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流感病毒分离

仪器信息网流感病毒分离专题为您整合流感病毒分离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流感病毒分离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流感病毒分离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流感病毒分离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流感病毒分离话题讨论。

流感病毒分离相关的资讯

  • 我国成功分离出内地首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
    中国内地分离出首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并完成全基因组序列测定  新华网北京5月18日电,从中国疾控中心获悉,根据中国内地确诊的首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标本,国家流感中心日前成功分离出中国内地第一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并完成了全基因组序列测定。  据介绍,2009年5月10日23时50分,在收到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送检的一份采自包某某的咽拭子标本后,国家流感中心迅速对标本进行检测并确定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这是中国内地确诊的第一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  在对这一标本进行核酸检测的同时,国家流感中心采用细胞接种和鸡胚接种两种方法进行了病毒分离工作,通过连续两次接种传代,于5月17日获得中国内地第一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病毒命名为A/sichuan/1/2009(H1N1)swl,并于5月18日凌晨完成了病毒全基因组的序列测定工作。  国家流感中心主任舒跃龙表示,经过序列分析比较,中国内地分离出的第一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美国、墨西哥分离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高度同源,表明为同一类病毒,并没有发生变异。通过序列的耐药性分析,该毒株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药物如达菲敏感。  舒跃龙说,中国内地首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成功分离,为今后中国开展诊断试剂、疫苗、分子流行病学、传播机制等相关工作提供了基础。目前,相关基因组序列信息已经提交全球公共序列数据库Genebank和全球流感自发禽流感共享数据库(GISAID),可以供全球的科学家用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分析和监测。
  • H7N9禽流感病毒来源初定
    基因重配模式初步揭示,病毒可能来自于欧亚大陆迁徙至东亚地区的野鸟所携带的禽流感病毒和中国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的鸭群和鸡群所携带禽流感病毒发生的基因重配。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CASPMI)研究人员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进行分析,初步揭示了病毒可能来自于欧亚大陆迁徙至东亚地区的野鸟所携带的禽流感病毒和中国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的鸭群和鸡群所携带禽流感病毒发生的基因重配。  祸起鸟禽病毒基因重配  “病毒重配是自然界很常见的现象,不同病毒可以通过宿主之间的接触交换其基因片段。”4月9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文军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  该实验室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提供的H7N9病毒基因数据进行的分析结果显示,在H7N9病毒的8个基因片段中,H7片段来源于浙江鸭群中分离的禽流感病毒,并可追溯至东亚地区野鸟中分离的相似病毒 N9片段与东亚地区野鸟中分离的禽流感病毒同源。其余6个基因片段(PB2、PB1、PA、NP、M、NS)来源于H9N2禽流感病毒。据病毒基因组比对和亲缘分析显示,H9N2禽流感病毒来源于中国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的鸡群。  “此次疫情之所以发生在长三角地区,可能是因为欧亚大陆迁徙至韩国等东亚地区的携带H亚型(包括H7N3和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野鸟经过中国长三角地区时,接触到浙江鸭群,病毒产生重配使鸭群携带H7亚型病毒,并和浙江、上海等地携带H9N2禽流感病毒的鸡群接触,最终基因重配成为新型禽流感病毒H7N9。”CASPMI从事生物信息分析的副研究员刘翟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  对于此前有媒体称H7N9病毒是“中韩混血”,刘文军纠正说,野鸟是不断迁徙的,没有国籍,不能说H7N9病毒是两国混血。  该团队的研究结果还显示,H7N9禽流感病毒暂未发现在猪群中进化的痕迹,猪在这次病毒基因重配中未发挥中间宿主作用。这一结果也否定了此前一些人关于H7N9病毒可能来源于黄浦江死猪的猜疑。  死亡率高或因病毒变异  这种在禽类身上呈现低致病性的病毒,在人身上却极具破坏力,病毒会在人的肺部疯狂复制,导致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也很高。  “血凝素(HA)像一把钥匙,使病毒获得入侵人类或牲畜细胞的通道 神经氨酸酶(NA)帮助病毒破坏细胞受体,并使新复制合成的病毒扩散 剩余的6个基因片段协作,完成病毒大量在细胞体内复制的过程。”刘翟解释说。  刘翟表示,三个步骤的配合缺一不可,哪一个失衡,都可造成病毒力量弱化,不足以对人体起到杀伤作用。但不幸的是,在新型的H7N9禽流感病毒中,这三个步骤高效配合,也因此对人体造成了极大破坏。  该实验室研究人员表示,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并导致高死亡率,可能源于病毒变异。目前已观察到N9的变异,其基因片段比一般的N9基因片段短一些,但尚不知这种变异导致何种具体后果。  而在此次的研究过程中,H7基因片段和惯常的H7并未有太大不同。但在决定人—禽受体结合的特异性上,出现了关键氨基酸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人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的科学评估,因为此前H7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案例曾有发生。  疫苗不能滥用  据了解,禽类中HA共有16种亚型,NA有9种亚型,两者可以组合成144种不同的病毒亚型,目前已发现130余种。  刘文军指出,要想研究出针对各类流感的疫苗仍存在困难。因为流感变异速度非常快,很难预测会发生哪些变异。同时,疫苗也不能滥用,否则可能会加快病毒变异速度。  然而,他指出,流感病毒研究的重要性并不亚于艾滋病或乙肝。流感病毒可能通过飞禽、家畜家禽等多种宿主来传播,很难切断其中任何一种传播途径,主动预防非常困难。  流感病毒对人类危害非常大。如1918年至1919年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就曾导致全世界约10亿人感染、2500万到4000万人死亡。  对于下一步的研究,刘文军表示,CASPMI将继续追踪研究H7N9的感染机制,为下一步防控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 新型重组猪流感病毒被发现:具备人群中流行潜力
    p style="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近日,国际权威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在线发布论文显示,一种重组的流感病毒G4 EA H1N1自2016年已经占据了国内猪流感病毒的主体,并具备在人群中流行的潜力。/span/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该论文是由中国农业大学刘金华教授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担任通讯作者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提出,在中国境内发现了猪携带的一种 G4 基因型的 H1N1 流感病毒,该病毒由三个不同谱系病毒“重排”(交换基因)后生成,其核心是人类普遍缺乏免疫力的禽流感病毒,因此可能导致人际传播风险增加。/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f5e20ee6-833b-482c-aba2-7dc56378f65f.jpg" title="猪流感.jpg" alt="猪流感.jp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text-indent: 2em " /span/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2011年至2018年期间,研究人员在中国10个养猪较多的省份对屠宰场内的正常猪进行了主动监测,共采集到29918份鼻拭子样本,并从中分离出了136种流感病毒,分离率为0.45%。同期,研究人员在中国农业大学实验室中从病猪身上分离出了43种流感病毒,分离率为4.23%。对病毒进行基因测序后,研究人员发现绝大多数病毒为基因型4 (G4)重组的欧亚禽类流感(EA) H1N1病毒(以下简称G4病毒)或相关G系病毒,并且自2016年以来G4毒株一直占主导地位,2018年占了绝大多数。/span/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结果发现,G4毒株能够以高亲和力与人体SAα2,6Gal受体相结合,这是感染人类细胞的先决条件,并且该病毒能够在人气道上皮细胞中高效复制。除此之外,G4型病毒还容易感染并在雪貂之间传播,雪貂是研究人类流感的一种流行动物模型。/span/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同时,与G4重组的EA H1N1病毒的人流感疫苗株的低抗原交叉反应表明,现有的人群免疫不能提供对G4病毒的保护。对职业接触人群的进一步血清学监测显示,10.4%(35/338)的猪工人G4 EA H1N1病毒呈阳性,特别是18岁至35岁的参与者,其血清阳性率为20.5%(9/44),这说明以G4 EA H1N1病毒为主的人传染性增强。这种传染性大大增加了病毒在人类中适应的机会,并引起了对可能产生大流行性病毒的担忧。/span/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同一天时间,发表在《Science》的一篇评论文章中,悉尼大学进化生物学家Edward Holmes说,“目前的数据表明,这似乎是一种即将在人类身上出现的猪流感病毒。”当然,中国有5亿头猪,从这方面来看,这项研究的样本量还不够大,只是让人们对猪流感病毒有了一个较小的了解。 /span/ppbr//p
  • 数字PCR应用——污水中流感病毒监测
    导读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每年会呈季节性流行。中国国家流感中心发布的2024年第14周中国流感监测周报显示,近期甲流、乙流的来势比较凶猛。如何快速检测流感病毒种类并预测其传播趋势是各国研究者共同关注的热点。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生物系统科学与工程系、巴塞尔城市州立实验室环境微生物学系和巴塞尔州卫生局的研究者在SWISS MED WKLY发表了题为Influenza transmission dynamics quantified from RNA in wastewater in Switzerland的文章。作者使用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量化了瑞士三家最大的污水处理厂流入的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IAV和IBV)载量,估算了监测时间内这些区域的感染发病率和有效生殖数(Re)的趋势,并将估算结果与临床流感监测数据进行了比较。流感疫情的发现和监测是一项至关重要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因为轻症和无症状病例的比例很高,其症状也容易和其他常见循环呼吸道疾病症状相混淆。因此在人群层面监测流感感染具有挑战性。流感样疾病(ILI)和实验室确诊流感病例的报告系统可用于监测流感传播的时间趋势,而在临床报告外追踪病例的方法可以改善对流感传播的动态监测。排放到污水中的流感病毒是一个很有前景的信息来源,它能够区分具有重叠症状的疾病,并且可以捕获未报告的病例。一个社区污水样本中病原体负荷可以预示社区的疾病负担。在该研究中,作者检测了瑞士三个最大的污水处理设施中IAV和IBV的浓度应用亮点:▶ 使用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量化了污水中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IAV和IBV)载量。▶ 污水中流感病毒监测对瑞士IAV发病率的峰值更为敏感,与相同地理位置的确诊病例数据相比,可以得到更精确的估算结果。▶ 首次采用统计模型从污水数据中量化了流感传播动力学。这项研究的目的是在瑞士范围内实施污水流感监测,并估算污水中的IAV和IBV传播动力学。作者从瑞士苏黎世、日内瓦和巴塞尔(Zurich、 Geneva、Basel)的污水处理设施收集的污水样品中提取RNA用于IAV和IBV定量。先前的研究表明,污水中可检测到IAV用于研究社区传播动力学。但污水中IBV的浓度很低,经常无法检测到。作者在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上使用了IABV和RESPV4两种assay,通过逆转录数字PCR(RT-dPCR) 进行病毒核酸绝对定量。IABV assay是针对IAV和IBV的双重检测。RESPV4是一种四重检测方法,可以同时定量IAV、IBV 、SARS-CoV-2核蛋白座2(N2)和呼吸合胞病毒基质蛋白(RSV)。IAV分析使用了IABV和RESPV4 两种assay的结果,而IBV在IABV assay中阴阳性微滴分离度不够,只使用了RESPV4 assay的检测结果。实验结果:在检测时间范围内,作者能够在超过90%的采样日检测到污水中的IAV(苏黎世37/38天,从日内瓦39/42天,从巴塞尔45/50天。在污水中检测到IBV的频率较低(苏黎世7/35天,日内瓦9/33天,巴塞尔1/50天)。污水负荷数据和每周确诊病例数据都表明,每个集水区都有一个或多个IAV爆发高峰(图A)。区域层面的确诊病例数据比全国ILI(流感样疾病)更好地与污水检测值相对应 (图B)。▲图.污水与临床监测流感数据的比较。(A)用于估计Re的两个数据源。蓝色:污水检测流感平均值(点)和范围(误差线)。没有检测到病毒的天数显示为交叉点。红色:每周报告确诊病例数连接的折线。(B)同期全国每周流感样疾病发病率(橙色)和经校正的流感样疾病拭子每周流感阳性率(棕色)。结论:在这项工作中,作者提出了基于污水病毒载量的流感传播动力学量化的概念证明结果,能够在瑞士三个最大的污水集水区估计感染发病率的趋势。作者通过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定量了IAV的有效繁殖数量,也可检测到低浓度IBV。综合起来,这些数据与确诊病例数据相比,描绘了不同的流感爆发动态,基于污水的动态变化更好地符合研究时间范围内SARS-CoV-2变种造成的人口流动限制带来的流感感染趋势。艾普拜生物提供甲型流感、乙型流感检测试剂,同时提供多种病原微生物检测试剂和试剂盒,欢迎订购和咨询。个性化定制服务艾普拜生物数字PCR个性化定制服务覆盖多种检测试剂需求 ( 如鉴定、易位、突变检测、多重突变、高阶多重等 ),更多信息请联系您身边艾普拜生物工作人员或电话联系我们。
  • H1N1流感病毒及多亚型流感病毒检测基因芯片面世
    继不久前成功研制出快速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试剂盒后,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又研制出一种新型基因芯片,借助这种芯片能在5小时内获得检测结果。  据介绍,使用这种基因芯片能够用来检测1-16种亚型甲型流感病毒,并可以对当前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行特异性检测,还可以对H1、H3、H5、H7、H9亚型流感病毒进行分型检测。该检测方法可同时对12个样品进行快速、灵敏、特异性检测(阳性样品显示特异荧光),并在3.5-5小时内获得检测结果。  军事兽医研究所工作人员表示,与试剂盒检测相比,基因芯片具有用时短、一次性检测样品多等优点,将为中国应对潜在疫情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 9国正式报告发现猪流感病毒病例
    中新网4月30日电 猪流感(H1N1)疫情仍在蔓延,确诊或疑似死亡个案已增至160宗。现时病毒已扩散至全球多国,至少9个国家出现确诊个案,美国的疫情愈来愈严重,确诊染病人数升至91人,疫情扩散至10个州,其中重灾区纽约有45宗证实个案,有小区爆发的趋势。  此外,出现人染猪流感确诊个案的加利福尼亚州已经进入紧急状态,以全力应对猪流感。该州相关部门正在对洛杉矶的死亡病例进行研究,以确认其是否与猪流感有关。  日内瓦当地时间4月29日晚上10点,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举行紧急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将总共有六个等级的全球流感大流行警戒级别从目前的第四级提高到第五级,这是世卫组织自23日接到疑似猪流感死亡病例报告以来第二次提升警戒级别,凸现了猪流感疫情全球蔓延的紧急情况。  美国德克萨斯州一名23个月大的幼儿早些时候被证实因感染了H1N1A型猪流感病毒而死亡 同时,加拿大的人感染猪流感疫情确诊病例在一天之内新增了7例而达到了13例。世卫组织由此确信,猪流感病毒在北美地区的至少两个国家出现了持续的人际传播。世卫总干事陈冯富珍指出,根据世卫组织的六级警戒标准定义,她决定将现有警戒等级从第四级提升到第五级,向各国发出流感大流行迫在眉睫的强烈信号。  陈冯富珍说:“所有国家必须立即启动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对于非正常的、与流感相似的疾病以及严重肺炎的暴发,各国应保持高度警惕。在当前阶段,有效和关键的防控措施包括加强疫情监控,对感染者的及早发现和治疗,以及在所有健康卫生设施的感染控制。”  截止到格林尼治时间4月29日下午6点,已经有9个国家正式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发现148例人类感染A/H1N1型猪流感病毒的病例。  美国政府报告了91例人患病例,其中1人死亡。墨西哥报告了26例,7人死亡。以下国家发现感染病例,但无人死亡:澳大利亚(1),加拿大(13),德国(3),以色列(2),新西兰(3),西班牙(4)和英国(5)。  世卫:各国须作最坏打算  世卫署理助理总干事福田敬二说,目前的猪流感疫情会如何发展仍是不可预测,但必须提出警告,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疫情,也是由轻微爆发开始,结果造成数以千万人死亡。他提醒各国要作最坏打算,特别是发展中国家。  福田敬二又说,现阶段来说,流感大流行不是不能避免,但也不可掉以轻心。  此外,世卫发言人哈特尔说,如果美国证实猪流感病毒已在人与人之间广泛传播,这也就是说该病毒已经在两个国家的人群中传染,那么世卫就会进一步将全球流感疫情警戒等级提高到第五级。CDC证实,美国感染者只有一人在美国境内被人传染,其它病例中的患者都曾去过墨西哥。  另外,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已派出一队农业专家前往猪流感源头墨西哥进行援助。粮食及农业组织动物卫生部门发言人表示,这队专家计划到墨西哥所有疫区视察。
  • 罗氏推出可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试剂盒
    罗氏最新推出可检测甲型 H1N1 流感病毒的完整试剂盒  2009年5月14日,罗氏应用科学部宣布已成功研制开发了一款可检测甲型H1N1 流感病毒的检测试剂盒,目前也正在向卫生组织申请获取批准用以突发事件。  该试剂盒可应用于罗氏LightCycler 480,2.0 和1.5荧光定量PCR平台上,快速筛选病毒阳性样本,检测出最新的甲型 H1N1流感病毒。与目前市面上现有的试剂盒相比,该款试剂盒在效率和操作方面都具有更大的优势。  罗氏应用科学部总监Manfred Baier在提到该产品时说到 “感谢多方面的研究合作所提供的信息,帮助我们研制和设计出该款全新检测试剂盒。我们很高兴可以提供这样快速、可靠的甲型 H1N1流感病毒检测工具。”  罗氏应用科学部提供的多样化产品可有效应用于甲型 H1N1流感病毒的检测鉴定,包括MagNA Pure 自动核酸纯化系统和High Pure手动核酸分离纯化系列产品,LightCycler荧光定量PCR系统,NimbleGEN芯片系统以及Genome Sequencer高通量测序系统。目前,公司也正在于全球多个研究机构和检测中心合作,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性和检测方法进行研究。  目前,市场上还没有有效的疫苗可抵抗甲型 H1N1流感。标准的治疗方案是采用达菲(Tamiflu)或是乐感清(Relenza)。想要了解更多有关甲型 H1N1流感的相关信息,请登陆www.who.int 。Roche Launches Complete Detection Kit for Influenza A /H1N1 on LightCycler System  Roche Applied Science announced today the availability of a new detection kit for the Influenza A/H1N1 virus. The detection tools are offered for use in life science research. Roche currently is filing to get approval of the local health authorities worldwide for use of the kit in emergency situations.  The kit runs on Roche´ s LightCycler 480 II, 2.0, and 1.5 systems. It was evaluated with virus positive sample materials and selectively identifies the new Influenza A H1N1 virus. Compared with other detection kits, it features a couple of advantages in regard to efficiency and handling.  “The design of the new detection kits benefitted very much from information we got out of our manifold research cooperations. We are glad of our contribution in supplying fast and reliable tools for the detection of Influenza A/H1N1 to the research community,” said Manfred Baier, Head of Roche Applied Science.  Applied Science offers a variety of platforms that can be used to help identify the Influenza A H1N1 virus, including Nucleic Acid Purification, Real-Time PCR, Microarrays and Sequencing systems. The company is in close contact with various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test centers worldwide providing assistance in the dete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Influenza A H1N1 virus.  Currently, there is no human vaccine on the market that protects against swine influenza infection. Standard therapy for the disease includes treatment with antiviral drugs like Tamiflu or Relenza. For more information on Influenza A H1N1 please visit www.who.int.
  • 江苏省CDC对H7N9流感病毒研究获重要进展
    江苏省CDC对H7N9流感病毒研究获得两项重要进展发表在世界顶级医学期刊  仪器信息网讯 记者近日获悉,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H7N9流感病毒检测和研究上取得两项重大进展,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世界顶尖医学学术期刊《新英格兰医学》《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和《柳叶刀》(Lancet)上。  自江苏省报道第一例H7N9流感病毒感染者以来,大部分H7N9感染者都有禽类接触史或去过畜禽交易市场,为此,南京市采取了暂停活禽交易的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对全市的活禽进行检查,可感染源并没有找到,不仅仅在江苏,感染源在哪,在全国范围内目前均未有确定的说法。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第一例H7N9患者样品及其工作的活禽屠宰场所临近摊位的鸡笼和二级活禽批发市场进行取样,利用美国Illumina公司先进的全基因组测序仪MiSeq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对样品进行分析,发现患者样品和环境样品的H7N9流感病毒通过部分氨基酸的变化更加适应人类,进化树分析表明这种新亚型H7N9流感病毒来源并不一致,在禽类中可能正在发生重组。溯源分析表明,新型H7N9流感病毒是从二级批发市场传播到零售市场,进而传染给人类,这也解释了大部分H7N9感染患者有过禽类接触史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对于下一步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非常重要。该研究成果发表在世界顶尖医学学术期刊《新英格兰医学》上。  在人类、禽类或其他动物中存在的多种病毒同时感染的现象也有可能是新型病毒的一个来源。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一例15岁H7N9患者的样品进行新一代高通量并行测序分析后发现,有H7N9和H3N2两种亚型的流感病毒同时感染了这名患者。虽然从2013年4月中旬后,H1N1亚型流感病毒已经取代H3N2亚型流感病毒作为在江苏省流行的病毒亚型,但这次H7N9和H3N2共同感染同一个病人还是首次报道。而且,双病毒感染是新型病毒重组亚型的一个潜在来源,人体很有可能是病毒重组的又一个混合容器。该研究充分利用MiSeq新一代测序技术的高通量并行测序优势,通过几步简单的操作,在短时间内检测到两种流感病毒亚型同时感染,成果发表在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对于揭示是否会存在人际传播以及加强病毒进化的监控非常重要。  自发现首例H7N9患者以来,江苏省卫生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大医院采取果断措施,很快控制住疫情的进一步扩散,患者大部分都得到有效治疗,治愈率高。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利用最新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病毒样品进行快速分析,研究成果高质量、快速度的发表在世界顶尖医学学术杂志上,开创了江苏省公共卫生和基础研究的先例。编撰:萧然
  • 我国专家对目前爆发的猪流感病毒进行基因测定
    中广网北京4月26日消息 (中国之声记者汪群均)记者今天上午访问动植物检验检疫专家林祥梅和王静两位博士。据他们分析,这次在墨西哥和美国爆发的猪流感具有突变性和杂交性。国家相关部门正进一步测定新病毒的基因序列。  动植物防疫专家林祥梅博士介绍,目前在墨西哥和美国爆发的猪流感是突变型、杂交型流感病毒,当中包含了人流感、禽流感及猪流感三种核酸。以前在人和猪身上都没有发生过。  研究流感的人都知道,猪是流感的一种混合器,就是说,不论是人的、禽的还是其他一些动物的,猪是作为一个中间的宿主。它有时会不表现出症状来,但经过猪体一混合之后,毒力会发生变异,有可能不致病的就会致病  林博士认为,流感变异是正常现象。 这是流感最明显的特点,也是研究防治流感比较困难的原因。  另据动植物检验检疫专家王静博士介绍,目前,国家卫生部、农业部和质检总局正组织专家对这种新型流感病毒进行基因序列进行进一步测定。王博士建议大家不必恐慌,预防一般流感的措施就能有效防范这种新型的猪流感。  就是常规的一些防范方法,生熟肉要分开,尽量少接触活猪,这都是常规的防疫办法。
  • 像“特洛伊木马”,空气污染让流感病毒深入肺部
    空气污染究竟是否会加重呼吸系统病毒感染?现在,中国科学家发现,答案是肯定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生态中心)刘思金研究员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微生物所)方敏研究员等合作,发现大气细颗粒物可以打破流感病毒本身在动物体内散播方式,像“特洛伊木马”一样将病毒运送到细胞中,同时让病毒更容易进入肺脏深部,甚至进入肝脏、脾脏和肾脏等肺外器官。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 期刊。“我们的研究详细阐释了空气污染如何影响呼吸道感染,说明了考虑空气质量管理和减少空气污染政策的紧迫性。”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刘思金对《中国科学报》说。诞生在校车上的合作2020年9月里的一天,担任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的刘思金像往常一样搭乘校车从研究所前往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给研究生上课。这段一个多小时的教学之旅,他喜欢在车上和邻座的老师学生们聊聊感兴趣的研究。这一次,刘思金遇到了方敏,交流中,他们发现了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空气污染与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PM2.5等大气颗粒物可以吸附携带多种病原微生物,但它们是否会增加人群的疾病风险及其相关机制并不清楚。刘思金团队主要开展大气细颗粒物暴露的健康危害研究,特别关注颗粒物诱发机体损伤效应的过程和机制;方敏团队主要从事病原微生物感染和免疫、病原与宿主互作的研究,在流感病毒的致病机理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这让他们对大气细颗粒物如何影响呼吸系统病毒感染这个长期未解答的跨学科问题都十分感兴趣。两人越聊越投机,短短的旅途上,初步的合作意向已经达成。随后,两个团队合作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面上项目,以及原创性探索项目。他们开始以流感病毒为研究对象,着手研究大气细颗粒物与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与机制。“之所以选择流感病毒,是因为流感病毒是造成呼吸系统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并且可以在微生物所的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进行操作。我们也在小鼠流感病毒感染模型的建立方面积累了一些技术方法和实操经验。”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方敏对《中国科学报》说。细颗粒化身“特洛伊木马”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当空气污染严重时,人类呼吸道病毒传播似乎也会增加。空气中细颗粒与病毒究竟如何协作?合作团队选择了四种具有不同来源和组成的颗粒物来验证其与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大气环境中采集的PM2.5、以二氧化硅为主要成分的粉尘颗粒、通过生物质燃烧形成的生物炭颗粒以及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碳黑颗粒。“大气中的病毒不是纯粹自由态存在的,它往往是有载体的。我们发现,细颗粒物就可以作为一个载体,它们可以像‘特洛伊木马’一样将病毒运送到细胞中。”刘思金比喻说。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者发现,细颗粒物与病毒的相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物理化学性质。例如PM2.5比其他三种细颗粒物吸附的病毒要多得多,因为它具有较高的表面积和孔隙率等特性。生物炭的病毒载量紧随其后。那么,装载在细颗粒物上的病毒是否可以感染呢?研究者通过经典的血凝素实验对细颗粒物与病毒的复合物进行了检验。“血凝素(HA)是流感病毒表面的一种糖蛋白,它能够与多种禽类和哺乳动物红细胞上的血凝素受体结合,引起红细胞凝集。”方敏介绍,研究发现细颗粒物与病毒复合物的凝聚能力是纯病毒的70%~90%,其活性在培养4小时后保持不变,这说明被吸附或者沉积在颗粒物上的病毒仍然具有较高的感染活性。针对搭载“特洛伊木马”的病毒被机体吸入后产生的损伤效应,合作团队发现所有的细颗粒物都能在不同的程度上增强病毒对细胞的感染并促进了病毒的出芽和释放。更为重要的是,小鼠实验发现颗粒物可以运载病毒进入肺脏深部,并且突破气血屏障,到达肝脏、脾脏和肾脏等肺外器官,导致小鼠产生更严重的损伤效应,包括全身性炎症、局部组织损伤和体重减轻等。“由于颗粒物的载体作用,改变了流感病毒在呼吸道的分布,并运载病毒到达肺外器官。与单独的病毒相比,复合体由于颗粒性质更容易被细胞摄取,这个过程可以不依赖病毒特异性受体。另外,颗粒物可以通过脂筏促进子代病毒出芽释放,导致病毒的整个感染过程被重排和加速了。”方敏解释说。红细胞上的流感颗粒(蓝色;人工着色),可搭载细颗粒进入细胞图片来自:NIBSC / SPL/Nature“摸着石头过河”《自然》(Nature)对这项研究进行了专文报道,认为该研究“有助于解释为什么空气污染严重时流感病毒感染更加严重”。“我们的研究为空气污染对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提供了详细的见解,也表明了考虑空气质量管理和进一步减少空气污染政策的紧迫性。”刘思金说。刘思金课题组成员、论文第一作者董政告诉《中国科学报》,该研究从2020年9月开始,到现在花费了将近三年时间。由于研究中涉及到环境化学、病毒学以及免疫学等跨学科知识和技术方法,很多实验思路和方法都需要“摸着石头过河”,才能逐步建立。董政说,“做研究有趣的地方正在于克服一个又一个难题后的喜悦感。”不过,研究者表示,这项研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实验室模拟与真实的环境条件可能存在差别,同时实验动物与人体存在很大的差别,单纯动物实验得到的结论不能完全外推到人体,接下来仍需要更多的研究对此进行深入探索。空气中的细颗粒,如PM2.5、灰尘、生物炭和碳黑,可吸附不同数量的病毒,形成传染性的细颗粒-病毒复合物。复合物通过非病毒受体依赖的途径感染宿主细胞,引导病毒的内化和出芽。不同的细颗粒负载的病毒沿着呼吸道分布在不同的位置,并运输到更远处的肺外器官图片来源:受访对象
  • 快检流感病毒装置有了新突破
    日本制成 快检流感病毒装置  环球短讯  新华社东京2月8日电 (记者蓝建中)日本东京都医学综合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小组发表报告说,他们开发出一种简易检测装置,能在发病12小时内迅速诊断人体是否患流感,其灵敏度比现有同类装置高多倍。  据这份发表在新一期美国在线科学杂志《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卷》的报告介绍,目前对流感进行简易诊断多数是利用鼻咽拭取液来检查是否含病毒。原有的检查元件是利用抗体来捕捉病毒,但这种检测方式须等病毒在人体内增殖24小时后才能测出。  研究小组说,新开发的方法是利用带有荧光色素的抗体来捕捉病毒,即使是少量病毒也能发现。研究小组通过对200名流感患者进行测试,确认新技术能在患者发病12小时内就以97%的准确率测出病毒,整个检测过程最长只需约15分钟。由于它能较快发现病毒,医护人员因而能对患者迅速开展治疗。  研究小组表示,他们将争取使这一成果在下个冬季达到实用水平。如果该装置更换抗体的话,还可用于诊断致死率很高的禽流感、登革热和埃博拉等病毒。
  • 国家863计划成果成功应用于开发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
    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利用承担“十一五”863计划“分子诊断试剂”课题建立的real-time PCR研究开发平台,在此次墨西哥流感暴发后,广泛收集流感病毒的生物学信息,在国内率先研制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real-time PCR)试剂盒和通用型甲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   5月8日,在香港大学微生物系实验室(WHO网络实验室)袁国勇院士主持下进行了达安基因试剂盒进行了验证。使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real-time PCR法)试剂盒和通用型甲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同法),对香港首例发现的人甲型H1N1流感病毒临床样本和病毒分离培养物样本进行检测,两种试剂盒检测均为阳性。使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对人甲型H1、H3的两种流感病毒株样本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使用人通用型甲型流感核酸检测试剂盒,对上述两种病毒株样本进行检测,结果为阳性。上述所有结果均符合预期,显示两种试剂盒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并能够在3小时内获得结果。  广东省卫生厅组织有关专家对达安基因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real-time PCR法)进行评估认为,试剂盒经过香港确诊病例样本验证达到预期效果,建议在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试用,并尽快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批文,批量生产应用。  达安基因公司多年来得到科技部科技计划的扶持,在病毒检测技术方面有长达13年的技术经验积累,曾参加2003年抗击“非典”。 达安基因公司real-time PCR仪于2005年获得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注册证,2008年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优秀奖。目前该公司已具备大规模生产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和通用型甲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的能力。
  • 韩国研发出禽流感病毒检测新技术
    p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发布消息称,该院联合韩国建国大学等机构共同研发出准确检测禽流感病毒的新方法。研究小组利用光和生物传感器技术开发出分子检测平台,此平台适用于检测各种非标记定量生物分子技术。/pp  目前的标记技术会改变病毒的性质,难以观察病毒状态。该技术利用光固有特性,具有不改变病毒性质、非接触和非破坏的特性。研究组开发的太拉赫超材料,对微量的禽流感病毒亚型病毒进行定向分析。利用太拉赫超材料的分光技术克服现有技术局限,提高灵敏度,并能准确快速检测病毒。/pp  研究组期待该技术今后可以应用于迅速判断各种疾病,特别是人体低分子物质诊断研究中。该成果近日在美国进行专利注册,并发表在国际学术杂志《科学报告》上。/pp/pp/p
  • 我国成功研制便携禽流感病毒快速检测仪
    6月14日,中国科学院计划财务局组织专家,对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主持,电子研究所参加的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便携式禽流感病毒快速检测仪的研制》项目进行了验收。  该项目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野生动物疫病研究组何宏轩研究员的主持下,联合中科院电子所崔大付研究员,联合研制开发出了新设备1套,包括SPR快速检测仪和禽流感快速检测生物芯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项。经过专家现场测试,总体技术水平达到了设计要求。专家组通过现场测试和听取报告,针对项目研究报告、用户检测报告和财务决算报告,进行认真细致的讨论,认为项目组研制的“便携式禽流感病毒快速检测仪”性能达到了实施方案规定的技术指标,同意通过验收。  该项目开发了多项新技术,取得了多项重要研究成果,为我国野生动物禽流感的野外快速监测提供了科技支撑,同时对我国野生动物疫病的主动预警和主动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 荧光RT-PCR技术检测H7N9禽流感病毒法问世
    4月17日,在北京检验检疫局承担的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禽流感病毒H7N9亚型双重荧光RT-PCR定型技术研究”鉴定会上,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创新性地实现了对禽流感病毒H7N9亚型的一步快速定型,可在一次检测中确认样品中是否存在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或其他H7亚型和N9亚型的禽流感病毒 在通用性、特异性、灵敏性上,技术优势突出。专家组同意项目成果通过鉴定,并建议在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动物临床验证实验基础上,尽快推广应用。  目前,在国内通用的确诊禽类中禽流感病毒H7N9亚型的检测技术中,除采用传统的鸡胚病毒分离方法外,通常采用核酸检测方法,如普通PCR方法和基于荧光RT-PCR的“二步法”,但还没有建立起采用荧光RT-PCR技术“一步法”检测禽流感病毒H7N9亚型的方法。  据该项目组负责人、北京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动物实验室博士高志强介绍,项目在实验过程中,共建立了3种检测方法。最终的禽流感病毒H7N9亚型双重荧光RT-PCR检测方法是在禽流感病毒H7亚型和N9亚型单重荧光RT-PCR检测方法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建立,从而实现了对禽流感病毒H7N9亚型的一步快速定型。这种方法不仅能检测最近流行的H7N9毒株,还可以用于筛查其他H7亚型毒株。此方法不仅引物特异,而且探针特异,这一“双特异”性保证了结果的准确性,同时比普通PCR检测技术要灵敏100~1000倍。  高志强还指出,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制备了H7N9病毒的HA和NA基因全长的外标物质,具有均匀和稳定的特点,可在检测过程中对逆转录和PCR扩增这两个重要环节进行控制,对规范诊断检测试剂和实验室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使不同试剂的检测结果具有了可比性,可用于消除不同人员操作间的差异,解决了目前H7N9检测缺乏质量控制外标物质的现状。  鉴定会上,由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7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审查了项目组提交的相关资料,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审阅了相关鉴定资料,最终同意项目成果通过鉴定。  北京局自2001年开始开展荧光RT-PCR检测技术研究,是国内首家将荧光PCR技术应用到检验检疫领域和动物疫病防控领域的单位,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荧光RT-PCR检测技术,先后建立了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口蹄疫病毒等多项荧光RT-PCR检测技术,获得国内首个动物疫病荧光PCR检测新药证书。  据悉,自3月31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通报上海和安徽发现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后,在国家质检总局有关领导的指导下,该局第一时间成立了禽流感检测技术研究应急专项小组。北京局局长齐京安号召:“疫情就是命令,我们要迅速行动、全力以赴,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作出检验检疫部门的贡献。”一声令下,科技人员纷纷行动起来:及时收集、查阅最新流感资料 第一时间获得此次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安徽株和上海株的基因序列 结合实验室多年整理保存的禽流感研究资料,重点针对HA基因和NA基因进行序列分析比对……经过一系列努力,最终找到了变异位点,确定了双重荧光RT-PCR检测技术研究方案。  北京局副局长李忠榜表示,该项目为禽流感病毒H7N9亚型的检测提供了快速、高效方法,能够检测到样品中微量禽流感病毒。该课题鉴定后,课题组还将做大量的验证工作,在实践的检验过程中不断完善并制定禽流感病毒H7N9亚型检测国家标准,以便将该技术尽早应用到防控工作中,为确保活禽和禽产品的进出口安全,为国内养殖企业禽流感疫情普查,为老百姓吃上放心禽产品提供服务。同时,该局会尽快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检验检疫工作中,接受实践检验,为提高口岸一线的检测能力做好技术储备和技术支持工作。
  • 国家药监局批准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上市
    p style="text-indent: 2em "今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在我国获批上市”的通知。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上市,是对我国流感病毒疫苗品种的有力补充。/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b74acc35-d703-40b0-ab22-4a12019ca18f.jpg" title="1.jpg"//pp  2017年12月以来至2018年初,全国各地流感疫情明显增高。由于2017-2018年度北半球三价流感疫苗株组分与我国流感优势毒株不匹配,导致流感疫苗保护效果受到一定影响。为了覆盖近年来全球流感流行的主要亚型,研发使用四价流感疫苗就成为当前疾病防控的一种迫切需求。为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指导企业加快推进四价流感疫苗的研发进程,推动疫苗尽快上市应用。span style="color: rgb(84, 141, 212) "strong2018年6月8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分别批准了华兰生物疫苗有限公司及长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生产注册申请。/strong/span/pp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主要由甲(A)型和乙(B)型流感病毒引起,由于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极易发生大范围流行。特别对于婴幼儿、老年人和存在心肺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流感病毒可能并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重症或死亡。目前,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疾病及大爆发的最有效的措施,世界卫生组织每年会根据全球流感流行情况,预测流感流行趋势,从而推荐适合本年度流感疫苗生产的毒株。/pp  span style="color: rgb(84, 141, 212) "strong之前,我国市场上的流感疫苗均为三价流感疫苗。此次获批上市的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除包含普通三价流感疫苗的A1、A3、BV型病毒外,还包含BY型流感病毒,这也是2017-2018年我国流感季流行的主要病毒株。/strong/span该疫苗通过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流行毒株,经过鸡胚孵化培养收获病毒,结合灭活疫苗生产工艺制备而成,用于预防3岁及以上人群流感病毒的感染。/pp  在疫苗的研发和审评注册过程中,国内外有关组织和部门均给予高度关注。作为我国首个上市的四价流感疫苗,为全面评估该创新疫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各相关单位通过采取全程跟进、开放审评、前瞻指导、程序联动等方式,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创新药品研发、评价经验基础上,严格把关,确保了注册工作的科学、客观、高效。/pp  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上市,是对我国流感病毒疫苗品种的有力补充,它将与三价流感疫苗一起共同对我国防控季节性流感疫情发挥重要作用。/p
  • 深圳口岸采用甲型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用防控甲流
    深圳检验检疫局2月14日通报,2月12日起,首批1000个甲型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在全市各个旅检口岸使用,口岸旅检现场对入境旅客进行甲型流感病毒抗原的快速定性测定后3分钟内即可得到可信结果。这是深圳口岸首次使用该试剂盒防控甲流。  当前正值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周边地区流感疫情呈上升趋势,因甲流导致的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也不断增加。对此,深圳检验检疫局进一步严格健康申报、体温检测、医学巡查等卫生检疫措施,同时,在旅检口岸配备甲型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对高危人群实施口岸甲型H1N1流感快速检测防控策略,防止甲型H1N1流感经口岸传入。  甲型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可以在口岸旅检现场对人体的鼻腔抽吸液、鼻腔擦拭液和咽喉擦拭液标本,进行甲型流感病毒抗原的快速定性测定,在3分钟内就可得到可信结果,大大缩短了送检和检测时间,更有利于甲型H1N1的防控工作,尤其适合深圳口岸多、客流量大的特点。为确保使用效果,深圳检验检疫局还特地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
  • 安图生物人副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获医疗器械注册证
    人副流感病毒是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20年12月发布了最新的《全球卫生评估》报告,对全球死亡原因进行排序,其中下呼吸道感染已成为全球患者死亡的第四大因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布的一项历时11年,来自106个城市、277家哨点医院和92个参考实验室的呼吸道传染病监测数据显示:在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的8种病毒中,人副流感病毒(HPIV)排名第4位,阳性率占比高达13.1%;其中HPIV-3占比56.4%,HPIV-2占比16.9%,HPIV-1占比16.1%。  提高病原学检出率势在必行  人副流感病毒在秋冬季节是高发期,儿童感染率极高。由于HPIV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因此临床早期诊断是非常关键的,特别是在当前新冠大流行的形势下,呼吸道病毒鉴别诊断愈加急迫。然而,传统检测方法难培养、耗时长、灵敏度低,且易受经验性用药的影响,无法给予临床精准、快速的诊断结果。  可搭载安图全自动化核酸检测平台,实现随到随检 核酸检测以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时效性好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到新冠大规模筛查和诊断中。人副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可搭载安图生物全自动核酸提纯与实时荧光PCR分析系统,实现随到随检,能够快速明确病原体,指导临床个性化用药。该产品具有以下特点:  分型全:覆盖HPIV 1,2,3三种常见型别;  全自动:搭载安图生物全自动化核酸检测平台,操作便捷,安全高效;  随到随检:无需攒样,无需等待,实现当天上机,当天出结果;  时效性好:最快100分钟左右出结果;  多项目同时检测:新冠、HPIV或其他病毒同时检测,快速明确诊断。  安图生物人副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是国内首个可搭载全自动核酸检测平台的试剂,是检测人副流感病毒的新利器。未来,安图生物还将推出多项呼吸道疾病核酸检测产品,为临床提供更全面、更快速、更精准的呼吸道病原体解决方案。
  • 美批准H5N1型禽流感病毒快速检测技术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日前批准使用一种H5N1型禽流感病毒快速检测技术,用这种技术可以在40分钟内检测出人是否感染了H5N1型禽流感病毒。  该局发表新闻公报说,这一技术由加利福尼亚州一家公司开发,其原理是通过判断被检测者体内是否存在NS1蛋白质来确认其是否感染H5N1型禽流感病毒。  该局医疗设备和放射卫生管理中心主任丹尼尔舒茨说,这种技术有助于保护广大公众免受禽流感威胁。  H5N1型禽流感病毒是对人类威胁较高的一种病毒。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数据显示,自2003年以来,全球已有413人感染这种病毒,其中256人死亡。
  • 澳病毒专家称甲型H1N1流感病毒源自实验室 世卫正调查
    一份即将公布的报告声称,甲型H1N1流感病毒源自实验室,而非大自然,世界卫生组织正在就此调查。  据“中央社”援引加拿大新闻社报道,上述报告由澳大利亚病毒专家吉布兹(Adrian Gibbs)所撰。吉布兹上周末通知世界卫生组织,称即将在网上公布此份报告。吉布兹目前已退休。  世卫组织专家福田敬二表示,世卫目前仍在商议阶段,尚未达致结论。不过迄至目前所有的证据,都不支持吉布兹的理论。  但世界卫生组织在接获通知后,仍然紧急召集全球人类及动物流感研究专家,研究报告真实性。如果此份报告所言属实,世卫可能将研究是否应改变目前对会员国防范H1N1新型流感所提供的建议。
  • 致命禽流感病毒外流 美政府实验室连曝安全漏洞
    美国联邦政府实验室接连曝出生物安全漏洞,继上个月80多名工作人员接触到高致死率炭疽菌后,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在此事调查过程中发现,另一间实验室今年3月转送的样本被高度危险的禽流感病毒感染,4个月后才上报。专家担心,病毒实验室的安全漏洞不仅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社会恐慌,更可能被恐怖分子所利用。  美国疾控中心11日发布报告承认,旗下所属实验室在过去十年内曾因操作不当造成5次重大失误,导致包括H5N1禽流感病毒、天花病毒和炭疽病毒在内的多种致命病原体外流,带来安全隐患。  该机构同时宣布,关闭两处分别负责生物反恐和流行感冒研究的实验室,暂停了其主管的所有实验室之间生物材料交流活动,直到适当的程序落实到位才重新开放。  6月份的一次内部检查中,疾控中心设在亚特兰大的一间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在对活炭疽菌进行灭活时没有遵循正确的程序,潜在地致使80多名工作人员接触到活性炭疽菌。  在对该事故调查的过程中,疾控中心又发现一家高防护实验室3月份送至美国农业部相关部门的样本,已被极度危险的H5N1禽流感病毒污染,给数十名科研人员带来安全隐患。  最近的两起事故引起美国国会关注,同时也进一步引起了对该机构监管危险研究项目能力的质疑。美国疾控中心称,最新的发现为现有安全措施和带有致命病原体的实验项目敲响了警钟。  尽管目前还没有人在这几起事故中患病,但疾控中心主任弗里登(Thomas Frieden)表示,&ldquo 这种事情从来就不该发生!我很失望,老实说,我对此感到愤怒。&rdquo 他指出,员工在意外发生后24小时内就已经知情,但没有上报,很长时间内高层领导无人知晓,自己则到7月9日才获悉此事,认为下属的&ldquo 拖延不可接受&rdquo 。  此次暴露安全问题的病毒实际上是美国科学家把禽流感病毒毒株植入人流感病毒后形成的新病毒,一旦不慎扩散或被恐怖分子利用,可在人际间形成大面积传播,后果不堪设想。  弗里登还承认,本月在马里兰州国家卫生研究所校园内发现可能被遗忘的6小瓶天花病毒,其中标注日期为1954年的两瓶病毒已被证实仍然活跃。  美国政府顾问班子国家生物安全科学咨询委员会成员奥斯特霍姆(Michael Osterholm)指出,病毒实验室的安全漏洞不仅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社会恐慌,更可能被恐怖分子所利用。所谓生物安全,就是要关注&ldquo 如何把坏分子隔离在实验室外&rdquo ,同时避免&ldquo 让好同事因为疏漏和遗忘而造成伤害&rdquo 。
  • 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的气溶胶传播研究
    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病毒存在通过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作者设计了6组试验,设置了6个房间,每个房间11只猪仔。实验使用SPF( specific-pathogen-free )猪仔,部分猪仔带有母源性抗体(maternally-derived antibodies,MDA)。带有抗体的记为MDA+,没有抗体的记为MDA-。Room 1 : 11只 MDA-Room 2 : 11只 MDA-Room 3 : 11只 MDA-Room 4 : 11只 MDA+Room 5 : 11只 MDA+Room 6 : 11只 MDA+以下为每个房间的猪仔分布,红色是接种病毒的猪仔,其中4只和能发生直接接触,另外5隔开在房间的另一侧, 隔离距离为30cm,不发生直接接触。空气采样设备放在隔离空间的中间。检测方法:通过corioli u生物气溶胶采样器采集含有接种猪仔空间的空气样品,通过RT-PCR的方法监测。同时对猪病毒感染情况进行采样监测。监测天数:25天 结果:空气气溶胶采样:经过25天的监测,一般在接种气溶胶2-4天后,45-Ct值较高,峰值出现在第九天。非直接接触的猪基因组检测:4-6天左右出现病毒检测阳性的病例,到第15天,所有非接触的猪都出现阳性。 讨论:以上结果表面,这次实验表面确实存在气溶胶传播。MDA并不能阻止阻止SWINE INFLUENZA的传播。 注:以上实验是基于猪流感病毒,隔离距离只有30cm,实验动物是长期密切接触的。本实验没有非密切接触数据。对于其他病毒的气溶胶传播可能性研究需要单独实验验证,不能套用该实验数据。 参考文献:Hervé, S. Andraud, M. Gorin, S. Paboeuf, F. Barbier, N. Quéguiner, S. Deblanc, C. Simon, G. Rose, N. (2016). Maternally-derived antibodies do not prevent transmission of swine influenza A virus between pigs. Veterinary Research 47:86
  • 江苏苏州率先完成H7N9禽流感病毒关键基因合成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江苏苏州率先合成H7N9禽流感病毒的关键基因,研制出能准确区分普通流感和H7N9禽流感的H7N9禽流感检测试剂盒。目前,该试剂盒已送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规模检测H7N9病毒即将成为可能。  在苏州生物纳米园中,杰恩生物着手利用公司特有的十余个H7亚型的特异性抗体,加紧研究H7N9病毒检测试剂。记者和正在美国马里兰州实验室的该研究组负责人裘志勇先生通了电话:  裘志勇:研发方面的工作,是在美国进行的,11种抗体当中,我们找到了一对我们叫配对的刻意抗体,能够用来检测H7N9禽流感病毒的抗原,已经有了初步的结果,我们能够检测出H7亚型病毒的抗原。  研制的初步结果显示,已经找到了针对H7N9病毒的高效特异抗体,可用于开发H7N9抗体检测的试剂盒,从而可以区分普通流感和H7N9禽流感。目前各地所使用的H7N9核酸检测试剂盒,不仅昂贵而且操作复杂,只适合在国家或省市级中心实验室作为确诊的手段。而一线医院迫切需要一种价廉、简易、灵敏度高的检测试剂盒,在感染早期便能快速有效区分H7N9感染患者与一般季节性流感患者。检测试剂的研发成功,成本仅50元一人,可以说是满足了这一紧迫需要。H7N9病毒检测试剂研发组俞惠元:  俞惠元:在一线的医院可以用患者的血清,或者他咽喉的粘液,用棉花棒沾取他的粘液,通过医院现有的设备,在2小时就能得出结果。  该检测试剂将在12号送达到北京,国家疾控中心将在H7N9禽流感患者身上进行测试,来判断是否可以投放市场。
  • 日本研究H5N1禽流感病毒快速检测法
    人民网11月8日讯 据日本共同社消息,日本东京都医学综合研究所等研究小组日前开发出一种针对强毒性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新型检测方法,检测灵敏度是以往方法的50倍以上。该装置仅为手掌大小。日本北海道大学和熊本大学也参与了该项研究。这一检测方式将有助于防治禽流感。  据悉,只需提取被检测者鼻腔和喉部的粘膜,将其滴在检测装置上,15分钟左右就可诊断出结果。研究小组对孕检和流感检测中已被使用的“免疫层析法”进行了改良。新型检测机器可使H5N1相关抗体与微量荧光色素相结合,并对该色素进行高灵敏度检测。  之前的方法只能检测出部分H5型病毒,研究小组此次开发出了新抗体。经确认,新检测方式可以检测出各类H5型病毒。
  • 江苏发现禽流感病毒 扑杀家禽37万只
    据农业部相关负责人介绍,12月15日,农业部接到江苏省兽医部门报告,在对家禽实行例行监测时,在海安县、东台市个别农户饲养的蛋鸡中监测到H5N1禽流感病原学阳性样品。目前上述地区未发现禽流感疫情。  经专家初步分析,检测到的禽流感病毒与我国南方地区流行毒株有一定差异。家禽带毒可能与迁徙候鸟传播病毒有关。据秋季集中免疫大检查结果显示,江苏省兽医部门组织对全省家禽实施禽流感免疫,抗体合格率在89%以上,高于国家规定70%的标准。 接到报告后,农业部立即部署江苏省兽医部门落实防控措施。一是对监测阳性鸡群及周边地区家禽进行扑杀,已扑杀家禽37.7万只。二是实行隔离监控。禁止调运东台市和海安县所有家禽及其产品,限制流通。三是消毒灭源。对被扑杀家禽的养殖场(户)及其周边地区环境进行彻底消毒,防止病毒传播扩散。 按照农业部监测方案规定,每年5月、11月需要进行两次禽流感集中监测,日常监测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今年1-10月,全国各地已监测禽流感样品431万份,检出禽流感病原学阳性样品46份,对病原学阳性禽群均及时进行了处置。 目前,海安县、东台市周边县市没有发现异常情况。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已按农业部要求,对阳性样品开展进一步检测,分析病毒是否发生变异。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也已派出专家组赶赴上述地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病毒来源。 农业部已将有关情况向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进行了通报。
  • H7N9禽流感病毒诊断实验室环境消毒措施探讨
    自去年12月起,我国人感染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实验室确诊病例数量出现明显上升,政府也强化了相对应对措施,通过关闭活禽交易市场、扑杀疫情区禽类与隔离收治患者,积极防控疫情。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方网站2月19日公布的信息,我国从人感染病例中已发现H7N9病毒变异株,尚未出现该变异病毒对人感染力、毒力和人际传播能力的增强。根据世卫组织(WHO)官方网站提供的信息:现在尚不知人类是如何获得H7N9病毒感染的,有些确诊病人曾经与动物或者动物所处的环境有过接触,仍在调查动物传染源以及存在人传人的可能性。国内也有报道该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或密切 接触感染禽类的分泌物、排泄物而被感染,或通过接触病毒污染的环境感染。 甲型H7N9禽流感作为一种人禽共患传染病,卫生、动物疫病监测机构等各类诊断实验室均会接触该病毒样本或感染病原体,此类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应得到高度重视。在做好实验人员个体防护的同时,对已暴露区域的空气和物表进行高水平消毒,特别是对生物安全柜、诊断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器材和实验室核心区域整体的有效处理,尤为重要。小型化或抛弃式的器材,通过高压蒸气等方式进行灭活处理,此类方法是安全且容易验证的。更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是对污染的生物安全柜、离心机、二氧化碳培养箱等较大型设备去污,以及实验室环境的整体消毒。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消毒方式 采用紫外线照射和甲醛薰蒸是目前大部分生物安全实验室采用的消毒方法。紫外线照射易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因照射距离、遮挡等原因,存在许多消毒盲区,难以保障消毒效果。对于生物安全实验室,紫外线照线只能作为辅助消毒方法。甲醛薰蒸作为一种有效的消毒措施已使用多年,可杀灭包括细菌芽孢在内的多种病原微生物,但需要较长的消毒时间,且残留的化学毒性危害已被人所共知。过氧乙酸和含氯消毒剂亦可被用来作喷雾和表面擦拭消毒,但对设施设备等材料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利用气态过氧化氢(VHP)对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生物去污会是一种更好的选择。将浓度30%~35%的过氧化氢溶液,通过氧化氢发生器在70~140℃条件下进行连续闪蒸。过氧化氢闪蒸过程中产生高活性的羟基,能够破坏生物体的细胞膜、脂类、蛋白质和DNA,具有广谱杀菌效力。在消毒后,过氧化氢蒸气分解为水和氧气,对环境和人员均无害。 气态过氧化氢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杀灭有效性 H7N9禽流感病毒与H1N1甲型流感病毒同属正粘病毒科,美国StephenN. Rudnick等人使用气态过氧化氢对表面的流感病毒进行灭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含有流感病毒的载体暴露于10ppm过氧化氢气体浓度,作用2.5分钟后,导致了同类型的H1N1甲流病毒99%的失活。较低的浓度即可达到理想的灭活效果,在此低浓度下,过氧化氢对实验室设施、设备没有潜在的危害。 过氧化氢发生器的类型和作用方式 根据使用方式的不同,最常见的过氧化氢发生器有两种不同的作用形式,即管道输送型(室外使用)和内置散射型(室内使用),管道输送型发生器更适合生物安全柜、隔离器这类设备的去污处理。由于我国大部分生物安全实验室在设计时并没有预留与发生器对接的管道接口,且室外输送通常需要在房间内使用风扇进行均流,使得管道输送型发生器在实验室整体环境消毒中的应用受到了较大限制。内置散射型发生器可以看作管道输送型的改进,将发生器置于待消毒房间的内部,使用无线或有线连接的控制器,在房间外部控制发生器,进行多向喷射气体,完成消毒工作。一种最新型的汽化过氧化氢发生器,与智能行走机器人技术相结合,使用WIFI无线控制技术和锂电池组供电,已实现在特定环境中的运动状态消毒,可用于结构复杂的环境去污。图1 不同类型的汽化过氧化氢发生器生物安全实验室采用汽化过氧化氢发生器消毒的应用案例图2 生物安全柜消毒图3 BSL-3实验室排风高效过滤器原位消毒图4 BSL-3实验室整体消毒 汽化过氧化氢发生器已在国内外较多的P3和P4生物安全实验室中得到应用,并取代了甲醛薰蒸。使用商品化的嗜热脂肪芽孢杆菌(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 ATCC#7953)作为生物指示剂,在有效的作用条件下,生物指示剂上芽孢数量能达到6-log减少,以此来监测消毒效果。小结 汽化过氧化氢发生器应用于H7N9禽流感病毒诊断等各类生物安全实验室消毒,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除了对各类病原微生物杀灭效力较强,且均匀分布外,其气态形式更容易穿透生物安全柜高效空气过滤器和实验室排风过滤器,以避免消毒死角。这一点是干雾等类别的过氧化氢消毒装置无法做到的。有关不同类别过氧化氢消毒装置的技术分析,笔者将在后续的文章中予以说明。 H7N9禽流感病毒已出现变异,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需引起高度重视! 浙江泰林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并生产多种规格汽化过氧化氢消毒机,包括管道输送型、内置散射型、两用型、车载型和智能行走消毒机器人等多种规格,均为国内首创,为国家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生物安全关键装备研究——汽化过氧化氢发生器”课题承担单位,其汽化过氧化氢消毒(VHPS)技术已在国内外各类生物安全实验室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参考文献:Stephen N. Rudnick,James J.McDevitt Inactivating influenza viruses on surfaces using hydrogen peroxide or triethyleneglycol at low vapor concentrations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 December 2009
  • 科学岛团队在微流控CRISPR-Dx检测流感病毒分型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安光所光电子中心生物医学光学团队在微流控CRISPR分子诊断新方法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SEDphone: 空间编码离心式微流控芯片-智能手机平台联合RT/LAMP-CRISPR/Cas12a体系用于流感病毒分型检测》为题发表于化学类TOP期刊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上。流感病毒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威胁,每年都会引起流行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特别是季节性流感爆发时,大批患者涌入社区和医院门诊,给医疗机构带来巨大压力。同时,流感病毒极易发生变异,表现出多种亚型,不同亚型需要采取不同的临床干预措施。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准确、快速和便携的解决方案来区分不同流感病毒亚型,控制病毒传播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CRISPR/Cas分子诊断技术,由于其特异性强、反应效率高和便携性好的特点,被称为最有可能替代PCR的下一代分子诊断技术。团队将LAMP等温扩增技术和CRISPR/Cas12a技术进行“双剑合璧”,靶标序列经过LAMP扩增后被CRISPR/Cas12a识别,并激活其反式切割的活性,进而切割报告探针,释放荧光信号。该方法既保证了检测的高灵敏度,又弥补了LAMP扩增过程中假阳性的问题。为了便于不同靶标的应用,研究人员基于LAMP-CRISPR/Cas12a系统开发了一个通用的设计过程模型。经优化后,可在45分钟内同时检测H1N1、H3N2、H5N1、H7N9和乙型流感病毒(IBV) 5种流感分型,检测限达到10拷贝/μL,达到金标准水平。另外,为了实现LAMP扩增及CRISPR检测的一体化操作,研究人员设计并制备了具有空间编码功能的离心式微流控芯片,开发了基于智能手机的便携式床旁检测(point of care testing, POCT)设备SEDphone,实现了多种流感分型的“同时扩增,同时检测”。同时,采用双温区设计,克服了RT/LAMP与CRISPR/Cas12a技术反应温度差异的问题。采用临床样本验证了LAMP-CRISPR/Cas12a流感病毒快速分型方法及SEDphone平台的临床实用性。该项研究为多种病原体的高灵敏、准确、快速、即时检测提供一种新思路,有望用于发热门诊或是家庭自检,可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不必要的交叉感染风险,缓解医疗压力。博士研究生尹雪儿为论文第一作者,朱灿灿副研究员、朱灵研究员和刘勇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该项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青促会优秀会员及合肥物质院院长基金高技术创新项目支持。图 SEDphone流感病毒检测平台工作流程示意图图 LAMP- CRISPR/Cas12a检测不同流感病毒分型特异性及灵敏度评估
  • 检科院:我国有能力对人感染猪流感病毒进行检测
    新华网北京4月26日电(记者徐博)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怀林26日在质量和安全年实验室开放日对来访的市民进行答疑时表示,我国完全有能力、有技术对人感染猪流感病毒进行检测。  据世界卫生组织通报,近期美国、墨西哥出现人感染猪流感(A/H1N1)疫情,截至4月23日,两国共报告流感样病例898例,62人死亡。  李怀林说,中国相关部门已采取措施严防美国、墨西哥出现的人感染猪流感传入,检科院将竭尽全力进行配合,积极应对。  他同时介绍,人感染猪流感以呼吸道感染为主,一般来说,食用熟制猪肉或猪肉产品不会感染猪流感。  26日,北京市100多名市民走进检科院参观,目睹了实验室科技人员对食品严格准确的检测过程,听取了质检专家和检测人员对食品、化妆品等产品质量和安全常识的讲解。  检科院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公益型检验检疫科研机构,该院在食品营养,食品中的农/兽药残留、添加剂、转基因、食源性疾病、生物源性成分等方面有着雄厚的技术实力和较高的科研水平。
  • 贝克曼库尔特公司与国家CDC合作开发甲型H1N1流感病毒快速检测方案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甲型H1N1流感警告级别提到5级,强烈显示即将发生的大流行。据世卫组织公布,截止于2009年5月13日11点,全球确认甲型H1N1流感5,969例并蔓延28个国家,给各国在紧急预警和疫情控制方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继香港首例甲型H1N1确诊后,5月11日,四川一例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被确诊,5月12日17时,山东报告1例甲型H1N1型流感疑似病例,当日香港发现一名甲型H1N1流感疑似个案。由于病毒引起的感染症状多比较相似,采用常规方法很难确认感染类型,因此对于甲型H1N1流感的早期快速确诊对于有效控制疫情至关重要。  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在病毒核酸提取,实验室自动化和病毒核酸检测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完整的解决方案。针对本次甲型H1N1流感疫情,公司已与国家CDC开展合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的H1N1流感病毒序列信息和双方技术基础联合开发甲型H1N1型流感病毒快速诊断方案,并同时开发包括人流感,禽流感,猪流感,SARS等多种上呼吸道病毒检测和变异分析标准方案,该方案具有快速、准确、安全、低成本等特点,并可用于流感病毒快速筛查、病毒分型、突变检测和流行病学研究。  • 病毒核酸安全提取  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的SPRI-TETM Viral NA提取试剂盒结合SPRI-TETM自动核酸提取仪,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的提取提供了快速安全的解决方案。SPRI-TETM采用固相载体可逆式磁珠对病毒RNA进行高效抽提,从样品的裂解到核酸的洗脱都无需人工干预,将操作者危险性降到最低。SPRI-TETM系统可以一批次提取1-10个样品,每批次提取时间约30分钟。  • 特异性引物设计  根据WHO已公布甲型H1N1流感序列,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与国家CDC合作设计出高特异性PCR扩增引物组。该引物组采用GeXP系统的 eXpress ProfilerTM模块设计,包括5对特异性引物,分别为A型流感,H1N1型流感,季节性流感,甲型H1N1流感和质控序列。与常规PCR引物不同,每对引物5’端均带有通用引物,5组扩增产物长度范围在100- 600碱基。  • 甲型H1N1病毒快速检测  利用贝克曼公司专利的XP-PCR技术,对5对引物(5对流感病毒特异引物和一对内质控引物)进行多重扩增( 整个流程由BiomekTM系列自动化工作站完成)。多重PCR产物因长度不同,可经过毛细管电泳分离检测。电泳原始数据、样本信息和基因信息输入GeXP软件系统进行分析, 即可得到样本的病毒检测报告。  • 病毒分型和变异检测  在多重病毒监测基础上,利用标准甲型H1N1病毒引物扩增病毒基因组序列,利用GeXP系统的序列分析功能分析病毒变异位点和可能的蛋白质序列变异。  该方法可以将常见流感症状的可能病原体一次性扫描,确定检测样本的感染类型,具有样本需求低,检测速度块,同时可以监测病毒的变异状况。
  • 厦大牵头研发的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肺炎疫苗获批紧急使用!
    12月2日,经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建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论证同意,由厦门大学、香港大学、万泰生物联合研发的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肺炎疫苗(以下简称“鼻喷苗”)获批紧急使用!该疫苗是我国布局新冠疫苗应急攻关的五条技术路线之一,也是全球最早进入临床试验以及迄今唯一在三期临床试验中验证了安全性和广谱有效性的黏膜免疫新冠疫苗。鼻喷苗采用经特别改造以提高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双重减毒甲型流感病毒作为载体,插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RBD基因片段研制而成。流感病毒具有与新冠病毒(尤其是奥密克戎变异株)高度重叠的从鼻腔开始的全呼吸道易感细胞解剖分布特点,因此该疫苗通过鼻腔喷雾方式接种可以模拟病毒自然感染方式在呼吸道形成预防新冠病毒入侵的第一线免疫屏障,且与肌肉注射式新冠疫苗诱导全身性保护的机制彼此互补,有利于形成更全面的保护。研究显示鼻喷苗可诱导包括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固有免疫和训练免疫等多维度保护性免疫应答从而发挥广谱保护效果,因此基本不受病毒抗体逃逸突变的影响,对原型株或是包括奥密克戎BF.7、XBB、BQ.1.1变异株在内的迄今各主要变异株的保护性免疫应答强度相当。鼻喷苗三期临床试验是全球第一个黏膜免疫新冠疫苗的随机对照保护效力试验,在菲律宾、南非、越南和哥伦比亚等国入组了31038名18-91岁志愿者。临床试验数据显示,无论作为基础免疫还是序贯加强免疫,鼻喷苗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导致的新冠病毒病(COVID-19)具有良好保护效果:(1)对住院及以上严重疾病的保护效力为100%;(2)在既往无其它新冠疫苗免疫史人群中,对症状较明显病例(具有3个及以上新冠相关症状)的保护效力为67%;对包括仅有轻微症状者在内的所有症状性感染的保护效力为55%;(3)在既往有新冠灭活疫苗免疫史的人群中,序贯加强鼻喷苗与用安慰剂加强相比,对症状较明显病例的相对保护效力为63%。此外,鼻喷苗安全性极佳,疫苗组和安慰剂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同且症状轻微,未发生疫苗相关严重不良事件。基于老年人和有基础慢病等脆弱人群是疫苗应用的最优先群体的考虑,该研究特别提高了志愿者中的老年人和有基础慢病人群的比例,共包含了4557名60岁以上老年人、4441名慢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呼吸道疾病等),结果显示鼻喷苗对老年人、慢病人群的保护效力不弱于中青年健康人群,在各个群体中均表现出很好的安全性,疫苗组的不良反应情况与安慰剂对照组相当。鼻喷苗有效性好、广谱抗变异、安全性高、便捷无痛、接受度高,并且在老年人群、慢病人群中同样有极佳安全性和有效性,接种禁忌症少,可为我国高危群体疫苗犹豫难题的破解提供有力武器。鼻喷苗优先用于老年/慢病等高危人群的序贯加强以及疫苗犹豫人群的免疫,可显著降低我国高危人群的重症及死亡风险,避免医疗资源挤兑的大规模发生,为今后我国全面开放提供更全面保障。鼻喷苗的研发工作由夏宁邵教授牵头,获得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应急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教育部疫苗与分子诊断集成攻关大平台项目、教育部高校新冠肺炎防治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应急攻关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重点项目、厦门市科技计划专项应急攻关项目、厦门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等支持。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