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蓝藻植物色素

仪器信息网蓝藻植物色素专题为您整合蓝藻植物色素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蓝藻植物色素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蓝藻植物色素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蓝藻植物色素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蓝藻植物色素话题讨论。

蓝藻植物色素相关的论坛

  • 植物色素类药物

    植物色素(phytochromes)在植物中广泛分布,有脂溶性色素与水溶性色素两类。脂溶性色素多为四萜类衍生物,这类色素不溶于水,难溶于甲醇,易溶于乙醇、乙醚和氯仿等溶剂。常见的脂溶性植物色素有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番红花素和辣椒红素等。其中胡萝卜素不溶于乙醇。有些色素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如叶绿素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水溶性色素主要为花色甙类,又称花青素,普遍存在于花中。可溶于水与乙醇,不溶于乙醚与氯仿等有机溶剂,其色泽随pH的不同而改变。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植物色素类常作为杂质除去,如在制备生物制剂或提取有效成分时加水稀释而使叶绿素析出,水溶性色素可用醋酸铅试剂沉淀或活性炭吸附除去。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已发现不少色素具药用价值,如紫草的萘醌类色素能抑菌,红花中的红花红素与红花黄素能活血化瘀与抗氧化,姜黄中的姜黄素(curcumin)能降血脂和抑菌,栀子中的栀子黄色素(gardenin)能抑菌。

  • 【原创】我在我们县取水口拍到的蓝藻照片

    【原创】我在我们县取水口拍到的蓝藻照片

    蓝藻是原核生物,又叫蓝绿藻 蓝细菌;大多数蓝藻的细胞壁外面有胶质衣,因此又叫粘藻。在所有藻类生物中,蓝藻是最简单、最原始的一种。蓝藻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细胞核,但细胞中央含有核物质,通常呈颗粒状或网状,染色质和色素均匀的分布在细胞质中。该核物质没有核膜和核仁,但具有核的功能,故称其为原核(或拟核)。在蓝藻中还有一种环状DNA——质粒,在基因工程中担当了运载体的作用。和细菌一样,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它和具原核的细菌等一起,单立为原核生物界。所有的蓝藻都含有一种特殊的蓝色色素,蓝藻就是因此得名。但是蓝藻也不全是蓝色的,不同的蓝藻含有一些不同的色素,有的含叶绿素,有的含有蓝藻叶黄素,有的含有胡萝卜素,有的含有蓝藻藻蓝素,也有的含有蓝藻藻红素。红海就是由于水中含有大量藻红素的蓝藻,使海水呈现出红色。分类与科属  蓝藻包括蓝球藻、颤藻和念珠藻。   蓝藻属蓝藻门分为两纲:色球藻纲和藻殖段纲。色球藻纲藻体为单细胞体或群体;藻殖段纲藻体为丝状体,有藻殖段。蓝藻在地球上大约出现在距今35~33亿年前,已知蓝藻约2000种,中国已有记录的约900种。分布十分广泛,遍及世界各地,但大多数(约75%)淡水产,少数海产;有些蓝藻可生活在60~85℃的温泉中;有些种类和菌、苔藓、蕨类和裸子植物共生;有些还可穿入钙质岩石或介壳中(如穿钙藻类)或土壤深层中(如土壤蓝藻)。危害与天敌  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和海洋发生的赤潮对应)。绿潮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更为严重的是,蓝藻中有些种类(如微囊藻)还会产生毒素(简称MC),大约50%的绿潮中含有大量MC。MC除了直接对鱼类、人畜产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诱因。MC耐热,不易被沸水分解,但可被活性碳吸收,所以可以用活性碳净水器对被污染水源进行净化。  蓝藻等藻类是鲢鱼的食物,可以通过投放此类鱼苗来治理藻类,防止藻类爆发[编辑本段]爆发原因  蓝藻爆发成因为富营养化。过量的养分主要来自于以下这些源头:  1. 化肥流失,化肥是很多富营养化区域的主要养分来源,例如在密西西比河流域,67%的氮流入水体,随之流入墨西哥湾,波罗的海和太湖中超过50%的氮也来自化肥的流失。  2. 生活污水,包括人类的生活废水和含磷清洁剂。  3. 畜禽养殖,畜禽的粪便含有大量营养废物如氮和磷,这些元素都能导致富营养化。  4. 工业污染,包括化肥厂和废水排放。  5. 燃烧矿物燃料,在波罗的海中约30%的氮,在密西西比河中约13%的氮来源于此蓝藻大事件  2007年5月28日起,无锡太湖区域蓝藻大面积爆发,引发无锡市自来水严重污染,市区纯净水被哄抢,政府虽及时采取措施,但已经对人民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11/200911162147_184900_1611705_3.jpg[/img].[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11/200911162148_184902_1611705_3.jpg[/img].[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11/200911162149_184907_1611705_3.jpg[/img].[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11/200911162149_184908_1611705_3.jpg[/img]

  • 【资料】熊猫快报--苏浙沪共治太湖蓝藻

    发布时间:2008年8月19日 在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水利部等有关部门领导的见证下,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政府8月7日共同通过了《关于太湖水环境治理和蓝藻应对合作协议框架》,确定要进一步完善太湖流域两省一市水环境治理协商机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定期召开工作例会、深入开展太湖治理工作协作和加强信息通报等方式,加强跨区域合作,深入开展太湖水环境治理工作。 此次太湖水环境治理及蓝藻应对协调会,由江苏省政府牵头组织,苏浙沪两省一市政府分管领导以及发展改革、环保、水利、建设等部门负责同志,太湖流域无锡、常州、苏州、湖州市及有关县(市、区)负责同志出席。 为加强太湖流域两省一市联合治控水污染,前不久,在长三角两省一市主要领导座谈会上,确定了要重点抓好环境合作平台建设,并明确由江苏省负责环境合作平台建设的牵头协调工作。江苏省在充分征求上海市、浙江省环保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长三角两省一市环境合作平台建设工作计划》,明确了平台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重点、时序进度等内容。 在这次协调会上通过的《关于太湖水环境治理和蓝藻应对合作协议框架》中,进一步明确治污目标,确定实施一批工业污染源治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生态清淤、围网养殖清理等重点治污工程,切实加强太湖主要出入湖和跨界河流的综合整治,以促进太湖水质的根本好转。下一步,两省一市将一手抓应急准备,一手抓长效治理。着力抓好调水引流,确保饮用水安全,加强清淤和区域生态修复工作,继续强化环境执法监管,实施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执行更加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 ——信息来源:中国环境报

  • 【分享】何为水中蓝藻(有图)

    何为蓝藻蓝藻又称蓝绿藻,是一种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植物。蓝藻在地球上出现在距今35亿至33亿年前,现在已知1500多种,分布十分广泛,遍及世界各地,但主要为淡水产。有少数可生活在60℃至85℃的温泉中,有些种类和真菌、苔藓、蕨类和裸子植物共生。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加剧了水质恶化,对鱼类等水生动物,以及人、畜均有较大危害,严重时会造成鱼类的死亡。

  • 【讨论】—农残检测中植物色素如何净化的问题

    【讨论】—农残检测中植物色素如何净化的问题

    [B]农残分析中净化是最麻烦,但是又是必要的一个环节;特别是在处理植物样品时,植物色素的干扰是一个较为麻烦的问题,常见的净化方法有磺化方法、凝胶色谱(GPC)法或利用吸附剂如活性炭、PSA、石墨化炭黑、氧化铝、弗洛里硅土等进行SPE净化,由于农残目标物的不同及样品的差异,各个净化方法会有不同的适用性。[/B][color=#DC143C]下面就针对不同的样品、分析的目标物等用何种净化方法较为适用,请大家结合自己的实验经验或个人观点发表一下看法、分享一下经验![/color]下面简单的介绍一下色素的相关知识(以下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植物色素类(Phytochromes)主要有脂溶往色素与水溶性色素两类。脂溶性色素主要为叶绿素、叶黄素与胡萝卜素,三者常共存。此外尚有藏红花素、辣椒红素等。除叶绿素外,多为四萜衍生物。这类色素不溶于水。难溶于甲醇,易溶于高浓度乙醇、乙醚、氯仿、苯等有机溶剂。胡萝卜素在乙醇中也不溶。叶绿素等在制备中草药制剂或提取其他有效成分时常须作为杂质去除,以使药物纯化,中草药(特别是叶类、全草类)的乙醇提取液中含有多量叶绿素、可在浓缩液中加水使之沉出,也可通过氧化铝、碳酸钙等吸附剂而除去。水溶性色素主要为花色甙类,又称花青素,普遍存在于花中。溶于水及乙醇,不溶于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遇醋酸铅试剂会沉淀,并能被活性炭吸附,其颜色随pH的不同而会改变。[B]叶绿素[/B]叶绿素是二氢卟酚(chlorin)色素,结构上和卟啉(porphyrin)色素例如血红素类似。在二氢卟酚环的中央有一个镁原子。叶绿素有多个侧链,通常包括一个长的植基(phytyl chain)。以下是自然界中可以找到的几种叶绿素:[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8/08/200808022308_101290_1613333_3.jpg[/img]以下是叶绿素的结构:[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8/08/200808022310_101291_1613333_3.jpg[/img]叶绿素a、b、d[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8/08/200808022312_101294_1613333_3.jpg[/img]叶绿素c1、c2

  • 太湖七年投入千亿仍治不好蓝藻

    2007年5月的蓝藻事件之后,中国政府不得不承认,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的数轮太湖治污行动,成效并不明显,甚至,太湖污染还在加重。随后,新一轮太湖治污展开。千亿元经费随后投出,这在中国的治污史上,未有先例。然而今夏太湖再发大面积蓝藻,成功仍远。  公众不禁要问,七年已过,上千亿元投资为何仍然难换太湖水清?如今,引江济太(引长江水置换太湖水)工程已实施,沿湖污水处理厂遍布,数千家环湖污染企业已关停或搬迁,上百只船在随时打捞蓝藻。甚至,2014年4月前,为防蓝藻暴发,水利部门特意让太湖水位比常年高20厘米,相当于增加了15%至20%的太湖水量。  事实上,自从2007年5月太湖暴发严重蓝藻并造成无锡城区停供自来水后的七年间,蓝藻已成太湖常客,每年4至6月间随着气温升高均“如约而至”。蓝藻从未离开,只不过,无锡有了长江水源,蓝藻不再会造成无锡市区停水,媒体也不会像2007年一样报道太湖蓝藻新闻,公众对蓝藻也开始见怪不怪。  公众的另一个问题是,如果不实施引江济太和蓝藻打捞,太湖蓝藻是否可能仍像2007年一样严重?多位太湖治理专家看法是,蓝藻问题虽仍较严重,但不能因此就说治湖失败。七年治湖的最大成绩,是有效遏制了太湖污染恶化。  专家指出,太湖目前污染状况尚谈不上好转,未来治污稍有松懈,先前成绩就可能毁于一旦。“七年以来,容易做的事都做了,剩下的都是难事了,未来治理难度将会更大。”  地跨苏、浙、沪、皖三省一市、总面积36895平方公里的太湖流域,是中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太湖不仅是3900万人的饮用水源地,也成为工业的牺牲品。  土地面积仅占全国的0.4%的太湖流域,人口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倍,城市化率高达50%以上,流域内有37个大中城市及县级市,大小企业6万家左右,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10.8%。与之相对应的是,大量的工农业和城市生活废水被排入水域面积5551平方公里、河道总长约12万公里的太湖流域。  2007年5月底,太湖蓝藻大暴发,导致以太湖为水源的无锡市区停水。根据太湖流域管理局2007年2月发布通报,太湖流域省界河流水质94.4%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按照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太湖只有41.4%的水域达三类(三类以上为清洁水,三类以下为受污染水),其余为四类、五类和劣五类。太湖18.8%的水域为轻度富营养水平,其余81.2%的水域为中度富营养水平。  当湖水中的氮含量是磷含量的15倍至20倍时,是蓝藻大量繁殖的最佳条件。其生长最适宜的水温,在25度到35度之间,高温天气持续越长,蓝藻泛滥的时间也越长。  蓝藻分泌的藻毒素对人的肝、脾都有一定的影响,其与消毒剂漂白粉的反应生成物三卤甲烷(THMs)更是公认的致肝癌物质。而且在应急处理过程中所添加的高锰酸钾也属于强氧化剂,如果不能在后续处理中将其清除,有导致皮肤烧伤、内脏水肿衰竭的危险。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务院有关部委会同苏浙沪两省一市曾经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水污染治理运动,其中规模最大的就是1998年12月的“聚焦太湖零点达标”行动,要求在1999年1月1日零点前太湖地区1035家重点污染企业必须全部实现达标排放。当时该行动的目标是,2000年各出入太湖河流的水质都要达到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计划和规划要求,实现太湖水体变清。  而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太湖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 年规划》:2000年太湖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出入湖主要河道水质要达到地面水三类水质标准,实现太湖水体变清。  而到2000年12月,即达标排放两年后,全太湖总氮、总磷含量与达标排放前的上世纪90年代中期水质相比较,只是略微下降。而且,1999年12月与1998年12月相比,主要污染物浓度还呈现一定程度的上升。进入新世纪后,太湖水不但没有变清,甚至持续恶化。  2007年的无锡水危机发生后,江苏省马上修订了《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将太湖流域划分为一、二、三级保护区,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改建、扩建造纸、印染、电镀等企业和项目,累计关闭化工企业4000余家,利用环境标准倒逼经济结构升级。  在国家层面,2008年6月,《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由国务院正式批复。国务院在批复中要求,力争到2020年,使太湖流域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大幅削减,各项水质指标均有较大改善,富营养化趋势得到遏制并有所好转,努力恢复太湖山青水美的自然风貌。《总体方案》要求,以现有治太工程布局为基础,扩大引江济太工程,增加引江入湖水量,完善并扩大太湖湖体循环,恢复太湖与长江、周边河网互动,促进水体有序流动,缩短换水周期。  太湖水体的富营养化主要原因是进入湖体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太多,这些元素主要来自工业生产、农业的化肥使用、生活污水、养殖污水排放等。秦伯强说,目前的污水收集只是对于部分集中的工业点源污染,城市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处理,大量的其他分散的企业、城乡居民、养殖污水,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等尚未实现收集处理。蓝藻一时难除,无锡想到的办法除了及时打捞,还有开辟第二水源地。2008年12月,长江引水锡澄供水工程二期通过验收,长江水覆盖到了全市所有地方,标志着全市人民都能喝上长江水。  2014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2013年修编)》全文,拟投资1164.13亿元,用于太湖流域污染治理。城乡污水与垃圾处理是太湖治理投资重点,面源污染治理上升为主要矛盾,投资金额较原方案增加67.66%。在城乡污水与垃圾处理、面源污染治理、工业污染源治理、管网建设等方面均做出了明确的规划。  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曾经和日本专家共同制订了太湖治理方案,当时的估算,如果要把太湖的水质水平恢复到上世纪80年代初的水平,要花费2500亿元。他们主要是参照日本琵琶湖的治理经验,日本的投入相当于1800亿元人民币,花了30余年,蓝藻才基本消失。  2500亿元的投资,包括了对湖体本身和整个流域的治理以及污染源的搬迁。刘树坤说,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的话,大概需要5000亿元。“只在湖里做文章是无法解决问题的,解决太湖的问题要用十八般武艺。现在是水污染的势头基本控制住了,也就是把恶化的势头减慢,还没看到开始好转。”[

  • 【转帖】太湖蓝藻水华生成机制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秦伯强告诉记者,从4月初开始,太湖西南部出现成片蓝藻水华。目前,太湖水质呈中度富营养化,已经具备蓝藻水华暴发条件,但蓝藻暴发具体时间、程度还要看未来气象、水文条件。 秦伯强表示,太湖蓝藻水华生成和湖水的营养盐浓度、水温、水位、降水、风向、水流等水文、气象条件密切相关。从太湖目前状况看,湖水中氮、磷等营养盐浓度较高,已经形成“藻型生境条件”,一旦气象、水文条件具备,就会出现蓝藻大规模暴发。 近年来,太湖每年夏天高温时节,都会出现大规模的蓝藻水华。水华形成后,在水流和风向作用下,一般会向岸边堆积,形成厚厚的蓝藻层。这时,一部分蓝藻会被人工打捞,另一部分则自然降解,回归湖泊。等到气温、水文条件再次具备,蓝藻水华又会大规模形成。通常来说,在夏季高温期,这样的过程2个星期就会重复一次。 秦伯强认为,蓝藻水华是湖泊自身释放营养的一种途径,一般不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去年无锡太湖水危机发生,除了气温偏高、水华提前暴发因素外,还有风向条件有利于水华在水厂周边的岸边上堆积,使得蓝藻水华污水团最终污染取水口。 秦伯强说,自去年水危机事件发生后,地方政府已采取了一些措施,在贡湖水厂周围采取了清淤等措施,减少了水华堆积、滞留的条件。水利部门一直在进行“引江济太”,使得贡湖湾的水质明显好于往年。因此,今年太湖出现饮用水危机事件的概率很小。

  • 【分享】谈藻色变,不如退而治污

    来源:珠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 作者:曹永旭 时间:2008年3月6日 2007年,可称为“蓝藻年”,由于当年夏季太湖蓝藻暴发,随后,各地一些湖泊、水库相继遭受蓝藻影响,令人谈“藻”色变。其实,蓝藻种类繁多,且分布十分广泛,遍及世界各地,早就与人类和平共处,长期以来相安无事。 水中的藻类是水生生物分类学的一个大种群,是在水中能够适应悬浮生活,易于在风和水流作用下作被动运动的植物群落,也可称之为浮游植物或浮游藻类。藻类植物具有共同的特性,但在植物体的体型、构造、色素组成等方面有显著的不同,可根据这些特征进行植物分类,藻类可分成几类,每类在分类学上为一个“门”,藻类分门的主要依据是它们所含的色素和植物体的形态、构造,一般将淡水藻类分成11门,有蓝藻门、红藻门、隐藻门、甲藻门、褐藻门、黄藻门、金藻门、硅藻门、裸藻门、绿藻门、轮藻门等,每一门再分纲、目、科,蓝藻只是其中的一个“门”。蓝藻种类有几千种(或说已知约1500多种),可形成水华的有近百种,其中能产生毒素的有几十种。 藻类植物是生物食物链中最重要的初始环节之一,水中的浮游藻类可直接或间接的作为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饵料,以往认为家鱼不能消化蓝藻,但近来也有蓝藻被鱼体吸收利用的报道,有不少蓝藻还可以直接固定大气中的氮,以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增产。有的蓝藻可作为人们的食品,如著名的发菜和普通念珠藻(地木耳) 等,还有螺旋藻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居各食物之冠。还可从蓝藻中提取胰蛋白酶抑制剂,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等胰腺或胰周感染性疾病,或用于治疗脑气肿及脑缺血等疾病。 在洁净的天然水体中,生存着一定数量的藻类,在生态良好的环境之中,呈现出生物多样性,各种藻类和谐共存,互相制约。由于蓝藻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当湖水遭到严重有机污染,氮、磷等物质的含量超标时,水中的营养状态失去了平衡,再遇上适宜的温度(气温在18摄氏度左右)等条件,蓝藻容易成为优势种,水中的其他藻种受到抑制,相对数量减少,水体中的蓝藻大量繁殖,个体数巨增,造成蓝藻暴发疯长。 藻类的个体大小一般在2~200微米,肉眼难以看到,需用显微镜才可以分辨,在自然水体中,当其大量繁殖时,才使水色和浑浊度有所改变,此时人们还不以为然,直到蓝藻疯长,形成大片蓝绿色的藻块或藻的薄层,才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支持藻类疯长的氮、磷等物质,在水中无色无形,数量再多也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水中氮、磷主要来源于人类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排水、家畜排水、.水产养殖和底泥之中: 人类的生活污水中常含有一定数量的氮、磷等营养物,主要是来自人类的排泄物和洗涤剂,生活污水中的氮主要来自人体食物中蛋白质代谢的废弃产物,人体代谢废物中也含有磷,含磷合成洗涤剂的大量使用,使生活污水中的磷含量急剧上升。 工业废水也是水中氮、磷的重要来源,不少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含氮、磷的废水,如焦化厂、化肥厂、石油化工厂、纺织印染厂、制药厂等废水中均含有大量氮,而食品加工、发酵、鱼品加工、化肥、洗涤剂生产、金属抛光等工厂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磷,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经生化处理后,剩余的大部分氮、磷随出水排入河道,也是城市附近水体中氮、磷的主要来源。 农田中施用的氮、磷肥料,除一部分真正被农作物吸收利用外,其余的被土壤吸附,残留和溶于水中,相当部分通过雨水冲淋带入江河湖泊。在农田中施用氮肥的30%,磷肥的5%未能被利用,近年来,由于化肥的大量使用,以及可耕地土壤质量的降低,导致肥料成分容易流失,氮和磷大量进入水体。 饲养家畜家禽的废弃物和排泄物中含有大量氮和磷,如以单位个体计,牛排泄物的污染量约为人体排泄物污染量的4倍,随着雨水的冲刷,大量地进入水体。 水产养殖业的残饵,悬浮物以及鱼类的排泄物,粪便的污染,引起了养殖场和其周围水域的水质,底泥的环境恶化及水中氮、磷含量的增加。 在底泥表层或其上面的新生沉积物中所含的氮、磷,直接或通过底泥粒子间的间隙水等溶入水中,形成二次污染。由此看来,蓝藻并不可怕,作为一个物种也有其存在和生长的理由,可怕的是,人类毫无限制地向水中排放污废水,直到造成蓝藻危害,还在指望老天帮忙。 没有意识到应该限制人类自身的排污行为,只是被动地清除蓝藻和稀释水体,头痛医头,治标不治本,来年很可能暴发更可怕的蓝藻危机。

  • 淡水蓝藻毒素研究进展

    [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6725]淡水蓝藻毒素研究进展[/url]

  • 美国学者发现转基因蓝藻可用于制造化学燃料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月8日(北京时间)报道,最近,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化学家通过基因工程对蓝藻进行了改造,使其能生产出丁二醇,这是一种用于制造燃料和塑料的前化学品,也是生产生物化工原料以替代化石燃料的第一步。相关论文发表在1月7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论文领导作者、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化学副教授渥美翔太(音译)说:“大部分化学原材料都是来自石油和天然气,我们需要其他资源。”美国能源部已经定下目标,到2025年要有1/4的工业化学品由生物过程产生。生物反应都会形成碳—碳键,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利用阳光供给能量来反应,这就是光合作用。蓝藻以这种方式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30多亿年。用蓝藻来生产化学品有很多好处,比如不与人类争夺粮食,克服了用玉米生产乙醇的缺点。但要用蓝藻作为化学原料也面临一个难题,就是产量太低不易转化。研究小组利用网上数据库发现了几种酶,恰好能执行他们正在寻找的化学反应。他们将能合成这些酶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引入了蓝藻细胞,随后逐步地构建出了一条“三步骤”的反应路径,能使蓝藻将二氧化碳转化为2,3丁二醇,这是一种用于制造涂料、溶剂、塑料和燃料的化学品。渥美翔太说,由于这些酶在不同生物体内可能有不同的工作方式。在实验测试之前,无法预测化学路径的运行情况。经过3个星期的生长后,每升这种蓝藻的培养介质能产出2.4克2,3丁二醇——这是迄今将蓝藻用于化学生产所达到的最高产量,对商业开发而言也很有潜力。渥美翔太的实验室正在与日本化学制造商旭化成公司合作,希望能继续优化系统,进一步提高产量,并对其他产品进行实验,同时探索该技术的放大途径。

  • 怎么样去除植物里面的色素呢

    我做的是药物代谢分析,用甲醇和水做的提取,按理来说,甲醇溶解的是的我的药物的原样,水溶解是的我药物的代谢物,但是溶液里面植物色素太多,旋转蒸发的时候老是爆沸,冲上去,所以想在旋蒸前面去下植物色素,刚用石油醚萃取了一下,叶绿素提取出来不少,但是溶液变成了黄色,应该是叶黄素吧,该怎么样去除啊?

  • 【转帖】专家称太湖蓝藻已成常态 呼吁民众理性看待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0日01:40 新京报   据新华社电 近日,太湖再次发生蓝藻的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甚至引起了部分群众不必要的惊慌。对此,专家呼吁,要理性看待太湖蓝藻,采取科学的措施积极治理,不必恐慌。  蓝藻是存活在地球上三十五亿年的生物,并不是污染的特定产物。对此,长期研究太湖的中国环科院湖泊基地负责人金相灿教授认为,太湖目前水质处于劣五类,主要是总氮超标,营养状态为轻度和中度,水体水质仍处“藻型生境条件”状况,这是一个长期形成的生态后果,只要温度、水流和光照等条件适宜,蓝藻水华仍会大规模发生。  专家认为太湖蓝藻已是常态,而非异常状态。这一现象会延续三至五年甚至更长时间,这种状况短时间内无法改变。  事实上,去年三四月份的太湖蓝藻情况远比今年严重。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最新的监测数据表明,今年3月份,太湖水质有所改善。[em0814]

  • 【转帖】巢湖西半湖蓝藻扩至110平方公里 气象卫星实时监测

    新华网合肥7月29日电(记者蔡敏 何宗渝)记者日前从安徽省环保局了解到,气象卫星最新遥感图片显示,巢湖西半湖蓝藻聚集面积扩大至110平方公里。 安徽省环保局水环境保护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巢湖西半湖水质仍为重度污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70;东半湖水质中度污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58。 为紧盯巢湖蓝藻发展动向,安徽省引入气象卫星进行实时监测,并结合人工采样发布蓝藻预警。据最近一次卫星遥感图片显示,25-26日巢湖西半湖北岸、中部有蓝藻集聚,面积为110平方公里。 安徽省环保及气象专家分析,受台风“凤凰”影响,29日后,巢湖地区连续几日午后都将会有短时雷阵雨等明显降水过程,这对巢湖蓝藻进一步爆发有一定抑制作用。 据了解,安徽省气象部门今后将进一步利用卫星获取蓝藻和水体叶绿素等参数的等级、强度、面积,同时做好气温、风向、风速、降水、气压等气象要素测定,为巢湖蓝藻预警提供更准确的预报。 另据了解,合肥市日前成立了巢湖蓝藻防控指挥组和打捞专业队伍,并购置8艘蓝藻打捞船实施机械打捞。巢湖市则购置了2艘吸藻船,负责饮用水源区的蓝藻打捞。

  • 【转帖】中科院研制成功有机污水处理剂 可治蓝藻污染

    新华网合肥6月1日电(记者蔡敏)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离子束生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日前研究出一种有机污水处理剂,均匀加入一杯污水中,3-5分钟即可使氮、磷及藻类絮凝沉淀,再通过磁分离技术,彻底移出污染物,处理后的水体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中科院离子束生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专家介绍说, 这种有机污水处理剂是以粉煤灰等几种无毒无害的工业废料与壳聚糖等材料复配,再加上磁粉等磁性材料,通过物理化学改性,制成粉剂或水剂母料。试验表明:这种水处理剂与富营养化湖水混凝,先产生絮凝物,再伸入磁铁即可吸附移出氮、磷和藻类。 研究人员指出,过去一些水体治理产品只能凝结、沉淀污染物,不能将其移出,时间长了往往再次爆发污染。这项新成果因为加入了磁分离技术,可实现彻底根治氮、磷及蓝藻的目标。 长期以来,湖泊、河流氮磷超标,导致蓝藻过量繁殖的问题一直困扰中国的水污染治理工作。连日来,太湖蓝藻汹涌更引起了全国范围的高度关注。 5月初,安徽巢湖蓝藻暴发,科研人员在岸边搭建简易平台,湖水流经15米沟渠,出水口COD、总磷、总氮和藻浓度比入水口湖水分别下降97.59%、85.28%、60%、99.52%。

  • 【转帖】安徽启动三级预案应对巢湖蓝藻 加强综合治理 建立长效机制

    巢湖西半湖7月18日暴发面积百平方公里以上的蓝藻水华,东半湖沿岸也发现带状蓝藻水华。为此,安徽省要求流域各市启动蓝藻防控应急机制,采取必要措施,确保饮水安全。同时及时把防控预案及具体应对措施报告省委、省政府,以便做好综合决策。  目前,巢湖蓝藻防控工作尚处于应急状态,为确保不因蓝藻暴发而导致水质发黑发臭,确保饮用水安全,安徽省正采取一系列措施及长效机制。首先,加强巢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工业、城镇生活、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加快巢湖污染治理科技攻关,实施巢湖环境生态修复与保护,改善巢湖水环境质量。  建立蓝藻防控工作长效机制。明确省市两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职责,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将蓝藻打捞任务分解到点,落实到人,并把蓝藻应急工作转为常态化管理。建立蓝藻防控预警预报中心。由环保、气象、水利等部门共同承担预警预报分析工作,定期或不定期会商、研究蓝藻防控措施,调度、通报和预报蓝藻防控信息。  加强巢湖饮用水源保护。合肥、巢湖市应尽快设置饮用水源地安全屏障,建立蓝藻应急预案和饮水安全应急预案,完善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机制、问责办法、工作考核及实施意见。在蓝藻暴发期间,实施蓝藻打捞清运及处置,强化自来水深度处理。  为确保饮水安全,巢湖市政府召开紧急会议,启动了《巢湖市城市饮用水源地蓝藻暴发应急预案》三级预案,明确防控措施:立即采取取水口围栏保护措施、根据长江水位情况适时从长江调水、组织力量进行蓝藻打捞、加强巢湖水质及自来水水质监控、加快双桥河区域污水管网建设并加强入河排污企业环境监管等。

  • 五色糯米饭之食用色素

    [font=宋体][font=宋体] [b][size=18px] 五色糯米饭是壮族等许多民族的传统风味小吃。因糯米饭一般呈黑、红、黄、白、紫[/size][/b][/font][b][size=18px][font=Calibri]5[/font][font=宋体]种色彩而得名。选好优质糯米,采来紫蕃藤、黄花或黄栀子、枫叶、红蓝,浸泡出液,分别拌着糯米,然后合而蒸之,不仅色彩斑斓,而且味道香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广西各族人民普遍制作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五色糯米饭五彩缤纷,鲜艳诱人,所用的天然色素对人体有益无害,各有清香,别有风味。[/font][/size][/b][/font][b][size=18px][/size][size=18px][font=Calibri][font=宋体] 食用色素,又称着色剂,是色素的一种,是能被人适量食用的可让食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有颜色的食品添加剂[/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font=宋体]分为合成食用色素和天然食用色素两大类[/font][/font][/size][font=宋体][size=18px][font=宋体]。不管是天然的还是合成的,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font] [font=宋体]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font][font=Calibri]GB 2760-2014[/font][/size][font=宋体][size=18px]中,对其用量和使用范围都有相应规定。只要按规定使用,就是安全的。[/size][/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size=18px] [/size][font=宋体]那么,食用色素都有哪些,我们一起来看看《五色糯米饭之食用色素》的科普视频吧。[/font][/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size=18px] [/size][font=宋体][/font][/font][/font][/b]

  • 【转帖】太湖等水域仍可能爆发蓝藻 无锡将改从长江取水

    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副司长凌江10日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时介绍,由于水质基本状况还没有彻底改变,太湖等水域仍然可能爆发蓝藻。为了解决去年蓝藻大面积爆后导致的水源安全问题,无锡市将改从长江取水供居民使用。针对网友关心的太湖等水域蓝藻爆发问题,凌江解释说,藻类在一定温度、光照作用的条件下,就会大规模的爆发。现在太湖、巢湖已经远远超过了藻类爆发的基本条件,虽然目前采取措施不让任何污染物排入进去,但是蓝藻仍然可能爆发,短时间内不要爆发蓝藻是不现实的。凌江说,“如果太湖还像去年一样大规模爆发藻类,我觉得也是不奇怪的,因为水质基本状况还没有彻底改变,在温度和水温合适的条件下,还会有蓝藻爆发情况。”凌江介绍,巢湖藻类爆发有200年的历史,只是不像现在这么严重。现在治理湖泊的富营养化,主要是控制营养物质。虽然目前努力地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但是控制富营养化是一项很复杂的工程,需要长期的努力。去年太湖等水域蓝藻大面积爆发以后,大规模藻类死亡,导致水溶解氧下降,并散发臭味。在这种情况下,无锡市把在太湖的取水口移开,暂时移到湖中心,短期内解决了饮水安全问题。从长远来说,要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无锡市将改从长江取水供居民使用。

  • 【已应助】乙炔还原法测定蓝藻固氮的文献。谢谢了!

    【序号】:1【作者】:严玉洲;黄有馨【题名】:乙炔还原法测定蓝藻固氮酶活性的技术条件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年、卷、期、起止页码】:1982年08期 【全文链接】:http://epub.cnki.net/grid2008/detail.aspx?filename=JSNY198208007&dbname=CJFD1982

  • 求助:蓝藻中有机污染物的检测方法

    各位做有机物的大侠,最近我们要做蓝藻中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的分析,不知道那位有前处理(萃取)的方法?我查了以下文献,方法很少,几乎没有,谢谢各位的帮助了!

  • 【原创】炒概念式的钙产品,你买来吃过吗?色素+辅料+碳酸钙=螺旋藻氨基酸螯合钙片

    【原创】炒概念式的钙产品,你买来吃过吗?色素+辅料+碳酸钙=螺旋藻氨基酸螯合钙片

    色素+辅料+碳酸钙=螺旋藻氨基酸螯合钙片我常接触药品,了解氨基酸螯合钙补钙效果比第一第二代的钙片好,去药店找过含氨基酸螯合钙的商品不多,店员推荐了金参堂牌的氨基酸螯合钙片,正因为是氨基酸螯合钙,后来我还推荐买给我的父母、外母。该厂家金参堂牌的氨基酸螯合钙片分为儿童型成人型妇女型好几种(如图一)。本人是质量检验员,一次偶然的机会对长期食用的该钙片作了检验,不检验还好,一检验吓我一跳,这钙片竟然名不附实,居然是色素+辅料+碳酸钙=螺旋藻氨基酸螯合钙片!。。。。。。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1/201101192115_275111_1621232_3.jpg惊吓一:氨基酸螯合钙=碳酸钙首先我要了解一下氨基酸螯合钙的化学性质,氨基酸螯合钙是水溶性物质,比食盐的溶解度还要大,所以把氨基酸螯合钙放入水中是马上溶解的,且氨基酸螯合钙遇到酸(比如盐酸)是没有气泡产生的。碳酸钙放入盐酸液中产生气泡(CO2)大家都应该知道的,我无意中放了一粒金参堂牌的氨基酸螯合钙片入盐酸液中,想不到,吱。。。吱。。。冒泡,导入氢氧化钙水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我觉得奇怪了,不应该有的现象哦。我意识到钙片中可能含有碳酸盐物质,出于谨慎,我开始对这种钙片作了一系列的鉴别实验。首先我将本品研成细粉,加水搅拌溶解,发现上清液变为黄绿色溶液,下面有一些白色的不溶物,我再用离心机离心出不溶物,这样反复水洗离心几次,除去水溶性物质,得到一白色不溶物(如图二)。离心后的上清液经焰色鉴别没有钙的砖红色焰色反应,即这钙片中水溶液不含有钙离子。跟着向白色不溶物滴加稀盐酸,吱。。。吱。。。马上产生气泡,白色不溶物渐渐溶解,对溶解液作焰色鉴别,产生明显钙的砖红色焰色反应,证明白色不溶物中含有钙。碳酸钙,我脑海中闪过这个词。天啊,我每天给我儿子吃的螺旋藻氨基酸螯合钙片竟然是碳酸钙片,一种被欺骗的感觉蛹到心头。后用白色不溶物测试了含钙量,经用直接混合酸消化液(硝酸+高氯酸=4:1)测定钙片中全钙量和离心水洗法测定本品的钙含量,结果消化法测得钙含量为217mg/粒,离心水洗法测得钙含量为203mg/粒。考虑离心水洗时可能有损失,离心法测得的钙含量与消化法结果一致。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1/201101192114_275110_1621232_3.jpg由此推断,本品标示以氨基酸螯合钙作为原料投料很有可疑了,水洗离心后,氨基酸螯合钙应随水洗去,白色不溶物不应含有钙的了,而且,消化法测得的是钙片中全部钙元素(包括水溶性和水不溶性的钙)的含量,水洗离心法测得的是水不溶性的钙量,但两种方法测得结果一样,这样算来,金参堂牌氨基酸螯合钙片中氨基酸螯合钙的含量为零。可以得出其投料很可能就是碳酸钙的结论。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1/201101192117_275116_1621232_3.jpg惊吓二:色素+辅料=螺旋藻 我见到上述离心时的上清液为黄绿色溶液,沉淀不溶物为白色,没有发现有黑绿色或蓝绿色螺旋藻。我们知道螺旋藻是一种蓝藻,同我们见到的绿色植物一样含有叶绿素,其粉未颜色为黑绿色或蓝绿色。我想到这钙片标示含有螺旋藻是否有假呢?我做了以后的试验作了一鉴别。用已知的纯螺旋藻粉和该钙片用水和石油醚分别提取色素,纯螺旋藻粉水溶液呈蓝色,该钙片水溶液呈黄绿色(如图三),两种溶液在阳光下放置数天后,纯螺旋藻粉水溶液完全褪色,而该钙片水溶液仍呈黄绿色。纯螺旋藻粉石油醚溶液呈绿色植物一样的绿色(叶绿素),该钙片石油醚溶液呈纯蓝色(如图四)。将纯螺旋藻粉和该钙片放到显微镜下比较,纯螺旋藻粉具有细胞结构和绿色色素物质,而该钙片只有一些矿质物质,没发现有细胞结构和绿色色素物质(如图五)。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该钙片标示含有螺旋藻也是假的。随后我又用薄层色谱对两者成分作了比较,同时用石油醚提取叶绿色进行层析(如图六),结果显示,螺旋藻提取液中具有正常叶绿素a等斑点,而钙片提取液什么也没,从这更印证了显微镜的鉴别,钙片中的螺旋藻只不过是色素罢了。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1/201101192115_275113_1621232_3.jpg后来我又拿了家里的儿童型和成人型的该厂家钙片进行了化验,情况一模一样。真气人,自我儿子出生开始到现在三岁多,我一直信任这个厂家的氨基酸螯合钙片,点知吃的还是普通钙,还是假的!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1/201101192116_275114_1621232_3.jpg该厂家的金参堂牌一系列的螺旋藻氨基酸螯合钙片无论外包装,还是说明书,均称该钙片是第三代钙源,其说明书是这样的:金参堂牌螺旋藻氨基酸螯合钙精选深海无污染的螺旋藻,运用高科技螯合超微细技术,科学配制需成。主要原料为:螺旋藻、[/

  • 【转帖】食用色素与人体健康

    国家有关部门最近指出:“一些地方的市场上金黄的油豆腐、碧绿的青豆煞是耀眼,但这些商品的漂亮色调均非天然自成,而是用合成色素柠檬黄、亮蓝染上的”。 不仅如此,连一些药材如宁夏枸杞、桂圆、虾仁、红枣等也是用合成色素着色。更有甚者,一些儿童食品如豆豆糖、娃娃饼干、果冻之类,乱用滥用合成色素更为普遍。色素的滥用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因此,应对食用色素有正确的认识。食用色素又称着色剂,是一类本身具有色泽,以使食品着色为目的的食品添加剂。按其来源和性质,可分为食用天然色素和食用合成色素两大类。 食用天然色素主要来自动、植物组织或微生物代谢产物。植物色素有β—胡萝卜素、叶绿素铜钠盐、姜黄等;动物色素有虫胶色素等;微生物色素有核黄素、红曲色素等。从化学结构上分,食用天然色素则可分为类胡萝卜素、卟啉类色素、酮类色素、醌类色素,以及β—花青素、黄素类色素等等。此外,食用天然色素还包括一部分无机色素,但一般毒性较大,很少应用。

  • 异戊二烯衍生物色素——类胡萝卜色素(叶黄素、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脂溶性色素,它为许多食品提供红色或黄色色泽。存在于植物的叶、茎、花、根或果实中,自然界中的类胡萝卜素以岩藻黄素(存在于藻类)最多,其次是存在于绿叶中的叶黄素、紫黄素和新黄素,其他的类胡萝卜素如β一胡萝卜素广泛存在于胡萝卜、南瓜、辣椒等蔬菜中:水果、蛋黄、奶油中的含量也较丰富。类胡萝卜素按其组成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胡萝卜素类和叶黄素类。1.番茄红素从结构上来看番茄红素是直链开环结构,无维生素A的功能,具有防癌抗癌作用,主要存在于番茄中。(1)“α-胡萝卜素“α-胡萝卜素分子断裂后可形成一分子维生素A,主要存在于胡萝卜中,其次是番茄。(2)β-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则形成2分子维生素A,并且自然界中三种胡萝卜素以它占多,分布最广。1μg的β-胡萝卜素相当于1.6IU的维生素A。主要存在于胡萝卜中,其次是番茄中。(3)r-胡萝卜素 r-胡萝卜素分子断裂后可形成一分子维生素。2.叶黄素类(Xanthophylls)叶黄素类是共轭多烯烃的加氧衍生物,即在分子中含有羟基、甲氧基、羧基、酮基或环氧基,多呈浅黄、橙、黄等色泽;在绿叶中它们的含量一般比叶绿素多一倍,常见的叶黄素类色素有以下的十几种,它们可以简单地被认为是胡萝卜素类的衍生物。性质:①低浓度呈橙黄色至黄色,高浓度为橙红色;②不溶于水、甘油、丙酮、酸、碱,微溶乙醇和食用油,易溶苯、石油醚;③酸性不稳定,弱碱较稳定,不受还原物影响;④光、热、空气使其色泽变淡;⑤重金属(铁)使其褪色。

  • 【实战宝典】植物样本色素净化问题?

    [font=宋体]链接:[/font]https://bbs.instrument.com.cn/topic/7910759[font=宋体]问题描述:[/font][font=宋体][color=black][back=white]植物样本甲醇水提取后,离心,上清普遍是颜色偏深,色素太多,对这种植物提取样本怎么怎么净化能有效去除色素?目前做过的萃取、过[/back][/color][/font][color=black][back=white]SPE[/back][/color][font=宋体][color=black][back=white]柱([/back][/color][/font][color=black][back=white]C18[/back][/color][font=宋体][color=black][back=white],和[/back][/color][/font][color=black][back=white]GCB[/back][/color][font=宋体][color=black][back=white])效果都不是太理想。[/back][/color][/font][font=宋体]解答[/font]:[font=宋体][color=black][back=white]([/back][/color][/font][color=black][back=white]1[/back][/color][font=宋体][color=black][back=white])除色素的话可以这样,甲醇水提取后,二氯甲烷液液萃取下,过[/back][/color][/font][color=black][back=white]carb-NH2[/back][/color][font=宋体][color=black][back=white]柱,色素就除的差不多了。至于冷冻后有絮状析出,在做茶叶时特别明显,析出物质还有颜色。[/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black][back=white]([/back][/color][/font][color=black][back=white]2[/back][/color][font=宋体][color=black][back=white])[/back][/color][/font][color=black][back=white]SPE[/back][/color][font=宋体][color=black][back=white]目前是比较流行的前处理,也可以采用分散固相萃取模式,提取净化一体化,效果不如[/back][/color][/font][color=black][back=white]SPE[/back][/color][font=宋体][color=black][back=white]。色素单独去除可能造成目标物损失,如果完全把色素去除干净,溶液无色透明的话,目标物回收率会降低。[/back][/color][/font]以上内容来自仪器信息网《样品前处理实战宝典》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