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流动能量

仪器信息网流动能量专题为您整合流动能量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流动能量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流动能量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流动能量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流动能量话题讨论。

流动能量相关的资讯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1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发布了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产业技术创新取得突破,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建立。高端产品供给能力大幅提升,技术融合应用加快推进。能源电子产业有效支撑新能源大规模应用,成为推动能源革命的重要力量。到2030年,能源电子产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形成与国内外新能源需求相适应的产业规模。产业集群和生态体系不断完善,5G/6G、先进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能源领域广泛应用,培育形成若干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能源电子企业,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健全。能源电子产业成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力量。附全文: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电子〔2022〕18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能源电子产业是电子信息技术和新能源需求融合创新产生并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是生产能源、服务能源、应用能源的电子信息技术及产品的总称,主要包括太阳能光伏、新型储能电池、重点终端应用、关键信息技术及产品(以下统称光储端信)等领域。随着全球加快应对气候变化,“能源消费电力化、电力生产低碳化、生产消费信息化”正加速演进。能源电子既是实施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新能源生产、存储和利用的物质基础,更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中坚力量。为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从供给侧入手、在制造端发力、以硬科技为导向、以产业化为目标,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构建产业生态体系为目标,以做优做强产业基础和稳固产业链供应链为根本保障,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狠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确保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二)基本原则市场主导、政策支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完善政策机制,加强政策引领。统筹规划、融合发展。优化顶层设计,坚持系统观念,协调供需关系。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促进“光储端信”全链条融合创新,统筹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创新驱动、开放合作。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鼓励技术、机制及模式创新。建立国际开放合作体系,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能源电子产业链。安全高效、持续发展。加强安全技术攻关和产品提质增效,健全技术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促进能源电子产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产业技术创新取得突破,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建立。高端产品供给能力大幅提升,技术融合应用加快推进。能源电子产业有效支撑新能源大规模应用,成为推动能源革命的重要力量。到2030年,能源电子产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形成与国内外新能源需求相适应的产业规模。产业集群和生态体系不断完善,5G/6G、先进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能源领域广泛应用,培育形成若干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能源电子企业,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健全。能源电子产业成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力量。二、深入推动能源电子全产业链协同和融合发展(四)加强供需两端统筹协调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系统谋划能源电子全产业链条,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提升供给体系的韧性和对需求的适配性。鼓励以企业为主导,开展面向市场和产业化应用的研发活动,扩大光伏发电系统、新型储能系统、新能源微电网等智能化多样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能源电子重点领域深度融合,提升新能源生产、存储、输配和终端应用能力。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促进清洁能源与节能降碳增效、绿色能源消费等高效协同。(五)促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把促进新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有序发展光能源、硅能源、氢能源、可再生能源,推动能源电子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形成动态平衡的良性产业生态。引导太阳能光伏、储能技术及产品各环节均衡发展,避免产能过剩、恶性竞争。促进“光储端信”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等领域重点突破,锻造产业长板,补齐基础短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抗风险能力。(六)健全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在能源电子领域支持建立制造业创新中心、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等研发创新平台,推动产业基础研究,加大低碳零碳负碳等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研发力度。支持企业、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加强合作,构建多层次联合创新体系,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形成技术创新攻坚合力。鼓励地方围绕特色或细分领域,开展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形成差异化发展。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加强能源电子创新人才体系建设。三、提升太阳能光伏和新型储能电池供给能力(七)发展先进高效的光伏产品及技术加快智能光伏创新突破,发展高纯硅料、大尺寸硅片技术,支持高效低成本晶硅电池生产,推动N型高效电池、柔性薄膜电池、钙钛矿及叠层电池等先进技术的研发应用,提升规模化量产能力。鼓励开发先进适用的智能光伏组件,发展智能逆变器、控制器、汇流箱、跟踪系统等关键部件。加大对关键技术装备、原辅料研发应用的支持力度。鼓励开发安全便捷的户用智能光伏系统,鼓励发展光伏充电宝、穿戴装备、交通工具等移动能源产品。探索建立光伏“碳足迹”评价标准并开展认证。加快构建光伏供应链溯源体系,推动光伏组件回收利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专栏1 太阳能光伏产品及技术供给能力提升行动晶硅电池。支持开展大尺寸和双面、PERC、PERC+SE、MBB等PERC+高效电池技术的规模化量产。开展TOPCon、HJT、IBC等高效电池及组件的研发与产业化,突破N型电池大规模生产工艺。薄膜电池。统筹开发钙钛矿电池(含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非晶硅/微晶硅/多晶硅薄膜电池、化合物薄膜电池等高效薄膜电池技术。开发BIPV构件、车船用构件、户外用品等产品,拓展应用领域。光伏材料和设备。开发高纯度、低成本多晶硅材料和高性能硅片,提升大尺寸单晶硅拉棒、切片等制备工艺技术,提升电子浆料、光伏背板、光伏玻璃、封装胶膜、电子化学品等关键光伏材料高端产业化能力。支持高效闭环硅料全套产线突破,提升还原炉、单晶炉、PECVD、切片机、丝网印刷机、光电检测设备等水平。智能组件及逆变器。发展具有优化消除阴影遮挡功率损失、失配损失、消除热斑、智能控制关断、智能光照跟踪、实时监测运行等功能的智能光伏组件产品,提升光伏组件轻质化、柔性化、智能化水平。开发新型高效率和高可靠性逆变器,提高光伏电站监控运维水平。系统和运维。研发推广智能管理系统和集成运维技术,提高光伏发电全周期信息化管理水平。结合5G、AI、机器视觉、无人机等开展无人智慧化电站运维系统研究,开发光伏电站系统智能清洗机器人、智能巡检无人机、智能AI系统平台等产品。推广应用1500V光伏系统技术。(八)开发安全经济的新型储能电池加强新型储能电池产业化技术攻关,推进先进储能技术及产品规模化应用。研究突破超长寿命高安全性电池体系、大规模大容量高效储能、交通工具移动储能等关键技术,加快研发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氢储能/燃料电池等新型电池。推广智能化生产工艺与装备、先进集成及制造技术、性能测试和评估技术。提高锂、镍、钴、铂等关键资源保障能力,加强替代材料的开发应用。推广基于优势互补功率型和能量型电化学储能技术的混合储能系统。支持建立锂电等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平台,开展电池碳足迹核算标准与方法研究,探索建立电池产品碳排放管理体系。专栏2 新型储能电池产品及技术供给能力提升行动锂离子电池。支持开发超长寿命高安全性储能锂离子电池。优化设计和制造工艺,从材料、单体、系统等多维度提升电池全生命周期安全性和经济性。推进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全气候电池、固态电池和快充电池等研发和应用。锂电材料及装备。保障高性能碳酸锂、氢氧化锂和前驱体材料等供给,提升单晶高镍、磷酸铁锰锂等正极材料性能。提高石墨、锂复合负极等负极材料应用水平。加快电解液用高纯碳酸酯溶剂、高纯六氟磷酸锂溶质等产业化应用。提升高破膜高粘接性功能隔膜的性能。突破搅拌、涂覆、卷绕、分切等高效设备。钠离子电池。聚焦电池低成本和高安全性,加强硬碳负极材料等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等主材和相关辅材的研究,开发高效模块化系统集成技术,加快钠离子电池技术突破和规模化应用。液流电池。发展低成本、高能量密度、安全环保的全钒、铬铁、锌溴液流电池。突破液流电池能量效率、系统可靠性、全周期使用成本等制约规模化应用的瓶颈。促进质子交换膜、电极材料等关键部件产业化。氢储能/燃料电池。加快高效制氢技术攻关,推进储氢材料、储氢容器和车载储氢系统等研发。加快氢、甲醇、天然气等高效燃料电池研发和推广应用。突破电堆、双极板、质子交换膜、催化剂、膜电极材料等燃料电池关键技术。支持制氢、储氢、燃氢等系统集成技术开发及应用。超级电容器。加强高性能体系、高电压电解液技术、低成本隔膜及活性炭技术的研发,提高超级电容器在短时高功率输出、调频稳压、能量回收、高可靠性电源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其他新型储能技术及产品。研发新型环保、长寿命、低成本铅炭电池,开发高导电的专用多孔炭材料。推动正负极板栅的塑铅复合化,减少用铅量,提高电池比能量。开发新型空气电池,加强金属负极保护、枝晶抑制、选择性透过膜、电池结构设计等基础研究。鼓励开发规模储能用水系新电池。推动飞轮储能、压缩空气、储热等其他新型储能技术装备研发及产业化突破。电池系统集成、检测评价和回收利用。开发安全高效的储能集成系统,针对电芯衰减、不一致性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增强储能系统高效温控技术,提升电池管理系统性能、可用容量及系统可用度。开发电池全自动信息化生产工艺与装备。加强储能电池多维度安全测试技术、热失控安全预警技术和评价体系的开发与应用,突破电池安全高效回收拆解、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等技术。储能系统智能预警安防。开发基于声、热、力、电、气多物理参数的智能安全预警技术,以及高效、清洁的消防技术。建立储能系统安全分级评估体系,发展基于运行数据驱动和先进人工智能算法的储能系统安全状态动态智能评估技术。四、支持新技术新产品在重点终端市场应用(九)推动先进产品及技术示范面向新型电力系统和数据中心、算力中心、电动机械工具、电动交通工具及充换电设施、新型基础设施等重点终端应用,开展能源电子多元化试点示范,打造一批提供光储融合系统解决方案的标杆企业。依托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建设,培育形成一批能源电子产业集群,提升辐射带动作用。支持特色光储融合项目和平台建设,推进新技术、新产品与新模式先行先试,提升太阳能光伏发电效率和消纳利用水平。加快功率半导体器件等面向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电力传输、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推广。提高长寿命、高效率的LED技术水平,推动新型半导体照明产品在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领域应用,发展绿色照明、健康照明。(十)支持重点领域融合发展加快能源电子技术及产品在工业、通信、能源、交通、建筑、农业等领域应用。鼓励建设工业绿色微电网,实现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多元储能、高效热泵、余热余压利用、智慧能源管控等一体化系统开发运行,实现多能高效互补利用。支撑大型风光电基地建设。强化能源电子技术在常规能源领域的融合应用,推动智能化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推动交通、机械工具电动化,加快电动船舶、电动飞机等研发推广。探索光伏和新能源汽车融合应用路径。推进屋顶、墙面光伏系统研发应用,发展户用光储超微电站,推动光伏、储能电池与建筑建材融合应用。推动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光伏发电复合开发,鼓励光伏农业新兴商业模式探索,促进农民增收,支持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建设。(十一)加大新兴领域应用推广采用分布式储能、“光伏+储能”等模式推动能源供应多样化,提升能源电子产品在5G基站、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水平。面向“东数西算”等重大工程提升能源保障供给能力,建立分布式光伏集群配套储能系统,促进数据中心等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探索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互补的智慧能源系统、智能微电网、虚拟电厂建设,开发快速实时微电网协调控制系统和多元用户友好智能供需互动技术,加快适用于智能微电网的光伏产品和储能系统等研发,满足用户个性化用电需求。五、推动关键信息技术及产品发展和创新应用(十二)发展面向新能源的关键信息技术产品加强面向新能源领域的关键信息技术产品开发和应用,主要包括适应新能源需求的电力电子、柔性电子、传感物联、智慧能源信息系统及有关的先进计算、工业软件、传输通信、工业机器人等适配性技术及产品。研究小型化、高性能、高效率、高可靠的功率半导体、传感类器件、光电子器件等基础电子元器件及专用设备、先进工艺,支持特高压等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推动能源电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突破全环境仿真平台、先进算力算法、工业基础软件、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信息技术相关装备及仪器创新发展。(十三)促进能源电子产业智能制造和运维管理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智能工厂建设,推进关键工序数字化改造,优化生产工艺及质量管控系统。推动基础材料生产智能升级,提升硅料硅片、储能电池材料和高性能电池等生产、包装、储存、运输的机械化与自动化水平,提高产品一致性和稳定性。支持制造企业延伸服务链条,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推动提升智能设计、智能集成、智能运维水平。发展智慧能源系统关键技术和电网智能调度运行控制与维护技术。专栏3 能源电子关键信息技术产品供给能力提升行动光电子器件。基于能源电子需求,发展高速光通信芯片、高速高精度光探测器、高速直调和外调制激光器、高速调制器芯片、高功率激光器、光传输用数字信号处理器芯片、高速驱动器和跨阻抗放大器芯片。功率半导体器件。面向光伏、风电、储能系统、半导体照明等,发展新能源用耐高温、耐高压、低损耗、高可靠IGBT器件及模块,SiC、GaN等先进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先进拓扑结构和封装技术,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及关键技术。敏感元件及传感类器件。发展小型化、低功耗、集成化、高灵敏度的敏感元件,集成多维度信息采集能力的高端传感器,新型MEMS传感器和智能传感器,突破微型化、智能化的电声器件和图像传感器件。发光二极管。推动高品质、全光谱LED芯片及器件研发,加快提升晶片、银胶、环氧树脂等性能。面向机器视觉、植物生长、紫外消杀等非视觉应用,突破LED生产工艺、高光效黄光LED芯片、新型高效非可见光发光材料等技术,支持新型照明应用。先进计算及系统。加快云计算、量子计算、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广应用。支持研究多域电子电气架构,突破智能设计与仿真及其工具、制造物联与服务、能源大数据处理等高端工业软件核心技术,建立健全能源电子生产运维信息系统。数据监测与运行分析系统。推动建设能源电子产业数据平台,开展平台基础能力、运营服务、产业支撑等运行数据自动化采集,研发平台运行监测及行业运行分析模型,提升数据汇聚、分析、应用能力。六、高度重视产业安全规范和有序发展(十四)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能源电子领域建立多类型公共服务平台,培育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和监测分析数据平台,推动能源电子产业云建设,组织整合、集成优化各类资源,服务行业发展。探索建立分析评价专业平台,开展产品分析、评价、应用验证等服务。探索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推动建立一批能源电子产业生态孵化器、加速器。支持建立能源电子领域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开展太阳能光伏、储能电池、终端应用以及信息技术产品知识产权交易与培训、科技成果评价等工作,完善知识产权布局,加强专利分析预警。搭建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形成创新成果转化与新能源消费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十五)健全产业标准体系持续开展光伏、锂电等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建设。协同推进智能光伏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研究制定锂离子电池全生命周期评价体系及安全标准,加强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氢储能/燃料电池等标准体系研究。开展能源电子智能制造与运维、管理控制系统等相关标准研制,加强与现行能源电力系统标准衔接,推动建立产品制造、建设安装、运行监测等环节的安全标准及管理体系。开展国际标准化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研究制定。(十六)加强行业规范管理加强与有关政策、规划衔接,引导能源电子产业转型升级和健康有序发展,支持智能光伏创新升级和应用示范,实施光伏、锂电等规范条件。加强行业统筹管理,提升项目建设和运营水平。完善检测认证服务,建立与国际接轨互认的检测平台和认证体系。规范质量品牌建设,引导企业建立以质量为基础的品牌发展战略,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品牌。加强相关产品质量抽检,提高能源电子产品性能及可靠性。(十七)做好安全风险防范坚持底线思维,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引导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升能源电子产业本质安全和生产安全。建立光伏发电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实现全流程全要素精细化、系统化管理。建设分布式光伏大数据等管理中心,实现组件故障、事故隐患的可视化高效管理。鼓励储能电站定制安全保险,强化安全设施配置,制定完善专业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提高风险处置能力。七、着力提升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十八)加快国际合作步伐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充分利用多边和双边合作机制,加强能源电子各领域的交流对话,促进能源电子领域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建设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秩序和能源体系,服务应对气候变化和新能源革命大局。在相关国际组织和区域合作等框架下,推动政府部门、研究机构、行业协会、企业间的交流互动,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提升能源电子产业国际合作的水平和层次。(十九)深化全球产业链布局立足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鼓励企业依托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等机制,加强全球化布局,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国际合作向共同研发、联合设计、市场营销、国际品牌培育等高端环节延伸。积极构建全球产业链体系,鼓励企业依法合规开展投资、建立研发及产业中心,建设全球营销和服务体系。八、强化组织保障措施(二十)加强产业统筹协调加强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组织领导,坚持系统思维,建立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机制,地方有关部门加强协同和上下联动,共同研究能源电子碳足迹、推进大产业大市场建设等重大问题。深化全局观念,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央地协调工作力度,鼓励地方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开展能源电子领域“揭榜挂帅”和试点示范,支持举办创新比赛和行业大会,鼓励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研究机构等加快建设和发展,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公共服务和支撑作用。(二十一)积极加大政策扶持充分利用中央及地方相关渠道,落实相关优惠政策措施。加快培育一批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业链领航企业为代表的能源电子优质企业。研究建立能源电子产业绿色发展指导目录和项目库,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开展多层次融资对接活动,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精准性、针对性和匹配度。综合运用信贷、债券、基金、保险等多种金融工具,加大对能源电子产业链供应链的支持力度。鼓励银行机构立足职能定位,聚焦主责主业,规范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助力能源电子产业发展。(二十二)优化完善市场环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建立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市场发展环境。充分利用各类产业基金,为能源电子产业发展提供长期稳定资金。在审慎评估的基础上,引导社会资本等设立能源电子领域多元化市场化产业投资基金,探索社会资本投资新模式。建立健全能源电子产业企业信用体系,推行企业产品标准、质量、安全自我声明和监督制度。推动完善光伏发电等价格形成机制,研究制定储能成本补偿机制,提高新能源投资回报率。(二十三)全面加强人才培养加强能源电子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从研发、转化、生产到管理的多元化、多层次培养体系。优化人才评价和激励制度,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加强能源电子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高校加快能源电子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开展高素质人才联合培养和科学研究,推进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合作交流。深化能源电子领域产教融合,鼓励校企联合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探索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能源局2023年1月3日
  • “芯”时代,“芯”动能 ——天瑞仪器精彩亮相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
    2020年10月14日至16日,第三届全球IC企业家大会暨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IC China2020)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落下帷幕。IC China作为中国半导体行业高端年度盛会,以“开放发展 合作共赢—5G时代‘芯’动能”为主题,探讨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协作、创新与发展,展示全球半导体领域新的创新技术和成果,推动全球半导体产业可持续发展。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瑞仪器”)携手江苏天一瑞合仪器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一瑞合”)一同亮相本次展会,精彩展示公司半导体前沿产品及应用案例。天瑞仪器展台半导体行业从原材料到生产制造都需要应用到分析测试仪器。天瑞仪器作为国内化学分析行业的领航者,专业从事光谱仪、色谱仪、质谱仪和环境检测仪器四大系列分析测试仪器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公司产品丰富,可广泛应用于芯片材料检测与质量控制。此次,天瑞仪器展出产品呈现了其在半导体材料领域的技术应用,吸引了多方关注,为半导体产业链的安全提供了技术和产品的保障。展出产品包括可应用于半导体高纯水质在线检测的POW-I高精度水质重金属ICPMS在线监测系统、 半导体材料成分分析及杂质检测的ICP-300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RoHS 有害元素检测的EDX 1800E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仪以及应用于半导体行业可靠性测试的TYST-600-60超快速冷热冲击试验机(热流仪)、TYCT-300芯片老化试验箱、TYOTC-22-40桌面型在线高低温试验箱和TYHST-40加速寿命试验机(HAST)。参展仪器天瑞仪器展台前咨询产品的客户络绎不绝天瑞仪器工程师为客户详细介绍产品天一瑞合董事长刘湘泉(右二)天一瑞合总经理刘春喜(左二) 现场指导工作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半导体行业的消费大国。而全球IC企业家大会暨IC China历经多年发展,也已成为了全球集成电路行业具有权威的行业盛会,是开放发展、合作共赢的舞台。天瑞仪器也将把握时代“芯”动能,不断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中国半导体行业发展,铸就“芯”时代。
  • 加强科技创新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访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阴和俊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关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深化了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为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与科技创新的关系?怎样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如何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阴和俊。科技创新通过对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生产力三要素”的改造,从本质上推动新质生产力实现能级跃升记者:如何理解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阴和俊:新质生产力是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的先进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通过对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生产力三要素”的改造,增强劳动者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丰富劳动对象种类和形态,创造新的生产要素组合,拓展生产新边界,塑造发展新动能,从本质上推动新质生产力实现能级跃升。科技创新能够促进劳动者全面发展,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锻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队伍。随着科技创新带来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升级、拓展,新型劳动者需要具备更多专业知识、掌握先进设备以适应新型生产模式。同时,科技创新催生新兴产业,5G通信、智能网联、无人工厂、智慧港口等进一步解放了劳动者,消除或弱化了自然条件对生产活动的限制,为劳动者提供更好的生产环境。科技创新能够极大拓展劳动对象的范围和类别,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开辟广阔空间。一方面,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元宇宙、脑机接口、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出现极大丰富了劳动对象的种类和形态,拓展了生产新边界,为生产力发展提供新动力。另一方面,新工艺、新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劳动对象的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加快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能够催生劳动资料革新升级,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注入澎湃动能。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广泛应用,孕育出一大批具有更高科技属性的新型劳动资料,推动生产效率、生产质量不断提高,生产过程向平台化、网络化、协作化转变。在数字化技术加持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产业形态重塑升级,推动生产力不断进步。抓好科技创新这个“源头活水”,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记者:如何加强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阴和俊: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抓好科技创新这个“源头活水”,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立足当下,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解决产业链供应链受制于人问题;面向未来,着力加速未来科技突破、构筑未来产业先发优势,下好发展新质生产力“先手棋”。一是加强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趋势研判。密切关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技术、先进能源等科技前沿突破方向和最新趋势,强化对科技变革性、苗头性态势分析,研判可能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点技术和技术群。持续开展常态化技术预测,针对重点前沿领域和未来竞争热点开展动态监测,加强多元布局和并行推进。二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完善国家实验室运行管理机制,加快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发挥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优势,集成各方面创新资源,开展“大兵团”作战,加快产出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劲动能。三是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加快研发攻关。从国家紧迫需求出发,举全国之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在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业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部署,突破基本原理、基础软硬件、基础材料等瓶颈制约,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强化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四是加快实施引领未来的重大科技项目。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需求,凝练部署一批能够引领未来发展方向的重大科技项目。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推动建立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科研组织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大力发展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突出前沿技术交叉融合,积极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全面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记者:如何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阴和俊: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科技创新成果应用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科技创新成果通过转化成为新质生产力,进而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升级和发展。科技部将全面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一是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统筹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全链条各环节,依托我国广阔市场空间和丰富场景优势,激励企业加快数智化转型,打造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二是强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重大需求,强化系统观念,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谋划、一体设计,在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重点领域协调推动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试点示范,支撑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增强我国产业整体竞争力。三是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融合发展。以科技创新全链条、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两大需求为牵引,坚持支撑科技攻关和服务实体经济同步推进,综合运用信贷、基金、债券以及科技保险等金融手段,为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提供灵活充足的资金供给,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记者:如何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阴和俊:改革的过程就是生产关系不断调整适应的过程,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需要通过改革形成。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是释放新质生产力澎湃动能的有效手段。下一步,按照党中央部署,科技部将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破除制约科技创新活力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一是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加快健全新型举国体制。统筹健全科技政策体系,针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战略博弈必争领域强化精准政策支持,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二是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体制机制改革,畅通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良性循环。三是健全科技创新治理机制。完善新技术研发应用的法律制度,优化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良好土壤。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先立后破”推动能源结构调整 校企联动促进“双碳”成果转化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强调,要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2020年9月,我国对世界作出“双碳”承诺,在经过一年多努力后,未来我国将如何加强绿色技术攻关、做好能源结构转型,更好地实现“双碳”目标?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建议,减碳工作应要结合中国的资源禀赋,在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础上实现。这其中,怎样促进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的绿色低碳使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作为长三角重点高校之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也在不断加强与周边高校和城市的联动。2021年4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华东八校联合成立“长三角可持续发展大学联盟”。包信和指出,长三角内高校、企业和政府的合作交流,以及与长三角外的区域合作交流都非常重要。高校要利用长三角优势在国内发展以及未来国际发展中起引领作用。一些不合理做法已改变问:传统能源走到了转型的“十字路口”,考虑到我国能源结构的实际情况,如何在保障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加速推进改革?包信和院士:“双碳”目标的推进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但过去由于各个地方对政策的掌握还不够准确,采取了一些不合理的做法,实践中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比如,有一段时间大家认为煤是一种比较高碳的能源,一讲到要低碳、实现“双碳”目标,就认为未来要很快减少甚至停止煤的使用。但实际上,富煤、贫油和少气是中国本身的资源禀赋,根据国家资源调查局的数据,我国现在探明可开采煤炭储量超过2440亿吨,去年我国原煤产量为40.7亿吨,随着探明量的不断递增,煤炭资源将会为我国未来100年的能源安全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所以在“双碳”的背景下,如何做好我国煤炭这篇大文章,促进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的有效使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现在大家的观念已经逐步转变过来了,中国现阶段还是要以煤为主,先立后破,稳步推进,最终要在能源安全,保障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减碳的工作。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双碳”有一些新的部署,比如提到要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等,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包信和院士:减碳这个大目标是不能变的。盲目“一刀切”的做法肯定不对,但现在也不能说完全放开、没有目标,各地“双控”任务还是很重。“双控”的目标非常明确,把此前不合理的政策做了一些调整,比如在煤的转化利用中,有些煤用于燃烧发电产生了二氧化碳,属于“双控”的范围。但有些煤特别是化工用煤,没有直接燃烧变为二氧化碳,而是转化成化学品,这一方面指标有所放松。也就是说,作为资源化利用的化石能源并不在指标控制之内。整体看,部分不合理的指标适当调整,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个“双控”的指标就放松了,如果现在搞“碳冲锋”,未来碳中和的任务就会非常重。现在要下大气力“立”起可再生能源,尽可能快地调整我国当今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利用好长三角优势问: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框架下,如何进一步完善创新科研体制机制,实现区域联动,打通产学研用?包信和院士:长三角一体化是重要的国家战略,同时长三角地区在经济社会,包括科教文化等方面都发展得比较好。所以,未来长三角区域内高校、企业和政府的合作交流,以及与长三角外的区域合作交流都非常重要。其中,高校要利用长三角地区的优势,在国内发展以及未来国际发展中起到引领作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提出以来,高校研究所也都做了很多努力,其中在实现“双碳”方面,长三角也建立了一个联盟。从安徽合肥的角度来讲,我们一直在提“两心共创”,即希望通过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合肥、上海两地能够互相联动,做到共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直也非常注重长三角区域内的合作与发展。我们办学一直是秉持小而精的特质,基本上没有在其他地方建分校,但近几年在长三角内,我们建了一些的合作研究机构。比如,在苏州有高等研究院,在上海也有上海研究院、量子科学中心,在浙江德清也有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院。现在,我们也积极参加了在上海建设的浦江人工智能平台和实验室等。可以看到,各类合作交流非常多,包括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也有一些共同课程。今年4月9号,我们还将在合肥召开华东高校年会,一同来总结交流如何利用长三角优势和发挥引领作用。碳中和研究院第一阶段攻关四大方向问:今年1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成立,在碳中和研究方面中科大有哪些优势?包信和院士:中科大是以基础研究和应用高技术为重点的学校,在能源转化、太阳能、氢能等方面都做了长期的基础研究,积累非常深厚。“双碳”是应用性非常强的一个领域,中科大也是想把基础研究的成果和能力与国家战略更好结合起来,把一些成果从实验室逐步推向企业或者社会应用当中,这也是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在此背景下,中科大成立了碳中和研究院,接下来希望通过与中科院研究所科教融合的体系,把优势的研究工作整合在一起。碳中和是一个长远目标,真正实现要到2060年,差不多还有近40年时间,所以这是一项长期工作。问:未来研究院将从哪些方面推进研究?有哪些关键领域技术亟待突破?包信和院士:结合碳中和的特点和中科大基础研究的优势,研究院拟定了几个大的发展方向:一是高效太阳能电池。目前,太阳能电池多使用的是单晶硅,单晶硅转化太阳能的能量转换效率为25%左右,还有很大一部分能量被浪费。当下,我们的研究聚焦在叠层电池,即通过几个电池材料叠在一起后分段把能量更好地利用起来。我们希望通过研究尽快能在实验室完成30%太阳能转化效率,并尽快推广出去。二是储能。储能方法很多,化学储能也有各种电池,其中锂电池现在发展得非常好。但锂资源在中国比较缺乏,未来可能会制约锂电池发展。所以,从未来的角度看,用其他廉价易得的物质来代替锂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研究方向。其中,一个有希望的路线就是用钠来代替锂做钠电池,我校在这方面已经做了非常系统的基础研究,现在希望通过碳中和研究院这个平台能把钠电池做到规模化,使钠电池在大规模廉价的储能中能发挥比较好的作用。三是氢能。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最重要的一个路线可能就是可再生能源发电,通过电解水来制氢,就是通常所说的“绿氢”。碱性电解水工业化应用已久,但它电解水的能量效率很难提高,占地面积也比较大;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技术最近发展得很快,例如,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与安徽阳光电源研制的装置,规模为260多千瓦,现已能做到4.1度电制1立方米的氢气的水平,但是,质子交换膜水电解装置的价格比较高,主要原因一是电极制备使用贵金属作催化剂,二是其中隔膜也大都是进口的,价格也比较高。所以,学界和工业界都比较看好碱性膜电解水技术,这种方法就不需要贵金属做催化剂,同时碱性膜现在国内的研究基本上与国际同步,经过大量研究以后,我们现在的碱性膜电解水的电流密度可以达到1.8~2A/cm2,效率已经能做到4.1~4.5度电制备1立方米氢气。下一步,攻关的关键就是碱性膜的离子传导力、寿命和价格。目前,中科大在已有高分子研究积累上,结合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的电解催化剂技术,希望能突破。再者就是氢能的利用,中科大的氢能利用研究主要针对国家的急需领域,比如在大家都比较关注的流程工业中的减碳需求,即制造水泥、炼钢和化工等领域的减碳工作。我们希望发挥中国科学院合肥科学岛和中科大等长期在高温等离子体的加热方法研究上的优势,与氢能等低碳技术联合,把水泥制造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同步转变为一氧化碳,与后续炼钢很好的耦合起来,采用一氧化碳和氢气还原的短流程炼钢,就可以不用或者少用焦炭,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四是发挥中科大管理学以及一些交叉学科的优势。针对当前减碳的需要,我们成立了战略研究机构,对未来整个能源发展的战略,包括低碳技术的评估,碳足迹和技术集成示范等都在进行认真的研究。以上几方面,就是碳中和研究院第一阶段的部署。后续,我们正在考虑二氧化碳的处理和利用,生物质作为能源的有效利用,未来能源互联网的AI技术应用等方面开展研究。问:减碳研究中,在专业联动和校企融合等方面还将有哪些措施?包信和院士:减碳是基础性、长期性、交叉性的工作,不是一个单位就能完成。我们在实践中利用了中科大科教融合优势,例如在碱性膜电解水的研究中,仅仅校内就有好几个团队参与,还有做电解催化剂研究的研究团队,同时校外我们还联合了中科院大连化物研究所和上海相关研究所的研究力量,他们在电池燃料、电解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再者,我们这次也采取了一些新的体制机制,采用企业出题,“揭榜挂帅”等方法,将碳中和研究院尽快地跟需求对接。现在,研究院已经与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或意向。校企需要共同合作,才能够尽快把实验室的成果转化到应用中去,为国家作贡献。原文转自21世纪经济报道,有删改。
  • 新动能领域原位/在线分析技术、联用设备、工业自动化仍有缺失 ——安捷伦绿色创新前沿媒体圆桌会实录
    仪器信息网讯 9月6日-8日,第十九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简称BCEIA2023)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展会同期,安捷伦举办了“解析新动能 共话新发展 安捷伦绿色创新前沿媒体圆桌会”。本次圆桌会以“新动能发展与绿色贡献”为核心议题,邀请到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徐广通教授、清华大学分析测试中心邢志教授、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检测事业部副总经理沈雪玲与安捷伦助理副总裁兼大中华区销售拓展团队总经理朱颖新、安捷伦助理副总裁兼大中华区高级市场总监郑欣以及出席活动的多家媒体共同展开讨论。安捷伦科技公司首席商务官Padraig McDonnell云出席了本次会议,通过视频介绍了安捷伦业务战略方向和愿景。会议现场郑欣 安捷伦助理副总裁兼大中华区高级市场总监活动伊始,安捷伦助理副总裁兼大中华区高级市场总监郑欣分享了题为《安捷伦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和实践》的报告。他首先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安捷伦公司发展的最新数据和信息:2022财年,安捷伦全球收入68.5亿美元,中国的营业收入超过15亿美元,占比超过20%。郑欣讲到,安捷伦始终与中国的经济发展相联系起来,产品和服务都在支持国家的发展战略,这都体现在制药/生物制药、锂电、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新兴行业的发展当中。安捷伦也在加快本地化进程,中国研发、中国生产、中国制造,并不断提升本地客户服务的能力。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发展是安捷伦一贯倡导和实践的,在这个过程中,产品的可及性十分重要,安捷伦每年都会与各个领域的实验室或供应商建立合作,郑欣表示,客户实验室真正取得成功,也就代表了安捷伦业务的进步。随后,五位嘉宾结合各自工作领域就新动能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测试技术新需求与新挑战以及如何打通产学研用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话题一:新动能市场发展大趋势沈雪玲:在2011年左右,新能源汽车行业要解决的是里程焦虑的问题,我们公司聚焦在能量密度的研究上,现在这个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之后人们更关注的是安全性问题以及贯穿始终的成本问题。从新能源行业发展看趋势,不同阶段大家的目标不同,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以消费者为中心,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更好地解决老百姓关注的问题。沈雪玲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检测事业部副总经理徐广通:在国家对新能源政策的支持下,石油消费量在下降,我们也顺应时代发展转向氢能研究的赛道。氢气是炼油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原料,为生产清洁燃油,中石化炼化企业中很多装置都涉及临氢工艺或加氢工艺,目前中石化的氢气产能约400万吨。“氢能”一词是在近3-5年发展起来。如何理解“氢”?不同于其他资源型能源,氢属于二次能源,是真正的可再生能源,它来自于风、光、水、电、生物质,这些都是可持续的,氢气能源化去支持国家未来的发展是最重要的。目前我国原油高度依赖进口,占比超过73%,而我们自己可以生产氢能源,这就可以解决国家能源安全的问题;从技术属性来讲,无论是燃烧氢气还是电化学转化为水,过程中都不会排碳,因此氢气研究成为我们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技术途径。徐广通教授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刑志:无论是氢能还是电能,都归结为材料变化。近些年我们接触到的新型材料越来越多,过去提到材料更多是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现在拓展到如医用材料、半导体材料、纳米材料、石墨烯等更多的方面,从化学分析的角度,面对新型材料,我们要进行创新,来表征他们的真实性、可靠性、有效性,解决材料应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建立国际标准、行业标准,让科研工作有参考依据,针对不同的科研方向给出准确的结果,引导这个方向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高校分析测试工作者要做的事情。邢志教授 清华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朱颖新:锂电、氢能和新材料都是我们技术团队会在未来5~10年关注的重点方向,近期也在开展一些该领域的重点项目。现在锂电、氢能是新能源领域主攻的方向,未来储能,如钠电池或钒电池是否也是发展的趋势?希望未来与各位的合作中能够获得一个准确的答案。朱颖新 安捷伦助理副总裁兼大中华区销售拓展团队总经理话题二:新动能、新材料分析检测技术发展趋势与挑战徐广通:这个问题要从氢能的应用场景谈起,中石化的技术构成和装置构成主要围绕氢能的2大应用方向:氢能交通和减碳排。在交通应用方向,目前国内不仅有氢能交通,还有氢电耦合、化电耦合和氢能相结合的领域,这涉及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为基础的应用场景,对氢气品质要求很高,如含硫化合物、一氧化碳、甲醛等的含量都要控制在ppb级,这对仪器的检测能力和仪器控制水平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一点在冬奥会的氢能汽车项目上就已经有所体现。也要感谢安捷伦公司配合我们在一些关键检测指标上的方案确定,如我们将前面的预浓缩与气相色谱、微板流路、SCD检测器以及质谱组合起来形成世界上第一套全集成化的氢气分析系统,一次进样就可以完成ppb的含硫化合物、甲醛等的检测;利用脉冲放电氦离子化检测器(PDHID)技术,可以对痕量CO/CO2检测;组合FID加TCD对烃类化合物和永久性气体等进行检测,这些都是特定的氢气检测的色谱方案,这些方案已是国际领先水平,也得到了国外相关团体的认可,目前方案已进入国家标准的制定阶段。沈雪玲:以国联为例,常规的检测需求问题不大,但由于新能源行业发展太快,常常有很急的快检需求,这个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ICP-MS方法在大含量元素样品检测时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此外,不同于科研单位的样品检测是研究性的,我们的样品就是客户的产品,在进行锂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产气量和产气类型检测时,不希望破坏电池,这就要求在线或者原位分析技术,这一部分技术还有缺失;再有,锂电测试时锂元素比较活泼,需要惰性环境或惰性转移装置来保证样品前期的稳定性,这就需要与检测仪器进行匹配。以上是在我们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邢志: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分析技术的要求是越来越高的,高校分析测试平台就要解决科研中出现的复杂的问题。例如,过去实验室原子吸收光谱完成灵敏度为10-6的微量元素分析就可以满足生产生活需求,后来食品中重金属含量要求更低,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检测实现10-9的元素分析,又面临能耗大、通量不够的问题,再之后使用ICP-OES,可实现高通量快速样品分析,可是灵敏度不足,现在可以采用ICP-MS来进行相关测试。技术水平的发展也促进了仪器的发展,同时还需要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专家和仪器企业的技术专家共同努力,去开发新的方法,来满足当前人们生活生产的需求。话题三:合作——仪器企业如何能够帮助新动能行业及分析测试平台更好发展?刑志:行业专用分析手段很有特点,从合作的角度,我们与安捷伦除了可以一起制定标准、发表研究性文章,还可以解决某个行业的问题。比如前面提到的氢气分析,不是一个通用仪器就能解决的,可以合作把这样专用分析技术手段变成一种装置,通过设立项目、基金或者开放共享机制,让行业内科研工作者享受更优惠的服务,助力他们输出成果。徐广通:我们与安捷伦的合作主要有三个层面,一是新技术和新仪器平台的应用,帮助我们解决行业特定的需求,双方通过沟通新需求、新变化,共同制定解决方案,能够推动行业的发展;二是在标准化的制定方面,安捷伦作为国际公司有自身资源和优势,促进了国际标准的制定;三是关于服务,安捷伦可以提供良好的服务帮助我们平台百余台色谱高效运行起来。沈雪玲:在新能源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仪器设备都比较独立,联用设备非常短缺,比如与安全性息息相关的产气检测就非常需要联用仪器。另外,每一个厂家的设备可以解决某一个问题,但不能够解释完整的机理,这些方面是希望与安捷伦合作解决。朱颖新:就仪器开发的角度,当一台新的仪器被开发出来后,它原本的应用方向也许就只有一个,但是在之后的使用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它可以拓展到更多不同的方向,甚至可能是最初我们仪器开发者想象不到的方向。所以非常希望各位老师在仪器使用过程中,有新的想法或者应用时,我们能够有更多的合作。话题四:如何更好地打通产学研用的界限徐广通:不同的研究团体定位不同,在高校,尤其从事基础研究的团体主要进行知识创新,企业更多是进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很多时候与价值挂钩,各有各的规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任何科研问题的提出,都是围绕发展需求。现在国家提出要让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也是围绕发展需求,当需求明确,后面就是解决技术问题和梳理科学问题,这时候技术研究和知识研究的主体就可以形成全方位的合作。沈雪玲:高校主要进行知识和理论的研究,企业是产品化和价值实现,这中间需要有一条纽带将两端关联起来,国联就是基础研究和产业之间的纽带。我们会根据企业需求联合高校进行技术转让、技术孵化,也会与企业合作开展横向项目,未来也会不断践行我们作为纽带的使命。朱颖新:从安捷伦的角度,为了更好地帮助客户打通产学研用,我们内部作了调整,不再单纯以区域划分来提供支持,而是找到科研源头,从技术的角度统一协调对接,避免同一个项目要对接我们不同的技术团队。刑志:很多时候不是不愿意做,而是没有机会做。科研工作从开始到最终成果落地并真正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很漫长,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改变的是评价体系,弱化以文字输出作为科研成果的主要评价指标,改为如产业化、促进行业发展等指标,或能加速产学研用的融合发展。圆桌讨论结束后,嘉宾们回答了与会媒体代表的提问。本文摘录部分与仪器技术和分析测试相关的内容。Q:随着产业向精细化工的升级,炼化领域里面出现一些新的需求,安捷伦是否有具体创新技术来满足这些需求?朱颖新:我们正在通过软件、硬件和技术支撑的方式,帮助用户实现数字化和自动化的产业升级。不同于原来需要人工介入,这里的升级是通过软件来支配完成信息传递,最后通过人工智能的方式进行数据处理工作。目前石化行业这方面走在前面,对于其他实验室未来智能化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徐广通:目前针对工业发展的智能化是严重缺失的,这里需要过程的智能化。对于安捷伦的业务,如何在实验室智能化的基础上向过程装备发展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Q:ICP-MS作为元素分析重要工具,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应用现状和难点有哪些?刑志:如何去除基质干扰是复杂机体元素分析的一个问题,ICP-MS需要用更复杂的样品前处理的手段来配合才能使用,这是目前存在的问题,因此会用辉光光谱等来补充使用。未来,ICP-MS在解决分辨率问题后,往更高通量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应用场景。写在结尾几位嘉宾虽来自不同行业,但行业目标又有交叉或相似性。两个小时的圆桌对话,不同角色或处于不同环节的专家间思想和观点融合碰撞,让我们逐渐清晰地看到当前氢能、锂电领域以及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脉络以及问题所在,并且在讨论中也慢慢理出一些解决思路,这样的圆桌讨论确有价值。这里记录一下几位专家对于行业发展的展望。徐广通:“向阳 向新 抓住机会 勇于探索”;邢志:“进窄门 走远路 见微光”。沈雪玲:“新能源领域,希望我国在国际上拥有更多话语权”。寥寥数语浓缩了几位专家在各自领域数十年的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与智慧,我想这并不仅仅适用于新动能和分析测试领域,同样适用于更多的领域乃至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各位读者共勉。与会嘉宾合影
  • 大昌华嘉为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引进Freeman粉末流动性测试仪
    大昌华嘉商业(中国)有限公司 DKSH日期:2012年11月16日 Date: 11/16/2012上海,16.11.2012 专注于发展亚洲市场拓展服务的大昌华嘉集团与Freeman Technology,继成功合作为华东理工大学提供中国第一台粉末流动性测试仪之后,再次为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简称低碳所)引进世界领先的粉末流动性质测试仪器FT4。煤粉的特性:(1)煤粉是由尺寸不同、形状不规则的颗粉所组成,一般煤粉颗粒直径范围为0&mdash 1000um,大多20&mdash 50um的颗粒;   (2)煤粉密度较小,新磨制的煤粉堆积密度过约为(0.45&mdash 0.5)吨/立方米,贮存一定时间后堆积密度为(0.8&mdash 0.9)吨/立方米; (3) 煤粉颗粒的流动性,由于煤粉很细,,单位质量的煤粉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部分煤粉含水量较高,从而使其气体输送过程中产生不同的问题。中国国内煤炭行业的大部分用户使用煤块,而大量的煤粉由于利用价值低,容易被客户抛弃造成浪费,如果把煤粉收集运输到一块,压成煤块,或者直接采用煤粉输送到煤制油或煤制气的设备中,可以大大提高煤粉的附加值,同时减少浪费。 煤粉从原料到后期加工或应用的气力输送研究对于实现能源高效利用、电厂低排放、低硫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国内的煤种多而杂,煤质差异很大,煤粉输送率、风速、风压等基本参数及其优化需要积累不同来源的煤粉的粉末性质。FT4能够提供全面的粉末流动性参数,如充气流动能(低应力下的煤粉内聚强度),透气性(煤粉充气后的空气溢出难易程度),压缩性(煤粉密度的变化)和剪切性质(煤粉在高应力下的内聚强度和颗粒间摩擦性,如料斗和螺杆输送),为使用煤粉的企业提供煤粉输送设备的工艺参数所需的数据。关于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简称低碳所)是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资组建的国家级研究机构,主要致力于发展新技术,改善煤炭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目前,低碳所正从事31项研究课题,并在低阶煤热解技术、费托合成催化剂、煤炭气化、直接液化残渣利用、煤制天然气转化、甲烷化催化剂等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低碳所已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等6所中国领先高校和研究所以及4家外国企业和实验室建立了合作关系,现已经提交PCT国际专利申请5项,向中国专利局申请发明专利14项,另外约有29项发明专利申请正处在技术交底的不同阶段。关于Freeman TechnologyFreeman Technology 专精于粉末及其流动特性的先进表征与分析技术。该公司成立于1989年,其多功能粉末流动性测试仪的核心源自于它独创的专利技术。该企业获得ISO 9001:2008 认证,所有仪器都在其位于英国格洛斯特郡(Gloucestershire)的设计制造中心生产。研究解读粉末的行为是该企业的经营策略中心。关于DKSH(大昌华嘉)大昌华嘉是专注于亚洲地区的全球领先市场拓展服务集团。正如&rdquo 市场拓展服务&rdquo 一词所述,大昌华嘉致力于帮助其它公司和品牌拓展现有市场或新兴市场业务。大昌华嘉在全球35个国家设有650个分支机构-其中630家分布于亚太地区,拥有24,000多名专业员工。因其销售额和员工人数为居瑞士前20大公司之列。2011年,大昌华嘉的年度净销售额(net sales)近73亿瑞士法郎。科学仪器部专业提供分析仪器及设备,独家代理众多欧美先进仪器,产品范围包括:颗粒,物理,化学,生化,通用实验室的各类分析仪器以及流程仪表设备,在中 国的石化,化工,制药,食品,饮料,农业科技等诸多领域拥有大量用户,具有良好的市场声誉。我们在中国设有多个销售,服务网点,旨在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产 品和服务。2011年,在中国科学仪器行业目前最高级别的峰会&ldquo 2011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11) &rdquo 上,大昌华嘉(DKSH)喜获&ldquo 最具影响力经销商&rdquo 奖。更多信息,请联系:中国上海徐汇区虹梅路1801号凯科国际大厦2208室,200233电话 +86 400 821 0778传真 +86 21 3367 8466
  • UATIL和Syrris公司成功举流动合成技术和全自动反应技术交流会
    2017年9月11日至29日,环球分析测试仪器有限公司联合英国Syrris公司在北京、天津、西安、上海、台州、广州成功举办了流动合成技术和全自动反应技术交流会及仪器展示会。 英国Syrris公司是世界领先的仪器制造商,致力于为药厂、科研构、CRO行业、石化等领域设计、开发及销售高品质的自动化仪器。Syrris的产品遍布世界各机地化学企业和科研院所,全球20强制药公司均在其列,这些仪器应用广泛,涉及合成、工艺优化、反应分析、结晶研究、反应量热、放大生产等领域。 交流会内容涉及流动合成、微反应器技术、纳米粒子合成、全自动反应技术、反应量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合成领域的研究人员与Syrris公司技术专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通过此次交流会和仪器展示会,让大家对最新的反应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参会者也充分肯定Syrris产品设计的精准,理念的创新。 交流的仪器包括:Asia流动合成系统:快速、清洁、安全地完成化学反应,尤其适合纳米粒子合成:Titan是创新的微通道连续流反应器,可满足流动合成的中试放大:Atlas全自动反应系统、反应量热系统:性能优异,费用低且操作简单。可以使用热流(HFC)和能量补偿(PCC)两种方式计算反应热,快速生成热和焓的曲线:Orb Pilot中试级反应釜:
  • 小身材,大能量 | 带你走进蠕动泵
    前言 泵是输送流体或使流体增压的机械设备,泵的种类很多,蠕动泵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工业用泵,它是现代工业发展的产物,其原理和结构相对简单,但却有着广泛的应用,多用于可靠性和精度要求严格的行业,例如实验室、制药和医疗,以及泵送腐蚀性或粘性液体的化工行业。本文将从原理、结构、特性和维护四个方面介绍蠕动泵。 蠕动泵原理 蠕动泵又被称为软管泵,是一种容积泵,通过滚轮的旋转带动软管的压缩和释放来实现泵送。当软管被挤压时,流体就会被迫在管中顺着滚轮转动方向流动,当滚轮离开后软管会自然打开,流体又自动吸入软管中填充空间。如此循环往复,软管内的流体被分段单向挤出,每一次挤出的液体体积,等于软管截面积与软管长度的乘积。因此,只要控制电机每分钟的转速就可精确控制输出流量。实际运用中,考虑到系统增压和软管变形等因素,转速与流速之间并非线性关系,需要经过校验得到转速与流速的在数学上的函数关系,蠕动泵的校验方式多采用多点拟合校验。流体在软管中向前移动的现象在人体胃肠道消化过程中同样存在,被称为蠕动,所以这种泵被形象的称为蠕动泵。蠕动泵原理(图源:工业蠕动泵-工作原理) 蠕动泵结构 蠕动泵的结构包含三个模块:控制系统、驱动电机和泵头。控制系统接收用户输入,并将用户的输入转换为电机的转速和方向,从而来调节流体的流速和方向。驱动电机是能量转换装置,作用是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带动泵头中滚轮转动。泵头是发生“蠕动”的场所,由滚轮的转动来挤压和释放软管,驱动流体产生蠕动作用。 Unique AutoTFFTM 075自动化切向流过滤系统蠕动泵外观图 蠕动泵特性 优越性 1. 流体与运动部件隔离,只在软管内流动,不接触运动部件,不会产生交叉污染 2. 流体输出稳定,可实现流量的高重复性和高精度控制 3. 泵头可以正转或反转,可以双向输送流体,泵管中没有流体情况下也允许空转 4. 输送低剪切力,在输送过程中不会破坏液体内的长分子链 5. 密封性好,无需安装阀门和密封件,正确放置软管压紧后就可防止回流6. 泵头多为易装型设计,开启、闭合便捷,安装软管简单方便蠕动泵的上述特性使其非常适合应用于生物制药领域,在药企的超滤、灌装工艺中起到重要作用。 局限性 1. 泵管长期受到挤压容易磨损,尤其是腐蚀性带颗粒流体的输送,需要定期更换软管 2. 蠕动泵输出会产生一定脉动现象,采用双通道蠕动泵可有效降低脉冲3. 蠕动泵属于低压泵,所能承受的最大出口压力取决于泵头型号和软管规格,大多在30bar左右,压力过大会发生流体反冲或直接导致软管爆裂,采用进口软管可以适当提高出口压力 蠕动泵维护 1. 蠕动泵不工作时,将压住软管的上压块松开,避免长时间挤压软管使软管产生塑性变形 2. 泵头的滚轮要保持清洁和干燥,否则会加快软管的磨损,缩短软管使用寿命和导致滚轮过早损坏3. 如果泵头不慎进液体,应用吸水较好的软布料擦干防止泵头损坏4. 泵头和驱动电机不要轻易加入油脂,应咨询厂家,确认是否需要添加,不规范的油脂保养反而会损害到辊轴和泵管的寿命,甚至会对传输流体产生影响,例如发生软管跑管,传输流体不精准等5. 每次更换软管、流体后,务必重新校准流速,建议定期校准以保持精度英赛斯Unique AutoTFFTM075自动化切向流过滤系统英赛斯Unique AutoTFFTM075是一款自动化切向流过滤系统,搭配膜包后可应用于药企生物分子的澄清、浓缩和透析工艺。其进料泵、补液泵和滤出泵选型都为蠕动泵,仪器出厂前均已在无压力条件下完成泵校验并通过验证。 Unique AutoTFFTM 075自动化切向流过滤系统外观图 针对蠕动泵的局限性以及用户使用中的操作痛点,Unique AutoTFFTM 075自动化切向流过滤系统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改善:1. 选用进口橡胶管作为泵头软管,其化学性质稳定,耐弱酸和弱碱,使用寿命长,实验室耐久性测试在严苛环境下连续运行300小时以上都未破裂; 2. 进料泵有1-5 档压杆刻度,允许用户根据工艺需求调整控制方式和参数,压杆刻度用于调节对泵管的压紧程度,数字越大压的越紧,密封性越好,能够承受更高的反冲压力,但软管使用时长相对较短; 3. 进料泵具有管卡位置可调功能,通过调节错轮机构,可以调整下管卡位置,以装夹不同直径的软管。
  • 助力激发创新动能,安捷伦在BCEIA2023展示分析测试技术新作为
    第二十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ECIA2023)已拉开帷幕。安捷伦科技公司集中展示了面向未来实验室的一系列数字化、智能化与自动化分析创新技术与产品。结合当前国家高质量发展阶段培育出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大环境,本届展会,安捷伦还通过与新动能赛道相关的典型用户代表开展深入探讨,展现在新时期产业升级与新动能发展时,分析测试技术的新作为。新时期,我国经济正走在高质量发展阶段,随之释放了对新型工业化与产业升级的需求,这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实验室是新动能产业取得创新和成果突破的重要基础设施,而作为激发新动能发生与落地的一支力量,安捷伦正在积极支持新赛道上的企业与研学组织,从实验室的功能和目标层面深入挖掘优化空间,提供用户所需的创新方案,期冀帮助用户早日实现更多成果与突破。安捷伦副总裁兼大中华区业务总经理杨挺表示:“我们很高兴参与本届BCEIA2023,并了解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将会为我们带来更多施展空间,这令我们倍添信心。对于安捷伦而言,我们依旧保持技术革新步调,同时持续深入推进本地化战略,助力激发我们国家新动能的活力,这也是我们‘在中国,为中国’顺应新时期的阐述和愿景。”安捷伦展台一览安捷伦正在聚焦的六大业务领域与新动能产业多有交集甚至全面覆盖,并且在这些覆盖的产业领域已拥有多年的技术积淀与操作经验,因此发力新动能赛道正当时。这其中,安捷伦在能源与材料领域拥有深厚积淀,在助推新动能产业发展,尤其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产业,具有先发优势。首先,随着国内能源引领企业围绕氢能发展推进产业布局,驱动“氢能时代”加速发展,而安捷伦继续协助该企业下属的研发机构开展氢燃料电池、氢气纯化技术的研发,并助力该机构实施氢气质量标准的制定工作;在新材料方面,目前,安捷伦可作为单一供应商,能够为化工、食品、制药、生物制药的用户提供全系列、更高效、更绿色的GPC/SEC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为核酸、蛋白质、单克隆抗体、多糖、合成塑料等天然和合成聚合物表征提供全面服务。新动能产业的蓬勃发展正在培育出一批专精特新企业。迈上新赛道的这些企业面临着初生的竞争压力,也面临着不确定的市场需求,他们对于研发的投入产出比要比在成熟市场的企业要求高出许多。对于该类型的用户,安捷伦不但提供性能领先的产品,也在服务上不断改善。一个例子是,安捷伦在线工程师团队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与坐席客服经验,开发出了“小智机器人”,其已帮助安捷伦在线工程师团队整体解决问题的效率提高了约16%左右。安捷伦售后服务机器人每年为8万用户提供7*24小时的支持,帮助用户随时随地解决售后问题。智能分流、人机辅助等功能助力在线支持效率的提高。此外,也是针对初创及中小企业,安捷伦成都仪器服务中心还提供短期租赁和定向翻新服务。安捷伦助理副总裁兼大中华区高级市场总监 郑欣介绍公司实践可持续发展的进展绿色与可持续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符合新动能产业的发展目标。安捷伦持续深入可持续发展实践,从“硬件-软件-服务”等多个层面做创新实践,让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延伸。如今,越来越多的安捷伦仪器设备出厂即获得My Green Lab 组织 颁发的“归责性、一致性和透明度(ACT)”标签,为持续改善安捷伦产品对环境的影响提供了基准和框架;安捷伦首创推出了氢气惰性离子源(HydroInert)技术与专有的智氢洁技术(JetClean),让氢气作为气质联用系统的载气切实可行,且在部分应用展现出更好的分析性能。这不仅消除了“氦气焦虑”、降本增效,更是正在改变和颠覆用户对于气质联用性能的认知。不但如此,安捷伦的实验室资产管理项目——官方认证翻新仪器,正在增进产品循环利用,降低用户投入压力,减少环境压力。 在软件层面,推动“数字实验室(Digital Lab)”的落地也是安捷伦帮助用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数字实验室”是应用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实现实验室的“三化”——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帮助实验室减少能源消耗、提升实验效率、优化实验成果。与此有关的举措例如,安捷伦近年来发布的质谱新品搭载有iReflex智能反馈技术以及AI峰积分软件,简化实验室运维人员对仪器本身的维护流程,并提升对实验数据权威性可靠性的管理。随着“数字经济+国企改革”上升为国家战略,安捷伦还通过自动化控制中间层提供开放的接口,并联合合作伙伴的协作机器人,帮助国内若干石化企业完成全实验室自动化系统的提升。安捷伦与重点客户代表在现场围绕新动能产业研发与分析测试技术创新分享各自洞察嘉宾合影(从左至右):安捷伦助理副总裁兼大中华区高级市场总监 郑欣,清华大学分析中心无机分析平台主管、国家级资质认定主任评审员 邢志教授,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 徐广通教授,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沈雪玲女士,安捷伦助理副总裁兼大中华区销售拓展团队总经理 朱颖新本届展会同期,安捷伦还召开了用户圆桌会,与受邀到场的新动能领域的研发专家深入交流,讨论了针对新动能赛道的创新技术与服务,以及不断迭代的科学仪器设备在新动能赛道上的研发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的角色。
  • 助力激发创新动能,安捷伦在BCEIA2023展示分析测试技术新作为
    2023年9月7日,北京——第二十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ECIA2023)已拉开帷幕。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集中展示了面向未来实验室的一系列数字化、智能化与自动化分析创新技术与产品。安捷伦展台一览 结合当前国家高质量发展阶段培育出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大环境,本届展会,安捷伦还通过与新动能赛道相关的典型用户代表开展深入探讨,展现在新时期产业升级与新动能发展时,分析测试技术的新作为。 新时期,我国经济正走在高质量发展阶段,随之释放了对新型工业化与产业升级的需求,这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1]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实验室是新动能产业取得创新和成果突破的重要基础设施,而作为激发新动能发生与落地的一支力量,安捷伦正在积极支持新赛道上的企业与研学组织,从实验室的功能和目标层面深入挖掘优化空间,提供用户所需的创新方案,期冀帮助用户早日实现更多成果与突破。 安捷伦副总裁兼大中华区业务总经理杨挺表示:“我们很高兴参与本届BCEIA2023,并了解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将会为我们带来更多施展空间,这令我们倍添信心。对于安捷伦而言,我们依旧保持技术革新步调,同时持续深入推进本地化战略,助力激发我们国家新动能的活力,这也是我们‘在中国,为中国’顺应新时期的阐述和愿景。”安捷伦正在聚焦的六大业务领域与新动能产业多有交集甚至全面覆盖,并且在这些覆盖的产业领域已拥有多年的技术积淀与操作经验,因此发力新动能赛道正当时。这其中,安捷伦在能源与材料领域拥有深厚积淀,在助推新动能产业发展,尤其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产业,具有先发优势。安捷伦助理副总裁兼大中华区高级市场总监郑欣介绍公司实践可持续发展的进展 首先,随着国内能源引领企业围绕氢能发展推进产业布局,驱动“氢能时代”加速发展,而安捷伦继续协助该企业下属的研发机构开展氢燃料电池、氢气纯化技术的研发,并助力该机构实施氢气质量标准的制定工作;在新材料方面,目前,安捷伦可作为单一供应商,能够为化工、食品、制药、生物制药的用户提供全系列、更高效、更绿色的GPC/SEC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为核酸、蛋白质、单克隆抗体、多糖、合成塑料等天然和合成聚合物表征提供全面服务。 新动能产业的蓬勃发展正在培育出一批专精特新企业。迈上新赛道的这些企业面临着初生的竞争压力,也面临着不确定的市场需求,他们对于研发的投入产出比要比在成熟市场的企业要求高出许多。对于该类型的用户,安捷伦不但提供性能领先的产品,也在服务上不断改善。一个例子是,安捷伦在线工程师团队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与坐席客服经验,开发出了“小智机器人”,其已帮助安捷伦在线工程师团队整体解决问题的效率提高了约16%左右。安捷伦售后服务机器人每年为8万用户提供7*24小时的支持,帮助用户随时随地解决售后问题。智能分流、人机辅助等功能助力在线支持效率的提高。此外,也是针对初创及中小企业,安捷伦成都仪器服务中心还提供短期租赁和定向翻新服务。安捷伦与重点客户代表在现场围绕新动能产业研发与分析测试技术创新分享各自洞察嘉宾合影(从左至右):安捷伦助理副总裁兼大中华区高级市场总监 郑欣,清华大学分析中心无机分析平台主管、国家级资质认定主任评审员 邢志教授,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 徐广通教授,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沈雪玲女士,安捷伦助理副总裁兼大中华区销售拓展团队总经理 朱颖新绿色与可持续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符合新动能产业的发展目标。安捷伦持续深入可持续发展实践,从“硬件-软件-服务”等多个层面做创新实践,让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延伸。如今,越来越多的安捷伦仪器设备出厂即获得My Green Lab组织颁发的“归责性、一致性和透明度(ACT)”标签,为持续改善安捷伦产品对环境的影响提供了基准和框架;安捷伦首创推出了氢气惰性离子源(HydroInert)技术与专有的智氢洁技术(JetClean),让氢气作为气质联用系统的载气切实可行,且在部分应用展现出更好的分析性能。这不仅消除了“氦气焦虑”、降本增效,更是正在改变和颠覆用户对于气质联用性能的认知。不但如此,安捷伦的实验室资产管理项目——官方认证翻新仪器,正在增进产品循环利用,降低用户投入压力,减少环境压力。 在软件层面,推动“数字实验室(Digital Lab)”的落地也是安捷伦帮助用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数字实验室”是应用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实现实验室的“三化”——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帮助实验室减少能源消耗、提升实验效率、优化实验成果。与此有关的举措例如,安捷伦近年来发布的质谱新品搭载有iReflex智能反馈技术以及AI峰积分软件,简化实验室运维人员对仪器本身的维护流程,并提升对实验数据权威性可靠性的管理。随着“数字经济+国企改革”上升为国家战略,安捷伦还通过自动化控制中间层提供开放的接口,并联合合作伙伴的协作机器人,帮助国内若干石化企业完成全实验室自动化系统的提升。 本届展会同期,安捷伦还召开了用户圆桌会,与受邀到场的新动能领域的研发专家深入交流,讨论了针对新动能赛道的创新技术与服务,以及不断迭代的科学仪器设备在新动能赛道上的研发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的角色。
  • 围绕实施“双碳”战略加快产业动能转换,委员们这样说
    “加快产业动能转换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是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是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根本支撑。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认清发展大势,切实增强实施‘双碳’战略、加快产业动能转换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最大限度激活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潜力。”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常委会会议闭幕会上,自治区政协主席孙大伟的一席话引起与会人员共鸣。 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强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绿色”为方向,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深入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治区政协把“贯彻落实中央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意见,加快广西产业动能转换”列为今年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协商议题。 围绕会议议题,自治区政协做足功课—— 自治区副主席秦如培到会通报广西“贯彻落实中央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意见,加快广西产业动能转换”有关情况; 设立5个专题22个分题,使分组讨论内容更有针对性,建言更精准务实… … “抢抓新旧动能转换新机遇,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自治区政协常委、柳州市科协主席罗革生提出,打造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挖掘产业动能转换的新起点、新增长点;推动产业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实现“近零排放”;大力推进绿色产业创新发展,加快产业体系“脱碳”步伐;深度挖掘绿能潜力,打造更大规模的清洁能源体系。 自治区政协常委、广西佳信集团董事长苏景昌建议,进一步优化广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规划,设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专项投资基金,鼓励现有高耗能产业通过科研、工艺改造、研发投入进行转型升级。“揭榜挂帅”,面向全社会发布“英雄帖”,以企业税收减免、专项奖补的方式,吸引更多有研发实力的创新人才和领军团队参与“揭榜”,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加快推进绿色低碳科技革命。 “建议立足区情,高度重视储能产业发展,加大推进力度,为我区‘双碳’背景下的产业动能转换赋能。”自治区政协常委、自治区政协副秘书长施庆华提出。 自治区政协常委、北海市政协主席毛艳琼呼吁,加大政策支持,强化落地实效,夯实产业基础,放大龙头作用,壮大产业集群,加快光伏产业集群发展。 “充分发挥优势,加快建设北部湾综合能源基地,支撑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自治区政协常委、钦州市政协主席吕洪安提议。 “‘旧’的要挖潜,‘新’的要承接。”自治区政协常委、崇左市政协主席王建毅坦言,多年来,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一刀切”将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同时列为高耗能产业,更多时候出台的都是限制类政策。其实有色金属产业并不都是高能耗,只有其冶炼环节是高耗能产业,压延加工环节并非如此。为此他呼吁:精准施策、精细扶持,加快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动能转换。 自治区政协常委、国家能源集团广西电力有限公司一级业务总监李茜玲建议:“加速产业动能转换,对传统产业,通过升级优化,帮助其加快转型,拓展转型路径。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培育壮大节能低碳环保产业。” 孙大伟表示,要抓住重点难点,坚持系统思维,持续深化实施“双碳”战略,加快动能转换的路径研究;坚持创新驱动,持续深化有效激活“第一动力”的模式研究;坚持开放引领,持续深化更好发挥广西优势潜力的对策研究;坚持以人为本,持续深化协同转型、共同富裕的机制研究,助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 千亿合成赛道,该如何运用“流动监测核磁联用”成为黑马?
    ——要节省能源、要绿色发展还要反应速率快??——不是合成研发要太多,只是光化学更有优势!以在药物发现和天然产物合成中受到极大关注的高度官能化环丁烷为例,就采用了[2+2] 光环加成的合成方法。合成方法限制有利自然有弊。这种方法常受到设备、耗时耗力以及非常低的批量处理能力的限制。当采用人工方式进行化合物库合成时,大量繁琐且重复的工作很可能导致人为错误或失误,更可怕的是,实验人员中途可能不知道自己做错了,导致实验结果不可信赖,中途停下实验的一步步验证也耗时耗力。 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合成设备开始出现,以前沿技术优化传统合成流程。今天这篇文章介绍的“自动化流动化学合成+在线流动核磁监测”连用:● 采用流动合成仪实现高可复现率,代表了实验的稳定性,连接自动进样器方便进行条件筛选;● UV/Vis光谱用于保障产品收集的准确性,有效保证了实验记录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实验过程中通过NMR实时在线监测,优化反应条件,及时消除副产物,有效保证新药筛选过程的高效率!案例介绍:[2+2]光环加成库合成实验 在50mg量级下,迅速合成12个[2+2]光环加成产物的化合物库快速筛选一系列光敏剂对两种产物进行优化和规模化生产01、实验装置Vapourtec R系列流动合成仪配备一个5ml盘管反应器和一个容积为10ml的UV-150光化学反应器进行。 图1:连续流反应器示意图,用于[2+2]光环加成库的合成系统连接了一个自动进样器,由Flow Commander&trade 控制。试剂由自动进样器加载到盘管反应器中,与乙烯混合,进入UV-150光化学反应器。内联UV分析用于监测反应进展,而处于压力调节模式的SF-10(独立的V-3泵)用于维持反应压力。02、合成产物在线监测 图2:使用Vapourtec UV-150连续光化学反应器合成代表性小型药用分子库该库的合成花费了350min(约6h),并在工作日结束时设置为在Flow Commander&trade 的控制下在实现无人值守情况下夜间运行。 图3:[2+2]光环加成库的结果a由1H NMR测定,b由于存在大量脂肪聚合物而无法分辨。c起始物质完全消耗,但水解产物获得率 99%,没有任何[2+2]环丁基加合物。d高度不溶的产物,无法获取核磁共振数据。 图4 a) 由内联UV/Vis光谱测量的从反应器中产物的洗脱; b) 反应过程中输送试剂和收集产物的位置。紫色表示试剂正在输送,试剂瓶上显示了编号。橙色条表示收集,并指示收集到哪个瓶中。从核磁共振分析中明显可见存在大量脂肪烃聚合物材料。考虑到使用了乙烯气体,猜测这是聚乙烯!已知在氧气存在且足够高能量的波长下,聚乙烯可以光化学反应生成。于是在后续实验阶段进行脱气处理,脱气处理后,再也没有检测到聚乙烯的形成。通过NMR的及时检测,使得实验很快调整优化,加快库合成进程!03、反应优化在成功合成库后,选择了两种化合物进行优化和扩大规模生产,即马来酰亚胺和尿嘧啶的环丁烷加合物。光敏剂的筛选也由Flow Commander&trade 自动控制,历时4h完成,同时也通过流动合成仪主机控制温度,研究了温度和乙烯过量对尿嘧啶转化的影响,最终选定45°C为最佳库合成反应温度。04、规模化和纯化在进一步研究了几个反应参数的影响后,进行马来酰亚胺和尿嘧啶环加成物的合成扩大规模生产。仅用了2.5h,转化率分别为80%和85%,扩大规模近35倍!05、总结在本文中描述了使用 UV-150光化学反应器和配备自动进样器的Vapourtec R系列流动合成仪主机合成了一系列小型、具有药用价值的分子。Flow Commander&trade 的自动控制能力可以实现在无人值守时进行安全操作,如有需要还可以进行远程监控。通过NMR的及时监测,优化反应条件,及时消除副产物;内联UV/Vis光谱用于保障产品收集的准确性,并成功地将两种产品放大到几克的数量,并且获得了较高的转化率。产品联用方案:流动化学和流动核磁 – 自我优化和控制 --更高的安全性;--更低的能耗;--更好的收益 ;--更好的反应选择性;--体积小,安装紧凑;--最小化放大→缩短产品上市时间;Vapourtec R系列流动合成仪— 微通道光热电连续合成 — ● 特别的灵活性能根据需要增加更多试剂馈送通道的反应器组合,轻松满足实验室需求;● 高精度自动化泵监测系统可维持正确流速。温度控制更精确,反应重现性好;● 高生产率可排队自动执行无数次无人监控的反应,能迅速达到反应温度,实现反应高效率!Bruker Fourier RxnLab— 在反应器旁边的反应监测 — Bruker Fourier80是一款经济高效、性能强悍的紧凑型台式核磁共振波谱仪,为科研工作人员提供多方位的核磁共振分析能力。Fourier 80现可通过Fourier RxnLab实现先进的反应监测功能。用于Fourier 80的RxnLab可在高达10 bar的压力和可调节的温度控制下运行。温控传输线和可调节的样品温度确保了混合物整个反应路径上的温度控制,以尽可能大的限度减少温度损失,并精确地优化反应结果,实时监测化学反应和生物过程:● 过程控制● 结构信息● 即时定量信息如果您对上述产品感兴趣,欢迎随时联系德祥科技德祥科技德祥集团成立于1992年,总部位于香港特别行政区。作为科学仪器供应商和服务商,德祥服务于大中华区和亚太地区,每年都为数以千计的客户提供全套解决方案。公司业务包含仪器代理,维修售后,实验室咨询与规划,CRO冻干工艺开发服务以及自主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售后。作为深耕科学仪器行业的供应商与服务商,德祥现已服务于政府、高校、科研、制药、检测、食品、医疗、工业、环保、石化以及商业实验室等众多领域。公司目前在亚太地区设有13个办事处和销售网点,3个维修中心和1个样机实验室。2009至2021年间,德祥先后荣获了“最具影响力经销商”、“年度最佳代理商“、”年度最高销售奖“等奖项。我们始终秉承诚信经营的理念,致力于成为优秀的科学仪器供应商,为此我们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我们始终相信,每一天都在使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Vapourtec英国Vapourtec是德祥集团旗下代理品牌之一。英国Vapourtec公司成立于2003年,专业致力于研发和生产流动合成仪。并在世界上诸多制药公司中被广泛使用。其生产的R系列产品质量可靠、性能成熟,高效能模块系统可随您的生产需要无缝扩大,能满足您的业务发展需求。新型的E系列操作界面清晰、简单、触摸屏操控,开机即用式、无需培训或少量培训即可上手使用。同时针对性的反应器如光化学反应器、离子电化学反应器等提高对应反应的效率。Bruker德国Bruker是德祥集团旗下代理品牌之一。Bruker的使命在于通过突破性的技术和创新来支持科学界,从而推动科学研究向前发展。从高性能磁体、高效配件到新颖且精简的软件,Bruker致力于投资新的解决方案来实现这些科学发现。Bruker的产品帮助科学家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开发出能够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全新应用。其高性能科学仪器以及极具价值的分析诊断解决方案,使科学家能够在分子、细胞和微观层面上对生命和物质进行探索。通过与客户的密切合作,Bruker致力于帮助实现创新、生产力提升以及客户成功,领域涉及生命科学分子研究、应用材料与制药行业应用、显微技术、纳米级分析、工业应用,以及细胞生物学、临床前成像、临床表型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研究、微生物学和分子诊断。
  • “北斗星动能”科技示范项目用高科技手段开展碳源碳汇调控
    2022年,山东省被国家定位为新旧动能转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而结合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升级发展时机的“北斗星动能”科技示范工程,正为山东沿黄地区提供技术应用服务。在山东应用空天遥感技术,无疑会对沿黄地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北斗星动能”科技示范工程副总设计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斗精准导航与高分辨率遥感集成技术及区域综合应用示范”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张新。中国环境报:“北斗星动能”科技示范工程为什么会选择落地山东省?张新:随着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导航系统、航空遥感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国家重大空间基础设施建成,以通信、导航和遥感一体化融合为特征的空天信息应用广泛,可以为绿色低碳精准监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科技支撑。2021年,“北斗星动能”科技示范工程在山东省启动,主要包括“基于北斗智能精准定位的现代服务技术集成与区域服务业创新示范”和“北斗精准导航与高分辨率遥感集成技术及区域综合应用示范”等建设内容。其中,“北斗精准导航与高分辨率遥感集成技术及区域综合应用示范”项目是科技部“十四五”“地球观测与导航”首批启动的重点专项,也是科技部和山东省省部合作示范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心系黄河生态,多次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要求山东省“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沿黄地区作为山东省人口活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在新旧动能转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中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实际上,山东省是黄河流域唯一河海交汇区,是人口和产业密集的碳源区域,同时也具有强大的碳汇能力,包括陆地固碳和海洋固碳。在“双碳”战略背景下,需要针对碳源和碳汇两个系统开展调控。此外,山东沿黄地区涵盖了流域、湿地、河口、农田、海洋等多种生态系统,同时却面临着污染物排放、生态破坏等人类活动干扰,既具有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也存在着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不断变化的动态关系。在此区域将技术应用落地,有利于向全国推广区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模式。中国环境报:“北斗星动能”科技示范工程在山东沿黄地区生态保护方面会展开哪些具体工作?张新:针对山东沿黄地区生态保护需求,“北斗星动能”科技示范工程着力构建调控技术和调控平台。一是开发生态—生产—生活与碳源碳汇调控系统。生态—生产—生活调控模型是为了明确主要的可调控的生态环境要素和人类活动要素,实施特定目标下的调控模拟;而碳源碳汇调控模型则是着重人为碳排放、海洋固碳、陆地固碳等过程的模拟。根据定量结果,可以进一步确定面向产业系统和生态系统的调控思路;其中,产业调控主要包括以水定产、产业规模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产业低碳发展等具体措施,生态调控主要包括生态增汇、生态用水保障、水污染治理、“三退三还”、盐渍化防止等具体措施。二是开发国土空间开发预警与调控系统。这一部分工作主要是围绕“三区三线”推进生态要素、产业要素等在空间上优化布局。具体包括“三区三线”的突破预警、优化调控以及生态系统和产业系统的空间管治。在地方实际空间利用时会进一步确定“三区三线”内部的空间布局,面向地方实际需求构建针对性空间管治调控方案。三是开发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调控尺度转换系统,主要是满足不同空间管理尺度的调控对接。我们针对山东沿黄地区不同尺度的调控目标和技术的差异,提出了“多目标规划+系统动力学”的综合调控方案,能够在宏观尺度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陆海统筹”不同维度,确定不同地市/区县的调控重点内容,以此来实现技术的本地化应用。中国环境报:您目前从事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斗精准导航与高分辨率遥感集成技术及区域综合应用示范”项目有哪些特色,对山东沿黄地区高质量发展产生哪些影响?张新:面向山东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陆海统筹、新旧动能转换等关键需求,“北斗精准导航与高分辨率遥感集成技术及区域综合应用示范”项目构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监测、诊断、评估与调控技术,应用高分遥感产品的精度优势,对沿黄地区实际发展问题的“定量化”调控决策支持。总体上看,项目一方面可以增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调控能力,推动发展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另一方面,能够增强空天信息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推动山东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比如,我们正在开展的工作,能够科学预测未来山东沿黄地区城市生态安全情势并及时给予调控,主要包括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调控、单一生态要素调控、城市生态安全保障调控。具体来说,通过搭建调控平台实时收集环境数据,跟踪监测环境状态,帮助地方更好进行生态调控、产业调控和空间调控,制定适合山东沿黄地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科技路线图。下一步,项目将会构建具备“精准、可信、高效”特征的北斗和遥感集成技术体系,研发海陆一体的综合集成服务平台;以精准导航与控制、目标场景立体监测为抓手,加长研究和应用链条,带动研制一批无人农场、精细农业、海洋牧场、生态监测等方面的无人化装备和空天信息应用系统。
  • 世界机器人大会 :共享新成果 共注新动能
    “机器人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中国空间站机械臂助力我们完成了两次出舱任务。在2021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召开之际,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9月10日上午,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向正在举行的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开幕式发来中国空间站的视频祝福。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机器人技术水平、应用广度与深度已成为衡量科技创新实力的重要指标。中国科协党组书记、主持日常工作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张玉卓在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开幕式致辞中说,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科技产业正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全球机器人生态体系不断完善。我们愿与全球科技界、产业界一道,抢抓智能产业发展先机,深化实质性创新合作,为科技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贡献。  近年来,中国机器人产业全面加速,从技术突破到应用探索,机器人产业作为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典型代表,已成为展现中国科技力量的重要载体。  这一切,都浓缩在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中。透过这扇窗,可以看到机器人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新趋势。  机器人领域创新发展重要平台  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由北京市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协共同主办,中国电子学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承办。世界机器人大会自2015年举办以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深切关怀。历经6年发展至今,已成为沟通中国与世界、融合科技与产业、交流技术与应用的重要平台。  本届世界机器人大会, 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IEEE RAS)、国际机构学与机械科学促进联合会、国际机器人研究基金会、欧洲机器人协会、美国机器人工业协会、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俄罗斯机器人协会(RAR)等20余家国际组织作为支持机构全面参与。  同时,来自俄、美、日、德等国的顶尖科学家、国际组织代表、企业家代表,以及我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重点实验室带头人、长江学者和青年专家参会,将围绕技术前沿、技术创新与突破、国际合作机遇、新兴产业应用开展讨论。  新款机器人彰显“中国力量”  本届大会以“共享新成果,共注新动能”为主题,包括论坛、博览会、机器人大赛等活动。论坛由3天主论坛、20余场专题论坛及开闭幕式组成。博览会按照“3+C”体系布局:“3”是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三大展区,“C”是创新展区,重点展示机器人本体、关键零部件、产业链上下游及关联领域尖端成果和首发新品,110余家企业和科研机构携500多款产品参展。  展览中,我国自主研发的多款工业和特种机器人让人眼前一亮。京东智能快递车是工业机器人的代表之一,它基于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底层技术,极大提升快递效率。  融合了水下仿生、运动控制、水下通讯、水下协同等多项关键性技术的水下作业机器人也是工业机器人发展的方向,可为环境保护、海洋工程、能源勘探、水域运输等提供行业解决方案。  展会上,中信重工带来了防爆轮式巡检机器人。工作人员介绍:“这款防爆轮式机器人可广泛应用于Ⅱ类爆炸环境中,代替巡检人员进行设备及环境巡检,能够减轻劳动强度,降低安全隐患,提升巡检质量。”  除了面向制造业的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本届机器人博览会上,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类机器人也频频亮相。  在展会上自动行走的一台憨态可掬的消杀机器人,上部可以喷雾消毒,下部配备4组紫外线杀菌灯的机器人全程无需人工操作,任劳任怨地在场馆中360度无死角消毒杀菌。  在骨科机器人展台前人头攒动,一台3D模式骨科机器人利用智能算法,控制机械臂运动到规划位置,为骨科医生提供精准稳定的导针置入路径。“我们推出的骨科机器人之前不为人知,但通过这届展会,许多观众来了解询问,借助机器人大会,既扩大了产品知名度,也进行相关科普,提升了公众科学素质。”天智航工作人员说。  “机器人总动员”精彩上演  在今年的机器人大会上,2021世界机器人大赛同期举行。作为机器人领域的“奥林匹克”,历届世界机器人大赛共吸引全球20余个国家15万余名选手参赛,是目前国内外影响广泛的机器人领域官方专业赛事。  本届机器人大赛围绕科研类、技能类、科普类三大竞赛方向,设共融机器人挑战赛、BCI脑控机器人大赛、机器人应用大赛、青少年机器人设计大赛四大赛事。  来自北京陈经纶中学的九年级学生陈星潼和同学带来的参赛作品是一辆小型智能汽车。“这个汽车由我们自主编程,能完成躲避障碍、自主沿路线行驶等任务。”陈星潼在学校就参与了相关科技社团,“参与这次机器人大赛,更加提高了我们的创新热情。”  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既是一场各领域高新机器人各显身手的“机器人总动员”,也是一场由机器人引领创新的产业盛会,更是一场面向公众、面向未来的科普盛宴。
  • 趣味寒假生活:探索红外世界,“看见”科学的魅力!
    科学的魅力不只在课堂也可以在课外探索这个寒假家长们可以带领孩子从红外世界中观察热量变化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理解和热爱首先跟随Neo老师的步伐动手制作以下三个科学小实验吧~一杯热水,多个知识点通过上述科普小视频,我们可以看到当热水倒进杯子后,杯子发生的热量变化,在远处不接触水杯,也能看到热水水位。如何看清热水的流动?恐怕只能在热像仪的镜头下才能完成哦~白纸蘸水蒸发会带走热量,整个温度变化过程都能通过FLIR热像仪清晰看到。将热水洒在地毯上,肉眼和热成像镜头下区别还是蛮大的。这只是一杯热水能观察到的生活热量小科学,是不是很有意思呢?自由落体运动的能量转化菲力尔,赞13木块的自由落体和摩擦生热当两个物体相撞时,它们的动能会相互转换。动能是物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在碰撞的瞬间,动能会减少或增加,而这些能量会以不同的形式释放出来:声能、热能、光能等。在碰撞过程中,两个物体之间的摩擦和形变也会导致能量的变化。从上面的视频中我们可以发现:木块掉落到地上,动能转化为明显的热能,脚底与地毯摩擦也会产生热量,一则小实验就能让孩子们直观感受能量守恒定律,这样的知识点学起来更生动形象,印象深刻呢~电熨斗通电前后的变化,时长01:17几秒钟之后迅速升温的电熨斗通电后的电熨斗,在40秒左右的时间内,迅速升温到200℃,与其一直说教孩子,禁止靠近电熨斗,不如带孩子亲眼见证下它的温度变化,这样孩子更能牢记要远离电熨斗呀!“小实验,大智慧”生活中还有很多常见科学小伙伴们可以利用这个寒假带领孩子们通过热像仪从红外视角发现科学的奥秘
  • 化学分析方法“大聚会” 你用过多少
    常见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一、化学分析方法  化学分析从大类分是指经典的重量分析和容量分析。重量分析是指根据试样经过化学实验反应后生成的产物的质量来计算式样的化学组成,多数是指质量法。容量法是指根据试样在反应中所需要消耗的标准试液的体积。容量法即可以测定式样的主要成分,也可以测定试样的次要成分。  1.1重量分析  指采用添加化学试剂是待测物质转变为相应的沉淀物,并通过测定沉淀物的质量来确定待测物的含量。  1.2容量分析  滴定分析主要分为酸碱滴定分析、络合滴定分析、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沉淀滴定分析。  酸碱滴定分析是指以酸碱中和反应为原理,利用酸性标定物来滴定碱性物质或利用碱性标定物来滴定酸性待测物,最后以酸碱指示剂(如酚酞等)的变化来确定滴定的终点,通过加入的标定物的多少来确定待测物质的含量。  络合滴定分析是指以络合反应(形成配合物)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如EDTA与金属离子发生显色反应来确定金属离子的含量等。络合反应广泛地应用于分析化学的各种分离与测定中,如许多显色剂,萃取剂,沉淀 剂,掩蔽剂等都是络合剂,因此,有关络合反应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是分析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是以溶液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电子转移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应用非常广泛,它不仅可用于无机分析,而且可以广泛用于有机分析,许多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有机化合物可以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来加以测定。通常借助指示剂来判断。有些滴定剂溶液或被滴定物质本身有足够深的颜色,如果反应后褪色,则其本身就可起指示剂的作用,例如高锰酸钾。而可溶性淀粉与痕量碘能产生深蓝色,当碘被还原成碘离子时,深蓝色消失,因此在碘量法中,通常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  沉淀滴定分析:是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又称银量法(以硝酸银液为滴定液,测定能与Ag+反应生成难溶性沉淀的一种容量分析法)。虽然可定量进行的沉淀反应很多,但由于缺乏合适的指示剂,而应用于沉淀滴定的反应并不多,目前比较有实际意义的是银量法。  二、仪器分析  2.1电化学分析  是指应用电化学原理和技术,是利用原电池模型的原理来分析所测样品的电极种类及电解液的组成及含量和两者之间的电化学性质的关系而建立起来的一类分析方法。现在一般是使用电化学工作站来对样品进行测试。其特点是灵敏度高,选择性好,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应用范围广。根据测量的电信号不同,电化学分析法可分为电位法、电解法、电导法和伏安法。  电位法是通过测量电极电动势以求得待测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若根据电极电位测量值,直接求算待测物的含量,称为直接电位法 若根据滴定过程中电极电位的变化以确定滴定的终点,称为电位滴定法。  电解法是根据通电时,待测物在电他电极上发生定量沉积的性质以确定待测物含量的分析方法。  电导法是根据电解质溶液中溶质溶度的不同,其电导率也不同的原理,而测量分析溶液的电导以确定待测物含量的分析方法。  伏安法是将一微电极插入待测溶液中,根据被测物质在电解过程中的电流-电压变化曲线来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一种电化学分析方法。  2.2光化学分析  光化学分析是基于能量作用于物质后,根据物质发射、吸收电磁辐射以及物质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分析的化学分析方法。其主要可分为光谱法和非光谱法两大类。光谱法是基于辐射能与物质相互作用时,测量有无之内不发生量子化的能级之间的跃迁而产生的发射、吸收或散射辐射的波长和强度而进行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原子发射光谱法(AES)、原子荧光分析法(AFS)、红外光谱法(IR)等。非光谱法是基于光的波动性而对物质进行测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和旋光法等。  2.2.1原子吸收光谱法(AAS)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利用气态原子可以吸收一定波长的光辐射,使原子中外层的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的现象而建立的。由于各种原子中电子的能级不同,将有选择性地共振吸收一定波长的辐射光,这个共振吸收波长恰好等于该原子受激发后发射光谱的波长,由此可作为元素定性的依据,而吸收辐射的强度可作为定量的依据。  其基本原理是每一种元素的原子不仅可以发射一系列特征谱线,也可以吸收与发射线波长相同的特征谱线。当光源发射的某一特征波长的光通过原子蒸气时,即入射辐射的频率等于原子中的电子由基态跃迁到较高能态(一般情况下都是第一激发态)所需要的能量频率时,原子中的外层电子将选择性地吸收其同种元素所发射的特征谱线,使入射光减弱。特征谱线因吸收而减弱的程度称吸光度A,与被测元素的含量成正比:A=KC 式中K为常数 C为试样浓度 K包含了所有的常数。此式就是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由于原子能级是量子化的,因此,在所有的情况下,原子对辐射的吸收都是有选择性的。由于各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外层电子的排布不同,元素从基态跃迁至第一激发态时吸收的能量不同,因而各元素的共振吸收线具有不同的特征。  2.2.2原子发射光谱法(AES)  原子发射光谱法是依据各种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在热激发或电激发下,发射特征的电磁辐射,而进行元素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是光谱学各个分支中最为古老的一种,可同时检测一个样品中的多种元素。  其基本原理是各物质的组成元素的原子的原子核外围绕着不断运动的电子,电子处在一定的能级上,具有一定的能量。从整个原子来看,在一定的运动状态下,它也是处在一定的能级上,具有一定的能量。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原子处在最低的能级状态,即基态。基态原子在激发光源(即外界能量)的作用下,获得足够的能量,其外层电子跃迁到较高能级状态的激发态,这个过程叫激发。处在激发态的原子是很不稳定的,在极短的时间内(10s)外层电子便跃迁回基态或其它较低的能态而释放出多余的能量。释放能量的方式可以是通过与其它粒子的碰撞,进行能量的传递,这是无辐射跃迁,也可以以一定波长的电磁波形式辐射出去,其释放的能量及辐射线的波长(频率)要符合波尔的能量定律。  2.2.3原子荧光分析法(AFS)  原子荧光分析法是以原子在辐射能激发下发射的荧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的发射光谱分析法。但所用仪器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相近。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校正曲线的线性范围宽,能进行多元素同时测定。 原子荧光光谱是介于原子发射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之间的光谱分析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气在一定波长的辐射能激发下发射的荧光强度而进行定量分析。原子荧光的波长在紫外、可见光区。气态自由原子吸收特征波长的辐射后,原子的外层电子从基态或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约经10-8秒,又跃迁至基态或低能态,同时发射出荧光。若原子荧光的波长与吸收线波长相同,称为共振荧光 若不同,则称为非共振荧光。共振荧光强度大,分析中应用最多。在一定条件下,共振荧光强度与样品中某元素浓度成正比,从而通过测试共振荧光的强度来确定待测元素的含量。  2.2.4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光度或发光强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在分光光度计测试中,将不同波长的光连续地照射到一定浓度的样品溶液时,便可得到与不同波长相对应的吸收强度。再以波长(&lambda )为横坐标,吸收强度(A)为纵坐标,就可绘出该物质的吸收光谱曲线。利用该曲线进行物质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称为分光光度法,也称为吸收光谱法。用紫外光源测定无色物质的方法,称为紫外分光光度法 用可见光光源测定有色物质的方法,称为可见光光度法。  2.2.5旋光法  旋光法是基于许多物质都具有旋光性(又称光学活性)如含有手征性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从而利用物质的旋光性质测定溶液浓度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将样品在指定的溶剂中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采用旋光计测得样品的旋光度并算出比旋光度,然后与标准比较,或以不同浓度溶液制出标准曲线即工作曲线,求出含量。  2.3色谱分析  色谱分析是指通过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相态的选择性分配,以流动相对固定相中的混合物进行洗脱,混合物中不同的物质会以不同的速度沿固定相移动,最终达到分离的效果。色谱法中有两个相,一个相是流动相,另一个相是固定相。如果用液体作流动相,就叫液相色谱,用气体作流动相,就叫气相色谱。  2.3.1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气相色谱仪中的一根流通型的狭长管道(色谱柱)。在色谱柱中,不同的样品由于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与特定的柱填充物(固定相)有着不同的相互作用而被气流(载气,流动相)以不同的速率带动。当化合物从柱的末端流出时,它们被检测器检测到,产生相应的信号,并被转化为电信号输出。在色谱柱中固定相的作用是分离不同的组分,使得不同的组分在不同的时间(保留时间)从柱的末端流出。其它影响物质流出柱的顺序及保留时间的因素包括载气的流速,温度等。而气相色谱法中可以使用的检测器有很多种,最常用的有火焰电离检测器(FID)与热导检测器(TCD)。  2.3.2液相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对两相亲和力的差别。根据固定相的不同,液相色谱分为液固色谱、液液色谱和键合相色谱。应用最广的是以硅胶为填料的液固色谱和以微硅胶为基质的键合相色谱。根据固定相的形式,液相色谱法可以分为柱色谱法、纸色谱法及薄层色谱法。按吸附力可分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渗透色谱。近年来,在液相柱色谱系统中加上高压液流系统,使流动相在高压下快速流动,以提高分离效果,因此出现了高效(又称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器主要有紫外吸收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和折光示差检测器,其中以紫外吸收检测器使用最广。  2.4波谱分析  波谱分析是指物质在光(电磁波)的照射下,引起分子内部某种运动,从而吸收或散射某种波长的光,将入射光强度变化或散射光的信号记录下来,得到一张信号强度与光的波长或波数(频率)或散射角度的关系图,用于物质结构、组成及化学变化的分析,这就叫波谱法。波谱法主要包括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和质谱,简称为四谱。除此之外还包含有拉曼光谱等。  2.4.1红外光谱法(IR)  红外光谱法是分子吸收光谱的一种,是通过将一束不同波长的红外射线照射到物质的分子上,某些特定波长的红外射线被吸收,形成这一分子的红外吸收光谱。每种分子都有由其组成和结构决定的独有的红外吸收光谱,据此可以对分子进行结构分析和鉴定。主要是应用于测试有机分子的价键结构以及官能团的种类等。  其基本原理是当一束具有连续波长的红外光通过物质,物质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或转动频率和红外光的频率一样时,分子就吸收能量由原来的基态振(转)动能级跃迁到能量较高的振(转)动能级,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后发生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该处波长的光就被物质吸收。所以,红外光谱法实质上是一种根据分子内部原子间的相对振动和分子转动等信息来确定物质分子结构和鉴别化合物的分析方法。  2.4.2紫外光谱法(UV)  紫外光谱法是测定物质分子在紫外光区吸收光谱的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物质吸收紫外光后,其价电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须吸收波长在200~1000 nm范围内的光,此波长恰好落在紫外-可见光区域,从而产生相应的吸收峰。并非所有的有机物质在紫外光区都有吸收,只有那些具有共轭双键(&pi 键)的化合物,其&pi 电子易于被激发发生跃迁,在紫外光区形成特征性的吸收峰。  2.4.3核磁共振谱法(NMR)  核磁共振谱法是指具有核磁性质的原子核(或称磁性核或自旋核),在高强磁场的作用下,吸收射频辐射,引起核自旋能级的跃迁所产生的波谱,叫核磁共振波谱。而利用核磁共振波谱进行分析的方法,叫做核磁共振波谱法。  2.4.4质谱法  质谱法是指用电场和磁场将运动的离子(带电荷的原子、分子或分子碎片,有分子离子、同位素离子、碎片离子、重排离子、多电荷离子、亚稳离子、负离子和离子-分子相互作用产生的离子)按它们的荷质比分离后进行检测的方法。测出离子准确质量即可确定离子的化合物组成。这是由于核素的准确质量是具有多位小数,决不会有两个核素的质量是一样的,而且决不会有一种核素的质量恰好是另一核素质量的整数倍。分析这些离子即可获得化合物的分子量、化学结构、裂解规律和由单分子分解形成的某些离子间存在的某种相互关系等信息。  其基本原理是使试样中各组分进行电离生成不同荷质比的离子,经加速电场的作用,形成离子束,进入质量分析器,利用电场和磁场使发生相反的速度色散,在磁场中离子发生角速度矢量相反的偏转,即速度慢的离子依然偏转大,速度快的偏转小 当两个场的偏转作用彼此补偿时,它们的轨道便相交于一点。与此同时,在磁场中还能发生质量的分离,这样就使具有同一质荷比而速度不同的离子聚焦在同一点上,不同质荷比的离子聚焦在不同的点上,将它们分别聚焦而得到质谱图,从而确定其质量。  2.4.5拉曼光谱法  拉曼光谱法是一种散射光谱。拉曼光谱分析法是基于印度科学家C.V.拉曼(Raman)所发现的拉曼散射效应,对与入射光频率不同的散射光谱进行分析以得到分子振动、转动方面信息,并应用于分子结构研究的一种分析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当光照射到物质上会发生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其中弹性散射的散射光是与激发光波长相同的成分,非弹性散射的散射光有比激发光波长长的和短的成分,则统称为拉曼效应。由于拉曼效应起源于分子振动(和点阵振动)与转动,因此从拉曼光谱中可以得到分子振动能级(点阵振动能级)与转动能级结构的知识。其中)。如果分子能级的跃迁仅仅涉及转动能级,则发射的是小拉曼光谱 如果涉及到振动-转动能级,则发射的是大拉曼光谱。
  • 科技创新催生发展新动能——中国技术市场协会第五届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
    2021年5月21日,“科技创新催生发展新动能报告会暨中国技术市场协会第五届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召开,110余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现场中国技术市场协会是国家科技部为业务指导单位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国性行业协会,是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推进现代技术市场法制建设,规范交易行为,维护技术市场运行秩序的重要社会力量。本次会议由中国技术市场协会常务副会长杨素荣主持,北京化工大学段雪院士、北京技术市场协会理事长/北京市科委原党组书记杨伟光、科技部办公厅原巡视员/调研室主任胥和平、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原主任李志民、中国有研科技集团副总经理王臣、中国核工业集团科技质量与信息部主任钱天林、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会长陶元兴、副会长武毅、秘书长许爱东、副秘书长王兵、副秘书长张燕等出席了本次会议。中国技术市场协会常务副会长 杨素荣 主持参会代表会议开始,首先由科技部办公厅原巡视员/调研室主任胥和平作题为《科技创新催生发展新动能》的报告,随后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会长陶元兴作了协会工作报告。科技部办公厅原巡视员/调研室主任 胥和平《科技创新催生发展新动能》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会长 陶元兴《中国技术市场协会工作报告》随后由杨素荣常务副会长主持,由与会代表共同审议修订了《中国技术市场协会章程》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会费标准》2个议案。此外,本次会议还为获得“科技服务机构星级评价”的第三方服务机构进行了授牌仪式,在场嘉宾为机构代表授牌。授牌仪式
  • 双创新动能,食安科技实现新跨越
    为期三天(6月22-24日)的2018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下称:创交会)在广州琶洲会展中心盛大举行!食安科技全新亮相,在5.2馆A区 5G115展位恭候您的莅临!  历经两届的沉淀,2018创交会再出发。据了解,2018创交会以“双创新动能,引领新跨越”为主题,由中国科协、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工程院、九三学社中央、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主办。超过二十名院士携团队,空降交易会!  为期3天的展会,2.1万平展览展示,1000多家参展机构,1000多项成果项目,30多场专项活动,全面展现当今科技发展前沿和无穷魅力;200多名论坛发言嘉宾,100多名风投机构负责人,20多名院士齐聚羊城,为产业发展、技术革新、投资创业建言献策、指点迷津。0120个主题展区+30多场专项活动  本届创交会共设置20个展区,重点展示战略新兴产业的技术成果,包括AIworld人工智能展区、新一代信息技术展区、汽车技术创新品牌展区、智能健康与生物医药展区、军民融合展区等,以及展示资金、人才、信息、知识产权等“创新链”上关键要素相关的项目,包括国际和国内创新创业展区、高端人才成果展区等。食安科技位于国内智能健康与生物医药展区,恭候您的莅临!  除此之外,国际创新创业展区也是大显身手,将展示来自美国、韩国、芬兰、挪威、日本、以色列、新加坡、瑞典、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的双创项目;国内创新创业展区除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项目,还专设了“粤港澳大湾区”专区,展示了80多个来自港澳地区的项目;高端人才成果展区设有院士专区和九三学社专区;“未来独角兽”展区、孵化器/产业园领先品牌展区、创业直升机分别展示海内外知名投资机构及其优秀投后企业,以及国内外知名孵化器/众创空间/产业园,创交会及广州市举办的各项双创赛事成果也将在这个区域内展示,在这里大家可以见证下一个独角兽的诞生。  本届创交会将举办30多场专项活动,如未来科技峰会、2018中国(广州)风投圆桌峰会、花城科技论坛、You’re the Next:创始人经验分享、汽车科技创新论坛、融合裂变——人工智能为产业赋能等,形式涵盖主题演讲、专题报告、圆桌讨论、学术交流、科普讲座、专家对话、双创赛事等,且大部分专项活动与展览密切结合。今年预计有200多名国内外知名科学家、企业家、风投创投嘉宾在专项活动中发言。主办方表示,希望通过创交会的专项活动来搭建项目与资本对接的平台,帮助项目成果落地转化。02食安科技为创交会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  过去三年,创交会共展出项目成果超过4400个,转化落地项目超过140项,交易金额约69亿元。特别是2017年开通了收录有8000多项成果的“网上创交会”网络交易服务平台,挂牌成立了广州华南新材料创新园、广州启迪中海科技园等8个“常态化”成果转化基地,意味着创交会1个展会、1个网络平台、N个转化基地的“1+1+N”创交会成果转化体系投入使用,也宣告了“永不落幕”的创交会得以真正实现。2017年创交会无论是项目合作意向还是项目交易金额均有较大幅度突破,全年共促成160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63个项目已实现转化落地,交易金额达62亿8584万元。黄埔区科技协会冯新荣主席参观我们展台(左二)  作为创交会成果审核通过参加展会的食安科技,携快检云平台检测系统、灵灵狗家用检测仪和DY-3500P食品综合分析仪等与您相约创新创意成果交易会。  快检云平台检测系统为互联网+食品安全服务新模式,依托公司专注食品安全行业多年经验,收集和整理食药监客户的实际业务需要,结合互联网技术,公司投入大量资金、人员研发《互联网+食品安全服务新模式》,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提供食品安全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  互联网+食品安全服务新模式,利用云计算技术,采用大数据平台,互联网+思维,整合食药监的检测数据、第三方检测检测数据,打破数据壁垒,进行统一数据整合、存储和管理,形成大数据云平台。  通过统一的标准接口对食品安全数据进行统一收集和存储,食品安全数据进行不断数据挖掘和运算,提供时食品安全服务接口,并应用服务:检测监督、风险评估和应急管理等服务。快检云平台检测系统备受关注  灵灵狗家庭智能农残检测仪可实现广大家庭自行完成水果、蔬菜等食品的农药残留检测。这款产品是在去年四月份上市的灵灵狗家庭食品安全检测盒的基础上进一步技术创新而研发的。灵灵狗检测仪主打“智能”和“人性化”两大特色,将充分满足家庭食品安全检测需求。产品采用智能化技术,依据人性化原则进行设计,功能强大、检测快速、操作简便,仅需4步便能完成一次农药残留检测,能够让不具备专业检测知识的普通消费者,甚至老人、儿童在家中完成食品安全检测。    如此方便又实用的仪器一经面世,便大受关注。在创交会上,灵灵狗检测仪吸“粉”无数,大量观众聚集在食安科技展位上了解、体验这款新产品。我们在2018年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期待您的莅临!与黄埔区科技协会冯新荣主席合照(左二)
  • 优化可可粉装填工艺
    HAVER&BOECKER 作为专业的制造业装填和筛分设备供应商,主要提供粉体和颗粒成套装填解决方案,包括:存储筒仓和料斗、麻袋装填站、定量和称重系统以及气动输送设备。为确保设备选型和优化,HAVER&BOECKER 购置了FT4粉体流变仪,测量材料的流动性以改进设备的设计与规格,应对各种新产品带来的加工难题。 装填过程中的流动性通常测量密度、粒径分布、水分、脂肪含量等特性来指导设备选型。这些参数都会影响食品材料的特性以及流动性,这也是加工和装填中的关键属性。同时HAVER&BOECKER 发现即使综合以上参数也不足以完全量化流动性并与设备性能进行关联。HAVER&BOECKER 早期使用剪切盒测量粉体的粘性,但测量一种产品就要花费半天时间,鉴于操作人员技术各不相同,导致粉体出现“自由流动”和“具有粘性”两种极端结果。很显然,剪切盒这一技术也并非理想的解决方案。之后HAVER&BOECKER开始研究替代方案,FT4所提供的动态测试十分灵敏,可区分剪切盒分析下近似的粉体。应用动态测试数据*FT4粉体流变仪:流动能测试过程及流动能结果示意图动态粉体测试涉及测量运动过程中的粉体,当螺旋桨叶沿着指定的路径在材料内旋转时,测量作用于桨叶上的扭矩和力,确定粉体流动所需的能量。可以测试固结状态、中等应力、充气甚至流化状态下的样品,满足日常加工所需的应力范围。参数基本流动能(BFE)具有良好的区分度,能够检测出相对微小的颗粒间变化,并与加工过程相关联。通过测量处理后粉体的BFE,发现具有相同或相近BFE值的粉体往往需要相似的装填设备,但其它特性也应予以考虑。通过将动态测量与经验相结合,建立并优化了公司内部设计流程,开发出针对性最强的设计,最大程度地减少装填粉体中的空气含量,实现产量最大化。表1显示了两种不同可可粉的测试数据,包括水分含量、松装密度和BFE值。这些数据显示,虽然它们是“相同”的样品,但实际上有着显著差异。1号可可粉具有较大的松装、压实密度,也呈现均匀的充气特性,表明充入空气后帮助流动。与之相比,2号可可粉在充气时形成通道,通常与较强的颗粒间作用力相关,同时脱气也更快。这些特性都与装填解决方案的选择密切相关。而2号可可粉的BFE明显低于1号可可粉,表明该样品更易于流动。在装填机对两种产品进行测试(参见下图)。倾斜式压力仓,方便卸料和清洁,也可根据产品特性改变充气速率。装填时持续吸气,确保袋内压力最低,实现较高的装填率。在试验中,装填一袋25公斤的2号可可粉需要23秒。这样,装填机每小时产量为110袋。如BFE图所示,1号可可粉流动性不佳,装填一袋需要30秒。机器每小时产量降至90袋。其他产品也验证了BFE值可用于预测装填解决方案的性能,确保装填率和产量达到预期效果。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压实、堆积密度是常规的测量项目,但该值并不能用于区分流动属性。经验显示,松装密度受到温度、湿度、原材料质量和样品处理的影响,无法与装填性能直接相关。*装填设备示意图总结动态流动表征为装填解决方案的设计和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对 HAVER&BOECKER 而言,采用FT4粉体流变仪测量已验证有效。通过对每种样品的流动性测试,将结果与过去十年的加工经验相结合,确定每种产品最佳的装填机选型,开发解决方案数据库,实现产量最大化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运营风险。
  • 全国碳市场释放减排新动能
    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煤制油项目——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公司400万吨煤制油项目夜景。该项目每年节约原煤4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90万吨。新华社记者王 鹏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我国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制度创新,也是落实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核心政策工具。截至12月22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额突破100亿元大关。全国碳市场正式上线以来,共运行350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23亿吨,累计成交额101.21亿元。在交易市场层面实现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同时,对促进企业温室气体减排,强化社会各界低碳发展意识,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彰显了我国积极践行“双碳”目标的决心。市场交易运行平稳我国碳市场建设始于地方试点,2011年10月,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地方试点工作,地方试点从2013年6月先后启动了交易。2020年底,我国正式启动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到2021年6月,试点省市碳市场累计配额成交量4.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额约114亿元,有效促进了试点省市企业温室气体减排,也为全国碳市场建设进行了有益尝试。“自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我国就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院长马文杰表示,碳交易市场上线以来不仅交易规模逐步扩大,成交价格也在55元/吨至62元/吨之间稳定波动,这对于一个刚成立一年多的碳现货交易市场而言是值得肯定的。“作为一项政策工具,建设全国碳市场是落实我国双碳目标‘1+N’政策体系的市场出口,其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安永大中华区能源资源行业联席主管合伙人朱亚明表示,处于运行初期的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基础建设工作扎实推进,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第一,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推出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及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等管理规则,出台并升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核查技术指南等指导性文件。第二,顺利完成第一个履约周期的配额分配和清缴工作,配额履约完成率高达99.5%。第三,扎实开展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工作,强化数据管理,提升数据质量,构建了信任基础。第四,探索交易产品和市场功能的丰富和提升,大力开展宣贯和培训工作,积蓄做好能力储备。“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一年以来,总体运行平稳,价格稳中有升,交易量也满足了控排企业的履约需求,符合碳市场作为减排政策工具的预期。”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与会计学教授芮萌表示,全国统一碳市场可以促进企业碳排放的外部成本内部化,即将原来由社会买单的温室气体排放产生的不良后果,通过碳配额与碳交易的形式转化为由企业自身买单。目前,高能效企业通过碳交易获得更多竞争优势,从而激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升级实现节能减排,推动产业结构向低能耗、高附加值方向优化升级。优先解决主要矛盾现阶段,全国碳市场交易只纳入2000余家电力企业开放,外界对市场扩容的呼声较大。对此,芮萌表示,我国建立碳市场,主要目的是降低参与企业的碳排放强度,降低排放增速。“我国碳排放量最高的行业是发电供热行业,占国内碳排放总量的46.33%,同时,发电企业碳排放量大,各类数据比较规范,管理水平也较高,选择电力行业率先启动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工作符合我国国情。”芮萌说。当前,我国能源系统的低碳转型实际上是供需两侧同时发力,碳市场建设也应该适应行业转型需要,不但从发电侧(火电发电企业),也应从用电侧包括钢铁、建筑和化工等重点节能减排领域推动入市交易,上下游联动,活跃市场交易,更加准确地反映能源供需平衡情况,形成真实价格信号。朱亚明认为,当前,火电行业中短期内因为保供和转型等任务,财务压力较大,难以独立承担推动碳市场健全和发展的使命,在客观上也需要其他行业企业参与。“更多行业企业参与履约交易和自愿减排量交易,一方面可以更早地为政策完善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可以为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提供更为全面和完整的市场分析。”朱亚明说。从国际经验看,发电行业是各国碳市场优先选择纳入的行业,电力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大、煤炭消费多,率先纳入可以同时起到减污降碳的协同作用。“电力是具有决定性的重点减排领域,在市场建设初期应当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积累经验,进而逐步推广和深入。”朱亚明介绍,我国一直在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等高排放行业开展数据核算、报送和核查工作,生态环境部也曾明确表示,在发电行业碳市场健康运行以后,将进一步扩大碳市场覆盖的行业范围。探索发展碳金融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披露的数据显示,全国碳市场自开市以来,每个交易日均有成交,其中一个特点是交易量随履约周期变化明显。履约期前交易量显著提升,但在履约期结束后,市场总体交易意愿下降,成交量明显回落。因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保证和提升碳市场流动性,是当前市场发展关键的问题之一。“目前,我国碳交易方式限于现货交易,交易目的以控排企业的履约需求为主,因此,客观上造成市场换手率低,流动性、活跃度相对不足的局面。”马文杰表示,从发达地区碳交易市场来看,欧盟碳交易的重点方式聚焦于碳期货、碳期权等衍生品交易,市场整体具有更强的金融属性和价格发现功能。“如果碳价格的发现功能不足,导致定价不合理或无法定价,就会导致基于碳配额的碳金融产品难以发挥出质押、回购、信托等一些应有的金融属性。然而,只有碳金融等衍生品市场逐渐成熟,才会激励更多民间资本参与绿色金融,进入减排行业。”马文杰说,全国碳市场除了要高举助力减排的大旗以外,也要逐步释放出经济效益和激励效果,丰富交易主体,吸引合规的机构投资者,稳步提升市场流动性。值得一提的是,为优化碳市场建设,上海近日推出了《上海市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将中小微企业与公众的减排行为进行记录、量化,并通过交易变现、政策支持、商业奖励等消纳渠道实现其价值,以引导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比如,在未来,通过公众减排行为的记录、量化、核定产生的减排量,可作为企事业单位、机构、社会组织等主体进入上海碳市场进行交易的产品;一些企事业单位、机构通过建设运行项目获取减排量,也可进入上海碳市场交易,实现价值转化;个人参与低碳场景,通过践行减排行为获取减排量用于自愿公益捐赠或转换生成碳积分也可以兑换商业权益、金融产品和服务等。
  • 高德红外:建成全产业链研发生产体系 攀“高”向“新”培育发展新动能
    机械臂挥舞,一批批晶圆产品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入机器,经过镀膜、光刻、刻蚀、清洗等多个精密流程,一片片红外探测器陆续下线。走进湖北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德红外”),3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红外探测器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赶制订单任务。“这个探测器只有指甲盖大小,俗称红外芯片,集成了传感器、集成电路等,能把肉眼不可见的红外线转化为光电信号,是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关键部件。”公司董事长黄立介绍,去年公司实现了制冷型1K高分辨率探测器、1K非制冷帧积分探测器等新产品的科研鉴定和批量生产,芯片产品全年出货量同比增长超过40%,销售收入创历史新高,目前订单已经排至今年7月。从零起步,坚持自主创新,从底层红外关键器件到综合光电系统,建成较为领先的全产业链研发生产体系。如今,高德红外正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续写攀“高”向“新”、追光而行的新故事。| 坚持自主创新,勇攀红外科技高峰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展厅内展品高德红外旗下的武汉高芯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内,科研人员在单晶炉旁设置调试参数、持续观测仪表数据……原材料在高温高压的炉内经过一个月左右时间的“生长”,红外探测器所需的红外晶体才能制备出来。“公司拥有氧化钒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碲镉汞制冷红外探测器、二类超晶格制冷红外探测器等3条批量生产线,可自主完成从原材料提纯、生长,到芯片的流片、制造、封装与测试的全套工艺,红外芯片年产能近千万片。”武汉高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文洪介绍。自1999年成立至2010年上市之初,高德红外主营业务为红外热像仪整机产品,当时约占其成本70%的红外探测器需从国外进口。“依赖进口,不仅用不上性能最佳的红外器件,而且价格高、交货周期长、售后保障不稳定。”周文洪说。多年来,高德红外坚持不懈推进自主创新,努力实现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2014年,非制冷红外探测器量产;2015年,制冷红外探测器量产;2017年,高性能制冷型单色百万像素红外探测器芯片研发成功;2021年,百万像素级双色双波段红外探测器面世并批量生产;今年1月,公司“高性能红外探测芯片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科技成果项目通过了院士专家组评审……“为保持关键技术领先,我们每年拿出营业收入的20%左右用于研发,目前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近一半。”黄立介绍。眼下,公司正沿着更大阵列规模、更小像元尺寸、更高灵敏度、更短热响应时间等方向持续攻关,全力开展400万像素制冷型探测器、百万像素非制冷帧积分探测器的研制,计划在今年发布系列高性能中波探测器及机芯、系列非制冷车规机芯和模组等全新产品。| 拓展应用场景,提升市场竞争优势2月28日,在高德红外智感科技民品生产线上,工作人员对红外热成像仪进行程序烧录高德红外旗下的武汉轩辕智驾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条全新的车载红外产品生产线引人注目。AA调焦、镜头组件测试等高精度生产设备通过轨道连接,如同一列火车,在机械臂辅助下,产品贴装、锁付、光学调焦、检测等全套工序都实现了自动化。“我们对标国际先进制造技术,自研算法,自主搭建了车载红外产品AA生产线及车载红外全自动综合测试系统,可实现多项功能自动化检测,大幅提升产品整体性能和生产效率,年产能从15万台提高到百万台。”轩辕智驾工程部经理王立良介绍,该生产线去年12月投入使用,预计今年5月可实现量产。高德红外正全面实施红外“芯”平台战略,以自研国产化红外探测器芯片为基础,为广大用户提供一系列基于红外探测器的开发、机芯硬件平台及软件算法解决方案,赋能安防监控、工业监测、辅助驾驶、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我们自主研发的车载红外热成像产品,可有效解决雨天、黑夜、雾霾、强光眩光等特殊场景下的视觉感知,弥补其他传感器短板,增强全时感知能力,为自动驾驶领域提供更加高效经济的解决方案。”黄立介绍,产品已在东风猛士、广汽埃安等多款车型上使用。武汉市青山区一家热电厂的中控室内,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厂内变压器、高低压断路器等不同点位的实时红外图像清晰地呈现在电脑屏幕上,相应的温度信息也同步显示。“过去人工巡检,热电厂数百个点位一次巡检下来需要几天。”武汉高德智感科技有限公司平台研发经理崔昌浩介绍,高德智感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算法等先进技术,为该厂定制化开发了新一代红外在线智能监测系统,巡检人员坐在中控室就可实时监控所有设备状态。依托全产业链布局优势,高德红外正将红外热成像技术推广至人工智能、物联网、智慧城市等领域。如今,公司年产各类红外产品150多万台,销往70多个国家和地区,民用热成像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第一、全球第二。| 开辟产业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2月28日,在高德红外智感科技民品生产线上,工作人员在操作设备对红外模组进行数据采集一架无人机从位于武汉光谷关山公路检查站的自动机库起飞,按照提前设定好的航线执行日常巡飞任务。“我们的无人机能够搭载1K超清红外云台相机、气体探测器等载荷,具备毫米波雷达感知、多机中继组网等前沿技术,就像有了‘千里眼’,能够精准开展火点及烟雾、河道漂浮物、违规建筑等数公里外的地面场景识别及有害气体检测。”黄立介绍。随着越来越多低空应用场景被打开,低空经济成为各地打造新增长引擎的重要选择。去年,武汉市出台《推进武汉市无人机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打造武汉经开区、东湖高新区两大无人机产业集聚区。“我们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着力开辟新赛道,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近年来,黄立带领团队创办普宙科技有限公司,聚焦低空经济应用领域,持续打造专业无人机、无人机自动机库、软件和数据运营平台等系列产品。2022年11月起,普宙科技与光谷携手建设东湖高新区低空共享无人机应用示范区,已为城管、水务、交管等部门建设了11套无人机自动机库,规划固定航线140余条,可用于城市交通管理、火灾预警、环保巡查等34个场景。“二期项目建设正在推进,预计今年10月完成竣工验收,届时将有186架无人机用于城市治理。”普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虎说。今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打造脑机接口等创新标志性产品。3月8日,在全国两会“代表通道”上,黄立介绍了团队在脑机接口领域的创新成果,引发广泛关注。“脑机接口技术可实现大脑与外部设备的交互,在医疗健康、教育、娱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黄立带领团队研制出国际领先的双向植入式脑机接口系统,完成了数百例动物实验。目前,正聚焦脑机接口微针及电极长期稳定性、安全性等共性问题开展攻关,未来有望为脊髓损伤、渐冻症、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系统疾病提供颠覆性的诊疗方案。“未来我们要研发出更多让‘梦想成真’的前沿技术,用一项又一项科技创新和突破,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黄立说。
  • 国家能源局: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为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支撑
    碳达峰碳中和事关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能源发展既要保障安全,也要推进转型。在10月17日举办的二十大新闻中心第一场记者招待会上,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任京东表示,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步伐不断加快,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近十年,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6%的经济增长,能源的消耗强度累计下降了26.4%。“我们探索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这条路我们越走越宽阔,越走信心越坚定。”任京东说。非化石能源保持跃升发展的势头。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已经突破了11亿千瓦,比十年前增长了近3倍,占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的比重超过30%。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装机的规模和在建核电装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去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6.6%,比2012年提高了6.9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已经占到全世界的将近四分之一。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成效显著。煤炭消费的比重已经降至56%,比2012年降低了12.5个百分点,近十年年均下降1.4个百分点,是历史上下降最快的时期。实施煤电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程,90%以上的煤电机组达到与天然气发电相当的排放水平。持续升级成品油质量,车用汽柴油的质量标准已经全面提升至国六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科技创新驱动作用越来越强。建成投产白鹤滩水电、“华龙一号”核电等一批全球领先的战略工程。建立了完备的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电动汽车充电和加氢网络。“下一步,我们按照党的二十大要求,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坚定不移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任京东说。具体来讲,重点包括: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积极推进煤电“三改联动”,“十四五”期间计划改造规模合计6亿千瓦左右,扎实推动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的技术示范应用。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大力推进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高质量发展,推动水电、核电重大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积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着力推动电网主动适应大规模集中式新能源和量大面广的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大力推动终端用能转型升级,加强重点用能领域节能降碳,积极推进电能替代,力争到2025年电能占终端用能的比重达到30%。
  • 习近平在首个全国生态日之际作出指示,强调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
    习近平在首个全国生态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全社会行动起来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丁薛祥出席主场活动开幕式并讲话据悉,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注重同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以“双碳”工作为引领,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持续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习近平希望全社会行动起来,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身体力行、久久为功,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浙江省湖州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出席活动开幕式,传达习近平重要指示并讲话。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 摄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15日在浙江省湖州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出席活动开幕式,传达习近平重要指示并讲话。丁薛祥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新时代新征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做到在发展中降碳、在降碳中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要以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大众化传播,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社会氛围。2023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中央宣传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人民日报关注高德红外:攀“高”向“新” 培育发展新动能
    机械臂挥舞,一批批晶圆产品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入机器,经过镀膜、光刻、刻蚀、清洗等多个精密流程,一片片红外探测器陆续下线。走进高德红外集团,3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红外探测器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赶制订单任务。“这个探测器只有指甲盖大小,俗称红外芯片,集成了传感器、集成电路等,能把肉眼不可见的红外线转化为光电信号,是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关键部件。”集团董事长黄立介绍,去年公司实现了制冷型1K高分辨率探测器、1K非制冷帧积分探测器等新产品的科研鉴定和批量生产,芯片产品全年出货量同比增长超过40%,销售收入创历史新高,目前订单已经排至今年7月。高德自主研发的红外芯片从零起步,坚持自主创新,从底层红外关键器件到综合光电系统,建成较为领先的全产业链研发生产体系。如今,高德红外正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续写攀“高”向“新”、追光而行的新故事。坚持自主创新,勇攀红外科技高峰多年来,高德红外坚持不懈推进自主创新,努力实现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2014年,非制冷红外探测器量产;2015年,制冷红外探测器量产;2017年,高性能制冷型单色百万像素红外探测器芯片研发成功;2021年,百万像素级双色双波段红外探测器面世并批量生产;今年1月,公司“高性能红外探测芯片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科技成果项目通过了院士专家组评审……为保持关键技术领先,我们每年拿出营业收入的20%左右用于研发,目前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近一半。”黄立介绍。眼下,公司正沿着更大阵列规模、更小像元尺寸、更高灵敏度、更短热响应时间等方向持续攻关,全力开展400万像素制冷型探测器、百万像素非制冷帧积分探测器的研制,计划在今年发布系列高性能中波探测器及机芯、系列非制冷车规机芯和模组等全新产品。拓展应用场景,提升市场竞争优势高德红外正全面实施红外“芯”平台战略,以自研国产化红外探测器芯片为基础,为广大用户提供一系列基于红外探测器的开发、机芯硬件平台及软件算法解决方案,赋能电力能源、安防监控、工业监测、智能家居、户外夜视等多个领域。武汉市青山区一家热电厂的中控室内,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厂内变压器、高低压断路器等不同点位的实时红外图像清晰地呈现在电脑屏幕上,相应的温度信息也同步显示。红外成像效果“过去人工巡检,热电厂数百个点位一次巡检下来需要几天。”武汉高德智感科技有限公司平台研发经理崔昌浩介绍,高德智感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算法等先进技术,为该厂定制化开发了新一代红外在线智能监测系统,巡检人员坐在中控室就可实时监控所有设备状态。依托全产业链布局优势,高德红外正将红外热成像技术推广至人工智能、物联网、智慧城市等领域。如今,公司年产各类红外产品150多万台,销往70多个国家和地区,民用热成像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第一、全球第二。展望未来,高德红外将继续坚持自主创新,以自主创新为核心动力,推进全产业链深度融合,书写红外科技新篇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
  • 中科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能量/动量二维解析的高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仪”顺利通过验收
    7月9日,中科院条财局组织专家对物理所承担的中科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能量/动量二维解析的高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仪” 进行了现场验收。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组的工作报告、财务报告和测试报告,检查设备的现场运行情况,审核相关文件档案。经讨论认为承担单位完成了实施方案规定的研制任务,实现了研制目标,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能量/动量二维解析的高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仪由真空系统、六维样品低温操纵台,单色化电子束源、半球形电子能量分析器等几个部分组成,同时集成了角分辨光电子谱仪的功能。对电子能量损失谱在能量、动量的二维成像测量是世界上第一次实现,具有很强的技术创新特点。  该谱仪具备高分辨率,高效率及高采样密度的优势,是测量电子带边结构、声子和表面等离激元及其各向异性特征,以及探索表面低维体系中新原理、新性质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方法,是研究材料表面电子与晶格相互作用、低维纳米结构表面等离激元衰减特性等的强大工具,用于新材料表面宏观量子现象、新奇物性机理等的探索,有望导致新物理现象与新原理的发现,推动人工设计构造低维纳米功能材料相关的基础研究。同时,该仪器的研制成功对于增强我国先进科学仪器设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大意义。验收会议现场验收现场考察及技术测试
  • 2016年能量纳米技术和能量纳米材料国际会议
    2016年6月13-15日,巴黎,法国 2016年能量纳米技术和能量纳米材料国际会议将于2016年6月13-15号在法国巴黎召开。所有被会议接受的文章将作为会议论文集发表在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ISSN: ISSN: 1662-9795, Trans Tech Publications)上,并提交EI核心,Scopus检索。 大会召开时间为3天,6月13日为大会注册日,6月14日为会议召开日,6月15日暂定为巴黎一日游。此次大会将为能量纳米技术相关专业的科研人事提供面对面的交流与合作讨论。我们热忱欢迎从事相关技术研究的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向ICNNE2016踊跃投稿,并积极参加大会。 大会委员会 国际咨询委员会 Prof. Peter Lund, 阿尔托大学理工学院, 芬兰Prof. Jordi Llorca, 纳米工程研究中心, 西班牙Prof. Sergej NEPIJKO, 美因茨大学, 德国Prof. Mohamed HABOUSSI, 巴黎大学, 法国 大会主席 Assoc. Prof. Salma BARBOURA, 巴黎大学, 法国Prof. Dr. Jean-Jacques DELAUNAY, 东京大学,日本 程序委员会主席 Prof. Sofoklis Makridis, 马其顿西部大学, 希腊Prof. ZITOUNE Redouane, 图卢兹大学, 法国Prof. Zdeněk Chobola, 布尔诺理工大学, 捷克共和国Prof. Witold Daniel Dobrowolski, 波兰科学院, 波兰 投稿主题 纳米技术与材料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纳米技术在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先进的应用程序碳纳米管与生物分子纳米材料纳电子学纳米系统纳米力学纳米操作纳米磁学纳米光学和纳米光子学纳米线纳米流体力学纳米生物纳米科学与技术分子电子学 请将您的论文于2016年3月1日之前投至会议邮箱:icnne@saise.org更多疑问,请咨询会议负责人:聂老师
  • 沃特世携多款创新产品亮相进博会,为科学研究注入“新”动能
    全球分析科学领域的创新先驱,沃特世公司连续第二年亮相进博会,围绕“创新赋能,探索无限可能”的主题,集中展示了一系列创新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为加速国内科研创新,推动制药、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图. 进博会沃特世展台进博会的“橱窗效应”和“溢出效应”为跨国企业带来宝贵的发展机遇。沃特世副总裁、大中华区总经理刘旼女士表示:“我们很高兴能够通过进博会这一平台向大家展示我们的前沿技术和本地化发展的最新成果。中国对于扩大开放的坚定承诺让我们对深耕本地化、拥抱中国大市场充满信心。今年7月,沃特世大中华区总部正式落户上海,持续深化在华布局,加速本土化进程。本届进博会上,更是有我们的第一款国产化产品正式与大家见面。我们期待与进博共成长,携手合作伙伴一起,为科研创新和产业进步持续创造价值。”技术护航,提升科研“硬实力”此次展会上,沃特世带来多款2022年全球同步发布的创新产品及解决方案,助力改进实验室分析效率、提升分析结果的可靠性,为实验室科学家们做出关键决策提供硬件和软件上的支持。图. 沃特世于本届进博会展示的一系列创新产品及解决方案Xevo G3 QTof 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 :新一代Xevo G3 QTof系统注重细节设计与用户体验相结合,能为用户带来更“全”的化合物表征结果,更“灵”的定量分析能力和更“稳”的工作系统,从棘手的小分子表征到复杂生物治疗药物表征全面覆盖,能够实现全面、准确的定量分析。Xevo TQ Absolute 三重四极杆质谱仪 :以更小的空间占用面积赋予实验室更强大的分析能力,凭借始终如一的稳定性、更高的灵敏度和灵活的软件选项帮助实验室轻松获得可重现的可靠结果,有助于实验室管理人员更有效地优化设备利用率和分析产出,保持实验室的高性能和高生产率。Arc HPLC 高效液相色谱系统 :该系统省去了再次开发和重新验证方法的环节,能无缝转移自Alliance系统或其他HPLC平台的方法而维持分析物保留时间不变,并兼具分析物残留水平低、进样精密度高和耐受高背压的优势,符合用户对成本控制的要求,可成功将常规检测提升至全新水准。Arc Premier高效液相色谱系统 及MaxPeak Premier 系列色谱柱 :Arc Premier系统及Premier系列色谱柱均采用MaxPeak高性能表面(HPS)技术,能够大幅提升色谱性能、实验室效率和风险控制水平,几乎能彻底消除样品分析物与仪器和色谱柱硬件之间的表面相互作用,并提升分离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SELECT SERIES Cyclic IMS 环形离子淌度谱质谱仪 :Cyclic IMS是一款具有超高离子淌度分辨率的高分辨质谱仪,它在具备高质量数分辨率的情况下将离子淌度技术推至新的高度。出众的离子淌度分辨率可为化合物结构深度解析、同分异构体分离等难题提供新的利器,可用于糖、大分子蛋白、中药、石油化工等研究领域。RADIAN ASAP 直接分析型质谱检测器 :RADIAN ASAP系统设计紧凑、质量可靠、操作快速简便,同时还具备强大的实时数据可视化软件功能,可迎合各种应用需求,如:合成反应监控、毒品或污染物快检、真实性或掺假鉴定等等。Andrew + 自动移液机器人 :这是一款可执行高重现性移液操作的智能机器人,拥有基于云技术的智能化软件平台OneLab,大大简化了方法转移的流程,能够在极速发展的实验室生态系统中直观地设计、可重现地执行以及有效地追踪实验。而且全过程无需用户干预,也可实现高度重现性,有助于开发出可重现、可追溯且易于实施的样品制备方案。线上线下齐聚,融入本土生态圈进博会展台上,沃特世的前沿技术和创新产品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观看,有来自相关行业领域的从业者、合作伙伴还有媒体朋友们。展会期间,沃特世先后与国药集团、齐鲁制药等多家国内知名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融入本土发展、拓展本土“朋友圈”上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图.沃特世大中华区财务总监江轶女士(后排右三)与华东区总经理江涛博士(前排右)共同代表沃特世与国药集团签署合作协议11月7日至8日,沃特世还携手仪器信息网举办“沃特世超级品牌日”线上直播活动,通过“云”展览的方式向更多客户展示并介绍沃特世在进博会上亮相的最新产品,以及它们在小分子药物、生物制药及疫苗、先进材料、食品环境等诸多领域的实际应用。图.“沃特世超级品牌日”直播现场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强对生物经济、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为实验分析行业带来宝贵的发展机遇。今年,随着沃特世大中华区总部正式落户上海以及第一款国产化产品在国内上市,沃特世展现出对中国市场的坚定承诺,未来也将继续深化在华布局,积极融入“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为中国客户带来更贴合本土需求的高品质产品和服务。
  • 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3010.00万元采购红外光谱仪,生态环境遥感,近红外光谱仪,高光谱仪,流动...
    基本信息 关键内容: 红外光谱仪,生态环境遥感,近红外光谱仪,高光谱仪,流动注射分析 开标时间: 2022-05-10 10:00 采购金额: 3010.00万元 采购单位: 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采购联系人: 高奥 采购联系方式: 立即查看 招标代理机构: 重庆市政府采购中心 代理联系人: 彭晓玲 代理联系方式: 立即查看 详细信息 环科院2022年环境科研监测设备能力建设(第一部分)(CQS22A00203)公开招标公告 重庆市-渝北区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2-04-19 环科院2022年环境科研监测设备能力建设(第一部分)(CQS22A00203)公开招标公告 发布日期: 2022年4月19日 项目概况: “环科院2022年环境科研监测设备能力建设(第一部分)”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重庆市政府采购网”获取采购文件,并于 2022年5月10日 10:00(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号:CQS22A00203 采购执行编号:1708-BZ2200460295AH 项目名称:环科院2022年环境科研监测设备能力建设(第一部分) 采购方式:公开招标 预算金额:30,100,000.00元 最高限价:30,100,000.00元 采购需求: 包号:1 包内容 最高限价 数量 单位 简要技术要求 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环保设备 2,830,000.00元 1 批 破碎机--主要功能:用于多种细胞、细菌、病毒及动植物组织的破碎,同时可用来乳化、分离、匀化、提取、消泡、清洗、纳米材料的制备、分散及加速化学反应等。 包号:2 包内容 最高限价 数量 单位 简要技术要求 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应用中心建设环保设备 3,100,000.00元 1 批 连续流动分析仪--仪器用途:用于测定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和环境水中的氨氮、硝氮、亚硝氮、磷酸盐。等 包号:3 包内容 最高限价 数量 单位 简要技术要求 三峡库区水环境大数据智能分析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环保设备 5,905,000.00元 1 批 地物光谱仪--功能用途:可在野外利用太阳光谱进行测量,用于野外便携式测量植物、土壤、水体等物体反射光谱。广泛应用于遥感、测绘、生态、水文、水利、气象、环保等研究领域。仪器操作简单,自动去除暗电流干扰,具有波长漂移锁定功能,确保测量结果准确有效。可实现无线操作控制。等 包号:4 包内容 最高限价 数量 单位 简要技术要求 质子转移反应飞行时间质谱仪 6,500,000.00元 1 台 用于测定大气与污染源排放中挥发性有机气体的排放特征、物种分布和高时间分辨率动态特征。等 包号:5 包内容 最高限价 数量 单位 简要技术要求 苏玛罐 900,000.00元 100 个 低碳不锈钢罐,内壁和阀体及接头必须经过硅烷化处理。等 包号:6 包内容 最高限价 数量 单位 简要技术要求 便携式温室气体观测系统 500,000.00元 1 套 温室气体观测系统便携式,系统总重不超过30kg。等 包号:7 包内容 最高限价 数量 单位 简要技术要求 近红外光谱仪等设备 1,355,000.00元 1 批 近红外光谱仪--用于环境土壤样品中全氮、碱解氮、PH值、有机磷、有机钾、水份等的快速检测,满足相关国家标准方法的分析需求。等 包号:8 包内容 最高限价 数量 单位 简要技术要求 土壤多通道碳通量自动测量仪等设备 3,520,000.00元 1 批 地表水一维水质模型:用于河口、河流、灌溉渠道以及其他水体的模拟一维水动力、水质和泥沙运输等,可进行泥沙输运、水质预测分析、水生态模拟等。 包号:9 包内容 最高限价 数量 单位 简要技术要求 环境与土壤监测自动采集系统等设备 2,630,000.00元 1 批 环境与土壤监测自动采集系统--主要功能:长期自动定位监测土壤含水量和温度、空气温湿度。等 包号:10 包内容 最高限价 数量 单位 简要技术要求 机载高光谱激光雷达一体化成像系统等设备 1,110,000.00元 1 批 机载高光谱激光雷达一体化成像系统:集成一体式高光谱激光雷达监测系统采用无人机搭载高光谱相机及一体式激光雷达,一次飞行同步获取高光谱及激光雷达数据。等 包号:11 包内容 最高限价 数量 单位 简要技术要求 机载温室气体测量系统等设备 1,750,000.00元 1 批 开路涡度碳通量测量系统--主要功能:采用涡度相关原理,利用快速响应的传感器来测量大气下垫面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可用于测定生态系统碳、水交换通量、显热通量、潜热通量、动量通量、摩擦风速,以及其它物质通量(如CO等),主要应用在边界层理论研究、大气扩散、能量收支研究、水分及其它物质收支研究等领域。等 最高限价总计:30,100,000.00元 合同履行期限:包1、包8:中标人应在采购合同签订后5个月内交货并完成安装调试。包2:中标人应在采购合同签订后120个日历日内交货并完成安装调试。包3、包9、包10:中标人应在采购合同签订后4个月内交货并完成安装调试。包4:中标人应在采购合同签订后240个日历日内交货并完成安装调试。包5、包6:中标人应在采购合同签订后30个日历日内交货并完成安装调试。包7:中标人应在采购合同签订后,国产设备30个日历日内交货并完成安装调试,进口设备90个日历日内交货并完成安装调试。包11:中标人应在采购合同签订后13个月内交货并完成安装调试。 本项目是否接受联合体:否 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 无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 无 三、获取公开招标文件的地点、方式、期限及售价 获取文件期限:2022年4月19日 至 2022年4月25日。 每天上午09:00:00至12:00:00,下午13:30:00至17:00: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 文件购买费:0.00元/包 获取文件地点:重庆市政府采购网 方式或事项: (一)投标人应通过重庆市政府采购网(www.ccgp-chongqing.gov.cn)登记加入“重庆市政府采购供应商库”。 (二)凡有意参加投标的投标人,请到采购代理机构领取或在“重庆市政府采购网”网上下载本项目招标文件、图纸、澄清等开标前公布的所有项目资料,无论投标人领取或下载与否,均视为已知晓所有招标内容。 (三)招标文件公告期限:自采购公告发布之日(2022年4月19日)起五个工作日。 (四)招标文件提供期限:2022年4月19日至2022年4月25日。 四、投标文件递交 投标文件递交截止时间: 2022年5月10日 10:00 投标文件递交地点: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标厅(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青枫北路6号渝兴广场B10栋2层) 五、开标信息 开标时间: 2022年5月10日 10:00 开标地点: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标厅(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青枫北路6号渝兴广场B10栋2层) 六、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 七、其他补充事宜 采购项目需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 (一)按照《财政部 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品目清单的通知》(财库〔2019〕18号)和《财政部 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品目清单的通知》(财库〔2019〕19号)的规定,落实国家节能环保政策。 (二)按照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库〔2020〕46号)的规定,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 (三)按照《财政部、司法部关于政府采购支持监狱企业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库〔2014〕68号)的规定,落实支持监狱企业发展政策。 (四)按照《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政府采购政策的通知》(财库〔2017〕 141号)的规定,落实支持残疾人福利性单位发展政策。 八、联系方式 1、采购人信息 采购人: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采购经办人:高奥 采购人电话:023-67850069 采购人地址:重庆市渝北区旗山路252号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代理机构:重庆市政府采购中心 代理机构经办人:彭晓玲 刘静 代理机构电话:023-67118096 67120648 代理机构地址:重庆市江北区五简路2号重庆咨询大厦B座502室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彭晓玲 刘静 项目联系人电话:023-67118096 67120648 九、附件 公开招标—环科院2022年环境科研监测设备能力建设(第一部分)(终审稿).doc 免责声明: 本页面提供的内容是按照政府采购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由采购人或采购代理机构发布的,重庆市政府采购网对其内容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公开招标—环科院2022年环境科研监测设备能力建设(第一部分)(终审稿).doc × 扫码打开掌上仪信通App 查看联系方式 基本信息 关键内容:红外光谱仪,生态环境遥感,近红外光谱仪,高光谱仪,流动注射分析 开标时间:2022-05-10 10:00 预算金额:3010.00万元 采购单位: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采购联系人:点击查看 采购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招标代理机构:重庆市政府采购中心 代理联系人:点击查看 代理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详细信息 环科院2022年环境科研监测设备能力建设(第一部分)(CQS22A00203)公开招标公告 重庆市-渝北区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2-04-19 环科院2022年环境科研监测设备能力建设(第一部分)(CQS22A00203)公开招标公告 发布日期: 2022年4月19日 项目概况: “环科院2022年环境科研监测设备能力建设(第一部分)”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重庆市政府采购网”获取采购文件,并于 2022年5月10日 10:00(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号:CQS22A00203 采购执行编号:1708-BZ2200460295AH 项目名称:环科院2022年环境科研监测设备能力建设(第一部分) 采购方式:公开招标 预算金额:30,100,000.00元 最高限价:30,100,000.00元 采购需求: 包号:1 包内容 最高限价 数量 单位 简要技术要求 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环保设备 2,830,000.00元 1 批 破碎机--主要功能:用于多种细胞、细菌、病毒及动植物组织的破碎,同时可用来乳化、分离、匀化、提取、消泡、清洗、纳米材料的制备、分散及加速化学反应等。 包号:2 包内容 最高限价 数量 单位 简要技术要求 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应用中心建设环保设备 3,100,000.00元 1 批 连续流动分析仪--仪器用途:用于测定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和环境水中的氨氮、硝氮、亚硝氮、磷酸盐。等 包号:3 包内容 最高限价 数量 单位 简要技术要求 三峡库区水环境大数据智能分析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环保设备 5,905,000.00元 1 批 地物光谱仪--功能用途:可在野外利用太阳光谱进行测量,用于野外便携式测量植物、土壤、水体等物体反射光谱。广泛应用于遥感、测绘、生态、水文、水利、气象、环保等研究领域。仪器操作简单,自动去除暗电流干扰,具有波长漂移锁定功能,确保测量结果准确有效。可实现无线操作控制。等 包号:4 包内容 最高限价 数量 单位 简要技术要求 质子转移反应飞行时间质谱仪 6,500,000.00元 1 台 用于测定大气与污染源排放中挥发性有机气体的排放特征、物种分布和高时间分辨率动态特征。等 包号:5 包内容 最高限价 数量 单位 简要技术要求 苏玛罐 900,000.00元 100 个 低碳不锈钢罐,内壁和阀体及接头必须经过硅烷化处理。等 包号:6 包内容 最高限价 数量 单位 简要技术要求 便携式温室气体观测系统 500,000.00元 1 套 温室气体观测系统便携式,系统总重不超过30kg。等 包号:7 包内容 最高限价 数量 单位 简要技术要求 近红外光谱仪等设备 1,355,000.00元 1 批 近红外光谱仪--用于环境土壤样品中全氮、碱解氮、PH值、有机磷、有机钾、水份等的快速检测,满足相关国家标准方法的分析需求。等 包号:8 包内容 最高限价 数量 单位 简要技术要求 土壤多通道碳通量自动测量仪等设备 3,520,000.00元 1 批 地表水一维水质模型:用于河口、河流、灌溉渠道以及其他水体的模拟一维水动力、水质和泥沙运输等,可进行泥沙输运、水质预测分析、水生态模拟等。 包号:9 包内容 最高限价 数量 单位 简要技术要求 环境与土壤监测自动采集系统等设备 2,630,000.00元 1 批 环境与土壤监测自动采集系统--主要功能:长期自动定位监测土壤含水量和温度、空气温湿度。等 包号:10 包内容 最高限价 数量 单位 简要技术要求 机载高光谱激光雷达一体化成像系统等设备 1,110,000.00元 1 批 机载高光谱激光雷达一体化成像系统:集成一体式高光谱激光雷达监测系统采用无人机搭载高光谱相机及一体式激光雷达,一次飞行同步获取高光谱及激光雷达数据。等 包号:11 包内容 最高限价 数量 单位 简要技术要求 机载温室气体测量系统等设备 1,750,000.00元 1 批 开路涡度碳通量测量系统--主要功能:采用涡度相关原理,利用快速响应的传感器来测量大气下垫面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可用于测定生态系统碳、水交换通量、显热通量、潜热通量、动量通量、摩擦风速,以及其它物质通量(如CO等),主要应用在边界层理论研究、大气扩散、能量收支研究、水分及其它物质收支研究等领域。等 最高限价总计:30,100,000.00元 合同履行期限:包1、包8:中标人应在采购合同签订后5个月内交货并完成安装调试。包2:中标人应在采购合同签订后120个日历日内交货并完成安装调试。包3、包9、包10:中标人应在采购合同签订后4个月内交货并完成安装调试。包4:中标人应在采购合同签订后240个日历日内交货并完成安装调试。包5、包6:中标人应在采购合同签订后30个日历日内交货并完成安装调试。包7:中标人应在采购合同签订后,国产设备30个日历日内交货并完成安装调试,进口设备90个日历日内交货并完成安装调试。包11:中标人应在采购合同签订后13个月内交货并完成安装调试。 本项目是否接受联合体:否 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 无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 无 三、获取公开招标文件的地点、方式、期限及售价 获取文件期限:2022年4月19日 至 2022年4月25日。 每天上午09:00:00至12:00:00,下午13:30:00至17:00: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 文件购买费:0.00元/包 获取文件地点:重庆市政府采购网 方式或事项: (一)投标人应通过重庆市政府采购网(www.ccgp-chongqing.gov.cn)登记加入“重庆市政府采购供应商库”。 (二)凡有意参加投标的投标人,请到采购代理机构领取或在“重庆市政府采购网”网上下载本项目招标文件、图纸、澄清等开标前公布的所有项目资料,无论投标人领取或下载与否,均视为已知晓所有招标内容。 (三)招标文件公告期限:自采购公告发布之日(2022年4月19日)起五个工作日。 (四)招标文件提供期限:2022年4月19日至2022年4月25日。 四、投标文件递交 投标文件递交截止时间: 2022年5月10日 10:00 投标文件递交地点: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标厅(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青枫北路6号渝兴广场B10栋2层) 五、开标信息 开标时间: 2022年5月10日 10:00 开标地点: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标厅(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青枫北路6号渝兴广场B10栋2层) 六、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 七、其他补充事宜 采购项目需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 (一)按照《财政部 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品目清单的通知》(财库〔2019〕18号)和《财政部 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品目清单的通知》(财库〔2019〕19号)的规定,落实国家节能环保政策。 (二)按照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库〔2020〕46号)的规定,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 (三)按照《财政部、司法部关于政府采购支持监狱企业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库〔2014〕68号)的规定,落实支持监狱企业发展政策。 (四)按照《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政府采购政策的通知》(财库〔2017〕 141号)的规定,落实支持残疾人福利性单位发展政策。 八、联系方式 1、采购人信息 采购人: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采购经办人:高奥 采购人电话:023-67850069 采购人地址:重庆市渝北区旗山路252号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代理机构:重庆市政府采购中心 代理机构经办人:彭晓玲 刘静 代理机构电话:023-67118096 67120648 代理机构地址:重庆市江北区五简路2号重庆咨询大厦B座502室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彭晓玲 刘静 项目联系人电话:023-67118096 67120648 九、附件 公开招标—环科院2022年环境科研监测设备能力建设(第一部分)(终审稿).doc 免责声明: 本页面提供的内容是按照政府采购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由采购人或采购代理机构发布的,重庆市政府采购网对其内容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公开招标—环科院2022年环境科研监测设备能力建设(第一部分)(终审稿).doc
  • 能量天平激光干涉测量系统闲区长度测量方法研究
    自2019年5月20日起,新的国际单位制正式实施,其中质量的单位千克启用了基于普朗克常数的新定义。能量天平是我国自主的千克新定义复现方案,该方案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张钟华院士提出。能量天平利用电磁力做功与电磁场能量变化之间的转换与平衡,建立普朗克常数与被测砝码质量之间的桥梁。图1 能量天平结构示意图与测量原理电磁力做功量的测量涉及电磁力大小的测量和线圈相对位移测量两方面。因此,悬挂线圈与激励磁体的相对位移测量系统至关重要。它不仅实现了能量天平对于“米”的量子化基准的溯源,而且在保证能量天平积分区间的一致性上也发挥了关键作用。能量天平采用外差激光干涉测量系统对悬挂线圈与激励磁体的相对位移进行测量(图2),但该干涉测量系统存在较大的光学闲区(图3),进而影响了能量天平在空气环境中运行时位移测量的准确性。图2 能量天平激光干涉测量系统图3 能量天平光学闲区示意图近日,发表于《计量科学与技术-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专刊(2022)》的文章“能量天平激光干涉测量系统闲区长度测量方法研究”,对能量天平干涉测量系统中闲区长度测量方法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主要成果(1)提出了基于真空/空气环境光程差测量的光学闲区长度测量方法。该方法利用能量天平的真空系统改变光学闲区的空气折射率;利用激光干涉系统测量折射率改变过程中的光程变化,进而测得光学闲区的长度,将原毫米量级的闲区长度测量不确定度抑制至4 μm,大大提高了光学闲区长度的测量能力。(2)利用光学闲区长度表征的绝对距离,实现了对能量天平激励磁体与悬挂线圈间相对零位的测量,以保证悬挂线圈系统位于磁体的均匀区范围。该相对零位的标准测量不确定度达到了54.2 μm。此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51805507)的支持。能量天平科研团队简介重新定义千克曾被《Nature》列为世界性的科研难题。张钟华院士向这一科研难题发起了挑战,提出了基于全静态测量的能量天平方案,该方案被《Metrologia》列为国际三种千克量子化定义与复现方法之一。目前,能量天平由李正坤研究员带领的年轻团队接力攻关。该团队连续攻克了高匀场激励磁体设计、准静态磁链差测量、外磁屏蔽方法优化、真空超精密几何量测量、能量天平准直误差理论与技术、超高直线度重载驱动方法与装置等一系列科研难题,建立了第二代能量天平装置NIM-2,其实物图如图5所示。该装置于2019~2020年间,代表中国参加了千克新定义后的首次千克复现方法国际关键比对(CCM.M-K8.2019)。经国际计量局对各国的数据综合评定,能量天平的测量结果与比对参考值(KCRV)的相对偏差为1.17E-8,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4.49E-8,比对结果如图6所示。该测量数据已成功用于首个国际质量共识值(the Consensus Value)的评定,进而用于SI新定义后全球质量量值传递。能量天平的研究工作,为建立我国自主的质量量子化基准装置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图5 能量天平装置实物图图6 首次千克复现方法国际关键比对(CCM.M-K8.2019)比对结果
  • 大口径方形激光能量计研制成功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所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测量课题组成功完成了大口径方形能量计的研制任务。  目前,高功率激光装置采用多程放大和方型光束方案来提高泵浦光能量的利用率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研制中的神光Ⅱ升级装置也采用了此种技术方案,升级后装置的光束口径为310mm×310mm,现有最大口径能量计Φ400mm也无法满足测量需求。而从国外购买的大口径能量计价格高,标定校准难。为满足升级后的神光Ⅱ装置和未来的神光Ⅲ主机对激光能量测量的需求,在863高技术的支持下联合实验室的测量课题组承担了能量计的研制任务。  研制完成的大口径方形能量计测量口径达420×420mm,适用基频、二倍频、三倍频三个波段,灵敏度大于50μv/J,面均匀性优于±1.8%,在稳定性、信噪比、面响应均匀性这三个激光能量计的主要技术指标都做到了较高的实用水平。大口径方形能量计于近日获得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授权的校准证书,将用于神光Ⅱ升级项目中激光能量的测量。  这是课题组继成功研制口径为Φ20mm、Φ50mm、Φ100mm、Φ300mm、Φ400mm的能量计之后,又一次出色完成了大口径方形能量计的研制。在此次的研制任务中,课题组不仅形成了一套方形、大口径激光能量计设计方法和制作工艺,而且大大丰富了实际的研制经验,为今后研制更大口径的能量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