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类胡萝卜素

仪器信息网类胡萝卜素专题为您整合类胡萝卜素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类胡萝卜素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类胡萝卜素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类胡萝卜素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类胡萝卜素话题讨论。

类胡萝卜素相关的资讯

  • 采用Nexera UC对多品种辣椒中类胡萝卜素萃取及组分分离的研究
    背景介绍 辣椒中不仅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并且维生素含量也很丰富,其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很高。类胡萝卜素属于天然产物,对氧、热及光不稳定,易降解或异构化,这也使实验人员在制备提取和分析检测过程中遇到了挑战。 本文介绍了采用岛津Nexera UC全相系统对17种辣椒品种中天然类胡萝卜素萃取并进行组分分析研究。并建立的SFE-SFC-MS/MS方法,对27个化合物进行了快速、高效的提取和鉴定,包括类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酯类和叶绿素。 Nexera UC全相系统_在线SFE- SFC- MS ▶ 全自动化在线样品前处理与分析,可有效预防不稳定化合物的降解,优化分析工作流程,减小定量误差;▶ 实现连续最多达48个样品在线萃取;▶ 低死体积和低脉动背压控制单元(BPR)提高灵敏度。 样品前处理——超临界流体萃取(SFE) 选取17种辣椒品种样品,仅需将每种辣椒样品均质化后导入至密封的SFE萃取容器,其后Nexera UC 即可自动进行样品萃取,无需人工干预。 分析条件• SFE萃取条件流动相:A、CO2;B、甲醇流速:2mL/min时间程序:静态模式(0~3min,10%B)- 动态模式(3.01~4min,0%B)萃取单元温度:80℃BPR压力:15 MPa • SFC色谱条件色谱柱:Fused Core C30,150 mm L.x 4.6 mm I.D., 2.7 μm流动相:A、CO2;B、甲醇流速:0.5mL/min梯度程序:4~6min 0%B,6~21min,0~80%B补偿剂:甲醇(1mL/min)BPR压力:15 MPaMS 获取模式(APCI): SCAN (+)/(-): SIM (+)/(-): MRM (+)/(-) 数据结果及分析 采用在线SFE-SFC-MS/MS方法,共鉴定出19种类胡萝卜素和8种类胡萝卜素脂肪酸酯,(如表1)。且在辣椒物种中首次检测到不同的ε-apoluteinals和4-oxo-apo-β-carotenals。β-citraurin主要存在于C.chinense品种中,所有C.baccatum品种中均未检测到。β-Apo-8' - carotenals在所有C.baccatum品种中均有检测到,且在17个品种中有12个品种均有检测到;而Apo-14' -和Apo-15' -capsorubinal仅在Jalapeno品种中检测到。不同类胡萝卜素素在Habanero Red Savina品种中含量最高。 表1 辣椒样品定性分析结果 辣椒样品分别为:1. Aji limòn Capsicum baccatum、2. Erotic Capsicum baccatum、3. Jimmy Capsicum baccatum、4. Banana Pepper Capsicum annuum、5. Cayenna Impala Capsicum annuum、6. Jalapeno Capsicum annuum、7. Terenzio Capsicumannuum 、8. Calabrian pepper Capsicum annuum、9. Scotch Bonnet Capsicum chinense、10. Habanero Red Savina Capsicum chinense、11. HabaneroFatalii Capsicum chinense、12. Habanero Chocolate Capsicum chinense、13. Naga Morich Capsicum chinense、14. Naga Yellow Capsicum chinense、15. Naga Chocolate Capsicum chinense、16. Trinidad Scorpion Capsicum chinense 、17. Trinidad Scorpion Moruga Capsicum chinense 其中,类胡萝卜素脂肪酸酯主要为Apo -10′和Apo-8′-zeaxanthinal;Apo-10′-和Apo-8′- zeaxanthinal是所有研究品种中最具代表性的类胡萝卜素类酯,而仅检测到Apo-10′-和Apo-8′-zeaxanthinal。Apo-8’-capsorubinal lauric acid仅在Trinidad Scorpion Moruga中检测到。对β-Apo-8' -carotenal和Apo-8' -zeaxanthinal (β-citraurin)进行定量(如表2)。 表2 辣椒样品定量结果(mg/100g) 结论 研究表明,在17种辣椒品种中均存在不同类型的类胡萝卜素和类胡萝卜素脂肪酸酯,可能是由于不同品种中发生不同的主要类胡萝卜素氧化裂解途径所导致。使用岛津Nexera UC全相系统在辣椒品种中检测到不同组分ε-apoluteinas和4-oxo-apo-β- carotenals。Nexera UC体现出了前处理操作简单、提取能力更强,有利于发现常规萃取方式无法发现的“目标物”等显著优势。 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广东省农业标准化协会发布《甘薯中 13 种类胡萝卜素单体物质含量的测定》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
    各有关单位及专家: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等单位提出的《甘薯中 13 种类胡萝卜素单体物质含量的测定》团体标准已完成征求意见稿,为保证团体标准的科学性、实用性及可操作性,现公开征求意见。请有关单位及专家认真审阅标准文本,对标准的征求意见稿(见附件1)进行审查和把关,提出宝贵意见建议,并将意见反馈表(见附件2)于2023年11月25日前以邮件或传真的形式反馈至协会秘书处,逾期未回复按无意见处理。感谢您对协会工作的大力支持!附件1:《甘薯中 13 种类胡萝卜素单体物质含量的测定》征求意见稿附件2:团体标准征求意见反馈表(联系人:钱波;电话/传真:020-85161829;邮箱:gdnybzh@163.com) 广东省农业标准化协会2023年10月26日附件1:甘薯中 13 种类胡萝卜素单体物质含量的测定-征求意见稿.pdf附件2: 团体标准征求意见反馈表.doc
  • 广东省农业标准化协会立项《甘薯中13种类胡萝卜素单体物质含量测定方法标准》项团体标准
    各相关单位:根据《广东省农业标准化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2023年8月21日-8月28日,广东省农业标准化协会对《甘薯中13种类胡萝卜素单体物质含量测定方法标准》团体标准进行了立项审查,经协会技术专家认真研究与审核,上述所申报的团体标准符合立项条件,现批准立项。请制标单位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抓紧组织实施,严把标准质量关,切实提高标准编制的质量和水平,增强标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同时欢迎与立项标准有关的高校、科研机构、相关企业、使用单位等加入该标准的起草编制工作。有意参与标准起草工作的请与协会秘书处联系。特此公告。联系人:钱波 电 话:020-85161829 电子邮箱:gdnybzh@163.com 广东省农业标准化协会2023年8月28日2023.8.28-粤农标协字〔2023〕38号广东省农业标准化协会关于《甘薯中13种类胡萝卜素单体物质含量测定方法标准》项团体标准立项的公告.pdf
  • 宁夏化学分析测试协会立项《枸杞原浆中类胡萝卜素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等6项团体标准
    各相关单位:根据《宁夏化学分析测试协会团体标准制定程序》的有关规定,由宁夏回族自治区药品检验研究院申请的《枸杞原浆中类胡萝卜素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等6项团体标准,经我会评审,符合立项条件,现批准立项。请起草单位按照要求,严格把控标准质量关,切实提高标准制定的质量和水平,增加标准的适用性和实效性,按期完成标准编制的相关工作。联系人:张小飞电话: 13995098931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新田商务中心413室邮箱:1904691657@qq.com 宁夏化学分析测试协会2024年4月15日2024团标立项公示4.15_1866.pdf
  • 【超临界流体实战】 —— 如何快速高效提取分离天然产物—β -胡萝卜素
    超临界流体色谱系统Nexera UC岛津提供基于超临界流体色谱系统Nexera UC搭建的Online SFE-SFC-PDA联用系统,采用超临界CO2流体作为萃取溶剂,在避光、无氧的环境下进行超临界流体萃取前处理, 可以大大缩短前处理萃取时间,减少有机溶剂使用量,并防止β-胡萝卜素在分析过程中的降解及异构化。 实现全自动化在线前处理分析传统皂化前处理方法与Nexera UC方法对比 传统皂化前处理:按照GB/T 5009.83-2016《食品中胡萝卜素的测定》规定的试样处理方法进行样品预处理。其中,皂化法作为脂溶性化合物前处理的典型方法,人工操作繁琐,需耗费近1小时。Nexera UC方法:将市售胡萝卜(匀浆)和市售胡萝卜汁样品与1g脱水剂混合,装入SFE萃取罐中,仅需5分钟即可完成样品前处理,人工操作步骤大大减少。且整个前处理过程中是在避光无氧环境下进行萃取,有效避免β-胡萝卜素等不稳定化合物的降解。 SFE多次萃取,大大提升回收效率 分别对同一萃取罐进行4次online SFE-SFC-PDA分析。每次分析得到的峰面积与4次分析得到的峰面积的总和的比值即为该次分析对应的萃取效率。 表1 食品中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的萃取效率 (n=3) 表2 加标回收率(n=5) 实现高效分离图1 胡萝卜和胡萝卜汁样品色谱图 表3 β-胡萝卜素含量实验结果表明:采用SFE-SFC联用系统测试的结果接近营养成分表中的数值。验证了采用超临界色谱技术分析β-胡萝卜素的可行性。 结论 岛津Nexera UC系统建立了检测食品中β-胡萝卜素含量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实现了样品前处理(SFE)和样品分析(SFC)的在线联用技术,自动化程度高,大大简化了样品的前处理过程,萃取效率高,重复性好,节省有机试剂和操作时间等特点。该方法为生产行业、检验行业及相关部门提供了参考。 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国家标准《饲料中β-阿朴-8′-胡萝卜素酸乙酯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征求意见稿
    国家标准计划《饲料中β-阿朴-8′-胡萝卜素酸乙酯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由 TC76(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要起草单位 贵州省兽药饲料检测所 。附件:国家标准《饲料中β-阿朴-8′-胡萝卜素酸乙酯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征求意见稿.pdf国家标准《饲料中β-阿朴-8′-胡萝卜素酸乙酯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编制说明.pdf
  • 你眼里的西红柿,在拉曼看来只不过是番茄红素罢了
    p  strong你眼中的红色/strong/pp  最近德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和HPLC相比,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可以更好地研究食物中的类胡萝卜素和微量元素。/pp  抗氧化剂对人类健康是否真的会有益处呢?这个争论到现在依然存在,尤其是人们认为遵循水果和蔬菜中高度着色色素膳食补充元素可以对人体有积极的作用。西红柿富含的番茄红素当中含有大量的红色素,人们认为这种化合物总体来说对人体有益处,尤其是食用大量的西红柿可以预防前列腺癌的发生。/pp  来自德国耶拿大学的科研人员在Analyst杂志上发表了一片文章帮我们弥补了关于番茄红素和其他类胡萝卜素的知识。尽管我们对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的了解很多,但是对于植物相中的这些化合物却知之甚少。因此他们借助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SERS)寻找这些植物当中类胡萝卜素的差别。/ppstrong  关于摄入量/strong/pp  科研团队建造了一种模拟矩阵,简单的将两种特定比例的类胡萝卜素混合,之后使用电子束曝光SERS有源衬底和488纳米激励源进行样本的探索。他们从真实的番茄植株中提取类胡萝卜素并对其进行了测量,然后使用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他们将使用SERS方法得到的样本与HPLC测量得到的提取物进行比较。大多数番茄样本通过HPLC和SERS两种方式得到的结果之间找到了一致性。/pp  之所以说这种技术及其重要,是因为尽管现在科学家已经掌握了600多种已知的类胡萝卜素,但是仅仅有50%会出现在人们的日常饮食当中,而且在这50%当中仅有很少一部分类胡萝卜素可以从人体的血浆当中检测到,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α和β胡萝卜素、β隐黄素、番茄红素,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如果这些化合物真的对人体有益,那么我们好像真的缺少这些化合物的摄入。/pp  通过代谢活动,一些类胡萝卜素是形成维他命A的维他命原,但一些类胡萝卜素有自己的氧和自由基清除性能。如果来自鱼油、动物肝脏和蛋类食物的维他命不能总是满足我们对此类维生素的需求的话,那么我们的发现就会显得非常重要。番茄红素本身,5或6类胡萝卜素通常在血浆中可检测到,他们是最有效的中和活性氧。在癌症扩散期间,中和活性氧可以有效的组织或减少癌症细胞的扩散。而吸烟和酗酒对身体造成的不利影响据说是因为摄入过量的类胡萝卜素所引起。/ppstrong  让我们取悦SERS技术吧/strong/pp  因此从健康饮食的角度,我们必须保持饮食规律的平衡,为了达到这种平衡我们必须拥有关于我们所食用食物的成分和质量的详细信息。研究团队指出,HPLC是衡量食物中所含物质的“黄金标准”分析技术。但是HPLC技术不仅复杂缓慢而且费用昂贵,而SERS技术却可以提供区分现实世界样本中类胡萝卜素的优势。使用HPLC技术和SERS技术对不同成熟程度的番茄进行的测试结果之间达成了很好的一致性,这也为SERS技术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奠基。/ppbr//p
  • 【瑞士步琦】在线近红外实时监控维生素类饲料添加剂的品质
    实时监控维生素类饲料添加剂的品质维生素类饲料添加剂主要是由化学合成来生产。快速而准确的检测其中的维生素如β—胡萝卜素含量和水分含量,对于节约企业生产成本,减少产品次品率,提高产量有着重要的作用。1介绍在维生素类饲料的生产过程中,首先将工业原料按配方进行配比调制,形成了维生素溶液,然后经过喷雾干燥将维生素溶液变成颗粒状的样品,然后经过三层筛选,形成标准化的粒径,最后将不同维生素含量的产品进行混合,将最终的维生素含量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如 10.0-10.5%,水分 6-8%。因此,产品的主要组成是类胡萝卜素,水分,和淀粉底物等。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需要严格控制在 10-10.5 的水平,而水分含量太低会导致原料的浪费,因此最重要的指标是类胡萝卜素和水分。然而,用户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无法实时调整类胡萝卜素和水分的含量,只能将产品先生产出来,然后等待传统分析的结果后,再将含量高低的产品进行混合,最终达到相应的含量标准。将 BUCHI NIR-Online 安装在喷雾干燥之后和过筛后的位置,能在3秒内测出维生素的含量和水分,且多个参数同时的连续的监控。用户依据实时结果,能实时控制产品的含量至标准范围,从而混合步骤可以省略,且平均结果比取样的某一点的结果更有代表性,因此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产品的次品率。2配置BUCHI NIR-Online 在线近红外 X-Three波长范围:400-1700 nm(检测类胡萝卜素必须)测量方式:漫反射▲安装示意图3结果已经证明 BUCHI 在线近红外能快速准确的测定维生素类饲料添加剂的各个成分:表1:模型参数参数范围(%)偏差β-胡萝卜素7.8-11.80.22水分5.9-8.90.14结果证明步琦在线近红外能够准确的分析产品中的多个指标。在线分析手段提供了实时的结果,能保证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减少次品率,实时的水分控制,节省了企业成本,并节省了品控的工作量和试剂消耗,降低了人员成本。
  • 官方公布调查结果 “黄金大米”疑云揭开
    12月6日,中国疾控中心、浙江省医科院和湖南省疾控中心联合发布关于“黄金大米”事件的调查结果,揭开了长达3个月之久的“黄金大米试验”疑云。  当事人提供虚假信息  2012年8月,美国塔夫茨大学汤光文等在《美国临床营养杂志》发表了题为《“黄金大米”中的β—胡萝卜素与油胶囊中β—胡萝卜素对儿童补充维生素A同样有效》的研究论文,引起社会关注(见本报9月5日四版《“黄金大米试验”疑云调查》)。论文主要作者为美国塔夫茨大学汤光文、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胡余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荫士安和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王茵。其他3位作者为杰拉德戴罗尔、米切尔格鲁萨克、罗伯特罗素。  卫生部和浙江省、湖南省有关方面高度重视,责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和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进行了调查。  为查清确切事实,中国疾控中心派人赴美国塔夫茨大学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下称NIH)调查。根据塔夫茨大学有关规定,单一试验项目的伦理审查应每年重审,项目内容如有变化应重新进行审查。2008年,汤光文在伦理审查重审未完成前,即在衡南县开始了试验。美国塔夫茨大学也正在对试验涉及违反伦理道德的问题开展调查。  调查发现,2008年7月,在有关部门获知美国塔夫茨大学在我国开展“黄金大米”试验的信息,进行询问调查时,当事人谎称研究工作还没有进行,但实际上现场工作当时已经结束。在本次调查中,荫士安、王茵等提供虚假信息,严重干扰、妨碍了调查工作。  项目实施时,汤光文、荫士安和王茵作为项目负责人,始终没有告知当地主管部门和项目承担单位开展的是“黄金大米”试验 在与学生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时故意使用“富含类胡萝卜素的大米”这一表述,刻意隐瞒了使用 “黄金大米”的事实。  美方私带“黄金大米”入境 25名儿童每人食用60克,家长未完全知情  2002年12月,美国NIH糖尿病消化道和肾病研究所批准,美国塔夫茨大学汤光文主持“儿童植物类胡萝卜素维生素A当量研究”项目。荫士安是项目申请成员之一。项目内容是研究菠菜、金水稻(俗称“黄金大米”)和β—胡萝卜素胶囊中的类胡萝卜素在儿童体内的吸收和转化成维生素A的效率。  2003年9月,荫士安以课题中国部分项目负责人的身份,与浙江省医科院签订了美国NIH课题合作协议书。2004年8月,塔夫茨大学与浙江省医科院签订合作研究协议备忘录,合作项目负责人是汤光文,中方负责人是荫士安和王茵。  2008年,该项目被转移至湖南省衡南县,与荫士安在该地开展的国内项目“植物中类胡萝卜素在儿童体内转化成为维生素A的效率研究”合并进行。中国疾控中心营养食品所和浙江省医科院分别与湖南方面签订了合作协议书,但未明确告知实验将使用转基因大米或“黄金大米”。  2008年5月20日至6月23日,含“黄金大米”试验组的试验在江口镇中心小学实施。试验对象为80名儿童,随机分为3组,其中1组25名儿童于6月2日随午餐每人食用了60克“黄金大米”米饭,其余时间和其他组儿童均食用当地采购的食品。  “黄金大米”米饭系由汤光文在美国进行烹调后,未按规定向国内相关机构申报,2008年5月29日携带入境。6月2日午餐时,汤光文等人将加热的“黄金大米”米饭与白米饭混合搅拌后,分发给受试儿童食用。  2008年5月22日,课题组召开学生家长和监护人知情通报会,但没有向受试者家长和监护人说明试验将使用转基因的“黄金大米”。知情同意书,仅发放了最后一页,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在该页上签了字,而该页上没有提及“黄金大米”。  2008年6月2日,塔夫茨大学伦理审查委员会通过了对NIH项目中文版知情同意书的伦理审批,而项目负责人未按规定,5月22日提前开展了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工作。塔夫茨大学于2008年批准的该研究知情同意书中未提及试验材料是“转基因水稻”,只是称为“黄金大米”。  2003年11月,浙江省医科院伦理审查委员会通过了美国NIH项目的伦理审查。2008年项目现场工作转到湖南后,项目负责人未按规定再次申请伦理审查,王茵根据荫士安提供的材料,私自加盖公章以浙江省医科院的名义向汤光文出具了英文版“2003年的伦理审查结果仍然有效”的证明。  中方当事人受到处分  根据相关规定,荫士安被撤销中国疾控中心营养食品所妇幼营养室主任职务,技术职称从二级研究员降至三级,三年内不得主持科研工作,取消博士生导师资格,撤销党内职务 王茵被撤销保健食品研究所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室主任职务、保健所毒理室主任职务,取消二级研究员推荐资格,取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资格和院伦理委员会委员资格,三年内不得参与职称晋升评委会工作,给予党内警告处分 胡余明被撤销湖南疾控中心主任助理、科主任职务,给予党内警告处分。  中国疾控中心、浙江省医科院和湖南省疾控中心表示对此次事件造成的不良影响深表歉意,并将以此为戒,进一步加强科研项目过程监管,完善内部规章制度,加强法律法规、科研诚信、职业道德和医学伦理教育。  衡南对受试学生开展心理辅导  在获悉“黄金大米”事件调查结果后,湖南衡南县成立工作组,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心理辅导,由卫生部指派的一批心理学专家也已经抵达衡南,开始对受试学生和家长开展释疑解惑和心理辅导。应受试学生家长要求,衡南为受试学生联系了体检医院,学生可自愿进行体检,并有相应补贴。
  • 新品发布悌可光电推出欧美伽光学无人机专用滤光片
    近日欧美伽光学推出针对无人机专用滤光片。随着人工智能、传感技术和控制系统的技术的成熟,近年来无人机行业飞速发展。从传统的娱乐航拍,迅速发展出农业植保,测绘,智能电力检测、外卖快递等,行业也由消费电子扩展至智慧农业、石油与天然气,水利,林业、快递运输多个领域。 举例农业用检测滤光片:在现代农业中,无人机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专为农作物测绘而设计的无人机滤光片成为农田管理的得力助手。这款产品配备了专用光学滤光片,飞行高度和相机透镜的精妙搭配保证了获取清晰高效的农田数据,让监测和分析变得如此轻松。滤光片选取最佳波长,根据作物光谱反射率,可以匹配任何品牌的无人机,帮助用户精准监测作物生长状态,健康状况一目了然。现在我们来看看 用于农作物检测的滤光片示例下面的滤光片示例通过使用4个单独的滤光片/相机组合来计算作物的NDRE值,并计算NDRE的比率。这里涉及到的特定波段的比率和差异可以用于许多植物指数的计算。 农作物监测滤光片——红色波段(red)在叶绿素A/B重叠区域的中心,而红色边缘波段(red edge)在反射率曲线的上升边缘的中心。 优化用于农作物监测的光谱性能如何选取最佳波长的滤光片,取决于你所监测的作物的光谱反射率,以及在健康(和患病)植物中存在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的比例。不仅每种健康植物类型都有独特的色素比例,且当植物受到压力时,这些色素的比例也会发生变化。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在压力期间都会上调——这就是为什么当作物干燥或受到压力时,叶子会变成黄色、红色或棕色。农作物无人机监测的注意事项1.光源—由于通常使用太阳作为光源,所以光强度可能随云层的变化而变化。云、雾霾和尘埃也会影响太阳光谱的光谱分布,优先散射较低的波长。虽然光谱变化不是造成误差的主要因素,但测量系统需要一个中性(即白色)反射的测试目标进行校准,以获得最佳的测量结果。 2.信号来源植物中常见的色素包括主要的叶绿素A和B,它们赋予植物绿色,但也包括不同数量的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反射光谱在波长被吸收的位置下降。反射率信号-水合作用、叶绿素含量和其他色素含量(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的组合会影响植物反射率的光谱。在压力的作用下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表达上升,叶绿素表达下降,将使作物变黄和棕色。同时也会反应在反射率光谱和植物指数上。热成像-可以用来制作在9-14微米波长范围内的作物的温度分布图。水合作用和蒸腾作用良好的植物比那些干燥和热胁迫的植物更冷。阳光不是测量的严格必要条件,但它可以与反射率同时进行,因为可以探测到红外波长。3.无人机的飞行高度和相机上的透镜-决定了图像的视野和分辨率。高度和视场还决定了信号进入成像滤光片的入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加,滤光片的响应区域通常会转移到更低的波长,边缘也变得不那么陡峭。4.光谱滤光片-一般通过对应的带通滤光片:蓝色、绿色、红色、红色边缘和近红外进行标准化差异(示例如下)。另一种选择是使用线性可变带通滤波器,它的带通随滤光片一维方向的变化而变化,可以提供类似“彩虹”的滤光效果。这种滤光片在相机上产生光谱,从而实现高光谱成像。这款无人机农业用检测滤光片的推出,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全新的技术。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无人机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农业检测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的农田管理工具。无人机滤光片的问世,不仅提升了农作物监测和分析的精准度,也使农业生产更加智能化、科技化。可以通过使用这款滤光片,及时了解农田的情况,有效掌握作物的生长情况,为农田的精细化管理提供重要依据。欧美伽光学提供多种无人机适用类型滤光片详细请咨询!
  • 中国CDC否认参与组织转基因“黄金大米”人体试验
    中国疾控中心5日晚发表声明回应“黄金大米”事件,否认了参与组织转基因“黄金大米”人体试验的传闻,称相关研究员表示对是否使用了“黄金大米”不知情,此事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国际环境组织“绿色和平”近日发布消息称,美国塔夫茨大学选取中国湖南衡阳某小学学生做转基因“黄金大米”的人体试验。该项研究结果形成的论文《黄金大米中的β-胡萝卜素与油胶囊中的β-胡萝卜素对儿童补充维生素A同样有效》发表于《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文中提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妇幼营养室在该试验中组织研究和收集样品。  中国疾控中心网站5日晚刊出回应文章说,该论文的第三作者荫士安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研究员。营养食品所调查所获的情况如下:  一、发表的文章是来自美国塔夫茨大学申请到的美国NIH项目“儿童植物类胡萝卜素维生素A当量研究”。该研究项目是美国塔夫茨大学与浙江省医学科学院于2004年9月签署的,研究内容是研究菠菜、黄金大米和β—胡萝卜素胶囊中的胡萝卜素在儿童中的吸收和转化成维生素A的效率。文章发表前,荫士安研究员收到了《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的论文发表通知,他签字同意发表。  该项目通过了美国塔夫茨大学和浙江省医学科学院伦理审查委员会的审查。该研究项目的负责人是美国塔夫茨大学的汤光文博士,中方负责人是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的王茵研究员,荫士安研究员以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客座研究员的身份作为协助研究者参与,具体负责现场工作。营养食品所没有与该课题合作各方签订合作协议。  二、荫士安研究员负责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名称为“植物中类胡萝卜素在儿童体内转化成为维生素A的效率研究”,课题执行日期2006年1月-2008年12月,此项课题的研究内容仅涉及稳定同位素标记的菠菜中类胡萝卜素转化效率研究,没有转基因大米的研究。在研究实施过程中,增加了现场协作人员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王茵研究员。另外,参加的单位还包括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衡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中所用的稳定同位素标记的菠菜由美国塔夫茨大学提供,并由美国塔夫茨大学汤光文博士于2008年5月从美国携带到湖南衡阳现场。  此项研究设计通过了中国疾控中心营养食品所伦理审查委员会的审批,课题组与参加试验学生的家长均签订了知情同意书。该课题现场工作于2008年5月在湖南衡阳市衡南县江口镇中心小学进行,挑选了该校80名6至8岁儿童,按血清维生素A含量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半数分别给予氘标记菠菜或氘标记纯品β-胡萝卜素。现场工作完成后,按照样品出国的审批手续,血液样品被送往美国塔夫茨大学进行检测。  三、据荫士安研究员介绍,考虑其负责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与美国塔夫茨大学汤光文博士负责的美国NIH项目均有菠菜中类胡萝卜素转化效率研究内容,故将2个项目的现场工作合并在一起进行。营养食品所在调查中经过比对,荫士安研究员提供的受试者名单与《儿童植物类胡萝卜素维生素A当量研究》的研究对象基本一致。  四、关于美国塔夫茨大学汤光文博士负责的美国NIH项目研究中是否使用了“黄金大米”,荫士安研究员表示不知情。  据介绍,为尽快弄清事实,中国疾控中心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正展开进一步调查。由于涉及多家单位,营养食品所正积极和有关方面协调、沟通,进一步查对、核实有关情况,并将及时公布调查进展。
  • 荫士安牵头项目被删 合并试验说法存疑
    “黄金大米”儿童试验的调查在艰难推进,渴望真相的公众,仍在等待谜团解开。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荫士安的说法存在造假嫌疑,他所称的“合并试验”实际上早在2007年已经有过试验结果。  就在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蹊跷删除由荫士安牵头负责的编号为30571574的项目,而该项目正是卷入“黄金大米”试验风波的项目。  5年前已有试验结果  9月10日,中国疾控中心公布了“黄金大米”事件的最新调查结果。中国疾控中心表示,荫士安研究员负责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名称为“植物中类胡萝卜素在儿童体内转化成为维生素A的效率研究”(项目编号:30571574)。课题执行日期为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课题的研究内容仅涉及稳定同位素标记的菠菜中类胡萝卜素转化效率研究,没有转基因大米的研究。  荫士安表示,考虑其负责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与美国塔夫茨大学汤光文博士负责的美国NIH项目均有菠菜中类胡萝卜素转化效率研究内容,故将2个项目的现场工作合并在一起进行。  然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一篇《学龄儿童体内植物源性胡萝卜素转化成维生素A的效率研究》论文发现,荫士安早在2007年9月就已经署名发表了这篇论文。论文表示,该课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正是30571574。  据中国疾控中心公布的初步调查结论表示,“(编号为30571574)课题现场工作于2008年5月在湖南衡阳市衡南县江口镇中心小学进行。  然而,《学龄儿童体内植物源性胡萝卜素转化成维生素A的效率研究》这篇论文却称,试验选取的浙江某农村小学7~9岁儿童32名,受试儿童前7天每天午饭及晚饭两组分别补充氘标记菠菜 (美国塔夫茨大学提供)及胡萝素油胶囊,并在试验后采集静脉血测试,以计算菠菜及纯品油胶囊中胡萝卜素的转化效率,并最终得出了试验结论。也就是说,这个课题的试验现场在浙江。  在已经得出试验结论的情况下,是否是荫士安在2008年又将同样的试验搬到了湖南重复进行?如果是重复进行,其目的是什么?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9月10的声明,荫士安在湖南的试验分为两组,每组40人。而汤光文的“黄金大米”试验论文却称,试验分为三组,每组12人。研究对象、统计完全不同。两个试验如何合并?  在湖南进行的“黄金大米”试验中,荫士安是否为配合汤广文而进行了重复的试验研究,目前仍不得而知。  蹊跷的30571574项目  此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网站上,查询到“植物中类胡萝卜素在儿童体内转化成为维生素A的效率研究”(项目编号:30571574)的相关信息并做了保留。信息显示,该项目获批金额为33万元。  然而,昨日当记者再去查询该信息时,却发现这一项目已经被悄然删除。相关资料已荡然无存,无论查询项目名称,或项目编号,或试验负责人荫士安,均无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网站上检索到这一项目。  随着记者的调查逐步推进,更多疑问浮现出来。  在湖南省疾控中心毒理科的网站上,记者却发现,该科2010年一个通报称,由荫士安负责、湖南省疾控中心研究员胡余明为第二负责人的“植物中类胡萝卜素在儿童体内转化成为维生素A的效率研究”获得立项。  湖南省疾控中心的网站还显示,由该中心毒理科执行的该课题,于2011年5月在衡阳市衡南县正式开展,并配发了两张小学生集体进餐的图片。  而关于2010年才立项的课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官方网站上,同样检索不到。  同一研究课题,为何在2010年再次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给予的资金资助是多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否进行了有效监管?荫士安的项目,并入美国试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否知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何将按规定进行公开的,并且已经结束的试验课题从数据库里删除?  记者带着这些疑问致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办公室宣传处,该处负责人表示,需要领导看过采访题纲才能处理。传真采访题纲后,记者再次致电该部门,负责人表示,领导出差无法接受采访。  截至发稿,记者仍未收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答复。
  • 未来农民可能会用拉曼光谱仪来衡量西红柿的成熟度
    p  当西红柿成熟时,它们的颜色会从绿色逐渐转变成橙色、红色。评估西红柿何时成熟基本上是用肉眼完成的,会有些主观。不过,多亏了西班牙巴斯克大学科学家进行的一项研究,农民可能很快就有机会使用激光设备来衡量西红柿的成熟度。由Josu Trebolazabala带领的一组研究人员尝试利用便携式拉曼光谱仪来衡量西红柿的成熟度。/pcenterimg alt="raman-spectrometer-tomato-ripeness-1.jpg" src="http://cms-bucket.nosdn.127.net/catchpic/b/be/be759f3ec2990c955fa8c15e4b49006b.jpg?imageView&thumbnail=550x0" width="550" height="310"//centercenter /centerp  拉曼光谱仪能非破坏性地通过在物体上照射激光来确定物体的组成,然后分析该物体分子散射光的方式。虽然更大的拉曼光谱仪能提供更精确的数据,但研究人员发现便携式型号提供的数据也足够准确,可用于测量西红柿的成熟度。/pp  Trebolazabala表示:“当西红柿还是绿色时,主要的色素是叶绿素(因此是绿色的),另外外面还有一层角质层蜡。一旦颜色变成橙色,就可以观察到不同类型的化合物 类胡萝卜素化合物被激活。西红柿逐渐获得营养,直到达到最佳点。换句话说,即番茄红素(红色类胡萝卜素)处于其最高水平。之后,西红柿过熟时, 开始失去其类胡萝卜素含量。/pp  据报道,该技术还可被用于评估在成熟时会改变颜色的其他食用植物,研究人员目前已在南瓜上成功测试。/pp  这篇研究论文最近在发表在《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A:Molecular and Biomolecular Spectroscopy》杂志上。/p
  • “第三届国际拉曼前沿技术高端论坛” 回顾之生命科学领域
    2015年5月6-8日,HORIBA科学仪器事业部与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主办了第三届国际拉曼前沿技术高端论坛(RamanFest 2015),主题为SERS/TERS新技术及拉曼光谱在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中的热点应用。 第三天的主题为生命科学,美国每年会将50%左右的科研经费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科学院2000余名院士中约一半属于生命科学领域;民间投资多的工业之一就是现代生物制药业……伴随着行业的发展,拉曼光谱技术在生命科学中也已崭露头角,越来越多的人将这种分子指纹光谱技术应用于错综复杂的生命科学领域,如医学诊断、细胞及微生物等研究。交叉研究带来新视角 传统的拉曼光谱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会遇到一些瓶颈,可一旦对其进行创新性地开拓或学术界的交叉研究,便可获得很多前所未知的信息。 此次会议,专家们就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颖的视角,相关主题有:如何将拉曼用于单细胞的分选,及准确区分生物表型之间的差异;利用SRS受激拉曼技术研究细胞及活生物体的动态成像过程;通过高光谱受激拉曼成像技术快速无损地监测活体生物组织代谢中间产物,以及微秒级拉曼光谱成像技术在获得老鼠皮层中维生素E的分布、乳腺癌组织原位成像的应用;通过开发出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纳米结构,实现对拉曼信号的增强,并将其应用于生物分子检测以及细胞成像中等。?在提问环节,大家显得非常踊跃 这些充满新视角的研究让大家非常着迷,可能不久的将来,本次报告中的很多应用前景就会出现在我们身边。拉曼技术助力新发现 植物合成类胡萝卜素进行光合作用已为大家所熟知,但是动物能合成该物质及进行光能捕获吗?来自法国的研究小组利用共振拉曼光谱技术,发现在昆虫(豌豆蚜虫)中能合成类胡萝卜素,可进行光能的捕获、合成ATP,并证实了蚜虫合成类胡萝卜素的遗传基础。不同研究方向间的交叉学习让大家对拉曼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除了以上这些应用,拉曼光谱还可用于医学诊断、刑侦检测等,美国学者分享的一种基于拉曼技术开发的诊断方法,就可以快速无损地筛选阿尔茨海默高发人群。 生命科学作为本届RamanFest的压轴主题,是因为它充满着想象力和发展空间,而RamanFest的意义就在于将这些新热的研究动态呈现给大家,给大家创造一个自由的学术交流平台,通过彼此间的交叉学习,不断去缔造一个个科研成就。主讲嘉宾名单www.horiba.com/cn/scientific/news-events/events/2015-raman-fest/speaker关于RamanFest每年一届的国际拉曼前沿技术高端论坛(RamanFest)旨在为拉曼领域的广大学者与研究者提供一个共同探讨新技术及应用的交流平台。前两届分别在法国里尔科技大学、美国哈佛大学举办,2015年,RamanFest来到了中国厦门大学。关注我们HORIBA光谱学院:www.horibaopticalschool.com邮箱:info-sci.cn@horiba.com微信二维码:
  • 中国疾控中心疑涉利用儿童做转基因大米试验
    美国大学承认用中国儿童做转基因大米试验  近日,网上传出美国科研机构利用中国儿童进行转基因大米试验,引发了高度关注和争议。试验领导者、美国塔夫茨大学华裔教授唐广文通过校方发言人对此事给予了书面回应,承认对湖南72名儿童试吃“黄金大米”,强调试验经过中美双方有关机构批准。  唐广文论文还提到,实验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妇幼营养室组织研究和收集样品。直到昨天,中国疾控中心仍未回应。  美方论文称黄金大米来自美国  8月31日,有网文称,美国一专业网站刊登的论文透露,美国塔夫茨大学一科研机构2008年在湖南省一所小学进行过转基因大米(黄金大米)人体试验,该网文随即在国内外引发强烈关注。  记者了解到,8月1日,《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网站发表了一篇名为《黄金大米中的β-胡萝卜素与油胶囊中的β-胡萝卜素对儿童补充维生素A同样有效》的论文。  论文称,为了比较儿童摄入“黄金大米”、菠菜和β-胡萝卜素油胶囊对补充维生素A有何不同,美国塔夫茨大学、湖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浙江医学科学院等工作机构的研究人员2008年共同在湖南省的一所小学进行试验,针对的是6到8岁的健康的在校小学生。  论文同时称,研究所用材料——黄金大米和菠菜都是在美国生产、处理和蒸煮,然后冷藏运至中国实验所在地加热后供小学生食用。  论文称,所有的作者均审查了原稿。  该论文共有7名作者。据记者了解,论文第一作者唐广文(音)为美国塔夫茨大学研究员,论文第二作者胡余明为中国湖南省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第三作者荫士安为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第四作者王茵为浙江医学科学院研究人员。其他3位作者为杰拉德戴罗尔、米切尔格鲁萨克、罗伯特罗素。另据了解,所谓“黄金大米”是一种转基因大米,因呈黄色而得名。  疑问一:中方作者是否知晓论文内容?  【调查】中方作者称对黄金大米数据不知情或对论文不知情  9月3日下午,在湖南省疾控中心的办公大楼,人民日报“求证”栏目记者见到了胡余明,他是论文的第二作者。胡余明的精神状态看起来很不好,因为论文署名一事,他几乎在一夜间被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我到现在还是一头雾水。”胡余明无奈地说。  他对记者表示,对于该篇论文,他不知情,之前既没有听说与该篇论文相关的任何信息,也没有看过论文的内容,更不知道为何自己的名字会出现在论文的作者之中。  胡余明说,论文中的试验与自己参与过的实验(即在湖南衡南县江口中心小学做的实验)完全不相符,“我们所参与的实验是国家课题,课题结束后,所有资料都上交给了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对于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唐广文,胡余明表示,2008年的时候根本不认识,后来见过面,但与论文无关。  第三作者荫士安是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他9月4日给记者的声明称,“(我)对美方论文中涉及菠菜和β-胡萝卜素的实验知情,对黄金大米数据不知情 我们的项目(即在湖南衡南县江口中心小学做的实验)在于植物性食物(如菠菜)中胡萝卜素转化成维生素A的效率。”  第四作者是浙江省医学科学院保健食品研究所研究员王茵,9月4日上午和下午,记者两次在办公室采访到她,她直接告诉记者,“我对论文不知情。”  疑问二:湖南是否进行过转基因大米试验?  【调查】湖南省农业厅称,2008年以来,湖南省从未进行过任何转基因大米试验  根据该论文提到的内容,记者采访了湖南省农业部门。湖南省农业厅转基因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表示,2008年以来,湖南省从未进行过任何转基因大米试验。  湖南省疾控中心、衡南县疾控中心有关负责人以及参与“维生素A在人体内转化效率”实验的胡余明均向记者表示,从美方论文描述的时间、参与人数与内容来看,2008年在湖南省开展的相关实验,只有衡南县江口中心小学实施的这一个,别无其他。  9月1日,湖南省衡阳市政府发表一份声明称,通过调查,在衡南县江口中心小学进行的实验不是转基因试验,而是“植物中类胡萝卜素在儿童体内转化成为维生素A的效率研究”,且所有食品均在当地采购。  疑问三:在湖南小学做的是什么实验?  【调查】课题负责人与实验小学表示,是国家自然基金研究项目,不是转基因试验  为核实衡阳市政府发表的声明内容,9月2日上午,记者赶到湖南省衡南县江口镇,采访参与过2008年江口中心小学课题研究的有关人员。  衡南县疾控中心副主任伍剑桥是参与者之一。他告诉记者,该课题是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于2008年委托湖南省疾控中心承担的《植物中类胡萝卜素在儿童体内转化成为维生素A的效率研究》的工作,系国家自然基金研究项目(课题编号为NO.30571574)。  荫士安在声明中说,他本人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植物中类胡萝卜素在儿童体内转化成为维生素A的效率研究》课题负责人,该课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目的是获得我国儿童膳食中胡萝卜素在体内有多少能够转化成维生素A的效率,最终获得结果将作为估计我国儿童维生素A需要量、制定膳食维生素A推荐摄入量的重要基础数据。  疑问四:实验所需食材来自哪里?  【调查】实验方称食材均在当地采购,负责烹饪的厨师称未见过黄颜色大米  湖南省疾控中心的胡余明是该课题湖南方面的负责人。他说,参加实验的学生被分成三组,统一安排在学校食堂进早餐和中餐,早餐为米粉,中餐则是一荤一素一汤。  胡余明告诉记者,除了蔬菜,学生们吃的内容完全相同。而这项课题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让学生们食用胡萝卜素含量不同的蔬菜,来测量维生素A在学生体内的吸收情况。  伍剑桥说,课题所用食材来自两个渠道:米、油、调味品由衡南县疾控中心在衡阳市步步高超市采购 肉类、禽、蛋等生鲜食品由学校在江口镇采购。他给记者看了当时的超市采购发票。  参与大米采购的伍剑桥和校方几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记得很清楚,给学生们吃的大米是湖南省金健米业的“桃花香米”,不是“黄金大米”。  厨师及厨房工人均由学校负责聘请,厨房工作人员伍秋英告诉记者,当时做饭用的米是“桃花香米”,根本没有见过黄颜色的大米。  江口中心小学老师陈莉兰的小孩当时读三年级,因为不符合年龄要求,没有参加实验,但她还是让小孩跟她一块在学校食堂就餐,吃的饭菜跟学生们一样。  时任中心小学校长的贺仲秋告诉记者,因为中午就餐方便,学校老师都主动将子女带到课题组一同就餐,“几乎所有老师都让小孩跟参加实验的学生们一起吃饭”。  疑问五:家长学生对实验是否知情?  【调查】超过100名学生参与实验,家长均签署了课题研究知情同意书  因课题对参与实验的儿童有年龄要求(6—8岁),衡南县江口中心小学选择全部由二年级学生参与。贺仲秋告诉记者,实验开始前,学校组织学生家长开了第一次家长会,大约有180多名家长参加,会上给每位家长发了一份课题组提供的知情书,由家长自主选择。  在学校组织的第二次家长会上,学校收到了100多份由家长签名的知情同意书。贺仲秋说,有些家长不愿意孩子参加,就没有在知情书上签字。  在江口镇工作的肖先生,就是当时参加家长会的家长之一。他清楚地记得,会上确实收到了一份介绍课题相关内容的知情通知书,他也在通知书上签了字。  贺仲秋说,学校先后举行过4次家长会,通报相关情况。据多位参与课题的相关人员回忆,在课题进行过程中,有少数学生因各种原因自由退出,课题结束时参与实验的学生人数为79人。  疑问六:中方课题是否美方主导?  【调查】课题经费来自国内,在实验室分析技术上得到美国塔夫茨大学的支持  根据9月1日衡阳市政府提供的情况说明介绍,“在衡南县江口中心小学进行的此项实验,未与美国及境外的任何机构发生直接关系。”那么,该实验有哪些机构参与?有没有境外机构参与?  伍剑桥介绍,该课题全程由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专家进行指导,课题实施方案由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制定,湖南省疾控中心与衡南县疾控中心负责课题的实施。在湖南省疾控中心出具的该项课题协议书上,记者看到,协议书的委托方和受托方分别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和“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伍剑桥还告诉记者,课题所需经费均由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拨付,并非来自国外科研机构。衡南县疾控中心出具的一份银行转账单显示,付款人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荫士安在声明中说,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植物中类胡萝卜素在儿童体内转化成为维生素A的效率研究》课题承担单位,项目实施是与浙江省医学科学院、湖南省疾病预防中心合作进行,在实验室分析技术上得到了美国塔夫茨大学的支持。  连日来,记者与浙江省医学科学院联系,得到的回应是“仍在调查”。  追问:  ●论文中说,所有作者均审查了原稿,但论文第二、第三、第四作者表示对论文中黄金大米试验及数据均不知情。是第一作者唐广文在造假?还是中方研究人员在说谎?  ●论文中称,黄金大米和菠菜是在美国生产、处理和蒸煮,然后冷藏运至中国实验所在地,但记者调查显示实验食材来自湖南当地。究竟谁在说谎?
  • 黄金大米试验十年五越“红线”
    有关机构11月6日联合通报了“黄金大米”事件调查结果,相关责任人受到了处罚。这一缘起于十年前、掀起3个多月舆论风暴的“黄金大米”之谜终于揭底。而疑云散尽,留下的却值得深深地思索。  60克米饭25名儿童  “黄金大米”项目是否在我国衡南县江口中心小学进行了试验?有多少个孩子吃了“黄金大米”?每个孩子吃了多少?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8月30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谴责美国塔夫茨大学与中国研究人员使用转基因“黄金大米”对6至8岁的儿童进行营养转化试验。从那天起,民众最为关注的正是以上几个问题。  根据6日公布的调查情况通报,“黄金大米”试验的确于2008年6月在江口镇中心小学开展,有25名儿童于当年6月2日中午食用了60克“黄金大米”米饭。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徐海滨说,与普通大米相比,“黄金大米”除β-胡萝卜素含量增高外,其他营养成分未见改变。目前尚无证据表明“黄金大米”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也无证据表明6至8岁儿童一次性摄入60克烹调熟的“黄金大米”米饭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研究员黄大昉说,2009年,美国曾进行过为期36天的成年人食用“黄金大米”的营养转化研究。据正式公布的科学资料,每人一次性摄入200克“黄金大米”,没有发现受试者健康异常。  然而,虽说没有发现“黄金大米”有危害,但其试验过程却对社会造成了伤害。  十年始末五越“红线”  自十年前立项,到2008年完成,再到今日调查结果水落石出,“黄金大米”试验实施人数次擅越“红线”,违反了多项相关规定和准则。  一越“红线”:“黄金大米”项目于2002年12月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批准,内容是研究菠菜、“黄金大米”和β—胡萝卜素胶囊中的类胡萝卜素在儿童体内的吸收和转化成维生素A的效率。美国塔夫茨大学汤光文、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荫士安和浙江省医科院王茵作为项目负责人,将“黄金大米”试验与国内项目“植物中类胡萝卜素在儿童体内转化成为维生素A的效率研究”合并,偷偷完成,始终未向主管部门、项目承担单位提及“黄金大米”,也未告知给学生食用的是“转基因水稻”。  二越“红线”:2003年11月,浙江省医科院伦理审查委员会通过了美国NIH项目的伦理审查。2008年项目现场工作转到湖南后,项目负责人未按规定再次申请伦理审查。王茵根据荫士安提供的材料,利用职务之便,私自加盖公章,以浙江省医科院的名义向汤光文出具了英文版“2003年的伦理审查结果仍然有效”的证明。  三越“红线”:2008年5月29日,汤光文将在美国进行烹调煮熟的“黄金大米”米饭携带入境,未按规定向国内相关机构申报,违反了国务院《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01年)》及相关规定。  四越“红线”:在项目进行伦理审查和向受试儿童家长知情同意告知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刻意隐瞒试验中使用的是转基因大米,仅发放了知情同意书的最后一页,违反了国际医学伦理准则和卫生部《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试行)》规定。  五越“红线”:2012年8月,汤光文等在《美国临床营养杂志》发表了题为《“黄金大米”中的β-胡萝卜素与油胶囊中β-胡萝卜素对儿童补充维生素A同样有效》的研究论文。论文发表前,汤光文将论文寄给荫士安,荫士安代替王茵和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胡余明签名。此外,在有关部门对“黄金大米”进行多次调查中,当事人隐瞒主要实情,提供虚假信息。这些行为违反科研诚信,存在学术不端。  一念之差三声叹息  “当时没想那么多,只是为了试验尽快完成……”“黄金大米”试验中国部分项目主要负责人荫士安没有想到,当时的一念之差,竟会酿成一场轩然大波,引人追索与叹息。  一叹:“无害”何需隐瞒!  据专家介绍,“黄金大米”本是联合国粮农组织长期支持的一个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目的是改善第三世界贫困地区儿童和妇女的营养条件,减少因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的失明、免疫力低下等疾病。  然而,原本出于善意的一项试验,却因操作者的违规和隐瞒,造成了受试者极大的心理负担。  面对记者,一名贺姓受试儿童家长泪流满面。他说,12岁的孩子听信了网上的不实传言,以为自己吃了“黄金大米”便再也不能生育。懂事的孩子反过来安慰家长,“爸爸妈妈,没关系的,我长大以后领养一个宝宝。”  尽管当地政府和专家再三解释“黄金大米”并无健康危害,家长们仍难以相信。他们反问:“既然有益无害,为什么要瞒着我们?为什么要偷偷摸摸?”  二叹:知情权和人格尊严岂容漠视!  “黄金大米”试验和国内一些可能对健康和安全带来风险的项目悄悄上马一样,剥夺了公众的知情权,漠视了人的尊严。  受试学生家长愤而提出赔偿要求。“黄金大米”也为类似事件不再发生敲响了警钟。  三叹:科学精神怎能违背!  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江口镇镇长肖明旭认为,就对人体健康而言,“黄金大米”试验“有错无害” 但就科研诚信而言,相关行为既“有错”,又“有害”,因为这有悖于“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  “每个科学家都希望通过自身努力让生活变得更好,但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家不能违背基本的行为准则和伦理准则。”《科学》杂志主编布鲁斯艾伯茨在接受采访时说,“违背了科学精神,再伟大的科学成果也会黯然失色。”  卫生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此事件暴露的少数科研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科学道德自律缺失,项目承担单位对个别科研项目监管不善等问题值得高度重视。卫生部已要求相关单位加强管理,完善制度,防范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 美大学承认中国儿童试验转基因大米 湖南否认
    据美国《侨报》报道,由绿色和平组织食品与农业项目近期向媒体揭发的一起美国科研机构利用中国儿童进行转基因大米试验的事件在中美两地引起轩然大波。日前,领导该试验的美国塔夫茨大学(Tufts University)华裔女教授唐广文教授通过校方发言人对此事给予了书面回应。塔夫茨大学校方回应承认进行了该项试验,称该试验的目的是针对发展中国家一个非常严重的健康问题寻找解决方法。但湖南衡阳随后公布的调查结果称,在衡南县江口中心小学进行的一项实验,未与美国及境外的任何机构发生直接关系。  报道称,正在休假的美国塔夫茨大学类胡萝卜素和健康研究所(Carotenoids and Health Laboratory)的主任唐广文教授将询问邮件转给了塔夫茨大学校方。随后校方发言人克罗斯曼(Andrea Grossman)以书面形式回复说,塔夫茨大学在各种以人为对象的试验中,均遵循最高的道德标准。“黄金大米”的试验目的是针对发展中国家一个非常严重的健康问题寻找解决方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维生素A的缺乏影响着全世界2亿5000万的儿童,其中每年有25万儿童因此失明,这些人中的半数都在失明后死亡。尽管目前有各种维生素A的补充方式和社会项目,但仍无法解决维生素A的缺乏问题,本试验的目的就是进一步证实“黄金大米”在补充维生素A不足方面的有效性。克罗斯曼强调,这次在中国的临床试验经过了中美双方有关机构的批准,并且获得了所有参与试验的儿童及他们家长的同意。该项目的一部分资金来自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NIH)。  报道指出,克罗斯曼同时附上了研究报告的全文。根据该报告,试验共对湖南某农村地区(一说为衡阳)的112名6至8岁的儿童进行了筛选,最终确定72人入选,并对一部分儿童进行了寄生虫感染等方面的先期治疗,以防止这些健康问题影响试验结果。这些儿童在35天的时间里,分别被喂以“黄金大米”、菠菜和胡萝卜素胶囊,最终结果显示,“黄金大米”在补充维生素A方面同胶囊一样有效,同时优于富含胡萝卜素的菠菜。  同时,根据美国转基因食品试验的政府登记网站上的信息,此次湖南地区的试验是自“黄金大米”2000年问世以来不多的两三次试验之一。唐广文团队的试验结果被转基因食品的研究者和企业用来进一步证明“黄金大米”的在解决维生素A缺乏问题上的廉价和实用的优势。  报道还提到,“黄金大米”在2000年推出,2005年被瑞士跨国农业科技企业“先正达”(Syngenta)公司进一步改良,使其胡萝卜素的含量达到普通大米的23倍。但是,该产品至今从未被许可商业推广,有说法称可能在2013年获得商业许可。该产品被许多反对转基因食品的人士和团体指责为是转基因食品行业的一个讨好大众的噱头,一个“特洛伊木马”,目的是让整个行业获得民众的好感,进而推出更多的转基因食品。一位名为Mae-Wan Ho的学者指出,许多转基因食品在由非行业资金资助的独立研究中都出现各种副作用,包括引起实验室老鼠的肺肿、不育等症状,而“黄金大米”虽然目前还没有显示出副作用,但通过大幅度提高一种食品中维生素的含量、而不是通过多样化的食谱来解决维生素A的缺乏,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其不妥的做法。  另据报道,针对“美国一科研机构选取湖南省衡阳市一所小学的学生进行转基因大米人体试验”的报道。湖南衡阳市政府进行了调查。9月1日公布的调查结果称,2008年3月,衡南县江口中心小学接受湖南省疾控中心和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委托的课题“植物中类胡萝卜素在儿童体内转化成为维生素A的效率研究”,选取了68名学生进行分组比较试验,参加实验的学生所食用的全部食品均在本地采购,全部实验过程由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监控。试验之前,学校两次召开家长会议,分别签订了告知通知书。实验中未涉及转基因大米及其他转基因食品。在衡南县江口中心小学进行的此项实验,未与美国及境外的任何机构发生直接关系。调查组已与参与此项实验的其中两名课题人员取得联系,他们也证实了上述情况。  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证实:“课题实施中没有使用转基因大米及任何转基因食品,所有原材料全部在当地采购,课题完成后,所有现场资料已上交课题负责方(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转基因大米检测方案请关注仪器信息网仪器应用专题“水稻及其制品转基因成分检测”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app164.html
  • 捕捉“最短”瞬间 超快光谱让微观世界越来越清晰 ——第十三届光谱网络会议超快光谱报告推荐
    人类一直在追求捕捉物体运动更快的画面,比如骏马疾驰,一直是令人赞叹的画面。然而,由于骏马奔跑时的速度实在太快,人类用肉眼很难捕捉到清晰的画面;再比如,一只小小的蜂鸟每秒可以拍打翅膀80次,然而对于人类来说只能感觉到嗡嗡的声音和模糊的翅膀动作…人类一直在探索自然界的瞬态过程,陆续达到毫秒量级、微秒量级、纳秒量级、皮秒和飞秒的时间分辨。纳秒量级约等于10的负9次方秒,皮秒约等于10的负12次方秒,飞秒等于10的负15次方秒。其中,观测分子的转动和振动过程、电子从激发态回到基态的弛豫过程,就需要皮秒到飞秒量级的时间分辨。更进一步,要观察电子甚至原子核内的运动过程,就需要时间分辨率进一步达到阿秒(10的负18次方级秒),甚至仄秒(相当于10的负21次方级秒)。回顾历史,诺贝尔奖的赋予更是加持了科学家对其的热爱。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了致力于时间分辨率上的超快光谱探测技术的科学家;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皮埃尔阿戈斯蒂尼、费伦茨克劳斯和安妮吕利耶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阿秒光脉冲方面作出的贡献。在阿秒研究中,我国科学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据悉,2013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魏志义课题组实现了160 as孤立阿秒脉冲测量实验结果,这是我国在阿秒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随后,华中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研究团队也先后实现了阿秒激光脉冲的产生和测量……据了解,阿秒脉冲光技术是人类目前所掌握最快的时间尺度。它就像一把尺子,尺子刻度越细,可测量的精度就越精细。更重要的是,这为超快光谱探测技术提供了新的时间分辨率——依靠更快的速度,人类可以观测定格到更加清晰细小的微观世界。而所谓超快光谱探测技术,就是指利用脉冲激光器对样品进行激光刺激,并用激光对刺激后的样品进行探测,以研究样品在极短时间内的光物理、光化学和光生物反应的一种方法。超快光谱探测技术将人类自然科学的研究带入了一个更快的世界,已经成为研究物质激发态能级结构及弛豫过程的强有力工具,是研究反应动力学的科研利器,该测试技术近年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顶刊上频频出现,已成为热点话题。那么,超快光谱目前的发展情况如何?可以解决哪些关键问题?有哪些最新的研究成果?2024年7月16-19日,由仪器信息网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遥感应用协会高光谱专业委员会、南通长三角智能感知研究院等协办的“第十三届光谱网络会议, 简称iCS2024”将拉开帷幕。会议期间,多位超快光谱相关专家将在云端开讲,超快光谱相关仪器技术及前沿应用不容错过。立即报名》》》中国科学院物理所 魏志义 研究员《超快激光及应用》(2024年7月16日开讲 点击报名)魏志义,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4月于中科院西安光机所获得博士毕业,1991年至1997年中山大学博士后并出站后留校工作。1997年5月调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1999年晋升研究员。长期致力于超快激光技术及应用研究,曾先后在英国、香港、荷兰、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合作研究,多项成果打破世界纪录,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光学频率梳研究,首次在国内产生阿秒脉冲。迄今发表SCI论文4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国际会议邀请报告100多次,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8)及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科技促进二等奖(2014)等奖项。是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2001)、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2)、胡刚复物理奖(2011)获得者。因在超高强度飞秒激光、超快光子学等研究方面的重要贡献,先后当选美国光学学会fellow及中国光学学会、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会士。华东师范大学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陈缙泉 教授《利用时间分辨手性光谱表征伴随激发态电子和能量传递过程中的手性产生和放大过程》(2024年7月17日上午开讲 点击报名)陈缙泉教授,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博士毕业于Ohio State University,毕业后分别在Montana State University 和Emory University开展博士后工作,2015年加入华东师范大学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是发展高灵敏的多维时间分辨瞬态光谱技术,利用该技术研究生物大分子与功能染料分子中激发态动力学过程,重点关注分子体系中电荷/能量转移、系间穿越、电子自旋轨道耦合等过程的关联和相关过程的调控,并开发和设计新型的光动力学疗法药物,近年来工作已在 Scienc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Chem等国际一流期刊发表,目前共发表论文130余篇。近5年主持了多项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发计划重点项目,入选2016年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2019年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摘要】手性的产生、传递和放大可视为手性物质与外界的一种能量交换方式,该方式一方面直接受其构型或构象影响,另一方面又与电子自旋翻转、电-磁场相互作用、电子/能量转移等物理过程息息相关。对于手性产生、传递、放大和调控的物理机制和规律的研究正由传统的宏观稳态层面深入到新兴的微观瞬态层面,理论研究还有待深入,实验研究还有待突破。为了解析分子和超分子体系中手性的产生和传递机理,该课题组研发了飞秒时间分辨圆二色吸收光谱(fs-TRCD)和飞秒-纳秒圆偏振发射光谱(TR-CPL)技术,实现了分子体系激发态手性产生和传递过程的精密测量。基于实验结果,发现和总结了分辨分子体系基态和激发态手性的光谱学方法,并阐明了不同分子体系中CPL产生和传递的物理机制,为后续多层次手性分子材料的精准构筑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陈海龙 研究员《飞秒宽带瞬态荧光光谱仪及其应用》(2024年7月17日上午开讲 点击报名)陈海龙,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6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2011年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获得光学博士学位,随后进入美国莱斯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加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软物质物理实验室任副研究员,2022年起任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展和建立多种先进超快光谱技术,并用以探索各类低维光电材料、纳米半导体光催化材料以及光合膜蛋白等体系内各种超快光转换动力学过程。在国际/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摘要】基于非共线光参量放大原理的飞秒时间分辨瞬态荧光光谱仪具备高时间分辨、高增益、宽测量带宽以及低探测极限等诸多优点,是研究各类光化学及光物理等超快动力学过程的一个重要测量手段。参量超荧光环(即真空量子噪声参量放大信号)的强度涨落是非共线光参量放大飞秒瞬态荧光光谱仪的主要噪声来源,并因此极大限制其对微弱瞬态荧光信号的检测能力。他们将传统的荧光点状非共线光参量放大的光学构型升级为环状的锥形参量放大构型,即利用整个参量荧光环进行荧光放大。基于量子噪声涨落空间独立性的特点,新的光学构型可以将量子噪声进行全环空间平均以极大提高瞬态荧光光谱测量的信噪比。利用此技术,他们实现了对叶绿素分子激发态以及多种光合蛋白体系瞬态荧光光谱的实验观测,并以此揭示了其中的能量转移、电荷分离、振动冷却等多种超快动力学过程。振电(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首席执行官/CEO 王璞 《超高灵敏瞬态吸收在分子互作上的应用》(2024年7月17日上午开讲 点击报名)王璞,博士,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特聘教授、生物医学高精尖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第十四批国家海外青年人才项目。王璞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2009-2014年博士就读于普渡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师从于非线性成像专家程继新教授。博士期间主要工作是生物光子学医疗器械的开发以及非线性显微镜的开发与应用。已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专利5项。王璞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Photonics,Science Advances,Light:Science & Applications, Nano letters等领域内一流期刊均有发表。王璞曾主持开展多项美国小企业创新奖励基金(SBIR/STTR award),并代领团队完成多项科研转化工作。其中包括相干拉曼显微镜的产业化,光声成像在乳腺以及心血管的器械转化等等。目前王璞教授主要研究工作为非线性拉曼显微镜的开发以及在先进材料、单细胞代谢的表征方案,以及光致超声器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同时担任振电(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CEO,致力于开发推广最先进的分子光谱成像技术。【摘要】蛋白分子互作检测是研究蛋白质与其它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系列技术和方法。这些方法能够揭示适体分子如何结合并影响蛋白质。微尺度热泳(MST)是一种基于热泳现象的溶液中分子亲和性定量检测方法,通常所需样本量小,检测通量大,速度快,且样品处理步骤简单,但依赖于荧光标记或蛋白自发荧光来检测温度梯度下的浓度变化。中国人民大学化学与生命资源学院讲师王豪毅 博士《时间分辨光谱助力光合作用三重态光保护研究》(2024年7月17日上午开讲 点击报名)王豪毅,2013年于华东理工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学位,2018年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18-2020年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1-2023年于中国人民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3年任职中国人民大学化学与生命资源学院。主要从事自然光合作用体系超快激发态动力学行为,人工光合体系光电转换机理研究,关注超快激光光谱技术和方法。【摘要】光合作用是地球生命体中最为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从微观层面揭示高效光合作用的物化反应机制,是光转换领域的重要课题。高等植物和藻类光合作用体系中捕光复合物II(LHCII)三聚体在猝灭过剩能量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中的核心色素分子为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单重态(1Chl*)经系间窜越转换到叶绿素三重态(3Chl*)的量子效率高于60%,而3Chl*敏化产生单线态氧1O2的效率接近于100%。所以,通过3Chl*向类胡萝卜素分子(Car)传能成为高等植物和藻类重要的光保护策略。本报告将讲解时间分辨光谱助力光合体系3Chl*特征的观测结果,此部分3Chl*会被O2猝灭形成活性氧物种(ROS),而此类ROS可作为生物适应性进化的信号分子而发挥正向作用。进一步揭示高等植物菠菜与海洋绿藻假根羽藻中,蛋白结构、色素组成与相应类胡萝卜素三重态3Car*猝灭性质的内在关联,并深入探究了相应3Car*猝灭受O2可及性的影响。为进一步认识3Car*光保护机制并深入理解光合生物光保护生理功能提供新认识。作为应用最广泛的仪器类别之一,光谱仪器及技术的发展一直备受业界的关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相关光谱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特别是拉曼、近红外、LIBS、太赫兹、高光谱,以及超快光谱、微型光谱等一直备受关注。不仅如此,现场快检、过程监控、实验室高通量分析在实践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与此同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光谱技术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也已经成为推动各行各业发展的强大引擎,开启一个全新的智能光谱时代!可以说,兼具实用和前沿,全球百亿光谱市场酝酿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由仪器信息网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遥感应用协会高光谱专业委员会、南通长三角智能感知研究院等协办的“第十三届光谱网络会议, 简称iCS2024)”将于2024年7月16-19日召开。点击立即报名,免费参会》》》报名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s2024/
  • 【瑞士步琦】天然抗氧化剂的保护伞——使用步琦微胶囊造粒仪制备叶黄素微球和微胶囊
    1简介叶黄素是植物中常见的天然类胡萝卜素。外表为红橙色,具有天然抗氧化性能,因此也具有氧敏感性;此外,叶黄素基本上也不溶于水。叶黄素和类胡萝卜玉米黄质素存在于人类眼部视网膜中,对视觉非常重要。本研究的目的是保护抗氧化剂免于氧化,并使其在水中分散。因此,利用微胶囊造粒仪 B-390/B-395 Pro 仪器搭配气流振动喷嘴和同心喷嘴分别制备叶黄素微球和微胶囊。制备的微球呈球形、大小均匀,微胶囊由内核和外壳两种不同成分组成。如 下图所示,微球和微胶囊均呈现均匀的球形形貌。含叶黄素的微球模型含叶黄素的微胶囊模型2实验设备和材料实验设备:步琦微胶囊造粒仪 B-390/B-395 Pro实验材料:1.5%(w/w)和1.8%(w/w)海藻酸钠溶液0.1 M CaCl2样品1:7.5g 叶黄素粉末分散于 142.5g 浓度为 1.5% 的海藻酸钠溶液中样品2:5g 叶黄素粉末溶于 100mL 花生油中,磁力搅拌均匀3实验过程实验1:使用气流振动喷嘴制备包埋叶黄素的海藻酸钙基质的微球,仪器参数如下 表1所示。表1:实验 1 的过程参数。仪器微胶囊造粒仪 B-390气流振动喷嘴750 μm(核)/1.5 mm(壳)频率870 Hz进样(外置注射泵)样品1:5.45 mL/min压力1013 mbar喷嘴气体流量1 L/min分散电压0 V振幅9固化液0.1 M CaCl2搅拌温和搅拌(无旋涡)实验2:使用同心喷嘴制备包埋叶黄素油的核壳结构海藻酸钙微胶囊,仪器参数如下 表2 所示。表2:实验 2 的过程参数。仪器微胶囊造粒仪 B-395 Pro同心喷嘴450 μm(核)/ 700 μm(壳)频率300 Hz进样核:样品2(注射泵进样)壳:1.8 %海藻酸钠溶液(压力瓶进样)核进样速度11.5 mL/min压力300 mbar分散电压0 V振幅9固化液0.1 M CaCl2搅拌温和搅拌(无旋涡)4实验结果本实验成功使用气流振动喷嘴制得球型叶黄素微粒,如下图(a)所示。图中叶黄素粉末嵌入在海藻酸钙微球内部,微球直径尺寸在 300μm 到 600μm 之间。与叶黄素微球相比,实验2 制备的核壳结构叶黄素微胶囊如下图(b)所示。通过使用同心喷嘴,海藻酸盐基质形成的外壳可以将叶黄素油完全包覆,形成保护层,微胶囊直径在 1200μm 到 1400μm 之间。(a)使用气流振动喷嘴制得的叶黄素微球(b)使用同心喷嘴制得的叶黄素微胶囊5结论本研究提出两种使用微胶囊造粒仪包埋油溶性物质的可行方法,步琦微胶囊造粒仪 B-390 和 B-395 Pro 可用于制备含叶黄素的球型微粒和微胶囊。
  • 宁夏化学分析测试协会对《枸杞中维生素C和2-o-β-D-葡萄糖基-L-抗坏血酸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等7项团体标准征求意见
    各相关单位:按照宁夏化学分析测试协会团体标准工作程序,标准起草组已完成《枸杞中维生素C和2-o-β-D-葡萄糖基-L-抗坏血酸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等7项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的编制工作。现按照我协会《团体标准制修订程序》要求,公开征求意见。请有关单位及专家提出宝贵意见,并将征求意见表(附件)于2024年8月21日前反馈给秘书处。联系人:张小飞 电 话:13995098931邮箱:1904691657@qq.com 关于团标征求意见函 -7.22.pdf团标表格7-专家意见表.doc1-2VC.pdf2-2枸杞中生物碱 N-反式阿魏酸酪酰胺及 N-反式阿魏酰真蛸胺的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标准草案修改.pdf3-2枸杞原浆中类胡萝卜素的测定-标准草案-20240722.pdf4-2枸杞中18种游离氨基酸和核苷的含量测定质量标准草案-0721.pdf5-2液态枸杞产品中枸杞多糖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团标-20240722.pdf6-2枸杞中3种酚酸和3种黄酮化合物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团标-zyn(1).pdf7-2化妆品中芦丁.pdf
  • 湖南衡阳确认25儿童“被吃”黄金大米
    湖南衡阳儿童转基因黄金大米试验,不日将有一个明确的调查结论。  昨天(12月5日),早报记者从多个消息渠道获悉,调查确认2008年湖南衡南县江口中心小学参与人体试验的88名学生中,有25人食用了一餐黄金大米,每人60克左右。  衡阳一位官方人士透露,黄金大米试验是被夹带进了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荫士安负责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植物中类胡萝卜素在儿童体内转化成为维生素A的效率研究”中,由美国塔夫茨大学汤光文博士、荫士安和浙江医学科学院研究员王茵私自操作,支开了其他人,“没申报,没批准”。  汤光文如何将转基因黄金大米携带入境、如何加入试验中等具体细节,仍有待最终调查结论公布。根据规定,如从外方引进转基因食品须海关审批,如要进行转基因食品人体试验,须经过农业、卫生等部门审批。  早报记者昨天致电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但电话一直无人接听。衡阳市和衡南县两级政府均未透露更多情况,只表示详细确切的调查结论不日就将发布。  黄金大米试验“罗生门”  今年8月,《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网站发表一篇论文,称为研究转基因黄金大米对补充儿童维生素A的效率,2008年美中多个机构在湖南一小学进行了黄金大米人体试验。  但论文发表后,除第一作者汤光文外,其他作者包括湖南疾控中心毒理科科长胡余明、荫士安、王茵均否认曾参与过黄金大米的试验。中国疾控中心也称,所属营养食品所和其他直属单位均没有批准和参与有关“黄金大米”的研究,论文所述的研究内容也没有按规定提交卫生部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查和卫生部审批。  试验地点确定是衡南县江口镇中心小学。但当年曾参与试验的多名学校人员称,只参与过荫士安负责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植物中类胡萝卜素在儿童体内转化成为维生素A的效率研究”试验,从未见过黄金大米。  身在美国的汤光文没有作声,国内的参与者又都纷纷否认,事件一时陷入“罗生门”。随后,卫生部要求中国疾控中心开展调查,尽快查清事实,及时向社会公布情况。荫士安随即因前后说法不一被停职调查。  湖南涉事小学称不知情  近日,多名家属向早报记者反映,当地官方已向他们确认,在2008年的试验中,有部分儿童确实食用了黄金大米,其中就有陈女士的孩子。  陈女士说,11月30日家长都聚集到江口镇政府开会,衡南县委副书记廖义智向他们讲述了整个过程。  当年参与试验的一共88个学生,都编了号,从36号到60号的25名儿童食用了黄金大米,其余63名儿童没有食用黄金大米。黄金大米试食试验发生在2008年的6月2日,只吃了一餐,每个学生吃了约60克。  另有多名家长也向早报记者证实了上述说法。  江口镇中心小学副校长廖雪文说,6月2日是当年试验开始的第一天,黄金大米在第一天第一餐就加入了,“汤光文带过来,我们学校都不知道、不清楚。”  早报记者致电廖义智,他没有透露相关情况,只说近日将召开发布会公布情况,随后便称在开会挂掉电话。  试验据称“没申报没批准”  陈女士说,廖义智告诉他们,黄金大米试验是荫士安和汤光文私自搞的,汤光文在美国把黄金大米碾成粉末,逃避海关带进来。而试验过程也是汤光文和荫士安自己动手,“从解冻到煮熟,整个过程都是由汤光文和荫士安一手操作,且他们还拍了照片。”  廖雪文也证实,11月初,他被有关部门叫去辨认当年的一些试验现场照片。他说,除了看到当年的工作人员照片外,也看到了将黄金大米放进蒸笼煮熟的照片。  江口镇中心小学前校长贺仲秋说,汤光文和王茵都曾来过江口镇中心小学,但具体时间记不清楚了。  衡阳市一位官员也告诉早报记者,黄金大米是汤光文、荫士安、王茵三人私下搞的,“他们自己带过来,把衡阳的参与人员支开,私自操作。”  这位官员称,9月份衡阳市官方在调查试验是否包括黄金大米时曾问过荫士安,“他本人否认,说没有这个事情。”但如今看来,荫士安是一个说谎者。  该官员说,荫士安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植物中类胡萝卜素在儿童体内转化成为维生素A的效率研究”本是很好的试验,但荫士安和汤光文一直有联系,就把黄金大米的试验夹带进来,“没申报,没批准,也没知会我们。”  如有后遗症官方将担责  在11月30日的大会上,官方还给出了一个补偿方案:未食用黄金大米的儿童,家属每户补偿误工费1万元 食用了黄金大米的儿童,家属每户补偿误工费、精神抚慰费8万元。  衡阳市前述官员说,不存在赔偿的说法,只是考虑到家长因此事多次奔波,有的家长因孩子食用黄金大米心理负担较重,因此给予了误工费和精神抚慰费。  官方提供了补偿方案协议让25名儿童的家长签署。为避免他们的担忧,协议上注明,如以后有后遗症,政府会负责。  但食用黄金大米儿童的家属仍然无法消解担忧,“现在看不到,以后一旦有事怎么办。”对此,衡阳官方人士称,试验用的黄金大米在美国已做过安全性试验,在衡阳只是营养试验,不存在安全问题。  另据家长陈女士介绍,家长们要求对参加试验的儿童进行体检,官方回应说要在调查结论发布后再安排时间。(原标题:湖南衡阳25儿童吃过黄金大米)
  • 中科院能源所利用单细胞拉曼分选-测序耦合系统 首次精确到一个细菌细胞的环境菌群scRACS-Seq
    摘要:2021年5月,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荆晓艳博士等人应用星赛生物的RACS-Seq®单细胞拉曼分选-测序耦合系统,以及相应的RAGE芯片和单细胞分析试剂盒(包括环境样品中微生物单细胞提取与制备、稳定同位素饲喂细胞、单细胞核酸裂解与扩增等环节)在美国微生物学会会刊《mSystems》在线发表题为“One-Cell Metabolic Phenotyping and Sequencing of Soil Microbiome by Raman-Activated Gravity-Driven Encapsulation (RAGE)”的文章。单细胞拉曼分选耦合测序(RACS-Seq)是剖析环境菌群功能机制的重要手段,但拉曼分选后单个细菌细胞基因组的覆盖度通常低于10%,极大限制了其应用。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单细胞中心基于星赛生物的RACS-Seq®单细胞拉曼分选-测序耦合系统,以及相应的RAGE芯片和单细胞分析试剂盒(包括环境样品中微生物单细胞提取与制备、稳定同位素饲喂细胞、单细胞核酸裂解与扩增等环节),首次实现了精确到一个细菌细胞、全基因组覆盖度达93%的环境菌群scRACS-Seq,为环境微生物组原位代谢功能研究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新工具。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土壤微生物组的代谢活动支撑着农业与畜牧业,也在地球元素循环、全球气候变化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同时,土壤菌群也是地球上最多样与最复杂的微生物组之一,而其中大部分微生物尚难以培养,因此,单个细胞精度的拉曼分析-分选-测序(Single-cell RACS-Seq,简称scRACS-Seq)策略,是剖析土壤等环境菌群之代谢机制的重要手段。然而针对环境菌群的scRACS-Seq一直以来存在两大瓶颈,一是难以无损、快速地获取具有特定拉曼表型的单个细胞;二是难以获得高覆盖度的单细胞基因组数据。这已经成为scRACS-Seq技术体系在复杂菌群中得以广泛应用的关键瓶颈。针对这一业界共性难点问题,单细胞中心荆晓艳、公衍海和徐腾等组成的联合攻关小组,基于前期发明的RAGE-Seq技术(Raman-activated Gravity-driven Encapsulation and Sequencing Xu, et al, Small, 2020,点击查看),从液相拉曼分析稳定同位素底物饲喂的土壤菌群出发,将特定拉曼表型的细菌单细胞精准分离并包裹到皮升级液滴中,进而耦合下游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i)土壤菌群中细胞代谢活跃的低丰度物种(如Corynebacterium spp., Clostridium spp., Moraxella spp., Pantoea spp. 和 Pseudomonas spp.等)可经耦合重水饲喂与标记的RAGE-Seq精准地识别和分选,其单细胞基因组覆盖率可高达〜93%;(ii)同样,基于RAGE-Seq,含类胡萝卜素的土壤微生物细胞(如Pantoea spp., Legionella spp., Massilia spp., Pseudomonas spp., 和Pedobacter spp.等)能实现单个细胞分辨率、高基因组覆盖度的代谢重建,从而完整、深入地挖掘其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iii)这些“原位”合成类胡萝卜素的土壤微生物细胞中,既有代谢活跃的,也相当部分是惰性的,表明基于纯培养的策略势必错失这些代谢惰性的功能微生物,因此“原位”、单细胞精度的功能细胞识别和分离,对于全面、客观的菌群功能剖析和资源挖掘具有重要意义。精确到一个细胞的拉曼分析-分选-测序(scRACS-Seq)此外,该工作还通过组分与状态均精确可控的人工菌群,建立了系统且严格的scRACS-Seq质量评价与控制体系。基于该体系,发现该技术能将不同拉曼表型的细菌单细胞从菌群中快速、精准分离,在保证单细胞拉曼光谱质量的同时,分选准确性达100%。此外,以来自于靶标细胞周围水相的空液滴为阴性对照,发现靶标细胞序列中被菌群中其他细胞DNA污染的概率极低。上述工作定量证明了scRACS-Seq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可靠性。借助星赛生物的RACS-Seq®单细胞拉曼分选-测序耦合系统,以及相应的RAGE芯片和单细胞分析试剂盒(包括环境样品中微生物单细胞提取与制备、稳定同位素饲喂细胞、单细胞核酸裂解与扩增等环节),scRACS-Seq可以在复杂菌群中以单个微生物细胞的分辨率建立新陈代谢与基因组的联系,从而精确回答“谁在做什么,为什么”。该系统广谱适用于细菌、古菌、真菌和动植物细胞,正服务于涵盖各种复杂生态系统的研究和应用。
  • 澳新食品标准局拟修改食品标准法典
    澳新食品标准局(FSANz)对外公布了拟议的澳新食品标准法典(Food Standards Code)修改草案详情,并征求有关团体和个人的评议意见。  新的澳新食品标准法典的修改包括批准一种转基因玉米、用作高强度甜味剂的Steviol(甜菊)以及特殊医疗用食品等。FSANz将会仔细考虑来自各方的评论,任何人都可以申请修改食品标准法典,澳新食品标准局对食品、物质以及食品生产技术进行评估,并进行管理效果分析,确保修改结果有益于社会。  特殊医疗用食品 Proposal P242,初步评定为最后的评估结果。特殊医疗用食品(FSMP)指的是在医生或其他健康专业人士(如营养师,护士)监督下使用的,治疗慢性病患者、残疾人、急性病患者或受伤者的食品。目前,澳新食品标准法典中并没有明确关于FSMP的标准。FSANZ拟议制定一个关于FSMP的标准,并欢迎来自公众的意见。  而对于由转基因抗除草剂玉米DAS-40278-9制成的食品 Application A1042,属于第一次评估。陶氏益农澳大利亚公司正寻求批准由转基因抗除草剂玉米DAS-40278-9制成的食品。FSANZ对该转基因玉米进行了充分的科学评估,以保证人类使用的安全性,目前该评估正在进行中。  对于甜菊糖甙的允许含量 Application 1037的评估:嘉吉公司正在寻求批准提高甜菊糖甙在冰淇淋,水基饮料,酿造软饮料,配方饮料和调味酱油中的最大允许含量。甜菊醇甙是食品产业用作糖替代品的高强度甜味剂。嘉吉公司声称需要提高最大允许含量,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口感。  木质素磺酸钙(40-65)作为食品添加剂 Application A1030的评估:帝斯曼营养产品澳大利亚公司已要求批准将木质素磺酸钙(40-65)用作脂溶性维生素(A,D,E和K)和类胡萝卜素的载体制成食品添加剂和营养物质,以帮助这些营养物质融入水基食品。木质素磺酸钙(40-65)帮助不溶于水的维他命和类胡萝卜素均匀分布在水基食品和饮料中。FSANZ正在寻求评议意见,特别是来自食品行业的意见。  对澳新食品标准法典的维护 Proposal P1013的评估:FSANZ还将定期修订澳新食品标准法典,以维护其通用性和透明度。这些修订旨在解决澳新食品标准法典中不一致的地方,拼写错误,语法和印刷错误,遗漏以及需要更新或澄清的项目。
  • 解密转基因食品实验
    湖南衡阳"黄金大米"转基因人体试验引起轩然大波。然而,在国外,转基因人体试验已不少见,在确保各项科学伦理审查通过之后,它就是科学界的寻常事儿。  标签黄金大米转基因人体试验食品安全伦理审查打印  湖南衡阳"黄金大米"转基因人体试验引起轩然大波。然而,在国外,转基因人体试验已不少见,在确保各项科学伦理审查通过之后,它就是科学界的寻常事儿。  2012年9月,一则美国塔夫茨大学学者汤光文(亦有报道称唐广文)4年前在湖南省衡阳进行转基因大米人体试验的消息引起了公众极大关注。  事发8月1日发表在《美国临床营养学》上的一篇论文。论文称,为了比较儿童摄入"黄金大米"、菠菜和β-胡萝卜素油胶囊对补充维生素A有何不同,美国塔夫茨大学、湖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浙江医学科学院等工作机构的研究人员共同在一所小学进行试验,针对的是6到8岁小学生。  据《人民日报》报道,湖南省农业厅称从未进行相关试验,当地课题负责人也称从未见过"黄金大米",所做的是一项国家自然基金研究项目,所用食材均在当地采购。衡阳市政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也发表公开声明,否认开展过此"黄金大米"人体试验。  随后,据新华社报道,论文第三作者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荫士安因在接受调查时前后说法不一致而被停职。  9月11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对此作出回应,称要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尽快查清事实,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转基因人体试验到底是何种试验?在国内外,它必须遵循什么样的科学和伦理规范?  寻常试验?  除了涉事论文《儿童植物类胡萝卜素维生素A当量研究》(在美国临床试验数据库中编号为NCT00680212),在美国临床试验数据库中,记者查到,汤光文还完成了一项名为《儿童植物类胡萝卜素视黄醇当量研究》的人体试验研究,另一项同为汤光文主导的《黄金大米类胡萝卜素在人体的生物利用度》项目还在招募试验对象。  据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曾庆平介绍,转基因人体试验,简单而言,即人试吃转基因食品。转基因人体试验,可分为药学试验和食品营养学试验。前者注重毒理药理的研究,后者重在研究营养物质成分的转化。  早在1998年,美国就开展了转基因药学试验,科学家们在人体中进行了转基因马铃薯疫苗的双盲试验,用于细菌性腹泻的预防。1999年,含乙型肝炎病毒抗原的转基因莴苣也在3名志愿者身上进行了试验。  近年来,包括黄金大米人体试验在内的营养学试验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在美国临床试验数据库中可以看到,一种转基因大豆的豆油制品也进行了几项人体试验。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玛丽戴图告诉记者,对于转基因人体试验,美国没有设定特定的法律和伦理准则。  "在美国约90%的玉米、大豆、甜菜都是转基因产品。转基因作物被认为跟通过标准遗传的作物没有什么不同。"纽约大学营养、食品研究和公共健康领域的玛丽思内斯特尔教授说。  依据《人体生物医学研究国际伦理指南》,所有涉及人类受试者的研究申请书必须呈送给一个或更多个科学与伦理审查委员会,以便对其科学价值和伦理可接受性进行审查。  伦理委员会是独立于试验组织者的机构,根据政府的法规组织和运作。他们的审查包括试验材料是否安全、试验流程是否合理、试验对象的安全和知情权是否得到保障等。  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介绍,生物医学和行为学研究(包括汤光文的黄金大米研究)中的伦理和监管问题,都是由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的人类研究保护办公室负责。  伦理评估会依据下列五项标准进行审查:1.受试者承受的风险,2.是否给受试者足够的保护,3.对受试者以及他人的潜在受益,4.能够获取的知识的重要性,5.临床试验数据和安全的监测。南方周末记者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获悉,汤光文提交的项目经费申请通过了该研究院的两层审查。  确保知情权  专家普遍认为,保障受试者的知情权是保障学术伦理的至关重要一环。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对保障受试者知情权也有详细的介绍。受试者应被告知试验的详细内容,包括进行试验的原因、流程、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可能受益等。  在详尽了解和充分理解试验后,受试者在完全自愿的情况下决定是否参与。  2002年,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教授哈利吉尔伯特及其同事开展了一项转基因人体试验,测定转基因植物的DNA在做了迴肠造瘘术的患者的小肠中的生物活性。  哈利吉尔伯特告诉记者,试验中的12名志愿者都是从英国纽卡斯尔一家公立医院招募来的。"这些患者跟医生很熟,他们懂得医学试验的价值,因此乐意参与。"受试者们被召集起来,并被告知:"我们的试验旨在测试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他们来诊所参加试验的程序,我们会如何处理数据,以及最后的试验结果会以论文的形式发表。"  哈利吉尔伯特的试验设计顺利通过了纽卡斯尔大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我们用市场上售卖的转基因大豆来做人体试验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如果用于试验的转基因作物尚未市场化,结果可能比较复杂。"哈利吉尔伯特说。  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透露,尚未市场化的转基因作物也是可以做临床人体试验的。  但在学界,非市场化转基因作物的人体试验,仍是备受争议。  以黄金大米人体试验为例。2009年,Man-WanHo和迈克尔安东尼奥等美国科学家在发现美国塔夫茨大学进行黄金大米人体试验后,就曾联名写信给课题组负责人表示抗议。"我们不确定他们在做人体试验前,是否做过动物试验,至少在公开的资料中我们找不到相关信息和记录。"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关于临床试验的介绍中写道,进行人体试验前,研究者需进行动物试验。  "更何况,黄金大米是一种转基因作物,其稳定性还有待认证。况且,大量非行业资金资助的独立研究表明使用转基因食品会出现各种副作用,包括引起试验室老鼠的肺肿、不育等症状。"Man-WanHo博士对其安全性表示担忧。  "中国比美国严格"  除了汤光文在中国进行的黄金大米人体试验,专家们都表示没有听说过其他的在中国进行的转基因人体试验。  学者专家们对转基因人体试验的争论,很大程度上落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上。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生物发育研究所研究员朱桢认为,转基因作物黄金大米基本没有安全性风险。"转基因产品进入人体后会不会产生一些变化,是科学层面的问题,我个人觉得不用担心。消费者担心,是因为不了解。现在的转基因有点被妖魔化了。"  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研究员朱智伟则很紧张:"黄金大米,除了加强了维生素A,有没有转成其他的物质,谁也不知道。"  此外,关于转基因人体试验是否必要,学者们也各执一词。  国际食品法典标准规定,要求转基因生物产品应该"同与其相应的常规产品一样安全".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转基因大米专家黄昆仑说:"转基因人体试验不是必须的。在转基因安全评价上来说,如果在动物试验上证明其安全性了,就不需要再进入到人体试验,除非存在很大争议,或者科学上发现一些问题。如果做,需要遵循医学上做人体试验的规范。"  但科学松鼠会成员云无心(化名)则认为,黄金大米作为营养加强型的转基因食物,在安全性审查通过之后,进行人体内的有效性试验是必要的。  不过,专家一致认同的是,若要在中国做相关的转基因试验,需要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批,遵守相关的法律。  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研究员朱智伟说,转基因产品要进入中国,首先材料要报农业部批准,拿到农业部批文才能在海关办理入关。  其次,转基因产品在中国进行人体试验,研究内容需按规定提交卫生部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查和卫生部审批。2000年我国成立了卫生部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负责对有关重大的医学伦理问题进行咨询和审查。2007年,卫生部正式印发了《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进一步加强对涉及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工作的管理。  "关于转基因产品的规定,中国比美国严格多了。"中科院院士李连达对记者说。
  • 亚洲最大的螺旋藻检测中心落成
    近日获悉,云南绿A生物产业园即将竣工,按规划在建的绿A产业园将落成一个总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螺旋藻检测中心。该中心投资达1500多万元,将成为亚洲最大的螺旋藻检测平台。绿A检测中心配备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检测设备,能够实现重金属、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藻蓝素、蛋白质等10多项专业检测,为绿A质量控制提供了更精确的数据指导。  绿A检测中心作为我国微藻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微藻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微藻科技人才、开展微藻研究、研发和生产的重要基地。这将极大提升我国螺旋藻的质量控制水平及保证产品的优良品质。  绿A全程数字监控 技术升级 质量上新台阶  根据绿A科研人员介绍,螺旋藻养殖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真正的高科技项目。螺旋藻是一个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但由于其在生长培育阶段是有生命的,也会“生病”,因此螺旋藻生长过程的监控尤为重要。此次绿A决定建设螺旋藻检测中心,就是要将螺旋藻质量控制“前移”,将螺旋藻生长过程的质量控制和风险评估放在更核心的位置。  早在成立之初,绿A就建立了完备的螺旋藻生产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即将建成的“绿A微藻实验室”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标准和规范建设,实现了绿A螺旋藻的现代化管理。实验室配备了国际先进的检验检测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对螺旋藻的生产进行全程监控和检验,并完成水体PH质检测、温度控制、重金属检测及其他螺旋藻理化指标的10余项跟踪监测,全方位保障了绿A螺旋藻的优质产品质量。  科技创新助推绿A创新高  绿A具有完备的螺旋藻藻种选育实验室和藻种库。绿A藻种试验室内聚集了国内顶尖的科研团队,由常年驻扎绿A基地的武汉植物研究李夜光教授带队。绿A一直进行产学研模式的探索,组建具有优化组合知识结构、极强实践操作能力的技术创新科研队伍,并与100多家科研单位和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先后进入国家科委“七五”、“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和“火炬计划”项目,得到国家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如今绿A的藻种库有上百种优质藻种净株,科研人员能够通过技术监控清楚得出每个净株的各项营养指标参数。凭借强大的螺旋藻专业研发能力,绿A已建立起“世界微藻研发中心”的领先地位。
  • 俄开发新型生物传感器:大客流环境即时监测感染性病毒
    近期,俄罗斯科学家开发出了一种新的激光技术,用于制造新颖的光学生物传感器,这种传感器能够在几秒钟内识别感染性疾病。该装置通过红外光来显示有害的细菌和病毒,可以在大型的交通枢纽,如机场等需要不断监测大量的客流的环境下得到广泛应用。  这项研究发表在《激光物理快报》杂志上。该传感器是由一个规则微穿孔化的银纳米薄膜沉积在由天然矿物萤石支撑的透明基板上制作而成。生物材料样本,如刮下的鼻粘膜的样品被放置在薄膜上。然后,这一薄膜曝光在一个普通实验室中的红外光谱仪的红外光中。通过获取通过样品的光谱,研究人员可以推断出特定的细菌或病毒的存在。  为了证明新型生物传感平台可以立即检测病原微生物,科学家们使用了一种常见的细菌进行实验,金黄色葡萄球菌。  这种快速分析可能被广泛应用于大型交通枢纽,如机场这种需要不断对流通乘客进行健康监测的环境下。目前,这种还是通过热成像摄像机跟踪体温来实现。一个发烧的乘客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感染源。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清晰的分析是必要的,要辨别出来该人是否实际上是生病了,还是什么别的原因。利用现有的方法调查生物材料,如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要需要几天。与之相反的是,这种新技术可以立即提供出检测的结果。  这项研究由机械与光学大学、国家核研究大学、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莫斯科物理技术研究所的科学家主导进行,并与莫斯科传染病临床医院展开了密切合作。  这种新的生物传感器的另一个优点是它的灵敏度。“光学生物传感器,使用我们的技术可以检测单个细菌,”Sergey Kudryashov说,他是机械与光学大学激光技术与仪器学院和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气体激光器实验室的领导研究员。“在一些公共机构,如幼儿园、学校内传染病的早期诊断,特别对于高校的季节性流行病有很好的帮助。对于在传染病医院的医生来说,这种技术可以是一个宝贵的资产,可用于早期和更快的诊断。”  该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归功于银质薄膜的光栅状结构。当红外线通过传感器时,它会定期地分布在表面上。随着光照强度变高微孔会转变成热点。生物材料中含有的微生物会在热点中有效地填充孔和吸附,这增加了他们的检测的概率。  数以百万计的微观孔利用激光进行切割,这是通过衍射光学元件进行空间复用成微束,使研究人员能够使传感器的生产自动化和更迅速。  “到现在为止,这样的传感器只能通过高倍率放大的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实际的实验室分析是不可能的。我们的方法可以允许这种微孔结构覆盖更大的面积,扩展到一平方厘米面积,用以制作出应用在实际实验应用传感的原型,以方便生物材料更好的适配,”Sergey Kudryashov说。  对于光学生物传感的反洗方法并不是新创的,而只是实施过程中效果不佳。这是由于一个事实,早期的技术并不能制造真正的原型,即可用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测试和临床中实践。  这在把这项新技术用于医疗实践之前,提出了另一个科学家必须进行解决重大的挑战,细菌(红外光谱库)的参考数据库的建立,即被用来与从红外光谱仪形成的数据进行比较。  红外光谱仪的读数总是要与这种光谱数据库进行比较,即某些官能团分子的红外活性指纹的目录库。例如,在研究中使用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它自己的指纹,来自胡萝卜素的类胡萝卜素片段,而胡萝卜素即是负责其颜色的一种物质。  科学家们希望在未来,由于较低的生产成本和快速的制造工艺,以及更常见的基板材料的使用,新的光学生物传感器平台将得到广泛的实际应用。此外,根据研究人员的说明,一旦光谱库被校准,传感器将能够识别不仅是致病微生物的类型,且会包括它们的近似类型。
  • 青岛能源所等开发出拉曼介导靶向单细胞基因组技术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海洋微生物在全球碳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而由于大部分海洋微生物尚难以培养、原位代谢功能难以测量等技术瓶颈,关于海洋微生物光合固碳的原位功能机制等重要问题存在争议。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与英国牛津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等合作,基于CO2固定活性靶向性的拉曼分选耦合单细胞基因组(scRACS-Seq)等仪器、手段,揭示了海水中原位进行光合固碳的SAR11类群,并发现它们以视紫红质作为捕光系统来驱动海水中CO2的固定。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生物设计研究》(BioDesign Research)上。 为了识别海洋微生物组中哪些细胞在原位固定CO2,青岛能源所单细胞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荆晓艳、助理研究员公衍海和博士徐腾带领的研究组,利用稳定同位素13C标记的无机碳底物饲喂新鲜海水样品,通过单细胞拉曼光谱中类胡萝卜素等色素特征峰的“红移”现象,建立了在免培养前提下原位固定CO2之单细胞的识别和测量流程。基于单细胞中心等研制的scRACS-Seq系统,科研人员建立了针对CO2固定活性等代谢表型的功能靶向性单细胞拉曼分选与测序方法。运用scRACS-Seq体系,该研究在中国山东省青岛崂山湾真光层海水中识别和分选到一系列进行海洋原位固碳代谢的Pelagibacter属单细胞(Pelagibacter属单细胞来自SAR11等类群)。基于SAR11单细胞全基因组序列(覆盖度最高达到100%)的进化分析、基因功能预测与代谢途径重建,研究表明:它们具有完整的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印证了上述单细胞拉曼光谱基于色素峰红移来识别和表征CO2固定活性的原理;发现了基于视紫红质的光激活质子泵系统,包括双加氧酶(Dioxygenase enzyme)、视紫质光敏感蛋白(Proteorhodopsin)、F-型ATP合成酶(F-type ATPase)等关键蛋白;它们拥有大部分进行CO2固定的Calvin-Benson循环途径的基因。研究提示,这些SAR11细胞可能通过基于视紫红质的光激活质子泵系统,来驱动基于Calvin-Benson循环的海水原位固碳。为了验证这一假设,研究将这些SAR11单细胞基因组中四个预测为视紫质光敏感蛋白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异源表达。结果证实,它们能够合成视紫质且其中的两个基因与GenBank中的基因均无显著同源性,属于一类全新的视紫质光敏感蛋白。因此,这些视紫红质介导的光激活质子泵系统或是SAR11在海水中原位进行光合固碳的能量引擎。SAR11难以培养且研究工具匮乏,但本研究在单细胞精度揭示了SAR11的代谢表型组和完整基因组,从而建立了视紫质光敏感蛋白和海水原位CO2固定之间的功能关联。这一原创的“拉曼介导靶向单细胞基因组”(scRACS-Seq)仪器体系,克服了当前“拉曼介导靶向元基因组”手段通常难以在单个细菌细胞精度获得高覆盖度基因组的瓶颈,因而对于环境中生命暗物质的功能探索和机制解析具有共性的方法学意义。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等的支持。论文链接单细胞精度的海洋微生物组功能靶向性拉曼分选与测序技术(scRACS-Seq)
  • BCEIA 2023即将启幕,迪马科技多款新品等你来体验
    迪马科技展台效果图第二十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 2023) 将于2023年9月6-8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召开,作为中国分析与生化技术交流与展示的“峰会”,独特的BCEIA学术会展氛围,使基础研究同应用研究相互促进、用户与厂商良性互动,有效的促进了中国分析科学产业间的发展。迪马科技作为一家在色谱消耗品领域耕耘30年的制造商和供应商,即将盛装出席此次展会。迪马科技(展位号:E1069)将与您在此进行思维碰撞与交流:新品发布、技术交流会、现场互动、参展预登记......新品发布专"柱"三十载,新品待发布。迪马科技将为所有色谱分析工作者带来多种类新品:液相色谱柱、前处理小柱、化学标准品等。液相色谱柱新品NEW 1AurorasilTM 混合模式色谱柱AurorasilTM 系列色谱柱以高纯硅胶为基质,采用迪马科技自主设计研发的多功能配体硅烷、独特的固定相交联和多重键合技术以及先进的封端技术,在保留固定相疏水性的基础上,利用新型多功能配体硅烷为固定相与分析物间提供多种形式的相互作用,使该系列色谱柱具有多重保留机理,从而使固定相在极宽的洗脱范围内具有独特的选择性,对极性化合物、酸性和碱性化合物、异构体等多种复杂体系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使方法开发更加简单易行。AurorasilTM系列色谱柱目前提供MMP-G, MMP-H, MMP-L, MMP-M, MMP-Q, MMP-Y, MMP-Z多种固定相,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种分离要求,是分析方法开发和复杂样品分离的最佳选择。NEW 2Diamonsil Plus C30色谱柱Diamonsil Plus C30以高纯硅胶为基质,采用先进的键合和封端技术,可以实现疏水、长链脂质类化合物及异构体的快速、高分离度分离。C30固定相可以为位置或几何异构体化合物提供独特的选择性,并兼容100%水相流动相,特别适用于脂溶性维生素(A、D、E)和类胡萝卜素类(叶黄素、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等)的分离分析。Dikma独有的键合技术和填装工艺确保了出色的重现性和更长的色谱柱使用寿命。技术交流会时间:2023年9月6日 13:30地点:E3-B会议室主办方:迪马科技主讲人:李文斌(技术部经理)报告流程:技术交流会现场:签到有礼现场互动“投壶”互动,100%中奖!迪马科技在此次展会现场将举行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前台签到有礼、传统游戏"投壶"、主题路线打卡活动等。参展预登记还未登记但想参会的伙伴们,可以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提前进行VIP预登记,可兑换免费午餐及饮用水,免费乘坐班车。展位示意图展位号:E1馆E1069展会时间:2023.09.06-09.08展会地址: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交通指南第二十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简称BCEIA2023,9月6日-9月8日,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主办方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推出以下交通服务措施方便各方代表参会:与您相约 不见不散
  • 发明色谱法的他竟是一名编外杂工(图)
    瑞士美丽的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一名少年舒舒服服地躺在草地上,痴痴地望着河边垂柳依依,那片随风掀起的嫩绿色海洋,仿佛在召唤着他投入自然的怀抱。  是什么让这些美丽的植物们是绿色的呢?一枚科学的种子深深扎根在了少年的心中,尚读中学的他立志要成为一名出色的生物学家,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他就是后来发明了色谱法的植物生物化学家茨维特。  色谱法是现代科技领域最重要最有效的分离提纯手段之一,通过这种手段,可以将复杂的混合物质逐一分散、提纯并有规律地排列成一条条色带。  1891年,19岁的茨维特考入了瑞士日内瓦大学物理系,1893年,他继续留在这所著名大学的植物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学霸,远在国外的他完全痴迷在了研究植物结构中,第一篇有关解剖学的论文获得日内瓦大学授予的“戴维”奖章。为了研究叶绿体,他开始研究一种可以将叶绿体内部不同物质染色的技术,可是当初从细胞生理学的角度研究,茨维特一无所获。直到1896年,茨维特以论文《细胞的生理学研究》完满地结束了毕业答辩,带着回国继续研究的美好愿望,他踏上了返回故土的道路。日内瓦大学前身是日内瓦学院,1873年建立医学系后,正式更名为大学。(网络图)  可是事实根本没有想象的那样顺利,沙皇俄国迂腐的政府根本不认同他辛辛苦苦在国外获得的博士学位,华沙工学院的权威都是一群德国人,他们非常看不起这个从瑞士大学毕业的博士。学校不仅不给他安排任何可供实验的研究环境,连一席教职也不提供给他,只给他一个编外杂工的身份。  偏见与压制根本没有使茨维特放弃对色谱法的研究,1896年,他走出了重要的一步,开始尝试将物理化学手段运用到叶绿体中的绿色色素的研究中。很快,他便发现这种能呈现绿色的色素不是一种简单的物质,而是叶绿素与清蛋白的复合物,他将其命名为“叶绿蛋白”。1901年,茨维特决定将吸附技术作为探索分离叶绿蛋白色素的方法,使色素能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不改变形式与性质。显微镜下的叶绿体(网络图)  1903年,茨维特终于成功了,他从植物的绿叶中成功分离色素。他先制作了一个碳酸钙吸附柱,然后将其与吸滤瓶连接,使绿色植物叶子的石油醚抽取液自柱通过。结果植物叶子中的几种色素便在玻璃柱上展开:留在最上面的是两种叶绿素 绿色层下面接着叶黄质 随着溶剂跑到吸附层最下层的是黄色的胡萝卜素。如此则吸附柱成了一个有规则的、与光谱相似的色层,最后他用醇为溶剂将它们分别溶下,得到了各成分的纯溶液。  1903年3月21日,在华沙自然科学家协会生物学家分会举行的会议上,茨维特作了“一种新型吸附现象及其在生物化学分析中的应用”的演讲,公布了他对100多种无机和有机吸附剂的研究结果。这是世界上首次有关色谱法的演讲报告,于是,后人把1903年3月21日作为色谱法的诞生日。可惜的是,这次演讲当时却并没有引起科学界的重视。  即使他取得了这样的成就,在华沙工学院执教的一群德国人还是照样看不起他。他也曾多次申请植物系的教授职位,可得到的回应只有官僚们的冷嘲热讽。生活的辛酸没有击倒茨维特对科学的执念,他多年夜以继日地研究。1906年,茨维特在德国《德意志植物合志》上连续发表了《叶绿素的物理化学研究》和《吸附分析与色谱法》两篇论文,详细讲述了他创立的方法和叶绿素在化学上的应用,并将此方法正式命名为“色谱法”,这种技术不仅适用于植物色素,还可利用于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分析中。苦苦研究数十载,他终于获得了学术界的认可,茨维特也终于升职为讲师了。  为了使这项技术能更加广泛地应用,茨维特先后试验了126种粉末吸附剂对植物叶绿素的分离效果,在1910年,汇集了他十几年心血的专著《植物界和动物界的色素》终于完稿出版,茨维特在此论著中描述了他对叶绿素的全面研究,以及有关色谱法详尽无遗的讲解。高中生物教材中对色谱法分析叶绿素的讲解(网络图)  尽管茨维特所创立的方法是当时世界上最简便最有效率效果最好的分离方法,可是由于所谓权威人士的偏见和抵制,这种方法却一直沉寂在科学的角落,没有受到它应有的关注和推广。  受到压制的茨维特倒是没有过多抱怨,尽管他万分希冀世人能听到他的呐喊,可是这个世界实在太过喧嚣了。就在他努力奋斗,希望能取得更大成就让世人注意这个极有前景的色谱法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他如一片凋零的落叶,随学校的辗转搬迁而飘荡。辛劳与奔波摧毁了他的身体,1919年6月26日,年仅47岁的茨维特带着无尽的遗憾悄然离世。  近20年后,科学家卡勒、库恩等人偶然间发现了默默无闻的色谱法。在几位科学家的精心擦拭下,色谱法仿佛一块灰头土脸的金子重新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他们用色谱法成功地分离出了非常多前所未见的提纯物质,如各种维生素,激素与酶。卡勒与库恩分别于1937年,1938年荣获科学界的巅峰之奖——诺贝尔化学奖。  卡勒在1947年世界有机化学协会举行的会议上说:“没有哪种像茨维特的色谱吸附分析那样对有机化学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他极大拓宽了有机化学的研究领域。如果不使用这种新方法,则在维生素,激素、类胡萝卜素和其他大量天然化学物质的研究方面,就绝不可能取得如此巨大的进展和丰硕的成果。”  终于获得了世人的认可与赞美,对于九泉之下的茨维特,也许太晚,也许并不晚。他辛勤耕耘的一生,哪怕如此不起眼,如此默默无闻,却给世界带来了一个更为美好的明天。  人物小档案:  米切尔什莫诺维奇茨维特(1872~1919),俄国近代植物生理学家、植物生物化学家、色谱技术创世人,首创的“色谱分离法”极大推动了20世纪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医药学的研究发展。  里夏德库恩(1900年12月3日-1967年8月1日)奥地利-德国化学家,1934年,库恩与卡勒合作,合成维生素B2,1937年合成维生素A。1938年,库恩荣获诺贝尔化学奖,但因纳粹的阻挠而被迫放弃领奖。  保罗卡勒(Paul Karrer),瑞士化学家,由于对类胡萝卜素、黄素,以及维生素A和维生素B的结构研究,1937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 iCC 2017前方观察:超临界流体色谱(SFC)技术研究热度不减
    p  strong仪器信息网讯/strong 2017年9月12日-15日,由仪器信息网联合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北京色谱学会、北美华人色谱学会(CACA)的行业内色谱网络会议(iConference on Chromatography, iCC 2017)正在进行。会议依托成熟的网络会议平台,致力于为国内的广大色谱工作者提供一个突破时间地域限制的学习平台,以促进业内交流,提高色谱研究与应用水平,令大家足不出户便能聆听到色谱专家的精彩报告,节省时间和资金成本。/pp  本届网络会议为期四天,共开设色谱技术进展(上、中、下);色谱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北美华人色谱(CACA)专场;青年色谱论坛;色谱在环境领域的应用;色谱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六个专场。大会邀请了34位专家和厂商技术人员为专业听众针对不同主题进行报告。从报告的内容可以看出,与第一届色谱会(iCC 2016)相比,iCC 2016一位专家针对SFC技术做了报告,本届色谱会有4位专家重点介绍了超临界流体色谱 (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 SFC)。可以看出,SFC技术近年来逐渐成为色谱领域的研究应用热点。/pp  其中,三位专家和一位厂商技术人员: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白玉副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山广志副研究员、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研究所马百平研究员、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尹宏瑞经理分别就SFC技术做了报告。/pp  本届色谱会(iCC 2017)中,白玉在报告“超临界流体-反相二维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及其在脂质组学中的应用”中谈及,利用SFC根据脂类化合物极性头基的不同分离完成一维分离,通过反相液相色谱(Reversed 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 RPLC)实现第二维脂质分子种属的分离。建立了2D SFC/RPLC - MS分析脂类化合物的新方法,实现了人血浆中十种脂质类别四百多种脂质化合物的分离。并利用该方法对健康人和乳腺癌患者血清进行了分析。/pp  山广志在报告“超临界流体色谱在化学药品分析中的应用”中,从超临界流体色谱在小分子化学药质量研究中的应用;超临界流体色谱在手性药物异构体检测中的应用;超临界色谱在药物质量研究中建立的挑战和优缺点,三个方面进行汇报。他认为:“SFC技术有可能在化药分析领域替代正相色谱。”/pp  马百平在报告“超临界色谱技术在中药中的检测及分离技术”中,重点介绍SFC分离中药甾体皂苷、黄酮苷等极性成分的色谱行为规律,以及在中药分析及分离中的应用,并强调SFC独有的特色和优势。/pp  尹宏瑞在报告“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多种维生素同时分析和类胡萝卜素的抗氧化分析中的应用进展”中,从SFC技术出发,将其应用到多种维生素的同时分析和类胡萝卜素的抗氧化分析中。/pp  经相关文献报道及研究发现,超临界流体色谱和液相色谱以及气相色谱有着不同的选择性,可与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形成很好的正交互补性,对于复杂体系样品,超临界流体色谱结合其它的色谱分离手段可以更加完整地对样品进行表征。由此,从行业角度来看,SFC可在化工、食品、制药、医疗卫生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研究工作者也与SFC仪器厂商进行合作,共同拓展此技术。/pp  仪器信息网分析认为:未来几年,各大仪器厂商将继续上演这一领域的仪器新品“大比武”,国际上的主流色谱制造厂商将持续关注这一领域带来的商机。/pp  iCC 2017(9月12日-15日)精彩还在继续,报名参会请点击:a href="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C2017/" target="_blank" title=""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第二届色谱网络会议(iCC 2017)/strong/span。/a/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a href="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C2017/" target="_blank" title=""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4cc28015-f0b0-4b25-a7a0-4cfbacfb1282.jpg" title="c04a524d-9592-4deb-ba98-0c64839ebb4c.jpg"//a/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