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流场结构

仪器信息网流场结构专题为您整合流场结构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流场结构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流场结构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流场结构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流场结构话题讨论。

流场结构相关的资讯

  • 封装测试厂商长电科技申请电感封装结构专利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电感封装结构、相应的制备方法及封装板结构”,公开号CN202410209578.1,申请日期为2024年2月。专利摘要显示,本发明涉及电感封装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感封装结构、相应的制备方法及封装板结构,通过提供基础结构,基础结构表面设有凹槽和连接凹槽且朝向基础结构的边缘延伸的引流槽,设置电感结构的一侧表面具有和凹槽相对应的支撑块,在将电感结构贴装于基础结构上时,支撑块位于凹槽中且支撑块和凹槽之间具有间隔,之后就可以将粘贴剂通过引流槽引流至支撑块和凹槽之间的间隔形成粘接层,使得基础结构和电感结构可以通过粘接层进一步实现固定,降低电感封装结构的上板二次回流造成的掉件风险。
  • iCMR 2017特邀报告:核磁共振残留偶极耦合参数在有机分子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第一届磁共振网络会议(iCMR 2017)特邀报告/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核磁共振残留偶极耦合参数在有机分子结构鉴定中的应用/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img title="QQ截图20171026164003.jpg" style="HEIGHT: 299px WIDTH: 400px" border="0" hspace="0"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e8577b4c-88b2-4b59-a0cc-09b1187ef006.jpg" width="400" height="299"/ /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雷新响 教授/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strong/ppstrong  报告摘要:/strong/pp  残留偶极耦合(residual dipolar coupling, RDC)作为核磁共振各向异性参数在有机分子构型及优势构象等方面的应用具有强而有力的优势, 它反映分子中原子在磁场中的空间距离与角度信息, 实现分子三维空间的构建。 将针对残留偶极耦合在有机分子结构鉴定方面的进展进行介绍。首先,简要介绍残留偶极耦合的原理;其次,介绍定向介质和脉冲方法;再次,以若干实例展示RDC在天然产物, 合成药物,有机反应中间体络合物中的应用;最后,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ppstrong  报告人简介:/strong/pp  雷新响,男,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于2010-2011年在耶鲁大学从事研究工作1年。现为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有机及生物分析研究工作15年,讲授波谱分析,生物化学,化学生物学等课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际合作等项目。目前已在JACS,《德国应用化学》,《核酸研究》,《欧洲化学》,Organic Letters,《磁共振化学》等期刊发表SCI文章30余篇,曾被美国化学会(Highlighted by ACS " Noteworthy Chemistry" )进行了专栏介绍点评。多次应邀在国际、全国或地区学术研讨会上做核磁共振在有机分子研究中的应用工作报告。2014年11月与德国科学院院士,磁共振主席Christian,Griesinger教授合作共同组织的,由中德科学研究中心资助的“中德核磁共振新方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及前沿研讨会”,成功召开。2014年以“有机分子的立体化学及手性的核磁共振新分析方法”获得了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三等奖”1项。/pp  strong报名地址:/stronga title="" href="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MR2017/" target="_self" textvalue="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MR2017/"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MR2017//a/p
  • 利用自上而下质谱对蛋白质高阶结构和动力学进行时间分辨表征的微流控平台
    大家好,本周为大家分享一篇发表在Analytical Chemistry上的文章,Microfluidic Platform for Time-Resolved Characterization of Protein Higher-Order Structures and Dynamics Using Top-Down Mass Spectrometry [1],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的王冠博教授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门涌帆副研究员。  蛋白质的高阶结构和动力学特性对理解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和揭示其潜在机制至关重要。自顶向下质谱法(Top-down MS)在完整蛋白水平和肽段碎片水平都能获得结构信息。非变性Top-down MS可以分析蛋白质复合体的结构以及完成亚基鉴定和修饰分析。自顶向下氢/氘交换质谱(Top-down HDX MS)为构象或结合界面分析提供了高空间分辨率,并实现了构象特异性表征。微流控芯片可以为这些质谱工作流程的前端反应提供优越的平台。然而,目前大多数质谱微芯片装置是为Bottom-up或Top-down蛋白质组学设计的。本文中,作者提出了一种用于蛋白质高阶结构和动态Top-down MS分析的芯片设计策略。它适用于时间分辨的非变性质谱和HDX质谱,该设计旨在有效电离完整的蛋白质复合物,灵活控制多种反应物流动,并在较大的流速范围内精确控制反应时间在亚微升/分钟。本文通过对单克隆抗体、抗体-抗原复合物和共存蛋白构象等体系的分析来验证该装置的性能。  TDK-MS(Top-down and kinetic MS)芯片的结构如图1A所示,该方法可以有效电离完整的蛋白质,包括单克隆抗体(mAb)和抗体-抗原复合物(图1 B, C)。  图1. 完整蛋白质和蛋白质复合体在非变性条件下的高效电离  虽然分析蛋白质组合化学计量学和监测构象变化需要保持蛋白质高阶结构和非共价相互作用的完整性,然而为了推导结构信息或在串联MS中展开蛋白质以提高碎裂效率,往往需要不同程度的变性来产生亚复合体,因此变性剂的浓度和变性的时间对变性程度至关重要。本文中,作者采用交错人字微结构(Herringbone microstructure, HM)(图2A, B),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估(图2C−E)。如此高的混合效率为进一步微型化芯片混合模块提供了可能。在监测Mb的变性时,作者使用TDK-MS芯片和商用混合三通管平行混合holo-Mb溶液(5 μM)与乙腈(ACN),并比较它们在混合比例变化时的响应(图2F)。TDK-MS芯片在非变性和变性条件之间切换的快速响应通过NIST mAb的变性得到了证明,在向NIST mAb溶液中添加甲酸后,响应时间小于5分钟(图2G)。  图2. 高效混合和快速响应的流体控制  微芯片的灵活通道设计允许引入独立控制的溶液。例如,尽管酸和有机溶剂都能诱导变性,但这两种变性剂同时存在时,对变性途径的影响是不同的。Mb和Hb是血红素蛋白,其中血红素基团分别非共价连接在1条多肽链和4条非共价组装链上,因此这是研究共存复合体解离动力学和亚基构象变化的理想模型。将5 μM holo蛋白溶液与ACN和FA按一定的混合比例依次混合,可以通过解离产物的出现和蛋白质离子电荷态分布的变化来表征复杂的解离和蛋白质的展开。在固定ACN浓度下,随着FA浓度从0.01增加到0.3% (v/v),依次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血红素丢失、apo-Mb展开以及折叠的holo-Mb转化为展开的apo-Mb(图3A)。相比之下,在FA浓度恒定的情况下,当ACN从1增加到50%时,Mb主要表现为血红素损失,只有中等程度的apo-Mb展开,这可能是由于展开的部分迅速聚集(图3B)。  图3. (A)增加FA浓度,固定ACN浓度和(B)增加ACN浓度,固定FA浓度时获得的Mb和Hb的质谱图。  在HDX MS检测中,TDK-MS芯片提供了快速和有效的氘代及淬灭,精确控制HDX反应时间,并在2H-标记形式下高效电离完整蛋白质(图4)。  图4. 2H标记完整的(A)Mb、(B)Hb α亚基和(C)Hb β亚基在不同反应时间下的HDX质谱图  由于过大的流速不利于电离效率,并且有可能会增加堵塞或流动中断的风险,因此流速应保持在最佳范围内,这又限制了混合通道中HDX时间的可调节范围,从而影响了HDX动力学分析的灵活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作者设计了一个具有多个不同长度反应通道的混合模块,在不更换芯片的情况下,除了改变流速外,还可以通过通道切换在更大范围内调整反应时间。在原型芯片中,5个不同长度的通道可以在对蛋白质电离和流动稳定性都最优的流速下,产生从几秒到几分钟不等有效的HDX时间(图5)。  图5. Top-Down HDX MS 分析  本文中作者开发的策略将有利于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精细分析,并有助于质谱微芯片的方法开发。
  • 1350万!南昌大学工程建设学院航空结构健康监测设备采购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JXBJ22121359803-2项目名称:南昌大学工程建设学院航空结构健康监测设备采购项目采购方式:竞争性磋商预算金额:13500000.00 元最高限价:12825000.00采购需求:采购条目编号采购条目名称数量单位采购预算(人民币)技术需求或服务要求赣购2022F000778020国产热力学无损探伤设备 (郑辉)1套3500000.00元详见公告附件赣购2022F000778022高速率毫秒尺度系统(郑辉)1套3000000.00元详见公告附件赣购2022F000778021热机械疲劳测试系统(郑辉)1套4000000.00元详见公告附件赣购2022F000778023超高速率微秒纳秒尺度系统(郑辉)1套3000000.00元详见公告附件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生效后300个日历日内完成安装调试并交付使用。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二、获取采购文件:时间:2023年05月17日 至 2023年05月24日,每天上午0:00至12:00,下午13:00至23:3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磋商文件的发售期限自开始之日起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地点:江西省公共资源交易网(https://www.jxsggzy.cn/web)方式:网上报名并获取文件。售价:0.00元三、凡对本次采购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称:南昌大学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学府大道999号联系方式:0791-83969290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称:江西省百巨招标咨询有限公司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庐山南大道1999号保利高尔夫花园配套中心3#商业楼店面110-113室联系方式:0791-85239887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黄颖慧、马俊、刘玲电话:0791-85239887
  • 火腿香肠致癌怎么破?合理饮食结构可消除
    p  近日,位于法国里昂的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报告,首次将火腿、香肠、肉干等加工肉制品列为1类致癌物质(对人类有确认的致癌性),并将牛肉、羊肉、猪肉等红肉列为2A级致癌物质(对人类很可能有致癌性)。/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268327508.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noimg/b870598f-b4a1-4aaf-ae3e-759862e7649b.jpg"//pp  消息一经发布激起千层浪,多国肉类协会、肉制品企业质疑该报告的权威性和科学性,认为世界卫生组织相关研究结果夸大其词,广大民众也对“吃肉致癌”表示担忧。就此问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INRA)“食物引发及预防癌症课题组”项目负责人皮埃尔· 法布里斯博士。/pp  strong红肉中的铁元素是致癌祸首/strong/pp  当前,全球有多个研究团队围绕红肉、加工肉制品的致癌性问题开展研究,法国国家癌症研究中心在今年6月就曾发布研究报告,通过科学的统计调查表明大量食用红肉和熟食可能导致结直肠癌。法国农业科学院下设的“食物引发及预防癌症课题组”也对此展开了长期研究,重点研究红肉致癌性的致病原理。/pp  法布里斯博士介绍,此前的研究已经证明,烧烤、烟熏、盐渍等烹饪方式会产生杂环胺、多环芳香烃等致癌物质,但加工肉制品和红肉导致结直肠癌的主要原因并不在此。其团队的实验表明,无论以何种方式烹饪,红肉和加工肉制品中的铁元素都是导致其可能引发结直肠癌的首要因素,有明确的证据表明铁元素会氧化食物中的脂类并形成有害的烯醛,这类物质进入人体后可攻击结直肠上皮细胞。/pp  在问及红肉与加工肉制品的致癌性为何有区别时,法布里斯博士进一步解释:新鲜红肉与加工肉制品中的铁元素最终形成的物质有所不同,其致癌性也有差别。在加工肉制品中,血红素铁会被珠蛋白分解,并往往在亚硝酸盐的作用下形成自由状态的亚硝基化血红素铁,其毒性更大。这也解释了IARC为何对加工肉制品与红肉的致癌性定级有所差别。/pp  strong并未发现白肉可导致结直肠癌/strong/pp  法布里斯博士介绍,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2007年至2010年的研究显示,白肉(来源于非哺乳动物,如禽类、鱼类等)并不会引发结直肠癌,这一结论得到了很多其他相关流行病学研究的支持。法布里斯所领导的团队通过动物模拟实验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但由于源自白肉的加工肉制品消费量较低,目前还缺乏专门的权威统计和实验研究。/pp  strong合理的饮食结构可消除风险/strong/pp  法布里斯博士强调,虽然红肉中的铁有一定的致癌性,但铁也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元素,对健康尤为重要,红肉也是人摄取铁的最重要来源。IARC对加工肉制品与红肉的定级也并非表示其有很高的致癌性,只是说明目前的科学研究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确定其是否具有致癌性。各项研究表明,与香烟可导致肺癌相比,加工肉制品和红肉的致癌性非常弱,并且这种风险是针对那些过量食用红肉人群。根据IARC估计,加工肉制品的消费每年可能导致34000例癌症患者死亡,而香烟则导致100万人死亡。/pp  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的研究还已证明,具有抗氧化性的水果和蔬菜可以很大程度上抵消铁在人体内的有害性。所以,红肉致癌的相关研究并非让人们停止食用肉食,而是借此向那些过量消费肉食者发出强烈信号,鼓励这一群体增加水果和蔬菜在饮食结构中比例,重新合理地安排肉食所占份额,从而大幅降低罹患结直肠癌风险。在法国,过量消耗肉食者占比达四分之一。/pp  法布里斯博士告诉记者,我们还是可以愉快吃肉的,但合理的饮食结构对健康尤为关键。正所谓“是药三分毒”,红肉虽香可不要贪多。/p
  • Postnova场流分离系统应用举例:蛋白质聚集体分离的理想解决方案
    Postnova场流分离系统应用举例——蛋白质聚集体分离的理想解决方案 蛋白质聚集体已经成为药学发展和质检上一个重要的问题。其活性,生物利用度和可能的消极免疫响应等性能直接与不同程度的聚集态的存在有关。因此不仅FDA, 更多的官方和私人研究机构都对聚集态结构产生越来越大的兴趣。他们研究的目标是确定精确的聚集情况,即药物中的蛋白质中某个时间有多少聚集态结构形成以及如何避免这种情况。 场流分离技术是分离技术的一种,它可以与液相色谱(LC)相比。就像液相主要用来分离小分子一样,场流分离主要用来分离大分子或粒子(可称为:粒子色谱)。场流分离技术是一个独特的分离技术,所有场流分离技术都使用相同的基本分离的原则,但采用不同的分离场。根据不同分离场,场流分离技术可分为流动场流分离,沉淀场流分离,热场流分离等。当样品注射到场流分离通道时,分离应力作用于聚合物或粒子强迫它们向通道底层移动,通道底层就被称为聚集壁。样品不能透过聚集壁,所以它们再次扩散到通道中心。扩散应力被分离应力抵消,在很短的时间(一般是30~120秒)内两种力之间就建立起一个稳定的动态平衡。大小不同的颗粒有着不同的扩散系数,所以它们在通道内由于速度梯度而被分离。注射后的粒子/聚合物由于“垂直场力”的存在,受迫向垂直于流动相流动的方向移动。小粒子由于具有较大的扩散系数将会比大粒子在通道内扩散的更深远。结果就是,小粒子在通道内被“层流”更快的定位,并因此而被洗脱出来;而大粒子则定位较慢,后洗脱出来。上图是使用AF4非对称场流分离单克隆抗体的结果。在20分钟内,不同程度的聚集态被分开,整个分离过程由于没有固定相存在,因此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会被破坏。样品不需要前处理,更可以通过联用多种在线检测器(LS, UV, RI, SEM, DLS),方便迅速得到需要的数据。 场流分离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快速、温和的分离,可以兼容任何溶剂和缓冲液• 超高的分辨率(±1nm)• 没有任何固定相的分离通道• 宽分离范围:粒径1nm~100mm /分子量1000Da~1012Da• 无需前处理及过滤,直接进样复杂基质样品• 可收集所需要的样品,方便升级至制备级• 能够连接各种检测器,如在线串联紫外、光散射、荧光、质谱等检测器• 可同时测定分子的分子量及粒子的粒径。这些优点使场流分离技术在蛋白质及其聚集体分离方面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更多产品详情,敬请登陆:www.tegent.com.cn德祥热线:4008 822 822info@tegent.com.cn
  • 工程热物理所在分布式阵列射流冲击结合微结构表面强化沸腾传热技术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作者:李勋锋 程子阳 来源:传热传质研究中心随着电子芯片朝着高性能化和微小型化的快速发展,其热流密度不断增加,部分高性能芯片的热流密度已超过500W/cm2,传统的风冷、液冷以及被动式冷却技术已经不能满足要求,热失效成为电子设备失效的主要形式;发展先进高效散热技术是解决芯片热失效的有效对策。射流冲击结合微结构表面强化沸腾传热技术作为一种新型主动散热技术,具有结构紧凑、传热系数高、有效消除局部热点等优点,可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分布式阵列射流结构由于射流入口与流体排出口间隔排布(如图1所示),不存在传统射流冲击的出口横流干扰,具有系统压降小,汽液流体易排出等优点。传热传质研究中心以分布式射流冲击强化沸腾传热技术为研究对象,建立相关试验测试平台,研究了微肋柱阵列表面、多孔丝网结构表面以及Cu-Al2O3多孔沉积表面强化射流冲击沸腾传热特性,获得了不同微结构表面对应的传热系数变化规律(如图2所示,为HFE-7100电子氟化液工质测试结果),结合可视化观测和表面微结构形貌分析揭示了微结构表面强化射流沸腾传热机制,结果表明多孔丝网结构表面具有较好的强化射流冲击沸腾传热特性,其传热系数与光滑表面的传热系数相比可提高50%以上。采用水作为冷却工质,且加热壁面温度控制在85℃以下时,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分布式阵列射流冲击结合微结构表面强化沸腾传热技术的冷却能力可达到800W/cm2以上,且具有较小的泵功输入,对应的单位泵功冷却能力大于16kW(热量)/W(泵功),该先进高效主动冷却技术的研发可为高性能芯片技术的快速发展提供有效热管理手段。基于以上研究已申请1项发明专利。图1 分布式阵列射流冲击进出口分布图2 不同微结构表面传热系数分布特性
  • AM:低温强磁场磁力显微镜助力化合物薄膜中纳米尺度非共线自旋结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近年来,磁性斯格明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些拓扑保护的非共线磁性自旋结构纳米粒子稳定在反转对称破坏的磁性化合物中,是手性洛辛斯基-莫里亚相互作用(DMI)以及铁磁交换相互作用的结果。为广泛研究的自旋结构先是在单晶和外延薄膜中非中心对称B20化合物中观察到的类布洛赫斯格明子,其次是在超薄铁磁层和重金属层形成的薄膜异质结构中的斯格明子。对非共线自旋结构的观察很多都是利用从晶体中提取的薄片进行的。磁性纳米粒子,即反斯格明子和布洛赫斯格明子,已被发现同时存在于由具有二维对称的反四方赫斯勒化合物形成的单晶片层中。然而,制作四方赫斯勒化合物的薄膜以及在其中的自旋结构测量仍然具有挑战性。图1. 100K温度MFM成像研究35 nm厚Mn2RhSn薄膜中纳米磁性结构的演化 通过各种直接成像技术可以在真实空间中观察到斯格明子。近期,德国科学家Parkin等人使用低温强磁场磁力显微镜(MFM)成像来研究[001]取向的Mn2RhSn薄膜中的磁性结构。图1展示了在100K下随磁场增加而变化的典型MFM结果。为了进一步研究Mn2RhSn薄膜中观察到的纳米物体的稳定性,在矢量磁场存在下对35 nm厚的薄膜进行了MFM测量(图2)。图2 :200K温度下,35 nm厚Mn2RhSn薄膜中纳米粒子在矢量磁场中的稳定性科学家在很大的温度范围内(从2k到280K)和磁场的作用下观察磁性纳米物体,从研究结果可知,形成不同的椭圆和圆形的大小孤立粒子取决于场和温度(图3)。此外,借助于由MFM产生的局部磁场梯度,科学家还演示了这些纳米粒子的产生和湮灭(图4)。图3. 35 nm厚Mn2RhSn薄膜中, MFM研究不同温度下的纳米粒子, 图a-f分别是5K, 50K, 100K, 150K, 200K, 250K温度下MFM成像数据 图4. 基于MFM显微探针技术控制35 nm厚Mn2RhSn薄膜中纳米粒子的产生和湮灭综上所述,由磁控溅射形成的Mn2RhSn外延薄膜中存在磁性纳米粒子。类似于单晶薄片,这些纳米粒子在广泛的尺寸范围内以及在磁场和温度下都具有稳定性。然而,纳米粒子并没有形成明确定向的阵列,也没有任何证据发现螺旋自旋结构,这可能是薄膜中化学顺序均匀性较差导致的结果。然而,在外延薄膜中发现了沿垂直晶体方向的椭圆扭曲纳米粒子,这与在单晶片中观察到的椭圆布洛赫斯格明子一致。因此,这些测量结果为Mn2RhSn薄膜中非共线自旋结构的形成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实验结果表明,在这些薄膜中,可以利用磁性的局部磁场来删除单个纳米物体,也可以写出纳米粒子的集合。 低温强磁场原子力/磁力显微镜attoAFM/MFM I主要技术特点:温度范围:1.8K ..300 K磁场范围:0...9T (取决于磁体, 可选12T,9T-3T矢量磁体等)工作模式:AFM(接触式与非接触式), MFM样品定位范围:5×5×4.8 mm3扫描范围: 50×50 μm2@300 K, 30×30 μm2@4 K 商业化探针可升PFM, ct-AFM, CFM,cryoRAMAN, atto3DR等功能 图5. 低温强磁场原子力磁力显微镜以及attoDRY2100低温恒温器 参考文献:[1]. Parkin et al, Nanoscale Noncollinear Spin Textures in Thin Films of a D2d Heusler Compound,Adv. Mater. 2021, 33, 2101323.
  • 低温强磁场磁力显微镜与共聚焦显微镜在微结构缺陷研究中的科研成果
    凝聚态物理研究中常会遇到微结构与纳米尺寸的结构。为了研究缺陷与控制缺陷,不仅需要精密测量仪器,同时要求大量精力的投入。德国attocube公司为前沿的研究提供了可行性良好的技术,公司产品既包含成套的测量系统也有精密的组件。下面,您可以发现三个令人兴奋的应用案例,案例展示了结合精密仪器与辛勤奋斗带来的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磁场驱动的磁畴结构变化研究 近,挪威科技大学Erik Folven的课题组使用了德国attocube公司的attoAFM I低温强磁场原子力磁力显微镜研究了闭环低温恒温器attoDRY1000内的拓扑缺陷,该拓扑缺陷研究有助于材料的磁畴状态变化的进一步理解。通过具有原子尺寸与磁化的原子力显微镜探针在薄膜表面的扫描可以测量垂直平面的来源于样品本身的杂散磁场,该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的特点。因此,磁畴壁与磁场缺陷等自旋结构的物理性质都可以被深入研究。在5K低温下测试的MFM(磁力显微镜)图像数据(图1)加深了对于微米尺寸磁畴状态转变的理解,同时测试后的样品依然具有高度稳定性。该成果可能为控制与转变微米甚至纳米磁体打开了一个新的方向。 图1:MFM测试磁畴结构随磁场变化的结果(图片来源:Appl. Phys. Lett. 112, 042401 (2018)) 耦合单个缺陷与纳米线 基于attoDRY1000低温恒温器与attoCFM I(低温强磁场共聚焦显微镜),马里兰大学的EdoWaks成功耦合了单层二硒化钨(WSe2)中的量子发射器与银纳米线的表面等离激元。结果显示量子发射器与银纳米线等离激元的平均耦合效率是26% ± 11%。该展示的实验技术(图2)可以组建结合不同种类等离激元结构与基于各种二维半导体材料中单分子缺陷发射器的耦合系统。 此测量系统可用于超快单光子源等应用方向,为超紧凑等离激元电路的研究铺平了道路。 图2:耦合WSe2中量子发射器与银纳米线中等离激元(图片来源:Nano Lett., 2017, 17 (11), pp 6564–6568) ANPz30位移台在强磁场扫描探针显微镜中的实践来自于荷兰拉德堡德大学强磁场实验室的Benjamin Bryant 与Lisa Rossi与同校的扫描探针显微镜课题组的Alex Khajetoorians合作,成功地创新设计了一套用于液氦温度与超强磁场(38T)的扫描探针显微镜。超强磁场使用了水冷降温的比特磁体:水冷降温会引入使扫描探针显微镜难操作的振动噪音。图3:ANPz30位移台,强磁场兼容原子力显微镜(图片来源: 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89, 113706 (2018))ANPz30纳米位移台被用于控制原子力显微镜的悬臂初步逼近样品表面。模块化设计的Attocube公司的位移台不仅易于更换,也具有兼容不同悬臂或者样品托的灵活性。由于位移台紧凑与坚固的设计,振动噪音被大大的降低。噪音是比特磁体端环境中扫描探针显微镜起到关键性影响因素。
  • 第六届化学和药物结构分析上海年会会议通知
    CPSA上海2015会议通知  尊敬的同仁:  第六届化学和药物结构分析上海年会(CPSA Shanghai 2015)将于2015年4月15-17日在上海淳大万丽酒店举行。本届会议主题是&ldquo 穿针引线:共享跨学科科学技术,助推项目规划&rdquo 。CPSA会议是化学与药物结构分析领域内享有极高声誉的国际性会议,截至2014年已经在美国连续举办十六年。  CPSA上海年会的目标是通过公开讨论行业相关的问题和需求,提供创新的技术和工业实践。一年一度的CPSA上海年会主要是针对那些追求更高速的药物开发时间人员和对药物新兴市场的发展趋势有了解需求的市场营销经理等专业人士。  CPSA上海年会采用带有高度互动性质的专题讨论会和圆桌会议的形式,邀请科学家分享他们的实际经验和经历。会议将重点讨论目前业内的新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需求,关注当前能够带动产品市场快速发展的全球工业景观和需求。  CPSA上海2015年会大会主席是来自杨森制药的Philip Timmerman博士。本届会议上,国际知名科学家将再一次就制药相关行业焦点问题进行讨论:药代动力学/临床科学,生物分析,与制药科学。  其中,备受行业专家和学者关注的以下议题也将在本次会议上得到讨论:  1、液质、气质分析平台的新进展   2、代谢组学的检测平台新进展   3、体内小分子代谢标志物的检测研究进展   4、质谱分析与肿瘤等疾病诊断  此外,本届会议将延续圆桌会议和培训会议、海报展以及社会活动等形式,奖项方面与以往相同,设置了&ldquo CPSA 青年科学家优秀奖&rdquo 和&ldquo 创新奖&rdquo 两个奖项。&ldquo CPSA 青年科学家优秀奖&rdquo 主要是为了培养和鼓励年轻科学家并给他们创造更多机会和来自工业界和学术界的资深科学家们进行学术交流。有关参赛和评奖的细节,请登陆网站查询:http://www.cpsa-shanghai.com/2014/yse_info.shtml。  会议日程概览:  2015年4月15日 会前研讨会Workshops和欢迎晚宴  2015年4月16-17日 正式会议、晚宴、午餐会、海报评选、企业展示、颁奖晚宴等  2015年4月18日 上海药物代谢动力学研讨会活动  会议注册费用:类别日期费用2015年1月22日前2015年1月23日-4月6日2015年4月6日以后4月15日Workshop注册费用700元900元1200元4月16-17日正式会议注册费用(教师和企业代表)1700元2100元2800元4月16-17日正式会议注册费(学生/博士)800元1100元1400元  付款账户信息:  账户全称:上海逸星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开户银行:上海银行曹安支行  银行账号: 31661203001254927  有关会议的细节,注册方式及组委会名单可从以下网址获取:http://www.cpsa-shanghai.com。  期待您的支持和参与。  如有疑问,请随时联系我们:  杨老师  电话:021-39152015  邮箱:info@mice-partners.com  地址:上海市嘉定区万镇路1177弄22号602室,邮编:201824  附:注册表  Registration Form注册表注册类别2015年1月22日前2015年1月22日-4月2日2015年4月2日后4月15日Workshop注册费用700元900元1200元4月16-17日正式会议注册费用(教师和企业代表)1700元2100元2800元4月16-17日正式会议注册费(学生/博士)800元1100元1400元  请完整填写此表后,连同付款凭证一起发邮件至:star.yang@mice-partners.com  Your Information参与人员信息  Mr. Mrs. Ms.  First Name Middle Initial Last Name  Institution/Company:  Address: Postal Code:  E-mail Address:  Telephone: Mobile:  如需发票,请注明发票抬头:  Conference Registration会议注册费用:  备注:  l 参会注册报名已实际收到会务费为准。  付款账户信息:  账户全称:上海逸星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开户银行:上海银行曹安支行  银行账号: 31661203001254927  如有疑问,请联系:  杨老师  电话:021-39152015  邮箱:info@mice-partners.com
  • 肿瘤治疗之双特异性抗体—结构、优势、制备、研究现状
    p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1、双特性抗体简介/strong/span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双特异性抗体(BsAb)又称双功能抗体,可同时识别和结合两种不同的抗原和表位,并阻断两种不同的信号通路以发挥其作用。根据不同结构可将双特异性抗体结构主要有2大类:含Fc片段的双特异性抗体(IgG-like双特异性抗体)与不含Fc片段的双特异性抗体(non-IgG-like双特异性抗体)。/p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IgG-like双特异性抗体/strong:IgG样BsAb有Fc部分,具有Fc介导的效应功能,如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CDC)和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吞噬作用(ADCP)。分子量相对较大,其Fc部分有助于抗体后期的纯化并提高其溶解性、稳定性。IgG样BsAb相对分子量较大,且Fc部分与受体FcRn结合,增加了抗体血清半衰期。此类抗体结构主要包括Triomabs/quadroma、DVD-Ig(dual variable domain Ig)、CrossMAb、Two-in-one IgG、scFv2-Fc。/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cd9bb872-271d-45cb-afbc-35f7cba5588c.jpg" title="1.jpg" alt="1.jp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双特异性抗体(BsAb)又称双功能抗体,可同时识别和结合两种不同的抗原和表位,并阻断两种不同的信号通路以发挥其作用。根据不同结构可将双特异性抗体结构主要有2大类:含Fc片段的双特异性抗体(IgG-like双特异性抗体)与不含Fc片段的双特异性抗体(non-IgG-like双特异性抗体)。/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non-IgG-like双特异性抗体:/strong非IgG样BsAb缺乏Fc片段,仅通过抗原结合力发挥治疗作用,具有较低的免疫原性、易于生产、分子量小等特点。因相对分子量较小,其在肿瘤组织的渗透性较高,因此具有更强的治疗效果。这些BsAb有诸多形式,主要包括TandAb(tandem diabody)、scFv-HSA-scFv、BiTE(bi-specific T-cell engager)、DART(dual affinity retargeting)、Nanobody。/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9acc75b7-4909-447c-adaf-5781ed723f89.jpg" title="2.jpg" alt="2.jpg"//pp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2、双特异性抗体的临床优势/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BsAb与普通抗体相比增加了一个特异性抗原结合位点,在治疗方面表现出了以下优势:/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 介导免疫细胞对肿瘤的杀伤/strong:双特异性抗体的一个重要作用机制是介导免疫细胞杀伤,双特异性抗体有两条抗原结合臂,其中一条与靶抗原结合,另一条与效应细胞上的标记抗原结合,后者可以激活效应细胞,使其靶向杀伤肿瘤细胞。目前已经批准上市的2个双特异性抗体产品都属于这个类别,Trion Pharma公司开发的catumaxomab能够靶向肿瘤表面抗原EpCAM和T细胞表面受体CD3,而Micromet公司和Amgen公司开发的Blinatumomab可以同时结合CD19和CD3。两者都是通过激活并召集杀伤性T细胞,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f2b9023b-cc8d-488f-92f5-4a2013fa0fd8.jpg" title="3.jpg" alt="3.jp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 双靶点信号阻断,发挥独特的或重叠的功能,有效防止耐药:/strong同时结合双靶点,阻断双信号通路是双特异性抗体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机制。受体络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TKs)是最大的一类酶联受体,在细胞增殖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如Her家族等。RTKs在肿瘤细胞表面异常高表达,导致肿瘤细胞恶性增生,因此也是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针对RTKs的单靶点单克隆抗体已在肿瘤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肿瘤细胞可以通过转换信号通路或通过HER家族成员自身或不同成员之间的同源或异源二聚体激活细胞内信号进行免疫逃逸。因此采用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同时阻断两个或多个RTKs或其配体,可以减少肿瘤细胞逃逸,提高治疗效果;/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 具备更强特异性、靶向性和降低脱靶毒性:/strong利用双特异性抗体两个抗原结合臂可以结合不同抗原的特点,两个抗原结合臂分别结合癌细胞表面2种抗原,可以有效增强抗体对癌细胞的结合特异性和靶向性,降低脱靶等副作用;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 有效降低治疗成本:/strong以BiTE为例,与传统抗体相比在组织渗透率、杀伤肿瘤细胞效率、脱靶率和临床适应症等指标方面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临床优势显著。特别在使用剂量方面,由于其治疗效果可以达到普通抗体的100-1000倍,使用剂量最低可将为原来的1/2000,显著降低药物治疗成本。相对于组合疗法,双特异性抗体的成本也远远低于两个单药联合治疗。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双特异性抗体的制备主要有双杂交瘤细胞法,化学偶联,重组基因制备等方法。重组DNA技术是目前制备BsAb使用最多的技术。/pp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3、双特异性抗体的制备方法/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双特异性抗体的制备主要有双杂交瘤细胞法,化学偶联,重组基因制备等方法。重组DNA技术是目前制备BsAb使用最多的技术。/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 化学偶联法:/strong该方法最早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其原理是通过化学偶联剂(如邻苯二马来酰亚胺、N-琥珀酰-3-(2-吡啶二硫基)丙酸盐、二硫代酰基苯甲酸等)将两个完整IgG或两个F(ab)2抗体片段偶联成一种BsAb,这种方法快速简便,但是容易破坏抗原结合部位从而影响抗体活性,同时交联剂本身的安全性和致癌性不确定;/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 双杂交瘤融合法:/strong通过细胞融合的方法将2株不同的杂交瘤细胞融合成双杂交瘤细胞株,然后通过常规的杂交瘤筛选法克隆靶细胞。由于双杂交瘤的遗传背景来源于亲代的两种杂交瘤细胞,它必然要产生2种重链和2种轻链分子,而这些轻重链的随机组合配对方式才能产生所需的BsAb.利用双杂交瘤方法制备双特异性抗体随机性较大,效率低,但是BsAb生物活性较好,抗体结构比较稳定。利用Konck-in-hole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异源抗体抗体重链正确配对的难题。制备方法是将一个抗体的重链CH3区366位体积较小的苏氨酸突变为体积较大的络氨酸,形成突出的“杵”型结构;将另一个抗体重链CH3区407位较大的络氨酸残基突变成较小的苏氨酸,形成凹陷的“臼”型结构;利用“杵臼”结构的空间位阻效应实现两种不同抗体重链间的正确装配。化学偶联法和双杂交瘤融合法生产出的双特异性抗体为鼠源性,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且产量低纯度差,在临床应用上有很大的制约;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1c866bc3-af96-4ab1-919d-6adc354c4247.jpg" title="4.jpg" alt="4.jp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 基因工程:/strong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双特异性抗体是目前最常用的制备方法,其制备原理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传统抗体进行基因工程方面的改造,从而形成多种形式的双特性抗体。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4、双特性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研发现状/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strongCatumaxomab/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Catumaxomab(Removab,Trion)于2009年正式获得EMA批准在欧洲上市,用于治疗恶性腹水(腹腔转移癌晚期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成为全球第一个上市的双特异性抗体。在II / III期研究中,腹膜内catumaxomab改善了无穿刺存活率和下次腹腔穿刺的中位时间,减少了腹水的体征和症状,并显示出改善OS的趋势。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发热,恶心,呕吐和腹痛。目前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包括卵巢癌、胃癌和上皮癌。Catumaxomab是一个分子量在150kDa三功能的抗体,由一个靶向肿瘤EpCAM的小鼠IgG2a和一个靶向CD3ε的大鼠IgG2b构成,同时还能通过Fcγ受体激活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星状细胞以及NK细胞。由于小鼠和大鼠的轻重链之间很少发生错配,通过quadroma(hybrid-hybridoma)的方式,将分别表达小鼠和大鼠抗体的杂交瘤进行二次融合,从而得到同事分泌Triomab双特异性抗体以及小鼠和大鼠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然后在通过亲和力纯化的方式、分别去除小鼠和大鼠单克隆抗体。虽然Catumaxomab是第一个批准上市的双特异性抗体,但同时也具有非常明显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Triomab抗体复杂的生产工艺以及异源抗体比较容易产生的免疫原性问题。/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e30a7448-be1a-4ee1-a003-2d0a8e910074.jpg" title="5.jpg" alt="5.jpg"//ppstrongBlinatumomab(博纳吐单抗)/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Blinatumomab于2014年12月4日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费氏染色体阴性的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linatumomab由Micromet公司(后被Amgen公司收购)开发,是利用DNA重组技术制备的一种双特异性的单链抗体BiTE,通过一条多肽链把靶向肿瘤细胞和T细胞表面抗原的两种单克隆抗体的可变区连接起来,Blinatumomab选择性地靶向B细胞表面抗原CD19,同时特异性地结合T细胞表面抗原CD3从而激活T细胞。因为主要由两条单链抗体连接而成,BiTE的分子量较小(55-60kDa),容易渗透肿瘤组织。同时BiTE缺乏Fc段因而免疫源性较低。临床试验已经证明Blinatumomab即便在很低的使用剂量下,依然可以有效召集T细胞并清除肿瘤,显着改善复发或难治性B细胞前体ALL患者的中位OS。 其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发热,头痛,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外周性水肿。但是由于没有Fc片段,BiTE抗体分子的体内半衰期很短,试剂使用的时候需要额外配备连续输液装置。2017年Blinatumomab全球销售达1.75亿美元(2014年300万美元、2015年0.77亿美元、2016年1.15亿美元)。/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25849992-832f-4ea8-8403-4b0326c9455a.jpg" title="6.jpg" alt="6.jpg"//ppstrong其他在研双特异性抗体/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目前有多个双特异性抗体正在开展用于治疗肿瘤的临床试验,其结构中多包含CD3抗原结合位点(用于募集T细胞到肿瘤细胞附近),另一个结合位点包括CD19,CD20,CD33,CD123,HER2,CEA,神经节苷脂GD2,PSMA,gpA33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双特异性抗体为:HER2 + HER3, IL1α+IL1β,IL13+IL17, IL17A/IL17F和CD30+CD16A。/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65a7606a-7037-4841-bb6c-51b9ddccfe40.jpg" title="7.jpg" alt="7.jp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部分终止临床的双特异性抗体:/strong在进入临床用于治疗肿瘤的双特异性抗体中,共有8个临床试验被终止。/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214002fa-5ac5-4e25-a649-06403b0bcffd.jpg" title="8.jpg" alt="8.jpg"//pp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5、国内双特异性抗体研发企业/strong/span/pp style="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目前从事双特异性抗体研发的企业共有19家,其中上市公司3家,分别为珠海丽珠、江苏恒瑞、浙江海正药业,非上市公司16家,分别为武汉友芝友(石药占股40%)、武汉中美华世通、苏州康宁/span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杰瑞、苏州信达、苏州天演药业、苏州博生吉(安科生物占股20%)、上海君实生物、上海复宏汉霖(复星医药子公司)、上海岸迈生物、上海健能隆(合肥亿帆子公司)、上海宜明昂科、北京康众生物、北京天广实、深圳本康生物、中山康方生物、杭州特瑞思。/span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strong武汉友芝友:/strong友芝友是一家专门从事生物医药自主创新研发的高科技企业。从团队上讲,友芝友是一个由院士领衔,制药巨头研发高管参与的国际化背景团队。CDE的数据显示,友芝友自主开发的“注射用重组抗HER2和CD3人源化双特异性抗体”(M802)和“注射用重组抗EpCAM和CD3人鼠嵌合双特异性抗体”(M701),分别于2017年9月29日和2018年3月6日获得临床批件。/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strong武汉中美华世通:/strong中美华世通成立于2009年,由“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张发明博士回国创立。其子公司杭州翰思生物致力于肿瘤免疫领域生物大分子的研发及产业化,自主研发的PD-1目前已在进入国内二期临床。临床前品种围绕PD-1布局多个双特异性抗体,包括PD-1/CD47,PD-1/IL-10,PD-1/VEGF,CD47/VEGF等等,其中PD-1/CD47(HX009)目前已完成中试,正在猴子体内进行长毒试验,预计明年中获得临床批件。br//ppstrong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苏州康宁杰瑞:/strong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 "CRIB(Charge Repulsion Improved Bispecific)是康宁杰瑞自主研发的双特异性抗体平台,基于完整的抗体框架结构,通过有针对性的调整不同Fc链之间的电荷网络分布,大大增加异二聚体形成的几率的同时,阻碍同二聚体的形成,从而达到构建双特异性抗体分子的目的。目前康宁杰瑞的研发的“注射用重/span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组人源化抗HER2双特异性抗体”已于2018年4月10号获得临床批件,另外还有多个双特异抗体处于临床前研究。/spanbr//ppstrong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苏州信达生物:/strong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信达生物制药致力于做国内最好、国际一流的高端生物制药公司。在双特异性抗体领域,信达生物与岸迈生物、礼来达成合作协/span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议,获得岸迈生物的FIT-Ig平台技术的全球权益,开发包括IBI302在内的双靶点单克隆抗体注射液。IBI302可用于治疗多种眼底黄斑疾病和实体瘤,通过同时阻断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靶点,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显著优于现有治疗水平。/spanbr//ppstrong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苏州天演药业:/strong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天演药业成立于2012年,致力于开发新一代治疗性和诊断用抗体技术的生物制药公司。公司的药物筛选平台“动态高精度抗体技术”突破了生物抗体药物研发面临的两大瓶颈:如何扩展治疗性抗体的靶向空间和如何提高抗体药物开发的成药性。目前,天演药业已经建立了高质量的、多样性达千亿的可开发性抗体库,能精准地设计/span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构建及筛选治疗性抗体,并能生成针对不同靶点的单特异性与双特异性抗体,包括传统上难以生成抗体的复杂靶点的但特异性及双特异型抗体产品线。/spanbr//ppstrong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苏州博生吉:/strong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博生吉医药以肿瘤细胞免疫治疗技术与产品为主要发展目标、以临床技术服务为主要业务的高科技企业。博生吉以细胞疗法为主,但在双特/span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异性抗体方面也崭露头角,公司研发的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CD3/CD138 BiTE在细胞水平上展现了骨髓瘤细胞的杀伤作用。/spanbr//ppstrong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上海君实生物:/strong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君实生物是一家以开发治疗性抗体为主的研发型高科技公司,专注于创新单克隆抗体药物和其他治疗性蛋白药物的研发与产业化,已搭/span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建国内一流创新人源化抗体药物产品研究开发技术平台。该平台涵盖分子抗体药物筛选、高产稳定CHO细胞株的构建及治疗性抗体分析检测在内的多个核心技术。公司旗下目前在研的双特异型抗体候选药物主要有两款:创新性人源化JS005双特异抗体注射液、创新型人源化JS003双特异抗体注射剂。/spanbr//ppstrong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上海复宏汉霖:/strong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复宏汉霖由复星医药与美国科学家团队于2009年12月合资组建,公司主要致力于应用前沿技术进行单克隆抗体生物类似/span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药、生物改良药以及创新单抗的研发及产业化。目前,复宏汉霖有14个单抗药物处于在研阶段,其中双特异性抗体药物两个(HLX31、HLX32)。/spanbr//ppstrong上海岸迈生物:/strong岸迈生物成立于2016年,主要关注肿瘤领域的双特异性抗体研发。岸迈生物的核心技术是双特异性抗体研发平台FIT-lg,FIT-Ig是一项新型的构建双特异性抗体的技术平台,保留了单克隆抗体的主要基本结构元素及生物学特性,同时可以结合及抑制两种不同的致病因子(靶源),并且该项技术已经通过了对产品的可药性和产业化规模生产的验证。目前公司正全力将现有产品向临床推进,预计第一个产品将于2018年进入临床试验阶段。/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34f5b2cf-de66-47c6-b113-b1ea83dfd5f5.jpg" title="11.jpg" alt="11.jp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strong上海健能隆:/strong健能隆医药建立了免疫抗体技术平台ITabTM(Immunotherapy Antibodies),启动了一系列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的开发,用于多种实体瘤和血液肿瘤的免疫治疗。利用该技术凭条设计合成的双特异性抗体分子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可在真核细胞中表达,易于大规模生产。/ppstrong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上海宜明昂科:/strong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宜明昂科生物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创立于2015年6月, 致力于肿瘤的免疫治疗产品的开发研究,在研产品包括针对免疫调节靶/span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点的单克隆抗体、经过武装的靶点特异性NK细胞以及双特性性抗体。公司针对CD47靶点的单抗已于2018年9月1日获得NMPA临床试验研究受理。/spanbr//ppstrong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北京康众生物:/strong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康众生物的肿瘤T细胞生物治疗技术平台,基于其独创的羊驼纳米抗体快速分离技术,用于重点研发纳米抗体双特异性抗体(nano/span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 "BiTE)。BiTE(Bispecific T-cell engager)技术是采用DNA重组技术将识别T细胞的CD3抗体与其它抗体的重链和轻链可变区通过连接肽连接形成单一的双特异性抗体,这种抗体能够介导T细胞和靶细胞之间形成溶细胞行免疫连接,有效杀伤肿瘤细胞。/spanbr//ppstrong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北京天广实:/strong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具备国内领先的单抗药物研发和产业化技术能力并形成了完善的技术体系。根据CDE的数据显示,公司的“注射用重组人源化双功能单克隆抗体MBS301(HER2-D2/D4)/span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已于2018年8月27日获得临床批件。/spanbr//ppstrong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深圳本康生物:/strong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成立于2015年,主要从事生物制药和细胞治疗创新工具和技术解决方案的开发。公司技术团队中不乏出自安进、拜耳这些巨头公司的研发人才,依托公司在蛋白质工程领域多年的研究经验,公司储备了大量有望改造和提升细胞治疗技术的工具,涵盖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开发、细胞培养方案及基于磁珠的细胞分离技术以及细胞检测等诸多方面。目前一共有5个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其中有三个正在展开临床试验,除了一项是在美国申报以外,其他两项试验尚未公布申报地点。/spanbr//ppstrong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中山康方生物:/strong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 "AK-104是中山康方生物医药开发的一种双特异性抗体,同时靶向于CTLA-4和PD-1。CTLA-4和PD-1是在肿瘤浸润淋巴T细胞上共表达的免疫检查点蛋白,康方研发的AK104能同时阻断这两个通路。AK-104目前已在澳大利亚启动了临床一期试验,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中山康方生物医药已于2017年11月向CFDA药品审评中心递交了该药的新药临床试验(IND)申请。/spanbr//ppstrong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杭州特瑞思:/strong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特瑞思是由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吴幼玲博士领导的海外归国精英联合浙江民营企业家创立的,是一家集研发、中试放大和商业化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创新生物制药企业。公司拥有丰富的产品管线,其中2个双特异性抗体处于临床前研究,分别是TRS008(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尿路上皮癌)、TRS009(治疗肺癌、黑色素瘤、膀胱癌,消化道肿瘤)。TRS008是特瑞思于2018年4月与上海岸迈生物合作引进的品种,浙江特瑞思该药的中国市场开发权益,岸迈生物将保留该项目除中国以外的全球商业权益。/spanbr//pp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6、结语/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双特异性抗体是抗体药物领域最新的一个概念,被视为治疗肿瘤的第二代抗体疗法。国内虽然有多家企业布局双特抗体领域,但多处于临床前研发状态,进入临床阶段仅有武汉友芝友、苏州康宁杰瑞、北京天广实等几家企业。作为一种前瞻技术,其在产业化面临诸多挑战,如解决错配和纯化,改善下游工艺不稳定,保证双抗的稳定性和平衡两个抗体的表达量等。随着技术的进步,相信未来可以利用更多更好的策略来优化各种双特异性抗体,使其具有更强大的疗效和更低的副作用,为肿瘤患者带去福音。/pp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7、参考文献/strong/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84, 141, 212) "曾静,双特异性抗体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84, 141, 212) "袁庆云,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84, 141, 212) "闫莉萍,双特异性抗体药物非临床研究的考虑要点/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84, 141, 212) "郭婷婷,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84, 141, 212) "吴丹青,双特异性抗体技术及其临床应用进展/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84, 141, 212) "黎晓维,双特异性抗体的结构设计及其装配工艺研究进展/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84, 141, 212) "房世娣,双特异性抗体的结构及应用研究进展/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84, 141, 212) "Recent advances of bispecific antibodies in solid tumors/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84, 141, 212) "Bispecific antibody based therapeutics:Strengths and challenges/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84, 141, 212) "Bispecific antibodies:design, therapy, perspectives/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84, 141, 212) "Bispecific antibodies for cancer therapy:A review/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84, 141, 212) "Bispecific antibodi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span/p
  • Nature子刊:结合三代测序和Illumina二代测序解析肠道菌群结构变异和功能
    近十年来,肠道微生物组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但目前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使用二代测序技术进行物种和功能的解析,宏基因组的拼接质量不高并且很难实现菌株水平的功能差异分析。有鉴于此,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王军课题组和动物研究所宋默识课题组合作,建立了ONT三代测序和Illumina二代测序数据混合组装和后续分析流程。在mock community上的验证表明,三代和二代测序数据的混合组装从完整度、准确程度以及编码密度方面均比单纯二代或者三代测序组装更有优势。图1本研究的技术路线(a),利用三代测序进行SV的深度解析,以及横断面/时间序列中SV的组成、动态分析,最终进行SV对代谢功能的影响判定。(b)混合组装能够有效提高N50,并组装出大量的基因组(c),其中发现更多的insertion、deletion和inversion。图2肠道微生物中与SVs相关的功能研究结果。(a,b,c) SV影响基因富集结果 (d-i) SV影响单菌种内不同菌株与代谢产物以及血糖的关联。图3肠道菌群汇中与病毒和CRISPR相关的研究结果该研究基于三代ONT序列,提高了宏基因组装的质量、SV的发现能力,发现了大量包括插入突变和基因倒位在内的结构变异对于菌株水平上基因功能的影响,以及噬菌体、CRISPR-spacer等系统的深度挖掘。这项研究是课题组利用三代Nanopore测序技术解析肠道病毒组(Cao et al., Medicine in Microecology, 2020, 4:100012 Cao et al. Gut Microbes, 2021, 13),近期发表的真菌组分析方法(Lu et al, Molecular Ecology, doi:10.1111/mec.16534)和靶向RNA检测病原微生物(Zhao et al., Advanced Science, 2021, 8, 2102593)之后,在利用三代Nanopore测序技术探索肠道微生物研究领域的新进展。这一发现,对未来更精细的精准医学领域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启发。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王军研究员、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宋默识研究员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中国微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陈亮、赵娜、博士生曹佳宝、硕士研究生刘小林、助理研究员徐嘉悦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资金的资助。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30857-9
  • 第六届全国冷冻电子显微学与结构生物学专题研讨会隆重召开
    p  strong仪器信息网讯/strong  6月17日,第六届全国冷冻电子显微学与结构生物学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开幕。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冷冻电子显微学分会(以下简称:中国冷冻电镜分会)主办,北京大学承办,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低温电镜专业委员会协办。开幕式由研讨会秘书长、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高宁教授主持。本次研讨会共组织安排了44场精彩报告,其中包含:2个大会特邀报告,“中国冷冻电镜杰出贡献奖”获得者特别报告,以及41个专题报告(冷冻电子显微学新技术新方法,生物大分子复合物的高分辨率动态结构,细胞器、亚细胞及原位结构生物学研究)。作为单数年国内最重要的冷冻电子显微学盛会,吸引了来自海内外400多名代表与会。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5b666457-3b8f-4b97-8826-959e9cd62627.jpg" title="会场局部.jpg" alt="会场局部.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研讨会现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276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8bef02e0-ea6c-47dc-b6f1-bb56d98ab605.jpg" title="高宁.jpg" alt="高宁.jpg" width="450" vspace="0" height="276" border="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高宁教授主持开幕式及上午特邀报告/pp  大会主席、中国冷冻电镜分会荣誉理事长、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隋森芳出席并致开幕辞。隋森芳在致辞中说到, 2009年第一届冷冻电子显微学与结构生物学专题研讨会召开,二三十人参会,本次会议到会400多人,这彰显了冷冻电子显微学学科在中国的蓬勃发展。中国冷冻电子显微学学科发展有两个特点:(1)国内同行互助互通,引领走出当年十几个人三四条枪的艰难、困苦 (2)海内海外一家亲,打开学科发展新局面。隋森芳寄语新一代能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取得更大辉煌!/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276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3f60e01c-4f57-4904-aba6-bc004bc15ec0.jpg" title="隋森芳1.jpg" alt="隋森芳1.jpg" width="450" vspace="0" height="276" border="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隋森芳院士致辞/pp  本次研讨会特邀文安德尔研究所(Structural Biology Program Van Andel Research Institute GrandRaids,MI)教授李慧林作《Let’s Talk about Evolution - of me, EM, and Complex I》大会报告,特邀普渡大学(Purdue Cryo-EM Facility)教授江文作《High-resolution Cryo-EM: From Sample Preparation to Image Processing》大会报告。/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276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356ccc86-f9d3-4e2a-a06d-b12dc46d82a6.jpg" title="李慧林.jpg" alt="李慧林.jpg" width="450" vspace="0" height="276" border="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李慧林作《Let’s Talk about Evolution - of me, EM, and Complex I》大会报告/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276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8df45acc-6989-4ee9-bc77-92764c5e6874.jpg" title="江文.jpg" alt="江文.jpg" width="450" vspace="0" height="276" border="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江文作《High-resolution Cryo-EM: From Sample Preparation to Image Processing》大会报告/pp  为奖励在冷冻电镜的方法学开发与应用方面获得重要突破、在中国冷冻电镜的重要设施建设与技术服务做出杰出贡献、在中国冷冻电镜的人才培养和推广中做出杰出贡献的国内科学家,以进一步推进中国冷冻电镜学科的发展,全面加强中国冷冻电镜的人才队伍建设,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冷冻电子显微学分会在2017年特别设立了“中国冷冻电镜杰出贡献奖”。研讨会期间,揭晓2019年第二届“中国冷冻电镜杰出贡献奖”获奖名单,并举行“中国冷冻电镜杰出贡献奖”仪式,文安德尔研究所李慧林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宏伟颁发“中国冷冻电镜杰出贡献奖”。王宏伟受邀作《From Biology to Methodology in Cryo-EM》报告。/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8804203a-efca-468e-bfce-0856d69828de.jpg" title="颁奖.jpg" alt="颁奖.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王宏伟荣获“中国冷冻电镜杰出贡献奖”/pp  本次研讨会得到赛默飞世尔、Gatan、日本电子、蔡司、徕卡、日立等20多个企业的支持,其中有常见的仪器企业,更有类似DELL Technologies、思腾合力等AI、数据计算处理类型企业。研讨会会期为6月17日——19日,后续3个专题报告会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冷冻电子显微学新技术新方法,生物大分子复合物的高分辨率动态结构,细胞器、亚细胞及原位结构生物学研究。/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5f803510-4ec2-4e5a-bb8a-f4d4d4fe3fc2.jpg" title="厂商掠影.jpg" alt="厂商掠影.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部分研讨会赞助企业掠影/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1e4adf53-806b-4b10-aba2-8e954b81b7ad.jpg" title="合影.jpg" alt="合影.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全体会议代表合影留念/ppbr//p
  • 水电:能否在中国能源结构中唱主角
    能源结构调整是中国能源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国能源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中国能源发展要降低对国际石油的依赖 二是中国电力产业发展要降低煤电的比重。概括来讲,就是要减少对石化能源资源的需求与消费,把水电开发放在中国能源结构调整的优先地位。  降低国际石油依赖 保证石油安全  中国能源发展降低对国际石油的依赖是出于对石油安全的考虑。据统计,2007年中国生产原油18665.7万吨,同比增长1.6% 2007年中国净进口原油15928万吨,同比增长14.7%。2007年中国原油表观消费量约为3.46亿吨,同比增长7.3%,达历史高位。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46.05%。中国原油需求对外依存度的提高,无疑会给中国石油安全带来很大压力。  石油安全是中国能源安全的核心。石油安全关系到国家根本利益和国民经济安全。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能源发展战略,仍然应该把石油安全放在其关键位置。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根源是国内日益尖锐的资源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受到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冲击。此外,中国对外石油资源不断增长的需求还会对全球石油安全的地缘政治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中国应对石油安全挑战,提高石油安全程度,应该着眼全球,从战略的高度借鉴国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验,采取降低石油进口依赖,积极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竞争,加强国际石油领域合作,加快建立现代石油市场体系,建立完善现代石油储备制度,确保国家石油安全的一整套措施和相应的对策。  降低煤电比重 保护生态环境  中国电力产业发展降低煤电的比重则是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2007年,中国发电装机容量突破7亿千瓦,达71329万千瓦,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发电量达到32559亿千瓦时,连续7年平均增长超过13.2%。然而,中国电力产业结构仍待调整。  中国电力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电源结构不合理。从电源结构来看,主要是水电开发速度不快,核电和新能源发展缓慢,小火电所占的比例仍然过大。2007年,在中国的电力装机中,火电装机5.54亿千瓦,占77.70%,水电装机1.48亿千瓦,占20.40%,核电装机906.8万千瓦,占1.3%,风电及其他新能源600多万千瓦,仅占0.8%。火电装机比重过大造成对煤炭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电力用煤需求不断增加直接导致电力行业对煤炭供应和铁路运输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对节能减排造成巨大压力。二是电源布局不合理。主要是中国东、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分布不均,东部沿海地区煤电装机过多、过密,造成的环保压力加大。因此,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中国电力产业,必须调整电源生产结构,优化电源布局结构,构建以优化发展煤电为重点,大力发展水电,积极发展核电,加快发展新能源,合理布局东、中、西部电源结构的电力产业发展模式。  水电开发 应在优先地位  把水电开发放在中国能源结构调整的优先地位,这是由中国能源发展的国情决定的。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也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还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表明,2006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24.6亿吨标准煤。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为69.4%,其他能源比重为30.6%。其中可再生能源和核电比重为7.2%,石油和天然气有所增长。  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决定了我国燃煤机组在总体电源构成以及火电中的主体地位。燃煤发电在我国煤炭终端消费中占56%,是煤炭能源转换的主要环节。燃煤发电厂的二氧化硫排放占到全国总排放量的50%以上,是造成酸雨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二氧化硫的年总排放量已超过2500万吨,造成1/3的国土遭受酸雨污染,每年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以上,直接威胁13亿人口和16亿耕地的安全。  2006年我国GDP占全世界GDP的比重只有5.5%,能源消费超过世界的10%,但二氧化硫排放已居世界首位,大大超过我国环境承载能力 二氧化碳排放也居世界前列。我国能源总消耗量折成标准煤达到24亿吨,其中一大半是电力消耗的,能源消耗主要是电煤。我国电力装机已突破6亿千瓦,在建规模仍然巨大。电煤消耗约占全国煤炭产量的一半以上,火电用水约占工业用水的40%,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全国排放量的52%,烟尘排放量占全国排放量的20%,产生的灰渣占全国的70%,电力产业成为我国节能降耗和污染物减排的重点领域。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研究结果显示,“十一五”期间,火电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将由2005年的年排放1300万吨,下降至950万吨以下,5年共下降27%。预计到2010年,脱硫装机比例将达60%以上。“十一五”期间,在电力以外的二氧化硫排放不增加或少量增加的情况下,仅经过火电烟气脱硫以及关停小火电的减排作用,其净消减量就可以满足全国二氧化硫减排10%的约束性指标的需要。由此可见,抓好电力产业的节能减排工作至关重要,对于全国的节能减排具有决定性作用。  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使得电煤资源与运输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目前我国煤炭运输已占铁路货运能力的1/3以上。一方面,我国铁路交通水平与国际存在较大差距 另一方面,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大跨度、超负荷的运输格局,更加剧了运力紧张。煤炭的污染不仅存在于煤炭的终端消费,而且存在于煤的前期开发过程中。据有关专家估计,每开采l吨煤就会破坏2.5吨地下水,对我国这样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来说,形势十分严峻。煤炭开采后还会带来地表塌陷,废水、废气和废渣以及矽肺病等。因此,中国能源发展如何千方百计减少燃煤数量,以缓解资源短缺和减少相应的环境污染,已成为当务之急,而积极开发水电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水电是一种经济、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之所以说它经济,是因为水电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相比是很好的调节电源,开发水电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开发火电、核电等能源所没有的防洪、灌溉、供水、航运、养殖业和旅游业等综合效益 之所以说它清洁,是因为在水力发电过程中与太阳能、风能一样,不排放有害气体,不污染水资源,也不消耗水资源,没有核辐射危险。发展水电与燃烧矿物资源获得的电力能源相比较,无论在资源方面,还是在环境方面,都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与煤电相比较,每一千瓦时的水电电量大约可以减少原煤用量500克和二氧化碳排放量1100克。以三峡开发工程为例,从生态角度说,三峡工程本身就是一项环保工程。作为清洁能源,水电是最清洁的,如果将三峡水电站替代燃煤电厂,相当于7座260万千瓦的火电站,每年可减少燃煤5000万吨,少排放二氧化碳约1亿吨,二氧化硫200万吨,一氧化碳约1万吨,氮氧化合物约37万吨以及大量的工业废物,这对减轻我国和周边国家及地区的环境污染和酸雨等危害有巨大的作用。由于水电的能源属性使开发水电成为常规能源优质化、高效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开发水电对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系统也就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水电开发应该放在中国未来能源发展的优先地位。  开发水电可以有效改善我国能源结构。从我国能源供应结构来看,目前我国能源供应以煤为主,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人均资源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0%,能源发展受到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双重约束,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我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近7亿千瓦,占我国常规能源资源量的40%,是仅次于煤炭资源的第二大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水能资源总量最多的国家。根据目前的勘测设计水平,我国水电有2.47万亿千瓦时的技术可开发量。如果开发充分,至少每年可以提供10亿到13亿吨原煤的能源。由此可见,开发水电可以有效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利用好丰富的水能资源是我国能源政策的必然选择。
  • 第六届全国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与应用研讨会在杭州举行
    仪器信息网讯 2014年10月9日,第六届全国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与应用研讨会在杭州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核磁共振仪器专业委员会主办,浙江工商大学承办,纽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协办。180余名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出席了会议,仪器信息网应邀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现场 中科院叶朝辉院士、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刘长宽、浙江工商大学邓少平教授  我国核磁技术领域的带头人叶朝辉院士出席了此次会议,并且全程听取了交流报告。&ldquo 低场和强场核磁共振技术原理上是一样的,只是在应用层面上有所区别。低场核磁产生较容易,较多的用在自然条件下、生产过程中的分析检测。过去,公众对该技术了解不多,但随着这些年应用需求的驱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认识,&rdquo 叶朝辉院士说,&ldquo 从此次会议报告中可以看到,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多个领域已经有了应用。尤其是在油气能源勘探方面有广泛的应用。过去国外仪器公司曾经限制出口核磁共振测井仪器给我们,但是经过多年摸索我国已经自主研制出了同类仪器,并且性能等方面也具有相当的竞争力。&rdquo   小型化是核磁共振仪的重要发展方向  低场核磁仪器以便携、可移动的优势在诸多领域崭露头角。国内外也已经拥有了众多商品化小型核磁共振波谱仪,如布鲁克的Fourier 60、赛默飞的picospin-80、Magritek的Spinsove,纽迈科技的MobileMR、寰彤科技的HT-PNMR12-9等。这些便携式核磁共振波谱仪为快速、实时、准确的现场检测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测量手段。 厦门大学陈忠教授、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汪红志教授  厦门大学陈忠教授在其报告中指出,&ldquo 但是,便携式NMR谱仪得到广泛应用也同样面临着一些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如永磁体的磁场不高,空间不均匀性大,磁场的温漂较大 获取信号的分辨率和灵敏度还不够高等,这两点也是未来技术上需要重点突破的方向。&rdquo 国内外的科学家们就此进行了多项研究,如研究出新型小型化磁体改善磁体的稳定性和均匀性,开发单边核磁共振技术和方法以获取原位高分辨信号,研究一体化控制台和无线移动式系统软件,开发新的实验方法和技术等。  便携、微型NMR谱仪可以应用在化学、生物学及医学、食品质量、安检和防恐等领域,其最新应用是利用桌面小型核磁共振波谱仪,通过检测血液中恶性疟原虫色素来快速诊断疟疾感染。最新研究结果使得小型化核磁共振波谱仪再次成为热点,进一步提升其应用前景的诱惑力。  关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发展趋势,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汪红志教授报告中提到的专用化趋势其实就包括了专用化、小型化、低成本。针对某种具体应用开发紧凑型、可移动式系统,采用嵌入式单板机控制、简化界面一键式操作、直接给出最终应用结果。  核磁共振测井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测井技术之一  核磁共振所具有的切片观察、信号来源于流体、多种加权机制、多片观察等特点,成为油气藏资源勘探的主要技术。据介绍,在191亿美元的油气藏资源测井技术市场中,核磁共振技术占据了将近34%、82亿的市场。 中国石油大学肖立志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廖广志博士、中海油田服务公司的宋公仆教授级高工  中国石油大学肖立志教授做题为&ldquo 井下核磁共振:问题与进展&rdquo 的报告。井下核磁共振探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大洋钻探计划、大陆钻探计划、天然气水合物钻探项目和复杂油气藏及页岩油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能源资源勘探等重大工程的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中,并且效果明显。  但是由于现有核磁共振仪器是进行宏观平均测量,不能解决非均匀介质内部结构及其空间分布问题,但油气藏往往存在着严重的非均质性,因而井下极端环境核磁共振探测仪器有进一步改进的强烈需求,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肖立志教授认为,针对复杂油气藏的低孔、低渗、低饱和度、复杂孔隙结构等基本特征,核磁共振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信噪比、分辨率、定量化、非均质等问题。  研制井下核磁共振仪器,发展空间定位快速原位探测技术,对能源资源探测科学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并且需求强大。井下核磁共振仪器价格昂贵、技术复杂,亟需自主研制以满足我国能源资源的重大需求。井下核磁共振仪器涉及的科学与技术问题具有挑战性、创新思路、发展通用技术,可以推动我国核磁共振仪器技术原创,提升我国核磁共振研究和应用水平。  中国石油大学廖广志博士的报告介绍了多维定量核磁共振测井的理论与方法。来自中海油田服务公司的宋公仆教授级高工介绍了其团队研制的核磁共振测井仪EMRT,EMRT的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目前,EMRT已经在渤海、山西、南海东郡等地进行了多次现场作业,实现了到目前为止设备运行零故障。  低场核磁共振仪器研制欣欣向荣 哈佛大学宋一桥教授、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的周欣研究员  此次会议上,有多个关于仪器研制方面的报告,其中有特别邀请的海外华人磁共振协会主席、哈佛大学宋一桥教授,其在报告中介绍了宽带核磁共振和小型化核磁共振仪器。  来自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的周欣研究员介绍了其团队成功研制的采用激光进行探测的超低场核磁共振谱仪,使用原子磁力计替代传统的射频线圈,通过激光技术探测到极弱磁场下的磁共振信号。另一个仪器技术则是在样品测试前利用激光进行极化,使气体磁共振(MRI)成像成为可能,并且已经完成了动物活体肺部的MRI仪器的研制,人体肺部的MRI仪器将在今年研制完成。  东南大学倪中华教授将核磁共振技术与微流控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  国产核磁共振仪器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国产核磁共振仪器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仪器的质量还有待提高 相关附属功能如软件的开发存在滞后现象,方法开发不足和技术支撑不够 核磁仪器制造企业面临着既要生存又要创新的发展瓶颈,为了生存不得不选择急功近利的发展方式 大学里&ldquo 重文章轻应用&rdquo 的导向,无法保持仪器研发人员的积极性等。  核磁仪器行业已经进入到了结构调整和发展机遇期。研制核磁仪器,&ldquo 顶天&rdquo &mdash &mdash 以满足国家需求为目的 &ldquo 立地&rdquo &mdash &mdash 可以走入千家万户。国产核磁仪器如何抓住这个机遇,进而快速发展呢?厦门大学陈忠教授认为&ldquo 先追赶,后超越&rdquo 的战略比较适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并且指出,需要采取差异化发展模式,同时做好产学研合作。  关于国产低场核磁仪器的发展,无疑纽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培强先生具有一定的发言权。杨培强先生向编辑介绍了纽迈电子发展中的一个成功的产学研用案例,纽迈电子与中国农业大学陈绍江教授之间拥有5年多的合作,成功研制了全自动高通量在线玉米选种核磁共振系统,为我国农业自动化、种子安全等做出了贡献。 纽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培强先生、渤海大学刘登勇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杨仕平教授  此外,渤海大学刘登勇教授,介绍了低场核磁共振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上海师范大学杨仕平教授介绍了磁化学传感器在小分子及金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中国地质大学姚艳斌教授介绍了基于低场核磁共振的煤的甲烷吸附容量表征,上海交通大学古宏晨教授介绍了磁性介孔纳米颗粒药物传输系统的研究。 中国地质大学姚艳斌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古宏晨教授  本次研讨会还进行了主题为&ldquo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石油能源、多孔介质方面的应用以及仪器新技术&rdquo ,&ldquo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食品农业、生命科学、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应用&rdquo 的两个分会场和 &ldquo 第二届核磁共振研讨会.核磁共振教学与实验创新&rdquo 论坛。分会场第二届核磁共振研讨会.核磁共振教学与实验创新现场
  • 艾威科技今年成功举办六场“GE产品技术大讲堂”
    今年4月1日起,艾威仪器科技有限公司在湖南、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五省,除GE公司指定的生物制药、生命科学研究机构以外的科研及应用市场客户,作为GE生命科学类产品的授权分销商。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研究的世纪,是功能生物学的时代。通过各种创新的技术来纯化蛋白质、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这个思路大大提高了生命科学研究能力,能更好地揭示疾病发生和治疗机理,加快新药开发,并最终达到预测疾病、预防疾病、战胜疾病的目的。 艾威科技携手通用电气(中国)医疗集团生命科学,邀请到几位GE生命科学领域的专家,2013年分别在湖南长沙、广东广州、广西南宁、海南海口这几个区域举办了总共六场的&ldquo GE产品技术大讲堂&rdquo 。这一系列的技术讲堂,总共吸引到数百位客户参加,他们对我们这一系列的技术讲座纷纷给予了高度评价。 GE Healthcare生命科学部业务主要包括基因科学、蛋白质科学、细胞和分子成像,药物开发和工业生产等。GE Healthcare生命科学部旗下享誉全球的Ä KTA纯化平台、Biacore & Microcal非标记分子功能分析平台、以及高分辨率、高内涵活细胞IN CELL分析平台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我们始终如一致力于提供最先进的产品和技术用于基础科研、药物开发、医学研究和诊断等应用研究,以及生物医药产业化过程,为我们的客户提供全面、高效和经济的解决方案,帮助我们的客户在各个领域取得出色的研究成果。 以下,是我们这一系列&ldquo GE产品技术大讲堂&rdquo 的现场照片:湖南长沙 广西南宁 海南海口 广州中医药大学 艾威仪器科技有限公司400-880-3840www.evertechcn.com
  • 第六届全国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与应用研讨会在杭州顺利闭幕
    第六届全国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与应用研讨会在杭州顺利闭幕 小核磁、核磁共振分析仪、核磁共振成像分析仪、核磁共振分析技术、低场核磁共振应用技术、石油核磁共振应用、测井核磁共振应用、食品核磁共振应用、含油率核磁共振应用、多孔材料核磁共振应用是本次会议的讨论主题。各行业的科研应用人员针对目前低场核磁共振研究与应用做了技术报告,分享各领域的应用发展情况。 低场核磁共振测试技术具有无损、精确、快速等诸多突出优势,在农业与生物材料、食品质量安全、生命科技与制药行业、石油能源和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均具有潜在的广阔应用前景。  2014年10月9日,第六届全国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与应用研讨会在杭州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核磁共振仪器专业委员会主办,浙江工商大学承办,纽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协办。180余名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出席了会议,仪器信息网应邀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现场 中科院叶朝辉院士、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刘长宽、浙江工商大学邓少平教授  我国核磁技术领域的带头人叶朝辉院士出席了此次会议,并且全程听取了交流报告。“低场和强场核磁共振技术原理上是一样的,只是在应用层面上有所区别。低场核磁产生较容易,较多的用在自然条件下、生产过程中的分析检测。过去,公众对该技术了解不多,但随着这些年应用需求的驱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认识,”叶朝辉院士说,“从此次会议报告中可以看到,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多个领域已经有了应用。尤其是在油气能源勘探方面有广泛的应用。过去国外仪器公司曾经限制出口核磁共振测井仪器给我们,但是经过多年摸索我国已经自主研制出了同类仪器,并且性能等方面也具有相当的竞争力。”  小型化是核磁共振仪的重要发展方向  低场核磁仪器以便携、可移动的优势在诸多领域崭露头角。这些便携式核磁共振波谱仪为快速、实时、准确的现场检测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测量手段。 厦门大学陈忠教授、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汪红志教授  厦门大学陈忠教授在其报告中指出,“但是,便携式NMR谱仪得到广泛应用也同样面临着一些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如永磁体的磁场不高,空间不均匀性大,磁场的温漂较大 获取信号的分辨率和灵敏度还不够高等,这两点也是未来技术上需要重点突破的方向。”国内外的科学家们就此进行了多项研究,如研究出新型小型化磁体改善磁体的稳定性和均匀性,开发单边核磁共振技术和方法以获取原位高分辨信号,研究一体化控制台和无线移动式系统软件,开发新的实验方法和技术等。  便携、微型NMR谱仪可以应用在化学、生物学及医学、食品质量、安检和防恐等领域,其最新应用是利用桌面小型核磁共振波谱仪,通过检测血液中恶性疟原虫色素来快速诊断疟疾感染。最新研究结果使得小型化核磁共振波谱仪再次成为热点,进一步提升其应用前景的诱惑力。  关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发展趋势,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汪红志教授报告中提到的专用化趋势其实就包括了专用化、小型化、低成本。针对某种具体应用开发紧凑型、可移动式系统,采用嵌入式单板机控制、简化界面一键式操作、直接给出最终应用结果。  核磁共振测井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测井技术之一  核磁共振所具有的切片观察、信号来源于流体、多种加权机制、多片观察等特点,成为油气藏资源勘探的主要技术。据介绍,在191亿美元的油气藏资源测井技术市场中,核磁共振技术占据了将近34%、82亿的市场。 中国石油大学肖立志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廖广志博士、中海油田服务公司的宋公仆教授级高工  中国石油大学肖立志教授做题为“井下核磁共振:问题与进展”的报告。井下核磁共振探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大洋钻探计划、大陆钻探计划、天然气水合物钻探项目和复杂油气藏及页岩油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能源资源勘探等重大工程的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中,并且效果明显。  但是由于现有核磁共振仪器是进行宏观平均测量,不能解决非均匀介质内部结构及其空间分布问题,但油气藏往往存在着严重的非均质性,因而井下极端环境核磁共振探测仪器有进一步改进的强烈需求,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肖立志教授认为,针对复杂油气藏的低孔、低渗、低饱和度、复杂孔隙结构等基本特征,核磁共振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信噪比、分辨率、定量化、非均质等问题。  研制井下核磁共振仪器,发展空间定位快速原位探测技术,对能源资源探测科学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并且需求强大。井下核磁共振仪器价格昂贵、技术复杂,亟需自主研制以满足我国能源资源的重大需求。井下核磁共振仪器涉及的科学与技术问题具有挑战性、创新思路、发展通用技术,可以推动我国核磁共振仪器技术原创,提升我国核磁共振研究和应用水平。  中国石油大学廖广志博士的报告介绍了多维定量核磁共振测井的理论与方法。来自中海油田服务公司的宋公仆教授级高工介绍了其团队研制的核磁共振测井仪EMRT,EMRT的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目前,EMRT已经在渤海、山西、南海东郡等地进行了多次现场作业,实现了到目前为止设备运行零故障。  低场核磁共振仪器研制欣欣向荣 哈佛大学宋一桥教授、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的周欣研究员  此次会议上,有多个关于仪器研制方面的报告,其中有特别邀请的海外华人磁共振协会主席、哈佛大学宋一桥教授,其在报告中介绍了宽带核磁共振和小型化核磁共振仪器。  来自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的周欣研究员介绍了其团队成功研制的采用激光进行探测的超低场核磁共振谱仪,使用原子磁力计替代传统的射频线圈,通过激光技术探测到极弱磁场下的磁共振信号。另一个仪器技术则是在样品测试前利用激光进行极化,使气体磁共振(MRI)成像成为可能,并且已经完成了动物活体肺部的MRI仪器的研制,人体肺部的MRI仪器将在今年研制完成。  东南大学倪中华教授将核磁共振技术与微流控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  国产核磁共振仪器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国产核磁共振仪器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仪器的质量还有待提高 相关附属功能如软件的开发存在滞后现象,方法开发不足和技术支撑不够 核磁仪器制造企业面临着既要生存又要创新的发展瓶颈,为了生存不得不选择急功近利的发展方式 大学里“重文章轻应用”的导向,无法保持仪器研发人员的积极性等。  核磁仪器行业已经进入到了结构调整和发展机遇期。研制核磁仪器,“顶天”——以满足国家需求为目的 “立地”——可以走入千家万户。国产核磁仪器如何抓住这个机遇,进而快速发展呢?厦门大学陈忠教授认为“先追赶,后超越”的战略比较适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并且指出,需要采取差异化发展模式,同时做好产学研合作。  关于国产低场核磁仪器的发展,无疑纽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培强先生具有一定的发言权。杨培强先生向编辑介绍了纽迈电子发展中的一个成功的产学研用案例,纽迈电子与中国农业大学陈绍江教授之间拥有5年多的合作,成功研制了全自动高通量在线玉米选种核磁共振系统,为我国农业自动化、种子安全等做出了贡献。 纽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培强先生、渤海大学刘登勇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杨仕平教授  此外,渤海大学刘登勇教授,介绍了低场核磁共振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上海师范大学杨仕平教授介绍了磁化学传感器在小分子及金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中国地质大学姚艳斌教授介绍了基于低场核磁共振的煤的甲烷吸附容量表征,上海交通大学古宏晨教授介绍了磁性介孔纳米颗粒药物传输系统的研究。 中国地质大学姚艳斌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古宏晨教授  本次研讨会还进行了主题为“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石油能源、多孔介质方面的应用以及仪器新技术”,“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食品农业、生命科学、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应用”的两个分会场和 “第二届核磁共振研讨会.核磁共振教学与实验创新”论坛。主会场报告分会场第二届核磁共振研讨会.核磁共振教学与实验创新现场低场核磁共振应用展报小核磁成像、小核磁分析仪产品展区关注纽迈科技微信号:niumag2003纽迈科技致力于核磁共振成像分析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应用服务,为您提供全套的应用解决方案。联系我们:15618809683 / sales@niumag.com / QQ:2880116840
  • 630万!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聚焦离子束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成分背散射电子结构三维分析仪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OITC-G220571963项目名称: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聚焦离子束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成分背散射电子结构三维分析仪采购项目预算金额:630.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630.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1、采购项目的名称、数量:包号品目货物名称数量(台/套)是否允许采购进口产品采购预算(万元人民币)11-1聚焦离子束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1是3951-2X射线能谱成分背散射电子结构三维分析仪1是235 投标人可对其中一个包或多个包进行投标,须以包为单位对包中全部内容进行投标,不得拆分,评标、授标以包为单位。合同履行期限:详见采购需求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 629万!赛默飞中标中科院过程所聚焦离子束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成分背散射电子结构三维分析仪采购项目
    一、项目编号:OITC-G220571963(招标文件编号:OITC-G220571963)二、项目名称: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聚焦离子束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成分背散射电子结构三维分析仪采购项目三、中标(成交)信息供应商名称:国药(上海)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供应商地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定路530号A5库区三层2号仓库中标(成交)金额:629.9000000(万元)四、主要标的信息序号 供应商名称 货物名称 货物品牌 货物型号 货物数量 货物单价(元) 1 国药(上海)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 聚焦离子束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成分背散射电子结构三维分析仪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Helios 5 UC Compact730M 1套 ¥6,299,000.00
  • 山东大学320.00万元采购场流分离仪
    详细信息 山东大学非对称场流分离与多角角度动静态激光光散射联用系统公开招标公告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3-11-19 招标文件: 附件1 项目概况 山东大学非对称场流分离与多角角度动静态激光光散射联用系统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山东大学招标采购管理系统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3年12月11日14点3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SDJDHD20230506-Z295/HYHA2023-2550 项目名称:山东大学非对称场流分离与多角角度动静态激光光散射联用系统 预算金额:320.000000 万元(人民币) 最高限价(如有):320.000000 万元(人民币) 采购需求: 标包 货物名称 数量 简要技术要求 A 非对称场流分离与多角角度动静态激光光散射联用系统 1 详见公告附件 合同履行期限:详见招标文件要求。 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无;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1)在“信用中国”、中国政府采购网网站中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税收违法黑名单、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的投标人,不得参加本次政府采购活动;2)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直接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投标人,不得参加同一合同项下(同一包号)的政府采购活动;3)所投产品为进口设备的,投标人需提供针对此项目的产品授权书。(授权可追溯) 三、获取招标文件 时间:2023年11月20日至2023年11月24日,每天上午8:30至11:30,下午13:00至16:3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山东大学招标采购管理系统 方式:第一步:投标人在海逸恒安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网站上录入单位名称、联系人及电话等信息; 链接:http://www.sdhyha.cn/qpoaweb/prg/gys/baoming.aspx?id=371642k9n; 第二步:登录山东大学招标采购管理中心网站(http://www.cgw.sdu.edu.cn/)进行投标人注册,注册完成山东大学招标采购管理中心审核通过后,在获取招标文件截止时间前再次登录系统在线报名本项目,报名审核成功后自助下载招标文件。 注:(1)本项目不收取招标文件工本费;(2)本项目实行资格后审,获取招标文件成功不代表资格后审的通过。 售价:¥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 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 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2023年12月11日14点30分(北京时间) 开标时间:2023年12月11日14点30分(北京时间) 地点:本项目实行网上远程开标,投标人可自行选择任意地点登录山东大学招标采购管理系统参加开标。 五、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 六、其他补充事宜 1、上传的技术指标附件仅作为参考,最终以招标文件中的技术指标为准; 2、本采购项目允许进口产品参与投标; 3、本项目采用电子招投标方式采购。投标人必须按相关程序办理数字证书和安装投标文件工具后方可上传递交投标投标文件。详细操作说明见山东大学采购网(www.cgw.sdu.edu.cn)--资料下载--《山东大学电子投标指南》文件。 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称:山东大学 地址: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明德楼 联系方式:马老师0531-88365560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称:海逸恒安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华润置地广场A5-6号楼27楼招标三部 联系方式:陈晓楠、向忆寒0531-82667532、18780039059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陈晓楠、向忆寒 电话:0531-82667532、18780039059 附件:采购需求-山东大学非对称场流分离与多角角度动静态激光光散射联用系统.pdf × 扫码打开掌上仪信通App 查看联系方式 基本信息 关键内容:场流分离仪 开标时间:2023-12-11 14:30 预算金额:320.00万元 采购单位:山东大学 采购联系人:点击查看 采购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招标代理机构:海逸恒安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代理联系人:点击查看 代理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详细信息 山东大学非对称场流分离与多角角度动静态激光光散射联用系统公开招标公告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3-11-19 招标文件: 附件1 项目概况 山东大学非对称场流分离与多角角度动静态激光光散射联用系统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山东大学招标采购管理系统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3年12月11日14点3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SDJDHD20230506-Z295/HYHA2023-2550 项目名称:山东大学非对称场流分离与多角角度动静态激光光散射联用系统 预算金额:320.000000 万元(人民币) 最高限价(如有):320.000000 万元(人民币) 采购需求: 标包 货物名称 数量 简要技术要求 A 非对称场流分离与多角角度动静态激光光散射联用系统 1 详见公告附件 合同履行期限:详见招标文件要求。 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无;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1)在“信用中国”、中国政府采购网网站中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税收违法黑名单、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的投标人,不得参加本次政府采购活动;2)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直接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投标人,不得参加同一合同项下(同一包号)的政府采购活动;3)所投产品为进口设备的,投标人需提供针对此项目的产品授权书。(授权可追溯) 三、获取招标文件 时间:2023年11月20日至2023年11月24日,每天上午8:30至11:30,下午13:00至16:3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山东大学招标采购管理系统 方式:第一步:投标人在海逸恒安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网站上录入单位名称、联系人及电话等信息; 链接:http://www.sdhyha.cn/qpoaweb/prg/gys/baoming.aspx?id=371642k9n; 第二步:登录山东大学招标采购管理中心网站(http://www.cgw.sdu.edu.cn/)进行投标人注册,注册完成山东大学招标采购管理中心审核通过后,在获取招标文件截止时间前再次登录系统在线报名本项目,报名审核成功后自助下载招标文件。 注:(1)本项目不收取招标文件工本费;(2)本项目实行资格后审,获取招标文件成功不代表资格后审的通过。 售价:¥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 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 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2023年12月11日14点30分(北京时间) 开标时间:2023年12月11日14点30分(北京时间) 地点:本项目实行网上远程开标,投标人可自行选择任意地点登录山东大学招标采购管理系统参加开标。 五、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 六、其他补充事宜 1、上传的技术指标附件仅作为参考,最终以招标文件中的技术指标为准; 2、本采购项目允许进口产品参与投标; 3、本项目采用电子招投标方式采购。投标人必须按相关程序办理数字证书和安装投标文件工具后方可上传递交投标投标文件。详细操作说明见山东大学采购网(www.cgw.sdu.edu.cn)--资料下载--《山东大学电子投标指南》文件。 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称:山东大学 地址: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明德楼 联系方式:马老师0531-88365560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称:海逸恒安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华润置地广场A5-6号楼27楼招标三部 联系方式:陈晓楠、向忆寒0531-82667532、18780039059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陈晓楠、向忆寒 电话:0531-82667532、18780039059 附件:采购需求-山东大学非对称场流分离与多角角度动静态激光光散射联用系统.pdf
  • 山东大学320.00万元采购场流分离仪
    详细信息 山东大学非对称场流分离与多角角度动静态激光光散射联用系统公开招标公告(三次)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4-01-07 招标文件: 附件1 项目概况 山东大学非对称场流分离与多角角度动静态激光光散射联用系统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山东大学招标采购管理系统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4年01月29日14点3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SDJDHD20230506-Z295/HYHA2023-2550 项目名称:山东大学非对称场流分离与多角角度动静态激光光散射联用系统 预算金额:320.000000 万元(人民币) 最高限价(如有):320.000000 万元(人民币) 采购需求: 标包 货物名称 数量 简要技术要求 A 非对称场流分离与多角角度动静态激光光散射联用系统 1 详见公告附件 合同履行期限:详见招标文件要求。 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无;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1)在“信用中国”、中国政府采购网网站中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失信主体、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的投标人,不得参加本次政府采购活动;2)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直接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投标人,不得参加同一合同项下(同一包号)的政府采购活动;3)所投产品为进口设备的,投标人需提供针对此项目的产品授权书。(授权可追溯) 三、获取招标文件 时间:2024年01月08日至2024年01月12日,每天上午8:30至11:30,下午13:00至16:3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山东大学招标采购管理系统 方式:第一步:投标人在海逸恒安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网站上录入单位名称、联系人及电话等信息;链接:http://www.sdhyha.cn/qpoaweb/prg/gys/baoming.aspx?id=371642k9n;第二步:登录山东大学招标采购管理中心网站(http://www.cgw.sdu.edu.cn/)进行投标人注册,注册完成山东大学招标采购管理中心审核通过后,在获取招标文件截止时间前再次登录系统在线报名本项目,报名审核成功后自助下载招标文件。 注:(1)本项目不收取招标文件工本费;(2)本项目实行资格后审,获取招标文件成功不代表资格后审的通过。 售价:¥0.0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 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 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2024年01月29日14点30分(北京时间) 开标时间:2024年01月29日14点30分(北京时间) 地点:本项目实行网上远程开标,投标人可自行选择任意地点登录山东大学招标采购管理系统参加开标。 五、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 六、其他补充事宜 1、本项目采用电子招投标方式采购。投标人必须按相关程序办理数字证书和安装投标文件工具后方可上传递交投标投标文件。详细操作说明见山东大学采购网(www.cgw.sdu.edu.cn)--资料下载--《山东大学电子投标指南》文件。 2、上传的技术指标附件仅作为参考,最终以招标文件中的技术指标为准。 3、本采购项目允许进口产品参与投标。 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称:山东大学 地址: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明德楼 联系方式:马老师0531-88365560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称:海逸恒安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华润置地广场A5-6号楼27楼招标三部 联系方式:陈晓楠、向忆寒0531-82667532、18780039059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陈晓楠、向忆寒 电话:0531-82667532、18780039059 附件:技术参数-山东大学非对称场流分离与多角角度动静态激光光散射联用系统.pdf × 扫码打开掌上仪信通App 查看联系方式 基本信息 关键内容:场流分离仪 开标时间:2024-01-29 14:30 预算金额:320.00万元 采购单位:山东大学 采购联系人:点击查看 采购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招标代理机构:海逸恒安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代理联系人:点击查看 代理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详细信息 山东大学非对称场流分离与多角角度动静态激光光散射联用系统公开招标公告(三次)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4-01-07 招标文件: 附件1 项目概况 山东大学非对称场流分离与多角角度动静态激光光散射联用系统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山东大学招标采购管理系统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4年01月29日14点3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SDJDHD20230506-Z295/HYHA2023-2550 项目名称:山东大学非对称场流分离与多角角度动静态激光光散射联用系统 预算金额:320.000000 万元(人民币) 最高限价(如有):320.000000 万元(人民币) 采购需求: 标包 货物名称 数量 简要技术要求 A 非对称场流分离与多角角度动静态激光光散射联用系统 1 详见公告附件 合同履行期限:详见招标文件要求。 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无;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1)在“信用中国”、中国政府采购网网站中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失信主体、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的投标人,不得参加本次政府采购活动;2)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直接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投标人,不得参加同一合同项下(同一包号)的政府采购活动;3)所投产品为进口设备的,投标人需提供针对此项目的产品授权书。(授权可追溯) 三、获取招标文件 时间:2024年01月08日至2024年01月12日,每天上午8:30至11:30,下午13:00至16:3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山东大学招标采购管理系统 方式:第一步:投标人在海逸恒安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网站上录入单位名称、联系人及电话等信息;链接:http://www.sdhyha.cn/qpoaweb/prg/gys/baoming.aspx?id=371642k9n;第二步:登录山东大学招标采购管理中心网站(http://www.cgw.sdu.edu.cn/)进行投标人注册,注册完成山东大学招标采购管理中心审核通过后,在获取招标文件截止时间前再次登录系统在线报名本项目,报名审核成功后自助下载招标文件。 注:(1)本项目不收取招标文件工本费;(2)本项目实行资格后审,获取招标文件成功不代表资格后审的通过。 售价:¥0.0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 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 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2024年01月29日14点30分(北京时间) 开标时间:2024年01月29日14点30分(北京时间) 地点:本项目实行网上远程开标,投标人可自行选择任意地点登录山东大学招标采购管理系统参加开标。 五、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 六、其他补充事宜 1、本项目采用电子招投标方式采购。投标人必须按相关程序办理数字证书和安装投标文件工具后方可上传递交投标投标文件。详细操作说明见山东大学采购网(www.cgw.sdu.edu.cn)--资料下载--《山东大学电子投标指南》文件。 2、上传的技术指标附件仅作为参考,最终以招标文件中的技术指标为准。 3、本采购项目允许进口产品参与投标。 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称:山东大学 地址: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明德楼 联系方式:马老师0531-88365560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称:海逸恒安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华润置地广场A5-6号楼27楼招标三部 联系方式:陈晓楠、向忆寒0531-82667532、18780039059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陈晓楠、向忆寒 电话:0531-82667532、18780039059 附件:技术参数-山东大学非对称场流分离与多角角度动静态激光光散射联用系统.pdf
  • 入海争流 内生跨越 | 皖仪科技2024年会董事长致辞
    入海争流 内生跨越 | 皖仪科技2024年会董事长致辞2024年2月7日,“有你更可靠 奋斗共长远”——皖仪科技2024年会暨颁奖典礼在合肥隆重举行。董事长臧牧先生发表了主题为《入海争流 内生跨越》的致辞,发言内容全文如下:2023年是并不容易的一年,面对外部环境趋向恶劣、后疫情持续影响......竞争压力远胜以往的环境,全体皖仪人在坚守中开拓,通过集体努力,艰难地迈过了这一年。过去这一年各事业部和战略业务勇挑重担、直面挑战,在披荆斩棘中实现业务稳步发展。&bull 工业智能检测事业部做深做透新能源和汽车市场,挖掘半导体、海外等未来增量,业务平稳增长。&bull 工业与环境事业部直面行业下行压力,聚焦污染源、环境监测业务,寻求空气站、工业过程等新机遇。&bull 分析仪器事业部扎深离子色谱,加快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光谱产品竞争力构建,诺谱新材料布局稳健,实现业务突破,品牌知名度不断强化。&bull 战略业务各项目积极进取,超声刀、透析、PCR等业务进一步清晰商业成功路径,生命健康领域布局成效可期。过去的这一年,皖仪科技着力提升管理水平,通过引入外部咨询,结合标杆企业对标,实现精益运营。我们通过DSTE、LTC、IPD和ISC系统建设对战略、销售管理、数字化、研发管理、供应链等主流程进行打造和升级;基于组织动力系统、研发数字化、研发质量管理数字化和研发整体管理提升等系列项目持续进行能力提升。各重点项目积极进展,取得了预期的成效。2023年是皖仪科技成立的第20个年头,也是皖仪启动品牌建设的元年。这一年品牌焕新升级提出“更可靠 共长远”的品牌理念,通过各类市场和品牌活动,让社会各界听到皖仪的声量。风云激荡,潮涌澎湃。无论竞争的复杂性和激烈性如何变化,皖仪人始终团结一致,步伐坚定,扎实地向百亿皖仪的目标迈进。2023年初,我们梳理发布了《皖仪科技突破百亿管理原则》,旗帜鲜明地将“产品领先”作为公司最核心的竞争策略。越是在寒冬时,我们越需要清晰且坚定核心竞争策略。过去的一年,我们明确了“产品领先战略”的内涵,制定了产品领先的理念、实现路径和方法。将商业成功,作为产品领先的重要评价标准。质量领先是前提产品领先的前提是质量。2024年,皖仪视“质量领先”为关键任务,通过构建体系、制定标准、强化考核及重视评价等途径,逐步达到卓越质量。客户导向是关键产品领先的关键在于立足客户导向。只有通过我们的产品或解决方案切实解决客户需求,超越客户期待,才会在竞争中重构行业格局,赢得竞争。产品领先的实现,依托于战略选择下的取舍与聚焦,饱和关键资源,实现资源的回报最大化。在取舍中聚焦,在聚焦中突破。在迈进百亿皖仪的当下,我们将不断优化战略决策体系,在战略选择下发现和拥抱大风口和大机会。我们将公司资源化作一盘棋,合理化资源配置,聚焦核心,像蛟龙入海一样在广阔市场中搏浪争流,打造宏伟壮阔的皖仪巨轮。百亿蓝图的最终实现,依赖于皖仪科技内生的战斗力。人才驱动和管理效率提升,是激活皖仪战斗力的最有效手段。2023年,皖仪科技不断进化人才战略理念和布局,从干部团到人才梯队的“131”结构,再到“明白人”引进。接下来,我们将把“明白人”引进和内部关键人才培养相结合,更广泛地任用有冲劲有闯劲的年轻奋斗者。打铁还需自身硬,引进和培养关键人才,激发组织活力,提升经营管理效率,以内生力量的进化实现对业务的不断跨越。前行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我们更需坚定产品领先战略,以更大的战略定力果断取舍,进行资源聚焦,以人才驱动和管理效率提升推动战略实现。在百舸争流中勇立潮头,构筑百亿皖仪的跨越之路。皖江潮涌,廿载峥嵘齐奋进;龙图新展,百亿征程共腾飞!让我们一起期待2024皖仪科技再创新的辉煌!
  • 聚焦场流分离技术 解决低浓度细颗粒物分析表征难题 ——访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谭志强研究员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污染物的微细化趋势明显,环境基质中细颗粒污染物的检测与控制成为当下环境管理的重大挑战。场流分离技术,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具有分离范围广、分离效率高等优点,在解决环境基质中低浓度细颗粒物分析检测难题方面展现出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谭志强研究员及团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场流分离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特别是应用场流分离技术在低浓度细颗粒物分离分析中做出了突出成果。近期,仪器信息网与谭志强就其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交流。受访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谭志强研究员仪器信息网: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您本人的研究经历以及您目前主要从事的研究方向。谭志强:我本人的研究经历与金属元素密不可分。2005年我考入四川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第一次接触分析仪器研制这个研究方向,非常感兴趣。当时,为了解决野外现场痕量铜、铅、镉等重金属离子的快速检测问题,参与了便携式钨丝电热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的研制和开发工作,为实现原子吸收光谱仪走出实验室做了一点工作。 2008年考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攻读博士学位,继续从事重金属污染物现场快速检测研究,开发了一系列基于金纳米探针的灵敏、快速、准确检测汞、铜、砷等离子的分析方法。 2011年博士毕业后,我继续在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围绕解决纳米材料环境安全性研究中低浓度细颗粒物分析表征的难题,开始从事基于场流分离技术的金属细颗粒物分离分析新方法开发和仪器研制。我们率先在国内开展了中空纤维流场流分离技术的研究,先后研制了四代基于中空纤维流场流分离技术的细颗粒分离纯化仪器(图1),这些仪器的分离性能逐渐优化,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如从金属到碳质细颗粒),自动化程度逐步提高,为从纳米至微米不同尺寸细颗粒的分析表征提供了可靠技术支撑。图1 自主研制细颗粒分离纯化仪器实物照片非常荣幸,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国内仪器研制专家的认可,我本人于2019年获得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之“青年创新奖”。最近,我们开始从事电场流分离技术的研究,为实现同尺寸、不同表面修饰剂细颗粒的分离提供了有效手段。仪器信息网:场流分离技术当前在国内外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如何?在细颗粒物分析中有怎样的应用前景?谭志强:场流分离技术最早由美国犹他大学Giddings教授在上个世纪60年代提出,早期主要用于高分子聚合物、胶体矿物等的分离,现在已经拓展到生物大分子、纳米颗粒、病毒等领域。理论上,场流分离可分离尺寸从1nm~100 μm的细颗粒,所以可作为高效分离纯化细颗粒的有效手段。和色谱分离技术类似,场流分离技术也包括一系列分支技术,比如流场流分离、热场流分离、离心场流分离、电场流分离等。理论上,这些分支技术的分离性能都普遍高于尺寸排阻色谱。流场流分离是目前这些分支技术中理论最为成熟、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流场流分离又可细分为对称流场流分离、非对称流场流分离以及中空纤维流场流分离等。其中,非对称流场流分离被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推荐为稳定可靠且应用前景广阔的纳米细颗粒分离方法。针对环境样品基质复杂、目标细颗粒物浓度低、高度动态等特点,我们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围绕中空纤维流场流分离技术。与其他流场流分离系统相比,中空纤维流场流分离系统的分离能力更强,而且非常容易与高灵敏检测器(如ICPMS)直接联用,因此更适用于环境基质中低浓度细颗粒的分离分析。另外,所用中空纤维膜分离通道成本低,而且非常容易更换,这有助于该技术的推广和普及。除了分离范围宽和分离度高以外,场流分离仪器通道内没有固定相填料,而且常采用简单基质溶液(如纯水)作载流,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保证目标物的无损分离,因此可用于揭示真实环境中细颗粒的赋存状态。这个特点也使得场流分离技术在蛋白质、外泌体、病毒等生物细颗粒的分离分析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而且,这种载流也有利于将场流分离仪器直接与后续高灵敏检测器在线联用。离线收集的分离组分也非常容易用于其他检测方法的直接分析。另外,中空纤维流场流分离采用管壁上布满微孔的中空纤维膜作为分离通道,不仅可实现样品基质的在线净化,还可以实现共存离子组分的同时分析。比如为实现环境中痕量银纳米颗粒的形态分析,我们将研制的中空纤维流场流分离仪与紫外可见吸收检测器、动态光散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在线联用(HF5-UV-vis-DLS-ICPMS)(图2),实现了μg/L浓度水平的5种不同粒径(1.4 nm、10 nm、20 nm、40 nm和60 nm)银纳米颗粒以及2种不同形态(游离或弱结合态和强结合态)银离子的在线分离、识别、表征及定量分析,为实际水环境中不同形态银的浓度水平调查提供了准确、可靠、高灵敏的分析方法,也为深入研究环境相关浓度水平银纳米颗粒和银离子的环境行为和归趋奠定了基础。图2 HF5-UV-vis-DLS-ICPMS在线联用系统示意图及工作原理图[1]仪器信息网:您和团队开展场流分离技术相关研究的契机是什么?回顾您过去在相关领域的研究经历,取得了哪些标志性的成果?谭志强:环境细颗粒的粒径范围涵盖纳米到微米级。近年来的研究已经证实,细颗粒的环境和生物安全性与其浓度水平和环境行为密切相关。由于环境中的细颗粒含量通常处于痕量或超痕量水平,且环境基质复杂,因此环境基质中低浓度细颗粒的分析表征极为困难,这严重制约了对环境相关浓度细颗粒的物理化学转化过程的研究,进而限制了人们对环境中细颗粒生成和转化规律的认识。因此,建立环境基质中低浓度细颗粒的高灵敏度分析方法既是当前环境化学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同时也是深入研究低浓度细颗粒环境和生物安全性的“卡脖子”技术问题。基于前面提到的HF5-UV-vis-DLS-ICPMS在线联用系统,我们系统研究了环境相关浓度(如10 μg/L)银纳米颗粒的典型物理化学转化过程。比如,在银纳米颗粒团聚行为研究中,直观表征到天然有机质在颗粒表面形成的冠结构,且发现低浓度银纳米颗粒比在高浓度下具有更长的稳定时间。另外, 我们发现在光照天然有机质还原银离子生成银纳米颗粒过程的研究中,发现光照环境相关浓度银离子仅生成大量小粒径(如2.3 nm)银纳米颗粒,而高浓度银离子下则同时生成大量小粒径和大粒径(如8.4 nm)银纳米颗粒。在银纳米颗粒和银离子的相互转化研究中,发现污水处理厂进水中银离子主要以巯基化合物形式存在,并未检测到以往在高浓度下研究报道的硫化银,而银纳米颗粒并未发生明显的化学变化(如硫化)。上述研究表明,环境相关浓度下银纳米颗粒和银离子的环境行为与高浓度情况下的研究结果存在显著差异,这也突出了细颗粒环境行为研究应从环境相关浓度水平出发的必要性。最近,我们基于偏置循环电场流分离-紫外可见吸收检测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在线联用系统(BCyElFFF-UV-vis -ICPMS),研究了水环境中银纳米颗粒环境冠形成及对其生物效应影响(如图3所示)。我们首次使用偏置循环电场流分离技术对相同尺寸、不同修饰剂的银纳米颗粒进行了分离。根据这两种不同修饰剂银纳米颗粒洗脱时间差异、分级组分的离线分析表征以及理论计算结果,阐明了不同修饰剂银纳米颗粒表面环境冠结构形成机理,揭示了环境冠结构对银纳米颗粒生物效应的影响机制。这项工作表明,循环电场流分离技术可为监测银纳米颗粒表面结构的微小变化以及高效分离纯化银纳米颗粒及其衍生物(如表面含环境冠、蛋白冠等结构)提供了可靠技术支撑。图3 基于电场流分离系统的银纳米颗粒环境冠形成及其生物效应研究新方法[2]仪器信息网:在之前取得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您和您的团队还有哪些规划?接下来您团队的研究重点还有哪些?谭志强:基于目前已经建立的不同尺寸、不同表面性质细颗粒的分析表征方法,未来我们将从形貌、尺寸、形态变化多角度对细颗粒分析表征,开展真实环境中细颗粒的老化或风化过程、细颗粒与矿质颗粒物异质团聚行为、细菌或细胞对细颗粒摄入过程及转化等方面的研究,探索解决细颗粒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生物效应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为准确评估细颗粒物生态环境健康风险提供重要依据。除了在环境领域应用外,我们还将继续拓展场流分离技术在环境毒理、生物医学、纳米农业等领域的应用。近年来,我们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研究团队开展了广泛合作,并且取得了系列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成果。仪器信息网:目前国内场流分离技术应用和研究相对较为小众,您认为这主要是受限于哪些因素,未来场流分离技术还有哪些应用和发展空间?谭志强: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与其他分离技术相比,比如色谱技术,这个技术的发明距今还不足60年,仍然是一种相对比较新的分离技术。我国学者对场流分离技术的关注和研究起步更晚。上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院化学所高玉书研究员较早开始关注场流分离技术,后来高老师去美国继续开展场流分离技术研究工作。很长时间国内场流分离技术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非常高兴的是,进入21世纪后越来越多的研究团队开始从事场流分离技术的相关研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有十余个科研团队在从事场流分离技术研究和应用方面的工作,这已经引起了国际场流分离技术会议委员会的关注,多次邀请我们参加相关国际学术会议。其次,目前全球能够生产场流分离仪器的公司极少,国内市售场流分离仪器几乎全部来自国外进口。这些仪器的价格远高于其他常规分离仪器(如液相色谱)。由于国际贸易摩擦,近年来这些进口仪器的关税不断提高,这对进口仪器设备在价格上也有一定影响。另外,进口场流分离仪器国内维修工程师的短缺也影响了场流分离仪器的大量普及。因此,亟需我们加快国产场流分离仪器的研制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逐渐实现进口替代。这也是我们团队一直在努力的一个方向。另外,场流分离在国内的应用领域还是比较窄,场流分离的应用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场流分离技术在环境保护、生物医学、食品安全、材料制备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需要各个学科领域学者的共同努力。比如,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 [2022] 15号)中,已经明确把微塑料已经正式被列入第四类新污染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今年也启动了“微塑料的环境化学行为与效应”专项项目。对这种新污染物的识别和定量是对其环境健康风险科学评估和精准施策的前提。我们最近的研究表明,环境中还存在大量的纳塑料,它们的迁移能力更强,环境健康风险可能更大,治理起来也更加困难。目前应用较多的微塑料表征方法,如光学显微镜、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对于小尺寸纳塑料的识别和定量存在一定挑战性。因此,场流分离技术在微/纳塑料污染调查、环境行为、生物效应、污染防治等研究具有非常大的应用潜力。再次,目前国内学者更多关注的是流场流分离技术,市场上的场流分离仪器大多为非对称流场流分离仪,而研究其他场流分离分支技术的团队极少。近三年来,我们也围绕电场流分离和磁场流分离也开展了一些工作,有效弥补了流场流分离技术在特定目标物分离分析中的应用短板。最后,我们对场流分离技术的科普宣传还有待加强。比如我们的很多仪器分析教科书上,很少会详细介绍场流分离技术。当然这需要我们每位从事场流分离技术研究的学者共同努力,积极为场流分离在国内的推广和普及做贡献。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场流分离仪器能够像色谱一样进入常规分析实验室,为细颗粒相关研究领域提供研究“利器”!插图出处:[1] Zhiqiang Tan, Jingfu Liu, Xiaoru Guo, Yongguang Yin, Seul Kee Byeon, Myeong Hee Moon, Guibin Jiang. Toward full spectrum speciation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and ionic silver by on-line coupling of hollow fiber flow field-flow fractionation and minicolumn concentration with multiple detectors. Anal. Chem., 2015, 87, 8441-8447.[2] Zhiqiang Tan, Weichen Zhao, Yongguang Yin, Ming Xu, Yanwanjing Liu, Qinghua Zhang, Bruce K. Gale, Yukui Rui, Jingfu Liu. Insight into the formation and biological effects of natural organic matter corona on silver nanoparticles in water environment using biased cyclical electrical field-flow fractionation. Water Res., 2023, 228, 119355.附受访人简介:谭志强,男,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兼职教授,大理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高级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低浓度细颗粒物分析表征新仪器研制及其在环境化学、纳米农业、生物医学等领域应用。先后在韩国延世大学、美国犹他大学以及马萨诸塞大学从事访学合作研究,在Sci. Adv.、Environ. Sci. Technol.、Anal. Chem.、Water Res.、TrAC-Trend Anal. Chem.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参与编写中文专著3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973”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各1项;担任《Reviews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Atomic Spectroscopy》、《分析试验室》等杂志编委。2017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2018年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一等奖,2019年获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之“青年创新奖”。
  • 美国TA仪器携新品参加“第六届全国高聚物分子与结构表征学术讨论会”
    &ldquo 第六届全国高聚物分子与结构表征学术讨论会&rdquo 定于2008年9月27~30日在重庆万友康年酒店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将共同研讨高聚物表征领域中关注的课题。热分析和流变仪一贯在高聚物材料表征上有着丰富的应用实例,作为全球热分析和流变技术的领导者,TA仪器此次携带全新流变测试系统&mdash &mdash ARES-G2的相关信息,参加此次盛会。ARES-G2一经发布就在市场上引起了充分的关注,询问者络绎不绝。TA准备了详实的产品和应用资料,并有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在现场,以专业的态度为与会代表提供全方位信息。美国总部流变事业部技术科学家姚明龙博士也特意来华参加此次会议,并在29日下午为大家呈现&ldquo 用ARES-G2进行非线性流变测试 Non-linear Rheology Testing with the ARES-G2&rdquo 的专题报告。在TA的展位上,您同样可以收获热分析的发展和应用现状的信息,如有兴趣,请至TA仪器展位与我们的技术专家交流。更多活动资讯,请登录TA官方网站 www.tainstruments.com.cn 获悉。
  • 以环境保护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以环境保护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专访全国政协委员、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  在2008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率先提出了在我国要大力推进低碳经济的建议。今年“两会”,他提出要以环境保护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着力将环保产业培育成未来经济新增长点。  促进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尚未真正摆脱传统模式,不顾环境资源承载能力,“铺摊子、上项目”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在沿江、沿河、沿海规划布局了大量石化、化工、钢铁、能源、造纸等重化工项目。  为了汲取先发展地区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教训,构建我国区域发展的理性模式与格局,促进我国生态文明与保障生态安全,探索类似区域资源环境约束的共性解决途径,选择在五大区域(环渤海沿海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沿海地区、成渝经济区、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开展了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针对五大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安全之间的矛盾,吴晓青建议,首先要积极探索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机制。国家有关部门在制订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时,应以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产业体系为导向,实施分区域的差别化调控政策,积极探索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保障机制、引导机制和约束机制,将五大区域建设成为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示范区域。  二要坚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红线”。吴晓青表示,应该研究制订相关的生态红线标准,作为硬性指标进行考核、监督和检查。  三要优化五大区域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从全国生产力布局的整体性和区域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出发,按照“区域统筹、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的原则,制定优化五大区域产业布局的指导意见,提高重点产业集中度,构筑区域性的循环经济体系。  四要加快五大区域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通过加大财税扶持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行更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等措施,引导相关地区加快推进对传统产业的“绿色化”改造,加快发展低碳经济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摆脱过于依赖重化工的传统产业发展路径。  加快发展环保产业  经济结构调整除了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外,还要着力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对未来经济结构进行规划。为此,国家提出将环保产业的振兴和发展作为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内需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特别是去年9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门听取了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汇报,专题研究新兴产业发展问题,这充分体现了发展环保产业的宏观战略意义。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环保产业已初具规模,基本形成涵盖环保产品、环境服务、洁净产品、废物循环利用和自然生态保护等领域的产业体系。据初步测算,2008年全国环保产业收入总额已超过8000亿元,从业人员约300万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环保产业总体上还处于产业化的初级阶段,环保产业发展尚不能完全满足环境管理、节能减排和成为新经济增长点的需要。  突破产业发展“政策瓶颈”  为了推动环保产业发展,吴晓青提出了6点建议,突破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瓶颈”。  一是进一步完善环保产业的管理体制。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建立环保产业综合管理体制,统一制定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全面提升国家对环保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能力。  二是建立投、融资及市场激励机制。建立包括发债、担保、项目融资、环保产业基金等多种方式在内的融资机制,广泛吸收社会资本进入环保产业。提高污染治理收费标准,明确收费方式和费用使用机制。  三是完善价格、税收等配套政策。扩大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节能环保产品和项目目录,优惠范围全面涵盖环保技术开发、产品生产、装备制造、环保服务等各个相关领域。  四是推动环境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制定和实施《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条例》,促进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的专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研究建立对环境基础设施社会化运营的财政补贴机制、环保设施运营特许经营制度。  五是组织实施环保产业调查和重点环保工程。尽快开展新一轮的全国环保产业调查,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并带动相关领域技术规范的建立以及技术、设备的研发应用,培育环保领域的龙头企业。  六是进一步促进环保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环保技术及装备创新体系。对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环保技术以及“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国产化”的先进设备,国家要设立专项资金,积极支持其开展示范和推广。
  • 朱永元课题组在无规铁电畴结构倍频成像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p  最近,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朱永元教授课题组和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秦亦强教授、张超副教授团队通力合作在非线性光学成像领域取得了进展,提出了一种利用二次谐波直接观测无规铁电畴结构的新型方法,并在理论和实验上得到了验证。该研究工作已被Physical Review Letters接收发表。https://journals.aps.org/prl/accepted /0d078Y9fQbc1326161359af1b887f1ccd67a15544/pp  铁电材料由于其压电、热电和光电方面的特殊性质而在许多研究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微观结构决定宏观功能,因此对铁电畴结构的表征技术逐渐成为一个热点课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包括电子显微镜、线性光学成像和非线性光学成像等方法,已经广泛地运用于观测畴结构。然而这些方法在实际研究和应用中仍存在一定局限性,比如说线性光学方法由于正负畴的折射率相同,需要先对样品腐蚀来改变畴壁周围的相关特性,这就对会样品造成损伤 再比如基于Talbot和Cherenkov效应的一些非线性光学方法,只适用于周期结构或者是需要配合焦点扫描的手段才能成像,无法直接对一般的无规畴结构进行观测。/pp  利用铁电畴畴壁在非线性成像过程中的特殊衍射性质,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简单的非线性成像方法,能够直接并实时地观测二维无规铁电畴结构。该工作主要分为理论和实验两部分。理论上主要从衍射方程出发,对铁电畴畴壁的二次谐波衍射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了一对正负畴的倍频传输场强分布的解析解,发现畴壁处的倍频像始终呈暗场。通过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发现畴壁的倍频像线宽在一定区域内与传播距离的平方根成正比,与正常的远场衍射过程(一次方)相比畴壁像的展宽得到了极大的抑制,为直接成像提供了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将单一畴结构推广到复杂的无规则畴结构,进一步通过数值仿真模拟二次谐波成像证实了传输过程中畴界的近似无衍射性质。该工作的实验部分主要以钽酸锂为例,用900nm的飞秒激光打到样品上,在CCD中可以直接收集到450nm的倍频畴结构像,其中畴界显示为暗场。结果表明,可以在百微米范围内连续观测到畴结构的清晰倍频像,其中衍射效应确实得到了很好的抑制。/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width: 450px height: 395px "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4b6fb467-d658-4138-87df-9c7fb65a66bb.jpg" title="1.jpg" height="395" hspace="0" border="0" vspace="0" width="450"//pp  这种基于二次谐波的观测方法不需要大型的显微镜设备,也不需要焦点扫描,可以用来无损地实时观测不规则畴结构,其成像质量还有望通过计算机后期数据处理进一步提升,为实现铁电畴的高分辨率成像提供了可能,具有很高的潜在应用价值。/pp  论文第一作者是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2014级直博生陆蓉儿,张超副教授和秦亦强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朱永元教授给予本文精细的指导。南京大学是论文唯一署名单位。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张勇教授、物理学院洪煦昊工程师对实验提供了大力支持。感谢刘冬梅博士、魏敦钊博士生及刘昂博士生的帮助。该研究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17YFA03037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完成,同时感谢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高等教育机构优势学科等平台与项目的大力支持。/p
  • 最新大束流超高分辨热场发射扫描电镜闪耀登场
    日本电子株式会社近日全球同步发布最新型的大束流超高分辨热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JSM-7600F。它的最大束流可达200nA,分辨率可达1.0nm,是一款具有超高分辨率且兼备强大分析功能的新型仪器。详情请咨询日本电子各事务所。
  • 基于屈曲不稳定性编码的非均质磁化实现软材料结构动态形貌的调控
    拥有主动变形能力的三维可变形结构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可有效提高生物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受这一特性启发,研究人员已开发了多种基于水凝胶、液晶高分子、硅胶弹性体等的软材料体系,在外界不同条件的刺激下(如化学溶剂、温度、酸碱度、光等),实现了各式三维结构的可控形貌变换(Nature 2021, 592, 386;Nature 2019, 573, 205;Nature 2017 , 546, 632)。 但是,目前已有的方案主要基于软材料形貌的准静态调制,如何实现多种尺度下多模态各向异性形貌与结构的动态调控,非常具有挑战性。近期,香港中文大学张立教授团队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金东东副教授,联合香港城市大学张甲晨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柳教授,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软材料结构动态形貌调控方法。该团队结合硬磁性颗粒与弹性体制备得到磁性弹性体,并使其在一端受限的条件下溶胀产生可控的屈曲结构,接着加以磁化形成各向异性的三维磁畴分布。得到的磁性弹性体在外界可编程磁场的驱动下,能够实现多模态三维形貌的动态可控变换,在微流体操纵、软体机器人等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相关研究成果以 “Dynamic morphological transformations in soft architected materials via buckling instability encoded heterogeneous magnetization” 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图 1. 条带形与晶格状磁性弹性体的动态形貌调控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研究首先将未充磁的钕铁硼微颗粒掺入硅胶弹性体前驱体中,在亲水修饰的玻璃基底上固化形成一端固定的条形或晶格结构。接着将其置于与硅胶极性相似的有机溶剂中(如甲苯、正己烷等),由于溶剂分子被弹性体吸收并扩散至高分子网络中,引发磁性弹性体的溶胀行为。但是,由于一端受到基板约束,磁性弹性体溶胀形成的轴向压缩力只能使其非均质变形,最终产生屈曲结构。屈曲结构的具体三维形貌可通过弹性体的三维尺寸、人造缺陷乃至晶格连接方式进行精准调控。此后,将屈曲变形的磁性弹性体置于强脉冲磁场下(约2.5T)磁化,再浸泡于不相溶的溶剂中(如乙醇)收缩至原始的条形或晶格结构,能够得到一定程度上“记忆”屈曲变形形貌的三维磁畴分布。此时,施加不同强度、方向或梯度的外加驱动磁场,磁性弹性体基于内部磁畴与外加磁场的磁偶极相互作用,便可产生如波浪、褶皱等的多模态动态三维变形。这种基于不稳定性屈曲变形设计并排布软材料内部磁畴取向(即“磁编程”)的方法,无需额外的模板设计与辅助,便可快速实现各向异性的非均匀磁化分布的。结合外加可调制磁场的精准驱动,能够产生自由度远超准静态形貌调制的多模态动态形貌变换。此外,如图2所示,为了阐明磁性弹性体的调控机制,该研究团队开发了一套分析模型与有限元计算方法,在条形和晶格结构屈曲变形、充磁乃至磁控变形的过程中,可有效反映并预测各参数对动态形貌的影响行为,可为今后磁性软体材料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图 2. 屈曲变形编码的磁性弹性体的理论分析模型。(a-b)条带形与晶格状磁性弹性体的屈曲变形模型。(c-d)条带形磁性弹性体的理论与实际屈曲变形行为。(e)条带形磁性弹性体的磁化与磁驱动变形模型。(f-g)条带形磁性弹性体在不同几何尺寸与连接条件下的理论与实际屈曲变形行为。(h-i)条带形磁性弹性体的理论与实际磁畴取向分布。(j)条带形磁性弹性体的理论与实际磁驱动变形行为。最后,通过利用各式屈曲变形产生的不同微流体行为(如定向流体、混合流体、涡流),该研究结合高精度3D打印技术(nanoArch S130,摩方精密)制备的微型模板、微流控芯片和尺寸定制的微颗粒,成功将磁性弹性体用于液滴的可控融合与精准操控(图3),颗粒的尺寸筛选,微液滴的富集检测,微流控的混合增强,以及软体机器人的可控驱动(图4)。总之,香港中文大学张立教授团队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金东东副教授提出了一种利用屈曲不稳定现象编码的新型磁编程方式,用以实现软材料结构形貌的动态调控,为今后磁性软材料跨尺度的多模态变形行为提供了一种研究手段,有助于今后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复杂形貌变换的潜在机制,拓展可变形结构在格式工程领域的应用价值。 图 3. 屈曲变形编码的条形磁性弹性体在外加驱动磁场下的动态行为。a-c. 不同磁场参数下产生的不同微流体分布。d-e. 在液滴融合与可控运输中的应用。 图 4. 屈曲变形编码的磁性弹性体在微颗粒尺寸筛选(a),微液滴富集检测(b),微流控辅助混合(c),软体机器人运动控制(d)中的应用示例。
  • 施一公为首任主任 清华结构生物学中心挂牌成立
    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中心今日宣布成立。结构生物学中心依托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共同发起方为医学院和化学系。致力于通过培养具有生物、医学、化学、物理等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适应社会日益增长的对生命科学综合性人才的需求。中心的首任主任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医学院常务副院长、著名学者施一公教授。  据介绍,结构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主流前沿方向,对于解决一系列生命领域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帮助人类更好地理解生命现象本质,指导新药研究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团队在国内前辈和同行的支持下,在与国际学术界的深入交流合作中,经过几年的培育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世界领先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之一。现有博士后、研究生和实验技术人员约170名,独立实验室15个,研究工作涵盖了现代结构生物学的诸多前沿领域,包括肿瘤抑制因子、细胞凋亡调节蛋白和糖尿病药物靶点蛋白等重要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研究。从2009年至今,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团队在世界顶尖学术期刊《自然》、《科学》和《细胞》上以通讯作者的身份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11篇,充分显示了中心良好的发展潜力,也展现了中国结构生物学研究领域的蓬勃生机。
  • 常见的几种钢结构发酵罐与软体沼气池汇总
    沼气发酵是整个沼气工程的核心,对沼气生产效率和工程经济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必须对沼气发酵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测,一般可以选择一些沼气成分监测设备,如沼气分析仪Gasboard-3200,用户可根据沼气中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氧气等成分对沼气发酵的工艺过程进行调控,可以有效提高沼气产气量。 除此之外,选择合适的沼气发酵装置也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建造材料,沼气发酵装置可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包括钢板焊接结构、钢板卷制结构、钢板拼装结构)和软体沼气发酵装置。下面介绍几种钢结构发酵罐与软体沼气池,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系统的了解沼气工程常见的几种沼气发酵装置。 一、钢板焊接结构沼气发酵罐 钢板焊接结构沼气发酵罐最大的优点是技术成熟,可以现场制作,不需要专用的设备和工装,但防腐工艺相对复杂。其设计的一般规定为: 1)沼气发酵罐的设计压力通常取常压或接近常压,负压不应小于0.49kPa。 2)设计条件不应少于以下内容:发酵罐容积或直径、高度;地震设防烈度、风载荷、雪载荷、气温条件及地址条件;操作压力及操作温度(取罐体正常操作时,罐体金属可能达到的最高或最低温度。在寒冷地区,对无加热也无保温的罐体,设计温度建罐地区最低日平均温度加13℃);介质种类及密度。 3)厚度附加量应考虑钢板负偏差和腐蚀余量。 钢板焊接发酵罐多采用立式圆筒形,其结构设计最主要在于钢板的厚度和焊缝设计。从用材角度考虑,立式圆筒形罐体径高比为1:1时最节省材料。钢板越宽,在发酵罐制作过程中焊缝越少,相应地减少了焊缝渗漏的可能性,同时加快了制作速度,节约了焊接的人工费用。目前国内市场最容易买到的钢板宽度规格尺寸是250mm和1500mm。而发酵罐罐体尺寸的确定可以从三个方面同时考虑:径高比宜为1:(0.6~1.2);尽量采用宽度大的钢板;尽量采用同一规格尺寸的钢板。 对于钢板焊接发酵罐的腐蚀问题,我们一般可以按中等腐蚀强度来考虑。对钢材(不包括镀锌材料)表面焊缝进行除锈处理后,再在罐体表面刷一层防锈底漆,一般不超过6h。油漆防腐的施工方法:油漆稀释后用滚筒从上到下均匀涂刷,涂膜总厚度0.15~0.20mm,分两至三道完成,发酵罐外表面面漆应选用与底漆结合良好的配套使用,外壁有保温层时可不刷面漆,发酵罐内壁不刷面漆。 二、钢板卷制结构沼气发酵罐 钢板卷制结构沼气发酵罐也就是俗称的“利浦罐”。利浦罐应用金属塑性加工硬化和薄壳结构的原理,采用螺旋、双折边、咬合工艺和专用滚压、咬合、压紧成型设备来建造沼气发酵罐。采用该技术制作的罐体,施工周期短,节约钢材,罐体自重轻,使用寿命一般可达20年以上,具有相当大的环拉强度。但需要专门设备进行制作,其使用的钢板材料不是市面上的通用规格,且建造容积一般不宜过大,单池容积一般不超过5000m3。 利浦罐使用的材料通常为495mm宽,2~4mm厚的镀锌钢板或不锈钢-镀锌钢板复合板。从强度理论上讲,罐体的钢板厚度可以比2mm更小,但从结构稳定性角度考虑,选用材料一般不小于2mm,鉴于制罐机械咬合紧密度和压紧强度的限制,选用材料一般不大于4mm。 由于利浦罐体所用材料较少,因而利浦罐对底板基础的要求远远小于钢筋混凝土罐对底板基础的要求。在基础底板浇筑时,按所要制作的罐体直径在底板表面留一条宽150mm,深100mm的预留槽,槽内按直径均匀放置一定数量的锚形不锈钢预埋件,利浦罐制作完成后将被准确地放入预留槽内,用螺栓将罐体和预埋件固定,然后用膨胀混凝土和沥青、油毡等材料来密封此槽,最后覆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对于防腐问题,虽然使用镀锌钢板制作的利浦罐具有一定的防腐作用,但是钢板表面附着的镀锌层不足以抵抗料液和气体对其的腐蚀,特别是在开孔处和安装平台、栏杆、保温层固定件等焊接处,钢板表面镀锌层容易遭到破坏,所以在罐体制作完成、实验合格后仍然需要进行防腐处理。同样采用利浦制罐技术的沼气发酵罐也需要制作保温结构。其防腐处理方法与钢板焊接结构的发酵罐相同。 三、钢板拼装结构沼气发酵罐 钢板拼装罐是采用钢板搭结技术利用螺栓进行连接紧固安装而成,罐体及罐顶材料均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钢板,在工厂内将钢板机械加工处理后进行纵向、横向搭结,搭结处采用专业高分子密封材料聚硫胶将其密封拼装组合。按其表面材料不同又可细分为:搪瓷拼装罐、热喷涂拼装罐、电泳漆拼装罐等。 1.搪瓷拼装罐 搪瓷拼装罐是基于薄壳结构原理,采用预制柔性搪瓷钢板以螺栓连接方式及橡胶密封拼装制成的罐体,简称搪瓷钢板拼装罐或搪瓷拼装罐。搪瓷钢板基板为低碳钢冷轧板,屈服强度≤280MPa,抗拉强度270~410MPa,搪瓷瓷釉是多种无机化工原料共同高温烧制反应而成,搪瓷钢板通过钢板基材表面涂敷搪瓷浆料并进行焙烧而成。搪瓷钢板拼装罐具有耐腐蚀性好、施工周期短、节约钢材、罐体自重轻、易拆卸等优点,其缺点是螺栓连接的方式带来了渗漏的可能,不方便施工现成开孔方位的调整。 2.热喷涂拼装罐 热喷涂拼装罐是热喷涂技术和拼装罐结合的产物,热喷涂技术是指将两根带电的金属丝电弧熔融,并通过压缩空气喷吹、雾化,使金属喷涂至经处理的基体表面,形成结合良好、致密的金属涂层,然后用封闭剂对金属涂层表面进行封闭,最终形成长效防腐复合涂层。电弧喷涂锌、铝涂层外加有机封闭涂层的长效防腐蚀复合涂层能够实现30年内不维护的要求。电弧喷涂层与钢结构基体以机械镶嵌和微冶金的结合,提高了涂层结合力,在轻微碰撞或冲击下也能确保防腐涂层不起皮、不脱落,使得涂层质量 完全满足长效防腐蚀的要求,从而减少了钢板结构在服役期间的维护费用,减少了涂料施工带来的环境污染,延长了钢板结构的使用寿命。 3.电泳漆拼装罐 电泳漆拼装罐的钢板表面防腐运用了“阴极电泳处理”技术,阴极电泳处理是一种特殊的防腐方法,该方法以拼装钢板为阴极,即将钢板浸渍在装满水离子浓度比较低的电泳槽中作为阴极,在槽中另设置与其相对应的阳极,所采用的电泳涂料是阳离子型(带正电荷),在两极间通以直流电,在钢板上就会析出防腐膜,钢板经过酸洗、磷化、电泳等防腐处理后,再进行喷粉处理,就可使钢板具有双层防腐的功效,电泳层和钢板之间的结合力很强,电泳涂层作为保护层不仅能阻止罐体腐蚀,且具有抗强酸、强碱的功能和极强的抗磨损性。 电泳漆与传统防腐处理技术相比具有防腐效果好、耐高温、耐低温、耐磨、抗冲击等优点,在运输过程中可减少或避免罐体碰撞损坏。此外,还克服了搪瓷拼装罐运输及安装过程中因碰撞而造成掉瓷和大面积爆瓷的现象。 四、软体沼气发酵装置 软体沼气发酵装置,是一种新型沼气设备。主要包括:软体可折叠沼气发酵袋、沼气储气袋、沼气升压泵、脱硫器、分水器、沼气输送管及相关管件等。设备的主体是软体可折叠沼气发酵袋,采用高强度塑性材料制成,设有出气孔,进、出料口。其发酵原料来源广泛,可将大量的生活垃圾转化为价格极低的燃气。目前较为常用的软体沼气发酵装置主要有两种:黑膜软体沼气池和红泥软体沼气池。 1.黑膜软体沼气池 黑膜软体沼气池,学名“全封闭厌氧塘”,是养殖场沼气制取装置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黑膜软体沼气池是在开挖好的土方基础上,由底膜和顶膜密封形成的一种厌氧反应器。该沼气池集发酵、贮气于一体,采用防渗膜材料将整个厌氧塘进行全封闭,其粪污处理原理与其他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一样,依靠厌氧菌的代谢功能,使有机底物得到降解并部分转化生成沼气。其特点如下: 1)建设成本低,施工方便 2)停留时间长,出水效果好 3)吸热性能好,增温保温效果好,产气量高 4)防渗膜材料抗拉强度高,抗老化、耐腐蚀 5)超大贮气容积,可实现一体化贮气 6)池底设自动排泥装置,能很好的实现排渣功能 从建设成本、维护管理,及产气、发电、污水处理等多方面来说,黑膜软体沼气池有着天然的优势,因而有着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较适用于大型养殖场与“水泡粪”工艺养殖场的养殖排泄物的处理。但黑膜软体沼气池占地面积大,如果要进行沼气发电的话,还需增加一个防腐防爆的增压器。 2.红泥软体沼气池 红泥软体沼气池是指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制作而成并且可折叠的沼气池,主要由沼气发酵池、沼气池储气袋组成。发酵池主要分为茶壶形和浮罩形;储气袋一般分为圆柱形和长方形。红泥软体沼气池比一般的PVC多了红泥成份,红泥胶皮是一种改性合金塑料,是一般塑料无法比拟的。虽然红泥软体沼气池容易受外界锐器,老鼠啃咬等损坏,造价较黑膜软体沼气池高,但具有如下优势: 1)使用条件不受季节、地域气候的限制 2)阻燃、抗老化、耐腐蚀、耐低温、防震,使用寿命长 3)制作简便,运输方便,对存放点基础无特别要求,施工方便 4)建设工期短,投资少,比低压湿式贮气柜减少投资40%以上 6)安装拆卸容易,维修、搬迁方便简单 7)可根据产气量、贮气量大小随时增减贮气袋数量 8)商品化程度高,可以实现专业化、规范化、工厂化生产(来源:沼气圈)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