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流体结构相互作用

仪器信息网流体结构相互作用专题为您整合流体结构相互作用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流体结构相互作用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流体结构相互作用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流体结构相互作用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流体结构相互作用话题讨论。

流体结构相互作用相关的论坛

  • 【讨论】亲水相互作用柱(HITIC)性能

    用过亲水相互作用柱(HITIC)的老师能不能说说目前市面上都有哪些公司的哪些牌号的亲水相互作用柱(HITIC)每种柱都有哪些特点,键合的基团都是什么。稳定性如果,最关键的使用中的性能如何。谢谢

  • 远程相互作用的规律

    有机分子中,有时候远程相互作用会对氢的化学位移有比较大的影响,但有时候又可以忽略,什么情况下可以,什么情况下不可以了?

  • 固相萃取篇03 极性相互作用

    固相萃取篇03 极性相互作用

    因为固相萃取填料有时是同时存在多种作用力的,写的时候发现表达十分困难,要是大家在看的过程发现写得不好的地方,或者有意见提出,可以联系我。谢谢各位。[b]本文不得擅自转载,若需转载,请联系本人。[/b][color=#000000] 极性相互作用因为氨基、羟基等基团的存在有时伴随离子相互作用,当存在强度较大的离子键时,单纯增大溶剂的洗脱强度未必能有效洗脱目标化合物。此外,正相机制一般以低极性溶剂上柱。所以[b]实验人员选择正相机制时,应先确定目标化合物溶于正己烷、甲醇等有机溶剂。[/b]既有效排除离子相互作用还符合正相模式的上柱要求。[/color][b]由此可知,正相模式需要满足如下条件:①萃取的溶剂是有机溶剂;②分析物可溶于有机溶剂;③分析物为极性或中等极性。[/b]在正相固相萃取中,主要发挥作用的有这三种力:偶极-偶极作用力,氢键作用力,π-π共轭。[b]极性相互作用较为复杂,有时是多种作用力共同作用。[color=#000000]①偶极-偶极作用力[/color][/b][color=#000000]在日常工作中,实验人员经常会听到一个词语-极性,经验上水的极性大,碳18的极性小。这里的极性大小,指的是偶极矩(μ)的大小,这是一个矢量。如果要简单的说,偶极矩实际就是分子的电荷分布是否均匀,有多不均匀,以下图为例。 [b] [/b][/color][b][img=,900,212]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3/201903031856360279_4828_3092963_3.jpg!w900x212.jpg[/img][/b]明显,水和氨的电荷分布是不均匀的,所以偶极矩不为零,是极性分子。而二氧化碳和四氯化碳尽管碳氧双键和C-Cl键的电荷分布不均,但对称的结构消去了分子的极性,可见分子的极性和分子的空间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像水、氨这样的偶极矩不为零的分子,都含有永久偶极。永久偶极不需诱导,即可与其他电荷分布不均匀的分子发生吸附作用,即偶极-偶极作用力,原理见下图。[img=,869,264]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3/201903031857001463_344_3092963_3.jpg!w869x264.jpg[/img][b]正相固相萃取柱,均可拥有这种作用力。但正相相互作用中,更多利用的是氢键。有时氢键和偶极作用会一起发生作用。[color=#000000]②氢键作用力[/color][/b][color=#000000]在极性相互作用力中,还有氢键。形成条件:①拥有与电负性大且半径小的原子(F、O、N)相连的 H;②在附近有电负性大, 半径小的原子(F、O、N)。如下图所示,氢氧键的极性很强,共用电子对就会偏向氧,这时另一个水分子带部分负电荷的氧靠近,就产生了氢键。除了氧氟氮原子外,氯原子也可产生氢键。正相固相萃取中,多数情况下都是利用氢键作用。[/color][img=,359,149]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3/201903031857313450_935_3092963_3.png!w359x149.jpg[/img][img=,379,21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3/201903031857352593_3750_3092963_3.png!w379x218.jpg[/img][b][color=#000000]③π-π共轭[/color][/b][color=#000000]π-π共轭等是指两个以上双键(或叁键)以单键相联结时所发生的 π电子的离位作用。(这个涉及分子轨道理论,篇幅问题大家有兴趣自行查阅)最后,极性固相萃取柱还存在诱导偶极矩及其他多种相互作用力。相比非极性相互作[/color][color=#000000]用,极性填料的力可谓复杂了许多。[/color]根据以上介绍的力去推导。我们可以知道正相固相萃取柱[b]原则上包含:羟基、氨基、羰基、巯基(偶极-偶极相互作用)、电负性原子O\N\F\S\P等(氢键)、双键(π-π共轭)。[/b]硅胶固相萃取柱、氨基柱、氰基柱(既可正相也可反相)、二醇基柱、弗罗里硅土及酸性氧化铝、中性氧化铝、碱性氧化铝等。均具备正相吸附能力。[img=,521,314]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3/201903031858243757_4781_3092963_3.png!w521x314.jpg[/img] 例如上图,是二醇基柱和氰基柱的吸附作用。二醇基柱是通过氢键吸附,氰基柱是通过偶极偶极作用吸附。[color=#000000][b]知道正相作用力机制有什么用[/b][/color][color=#000000]一般情况下,非极性溶剂(正己烷、异辛烷等)能促进极性分析物在极性固相萃取柱中的保留。这是因为高极性溶剂对目标物具有一定溶解性,且与吸附剂有竞争作用,会使吸附剂与目标物之间的极性作用力被破坏,导致吸附剂无法有效吸附。而在洗脱时,通过高极性溶剂破坏吸附剂与目标化合物的极性作用力,即可完成洗脱。同时,高离子浓度也能破坏极性相互作用力,这是因为硅胶一般通过形成氢键达到吸附,高离子浓度可以抑制氢键(例如对水的氢键破坏作用:CaCl[sub]2[/sub]>MgCl[sub]2[/sub]>FeCl[sub]3[/sub]>NaCl)。[/color][color=#000000]我们通过目标物的化学结构,了解到吸附材料和目标物存在什么作用力。知道了作用力,我们自然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加强或者减弱这些力,以达分离和纯化的目的。当我们的化合物拥有较多羟基或者氨基,我们是不是可以思考利用氢键作用力进行吸附呢?那么硅胶柱、氨基柱等好像是很好的选择。当目标物溶于有机溶剂、较少羟基氨基,同时极性较中等,双键较多,氰基柱是不错的选择。有时我们在优化实验时怎样也无法得到满意的回收率,是不是因为操作不当导致了离子力的吸附呢?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应该修正前处理或者另辟蹊径呢?如果不是离子力的作用,那就是吸附过强或过弱导致的。吸附过强可以通过降低吸附剂极性、轻微破坏氢键作用、增强洗脱剂强度改善。吸附过弱,就需要反向操作或更换吸附模式了,例如更换反相模式或离子模式。π-π共轭的削弱或增强可以通过衍生化反应,减少或增加π键的数量,达到目的。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相信广大实验人员一定能总结出自己的经验。[/color][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b][color=#000000]正相固相萃取填料的介绍[/color][/b][/color][table][tr][td=1,1,112][align=center][color=#000000]正相固相萃取柱[/color][/align][/td][td=1,1,111][align=center][color=#000000]功能基团[/color][/align][/td][td=1,1,114][align=center][color=#000000]保留机制[/color][/align][/td][td=1,1,106][align=center][color=#000000]封端(+表示有,-表示无)[/color][/align][/td][td=1,1,110][align=center][color=#000000]应用[/color][/align][/td][/tr][tr][td=1,1,112][align=center][color=#000000]氰基柱[/color][/align][/td][td=1,1,111][align=center][color=#000000]氰丙基[/color][/align][/td][td=1,1,114][align=center][color=#000000]非极性相互作用或极性相互作用[/color][/align][/td][td=1,1,106][align=center][color=#000000]+[/color][/align][/td][td=1,1,110][align=center][color=#000000]C18\C8\硅胶等对目标吸附过强,可以选择氰基柱[/color][/align][/td][/tr][tr][td=1,1,112][align=center][color=#000000]硅胶柱[/color][/align][/td][td=1,1,111][align=center][color=#000000]硅羟基[/color][/align][/td][td=1,1,114][align=center][color=#000000]极性相互作用[/color][/align][/td][td=1,1,106][align=center][color=#000000]-[/color][/align][/td][td=1,1,110][align=center][color=#000000]最强的极性材料,可用于分离异构体[/color][/align][/td][/tr][tr][td=1,1,112][align=center][color=#000000]氨基柱[/color][/align][/td][td=1,1,111][align=center][color=#000000]氨丙基[/color][/align][/td][td=1,1,114][align=center][color=#000000]极性相互作用、阴离子交换作用[/color][/align][/td][td=1,1,106][align=center][color=#000000]-[/color][/align][/td][td=1,1,110][align=center][color=#000000]pKa:9.8,非极性溶剂活化能与-OH\-NH\-SH形成氢键,此外能作为弱阴离子交换柱[/color][/align][/td][/tr][tr][td=1,1,112][align=center][color=#000000]PSA柱[/color][/align][/td][td=1,1,111][align=center][color=#000000]乙二胺-N-丙基[/color][/align][/td][td=1,1,114][align=center][color=#000000]极性相互作用、弱阴离子交换作用[/color][/align][/td][td=1,1,106][align=center][color=#000000]-[/color][/align][/td][td=1,1,110][align=center][color=#000000]pKa:10.1和10.9,非极性作用力比氨基柱强,若某强极性化合物在氨基柱无法洗脱可尝试用PSA[/color][/align][/td][/tr][tr][td=1,1,112][align=center][color=#000000]二醇基固相萃取柱[/color][/align][/td][td=1,1,111][align=center][color=#000000]二醇基[/color][/align][/td][td=1,1,114][align=center][color=#000000]非极性相互作用或极性相互作用、阴离子交换[/color][/align][/td][td=1,1,106][align=center][color=#000000]-[/color][/align][/td][td=1,1,110][align=center][color=#000000]特别适用于从非极性溶剂中萃取极性化合物[/color][/align][/td][/tr][tr][td=1,1,112][align=center][color=#000000]弗罗里硅土[/color][/align][/td][td=1,1,111][align=center][color=#000000]硅羟基[/color][/align][/td][td=1,1,114][align=center][color=#000000]极性相互作用[/color][/align][/td][td=1,1,106][align=center][color=#000000]-[/color][/align][/td][td=1,1,110][align=center][color=#000000]样品粘度大可替代硅胶柱,也可在特殊情况替代氧化铝[/color][/align][/td][/tr][tr][td=1,1,112][align=center][color=#000000](酸性)氧化铝[/color][/align][/td][td=1,1,111][align=center][color=#000000]-[/color][/align][/td][td=1,1,114][align=center][color=#000000]极性相互作用、阴离子交换作用[/color][/align][/td][td=1,1,106][align=center][color=#000000]-[/color][/align][/td][td=1,1,110][align=center][color=#000000]PH约为5,主要用于吸附阴离子、极性化合物[/color][/align][/td][/tr][tr][td=1,1,112][align=center][color=#000000](中性)氧化铝[/color][/align][/td][td=1,1,111][align=center][color=#000000]-[/color][/align][/td][td=1,1,114][align=center][color=#000000]极性相互作用、离子交换作用[/color][/align][/td][td=1,1,106][align=center][color=#000000]-[/color][/align][/td][td=1,1,110][align=center][color=#000000]PH约为7.5,样品中极性或非极性化合物分离[/color][/align][/td][/tr][tr][td=1,1,112][align=center][color=#000000](碱性)氧化铝[/color][/align][/td][td=1,1,111][align=center][color=#000000]-[/color][/align][/td][td=1,1,114][align=center][color=#000000]极性相互作用、阳离子交换作用[/color][/align][/td][td=1,1,106][align=center][color=#000000]-[/color][/align][/td][td=1,1,110][align=center][color=#000000]PH约为10,主要用于吸附阳离子、极性化合物[/color][/align][/td][/tr][/table][b][color=#000000]正相固相萃取的注意事项:[/color][/b][color=#000000]当利用正相固相萃取极性化合物时:[/color][color=#000000]首先要确定的是,样品的萃取溶剂最好是低极性溶剂,因为极性溶剂上正相柱,较难吸附。[/color][color=#000000]活化:一般用低极性溶剂进行活化处理(正己烷)[/color][color=#000000]上样:将低极性溶剂的样品上柱[/color][color=#000000]淋洗:适当增加溶剂极性,才具备洗去杂质的能力[/color][color=#000000]洗脱:中强极性有机溶剂。建议使用的洗脱溶剂(洗脱强度逐渐增大):己烷、二氯甲烷、THF、丙酮、乙腈、异丙醇。以下为溶剂正反模式洗脱强度:[/color][img=,900,61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3/201903031859366495_8785_3092963_3.jpg!w900x618.jpg[/img]正相模式下,活化→上样→淋洗→洗脱,[b]4个步骤在建立固相萃取方法时应该合理地逐渐增加溶剂极性,以洗去杂质,保留目标物。[/b]在优化方法时,可以通过建立淋洗曲线和洗脱曲线,找出适合的淋洗溶剂和洗脱溶剂。[b]淋洗液要求,在洗出目标物前的最大洗脱强度,以求最大限度除去杂质。而洗脱液含量要稍微大于目标化合物完全被洗脱时的溶剂体系,这是因为过强的洗脱强度会把强吸附杂质一同洗下。[/b]最后,[b]正相模式比反相模式有更好的选择性[/b]。当使用氨基柱、PSA柱等分离结构异构体,实际是通过增加溶剂极性或洗脱剂的量完成的。[b]前文提要:[b][url=https://bbs.instrument.com.cn/topic/7100954]干货|固相萃取篇01-了解PH、PKA[/url][url=https://bbs.instrument.com.cn/topic/7100956]干货|固相萃取篇02-非极性相互作用,碳系吸附剂选择原则。[/url][/b][/b]

  • 朊蛋白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新发现

    朊蛋白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新发现http://www.bioon.com/biology/UploadFiles/201112/2011123113381385.jpg  12月29日,据《每日科学》报道,痒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它可以作为其他由蛋白积累致组织畸形(蛋白质病)疾病的模型,如阿尔兹海默氏病和帕金森氏病。有关这些基因的许多问题仍然悬而未决。在一个新的博士论文研究中,发现了数个与阮蛋白(PrPSc,与疾病的发展有关)摄取相关的因子以及朊蛋白是如何与肠道内的免疫细胞相互作用。  羊瘙痒病属于一组被称为"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SE)"的疾病,因为它们可以在动物个体之间传播,并导致大脑产生海绵状、退行性改变。这些疾病不仅折磨羊,还折磨牛(牛海绵状脑病,又称疯牛病,BSE)、鹿(鹿慢性消耗性疾病,又称疯鹿病,CWD)以及人类(克雅氏病CJD)。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在物种见传播,在20世纪90年代,超过200人经由食物感染而患上了克雅氏病。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SE),或者称阮病毒疾病,被认为是感染了一种能致病的蛋白质变体--朊蛋白,它是机体细胞的正常组成部分,在脑中含量最为丰富。一般而言,阮病毒疾病可能是传染的、遗传的或偶发/自发的。当正常的朊蛋白突变成致病的变种,疾病便发生了,变种朊蛋白在空间结构上与健康的朊蛋白不同。由于变种的朊蛋白具有不同的空间结构,机体细胞很难降解它,因此它就一直在积累。  因为朊蛋白(PrPSc)是在疾病早期在肠道系统的淋巴组织中被发现,推测它是经由肠胃道传染。在兽医学家Caroline Piercey Akesson博士研究杂交仪期间,研究了朊蛋白在肠道内的吸收,从而对疾病发展的早期阶段所发生的过程有了新的了解。与早先的推测相反,她通过免疫电镜证明阮蛋白不是直接从肠道转运到肠道相关的的淋巴组织。相反,她发现朊蛋白自由地穿过或穿进肠道淋巴组织之外的淋巴细胞。  树突状细胞据推测发挥着"看门人"的作用,它决定机体能容忍什么以及当面对外来物时该策划哪一种免疫防御反应。Akeeson的目标之一就是树突细胞与朊蛋白摄取之间的相互作用。首先,需要了解正常的羊肠道内树突状细胞的特点;其次,去调查哪一类型的细胞与阮病毒的摄取有关。  她的研究结果表明,不是树突状细胞,而是巨噬细胞负责朊蛋白的摄取。Akesson的研究揭示,朊蛋白利用了肠道中大分子物质摄取的正常生理通道,这可能对机体的免疫监视系统有显著影响。一个可能的后果就是免疫耐受被激活,从而阻碍了肠道对所吸收的朊蛋白的正常免疫反应。  今后的研究能够揭示免疫细胞是如何运输朊蛋白及机体是如何处理朊蛋白,这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是为了提供更多的关于痒病的知识,还为研究人类和其他动物中神经退行性蛋白质病提供重要见解。  Caroline Piercey Akesson于12月20日在挪威兽医科学系进行了博士论文答辩,论文的题目是:研究阮病毒的摄取及其与羊肠道中免疫细胞的早期相互作用。

  • 电子间相互作用是石墨烯具备超性能的关键

    中国科技网讯 作为一种超薄、超强、超柔和超高速的导电体,石墨烯已被电子领域视为具有广泛应用的神奇材料。但要想充分发挥石墨烯的巨大潜力,科学家们首先必须了解石墨烯的超能力从何而来。据物理学家组织网8月3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科学家已经朝这个方向迈出了最新一步:他们的研究首次证实,石墨烯中电子间的相互作用是石墨烯具有非凡性能的关键。相关论文已发表于《自然·物理学》杂志。 电子在石墨烯中能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行进,是硅材料中电子移动速度的100倍。由于石墨烯中的电子表现得与没有质量的极端相对论性自由电子一样,而科学家保罗·狄拉克在1928年用狄拉克方程描述了相对论性的电子行为,因此石墨烯中的电荷载体也被称为“狄拉克准粒子”,也就是无质量的狄拉克费米子。领导该研究的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家迈克尔·克罗米说:“石墨烯中的电子对带电杂质制造的库仑势作出的回应与传统的原子—杂质系统中非相对论性电子的表现应该极为不同。然而,直到现在,与这种极端相对论性系统有关的许多关键理论预言都还没有得到检验。” 而他带领的研究小组首次在显微尺度上观测并记录了一个门控石墨烯设备中电子和空穴是如何对库伦势作出回应的,从而为“电子间相互作用是石墨烯非凡性能的关键”的理论提供了实验支撑。他们先在最常见的半导体基底二氧化硅衬底上放置氮化硼薄片,然后在薄片上沉积一个石墨烯层,由此制成一个门控设备,并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对门控设备进行探测。同时,他们用显微镜的尖端自动操纵钴单体在石墨烯片上构建出钴三聚体来作为制造库伦势的带电杂质。 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通过记录石墨烯电子结构的空间变化,展示了电子和空穴对库伦势作出的回应。将实验中观测到的电子—空穴不对称与理论模拟相比较,研究小组不仅能够验证相关的理论预测,而且还发现石墨烯的介电常数足够小,而这正是电子间相互作用决定了石墨烯非凡性能的佐证,并且对于理解石墨烯中的电子如何移动非常重要。 “有些研究人员认为,电子与电子的相互作用对石墨烯的内在性能而言并不重要,但另一些专家的观点相反。我们首次用图像展示了极端相对论性电子如何通过重新排列自己来对库仑势作出回应,证明了电子间相互作用是决定石墨烯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克罗米说。(记者 陈丹) 总编辑圈点: 硬度超过钻石,却可像橡胶一样伸展;导电和导热性能超过任何铜线,重量却几乎为零;把20万片晶体薄膜叠加到一起,也只有一根头发丝那么厚——这就是石墨烯,一种堪称神奇的“超级材料”。而其超能力从何而来,文中所述或可看出端倪。制造“太空电梯”缆线、代替硅生产超级计算机、做人工光合作用高效催化剂……石墨烯的超能力或许远非如此,而了解了其“能量”由来,无疑会加速石墨烯潜力的发掘。 《科技日报》(2012-8-4 一版)

  • 【转帖】Nucl. Acids Res.:结构和生化方法研究质粒分配蛋白ParB和着丝粒DNA的相互作用

    Nucl. Acids Res.:结构和生化方法研究质粒分配蛋白ParB和着丝粒DNA的相互作用近期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叶克穷实验室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杂志在线发表论文,通过结构和生化的方法研究了质粒分配蛋白ParB和着丝粒DNA的相互作用。该研究由科技部、北京市政府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完成。本文的第一作者为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和武汉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黄林,研究员叶克穷博士是本文的通讯作者。此研究还得到研究生朱星,武汉大学的殷平和张翼教授的帮助。所有的细胞需要将遗传物质DNA的稳定分配到子代细胞,这个分配过程在真核生物中非常复杂。对于细菌的一些低拷贝质粒,由着丝粒DNA、马达蛋白ParA以及着丝粒结合蛋白ParB三个成分构成的简单系统就能完成质粒在子代细菌中的分配。ParB和着丝粒DNA结合形成分配复合物,分配复合物进一步和ParA结合。ParA能形成纤维结构,并通过纤维的生长把结合在纤维两端的质粒推向分裂细胞的两级。这个系统提供了一个简单并且易于操作的模型来研究遗传物质的分配。革兰氏阳性菌Leifsonia xyli subsp. Cynodontis的质粒pCXC100包含一个Ib型质粒分配系统。然而一直以来研究人员对于ParB包含的DNA结合结构域尚不清楚,叶克穷实验室通过结构和生化的方法研究了ParB的三维空间结构以及ParB和着丝粒DNA之间的作用方式。研究人员解析了ParB DNA结合结构域的晶体结构,发现它折叠成RHH二聚体结构域,这个结果进一步说明RHH结构域在结合着丝粒过程中的普遍性。研究人员还利用高分辨DNA印迹实验和定量DNA结合实验分析了ParB和着丝粒DNA的相互作用,发现着丝粒区域由九个无间隔的9碱基对正向重复序列组成,ParB和连续重复序列的结合时具有高度的协同性。有意思的是,单独一个ParB二聚体分子和DNA结合时,至少需要一个重复序列以及两边相邻序列共18个碱基对DNA。研究人员分析了ParB识别这18个碱基对中每个序列的特异性。研究结果说明pCXC100 在形成分配复合物时,每个着丝粒重复序列能被相邻的ParB分子同时识别的独特方式

  • 蛋白质相互作用组学分析技术

    为探究生物进程的分子机制,需要确定介导这个过程的蛋白质-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主要技术总结如下:一、酵母双杂交系统酵母双杂交系统是当前广泛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组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原理是当靶蛋白和诱饵蛋白特异结合后,诱饵蛋白结合于报道基因的启动子,启动报道基因在酵母细胞内的表达,如果检测到报道基因的表达产物,则说明两者之间有相互作用,反之则两者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将这种技术微量化、阵列化后则可用于大规模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在实际工作中,人们根据需要发展了单杂交系统、三杂交系统和反向杂交系统等。Angermayr等设计了一个SOS蛋白介导的双杂交系统。可以研究膜蛋白的功能,丰富了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功能。此外,酵母双杂交系统的作用也已扩展至对蛋白质的鉴定。二、噬茵体展示技术在编码噬菌体外壳蛋白基因上连接一单克隆抗体的DNA序列,当噬菌体生长时,表面就表达出相应的单抗,再将噬菌体过柱,柱上若含目的蛋白,就会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这被称为噬菌体展示技术。此技术也主要用于研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有高通量及简便的特点,还具有直接得到基因、高选择性的筛选复杂混合物、在筛选过程中通过适当改变条件可以直接评价相互结合的特异性等优点。目前,用优化的噬菌体展示技术,已经展示了人和鼠的两种特殊细胞系的cDNA文库,并分离出了人上皮生长因子信号传导途径中的信号分子。三、等离子共振技术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urfacePlasmonResonance,SPR)已成为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的新手段。它的原理是利用一种纳米级的薄膜吸附上“诱饵蛋白”,当待测蛋白与诱饵蛋白结合后,薄膜的共振性质会发生改变,通过检测便可知这两种蛋白的结合情况。SPR技术的优点是不需标记物或染料,反应过程可实时监控。测定快速且安全,还可用于检测蛋白一核酸及其它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四、荧光能量转移技术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广泛用于研究分子间的距离及其相互作用;与荧光显微镜结合,可定量获取有关生物活体内蛋白质、脂类、DNA和RNA的时空信息。随着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发展,FRET荧光显微镜有可能实时测量活体细胞内分子的动态性质。提出了一种定量测量FRET效率以及供体与受体间距离的简单方法,仅需使用一组滤光片和测量一个比值,利用供体和受体的发射谱消除光谱间的串扰。该方法简单快速,可实时定量测量FRET的效率和供体与受体间的距离,尤其适用于基于GFP的供体受体对。五、抗体与蛋白质阵列技术蛋白芯片技术的出现给蛋白质组学研究带来新的思路。蛋白质组学研究中一个主要的内容就是研究在不同生理状态下蛋白水平的量变,微型化,集成化,高通量化的抗体芯片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研究工具,他也是芯片中发展最快的芯片,而且在技术上已经日益成熟。这些抗体芯片有的已经在向临床应用上发展,比如肿瘤标志物抗体芯片等,还有很多已经应用再眼就的各个领域里。六、免疫共沉淀技术免疫共沉淀主要是用来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一种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在细胞裂解液中加入抗兴趣蛋白的抗体,孵育后再加入与抗体特异结合的结合于Pansobin珠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SPA),若细胞中有正与兴趣蛋白结合的目的蛋白,就可以形成这样一种复合物:“目的蛋白—兴趣蛋白—抗兴趣蛋白抗体—SPA\|Pansobin”,因为SPA\|Pansobin比较大,这样复合物在离心时就被分离出来。经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复合物四组分又被分开。然后经Westernblotting法,用抗体检测目的蛋白是什么,是否为预测蛋白。这种方法得到的目的蛋白是在细胞内天然与兴趣蛋白结合的,符合体内实际情况,得到的蛋白可信度高。但这种方法有两个缺陷:一是两种蛋白质的结合可能不是直接结合,而可能有第三者在中间起桥梁作用;二是必须在实验前预测目的蛋白是什么,以选择最后检测的抗体,所以,若预测不正确,实验就得不到结果,方法本身具有冒险性。七、pull-down技术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类型有牢固型相互作用和暂时型相互作用两种。牢固型相互作用以多亚基蛋白复合体常见,最好通过免疫共沉淀(Co-IP)、Pull-down技术或Far-western法研究。Pull-down技术用固相化的、已标记的饵蛋白或标签蛋白(生物素-、PolyHis-或GST-),从细胞裂解液中钓出与之相互作用的蛋白。通过Pull-down技术可以确定已知的蛋白与钓出蛋白或已纯化的相关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体外传路或翻译体系中检测出蛋白相互作用关系。

  • 【资料】推荐一台做 分子相互作用 的仪器

    BIA是英语“Biomolecular Interaction Analysis” 的缩写,BIA提供了实时观察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技术。通过它能观察两种分子结合的特异性,能知道两种分子的结合有多强,还能了解生物分子的结合过程共有多少个协同者和参与者。BIA可以让得到用其他技术方法难以得到的结果,因为它可以实时反映分子结合过程中每一秒变化的情况。无需借助标记物进行分析使BIA广泛应用于各类生物体系的测定,从各类小分子化合物、多肽、蛋白质、寡核苷酸和寡聚糖直至类脂、噬菌体、病毒和细胞。一、 动力学常数的测定BIA可以用来分析不同抗体与抗原的结合与解离常数,相对与以前其它检测抗体效价的方法,BIA不仅快速,可以准确定量,和可以让你看到整个结合和解离的动态过程。二、浓度的测量三、分子相互作用模式的研究我们想知道两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比例,结合位点,抗原决定族的位点,都可以用BIA来完成。研究突变后活力大小的变化,研究复合物形成次序等等。四、蛋白质功能分析复合物的组装可以看成研究蛋白功能的一个例子。也可以设计其它的一些实验,只要前后芯片表面的质量有变化就可以利用BIA技术来检测。详情请见:[URL=http://biotech.ustc.edu.cn/html/yiqijieshao/2006/0727/2.html]http://biotech.ustc.edu.cn/html/yiqijieshao/2006/0727/2.html[/URL]

  • 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简介说明

    [b][url=http://www.f-lab.cn/biosensors/mx96.html]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url][/b]是采用[b]阵列成像SPR[/b]技术的[b]生物分子相互作用传感仪[/b]器和[b]成像SPR仪[/b],是全球领先的多重[b]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b]的[b]SPR成像系统[/b]。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mx96可监测传感器表面上高达96个配点,使用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mx96温度控制96位微孔板自动进样,样品在芯片系列注射,每次注产生96个相互作用。它是可以无人执行的从96孔板在一个完整的运行多达10000个传感由此产生以及包括控制的任务。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具有样品注射的来回流动,只有100µ L的样品也能检测由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与CFM标准生物传感器相结合,可以从较低的吞吐量机转换成更高的吞吐量阵列系统。对于多路复用非常重要的应用程序,阵列可能非常强大,因为随着实验规模的增大,在其他平台上的采样消耗和仪器运行时间可以迅速扩展。例如,数组可以两两竞争96单克隆抗体的-几乎10000个人相互作用-只使用200每个单抗µ L和一个24小时运行的几天到几个月持续运行的平台。[img=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http://www.f-lab.cn/Upload/MX96.jpg[/img]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url]http://www.f-lab.cn/biosensors/mx96.html[/url]

  • 非共价相互作用

    想做小分子和蛋白的结合,看文献非共价相互作用常用Q-TOF,我们这边有一太Bruker的MALDI不知道能不能做呢?如果做应该咋做呢?还有,MALDI测大分子量的蛋白漂的很严重,如果我蛋白有二聚体,但是不是很能确定,想通过质谱验证一下,但是担心经gel fitration纯化后的二聚的蛋白在质谱中也会被打断测不到,因为我现在想知道蛋白活性中心究竟是二聚的形式还是单体形式,希望能看到二聚和单体的蛋白和那些cofactors的作用,不知道能不能实现啊?

  • 【原创】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测试方法一

    今天有个学生测试两个膜蛋白之间有无相互作用。目前测试分子相互作用方法技术有很多,但是很多都是很复杂和麻烦了,分子相互作用也是很热门的技术。但是有些时候可以比较简单的,采用动态光散射测试生物大分子粒径。这个很好理解,目前我们这台仪器是动态光散射,根据布朗运动,利用分子运动快慢判断其粒径大小。分子越小,布朗运动越快,分子越大,运动越慢。首先分别测试出A和B两个膜蛋白的粒径,然后将两者混合,再测试粒径。如果粒径是A+B的话说明这两个有相互作用。缺点:1:动态光散射只是能够简单定性判断一下,A和B有没有相互作用,不能够精确计算其相互作用的解离常数,可提供的数据参数少。2:不适合做小分子。其能够识别范围都是1nm以上的,小化合物分子无法测试3:对样品纯度和准确性要求较高,无法测试复杂混合样品优点:简单快速!!!与目前其他测试技术相比的明显优势,且基本没有额外的消耗成本。纯粹简单的光学原理,测试非常快,30min~60min就可以完全测试结束,而且技术简单易理解。

  • 【求助】寻觅做药物与蛋白相互作用的战友!!!

    大家好,我的课题是做药物与蛋白的相互作用,诚恳的希望各位做相互作用的战友们能够相互交流,我得邮箱是:dickwang2008@163.com,我的QQ号:121893929,欢迎大家踊跃交流!!可以e-mail交流,也可以通过QQ交流!

  • 基于Biacore 8K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测试原理及应用

    Biacore是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来实时跟踪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技术,广泛应用于蛋白-蛋白、蛋白-小分子、蛋白-核酸、抗原-抗体等各种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测试,是被公认的检测分子互作的有效方法。本

  • 【技术@创新】X射线散射技术 能分析溶液中金属离子相互作用

    physorg.com网站2007年4月13日报道:来自美国能源部Argonne国家实验室以及Notre Dame大学的科学家们最近成功的利用X射线散射技术找到了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是如何发生相互作用的。详细结果发表在最新的《Inorganic Chemistry》上。这些发现有着重要意义,因为它能帮助科学家更好了解核废料以及其它工业产物中的金属离子是如何影响环境的。  Argonne实验室的Suntharalingam Skanthakumar表示:“科学家长期以来一直有一个疑问,那就是溶液中金属离子的行为。对于这些金属相互作用的直接测量显示,在溶液体系结构和固态环境之间存在长程的交互作用和强相关性。”  而Argonne实验室的另一位科学家Lynda Soderholm则说:“我们已经掌握了关于四价水解锕类金属的详细结构和化学信息,结果表明原子相互作用细节和我们之前想象的很不一样。金属离子水解是水化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反应之一。”  此项研究的实验是在Argonne的APS进行的。周长1104米的APS加速器足够容纳一个棒球场,其中的复杂仪器设备能加速并储存一束电子,这作为APS的X射线源。在科学家的实验中,一束细的高能X射线来轰击溶液中的离子,当X射线被散射出来,特殊的CCD就能探测出二维的散射模式。  博士后Richard E. Wilson说:“下一步我们将分析周期表中的钍等金属,最终目标是预言金属污染物的反应状况,并确定它们对于环境的影响。”此项研究结合了多个学科的学者,包括物理学家、化学家和地质学家。来源: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网站

  • 【分享】美找到自旋轨道强相互作用新材料 显示不凡性质

    近日美国能源部阿尔贡先进光源(APS)实验室研究发现,一种含有重元素铱的氧化材料,受到铱5d层价态上的自旋轨道相互作用的控制,显示出非同寻常的性质。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物理评论快报》上。  该研究由阿尔贡APS国家实验室、肯塔基大学、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以及北伊利诺伊州立大学联合开展,在APS的X射线科学分部用4-ID-D光束,对一种名为三氧化钡铱的多晶体进行了X射线吸收和磁环双色探测,在铱的5d层价态分析了电子自旋、轨道角动量和自旋轨道耦合。  研究人员本来认为,铱在5d层的电子波会和邻位有很强的重叠并“绑”在一起,再加上一个来自氧离子的强大晶体场围绕着铱离子,5d层电子的角动量和自旋轨道相互作用几乎会“被消灭掉”。这次研究却发现,5d层电子存在很大的轨道角动量,约是它们自旋角动量的3倍,由此在铱原子中形成很强的自旋轨道耦合。  由于固体性质由其组成原子的外层价电子所决定,如由相邻原子的电子云重叠而形成的晶体场等强相互作用。但当固体中自旋轨道相互作用力起重要作用时,就会显示出有趣的性质:如在含有稀土的永磁体材料中,位于4f层的电子引起的磁性,会被材料中相邻电子5d层和6d层的价效所屏蔽。它们的自旋轨道耦合时,自旋对称被打破,将4f层的磁性运动固定到特定的晶格方向,由此产生了很强的永磁效果。  研究人员迈克尔·万·威内达尔说:“这种新材料的基本状态不是由强晶体场作用而是由自旋轨道作用和库仑作用这种较弱的力来最终决定。”  领导该研究的APS物理学家丹尼尔·哈斯克说,研究自旋轨道耦合具有重要意义,这种类原子行为可用于化学掺杂,破坏材料中的磁序。  研究人员称,与砷化镓相比,弱绝缘性的三氧化钡铱自旋轨道相互作用更强,过渡金属氧化物的自旋轨道特征可能更加适于自旋控制设备。  作为下一代自旋电子设备,自旋晶体管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开发自旋晶体管需要找到具有大量电子自旋轨道的新型材料。由于自旋轨道的相互作用是随着原子数量而迅速增加,含有重元素的材料成为该领域的最佳候选。  在半导体中,自旋轨道耦合可以通过电场调节自旋累积来控制,这是开发自旋晶体管的一个很有前途的方向。比如开发自旋电子设备,基于电子自旋而不是所带的电荷,能使其功能更加强大、速度更高而且能耗更低。

  • 电镜专题二-相互作用区

    电镜专题二-相互作用区

    [img=,334,20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5/202005061527304150_7912_4103759_3.png!w334x208.jpg[/img]相互作用区的概念是指在样品表面之下的一个体积。如上图可见,相互作用区是入射电子束入射到样品表面激发出各类电子信号,电子信号的扩散范围。从图中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个体积形状呈现出“梨型”[font=Arial][size=20px][color=#000000]这和散射性质相关。首先,对于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弹性散射散射角非弹性散射的散射角[/color][/size][/font][font=Arial][size=20px][color=#000000]当电子束入射到样品,随着电子的不断深入,能量不断减少,弹性散射发生的几率变大,由于弹性散射角较大,因而向四周扩散范围也变大,所以呈现出上窄下宽的“梨”型区域。[/color][/size][/font][font=Arial][size=20px][color=#000000]相互作用区与入射电子束能量和原子序数有关联。[/color][/size][/font][font=Arial][size=20px][color=#000000][img=,109,5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5/202005061540466459_713_4103759_3.jpg!w109x53.jpg[/img][img=,91,5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5/202005061540473465_9298_4103759_3.jpg!w91x55.jpg[/img]Q:弹性散射截面(几率) E:电子束能量 Z:原子序数[/color][/size][/font][font=Arial][size=20px][color=#000000]有上述两个公式可知,电子束能量越高,弹性散射几率越小。可以理解为,当电子束深入样品,能量不断减小,因而弹性散射的几率则不断变大,造成梨型区域的底部。[/color][/size][/font][font=Arial][size=20px][color=#000000]原子序数越高,弹性散射截面越大,即弹性散射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对于原子序数大的样品,其作用区域就可能是“弓形”而非”梨型“[/color][/size][/font]

  • “MnO薄膜的电子-晶格相互作用跃迁

    本人大四,是湖南师范大学08级物理系的学生,现在要写毕业论文了,论文题目是“MnO薄膜的电子-晶格相互作用跃迁”现在是准备开题阶段 刚见过导师 老师建议我先测2种不同厚度的MnO 薄膜的拉曼光谱 选出斯托克斯与反斯托克斯谱线 再从能级方面解释 也就是电子-晶格相互作用跃迁这方面 就此 我现在想要找到MnO薄膜的标准拉曼光谱数据,有人有吗 ,没有的话 就我这个论文题目 给点建议或知识指导也行 O(∩_∩)O~谢谢啦

  • MnO薄膜的电子-晶格相互作用跃迁的论文设计

    本人大四,是湖南师范大学08级物理系的学生,现在要写毕业论文了,论文题目是“MnO薄膜的电子-晶格相互作用跃迁”现在是准备开题阶段 刚见过导师 老师建议我先测2种不同厚度的MnO 薄膜的拉曼光谱 选出斯托克斯与反斯托克斯谱线 再从能级方面解释 也就是电子-晶格相互作用跃迁这方面 就此 我现在想要找到MnO薄膜的标准拉曼光谱数据,有人有吗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brow/em09506.gif,没有的话 就我这个论文题目 给点建议或知识指导也行 O(∩_∩)O~谢谢啦

  • 【分享】药物相互作用的计算机模拟和预测 (Modeling & Prediction of Drug Interactions)

    [size=4][font=Times New Roman]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s)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同时服用时引起的其中一个或几个药物的效应的改变。许多慢性疾病(如艾滋病)患者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这些药物之间可能会相互作用,导致药效的增强或减弱。有时候我们可以利用药物相互作用在合并治疗时达到期望的效果,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希望避免药物相互作用。不少药物(如mibefradil)在上市后因药物相互作用导致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而被迫停止销售,不仅对病人带来危害,也为制药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font][/size]

  • 【分享】美研发出测量纳米级材料相互作用的探针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17日表示,该校纳米系统科学主任保罗·维斯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发出了研究纳米级材料相互作用的工具——双扫描隧道显微和微波频率探针,可用于测量单个分子和接触基片表面的相互作用。   过去50年中,电子工业界努力遵循着摩尔定律:每两年集成电路上晶体管的尺寸将缩小大约50%。随着电子产品尺寸的不断缩小,目前已到了需要制作纳米级晶体管才能继续保持摩尔定律正确性的地步。  由于纳米级材料和大尺寸材料所展现的特性存在差异,因此人们需要开发新的技术来探索和认识纳米级材料的新特征。然而,研究人员在研发纳米级电子元器件方面遇到的障碍是,人们没有相应的能力去观察如此小尺寸材料的特性。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