Evo Fermentation SystemproSET Evo 可提供一体化发酵解决方案和终极自动化体验,它与 0.5 至 20L 的容器完全兼容,为大多数细胞系的培养提供了广泛的覆盖范围。proSET Evo System配备最新的控制软件;这款用户友好、直观的软件结合了许多高级功能,可提高实验效率。除了手动控制搅拌、温度、pH、DO 水平和进料外,还可以对上述参数进行 15 步预定顺序控制以及 pH 和 DO 反馈控制。此外,还提供多种即插即用可选设备。产品特点: 🔻用于细胞培养和微生物学研发的通用系统; 🔻可互换的五种耐高压灭菌玻璃容器; 🔻从单个界面控制十六个系统; 🔻兼容小型中试规模 15L 和 20L 玻璃容器。4曼森生物平行生物反应器前几期已经介绍了曼森JOY4-500和JOY4-1000型号的平行生物反应器,本期介绍JOY1-2400型号反应器。JOY1-2400高通量微型生物反应器专为菌种高通量筛选、配方开发、工艺优化、原材料质量评价等研究需求设计;与摇瓶、试管、孔板、微流控芯片相比,与生产罐结构更加一致,通过参数分析获得的工艺条件,可以直接进行放大,使试验室的成果迅速获得转化;高通量微型生物反应器与实验室传统的生物反应器相比,其软件设计更加合理,除了实现一键设定参数、一键同时校准外,还可以将编制好的工艺策略一键下发到每个罐上,提高操作效率,另外通过生物反应器的平行性设计和验证,使得用户的试验结论更加可靠。高通量微型生物反应器因为体积小,所以除了节约占用空间外,还可减少试验人员和原料成本,极大的降低研发成本。 产品特点:🔻一个单元模块由1个2400ml微型反应器组成,多个模块可以并联,组成高通量微型发酵罐组;🔻每个2400ml微型反应器的参数可独立设定和控制;🔻每个反应器对应4路蠕动泵,每个泵的转速单独可调;🔻一台电脑控制所有反应器,完成参数设置、命令执行、数据记录和曲线浏览;🔻一体化设计,不需要外接其他管路和设备,插电即用;🔻具有10个基本在线参数和30个可扩展参数;🔻有参数运行中自我诊断功能;信息来源:https://www.cleaverscientific.com/electrophoresis-products/proset-parallel-fermentation-system/https://www.cleaverscientific.com/electrophoresis-products/proset-one-fermentation-system/https://www.cleaverscientific.com/electrophoresis-products/proset-evo-fermentation-system/由于篇幅受限,关于上述生物反应器具体参数详见公众号右下角底部菜单栏→补充资料,自动跳转获取Mediacenter Editor | 曼森编辑文章来源:本文由上海曼森生物整理提供排版校对:刘娟娟编辑 内容审核:郝玉有博士-END-
  • 美科学家结合X射线和显微镜进行精细实验
    美国能源部阿贡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若斯近日宣布:他们已经通过同时使用X射线分析和高精度显微镜,能够同时判定物质接近原子级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构成。这项研究为运用于能源的各种材料开辟了新路径。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能让研究人员在原子级看到更大范围的不同材料。但是只能大概看见原子在哪里,并不能提供化学或者磁性方面的信息。若斯最近的一项研究弥补了这一缺陷。他带领的团队综合了阿贡实验室的高级光子源、纳米材料中心和电子显微镜中心所提供的资源,发明了X射线同步加速器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该技术将X射线同步加速器(由高级光子源提供)同STM结合在一起。该团队曾用一个小铜样品检测该技术的局限和优势。只用加速器达不到STM能检测到空间分辨率,但是把两者结合起来就能得到研究者期望的数据。  若斯坚信这项技术能帮助科学家和工程师开发新一代的催化剂、纳米磁系统和太阳能电池。对于催化剂,有这种程度的分辨率可以根据个别催化剂显示活性部位在哪里,而且能准确地看到这种反应是怎样发生的。对于太阳能电池,能得到目前降低它效率的表面杂质的更好图像。  若斯预测这项新技术将最终能够研究各个原子的电子化学和磁性能。  基于这项研究的报告《X射线同步加速器扫描隧道显微镜:同步辐射诱导铜远近场转换的指纹图谱》刊登在《先进功能材料》上。
  • 大昌华嘉参加第二届化学反应工程大会
    大昌华嘉科学仪器部参加了7月20日-22日在上海召开的第二届化学反应工程大会。本次大会为产学研结合的会议,大会主题为开发新型反应器和反应过程,促进化学反应工程可持续发展。大会侧重自主创新技术在化学反应工业领域的应用、新型反应器的开发和放大、大型反应器的改造和优化、反应过程强化技术等,会议采取专家报告、技术交流、现场展示、论文征集、口头报告等多种形式,为代表搭建有效交流平台。 大会现场,大昌华嘉展出了瑞士Systag全自动反应量热仪,引起了参会代表、专家的广泛关注。
  • 我国科学家成功鉴定高选择性双泛素结合蛋白
    近日,中国科大生命科学学院、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田长麟教授和清华大学刘磊教授合作,基于蛋白质化学全合成方法制备了不同类型的双泛素蛋白,在特定位点引入光活化交联基团,并成功鉴定高选择性双泛素结合蛋白。相关研究成果以“Chemical synthesis of diubiquitin-based photoaffinity probes for selectively profiling ubiquitin-binding proteins”为题发表在《Angewante Chemie Int. Ed.(DOI: 10.1002/anie.201611659)》上,该文章于2017年2月1日在网上公开发布。  泛素化修饰是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中非常复杂的一类体系,目前发现存在8种多泛素连接方式,分别在泛素蛋白的Met1、Lys6、Lys11、Lys27、Lys29、Lys33、Lys48、ys63等不同位点上接入下一个泛素蛋白。这些不同类型的蛋白质多泛素修饰在细胞自噬、蛋白酶体降解、细胞信号传导及DNA损伤修复等生命活动中执行非常多样的功能。但是,目前针对多泛素蛋白的生物法制备较为困难,导致选择性识别并结合多泛素修饰的蛋白质的了解非常贫乏。近年来,中国科大田长麟实验室和清华大学刘磊实验室通过紧密合作,在蛋白质化学全合成尤其是含有特种标记、翻译后修饰的膜蛋白、蛋白质复合物的化学全合成及组装等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突破(Angew Chemie2013,52:9558,JACS2014, 126:3695,Angew Chemie2015, 54:14276, JACS2016, 128:3553等),并于近期发展了蛋白质泛素化修饰的化学合成技术并应用于含泛素化修饰核小体的冷冻电镜(cryo-EM)结构解析(ChemBioChem2017, 18:176)。这些为基于蛋白质化学全合成制备含有光交联基团的不同类型双泛素蛋白制备和高选择性结合蛋白的质谱鉴定提供了重要基础。   含有光交联基团的双泛素蛋白化学全合成及不同类型双泛素特异性结合蛋白的质谱鉴定  近期,中国科大田长麟实验室、严以京实验室和清华大学刘磊实验室密切合作,应用基于蛋白质化学全合成方法制备了Lys48连接、Lys63连接的双泛素蛋白,并在蛋白质化学合成过程中在Ala46位点上引入不同的光交联基团。通过和标准泛素蛋白结合实验,确认了双泛素蛋白合成的有效性,并优化了光交联基团的反应条件。在此基础上,从哺乳动物细胞HEK293裂解液中通过光激活双泛素蛋白,并应用质谱方法鉴定出多个能和Lys48-连接双泛素、Lys63-连接双泛素结合的蛋白质,为后续进一步分析这些双泛素结合蛋白在细胞自噬、DNA损伤修复等生理活动中的功能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前期基础。相关工作将为分析其他蛋白质相互作用、细胞中配体-受体发现等重要科学问题提供可靠的方法学手段。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化学物理系博士研究生梁军为该研究工作的第一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 新品发布 | 人源C1q结合试剂盒
    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complement dependent cytotoxicity,CDC )是指补体参与的细胞毒作用,即通过特异性抗体与细胞膜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形成复合物而激活补体经典途径。补体经典激活途径是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效应方式之一。补体分子C1q是补体经典激活途径中的启动蛋白,具有调节各种免疫细胞反应的能力。多分子蛋白质复合物C1通过C1q亚基结合免疫复合物中的Fc片段而被激活。活化的C1依次酶解C4和C2,形成C3转化酶,C3转化酶进一步酶解C3形成C5转化酶。当C5转化酶裂解C5形成C5a和C5b时,即开始了膜攻击复合物(MAC)的装备,膜攻击复合物由C5~C9构成,在功能上作为一个整体可导致靶细胞的溶解破坏。CDC是抗体的一个重要效应功能。C1q是CDC的核心成分。C1q与IgG的结合能力和由此产生的CDC活性影响着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需要在开发过程中进行分析表征。HTRF人源C1q结合试剂盒旨在测量IgG Fc区与人源C1q的结合能力。Figure 1. Role of C1q in the classical pathway of CDC# 实验原理 #HTRF人源C1q结合试剂盒采用夹心法在均相体系下测量人源C1q和IgG Fc端的结合,实验方便快捷。该试剂盒里的检测试剂为Eu标记的抗C1q抗体(供体),生物素化的抗人IgG Fab抗体与标记了染料d2的链霉亲和素结合后的复合物(受体)。当被检测抗体Fc与C1q结合,供体荧光团会接近受体,从而产生一个FRET信号。FRET信号的强度与抗体Fc区与人C1q的结合程度成正比。Figure 2. HTRF C1q binding kit assay format# 实验流程 #人源C1q结合试验在依次加入实验试剂后只需要一步孵化步骤。先将被测抗体(或标准品)加入到检测板中。然后加入预混物(生物素化的抗人源IgG-Fab抗体和标记有d2的链霉亲和素),接着加入人C1q蛋白和Eu标记的抗C1q抗体。在室温条件下孵育3小时后,可以在HTRF兼容的酶标仪上记录FRET信号。Figure 3. HTRF Human C1q Binding assay protocol# 验证数据 #将纯化的人IgG1、IgG2和IgG4抗体用试剂盒里的稀释液梯度稀释后作为样品,用人源C1q结合试剂盒进行测试。实验结果如Figure 4所示,人IgG1与C1q有效结合,人IgG2与C1q的相互作用较弱,而人IgG4没有与C1q结合。此结果与文献相符。[1]Figure 4. Binding profiles of Human IgG isotype controls# 相关产品 #ProductCat. numberHTRF Human C1q Binding Kit64C1QPET/G, 100/500 tests参考文献[1] Almagro et al., 2018, Progress and Challenges in the Design and Clinical Development of Antibodies for Cancer Therapy. Front. Immunol. 8:1751
  • 欧世盛正式推出“H-FLOW全自动加氢反应仪” 让加氢反应更安全、高效、节能
    p  strong仪器信息网讯/strong 2019年5月9日,第82届中国国际医药原料药/中间体/包装/设备交易会(简称“API China”)召开期间,欧世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在会上举办了一场新品发布会并正式推出H-FLOW全自动加氢反应仪,吸引了众多用户参加。/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f024a092-d869-4b22-a48d-b3f16407208b.jpg" title="新品发布会.jpg" alt="新品发布会.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新品发布会现场/pp  “H-FLOW全自动加氢反应仪”新品发布会由欧世盛科技CEO金英泽先生致开场辞,并邀请了清华大学化工系张吉松博士作为用户代表发言。最后,由欧世盛科技CTO杨国欣先生进行新产品介绍。/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f8030bca-1653-4308-8861-a9d8cbd112b2.jpg" title="加氢反应仪.JPG" alt="加氢反应仪.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H-FLOW全自动加氢反应仪/pp  H-FLOW是一款基于连续流动微反应加氢技术的全自动加氢反应仪,该仪器基于清华大学微反应加氢专利技术,将高纯氢气与连续流动的反应物在装有催化剂的微填充床内混合并发生反应,结合全流程自动控制、在线实时检测、样品自动采集功能等,使加氢反应更加安全、高校、节能。/pp  该仪器适用于实验室内加氢工艺开发及催化剂快速筛选,应用领域广泛,主要包含硝基还原反应、脱卤反应、烯烃还原反应、亚胺还原反应、氢化去硫反应等。/pp  欧世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以实验室分析仪器研发、制造及技术服务为底蕴的高科技型企业,公司成立之初便致力于流动化学核心部件、仪器整机、控制软件的开发、生产、销售及整体解决方案。经过三年努力,欧世盛公司已研发制造出流动化学实验室整套设备及软件控制系统。全部产品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多项技术和产品填补国内空白。/ppbr//p
  • 聚合酶链式反应自动化
    聚合酶链式反应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彻底改变了 DNA 分析和扩增的方式。自 20 世纪 80 年代推出以来,PCR 已发展成为分子生物学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它是一种快速、定向扩增特定 DNA 序列的方法,基于 DNA 变性、引物杂交和耐热 DNA 聚合酶合成 DNA 的原理。PCR 在科学和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基因表达分析中,它可用于量化特定基因的表达并研究其调控。在基因分型中,PCR 能够识别基因变异并将基因型分配给特定性状或疾病。在法医 DNA 分析中,PCR 还可用于放大 DNA 的微小痕迹,并利用它们来识别嫌疑人或分析亲属关系。PCR也用于传染病的诊断。这样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病毒或细菌等病原体,从而实现早期诊断和针对性治疗。在产前诊断中,PCR 还用于识别未出生婴儿的遗传异常或染色体疾病。PCR 基础知识PCR 由几个步骤组成。在第一步变性中,双链 DNA 通过加热分离,形成单链。当溶液冷却时,短的合成 DNA 引物特异性结合两条单链并标记要扩增的区域(退火)。在随后的延伸过程中,DNA 聚合酶与标记位点结合并沿着模板合成新的 DNA 链。该酶通过添加核苷酸(DNA 的组成部分)来激活。通过重复变性、退火和延伸步骤,复制的 DNA 片段数量可以呈指数增长。因此,经过多次PCR循环后,原始DNA序列可以被扩增成数千或数百万个拷贝。PCR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修改,以适应特定的应用,例如,通过使用特定的酶或标记。PCR 具有许多优点,使其成为现代分子生物学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这里首先要提到的是高灵敏度和低材料要求。PCR 可以扩增最少量的 DNA 或 RNA,从而可以非常灵敏地检测病原体或特定序列。为此只需要少量的 DNA 或 RNA,这简化了采样和样品制备,并减少了所需起始材料的数量。通过使用与精确定义的 DNA 或 RNA 序列结合的特异性引物,PCR 可以非常具有特异性并选择性地扩增目标材料。快速获得结果;扩增过程通常可在数小时内完成。自动化 PCRPCR 的最大优势之一是其自动化能力,可以更轻松地检查大量样本并减少相关工作量。自动化 PCR 包括自动化系统和仪器执行的所有经典子步骤。所需试剂(DNA 模板、引物、DNA 聚合酶、核苷酸和缓冲溶液)的精确配量和添加是在受控环境中进行的,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污染。热循环仪用于精确控制温度循环,包括变性(将 DNA 分离成单链)、退火(引物与目标 DNA 结合)和延伸(由引物合成互补 DNA 链)的步骤。 DNA 聚合酶)。现代自动化 PCR 系统可以实时检测和评估 PCR 结果。这可以使用与特定 DNA 序列反应的荧光探针或染料来完成。该系统在 PCR 过程中检测荧光信号,以确定目标 DNA 的存在和定量。使用特殊软件分析从自动 PCR 获得的数据。该软件可以解释 PCR 结果、计算扩增曲线、确定阈值以及对目标 DNA 进行定量。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自动化 PCR 仪器,每种仪器都提供不同的功能和功能。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美国沃尔瑟姆)是提供各种自动化 PCR 系统的领先供应商之一,其中包括 Veriti Dx 96 孔热循环仪以及 Applied Biosystems QuantStudio 3 和 5 实时 PCR 系统。这些系统具有从实时 PCR 到数字 PCR 的各种功能,可用于研究实验室和临床环境。Bio-Rad(美国赫拉克勒斯)也是著名的实验室仪器制造商,提供自动化 PCR 系统,例如 CFX Opus 实时 PCR 检测系统和 QX200 微滴式数字 PCR 系统。除此之外,这些系统能够实时或以数字液滴格式进行精确的 DNA 扩增和检测。Roche Diagnostics(瑞士巴塞尔)提供用于实时 PCR 的 LightCycler 仪器。这些仪器可快速扩增和检测 DNA 序列,广泛应用于分子诊断。Illumina(美国圣地亚哥)是新一代测序 (NGS) 领域的领先公司,其产品组合中拥有自动化 PCR 系统。MiseqDx 仪器是一款自动测序仪,可在一个集成系统中实现基于 PCR 的扩增和 DNA 测序。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动化程度,可以通过提取、清洗和选择性片段化来制备 DNA。Maxwell 仪器(Promega,麦迪逊,美国)等适合此目的,因为它能够自动提取和纯化可用于 PCR 的核酸。QIAcube 自动化系统(Quiagen,希尔登,德国)还可以自动纯化 DNA 样品。还有许多其他制造商提供自动化 PCR 系统。该领域的市场正在迅速发展。因此,在选择系统时,建议考虑具体要求、所需功能以及与计划应用程序的兼容性。自动化 PCR 系统应具有几个重要特性,以实现高效可靠的 PCR 结果。这首先包括精确的温度控制。它对于正确实施 PCR 各个步骤(变性、退火和延伸)至关重要。该系统应提供对温度循环的精确控制并保持严格的耐受温度范围。自动化 PCR 系统必须提供可靠的检测技术来测量 PCR 结果。这可以通过荧光探针、染料或其他检测方法来实现。检测的高灵敏度、特异性和重现性对于准确的 PCR 结果至关重要。质量保证和污染控制机制还应结合起来,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可以通过使用阴性对照、自动移液、封闭反应管或其他方式来实现。其他要求包括灵活性和适应性。该系统应支持不同的 PCR 格式(例如实时 PCR、数字 PCR 或等温 PCR),并提供设置和定制不同 PCR 反应和方案的可能性。根据应用,必须保证与常用试剂和耗材的适当兼容性。与不同 PCR 试剂盒制造商和试剂的兼容性是能够使用各种测定和方案的优势。自动化 PCR 系统还应该具有可扩展性,以适应 PCR 反应的通量以满足要求。它们应该提供并行处理大量样品以实现高通量的可能性。用户友好的软件具有直观的用户界面,是易于操作的标准配置。该软件应该能够对 PCR 方案进行编程、监测反应进度并分析数据。通常内置用于量化、阈值和分析扩增曲线的强大数据分析功能。与手动实施相比,自动 PCR 具有多种优势。通过使用热循环仪和 PCR 机器人等自动化系统可以提高 PCR 的准确性和重现性。温度循环的精确控制和试剂的准确剂量可以提高效率并减少错误和污染。此外,自动化允许同时进行多个 PCR 反应,从而节省大量时间。自动化还可以实现复杂的 PCR 方案,例如多重 PCR [1] 和巢式 PCR [2],广泛应用于研究和诊断。图 1:自动 PCRPCR 技术的最新发展 尽管 PCR 是分子生物学中的一项成熟技术,但它仍在不断得到进一步发展,以提高效率、灵敏度和应用领域。与经典 PCR 相比,等温 PCR 保持恒定温度,这使得过程更容易、更快 [3]。环介导等温扩增 (LAMP) 等等温 PCR 技术无需热循环仪即可扩增 DNA。这些方法用于快速诊断传染病和遗传性疾病。此外,数字PCR(dPCR)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PCR的可能性[4]。DNA 不是在单个反应中扩增,而是被分解为数千或数百万个单独的反应。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精确确定 DNA 拷贝的绝对数量。dPCR 可用于检测癌症中的微小残留病、测定基因拷贝数以及准确测定病毒载量等应用。数字液滴 PCR (ddPCR) 是数字 PCR 的一种变体,其中 PCR 反应分为数千或数百万个水滴 [5]。每个液滴都含有一个或几个 DNA 拷贝。通过分析阳性和阴性液滴可以精确确定DNA拷贝的绝对数量。ddPCR 具有高灵敏度、精确度和重现性,可用于非侵入性产前诊断和癌症液体活检等应用。小型便携式 PCR 系统的开发使得 PCR 可以在实验室外使用。即时 PCR 设备用于医疗诊断,特别是在偏远地区或快速诊断传染病。这些系统易于使用,不需要复杂的基础设施,并能在短时间内提供可靠的结果。PCR 和 NGS 技术的结合彻底改变了 DNA 测序 [6]。通过使用基于PCR的方法,例如测序前的PCR扩增,可以有针对性地扩增和分析特定的DNA序列。这样可以识别突变、遗传变异,并对 DNA 序列进行详细研究。参考文献[1] Hasan, M. R., Kalikiri, M. K. R., Mirza, F. (2021). Real-Time SARS-CoV-2 Genotyping by High-Throughput Multiplex PCR Reveals the Epidemiology of the Variants of Concern in Qata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ectiuos Diseases. 112, pp. 52-54. DOI: 10.1016/j.ijid.2021.09.006.[2] Green, M.R. (2019). 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Cold Spring Harbor Protocols. DOI:10.1101/pdb.prot095182.[3] Asielle, P. J., Baeumer, A. J. (2012). Miniaturized isothermal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a review. Lab Chip, 11, pp. 1420-1430, DOI:10.1039/C0LC00666A.[4] Morley, A. A. (2014). Digital PCR: A brief history, Biomolecular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1(1), pp. 1-2, DOI: 10.1016/j.procbio.2012.11.007.[5] Kojabad, A. A., Farzanepour, M. Galeh, H. E. G. et al. (2021). Droplet digital PCR for viral DNA/RNA, current progress, challenge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 DOI: 10.1016/j.bdq.2014.06.001.[6] Ladetto, M., Brüggemann, M., Monitillo, L. et al. (2013).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and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for 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detection in B-cell disorders, Leukemia, 28, 1299-1307, DOI: 10.1038/leu.2013.375.关于作者Kerstin ThurowCenter for Life Science Automation, Universität Rostock, Rostock, DeutschlandRostock, Germany教授、博士、工程师。于 1995 年在慕尼黑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9 年,她取得了测量与控制工程的资格。同年,她被任命为罗斯托克大学工程学院“实验室自动化”教授。自 2004 年以来,她一直担任罗斯托克大学“自动化技术/生命科学自动化”系主任,并担任罗斯托克大学生命科学自动化中心主任。她的研究主题包括生命科学过程的自动化、机器人技术、移动机器人技术以及系统集成和系统工程。原文:Automation of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Wiley Analytical Science newsletter,8 February 2024供稿:符 斌
  • 2015年康宁反应器技术交流年会(第五届)
    康宁反应器技术与行业先驱同写微通道技术之章,共寻化学工艺创新之道,携手开通绿色化学之路!3月26-27日,让我们相约江苏常州,于触手生春时节,启动康宁绿色行动年,现场见证康宁G4工业化反应装置的模拟化工厂运行;聆听国内外专家和客户应用康宁反应器技术取得的最新成果;实现科技创新成果与产业化应用的最佳结合;开启科技创造价值,绿色化工生产新时代之门, 祝您梦圆绿色化工,让您的企业更环保,更安全,更具竞争力。此外,您还将有机会 1. 康宁反应器技术在华和全球推广现状报告 2. 西班牙客户代表交流康宁G4反应器成功应用低温API工业化cGMP生产的最新经验-从G1 小试到G4大生产无缝对接 3. 康宁2000吨年通量G4工业化装置现场运行演示-“康宁绿色反应车间” 4. 康宁法国总工程师分析G4工业化反应器设计与工艺控制要点 5. 英国专家与您分享成功应用于连续化生产系统的连续结晶新技术 6. 行业专家现场解读“史上最严环保法”,分享应对策略 7. 康宁技术团队现场讲解《康宁反应器初级应用讲座》和《康宁AFR反应器高级应用讲座》 8. 多功能康宁反应器技术中心实地参观 9. 零距离接触康宁各系列反应器和配套设备并观摩反应器系统实验演示 10. 国内外计量泵和温控机供应商为您现场解答反应器配套设备的技术特点 11. “第二届康宁反应器技术绿色创新楷模奖”颁奖仪式 12. 除了会议报告及培训参观外,最新的应用案例将在展板区展出 13. 现场各种抽奖答谢活动等着您的参与 会议时间:3月26-27日 地点:江苏常州武进香格里拉酒店 希望有意参加的单位和个人尽快和康宁反应器技术部联系:每单位限两名免费名额。联系电话:021-22152888转1408 或email: reactor.asia@corning.com
  • 快速测试细菌对抗生素的反应盒问世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1日(北京时间)报道,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研究人员将纳米力学传感器与激光技术结合,最近造出了一种火柴盒大小的设备,能在几分钟内测出细菌对抗生素的反应,从而找出有效的疗法,而不必再花几个星期。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出版的《自然· 纳米技术上》。  药物滥用增加了耐多种抗生素细菌的数量,如果有一种工具能快速探测并识别出细菌对抗生素的反应,是非常有用的。而现有方法要几周甚至一个月,医生需要培养细菌然后观察它们的生长,比如肺结核甚至要花一个月,才能确定某种抗生素对它是否有效。而研究小组结合了激光与纳米技术,将这一过程的时间减少到几分钟。  细菌的活动会在纳米尺度造成振动,但这些生命特征的信号很难觉察,而新检测设备能将细菌新陈代谢的显微运动转化为容易看见的电信号。该设备有一个极小的振动杠杆,只比头发丝略粗,探测到细菌的代谢活动时,杠杆就会以细菌代谢活动的频率振动,以此能确定有没有某种细菌。这种振动是纳米级的,为了检测这种振动,研究人员发射一束激光到杠杆上,激光会反射回来,信号被转换为电流信号。医生和研究人员就能像读&ldquo 心电图&rdquo 一样,根据读取的电流信号做出分析解释。如果电流信号是平直的,就说明细菌已经全死了。  有了这种方法,医生能轻松快速地确定某种细菌是否已被抗生素有效地&ldquo 制伏&rdquo ,这对那些耐药性的菌种尤其关键,在医疗阶段和化疗测试中都很有用。EPFL研究人员乔瓦尼· 迪特尔说:&ldquo 这种方法快速而准确。不仅能帮医生确定所用抗生素的适当剂量,还能帮研究人员找到最有效的方法。&rdquo   目前该测试工具已经缩小到仅火柴盒大小。&ldquo 如果把它与压电设备结合而不是激光,还能进一步缩小到微芯片大小。&rdquo 迪特尔说,这样结合起来能在几分钟内测试出一系列抗生素治疗某种细菌的效果。  研究人员还评估了新工具在肿瘤学领域的应用,有望用于检查肿瘤细胞在抗癌药物作用下的新陈代谢,评价某种抗癌疗法的效果。
  • DIY微反应合成平台 开启高效精益生产新模式
    微反应这一新工艺发展到今天,已经从单个微反应器加两个泵的简单装置的1.0时代,逐步演变为带有过程监控和简单软件记录的2.0时代,随着微反应器的广泛应用和欧世盛在底层硬件及软件的大量创新性研发,以及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飞跃进步,微反应工艺将彻底进入3.0时代。近几年来,欧世盛公司在几百家制药及精细化工的头部用户应用中,总结大量经验,先从硬件方面解决了不同物料的供液问题及长周期供液的精度问题,还在反应器层面大量验证,开发出一系列适应于不同反应、具有应用成功经验和微反应本身数据验证的均相及非均相成熟微反应器。在此基础之上,为解决单一微反应器占用实验室空间大,更换泵及反应器模块不方便的一些痛点,结合微反应器样品采样、在线检测设备及微反应软件工作站,最终研发成型由各个反应模块自由插拔的微反应器模块化平台,让用户能够针对具体的反应需求,快速选用适合自己需求的微反应器,并且保证每次的实验条件准确无误,具有高重复性。另外,针对微反应器的工艺要求进行了定制化设计,将配套的工艺参数与反应器相匹配。如RTD或分割因子参数,还需要测量单步反应的反应热,这些都是利用微反应器做产品研发必需的基础工作。微反应工艺从1.0的泵+反应器组合、发展到2.0的过程监控及软件记录,进而往3.0的以AI+平台为核心的解决方案出现。这是欧世盛团队在软硬件方面进行了大量创新研发,并结合大批用户使用经验案例,潜心研究反应工艺、不断优化和设计工艺去创新反应器设计,这是突破关键技术瓶颈的革新性方案,是摆脱现有的行业痛点,走向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模块化的规模化应用微反应技术的全新之路。欧世盛公司联合创始人CTO杨国欣将在本期公益大讲堂上就以上这些热点问题逐一展开说明,敬请期待。课程名称微反应工艺3.0解决方案课程时间4月28日 19:30课程目录01新一代DIY微反应合成平台02目前微反应器能解决哪些反应03如何快速完成小试工艺04如何制作适合自己的微反应器课程讲师杨国欣 欧世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CTO 讲师简介● 2000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2001年开始从事分析仪器设备研发,期间主要从事光谱、色谱类仪器开发工作。所负责的“PORS-15快速便携式光谱仪”项目,荣获北京市平谷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15年开始从事流动化学实验室设备整体解决方案产品开发,经过4年多产品开发,带领团队陆续推出一系列适合于流动化学实验室相关产品,包括全自动加料系统,双注射高压恒流输液泵、全自动背压阀、在线温度控制器、在线温度采集器、在线压力采集器、在线UV-Vis检测器、在线傅里叶红外检测器、在线样品采集器及流动化学系统管理软件等。
  • 全新化学反应率先破坏最强化学键
    p  一种全新化学反应完全颠覆了传统反应中先破坏最弱化学键的模式,而先朝最强的化学键“开刀”,并可以在化学合成中形成全新的中间体。这一颠覆传统的化学反应模式证明,化学家们完全可以开创性地获得常规方法无法企及的一些化合物。相关论文发表在《美国化学协会杂志》上。/pp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选用催化剂对系统,通过两种催化剂的协同作用,首先断开了质子偶合电子转移反应(PCET)中分子内的最强化学键:氮—氢键(N-H)。许多重要的生物系统比如光合作用系统和呼吸系统,都是利用PCET来破坏化学强键。由于现在还无法得知PCET中都有哪些催化剂,这一原理在合成新分子中还没有得到推广。/pp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研究人员选用了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这个公式能帮他们精确算出任何一对催化剂协同作用时断开的最强化学键强度,他们将其命名为“有效键强值”。/pp  研究人员在实验室验证了这一公式的高效:有效键强值与反应效率之间存在严重相关性。当有效键强值比氮—氢键强度值高或者低时,中间体产量会很低 而当这两个数值相同时,就会获得非常高的中间体产量。/pp  论文主要作者吉尔伯特· 蔡成功找到了这对神奇的催化剂系统,并深入研究了这一催化剂对的作用机理。他发现,其中的催化剂磷酸二丁酯最先启动化学反应,它能将氮—氢键中的氢原子不断拉开,让氮—氢键越来越长,从而逐渐变弱 另一种催化剂金属铱复合物靶向作用弱化后的氮—氢键,从化学键的电子对中“拽”走一个电子,将化学键从中间切断。/pp  氮—氢键断开后,获得的氮中间体非常活跃,可与碳结合形成碳—氮键,产生结构更复杂的化学产物。新研究在没有发现PCET催化剂真面目的情况下,提供了研发全新化学反应的平台,甚至能开创更大的价值。/pp  领导这一研究的化学副教授罗伯特· 劳勒斯表示,这一理念将开启全新的化学领域。/pp /p
  • ​光气“在线产生原位消耗”——连续光化学反应
    欢迎您点击上图或扫描二维码获取资料研究背景在连续流工艺中,原料化合物在极小的空间内进行快速混合和换热,并在精确控制反应温度、压力的情况下,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反应。因此,对于常规下需要小心处理的反应体系,如产生剧烈放热、爆炸风险高的反应(自由基反应,光化学反应等)或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反应,连续流反应系统适用性更高。光气的连续在线制备光气(COCl2)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机中间体,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但同时毒性极高。本文作者研究了一种新的流动光化学方法,以CHCl3和氧气(O2)在光照下在线制备COCl2,获得96%的收率。这个连续流动反应系统可以合成有价值的氯甲酸酯,碳酸酯和聚碳酸酯。图1. 反应流程及装置图如上图所示,反应器由12个石英玻璃管和一个40 W的低压水银灯作组成,总持液体积12.1ml。氯仿(CHCl3) 通过注射泵注入,氧气(O2)通过质量流量控制器(MFC)输送,两股物料混合时并伴有90℃加热至气态,混合气体进入光化学反应器中(反应器温度50℃),在一定波长下,在线生成光气,然后进一步与醇类底物进行反应得到目标产物。研究过程一.工艺参数筛选作者以正丁醇为底物筛选出光气的最优反应条件,从反应器出口得到的光气进一步与丁醇反应,得到产物1a和2a,并通过核磁来计算反应收率。筛选条件时,通过控制氯仿和氧气的物料流速来调整反应时间(exposure time)以及反应配比,得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表1.工艺参数筛选实验结果二. 半连续方式进行底物拓展在筛选出最优的制备光气条件后,作者尝试不同醇类作为底物,以半连续的方式(光气采取连续流反应制备,碳酸酯采取釜式搅拌制备)进行碳酸酯的合成,均获得了不错的收率,其中部分底物收率最高可达98%,结果如下。图2. 半连续反应流程图三. 全连续方式制备碳酸酯作者进一步将整个系统构建为全连续化,在有/无溶剂,有/无有机碱以及不同有机碱的体系下拓展了反应底物,结果如下。表2.全连续制备碳酸脂结果可以看出,将整个系统整合成全连续过程,可以达到较好的收率。全连续化的实现也能大大增加化学反应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总结通过连续流光化学反应器在线制备光气是可行的;结合半连续和全连续反应系统,能成功地完成各类碳酸酯和氯甲酸酯的合成。参考文献:Org. Process Res. Dev,November 11, 2022编者语针对类似光气这种有毒气体参与的反应,在康宁微通道反应器上,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康宁反应器可以实现从实验室到生产的无缝放大,帮助客户快速实现该类工艺的规模化生产。康宁团队做过多例光气参与的反应,并获得很好的结果。康宁光化学反应器康宁G1光化学反应器拥有透光率高、耐高温、耐高压、光强度大、光源纯净、控温精准、无放大效应等优势。它可以满足用户对光化学反应及特定光源的要求,并让用户享受康宁反应器优秀的换热和传质性能带来的收益,具有以下技术特色:专门设计的高效光源系统确保光源的均匀分布;可提供多波长阵列的可调LED光源,且光强度可调;康宁玻璃模块两侧照明,实现高效的光透率;具有高效光源液体冷却系统,延长LED使用寿命;卓越的换热和传质性能;操作方式灵活:可实现多股进料,多温区控制;温度压力范围广:-60-200℃;具有更高的反应性能和安全性等。
  • HTRF新品发布 | G蛋白/GTP结合试剂盒和β -Arrestin相关产品
    HTRF新品发布 | G蛋白/GTP结合试剂盒和β-Arrestin相关产品Original 免疫君 珀金埃尔默生命科学 6 days ago点击上方“珀金埃尔默生命科学”关注我们获取最新产品资讯哦!GPCRs(G蛋白偶联受体)是最大的细胞表面受体家族,人类基因组中约有826个GPCR。GPCR能够识别多种细胞外信号分子,并通过细胞膜传递信号,从而触发细胞内反应。以GPCRs为靶点的药物包括激动剂和拮抗剂,几乎用于每个主要疾病领域的治疗。截至2018年1月,共有475种靶向108种GPCRs的药物获得FDA批准,约占FDA批准药物总数的34%,证明了GPCRs在治疗研究中的重要性。PerkinElmer全系列GPCR产品概览GPCR信号通路GPCR的激活主要分为两类,经典激活途径和偏向激活途径。这两种信号通路调节不同的生理效应。经典激活途径是通过激活G蛋白复合物转导信号,G蛋白(Gɑβγ)为异源三聚体主要有四种亚型,根据Gɑ亚基分为:Gɑs、Gɑi/o、Gɑq/11和Gɑ12/13。GPCR-G蛋白信号转导的复杂性和特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大量与Gɑ蛋白密切相关的分子。当配体可以稳定不同的受体构象,从而优先激活某些通路,我们将这类激活叫做偏向激活。其信号通过β-arrestin或其他支架蛋白传导,它们通常启动不同于G蛋白的下游信号。目前针对上述GPCR激活途径,PerkinElmer推出HTRF系列新品:GTP Gi Binding assay KitGPCR处于静息状态时,Gα亚基与GDP结合。当GPCR被配体激活后,会引发GDP/GTP交换发生以及Gα-GTP和Gβγ相互分离,Gα亚基转变为活性状态。运用HTRF原理,我们对不可水解的GTP类似物进行Eu Cryptate标记,同时对抗Gαi的单克隆抗体标记d2。当Gαi和GTP结合,便会产生FRET信号。这个特定的信号与Gαi激活态成正比。PerkinElmer提供超过70种GPCR膜。更多信息,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Beta-Arrestin recruitment kitβ-Arrestin最初被发现是调节受体的脱敏和内化。由于其具有抑制广泛的G蛋白信号和激活更直接的级联反应的能力,针对β-Arrestin的靶向药物比通常的GPCR靶向药物具有更少的副作用。β-Arrestin招募实验通过激活GPCR检测内源性β-arrestin 2和AP2的招募来判断配体对β-arrestin信号通路的影响。运用HTRF原理,对抗AP2抗体和抗β-Arrestin抗体分别标记Eu cryptate和d2 acceptor,当AP2和β-Arrestin被招募到受体时,便会产生FRET信号。Total Beta-arrestin 1 cellular kit&AP2 total kit1实验原理2操作步骤如对上述产品感兴趣,欢迎来电咨询!400-600-2712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