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经济作物

仪器信息网经济作物专题为您整合经济作物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经济作物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经济作物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经济作物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经济作物话题讨论。

经济作物相关的资讯

  • 泽泉科技应邀参加作物生长模型高级研讨会2016
    2016年10月27日-29日,上海泽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应邀赴南京参加了“作物生长模型高级研讨会2016”。此次研讨会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数字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系统模拟与软件技术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共同主办。会议以作物模型与智慧农业为主题,特邀国内外知名作物模型专家作学术报告,旨在交流和讨论国内外模型建立与发展的经验。 来自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扬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40多家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水稻、棉花、小麦、玉米、油菜等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模型构建及应用进行了深入讨论。模型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预测一直是建模工作讨论的热点,近几年来,模型在气候变化对作物的影响等方面的应用备受关注。 会议期间,泽泉科技展示的样机吸引了广大参会人员的眼球,技术人员演示了CI-110数字植物冠层图像分析仪、CI-203手持式激光叶面积仪、CI-690 ROOTSNAP根系分析系统等科研仪器设备的使用操作过程,并与我们的老用户和感兴趣的科研工作者交流了最新研究技术及相关设备的使用技巧和心得等。科研人员现场分享了高通量植物表型-基因型-育种平台AgriPheno的建设及科研服务内容和流程,与会人员反响热烈。泽泉科技的样机、海报以及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会议期间收到多位客户的详细咨询和留言。 本次参会得到了会议主办方和与会专家的鼎力支持,上海泽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 农业部部长再答转基因:积极研究、审慎应用、严格管理
    p  2018年,3月7日上午,农业部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为主题举行记者会。会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潘显政回答了转基因产业化等问题。/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163a39e9-e289-4cf2-ab6c-d9dc1777ec5b.jpg" title="1520479729450.jp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  有记者问到,按照“十三五计划”,中国将推进转基因玉米、大豆的产业化,目前农业部在批准新的转基因安全证书上有没有进展?另外,对于转基因进口安全证书的发放是不是越来越严?br/  潘显政回答:/spanbr/strong  是否准备批新的安全证书,实质上就是转基因的商业化推广问题,概括起来有三点:/strongbr/  第一,农业部对转基因的管理是明确的、一贯的,即严格按法律法规开展安全评价和管理,通过安全评价后才能获得证书。br/  第二,转基因商业化按照“非食用-间接食用-食用”的路线图来进行,首先是发展非食用的经济作物,比如棉花,其次是饲料作物和加工原料作物,再次是一般食用作物,最后是口粮作物。br/  第三、充分考虑产业需求,重点要解决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抗病抗虫、节水抗旱、高产优质等方面的瓶颈问题。br/  转基因玉米的商业化也是按照以上三点来执行。目前只批准了棉花、番木瓜的商品化,没有批准转基因粮食作物商业化种植。br/  第二个,涉及安全证书发放问题,对于贸易商的进口安全证书的审批和发放政策,没有调整,依据法规科学审批,审批标准、程序、时间都没有变。至于有些公司没有获得审批,是由于相关审批材料没有通过专家评审,符合要求的申请都是正常发放安全证书的。/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  关于转基因问题,韩长赋补充到:/spanbr/  转基因问题说到底是个科学问题、法制问题,安全不安全,应该由科学来评价,能不能种,由法规处理,食用不食用,由消费者来选择。br/这并不是农业部第一次在人大会议上回答转基因问题,去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记者会上,农业部也被邀请回答转基因相关问题。br/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  “近几年来农业部门在加强转基因监管和大力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方面出台了很多举措,当前农业部门对转基因技术的态度有没有变化?另外,另外,我国发展转基因有没有具体的路线图?”br/  副部长张桃林:/spanbr/  首先关于转基因技术及其安全性。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科技前沿技术。在农业的节本增效、资源高效利用、抗虫抗旱、减少农药的施用量,推进绿色发展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和巨大的潜力。br/  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是可控的,是可以有保证的。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联合国粮农组织与世界卫生组织等部门就转基因技术的评价及安全性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国际公认和遵循的评价标准与准则,以保证经过安全评价以及批准的转基因产品除了增加我们期望的特定功能外,比如抗虫抗旱功能,并不增加任何其它的风险。事实上,世界卫生组织、欧盟委员会、国际科学理事会等众多国际权威机构对转基因安全性进行了长期跟踪、评估、监测,结果都表明,经过安全评价获得政府批准的转基因产品跟与非转基因产品是一样安全的。br/  大家可能注意到,去年以来,已经有120多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联名签署公开信,呼吁尊重有关转基因安全性方面的科学结论。事实上,自1996年转基因批准商业化种植以来发展迅猛,全球转基因的种植面积约300亿亩,种植的国家有28个,另外还有37个国家和地区进口使用转基因产品,没有发现一例被证实的安全性问题。br/  第二,关于我国转基因的发展战略和监管情况。我们国家对转基因的方针是一贯的,明确的,就是研究上要大胆,坚持自主创新;推广应用上要慎重,确保安全;管理上要严格,就是要严格依法监管。br/  应该说,我们国家在转基因的安全性管理上依法严格规范。br/  首先,我们国家转基因安全评价遵循国际公认的权威评价标准和规范,同时,我们也借鉴了美国、欧盟等国家的一些做法,结合我们的国情,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技术规则和管理体系。二是我们国家有12个相关国家部委组成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三是成立了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具体安全评价。这个安委会现在由75个跨部门、跨学科的专家组成,他们都是农业和医药、卫生、食品、环境等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br/  在依法严格监管方面,建立了属地管理为主的管理体系,强化督查。对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我想在这里说明一点,从目前查处的非法种植的转基因作物看,它们都是已经获得国外安全证书和我们国家进口安全证书的,并在国外广泛种植,这也表明它们是安全的。但是,由于按照我们的评估规则跟程序,没有批准被种植,所以仍然是违规的,我们还是要对它进行禁止种植。br/  下一步,关于转基因发展的思路是积极、稳妥的推进这项工作,我们也制定了一个路线图,就是按照“非食用→间接食用→食用”这样一个路线图来推进工作。就是说,首先发展非食用的经济作物,其次是饲料作物、加工原料作物,最后是食用作物。当然口粮我们是慎之又慎,目前为止还没有转基因粮食作物商业化种植。br/  总的来说,我们将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研究、审慎应用、严格管理,推进转基因研究与发展,健康稳定的发展,让科技更好地造福人民。/p
  • 中国密集调研转基因生物安全 东北已现非法转基因作物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4月28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由农业部、科技部、卫生部和环保部四部委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已经赴山东、山西及东北等地,深入开展转基因安全调研。环保部某官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期专门就转基因生物安全作出批示,要求相关部门组成调研组进行调研。 进入4月以来,针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的调研在我国多省市密集展开。  4月28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由农业部、科技部、卫生部和环保部四部委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已经赴山东、山西及东北等地,深入开展转基因安全调研。  环保部某官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期专门就转基因生物安全作出批示,要求相关部门组成调研组进行调研。根据批示,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就转基因等问题召开了9次会议予以讨论,其后责成农业部门作为主体,在部分省市区开展调研。  据悉,目前四部委的调研已经结束,正在形成最终的调研报告。上述知情人士透露,此次调研发现的最大问题是,个别地方存在非法转基因作物种植,此次主要在东北发现了非法转基因作物种植。  转基因存三方面不确定性  知情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经过深入调研,发现管理不够严格等问题。  在4月28日的第四届转基因生物安全国际论坛上,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指出,现在转基因至少存在三方面的不确定性:一是对生命结构改变后的连锁反应不确定;二是导致食物链潜在风险不确定;三是污染、增殖、扩散及其清除途径不确定。  同时他强调,转基因作物安全性是个长期话题,如果贸然将转基因作物大面积投放到大环境,尤其是一个国家的主粮生产环境中去,就会损害自然生态系统。长期下去,将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粮食安全。  现有研究表明,转基因作物将破坏自然生态系统,对非目标生物尤其是有益生物产生危害,降低生物多样性和食物多样性,另外还会导致&ldquo 超级杂草&rdquo 。  国家&ldquo 十二五&rdquo 规划也特别提出,&ldquo 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加大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和管理力度&rdquo 。  建议实施&ldquo 监测监管联合制&rdquo   蒋高明同时指出,转基因这种新兴的生物技术,还存在对生命结构改变后的连锁反应等诸多不确定性。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正是由于不确定性的长期不能释疑等原因,相关部委对转基因监测不满,最终压缩了转基因动植物培育专项资金。  去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其中提到,2020年前实现200亿元的转基因研究专项资金。环保部某官员质疑,这么一大笔钱,是否有必要对所有的作物进行转基因研究。同时,该官员建议进行风险评估。  上述环保部官员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环保部现在已就转基因生物安全提出了建议。其中,在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证书和环境释放等方面,建议实施&ldquo 监测监管联合制&rdquo 。譬如,质检等部门参与进来,最终需要经过风险评估。&ldquo 若没有风险或者风险很低,也不应该一棒子打死。&rdquo   28日的论坛上,有转基因研究人员也表示,应该建立联合审批及信息公开等制度。  环保部国家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王捷处长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目前在生命安全领域,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在国内,(转基因)很多问题还没有搞清楚 作者: 李泽民
  • 聚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之农业领域——七大农作物育种 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篇
    从“经验育种”到定向高效“精确育种”——记“主要粮食作物分子设计育种”项目  “十三五”末我国粮食作物良种选育将上新台阶,“主要粮食作物分子设计育种”项目已获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农作物育种专项”14191万元经费支持,我国水稻、小麦和玉米新品种培育有望在2020年前取得重大突破。  本项目是2016年“七大农作物育种”专项支持力度最大的项目。本项目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牵头实施,汇集国内优势单位57家、155名科技人员,设立“水稻分子设计育种”“小麦分子设计育种”“玉米分子设计育种”和“共性技术与信息平台”四个课题。  项目根据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的共性和特性,拟在分子设计育种方向上开展以下五方面的研究:一是主要粮食作物关键基因挖掘和分子设计:在分析不同地区三大粮食作物主栽品种特性的基础上,结合其产量、生育期和抗病虫等性状相关的基因型,根据水稻、玉米等基因克隆和小麦测序信息等相关信息,利用已精细定位的高产、优质、抗病虫、耐逆、养分高效利用等重要性状基因/主效位点,发掘验证育种可用的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 二是研发和提高作物分子育种技术:利用育种材料全基因组遗传背景选择、分子标记筛选、基因快速导入和优异基因聚合等手段,显著提高传统育种效率,加快品种改良速度,建立作物分子育种技术体系和应用平台,克服多性状多基因聚合、后代选择效率低等难题,大幅度提高我国分子育种的理论和技术水平 三是新品种培育与推广:通过分子组装设计,将供体亲本与主栽品种进行杂交选育,利用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择,尝试多性状、多基因位点的不同聚合方式,实现重要性状基因的聚合,创制高产、优质、抗病虫、耐逆、养分高效利用等有重大育种利用价值的新材料,最终培育出具有多种优良性状能大面积推广的突破性新品种 四是分子设计育种信息平台的建立:研制分子设计育种软件,建立农艺性状和基因信息数据库,建立并完善分子标记数据库和分子检测平台 五是生物安全的基因组编辑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在技术层面完整地对作物基因组编辑技术进行全方位的改进、完善和创新,提高基因组编辑技术的高效性和准确性,建立生物安全的作物基因组编辑育种技术体系。  本项目的实施将建立水稻、玉米、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品种分子设计信息系统和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形成大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及技术标准,推进优质高产抗逆与资源高效利用育种的相关理论与技术创新,显著提升我国作物育种技术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培育推广突破性新品种,大幅提高作物单产,降低生产成本,大幅度减少农药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节约水资源。揭开神经嗜性病毒的神秘面纱——记“重要神经嗜性人兽共患病免疫与致病机制研究”项目  人兽共患病防控关系动物和人民健康、环境与生态安全。随着环境、气候的改变,人类面临人兽共患病的威胁日益加剧。“重要神经嗜性人兽共患病免疫与致病机制研究”项目于2016年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专项”立项支持,我国在重要神经嗜性人兽共患病的免疫与致病机制研究领域将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本项目经费为4900万元,执行期为2016—2020年。该项目由华中农业大学牵头实施,汇集国内14家优势单位、38名科技人员进行联合攻关。项目将围绕狂犬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的免疫与致病机制,从7个方面开展系统研究:一是病原生态学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将对我国新出现的狂犬病、乙型脑炎传染源,开展遗传演化、地理分布、感染率、毒力、免疫原性等分析,并对不同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传播狂犬病和乙型脑炎的分布和流行新特点展开研究。二是病原感染与传播机制研究:将从病毒感染不同宿主细胞受体利用的角度,揭示乙型脑炎病毒跨宿主传播的分子机制,并研究狂犬病毒逆神经轴浆传输机制。三是病原复制/增殖机制研究:重点研究病毒蛋白及宿主因子在病毒复制与包装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机制。四是病原诱导天然免疫应答及其调控机制研究:发掘神经嗜性病原天然免疫识别受体,解析病原逃逸宿主天然免疫的机制,筛选有效宿主抗病毒因子等。五是病原诱导获得性免疫应答及其调控机制研究:重点解析乙脑病毒调控Tfh细胞分化机制、狂犬病毒调控浆细胞和记忆性B细胞分化机制。六是病原入侵中枢神经系统(CNS)的机制研究:研究神经嗜性病原入侵中枢神经系统的途径、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活化及血脑屏障破坏的机制,为阻断病原入侵中枢神经系统提供分子靶标。七是病原诱导神经损伤的分子机制研究:解析乙型脑炎病毒诱导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狂犬病毒诱发神经递质产生异常的分子机制,为神经嗜性病毒引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药物靶标和理论依据。  本项目将全面揭示狂犬病毒和乙型脑炎病毒的病原生态学与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发掘介导狂犬病毒和乙型脑炎病毒感染与传播的关键受体蛋白,阐明病毒复制以及与宿主免疫系统互作的新机制,解析其入侵神经系统、诱导神经损伤的关键信号通路。其研究成果不仅可以为狂犬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的新型疫苗、诊断试剂、药物及治疗等防控技术与产品研发提供重要理论基础,而且还将推动我国神经嗜性病原研究新领域的拓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社会意义。诱变育种:从“无中生有”到农作物品种持续创新——记“主要农作物诱变育种”项目  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牵头的“主要农作物诱变育种”项目已获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农作物育种”重点专项4774万元经费支持。  “十三五”期间本项目汇集国内48家优势单位、116名科技人员,设立了小麦诱变育种技术创新与品种创制、水稻空间诱变育种技术创新与品种创制、水稻诱变育种技术创新与品种创制、玉米诱变育种技术创新与品种创制、大豆等经济作物诱变育种技术创新与品种创制、主要农作物诱变共性技术开发研究等六个课题。  本项目重点开展以下5个方面的研究:一是主要农作物诱变损伤修复与基因突变的分子解析:研究高能重离子辐射、空间诱变、地面模拟诱变等诱发小麦、水稻、玉米、大豆、棉花、辣椒、番茄等主要农作物变异的分子生物学效应,解析DNA损伤修复与突变发生的分子机理 结合新一代测序技术等最新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技术,对重要突变体的特异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和分子鉴定,为育种的广泛利用和定向改良提供目的基因。二是主要农作物诱变育种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旨在提高基因突变频率,拓展突变谱和引导基因变异方向的核辐射与空间诱变等新途径,重点完善高能重离子、混合粒子场、质子、快中子等诱变因素处理靶室操作技术,建立主要农作物高效诱变技术体系 完善重要突变性状基因的TILLING、基因分型等高通量筛选平台,建立高效的突变体筛选技术体系。三是主要农作物诱变新材料创制:诱变创制大容量、呈梯度的主要农作物主栽品种突变库 根据主要农作物各生态区的需求,创制产量、品质、抗病、抗逆、株型等重要性状突变新材料。四是主要农作物优良突变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有效利用核辐射、空间诱变及地面模拟诱变等方法,与细胞工程、杂种优势利用和常规育种有机结合,培育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早熟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通过试验示范、种企结合、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等措施方式,加速新品种的推广种植。五是诱变技术国际合作:重点开展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尼等国际组织和国家的合作研究与人才交流,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国际化诱变科技创新团队,保持我国在农作物诱变育种应用方面的世界领先地位。  本项目预期至2020年创制小麦、水稻、玉米、大豆、辣椒、番茄等作物新品种15个以上,新品种在项目期内累计推广650万亩,创造社会经济效益4.16亿元。同时,这些新品种的种子加工与推广将带动种业企业的创新发展。诱变创造出的一大批优异新种质(材料),将成为常规育种等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基础,以此作为杂交亲本,培育在产量和品质上有突破性的优良品种,将在更大范围内促进农作物增产。精准研判 科学施检 分级预警 严防入侵——记“潜在入侵的畜禽疫病监测与预警技术研究”项目  保障进出境我国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贸易的需求,提升口岸检疫把关技术水平,“潜在入侵的畜禽疫病监测与预警技术研究”项目已获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专项”4550万元经费支持,我国潜在入侵的畜禽疫病风险研判、监测与预警技术有望在2020年前取得重大突破。  本项目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牵头实施,汇集国内优势单位21家、169名科技人员,设立“外来畜禽疫病风险分析新技术研究”“潜在入侵的畜禽疫病检测、鉴定新技术研究”“潜在入侵的畜禽疫病口岸监测技术研究”“外来畜禽疫病现场快速检测技术与装备研发”“未知、变异动物疫病溯源及早期监测技术研究”和“外来畜禽疫病信息化预警和溯源技术研究”六个课题。  本项目根据外来畜禽疫病的共性和特性,拟开展以下六方面的研究:一是分析境外畜禽疫病信息,绘制风险传入场景树 构建基于专家研判系统的外来畜禽疫病半定量风险分析模型及定量风险分析模型,分析外来畜禽疫病随进境动物及产品潜在传入风险 建立外来畜禽疫病风险分析数据库。二是研究潜在入侵畜禽疫病的现场筛查、实验室精准检测等技术 研究非洲猪瘟等重要畜禽疫病RPA早期检测、激光显微切割免疫荧光等精准检测新技术 开展检测方法的国际验证 研发生物安全的标准物质并组装应用。三是研究进境动物及产品监测抽样框和布点选择策略 开展基于流行病学的监测抽样技术研究 研究口岸监测的风险不确定性,构建无疫监测抽样模型和疫病发生监测抽样模型 研发相关疫病的高通量监测技术并进行监测应用。四是研究外来畜禽疫病的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及试剂 研发现场便携高灵敏的一体化检测设备 整合应用现场检测技术、试剂及装备,开展口岸现场的实时在线超敏检测和结果的自动采集上报。五是研究未知变异病原宏基因组学识别技术 构建病原体特征序列数据库 研究优化生物信息学分析流程,建立未知变异病原的分子溯源技术 建立潜在入侵的未知变异动物疫病RPA等早期监测技术并示范应用。六是整合潜在入侵的畜禽疫病口岸及现场检测数据、监测数据、未知和变异病原监测数据,构建进境动物及产品疫请数据库 研究数据治理技术,构建基于检测监测数据的进境动物及产品溯源平台 挖掘不同维度数据的潜在联系,构建疫病传播态势场景化数学模型 建立外来畜禽疫病信息化预警平台。  本项目实施后,我国潜在入侵畜禽疫病防控体系将更加完善,风险研判、口岸检疫把关以及溯源预警等能力都将得到明显“升级换挡” 建立的以国家和产品类型为检索对象的风险分析数据库,可满足快速通关放行对疫情研判的需求 项目研发的大力推广应用,可实现对口岸入境的畜禽及产品检测监测覆盖率80%以上,病原覆盖率90%以上 研究建立进境动物及产品疫情数据库 搭建潜在入侵畜禽疫病信息化分级预警平台,可满足对90%以上进境牛、羊等畜禽以及40种以上检疫性疫病进行场景化分级预警的要求。为稻粮谋 藏粮于技 强优势水稻杂交种再续力——记“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技术与强优势杂交种创制”项目  为稻粮谋。在前两个五年计划的基础上,“十三五”中国强优势水稻杂交种研究继续获得国家支持,整合全国45家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优势单位,实施“藏粮于技”战略,不断向水稻更高产量冲刺,力保中国13亿人口口粮安全。  项目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牵头实施,汇集全国各稻区45家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强势单位、156名骨干研究人员,针对全国不同稻作生态区水稻生产实际情况、区域特色和拟解决的共性和个性关键问题设立了7个课题,主要从如下五个方面开展研究:一是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新技术、新方法研究:研究稻属远缘种、亚种、近缘种、生态群间优异基因利用和杂种优势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拓展强优势水稻杂交种遗传基础 研究红莲型不育、光敏核不育、新型可控雄性核不育利用技术,建立安全型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新技术 研究适应现代农业转变的轻简栽培、集约化、机械化生产的强优势杂交种新株型育种技术 二是强优势水稻杂交种高效育种技术研究:利用细胞工程、高通量SNP标记等技术建立不同稻作区强优势水稻杂交种亲本快速选育技术 研究不同稻作区水稻杂种优势预测与利用技术,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强优势水稻杂交种高效育种技术体系 三是水稻杂种优势核心种群构建与资源创新:挖掘水稻高产、高光效、耐热、耐寒、抗病虫、重金属低富集、养分高效等重要性状功能基因,创建优异基因轮回选择库,创新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核心种质,创建全国不同稻作区水稻杂种优势类群及其利用模式 四是强优势水稻杂交种骨干亲本创制:利用不同杂种优势类群,创制各稻区强优势突破性新材料,培育高配合力、高异交率的新型雄性不育系及强恢复系 五是强优势水稻杂交种创制。根据全国各稻作区育种目标和生态条件,确定强优势水稻杂交种的选育指标,利用强优势亲本大群体测配,通过生态育种、穿梭育种和规模化测试,选育聚合高产、优质、抗病虫、抗逆等优良性状基因的、适于现代耕作制度的水稻强优势杂交种,并进行大面积示范与推广。  本项目将通过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新技术研究和强优势杂交种的选育和推广应用,将快速提升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水平,可全面提升我国粮食的供给能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从而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本项目将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为指针,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的要求,预期将研创一批产量潜力更高、综合性状更强的水稻强优势杂交种。执行期间将创制强优势水稻杂交新品种30个,预计强优势杂交种累计示范推广900万亩以上,可增产粮食4亿公斤左右,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达10亿元以上。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健康——记“畜禽重要病原耐药性检测与控制技术研究”项目  “十三五”末我国畜禽病原耐药性的监测和防控体系将上新台阶,“畜禽重要病原耐药性检测与控制技术研究”项目已获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专项”4550万元经费支持,我国畜禽病原耐药性的监控技术体系有望在2020年取得重大突破,为应对“耐药性”这一全球的公共问题和难题作出贡献。  本项目隶属“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专项”,拟建立“监测—预警—控制”一体化的畜禽病原耐药性监测和控制技术体系。本项目由华南农业大学牵头实施,联合在畜禽病原耐药性研究方面的优势单位如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等30家开展合作研究  本项目将从“监测—预警—控制”三方面开展以下研究:一是耐药性监测技术研究: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能适用于养殖单位、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不同技术平台以及不同检测规模的快速、高通量耐药性检测技术或产品,建立耐药性监测采样方法标准、检测判定标准和各类耐药临界值标准,构建畜禽病原菌耐药性检测和评价标准体系。二是耐药性预警技术研究:在建立监测技术的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不同规模养殖场抗菌药用药和耐药性基础数据的大样本调查,掌握我国畜禽病原菌和养殖环境耐药菌的耐药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畜禽抗菌药物使用数据库,畜禽病原体(重要病原菌和球虫)、养殖环境生态链中的耐药菌和耐药基因的数据库,建立动物病原菌的耐药性风险评估模型和环境生态风险评估技术体系,为我国建立兽药安全评价导则和环境安全评价导则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三是耐药性防控技术研究:主要通过研究天然植物及其提取物、生物酶制剂和微生态类制剂等新型饲用抗生素的替代产品及综合应用技术来减少抗菌药的使用 同时针对现有的经口给药的抗菌药物进行精准的生物药剂学(BCS)分类,引导兽药制剂研发,关注兽药剂型设计工艺和投药技术相结合,以兽医临床一线药物及专用药物为研究重点,以减抗增效,避免耐药性产生为目标,开展新制剂和投药新技术研究。此外,将获得与现有抗生素联合或单独使用有效治疗耐药病原菌感染和消减病原菌耐药性的候选药物和新兽药 建立其对畜禽主要病原菌感染的药动学/药效学同步模型,制定科学合理的用药规程和用药技术,延缓耐药性的产生。  项目的实施将显著提升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的科技创新能力,通过推广项目研发的耐药性防控技术,将减少我国畜禽养殖业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并培养一批从事畜禽病原菌耐药性研究的高水平人才,形成一支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队伍,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国际学术地位。解析机理 创新方式 提升效率——记“主要农作物杂种优势形成与利用机理”项目  主要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在世界范围为农作物产量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杂种优势的生物学基础却是国际科学界的世纪难题。过去20年的研究显示,显性和超显性是杂种优势的主要遗传学基础,但重要农艺性状杂种优势形成的机制还不清楚。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主要农作物杂种优势形成与利用机理”,将通过比较分析杂种优势利用最为成功的禾本科作物水稻和玉米的杂种优势机理,在多种组学水平揭示杂种的组学特征,进而在基因水平阐明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理,从而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能产生杂种优势,怎样才能产生强杂种优势,使杂种优势理论获得突破。  前期杂种优势组学研究主要是基于单个杂交组合,并且只限于某个组学,不能产生一个系统的组学模型来解释杂交组合的组学特征。因此,不同杂种优势强度的组合间是否有共同的组学特征?这种组学特征又是什么?在不考虑上位性效应时,中亲优势就是显性、超显性累加的净效应,并且大量的研究证明了显性、超显性在杂种优势中的重要作用。但是,显性、超显性效应产生的机制是什么?海量的组学数据(转录组,代谢组数据等)和丰富的重要基因功能信息能否用来准确预测杂种优势?这些都是亟待回答的科学问题。  “主要农作物杂种优势形成与利用机理”项目,将回答以下科学问题:一是主要农作物不同优势杂交组合的组学特征 二是显性、超显性形成的机制 三是杂种优势的准确预测 四是高效杂种优势利用的新型雄性不育系及恢复系的创建。回答这些科学问题将对解析杂种优势的生物学基础这个生命科学界的世纪难题有所突破,并为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提供新策略和途径。  本项目将集中国内本领域优势单位,以水稻、玉米、油菜和小麦四大作物为研究对象开展项目的研究。集中深入地开展杂种和亲本间的基因组、转录组、代谢组学特征比较,建立基因组结构,基因表达,代谢物分化等多组学系统模型,从组学层面揭示杂种优势的分子机制。本项目注重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向应用研究延伸,开展杂种优势群分析,优化不同作物的优势群,在宏观层面提出杂种组合选配的基本原则,同时,建立杂种优势预测的方法,在宏观选配前提下,预测有潜在强优势的杂交组合,高效选配强优势组合。杂种稳定性优势的遗传基础剖析能为选育广适性的强优势组合提供基因资源,使强优势组合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杂种优势利用系统的雄性不育系的育性恢复机制的阐明将大大利于新的不育系创制,而新型雄性不育基因的发掘和不育系的培育将可能带来不育系繁殖和杂交种制种技术的革新。预期通过项目的实施将直接推动杂种优势利用水平的提高,进而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做新的更大贡献。(来源:科技日报)
  • 广西蚕业推广总站采购博医康Pilot10-15Es冻干机
    项目背景: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广西蚕种质量检验检疫站)始建于1964年,位于广西南宁市西郊,占地53公顷。该站是为政府行政提供保障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隶属自治区农业厅,是集蚕业发展规划制定、蚕业技术示范推广、蚕桑新品种新技术研究与开发、桑蚕良种繁育、蚕种计划和生产经营的管理、蚕种质量检验检疫、蓖麻蚕保育、蚕用物资开发供应、特种经济作物开发经营等为一体综合性蚕业机构,拥有广西唯一、世界最大的桑蚕原种繁育场,是我国从事热带、亚热带地区蚕业研究与推广应用的主要专业机构,致力于热带、亚热带蚕业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共取得国家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2项、三等1项、国家星火奖1项,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一等奖各一项,部省级奖励共15项,厅级奖励21项,发表论文500多篇,获国家科技部“全国星火科技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全站现有员工191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6人,其中研究员8人,高级职称21人,中级职称33人,初级职称44人。设备名称:Pilot10-15Es真空冷冻干燥机应用领域:农业应用
  • 世界首个花生基因组序列完成
    4月2日,由多国农作物遗传学家参与的国际花生基因组计划传来喜报:在历经数年研究后,成功完成世界上首个花生全基因组图谱的绘制工作。花生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和序列的公布将为全球研究人员和植物育种专家培育出更高产、适应性更广的花生新品种提供了 重要的支撑及宝贵的遗传资源。据了解,中国是国际花生基因组测序计划的重要参与方。此次参与基因组测序的中方合作单位包括华大基因、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和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华大基因参与了全基因组测序、拼接、组装和信息分析工作。 除花生基因组外,华大基因与全球合作方还成功破译了众多其他重要的经济农作物,如水稻、谷子、大豆、高粱、玉米、木豆、小麦、棉花、芝麻等,为育种专家培育优良品种,改良农作物性状,提高农作物产量等提供了重要的遗传资源。
  • 方科|测土配方施肥仪保障了农业经济效益收成
    很多时候,农户进行农业活动的依据只是依靠天气和肉眼可辨的土壤境况。而对于种植作物的选择上更是什么经济效益高就种什么,全然不顾该作物是否适合自家土壤的性质。因此,出现了不少农户辛苦工作一年却颗粒无收的惨象。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器械的使用愈发依赖。也正是这时,可以引导农业生产者给予土地合理施肥、正确耕作的测土配方施肥仪走入了人们的视线。测土配方施肥仪更多参数详情请查看→https://www.instrument.com.cn/show/C521859.html测土配方施肥仪可以先对土壤中的实际养分、水分含量以及土壤结构、酸碱度等理化性质做出测定,进而判断该施用那种肥料才能改善土壤环境,做到“缺啥补啥”。同时,该仪器的也能检测肥料的肥效,为农户提供适宜于其自身生产目标、土壤现状的施肥耕种方案,实现了智能化的农业生产。使用测土配方施肥仪来开展测土、测肥工作,能在在保护土壤环境的前提下促使作物得到平衡的营养物质,实现科学增产保收。一方面助力了土壤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保障了农业经济效益收成,是实现农业长远发展的基石。
  • 农业部:我国目前未批准转基因粮食商业种植
    p  农业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潘显政表示,我国对转基因管理是明确一贯的,要求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开展安全评价和安全管理,只有通过安全评价后才能获得安全生产证书。/pp  潘显政还称,我国转基因食品的发展严格遵循“非食用-间接食用-食用”的路线图,首先是发展非食用的经济作物,比如说棉花等,其次是饲料作物、加工原料作物,再次是一般的食用作物,最后是口粮作物。/pp  小编了解到,目前农业部只批准了转基因棉花和番木瓜种植,尚未批准其他转基因粮食的商业种植。/pp  对于转基因农作物的态度,各方观点不尽相同,比如,比尔盖茨在接受Reddit采访时表示,他认为转基因食品是完全健康的食品。比尔盖茨指出,如果大家能够使用正确的方式进行生产,转基因食品还有可能解决饥饿和营养不良的问题。/pp/p
  • 农业部新增27家部重点实验室/站
    根据《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发展规划(2010-2015年)》(农科教发[2010]4号)和《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农科教发[2010]5号),我部启动了增补部分重点实验室和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的建设工作。在各单位申报、专家组评审的基础上,经研究,现将增补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和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建设的依托单位名单(见附件)予以公示。如有疑问或需要反映的问题,请于2011年10月11日前,以电话、传真或电子邮件等形式与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技术引进与条件建设处联系。  联系人:魏锴  电话:010-59193075  传真:010-59193016  E-mail:kjsjlch@agri.gov.cn  附件:增补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和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建议依托单位名单序 号方向依 托 单位类型1茶树及茶叶加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实验室2安徽农业大学3云南农业大学实验站4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5湖南省茶叶研究所6甘蔗生物学福建农林大学实验室7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8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实验站9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10麻类生物学及加工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实验室11福建农林大学实验站1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13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14烟草生物学及加工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实验室15河南农业大学实验站16云南省农业科学院17桑蚕遗传改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实验室18西南大学19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实验站20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科学研究院21授粉昆虫生物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实验室22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实验站23福建农林大学24都市农业北京农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实验室25上海交通大学26核农学浙江大学实验室27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实验站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九日
  • 河南省属科研单位采购22台大型仪器
    招标编号:豫财招标采购-2014-1460号  1、河南省机电设备国际招标有限公司受河南省科技厅委托,就&ldquo 2014年省属科研单位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购置政府采购项目&rdquo 招标,现欢迎有能力的供应商参加投标。  货物需求一览表包号设备名称技术要求交货日期交货地点包1荧光差异显示双向凝胶电泳仪详见第八章合同生效后2个月内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包2气体交换-P700-叶绿素荧光同步测量仪河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包3科研级远程自动化作物生长及环境动态监测系统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包4NGC中高压层析蛋白纯化系统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包5植物乙烯气体监测仪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包6长焦距视频体视显微镜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包7荧光生物大分子重分离成像仪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包8高光谱成像仪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包9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包10短程分子蒸馏仪河南省科学院质量检验与分析测试研究中心(化学所)包11蛋白质差异双向电泳系统河南省科学院质量检验与分析测试研究中心(生物所)包12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河南省科学院质量检验与分析测试研究中心(高研中心)包13机载/地面高光谱成像光谱仪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包14连续光源固体进样原子吸收光谱仪河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包15总汞分析仪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包16高分辨质谱仪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包17气相色谱仪河南省正骨研究院包18基因芯片扫描仪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包19高压天然气地下储气井检测试验系统(国产)河南省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检测研究院包20PM2.5检测仪检定装置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包21臭氧分析仪综合校准装置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包22中尺度土壤水分测量仪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2、投标人资格要求:  ① 有效的企业营业执照  ② 组织机构代码证   ③ 法定代表人授权书及被授权人身份证   有意向的投标人可以从2014年8月19日起至2014年9月9日每天(节假日除外)上午8:30至12:00,下午15:00至17:30(北京时间)到河南省机电设备国际招标有限公司(招标四部)购买招标文件,本招标文件售价为每套300元人民币,售后不退。为方便投标人报名,请有意向的投标人在来招标公司前,先上网用百度搜索河南省机电设备国际招标有限公司(IP地址:www.hnjdgj.com),进入公司网站后点击投标人注册,按照注册内容要求进行填写并上传资质证件扫描件,注册完成后带原件到招标公司现场报名,并留存加盖公章的复印件一套。  3、所有投标文件应于2014年09月10日上午09:30(北京时间)之前递交到河南省机电设备国际招标有限公司11楼开标大厅。  4、定于2014年09月10日上午09:30(北京时间),在河南省机电设备国际招标有限公司公开开标。届时请参加投标的代表出席开标仪式。  招标机构名称:河南省机电设备国际招标有限公司  详细地址:郑州市东明路187号金成大厦B座10楼  邮 编:450008  联 系 人: 董丽君王淑莹 张照明 马燕  电 话:0371-65949196  传 真:0371-65944075  电子邮箱:zhaobiao04@163.com  开户银行:建设银行郑州直属支行  银行帐号:41001526010059688888
  • 高精度土壤养分快速检测仪
    高精度土壤养分快速检测仪(高精度土壤養分快速檢測儀)是由山东云唐生产研发的用于测定土壤中养分含量的仪器,目前采购模式均为单一来源采购 。咨询客服均有优惠!山东云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另有山东云泽精密仪器有限公司、山东蓝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一共只此三家,其余皆不属于云唐公司体系,请知晓!高精度土壤养分快速检测仪如何指导土壤修复要想进行土壤的污染修复工作,就要了解土壤,对土壤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土壤团粒结构特别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环境比如施肥的影响,我们现在使用的化肥大部分都是酸性的,这样的土地上作物是无法健康成长的,土壤养分检测仪可以检测土壤中的各种成分,了解土壤的养分状况,从而依据作物的种植种类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合理的施肥用料配方,依据配方对土壤进行改良,从而提升作物产量。在农业生产中,肥料不是用的越多越好,过量施肥容易造成土壤污染,土壤酸碱化及板结化严重,所以在了解了土壤情况以后,应该减少化肥使用,增施有机肥,尤其是肥料中的各种元素搭配,避免单一肥料造成的土壤养分不均衡现象,实现作物平衡施肥、减少了肥料的浪费,真正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高精度土壤养分快速检测仪使用必要性测土施肥对农业发展的帮助作用很大,能实现科学种田的良性发展模式,是山东云唐智能科技新推出的高智能测土施肥仪器,使用安卓智能操作系统,四核处理器,配有7寸液晶屏幕,操作简单,大大减少了操作失误的问题,内置各种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功能,可对百余种全国农业、果树、 经济作物的目标产量科学计算推荐施肥量,指导农业生产。农民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执行者和落实者,也是受益者。检验测土配方施肥的实际效果,及时获得农民的反馈信息,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技术体系和服务体系。同时,为科学地评价测土配方施肥的实际效果,必须对一定的区域进行动态调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宣传培训是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意识,普及技术的重要手段。农民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使用者,迫切需要向农民传授科学施肥方法和模式 同时还要加强对各级技术人员、肥料生产企业、肥料经销商的系统培训,逐步建立技术人员和肥料商持证上岗制度。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养分归还(补偿)学说、同等重要律、不可代替律、肥料效应报酬递减律和因子综合作用律等为理论依据,以确定没养分的施肥总量和配比为主要内容。为了补充发挥肥料的大增产效益,施肥必须怀选用良种、肥水管理、种植密度、耕作制度和气候变化等影响肥效的诸因素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施肥技术体系。作物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严重影响作物生长,限制作物产量的是土壤中那种相对含量最小的养分因素,也就是最缺的那种养分(最小养分)。如果忽视这个最小养分,即使继续增加其他养分,作物产量也难以再提高。只有增加最小养分的量,产量才能相应提高。经济合理的施肥方案,是将作物所缺的各种养分同时按作物所需比例相应提高,作物才会高产。高精度土壤养分快速检测仪特点 1、可检测土壤及化肥、有机肥(含叶面肥、水溶肥、喷施肥等)、植株中的速效氮、速效磷、有效钾、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酸碱度、含盐量,钙、镁、硫、铁、锰、硼、锌、铜、氯、硅等各种中微量元素以及铅、铬、镉、汞、砷等各种重金属含量。2、内置传感器接口,配备FDR传感器,可测土壤水分含量、土壤环境温度、土壤电导率。3、安卓智能操作系统,采用更加高效和人性化操作,仪器标配wifi联网上传、4G联网传输、GPRS无线远传,快速上传数据。4、内置作物专家施肥系统,可对百余种全国农业、果树、经济作物的目标产量计算推荐施肥量,依据施肥配方科学指导农业生产。5、内置植物营养诊断标准图谱,根据各农作物营养缺失的图片,进行叶面对比,诊断丰缺。6、采用双联排多通道设计,一次性可快速检测12个样品,所有检测项目可实现所有通道同时检测,极大提升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7、比色槽部分采用标准1cm比色皿,无机械位移及磨损,光路测试定位精确,有效屏蔽外光干扰,保证检测结果优于国标要求。8、仪器具有4G内存,可长期存储数据,并配有上传平台,无需数据线,数据可直接无线上传,方便进行数据管理和数据长期分析。9、仪器内置新一代高速热敏打印机,检测完成可自动打印检测报告和二维码。10、高灵敏7寸电容触摸屏,高清晰高交互显示,大程度降低传统仪器的繁琐操作和失误。11、每个通道均配置四波长冷光源,所有光源实现恒流稳压,保证波长稳定。 硅半导体作为信号接收系统,寿命长达10万小时级别。重现性好,准确度高。12、高强度PVC工程塑料手提箱设计,坚固耐用,便于携带,供电方式为交直流两用,可野外流动测试配套成品药剂。
  • 两个农业科研重点实验室落户新疆
    “农业部荒漠绿洲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以及“农业部西北荒漠绿洲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两个农业科研重点实验室,在新疆农业科学院正式挂牌。  记者了解到,“农业部荒漠绿洲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是在我国荒漠绿洲区包括新疆、内蒙古西部、甘肃河西走廊及宁夏平原等地区建设的区域重点实验室,区域土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0%以上,人工绿洲面积9.45万平方公里。  该实验室以主要粮食经济作物和特色果蔬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发展目标,开展作物生理生态的应用基础研究和耕作栽培重大关键性技术研究。  “农业部西北荒漠绿洲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的规划,是以解决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共性和关键植保问题为目标,为新疆现代农业持续发展和构建生产安全保障体系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同时根据西北荒漠绿洲农业生态林区农林种植产业发展需要和该区域优势农作物、特色林果和设施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发生和危害现状与趋势,确定六大重点研究方向。  新疆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朱政表示,两个重点实验室的揭牌成立,为新疆加强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作物有害生物防治领域的应用基础和重大关键技术研究搭建了平台。
  • 中科院等完成橡胶草基因组序列解析
    p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研究组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等合作,在橡胶草基因组序列解析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标志着以橡胶草作为模式植物进行天然橡胶合成研究进入后基因组时代。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在权威学术期刊《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杂志上。/pp  科研人员独立组装完成了高质量的橡胶草基因组草图,该基因组大小为1.29Gb,包含46,000多个基因和约70%重复序列。橡胶草基因组也因此成为目前能够产生高分子量橡胶的植物中,唯一完成基因组测序的草本植物。/pp  通过产胶植物与非产胶植物之间的比较基因组研究,研究人员鉴定了橡胶草中橡胶合成途径和菊糖合成途径,并阐述了橡胶链延长过程中CPT/CPTL和REF/SRPP两个重要基因家族的进化历程。此外,他们还发现了橡胶草基因组中与自交衰退相关的可能候选区域。该成果并将大大加速橡胶草从野生植物向经济作物的驯化,推动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pp  天然橡胶是与石油、钢铁、煤炭并重的世界四大工业原料之一,2015年全球消耗总量达12.14百万吨,产值约170亿美元。巴西三叶橡胶树一直是天然橡胶的主要来源,但由于种植面积限制、生产成本增加、遗传背景狭窄和病虫害严重等因素,橡胶生产逐渐难以满足需求。我国是天然橡胶消费大国,而巴西三叶橡胶树可种植面积极少,导致我国对外依赖度已超过80%。因此,开发生产天然橡胶的替代资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价值。/pp  橡胶草又名俄罗斯蒲公英,根部可合成高分子量的天然橡胶和菊糖。由于具有生长范围广,天然橡胶含量高,生长周期较短,相对简单的基因组和遗传转化与基因编辑比较容易等特点,它被认为最有可能成为替代生产天然橡胶的经济作物和科学研究的模式植物。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相继成立了天然橡胶研究计划,相比之下,我国则研究相对较少。2015年4月中国“蒲公英橡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正式成立。/pp/p
  • 农业部:今年起试点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周四在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会开始试点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将划定重度、轻度和中度三种污染分别加以治理。  韩长赋称,针对南方部分地区因为工矿企业排污造成的耕地重金属污染,现在启动了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的工作,今年会开始搞试点。首先是进行土壤监测普查,然后进行科学测定,划分污染程度。第二步是研究污染和作物的残留的关系,先把底摸清楚。第三是划定重度、轻度和中度三种污染,分别情况加以治理。首先治理,如果治理还不行,那就考虑调整种植结构,比如说不种食用作物,可以种经济作物。  此外,他还表示,种植业方面,将调整结构,减少农业的外在投入品,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包括要推广节水、节肥、节药、节种子的措施,包括测土配方施肥、科学施肥等。  在畜牧业方面要推进畜禽养殖场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 科技部公布一批重点专项评审专家名单
    根据重点专项评审工作安排,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于2022年3月7日,组织开展了“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22年度部省联动项目视频答辩评审,评审专家统一从国家科技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产生。根据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等相关文件精神,现将评审专家名单予以公布,公示期5个工作日,至3月14日。
  • 低空经济丨谱视界无人机载光谱分析系统,蓄力“低空+治理”,实现无人化监测!
    今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多地正在积极布局低空经济发展,接连出台低空经济相关规划和支持政策,“低空经济”已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不仅是航空领域的机遇,更推动了不同产业之间的跨领域融合发展。面向低空经济新蓝天,光谱产业该如何推动优势蓄力?谱视界无人机载光谱分析系统,综合利用无人机与光谱科技解决应用难题,实现非现场无人化监测,助推低空经济与光谱产业的融合协调发展。受邀参加海城低空经济大会近日,“2024中国海城市低空经济发展大会”在兴海广场召开,国家、辽宁省、鞍山市各级领导,专家、科研机构、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及海城市重点企业共聚海城,共同谋划海城低空经济发展,谱视界作为企业代表受邀参加了本次大会。会议期间,谱视界听取了海城市低空经济概念性规划介绍,于兴海广场欣赏了盛大的无人机表演,并与来自全国的专家、科研机构、相关企业,围绕无人机主题展开交流,共同谋划低空经济发展。低空经济 “低空经济”的概念低空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依托于低空空域并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飞行活动为核心,辐射并带动相关领域的融合发展。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创新要素集中的特点,产业链条长、应用场景复杂、使用主体多元、涉及部门和领域众多,不仅包括传统通用航空业态,还融合了以无人机为支撑的低空生产服务方式,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技术赋能,与更多经济社会活动相融合,形成了一种综合经济形态,具有明显的新质生产力特征,发展空间极为广阔。低空经济产业链解读低空经济覆盖了产业链上中下游,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低空经济产业链包括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和综合服务。上游为地面基础设施和管理保障软件,包括通用机场、低空通信设备、空域管理系统和机场运营管理系统;中游为航空器制造,可分为无人机、直升机和eVTOL(电动垂直起落飞行器);下游应用场景包括低空物流、低空农业、低空巡检、飞行服务等。政策支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包括低空经济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将低空经济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凸显了低空经济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各地方政府相继响应,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超过2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将“低空经济”有关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多地政策都提出要丰富低空应用场景,重点打造“低空+治理”等业态,支持公共服务行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大低空航空器在生态治理、农林植保等场景应用力度,完善“空中110”“空中120”“空中119”等应急体系,实现低空救援快速响应。谱视界无人机载光谱分析系统谱视界自主研发的无人机载光谱分析系统,通过无人机搭载光谱相机的方式,实时采集数据,快速获得高分辨率影像等多种信息。基于像元级(马赛克)多光谱滤光片成像技术,无锡谱视界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了基于行业应用的机载光谱成像指数分析仪。如神农Specvision-A 精准农业监测智能系统、大禹Specvision-W 水环境监测智能系统、昆仑Specvision-F 精准林草监测智能系统等。可实现河湖(水污染监测、疑似污染源排查、水域生态灾害监测、岸线环境调查、黑臭水体治理)、农业(种植状况评估、作物长势监测、作物倒伏分析、变量植保喷洒、作物产量估测)、林草(林木理化参数、林木结构参数、林木水肥胁迫、林木病虫害、草地产草量、草地覆盖率、草地灾害、草地退化、草地营养)等应用的实时监测,用“一张图”为用户送上第一手的信息参考,为解决用户的痛点问题提供技术支撑。以水生态环境监测为例,在谱视界全天候光谱水质预警监测仪自动预警后,使用谱视界无人机载光谱分析系统进行溯源及定位全流程排查工作,如配合无人机机场则可轻松实现非现场无人化监测,解决实际场景应用难题,创造经济价值,为打造“低空+治理”增添助力。谱视界无人机载光谱分析系统可实现非现场无人化监测谱视界针对水生态监测打造的大禹Specvision-W水生态监测智能系统,可以同步获取监测区域的光谱影像和高清影像,对河流的重点关注区域进行快速可视化巡航监测,实时反演多种关键水质参数的空间分布状态,获取和上传疑似排污口位置等关键信息,让污染溯源更加高效。利用谱视界无人机光谱成像指数分析仪Specvision-W排查污染结果展示
  • 获批转基因作物风险可控
    武汉举办"黄金大米品尝会" 61名院士请求转基因水稻产业化 记者连线农科院专家--  获批转基因作物风险可控  10月19日,"全国首届黄金大米品尝会"在武汉华中农业大学举行,300多名转基因铁杆支持者参加了活动方所组织的报告会,并参加了设在华中农大国际会议报告厅的"转基因大米晚宴".  专家称转基因水稻前景悲观  在19日的晚宴上,一种转基因大米被做成月饼、米糕、米粑和豆皮 而10公斤的"黄金大米"则被熬成米粥,供与会者食用。活动的主角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张启发,他同时也是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他在活动中作了题为《作物育种的主要发展趋势》的演讲。  张启发在演讲后接受记者采访时,对转基因水稻在中国的前景表示悲观,"2009年5月,在11年的争取之后,我们研究的两种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与Bt汕优63取得了国家所颁发的安全证书,当时我比较乐观,但现在4年过去了,转基因水稻商业化更遥远了。"  张启发透露,今年7月,我国61名两院院士联名上书国家领导人,请求尽快推进转基因水稻产业化。  上午连线  今天上午,《法制晚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黄大昉,"61名院士上书请求转基因水稻产业化"说明了科学家共同体站出来分析转基因问题,是一个非常好的动向。  "转基因安全问题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争议不断,大家有很多质疑或者担心,究竟谁说了才算,法律说了算,科学家共同体说了算。"黄大昉表示,转基因育种经过17年的发展,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和显著的生态效益已经显现。  黄大昉表示,转基因食品入市前都要通过严格的安全评价和审批程序,比以往任何一种食品的安全评价都更严格。各相关国际组织、发达国家和我国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国内外均认为已经上市的转基因食品不存在食用安全问题。  转基因种植面积居世界前列  根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组织报告,2012年全世界有28个国家1730万户农民种植了25.5亿亩转基因作物,还有59个国家和地区进口转基因产品。经过科学评估、依法审批的转基因作物是安全的,它的风险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黄大昉还表示,我国是世界上率先研究农业生物育种的国家之一,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居国际前列。如果我们还是犹豫观望、停滞不前,结果不仅会导致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重新拉大,而且发展速度也会落到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之后。我国多年努力形成的研发优势将会得而复失,结果会让生物育种发展与市场受制于人。
  • 青海高原作物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获批省部共建实验室
    近日,我省以农科院为依托的“青海省高原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被科技部命名为“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这是继2004年我省“青海省高原医学重点实验室”被命名为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之后,又一获得此项殊荣且由科技部和我省共同培育和建设的重点实验室。  该实验室将充分利用青藏高原特殊的气候特点和丰富的作物种质资源,深入发掘高原春油菜、麦类作物、马铃薯和冷季豆等抗逆、优质、高产种质资源,并进行鉴定、评价和保护。通过研究新的育种方法,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年限,选育出适合青藏高原气候特点和生态特点的抗逆、早熟、高产、优质高原作物新品种,加快高原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速度。通过高原优良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促进高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同时通过高原作物遗传育种学科建设,面向国内外吸引、汇集一批著名学者和专家,提升基础研究水平,培养一批高原农作物资源创新及利用研究所需的高层次人才。  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是科技部加强和指导地方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省部重点实验室的共建,将为地方实验室的建设起示范作用,为推进我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影响。
  • 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建设在北京启动
    2月4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代表中国政府和国际马铃薯中心主任帕米拉安德森女士签署了关于在北京成立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的东道国协议。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的建设正式启动。  国际马铃薯中心成立于1971年,总部设在秘鲁首都利马,是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下属的15个国际性农业研究机构之一。中心现有500余名雇员,其中50多名科学家、200多名技术和行政管理人员。主要任务是通过对马铃薯、甘薯和其他块根、块茎类作物的研究与开发,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块根、块茎类作物生产能力,减少贫困并提高粮食安全水平。此外,国际马铃薯中心还负责协调全球和区域性的薯类技术研究和发展计划。目前,国际马铃薯中心正在实施布局调整,充实和加强优先区域和国家的资源和研究能力,在合适国家建设“区域研究中心”,以带动附近区域和国家薯类科技和生产的共同发展。在中国北京建立“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CCCAP)”是实现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马铃薯和甘薯的生产大国。薯类作物是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大力发展薯类生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薯类作物还具有经济作物的功能,是加工业的重要原料,已经成为农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自1985年以来,经农业部批准,中国农科院和国际马铃薯中心签署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与国际马铃薯中心科技合作协议》,通过近30年的交流与合作,我国在合作研究、人员培训与交流、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的成立,必将进一步提高我国与国际马铃薯中心的合作水平和层次,并对提升我国与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下属的其他14个研究中心的合作起到很强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为我国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马铃薯和甘薯生产带来新机遇,为保障粮食安全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风途发布测土仪器新品
    FT--Q6000测土仪器全项目土壤肥料养分检测仪器特点:  1、可检测土壤及化肥、有机肥(含叶面肥、水溶肥、喷施肥等)、植株中的速效氮、速效磷、有效钾、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酸碱度、含盐量,钙、镁、硫、铁、锰、硼、锌、铜、氯、硅等各种中微量元素含量。  2、安卓智能操作系统,采用更加高效和人性化操作,仪器标配wifi联网上传、4G联网传输、GPRS无线远传,快速上传数据。  3、内置作物专家施肥系统,可对百余种全国农业、果树、经济作物的目标产量计算推荐施肥量,依据施肥配方科学指导农业生产。  4、采用双联排多通道设计,一次性可快速检测12个样品,所有检测项目可实现所有通道同时检测,极大提升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  5、内置植物营养诊断标准图谱,根据各农作物营养缺失的图片,进行叶面对比,诊断丰缺。  6、比色槽部分采用标准1cm比色皿,无机械位移及磨损,光路测试定位精确,有效屏蔽外光干扰,保证检测结果优于国标要求。  7、仪器具有4G内存,可长期存储数据,并配有上传平台,无需数据线,数据可直接无线上传,方便进行数据管理和数据长期分析。  8、仪器内置新一代高速热敏打印机,检测完成可自动打印检测报告和二维码。  9、高灵敏7寸电容触摸屏,高清晰高交互显示,大程度降低传统仪器的繁琐操作和失误。  10、每个通道均配置四波长冷光源,所有光源实现恒流稳压,保证波长稳定。 硅半导体作为信号接收系统,寿命长达10万小时级别。重现性好,准确度高。  11、高强度PVC工程塑料手提箱设计,坚固耐用,便于携带,供电方式为交直流两用,可野外流动测试配套成品药剂。一、功能多、测试项目齐全:  1、土壤养分:●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全氮、pH值、含盐量、水分、碱解氮等十项 ●中微量元素:钙、镁、硫、铁、锰、硼、锌、铜、氯、硅等。  2、肥料养分:●单质化肥中的氮、磷、钾 ●复(混)合肥及尿素中的铵态氮、硝态氮、磷、钾、缩二脲 ●有机肥中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各种腐植酸、微量元素(钙、镁、硫、铁、锰、硼、锌、铜、氯、硅)等。  3、植株养分:●植株中的氮素、磷素、钾素 硝酸盐、亚硝酸盐 钙、镁、硫、铁、锰、硼、锌、铜、氯、硅等项。  4、烟叶养分:全氮、全磷、全钾、还原糖、水溶性总糖、硼、锰、铁、铜、钙、镁等20项。二、全项目土壤肥料养分检测仪器技术指标:  1.电源:交流 220±22V 直流 12V+5V(可用车载电源也可选择仪器内置锂电池)  2.功率: ≤5W  3.量程及分辨率:0.001-9999  4.重复性误差: ≤0.05%(0.0005,重铬酸钾溶液)  5.仪器稳定性:一个小时内漂移小于0.3%(0.003,透光度测量)。仪器开机预热5分钟后,三十分钟内显示数字无漂移(透光度测量) 一个小时内数字漂移不超过0.3%(透光度测量)、0.001(吸光度测量) 两个小时内数字漂移不超过0.5%(0.005,透光度测量)。  6.线性误差: ≤0.2%(0.002,硫酸铜检测)  7.灵敏度:红光≥4.5 ×10-5 蓝光≥3.17×10-3 绿光≥2.35×10-3 橙光≥2.13×10-3  8.波长范围 :红光:680±2nm 蓝光:420±2nm 绿光:510±2nm 橙光:590±4nm  9.PH值(酸碱度): (1)测试范围:1~14 (2)精度:0.01 (3)误差:±0.1  10.含盐量(电导):(1)测试范围:0.01%~1.00% (2)相对误差:±5%  11.土壤水分技术参数水分单位:﹪(g/100g) 含水率测试范围:0-100﹪ 误差小于0.5%  12.土壤中速效N、P、K三种养分一次性同时浸提测定、科学推荐施肥量(农业部速测行业标准起草者)  13.肥料中氮(N)、磷(P)、钾(K)等养分同时、快速、准确检测(专利技术)  14.测试速度:测一个土样(N、P、K)≤30分钟(含前处理时间,不需用户提供任何附件)  15.同时测8个土样≤1小时(含前处理时间)  16.仪器尺寸:43×34.5×19cm, 主机净重:5.1kg三、测试速度:  测一个土壤样品(N、P、K)≤30分钟,同时检测三个土壤样品(N、P、K)≤40分钟   测试一个肥料样(N、P、K)≤50分钟,同时检测三个肥料样品(N、P、K)≤1.5小时。四、测试误差:  土壤误差≤5% 肥料单项误差≤0.5%,氮磷钾三项误差≤1%。五、产品仪器特点:  全项目土壤肥料养分检测仪功能全:测试项目国内外全面(各类药剂均可选购)。  配套齐全:该仪器集药、器、仪为一体,携带方便,相当于一个小型实验室。适于农业服务部门或农资经销商、肥料厂商测土施肥和鉴别肥料真假。  操作简便、速度快捷,成品药剂开瓶即用,无须配置。  性能可靠:工作稳定性优于国家标准JJG179-90指标的6倍,重复性达到光栅型分光光度计指标水平。六、售后服务:  仪器整机质保五年,终身免费维修服务,免费邮寄仪器、免费培训。  终身免费提供土肥等农业相关技术支持!创新点:测土仪器,安卓智能操作系统,内置植物营养诊断图谱,一次性可快速检测12个样品,内置作物专家施肥系统,可对百余种全国农业、果树、经济作物的目标产量计算推荐施肥量,依据施肥配方科学指导农业生产。测土仪器
  • 泽泉科技应邀参加第七届国际作物科学大会
    2016年8月14-19日,国际作物科学领域的“奥林匹克”——第七届国际作物科学大会在北京市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届作物科学大会主办单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作物学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承办,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省农林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学院、中国农业科学学会协会、中国科技国际会议中心共同协办。本次会议规模宏大,国内外作物专家共2000多人齐聚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参会。泽泉科技作为亚洲唯一一家拥有高通量表型平台的公司受邀参加本次会议,就国内外作物科研进展及研究方法与国内外专家进行零距离沟通交流。 国际作物学会会场 作物生产是农业发展的基础,维系着人类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作物科学的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经济的生活需求,本次会议旨在促进作物科学同行们交流合作,共同分享最新的研究结果。国际作物学大会每4年召开一次,此次在中国召开,是国际同行对中国作物科学研究实力的认可。本次会议涉及科研方向众多,主要包括作物遗传学与基因组学、作物生物技术、育种和种子生产、农学和作物生理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化、作物生产和社会经济等方面。会场中心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众多会场座无虚席,来自世界各地的作物学专家畅所欲言,相互沟通科研进展。2016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同期举办。 泽泉科技展台 会议期间,泽泉科技向广大参会人员展示了AgriPheno™ 开放式高通量植物基因型-表型-育种服务平台、高通量植物样品智能采集系统SAS、植物光合作用测量的全方位解决方案、实验材料培养的解决方案、Heliospectra植物LED光照系统、引领光合研究进入3D时代的3D-IMAGING-PAM、高通量样品采集及自动存储管理方案、植物CT三维成像系统、植物多酚类物质测量解决方案、植物作物生理生态平台解决方案等,受到了众多参会人员的关注。针对我们的植物生理生态仪器以及高通量植物基因型-表型-育种服务平台的科研服务,许多专家学者到我们的两个展台进行了深入的咨询了解,也有一些使用过我们仪器的客户对我们的生理生态仪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且对仪器的使用以及维护再次进行了沟通交流。AgriPheno™ 高通量3D植物表型成像系统 此外,许多外国友人也对泽泉科技的植物生理生态仪器以及表型服务平台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对泽泉科技所做的工作评价很高。 展台交流 同时,在本次会议中,泽泉科技就2016年植物生理生态及表型技术研讨会向广大作物科学的科研工作者发出诚挚的邀约,引起了广大用户以及一些科研公司的热烈反响,更有一些作物学专家表示已经报名参加。本次参展得到了会议主办方和与会专家的大力支持,泽泉科技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2016年11月21-日25日,2016年植物生理生态及表型技术研讨会,泽泉科技与您不见不散!
  • 宁德拟建茶叶质量检测中心
    茶产业是福建宁德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全市涉及茶叶种植、采摘、加工、销售等涉茶人口约220万人。全市茶园面积85.85万亩,占全省的31.5%,茶叶总量达6.26万吨。全市茶园面积、产量均居全国产茶地(市)之首。茶产业已成为宁德农村经济中最为重要的产业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该市茶产业的经济效益并未达到理想化。  近年来,由于茶叶价格的低廉,一些茶农减少了种植面积甚至是改种其他农作物,这将影响宁德市茶产业的发展。造成茶叶价格低的原因有许多,但茶叶质量的优劣无疑是决定性的因素。如何提高茶叶质量,壮大茶产业?人大代表黄旭明和政协委员林棋都提出了各自的建议。  农药残留严重影响茶叶质量  黄旭明,福安城湖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对闽东茶产业发展有着深入的研究。他表示宁德市茶产业要发展壮大,首先要提高茶叶质量。因为茶叶质量的好坏决定着茶价,茶价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茶农的收入,而农药残留则影响茶叶质量。  许多茶农为了让茶叶增收,喷洒大量的高度农药杀虫导致茶青残留着农药。因此,有的茶农虽然茶产量提高了但并未增收。这极大地削弱了茶农的积极性,于是便出现茶农砍掉茶树改种其他经济作物。近几年,黄旭明在福安一些农村,为茶农免费提供低度农药,并对使用低度农药的茶青高价收购。但由于低度农药杀虫的效果慢于高度农药,一些茶农不愿使用。在今年的“两会”上他将关注降低农残,提高茶叶质量这一问题。  建设茶叶质量检测中心  “目前,我市茶产业发展存在重包装、轻品质现象。在华丽的包装后面,茶叶品质的参差不齐。”政协委员林棋如是说。  近年来,茶叶质量整体提升,但农残、重金属超标等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质量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所以,他觉得应支持茶叶质量检测中心的建设,以解决茶叶质量安全问题。通过建设茶叶质量检测中心,为宁德数千家茶叶企业提供质量保证,为茶叶企业打造精品茶及品牌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树立闽东优质茶叶产区的形象。
  • 泽泉科技应邀参加江苏省遗传学会2016年学术研讨会
    2016年10月29--31日,上海泽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应邀赴江苏省无锡参加了 “江苏省遗传学会2016年学术研讨会”,会期2天。本次会议主办单位为江苏省遗传学会,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以及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大会主题为“大数据时代的遗传学”,旨在推动江苏省遗传学的发展,交流遗传学的新成果,新进展。 大会开幕式现场 泽泉展台 会上邀请著名专家教授做大会报告,设植物、动物、医学、微生物遗传学分会场。来自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扬州大学、南京农大等多家高校和科研单位的20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了此次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水稻、棉花、小麦、甘薯、桑葚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子遗传育种基因定位与筛选等技术路线的创新与进展进行了深入讨论。同时许多青年研究者将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参会专家学者进行了分享交流。会议报告中,大豆种质资源研究和新品种培育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镒特别提出表型组的研究将是以后育种研究的创新点以及难点。 大会现场 泽泉展台交流 会议期间,泽泉科技向广大用户展示了德国WALZ公司光合作用测量仪器、高通量样品采集及自动化储存管理方案、全自动高通量植物表型平台方案、种子质量评价与检测方案、实验材料培养的解决方案、美国CID公司便携式测量方案,引起了众多专家的注意。高通量植物表型-基因型-育种平台AgriPheno吸引了广大与会人员的注意,对AgriPheno的科研服务内容与流程进行了详细的咨询。 本次参会得到了会议主办方和与会专家的大力支持,上海泽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 微生物组计划将创造新经济增长点
    近期,美国正式宣布启动旨在推进微生物组研究及相关技术创新的“国家微生物组计划”,目的是在所有生态系统、大自然及人造世界里提升最前沿的微生物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水平。  那么,究竟何为微生物组?微生物组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哪些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在此领域又该如何跟上国际步伐?对此,中科院微生物所所长刘双江接受了《中国科学报》记者的采访。  他介绍说,微生物组是由包括细菌、古细菌、真菌、原生生物和病毒等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其实,从滚烫的热泉到南极暗湖,微生物在地球上可谓无处不在,并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刘双江告诉记者,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许多科学家已充分意识到,解密人类基因组基因并不能完全掌控人类疾病与健康的关键问题,因为人类对与自身相伴共生的微生物菌群还了解甚少,对微生物的整体认知还不足其数量的百分之一。美国的“国家微生物组计划”由此应运而生。  “我们都知道,青霉素的发现延长了人类寿命。利用好一种微生物,就能拯救成千上万的个体生命,微生物的强大魅力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索。”刘双江强调,当前必须把微生物研究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强化微生物在解决人类健康、环境保护、能源等重大问题方面的作用。  他认为,只有这样,在微生物研究和开发上拥有良好基础的中国,才能开发属于自己的微生物组资源和技术研发重大工程,让微生物组产生的巨大潜在效益渗透到工业、农业等领域,并持续“发酵”,进而影响国计民生。  “微生物组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微生物作为地球上分布最为广泛、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命形式,其产业和临床应用前景将十分光明。因此,我们应该规划好自己的微生物组研发路线图。”刘双江为此呼吁,应充分利用微生物之间互相协作的优势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稳定的作用。“如今,无论是酿酒行业,还是作为新兴产业的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行业,都在蓬勃发展。如果我们深入解剖土壤和农作物微生物组,就能有效促进传统发酵行业和新兴生物产业的健康发展。”  针对未来我国的微生物组研究路线图设计,刘双江认为,未来将是微生物组的时代,我国的微生物组学以及研究技术必须走向世界及时代前沿。不过,他也强调,如今还有大量微生物在人体外难以进行人工培养,这些都限制了对微生物组的认识。“在当前的国际形势和国家需求下,独立自主地启动微生物组研究计划,将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为此,刘双江建议,如果能从国家层面统筹制定相关计划,将使学科得到整体性提升。此外,通过建立国家微生物组数据中心,利用大数据开展微生物组资源和技术开发,并在实施过程中回答实际的科学应用问题,积极开展人体微生物组、农作物微生物组、环境微生物组等方面的研究,可以全面发挥出我国在微生物资源研究以及测序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从而循序渐进地开展好人体、农业环境、传统发酵等方面的微生物组计划。“在此基础上,未来将会引发一轮新的微生物研究和开发热潮,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 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全球经济损失达数万亿美元
    近日,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的研究人员在《科学》发布报告称,厄尔尼诺现象预计将在今年再次出现,并将在全球范围内造成数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这项研究是第一批评估厄尔尼诺现象长期损失的研究之一,其预计的损失比之前研究估计的高得多。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变化影响深远,可引发毁灭性的洪水、干旱,造成农作物死亡、鱼类种群数量下降及热带疾病增加等。研究人员花费两年时间研究了1982-1983年和1997-1998年厄尔尼诺事件后几十年的全球经济,发现在每一次事件发生后的5年里,全球经济分别损失了4.1万亿美元和5.7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由贫穷的热带国家承担。研究人员预测,因为气候变化可能会加剧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频率和强度,即使世界各国对减少碳排放的承诺成为现实,21世纪全球经济损失也将达到84万亿美元。主要作者、达特茅斯学院地理学博士生Christopher Callahan表示,这项研究解决了一场争议,即社会从厄尔尼诺等重大气候事件中恢复的速度能有多快。他补充说,研究数据表明,厄尔尼诺现象后的经济衰退可能会持续14年,甚至更长。资深作者、达特茅斯学院地理学助理教授Justin Mankin说,这些发现凸显了一个影响经济损失的关键但研究不足的因素,即气候条件逐年变化。厄尔尼诺现象曾被描述为“气候变化的树干”,它改变着世界各地的天气,并影响各国经济。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全球各国领导人和公众理所当然地关注全球平均气温的持续上升。“但如果你在估计全球变暖成本时不考虑厄尔尼诺现象,那么你就大大低估了全球变暖的成本。”Mankin强调说,“厄尔尼诺现象的代价是极其高昂的,我们估算的损失比以前估算的要大几个数量级。”研究人员发现,1982-1983年和1997-1998年的事件导致1988年和2003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约3%。2003年,秘鲁和印度尼西亚等热带沿海国家的GDP下降了10%以上。“我们既需要缓解气候变化,也需要在厄尔尼诺现象的预测和适应方面投入更多资金,因为这些事件只会放大全球变暖的成本。”Mankin说。Callahan说,2023年厄尔尼诺现象预计将在海面温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的时候出现。上一次大型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2016年,使那一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此后的7年里,全球变暖加剧。此外,世界正在出现持续的厄尔尼诺现象。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预计,厄尔尼诺现象在夏末出现的几率超过80%。“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热带国家的经济增长可能会在未来十年内受到严重影响,与没有厄尔尼诺现象的国家相比,其全球生产力将损失数万亿美元。”Callahan说。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天府种业实验室成立,聚焦10个方向展开技术攻关
    3月23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天府种业实验室揭牌暨“1+9”揭榜挂帅科技攻关启动会在成都举行。会上,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天府种业实验室(以下简称“天府种业实验室”)揭牌成立,旨在建设全国一流种业创新平台。天府种业实验室依托省农科院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科学观察站、海南南繁育种工程中心、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等66个技术支撑平台组建,下设管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实验室主任委员会和实验室部门4个机构,将围绕4个方向设立功能实验室,强化种质资源精准鉴定、生物育种技术开发、优异基因挖掘利用和抗逆生理生化研究,实现分子育种从2.0到4.0的跨越,选育一批绿色新品种。会上还举行了省农科院“1+9”揭榜挂帅科技攻关任务签约仪式,10位领衔首席科学家签下任务书,标志着“1+9”揭榜挂帅科技攻关正式启动。“1+9”揭榜挂帅科技攻关任务共设置10个攻关方向,包括1个主攻方向和9个平行攻关方向。1个主攻方向为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挖掘及其精准鉴定与利用前沿技术;9个平行攻关方向分别为主要粮油作物优质抗逆突破性新品种、重要特色经济作物优质突破性新品种、水产(蚕)畜禽突破性新品种、耕地质量提升及环境治理重大技术、生物安全前沿技术、功能食品核心技术、综合种养核心技术及智能农机装备、天府农科发展战略研究基础理论和支撑技术、绿色丰产突破性栽培技术。各攻关方向的任务期为10年。力争通过10年攻关,全面建成10个一流创新团队,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持续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加快乡村振兴发展提供高效科技支撑。
  • 第七届国际作物科学大会 泽泉科技与您不见不散
    第七届国际作物科学大会将于2016年8月14-19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BICC)召开。国际作物科学大会每四年举办一次,是作物科学领域的“奥林匹克”,为推动世界作物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七届国际作物科学大会是中国首次获该大会的主办权,会议将以“作物科学—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设置作物种质资源与进化、遗传学与基因组学、生物技术、育种与种子生产、农学与作物生理学、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品质与加工、作物生产与社会经济等多个议题。作为业内专注于高端科研设备研发、系统集成、技术推广、咨询、销售和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上海泽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应邀参加本届大会。 会议期间,泽泉科技将携德国WALZ、德国LemnaTec、美国CID等公司向广大参会人员展示:植物光合作用测量全方位解决方案、AgriPheno开放式高通量植物基因型-表型-育种服务平台、调制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3D-Imaging-PAM、便携生理生态仪器等。 欢迎您到上海泽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台参观交流。我们的展位号是255、268,咨询电话021-32555118,泽泉科技竭诚为您服务,期待与您的交流和合作。
  • 转基因技术何去何从 看农业部如何表态
    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line-height: 1.75em "目前,我国科研人员克隆了100多个重要基因,获得1000多项专利,取得了抗虫棉、抗虫玉米、耐除草剂大豆等一批重大成果,我国自主基因、自主技术、自主品种的研发能力显著提升。13日,农业部就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关心的农业转基因情况召开发布会。/span/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介绍,今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要“加强农业转基因技术研发和监管,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慎重推广”。全球转基因研发发展势头强劲,研发对象更加广泛,已涵盖了至少35个科,200多个种,涉及大豆、玉米、棉花、油菜、水稻和小麦等重要农作物,以及蔬菜、瓜果、牧草、花卉、林木及特用植物等 研究目标更加多样,由抗虫和抗除草剂等传统性状向抗逆、抗病、品质改良、营养保健拓展 转基因技术更加精准,基因编辑技术、定点重组技术的突破使基因操作实现安全化、精准化。/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廖西元强调,中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必须在转基因技术上占有一席之地,为此,国务院2008年批准设立了转基因重大专项,支持农业转基因技术研发。目前,我国基因克隆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专利总数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在国际上率先将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水稻、小麦等作物育种,创新了基因删除、定点重组等安全转基因技术 培育出一批抗虫水稻、抗虫玉米、抗除草剂大豆新品系,育成新型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147个,减少农药使用40万吨,增收节支社会经济效益450亿元 布局建设了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和检测监测技术平台,研制了一批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和检测监测新技术、方法、标准 形成了稳定的人才队伍,构建了完善的转基因生物及产品安全评价和监测检测技术体系,有能力确保转基因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安全。/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廖西元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将以核心技术为主的抢占科技制高点战略,瞄准国际前沿和重大需求,克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育种价值”的新基因 以经济作物和原料作物为主的产业化战略,加强棉花、玉米品种研发力度,推进新型转基因抗虫棉、抗虫玉米等重大产品的产业化进程 以口粮作物为主的技术储备战略,要保持抗虫水稻、抗旱小麦等粮食作物转基因品种的研发力度,保持转基因水稻新品种研发的国际领先地位。/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br//p
  • 农业部明确10个学科领域的观测监测任务
    为长期系统地对农业生产要素及其动态变化进行科学观察、观测和记录,阐明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以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指导农业生产,农业部决定在全国启动土壤质量监测等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日前,农业部发布关于启动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的通知。  通知内容显示:  系统布局  在任务方面,涉及到土壤质量、农业环境等10个学科领域(详见附件1),起步阶段可聚焦重点指标,积累经验、夯实基础后,再全面安排。在实施主体方面,依托农业部部属三院、省地农业科研院所、涉农高校和相关技术机构等,在全国布局一批负责观测监测的国家农业科学实验站和负责数据分析研究的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总体目标  到2020年,建立由500个左右国家农业科学实验站、10个国家农业科技数据中心和1个国家农业科技数据总中心等构成的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网络,按照统一规范的数据标准,构建土壤质量、农业环境等10个学科领域的基础数据库,研究提出一系列的专业性、综合性分析报告,为科技创新、政策制定等提供服务和支撑。  工作任务  在土壤质量方面,重点监测土壤质量状况、肥料效应变化等。在农业环境方面,重点监测种植结构、气候变化等对农业环境的影响。在植物保护方面,重点监测农作物及草地病虫草鼠害发生、流行规律和变化趋势。在畜禽养殖方面,重点开展畜禽种质资源收集和养殖环境监测。在动物疫病方面,重点监测重要疫病分布、流行规律及发展趋势。在作物种质资源方面,重点开展种质资源收集、整理、分析以及精准鉴定。在农业微生物方面,重点开展优异功能菌株筛选、保藏、评价。在渔业科学方面,重点了解我国水生生物资源衰退原因及水产外来物种分布状况。在天敌等昆虫资源方面,重点开展优异天敌等昆虫资源的收集评价。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重点开展主要农产品品质鉴定、污染物残留评价及预警分析。  工作要求  系统布点观测:经与各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农业科学院等充分协商,初步遴选了456个国家农业科学实验站(详见附件2),开展试运行工作。涉农高校等单位的观测监测站点,将在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启动运行、积累经验后再遴选布局。  规范数据采集。要抓紧组建10个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和1个国家农业科学数据总中心(详见附件3),确保工作经费和人员队伍。围绕10个学科领域,制定工作方案和观测监测、数据采集的标准规范,经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组织论证后,于2017年4月正式发布实施。  附件110个学科领域的观测监测任务序号重点任务(一)作物种质资源 01主要粮食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 02主要棉油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 03主要果树种质资源精准鉴定 04主要蔬菜种质资源精准鉴定 05主要经济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 06主要热带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 07饲用植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 08中国起源作物、乡土草种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二)土壤质量 09粮田土壤理化和生物性状及田间生物群落监测 10菜田土壤理化和生物性状及田间生物群落监测 11果园土壤理化和生物性状及田间生物群落监测 12茶桑园土壤理化和生物性状及田间生物群落监测 13热区农田土壤理化和生物性状及田间生物群落监测 14设施农田理化和生物性状及田间生物群落监测 15草地土壤理化和生物性状监测 16机械作业方式对农田土壤环境影响监测 17机械化作业的技术性能参数监测(三)农业环境 18粮食主产区耕作制度和种植结构变动监测 19产地环境健康及危害因子监测 20气候变化对主要农作物影响监测 21农田水分与灌溉水质监测 22有机化学投入品对农业环境影响监测(四)植物保护 23粮油作物重要病虫种群、个体变化与抗药性监测 24果树重要病虫种群、个体变化与抗药性监测 25蔬菜重要病虫种群、个体变化与抗药性监测 26经济作物重要病虫种群、个体变化与抗药性监测 27主要热带作物病虫种群监测 28重大检疫性有害生物种群、个体变化及抗药性监测 29农作物迁飞性害虫种群、个体变化与抗药性监测 30刺吸性害虫种群、个体变化与抗药性监测 31地下害虫种群、个体变化与抗药性监测 32农田杂草监测 33农田鼠种群、个体变化与抗药性监测 34作物流行性病菌变异与抗性监测 35重要病虫对主要粮食作物主推品种致病力变化监测 36草地病虫鼠毒害草种群与个体变化监测(五)畜禽养殖 37主要畜禽种质资源鉴定 38饲料营养价值与营养需求监测 39养殖结构和养殖方式变化监测 40大中型养殖场环境变化监测 41畜禽粪便成份变化监测(六)动物疫病 42动物重要疫病监测 43动物流感病原变异监测 44口蹄疫病原变异监测 45人兽共患病病原变异监测 46寄生虫病变异监测 47细菌性病原和耐药性监测 48重点防范的养殖动物外来病监测 49重要畜禽营养代谢与中毒病监测 50动物屠宰和产品风险监测 51水产养殖重大及新发疫病流行病学监测(七)农用微生物 52肥效微生物资源收集与鉴定评价 53生防微生物资源收集与鉴定评价 54饲料/酶制剂微生物资源收集与鉴定评价 55环境能源转化微生物与基因资源收集与鉴定评价 56栽培用食用菌资源收集与鉴定评价(八)渔业科学 57中国土著鱼种生物多样性评价 58内陆流域濒危水生动物种群评价 59水产外来种调查分中心与生态安全评估监测 60近海养殖结构与环境容量评估监测 61典型流域水产养殖结构和养殖方式变化监测 62渔业水域环境污染与生态效应监测 63远洋渔场及关键渔业资源调查评估监测 64水产养殖生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与种质核心群监测(九)天敌等昆虫资源 65农作物天敌昆虫及天敌螨类资源监测 66特殊生境作物天敌昆虫及天敌螨类资源监测 67新型蛋白质来源的昆虫资源收集评价(十)农产品质量安全 68粮食质量与安全科学数据监测 69油料质量与安全科学数据监测 70蔬菜质量与安全科学数据监测 71果品质量与安全科学数据监测 72畜禽产品质量与安全科学数据监测 73奶产品质量与安全科学数据监测 74水产品质量与安全科学数据监测 75特色产品质量与安全科学数据监测 76热作产品质量与安全科学数据监测 77农业投入品质量与安全科学数据监测   附件2国家农业科学实验站(试运行)名单  附件3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总中心名单序号名称依托单位(一)数据总中心01国家农业科学数据总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二)数据中心01国家作物种质资源数据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02国家土壤质量数据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03国家农业环境数据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04国家植物保护数据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05国家畜禽养殖数据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06国家动物疫病数据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07国家农用微生物数据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08国家渔业科学数据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09国家天敌等昆虫资源数据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10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数据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 2024农业科技风气云涌,科技企业大盘点
    近日,全球领先的农业科技企业Agmatix的首席执行官Ron Baruchi概述了未来一年农业科技行业的发展趋势,Ron Baruchi认为2024年是农业科技的关键之年,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兴起、数字孪生对实验的优化以及云技术解决方案的创新等,将为农业带来新一轮的技术革命。仪器信息网盘点了国内10家因其创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而受到关注的农业科技公司。1.托普云农托普云农成立于2008年,为国内先行的数字农业综合服务商,致力于用科技改变传统农业。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为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与数据服务。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浙江省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浙江省农业骨干龙头企业、浙江省院士专家工作站、浙江省大数据应用示范企业等省部级荣誉。 聚焦传感器、智能装备、大数据、光谱分析五大领域,凭借在数字农业领域十多年的服务表现和探索建设成果,深得农业主管部门认可。2.极飞科技极飞科技成立于2012年,专注于将无人机、机器人、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旨在推动农业进入自动化、精准高效的4.0时代。2018年,极飞云成为中国民航唯一许可的农业无人机管理系统。2020年斩获“全球精准农业创新奖”,荣膺路透社“可持续发展创新奖”。3.丰农控股深圳市丰农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产业、教育、科技、资本为一体的农业产业服务集团, 于 2018年成立于深圳。丰农控股生态成员企业包含大丰收农资商城、大丰收植保、丰诚上品、天天学农、识农等,通过产前农资作物全程解决方案、产中科学植保、农业培训、作物病虫害检测、产后农产品上行等农业服务,为农民提供作物全程解决方案。2022年7月,入选2022年《财富》中国最具社会影响力的创业公司名单。4.爱科农爱科农成立于2016年,是中国首家农作物智能种植决策平台,爱科农公司自主研发的全生育期人工智能种植决策平台,将事前规划、事中追踪、事后监测的全方位种植智能决策技术和领先的植物-土壤-大气连续体数字化模型成功进行了商业化,可以为农业种植者提供智能管理决策指导。爱科农的科研团队由多国科研机构的科学家及数位博士组成。公司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英国皇家洛桑学院、德国拜耳集团等世界顶尖机构合作,持续推进农业人工智能领域的相关研究,携手全球合作伙伴共同开拓数字农业时代的新边界。已经有IDG资本(领投)、高瓴创投(领投)投资爱科农。5.科百科技科百科技成立于2008年,主要服务于具有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包括水果、茶叶等。团队核心在研发生产智能化、低功耗的农业物联网系统和产品,包括基于传感器和物联网组网设备的无线网络数据采集及监测系统、无线网络控制系统、作物水肥、病虫害及温室环境数字模型,以及农作物精准栽培云平台等。从而实现数据获取到应用的全过程,为农户提供作物精准种植的解决方案。科百科技背靠中国农科院、山东农大、华南农大等主要农业科研机构专家资源,科百科技聚集了一支60余人规模的农业物联网队伍,下设有山东科百、奥地利科百和俄罗斯科百,拥有来自六个国家的精准农业和物联网复合型团队,产品已经在中国、美国、欧洲、俄罗斯和以色列等30多个国家落地应用。高捷资本投资经理李磊表示:“农业物联网、数字植保等数字农业技术属于高捷资本布局的重点方向。未来伴随农业技术渗透率提升,农业物联网技术为载体的新型种植方案和经营模式占比将会逐步提高,属于国务院一号文件重点支持的新兴技术。而科百科技是少数打通农业物联网与精准种植技术的农业科技企业。”6.百奥云百奥云成立于2018年,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育种行业,目前其智能育种平台涵盖了育种表型数据系统、基因型大数据系统、种质资源管理系统、全基因组选择系统、基因组数据库工具、百奥E采等系统或工具。百奥云已有几十家签约客户,包含隆平高科、中国林木种子集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等。另外,知名科技公司大疆创新、海康威视、中兴通讯和华为也布局了农业领域:大疆农业:2012 年,DJI 大疆创新将全球卓越的无人机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并于 2015 年创立大疆农业。如今,大疆农业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基于无人机技术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推动全球农业的发展革新和进步。从2020年起,大疆农业将业务重心投入海外市场,并把在中国市场积累了五六年的经验成功复制到海外。截至2023年年底,大疆农业无人机作业过的逾百个国家和地区中,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规模化应用,覆盖玉米、大豆、水稻、小麦等大田作物及咖啡、茶叶、柑橘、棉花、甘蔗等经济作物。海康威视:智能物联龙头企业海康威视(002451.SZ)也在数字农业方面继续发力。海康威视的多光谱植被监测仪可通过实时采集高精度的植被光谱数据,快速转换为反馈植被生长状况的多种植被指数数据。植被也通过“生理指标”反映出其健康状况,例如冠层氮素含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及相关部位水分含量等。从原理上来看,这些指标在不同光谱波段会有明显的吸收和反射特征,因此通过计算特定波段的光谱吸收和反射情况可间接掌握植被的生长变化趋势。中兴通讯: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由中国移动、中国移动吉林公司、中兴通讯联合打造的吉林省大安市盐碱地5G智慧农业项目荣获“5G货币化卓越奖”。华为也提供了智慧农业方案。在海外,值得关注的农业科技公司有哪些呢?全球数据科学公司StartUs Insights为探索2024年农业科技前景,重点推荐了20家全球值得关注的农业科技初创公司,其核心技术包括农业摄影测量、病害预监测、家禽生物安全、综合杂草管理等。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