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免疫原性

仪器信息网免疫原性专题为您整合免疫原性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免疫原性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免疫原性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免疫原性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免疫原性话题讨论。

免疫原性相关的论坛

  • 广州生物院发现细胞的免疫原性在重编程中可被遗传记忆

    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裴端卿博士和潘光锦博士领导的研究组通过对人的不同组织来源的三个细胞状态(体细胞,体细胞衍生的iPS细胞和iPS细胞分化获得的神经前体细胞)的免疫原性的研究,发现细胞的免疫原性在重编程及分化后仍然具有一定的遗传记忆。这项研究成果7月26日在线发表在学术期刊Plos One上。研究人员主要比对了较为成熟的体细胞(成人皮肤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和较为幼稚的体细胞(胎儿脐带组织来源的间充质细胞)相应的三个细胞状态的免疫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由免疫原性较高的体细胞(皮肤成纤维细胞)最终获得的神经前体细胞人具有较高的免疫原性。与之相对的是,由免疫原性较低的体细胞(脐带间充质细胞)最终获得的神经前体细胞,在HLA-I表达、激活淋巴细胞等方面,均会保持较低的免疫原性。这种低免疫原性的神经前体细胞为iPS技术开拓了新的应用领域——异体移植,并且可以通过免疫原性较低的体细胞获得iPS细胞库建立异体移植的治疗模式。 http://www.cas.cn/ky/kyjz/201307/W020130731665880470908.jpg广州生物院发现细胞的免疫原性在重编程中可被遗传记忆

  • 微生物习题讨论(跟帖有奖)

    卡介苗是:A.经甲醛处理后的人型结核杆菌 B.加热处理后的人型结核杆菌 C.发生了抗原变异的牛型结核杆菌 D.保持免疫原性,减毒的活的牛型结核杆菌 E.保持免疫原性,减毒的活的人型结核杆菌

  • 抗独特型抗体的种类及其优势:免疫反应的优化与提升

    [font=宋体][font=宋体]抗独特型抗体是能够识别抗体可变区独特型,并产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抗独特型抗体根据结合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竞争型(抗原阻断型)和非竞争型(抗原非阻断型)两种。抗独特型抗体作为有目的制备的抗抗体,是抗药抗体([/font][font=Calibri]Anti-drug antibody[/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ADA[/font][font=宋体])检测参照的最佳选择,在免疫原性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因其特异性结合表位不同,可用于检测血液中抗体药物的含量,在抗体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分析中起着重要作用。[/font][/font][font=宋体][b][font=Calibri]1. [/font][font=宋体]抗独特型抗体的种类[/font][/b][/font][font=宋体]抗独特型抗体包括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在药物研发过程中,需根据综合实验目的和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抗体类型。抗独特型单抗表位单一、特异性好,制备过程长,成本相对较高,但一旦制备成功,就可以获得稳定性高的抗体,具有更高的实用性。抗独特型多抗制备周期短、成本低,但特异性差、稳定性低。单抗靶向单一表位,不能反映血液样本的整体情况,而多抗可以模拟血液样本的整体情况,可以说两种类型的抗独特型抗体各有优劣。[/font][font=宋体][b][font=Calibri]2. [/font][font=宋体]抗独特型抗体的特殊性[/font][/b][/font][font=宋体]抗独特型抗体一旦被筛选出来就可以大量生产制备。由于其模仿天然抗原的抗原决定簇,具有天然抗原的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而没有其他性质,因此在疫苗预防接种和病毒性传染病流行病的免疫学诊断中具有优势。抗独特型抗体来自同一克隆抗体,具有高度的均一性和同质性,在临床应用上具有更大的稳定空间和可靠性。抗独特型抗体仅仅是抗原结合区域的互补体,使其比天然抗原具有更大的多样性和特异性。[/font][font=宋体]正是由于抗独特型抗体能够在体内模拟抗原这一特性,将其作为替代物不仅可用于抗体药物的药代学研究,并且在免疫学、传染病预防和恶性肿瘤的治疗等各方面研究中都有重大研究进展。[/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比如利用抗独特型抗体模拟肿瘤相关抗原,如[/font][font=Calibri]CEA[/font][font=宋体]抗原、结肠癌、肺癌等相关肿瘤抗原而诱导产生细胞免疫反应,或者制备针对肿瘤细胞表面[/font][font=Calibri]Ig[/font][font=宋体]的抗独特型抗体,让其与抗肿瘤药物结合,制备高特异性的定向作用于肿瘤细胞的“生物导弹”。还有由于抗独特型抗体本身非抗原物质,也不含传染性物质,但能够代替抗原免疫动物产生免疫应答,是一种理想的疫苗材料,这对新冠病毒疫苗的开发也要潜在意义。模拟[/font][font=Calibri]HBV[/font][font=宋体]和血吸虫相关抗原的抗独特型抗体在疾病诊断上已经得到较好的应用,显示出与原抗原相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抗独特型抗体制备比普通抗体困难,因为它属于抗抗体。抗体的独特型存在于高变区,相较于[/font][font=Calibri]Fc[/font][font=宋体]端,免疫原性较弱。在免疫过程中需要兼顾抗独特型抗体对抗体药物的识别能力,还需降低非特异型区域的免疫反应,一般可通过选择合适的免疫原、免疫周期及佐剂等方法提供目的片段的免疫原性。 [/font][/font][font=宋体]义翘神州具有十多年的抗体制备经验,拥有电融合、快速抗体制备。核酸细胞免疫等技术平台,已完成大量抗独特型抗体的制备项目。[/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b]那么抗独特型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该如何选择?[/b][/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主要用于检测抗体类药物的血药浓度水平,在抗体药的[/font][font=Calibri]PK[/font][font=宋体]和[/font][font=Calibri]PD[/font][font=宋体]检测广泛使用,另外,也可以用在免疫原性([/font][font=Calibri]ADA[/font][font=宋体])评价中。抗独特型多抗直接由抗血清纯化获得,能够更好地模拟受试者血样中的真实情况,所以考虑到受试者血样中抗药抗体类型的多样性,抗独特型多抗主要用于抗体类药物的免疫原性评价。[/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义翘神州已成功完成了[/font][font=Calibri]100[/font][font=宋体]多个抗独特型单抗和多抗开发项目,成功率[/font][font=Calibri]95%[/font][font=宋体],并制备了大量高亲和力、高特异性的抗独特型抗体,充分地满足客户的[/font][font=Calibri]PK/ADA[/font][font=宋体]检测需求。[/font][/font][table][tr][td][b][font=Helvetica][color=#232323]项目[/color][/font][/b][/td][td][b][font=Helvetica][color=#232323]Anti-ID 单克隆抗体[/color][/font][/b][/td][td][b][font=Helvetica][color=#232323]Anti-ID 多克隆抗体[/color][/font][/b][/td][/tr][tr][td][font=Helvetica][color=#232323]主要应用范围[/color][/font][/td][td][font=Helvetica][color=#232323]PK检测、PD检测、免疫原性评价[/color][/font][/td][td][font=Helvetica][color=#232323]免疫原性评价[/color][/font][/td][/tr][tr][td][font=Helvetica][color=#232323]制备周期[/color][/font][/td][td][font=Helvetica][color=#232323]12~24周[/color][/font][/td][td][font=Helvetica][color=#232323]8~13周[/color][/font][/td][/tr][tr][td=1,3][font=Helvetica][color=#232323]优势[/color][/font][/td][td][font=Helvetica][color=#232323]? 单一表位[/color][/font][/td][td][font=Helvetica][color=#232323]? 可以模拟血样中真实情况[/color][/font][/td][/tr][tr][td][font=Helvetica][color=#232323]? 特异性好[/color][/font][/td][td][font=Helvetica][color=#232323]? 制备周期相对较短[/color][/font][/td][/tr][tr][td][font=Helvetica][color=#232323]? 批次间稳定性好[/color][/font][/td][td][font=Helvetica][color=#232323]? 成本低[/color][/font][/td][/tr][tr][td=1,3][font=Helvetica][color=#232323]劣势[/color][/font][/td][td][font=Helvetica][color=#232323]? 制备周期长[/color][/font][/td][td][font=Helvetica][color=#232323]? 特异性偏低[/color][/font][/td][/tr][tr][td][font=Helvetica][color=#232323]? 成本相对较高[/color][/font][/td][td][font=Helvetica][color=#232323]? 批次间稳定性低 [/color][/font][/td][/tr][tr][td][font=Helvetica][color=#232323]? 不能反映血液样本的真实情况[/color][/font][/td][td][font=宋体] [/font][/td][/tr][tr][td=1,2][font=Helvetica][color=#232323]服务套餐[/color][/font][/td][td][font=Helvetica][color=#232323]? 抗独特型鼠单抗开发服务(常规、快速免疫)[/color][/font][/td][td=1,2][font=Helvetica][color=#232323]抗独特型兔多抗开发服务(常规、快速免疫)[/color][/font][/td][/tr][tr][td][font=Helvetica][color=#232323]? 抗独特型兔单抗开发服务(常规、快速免疫)[/color][/font][/td][/tr][tr][td=1,2][font=Helvetica][color=#232323]服务保证[/color][/font][/td][td][font=Helvetica][color=#232323]? 竞争型和非竞争型抗体;[/color][/font][/td][td=1,2][font=Helvetica][color=#232323][font=Helvetica]交叉反应率[/font]2%,最低可做到无交叉[/color][/font][/td][/tr][tr][td][font=Helvetica][color=#232323]? 配对抗体[/color][/font][/td][/tr][/table][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义翘神州提供[url=https://cn.sinobiological.com/services/anti-idiotype-antibody-service][b]抗独特型抗体制备服务[/b][/url],更多服务详情可以参看[/font][font=Calibri]:https://cn.sinobiological.com/services/anti-idiotype-antibody-service[/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Calibri] [/font]

  • 【分享】残留知识普及一百篇之七【过敏原与抗原的区别和联系】

    1  两者的内涵不同抗原是指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并且能够和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而过敏原则是指引起机体产生过敏反应的物质。机体只要接触抗原就要发生免疫反应,而过敏反应只有当过敏原再次接触时才会发生。2  两者的外延不同作为抗原具备两种性能:一是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这叫免疫原性;二是能和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叫做反应原性。免疫学上把兼备两种性能的物质叫完全抗原,如病原体、异体动物血清等;只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叫半抗原,如青霉素、磺胺等。过敏原是指引起机体过敏反应的物质,因此过敏原可能既有免疫原性,又有反应原性,如免疫血清等;也可能只有反应原性,即半抗原,但半抗原进入机体与组织蛋白结合后,即成为完全抗原,如青霉素进入机体后,它的降解产物中的青霉烯酸能与体内的组织蛋白结合成为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3  两者的性质不同3. 1  抗原一般具有异物性,进入组织内的抗原物质必须与机体组织细胞的成分不同,表现在:一是异种间的物质,如马的血清对马而言是自体物质,不能引起马产生抗体,对兔而言则是异体物质,能引起兔产生抗体;二是同种异体间的不同成分,如不同人之间红细胞表面的凝集原等;第三是自体内的隔绝成分,如甲状腺球蛋白等,在正常情况下是固定在某一部位的,与产生抗体的细胞不接触,因此不会引起自体产生抗体,但是,当受到外伤或感染时,这些成分就会进入血液[font=Times New

  • 我国自主研制艾滋病疫苗进入Ⅱ期临床

    中国科技网北京8月14日电 经过方案优化、伦理审查、试验准备和受试者招募等程序后,我国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疫苗Ⅱ期临床试验今天在北京佑安医院启动,这是国际上首次使用复制型活病毒载体研制的艾滋病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因而受到国际艾滋病疫苗界的高度重视。 艾滋病疫苗研究全球科技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目前国际上多个国家正在采用不同方法进行研究。作为我国科技重大专项的重点研究领域,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国药中生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采用新方法,联合研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艾滋病疫苗,该疫苗在“十一五”期间完成了Ⅰ期临床试验,显示安全性良好,免疫原性强,可诱导受试者产生抗艾滋病病毒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今年3月下旬,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该艾滋病疫苗Ⅱ期临床试验申请,在不久前盖茨基金会发表的备受关注的8个全球艾滋病疫苗名单中名列第五。 该课题组专家邵一鸣教授告诉记者,此次临床试验的主要目标是进一步评价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并确定疫苗的免疫程序,以利于在随后的临床试验中检测疫苗的有效性。(记者 项铮) 《科技日报》(2012-08-15 一版)

  • 微生物习题讨论

    关于细胞壁的功能不应包括: A.维持细菌固有形态 B.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 C.具有抗吞噬作用 D.具有免疫原性 E.与细胞膜共同完成细菌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 【分享】超高压生物处理技术的应用

    巴浦洛夫说:“科学是依赖于方法的进步程度推动而前进的。”被列为二十一世纪十大尖端科技之一的超高压生物处理技术,是一次工业革命,它将对生物工艺学产生巨大的影响。它提出了大量的新的研究课题,丰富了生物学理论,蕴含着极大的技术开发潜力,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超高压生物处理技术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为生物、医药和食品工程的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工艺改革提供新的平台。1.病毒灭活  200~300Mpa超高压能破坏病毒膜结构内部的非共价键结合。使膜衣壳蛋白亚单位之间解体,空间结构变化,构象转换,生物活性改变,从而使病毒颗粒丧失感染性。但超高压不破坏共价键,因此抗原的单个亚单位未被破坏,保持了免疫原性不变。用此方法可以获得没有传染性而免疫原性不变的完整的病毒颗粒。2.制取疫苗  传统的制取疫苗方法均采用热力和化学处理灭活病毒,这些方法存在很大弊端。例如流感病毒灭活疫苗传统制备方法为化学方法。它使用化学试剂甲醛灭活病毒,易使病毒表面粒子受损,影响疫苗的免疫原性。同时甲醛具有刺激性和副作用,接种后易引起人体反应。超离心机和层析色谱技术使病毒纯度大大提高,但儿童使用仍有不良反应。流感病毒亚单位和表面抗原疫苗接种,虽然不良反应有所减少,但其免疫原性不如纯化的全病毒粒疫苗。而超高压250Mpa灭活疫苗的方法,不仅保留流感全病毒完整结构不被破坏,而且病毒完全灭活,同时抗原的免疫原性不受影响,反而效价提高。它不残留化学物质成分,使用安全。超高压灭病毒具有广谱性,对于这种变异快,变种多的流感病毒最为适宜,它工艺简便,生产周期短,成本低。3.处理血浆  目前已有多种方法应用于血液制品的病毒灭活处理,如:巴斯德法、S/D法、亚甲兰光照法等。但现有的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缺陷。S/D法只对有脂质包膜的病毒有效,而且在给病人输血前必须将灭活剂彻底清除。过滤法处理过程缓慢,价格昂贵,而且只对高纯度血液制品有效。加热处理会使蛋白质变性,需加入稳定剂。更重要的是目前所采用处理过程都有降低血液及血液制品中蛋白质治疗功能的可能性。超高压灭活血浆中的病毒是一个物理过程,无化学品加入,也不同于高温处理,施压和泄压都是即时的,均匀的。它对致病微生物的杀灭有广谱效果。没有交叉污染。实验证明,适当的超高压对血液制品的活性成分无明显的损伤,是一种高效的、简洁的、可靠的病毒灭活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药典三部拟增修引发的思考

    药典三部拟增修引发的思考药典官网发布《关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三部)拟增修订内容的公示》。这一次的公示涉及的都是疫苗。增修内容类型主要是:免疫原性、鉴别、病毒灭活验证。增修没啥稀奇的,引起小妖注意的是在免疫原性内容中有一句话“必要时应根据药品注册管理相关要求开展相应的临床试验…”1、统一方法和自证一直以来,药典对我来说,最大的作用应该就是统一方法。每一次在申报一个新产品的时候,我们会第一时间去翻阅药典,找到该品种或者类似品种、指南的验证方法或分析方法。每一个做过药品研发,分析方法开发,分析方法验证,注册申报的从业人员都知道药典对于我们的“意义”。能使用药典方法的,我们一定会使用药典方法,因为对我们来说,这省了很多事儿。甚至于说,这也是监管部门不成文的规定,不使用药典方法可是会惹上很多“自证”的麻烦。虽然我们说药品的主体责任在于企业本身。这里的主体责任,包括了研发过程当中开发针对产品的检测方法、验证方法,但药典方法是一种指针性方法。药典让方法统一了,监管的时候、审评的时候,也实现了相对统一标准化。主要体现在注册检验的过程,统一使用药典方法,药检所的工作也比较标准化。同样的方法下,不同的产品之间的差异似乎就得到了体现。但…有人觉得药典标准是唯一的国家标准,就得直接硬性执行。我觉得这种思路是不妥的。这样会构成标准无法执行,各自为政的碎片化管理。所谓的“唯一”本来就不科学,这一次写上根据注册管理办法…似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CDE审评时硬板硬用药典。嗯…不知道这件事CDE参加了没有?如果参加了,那就太好了。2、第一次见到“注册管理”这次药典第三部拟增订内容,将部分免疫原性内容变更成为自行验证,根据注册管理的要求进行临床。验证方法依然是有指南的,可以理解为验证方法依然是统一的,只不过这似乎是第一次提到“注册管理要求…”药典向来是根据已上市产品的大体情况制定基本标准,也经常被人诟病标准过高或过低,也有人质疑药典标准被利用成为商业壁垒工具。这一次提到免疫原性中MCB变更验证,必要时应根据注册管理要求上临床…这句话更像是CDE出的技术指导原则,注册司出台的管理办法二级文件…链接到注册管理,似乎在避免审评时强硬使用药典,事实上原本免疫原性验证就是一个bug…临床不归药典管,当然不能写在标准里。这次算衔接上了。3、新注册管理办法会怎么写?变更申报的要求,看起来行政流程需要参考注册管理办法,要求需要参考技术指导原则,分析方法遵从药典…新版药典执行的时候,恐怕很多变更要求会被载入药典,但受理审核是CDE的,批准是注册司的,希望多方要求会一致。看目前的行文,药典要求似乎是基于注册管理办法的,对药企来说也是好事,至少药典和注册管理办法理论上是相一致的。只不过药典要求里的“必要时”,谁说了算?什么时候算是“必要”?可能要期待即将出台的注册管理办法了。药典这一次的增修时间,不知道会不会出现在新的注册管理办法出台之前…如果在之前,我们真的还不知道新的注册管理办法会如何规定主种子变更部分,免疫原性检验的临床要求。看起来,注册管理办法必须明确规定才行,不然从药典“链接”到注册管理办法找不到依据和路径就麻烦了…4、谁会用药典?和朋友的聊天中,我们突然提到这个话题。医生?患者?药剂师?制药人?研发人员?注册人员?目前似乎在应用端并没有使用人。那么药典对于制药人(可能是药典唯一的使用人群),除了统一方法,提供市场基本标准之外,它是否也限制了方法的个性化研发和发现?如果没有药典,我们是否会根据具体产品找出更有针对性,稍微具有差别的个性化分析方法,这些分析方法是否是一种更为精细化、科学性、有利于产品研究的方法?如果药典是申报注册必须遵循的方法,企业是否还会去寻找更精准的分析方法?药典的增补,是否跟得上研发发展速度?目前国内研发人员使用更多的是国外相关标准、指导原则还是中国药典?日常分析放行方法,应该遵从的是注册批准方法,如果药典方法变更,所有使用该方法的注册标准及方法都需要变更,这对所有产品是否都合适?这一次的拟增修公示,默默地出现。在小妖看来,却不是一件小事。一句话,直接提出了临床,提出了遵循注册管理办法,而且还是在新版注册管理办法未出台的时候进行征集意见…各位相关蒲友,请想一想,及时提出意见,反馈信息。2016-10-24 21:24 来自: 仲夏秋夜云 发布者: 绿茶. 蒲公英论坛

  • 深入了解重组蛋白疫苗:基础原理、优势与局限

    [b][font=宋体][font=宋体]什么是重组蛋白疫苗[/font][font=Calibri]? [/font][/font][/b][font=宋体]即将某种病毒的目的抗原基因构建在表达载体上,将已构建的表达蛋白载体转化到细菌、酵母或哺乳动物或昆虫细胞中,在一定的诱导条件下,表达出大量的抗原蛋白,通过纯化后制备的疫苗。[/font][font=宋体] [/font][b][/b][font=宋体][font=宋体][b]重组蛋白疫苗的基本原理[/b]是将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或受体结合区([/font][font=Calibri]Receptor binding domain, RBD[/font][font=宋体])的一部分,与宿主细胞结合制成疫苗。通过结合重组蛋白和多种免疫素来增强免疫应答,促进抗体产生,从而诱导免疫系统产生高强度的识别位点,使人体具备更好的免疫抵抗力,并可迅速减轻症状,有效地预防和治疗传染病。[/font][/font][font=宋体] [/font][b][font=宋体]重组蛋白疫苗优势:[/font][/b][font=宋体]①不养活病毒,无需担心病毒外泄,对生产车间的生物安全等级要求低;[/font][font=宋体][font=宋体]②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病毒[/font][font=Calibri]S[/font][font=宋体]蛋白上的[/font][font=Calibri]RBD[/font][font=宋体]蛋白,能实现高产量、高纯度、低成本;[/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③重组蛋白疫苗只含[/font][font=Calibri]RBD[/font][font=宋体]蛋白,纯度高,安全性更好。[/font][/font][b][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重组蛋白疫苗缺点:[/font][/b][font=宋体]①免疫原性较差:相比于一些其他类型的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的免疫原性可能较差。这意味着需要使用较高剂量的疫苗才能激发免疫反应,从而增加疫苗的成本和副作用的发生率。[/font][font=宋体]②需要辅助免疫刺激剂:重组蛋白疫苗通常需要添加辅助免疫刺激剂,如佐剂或载体,以增强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这些辅助免疫刺激剂可能会增加疫苗的副作用和成本,并且有时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font][font=宋体]③需要多次接种:相对于一些其他类型的疫苗,重组蛋白疫苗需要进行多次接种,以达到充分的免疫效果。这可能会增加接种的难度和成本,并且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建立起有效的免疫保护。[/font][font=宋体]④局部和全身反应:虽然重组蛋白疫苗的安全性较高,但含有佐剂的疫苗可能引起更多局部反应,如注射部位发红、肿胀,以及更多全身反应,如发热、寒战和身体疼痛。[/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url=https://cn.sinobiological.com/resource/protein-review/protein-production][b]重组蛋白生产[/b][/url]详情可参看:[/font][font=Calibri]https://cn.sinobiological.com/resource/protein-review/protein-production[/font][/font][b][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义翘神州:蛋白与抗体的专业引领者,欢迎通过百度搜索[/font][font=宋体]“义翘神州”与我们取得联系。[/font][/font][/b][font=宋体] [/font]

  • 抗体人源化改造方法有哪些?

    [font=宋体][font=宋体]抗体已成为治疗和诊断人类疾病的有效工具。非人源抗体会诱导人类免疫反应,使用非人源抗体产生的中和反应会限制此类抗体在治疗人类疾病的应用。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抗体人源化技术应运而生。抗体人源化经历了从嵌合抗体到[/font][font=Calibri]CDR[/font][font=宋体]移植、[/font][font=Calibri]SDR[/font][font=宋体]移植等技术演变,力求在保持高亲和力、高特异性结合能力的同时克服传统鼠源抗体的免疫原性。[/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b]现阶段,常用抗体人源化方法包括以下几种:[/b][/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①基于框架区同源性的[/font][font=Calibri]CDR[/font][font=宋体]移植与回复突变[/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非人源化抗体人源化的常用方法是互补决定区([/font][font=Calibri]CDR[/font][font=宋体])移植,即非人源抗体的[/font][font=Calibri]CDR[/font][font=宋体]区移植到人源抗体框架区上。通常,会选择与非人源抗体框架区同源性最高的人源抗体框架区作为[/font][font=Calibri]CDR[/font][font=宋体]移植的受体。这种方法最主要问题是与特定靶标结合的亲和力会降低乃至丧失。将小鼠抗体的[/font][font=Calibri]CDR[/font][font=宋体]环直接移植到人源抗体框架上在某些情况下不会影响抗体亲和力,然而在多数情况下,它会显著降低亲和力。鼠源抗体框架区的一些残基已被证明会影响[/font][font=Calibri]CDR[/font][font=宋体]环的构象以及抗体的亲和力,我们称其为游标区残基。这些残基位于靠近[/font][font=Calibri]CDR[/font][font=宋体]区的β折叠。因此,在选择所需的人源抗体框架区后,需要对这些残基进行回复突变,使其保留在人源化抗体中。除此之外,可变区外氨基酸残基的突变也已被用于赋予人源化抗体新的特性。[/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②基于胚系基因的[/font][font=Calibri]CDR[/font][font=宋体]移植[/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人类胚系基因可作为鼠源抗体人源化框架区的替代来源。与来源于[/font][font=Calibri]IgG[/font][font=宋体]的框架区相比,胚系基因具有较少的克隆内体细胞超突变。因此,人们认为利用胚系框架的人源化抗体比[/font][font=Calibri]IgG[/font][font=宋体]框架的人源化抗体表现出更低的免疫原性。尽管胚系基因的免疫原性可能较低,但事实上[/font][font=Calibri]IgG[/font][font=宋体]的衍生框架有时更有利。复数研究反映,人源化抗体[/font][font=Calibri]Fc[/font][font=宋体]区的变化会影响抗体活性与亲和力。如有研究证实,将鼠抗可变区融合到[/font][font=Calibri]IgG[/font][font=宋体]恒定区构建的嵌合抗体对黄热病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有效,而具有[/font][font=Calibri]IgM[/font][font=宋体]恒定区的嵌合抗体则不然。[/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③抗体表面重塑[/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抗体表面重塑是非人源抗体人源化的另一种策略。表面重塑是指对非人源抗体的表面氨基酸残基进行抗体人源化改造。该策略的原则是确定鼠源抗体表面残基的位置,在维持抗体活性并兼顾减少抗体免疫原性的基础上,选用与人源抗体表面残基相似的氨基酸进行替换。通过这种方法人源化的抗体通常表现出稳定性和亲和力的变化很小。[/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④基于[/font][font=Calibri]CDR[/font][font=宋体]同源性的[/font][font=Calibri]CDR[/font][font=宋体]移植[/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以往的[/font][font=Calibri]CDR[/font][font=宋体]移植通常会选择与非人源抗体框架区同源性最高的人源抗体框架区作为[/font][font=Calibri]CDR[/font][font=宋体]移植的受体。[/font][font=Calibri]Hwang[/font][font=宋体]及其同事首次设计了一种基于[/font][font=Calibri]CDR[/font][font=宋体]区域同源性的抗体人源化新方法。该方法不使用框架区的同源性来选择人源化抗体框架,关键的鼠源残基也不进行回复突变。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减少被识别为外源物质的可能性。比起基于框架区同源性的[/font][font=Calibri]CDR[/font][font=宋体]移植,通过该方法改造的抗体亲和力维持更好。[/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⑤[/font][font=Calibri]SDR[/font][font=宋体]移植[/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通过[/font][font=Calibri]CDR[/font][font=宋体]移植获得的人源化抗体仍可能在患者中引发免疫性抗独特型([/font][font=Calibri]anti-Id[/font][font=宋体])反应。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抗[/font][font=Calibri]V[/font][font=宋体]区免疫反应,可以通过仅将[/font][font=Calibri]CDR[/font][font=宋体]序列中抗原结合活性所必需的特异性决定残基([/font][font=Calibri]SDR[/font][font=宋体])移植到人源抗体框架区上来实现抗体人源化。[/font][font=Calibri]SDR[/font][font=宋体]移植的方法更进一步地提升了抗体人源化程度,并尽可能地减少了鼠源[/font][font=Calibri]CDR[/font][font=宋体]中效应[/font][font=Calibri]T[/font][font=宋体]细胞表位的数量,从而将抗体可变区潜在的免疫原性风险做到最小化。[/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⑥其他抗体人源化方法[/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定向筛选或链替换抗体库技术,是利用噬菌体展示的方法,将鼠源抗体重轻链[/font][font=Calibri]V[/font][font=宋体]区结构域分别顺序或平行地替换为人源化的。该方法为人源化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工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体的免疫原性。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产生人源化抗体,即使是全人源抗体,也无法消除全部的免疫原性。[/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义翘神州利用[/font][font=Calibri]CDR[/font][font=宋体]置换技术及计算机辅助结构模拟设计可对羊驼纳米抗体、鼠源单抗进行人源化改造,保证人源化程度 [/font][font=Calibri]95%[/font][font=宋体],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单克隆[url=https://cn.sinobiological.com/services/antibody-humanization-service][b]抗体人源化服务[/b][/url]。更多抗体人源化改造详情可以关注:[/font][font=Calibri]https://cn.sinobiological.com/services/antibody-humanization-service[/font][/font]

  • 【讨论】要做免疫球蛋白的非还原性SDS-PAGE

    要做免疫球蛋白的非还原性SDS-PAGE,需要注意什么?1、想用6%的分离胶,4.2%的浓缩胶,是否可以?2、样品处理缓冲液,与通常的还原性上样缓冲液不一样的就是不加DTT或巯基乙醇,对吗?3、电泳时的电压是否要小些,以减少产热,但长时间电泳,是否会破坏胶(6%已经很软了)?4、现在我用的丙烯酰胺的C值为3%(0.9g双叉丙烯酰胺加29.1g丙烯酰胺)是否合适,特别是对于这种低交联度的凝胶是否合适,是否要修改C值?5、将来染色时能否用热的染色液,或者在微波炉中加热?(我们现在12%或15%的胶是在热的染色液中染色的。)

  • 免疫检测技术的应用有哪些?

    [font=宋体][b]免疫检测技术以广泛应用于生物科学的各个领域。[/b][/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1.[/font][font=宋体]免疫疾病诊断[/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用免疫血清学方法对人和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肿瘤、自身免疫病和变态反应疾病进行诊断,是免疫技术最突出的应用。尤其是酶标抗体技术,已成为多种传染病的常规诊断方法,如已有的人各型肝炎、猪瘟等[/font] [font=Calibri]ELISA [/font][font=宋体]试剂盒,它们简便、快速,又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可重复性。[/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2.[/font][font=宋体]动物植物生理活动研究[/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动植物中存在一些如激素、维生素等活性物质,它们在体内含量极微少,但在调节机体的生理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因此通过分析测定这些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及变化来研究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如生长生殖等)。由于这些物质含量极低,用常规化验方法难以准确测出。目前放射免疫测定和酶免技术已能精确测出[/font] [font=Calibri]ng(10 -9 g) [/font][font=宋体]及 [/font][font=Calibri]pg(10 -12 g) [/font][font=宋体]水平的物质,它们已成为测定动物、植物、昆虫中微量激素及其它活性物质,研究动物、植物生理和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3.[/font][font=宋体]物种及微生物鉴定[/font][/font][font=宋体]各种生物之间的差异都可表现在抗原性不同,物种种源越远,抗原性差异越大,因此可用区分抗原性的血清学反应进行物种鉴定、物种的分类等工作。血清学反应在细菌、病原菌等微生物鉴定和血清型及亚型的分析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对动物种源,植物和昆虫分类方面还是一个新的领域。[/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4.[/font][font=宋体]动物、植物性状的免疫标记[/font][/font][font=宋体]通过分析动物、植物的一些优良性状(如高产、优质、抗逆性等)的特异性抗原,然后用血清学方法进行标记选择育种,这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方向,它比分子遗传学标记选择育种简便。[/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5.[/font][font=宋体]免疫增强药物和疫苗的研究[/font][/font][font=宋体]疫苗研究中需用血清学反应和细胞免疫技术测定免疫的效果。在研究一些免疫增强药物,尤其研究肿瘤药物时,需用细胞免疫技术分析测定它们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增强作用。因为细胞免疫是机体抗肿瘤、抗病毒的一个重要机制。[/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6.[/font][font=宋体]发病机理研究[/font][/font][font=宋体]传染病的病原从机体特定部位感染,并在特定组织细胞内增殖,引起发病。一荧光抗体感染或免疫酶组化染色,可在细胞水平上确定发病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细胞,还可用于研究自身免疫病和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如免疫复合物的沉积部位的分析。[/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7.[/font][font=宋体]分子生物学研究[/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在基因工程的分离、克隆的筛选,表达产物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表达产物的纯化等均涉及到免疫技术。如通常用免疫沉淀方法分离[/font] [font=Calibri]mRNA [/font][font=宋体]基因,酶标抗体核酸探针(地高辛核酸探针)检测筛选克隆,免疫转印技术分析表达产物的分子量、 [/font][font=Calibri]ELISA [/font][font=宋体]或 [/font][font=Calibri]RIA [/font][font=宋体]分析表达量、免疫亲和层析纯化表达产物,免疫方法分析表达产物的性质如免疫原性。免疫技术已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工具。[/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目前义翘神州建立了全面的免疫学检测平台,包括[/font][font=Calibri]ELISA[/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Western Blot[/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IHC[/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IF[/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Flow Cytometry[/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IP/Co-IP[/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Biacore[/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Octet[/font][font=宋体]等检测技术。[/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具体[url=https://cn.sinobiological.com/services/immunoassay-service][b]免疫学检测服务[/b][/url]类型:[/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url=https://cn.sinobiological.com/services/spr-bli-assay-services][b][font=Calibri]SPR/BLI[/font][font=宋体]亲和力检测服务[/font][/b][/url][/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Western Blot[/font][font=宋体]检测服务[/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免疫组化[/font] [font=Calibri](IHC) [/font][font=宋体]单染服务[/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免疫荧光[/font] [font=Calibri](IF) [/font][font=宋体]单染检测服务[/font][/font][font=宋体]多重染色服务[/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HE[/font][font=宋体]染色及特殊染色服务[/font][/font][font=宋体][url=https://cn.sinobiological.com/services/flow-cytometry-service][b][font=宋体]流式细胞[/font] [font=Calibri](FACS) [/font][font=宋体]检测服务[/font][/b][/url][/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ELISA/ELISpot[/font][font=宋体]检测服务[/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IP/Co-IP[/font][font=宋体]技术服务[/font][/font][font=宋体]石蜡组织芯片定制服务[/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详情可以关注义翘神州免疫学检测服务[/font][font=Calibri]https://cn.sinobiological.com/services/immunoassay-service[/font][/font]

  • 【求助】要做免疫球蛋白的非还原性SDS-PAGE,有些事不明白。

    要做免疫球蛋白的非还原性SDS-PAGE,需要注意什么?1、想用6%的分离胶,4.2%的浓缩胶,是否可以?2、样品处理缓冲液,与通常的还原性上样缓冲液不一样的就是不加DTT或巯基乙醇,对吗?3、电泳时的电压是否要小些,以减少产热,但长时间电泳,是否会破坏胶(6%已经很软了)?4、现在我用的丙烯酰胺的C值为3%(0.9g双叉丙烯酰胺加29.1g丙烯酰胺)是否合适,特别是对于这种低交联度的凝胶是否合适,是否要修改C值?5、将来染色时能否用热的染色液,或者在微波炉中加热?(我们现在12%或15%的胶是在热的染色液中染色的。)

  • 复必泰疫苗有什么优点?去哪里接种?

    复必泰疫苗有什么优点?去哪里接种?

    复必泰疫苗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很多人说接种复必泰疫苗能更好预防新冠病毒,从很多数据上看,复必泰的预防效果确实很好,下面为大家讲讲复必泰疫苗有什么优点?去哪里接种?  1)复必泰疫苗有什么优点?  mRNA疫苗与传统疫苗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在这一流行病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具体有这样的优点:1、没有病毒,没有感染的危险。2、研发效率高,能快速应对病毒突变。3、它具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机制,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4、易于大规模生产,以支持全球供应目标。  2)去哪里接种复必泰?  想接种复必泰,现在较为方便的是选择香港地区的医疗机构,比如在「中环专科体检中心」推出的复必泰二价疫苗。目前新冠疫情依然可能卷土重来,尽早注射疫苗,可助身体建立免疫系统,做好健康管理,才能有效预防流行性疾病。也可以添加官方威信:(tchchk)预约接种。  复必泰二价疫苗预约入口:[url]https://www.tchc.hk/cn/vaccine/v01/[/url][align=center][url=https://www.tchc.hk/cn/vaccine/v01/][img=,690,30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2/202302101612057255_9218_5914110_3.jpg!w690x306.jpg[/img][/url][/align]  3)“阳康”之后多久才能接种复必泰二价疫苗?  越来越多的小伙伴开始关注感染后的问题,“阳康”后多久能接种疫苗的问题。根据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最新指引,“阳康”人员应于康复后3-6个月内接种疫苗加强针,有特殊需要(如到海外升学或为符合到海外旅游的规定等)的人员可于康复后28日接种。  复必泰疫苗有什么优点?去哪里接种?复必泰疫苗的优点是十分明显地,有机会还是应该及时接种该疫苗。香港通关之后,内地居民去接种相关疫苗也十分方便。

  • 【网络讲座】7月15日(周三)应用PBPK模型模拟预测单克隆抗体的体内PK

    报名链接:http://www.pharmogo.com/technical.php?act=show&id=24 主 题 应用PBPK模型模拟预测单克隆抗体的体内PK 时 间 2015年7月15日(周三)下午2:30-4:00 主办方 上海凡默谷 主讲人 薛彩福 产品经理【内容】随着近年来生物技术药物的飞速发展,生物药物俨然已成为当今新药研究发展中最活跃和最迅速的新领域。而与传统的药物相比,生物技术药物具有种族特异性、免疫原性和非预期的多向活性等特点,使得其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尤其对于蛋白质类药物来说,由于与大量的内源性蛋白结构相似,受到相应的干扰和影响。GastroPlus从PBPK模型的角度出发,在原有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为单克隆抗体(mAbs)的PBPK搭建,提供了丰富的建模平台。通过GastroPlus,您将获悉mAbs在不同剂量,不同剂型,不同种属,不同组织中的体内PK变化。为mAbs的研究和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决策。本次网络会议,我们将为你讲述如何利用GastroPlus搭建mAbs的PBPK模型,并进行体内行为的模拟和预测。

  • 2014多肽药物研发与技术创新研讨会

    多肽作为药物,具有生理活性强、免疫原性低、疗效高等诸多优点,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人类疾病治疗中的地位也日趋重要,目前已成为国际药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默克密理博在多肽合成领域已有30年的历史,其品牌Novabiochem?除了满足多肽合成客户对常规产品的需求外,还不断进行创新,每年都会发布最新的研发产品及应用,并且还可以提供个性化定制的高效解决方案。为了增进多肽合成领域的技术创新交流,默克密理博在Novabiochem? 创新30年之际,召开学术研讨会。会议邀请了从事多肽制药领域的多位专家和学者,议题包括:天然、非天然氨基酸及其类似物的合成新方法,多肽、蛋白质的合成新方法,多肽物质分离与分析方法推广应用,多肽合成中因素控制对质量的影响以及多肽纯化和分析的新技术等,针对以上议题,各位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和巨大反响,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http://blog.milliporechina.com/editor/upload/image/930F7A5B_BF1453AA.png

  • 【讨论】关于Western实验的问题

    前不久在做WB实验时,发现个问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希望大家提提建议。一般的蛋白做免疫原性时,选择的缓冲液是甘氨酸体系,pH在8.6左右,但是如果做N端检测的话,就只能选择CAPS缓冲液,pH在11左右;但是我做的这个蛋白却比较特殊,理论等电点是10.46,就选择了CAPS缓冲液(我不确定是否缓冲液pH一定要比蛋白的等电高,才能使蛋白带负电往正极跑),使用半干转仪器,结果显示,目的蛋白一点点都没有转到PVDF膜上,而其他蛋白基本都转过去了;这是一次,之后我想蛋白带正电往负极跑也一样的,就用甘氨酸体系缓冲液做了,在胶的上下两面都垫了PVDF膜(避免我的设想错误而没有结果),结果依然显示无法转移;再之后觉得可能半干转时间受限制,故找了湿法转移仪,转移过夜(大概转移了20小时)后转移量达到了IgG抗体检测限度,WB显示出阳性,但是未达到HISTAG抗体的检测限度(转移量太小了!)。现在是问题:1、做WB实验选择缓冲液是否要看目的蛋白的等电点?2、若遇到这类情况(以上描述的)各位有什么针对的办法(提高转移效率)?欢迎大家发表意见,谢谢顺便有个不情之请,各位谁有电泳扫描软件啊,我用的突然损坏了,好像是TOTALLAB的,就是扫描蛋白条带纯度的,谁有的话帮忙发个给我好么,只要能用就好,不一定是TotalLab的,在这里谢谢了 email:qr@newsummitbio.com

  • 美国FDA分析方法验证指南

    美国FDA分析方法验证指南美国FDA分析方法验证指南1. 绪论本指南旨在为申请者提供建议,以帮助其提交分析方法,方法验证资料和样品用于支持原料药和制剂的认定,剂量,质量,纯度和效力方面的文件。本指南旨在帮助申请者收集资料,递交样品并资料以支持分析方法。这些建议适用于NDA,这些原则同样适用于二类DMF所涉及的原料药和制剂。如果使用了其它方法,鼓励申请者事先和FDA药品评审中心的官员进行讨论,以免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是花了人力物力所准备起来的递交资料后来发现是不可用的。本指南中所述的分析方法验证的原则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分析方法。但是,本指南中特定的建议可能不适用于有些产品所用的特殊分析方法,如生物药,生物技术药,植物药或放射性药物等。比如说,许多生物分析是建立在动物挑战模式,免疫原性评估或其它有着独特特性的免疫分析基础上的,在递交分析方法和分析方法验证资料时需考虑这些独特的性质。而且,许多原料药和制剂的界定和质量控制所需的生物和免疫化学检测并不在本指南的范围之内。尽管本指南并不专门叙述原料,中间体,赋形剂,包装材料及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中所用的其它物料的分析方法及分析方法验证资料的递交,但是应该应用验证过的分析方法来分析检测这些物质。对于本指南中未提及的关于分析方法验证和资料提交方面的问题,请向FDA相关的化学评审人员咨询。本指南,一旦定稿,将取代FDA于1987年2月份发布的工业指南:分析方法验证所需提交的样品和分析资料。II. 背景每个NDA和ANDA都必需包括必要的分析方法以确保原料药和制剂的认定,剂量,质量,纯度和效力,还包括制剂的生物利用度(21 CFR 314.50(d)(1) 和314.94(a)(9)(i))。

  • 噬菌体展示技术流程、原理及九大问题解析

    [font='calibri'][size=13px]噬菌体展示技术流程、原理及九大问题解析[/size][/font]原理:噬菌体展示技术,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抗体的基因连接到噬菌体中,并以融合蛋白的形式展示在噬菌体的表面,通过与靶蛋白的结合,完成噬菌体展示抗体的筛选。基于噬菌体展示抗体库构建和筛选的专业知识,义翘神州能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抗体定制服务,包括鼠源单克隆抗体、兔源单克隆抗体、鸡源单克隆抗体和全人源抗体等多个种属的抗体发现服务。噬菌体展示技术流程:噬菌体抗体库开发技术包括噬菌体展示抗体库构建、淘洗、单克隆鉴定和阳性克隆重组表达等步骤,义翘神州利用灵活的筛选策略、多种筛选方法以及上清介入检测,筛选的成功率达到90%,可根据客户的特殊需求构建不同物种的噬菌体抗体库,并提供全面高效的抗体发现服务。①义翘神州的噬菌体展示平台可以针对哪些种属的抗体进行开发?目前可以对小鼠 、兔子、鸡、人等多个种属的抗体开发进行建库。②义翘神州的噬菌体展示库建库库容有多大?免疫库的库容在5×108~2×109,天然库的库容可以达到1011。③义翘神州的噬菌体展示库筛选抗体的多样性如何?根据不同要求,可以提供十几个到上百个unique hits。④义翘神州噬菌体展示库抗体开发周期需要多长时间?免疫库从建库到获得质粒需要8周时间,天然库需要6周时间。⑤义翘神州噬菌体展示库及其筛选出的克隆可以保存多久?均可保存一年以上。⑥怎样衡量一个库的好坏,有哪些标准?除了库容大小,还可以通过电泳判断插入率,以及通过一代测序验证抗体构建的正确率,评估抗体库的真实库容。或通过二代测序,获得库的序列多样性和覆盖率等具体信息。⑦淘洗时筛选到非特异抗体怎么解决?被动的方法是利用负筛,尽快能去掉非特异克隆。主动的方法是更换免疫原,选择不仅免疫原性好且活性好、特异性强的免疫原。⑧淘洗过程中,如何判断淘洗是否可以终止?有多种途径可以判断,比如通过计算噬菌体淘洗前后的产出和投入比、将每轮淘洗的克隆测序观察序列是否出现富集、以及将噬菌体库检测ELISA等。⑨如何筛选到亲和力高的抗体?可以尝试降低抗原包被量,同时增加洗涤力度。更多详情可以关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平台https://cn.sinobiological.com/services/platform/phage-display

  • 我国重组蛋白新冠病毒疫苗I期、II期临床试验结果发布

    我国已批准紧急使用的重组蛋白亚单位新冠病毒疫苗,I期、II期临床试验结果日前在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传染病》发布。结果表明,疫苗安全性良好,接种3剂次25微克疫苗的97%入组者产生了可以阻断活病毒的中和抗体,中和抗体水平超过康复患者血清。该疫苗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联合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研发,今年3月10日经有关部门评估论证同意紧急使用。据介绍,疫苗在国内的两期临床试验共招募950名18岁至59岁的健康成年人,采用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的试验方案。试验对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进行评估,包括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抗体滴度、中和抗体滴度以及血清阳转率。结果表明,没有疫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接种2剂次疫苗后,76%的人可以产生中和抗体。接种3剂次疫苗后,97%的人可以产生中和抗体。目前,该疫苗正在乌兹别克斯坦、印尼、巴基斯坦和厄瓜多尔开展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并于3月1日在乌兹别克斯坦获批注册使用。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是通过基因工程的方式在工程细胞内表达纯化病原体抗原蛋白,然后制备成疫苗。有别于灭活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这是一种新技术路线研制的新冠病毒疫苗。截至目前,我国有4个新冠病毒疫苗附条件上市、1个新冠病毒疫苗获批紧急使用。

  • 中文文献4篇

    【序号】:1【作者】: 龚燕锋谢勇【题名】:免疫佐剂与壳聚糖【期刊】:中国生化药物杂志【年、卷、期、起止页码】:2004年06期 【全文链接】:[url]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Q&dbname=CJFD2004&filename=SHYW200406023&v=MjY1MDFyQ1VSN3FmWU9kdkZ5M21VTDdQTmlYU2ViRzRIdFhNcVk5SFo0UjhlWDFMdXhZUzdEaDFUM3FUcldNMUY[/url]=【序号】:2【作者】: 郑必祥彭代智陈博【题名】:天然组织工程皮肤支架材料的分类及其免疫原性研究现状【期刊】: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年、卷、期、起止页码】:2010年04期 【全文链接】:[url]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Q&dbname=CJFD2010&filename=ZHSX201004025&v=MjMzMjFyQ1VSN3FmWU9kdkZ5M25VcnpKUHlYWWRyRzRIOUhNcTQ5SFlZUjhlWDFMdXhZUzdEaDFUM3FUcldNMUY[/url]=【序号】:3【作者】: 田佳鑫【题名】:对动物源性医疗器械免疫原性评价的思考【期刊】:生物技术通讯【年、卷、期、起止页码】:2016年06期 【全文链接】:[url]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Q&dbname=CJFDLAST2017&filename=SWTX201606024&v=MDk5OTRxVHJXTTFGckNVUjdxZllPZHZGeS9sVTcvS05qcmZkckc0SDlmTXFZOUhZSVI4ZVgxTHV4WVM3RGgxVDM[/url]=【序号】:4【作者】: 章娜徐丽明邵安良柯林楠【题名】:浅谈动物源性医疗器械的产业发展和监管现状【期刊】:中国药事【年、卷、期、起止页码】:2013年08期 【全文链接】:[url]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Q&dbname=CJFD2013&filename=ZGYS201308004&v=MTAwMjViRzRIOUxNcDQ5RllJUjhlWDFMdXhZUzdEaDFUM3FUcldNMUZyQ1VSN3FmWU9kdkZ5L2dVNy9MUHlyU2Y[/url]=

  • 什么是抗独特型抗体?抗独特型抗体三种类型及应用

    [font=宋体][font=宋体]抗独特型抗体是一种能够特异性结合另一抗体独特位的抗体。独特型由多个抗原决定簇([/font][font=Calibri]Antigenic determinant[/font][font=宋体])组成,每个抗原决定簇都是一个独特位。抗原决定簇或独特位可存在于重链可变区,也可存在于轻链可变区,或者存在于两条链组成的表面。[/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b]抗独特型抗体三种类型:[/b][/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①抗原非中和型[/font][font=宋体]不具有抗体结合区特异性,治疗性抗体仍可与其目标抗原相结合。这种类型的抗独特型抗体可用于检测抗体药物总量。[/font][font=宋体]②抗原中和型[/font][font=宋体]具有抗体结合区特异性,与其目标抗原相互竞争,因此,此类型可用于检测游离型抗体药物。[/font][font=宋体]③药物靶标复合物型[/font][font=宋体][font=宋体]仅特异性地识别抗体[/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靶标复合物,不与未结合的抗体或未结合的目标抗原相结合。这种类型的抗独特型抗体仅能检测结合型抗体药物。[/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b]抗独特型抗体的不同应用[/b][/font][font=宋体]①免疫原性分析[/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免疫原性分析对于生物药物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几乎所有的生物制药产品(如蛋白、抗体、多肽偶联药物或寡核苷酸等)都会诱导机体内免疫应答,从而导致抗药抗体([/font][font=Calibri]ADA[/font][font=宋体])的产生。[/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抗独特型抗体属于高度特异性[/font][font=Calibri]ADA[/font][font=宋体]。多克隆抗体能较大限度地模拟血样中的真实情况,还具有制备周期较短和成本低的优势。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在分析患者样本中是否存在[/font][font=Calibri]ADA[/font][font=宋体]时,抗独特型多克隆抗体通常用作阳性对照。[/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②药代动力学([/font][font=Calibri]PK[/font][font=宋体])分析[/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抗独特型抗体也是药代动力学([/font][font=Calibri]PK[/font][font=宋体])分析的关键工具试剂之一。 在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中,[/font][font=Calibri]PK[/font][font=宋体]分析可用于评估抗体药物的用药剂量和毒性。[/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可作为[/font][font=Calibri]PK[/font][font=宋体]分析的检测试剂,用于检测人或动物血清中的抗体药物含量。[/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义翘神州提供[url=https://cn.sinobiological.com/services/anti-idiotype-antibody-service][b]抗独特型抗体制备服务[/b][/url],同时拥有综合性的抗独特型抗体开发平台,涵盖兔多抗、杂交瘤、噬菌体、流式单[/font][font=Calibri]B[/font][font=宋体]细胞和[/font][font=Calibri]Beacon[/font][font=宋体]单[/font][font=Calibri]B[/font][font=宋体]细胞技术,为客户提供更多选择。详情可以关注抗独特型抗体制备服务[/font][font=Calibri]https://cn.sinobiological.com/services/anti-idiotype-antibody-service[/font][/font]

  • 《人民日报》:我国疫苗接种有序推进,国产疫苗安全有效

    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1日,各地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2661.6万剂次。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介绍,各地正在根据党和国家的总体部署,按照“应接尽接、梯次推进、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原则,做好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人群的接种工作,集中力量在疫情发生风险高的大中型城市、口岸城市、边境地区开展疫苗接种。先期安排了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高等院校的学生和教职工、大型商超的服务人员等人群接种疫苗。其他人群的接种工作也在逐步展开。  当前,北京、上海等地已经为一些有接种意愿且身体基础状况比较好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和慢性病患者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说,国家卫生健康委将继续按照区分轻重缓急,坚持知情、同意、自愿、免费的原则开展接种,将常态化防控与接种工作相统筹,依法审慎、稳妥有序落实地方属地责任和行业监管责任,更加安全、有序、有力地推进疫苗接种,逐步扩大人群的覆盖范围,尽可能让更多群众接种疫苗,保护好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  目前,我国已有5个生产企业的新冠病毒疫苗批准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附条件批准上市的3个灭活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Ⅲ期临床试验期中分析结果显示,疫苗保护效力均达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用疫苗临床评价指导原则(试行)》的要求,也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病毒疫苗目标产品特性》推荐的指标要求。临床试验和紧急使用阶段及前期重点人群较大规模接种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数据表明,新冠病毒疫苗安全性良好。获批紧急使用的重组亚单位疫苗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我国使用的新冠病毒疫苗均已按照规范开展了临床研究,获得了国家药监部门的批准,并通过严格检定后才投入使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介绍,疫苗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要求定时检测、记录温度,确保处于规定温度的环境,满足相关安全技术要求。在接种过程中,卫生健康部门加大了医务人员培训,要求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充分保障疫苗接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作用是预防发病、重症和死亡,阻断疫情传播,让大多数人的健康得到保证。”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说,接种疫苗后,人体会产生抗体、细胞免疫和免疫记忆,能抵御新冠病毒入侵,从而保护人体。目前,绝大多数人都是新冠肺炎的易感染者,如果身体条件允许,建议都去接种疫苗。接种疫苗后,既能保护自身健康,也能保护家人和周围的人。  “大规模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形成免疫屏障很有必要。”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邵一鸣分析,相比部分国家,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境外新冠肺炎疫情依旧严重,我国面临着较大的疫情输入压力。随着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通过接种疫苗控制住疫情,全球必将放开流动。我们要把握住窗口期,按照政府的推荐顺序大规模地接种疫苗,构建起免疫屏障,这样才能有效抵御疫情输入的风险。

  • 【转帖】2010年版《中国药典》三部细菌制品专题讨论会会议纪要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三部细菌制品专题讨论会会议纪要根据国家药典委员会2010年版《中国药典》三部编制的进展情况,结合收集到的反馈意见,我委于2009年7月3日在京召开了2010年版《中国药典》三部专题讨论会。第九届药典委员会细菌制品专业委员会王国治、谢贵林、刘保奎、杨晓明、曾明、张庶民委员,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叶强研究员,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唐巧英研究员,相关生产单位的代表以及国家药典委员会生物制品标准处工作人员出席了会议。会议对2010年版《中国药典》三部新收载的2个品种标准进行了审定,同时审核了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试行标准转正内容,会议纪要如下:一、2010年版《中国药典》三部拟收载品种的审定意见1.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结合上市产品生产企业的实际生产和质量情况以及中检所批签发对产品质量的复核,在原液检定项下增订多糖检定中磷含量的标准的上限要求,提高了原液及成品检定项下细菌内毒素检查的限度要求,明确对多糖衍生物进行已二酰肼和残余氰化物含量测定的要求。另外,建议生产企业继续积累多糖含量与疫苗免疫原性的相关性数据,待数据充分后,提交国家药典委员会相关专业委员会讨论,参照WHO的相关指南,确定是否保留该项检测。2. 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标准结合上市产品生产企业的实际生产和质量情况以及中检所批签发对产品质量的复核,提高了原液中苯酚残留量的限度要求以及原液、成品中细菌内毒素检查的标准。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试行标准转正该制品的试行标准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三部收载的同品种国家标准修订后予以转正。

  • 【分享】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密切关注国际生物制品行业发展动向,注重把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药品的研发和实现产业化相结合,引进和推广国内外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今年1~10月份,该所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出口创汇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8%和18.8%。 该所研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唯一、世界第三个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其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6年5月该疫苗取得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成为国家发改委专项支持实施的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同年8月按国际标准建设新的生产线,于今年一季度建成并投入使用,形成年产500万人份的生产能力,并实现出口。 该所还与中国生物药品检定所共同研制开发了乙脑减毒活疫苗。作为我国首家疫苗制品通过WHO认证的企业,目前该所生产的该疫苗已经出口韩国、尼泊尔及东南亚市场,去年还出口1500万人份到印度,今年将出口2500万人份到尼泊尔。为扩大生产能力,该所投资1.82亿元进行扩建。到2009年该项目建成后,年产能将达5000万人份乙脑减毒活疫苗,成为国际市场稳定性的供应商。该项目的实施,将使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疫苗真正实现国际化。据介绍,除上述两项具有完全自我创新的产品外,该所还有36个全新项目在研究开发当中。信息来源:中国医药报

  • 免疫组化(IHC)与免疫荧光(IF)检测的区别及服务推荐

    [font=宋体][font=宋体][url=https://cn.sinobiological.com/services/immunofluorescence-service][b]免疫荧光技术[/b][/url]([/font][font=Calibri]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 [/font][font=宋体])是在免疫学、生物化学和荧光成像系统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检测技术。技术原理是根据抗体[/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抗原特异结合,以荧光标记抗体示踪组织或细胞内相应抗原。免疫荧光技术因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和操作简便的优势广泛应用于免疫学、微生物学、病理学、肿瘤学以及临床检验等生物学和医学。[/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免疫组化,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font][font=宋体]——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相对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font][font=Calibri](immunohistochemistry)[/font][font=宋体]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font][font=Calibri](immunocytochemistry)[/font][font=宋体]。[/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b]区别:[/b][/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都经过免疫原,原理相似,只是显色剂不同,免疫荧光是免疫组化技术之一。[/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1[/font][font=宋体]、免疫组化是应用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即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确定组织细胞中的抗原,使标记有抗体的显色试剂显色,并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和相对定量研究。在免疫组化过程中,常用的显示剂包括荧光素、酶、金属离子或同位素。[/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2[/font][font=宋体]、免疫荧光是一种不会影响抗原和抗体活性的荧光色素,被标记在抗体或抗原上,然后与其对应的抗原或抗体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特异性的荧光反应。免疫荧光是免疫组化技术之一,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速度快的特点。但相对结果判断的客观性不足,技术程序复杂。[/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免疫组化与免疫荧光的真正目的均为明确病理诊断,以便患者获得精准治疗。[/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义翘神州拥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共聚焦显微镜等仪器平台,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免疫荧光检测服务,包括对细胞爬片、石蜡切片、冷冻切片和组织芯片等进行免疫荧光单染、双染、及多重染色等。可以为客户提供免疫荧光([/font][font=Calibri]IF[/font][font=宋体])检测服务和石蜡切片免疫组化([/font][font=Calibri]IHC[/font][font=宋体])检测服务,有需求的朋友可以来义翘官网进行查询,详情参看[/font][font=Calibri]https://cn.sinobiological.com/services/immunofluorescence-service[/font][/font]

  • 培养细胞可替动物用于制药试验

    按照欧洲法律,制药和化妆品领域用动物做实验是受到限制的,但这些产品必须保证对人体的安全,为此一些大的公司不得不寻找替代性方法。据美国科学促进会网站近日报道,最近发表在网络期刊《生物医学中心:基因组学》上的一篇论文提出了一种前卫的替代方法,用实验室培养的人类细胞替代动物实验。通过检测这些培养细胞的反应,就能区分出哪些化学品会造成过敏,并能预测过敏程度。 人们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化学制品,如机器油、洗涤剂、肥皂、各种日用化妆品等。而过度频繁地接触某种化学品,有可能导致过敏性皮炎、发痒和湿疹。除非找到造成过敏的化学药品源头,否则很难根治湿疹和其他过敏症状。 欧盟2009年发布的化妆品行业指导第7修正案规定,禁止在动物身上试验化妆品及其成分,这也意味着很难保证新开发的化妆品不会造成人体过敏。 瑞典伦德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全基因组特征检测了人类骨髓白血病细胞系对已知化学药品的反应。根据检测结果,他们确定了200个基因的“生物标记特征”,能精确区分出会造成过敏的化学药品。将这些特征和已知的化学品性质相对照,就能预测该化学品是否造成过敏和过敏程度。 “根据化学制品登记、评估与批准管理规定,欧盟所有新出的和原有的化学制品都要经过安全测试,这一规定涵盖的化学品数量已经超过3万种,而且还在增加。”论文合著者卡尔·伯瑞贝克教授说,这要求有合适的方法来测试,“新替代方法中所用的细胞来自人体,尽管还处于初期阶段,但其效果更快也更好。它提供了一种通过识别低免疫原性的化学品来降低过敏风险的方法,确保消费者长期使用的化学制品是安全的”。

  • [分享]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肿瘤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肿瘤的研究现状与展望[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免疫偶联物 抗肿瘤药物 单克隆抗体 (简称单抗)药物用于治疗肿瘤的研究已获得重要进展。抗肿瘤单抗药物一般包括 单抗治疗剂与单抗偶联物。研究表明,单抗药物对肿瘤相关靶点显示特异性结合,对肿瘤细 胞有选择性杀伤作用并在动物实验有显著的疗效。单抗药物已开始应用于临床肿瘤治疗。抗 肿瘤单抗药物研究的发展趋势是继续寻求新的分子靶点、抗体人源化以及偶联物分子的小型 化。由于单抗有高度特异性,研制单抗药物有巨大的潜力,单抗药物将在肿瘤治疗中发挥重 要作用。  生物技术药物(biotechnology medicines)近年来获得迅速发展。通过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或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单抗)药物是生物技术药物领域的重要方面。单抗作为诊断剂或检测剂,近20年来已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单抗作为治疗剂的研究也已获得重要进展。单抗药物(monoclonal antibody agents)可能用于治疗肿瘤、病毒性感染、心血管病以及其它疾患,尤其是用于治疗肿瘤,已显示出良好的前景。抗肿瘤单抗药物一般包括两类,一是抗肿瘤单抗;二是抗肿瘤单抗偶联物,或称免疫偶联物(immunoconjugate)。免疫偶联物分子由单抗与“弹头”药物两部分构成。单抗所针对的靶标通常为肿瘤细胞表面的肿瘤相关抗原或特定的受体。用作“弹头”的物质主要有三类,即放射性核素、药物和毒素;其与单抗连接分别构成放射免疫偶联物、化学免疫偶联物和免疫毒素。自80年代以已对抗肿瘤单抗药物进行了大量研究,特别是自1997年以来,Ritux an、Herceptin在美国相继获批准用于临床肿瘤治疗,单抗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有了新的发展势头,成为生物技术药物的新热点[1,2]。 单抗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肿瘤单抗药物研究已取得多方面进展,研究结果为应用于肿瘤治疗的可行性提供了重要依据[3,4]。  单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单抗与药物偶联物或与毒素偶联物对肿瘤靶细胞显示选择性杀伤作用,对表达有关抗原的肿瘤细胞作用强,对抗原性无关细胞的作用弱或无作用。研究还表明,单抗药物偶联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比无关抗体偶联物的活性强;药物与单抗偶联后对肿瘤靶细胞的活性比游离药物强。这种选择性杀伤作用是单抗药物用于肿瘤治疗的重要基础。免疫电镜观察可见单抗或单抗偶联物能结合到细胞表面,经过受体介导的内化过程进入细胞。结合到肿瘤靶细胞表面的数量多,到非靶细胞的数量少;进入靶细胞内的数量多,进入非靶细胞内的数量少。这种特异性结合和内化进一步阐明了单抗或单抗偶联物对靶细胞选择性杀伤作用的机制。  单抗药物具有更高的疗效 由抗人体肿瘤的单抗与药物构成的偶联物对移植于裸鼠的相应人体肿瘤生长有抑制作用。偶联物与相应的游离药物比较,一般具有更高的疗效或显示较低的毒性。曾与单抗进行偶联并在裸鼠进行疗效观察的抗癌药物有阿霉素、柔红霉素、平阳霉素、博安霉素、丝裂霉素、新制癌菌素、氨甲蝶呤、苯丁酸氮芥、苯丙氨酸氮芥、顺铂以及长春碱类衍生物等。使用的肿瘤模型包括肺癌、肝癌、胃癌、结肠癌、乳癌、卵巢癌、脑胶质瘤、黑色素瘤、淋巴瘤和白血病等。来源于植物或细菌的毒素,由于有强烈毒性,很难作为治疗剂使用;但毒素( 或单链毒素)与单抗的偶联物可在动物模型显示疗效。研究表明,单抗药物在动物体内呈特异性分布。静脉内注射抗肿瘤单抗,在肿瘤部位的浓度较高,显示特异性定位。单抗与药物的偶联物通常仍保留原来单抗的分布特征,在靶肿瘤的浓度较高。确定单抗或单抗偶联物在体内具有靶向性,为进一步阐明其疗效提供了依据。   单抗药物对肿瘤相关靶点的特异性作用 特定受体或特定的基因表达蛋白可能作为单抗药物的靶点。Rituxan是以B细胞的CD20 分子为靶点的人鼠嵌合抗体,对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有疗效,是第一个获美国FD A批准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单抗[5]。Herceptin 是抗HER-2/neu 癌基因编码蛋白的单抗,临床研究对乳腺癌有效,与化疗药物联合有更显著的疗效 [6],亦已获批准用于治疗肿瘤。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人鳞癌、乳腺癌和脑胶质瘤等均有较高的表达。有报道,抗 EGFr 单抗与长春碱衍生物的偶联物在裸鼠体内试验显示良好的抗癌效果。抗 EGFr 的人鼠嵌合抗体已进入临床研究[7]。转铁蛋白受体在某些肿瘤有较高的表达。抗转铁蛋白受体单抗构成的免疫毒素对脑瘤细胞有高度细胞毒性;高度恶性的肿瘤对免疫毒素的敏感性更高[8]。在人体乳腺癌和卵巢癌常见HER-2 基因扩增而且相应的HER-2 蛋白含量增高。抗HER-2 蛋白单抗与抗 EGFr 单抗联合使用对卵巢癌细胞的作用增强,显示相加的抗增殖作用。CD30 受体在霍奇金淋巴瘤的肿瘤细胞高度表达,可以作为免疫毒素攻击的靶点。近年来,以血管内皮细胞为靶点的单抗药物受到广泛关注。实体瘤的生长与血管密切相关,肿瘤细胞增殖如果缺乏相应的血管新生成将不能发展为肿瘤。以内皮细胞为靶点的单抗药物,抑制血管新生成,可能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而且静脉注射的单抗药物也易于到达靶部位(内皮细胞),不需要穿越细胞外间隙到达实体瘤深部的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血管生成中有重要作用。据报道,抗VEGF 的中和性单抗具有广谱的抗肿瘤作用,对移植于裸鼠的人体癌瘤有显著疗效 [9]。  单抗药物对抗药性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单抗偶联物对于抗药性肿瘤细胞仍显示较强的杀伤活性。对于长期使用氨甲蝶呤而出现抗药性的成骨肉瘤细胞,单抗氨甲蝶呤偶联物仍显示较强的杀伤作用。对于具有多药抗性(MDR)的肿瘤细胞,抗 P-170 糖蛋白单抗构成的免疫毒素可显示选择性杀伤作用。说明单抗药物有可能用于克服肿瘤细胞抗药性。 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单抗药物的临床研究结果已为其应用于治疗肿瘤展示出良好的前景,但仍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3]。单抗药物存在的问题主要涉及免疫学和药理学两方面。免疫学方面问题主要是人抗鼠抗体(HAMA)反应。因为多年来用于临床研究的单抗药物多数使用小鼠单抗制备,往往导致HAMA反应。此外,肿瘤细胞群体在抗原性方面的异质性,肿瘤细胞的抗原性调变等也可能影响单抗药物的疗效。药理学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到达肿瘤的药量不足。单抗药物在体内运送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由于它是异体蛋白,会被网状内皮系统摄取,有相当数量将积聚于肝、脾和骨髓。单抗药物是大分子物质,通过毛细血管内皮层以及穿透肿瘤细胞外间隙均受到限制。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包括:  降低单抗药物的免疫原性 目前多数单抗药物使用鼠源性抗体制备,在临床使用可导致HAMA 反应。据报告,在黑色素瘤、结肠癌、乳癌和卵巢癌患者,HAMA发生率高达100%。 HAMA 对注入的单抗药物起中和作用,从而抵消其疗效。避免或减少 HAMA 反应的主要途径是使鼠源性单抗人源化或研制完全的人源抗体。单抗人源化主要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嵌合抗体(chimeric antibody)或改形抗体(reshaping antibody)。嵌合抗体是将 Fc 段置换为人源性,其它部分仍为鼠源性。改形抗体是指除互补决定区(CDR)为鼠源性外,其它部分均为人源性。临床研究表明,嵌合抗体的副反应轻,HAMA 反应率较鼠源性单抗低,在血中半衰期也较长。已获准在临床应用的抗肿瘤单抗药物 Rituxan 和 Herceptin 均属嵌合抗体。  植物或细菌来源的毒素为大分子肽类物质,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在人体使用免疫毒素,不仅鼠源性单抗部分可引起 HAMA 反应,而且毒素部分亦可导致产生抗毒素的抗体。使用人源化单抗仍不能解决“弹头”(毒素)的免疫原性问题。使用化疗药物为“弹头”则可避免此部分的抗体反应。  提高单抗药物在肿瘤组织的浓度 单抗药物具有体内分布特异性,但有研究表明,能到达肿瘤细胞的药物量仍属有限。据推算,肿瘤组织的单抗摄取量约为 0.005% (注入剂量/克组织),说明可到达靶部位的药物量甚少。单抗药物在体内的运送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首先与肿瘤局部的血供状况有关,动物实验表明,血管丰富、血流量较大的肿瘤,用单抗药物治疗的效果也较好。  单抗及其偶联物均为大分子物质。以IgG型单抗为导向载体、以蓖麻毒素 A 链为“弹头”制成的免疫毒素,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180 000;用 IgM 型单抗为导向载体,偶联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更大。庞大的药物分子难于透过毛细管内皮层和穿过肿瘤细胞外间隙到达实体瘤的深部。用体外培养的多细胞球体观察表明,免疫毒素对多细胞球体的穿透性很差,培养1 h 仅到达球体外周的 2 至 3 层细胞。对在裸鼠移植的肿瘤进行观察,发现静脉注射免疫毒素 1 天后,瘤结外围部分与中心部分的浓度比为 2∶1;在注射后 5 天才达到 1∶1[ 10]。使用抗体片段,如 Fab、Fab′ 制备分子量较小的偶联物,可能提高对细胞外间隙的穿透性,增加到达深部肿瘤细胞的药物量。为提高药物在肿瘤的浓度,单抗药物分子的小型化是研制的重要途径。  提高单抗药物在肿瘤浓度的另一种办法是局部注射。据报告,在移植人

  • 微生物的传染与免疫

    一、微生物的传染1.传染:  能引起人体或动物体发生传染病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或致病微生物。传染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在一定的部位生长、繁殖,并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的过程。有时不表现临床症状,成为隐性传染或带菌状态,有时则表现出临床症状。当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病原微生物与机体互相作用,互相改变对方的活性与功能,因此能否引起传染病,一方面取决于病原微生物的致病能力即致病性或毒力,另方面还取决于机体的抵抗力即免疫力。2.细菌性传染的机理:  病原性细菌引起传染的能力大小,就是细菌的毒力或致病性。细菌毒力的有无和毒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它的侵袭力、产毒素性和引起超敏反应的能力。  ①侵袭力是指病原菌突破宿主的防御机能,并在其中进行生长繁殖和实现蔓延扩散的能力,它由三方面组成:吸附和侵入能力,繁殖与扩散能力、对宿主防御机能的抵抗力。  ②细菌产生的毒素可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两大类。  外毒素是病原菌在生长繁殖期间分泌到周围环境种的一种代谢产物,主要由革兰氏阳性菌产生,少数革兰氏阴性菌也能产生。其化学组成是蛋白质,抗原性强,毒性也强,但极不稳定,对热和某些化学物质敏感,容易受到破坏。如用0.3-0.4%的甲醛处理,可使其毒性完全丧失,但仍保持其抗原性,这种经处理的外毒素称为类毒素,常用来进行预防注射。外毒素对机体的组织器官具有选择性,不同病原菌所产生的外毒素性质不同,所引起的症状也不同。常见的如:白喉棒杆菌产生的白喉外毒素、破伤风梭菌产生的破伤风毒素、霍乱弧菌产生的肠毒素、肉毒梭菌产生的肉毒毒素等。  大多数革兰氏阴性细菌能产生内毒素,实际上它存在于细菌细胞壁的外层,属于细胞壁的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并不分泌到环境中,只有当细菌溶解后才释放出来,因而称为内毒素。其作用没有组织器官选择性,不同病原菌产生的内毒素引起的症状大致相同,都有机体发热、腹泻、出血性休克和其它组织损伤等表现,其毒性比外毒素要低,抗原性也弱。  ③超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是机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或半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体液性或细胞性的异常免疫反应,从而引起组织损伤或生理机能障碍。  病原性细菌除需要一定的毒力以外,还需要一定的数量和适当的侵入途径才能引起机体发生传染。

  • 【求助】检测小鼠囊胚中热休克蛋白70的免疫电镜操作方法

    大家好: 我想利用免疫电镜检测热应激前后小鼠囊胚中热休克蛋白70的定位情况,有两种方案:1.包埋前免疫电镜:胚胎经多聚甲醛-戊二醛混合液固定后,然后清洗,渗透,封闭,分别与一抗和二抗反应,然后再用锇酸固定,脱水,812包埋。2.包埋后的免疫电镜:胚胎经多聚甲醛-戊二醛混合液固定后,脱水,体温包埋剂渗透,包埋,聚合,超薄切片,最后进行免疫染色。 第一种方案:不知道热休克蛋白70的抗原性保存如何?另外,不知道免疫标记效果如何就进行包埋,是不是有点盲目? 第二种方案 超微结构和抗原性都保存较好,试验重复性好。但是包埋剂比较贵,而且本试验室没有聚合用的低温冰箱和紫外灯。 请各位大虾帮帮我!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