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聚合物塑料复合材料

仪器信息网聚合物塑料复合材料专题为您整合聚合物塑料复合材料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聚合物塑料复合材料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聚合物塑料复合材料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聚合物塑料复合材料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聚合物塑料复合材料话题讨论。

聚合物塑料复合材料相关的论坛

  • 激光闪光法在聚合物复合材料导热系数测试中的应用研究

    激光闪光法在聚合物复合材料导热系数测试中的应用研究

    [color=#cc0000]  摘要:针对目前国内在激光闪光法测量聚合物热物理性能参数中存在误差大的问题,本文将从标准测试方法、多种测试方法对比测试、参考材料和实际测试结果文献报道等几方面,介绍了激光闪光法在聚合物材料测试中的应用评价过程,介绍了测试聚合物材料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同时针对聚合物材料的导热系数测量,给出了最好采用稳态法防护热流计法的建议。[/color][color=#cc0000]  关键词:聚合物,导热系数,热扩散系数,激光闪光法,热流计法[/color][color=#cc0000][/color][align=center][color=#cc0000][img=激光闪光法 上海依阳实业有限公司,690,23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2/201812231046563980_9788_3384_3.png!w690x237.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align][b][color=#cc0000]1. 问题的提出[/color][/b]  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是聚合物类材料的重要热物理性能参数,相应的也存在多种测试方法。由于激光闪光法具有测试时间快、样品尺寸小、方向性强等特点,使得激光闪光法也常用于聚合物类材料的热扩散系数和导热系数测量。  但在采用激光闪光法测试聚合物材料过程中,由于对闪光法测量原理和测试能力的理解不足,以及对聚合物材料的特性了解不透彻,从而造成使用闪光法测试中经常会出现与其他方法测试结果不一致的现象。  本文将从标准测试方法、多种测试方法对比测试、参考材料和实际测试结果文献报道等几方面,介绍闪光法测试聚合物材料过程中的注意事项。[b][color=#cc0000]2. 聚合物热物性标准测试方法[/color][/b][color=#cc0000]2.1. 聚合物热物性标准测试方法[/color]  聚合物材料的导热系数一般在0.2~1 W/mK范围内。对于这种低导热系数材料的测试,成熟准确的测试方法是稳态法,如稳态防护热板法和稳态防护热流计法,相应的标准测试方法有A-S-T-M C177、C518、E1530、D5470等。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些稳态测试方法对样品的最小尺寸要求是直径25 mm,厚度范围1~25 mm,测试温度范围可以达到300℃以上,测试一个温度点下导热系数大约需要30分钟左右。  由于近十几年来瞬态测试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瞬态技术在聚合物材料的导热系数测试中得到了应用,如A-S-T-M E1461、D5930。为了规范聚合物材料瞬态测试方法,ISO专门针对塑料材料提出了多个瞬态测试标准方法ISO 22007。按照测试参数将ISO标准分为以下几类。[color=#cc0000]2.2. 聚合物热物性ISO瞬态测试方法分类[/color]  (1)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  瞬态平面热源法(HOT DISK法) - ISO 22007-2  (2)热扩散系数  温度波分析法 - ISO 22007-3  激光闪光法 - ISO 22007-4[color=#cc0000]2.3. 激光闪光标准方法中对聚合物样品制备的规定[/color]  在ISO 22007中对多个瞬态测试方法进行了规定,本文重点介绍对激光闪光法应用中的规定。  对于绝大多数采用激光闪光法进行的聚合物热物性测试,基本都是采用商品化的激光闪光法测试仪器,测试过程中可调节的参数主要是激光加热功率和样品制备,而样品的制备往往是影响测量结果的重要环节。  在ISO 22007-4第6.1条中,对激光闪光法被测样品的形状和尺寸给出了原则性的大致规定,要求样品为薄片状,直径范围为5~20 mm。样品最小厚度需要根据激光脉冲宽度和样品材料热扩散系数进行确定,即激光脉冲宽度与t1/2时间之比小于0.01,给出的聚合物典型样品厚度范围为0.5~3 mm。同时为了保证一维热流,要求样品直径与厚度之比大于3:1,另外还要求薄片样品的厚度均匀性要优于1%。  在ISO 22007-4第6.3条中,要求被测样品对激光波长呈不透明。如果聚合物样品透明或半透明,则需在样品表面制作很薄的高导热涂层以避免激光光束进入样品,认为薄的高导热涂层对测量结果带来的影响忽略不计。  从上所述可以看出,ISO 22007-4激光闪光法对聚合物样品的制备只给出了指导性原则,允许的操作空间很大,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测试问题,特别是聚合物样品厚度的选择上,不同厚度样品的测试结果之间存在很大偏差。另外,对于聚合物复合材料激光闪光法是否还适用也是问题,这对聚合物复合材料热物性评价中测试方法的选择提出了要求。为此,在采用激光闪光法时还需要针对聚合物材料做进一步的研究和规定,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b][color=#cc0000]3. 聚合物热物性多种瞬态测试方法对比[/color][/b]  在采用瞬态方法对聚合物热物性进行测试过程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测试结果往往出现很大的不一致性。如2005年Wilson Nunes等人比较了使用激光闪光法和瞬态热线法获得的一系列聚合物的测量结果。对于PMMA,两种方法的热扩散系数测量值差异高达20%,导热系数值差异高达10%,也获得过导热系数高达两倍的显著差异。对于LDPE样品闪光法结果要低于热线法结果,而对于HIPS样品则闪光法结果较高,这说明了聚合物热性能准确测量的困难性。  为了规范各种瞬态法在聚合物热物性测试中的应用,提高各种瞬态法测量聚合物热物性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ISO 22007的起草阶段,就对各种瞬态法在聚合物中的应用进行了评价研究,2009年Martin Rides等人报道了两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的测量比对,所使用的各种方法包括温度波分析法、激光闪光法、瞬态平面热源(热盘)法、瞬态热线法和稳态热流计法。在此对比测试基础上,ISO专门在ISO 22007中增加了一个标准方法,ISO/TR 22007-5“塑料 - 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的测定.第5部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样品的多个实验室测试结果”。将对比测试过程和结果制订为标准测试方法,这在标准测试方法中是非常罕见的,由此可见对瞬态法在聚合物热物性测试中的应用进行规范的重要性。  在ISO/TR 22007-5对比测试中,对两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材料进行了多个实验室对比测试,一种是浇铸料板材形式,另一种是挤出型板材形式。各种测试方法和样品信息如表31所示。  [align=center][color=#cc0000]表3-1 各种瞬态测试方法和相应样品信息[/color][/align][align=center][img=各种瞬态测试方法和相应样品信息-上海依阳,690,37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2/201812230919358347_4102_3384_3.png!w690x375.jpg[/img][/align]  通过各个实验室之间的比对,尽管测试方法和样品制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但各种方法得到的导热系数结果比较一致,其值约在±7%范围内,热扩散系数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在±9%范围内,所达到的一致性水平证明了这些不同方法在聚合物热物性测试中的有效性。这些一致性保证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试验参数控制:  (1)虽然所有参与者都提供了名义上相同的板材样品,但测试中使用的样品实际厚度必须调整到测试方法的规定,以便能够进行测量或确保分析中的假设是有效的。例如,对于激光闪光法,发现挤出型PMMA板的3mm厚度太大而不能进行可靠的测量,因此被测样品必须被加工的得更薄。温度波分析方法适用于厚度约为100um的薄膜或薄片,因此在测试之前必须将样品切割成该厚度。类似地,对于瞬态平面热源法,必须符合测试的厚度要求,这与热瞬态渗透到样品中的深度有关,对于较薄的2 mm厚样品,就需要通过将两个样品堆叠在一起以获得足够厚度以实现可靠测量。  (2)除了样品厚度问题之外,还存在方法上的进一步差异。对于PMMA的激光闪光法测量,由于样品是透明的,其表面必须在测试前用不透明材料处理,否则无法进行测量,而且不透明材料要尽可能薄且均匀,并不受测试过程中温度和激光照射的影响而产生脱落现象。目前一般的样品表面处理工艺是先在样品前后两个表面溅射金涂层以阻挡激光穿透透明样品和增加热接触效果,然后再在样品表面喷涂碳层以增大样品表面的发射率、提高吸收激光能量的能力和减少对激光的反射。  (3)采用激光闪光法测量的是热扩散系数,还需要采用其他方法测量比热容和密度。在ISO标准中,无一例外的都是采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量比热容,并未采用激光闪光法测量比热容。在DSC进行比热容测量时,要特别注意取样的代表性,这点在聚合物复合材料中尤为重要。  (4)在参与对比的测试方法中,只有瞬态平面热源法属于体积导热系数测试方法,体积导热系数是厚度方向和面内方向导热系数的函数,这使得瞬态平面热源法测量的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值通常略高于通过其他方法获得的值,尽管通过一些技术处理使得该差异在离散范围内,因此在对各向异性聚合物热物性测试中要十分小心测试方法的选择和取样的方向性。[b][color=#cc0000]4. 聚合物热物性参考材料[/color][/b]  为了考核和验证激光闪光法测试聚合物热物性的准确性以及试验参数选择的合理性,一般都会选择合适的参考材料进行测试检验。由于聚合物材料的导热系数范围为0.1~1 W/mK,可供选择的参考材料有杜邦公司出品的聚合物材料(纯聚酰亚胺Vespel-SP1)和康宁公司出品的高硼硅玻璃Pyrex 7740。其中,在25~300℃范围内,纯聚酰亚胺Vespel-SP1的导热系数范围为0.37~0.44 W/mK;在-50~300℃范围内,高硼硅玻璃Pyrex 7740的导热系数范围为0.95~1.5 W/mK。  2005年Jacobs和Stroe针对各向同性均质的纯聚酰亚胺Vespel-SP1(常温密度1434kg/m^3)分别采用顶杆法测量了热膨胀系数、采用激光闪光法测量测量了热扩散系数、采用DSC测量了比热容和采用稳态防护热流计法测量了导热系数。在激光闪光法测试中,样品尺寸为直径12.7mm,厚度2.032mm。在热流计法测试中,样品尺寸为直径50.8mm,厚度6.35mm。经过多次不同样品的测试,由激光闪光法、热膨胀系数测量和比热容测量计算获得导热系数值与热流计法直接测量得到的导热系数值,在整个25~300℃范围内相对偏差小于±3%。从这项工作中也可以看出,采用激光闪光法得到导热系数数值,需要进行大量的其他测试,远比热流计法直接测量复杂的多。  另外还可以从另一方面了解激光闪光法在聚合物测试中样品厚度的选择。在美国ANTER公司(现为美国TA公司)激光闪光法测试设备中,随机配备有参考材料纯聚酰亚胺Vespel-SP1,分别有三种规格,一种是直径12.7mm、厚度0.8mm;第二种是直径20mm、厚度1mm;第三种是直径30mm、厚度也是1mm,总之样品厚度都没有超过1mm。  高硼硅玻璃Pyrex 7740是一种透明玻璃,在使用激光闪光法验证测试过程中需要在透明玻璃表面溅射牢固的涂层,操作比较复杂,因此很少作为激光闪光法测试用参考材料,但多用于稳态法导热系数测试参考材料。1992年Yang等人采用稳态AC量热计法对Pyrex 7740在20~310K的低温环境下的热扩散系数和比热容进行了测量,样品直径为12.7mm,厚度1.06mm。采用稳态AC量热计法测量Pyrex 7740并不需要对样品表面溅射涂层,同时这种厚度的选择对激光闪光法有着参考价值。[color=#cc0000][b]5. 闪光法测试聚合物热物性文献报道[/b]5.1. 聚合物薄膜热物性[/color]  聚合物材料的最终产品形式很多时候往往是薄膜形式,这时闪光法样品小的优势得以发挥,可以直接对薄膜聚合物产品进行取样而无需加工,但薄膜样品会带来影响闪光法测量准确性的其他问题,如样品厚度太薄使得激光脉冲宽度引起的误差显得突出,样品透光需要进行表面溅射涂层,而涂层在薄膜上的沉积使得被测样品形成三层结构而需要考虑涂层的影响。  1995年Agari等人报道了采用激光闪光法对四种聚合物薄膜(厚度范围200~500um)的热扩散系数和比热容进行了测试,并研究了样品遮光石墨涂层以及样品厚度等其他因素对测量精度的影响。  2013年Chiguma1等人报道了采用激光闪光法和DSC法对环氧基纳米复合材料薄膜的热扩散系数和比热容进行的测量,样品尺寸为12.7mm×12.7mm×0.134mm,样品表面喷涂石墨层。测试结果显示,对于不同的纳米复合材料,其导热系数变化范围为881~1489W/mK的超高导热系数。对于如此高的导热系数,激光脉冲宽度和样品表面的石墨涂层已经会严重影响测量结果,但文中并未提到测试数据如何处理以及测量结果准确性的评判方法。[color=#cc0000]5.2. 聚合物复合材料热物性[/color]  在聚合物中添加高导热材料可以改进聚合物的导热性能,这类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是材料性能表征的重要参数,但采用激光闪光法进行测试的文献报道并不多,多数的报道则是采用稳态法。  2006年Xu等人对单壁碳纳米管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热行为进行了研究,采用激光闪光法测量热扩散系数,采用DSC测量比热容,采用TMA测量热膨胀系数,采用TG测量热重,最终计算得到导热系数。闪光法热扩散系数测量的样品尺寸为直径12.5mm,厚度为0.4~0.7mm。样品前后两表面先溅射金涂层,然后再在加热面喷涂碳层,测试温度范围为25~125℃。为了保证闪光法测量的准确性,出于对透光性的考虑,同时还对经过相同表面处理的厚度为0.5mm的Pyrex 7740参考材料进行了测量。最终测试结果表面,随着单壁碳纳米管体积含量0~49%的变化范围,室温下相应的导热系数变化范围为0.233~0.537W/mK。尽管单壁碳纳米管的导热系数标称可以达到2000W/mK,但添加了单壁碳纳米管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实际测量值远低于理论计算预测的导热系数范围0.2~335W/mK。  2012年Yamamoto等人在研究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层压板中,分别采用激光闪光法和稳态热流计法对层压板厚度方向上的导热系数进行了测量。采用激光闪光法分别测量了热扩散系数和比热容,计算得到厚度方向上的导热系数,其中样品尺寸为直径12.7mm厚度1mm,密度在1300~1500kg/m^3范围内,样品表面喷涂石墨层,并采用近似密度的参考材料纯聚酰亚胺Vespel-SP1进行测试验证。另外还采用热流计法对层压板两个方向(厚度方向和面内方向)上的导热系数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显示层压板导热系数随着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在纤维含量5%时,厚度方向导热系数为0.6~0.8W/mK,面内方向导热系数为0.9W/mK。两种测试方法的对比结果显示,稳态热流计法导热系数测量值始终要比激光闪光法导热系数测量值大0.1~0.2W/mK,这也是我们在聚合物热物性测试中经常遇到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激光闪光法测试和分析中假设了样品是各向同性和均质。  2016年Catherine等人采用激光闪光法对高导热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各向异性热物性进行了测试,样品尺寸为直径25.4mm厚度1mm左右,样品表面喷涂石墨层,测试温度范围为25~100℃,并分别采用参考材料纯聚酰亚胺Vespel-SP1(0.5W/mK导热系数)和不锈钢(16W/mK导热系数)进行测试验证。尽管文中提到了激光闪光法面内方向热扩散系数测试附件,但只给出了厚度方向上导热系数测量结果(0.5~9W/mK),并未给出面内方向导热系数测试结果,文中只提到聚合物复合材料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同时也未提到比热容如何测量。[b][color=#cc0000]6. 稳态热流计法测量聚合物热物性[/color][/b]  采用稳态热流计法(A-S-T-ME1225、E1530、D5470等)可以直接对聚合物导热系数进行测量,如Jacobs和Stroe对纯聚酰亚胺Vespel-SP1在25~300℃范围的导热系数测试,样品尺寸为直径50.8mm,厚度6.35mm。从样品测试可以看出,这种尺寸的样品基本可以满足所有聚合物复合材料的代表性,而激光闪光法则因为样品小而缺少代表性。  在聚合物热物性测量方面,稳态法始终是一种常规测试方法且应用更加广泛。2004年Rudtsch和Hammerschmidt介绍了针对聚合物PMMA热物性进行的五个国家共十八个实验室之间的比对测试。PMMA常温密度为1185kg/m^3,测试温度范围为-70~+80℃,对应的导热系数范围为0.18~0.20W/mK,热扩散系数范围为0.14~0.11mm^2/s。导热系数对比测试方法分为稳态法和瞬态法两类,其中稳态法包括防护热板法和防护热流计法,瞬态法包括瞬态平面热源法、瞬态热带法和探针法,而恰恰没有激光闪光法。比热容测试采用的是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根据导热系数、比热容和密度测试结果计算得到热扩散系数。  上述对聚合物PMMA的对比测试中,PMMA的导热系数较低,在0.2W/mK以下。2011年David和Ronald报道了欧盟九家机构对导热系数为0.5W/mK左右的建筑石材类材料陶土砖(密度为1950kg/m^3)进行的比对测试。其中稳态法采用了防护热板法和热流计法,瞬态法采用了热带、热盘和热桥三种瞬态平面热源法。防护热板法样品尺寸为200mm×200mm×40mm和直径100mm厚度15mm两种,热流计法样品尺寸为直径50mm厚度10mm,此尺寸样品也可用于热带和热盘法测试,而热桥法样品尺寸为100×30×5。在此次对比测试中,测试温度只有10℃和23℃两个点,只对密度和导热系数进行测试对比。在此次比对测试中还是没有选择激光闪光法。  稳态法在聚合物热物性测试中应用的一个典型领域就是树脂基纤维编织类复合材料,这主要是因为稳态法样品尺寸要远比激光闪光法具有代表性,而且稳态法可以直接测量得到导热系数,简化了测量操作过程。2008年Sharp和Bogdanovich针对树脂基三向编织结构复合材料层压板厚度方向导热系数的测试评价,比较了激光闪光法和稳态热流计法,因激光闪光法样品太小无代表性,无法对编织结构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准确表征,最终确定采用稳态热流计法进行厚度方向导热系数测量。[b][color=#cc0000]7. 参考文献[/color][/b]  (1) Wilson Nunes, Paul Mummery, and Andrew Wallwork. "Thermal diffusivity of polymers by the laser flash technique." Polymer testing 24.5 (2005): 628-634.  (2) MartinRides, et al. "Intercomparison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thermal diffusivity methods for plastics." Polymer Testing 28.5 (2009): 480-489..  (3) Jacobs-Fedore, R. A. Stroe, D. E.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of Vespel SP1". In Wang, Hsin Porter, Wallace D. Porter, Wally. Thermal Conductivity 27/Thermal Expansion 15. Knoxville, TN: DEStech Publications, Inc. 2005. pp. 231-238. ISBN 1-932078-34-7.  (4) Tye RP, Salmon DR. “Thermal conductivity certified reference materials: Pyrex 7740 and polymethymethacrylate.”In: DinwiddieRB, Mannello R, editors. Thermal conductivity 26—thermalexpansion 14. Lancaster: DEStech Publications 2005. p. 437-51.  (5) Yang, G., A. D. Migone, and K. W. Johnson. "Heat capacity and thermal diffusivity of a glass sample." Physical Review B 45.1 (1992): 157.  (6) Agari, Y., A. Ueda, and S. Nagai. "Measurement of thermal diffusivity and specific heat capacity of polymers by laser flash method."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B: Polymer Physics 33.1 (1995): 33-42.  (7) Chiguma, Jasper, et al. "Thermal diffusivity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epoxy-based nanocomposites by the laser flash 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techniques." Open Journal of Composite Materials 3.03 (2013): 51.  (8) Xu, Yunsheng, Gunawidjaja Ray, and Beckry Abdel-Magid. "Thermal behavior of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 polymer-matrix composites." Composites Part A: Applied Science and Manufacturing 37.1 (2006): 114-121.  (9) Yamamoto, Namiko, Roberto Guzman de Villoria, and Brian L. Wardle. "Electrical and thermal property enhancement of fiber-reinforced polymer laminate composites through controlled implementation of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72.16 (2012): 2009-2015.  (10) Thibaud-Erkey, Catherine, and Abbas Alahyari. Final Report for Project titled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Polymer Composites for Low-Cost Heat Exchangers. United Technologies reserach Center, East Hartford, CT (United States), 2016. (11) Rudtsch, S., and U. Hammerschmidt. "Intercomparison of measurements of the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of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ophysics 25.5 (2004): 1475-1482.  (12) Salmon, David R., and Ronald P. Tye. "An inter-comparison of a steady-state and transient methods for measuring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in specimens of masonry materials." Journal of Building Physics 34.3 (2011): 247-261.  (13) Sharp, Keith, et al. "High through-thickness thermal conductivity composites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woven fiber architectures." AIAA journal 46.11 (2008): 2944-2954.[align=center][img=激光闪光法 聚合物 上海依阳实业有限公司,690,23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2/201812231049305161_9631_3384_3.jpg!w690x236.jpg[/img][/align][align=center][/align]

  • 【分享】能对力作出反应的聚合物材料

    生物体有大量材料体系,它们积极地、功能性地对机械刺激作出反应,从而使感觉、听觉或组织和骨头的生长等生理过程得以进行。相比之下,将聚合物暴露于大的应力下,会导致共价键断裂,从而使聚合物受损或破坏。现在,Davis等人发现,可对合成材料进行合理设计,让机械应力以一种有用的方式来改变它们的性质。该研究小组是通过加入一个化学官能团做到这一点的,该官能团在经历一个开环反应时,通过将其颜色变成红色来对机械应力作出反应,从而使研究人员能够直接监测塑料变形的积累。这项工作所依据的原理应能让研究人员开发出其他可对力作出反应的化学官能团,这些官能团有可能使合成材料具有人们所期望的功能,如损伤传感及完全再生性自愈等。

  • 【6月15日直播】多位大咖相聚直播间,共探复合材料性能表征与评价

    【6月15日直播】复合材料性能表征与评价【1】陈新文(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疲劳试验方法【2】程小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湿热环境下复合材料机械连接结构破坏行为【3】包亦望(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陶瓷涂层膨胀系数与残余应力测定【4】白瑞祥(大连理工大学):基于分级测试数据校验的大型复合材料结构失效行为的预测方法【5】周立明(吉林大学):磁电弹复合材料多物理场耦合光滑有限元计算表征【6】黄培(重庆大学):特种复合材料的研究 [img]file:///C:/Users/liuyw/AppData/Local/Temp/75f8bf5f-621e-4709-aa7e-e9e9d603baae.png[/img]报名参会:[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FHCL/?bbs[/url]

  • 【求助】2个标准:ISO 16014-2003塑料.用粒度排除色谱法测定聚合物中平均分子量和分子量的分布

    1.出版者:BSI. 标准号:BS ISO 16014-1-2003. 标准类型:英国国家标准. 发布日期:2003-05-12. 标准状态:ST塑料.用粒度排除色谱法测定聚合物中平均分子量和分子量的分布.一般原则 ( Plastics - Determination of average molecular mass and molecular mass distribution of polymers using size-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 General principles ) • 英语 2.出版者:BSI. 标准号:BS ISO 16014-2-2003. 标准类型:英国国家标准. 发布日期:2003-05-16. 标准状态:ST塑料.用粒度排除色谱法测定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和分子量的分布.通用校准法 ( Plastics - Determination of average molecular mass and molecular mass distribution of polymers using size-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 Universal calibration method ) • 英语

  • 聚合物材料全自动特性粘度分析仪IVA

    聚合物材料全自动特性粘度分析仪IVA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5101316285033_01_1664_3.jpg 根据市场需求,Polymer Char研发一种可靠的全自动的聚合物材料特性粘度分析仪IVA®,溶解温度可以达到200℃。IVA®研发建立在已成熟的质控平台上,集成了强大的双毛细管粘度检测器和非常可靠的高温自动进样器,同时客户也可以选配红外检测器IR4。 双毛细管粘度计原理简单:聚合物溶液通过不锈钢毛细管管线产生的压降与纯溶剂所产生的压降之比,压降是同时测得的。聚合物溶液的相对粘度是由压力之比得到的,而特性粘度的计算要考虑注入聚合物的质量。 和乌氏粘度计的毛细管不同,IVA®的不锈钢管毛细管和管线无需额外的清洗或者冲洗,可以提供精确的粘度数值,经久耐用。加热部件和传输管线的精妙设计确保聚合物能够完全溶解,即使是高分子量的聚合物也能够完全溶解完成分析。 分析时,分析人员将已加聚合物的样品瓶放置在自动进样器的外部托盘中,直到需要分析前外部托盘处于室温状态。然后自动进样器的机械手会把需要分析的样品瓶从外部托盘转移到加热炉中,仪器自动加入溶剂,开始震动。分析人员可以自动选择溶解温度,震动的速率和时间,实现聚合物的完全溶解,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聚合物热降解。选配IR4检测器,分析聚烯烃或者具有明显的C-H键的聚合物可以更加精确地获得聚合物的注入质量,从而提高特性粘度测试的精度和准确度。主要特点:Ø 配有高温溶解自动进样器Ø 全自动分析,包括溶解,无需处理溶剂Ø 自动清洗Ø 选配IR4检测器时无需精确称量Ø 操作简单,仪器可靠Ø 结果精确Ø 一次可以自动分析多达42个样品Ø 可用于分析高分子量和超高分子量聚合物Ø 溶剂消耗量小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0/201510131629_569903_1664_3.jpg

  • 聚合物的分类

    按来源分类按来源可把高分子分成天然高分子和合成高分子两大类。按性能分类可把高分子分成塑料、橡胶和纤维三大类。塑料按其热熔性能又可分为热塑性塑料(如聚乙烯、聚氯乙烯等)和热固性塑料(如酚醛树脂、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等)两大类。前者为线型结构的高分子,受热时可以软化和流动,可以反复多次塑化成型,次品和废品可以回收利用,再加工成产品。后者为体型结构的高分子,一经成型便发生固化,不能再加热软化,不能反复加工成型,因此,次品和废品没有回收利用的价值。塑料的共同特点是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尤其是体形结构的高分子),作结构材料使用。纤维又可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后者又可分为人造纤维(如粘胶纤维、醋酸纤维等)和合成纤维(如尼龙、涤纶等)。人造纤维是用天然高分子(如短棉绒、竹、木、毛发等)经化学加工处理、抽丝而成的。合成纤维是用低分子原料合成的。纤维的特点是能抽丝成型,有较好的强度和挠曲性能,作纺织材料使用。橡胶包括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橡胶的特点是具有良好的高弹性能,作弹性材料使用。按用途分类可分为通用高分子,工程材料高分子,功能高分子,仿生高分子,医用高分子,高分子药物,高分子试剂,高分子催化剂和生物高分子等。塑料中的“四烯”(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和聚苯乙烯),纤维中的“四纶”(锦纶、涤纶、腈纶和维纶),橡胶中的“四胶”(丁苯橡胶、顺丁橡胶、异戊橡胶和乙丙橡胶)都是用途很广的高分子材料,为通用高分子。工程塑料是指具有特种性能(如耐高温、耐辐射等)的高分子材料。如聚甲醛、聚碳酸酯、聚砚、聚酰亚胺、聚芳醚、聚芳酰胺和含氟高分子、含硼高分子等都是较成熟的品种,已广泛用作工程材料。离子交换树脂、感光性高分子、高分子试剂和高分子催化剂等都属功能高分子。医用高分子、药用高分子在医药上和生理卫生上都有特殊要求,也可以看作是功能高分子。按主链结构分类可分为碳链高分子、杂链高分子、元素有机高分子和无机高分子四大类。碳链高分子的主链是由碳原子联结而成的。杂链高分子的主链除碳原子外,还含有氧、氮、硫等其他元素,如:如聚酯、聚酰胺、纤维素等。易水解。元素有机高分子主链由碳和氧、氮、硫等以外其他元素的原子组成,如硅、铝、钛、硼等元素,但侧基是有机基团,如聚硅氧烷等。无机高分子是主链和侧链基团均由无机元素或基团构成的。天然无机高分子如云母、水晶等,合成无机高分子如玻璃。高分子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比较复杂,实际上很少使用,习惯上天然高分子常用俗名。合成高分子则通常按制备方法及原料名称来命名,如用加聚反应制得的高聚物,往往是在原料名称前面加个“聚”字来命名。例如,氯乙烯的聚合物称为聚氯乙烯,苯乙烯的聚合物称为聚苯乙烯等。如用缩聚反应制得的高聚物,则大多数是在简化后的原料名称后面加上“树脂”二字来命名。例如,酚醛树脂、环氧树脂等。加聚物在未制成制品前也常有“树脂”来称呼。例如,聚氯乙烯树脂,聚乙烯树脂等。此外,在商业上常给高分子物质以商品名称。例如,聚己内酰胺纤维称为尼龙-6,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称为涤纶,聚丙烯腈纤维称为腈纶等。

  • 【转帖】PRL:新理论预测聚合物玻璃的老化过程

    据physorg.com网站2007年4月23日:聚合物玻璃是一种广泛地应用在从飞机挡风玻璃到DVD盘片等领域的塑料。美国Illinois大学的科学家们发展出一种理论,能够预测这些材料是怎样老化的,并解释了分子水平的运动是怎样产生宏观结果的。他们的结果发表在4月20日的《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Illinois大学的材料学教授Kenneth S. Schweizer说:“玻璃,包括聚合物玻璃,本质上都是冻结了的液体。它们看起来是固体,但是由于是冻结的液体,其分子持续地进行小运动,从而导致其性能随着时间而逐渐改变。”  3年前,Schweizer曾发明出一种理论来描述聚合物玻璃从液态到玻璃态的转化过程。现在,Schweizer和博士后研究员Kang Chen发明了预测聚合体材料老化的新理论。他们的新理论不仅描述了聚合物分子的运动,而且描述了这种材料在很大时间尺度和温度尺度下的性能改变。  聚合物玻璃因为具有很高的强度、韧性和很低的制造成本而在很多方面都有应用。不像普通玻璃的熔点在室温的1200度以上,聚合物玻璃的熔点十分接近于室温。因此在室温下,聚合物玻璃仍保留了许多液体的性质,如在分子水平的运动。  Schweizer说:“这种运动十分微小和缓慢,但是却会随着时间显著地改变这种材料的机械和热性能。同其他作用一起,老化过程会使聚合物玻璃逐渐变得僵硬和易碎。我们的理论描述了在时间尺度上聚合物玻璃的物理性质改变,这些信息对于工程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求助】塑料材料可能引发的经济风险

    REACH法规中提到,对聚合物材料本身不需进行注册,其原因在于目前缺少经济可行的风险评估手段对其进行风险评估。而事实上,塑料材料由于缺少大量的基础标准,标准定义也不严格,使得塑料目前就具有很大的风险,最突出的是经济风险。有很多疑问得不到解决,盼对塑料行业有深入了解的朋友解答以下问题:1. 正牌料与副牌料的区别目前完全是由制造商来确定的,是否有标准来区分两者呢?2. 目前的副牌料中存在哪些风险?3. 再生塑料引发的风险又有哪些?

  • 【免费研讨会抢先知】只需一下午,深度了解复合材料与技术,这个冬天、暖气不足知识足

    复合材料可以发挥各种材料的优点,克服单一材料的缺陷,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电气、建筑、健身器材等领域,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复合材料的研究深度和应用广度及其生产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先进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基于此,仪器信息网将于2019年11月26日组织举办“复合材料与技术”网络研讨会,从科研和工业的角度围绕广大用户感兴趣的技术领域组织报告。针对当下复合材料学相关研究热点进行探讨,并为相关从业人员搭建研究与检测技术应用端与仪器设备供应端的交流平台,促进我国复合材料学相关仪器技术及应用的发展。[align=left]推荐网络研讨会:[b][color=#ff0000][b][b][size=16px]“复合材料与技术”主题网络研讨会[/size][/b][/b][/color][/b][/align][align=left][b]举行时间:[color=#ff0000]2019[/color]年[color=#ff0000]11[/color]月[color=#ff0000]26[/color]日[color=#ff0000] 下午14:00[/color][/b][/align][align=left][b][color=#990000]嘉宾:[/color][/b][/align][b]陈新文(中国航发北京航空出来研究院)李琴梅(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b][align=left][b]李建海(吉林大学)[/b][/align][align=left][b]范金娟(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b][/align][align=left][b][color=#990000]报告题目:[/color][/b][/align][align=left][b]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力学试验中的一些关键问题[/b][/align][align=left][b]复合材料检测技术与应用研究[/b][/align][align=left][b]材料复杂载荷加载与原位测试[/b][/align][align=left][color=#333333][b]......[/b][/color][/align][align=left][color=#333333]点下面链接[/color][size=24px][color=#ff0000][b]免费[/b][/color][/size][color=#333333]报名占位,11月26日不见不散![/color][/align][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CMT/[/url]

  • 【原创大赛】多层复合材料的层间结合强度检测

    【原创大赛】多层复合材料的层间结合强度检测

    [align=center][/align][align=lef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ffffff] 复合材料是人们运用先进的材料制备技术将不同性质的材料组分优化组合而成的新材料。[/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ffffff]在[/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ffffff]航空航天[/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ffffff]、[/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ffffff]汽车工业[/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ffffff]、[/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ffffff]化工、纺织和机械制造[/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ffffff]、医学、体育运动器件、建筑等领域都[/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ffffff]有广泛的应用[/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ffffff]。[/back][/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ffffff] 由于基体材料不同,复合材料有多[/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ffffff]种[/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ffffff]不同的成型方法。[/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ffffff]而对于多层复合材料,[/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ffffff]层间结合强度是对之评价的非常重要的参数。[/back][/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ffffff][b]测试原理[/b][/back][/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ffffff][img=,690,42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11/202111121746181195_244_5247763_3.png!w690x423.jpg[/img][/back][/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ffffff][/back][/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ffffff] LUMiFrac采用CAT技术,如上图所示。随着离心转速的增加,径向离心力Fc逐渐增加,当离心力超过样品的粘结力,粘结部分发生分离,基座发生位移后接触检测器,检测器自动记录该信号,并通过软件内计算断裂时的力和强度。[/back][/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 本文选取了[/font][font='宋体']5[/font][font='宋体']种双层聚合物复合材料,利用LUMiFrac测量其层间结合强度。[/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测试前,需要将样品进行[/font][font='宋体']铣削[/font][font='宋体'],如下图[/font][font='宋体']1[/font][font='宋体']所示:[/font][/align][align=left][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11/202111121543192829_6673_5247763_3.png[/img][/align][align=left][font=宋体]铣削的效果:将比较薄一层完全削断,露出较厚一层[/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测试条件:[/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样品:[/font][font='宋体']双层聚合物复合材料,两层厚度分别为1mm,[/font][font='宋体']3[/font][font='宋体']mm[/font][/align][align=lef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预处理:丙酮清洁样品及粘附体表面[/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测试基座:TS7-M[/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粘附体:铜,直径[/font][font='宋体']7[/font][font='宋体']mm[/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胶黏剂:环氧树脂[/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固化条件:室温4[/font][font='宋体']8[/font][font='宋体']小时[/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负载增加方式:线性5N[/font][font='宋体']/s[/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制备好的样品[/font][font='宋体']上[/font][font='宋体']图[/font][font='宋体']2[/font][font='宋体']所示[/font][font='宋体']。[/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测试结果:[/font][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11/202111121543196570_605_5247763_3.png[/img][/align][align=left][font='宋体']失效模式:[/font][/align][align=left][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11/202111121543201990_3525_5247763_3.png[/img][/align][align=left][font='宋体']结果:1号样品的层间结合强度介于10-12.2MPa,2号样品的层间结合强度介于5.8-6.4MPa,3号样品的层间结合强度介于4.3-5.1MPa,4号样品的层间结合强度介于6.5-7.2MPa,5号样品的层间结合强度介于5.9-7.7MPa.[/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结论:利用LUMiFrac可以测试复合材料的层间结合强度,并且可以评价不同的失效模式,如:层间结合失效,表层内聚力失效,底层内聚力失效等。[/font][/align]

  • 红外光谱鉴别废旧塑料的测量方案

    为了回收废旧塑料,首先应将其鉴别和分类因为待处理再生的废弃塑料及其制成的部件都是混杂的,很多系由复合材料制成,其中不仅包括不同种类的塑料,还包含塑料以外的各种材料(如金属、纺织品等)。此外,有些塑料部件还是由不同层状材料制得的。因此,废旧塑料的鉴别,是再生处理的第一步。而实际上,这种鉴别和分离操作是同时进行的,即鉴别系统上海牙防所和分离装置组成全自动连续分离生产线。近年来,这种生产线在西欧一些废旧塑料回收厂已相继建成和投产。对于废旧塑料的鉴别,已有多种可应用的方法,其中NIR法无疑是最吸引人的先进技术之一,并已获得了工业应用。本文除介绍NIR技术的原理、优点,特别是在欧洲已投入生产的鉴别废旧塑料的NIR系统。  NIR吸收很适合用于分析透明的或淡色的聚合物,且相当快捷和可靠,对常见的一些废旧塑料(如PE、PP、PVC、PS、ABS、PET、PC、PA、PU等)它们的NIR光谱均不同,易于识别。  在NIR光谱范围(波数为14300-4000cm-1,波长为750-2500nm)内,对体积大、光径长的试样(如塑料瓶),其图谱也可准确记录,这对于鉴别废旧塑料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NIR图谱中的C-H、O-H、N-H及C-O谱带,可用于种植牙鉴别大多数常用塑料。例如HDPE的NIR谱在1200nm附近显示一特征峰,而PET则不具备此特征峰,PVC在此处的吸收峰也很小。但在2100-2200nm范围的PET显示有三个特征峰。  近红外技术鉴别废旧塑料的优点  采用NIR技术鉴别废旧塑料具有一系列优点。  *NIR的光检测器响应时间短、灵敏度高、穿透试样能力比中红外深,且可采用衰减低和价格相宜的石英纤维光学元件,它使用方便,还可远程检测。  *NIR光谱仪无运动部件,不被振动和尘土所影响,可在恶劣环境下工作,故特别适用于废旧塑料回收系统。  *NIR设备易维修,结果重现性好,几乎没有设备漂移。

  • 2016年3月聚合物-塑料橡胶检测国际能力验证计划

    这个是德国DRRR提供的聚合物-塑料橡胶材料检测能力验证计划,附件是完整的计划表DRRR(DeutscheReferenzbüro für Ringversuche und Referenzmaterialien GmbH)是德国最大的专业提供实验室能力验证(PT)、参考物质(CRM/RM)、培训的机构。特别是在能力验证领域,依据ISO17043:2010导则,成为国际认证的能力验证提供者,是德国DAkks(德国认可委)指定的PT提供者。DAkks与CNAS均为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的成员组织,均签署了多边互认协议。每年在食品和消费品领域,DRRR提供了超过数百种 PT测试轮,处理样品量达到30000样品。目前,全球有1000多个客户参与DRRR的能力验证。一、Thermoplastics proficiency testings 热塑性塑料理化检测 测试编号 测试类别测试描述 开始时间 Density / Ash content 硬度/灰分DX16030BISO 1183-1Density 密度 Method A - Immersion method方法A - 浸渍法 2016年3月 DX16031BISO 1172Ash content 灰分含量 2016年3月 DX16032BASTM D792Density密度 Method A - in water 方法A - in water 2016年3月 Thermal proterties 热性能DX16033BISO 11357-3Melting temperature with DSC analysis (Melting point and melting enthalpy) 熔融温度与DSC分析(熔点和熔化焓) 2016年3月 DX16034BISO 11357-2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with DSC analysis (Onset, midpoint and point of inflection temperature) 玻璃化转变温度与DSC分析(起始,中点和拐点温度) 2016年3月 DX16035BISO 11357-6Oxidation Induction time (OIT) with DSC Analysis 氧化诱导时间(OIT)与DSC分析 2016年3月 DX16036BASTM D3895Oxidation Induction time (OIT) 氧化诱导时间(OIT) 2016年3月 DX16037BISO 11357-7Crystallization kinetics 结晶动力测定 2016年3月 DX16038BISO 11358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e.g. Black carbon, talcum and glass fibre content) 热重分析(TGA)(如炭黑,滑石和玻璃纤维的含量) 2016年3月 DX16039BISO 11359Coefficient of linear thermal expansion (CTLE) (Physical and technical α-value) 线性热膨胀系数(CTLE)(物理和技术的α-值) 2016年3月 DX16040BISO 306Vicat softening point 维卡软化点 2016年3月 DX16041BASTM D1525Vicat softening point 维卡软化点 2016年3月 DX16042B ISO 75Temperature of deflection under load 载荷下温度偏移 2016年3月 DX16043BASTM D648Deflection temperature under flexural load变负荷下温度偏移 2016年3月 DX16044BASTM D3418 DSC-Analysis: Temperature and enthalpy of melting DSC-分析:温度和熔化焓 2016年3月 DX16045BASTM D3418 DSC-Analysis: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DSC-分析:玻璃化转变温度 2016年3月 Rheological properties 流变性能DX16046BISO 1133-1/-2Melt flow and volume index MFR/MVR熔体流动和物量指数MFR/ MVR 2016年3月 DX16047BISO 307Viscosity number (sulphuric acid) 粘度值(硫酸溶剂) 2016年3月 DX16048BISO 307Viscosity number (m-cresol) 粘度值(M-甲酚) 2016年3月 DX16049BISO 307Viscosity number (formic acid)粘度值(甲酸) 2016年3月 DX16050BISO 1628-5Viscosity number of PBT (solvent: phenol/1.2-Dichlorbenzene) PBT的粘度值(溶剂:phenol/1.2-Dichlorbenzene) 201

  • 高聚物分子量对高分子材料性能的影响

    高聚物分子量对高分子材料性能的影响[中图分类号]O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06(2000)05-0027-011 高聚物分子量的特殊性及其测定方法  高聚物的分子量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分子量大;二是分子量具有多分散性,也即同一种聚合物,其分子量的大小各不相同。因此,讨论某一种聚合物的分子量有多大,并没有意义,只有讨论其平均分子量才具有实际价值。  当外界条件固定时,可应用聚合物的性质与分子量成函数关系这一特性,来测定其分子量的统计平均值。由于聚合物的不同性质与分子量有不同的依赖关系,因而根据不同的性质求得的分子量的平均值是不同的。即如果所用的测定方法不同,就要采用不同的统计平均方法。具体如下:  数均分子量:端基分析法、沸点升高法、冰点降低法、膜渗透压法、[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渗透压法。  重均分子量:光散射法、X射线小角散射法、凝胶色谱法。  Z均分子量:超速离心沉降平衡法、GPC(凝胶渗透色谱法)。  粘均分子量:粘度法2 高聚物分子量与高分子材料性能的关系  高聚物平均分子量的大小及其分散性,对高聚物的物理性能与加工性能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可作为加工过程中各种工艺条件的选择依据。  高聚物的分子量只有达到某数值后,才能表现出一定的物理性能。但当大到某程度后,分子量再增加,除其它性能继续再增加外,机械强度变化不大。由于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聚合物分子间的作用力也相应增加,使聚合物高温流动粘度也增加,这给加工成型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聚合物的分子量大小,应兼顾使用和加工两方面的要求。  分子量分布对高分子材料的加工与使用也有显著的影响。  对塑料而言,塑料的分子量依据产品的要求,变动范围较大,但窄分布对加工和性能都有利,因为存在少量低分子量级分的分子能起内增塑的作用。  对橡胶而言,平均分子量一般都很大,为保证制品强度,常以分子量分布宽一些为宜,这样可改善流动性而有利于加工。但也不宜过宽,因为低分子量级分过多,橡胶混炼时易粘辊。  对合成纤维而言,因其平均分子量较小,分子量分布以窄为宜。若分布宽,小分子的组分含量高,这对纺丝性能和机械强度都不利。

  • 胶黏剂-丙烯酸酯聚合物标准

    根据GBT--13553-1996 胶黏剂分类,丙烯酸酯聚合物的编号是531,分在大类5 合成热塑性材料/小类 5.3丙烯酸酯聚合物类/组别 丙烯酸酯聚合物,是否有这一类产品的相关标准?国标/行标等?谢谢

  • 【转帖】必然流行趋势:全面自由的聚合物

    [url]http://plas.specialchem.com.cn/tc/articles/articleweek.aspx?lr=panl042&li=15668[/url]介绍聚合物使用的实际的背景有利于高度禁止经过验证的有害元素和分子或者根据“风险预防原则”而具有危害可能性的材料或混杂物。聚合物、添加剂以及增强材料都无法逃脱这一大体趋势。禁令可以依据一般法律、多少特定的规章、专业或私人规范以及甚至一些支持性的言论等等。最为熟知的规章有:REACH:是关于化学品的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制度。REACH要求生产商和进口商收集所有年产量或年进口量在1吨以上的产品性质的全面信息,并在欧洲化学品管理局的登记档案内提交必要信息以证明产品的使用安全性。注册失败将意味着产品无法在欧洲市场生产或进口到欧洲的市场。 欧洲RoHS和中国RoHS:是对有害物质的限制。欧洲RoHS指令对在电气、电子设备中通常使用的有害物质作了限制: 重金属,包括水银、镉、六价铬和铅,这些物质若在环境中广泛传播的话是有害的。 水银、Hg在催化剂中使用并通过矿物燃料和废弃物的燃烧而释放到环境中。有机汞化合物则会因为毒素富集作用而对神经系统造成影响。 镉、Cd是一种毒性累积的元素。 铬、Cr6+是一种存在在大气、水以及土壤中的毒性元素。 铅、Pb,会在生物体中聚积并会导致瘫痪、失明等行为变化。铅在特定的聚合物中用作固化催化剂或稳定剂。 有机系列 多溴联苯(Polybrominated biphenyls,PBBs)和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PBDEs)。这些含溴的具有生物持久性的有机化合物用作塑料中的阻燃剂,例如用在电气设备的机架中。 一些其他的规章则是关于食品接触之类的特定领域的。在那些情况下,锑、砷、钡、镉、铬、铅、汞、硒以及其他化学元素的迁移现象是被禁止或有所限制的。最后,一些禁令是由商业联合会或公司非官方决定的。例如,IBM公司对它的供应商明确规定了“产品含量声明表”,要求在产品中不含某些在其他规章中禁止或可能未禁止的化学品;而Hewlett-Packard也制定了“环境通用规范”(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environment,GSE)。这些禁令或限定适用于具有功能的零件和可能与设备使用者皮肤有接触的情况下。一种明确的产品既可以在外部线材涂料中禁止使用,也可以在内部的零部件中获得认可而被允许使用。以下是一些被禁止使用或者被限定的物质的例子,但是并不能作为规则也没有穷尽所有的情况:石棉 RoHS中规定的物质 含氮的着色剂 联苯胺及其盐 甲醛 卤代芳烃 卤代二苯甲烷 六氯丁二烯 六氯乙烷 镉/镉的化合物 六价铬/涂料或塑料中的六价铬化合物 颜料,外部电缆、电线和帘线所用的PVC涂料,或塑料中的铅 汞/汞的化合物(灯除外) 延长的皮肤接触的外表面上的镍 外部用塑料中的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 耗臭氧物质(CFCs,HCFC,HBFCs,四氯化碳等等) 全氟碳化合物(PFCs) 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FOS) 多溴联苯(PBBs) 四溴双酚A(TBBB-A) 十溴二苯醚 多溴联苯醚(PBDEs) 多氯联苯(PCBs) 多氯三联苯(PCTs) 短链氯化石蜡 甲苯 三(2,3二溴苯基)磷酸盐 三-(氮丙啶基)-氧化膦 三丁基锡(TBT),三苯基锡(TPT),三丁基等等 关于要求:RoHS和不含卤素并不是具有相同意义的。例如,RoHS并没有禁止使用含有卤素的阻燃添加剂。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