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纳米光学特征

仪器信息网纳米光学特征专题为您整合纳米光学特征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纳米光学特征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纳米光学特征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纳米光学特征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纳米光学特征话题讨论。

纳米光学特征相关的论坛

  • 【2014诺奖回顾】光学显微纳米新时代

    【2014诺奖回顾】光学显微纳米新时代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12/201412191620_527962_2972800_3.jpg 1873年,显微学家厄恩斯特•阿贝提出“传统光学显微镜分辨率为不会超过0.2微米”的物理限制。大约一个半世纪之后,来自美国的埃里克•白兹格(Eric Betzig)和威廉姆•莫尔纳尔(William Moerner)以及德国的斯特凡•赫尔(Stefan Hell)成功突破了这一限制,他们利用荧光分子,发明了一种超级分辨率荧光显微镜,从此开启了光学显微镜的纳米时代,正因如此,三人荣获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 该显微镜融合了另外两种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其一是2000年斯特凡•赫尔发明的受激发射损耗(STED)显微镜,其原理是利用两条激光束,一条激发荧光分子使其发出荧光,另一条抵消除纳米级荧光外的所有荧光;这样一纳米一纳米地扫描样品,所得图像的分辨率突破了阿贝的物理限制。其二是2006年埃里克•白兹格和威廉姆•莫尔纳尔发明的单分子显微镜,其工作原理是开关单分子荧光,科学家们反复多次对扫描同一样品,每次只让几个分子发出荧光,叠加所有图像后得到的致密图像就有纳米级分辨率。如今,纳米显微学已经广泛用于全世界,深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科学家们从此能了解更多活细胞中分子的细节,从而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做出更大贡献。

  • 【分享】纳米新材料"钯蓝"问世 或有望成治疗癌症新希望

    我国科学家制备出一种蓝色的新型钯纳米材料,它不仅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而且或可成为癌症光热疗的“希望之星”。  日前,《自然—纳米技术》刊登了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郑南峰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成果,题为“具等离子体光学和催化性能的钯纳米薄片”。  钯是一种稀贵金属,在化学中主要用做催化剂。但高比表面积的钯纳米材料多为黑色,被科学家们通俗地称为“钯黑”。郑南峰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却发现,通过形貌的精细调控,纳米钯可以展示出绚丽的蓝色。实验表明,所制备出的这种蓝色钯纳米材料——“钯蓝”不仅拥有“漂亮的外表”,而且拥有独特的光学、催化等性能。  据了解,“钯蓝”由尺寸均一的六边形超薄钯纳米片组成,薄片的厚度仅为1.8纳米,边长可在20—200纳米间调控。郑南峰说:“这样超薄的结构特征不仅使‘钯蓝’具有高的比表面积,使催化性能更为优越,而且结合理论计算,我们还发现超薄结构是‘钯蓝’具有强近红外光吸收并呈现蓝色的主要原因。”  这样的发现使得课题组成员将之与当前用于肿瘤治疗的光热疗联系起来。经过一年多的反复实验,课题组发现,“钯蓝”的超薄厚度使其无法散射近红外光,所吸收的光被完全转化为热,导致周围环境快速升温,可直接应用于肿瘤的近红外光热疗。“同时,作为近红外光敏剂,‘钯蓝’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超高光热稳定性,这一特性是其他现有贵金属纳米近红外光敏剂所无法媲美的。”  郑南峰说,目前,课题组正在对“钯蓝”的催化、生物应用等进行更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并着手与厦大医学院等单位展开联合攻关。

  • NQI专项“纳米几何特征参量计量标准器研究及应用示范”项目实施方案论证会暨启动会...

    [align=left] 9月8 日,"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以下简称"NQI专项")"纳米几何特征参量计量标准器研究及应用示范"项目实施方案论证会暨启动会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和平里院区召开。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全国标准物质管理委员会、中科院自动化所等单位的专家,以及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向、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项目参与单位技术骨干等参加了论证会。我院承担了项目中的两项子课题,课题负责人曹丛参加了项目论证会。[/align][align=left]  西安交通大学蒋庄德院士代表项目组向咨询专家组介绍了项目总体情况和实施方案,各课题负责人分别汇报了课题实施方案。专家组认真听取了汇报,一致认为:项目实施方案目标明确、研究内容设置合理、技术路线切实可行、保障措施有力,同意通过论证。[/align][align=left]  该项目拟研制从16nm到2000nm的一维、二维栅格和线宽等几何特征参量计量标准器,实现高精度定值、校准和溯源,并建立从国家到地方直至产业的全链条、全覆盖的纳米几何量值传递溯源体系,面向集成电路、国防军工、先进制造和生物医药等典型产业开展应用示范。该标准器的研制和应用,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纳米计量标准器缺失,以及量传体系与产业脱节的问题,并将打破国外垄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align]

  • Nature Communications:纳米级光学显微镜问世

    英国和新加坡研究人员1日报告说,他们制造出能够观测50纳米大小物体的光学显微镜,这是迄今观测能力最强的光学显微镜,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能在普通白光照明下直接观测纳米级物体的光学显微镜。http://www.bioon.com/tech/UploadFiles_3081/201103/2011030214521841.jpg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研究人员和新加坡同行当天在新一期《自然·通信》杂志上报告了这项成果。由于光的衍射特性的限制,光学显微镜的观测极限通常约为1微米。研究人员通过为光学显微镜添加一种特殊的“透明微米球透镜”,克服了上述障碍,使这一极限达到50纳米,观测能力提高了20倍。论文第一作者王增波博士告诉新华社记者:“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在普通白光照明下直接观测纳米级物体的光学显微镜,是一个新的世界纪录。”

  • 【资料】纳米碳酸钙在涂料行业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中国化工网2007年3月13日报道:纳米材料是指晶体粒径为纳米级的多晶体材料,具有小尺寸与高浓度晶界两个重要特征,通常大晶体的连续能带分裂成接近分子轨道的能级,产生了小尺寸的量子隧道效应,同时由于其高浓度晶界及界面原子受力不均衡性增加产生了界面效应,这两种效应导致材料在力学性能、磁性能、光学性能、电性能及热力学特征发生突变。将纳米材料应用于涂料中,由于成膜基料、颜填料及助剂等分子中存在着诸多的活性点,这些活性点可能会与纳米粒子表面的活性点之问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从而有可能形成致密而稳定的涂层,使涂膜的物理化学性能显著提高。碳酸钙是一种无毒、无刺激、无气味的白色软质填料,在涂料工业中,其易于与各类聚合物相容,热稳定性好,是最常用的原料之一,在成膜物中起着骨架作用。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兴起,将纳米碳酸钙应用于涂料中以期改善涂料性能是涂料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尤其是国内众多万吨级的纳米碳酸钙生产线的建成,更是迫切需要寻找包括涂料在内的一系列领域中获得应用,然而纳米碳酸钙直接应用于涂料中,存在以下缺陷:颗粒表面能高,处于热力学不稳定状态,极易团聚;碳酸钙表面亲水疏油,极性很高,在有机介质中难以分散,与基料的结合力差,易形成界面缺陷,导致涂膜性能下降。[

  • 【分享】英研制分辨率最高光学显微镜 可观测50纳米物体

    【分享】英研制分辨率最高光学显微镜 可观测50纳米物体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3/201103062216_281178_2193245_3.jpg英研制分辨率最高光学显微镜 可观测50纳米物体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近期研制出了世界上分辨率最高的光学显微镜,能够观测50纳米大小的物体。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能在普通白光照明下直接观测纳米级物体的光学显微镜。  他们的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通信与自然》杂志上。由于光的衍射特性的限制,光学显微镜的观测极限通常约为1微米。研究人员通过为光学显微镜添加一种特殊“透明微米球透镜”,克服了上述障碍,使这一极限达到50纳米,观测能力提高了20倍。(注:1微米等于1000纳米)  这项成果的核心是利用物体发散出的一种逐渐消失的“隐失波”。顾名思义,“隐失波”是一种逐步消失的光波,但很重要的是,它不受限于光的衍射极限,所以如果我们能捕捉住这种光,就很有希望观测到比传统成像办法高清许多的图像。曼彻斯特大学科研人员在“透明微米球透镜”的帮助下,收集到“失波”并把它转到传统显微镜,这样科学家用肉眼就可看到通常需要其它间接方法才能观测到的细微之处,譬如通过原子力显微镜或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  曼彻斯特大学激光加工研究中心的李琳教授认为,这项技术在生物学研究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特别是对细胞、细菌甚至是病毒的研究。  李琳教授表示:“目前应用于生物学研究领域的显微镜技术特别费时,举个例子,如果我们用荧光显微镜进行观测,需要花两天时间准备一个观测所需的样品,而这些准备好的样品只有10%到20%有用。因此,直接观察细胞技术的引进将能带来潜在的收益。”

  • 欧洲食品纳米成分标记将写入立法

    欧洲食品纳米成分标记将写入立法来源: WTO检验检疫信息网 时间:2011-06-29 6 月25 日消息,欧洲议会上周通过一条有关食品标签纳米材料成分标记的临时协定。条约要求所有以纳米材料形式存在的食品成分必须清楚列入产品成分之内,并在材料前加标记号。 这条欧盟成员国协议将 engineered nanomaterial (纳米材料)定义为: “任何有意生产的一边或多变维度尺寸在 100纳米左右的物质,或由离散的功能部件组成,不论内部还是表面离散,具有约 100 纳米的一边或多变维度尺寸,包括100纳米尺寸以上但保留纳米级特征属性的的结构、团聚体或聚集物。 ” 协议认定,纳米级特征属性包含以下两种情况: • 涉及特定大表面积材料的属性 • 特定理化属性,有别于非纳米形式的相同材料 该协议将在 7 月通过欧洲议会全体会议投票表决,并在随后正式通过欧盟成员国同意。如果该临时协议最后通过立法,食品生产企业可获得 3 年缓冲期时间以适应新法。

  • 纳米金聚集

    合成的纳米金,加盐后变色,吸光度从520nm移到530nm,但是650处没有纳米金聚集的特征峰,而且530的吸收强度也比520高,随着盐浓度的增大,吸收强度也逐渐增大,这是什么原因[img=,690,51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3/202103151544222048_6532_4004971_3.png[/img]

  • 欧洲食品纳米成分标记将写入立法

    欧洲食品纳米成分标记将写入立法来源: WTO 检验检疫信息网 时间:2011-06-296 月25 日消息,欧洲议会上周通过一条有关食品标签纳米材料成分标记的临时协定。条约要求所有以纳米材料形式存在的食品成分必须清楚列入产品成分之内,并在材料前加标记号。这条欧盟成员国协议将engineered nanomaterial (纳米材料)定义为:“任何有意生产的一边或多变维度尺寸在100纳米左右的物质,或由离散的功能部件组成,不论内部还是表面离散,具有约100 纳米的一边或多变维度尺寸,包括100 纳米尺寸以上但保留纳米级特征属性的的结构、团聚体或聚集物。”协议认定,纳米级特征属性包含以下两种情况:• 涉及特定大表面积材料的属性• 特定理化属性,有别于非纳米形式的相同材料该协议将在7 月通过欧洲议会全体会议投票表决,并在随后正式通过欧盟成员国同意。如果该临时协议最后通过立法,食品生产企业可获得3 年缓冲期时间以适应新法。

  • 【分享】欧洲食品纳米成分标记将写入立法

    6月25日消息,欧洲议会上周通过一条有关食品标签纳米材料成分标记的临时协定。条约要求所有以纳米材料形式存在的食品成分必须清楚列入产品成分之内,并在材料前加标记号。这条欧盟成员国协议将engineered nanomaterial (纳米材料)定义为:“任何有意生产的一边或多变维度尺寸在100纳米左右的物质,或由离散的功能部件组成,不论内部还是表面离散,具有约100纳米的一边或多变维度尺寸,包括100纳米尺寸以上但保留纳米级特征属性的的结构、团聚体或聚集物。”协议认定,纳米级特征属性包含以下两种情况:• 涉及特定大表面积材料的属性• 特定理化属性,有别于非纳米形式的相同材料该协议将在7月通过欧洲议会全体会议投票表决,并在随后正式通过欧盟成员国同意。如果该临时协议最后通过立法,食品生产企业可获得3年缓冲期时间以适应新法。

  • 纳米颗粒的粒径问题

    一直在做Au的纳米颗粒方面的东西,有个问题一直比较困扰。我的颗粒理论是0.8-1 nm的,粒径分布比较均匀,但是观察时有这么一个问题:如果简单分散到碳膜上(普通碳膜,非超薄),那么颗粒在1.0 -1.1nm左右,但如果分散到纳米线上,悬空观察,则是0.9 nm左右。后者应该比较可信,因为纳米线有特征晶格条纹做内标。前者应该也可以,是用金标样做过校正的。那么是不是碳膜的厚度影响了纳米颗粒的粒径测量?还是说在分散到纳米线上和分散到碳膜上,颗粒发生了一定的形变?多谢!

  • 中国科大张斗国教授团队在单个纳米尺度物体无标记光学显微成像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光电子科学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张斗国教授课题组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矢量光场调控原理的动量空间偏振滤波器件。将该滤波器件安装于传统无标记光学显微镜的出射端,它可以对出射光场的背景噪声进行高效抑制,进而采集到单个纳米尺度物体的高对比度、高信噪比光学显微图像。研究成果以“Cascaded momentum-space-polarization filters enable label-free black-field microscopy for single nanoparticles analysis”为题在线发表在综合性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align=center][img=,600,174]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3/uepic/18c3b2c4-6d3d-4349-b5d2-5c096ac0f32f.jpg[/img][/align]单纳米级物质的无标记光学成像对于各种生物医学、物理和化学研究极为重要。其中一个核心挑战是背景强度远远大于单个纳米物体的散射光强度。在这里提出了一种由级联动量空间偏振滤波器组成的光学模块,它可以进行矢量场调制,阻挡大部分背景场,使背景几乎变黑;相反,只有一小部分散射被阻挡,从而明显提高成像对比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斗国教授课题组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动量空间偏振滤波器件,它可在动量空间进行矢量场偏振调控,大幅度过滤、抑制各类背景噪声,只有单个纳米尺度物体的光散射信号能透过该滤波器件,被探测器采集到,从而实现了单个纳米尺度物体的高对比度、高信噪比的成像探测。[align=center][img=,500,508]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3/uepic/b5f63213-6cee-41d0-8519-3a9bc7fc69aa.jpg[/img][/align]作为一种应用展示,该动量空间偏振滤波器件被加载到传统全内反射显微镜(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microscopy, TIRM)的出射端,用于单个纳米尺度物体的成像与传感。加载该滤波器后,TIRM被转化为黑场光学显微镜(Black field microscopy (BFM),相对于常规的无标记暗场光学显微镜,BFM具有更低(更黑)背景噪音,更高探测灵敏度)。BFM可以实时记录了此变化过程,证明BFM可应用于单个纳米颗粒化学反应过程的实时记录,为实时探测单个纳米尺度物体物性演化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化学反应探测提供了新型光子学技术。该动量空间滤波器件的突出特点是:在不改变显微镜内部结构的情况下,它可以使常规的无标记光学显微镜,如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显微镜、TIRM等近场光学显微镜,具有黑场成像功能,从而大幅度提升其对单个纳米尺度物体的探测灵敏度。本研究工作所发展黑场显微镜为单个纳米颗粒的分析提供了新平台,有望在生物学、物理学、环境科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该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安徽省科技厅、唐仲英基金会等项目经费的支持。相关样品制作工艺得到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纳研究与制造中心的仪器支持与技术支撑。[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align=right][/align]

  • 【分享】针对纳米器件电学性能的测量技术

    随着纳米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研究已深入到原子挨原子的分子级,构造具有全新特性的新结构。特别地,纳米电子领域的发展十分迅速,其潜在影响涉及非常宽的行业领域。目前的纳米电子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如何开发利用碳纳米管、半导体纳米线、分子有机电子和单电子器件。不过,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些微小器件无法采用标准的测试技术进行测试。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这类器件的物理尺寸。某些新型“超CMOS”器件的纳米级尺寸很小,很容易受到测量过程使用的甚至很小电流的损坏。此外,传统直流测试技术也不总是能够揭示器件实际工作的情况。脉冲式电测试是一种能够减少器件总能耗的测量技术。它通过减少焦耳热效应(例如I2R和V2/R),避免对小型纳米器件可能造成的损坏。脉冲测试采用足够高的电源对待测器件(DUT)施加间隔很短的脉冲,产生高品质的可测信号,然后去掉信号源。通过脉冲测试,工程技术人员可以获得更多的器件信息,更准确地分析和掌握器件的行为特征。例如,利用脉冲测试技术可以对纳米器件进行瞬态测试,确定其转移函数,从而分析待测材料的特征。脉冲测试测量对于具有恒温限制的器件也是必需的,例如SOI器件、FinFET和纳米器件,可以避免自热效应,防止自热效应掩盖研究人员所关心的响应特征。器件工程师还可以利用脉冲测试技术分析电荷俘获效应。在晶体管开启后电荷俘获效应会降低漏极电流。随着电荷逐渐被俘获到栅介质中,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由于栅电容内建电压的升高而增大;从而漏极电流就降低了。脉冲测试有两种不同的类型:加电压脉冲和加电流脉冲。电压脉冲测试产生的脉冲宽度比电流脉冲测试窄得多。这一特性使得电压脉冲测试更适合于热传输实验,其中我们所关心的时间窗口只有几百纳秒。通过高精度的幅值和可编程的上升与下降时间能够控制纳米器件上的能耗大小。电压脉冲测试可用于可靠性测试中的瞬态分析、电荷俘获和交流应力测试,也可用于产生时钟信号,模拟重复控制线,例如存储器读写周期。电流脉冲测试与电压脉冲测试非常相似。其中,将指定的电流脉冲加载到DUT上,然后电子测量器件两端产生的电压。电流脉冲测试常用于测量较低的电阻,或者获取器件的I-V特征曲线,而不会使DUT产生大量的能耗,避免对纳米器件的损害或破坏。电压和电流脉冲测试都有很多优点,但是它们的缺点却不尽相同。例如,超短电压脉冲的速度特征分析属于射频(RF)的范畴,因此如果测试系统没有针对高带宽进行优化,那么测量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误差。其中主要有三种误差来源:由于线缆和连接器造成的信号损耗、由于器件寄生效应造成的损耗以及接触电阻。电流脉冲测试的主要问题是上升时间较慢,可能长达几百纳秒。这主要受限于实验配置中的电感和电容。

  • 【号外】该培训课程量大物美不忽悠,两位专家共同为你解读 《纳米颗粒分离纯化与特征鉴定的贝克曼解决方案》

    2017/11/30 10:00《纳米颗粒分离纯化与特征鉴定的贝克曼解决方案》 还不占座,可亏大喽萌萌哒免费报名链接:[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3/202403181710076248_8395_2507958_3.png[/img][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3/202403181710076248_8395_2507958_3.png[/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_3090.html[/url]讲师一 霍德华(洋气不[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3/202403181710076248_8395_2507958_3.png[/img])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部离心机产品经理 从事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科研及相关产品的应用支持和市场推广工作近15年,对各种细胞、核酸、蛋白和纳米材料的常用和前沿技术及仪器具有广泛而深入的了解,曾参与了多个实验室多种技术平台的构建与优化。积累了丰富的复杂样品纯化和分析经验,为各地贝克曼库尔特离心机的新老用户提供了多场专题培训及疑难解答。讲师二 李雪冰(仙气不[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3/202403181710076248_8395_2507958_3.png[/img])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部颗粒特性产品主管 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 主要从事材料的合成和表征,具有超过10年的仪器表征经验,对各种颗粒表征技术和仪器具有广泛而深入的了解,熟悉相关的药典及法律法规。目前在贝克曼公司负责颗粒特性产品线,为客户提供颗粒表征相关的完整解决方案。讲座内容[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3/202403181710076248_8395_2507958_3.png[/img]:纳米技术作为一个热点技术已经被应用于各个领域,不论是无机的量子点纳米金、碳纳米管、石墨烯,还是高分子中的纳米聚合微球、胶束,或是生物制药领域的纳米制剂以及外泌体囊泡等,都与纳米颗粒息息相关,其中纳米颗粒的分离纯化和表征无疑是最重要的两个步骤,然而由于纳米颗粒本身的尺寸效应和表面作用,使得纳米颗粒的分离纯化以及表征面临的巨大挑战。如何能够有效地将这些纳米颗粒高效的分离和纯化?你可曾想过,超速离心除了可以用于分离纯化,还能用于检测分析纳米颗粒的各种物理属性?面对电镜、光散射、光阻法等五花八门的颗粒表征技术,我们又该如何选择合适方法去表征?本次会议来自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的技术专家们将和您分享离心技术和颗粒表征技术在纳米颗粒领域的应用,这些答案将一一揭晓。

  • 纳米纤维的表征

    请教各位大虾们,纳米纤维的具体表征方法,有哪些需要特别表示的,我的纤维是纳米级的纤维。谢谢!!

  • 【资料】单壁碳纳米管 分离方法 重要进展

    SWCNTs 单壁碳纳米管的前期制备无法来保证单一的管径和光学性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进一步的药物输送和催化剂方面的应用,附件文档是采用超速离心技术分离不同管径的单壁碳纳米管,采用NanoLog 红外[color=#bb005f][size=4]3D荧光[/size][/color]来进行分离结果的验证。是单壁碳纳米管应用技术的一个重要的进展。

  • 【分享】PNAS:新技术实现纳米孔内快速测序DNA

    据《每日科学》近日报道,由美国华盛顿大学物理学家领导的研究小组设计了一种新技术,可在纳米孔内对DNA进行快速测序,而且价格比较便宜。新方法可为癌症、糖尿病或某些成瘾患者量身绘制个性化基因测序蓝图,提供更加高效的个体医疗。相关论文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 论文主要作者、华盛顿大学物理教授简斯·冈德拉克表示,他们结合了生物和纳米技术,研制出这种DNA阅读器,阅读器内纳米微孔使用了一种取自耻垢分支杆菌的细胞外膜孔道蛋白A。这种纳米微孔只有1个纳米大小,仅够用来测量一个DNA的单分子链。 研究人员把微孔放在一层浸泡在氯化钾溶液中的膜上,并施加一个小的电压,让电流通过微孔。不同的核苷酸通过纳米微孔时,回路中的电流就会随之改变,这些电流称为特征信号。胞核嘧啶、鸟嘌呤、腺嘌呤和胸腺嘧啶这些DNA的基本组成要素,会生成不同的特征信号。 研究小组解决了两个主要问题,一是生成仅容一条DNA单链通过的纳米微孔,且每次只能通过一个DNA分子。伯明翰亚拉巴马州立大学的迈克尔·涅德维斯改良了细菌,生成了合适的微孔。第二个问题是让核苷酸以每秒100万个的速率通过纳米微孔,冈德拉克说,这实在太快了,阅读器还无法在这种速度下对每个DNA分子信号分类整理。为了解决这一点,研究人员在每个要测量的核苷酸之间附带了一段双链DNA,双链DNA在微孔中流动不那么顺畅,磕磕绊绊地通过微孔,便可将下一个通过微孔的单链延迟几毫秒。这种延迟尽管只有千分之几秒,电信号却有了充足时间来识别目标核苷酸,从而从示波器轨迹上准确读出这些DNA序列。 这项研究由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和美国人类基因研究院资助,旨在降低成本,使人类基因组完整测序成本降到1000美元或更少。该研究始于2004年,当时完整测序一个人的基因要花费1000万美元,而新的测序技术使人们向1000美元测序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 关于碳纳米管的问题

    请问各位高手,单壁碳纳米管在PBS中有没有特征峰?有的话,大概在哪个位置。还有在循环伏安法中的cv扫描,如果用的电极不同,但底液检测物等都相同,那么对同一种物质的检测,其氧化还原峰还会大概在同一位置吗?新手上路,请多多指教,谢谢了!

  • 两种纳米粒子同时存在时,紫外光谱应该怎么进行分析?

    假设金纳米粒子和银纳米粒子同时存在,而二者又不互相反应,相互独立的存在于同一个体系中,那它们的紫外可见光谱的最大特征吸收峰会相互影响吗?可不可以认为在他们混合存在时在390nm和520nm左右的峰分别代表了金纳米粒子单独存在时在520nm的特征峰和银纳米粒子单独存在时在390nm的特征峰啊?因为他们两个混合后,确实会出现这两个峰,与单独存在时的特征峰对应,只是峰强度会发生改变。如果有论文或者文章能解释就更好了

  • STEM下纳米尺度特征的元素面分布图

    STEM下纳米尺度特征的元素面分布图

    研究人员采用带STEM模式的场发射透射电镜观察Cu-Zn-S化物,并采用电制冷X-Max80能谱仪(大面积能谱仪,更适合观察纳米结构)对该结构进行观察,获得元素面分布图,最小尺度约5nm。该结果发表于2012年的Angewandte Chemie应用化学中,并选为当期的封面。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2/201302161855_425531_2512186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2/201302161855_425532_2512186_3.jpg

  • 纳米表征技术的新突破

    纳米表征技术的新突破 在“纳米”技术愈来愈广泛地开发应用的同时,人们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此微小的“纳米”是用何种科学手段检测的?北京科技大学方克明教授经过20多年的研究,探索出了一种新的方法———  “纳米”这个名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大家知道“纳米”是一个非常微小的长度单位。具体地说,一纳米约一根头发粗细的万分之一。纳米技术应用到传统产品中,会极大地改善产品的性能。例如,碳纳米管是由一层或若干层碳原子卷曲而成的管状“纤维”,直径只有几到几十纳米。比重只有钢的六分之一,而强度却是钢的100倍。如果把碳纳米管制成绳索,是从月球上挂到地球表面而惟一不被自身重量所拉断的绳索。  在“纳米”技术愈来愈广泛地开发应用的同时,人们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此微小的“纳米”是用何种科学手段检测的?据了解,目前我国用来检测纳米的纳米表征技术正日趋成熟并取得了新的突破。  记者日前在采访中了解到,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学院博士生导师方克明教授经过20多年的研究,在纳米表征技术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探索出了用透射电镜或高分辨电镜对纳米材料进行表征的新方法。该技术采用金属包埋法可以从纳米材料中切取纳米尺度的薄膜,然后用透射电镜或高分辨电镜研究纳米材料的微观形貌和微观结构。该技术的成功为我国纳米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检测手段,它荣获第十二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牌奖并取得了国家专利,目前在国内外处于该领域的领先水平。  纳米材料包括纳米颗粒及其以纳米颗粒为基础的材料;纳米纤维及其含有纳米纤维的材料;纳米界面及其含有纳米界面的材料。纳米材料的性能与其微观结构有着重要的关系。因此研究纳米材料微观结构的表征对认识纳米材料的特性,推动纳米材料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透射电镜是研究材料的重要仪器之一,在纳米技术的基础研究及开发应用中也不例外。但是用透射电镜研究材料微观结构时,试样必须是透射电镜电子束可以穿透的纳米厚度的薄膜。单体的纳米颗粒或纳米纤维一般是透射电镜电子束可以直接穿透的。研究者通常把试样直接放在微栅上进行透射电镜观察。但是由于纳米颗粒或纳米纤维容易团聚,因此,用这种方法常常得不到理想的结果,有些研究内容也难以实施。比如∶纳米颗粒的表面改性的研究,纳米纤维的横切面研究都比较困难,研究界面问题则有更大的难度。因此,纳米材料的透射电镜研究,其样品制备问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对此,方克明教授进行了研究,探索了一种比较适用的制样方法。该方法可以从纳米颗粒或微米颗粒中直接切取可以进行透射电镜研究的薄膜,对进行纳米纤维横切面观察或纳米界面观察的制样也有很高的效率。  这一技术的特点是从纳米或微米尺度的试样中直接切取可供透射电镜或高分辨电镜研究的薄膜。试样可以为简单颗粒或表面改性后的包覆颗粒,对于纤维状试样,既可以切取横切面薄膜也可以切取纵切面薄膜。对含有界面的试样或纳米多层膜,该技术可以制备研究界面结构的透射电镜试样。技术的另一重要特点是不损伤试样的原始组织。制膜过程中不使用高温,不接触酸碱,必要时也可以不接触水或水溶液。  目前上述技术已应用于多项课题研究,如:沸石颗粒中半导体纳米团簇组装过程的研究;纳米碳纤维微观结构的高分辨电镜研究;纳米颗粒微观结构与尺寸的表征;多层膜层间结构的透射电镜研究;粉体颗粒表面改性的研究;电容钽粉颗粒渗氧层及介质膜的研究;铸铁中各种石墨微观结构的研究等。  该技术在全国已经获得了广泛应用,为北大、清华、中科院等上百个新材料科研课题组和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持。为我国高新材料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种重要方法,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  纳米表征技术是高新材料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交叉融合的技术。对我国高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希望这项新技术能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并在全国更广泛地推广应用,以加速我国高新材料研究的进程,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 纳米材料综述

    1,概述一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相当于人的头发丝直径的八万分之一。纳米材料被誉为“21一世纪最具有前途的材料”,与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并成为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和战略制高点。材料的结构决定材料的性质,纳米材料的特殊结构决定它具有一些特异性质,从而纳米材料具有常规材料没有的性质,从而使纳米材料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纳米材料在化工,工程材料,信息,生物医学,军事等领域都得到了充分的应用。现在纳米技术尚在初期阶段,但于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都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在未来纳米材料必定大显身手。纳米科技是研究结构尺度在1(0.1)~100nm范围内材料体系的运动规律,相互作用及实际应用的科学技术。其基本内涵是在纳米尺寸范围内认识和改造自然,通过直接操作原子,分子创造新的物质。纳米技术在材料学,生物学,电子学,化学,物理学,测量学,力学的若干领域得到应用。纳米技术是许多基础理论,专业工程理论与当代高新技术的结晶。以物理学,化学的微观理论为基础,以现代高精密检测仪器和先进的分析技术为手段。美国IBM首席科学家曾经说到:“正像微电子技术产生了信息革命一样,纳米技术将成为下一代信息的核心。”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也指出:“纳米左右和纳米以下的结构将是下一阶段科学技术发展的重点,会是一次技术革命,从而引发21世纪的一次新的产业革命。”纳米技术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其纳入重点发展项目。本文将从纳米材料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应用三方面加以主要叙述。2,定义 纳米材料是指特征尺寸在纳米数量级(1~100nm)的极细颗粒组成的固体材料。广义上讲,纳米材料指三维空间尺寸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量级的材料。发展历史纳米材料的概念可以追溯到1959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Richard Phillips Feynman)_在一次名为“There is plenty of room at the bottom”演讲中提到的。他构想人类可以使用宏观上的机器制造比其体积小的机器,进而制造更小的机器,这样一步步缩小生产装置,逐步达到分子尺度,到最后人类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排列原子,制造产品。尽管当时的科学界抱以普遍的怀疑态度,但不久之后,他的理念得以证实, 1980年H·Gleiter教授在一次穿越澳大利亚的沙漠旅行时引发的构想,他不同于当时的常规想法,即具有完整空间点阵结构的实体即晶体视为主体,而将空间点阵中的空位,置换原子,间隙原子,相界,位错和晶界视为晶体材料中的缺陷。他将“缺陷”视为主体,制造出一种晶界占有极大体积比的材料。1984年,他领导的研究组用惰性气体凝聚法制备了具有具有清洁表面的黑色纳米金属粉末粒子,并以它为结构单元制成了纳米块体材料。 1987年美国国家实验室的西格尔(Siegel)等人使用气相冷凝法制备纳米陶瓷材料TiO2,并观察到纳米材料在室温和低温下具有良好的韧性。1990年7月,在美国巴尔的摩召开国际第一届纳米科技学术会议,正式把纳米材料科学作为材料科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公布于世,表明了纳米材料科学已经成为一个比较独立的学科。1994年在美国波士顿召开的MRS秋季会议上正式提出了纳米材料工程。是纳米材料的新领域,是纳米材料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纳米合成,纳米添加发展新型的纳米材料,并通过纳米添加对传统材料进行改性,扩大纳米材料的应用范围,开始形成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行的局面。纳米材料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0年之前)主要是在实验室探索,用各种手段制造各种材料纳米颗粒粉体,合成块体,研究表征方法,探索纳米材料的性能。第二阶段(1990~1994年)。人们

  • 【纳米技术成就生活之美】纳米技术与离我们的实际生活越来越近!(鼓励讨论,加分结束)

    2009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于9月1日上午在北京拉开帷幕,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德国等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名代表将就科技前沿问题及如何推动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应用等展开研讨与交流。 本次会议为期三天,将围绕纳米信息材料、纳米能源与环境材料、纳米器件与传感器、纳米医药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纳米加工与纳米计量、纳米结构表征、纳米光学与表面等离激元学、纳米结构建模与模拟等领域,分为八个分会展开学术交流。 据介绍,会议已收到论文摘要1300多篇,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德国卡尔尔斯鲁厄研究中心等的七位国际知名专家将作大会特邀报告,另有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68位科学家作分会邀请报告。 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介绍,纳米科技是未来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源泉之一,也是支撑形成新经济增长点的技术之一。这次会议的举办对于提高我国纳米科技整体研究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纳米科技界与国际同行的合作将起到积极作用。 他说,中国纳米科学发展越来越快,在纳米材料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某些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在应用研究方面,能力还不足,今后应在进一步推动纳米科技基础研究成果走向应用,真正以纳米科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上倾注更多的精力。 他表示,本次论坛也在论文的筛选、主题的设置等方面作出引导,强调纳米应用,以纳米技术推动生物科学、信息技术等领域的进步。 2009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是继2005和2007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后,由国家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主办、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承办的第三次在京举办的纳米国际会议。

  • 水性纳米银能否用红外图谱表征?

    将纳米银溶液蒸干磨粉KBr压片做FTIR,出来了图谱。我觉得分子间振动的物质可以用FTIR测,但像纳米银这样的物质(单质)也可以用红外表征吗

  • 【原创】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纳米毒性风险测定相关标准

    日前,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新标准ISO 10808:2010,以帮助重点工业企业评估纳米产品可能的风险。 食品、化妆品、IT 及医药行业中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引起了研究人员、制造商、监管机构及消费者的关注,他们关注重点是纳米技术对环境及纳米产品对操作工人的潜在影响。纳米技术的潜力巨大,但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技术,科学家们对纳米粒子还不是特别了解。ISO 组织表示新标准旨在增进对纳米粒子的了解,尤其是有助于支持纳米粒子吸入毒性测试。 新发布的ISO 10808:2010 标准全称为《纳米技术-纳米粒子在吸入暴露室中进行吸入毒性测试的特征标准》。该标准有助于确保用于测定空气传播纳米粒子吸入毒性的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及协调性。

  • 【分享】欧洲食品安全局发布食品和饲料应用纳米材料的风险评估指南

    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5月10日)发布食品和饲料行业应用纳米科学和技术的风险评估指南文件。EFSA官员称欧盟期待纳米技术的授权,尤其是在食品包装材料上的授权应用能有快速的发展。 纳米材料中有些物质的化学风险性较低,但也有些呈现出高度持久性和放射性特点。至今为止,食品和饲料应用领域的体内测试还没有经过体外测试方法那样的有效验证。人们对食品和饲料领域的纳米材料风险研究仍然十分有限。 EFSA2009年开始起草这份指南,在发布前听取了35家单位提出的255条公众评议意见。指南根据暴露评估和风险特征作出危害鉴定和危害特征的风险评估范式。它专门针对纳米材料,与目前已在使用的其他指南文档构成有力互补。由于纳米粒子在产品的制造、使用过程中可能随时发生改变,因此EFSA提出要对产品寿命期的每一阶段评估其复杂风险特征,同时也要测试其形态。 EFSA认为勾勒出纳米材料的预期暴露过程很重要,因为它会影响危害特征的范围。暴露评估应根据最坏暴露情况确定纳米材料在食品和饲料中的含量。EFSA鼓励对评估中的不确定性展开充分讨论,EFSA说材料特征、检测和度量可能都存在困难,当前的毒理学测试或将需要修订。• EFSA食品和饲料行业应用纳米科学和技术的风险评估指南

  • 提高纳米材料研究及应用水平、尽在第二届“纳米表征与检测技术”主题网络研讨会

    [align=left][b][color=#ff0000][b][b][size=16px]第二届“纳米表征与检测技术”主题网络研讨会盛大开幕[/size][/b][/b][/color][/b][/align][align=left][b]举行时间:[color=#ff0000]2019[/color]年[color=#ff0000]12[/color]月[color=#ff0000]18[/color]日[color=#ff0000] 早9:30[/color][/b][/align][align=left][b][color=#990000]嘉宾:[/color][/b][/align][align=left][b]谭平恒(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b][/align][align=left][b]解德刚(西安交通大学)[/b][/align][align=left][b]胡学兵(景德镇陶瓷大学)[/b][/align][b]蔡小舒(上海理工大学)马书荣(赛默飞)毛晶(天津大学)陈强(岛津)彭开武(国家纳米科学中心)[/b][size=16px]纳米材料是纳米科技的基础和主要研究内容,而适合于纳米科技研究的仪器分析方法是纳米科技中必不可少的实验手段。纳米材料的分析和表征对纳米材料和纳米科技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size][size=16px]基于此,仪器信息网[/size][size=16px]将于2019年12月18日组织举办第二届“纳米表征与检测技术”主题网络研讨会,邀请该领域专家,围绕纳米材料常用分析和表征技术,从成分分析、形貌分析、粒度分析、结构分析以及界面表面分析等方面带来精彩报告,为纳米材料工作者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线上互动交流互动平台,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共同提高纳米材料研究及应用水平。[/size][align=left][color=#333333]戳链接[/color][size=24px][color=#ff0000][b]免费[/b][/color][/size][color=#333333]报名~[/color][/align][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ano2/[/url]

  • 纳米颗粒追踪表征的工作原理

    [b]纳米颗粒追踪表征的工作原理:分析原理:[/b]纳米颗粒追踪分析技术, 利用光散射原理,不同粒径颗粒的散射光成像在CCD上的亮度和光斑大小不一样,依此来确定粒径尺寸 合适浓度的样品均质分散在液体中可以得出粒径尺寸分布和颗粒浓度信息, 准确度非常高。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