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猫源性成分鉴定

仪器信息网猫源性成分鉴定专题为您整合猫源性成分鉴定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猫源性成分鉴定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猫源性成分鉴定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猫源性成分鉴定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猫源性成分鉴定话题讨论。

猫源性成分鉴定相关的资讯

  • “食品中动物源性成分种类识别技术”通过鉴定
    日前, 北京检验检疫局承担的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食品中动物源性成分种类识别技术研究》顺利通过鉴定,并获得广泛好评。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广受社会关注。北京检验检疫局一直将食品检验检疫和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作为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食品中动物源性成分种类识别技术研究》项目针对目前不法商家为追逐经济利益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动物源性原料以次充好、存在欺诈的现象,将着眼点放在食品中动物源性成分种类识别技术上。该课题利用限制性酶切末端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T-RFLP),融合先进的具有高灵敏度的荧光标记技术和高分辨率的毛细管电泳技术,在我国率先建立了包括猪、狗、牛、水牛、山羊、绵羊、马、鸡、火鸡、鼠、三文鱼、鲟鱼、鹿等13种食源性动物种类的T-RFLP鉴定方法。该方法的建立,对于提高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水平,确保食品质量安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都具有积极作用。  来自中国检科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畜牧兽医总站、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及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的领导对该项目给予了积极肯定和较高评价,认为该项目建立的方法灵敏度较高,简便、快速、准确,完善了动物源性食品中动物种类的鉴定方法,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创新性,在食品中动物源性成分识别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总局关于发布《植物蛋白饮料中植物源性成分鉴定》食品补充检验方法的公告(2017年第75号)
    p  按照《食品补充检验方法工作规定》,《植物蛋白饮料中植物源性成分鉴定》食品补充检验方法已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现予发布。/pp  特此公告。/pp  附件:植物蛋白饮料中植物源性成分鉴定(BJS 201707)/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2017年6月15日/pp style="text-align: left "strong附件:/strongstrong style="line-height: 16px "img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strongstrong style="line-height: 16px "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6/ueattachment/2b792d09-b783-44e0-bf05-c0765bfc59d8.docx" style="line-height: 16px "植物蛋白饮料中植物源性成分鉴定.docx/a/strong/p
  • 中科院成功研发中成药生物成分鉴定技术
    近日,由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单细胞研究中心生物信息学团队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提出了基于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的中成药生物成分分析新技术,并在国际上首次评估了该技术对中成药&ldquo 六味地黄丸&rdquo 进行全面生物成分(处方物种和杂质物种)分析的可行性。相关成果于6月3日在线发表于Nature出版集团旗下Scientific Reports (Cheng, Su, et al, Scientific Reports, 2014)。  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各种不同剂型的药品,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方剂的精华。中成药的成分分析一般包括生物成分(即物种组成)分析和化学成分分析。然而,目前我国中成药的成分分析主要聚焦在后者,通过光谱和色谱手段对中成药的化学成分进行测定,但不能鉴别出其中的杂质成分。  此种方法的优势在于通用性较强,可在无需组织形态鉴定的专业知识背景下,基于分子标记和信息学分析对物种进行鉴定,解决了中成药中处方物种难以准确检测和杂质物种难以全面评估等瓶颈问题,故在中药及其相关制剂的生物成分分析方面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研究人员将继续针对中成药多种复杂成分的现实,开发整合生物和化学方法的新一代中成药成分分析技术,从而更全面地评估中成药品质。
  • 快速指纹鉴定食品中的香精成分
    目的使用一种无需进行样本萃取、过滤、稀释和色谱分离的简单而快速的技术对食品中的香精成分进行成功鉴定。背景对包括嗅觉、味觉和口感在内的各种感官有吸引作用的香精是促成食品成功销售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每个食品制造商都创造并保持自己的风味特征,从而与竞争者的产品区别开来。不同食品中的香精成分特征存在差异。为确保产品质量和标示准确,需要通过化学分析法对香精成分和最终成品进行分析和验证。然而,大多数化学组成分析方法需要进行包括萃取、过滤、稀释和色谱分离在内的耗时而费力的样本制备程序。因此迫切需要拥有一种能快速检验香精特征并验证产品质量的筛查工具。 ASAP只需不到3分钟的时间就能为各种饮料和食品中香精成分的化学组成指纹鉴定。方法沃特世(Waters)大气压固相分析探头(ASAP)与四极杆质谱仪联用能满足这种需求。ASAP无需进行样本萃取、稀释和色谱分离,可用于快速的对诸如香草精、咖啡、冰淇淋和曲奇饼等各种饮料和食品中香精成分化学组成的指纹鉴定。通过直接将毛细管穿过样品表面,曲奇饼和冰淇淋样本被加载至ASAP探头的密封玻璃熔融毛细管上。将密封玻璃熔融毛细管的顶端浸入样本中,这样香草精和咖啡样本就被加载到ASAP探头上。ASAP探头被插进密封的源里面,脱溶剂气被快速加热至200 ℃。 图1-4的数据通过使用ESCi正离子质量扫描模式,在15V的锥孔电压下用3分钟的运行时间采集得到。去背景质谱图通过从样本的总离子流图扣除参考谱图的基线而得到的。图1-4比较了真假香草精、法国香草味咖啡和爱尔兰奶油味咖啡、两种曲奇饼样本A和B、以及两种冰淇淋样本A和B之间的质谱图。数据表明这些产品的香精特征存在差异。总结ASAP无需进行样本萃取、稀释和色谱分离,可用于快速指纹鉴定各种食品中香精特征并验证产品质量。由于免除了样本制备和溶剂使用,因此这种用时3分钟的筛查解决方案可通过节省分析时间而很有可能增加实验室的产能。它也可减少环境影响,而这与绿色化学的原则相符。最终的结果是实验室的日常运营成本降低。
  • 香港城大研发出肉类成分快速鉴定新技术
    香港城市大学研发出崭新的肉类成分快速鉴定技术,可同时鉴定多种肉类混合制成的食品的成分,所需时间比现有鉴定法缩短八成,将有助于大大提高食品安全。  香港城大生物及化学系郑淑娴教授及其团队潜心研究两年,运用分子生物技术研发出一种快速鉴定方法,仅须使用特制的检测试纸,即可在短短8小时内完成鉴定,而现在常用的基因排序鉴定方法须耗费48小时。  郑教授说:“即便是多种肉类混合制成的香肠、肉丸等包装食品,我们也可以鉴定其成分是否确实如包装上的标签所述。我们的技术适用于各种方法处理过的肉类。”  据介绍,这项创新技术可以鉴定猪/牛/羊/马/狗/猫/鼠7种动物的肉。食品样本中若混有多种肉类,新技术也可同时分别鉴定出来。相对于每次只可检测一种肉类的基因排序鉴定方法,新技术可同时检测上述7种肉类混合的样品,并分别鉴定出每一种成分。  新技术再加改进后,可以一次鉴定多达30种肉类的成分,将来更可以扩大至其他常见食用肉类。郑教授说:“不论什么生物物种,只要细胞中含有脱氧核糖核酸,原则上就可以使用这项技术。”  郑教授解释说,鉴定过程的第一步,是从食物样本中提取少量脱氧核糖核酸,经分子生物技术复制倍增后,再用特制的试纸测试。试纸能够侦测出肉类成分,全因植入了郑教授研制的微细人造物质“探针”。针对每种肉类,郑教授及其团队量身定制出特定的“探针”,一旦“探针”侦测到其目标肉类的脱氧核糖核酸,试纸就会变色。这项创新技术无须进行繁复的脱氧核糖核酸排序和数据分析,因此鉴定所需的时间比一般的基因排序鉴定方法大幅缩短。  研究团队的成员曾从市面买来一些外有包装的猪牛肉丸、猪肉汉堡、羊肉派、猪肉肠,以新技术鉴定之后,确定其包装上标签所述的肉类成分属实。为作比较,研究人员同时测试了一款“素肉丸”,试纸没有变色,即确定该食品名副其实,果真不含肉类成分。  郑教授认为,这项新技术对保障公众健康大有帮助,尤其适用于鉴定包装食物和动物饲料的成分。“这项快速鉴定工具有助于食品制造商或零售商核实原材料来源,不论是一般消费者,或是对某类食物过敏的人,权益都可得到更好保障。”郑教授说。
  • 当煤制油混入食用油,掺假成分如何鉴定?RADIAN ASAP给您支招!
    近日,媒体曝光的“罐车卸完煤制油直接装运食用油问题”,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煤制油含有重金属和苯等化工原料,其残留物混入植物油后,如长期摄入,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食用油的安全再度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 今天,小编就分享一种快速鉴别食用油是否掺假的方法。大多数技术都需要经过复杂的样品前处理以及漫长的分析时间,而利用原位电离(AIMS)技术直接分析样品,就可以避免这些问题。RADIAN ASAP直接分析型质谱检测器,具有 “简单的样品制备”、“快速”、“直接分析固体或液体”等优势,下面我们就来看看RADIAN ASAP如何实现快速分辨掺假食用油。 食用油掺假分析 本研究使用两种常见的掺假物 - 棕榈油和猪油(比乳脂便宜,且外观相似)制备具有代表性的样品组。使用纯样品(乳脂、棕榈油和猪油)优化分析条件。制备含1%、2.5%和5%掺假物的乳脂混合物进行评估。 图1.实验流程。 使用Live ID软件对原始质谱数据进行自动TIC归一化和均值中心化处理,采用了5类样品进行PCA分析,包括纯黄油、纯掺假物和3种不同掺假比例的混合物。从实验结果可看出,其主要成分的相对含量变化明显。质谱数据不仅可以检出乳脂掺假,甚至还能识别出具体的掺假物。此外,还在DAG和MAG数据中观察到动物源掺假物与植物源掺假物之间的主要差异。 图2.包含样品制备、ASAP-MS分析和化学计量学建模步骤的工作流程图示。 图3.(a)在黄油中掺入不同浓度猪油得到的全扫描谱图叠加图;(b)m/z 859的质量色谱图峰面积与掺假比例(%)之间的关系。 图4.2种掺假情形的PCA得分图和Loadings plot。 本研究证明了RADIAN ASAP作为一种新型快速原位电离技术,可实现乳脂掺假分析的快速鉴别。 拓展应用 RADIAN ASAP让食品掺假行为无处遁形 除了鉴别食用油掺假,我们再来看一个食品掺假的案例 — 使用RADIAN ASAP鉴别干橄榄叶冒充牛至的研究。牛至是一种草本植物,除了可入药外,还可用于西餐佐料及花茶中,优质的干牛至叶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在西方,常出现将一定量的干橄榄叶混入牛至的掺假行为。 实验流程同上述食用油掺假研究。首先,对批量的橄榄叶和牛至进行检测,使用Live ID 分别对检测到的牛至和橄榄叶数据建立模型库。然后,即可使用建立好的牛至和橄榄叶模型库快速对掺假样品进行鉴别。本案例中,即使只掺假10%橄榄叶的牛至,也可被成功快速鉴别出来! 图5.使用Live ID分别对检测到的牛至和橄榄叶建立模型库。 图6.使用建立好的牛至和橄榄叶模型库快速对掺假样品进行鉴定。 图7.得到的实验结果。 食用油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沃特世始终致力于提供先进的分析技术和创新方案,共同构筑食用油质量安全防线,守护餐桌上的安全。 相关阅读 厉害了,不仅能分辨酒香,还能分辨真假茅台酒! △点击阅读 买口红看他,鉴别口红还是找它! △点击阅读
  • “高通量土壤成分智能检测机器人装备”项目成果通过专家鉴定
    2月7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智能所与中科合肥智慧农业谷公司合作完成的“高通量土壤成分智能检测机器人装备”项目通过了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组织的成果鉴定。   由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全国土壤普查办等单位的7位专家组成的评审专家一致同意该项目成果通过鉴定,并建议在我国土壤检测实验室推广应用。   长丰县党委书记李命山、中科院合肥研究院院长刘建国出席此次会议并致辞讲话。本次会议由智能所党委书记吴丽芳主持。   项目负责人王儒敬研究员从系统总体方案、主要功能平台、测试与验证、产品创新与优势等几个方面对高通量土壤成分智能检测机器人装备进行了详细汇报。在安徽省科技厅重大专项的支持下,项目研制成功国内首个高通量、低成本、自动化、快速土壤成分智能检测机器人装备,融合了机器视觉、多臂协同以及优化调度算法等核心控制技术,构建了一整套覆盖土壤检测过程的检测方法体系,实现了对土壤样本42项指标(涵盖35项“三普”项目)的全流程自动化检测。   目前,该装备已通过第三方检测测试,结果重复性较好,准确度较高,满足国家及部委标准对土壤养分、重金属检测精密度和准确度的要求。   以张福锁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实地观看了成果演示、查阅了相关资料。经质询和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创制了土壤样本自动化加热、浸提、消解、定容、移液、滴定等系列核心元器件,研制完成整装装备,并定型量产;突破了机器人代人实现复杂测土工作的核心控制算法,形成机器人代人稳定、准确、高效的土壤检测新模式,有效解决了土壤检测全程周期长、易受人工操作误差影响等难题。专家组一致同意该成果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并建议在我国土壤检测实验室推广应用。   长丰县委常委方捷、县科技局领导,合肥研究院相关处室领导、智能所及农业谷相关科研骨干测试与用户单位代表等参会。
  • 文献解读丨质谱联用技术对中药制剂中非目标成分的全面检测与鉴定及其策略
    本论文发表在Anal. Chem.(2008)80,8187-8194,介绍了中国药科大学仪器分析中心药物代谢与药代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团队通过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建立的对中药制剂中非目标成分的全面检测与鉴定方法。 虽然现有文献记载了许多从草药制剂中鉴定成分的报告,但大多局限于目标成分。本文利用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LC/MS-IT-TOF)技术,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通用的中草药制剂中非目标成分的鉴定方法。最初开发了一个简单的程序,用于从所有实验生成的离子中搜索常见的诊断离子。在此基础上,将具有相同离子的组分(质量误差5mDa)分为一个家族,再通过存在于两个或更多家族中的桥接组分将各家族连接成连贯的网络。构建该网络的好处在于,一旦某单一组分被重新鉴定,就可以依次描述所有诊断离子的结构。 诊断离子的结构可以作为“先验”信息,用于从主数据库中选择包含相应诊断离子子结构的精确候选离子。这种策略使数据库访问范围缩小了近7倍,从而大大提高了分析效率和清晰度。通过使用这种方法,纳入网络的53个成分中有43个已成功地从供试草药制剂中识别出来。对于其余的成分,该方法未能识别 根据片段之间的准确质量差异,建立了一种通过特定化学基团的连续丢失进行筛选的补充方法,以缩小数据库访问量。除未能区分某些异构体外,两种方法的联合应用成功地鉴定了87个峰。目前开发的方法和原则有助于从各种复杂混合物(如草药制剂、生物和环境样品)中识别复杂的非目标成分。 采用LC/MS-IT-TOF法对MLN注射液进行负离子模式下的总离子色谱分析(a)MAX柱提取(b)HLB柱提取 根据桥接组分建立的家族网络 在明确识别非目标组分方面,目前开发的策略和方法仍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结合碎片比较方法的数据库查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有化学数据库的性能和信息含量,这意味着如果检测到的成分没有包括在目标化学数据库中,就不可能通过这种方法来识别这类成分。 第二,当在某些条件下不能产生相应的诊断离子时,诊断离子引导的族分类策略可能无法包含某些组分。而LC/MS谱图又会受应用的条件所限,为了解决这一限制,碎裂应在多个CID能量下进行,以产生足够的高响应碎片。 第三,受制于LC/MS方法学的固有局限,仅仅依靠LC/MS永远不足以明确识别非目标组分。由于这些局限性,我们不能排除某些组分的错误识别的可能性,特别是那些其真实结构没有被纳入目标化学数据库的成分。通过对两种复方制剂非目标成分的鉴定,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应用价值。这些限制并不妨碍它广泛应用于从各种复杂基质中识别非目标成分。从复杂混合物中鉴定非目标化合物在制药、代谢组学、环境分析等许多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鉴于这些混合物中所含的化合物在结构上也是相关的,并且可以归类为家族,因此我们的策略将不仅在草药制剂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也将在许多其他复杂混合物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如环境和生物样品。
  • 保障食品安全,助力动物源性成分检测,Vitae系列全自动移液工作站来帮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热点。然而,“牛肉膏”假牛肉、重庆“假猪蹄”、“假肉丸鱼丸”等肉类掺假事件屡见不鲜,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国家管控力度持续加强,大力推广食药监部门、相关检测机构开展动物源性成分检测,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特异、灵敏等优越性,是目前国家标准中指定的检测方法。实验原理实时荧光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是指在DNA扩增反应中,以荧光化学物质监测每次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循环后产物总量的方法,通过观察荧光扩增曲线,可实现对起始模板定量及定性分析。将其应用于动物源性成分检测技术后,极大提升了检测灵敏度和结果可靠性。客户案例实验流程1.样品搅碎,均质,离心,取上清液2.睿科Vitae 100核酸体系配制,单通道200ul,1000ul枪头分装试剂和磁珠,约20min3.磁棒法核酸提取约40min4.睿科Vitae 100核酸转移,单通道50ul枪头移液分装,约25min5.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约120min6.数据分析产品介绍Vitae 60自动化移液工作站Vitae60自动化移液工作站是一款6盘位的小型移液工作站,灵活轻便,不占空间,尤其适用于实验室空间有限的情况,可以完成96/384孔板PCR体系构建实验的自动化,重新构建检测流程,带来成本与效率的革新。Vitae 100全自动PCR体系构建系统Vitae 100全自动PCR体系构建系统具备10个基础盘位,可从不同规格的离心管(0.2mL、1.5mL、2mL、5mL等)、试剂瓶、试剂槽中移液至PCR 8连排管、PCR 96孔板、PCR 384孔板及深孔板等;移液精确,减少人工干预带来的误差,保证结果重复性和稳定性,可应用于各种基于PCR技术的检测项目。相关标准 GB/T 21107-2007动物源性饲料中马、驴源性成分定性检测方法 PCR方法GB/T 25165-2010明胶中牛、羊、猪源性成分的定性检测方法 实时荧光PCR法GB/T 20190-2006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的定性检测 定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GB/T 21101-2007动物源性饲料中猪源性成分定性检测方法 PCR方法GB/T 21102-2007动物源性饲料中兔源性成分定性检测方法 实时荧光PCR方法SN/T 2051-2008 食品、化妆品和饲料中牛羊猪源性成分检测方法实时PCR法SN/T 4397-2015 出口食品中牦牛源性成分的检测方法实时荧光PCR法SN/T 2557-2010 畜肉食品中牛成分定性检测方法实时荧光PCR法SN/T 2980-2011 动物产品中牛、山羊和绵羊源性成分三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SN/T 2978-2011 动物源性产品中鸡源性成分PCR检测方法SN/T 4397-2015出口食品中牦牛源性成分的检测方法实时荧光PCR法SN/T 2867-2011 饲料中鱼源性成分定性检测方法PCR方法SN/T 2135-2008蜂蜜中转基因成分检测方法普通PCR方法和实时荧光PCR方法SN/T 3730.1-2013—SN/T 3730.8-2013食品及饲料中常见畜类品种的鉴定方法 PCR法SN/T 3731.1/2/4/5-2013食品及饲料中常见禽类品种的鉴定方法 PCR法等
  • 未知成分及不明危害物质鉴定关键技术创新成果在首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应用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近日,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主持,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家单位共同实施的“食品安全未知成份鉴定平台构建及不明危害物质检定评估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科技项目,在不明物质鉴定和应急评估关键技术、食品安全未知成分鉴定平台、数据库、检测方法和操作程序,以及科技成果示范应用取得初步成效。/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该项目建立了化学性、放射性、生物性不明物质鉴定和应急评估关键技术,构建了集快速鉴别、精准确证、科学评估于一体的国际领先的食品安全未知成分鉴定平台,以及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氏菌和大肠杆菌等10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鉴定数据库和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和高分辨液质数据库;研发了适用于食品中不明添加物鉴定的8项前处理技术;鉴定了保健食品、乳制品中10类非法添加物,形成了100余种天然、人工放射性核素的食品同步检测方法及适用于MALDI-TOF MS鉴定的食源性致病菌增菌条件和前处理方法并形成相关标准操作程序;针对不同食品种类和来源、不同人群开展了风险评价;编撰完成了放射性污染高风险食品评估和食源性放射性核素内照射剂量评估报告。/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项目成果已在国家和北京市9家食品安全实验室进行了验证与应用,提升了北京市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水平和监测能力,基本实现食品安全事故处置、违法犯罪溯源及重大活动的保障的不明物质鉴定技术服务全覆盖,为突发事故的快速处置、重大活动提供了技术手段,为食品安全犯罪的源头控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提升首都食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p
  • NanoTemper热点解析 | 颠覆传统!基于PROTAC技术的“靶向降解组学”鉴定中药成分靶点
    背景介绍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PROTAC)技术是目前小分子药物研发领域最火热的技术之一。它颠覆了传统药物化学中“占位驱动 (occupancy driven)”的开发理念,借助内源性的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有效地特异性降解致病蛋白,尤其是“不可成药(undruggable)”靶点。如此优秀的技术,不但让国内外众多制药巨头和Biotech公司趋之若鹜,更为科学家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中国科学院司龙龙课题组刚刚在Nature子刊发表了基于PROTAC技术的流感疫苗[1]doi: 10.1038/s41587-022-01381-4,沈阳药科大学陈丽霞和李华团队又创造性地将这项技术引入到了中药研究领域,在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APSB)发表了题为“PROTAC Technology as a Novel Tool to Identify the Target of Lathyrane Diterpenoids”的研究论文 [2] doi: 10.1016/j.apsb.2022.07.007。中药活性成分和其作用靶点的鉴定均在中药研发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尤其是靶点鉴定,它是理解中药机制和下游药物开发的基础和关键。但由于中药“多靶点、多成分”的作用模式,以及与靶点蛋白瞬时、弱亲和力的相互作用,导致中药的靶点鉴定存在巨大挑战,亟需研究的思路创新和技术创新。PROTAC技术中的蛋白降解剂是一种含有两个活性端的小分子化合物,一个活性端可与靶蛋白结合而另一个活性端结合E3连接酶;两个活性端通过linker相连接。鉴于PROTAC分子往往无需很强的亲和力即可有效地特异性降解靶蛋白,沈阳药科大学的研究团队大胆猜想该技术可用于鉴定中药成分及天然产物的作用靶点。研究人员将PROTAC技术与定量蛋白组学、微量热泳动(MST)分子互作检测技术相结合,从被降解的差异蛋白中找到中药靶点,并通过下游的一系列分子、生物化学和动物实验得到了功能验证。该流程被研究团队称为“靶向降解组学”,可以为中药成分的靶点鉴定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实验解读沈阳药科大学陈丽霞和李华团队在前期研究中从中药千金子中获得了一系列千金烷二萜类化合物,其中ZCY-001化合物具有最强的抗炎活性,并且具有低毒性。研究人员将该化合物的核心骨架Lathyrol(即千金子二萜醇)与沙利度胺 (E3连接酶CRBN配体) 通过PEG linker相连,得到了PROTAC分子ZCY-PROTAC。使用该PROTAC分子对细胞进行处理后提取蛋白,并使用TMT串联质谱标签进行标记定量蛋白组学分析(图1 A)。比较蛋白组学分析发现MAFF蛋白在ZCY-PROTAC处理后发生了最为显著的降解。Western Blot结果也显示, MAFF蛋白的降解水平与ZCY-PROTAC的剂量和作用时间是正相关的(图1 B)。这些结果表明,该蛋白可能是Lathyrol等千金烷二萜类化合物的最主要靶点。图1 ZCY-PROTAC可显著降解MAFF蛋白为了验证比较蛋白组学发现的靶点蛋白,研究人员采用微量热泳动(MST)技术直接检测Lathyrol及其衍生物ZCY020与MAFF蛋白的结合能力。如下图所示,Lathyrol与MAFF的亲和力为20.90 μM,ZCY020对MAFF的亲和力也在同一水平。以上亲和力检测结果也通过表面等离子共振(SPR)、细胞热迁移分析(CETSA)以及DARTS等实验得到了验证。这些结果证实了MAFF蛋白是中药千金子成分的直接作用靶点。图2 微量热泳动技术(MST)检测中药千金子活性成分与MAFF蛋白相互作用研究人员进一步采用生化和药理学实验深入研究阐明了千金烷二萜ZCY020以MAFF为靶点蛋白, Nrf2/HO-1信号通路为作用途径发挥抗炎作用。ZCY02可以促进MAFF-Nrf2异源二聚体的形成而抑制MAFF同源二聚体,进而调节HO-1的下游表达,从而在体内外发挥抗氧化和抗炎活性。本研究创造性地将PROTAC技术应用在了中药成分靶点的鉴定上,首先以中药活性成分为基础合成出PROTAC分子探针,再通过蛋白的特异性降解来发现中药活性成分的靶点蛋白。以MST为代表的的分子互作检测技术在靶点验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直接定量分析中药活性成分与靶点蛋白的亲和力。作者将这一系列技术手段整合为一套可行的中药成分靶点鉴定新方法,可以有力地补充甚至替代现有技术。关于Monolith新一代分子互作检测仪德国NanoTemper公司自2010年推出第一款基于微量热泳动技术的Monolith分子互作仪。随着工业用户的增多且对高通量检测的需求越来越迫切,NanoTemper公司于2014年推出了自动化的检测仪器Monolith NT.Automated。基于用户的反馈,在2020年对该产品线进行了全面升级,推出了全新的Monolith系列仪器。(点击图片,查看更多详情)产品特点:仅需微量样品,即可直接在溶液中测定分子间结合。无需固定,不受检测样品种类的限制。检测速度快、测量范围广 (Kd : 从pM到mM)。仪器操作简单,无需繁琐的清洗维护。参考文献[1] Si L, Shen Q, Li J, et al. Generation of a live attenuated influenza A vaccine by proteolysis targeting. Nat Biotechnol. 2022 Jul 4. [2] Wu Y, Yang Y, Wang W, et al. PROTAC Technology as a Novel Tool to Identify the Target of Lathyrane Diterpenoids.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2022 Jul 16.
  • 中科院动物所等揭示大熊猫对竹子黄酮类化合物的代谢规律及其肠道微生物适应性响应机制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PSMs)在植食性哺乳动物的觅食生态中起到重要作用。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PSMs,在植物中广泛存在;具有显著的促进健康的作用,包括抗菌、抗病毒、增强免疫,以及心血管保护等功能。目前,对食源性黄酮类天然复合成分的整体代谢规律及其与动物肠道微生物的双向作用,尚缺乏清晰的认识;关于黄酮类化合物的生态学功能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其对濒危野生动物的生理影响及动物对食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适应性演化机制鲜有研究。  大熊猫属于食肉目动物,具有食肉目动物的消化生理特征,但其食性特化为专性食竹。竹中具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因此,大熊猫-竹子为研究食源性黄酮类化合物在植食性动物与植物之间的生态学功能提供了理想模型。  9月2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魏辅文团队联合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在Microbiome上发表了题为Multi-omics reveals the positive leverage of 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 on the gut microbiota in a non-model mammal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运用代谢组学、宏基因组学和体外培养等方法,在完整的年周期内同步采集野外大熊猫的可获得样本(食物和粪便);采集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中圈养大熊猫的食物、粪便和血浆,剖析了大熊猫对黄酮类化合物的吸收代谢、利用偏好和生物转化,以及黄酮类化合物对大熊猫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功能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大熊猫对黄酮类化合物的利用规律:利用代谢组学方法,在竹子中鉴定了97个黄酮类单体化合物;与竹笋相比,竹叶中含有更多种类和更高丰度的黄酮类化合物。因此,随着食笋和食叶的季节性转化,黄酮类物质的摄入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血浆靶向代谢组学检测发现,直接以原型化合物的形式进入血液的化合物仅有12种。食物与粪便代谢组的比较分析发现,大熊猫对食物源黄酮类化合物的利用在亚类和单体水平上均有不同的偏好性,对食物源中的38种单体具有较高的利用率,且粪便中有新的黄酮类单体化合物生成。  大熊猫肠道微生物适应性响应机制:粪便代谢组和宏基因组关联分析显示,PSMs-黄酮类化合物与肠道微生物的季节性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体外培养实验证明,黄酮类物质的季节性的差异摄入驱动了大熊猫肠道微生物的季节性变化,如野外大熊猫肠道微生物关键物种的变化(狭义梭菌属1,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特别是对有益菌的生长促进作用,如益生菌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食物中黄酮类摄入越高,大熊猫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越低,微生物毒力因子的丰度也更低。宏基因组功能分析揭示了70%黄酮类化合物的吸收转化由肠道微生物参与完成,且肠道微生物也促进大熊猫对黄酮类物质的转化和利用偏好。  以上结果证明,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大熊猫季节性食物转化行为是大熊猫对竹中有益元素最大化利用的适应。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对维持大熊猫肠道微生态的动态平衡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拓展了关于大熊猫营养生态学的认识:有益的PSMs可以通过调控肠道微生物,正反馈调节宿主生理,从而影响大熊猫的觅食策略。此外,该研究也为圈养大熊猫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即食物源黄酮类化合物是大熊猫重要的天然益生元,对大熊猫的临床健康管理,特别是肠道疾病的治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该研究首次以非模式野生动物为模型,探索食源性黄酮类化合物的吸收代谢规律及其与肠道微生物的互作模式。从动物生态学的视角,应用多组学方法探讨有益的PSMs对植食性哺乳动物的生理作用。黄酮类化合物与肠道微生物的双向作用为探究动物-肠道微生物共演化提供了新思路。研究得到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 你的羊绒衫是真的吗?动物毛发种类鉴定MALDI-TOF法辨真假!
    2018年9月,使用MALDI-TOF,通过检测动物种类特异性多肽的动物毛发鉴定法作为国际标准(ISO)在日本发行。另外,它还将被确定为日本工业标准(JIS)。即使仅用1根毛发,也可采用该鉴别法进行分析。因此不仅可以防止山羊绒的假冒,还可以用于进行羽毛、人的头发等各种毛发的鉴别以及食品混入异物检查。该方法由金泽工业大学基因组生物工学研究所基于岛津MALDI-TOF系统开发。 动物毛发鉴别分析技术在各个领域都起着重要作用。动物毛发被用于制作外套、上衣、毛衣等各种纤维制品。制作这样的纤维制品时,有义务根据家庭用品品质标识法对纤维的种类、使用多种纤维时的混用率进行标识。另外,毛发混入食品中时,确定毛发种类对明确混入途径至关重要。 除去水分,90%左右的毛发由蛋白质组成。图1显示的是动物毛发的构造。 图 1 动物毛发的模式图 毛发在防止外部冲击的同时,还起到了保温的作用,这一功能和毛发的构造有着密切的关系。毛发的蛋白质中含有大量的类固醇,通过类固醇结合,在分子间形成了多个交联结构。毛发的化学分析需要进行溶解,使用名为还原剂的物质来切断二硫键。另外,所得到的蛋白质提取液中含有多种蛋白质和盐类等物质,因此,需要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等进行纯化。动物毛发纤维MALDI-TOF鉴定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MALDI-TOF MS 的兽毛分析法 经过胰蛋白酶处理的多肽MALDI-TOF MS分析,用MALDI-TOF MS检测金属靶板上的结晶样品。调整激光功率等的检测条件,确保在观察动物种类特异性峰值的m/z2450-2750领域能得到良好的分辨率。 通过对SDS-PAGE蛋白条带进行胰蛋白酶解后的样品,进行MALDI-TOF MS检测。找到不同动物种类的特异性峰值代表。 a.Band1 KeratinⅡ (b) Band2 KeratinⅠ 图 3 MALDI-TOF MS 检测图谱 通过MALDI-TOF MS技术找到山羊绒、羊毛、牦牛毛三者之间的差异峰值区间m/z 2450-2750和特异峰值。如图4所示。 图 4 MALDI-TOF MS 中的动物物种类特异性峰值 表1 动物种类特异肽的氨基酸序列*1*1 涂黑的峰值为主峰 对这些动物种类特异性峰值进行MS/MS分析,推测氨基酸排列的结果如表1所示2)。由23个氨基酸组成的肽,山羊绒和羊毛之间有1个,山羊绒和牦牛毛之间有4个氨基酸不同。 很多纤维制品在加工工序中会进行漂白、脱色、染色等化学处理,但动物毛发特殊的峰值位置不会因为这些处理而改变,因此明确其可用于识别纤维制品中的动物毛发种类。 1根毛发的分析 分析纤维制品中的动物毛发时,为了避免产品成分出现偏差,最好对产品进行大范围采样并进行平均化,然后使用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很少需要微量分析。另一方面,在分析食品中混入的毛发时,建议尽可能采用少量试样进行分析。 在科学调查中,通过毛发的DNA分析可以得到很多与血型等能够确定个人特征相关的信息。但是,纤维制品中所使用的动物毛发大多只有毛干部分,特别是被浓重染色的产品,很难进行DNA分析。采用MALDI-TOF MS法分析蛋白质,即使是1根毛发也可以充分进行检测。 根据动物种类的不同,特异性的峰值位置也各不相同,但是同一属性的动物在同一个位置出现峰值的情况比较多。山羊绒和安哥拉山羊毛等需要用显微镜识别。表2表示主要动物特异性峰值的峰值位置(m/z)以及从数据库推定的氨基酸排列。狸猫、狐狸、狗的主峰位置是一样的,但可以看到狐狸的第二峰值是2638,狗是2641,由此能够对它们做出判断。除了此处所示的动物以外,能够利用基因组数据库的动物也可推测并确认特异性峰值的位置。这样,只看m/z2450-2750的光谱就可确定所含动物毛发的种类,这就是MALDI-TOF MS法的一大特征。 图 6 1根毛发MALDI-TOF MS 分析所得到的动物种类特异的峰值 表 2 各种动物毛发特异的肽的氨基酸排列和峰值位置(m/z )*1 根据NCBI 数据库(https://www.ncbi.nlm.nih.gov/)推定 参考资料:岛津应用新闻No。65及文献1)大箸信一、出村由香、佐野元昭、SEN’I GAKKAISHI、68(10)、276 (2012).2)大箸信一、出村由香、佐野元昭、吉岡陽一郎、SEN’I GAKKAISHI,70 (6)、114 (2014).3)ISO20418-2 Textiles ?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proteomic analysis of some animal hair fibres ? Part 2: Peptide detection using MALDI-TOF MS.
  • 国内首个胶类中药源性DNA分子鉴定实验室成立
    10月11日上午,国内首个“胶类中药源性DNA分子鉴定实验室”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正式揭牌成立。依托DNA测序,动物源性分子鉴定和动物疾病疫病快速检测技术,首次应用到传统的阿胶生产工艺中,做到每一张驴皮都能鉴别,每一块阿胶都可追溯。  该实验室由山东省农科院与山东东阿国胶堂阿胶阿胶药业有限公司联合共建。旨在依托山东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的科研优势与山东东阿国胶堂阿胶药业有限公司的生产优势,共同建立驴皮原料、阿胶成品的DNA分子真伪鉴别体系,从而为纯正、道地阿胶的生产保驾护航。  东阿国胶堂积极与山东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在国内同行业中,首次以分子鉴定的技术手段建立了“阿胶原料及阿胶产品系列DNA源性鉴定体系”,并建立了阿胶原料驴皮的皮张、毛、肉等不同部位的DNA提取方法,鉴定技术已经应用于近期的阿胶生产。从而建立了高于行业标准的质量监控技术体系,为我国传统阿胶生产设立了质量门槛,提升了整个行业的技术含量和质量水平。
  • 化妆品成分超标被扣 进口货物应确保合法性
    据意大利《欧联时报》报道,日前,意大利警方在针对化妆品市场检查中,查扣了两家华人企业价值约400多万欧元的化妆品。原因是进口化妆品含有害物质以及镍、铬、铅和钴的含量严重超标,该化妆品不符合意大利规定的化学成分含量标准,今后将禁止进口和销售,扣押的商品将被当局销毁。  两家华人企业对警方的决定表示惊讶,认为该化妆品是某地区的畅销产品,而且是品牌商品,一切进口手续均合法,为何还会遭到警方的查扣。警方则表示,无论是否在其它地区属于合法商品,是否是知名品牌,在意大利销售的商品必须遵从意大利的法律标准,特别是与人体直接接触的化妆产品,政府有严格的化学成分含量标准,超出政府规定标准的化妆品政府将禁止出售。  一位华商表示,一般华商选择进口商品时,大多是选择某地区比较畅销的品牌产品,很少有人考虑到在其它地区畅销的产品,来到意大利竟然属于非法商品。此次华商的化妆品被查扣事件,再一次提醒华商在选择进口商品时,商品的合法性已经成为了经营者规避风险的关键,倘若不小心进口了与本地法律相驳的商品,将会为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这是意大利首次对华人化妆品进口商的产品进行化学分析,尽管受检查的产品曾是在市场上多年的畅销品牌商品,检查结果不仅使华人蒙受了重大经济损失,而且遭到当局的控告。因此,业内人士呼吁华商在进口商品时,无论任何商品,是否在某地区是否获得了合法地位,都应考虑到是否符合意大利的商品销售规定,虽然各个国家对商品的质检标准大同小异,但各个国家对商品成分的含量要求不同。在决定进口时,华商最好将商品交由有关部门鉴定,从而确保商品销售的合法性。
  • 打击肉类掺假 上海海关主导完成的两项动物源性成分检测国际标准获通过发布
    记者7日从上海海关获悉,近日,该海关主导制定的2项ISO标准正式获得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通过并发布。  这两项ISO标准是:《ISO/TS20224-10:2024分子生物标记分析——食品和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实时荧光PCR检测——第10部分鸭DNA检测方法》和《ISO/TS20224-11:2024分子生物标记分析——食品和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实时荧光PCR检测——第11部分鸽DNA检测方法》。上海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首席专家潘良文研究员在进行样品核酸提取离心操作。  樊彦莉  摄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肉类掺假现象一直是影响食品质量与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如何辨别肉类掺假?如果仅凭消费者自己的眼睛鉴别不仅难度很大,而且结果也不准确。因此,只有不断加强检测技术攻关,提高鉴别能力,同时建立一套国际通行的权威检测标准,才能有效打击肉类掺假行为。  动物源性成分精准鉴别是检测食品和饲料中肉类掺假、监控畜禽肉制品真实性的关键手段。2014年起,上海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着手制定肉类真实性鉴别的ISO标准。2020年以来,该中心首席专家潘良文研究员带领团队主导完成了食品和饲料中牛、绵羊、山羊、猪、鸡、马、驴、火鸡和鹅等9个动物源性成分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由ISO组织正式对外发布,并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应用,为保障国际贸易的正常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次新获通过发布的两项ISO国际标准,推动动物源性成分检测标准再次扩容,将对鉴别鸭肉和鸽肉真实性及打击肉类掺假发挥重要作用。该系列国际标准中建立的食品和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结果不易受到食品加工方式的影响,还可以检测经过热处理的肉制品,检测稳定性、准确度更高。  据了解,ISO组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有权威性的国际标准化专门机构,由其发布的ISO标准是全球公认的权威标准,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截至目前,上海海关主持制订修订的ISO国际标准总数达到14项。
  • 卫星干涉成像光谱仪和CCD立体相机通过鉴定
    由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承担研制,曾为我国首次探月工程做出突出贡献的嫦娥一号卫星干涉成像光谱仪和CCD立体相机,于5月25日在西安通过了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组织的成果鉴定。  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李春来研究员为组长的专家鉴定委员会认为,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干涉成像光谱仪采用干涉光谱成像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对月球成功实施了可见-近红外宽谱段连续光谱及光谱图像探测,是国内首台成功应用的星载干涉成像光谱仪 该仪器具有很高的信噪比(S/N)与调制传递函数(MTF),是一台集光、机、电、算为一体的高端光学遥感设备 该项目在“行平场”、“不同光谱仪的对比方法”、“干涉仪胶合时剪切量的精密控制”以及“具有特色的付氏光学系统设计”方面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申请发明专利四项,已授权三项 该仪器成功应用于嫦娥一号探月卫星,获取了全月面79%区域清晰的多光谱图像,是国际上第一次获取480nm-960nm范围的32谱段的连续光谱和图像,为月球科学家研究月表物质成份提供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生信息源,并产生了大量的应用成果。  以杨元喜院士为组长的专家鉴定委员会认为,嫦娥一号卫星CCD立体相机优化集成了光、机、电等高新技术,确保了月面高精度成像和摄影测量,获得了与国外现有月球图像相比更为清晰、层次更加丰富的全月面图像 该相机采用广角、远心、消畸变光学系统及带有掩模板的面阵CCD立体成像等技术,有效减小了附加曝光影响、系统体积及定标压力 相机的立体成像系统具有高的信噪比(S/N)与调制传递函数(MTF) CCD立体相机已经成功应用于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工程,申请发明专利2项(公开中),授权实用新型1项,为月球科学家研究月球的地形地貌与地质学构造提供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生信息源,产生了大量的应用成果。  鉴定委员会认为,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干涉成像光谱仪和CCD立体相机总体水平为国际先进,并建议这些技术在国防、民用及深空探测等领域进一步推广应用。
  • 农资打假-农药隐性成分
    农药隐性成分添加情况及其识别介绍农药添加隐性成分是我国农药产品质量监管中的顽疾,不但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较大的危害,而且增加了公众对我国农药行业的不友好认识,给我国农药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较多不利内容。所以,多年来对农药添加隐性成分进行严格监管,是各级农药管理部门农药管理的重点和核心内容之一。一什么是农药隐性成分隐性成分顾名思义就是隐性存在的成分,指的是在农药制剂加工过程中,因生产者人为添加,而导致产品中含有未在产品质量标准中明示的其他农药成分,主要包括:未经登记批准、高活性的已经或即将过专利保护期的农药、国家已经禁限用的高毒农药和生物农药添加化学农药等。二添加农药隐性成分的危害1、影响农产品安全。非法添加的隐性成分如为禁限用的高毒农药,不仅给施药者带来无法预测的暴露风险。另外还有可能导致农产品残留超标,对人群健康带来不可接受的膳食风险。同时,也会因此给我国农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带来较大的隐患。2、给生态环境带来风险。除醚菊酯外的菊酯类农药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极高,如氟啶脲、氟铃脲等产品(包括杀铃脲、氟虫脲、灭幼脲、伏虫隆)等对甲壳类水生生物的蟹、虾等具有极高的毒性。氟虫腈对甲壳类水生生物和蜜蜂具有高风险,在水和土壤中降解慢。虫螨腈对鱼、溞等水生生物剧毒,对蜜蜂高毒,且在土壤中较难降解。这些有效成分均禁止用于水稻,如作为隐性成分被添加到水稻病虫草害防治的农药中,则会污染水体,导致鱼类、蟹、虾等水生生物死亡。3、增加农药的抗性风险。农药隐性成分的添加,往往造成短期内药效非常好,但长期使用,会导致某种农药多次重复使用和有交互抗性的农药间交替使用,增加了靶标生物的抗药性,导致药效下降,病虫害猖獗。4、增加药害风险。主要针对除草剂产品,如莠去津中添加2,4-滴丁酯,易造成玉米田周围的作物遭受漂移2,4-滴丁酯影响而导致药害。氯嘧磺隆、莠去津等农药作为隐性成分添加到除草剂中,施药者不知情下种植了敏感的后茬作物,就会导致严重的药害。5、导致人畜中毒。农药在生产、使用过程中有着对人畜带来风险的高度可能,尤其是如农药中添加的隐性成分对人畜有较高的毒性,则往往给人畜带来致命的风险,而且由于其隐蔽性,一旦发生人畜中毒,很难做到对症下药,从而延误病情,危及生命。如:常规灭生性除草剂中添加百草枯,杀虫剂中添加禁限用的有机磷农药等。三常见添加农药隐性成分的情况1、肥料中添加农药隐性成分。肥料是指用于提供、保持或改善植物营养和土壤物理、化学性能以及生物活性,能提高农产品产量,或改善农产品品质,或增强植物抗逆性的有机、无机、微生物及其混合物料。目前市场上存在不少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肥料,只有按照农药进行登记、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管,才能作为合法流通的农药药肥产品。但在叶面肥生产和销售过程中非法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现象较为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危害农作物安全。一旦肥料中检出植物生长调节剂,且未按农药产品登记的,按假农药处理。2、生物农药中添加农药隐性成分。由于生物农药登记所需提交资料少于普通化学农药,而且生物农药一般防效低、见效慢,为弥补这些缺陷,不少厂家在生物农药中添加化学农药,如苦参碱、苏云金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等生物农药产品中非法添加化学农药情况较严重,其中添加氯虫苯甲酰胺、虫螨腈、噻虫嗪及菊酯类农药的情况较为普遍,但也有不法厂家添加了限用农药如克百威、氟虫腈等。生物农药因毒性低、低风险、低残留而受到国家鼓励,如非法添加隐性成分,虽然表面防效提高了,但可能因此造成对施药者、环境和残留产生不利影响。3、植物生长调节剂中添加农药隐性成分。植物生长调节剂常添加的农药成分主要是芸苔素内酯、赤霉酸、复硝酚钠或杀菌剂,以改善农作物的长势,提高抗逆性,改善农作物产品和果实品质。4、普通化学农药中添加农药隐性成分。(1)杀虫剂中常见被添加的隐性成分。从品种来看添加的隐性成分主要是禁限用农药,如:甲拌磷、水胺硫磷、氟虫腈、硫丹、克百威、灭多威等。从活性上看主要添加刚刚过专利或即将过专利保护期的高活性产品。如:氯虫苯甲酰胺、螺虫乙酯、丁氟螨酯等。从效果上看主要添加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菊酯类农药、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品种。(2)杀菌剂中常见被添加的隐性成分。杀菌剂主要添加廉价农药老品种为主,如:代森锰锌、福美双、百菌清、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嘧霉胺、戊唑醇、己唑醇、三环唑、咪鲜胺等。(3)除草剂中常见被添加的隐性成分。除草剂添加的隐性成分有百草枯、敌草快、莠去津、西草净、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烟嘧磺隆、莠去津、硝磺草酮、双氟磺草胺、2,4-滴丁酯等,尤其是在速效性差的敌草快、草甘膦、草铵膦等灭生性除草剂中非法添加速效性强的百草枯成分情况比较严重。四农药隐性成分的识别手段1、通过标签内容查找农药隐性成分。针对农药生产企业非法添加其他农药成分,擅自扩大产品功效、提高产品防效,可以通过农药标签上标注的有效成分和防治对象信息,结合农药产品研发、生产和经营最新动态,分析企业非法添加其他农药成分的动机,初步判定农药产品中可能添加的其他农药成分。利用农业执法云平台及执法APP,可实现在线查询农药、化肥等注册号等,目前我司系统平台已经收录近3万个品相;2、通过农药产品理化性质识别被添加的农药隐性成分。根据农药产品外观(颜色、气味、状态)和溶解度等信息判定添加农药隐性成分的化学分类,然后进一步核实农药隐性成分。3、通过分析仪器进行检测。利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气质联用或液质联用等仪器设备和有关分析方法,根据保留时间和谱信息初步筛查,判断农药产品里可能含有的农药隐性成分。4、通过快速检测设备。利用拉曼及红外的技术对农药的主成分及隐形成分进行分析检测。我司与中国农业大学、福建警察学院、上海第二轻工业大学、赛默飞等联合设计开发农药成分快速分析鉴定标准。进一步提升检测方法、技术标准,使得农药中添加隐形成分行为将无处遁形。
  • 打击肉类掺假!两项动物源性成分检测国际标准获通过发布
    近日,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消息,由上海海关主导制定的两项ISO标准《ISO/TS 20224-10:2024 分子生物标记分析——食品和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实时荧光PCR检测——第10部分 鸭DNA检测方法》和《ISO/TS 20224-11:2024 分子生物标记分析——食品和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实时荧光PCR检测——第11部分 鸽DNA检测方法》正式获得通过并发布。动物源性成分精准鉴别是检测食品和饲料中肉类掺假、监控畜禽肉制品真实性的关键手段。2014年起,上海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着手制定肉类真实性鉴别的ISO标准。2020年以来,该中心首席专家潘良文研究员带领团队主导完成了食品和饲料中牛、绵羊、山羊、猪、鸡、马、驴、火鸡、鹅等9个动物源性成分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基本覆盖了当前市场消费量较大的畜禽肉种类,系列国际标准的建立对保障全球肉类真实性、防止动物疫病传播、推动肉类食品鉴别和打假具有重要意义。此次新获通过发布的两项ISO国际标准,推动该系列动物源性成分检测标准再次扩容,将对鉴别鸭肉和鸽肉真实性及打击肉类掺假发挥重要作用。该系列国际标准中建立的食品和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结果不易受到食品加工方式的影响,还可以检测经过热处理的肉制品,检测稳定性、准确度更高。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肉类掺假现象一直是影响食品质量与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如何辨别肉类掺假?如果仅凭消费者自己的眼睛鉴别不仅难度很大,而且结果也不准确。因此,只有不断加强检测技术攻关,提高鉴别能力,同时建立一套国际通行的权威检测标准,才能有效打击肉类掺假行为。点击获取更多食品领域资讯热点》》》》》》》》
  • 李金华研究员与潘永信院士团队等:环境趋磁细菌单细胞鉴定和综合研究技术路线图
    摘要:微生物是地球上最古老且延续至今的生命形式。它们种类繁多、功能多样、分布极广、数量庞大,扮演着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角色,参与近40亿年的地球演化,并且还在持续影响地球的物质元素循环和气候环境变迁等。开展现代环境中微生物多样性和地质记录中微生物化石综合研究,是理解微生物参与地球和生命演化过程和机制的关键所在。尽管微生物的研究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然而目前成功分离培养的微生物仅占0.1%-1.0%,自然界中仍有大量不可培养微生物资源有待挖掘和开发利用。近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金华研究员与潘永信院士生物地磁学团队联合法国巴黎第六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国内外多个单位科研人员,将微生物分子生态学与电子显微学技术相结合,在单细胞水平上,实现了环境样品中脱硫菌门趋磁细菌的特异性鉴定和生物矿化研究。针对环境中大量的未培养趋磁细菌,该项研究还提出了单细胞鉴定和综合研究技术路线图,为地质微生物的种类鉴定及生物地球化学关联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本研究提出的环境趋磁细菌单细胞鉴定和综合研究技术路线图:第①步:趋磁细菌分离或收集(A-E)。A.野外采集含趋磁细菌的沉积物或水体样品。B.实验室建立有氧-无氧过渡区(OATZ)微环境,富集培养环境趋磁细菌。C.通过过滤或其他非磁性方法从分层水柱或沉积物中浓缩细菌(包括趋磁细菌)。D.单细胞显微操作分选目标趋磁细菌细胞。E.利用各种磁分离装置收集活的趋磁细菌细胞。第②步:单细胞水平细菌种类和磁小体结构关联鉴定(F-I)。F.利用通用或类群特异性引物扩增趋磁细菌细胞的16S rRNA基因测序。G.基于目标16S rRNA基因序列设计类群/物种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H.利用荧光标记的类群/物种特异性探针对目标趋磁细菌细胞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实验。I.在单细胞水平上对经荧光标记的细胞开展“荧光显微镜—扫描/透射电镜”或“荧光显微镜—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关联分析。第③-⑤步:趋磁细菌单细胞水平综合显微学关联研究(J-L)。J.同步辐射扫描透射X-射线显微镜对趋磁细菌细胞开展化学组成和磁学性质分析(纳米尺度)。K.综合透射电镜对趋磁细菌和磁小体进行结构、形貌、磁性和化学成分分析(原子尺度)。L.纳米二次离子质谱对趋磁细菌细胞进行化学元素和同位素分析(纳米尺度)。   一、硫酸盐还原趋磁细菌趋磁细菌是经典的地磁微生物和地质微生物功能群,它们广泛分布于各种水体环境中,在细胞内合成膜包被的纳米磁铁矿(Fe3O4)或(Fe3S4)晶体颗粒,也叫磁小体。趋磁细菌可以感知地磁场,并在地质记录中形成磁小体化石,因而是生物矿化、生物地磁学和古地磁学研究的理想模式系统。趋磁细菌种类和形貌极其多样,但对生长条件要求极其苛刻,因而实验室纯培养非常困难。建立不依赖纯培养的综合研究体系,在单细胞水平上实现趋磁细菌的生物学、矿物学和磁学综合研究,是全面且深入认识趋磁细菌多样性和磁小体生物矿化机制的关键所在。在众多类群中,隶属于脱硫菌门的硫酸盐还原趋磁细菌尤为独特。已知的变形菌门、硝化螺菌门和暂定杂食菌门趋磁细菌只能合成磁铁矿成分的磁小体,且都是单细胞原核生物。与它们不同,脱硫菌门趋磁细菌中,除了能合成磁铁矿型磁小体,也能合成胶黄铁矿型磁小体,除了有单细胞型,还有多细胞型。从生态学上讲,脱硫菌门微生物主要以硫酸盐为电子最终受体,进行厌氧呼吸,因此在自然界的硫-碳循环中起关键作用。二、西安未央湖硫酸盐还原趋磁细菌的发现和鉴定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多个研究团队陆续在海洋和盐碱湖等环境中发现并鉴定了多种硫酸盐还原趋磁细菌。然而,对淡水环境中的硫酸盐还原细菌鲜有报道和缺乏深入研究。2013年,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生物地磁学研究团队在西安未央湖和护城河中,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检测和透射电镜观测,首次在淡水环境中发现了多种硫酸盐还原趋磁细菌(Wang et al., 2013 陈海涛等,2013)。随后,研究团队通过建立的“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联用技术(Li et al., 2017),从西安未央湖中鉴定了一株新的淡水硫酸盐还原趋磁杆菌WYHR-1,在细胞内合成“子弹头形”磁铁矿晶体颗粒,沿[001]方向拉长,具有典型的“多阶段晶体生长”模式,在细胞内组装成2-3条紧密排列的磁小体链束结构 (Li et al., 2019, 2020)。然而,由于丰度低,且与其它门类趋磁细菌混合存在,其它种类硫酸盐还原趋磁细菌的鉴定和生物矿化研究并未成功。在本研究中,研究团队设计了特异性上游引物390F,与下游引物1492R配合使用,特异性地检测环境样品中硫酸盐还原趋磁细菌。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细菌通用引物对27F/1492R对环境趋磁细菌样品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扩增,只能得到相对丰度高的α-变形菌纲趋磁螺旋菌WYHS-1的基因序列。然而,利用390F/1492R引物对,对同一个环境趋磁细菌样品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扩增,成功地获得了三条新的硫酸盐还原趋磁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分别命名为菌株WYHR-2,WYHR-3和WYHR-4(图1)。生物信息学分析证实,尽管390F/1492R引物对,对脱硫菌门微生物的覆盖度低于27F/1492R引物对(前者20.6%,后者为32.2%),然而对其它细菌门类的覆盖度仅有0.5%,远远低于27F/1492R的26.0%,因此可以作为类群特异性引物对,从环境样品中特异性地检测脱硫菌门细菌。图1 未央湖淡水硫酸盐还原趋磁细菌WYHR-2、WYHR-3和WYHR-4的系统发育树他们进一步采用三种不同策略,在单细胞水平上分别对这三种新的趋磁细菌开展生物学种类与磁小体结构的关联鉴定和研究。(1)荧光—扫描电镜联用(FISH-SEM)鉴定WYHR-2(图2)。结果显示,菌株WYHR-2为平均长度为2.9±0.6μm,平均宽度为1.5±0.3μm (n=29)的杆状细胞,合成58±16个平均长度为77.9±22.3nm,平均宽度为31.4±5.8nm (n=681 共分析29个细胞)的排列成一条链束状结构的直子弹头形磁铁矿成分的磁小体。(2)荧光—透射电镜联用(FISH-TEM)鉴定WYHR-3(图3)。结果显示,WYHR-3除了合成 33±13个平均长度为71.0±18.7 nm,平均宽度为30.3±4.9nm (n=846 共分析31个细胞)的直子弹头形磁铁矿成分的磁小体外,还合成18±11个平均长度53.7±13.1nm,平均宽度44.0±9.7nm的立方体或棱柱形胶黄铁矿成分的磁小体。(3)荧光—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FISH-FIB-SEM)鉴定WYHR-4(图4)。结果显示,WYHR-4也能在细胞内同时合成磁铁矿型和胶黄铁矿型磁小体。图2 趋磁细菌WYHR-2的FISH-SEM关联分析图3 趋磁细菌WYHR-3的FISH-TEM关联分析。使用TEM是因为,WYHR-3细胞相对较大较厚, SEM不能获得相对清晰的磁小体图像图4 趋磁细菌WYHR-4的FISH-FIB-SEM关联分析。使用FIB-SEM是因为,WYHR-4细胞相对较大较厚,单纯的SEM并不能获得相对清晰的磁小体图像,同时由于WYHR-4丰度太低,并不适合FISH-TEM关联分析。因此,在本研究中采用FISH-SEM将目标细菌共定位后,采用聚焦离子束技术(FIB)将目标细菌逐层切开,然后使用SEM对细胞内的磁小体进行形貌和成分分析  三、硫酸盐还原趋磁细菌磁小体晶型和矿化机制完成了三株新的未培养硫酸盐还原趋磁细菌的种类鉴定后,他们进一步采用先进的透射电镜技术对其磁小体晶型和矿化机制开展研究(图5-图6),并与前人以及他们前期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脱硫菌门趋磁细菌合成的磁铁矿型磁小体,通常不弯曲,颗粒多沿[001]拉长,底端可保留一个大且平整的{001}面(如WYHR-1和WYHR-2)。然而,硝化螺菌门趋磁细菌合成的磁铁矿型磁小体,通常为弯曲形状,颗粒底端多保留为一个大且平整的{111}面,最终沿[001]拉长。这表明,磁小体的形状与趋磁细菌门类相关,地质记录中直的和弯曲形子弹头形磁小体化石可以用来指示上述两类趋磁细菌及其古环境。(2)与磁铁矿磁小体的结晶度高且通常至少保留一个可明显识别的晶面相比,胶黄铁矿磁小体的结晶度相对较差,形状多变,颗粒外围晶面欠发育且难识别。与棱柱形磁铁矿磁小体(变形菌门趋磁细菌合成)多沿磁铁矿晶体的[111]晶面拉长不同,棱柱形胶黄铁矿磁小体沿胶黄铁矿的晶体[001]方向拉长,其生长机制和磁学性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图5 趋磁细菌WYHR-2及其磁小体的形貌、尺寸和链束结构特征图6 趋磁细菌WYHR-3的磁铁矿(A-C)和胶黄铁矿(D-F)磁小体的形貌和晶型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李金华*, 刘沛余, Menguy Nicolas,Benzerara Karim,白金伶,赵翔,Leroy Eric,张朝群,张衡,刘嘉玮,张荣荣,朱珂磊,Roberts Andrew,潘永信. Identification of sulfate-reducing magnetotactic bacteria via a group-specific 16S rDNA primer and correlative fluorescence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Strategy for culture-independent study[J].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22. DOI: 10.1111/1462-2920.16109)。研究受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419201040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4189084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41621004)资助。
  • 《常见动物源性成分快速测定 膜芯片法》国家标准征求意见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常见动物源性成分快速测定 膜芯片法》国家标准征求意见函/strong/pp各有关单位及专家:/pp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并归口,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负责起草的国家标准《常见动物源性成分快速测定 膜芯片法》(计划编号:20170498-T-424)已形成征求意见稿,按照《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现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请填写《意见反馈表》,并于2017年8月10日前以信函、传真或Email的形式分别反馈给联系人,如没有意见也请复函说明,逾期未复函,将按无异议处理。/pp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pp  联系人:云振宇/张瑶/pp  电 话: 13810820671/13910401970/pp  传 真: 010-58811645/pp  电子邮件:yunzy@cnis.gov.cn/zhangyao@cnis.gov.cn/pp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4号817室/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2017年7月11日/pp  附件:/pp style="line-height: 16px "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7/ueattachment/ee90d4fc-36e0-4eaa-8b55-a271a27e67d9.pdf"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none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  附件1《常见动物源性成分快速测定 膜芯片法》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pdf.pdf/span/a/pp style="line-height: 16px "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7/ueattachment/63cd210f-43c7-422b-86c0-c6ea29305286.pdf"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none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  附件2《常见动物源性成分快速测定 膜芯片法》国家标准编制说明.pdf.pdf/span/a/pp style="line-height: 16px "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7/ueattachment/ef41e0eb-a691-4995-8635-2481ebb2c8fc.doc"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none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  附件3 《常见动物源性成分快速测定 膜芯片法》国家标准意见反馈表.doc.doc/span/a/p
  • 农科院技术团队告诉你如何20分钟鉴定鳕鱼真假?
    鳕鱼是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食用鱼类之一,然而在所有水产品中,最混乱的就是鳕鱼市场,也是近年来一直困扰消费者和监管者的一大难题。真正的鳕鱼是指属于鱼类里面的鳕形目、鳕科的鱼类,其中鳕属的大西洋真鳕、太平洋真鳕和狭鳕属的黄线狭鳕是市场上最为常见的三种真鳕鱼物种。而油鱼主要指的是棘鳞蛇鲭和异鳞蛇鲭,其价格较低,主要用于提炼工业用润滑剂。其外形与鳕鱼长得有些近似,是一种高蜡脂鱼,含有人体不能消化的蜡脂,人体难以消化,如果食用或有腹泻、肠胃痉挛等不适反应,目前已被多个国家列入禁止食用名单。  陈爱亮告诉记者,市场上鳕鱼物种标注的正确率低,不少商家用油鱼冒充鳕鱼来获取利润,鳕鱼市场上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现象非常严重。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三种真鳕鱼价格分别约为大西洋真鳕鱼170元/500g、太平洋真鳕鱼100元/500g和狭鳕鱼80元/500g,而属于带鰆科油鱼的异鳞蛇鲭价格仅约40元/500g。  近年来,在各大媒体上报道的消费者因食用油鱼造成腹泻、肠胃痉挛等疾病的新闻屡见不鲜,尤其是婴幼儿误食油鱼后果更为严重。鳕鱼乱象遍布整个鳕鱼产业链,更是充斥在各大超市、电商、餐厅等消费市场和平台,长期困扰消费者。  针对以上问题,陈爱亮团队针对市场上常见的鳕鱼物种线粒体细胞色素b (cytochrome b, Cytb) 区域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内外引物各一对,特异性识别目标物种目的基因上六个独立区域,并设计环引物以提高扩增效率。针对最常见的三种属于鳕形科鳕形目的鳕鱼物种成分,以及两种带鰆科油鱼物种成分,分别实现了快速、精准定性。该方法只需要简单的加热装置即可实现可视化定性检测,操作简单、反应时长仅需20分钟。  该项成果可为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对于规范鳕鱼消费市场,保障大众的饮食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品安全”专项“有毒生物DNA条形码鉴定技术研究”的资助。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aquaculture.2021.737209
  • 5180万元!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采购多类质谱仪
    近日,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专项仪器设备购置项目第四批招标项目,总预算5180万元,采购包括多级反射飞行时间质谱仪、组合式三合一超高分辨液质联用仪、超高压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双分离系统-高分辨质谱联用仪、基质辅助激光解析质谱仪、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多方法超高压色谱系统-串联质谱联用仪、在线分析质谱仪、细胞微流控芯片高分辨质谱联用仪等多类质谱仪器。项目概况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专项仪器设备购置项目第四批 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网上获取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2年07月01日 09点0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CFTC-BJ01-2205042项目名称: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专项仪器设备购置项目第四批预算金额:5180.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5180.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包号本包编号本包预算本包最高限价货物名称用途数量是否允许进口是否免税01包CFTC-BJ01-2205042-01753万元753万元多级反射飞行时间质谱仪用于本草溯源、中药加工工艺、中药组学等不同领域的研究。1台是是02包CFTC-BJ01-2205042-02705万元705万元组合式三合一超高分辨液质联用仪主要用于中药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中药复杂成分的物质基础研究等。用于小分子筛查与确证,鉴定中药组分中低浓度未知物,鉴别和定量极低浓度毒性成分等。1台是是03包CFTC-BJ01-2205042-03595万元595万元超高压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双分离系统-高分辨质谱联用仪用于中药中的成分鉴定、产地鉴别、极性农药残留筛查,建立中药中关键成分化合物库,建中药产地、质量模型等。1台是是04包CFTC-BJ01-2205042-04511万元511万元基质辅助激光解析质谱仪主要用于中药材提取物中生物大分子成分如蛋白、多糖等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及多糖和多肽指纹图谱分析等,对超微量分离点样的样品直接分析。1台是是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主要用于植物类中药材切片原位重金属元素分布分析和重金属形态定量分析,以及矿物类中药的细胞蓄积毒性分析。1台是是05包CFTC-BJ01-2205042-05324万元324万元多方法超高压色谱系统-串联质谱联用仪主要用于中药中的极性农药残留检测,制定中药材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开展中药材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研究,特别是快速、灵敏、准确和简便的检测方法,保证中药材质量安全。1台是是在线分析质谱仪可用于中成药及配方颗粒的真伪鉴别,中药材的真伪、品种及产地区分。该设备可以快速建库,通过建立好的数据库,无需前处理,在线快速鉴别真伪及溯源。1台是是06包CFTC-BJ01-2205042-06609万元609万元细胞微流控芯片高分辨质谱联用仪用于中药提取物的在线实时细胞代谢分析。1台是是07包CFTC-BJ01-2205042-07417万元417万元双分离系统质谱联用仪主要用于中药中不同极性有机化合物的全成分分析。通过两种色谱分离系统,分别对低极性和高极性的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从而达到对样品中全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1台是是08包CFTC-BJ01-2205042-08393万元393万元超高压液相色谱仪—串联质谱联用仪在普通实验室环境下,用于已有标准方法的运行(比如中药材中的农残/真菌毒素检测等),也用于开发新的中药材中痕量物质全成分的检测方法(比如质谱技术针对性更强的禁用/限用成分或者痕量有效成分的定量/定性),也用于中药材真伪鉴别及溯源等前端研究的技术铺垫。1台是是09包CFTC-BJ01-2205042-09393万元393万元超高压液相色谱仪—串联质谱联用仪用于中药质量评价工作,涉及中成药、中药材、中药复方制剂等药物有效成分和痕量杂质的分析;药物体内变化监测等检测工作。1台是是10包CFTC-BJ01-2205042-10480万元480万元超高压液相色谱仪—串联质谱联用仪用于中药质量评价工作,涉及中成药、中药材、中药复方制剂等药物有效成分和痕量杂质的分析;药物体内变化监测等检测工作。1台是是智能化质谱分析平台用于中药中次生代谢产物的定性研究。通过智能化流程,快速、模式化分析鉴定中药中未知次生代谢产物。1台是是
  • 广州局珠宝鉴定实验室获毛坯钻石认可认证资格
    日前,广州检验检疫局珠宝鉴定实验室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组织的对《毛坯钻石检验和分级》检验检疫行业标准的CNAS实验室认可扩项评审,成为国内首家获得该标准毛坯钻石检验和分级认可、认证资格的机构。  在现场评审过程中,评审专家详细了解了珠宝鉴定实验室的运行情况,审阅了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对照评审要求检查了认可准则中有关要素的执行情况。同时,通过对实验室授权签字人以及工作人员进行考核、查阅有关记录、见证检测工作等方式对实验室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评价。评审组一致认为,该实验室的质量体系比较完善,整体运作良好,符合我国《毛坯钻石检验和分级》检验检疫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同意授予毛坯钻石检验和分级认可、认证资格。(梁伟章)  相关链接  2003年,联合国框架下的金伯利进程国际证书制度正式实施,我国是该制度的创始成员之一。金伯利进程国际证书制度是一项旨在遏止非法毛坯钻石进入国际钻石贸易环节、切断毛坯钻石作为冲突资金的来源的一项重要的国际制度。为此,金伯利进程各成员国建立了严格的体系,对国际贸易环节的毛坯钻石进出口进行检验和监管。  根据金伯利进程国际证书制度的统计,2008年世界毛坯钻石进出口贸易量超过8亿克拉、价值超过780亿美元 我国(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进出口毛坯钻石接近5000万克拉、价值超过41亿美元,约占世界贸易量的6%,是世界第四大毛坯钻石贸易国,也是仅次于印度和以色列的第三大钻石加工国。
  • 我首个胶类中药源性DNA分子鉴定实验室揭牌
    p  近日,国内首个“胶类中药源性DNA分子鉴定实验室”揭牌成立。/pp  该实验室由山东省农科院与山东东阿国胶堂阿胶药业有限公司联合共建,将DNA测序、动物源性分子鉴定和动物疾病疫病快速检测技术,首次应用到传统的阿胶生产工艺中,做到每一张驴皮都能快速鉴别、每一块阿胶都可追溯到源头。/pp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在国内同行业中,首次将分子鉴定技术成功应用到东阿国胶堂阿胶药业有限公司的传统的阿胶生产工艺中,并发明了从阿胶中快速提取DNA的试剂盒及其提取方法 快速鉴定驴皮、马皮和骡子皮的检测试剂盒 鉴别阿胶中多种动物源性的引物探针组合物、试剂盒及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等多种新技术,为阿胶生产从源头的质量把控到产品的质量鉴定建立了质量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将推动和提升整个阿胶产业的技术含量和质量水平。/pp  分子实验室揭牌将为我国生命科学领域铸造更多的契机,不断为我国探索生命科学领域贡献才智。/pp/p
  • 兰州化物所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研究取得新进展 分离鉴定出全新抗肿瘤活性基团
    天然产物一直是药物研发的重要资源。据领域权威期刊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报道,1981至2019年,近50%上市药物的分子结构或核心药效结构来源于天然产物。其中,全新碳骨架天然产物的发现往往是创新药物研发的第一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科院西北特色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杨军丽研究员团队,利用现代分离技术、结构鉴定技术和药物筛选技术,从藏族习用药材甘松(Nardostachys jatamansi)中分离鉴定了1个具有全新碳骨架的17个碳的螺[2.4]-3/5/7三环的类愈创木烷型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Narjatamolide(图1),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和ECD实验确证其绝对构型为1R,4S,5R,6S,7R,16S。这是首次从甘松中分离鉴定了含有α-亚甲基-γ-内酯基的倍半萜结构,该片段被认为是抗肿瘤活性基团。Narjatamolide可抑制肝癌细胞株BEL-7402、HepG2和Huh-7以及宫颈癌细胞株HeLa的增殖(IC50 = 5.67 ± 1.43, 21.84 ± 1.62, 25.5 ± 3.14, 15.46 ± 0.69 μM)。进一步研究发现该化合物可将BEL-7402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J. Org. Chem. 2021, 86, 11006)。近期,该化合物被天然产物化学领域顶级学术期刊《Natural Product Report》(Nat. Prod. Rep. 2021, 38, 1715)评选为热点化合物。图1 甘松中发现的新骨架化合物Narjatamolide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甘肃省杰出青年基金、中科院西部之光交叉团队项目、兰州化物所“一三五”重点培育项目和兰州化物所青年科技工作者协同创新联盟合作基金的支持。
  • 岛津应用:LCMS-8040测定阿胶中的牛皮源成份
    阿胶系驴皮经煎煮浓缩成的固体胶。能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用于贫血心悸、燥咳咯血、先兆流产、产后血虚、肌痿无力,是中医临床常用补益药。阿胶主要是由蛋白质(含量约80 %),氨基酸,以及多种微量元素组成,其药理作用与其所含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有关。由于阿胶的应用范围较广,目前,有些不法商贩弄虚作假,以次充好,以牛皮、马皮等下脚料冒充驴皮制作假冒伪劣阿胶的行径,严重扰乱了阿胶市场,给消费者带来了较大伤害,因此,掌握阿胶的真伪鉴别方法至关重要。别的兽畜皮熬胶,也有补血止血的功能,但黄明胶、伪品阿胶的蛋白质成分及其含量和东阿阿胶有明显不同,所以,与驴皮胶效力相差太远。 本文建立了一种使用岛津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LCMS-8040鉴定阿胶中牛皮源的特征肽段的分析方法,实现了阿胶牛皮特征肽段鉴定分析。该方法所检测的牛皮特征肽段MRM色谱图中离子对m/z641.30m/z726.20的响应明显,完全满足《阿胶中牛皮源质量的补充检验方法》信噪比大于10:1的要求。《阿胶中牛皮源质量的补充检验方法》要求供试品的m/z641.30m/z726.20和m/z641.3m/z783.3通道色谱图中,应不得同时出现与对照品色谱保留时间相同的色谱峰;若同时出现,则要求样品中m/z641.30m/z726.20色谱图中色谱峰面积不得超过对照品m/z641.30m/z726.20色谱图的峰面积。而对两份实际样品分析结果表明样品2不符合要求。因此,本方法可为实现牛皮源阿胶的牛皮特征肽段的快速、准确、灵敏的鉴别提供参考。 岛津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LCMS-8040 了解详情,敬请点击《LCMS-8040测定阿胶中的牛皮源成份》 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并拥有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以及60多个技术服务站,已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本公司以“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经营理念,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更多信息请关注岛津公司网站www.shimadzu.com.cn/an/ 。 岛津官方微博地址http://weibo.com/chinashimadzu。 岛津微信平台
  • 俞书宏院士团队与吴恒安教授团队发现河蚌铰链脆性成分中的抗疲劳结构
    脆性材料作为结构或功能部件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器件和组织工程等领域。由于人工脆性材料对微裂纹和不易察觉的缺陷很敏感,在长时间的循环载荷作用下,材料很容易累积损伤产生疲劳裂纹,进而存在失效的风险。随着可折叠穿戴设备的发展,对具有高疲劳抗性的可变形功能材料的需求日益凸显。通过模仿典型的生物矿物材料如珍珠母、骨骼等的结构设计可以提升脆性材料疲劳抗性,但这常依赖于疲劳裂纹扩展过程中增韧行为,然而一旦裂纹开始扩展,就会对器件的性能产生不可逆的影响,因此寻找并开发新的耐疲劳结构模型对未来可变形功能材料的设计制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和吴恒安教授团队成功揭示了双壳纲褶纹冠蚌铰链内的可变形生物矿物硬组织的耐疲劳机制,提出了一种多尺度结构设计与成分固有特性相结合的耐疲劳设计新策略,为未来耐疲劳结构材料的合理创制发展提供了新的见解。研究成果以“Deformable hard tissue with high fatigue resistance in the hinge of bivalve Cristaria plicata”为题,于6月23日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上。审稿人评价称:“这份手稿展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工作”、“这是一份令人兴奋的稿件。它集成了诸多表征技术来理解双壳纲铰链组织的显著疲劳抗性”、“这无疑激发了对生物复合材料的进一步研究,以设计抗疲劳性能增强的新材料”。同期《Science》观点栏目(Perspectives)以“A bendable biological ceramic”为题发表了评述(Science 2023, 380, 1216-1218),评述称“通过整合不同尺度的原理——从铰链的整体结构到单个晶体的原子结构——孟等人揭示了大自然如何主要从脆性成分中创造出抗疲劳、可弯曲、有弹性的结构。这些跨尺度原理要求在最精细的尺度上精确,而软体动物如此精确地沉积壳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是一个正在探索的领域”;“匹配生物精细控制对于对生物启发材料感兴趣的人类工程师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挑战,正如开发模仿珍珠质强度和韧性的复合材料所面临的困难所证明的那样”;“尽管孟等人研究的力学性能与这种特殊生物体的需求相匹配,这些原理如何在更广泛的系统范围内得到完善,这是令人兴奋的前景。”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孟祥森,近代力学系周立川博士(现就职于合肥工业大学)、化学系刘蕾博士。我校俞书宏院士、吴恒安教授和茅瓅波副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双壳纲动物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又称鸡冠蚌,是一种常见的淡水蚌类。为了满足生存需求(滤食、运动等),其外壳在一生中需要进行数十万次的开合运动,而连接两片外壳的铰链部位也会经历反复的受压和变形,表现出优异的耐疲劳性能。本工作中,研究人员揭示了铰链部位中的折扇形矿物硬组织所蕴含的跨尺度耐疲劳设计原理。从计算机断层扫描图(CT)和剖面光学照片可以看出,铰链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区域:外韧带(OL)和折扇形矿物硬组织(FFR)(图1,A和B)。研究人员首先观察了这两个区域在双壳开合过程中的运动行为(图1,D和E),并结合有限元分析(FEA),明晰了不同区域所承担的力学角色。在闭合过程中,OL发生拉伸,承担主要的周向应力并储存大部分弹性应变能;FFR区域在周向弯曲变形,并在受限的径向变形下提供强有力的径向支撑用以固定OL(图1,F到H)。图1(A)褶纹冠蚌和截面照片;(B)铰链切片照片和CT重构图;(C)在正常开合和过载状态下的疲劳测试结果;(D)开合前后铰链各区域形状变化及其轮廓图;(E)有限元模型对应的开合前后的铰链各区域形状变化及其轮廓图;(F)铰链有限元分析模型示意图;(G)开合状态下铰链各区域周向应力分布;(H)开合状态下铰链各区域径向应力分布。研究人员对FFR在不同尺度上的观察发现,其具有跨尺度多级结构特征。在宏观尺度上,FFR的扇形外形能使其在OL和外壳之间实现有效的载荷传递。进一步的深入观察发现,FFR由弹性有机基质和嵌入其中的脆性文石纳米线组成。文石纳米线直径约为100-200纳米,线的长轴方向在形貌上和扇形的径向方向一致,在晶体学上纳米线沿002晶向取向(图2,A到H)。考虑到文石晶体在002晶向的压缩模量远大于其他晶向,这种微观形貌和晶体学取向上的一致性意味着FFR能有效地为OL的拉伸提供支撑(图2,I和J)。这一结果也通过压缩力学和FEA模拟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此外,FEA模拟结果显示,这种微米尺度上的软硬复合微观结构在压缩、拉伸、剪切三种受力状态下能够进行协调变形,在这个过程中有机基质承担了大部分的压缩和剪切应变,极大地减少了材料内部的应力集中,从而避免了文石纳米线侧向断裂,降低了FFR发生疲劳损伤的可能性。图2(A)FFR在纵向上的自然断面扫描图;(B)FFR在横向上的自然断面扫描图;(C和D)FFR脱钙处理之后的扫描图;(E和F)文石纳米线中的孪晶结构透射电子显微图片;(G和H)文石纳米线沿长度方向上的晶体学特征;(I和J)整个FFR中纳米线在形貌上和晶体学上的取向分析示意图。从FFR的横截面观察,文石纳米线呈近似六边形,研究人员通过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也在纳米线中发现了纳米孪晶结构,考虑到文石纳米线沿002方向生长,这一结构可能与文石晶体Pmcn空间群易形成(110)孪晶界密切相关。这种沿纳米线纵向方向的孪晶结构的存在,在纳米尺度上大大强化了纳米线抗弯曲断裂的能力(图2,E和F)。与典型的天然硬质生物矿物材料(如骨骼、牙釉质)以及人工材料(如金属、水凝胶)等相比,FFR所展现的特殊之处在于它能在承担较大周向变形的同时,保持长时间的结构功能的稳定。这项研究从宏观到微纳米尺度上揭示了FFR的跨尺度多级结构设计原则(图3)。图3 典型生物和人工结构材料的耐疲劳设计机制。FFR中所具备的跨尺度结构特征使其在可变形能力上明显优于典型的生物矿物如牙釉质和骨骼,与常见的人工弹性体材料相比,FFR也一定程度保持了其高硬度和刚度。这项研究揭示了含脆性基元的生物矿物材料在较大形变下的耐疲劳设计新机制,填补了国际上含脆性组元的仿生耐疲劳材料设计的空白,所提出的整合跨尺度结构特征与功能特性的设计策略,能够在不同尺度上充分发挥每种成分的固有特性,从而实现材料整体性能的优化。这种兼顾变形性和耐疲劳性的跨尺度设计原则有望为未来功能材料的仿生设计和创制提供崭新思路。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基石科学基金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中国科学院青促会等项目的资助支持。
  • 专家们如何研究食物的营养成分?——第二届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报告提前看
    食物是生命的基本来源,对人体来说,食物不仅是提供能量的来源,还能提供各种必需营养素。因此,研究食物的营养成分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一环。食品营养分析主要是通过检测食品中的营养成分,以评估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一般包括以下指标:碳水化合物(包括糖和淀粉)、脂肪(包括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包括氨基酸和各类蛋白)、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和叶酸等)、矿物质(包括铁、钙、钾、镁、锌和硒等)、纤维素、水分含量等。对于每种食品,其含量和比例都不同,因此测定不同食品的营养成分也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方法包括:1. 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是一种早期和经典的食品营养成分测量方法。该方法主要通过对食品样品的化学反应进行定量分析,以确定其中的营养成分含量。2. 光谱法:光谱法主要是通过分析物质对特定类型光线的吸收和自发辐射,来测量其化学成分的含量。3. 快速方法:随着仪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在也有快速检测方法,例如,红外线光谱法、飞行时间质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这些方法可以更快速、准确、低成本地测量食品中的营养成分。食品营养分析可以通过上述多种方法来检测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含量,并判断食品的营养价值,为制定更加健康合理的膳食提供科学依据。为进一步促进动物源食品质量安全的发展,仪器信息网于2023年11月15-17日举办“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主题网络研讨会。此次会议特别设立营养物质分析技术专场,邀请多位专家就动物源食品营养物质分析技术展开探讨。专场包含多种特色食品营养成分分析:加工肉制品、鳄鱼肉、动物乳等。点击报名》》》》》,一起来听专家们如何研究食物的营养成分!部分报告提前看:报告题目:加工肉制品短期贮藏过程中风味物质分析报告题目:鳄鱼肉营养成分分析研究报告题目:决策指南:为您的实验室选择最佳蛋白质含量和油脂氧化稳定性分析工具报告题目:如何用数字评价优质肉类食品报告题目:动物乳中乳铁蛋白的糖基化修饰及铁饱和度解析———————————————————————————————————————————为进一步促进动物源食品质量安全的发展,更好的保障人类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品质,仪器信息网于2023年11月15-17日举办“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主题网络研讨会。以上仅是部分报告嘉宾的分享预告,更多精彩内容请参加会议页面: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animalderivedfood2023/点击图片,免费报名参会!
  • 吐温成分分析好帮手——岛津吐温成分分析系统
    吐温Tween(聚山梨酯polysorbate),是由脱水山梨醇与环氧乙烷加成聚合,再与脂肪酸酯化后形成的聚合物,通常为混合物。吐温是一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广泛用作乳化剂和油类物质增溶剂,通常被认为是无毒、无刺激材料。它对亲脂性药物有较好的助溶作用,常被用作注射剂及口服液的增溶剂或乳化剂,是一种常用的药物制剂辅料。近些年来,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了一些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报道,如过敏、溶血等。研究表明,这些副作用的产生与吐温的纯度有关。吐温传统检测方法专属性不足,其他检测方法如色谱分离搭配高分辨质谱及软件,整个系统的采购成本较高,并且对实验操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术要求也较高。 岛津台式机MALDI系列 由岛津中国创新中心开发的“吐温成分分析工作站”软件,可搭配岛津台式机MALDI系列使用,吐温成分分析系统性价比更优,且操作简单,对工作人员的知识储备和实验技能要求不高,非常适合吐温成分分析。 MALDI吐温成分分析系统特点准确以MALDI-TOF质谱数据为基础,内嵌药典相关48种(1920个)化合物信息,包括脱水山梨醇、异脱水山梨醇及聚乙二醇的单酯化物和多酯化物等。通过大量样本迭代验证,可保证数据结果准确可靠。 高效包括相似性比较、组分鉴定及聚类分析三大功能,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每个样本只需5~10分钟即可得到定性及定量测试结果,满足各级别用户需求。 可扩展软件内嵌标准谱库并支持自建库功能,可由用户自行添加目标数据信息,以满足本部门数据趋势化分析、质量稳定性内控等定制化检测需求。 无缝连接与岛津台式机MALDI-TOF系列无缝连接。岛津台式机MALDI系列具有200Hz长寿命固态激光器,特有防污染技术宽口径离子光学技术,TrueClean自动源清洁功能,配备基于紫外激光器的源清洁功能,可自动快速实现源自清洁。使仪器长期使用中源的污染风险降得更低。进样速度快,静音(55dB)。 应用示例 01相似性比对能够实现谱图之间的相似性比对,为不同批次产品的质控提供帮助。02成分鉴定内嵌多种聚山梨酯类化合物的成分信息,能快速自动识别主成分及各类杂质成分,并给出各成分的相对含量。03聚类分析对不同类别的聚山梨酯类化合物或未知混合物等进行聚类分析。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