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仪器信息网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专题为您整合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话题讨论。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相关的资讯

  •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力学测试研究进展
    为帮助业内人士了解试验技术发展现状、掌握前沿动态、学习相关应用知识,仪器信息网将于2024年8月13日举办第三届试验机与试验技术网络研讨会,搭建产、学、研、用沟通平台,邀请领域内科研与应用专家围绕试验机产业发展、试验技术研究与应用、行业标准等分享报告。期间,上海材料研究所潘星博士分享报告《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力学测试研究进展》,讲述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重要的力学测试及其测试标准,介绍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力学性能表征方法及其研究进展。本会议将于线上同步直播,欢迎试验领域科研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等报名参会!附:第三届试验机与试验技术网络研讨会详情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testingmachine2024/
  • CSTM发布《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超低温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团体标准
    近日,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CSTM标准委员会)批准发布T/CSTM 00653—2022《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超低温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团体标准,并将于2022年8月27日起正式实施。该团体标准规定了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超低温力学性能试验的试验原理、试验设备、试样、试验步骤、试验结果和试验报告;适用于连续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在-183 ℃~-269 ℃超低温下进行拉伸、面内压缩、弯曲和剪切等力学性能试验,超出上述温度范围及树脂浇铸体和塑料的超低温力学性能试验可参照使用。该标准起草人:渠成兵、肖红梅、黄传军、刘玉、付绍云、刘德博、张健、左小彪、史汉桥、李元庆、矫维成、杨帆、蔡浩鹏、张红菊、陈超。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北京玻璃钢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国标(北京)检验认证有限公司、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标准文本:标准下载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1091668.shtml
  • Nature Communications:纳米红外研究无机纳米颗粒-聚合物复合材料界面效应
    Nature Communications:纳米红外研究无机纳米颗粒-聚合物复合材料界面效应布鲁克纳米表面事业部 魏琳琳 博士英文题目:Nature Communications: Unraveling bilayer interfacial features and their effects in polar polymer nanocomposites摘要以聚合物为基体,无机纳米粒子为填料的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电学和热学性能。纳米颗粒和聚合物之间的界面效应通常被认为是实现这些性能增强的关键因素。然而,如何理解界面效应以及界面微区的结构与性能是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领域长期面临的基础性难题。近期,来自武汉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伍伦贡大学等学校的科学家们将Bruker的光热诱导纳米红外技术与其他先进技术相结合,直接探索纳米颗粒-聚合物纳米级界面区域。研究发现无机纳米颗粒与聚合物基体的界面存在强极性构型的“双界面层”结构,包括10纳米厚的内层和大于100纳米的外层界面。分子动力学及相场模拟结果表明纳米颗粒表面电势以及颗粒间距的协同作用是形成界面极性构型的关键作用机制。这项研究的结果有助于阐明界面处的相互作用机制,并为制备纳米复合材料以获得最佳性能提供有价值的见解。利用无机纳米粒子/聚合物复合材料的高极性“双界面层”行为,科学家们在具有超低无机填料含量的纳米复合材料中获得了显著增强的介电及压电性能。相关研究成果以Unraveling bilayer interfacial features and their effects in polar polymer nanocomposites为题,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实验内容实验选择典型的铁电聚合物PVDF作为基体,填充TiO2纳米颗粒。其中PVDF膜层的厚度低于纳米颗粒的直径,使TiO2能够暴露在膜层表面(图1 a)。图1b,c 样品表面和横截面的SEM图像显示颗粒表面存在约10nm的包裹层。HADDF和碳成像图(图1d,f)进一步表明10nm的结合层富含碳元素,为有机碳链键合在纳米颗粒表面。采用布鲁克nanoIR3纳米红外系统进一步研究了界面区域的化学结构(图1 e f)。采用PVDF极性构象的波数(866cm-1)和非极性构象的吸收波数(766cm-1)进行红外成像,分别对应图1f中图和右图。红外成像图显示纳米颗粒周围存在100nm以上强极性构象区域。压电力显微镜(PFM)采集平行于膜平面和垂直于膜平面的L-PFM图像及面外V-PFM图像,结果显示颗粒的L-PFM呈现一半亮一半暗的结构,V-PFM呈现全亮的结构。表明纳米颗粒/聚合物的内层界面区域内偶极子的极化方向垂直于纳米颗粒表面。综合以上的观测结果,作者揭示了无机纳米颗粒与聚合物基体的界面存在强极性构型的“双界面层”结构, 由10nm的极性偶极子内层界面的和100nm强极性构象的外层界面组成。 图1 直接观测无机纳米颗粒与聚合物基体的“双界面层”结构作者采用nanoIR3纳米红外系统进一步研究了纳米颗粒的间距对界面效应的影响(图2)。距离较远的纳米颗粒会形成强极性构象结构界面(图2 b左图);距离相对较近的纳米颗粒,其界面区域相互重叠,将抑制极性构象的形成(图2 b中图);纳米颗粒相互连接时,界面区域也倾向于相互合并(图2 b右图)。FTIR检测不同TiO2纳米颗粒含量的宏观材料中极性构象的比例(840 cm&minus 1/766 cm&minus 1及 1279 cm&minus 1/766 cm&minus 1峰强比),TiO2纳米颗粒含量0.35%时极性构象最多,继续增加纳米颗粒含量,由于纳米颗粒间距变小,界面区域相互重叠使极性构象含量降低。分子动力学及相场模拟表明极性构象界面的形成取决于纳米颗粒表面电势以及颗粒间距的协同作用。图2 纳米颗粒/聚合物复合材料界面极性区域采用纳米叠层设计(Al2O3/PVDF/ Al2O3)表征单一界面层的贡献。纳米叠层纳米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εr与PVDF的膜厚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并随着PVDF膜厚的减小而增加。由于界面极性层的影响,纳米叠层纳米复合材料显示出比Al2O3(εr~9.8)和PVDF(εr~7.8)更高的εr。而Al2O3 (15 nm)/PVDF (10 nm)/Al2O3 (15 nm)/PVDF (10 nm)/Al2O3 (15 nm),包含两层内层界面层结构,表现出86 J/cm3的超高介电能量密度,远高于文献报道的纳米复合材料的介电能量密度。同时具有76%的能量效率,与大多数介电聚合物或纳米复合材料相当。图3 内层界面层增强复合材料介电性能 总结借助于布鲁克纳米红外系统,直接观测到纳米颗粒-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极性界面构象,并研究了颗粒间距对极性构象的影响。结合其他科学工具的结果,本文的工作促进了对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中界面基础科学问题的理解,可为高性能极性聚合物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开发提供指导,并推动介电储能、电卡制冷、柔性压电传感等高新前沿技术领域的发展。 本文相关链接:Unraveling bilayer interfacial features and their effects in polar polymer nanocomposites [J] Nature Communications volume 14, Article number: 5707 (2023)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41479-0
  • 技术线上论坛丨10月15日《现场演示:利用原子力-红外技术(AFM-IR)进行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红外成像与光谱测量》
    [报告简介]轻敲模式Tapping AFM-IR+是AFM-IR技术(也称为PiFM, PTE and PTIR)新检测模式,该技术通过探测AFM微悬臂对样品光-热膨胀的响应信号,实现样品局域红外吸收信号的测量。我们将现场演示:在10 nm空间分辨率下,对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化学组分进行纳米尺度红外成像,以及红外光谱和高光谱测量。您将了解到neaspec如何实现:∮ 无机械外力干扰下和无伪影信号的红外吸收谱测量∮ 样品无损条件下,得到的佳数据∮ 无需实操经验下即可获取高质量信号[主讲人]Stefan Mastel博士和Sergiu Amarie博士[报告时间]2020年10月15日(星期二) 11:00 PM-12:00 PM (CST)请点击注册报名链接,预约参加在线讲座[注册链接]PC端用户点击https://www.neaspec.com/events/live-demo-afm-ir-imaging-and-spectroscopy/?from=singlemessage报名 ,手机用户请扫描上方二维码进入报名[技术线上论坛]http://www.qd-china.com/zh/n/2004111065734
  • “聚”先锋 | 热分析在聚合物研究中的应用之热重篇
    热重分析(TG或TGA)是指测量程序控制温度和气氛条件下试样质量对温度或时间变化的一类技术;热重分析除直接给出试样质量随温度变化的信息(TG谱)外,还可以同时给质量变化率(DTG谱)随温度变化信息。典型的热重谱图如下图所示。热失重曲线通常包含几个部分:第一阶段,小量的初始失重,来源于溶剂的脱附;第二阶段,有时还有第三阶段,通常是试样分解的结果。热重分析在聚合物研究中主要用于评价热稳定性、定性鉴别聚合物、研究热降解动力学和机理和分析复合材料组成等。下图是几种常见聚合物的热重谱图,可以看出,几种聚合物的热分析温度显著不同,其中PI较其他几种聚合物而言有着更高的热分解温度(注:热分解温度只能用于评价聚合物热稳定性,并不标示聚合物作为的材料使用的最高或者最低使用温度,见后文)。由于不同聚合物有着较为典型且不同的热分解温度,因此,热重分析也常被用于根据热分解温度定性鉴别聚合物。除了上述用途外,热重分析还常被用于共聚物组成或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组分分析。下图是EVA树脂的热重谱图,由于VA(Vinyl Acetate)与E(Ethylene)部分有着显著不同的热分解温度,可以将二者界定开来,进而由其质量损失率确定二者的占比。除了共聚物组成分析外,热重分析还可用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组分分析。下图是一种橡胶的热重谱图,可以由各段的热损失率推测其在该橡胶重的占比。注意除温度改变外,上述示例中通过改变气氛来界定聚合物及其填充炭黑的占比。
  • 钱义祥——高分子物理与聚合物热分析
    高分子物理与聚合物热分析热分析老人钱义祥2018-05-10  « 高分子物理» 、« 高分子物理的近代研究方法» 、« 新编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 、« 聚合物结构分析» 、« 聚合物量热测定» 、« 热分析与量热学» 手册、« 高聚物与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热分析» 等专著中,论述了高分子物理理论和近代研究方法。聚合物热分析是高分子物理的近代研究方法之一,高分子物理是高聚物热分析的理论基础,用高分子物理的概念解析热分析曲线,探索聚合物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一、高分子物理与聚合物热分析  1.聚合物热分析  热分析是在程序控温(和一定气氛)下,测量物质的某种物理性质与温度或时间关系的一类技术。热分析是研究物质变化和变化规律及调控变化的近代研究方法。聚合物热分析的研究对象是高聚物。聚合物热分析最常用的热分析方法是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在特别情况下,也采用热机械分析(TMA)和热分析联用技术(TG/气体分析)。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是在程序控温(和一定气氛)下,测量输入给试样和参比物之间的热流速率或加热功率(差)与温度或时间关系的技术。DSC在高聚物研究中的应用有:  研究结构及动态变化   表征玻璃化转变和熔融行为   分析多组分高聚物体系的组成   研究高聚物链缠结及化学交联   研究高聚物的结晶行为   表征高聚物的微相结构   研究高聚物共混相溶性   反映共混高聚物中组分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聚合物的热历史和处理条件对高聚物结构的影响。  动态热机械分析DMA是用来测量样品在周期交变应力作用下,其动态力学性能与时间、温度、频率等函数关系的一种仪器。动态力学热分析测定高分子材料(非晶高聚物、结晶聚合物、交联聚合物、共混高聚物)在一定条件(温度、频率、应力或应变水平、气氛和湿度)下的刚度与阻尼 测定材料的刚度与阻尼随温度、频率或时间的变化,得到高聚物的温度谱、频率谱和时间谱。用高分子物理理论解读DMA的温度谱、频率谱和时间谱,获得与材料的结构、分子运动、加工与应用有关的特征参数。  聚合物热分析是高分子物理的近代研究方法之一,是近几十年中热分析发展最活跃的领域。它已经应用到聚合物结构与性能研究的几乎所有领域。运用聚合物热分析研究(测试)聚合物的非晶态(玻璃化转变及ΔTg) 聚合物的结晶态(结晶-熔融过程、熔点和熔融晗ΔH、结晶温度和结晶晗、温度对结晶速度的影响、结晶温度对熔点的影响、、高分子的链结构对熔点的影响、共聚物的熔点、杂质对聚合物熔点的影响、结晶度测定) 聚合物液晶态 高分子共混物的相容性、嵌段共聚物的微相分离、聚合物的高弹性与黏弹性(聚合物的力学松弛-蠕变、应力松弛、滞后现象、力学损耗、黏弹性与时间、温度的关系-时温等效)、表征力学松弛和分子运动对温度和频率的依赖性等。上述热分析研究的问题都是高分子物理所关注的问题。  热分析是高分子物理的近代研究方法,它辅以其它近代研究方法,如光谱、波谱、色谱、激光光散射、X射线和电子显微技术等方法,运用高分子物理理论,弄清高聚物的一级、二级和聚集态结构,并研究结构与材料功能和性能之间的关系。由此合成具有预定性能的高分子材料,或根据需要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改性合成高聚物或天然高分子以创建新的材料。同时,研究高聚物结构对材料加工流动性的影响,确定材料加工成型工艺。研究高聚物分子运动,弄清材料的力学性能、流变性、电学性能。由此,在高分子物理指导下不断制备出预期的高分子材料。  热分析方法是在不断发展的。如示差扫描量热仪DSC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DSC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高分子物理尤其是高分子结晶学相关问题研究的常规实验手段。然而随着对高分子结晶和熔融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者们对DSC的温度扫描速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对于结晶速率较快的半结晶高分子而言,在不够快的冷却速率条件下从熔体降温至较低温度的过程总是能够发生结晶成核,从而干扰了在较低温度区域对高分子结晶成核行为的研究。  其次,高分子材料在诸如注射、吹拉膜和纺丝等实际加工过程中发生结晶时的冷却速率均大于常规DSC所能提供的降温速率,因此很难利用常规DSC模拟研究高分子在实际加工过程中所经历的结晶环境。第三,大多数半结晶高分子折叠链片晶都处于亚稳状态。在常规DSC的升温扫描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伴随高分子片晶由亚稳态向更稳定状态的转变,从而干扰最终的熔融实验结果,使得我们难以获得最初的高分子晶体内部聚集态结构相关信息。  近年来,出现了商业化的闪速示差扫描量热仪FlashDSC。推动了高分子结晶研究的进展。因为高分子结晶与熔融问题的研究不仅对高分子科学的发展至关重要,与高分子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也密切相关。随着对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高分子结晶与熔融行为的表征对实验手段提出了新的、更高水平的要求。闪速示差扫描量热仪FlashDSC所具备的快速升降温能力、超高的时间分辨率、易于操作等特点,在高分子结晶与熔融问题的研究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FlashDSC在高分子的结晶方面的应用有:FlashDSC可以实现对熔体降温过程中结晶成核和生长的精确控制,甚至可以得到大多数半结晶高分子的无定形态,从而为大过冷度下高分子等温结晶的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FlashDSC所具备的超快速降温能力可与加工过程中的冷却速率相匹配,这为加工过程中结晶行为的模拟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FlashDSC研究高分子结晶问题的实例有:等温总结晶动力学 等温晶体成核动力学 非等温结晶峰比较 成核剂和填料对结晶行为的影响 共聚单元对高分子结晶的影响。  FlashDSC用于高分子晶体的熔融研究:快速升温可精确地判断高分子晶体的升温退火行为,并且时间窗口与分子模拟相互衔接,在一定程度上可了解亚稳态原生高分子晶体的信息。通过进一步的应用与拓展,诸如多尺度下高分子晶体的熔融行为和极性大分子热降解温度之上的熔融行为都可以得到有益的探讨。  FlashDSC研究高分子晶体熔融问题的实例有:升温扫描过程中多重熔融峰的鉴别 高分子片晶不可逆熔融 高分子片晶可逆熔融 极性大分子晶体的熔融。  总之,FlashDSC在高分子结晶和熔融行为相关问题的研究上有望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推动高分子结晶学相关基础理论的进一步深化与完善。[1]  2.高分子物理  高分子物理物理学是探讨物质的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高分子物理属于物理学的一个分支。高分子物理从分子运动的观点阐明高分子的结构和性能的关系。通过分子运动揭示分子结构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基本规律。  高分子物理的内容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第一方面是高分子的结构,包括单个分子的结构和凝聚态结构。结构对材料的性能有着决定性性的影响。第二方面是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其中主要是黏弹性,这是高分子材料最可贵之处,也是低分子材料所缺乏的性能。研究黏弹性可以借助于力学方法(DMA方法)。结构和性能之间又是通过什么内在因素而连接起来的呢?这就是分子运动。因为高分子是如此庞大,结构又如此复杂,它的运动形式千变万化,用经典力学研究高分子的运动有着难以克服的困难,只有用统计力学的方法才能描述高分子的运动。通过分子运动的规律,把微观的分子结构与宏观的物理性能联系起来。因此,分子运动的统计学是高分子物理的第三个方面。  高分子结构、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和分子运动统计学三部分组成高分子物理。高分子物理涉及高聚物结构表征、分子运动、物理改性及理论研究。在高分子科学的发展历程中,高分子化学是基础。高分子化学研究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设计、合成及改性,它担负着高分子科学研究提供新化合物、新材料及合成方法的任务。高分子物理是高分子科学的理论基础,它指导着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设计和高聚物作为材料的合理使用。高分子物理涉及高分子及其凝聚态结构、性能、表征,以及结构与性能、结构与外场力的影响之间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高分子工程研究涉及聚合反应工程、高分子成型工艺及聚合物作为塑料、纤维、橡胶、薄膜、涂料等材料使用时加工成型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高分子成型理论、成型新方法等内容。当前的高分子科学已形成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工程三个分支领域互相交融、互相促进的整体学科。[2]  高分子科学是一门新兴科学。它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才艰难诞生。高分子物理也就在这个过程产生,并且为高分子科学的诞生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高分子科学领域诺贝尔奖获得者H.Staudinger(1953年),Ziegler和Natta(1963年)、P.J.Flory(1974年)、A.J.Heeger,GacDiarrnid及H.Shirakawa(2000年)的重大贡献主要是建立在可靠的高分子表征基础上。我国老一辈高分子科学家钱人元、唐敖庆、冯新德、钱保功、徐僖、程镕时等均具有坚实的高分子物理理论基础,他们为高分子科学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3]  3.高分子物理与聚合物热分析  高分子物理的基本理论、研究领域及研究方法是高分子物理的基本内容。聚合物热分析研究对象辖于高分子,是高分子物理的近代研究方法之一。聚合物热分析的研究领域和高分子物理的研究领域常常是相叠的,热分析研究的问题常常就是高分子物理所关注的问题。下面从四个方面讨论高分子物理与聚合物热分析的关系。  1)« 高分子物理» 关于高分子物理的研究方法的论述  何曼君编著的« 高分子物理» 一书的内容提要中,特别指出该书较为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高分子物理的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表明高分子物理的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是高分子物理的基本内容。  « 高分子物理近代研究方法» 一书基于高分子物理基本原理和理论,介绍了如何测定和研究高聚物的近代研究方法。高分子物理近代研究方法很多,热分析是高分子物理近代研究方法之一。  2)高分子物理是一门理论和实验结合的精确科学  高分子物理是一门理论和实验结合的精确科学。为了有效地研究和开发高聚物新材料,常常运用高分子物理和近代研究方法(热分析)研究聚合物结构与性能和功能的关系。  3)高分子物理理论解析热分析曲线  热分析是高分子近代物理研究方法之一。热分析实验得到高聚物的热分析曲线,仅显示真理,却不证明真理。高分子物理是聚合物热分析的理论基础。只有用高分子物理理论对热分析曲线进行解析才能阐明高分子的性能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用热分析方法研究新材料,通常步骤是:材料的热分析测试—用高分子物理理论解析热分析曲线—改进后的材料再进行热分析测试和热分析曲线解析。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开发得到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当然,研发过程中辅以其它近代研究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4)运用高分子物理和近代研究方法研发新材料  新材料的研发是建立在可靠的表征上。高分子物理在高分子科学中的地位体现在运用近代研究方法(热分析)表征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研究高分子结构与功能和性能之间的关系,在高分子物理指导下制备出预期的高分子材料。表征高聚物结构与性能和功能关系的近代研究方法有光谱、波谱、激光光散射、X射线、电子显微技术和热分析。热分析是表征高聚物结构、性能和功能的重要方法之一。运用高分子物理近代研究方法(热分析)研究高分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离不开高分子物理理论的指导。  由上表明:高分子物理的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是高分子物理的基本内容。高分子物理与聚合物热分析的关系是:热分析是高分子物理的近代研究方法,高分子物理是高聚物热分析的理论基础。运用高分子物理理论解析热分析曲线,关联转变与高聚物结构与性能的关系。高分子物理与热分析是相辅相佐的学科。许多学者进行两栖跨界研究。如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刘振海长期从事高分子物理和热分析工作。编著了十八本热分析著作。他师从唐敖庆、冯之榴,在高分子物理方面也很有建树。1962年,在中科院长春应化所举办的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上,发表的论文“聚丁二烯吸氧动力学”评为优秀论文 在上世纪60年代初,从苏联杂志“高分子化合物”翻译的译文,有关聚丁二烯结构与性能的文章发表在« 化学通报» 上,另外,还有多篇有关高分子物理的译文发表在四川主办的一份快报上。  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常常是利用手头现有的设备亲自动手制备线膨胀仪、应力松弛仪等,为实现自动记录,迫切需要将变量转换成电信号,这其中的关键部件就是差动变压器。刘振海最先绕制了零点低、对称性好的差动变压器,这在当年的科学报上曾有过报道。北京航天航空大学过梅丽跨界高分子物理和热分析两个领域,既教授« 高分子物理» 课程,又从事热分析,特别是DMA的实验研究。她编著了« 高分子物理» 、« 高聚物与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热分析» 的著作。  南京大学胡文兵编著了« 高分子物理» ,参加翻译出版了斯特罗伯著的高分子物理教材。他的最新研究是高分子结晶和熔融行为的FlashDSC研究。在张建军教授承办的中国化学会第四届全国热分析动力学与热动力学学术会议上发表了FlashDSC研究聚丙烯的结晶和熔融行为的论文。陆立明:1985年就读华东理工大学获得聚合物材料工学硕士,后又前往德国柏林技术大学攻读高分子物理三年。在上海市合成树脂研究所工作期间,从事聚合物开发研究,运用热分析等近代研究方法表征高分子塑料合金的特性和特征。2009年,陆立明等人编译出版热分析应用手册丛书,这套丛书汇集梅特勒-托利多公司瑞士总部和梅特勒-托利多(中国)公司科技人员的智慧而潜心编著的。有热塑性聚合物、热固性树脂、弹性体、热重-逸出气体分析、食品和药物、无机物、化学品、认证等分册。其中塑性聚合物、热固性树脂、弹性体等分册通过大量实例深入地介绍和讨论了热分析在聚合物方面的应用,并用高分子物理解析聚合物的热分析曲线。  4.用高分子物理解析高聚物热分析曲线  论述« 热分析曲线解析» 的文章初见于2006年的热分析专业会议上。十多年过去了,热分析曲线解析的现状还是像« 热分析法与药物分析» 一书中所说的那样,至今还没有一本通用的专著可查考,也没有一套完整的解析方法可借鉴,各种物质的热分析表征散见于有关学术期刊与著作中。聚合物热分析曲线解析的现状亦如此。  下面说说用高分子物理解析高聚物热分析曲线的问题。在科学研究中,实验和解析是认知学中的两个元素。用高分子物理解析高聚物热分析曲线具有探索性和研讨性。热分析曲线是热变化时物理量变化的轨迹。解析热分析曲线就是循着物理量变化的轨迹逆向追溯热变化的物理-化学归属。用高分子物理理论解析高聚物的热分析曲线,探索结构与材料功能和性能之间的关系,是热分析曲线的价值体现。用实验的真实数据作图得到热分析曲线。物质变化的现象在热分析曲线上显现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反映的一种形象,是显性信息。显性信息显示真理,却不证明真理。简单地说出曲线的变化情况,即看图说话而缺乏深度分析,它是不能揭示变化规律的。唯有用高分子物理理论对高聚物的热分析曲线进行解析,曲线才具有价值。  用高分子物理理论对热分析曲线进行解析,进行分子运动-高聚物结构-性能与加工之间的关联 解析热分析曲线时,既要解析显性信息,还要解析隐性信息,如变化的规律性、与热变化同时发生的结构变化及蕴含在曲线内的曲线(如DMA曲线中隐藏的李萨如曲线),追问曲线的内涵,诠释曲线,揭示变化的本质和规律,对曲线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和关联,这就是热分析曲线的解释学。用高分子物理理论解析热分析曲线完成了“存在→价值”的转换过程。热分析曲线是存在,当热分析曲线同你的研究(需要)发生联系时,曲线便产生了价值!愿你踏上解析热分析曲线的实践活动之旅,使热分析曲线由存在转变为价值的曲线。  为了要解析高聚物的热分析曲线,热分析工作者要通晓高分子物理,要像物理学家那样思考高分子物理问题。用高分子物理理论解析热分析曲线就是将高聚物的转变与高聚物结构-性能-加工进行关联的过程。关联是一种受经验、知识、理论支配的活动,不同的人由于其具备的经验、知识、理论的背景不同,关联的深度和宽度不尽相同。  下面列举一个用高分子物理解析典型非晶态聚合物的DMA曲线实例:高分子材料黏弹性是高分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内容,通常选用动态热机械分析DMA来研究高分子材料黏弹性(动态模量和力学损耗)。典型非晶态聚合物的DMA曲线(温度谱)如图所示:典型非晶态聚合物的DMA曲线(温度谱)  由图可以看到,随温度升高,模量逐渐下降,并有若干段阶梯形转折,Tanδ在谱图上出现若干个突变的峰,模量跌落与Tanδ峰的温度范围基本对应。温度谱按模量和内耗峰可以分成几个区域,不同区域反映材料处于不同的分子运动状态。转折的区域称为转变,分主转变和次级转变。这些转变和较小的运动单元的运动状态有关,各种聚合物材料由于分子结构与聚集态结构不同,分子运动单元不同,因而各种转变所对应的温度不同。玻璃态与高弹态之间的转变为玻璃化转变,转变温度用Tg表示 高弹态与黏流态之间的转变为流动转变,转变温度用Tf表示。  玻璃化转变反映了聚合物中链段由冻结到自由运动的转变,这个转变称为主转变或α转变,这段模量急趋下降外,Tanδ急剧增大并出现极大值后再迅速下降。在玻璃态,虽然链段运动已被冻结,但是比链段小的运动单元(局部侧基、端基、极短的链节等)仍可能有一定程度的运动,并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发生由冻结到相对自由的转变,所以在DMA温度谱的低温区,E’-T曲线上可能出现数个较小的台阶,同时在E”-T和Tanδ曲线上有数个较小的峰,这些转变称为次级转变,从高温到低温依次命名为β、γ、δ转变,对应的温度分别记为Tβ、Tγ、Tδ。每一种次级转变对应于哪一种运动单元,则随聚合物分子链的结构不同而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据文献报道,β转变常与杂链高分子中包含杂原子的部分(如聚碳酸脂主链上的-O-CO-0-、聚酰胺主链上的-CO-NH-、聚砜主链上的-SO2-)的局部运动,较大的侧基(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上的侧酯基)的局部运动,主链上3个或4个以上亚甲基链的曲柄运动有关。γ转变往往与那些与主链相连体积较小的基团如α-甲基的局部内旋转有关。δ转变则与另一些侧基(如聚苯乙烯中的苯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酯基内的甲基)的局部扭振运动有关。  当温度超过Tf时,非晶聚合物进入黏流态,储能模量和动态黏度急剧下降,Tanδ急剧上升,趋向于无穷大,熔体的动态黏度范围为10~106Pa.s。从DMA温度谱上得到的各种转变温度在聚合物材料的加工与使用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对非晶态热塑性塑料来说,Tg是它们的最高使用温度以及加工中模具温度的上限 Tf是它们以流动态加工成型(如注塑成型、挤出成型、吹塑成型等)时熔体稳定的下限 Tg~Tf是它们以高弹态成型(如真空吸塑成型)的温度范围。对于未硫化橡胶来说,Tf是它们与各种配合剂混合和加工成型的温度下限。此外,凡是具有强度较高或温度范围较宽的β转变的非晶态热塑性塑料,一般在Tβ~Tg的温度范围内能实现屈服冷拉,具有较好的冲击韧性,如聚碳酸脂、聚芳砜等。在Tβ以下,塑料变脆。因此,Tβ也是这类材料的韧-脆转变温度。另一方面,正是由于在Tβ~Tg温度范围内,高分子链段仍有一定程度的活动能力,所以能通过分子链段的重排而导致自由体积的进一步收缩,这正是所谓物理老化的本质。[4]  以上实例说明,动态力学热分析是研究材料黏弹性的重要手段,非晶态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和次级转变准确地反映了聚合物分子运动的状态,每一特定的运动单元发生“冻结”?自由转变(α、β、γ、δ)时,均会在动态力学热分析的温度谱和频率谱上出现一个模量突变的台阶和内耗峰。高分子物理从分子运动的观点出发解析非晶态聚合物的DMA曲线,揭示材料结构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基本规律。  二.高分子物理著作  五十年代未,高分子物理学基本形成。自六十年代以来,高分子研究重点转移到高分子物理方面,并出版了很多高分子物理的著作。何平笙所著的« 新编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 书未的附录详细地介绍了有关高分子物理的教学参考书。本文特将此附录列于文后,供参考。并把其中几本高分子物理的著作做一简单的介绍。  1.胡文兵« 高分子物理» 英文版Amolecularviewonthefundamentalissuesinpolymerphysicsisprovidedwithanaimatstudentsinchemistry,chemicalengineering,condensedmatterphysicsandmaterialsciencecourses.Anupdatedtranslationbytheauthor,arenownedChinesechemist,ithasbeenproventobeaneffectivesourceoflearningformanyyears.Up-to-datedevelopmentsarereflectedthroughouttheworkinthisconcisepresentationofthetopic.Theauthoraimsatpresentingthesubjectinanefficientmanner,whichmakesthisparticularlysuitableforteachingpolymerphysicsinsettingswheretimeislimited,withouthavingtosacrificetheextensivescopethatthistopicdemands.  该书受欢迎程度继续位列2017斯普林格出版社电子图书的前四分之一。胡文兵教授的另一本高分子物理译作是:  StroblG.1997.ThePhysicsofPolymers.2ndEd.Berlin:Springer  这是一本近十年来有影响的高分子物理教材,Strobl本人多次来国内讲授有关他提出的高聚物结晶的理论,中文译本是斯特罗伯著,胡文兵,蒋世春,门永锋,王笃金译《高分子物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胡文兵教授最新研究:高分子结晶和熔融行为的FlashDSC研究。  2.何平笙编著« 新编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 科学出版社2009前言  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58年成立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系以来,由已故的钱人元院士开设的" 高聚物结构与性能" 课程已50余年了,根据钱先生讲课笔记整理出版的《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一书(科学出版引,1981年第二版)被许多高校选做教材。近10年来、编者不但在授课时添加了高分子物理的新成果、新发现,更重要的是对课程进行了深入的教学研究,加深了对已有体系、知识点的全新理解,深受学生好评,因而在2005年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高聚物结构与性能”也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本书就是在上述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新编而成的。  高分子科学由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加工三大部分组成。高分子化学主要是研究如何从小分子单体合成(聚合)得到高分子化合物——高聚物,高分子加工则是研究如何把高聚物制成实用的制品,而高分子物理则包含有以高聚为对象的全部物理内容。  作为大学本科生的课程,“高分子物理”实在难以承担这个“包含有以高聚物为对象的全部物理内容”的重任。这一方面是由于“高分子物理”目前还达不到通常物理学各分支的成熟程度,另一方面是由于仍隶属于化学大框架下的高分子专业学生也难以接受更多、更深的物理和数学知识。事实上,“高分子物理”目前还主要是讲述高聚物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我们仍然采用“新编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作为书名。依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高分子化合物大致可分为低聚物和高聚物,但作为材料来使用的大多是相对分子质量很高的高聚物。低聚物主要用作黏合剂、高能燃料等,不包含在本书的范围之内。因此,全书仍然使用“高聚物”这个名称。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就是探求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揭示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基本规律,以期对高聚物材料的合成、加工、测试、选材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编者认为,高聚物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有三个层次,即通过分子运动联系“分子结构与材料性能”关系、通过产品设计联系“凝聚态结构与制品性能”关系和通过凝聚态物理知识联系“电子态结构与材料功能”关系。由于历史的原因,无论是国内教材,还是国外教材大都只涉及上述的第一个结构层次,内容基本上只是“分子结构与材料性能”的关系,要详细理解第二和第三个结构层次,需要开设正规的“流变学”和“凝聚态物理”的专门课程,尽管这已经超出了本书的范围,但上述高聚物结构与性能关系三个层次的理念,已牢牢树立在编者心中,并力求在本书编写中体现出来。  值得指出的是,我国高分子物理学家以高分子链单元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从链单元间的相互吸引在凝聚态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这一国际上独创的观点出发,纵观高聚物的全部相态——高聚物溶液、非晶态、晶态和液晶态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若干国际前沿性的研究成果。在高分子物理领域提出了一些新概念,形成了有我国特色的高分子物理学派,还独创了全新的电磁振动塑化挤出加工方法等,编者都尽量在本书中反映这些成果。此外,本书还增添了高聚物宏观单晶体、可能的二维橡胶态等新内容,指出了不同结晶方式(先聚合、后结晶,还是先结晶、后聚合)会得到完全不同的高聚物晶体、重新考虑了Williams-Landel-Ferry(WLF)方程的意义,认为它是高聚物特有分子运动所服从的特殊温度依赖关系等,全面介绍了编者对已有体系和知识点的新理解。  如前辈所言,编书如造园,取他山之石,引他池之水,但一山一水如何排布却彰显造园者的构思。书中引用了众多国内外公开出版的教材和专著中的论述或研究成果,谨向所有作者致以深切的谢意,不及面询允肯,敬请海涵。感谢朱平平教授、杨海洋副教授对书稿所提的宝贵意见,感谢李春娥高工为本书打录和校订文稿 本书内容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连年讲授,也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讲授过7次,校、所多届学生对课程内容和安排都提过不少好的建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书后附录中列出了有关高分子物理详细的教材和参考书目录,以供读者查询和进一步阅读。附录中还列出了编者近十年来公开发表的三十余篇有关高分子物理教学研究论文的目录,读者可参考阅读并分享编者教学研究的心得。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缺漏和不足之处,敬请读者和专家不吝批评、斧正。  何平笙2009年4月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家级精品课程“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的新编教材,是2005年“全面提升高分子物理重点课程的教学质量”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内容的全面体现。全书系统讲述高聚物的近程、远程和凝聚态结构,以及高聚物的力学、电学、光学、磁学、热学、流变和溶液性能,通过分子运动揭示“分子结构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基本规律,更进一步提出包括“凝聚态结构与制品性能”关系和“电子态结构与材料功能”关系在内的三个层次的结构与性能关系理念,以期对高聚物材料的合成、加工、测试、选材、使用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全书还介绍了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及编者多年教学研究的心得和对已有体系、知识点的新理解、新认识。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理科化学类、化工、轻工纺织、塑料、纤维、橡胶、复合材料等工科材料类本科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有关专业研究生的参考教材、对从事高聚物材料工作的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也是一本有用的参考书。  3.何曼君张红东陈维孝等.« 高分子物理» 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是国内有代表性的高分子物理教材,为多所高校所选用。序  本书自1983年出版以来,是国内高分子物理教学的首选用书,虽在1990年作了修订,到现在也达十多年了。为了反映高分子科学的飞速发展,需要更新。编者们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参考了大量的国内外新教材和有关文献,删繁就简,推陈出新,将本书重新编写,使之更能符合当前教学和科研的需要。相信本书会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们的欢迎。当然,还会有不尽完善的地方,欢迎使用者对编者提出宝贵意见与建议。  于同隐  2006年10月1990年修订版序  高分子科学的发展,以20世纪30年代H.Staudinger建立高分子学说为开端。此后高分子的化学,特别是高分子的合成方面,有了飞跃的发展,现代的大型高分子合成材料工业,大都肇始于这一时期的研究。其中最突出的成就,是W.H.Carothers的缩合聚合,K.Ziegler和G.Natta的定向聚合,对理论和生产都是巨大的贡献。与此同时,高分子物理化学也有相应的发展,主要是研究高分子的溶液,为测定高分子的分子量莫定了基础。  60年代以来,研究重点转移到高分子物理方面,逐渐阐明了高分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为高分子的理论和实际应用建立了新的桥梁。这一时期的著名代表是P.J.Flory,他对高分子物理化学和高分子物理都作出了很多贡献。Staudinger,Ziegler,Natta和Flory都因此获得诺贝尔化学奖金。  本书的内容主要从分子运动的观点,来阐明高分子的结构和性能,着重在力学性质和电学性质方面,同时也兼顾到物理化学和近代的研究方法,可以供大专学校作为教材,也可供有关的高分子工作者参考。  本书由何曼君、陈维孝、董西侠编写,于同隐校订。最初以油印讲义的形式,在复旦大学试用,得到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交通大学、兰州大学、厦门大学、黑龙江大学、南开大学、华南工学院等单位有关同志的鼓励,特别是顾振军、王源身、史观一等同志提出宝贵意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复旦大学高分子教研室的许多同志和复旦大学出版社协助本书的出版,也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高分子物理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本书内容有很多值得商讨的地方 加上编者的水平和技术上的原因,本书还存在很多错误,望读者不吝指正。  于同隐第三版前言  本书是为高等学校理科高分子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编写的,也适用于低年级研究生和其他与高分子相关专业的学生。本书的内容涉及面较宽,阐述深入浅出,便于自学,还附有习题和详细的参考资料,也可供广大科技工作者阅读和参考。  建国初期,我国高分子方面的工作起步较晚,由于钱人元等老一辈科学家纷纷回国,在国内开创了高分子的教学和科研事业,在他们的带领下,少数高校中建立了课题小组或科研组,开始培养高分子方面的人才,并为教育事业打下扎实的基础,一批批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其中有些人已晋升为院士。  随着时代的前进、科技的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突飞猛进,大部分商校都设有高分子专业,有的已发展成为一个系甚至一个学院,并设立了很多相关的专业,它们大都把高分子物理作为必修的课程。1983年我和陈维孝、董西侠合编的《高分子物理》一书编印出版,并在1990年作了修订,该书在国内被广泛采用,当时满足了广大师生的需求,得到了好评。此书曾获得国家教委颁发的优秀教材奖。然而,高分子物理这门学科近年来有较大的进展,理论在发展,观念在更新,国内外新的专著也很多。自从我翻阅了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年会的论文后,更加感觉到,我们需要将这些新的内容介绍给读者。为此,本人特邀请陈维孝和董西侠两位抽出时间来和我一起在1990版教材的基础上,重新编写此书,同时还邀请了复旦大学在第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张红东教授参加本书的编写。  首先,在本书内加入“第一章概论”。使初学者对高分子物理有一初步的认识,并将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内容也写入这一章内 在第二章中引入了Kuhn链段的概念,并在高分子构象中介绍了末端距的概率分布函数的另一种推导方法 在第三章的高分子溶液性质中增加了deGennes的标度概念、θ温度以下链的塌陷,以及溶液浓度和温度对高分子链尺寸的影响等 在新增加的第四章高分子多组分体系中,介绍共混聚合物和嵌段共聚物的相分离和界面 关于高分子的凝聚态分设为非晶态和晶态两章,在非晶态章中删去了与高分子成型加工课程中有重复的部分,并在其黏流态中介绍了高分子链运动的蛇行理论 原先聚合物的力学性质内容较多,现也分设为第七、第八两章,在第八章中增加了高弹性的分子理论 在第九章中除了介绍聚合物的电学性能外,还介绍了聚合物的光学性质、透气性以及高分子的表面和界面等 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中,除原先介绍的近代研究方法和有关的一些仪器、它们的原理和应用实例外,还介绍了各种仪器的近代发展情况,如测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绝对方法——飞行时间质谱,小角中子散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  本书的分工是:第一章由董西侠编写,本人修改 第二章由张红东编写,本人修改 第三、四、九、十章由我和张红东合编 第五、六、七、八章由陈维孝编写,本人修改 全书由我主审并定稿。  在编写此书时,我总是怀念起老一辈科学家们对我的教导和指点,谨以此书表示对他们的敬意和怀念。在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不少专家和学生们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何曼君  2006平10月1日内容提要  本书于1983年首次出版,1990年出版了修订版,曾获得过国家教委颁发的“优秀教材奖”等奖项、二十多年来一直是国内高分子物理教学的首选用书。为了反映高分子科学的飞速发展,编者们结合了多年的教学与科研经验,参考了大量的国内外新教材和有关文献,删繁就简,推陈出新、重新编写了本书,使之更能符合当前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全书较为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高分子物理的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共分十章,包括高分子的链结构,高分子的溶液性质,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高分子多组分体系,聚合物的结晶态、非晶态,聚合物的力学、电学、光学等性质,以及聚合物的分析与研究方法等等。从分子运动的观点出发,阐述高分子的性能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本书内容涉及面较宽,阐述深入浅出,还附有详细的参考资料,适合作为高等学校高分子专业的教材某些较深入的内容可供教师参考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阅读,也可供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参考。  4.过梅丽赵得禄主编« 高分子物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序  处于知识爆炸时代,信息如原子裂变一样快速增长:处于改革年代,人们有更多的选择与机会。  与20世纪50年代我国高分子物理专业初创时期缺乏教材的情况不同,目前仅国内出版的《高分子物理》教材就已有多个版本。不论深浅,全都包括高聚物结构、分子运动及性能三大部分。但作为业基础课教材,各编者又自然而然地按所在专业后续课程的需要选择了具体内容,各具特色。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高分子物理课程经历了较大的变更,1987年以前,与大多数工科院校一样,该课程定位为高分子材料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堂教学约80学时,自1987年起,该校材料科学工程系在拓宽专业面的思想指导下,率先开设了全系公共专业基础课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它以金属物理和高分子物理的部分内容为主,综述了金属、陶瓷和高分子材料在结构和性能上的共性与特性。与此同时,相应削减了高分子材料专业中高分子物理的教学时数。此后,随着教改的深人,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在2000年制定的教学计划中,高分子物理(54学时)与高分子化学、金属物理、电化学原理及近代测试技术等课程一起,被定位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大类专业的公共基础课。  本教材就是在上述背景下,根据高分子物理在大类专业中的地位、作用和具体要求编写的。与国内大多数高分子物理教材相比,本教材的主要特点如下:  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全书由基础部分和提高部分(带*号)两大模块组成。在基础部分,主要通过与金属、陶瓷材料的对比,阐明高聚物在结构、分子运动和性能方面的基本特点、内在联系及基本研究方法 在提高部分,适度引进了理论推导、研究新方法与最新进展,为有兴趣深入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紧密结合高分子材料及成型加工的实践与应用,重点放在高聚物的凝聚态结构、力学状态、高弹性、粘弹性和熔体流变性方面 除结合热塑性高分子材料以外、较多地涉及热固性树脂体系与复合材料 除结合通用高分子材料以外,较多地涉及航空航天用高分子材料 此外,适当涉及功能材料的功能性。适当结合高分子科学发展史引入概念。简化已在其他课程中涉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如晶体结构与研究方法、相图分析、波谱分析原理与方法及一般力学性能等。  本书所涉及量的名称和单位符合国标规定,但有下列例外:  聚合物的分子量:按照国标,应该用相对分子质量替换传统名称分子量。但由于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范围可以很宽,不像小分子物质那样有一个确定的值 对于一个具体的聚合物样品,其相对分子质量又具有多分散性,须用各种统计平均值表示,如数均相对分子质量、重均相对分子质量等 在聚合物-性能关系中,还涉及临界相对分子质量等。为简明起见,本书仍沿用分子量这一名称。  高分子溶液浓度按照国标,应该用溶液中溶质的摩尔分数表示。但在未知聚合物样品确切的平均分子量之前,无法从溶质质量计算其摩尔分数,因此,通常多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百分数表示浓度。本书也采用这一习惯表示法。  温度按照国标,T代表热力学温度,单位为K。但在本书引用的插图中,有相当一部分都以摄氏度为坐标,如果改为热力学温度,可能会改变曲线形状,为读者参考原文带来不便 如果用t代表摄氏温度,则又有悖于高分子物理中以T x表示各种特征温度的规则。为此,本书同时采用了T/K和T/℃这两种表示温度的方法。  本教材第2、9章由过梅丽和赵得禄(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和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合作编写。其他章由过梅丽编写。  在本教材编写过程中,还得到北京化工大学高分子材料系华幼卿教授的热情帮助,在此表示诚挚感谢。同时也非常感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系杨继萍副教授在教材整理中的细致工作和良好建议。  编者希望本教材更适用于材料科学和工程大类专业。效果如何,尚待实践检验。诚请老前辈、同仁和学生们提出批评和建议。  编者  2005年3月14日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介绍高分子物理的基本理论,即高聚物的结构、分子运动与性能和行为之间的关系,突出高聚物区别于金属、陶瓷和其他低分子物质的特点。内容涉及力、热、电及光学等性能,但从航空航天材料科学与工程的需要出发,以力学性能为主,兼顾其他性能。本书由基础和提高(带*号)两大部分构成,以适应不同层次专业对高分子物理的教学要求。基础部分重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研究方法 提高部分涉及一些理论推导。  本书可作材料科学和工程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5.过梅丽« 高聚物与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热分析» 化工出版社2002,是一本很好的有关高聚物东台力学测试的著作。前言  著名高分子物理学家A.Tobolsky曾说过:“如果对一种聚合物样品只允许你做一次实验,那么所做的选择应该是一个固体试样在宽阔温度范围内的动态力学试验(Ifyouareallowedtorunonlyonetestonapolymersample,thechoiceshouldbeadynamicmechanicaltestofasolidsampleoverawidetemperaturerange)”。  材料的动态力学行为是指材料在振动条件下,即在交变应力(或交变应变)作用下做出的响应。它不同于材料的静态力学行为,后者是指材料在恒定或单调递增应力(或应变)作用下的行为。材料的疲劳行为也属动态力学行为之一,但疲劳测试通常是在较高的应力水平(例如在材料断裂强度的5O%以上)下进行的,而本书所述的动态力学分析则一般在很低的应力水平(远低于材料的屈服强度)下进行,所得到的基本性能参数是材料的动态刚度与阻尼。  测定材料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动态力学性能的变化就是所谓的动态力学热分析(dynamicmechanicalthermalanalysis}简称DM-TA)。动态力学热分析是研究材料粘弹性的重要手段。在20世纪50~60年代,由于缺乏商品仪器,大多数实验室都用自行研制的设备进行研究。70年代以来,商品仪器一一问世,迅速更新换代。仪器的功能、控制与测试的精度、数据采集与处理的速度不断提高,在材料研究特别在高聚物与复合材料的研究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推动动态力学热分析技术迅速发展的根本动力无疑是该项技术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重要意义。具体地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于任何材料,不论结构材料或功能材料,力学性能总是最基本的性能。对于在振动条件下使用的材料或制品,它们的动态力学性能比静态力学性能更能反映实际使用条件下的性能。  ②聚物及其复合材料是典型的粘弹性材料。动态力学试验能同时提供材料的弹性与粘性性能。  ③态力学热分析通常只需要用很小的试样就能在宽阔的温度和/或频率范围内进行连续测试,因而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材料的刚度与阻尼随温度、频率和/或时间的变化。这些信息对检验原材料的质量、确定材料的加工条件与使用条件、评价材料或构件的减振特性等都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④态力学热分析在测定高分子材料的玻璃化转变和次级转变方面,灵敏度比传统的热分析技术如DTA、DSC之类的高得多,因而在评价材料的耐热性与耐寒性、共混高聚物的相容性与混溶性、树脂-固化剂体系的固化过程、复合材料中的界面特性和高分子的运动机理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与理论意义。  目前,先进的动态力学热分析仪已拓展到能兼测材料的静态粘弹性,如蠕变、应力松弛等。  但是,与静态力学测试技术和传统的热分析技术相比,动态力学热分析技术的发展历史毕竟较短,因而人们对它的原理与应用潜力还认识不足。虽然在国内已出版过一些有关动态力学分析的译著,但一方面,其中所涉及的数学与物理理论较深,另一方面,所涉及的仪器已明显跟不上动态力学热分析仪蓬勃发展的趋势。而在有关热分析的著作中,则对动态力学分析技术的介绍一般都相对单薄。  笔者所在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分子物理实验室,于20世纪70年代学习、仿制并改进了振簧仪和悬线式动态粘弾谱仪,从此开始了动态力学热分析技术的应用研究。80年代引进了杜邦公司的DuPontDMA982/1090B,在多项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汇集了数十幅DMA温度谱,纳入《高分子材料热分析曲线集》,由科学出版社于1990年正式出版。同时,也开展了超声传播法测定各向异性复合材料动态刚度的研究。但是上述动态力学试验法均主要适用于刚性材料,且不便于测定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频率谱。为适应品种繁多、性能范围宽阔、试样形式多样和应用目标各异的高分子材料与复合材料的研究,本实验室于90年代引进了RheometricScientificDMTAⅣ,并在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标准《塑料与复合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强迫非共振型试验方法》(HB7655~1999)。在近30年的实践中,笔者对动态力学热分析技术及其应用有了一些体会,也获得了一些经验,遂萌生了总结一下的想法,以便与同行交流共勉。  动态力学热分析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科学与技术。但对大多数同行而言,更侧重于应用。因此,本书撰写的指导思想是实用。目的是阐明几个普遍关注的问题。  动态力学热分析能提供哪些信息?  这些信息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如何处理与应用这些信息了?  为此在撰文中坚持下列几项原则。避免过于深奥的理论与数学推导重点阐明物理概念。  在全面阐述自由衰减振动法、强迫共振法、强迫非共振法和声波传播法的基础上,介绍目前应用越来越广泛的强迫非共振法。紧密结合最新的ISO和ASTM标准讨论试验方法。结合典型实例(但无意作文献综述〉阐明动态力学热分析的应用性突出在新材料与新工艺中的应用。结合实践讨论动态力学热分析数据的相对性与绝对性。提供较多图谱,提高直观性与可读性。但不同于手册,不求全。原理部分,给出示意图谱实例部分,给出实测图谱。  但是,囿于本实验室的仪器类型有限,笔者只可能主要围绕所使用过的仪器进行讨论,难免有挂一漏万之嫌。所幸者,目前国际上许多先进的商品动态力学热分析仪,尤其是强迫非共振仪,尽管在结构、外形上各具特色,规范、明细上略有差异,但它们的基本原理与功能正日趋一致。因此,相信“解剖麻雀”的哲学思想定会被同行所理解与接受。  在本实验室动态力学热分析技术的建设与发展中,刘士昕先生曾做出重要贡献,虽然他目前不再从事该项工作。在本书撰写过程中,得到了他的热忱支持,并获得他的同意,引用我们曾经的合作成果,在此谨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动态力学热分析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中,笔者的研究生孙永明、刘贵春、阳芳、王志、范欣愉、汪少敏和董伟等做了许多实验工作,笔者深切地体会到师生合作、教学相长的愉悦。  在本书撰写过程中,美国RheometricScientific有限公司及其中国总代理北京瑞特恩科技公司在提供资料、联络同行专家、养护设备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一并感谢。  在本书图谱绘制过程中,笔者的丈夫,陈寿祜先生,以惊人的毅力和耐心,帮助笔者完成了细致繁琐的工作,笔者的感激之情难于言表。鉴于笔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误,诚请读者批评指正。  内容提要  本书分三角部分。介绍了动态力学热分析的基本原理、试验方法及其在高分子材料、工艺研究中的应用。在原理部分,介绍了高分子材料的粘弹性在动态力学行为上的反映、主要参数的物理意义及时-温叠加原理。在式验方法中,结合ISO、ASTM和GB试验标准,全面介绍了自由衰减振动法、强迫共振法、强迫非共振法和超声传播法的仪器与计算分析,并以强迫非共振法为重点,详细讨论了形变模式与试验模式的选择原则、可能获得的信息及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在应用部分,列举了大量研究实例,说明动态力学热分析技术在塑料、橡胶、纤维、复合材料的评价、设计和工艺研究中的实用性,还给出了数十幅典型材料(包括部分金属材料在内)的典型动态力学性能温度谱,或频率谱,或时间谱。本书可供大专院校的学生和研究测试人员参考。  6.朱诚身« 聚合物结构分析» 科学出版社2010该书用101页的篇幅介绍了热分析方法。第一版序  聚合物是重要的结构与功能材料。随着当代科学的发展,合成高分子材料在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21世纪将成为高分子的世纪。以前那种仅停留在研究合成方法、测试其性能、改善加工技术、开发新用途的模式已远不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对聚合物材料发展的需要,而代之以通过研究合成反应与结构、结构与性能、性能与加工之间的各种关系,得出大量实验数据,从而找出内在规律,进而按照事先指定的性能进行材料设计,并提出所需的合成方法与加工条件。在此研究循环中,对聚合物结构分析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从而使之成为高分子科学各个领域中必不可少的研究手段。因此聚合物结构分析已成为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熟练掌握高聚物结构分析技术不仅对学术研究至为重要,也将为生产实际提供必要的技术保证。  由华夏英才基金资助、郑州大学朱诚身教授主编的《聚合物结构分析》一书,正是为从事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的学者、教师、学生、工程技术人员提供的一本有关聚合物分析方面的专著与参考书。本书主要内容是关于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聚合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以及结构分析中所涉及的理论、思维方式、实验方法等。有关材料来源于最新出版的学术专著、学术期刊中的有关论文,以及作者多年从事该领域研究的成果与经验。  与目前已出版的国内外同类著作相比,本书具有以下特点:①内容全面。本书是目前已出版著作中内容相对最完备,介绍方法最多的著作 ②操作与思维方法并重。本书一改同类著作中仅介绍方法原理与操作方法的传统,通过对各种方法发展历史、现状与展望,全面介绍其发展历程与趋势,在方法介绍的同时使读者学到系统的思维方法,使之从发展的角度掌握各种研究方法,指出了创新之路 ③应用性强。通过对各种应用实例,特别是作者亲自研究体会的介绍,使读者能更容易掌握各种结构分析方法的应用。因此本书是一本内容完整,体例新颖,富有特色的学术著作。  相信本书的出版,将对我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程镕时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一版前言  随着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的迅猛发展,对高聚物结构的认识愈加深人和全面的同时,对聚合物结构分析提出了更为繁重的任务,掌握现代分析技术,测定高分子各层次的结构,探讨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已成为每位从事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工作、研究与学习的人士必备的基本功。本书正是为从事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合成、高分子加工等领域的学者、教师、学生、工程技术人员等提供的一本有关聚合物结构分析方面的专著与参考书。  本书是在作者多年来从事高分子科学研究,并吸取该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集体完成的。其中第一章绪论由朱诚身执笔 第二章振动光谱与电子光谱由王红英、孙宏执笔 第三章核磁共振由孙宏、王红英执笔 第四章热分析由朱诚身、任志勇、何素芹执笔 第五章动态热力分析与介电分析由何索芹、朱诚身执笔 第六章气相色谱与凝胶色谱由汤克勇执笔 第七章裂解色谱与色质联用由汤克勇执笔 第八章透射电镜与扫描电镜由何家芹、朱诚身执笔 第九章广角X射线衍射和小角X射线散射由毛陆原、李铁生执笔 第十章液态与固态激光光散射由李铁生、毛陆原执笔。全书由朱诚身统稿。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华夏英才基金的资助,以及北京化工大学金日光教授、四川大学吴大诚教授的热情推荐。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在编辑过程中,本书责任编辑、科学出版社杨震先生给予多方指导,杨向萍女士在立项过程中给予热情帮助 在撰写过程中郑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王经武教授、曹少魁教授对本书内容的确定提供了宝贵意见!郑州大学材料学专业硕士生陈红、张泉秋、刘京龙、历留柱在文字打印和插图绘制等方面作了许多具体工作,在此一并表示衷心地感谢。  特别要感谢中国科学院院士程镕时先生,百忙中为本书写序,给予热情推介。最后还要感谢作者的家人,在事业与写作方面给予的理解与支持。  由于作者学识、经验方面的局限,和学科方面的飞速发展,本书内容与行文方面难免存在欠妥之处,敬请读者不吝赐教。  朱诚身第二版前言  本书自2004年出版以来,受到读者的欢迎与支持,很快被第二次印刷、被许多学校选做教材和考研参考书,并在2007年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由于近年来高分子科学的飞速发展,聚合物结构分析方面的研究对象日益增多,深度与广度越来越大,研究方法与手段日新月异,因此在本书库存几乎告罄之际,责任编辑杨震先生建议作者修订再版,就有了本书,即《聚合物结构分析》的第二版。  参加第一版撰写的作者,除王红英不幸英年早逝,任志勇、孙红因其他工作没有参加编写外,其余都参加了修订 刘文涛、申小清、郑学晶、周映霞、朱路也参加了修订工作。  与第一版相比,第二版主要删除了每种研究方法中一些较老、目前已不采用的研究内容与制样手段,补充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每种研究方法的最新发展趋势。每章参考文献删除了一些较早文献,补充了最新研究文献。  修订较大的章节有:  第四章热分析。删除了部分由仪器本身误差造成的影响,增加了近年来受关注的操作条件影响因素 增加了若干近年来出现的新型仪器,以及新近出现的各种仪器之间的联用技术。  第八章考虑到涉及的各种分析方法,将题目由。“透射电镜与扫描电镜”改为“显微分析” 删除了透射电镜制样技术,增加了电子能谱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内容。  第十章在第一版中的体例与其他章有些不一致,第二版中第九、十两章作了较大的调整:第九章题目由“广角X射线衍射和小角X射线散射”改为“广角X射线衍射” 原来小角X射线散射的内容调到第十章,该章题目由“液态与固态激光光散射”改为“小角激光散射和小角X射线散射”。  全书由朱诚身策划,其中第一章绪论由朱诚身执笔 第二章振动光谱与电子光谱由刘文涛、申小清、周映霞执笔 第三章核磁共振与顺磁共振由毛陆原、申小清、郑学晶执笔 第四章热分析由申小清、刘文涛、朱诚身执笔 第五章动态热机械分析与介电分析由何素芹、申小清、刘文涛执笔 第六章气相色谱与凝胶色谱由汤克勇、郑学晶、朱诚身执笔 第七章裂解色谱与色质联用由郑学晶、汤克勇、周映霞执笔 第八章显微分析由何素芹、刘文涛、朱诚身执笔 第九章广角X射线衍射由毛陆原、朱路、李铁生执笔 第十章小角激光散射和小角X射线散射由李铁生、朱路、毛陆原执笔,全书由朱诚身统稿。  本书责任编辑科学出版社杨霞、周强先生在修订过程中给予多方指导,在此表示衷心地感谢。  鉴于学科方面的发展之迷,而作者见闻之携、本书桀误之处势所难免,尚请读者不吝赐教。  朱诚身  2009年7月16日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介绍了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高聚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以及结构分析中所涉及的理论、思维方式、实验方法等。内容包括:振动光谱、电子光谱、核磁共振、顺磁共振、热分析、动态热机械分析、动态介电分析、气相色谱、凝胶色谱、裂解色谱、色质联用、显微分析、广角X射线衍射、小角激光散射、小角X射线散射等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结构、发展历史、发展趋势,在聚合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实例及解析方法等。  本书可供高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以及从事有关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加工研究和生产方面的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7.现代高分子物理学(上、下册)殷敬华莫志深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学丛书之一。本书全面介绍高分子物理的主要发展领域和现代高分子物理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全书共二十六章,分上、下两册出版,上册,主要介绍高分子物理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高分子链结构和聚集态结构、高分子的形态学、晶体结构和液晶态、高分子杂化材料、导电高分子和生物降解高分子结构特点和应用、高聚物共混体系的界面和增容及统计热力学、高聚物的物理和化学改性等。下册主要介绍现代高分子物理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包括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质谱学基础、电子显微镜、热分析、表面能谱、顺磁共振、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振动光谱和光学显微镜等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高聚物中的应用。各章既有基础理论、基本原理深入浅出的介绍,也有翔实的应用实例。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攻读高分子科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供从事高分子科学研究和高分子材料生产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8.张俐娜薛奇莫志深金熹高编著« 高分子物理的近代研究方法»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该书的第五章高聚物热分析和热-力分析,详细介绍了热分析在高聚物研究中的应用。DSC在高聚物研究中的应用研究结构及动态变化表征玻璃化转变和熔融行为分析多组分高聚物体系的组成研究高聚物链缠结及化学交联研究高聚物的结晶行为表征高聚物的微相结构研究高聚物共混相溶性反映共混高聚物中组分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热历史和处理条件对高聚物结构的影响DMA动态力学分析在高聚物研究中的应用评价高聚物材料的使用性能研究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表征高聚物材料的微相结构研究高聚物的相互作用表征高聚物的共混相容性研究高聚物的溶液-凝胶转变行为。  序言  高分子化学是一门迅速发展起来的基础和应用科学,并且高聚物材料及产品的迅速增长已经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进入21世纪后高分子科学与技术将发生更大变革和突破,而且对人类生存、健康与发展起更大作用。为适应高分子科学的发展,要求在该领域的工作者对高分子物理的理论、实验方法和原理以及实际应用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尤其对于很多高分子科学工作者而言,他们需要知道运用哪些高分子物理近代仪器和方法以及如何得到可靠的数据和信息采指导他们的科研。  同时,为了培养一大批从事高分子科学与技术的高级科技人才,必须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研究生教材建设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工作之一,为此武汉大学研究生院组织了国内一批在高分子物理前沿工作而且又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和科学家以及该校青年教师编写《高分子物理近代研究方法》一书。环顾近年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方面的教科书及专著,都力求包含最新成果,因而内容越来越广,深度越来越深,篇幅也越来越长。为此,这本书采用了创新的格式把研究生必修的内容用简明的语言和图表阐明,同时列举大量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为实例帮助读者理解、记忆和正确运用高分子物理理论和方法。因此,这本书具有简单、明确、知识新和学习效率高的特点。我衷心祝愿新一代高分子学子能从书中受益,并为我国高分子科学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  南京大学教授  2002年5月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高分子物理基本原理和理论,简要介绍了如何测定和研究高聚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链构象、化学结构及其组成、结晶度及取向、熔点、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子运动及力学松弛、热性能、界面及表面、复合物粘接、力学性能、电学性能及生物降解性等方面的先进方法,以及光谱、波谱、色谱、激光光散射、X射线和电子显微技术。本书收集了大量具有创新思想和科学价值的实例,以指导读者更有效地应用先进仪器和方法从事高分子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全书共收集约400篇参考文献,内容丰富、新颖、简明易懂,是一本较全面、深入的高分子物理教材,适合高分子化学和物理、橡胶、塑料及高聚物材料工程等方面的研究生、教师、科技人员及企业管理人员参考。  9.刘振海« 聚合物量热测定» 化工出版社2002前言  自1963年差示扫描最热法(differentialscanningcalorimetry,DSC)产生以来,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和表征中这种方法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虽然DSC仅是诸多热分析方法中的一种,可从近年高分子热分析的发展趋向来看,DSC这种方法构成了高分子热分析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年高分子科学出现了一系列以DSC为主或仅基于此种方法的学术著作,诸如《聚合物材料的热表征》(E.A.Turied.ThermalCharacterizationofPolymericMaterials.NewYork:AcademicPress,1981 2ndEdition,1997),该书由第1版的970页发展到第2版的2420页《热分析基础及其在聚合物科学中的应用》(T.Hatakeyama,F.X.Quin,ThermalAnalysisFundamentalsandApplicationstoPolymerScience,Chichester:JohnWiley&Sons,19942ndEdition,1999) 《高分子DSC》(V.A.Bershtein,V.M.Egorov.DifferentialScanningCalorimetryofPolymers.NewYork:EllisHorwood,1994) 国际刊物JournalofThermalAnalysisandCalorimetry于2000年第1期出版专辑AdvancesinThermalCharacterizationofpolymericMaterials。  尤应注意到,就在近年(1992年)在DSC的基础上推出一种更新的热分析方法——调制式差示扫描量热法(temperaturemodulateddifferentialscanningcalorimetry,TMDSC),这种方法一出现,就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就1998年的不完全统计已有300多篇论文发表,并很快出版了专辑【JThermAnal,1998,54(2)】。预计这种调制技术可用于各种热分析方法,将引起热分析技术一系列新变革。  作者长期从事高分子热分析科研、教学和学会工作,近年还各自主持了一段学术期刊工作,我们有着几乎完全相同的业务经历。我们合著有中、英文版《热分析手册》(中文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 英文版,Chichester:JohnWiley&Sons,1998)。并分别出版了《热分析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1)与" ThermalAnalysisFundamentalsandApplicationstoPolymerScience" (详见上述),主编《应用热分析》(东京:日刊工业新闻社,1996)。我们合著这本《聚合物量热测定》,连同上述著作,望能描绘出热分析一个较为完整的轮廓。  这本书系统介绍高分子DSC的基础(如热力学基础,DSC和MDSC的基本原理及其产生与发展,高分子的结晶、熔融和玻璃化转变等及由此而引申的各项应用,如相图、单体纯度的测定),及其在该领域在国内外取得的最新成就(如高分子合金的相容性、液晶的多重转变、水在聚合物中的存在形式及其相互作用、联用技术等)。热力学和量热学分别是热分析的理论与技术基础,Wunderlich教授所著由AcademicPress(NewYork)出版的学术专著:MacromolecularPhysicsVol3CrystalMelting(1980),ThermalAnalysis(1990)和ThermalCharacterizationofPolymericMaterials(2ndEdn,TuriEDed,1997)一书的第二章对热分析的热力学基础做了十分精辟和系统的论述 G.W.H.Hohne,W.Hemminger,H.J.Flammersheim所著DifferentialScanningCalorimetryAnIntroductionforPractitioners(Berlin:Springer,1996)堪称在阐述量热学(量热仪的传热过程)方面的佳作。作为国际热分析协会教育委员,我们愿将上述著作的有关内容介绍给国内的广大读者,本书基础部分——第一、三章和第二章的编写,分别参考了上述著作,以飨读者。  本书的第一、二、三章及附表由刘振海参考上述学术专著编写,第四、六、七、十章由畠山立子(T.Hatakeyama)编写,第五章由刘振海、陈学思、宋默编写,第八章由刘振海、陈学思编写,第九章由张利华编写。  借此机会,对于此书撰写和出版过程中给予我们鼎力相助的热分析与量热学杂志主编J.Simon教授、国际热分析协会教育委员会主席E.A.Turi教授、福井工业大学畠山兵衞教授、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黄葆同院士、汪尔康院士、中科院长春分院黄长泉研究员、吉林大学陈欣方教授、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王利祥研究员、唐涛研究员、化学工业出版社任惠敏编审、杜进祥编辑,以及对给予出版资助的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委员会和精工电子有限公司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受篇幅所限,本书侧重于原理的叙述,而对于浩如烟海的大量文献资料未能充分收入,日后如有机会出增订版,乐于做进一步的增补。也因时间仓促,本书定有许多疏漏,望读者不吝指正。  刘振海(长春)畠山立子(东京)2001年9月内容提要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聚合物材料量热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各类应用,着重介绍差示扫描量热法和近年出现的调制式差示扫描量热法,突出反映了该领域国内外最新成果与研究进展。全书分为两部分,共10章:第1-3章为基础部分,介绍热分析的热力学基础知识、差示扫描量热法、调制式差示扫描量热法以及结晶聚合物的熔融与结晶过程 第4~9章介绍DSC在聚合物分析方面的应用,包括在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热焓松弛、多相聚合物体系、液晶性质、水与高分子的作用、高分子合成、聚合物辐射效应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第10章介绍热分析与其他分析方法的联用技术。  本书资料翔实,内容丰富,语言精炼,可供从事聚合物热分析、高分子材料研究及其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近年来,国内又出版了几本新的高分子物理著作,如马德柱主编« 聚合物结构与性能» (结构篇、性能篇)科学出版社2013。华幼卿金日光2013,« 高分子物理» ,第四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焦剑主编2015高分子物理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本文编撰过程中,参阅了上述高分子物理著作并作为文献引用,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 高分子结晶和熔融行为的FlashDSC研究进展» 李照磊1,2周东山1胡文兵1  [2]何曼君张红东陈维孝.« 高分子物理» 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3]张俐娜薛奇莫志深金熹高编著« 高分子物理的近代研究方法»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4]朱诚身« 聚合物结构分析» 科学出版社2010  [5]何平笙编著« 新编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 科学出版社2009  附录  有关高分子物理的教学参考书(按出版时代排列)  Alfrey.1948.MechanicalPropertiesofHighPolymers.NewYork:IntersciencePublishers  是早期有关高聚物力学性能的专著、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FloryPJ.1953.PrincipleofPolymerChemistry.Ithaca:CornellUniversityPress  是高分子科学的经典教材,被誉为高分子科学的”圣经”,一直到现在仍被美国众多大学选为教材,Flory也是高分子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  钱人元,1958,高聚物的分子量测定,北京:科学出版社  是我国科学家自己的科研成果和撰写的有关专著,被翻译成英文和俄文出版,至今仍有现实的参考价值。  柯培可ⅡⅡ,1958,非晶态物质。钱人元,钱保功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  介绍原苏联学者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对我国有相当影响。  MasonP.WookeyN.1958.TheRheologyofElastomers.Paris:PergamonPress  是为数不多专门讲授弹性体力学性能的著作。  徐僖,1960,高分子物化学原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为国内高校工科院校早期的高分子专业教科书,有一定影响。  TobolskyAV.1960.PropertiesandStructureofPolymers.NewYork:JohnWiley&Sonslnc  是一本比较经典的高分子物理教材性质的书,对我国高分子物理教学有相当的影响。其中有关化学应力松弛的内容仍然具有权威性。  TanfordC.1961.PhysicalChemistryofMacromolecules.NewYork:JohnWiley&SonsInc  是一本在高分子溶液方面写得较好的教材。  卡尔金,斯洛尼姆斯基,1962。聚合物物理化学概论、郝伯林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牡  是前苏联学者的一本著作,对我国高分子物理起步有较大影响。  BuecheF.1962.PhysicalPropertiesofPolymers.NewYork:IntersciencePublishers  是一本比较经典的高分子物理教材性质的书,对我国高分子物理教学有相当的影响。  NielsenL.E.1962.MechanicalPropertiesofPolymers.NewYork:ReinholdPublishingCorporation  也是一本比较经典的高分子物理教材性质的书,对我国高分子物理教学有较大的影响,有中文翻译本,即1965年冯之榴等译《高聚物的力学性能》,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VolkensteinMV.1963.ConfigutationalStatisticsofPolymericChains.NewYork:Interscience  是原苏联学者的专著,俄丈原书系1959年莫斯科苏联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有很高价值,  卡尔金等,1964,高分子物理进展(论文集),钱人元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  是一本较全面介绍原苏联学者成果的书。  高分子学会,1965,レオロジーハンドブック(流变学手册),东京:丸善株式会社  有很多早期的实验教据图。  MandelkernL.1965.CrystallizationofPolymers.NewYork:McGraw-HillBookCompany  AndrewsE.H.1968.FractureinPolymers.Edinburgh:Oliver&Boyd  是有关高聚物断裂和强度的专著,因为是文革期同出的书,国内图书馆较少有收藏。  AlexanderLE.1970.X-rayDiffractionMethodsinPolymerScience.NewYork:JohnWiley&.SonsInc  和田八三久.1971.高分子的固体物性,东京:培风馆  日本学者撰写的内容比较深的高分子物理著作。国内没有流行。  BillmeyerFW.1971.TextbookofPolymerScience.NewYork,:WileyInierscienceInc  这是一本在西方影响很大的教材,但一直没有再版,  PeebolsJJH.1971.MolecularWeightDistributionsinPolymers.NewYork,:JohnWiley&SonsInc  有不少关于聚合反应动力学统计理论的内容,  TobolskyAV,MarkHF.1971.PolymerScienceandMaterials.NewYork,:WileyInterscience  有中文译本,即1977年托博尔斯基AV,马克HF编,聚合物科学与材料翻译译组译《聚合物科学与材料》,北京:科学出版社。  KakudoM.KasaiN.1972.X-rayDiffractionMethodsinPolymerScience.NewYork:WileyInterscience  JenkinsAD.1972.PolymerScience,Amaterialssciencehandbook,1and2.Amsterdam:North-HollandPublishingCompany  这是一本上下两册大部头著作,内容极为丰富。  TreloarLRG.1958.ThePhysicsofRubberElasticity.3rdEd.Oxford:UniversityPress  一本最详细介绍有关橡胶高弹性的专著。国内有中文译本,20世纪60年代的第一版就翻译成中文,第三版由王梦蛟,王培国,薛广智译,吴人洁校,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2。  高分子学会,1972,高分子的分子设计3:分子设计和高分子材料的展望,东京:培风馆  论述通过分子设计来制备高分子材料的设想· 在当时有相当的影响。  小野木重治,1973,高分子材料科学,东京:诚文堂新光社  是来自日本的一本教材,也有一定影响,  KauschHH,HassellJA,JaffeeRI.1973.DeformationandFractureofHighPolymers,NewYork:PlenumPress  内容较专一。  HawardRN.1973.ThePhysicsofGlassyPolymers.London:AppliedSciencePublishersLtd  对玻璃态高聚物的力学性能有详细介绍,  晨光化工厂,1973,塑料测试,北京:燃料化学工业出版社  这是一本有管高聚物性能测试早期的著作,当时有相当的影响。  WunderlichB.1973.MacromolecularPhysics.Vol.Ⅰ,Ⅱ,Ⅲ.NewYork:AcademicPress  三卷的大著,专门讲述高聚物的结晶行为,很有参考价值。  SamuelsRJ.1974.StructuredPolymerProperties.NewYork:WileyInterscience  莫特N等.1975.材料——微观结构及物理性能的概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翻译组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  该书有关“高聚物材料的本质" 和' ' 复合材料的本质”两章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其中Mark提出的提高高聚物性能的三角形原理有参考价值。  ArridgeRGC.1975.MechanicsofPolymers.Oxford:ClarendonPress  是一本从力学观点讲述的高聚物力学性能的专著。  TagerA.1978.PhysicalChemistryofPolymers.Moscow:MIPPublisher  是一本由原苏联学者撰写的高分子物理教材,用英文出版,从中可了解不少原苏联学者的科研成果。  AndrewsEH.1979.DevelopmentsinpolymerFracture-1.London:AppliedSciencePublishers  是Andrews又一本关于高聚物断裂和强度的编著,有相当参考价值。  TadokoroH.1979.StructureofCrystllinePolymers.NewYork:JohnWiley&.SonsInc  BlytheAR1979.ElectricalPropertiesofPolymers.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是剑桥大学" CambridgeSolidStateScienceSeries" 系列中的一本书。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十二室,1980,压电高聚物,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CherryBW.1980.PolymerSurface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是剑桥大学”CambridgeSolidStateScienceSeries”系列中的一本书。  WilliamsJG.1980.StressAnalysisofPolymers.2ndEd.NewYork:JohnWiley&SonsInc  是一本从力学观点讲述的专著,书中数学内容较深。  FerryJD.1980.ViscoelasticPropertiesofPolymers.NewYork:JohnWiley&SonsInc  是一本高聚物黏弹性的专著,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林尚安,陆耘,粱兆熙,1980,高分子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由于全书既有高分子化学又有高分子物理内容,不便使用,影响不大。  施良和,1980,凝胶色谱法,北京:科学出版社  对普及凝胶色谱法有很好作用。  BaileyRT,NorthAM,PethrickRA.1981.MolecularMotioninHighpolymers.Oxford:Clar-  endonPress  YoungRJ.1981.IntroductiontoPolymers.London:ChapmanandHall  这是一本非常简明的高分子教材,其中有不少有关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如聚双炔类宏观单晶体的结构与性能。英文也非常通顺易读。  BassettDC.]981.PrinciplesofPolymerMorphology,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是剑桥大学”CambridgeSolidStateScienceSeries”系列中的一本书。有中文译本,即1987  年巴西特著,张国耀,梨书樨译《聚合物形态学原理》,北京:科学出版社。  潘鉴元,席世平,黄少慧.1981.高分子物理,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该书介绍的有关形变-温度曲线的论述仍有参考价值。  彼得· 赫得维格,1981,聚合物的介电谱,第一机械工业部桂林电器科学研究所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范克雷维伦DW.1981.聚合物的性质:性质的估算及其与化学结构的关系,许元泽,赵得禄,吴大诚译,北京:科学出版社  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尼尔生LE.1981,高分子和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丁佳鼎译,北京:轻工业出版杜  赵华山,姜胶东,吴大诚等,1982,高分子物理学,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  是为化学纤维专业写的教材。  沈得言.1982、红外光谱法在高分子研究中的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  是我国学者写的较早的有关高分子物理的专著。  SeanorDA.1982.ElectricalPropertiesofPolymers.NewYork:AcademicPress  WardIM.1982.DevelopmentsinOrientedPolymers.London:AppliedSciencePublishers  BohdaneckyM,Ková rJ.1982.ViscosityofPolymerSolutions.NewYork:ElsevierScientific  BurchardW,PattersonGD.1983.LightcatteringfromPolymers.NewYork:Springer-Verlag  尼尔生LE.1983,聚合物流变学。范庆荣,宋家琪译,北京:科学出版社。  WilliamsDJ.1983.NonlinearOpticalPropertiesofOrganicandPolymericMaterials.WashingtonD.C.:AmericanChemicalSociety  是一本以编著形式撰写的书。  WardIM1983.MechanicalPropertiesofSolidPolymers.2ndEd.NewYork:Wiley-Interscience  这是一本Ward写的英国研究生教材,国内曾前后两次把它的第一版和第二版翻译成中文出版,即1988年沃德著,徐懋,漆宗能等译校《固体高聚物的力学性能》,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仍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斯坦RS.1983.散射和双折射方法在高聚物织态研究中的应用,徐懋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  KinlochAJ,YoungRJ.1983.FractureBehaviorofPolymers.London:AppliedSciencePublishers  内容比较全面的有关高聚物断裂的专著。  北京大学化学系高分子化学教研室,1983,高分子物理实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WilliamsJG.1984.FractureMechanicsofPolymers.NewYork:JohnWiley&Sonslnc  塞缪尔斯RJ.1984.结晶高聚物的性质,徐振森译。北京:科学出版社  EliasHG.1984.MacromoleculesI,structureandProperties.2ndEd.NewYork:PlenumPress  韩CD、1985.聚合物加工流变学、徐僖,吴大诚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  AklonisJ.MacKnightWJ.1972.MinchelShen,IntroductiontoPolymerViscoelasticity.NewYork:Wiley-Interscience  这是一本很好的有关高聚物黏弹性的入门书,1983年第二版,并由吴立衡翻译为中文,即吴立衡译,徐懋校《聚合物粘弹性引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可惜的是作者之一的华人科学家沈明琦英年早逝,没有能参加这第二版的写作。位沈明琦1979年在复旦大学讲课为后来出版的《高聚物的粘弹性》一书打下了基础,即于同隐,何曼君,卜海山,胡加聪,张炜编著《高聚物的粘弹牲》,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冯新德,唐敖庆,钱人元等,1984,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论,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  其中钱人元和于同隐有关高分子凝聚态基本物理问题和玻璃化转变的章节很有参考价值。奥戈凯威斯RM.1986,热塑性塑料的性能和设计,何平笙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  是钱人无院士推荐翻译的有关材料性能与制品关系的专著,是高聚物结构与性能的进一步深入。  吴大诚,1985,高分子构象统计理论导引,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可供有关专业研究生阅读。  唐敖庆等,1985,高分子反应统计理论,北京:科学出版社  卓启疆,1986,聚合物自由体积,成郁: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是一本专门讲述高聚物中自由体积的小册子。  钱保功,许观藩,余赋生等,1986,高聚物的转变与松弛,北京:科学出版社  是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多年工作的总结,有大量的实验数据。  考夫曼HS,法尔西塔JJ.1986,聚合物科学与工艺学引论,吴景诚,钱文藻,杨淑兰译,北京:科学出版社  郑昌仁,1986,高聚物分子量及其分布,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DoiM,EdwardsSF.1986.TheTheoryofPolymerDynamics.Clarendon:OxfordUniversity  Press  有机玻璃疲劳和断口图谱编委会.1987,有机玻璃疲劳和断口图谱,北京:科学出版社  夏炎.1987.高分子科学简明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社  是为师范生写的教材。  拉贝克JF.1987,高分子科学实验方法,物理原理与应用,吴世康,漆宗能等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提供大量的高分子实验,是一本高分子实验方面的权威性著作。  何家骏,1987,高分子溶液理论导论,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  斯珀林LH.1987,互穿聚合物网络和有关材料,黄宏慈,欧玉春译,佟振合校、北京:科学出版社  吴大诚,1987~1989,现代高分子科学丛书,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共十本书,其中与高分子物理有关的是:  (1)孙鑫,《高聚物中的孤子和极化子》,1987。  (2)吕锡慈,《高分子材料的强度与破坏》,1988。  (3)吴大诚,谢新光,徐建军,《高分子液晶》,1988。  (4)许元泽,(高分子结构流变学》,1988。  (5)古大治。《高分子流体动力学》,1988。  (6)江明,《高分子合金的物理化学》,1988。  (7)赵得禄,吴大诚,《高分子科学中的MonteCarlo方法》,1988。  (8)吴大诚,HsuSL,《高分子的标度和蛇行理论》,1989。  日本纤维机械学会,纤维工学出版委员会,1988,纤维的形成、结构及性能、丁亦平译,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  朱永群,1988,高分子物理基本概念与问题,北京:科学出版社  是第一本有关高分子物理习题的书。  鲁丁JA.1988,聚合物科学与工程学原理,徐支祥译,北京:科学出版社  潘道成,鲍其鼎,于同隐,1988,高聚物及其共混物的力学性能,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朱善农等,1988,高分子材料的剖析,北京:科学出版社  穆腊亚马,1988,聚合物材料的动态力学分析,福特译,北京:轻工业出版社  李斌才,1989,高聚物的结构与物理性质,北京:科学出版社  周贵恩,1989,聚合物X射线衍射、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CampbellD,WhiteJR1989.PolymerCharacterization:PhysicalTechniques.London:Chapman&Hall  国内少有人拥有此书。  王正熙,1989,聚合物红外光谱分析和鉴定,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林师沛,1989,塑料加工流变学,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雀部博之,1989,导电高分子材料,曹镛,叶成,朱道本译,北京:科学出版社  克里斯坦森RM.1990,粘弹性力学引论,郝松林,老亮译,北京:科学出版社  杨挺青,1990,粘弹性力学,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胡徳,1990,高分子物理与机械性质(上、下册),台北:渤海堂文化公司  是我国台湾学者编写的高分子物理教材,内容偏重高聚物本体的性能,不涉及凝聚态以及溶液和相对分子质量等。  FujitaH.1990.PolymerSolutions.Amsterdam:Elsevier  SchmitzKS.1990.AnIntroductiontoDynamicLightScatteringbyMacromolecules.SanDiego,AcademicPress  弗洛里PJ.1990,链状分子的统计力学,吴大诚,高玉书,许元泽等译,吴大诚校,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是弗洛里又一本大著,是高分予理论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  朱锡雄,朱国瑞,1992,高分子材料强度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JoachimDE.1992,RelaxationandThermodynamicsinPolymersGlassTransition.Berlin:AkademieVerlag  郑武城,安连生,韩娅娟等,1993,光学塑料及其应用.北京:地质出版社  周其凤,王新久,1994,液晶高分子,北京:科学出版社  有不少作者自己的研究成果。  GrosbergAY,KhokhlovAR.1994.StatisticalPhysicsofMacromolecules.Woodbury:AIPPress  黄维垣,闻建勋,1994,高技术有机高分子材料进展,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是当年的一本进展性质的汇编。  左渠,1994,激光光散射原理及在高分子科学中的应用,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谢缅诺维奇,赫拉莫娃,1995,聚合物物理化学手册,闫家宾,张玉昆译,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薛奇,1995,高分子结构研究中的光谱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GeddeUW.1995.PolymerPhysics.London:Chapman&Hall  叶成,习斯J.1996,分子非线性光学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大柳康,1996,实用高分子合金,吴忠文等译,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周光泉,刘孝敏,1996,粘弹性理论,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这是一本由力学专家写的书,对数学的推导有独特之处。  吴培熙,张留成,1996,聚合物共混改性,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朱善农等,1996,高分子链结构,北京:科学出版社  DoiM.1996.IntroductiontoPolymerPhysics.Clarendon:OxfordUniversityPress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高分子科学研究所,1996,高分子实验控术,修订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已出第二版。  Hans-GeorgE.1997,AnIntroductiontoPolymerScience.NewYork:VCHPress  刘凤歧,汤心颐,1997,高分子物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出了第二版。  何天白,胡汉杰,1997,海外高分子科学的新进展,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StroblG.1997.ThePhysicsofPolymers.2ndEd.Berlin:Springer  这是一本近十年来有影响的高分子物理教材,Strobl本人多次来国内讲授有关他提出的高聚物结晶的理论,中文译本是斯特罗伯著,胡文兵,蒋世春,门永锋,王笃金译《高分子物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ShiLH,ZhuDB.1997.PolymersandOrganicSolids,Beijing:SciencePress  这是为纪念钱人元院士80寿辰而汇编的文集,由国内外著名学者介绍当今最新科技成果,钱人元,1998,无规与有序——高分子凝聚态的基本物理问题研究,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是钱人元院士带领开展的国家攀登项目“高分子凝聚态的基本物理问题研究”的研究成果的通俗介绍,我国很多科学家对高分子物理的贡献都有深入浅出的论述。  蔡忠龙,冼杏娟,1997,超高模量聚乙烯纤维增强材料,北京:科学出版社  该书中有关聚乙烯热学性能的介绍很有参考价值。  邵毓芳,嵇根定,1998,高分子物理实验,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江明,府寿宽,1998,高分子科学的近代论题,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是纪念于同隐教授和钱人元院士80寿辰而汇编的文集,由国内外著名学者介绍当今最新科技成果。  吴人洁等,1998,高聚物的表面与界面,北京:科学出版社  吴培熙,张留成,1998,聚合物共混改性,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沈家瑞,贾德民,1999,聚合物共混物与合金,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托马斯EL.1999,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北京:科学出版社  是一本详细介绍高分子物理近年成果的专著,适合作为进一步深造的参考书。  朱道本,王佛松,1999,有机固体,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介绍导电高聚物的专著,有许多我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  王国全,王秀芬等,2000,聚合物改性,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梁伯润,屈凤珍等,2000,高分子物理学,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是为合成纤维专门化的学生写的教材。  顾国芳,浦鸿汀,2000,聚合物流变学基础,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金日光,华幼卿,2000,高分子物理,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工科院校所用教材,2007年已出第三版。  闻建勋,2001,诺贝尔百年鉴——奇妙的软物质,上海:上海科学教育出版社  是一本有关高分子学界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通俗介绍,对了解高分子科学的发展轨迹有启发。  杨玉良,胡汉杰,2001,跨世纪的高分子科学丛书——高分子物理(分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何天白,胡汉杰,2001,功能高分子与新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平郑骅,汪长春,2001,高分子世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是一本有关高分子科学的高级通俗读本。  SperlingLH.2001.IntroductionofPhysicalPolymerScience.3rdEd.NewYork:Wiley  布里格,2001,聚合物表面分析,曹立礼,邓宗武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殷敬华,莫志深,2001,现代高分子物理学(上、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  名为研究生教材,实际上是一本很好的进展性专著。  韩哲文,张得震,杨全兴等,2001,高分子科学教程,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既有高分子化学内容也有高分子物理内容。  BowerDI.2002.AnIntroductiontoPolymerPhysics.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以”国外名校名著”系列影印出版了该书。  刘振海,2002,聚合物量热测定,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杨小震,2002,分子模拟与高分子材料,北京:科学出版社  附有软件光盘,很实用,其软件可利用来开设高分子物理实验。  过梅丽,2002,高聚物与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热分析,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是一本很好的有关高聚物动态力学测试的著作。  吴其晔,巫静安,2002,高分子材料流变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是一本详细介绍聚合物流变学的研究生教材。内容详尽,很有参考价值。  QianRY(钱人元),2002.PerspectivesontheMacromolecularCondensedState.Singapore:WorldScientific  这是钱人元院士把自己在' ' 高分子凝聚态物理中若干基本问题”国家攀登项目中的成果介绍给世人的一本专著,包括很多我国科学家对高分子物理的贡献。  ColbyRB.2002.PolymerPhysics.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  TeraokaI.2002.PolymerSolutions:AnIntroductiontoPhysicalProperties.NewYork:John  Wiley&SonsInc  非常好的有关高分子溶液的专著,内容较深。  张祖德,朱平平等,2001,中国科学院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化学类科目考试纲要,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是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和中国科大研究生必读参考书,2002第二版。  deGennes.1979.ScalingConceptsinPolymerPhysics.Ithaca:CornellUniversityPressGennes  Gennes是又一位高分子界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他把理论物理中的许多概念用在了高分子科学上,创立了高分子物理中著名的“标度理论“。该书已由吴大诚等翻译成中文、即德让  摘自« 新编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 何平笙编著科学出版社
  • 新材料情报,科学家发明新型环保型聚合物粘合剂!
    【科学背景】聚合物粘合剂在消费品、工业和医疗产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人们对多功能性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聚合物粘合剂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然而,现有的大多数粘合剂性能通常针对特定用途,难以适应多样化的需求,且大多源于不可再生资源,对环境造成负担。特别是α-硫辛酸(αLA)聚合物作为一种潜在的环保粘合剂,虽然在各种应用中表现出色,并具备闭环回收的能力,但在某些条件下容易发生自发解聚,这一挑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Phillip B. Messersmith教授课题组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无催化剂αLA聚合方法,显著提高了聚合物的稳定性,并拓展了其应用范围。研究团队通过对单体成分的微调,成功制备出一种在干燥和潮湿条件下均能良好发挥作用的压敏粘合剂,以及强度相当于传统环氧树脂的结构粘合剂。特别是,αLA手术强力胶在封住小鼠羊膜囊破裂的实验中,成功将胎儿存活率从0%提高到100%。这些成果表明,αLA聚合物不仅能满足多种应用需求,还支持闭环回收,具有显著的环境和应用价值。相关研究成果已在《Science》上发表。【科学亮点】1. 实验首次开发了稳定的α-硫辛酸(αLA)聚合物粘合剂,并成功避免了在存储和使用过程中自发解聚的问题。这一成果通过在聚合物中添加电亲核试剂来实现,使粘合剂在闭环回收系统中表现稳定。2. 实验通过调整单体成分,制得了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粘合剂。其中,压敏粘合剂在干燥和潮湿条件下均能良好工作,而结构粘合剂的强度与传统环氧树脂相当。这种多功能性使得粘合剂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3. 实验展示了αLA手术强力胶的医疗应用。该胶成功密封了小鼠羊膜囊的破裂,显著提高了胎儿的存活率,从0%提升至100%。这一成果表明,αLA聚合物在医疗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科学图文】图 1. 单体结构和前体溶液聚合的一般方案。图 2. S1 稳定的 αLA 聚合物的整体机械性能。图 3. αLA 强力胶的离体和体外表征。图 4. αLA 强力胶作为胎膜密封剂的体内生物学性能。图 5. 稳定αLA粘合剂的压敏和结构粘合剂性能以及生命周期图。【科学结论】本文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环保型聚合物粘合剂,这些粘合剂不仅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还能在多种环境条件下稳定发挥作用。通过在α-硫辛酸(αLA)聚合物中引入电亲核试剂,研究人员成功防止了闭环解聚现象,从而显著提高了粘合剂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这一突破为粘合剂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即通过调整单体成分来优化粘合剂在干湿条件下的表现。这种粘合剂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尤为突出,如在小鼠羊膜囊修复中的成功案例,展示了其在提高胎儿存活率方面的巨大潜力。最重要的是,该研究强调了材料的可持续性和闭环回收的重要性,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以应对传统粘合剂带来的环境挑战。总体而言,这项研究不仅推动了粘合剂领域的技术进步,也为其他材料的绿色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参考文献:Subhajit Palet al. ,Recyclable surgical, consumer, and industrial adhesives of poly(α-lipoic acid).Science385,877-883(2024).DOI:10.1126/science.ado6292
  • 纳米分辨傅里叶红外光谱与成像技术(nano-FTIR & neaSNOM)助力复合聚合物领域实现新突破
    背景简介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是以聚合物为基体连续相,以纳米填充物为分散相的一种复合材料,具有易加工、摩擦和磨损率小、表面硬度高以及成本低廉等特点,在工业中具有广泛应用,受到诸多科学家的关注。研究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内部结构是一种综合性认知材料聚集形态形成和物质组成分布的有效方法。通常,科学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颗粒的内部结构及聚集形态。但是,电子显微镜并不能对轻质元素(C, H, N和O) 进行元素识别及表征,而这些元素正是水体系聚合物主链单元的主要组成元素。同时,电子显微镜对聚合物功能团的识别强烈依赖于选择性染色,需要将电子密度高的重金属离子引入聚合物链。因此,通过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能量损失谱方法(STEM-EELS)或者TEM相衬度法来研究聚合物纳米材料的形态结构及元素分布仍然存在一些争议,特别是在研究水溶性主链的聚合物体系中染色带来的误差和衬度失真尤为严重。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纳米分辨傅里叶红外光谱与超分辨光学成像技术(nano-FTIR & neaSNOM)能够实现在10 nm的空间分辨率下对材料的化学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与电子显微镜与电子能谱结合的方法相比,光学探测技术具有无损伤、无需染色标记、快速且适用性广等优点,可以研究材料化学组分,微观结构、电学、力学、高分子取向与构象以及物质相互作用等信息。研究进展近期西班牙纳米科学研究中心的Rainer Hillenbrand团队通过nano-FTIR & neaSNOM对聚全氟辛基丙烯酸酯-基丙烯酸酯-丙烯酸丁酯(PMB)形成的纳米复合颗粒进行研究[1]:证明了颗粒内部形成了复杂的Core-Shell-Shell结构。进一步,通过nano-FTIR对全氟取代共聚物(POA)和丙烯酸共聚物(MMA/BA)在三层结构中的分布及比例进行定量研究,发现本该富集在Core部分的疏水POA在三层结构中都存在,并且在inner-Shell的比例高度达到了65%。结合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nano-FTIR & neaSNOM可以呈现复合聚合物颗粒Core-Shell-Shell结构在形成过程中各化学组分生成时间、相分离及迁移的具体路径以及疏水、亲水相互作用,有助于提升对纳米材料复杂高次结构的理解和设计。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不同的域(核,壳)显示出显着不同的机械性能和形貌(图1a),其他方法(例如PiFM和AFM-IR)得到的红外信息会跟局域的机械性能有一定关联,造成一些数据假象。而nano-FTIR对于这种材料系统的优点是部与样品之间的纯光学相互作用决定了信号,因而得到的信号与材料的机械性能无关。 精彩结果展示图1 PMB嵌段聚合物截面光学超分辨成像。(a)s-SNOM原理示意图。通过激发光(Einc)聚焦照射AFM探针,在针周围形成增强的局域近场,进一步AFM探针以Ω轻敲振动频率调制针散射(Esca)的近场信号,从而获取纳米尺度下聚合物截面的光学图像。(b)纯poly(POA) 与poly(MMA-co-BA)的nano-FTIR光谱,用作对比参考光谱。垂直的蓝色虚线表示记录在图(d)和(e)中的近场光学图像的红外频率。(c) PMB颗粒的拓扑结构成像。(d, e) 近场红外的相位图对应了样品分别在1250 cm−1 (d)和在1736 cm−1 (e)处的吸收。图像的积分时间为每个像素6 ms 图像获取时间为24 min。图2 nano-FTIR&neaSNOM对PMB单颗截面Core-Shell-Shell结构中POA/ARC(MMA-co-BA)的高光谱及纳米红外光谱研究(左);图3 对多个PMB聚合物颗粒化学组分的统计研究,定量给出了Core-Shell-Shell的比例分布(右)。结论作者展示了无需化学染色标记的一种纳米成像与纳米光谱表征方法(s-SNOM& nano-FTIR),该方法确认了PMB聚合物复合颗粒内部结构并证明了新型的核-壳-壳复杂结构的存在。进一步通过对参比样品光谱进行线性叠加拟合,定量的计算出核-壳-壳结构中各个组分的定量比例及分布。这种同时表征材料微观纳米结构与对应化学成分的方法是前所未见的,有助于帮助科学找到影响材料性能的关键参数以及终材料聚集形态形成的动力学路径,依此来设计和调控材料所需的宏观性能。 研究利器上述研究中的纳米分辨傅里叶红外光谱与成像技术(nano-FTIR & neaSNOM)是由德国Neaspec公司利用其有的散射型近场光学技术发展出来的,使纳米尺度化学鉴定和成像成为可能。这一技术综合了原子力显微镜的高空间分辨率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的高化学敏感度,可以在纳米尺度下实现对几乎所有材料的化学分辨。由此开启了现代化学分析的纳米新时代。该设备还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已成为纳米光学领域热点研究方向的重要科研设备!图4 neaspec纳米傅里叶红外光谱仪-Nano-FTIR 参考文献:[1]. Cross-Sectional Chemical Nanoimaging of Composite Polymer Nanoparticles by Infrared Nanospectroscopy, Macromolecules, 2021, 54 (2), 995-1005, DOI: 10.1021/acs.macromol.0c02287
  • 赛默飞世尔推出全方位聚合物解决方案
    2009年5月,中国广州——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代码:TMO)于5月18日至21日参加了在广州举行的第23届中国国际塑料橡胶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2009国际橡塑展”),充分展示了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过程仪器供应商的强大实力。国际橡塑展作为世界第三及亚洲第一的塑料及橡胶工业展,一直致力为塑料及橡胶工业提供最优质的商贸平台,此次一共吸引了超过36个国家和地区的1900家参展商,以及7万多名观众的热情参与。  赛默飞世尔携聚合物行业各种解决方案参展,展示了Thermo Scientific 薄膜测厚系统以及Thermo Scientific 流变仪与挤出系统,这些产品适用于聚合物生命周期的任意阶段,旨在帮助客户消除浪费、保持最高水平的生产力。  Thermo Scientific薄膜测厚系统包括ShadowMaster 直接厚度测量仪、X射线主传感器以及红外主传感器。ShadowMaster 直接厚度测量仪对各种材料提供准确和可靠的厚度测量、极大地改善生产过程的控制、改进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并能提供快速安装,使客户实现低成本投入高投资回报。X射线主传感器提供精确、稳定的高分辨率重量或厚度测量。它采用数字式的电源控制,可以精确调整传感器来测量特殊材料的特性。因此,各种产品都可以在同一个生产线上使用单一传感器进行测量,使它成为一个简易、具有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红外主传感器为单一聚合物结构的重量和纸张等产品的水分提供精确、扫描、反射式测量,以降低成本、改善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Thermo Scientific 21 Plus! 测厚系统提供了一套个高级纵向和横向控制工具,广泛覆盖具有复杂需求的各种工艺生产流程。  Thermo Scientific流变仪与挤出系统主要指各种HAAKE(哈克)流变仪,它们广泛的应用于聚合物、化妆品、复合材料、食品、石油化工等领域。哈克所有的旋转流变仪都可以完成CR(控制速率)、CS(控制应力)和CD(控制形变)流变模式的测量,还可以完成旋转和振荡测试以及旋转和振荡的任意结合测量,它们定能满足不同客户对流变测试的苛刻要求。  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材料表征部负责加工设备的销售经理李健先生说到:“我们的设备是测试聚合物材料性能,开发新型聚合物产品,研究聚合物熔体流变性能,进行聚合物加工改性等的不二选择。”  随着合成改性等加工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塑料和橡胶已经逐渐取代金属等传统材料,成为日常生活用品的主要材料,如何低成本而高效地控制材料生产、确保产品质量,成为广大生产商关注的焦点。“赛默飞世尔科技作为全球过程仪器领域的领导者,恰能提供从产品生产线到产品质量检测的全套过程控制解决方案,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全方位满足客户需求的服务’的理念”,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薄膜测厚中国区销售经理费维强先生对市场充满信心,“我们的优势是经验丰富、技术卓越,我们的承诺是改善产品质量、提高成品率、降低成本,使原料浪费最少、停工时间最短、过程控制更佳。”  图一:ShadowMaster直接厚度测量仪  图二:Thermo Scientific X射线主传感器  图三:微量注射成型仪HAAKE MiniJet  关于Thermo Fisher Scientific(赛默飞世尔科技,原热电公司)  赛默飞世尔科技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纽约证交所代码:TMO)是全球科学服务领域的领导者,致力于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公司年销售额超过105亿美元,拥有员工约3万4千人,在全球范围内服务超过35万家客户。主要客户类型包括:医药和生物公司,医院和临床诊断实验室,大学、科研院所和政府机构,以及环境与工业过程控制装备制造商等。公司借助于Thermo Scientific和Fisher Scientific这两个主要的品牌,帮助客户解决在分析化学领域所遇到的从常规测试到复杂研发的各种挑战。Thermo Scientific能够为客户提供一整套包括高端分析仪器、实验室装备、软件、服务、耗材和试剂在内的实验室综合解决方案。Fisher Scientific为卫生保健、科学研究、安全和教育领域的客户提供一系列实验室装备、化学药品及其他用品和服务。赛默飞世尔科技将努力为客户提供最为便捷的采购方案,为科学研究的飞速发展不断改进工艺技术,提升客户价值,帮助股东提高收益,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thermofisher.com 或www.thermo.com.cn
  • 3D打印超材料骨架的无铅压电复合材料用于机电能量转换
    超材料是指一类具有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特性的人造复合结构。其优异性能来自人工结构,而不是材料本身。超材料突破了传统的设计原则,通过物理尺度上的有序结构设计获得了优异的性能。超材料的优异性能引起了各个领域的关注,促使其在广泛应用于隐形斗篷、零折射率材料、等离子传感器、能量收集器等领域。近期,来自南方科技大学的汪宏教授团队以超材料为模板设计了一种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该团队首先利用高精度3D打印实现了超材料模板,再通过溶胶-凝胶牺牲模板法制备出了无铅压电陶瓷骨架,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浇筑在陶瓷骨架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三维互连的压电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这种压电超材料具有高机电响应和力学灵活性。这种三维互连结构的复合材料在人体运动监测、人造肌肉和皮肤中作为传感和自发电器件具有潜在的应用。相关成果以“Lead-free piezoelectric composite based on a metamaterial for electromechanical energy conversion”为题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 Technologies》期刊上。该研究使用面投影微立体光刻技术(nanoArch S140,摩方精密) 打印树脂结构,并以该结构作为超材料模板。超材料模板尺寸:40 mm×40 mm×10 mm,打印层厚设置为10 μm,并通过最小微单元晶格调控实现定制化打印。随后通过模板法制备无铅压电陶瓷骨架:为了使模板表面附着更多的钛酸钡溶胶,该团队设计通过表面处理法使模板表面吸附一层厚厚的聚多巴胺层,之后将附着聚多巴胺的超材料浸泡在钛酸钡溶胶中一段时间再取出,最后经过风干—熟化—煅烧的处理获得最终的陶瓷骨架。 用聚二氧机硅氧烷封装无铅压电陶瓷骨架,得到了一种具有超材料结构的压电复合材料。钛酸钡超材料-PDMS复合材料拥有良好的力学特性,在相同钛酸钡体积下其压电极化程度也比无序混乱分布的钛酸钡-PDMS复合材料高许多。钛酸钡超材料-PDMS复合材料具有高灵敏度,可以应用于不同的传感器,如运动计步、重量感应和心跳监测等。我们相信,这项研究将为开发用于能量采集器、传感器和人造皮肤等机电设备的高性能柔性材料提供了一种新策略。 图1 面投影微立体光刻技术示意图 图2 面投影微立体光刻技术打印树脂结构作为超材料模板 图3 面投影微立体光刻技术打印的超材料表面附着聚多巴胺层的制备 图4 溶胶—凝胶法制备超材料骨架及PDMS封装制备压电复合材料 图5 钛酸钡超材料-PDMS复合材料的压电性能测试 图6 钛酸钡超材料-PDMS复合材料应用于可穿戴装置 图7 钛酸钡超材料-PDMS复合材料应用于能量收集
  • 卓祥科技参加“第十届先进纤维与聚合物材料国际会议”并做演讲
    10月17日,杭州卓祥科技有限公司赴上海富悦酒店参加第十届先进纤维与聚合物材料国际会议。会议现场先进纤维与聚合物材料国际会议(ICAFPM)由东华大学发起举办并主办,每两年举行一次,已成为世界上以“纤维”为主题的规模巨大的学术盛会之一。会议期间,来自海内外的80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纤维让世界更美好”这一主题,聚焦先进纤维和聚合物材料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和进展,面向世界性共同重大需求,深度把握国际学术前沿,积极拓展纤维研究领域,开展深入而广泛的学术研讨交流。演讲现场解答疑问
  • 科学家开发出太阳能电池用新型聚合物材料
    p  迄今为止,世界上80%以上的能源是通过燃烧石油、天然气和煤产生的。首先,这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 其次,人类在过去不到两百年的时间里已消耗了经过数百万年形成的全球石油资源可开采储量的一半以上。目前,世界各地的科学家的主要目标集中在如何提高太阳能的光电转换效率,却很少有人关注太阳能电池板基体材料的稳定性。br//pp  在俄罗斯科学基金会资助下,以俄科院化学物理问题研究所科学家为首的国际团队开发出以有机半导体材料(共轭聚合物和富勒烯衍生物)为基体的高效稳定的薄膜太阳能电池,这是一种光化学和热稳定性较高、且具备可有效适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最佳性能的新型光敏材料。有机太阳能电池由于光电转换成本比化石燃料价格更低,因而有望彻底改变全球能源产业。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杂志材料上。/pp  太阳光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环保、廉价的能源。据估算,全人类每年能量需求约为20太瓦,而太阳每年辐射到地球的能量约105太瓦。因此,太阳可视做现代社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以有机半导体材料为基体的太阳能电池具有重量轻、成本低、灵活性等特点,已经引起研究人员和创新型企业的极大关注。/pp  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pp  一是创建了适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新的共轭聚合物组,并发现使用单体单元在主链中无序排列的不规则共聚物,其光电特性明显优于链节以严格顺序交替排列的常规结构聚合物。研制开发的以共轭聚合物为基体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大于7%,这是国际上面积大于1平方厘米的同类装置中能得到的最好结果之一。/pp  二是开发出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以富勒烯衍生物为基体的新型电子受体材料,这种新型材料能够保证有机太阳能电池在140℃高温下运行稳定。这是实现有机太阳能电池类设备长期稳定运行并得到实际应用的重要步骤。/pp  俄科学家在以色列内盖夫沙漠中对若干类型的有机太阳能电池进行了实地试验,研究了影响太阳能电池操作稳定性的最重要因素。结果发现,采用电子顺磁(自旋)共振法可以轻松完成材料的光稳定性筛查并找出最具前景的结构。/pp  上述研究工作是与德国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研究所、巴伐利亚能源产业应用研究中心和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的科学家合作完成的。/ppbr//p
  • 赛默飞世尔2009国际橡塑展上推出全方位聚合物解决方案
    2009年5月,中国广州&mdash &mdash 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代码:TMO)于5月18日至21日参加了在广州举行的第23届中国国际塑料橡胶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ldquo 2009国际橡塑展&rdquo ),充分展示了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过程仪器供应商的强大实力。国际橡塑展作为世界第三及亚洲第一的塑料及橡胶工业展,一直致力为塑料及橡胶工业提供最优质的商贸平台,此次一共吸引了超过36个国家和地区的1900家参展商,以及7万多名观众的热情参与。 赛默飞世尔携聚合物行业各种解决方案参展,展示了Thermo Scientific 薄膜测厚系统以及Thermo Scientific 流变仪与挤出系统,这些产品适用于聚合物生命周期的任意阶段,旨在帮助客户消除浪费、保持最高水平的生产力。 Thermo Scientific薄膜测厚系统包括ShadowMaster 直接厚度测量仪、X射线主传感器以及红外主传感器。ShadowMaster 直接厚度测量仪对各种材料提供准确和可靠的厚度测量、极大地改善生产过程的控制、改进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并能提供快速安装,使客户实现低成本投入高投资回报。X射线主传感器提供精确、稳定的高分辨率重量或厚度测量。它采用数字式的电源控制,可以精确调整传感器来测量特殊材料的特性。因此,各种产品都可以在同一个生产线上使用单一传感器进行测量,使它成为一个简易、具有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红外主传感器为单一聚合物结构的重量和纸张等产品的水分提供精确、扫描、反射式测量,以降低成本、改善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Thermo Scientific 21 Plus! 测厚系统提供了一套个高级纵向和横向控制工具,广泛覆盖具有复杂需求的各种工艺生产流程。 Thermo Scientific流变仪与挤出系统主要指各种HAAKE(哈克)流变仪,它们广泛的应用于聚合物、化妆品、复合材料、食品、石油化工等领域。哈克所有的旋转流变仪都可以完成CR(控制速率)、CS(控制应力)和CD(控制形变)流变模式的测量,还可以完成旋转和振荡测试以及旋转和振荡的任意结合测量,它们定能满足不同客户对流变测试的苛刻要求。 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材料表征部负责加工设备的销售经理李健先生说到:&ldquo 我们的设备是测试聚合物材料性能,开发新型聚合物产品,研究聚合物熔体流变性能,进行聚合物加工改性等的不二选择。&rdquo 随着合成改性等加工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塑料和橡胶已经逐渐取代金属等传统材料,成为日常生活用品的主要材料,如何低成本而高效地控制材料生产、确保产品质量,成为广大生产商关注的焦点。&ldquo 赛默飞世尔科技作为全球过程仪器领域的领导者,恰能提供从产品生产线到产品质量检测的全套过程控制解决方案,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lsquo 全方位满足客户需求的服务&rsquo 的理念&rdquo ,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薄膜测厚中国区销售经理费维强先生对市场充满信心,&ldquo 我们的优势是经验丰富、技术卓越,我们的承诺是改善产品质量、提高成品率、降低成本,使原料浪费最少、停工时间最短、过程控制更佳。&rdquo 图一:ShadowMaster直接厚度测量仪 图二:Thermo Scientific HAAKE PolyLab QC 转矩流变仪 图三:微量注射成型仪HAAKE MiniJet 关于Thermo Fisher Scientific(赛默飞世尔科技,原热电公司) 赛默飞世尔科技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纽约证交所代码:TMO)是全球科学服务领域的领导者,致力于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公司年销售额超过105亿美元,拥有员工约3万4千人,在全球范围内服务超过35万家客户。主要客户类型包括:医药和生物公司,医院和临床诊断实验室,大学、科研院所和政府机构,以及环境与工业过程控制装备制造商等。公司借助于Thermo Scientific和Fisher Scientific这两个主要的品牌,帮助客户解决在分析化学领域所遇到的从常规测试到复杂研发的各种挑战。Thermo Scientific能够为客户提供一整套包括高端分析仪器、实验室装备、软件、服务、耗材和试剂在内的实验室综合解决方案。Fisher Scientific为卫生保健、科学研究、安全和教育领域的客户提供一系列实验室装备、化学药品及其他用品和服务。赛默飞世尔科技将努力为客户提供最为便捷的采购方案,为科学研究的飞速发展不断改进工艺技术,提升客户价值,帮助股东提高收益,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thermofisher.com 或www.thermo.com.cn
  • 俄罗斯研制出生物降解复合材料
    p  俄罗斯普列汉诺夫经济大学与俄罗斯科学院伊曼纽尔生化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经过联合研究,研制出聚乙烯和各种植物填充物基生物分解复合材料。这项新技术有助于制造生态无害包装材料,其成分包括各种工业天然废料。研究成果刊登在近期荷兰《聚合物和环境杂志》(Journal of Polymers and the Environment)上。/pp  俄罗斯普列汉诺夫经济大学化学和物理教研室“远景合成材料和技术”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混有各种植物填充物的聚乙烯基础上,对生物成分进行了生物分解试验,确定了填充物微粒大小影响聚合物的物理性能及其生物分解速度的合理性,从而生产出聚乙烯及植物填充物基生物分解复合材料。/pp  研究人员将葵花子的外壳、小麦谷糠、木材的锯末制成木质纤维粉颗粒,用亚麻和小麦茎秆的纤维制成颗粒,并将每种颗粒分别与聚乙烯等化学聚合物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加入含EVA树脂的添加剂,以促使混合物中各种材料更好地融合。研究组检测了制成的两类复合材料的物理特性、吸水性、高温下降解速度与生物材料颗粒尺寸之间的关系。/pp  实验结果表明,颗粒大的木质纤维粉与聚乙烯等混合制成的复合材料在土壤中自然降解的速度越快,但农作物茎秆纤维制成的颗粒大小与其制成的复合材料降解速度并无明显联系。专家指出,这种复合材料可大大减少环境污染,使用的廉价工业废料重量占成品复合材料总重量的30%到70%,成品复合材料的价格与传统聚合物持平,甚至更低。/pp  全世界目前正在积极开展制造此类复合材料的研究工作。美国研究人员尝试利用洋麻、棉花、香蕉纤维、咖啡壳用作填充物,中国利用竹子,印度利用黄麻,巴西利用甘蔗杆。研究人员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要把这些填充物与聚合基体有效结合在一起,确保成品复合材料具有高的机械性能,在此条件下生物分解性能得以保持下来,俄罗斯研究人员成功做到了。/p
  • 哈工大冷劲松院士团队:形状记忆聚合物和4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传统的材料和结构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医疗、制造等高科技产业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以组织支架为例,其结构技术正在从“性能主导”向“功能主导”转变,兼具承载和多功能特点的组织支架越来越受到重视。这种支架表现出明显的多约束、多尺度、多材料特性,使得结构的创新性和复杂性急剧增加。与医学技术中使用的传统材料相比,形状记忆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具有形状可展开、形状可回复和形状自适应等独特的功能特性,在满足新型外科和医疗器械对材料特殊性能的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对复杂结构、个性化植入设备、高精度医疗设备的需求不断增加,形状记忆聚合物和4D打印技术有望突破生物医学领域智能材料和结构的技术壁垒,成为未来各学科合作的新纽带。形状记忆聚合物和4D打印技术的发展彻底改变了组织支架的设计方法,制备的组织支架可以随着时间在环境的相应刺激下进行调整,为制造复杂的多层次结构在组织工程的应用方面提供了巨大的潜力。但目前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和4D打印技术的可植入医疗器件的材料开发、结构设计和评价策略一般都是经验且孤立的,缺乏指导该种器件设计及制备的整体框架。哈尔滨工业大学冷劲松院士课题组近日在《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上发表题为“Research Progress of Shape Memory Polymer and 4D Printing in Biomedical Application”的文章,全文约2.2万字,包括6大章节,14个小节,280余篇参考文献,论文的第一作者哈尔滨工业大学助理教授赵伟,哈尔滨工业大学冷劲松院士和刘彦菊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博士生岳成斌和刘立武教授为共同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力支持。论文总结归纳了形状记忆聚合物及4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从驱动方法、骨组织支架、腔道支架以及其他领域四个维度全面且系统地总结了形状记忆聚合物及4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最新成果,并从多角度、多维度、多层次探讨了现有的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及4D打印技术制备的组织支架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过程中的挑战与局限,提出可植入医疗器件向着可微创植入、高功能性、可个性化定制的方向发展的未来设想,并以具备优异性能的材料开发为基础,以力学设计为保障两个关键环节建立完整的科学框架,深入探讨了未来形状记忆聚合物及4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趋势,极大地推动了其在生物医疗等重点战略领域的高速发展!如图1所示为形状记忆聚合物及4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图1 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及4D打印技术的生物医学领域应用 形状记忆聚合物驱动方法方面,论文从分子结构的角度概述了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形状记忆效应的机理,全面地归纳了适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驱动方法,高度总结了各驱动方法的实现机制,并对比了其优缺点,为针对不同的生物应用器件的研发及体内展开策略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推动了形状记忆聚合物的驱动方式向着安全性、可靠性、便捷性不断探索与前进。 骨组织支架应用方面,论文总结和讨论了骨组织支架的发展历史,以及目前骨组织支架的类型和应用情况,随后概述了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及其4D打印骨组织支架的研究进展,并对比了各类制备技术的优缺点。不仅为下一代具有可微创植入、自适应、可个性化定制的骨组织支架提供了重要的设计策略,而且极大地推动了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及4D打印技术的骨组织支架向着高可靠性、高效率、高功能性的方向快速发展。图2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及4D打印技术的骨组织支架。图2 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及4D打印技术的骨组织支架 腔道支架应用方面,论文总结并归纳了腔道支架的发展历史(图3和图4),全面归纳了目前各类支架的优缺点以及腔道支架目前面临的挑战。随后重点描述了目前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及4D打印腔道支架的应用情况,并概述了各类支架通过微创手术植入体内之后的展开方法。通过支架各种性能的对比,不仅为下一代腔道支架的设计与研制建立了重要的桥梁,而且为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及4D打印技术的骨组织支架向着高柔韧性、高空间适用性和易植入等方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图5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及4D打印技术的管腔支架。图3 气管支架发展历史图4 血管支架发展历史图5 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及4D打印技术的管腔支架 其他生物医学领域应用方面,论文总结并归纳了形状记忆聚合物及4D打印技术在其他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包括骨折固定装置、药物释放装置、血管栓塞系统、心脏补片以及封堵装置等。形状记忆聚合物及4D打印技术为可植入器件的开发提供了先进的设计理念以及灵活的制备方案,并极大地降低了生物医疗器件的开发成本。形状记忆聚合物及4D打印技术为可植入生物医学器件的发展带来颠覆性变革和机遇。冷劲松院士团队长期从事于智能结构力学及其应用研究。在航天领域,研制了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可展开铰链、桁架、重力梯度杆、天线、太阳能电池、离轨帆、锁紧释放机构等智能结构 (Sci. China. Technol. Sc., 2020, 63, 1436–1451 Smart Mater. Struct., 2022, 31, 025021 Compos. Struct., 2022, 280, 114918 AIAA J., 2021, 59, 2200-2213 Compos. Struct., 2022, 290, 115513 Compos. Struct., 2020, 232, 111561 Compos. Struct., 2019, 223, 110936.),可应用于各种卫星平台、空间站、探月工程、深空探测工程等。设计制备了构型、力学性能可调节、可重构的拉胀力学超材料和像素力学超材料 (Adv. Funct. Mater., 2020, 30, 2004226 Adv. Funct. Mater., 2022, 32, 2107795)。在生物领域,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等智能材料开发了多种智能生物支架和人工假体 (Biomaterials, 2022, 291, 121886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22, 14, 42568-42577 Compos. Sci. Technol. 2019, 184,107866 Compos. Sci. Technol. 2021, 203, 108563 Compos. Sci. Technol. 2022, 209, 109671 Adv. Healthc. Mater. 2022, 22019975 Compos. Part A-Appl. S., 2019, 125, 105571 Adv. Funct. Mater., 2019, 29, 1906569 Adv. Healthc. Mater. 2022, 22019975)。冷劲松教授团队自主设计并研制的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的中国国旗锁紧展开机构,于2021年5月在天问一号上成功展开,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将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智能结构应用于深空探测工程的国家 (Smart Mater. Struct., 2022, 31, 115008)。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hm.202201975来源:高分子科学前沿摩方精密作为微纳3D打印的先行者和领导者,拥有全球领先的超高精度打印系统,其面投影微立体光刻(PμSL)技术可应用于精密电子器件、医疗器械、微流控、微机械等众多科研领域。在三维复杂结构微加工领域,摩方团队拥有超过二十年的科研及工程实践经验。针对客户在新产品开发中可能出现的工艺和材料难题,摩方将持续提供简易高效的技术支持方案。
  • TA仪器春季应用专题巡讲(电子材料、聚合物、食品):昆山、苏州、无锡站 邀请函
    TA仪器诚挚邀请您参加 TA仪器2013春季应用专题巡讲 (电子材料、聚合物、食品) 美国TA仪器,是全球唯一一家专业的热分析仪、流变仪和微量热仪的生产厂商。通过高质量的产品、高时效的交货、优异的客户培训和强大的售后服务支持,使得越来越多的客户选择和信赖TA仪器。阳春3月,TA仪器将分别在江苏昆山、苏州、无锡三地展开2013春季应用专题系列巡讲,分别针对电子材料、聚合物、食品三个领域介绍来自TA仪器的最新应用和技术。同时也欢迎您光临并了解我们最新的热物性测量、热分析、流变和微量热仪器如何帮您进行更好的测量,如何使用最新的测量方法以及如何使您的实验室更具生产力!演讲嘉宾 以下排名按照演讲顺序,不分先后 许炎山 先生 TA仪器资深应用技术经理曾先后任职于台湾台塑集团的南亚塑料公司第六轻油裂解计划ABS厂研发专员,与台湾化学纤维公司的ABS建厂专员,累积丰富的流变学与热分析技术在产业界与学术界之相关应用经验,并且也拥有超群的仪器实际操作能力。李润明 博士 TA仪器流变技术支持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聚合物流变学,在材料表征分析和测试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林明申 博士 TA仪器亚洲区微量热技术支持台湾中央大学化学工程与材料工程研究所博士。在奥地利维也纳自然资源及应用生命科学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从事蛋白质结晶相关的研究,在英国伯明翰Aston University,进行微量热研究。目前已发表在国际期刊(SCI)论文达12篇,研讨会论文共31篇。董传波 先生 TA中国南方区经理199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学院,在冶金工业部研究院作为仪器用户4年。后加入国际知名仪器公司,从事仪器销售及管理工作多年。2001年开始从事美国TA仪器的销售和服务管理工作,多次在TA美国总部接受培训,,并多次代表公司在不同专题报告会议演讲。昆山站 TA仪器最新技术在聚合物领域的应用专题讲座时间:3月19日(周二)09:00-12:50地点:昆山格林菲尔华美达大酒店 二楼3号厅(昆山市震川东路868号)09:00-09:15 公司介绍及TA仪器产品概述 TA仪器南方区经理 董传波 先生09:15-10:15 热分析技术在电子材料领域的应用 TA仪器应用技术经理 许炎山 先生10:15-10:30 茶歇10:30-11:30 流变技术在电子材料领域的应用 TA仪器流变技术支持 李润明 博士11:30-12:30 热物性技术在电子材料领域的应用 TA仪器应用技术经理 许炎山 先生12:30-12:50 现场问答12:50 午餐苏州站 TA仪器最新技术在聚合物领域的应用专题讲座时间:3月20日(周三)09:00-12:50地点:苏州西交利物浦国际会议中心2层慧杰一号厅 (苏州工业园区仁爱路99号)09:00-09:15 公司介绍及TA仪器产品概述 TA仪器南方区经理 董传波 先生09:15-10:15 热分析技术在聚合物领域的应用 TA仪器应用技术经理 许炎山 先生10:15-10:30 茶歇10:30-11:30 流变技术在聚合物领域的应用 TA仪器流变技术支持 李润明 博士11:30-12:30 热物性技术在聚合物领域的应用 TA仪器应用技术经理 许炎山 先生12:30-12:50 现场问答12:50 午餐无锡站 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TA仪器联合讲座 &mdash &mdash 热分析、流变和微量热技术在食品领域的最新应用时间:3月21日( 周四)08:30-12:30地点:无锡江南大学食品学院D912-D914房间 (无锡市滨湖区蠡湖大道1800号) 08:30-08:45 公司介绍及TA仪器产品概述 TA仪器南方区经理 董传波 先生08:45-09:45 热分析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TA仪器应用技术经理 许炎山 先生09:45-10:00 茶歇10:00-11:00 流变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TA仪器流变技术支持 李润明 博士11:00-11:10 茶歇11:10-12:10 微量热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TA仪器亚洲微量热技术支持 林明申 博士12:10-12:30 现场问答附件:TA仪器2013春季应用专题巡讲 (电子材料、聚合物、食品)(复制有效)详情请垂询:TA仪器市场部王小姐 电话:021-34182128 传真:021-64951999Email:vwang@tainstruments.com该讲座全程免费,请尽快报名参加!座位有限,先到先得!如有兴趣参加,请填写好以下回执表,回传或email报名!□我有兴趣参加,请预留席位。□很遗憾,我无法出席该活动,请将活动相关资料邮寄给我。□我对巡讲非常感兴趣,请派专员与我联系。姓 名 性 别职称□教授 □副教授/高工 □讲师/工程师□博士生□硕士生 □其它单 位地 址邮政编码电话E-mail参加场次 □昆山站 □ 苏州站 □ 无锡站
  • ChinaPlas 2019|解读赛默飞聚合物检测领域六大产品线
    p  在聚合物检测领域,赛默飞可提供全面聚合物和塑料解决方案,具体产品线包括:线测厚仪、流变仪、粘度计、手持式塑料分析仪、电镜、双螺杆挤出机等。以及聚合物和塑料完整解决方案,力求通过先进的技术和产品组合,为客户创造卓越的聚合物检测体验。2019年国际橡塑展(Chinaplas),赛默飞展出了旗下在线测厚仪、流变仪、粘度计、手持式塑料分析仪等产品,下面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些产品技术与解决方案。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338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1da87d8e-ac58-456a-87fe-5223d7ddb06c.jpg" title="1.jpg" alt="1.jpg" width="450" height="338" border="0" vspace="0"//pp  strong赛默飞世尔科技 在线非金属 测厚解决方案/strong/pp  可靠、可维护和低运营费用是赛默飞 在线测厚系统的传统优势。无论是安装还是开车,我们都能通过量身定制且完全符合您个别需求的服务计划,快速而有效率地进行。我们的技术包括核技术、X 射线、红外和光学测量传感器,加上先进的控制产品组合以及直观式的操作员界面,您所需要用来管理运作的所有产品我们都应有尽有。/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00px height: 246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efb04b60-2ba6-48db-a046-eda9c3b7fd5d.jpg" title="2.jpg" alt="2.jpg" width="300" height="246"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left "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产品应用:/span/pp  ◇挤出薄膜和片材/pp  ◇双向拉伸薄膜和片材/pp  ◇复合材料/pp  ◇挤出涂布、辊/ 刮刀涂布/pp  ◇建筑材料/pp  ◇非织造布/pp  ◇橡胶和PVC 压延/pp  我们拥有一套完整的产品和服务体系来支持客户的测量和控制需求。无论是延长传统平台的使用寿命、满足传统非金属和金属测厚需求,还是调整模块来解决新的应用, 我们一直走在行业的前沿。/pp  迄今为止已有超过15,000套赛默飞世尔科技的测量和控制解决方案被运往世界各地。每种解决方案都在各自的应用领域帮助用户节省原材料并提高生产线效率。/pp  strong赛默飞世尔科技 microPHAZIR™ PC手持式塑料分析仪/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a3d76af5-381c-4d98-aeee-8584142a303d.jpg" title="3.jpg" alt="3.jpg"//pp  在工业和消费废品材料的合理分类和回收方面,塑料和聚合物的准确鉴别至关重要。Thermo Scientific™ microPHAZIR™ PC 是一款具有成本效益的手持式聚合物鉴别分析仪,它可以简化检验而又不失精准。/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主要优点:/span/pp  ◇节省时间:在几秒钟内快速获得准确的结果并显示。/pp  ◇易于使用:专为非专业用户而设计,分析仪可全自动操作,无需用户输入。/pp  ◇便携:体积小、重量轻,可在现场或分拣设施处实现快速材料鉴别。/pp  ◇安全:无需进行样品制备或燃烧试验。采用近红外光可实现快速、安全及无损检测。/pp  strong赛默飞世尔科技 Process 11 双螺杆挤出机/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336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661a6492-95d3-499d-8969-4a22dcf47f72.jpg" title="4.jpg" alt="4.jpg" width="450" height="336" border="0" vspace="0"//pp  台式一体化平行同向双螺杆挤出机,为昂贵材料、纳米混合物及新型聚合物配方研发和工艺而设计。仅需少量材料,即可开展多次试验,极大降低材料研发和工艺摸索的时间和金钱成本。/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产品特点:/span/pp  ◇占地空间小,高模块化,集成式操作和喂料,产量20g/h到2.5kg/h /pp  ◇上下开启蛤式机筒,配合近红外联用,易于观察加工区间状态和清洁 /pp  ◇自由调整喂料,螺杆组合及成型方式,加工参数易于中试和放大生产。/pp  strong赛默飞世尔科技 ApreoTM 多功能超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282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f75d2d4d-7650-4474-a934-8994a6a0ec77.jpg" title="5.jpg.png" alt="5.jpg.png" width="450" height="282" border="0" vspace="0"//pp  功能丰富的高性能场发射扫描电镜:具有静电和磁浸没复合透镜技术实现超 高分辨和材料衬度,可以高分辨率观察磁性样品,创新的Trinity™ 镜筒内探测器系统,单次扫描可以同时 获得材料的形貌衬度、成分衬度及电位衬度等信息。br/strong/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94233d4f-5544-446a-99c2-65c0467b8ec2.jpg" title="6.jpg" alt="6.jpg"//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A4纸张,左图为成分衬度像,中图为表面形貌像,右图为表面形貌像加成分衬度像混合加伪彩 Apreo 特有的NiCol™ 电子镜筒实现高真空低电压不导电样品高分辨成像/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66f7ae5a-e57b-4e4e-a1dc-3a8a53eee66b.jpg" title="7.jpg" alt="7.jpg"//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高分子聚合物上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Apreo 特有的复合透镜实现高分辨,高衬度成像,T1适用于不导电,对电子束敏感样品的高分辨成分衬度成像/span/pp  strong服务中国/strong/pp  赛默飞世尔科技进入中国发展已超过35年,在中国的总部设于上海,并在北京、广州、香港、成都、沈阳、西安、南京、武汉、昆明等地设立了分公司,员工人数约为5000名。企业的产品主要包括分析仪器、实验室设备、试剂、耗材和软件等,提供实验室综合解决方案,为各行各业的客户服务。/pp  为了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现有7家工厂分别在上海、北京、苏州和广州等地运营。企业在全国还设立了7个应用开发中心以及示范实验室,将世界级的前沿技术和产品带给中国客户,并提供应用开发与培训等多项服务 位于上海的中国创新中心结合中国市场的需求和国外先进技术,研发适合中国的技术和产品 我们拥有遍布全国的维修服务网点和特别成立的中国技术培训团队,在全国有超过2600名专业人员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pp  企业使命是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为此我们将更加努力,迎接未来每一天的挑战。用足以影响世界的先进科技,在工业领域持续提供更高效的安全生产,为所有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d99c12bf-4365-488a-b473-206d8297ece5.jpg" title="8.jpg" alt="8.jpg"//ppbr//p
  • 回放视频:听8位专家讲“复合材料性能表征与评价”
    复合材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以不同方式组合而成的材料,它可以发挥各种材料的优点,克服单一材料的缺陷,扩大材料的应用范围。由于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加工成型方便、弹性优良、耐化学腐蚀和耐候性好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电气、建筑、健身器材等领域,在近几年更是得到了快速发展。为进一步促进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相关从业人员进行表征与检测技术交流,仪器信息网于2021年6月8日成功举办了“复合材料性能表征与评价”主题网络研讨会,邀请领域内杰出专家和业内人士围绕会议主题带来精彩报告,并为参会人员搭建了网络互动平台进行学术交流。回放视频链接如下:报告时间报告主题报告嘉宾回放链接09:30--10:00固化与湿热条件对挖补复合材料层合板力学性能的影响程小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实验室主任/教授)链接10:00--10:30复合材料固化的热分析表征曾智强(德国耐驰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市场与应用副总经理)链接10:30--11:00聚乳酸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结晶行为研究贾仕奎(陕西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系主任/副教授)链接11:00--11:30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基本力学性能测试与表征白瑞祥(大连理工大学 力学系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链接14:00--14:30复合材料破坏与强度预报黄争鸣(同济大学 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 教授)链接14:30--15:00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试验关键要素分析王斌(力试(上海)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总经理)链接15:00--15:30高温环境下防热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仪器与装备张建海(吉林大学 副教授/吉林省材料服役性能测试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链接15:30--16:00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改性研究黄培(重庆大学 航空航天学院 讲师)不回放16:00--16:30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陈新文(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链接
  • 动态可逆粘附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助力长期稳定的跨界面热传导
    四川大学傅强教授和吴凯副研究员报道了一种基于聚合物分子结构和填料表面设计的新型软物质热界面材料。研究团队通过力化学作用将液态金属(LM)包裹在球形氧化铝(Al2O3)表面形成核壳结构的填料,并将其嵌入具有动态粘附性的弹性体(PUPDM)中制备了三元复合材料。巧妙的PUPDM分子设计使得材料与各种热源/冷槽之间形成动态可逆的氢键相互作用,实现了零压状态下的低接触热阻和耐多次热循环的长期稳定性。而液态金属改性填料不仅可以作为导热桥梁,同时有利于聚合物链段在室温下的松弛,平衡了传统功能复合材料中导热性能与表面黏附可逆性的矛盾。这种在导热界面材料上构筑动态可逆键的概念在新型热管理材料和技术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相关成果以“A Thermal Conductive Interface Material with Tremendous and Reversible Surface Adhesion Promises Durable Cross-Interface Heat Conduction”为题发表于《Materials Horizons》期刊(Mater. Horiz., 2022, DOI: 10.1039/D2MH00276K)。图1 具有可逆粘附能力的高导热/电绝缘/柔性软材料的分子设计和复合结构示意图随着现代电子设备朝着高度集成化和小型化发展,器件内部指数式增长的热严重影响到电子设备的工作性能、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因此,导热材料和先进的热管理技术引起广泛的关注。典型的热界面材料已经被大量应用去促进电子设备内部的界面热传导,并且评价其热管理效率的有两个重要的指标:材料本身的热导率和材料与接触基板的接触热阻。近年来,大量的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高导热的材料,然而随着电子设备尺寸的日益减小,解决接触热阻的问题变得同样重要。现有的一些降低接触热阻的方法有制备具备触变性和顺应性的材料或者施加外界应用压力。这些方法的目的都是增加接触界面的实际接触面积去实现更好的界面几何匹配。一些微纳尺度界面热传导的研究也表明界面相互作用有助于提高界面热导率,但在宏观热界面领域还缺乏系统的研究。更值得关注的是,由于热界面材料与接触基板的热膨胀系数不匹配,因此在经历长期热循环后,界面几何失配或者界面脱粘仍然会发生,阻碍着热管理的长期稳定性。图2 复合材料的导热和可逆粘附能力展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工作采用的策略主要分为三个步骤:1)制备出具有可逆黏附能力的柔性弹性基体,提高热界面材料与基板的相互作用,并通过动态界面热管理实现跨界面热传导的长期稳定性。2)加工得到具有优异导热性能并且不影响柔性基体动态键的可逆性和活动性的导热填料。3)复合加工得到所需复合材料。基于独特结构的LM/Al2O3二元核壳填料结构设计, 结合具有动态可逆粘附弹性基体的合成,该工作中得到的复合材料完美地平衡了导热、柔性和粘附力的可逆性之间的矛盾。随着LM/Al2O3二元填料的加入,聚合物复合材料表现出出色的热导率(6.23 Wm-1K-1),允许材料内部的各向同性的热传导。同时,受益于二元填料的独特结构,绝缘的LM/Al2O3能有效地隔绝液态金属之间的电渗透网络,保证了复合材料的电绝缘性。此外,由于合成的PUPDM基体展现出超高的适用于多种基板的可逆粘附力(4.48 MPa, Al板,80℃),以及LM在基体和刚性填料的界面处为聚合物分子链链段的运动提供更多的自由度,有利于动态氢键的可逆解离与缔合,因此所得到的PUPDM/LM/Al2O3复合材料同样表现出出色的可逆黏附力(1.50 MPa, Al板,80℃),可以承担起一个10.66 kg的水桶。图3 PUPDM/LM/Al2O3复合材料的界面热管理展示 复合材料与基板之间出色的氢键结合作用实现了零压状态下的低接触热阻(18.28 mm2K W-1)。此外,这种动态可逆的氢键作用保证接触界面拥有良好的长期稳定性,即使复合材料与铝板的热膨胀系数不匹配,但是经过7500次热循环,接触热阻仍然没有明显上升。这种在高导热热界面材料上构筑动态可逆的界面相互作用的概念在微电子冷却技术、热电装置、大功率可穿戴设备等先进电子设备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仪器新应用,科学家利用多种表征揭示新型纯有机二维编织聚合物材料!
    【科学背景】二维材料自2004年通过机械剥离法从石墨中剥离出石墨烯以来,因其独特的超薄片状形态和极高的比表面积,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在凝聚态物理学、材料科学和化学领域展示了优异的性能和应用前景。然而,构建纯有机分子纤维的无瑕二维编织图案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尽管这种可能性已经被多次提出。主要问题在于如何精准地将纯有机分子纤维编织成无瑕的二维双轴编织图案,并获取精确的结构信息,如键长、键角和聚合物网络中原子的空间位置。有鉴于此,浙江大学黄飞鹤团队、李光锋研究员、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Jonathan L. Sessler教授和浙江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朱艺涵教授合作提出了通过配位B&minus N键驱动的编织聚合方法,来构建纯有机二维编织聚合物网络(2DWPNs)。研究中,科学家们通过定义基于1,4-二(苯并二噁硼)苯(BDBB)和1,2-二(4-吡啶基)乙烯(BPE)编织聚合的两上两下编织图案,成功获得了2DWPN单晶,并通过单晶X射线分析揭示了其明确定义的编织拓扑结构。此外,使用Scotch Magic Tape从分层晶体中成功剥离出了自由悬挂的二维单层纳米片。相关成果在Nature Chemistry发题为“Single crystals of purely organic free-standing two-dimensional woven polymer networks”研究论文。这些研究成果展示了纯有机编织聚合物网络的精确构建,并突显了在二维有机材料中应用编织拓扑结构的独特机会,开创了纯有机自由悬挂二维编织聚合物网络(2DWPNs)作为功能材料的新方向。这些发现不仅推动了纯有机二维材料的发展,还为理解其形成机制和结构-性能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科学亮点】1. 纯有机二维编织聚合物网络的合成:本文成功合成了纯有机自由悬挂的二维编织聚合物网络(2DWPN),这是通过配位B&minus N键驱动的编织聚合反应实现的。该网络具有无瑕的二维双轴编织结构,为纯有机材料领域带来了新的突破。2. 精确的编织拓扑结构: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揭示了该编织聚合物网络的精确拓扑结构。单晶的获得和结构的明确定义展示了编织拓扑在分子层面上的精确构建。3. 自由悬挂二维单层的制备:利用Scotch Magic Tape从块状晶体中成功剥离出自由悬挂的二维单层纳米片,这在二维编织材料中较为少见。此方法为进一步探索二维编织聚合物的表面和结构特征提供了便利。4. 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成像:通过低剂量和低温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二维编织聚合物的表面特征,揭示了其分子层面的细节。这些成像技术帮助确认了2DWPN的表面结构和特性。5. B&minus N键驱动的编织机制:本研究展示了利用B&minus N配位键的内在构象柔性来调节聚合物网络的拓扑结构。该机制利用了配位B&minus N键在溶液中的动态性和固态中的稳定性,为编织结构的形成提供了有效的控制方法。6. 新型二维材料的潜力:通过本研究,展示了二维编织聚合物网络在材料科学中的潜在应用前景。编织拓扑结构为二维有机材料提供了独特的应力分散路径和改善刚性晶体的柔韧性,开辟了功能性材料的新方向。【科学图文】图1:标记为2DWPN-1的二维瓦普材料(2DWPN)的示意图。图2:NWPN-1和2DWPN-1拓扑形成机制。图3:原子级薄2DWPN-1薄片的制造和表征。图4:二维瓦普材料(2DWPN-1)晶体的低温低剂量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图像。图5:2DWPN-1和NWPN-1的机械性能研究。 【科学结论】本文的研究展示了利用配位B&minus N键驱动的二维编织聚合物网络(2DWPN)的创新设计和合成方法。这一方法不仅突破了传统材料设计的局限,还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合成策略,通过调节配位B&minus N键的角度,精确控制了聚合物网络的拓扑结构。这种从分子层面调控材料结构的能力,为未来在合成新型功能性材料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其次,成功制备和表征自由悬挂的二维单层纳米片展示了编织聚合物网络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通过使用Scotch Magic Tape剥离技术和低温电子显微镜,研究团队揭示了纳米片的表面特征和结构细节。这一成果不仅证明了二维编织材料的制备可行性,还为二维材料的性能优化和应用拓展提供了新的实验手段。此外,编织拓扑结构在应力分散和提升材料柔韧性方面的优势也为材料科学领域带来了新的视角。研究表明,编织结构能够有效缓解应力集中,提升刚性材料的柔韧性,这一发现开辟了材料设计的新方向,尤其是在高性能和耐用材料的开发中具有重要意义。文献详情:Xiao, D., Jin, Z., Sheng, G. et al. Single crystals of purely organic free-standing two-dimensional woven polymer networks. Nat. Chem.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557-024-01580-3
  • 培安公司携ISCO柱塞泵应邀参加第二届聚合物发泡与多孔材料高峰论坛
    2021年11月20日,由SAMPE中国大陆总会聚合物发泡与多孔材料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聚合物发泡与多孔材料高峰论坛(PFPM)在江苏南京溧水新时代/开元名都大酒店顺利举行,吸引了许多专家及各大公司的知名品牌仪器和新产品参展。聚合物发泡与多孔材料不仅广泛应用于包装建材、冷藏运输、电子电器、鞋服纺织、化学化工等传统行业,而且快速扩展应用于只能传感、生物医药、环境能源、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聚合物发泡与多孔材料制备及成型加工新理论技术即将迎来高速高质的蓬勃发展之机。会议现场 培安公司如期应邀参加了“第二届聚合物发泡与多孔材料高峰论坛(PFPM)”。培安公司作为ISCO柱塞泵独/家代理,携带ISCO柱塞泵亮相参会,培安展台吸引了众多与会专家及客户驻足,并就仪器的原理和性能等与培安工作人员进行详谈。培安展位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参观了南京创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在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材料制备的生产现场,各位代表对ISCO柱塞泵都极为关注,纷纷上前咨询仪器的相关信息,培安公司销售人员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均给予了详细解答。南京创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现场
  • 培安公司携ISCO柱塞泵应邀参加第二届聚合物发泡与多孔材料高峰论坛
    2021年11月20日,由SAMPE中国大陆总会聚合物发泡与多孔材料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聚合物发泡与多孔材料高峰论坛(PFPM)在江苏南京溧水新时代开元名都大酒店顺利举行,吸引了许多专家及各大公司的知名品牌仪器和新产品参展。聚合物发泡与多孔材料不仅广泛应用于包装建材、冷藏运输、电子电器、鞋服纺织、化学化工等传统行业,而且快速扩展应用于只能传感、生物医药、环境能源、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聚合物发泡与多孔材料制备及成型加工新理论技术即将迎来高速高质的蓬勃发展之机。会议现场培安公司如期应邀参加了“第二届聚合物发泡与多孔材料高峰论坛(PFPM)”。培安公司作为ISCO柱塞泵独家代理,携带ISCO柱塞泵亮相参会,培安展台吸引了众多与会专家及客户驻足,并就仪器的原理和性能等与培安工作人员进行详谈。培安展位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参观了南京创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在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材料制备的生产现场,各位代表对ISCO柱塞泵都极为关注,纷纷上前咨询仪器的相关信息,培安公司销售人员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均给予了详细解答。南京创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现场
  • 2022年度“复合材料性能表征与评价”网络会议将召开,日程公布
    复合材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以不同方式组合而成的材料,它可以发挥各种材料的优点,克服单一材料的缺陷,扩大材料的应用范围。由于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加工成型方便、弹性优良、耐化学腐蚀和耐候性好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电气、建筑、健身器材等领域,在近几年更是得到了快速发展。为进一步促进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相关从业人员进行技术交流,仪器信息网将于2022年7月8日举办“复合材料性能表征与评价”网络会议,邀请领域内杰出专家和业内人士围绕复合材料物理性能的表征与评价带来精彩报告。会议日程2022年7月8日“复合材料性能表征与评价”网络会议报告时间报告题目报告嘉宾09:30--10:00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陈新文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10:00--10:30复合材料拉伸试验应变测量方法比较王斌 力试(上海)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总经理10:30--11:00柔性压阻适变复合材料的研究黄培 重庆大学 副教授11:00--11:30易用、稳定、多元————引伸计的发展及未来趋势岳洋 天氏欧森测试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11:30--12:00考虑局部效应的复合材料层合板界面参数表征与界面裂纹扩展研究白瑞祥 大连理工大学 教授/博导报告嘉宾及报告内容陈新文,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检测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非金属及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专业团队负责人,从事复合材料层合板、夹层结构、陶瓷基复合材料、有机玻璃、橡胶、胶黏剂等航空材料的力学性能表征和测试技术研究工作20多年。曾负责多项重点型号任务,为航空各型飞机非金属及复合材料结构研制、强度设计、定寿等提供了试验技术和力学性能数据支持。曾获奖和立功多次,发表文章近20篇,参与书籍《航空材料的力学行为》、《航空材料力学检测》、《先进复合材料技术导论》等的编写,制定企业标准15项,国家级标准6项。报告题目:《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报告摘要:压缩性能试验是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所有材料级力学试验中技术难度最大、标准方法数量最多的一种试验。本报告系统介绍了影响复合材料压缩试验结果的关键因素、现有试验方法的优缺点,经过标准技术内容的比较分析,给出工程上选择压缩试验标准的指南,最后对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压缩试验标准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王斌,力试(上海)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总经理&企业法人, 企业创始人。二十余年试验机行业从业经验,对试验机和试验技术有深入的研究与独特见解,在市场开发,试验技术发展方向,客户需求方面有深入的了解和经验。拥有多项发明专利。职业履历:美特斯(MTS)工业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技术总监;上海新三思计量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总经理;力试(上海)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总经理。报告题目:《复合材料拉伸试验应变测量方法比较》报告摘要:从测试标准对应变测量的要求出发,对粘贴应变片、夹持引伸计、全自动引伸计和视频引伸计及DIC等各种应变测量方法的精度、成本、操作难易程度等进行了比较,对各种方法测量得到的弹性模量的离散性进行了分析。黄培,重庆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纳米材料、复合材料和传感器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横向合作项目2项,发表SCI论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Carbon、ChemSusChem、Nanoscale等期刊发表论文20篇。报告题目:《柔性压阻适变复合材料的研究》报告摘要:柔性压阻复合材料在医疗、环境保护、工业等领域有非常广泛的需求,然而目前柔性压阻复合材料的有效应力测试范围较窄,难以满足对人体运动的监测。考虑到压阻复合材料的有效应力测量范围主要受其力学性能决定, 因此我们制备了一系列机械性能适变的压阻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其有效应力测试范围的变化规律。岳洋,Tinius Olsen(天氏欧森)高级工程师,英国伯明翰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双工学学士,美国德州大学工学硕士。2016年加入Tinius Olsen,拥有美国A2L2校准资质,能够为客户提供完善的应用技术解决方案、产品校准,以及产品和软件相关的培训。报告题目:《易用、稳定、多元————引伸计的发展及未来趋势》报告摘要:经过130多年的发展,引伸计在材料试验中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机械式引伸计到光学引伸计,从单方向、单视野到多方向、多视野的测试,设备的易用性和多功能性已经显著提高。选择合适的技术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成本、准确性和易用性,以及材料和所进行试验的具体性质。白瑞祥,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第六届、第七届理事,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先进材料的细观力学分析和设计,含损伤工程结构物的损伤和承载能力,复合材料结构动力学与故障诊断,复合材料工程结构分析与数值仿真,含损伤工程结构物修复和强化机理。承担和参与国家973课题、国家变革性技术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多项,近年来负责国家大飞机和探月等航空航天工程中复合材料结构的失效行为检测和数值仿真课题二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90余篇,SCI 检索论文50余篇。报告题目:《考虑局部效应的复合材料层合板界面参数表征与界面裂纹扩展研究》报告摘要:连续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是飞机结构设计中常用的材料,界面是其力学性能的薄弱环节。在外荷载作用下,界面应力较大的部位容易引起层间分层或胶层脱粘,导致裂纹扩展和结构早期失效。本研究对纤维/树脂界面、考虑邻近铺层纤维方向和裂纹尖端的桥联行为等局部效应的层合板界面破坏行为进行了探讨。运用修正梁理论(MBT)数据减缩方案对不同铺层界面的I型断裂韧性进行了表征,基于扩展断裂过程出现的“跳跃”现象对R曲线散点进行了过滤,应用Foote模型和最小二乘法对R曲线进行拟合,得到一套考虑不同铺层界面的断裂参数。采用基于有限元法的三线性牵引-分离准则的内聚区模型(CZM)预测了不同铺层界面的I型断裂行为,表征了有效的层间界面参数。基于双线性CZM模型表征了II型分层界面的牵引-分离关系,在ABAQUS中重现了不同铺层界面的II型分层断裂过程。建立了含圆形嵌入分层层合板轴压下分层扩展有限元模型,利用3D-DIC技术测量并重构了加载过程中试件表面位移场的变化规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参会方式(手机电脑均可听会)1、官网报名(点击此处链接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报名听会);2、报名成功,通过审核后您将收到通知;3、会议当天您将收到短信提醒。点击短信链接,输入报名手机号,即可参会。扫一扫,免费报名听会
  • 2021年度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公示
    2022年7月19日,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在北京学会会员之家组织开展了2021年度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审会。根据《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条例》,经理事及相关单位推荐,通过资格审查、函审和会评,共有5篇论文获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篇论文获提名奖。现将2021年度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及提名奖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1年7月19日至2021年7月29日,共10天。公示期间,如有异议,可向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实名反映,并提供联系方式和证明材料。评选结果见附件。联系人:靳鹏程电话:18600638835邮箱:xuehuibu@csfcm.org.cn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东路15号旷怡大厦3层附件:2021年度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姓名单位论文题目张博北京交通大学用于发汗冷却的碳化硅基多孔陶瓷的制备与性能表征付宇彤清华大学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宏细观工艺力学研究庄磊西北工业大学ZrC-SiC改性C/C复合材料及其表面硅基陶瓷涂层的研究王兵哈尔滨工业大学基于FFT方法的编织复合材料异形结构损伤失效研究昝宇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B4C+Al2O3)/Al高温中子吸收材料的制备与加工研究2021年度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名单姓名单位论文题目王晓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于细观力学的复合材料裂纹扩展及失效分析方法研究梁超博西北工业大学石墨烯泡沫/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可控制备及电磁屏蔽性能刘京彪哈尔滨工程大学形状记忆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性能与热力学行为研究王帅哈尔滨工业大学层状钛基复合材料多尺度组织调控与力学行为研究韩俊伟天津大学用于致密储能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设计和可控制备
  • 深圳三思纵横试验机|复合材料试验机:为材料科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复合材料试验机是一款专用于测试复合材料性能的重要设备,它在材料科学研究、产品研发以及质量控制等多个环节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试验机通过模拟实际工作环境和应用条件,对复合材料的各种物理和化学性能进行精确测量和分析,为科研人员和企业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今天深圳三思纵横试验机小编将探讨复合材料的构成和性能、应用意义以及检测标准,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吧。一、复合材料构成和性能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由基体相、增强相材料组成;既能保留原有组成材料的主要特点,又通过材料设计使各组分的性能相互补充并彼此关联,从而获得新的优越性能。复合材料并非仅限于金属,其增强相可以是玻璃纤维、碳纤维、陶瓷、纸板、织物、泡沫等材料。而基体相则可以是塑料、树脂、金属、陶瓷等材料。所以,不是所有复合材料都是金属材料。二、复合材料应用意义1、轻质高强复合材料的强度比传统材料高出很多,而且密度很低,因此具有高强度和轻质化的特点。在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采用复合材料可以减轻整个系统的重量,提高系统的性能;2、良好的抗腐蚀性能许多金属材料容易受到氧化、腐蚀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复合材料因其大多数是聚合物基质,因此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3、调节特殊性能由于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组成的,因此可以设置不同材料的比例和形状,从而调节其特殊性能,满足特定需求;4、增强机械性能复合材料通常是由增强材料和基体材料制成,增强材料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硬度和韧性等机械性能,同时也可以改善其热膨胀系数和导热性能等物理性能;5、材料优化复合材料通过优化铺层设计,可以在保证材料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减少材料的使用量和制造成本,提高材料使用效率。三、复合材料检测标准复合材料以其卓越的性能、轻盈的重量和出色的耐腐蚀性等特点,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确保复合材料产品质量的关键,检测标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严格执行检测标准,我们能够全面掌握保障复合材料质量的具体实践方法,进而确保产品的可靠性与优质性。1、国内标准(1)国家标准-GB;(2)国家军用标准-GJB;(3)航空工业行业标准-HB。2、美国标准:美国复合材料试验和材料协会—简称ASTM(1)ASTM D:塑料、复合材料、胶粘剂;(2)ASTM C:夹层结构。3、其他标准(1)SCAMA先进材料供应商协会;(2)ISO国际标准。目前,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委员会(SAC/TC39)归口制订/颁布了一系列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的国家标准,这一系列标准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综上所述,复合材料试验机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无论是构成和性能,还是应用应用和检测标准都是不可缺少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复合材料试验机将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做出更大的贡献。
  • 这个电镜太酷了!5 kV低电压设计,聚合物/高分子材料无需染色,可快速完成筛样,换样仅3分钟!
    5 kV低电压设计,聚合物/高分子材料无需染色操作简单换样快捷,换样仅需3 min成本低廉 无需冷却水无需专业实验室维护成本低新一代超小型台式透射电子显微镜LVEM 5 聚合物/高分子是一类重要的材料,且随着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全也在投入更多的精力对其进行研究。透射电子显微镜集形貌观察以及电子衍射技术于一体,能直观展示样品的细微结构与形态,并准确关联晶态结构和晶体取向,是聚合物/高分子材料微观结构表征不可或缺的仪器设备。但是,由于聚合物/高分子材料因高压电子束轰击下不稳定和非常低的结构反差给电镜研究带来很大困难。为此,美国Delong Instrument公司推出新一代LVEM5超小型多功能低电压台式透射电镜,以实现这一功能。LVEM5采用5 kV低电压设计,能有效降低聚合物/高分子材料样品因高能电子束辐射产生的损伤,防止高压电子束轰击造成的样品抖动及破碎、晶体结构破坏等。 同时,由于聚合物/高分子材料大多由C、H、O等轻元素组成,传统的制样过程一般会采用类似于生物样品的重金属染色方法。利用电子散射能力较强的金属制剂对样品进行染色来提高的图像的衬度。然而,使用这种方法需要人为的加入样品以外的成分,这样做往往会破坏样品原始的特性。现在,使用LVEM5台式透射电镜,即使在不使用染色剂的情况下,利用低电压新型成像技术,也可以有效地提升图像衬度,展现样品的本征形貌。 除此之外,LVEM5超小型多功能台式透射电镜还能满足科研工作者繁重的样品筛选工作,其更多的优点如下:操作简单,换样快捷,成本低廉 LVEM5直观的用户界面、简便的控制台设计,用户仅需少的培训,即可轻松操作,让用户在使用时感觉更加舒适。不同于传统透射电镜每次更换样品后需要长时间抽真空,LVEM5更换样品仅需3分钟,可节省大量时间。LVEM5次购置费用远低于传统透射电镜。LVEM5特的设计优势,在使用中无需冷却水等外设,无需安装在特殊实验室,维持成本低。台式设计:体积小巧,灵活性高 传统透射电子显微镜体积庞大,对放置环境有严格的要求,并且需要水冷机等外置设备。通常会占据整间实验室。LVEM5从根本上区别于传统电镜,尺寸较传统电镜缩小了90%,对放置环境无严格要求,无需任何外置冷却设备,可以安装在用户所需的任意实验室或办公室桌面。TEM-ED-SEM-STEM四种成像模式 LVEM5是新一代电子显微镜,不仅具有传统透射电镜功能,同时集成了扫描电镜功能,在一台电镜上即可实现TEM-ED-SEM-STEM四种成像模式。通过控制软件,LVEM5可以在四种模式间快速切换。研究人员可以获取同一样品、同一区域的不同模式图像,更加方便多方位深入的研究样品。电子光学-光学两图像放大 LVEM5电子光学系统采用倒置设计,场发射电子枪位于显微镜底端。电子枪发射出的高亮度电子束,经过加速、聚焦以及样品作用后,照射在高分辨率 YAG荧光屏上。荧光屏上的图像,包含了纳米的样品信息。YAG荧光屏将电子光学信号,转化成光学信号。采用光学显微镜对图像进一步进行放大。TEM模式下,放大倍数~20万倍(TEM Boost升版 ~50万倍)。而整个电镜体积,仅与光学显微镜相仿。5 kV低加速电压,有效提高轻元素样品成像质量,样品无需染色 LVEM5采用5 kV低电压设计。相比高电压,低压电子束同样品的作用更强,对密度和原子序数有很高的灵敏度,对于0.005 g/cm3的密度差别仍能得到很好的图像对比度。例如,对20 nm碳膜样品,5 kV电压下比100 kV电压下对比度提高10倍以上。而LVEM5的空间分辨率在低电压下仍能达到2 nm。 聚合物/高分子及生物样品的主要元素为C、H、O等轻元素,使用传统透射电镜观测时,需要使用重金属元素对样品进行染色,以增强对比度。 LVEM5观测样品时无需染色,避免了染色造成的样品污染和扭曲,展现样品的本征形貌。超小型多功能台式透射电镜LVEM5与传统透射电镜的对比:传统透射电镜LVEM放大倍数高,分辨率0.2 nm左右分辨率:1.5nm(LVEM5)1nm (LVEM25)进样速度慢,约15-30分钟进样速度快,约3分钟操作复杂:操作人员需经过长期的严格培训为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好是专门做电镜的研究生操作,人工成本高操作简单:半天培训即可立操作无需专人操作放置于一层或地下室,需要特殊处理的实验室,需防震处理,环境要求高可放置于任何位置,厂房、办公室、实验室需要动力电(不能断电)、需要水冷机、液氮等维护成本高无需特殊电源,无需水冷、液氮维护成本低超小型多功能台式透射电镜LVEM5新应用案例聚合物/高分子材料TEM模式SEM模式和STEM模式其他材料TEM模式SEM模式STEM模式和ED模式 用户评价LVEM5 User Profile: Dr. Betty Galarreta “While we were looking for an electron microscope, we knew we wanted to get one that did not require complicated and expensive maintenance. We also wanted equipment that was able to resolve details within the 1-2 nm range and that we could use to analyze not only metallic nanoparticles but also some biopolymers. The LVEM5 not only met our requirements but also made it possible to have sort of a 3 in 1 electron microscope, being able to characterize the same area in TEM, SEM and STEM mode.” "当我们在调研射电子显微镜时,我们想要一台不需要复杂和昂贵维护的设备。同时,我们还希望这台透射电子显微镜能够观察到1-2纳米尺度内的细节,而且这台电镜不仅可以用来分析金属纳米颗粒,还可以分析一些生物聚合物材料。LVEM5不仅满足了我们的要求,而且这台透射电子显微镜同时拥有三种功能,能够在TEM、SEM和STEM模式下对同一区域进行表征。" LVEM5 User Profile: Dr. Francesca Baldelli Bombelli “We are very satisfied with the instrument as it allows us to screen a high number of samples in a short time with a limited cost. It’s easy to use, without the need of a specific technician to run it, and with a low cost of maintenance. It allows the screening of a high number of samples in a quite short time. It is also quite good in the imaging of organic nanomaterials thanks to its low voltage which does not degrade them.” "我们非常满意这台透射电子显微镜,因为它允许我们在短时间内以有限的成本筛选大量的样品。这台设备很容易使用,不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来运行它,而且维护成本低。它可以在相当短的时间内筛选大量的样品。同时,归功于低电压操作模式,LVEM5非常擅长于有机纳米材料的成像,不会使它们发生降解。" LVEM5 User Profile: Dr. Fabrice Piazza “The most exciting moment was to find diffraction patterns of single bilayer graphene domain with AB stacking with LVEM5. The single bilayer graphene domain with AB stacking discriminates from AA counterpart by the three-fold symmetry of the spot intensity distribution on the inner ring of the diffraction patterns. This cannot be observed at 60–100 keV. Those observations confirmed the calculations of one of our collaborator at CEMES, Dr. Pascal Puech. Definitively, one of the greatest moments in my 22-year-long career. We have found that the advantages of using a LVEM go beyond cost issues. Indeed, by using LVEM to analyze 2D materials, in many cases, one can quickly obtain the number of layers and stacking sequence. Also, as we demonstrated the methodology is useful for materials other than graphene, such as 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 (TMD) which are nowadays very popular worldwide. Analyzing these materials in these ways is not possible using a conventional TEM operating at 60–100 keV.” "激动人心的时刻是用LVEM5衍射模式证明了单双层石墨烯域是以AB方式堆积的。具有AB堆积的单双层石墨烯域在衍射图像上与AA堆积的单双层石墨烯域的区别为,内环上的光斑强度分布的三倍对称性不同。这在60-100 KeV电压下是无法观察到的。这些观察结果证实了我们一位合作者的计算结果,来自CEMES的Pascal Puech博士。这肯定是我22年职业生涯中伟大的时刻之一。 我们已经发现,使用LVEM5已经远超出了其成本优势。事实上,通过使用LVEM5来分析二维材料,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可以快速获得层数和堆叠顺序。另外,正如我们所展示的,该方法对石墨烯以外的材料也是有用的,例如当今非常流行的过渡金属二氯化物(TMD)材料。对于使用60-100 keV电压操作的传统透射电子显微镜,这些材料是不能用这种方法分析的。"用户单位
  • 赛默飞将在2012年国际橡塑展上展示聚合物与塑料工业的各种组合
    全方面方案涵盖研究、试验、监控和小规模生产中国上海,2012年4月16日 &ndash 服务科学领域的世界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以下简称:赛默飞)今天宣布将参加4月18日至21日在上海举行的2012年国际橡塑展(Chinaplas 2012),并展示其聚合物与塑料工业的各种组合,展位号为德国馆E1J45。&ldquo 参观者能够了解更多有关赛默飞为聚合物工业设计的全系列仪器、设备和软件。&rdquo 赛默飞材料物性表征业务副总裁兼副总经理Karl-Gerhard Hoppmann曾说,&ldquo 我们的产品组合不仅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还可以缩短过程周期时间,并且减少原材料的浪费。&rdquo 为了突出&ldquo 连接、合作、共赢&rdquo 这一主题,赛默飞此次将展示创新产品、服务和方案,使参观者能够零距离与技术专家进行交流,并讨论解决严峻应用挑战的方案。赛默飞展台将突出展示下列组合: &bull 红外光谱仪 &bull 微量混合及样品制备 &bull 模块化实验室挤出机和混合器 &bull 流变仪和粘度计 &bull Web测量与控制 &bull XRF光谱仪此次赛默飞在Chinaplas上展示的新产品包括IPlus!和Process 11:赛默飞IPlus!- 这是Web测量产品组合中的一款新产品,是一种稳定可靠的总定量或厚度测量与控制系统。IPlus!可提高产品均匀性和质量、节约原材料并提高生产线效率。这种易于使用的系统适用于一系列的应用,如流延薄膜、挤出片材、PVC压延和挤出涂布,并提供增值特性,以达到最佳的生产质量并维持生产目标。Process 11- 这是一套最新型号的独立混合系统,应用于聚合物和食品工业研究和开发。该系统的平行同向旋转挤出机仅需20克材料就可进行实验,并以节约成本且高效的方式执行试验。此外,参观者还能体验到测量混合器和挤出机的广泛产品组合,这些组合有助于客户更好理解他们的聚合物生产流程。另外,赛默飞还将展示获得专利的Rheonaut技术,该技术能够通过将Thermo Scientific Nicolet iS 10红外光谱仪连接Thermo Scientific HAAKE MARS高端流变仪,同时进行流变学和红外光谱的测量。例如,研究人员和科学家可在样品反应处理过程中,监测结构的发展,然后检测相互作用。这使得客户能够通过更迅速地调整配方,来优化他们的产品。此次赛默飞展示的还有Niton XL3t GOLDD+ XRF分析仪,通过使用强化的GOLDD技术,这款产品不但降低了检测下限值, 同时也为轻元素(Mg-S)分析提供卓越的性能,并加快测量时间。Niton XL3t GOLDD+ XRF分析仪的特点和优点包括: &bull 铅(Pb)、镉(Cd)、汞(Hg)、铬(Cr)和溴(Br)总含量的定量; &bull 可简单通过视觉的判断合格/不合格,来鉴定是否超过规格标准;使用默认阈值,或轻松自定义每种元素; &bull 可提供客制化显示:RoHS元素、所有测量元素、或只有选定元素; &bull 使用的工作电压50kV(最大值)微型X射线管(Niton XL3t系列和Niton FXL系列); &bull 从测量合金轻松切换到测量塑料和聚合物及混合材料,包括涂层的铅、铬涂层或线路板; &bull 存储的测量结果不能轻易篡改, 测量结果具公正性。关于赛默飞世尔科技赛默飞世尔科技(纽约证交所代码: TMO)是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我们的使命是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公司年销售额120亿美元,员工约39,000人。主要客户类型包括:医药和生物技术公司、医院和临床诊断实验室、大学、科研院所和政府机构,以及环境与过程控制行业。借助于Thermo Scientific、Fisher Scientific和Unity&trade Lab Services三个首要品牌,我们将创新技术、便捷采购方案和实验室运营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相结合,为客户、股东和员工创造价值。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帮助客户解决在分析领域所遇到的复杂问题与挑战,促进医疗诊断发展、提高实验室生产力。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thermofisher.com关于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赛默飞世尔科技进入中国发展已有30年,在中国的总部设于上海,并在北京、广州、香港、成都、沈阳等地设立了分公司,目前已有超过1900名员工、6家生产工厂、5个应用开发中心、2个客户体验中心以及1个技术中心,成为中国分析科学领域最大的外资企业。赛默飞的产品主要包括分析仪器、实验室设备、试剂、耗材和软件等,提供实验室综合解决方案,为各行各业的客户服务。为了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目前国内已有6家工厂运营,苏州在建的大规模工厂2012年也将投产。赛默飞在北京和上海共设立了5个应用开发中心,将世界级的前沿技术和产品带给国内客户,并提供应用开发与培训等多项服务;位于上海的中国技术中心结合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国外先进技术,研发适合中国的技术和产品;遍布全国的维修服务网点和特别成立的维修服务中心,旨在提高售后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我们致力于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欲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www.thermofisher.cn
  • 视频回放|“复合材料性能表征与评价”网络研讨会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2020年6月15日,仪器信息网 “复合材料性能表征与评价”网络研讨会成功召开,8位专家围绕复合材料力学与物理性能、损伤与破坏、宏微观多尺度模拟、疲劳特性等方面带来了精彩的报告。/ptable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border-collapse: collapse "tbodytr class="firstRow"td width="259" style="background: rgb(230, 230, 230)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p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报告题目/span/strong/p/tdtd width="276" style="background: rgb(230, 230, 230)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p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报告嘉宾/span/strong/p/td/trtrtd width="268" style="background: rgb(230, 230, 230)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p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疲劳试验方法/span/p/tdtd width="276" style="background: rgb(230, 230, 230)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p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陈新文/spanspan style="color:black"(/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spanspan style="color:black")/span/p/td/trtrtd width="268" style="background: whit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p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试验解决方案/span/p/tdtd width="276" style="background: whit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p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王斌/spanspan style="color:black"(/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力试(上海)科学仪器有限公司/spanspan style="color:black")/span/p/td/trtrtd width="268" style="background: rgb(230, 230, 230)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p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陶瓷涂层膨胀系数与残余应力测定/span/p/tdtd width="276" style="background: rgb(230, 230, 230)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p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包亦望/spanspan style="color:black"(/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spanspan style="color:black")/span/p/td/trtrtd width="268" style="background: whit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p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磁电弹复合材料多物理场耦合光滑有限元计算与表征/span/p/tdtd width="276" style="background: whit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p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周立明/spanspan style="color:black"(/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吉林大学/spanspan style="color:black")/span/p/td/trtrtd width="268" style="background: rgb(230, 230, 230)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p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面向未来——联用技术在材料表征中的应用/span/p/tdtd width="276" style="background: rgb(230, 230, 230)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p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刘文广/spanspan style="color:black"(/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spanspan style="color:black")/span/p/td/trtrtd width="268" style="background: whit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p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湿热环境下复合材料机械连接结构破坏行为/span/p/tdtd width="276" style="background: whit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p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程小全/spanspan style="color:black"(/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北京航空航天大学/spanspan style="color:black")/span/p/td/trtrtd width="268" style="background: rgb(230, 230, 230)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p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特种复合材料的研究/span/p/tdtd width="276" style="background: rgb(230, 230, 230)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p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黄培/spanspan style="color:black"(/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重庆大学/spanspan style="color:black")/span/p/td/trtrtd width="268" style="background: whit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p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基于分级测试数据校验的大型复合材料结构失效行为的预测方法/span/p/tdtd width="276" style="background: whit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p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白瑞祥/spanspan style="color:black"(/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大连理工大学/spanspan style="color:black")/span/p/td/tr/tbody/tablep style="text-indent: 2em "为方便更多复合材料领域的用户学习了解相关技术内容,现特将会议内容剪辑整理,点击报告题目即可进入视频回放页面。/pp style="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c14a4f27-97a1-4dbf-aaa9-5c341bf5dc1f.jpg" title="程小全.jpg" alt="程小全.jp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报告嘉宾:程小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报告题目:/strongspan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trong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2798.html" target="_self"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pan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0, 112, 192) "《湿热环境下复合材料机械连接结构的破坏行为》/span/a/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由于设计及使用维护的限制,机械连接成为复合材料结构中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随着多功能、多用途飞行器的发展,对复合材料机械连接结构在复杂环境中的承载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其中吸湿和高温环境的影响最为显著。湿热环境对复合材料机械连接结构机械性能的必须加以关注。本报告将介绍碳纤维复合材料连接结构在常温干态、常温湿态、高温干态和高温湿态等四种环境条件下的拉伸挤压力学特性,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给出了单钉双搭、单搭连接结构的拉伸破坏行为和损伤机理,分析了湿热环境对复合材料机械连接结构性能的影响。/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ded99010-1d56-4c12-b44c-032a665d0d09.jpg" title="陈新文.jpg" alt="陈新文.jp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报告嘉宾:陈新文(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高级工程师)/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报告题目:/strongspan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trong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2794.html" target="_self"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pan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0, 112, 192)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疲劳试验方法》/span/a/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概述了开展复合材料疲劳试验的目的,从疲劳S-N曲线、条件疲劳极限、试验频率、迟滞效应、刚度变化和失效模式几个方面阐述了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疲劳行为,比较分析了国内外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疲劳标准试验方法,指出了每个标准试验方法存在的技术缺陷,最后给出了疲劳试验方法改进的方向。/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761494d8-b830-453d-8701-3bd77fb82a57.jpg" title="包亦望.jpg" alt="包亦望.jp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报告嘉宾:包亦望((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报告题目:/strongspan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trong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2796.html" target="_self"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pan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0, 112, 192) "《陶瓷涂层膨胀系数与残余应力测定及其设备》/span/a/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从四个方面进行讲述:(1)研究背景;(2)传统Stoney法分析残余应力;(3)同温涂层残余应力分析与计算;(4)涂层膨胀系数与残余应力测试仪。/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83670c96-b56a-4b42-8cc9-0c5b26468fcc.jpg" title="周立明.jpg" alt="周立明.jp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报告嘉宾:周立明(吉林大学副教授)/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报告题目:/strongspan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trong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2802.html" target="_self"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pan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0, 112, 192) "《磁电弹复合材料多物理场耦合光滑有限元计算与表征》/span/a/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磁电弹复合材料具有机械能、电能和磁能相互转换的独特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新型传感元件、新型换能器和能量收集技术中,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为提升磁电复合材料结构性能计算与表征的准确性,将新加坡学者G.R. LIU等提出的光滑有限元技术拓展至磁-电-热-弹多物理场耦合问题的求解,提出了磁-电-热-弹多物理场耦合光滑有限元法,并自主研发了相关软件和多场耦合测试仪器,对典型磁电传感器、磁电俘能器等智能元件的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为完整、真实和丰富的获取磁电弹复合材料的性能、制备及使用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aa3fb032-fac0-470e-8c7b-78dc1c755a84.jpg" title="刘文广.jpg" alt="刘文广.jp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报告嘉宾:刘文广(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报告题目:/strongspan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trong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2797.html" target="_self"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pan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0, 112, 192) "《面向未来——联用技术在材料表征中的应用》/span/a/strong/span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讲述:(1)在新时代背景下,联用分析技术的发展与特点;(2)PerkinElmer在材料表征领域的联用方案;(3) 联用分析技术的应用案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bc2c5a0b-0b2e-4ae9-9b33-b4b5d73d972c.jpg" title="王斌.jpg" alt="王斌.jp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报告嘉宾:王斌(力试(上海)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报告题目:/strongspan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trong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2795.html" target="_self"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pan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0, 112, 192)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试验解决方案》/span/a/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讲述:(1)解决方案概述与设备介绍;(2)试验介绍。/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点击底部链接观看全部“复合材料性能表征与评价”网络会议回放视频:/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Video/Collection/10565" target="_self"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Video/Collection/10565/span/a/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br//p
  • SurPASS 3 | 聚合物的表面电荷
    Zeta电位是一个检测聚合物表面活化作用和污染非常灵敏的指示。聚合物在现代工业的多个领域起着一个主导作用。它们的应用范围从塑料瓶和塑料袋、包装材料、容器、汽车行业、人造纤维到薄膜、生物材料和电子器件。通常,任一个未经处理的聚合物薄膜表面是憎水的,也就是所谓的疏水性。聚合物表面性质影响着表面电荷构成机理。高分子表面的疏水性会吸附氢氧根(OH-)和水合氢离子(H3O+),而优先吸附OH-,这使得中性pH下得到负的界面电荷。任何这种类聚合物特性行为均可以体现在基于流动电流和流动电势测试zeta电位上的变化。随着pH降低,惰性聚合物表面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的负的zeta电位减小并且零电位点IEP在pH 4处。对检测经表面处理过的聚合物的活性和污染来说,这项非常灵敏的测试技术具有独特性。安东帕中国总部销售热线:+86 4008202259售后热线:+86 4008203230官网:www.anton-paar.cn在线商城:shop.anton-paar.cn
  • 环糊精超交联聚合物纤维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植物油中的邻苯二甲酸酯
    HS-TGA-101热重分析仪(TG、TGA)是在升温、恒温或降温过程中,观察样品的质量随温度或时间的变化,目的是研究材料的热稳定性和组份。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涂料、药品、催化剂、无机材料、金属材料与复合材料等各领域的研究开发、工艺优化与质量监控.环糊精超交联聚合物纤维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植物油中的邻苯二甲酸酯【1、河南工业大学 2、宁夏计量质量检验检测科学研究院 张朋成 王媛 刘坤玲 孙亚明 何丽君】环糊精超交联聚合物纤维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植物油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环糊精超交联聚合物纤维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植物油中的邻苯二甲酸酯 上海和晟 HS-TGA-101 热重分析仪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