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流体动力学性能

仪器信息网流体动力学性能专题为您整合流体动力学性能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流体动力学性能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流体动力学性能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流体动力学性能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流体动力学性能话题讨论。

流体动力学性能相关的资讯

  • INNOVATEST轶诺仪器与固体力学会议携手推动力学性能测试
    由中国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四川大学破坏力学与工程防灾减灾省重点实验室,顶峰多尺度科学研究所,成都大学承办的“2014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于金秋十月在四川隆重举办。此次会议共设2个主会场,27个分会场,会议规模宏大,会场组织有序。作为赞助商之一,轶诺仪器(上海)有限公司亦亲自派出市场与技术团队,全心助力此次大会。 现场与会专家多达1200余人,在为期2天的会议中,来自中国科学院力学所的白以龙教授、王自强教授,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杨卫教授,美国西北大学的黄永刚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杜善义教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孙承伟教授,西南交通大学的翟婉明教授,香港科技大学的余同希教以及美国普渡大学的陈为农教授分别作了特邀报告,会场气氛轻松热烈,不时传来听众的阵阵掌声。 所谓固体力学,就是研究可变形固体在外界因素作用下所产生的应力、应变、位移和破坏等的力学分支。一般包括材料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等方向。其中,材料力学是固体力学中发展最早的一个分支,它研究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变形状态和破坏规律,为工程设计中选用材料和选择构件尺寸提供依据。之后发展起来的弹性力学是研究弹性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应力场、应变场以及有关的规律;塑性力学则是研究固体受力后处于塑性变形状态时,塑性变形与外力的关系,以及物体中的应力场、应变场以及有关规律。 众所周知,金属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包括硬度、弹性、塑性、刚性、冲击韧性、疲劳强度、断裂韧性等;而硬度作为一项综合的力学性能指标,与材料的其他性能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比如,金属的抗拉强度便可由硬度经过换算得到。另外,金属的硬度与冷成型性、切削性、焊接性等工艺性能也有密切关系;硬度实验能敏感地反映出材料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和结构的差异,因此被广泛用来进行原材料的质量检验,以及检验零件的热处理质量。硬度试验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快捷、压痕小以及便于现场操作等特点,是产品研发和生产中最常用的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在测试金属材料机械性能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INNOVATEST轶诺仪器,全球领先的硬度计制造商,位于欧洲荷兰,集设计,研发,生产于一身,深谙力学,视质量为第一生命,致力于提供高端、精密、可靠、稳定的硬度检测设备。为此,INNOVATEST轶诺仪器不断契合广大用户的需要,为其量身定做最合适的硬度测试解决方案。 INNOVATEST轶诺仪器在其荷兰总部和上海子公司均设有展厅,随时恭候您莅临体验!
  • 赛默飞世尔科技与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流体力学学院展开合作
    &mdash &mdash 推出&ldquo 流变学入门课程&rdquo 培训包,内含实践实验指导德国卡尔斯鲁厄(2010年6月7日) &mdash 全球服务科学领域的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有限公司与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流体力学学院展开密切合作,为其学生提供流变学培训课程。此次合作可为公司的所有意向客户提供有关Thermo Scientific HAAKE Viscotester 550 粘度计的各种实践实验资料。 流变学研究对于新产品的开发和质量控制来说正变得日益重要 &mdash 例如,从低粘度的眼药水到固体聚合物。因此,早期培训对于了解流变现象就显得更为重要。赛默飞世尔的&ldquo 流变学入门课程&rdquo 培训包中包括具有特殊配置的HAAKE Viscotester 550粘度计和两个实践实验的说明。该培训可用于普通学校、职业学校、公司和大学。此外,培训包还为授课教师准备了教学指导和实验结果示例。为确保培训包的效果,赛默飞世尔科技将在研讨会活动中对授课教师进行一天的培训。 &ldquo 我们在学生培训课上使用HAAKE Viscotester 550等旋转粘度计进行流变测量教学。该仪器是实践实验的理想之选,通过使用预设的内部程序或软件,操作变得非常简单,可快速培训多个用户。&rdquo 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流体力学学院磁流体动力学系主任Odenbach教授说道:&ldquo 在更复杂的流变测量中,我们使用诸如Thermo Scientific HAAKE MARS之类的仪器。它是一个模块化的流变仪平台,能够针对各种应用进行校准,并提供多种附件。 培训包优点一览: · 坚固可靠的旋转粘度计,带预设的内部程序。 · 适用于介质粘度试验的同心圆筒测量转子,可选用多种测量转子进行扩展(例如、平行板、锥板、旋转式或悬挂式同心圆筒) · 用户友好的Thermo Scientific HAAKE RheoWin测量和评估软件,适用于初学者或熟练用户,可在www.thermoscientific.com/mc 网站上进行免费升级。 · 文件资料中包含流变学基础知识和两个实践实验的说明,还包括授课教师的教学指导。 · 在授课教师的进一步培训中,可有针对性地讲授流变学基础知识或巩固已有知识。 流变学领域的领先者之一赛默飞世尔科技凭借其丰富的Thermo Scientific材料物性表征解决方案为各行各业的客户提供支持。材料物性表征解决方案对塑料、食品、化妆品、药品、涂料、化学品和石化产品,乃至各种液体或固体的粘度、弹性、可加工性和温度相关力学变化进行分析和测量。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thermoscientific.com/mc。 Thermo Scientific是全球服务科学领域的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旗下品牌。 关于赛默飞世尔科技 赛默飞世尔科技(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TMO)是全球科学服务领域的领导者,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面支持,让世界变得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公司拥有员工35,000名,年收入超过100亿美元,所服务客户包括:医药和生物科技公司、医院和临床诊断实验室、大学、科研院所和政府机构,以及环境与工业过程控制等行业。公司借助Thermo Scientific和Fisher Scientific这两个主要品牌,为客户提供了独特的连续技术开发以及最便捷的采购方案,为公司的主要股东创造利润和其他价值。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有助于加快科研步伐,帮助客户解决从复杂研发到常规测试再到现场应用中遇到的各类分析挑战。请访问www.thermofisher.com 或中文网站www.thermo.com.cn, www.fishersci.com.cn。
  • Nature Materials: 玻璃流变的普适标度律
    内容简介 众所周知,玻璃是又硬又脆的固体;然而它们的无序结构其实更像液体。与通过观察固体应力和应变之间的行为来理解其机械性质不同,对于液体力学性能的典型观点是粘度,即剪切应力和应变率之间的行为观察。由于玻璃材料的在流变学上需要关注非常宽的应变率范围,因此在实验上颇为困难;通常的做法是使用合适的测试设计来获得不同的应力分布。从这个视角出发,粘性液体和金属玻璃可以进行类似的测试。在本论文的研究中,作者使用HysitronTI980 TriboIndenter,通过巧妙的动态纳米力学实验设计,进行了大范围的微尺度应力松弛实验,包括纳米压痕测试和微悬臂测试,实现了9个数量级的超宽时间尺度表征金属玻璃在室温下的应力-应变速率响应。采集数据后,作者利用使用流体动力学的通用法则,提出金属玻璃包含温度、体积和应力对于应变率的行为轨迹。该工作 Universal scaling law of glass rheology于2022年4月发表于Nature Materials 上。 研究结果和讨论 文中详细提到如何通过三种类型的实验设计来实现将应变率范围跨到九个数量级的目标。首先对较高数量级应变率,作者进行保持峰值载荷200s的准静态压痕试验;热漂移是限制的主要因素。其次,使用中等强度的动态压痕进行参考蠕变式的保载量测, 实现了在无热漂移条件下长达2000 秒的位移量测。最后,采用不同的尺寸、加载距离和施力参数,在低应变率下进行了1000s的悬臂压痕试验。如图 1a 所示,作者测量了 Zr55Cu30Al10Ni5 金属玻璃在剪切应变速率为10-8 到 100 s-1 的动态剪切应力响应。在应力松弛实验中,根据不同松弛时间下的接触力和位移得出剪切应变率和名义剪切应力。在高速纳米压痕实验(图 1b)和低速悬臂实验(图 1c)中,剪切应力是剪切应变速率的函数。纳米压痕和悬臂实验所需的取样量较小,可有效避免高应力水平下离散剪切带和裂纹的干扰。在 ~10-6 到 10-5 s-1 的应变速率范围内,两种不同方法获得的实验数据点完美重合,并形成一条平滑的曲线(图 2a)。因此, 玻璃态材料的动态机械响应速率范围从 ~10-8 到 100 s-1 , 时间尺度跨越九个数量级。作者进一步分析了归一化粘度与应变速率的关系(图2b)。可以看出,所有数据的归一化粘度(η/ηN)与应变率之间的关系显示出相同的趋势,即从低应变速率下的牛顿流体到高应变速率下的剪切稀释。通过与其它实验结果比较发现,金属玻璃流变的动态响应与其它诸如无机玻璃、聚合物玻璃 、乳化剂、粒状材料、火蚁聚集体等无序体系在一个流体动力学框架内遵循同样的一个普适标度律(图2c)。作者进一步给出归一化粘度与无量纲参数ẏηNV/3kTg的函数关系(见图2d),其中 V 是平均摩尔体积,即 V=M/ρ。作者由此定义了液体行为(ẏηNV/3kTg1)与类固体行为(ẏηNV/3kTg1)的分界判据,揭示了热激活主导的牛顿流体向应力驱动的协同剪切塑性流变转变发生于(ẏηNV/3kTg=1)。这一无量纲普适标度律全面验证了玻璃态物质的动力学转变相图(图3)。通过此普适标度律推导出的玻璃动力学相图,可以将各种“玻璃”的动态行为统一到一个由温度、体积、应力组成的热力学变量参数评价规则下(图3)。 总结 作者基于动态纳米力学测量,得出金属玻璃与其它各种 "玻璃 "系统一起的宽频动态响应,都可以在经典流体动力学框架内用普适标度律加以统一。该普适标度律证明了无序系统的动态转变可以用平衡牛顿液体和非平衡弹塑性固体之间的转变来描述。这项研究揭示了玻璃的液态属性,并通过温度、体积、应力等热力学变量,对 "玻璃 "系统的动态转变进行了定量描述。
  • 资助1500万元!“重型车辆氨氢融合零碳动力系统基础研究”专项项目指南
    为推动面向国家碳中和的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交叉科学部拟设立“重型车辆氨氢融合零碳动力系统基础研究”专项项目,针对重型车用氨氢融合燃料及其高效近零排放的核心科学问题,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为我国实现重型运输装备的碳中和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支撑。  一、科学目标  本专项项目旨在围绕氨氢融合燃料和热、电复合动力系统,探索相关化学反应动力学、流体动力学、热力学和系统动力学的协同机制,建立氨氢融合燃料复合动力系统的设计理论与方法,解决车用氨燃料点火难、燃烧慢及动态控制复杂等问题,为重型运载车辆氨氢融合燃料复合动力系统零碳排放技术创新与应用奠定基础。  二、拟资助方向  (一)氨氢燃料融合、发动机燃烧、排放物生成及后处理全过程的化学反应动力学。阐明氨车载制氢、氨氢融合燃料燃烧及有害排放物(NOx、NH3等)生成与净化机理,形成新型发动机设计理论和方法。  (二)氨氢融合动力系统中的多相多组分非稳态流体动力学。揭示氨氢融合燃料喷雾、相变机理以及混合流动规律,建立跨临界、多相多组分流体动力学模型,实现非稳态条件下燃料与空气混合的精确控制。  (三)重型车辆氨氢融合热电复合高效动力系统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及其动态控制方法。阐明多源能量在动态条件下的调配与控制机制,建立车用高效氨氢多源复合动力系统设计理论与协同控制方法。  三、资助期限和资助强度  本专项项目资助期限为5年,项目研究期限应填写“2023年1月1日—2027年12月31日”,拟资助1项,直接费用为1500万元。  四、申请要求及注意事项  (一)申请资格  1.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  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人员不得作为申请人进行申请。  (二)限项申请规定  1.本专项项目从申请开始直到自然科学基金委作出资助与否决定之前,不计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申请和承担总数2项的范围;获资助后计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申请和承担总数的范围。  2.申请人和参与者只能申请或参与申请1项本专项项目。  3.申请人同年只能申请1项专项项目中的研究项目。  (三)申请注意事项  1.申请书报送时间为2022年4月15日—4月21日。  2.本专项项目申请书采用在线方式撰写。对申请人具体要求如下:  (1)申请人在填报申请书前,应当认真阅读本“专项项目指南”和《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项目指南和相关要求的申请项目不予受理。  (2)本专项项目旨在紧密围绕指南公布的科学目标集中国内优势研究团队进行协同攻关,申请人应针对拟资助研究方向具体阐述拟开展的研究内容、方案及资金预算。同时要求综合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各研究方向间要有紧密和有机联系,研究内容互补,充分体现项目整体研究与各研究方向的科学目标实现路径,各研究方向间涉及材料、数据和方法的应进行共享。  (3)申请人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https://isisn.nsfc.gov.cn/(没有系统账号的申请人请向依托单位基金管理联系人申请开户),按照撰写提纲及相关要求撰写申请书。  (4)申请书中的资助类别选择“专项项目”,亚类说明选择“研究项目”,附注说明选择“科学部综合研究项目”,申请代码选择“T01”。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不予受理。  (5)本专项项目的依托单位和合作研究单位数合计不得超过5个。主要参与者必须是项目的实际贡献者。  (6)申请书应突出有限目标和重点突破,明确对实现本专项项目总体目标和解决核心科学问题的贡献。  如果申请人已经承担与本专项项目相关的其他科技计划项目,应当在申请书正文的“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部分论述申请项目与其他相关项目的区别与联系。  (7)专项项目资金管理采用预算制。申请人应当认真阅读《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申请规定中预算编报要求的内容,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21〕177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预算表编制说明》的具体要求,认真如实编报项目预算,依托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认真进行审核。  3.本专项项目实行无纸化申请,申请人完成申请书撰写后,在线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依托单位只需在线确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无须报送纸质申请书,但应对本单位申请人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认真审核,在项目接收工作截止时间前(2022年4月21日16时)通过信息系统逐项确认提交本单位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在截止时间后24小时内在线提交本单位项目申请清单。项目获批准后,依托单位将申请书的纸质签字盖章页装订在《资助项目计划书》最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一并提交。  4.本专项项目咨询方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交叉科学部综合与战略规划处,联系电话:010-62328382。  (四)其他注意事项  1.为实现专项总体科学目标,获得资助的项目负责人应当承诺遵守相关数据和资料管理与共享的规定。  2.为加强项目的学术交流,每年应举办一次项目年度学术交流会,并不定期地组织相关领域的学术研讨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交叉科学部2022年3月15日
  • 中国化学会第七届全国热分析动力学与热动力学学术会议顺利闭幕
    pstrong仪器信息网讯/strong  2019年4月21日,由中国化学会主办、中国化学会第七届全国热分析动力学与热动力学学术会议中国化学会热力学与热分析专业委员会、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化科学实验中心联合承办的中国化学会第七届全国热分析动力学与热动力学学术会议于合肥顺利闭幕。21日上午的大会由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孙立贤、河北师范大学的张建军、天津科技大学的邓天龙联合主持。在闭幕式上,颁发了“最佳张贴报告奖” 并发布2021年第八届全国热分析动力学与热动力学学术会议筹备的最新消息。/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b77b6d53-6fc5-4cf5-9718-398f495537a8.jpg" title="孙立贤_副本.jpg" alt="孙立贤_副本.jpg" style="width: 400px height: 300px " width="400" vspace="0" height="300" border="0"/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孙立贤/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f0a1c4e0-09b9-4d96-b3ce-745c45ed36de.jpg" title="张建军_副本.jpg" alt="张建军_副本.jpg" style="width: 400px height: 300px " width="400" vspace="0" height="300" border="0"/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河北师范大学张建军/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90a6779e-fa06-42d5-bd4d-122190562706.jpg" title="邓天龙_副本.jpg" alt="邓天龙_副本.jpg" style="width: 400px height: 294px " width="400" vspace="0" height="294" border="0"/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天津科技大学邓天龙/pp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院士韩布兴首先作了题为“绿色溶剂体系热力学、催化材料合成与化学反应中的溶剂效应”的主题报告。当前,70%以上的化学化工过程都会使用到溶剂,尤其是有机溶剂,但也同时面临着效率低、功能有限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无法满足当代化工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开发利用绿色溶剂是必然发展趋势。绿色溶剂应具有无毒、无害、便宜易得、容易循环利用和具有特定功能等特性。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绿色溶剂包括水、超临界流体、离子液体和生物质基溶剂等。韩布兴课题组目前的主要研究工作就是围绕超临界CO2、离子液体和水等绿色溶剂,通过化学热力学研究以及发展实验方法,实现绿色功能介质创制、催化材料合成等应用。报告中,韩布兴介绍了其目前的研究成果,包含超临界流体体系局域热力学模型、离子液体与超临界流体/离子液体乳液体系、超临界CO2中表面活性剂自组装及组装体催化功能、配合物催化剂稳定的CO2包水型微乳液光催化CO2还原、MOF稳定CO2/水乳液及MOF界面组装、超临界CO2/IL乳液制备有序介孔MOF纳米球、多孔金属制备及生物质基资源转换、离子液体/有机盐体系制备介孔无机盐、离子液体制备负载型纳米催化材料等。韩布兴课题组还尝试了用离子液体解决CO2反应中的热力学问题,实现了两相体系的甲酸合成 利用CO2形成碳酸解决动力学问题和用于纳米催化等,并介绍了溶剂效应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c173d718-ce88-4413-bc02-5cf5159d12aa.jpg" title="韩布兴_副本.jpg" alt="韩布兴_副本.jpg" style="width: 400px height: 300px " width="400" vspace="0" height="300" border="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院士韩布兴/pp  武汉大学刘义作了题为“蛋白纤维化纳米抑制剂的设计及其作用机制”的主题报告。阿尔兹海默症近年来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研究表明,其与蛋白纤维化关系密切。目前,主要的蛋白纤维化抑制剂分为多肽类抑制剂、小分子抑制剂和新型纳米材料三种。新型纳米材料由于其稳定性强、比表面积大和表面易修饰的特点,受到广泛青睐。碳点是一类生物相容性很好的纳米材料,刘义通过设计一系列表面改性的碳点(如氧化改性),并以与阿尔兹海默症相关的胰岛素蛋白为研究对象,利用等温滴定量热、荧光光谱、圆二色谱和显微分析等仪器,证实了其对与疾病相关的HI蛋白的聚集和生长有抑制作用。/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b8ca13a8-ab38-466b-8635-f03976de0064.jpg" title="刘义_副本.jpg" alt="刘义_副本.jpg" style="width: 400px height: 300px " width="400" vspace="0" height="300" border="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武汉大学刘义/pp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孙立贤作了题为“新型储能材料设计与热力学调控”的主题报告。我国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迫切,氢能源利用是支持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应用的重要途经,但目前缺乏安全高效的氢储运技术,制约了氢能的发展。孙立贤介绍了其在可控形貌低维催化剂制备及配位氢化物储氢、金属与配体调变以及符合纳米化MOFs储氢等工作。此外,还分享了孙立贤课题组首次创建的国内储氢材料数据库基本情况。/pp  陕西师范大学的刘志宏作了题为“热化学在硼酸盐功能材料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中的应用”的主题报告。报告主要介绍了硼酸盐微孔晶体材料的液-固相吸附热动力学、硼酸盐纳米阻燃材料应用的研究和多级孔硼酸盐材料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等。/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8c4c8e97-1587-41d4-aae8-d3bbbb67608b.jpg" title="刘志宏_副本.jpg" alt="刘志宏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陕西师范大学刘志宏/pp  河北师范大学张建军作了题为“稀土超分子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及热力学的研究“的主题报告。报告中,张建军主要阐释了稀土超分子配合物中第一系列配合物、第二系列配合物和第三系列配合物的热分解机理 并提出了简单反应处理的改进双等双步法,从而确定了活化能E、指前因子A以及其他热力学参数。/pp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丁延伟作了题为“仪器间差异对于热分析动力学结果影响的研究“的主题报告。报告中对影响热分析曲线的多种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其中包含样品量、制样方式、样品状态、样品前处理条件、温度控制程序、支架类型、仪器结构、实验气氛及流速、仪器状态、仪器间差异、人员差异等。丁延伟特别强调,要不定期进行仪器的校准,尤其在进行重要的实验前,最好一定要做仪器的校准。/pp  在报告中,对“仪器间差异”这一重要因素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和解读。理化科学实验中心先后与美国赛默飞、美国珀金埃尔默公司、美国TA公司等6家仪器厂商共建联合实验室,目前已经装备不同型号热分析仪器近30台。除了考察不同实验室中仪器对同一样品的测试差异之外,利用理化科学实验中心的优势,特别补充同一测试条件下、不同仪器对同一样品的测试差异分析。报告中以三家公司(匿名)的DSC数据说明了仪器间差异对最终测试结果的影响较大。通过比对了不同公司仪器、相同型号仪器、不同类型仪器的热重分析结果,丁延伟发现相同型号仪器对比差别不大,不同类型仪器对比差别较大。通过考察同一公司不同型号仪器之间的差异,发现数据结果并不吻合 丁延伟认为,不一定是仪器的质量问题,而是有可能是校准方法差异的问题。通过对比同一公司不同类型的仪器,测试结果也会产生差异,这可能是由于仪器结构的影响。报告还指出,即使是同一公司的同一产品,测得的结果也可能不同,这可能是由于仪器状态不同导致的。因此,校准方法、结构和仪器状态都可能对热分析动力学结果产生影响。/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4c89254e-800e-422a-82dc-54ab6200f331.jpg" title="丁延伟_副本.jpg" alt="丁延伟_副本.jpg" style="width: 400px height: 300px " width="400" vspace="0" height="300" border="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丁延伟/pp  大会闭幕式由张建军主持。闭幕式上颁发了“最佳张贴报告奖” 获奖名单由辽宁大学房大维宣布:山东农业大学的兰孝征、西北大学的陈湘、南京师范大学的刘浩、南京大学的谢科峰、北京理工大学的钟野、河南师范大学的邢肇碧、辽宁大学的宋宗仁、广西师范大学的陈志凤、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张赵文斌和北京理工大学的任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7d1e3620-9c8a-41fd-afec-4c28560cda4b.jpg" title="房大维_副本.jpg" alt="房大维_副本.jpg" style="width: 400px height: 300px " width="400" vspace="0" height="300" border="0"/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辽宁大学房大维/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fac4c8ae-f987-4091-8f1d-4c6662013f46.jpg" title="大会颁奖.jpg" alt="大会颁奖.jp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398px " width="600" vspace="0" height="398" border="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颁奖现场/pp  随后,大会合作厂商、美国TA公司的经理王健女士发表了讲话 武汉大学刘义对大会进行了总结发言。最后,大会特别通告,2021年第八届热分析动力学与热动力学学术会议由陕西师范大学承办,并邀请下一届会议主办方代表刘志宏登台发言。诸多参会代表纷纷组团在即将关闭的大会主屏幕前合影留念,为本次大会圆满结束留下了最后的注脚。/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ad559fe0-de58-41b8-9275-132c4800061b.jpg" title="大会留影.jpg" alt="大会留影.jp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398px " width="600" vspace="0" height="398" border="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组团合影留念/ppbr//p
  • 交叉科学部拟设立“重型车辆氨氢融合零碳动力系统基础研究”专项项目
    为推动面向国家碳中和的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交叉科学部拟设立“重型车辆氨氢融合零碳动力系统基础研究”专项项目,针对重型车用氨氢融合燃料及其高效近零排放的核心科学问题,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为我国实现重型运输装备的碳中和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支撑。本专项项目资助期限为5年,项目研究期限“2023年1月1日—2027年12月31日”,拟资助1项,直接费用为1500万元。  一、科学目标  本专项项目旨在围绕氨氢融合燃料和热、电复合动力系统,探索相关化学反应动力学、流体动力学、热力学和系统动力学的协同机制,建立氨氢融合燃料复合动力系统的设计理论与方法,解决车用氨燃料点火难、燃烧慢及动态控制复杂等问题,为重型运载车辆氨氢融合燃料复合动力系统零碳排放技术创新与应用奠定基础。  二、拟资助方向  (一)氨氢燃料融合、发动机燃烧、排放物生成及后处理全过程的化学反应动力学。阐明氨车载制氢、氨氢融合燃料燃烧及有害排放物(NOx、NH3等)生成与净化机理,形成新型发动机设计理论和方法。  (二)氨氢融合动力系统中的多相多组分非稳态流体动力学。揭示氨氢融合燃料喷雾、相变机理以及混合流动规律,建立跨临界、多相多组分流体动力学模型,实现非稳态条件下燃料与空气混合的精确控制。  (三)重型车辆氨氢融合热电复合高效动力系统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及其动态控制方法。阐明多源能量在动态条件下的调配与控制机制,建立车用高效氨氢多源复合动力系统设计理论与协同控制方法。  三、资助期限和资助强度  本专项项目资助期限为5年,项目研究期限应填写“2023年1月1日—2027年12月31日”,拟资助1项,直接费用为1500万元。  四、申请要求及注意事项  (一)申请资格  1.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  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人员不得作为申请人进行申请。  (二)限项申请规定  1.本专项项目从申请开始直到自然科学基金委作出资助与否决定之前,不计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申请和承担总数2项的范围;获资助后计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申请和承担总数的范围。  2.申请人和参与者只能申请或参与申请1项本专项项目。  3.申请人同年只能申请1项专项项目中的研究项目。  (三)申请注意事项  1.申请书报送时间为2022年4月15日—4月21日。  2.本专项项目申请书采用在线方式撰写。对申请人具体要求如下:  (1)申请人在填报申请书前,应当认真阅读本“专项项目指南”和《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项目指南和相关要求的申请项目不予受理。  (2)本专项项目旨在紧密围绕指南公布的科学目标集中国内优势研究团队进行协同攻关,申请人应针对拟资助研究方向具体阐述拟开展的研究内容、方案及资金预算。同时要求综合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各研究方向间要有紧密和有机联系,研究内容互补,充分体现项目整体研究与各研究方向的科学目标实现路径,各研究方向间涉及材料、数据和方法的应进行共享。  (3)申请人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https://isisn.nsfc.gov.cn/(没有系统账号的申请人请向依托单位基金管理联系人申请开户),按照撰写提纲及相关要求撰写申请书。  (4)申请书中的资助类别选择“专项项目”,亚类说明选择“研究项目”,附注说明选择“科学部综合研究项目”,申请代码选择“T01”。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不予受理。  (5)本专项项目的依托单位和合作研究单位数合计不得超过5个。主要参与者必须是项目的实际贡献者。  (6)申请书应突出有限目标和重点突破,明确对实现本专项项目总体目标和解决核心科学问题的贡献。  如果申请人已经承担与本专项项目相关的其他科技计划项目,应当在申请书正文的“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部分论述申请项目与其他相关项目的区别与联系。  (7)专项项目资金管理采用预算制。申请人应当认真阅读《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申请规定中预算编报要求的内容,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21〕177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预算表编制说明》的具体要求,认真如实编报项目预算,依托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认真进行审核。  3.本专项项目实行无纸化申请,申请人完成申请书撰写后,在线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依托单位只需在线确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无须报送纸质申请书,但应对本单位申请人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认真审核,在项目接收工作截止时间前(2022年4月21日16时)通过信息系统逐项确认提交本单位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在截止时间后24小时内在线提交本单位项目申请清单。项目获批准后,依托单位将申请书的纸质签字盖章页装订在《资助项目计划书》最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一并提交。  4.本专项项目咨询方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交叉科学部综合与战略规划处,联系电话:010-62328382。  (四)其他注意事项  1.为实现专项总体科学目标,获得资助的项目负责人应当承诺遵守相关数据和资料管理与共享的规定。  2.为加强项目的学术交流,每年应举办一次项目年度学术交流会,并不定期地组织相关领域的学术研讨会。
  • 中国化学会第七届全国热分析动力学与热动力学学术会议于合肥开幕
    pstrong仪器信息网讯/strong  2019年4月20日,中国化学会第七届全国热分析动力学与热动力学学术会议于合肥开幕。本次会议由中国化学会主办,中国化学会热力学与热分析专业委员会、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化科学实验中心联合承办。/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4f08b216-cd0f-4748-a3eb-0af93ce157c6.jpg" title="huichang.jpg" alt="huichang.jp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147px " width="600" vspace="0" height="147" border="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大会现场/pp  本次会议的主旨是就近些年来热分析动力学和热动力学以及热分析与量热在理论研究、新仪器设计与分析技术方面的进展,以及在无机、有机、高分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进行学术研讨和交流。此次会议邀请到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科院研究所等多所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长期从事热分析动力学和热动力学的著名专家、中青年学者,以及珀金埃尔默、梅特勒-托利多、日立高新等多家仪器生产厂商,会议盛况空前,4百多位学者注册参会。仪器信息网作为报道媒体出席了本次会议。/pp  大会组委会主席、合肥微尺度科学国家实验室教授罗毅主持了本次开幕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罗喜胜和大会主席王键吉在开幕式上致辞。/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3bfb1960-feae-4474-a5f0-70a30ed6e48e.jpg" title="罗毅.jpg" alt="罗毅.jpg" style="width: 400px height: 277px " width="400" vspace="0" height="277" border="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罗毅主持会议/pp  罗喜胜首先作开幕致辞,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新立项的办学理念,谈到办学60年的丰硕成果 同时强调了本次会议的基础性意义和战略性意义,并坚信热力学作为基础学科将对科学界做出巨大的贡献,希望通过本次会议促进学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30acd465-5a7c-4bf7-9722-e4ebbdb229c0.jpg" title="罗喜胜.jpg" alt="罗喜胜.jpg" style="width: 400px height: 277px " width="400" vspace="0" height="277" border="0"/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罗喜胜致辞/pp  王键吉在开幕致辞中强调了热分析和热动力学在环境、能源、化学化工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王键吉教授表示,本次大会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1)有助于青年学者更好地相互交流 (2)有助于多学科之间的学科交叉互动 (3)希望在热力学研究方面,年轻学者后继有人。作为大会主席,王键吉教授感谢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会务组的辛勤付出,感谢为大会做出贡献的老师、同学,并预祝大会召开圆满成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08e905b2-27f1-448a-b4c0-e45f0b4cca18.jpg" title="王键吉.jpg" alt="王键吉.jpg" style="width: 400px height: 277px " width="400" vspace="0" height="277" border="0"/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大会主席王键吉致辞/pp  随后开始的大会报告环节,武汉大学教授刘义、大会主席王键吉、清华大学教授尉志武先后主持了会议。/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8b410aa4-9c55-41c7-a7d0-fde1b9d2edba.jpg" title="刘义.jpg" alt="刘义.jpg" style="width: 400px height: 277px " width="400" vspace="0" height="277" border="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武汉大学教授刘义/pp  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化学会化学热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王键吉作题为“CO2响应离子液体的设计和性能调控”的主题报告。王键吉由溶剂/催化剂引出了成本、效率和环境问题,分别介绍了CO2响应离子液体的设计和性能调控的研究方向,即从功能化的离子液体转变成智能化的离子液体,从而实现多功能介质及材料的制备以及产物分离、催化剂和介质循环利用。接着,介绍了通过特定基团嫁接离子液体,实现低浓度CO2的捕集、可逆相分离、可逆相转移、可逆乳化和破乳、光电化学转化等应用。最后,王键吉展望了该研究在酸性气体的选择性吸收、CO2捕集/转化的耦合、离子液体相转移催化和CO2响应离子液体性能强化四个方面新的发展。/pp  清华大学化学系、生命有机磷重点实验室教授尉志武作题为“关于热分析动力学的思考与若干生物分子体系相变研究进展”的主题报告。报告中,主要谈到了DSC技术在蛋白质变性二态性问题、混合磷脂相变、离子液体杀菌机理和构筑不对称囊泡等研究中的应用。尉志武教授认为,热分析动力学和热动力学内容丰富、应用广泛,特别是在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机理研究方面有重要的应用 在做热动力学和热分析动力学时,定量分析一定要考虑对原始数据进行校正。/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df5e6910-bbae-41d2-b89b-18eece44918d.jpg" title="尉志武.jpg" alt="尉志武.jpg" style="width: 400px height: 277px " width="400" vspace="0" height="277" border="0"/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清华大学教授尉志武/pp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广照作题为“溶液中高分子的单链构象变化热力学”的主题报告。报告中主要介绍了热分析与热动力学在多种单链高分子构象变化中的应用,提出了通过外推法得到热力学平衡状态下高分子单链的相关参数的新方法。/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8c1765fe-aea8-475b-8228-aae8da2b5df8.jpg" title="张广照.jpg" alt="张广照.jpg" style="width: 400px height: 277px " width="400" vspace="0" height="277" border="0"/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张广照/pp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刘峰作题为“金属材料非平衡相变的热动力学协同效应与调控”的主题报告。报告中提出,传统研究缺乏对转变过程的研究,忽略了加工工艺的重要性,希望通过研究热动力学相关性,实现成分和工艺的定量化,并介绍了动力学模型在多种钢铁材料中的实际应用。刘峰还提出了大驱动力大能垒设计的概念,可以同先进高强钢相结合,用于设计纳米相变体系,发展出具有优良力学性能的双相双峰组织。/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261b0d7a-2f06-475c-b322-849f4d76bc4d.jpg" title="刘峰.jpg" alt="刘峰.jpg" style="width: 400px height: 277px " width="400" vspace="0" height="277" border="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刘峰/pp  西北大学教授陈三平作了题为“镝单分子磁体的磁弛豫动力学”的主题报告。高性能单分子磁体构筑要考虑金属离子的选择、单轴各向异性和晶体场的对称性 镧系金属离子具有磁矩大、奇数电子和强轴向性等特点 在此基础上,陈三平构建了D4d构型、D5h镝单分子磁体。陈三平还介绍了弱化面各向异性的Dy-I单核体系和Dy-X双核体系。最后,陈三平提出了构建热容和低温磁弛豫动力学关系的展望。/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c5ad46bc-4b58-44d3-bdbe-7bb658b2b5ec.jpg" title="陈三平.jpg" alt="陈三平.jpg" style="width: 400px height: 277px " width="400" vspace="0" height="277" border="0"/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西北大学教授陈三平/pp  南京大学教授胡文兵作题为“高分子结晶动力学的Flash DSC研究”的主题报告。目前,全球超过三分之二产量的合成高分子是可结晶的,高分子加工需要控制结晶,但加工成型的冷却速度通常比较快。传统DSC技术需要的样品量较多,且升降温速度不够快。因此,超快扫描芯片量热仪应运而生。超快DSC技术是研究动力学的有力工具,推动着高分子结晶学进入低温区域,并有助于帮助理解高分子化学结构与结晶动力学的关系。/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907f7dbb-0e27-40e0-9f37-ee03042a2010.jpg" title="胡文兵.jpg" alt="胡文兵.jpg" style="width: 400px height: 277px " width="400" vspace="0" height="277" border="0"/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南京大学教授胡文兵/pp  下午,大会分为热分析动力学方法、热分析动力学应用、热分析动力学应用与热分析、热动力学与热力学四个专题,开设了四个分会场。其中,热分析动力学方法分会场,作报告的专家有南京理工大学的成一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酒少武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的王昉教授以及邯郸学院的任宁教授等。/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c8009021-8440-4775-8044-ef43fd9ad66c.jpg" title="热分析动力学方法专题会场.jpg" alt="热分析动力学方法专题会场.jp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336px " width="600" vspace="0" height="336" border="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热分析动力学方法专题会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df522974-aa72-4581-add4-71d885afbe80.jpg" title="热分析动力学应用专题会场.jpg" alt="热分析动力学应用专题会场.jp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336px " width="600" vspace="0" height="336" border="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热分析动力学应用专题会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721f5c24-3f68-4f0f-af25-8e3afa8fcd63.jpg" title="热分析动力学应用与热分析专题会场.jpg" alt="热分析动力学应用与热分析专题会场.jp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336px " width="600" vspace="0" height="336" border="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热分析动力学应用与热分析专题会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86184f2d-c57a-4d4b-98b1-25e8af0bb90b.jpg" title="热动力学与热力学专题会场.jpg" alt="热动力学与热力学专题会场.jp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336px " width="600" vspace="0" height="336" border="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热动力学与热力学专题会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f2f76146-9def-49ef-a46a-42674df93166.jpg" title="铂金埃尔默.jpg" alt="铂金埃尔默.jp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398px " width="600" vspace="0" height="398" border="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会议合作厂家-美国铂金埃尔默公司/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231d5013-a502-4cfb-836c-efb470ba0d08.jpg" title="梅特勒.jpg" alt="梅特勒.jp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398px " width="600" vspace="0" height="398" border="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会议合作厂家-梅特勒-托利多/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0243fa12-8bf7-4513-a5b6-7b7e15c17e49.jpg" title="耐驰.jpg" alt="耐驰.jp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398px " width="600" vspace="0" height="398" border="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会议合作厂家-德国耐驰仪器制造有限公司/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116cfd6a-f1aa-40b0-a710-8e6aaf969f89.jpg" title="TA仪器.jpg" alt="TA仪器.jp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398px " width="600" vspace="0" height="398" border="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会议合作厂家-美国TA仪器公司/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8e5e18cf-bf0a-4649-a0f8-8e823f144319.jpg" title="林赛斯.jpg" alt="林赛斯.jp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398px " width="600" vspace="0" height="398" border="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会议合作厂家-德国林赛斯仪器公司/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fb2af071-a5fb-4e2b-968d-4ed698e9d797.jpg" title="日立高新.jpg" alt="日立高新.jp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398px " width="600" vspace="0" height="398" border="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会议合作厂家-日立高新技术(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27e4e2bb-4abc-4bf0-ba9b-6cc4b1e95c54.jpg" title="塞塔拉姆.jpg" alt="塞塔拉姆.jp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398px " width="600" vspace="0" height="398" border="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会议合作厂家-法国塞塔拉姆仪器公司/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7f27dcd8-af4d-4570-94b0-bda11b1a6d23.jpg" title="仰仪.jpg" alt="仰仪.jp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398px " width="600" vspace="0" height="398" border="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会议合作厂家-杭州仰仪科技有限公司/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fe1b89a3-ebf8-4f47-9e7b-51da980c5376.jpg" title="凯正.jpg" alt="凯正.jp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398px " width="600" vspace="0" height="398" border="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会议合作厂家-上海凯正仪器有限公司/ppbr//p
  • 美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提高喷气发动机性能
    据美国科学促进会11月22日(北京时间)报道,核磁共振成像(MRI)这种医学成像技术如今却将在提高喷气发动机效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近日举行的美国物理协会流体动力学部年会上,斯坦福大学机械工程博士科勒奈尔迈克尔本森介绍了他们的发明。  本森称,利用MRI能在几个小时内收集大量的三维数据,而传统方法需要两年甚至更久才能完成相关检测。这种技术能大大节省喷气发动机的设计和测试时间,使改良后的发动机不仅效率提高,还可节约能源。  作为首批利用MRI技术收集流体数据的研究人员之一,本森利用MRI技术来分析涡轮喷气发动机中热燃烧和制冷气体之间的混合情况,希望以此来优化设计,减少制冷剂用量,同时提高发动机性能和燃烧效率。  本森说,此前分析冷热混合情况时都依靠荧光染料微粒或油滴,通过激光照射使其发光,然后用高速照相机拍摄它们的位置,再利用计算机分析画面计算出这些微粒的位置和速度。由于照相机拍摄的照片覆盖面很小,需要将多张局部小照片拼在一起才能形成一幅完整图像,而为了达到三维立体视觉效果,还要拍摄更多不同角度图像,这一过程非常耗时。“有个博士生收集这些数据就花了3年时间。”本森说,而用MRI来拍摄同样数量的数据,却只要4小时到8小时。因为MRI技术本身就是设计用来拍摄三维物体的,它能利用电磁脉冲有组织地震荡氢分子中的质子,当其在磁场中重新排列时迅速测出它们的位置。  研究小组在实验中使用了水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来成像,硫酸铜不仅成本低,而且也能对电磁脉冲快速作出响应,相比之下,如果利用医学上通常使用的流质钆作为造影剂,连续几个小时的扫描消耗,所需成本过于昂贵。  本森目前仍在分析发动机扇叶尾缘设计,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表面制冷效率已经提高了10%,这相当于将扇叶的温度降低了100华氏度(约38摄氏度)到150华氏度(约66摄氏度)。”
  • 空气动力学研究常用测量技术及应用网上讲座将举办
    空气动力学研究常用测量技术及其应用  演讲人: 许荣川博士 高级应用工程师  张鑫 应用工程师  崔军磊 应用工程师  网上讲座: 2011年6月2日上午10点  美国TSI公司非常荣幸的为您提供有关流体力学的网上讲座, 讲座将由来自TSI的技术专家用中文讲解。讲授涵盖广泛,包括初级,中级和高级水平的流体力学研究,有助您提高测试技术的水平,与此同时提供解决方案 寻求如何优化系统得到更可靠数据。  这是TSI公司第四次推出流体测量技术系列中文网上讲座(可以网上同时收看收听音视频内容),以帮助您了解流体测量技术及提高应用水平。我们将于2011年6月2日上午10点开始此次讲座,重点介绍空气动力学研究中常用的几种测量技术。  具体内容:介绍空气动力学研究特征及测量需要 介绍几种常用测量技术原理,特点及其典型应用:激光多普勒测量技术(LDV/PDPA),粒子图像测量技术(PIV),体三维测量技术(V3V)与热线热膜风速仪测量技术(HWFA)。  讲座将会进行40分钟及预留15分钟答疑环节。  网上讲座是免费为您提供,如果您有兴趣参加, 请点击链接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732/guestbook.asp(中文注册)简单填写姓名邮箱地址及联系电话于表格中,并点击“发送”。我们将在一两天内发给您相关讲座的链接,以便您在方便的时间参加。
  • 复杂分子体系反应动力学研究获新进展
    p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韩克利带领复杂分子体系反应动力学研究团队,在全无机钙钛矿光电探测器动力学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研究团队发现全无机钙钛矿微晶激发态载流子存在快速扩散行为,以此制备出的光电探测器具有超高灵敏度和快速时间响应。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材料》上。/pp  光电探测器在信号处理、通讯、生物成像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人员发现钙钛矿薄膜具有较高陷阱态密度,而基于钙钛矿单晶光电探测器的电荷收集效率很低。因此基于这些材料的光电探测器通常灵敏度较低,响应时间长。/pp  该研究团队于2016年成功制备出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微晶。在此基础上采用溶液法快速合成了具有较低缺陷态密度的全无机钙钛矿微晶。研究发现单光子激发的荧光衰减动力学依赖其发光波长,而双光子激发的荧光衰减动力学与发射波长无关。分析表明全无机钙钛矿微晶激发态载流子存在快速扩散行为。通过构建全无机钙钛矿微米尺度的光电探测器可以实现高效的电荷收集,该光电探测器具有超高的响应度,刷新了目前有报道的全无机钙钛矿光电探测器的最高值,而且可以同时实现单光子和双光响应。该工作为制备高性能光电探测器提供了新思路。/pp/p
  • 马尔文帕纳科:创新GCI、ITC技术,打造动力学与热力学分析一体化分子互作平台
    近年来,分子互作分析仪市场涌现出很多新品牌、新产品参与市场竞争,技术多元化,“百花齐放”。目前国内外分子互作分析仪厂商已涌现近20余家,为帮助广大科研工作者了解前沿分子互作分析技术、增强业界相关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同时也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分子互作分析产品与技术解决方案,仪器信息网特别策划了《“百舸争流”,谁将成为下一代金标准?——分子互作技术与应用进展》专题。本期,我们特别邀请到马尔文帕纳科生命科学业务发展经理、微量热技术&分子互作技术产品经理韩佩韦谈一谈马尔文帕纳科的创新分子互作分析技术及他对该技术应用及市场的看法。仪器信息网:贵司在分子互作分析领域主推的仪器产品是什么?请您谈谈该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韩佩韦:马尔文帕纳科公司不断致力于为基础科研与药物研发领域提供更先进的分析仪器和解决方案,在分子互作分析领域我们公司主推的产品是一种将动力学分析与热力学分析整合为一体的非标记分子互作平台,包括Creoptix WAVE系列分子相互作用仪和MicroCal PEAQ-ITC系列等温滴定量热仪等。众所周知,深入全面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需要借用多种原理互补的技术进行多角度分析,其中,动力学分析技术能够准确描述分子间的识别能力与结合的稳定性和半衰期,是一种实时、动态检测的手段;而热力学分析则深入探究分子互作的能量学本质,即分子间互作的机理,包括特异性相互作用驱动、疏水相互作用以及构象变化驱动。我们Creoptix WAVE分子相互作用仪拥有基于光栅耦合干涉技术(Grating-Coupled Interferometry,GCI)的光学生物传感器,实现了在更广泛的样品范围内提供更高质量的分子结合亲和力数据和动力学数据,帮助药物和生物科学研究人员加快新药发现和开发的进程。另外,Creoptix WAVE产品采用了waveRAPID动力学检测方式和创新性微流控技术。不同于传统力学的检测方式,只需一个浓度的样品,无需稀释,能够更快地得到动力学数据(waveRAPID 比传统动力学检测约快10倍),解决了市面部分分子互作技术的低灵敏度、无法捕获快速动力学、表观亲和力偏离、流路易堵塞以及动力学分析中需要配制大量浓度梯度等问题。Creoptix WAVE 分子相互作用仪MicroCal PEAQ-ITC 是一款高灵敏度、低容量的等温滴定量热仪,可用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无标记溶液内研究。它可以在单次实验中直接测量所有结合参数,并且可使用低至10μg容量的样品对无论是高亲和力还是低亲和力的结合剂进行分析。MicroCal PEAQ-ITC可用于多种应用,包括表征小分子、蛋白质、抗体、核酸、脂质和其他生物分子的分子间相互作用等。MicroCal PEAQ-ITC 等温滴定量热仪仪器信息网:请回顾一下贵公司分子互作分析仪技术的发展历程。韩佩韦: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生物物理表征是研究分子互作的重要环节,马尔文帕纳科一直致力于帮助用户从不同角度阐述分子互作的机理和特征。其中,采用热力学代表技术的MicroCal ITC系列成立于1977年,是最早商业化的微量热技术品牌,在业界拥有众多粉丝,其先后多款经典产品如VP-ITC, ITC200以及PEAQ-ITC都有众多的用户群和文献支持;动力学代表技术Creoptix WAVE系列则成立于其他技术如SPR/BLI等相对成熟的时期,正是在发现了现有技术的某些局限和不足后,Creoptix开发并成功商业化了新一代动力学分析技术——光栅耦合干涉技术(Grating-Coupled Interferometry,GCI)。目前,MicroCal和Creoptix品牌都是马尔文帕纳科旗下分子互作分析的中坚力量,与MicroCal DSC和Light Scattering一起打造了从样品质量控制直至动力学与热力学全面分析的Label-Free分析平台。仪器信息网:贵公司分子互作分析仪的主要应用领域有哪些?韩佩韦:马尔文帕纳科旗下的非标记分子互作平台几乎应用于分子互作相关研究的各个领域:在药物研发领域包括药靶确认,片段药物、小分子药物、肽段和核酸药物的筛选、表征与优化,抗体药物筛选、表位分析、结构改造,制剂开发、稳定性、可比性和生物相似性研究等;诊断试剂开发与优化、生理条件下(如血清、血浆等复杂体系)测试等等;在基础科研中则包括癌症、神经科学、免疫科学、膜蛋白、环境科学等领域。目前,研究者应用我们的技术和产品组合来研究分子互作相关的定性与定量信息,包括有无结合、结合特异性和选择性、结合强弱、结合快慢与稳定性以及部分非生物和非水相体系,如超分子组装、有机溶剂环境等。比如在冠状病毒(COVID-19)疫苗研发过程中,Creoptix WAVE system为病毒蛋白和抗体的结合动力学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WAVE system系统将高信号和高时间分辨率与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才能实现的样品稳定性结合起来。实时分析广泛的生物流体样品的相互作用,提供完整的动力学数据,包括亲和力和高精度的结合和解离常数。由于整个微流体都包含在外置的传感器芯片WAVEchip中,可将实验中交叉污染的风险降至最低。WAVE system可用于表征病毒样颗粒(VLPs)的动力学,为研发疫苗的诱导免疫反应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一种单克隆抗体结合嵌入VLPs中的蛋白质仪器信息网:您如何看待当前分子互作分析仪市场及前景?未来看好哪些细分领域?韩佩韦:我未来更看好分子互作技术在医学临床分析、食品分析、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等领域的应用。我的个人观点是当今的分子互作分析市场百花争艳,百家争鸣。各种不同原理的技术和产品层出不穷,研究者可以更好的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问题来找到适合的技术,这对于技术发展和研究者而言都无疑是件好事,无论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技术,每种技术都有其各自的优点和局限,能够解决自己问题的才是最好的。随着市场的竞争,我未来更看好分子互作技术在医学临床分析、食品分析、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等领域的应用。马尔文帕纳科 韩佩韦韩佩韦,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生物物理学博士,马尔文帕纳科生命科学业务发展经理、微量热技术和分子互作技术产品经理。长期负责蛋白质稳定性以及分子间相互作用技术如DSC,ITC,SPR等的技术支持和市场拓展。在2014年加入马尔文帕纳科之前,多年任职于通用电气(中国)医疗集团生命科学部(现Cytiva),曾任技术经理、Biacore & MicroCal产品经理和Label-Free技术资深应用科学家等职位。韩佩韦博士长期活跃于生命科学领域和生物制药行业,组织和举办过相关的几百场技术交流会和培训班,并在多个大型会议上做分会技术报告,在分子相互作用领域和微量热应用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
  • 厦大杨朝勇团队开发新技术 极大提高单细胞测序性能
    单细胞全基因组测序(WGS)对于表征DNA中动态细胞间变化至关重要。当前用于单细胞WGS的样品制备技术复杂,昂贵,并且存在高扩增偏差和误差。  2020年12月9日,厦门大学杨朝勇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 在线发表题为“Digital-WGS: Automated, highly efficient whole-genome sequencing of single cells by digital microfluidic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描述了Digital-WGS,这是一个样品前处理平台,可基于数字微流体的自动处理功能来简化高性能单细胞WGS。  数字微流控(DMF)是一种新兴的微流控自动化技术,可通过电介质上电润湿现象处理电极阵列上微升至纳升大小的液滴。该研究开发了Digital-WGS,这是一种基于DMF的单细胞样品制备平台,该平台集成了并行纳升体积多重置换扩增(MDA)的所有主要步骤,包括从单细胞分离到全基因组扩增(WGA)的自动处理。通过在DMF芯片上结合流体动力学和表面润湿性,无论细胞类型和输入如何,都可以通过液滴操作自动有效地(100%)分离单个细胞。Digital-WGS允许在所有步骤中对液滴进行可寻址的控制,以大大提高裂解效率和反应的均匀性。可寻址和非接触式工作流程减少了与污染物或内源性背景的竞争,从而提高了基因组模板的有效浓度。  该研究应用Digital-WGS进行了许多单细胞纳升体积的MDA反应,并使用低深度和深度全基因组测序将性能与其他已报道的MDA方法进行了全面比较。该结果表明,Digital-WGS在多个方面都优于现有的MDA方法,从而大大降低了放大偏差和指数放大误差。使用该方法,该研究能够以最小的150 kb bin和等位基因剔除(ADO)率为5.2%的单核苷酸变体实现出色的检测。因此,Digital-WGS提供了解决WGA当前问题的独特途径,从而为执行单细胞测序提供了一种有效而强大的方法。这种方法对于单细胞分析的任何化学方法都具有可扩展性和通用性,这对于单细胞基因组测序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微反应器用于研究影响迈克加成的动力学及生产放大因素
    摘要:微反应器是一种有效的工艺开发和强化的工具,但是从实验室工艺开发到放大实际生产仍然存在挑战,因为通道尺寸的改变极大的影响了传质传热过程。本文主要演示了一个放热迈克加成的完整的工艺开发过程,综合考虑了在实验室工艺开发阶段及生产放大过程中的通道尺寸,停留时间分布,反应物混合,反应热移除等关键影响因素。图1 合成3-哌啶丙酸乙酯反的反应原理图 环戊胺和丙烯酸乙酯经迈克加成反应生成3-哌啶丙酸乙酯,反应温度30-70oC,淬灭剂:乙酸的甲醇容液(乙酸体积分数:11% )。根据微反应器内部反应体积(开始混合处和加入淬灭剂处之间的反应器体积)和反应物流速计算。 图2 用于动力学研究的微反应器设计图(a)和实际管式微反应器图(b) 反应物先通过毛细管柱预热,然后通过混合器混合后再后续的不锈钢螺旋管中进行连续流动反应,反应温度由外部热浴装置控制,最后通过T型混合器加入淬灭剂终止反应,产物收集后自动进行GC分析。表1 不同尺寸通道内径传质效果比较表2 不同尺寸通道内径传热效果比较  保持反应器MR1和MR2长度相同,泵速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增大反应器通道尺寸后,净流速明显下降,MR2(0.008)相比于MR1(0.10 m/s)缩小了约10倍,径向扩散相关系数Re和Dn分别减小了4倍和2倍,轴向扩散相关系是B0变大,表明混合传质效果变差,理想的活塞流混合模式只有径向扩散,没有轴向扩散。在传热方面,大尺寸的微通道反应器MR2的比表面积和传热系数相对于明显变小,散热时间延长了9倍。   图3 ESK陶瓷SiC反应器(左)和反应板(右) 为了进一步扩大反应器通道内径进行对比,本文采用了Chemtrix公司的MR260型号的连续流动反应器,该反应器由混合板(含预热, T型混合和2.9mL的反应通道)和两个反应板(反应体积分别为16.8和33.6 mL,通道尺寸2.0×2.0 mm)组成。反应板内部通道90o折行排布(图3 右),极大增强了混合效果。MR260反应板是由3M ESK代加工生产,每个反应板都是陶瓷SiC材质,由换热层和反应层或混合层无压烧结而成,传热性能极好,生产通量最高达36L/h,可用于实际生产。 图4 ESK反应器和微反应器 MR2的产率对比图 通过对比发现,在保证较高的传热传质效率的前提下,4mL ESK流动反应器由于反应体积相对过小,产率较低外,MR2及54mL的ESK流动反应器的产率均达90%。由此证明微通道流动反应器工艺参数可一步放大,直接用于实际生产。 为了便于生产工艺的直接放大,我司还代理了Chemtrix其他型号的微通道反应器(流动反应器)。其中: 图5 Protrix微反应器 图6 Labtrix Start 微反应器 Protrix也是一款无压烧结3M ESK碳硅合金材质的模块化低通量流动合成反应器,可灵活安装1-4块SiC模块,每个模块上均设计两组体积不同的独立的流体通道,用户可根据需要灵活搭配,开发的生产条件可以直接放大到MR260或MR555进行实际生产。  玻璃材质的微通道反应器(芯片反应器)Labtrix系统,0.2-100 μL/min低通量,保留时间1.2 s-100min,也可用于快速筛选反应,研究反应动力学,教学演示等。尤其在教学演示方面,由于流动合成工艺的日趋成熟和完善,多所世界著名高校陆续将连续流动化学开展为一个单独的学科,如华盛顿大学,普度大学,赫尔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等。为了便于教学,Chemtrix公司还专门为Labtrix系列配备了“Micro Reaction Technology on Organic Synthesis”教科书一本,教学方法一套及流动化学计算软件一套。  更多连续工艺设备及方案问题,请详询深圳市一正科技有限公司官网www.e-zheng.com或info@e-zheng.com参考文献:[1] Sebastian S. etc Kinetic and scale-up investigations of a Michael Addition in microreactors, Org. Process Res. Dev.,2014,18,1535-1544.
  • 药代动力学领域新突破——小动物活体自由基检测系统助力体内自由基分布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自由基是具有非偶电子的基团或原子,它具有非常强的化学反应活性。在生物体内,自由基高度的化学活性使得它可以与各类生物大分子反应使其变性,这使它成为了一把生物体的“双刃剑”:在炎症反应中自由基可以攻击外来病原体来保护生物体自身,而过度的自由基又会导致DNA变性甚至细胞坏死和凋亡。因此检测自由基的含量,尤其是在体内检测尤为重要。以一氧化氮为代表的自由基药物一直是药物学研究的重点。传统的药代动力学自由基测量,需要从生物体的不同部位提取体液,然后再使用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EPR)来测量体液样品内的自由基含量。然而如何在生物体内定点、定时、定量地检测释放自由基药物,以及如何在时间、空间、剂量上测量生物体内的自由基药物,一直是药代动力学领域的难题。波兰Novilet公司新推出的小动物活体自由基检测系统ERI TM 600,是一款可对小鼠与大鼠等动物进行活体顺磁成像的商业化仪器。ERI TM 600突破了传统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仅能对体外提取物进行定量分析的局限,实现了对小鼠体内的自由基药物进行长时间的3D/2D实时成像观测。同时ERI TM 600配置了温度控制与呼吸监测仪,有效保证小动物在成像时维系正常的生理活动。ERI TM 600成像原理图ERI TM 600成像非常简单,仅需将小鼠麻醉之后,对荷瘤小鼠与对照小鼠注射OX063自旋探针即可。ERI TM 600在2分钟内可对小鼠进行255个投影扫描(25 cm2,精度500 μm),获得一系列的2D图像,然后通过软件对这些2D图像进行重构,获得小鼠的实时3D图像。ERI TM 600成像结果 近期发表于J. Phys. Chem.C的工作“Dynamic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odern Technique for Biodistribution and Pharmacokinetic Imaging”表明与荷瘤小鼠相比,对照组小鼠探针(尤其在肿瘤部位)分布均匀。荷瘤小鼠探针的信号强度、峰值时间、流入流出比等药代动力学参数与对照小鼠差异明显。将3D成像图与小鼠体表照片相拟合,可以明显观察到肿瘤部位的ERI探针成像表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异常。ERI TM 600所得3D图像可以更加直观、准确、长时间地展现自由基药物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分布。 作为中国与进行先进技术、先进仪器交流的重要桥头堡,Quantum Design中国于2020年初引进了波兰Novilet公司的先进产品小动物活体自由基检测系统——ERI TM 600,欢迎感兴趣的老师咨询!
  • 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系统2项顺利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近日,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简称“协会”)受中机试验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委托,组织相关专家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对由中机试验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3000℃保护气氛下通电加热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系统”“2500℃保护气氛下辐射加热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系统”2个项目进行科技成果评价。本次评价专家委员会由华东理工大学张显程院长、哈尔滨工业大学许承海教授、西北工业大学张程煜教授、西安航天动力技术研究所李耿主任、中国航天科工六院四十一所付春楠主任、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周金帅副总工、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德田院长共7位专家组成。张显程院长担任评价专家委员会的主任,协会副秘书长程红主持会议。中机试验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试验机事业部马双伟技术副总对“3000℃保护气氛下通电加热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系统”“2500℃保护气氛下辐射加热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系统”2个项目进行了全面汇报。2个项目研究成果取得了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各研制出设备1台,各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件,“2500℃保护气氛下辐射加热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系统”项目还发表科技报告1篇。该2个项目的成果在多家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进行了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评价委员会专家审查了相关资料,经质询和讨论,评价专家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评价。2个项目均属国内首创,技术难度较大,成果创新性强,取得了自主知识产权,2个项目总体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 外泌体分泌动力学受温度控制
    单分子荧光成像:外泌体分泌动力学受温度控制荧光显微镜的出现,让细胞器的观察成为可能,而如果要观察到更细致的目标,则需要做单分子荧光成像,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个今年用TIRF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做的单分子荧光成像研究:外泌体分泌动力学受温度控制。 为什么使用TIRF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MF53-TIRFTIRF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是利用光线全反射后形成衰逝波特性,来实现薄区域荧光观察的光学仪器,这种显微镜相比常规荧光显微镜(宽场荧光),背景荧光显著更低,可以实现信噪比更高、细节更丰富的荧光成像,尤其适合应用于细胞膜物质的动态观察。衰逝波①衰逝波是一种光学现象,当激发光以特定角度入射时,会发生全反射现象,所有激发光会被反射,靠近反射面的样品面则会形成一个深度仅几百纳米,光强呈指数衰减的激发光,称为衰逝波。普通荧光成像与TIRF成像对比① 利用衰逝波,TIRF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可以将激发范围控制在样品面极薄的区域,从而避免了传统荧光显微镜焦面以外的荧光激发形成的模糊光晕,大大提升了信噪比和分辨率。由于衰逝波光强呈指数衰减,因此最合适的应用是细胞膜相关研究。 外泌体分泌动力学受温度控制我们来看一个论文案例,从中了解TIRF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的应用优势:超高分辨率、动态观察。使用CD63-pHluorin可视化pH敏感蛋白 使用CD63-pHluorin可视化外泌体与质膜融合过程。TIRF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可以实现单分子动态跟踪观察,为此需要配备高帧率、高灵敏度的显微镜相机,比如MSH12之类背照式sCMOS科学相机。按成像分析,区分外泌体不同活动方式② 单分子荧光成像研究通常涉及数据统计分析等内容,往往需要一定的算法设计来自动化分析和量化处理,比如本论文使用的就是MATLAB脚本,在github可以下载。成像分析可靠性验证,排除溶酶体或囊泡转运② 通过成像分析CD63-pHluorin可视化外泌体与质膜融合,排除溶酶体或囊泡转运。外泌体与质膜融合有多种动力学模式② 算法分析,得出外泌体与质膜融合有多种动力学模式。 外泌体与质膜融合事件受温度控制② 对不同动力学模式进行分析,显示外泌体与质膜融合事件受温度控制。 模型验证② 利用模型验证解释实验观察到的动力学。进一步的动力学分析② 外泌体与质膜融合前先有对接。 结尾总体而言,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MF53-TIRF是细胞表面物质动态观察的理想仪器,如固定在盖玻片或细胞膜表面上的分子等,在TIRF基础上明美还有dSTORM超分辨成像方案,有兴趣的老师可以跟我们联系。 如您对这篇论文感兴趣,或者有兴趣获取论文使用的MATLAB自动分析处理脚本,请参考应用来源部分信息②。 引用来源:①Fish KN.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Fluorescence (TIRF) Microscopy. Curr Protoc. 2022 Aug 2(8):e517. doi: 10.1002/cpz1.517. PMID: 35972209 PMCID: PMC9522316. ②Mahmood A, et al. Exosome secretion kinetics are controlled by temperature. Biophys J. 2023 Apr 4 122(7):1301-1314. doi: 10.1016/j.bpj.2023.02.025. Epub 2023 Feb 22. PMID: 36814381 PMCID: PMC10111348.https://www.mshot.com/article/1828.html
  • 做世界一流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平台——访药代动力学重点实验室王广基院士
    p span styl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药代动力学在我国和世界上发展的很快,是创新药物研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研究内容,甚至决定了药物开发的命运。药代动力学是一门多交叉学科,定量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ADME),也融合了药理学、药物分析、药剂学、中药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动物学等多门学科的相关知识。药代动力学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创新药物临床前的评价和申报、新药的临床药动学研究及评价、中药与生物大分子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等。/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广基所带领的江苏省药代动力学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在国内的创新药物药代动力学、中药药代动力学和细胞药代动力学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日前,仪器信息网编辑在中国药科大学药代动力学重点实验室采访了王广基院士。/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COLOR: rgb(112,48,160)"strong  王广基所带领的药代动力学实验室在国内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strong/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王广基所带领的药代动力学实验室先后成为了江苏省药物代谢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国家科技部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技术平台建设牵头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方法重点研究室”, 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核心单元;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研究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3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0多项。/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IMG_1417_副本.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0/insimg/0696db27-0b35-48a5-b151-d8e91f690cc0.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span style="FONT-SIZE: 14px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COLOR: rgb(0,32,96)"strong王广基院士/strong/span/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王广基带领的药代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是国内领先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实验室,同时在该研究领域也是世界一流的。王广基对国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很有信心,他表示:“我国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水平已经与发达国家接轨。”该实验室的很多研究成果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据介绍该团队撰写了国际上第一篇细胞药代动力学研究综述,并发表于国际药代动力学权威杂志DMR,此文章属国际首次系统提出细胞PK/PD研究理论与技术方法,推动了药代动力学研究从“血浆”到“细胞”、从“宏观”到“微观”的突破。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技术体系也得到了国内、国际上的广泛认可,如国际著名分析化学家Dr.Brack(德国)在Trends AC(国际化学分析顶级期刊)上将他们建立的“诊断离子桥联网络”策略评为复杂基质中未知成分分析的九大创新策略之一。/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药代动力学的基础研究主要包括针对ADME环节的各种体内外模型的建立及优化,药物吸收/代谢机制、调控途径,PK/PD(药动/药效结合研究)模型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各类数学模型的建立及评价等。如何将药代动力学的研究理论与技术应用到创新药物研究中是王广基所带领团队一直在深入研究的内容。/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COLOR: rgb(112,48,160)"strong  探索中药多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新技术,实现药代动力学研究从“单成分”向“多成分”的突破/strong/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中药现代化的研究中,需要对中药的一锅汤进行系统研究,包括“汤”里面究竟有哪些成分、成分的比例和量是多少 人服用以后,有多少成分吸收进入体内、有哪些成分进入体内后发生转化、起效的成分是哪些等。/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针对中药成分构成复杂、代谢多样、体内浓度低等难题,王广基及其团队创建了高效普适的中药复杂成分体内过程研究方法学体系。如:“诊断离子桥联网络”、“相对曝露法”、“物质组-代谢组关联网络”等策略。/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王广基介绍说:“诊断离子桥联网络技术即采用多级质谱对复杂组分碎裂分析,得到各成分的多级碎片离子,根据碎片离子进行各组分的桥接,从而实现化合物的快速归属” 。这一技术使得复杂组分,尤其是完全未知的成分的鉴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们发表的有关该技术的论文在国际期刊上已被引用47次。此技术也被用于多种中药方剂及环境污染物的分析中。”质量亏损过滤技术很早就被提出,并一直被应用于单个西药成分的代谢物鉴定中。对于适用于中药多组分的质量亏损过滤技术,王广基说:“质量亏损过滤用于去除基质相关的大量的背景离子,缩小假阳性的数目,使得目标化合物从背景噪音脱颖而出。这一技术的应用使得中药复杂成分中同一类化合物可以快速同时被检出,分析效率大幅度提高。”/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在突破核心技术难题的基础上,王广基带领团队探索中药整体效应,取得了很多成果。例如,在人参皂苷的抗抑郁作用研究方面,该团队发现人参皂苷难以透过血脑屏障,但可调节免疫细胞及内源性神经递质的代谢转运,阻断炎症因子向脑部的传递,发挥脑神经保护作用。/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中药药代相关的研究成果获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完成的“十一五”重大专项项目“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关键技术”获评全国第一。/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对于药效明确、机制不明的中药,可以通过分析内源性小分子物质群的改变等代谢研究手段来考察其药物机制和作用效果。王广基以人参对血压双向的调节作用为例,介绍了有关中药药效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内容。对于高血压而言,很多西药的降压作用很明显,降压效果很快体现,但是,一旦停药后血压又反弹回原有的水平。人参降压作用比较温和,但是降压作用持久,在停药后反弹速率显著低于西药。王广基说:“通过代谢组学的研究,检测体内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群,发现高血压与正常人体内的代谢组的分群区分很明显。这说明高血压患者体内的生理生化代谢等机体的功能状态发生了偏移,偏离了正常状态。而人参皂苷具有一定的”纠偏“作用,高血压患者给予人参以后,偏离正常状态的代谢组有向正常状态恢复的趋势。/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COLOR: rgb(112,48,160)"strong质谱技术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手段/strong/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质谱技术、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模型、PK/PD模型等都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常规手段。质谱主要用于测定血液、尿液、组织等生物样品中的微量药物浓度、代谢物鉴定和内源性成分的分离分析。/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该实验室质谱仪器非常多,其中大多数还是单级四极杆和三重四极杆质谱。王广基说:“定量分析是药物代谢研究的基础,也是我们做的最多的工作。我们目前的药物和代谢物的定量工作主要还是采用四极杆质谱分析。”/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img title="IMG_1361_副本.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0/insimg/17acd960-08dd-4f10-b7e2-3de02104dfd3.jpg"//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span style="FONT-SIZE: 14px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COLOR: rgb(0,32,96)"strong正在运行的岛津四极杆质谱仪/strong/span/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IT-TOF主要用于代谢物分析及其中药多组分的体内外物质基础的鉴定。王广基说:“2007年,我们开始将岛津LC-IT-TOF/MS(离子阱-飞行时间串联质谱)用于中药复杂未知成分定性和定量分析、中药体内复杂代谢产物分析与体内外物质关联网络分析等新领域。” 通过对中药复杂成分分析研究,王广基团队先后在Anal Chem,J Mass Spectrom, Talanta等国际化学分析领域权威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这些文章在国际上充分展示了LC-IT-TOF/MS在复杂未知成分定性分析中的卓越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王广基说。/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王广基及其实验室的研究者曾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报告了相关研究成果,基于IT-TOF的研究成果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国内的制药企业正在寻求与王广基带领的药代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在IT-TOF应用中的合作。/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img title="IMG_1382_副本.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0/insimg/c4879eec-d7a5-47a6-acbc-35382f3c351e.jpg"//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span style="FONT-SIZE: 14px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COLOR: rgb(0,32,96)"strong正在运行的岛津LCMS-IT-TOF/strong/span/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在参观实验室时,王广基告诉编者,实验室在使用MALDI-TOF进行生物大分子生物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及基于质谱成像技术的组织分布研究。/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img title="IMG_1380_副本.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0/insimg/266ad761-b4b7-4a09-b8a5-9e350479ac83.jpg"//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span style="FONT-SIZE: 14px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COLOR: rgb(0,32,96)"strong正在运行的岛津MALDI-TOF质谱/strong/span/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王广基认为质谱技术特别是液质联用技术对于药代动力学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他说:“首先,对药物的动力学特征研究一般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个方面,对于定性来说,随着各种杂交质谱技术的出现,液质联用可以给出多级碎裂信息和准确分子量,对于化合物及其代谢物的结构推断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此外,定量研究更加需要质谱,由于生物样本中干扰大、药物浓度低,而质谱的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目前,大部分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都是用质谱完成的。”/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编者看到该实验室岛津的仪器非常多,大部分质谱仪出自岛津。时逢岛津公司成立140周年,在编者问是否对岛津有何期待时,王广基代表中国药科大学祝愿岛津创新不止、扬帆起航,朝着更高的目标不断迈进,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王广基说“岛津以科学技术向社会做贡献,愿其早日实现‘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之愿望!”/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DSC_7100_副本.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0/insimg/7df496f6-f064-4d2a-b9e8-901a67b8a3c4.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span style="FONT-SIZE: 14px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COLOR: rgb(0,32,96)"strong药代动力学实验室合影/strong/span/span/pp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采访编辑:郭浩楠/spanbr//p
  • 利用自上而下质谱对蛋白质高阶结构和动力学进行时间分辨表征的微流控平台
    大家好,本周为大家分享一篇发表在Analytical Chemistry上的文章,Microfluidic Platform for Time-Resolved Characterization of Protein Higher-Order Structures and Dynamics Using Top-Down Mass Spectrometry [1],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的王冠博教授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门涌帆副研究员。  蛋白质的高阶结构和动力学特性对理解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和揭示其潜在机制至关重要。自顶向下质谱法(Top-down MS)在完整蛋白水平和肽段碎片水平都能获得结构信息。非变性Top-down MS可以分析蛋白质复合体的结构以及完成亚基鉴定和修饰分析。自顶向下氢/氘交换质谱(Top-down HDX MS)为构象或结合界面分析提供了高空间分辨率,并实现了构象特异性表征。微流控芯片可以为这些质谱工作流程的前端反应提供优越的平台。然而,目前大多数质谱微芯片装置是为Bottom-up或Top-down蛋白质组学设计的。本文中,作者提出了一种用于蛋白质高阶结构和动态Top-down MS分析的芯片设计策略。它适用于时间分辨的非变性质谱和HDX质谱,该设计旨在有效电离完整的蛋白质复合物,灵活控制多种反应物流动,并在较大的流速范围内精确控制反应时间在亚微升/分钟。本文通过对单克隆抗体、抗体-抗原复合物和共存蛋白构象等体系的分析来验证该装置的性能。  TDK-MS(Top-down and kinetic MS)芯片的结构如图1A所示,该方法可以有效电离完整的蛋白质,包括单克隆抗体(mAb)和抗体-抗原复合物(图1 B, C)。  图1. 完整蛋白质和蛋白质复合体在非变性条件下的高效电离  虽然分析蛋白质组合化学计量学和监测构象变化需要保持蛋白质高阶结构和非共价相互作用的完整性,然而为了推导结构信息或在串联MS中展开蛋白质以提高碎裂效率,往往需要不同程度的变性来产生亚复合体,因此变性剂的浓度和变性的时间对变性程度至关重要。本文中,作者采用交错人字微结构(Herringbone microstructure, HM)(图2A, B),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估(图2C−E)。如此高的混合效率为进一步微型化芯片混合模块提供了可能。在监测Mb的变性时,作者使用TDK-MS芯片和商用混合三通管平行混合holo-Mb溶液(5 μM)与乙腈(ACN),并比较它们在混合比例变化时的响应(图2F)。TDK-MS芯片在非变性和变性条件之间切换的快速响应通过NIST mAb的变性得到了证明,在向NIST mAb溶液中添加甲酸后,响应时间小于5分钟(图2G)。  图2. 高效混合和快速响应的流体控制  微芯片的灵活通道设计允许引入独立控制的溶液。例如,尽管酸和有机溶剂都能诱导变性,但这两种变性剂同时存在时,对变性途径的影响是不同的。Mb和Hb是血红素蛋白,其中血红素基团分别非共价连接在1条多肽链和4条非共价组装链上,因此这是研究共存复合体解离动力学和亚基构象变化的理想模型。将5 μM holo蛋白溶液与ACN和FA按一定的混合比例依次混合,可以通过解离产物的出现和蛋白质离子电荷态分布的变化来表征复杂的解离和蛋白质的展开。在固定ACN浓度下,随着FA浓度从0.01增加到0.3% (v/v),依次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血红素丢失、apo-Mb展开以及折叠的holo-Mb转化为展开的apo-Mb(图3A)。相比之下,在FA浓度恒定的情况下,当ACN从1增加到50%时,Mb主要表现为血红素损失,只有中等程度的apo-Mb展开,这可能是由于展开的部分迅速聚集(图3B)。  图3. (A)增加FA浓度,固定ACN浓度和(B)增加ACN浓度,固定FA浓度时获得的Mb和Hb的质谱图。  在HDX MS检测中,TDK-MS芯片提供了快速和有效的氘代及淬灭,精确控制HDX反应时间,并在2H-标记形式下高效电离完整蛋白质(图4)。  图4. 2H标记完整的(A)Mb、(B)Hb α亚基和(C)Hb β亚基在不同反应时间下的HDX质谱图  由于过大的流速不利于电离效率,并且有可能会增加堵塞或流动中断的风险,因此流速应保持在最佳范围内,这又限制了混合通道中HDX时间的可调节范围,从而影响了HDX动力学分析的灵活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作者设计了一个具有多个不同长度反应通道的混合模块,在不更换芯片的情况下,除了改变流速外,还可以通过通道切换在更大范围内调整反应时间。在原型芯片中,5个不同长度的通道可以在对蛋白质电离和流动稳定性都最优的流速下,产生从几秒到几分钟不等有效的HDX时间(图5)。  图5. Top-Down HDX MS 分析  本文中作者开发的策略将有利于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精细分析,并有助于质谱微芯片的方法开发。
  • 我国科学家实现储存环单束团流强高于20mA和同步辐射单脉冲超快硬X射线成像
    近日,上海光源线站工程取得关键进展。储存环内安装的国内首台无源超导三次谐波腔模组将束团长度拉伸约3倍,结合束团纯化系统,实现了混合束团填充模式下单束团流强高于20mA(图1),支持快速X光成像线站在国内首次成功实现了基于同步辐射光源的单脉冲超快硬X射线成像,其成像时间分辨率达到60 ps,并被应用到气泡动力学的超快测量,清晰观测到在激光烧蚀后不同时刻水中气泡的形核、长大、破裂以及射流过程的超瞬态图像,尤其是清晰观测到传统光学诊断手段无法观测到的微射流过程(图2),为气泡动力学这一经典问题的深入研究带来了崭新的手段。   上海光源储存环采用被动式的超导高次谐波腔,运行频率1500 MHz,自2006年进行理论与模型腔设计研究,后在上海光源线站工程加速器性能拓展中作为束团长度控制系统的工程任务,开展了超导腔、恒温器、调谐器和高次模吸收器等的国产化自主研制。2021年2月,完成4.2K下模组的水平测试,结果表明Q0~ 4.0×108 @ Eacc = 7.5 MV/m和Q0 ~ 3.8×108 @ Eacc = 10.0 MV/m;2021年8月,完成隧道内安装就位、降温和信号调试;2021年11月9日以来的带束调试,在储存环均匀填充四个束团串共556个束团时,束团长度(半高宽)从55 ps拉长至122 ps;混合填充1个单束团和520个束团串时,束团长度(半高宽)拉长至165.7 ps,拉伸倍数约3倍,且单束团内的流强高于24 mA,皆优于系统设计指标,为快速X光成像线站的测试提供了良好的束流条件。   快速X光成像线站是一条硬X射线能量段、实现从毫秒到亚百皮秒时间分辨和微米级空间分辨成像的光束线站,该线站配置有先进的材料动态响应实验平台、高速流体动力学实验平台、动态显微CT实验平台(图3),其液氮冷却低温波荡器、液氮冷却双晶单色器、单脉冲超快X射线成像探测器(最短成像曝光时间60 ps)、高速X射线成像探测器(成像帧频达到5 M fps)、快速X射线成像探测器(成像帧频达到100000 fps)、快门系统(控制通光时间 1 ms)、同步定时系统(定时精度达到5 ps)等光束线站关键设备均由上海光源自主研制。特别是,研制成功大数值孔径三镜头双路光学转换系统与两个ICCD相机组合成双幅单脉冲超快X射线成像探测器(图4a);与微通道板和高速CMOS相机组合成多幅单脉冲超快X射线成像探测器(图4b);可一次拍摄双幅或多幅单脉冲成像图像,时间分辨率可达60 ps,空间分辨率可达1.3 μm,对于不可重复的超快过程可实现连续、高分辨、单脉冲超快X射线成像。如图5所示,为基于研制的双幅单脉冲超快X射线成像探测器拍摄得到激光加载后两个时刻上的水中气泡的瞬态图像,可以清晰观测到一次激光加载后,水中气泡在两个时刻上不同的结构变化,两幅图像之间最短时间间隔为1.44 μs(为电子绕储存环一周的时间)。   此外,实验站还配备了一级轻气炮、霍普金森杆、燃油喷雾室、高温样品室、力学加载试验机等原位装置和自动换样机械手。该线站的建成表明,上海光源自主建设高水平硬X射线光束线站的能力登上了新台阶,我国已成功突破了同步辐射X射线超快成像的关键技术并取得重要进展,这将为我国在材料冲击响应、结构动力学、高速流体动力学、软物质动力学等方向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特别是为航空航天复合材料、推进剂和轻质合金动态服役行为研究提供了超快显微观测能力,并对关键工程材料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便携计量技术改变冬奥会雪车比赛
    骨架雪车比赛是一种高速的冬季滑行运动,选手以俯卧的姿势驾驶一个小型的雪橇,雪车速度往往高达145公里/小时。骨架雪车在19世纪发源于瑞士山区的小城圣莫里茨,并且越来越流行,2002年,骨架雪车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便携计量技术的引入,使这一运动更具竞争性。  成为冰面博士  多料赛车冠军Kristan Bromley被称为是&ldquo 冰面博士&rdquo ,他凭借关于骨架雪车性能的论文而获得博士学位。他接受过专业机械工程师的训练,职业生涯开始于英国航空,由于对骨架雪车比赛的热情,他转为职业选手并在一年内在英国排名第一。1997年,他第一次赢得英国冠军,1999年,赢得他的第一个世界杯,2004年和2005年,他成为欧洲冠军,2008年获得世界锦标赛冠军。  在2000年,Kristan和他的哥哥Richard成立了Bromley技术公司,立志建造世界上最快的雪车并将这项运动推广到更大领域。  对于从赛道上快速滑下的雪车来说,各方面都需要足够强大。雪车没有主动的操舵,需要选手移动自己的身体重心、进行细微的身体移动来控制左右方向。任何的滑动、侧滑或者不必要的能量损失都会造成宝贵的哪怕十分之一秒的损失。&ldquo 坦率的说,当你在雪车上拐弯时,你的鼻子和地面很贴近,你几乎看不到什么。&rdquo Kristan Bromley说。&ldquo 重力加速度试图把你的头推到赛道上,你真的需要感觉到雪车是你身体的一部分。但获得那样紧密地关系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进行世界级赛道的机会受限,所以我们现在把很大的精力集中在分析和模拟上面。海克斯康计量让我们找到了为我们提供完美工具的合作伙伴。&rdquo Bromley公司使用ROMER内置激光绝对臂优化赛车  便携计量技术改进雪车  Bromley技术公司现在使用的是ROMER内置激光形绝对臂,用来进行雪车的设计优化。采用触发与非接触激光扫描,这台高精度的便携计量工具能够在几分钟内测量雪车的物理参数,用于各种应用。  &ldquo 关键在于了解决定雪车性能的因素&rdquo ,Kristan Bromley解释说。&ldquo 我们了解的越多,我们的设计就越有效,并使得选手和雪车更快。海克斯康计量的ROMER绝对臂是完成这一过程的基础,举例来说,采用关节臂的激光扫描头,我们可以扫描运动员的身体形状,在一个小时内创建用于完成流体动力学计算的网格数据。&rdquo 扫描赛车与运动员  此外,雪车下面的弯曲部分 (被称为是 &lsquo 盘子&rsquo )也可以被扫描以实现与原始CAD的比对、检查制造缺陷。&ldquo 更有用的地方是我们可以基于扫描数据进行逆向工程,从而基于流体动力学分析获取可能的最佳外形。&rdquo   Kristan继续说:&ldquo 关节臂的多功能是其能够满足我们的各项需要:我们马上可以发现雪车的哪些制造过程可以节省时间,而且很多应用我们之前没有想象到,比如说雪车装配,我们使用ROMER绝对臂的触发测头测量固定点,以便在雪车的装配过程中找正零部件,这意味着我们的制造精度更高,更加符合设计要求。细节决定性能。&rdquo   索契冬奥会的雪车比赛将在2014年2月13日至15日举行。在海克斯康计量与英国索契雪车赛车队 Bromley技术公司之间的合作中,以配置激光扫描测头的ROMER绝对臂优化的雪车将参赛。
  • 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
    6月10日,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发布2022年度开放课题申请通知。申请时间为2022年06月11日~06月30日,资助金额不超过8万元人民币,资助期限不超过3年,课题起始时间为2022年09月01日。一、申请指南与条件本次申请在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内自主立题进行申请,可重点聚焦下述研究范围,同时,需提出本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做联系人。1、极限测量理论与技术 (1)微纳测试新方法 针对微电子、光电子等先进制造领域的发展需求,研究高分辨力、多尺度的 扫描探针/光学显微测试新方法,在极限空间分辨力和超快测量等方面取得突破; 研究基于新型材料的传感器件特性表征与测量方法;研究分子水平生物过程的测 量方法,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更为先进的研究手段;研究重大工程实践中的微纳 测量问题,发展现场复杂环境下的精密测量方法与技术。 (2)新型三维传感及测量技术 新型三维传感及测量技术在超精密加工、智能制造、生物医学、材料科学等 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开放课题聚焦以光谱色散扫描、衍射光学 投影、二维超表面、近场光学为核心的新型微结构三维测量技术: ① 低反射率微结构三维测量技术; ② 基于衍射光学线激光扫描测量技术; ③ 超表面微纳光学系统技术; ④ 近场光学探针超分辨成像技术。 (3)半导体缺陷测试技术研究方向 以第三代和第四代半导体晶圆/片、芯片、器件等国家战略性材料产业的重 大检测需求以及国际学术前沿为背景,开展半导体缺陷形成与调控机理测试研 究,为国家制备高质量半导体与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征集下列范围内研究课 题: ① 面向金刚石、氧化镓、氮化铝等第四代半导体缺陷形成与调控测试研究; ② 面向 4H-SiC、GaN 等第三代半导体缺陷形成与调控测试研究; ③ 基于半导体晶片离子、中子、质子、电子等辐照缺陷的形成与退火调控 测试研究。2、微纳制造与微传感器 (1)光学自由曲面制造与评价新方法 以空间遥感、全景成像、虚拟现实、短焦投影等重点领域内的大视场光学系 统需求为背景,重点研究光学自由曲面应用于大视场高像质光学系统制造的关键 技术,研究具有可加工性的连续自由曲面空间表达和数学实现方法,研究多参数 控制下面型设计及像差优化理论,研究自由曲面面形和装配误差对光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完善自由曲面光学系统设计理论。研究纳米切削机理,研究刀具伺服技 术在加工自由曲面时的误差模型、误差补偿方法和关键技术,进一步发展自由曲 面加工方法。 面向复杂光学自由曲面表面形貌高精度自动化快速测量需求,突破测量精度 与测量动态范围的制衡,研究全维度、全频段测量评价新方法。研究跨尺度多物 理量综合测量原理,解决极限测量空间限制测量难题;研制高端智能化测量仪器 装置,实现真正意义上任意未知光学自由曲面高精度全自动测量。研究核心高精 度标定及复原新算法,构建系统误差智能补偿数学模型,制定应用端为基础的科 学评价策略,完善光学自由曲面测量理论体系。 (2)原子及近原子尺度制造新方法 针对在下一代核心器件与高端传感器的巨大潜在驱动下制造精度再一次提 升并接近材料极限的趋势,提前布局亚纳米至原子精度、原子及近原子尺度制造 新方法、新技术的探索研究。采用特殊波段的电磁辐照以及电化学等方法,研究 材料在亚纳米至原子尺度下的增减机理与加工极限,构建过程模拟、可控性与工艺优化、加工质量评价等关键技术体系;研究原子及近原子尺度制造与纳米精度 制造的工艺衔接、表面状态演化等跨尺度问题。 3、精密测量与制造智能 (1)声学无损检测研究 声学无损检测研究面向航空航天、石油石化、能源电力、深海远洋等重大行 业需求为背景,重点研究基于包括常规超声、电磁超声、合成孔径超声等超声检 测技术,基于超声导波检测技术,光纤光学传感等无损检测技术,海底自主航行 智能球及海洋声学检测技术。开放课题选题定位于新型检测技术的基础理论早期研究与探索: ① 海洋环境监测的多参数传感器研发与应用; ② 基于压电材料的面阵声发射传感器研制。 (2)海洋磁场检测技术与磁流体动力学研究 海洋磁场检测技术以海洋资源探测、海洋环境保护以及军事海洋学等重点领 域内的磁场精密测量需求为背景,重点研究基于激光技术的磁场测量新原理、新 型激光磁场探测处理技术及新型激光海洋磁场精密测量装置。 磁流体动力学研究方向以航空、航天及航海等重点领域内的高精度传感需求 为背景,重点研究基于磁流体动力学的惯性传感新原理、新型磁流体动力学惯性 传感技术及器件、新型磁流体动力学高精度姿态测量装置、液态金属的灌装和密 封、与内外电极的浸润性调节和新型高密度液态金属材料的研制。 (3)激光与光电测试技术 以先进制造、航空航天、能源交通等重点领域内的精密测量需求为背景,重 点研究基于激光与光电传感新原理、新型光电探测处理技术及器件,具有重要学 术价值和重大工程应用前景的几何量测量新方法、新技术、新系统。开放课题选 题与设置定位于基础原理探索和创新技术的早期研究与验证,为后续技术研发与 工程应用提供源头动力。征集下列范围内研究课题: ① 面向先进制造的高精度几何量测量新原理、方法与技术;② 高动态条件下多自由度几何量测量新原理、方法与技术;③ 面向现场非可控环境精密测量的精度控制与误差修正方法与技术; (4)高性能声/光子晶体微腔与传感技术 针对航空航天、先进制造、智能装备等重点领域对高精度传感的需求,重点 研究基于声/光子晶体的高精度传感新原理、新型声光耦合技术与传感器件;研 究基于能带拓扑的高性能声/光子晶体微腔设计方法,新型声光传感器件特性表 征与测量方法。开放课题定位于基础理论探索和前瞻性创新技术的早期研究,为后续技术研发与工程应用提供源头动力。 (5)水下传感网络时间同步技术 以水下多节点分布式探测、识别与跟踪领域内的时钟参数精密测量需求为背 景,重点研究水下传感网络中高精度的时钟参数估计方法和低能耗的时间同步方案设计,力图改善水下传感网络的协同工作性能。开放课题选题定位于基础理论 和方法的早期研究与探索: ① 面向水下蜂窝网络的高精度的时钟参数估计方法; ② 面向节点随机部署水下传感网络的时间同步方案;③ 节点时间同步与被动目标定位的联合方案设计。 4、生物与环境检测技术及仪器 征集下列范围内研究课题: (1)海洋生物电生理检测技术及仪器 以鱼类等海洋经济物种为研究对象,探究听觉行为等国际学术前沿问题,研 究涉及脑电传感器、放大器、滤波器等方面的脑电检测技术及仪器,开放课题选 题定位于基础理论和方法的早期研究与探索: ① 基于听觉诱发电位响应的传感技术; ② 脑电电位放大器及信号增强方法; ③ 脑电电位滤波器件设计与构建。 (2)生物信息检测技术及仪器 围绕精准诊断、智慧医疗和食品安全等关系国民生命健康的重大检测需求, 以世界科技前沿和经济主战场为背景,研究基于微流体、纳流体和柔性传感器的 生物信息检测仪器及设备,推动现代检测技术与重大疾病诊断和慢病监测技术的 融合创新,开放课题选题定位于基础理论和方法的早期研究与探索: ① 基于纳米颗粒耦合的高灵敏度电化学传感技术; ② 基于喷墨打印的柔性传感器制造技术;③ 基于功能化微针的慢性病无创监测技术;④ 生物传感器的表面结构化修饰及信号增强方法; ⑤ 基于纳米光子的高灵敏度生物传感器; ⑥ 基于纳米孔道的高灵敏生物检测技术。此外,本次申请优先考虑与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实质性合作研究的申请人或申请单位,并提供证明材料(如合作发表的高水平论文、项目、专利等);本校教职工和学生不能申请。二、申请材料经专家评审和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批准的课题,可获得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申请人需提交的材料有:电子申请书(WORD 或 PDF 格式)和纸质原件一式三份,申请书原件需签名,申请者所在单位需同意并加盖公章(国内申请单位划拨经费时会涉及到财务部门,因此需要法人级别的申请单位盖章;国外可只签名);电子版文件统一命名为“所属研究方向-单位-姓名”(所属研究方向详见申请书简表)。在申请受理截止时间06月30日前将相关证明材料及电子版申请书发送到指定的邮箱;纸质申请书原件(三份)最迟07月15日前邮寄到重点实验室。三、开放课题的经费使用及日常管理根据天津大学经费管理办法,获得资助的开放课题经费分期拨款到国内承担单位,经费应严格按照科技部、财政部《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相关财务规定使用。凡申请拨款的课题负责人均需事先提供当次拨款金额发票,并在课题中期检查和结题时,提供经费使用情况说明并加盖有效的单位财务公章。重点实验室将通过开放课题进一步加强与课题承担单位的合作与交流,课题申请除相关研究内容外,需说明与重点实验室的合作或交流方式。为方便开放课题联络、运行和管理,所有申请课题都需指定精仪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作为联系人。同时,拟利用重点实验室条件进行开放课题研究的,请通过联系人协调,实验室将尽力解决好研究人员的相关工作条件。请申请者仔细阅读《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办法》,并严格按照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申请,凡不符合规定的将不予受理。四、联系方式联 系 人:王明方通信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 92 号天津大学17号楼东配楼精仪国家重点实验室邮政编码:300072联系电话:022-27406643传 真:022-27404778电子邮箱:pilab@tju.edu.cn附件1: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docx附件2: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办法.pdf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2022年06月10日
  • 阿联酋哈利法大学张铁军教授团队《Scientific Reports》:滤膜基底3D打印助力研发仿生污染物控制技术
    膜过滤和分离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水和环境相关的领域。在水净化和废水过滤过程中,滤膜的孔隙结构仅允许净化水通过,而固体微颗粒(如微塑料)、油滴及其他污染物被膜阻挡,由此带来的膜污染和堵塞一直是有效水过滤的主要瓶颈。为此,来自哈利法大学的李红霞博士及其所在的张铁军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仿生抗堵塞滤膜,创造性的利用微立体光刻技术直接将鱼类的鳃耙结构打印在滤膜表面以达到抗(耐)堵塞的目的。海洋中多数鱼类是采用过滤机制来进食的:其将水和浮游生物等食物颗粒吞入口中,在水通过密集排列的鳃耙结构时,食物颗粒会被筛选留在口腔中。研究发现,当水流通过鳃耙结构排出体外时会形成漩涡,即使体积非常小的食物颗粒也会因此从鳃耙顶部弹出并返回口腔(如图1所示)。类似的,若将食物颗粒想象成为污水中的污染物颗粒,利用相同的弹回机制,就会大大减少污染物与滤膜表面接触的机会,从而有效减少膜污染和堵塞。为了将鳃耙结构集成到滤膜表面,该团队发明了一种直接在滤膜表面打印复杂三维结构的技术。在该工作中,他们利用面投影微立体光刻3D打印系统(nanoArch S130,摩方精密),制造了一种“鱼鳃”滤膜并进一步集成在微流控器件(图2)中来快速测试抗堵塞过滤效果。直接膜上3D打印技术最大的优点在于这种一体化的器件在打印结构-膜界面处具有自密封属性,无需额外组装。此外,不仅滤膜,其他多孔材料如金属微网等也可以很容易地嵌入到 3D打印的器件中。图1. 拟海洋鱼类捕食过滤机制的仿生抗堵塞滤膜图 2 直接膜上3D打印技术制作的“鳃耙”滤膜微流控器件为测试“鳃耙”滤膜的抗堵塞性能,我们选择了两个最具挑战性的废水处理问题:表面活性剂稳定的乳液和塑料微颗粒。它们的形态和颗粒/液滴尺寸分布如图 3 所示。为了比较,我们还选取了没有任何表面结构的普通商用滤膜作为参考。如预期,当过滤塑料微粒时,普通滤膜的渗透通量在 10 分钟运行内急剧下降至其初始通量的 40%,而“鳃耙”滤膜可以保持高达80%的初始通量。此外,随着主流速度的增加,高渗透通量的持久性也明显被延长。研究结果还发现:“鳃耙“滤膜的非凡防污/防堵性能源于过滤过程中污垢液滴/颗粒的独特流动行为。在研究中,滤膜微流控器件同时凭借其流动可视化揭示了抗堵塞的流体动力学机制。图 4 显示了油滴和塑料微粒在光学显微镜下通过鳃形结构上方时的流动轨迹。研究发现当液滴接近一个鳃结构单元时,它被渗透流夹带到间隙( t = 0.02 到 0.08 s,蓝色圆圈标记)。然而,由于涡流(红色圆圈标记,t = 0.10 s),液滴从间隙弹回并返回主流(t = 0.10 到 0.12 s)。这样,即使液滴尺寸远小于两个鳃耙间缝隙,它也不会接触到滤膜表面造成滤膜污染或堵塞。目前,该团队独创的滤膜基底3D打印技术已申请国际专利。四川大学的袁绍军教授、麻省理工学院Nicholas X. Fang教授对此工作改进完善也有贡献。图3 在过滤油水混合物和塑料微颗粒时“鳃耙“滤膜的抗堵塞性能图4 通过流动可视化揭示的“鳃耙“滤膜抗堵塞的流体动力机制
  • 第三届全国热分析动力学与热动力学学术会议(第二轮通知)
    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全国热分析动力学与热动力学学术会议暨江苏省第三届热分析技术研讨会(第二轮通知)  The 3rd 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rmal Analysis Kinetics and Thermokinetics of Chinese Chemical Society(3rd TAKT)& The 3rd 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rmal Analysis of Jiangsu Province(3rd JTA)  受中国化学会的委托,由中国化学会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专业委员会和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主办,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热分析专业委员会、南京师范大学承办、河北师范大学协办的“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全国热分析动力学与热动力学学术会议(3rd TAKT)”将于2011年10月20-22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会议期间同时召开“江苏省第三届热分析技术研讨会(3rd JTA)”。本次会议将就近两年来热分析、热分析动力学和热动力学在理论研究、新仪器设计与分析技术方面的进展以及在无机、有机、高分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进行学术研讨和交流。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热分析、热分析动力学、热动力学研究领域内的著名专家领衔主讲,同时,会议期间还将展示一批国内外最新热分析仪器及相关产品,提供大量的最新技术、最新测试方法等资料。热忱邀请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工作者和研究生踊跃投稿、与会参加研讨交流。  另外,为配合“国际化学年在中国”活动,会议期间,我们还将举办“国际先进热分析技术讲习班”,特邀请德国Rostock大学物理系、Thermochimica Acta副主编Christoph Schick教授,比利时天主教Lueven大学化学系、前欧洲热分析协会主席Vincent Mathot教授等人进行讲座,为会议参加者提供一个专业的培训学习和增长见闻的机会,同时也为热分析领域的研究骨干提供一个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讲习班开班授课时间为:2011年10月20日下午1:30。讲习班结束我们将颁发培训证书,并设立“Mettler-Toledo优秀学员奖”若干名,奖品为500G移动硬盘。  一、会议组织委员会  主 席:陈国祥,韩布兴,尉志武  副主席:赵厚民,张建军,魏少华,张明明,王昉  秘书长:汤伟  二、会议学术委员会  主 任 委员:韩布兴  副主任委员(以姓氏拼音为序):  陈启元,高胜利,刘义,沈伟国,孙立贤,王键吉,尉志武  委 员(以姓氏拼音为序):  安学勤,白同春,陈健,陈三平,成一,杜为红,杜勇,顾敏芬,关伟,胡文兵,李浩然,李小云,李武,刘洪来,刘育,陆昌伟,卢雁,孟祥光,孙建平,谭卫红,檀亦兵,王保怀,汪存信,王昉,吴昊,王金本,王琦,王晓东,王毅琳,杨家振,杨腊虎,郁清,袁钻如,张洪林,张建军,张建玲,张堃,朱立忠,张同来,赵凤起  三、大会主题:展现热分析动力学与热动力学以及热分析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  大会专题学术报告题目及主讲人:  1、 热分析动力学和热动力学进展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胡荣祖 教授  2、 生命体系中的热动力学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刘义 教授  3、 含能配合物的热动力学研究 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高胜利 教授  4、 热分析动力学的研究与应用 南京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成一教授  5、 新型储氢材料的纳米限域及其热化学研究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 孙立贤教授  6、 脂质体相平衡与药物释放 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安学勤教授  7、 热分析在药物研究中的作用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杨腊虎教授  8、 一些复杂软物质的热分析研究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陈尔强教授  9、 聚合物结晶热分析的现状和挑战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胡文兵教授  10、高速扫描高灵敏量热仪的研制与应用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周东山教授  11、国内外知名仪器厂商热分析新产品、新技术及其应用报告  四、会议交流形式:出版大会论文集、大会特邀报告、专题报告与讨论、墙报展讲。  五、征文内容:A. 热分析动力学理论与研究进展 热分析动力学的仪器功能、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软件的开发等 热分析动力学在无机、有机、高分子、材料、生物等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B. 热动力学理论与研究进展 热动力学的仪器功能、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软件的开发等 热动力学在无机、有机、高分子、材料、生物等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C.热分析与量热学领域内的研究工作。D.其他  六、论文要求: 1、应征论文应未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过。2、应征论文详细摘要将装订成集。论文摘要格式要求如下:以中文或英文提供论文摘要2页。中文摘要内容包括:题目(三号黑体居中)、作者(四号仿宋居中)、作者单位(五号宋体居中,含城市名称,邮政编码和E-mail地址并用逗号分开)、关键词(自版芯左起顶格)、摘要(五号宋体)及主要参考文献(自版芯左起顶格)。英文摘要使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格式同中文摘要。会议论文以A4版面编排,上下页边距2.5 cm,左右页边距3.0 cm。论文摘要需在右上角注明论文类别字母(按征文范围:A、B、C、D)。论文电子版请发至TAKT2011 @126.com信箱,论文征集截稿日期:2011年9月1日。3、作者中如有学生,请在第一页左下角脚注处说明清楚。4、特别提示:大会论文特设“Mettler-Toledo优秀学生论文奖”,包括在职研究生,论文第一作者要求为学生。分设特等奖(奖品ipad),一等奖(奖品itouch),二等奖(500G移动硬盘),三等奖。  七、会议日期 : 2011年10月20-22日  八、会议地点:南京古南都饭店江南春厅(三楼)。(南京市广州路208号)  九、会议注册:650元/人(2011年8月30日前汇款),750元/人(现场注册)   学生:450元/人(2010年8月30日前汇款),550元/人(现场注册) 陪同:450元/人   论文审理费:60元/篇。讲习班: 200元/人  邮局汇款:南京市龙蟠路189号 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 汤伟 收 (汇款附言中请注明“TAKT2011”)  银行汇款:汇款单位: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 汇款帐号:320006610010149002047  开 户 行:江苏南京交行玄武支行  十、联系方式:  联系人: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 汤伟(电话:025-85485940, 13912996398 传真:025-85404940)   南京师范大学 王昉(手机:13851614122)   河北师范大学 张建军(手机:15533995800)  Email:TAKT2011@126.com  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专业委员会  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  南京师范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二○一一年四月十八日
  • TA仪器网络讲堂-关于胶体悬浮液流变的介绍:诚邀您的参加
    TA仪器网络讲堂-关于胶体悬浮液流变的介绍如欲参加此次网络讲堂或收看录播版本,请直接点击如下链接:https://event.on24.com/eventRegistration/EventLobbyServlet?target=registration.jsp&eventid=824443&sessionid=1&key=F601B31A4694634578D156D4F8C28659&sourcepage=register 胶体悬浮体系在自然现象和工业产品及过程中非常常见,从涂料、油墨到食品、药品、胶体粒子形成的溶胶、凝胶以及玻璃等均表现出复杂、多变的流变行为。本网络讲座主要展示这类体系丰富多彩的流变特征并从布朗运动、表面张力以及流体动力学等微观尺度上揭示其成因。将重点阐述流场、微观结构及其力学响应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及和究胶体悬浮体系的策略和方法。
  • 一文了解材料热动力学概念
    pstrong1.热、动力学概述/strong/pp  自然界中发生的一切物理、化学和生物代谢反应,通常都伴随着热效应的变化,人们对热本质的认识经历了漫长曲折的探索历程。/pp  20世纪初,Planck、Poincare、Gibbs等科学家以宏观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热力学第一、二定律,并定义了焓、熵、亥姆霍兹和吉布斯等函数,加上P、V、T等可以直接测定的客观性质,经过归纳与演绎推理,得到一系列热力学公式和结论,用来解决能量、相和反应平衡问题,这便是经典热力学的基本框架。经典热力学研究的对象是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它是不断逼近极限的科学,只讨论变化前后的平衡状态,不涉及物质内部粒子的微观结构。/pp  Boltzmann等人将量子力学与经典热力学相结合,形成了统计热力学。统计热力学属于从微观到宏观的方法,它从微观粒子的性质出发,通过求统计概率,定义出系统或粒子的配分函数,以此为桥梁建立起与宏观性质的联系。/pp  时间是热力学中非常重要的独立变量,怎样处理时间变量是区别不同层次热力学的标志,在物理学中利用熵增来描述时间的单向性。热力学研究可能性,动力学研究现实性,即变化速率和变化机理。动力学是反应进度与时间的函数关系,系统的行为状态和输出只取决于起始状态和随后的输入。/pp  自然界中发生的好多现象都是在非平衡态进行的不可逆过程,这就推动了热力学由平衡态向非平衡态发展。20世纪50年代,Prigogine I、Onsager L等人形成了非平衡态热力学(Non-equilibrium Thermodynamics),局域平衡假设是非平衡态热力学的中心假设。其中,Onsager L于1931年确立了唯象系数的倒易关系,Prigogine 在1945年提出了非平衡定态的最小熵增原理,适用于接近平衡状态的线性非平衡体系。对于远离平衡态的系统,以Progogine为首的布鲁塞尔学派经过多年的努力,建立了著名的耗散结构理论,后来通过云街、贝纳德对流实验等一些自组织现象(见图1)得以证实,耗散结构理论指出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可以形成有序状态,打开了物理科学通向生命科学的窗口。br//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436c0be6-c410-4216-9391-914804187287.jpg" title="图1 一些自组织现象.png" alt="图1 一些自组织现象.png" width="400" height="313" border="0" vspace="0" style="width: 400px height: 313px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图1 一些自组织现象/strong/pp  目前,热动力学不再仅仅是研究热现象基本规律的科学,它和系统理论、非线性科学、生命科学、宇宙起源等密切相关,其应用涉及物理学、化学、生物、工程技术,以及宇宙学和社会学科[1]。/ppstrong2.材料热力学的形成和发展/strong/pp  现代材料科学的进步和发展一直受到热力学的支撑和帮助,材料热力学是经典热力学与统计热力学理论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应用,其形成和发展正是材料科学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pp  从1876年Gibbs相律的出现,1899年H. Roozeboom把相律应用到多组元系统,1900年,Roberts-Austen构建了Fe-Fe3C相图的最初形式,为钢铁材料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再到20世纪初,G. Tamman等通过实验建立了大量金属系相图,有力推地动了合金材料的开发 50年代初R. Kikuchi提出了关于熵描述的现代统计理论,为热力学理论和第一性原理结合起来创造了条件 60年代初M. Hillert等对于非平衡系统热力学的研究,导致了失稳分解领域的出现,丰富了材料组织形成规律的认识 70年代由L. Kaufman、M. Hillert等倡导的相图热力学计算(CALPHAD),使材料研究逐渐进入到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材料设计的时代[2]。/pp  2011年6月,美国宣布了一项超过5亿美元的“先进制造业伙伴关系”计划,核心内容之一是“材料基因组计划(materials genome initiative, MGI)”,其目的是为新材料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工具集,通过强大的计算分析减少对物理实验的依赖,加上实验与表征方面的进步,显著加快新材料投入市场的种类与速度,开发周期可从目前的10~20年缩短至2~3年,图2比较了传统材料设计与现代材料设计的流程。br//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1f972848-2ff1-4a22-9f2f-766750dfbfc7.jpg" title="图2 传统材料设计与现代材料设计流程对比.png" alt="图2 传统材料设计与现代材料设计流程对比.png" width="400" height="371" border="0" vspace="0" style="width: 400px height: 371px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图2 传统材料设计与现代材料设计流程对比/strong/pp  材料热力学研究固态材料的熔化与凝固、固态相变、相平衡关系与成分、微观结构稳定性、相变的方向与驱动力等。为了描述各种不同类型物相的自由能、焓、熵等,曾提出过各种唯象的或统计的热力学模型,比如,理想溶体模型、正规溶体模型、亚正规溶体模型、准化学模型、原子缔和模型、中心原子模型、双亚点阵模型、集团变分模型(CVM)、Bragg-Williams近似、Bethe近似、Ising近似、Miedema近似等。扩散是动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凝固过程中晶核的形成和长,以及在热处理过程中合金的均匀化、溶质原子的分布与再分配,可通过菲克第一、二定律推导。/pp  热力学计算的涵盖范围很广,分析和理解材料学问题的重要工具有:Gm-x图、相图、TTT曲线、CCT曲线等。其中,最成功的核心应用是相图计算。相图依据获得的方法可以分为三类:/pp  1、实验相图:利用实验手段(DSC、DTA、TG、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微区成分分析等),以二、三元系为主。/pp  2、理论相图,也称第一性原理计算相图,不需要任何参数,利用Ab initio method实现的理论计算相图,只在个别二元和三元体系材料设计方面有少量报道。/pp  3、计算相图,其核心是理论模型与热力学数据库的计算机耦合。目前国际上流行的软件多采用CALPHAD模式,包括Thermo-Calc、Pandat、FactSage、Mtdata、JMatPro等。CALPHAD模式中对溶体自由能的描述大部分采用亚正规溶体模型,流程如图3所示,它是根据体系中各相的特点,集热力学性质、相平衡数据、晶体结构等信息于一体,建立热力学模型和自由能表达式,然后基于多元多相平衡的热力学条件计算相图,最终获得体系的具有热力学自洽性的相图和描述各相热力学性质的优化参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例如,王翠萍,刘兴军,大沼郁雄等人利用CALPHAD方法评估了Cu-Ni-Sn三元系各相的热力学参数,其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得很好,如图4所示,他们还计算了该三元系中bcc相的有序无序转变及fcc相的溶解度间隙,对利用析出强化以及Spinodal分解开发高强度和高导电性的新型Cu基合金的组织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3]。br/strong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a0a89f13-1022-49a1-9fd6-5604b5b5b379.jpg" title="图3 CALPHAD方法流程图.png" alt="图3 CALPHAD方法流程图.png" width="400" height="401" border="0" vspace="0" style="width: 400px height: 401px "//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图3 CALPHAD方法流程图/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bae8d53e-6ea5-4648-881d-ddedb81a12f2.jpg" title="图4 Cu-Ni-Sn三元系中液相在1580K时的混合焓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3].png" alt="图4 Cu-Ni-Sn三元系中液相在1580K时的混合焓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3].png"/br/图4 Cu-Ni-Sn三元系中液相在1580K时的混合焓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3]/strong/pp  动力学计算以热力学计算为基础,引入以时间为变量的扩散动力学模型和原子移动性数据库,通过大量的迭代运算,获得材料热力学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关系。/ppstrong3.在材料各领域的应用/strong/pp  任何一个体系,热力学、动力学和物质结构三方面是密切联系的。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热力学性质影响凝固和热处理过程中的生成相和微观组织演变。例如,对于Al-Cu系合金,溶质原子在固溶时过饱和析出,造成球对称畸变 在时效硬化时,首先形成G.P. Zone,接着溶质原子在低指数晶面上发生聚集、有序化,最终生成非共格θ(Al2Cu)平衡相。在凝固或均匀化过程中生成的相尺寸大于0.5μm时,受载时界面出现位错塞积,成为裂纹源 当尺寸介于0.005~0.05μm,并且呈细小弥散分布时,可阻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当然,热、动力学理论目前已经渗透到了材料各个领域,成为一种有效的理论指导和必要的分析手段。/ppstrong(1)传统钢铁行业/strong/pp  钢铁研究总院作为国内最大的专业钢铁材料研发机构,是最早引入热力学计算方法和软件的单位之一,先后在节镍型不锈钢设计、V-N 微合金化技术、LNG 用 9 Ni 低温钢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4]。/ppstrong(2)金属基复合材料/strong/pp  范同祥、李建国、孙祖庆等人采用热力学、动力学模型,在复合材料增强相与基体界面反应控制、反应自生增强相种类选择、复合材料体系设计以及制备工艺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5]。/ppstrong(3)纳米材料/strong/pp  2000年,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Chamberlin在研究铁磁体的临界行为时用到纳米热力学(Nanothermodynamics)一词,Giebultowica、Hill等人证明了纳米热力学在处理纳米体系的生长和物理化学性能时的巨大作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谭志诚团队在纳米材料低温热容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6]。/ppstrong(4)形状记忆合金/strong/pp  Lidija GOMIDZELOVIC等人采用Muggianu模型并结合实验,使用Thermo-Calc软件计算了形状记忆合金Cu-Al-Zn在293K时的相图,并探讨了组织性能[7]。/pp  此外,在Mg基储氢材料、石墨烯界面及其吸附性能都有热力学计算机模拟的相关应用。/ppstrong4.热动力学的发展趋势/strong/pp  几乎没有一种实用材料的结构在热力学上是稳定的,扩散、相变、位错的产生和运动,以及材料的形变和断裂都涉及各种非平衡,这就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将CALPHAD模式与其他理论相结合,使其更加逼真地模拟现实情形,比如:与第一性原理(First-Principles)、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相场理论(Multiphase Field Method)相结合 与材料物理冶金模型相结合,对材料硬度、强度、延伸率等做出预测 引入晶胞和析出相的形核、长大、粗化模型,计算材料的CCT、TTT相变曲线、晶粒尺寸、形核率等物性参数。/pp  在未来,包括热力学和动力学在内的多尺度集成计算模拟配合专业数据库,实现材料设计阶段、模拟材料生产制备和服役的全流程,从而预测材料的组织演变和宏观性能,并在制备过程中对组织性能进行精确调控,是材料热、动力学发展的主要趋势[8,9]。/ppstrong参考文献/strong/pp[1]徐祖耀,材料热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pp[2]戴占海,卢锦堂,孔纲. 相图计算的研究进展[J]. 材料研究导报,2006,4(20):94-97/pp[3]王翠萍,刘兴军,马云庆,大沼郁雄,貝沼亮介,石田清仁. Cu-Ni-Sn三元系相平衡的热力学计算[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05(11): 202-207./pp[4]董恩龙,朱莹光,潘涛. LNG用9Ni低温压力容器钢板的研制[C],全国低合金钢年会论文集. 北戴河:中国金属学会低合金钢分会,2008:741-749/pp[5]范同祥,张从发,张荻.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热力学与动力学研究进展[J]. 中国材料进展, 2010, 29(04): 23-27/pp[6]姜俊颖,黄在银,米艳,李艳芬,袁爱群. 纳米材料热力学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化学进展,2010,22(06):1058-1067./pp[7]Lidija GOMIDZELOVIC, Emina POZEGA,Ana KOSTOV,Nikola VUKOVIC,Thermodynamic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hape memory Cu-Al-Zn Alloy [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2015, 25(08): 2630-2636/pp[8]Liux J, Takaku Y, Ohnuma I, et al. Design of Pb-free solders in electronic packing by computational thermodynamics and kinetics [J]. Journal of Materials and Metallurgy, 2005, 4(2): 122-125/pp[9]Chen Q, Jeppsson J, Agren J. Analytical treatment of diffusion during precipitate growth in multicomponent systems [J]. Acta Materialia, 2008, 56:1890-1896br/br//p
  • 第三届全国热分析动力学与热动力学学术会议第一轮通知
    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全国热分析动力学与热动力学学术会议暨江苏省第三届热分析技术研讨会 (第一轮通知)  The 3rd 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rmal Analysis Kinetics and Thermokinetics of Chinese Chemical Society(3rd TAKT)& The 3rd 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rmal Analysis of Jiangsu Province(3rd JTA)   受中国化学会的委托,由中国化学会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专业委员会和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主办,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热分析专业委员会、南京师范大学承办、河北师范大学协办的“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全国热分析动力学学术会议(3rd TAKT)”将于2011年10月20-22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会议期间同时召开“江苏省第三届热分析技术研讨会(3rd JTA)”。本次会议将就近两年来热分析、热分析动力学和热动力学在理论研究、新仪器设计与分析技术方面的进展以及在无机、有机、高分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进行学术研讨和交流。本次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热分析、热分析动力学、热动力学研究领域内的著名专家领衔主讲,同时,会议期间还将展示一批国内外最新热分析仪器及相关产品,提供大量的最新技术、最新测试方法等资料。热忱邀请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的科学工作者和研究生踊跃投稿、与会参加研讨交流。  一、会议组织委员会  主 席:陈国祥,韩布兴,尉志武  副主席:赵厚民,张建军,魏少华,张明明,胡卫东,王昉  秘书长:汤伟  二、会议学术委员会  主 任 委员:韩布兴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副主任委员(以姓氏拼音为序):  陈启元(中南大学) 高胜利(西北大学) 刘义 (武汉大学)  沈伟国(华东理工大学) 孙立贤(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王键吉(河南师范大学) 尉志武(清华大学)  委 员(以姓氏拼音为序):  安学勤(华东理工大学),白同春(苏州大学),陈健(清华大学),陈三平(西北大学),成一(南京理工大学),杜为红(中国人民大学),杜勇(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顾敏芬(南京师范大学),关伟(辽宁大学),李浩然(浙江大学),刘义(武汉大学),李小云(南京工业大学),李武(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所),刘洪来(华东理工大学),刘义(武汉大学),刘育(南开大学),陆昌伟(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卢雁(河南师范大学),孟祥光(四川大学),孙建平(苏州大学),谭卫红(南京林化所),檀亦兵(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王保怀(北京大学),汪存信(武汉大学),王昉(南京师范大学),吴昊(扬州大学),王金本(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王琦(浙江大学),王晓东(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王毅琳(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杨家振(辽宁大学),杨腊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郁清(南京大学),袁钻如(南京大学),张洪林(曲阜师范大学),张建军(河北师范大学),张建玲(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张堃(中山大学),朱立忠(南化集团研究院物化检测中心),张同来(北京理工大学),赵凤起(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祝昱(中国药科大学)  三、大会主题:展现热分析动力学与热动力学以及热分析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  四、会议交流形式:出版大会论文集、大会特邀报告、专题报告与讨论、墙报展讲。  五、征文内容:A. 热分析动力学理论与研究进展 热分析动力学的仪器功能、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软件的开发等 热分析动力学在无机、有机、高分子、材料、生物等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B. 热动力学理论与研究进展 热动力学的仪器功能、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软件的开发等 热动力学在无机、有机、高分子、材料、生物等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C.热分析与量热学领域内的研究工作。D.其他  六、论文要求: 1、应征论文应未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过。2、应征论文详细摘要将装订成集。论文摘要格式要求如下:以中文或英文提供论文摘要2页。中文摘要内容包括:题目(三号黑体居中)、作者(四号仿宋居中)、作者单位(五号宋体居中,含城市名称,邮政编码和E-mail地址并用逗号分开)、关键词(自版芯左起顶格)、摘要(五号宋体)及主要参考文献(自版芯左起顶格)。英文摘要使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格式同中文摘要。会议论文以A4版面编排,上下页边距2.5 cm,左右页边距3.0 cm。论文摘要需在右上角注明论文类别字母(按征文范围:A、B、C、D)。论文电子版请发至TAKT2011 @126.com信箱,论文征集截稿日期:2011年9月1日。  七、会议日期、地点:会议将于2011年10月20-22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具体地址与日程将在以后的通知中发布)。  八、会议注册:650元/人(2011年8月30日前汇款),750元/人(现场注册)   学生:450元/人(2010年8月30日前汇款),550元/人(现场注册) 陪同:350元/人   论文审理费:60元/篇。  九、联系方式:  联系人: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 汤伟(电话:025-85485940, 13912996398 传真:025-85404940)   南京师范大学 王昉(手机:13851614122)   河北师范大学 张建军(手机:15533995800)  Email:TAKT2011@126.com  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专业委员会  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  南京师范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二○一○年十一月八日  为了便于我们很好地组织此次会议,请抽空填写本会议回执。谢谢!  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全国热分析动力学与热动力学学术会议暨江苏省第三届热分析技术研讨会议参会回执  我单位选派下列同志参加:单位名称 详细地址 联 系 人 手 机 电 话 传 真 姓 名性别职 务 手 机E-mail 参会总人数:( )人是否提交会议论文:是否拟做会议报告:提交会议论文总篇数:( )篇,拟做会议报告总数:( )个报告是否参加会后考察:参加( ) 不参加( ) 注:  *为了便于我们更好地组织此次会议,请抽空填写本会议回执并请于2011年1月15日前用电子邮件发到TAKT2011@126.com信箱,谢谢合作!
  • 《中国药典》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增订动态光散射法、光阻法
    目前《中国药典》0982 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仅收载了激光光散射法测定样品中的粒度分布,尚未收载动态光散射法和光阻法。各国药典均已收载动态光散射法和光阻法,且在《中国药典》丙泊酚乳状注射液、脂肪乳注射液(C14~24)等品种标准中已有应用。为此,《中国药典》增订上述两种方法,将进一步满足相关品种质量控制的需要。2023年12月12日,国家药典委员会将拟修订的《中国药典》0982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第三法动态光散射法、第四法光阻法公示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详见附件),公示期自发布之日起三个月。第三法(光散射法)新增动态光散射法、新增第四法光阻法;第三法用于测定原料药、辅料和药物制剂粉末或颗粒的粒度分布,第四法用于测定乳状液体或混悬液的微米级粒子数量、粒度分布及体积占比。国家药典委员会截图本次标准草案的公示意味着动态光散射粒度仪(俗称纳米粒度仪)与光阻法颗粒计数器将被写进《中国药典》。动态光散射法当溶液或悬浮液中颗粒做布朗运动并被单色激光照射时,颗粒散射光强度的波动与颗粒的扩散系数有关。依据斯托克斯-爱因斯坦方程,通过分析检测到的散射光强度波动可以计算出颗粒的平均流体动力学粒径和粒度分布。平均流体动力学粒径反映粒度分布中值的流体动力学直径。平均粒径直接测定,既可以不计算粒度分布,也可以从光强加权分布、体积加权分布或数量加权分布,以及拟合(转换)的密度函数中计算得到。动态光散射的原始信号为光强加权光散射信号,得到光强加权调和平均粒径。很多仪器可通过对光强加权光散射信号的分析计算得到体积加权或数量加权的粒径结果。 在动态光散射的数据分析中,假设颗粒是均匀和球形的。本法测量范围为 1~1000nm。光阻法单色光束照射到颗粒后会由于光阻而产生光消减现象。应用基于光阻或光消减原理的单粒子光学传感技术进行测定。应用单粒子光学传感技术时,当单个粒子通过狭窄的光感区域阻挡了一部分入射光线,引起光强度瞬间降低,此信号的衰减幅度理论上与粒子横截面(假设横截面积小于传感区域的宽度),即粒子直径的平方成比例。用系列不同粒径的标准粒子与光消减信号之间建立校正曲线,当样品中颗粒通过光感区产生信号消减,可根据已建立的校正曲线计算出颗粒的粒度大小和加权体积。本法测量范围一般为 0.5~400μm,使用具有单粒子光学传感技术的仪器时,需知道重合限和最佳流速。重合限为传感器允许的最大微粒浓度(个/mL)。 上述两种方法的内容包括对仪器的一般要求和测定法,详见附件。附件 0982 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第三法动态光散射法、第四法光阻法草案公示稿(第一次).pdf
  • 第三届全国热分析动力学与热动力学学术会议在南京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作为“国际化学年在中国”的系列活动之一,“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全国热分析动力学与热动力学学术会议暨江苏省第三届热分析技术研讨会”于2011年10月21日在南京古南都饭店隆重召开。本次会议是受中国化学会委托,由中国化学会化学热动力学和热分析专业委员会及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主办,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热分析专业委员会、南京师范大学承办,河北师范大学协办,来自全国各地近240名热分析工作者参与了此次大会。大会开幕式由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热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王昉老师主持大会主办方之一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国祥教授致欢迎辞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理事长、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胡义东主任致开幕词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致贺词中国化学会热分析和热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中科院化学所韩布兴研究员致贺词  本届大会将历时2天,共有28个精彩报告,报告内容涉及热动力学理论研究、材料分析、药物分析、生命科学、仪器研发及最新技术进展等广泛领域,充分体现了本届大会“展现热分析动力学与热动力学以及热分析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的主题。会议现场  梅特勒-托利多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铂金埃尔默仪器(上海)有限公司、耐驰科学仪器商贸(上海)有限公司、TA仪器公司、精工盈司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精科天美贸易有限公司、法国赛特拉姆仪器公司等热分析相关厂商赞助了此次会议。热分析仪器厂商纷纷参展  梅特勒-托利多是本届大会最大的赞助商,在会上展示了其2010年底推出的升温速度高达2,400,000K/min的FLASH DSC样机,同时还为本届大会设立了“梅特勒-托利多优秀学生论文奖”,奖励第一作者为学生的优秀论文。梅特勒-托利多FLASH DSC亮相大会现场
  • 厉害了,康宁在光反应动力学的又一大突破!!!
    摘要近日康宁AFR欧洲技术团队,基于紫外-可见光下(E)-偶氮苯的光异构化,开发了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多波长化学光量测量方法。由量子产率估算和1H NMR核磁共振分析表明,对于从紫外光到可见光范围的各种波长,结果都非常准确。研究者还通过对光化学反应器中光子通量密度的测定,核算N2-苯腙在405nm波长下的量子产率,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小贴士量子产率:每吸收一个量子所产生的反应物的分子数,通常是对于特定的波长而言,即量子产率=(生成产物的分子数)/(吸收的量子数)。量子产率是进行光化学学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参数。光子通量密度:表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在特定波长范围内入射的光量子数。背景相对于批次间歇反应釜,连续流光化学反应器具有持液体积小、透光均匀、反应安全且重现性好等优点。随着单色度高、寿命长且能耗低的LED光源的发展,市场上涌现出了新一代高效的连续流光化学反应器,产能通量包括从实验室级(克/小时)到工业生产级(吨/天)。在上述背景下,为了量化通过光反应器的光子通量密度,帮助理解光化学反应机理,并能精确地描述光反应器在生产率变化时如何随时间变化和操作,迫切需要开发低成本和多功能的光量测量方法。然而,现有方法大多数都是基于昂贵的光量光度计和繁琐的程序,且极少有测定连续流微通道光化学反应器中接收光子通量密度的光量测量方法被报道。研究过程:一、理论模型与结果化学家们曾研究了大量一级光化学反应物质,这些物质在光的诱导下转化为另一种物质的速率可以被精确测量,并与入射的绝对光子通量密度相关联。在这类光化学反应体系中,光子被反应物R和产物P以不同的摩尔消光系数吸收,吸光度随时间而变化。作者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了理论模型。并考虑到康宁Lab光化学反应微通道的几何形状,呈现了两个垂直于光源的平行壁,由于光路在通道的每个点上都是恒定的,到光源的距离也是固定的和恒定的。利用康宁连续流光学反应器来研究化学光量测量方法所面对的主要问题,是要对康宁微通道反应器的玻璃模块的玻璃层和换热层的光透射进行修正。图1.康宁LAB光化学反应器剖面图2017年,作者的团队报道了一种简单的方法,在溶剂中使用偶氮苯作为一种方便的光度计。该方法的主要优点在于偶氮苯的成本低和使用核磁共振作为一种定量光谱技术来简化动力学测量。图2. 偶氮苯的光异构化研究者展示了应用此方法在具有四个不同波长(365、385、405和475nm)的康宁Lab光化学反应器进行光量测量,并给出了数据和拟合结果(以405 nm为例):图3.康宁Lab光化学反应器中405 nm下的化学光量测量结果特定波长下(405nm),反应路径内的光子通量密度与光强之间的拟合公式如下:【编者语】康宁反应器不只是应用于工艺开发或者工业化生产,也适用于化学研究领域。不管是动力学理论研究,新的测量方法研究,还是新化合物的发明与发现,康宁反应器都有可能是您的得力助手。二、方法应用与验证:为了证明这种方法在连续流光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中的适用性,作者按照本文方法重新计算了isatin N2-phenylhydrazone的光量子产率(已知最近的文献中其光化学量子产率(ΦZ ≈ 1 × 10–3))。图3. 康宁实验室光化学反应器。前面铝箔覆盖包裹避免自然光照图4. isatin N2-phenylhydrazone 405nm异构化的光动力学研究 考虑到康宁Lab光化学反应器的通道极细(0.4mm),为了保证足够的量进行1H NMR分析,浓度增加到2×10−3mol.L−1。在上述浓度条件下,吸收约为99% (ε z=12270L.mol−1.cm−1),光子几乎全部吸收,可以通过核磁共振波谱进行非常精确的测量。由于康宁Lab光化学反应器中良好的传热性能,温度可以保持在20°C,因此可以忽略热异构化的影响。由于Z-构型的氢键,E和Z异构体的浓度可以轻易的通过1H NMR进行定量。利用长停留时间确定了光静止状态。(Z)-异构体的甲醇溶液在405nm的不同停留时间照射,光功率为100%。 图5.isatin N2-phenylhydrazone的光异构化反应EPSS(0.20)被用作一个参数来绘制图ln (EPSS−E) 与时间的关系,它与相关系数表现出线性关系并具有良好的平方相关系数(R2=1.00) 。该图的斜率(0.070s−1)对应于公式:通过公式换算可以很容易的计算出量子产率ΦZ(1.1 × 10–3),这一数据与文献数值非常接近。结果与讨论康宁欧洲技术团队开发的此光量测量方法为应用连续流光化学反应器进行光反应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参考。鉴于此方法安全、简单易操作,它的应用可以扩展到更大规模的连续流光反应器(如康宁G1和G3光化学反应器)中作为例行分析测试手段。参考文献:Photochemical & Photobiological Sciences. 8 January 2022康宁光化学反应器宁高通量微通道光化学反应器(Advanced-Flow Photo Reactor),拥有透光率高、耐高温、耐高压、光强度大、光源纯净,控温精准、无放大效应等特点,在光化学反应中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此外,康宁光化学反应器可以与在线NMR结合,对反应工艺参数进行快速筛选,有效地提升新分子的探索和工艺优化的过程。
  • 瑞士高等动力学AKTS软件关于热安全应用专题研讨会
    会议预告:2012年11月28,29日塞塔拉姆将举办高等动力学AKTS软件关于热安全应用专题研讨会。届时瑞士AKTS公司Marco博士将亲自演示和讲解软件的原理及其在热安全方面的应用。欢迎大家踊跃报名参加!具体时间如下:11月28日,研讨会地点:北京理工大学11月29日,研讨会地点:南京理工大学 内容包括:1.动力学安全模块进阶应用介绍动力学方法评价自催化反应及具有自催化特性的物质热稳定性及对自催化样品的老化性能及反应活性评价2. 使用AKTS动力学软件处理HPLC数据的方法3. 反应量热模块模对多种工作模式(间歇,半间歇,多相流,流动反应&hellip )的模拟4. 用户答疑索取详细流程,敬请致电010-82168812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