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类脂成分

仪器信息网类脂成分专题为您整合类脂成分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类脂成分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类脂成分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类脂成分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类脂成分话题讨论。

类脂成分相关的论坛

  • 【分享】中药各类成分速记袖珍版

    [size=4][font=宋体]所言中药三大类,植物动物矿物堆。植物药占大多数,其他二者愧不如。[/font][/size][font=Tahoma][/font][size=4][font=宋体]植物生长发育中,新陈代谢多成分。有的遍布植物体,也有仅在器官中。[/font][/size][font=Tahoma][/font][size=4][font=宋体]糖类脂肪和蛋白,鞣质苷类生物碱;挥发油里氨基酸,树脂色素无机盐。[/font][/size][font=Tahoma][/font][size=4][font=宋体]当取部分做药用,药理作用先弄清;有效成分已查明,物质基础自然定[/font][/size][size=4][font=Tahoma].[/font][font=宋体]中药材中成分杂,有效无效可转化。苷类成分常有效,偶尔也被无情抛。[/font][/size][font=Tahoma][/font][size=4][font=宋体]鞣质似乎无作为,收敛止血不是吹。蛋白多肽常弃用,珍珠药中分量重。[/font][/size][font=Tahoma][/font][size=4][font=宋体]中药针剂有意义,其他剂型没法比,迅速入血快起效,安全更比效重要。[/font][/size][font=Tahoma][/font][size=4][font=宋体]化学成分不掌握,何谈中药之效果?中药成分若不清,药物效果难保证。[/font][/size][font=Tahoma][/font][size=4][font=宋体]有效成分提分离,配液灌装注射剂。重视生产和实际,理论同样要学习。[/font][/size][font=Tahoma][size=2][/size][/font]

  • 介绍单不饱和脂肪酸

    单不饱和脂肪酸是橄榄油、茶籽油的主要成分,花生油、芝麻油、米糠油、低芥酸菜籽油也含一些。适量摄入这类脂肪利于降血脂、抗血凝、延缓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

  • 【原创】“假鸡蛋”成分分析-环丙烯脂肪酸GC-MS分析

    这里所说的“假鸡蛋”是指因饲喂了含棉粕的饲料而导致出现鸡蛋蛋黄变硬,弹性增加的“橡皮蛋”。不是人造的。我之前在论坛里发过一篇“假鸡蛋”传闻的澄清与鸡蛋真假鉴别方法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00910/2776825/饲喂含棉粕的饲料后,鸡所产的蛋在存放一段时间后,蛋清会出现淡粉红色,而煮熟后,蛋黄就会像乒乓球一样有弹性。这是因为棉粕中含有一类特殊的脂肪酸——环丙烯脂肪酸。这类脂肪酸在鸡蛋中的含量很低,而且很难买到标准品,所以要进行检测分析非常难,我按照GB/T 5009和GB/T9695.02-2008的方法进行脂肪抽提,甲酯化,使用GC/MS进行分析,结果根本测不到环丙烯脂肪酸。 直到最近,在网上找到一个GB 5413.27-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脂肪酸的测定的标准,按照这个标准的第二法,成功的从鸡蛋中检出了环丙烯脂肪酸。

  • 牛奶中的成分知多少?

    牛乳营养价值很高(但是里面绝大多数是水,哈哈,实话),其中水约占88%,其他12%部分称为总乳固体或全乳固体。总乳固体中包括脂类和非脂乳固体。1脂类脂类包括脂肪,磷脂类(主要有卵磷脂,脑磷脂,神经磷脂等),脂溶性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A,D,E,K和胡萝卜素)和胆固醇。2非脂乳固体非脂乳固体主要有蛋白质,糖类,矿物质,色素等,下面一一介绍。2.1蛋白质蛋白质主要包括乳蛋白,酪蛋白,乳白蛋白,乳球蛋白,非蛋白态氮化合物等。2.2糖类糖类主要是乳糖,还有少量葡萄糖2.3矿物质主要还有钙,磷,钾,氯,还有少量的钠,镁,硫,铁,微量的锌,铝,铜,硅,碘,痕量的锰,钼,锂,锶,硼,氟2.4色素主要是胡萝卜素和叶黄素2.5水溶性维生素主要是维生素B1,B2,B6,B12,C,烟酸,泛酸,生物素,叶酸。2.6酶类主要是解酯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还原酶,蛋白酶等2.7气体溶有少量二氧化碳和氮气2.8细胞乳房内部表皮细胞,白血球等

  • 中药注射剂成分分类歌诀

    在百度上看到一首关于中药注射剂成分分类研究的歌诀,觉得非常不错,特下载整理和大家共同学习。 所言中药三大类,植物动物矿物堆。植物药占大多数,其他二者愧不如。植物生长发育中,新陈代谢多成分。有的遍布植物体,也有仅在器官中。糖类脂肪和蛋白,鞣质苷类生物碱;挥发油里氨基酸,树脂色素无机盐。当取部分做药用,药理作用先弄清;有效成分已查明,物质基础自然定.中药材中成分杂,有效无效可转化。苷类成分常有效,偶尔也被无情抛。鞣质似乎无作为,收敛止血不是吹。蛋白多肽常弃用,珍珠药中分量重。中药针剂有意义,其他剂型没法比,迅速入血快起效,安全更比效重要。化学成分不掌握,何谈中药之效果?中药成分若不清,药物效果难保证。有效成分提分离,配液灌装注射剂。重视生产和实际,理论同样要学习。 第一节生物碱通常所说生物碱,生物体内是来源;主要特征须含氮,有机分子无须言。研究生物碱最早,成就当然也很高。一万多种生物碱,临床应用好几百。长春新碱长春碱,秋水仙碱喜树碱。三尖杉碱樟柳碱,汉防己碱川芎碱。伪麻黄碱麻黄碱,钩藤总碱钩藤碱,广玉兰碱轮环藤,举不胜举言不尽。 一、 生物碱的分类生物碱按母核分,大大小小十多种。有机胺类麻黄碱,益母草碱秋水仙。吡咯烷类千里光,吡啶类中有槟榔;喹啉衍生喜树碱,异喹啉类小檗碱。吲哚类中长春新,莨菪烷类阿托品;咪唑类毛果芸香,甾类茄碱肠胃伤。喹唑酮类常山碱,嘌呤类里咖啡碱;还有二萜乌头碱,算上其他类别全。 二、 生物碱的性质1、多数碱无色结晶,少数碱颜色不同。小檗碱则有点黄,烟碱更甚呈油状。2、一般分子结构中,有手性碳有手性;多数碱为左旋体,少数不具旋光性。3、多数碱难溶于水,亲脂溶于氯仿中;乙醚乙醇和丙酮,苯石油醚也能溶。碰到稀酸则成盐,几乎不溶遇到碱;若有内酯羧酚羟,结果可能不一样。4、生物碱多有碱性,氮孤电子是原因;季胺最强仲胺中,伯胺叔胺步后尘。有生物碱呈中性,酰胺结构已形成;此碱遇酸不成盐,比如咖啡秋水仙。也有碱呈两面性,羧酚羟基是内因;遇酸逢碱皆能溶,吗啡槟榔喜相逢。5、每逢特殊酸和盐,多数碱能生沉淀。沉淀反应很有用,提取鉴别纯化中。苦味酸称Hager,遇碱沉淀呈黄色;磷钨酸是沉淀剂,白色褐色有差异。硅钨酸Bertrand,沉淀白或淡黄色;鞣酸也与碱反应,棕黄色沉淀生成。氯化金和氯化钼,前黄后白沉淀物;碘化汞钾Mayer,沉淀过量又溶了。Dragendorff试剂, 碘化铋钾是主体,酸液中与碱相逢,黄或红棕色风景。碘及碘化钾试剂,以wagner名义,酸液中与碱反应,棕或褐色物生成。常用试剂有四种,沉淀颜色要记清,碘钾试剂占其三,还有一个硅钨酸。6、遇到显色剂显色,氧化脱水或缩合;五颜六色各不同,生物碱鉴别有用。钒硫酸即Mandelin,不显色有阿托品,显淡橙色有奎宁,绿至蓝色可待因。钼硫酸是Frohde,吗啡显紫转绿色,秋水仙碱显绿色,乌头碱显黄颜色。甲醛硫酸Marguis,吗啡显蓝或者紫,显黄色有阿托品,显蓝色有可待因。浓硫酸用来显色,可待因微红加热;黄连素绿至黄色,阿托品等不显色。硝酸显色溶液浓,吗啡有黄也有红;黄士的宁可待因,马钱子碱显血红。 三、生物碱的生理活性及药理作用生物碱有药活性,结构有异而不同,止咳解痉镇疼痛,抗菌抗癌抗虐等。 第二节、苷类糖和配基连一起,俗称糖杂配糖体;该类物质称作苷,水解成糖和苷元。苷元多为醇和酚,也有含羟醛蒽醌;包括羧酸和甾体,生理活性在这里。苷糖通常是单糖,阿拉伯糖葡萄糖;鼠李糖和半乳糖;寡糖多糖也无妨。尽管苷糖无活性,其在易溶更稳定;确保苷类吸收快,更好发挥苷活性。许多中药都有苷,银杏山楂里面含,人参大黄且不论,更有桔梗和黄芩。远志黄芪和杏仁,根茎叶花果实中。苷类分布很广泛,一时半刻说不完。苷的分类有多种,观点不同类不同;若按存在状态分,原生次生苷两种。苷元化学结构分,酚苷黄酮苷等等;根据苷糖之名称,分类简单好命名。苷键原子若不同,有氧硫碳苷之分;强心苷可强心用,皂苷肥皂泡特性。(1) 多数苷类无臭色,常为晶体味苦涩;大部中性或酸性,极少与众有不同。有旋光无还原性,不少苷有引湿性;也有苷类有颜色,更有甜味不细说。(2) 中药各类成分中,苷类可谓高极性;甲醇乙醇正丁醇,还有水中也能溶。苷元亲脂糖亲水,糖多溶解问题没;苷元极性基团少,那水溶性不能好。亲脂性较大苷类,易溶乙醚氯仿内。碳苷性质较特殊,脂水均无溶解度。(3) 苷在酸中热水解,水解生成糖苷元;左旋变右强还原,可以用于苷检验。水解之后遇斐林,溶液颜色变棕红。植物体内也水解,适宜温度下酶解。粉碎切片要小心,酶解反应会发生,六十乙醇水高温,都会让酶变活性。鲜药与硫酸铵混,研磨过程酶变性,酶解条件合理用,否则成分失活性。原存植物体中苷,美其名曰原生苷;室温中性溶液中,只能水解一部分。次生苷即该部分,原生掉糖变次生;只有水解条件强,方成苷元和苷糖

  • 【资料】细菌内毒素的概念

    细菌内毒素的概念   细菌内毒素,英文称作Endotoxin,是G-菌细胞壁个层上的特有结构,内毒素为外源性致热原,它可激活中性粒细胞等,使之释放出一种内源性热原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内毒素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脂多糖中的类脂A 细菌内毒素这个概念在1890年的时候就已被提了出来,它是在研究发热物质过程所引成的,1933年Boivin最先由小鼠伤寒杆菌提取出来,进行化学免疫学方面的研究,到1940年时候,Morgan使用志贺氏痢疾菌阐明了细菌内毒素是由多糖脂质及蛋白质三部分所组成的复合体,到了1950年以后,随着生物学,物理化学,免疫学以及遗传学等的进步发展,细菌内毒素的研究工作,尤其是其化学结构组成及各种生物活性间的关系也更加明确起来。 细菌英文叫Bacteria:为原核生物中的一类单细胞微生物由二分裂法繁殖。若按革兰氏染色法可将细菌分为G+菌和G-菌两大类。这两类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化学组成存在很大差异。唯有肽聚糖为其共同成分,但其含量的多少和肽链的性质有所不同,见下表:细胞壁结构革蓝氏阳性菌革蓝氏阴性菌厚度厚,15—50薄,10—15肽聚糖含量多,占胞壁干重50—80%少,占胞壁干重10%左右脂类含量少,约1—4%多,约11—22%磷壁酸有无外膜无有脂蛋白无有脂多糖无有 细胞壁较薄,厚约10-15nm,结构也较复杂。肽聚糖含量低,仅占细胞干生10%左右,层薄又较疏松,因肽聚糖之间仅四肽侧链直接联结,缺乏五肽桥;肽聚糖居于细胞最内层,外面由内向外还有脂蛋白,外膜和脂多糖的三层聚合物。 (1)脂蛋白(lipoprotein) 由类脂和蛋白质构成,联结在外膜与肽聚糖层之间,类脂一端经非共价键联结到外膜的磷脂上,另一端由共价键联结到肽聚糖肽链中的二氧基庚二酸 残基上,使外膜和肽聚糖层构成一个整体。 (2)外膜(outer membrane) 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重要结构,位于肽聚糖的外侧,其结构类似细胞膜,为液态的磷脂双层,其中镶嵌一些特异蛋白质,穿透外膜的内外双层,呈液态镶嵌体。外膜中间有微小孔道,容许水溶性的小分子通过,以进行细胞内外的物质运输和交换。除此之外,外膜还能防止胰蛋白酶和溶菌酶等进入,起到保护性屏障作用。(3)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 由多糖O抗原、核心多糖和类脂A(lipid A)组成(图1-8),位于最外层。多糖O抗原向外,由若干个低聚糖的重复单位组成的多糖链,即革兰氏阴性菌的菌体抗原(O抗原),有特异性。核心多糖由庚糖、半乳糖、2-酮基-3-脱氧辛酸(2-keto-3-deoxyoctonic acid, KDO)等组成,所有革兰氏阴性细菌都有此结构。类脂A是以脂化的葡萄胺二糖为单位,通过焦磷酸酯键组成的一种独特的糖脂化合物,具有致热作用,是革兰氏阴性细菌内毒素的毒性成分。 细菌内毒素即:许多病原性细菌所产生的毒素。 一般细菌毒素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外毒素(Exotoxin);它是一种毒性蛋白质,是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物质。产生外毒素的细菌主要是革兰氏阳性菌。如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肉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少数革兰氏阴性菌。另一类为内毒素(Endotoxin)。是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外壁层上的特有结构。细菌在生活状态时不释放出来,只有当细菌死亡自溶或粘附在其它细胞时,才表现其毒性,内毒素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脂多糖中的类脂A成分。

  • 【原创】乳成分介绍

    应疯子的邀请,和大家一起聊聊乳品。 牛乳营养价值很高(但是里面绝大多数是水,哈哈,实话),其中水约占88%,其他12%部分称为总乳固体或全乳固体。总乳固体中包括脂类和非脂乳固体。1脂类脂类包括脂肪,磷脂类(主要有卵磷脂,脑磷脂,神经磷脂等),脂溶性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A,D,E,K和胡萝卜素)和胆固醇。2非脂乳固体非脂乳固体主要有蛋白质,糖类,矿物质,色素等,下面一一介绍。2.1蛋白质蛋白质主要包括乳蛋白,酪蛋白,乳白蛋白,乳球蛋白,非蛋白态氮化合物等。2.2糖类糖类主要是乳糖,还有少量葡萄糖2.3矿物质主要还有钙,磷,钾,氯,还有少量的钠,镁,硫,铁,微量的锌,铝,铜,硅,碘,痕量的锰,钼,锂,锶,硼,氟2.4色素主要是胡萝卜素和叶黄素2.5水溶性维生素主要是维生素B1,B2,B6,B12,C,烟酸,泛酸,生物素,叶酸。2.6酶类主要是解酯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还原酶,蛋白酶等2.7气体溶有少量二氧化碳和氮气2.8细胞乳房内部表皮细胞,白血球等

  • 脂质组学 相对定量内标

    请问大家脂质组学相对定量内标一般如何选择啊?因为我是相对定量,有必要在每一类脂质中选几种作为内标?还是只要一种内标进行校正就够了,又该如何选择呢?还是小白不是很懂。

  • 求助关于植物中脂溶性成分的提取的问题

    各位大侠,我想分析某种中药的脂溶性成分有哪些,越全越好我的想法是,用低极性的提取溶剂来提取,比如正己烷,石油醚,然后提取液过滤进GC-MS。但是一些文献上是用高浓度的乙醇提取,然后再用低极性的溶剂去萃取。我想问这两种方法对脂溶性成分的提取有什么影响?还有就是脂溶性成分进GC-MS是否需要甲酯化?很多文献上都有甲酯化,我百度了一下,说是为了降低脂肪酸的沸点。。不知道正不正确 求高人指点

  • 植物分类系统与化学成分的关系

    现代植物分类是按照植物形态的异同、习性的差别以及亲缘关系的远近系统排列的。因此,一般说来,在植物分类系统中位置愈接近的植物,它们的亲缘关系就愈接近。植物分类系统与化学成分的关系,实际上是指植物亲缘关系与化学成分的关系。    各种植物由于新陈代谢类型的不同,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化学物质——生物碱类、甙类、萜类等等。这些化学成分在植物中的遗传和变异,是与植物系统位置、植物的环境条件(气候、土壤与生物等)密切有关的。植物分类系统与化学成分的关系可大致归纳为下述几个方面:  1.每一种植物在恒定的环境条件下、具有制造一定的化学成分的特性,而这个特性是这种植物的生理生化特征。如颠茄产生莨菪烷衍生物类生物碱,人参产生三萜类皂甙,薄荷产生萜类等等。  2.亲缘关系相近的植物种类由于有相近的遗传关系,往往具有相似的生理生化特征。亲缘关系愈近,共同性愈多;亲缘关系愈远,共同性愈少。如异喹啉类生物碱主要分布于多心皮类及其近缘类植物的一些科中,如木兰科、睡莲科、马兜铃科、防已科、毛莨科、小檗科、罂栗科、芸香科等。这些科中的生物碱的化学结构也显示相互之间有紧密的亲缘关系,与产生它们的植物科之间的亲缘关系一致。吲哚类生物碱中最大的一族为鸡蛋花烃(Plumerane)型吲哚生物碱,这族生物碱仅存在于夹竹桃科中的鸡蛋花亚科植物中。同属植物的亲缘关系很相近,因而往往含有近似的化学成分。如小檗属(Berberis)植物含小檗碱,大黄属(Rheum)植物含羟基蒽醌衍生物等等。  3.一般说来与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的代谢产物有更近似化学结构的简单化学成分(如黄嘌吟与咖啡碱化学结构很近似),在植物界的分布较广,分布的规律性不明显。有些化学成分在系统发育过程中,经过一系列的突变,因而结构也较复杂,如马钱子碱、奎宁等。这类物质的分布往往只限于某一狭小范围的分类群中。但某些起源古老的成分,虽经一系列突变,结构亦较复杂,但它们在植物界中的分布,还是有一定范围的,而且这种类型成分与植物亲缘之间的联系表现得更为明显和突出,例如上述异喹啉类生物碱的分布。  植物分类系统与化学成分间存在着联系性这一概念,已广泛应用于药用植物的研究、野生资源植物的寻找等方面。如具有降压与安定作用的蛇根碱(Reserpine)自印度的夹竹桃科萝芙木属植物蛇根木Rauvolfia serpenitina (L.)Benth ex Kurz中发现后,从该属的其他约20种植物中亦发现了利血平,并根据植物的亲缘关系在萝芙木属的两个近缘属中找到了同类生物碱。为了发掘具抗菌作用的小檗碱的资源植物,经植物分类学与植物化学综合研究,发现小檗碱在中国主要分布在5个科(小檗科、防已科、毛莨科、罂粟科、芸香科)16个属的多种植物中,而以小檗科小檗属较理想。又据研究,莨菪烷类生物碱主要集中分布于茄科茄族(So1aneae)中的天仙子亚族(Hyoscyaminae)、茄参亚族(Mandragorinae)及曼陀罗族(Datureae)植物中,并发现了含碱量较高,有生产价值的新原料植物——矮莨菪(Przewalskia shebbearei(C.E.C.Fischer) Kuang, ined)及马尿泡(P. tangutica Maxim.)。再如生产可的松等激素药物的原料——甾体皂甙,不仅在薯蓣属(Dioscorea)的几十种植物中有发现,而且在亲缘关系相近的一些科中也有发现。必须注意的是,植物的系统发育与其所含化学成分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由于植物界系统发育的历史很长,发掘出来的古生物学资料不够齐全,加上多数植物的化学成分尚未明了,有些成分的分布规律还未被揭示及认识,所以,有关植物的系统发育与化学成分的关系的研究尚未成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在应用植物分类系统与化学成分间的联系性时,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近年来,在植物分类学与植物化学这二门学科间出现了一门新的边缘学科——植物化学分类学(P1ant chemotaxonomy)。它的主要研究任务是:  (1)探索各级分类群(如科、属、种等)所含化学成分(包括主要成分、特有成分和次要成分)及其合成途径。   (2)探索各种化学成分在植物系统中的分布规律。  (3)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配合传统分类学及各有关学科,从植物化学成分的角度,共同探索植物的系统发育。  显然,这一新兴学科在认识植物系统发育方面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并可为有目的地开发、利用植物的资源、寻找工业原料等提供理论依据。例如通过对毛莨科与单子叶植物的百合目植物所含生物碱、甾体化台物、三萜化合物、氰醇甙和脂肪酸等五类化学成分的比较分析,发现二者具有很多类似的化学成分,有的成分甚至仅仅为它们所共有。联系到百合目与毛莨科的一些原始类群在形态和组织解剖上的某些相似性,从而认为二者有着十分密切的亲缘关系,即单子叶植物通过百合目起源于原始的毛莨科植物。这一研究结果在了解客观存在的植物系统发育的真实情况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又如根据国内外在药用植物研究工作方面的大量实践、目前从中国药用植物中大致归纳出一些具重要生物活性的成分(生物碱、黄酮类、萜类、香豆精等)及药理作用的植物类群。由此可见,植物化学分类学是一门富有活力的新学科,它的研究成果值得药用植物学与药用植物化学工作者重视与运用。

  • 植物化学成分的生源学说

    植物中众多的化学成分有许多已阐明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和药理作用,其中不少已用于临床。这些成分中有的已可用化学的或生物的方法进行合成。但尚存在的问题是:这些成分在植物体内是怎样形成的?是由何种物质、经过什么新陈代谢途径形成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植物学、生物学、植物化学、生化学的研究工作者从可能的新陈代谢过程,生物化学反应等多方面地进行推测这些成分在植物体内的形成过程,这就是植物化学成分的生源学说(Biogenesis Biogenetic Origin)。  植物化学成分的生源研究主要是研究各类成分在体内生物合成的途径,各种酶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中间产物的化学并测定它们的结构。生源的研究有多种设想与途径,因而也形成了多种学说,如异戊二烯法则、醋酸学说等已普遍应用于研究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生物合成及其途径。随着同位素示踪技术和化学技术的发展,生源研究的进展也更为迅速。  生源研究的意义基本上可归纳为下列几点:  1. 了解了各类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以及某种成分最初由何种物质(这种物质称为前体 Precursors)形成和各种中间产物后,就可以人为地于植物中注入前体或中间产物来增加所需成分的积累和产量。达到人工控制、定向培育的目的。例如于枸椽酸的新陈代谢途径中加入乌头酶(Aconilase)就可以增加枸椽酸在植物体内的积累,因枸椽酸的生成过程中必须有此种酶的存在。这是研究植物生源最主要的目的。但是,前体并非一成不变,例如熊果甙在不同科时它们的生源就有可能不同。  2.从生源关系密切的成分中来扩大生物活性物质的资源。如三萜类与许多甾体衍生物类在生源上具密切关系,甾体衍生物类常具多种生物活性,三萜类成分在植物界分布广泛,故有可能从三萜类成分来寻找具广泛生物活性的物质。  3.从生源学说来确定某类成分的结构类别。如四环三萜类成分原分类不属于三萜,以后通过生源关系的探讨,才明确地将它们划在三萜范围内。  4.了解某类成分在植物体内的原始状态与代谢途径后,就可以为进行植物成分的生物合成提供理论规律,这将能更好地对生产与实践(如生药的采收时间与部位,有效成分的合成等)起指导作用。  植物体内各种成分的生源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植物本身必须的营养物质如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成分的新陈代谢途径,一类是植物次生物质,如生物碱、甙类、萜类等成分的新陈代谢途径。有关这些代谢途径的学说很多,其中不少还是设想,例如认为醋酸酯一丙二酸酯(Acetate-Melonate)途径合成脂肪酸、酚性化合物、蒽醌等成分,3,5-羟基一3-甲基戊酸酯(Mevalonate)途径合成萜类、甾类等成分,莽草酸(shikimicacid)途径合成芳香族氨基酸、有机酸及其他化合物;氨基酸途径合成生物碱等成分。  1.植物体内各类成分的生源关系:  2.各类植物次生物的生源学说,列举数例说明它们的生物合成途径:  (1)有机酸类: 有14C可以说明许多较复杂的有机酸类由 CH3COOH形成,如上所述6-甲基不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   (2)生物碱: 生物碱的生源学说曾有多种路线的设想,但目前己主要集中一种学说,即生物碱是由醋酸、单萜和多种简单氨基酸如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色氨酸(TrYptophan)、蛋氨酸(Meih1onine),鸟氨酸(Ornithine)等作为前体而形成的。这些理论因为标记化合物的发展已可用实验证实。方法是给予植株以一定的具标记元素的化合物为前体,(常用的为具14C的化合物),待植株经过一定时期的生长后,分离生物碱,从前体与生成物标记元素的位置来确定二者之间的关系。由于应用了这种技术,许多生物碱如烟碱(Nicoitine)、)吗啡(Morphine)、莨菪碱(Hyoscyamine)、秋水仙碱(Col一chicine)、罂粟碱(Papaverine)、芦竹碱(Gramine)等已证明是由氨基酸形成。有些简单的生物碱已可按生源学说途径在实验室里用氨基酸进行人工合成。目前关于生物碱的生源研究有一较大的突破,即认为除了上述各种前体外,还有许多特殊的中间物质参与了生物合成过程。   例:自鸟氨酸等形成的生物碱  (3)香豆精类:  (4)蒽醌类: 许多蒽醌类成分在植物体内的前体至今未完全确定。有的学者认为苔藓酸(Orsellinic acid,广泛分布于地衣和真菌)为一前体。由其形成蒽醌类成分的生源学说路线。  (5)萜类: 一般认为由CH3COOH与辅酶A(CoenzymeA,简作:CO.A)缩合成酯,再经过脱水、氧化-还原、环化、分子重排等反应形成C5——C10——C15——C20——C30——C40……的各种萜类。  以上仅列举了部分植物化学万分的生源学说,由于大家对此项工作的意义日益重视,有关生源研究的科研工作日益增多,原来的一些设想也得到了实验证实。但由于植物成分的本身种类和结构变化多样,加上在这些成分生物合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中间产物的化学结构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复杂性,植物成分的生源研究还需要进行大量的深入的工作。

  • 脂肪酸提取

    友友们,请问有人测贝类脂肪酸组学分析吗?提取和衍生脂肪酸用什么方法比较稳定呢?我现在还是先做的脂肪酸的标品去衍生(2%硫酸甲醇溶液 70℃衍生2h),但是不太稳定 全程操作都是在玻璃管中进行的吗,有没有推荐的玻璃管,我要涉及到10000r 离心

  • 【资料】-超临界萃取的技术原理、特点和应用

    一、超临界萃取的技术原理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FE)分离过程的原理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与其密度的关系,即利用压力和温度对超临界流体溶解能力的影响而进行的。在超临界状态下,将超临界流体与待分离的物质接触,使其有选择性地把极性大小、沸点高低和分子量大小的成分依次萃取出来。当然,对应各压力范围所得到的萃取物不可能是单一的,但可以控制条件得到最佳比例的混合成分,然后借助减压、升温的方法使超临界流体变成普通气体,被萃取物质则完全或基本析出,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所以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过程是由萃取和分离过程组合而成的。 二、超临界萃取的特点    1、超临界萃取可以在接近室温(35~40℃)及CO2气体笼罩下进行提取,有效地防止了热敏性物质的氧化和逸散。因此,在萃取物中保持着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而且能把高沸点、低挥发性、易热解的物质在远低于其沸点温度下萃取出来;    2、使用SFE是最干净的提取方法,由于全过程不用有机溶剂,因此萃取物绝无残留的溶剂物质,从而防止了提取过程中对人体有害物的存在和对环境的污染,保证了100%的纯天然性;    3、萃取和分离合二为一,当饱和的溶解物的CO2流体进入分离器时,由于压力的下降或温度的变化,使得CO2与萃取物迅速成为两相(气液分离)而立即分开,不仅萃取的效率高而且能耗较少,提高了生产效率也降低了费用成本; 4、CO2是一种不活泼的气体,萃取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反应,且属于不燃性气体,无味、无臭、无毒、安全性非常好; 5、CO2气体价格便宜,纯度高,容易制取,且在生产中可以重复循环使用,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成本;    6、压力和温度都可以成为调节萃取过程的参数,通过改变温度和压力达到萃取的目的,压力固定通过改变温度也同样可以将物质分离开来;反之,将温度固定,通过降低压力使萃取物分离,因此工艺简单容易掌握,而且萃取的速度快。 三、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的应用    超临界CO2萃取的特点决定了其应用范围十分广阔。如在医药工业中,可用于中草药有效成份的提取,热敏性生物制品药物的精制,及脂质类混合物的分离;在食品工业中,啤酒花的提取,色素的提取等;在香料工业中,天然及合成香料的精制;化学工业中混合物的分离等。具体应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从药用植物中萃取生物活性分子,生物碱萃取和分离;    2、来自不同微生物的类脂脂类,或用于类脂脂类回收,或从配糖和蛋白质中去除类脂脂类;    3、从多种植物中萃取抗癌物质,特别是从红豆杉树皮和枝叶中获得紫杉醇防治癌症;    4、维生素,主要是维生素E的萃取;    5、对各种活性物质(天然的或合成的)进行提纯,除去不需要分子(比如从蔬菜提取物中除掉杀虫剂)或“渣物”以获得提纯产品;    6、对各种天然抗菌或抗氧化萃取物的加工,如罗勒、串红、百里香、蒜、洋葱、春黄菊、辣椒粉、甘草和茴香子等。 来源:中国色谱网[em61]

  • 核桃所含脂肪成分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

    核桃所含脂肪成分中,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具有调节血脂、维护血管弹性等作用,对心血管健康有益。同时,核桃仁磷脂对脑组织非常有益,有着“天然脑黄金”的美称。

  • 什么样的特有成分只水果中有,而且所有水果中都有?

    最近看到有人在网上卖真假果汁检测盒,说是不管什么样的果汁,只要是假的,就会在真假果汁检测盒的面前现出原形。厂家宣传的原理是,果汁中的特有成分能够与检测试剂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特异性反应,从而判断果汁的真假。1. 这个特有成分,真的只有水果中有,别的东西中就不会有?2. 什么样的特有成分,是所有的果汁中都有的呢?针对以上两点,你能猜出来这个特有成分是什么成分吗?这个真假果汁检测盒,到底靠谱不?

  • 【转帖】石榴汁的成分能抑制癌细胞迁移

    石榴汁的成分能抑制癌细胞迁移 在美国细胞生物学会于费城召开的第50届年会上公布了这项研究根据今天在美国细胞生物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Cell Biology)于费城举行的第50届年会上公布的一项研究,加州大学里弗赛德分校(UCR)的科研人员发现石榴汁中的一些成分似乎能够抑制癌细胞的运动并且削弱它们被一种化学信号吸引的能力,这种信号已经被证明能够促进前列腺癌向骨的转移。加州大学里弗赛德分校(UCR) Manuela Martins-Green博士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打算在一个前列腺癌体内模型中进行进一步的测试,从而确定这两种成分的剂量依赖性效应和副作用。石榴汁对前列腺癌恶化的作用即便存在,也是有争议的。在2006年的一项针对每天饮用一杯8盎司石榴汁的前列腺癌患者的研究中,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科研人员检测到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的下降,这提示癌症恶化可能减缓。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科研人员并没有设法描述该研究中石榴汁效应背后可能的生物机制。

  • 如何测食品脂肪酸成分

    测食品脂肪酸得成分,比如瓶装臭豆腐,如何做样品得制备?也就是说在打GC前,怎么把样品转化成脂肪酸甲脂? 如何选择standard? 谢谢!!选什么柱子比较好?

  • 两种脂肪酸摄入比例失调会导致肥胖

    法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长期过量摄入欧米噶6脂肪酸而缺乏欧米噶3脂肪酸易导致遗传性肥胖。  来自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类脂研究杂志》上介绍说,欧米噶6和欧米噶3都属于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对机体运转至关重要,但由于人体无法自行生成,所以只能从食物中摄取。欧米噶6主要存在于玉米中,由于一些禽畜大量食用玉米,因此它们的肉里也含有丰富的欧米噶6,人类获得的欧米噶6中有一半来自肉类和奶制品。欧米噶3则主要存在于亚麻籽、鱼类等食物中。  科学家们注意到,近40多年来,西方国家的肥胖率一直在不断增长。在此期间,人们的饮食呈现两个特点:其一,高能量食品摄入越来越多,脂类占到营养成分的35%到40%;其二,食物中含有大量的欧米噶6,而欧米噶3的含量却相对较少。数据显示,过去40年内,欧米噶6的摄入量增长了250%,而欧米噶3的摄入量反而减少了40%。在法国,政府建议民众的欧米噶6和欧米噶3的摄入量之比应为5:1。而实际上,西方国家的平均水平为15:1,在美国这一比例甚至高达40:1。  为了验证欧米噶6和欧米噶3摄入比例失调与肥胖的关系,法国研究小组以老鼠为对象进行了实验。结果发现,如果过量摄入欧米噶6而缺乏欧米噶3,老鼠的脂肪量就会逐渐上升,而且它们的后代也出现了肥胖的问题。此外,老鼠的机体还出现了新陈代谢紊乱,比如对胰岛素产生了耐药性。  研究人员介绍说,欧米噶6和欧米噶3都是人体必需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但它们的摄入比例必须合理,否则就会对健康产生影响。他们希望这一研究成果能引起民众以及食品工业者的关注。

  • 大孔吸附树脂在天然药物有效成分分离的应用

    超滤法。刘荣华等对大孔吸附树脂提取胆红素的工艺进行了考察,在应用CDA-40型大孔吸附树脂、 pH值为5~6、吸附剂用量为4g/10mL胆汁、硫酸铵盐浓度70%、搅拌吸附时间为4h的条件下,胆红素的提取率达85%以上,纯度达93%,且工艺简便、大孔吸附树脂再生容易。陈延清用7种不同种类的大孔吸附树脂来精制乐脉胶囊,用HPLC法测定丹参素、芍药苷的含量,结果显示,用树脂精制后提取物的含固率显著降低,丹参素的损失很大,芍药苷在部分树脂的保留率低于80%。 5 结语 大孔吸附树脂在天然药物的分离、富集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并日益显示出其独特的作用。目前在天然药物化学成分分离方面最常用的树脂有D-101,DA-201,AB-8,H103,LD605, CDA-40, D1300型等,还有NKA和SIP系列。目前大孔吸附树脂在苷类成分分离方面应用较广,在其他类化学成分的分离方面应用研究有待深入。应用大孔吸附树脂可将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分离出来,特别有利于解决天然药物大、黑、粗的问题。随着在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富集中的进一步应用,大孔吸附树脂必将有利于天然药物制剂工艺的改进,有利于促进天然药物现代化研究的进程。

  • 液相杂质方法开发,主成分未出峰

    如题,液相色谱中,主成分在该杂质的最大吸收波长下是有吸收的,该杂质在此条件下出峰都正常。改换流动相之后,主成分出峰。如果在原条件下进行分析会对该杂质的检测结果有何影响吗?主成分一定要出峰吗?

  • 请问如果用GCMS来判断油脂的好坏,是要测定那些非甘油三酯的成分呢?

    安捷伦推出地沟油检测方法 当前,对于油脂分析的难点主要在于:油脂种类繁多,不同油脂的主要成分差异不显著;多种食用油生产工艺并存;食用油生产原料及成品的质量控制;调和油的存在和质量管理和废弃油脂的不规范使用等。针对与油脂检测中的难点,安捷伦推出了LC, GC/MS和LC/QTOF 等方法,可满足油脂检测的多方位需求:其中为3.GCMS分析方法: 主要用于油脂中非甘油三酯成分的分析;根据对特殊成分进行数据库检索的结果,可有效判断油脂种类或成分;根据GCMS数据的统计分析,有助于判断油脂的不同种类及不同质量。请问如果用GCMS来判断油脂的好坏,是要测定那些非甘油三酯的成分呢?

  • 【求助】脂肪酸碳链组成分析

    哪位前辈做脂肪酸碳链组成分析的,请分享一下样品前处理,分析条件吧,谢谢!我目前是用甲醇甲脂化,然后用乙醚萃取的,总感觉不太好,乙醚可是迷醉剂,且易挥发,有点怕怕。

  • 成分分析---之怪异谈!

    前几天做了一个毛巾被的成分分析,显微镜观测能看到是棉和少量的粘纤,但是按照标准烘干用甲酸,氯化锌溶解后,溶解后的剩余纤维反而比没溶解前重量还重了,又继续烘干,一直烘到15个小时,还是比之前没有溶解前重1%左右,大家有没有遇到这样的状况,该从哪里找原因呢!

  • 【求助】请教:测定骨髓的脂肪酸成分。用色谱分析问题?

    要测定骨髓的脂肪酸成分。用色谱分析来做。对色谱分析,我是盲点盼望得到达人指点,谢谢我有个实验,就是要测定骨髓的脂肪酸成分。用色谱分析来做。但是我不知道怎么取材恰当。请高手指点。知否第一步将实验动物椎体离断下来,接下来怎么弄?十分火急!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