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抗惊厥药

仪器信息网抗惊厥药专题为您整合抗惊厥药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抗惊厥药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抗惊厥药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抗惊厥药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抗惊厥药话题讨论。

抗惊厥药相关的论坛

  • 【转帖】美国饮用水惊现药物残留

    一份最新的调查报告指出,美国24个大城市的饮用水中含有抗生素、镇静剂和性激素等多种药物成分,目前至少有4100万人在日常生活中饮用这种含药物成分的水。   美联社9日公布的调查报告指出,美国24个大城市的饮用水中含有抗生素、镇静剂和性激素等多种药物成分,目前至少有4100万人在日常生活中饮用这种含药物成分的水。   尽管饮用水中药物含量甚微,不会即刻损害健康,但科学家担心,通过饮水长期摄入这些药物可能会危害健康。   调查   美联社调查小组成员采访了230多名政府官员、学术界人士和科学家,调查了数十家自来水处理厂和供水厂,通过研究数百项科研报告,分析饮用水数据,历时5个月时间完成了这份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到新泽西州,从底特律市到路易斯维尔市,美国24个大城市及所在地区的饮用水中含有抗生素、镇静剂、抗惊厥剂、消炎药、镇痛解热药和性激素等多种药物残留成分。   其中,费城饮用水中含有包括止痛药在内的药物残留成分高达56种;加利福尼亚州南部185万人使用的饮用水中含有抗癫痫和抗焦虑等药物成分;华盛顿及周边地区饮用水中含有6种药物成分;纽约市饮用水水源中含有雌激素、抗惊厥剂和镇静剂,以及治疗心脏病、传染病的药物残留成分。   美国联邦政府目前尚未规定对饮用水进行强制药物检测。纽约供水部门发表声明说,“纽约市饮用水的水源和配送系统始终符合联邦政府的规定标准”,但美联社指出,这一标准对饮用水中的药物成分含量并没有特殊要求。   在美国62家主要供水厂中,只有28家对饮用水进行药物成分含量检测。即使是实行检测的水厂也只公布一两种药物成分。饮用水供应商极少公开对于饮用水药物含量的检查结果。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家水厂辩解说,公众“无法恰当解读类似信息”,一旦公布这些数据,则将导致不必要的恐慌。   报告指出,由于调查范围仅限于大城市,实际情况更为糟糕。

  • 【原创大赛】HPLC法测定当归四逆汤合煎液与单煎 合并液中阿魏酸和芍药苷的含量

    【原创大赛】HPLC法测定当归四逆汤合煎液与单煎 合并液中阿魏酸和芍药苷的含量

    HPLC法测定当归四逆汤合煎液与单煎合并液中阿魏酸和芍药苷的含量目的:建立测定中药复方当归四逆汤主要成分含量的方法,比较当归四逆汤合煎液与单煎合并液中阿魏酸和芍药苷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HPLC分析,色谱柱为YWG—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分析阿魏酸含量:流动相为水: 乙腈=83:17,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230nm,进样量为20μl。分析芍药苷:流动相为0.01%(v/v)磷酸水溶液:乙腈=95:5,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230nm,进样量20μl。结果:阿魏酸和芍药苷分别在3.375μg·mL-1~67.5μg·mL-1,0.8065μg·mL-1~25.8000μg·mL-1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6和0.9995;HPLC测定当归四逆汤中阿魏酸和芍药苷的含量稳定可行,简便,可作为当归四逆汤的质量控制标准。当归四逆汤合煎可提高有效成分的溶出。当归四逆汤来源《伤寒论》,由当归、桂枝、芍药、细辛、通草、大枣、炙甘草组成。主治血虚寒厥证,手足厥寒,或腰、股、腿、足、肩臂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阿魏酸为该方当归的有效成分,也是当归四逆汤的重要成分之一,具有明显扩张冠状动脉血管、增加冠脉流量、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凝聚,增强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芍药苷具有显著的镇痛、镇静、抗惊厥作用、扩张血管作用、保护脑缺血的作用解痉解热作用等也具抗菌、抗病毒和抗真菌作用。本文利用HPLC法,对当归四逆汤合煎液与单煎合并液中阿魏酸和芍药苷含量进行比较,从而从一个侧面探讨当归四逆汤配伍的科学性。

  • 【“仪”起享奥运】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与实验验证探究钩藤治疗热性惊厥的作用机制

    [size=16px][font=宋体][/font][/size] [font=宋体]热性惊厥[i][/i]是儿科常见急症,是与发热有关的非颅内感染所导致的肢体节律性运动,又称[/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抽搐[/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俗名[/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抽风[/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或[/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惊风[/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占小儿人群的[/font]5%[font=宋体]~[/font]6%[font=宋体],其发生率为[/font]4%[font=宋体]~[/font]10%[font=宋体],多发生于[/font]0.5[font=宋体]~[/font]5.0[font=宋体]岁的小儿中[/font][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中医药治疗惊厥及癫痫已有[/font]2000[font=宋体]多年历史,热性惊厥属于中医学[/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急惊风[/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范畴,治则多以清热平肝、息风止痉为法[/font][font=宋体]。[/font]中医使用钩藤、羚羊角等药物治疗热性惊厥,在西医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及时有效地控制症状,还能够有效减少惊厥复发次数。[font=宋体]钩藤是息风止痉的良药,其长于清肝热而息肝风,较宜于热性生风之抽搐者,尤其适宜于小儿高热惊风抽搐之证。[/font][font=宋体]中医临床上,在热性惊厥的预防及治疗中,以钩藤为主的单方及复方占了大部分[/font][font=宋体]。通过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对钩藤治疗热性惊厥进行系统性研究,[/font][font=宋体]通过[/font][font='Microsoft YaHei', Arial, Helvetica]TCMSP[/font][font=宋体]和[/font][font='Microsoft YaHei', Arial, Helvetica]BATMAN-TCM[/font][font=宋体]数据库检索及筛选得到钩藤活性成分[/font][font='Microsoft YaHei', Arial, Helvetica]29[/font][font=宋体]个,作用靶点[/font][font='Microsoft YaHei', Arial, Helvetica]297[/font][font=宋体]个,钩藤发挥治疗热性惊厥药效的成分可能为钩藤碱、异钩藤碱、毛钩藤碱等。通过[/font][font='Microsoft YaHei', Arial, Helvetica]PPI[/font][font=宋体]网络分析,结果提示钩藤的活性成分主要作用于[/font][font='Microsoft YaHei', Arial, Helvetica]AKT1[/font][font=宋体]、[/font][font='Microsoft YaHei', Arial, Helvetica]GRIN2B[/font][font=宋体]([/font][font='Microsoft YaHei', Arial, Helvetica]NMDAR2B[/font][font=宋体])、[/font][font='Microsoft YaHei', Arial, Helvetica]GRIN2A[/font][font=宋体]([/font][font='Microsoft YaHei', Arial, Helvetica]NMDAR2A[/font][font=宋体])和[/font][font='Microsoft YaHei', Arial, Helvetica]CNR1[/font][font=宋体]等靶点发挥抗热性惊厥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这些核心靶点与关键活性成分有较好的结合力。[/font][font='Microsoft YaHei', Arial, Helvetica]AKT1[/font][font=宋体]由多巴胺[/font][font='Microsoft YaHei', Arial, Helvetica]D2[/font][font=宋体]信号传导启动编码丝氨酸[/font][font='Microsoft YaHei', Arial, Helvetica]/[/font][font=宋体]苏氨酸激酶,通过纹状体多巴胺受体信号级联影响大脑区域包括细胞凋亡、细胞存活和新陈代谢的广泛的细胞过程[/font][font=宋体]。[/font][font='Microsoft YaHei', Arial, Helvetica]CNR1[/font][font=宋体]通过跨突触机制调节纹状体多巴胺的释放,进而抑制海马和杏仁核中的[/font][font='Microsoft YaHei', Arial, Helvetica]GABA[/font][font=宋体]能神经元和谷氨酸能神经元,从而影响神经系统的兴奋性[/font][font=宋体]。[/font][font='Microsoft YaHei', Arial, Helvetica]NMDA[/font][font=宋体]受体属于离子型谷氨酸受体,[/font][font='Microsoft YaHei', Arial, Helvetica]NMDAR2A[/font][font=宋体]、[/font][font='Microsoft YaHei', Arial, Helvetica]NMDAR2B[/font][font=宋体]同属于[/font][font='Microsoft YaHei', Arial, Helvetica]NMDA[/font][font=宋体]受体亚基,广泛分布于大脑中,尤其在大脑皮质、海马中含量最为丰富。[/font][font='Microsoft YaHei', Arial, Helvetica]NMDA[/font][font=宋体]受体在神经信号传递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参与脑中兴奋性突触的传递,在维持突触可塑性中发挥关键作用,其表达的数量、分布和种类的改变可诱发多种神经疾病。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在癫痫、帕金森、脑卒中等脑部疾病发生的状态下[/font][font='Microsoft YaHei', Arial, Helvetica]NMDAR2B[/font][font=宋体]水平的升高会进一步加重疾病症状。[/font][font='Microsoft YaHei', Arial, Helvetica]NMDAR2B[/font][font=宋体]增加导致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font][font='Microsoft YaHei', Arial, Helvetica]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font][font=宋体],[/font][font='Microsoft YaHei', Arial, Helvetica]BDNF[/font][font=宋体])[/font][font='Microsoft YaHei', Arial, Helvetica]DNA[/font][font=宋体]甲基化水平降低,进而控制中枢神经系统有丝分裂后神经元的基因转录,从而影响大脑海马区域的神经活动,导致癫痫的发生[/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由于与[/font][font='Microsoft YaHei', Arial, Helvetica]AKT1[/font][font=宋体]能够紧密对接的化学成分[/font][font='Microsoft YaHei', Arial, Helvetica]β-[/font][font=宋体]谷甾醇并非钩藤所含有的特异性成分,为此,选择了能够与钩藤生物碱对接的核心靶点[/font][font='Microsoft YaHei', Arial, Helvetica]NMDAR2A[/font][font=宋体]与[/font][font='Microsoft YaHei', Arial, Helvetica]NMDAR2B[/font][font=宋体]进行验证,以探讨钩藤的可能作用机制。免疫组化及[/font][font='Microsoft YaHei', Arial, Helvetica]Western blotting[/font][font=宋体]结果表明,热性惊厥乳鼠海马组织中[/font][font='Microsoft YaHei', Arial, Helvetica]NMDAR2A[/font][font=宋体]及[/font][font='Microsoft YaHei', Arial, Helvetica]NMDAR2B[/font][font=宋体]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font][font='Microsoft YaHei', Arial, Helvetica]NMDA[/font][font=宋体]受体参与了热性惊厥的过程,受体表达过多,导致受体活动增强,兴奋性神经元活动增强,破坏大脑皮层的兴奋[/font][font='Microsoft YaHei', Arial, Helvetica]-[/font][font=宋体]抑制平衡,最终导致热性惊厥的发生。给予钩藤提取物后,[/font][font='Microsoft YaHei', Arial, Helvetica]SD[/font][font=宋体]大鼠乳鼠海马组织中[/font][font='Microsoft YaHei', Arial, Helvetica]NMDAR2A[/font][font=宋体]及[/font][font='Microsoft YaHei', Arial, Helvetica]NMDAR2B[/font][font=宋体]表达降低,从而对[/font][font='Microsoft YaHei', Arial, Helvetica]NMDA[/font][font=宋体]受体产生抑制作用,降低神经元兴奋性。在膜片钳电生理实验中,再次验证了这一结论,钩藤能够直接抑制[/font][font='Microsoft YaHei', Arial, Helvetica]eEPSC[/font][sub]NMDA[/sub][font=宋体]电流,表明钩藤能够抑制[/font][font='Microsoft YaHei', Arial, Helvetica]NMDA[/font][font=宋体]受体所介导的兴奋性突触的传递。[/font]

  • “毒”中药是否应退市?

    是药三分毒,对含有朱砂与雄黄的中药制剂是否应该退出市场这一话题,专家们向来各执己见。有专家称其毒性大,呼吁将其直接禁用;但也有专家认为其疗效大于风险,不能因噎废食。  朱砂和雄黄主要成分分别是硫化汞和硫化砷,都是难溶于水的矿物,比起水溶性的汞盐和砷化合物来说,毒性小得多。有些中药材中总会混有一些可溶性汞、可溶性砷(可溶性砷包括三价砷与五价砷,雄黄的可溶性砷中约2/3为毒性较大的三价砷)的杂质,这些可溶解的部分能够被人体吸收,被认为是药效和毒性的主要来源。研究表明,每克朱砂中约含有几微克至几十微克可被人体吸收的汞,每克雄黄中约有几毫克。  现在一般依靠两种方法来减少这类中药的毒性。一种方法是在炮制方法上下工夫,采用水飞法来生产朱砂和雄黄的粉末(水飞法是指将药材加水研磨,研成粉末后再把水去除),以此减少可溶性汞、砷的含量。不过,这样做也未见得能保证安全。中药多是复方制剂,成分错综复杂,在实际情况下会有多少汞和砷化合物溶解出来很难说。  另一种方法是限制药物的用量。目前中国药典对朱砂和雄黄都有严格的用量限制。这样做也不十分保险,汞和砷在人体内都会蓄积,即使每日摄入不多,如果使用时间长仍可能造成中毒。虽然药典中也提示“不宜久服”,但对此没有明确的界定。  由此可见,这两个方法目前并没有很好地解决朱砂和雄黄的用药安全问题。那么,下一步我们应该选择对这两种中药成分进行更严格地控制,还是将它们直接逐出市场?  毒性大、副作用多,这在药物界并不是罕见现象,也不是将药物逐出市场的标准。一种有毒的药是去是留,需要权衡利弊决定。如果这种药物治疗的是重大疾病,疗效非常好,而且没有更安全的药物可以替代,那么即使毒性大一些也可以继续使用。对这样的药物,如果一味关注安全性而将其禁止,使病患得不到治疗,就真是因噎废食了。不过,这样的药物在使用中需要严格控制用法用量。而如果药物疗效不确定,或是有更好的药物可用,即使风险并不是很大,也没必要冒险继续使用。  在西方也有过将有毒的重金属盐广泛用于治疗的历史,例如用吐酒石(酒石酸锑钾)来为患者退热。在那个缺乏药物的时代,这种治疗不失为一种可接受的选择。然而,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出现了更安全的退热药阿司匹林,吐酒石就退出了退热药的舞台。  具体到此次讨论的这两种药物,朱砂在药典中记载的功效是“清心镇静,安神解毒”,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镇静和抗惊厥(小儿惊风)。且不论朱砂疗效如何,临床上本身就有更为安全有效的镇静药可以替代它(比如安定),价格也很便宜。而雄黄的功效是“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用于治疗脓肿、疟疾和各种炎症。与朱砂相同,雄黄是否疗效卓越很不好说,而且它的这些功效没有一个是“独门绝技”,无论是从现代医学还是传统医学的角度来看,都有更安全的药物可以替代。  由此可见,不使用朱砂和雄黄并不会给临床治疗带来多大损失,比起花费大量精力研究如何安全使用它们,不再使用确实是更经济的方法,也彻底杜绝了安全隐患。

  • 天麻的药用价值与药理作用

    一、天麻的名称 天麻,原名赤箭,始载《本经》,宋代《开宝本草》始收载天麻之名。明代《本草纲目》中将二者合并称“天麻赤箭”。别名明天麻,还有神草(吴普本草)、独摇芝(抱扑子)、定风草(药性论)、合离草、离母(图经本草)之称。日本人称之为鬼箭杆、盗人脚等。二、我国古代医药文献对天麻的评价天麻在我国一些古代医药文献中都给予了高度评价。早在2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就把天麻列为上品。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历代书籍中关于天麻功效的论述作了总结归纳:天麻“辛,温,无毒。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消臃肿,下肢满,寒疝下血。主治风湿,四肢拘挛,瘫痪不遂;小儿风痛,惊气,助阳气,补五壤七伤;风虚眩晕头痛,通血脉,开窍。服食无忌等”。三、天麻的药用价值在我国,天麻入药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的药物作用有:1、镇痛作用:用天麻制出的天麻注射液,对三叉神经痛、血管神经性头痛、脑血管病头痛、中毒性多发性神经炎等,有明显的镇痛效果。近年来,经一些医疗单位1000多例患者的临床试用,有效率达90%。2、镇静作用:有的医疗单位用合成天麻素(天麻甙)治疗神经衰弱和神经衰弱综合症病人,有效率分别为89.44%和86.87%。且能抑制咖啡因所致的中枢兴奋作用,还有加强戊巴比妥纳的睡眠时间效应。3、抗惊厥作用:天麻对面神经抽搐、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癫痫等的一定疗效。还有缓解平滑肌痉挛,缓解心绞痛、胆绞痛的作用。4、降低血压作用:天麻能治疗高血压。久服可平肝益气、利腰膝、强筋骨,还可增加外周及冠状动脉血流量,对心脏有保护作用。5、明目、增智作用:天麻尚有明目和显著增强记忆力的作用。天麻对人的大脑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保护和调节作用,能增强视神经的分辨能力,目前已用作高空飞行人员的脑保健食品或脑保健药物。日本用天麻注射液治疗老年痴呆症,有效率达81%。 undefined undefined 四、人工栽培天麻与野生天麻质量比较研究长期以来,对于人工栽培天麻与野生天麻的品质(药理作用)有不同看法。为此,南京中医学院庄毅作了专题比较试验研究(发表于《中国食用菌》第卷第五期)。曾有报道,用天麻注射液的含量测定方法,对室内家种天麻和野生品比较,以及不同海拔 高度野生天麻质量比较,说明在平原、丘陵或室内培植天麻其有效成份并不低于野生品种。1、药理作用(1) 家兔脑血流对比。耳静脉给药,0.24克/公斤,家兔脑血流图波幅度变化相同,都引起波幅降低,提示有收缩血管降低血流量的作用。栽培天麻的波幅下降更明显,比值几乎大一倍。(2) 小鼠腹腔给药,10克/公斤,与戊巴比妥纳有明显的协同作用,二种天麻间无明显差异。(3) 戊巴比妥纳影响小鼠睡眠,剂量5克/公斤,均能延长睡眠时间,效果无明显差异。(4) 二种天麻注射液,1克/公斤给药,对狗颈内动脉阻力有明显降低,降低血压,二者间无明显差异。(5) 对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影响,1克/公斤给药,均能扩大肠系膜微动脉管径,增加血流量,二种天麻间无明显差异。以上证明二种天麻的药理作用相同,在家兔脑血流试验中人工栽培天麻作用较强。2、临床疗效(1)材料:二种天麻注射液;剂量:0.12克/2毫升;时间:每一疗程30天。(2)方法及结果:质量鉴别的根本在临床效果。经过四家医院临床验证共433例,证实栽培天麻对眩晕综合症、血管性头痛、中风后遗症、神经衰弱等疾病有良好疗效,总有效率达83.3%-74.5%,眩晕综合症疗效最高。各项试验都证实栽培天麻不亚于野生天麻。通过一系列试验总的看来,人工栽培天麻在细胞内多糖颗粒含量、天麻甙(天麻素)含量及影响家兔脑血流波幅下降等方面较占优势,而在折干率及醇提取物含量方面野生天麻稍高。

  • 中药药理-清热药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清热药的药性都属寒凉,按“热者寒之”的治病法则,本类药物主要用于各种热证。所谓热证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它不仅指体温升高的发热,而且也泛指体温虽正常或接近正常,患者常具有某些热证症状,如口干、咽燥、面红、目赤、大便于结、小便短赤、五心烦热、舌红苔黄、脉数等,都属于热证的范畴。  热证根据其发病的部位、性质和病情的轻重可分为表热证和里热证两型。表热证的特点是虽有发热,但时有恶寒。有表证者当用解表药治之。里热证则不同,它是由于外邪内传入里化热,或因内郁化热所致的一类症候群,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不恶寒反恶热,口渴,心烦口苦,呼吸迫促,小便短赤,大便于结或兼有便秘,腹胀,苔黄脉洪,甚至神昏 谵语,发狂等。  里热证根据其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实热和虚热两类,实热又可进一步分力气分热、血分热、湿热和热毒疮疡等各种类型,针对其不同类型和药物性能的差异,将清热药分为以下六类:  清热泻火药:本类药物因有“寒凉折火”的性能,故主要用于清气分实热。常用药物有石膏、知母、栀子等,白虎汤为其代表方。  清热凉血药:主要用于清解血分实热。所谓”血热”是指在温热病(相当于感染性疾病的极期和晚期或败血症期)出现的发热、烦躁、神昏谵语、皮肤发斑发疹(皮下出血)、衄、吐血、便血等并发症,以及由“血热妄行”所致的其他出血症,本类药物可通过其清热作用而达到凉血的目的。常用药物有犀角、生地黄、玄参等,犀角地黄汤为其代表方。  清热躁湿药:因湿邪侵犯人体所引起的发热称为湿热,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身重而痛、腹满食少、小便短赤、大便溏泄、舌苔黄腻等。因本类药物既能清热又能燥湿,部分药物还兼有解毒的作用,故主要来治疗湿热证,常用药物有黄芩、黄连、黄柏等,治肠胃湿热以香连丸为代表,治湿热黄疽以栀子柏皮汤为代表。  清热解毒药:这里所指的毒,是指火热壅盛引起的“火毒”或”热毒”,相当于感染性疾病所引起的高热以及伴随的病理变化,包括各种毒性反应。多种化脓性感染(如疮疡、肺痈、肠痈等)、痢疾和部分病毒感染(如流感、乙脑等)都属于热毒范畴。因本类药物具清热又兼有解毒作用,故主要用来治疗各种热毒证,常用药物有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薄公英等,五味消毒饮是其代表方之一。  清虚热药:所谓虚热,从理论上讲是指阴、阳、气、血不足所引起的发热,但通常专指热邪伤阴所致的热证。如湿热病(相当于急性传染病)后期,热已伤阴所致的口干咽燥、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等阴虚发热证,又如慢性消耗性疾病(肺结核等)所引起的午后发热、颧红盗汗、骨蒸劳热并有慢性进行性消瘦等证均为本类药物的适应症。常用药物有地骨皮、银柴胡等。青蒿鳖甲汤是其代表方之一。  清热明目药:凡能清肝热或散风热,以治疗肝热和风热目疾为主的药物,称为清热明目药,常用于肝热上扰所致的目疾。代表药物有决明子、青葙子、谷精草等,常用方剂有青葙汤、谷精龙胆散等。  关于本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常把清热解毒与抗菌作用等同起来,把清热解毒药与抗菌素相提并论。然而从目前大量的实验研究中,却没有发现一个象抗菌素那样,有很强的体内外抗菌作用的中草药应用于临床,相反,有的中草药虽抗菌作用不强,但对很多感染性疾病却有很好的疗效。因此,单纯用抗菌作用来解释本类药物的作用是不够全面的。近年来的药理和临床研究资料表明,认为本类药物的主要作用可能是以调节机体的功能活动而呈现广泛的药理作用。现将近代药理研究所证明的主要作用归纳如下:  (1)抗菌作用,本类药物中的大多数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抗菌作用,但其抗菌范围和抗菌 强度各有不同,如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黄连、大蒜、金荞麦、知母、赤芍、鱼腥草等对革兰氏阳性菌(如金葡菌、溶血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如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等)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黄连、黄柏、黄芩、蒲公英、牛蒡子、菊花、紫花地丁、银花、生地、紫草等对多种皮肤真菌(如堇色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铁锈色小芽孢癣菌等)也有效。抗菌的有效成分目前所知的有癸酰乙醛(鱼腥草)、β,β-二甲基丙烯酰紫草醌(紫草)、穿心莲内酯(穿心莲)、秦皮乙素(秦皮)、原白头翁素(白头翁)、小蘖碱(黄连、黄柏)等。  值得注意的是清热药的抗菌作用与临床疗效并不一致,如穿心莲水溶性黄酮部分,体外 有抗菌作用,但临床疗效却很差,相反,其内酯部分,体外虽无抗菌作用,但临床反而有效,可见仅以抗菌作用为指标来衡量清热药的作用是很不够的,事实上在许多实验研究中已发现不少的清热药虽抗菌力不强,但却具有明显的解毒作用。微生物毒素在感染性疾病中是引起多种症状和组织损害的重要因素,用中药治疗微生物感染,常可见到毒血症状迅速改善。实验表明,丹皮、知母、黄连等在无抑菌作用的浓度时就能抑制金葡菌凝固酶的形成,使细菌的毒力减弱,从而减轻对组织的损害作用。  (2)抗病毒作用:体外实验和临床实践都证明,银花、连翘、鱼腥草、贯众、黄芩、大青叶、赤芍、板蓝根、黄柏、丹皮等对流感病毒亚甲型有抑制作用;银花、射干、贯众等对孤儿病毒(ECHO11)等也有抑制作用。此外,蒲公英、鱼腥草、穿心莲、野菊花还能延缓病毒所引起的细胞病变。  (3)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本类药物能方泛地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不同方面,许多清 热药对机体的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如黄连、小蘖碱、黄芩、穿心莲、野菊花、石膏等能增强白细胞和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鱼腥草素能使体内备解素的浓度增加,从而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来抵御病源侵袭;蒲公英、大蒜、黄连、黄芩等还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率。黄芩甙、黄连、丹皮等对变态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解热作用:犀角、石膏、知母、玄参、赤芍、紫草、地骨皮、银花、大青叶等对动物实验性发热模型均有明显的退热作用。临床观察到本类药物对发热病人的降温作用与解表药不同,退热多不伴有明显出汗。  (5)抗炎作用:急性炎症是热证的主要表现,也是急性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病理过程,许多清热药对实验性炎症的各个环节均有一定的作用。如连翘能抑制炎性渗出,黄连能加速 炎症消退,黄芩能对抗伴有变态反应的炎症等。临床上用本类药物治疗急性和慢性感染性 疾病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此与抗炎作用也有密切的关系。  (6)其他作用:实验证明牛黄、栀子、黄芩、丹皮等有明显的镇静或抗惊厥作用。此外,生地、牛黄有强心作用,黄芩、丹皮等有降血压作用,银花有止血作用,广豆根、紫草、蒲公英等有抗肿瘤作用,白头翁、黄连还有抗阿米巴原虫的作用。

  • 世界级7大剧毒:金正男死于哪一个?

    2月13日,在大马吉隆坡国际机场,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同父异母的兄长金正男遭遇不明毒物袭击身亡。消息一出,举世震惊,也引发了全球媒体的高度关注。最初的消息称,金正男死于毒针袭击。而进一步的消息却证实金正男被人用湿巾“捂死”的。其实普通湿巾是很难“捂死”人,况且报道显示两名刺客很可能是女性,力量上根本不占优势。因此无论是是毒针还是湿巾,应该都和毒有关。对于金正男所中的毒是什么,各界是众说纷纭,但在极短时间内令人死亡,应该是剧毒中的剧毒。本文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其所中剧毒可能是哪些,中毒后应该怎么解救。http://www.whchip.com/upload/201702/1487753380730507.jpg1. 氰化物电影中常见的毒物,可经口或呼吸道吸入中毒,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使组织不能进行细胞内呼吸,人体中毒后会在几秒内死亡(闪电式死亡)。氰化物中毒后,应立刻(重点是立即)使用解毒剂 -- 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如立即肌内注射抗氰急救针(10% 4-DMAP,4- 二甲氨基苯酚)一支,再静脉注射 25% 硫代硫酸钠 20 mL,2.5~5 mL/min 输注速度。必要时 1 小时后重复注射半量或全量。口服者应用 0.2% 高锰酸钾或 5% 硫代硫酸钠洗胃,其他对症处理。2. 毒鼠强化学名四亚甲基二砜四胺,强神经毒性,人口服半数致死量 0.1 mg/kg。中毒后半小时内发作,中毒者全身惊厥发作,呈癫痫大发作持续状态,甚至呼吸和(或)心脏停搏。不明原因呈现中毒且突发惊厥发作患者,应该考虑毒鼠强中毒。惊厥控制后数天内出现躁动、恐惧、被害妄想,容易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一旦发现毒鼠强中毒,需马上对中毒者进行胃肠道去污,并行血液灌流排毒,同时予以脱水利尿以减轻中毒和缺氧所导致的脑水肿。对出现惊厥者予以地西泮 0.2~0.5 mg/kg/ 次静注止惊。用二巯丙磺酸钠 5 mg/kg,依病情 2.5 mg 肌注,每 6~8 小时 1 次,连续 3~4 天。惊厥、抽搐严重者加地西泮 0.5 mg/kg。惊厥大发作控制后,建议继续二巯丙磺酸钠联合丙酸酸钠或苯巴比妥钠等 AEDs 促进康复。3. 河豚毒素河豚毒素存在于河豚的卵巢、肝脏和血液等部位中,其毒性为氰化钾的 1250 倍,0.48 mg 即可致死。中毒后表现为全身麻木,四肢瘫痪,呼吸麻痹,心律失常等。河豚毒素为非蛋白神经毒素,用亚铁酸钠煮食或 120℃ 加热 30 分钟可以破坏其毒性。河豚毒素中毒后应及时对胃肠道去污,补液排毒,目前无特效解毒剂,有报道可早期用半胱氨酸类药物解毒,如 L- 半胱氨酸盐酸盐注射液静滴,也可用相应药物拮抗毒素的神经麻痹作用,如新斯的明 1 mg 1 次 / 天肌注。近来有报道应用莨菪碱类对抗毒素的神经毒性,参考剂量是阿托品每次 1~2 mg,静脉给药,每次间隔 15~30 min,以「化量」为度,实际剂量可参照病情而定,好转后减量维持 1~2 日。其他可行对症治疗,如人工呼吸支持,血压下降者可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升压。4. 蓖麻毒素存在于蓖麻的成熟种子,毒素极强,为氰化物的 6000 倍,1 g 可杀死数万人,70~100 μg 就足以致命。蓖麻毒素对所有哺乳动物的有核细胞都有毒害作用,可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诱导细胞因子损伤和脂质过氧化以及诱导细胞调往。中毒后的主要表现有浮肿、出血、坏死等,严重者会因呼吸、血管运动中枢麻痹而死亡,但其潜伏期较长 4~8 h。迄今为止蓖麻毒素尚无特效解毒药,临床一般根据病因立即进行洗胃及导泻, 使体内残留的毒素尽快排出。同时补液利尿,用血液灌流或 血浆置换清除体内已吸收的毒素。予以保肝、护肾,预防 心衰。定期监测血常规、凝血功能,必要时补充血液成分及 凝血因子等治疗。5. 相思子毒素相思子即相思豆,又名红豆,如果内服,2-3 枚致死。相思子毒素是毒性最强的植物毒素,毒性是蓖麻毒素的 70 多倍,成人致死量为 5~7 μg/kg。中毒后可使得红细胞发生凝集、血栓形成,导致肝肾功能损伤,心肌肌原纤维退化,胃肠道形成溃疡(内脏溃烂),对皮肤和黏膜都有刺激作用。在治疗上应及时胃肠道去污,静脉补液,注射相思子毒蛋白抗毒素。为防止血红蛋白及产物在肾中沉积,可日服小苏打 5~15 g,针对溶血可加用氢化可的松,溶血严重并有窒息现象可呼吸支持、小量输血及使用中枢兴奋剂,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6. VX 神经毒剂是神经毒剂维类中最主要一种,比基类的沙林毒性强 10 倍,释放状态为气态和雾态,可通过过皮肤和呼吸道吸收,500 mL 的 VX 可杀死几万人。VX 可抑制体内乙酰胆碱酯酶,导致全身震颤、瞳孔缩小、急性肺水肿、呼吸中枢抑制、循环衰竭。中毒后需及时胃肠道、皮肤黏膜去污,轻度中毒可用阿托品、碘解磷定、氯磷定、双复磷等解毒剂;中度或重度中毒需阿托品与解毒药合用,推荐使用双复磷。抗惊厥可用地西泮,巴比妥类及其他存在呼吸中枢抑制的药物如吗啡需要慎用。其他对症治疗和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可适当使用呼吸中枢兴奋剂。另外,保证热量和维生素供给。7. 肉毒杆菌素毒王之王,世间最毒的天然毒物,有食物型、婴儿型和伤口型中毒,引起人类中毒的血清型为 A、B、E3 种,成人致死量为 10-9 mg/kg,0.5 kg 可杀死全人类。毒性作用为阻滞外周胆碱能神经末梢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使得神经肌肉传导障碍,全身骨骼肌持续发生软瘫状态,呼吸衰竭。对其治疗,早期 24 h 内使用抗毒素是特效疗法,对已存在的神经损害不能逆转,但是可以延缓病情恶化,需使用前行过敏试验,阴性后可用多价抗毒素(A、B、E 型)5 万~10 万 U 静脉缓注或肌注,必要时于 6 小时后再同量重复 1 次。已知具体中毒血清型可用单价抗毒素治疗。国外曾报道使用盐酸胍每日口服 15~30 mg/kg 分两次口服,改善中毒者神经肌肉阻滞。国内有报道使用川楝子水煎剂缓解神经肌肉阻滞的报道。其他为对症支持治疗,注意谨慎使用氨基糖苷类、镇静剂以免加重神经肌肉阻滞。

  • 【抗生素与抗菌药、各类抗菌药物简介】

    抗生素是否等于抗菌药?是抗生素包含抗菌药,还是抗菌药包含抗生素?许多行业内人士也说不清楚,那么,到底二者是怎么回事呢?  抗生素和抗菌药都是指一类抑制或杀灭微生物或细菌的药物,在日常生活和临床使用中,这两个名词常被混用,但人严格的专业角度讲,这两个名词是有明显区别的。  抗生素(an-tibiotics)原意是指这样的一种化学物质,它由某种有机体(一般来说是某种微生物)所产生,,在稀释状态下,对别种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抗生素依据它们的作用对象以及功能的不同,可分为抗细菌作用、抗病毒作用、抗真菌作用等。比如由青霉菌属所产生的青霉素,以及头孢菌素、链霉素等是抗细菌的抗生素;治疗单纯性疱疹的阿糖腺苷是抗病毒的抗生素药;两性霉素B既有抗原生动物感染的抗生素。  抗菌药(antibacte-rials)是指一类对细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除部分抗生素外,还包括合成的抗菌素,比如磺胺类、喹诺酮类等。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细菌作用的抗生素也是抗菌药。  抗生素和抗菌药都是化疗药品,同属于抗微生物类药(an-timicrobial drugs)或抗感染药(anti-infective drugs)。  抗生素是抗菌药不太恰当的旧称。  虽是如此,国内外都有人认为,如此将抗生素和抗菌药进行严格区分已无多大意义,因为原来来源于微生物的抗生素现在大都来源于人工合成或半合成,因此主张凡是抑制细菌生长繁殖或杀灭细菌的药物都可称之为抗生素或抗菌药,比如不列颠百科辞典就把喹诺酮类列为抗生素(antibiotics)。但早期抗菌药磺胺类一般按习惯仍称为抗菌药,而不称抗生素。  也有人主张,只要母体结构与自然抗生素相近,不论天然、合成还是半合成抗微生物药,都可称为抗生素,否则为非抗生素。 “抗菌药(antibacte-rials)是指一类对细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除部分抗生素外,还包括合成的抗菌素,比如磺胺类、喹诺酮类等。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细菌作用的抗生素也是抗菌药。”请问:除了青霉素和链霉素,哪些抗生素也可以叫作抗菌药抗生素(Antibiotics)及分类 指由细菌、霉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物质。自1940年以来,青霉素应用于临床,现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几千种。在临床上常用的亦有几百种。其主要是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或者用合成、半合成方法制造。其分类有以下几种: (一)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分子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近年来又有较大发展,如硫酶素类(thienamycins)、单内酰环类(monobactams),β-内酰酶抑制剂(β-lactamadeinhibitors)、甲氧青霉素类(methoxypeniciuins)等。 (二)氨基糖甙类 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阿斯霉素等。 (三)四环素类 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及强力霉素等。 (四)氯霉素类 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等。 (五)大环内脂类 临床常用的有红霉素、白霉素、无味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 (六)作用于G+细菌的其它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万古霉素、杆菌肽等。 (七)作用于G菌的其它抗生素,如多粘菌素、磷霉素、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平等。 (八)抗真菌抗生素 如灰黄霉素。 (九)抗肿瘤抗生素 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等。 (十)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如环孢霉素。

  • 【转帖】关注2010年“世界肺炎日” 抗击小儿肺炎

    2010年“世界肺炎日”将于11月12日召开,主题是“抗击肺炎 挽救儿童生命”。旨在唤起人们对小儿肺炎的重视,因为小儿肺炎一直是威胁儿童健康的常见疾病。 肺炎仍是全球范围内引起小儿死亡的主要疾病,每年的12月到1月是流感发病的高峰,也是小儿肺炎的高发期。为唤起人们对小儿肺炎的关注,促进通过疫苗来预防这一导致世界儿童死亡的主要疾病,由美国、瑞典等国21位世界著名专家组成的国际肺炎链球菌专家委员会(PACE)2009年提出将11月2日定为“世界肺炎日”,有100多个团体参与发起,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和中华儿科学会呼吸学组也是发起团体之一。从2010年起,“世界肺炎日”改在每年的11月12日。 据世卫组织估计,全球每年约70万至10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于肺炎链球菌感染,是5岁以下儿童“疫苗可预防疾病”中死亡的第一位病因。我国缺乏最新的相关疾病资料,但1996年至2000年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分析,肺炎仍然是首位原因,占全部死亡的19%。小孩因身体发育不完全,抵抗力弱,容易受到各种微生物的侵犯,尤其是6个月到2岁之间的小孩。小孩感冒如没有及时规范治疗,有可能引起肺炎;也有可能小孩生病一开始就是肺炎,但早期症状类似感冒,这就需要到医院作相关方面的检查,包括验血、透视和拍胸片等。孩子如有感冒症状,如呼吸急促、连续多天高烧至38度以上不退、精神气色不好、嘴唇发紫甚至是惊厥时,就有可能是肺炎,更应该尽快到医院就诊。 引起小儿肺炎的病因很多,有流感、副流感、麻疹等各类病毒,有支原体、衣原体,还有细菌感染等。严重肺炎一般都由细菌引起,其中肺炎链球菌与b型流感嗜血杆菌是主要病原和致死原因。肺炎链球菌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除引起肺炎外,还可引起败血症、脑膜炎等疾病,不但病死率高,而且致残率高,此外还可以引起中耳炎、鼻窦炎和其他部位感染。治疗肺炎的主要方法还是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比较好。但是在治疗过程中有一个突出问题,那就是细菌耐药,耐药导致治疗无效、病情加重乃至患儿死亡。耐药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有关,如在不是肺炎而是感冒等非细菌感染的情况用了抗生素。肺炎链球菌耐药性的增加使得可应用的有效抗生素越来越少,增加了小儿肺炎的治疗风险和死亡率。 预防肺炎的方法很多,其中疫苗是最有效的手段。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和流感嗜血杆菌b型疫苗可避免70%的肺炎死亡,败血症与脑膜炎也明显减少。流感嗜血杆菌b型(Hib)疫苗我国已引进10多年,国内也有多个厂家生产;肺炎链球菌疫苗2008年引进国内,国内兰州和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也已开始研制这种疫苗。肺炎链球菌有91个血清型,引起儿童常见感染的只有7到13个型,儿童疫苗正是根据这些型来制备的。目前包括7种主要血清型的肺炎链球菌疫苗(PCV7),在我国能预防约60%肺炎链球菌感染。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中国,肺炎都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要病因,因此肺炎的预防和治疗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让我们共同迎接2010年“世界肺炎日”,抗击小儿肺炎。

  • 【“仪”起享奥运】基于AHP-熵权TOPSIS法优选磁石炮制工艺的方法

    [font=宋体]磁石作为中药矿物药中的一种,有悠久的人用经验历史,是中医临床上不可或缺的一味矿物药,常用于惊悸失眠、头晕目眩等症的治疗,现代研究表明磁石具有镇静安神、抗惊厥等药理作用。磁石具有特殊的结构形态和丰富的微量元素的不同赋存状态,可多靶点起效,发挥镇静安神的作用[/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但磁石药材质地坚硬,临床多用煅磁石,通过米醋煅淬后,使其质地酥脆,便于粉碎与调剂,同时可降低或除去有害元素、无用杂质,提高药用安全性、有效性[/font][font=宋体]。 磁石主要有效成分为[/font]Fe[font=宋体],[/font]Fe[font=宋体]是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参与体内多种物质的合成,是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主要活性成分,是[/font]Fe-S[font=宋体]结构酶、酪氨酸羟化酶等多种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多巴胺([/font]dopamine[font=宋体],[/font]DA[font=宋体])合成,对维持大脑的正常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font][font=宋体],是磁石镇惊安神、止血凝血药效的重要物质基础。磁石中含有的重金属元素([/font]Pb[font=宋体]、[/font]As[font=宋体]、[/font]Cd[font=宋体]、[/font]Hg[font=宋体]、[/font]Cu[font=宋体])对人体健康有显著不良影响。在进行中药饮片炮制工艺筛选和质量评价时,需结合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指标综合评价,因此在磁石煅淬工艺中综合有效成分与有害成分,运用[/font]AHP[font=宋体]法结合熵权[/font]TOPSIS[font=宋体]法的数学建模方法进行评价,设计[/font]L[sub]9[/sub](3[sup]4[/sup])[font=宋体]正交试验优化磁石炮制工艺参数,可使结果更全面、客观、合理。最终确定炮制工艺为煅烧温度[/font]650 [font=宋体]℃,煅烧时间[/font]90 min[font=宋体],煅淬[/font]2[font=宋体]次。经多批次工艺验证,得到的煅磁石最佳炮制工艺稳定可行。 [/font][font=宋体]矿物药重金属超标问题是影响其临床安全应用的一大掣肘。磁石经过煅淬炮制后[/font]Fe[font=宋体]含量变化不大,但[/font]5[font=宋体]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则均有不同程度得下降。这可能是因为在炮制过程中,部分[/font]Fe[sub]3[/sub]O[sub]4[/sub][font=宋体](铁黑)氧化变为[/font]Fe[sub]2[/sub]O[sub]3[/sub][font=宋体](铁红),重金属元素(或其化合物)在经高温煅烧到醋淬骤冷的过程中随高温挥发或在醋中形成难溶的盐,使含量降低。具体原因可将结合[/font]XRD[font=宋体]、拉曼光谱等现代分析技术对物相、热性质等理化性质进行研究分析。[/font][font=宋体]结果表明,煅磁石与磁石药材相比,健康风险显著降低([/font][i]P[/i][font=宋体]<[/font]0.05[font=宋体]),煅磁石饮片中除有[/font]1[font=宋体]批([/font]CS3[font=宋体])[/font]Pb[font=宋体]的[/font]THQ[font=宋体]>[/font]1[font=宋体],风险应予以关注,其余批次的重金属元素[/font]THQ[font=宋体]均<[/font]1[font=宋体],不具非致癌风险,[/font]4[font=宋体]批([/font]CS3[font=宋体]~[/font]CS5[font=宋体]、[/font]CS7[font=宋体])重金属元素[/font]THQ[font=宋体]累加值>[/font]1[font=宋体],存在非致癌风险。经分析,这可能与不同产地、不同采挖批次原料药的元素相互富集程度、采挖的矿床形成成因各异有关,需结合地质学、岩石学等学科进行综合分析[/font][sup][29][/sup][font=宋体]。由此可见,磁石通过煅淬法炮制可有效降低重金属元素带来的健康风险,但风险不能完全消除。因此矿物药在临床应用时,应首先对原料药材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严格把控,充分研究产地、地质因素的影响,再通过优化的炮制工艺等方法来降低重金属含量,从而达到临床用药要求,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font]

  • 新药物可从“根”上抗流感

    新华社堪培拉2月22日电 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22日发表研究报告说,澳科研人员与多国科研机构合作,研发出一种抗流感病毒新药物,可能从“根”上防治各类流感病毒。 研究人员表示,新药物的工作原理在于破坏流感病毒“识别发现”健康细胞的能力,从而阻止流感病毒传染。实验室模型中证实,该新药可有效阻止不同流感病毒株的扩散,同时也适用于具有抗药性的流感病毒。 常规流感药物“乐感清”的研发人员布莱斯金博士指出,“新药物对抗药病毒株是有效的,随着流感病毒中药理学标靶的发现,这种新药甚至可以应对未来新变异的流感病毒。” 根据国际卫生组织的数据,流感每年导致全球大约50万人死亡。 该项研究由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英国巴斯大学共同完成,相关研究报告发布在新一期《科学》杂志上。研究人员说,新药物用于治疗仍约须7年时间。(记者 王小舒)

  • 助你抗衰老的十款中药

    中药是中医与疾病作斗争、保健强身的武器。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医又不断发现新的有抗衰老作用中药。这里,选取部分经中西医都证实有抗衰老作用的中药做简要介绍。  ◆何首乌  宋代《开宝本草》称之“久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现代研究发现,何首乌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对神经衰弱有辅助治疗作用。并可调节血清胆固醇,降低血糖,提高肝细胞转化和代谢胆固醇的能力。何首乌还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  ◆黄芪   “脾为后天之本”。脾胃派代表人物李杲认为黄芪“益元气而补三焦”,清代的黄宫绣称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现代研究发现,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  ◆人参  《神农本草经》认为,人参能“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现代研究发现,它还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保肝、调节心血管功能、兴奋造血系统功能等作用。吉林中医研究所霍玉书等用人参果皂甙对50岁以上年龄的人进行抗衰老研究,证实人参果皂甙有“返老还童”的功效。  ◆三七  清代赵学敏在他所着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说:“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称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现代研究发现,三七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与人参有相似之处。其人参总皂甙含量超过人参。三七可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心输出量,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在心血管病防治方面比人参有明显的优势。  ◆剌五加  《本草纲目》称之“久服轻身耐老”,“宁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满车”。现代研究发现,剌五加有抗衰老、抗疲劳(其抗疲劳作用比人参皂甙还强)、强壮作用,还能调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功能,且有抗菌消炎和一定的抗癌作用。  ◆灵芝  《神农本草经》认为,灵芝能“补肝气,安魂魄”,“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现代研究证实,灵芝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功能都有调节作用,具有免疫调节、清除自由基、平衡代谢等功能,直接影响人体衰老进程。  ◆枸杞子  《神农本草经》称枸杞子“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本草汇言》赞之“使气可充,血可补,阳可生,阴可长”。枸杞子有类似人参的“适应原样”作用,且能抗动脉硬化、降低血糖、促进肝细胞新生等作用,服之有增强体质,延缓衰老之功效。  ◆红景天  在古代本草中没有红景天的记载,是近代才发现的抗衰老新秀。它有补益元气,清热,解毒,止血,宁神益智的功效。现代药理和临床研究发现,红景天有类似人参的补益作用,能抗缺氧、抗寒冷、抗疲劳、抗辐射、抗病毒、抑制癌细胞生长,提高工作效率,延缓机体衰老。  ◆绞股蓝  绞股蓝为葫芦科植物,在古代本草中不见其名。日本科学家发现其组成中有多种成分与部分人参皂甙结构相同,近年来发现,绞股蓝具有抗衰老、抗疲劳、抗癌、调节内分泌功能,能提高人体应变能力和免疫力,降低胆固醇和转氨酶,抑制溃疡,缓解紧张,镇静、镇痛。  ◆蜂王浆  蜂王浆是蜂制品中的珍品,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细胞生长,增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组织再生能力。同时,因其含有丰富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及维生素C、E,是不可多得的抗衰老良药。

  • 抗独特型抗体应用——药代动力学(PK)+ADA检测

    [font=宋体][font=宋体][url=https://cn.sinobiological.com/resource/antibody-technical/anti-idiotype-antibody][b]抗独特型抗体[/b][/url]是一种能够特异性结合另一抗体独特位的抗体。独特型由多个抗原决定簇([/font][font=Calibri]Antigenic determinant[/font][font=宋体])组成,每个抗原决定簇都是一个独特位。抗原决定簇或独特位可存在于重链可变区,也可存在于轻链可变区,或者存在于两条链组成的表面。[/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抗独特型抗体在治疗性抗体药物开发过程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由于抗独特型抗体与抗药抗体([/font][font=Calibri]Anti-drug antibody, ADA[/font][font=宋体])之间的相似性,抗独特型抗体在免疫原性([/font][font=Calibri]Immunogenicity[/font][font=宋体])分析中可作为阳性对照用于抗药物抗体总量的测定。另外,在抗体药的药代动力学([/font][font=Calibri]PK[/font][font=宋体])和药效学([/font][font=Calibri]PD[/font][font=宋体])分析中,抗独特型抗体可用于检测血液中抗体药物的含量(游离型、结合型和总量)。[/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b]抗独特型抗体的不同应用[/b][/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①药代动力学([/font][font=Calibri]PK[/font][font=宋体])分析[/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药代动力学([/font][font=Calibri]PK[/font][font=宋体])描述并表征了药物在人或动物体内的四个不同阶段: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也称为[/font][font=Calibri]ADME[/font][font=宋体])。在药物开发中,[/font][font=Calibri]PK[/font][font=宋体]分析提供了药物与身体相互作用以及疗效强度和疗效持续时间的基本信息。在开发生物仿制药时,需要通过比较[/font][font=Calibri]PK[/font][font=宋体]分析来评价与原研药在生物活性的潜在差异。[/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根据结合模式和性质的不同,抗独特型抗体可分为三种类型:抗原阻断型、抗原非阻断型和药物靶标复合物型。基于这些特点,可以建立不同形式的[/font][font=Calibri]PK[/font][font=宋体]检测,以测量血清中的抗体药物含量,包括游离型、结合型或总量。[/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抗独特型抗体可用于定量检测动物或人血清中的抗体药物水平,是[/font][font=Calibri]PK[/font][font=宋体]研究的关键检测试剂。抗体药物定量分析有多种分析方法,其中[/font][font=Calibri]ELISA[/font][font=宋体]为最常用的形式。在抗独特型抗体捕获[/font][font=Calibri]ELISA[/font][font=宋体]中,将抗独特型抗体包被在平板上,再将含有抗体药物的样本加入系统中,然后用特异性结合药物的标记抗独特型抗体定量抗体药物。[/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②免疫原性[/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抗药抗体([/font][font=Calibri]ADA[/font][font=宋体])检测[/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免疫原性评价主要采用抗药抗体([/font][font=Calibri]anti-drug antibody, ADA[/font][font=宋体])分析的方法进行,这是治疗性蛋白药物(如单克隆抗体、[/font][font=Calibri]ADC[/font][font=宋体]和融合蛋白)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在这些情况下,通常采用多层次递进式进行(图[/font][font=Calibri]3[/font][font=宋体])。该方法首先采用高灵敏的筛选试验鉴别阳性抗体样本,使用验证性试验尽量减少假阳性结果,然后使用表征试验评估抗体的中和能力。[/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在整个过程中,抗独特型抗体是必要的试剂。检测[/font][font=Calibri]ADA[/font][font=宋体]的检测方法有多种,包括[/font][font=Calibri]ELISA[/font][font=宋体]、放射免疫沉淀法([/font][font=Calibri]RIPA[/font][font=宋体])、表面等离子体共振([/font][font=Calibri]SPR[/font][font=宋体])和电化学发光检测([/font][font=Calibri]ECL[/font][font=宋体])。其中,桥联[/font][font=Calibri]ELISA[/font][font=宋体]是最常用方法,可用于检测所有[/font][font=Calibri]ADA[/font][font=宋体]同种型([/font][font=Calibri]IgG[/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IgM[/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IgA[/font][font=宋体]等)。在典型的桥联[/font][font=Calibri]ELISA[/font][font=宋体]中,将抗体药物预包被在平板上,并将标记的抗体药物与患者样本一起孵育,以检测是否存在[/font][font=Calibri]ADA[/font][font=宋体](图[/font][font=Calibri]4[/font][font=宋体])。抗独特型抗体将用作阳性对照或参比标准品,用于样本中[/font][font=Calibri]ADA[/font][font=宋体]的定性分析。[/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url=https://cn.sinobiological.com/services/anti-idiotype-antibody-service][b]抗独特型抗体制备[/b][/url][b]套餐[/b][/font][font=宋体][font=宋体]为支持药物开发,义翘神州为客户提供了从抗原制备、抗独特型抗体开发到检测方法建立和试剂盒开发的全方位、一站式的定制抗独特型抗体生产服务。我们拥有丰富的开发经验,包括不同抗体类型如全长[/font][font=Calibri]mAb[/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F(ab')2[/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Fab[/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scFv[/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VHH[/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ADC[/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bsAb[/font][font=宋体]和[/font][font=Calibri]Fc[/font][font=宋体]融合蛋白等。定制的抗独特型抗体可用于建立药代动力学([/font][font=Calibri]PK[/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ADA[/font][font=宋体]检测方法,以测定样本中的特异性抗体药物或[/font][font=Calibri]ADA[/font][font=宋体]水平。[/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服务:[/font][font=宋体]①抗独特型兔多抗制备服务[/font][font=宋体]交付内容:[/font][font=宋体]? 纯化抗体[/font][font=宋体][font=宋体]? [/font][font=Calibri]CoA[/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周期:[/font][font=Calibri]2-3[/font][font=宋体]个月[/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②抗独特型鼠单抗制备服务[/font][font=宋体]交付内容[/font][font=宋体][font=宋体]? 阳性克隆,[/font][font=Calibri]2[/font][font=宋体]管细胞[/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克隆[/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 纯化抗体,[/font][font=Calibri]10 mg/[/font][font=宋体]克隆[/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 [/font][font=Calibri]ELISA[/font][font=宋体]抗体对(可选)[/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 [/font][font=Calibri]CoA[/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周期:[/font][font=Calibri]4~6[/font][font=宋体]个月[/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详情可以关注:[/font][font=Calibri]https://cn.sinobiological.com/resource/antibody-technical/anti-idiotype-antibody[/font][/font]

  • 【资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由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遍布临床各科,其中细菌性感染最为常见,因此抗菌药物也就成为临床最广泛应用的药物之一。在抗菌药物治愈并挽救了许多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后果,如不良反应的增多,细菌耐药性的增长,以及治疗的失败等,给患者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表现在诸多方面:无指征的预防用药,无指征的治疗用药,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的选择错误,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及疗程不合理等。为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减少细菌耐药性,特制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指导原则》对感染性疾病中最重要的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原则、抗菌药物治疗及预防应用指征以及合理给药方案的制订原则进行阐述,并列出常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各种常见细菌性感染的病原治疗,以期达到提高我国感染性疾病的抗菌治疗水平,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降低医药费用的目的。《指导原则》共分四部分,一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二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三是“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四是“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对上述内容有以下几点说明。1、本《指导原则》为临床应用抗菌药物获取最佳疗效,并最大程度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而制定,不是教材或参考书,也不涉及具体的给药方案。2、本《指导原则》主要限于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物,不包括各种病毒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治疗药物。3、本《指导原则》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在临床治疗中必须遵循,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以及各种感染的病原治疗则供临床医师参考。4、为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本《指导原则》对抗菌药物应用中的管理也提出了要求,应当遵循。5、本《指导原则》仅涉及国内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部分品种,重点介绍各类药物的抗菌作用、适应证和注意事项,有关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详细内容仍应参考有关专业书籍。6、本《指导原则》中涉及临床各科部分常见和重要的感染性疾病,其他未涉及的感染仍应参考有关专业书籍。7、在医疗工作中临床医师仍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8、“病原治疗”中除本《指导原则》所列通常选用的药物品种外,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临床情况、细菌耐药性及当地药物供应情况选用最合适的抗菌药物。

  • 【资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由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遍布临床各科,其中细菌性感染最为常见,因此抗菌药物也就成为临床最广泛应用的药物之一。在抗菌药物治愈并挽救了许多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后果,如不良反应的增多,细菌耐药性的增长,以及治疗的失败等,给患者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表现在诸多方面:无指征的预防用药,无指征的治疗用药,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的选择错误,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及疗程不合理等。为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减少细菌耐药性,特制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指导原则》对感染性疾病中最重要的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原则、抗菌药物治疗及预防应用指征以及合理给药方案的制订原则进行阐述,并列出常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各种常见细菌性感染的病原治疗,以期达到提高我国感染性疾病的抗菌治疗水平,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降低医药费用的目的。《指导原则》共分四部分,一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二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三是“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四是“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对上述内容有以下几点说明。1、本《指导原则》为临床应用抗菌药物获取最佳疗效,并最大程度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而制定,不是教材或参考书,也不涉及具体的给药方案。2、本《指导原则》主要限于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物,不包括各种病毒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治疗药物。3、本《指导原则》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在临床治疗中必须遵循,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以及各种感染的病原治疗则供临床医师参考。4、为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本《指导原则》对抗菌药物应用中的管理也提出了要求,应当遵循。5、本《指导原则》仅涉及国内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部分品种,重点介绍各类药物的抗菌作用、适应证和注意事项,有关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详细内容仍应参考有关专业书籍。6、本《指导原则》中涉及临床各科部分常见和重要的感染性疾病,其他未涉及的感染仍应参考有关专业书籍。7、在医疗工作中临床医师仍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8、“病原治疗”中除本《指导原则》所列通常选用的药物品种外,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临床情况、细菌耐药性及当地药物供应情况选用最合适的抗菌药物。

  • 质谱技术在抗体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质谱技术是抗体药物分析最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本文简述了抗体药物的发展和质谱技术的原理。对于质谱技术在抗体药物的分析中应用进行了归类整理,主要分为在一级结构和高级结构分析中的应用。抗体类药物是指含有抗体片段的蛋白类药物,所以在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感染和器官移植排斥等重大疾病上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是当前生物药物领域增长最快的一类药物.1.抗体药物发展新趋势在生物药物领域,抗体药物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全球销售排名前10位的药物中有6个为抗体药物,抗体药物按来源分类可以分为:鼠源单克隆抗体、人鼠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和全人源抗体。目前,批准的单克隆抗体药物中,人源化单抗和全人源单抗数量已占据大多数。1.1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由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化合物两部分组成。通过抗体的靶向作用,ADC 的抗体部分和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特异性识别并结合,通过细胞内吞作用,将抗体和小分子化合物一起带进肿瘤细胞内部,释放出小分子化合物。这样既可以降低小分子药物的毒性,同时具有靶向结合的作用。已经上市的两个ADC 是Kadyla 和Adcetris。1.2 双特异性抗体(BsAb)双特异性抗体(BsAb)是含有两种特异性抗原结合位点的人工抗体,能在靶细胞和功能分子(细胞)之间架起桥梁,由于基因工程的发展,目前双特异性抗体已经研发出多种类型,主要类型有三功能双特异性抗体、IgG-scFv、三价双特异性分子、串联单链抗体(串联scFv)、DVD-Ig 等多种形式。2.质谱技术近年来质谱仪性能的显著改进主要基于开发出的两种离子化技术:一种是介质辅助的激光解吸/离子化技术。另一种是电喷雾离子化技术。由于这两种电离技术的出现,使原本只能检测小分子的质谱技术,可以运用于检测生物大分子。在过去质谱技术主要运用于对一级结构和序列的表征,而现在质谱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高级结构的分析,而高级结构对于抗体药物的生物活性至关重要。3.质谱技术在抗体药物一级结构分析中的应用3.1 完整抗体药物精确分子量测定当得到抗体药物时,可以直接通过高分辨率的MALDI-TOF或者ESI-MS进行分子量的检测。通过对于脱糖后分子量的检测,可以对于抗体药物进行初步定性分析,并将可以作为药物常规放行的分析方法。对于脱糖前的抗体药物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抗体药物的糖基化类型的信息及糖基化水平的分布,对于快速了解生产工艺与药物质量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2 药物抗体偶联比(DAR)对于赖氨酸链接的抗体偶联药物,采用C4色谱柱及联用的质谱对去糖基化样品进行分析,根据偶联不同数目药物分子的质量数增加判断偶联数目。对于质谱测定的结果,不仅可以给出确切的药物抗体偶联比值,更能够给出链接不同个小分子药物的分布情况,及反应过程副产物空链接头的分布情况。3.3 肽图谱分析蛋白被特异酶切后的蛋白酶水解后得到的肽片段质量图谱。由于不同的抗体药物具有不同的氨基酸序列,蛋白质被酶水解后,产生的肽片段也各不相同,肽混合物的质量数具有唯一特征。可以通过LC-ESI-MS进行肽片段的一级质量数的鉴定,也可以通过LC-ESI-MS/MS对于每个肽片段进行进一步确证,提高肽图谱的准确性。3.4 翻译后修饰研究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PTM)对于抗体药物的生物学功能十分重要。常见的翻译后修饰有:磷酸化、脱酰胺、甲硫氨酸氧化、糖基化修饰、N端焦谷氨酸环化,C端赖氨酸切除等。质谱分析仪检测蛋白和肽片段的分子量偏差,可以实现高灵敏、高通量和高精确地鉴别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的种类。3.5 N端氨基酸序列检测常规N端氨基酸检测用Edman降解法进行检测,但是抗体药物有时候会出现N 端环化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用Edman降解法需要先对抗体进行去封闭处理,而直接使用质谱可以直接测出N端的氨基酸序列,同时可以检测出N端环化的相对比例。4.质谱技术在抗体药物高级结构分析中的应用4.1 氢/氘交换质谱(HDX-MS)常规的质谱只能获得蛋白的一级结构信息。氢/氘交换质谱(HDX-MS)可以进行蛋白质构象,溶液动力学和表位映射进行分析。在能够调查的蛋白质的高阶结构和动态结构技术中,HDX-MS已经证明适合单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抗原复合物的构象分析。4.2 离子淌度质谱法(IM-MS)离子淌度是根据蛋白的电荷和形状选择性分离的方法,可以区分相同分子量的蛋白和肽段,可用于检测蛋白的简单高级结构。4.3 高分辨率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高分辨率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能够检测最高质量数的质谱仪器,并且有着很高的分辨率。FTICR-MS 是目前被公认为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有力工具,特别是和完整的蛋白质鉴定和上/下调翻译后修饰(PTM)蛋白质的鉴定。

  • 【原创大赛】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

    [align=center]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摘  要[/align][align=center] [/align] 通过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或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药物,已经成为生物制药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对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已获得了重要进展。多年来,许多研究证实了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的作用,为其应用于肿瘤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这类药物的特异性强,疗效显著。本文主要就近年来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align=left] [/align][align=left]关键词:抗肿瘤;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b]一 引言[/b]抗肿瘤单抗药物因与烷化剂、抗代谢药、抗肿瘤抗生素、铂类配合物、植物药等抗肿瘤药物相比,具有高效价、高特异性、血清交叉反应少等特点与优点,在肿瘤治疗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单抗药物是当前生物技术药物领域甚为活跃的部分。针对特定的分子靶点(抗原),单抗有高度特异性。针对各种不同的抗原,可以制备为数众多的、各不相同的单抗;因此,作为药物来源,单抗又具有高度多样性。由于其特异性和多样性,研制单抗药物有巨大的潜力。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恶性瘤主要机制有两种[sup][/sup]:一是利用单克隆抗体本身来阻断癌细胞生长的信号,单克隆抗体在癌细胞膜外与生长因子竞争结合受体,阻断信号传递过程,从而阻止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诱导细胞凋亡或者间接激活宿主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二是利用单克隆抗体作为药物载体的靶向治疗,如将有细胞毒性的药物或有放射性的药物靶向性的运送到肿瘤细胞,从而杀伤肿瘤细胞。目前,国际上与肿瘤治疗相关的抗体研究主要集中在将抗体与耦联物作用后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利用抗体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方面。此外,研究表明静脉内注射抗肿瘤单抗,在肿瘤部位的浓度较高,显示特异性定位;单抗与药物的偶联物通常仍保留原来单抗的分布特征,在靶肿瘤的浓度较高[sup][/sup]。[align=center]二  单克隆抗体药物作用靶点[/align]特定受体或特定的基因表达蛋白可能作为单抗药物的靶点。Rituxan是以B细胞的CD20分子作为靶点的人鼠嵌合抗体,对非霍奇金氏B细胞淋巴瘤有疗效,是第一个获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单抗。Herceptin是抗HER-2/neu癌基因编码蛋白的单抗,临床研究对乳腺癌有效,与化疗药物联合有更显著的疗效。Mylotarg是由抗CD33单抗与calicheamicin构成的偶联物,已获批准用于治疗急性复发性髓性白血病[sup][/sup]。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人的鳞癌、乳腺癌和脑胶质瘤等均有较高的表达。有报道,抗EGFr单抗与长春碱衍生物的偶联物在裸鼠体内试验,显示良好的抗癌效果。抗EGFr的人鼠嵌合抗体已进入临床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血管生成中有重要作用。据报道,抗VEGF的中和性单抗具有广谱的抗肿瘤作用,对移植于裸鼠的人体癌瘤有显著疗效[sup][/sup]。[b]三 单抗诱发肿瘤细胞凋亡[/b][align=left] 3.1 通过免疫细胞表面抗原的交联作用而诱导恶性肿瘤细胞的凋亡[/align]用于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大多是通过免疫细胞表面抗原的交联作用诱导恶性肿瘤细胞凋亡而起作用的,如目前用的抗-CD20的单克隆抗体——美罗华。其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诱导CD20分子在B细胞膜上的脂筏区聚集,再在一系列激酶的作用下使脂筏信号传导区域的CD20分子亲和性增强,从而形成CD20交联形式;交联的CD20分子启动了细胞内凋亡信号的传导通路,使线粒体释放出细胞色素C,激活下游的caspase级联反应,最终导致细胞凋亡[sup][/sup]。3.2 作用于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的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而诱导细胞凋亡许多生长因子及其受体通过作用于细胞的存活途径、刺激细胞的有丝分裂、促进细胞的生长增殖来阻止细胞凋亡。与正常细胞中生长因子信号传导的严格调控相比,肿瘤细胞中的失控则导致细胞的恶性增殖,从而使恶性细胞获得“永生”。单克隆抗体通过作用于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的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可阻断存活信号传导通路,从而导致其凋亡,同时还能对化疗和放疗有正协同作用。目前主要集中在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的研究。美国FDA于2006年批准了第一个用于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单克隆抗体药物——Cetuximab,它为一种IgG1单克隆抗体,主要通过干扰癌细胞表面EGFR的生长,从而减少癌细胞进入正常组织的概率,控制癌细胞的转移,达到抗癌目的[sup][/sup]。最初想到制备针对恶性肿瘤凋亡相关分子的单克隆抗体药物时,虽然从理论上来说无疑是给人们注入了一针兴奋剂,但在实际应用中则并不然,所以在通过单克隆抗体药物诱导恶性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和治疗中,还有待进一步开发新的、更经济、更有效地药物。[b]四  单克隆抗体耦联物[/b]4.1 抗体与化疗药物耦联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的与单克隆抗体耦联的化学药物有平阳霉素、柔红霉素、丝裂霉素、多柔比星(阿霉素)、顺铂以及长春碱类衍生物等。同时还可以通过脂质体靶向制剂作为化疗药靶向治疗肿瘤,利用脂质体制剂将药物导向靶标进行有选择性地杀伤癌细胞和抑制癌细胞的繁殖,以达到提高疗效和高度定向作用。目前已上市的脂质体有复方氟脲嘧多相脂质体、喜树碱多相脂质体、阿霉素脂质体和紫杉醇脂质体等。4.2 抗体导向酶耦联利用抗体与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将前体药物的专一性活化酶与单抗耦联,导向输入到靶细胞部分,再注入前体药物,使其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活性药物,进而杀伤肿瘤细胞[sup][/sup]。目前这种用作前体药物的抗癌药有苦杏仁苷、氮芥、鬼臼乙叉苷、阿霉素、丝裂霉素等。而作为活化前体药物的导向酶有碱性磷酸酶、青霉素V或G酰胺酶、羧基酶肽、胸腺嘧啶核苷酶、β葡萄苷酶等。临床研究表明,单抗耦联物对于抗药性肿瘤细胞仍显示较强的杀伤活性。对由于长期使用氨甲蝶呤而出现抗药性的成骨肉瘤细胞,单抗氨甲蝶呤耦联物仍显示较强的杀伤作用。对于具有多药抗药性(MDR)的肿瘤细胞,抗P-170糖蛋白单抗构成的免疫毒素可显示选择性杀伤作用[sup][/sup]。这说明,单抗药物有可能用于克服肿瘤细胞抗药性。[b]五  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b]单抗靶向药物是利用单抗对肿瘤表面相关抗原或特定的受体特异性识别,从而把药物直接导向肿瘤细胞,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药物对循环系统及其他部位的毒性。研究表明,单抗靶向药物具有很好的疗效,在免疫偶联物对移植于裸鼠的相应人体肿瘤生长有抑制作用。免疫偶联物与相应的游离物比较,具有更高更好的疗效和较低的细胞毒性[sup][/sup]。单克隆抗体体积小,能更有效地透入肿瘤;分子小、消除快、累积毒性小;所携带的弹头脱离后,可较快被清除 循环中免疫靶向结合物对靶细胞的竞争作用小;半衰期短;穿透性好;能穿过血脑屏障[sup][/sup],因而还可以作为新一代靶向载体。与化学药物、毒素、放射性核素、生物因子、基因、分化诱导剂、光敏剂、酶等物质构成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把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物质特异的输送到肿瘤部位,利用单抗对肿瘤表面相关抗原或特定的受体特异性识别,从而把药物直接导向肿瘤细胞,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对循环系统及其他部位的毒性。近年来,随着医学、药学和生物工程学及技术的进步,临床对肿瘤的根治和对癌细胞的攻击锁定于表皮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靶位,使药物治疗的切入点由细胞水平提升到分子和抗体水平,从而提高了肿瘤综合治疗的效果。[align=center]六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align]单克隆抗体是近年竞相开发的品种,自1997年第1个单克隆抗体rituximab通过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应用于临床以来,目前已经上市的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的疗效令人瞩目,在抗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自身免疫系统缺陷治疗领域得到了有力的推广,其以独特的作用优势,在肿瘤的治疗中不但能够选择性杀伤癌细胞,且在体内表现出特异的分布特性,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从而在生物技术产品领域中占据了1/3的市场[sup][/sup]。目前用于治疗肿瘤的单克隆抗体药已有多个,包括伊珠单抗奥加米星、帕尼单抗、曲妥珠单抗等。伊珠单抗奥加米星又名CMC-544,是以人源化抗CD22的抗体伊珠单抗与 CalichDMH偶联形成的ADC药物,用来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 cell-NH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目前已经进入临床 III期试验[sup][/sup]。帕尼单抗是一种IgG2单克隆抗体完全人源化可以与EGFR高度特异性地结合,进而阻断配体诱导的信号激活,从而抑制肿瘤生长。有临床研究选择既往未治疗过的ⅢB或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比较卡铂(AUC=6,每3周),加紫杉醇(200mg/m21次/3周) 联合或不联合帕尼单抗(2.5 mg/m2,1次/周) 化疗的疗效及其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单纯化疗组与帕尼单抗联合化疗组之间在PFS(5.3个月对比4.2个月、P=0.55)和总生存( Overall survival,OS)(8.0个月对比8.5个月,P =0.81)上均无显著差异。结果提示帕尼单抗联合一线化疗方案可能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无明显疗效[sup][/sup]。曲妥珠单抗是一种抗Her2的单克隆抗体,他可以和肿瘤细胞的HER2/neu特异性地结合,从而阻断细胞内生长信号的转导,同时曲妥珠单抗还可以诱导体内巨噬细胞以及自然杀伤细胞攻击肿瘤细胞,以达到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比较用或不用曲妥珠单抗联合一线化疗方案用以治疗ⅡB/Ⅲ期HER2/neu阳性的 NSCLC患者差异的两项大型的随机Ⅱ期临床试验,其结果显示两个试验结论相似,曲妥珠单抗不能提高化疗的疗效,但也不加重化疗的不良反应。试验中HER2/neu值为3+的患者对曲妥珠单抗治疗的反应性较好,提示曲妥珠单抗对这一较少见类型的NSCLC效果要更好[sup][/sup]。在临床治疗中使用鼠派生单抗的主要障碍之一是产生人抗鼠抗体(HAMA)反应,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嵌合抗体的I-IPdVIA反应率较鼠源性单抗低,但完全的人源抗体才是单抗药物的发展目标。噬茵体抗体库技术和转基因小鼠技术是制备完全人源单抗的两种方法[sup][/sup]。因此,只有不断地完善单克隆抗体人源化的技术,才能更好地将完全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用于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中,从而使医学界迈向更高的台阶。[b]七  问题与对策[/b]在限制单克隆抗体临床治疗效果的因素有:(l)循环免疫复合物导致的肝肾功能损害。(2)可溶性肿瘤抗原释放造成的体液中的封闭作用。(3)异种蛋白反应。(4)特异性还不够专一,引起了正常细胞的伤害。(5)天然免疫功能低下(如补体介异的细胞毒,网状内皮系统清除和ADCC作用等)。(6)主要的问题还在这种免疫疗法会导致靶细胞(肿瘤细胞)上抗原的转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今后的研究应着重:(1)制备对肿瘤抗原有高度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2)选择不易诱导抗原转换的单克隆抗体。(3)研究副作用较少,既安全疗效又高的偶联制剂。单抗(Mab)药物存在的一个最关键问题就是人抗鼠抗体反应(HAMA)。由于用于临床研究的Mab药物一般使用鼠源Mab,这不可避免地会引起HAMA反应,所以尽量避免HAMA反应这一副作用才是Mab药物能否真正适合治疗肿瘤性疾病的重点[sup][/sup]。近些年来,Mab药物的研究主要是向减轻宿主对外源抗体的排斥,促进抗体人源化,改变抗体的氨基酸序列而增加或降低该抗体的生物学效应,加抗体的亲和力,制备双特异性抗体,改造抗体重链恒定区以增强抗体功能,以及寻找新的分子靶点(相对特异的肿瘤抗原)等方向发展[sup][/sup]。Mab药物的不断更新,必将为全球的肿瘤患者带来更大的希望。[align=center]八  总结与展望[/align]目前肿瘤治疗中使用最广泛的仍是化疗以及放射性疗法,其毒副作用较大。随着基因工程技术和DNA重组技术的兴起,利用单克隆抗体治疗肿瘤已经日渐取代副作用较大的传统疗法而成为新的发展趋向。所以,如何研制更多的单克隆抗体以及怎样更好的利用单克隆抗体治疗肿瘤,将成为肿瘤治疗研究中的又一艰巨任务。同时,生物技术以及抗肿瘤化学药物的发展也必将推动单抗药物的发展与进步,单克隆抗体药物将在各种肿瘤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未来10年内,单克隆抗体药将成为国内、外生物药品发展的主旋律。此外,利用与肿瘤细胞相关抗原的特异结合力,相应的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肿瘤早期诊断和预后判定。例如用放射标记抗体能够确定肿瘤存在的位置,扩散的部位和范围,以便确定手术时机和化疗方案。通过测定抗体结合白血病细胞的增减,可以检查白血病的化疗效果[sup][/sup]。利用单克隆抗体检测某些癌的特异性产物,如前列腺癌产生的酸性磷酸酶,绒毛膜上皮癌产生的促性腺激素,结肠癌产生的癌胚抗原及肝癌产生的甲胎蛋白等,有助于癌肿的早期诊断[sup][/sup]。单克隆抗体在肿瘤的治疗中的作用功不可没,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例如如何选择优势人群、进一步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都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如贝伐单抗的突出不良反应是出血,在NCCN指南中特别指出贝伐单抗仅适用非鳞癌的[sup][/sup],既往无咯血史的患者,限制了贝伐单抗的临床应用。而其他大部分单克隆抗体均需与其他化疗药物联用,单独应用的疗效仍有限,选择合适的指标以及合适人群应用单克隆抗体仍任重而道远。[b]参考文献[/b] Adams GP, Weiner LM.Monoclonalantibody therapy of cancer .Nat Biotechnol,2005,23(9):1147~1148 甄永苏.抗肿瘤抗生素和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中国抗生素杂志,2002,27(1):1~5 Sievers E L, Larson R A, Stadtmauer E A, [i]et al[/i].Effica-cy and safety ofgemtuzumab ozogamicin in patients withCD33-positive acute myeloid leukemia infirst relapse .Clin Oncol,2001,19(21):3244~3246 Kamiya K, Konno H, Tanaka T, [i]et al[/i].Antitumor effect on humangastric cancer and induction of apoptosis by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neutralizing antibody .Jpn J Cancer Res,1999,4(21):794~798 邹学,李俊,尹庆春.单克隆抗体药物诱发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08,10(2):115~117 Rao AV, Schmader K.Monoclonalantibodies as targeted therapy in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in older adults .Am J GeriatrPharmacother,2007,5(3):247~250 杨海东,罗傲雪,范益军.单克隆抗体在治疗肿瘤中的研究进展.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1):2685~2686 甄红英,薛玉川,甄永苏.抗肿瘤抗生素C1027抑制血管生成及其抗肿瘤转移作用.中华医学杂志,1997,77(21):657~660 刘霆.抗肿瘤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3,23(3):254~257 Plw a JL,Britta E,Jayne L,[i]et al[/i].Targeting rat anti-mouse transferrinreceptor monoclonal antibody through blood-brain barrier in mouse .pharmacology andexperiment therapeu-ties,2000,4(21):1048~1057 刘德忠,张石革.分子和抗体靶向抗肿瘤药的研究进展.中国药房,2007,18(26):2067~2068 丰雪,龙亚一,廖翰.抗肿瘤抗体-药物偶联物的临床研究进展.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6(21):3164~3168 江山,杨小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单克隆抗体治疗的研究进展.吉林医学,2013,34(35):7482~7483 SpicerJ,Harper P.Targetedtherapies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n t J C l in Pract,2005,59(9):1055~1057 彭建柳,杨丽华.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用于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现代医院,2009,9(5):8~11 王飞,董军,黄强等.转基因完全人抗体的制备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2,1(1):90~91 Kim J A.Targeted therapies for thetreatment of cancer .Am J Surg,2003,186(9):264~269 侯盛,郭亚军.单克隆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中国处方药,2007,4(61):53~56 清水惠司.抗肿瘤用药的应用及进展.临床免疫,2009,13(11):912~915 沈倍奋.抗体药物研究进展.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23(10):1047~1049

  • 【原创大赛】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

    [align=center]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摘  要[/align][align=center] [/align] 通过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或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药物,已经成为生物制药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对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已获得了重要进展。多年来,许多研究证实了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的作用,为其应用于肿瘤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这类药物的特异性强,疗效显著。本文主要就近年来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align=left] [/align][align=left]关键词:抗肿瘤;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b]一 引言[/b]抗肿瘤单抗药物因与烷化剂、抗代谢药、抗肿瘤抗生素、铂类配合物、植物药等抗肿瘤药物相比,具有高效价、高特异性、血清交叉反应少等特点与优点,在肿瘤治疗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单抗药物是当前生物技术药物领域甚为活跃的部分。针对特定的分子靶点(抗原),单抗有高度特异性。针对各种不同的抗原,可以制备为数众多的、各不相同的单抗;因此,作为药物来源,单抗又具有高度多样性。由于其特异性和多样性,研制单抗药物有巨大的潜力。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恶性瘤主要机制有两种[sup][/sup]:一是利用单克隆抗体本身来阻断癌细胞生长的信号,单克隆抗体在癌细胞膜外与生长因子竞争结合受体,阻断信号传递过程,从而阻止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诱导细胞凋亡或者间接激活宿主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二是利用单克隆抗体作为药物载体的靶向治疗,如将有细胞毒性的药物或有放射性的药物靶向性的运送到肿瘤细胞,从而杀伤肿瘤细胞。目前,国际上与肿瘤治疗相关的抗体研究主要集中在将抗体与耦联物作用后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利用抗体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方面。此外,研究表明静脉内注射抗肿瘤单抗,在肿瘤部位的浓度较高,显示特异性定位;单抗与药物的偶联物通常仍保留原来单抗的分布特征,在靶肿瘤的浓度较高[sup][/sup]。[align=center]二  单克隆抗体药物作用靶点[/align]特定受体或特定的基因表达蛋白可能作为单抗药物的靶点。Rituxan是以B细胞的CD20分子作为靶点的人鼠嵌合抗体,对非霍奇金氏B细胞淋巴瘤有疗效,是第一个获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单抗。Herceptin是抗HER-2/neu癌基因编码蛋白的单抗,临床研究对乳腺癌有效,与化疗药物联合有更显著的疗效。Mylotarg是由抗CD33单抗与calicheamicin构成的偶联物,已获批准用于治疗急性复发性髓性白血病[sup][/sup]。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人的鳞癌、乳腺癌和脑胶质瘤等均有较高的表达。有报道,抗EGFr单抗与长春碱衍生物的偶联物在裸鼠体内试验,显示良好的抗癌效果。抗EGFr的人鼠嵌合抗体已进入临床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血管生成中有重要作用。据报道,抗VEGF的中和性单抗具有广谱的抗肿瘤作用,对移植于裸鼠的人体癌瘤有显著疗效[sup][/sup]。[b]三 单抗诱发肿瘤细胞凋亡[/b][align=left] 3.1 通过免疫细胞表面抗原的交联作用而诱导恶性肿瘤细胞的凋亡[/align]用于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大多是通过免疫细胞表面抗原的交联作用诱导恶性肿瘤细胞凋亡而起作用的,如目前用的抗-CD20的单克隆抗体——美罗华。其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诱导CD20分子在B细胞膜上的脂筏区聚集,再在一系列激酶的作用下使脂筏信号传导区域的CD20分子亲和性增强,从而形成CD20交联形式;交联的CD20分子启动了细胞内凋亡信号的传导通路,使线粒体释放出细胞色素C,激活下游的caspase级联反应,最终导致细胞凋亡[sup][/sup]。3.2 作用于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的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而诱导细胞凋亡许多生长因子及其受体通过作用于细胞的存活途径、刺激细胞的有丝分裂、促进细胞的生长增殖来阻止细胞凋亡。与正常细胞中生长因子信号传导的严格调控相比,肿瘤细胞中的失控则导致细胞的恶性增殖,从而使恶性细胞获得“永生”。单克隆抗体通过作用于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的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可阻断存活信号传导通路,从而导致其凋亡,同时还能对化疗和放疗有正协同作用。目前主要集中在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的研究。美国FDA于2006年批准了第一个用于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单克隆抗体药物——Cetuximab,它为一种IgG1单克隆抗体,主要通过干扰癌细胞表面EGFR的生长,从而减少癌细胞进入正常组织的概率,控制癌细胞的转移,达到抗癌目的[sup][/sup]。最初想到制备针对恶性肿瘤凋亡相关分子的单克隆抗体药物时,虽然从理论上来说无疑是给人们注入了一针兴奋剂,但在实际应用中则并不然,所以在通过单克隆抗体药物诱导恶性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和治疗中,还有待进一步开发新的、更经济、更有效地药物。[b]四  单克隆抗体耦联物[/b]4.1 抗体与化疗药物耦联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的与单克隆抗体耦联的化学药物有平阳霉素、柔红霉素、丝裂霉素、多柔比星(阿霉素)、顺铂以及长春碱类衍生物等。同时还可以通过脂质体靶向制剂作为化疗药靶向治疗肿瘤,利用脂质体制剂将药物导向靶标进行有选择性地杀伤癌细胞和抑制癌细胞的繁殖,以达到提高疗效和高度定向作用。目前已上市的脂质体有复方氟脲嘧多相脂质体、喜树碱多相脂质体、阿霉素脂质体和紫杉醇脂质体等。4.2 抗体导向酶耦联利用抗体与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将前体药物的专一性活化酶与单抗耦联,导向输入到靶细胞部分,再注入前体药物,使其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活性药物,进而杀伤肿瘤细胞[sup][/sup]。目前这种用作前体药物的抗癌药有苦杏仁苷、氮芥、鬼臼乙叉苷、阿霉素、丝裂霉素等。而作为活化前体药物的导向酶有碱性磷酸酶、青霉素V或G酰胺酶、羧基酶肽、胸腺嘧啶核苷酶、β葡萄苷酶等。临床研究表明,单抗耦联物对于抗药性肿瘤细胞仍显示较强的杀伤活性。对由于长期使用氨甲蝶呤而出现抗药性的成骨肉瘤细胞,单抗氨甲蝶呤耦联物仍显示较强的杀伤作用。对于具有多药抗药性(MDR)的肿瘤细胞,抗P-170糖蛋白单抗构成的免疫毒素可显示选择性杀伤作用[sup][/sup]。这说明,单抗药物有可能用于克服肿瘤细胞抗药性。[b]五  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b]单抗靶向药物是利用单抗对肿瘤表面相关抗原或特定的受体特异性识别,从而把药物直接导向肿瘤细胞,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药物对循环系统及其他部位的毒性。研究表明,单抗靶向药物具有很好的疗效,在免疫偶联物对移植于裸鼠的相应人体肿瘤生长有抑制作用。免疫偶联物与相应的游离物比较,具有更高更好的疗效和较低的细胞毒性[sup][/sup]。单克隆抗体体积小,能更有效地透入肿瘤;分子小、消除快、累积毒性小;所携带的弹头脱离后,可较快被清除 循环中免疫靶向结合物对靶细胞的竞争作用小;半衰期短;穿透性好;能穿过血脑屏障[sup][/sup],因而还可以作为新一代靶向载体。与化学药物、毒素、放射性核素、生物因子、基因、分化诱导剂、光敏剂、酶等物质构成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把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物质特异的输送到肿瘤部位,利用单抗对肿瘤表面相关抗原或特定的受体特异性识别,从而把药物直接导向肿瘤细胞,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对循环系统及其他部位的毒性。近年来,随着医学、药学和生物工程学及技术的进步,临床对肿瘤的根治和对癌细胞的攻击锁定于表皮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靶位,使药物治疗的切入点由细胞水平提升到分子和抗体水平,从而提高了肿瘤综合治疗的效果。[align=center]六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align]单克隆抗体是近年竞相开发的品种,自1997年第1个单克隆抗体rituximab通过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应用于临床以来,目前已经上市的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的疗效令人瞩目,在抗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自身免疫系统缺陷治疗领域得到了有力的推广,其以独特的作用优势,在肿瘤的治疗中不但能够选择性杀伤癌细胞,且在体内表现出特异的分布特性,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从而在生物技术产品领域中占据了1/3的市场[sup][/sup]。目前用于治疗肿瘤的单克隆抗体药已有多个,包括伊珠单抗奥加米星、帕尼单抗、曲妥珠单抗等。伊珠单抗奥加米星又名CMC-544,是以人源化抗CD22的抗体伊珠单抗与 CalichDMH偶联形成的ADC药物,用来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 cell-NH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目前已经进入临床 III期试验[sup][/sup]。帕尼单抗是一种IgG2单克隆抗体完全人源化可以与EGFR高度特异性地结合,进而阻断配体诱导的信号激活,从而抑制肿瘤生长。有临床研究选择既往未治疗过的ⅢB或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比较卡铂(AUC=6,每3周),加紫杉醇(200mg/m21次/3周) 联合或不联合帕尼单抗(2.5 mg/m2,1次/周) 化疗的疗效及其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单纯化疗组与帕尼单抗联合化疗组之间在PFS(5.3个月对比4.2个月、P=0.55)和总生存( Overall survival,OS)(8.0个月对比8.5个月,P =0.81)上均无显著差异。结果提示帕尼单抗联合一线化疗方案可能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无明显疗效[sup][/sup]。曲妥珠单抗是一种抗Her2的单克隆抗体,他可以和肿瘤细胞的HER2/neu特异性地结合,从而阻断细胞内生长信号的转导,同时曲妥珠单抗还可以诱导体内巨噬细胞以及自然杀伤细胞攻击肿瘤细胞,以达到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比较用或不用曲妥珠单抗联合一线化疗方案用以治疗ⅡB/Ⅲ期HER2/neu阳性的 NSCLC患者差异的两项大型的随机Ⅱ期临床试验,其结果显示两个试验结论相似,曲妥珠单抗不能提高化疗的疗效,但也不加重化疗的不良反应。试验中HER2/neu值为3+的患者对曲妥珠单抗治疗的反应性较好,提示曲妥珠单抗对这一较少见类型的NSCLC效果要更好[sup][/sup]。在临床治疗中使用鼠派生单抗的主要障碍之一是产生人抗鼠抗体(HAMA)反应,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嵌合抗体的I-IPdVIA反应率较鼠源性单抗低,但完全的人源抗体才是单抗药物的发展目标。噬茵体抗体库技术和转基因小鼠技术是制备完全人源单抗的两种方法[sup][/sup]。因此,只有不断地完善单克隆抗体人源化的技术,才能更好地将完全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用于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中,从而使医学界迈向更高的台阶。[b]七  问题与对策[/b]在限制单克隆抗体临床治疗效果的因素有:(l)循环免疫复合物导致的肝肾功能损害。(2)可溶性肿瘤抗原释放造成的体液中的封闭作用。(3)异种蛋白反应。(4)特异性还不够专一,引起了正常细胞的伤害。(5)天然免疫功能低下(如补体介异的细胞毒,网状内皮系统清除和ADCC作用等)。(6)主要的问题还在这种免疫疗法会导致靶细胞(肿瘤细胞)上抗原的转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今后的研究应着重:(1)制备对肿瘤抗原有高度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2)选择不易诱导抗原转换的单克隆抗体。(3)研究副作用较少,既安全疗效又高的偶联制剂。单抗(Mab)药物存在的一个最关键问题就是人抗鼠抗体反应(HAMA)。由于用于临床研究的Mab药物一般使用鼠源Mab,这不可避免地会引起HAMA反应,所以尽量避免HAMA反应这一副作用才是Mab药物能否真正适合治疗肿瘤性疾病的重点[sup][/sup]。近些年来,Mab药物的研究主要是向减轻宿主对外源抗体的排斥,促进抗体人源化,改变抗体的氨基酸序列而增加或降低该抗体的生物学效应,加抗体的亲和力,制备双特异性抗体,改造抗体重链恒定区以增强抗体功能,以及寻找新的分子靶点(相对特异的肿瘤抗原)等方向发展[sup][/sup]。Mab药物的不断更新,必将为全球的肿瘤患者带来更大的希望。[align=center]八  总结与展望[/align]目前肿瘤治疗中使用最广泛的仍是化疗以及放射性疗法,其毒副作用较大。随着基因工程技术和DNA重组技术的兴起,利用单克隆抗体治疗肿瘤已经日渐取代副作用较大的传统疗法而成为新的发展趋向。所以,如何研制更多的单克隆抗体以及怎样更好的利用单克隆抗体治疗肿瘤,将成为肿瘤治疗研究中的又一艰巨任务。同时,生物技术以及抗肿瘤化学药物的发展也必将推动单抗药物的发展与进步,单克隆抗体药物将在各种肿瘤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未来10年内,单克隆抗体药将成为国内、外生物药品发展的主旋律。此外,利用与肿瘤细胞相关抗原的特异结合力,相应的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肿瘤早期诊断和预后判定。例如用放射标记抗体能够确定肿瘤存在的位置,扩散的部位和范围,以便确定手术时机和化疗方案。通过测定抗体结合白血病细胞的增减,可以检查白血病的化疗效果[sup][/sup]。利用单克隆抗体检测某些癌的特异性产物,如前列腺癌产生的酸性磷酸酶,绒毛膜上皮癌产生的促性腺激素,结肠癌产生的癌胚抗原及肝癌产生的甲胎蛋白等,有助于癌肿的早期诊断[sup][/sup]。单克隆抗体在肿瘤的治疗中的作用功不可没,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例如如何选择优势人群、进一步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都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如贝伐单抗的突出不良反应是出血,在NCCN指南中特别指出贝伐单抗仅适用非鳞癌的[sup][/sup],既往无咯血史的患者,限制了贝伐单抗的临床应用。而其他大部分单克隆抗体均需与其他化疗药物联用,单独应用的疗效仍有限,选择合适的指标以及合适人群应用单克隆抗体仍任重而道远。[b]参考文献[/b] Adams GP, Weiner LM.Monoclonalantibody therapy of cancer .Nat Biotechnol,2005,23(9):1147~1148 甄永苏.抗肿瘤抗生素和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中国抗生素杂志,2002,27(1):1~5 Sievers E L, Larson R A, Stadtmauer E A, [i]et al[/i].Effica-cy and safety ofgemtuzumab ozogamicin in patients withCD33-positive acute myeloid leukemia infirst relapse .Clin Oncol,2001,19(21):3244~3246 Kamiya K, Konno H, Tanaka T, [i]et al[/i].Antitumor effect on humangastric cancer and induction of apoptosis by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neutralizing antibody .Jpn J Cancer Res,1999,4(21):794~798 邹学,李俊,尹庆春.单克隆抗体药物诱发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08,10(2):115~117 Rao AV, Schmader K.Monoclonalantibodies as targeted therapy in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in older adults .Am J GeriatrPharmacother,2007,5(3):247~250 杨海东,罗傲雪,范益军.单克隆抗体在治疗肿瘤中的研究进展.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1):2685~2686 甄红英,薛玉川,甄永苏.抗肿瘤抗生素C1027抑制血管生成及其抗肿瘤转移作用.中华医学杂志,1997,77(21):657~660 刘霆.抗肿瘤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3,23(3):254~257 Plw a JL,Britta E,Jayne L,[i]et al[/i].Targeting rat anti-mouse transferrinreceptor monoclonal antibody through blood-brain barrier in mouse .pharmacology andexperiment therapeu-ties,2000,4(21):1048~1057 刘德忠,张石革.分子和抗体靶向抗肿瘤药的研究进展.中国药房,2007,18(26):2067~2068 丰雪,龙亚一,廖翰.抗肿瘤抗体-药物偶联物的临床研究进展.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6(21):3164~3168 江山,杨小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单克隆抗体治疗的研究进展.吉林医学,2013,34(35):7482~7483 SpicerJ,Harper P.Targetedtherapies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n t J C l in Pract,2005,59(9):1055~1057 彭建柳,杨丽华.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用于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现代医院,2009,9(5):8~11 王飞,董军,黄强等.转基因完全人抗体的制备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2,1(1):90~91 Kim J A.Targeted therapies for thetreatment of cancer .Am J Surg,2003,186(9):264~269 侯盛,郭亚军.单克隆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中国处方药,2007,4(61):53~56 清水惠司.抗肿瘤用药的应用及进展.临床免疫,2009,13(11):912~915 沈倍奋.抗体药物研究进展.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23(10):1047~1049

  • 【分享】2009中国抗肿瘤药行业分析报告

    国信证券-高速增长的中国抗肿瘤药行业-生命不息,追求不止-0902017【资料名称及年份】:国信证券-高速增长的中国抗肿瘤药行业-生命不息,追求不止-0902017【文件格式】:pdf【页数/文件数/大小】:53/1/1101K【数据来源】:国信证券上篇:高速增长的抗肿瘤药行业1、肿瘤与抗肿瘤药物概述(6)2、世界抗肿瘤药物市场的现状与发展(8)3、我国抗肿瘤药物市场处在高速增长期(12)4、国内抗肿瘤用药类别分析(18)5、本土企业享主流品种优势,面临多重机遇(20)6、行业风险分析(25)下篇:公司案例分析1、瑞士罗氏(26)2、恒瑞医药(29)3、海正药业(40)4、一致药业(46)5、兰生股份(47)6、先声药业(48)7、海南海药(49)8、华神集团(49)9、铭源医疗(50)这个内容较多就不贴出了~~下载地址:[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71751]国信证券-高速增长的中国抗肿瘤药行业-生命不息,追求不止-0902017[/url]

  • 【原创大赛】抗癌药物应用中的临床药学

    [align=center]抗癌药物应用中的临床药学[/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摘  要[/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left]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死亡率占所有疾病死亡率的首位,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提高抗癌药物药效可以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命并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痛苦。因此,抗癌药物发挥最大药效的研究十分必要。临床药学是研究药物防治疾病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的药学学科,近十几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重视并有了极大的发展。本文主要就抗癌药物如何发挥最大药效进行分析和探讨,阐述了各方面的研究进展和不足,并对抗癌药物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随着医药学的飞速发展,更先进合理的肿瘤治疗方案必将普遍运用于临床。[/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关键词:抗癌药物;应用;临床药学;研究进展[/align][align=center] [b]Applicationof anticancer drugs in clinical pharmacy [/b][/align][align=center][b]ABSTRACT[/b][/align][align=center][b] [/b][/align]Malignant tumor is a serious threat to human health,its mortality accounts for the first place of all disease’s mortality, thus hascaused the widespread attention worldwide. Improving the efficacy of anticancerdrugs can prolong the lifetime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withthe alleviated pains. Therefore, study on the efficacy of anticancer drugs is maximumnecessary. Clinical pharmacy is a pharmaceutical subject includes validity of thestudied drugs for thei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s in the pastdozen years, which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and has a great development in China. This papermainly analyzed and discussed how to maximize the efficacy of anticancer drugs,and the progress on various aspects and its shortcomings, and the development ofanticancer drugs was also prospecte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edicinetoday, more advanced tumor reasonable treatment program will be generally used inclinic.[b]Keywords[/b]: Anticancerdrugs Application Clinical pharmacy Research progress[align=center] [/align][b]1  引言[/b]近年来,由于对抗癌药物作用原理有了更深的了解,加之临床上可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药物不断增加,化学治疗已由单药连续化疗过渡到多药联合、间段大剂量用药,使化疗效果有很大改善,成为抗恶性肿瘤的一种“根治性”手段[sup][/sup]。另外,增强抗肿瘤老药的药效也正在成为肿瘤治疗药物开发中的新关注对象[sup][/sup]。但由于人们对抗癌药物认识不足,药源性疾病不断增加,导致无数人命丧九泉的事实,促使临床药学迅速崛起。临床药学主要通过药师进入临床,运用药学专业知识,协助医师提出个体化给药方案,并监测患者的整个用药过程,从而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发挥药物的最大药效。在抗癌药物的应用中,从临床药师的干预、最大限度克服耐药性等方面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发挥药物的最大药效至关重要。[b]2  临床药师的干预[/b][align=left]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人体正常细胞产生损伤,导致化疗相关毒副反应,并且化疗方案常常需多药联合、放化疗联合,使得化疗药的不良反应相对更多。临床药师可通过对化疗药及辅助用药的选择、剂量的调整、药物的相互作用及用药教育等几方面干预肿瘤患者的临床用药,提升合理用药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align][align=left]2.1 药物的选择[/align]化疗方案制定前应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态,充分了解肿瘤累及的范围,明确临床分期、既往接受药物治疗后的疗效等,权衡患者对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接受能力、对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的耐受力和经济承受力等因素,协助医师进行药物筛选,制定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治疗时要清楚方案中哪些药物需要做药学监护、监测指标及监测周期,并随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尽量规避风险,客观评估疗效[sup][/sup]。临床药师可以通过比较同类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差别,协助医师把药疗方案设计得更完善、实用、规范。临床医师选药一般是从药品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等方面考虑,而临床药师可从“专治”“首选”“药物相互作用”“成本/效果值最合理”来考虑。例如,从药物相互作用方面考虑,联合用药是肿瘤科较为常见的一种治疗手段,其目的是为了达到药物间的协同作用以增加疗效,减少毒副反应。但肿瘤患者尤其是病情危重患者使用药品种类繁多,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sup][/sup]。对可能存在的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与食物间的相互作用,临床药师要特别关注。实际工作中药物相互作用问题比较复杂,有药剂学,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方面的多种原因。当给医师提出药物相互作用的警示时,还要考虑是否有可替换的无相互作用的药物。如果有可供选择的药物,就调整为其他无相互作用的药物。如果没有可供选择的药物,可采用药物代谢动力学了解药物的清除情况,分析其血药浓度并调整剂量,将药物的相互作用降至最低[sup][/sup]。例如,使用培美曲塞时补充叶酸可降低培美曲塞的毒性[sup][/sup];甲氨蝶岭与其他骨髓毒性药物合用,可进一步抑制骨髓机能。大剂量使用该药后4-24h内静脉或口服给予亚叶酸钙,可防止发生严重而持续的骨髓抑制;白介素2能降低达卡巴嗪的血浆浓度,可能由于提高了达卡巴嗪的分布容积之故。白介素2与地塞米松合用可使患者耐受更大剂量的白介素2,并减轻其毒性[sup][/sup]。此外,化疗辅助药是化疗方案顺利实施的保证,也是减轻化疗毒副作用、减少患者痛苦的主要措施。因此正确选择辅助药也是临床药师的干预点之一,防治骨髓抑制药和止吐药是化疗时常用的辅用药[sup][/sup]。抗肿瘤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尚未充分阐明。但是随着抗癌药物应用数量的增多及新的联合用药方式的发展,应重视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充分了解药动学及药效学特征。若存在相互作用,就应改变用药方案或调整常用剂量,以求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可能产生的毒性或亚临床效应。2.2 化疗药剂量的调整恰当的药物剂量应是使药物在最小的毒副反应下发挥最佳的疗效。药物剂量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用药的安全与疗效。肿瘤患者的药物剂量尤其重要。根据影响代谢的因素来确定剂量,影响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是多因素的,抓住其中关键的因素来确定剂量,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如卡铂,主要根据肾功能来确定剂量[sup][/sup]。根据血药浓度监(TDM),测通过TDM了解患者的 PK 参数,从而实现个体化用药,确保患者在可耐受的情况下达到最优化的疗效。目前只有少数的抗肿瘤药物,其量效关系已经较为明确,TDM已较成熟,如甲氨蝶呤、氟尿嘧啶、依马替尼及卡铂等而大多数抗肿瘤药物,其PK参数和疗效的关系尚未完全明确,TDM的标准尚未建立,还需进一步研究[sup][/sup]。2.3 用药教育癌症治疗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心率、血压的变化,每日测体温4次,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sup][/sup]。同时,对于出院患者要进行出院带药的服药指导。告诉患者药品正确的储存与保管方法,特别是注射剂和生物制品等。使患者清楚药物的治疗疗程,提醒患者按要求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定期返院化疗。对重点病人应加强随访,跟踪用药教育的效果。[b]3  克服耐药性[/b]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药物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化疗过程中肿瘤细胞产生的耐药,以及多药耐药(MDR)是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和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sup][/sup]。耐药性产生的机制很多,目前研究较多的是P-糖蛋白参与的耐药。肿瘤细胞的MDR是肿瘤化疗的一大障碍。因此,研制能逆转MDR的化疗增效剂是肿瘤研究的一大热点。但至今无一种有效的逆转MDR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以药物的特性及细胞增殖动力学为依据[sup][/sup]设计合理的联合化疗方案以及从中药中开发高效、低毒的逆转剂,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中国医科院天津血液病研究所杨纯正教授等发现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当归芦荟丸有效成分---靛玉红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逆转耐药和抗肿瘤的双重效应,此类药物值得期待,是寻找具有克服耐药的新抗癌药的重要方向。肿瘤多药耐药产生的机制极其复杂,迄今未有MDR 逆转剂成功地应用于临床,但近几十年来对 MDR 的研究和认识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随着对MDR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将有希望为克服肿瘤多药耐药提供更多的思路和途径。[align=center]4  其他方面[/align]4.1 有效防止静脉用药外渗在多种给药方法中,现在抗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还是依靠静脉输液。静脉注射给药能快速地将药物送入体内,提高血清中药物的浓度,达到化疗效果。患者在接受化学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因长期输液反复静脉穿刺及化学治疗药物对血管、黏膜、皮下组织、皮肤的刺激,药物从针眼外渗或从血管口外漏,均可致静脉无菌性炎症,局部组织疼痛灼热感,严重者可使组织坏死溃烂,长期不愈,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待解决的问题[sup][/sup]。因而为了达到减少静脉输注药物外渗以提高药效的目的,根据常见静脉抗癌药物损伤组织的机制,提出积极的预防、诊断、治疗和护理措施。护理工作者要对抗癌药物的毒性反应进行详细了解,并且要尽量保证静脉穿刺一次成功,加强静脉防治知识的宣教。为了防止抗癌药物外渗对患者所造成的痛苦,就要完善好预防工作,真正做到防患未然。在临床治疗当中,要避免抗癌药物外渗的发生,使患者的治疗能够得到正常进行[sup][/sup]。[align=left]4.2 加强护理[/align] 患者诊断为癌症后十分焦虑和恐惧,对各种治疗有疑虑,情绪紧张。应根据患者的不同年龄、知识层次、病情轻重及性格特点做好心理护理[sup][/sup],为让患者配合治疗,应采用多种沟通方式使其打消顾虑,消除紧张害怕心理,治疗前向患者讲解治疗法的安全性、可靠性、必要性[sup][/sup],主动关心病人,同时不隐瞒用药的不良反应,使患者在思想上有充分的准备,使其以良好的状态接受治疗。由于各种不良反应会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首先应建立起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工作中与病人多交流,用诚恳热情,乐观自信的情绪,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去感染病人,使其在心理上获得安全和信任。协调好病友间的关系,相互理解关心鼓励,提高病人家庭和社会支持水平,从而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align=center]5  结语[/align][align=left]新抗癌药不断涌现,基础研究不断深入,合理用药和联合用药提高了化疗效果。多种途径、多种方法的研究和应用,连续静脉滴注、动脉给药、介入治疗、抗癌药与增效药合用、抗癌药与解毒药合用、大剂量化疗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使化疗疗效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减轻抗癌药的不良反应,以增加病人对抗癌药的耐受性,提高药物的使用剂量,也可使化疗疗效提高。近年来在减少胃肠道反应和减轻骨髓抑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明显减轻病人用药期间的痛苦,提高用药剂量,减少并发症等方面均起到很大作用。减少多药耐药性的发生,也是当前的重要研究课题,以提高对难治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提高病人的免疫功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和一般状况,给予支持治疗、扶正培本的中医中药治疗和免疫治疗,这将有利于增强病人对治疗的耐受性,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增加治疗作用。[/align]个人认为结合免疫治疗的多种肿瘤治疗方案是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传统认为化疗主要通过细胞毒作用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而免疫治疗主要通过调动机体免疫系统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长期控制肿瘤的目的。由于化疗存在免疫抑制作用,因此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模式曾经受到质疑。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化疗和免疫治疗存在协同作用。[align=left] [/align][b]参考文献[/b] 卜风英.化疗患者预防感染的重要性.包头医学,2009,33(11):58~59 梁岩,何珩,孙翠萍.抗肿瘤用药的应用及进展.中国医疗前沿,2009,4(21):17~18 陈晓媛,张虹,高晨燕.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策略探讨及案例分析.新药申报与审评技术,2013,22(3):269~273 孙西洋,任常山,曹心珂.抗肿瘤药物的靶向给药系统研究进展.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08,3(6):461~464 王爱军,金永新,要林青等.抗肿瘤药物治疗中临床药师的干预技巧.中国药事,2013,27(1):97~99 Paz-AresLG, Smith MR.Genitourinary malignancies .Cancer Chemoter Biol ResponseModi,2001,19(21):573~595 van Meerten E [i]et al[/i].Interaction with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antitumor drugs.Foreign Medical Scienceson Pharmacy,2006,23(1):31~35 王祎,刘燕,丁秀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包头医学,2012,36(3):129~132 李嘉,包春波.抗肿瘤化学药物研究进展.华西药学杂志,2009,4(21):1~5 徐贞,史美祺.抗肿瘤药物的剂量选择.读者园地,2012,28(5):379~380 张岩.肝癌介入治疗术前术后护理.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1(21):127~128 卿晨.恶性肿瘤化疗耐药及克服耐药的研究.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34(1):1~3 梁岩,何珩,孙翠萍.抗肿瘤用药的应用及进展.中国医疗前沿,2009,4(21):17~18 侯清平,李青枝.肿瘤患者化学药物治疗过程中的静脉管理.实用医技杂志,2013,20(4):406~407 王秋平.抗癌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大家健康,2013,7(3):121~127 张岩.肝癌介入治疗术前术后护理.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21(11):168~169 孙燕.50年来我国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的进展.新药研发论坛,2009,18(18):1695~1700[align=left] [/align]

  • 抗生素与病原菌耐药水平之间的量化关系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病原菌耐药的认识基本上停留在特定病原菌对特定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以及特定抗生素对病原菌的抑菌机理上。然而相关研究表明,在抗生素使用与病原菌耐药水平之间存在着一种宏观的量化关系,即一定范围内的抗生素使用可以导致病原菌整体耐药水平以及耐药菌感染率的变化,这种关系就是抗生素与病原菌之间的量化关系。 有关抗生素与病原菌之间量化关系研究的历史不长,而对其集中、深入的研究也只是近几年才展开的。在发达国家,特别是对抗生素使用严格控制的北欧国家此类研究开展较多,而在发展中国家则基本为空白。造成这一领域研究起步晚,发展不均衡主要有两方面因素。 首先,相关研究需要通过一定范围内大样本的调查,收集、处理各种病原菌和抗生素使用的相关数据。在发达国家,有关病原菌耐药和抗生素使用的监测机构健全,可以方便地获取和处理大量的相关数据,加之有流行病学、统计学、药理学、微生物学以及临床医学等多学科的协作,可以深入、细致、及时地研究抗生素使用与病原菌耐药之间的量化关系。 而在发展中国家,相关的监测机构不健全。以国内为例,目前各级医疗机构有关病原菌耐药的数据和抗生素使用的数据,由不同的职能科室、部门管理,信息交流困难,导致了我们在这一领域中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第二,不同抗生素剂量单位以及常用剂量差别很大,在大范围研究中无法比较和叠加。早期相关研究只能以抗生素的使用率和抗生素的费用消耗为指标,不能准确反映抗生素的实际使用情况。为解决这一难题,人们用成人每日常用剂量作为标准剂量,将不同抗生素的消耗量换算为统一标准单位,并命名为每日约定剂量(defined daily doses,DDD),以使用的DDD数表示抗生素的消耗量。每一种抗生素消耗量换算成DDD后可以比较和叠加。WHO于1996年推荐采用此方法来研究、监测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正是在这一标准建立后,相关研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很大进展。这一领域的研究大致分为以下二类: 1、针对社区居民的大范围研究 此类研究的对象多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可以是对多个国家的超大规模研究。研究结果对于指导相关国家和地区制定、修改控制抗生素使用的法规,检验相关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不同国家的对比研究还可以探讨自然条件、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对抗生素使用与病原菌耐药水平之间量化关系的影响。 瑞典在1994年设立专门机构,率先启动了一项针对抗生素使用与病原菌耐药的全国性系统工程STRAMA,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消除抗生素不合理的使用,若干年后,瑞典抗生素的消耗量减少了22%,病原菌耐药水平也明显降低。 2、针对医疗机构的小范围研究 此类研究主要关注不同医院、不同病区、不同基础疾病条件下抗生素使用与病原菌耐药之间的量化关系,发现并证实了多种抗生素的消耗量与常见病原菌的感染率和耐药率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此类研究的重点通常是临床常见、对患者威胁最大的病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球菌和肠球菌,以及临床重点关注的抗生素,如万古霉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第三代头孢菌素等。其研究结果对于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即控制病原菌耐药水平的上升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一项研究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分析了以色列一家医院6个内科病区抗生素使用与病原菌耐药的数据,结果表明,这些病区阿米卡星和第3代头孢菌素的消耗量与临床耐药菌感染率密切相关。 目前只有为数不多的研究通过改变临床抗生素的使用,降低病原菌的耐药水平和耐药菌的感染率,可以说是这一领域研究的前沿,也是这一领域探索者的希望所在和最终目的。 Landman等通过减少医院中头孢菌素、亚胺培南、克林霉素和万古霉素的使用,增加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抗生素的使用,成功地降低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头孢他啶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率。 近期研究还发现,临床增加氨苄西林/舒巴坦的使用量可以明显降低奇异变形杆菌和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水平;而增加头孢吡肟的使用量可以降低MRSA的感染率。 有研究者曾对其所在医院烧伤病区抗生素使用和病原菌耐药的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抗生素的使用量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水平呈负相关。此外,他们目前已累积了该院烧伤病区8年来临床抗生素使用和病原菌耐药的全部数据,并建成了查询方便的数据库,为进一步进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总之,抗生素使用与病原菌结构和耐药水平之间量化关系的研究对于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制定控制抗生素使用的相关法规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在这一领域有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探索。目前国内有关抗生素和病原菌的相关信息的交流存在诸多障碍,这需要包括医疗机构管理者、相关专家以及临床医师共同努力,加强信息交流,通过深入研究抗生素使用与病原菌耐药之间的量化关系,为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降低病原菌的耐药水平提供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信息。

  • 单抗仿制药市场发展前景值得期许

    对于未来单抗仿制药市场发展值得期许,主要原因包括:  首先,仿制药相对于原研药价格较为低廉,市场竞争力强,尤其是在需求潜力巨大的当下,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价格高企是导致单抗不能成为主流抗肿瘤或者抗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其他一些疾病的主要制约因素,随着专利到期(根据相关统计,2014-2019年,美国有四个、欧洲及其他国家有6个单抗产品专利将到期。),一大批仿制药的上市,单抗将走下神坛,虽然短时间内不能实现平民化,但市场规模的大幅增长已经可以基本确定。  其次,随着我国医药企业研发能力的不断提升,单抗仿制药在临床应用效果上也将较原研药进一步缩小。价格相对低廉、较好的用药疗效将势必带来单抗用药比率的提升。  第三,虽然目前国家还没有明确的生物仿制药研发指导原则和相关法规,但根据相关部门透漏,目前药品监管部门已经在加紧完善相关法规了,预计政策年内就会出台。另外,国家已经正式启动了生物类仿制药监管准则的编制,预计年内就将向企业发布技术指南。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国产仿制药在专利解禁期来临后尽快上市,将极大提高生物药对普通百姓的可及性,从目前国内单抗仿制药的研发进展来看,更是如此。

  • 抗菌药滥用危害

    已经实施了近一个月。但市民依然能在药店随意买到抗菌药。90%的感冒病人习惯向医生索要抗菌药物。抗生素如头孢拉定、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占半壁江山。此外抗生素混用也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同样会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全国安全用药月:感冒没必要一定用抗生素

  • 【分享】兽用抗寄生虫药物的合理使用

    1 正确选择抗寄生虫药 抗寄生虫药物可分为抗蠕虫药(又称驱虫药,包括驱线虫药、驱绦虫药、驱吸虫药)、抗原虫药(抗球虫药、抗滴虫药)、体外杀虫药(又称杀昆虫和杀蜱螨药)。由于动物的寄生虫病多为混合感染,因此应选用高效、广谱、低毒、投药方便、价格低廉、无残留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的抗寄生虫药。 外观辨别药品包装内外标签说明文字是否一致。标签或说明书应当注明该药的通用名称、成分及含量、规格、生产企业信息、产品批准文号(或进口兽药注册证号)、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适应症(或功能与主治)、用法、用量、休药期、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运输储存保管条件及其他应当说明的内容。 仔细观察药物的外观形状,片剂应有良好的硬度,表面无斑点,在水中15分钟和水接触后成为糊状,粉剂应无杂物、无结块,液体看水溶性、乳化性和是否能迅速溶于水中。 高效: 高效的抗寄生虫药其虫卵减少率应达96%以上,小于70%则属疗效较差。广谱: 指驱虫范围广。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联合用药以达到扩大驱虫的目的。 低毒: 治疗寄生虫感染的大多数化学药物尽管有驱虫作用,但也有一定的毒性,对动物体有害。好的抗寄生虫药物应对寄生虫虫体有强大的杀灭作用,而对动物体无毒或毒性很小。此条件对杀灭体外寄生虫药物尤其重要。 投药方便: 通过饮水、混饲、皮肤浇泼(透皮剂)等方式给药比较方便。

  • 复方药理研究的目的

    1)阐明复方的作用机制:复方作用的原理,可用药理学方法加以阐明。例如生脉散对动物实验性休克具有强心、升压作用。发现其强心作用系由于兴奋心肌的β受体,改善缺血 心肌的合成代谢,抑制心肌细胞膜ATP酶活性,改善心肌细胞膜对某些阳离子的主动转运, 并使心跳复搏等。这完全符合传统记载的益气养阴敛汗固脱的功能。  2)剖析药物的配伍关系:通过药理研究,可以了解复方中某些药物的配伍关系是协同作用(增强或相加),还是拮抗作用。前巳例举茵陈、栀子、大黄组成的茵陈蒿汤,利胆作用增强;柴胡和甘草或芍药合用,能降低柴胡的毒性反应等。再以六神丸为例,它由麝香、牛黄、蟾酥、雄黄、珍珠、龙脑六味药组成。现代研究证明,强心以蟾酥为主,系促进心肌能量代谢中必需蛋白激酶的生物合成;牛黄也有加强心脏收缩作用。抗炎作用研究提示,对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比氢化考的松或芦丁强。牛黄和蟾酥配伍,蟾酥和麝香配伍都是相加作用;麝香与牛黄配伍为增强作用;故三药并用时作用显著增强,效力为芦丁的8倍。六神丸对肉芽肿形成也有抑制作用。当麝香、牛黄、蟾酥(2:3:3)配伍时有增强作用,效果为六神丸的8.2倍,比单味蟾酥大两倍多。又六神丸中的麝香、牛黄都能抑制白细胞游走;蟾酥单用则促进白细胞游走,但蟾酥与牛黄配伍,却使抑制作用增强。  3)提高对复方立法组方的理论认识:白虎加人参汤是知母、石膏、人参、甘草、粳米组 成的古方。有人将其用于动物实验性糖尿病的研究,结果指出:用汤剂口服,可使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小鼠血糖降低,单味知母或人参口服,也有相同作用,其他三药则无明显降血糖效果。如人参、知母合用,则降血糖作用有所拮抗。在二者比例为3:5时,尚有降血糖作用。如1.8:1时,则降血糖作用几乎消失。人参剂量越大,二者合用时降血糖作用越差,但加入石膏则作用增强。即当知母、人参在一定剂量比例配伍降糖作用减弱时,石膏加入可恢复其降血糖效能。如再加入甘草、粳米,也出现相加作用。  4)发现新用途。可进行老药新用,老方新用的研究。例如柴胡桂枝汤由柴胡、黄苓、半夏、芍药、桂枝、大枣、人参、甘草和生姜所组成,原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绪为主证。近由药理研究证明柴胡桂枝汤对蜗牛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有抑制作用并有抗小鼠听源性惊厥作用。至于青皮、枳实抗休克作用的研究,生脉散、参麦饮药理研究都是老药新用的发展例证。这样从临床观察到实验研究,再从实验到临床,反复探讨,可以发现更多的效用。  5)创制新方:原由苏合香油、青木香、沉香、麝香、丁香等15味药组成的苏合香丸,精简而成六味药的冠心苏合丸(青木香、檀香、苏合香、冰片、乳香、朱砂),经药理实验以扩张冠脉增加冠脉流量为指标,发现苏合香、冰片作用显著,改变剂型后称苏冰滴丸。这是与苏合香丸差异很大的一张新设处方。由六神丸组方开始,以后围绕这张基本方而出现的救心丸、益心丸、环心丹、中国活心丹、麝香保心丸等都是据以创制的新方。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