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免疫组化实验

仪器信息网免疫组化实验专题为您整合免疫组化实验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免疫组化实验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免疫组化实验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免疫组化实验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免疫组化实验话题讨论。

免疫组化实验相关的资讯

  • 一文知晓|流式、免疫组化、免疫荧光的抗体区别
    大家好,我是流式荧光崔工,一个旨在链接与流式荧光相关的朋友,一起赚钱、一起学习、一起工作、一起生活的靓仔。——流式荧光崔工上期回顾:《流式荧光技术检测与化学发光技术检测那些事儿》— 1 —前两天有位老师问崔工,流式抗体与免疫组化抗体有什么区别?崔工收集了网络上的一些回答,供参考:崔工收集了网络上的一些回答,供参考:回答1:两种抗体不一定通用,流式是用直接标记还是间接标记?如果是直接标记的话,那这个抗体一般不是FITC标记或者就是TRITC,PE之类的。如果恰好你的免疫组化,也是想用荧光素标记的抗体来直接标记,那就可以通用。如果你的免疫组化要用其它的标记的话,或者是间接标记的话,就有麻烦,因为荧光素的标记很可能会影响二抗和一抗的结合。回答2:流式抗体是用于流式细胞仪检测的抗体,与之相对应的有免疫组化抗体,免疫荧光抗体等等。回答3:免疫组化时抗体识别的是未经变性处理的抗原决定簇(又称表位),有些表位是线性的,而有的属于构象型;线性表位不受蛋白变性的影响,天然蛋白和煮后的蛋白都含有;构象型表位由于受蛋白空间结构限制,煮后变性会消失。如果所用的抗体识别的是蛋白上连续的几个氨基酸,也就是线性表位,那么这种抗体可同时用于免疫组化和WB,而如果抗体识别构象形表位,则只能用于免疫组化。崔工还请教了一位做抗体的朋友,他的回答是这样的:表位抗原有差异,免疫组化抗体要实现不同组织的定位,半定量特异性检测,流式是定量表达。— 2 —不同的实验对抗体有不同的要求崔工觉得首先可以从抗体的应用原理及特点从侧面来了解会更加清楚。抗体的应用一般来说除了做流式和免疫组化外,还可以做免疫荧光等其他实验。免疫组化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原理和特殊的标记技术,通过化学的方法使标记抗体显色,对组织胞内的特异性抗原进行定位、定性、定量检测。免疫荧光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原理和特殊的荧光标记技术,通过激光激发使荧光素发出荧光。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的变化从而对细胞内的抗原进行分析的技术。流式荧光一样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原理和特殊的荧光标记技术,过激光激发使荧光素发出荧光。不过检测是通过流式细胞仪来检测的。— 3 —再从WB,IP,IHC,IF,ChIP,FC对抗体需求有什么区别来看WB的蛋白经过加热变性之后都变成线性的结构。因此最好的抗体是采用非常特异序列的人工合成多肽的方法来做实验,结果也非常特异。IP/CHIP. 我们用抗体去结合生理状态下的蛋白质,因此IP的抗体最好使用纯化的天然蛋白制作的抗体来做,也可以用纯化的重组蛋白的抗体。最好不要用人工合成多肽制作的抗体,因为这种抗体识别的位点可能被深深地藏在了蛋白的内心深处。CHIP和IP没有太大的区别,唯一的问题在于,如果抗体识别的表位和该蛋白质与DNA结合的部位一致,则会导致CHIP实验的失败。 IF/IHC. 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中需要进行固定一步,固定是为了尽量让细胞的形态结构维持和原有的一致。这种化学物质的固定使蛋白质变性凝固,与天然状态下的蛋白质有了一定的区别,但是又不同WB中加热变性变成了线性的结构。因此在做IF/IHC实验中,最合适的抗体可以是纯化的重组蛋白得到的抗体,也可以是人工合成多肽得到的抗体(多肽是在蛋白质的表面)。FC. 流式细胞中分为两种,一种是活细胞的流式,这种流式最好采用是天然蛋白或者重组蛋白的抗体来做,另外一种是经过固定之后的流式,和IF/IHC 所用抗体一致。在做流式细胞中,我们有直接标记和间接标记,间接标记不如直接标记真实准确。因此我们选择流式抗体要采用带有荧光标记的抗体;如果研究的蛋白没有直接标记的抗体,那么就采用间接标记抗体,需要添加荧光二抗。—————————————————————【行业征稿】若您有生命科学、医药、临床等行业相关研究、技术、应用、管理经验等愿意以约稿形式共享,欢迎自荐或引荐投稿联系人:刘编辑(点击查看KOL主页)word图文投稿邮箱:liuld @instrument.com.cn微信:JaysonXY(备注来意:投稿)
  •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容易受哪些因素影响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容易受哪些因素影响众所周知免疫组化技术对于研究肿瘤的发展规律,进行良恶性分类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做此类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加倍谨慎起来,尤其是免疫组化染色实验,其结果很容易受某些因素影响。那么,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容易受哪些因素影响? 专家指出:免疫组化染色的结果,与组织的固定、抗原的修复、抗体的保存及使用三个重要因素相关密切。 1、固定 常用的组织固定液是甲醛,标本必须及时固定,这有利于抗原的保存,防止抗原在组织细胞内弥散、丢失或失去免疫活性,但固定时间最好为!“ 小时,一般不超过”# 小时,因固定时间越长,部分组织细胞免疫组化标记敏感性会明显降低。其原因为甲醛固定过程中会形成醛键或羧甲基,而封闭了部分抗原决定簇;也会使蛋白与蛋 白之间发生交联,也可能会封闭抗原决定簇,使许多抗原如常用的$%、&$‘( 等免疫反应明显减弱,甚至消失,致酶标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因此在染色时为取得良好的染色效果,必须对有些抗原进行预先修复,以进一步暴露抗原。 2、修复抗原 外检组织经过甲醛固定、脱水透明及浸蜡过程,组织中的抗原成分已被破坏或封闭,为了恢复组织的抗原性和提高组织对抗体的敏感性,一般需 修复抗原。有人用蛋白酶消化,或微波处理,或高压锅处理,使封闭的抗原成分暴露出来而显色。我们采用高温高压处理切片,切片在弱酸及高温高压下,使封闭的抗原显示出来,提高了阳性检出率和阳性强度,同时减轻了背景着色,使阳性结果清晰可辨。当然,不同组织、不同抗原其所用的高压时间及选用合适的抗原 修复缓冲液及其最适的。' 等均对结果影响甚大。 3、正确保存及使用抗体 抗体是免疫组织化学最基本的试剂与材料,它可分为第一抗体与第二抗体,因为抗体是蛋白质构成,保存或使用不当,不但会造成浪 费,而试剂变质会出现假阴性结果。对抗体及6、7试剂盒均应放置低温冰箱贮存,用一支取一支,对于一次用不完的抗体可保存在# 8冰箱内,而不要放在冰格室,因为那里的温度在+ 8以下,抗体会很快结冰,再次使用时又要溶解。这样几次冻融,抗体效价会急剧下降而失效。对一些将近失效期或已过失效期,有的适当提高工作浓度, 也可以作出正确的结果,以免丢失造成浪费。
  • 免疫组化(IHC)的 "疑难杂症" 再也不愁
    免疫组化简介免疫组织化学又称免疫细胞化学,是指带显色剂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 和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对相应炕原进行定性、定位、定量测定的一项新技术。它把免疫反应的特异性、组织化学的可见性巧妙地结合起来,借助显微镜(包括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的显像和放大作用,在细胞、亚细胞水平检测各种抗原物质(如蛋白质、多肽、酶、激素、病原体以及受体等)。免疫组化基本原理免疫组化技术是一种综合定性、定位和定量;形态、机能和代谢密切结合为一体的研究和检测技术。在原位检测出病原的同时,还能观察到组织病变与该病原的关系,确认受染细胞类型,从而有助于了解疾病的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 免疫酶组化技术是通过共价键将酶连接在抗体上,制成酶标抗体,再借酶对底物的特异催化作用,生成有色的不溶性产物或具有一定电子密度的颗粒,于普通显微镜或电镜下进行细胞表面及细胞内各种抗原成分的定位,根据酶标记的部位可将其分为直接法(一步法)、间接法(二步法)、桥联法(多步法)等,用于标记的抗体可以是用免疫动物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或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最好是特异性强的高效价的单克隆抗体。直接法是将酶直接标记在第一抗体上,间接法是将酶标记在第二抗体上,检测组织细胞内的特定抗原物质。目前通常选用免疫酶组化间接染色法。那么,显色常用的酶为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常用的显色底物为DAB(3,3’-二氨基联苯胺),偶尔用AEC(3-氨基-9-乙基咔唑)。碱性磷酸酶(AP或AKP)也是目前免疫诊断试剂最常用的标记酶之一,稳定性好、灵敏度高。表1. 免疫组化(IHC)显色系统的选择免疫组化注意事项1. 组织取材为避免蛋白丢失及组织受损引起的非特异试剂吸附,取材须快速(组织块也不宜太大)且要尽量避免人为损伤。2. 固定固定要及时、彻底,但也不能固定过久。实验证明甲醛固定时间越久的组织越容易出现自发荧光及非特异性染色。一般以 12~36 小时最好。3. 石蜡片与冰冻片的选择石蜡片制作对设备要求较冰冻片低,组织结构更好,保存条件简单时间也久。但对部分蛋白有较强烈的破坏作用,对蛋白保护较冰冻片差。冰冻片对蛋白的保护较石蜡片好,制作起来也较快。4. 灭活过氧化物酶(HRP)系统的一定要做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灭活,而对于碱性磷酸酶(AP)系统和免疫荧光这个步骤不需要做。5. 抗原修复不同的样本、不同的蛋白其最佳的抗原修复方式会有所区别,热修复(酸性修复液(柠檬酸盐修复液)、碱性修复液(EDTA 修复液)及酶修复(蛋白酶)都可做尝试。对于陈旧的样本要增加修复强度,比如延长修复时间。6. 封闭常用的封闭液有 5% BSA 和血清。BSA 是通用型的封闭液。血清应选择与二抗同源的血清。7. 抗体孵育一抗一定要与实验及样本匹配的,孵育条件以 4 ℃ 过夜最佳。二抗应匹配一抗,37 ℃ 孵育半小时即可。8. 显色DAB 显色建议在镜下控制反应时间,在阳性及背景之间选择平衡点。免疫组化常见问题分析1.脱片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1、烤片时间不够,或温度不够,可以延长烤片时间和提高烤片温度; 2、多聚赖氨酸玻片质量的问题。 3、组织切的不好,切片机的问题例如比较老的旧的机器切的厚或者不均匀,或者切片者手法不好等。 4、修复的问题:抗原修复的时候高压时间过长了,或者放进100度的修复液时手法不好,咚的一声就丢进去了,这样超容易脱片。此外,用EDTA修复比柠檬酸容易脱片,但是你要用到EDTA的时候也没办法,只有从另外的问题上着手。 5、操作的时候甩的太猛了,有脱片嫌疑的片子最好不甩或轻轻甩,用卫生纸从边缘上慢慢吸水。 6.组织的问题,我用的组织癌症的很多,越是癌症组织有坏死之类越容易脱。2.边缘效应1、组织边缘与玻片粘贴不牢,边缘组织松脱漂浮在液体中,每次清洗不易将组织下面试剂洗尽所致. 解决办法:制备优质的胶片(APES或多聚赖氨酸),切出尽量薄的组织切片,不厚于4微米,组织的前期处理应规范,尽量避免选用坏死较多的组织;2、切片上滴加的试剂未充分覆盖组织,边缘的试剂容易首先变干,浓度较中心组织高而致染色深。解决办法:试剂要充分覆盖组织,应超出组织边缘2mm。用组化笔画圈时,为了避免油剂的影响,画圈应距组织边缘3-4mm。3.切片染色后背景太深,如何区分特异性sing与非特异性着色全片着色是指整个切片全都染上了颜色,着色的强度可深可浅,总之,分不清那些组织是阳性那些组织是阴性。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1)抗体浓度过高:一抗浓度过高是常见的原因之一。解决办法是,每次使用新抗体前应当对其工作浓度进行测试,使每一抗体个体化,找到适合自己实验室的理想工作浓度,既使是即用型的抗体也应如此,不能只简单的按说明书进行染色。(2)抗体孵育时间过长或温度较高:解决办法是,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最好随身佩带报时表或报时钟,及时提醒,避免因遗忘而造成时间延长。现在流行的二步法(Polymer)敏感性很高,要求一抗孵育的时间不是传统的1小时,而是30分钟,因此,要根据染色结果进行调整。(3)DAB变质和显色时间太长:DAB最好现用现配,如有沉渣应进行过滤后再用。配制好的DAB不应存放时间太长,因为在没有酶的情况下,过氧化氢也会游离出氧原子与DAB产生反应而降低DAB的效力,未用完的DAB存放在冰箱里几天后再用这种似乎节约的办法是不可取的。DAB的显色最好在显微镜下监控,达到理想的染色程度时立即终止反应。不过当染色片太多时或用染色机时,这样做似乎不现实,但至少应对一些新的或少用的抗体显色时进行监控,避免显色时间过长。(4)组织变干:修复液溢出后未及时补充液体、染色切片太多、动作太慢、忘记滴液、滴液流失等都是造成组织变干的原因。解决的办法是操作要认真仔细,采用DAKO笔或PAP Pen在组织周围画圈,可以有效的避免液体流失,也能提高操作速度。(5)切片在缓冲液或修复液中浸泡时间太长(大于24小时):原因上不清楚,但现象存在。有的实验室喜欢前一天将切片脱蜡至修复,第二天加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如果将装有切片和修复液的容器放在4º C冰箱过夜,对结果无明显影响,如果放在室温,特别是炎热的夏天,会出现背景着色,因此,不可存放时间太长。(6)一抗变质、质量差的多克隆抗体:注意抗体的有效期,过期的抗体要麽不显色要麽背景着色。用新买的抗体时最好设立阳性对照和用使用过的抗体作比较。4.免疫组化染色呈阴性结果1、抗体浓度和质量问题以及抗体来源选择错误;2、抗原修复不全,对于甲醛固定的组织必须用充分抗原修复来打开抗原表位,以利于与抗体结合;建议微波修复用高火4次*6min试试。有人做过实验,这是最佳的时间和次数。若不行,还可高压修复;3、组织切片本身这种抗原含量低;4、血清封闭时间过长;5、DAB孵育时间过短;6、细胞通透不全,抗体未能充分进入胞内参与反应;7、开始做免疫组化,我建议你一定要首先做个阳性对照片,排除抗体等外的方法问题。5.背景1、考虑一抗浓度高;2、然后调整DAB孵育时间;3、也要考虑血清封闭时间是否过短;4、适当增加抗体孵育后的浸洗次数和延长浸洗时间等。
  • 145万!山东大学全自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染色科研平台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SDJDHF20220450-Z219/HYHA2022-2547项目名称:山东大学全自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染色科研平台采购采购方式:竞争性磋商预算金额:145.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145.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采购全自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染色科研平台,具体参数详细见“第四章 采购内容及项目要求”合同履行期限:自合同生效之日起至本项目质保期满为止。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凡对本次采购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称:山东大学地址: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明德楼联系方式:王老师0531-88369797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称:海逸恒安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华润置地广场A5-6号楼27楼招标三部联系方式:徐玉镯、吕宁、李雨莹0531-82661997、18765875565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徐玉镯、吕宁、李雨莹电话:0531-82661997、18765875565全自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染色平台-附件.pdf
  • 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采购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
    受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的委托,宁波中基国际招标有限公司就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采购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项目进行询比采购,现公告邀请合格供应商参加采购活动。本项目为非招标方式采购。一、项目编号:CBNB-20221017项目名称: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采购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项目二、采购内容、采购数量、主要需求、预算金额:序号采购内容采购数量主要需求预算金额1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2台详见“第五章 采购需求”30万元三、供应商资格条件:3.1具有完成本项目的能力,且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3.2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报价。四、采购文件的获取:4.1采购文件通过从采购代理机构购买的方式获取。4.2采购文件发售期限:自采购公告发布之日起至2022年1月18日17时00止。4.3采购文件售价每套为500元人民币,售后不退。4.4询比文件以电子文本形式出售,允许在线购买采购文件,采购文件在线购买网址:https://dwz.cn/BzVsB93Q。4.5购买联系电话:0574-88090098。五、响应保证金:人民币6000元。供应商应于响应文件提交的截止时间前将投标保证金以银行电汇或网银(公对公转账形式)交至宁波中基国际招标有限公司账户。 本项目有关标书费、响应保证金以及成交服务费均汇入以下账户:开户银行: 宁波银行科技支行帐 号: 31010122000005488户 名: 宁波中基国际招标有限公司六、响应文件提交的截止时间及地点:6.1截止时间:2022年1月21日14时00分(北京时间),所有响应文件应于截止时间之前提交,迟到的响应文件和未购买采购文件者的响应文件将被拒绝。6.2地点:中基招标会议中心(宁波市鄞州区天童南路666号中基大厦1楼)开标室开标。七、响应文件开启时间和地点:7.1开启时间:2022年1月21日14时00(北京时间)7.2地点:中基招标会议中心(宁波市鄞州区天童南路666号中基大厦1楼)开标室 八、其他注意事项:1、采购人名称: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联系地址: 宁波市江北区环城北路东段685号项目联系人(询问):张先生 项目联系方式(询问):0574-87651120 质疑联系人:杜先生 质疑联系方式:0574-87651110 2、采购代理机构:宁波中基国际招标有限公司联系地址:宁波市鄞州区天童南路666号中基大厦19楼项目联系人(询问):王鸯鸯、徐承 项目联系方式(询问):0574-88090157、87425387 质疑联系人:李艳 质疑联系方式:0574-87423685 3、监督机构名称: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联系地址: 宁波市江北区环城北路东段685号联系人:杜先生 联系方式:0574-87651110
  • LabTech参加山东省免疫组化质量控制及2012年病理研讨会
    山东省免疫组化质量控制及2012年病理新技术研讨会,于2012年6月1号至4日在青岛召开,为了加速医疗病理产品在中国市场的推广,Labtech强势参展,展出KOS微波组织处理仪等一系列的创新型病理产品,包括环保试剂。在展会现场得到全省病理学家的认可,对相关的创新型病理产品非常感兴趣。我们将坚持我们的口号:Your Lab,Our Tech!将创新型的病理产品,带给广大客户。
  • 生命安防,如此之近——尽在奇妙万千的免疫实验室
    作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动物科学的基本任务是在认识和掌握动物遗传变异、生长发育、免疫学、繁殖消化代谢等生命规律的基础上,为人类提供质优量多的动物产品。而其中的免疫学研究对于贯穿整个动物科学起到了中枢纽带的作用。 谈到免疫学,映入大家脑海中的一定是生物体抵抗各种细菌和病毒的场景,没错,大家的直觉很有道理!其实,免疫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物质免疫应答性及其方法的重要科学,也是各种生物疾病防治的基础。小O同学对此也一直甚有兴趣,恰巧今天有幸跟免疫实验室来一场近距离接触,快来一起看看吧! 趣味源自深奥之免疫实验室 我们要参观的是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所农林高校,这是全国建校最早的农林院校之一,也是福建省重点建设3所高水平大学之一,小O同学将带领大家在神秘的动物科学学院开启我们的发现之旅。 在动物科学的免疫学研究中,酶免疫测定(Enzyme Immunoassay,EIA)是一种对液相内微量物质至关重要的测定技术,其分为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酶免疫组化技术,前者用于测定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后者用于测定组织或细胞表面的抗原。我们要讲的故事将围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展开。 ELISA是酶免疫测定技术中应用最广的技术,其基本方法是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聚苯乙烯微量反应板)表面,使酶标记的抗原抗体反应在固相表面进行,用洗涤法将液相中的游离成分洗除。常用的ELISA法有双抗体夹心法、直接法、间接法等。接下来,实验室的老师将采用检测抗体最常用的间接法为你展示精彩的ELISA实验。 首先,抽取鸡的新鲜血液,离心后取上清液,并使用磷酸缓冲盐溶液(PBS)进行1:100的稀释,静置; 接下来,进行包被抗原,即将特异性抗原与固相载体连接,形成固相抗原,保持4℃过夜孵育,然后加入5%的脱脂奶粉进行封闭,洗涤三次,除去未结合的抗原及杂质; 第三步,加入待检血清(一抗),保持37℃孵育1小时,之后加入PBS在室温条件下进行5分钟的洗涤,抛干; 第四步,加入酶标抗体(二抗),保持37℃孵育1小时,之后加入PBS在室温条件下进行5分钟的洗涤,抛干; 最后,加入底物显色,保持37℃反应30分钟,并加入2 mol的硫酸溶液进行终止。然后就可以用ELISA检测仪测定OD值(光密度),并计算出P/N比值(阳性血清与阴性血清之比)。卓越实验的完美主义者——奥豪斯微孔板摇床 在整个ELISA实验过程中,有多个过程需要进行摇荡混匀的操作,首先是样品和试剂的混匀,包括稀释前、后的样品必须充分混匀,所有试剂在加样前也须摇匀,以保证实验的持久性和均一性;其次是洗板洗涤的过程,需要将特异结合于固相的抗原或抗体与反应孵育过程中吸附的非特异成份分离开来,以保证ELISA测定的特异性。洗板对于整个实验过程也是极其关键的一步,洗液尽量不要溢出孔外,这就对于摇荡的稳定性有很高的要求。 之前该实验室采用的摇荡混匀方法效果欠佳,尤其是稳定性和可控性不能保证,经常会出现样品稀释地不均匀,或在洗涤过程中由于设备振动发生洗液溅出孔外的现象,从而造成操作台污染。这对于敏感性和清洁性要求很高的ELISA实验显然是不能接受的。 潜移默化源于亲密接触。一切陈旧糟糕的实验效果自一个身手敏捷的小家伙初次光临实验室的那天起戛然而止,可不要小瞧,它不光极大地提高了环境适应性,更重要的是有效地保障了实验安全性,带来的“化学反应”都令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们叹为观止。看到下面这台仪器了吗?没错,我们说的就是它——奥豪斯数显控制轻负载微孔板摇床!扁平的机身设计占用空间更少,可轻松放入大多数通风橱或培养箱,橡胶吸盘基座提供了更高的耐久性和稳定性。同时,反应灵敏的“神经中枢”——微处理控制器和功能强大的心脏——三偏心轴平衡驱动的无刷直流电机能够确保一致均匀的摇荡动作可靠运行,并对摇荡过程中任何突发情况进行灵活有效的应变。尤其是缓慢升速设计能将速度缓慢安全地提升至目标设定值,以免微孔板的样品溅出;另外,当系统检测到障碍物或托盘过载时,将发出声光信号警报。整款产品的智能性大大提高了实验的自主权,从而节约了人工辅助操作的成本。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台性能优异的实验室设备对顺畅的实验流程可是至关重要。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摇床系列或奥豪斯其他实验室设备的产品信息,或正在寻求更专业细致的选型指导,请速速联络我们,我们专业的工程师们欢迎随时来骚扰哦!
  • 免疫荧光实验方法中需要注意的环节
    免疫荧光方法中的重要环节1、冰冻切片制备:建议用新鲜组织,否则组织细胞内部结构破坏,易使抗原弥散。选用干净锋利的刀片、组织一定要冷冻适度等,防止裂片和脱片严重。2、组织切片固定:切好片风干后立即用冰丙酮等固定液进行固定5-10min,尤其要较长时间保存的白片,一定要及时固定和适当保存。3、血清封闭:为防止内源性非特异性蛋白抗原的结合,需要在一抗孵育前先用血清(与二抗来源一致)封闭,减弱背景着色。血清封闭的时间是可以调整的,一般10-30min。4、一抗孵育条件:在免疫组化反应中最重要,包括孵育时间和抗体浓度。一抗孵育温度有几种:4度、室温、37度,其中4度效果蕞佳;孵育时间:这与温度、抗体浓度有关,一般37度1-2h,而4度过夜和从冰箱拿出后37度复温45min。具体条件还要摸索。5、二抗孵育条件:二抗一般室温或37度30min-1h,具体时间需要摸索,而浓度一般有工作液,若是浓缩液还要摸索浓度,切记要避光反应。但在免疫荧光中我们一般先把二抗浓度和孵育时间先定下,然后去摸索一抗浓度和孵育时间。最后,荧光素标记的二抗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可能后有大量的游离荧光素残留,需要注意配制时小包装和并进行适当的离心。6、复染:目的是形成细胞轮廓,从而更好地对目标蛋白进行定位。一般常用DAPI复染。7、封片:为了长期保存,我们一般用缓冲甘油等封片,此外还有专门的抗荧光萃灭封片液。避免产生气泡,方法是直接在载玻片组织上滴一滴封片液,然后一手拿住盖片某一拐角,而另一手拿对面的那个拐角,接近封片液近端的拐角先降低,直至接触到液体时为止;当发现液体接触面在不断弥散时,则可以缓慢降低另一拐角,这样一般不会产生气泡。8、切片清洗:为了防止一抗、二抗等试剂残留而引起非特异性染色,所以适当地加强清洗(延长时间和增多次数)尤为重要,我一般在一抗孵育前的清洗是3min*3次,而一抗孵育后的清洗均为5次*5min。注意:(1)单独冲洗,防止交叉反应造成污染。(2)温柔冲洗,防止切片的脱落。我喜欢用浸洗方式;(3)冲洗的时间要足够,才能彻底洗去结合的物质。(4)PBS的PH和离子强度的使用和要求。这方面我有惨痛教训,当时我买的抗体稀释液偏酸,结果背景一片黄(未见特异性染色),建议PH在7.4-7.6浓度是0.01M。(中性及弱硷性条件(PH7-8)有利于免疫复合物的形成,而酸性条件则有利于分解;低离子强度有利于免疫复合物的形成,而高离子强度则有利于分解)9、拍照:有条件的话最好立即拍照,若不能及时拍照,也要封好片和用指甲油封固,保持避光和湿度。使用荧光显微镜注意严格按照荧光显微镜出厂说明书要求进行操作,不要随意改变程序;应在暗室中进行检查;防止紫外线对眼睛的损害,在调整光源时应戴上防护眼镜;检查时间每次以1~2h为宜,超过90min,超高压汞灯发光强度逐渐下降,荧光减弱;标本受紫外线照射3~5min后,荧光也明显减弱或褪色;激发光长时间的照射,会发生荧光的衰减和淬灭现象;所以最多不得超过2~3h;荧光显微镜光源寿命有限,标本应集中检查,以节省时间,保护光源。天热时,应加电扇散热降温,新换灯泡应从开始就记录使用时间。灯熄灭后欲再启用时,须待灯光充分冷却后才能点燃。一天中应避免数次点燃光源。关闭汞灯至少在开启15-30分钟后;标本染色后立即观察,因时间久了荧光会逐渐减弱。若将标本放在聚乙烯塑料袋中4℃保存,可延缓荧光减弱时间,防止封裱剂蒸发;使用的玻片等载体,都必须厚度均匀,无明显的自发荧光,如果使用油镜,还必须保证镜油为无荧光镜油;电源最好装稳压器,否则电压不稳不仅会降低汞灯的寿命,也会影响镜检的效果。
  • 安捷伦PD-L1免疫组化试剂盒获批|可扩展用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HNSCC) 伴随诊断
    安捷伦 PD-L1 检测试剂盒(免疫组织化学法)批准,可扩展用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HNSCC) 伴随诊断2022 年 11月 17日,北京—— 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 (纽约证交所:A)近日宣布,其 PD-L1 检测试剂盒(免疫组织化学法)PD-L1 IHC 22C3 pharmDx获批准,可扩展用于辅助鉴别可使用 KEYTRUDA®(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患者。安捷伦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陈亮表示:“靶向免疫疗法正在重新定义癌症的标准治疗方法,而 PD-L1 检测在鉴别哪些患者可能获益于这种治疗方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扩展 PD-L1 检测试剂盒(免疫组织化学法)的使用范围,安捷伦能够辅助鉴别可以使用 KEYTRUDA® 治疗的患者。这对安捷伦中国来说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现在,PD-L1 检测试剂盒(免疫组织化学法)已经被批准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三种适应症。”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是全球常见的癌症之一,而 KEYTRUDA®(帕博利珠单抗)是由默沙东公司生产的 PD-1 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单药用于通过充分验证的检测评估肿瘤表达PD-L1(综合阳性评分(CPS)≥20)的转移性或不可切除的复发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HNSCC) 患者的一线治疗。秉承为用户提供可靠答案与深度行业洞察,助力人们实现美好生活的公司愿景,安捷伦正不断为临床领域带来优质的产品,为中国的癌症诊断和治疗,乃至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做出贡献。关于安捷伦科技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纽约证交所:A)是生命科学、诊断和应用化学市场领域的全球领导者,致力于提供敏锐洞察与创新,帮助提高生活质量。我们的仪器、软件、服务、解决方案和专家能够为客户最具挑战性的难题提供更可靠的答案。在 2021 财年,安捷伦的营业收入为 63.2 亿美元,全球员工数为 17000 人。如需了解安捷伦公司的详细信息,请访问www.agilent.com 。
  • JAMA热点 | 肿瘤免疫微环境分析方案助力PD-1/PD-L1疗效预测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成为继肿瘤手术治疗、放化疗及靶向治疗之外的革命性治疗手段,特别是基于PD-1、CTLA-4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方案表现尤为突出。即便如此,肿瘤的免疫治疗仍面临巨大挑战,如疗效不确定性、总体有效率低、耐药抵抗及检测生物标志物缺乏等都制约了对患者的精准治疗。大量的临床案例和科学研究表明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深度解析将会是突破免疫治疗障碍的关键所在,独特的Phenoptics分析方案可以完美的解决这一难题。该方案可以实现对肿瘤样本内多达9种生物标志物的原位标记和描绘,同时实现多种生物标志物的联合分析及空间分布分析,从而实现生物学数据的深度挖掘,为肿瘤精准诊疗提供重要依据。 接下来跟随小编一起来看几篇发表在顶尖杂志的相关研究论文,一探究竟吧!1、JAMA Oncology2019年7月18日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耶鲁大学、范德堡大学及西北大学等科研单位联合在肿瘤学权威期刊JAMA Oncology(IF 22.4)发布了一项肿瘤学免疫诊疗重要研究成果(Comparison of Biomarker Modalities for Predicting Response to PD-1/PD-L1 Checkpoint Blockad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系统阐述了利用Phenoptics免疫标志物mIHC/IF多重免疫组化(即Opal多重免疫组化)分析方案对于肿瘤微环境进行深度分析,其结果对比传统检测手段对于疗效预测有着更为突出的优势,可以更好地为肿瘤的诊断和免疫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文章对比了广泛应用的几种肿瘤学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案,如传统PD-L1免疫组化检测、TMB肿瘤突变负荷分析、GEP基因表达谱分析及mIHC/IF多重免疫组化检测等方案与临床案例的诊断准确性及免疫治疗应答率进行了深度整合分析。研究人员通过Meta分析统计了2013年-2018年间公开发表及重大学术会议公布的肿瘤免疫治疗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56篇研究案例,包含 10种以上不同类型的肿瘤样本总计8135份的完整临床数据(包括黑色素瘤、肺癌、尿路上皮癌、头颈癌、结肠癌、肝细胞肝癌、宫颈癌、胃癌、默克细胞瘤、肾细胞癌等),系统关联分析了肿瘤治疗应答率和生物标志物的表达水平,根据其比值权重依据敏感性和准确度统计出sROC曲线并分析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数据进行准确度评估用于判断该检测方案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这两项指标与肿瘤的免疫治疗应答率具有高度相关性。数据统计分析显示,mIHC/IF多重组化检测方案的数据结果权重分析条件下AUC=0.79显著优于其他分析方案,PD-L1传统免疫组化IHC检测(AUC=0.65,P0.001),GEP基因表达谱分析(AUC=0.65,P=0.003),TMB肿瘤突变负荷分析(AUC=0.69, P=0.049),非权重分析AUC=0.872依然显著高于其他分析方案的统计数据。而在使用多个分析方案进行多参数联合评估条件下(如综合PD-L1免疫组化和GEP+TMB综合分析),其AUC将提高到0.74,而mIHC/IF免疫微环境综合分析方案AUC仍高于该联合方案(AUC=0.79),说明mIHC/IF多重组化检测方案对于肿瘤的诊断和免疫治疗具有最佳的预测价值。2、Nature近来关于肿瘤微环境分析与免疫治疗相关研究成果接连发表,2019年6月26日Nature发表了巴黎大学Immune evasion before tumor invasion in early lung squamous carcinogenesis的研究论文,该文利用Phenoptics组织微环境分析方案对于肺癌病人样本的肿瘤免疫细胞进行了深度的分型分析,阐述了肺鳞状细胞癌发生过程相关免疫细胞空间分布定位的差异性变化,从而揭示肿瘤免疫微环境的重塑有利于对肿瘤的精准治疗。3、Nature Immunology2019年7月8日来自美国希望之城癌症中心的科研人员在Nature Immunology发文同样阐述了Phenoptics肿瘤微环境分析方案在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和价值(Connecting blood and intratumoral Treg cell activity in predicting future relapse in breast cancer),可以有效的对乳腺癌病人治疗后的复发风险进行预测,从而为患者的精准诊疗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4、Nature Communications2018年度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James Allison教授早在2017年领导的一项研究就应用Phenoptics多重免疫组化方案深度分析了胰腺癌病例肿瘤组织微环境与临床预后信息具有极高的相关性,该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子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Spatial computation of intratumoral T cells correlates with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pancreatic cancer),而相关的研究方案将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诊疗依据从而更好的给肿瘤患者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总结:独特的Phenoptics多光谱组织微环境景观分析方案融合了Opal多重免疫组化染色、Vectra多光谱成像和inForm智能组织定量分析技术,可以完美实现传统肿瘤检测方案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从而更好的实现对于肿瘤患者的精准诊断和治疗。网络讲座讲座时间:2019年8月27日12:00 PM(北京时间)讲座题目: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 of Biomarker Technologies for Predictive Response of PD-1/PD-L1 Checkpoint Therapies主讲人:霍普金斯大学 Steve LuAkoya Biosciences Cliff Hoyt内容简介:详细分享Phenoptics分析方案的特点和技术优势,包括多种生物标记技术预测PD-1/PD-L1免疫治疗的预测指标分析,免疫细胞亚群定量蛋白检测的重要性以及疾病状态下细胞空间分布差异比较与应用,用于稳定且高通量临床研究的多重免疫荧光方法的最新进展等内容。会议地址:https://www.labroots.com/ms/webinar/akoya-biosciences-series-comprehensive-metaanalysis-biomarker-technologies-predictive-response-pd-1参考文献1. Wang L, Simons D L, Lu X, et al. Connecting blood and intratumoral T reg cell activity in predicting future relapse in breast cancer[J]. Nature immunology, 2019: 1.2. Lu S, Stein J E, Rimm D L, et al. Comparison of Biomarker Modalities for Predicting Response to PD-1/PD-L1 Checkpoint Blockad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JAMA oncology, 2019.3. Carstens J L, De Sampaio P C, Yang D, et al. Spatial computation of intratumoral T cells correlates with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pancreatic cancer[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7, 8: 15095.4. Mascaux C, Angelova M, Vasaturo A, et al. Immune evasion before tumour invasion in early lung squamous carcinogenesis[J]. Nature, 2019: 1.5. Soo R A, Lim J S Y, Asuncion B R, et al. Determinants of variability of five programmed death ligand-1 immunohistochemistry assay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samples[J]. Oncotarget, 2018, 9(6): 6841.关于珀金埃尔默:珀金埃尔默致力于为创建更健康的世界而持续创新。我们为诊断、生命科学、食品及应用市场推出独特的解决方案,助力科学家、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解决最棘手的科学和医疗难题。凭借深厚的市场了解和技术专长,我们助力客户更早地获得更准确的洞见。在全球,我们拥有1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于150多个国家,时刻专注于帮助客户打造更健康的家庭,改善人类生活质量。2018年,珀金埃尔默年营收达到约28亿美元,为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一员,纽交所上市代号1-877-PKI-NYSE。了解更多有关珀金埃尔默的信息,请访问www.perkinelmer.com.cn。
  • 见“微”知著——默克发布Erenna单分子免疫检测平台新品
    p  strong仪器信息网 /strong2016年4月12日,默克在北京举办生命科学新产品发布会,来自各科研院所、高校等的100余位代表出席会议。/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IMG_14321.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insimg/6aa4a5bb-e0b7-4ea0-a1f2-39382acc0e42.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光影开场秀/strong/pp  “见微 至臻 致远”,本次新品发布会继续传承默克生命科学的创新风格,以一段创意无限的光影开场秀拉开序幕。在光与影的殿堂里,默克将科学与艺术完美融合,诠释了以“匠人”之心打造的两款生命科学研究工具:Erenna单分子免疫检测平台和CellASIC ONIX2 微流控活细胞实时分析系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IMG_14541.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insimg/6808f359-8e28-4449-8732-1a08c11f4840.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默克生命科学市场部总监郭鸣霏先生致开幕辞/strong/pp  默克生命科学市场部总监郭鸣霏先生在致辞中介绍到,Erenna,原是深海中的一种水母,在几千米的海底发出荧光,照亮深海海底未知的世界。本次默克发布的单分子免疫检测平台的名字也叫Erenna,Erenna(水母)潜在的含义与默克相关产品在蛋白质组学领域的探索潜能不谋而合。/pp  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随着免疫组化等经典蛋白检测技术的发展,蛋白作为生物标志物的价值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尽管免疫组化、ELISA、Luminex等蛋白检测技术已经实现了数以千计的蛋白生物标志物的检测,但蛋白生物标志物的开发速度仍显缓慢:年均仅有1-2个新的生物标志物进入实际的临床应用。据统计,在400000多种已知的人类蛋白中,约有300000种因为表达丰度过低而无法实现传统方法的检测。在现有技术可以检测的约100000种蛋白中,大多数又无法在健康个体的样本检测到,而仅仅出现在特定的疾病时期。大量蛋白生物标志物的重要功能,如同海平面下的冰山,无法被现有技术准确界定。不论临床还是基础研究,蛋白生物标志物的应用都拥有可观的发展前景,但现有技术的瓶颈极大限制了蛋白生物标志物的发展。/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IMG_14741.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insimg/5b125750-dbfb-46c2-a10f-e28972e8fbeb.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默克高级科学家、Erenna单分子免疫检测平台资深专家Ali Vahedi先生/strong/pp  2015年,默克密理博收购a title="" href="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60413/188581.shtml" target="_self"strong单分子检测技术(SMCsupTM/sup)/strong/a 。而今天发布的Erenna单分子免疫检测平台也是收购之后发布的首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品。/pp  据默克高级科学家、Erenna单分子免疫检测平台资深专家Ali Vahedi介绍,Erenna采用专利的“爱里斑”单分子检测技术(Single Molecular Counting ,SMCsupTM/sup),突破了蛋白检测的极限,将生物标志物检测提升到飞摩尔级别。相较于传统免疫检测技术,SMCsupTM/sup技术的信噪比有了很显著的改善,使得在一个系统里可以同时检测低表达和高表达的蛋白靶标,可以用于揭示疾病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微小变化,并可创领生物标志的新发现。/pp  检测事件(DE),事件光子含量(EP),以及总光子含量(TP),三套检测数据得到三条标准曲线,外加专有的算法,Erenna可以实现高灵敏度、大动态范围的检测。此外,Erenna单分子免疫检测平台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灵活选择孵育形式。据介绍,由于Erenna平台卓越的单分子检测能力以及磁珠的低背景,基于磁珠的孵育形式比使用同样抗体的ELISA灵敏度提高大约1000倍。而基于96孔板板底的孵育形式大约比同等抗体条件的ELISA灵敏度也能提高50-100倍,同时试剂成本低于ELISA。/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IMG_15351.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insimg/ab2ad927-41e4-47d2-a2d0-bb13d622c373.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默克全球产品经理Victor Koong先生/strong/pp  本次发布会中,默克还介绍了另一款新产品:CellASIC ONIX2 微流控活细胞实时分析系统,这是CellASIC ONIX的升级产品。/pp  据默克全球产品经理Victor Koong介绍,目前,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传统培养体系体积较大,快速更换培养基比较困难;静态培养与在体培养差异较大;成像状态下很难控制细胞的生长环境等。而CellASIC ONIX2 微流控活细胞实时分析系统可以实现活细胞成像时的细胞生长环境精细调控,包括气体、温度、培养基和试剂的快速切换,长时程、免操作实验条件的程序化控制等,从而使细胞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pp  采用芯片培养板上的微流控设计,CellASIC ONIX2具备高精度活细胞成像与多功能分析的系统特征,可同时进行四个独立的加药实验,适用于所有倒置显微镜。/pp  据介绍,CellASIC ONIX2在控制演进过程的自噬、活细胞成像过程中的自动化免疫染色等研究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目前,顶级科研机构的超过60篇顶尖文献已经使用了该系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IMG_14431.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insimg/4756031b-b60f-4bed-98d5-28f829bfc6e1.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发布会现场/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IMG_15261.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insimg/c61746a7-bde2-490e-919a-c11a2f59459c.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瑞士巴塞尔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 公共健康硕士 David Conen先生/strong/pp  在新品发布会的过程中,瑞士巴塞尔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 公共健康硕士David Conen先生还专门分享了心血管疾病生物标志物研究的新进展。br//pp  此外,新品发布会之后,默克还组织了成像流式高峰论坛,与行业专家共同探讨最新的研究进展。br//p
  • 鼎昊源全自动转印仪Blotstainer在蛋白免疫印迹上的应用
    鼎昊源全自动转印仪Blotstainer在蛋白免疫印迹上的应用 由于蛋白免疫印迹的步骤操作较为繁琐,要求精度较高,实验中一步出现操作失误就会导致整个实验的白白浪费。并且一抗二抗试剂也比较宝贵,所以采用仪器操作可以降低实验的风险,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鼎昊源推出的全自动转印仪就是替代人工操作的好选择,它配有自动移液系统,温控系统和孵育摇床。自动移液系统包括10个管路,相互独立,避免交叉感染。温控系统范围在4℃到80℃之间,满足蛋白免疫印迹,核酸分子杂交实验的孵育温度。整套系统根据客户自定义的操作程序自动完成。为了方便客户使用,全自动转印仪出厂预设了免疫印迹,核酸杂交,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的自动程序。 内置标准蛋白免疫印迹程序如下:StepTaskTimeActionBufferMemoExecute x times1Set temp Off Temperature to RT 2Incubate00:05WashPBSTWash membraneX23Set temp ON, 10℃ Temperature 10℃ 4Incubate01:00BlockingBlock solutionBlocking 5Incubate02:00AB-stepPrimary antibodyPrimary antibody 6Incubate00:05WashPBSTWash membraneX47Incubate00:30Sec. antibodySecond antibodySecond antibody 8Set temp Off Temperature to RT 9Wash00:05PBST washPBSTPBST washX1010Ready to stain in dark room 设置温度到室温用0.01M PBS洗膜,5min × 2次。设置温度到10℃4、加入包被液,平稳摇动,1hr。5、加入一抗(按合适稀释比例用0.01M PBS稀释,液体必须覆盖膜的全部),2hr。6、弃一抗,用0.01M PBS分别洗膜,5min× 4次。7、加入二抗(辣根过氧化物酶偶联)(按合适稀释比例用0.01M PBS稀释),0.5hr。8、设置温度到室温9、弃二抗,用0.01M PBS洗膜,5min× 10次。10、加入显色液,避光显色至出现条带时放入双蒸水中终止反应。全自动转印仪在上述程序中可以实现在蛋白免疫印迹孵育过程中的温控,更加保证一抗二抗的活性,这是一般手工操作所达不到的。整套程序5个小时内自动完成,不需要人工换液和取出薄膜。当然上述程序可以按照用户实际需要来调整全自动转印仪的程序。 关键词:蛋白免疫印迹,全自动转印仪
  • JCI| 中山大学北京大学联合揭示口腔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和新的治疗靶点
    肿瘤组织除了发生细胞本身的特征变化之外,肿瘤转移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涉及多方面因素。肿瘤微环境本质上讲,是一个极其复杂且精密的动态网络,在多年的探索中,研究者们逐渐意识到除了组成肿瘤微环境的多种细胞之外,也存在着不同的组织结构,对肿瘤及其微环境的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共同影响着肿瘤发生、扩大与肿瘤转移。深入研究肿瘤微环境,探索微环境中相关因子的改变,可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在近些年对肿瘤微环境的研究方案中,组织原位多色标记技术已经开始被大家所熟知,其在揭示肿瘤免疫逃逸机制、肿瘤免疫抑制剂关键靶点以及肿瘤周边的”亚组织结构“构成方面,正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且已当选封面文章。近日,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王智教授团队和北京大学白凡教授团队,共同在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杂志上发表题为:TDO2+ myofibroblasts mediate immune suppression in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的研究论文,针对上皮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提出了新的关注方向,可能成为未来有力的治疗靶点。为探究肿瘤微环境中基质细胞是否对T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者对基质细胞进行聚类分群,发现基质细胞中存在2群肌成纤维细胞亚群(高表达ACTA2和THY1),两个亚群均呈现正常组织中缺如,癌前病变和癌组织中逐渐增加的特征,其中一个亚群(MF-C1-TDO2,高表达TDO2和CXCL9)同时具有T细胞趋化和色氨酸代谢功能,而另一个亚群(MF-C2-ELN,高表达ELN)则具有基质重塑功能。实验部分使用TissueGnostics公司TissueFAXS Spectra全景多光谱组织扫描定量分析系统获取图像。获取到图像利用StrataQuest软件进行定量分析。应用TissueFAXS Cytometry技术,研究者通过免疫荧光证实TDO2仅表达于癌组织的a-SMA+肌成纤维细胞中,并且通过多色免疫组化(mIHC)染色证明:1. TDO2+肌成纤维细胞(TDO2+α-SMA+)、TDO2-肌成纤维细胞(TDO2-α-SMA+)和癌细胞(Pan-CK+)及癌巢近端/远端的空间定位关系。2. CD4+和CD8+T细胞在TDO2+和TDO2-肌成纤维细胞周围分布的关系。3. TDO2+和TDO2-肌成纤维细胞(半径50μm)周围Foxp3+CD4+T细胞的空间分布比例关系。4. TDO2+肌成纤维细胞周围PD-1+TIM-3+CD8+T细胞的空间分布关系5. TDO2+或TDO2-肌成纤维细胞在癌巢边界近端和远端的空间分布6. 未治疗组与TDO2i组小鼠癌巢边界近端100um区域内,Foxp3+CD4+1043T细胞的空间分布及比例7. 未处理组和TDO2i组之间,TIM-3+CD8+T细胞和GZMB+CD8+T细胞在癌巢边界近端100um区域内的空间分布及比例图1. TDO2+肌成纤维细胞(TDO2+α-SMA+)、TDO2-肌成纤维细胞(TDO2-α-SMA+)和癌细胞(Pan-CK+)及癌巢近端/远端的空间定位关系图2. CD4+和CD8+T细胞在TDO2+和TDO2-肌成纤维细胞周围分布的关系图3. TDO2+肌成纤维细胞介导抑制T细胞图4. TDO2抑制CD8+T细胞的增强效应抗肿瘤免疫图5. mIHC全景组织图像(DAPI,Pan-CK,α-SMA,TDO2,CD4,CD8,Foxp3)
  • 量子精密测量前沿|基于金刚石NV色心的免疫磁显微技术,有望用于癌症的机理研究与临床诊断
    近日,中国科大微观磁共振实验室杜江峰、石发展等与生命科学与医学部魏海明等老师合作,在金刚石氮-空位色心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的生物医学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建立了肿瘤组织免疫磁显微成像技术,实现了组织水平微米分辨率的磁成像,其具有高稳定性、低背景和肿瘤标志物绝对定量的优势,同时实现了磁和光的多模态成像。相关研究成果于2022年1月26日以“Immunomagnetic microscopy of tumor tissues using quantum sensors in diamond”为题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19(5), e2118876119 (2022)]。癌症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最多的疾病之一,对癌症分子机理的研究和临床早期精确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基础。而对肿瘤在组织水平的成像是癌症研究和临床诊断的关键一环,尤其是在癌症的诊断中,虽然有各种医学影像方法,但病理组织检测仍然是癌症确诊的“金标准”。因此,对组织病理学方法的发展具有重要生物学和临床意义。现行主流的病理组织成像方法包括H&E染色、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等,以光学成像为主,它们容易受到光学背景强、信号不稳定、定量不准确和不同光学方法不能共用等问题的影响,进而影响组织病理检测的精准性。图1 肿瘤组织免疫磁显微技术的装置与原理磁共振成像(MRI)有望解决光学成像的上述不足,然而,传统MRI受限于低灵敏度和低空间分辨率,很难应用于组织水平微米分辨率的成像。在本工作中,研究团队利用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量子磁传感器——金刚石中的氮-空位色心(NV色心,一种金刚石单晶中的原子缺陷),自主建立宽场磁成像装备,结合量子精密测量与免疫磁标记技术,实现了微米分辨率的肿瘤组织磁成像,并用于肺癌等的检测。具体而言,研究团队首先发展了组织水平的免疫磁标记方法,通过抗原-抗体的特异性识别,将20 nm直径超顺磁颗粒特异标记在肿瘤组织中的PD-L1等靶蛋白分子上,接着将组织样品紧密贴附在金刚石表面,然后利用金刚石中分布在近表面约百纳米的一层NV色心作为二维量子磁传感器,在400 nm分辨率的磁显微镜上进行磁场成像(图1),在毫米级的视野范围里达到微米级空间分辨率,最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重构磁场对应的磁矩分布,为定量分析提供基础(图2)。图2 肺癌组织的微米分辨率磁成像本研究的新方法主要有四个优点:1、绝对磁定量。磁成像的信号来自相同大小纳米磁颗粒的局域磁场,具有可绝对定量的量纲,所以通过磁场强度的计算能实现绝对定量(图2B),准确性高。2、能避免背景信号的干扰。生物样本自身一般都没有磁场背景,而磁成像方法的频谱测量方式能有效抵抗组织中的自发荧光的影响,所以能提供纯粹的肿瘤标志物信息和很高的图像对比度(普遍比荧光方法高5倍以上),同时贡献于定量的准确性。3、磁信号的高稳定性。磁标记好的生物样品在室温大气环境下放置一年半后,检测发现磁场信号的分布和强度都没什么变化,这方便了临床样品的长期保存和重复检测。4、磁和光多模态成像。磁和光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该研究中的磁成像可以与传统光学成像联用,实现对同一组织切片的形态特征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这对分析肿瘤的微环境和异质性具有重要意义。除了肿瘤组织,该研究的微观磁成像技术也可以用于其它生物组织,开展免疫与炎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生物磁感应、磁共振造影剂、磁靶向递送等领域的组织水平研究和临床诊断,尤其对于含有光学背景、光透过差和需要量化分析的生物组织具有独特优势。该工作是杜江峰院士团队继实现单分子磁共振谱学[Science 347, 1135 (2015) Nature Methods, 15, 697 (2018)]和10nm级分辨率细胞磁成像[Sci. Adv. 5, eaau8038 (2019)]之后,将基于金刚石NV色心的量子精密测量技术交叉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又一次成功尝试,对癌症的研究和临床诊断都有重要意义。实验室特任副研究员陈三友、博士生李万和和魏海明教授课题组郑小虎特任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杜江峰院士和石发展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安徽省和中国科大新医学联合基金的资助。
  • 探秘《心术》中的生物免疫细胞实验室(组图)
    随着电视剧《心术》的热播,让医院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25日,记者随医生走进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进行探访,实拍这些用于为肿瘤患者培养免疫细胞,治疗肿瘤的专用的生物免疫细胞实验室以及医务人员的工作流程。图为无菌生物治疗实验室  图为细胞培养箱  图为医务人员在进行细胞分离  图为郑博士在显微镜下观察DC细胞培养情况  图为通过显微镜进行观测  图为低温离心机
  • 哈工大深圳马星课题组《ACS Nano》:可操作的免疫分析探针磁性纳米机器人用于自动化和高效的酶联免疫吸附检测
    哈工大深圳马星课题组《ACS Nano》:可操作的免疫分析探针磁性纳米机器人用于自动化和高效的酶联免疫吸附检测基于抗体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分析已被广泛用于实验室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其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一种经典且功能强大的生化传感技术,可通过生物酶反应和化学比色法对超低浓度分析物进行定量。ELISA已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环境分析和食品安全等领域。然而,在传统ELISA检测中,抗原或抗体被包覆到多孔板(例如,96孔板)的孔壁上,这导致了三个主要缺点:(ⅰ) 由于所有步骤都在同一槽内进行,因此在每步反应前后需要多次清洗,以去除未结合的残留试剂和非特异性相互作用的分子,这给检测人员造成了繁重的体力劳动 (ⅱ) 此外,由于操作中存在的差异性也可能为检测结果带来误差。(ⅲ)检测物与抗原抗体是通过被动的扩散来实现结合,因此传统的ELISA检测需要较长的孵育时间。以上原因都造成了传统ELISA检测效率低的问题。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马星课题组提出了棒状磁驱动纳米机器人(MNR)作为可操作的免疫分析探针,实现自动高效的ELISA分析方法,称为纳米机器人激活ELISA(nR-ELISA)。为了制备MNR,研究人员利用外部磁场辅助实现Fe3O4磁性颗粒的自组装以及在其表层原位生长一层刚性氧化硅(SiO2)。紧接着将捕获抗体(Ab1)通过法学法修饰到其表面,最终成功制备了磁性可操作免疫分析探针(MNR-Ab1)。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微尺度下MNR周围的流体速度分布,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了主动旋转MNR能够提高混合效率。为了使传统的ELISA检测过程实现自动化,研究人员通过三维打印设计并使用面投影微立体光刻技术(nanoArch P150, 摩方精密)制造了一个由三个功能槽组成的检测单元。MNR-Ab1在外部磁场的作用下,通过微通道实现在不同的功能槽间运动,参与不同的阶段的生化反应。主动旋转的MNR-Ab1s可以在微尺度下,通过加速物质交换实现抗原/抗体与待检测物的快速结合,从而达到缩短培养时间的目的。该工作实现了ELISA检测的自动化。在未来,为了实现ELISA的高通量检测,研究人员拟采用亥姆霍兹线圈来替代目前磁场发生器。并且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证明了:亥姆霍兹线圈不仅可以提供足够大的操作空间,同时空间内的磁场偏差较小(1.6%),是未来发展高通量自动化ELISA检测理想的选择。该工作将磁性微/纳米机器人应用到自动高效ELISA的检测中,不仅在未来的即时检测(POCT)中具有巨大的潜力,而且将具有自驱能力的微/纳米机器人的实际应用扩展到分析化学领域。相关研究结果以“Magnetic Nano-Robots as Maneuverable Immunoassay Probes for Automated and Efficient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为题发表于《ACS Nano》。图1 磁性纳米机器人实现了自动化和高效的ELISA(nR ELISA)分析示意图。图2 MNR的制备和运动特性表征。图3 MNRs实现了自动化ELISA检测。采用摩方精密P150面投影微立体光刻技术打印了检测单元。如图b所示,微通道的狭缝宽度为200 μm,狭缝间距为300 μm。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nano.1c05267官网:https://www.bmftec.cn/links/7
  • 哈工大深圳马星课题组《ACS Nano》:可操作的免疫分析探针磁性纳米机器人用于自动化和高效的酶联免疫吸附检测
    基于抗体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分析已被广泛用于实验室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其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一种经典且功能强大的生化传感技术,可通过生物酶反应和化学比色法对超低浓度分析物进行定量。ELISA已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环境分析和食品安全等领域。然而,在传统ELISA检测中,抗原或抗体被包覆到多孔板(例如,96孔板)的孔壁上,这导致了三个主要缺点:(ⅰ) 由于所有步骤都在同一槽内进行,因此在每步反应前后需要多次清洗,以去除未结合的残留试剂和非特异性相互作用的分子,这给检测人员造成了繁重的体力劳动;(ⅱ) 此外,由于操作中存在的差异性也可能为检测结果带来误差。(ⅲ)检测物与抗原抗体是通过被动的扩散来实现结合,因此传统的ELISA检测需要较长的孵育时间。以上原因都造成了传统ELISA检测效率低的问题。 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马星课题组提出了棒状磁驱动纳米机器人(MNR)作为可操作的免疫分析探针,实现自动高效的ELISA分析方法,称为纳米机器人激活ELISA(nR-ELISA)。为了制备MNR,研究人员利用外部磁场辅助实现Fe3O4磁性颗粒的自组装以及在其表层原位生长一层刚性氧化硅(SiO2)。紧接着将捕获抗体(Ab1)通过法学法修饰到其表面,最终成功制备了磁性可操作免疫分析探针(MNR-Ab1)。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微尺度下MNR周围的流体速度分布,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了主动旋转MNR能够提高混合效率。为了使传统的ELISA检测过程实现自动化,研究人员通过三维打印设计并使用面投影微立体光刻技术(nanoArch P150, 摩方精密)制造了一个由三个功能槽成的检测单元。MNR-Ab1在外部磁场的作用下,通过微通道实现在不同的功能槽间运动,参与不同的阶段的生化反应。主动旋转的MNR-Ab1s可以在微尺度下,通过加速物质交换实现抗原/抗体与待检测物的快速结合,从而达到缩短培养时间的目的。该工作实现了ELISA检测的自动化。在未来,为了实现ELISA的高通量检测,研究人员拟采用亥姆霍兹线圈来替代目前磁场发生器。并且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证明了:亥姆霍兹线圈不仅可以提供足够大的操作空间,同时空间内的磁场偏差较小(1.6%),是未来发展高通量自动化ELISA检测理想的选择。该工作将磁性微/纳米机器人应用到自动高效ELISA的检测中,不仅在未来的即时检测(POCT)中具有巨大的潜力,而且将具有自驱能力的微/纳米机器人的实际应用扩展到分析化学领域。相关研究结果以“Magnetic Nano-Robots as Maneuverable Immunoassay Probes for Automated and Efficient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为题发表于《ACS Nano》。图1 磁性纳米机器人实现了自动化和高效的ELISA(nR ELISA)分析示意图。图2 MNR的制备和运动特性表征。图3 MNRs实现了自动化ELISA检测。采用摩方精密P150面投影微立体光刻技术打印了检测单元。如图b所示,微通道的狭缝宽度为200 μm,狭缝间距为300 μm。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nano.1c05267
  •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李国新团队首次提出 基于免疫评分的胃癌预后预测模型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李国新团队首次提出 基于免疫评分的胃癌预后预测模型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普通外科研究成果“immunoscore signature: a prognostic and predictive tool in gastric cancer”发表于国际外科学领域最具影响力、被引频次最高的美国外科协会和欧洲外科协会官方期刊annals of surgery (jcr 1区, if 8.569)。这项研究首次提出了基于免疫评分预测胃癌患者术后生存和辅助化疗效果的模型,极大补充并完善了传统肿瘤tnm分期和组织学分型对胃癌患者预后预测和治疗的指导作用。 胃癌作为全球发病率第四位、死亡率第二位的恶性肿瘤,其治疗和预后评估一直是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十分关注的问题。基于传统tnm分期和组织学分型进行预后预测和治疗方案选择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方法,然而现实却是,尽管tnm分期和治疗方案相同,但患者预后大不相同。这意味着,现有的胃癌分期并不能涵盖患者所有的疾病信息,不能用于精准预测患者是否能从辅助化疗中获益。因此,完善现有的分期系统、建立可准确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选择的新模型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前期研究表明肿瘤组织中免疫细胞浸润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免疫评分基于肿瘤中心区域和浸润交界区域中淋巴细胞的数量而得出,评分高低提示着肿瘤浸润程度大小,这种免疫浸润的思想已被应用于结直肠癌分类且已有相关中心开展旨在验证和促进免疫评分成为临床结直肠癌治疗评估中常规操作的研究。另一方面,尽管已有研究分析免疫细胞在胃癌组织中的浸润,但囿于样本量和验证队列的缺乏,至今未有极具临床参考价值的结论。李国新课题组分析了879例胃癌患者数据,利用lasso-cox回归模型首次建立基于免疫特征的胃癌分类体系免疫评分(isgc),借此预测胃癌术后复发率、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为了更进一步贴近临床,李国新团队整合isgc和临床病理危险因素绘制了列线图,进一步预测能从辅助化疗中获益的ii期和iii期胃癌患者。本研究纳入了包括南方医院(251例)、南方医院(228例)、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00例)和中山大学肿瘤中心(100例)的胃癌患者分别作为训练队列、内部验证队列和两个外部验证队列。首先,通过对训练队列的免疫组化结果分析,初步确立了两个免疫簇(淋巴细胞免疫特征簇、髓样细胞免疫特征簇)。根据免疫簇水平并利用树形分层结构将患者进行分类,结果提示生存和淋巴细胞簇正相关,而复发和淋巴细胞簇负相关;与此相反,生存和髓样细胞簇负相关而复发和淋巴细胞簇正相关。 随后,研究在训练队列中确定出5项免疫特征并利用lasso-cox回归模型,建立胃癌免疫评分计算公式:isgc = (0.149×status of cd3im) + (0.021×status of cd3ct) + (0.044×status of cd8im) + (0.096×status of cd45roct) – (0.173×status of cd66bim),低表达视为0, 高表达视为1。通过x-tile将患者以0为临界值分为高和低isgc 两组,利用roc曲线分析isgc 评估生存预后的准确性,结果表明高isgc 评分组和低isgc 评分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5年总生存率均存在显着差异,说明isgc 具有重要的预后评估价值。 胃癌tnm分期作为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指导患者治疗和预测预后的参考,本文进一步说明了isgc 联合tnm分期对疾病预测的重要作用,多变量cox回归分析也表明isgc是胃癌患者极具价值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在内部和外部验证队列中,对各期患者进行分层分析:相比低isgc 组,高isgc 患者具有更高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这说明利用临床病理分期危险因素分层,isgc 仍是具有临床和统计学意义的预后模型。本研究同时指出在预后预测评估中,isgc 比tnm分期更具优势,两者联合比单独tnm分期效果更为理想。辅助化疗是目前部分可切除胃癌的围手术期标准治疗。李国新团队进一步探索了isgc 对指导辅助化疗是否获益的参考价值。结果表明,辅助化疗显着提高了ii期和iii期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进一步在ii期和iii患者根据isgc 分层分析辅助化疗和isgc 间的关系,辅助化疗可显着提升高isgc 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而对低isgc 无显着影响。此外,研究还对纳入病例的2年复发率进行了统计分析。数据表明,isgc 可用于指导筛选ii期和iii期胃癌患者能够从辅助化疗获益的人群。为了通过量化的方法预测ii期和iii期胃癌患者的总生存率和复发率,本研究整合了isgc 和传统临床病理因素,进一步绘制了两组列线图(辅助化疗组和非辅助化疗组),数据表明该isgc 模型能够较为理想地预测胃癌术后的生存和复发。
  • 上海交通大学陈万涛/严明发现小细胞外囊泡介导肿瘤进展及免疫逃逸分子机制
    肿瘤微环境(TME)影响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响应度。携带大量生物活性分子的细胞外囊泡(EVs)可以在细胞间传递信号并重塑 TME。因此,在制定抗肿瘤治疗策略时,应综合考虑 EVs、TME 和免疫细胞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2022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陈万涛/严明团队,在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IF=26)在线发表题为“CD73 in 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 derived from HNSCC defines tumour-associated immunosuppression mediated by macrophages in the microenvironment”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头颈鳞癌细胞来源的小细胞外囊泡(sEVs)运载的 CD73 可以重塑 TME 并促进肿瘤进展、介导免疫逃逸。研究内容解析【1】 HNSCC 细胞来源的 sEVs 中高表达 CD73从原代培养的头颈鳞癌(HNSCC)细胞及配对正常黏膜细胞上清中分离 sEVs。蛋白组学分析显示,与正常黏膜细胞相比,HNSCC 细胞来源的 sEVs 中高表达 CD73(图 f-h)。图1 | HNSCC 细胞来源的 sEVs 中高表达 CD73【2】HNSCC 源 sEVs-CD73 被巨噬细胞内化以促进 HNSCC 进展CD73 是由 NT5E 基因所编码的一种膜结合形式的外核苷酸。TCGA 数据分析表明,NT5E 基因在包括 HNSCC 在内的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并且与 HNSCC 患者较低的总体生存率密切相关。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73 在 HNSCC 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与患者不良预后和高淋巴结转移率相关。免疫浸润分析表明,NT5E 表达与巨噬细胞密切相关(图 c),免疫荧光结果也表明 CD73 与巨噬细胞共定位(图 d-e)。进一步分析显示,高 NT5E 表达、高巨噬细胞浸润的 HNSCC 患者总体生存率最低(图 f)。图2 | sEVs 中的 CD73 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和 HNSCC 恶性进展密切相关小鼠移植瘤注射 sEVsCD73,结果显示 sEVsCD73 主要与巨噬细胞共定位(图 h-i),表明 sEVsCD73 被巨噬细胞吞噬。同时体内实验结果表明(图 j-n),肿瘤细胞来源的 sEVs 可以重塑引流淋巴结微环境,形成利于肿瘤转移的转移前微环境,sEVs 携带的 CD73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3】sEVs 通过 CD73 调节巨噬细胞介导的免疫抑制与对照相比,与肿瘤细胞共培养的巨噬细胞中 CD73 表达水平上升(图 b);而与 RAB27A 敲除以抑制 sEVs 释放的细胞共培养的巨噬细胞相比,其 CD73 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当(图 b),表明 CD73 主要通过 sEVs 运输。sEVs 中 CD73 的水平会影响 CD73+ 巨噬细胞的比例,使其随着共培养体系中 sEVsCD73 的累积而增加。当 sEVsCD73 被巨噬细胞内化后,其吞噬作用明显增强(图 c),同时分泌促癌炎性细胞因子 IL6、IL10、TNFα、TGFβ 能力显著增加(图 e-f),预示 CD73+ 巨噬细胞具有更强的促瘤作用。流式分析显示(图 h),sEVsCD73 使巨噬细胞免疫检查点(PD-1,PD-L1,LAG3等)表达上调,表明 CD73+ 巨噬细胞可发挥更强的免疫抑制能力。图3 | HNSCC 细胞源 sEVs 中 CD73 对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4】sEVs 中的 CD73 在体内促进免疫逃逸并促进肿瘤进展接下来评估 sEVsCD73在介导体内免疫抑制和肿瘤进展中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Rab27a 敲除组(SCC7Rab27aKO)的小鼠肿瘤生长速度慢、肿瘤偏小,表明 sEVs 可促进肿瘤进展。然而,注射外源性中高表达的 CD73 的 sEVs(sEVsSCC7-Nt5eOE 和 sEVsSCC7)则会显著促进肿瘤的发展,但 NT5E 敲除的 sEVsSCC7-NT5EKO并没有此作用(图 b-d)。结果表明 sEVsCD73 在 HNSCC 的进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流式分析显示,sEVsCD73 可招募巨噬细胞、Tregs 细胞,而 CD8+ T 细胞浸润数目减少。此外,在瘤内注射了含 CD73 的 sEVs 后,这些免疫细胞尤其是巨噬细胞表面 CD73、PD-1 的表达水平均有所增加。该体内实验结果提示,sEVsCD73 可诱导免疫抑制,从而促进肿瘤细胞免疫逃逸。图4 | sEVs 中敲除 CD73 可拯救免疫抑制并抑制了体内肿瘤生长【5】携带 CD73 的 sEVs 通过激活 NF-κB 通路调节巨噬细胞功能对经过 HNSCC 源 sEVs 处理的 M2 巨噬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利用韦恩图分析M2+HNSCC 源 sEVs(M2+sEVs)相对于对照组 M2 上调的基因,以及 M2+CD73 敲除的 HNSCC 源 sEVs(M2+sEVsNT5EKO)相对于 M2+sEVs 下调的基因。通过对两组差异基因取交集,筛选出了共 143 个可能受到 sEVsCD73 调控的候选下游基因(图 a),而 NFκB1 是与这些差异表达基因最为相关的转录因子(图 b),富集分析也显示 NF-κB 通路富集最为显著(图 c)。进一步实验显示,sEVsCD73 可以显著促进 p65 在巨噬细胞细胞核内积聚(图 f),激活NF-κB 通路,并促进下游基因转录。图5 | sEVs 中 CD73 通过 NF-κB 通路调节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6】sEVsCD73 是抗 PD-1 治疗潜在的检查点和治疗靶点从 HNSCC 患者血清中分离 sEVs,ELISA 检测显示其 CD73 含量高于健康人血清 sEVs(图 a-c)。并且高水平的循环 sEVsCD73 可能预示着更高的淋巴结转移率和更大的肿瘤大小(图 d)。为研究 sEVsCD73 在抗 PD-1 治疗中的作用,通过体内实验进一步评估 sEVsCD73 敲除联合抗 PD-1 药物对小鼠头颈鳞癌的治疗作用。当 sEVs 中 CD73 敲除时,PD-1抗体的治疗效果发生明显的改善(图 f-h)。将瘤组织取出并进行流式分析,在接受抗 PD-1 药物后,巨噬细胞、Tregs 细胞的浸润数量有所下降,CD8+T 细胞的数目增加。同时,免疫细胞表面的 CD73 和 PD-1 表达下降,说明免疫抑制的现象有所缓解。这一现象在 RAB27aKO+anti-PD-1 组最为显著,说明抑制肿瘤细胞的 sEVs 释放会提高抗 PD-1 逆转免疫抑制的效率。然而在加入外源性的 sEVsCD73 后,巨噬细胞、Tregs 细胞的浸润数量明显上升,CD8+T 细胞的数目减少。此外,免疫细胞表面的 CD73和 PD-1 表达上升,表明 sEVs CD73 显著抑制了抗 PD-1 药物对免疫应答的重激活作用。以上结果表明,肿瘤细胞源 sEVs 携带 CD73 通过 TAM 介导免疫抑制并减弱抗 PD-1 的治疗效果。sEVsCD73 可用于预测 HNSCC 的转移,是潜在的 HNSCC 抗 PD-1 治疗的联合免疫治疗靶点。图6 | sEVsCD73 可减弱抗 PD-1 治疗敏感性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jev2.12218
  • “精准诊断,守护健康”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峰会开幕
    仪器信息网讯 4月14日,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峰会在浙江湖州召开。此次大会主题为“精准诊断,守护健康”,围绕IVD产品技术路线研判、感染与自身免疫病、疾病标志物、自身免疫检测、抗体检测、图像智能诊断等主题奉献了诸多精彩的大会报告,并举行《标记免疫分析》新书发布会及预售仪式,吸引了全国数百位来自医院、体外诊断企业专家、学者参会。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峰会现场会议伊始,浙江医学会检验分会主任委员陈瑜,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刘成雁,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检验科研究员颜光涛先后致欢迎辞。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主任医师陈建魁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检验科副主任高艳红担当主持。浙江省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陈瑜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 刘成雁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检验科研究员 颜光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主任医师 陈建魁(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检验科副主任 高艳红(右)随后,大会进入主旨报告环节,3位报告嘉宾分别作精彩大会主旨报告。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检验产业分会会长宋海波介绍了体外诊断产品按预期用途、功能、习惯的划分以及体外诊断试剂临床使用基本状况。针对体外诊断产品技术路线问题,他表示,企业应正确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的技术路线和产品方向,提高产品线扁平化与产品覆盖面;深耕细分领域,明确产品发展战略定位;进行化繁为简式创新;应注重国际化布局;应高度重视关键上游原材料的研发;须抓住“机遇营销”的合理转化。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检验产业分会会长 宋海波报告题目:《产品技术路线的正确选择》人体免疫系统具有一种复杂而强大的防御机制,免疫健康是耐受性和免疫力之间微妙平衡。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李永哲在《感染与自身免疫病》的报告中分享了感染与炎症/自身免疫、肿瘤发病机制之间的密切联系。研究表明自身免疫病发病和自身免疫现象与感染密切关联,包括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类,其机制包括:表位扩散、隐匿抗原呈递、旁观者激活及交叉抗原效应。由于获得性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与病原体和自身成分中的常见分子发生交叉反应,分子模拟很容易促进自身抗体的产生,从而可能导致自身免疫现象或自身免疫的新发病。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李永哲报告题目:《感染与自身免疫病》中国已有2000余IVD企业,2022年市场规模接近1500亿。而根据国内外文献统计,医生大约有70%的临床决策受到体外诊断(IVD)结果的影响。因此,IVD测量准确性会大大影响人类的生命质量,建立计量溯源性是IVD标准化的关键环节。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化学计量与分析科学研究所所长李红梅介绍了体外诊断试剂及其标准化研究和AD等疾病诊断标志物的计量溯源技术与方法,并分享了β样淀粉酶系列标志物的计量溯源技术研究,利钠肽的计量溯源技术研究,肺癌标志物的计量溯源技术研究和大分子物质标志性计量技术研究。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化学计量与分析科学研究所所长 李红梅报告题目:《AD等疾病标志物临床检验标准化研究进展》大会主旨报告后,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检验科研究员颜光涛主编的《标记免疫分析》新书正式发布,并举办新书预售仪式。《标记免疫分析》新书预售仪式合影颜光涛主任在会上介绍了新书《标记免疫分析》的摘要、主要概况,包括IVD市场概况、标记免疫分析技术的发展沿革、标记免疫分析技术的材料与重要元器件以及荧光免疫分析/酶免疫分析/电化学发光/液体活检/拉曼化学发光/微流控免疫检测等免疫分析技术。同时,颜光涛主任还介绍了免疫学检验技术发展趋势并分享了近年来产学研合作成果与奖项。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检验科研究员 颜光涛报告题目:《标记免疫分析技术》14日下午,大会分会场一和大会分会场二同时召开,多位报告嘉宾分享了精彩报告。大会主旨报告-分会场一广州易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杨淑伟报告题目:《神经系统自身抗体检测进展》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刘明军报告题目:《炎症性肠病的筛查和诊断》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关秀茹报告题目:《自身免疫检测技术进展及临床应用》上海交通大学 陈万涛报告题目:《肿瘤蛋白标记物免疫组化图像智能诊断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王昌敏报告题目:《肺癌七种自身抗体在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大会主旨报告-分会场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王雅杰报告题目:《多维传染性疾病临床检验体系建设和医防结合工作模式探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李智勇报告题目:《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靶向治疗甲状腺球蛋白(Tg)检测对疗效评价》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夏勇报告题目:《微流控在临产检验中的研究进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刘向祎报告题目:《脓毒症早期预警指标-HBP》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张国军报告题目:《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在心脑同患疾病中临床意义及试剂盒研制》专题会一 上海透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郑冰报告题目:《自身免疫性肝病检测技术发展及应用》专题会二 苏州长光华医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刘明军报告题目:《hs-cTnl及其在心肌损伤中的应用》专题会三 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高艳红报告题目:《“智慧医疗、检验先行”—智慧实验室发展趋势与展望》大会合影大会掠影(一)大会掠影(二)
  • 北京共赢联盟合作实验室-艾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企业简介
    北京共赢联盟合作实验室 -艾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企业简介 医学软硬组织切磨片与骨形态分析服务艾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位于最具活力的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家专业从事医学软组织、硬组织、种植体、含有植入物(金属、骨水泥、塑料、陶瓷、生物材料)骨组织、血管支架组织、结石组织等病理组织的处理、样本切磨片、常规染色、特殊化学和免疫组化染色、骨形态学计量分析、生物材料与先进复合材料制样、测试等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开展科研项目合作、病理教学资源合作、研究生课题实验合作。公司有科研项目部和医学实验部,设有病理组织标本处理室、软组织病理实验室、硬组织病理实验室、骨形态计量分析室、材料学制样实验室。拥有业内权威的专家和实验技术团队。我们的服务产品可广泛应用于骨科与口腔、生物医学、转化医学、组织工程学、心血管介入学、病理学、解剖学、形态学、生命科学、药学、法医学、古生物学、动植物学、生物材料及先进复合材料等科研与教学领域。不脱钙硬组织病理服务项目硬组织切磨技术具有特殊的技术特点、技术配置和工艺方法,均与软组织病理制片不同。新鲜的不脱钙骨组织(或带有内植物/ 种植体)标本经过固定及脱水处理后,用光聚树脂浸透、包埋、干燥和聚合,再行锯片和磨片以及染色等步骤,最后制成厚约10μ m以上的骨磨片,能够保持软硬组织、组织与植入物之间的原有组织结构形态。为医药学相关科研项目研究及教学提供可靠的组织学评价依据。广泛应用于口腔科学、骨科科学、心血管支架、生命科学、人体解剖学、结石、整形外科、脊椎类动物学、古生物学与骨化石、药学、法医学、生物材料、复合材料等研究领域。骨形态学测量分析服务项目美国研发的一套图像数字化、智能化、专业化、快速测量并自动处理多达341 种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的先进系统,广泛应用于骨组织学基础研究、软骨组织、骨表型、骨折愈合、骨质疏松、骨代谢疾病、骨肿瘤癌症骨转移、肾性骨病,人工关节与假体、牙与种植体、骨植入物与生物材料、骨发育与骨重建、血管支架等研究领域以及药理药效学定量评价,其测量结果极具权威性并得到国际业界广泛认可。软组织及脱钙骨病理服务项目拥有组织病理学常用的多种技术,首先是软组织病理学技术,即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制片、HE染色和特殊染色以及免疫组化技术;其次是脱钙骨病理制片、染色、免疫组化专用技术。服务流程*电话咨询和微信沟通用户课题实验需求、实验技术方案以及标本处理建议。*在艾佧科技官网 www.aicabj.com 注册会员,享受优惠价格以及会员待遇。*实行用户单项课题实验技术委托,我们的实验技术专员提供课题实验管家服务。艾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竭诚为您服务!
  • BCEIA2017标记免疫分析技术报告会(一) 聚焦临床诊断前沿研究进展
    pstrong仪器信息网讯/strong 2017年10月9日,第十七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 2017)学术报告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召开。本届学术报告会为期3天,继续坚持“分析科学创造未来”方向,围绕“生命 生活 生态—面向绿色未来”主题,举办包括大会报告、分会报告、热点论坛、同期会议等在内的400多场形式多样的学术报告。近百位重量级专家学者轮番登场,带来分析科学前沿研究最新成果,促进分析测试国际学术交流。/pp style="text-indent: 2em "9日上午,电子显微镜及材料学、质谱学、光谱学、色谱学、磁共振波谱学、电分析化学、生命科学、环境分析、化学计量及标准物质、标记免疫分析技术十个分会同期开幕。标记免疫分析技术分会迎来首场会议,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生化科主任颜光涛致开幕词。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蒋兴宇研究员、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黄华艺教授、北京大学赵美萍教授、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杨震、海狸生物医学公司CEO任辉博士等专家学者作了精彩报告。/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6edfdb16-5fa9-4eb4-9bde-5e453c2410e2.jpg" title="31.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生化科主任 颜光涛/strongbr//pp style="text-indent: 2em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蒋兴宇作了题为《Microfluidics for Diagnostics》。他向与会者介绍了他们团队在微流控芯片免疫检测方面所做的工作。微流控芯片用于免疫检测,特别是化学发光、荧光等标记免疫检测,其优势主要是能够把多种生物标志物的检测集中一次性完成,而且能够降低试剂与样本的消耗量。在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项目的支持下,蒋兴宇和团队把芯片从实验室小规模制备,做到了大规模的制备,并且研发了相关的仪器,实现了操作的自动化。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目前正在和北京纳迅合作申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产品注册证。此外,他还介绍了微控制芯片在纳米载体的合成、核酸载体筛选等方面的应用。/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388c3eaa-c364-4ca0-9d5c-bc9c0582f05f.jpg" title="1.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 蒋兴宇/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教授黄华艺作了题为《Sub-cellular Distribution of Tetraspanin NET-6 and CD151 and Metastatic Relevance in Breast Cancer》(《四跨膜素NET-6和CD151的亚细胞结构分布与乳腺癌转移的相关性》)。黄华艺介绍了中国和美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四跨膜素的分子结构特征及其在细胞生物学功能中的作用,NET-6和CD151与肿瘤的关系,NET-6和CD151在乳腺癌细胞和乳腺癌组织中亚细胞结构的表达与激素受体HER2, ER和PR表达状态的关系及其潜在的临床意义。最后,他简要介绍了他们研究组正在开发的CD151免疫组化和ELISA检测试剂盒。/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6e64de8b-23c4-4135-8541-d8f535146eb5.jpg" title="2.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教授 黄华艺/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北京大学教授赵美萍作了题为《Ultra-sensitive Detection of Neuroactive Small Molecules by Using Signal-amplified Homogeneous Fluoro-immunoassay》的报告。她向与会者介绍了一种基于抗体阀门策略的小分子均相荧光免疫信号放大检测方法,对雌二醇的检测灵敏度达6 pg/mL。该方法可直接与微透析/液滴微流控在线检测平台结合,用于连续实时监测脑区神经活性物质的含量变化及快速临床检验。/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81c0726a-95d7-4fb4-a5ed-75625c2d3b1d.jpg" title="3.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北京大学教授 赵美萍/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杨震作了题为《Biomarkers for Early Diagnosis of Lung Cancer》的报告。他向与会者全面介绍了目前肺癌早期诊断领域生物标记物的新进展和临床评价,并结合他所在团队在呼出气检测方向所做的研究工作,重点介绍了呼出气检测方向的最新热点呼出气组学(breathomics)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cb888bfe-5f0d-4ade-8cff-fe3fa1088f41.jpg" title="4.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 杨震/strong/pp style="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 "海狸生物医学公司CEO任辉博士作了题为《Clinical Samples Processing Solutions for In Vitro Diagnostics》的报告。他阐述了以纳米磁珠技术为基础的临床样本处理技术及其相关的自动化设备平台。报告深入探讨了从大体积粪便样本总DNA中检测幽门螺旋杆 菌的自动化设备,及高特异性、抗抑制的分子诊断体系,可以直接用于肠癌检测、病菌和微生物等定量检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5f2f0d52-f4c2-44ee-94d3-0a65e75f657b.jpg" title="5.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海狸生物医学公司CEO 任辉/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郭晓兰教授作了题为《Study on Telomeres in Gastrointestinal Tumors》的报告。她主要讲述了端粒长度和端粒酶在衰老和肿瘤中的研究现状,尤其是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中导致肿瘤生成的研究成果,继而转向人类消化系统肿瘤的研究,尤其是在食管癌、肝癌和胃癌等。探讨了端粒保护蛋白TPP1在几种肿瘤中的表达及其可能作用分子机制,为消化道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探索了极具潜力的靶向分子。/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b6699f38-2c7a-4280-a1a4-bb621856cd16.jpg" title="321.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教授 郭晓兰/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寿成超教授作了题为《Translational study of Synuclein in Cancer Prognosis and Diagnosis》(突触蛋白- 在肿瘤预后判断及辅助诊断中的应用基础研究)的报告。寿成超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近年来我国的肿瘤发病趋势及诊疗现状和肿瘤标志物的研发策略与临床应用,随后与大家分享了突触蛋白(SNCG)在乳腺癌、肠癌和膀胱癌患者的预后判断及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的研究结果。/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df7003fc-770c-4db3-92d0-dadf484e5807.jpg" title="331.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教授 寿成超/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解放军总医院主任医师郭豫涛作了题为《The Predictive Value of Chemokines on Atrial Fibrillation–related Thromboembolism and Bleedings in Elderly Patients》的报告。她向与会者介绍炎症趋化因子生物标记物在心房纤颤脑卒中血栓及出血风险评估中的价值及应用前景。她的团队利用多通道流式荧光技术在高危房颤患者中筛查了4个趋化因子家族共27种趋化因子,有望提供特异性更高的临床危险评价工具,指导抗凝管理。/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f96b1676-560d-423a-83c2-a24a019dc3ed.jpg" title="341.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解放军总医院主任医师 郭豫涛/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一科副主任医师张国庆作了题为《Potential Effective and Feasible Biomarkers for Immunotherapy》的报告。他向与会者全面介绍了目前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预测诊断领域生物标记物的新进展和临床评价,充分阐述了PD_L1表达、TMB、肺癌驱动基因等指标作为标记物的临床价值和局限性,为未来进一步临床研究指出了方向。/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7199d1c1-ae63-40ec-bda9-b69eb6465fc3.jpg" title="35.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一科副主任医师 张国庆/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杨瑞馥教授作了题为《POCT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的报告。他向与会者全面介绍了目前临床诊断中生物标志物和检测生物标志物技术的进展,以及POCT发展的趋势。最后重点介绍了该团队最新的研究成果-基于稀土纳米上转发光技术的即时检测系统(UPT-POCT)的原理、技术及应用。/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c9ec5c35-cae3-4c41-97e3-f6495408ead2.jpg" title="361.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教授 杨瑞馥/span/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以上是BCEIA 2017标记免疫分析技术分会实况报道。仪器信息网将为您带来更多有关BCEIA 2017第一手新鲜资讯,敬请关注。/p
  • Nature | 陈婷组揭示成纤维细胞调控自身免疫疾病发生的机制
    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皮肤疾病具有区域性发病的特征。例如,超过80%的白癜风病人发病部位呈双侧对称分布,这种类型被称为非节段型白癜风(图1)【1,2】。在白癜风中,自体活化的CD8+ T细胞攻击黑色素细胞,导致皮肤出现白斑。全世界有0.5%到2%的人患有此病,但目前还没有获FDA批准的治疗方案。既往的研究表明, IFN-γ信号对CD8+ T细胞导致的皮肤脱色至关重要【3-6】;然而,介导IFN-γ功能的细胞类型尚不清楚。另外,针对白癜风区域性发病的假说包括微生物群分布的区域差异、黑色素细胞抗原的表达差异、以及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肽的差异等【7-10】。阐明自身免疫病的发病特征的调节机制可以帮助开发有效的治疗方案。图1 白癜风病人呈现双侧对称发病的特征2021年12月16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的陈婷研究员团队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 Anatomically distinct fibroblast subsets determine skin autoimmune patterns的研究论文,通过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小鼠模型和一系列遗传学实验方法,揭示了皮肤成纤维细胞在白癜风疾病中的重要作用:成纤维细胞是唯一必需的能招募和激活自体活性CD8+ T细胞的皮肤细胞;不同部位成纤维细胞对IFN-γ的响应能力决定其招募CD8+ T细胞的能力,并决定白癜风的发病位置偏好。为了从细胞层面研究白癜风对称性分布的特征,作者首先对白癜风病人皮肤样本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发现CD8+ T大量聚集在皮损与非皮损区域交界处。根据这种CD8+ T细胞的分布模式,可以推测白癜风疾病发生过程中存在一种募集机制,在皮损交界处协调招募CD8+T细胞,使CD8+T细胞一直处在病变皮肤前沿,驱动脱色区域逐步扩大。通过单细胞转录组测序,作者发现白癜风病人皮肤中杀伤性CD8+ T细胞的比例比正常人高,且表达更高水平的IFNG。GO分析表明,病人黑色素细胞、成纤维细胞的特异性基因在IFN-γ信号通路上富集。对IFN-γ下游pSTAT1信号的免疫荧光染色发现,白癜风病人皮肤中超过80%的pSTAT1+细胞是成纤维细胞,以上结果说明成纤维细胞是白癜风病人中最主要的响应IFN-γ信号的细胞类型。为了进一步研究白癜风进展的调节机制,作者建立了一种白癜风小鼠模型。经过皮肤接种B16F10细胞和腹腔注射anti-CD4抗体,C57小鼠出现和白癜风病人类似的表征,包括表皮脱色、CD8+ T细胞聚集浸润和黑色素细胞丢失。研究发现,IFN-γ信号受体敲除的转基因小鼠 (Ifngr1 KO) 在经过相同的处理后,CD8+ T细胞的浸润较WT小鼠显著减少,表皮也未出现黑色素细胞缺失。这一结果说明,响应IFN-γ信号的细胞对于白癜风的发生和进展至关重要。那么,到底哪种细胞类型才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呢?其又是如何发挥功能的?陈婷团队接下来用多种实验手段证明,在白癜风疾病中,成纤维细胞通过CXCL9和CXCL10调控CD8+ T细胞的招募(图2)。首先,作者利用Cre-loxP系统分别在6种细胞类型中进行特异性地敲除Ifngr1。结果发现,成纤维细胞特异性敲除IFNGR1后,有效阻止白癜风发生。小鼠表皮浸润的CD8+ T细胞数目明显减少,且不影响黑色素细胞数目,也没有造成表皮脱色的现象;而其他条件性敲除小鼠均出现了白癜风表型。随后,作者通过成纤维细胞移植实验发现,在一个完全没有IFN-γ响应的皮肤局部环境中,只给予外来的能响应IFN-γ的成纤维细胞就足以介导局部CD8+ T细胞的招募和聚集。第三,Transwell实验发现成纤维细胞通过分泌因子招募激活的CD8+ T细胞。而与正常的成纤维细胞相比,趋化因子CXCL9,CXCL10 在白癜风病人和白癜风模型小鼠成纤维细胞中均有较高的上调。于是,研究人员在WT小鼠中利用慢病毒在真皮成纤维细胞中敲低Cxcl9或Cxcl10基因,发现敲低了趋化因子的成纤维细胞失去了对CD8+ T细胞的招募的能力。图2 成纤维细胞通过CXCL9/10调控杀伤性CD8+ T细胞的招募成纤维细胞存在部位异质性【11】,小鼠不同部位的成纤维细胞通过Hoxc基因调节Wnt信号通路调控了毛囊的再生【12】。但不同部位的成纤维细胞在调控免疫反应方面尚未有人研究。研究人员通过对2265例非节段型白癜风病人的分析发现,白癜风在不同部位的发病频率存在很大差异,其中手背、胸部发病率最高,而手掌和上肢发病率最低。同时,不同部位的成纤维细胞在IFN-γ处理后的表达谱变化也不尽相同,手背、胸部和背部的CXCL9、CXCL10上调倍数更高。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也说明发病率高的部位的成纤维细胞响应IFN-γ的程度也更高。此外,研究人员在白癜风小鼠模型中也发现了这一相关性。白癜风模型诱导后,小鼠背部和腹部毛囊中的黑色素细胞完全丢失,但爪背、掌心部位的黑色素细胞并未受到影响。且小鼠背部和腹部成纤维细胞在IFN-γ处理以后的Cxcl9、Cxcl10表达水平要比爪背、掌心高。于是,作者将来自WT小鼠背部和爪背的成纤维细胞移植到Ifngr1 KO小鼠上,结果发现,来自WT小鼠背部的成纤维细胞对CD8+ T细胞的招募能力更强。这些实验说明,不同部位成纤维细胞对IFN-γ的响应能力决定其招募CD8+ T细胞的能力,并决定白癜风的发病位置偏好(图3)。图3 成纤维细胞通过CXCL9/10调控杀伤性CD8+ T的招募综上所述,该研究首次发现成纤维细胞对皮肤自身免疫病的发生至关重要;同时对自身免疫疾病发生的调控存在区域差异性,不同部位的成纤维细胞因响应IFN-γ的程度不同,而导致了对T细胞招募能力的不同。成纤维细胞不仅仅存在于皮肤中,几乎所有的器官都有成纤维细胞的存在,该研究亦为其他器官自身免疫病的发生机制有所借鉴。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陈婷研究员和北京医院常建民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徐子健和陈道明为共同第一作者。该论文的其他作者还包括首都师范大学的胡煜成副研究员,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姜开菊、黄焕伟、杜营雪、吴文波、隋建华研究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王文慧医生、张龙医生,西京医院的李舒丽医生、李春英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杨勇教授。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4221-8
  • 250万!江西中医药大学抚生校区中医学实验室仪器设备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JXGZ2022-08-0904项目名称:江西中医药大学抚生校区中医学实验室仪器设备采购项目采购方式:公开招标预算金额:2500000.00 元最高限价:2499000.00采购需求:采购条目编号采购条目名称数量单位采购预算(人民币)技术需求或服务要求赣购2022F000657962垂直电泳系统1套25000.00元详见公告附件赣购2022F000657968超微量核酸蛋白测定仪1套100000.00元详见公告附件赣购2022F000657961超纯水仪等国产设备1批75000.00元详见公告附件赣购2022F000657963全自动染色机1套560000.00元详见公告附件赣购2022F000657967多功能成像系统1套350000.00元详见公告附件赣购2022F000657966多功能酶标仪1套380000.00元详见公告附件赣购2022F000657964全自动免疫组化定位标记系统1套560000.00元详见公告附件赣购2022F000657965全自动组织脱水机1套450000.00元详见公告附件合同履行期限:质保期3年。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 医学免疫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
    2009年10月25日,在科技部基础司的委托下,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组织专家对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建设验收。基础研究司、基础研究管理中心、总后卫生部科训局及第二军医大学等单位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并讲话。浙江大学郑树森院士任专家组组长。  会上,专家组听取了实验室主任曹雪涛教授所做的建设验收报告,第二军医大学科研部张从昕教授代表依托单位介绍了相关支持情况。专家组还现场考察了实验室,并与实验室人员进行了座谈。  经过验收,专家组认为:在科学研究方面,实验室已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向,并取得了一系列得到免疫学界高度评价的创新性成果。实验室还将基础研究的结果积极应用于临床,疗效甚佳。在人才培养方面,实验室采取引进与培养并举的措施,切实加强团队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团结协作、具有创新能力的学术团队。实验室还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重视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重要规章制度。设备运行和开放使用效率高,为实验室的创新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  最后,专家组认为,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按计划顺利完成了建设任务,实现了预期建设目标,大家一致同意通过验收,并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实验室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等建议性意见。
  • 布鲁克为timsTOF平台推出新型测序算法,提高免疫肽组学分析准确性和速度
    2023年3月,布鲁克公司(纳斯达克股票代码:BRKR)在美国HUPO会议上宣布为基于timsTOF平台的4D-蛋白质组学推出十分重要的生物信息学工具:  1. 与Rapid Novor公司合作开发了一种新型从头测序算法,使用超过170万个PASEF数据点来提高实时免疫肽组学分析的准确性和速度。timsTOF SCP系统无与伦比的灵敏度与新的PaSER Novor算法相结合带来免疫肽组学分析性能的全面提升,尤其是针对微量肿瘤活检样本   2. 用谱图库非依赖(Library-free)的TIMS DIA-NN软件进行dia-PASEF数据分析进一步提高了定量的准确性   3. Mass Dynamics图形可视化和统计云软件与4D-Proteomics的dia-PASEF数据可实现无缝集成。  A. 应用于免疫肽测序的PaSER Novor  凭借PaSER Novor,布鲁克推出在免疫肽组学分析的高级功能,它是由布鲁克与Rapid Novor(快序生物,一家加拿大软件和提供抗体测序服务的CRO公司)合作开发完成的。  免疫肽组学在timsTOF SCP超高灵敏度平台上对微量肿瘤活检样品中非蛋白水解肽进行测序。基于蛋白质组学数据库算法可能由于搜索空间太大导致无法进行精确搜索,造成重复性低和搜索时间长等问题。PaSER Novor使用基于GPU的布鲁克PaSER蛋白质组学软件平台,在训练了超过170万个timsTOF数据点后,可以直接从碎片离子谱图中从头测序获得多肽序列,从而得到实时结果。  莫纳什大学(Monash University)免疫蛋白质组学实验室主任Tony Purcell教授说:"从头测序分析是我实验室多年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种新的算法在实时采集数据条件下,以更快的速度提供准确的结果,实现了大规模和实时的免疫肽组学分析。这对我的团队如何快速地将科学研究向临床转化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工作流程提供的检测结果也会对临床患者产生深远影响。”      图1:A 9-mer peptide sequenced by PaSER Novor  图2:timsTOF SCP ultra-high sensitivity MS  B. TIMS-DIA-NN 2.0 实现谱图库非依赖的dia-PASEF分析  TIMS DIA-NN是以CCS为中心的DIA–NN [1] 新版本,与之前版本相比具有显著的改进。TIMS DIA-NN 2.0通过新的机器学习,可以实现library-free dia-PASEF数据分析流程,并进一步提高定量准确性。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蛋白质组学核心实验室主任Brett Phinney博士评论道:“蛋白质组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色谱和数据分析具有与质谱仪相同的重要性。大队列样本分析时稳定的色谱系统,与DDA和DIA的实时搜索相结合,使我的实验室效率达到了更高的水平,而这只有通过TIMS DIA-NN的library-free搜索功能才能达到更好的结果。”  C. Mass Dynamics对4D-Proteomics的大规模图形知识可视化  通过与澳大利亚Mass Dynamics软件公司的联合创始人、WEHI公司的Andrew Webb教授合作,布鲁克timsTOF 4D-Proteomics通过Mass Dynamics的统计分析、交互式和可视化技术,可以直观地提取蛋白质组学信息。除了蛋白质列表、火山图、蛋白质相互作用图、PCA图,其它一系列可视化视图都有助于研究者们了解生物学过程和疾病机理。  Mass Dynamics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Paula Burton表示:“PaSER的实时搜索功能和Mass Dynamics的发现服务相辅相成,形成强大的联盟。科学家们现在可以专注于生物学问题,借助蛋白质组学来寻求答案。”  布鲁克生命科学质谱生物信息学总监Dennis Trede博士评论道:"我们很高兴与Rapid Novor和Mass Dynamics的合作。本次合作将为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带来意义非凡的影响。Rapid Novor与超高灵敏度timsTOF SCP相结合,现在可在活检小肿瘤样本中获得大规模的免疫肽组学数据。在美国HUPO发布的所有布鲁克软件解决方案适用于所有型号timsTOF平台:timsTOF Pro 2、timsTOF HT、timsTOF SCP和timsTOF fleX。在国际HUPO坎昆会议上发布的Biognosys Spectronaut® 17软件拥有全新的Direct DIA+功能,且完全支持timsTOF平台上的dia-PASEF数据。”    图:Mass Dynamics visualization for TIMS DIA-NN data
  • 单细胞技术之肿瘤免疫微环境研究应用|含肿瘤微环境会议预告
    肿瘤异质性对癌症预后和治疗反应有显著影响。传统的基因组和转录组分析被广泛用于研究不同的癌症类型,在预测预后和对不同治疗的反应以及为癌症治疗提供靶点方面具有潜在作用。不同癌症类型的单细胞分析表明,肿瘤免疫微环境的详细信息在多种癌症类型之间共享。目前,自从发现检查点抑制剂以来,免疫治疗彻底改变了癌症治疗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肿瘤免疫微环境由非细胞成分(血管、细胞外基质、信号分子等)和细胞成分(T细胞、髓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组成。尽管传统的基因组和转录组学分析,也强调免疫相关途径和计算方法,并已应用于预测免疫细胞成分,但技术限制阻碍了时间的精确表征。传统的批量基因组和转录组分析获得的信号均来自不同细胞,掩盖了特定细胞类型和状态的识别。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已被用于探索单个细胞的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学特征,但其产量相对较低。流式细胞术能够分析数千或数百万个单细胞蛋白质组学图谱;然而,这些方法需要事先选择感兴趣的抗体。随着细胞分离和测序技术的突破,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已经能够在单次运行中在单细胞水平上对许多细胞进行无偏好的全基因组分析。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已被用于分析单个细胞的转录组学,用于解析细胞间的异质性。肿瘤免疫微环境在诊断、治疗和预测不同类型癌症的预后方面显示出了潜力。与传统方法相比,scRNA-seq可用于识别新的细胞类型和相应的细胞状态,加深了我们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理解。1.介绍了scRNA-seq的原理,并比较了不同的测序方法。2.根据肿瘤免疫微环境中新的细胞类型、持续的过渡状态以及肿瘤免疫微环境成分之间的相互通讯网络找到了癌症的预后预测和治疗的潜在靶点。3.总结出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应用scRNA-seq后发现的由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T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组成的新型细胞簇。4.提出了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和耗尽的T细胞的发生机制,以及中断这一过程的可能靶点。5.对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细胞相互作用的干预治疗进行了总结。几十年来,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细胞成分定量分析已被应用于临床实践,预测患者生存率和治疗反应,并有望在癌症的精确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总结目前的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单细胞技术的进步和单细胞分析的广泛应用可以导致发现癌症治疗的新观点,并应用于临床。最后,作者提出了肿瘤免疫微环境研究领域的一些未来方向,并认为通过scRNA-seq对这些方向进行辅助。相关会议预告:8.30召开,点击报名scRNA-seq在刻画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应用scRNA-seq技术进展scRNA-seq程序主要包括单细胞的分离和提取、cDNA合成、核酸扩增、测序和数据分析。与传统的批量测序相比,scRNA-seq单个细胞中的RNA量相对较少。因此,需要更有效的扩增方法。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建立了稳定的单细胞文库构建过程,以产生足够的cDNA用于测序。单细胞分离和捕获是scRNA-seq在不同方法中的基本程序。目前单细胞分离和捕获的常用方法。这些程序分为四大类:激光捕获微切割、油滴包裹技术、流式细胞荧光分选技术和微流控微孔技术。scRNA-seq技术的未来发展可能会降低成本并增加细胞产量,使scRNA-seq成为研究单个细胞转录组的标准工具。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细胞成分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细胞成分包括淋巴细胞(T和NK细胞)、髓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成纤维细胞传统上被归类为基质细胞,因为它们在构建细胞外基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里,作者将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包括在内,因为它们分泌丰富的促炎和抗炎因子来重塑免疫微环境。细胞毒性CD8+T细胞识别肿瘤细胞上的特异性抗原并随后消除它们,是免疫微环境最常见和最有效的免疫细胞。CD8+T细胞的细胞毒性功能依赖于CD4+T Th1细胞。其他CD4+T细胞,包括Th2细胞和Th17细胞,也促进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反应。调节性T细胞抑制肿瘤免疫微环境并加剧肿瘤进展。自然杀伤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也参与其中。它们的受体识别肿瘤细胞,从而激活其他免疫细胞。作为先天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骨髓细胞,包括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巨噬细胞通常分为促炎M1和抗炎M2表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主要由M2巨噬细胞组成,通过产生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促进肿瘤生长、肿瘤存活和血管生成。DC对于T细胞的抗原呈递至关重要,连接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维持增殖和分泌调节因子,可分为炎症性CAF和肌纤维母细胞CAF。炎症性CAF具有较高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分泌,而肌纤维母细胞CAF高度表达收缩蛋白,成纤维细胞对免疫微环境起相互抑制作用。研究表明,成纤维细胞募集M2巨噬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抑制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反应。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也被发现在某些情况下会支持抗肿瘤免疫。除了分泌抗体,B细胞还通过产生与T细胞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参与细胞免疫。研究表明,B细胞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并诱导CD4+T细胞分化为调节性T细胞。B细胞也是最近引入的三级淋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富含B细胞的三级淋巴结构与各种肿瘤的生存和免疫治疗反应有关。先前的研究强调了细胞成分在时间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免疫细胞的鉴定常基于有限的细胞标记,并借助免疫组织化学。个体免疫细胞的转录组图谱是探索不同免疫细胞及其相应功能所必需的。为了理解细胞进化过程及其决定因素,有必要应用scRNA-seq观察每个细胞的转录动态。利用scRNA-seq探索免疫微环境的新发现聚类和注释对于解释scRNA-seq数据探索至关重要。根据细胞相似性对数据进行划分,挑战在于在不提供先验知识的情况下估计固有的簇数或密度。可能的解决方案是采用分层聚类方法来揭示细胞的分层结构,这也与细胞本体相一致。给定聚类方法产生的数据划分结果,需要细胞类型注释来提供生物学意义。注释的主要挑战是确定每个聚类中存在多少细胞类型,以及是否存在当前未发现的细胞类型。在实践中,研究人员通常首先识别每个聚类的标记基因,然后根据专业知识和文献对其进行注释。scRNA-seq使研究人员能够以更高的分辨率将免疫细胞分类为具有不同功能的亚群,描述了免疫细胞的常规亚型。利用scRNA-seq发现的淋巴细胞(T和NK细胞)、髓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组成(图2)。人和小鼠样本的scRNA-seq表明,成纤维细胞可分为抗原呈递CAFs、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或肌成纤维细胞。抗原提呈CAFs独特地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I类基因,包括激活CD4+T细胞的CD74。在结直肠癌中也观察到类似的抗原提呈CAFs亚群。乳腺癌症基因工程小鼠模型中成纤维细胞的scRNA-seq进一步鉴定了血管CAF、基质CAF、发育CAF和循环CAF。血管CAF、基质CAF和发育CAF似乎起源于固有成纤维细胞和恶性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时的血管周围位置。循环CAF是血管CAF群体中增殖的部分。在其他小鼠模型中也发现了血管CAF和基质CAF,它们在患者乳腺肿瘤样本中是保守的,并且发现它们会增加乳腺癌症细胞的转移。提高CAF的分辨率为开发精确靶向CAF的药物提供了生物标志物。另一项关于乳腺癌症的scRNA-seq研究将调节性T细胞分为五类:共表达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的调节性T细胞、具有Ig和ITIM结构域的T细胞免疫受体,以及相互或仅表达相同基因的GITR和其他调节性T细胞,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不同预后的患者具有不同比例的调节性T细胞簇,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了靶点。免疫微环境对T细胞和髓细胞进行了更详细的泛癌研究,发现存在颗粒酶K+T细胞、干扰素刺激基因+T细胞、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在记忆性T细胞和NK细胞上表达、转录因子7+CD8+T细胞,ficolin 1+常规DC2、分泌性磷酸蛋白1+TAM,以及肿瘤微环境中的叶酸受体β+TAMs。基于scRNA-seq数据,免疫微环境还发现了新的免疫细胞亚群。葡萄膜黑色素瘤的scRNA-seq鉴定了以前未识别的细胞类型,包括主要表达检查点标记LAG3而不是程序性死亡-1或CTLA-4的CD8+T细胞。同时,在肝细胞癌中发现浸润耗尽的CD8+T细胞和具有高表达layilin的记忆T细胞的克隆富集,这些研究为癌症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因为CD8+T细胞是参与消除恶性细胞的主要成分。大肠癌CXC基序趋化因子的scRNA-seq鉴定配体BHLHE40+Th1样细胞与干扰素-γ调节转录因子BHLHE40。在不稳定肿瘤中,这些细胞对免疫检查点阻断有良好的反应,可能会提高免疫疗法的疗效。树突状细胞对于呈递抗原以激活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T细胞是必不可少的。胃癌的scRNA-seq揭示了一个新的树突状细胞簇,表达吲哚胺2,3-双加氧酶1和趋化因子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CCL)22、CCL17、CCL19和白细胞介素-32,它们参与T细胞的募集。胰腺导管腺癌的scRNA-seq还鉴定了除了常规细胞标记物之外还高表达吲哚胺2,3-双加氧酶1的树突状细胞簇。吲哚胺2,3-双加氧酶1对于催化色氨酸消耗和犬尿氨酸产生、抑制T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至关重要,这揭示了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之间的密切相互作用。此外,通过scRNA-seq鉴定了溶酶体相关膜蛋白3+树突状细胞,并且似乎是经典树突状细胞族的成熟形式。溶酶体相关膜蛋白3+DC可以迁移到淋巴结,并高度表达与T细胞相互作用的配体。这些表达特异性标记物的新型树突状细胞簇的发现为癌症免疫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使用scRNA-seq在肺腺癌中发现了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新特征基因,包括髓系细胞触发受体2、CD81、具有胶原结构的巨噬细胞受体和载脂蛋白E。此外,乳腺癌症的scRNA-seq表明,除了M2型基因如CD163、跨膜4域A6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外,血管生成因子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受体和IL-8也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表达。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这些新的基因特征图谱与患者生存相关,并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肿瘤样本scRNA-seq显示,一个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亚群呈现出SPP1、巨噬细胞清除剂受体MARCO和MHC II类基因的高表达。MARCO和SPP1是巨噬细胞激活中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信号,而MHC II类基因与促炎功能有关。其他scRNA-seq研究表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经常同时具有促炎和抗炎特征。这一现象表明,肿瘤微环境中的巨噬细胞活化与传统的M1/M2极化不一致。图2:利用scRNA-seq揭示免疫微环境中的新的免疫亚群单细胞数据揭示免疫细胞进化大多数免疫细胞都处于细胞发育过程中。大量的免疫细胞处于发育轨迹的瞬态状态,而不是分化良好的细胞的离散状态。借助scRNA-seq和深入分析,研究人员可以探索分化细胞的特征、特定细胞类型的转变及其可能的机制。最常用的计算方法是拟时序分析。轨迹描述了细胞的发育过程,其特征是基因表达的级联变化。分支点代表细胞分化的显著差异。各种机器学习计算方法已被用于构建轨迹,包括Monocle3、DTFLOW、DPT、SCORPIUS和TSCAN,这些方法已在单独的综述中进行了评估和比较。由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和T细胞代表了免疫微环境中最丰富的免疫细胞类型,这里主要关注这两种细胞类型。scRNA-seq显示,TAMs经常共表达M1基因,包括TNF-α和M2基因,如IL-10,并且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分化和状态与其抗肿瘤作用直接相关。拟时序轨迹分析证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M1和M2表型之间连续转换。转录因子IRF2、IRF7、IRF9、STAT2和IRF8似乎在决定TAMs分化中很重要,并可作为表观遗传学靶点诱导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M1极化,从而产生促炎和抗肿瘤的微环境。使用环境刺激和抗原T细胞受体(TCR)刺激测定T细胞表型。不同状态的细胞之间TCR库的重叠,即TCR共享,也可用于研究T细胞的进化。结合scRNA-seq和TCR追踪在结直肠癌中发现20个具有不同功能的T细胞亚群。在黑色素瘤肿瘤的耗竭T细胞中发现了28个基因的耗竭特征,包括TIGIT、TNFRSF9/4-1BB和CD27,并且在大多数肿瘤的高耗竭细胞中也被发现上调。另一项关于T细胞的研究进一步鉴定了CD8+T细胞中的其他耗竭标记物,如LAYN、普列可底物蛋白同源物样结构域家族A成员1和突触体相关蛋白47。拟时序轨迹分析表明,T细胞在时间上处于连续激活和终末分化(衰竭)状态(图3)。已经进行了额外的研究来研究耗尽的T细胞的进化和逆转T细胞耗尽的潜在靶点。scRNA-seq与TCR分析相结合表明,功能失调的衰竭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可能在时间上与发育有关。因此,研究集中在CD8+T细胞从效应细胞到衰竭T细胞的过渡过程。scRNA-seq鉴定出两个CD8+T细胞簇为非小细胞肺癌中预先耗尽的T细胞。在肺腺癌中,预先耗尽与耗尽的T细胞比率与更好的预后相关。因此,在耗尽前中断预先耗尽的T细胞可能对癌症免疫治疗至关重要。由于免疫细胞和恶性细胞之间的密切相互作用,恶性细胞的进化在免疫细胞进化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拟时序轨迹分析表明,转移性肺腺癌的轨迹分支不同于向纤毛细胞和肺泡型细胞的正常分化。受恶性细胞进化的影响,正常的骨髓细胞群体被单核细胞衍生的巨噬细胞和新型树突状细胞取代。T细胞也被发现会衰竭,从而构建免疫抑制的肿瘤微环境。同样,另一项研究表明甲状腺癌症细胞来源于乳头状甲状腺癌症细胞亚簇,其中构建了不同的肿瘤免疫微环境,导致预后显著恶化。图3:肿瘤相关T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进化过程免疫微环境中不同细胞间的通讯网络免疫微环境上的细胞通讯与肿瘤进展有关。配体-受体相互作用是一种重要的细胞通讯类型,对于构建免疫微环境和识别潜在的治疗靶点至关重要。scRNA-seq是在细胞基础上进行的,这使得研究未发现的细胞相互作用变得可行。已经开发了许多基于scRNA-seq数据研究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的分析工具,包括iTALK、CellTalker和CellPhoneDB。这些工具利用了已知配体-受体对相互作用的数据库。其中,CellTalker利用差异表达的基因,而CellPhoneDB包括配体和受体的亚基结构。其他工具,如NicheNet,也考虑了受体细胞下游通路的变化。在肿瘤进展过程中,恶性细胞导致免疫细胞的募集和功能障碍,从而相互影响肿瘤的发生和恶性细胞的进化,形成恶性循环(图4)。发现TAMs通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双调节蛋白配体受体对与恶性细胞相互作用。在基底样乳腺癌细胞系中AREG的调节导致抗炎TAMs的招募。同时,基于scRNA-seq,发现了一种EGFR相关的反馈回路可促进胰腺腺鳞癌的进展。来源于TAMs的抑瘤素M也与其在恶性细胞上的受体相互作用,以激活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研究人员通过整合素受体与胶原蛋白、纤维连接蛋白、血小板反应蛋白1配体和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G蛋白偶联受体4-R-反应蛋白3的相互作用,发现CAF与胃癌细胞之间的通信,这些配体调节干细胞。此外,胰腺导管腺癌的scRNA-seq揭示了TIGIT与T细胞和NK细胞中的甲型肝炎病毒细胞受体2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恶性细胞中的相应配体PVR和LGALS9,导致免疫细胞功能障碍和胰腺癌症进展。因此,基于单细胞数据探索免疫细胞和恶性细胞之间的细胞相互作用提供了可能治疗靶点,以打破肿瘤进展的恶性循环。除了恶性细胞外,scRNA-seq和随后的分析还预测了免疫细胞之间在时间上的相互作用,这表现出相反的功能(图3)。例如,研究发现TAM降低了CXCL12-C-X-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3和CXCL12-CXCR4的相互作用,增强了鼻咽癌细胞毒性T细胞和Tregs之间的CD86-CTLA-4相互作用,导致肿瘤免疫微环境加重癌症进展。此外,CAFs通过分泌CXCL12募集Tregs,并通过periostin与M2巨噬细胞相关。图4:免疫微环境中的细胞通讯网络基于scRNA-seq的肿瘤免疫微环境的临床应用和潜在靶点几十年来,临床实践中一直采用时间的量化来预测患者的生存率和对治疗的反应。利用免疫组化分析的免疫评分,量化肿瘤中的原位免疫细胞浸润。与传统的免疫评分相比,scRNA-seq在免疫微环境上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渗透免疫细胞分辨率。已经鉴定出与预后相关的新的免疫细胞簇。例如,在早期复发的肝细胞癌中发现了一种独特的低细胞毒性先天性样CD8+T细胞表型。这些T细胞过表达KLRB1,同时下调共刺激和耗竭相关分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9、CD28、诱导型T细胞共刺激因子、TIGIT、CTLA-4和HAVCR2。这种T细胞簇的浸润与癌症的不良预后相关。此外,基于scRNA-seq的细胞相互作用也被计算在预测模型中。基于细胞间通讯相关基因构建了机器学习模型,以预测肺腺癌的复发。将八个细胞间通讯相关基因和患者的临床信息相结合,获得了0.841的受试者-操作者特征曲线下面积。除了预后预测外,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独特的细胞相互作用也与免疫疗法的反应有关。scRNA-seq分析发现,抗PD-1治疗的应答者和非应答者之间存在不同的细胞-细胞通信网络,有可能预测患者对抗PD-1疗法的反应。因此,在scRNA-seq的帮助下,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患者的预后和对免疫疗法的反应。利用scRNA-seq在精准医学中具有启发性,例如帮助靶向治疗克服耐药性。例如,医生在使用替比法尼治疗的非CR肌肉浸润性膀胱癌症患者治疗前后应用患者衍生异种移植物的scRNA-seq。在治疗后的PDX中发现PD-L1的上调,并降低了免疫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因此,选择了用PD-L1抑制剂进行额外治疗。随后,患者获得了良好的反应。此外,在单药耐药性肿瘤中,通过scRNA-seq鉴定了新的免疫亚型。用抗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阻断TAMs不能减少胆管癌的肿瘤进展。scRNAs-eq鉴定了表达APOE的粒细胞髓系衍生抑制细胞的补偿富集,其介导T细胞抑制。TAMs和粒细胞性骨髓源性抑制细胞的双重抑制与抗CSF1R和抗淋巴细胞抗原6复合物、基因座G治疗联合增强了小鼠的免疫检查点阻断效果小鼠模型,这在临床实践中很有前景。除了治疗耐药肿瘤外,scRNA-seq在免疫微环境上的应用也突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潜在新靶点。T细胞是免疫微环境中去除恶性细胞最重要的免疫细胞。然而,在不同的肿瘤中,耗尽的CD8+T细胞会导致不利的预后。除了众所周知的免疫抑制检查点外,scRNA-seq还鉴定了高表达内皮前体蛋白、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和内皮素受体B型的耗尽CD8+T细胞,这些细胞可以作为新的潜在靶点。髓细胞是免疫微环境招募免疫细胞所必需的。通过scRNA-seq鉴定TREM2/APOE/补体组分1,q亚组分阳性巨噬细胞浸润为透明细胞肾癌复发的预后生物标志物。另一项研究证实,小鼠中靶向TREM2的抗体与缺乏MRC1+和CX3CR1+巨噬细胞以及表达免疫刺激分子的髓系簇的扩增有关,这促进了T细胞反应并导致更好的预后。细胞相互作用也可以用作治疗靶点。肝内胆管癌的scRNA-seq揭示了血管CAFs与肝内胆管细胞之间的串扰。血管CAFs分泌的IL-6诱导Cajal间质细胞细胞的表观遗传学改变,从而增强恶性肿瘤。因此,IL-6信号在Cajal间质细胞的中断变得非常有趣。表1总结了scRNA-seq显示的癌症治疗的潜在靶点。表1:scRNA-seq显示的癌症治疗的潜在靶点总结scRNA-seq可以绘制全面的肿瘤免疫微环境细胞图谱,为各种肿瘤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此外,免疫微环境的细胞成分和通讯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潜在靶点,并有助于精确医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单细胞分析的广泛应用可以发现癌症治疗的新观点,助力临床研究。作为突破性的新技术,单细胞分析技术有望逐渐取代传统的整体样本二代测序。单细胞分析技术在临床和药物开发方面的应用前景更为广阔,可以代替或补充分子、细胞和组织病理检测的现有技术,也可以用于新兴的细胞治疗。
  • 中科院感染免疫重点实验室成立
    5月8日上午,中国科学院感染免疫重点实验室成立启动仪式在生物物理研究所举行。科技部基础司司长张先恩,基金委生命科学部主任武维华院士,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康乐、副院长高福,中科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王丽萍处长、刘杰处长,计划局侯宏飞副处长,以及研究所赫荣乔、朱美玉、许瑞明副所长,所长助理孙命等职能部门负责人,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和长期以来关心和指导感染与免疫实验室的中科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老局长王贵海研究员以及全体师生一百多人参加了启动仪式。  启动会由许瑞明主持。康乐宣读了中科院关于成立感染免疫重点实验室的通知。赫荣乔代表依托单位宣读了关于聘任饶子和院士为主任,王大成院士、曹雪涛院士、陈志南院士等15名专家为感染免疫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的决定。朱美玉宣布了唐宏研究员,范祖森、王盛典研究员为实验室正、副主任的决定。康乐、高福分别向与会的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实验室主任颁发了聘书。  张先恩在致辞中指出,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开展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的重要平台与功能单元,中科院感染免疫重点实验室能把握免疫学前沿和国家传染病防治需求的交汇点,其建设与成长必将对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武维华指出,免疫学既是基础生物学的生长点,又是现代医学与生物技术的着力点,希望中科院感染免疫重点实验室能保持特色,办出优势,积极进取,跨越发展。康乐指出,中科院在学科建设上及时准确地部署了免疫学研究团队,适时发展了感染免疫方向,并取得了可喜的发展,成为中科院人口健康基地一支重要的研发力量,希望重点实验室保持势头,加强基础与临床的联合,早日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行列。  随后,饶子和邀请陈志南、武维华、张先恩等一起为感染免疫重点实验室揭牌,将整个启动仪式推向了高潮。会后,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唐宏的重点实验室工作报告,以及实验室新聘张立国、朱明昭和侯百栋“百人计划”研究员的学术报告。  中国科学院感染与免疫重点实验室现有工作人员36名,其中千人计划入选者1名,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实验室的前身是生物物理研究所感染免疫研究中心,近5年来共承担 46项国家、中科院等重大和重点项目,实际到位研究经费共计10,787万元。其中国家传染病重大科技专项6项,973课题6项(其中项目首席2项),863课题5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3项,国际科技合作重点机构项目1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2项、重点项目3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1项(项目首席)、重要方向项目5项、国防创新项目1项、北京市科委重点项目1项。2005-2009年实验室发表SCI论文共64篇,篇均影响因子5.95,篇均引用次数近10次。其中发表在Science, Nature Medicine, Proc Natl Acad Sci USA, 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 Blood等有重要影响的期刊论文(IF5)32篇。实验室2005年以来共申请国家专利12项,授权国家专利5项 申请国际专利2项,目前均已进入国家审理阶段。
  • 金秋十月,相约惠州 | 第六次医学科研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学学术会议与您不见不散
    为提高医学学术诊疗水平,促进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定于2021年10月29-30日在广东 惠州市康帝国际酒店召开广东省医学会第六次医学科研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学学术会议。我们深蓝云生物科技将携相关产品在17号展位恭候您的参观咨询。本次大会主题“继往开来,创新发展”,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就医院中心实验室发展方向探讨-实验室的安全案例与防范对策、新发病毒的临床和基础结合研究之路、医院实验室协同发展促进临床转化与自主创新的探索与思考、大数据环境下的机遇与冷静等热点问题及科研实验室的各类前沿课题研究进展进行交流分享。 产品展示 naica全自动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法国Stilla Technologies公司naica六通道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源于Crystal微滴芯片式数字PCR技术,自动化微滴生成和扩增,每个样本孔可实现6荧光通道的检测,智能化识别微滴并进行质控,3小时内即可获得至少6个靶标基因的绝对拷贝数浓度。▲ naica六通道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ECHO正倒置一体显微镜ECHO正倒置一体显微镜兼具正置和倒置显微镜的功能,方便小巧,一机多能,可以非常便利地通过旋转实现正倒置配置的切换;无传统目镜设计,拥有明场,相衬,荧光,偏光等观察方式,可兼容活细胞观察,病理切片,免疫组化,免疫荧光,荧光原位杂交等。▲ ECHO正倒置一体显微镜Azure Cielo™ 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Azure Cielo™ 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来自于美国Azure Biosystems公司,配备高品质温度模块,采用光纤和CMOS的检测系统,高能LED的激发,提供高灵敏和可靠的数据。▲ Azure Cielo™ 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
  • Science子刊| 多色免疫荧光标记联合转录组测序助力解析宫颈癌的单细胞分子特征
    宫颈癌是全世界女性第四大常见恶性肿瘤,每年可造成30多万人死亡。宫颈鳞癌(CESC)作为宫颈癌主要病理类型约占75%,通常经历由正常宫颈到宫颈上皮内瘤变再到CESC的发生和进展过程。然而,CESC进展过程中上皮和微环境细胞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关键分子途径的发展尚不清楚。2023年1月27日,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岳金波教授团队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刘兵研究员团队合作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Single-cell dissection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features underlying human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itiation and progression的研究论文。为宫颈癌的诊疗提供了疾病诊断与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为了阐明了宫颈上皮细胞的转录致瘤轨迹并揭示了 CESC 启动和进展中涉及的关键因素,文章作者对来自对四组13例不同病变阶段的宫颈组织(包括NC、CIN、早期CESC和晚期CESC)的起始和进展过程中,上皮细胞、巨噬细胞、NK和T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的转录组变化及亚群特征进行了深入探索。该研究通过单细胞转录组测序,进行了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构建了宫颈鳞癌发生和进展过程中的细胞和分子特征图谱,发现了大量肿瘤发生和进展相关的新的细胞亚群和分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CESC生态系统“进行分析的必要性,尤其是考虑到免疫系统是作为一个动态的整体,简单对于单个细胞亚型的描述不足以展现更大的”全景“。围绕这个目标,在文章中通过大量的转录组数据,研究者发现几个细胞簇的相对丰度显示与较短的存活期显着相关:CCL20 +Mac、APOE+Mac、epi7、CD56+NK、TH17、耗尽的CD8 +T、PODXL+EC、TNFRSF9高Treg和 mCAF。相反,其他细胞簇的丰度与更长的存活率显着相关:pDC、CD16+NK、GZMK+CD8+T、ZNF683+CD8+T、CLEC9A+DC、epi8和肥大细胞。 实验部分除了转录组测序相关之外,作者使用TissueGnostics公司TissueFAXS Plus全景组织细胞定量分析系统获取图像。在长存活率相关的因素中,作者重点提出了CESC中的epi8的高相对丰度可以促进我们观察到的高水平T细胞浸润从而增强与肿瘤细胞的串扰。文中作者表示,尽管对 CESC 进行了大量的转录组分析,但这些方法无法提供对主要细胞参与者、它们的相互作用伙伴以及驱动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分子途径的高分辨率洞察,尤其是CAF,作为肿瘤微环境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通过多种机制促进恶性生长和侵袭 ,而且空间 CESC 信息对于理解细胞簇的位置及其相互作用很重要,但在 scRNA-seq 分析的解离过程中存在丢失。多重免疫荧光标记与转录组测序为了揭示了 mCAF 和 vCAF 的两个主要亚群,作者选择使用TissueFAXS Cytometry技术了,通过多重免疫荧光标记验证了它们在人类 CESC 中的存在,发现 mCAF 表达高水平的与促肿瘤途径相关的基因(主要位于富含胶原蛋白的基质条纹内),以及细胞间相互作用分析表明,mCAF 可主要通过 NRG1/ERBB3途径促进 CESC 进展,该途径参与抗雄激素对前列腺癌的抗性,在之前的研究中尚未报道。这部分内容也是TissueGnostics公司的TissueFAXS Cytometry技术在关键领域取得的最新科研进展之一。Fig 1 CESC样本组织切片中的T细胞(PAN-CK(红色)、HLA-DR(蓝色)、IDO1(绿色)和CD3(灰色))的多重免疫荧光标记图像。在较短存活期显著相关的因素中,作者研究了CESC进展过程中基质癌相关的呈现为细胞(mCAF)的亚群特征,发现mCAF可能促进CESC的进展,并进一步发现其作用机制是通过NRG1/ERBB3 通路来实现的。Fig 2 多重免疫荧光CESC组织样本中mCAF和vCAF上的特异性标记物。Fig 3 mCAF肿瘤特异性配体-受体对的多重免疫荧光标记,包括NRG1-ERBB3和Wnt5A-FZD6。&bull 单细胞测序技术完成了细胞水平的组学研究,但是获取的信息内缺失了细胞的空间分布信息。如果想要补充细胞的空间位置表型,就需要引入多重免疫荧光技术。多色免疫荧光技术通过单细胞分辨率的组织成像,能够多靶点、可视化地描绘细胞的复杂空间位置信息,从而揭示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细化微环境的空间结构。&bull 单细胞测序技术与多重免疫荧光技术的结合能够多层次、多角度、多组学地研究肿瘤微环境及免疫微环境,同时获悉胞间联系、基因空间变化等信息,并赋予关键基因的细胞分布信息和组织分布信息,从而更加精准地研究疾病相关分子机制并探索潜在的治疗靶点。同时作者也在讨论部分,使用TissueFAXS Cytometry技术生成的数据,可以针对人体组织进行更详细的研究,以回答 scRNA-seq 无法解决特定问题。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