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内耳蜗

仪器信息网内耳蜗专题为您整合内耳蜗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内耳蜗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内耳蜗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内耳蜗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内耳蜗话题讨论。

内耳蜗相关的资讯

  • 铂类药物聚积 抗癌药顺铂导致听力损失原因查明
    p  抗癌药物顺铂会导致患者永久性听力损失。美国国家聋哑和其他交流失调症研究所(NIDCD)的一项最新研究确认了这一副作用背后的病理机制。研究人员在《自然· 通讯》杂志上发表论文称,顺铂在内耳尤其是耳蜗血管纹中积聚,是造成患者听力损失的直接原因。新发现为科学家研究消除铂类抗癌药物损害听力这一副作用的方法指明了方向。/pp  顺铂是一种用于治疗多种癌症的强效药物,被广泛使用,但该药物的副作用,尤其是会对患者听力造成伤害,让人忧虑。在美国,有10%至20%的癌症患者会服用顺铂和类似的铂类药物,其中有40%到80%的成年人以及至少一半的儿童会遭受永久性的听力损失。/pp  在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患者服用顺铂后,其体内大部分区域的药物会在治疗后数天至数周内被消除,但在内耳中,药物会保留更长时间,其残留量会随着服药次数增加而逐渐增多。数据显示,成年患者内耳中药物残留时间会长达数月甚至数年,而儿童患者内耳中积聚的顺铂量甚至比成年人还要高。进一步研究表明,在各组织中,耳蜗血管纹中积聚的顺铂量最高。研究人员认为,顺铂在耳蜗血管纹中积聚正是导致听力损失的原因所在。/pp  新发现有助于解释为什么癌症患者在每次进行顺铂治疗后听力会下降,以及为什么儿童遭受的听力损失会比成年人更严重。研究人员指出,如果能够在治疗期间阻止顺铂进入耳蜗血管纹,就能够保护患者免受顺铂所致的听力损失,而这正是科学家们下一步的研究目标。/pp/p
  • “诊疗装备与生物医用材料”重点专项2022拟启动78个方向
    近日,科技部发布“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诊疗装备与生物医用材料”重点专项2022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征求意见稿中提到,2022年度指南部署坚持全链条部署、一体化实施的原则/要求,围绕前沿技术创新(含青年科学家项目)、重大产品研发、应用解决方案研究、应用评价与示范研究、监管科学与共性技术研究5个任务,拟启动78个方向。1. 前沿技术研究及样机研制1.1 诊疗装备前沿技术研究及样机研制1.1.1 便携式模块化机动急救手术技术研究及样机研制1.1.2 多维度自反馈可调式胸外心脏按压技术研究及样1.1.3 级联光子符合成像技术研究及样机研制1.1.4 牙齿内及周边软组织的高场MRI精细成像技术研究及样机研制机研制1.1.5 无创多模电磁精准调控技术研究及样机研1.1.6 基于电子直线加速器的X射线超高剂量率产生技术研究及样机研制1.1.7 动脉粥样硬化精准诊疗一体化技术研究及样机研制1.1.8 术中微电极记录技术研究及样机研制1.1.9 微型介入式人工心脏技术研究及样机研制1.1.10 人工耳蜗内耳重复递送电极技术研究及样机研制1.2 生物医用材料前沿技术研究及样机研制1.2.1 经导管微创介入心衰治疗材料及输送器械关键技术研究1.2.2 口腔黏膜病损修复用对称核苷生物医用材料研究1.2.3 炎症组织微环境调控的抗菌、促再生创面修复材料研究1.2.4 基于重组人胶原蛋白的三维光刻通孔多梯度高仿生真皮支架研制1.2.5 促口咽类瘘管修复的有机-无机杂化生物材料研究1.2.6 新型鼻、耳、泪道系统药物缓释支架研究1.3 体外诊断设备和试剂前沿技术研究及样机研制1.3.1 病原微生物快速鉴定、药敏检测技术研究与原型产品研制1.3.2 新型肿瘤药敏分析技术研究及原型产品研制1.3.3 单分子免疫检测技术及原型产品研制2. 重大产品研发2.1 诊疗装备重大产品研发2.1.1 高性能急救转运呼吸机研发2.1.2 用于高原作业的便携式变压吸附与膜分离耦合制氧系统研发2.1.3 双探头可变角人体SPECT/CT一体机研发2.1.4 基于光泵磁强计的脑磁图系统研发2.1.5 分离式变场术中磁共振成像系统研发2.1.6 基于CMOS的DSA用大面积X线平板探测器研发2.1.7 眼科手术导航显微镜研发2.1.8 激光扫描超广角共聚焦眼底成像系统研发2.1.9 荧光共聚焦显微内镜核心部件研发2.1.10 全飞秒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装置研2.1.11 磁共振影像引导加速器研发2.1.12 基于国产化核心部件的系列束流模块研发2.1.13 危重症肺通气/肺灌注床边可视化无创监测系统研发2.1.14 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肿瘤多模态热物理治疗装备研发2.1.15 植入式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研发2.1.16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研发2.1.17 植入式闭环脑深部电刺激器研发2.1.18 经呼吸道诊疗机器人系统研发2.1.19 磁共振监测下精准适形激光消融机器人系统研发2.1.20 颅底-颌面肿瘤与畸形智能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研发2.1.21 智能影像引导穿刺机器人系统研发2.1.22 多模态情感交互式诊疗装备研发2.2 生物医用材料重大产品研发2.2.1 高性能多级结构生物活性人工骨研发2.2.2 新型高强度可吸收PLA或PLGA复合生物活性骨固定器械研发2.2.3 抗凝血涂层产品研发2.2.4 龋病预防和治疗矿化材料研发2.2.5 脑心电学器官组织修复产品研发2.2.6 具有良好生物愈合的复合型人工角膜研发2.2.7 高品质医用金属粉体材料及增材制造金属植入体研发2.2.8 碳纤维/聚醚醚酮复合骨科植入材料研发2.3 体外诊断设备和试剂重大产品研发2.3.1 病原微生物检测流水线全自动化系统研发2.3.2 智能化全自动医用流式细胞仪研发2.3.3 高性能实验室流水线全自动化系统研发2.3.4 便携式基因测序仪研制和临床产品研发2.3.5 体外诊断试剂关键原材料研发2.3.6 全自动高通量液相悬浮芯片系统研发2.3.7 术中分子病理快速检测系统研发2.3.8 临床高通量基因检测全自动一体化系统研发3. 应用解决方案研究3.1 基于国产创新PET/MR的神经系统疾病诊疗解决方案研究3.2 基于无创心磁图技术的冠脉微循环障碍临床诊断解决方案研究3.3 基于国产创新一体化放疗设备的临床新技术解决方案研究3.4 基于高诱导成骨活性材料的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临床应用解决方案研究3.5 周围神经缺损修复产品临床应用解决方案研究4. 应用评价与示范研究4.1 国产胸腔镜、腹腔镜及手术器械应用示范研究4.2 机器人远程诊疗与手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示范5. 监管科学与共性技术研究5.1 在用MRI和PET/CT检测校准及临床质控技术研究5.2 脉冲式激光治疗设备可溯源在线检测及临床质控技术研究5.3 放射治疗装备安全有效性评价体系研究5.4 医用手术机器人质量评价技术研究5.5 医疗器械中应用的纳米材料质量控制及评价技术研究5.6 组织工程类医疗器械产品安全性有效性评价技术研究5.7 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及筛查产品监管科学研究5.8 应急救治系列装备可靠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和评价体系构建6. 青年科学家项目6.1 诊疗装备青年科学家项目6.2 生物医用材料青年科学家项目6.3 体外诊断技术青年科学家项目7. 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项目7.1 诊疗装备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项目7.2 生物医用材料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项目7.3 体外诊断设备和试剂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项目附件:“诊疗装备与生物医用材料”重点专项2022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pdf
  • 2010年度北京市电子显微学年会在京隆重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为提高北京及周边省市电子显微学的学术及技术水平,促进电子显微学工作者在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应用、发展和交流,一年一度的“2010年度北京市电子显微学年会”于2011年1月17日在北京天文馆隆重召开。会议主要内容是关于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能谱仪等仪器的技术进展和应用,电镜样品的制备等;涉及医学、农药、刑侦、材料、化工等多个领域。200多位来自科研院所、检测机构、生产企业等单位的专家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现场北京市电镜学会理事长张德添教授主持会议  电子显微学仪器新技术新产品纷纷亮相科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刘凌玉女士报告题目:电镜与FIB附件新产品介绍  刘凌玉女士介绍到, Gatan公司最新推出的693llion+样品截面抛光装置是基于PIPS(精密离子抛光系统)平台改良设计而成,适用于大面积截面的样品。可选冷台配件;可透过CCD对样品加工过程进行实时观察;同一位置,693llion+可以在进行细微加工(如改变能量、离子枪角度、加工时间);相对于FIB(聚焦离子束)设备而言,693llion+可以得到比一般分析面大100倍的区域,能够很好的辅助FIB,且价格较便宜,适用于半导体、聚合物、金属、薄膜材料、太阳能电池等材料领域。  另外,在扫描电镜上安装冷冻传输装置可最大程度保持样品的表面形貌与含水性,且无需化学固定、脱水,是对含水样品进行高分辨率扫描电镜分析的唯一解决方案。Gatan公司ALTO系列Cryo扫描低温冷冻装置整个制样过程少于10min,方便快捷;其中,ALTO 1000系列用于钨丝扫描电镜,ALTO 2500系列用于场发射扫描电镜。EDAX公司北方区市场经理雷运涛博士报告题目:EDAX微观分析技术新进展  雷运涛博士提到,经过1年的改造升级的TEAM能谱仪拥有独特的Smart Mapping智能面分布,是第一个支持触摸屏的能谱系统;在定量分析中新增2个功能,更适于粗糙表面的分析;具有同步参数优化功能,得到最佳分析设置,提高分析速度;适用于大角度倾斜(eZAF)、颗粒及粗糙表面(PeBaZAF)的定量算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TEAM EDS巧妙地解决了部分元素严重的峰重叠问题。  另外,EDAX的OIM系统有两种EBSD探头供用户选择:DigiView IV(更适合相鉴定)和Hikari (适于高速OIM分析)。同时,EDAX公司拥有能够同步采集EBSD和能谱数据的Chi-Scan与提高花样解卷、近晶界分析能力的Triplex Idex(三元指标化)两大专利技术。在这个基础上,全新的TSL OIM6又大大增强了非立方的CSLs、3D ODF等功能。捷欧路(北京)科贸有限公司(日本电子独资公司)韩冬先生报告题目:最新球差校正透射电镜技术发展  韩冬先生说到,日本电子推出的JEM-ARM200F透射电镜光学系统配备了一体化的球差校正器,具有高稳定性、易操作性,大大提高了分辨率和分析能力,使电镜分析达到亚埃原子分辨水平,适用于各种高端研究。特别是JEM-ARM200F中,日本电子独有的ABF技术使得人们对轻元素单原子的观察成为可能。另外,日本电子公司的冷场电子枪成功应用到场发射球差校正透射电镜中,这种新式的真空系统可以保证发射的长期稳定;相比于热场枪,其束斑尺寸更小,亮度更高,能量分辨率更高;元素确认能力也更强,可作二维原子柱的元素分析。  目前,全球多个国家的科学家利用球差校正透射电镜以及ABF技术,已经发表了一系列一流的科研成果,例如2010年5月,日本某研究小组直接成功地观察到了锂原子,属全球首次。天美(中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程路先生报告题目:日立新型数字化透射电镜HT7700  日立HT7700新型数字化透射电镜具有独创的物镜极靴,是一种快速的纳米材料分析新工具,在生物、医学、软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程路先生说到,HT7700的技术特点可概括为高反差/高分辨模式切换、低放大倍数、大视野、友好的用户界面、扩展升级方便。  其中,HT7700拥有双隙物镜系统(高反差/高分辨),两者之间可一键切换。对此,程路先生专门介绍了两个应用实例:利用高反差模式观察未染色样品、利用高分辨模式观察金和石墨。HT7700还拥有实时屏幕摄像机(免荧光屏),可以使视野更宽广,图像更明亮,衬度更佳,无需在黑暗房间工作 集成的高灵敏/高分辨CCD拥有自动成像、图像导航、定位、测量、回溯等功能,其中,自动连续拍照和全景拼图功能是这款产品的一大亮点。另外,HT7700标配有清洁的涡轮分子泵,节约电力,减少了油气污染。同时强大的EMIP-SP图像处理软件使得HT7700更加地得心应手。岛津公司王燕华女士报告题目:岛津表面分析技术最新进展  王燕华女士指出,在研发设计原子力显微镜之初,日本岛津专门设计了一款可以跟踪环境的产品——环境气氛腔。随后,王燕华女士针对于环境气氛腔的环境模拟特点,如腔体内温度湿度的控制、样品的加热制冷、特殊气氛的引入、所需光线的引入等方面作了介绍。同时,王燕华女士还介绍了高取出角的优势:具有更短的X射线路径,减少X射线的吸收,降低二次荧光的能量;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便于分析凹凸不平的样品。  日本岛津公司2009年推出了EPMA 1720型电子探针,主要用于成分定量分析。该款产品拥有电子束漂移修正专利技术,从SEM条件改变分析条件无需调整电子束轴;仪器的监测功能强大,电子光学系统/X射线分光系统/真空排气系统一目了然,一同监测仪器的变动情况;另外,该仪器的一大亮点是其简单的分析模式,属世界首创。FEI公司韩伟先生报告题目:世界第一台极高分辨率双束显微镜  韩伟先生在报告中讲到,FEI公司的主要产品有扫描电子显微镜SEM,FIB/SEM双束系统,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产品。其中,FIB/SEM双束系统并不是聚焦离子束和电子束的简单机械组合,而是将DualBeam技术成功应用到了Helios NanoLab 650产品中,使其成为目前市场上最强大的场发射扫描(FESEM)+聚焦离子束(FIB)“双束”显微镜系统。  该产品拥有更高的FIB束流密度和低电压范围,这使得图像分辨率变得更好;配有优异的压电陶瓷样品台,使仪器精度更高;并有针对电子束和离子束的16位图形发生器、软件集成的图形加工能力以及专业的气体注入系统的选择功能;其低电压能够保证样品损伤层最小,并拥有出众的三维表征和分析能力,主要适用于于表面及表面下超高分辨成像、表面及表面下的分析、定点样品制备、纳米原型制备以及3D表征及分析等领域。天津汇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杨新先生报告题目:CAMSCAN扫描电镜最新技术介绍  杨新先生说到,CAMSCAN公司的CS3000系列扫描电镜,包括钨灯丝、LaB6和场发射 Apollo 300肖特基热场发射以及X500独有的水平倾斜镜筒晶体学探针。  CS系列产品型号齐全,并有低位样品台、冷台、拉伸台、能谱等多种可选配件。其中,CS3100适用于材料和化学领域的研究;CS3200适用于生物、聚合物以及制药领域;CS3400多用于失效分析和刑事侦查;CS3500适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Apollo 300将最新的30kv肖特基场发射技术与先进的样品台设计完美结合,并依托独有的Delphi透镜贯穿式探测器,可用于磁性样品的分析;放大倍率的全范围无需切换工作模式;并拥有超大矩形样品室、可变能量技术、场发射针尖(TIP)模块、Fastrac反馈定位器以及Helios软件等。TESCAN公司黄江汉先生报告题目:TESCAN扫描电镜的新技术与新发展  黄汉江先生表示,TESCAN公司成立于1991年,有超过60年电子显微镜的制造历史;2009年9月,在中国设立了中国分公司——泰思肯(贸易)上海有限公司。随后,黄汉江先生谈到,FIB(聚焦离子束)成像原理是利用离子束撞击物质表面产生带电粒子,侦测器侦测二次粒子输出图像。目前只有CDEM、MCP、Scintillator三种侦测器能实现这一功能。  TESCAN公司009年推出一款FIB双束聚焦离子显微镜,其原理和扫描电镜类似,不同之处在于选择的粒子不同。双束聚焦离子显微镜选择将Ga元素离子化成Ga+,利用电场加速和静电透镜聚焦,将高能量的Ga+打到指定点。除Ga外还有In、Au等,大多数商用聚焦离子束系统选用Ga主要是因为镓元素具有低熔点、低蒸汽压及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另外,双束聚焦离子显微镜主要应用于研究电路修正、判别晶粒大小、光照修补等。黄经理还简单介绍了TESCAN这一款FIB的离子束和气体注入系统,具有使用方便、产品质量稳定、分析高效等特点。蔡司公司唐圣明教授报告题目:拥有GEMINI专利技术(非交叉束)的蔡司热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聚焦离子束系统(FIB)  唐圣明教授说到,场发射扫描电镜是纳米时代的产物。进入纳米时代,为了寻找高亮度电子枪,提高仪器分辨率;为了提高接收效率,专门接收SE1和高角度背散射电子;为了降低电子束对样品的损伤,保证低加速电压下的高倍率成像,场发射扫描电镜应运而生。  拥有GEMINI专利技术(非交叉束)的蔡司热场发射扫描电镜是用于纳米结构分析的电子束成像仪器中的佼佼者。其采用优良的低加速电压,可以避免对样品表面的损伤;SUPRA TM40VP等VP(可变真空)模式,使不导电样品可以无需预先制备就可以成像;采用了用于形貌成像的GEMINI In-len二次电子探测器技术,允许顺磁、逆磁或强磁样品在非常短的工作距离时高分辨成像。。  AURIGATM聚焦离子束系统代表者——CrossBeam产品系列,将高分辨率场发射专利技术与高性能的聚焦离子束技术结合在一起,是最佳的分析与检验工具。唐圣明教授介绍了聚焦离子束系统产品的机理,并通过对比电镜图片证明了蔡司产品探测器的优势所在。牛津仪器公司冯骏先生报告题目:大面积能谱引领电制冷能谱的发展趋势  冯骏先生介绍到,牛津公司的大面积能谱仪系统X-max已经成为用户当前新购置能谱的首选仪器。  X-max大面积电制冷能谱具有十大优势:(1)能谱分辨率大大提升,最高实测分辨率达到121eV;(2)同样的电镜条件,拥有更大的计数率;(3)满足不同扫描电镜的束流和加速电压条件;(4)提升能谱Mapping分辨率,实现真正的纳米级的能谱分析;(5)束流和采集时间更低,避免了对不耐辐照样品的损伤;(6)大大缩短面扫描采集时间;(7)可在低加速电压下采集到足够的X射线信号,得到更加准确的样品表面分析结果;(8)在保证足够的计数基础上实现最好的Mapping分辨率;(9)最新的电子阱——无磁场泄露 (10)探头能够自动伸缩。  电子显微学领域最新应用成果展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田焕芳女士报告题目:球差电镜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田焕芳女士在报告中提到,高面球差校正电镜的发展使人们可以获得超高空间分辨率的电子图像,能够直接在材料中观察原子的位置和分布,真正解析材料的原子结构。近几年,球差校正电子显微镜和单色器的发展,使得电镜空间的分辨率突破了0.1nm,能量分辨率达到0.1eV,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调整球差,减小衬度离位,得到清晰的界面以及缺陷图像。此外,原位表征技术的发展,观测材料和器件在工作状态下的现场性能,包括,低温、外加电磁场和原位加载条件研究极端条件下的材料性能实现原位微区结构分析与性质测量。  田焕芳女士在报告中介绍了六极场球差校正系统的结构以及该构造能使透镜把各个角度的光线聚焦到一点的原理,以SrTiO3和BaTiO3的TEM高分辨图像及应用Cs-TEM研究LuFe2O4新型多铁材料中氧空位的研究进展展示了球差电镜在材料领域的应用进展。中国农业科学院郝宏京女士报告题目:农林业常见病虫的样品制备技术与科学电镜观察  因为电子照射而发生试样损伤和污染的程度很小,这一点对观察植物、动物等生物样品时特别重要,因此,扫描电镜为农林业中病虫的危害提供了准确可靠的理论资料。  郝宏京女士在报告中提到,电镜观察的关键是样品制备,只有样品切片制备方法得当,才能保存生物样品的生活状态和制备出完整而清晰的超微结构,得到理想的电镜图片。郝宏京女士多年来一直应用电镜为生物学科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方法研究,在很多感染病虫害的动植物切片样品制备方法领域有很多经验。郝宏京女士应用超薄切片和胶体免疫的银增感电镜技术等观察了昆虫触角的化学感受器及定位、三七药材病毒、蛋鸭病病源、小麦锈菌对小麦叶片的侵入、转BT基因棉BT蛋白的亚细胞结构等实验中获得的电镜图片,图片分辨率高,可以清楚分辨出样品中病虫害的位置,细胞结构发生的变化,为今后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北京化工大学施用晞女士报告题目:电子显微镜在化学化工行业的应用  施用晞女士介绍到,目前北京化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电镜室的工作主要是利用电镜来表征聚合物、无机材料、碳材料和复合材料的表面形态。  聚合物类的样品多含有易挥发的物质,这会影响电镜真空度;并且聚合物具有高温耐受性差、导热差等特点,样品表面易受电子损伤。施用晞女士在OsO4和RuO4染色实验中,发现RuO4克服了OsO4染色的局限性,对大部分聚合物都能染色,只是对不同的聚合物染色速率不同。另外,电镜技术在表征材料的形态方面有明显优势,清晰的电镜图片可以反映材料各相的分布情况,相界面,微相分离结构,施用晞女士在聚合物合金、嵌段共聚物实验中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到不同相之间的结合情况、断口形貌,并由此来指导实验与研究工作的进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丁明孝教授报告题目:生物电镜的应用与展望  丁明孝教授现就职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多年来一直从事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工作,在电镜的应用开发方面卓有建树。丁明孝教授在报告中主要介绍了生物电镜的发展概况、生物电镜的佼佼者——低温电镜、常规电镜技术的应用以及当前电镜研究应用工作的困惑与希望。  目前电镜技术主要在免疫标记、常规超薄切片、干细胞研究中有广泛的需求和应用,其中生物电镜中佼佼者是低温电镜。对此,丁明孝教授一一向大家展示了这些研究领域的全球知名科学家拍下的生物SEM图片。丁明孝教授在报告中还提到,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生物电镜刚刚起步,70年代时出现高潮,经过80年代的徘徊期,90年代再度辉煌。低温电镜在膜蛋白、单颗粒、生物病毒、电子断层成像研究领域也有了多项研究成果。同时,丁明孝教授期望,电镜工作者要“钻研实验技术,提升研究水平”。北京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李胜林先生报告题目: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在刑事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李胜林先生表示,当前,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快速发展,犯罪分子反侦察手段也不断提高,侦查与反侦察的较量日趋激烈,刑事技术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因其放大倍数大、分辨率高、快速简便、检材用量少且不破坏检材的特点,扫描电镜/能谱仪已逐步成为刑事技术检验的重要工具。目前北京市公安局司法鉴定中心共配备4台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承担各类检验1000余份,各类课题样品测试1000余份,为北京市社会稳定和打击犯罪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李胜林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对扫描电镜/能谱仪在刑事技术个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另外,李胜林先生还介绍了北京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对花粉的研究。通过花粉可以鉴别植物种类,反映周围地理生态环境,也成为刑事技术中一种极有价值的微量物证。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孙飞博士报告题目:低温生物电镜研究以及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  孙飞博士谈到,电镜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包括两个方面:细胞生物学研究和结构生物学研究。在生物研究领域,侵入式快速冷冻方法可以保证样品在制备过程中形态不被破坏,而得到真实的结构图片。孙飞博士以纤维和口足病的典型的电镜照片为例向大家展示了快速冷冻方法是保持样品形态的有效方法。  在我国,应用低温电子显微镜三维重构技术研究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研究起步较晚,上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徐伟教授和中山大学张景强教授最早建立并开展起来的,目前主要的研究组分布在清华、北大、中山大学、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等。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成像中心可以实现对生物学样品从纳米尺度到微米尺度的纳米分辨率水平的三维成像,同时实现数据的自动化收集和实时共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孙建和主任报告题目:耳蜗显微超微结构研究及常见疾病的防护  孙建和主任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噪声、耳毒性药物、衰老、遗传性因素都能引起耳蜗发生病理变化,并可能导致耳聋。孙建和主任通过研究耳蜗毛细胞神经总结了耳蜗形态学变化的原因并提出耳聋的防护和治疗措施,并向大家展示了不同外界因素影响下的耳蜗病理变化的电镜图片。最后,孙建和主任送给大家保护听力六招:日常生活防噪音、熄灭肝火平平心、助听穴位常按摩、戒挖耳道避外因、耳毒药物慎选用、保健之道多补肾。  孙建和主任集合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工作成果,编辑出版了一本《耳扫描电镜图谱》,精选了300余幅最具科学价值的耳扫描电镜图片,辅以精美的光镜、透射电镜和手绘图像,配合简洁明了的文字叙述和图片说明,形象逼真地介绍了中耳与内耳的形态、生理和病理超微结构,并详细介绍了扫描电镜样品制备技术。会议同期举办的小型仪器展览
  • 学术界首例学生举报导师,披露院士评选内幕
    学生举报导师,披露中科院院士申报前的筹备细节:一文多投,把已发表的专著拆分后再在自己担任主编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凑足论文数量 托人寻找&ldquo 院士推荐人&rdquo ,并一一上门游说。  中国顶级专家学术著作撰写中的诸多细节也得以浮现:&ldquo 书中三百多幅图,两百多幅抄袭。数十幅都是我按照指示从其他书籍上抠下来的,英文说明直接翻中文,没有注明来源&rdquo 。  王正敏的另一位学生用&ldquo 鸡毛蒜皮&rdquo 来形容王宇澄的举报。他始终认为,这只是利益纠葛下的闹剧。  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王正敏教授被举报了,举报者是他的学生兼前任助手王宇澄。2013年11月8日,王宇澄在北京向中科院递交了举报材料,内容涉及论文数目造假、专著抄袭以及临床试验造假等多个方面,并指控王正敏利用不规范的专著、论文获得了院士头衔。  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王宇澄还曾兼任王正敏的秘书,是导师在单位最亲密的伙伴。王正敏的传呼机和个人邮箱都一度交由王宇澄打理。2005年,王正敏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家的身份被增选为中科院院士。  学生公开举报导师,而且举报的对象是院士,这在学术界还是头一回。近年来,院士评选、资质审查和院士德行规范一直是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而透过王宇澄对自己导师的举报,可以管窥中科院院士申报工作的部分细节。  抄袭与注水  王正敏出版的《耳显微外科》来源于Ugo Fisch教授编著的两本专著。  王宇澄提供给中科院指控王正敏依靠违规学术成果当选中科院院士的材料里,最主要的指控,是关于著作抄袭。被抄袭者是王正敏的导师,也即王宇澄的&ldquo 师爷&rdquo Ugo Fisch教授。  王正敏的第一本专著《耳显微外科》出版于1989年。这本专著中,有一百多幅关于如何实施耳部手术的手绘图,和Ugo Fisch教授的两本专著《Tympanoplasty and Stapedectomy: A Manual of Technology(鼓室成形术和镫管切除术:技术手册)》和《Microsurgery of the SkullBase(颅底显微手术)》相同。但《耳显微外科》一书中,来源,书中参考文献里,也未提及这两本书。  南方周末记者翻阅3本书对比发现,王正敏出版的《耳显微外科》来源于Ugo Fisch教授编著的两本专著。这些被标注为由Ugo Fisch教授和其他合作者手绘的图案被直接拿来引用。的形态来看,仅存在线条粗细和角度等略微差别。  &ldquo 从严格学术规范上讲,大量引用国外的著作而未注明出处均属于抄袭。&rdquo 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由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耳显微外科》,所涉及的问题不只是抄袭。2005年前后,王宇澄担任王正敏的秘书,目睹了王正敏为当选院士&ldquo 凑&rdquo 论文数目的全过程。其做法之一,便是将《耳显微外科》一书的内容,拆分成14篇论文,发表在《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上。  熊丙奇认为,像王正敏这样把自己的专著拆分成多篇论文发表或者是把一般的文章当做研究性的论文来申报,这和我国的学术评价体系有关系,&ldquo 评价体系不独立,过分地追求数量和档次这都是不科学的做法。&rdquo   据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由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主办,创刊于2001年,是一份双月刊,自创刊起王正敏一直担任该刊主编。  南方周末记者从王正敏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候选人附件材料》中发现,截至2005年4月3日,王正敏申报院士前,共发表论文271篇。但其中有88篇在《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发表。这88篇&ldquo 论文&rdquo 中,除了14篇是从《耳显微外科》一书摘取之外,还有40余篇文章是作为非研究性文章发表在&ldquo 发刊词&rdquo 、&ldquo 专家笔谈&rdquo 、&ldquo 我如何做&rdquo 等栏目的小品文。  在王正敏当选院士时提供的271篇论文中,南方周末记者发现,其中还有6篇文章属于&ldquo 一稿多投&rdquo (一篇论文在国内外两处发表,在计算学术成果时,却当成两篇学术论文)。  &ldquo 对于院士申请而言,这些问题都是不可饶恕的。&rdquo 王宇澄说。而在8年前,正是在他的参与和帮助下,王正敏成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但王正敏院士的另一位学生刘政(化名)用了&ldquo 鸡毛蒜皮&rdquo 来形容王宇澄的举报。&ldquo 举报的是八几年很老的书了,那个年代知识产权概念很淡漠,科学界出书都东抄一段西抄一段。改革开放后才有了大的变化&rdquo &ldquo 圈内的人都会觉得举报内容挺可笑的,上面也查过,没有实质性问题&rdquo 。  刘政介绍,王正敏在圈内号称&ldquo 东方一只耳&rdquo ,申报院士的核心材料其实是在&ldquo 人工耳蜗和内耳细胞损伤修复机制&rdquo 、&ldquo 颅底显微外科&rdquo 等方面。&ldquo 大医院40岁以上的资深耳科医生都清楚,他的贡献是不容置疑的&rdquo 。  &ldquo 师生情&rdquo   &ldquo 我的亲属还帮助他寻找到了两位院士推荐人。&rdquo   王宇澄与王正敏的师生情分开始于1999年。为了深造医术,当时31岁的王宇澄离开了南京鼓楼医院耳科大夫的职位,考取了王正敏的研究生。&ldquo 王正敏是行业里顶尖的专家,我慕名到了上海。&rdquo 王宇澄说,那时候对导师只有崇敬,只想跟他好好学习技艺。  不过,身担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科主任职务的导师忙于手术和会议,并不总能见得到。王宇澄的课业和论文实际上是由&ldquo 二老板&rdquo &mdash 导师小组中另一名专家指导的。因为表现优秀,王宇澄从硕士生变更为硕博连读,并获得了留院的机会。  2003年,王宇澄被聘为王正敏的秘书,负责协助他的日常工作和生活。&ldquo 他当时告诉我,希望我全力帮助他。&rdquo   在有王宇澄辅助工作后,2003年开始,王正敏开始写作他的第三本专著《王正敏耳显微外科学》,这本书出版于2005年院士增选之前。王宇澄参与了这本书的出炉过程,负责校对书中一些知识错误,编辑。王宇澄说:&ldquo 那本书中三百多幅图,两百多幅都是抄袭。都是我按照王正敏的指示从其他书籍上抠下来的,英文的说明就翻译为中文,后来成书的来源。&rdquo   除了帮导师出版专著,王宇澄当时最紧要的工作就是帮助导师王正敏申报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正敏从1999年开始就已经申报中国工程院院士,申报了三次院士都没当选。工程院院士重实践,王正敏申请工程院院士顺理成章,这次却改弦更张,申请重视理论方面的科学院院士。  在原来资料上,王宇澄需要将王正敏新增加的专著、论文和科技奖项添加上去,并扫描装帧成册。&ldquo 他原来有一百多篇论文,第二年提交材料时就有271篇了。&rdquo 材料准备旷日持久,不过王正敏对他的工作十分满意,夸奖他装订精美。  资料准备工作进行的同时,王正敏也开始带着王宇澄拜访院士,争取推荐。&ldquo 第一次他和院士们交谈,我只是跟过去,后来就我自己去。&rdquo 王宇澄说,自己的任务不仅是沟通关系,还会带上能够体现王正敏学术成果的书籍画册,言简意赅给院士们介绍,说明这些成果的重大意义。  &ldquo 我的亲属还帮助他寻找到了两位院士推荐人。&rdquo 王宇澄说,后来推荐王正敏的院士有7位,5位医学学部院士,还有另外2位其他学部的院士。原本,推荐王正敏的院士中有人过世了,推荐人不足,王宇澄有亲属在中国科学院工作,就帮助联系了两名院士推荐人。  2005年12月,经过一段焦急的等待,中科院院士增选名单公布,王正敏顺利当选,成为了医院唯一一位院士,王宇澄也发自内心为导师感到开心。&ldquo 他是神一样的人物,我当时根本不会怀疑他的著作有问题。&rdquo 王宇澄说,直到后来他才发现,当时院士申报材料中存在大量的&ldquo 水分&rdquo 论文,甚至是抄袭。  &ldquo 我帮他申请上了院士,他却抛弃了我。&rdquo 王宇澄称,王正敏在当选院士后对自己多方为难,导致他在医院难以立足,这是他愤而举报的原因。  反目  "我付出了这么多,你不能这么对我。  王正敏的另一名学生刘政也认为评选院士后的"回报问题"是师徒反目的原因,但他是从另一个角度解释:"王宇澄希望有更多的资源更好的职位,但按照实力来说拿不到,被拒绝" "王院士其实是个很老派很严肃的人,学生平时都不太能跟他亲近"。  但无论从哪方面来看,申报院士成功正是王宇澄与王正敏师生关系的转折点。  "秘书的工作都属杂事,会耽误我的科研进步,但想着能跟他学习,我答应了。王宇澄说。此前王正敏是他内心敬佩的师长,他觉得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成为秘书之后,帮助导师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211重点学科等资料准备一个接着一个。  王宇澄的父亲王惠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作为王正敏秘书的三年,儿子基本上都是早上7点起床,常常到深夜一两点才休息。很多时候,王宇澄就直接睡在王正敏在医院8号楼的办公室中,床是用两张条桌拼接起来的。2004年12月17日,正是申报院士材料准备的紧张阶段,王宇澄在工作中晕倒导致左门牙跌断,下唇被洞穿,缝了三针。第二天继续工作,直到院士评选结束,我一天都没休息。王宇澄说。  2006年春节过后,王宇澄与王正敏的关系没有预兆地起了变化。他主动找到我谈话,说外面有人说我们搞小集团,以后你不要到我这里来了。王宇澄回忆。  多名王正敏的同事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王正敏有换秘书的"惯例"。此前,王正敏与数任秘书都不欢而散,有的人还因此离开了医院,避走他处。  "我2006年本就应该提副教授,当时三个人参评,我的论文等等条件最好。王宇澄说,等到第二年他才评上。之后有人提醒他,他之所以没有第一年评上,就是因为他的导师王正敏不支持。这令旁人都感到大惑不解。  之后,王宇澄接连遭遇挫折。他未能进入科室的耳科组,提职称也总被要求"礼让",他感到自己工作全无希望了。2011年,王宇澄前往瑞士苏黎世大学进修三个月,跟随王正敏曾经的导师Ugo Fisch教授学习。学成归来后,他发现医院多了新规定,必须进院到达一定年限才能做手术,而他正好在"红线"之外。  王宇澄认为,正是自己的导师在故意为难自己。我付出了这么多,你不能这么对我。王宇澄说自己曾找到导师,希望他高抬贵手给自己一条生路,但是王正敏表示这都是医院领导决定的,他并没做什么。  王宇澄决定反击,借助自己曾担任王正敏秘书的便利,收集王正敏在临床实验数据、论文数目、著作抄袭等方面的问题。  "没什么好说的"  当年大家都这么做,这是学界的原罪。  2012年1月12日,王宇澄带着他搜集的"证据"去见导师,希望王正敏不再为难他。谈完之后,我就被赶去门诊了。王宇澄说。  一对师徒由此彻底反目。王宇澄开始更大规模地在网络上披露自己导师、院士王正敏学术造假的信息。  这些指控中,有些是证据确凿的,比如抄袭 有些则是捕风捉影,比如王正敏博士学位造假&mdash 2013年11月12日,苏黎世大学媒体与公关部负责人Sylvia在给南方周末记者的邮件回复中证实,王正敏毕业之后通过《面神经拉伸受损试验》的论文答辩并获得了博士学位。该论文现在在该校图书馆的论文库里依然可以查询。  也是在2012年年初,王宇澄开始向所在的医院领导反映王正敏学术不端的问题,但并无结果。2012年2月,王宇澄向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提交了举报材料。  2013年8月19日,在经过了长达一年半的研讨之后,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出具了调查报告。报告认为,王正敏的博士学位经过国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不存在造假行为。、内容抄袭的质疑,学术规范的确与Ugo Fisch雷同,这仅仅是"不规范"而已。但因Ugo Fisch教授曾为王正敏的书写序,这表明原作者无异议,因此不违规。  复旦大学在2011年的《复旦大学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规定》中明文规定,"将他人论著中的内容,录作为自己的研究成果而不注明出处","将外文作品的全部或部分翻译或改写作为自己著作的内容,而不加明显的注释的行为等"均属于抄袭。其中并无"被剽窃者无异议便不属于剽窃"的规定。  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的报告认定了王正敏"一稿多投"及在自己学生的论文上署自己名字,并且作为自己学术成果的情况 同时认定王正敏在申报科学院院士过程中,有"不实事求是"行为,报告认为王正敏应就院士申报论文材料中存在不实事求是的做法"向中国科学院做出说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中院士候选人行为守则》明文规定,"被推荐人附件材料"的提供者要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包括不得编造学术、专业技术经历和国籍证明,不得作虚假陈述,不得提供关于研究成果等方面的不实信息,"有科研不端行为的,应当如实向推荐者说明,不得隐瞒"。  王正敏是否已经按照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的要求,"向中国科学院做出说明"南方周末记者不得而知。这根本就是诬告诬陷。2013年11月12日,南方周末记者拨通了王正敏院士的电话,他语气略显激动地谢绝了采访请求。他说,关于举报一事复旦大学与中科院都已有调查结论,自己不便多言。对于被学生王宇澄举报的尴尬,他说自己作为导师,"对这种人没什么好说的"。  一位不愿具名的中科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的院士在电话中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院士是一种终身荣誉,对待学术造假是零容忍的,就连瑕疵也容忍不了。在增选院士的过程中,推荐单位和被推荐人必须对自己提供材料的真实性负责。一旦发现任何形式的造假都会被警告,严重的话会取消推荐单位的下一次推荐资格。  中国工程院院士秦伯益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候选院士的过程中,如果候选人有任何形式的造假被发现,必然会落选。2005年中科院增选院士时,一位候选人就仅仅是因为论文署名排序问题而落选。  王宇澄的举报尚未有效果,却引发了师门之内的争议,有人支持,也有人觉得这样有辱斯文。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举报自己的老师,大逆不道。如今身在广东某医院的耳鼻喉科医师刘政与王宇澄其实是前后脚入学的师兄弟,他始终觉得这是一场利益纠葛下的闹剧。  但他并没有否认导师著作的"瑕疵",只是认为这些不规范是时代的产物,"当年大家都这么做,这是学界的原罪"。
  • 我对自然科学基金的一点看法
    今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刚刚落幕,科学网和小木虫论坛上的网友这阵子悲欢交加,中的分享自己的经验,没有中的难免有些失落,准备来年再战。本人的青基第二年申请了,结果又在上会投票阶段挂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这么受关注的最重要原因肯定是钱,同时带来的影响是留校条件、升职称、自信心的提升等等,也就是拿下它带来的不仅仅是钱。但就科学基金本身,个人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首先当然是国家有科研经费的预算,这些钱要给最需要的人去解决最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那么,申请书的内容和质量成了给不给你钱的唯一决定因素(本文不涉及找关系中标的事例)。而评判申请书的评审人,每个人看申请书的侧重点总会不一样,有的重基础(文章),有的重能力(实验设计),有的则看重你是不是很了解这个领域(引言)。所以,写申请书没有内容上的模板。哪怕是格式模板上要求写&ldquo 可行性分析&rdquo 等内容,如果你整个内容写得非常连续,逻辑性又好,实验条件充分。那么就不一定要硬生生挤出几行字,说我的课题是可行的。但也不排除一些评审人死盯住格式的(我今年一个评审意见中就暗示说没写&ldquo 可行性分析&rdquo )。既然这样的话,其实中的人也没有必要总结太多的经验给后来人。而后面想申请的人却要吸取众多已经中标的人的不同经验。因为很有可能今年不中的申请书,照样来年申请就中了。评审人不同,看问题的视角不同而已。那么像我这样至今还未中的人,所能做的当然不能仅凭运气来,来年复制一份再申请。既然没有中,肯定是一些地方还没有写好。就要好好琢磨评审人的意见,仔细修改,来年便有充足的自信心再来战斗。  接着从申请人的角度来说说基金申请书。单就申请书来说,它应该就是一份长期的实验规划。把2-3年的时间里想做的事情,系统地、逻辑性地表达出来。好的计划对课题进展无疑是有利的,但俗话说计划跟不上变化,尤其是在科研领域里表现得更加明显。往往做了半年才发现自己半年前的想法错了。毋庸说一般准备一个月时间,或者几个星期,甚至有些人几天时间写出来的申请书可以沿用2-3年时间还能用。骨感的现实是,申请基金是一回事,拿到了钱该做些什么事又是另外一回事。排除一些人为私利拿基金之外,大部分拿到钱的人,在准备投入研究之前,还是要制定更加符合实际的短期实验计划。而我是一个没有长期规划打算的人,不管是在科研上,还是生活上。因为我觉得变化太快,太早进行规划只是浮光掠影,计划对以后的发展几乎没有帮助。我常常做的是一些短期规划,一个月的,最多一个学期的。规划的周期越长,所用的文字就越少。因为长时期的规划其实就是一个个列出的提纲。而我最看重的是目标,以及如何确定一个有意义的目标。比如说用A方法B材料可以实现对癌症的检测,当时我若知道A方法和B材料本身有很明显的不足,实现检测只是科学上的可能,或者还会带来很多问题,那么即使叙述A方法B材料如何实现检测的申请书撰写得多么天衣无缝,我也只觉得不过是文字游戏而已。而科研不仅仅是文字游戏(我不反对好的结果需要在文字表达上花费较多的精力)。如果C方法D材料在癌症检测方面明显具有优势,那么不管过程会遇到多少难题,这个方向就值得去好好努力。但对于基金申请书来说,好像A方法B材料的申请书更容易中标一些。  我和一个朋友说过,写基金唯一目的就是把钱先拿过来,所以写的东西要符合评审人的胃口。拿到了钱再去做自己想做的有意义的课题,那么就两全其美了。也许这样做就可以把丰满的理想和骨感的现实联系得更加紧密了吧。(作者:陈凯敏)
  • 回顾我与国产仪器的点点滴滴
    回顾我与国产仪器的点点滴滴——四川广安市新桥工业园区广安利尔化学 罗锐作为一名在分析行业工作了6年的我,目前作为一名实验室设备管理员,在2020年有幸认识了上海禾工仪器这个品牌。在此之前多是接触诸如安捷伦、岛津、梅特勒托利多等进口分析仪器,主要涉及色谱级理化滴定先关分析。再接触上海禾工CT-1Plus多功能全自动滴定仪(生产日期为2020/4/22)后,我才知道我们国产仪器也在崛起,接下来从以下几点来回顾我与国产仪器的点点滴滴。在2020年上半年,因为我们实验室由于分析压力的增加,需要新增一台氯离子电位滴定仪,再次前我们部门内有一台梅特勒托利多型号为ET-28的自动电位滴定仪,考虑到进口仪器费用较为昂贵,于是乎在做了一番调研发现国产品牌中上海禾工的电位滴定仪性能稳定,同时价格优惠,尝试性购买了一台。当仪器到达我们公司后,完成一些列手续后我第一时间打开了包裹,同时查看了发货单,对比了部件无误开始自己动手,将仪器各零散的部件组装完成。又经过两周的等待,上门安装的工程师到了,我记得当时是巫羽鹏工程师来做的售后。巫工当时看仪器都组装好了也比较惊叹,再进行了确认无误后开始了仪器的调试工作,调试工作非常顺利,不到一个小时就完成了仪器的调试工作。巫工把更多的时间留在了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培训上,再次感谢巫工对我们的帮助。再说说仪器使用性能这块。结合我自身的使用感受来讲,来说说CT-1Plus多功能全自动滴定仪的优缺点;优点方面:首先是仪器整体的性价比不错,在大多数情况下能满足进口仪器梅特勒ET-28电位滴定仪的分析任务,相比ET-28,CT-1Plus多功能全自动滴定仪有更低的售价;另一个是它的功能比较多,有满足我们氯离子分析的滴定,同时还可以做ph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和络合滴定,在仪器的功能性上还是很丰富的;还有一个必须要拿来说的,就是禾工的仪器可以用来做二元酸、三元酸的滴定,通过对滴定体积和时间求导的形式确定我们滴定过程以及滴定结果;另外该仪器的数据存储也提供了较大的方便,配有U盘,可以提高数据最大的存储量。缺点方面:正如前面说的功能较多,相对应带来的就是软件操作较为复杂,对仪器使用人员要求比较高,因为滴定方法需要在前期编辑好,同时不同试样,比如我们测氯化钠或者氯化铵,需要分别编辑对应的方法文件,在使用操作上不如梅特勒的ET-28滴定仪便捷,禾工可以在仪器软件上做优化,比如内置方法文件,通过用户选择需要滴定的类型的形式。总的说来,我认为该仪器是目前国产品牌中性价比很高的仪器,从上海禾工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国产分析仪器也在逐渐崛起,逐渐填补分析行业这个空缺。作为分析人员的我深感欣慰,作为中国人就该有自家的分析仪器,就该用自家的分析仪器。而我在此也祝愿上海禾工仪器公司事业蓬勃发展,日胜一日,在各个领域都能成为国内的佼佼者!
  • 李文龙:我和近红外的故事
    p  近一个月来,看到群里各位专家讲述与近红外的各种情缘故事,或一见钟情厮守多年,或波澜起伏感慨万千,或硕果累累壮怀不已,或偶遇挫折衷情未改,可谓精彩纷呈,大大丰富了我的眼界,同时又觉得自己的近红外故事过于平淡,缺乏起承转合,所以迟迟未能落笔。但回忆起来,从自己初识近红外,已经十载寒暑,算得上一个老兵了,也是时候回顾展望一下了,所以也就不揣粗陋,草成这篇文字,重在掺和吧。/pp strong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strong/pp  初识近红外,是我在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攻读硕士期间,记得有一天深夜,导师王小如教授把我们紧急召集起来开会,说是胶州湾某地发生原油泄漏,附近有多个钻井平台,还有一些外籍油轮,北海分局要求我们协助判断污染源,王老师要求我们采用多种分析技术对污染现场的样品和可能的污染源样品进行比对,大家有做气质的,有做荧光的,有做近红外的,我当时被分在ICP-MS组,测定油样中的铬钒比,最终对所得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初步确定了污染源,并将相关分析结果提交给北海分局。这个紧急项目完成后,王老师开了一个小型的庆功会,特意指出,近红外这次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当时觉得很好奇,但由于当时主要做毛细管电泳方面的研究,也没有去深入了解,更没想到自己今后会长期从事近红外研究,但是,当我首次听到近红外这个词时,冥冥之中似曾相识。这也是我觉得自己和近红外最具传奇色彩的地方,虽然之后的剧情并不浪漫。/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1.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655d5f16-0ad9-4cf4-b43e-5a7fe637a0f2.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图一、 2006年出海采集溢油样品/pp  strong雄关漫道真似铁,而今迈步从头越/strong/pp  2007年,我考入浙江大学药学院瞿海斌教授门下攻读药物分析专业博士学位,当时我信心满满,希望能够继续硕士期间的工作,从事CE-MS和LC-MS方面的研究。但初次面谒导师,他从身后的书橱中抽出一本打印的白皮书交给我,封面上赫然写着Chemometrics,说,今后做近红外离不开这个,看看英文的更好一些。我半天才回过味来,重点不是Chemometrics,而是今后做近红外这句话,连忙解释道,我一直学的是分析化学,对质谱感兴趣,到这里来是想继续做质谱的,瞿老师当时明确指出三点:一、近红外是一种分析技术,与你的背景不矛盾 二、近红外对于中药样品非常合适,对于中药制药过程分析非常重要 三、做什么事不能只从兴趣出发。退出导师办公室,我脑子里一团糟,近红外对中药如何重要不知道,只知道自己对化学计量学略通皮毛,而对近红外则是一窍不通,自己又要重新做小学生了。/pp  和大多数朋友一样,我以陆婉珍院士的《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和严衍禄教授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原理与应用》为蓝本,开始系统学习近红外的相关知识,俞翔师弟和罗晓芳师妹教我仪器的基本操作。学习的时候觉得近红外的确是个神奇的东西,貌似无所不能。越来越觉得有了近红外这个神器,中药研究中长期困扰我的很多问题应该能迎刃而解,我也非常迫切的想寻找一个机会小试牛刀。/pp  strong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strong/pp  终于,机会来了。当时,我们和正大青春宝合作,进行丹参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提取过程在线监控和中间体的快速分析,我采集了很多批的提取液终点样品进行近红外分析,利用HPLC测得的多种酚酸的含量,与近红外光谱建立定量分析模型。费了很大的功夫,完成了上百份样品参考值的测定,可是,建立的模型却令我无语了,模型的相关系数只有好的0.6上下,差的只有0.2左右,这样的结果,能用吗?试着预测几份样品,果然不行。而当时俞翔师弟建立的一些在线监测的模型倒是差强人意,我反复比较了我们之间的差别,似乎看出了一些门道:他的样品中化学成分的含量波动较大,我的则相对稳定 他根据一些规则剔除了部分异常样品而我没有 他对波段的选择和预处理方法进行了优化,而我做的则很随意,鉴于这些分析,我重新设计了试验,采集了丹参提取过程中的提取液样品进行分析,虽然采用的是仍是离线方式,但结果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我也初步尝到了近红外分析的甜头,并在PBA上发表了我的第一篇英文文章。/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2.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ea7ff33b-3372-40c6-94ec-e66e6f145c46.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图二、 2007年与俞翔师弟在正大青春宝提取车间的分析小屋做实验/pp  之后,我陆续参与了和凯宝药业、东阿阿胶、振东制药、梧州药业、雷允上等多个企业的应用项目,并从实际应用中提炼出了一些科学问题,申报了几个科研项目。有幸认识了圈内很多的专家学者,也建立了和近红外仪器厂家和中药制药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大家工作上相互借鉴启发,生活中相互关心问候,尤其是褚老师所建的这个近红外群,更是让我感觉到了组织的温暖。在此,我也想感谢正大青春宝集团莫必琪主任、傅迎师姐 上海凯宝药业刘绍勇副总经理、薛东升总工、潘建超主任 东阿阿胶田守生院长,张淹工程师 感谢赛黙飞世尔公司的潘璐工程师,韩海帆师弟 布鲁克公司王颜萍师姐 步琪公司邹贤勇工程师 拜耳制药的刘全师兄,罗晓芳师妹,我所取得点滴成就,都离不开你们的支持和帮助。/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3.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68a5a2e8-5145-4c59-a50f-08eb9431f096.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4.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cca22433-15cb-4b2e-baf9-ec76917a48ae.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图三、 2008年在凯宝药业配液车间采集过程样品/pp  strong秋日栖霞赏红枫,一样风景别样情/strong/pp  近红外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我们群里有食品领域的专家,也更有医学领域的教授,有石化行业的大咖,更有烟草行业的大牛,相信每个行业在应用近红外时,都会有自己的成败得失,喜怒哀乐。自从我踏上近红外之路以来,饱尝了科研的酸甜苦辣,既有近红外对特定样品的妙用,也有大量重复性的劳动 有一帆风顺的实验,也有迄今不得其解的难题 有论文发表的喜悦,也有基金被刷的苦恼。个人所做的工作与各位前辈相比不值一提,但从事近红外在中药领域的应用研究,也有自己的一点感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5.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f39de394-050e-40e5-8aab-94d95ec0ba56.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6.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48c724d6-1b8f-409d-af9d-245413e15cfc.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图四、 2013年在美国加州旧金山做近红外相关的研究报告/pp  我觉得近红外的确很适合中药分析,中药成分复杂含量悬殊,近红外只要有含氢基团都有响应 中药讲究多种物质协同作用,近红外可以全面反映综合信息 中药制药黑箱操作过程不透明,近红外可以为这些过程装上眼睛。虽然近红外也有很多的不足,比如检测限较高,建模过程复杂,模型需要维护更新,等等。但是,也应注意到色谱技术复杂耗时,紫外只对特定物质响应,中红外响应太强,拉曼荧光干扰太重,相对于这些分析仪器而言,近红外仍是过程监测和快速分析的不二之选,对于近红外在中药领域的应用,我个人充满信心。/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7.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de2a0f7b-33e0-48e2-a90a-048ecee979b0.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8.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cfdbed87-903b-4e35-b18e-f03db3f5854c.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图五、 2013年在美国德州圣安东尼奥做近红外鉴别阿胶生产厂家的展板讲解/pp  不容讳言,相对于化学药和生物药,近红外在中药领域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而且也有些专家对此技术提出疑问,近红外在中药领域的推广应用的阻力也还不小。影响近红外在中药行业推广应用的因素很多,比如,中药的近红外应用缺少相关的法规标准,过程分析团队的运行方式有待探索,缺少兼通中药工艺和光谱分析的人员,当然,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是第一位的,但我相信,随着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的推进,这些问题会逐渐得到解决的。/pp  strong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strong/pp  刚踏上近红外的研究之路时,看到别人在其他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心生艳羡,老想着换个方向,可是十年的朝夕相伴,我对这种技术也有了感情,现在也坚定了信念,近红外之路无论多么曲折坎坷,都要咬紧牙关走下去,因为经过这么久的历练,我也明白了,中药中近红外解决不了的问题,其他技术也很难解决,近红外还有很多潜力可挖, 这是一个无穷的宝藏。/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9.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5ccf8dc8-04d2-4d7c-b274-99f3fb5c47eb.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图六、 2016年在美国宾州匹兹堡做过程分析相关的研究/pp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抱着学习的心态,2015年底,我申请到Duquesne University的Duquesne Center for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Carl A. Anderson和James K. Drennen III教授,他们在近红外在制药领域的应用有着丰富的成功经验。我的目的也是学习借鉴这些成功经验,以便将来回国后能够更好地将近红外应用于中药制药过程分析中。虽然我明白,我的近红外之路走得很艰难,日后还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但是我相信,只要不畏艰辛,勇于求索,近红外之光虽然微弱,也会为我的人生之路提供了更多的光亮,同时也相信,有大家对近红外的一往情深,有这么多志同道合者的不懈努力,近红外的星星之火,将来也必成燎原之势!/pp style="text-align: left " br//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浙江大学药学院 李文龙/p
  • 人物专访 | 谢明 —— 我与HBK
    谢明,1983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1989年获得中科院系统所运筹学(应用数学分支)硕士学位。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4月30日期间担任HBK中国第一任业务总经理,4月30日起正式退休,担任HBK资深业务顾问。谢明用自己的热爱与坚持,在测试测量行业工作逾30年,期间担任多家国际知名仪器公司中国区高管。今天,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位大咖的职场分享,听他谈谈他与HBK的故事。职场经历 谢明于1989年加入美国尼高力(Nicolet)仪器公司开始了他在测试测量行业的职业生涯,该公司主要从事FTIR光谱仪(现在是Thermo Fisher公司的业务);1999年,谢明加入美国尼高力仪器技术公司,担任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负责数据采集业务;2004年,尼高力被LDS测试测量公司(当时是SPX公司)收购,谢明被任命为LDS中国区总经理;2009年,LDS被思百吉集团收购,谢明自2010年起担任思百吉集团旗下HBM公司大中华区销售和市场总监;2019年,思百吉集团旗下的HBM公司与B&K公司合并为HBK公司,他被任命为HBK中国业务总经理;2021年4月30日正式退休,担任HBK资深业务顾问。Q:2019年,HBM公司与B&K公司合并为HBK公司,您被任命为HBK中国第一任业务总经理。当您接受这一任命、肩负起一家新成立公司的中国区业务团队管理和业务发展重任,您的心情是怎样的?总的来说是平和大于激动,信心多于忐忑。一方面,我深知这一职位所肩负的责任和挑战;另一方面,虽然HBK是一家新成立的公司,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已经了解它很多年了——在这个崭新的公司名背后,有众多我熟悉和信任的品牌、产品和人,这份熟悉和信任带给我很大的信心。Q:很有意思,HBK是一家新成立的公司,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说您了解HBK很多年了吗?的确,HBK是一家新成立的公司,但是它的成立实际上是基于众多测试测量领域的国际知名公司。除了大家熟知的HBM和B&K之外,还包括世界电磁振动台的早期创始公司“英国Ling”(LDS的前身),世界上第一台数字存储示波器的发明者Nicolet(尼高力),世界纸带记录仪的发明者Gould(歌德), 世界著名坚固型移动数据采集记录仪专业公司SoMat。这些品牌的优秀技术基因在HBK现有产品线中得到了传承,如LDS振动台,Genesis高速数据采集仪,eDrive功率分析仪等。我与HBK的结缘始于2004年。那年我迎来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次被收购经历——我所在的尼高力(Nicolet)公司被LDS公司收购,同时也是一次机遇——LDS高层为拓展其在中国的直销能力,任命我为LDS中国区总经理,接手对我来说全新的振动测试业务,并负责从无到有地创建中国团队。我花了半年时间,成功组建了20人左右的LDS中国销售和支持团队,重组了LDS在中国的销售渠道,并以此为基础在4年时间内使LDS中国的业务增长到原先的4倍。2003年@美国尼高力仪器技术公司北京代表处2005年@LDS测试测量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2009年是我职业生涯的又一个转折点——LDS被思百吉集团收购,LDS振动测试业务被并入思百吉旗下的B&K公司,而我随LDS(Nicolet)数据采集业务并入思百吉旗下HBM公司,随后任大中华区销售和市场总监,带领40多人的团队负责HBM大中华区的业务。从2009年到2018年,在HBM总部对中国市场的投入、中国团队自身的努力、客户对HBM产品及服务的认可、市场大环境等多重有利因素的影响下,HBM中国的业务翻了两番,而我也到了临近退休的年龄。2017年@HBM中国新年晚会正当我憧憬着在HBM圆满结束职业生涯的时候,2019年,思百吉集团宣布旗下的HBM公司与B&K公司合并为HBK公司,我有幸成为了HBK中国的第一任业务总经理。就像之前提到的,HBK对我来说并不是一家全新的公司,实际上我已了解它很多年了——从公司品牌角度来说,HBM和B&K都是各自领域的全球知名品牌,多年以来受到广大用户的高度认可;从产品角度来说,HBK的产品中有我熟悉的LDS振动测试系统,也有我熟悉的HBM力、扭矩、应变和称重产品;从人员角度来说,我与HBM中国的员工经过10年的共事已经非常熟悉,而2004年我组建LDS中国团队时招募的许多员工,在2009年LDS被思百吉收购时部分人加入了B&K,部分人和我一样加入了HBM,而现在大家又再次重聚在了HBK,让人不由得感叹这就是缘分。2020年@汽车测试及质量监控博览会HBK展台Q:合并以来的这两年,您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您是如何应对的?在两家公司合并初期,保持团队和业务的稳定,并在此基础上寻求进一步的发展,是最大的挑战和最重要的任务。HBK成立伊始,中国业务团队有将近100人,HBM和B&K的员工各占一半。我集中精力对B&K的业务、产品、技术以及员工进行了熟悉和了解,并据此进行了团队整合,尽我所能将合适的人员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并加强了对于HBM和B&K产品、技术方面的内部培训——经过各方面的努力,HBK中国业务团队目前人员构成稳定,团队协作顺畅——我要感谢中国业务团队每位成员在此过程中的贡献和付出。Q:HBK成立后的两年中,您接触了许多原HBM和B&K的老客户,他们对HBK这家公司有什么样的主要期望?HBK将如何满足客户的期望?在过去两年中,我在全国各地出差时有机会和许多HBM和B&K的老客户进行沟通,他们对HBM和B&K这两家公司的品牌和产品质量都非常认可,同时也对合并后的HBK公司寄予期望,希望强强联手的组合能带来更好的产品和服务。HBK将力求不断加强产品质量、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获得客户的认可、满足客户的期望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另一方面,HBM和B&K都是各自领域的全球市场领导者,在整个测量链上拥有互补的专长,双方服务的市场也有很多交叉的部分。我们在拜访客户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客户既是HBM的客户,也是B&K的客户。合并后,通过发挥HBM和B&K的各自优势,凭借我们的专业知识——从声音与振动,到可靠性、耐久性、推进效率和称重,为客户提供覆盖整个产品物理领域的全面解决方案,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这也是合并的最重要目标。Q:HBK在中国的未来发展战略是什么?中国是HBK的最大市场之一,具有很大的增长潜力。HBK总部对中国市场非常重视,未来会继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包括本地技术力量的进一步增强,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解决方案的开发,以更好地服务中国市场和用户。Q:今年4月底,您从中国区业务总经理的职位正式退休,成为HBK资深业务顾问。您目前的主要职责是什么?今年4月30日我正式退休,接受公司邀请留在HBK担任资深业务顾问。我的主要职责从之前的带领团队完成中国区业务指标,转变为做好经验分享和传承。这对我而言是一个全新的角色,我会尽我所能站好这班岗。Q:作为在测试测量行业工作了30多年的过来人,能否请您给年轻同行们一些职业发展方面的建议?我在测试测量行业度过了我的整个职业生涯,现在看到这个行业后浪翻滚人才辈出也深感欣慰。借此机会,我想给年轻的同行们分享一些我的感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吧。首先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测试测量行业是个相对较窄的行业,国家投入和资本关注相对较少,相比国外依然有一定的差距,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是新产品开发的基石和工具,随着国内工业、技术、产品的升级,测试测量行业会越来越重要,未来大有可为;其次,从个人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保持终身学习能力、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对工作的高度热情,这样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始终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第三,说说生活与工作的平衡吧,这点其实我做得不好,年轻时忙于工作到处出差,家庭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就相对少了,退休后加以弥补吧。希望各位年轻同行能事业家庭兼顾,同时享受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和家庭生活带来的幸福感。HBK 大 咖 访 谈每一个故事的背后,每一段职场经历的分享,都是谢明的坚守与执着。对测试测量行业来说,现在的谢明更像是一位“幕后英雄”,但他与HBK的故事还在继续,成绩不会被遗忘,它将鼓舞更多年轻人的梦想。未来谢明将与HBK一起,创造出更多业界硕果。
  • 人物专访 | 谢明 —— 我与HBK
    谢明,1983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1989年获得中科院系统所运筹学(应用数学分支)硕士学位。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4月30日期间担任HBK中国第一任业务总经理,4月30日起正式退休,担任HBK资深业务顾问。谢明用自己的热爱与坚持,在测试测量行业工作逾30年,期间担任多家国际知名仪器公司中国区高管。今天,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位大咖的职场分享,听他谈谈他与HBK的故事。职场经历谢明于1989年加入美国尼高力(Nicolet)仪器公司开始了他在测试测量行业的职业生涯,该公司主要从事FTIR光谱仪(现在是Thermo Fisher公司的业务);1999年,谢明加入美国尼高力仪器技术公司,担任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负责数据采集业务;2004年,尼高力被LDS测试测量公司(当时是SPX公司)收购,谢明被任命为LDS中国区总经理;2009年,LDS被思百吉集团收购,谢明自2010年起担任思百吉集团旗下HBM公司大中华区销售和市场总监;2019年,思百吉集团旗下的HBM公司与B&K公司合并为HBK公司,他被任命为HBK中国业务总经理;2021年4月30日正式退休,担任HBK资深业务顾问。Q:2019年,HBM公司与B&K公司合并为HBK公司,您被任命为HBK中国第一任业务总经理。当您接受这一任命、肩负起一家新成立公司的中国区业务团队管理和业务发展重任,您的心情是怎样的?总的来说是平和大于激动,信心多于忐忑。一方面,我深知这一职位所肩负的责任和挑战;另一方面,虽然HBK是一家新成立的公司,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已经了解它很多年了——在这个崭新的公司名背后,有众多我熟悉和信任的品牌、产品和人,这份熟悉和信任带给我很大的信心。Q:很有意思,HBK是一家新成立的公司,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说您了解HBK很多年了吗?的确,HBK是一家新成立的公司,但是它的成立实际上是基于众多测试测量领域的国际知名公司。除了大家熟知的HBM和B&K之外,还包括世界电磁振动台的早期创始公司“英国Ling”(LDS的前身),世界上第一台数字存储示波器的发明者Nicolet(尼高力),世界纸带记录仪的发明者Gould(歌德), 世界著名坚固型移动数据采集记录仪专业公司SoMat。这些品牌的优秀技术基因在HBK现有产品线中得到了传承,如LDS振动台,Genesis高速数据采集仪,eDrive功率分析仪等。我与HBK的结缘始于2004年。那年我迎来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次被收购经历——我所在的尼高力(Nicolet)公司被LDS公司收购,同时也是一次机遇——LDS高层为拓展其在中国的直销能力,任命我为LDS中国区总经理,接手对我来说全新的振动测试业务,并负责从无到有地创建中国团队。我花了半年时间,成功组建了20人左右的LDS中国销售和支持团队,重组了LDS在中国的销售渠道,并以此为基础在4年时间内使LDS中国的业务增长到原先的4倍。2003年@美国尼高力仪器技术公司北京代表处2005年@LDS测试测量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2009年是我职业生涯的又一个转折点——LDS被思百吉集团收购,LDS振动测试业务被并入思百吉旗下的B&K公司,而我随LDS(Nicolet)数据采集业务并入思百吉旗下HBM公司,随后任大中华区销售和市场总监,带领40多人的团队负责HBM大中华区的业务。从2009年到2018年,在HBM总部对中国市场的投入、中国团队自身的努力、客户对HBM产品及服务的认可、市场大环境等多重有利因素的影响下,HBM中国的业务翻了两番,而我也到了临近退休的年龄。2017年@HBM中国新年晚会正当我憧憬着在HBM圆满结束职业生涯的时候,2019年,思百吉集团宣布旗下的HBM公司与B&K公司合并为HBK公司,我有幸成为了HBK中国的第一任业务总经理。就像之前提到的,HBK对我来说并不是一家全新的公司,实际上我已了解它很多年了——从公司品牌角度来说,HBM和B&K都是各自领域的全球知名品牌,多年以来受到广大用户的高度认可;从产品角度来说,HBK的产品中有我熟悉的LDS振动测试系统,也有我熟悉的HBM力、扭矩、应变和称重产品;从人员角度来说,我与HBM中国的员工经过10年的共事已经非常熟悉,而2004年我组建LDS中国团队时招募的许多员工,在2009年LDS被思百吉收购时部分人加入了B&K,部分人和我一样加入了HBM,而现在大家又再次重聚在了HBK,让人不由得感叹这就是缘分。2020年@汽车测试及质量监控博览会HBK展台Q:合并以来的这两年,您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您是如何应对的?在两家公司合并初期,保持团队和业务的稳定,并在此基础上寻求进一步的发展,是最大的挑战和最重要的任务。HBK成立伊始,中国业务团队有将近100人,HBM和B&K的员工各占一半。我集中精力对B&K的业务、产品、技术以及员工进行了熟悉和了解,并据此进行了团队整合,尽我所能将合适的人员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并加强了对于HBM和B&K产品、技术方面的内部培训——经过各方面的努力,HBK中国业务团队目前人员构成稳定,团队协作顺畅——我要感谢中国业务团队每位成员在此过程中的贡献和付出。Q:HBK成立后的两年中,您接触了许多原HBM和B&K的老客户,他们对HBK这家公司有什么样的主要期望?HBK将如何满足客户的期望?在过去两年中,我在全国各地出差时有机会和许多HBM和B&K的老客户进行沟通,他们对HBM和B&K这两家公司的品牌和产品质量都非常认可,同时也对合并后的HBK公司寄予期望,希望强强联手的组合能带来更好的产品和服务。HBK将力求不断加强产品质量、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获得客户的认可、满足客户的期望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另一方面,HBM和B&K都是各自领域的全球市场领导者,在整个测量链上拥有互补的专长,双方服务的市场也有很多交叉的部分。我们在拜访客户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客户既是HBM的客户,也是B&K的客户。合并后,通过发挥HBM和B&K的各自优势,凭借我们的专业知识——从声音与振动,到可靠性、耐久性、推进效率和称重,为客户提供覆盖整个产品物理领域的全面解决方案,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这也是合并的最重要目标。Q:HBK在中国的未来发展战略是什么?中国是HBK的最大市场之一,具有很大的增长潜力。HBK总部对中国市场非常重视,未来会继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包括本地技术力量的进一步增强,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解决方案的开发,以更好地服务中国市场和用户。Q:今年4月底,您从中国区业务总经理的职位正式退休,成为HBK资深业务顾问。您目前的主要职责是什么?今年4月30日我正式退休,接受公司邀请留在HBK担任资深业务顾问。我的主要职责从之前的带领团队完成中国区业务指标,转变为做好经验分享和传承。这对我而言是一个全新的角色,我会尽我所能站好这班岗。Q:作为在测试测量行业工作了30多年的过来人,能否请您给年轻同行们一些职业发展方面的建议?我在测试测量行业度过了我的整个职业生涯,现在看到这个行业后浪翻滚人才辈出也深感欣慰。借此机会,我想给年轻的同行们分享一些我的感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吧。首先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测试测量行业是个相对较窄的行业,国家投入和资本关注相对较少,相比国外依然有一定的差距,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是新产品开发的基石和工具,随着国内工业、技术、产品的升级,测试测量行业会越来越重要,未来大有可为;其次,从个人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保持终身学习能力、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对工作的高度热情,这样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始终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第三,说说生活与工作的平衡吧,这点其实我做得不好,年轻时忙于工作到处出差,家庭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就相对少了,退休后加以弥补吧。希望各位年轻同行能事业家庭兼顾,同时享受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和家庭生活带来的幸福感。HBK 大 咖 访 谈每一个故事的背后,每一段职场经历的分享,都是谢明的坚守与执着。对测试测量行业来说,现在的谢明更像是一位“幕后英雄”,但他与HBK的故事还在继续,成绩不会被遗忘,它将鼓舞更多年轻人的梦想。未来谢明将与HBK一起,创造出更多业界硕果。
  • 【坛墨征文】优秀征文赏析 | 我与“坛墨”共成长
    我与“坛墨”共成长太仓市****中心 刘老师 认识“坛墨”是个很偶然的机会,而了解“坛墨”则是和它一起相处中不断深化,虽然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但在这个过程中,借助“唐朵”的帮助,我和“坛墨”一起成长。坛墨顺畅的流程,优质的服务 相识是偶然。进入检测工作后,需要不断的使用标准物质,自己配置麻烦且未必准确。通过和同事咨询,知道了“坛墨”,偶然便从第一次购买标准物质开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联系了业务员,下单,签合同,付款,等待标物和发票,一应流程走下来方便而快捷,很快拿到了标物。实验应用,效果不错。第一次的顺利奠定了好的印象,也让我每次需要购买标物,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坛墨”。坛墨重复付款,及时退款 相知是陪伴。每次的购买也未必一帆风顺。记得有次为了进行水中耗氧量测定能力提升训练,便向业务员唐朵下了购买化学需要量CODcr的订单,但在后期试验中发现指标一直不对,跟唐朵进行沟通,因为涉及技术内容,她积极向“坛墨”技术人员进行了解,经过不断研究,发现我需要购买的应该是水质高锰酸盐指数/COD-Mn的标物。通过这个小小的失误,不但让我认识了标物的不同,增强了技术水平,更让我看到“坛墨”工作人员的认真与负责。还有次因为财务疏忽,出现了重复付款现象,业务员唐朵及时向我们核实,并主动及时给我们进行了退款,让我们看到“坛墨”的真诚。坛墨技术沟通 相随是必然。通过一年多的接触,“坛墨”带给我们最大的感触是购买的便捷,标物数据的准确,货物提供的快速,以及工作人员的认真和负责。优质的服务必然带来客户的满意,而在购买过程中的技术探讨也让检测人员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相信在这样的服务下,“坛墨”也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好。坛墨技术支持 我与坛墨发生的那些事 广东****有限公司 李老师 1、初次相识(朦胧)我们是一家环境监测公司,主要负责广东区域的业务,而我呢!在这家公司主要负责实验室日常检测及实验室采购方面的工作,我喜欢帮公司采购物品,感觉很奇妙,而我为了帮公司实验室找到好用又实惠的物品,总是会货比三家,并且能认识不同的供应商,其中在采购标准物质上,我总是慎之又慎,总怕出现什么问题,所以总会反复确认后才会提交申购,时间在一天一天的过,我发现,供应商给我们提供的大部分都是坛墨质检的标准物质,不过显然这也没什么,因为我并不管供应商在哪里供货。 2、初次相识(开始相识)对于环境监测公司,因为不断有新标准的出现及标准的更新并且还需要扩宽其他领域,适应市场需要似乎是我们能生存下去的主要途径,在公司负责人的带领下,我们大概总结出三百多项目需要扩的标准,当然,采购的工作自然又落在我的身上,我细腻的感觉到,这么多的标准物质,我是不是可以直接从品牌商购买,因为虽然在供应商那里购买,但有时候供应商也不是很专业,在咨询标准物质时,并不能购买到我需要的标准物质,当我急用某个标准物质时,也不能及时提供,所以我觉得,直接在品牌商购买会更好一些,对于一些专业的问题,也能及时解答,在怀着些许质疑的心情,找到了坛墨的官网,首先,坛墨网页非常吸引我,标准物质琳琅满目,但是查找起来并不费功夫,可以想象到,在制作网站时,充分考虑到了客户的需求,在标准物质商城中,我直接就能找到环境类的标准物质,对照我此次需要购买的标准物质,发现大部分都符合我的需求,这让我非常高兴,此时,在心里已经默默的决定了与坛墨建立联系的想法,并且在网页客服中留下了公司的信息与联系方式。… … .(结束了这一天的加班) 3、初次相识(我们认识了)第二天,上午的工作是繁忙的,大约1点多的时候,此时的我,正打算睡了美美的午觉,正在似睡非睡的时候,手机铃响,挺讨厌的,谁啊?是一个陌生号码,第一反应就是推销的,行吧,我索性听听你到底要说啥?说话的是一位男性,“您好,请问您是李先生吗?我是坛墨质检的,… ..(因为我不记得细节了),请问您有标准物质方面的需要吗?”虽然我被电话铃声吵醒,但此时我并没有生气,反而有点高兴,“有、有,我有标准物质这方面的需要”,自此,我们相互之间留下了微信。在微信联系中知道了与我联系的是坛墨的吕工。 4、合作(尝试)建立联系后,我决定先尝试少量采购一部分的标准物质,一方面是为了了解坛墨的服务,另一方面是担心送货问题,与吕工交流过程中,能感受到了坛墨人的专业,我提出的问题,总能及时的回复,这是我很吃惊的地方,我切身的感受到坛墨是为顾客着想的企业,因此,很自然的,在坛墨采购了第一批标准物质。拿到报价单时,不是复杂的各项条款,而是都能明白的各个事项,并且各项信息都很清晰,没有一点遮遮掩掩,这是有些供应商做不到的地方。 5、合作(拿到标品)拿到标品时,大概是我下单后的第3天,这在之前是完全做不到的,通常在供应商中,最少也得等上一个星期,这让我有点惊讶,而且坛墨非常细心的选择的是顺丰送货,取货那天,顺丰小哥给我打电话,说需要亲自接收,在我疑惑下,我接收到了一个由坛墨质检外包装的纸箱,确定了是坛墨下单的标品后,非常高兴。满心期待的打开纸箱,我下单的标品一样不落的摆在泡沫盒中,并且细心的用冰袋进行保存。在心里,再次确定我今后对标品品牌的选择方向。此后,我将我们剩下的标品采购一并交给了坛墨。因为知道,交给坛墨,我放心。 6、合作(感谢)渐渐的我们跟坛墨合作有一年多了,这其中我还接触到了坛墨的崔工,一位漂亮善解人意的女孩子,虽然联系人换了,但依然不换的是坛墨的服务与质量。感谢坛墨,为我们检测工作提供专业的服务。因此我相信,我们与坛墨都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坛墨标准品——我的第一选择浙江******有限公司 冯老师公司现已全面使用坛墨标准品作为检测机构实验室负责人,如何选用好性价比高、响应速度快的优质标准品是我工作职责所在。在认识坛墨标准品之前,我们购买最多的是通过同城的供应商渠道购得的环境保护部标准样品研究所等其它品牌的标准品,因为在我的潜意识里,同城送货会更快些,同时也基于对环保所标准品的权威性,因此,对省外的供应商及其他品牌的标准品有一些排他性。但自从认识了坛墨质检,使用过坛墨标准品后,我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我的使用体会是坛墨标准品的准确、专业、权威性并不亚于之前所使用过的任何标准品,坛墨质检一流的服务意识,专业性 和广泛性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现在,坛墨质检及其标准品已是我的第一选择!坛墨标准系列我与坛墨质检相识于今年三月。说实话,使用前我还是担心从外省发货会不会有耽搁和拖延,担心因此影响我们的检测工作。但第一次在坛墨质检下单后,次日上午货就送达了,比同城送货时间更短、到货时间更快,这立刻打消了我的担忧。如今,与坛墨质检合作时近半年,每次订货后发货和送货都很及时,承诺的送货日期从未失约,让我非常佩服和满意。在坛墨质检,与我对接的是陈龙经理。陈经理既专业服务态度又好,每次都能为我答惑解疑。此外,对于坛墨官网,它的专业性、广泛性和多样性都吸引了我,现在浏览坛墨官网几乎成为我不可或缺的每日必修课呢。公司现已全面使用坛墨标准品从最初的陌生和怀疑,到现在的信任和第一选择,坛墨一次次地给予了我惊喜和赞叹,每一次的购买和使用都为我们呈现了良好的客户体验,也给我们的检测工作提供了较大助力,让我印象最为深刻之处是坛墨所涉及领域的广泛全面以及种类齐全,只要我们有需要,在坛墨都可以找得到相应的标准品。坛墨以其独特魅力深深地吸引了我们,越来越多地依靠坛墨标准品了。谢谢坛墨,让我们检测工作中轻松了不少,为我们的检测工作提供了准确、专业、权威的技术支持。
  • 即时检测技术与手机的联姻
    近日,IBM在今年的美国CES消费电子大展上,宣布与医疗科技公司美敦力合作,开发专门监控糖尿病相关数值的APP,能在危急情况发生前先提醒患者。 即时检测POCT(Point of Care Testing)技术是指一类可在事发现场即刻进行的检测技术,因其不需要固定的检测场所和贵重设备,可在家中或床边现场随时使用,受到医生和患者的普遍欢迎。 目前,市场上最为大家熟知的POCT检测医疗器械有血糖仪、血压计、早早孕和排卵试纸,但是种类不多,还远不能满足人们对POCT技术的需求。随着手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已有越来越多的物理传感器被安装在手机上,如高清摄像头、红外感应器、压强计、感光器、感温器等等。由于手机可以通过光电器件采集各种光电数据,并进行智能处理,很适于医学检测,这为手机与POCT联用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进一步的基础。 手机具有高清摄像头,配合APP软件可以对各种现有胶体金试纸条检测结果进行识别、拍照和智能处理,让使用者不但能知道结果的阴阳性,还能知道检测参数的具体数值,为后续干预措施的有效制定和精准医疗提供支持。例如一款“研究生”的手机APP,可以用摄像头对早早孕试纸和排卵试纸的检测结果进行读取判断,并记录体温、体感等的信息,数据经过客户端的分析后,在女性的整个备孕怀孕过程中,提供适当的建议和意见。将来,结合简便的手机联用荧光和拉曼读条仪,手机还可读取高灵敏的荧光试纸条和超高灵敏的拉曼试纸条结果,可用于各种疾病相关因子的痕量检测,为人们提供更多更精准的医疗信息。 除了手机读条仪外,人们还开发出配套手机使用的各种医疗仪器,通过这些设备,手机可以转变成为各种专业的医学仪器。如iPhone耳镜可以用来查看内耳,在家里或外地的时候可以随时拍照上传给医生,协助诊断耳部疾病;智能手机超声成像系统可用于诊断血管、胆结石、肾结石和腹部肿块等各种问题;一款名叫Welch AllyniExaminer的手持式设备可以很方便地对认得眼睛进行成像,用于诊断眼部疾病。智能手机显微镜能通过连接一个小设备,可以观察细菌的情况;或再连接一个简单的荧光激发设备可以使手机变成高倍荧光显微镜,可进行染色体和DNA的观察和诊断。现在已有研究人员开始研究如何将传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生化检测与手机联用,利用简单的光学器件或手机的光学系统直接读取ELISA和生化检测的结果,如果试验成功,可用于POCT的医学检测项目将大幅增加。 手机有充电插口,因此,电信号也可成为手机的传感信号。研究人员们已经开发出了手机微流控芯片,可把许多生物学反应转化为电信号,通过USB接口把电信号传到手机,通过智能处理与数据转换可完成很多的医学检测项目。 相信,随着智能手机和生物传感技术的迅速发展,通过手机进行疾病的现场诊断和分析将变得越来越普遍和便捷,更多的人未来可以在家里或户外进行快速的应急诊断,或长期的慢性病生理指标监控,该类技术发展与应用将大幅提高人们的疾病感知水平和健康意识,优化并有效利用现有医疗资源,实质性改善人们的疾病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我与近红外的故事】龚伟:我做的第一个近红外光谱项目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龚伟.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8d7ce3d0-5690-4a84-be1d-4d7cb84a7fe1.jpg"//pp style="text-align: left "  1989年我已经在美国新泽西的医药大公司伟辉的R& D做研究员了, 而且是一次求职成功,没有拿到博士证书前就被公司录用了。这既是我喜欢的工作,工资也是学化学和化工专业的人中比较高的。因为我是一个人带着孩子去留学的,要供养自己的孩子,所以满心高兴,对这个研究工作是十分珍惜的,真是得心应手。/pp  1990 年初,我在新泽西结婚的先生所工作的美国的一个国际远洋航运公司,把他从美国纽约派到欧州的荷兰的鹿特丹,我只好默默放弃了我心爱的科研工作随着他到了荷兰。再一次来到另一个陌生的文化,再一次面对未知的语言和生活环境,还要再一次从头开始重新找工作。而我的先生按照他的西方文化,也不帮助我找工作。我的求职信发了 150多封,收到的回信的不到 10封,礼貌谢绝的就很好了,其中有的还用非常粗鲁的语言。举个例子,有个公司 的Human Resource Department告诉我荷兰不是美国,不接受本人找工作求职,只考虑有其他公司推荐的求职者,你是自己卖自己,不会有公司愿意录用你的等等,很难听的话。我当时的心情可想而知,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艰辛和心酸, 真打算返回美国的伟辉公司去算了。/pp  几经波折,我被联合丽华总公司下属的化学公司国际联合凯玛公司试着录用做新项目的研发工作,试用时间是三个月,条件是如果没有成功就马上解雇。我的直接上司是Hans Gielen 博士。Dr. Gielen 是个在技术发展上具有战略眼光的R& D的主任,性格非常爽朗,敢说敢当,也是一个分析化学的博士。也许是我的运气不错,我们对质量管理的理念和分化技术发展的看法居然基本一致, 我很高兴。但是当Dr. Gielen告诉我他想让我做近红外的研发工作时, 我一口就拒绝了。我读博士时的教授Dr. Wayne Wentworth一直告诫我们,我们 是科学家,说话要有事实,不能信口开河。我虽然没有任何做近红外光谱的经验,但是分子光谱理论是学过的。我知道近红外光谱的图像中,没有明显的官能团的特征吸收峰,因此信息无法破绎,这一波段是没有实用价值的。/pp  Dr. Gielen告诉我,近年来有新发展。由于有人将化学计量学应用到近红外的光谱的解析中,美国科技界已经有科学家把近红外光谱用到农业产品分析上了。当年近红外光谱应用技术在世界上还刚刚起步,实用的商业化的近红外光谱仪也刚刚在欧州上市。各个联合丽华公司所属公司,包括总公司的R& D 研究院都没有人做近红外光谱的。/pp  Dr. Gielen说要我试一试, 看看在化工工业上能否用近红外光谱的做质量控制的分析。老实说我当时是非常怀疑的,认为成功的机率很小, 我也不可能在三个月里做出明显的成绩来的。抱着这份工作是以有当无来做的态度, 我接受了他的邀请。化学计量学是我读博士研究生时拿的Dr. Deming 教的一科新学科, 我学的还不错。但是如何用到近红外光谱上, 我一无所知。大概因为我喜换挑战性的项目,探索未知也是搞科学研究的人的义不容辞的责任,这 也有我的好奇心理的趋使吧!/pp  我本人对公司的要求也讲的很清楚,我需要两周时间到一所大学最好的图书馆去查阅有关近红外光谱的资料。一周时间在质量控制分析实验室学习和了解现有的分析方法。还要一周时间向工程师和工场的经理们了解公司的生产情况,原料来源,生产程序,主要产品。 最后一周想见见一些市场的销售人员,了解公司产品销售到什么地方,谁是我们的客户。我还要求允许我可以随时向有关同事请教,这就是要特权了。/pp  还没签合同就敢提条件的预备雇员一定很少见,Dr. Gielen惊奇的看着我,我反正也没啥可以失去的。我说要我做这个项目,就必需给我提供一些必要的条件,否则闭着眼睛就做项目肯定是要失败的,不是吗?/pp  Dr. Gielen愣了一会儿,二话没说就一口答应了我的条件。并在第二天就把荷兰著名的代尔伏特科技大学图书馆的借书证交给了我,并且还有一张容许我复印文章的许可证。我就按照我的计划, 在代尔伏特科技大学图书馆待了整整两个星期,结果找到 21 篇论文,多数是第一届近红外大会的论文, 有几篇是有关农产品检验的,有两篇有关石油裂解后中辛烷值的测定,没有一篇其他工业应用的文章。近红外仪器也还是在研发阶段,多数科研人员是自己造,自己用, 我并没有找到商业化的仪器生产商的资料。这就是我接触近红外光谱的开始。/pp  一个月里,Dr. Gielen预定的两台近红外光谱仪到了。一台是NIRsystem 65000, trans-reflectance module 另一台是Guidwave 260, liquid transmission module。为了使用新仪器,我和当年在NIRSystem 6500 (Foss 公司的前身) 仪器公司做销售后服务的资深工程师 Mr. Andre Van den Broeck (现任一个公司欧州地区总裁) 在实验室奋斗了三天三夜才打出了第一张肥皂样品的trans-reflectance 近红外的光谱图!/pp  也是我太尽职的原因吧,三个月试用期一到, 我就被联合凯玛公司正式聘用成为研发部门的项目经理,从此与近红外光谱应用结下了不了之缘。/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合影.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28594ee8-2b36-43f7-9a07-427eb74f3e8d.jpg"//pp  1991 年8 月22日,我有幸参加了在苏格兰的Aberdeen举行的世界第四届近红外光谱学术大会 (4th ICNIRS)。会议的主题是(Making light work) 我做为一个在近红外领域刚刚起步的晚辈,怀着崇敬的心情向Dr. Karl Norris汇报了我在油料化学工业上的近红外光谱的实际应用。请他看了我做的肥皂的近红外光谱图,说了我的分析和我的理解,请教了他几个chemometrics 里所用的图解,并与Dr. Karl Norris 合影留念(见照片)。 Karl当时非常耐心的听了我的说明,也很惊奇我能用刚刚上市的仪器 (NIRSystem 6500, 应用软件还没有出版) 打出光谱图, 并且用了Unscrrambler (Chemometrics ) 软件把结果给解读了。后来我才知道,第一个NIRSystem 6500仪器的使用软件是他亲自编写的,当时还没有写完!当时Dr. Karl Norris对我说, 能将近红外用于化工分析他还不太了解, 因为他的专业是农产品分析。他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 他很谦虚,是一个很愿意听取别人的见解,非常和蔼可亲和平易近人的科学家。在Dr. Karl Norris和他的同事工作的基础上,他那一辈近红外光谱应用的研究人员 当年做了很多开创性工作,他们当中我知道的有: Barnes, R.F. Moore, J. E. Wetzel, D. L. Griffiths, P. Davies, A.M.C. Murray. I. Weyer, L. Iwamoto, Mutsuo Gold H.S. Stark, Ed. StarK, Karen Siesler, H. W Batten, G.D. and Downey, Gerard. Brown, S. D. Buijs, H. Etc. 他们中有人至今还在继续为近红外事业做贡献。/pp style="text-align: right "龚伟 江苏大学 客座教授/pp /p
  • 我的离子色谱世界(中篇)——柱子“离谱”的中国梦
    p  人的思想与理念会逐步地形成与完善。我在写完《我的离子色谱世界》之后,就进一步在想,怎样才能和离子色谱的同行们形成一股往前进步的合力。上篇中的四点看法都是关于个人待人、做事的态度,这次就所想的问题,我想到的答案是“求自由发声”、“求资源共享”、“求共同进步”这三点。与上文不同,此三点是针对离子色谱行业整个群体而言的,深入一点的话甚至可以扩大到分析行业的整个领域。以下就是我对这三点一种个性化的解释,与君共勉。/pp  strong求自由发声:/strong如果把离子色谱行业比喻成一个大鱼塘,那在本文中,不妨将不同水平的学者比作池塘里的大鱼(技术大家)、小鱼(小有成者)和青蛙(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奋斗青年)。/pp  大鱼往往住在深水区,小鱼游在浅水的岸边,而青蛙则浮在水面上。没有人喜欢青蛙的叫声,特别是在夏天午夜的晚上,“呱呱呱”的扰人清梦。可与此同时,我们也会发现,正是青蛙的叫声给鱼塘带来了生机,使小鱼游得更加欢快,而听到 “呱呱呱”声音的大鱼也会偶尔出来吐吐气,看看外面的世界,并寄语于年轻一代。在离子色谱行业的这个大池塘里,青蛙的声音没能搅动一池碧水,小鱼的游动也未曾引起壮阔波澜,但正是它们给鱼塘增加的那点生机吸引了大鱼,借由此而发出具有引领性的声音,使整个池塘的生物都听到了。他们告诉我们前进的方向,让我们看到了光明。固此,有了最美的自由发声,离子色谱行业这一鱼塘才成为更好的可居可乐之地。/pp  strong求资源共享:/strong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分享后依然只能品尝到苹果的味道 假如你有一个苹果,而我有一个梨,互相分享后则能品尝到两种不同的人生味道。同理,你我拥有不同的思想,互相交流之后,彼此都拥了有两种不同思想。正所谓各取所长,各得所需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古人的道理用在这里也是恰如其分。/pp  当然,这里谈的资源共享指的是离子色谱理论基础以及相关常见普通问题方面的分享。真正的核心技术理应受到保护与尊重。就像开源代码一样,大家无需也不应当再去重新编写,而只需综合统筹取其长,将不同的开源代码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有应用价值的新事物。简而言之,已知的知识、公开发表的论文与专利,都不应当成为阻碍我们前进的绊脚石,而应当成为我们打开真理之门进而取得成功的钥匙。而那些独门绝技、一家之长、奇思妙想、解人之忧之能才是需要保留并看重的东西。思想交流能缩短人与人的差距,是真正推进科技进步途径之一。/pp  strong求共同进步:/strong所有人都明白,一个小蛋糕一人吃,还行,一群人同吃,则就不够了。怎么办?那我们可以分工合作一起来做个够吃的大蛋糕。你提供面粉,我提供鸡蛋,其他人再分别提供白砂糖、纯牛奶等原材料 同样,制作工具也分别提供,你来做分蛋器,我来做电子称,他来做量杯,其他人再来做蛋糕模子等等。相信举众人之力,定能做出够吃又有味道的大蛋糕。/pp  我们都知道,白色是太阳光的颜色,而当我们把它分开时,看到的就是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不同的色彩。就是这七种颜色的相向而行,才给了我们欣赏绚丽而多姿的彩虹的机会!/pp style="text-align: right "供稿人:廖洪柱博士/pp 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分析化学博士,博士期间主要是借助离子色谱仪与柱后碱引入方法实现对极弱酸的灵敏检测。先后开发出小体积高混合率的在线混合器,挥发性弱酸(硫化氫与氰化氢等)的转移与检测装置,以及挥发性胺的引入装置并申请了相关国际专利。现就职于德克萨斯州NEOS Therapeutics公司,该公司主要开发ADHD(专注力失调与过度活跃症)类缓释药物,主要利用离子交换树脂来吸附与缓释药物有效成分,目前公司已有三款新药上市。作为研发部门的一员,一方面专注于药物分析方法的开发与验证,另一方面专注于新药的研发工作,在离子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液质联用,扫描电镜仪等仪器的应用方面有较深入研究。/p
  • 赵逸博:光引研途,情暖我心
    第一次见到“近红外光谱”五个字是大四那年看到毕业论文题目:《基于STM32的近红外光谱仪人机交互界面开发》,至此开始了我与近红外光谱的缘分。那一年保研到夏老师门下,夏老师已经对近红外光谱仪器开发研究多年,我是他退休之前最后一届学生,研究方向仍然围绕近红外光谱,这样,我的研究生生活开始了。  在确定课题方向时我与老师谈了几次,老师考虑了我的要求和分析了我的学习能力,最后给我定的课题方向是近红外光谱化学计量学模型的研究,这时我的研究重点不再是软硬件的设计,而必须真正弄懂近红外光谱的含义。我到图书馆找到全部与近红外光谱有关的书,这时也出现了对我影响重大的一个人,就是《近红外光谱仪器》的作者陆婉珍院士。我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读完《近红外光谱及其在石油产品中的应用》和《近红外光谱仪器》两本书,每天抱着这两本书去图书馆,实在晦涩难懂的地方就用笔写下来,加深印象,慢慢对近红外光谱有了初步的认识。偶然看到陆婉珍院士的资料,我被她的经历和成就震撼了,她在近红外光谱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和她杰出的才能吸引着我,在图书馆找到一本《陆婉珍论文集》,我拿着这本厚重的书如获至宝,给自己的目标是读完这本书里全部论文。陆续读完这些论文以后,我的小老师薄老师结合我的汇报给我定了课题研究思路,我的研究重点又转移到了模型上,同时我们课题组也在进行自组装近红外光谱仪的调试。  2015年上半年是我研二的下半学期,课题组由大老师夏老师,小老师薄老师,即将毕业的三位同门和我组成。我的三位同门,课题都是围绕硬件,那一个学期他们五个人几乎每天都在夏老师的办公室调试设备,而我在楼上的实验室研究模型,每天听他们讲今天解决了什么问题,有时候他们忙的来不及吃饭,我就去食堂给他们买回来,在老师的办公室一起吃,那时我觉得我们课题组特别温暖团结。随着三个同门的毕业,课题组只剩下了两个老师和我,夏老师对我说“逸博,以后你要学习焊电路,因为老师的眼睛看不清了。”那一刻我真希望自己的能力强一点,能多为老师分担一些工作。那一年的7月都是在老师办公室做实验度过的,老师和我说应该怎么焊接一个器件,我摸索着完成,不管花了多少时间,老师都会给我一句表扬。年近60的他从不让我搬光具座,怕我拿不动,都是自己来,有时候光源的一个小问题,出不来想要的效果,我们俩就反复的拆装调试。也会和老师争辩,老师会耐心的给我画图讲解,那时候心里想,当夏老师的学生太好了,他平易近人,从容淡定,对我又是这样耐心的教导,夏老师的工作态度对我产生的深深的影响,让我在学习和生活上都受益良多,心里也把他当成家里的长辈那样尊敬。  2015年下半学期开始后,我开始研究近红外光谱的波长选择方法,由于课题组做出来的仪器分辨率还不够高,我一直用一组网上公开的柴油光谱数据集,同时还参考《近红外光谱解析实用指南》这本书,这时我发现了这组数据集的波长标定范围有问题,于是给提供它的美国Eigenvector Research公司发了一封邮件。于此同时我在一些论文里看到有学者在使用汽油近红外光谱数据集,但是根据文章中的参考文献没有下载到,就给几篇文献的通信作者发邮件求助,大概发了七八封邮件,收件人有的是知名的教授,有的是已经参加工作的研究生,令我惊喜的是,在第二天是休息日的情况下,我竟然收到了全部的回复邮件,一位已经参加工作三年的师兄指导我找到了这个数据集,在两天以后,我收到了Eigenvector Research公司的邮件,在查阅了数据集测试人的相关文献以后,对我的分析给予了肯定的答复,认为他们公司标定的波长范围存在偏移,至此困扰我的问题全部解决。在这短短几天内,我经历了从发邮件求助时的迟疑、忐忑到收到回复时的欣喜、满足,我感动于近红外光谱领域内研究者的无私帮助,从教授到师兄师姐,都给我耐心的指导,也被Eigenvector Research公司工作人员的高工作效率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触动了,正是有这些乐于分享和踏实科研的人,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才能这样飞速的发展。  2015年11月17日,对我和近红外光谱以至石油分析领域都是十分沉痛的一天,这一天陆婉珍院士去世了。我心里一直有期待,参加2016年的近红外光谱会议,可以见到她一面,希望与她握一握手或者听她讲话,可是却再也没有机会。2016年4月我完成了毕业论文,与陆婉珍院士有关的是参考文献中她的名字,她的一生奉献给了石油分析事业,不曾知道有一个学生那样崇拜与敬仰她,而陆婉珍院士于我,却是在科研和生活中的一盏明灯,点亮我所有艰难与困惑的日子。2016年5月我的导师夏老师即将退休,我的研究生生活也落下帷幕,我与近红外光谱的缘分也将告一段落,但这三年与近红外光谱相伴的日子,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回忆,师长的关爱,前辈的指引,这一切美好就像一束光,照在我的心上,激发我心里感恩和幸福,让我成长,令我难忘。希望所有近红外光谱领域的研究者都能体会到我这份幸福,以此为激励,在科研上攻坚克难,让无数为近红外光谱研究奉献一生的前辈们为我们感到骄傲,让祖国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事业越来越好。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赵逸博,zhaoyibo91@yeah.net)
  • 韩春雨回应重复实验失败:我为何要自证清白
    10月8日,在河北科技大学那间实验室里再见到韩春雨时,虽然身处“论文造假”“多人重复实验失败”的争议旋涡,但他看起来十分平静,依然侃侃而谈,并不时反问记者:“你觉得我要是造假了,我还能这么淡定?”他说,有人在网上说,韩春雨现在怎么睡得着?“我告诉你,我睡得很好”。  当日下午,科技日报记者在石家庄对韩春雨进行了独家专访,以下为采访实录:  科技日报:现在有一些实验室表示无法重复您的实验,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韩春雨:我现在也在研究别人为什么会重复实验失败,但还没有科学的结论,我私底下可以说一些猜测的原因,比如可能是材料污染,但是科学的结论还要等一段时间。  科技日报:您自己重复过这个实验吗?  韩春雨:当然,论文发表之前按要求重复过实验,论文发表后也重复过。  科技日报:那为什么不架起360度摄像头,在监控环境下将实验重复一遍呢?  韩春雨:这是有罪推论,我觉得没必要。日本的小保方晴子是没有一家实验室重复出来,而我这个实验已经有人重复出来,连《自然》的记者David都调查过了,我为什么要自证清白,自己有病吗?  (注:《自然》杂志亚太通讯员David Cyranoski于今年8月采写报道,文章称:采访了三位匿名的中国科研人员,其中一位表示在好几个细胞系检测了NgAgo系统,而且结果显示NgAgo能够在预期的位点诱导遗传突变,但NgAgo系统的效率并没有比CRISPR-Cas9高,可能还要后续调整改进。另有两名要求匿名的科学家称有了一些初步的试验结果显示NgAgo是有效的,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测序去确认。但事后,《自然》及David本人均表示该报道不能作为韩春雨实验可重复的证据。)  科技日报:《自然》后来发过声明,说记者报道不能代表杂志的调查结果,另外《自然》的报道里提到的3个人都是匿名,您觉得能作为实验可重复的证据吗?  韩春雨:你要是说报道不能作为证据,那些质疑我的报道为什么被人们作为我造假的证据。《自然》的记者David是非常专业的,我提供了一份5个人的名单给他,最后他采访到其中3个人,但是对方要求匿名。David的报道为我正名了为什么大家置若罔闻,一味地追捧那些质疑我的报道,老是说“多人无法重复”。  科技日报:您的意思是您已经明确知道有人已经重复出来了是吗?方便告诉我们具体是谁么?是国内科学家还是国外科学家?  韩春雨:是的,我当然知道,但不能告诉你,说出来了那些人就会受到骚扰。那些说不能重复的人不也都是匿名么?  科技日报:现在有重复失败的科学家向我们表示愿意实名。  韩春雨:那就让他们实名说呗,他们要是愿意实名出来,我们就让重复实验成功的人实名出来。  科技日报:迄今《自然》和河北科技大学对您提出了调查要求么?  韩春雨:没有。《自然》的报道已经写得很清楚了,除此之外我没有收到来自《自然》杂志别的要求。学校方面很信任我、支持我,我没必要也没打算自证清白。  科技日报:外界的质疑影响您了么?  韩春雨:当然会有影响,特别是一开始的时间很不适应。之前会有很多人给我发骚扰短信,半夜打骚扰电话,有的还打电话来谩骂。  科技日报:那您希望这一事件未来的走向是什么?  韩春雨:我就是希望你们都不要报道这些事情,我能安静地做科研。  科技日报:您觉得什么时候您能有进展,让这场争议有个了结。  韩春雨:这我没法跟你说,科学的事情没法预测。地心说和日心说争论了多少年?日心说的坚持者还被烧死了呢!我只能跟你说最近我会有新的进展,大家不要受一时一事的干扰。
  • 曾经作为实验猿的我,更懂得如何做好销售工程师~
    初做销售时,我的第一个客户是我的老东家。。。不知不觉来到广州绿百草已经有十个多月了。当查询产品越来越顺手时,感触最大的便是想起自己以前购买实验室仪器和耗材需要耗费好多好多的时间和精力,而有时还不能购买到称心如意的。记得以前在实验室时购买空气发生器,那时我不知道做空气发生器的有哪些厂家,不知道哪个品牌质量比较好,也不知道有哪些仪器参数能帮助我更好选择,就糊里糊涂的在百度上搜索各种厂家、资料,然后咨询、筛选。虽然花费了好多的精力之后,还是买了个其他部门同事用了觉得质量觉得还可以的。但是当时因为各种问题,那台仪器还拖了大半年才搞定。现在回想,如果当时能找到合适的代理商推荐,也许并不需要花这么多精力去做这么多无用功。还有像实验室的很多耗材也是按部就班的购买,只要没出什么大问题,都是直接联系供应商购买一直用的产品,没再去寻找性价比更高的。有些比较少见的试剂,自己去找更是头大、无从下手。却不曾想到有个叫做代理商的公司能够有更多的渠道去帮忙查找。现在的工作刚好能够帮上曾经的自己一些忙,就此而言,同之前对比则是进行一个角色的交换。现在的我,将争取有效缩短采购和使用者花费在了解仪器和耗材方面的时间。曾经作为实验猿的我,站在客户的角度上,我觉得如今作为销售的我应该要做到以下几点。1. 学会主动初做销售时,我的第一个客户是我的老东家,这也让同期转为做销售的同事感到惊讶。在他看来,一般老东家要做进去,在某种程度上难度要比其他客户的高很多。首先联系起来会觉得尴尬,所以从没有想过去联系老同事们。而我觉得,如果我们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予我们身边的人帮助的话,我们为什么要觉得尴尬呢?这不正是双赢的结果么?如果你都不主动去联系,你怎么就知道不行呢?当然对于其他客户也是一样的道理,一旦踏出第一步,慢慢的,1个成交客户变成2个,2个变成4个,4个变成̷𔆮个,以后将会有更多,所以我们要学会主动。2. 勿给客户有负担的服务,学会换位思考很多时候我们想着能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是客户的回报直接转为人民币的现金呢?还是在帮助客户的过程中自己收获到的经验和成就感?例如,当我们给客户查找了一些对他们工艺参数上使用起来比较有利的仪器,但由于他们的资金等各方面受限制没能购买;又或者客户咨询一些耗材花费了你很多心细,但是后面因为其他因素从其他渠道购买了。我们的行为也不该让客户觉得有负担,让他觉得咨询了没买的话下次就不敢找你帮忙了,又或者他买完这一次下次也不想找你了。我相信我们很多时候都有咨询过产品却没有购买下来的时候,所以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抱怨。 3. 怀有一颗真诚的心诚恳的对待客户,客户和您这边采购并不是理所当然,毕竟国内不止我们这一家代理商。人家凭什么选择我们?对客户而言他看重我们,可能是因为我们的产品,可能是因为我们的品牌,可能是因为我们的价格,也可能是因为我们的服务等等。当然最后是否选择我们,还有很多很多其他因素。而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客户信任我们。所以我们要真诚的告诉他们真实情况,我们能提供给他们的支持、我们的服务等等。不要怀着敷衍客户的态度给客户回应一些东西,这样只会让客户远离我们。4. 勤学习从事我们色谱仪器耗材这个行业,很多时候除了接触采购老师就是实验室的老师。那么我们当然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功底才能和老师们有共同的话题,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服务。深入学习下我们客户常用的产品的产品知识,在客户使用过程中遇到故障时候能够帮客户解决更多问题。
  • CISILE 2015本月召开,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
    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趋势变化和特点,2014年8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中强调,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2014年8月18日下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召开  作为科学研究的&ldquo 先行官&rdquo ,科学仪器在这一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我国论文数量世界第一,被SCI数据库收录的论文数世界第二,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我国原创性成果还是太少。&ldquo 没有自己创新出来的仪器设备,很难获得世界一流的突破性、变革性的成果。&rdquo 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的陈宜瑜曾作上述表示。  &ldquo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rdquo ,现代科学仪器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前提,是先导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科学研究、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公共安全及社会生活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处于关键位置。  天文望远镜的诞生开辟了天文学研究的新纪元,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促进了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发明推动了纳米科技的发展,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一种新的科研仪器或工具,往往成为开辟新研究领域的金钥匙。  德国马普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的欧文· 内尔教授,因开拓细胞离子通道研究获得1991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而这一研究成果就始于仪器创新,欧文· 内尔教授开发了一种可检测到非常微弱电流的仪器,借助这一仪器成功地帮助他获得了这一成果。  与欧文· 内尔教授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以来,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颁给与分析仪器发明直接相关的实验项目达27项之多,约有60%的诺奖获得者是用自己设计的工具发现了别人没发现的东西。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副主任朱星对此深有体会。&ldquo 现代科技的重大突破越来越依赖于先进的科学仪器。掌握了最先进的科学仪器研发技术,就掌握了科技发展的主动权。&rdquo   CISILE加速科学仪器研究成果产业化和推广应用,鼓励创新  由国家商务部批准,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主办,北京朗普展览有限公司承办的&ldquo 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CISILE)&rdquo ,旨在加强科学仪器的成果转化、行业应用和国际交流,推动我国科仪的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始创于2003年,每年一届,迄今已成功举办12届。CISILE以&ldquo 高规格、高水平、高回报率&rdquo 闻名业内,目前已成为我国科学仪器领域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化专业展会,并于2014年成功入选商务部引导支持展会。  观众步入CISILE 2014现场  上届展览会面积达25000平米,参展企业近700家,专业观众23132人次,吸引了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印度、新加坡、俄罗斯、芬兰、英国、荷兰、韩国、西班牙、中国台湾及我国共计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参与。赛默飞世尔、岛津、赛多利斯、瑞士万通、聚光科技、海能仪器、时代集团、上海爱斯佩克、上海仪电、宁波永新光学等国内外龙头企业借助CISILE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成效显著。  海能仪器、岛津在CISILE 2014上  科学仪器行业发展的风向标,CISILE 2015本月召开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CISILE 2015)将于2015年4月23&mdash 25日在北京· 国家会议中心(天辰东路7号)举办,将集中展示分析仪器、实验室仪器及装备、光学仪器、生化仪器、试验仪器、力学性能测试仪器、行业专用仪器、配件、耗材等众多领域的高新产品、新技术。  即将召开的CISILE 2015展览面积25000平米,展商700余家,展商数量与去年相较略有上升,云集了国内外众多龙头企业,岛津、瑞士万通、聚光科技、北分瑞利、钢研纳克、尤尼柯、宁波永新、海能仪器、时代集团、上海爱斯佩克、上海仪电、大连依利特、金西盟等业内耳熟能详的行业龙头企业等 此外,&ldquo Metrohm&rdquo 、&ldquo Autolab&rdquo 、&ldquo Applikon&rdquo 及&ldquo NIRSystems&rdquo 等国外品牌与众多的自主品牌也将同台亮相。  展会同期还将召开&ldquo 2015中国科学仪器及实验室技术高峰论坛&rdquo 等十多个广受关注的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农业部、农科院、总后、军事医学院、北京理化测试中心、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北京化工学院、天津大学等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以及赛默飞世尔、岛津、聚光科技等业内龙头企业、知名企业的权威专家学者作主题报告和学术交流,是行业人士便捷获取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最新资讯,分享前沿技术和研究成果的最佳平台。据组委会负责人介绍,2014中国分析仪器发展报告、我国实验室仪器技术水平及&ldquo 十三.五&rdquo 目标的分析、《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分析仪器企业的选择与实践》---记分析仪器企业万里行调查报告等将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在展会期间发布。  此外,展会同期还将继续举办自主创新奖评选、新技术新产品推介、以及&ldquo 科学仪器走进百姓生活&rdquo 等相关活动,促进业内&ldquo 产、学、研、用&rdquo 的交叉融合和有效对接。  CISILE 2015开幕在即,目前,组委会正大力邀请各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等相关行业企业及国内外经销代理商等专业观众参观。请有需要科学仪器及实验室技术、装备的广大用户经销企业及终端用户等及时与组委会联系参观事宜。  CISILE 2015免费参观,同时,为参加&ldquo 中国科学仪器及实验室技术高峰论坛&rdquo 的听众提供免费午餐服务,详情请登陆展会官网(www.cisile.com.cn)或加入微信平台(微信号:CisileChina),热线电话:010-62928975。  (加入微信,现场抽奖,iphone6等你拿)
  • 廖洪柱:我的离子色谱世界(上篇)
    p  今天早上起来,有一些对离子色谱的感触。借此平台,发表一点对离子色谱的肤浅看法,一点新生代的声音,请不要见笑。br//pp  离子色谱若以1975年作为起点,发展历程上已过了40多个春秋。许多原创的ideas以及技术的突破在前20年已经发挥得淋漓尽致。之后的20年,基本上是产品或技术改良与改进。今天,在西方世界里,已经少有对它的研发给予特别的关注,比如北美的一个国家可能也就那么1-2研究组做些相关方面的工作。/pp  两年前,我有幸见到离子色谱的发明人Hamish Small,老先生已经90多岁的高龄,仍在从事一些科研工作,而且不断有文章发表。聊到他最近所做的工作,他说在合成些新材料,但是与离子色谱无关。或许对他来讲,离子色谱这个金矿已经没有太多的矿产了。/pp  然而,在今天的东方国家,离子色谱仍然方兴未艾,这主要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极其广泛的应用领域、东西方仍存的技术落差以及巨大的市场需求。在上述三个因素的刺激下,离子色谱的研究工作在东方国家呈现出一个百花齐放的局面。但是,这种局面是持续健康地发展,还是过早地凋谢或变得不温不火,却全然在于我们的态度。在离子色谱领域,假设,任凭戴安(今赛默飞旗下品牌)把一切都专利保护起来,同时保密能保密的东西,技术垄断,一家独大,很快就会让它停滞不前。每年的PITTCON会议都开设离子色谱的专场,多少能感受到戴安品牌之外科研工作者对技术垄断的不满。今天,中国自主研发的各品牌IC系统,借着价格的优势,也争得一席之地。总之,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各放异彩,才能让离子色谱在东方再续辉煌。/pp  要做到是离子色谱界持续健康的发展其实也容易,那就是“扬尊师重道,抑论资排辈”。这两个成语有些许接近,有时让我们难以区分。“尊师”就是对领域里的前辈们,特别是做出卓越贡献的人,有十分的尊重。“重道”则是看重技术与专利,看重原创,看重对离子色谱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的理解。举一个例子,如果是行业领头人的会议报告,听众基本上是鸦雀无声,仿佛沉寂,没有人玩手机或中途离场,而且报告结束时还报以持续不断的掌声以及提各样激发性的问题,这就算是“尊师重道”。“论资排辈”的表现则是比资历、比年龄、比人脉,轻创新、轻人才、轻年轻人。一位知名的分析化学教授曾多次讲到:“我们在我们熟悉的专业领域之外的无知是一样的”。今天,离子色谱的发展需要更多地广开言路,遍地开花,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前辈们经验丰富,有解决难题之强,新生代天马行空,却有不畏艰难之志,二者结合,或能再续二十年的辉煌。年轻人如果不敢发声,提出各种不切实际的idea,仅仅遵循前人的脚步,听从教授的安排,最终只能使离子色谱发展之路的“交通堵塞”,无法前行,倒下一批又一批。但若前辈们不愿意听年轻人的声音,给予鼓励与支持,也只能导致万马齐喑。/pp  要破这个局也有办法,就是“寻天马行空,行脚踏实地”。年轻人能发自内心地称前辈们为“老师”、“老总”,却同时能彼此以朋友相待。年轻人无需过于高看、仰视以致于畏惧前辈们,前辈们也不需要鄙视年轻人不成熟的想法和其无畏无惧的心。/pp  在我的博士期间,我的导师亲力亲为的态度与追求卓越与极致的心让我感动,然而我却更感激他给了我自由发挥的空间。刚进组里时,他给了我充分发声的机会,让我为我的无知辩解。两周一次的组会报告,平均大家的时间是三十分钟不到,可我往往要花一个多小时。并非做出了什么新的发现,只是给了我辩解发声的机会。慢慢的,我才回到正常作报告的时间。这段时光,尝试了各种稀奇古怪的实验,也留下了许多关于离子色谱的未解之谜,我很怀念,以后如果有机会再与大家分享。此外,在导师的盛名之下,有机会认识了分析化学界知名的专家与教授,尤其是离子色谱领域,当然是借着接送他们的各种机会。他们的盛名不能带给我丝毫的益处,除非能帮你写推荐信,但是他们的思想与科研的品质却可以传承年轻一代。从态度上来讲,基本上,他们都没有架子,愿意倾听年轻人的声音,既像导师对学生,也像朋友对朋友。另外,在美国工业界,互相之间都是直呼其名,没有人叫老总,也没有叫DOCTOR (无意反对我们自己中国人这样叫,这是优良传统,只是想说大家故意消除TITLE带给思想交流的阻隔,从来带来更多的创意与利益)。这些逐渐改变了我的性格,使我敢于乱发声,敢于提出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因此,如果对前辈们多有得罪之处,还请见谅。/pp  年龄越大,我们的思想越成熟的同时也越来越禁锢。年轻人则会天马行空,无所畏惧。这些看似稀奇古怪的想法,如果没有被轻视或忽略,仍会有些能开出惊艳的花朵,至终结出果实。手比头高,愿意将想法付诸行动,多次的失败必换来宝贵的经验与最终的成功。同时,如果前辈们能有同行相重的心,能够有倾听的耳朵,并伸出大力扶持与鼓励的手,我想离子色谱界能成为一个更加美好的可居可乐之地。/pp  总之,离子色谱的世界看似很小,但它的应用却很广泛。理论上讲,它能看见、分辨与度量一切在溶液可电离的离子。离子分析是一个更大的舞台,那是一片更广阔的天地。同时,静电作用与离子交换,就如宏观世界中的重力一样,无形之中,影响着微观世界的聚散离合。离子交换最早的记录出现在圣经《出埃及记》中摩西用柳树枝子将苦水变甜的故事,这事在多篇离子色谱的综述中有提到。离子交换树脂的应用也大大超过了离子色谱本身。例如,我现在所从事的制药行业,用它作缓释药的载体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然离子色谱作为一项成熟的技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释放它的光辉,也不会被取代。离子色谱能否像信息技术一样,起源于西方,却在东方生根发芽,长大成熟,至终繁盛至极?能否超过它在西方世界所取得的成就?全在于我们今天的态度与理念。那就是“抑论资排辈”, “扬尊师重道”,“寻天马行空”,“行脚踏实地”。最后,与各位同仁共勉,愿我们都愿意发出自己的声音,一起探索这可居可乐之地!/ppbr//pp  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廖洪柱:/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65c8b3b4-5cc1-4df9-bed6-b66e27ad0112.jpg" title="廖洪柱.jpg"//span/strong/pp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分析化学博士,博士期间主要是借助离子色谱仪与柱后碱引入方法实现对极弱酸的灵敏检测。先后开发出小体积高混合率的在线混合器,挥发性弱酸(硫化氫与氰化氢等)的转移与检测装置,以及挥发性胺的引入装置并申请了相关国际专利。/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现就职于德克萨斯州NEOS Therapeutics公司,该公司主要开发ADHD(专注力失调与过度活跃症)类缓释药物,主要利用离子交换树脂来吸附与缓释药物有效成分,目前公司已有三款新药上市。作为研发部门的一员,一方面专注于药物分析方法的开发与验证,另一方面专注于新药的研发工作,在离子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液质联用,扫描电镜仪等仪器的应用方面有较深入研究。/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spanbr//ppbr//p
  • 我与近红外的故事——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刘建学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8b212357-a653-4781-bde2-dd3f0a1f4de3.jpg" title="刘建学.jpg"//pp  我与近红外结缘,起于1996 年,算起来也算是近红外战线的一名“老兵”了,不过只是“老兵油子”而已,袁洪福理事长、韩东海副理事长那才是将军呢。/pp  回想起近红外工作的岁月,有喜悦,也有郁闷 有振奋,也有彷徨。最初的时段,主要困难是可参阅的资料太少,而我的经历也同韩老师一样——机械出身,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门外汉”。但最大的困难是计算机,内存小,运算速度慢,对于光谱庞大的数据运算不能满足,而且没有现成的软件可用,只好自己编程,有时为了编译过程通不过,可能耗费半天、一天甚至两天,到最后可能只是因为一个符号的错误。每当问题得到解决时,真有一股振臂而呼的冲动,同时又会自恋一番:“我真伟大!”为了提高运算速度,我将一个数组一个数组的运算,算完一个存入硬盘,给一个地址,使得计算机“咯咯吱、咯咯吱”(硬盘的读存声音)的反复存取,哎,可怜我那计算机& #823& #823从286 换到386,一个模型的一次优化计算也仅仅是从56 小时减到42 小时!/pp  正所谓“无知者无畏”,随着对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深入了解,既然这项技术属于二次检测技术,既然“特定物质对近红外光有特异吸收”,那么我想物质的某些物理性质是否能被近红外信息光所反映?于是我检测了大米胶稠度这个物理指标,其结果使我非常吃惊,与国标方法相当一致,这也更加使我相信,近红外信息反映了物质的综合特性。但如果你问我到底是什么组分产生这个结果,我没有再深入研究,真回答不上来。大概是因为大米中的支链淀粉起了主要作用,当然也不排除蛋白质、脂肪等成分的综合作用。/pp  基于这次试验,再后来我又试着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微生物的检测,主要是利用模式识别技术对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以及同类菌之间的鉴别,效果也较好。使我对此发生兴趣的原因,是早些年给奶制品企业建立的菌落总数和大肠杆菌菌落数的预测模型。很多企业要靠收购奶农的牛奶来维持持续生产,在原料奶的收购中要进行等级划分,其中的生物学指标是菌落数和大肠杆菌数,用常规方法奶农要等一周后才能领到原料奶钱。如果近红外方法可以,那应该是最理想的方法了。于是通过现场样品采集,包含所有供奶单位和个人的所有存栏的样品,建立了菌落总数和大肠杆菌的数学模型,其结果满足生产需要,为企业结省了大量资金,也减少了不少可能的麻烦。现时企业使用的进口设备菌落总数测定仪在当时还没有。其实根据企业标准,50 万cfu/ml以下为一级,50~100 万cfu/ml 为二级,100~200 万cfu/ml为三级,200~500 万cfu/ml为四级,500 万cfu/ml以上为五级,我只是进行了分级而已。这篇文章在全国第一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论文集有收录。/pp  可能大家会有疑问,大肠杆菌能测吗?我也有相同疑问,因为牛奶本身是复杂成分的集合体,大肠杆菌本身组分在牛奶中也同样存在,为何能够区分?这也是我近年来基本没有间断探索的问题,到底是菌中哪些物质对近红外光有特异吸收,我从细胞壁的组成、细胞质的组成成分中进行筛选,但其中困难还是很大的,也产生过退缩情绪,最可惜的是几次申报国家自然基金却没有得到资助。/pp  目前进行的工作除继续对致病菌近红外敏感组分的筛选外,还在进行白酒原酒的分级方法研究,其骨架成分的研究很快完成,期望能开发出便携或在线分级仪器,以后再与大家交流和分享,愿我们的事业更加红火。/p
  • 进口国产水分分析仪直观比较测评——国产仪器我看大有所为
    国产仪器我看大有所为——张旭飞 河南克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看到征文信息的时候,对于写不写这篇文章其实心里挺纠结的,因为自己的文采也不好,发出去还担心被笑话,后来决定还是写一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吧,毕竟我觉得网上有许多言论对国产仪器的评价上很负面,有失偏颇,而且我在使用国产水分仪的过程中,从开始对接调试工程师到现场培训以及后来无微不至的关注,让我的内心充满了感动。首先我先介绍一下自己吧,我是来自河南克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从事锂离子电池的研发、制造、销售业务的公司。而我是公司的一名小小化验员,主要工作是负责原材料检验,因为有些原材料需要检测水分,所以才有了与多种水份测定仪打交道的机会。我使用的两款水分测试仪分别是某进口品牌和禾工(AKF-BT2020C),用久了也才有了本文的一点点心得体会。说起来有些惭愧,虽然从事化验员工作,但我对水份检测并不是很懂,记得第一次接触水分测试仪还是在上一家企业,当时是懵懂无知的,只知道测试水分需要卡尔费休试剂,其他一概不知,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无从着手。也正因为这样,我认识了上海禾工,接触到了水分测试仪,也有了近距离接触了解国产仪器品牌及其产品的机会。国产的东西到底行不行,能不能把水含量测准,当时在我心中是打下问号的。可是由于本身的经验所限,我也只能通过联系厂商获得使用技术方面的指导。于是认识了一位对我正常开展水份测定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人,他就是吕经理,虽然我现在都不知道他的全名叫什么,但是从他以及他的同事身上我感受到了一种负责任的售后服务态度,也让我改变了对国产品牌厂家及产品性能的看法。从一开始的答疑解惑,到上门调试培训,到之后持续半年多的时间里经常性的技术指导,巡回服务,得以让我的工作顺利进展,至今我都非常的感谢。我就根据实际使用感受测评下这两款水分分析仪,毕竟用的时间不长,说的比较浅鲜,我就从外观、使用感受两方面来阐述,可能说的有不妥的地方,请原谅。从外观方面来看,进口仪器以塑料为主,白绿搭配,禾工水分分析仪以铁制为主,白蓝搭配,我感觉从外观上不分伯仲,有的人喜欢塑料的质感,有的人喜欢铁制的厚重,我个人还是挺喜欢铁制的,因为摸起来有分量。现在开始说一下比较重要的使用感受,先从进口的说起,这是世界知名品牌,产品质量也没有什么好说的,我也不是说它不好,但一接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一个字“难”,都是英文,这对我一个连四级英语考试都没考过的人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入门太难了,操作步骤也比较多,但是禾工仪器就方便了好多,首先设置的参数也比较少,就简单明了的输入一下重量,点开始就行了,这太亲民了,导致我们的化验员优先用禾工仪器,因为出结果快、操作简单,结果也很准确,这是他们的真实反应,这确实是禾工仪器的一大优点。说到这里我觉得应该称赞一下国产仪器的进步,从禾工仪器的检测结果来看,它的检测准确度和结果平行性丝毫不比进口的差,关键是操作极为方便,仪器使用至今几乎没有什么故障。由此可见,近些年来国产仪器的确进步不少。简单的对比之后,我也给国产仪器提一些建议和期望吧,第一,测试固体水分时,可不可以和进口仪器一样直接带一个空气泵,禾工的仪器需要外接氮气,因为我们的氮气是瓶装的,要运输到车间路途有点远;第二,希望公众号多推送一些使用知识,例如如何更换试剂等等;第三,及时回复消息,有时候遇到难题了,你们是唯一的依靠;第四,有了这么好的产品,要多做些宣传,增加知名度,让更多的人支持国货。说了这么多,也不知道有没有意义,就是分享一下心得体会。最后还是感谢禾工公司的良好服务,希望以后继续支持我的工作,祝福禾工仪器以及更多的优秀国产设备能成为行业顶尖品牌,走出中国,迈向世界,加油。
  • 南开大学李功玉:我的质谱前十年,从“菜鸟球员”到“菜鸟教练”的奇妙之旅
    从收到中科大黄光明老师转发的贺老师邀请邮件至今,已过去数月有余。很遗憾没能赶上盛大的CNCP-2020《十年回顾》。思考了很久,也拜读了多篇优秀的CNCPer回顾文章,今天总算在南开园,敲下了《我的质谱前十年》这样一个平淡而真实的题目。一直在想是否用《我的质谱前半生》为题会更有吸引力。2012-2022,从中科大起步,踏入质谱分析的科研殿堂,我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勉强完成了从一个质谱“菜鸟球员”(质谱分析方向的一年级研究生)到“菜鸟教练”(质谱分析方向的特聘研究员)的艰难转身。然而,时至今日,在CNCP中我仍然是一名初学者,每天都在继续学习蛋白质组学及相关技术,争取成为一名合格的CNCPer。很荣幸能成为第三代CNCPer一员,也特别感谢贺老师和黄老师给予这样宝贵的平台与机会,我也得以从繁杂的课题组事务中偷得片刻闲暇,在2022年11月的某个傍晚晚饭过后,关上办公室透着微光的玻璃门,放下《视频会议中///请勿扰》的警示牌,随手开了一瓶“82年”的可乐,开始回顾这十年的点点滴滴与细细碎碎。这篇波澜不惊的流水账,期待能给大家茶余饭后带来些许谈资笑料,足矣。如能给年轻的CNCPer学生朋友们带来些许借鉴或者经验教训,也是我内心深处最大的满足啦。  梦起中科大:初识基础质谱  中科大是一个令人魂牵梦萦的地方。出国率高、理科强校、数不清的第一名,对于一个“菜鸟”研究生来说,这些就是中科大耀眼的标签。由于怀揣一个出国梦,因此选择了考研中科大并最终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被录取(后来才知道很多同学是保研进来的,根本就不用跟我们pk)。2012年3月底第一次来到科大见到年轻的黄老师。当时在教学楼与黄老师第一次见面聊了一个多小时,初步印象是,黄老师皮肤很好,人也很好。我感觉自我回答很完美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选择分析化学而不是有机化学等其它方向(是因为分析轻松吗)?我说,分析方向相对绿色环保、无毒无害,但是要想出重要成果,肯定要付出加倍努力才行(多么朴实无华的表态)。在我自己当过好多次面试官以后,我才发现自己当时的回答有多么强烈地抓住一位年轻老板的心(此处手动偷笑中)。自此被黄老师选中,追随着黄老师的脚步,在黄老师入职科大大约半年后,我也顺利成为了Huang Lab的第一届硕士研究生。(其实我第一位联系的是邓兆祥老师,当时官网上还没有出现黄老师的太多信息。现在回想起来也要感谢邓老师的推荐,才得以有机会进入质谱分析行业。)  图1. 在Huang Lab搭建的第一个CE-ESI-MS接口装置图。  在中科大这五年,在黄老师的指导下,在科研课题方面,很惭愧仅干了三件小事:1)第一个课题是关于毛细管电泳-质谱接口开发,近乎失败告终(图1,后来课题转给师妹,共同作者发表1篇RCM) 2)基于非接触式电喷雾离子化技术,提出了In-cell MS的概念(原位细胞蛋白质谱,借鉴了当时很火的in-cell NMR),实现了细胞内高表达蛋白的直接进样质谱分析(图2和图3,发表2篇Anal Chem,其中图3是博士毕业前3个月,拿到了博后offer之后等签证过程中的一个quick publication) 3)发展出毫秒级微电泳理论(可能与第一个失败的电泳课题有关)与毫秒级电磁感应加热理论,并整合离子淌度质谱(访问密西根大学),实现了溶液蛋白高级结构动态变化的在线质谱实时监测(发表1篇Anal Chem)。  图2.在Huang Lab搭建的脉冲高压电源电路图、In-cell MS及高通量非接触式电喷雾装置图图3. 博士毕业前3个月发表的一篇Anal Chem  中科大读博期间,有太多的难忘时刻。正如我的博士毕业论文上青涩的文笔所描绘的那般场景,我们致力于发展一种新型的蛋白质质谱监测方式,力争实现细胞内蛋白质的原位、快速监测与结构分析,核心的解决思路是利用超强抗基质干扰能力的离子化方法,并在活细胞内金属蛋白与配体相互作用等方面做了初步的尝试。至今仍会为尝试了6个月差点放弃的全细胞电喷雾实验而突然看到蛋白信号的那一瞬间所触动,起初黄老师和我自己其实都并不太确定最后能拿到信号。6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尝试了除了稀释样品外的几乎所有可能想到的方案,直到有一天,我不小心把细胞稀释液给配稀了3个数量级(“失误”),隐隐约约在杂乱的氯化钠团簇离子背景峰中,看到了几个与众不同的多电荷态峰。虽然那时候的信噪比奇差无比,我顿时就预感了成功就在眼前了。剩下的只是参数优化而已。这个课题当时是和中科大化学系刘扬中老师课题组合作的,翻到当时给刘老师的邮件(图4),当时还起了一个特别诗意的名字,One Spray One Separation。这个课题后来我总结起来,还是自己受限于思维定势了,当时一直想着寄希望提高样品量以此获得信号,不曾想过稀释、降低浓度可以减少干扰、提高离子化效率,毕竟惯性思维(思维定势)告诉我,细胞内的蛋白太少了。可是质谱是一个超高灵敏的检测仪器,甚至可以实现单个分子水平上的离子信号监测。虽然后来我们开复盘会的时候,有朝这个方向思考,不过最终并没有进一步实施,后来Albert Heck等相关课题组在charge detection-mass spectrometry(CDMS)仪器上就实现了类似的设想(发表了一系列高影响力文章)。(欲了解相关可点击:电荷检测质谱技术进展)  总结而言,中科大的这段时光是质谱梦的开端,在黄光明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基础质谱的相关知识,尤其是离子源方面。在黄老师自由宽松的学术氛围下,一切似乎都是那么从容,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课题,可以尝试自己不靠谱的想法,这种和谐的科研环境让我很多时候都觉得博士生活并不是人们宣扬的那样枯燥与无趣。这份心态陪伴我渡过了一个又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2014年4月第一篇文章的发表,2015年6月第一次看到细胞内冷应激蛋白的信号,2015年12月与斯坦福大学Richard Zare教授在南京第一次面谈,2016年3月校青年基金获批,2016年4月成功抵达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Brandon T. Ruotolo教授实验室,2016年10月Anal. Chem.接收,2017年4月提交博士毕业论文。  图4. 2015年6月17日首次看到全细胞喷雾钙调蛋白的信号之后,给合作导师刘扬中老师的邮件  寻梦安娜堡:启蒙结构质谱  安娜堡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初恋,砰然心动、短暂相伴却也刻骨铭心。在个人职业发展方面,也特别感谢黄老师的大力支持,成功前往密西根大学进行短期交流。这次作为访问学生的身份前往安娜堡的经历,对我的人生走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彷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可以把所有的事情写成回忆录、拍成照片视频等共享,然而这种认识新事物的过程与体验,若非本人经历是无法体会的。  作为访问学生,第一次去美国,一切都充满未知,语言、饮食习惯、生活和社会环境,每天都给我带来冲击。当时Brandon刚好过了tenure考核,正在学术休假。因此与他直接面对面的交流机会并不多。大多数时间都是跟着实验室师兄师姐们学习离子淌度质谱。很庆幸在此期间接受了离子淌度理论、非变性质谱样品制备以及质谱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系统训练。短短的四个月时间,太多令人回忆起来觉得温暖的瞬间,报到那天是4月11日,负责帮我办手续的HR上来就是一句happy birthday,随后就拿到了后来失而复得的两张UM校园卡(图5)。2016年参加了人生第一次ASMS会议,一个人感受经济舱(第一次坐那种只有二三十个座位的小型客机)、乘坐灰狗长途汽车、换乘短途Uber穿梭在美国中西部大玉米地之间,安娜堡、普渡、俄亥俄州立以及UIUC香槟多个校区,朝发夕至。  图5. 两张UM校园卡(其中一张属于遗失又找回)  图6. ASMS-2016 Ruotolo课题组圣安东尼奥聚餐  翻看着旧照片,思绪万千。2016年和2019年,两次到访Ruotolo Lab,体验截然不同。图6是第一次访问时随课题组参加当年的ASMS年会,在圣安东尼奥(德州)当地一家牛排店,课题组聚餐前的大合影。那一次会议对我来说突如其来,规模之大、交流之深,完全超出我对学术会议的预期,由于我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一切都猝不及防,走马观花、热闹过场,却也收获了一批一面之交的、之后时不时线上交流的学术网友。学术上,我的结构质谱是从这里开始的,Ruotolo Lab教会了我离子淌度质谱的基础知识。在做文献阅读时我被Brandon发表在JACS和Angew上的三篇Hofmeister盐调控蛋白结构的文章所深深吸引。作为一个初学者,最快入门的方式就是模仿与重复别人的代表性实验。当时我对此执念很深,因此就开始动手重复那些让我痴迷的实验。Brandon那三篇文章主要是聚焦在盐本身对蛋白的一级质谱的信号挖掘,包括寡聚体组成以及碰撞横截面积CCS的变化等信息。我当时就很想知道,这些盐如果真的调控了高级结构,是否这些盐也能调控复合物拓扑学组装结构?我当时有一个猜想:有没有可能在特定盐的喷雾条件下,复合物的拓扑学结构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因为在结构质谱领域,一直被人诟病的一个地方,就是我们直接测量的是脱溶剂条件下的结构,与溶液相真实结构之间必然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具体有多少,尚缺乏有效的定量评估方法以及通用的差异缓和措施。  图7. 附带普渡大学Graham Cooks院士真迹的实验记录本  一次实验中我意外地发现,当我在经典的非变性质谱溶液中,加入低浓度的碳酸氢铵时,神奇的现象出现了:血红蛋白四聚体复合物的气相解离路径发生了显著变化。传统条件下,几乎所有文献和实验都会相信,四聚体会解离成单体和三聚体,这种解离路径与其溶液中“二聚的二聚”的结构特点是相矛盾的。而在我调整Hofmeister盐条件之后,这种传统认知被打破,四聚体优先解离为二聚体,而这恰恰是溶液相拓扑学结构的真实情况。在我去Purdue访问Aston Lab以及去Ohio State University访问Wysocki Lab时,分别与Graham和Vicki谈论了我当时引以为傲的新发现,试图从两位SID发明人那里得到机制解析方面的帮助。两位都对这个现象表示感兴趣,Graham还用一张便签纸写下了他从电荷态分布的角度给我的一些猜想建议(图7)。第一次观测到这个新现象是大约在抵达安娜堡一个月内。Brandon对此非常谨慎,为了说服他,我接下来的访问时间里,做了至少十种不同复合物体系,并从各种不同的侧面去试图解释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正如博士导师黄光明老师经常在组会上说的那样,咱们做科研的,没有人会相信魔术。后来经过接近2年的断断续续补充实验(图8),我们发现这可能和pH改变之后邻近的双硫键易发生交联有相关性,最终Brandon选择将文章发表在IJMS的一期结构质谱约稿专刊上(尽管我当时有一万个不愿意,从一个初学者的执拗与不成熟的角度看,这种新奇的发现怎么都可以发到一个影响力更高的杂志上)。  图8. 论“喷针质量对于非变性结构质谱实验成功重要性” ——UM实验记录本  2019年夏天,在美国质谱学会博士后职业发展奖的支持下,我再次来到Ruotolo Lab,再次感受安娜堡夏天的尾巴。只是这次是短暂的两周交流,来之前我就一个一个联系之前一起住在Arbor Village、周末一起打球的好朋友们,包括现在已经回到浙大任教授的优秀结构生物学专家张岩老师(青千、长江、青年973首席科学家),只是大家大都已经搬走离开或已回国。我自己选择住在一个更远的、公交车可以直达的地方,想着进一步感受安娜堡downtown远端的生活。这一次,UM给我重新启用之前的学号,课题组安全培训表上我的两次签名之间竟然还没有翻页(亲切感油然而生!),实验室也仍然沿用之前大家商量安排质谱机时的传统(图9)。这一次我来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结构质谱指引下的分子模拟方法(图10),然而很遗憾,两周的时间还是太过短暂,我并没有完全掌握分子模拟本身,在课题组成员的帮助下,我只基本掌握了在拿到分子结构后,如何用我们的结构质谱数据去匹配、筛选、构建气相条件下的蛋白结构。而图10是当时我在离开安娜堡之前,为了防止我离开课题组以后就忘了怎么做,带我做模拟的Chae要求我在黑板上写下来的工作流程。这一张照片已经成为了我实验室(LimsLab)分子模拟初学者的第一手教材。看着图5的校园卡,猛然发现,还在有效期内,期待疫情过后,重返安娜堡的画面。  图9. Ruotolo课题组安全培训记录(2016+2019)与质谱实验安排表。  图10. 结构质谱指引下的分子模拟过程(2019年8月,写于安娜堡Ruotolo Lab)。  驻扎麦迪逊:感受定量质谱  麦迪逊的经历印象深刻,酸甜苦辣,受益终生。从2017年8月至2021年1月,我在麦屯过了四个中国年。期间没有回国,后来疫情来了,也就直接放弃了回国休假的打算,直到回南开的那一天。麦屯是全美宜居幸福指数排名第一的城市,也是我人生中待过时间第四长的一个城市,同时也是我在美国待过时间最长的一个城市。难忘的生活细节太多,也认识了超级多好朋友兄弟姐妹。竟然一时间不知从何处下笔。今天回想起来,还是觉得时间过得太快,过去四年的时光历历在目,仿佛一切就在昨天。  图11. 博士后导师Lingjun赠送歌手赵雷亲笔签名CD,2019年3月23日,药学院办公室。  非常荣幸加入李灵军老师课题组Li Lab进行博士后训练。印象中Lingjun一直都非常忙,Li Lab课题组大小事务都要操心,几乎每天都工作到凌晨两三点,在凌晨收到李老师的邮件或者信息也不足为奇,当然如果你的邮件被淹没在茫茫list中也偶有发生。记得当时联系李老师申请博后位置,李老师就是在我发送第二封邮件时才回复。Li Lab课题组的研究兴趣广泛,但是以定量质谱方法开发为核心,Lingjun在这个方向上还获得了美国质谱学会ASMS专门给中青年科学家设立的、一年仅颁发一位的重量级奖项Biemann Medal(李老师获得的荣誉如果全部列出来,将占据我这篇文章一半以上的篇幅,建议感兴趣的读者请自行查阅)。Lingjun最让我佩服的一点是,可以常年不花时间锻炼身体,却似乎从来不感冒不生病,一年365天铁人般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平时的爱好,主要是追追星(图11,赵雷)以及朋友圈发发美食美景和美图。  犹记得当时,刚好前期主要负责离子淌度相关方向的贾辰熙师兄回国(现任北京蛋白质中心独立PI),而我在Brandon那边有一些离子淌度的训练背景,加上有NIH的基金需要这个方向继续发展,最后顺利进入了Li Lab,成为麦屯定量质谱大团队的一员。李老师备受领域内同行的尊敬与认可,作为李老师的学生与课题组成员,我们也深得其益,每次出去开会提到Madison Li Lab就能得到wow的大声回应,而我自己也得益于Lingjun的reputation,成功申请到ASMS的博士后职业发展奖(Postdoc Career Development Award)。这对于我的职业生涯确实起着很大的鼓舞作用,并以此为契机,推动着后面的每一步探索。  图12. “快速入门”的一篇文章(手性修饰质谱方法学开发)。  博后期间,协助指导了几名研究生,负责维护管理离子淌度质谱Synapt G2,参与撰写了几份NIH基金并发表了五六篇论文,代表Li Lab在ASMS年会上做了两次口头报告。科研方面,总结起来,很惭愧在Li Lab仅干了以下两件小事:  (1)定量质谱方向,一事无成,只是在最后一年时间里(拿到南开的offer之后回国之前),跟着实验室的小伙伴们,学会了4-plex DiLeu的简单合成与组学定量应用,没有在这个方向上帮助Li Lab做出任何贡献(而我自己到今天还在后悔,如果给我更长的时间,我一定会把蛋白组学样品制备、数据处理、定量测量等方面加强,组学质谱技术太强大了!)。当然,在我现在自己课题组LimsLab,我正在弥补这个遗憾,我的学生们目前也正在DiLeu定量质谱的道路上摸索着前行,争取能将DiLeu探针推广到完整蛋白标记领域中。  图13. “厚积薄发”的一篇文章(纳秒光化学点击反应助力原位蛋白质谱分析)。  (2)结构质谱方向,三年多的时间里,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一点小的进展:发展了面向蛋白结构微小差异的高通量构象操控新策略AIU(发表1篇AC+1篇JASMS) 借鉴印第安纳大学Clemmer Group多维分离单糖小分子的思路,发展了多维差异放大结构质谱新策略,并成功应用于手性多肽的快速结构拆分(图12,如果没记错,这是Li Lab近年来的第一篇Nat. Commun.) 受荧光热电泳实验启发,开发了质谱兼容的纳秒光化学点击反应,实现了蛋白原位检测与结构标记分析(图13,如果没记错,应该是Li Lab近年来的第二篇Nat. Commun.)。前两个工作我现在的学生也在follow,似乎他们现在很喜欢使用相关的技术方法,而第三个工作,我当时在Li Lab协助指导的博士生也跟着拓展,应用到小分子代谢物的检测分析中,今年发表了一篇AC。第二个工作我把它标注为“快速入门”,第三个工作则为“厚积薄发”,主要原因在于课题的完成过程截然不同,前者的关键数据是在我抵达麦屯一个多月就拿到了(美国入境签证为证,哈哈哈),而后者则是我构思了很长时间的一个idea(2017年开始构思),经过漫长的摸索调整,才以最终发表的样子呈现在大家面前。  2020年2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所有人的生活方式均因此而改变。犹记得最后一次驱车前往UIUC校园,Jonathan Sweedler实验室使用TIMS仪器就是2月底,当时还特别幸运,在大玉米地香槟这座城市遇到了受Jonathan邀请来化学系做特邀报告的Dick Zare(图14,右下倒数第二张)。这也是除了我去斯坦福Zare Lab访问期间与Dick在美国的唯一一次会面。从此之后,大家经历了居家办公、线上组会、带薪休假的艰难岁月,后来给南开投了第一封求职信便很快收到学院回复,再后来就是和Li Lab的各位小伙伴线上告别(图14,Lingjun很贴心地拼贴了我们故事的点点滴滴,包括第一次线下和李老师在海口国际分析化学年会见面的青涩照片,右下,太感动啦)。  图14. 2021年1月,与Li Lab的各位小伙伴们线上告别。  南开再起航:创办LimsLab  南开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全新环境,无限可能、机遇大于挑战,因此充满期待。南开化学在我投递求职信的第二天就给了我面试通知,并在面试后一周内毫不犹豫地通知我通过了学院的面试。我也在随后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份来自南开的爽快offer。于是开始筹建实验室,回国前就在构思自己实验室名字,博后实验室叫Li Lab,最后把自己的实验室叫做LimsLab(图15),寓意为Li-MS-Lab或者Li-IMS-Lab。如其名,LimsLab将打造以离子淌度质谱为核心技术的大分子结构质谱分析实验室。  图15. 南开大学大分子结构质谱分析实验室Logo。  2021年2月25日,我第一次来到天津,第一次来到南开,高效完成了各项报到工作。至此,可以算得上是完成了从“菜鸟球员”到“菜鸟教练”的角色转换。虽然之前也曾帮助实验室做过一些相关的服务工作,而只有此次真正完成角色转变之后,我才深刻意识到一位导师所面临的事物有多繁杂,尤其是对一个从毛坯房白手起家的“菜鸟教练”(图16)。每次被要求填写业余爱好时,我都会毫不犹豫地写下“篮球”这两个字。如果把科研事业当成篮球爱好,首先要建好球场,然后要招募球员。而在这些工作之前,最为重要的是,作为这样一个身兼数职的“菜鸟教练”,虽然有学校给提供的start-up启动经费,还需要时时刻刻思考着如何“融资”,而不断构思着说服“资本家们”给你投资的理由。  庆幸的是,在各位同行专家的大力支持与鼓励下,经过快两年的摸爬滚打,LimsLab目前运转逐渐步入正轨,课题组目前拥有操作室(图17)、质谱室(图18)、制样室(图19)、细胞间和学生办公室等多个活动空间,仪器设备有适用于蛋白组学高通量定量分析的Orbitrap Eclipse(依托生科院)、Fusion Lumos(依托药化生国重),有高分辨结构质谱离子淌度仪Cyclic IMS(依托海河实验室)和经典结构质谱仪Synapt G2(依托国重),近期也着手采购非变性大分子结构质谱QE UHMR仪器。同时,实验室的小伙伴们还一起盲盒般开箱了一台适用于离子源等方法开发的Orbitrap二手质谱仪器(图20)。除配套设备外,LimsLab课题组目前经费充足,拥有研究生和科研助理十余名科研人员,现亟需在定量蛋白组学、合成化学和计算模拟化学等方向的博士后研究员加入,以充实、完善LimsLab队伍,尽快提升团队的整体科研素养与综合水平。待遇由你定,要求仅一条,那就是对高水平科研工作有足够的热情与向往。  随附LimsLab课题组网站:https://www.x-mol.com/groups/gongyu_li  同附PI联系方式:李功玉(ligongyu@nankai.edu.cn)  再附PI简介:李功玉,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2021)、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青年项目(2022)。201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 2017年至2021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开展博士后研究。2016年和2019年两次前往美国密西根大学安娜堡分校交流访问。2021年2月加入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成立LimsLab课题组,研究方向为大分子结构质谱分析。图16. “菜鸟教练”的必修课之毛坯实验室装修(拍摄于2021年3月)。图17. 南开大学LimsLab实验室操作室(拍摄于2022年11月)。图18. 南开大学LimsLab实验室质谱室(拍摄于2022年11月)。 图19. 南开大学LimsLab实验室制样室(拍摄于2022年11月)。  图20. 南开大学LimsLab实验室成功自主拆机(拍摄于2022年11月)。
  • 看完《县委大院》,我的新年愿望是祝你有个健康的甲状腺|甲状腺系列科普(十二)
    宝,我知道你是老胡的粉丝,最近的热播剧《县委大院》看了吗?  剧里有这样一幕:县妇联主席带着几个妇女一起包饺子,妇女主任祁美萍问,“二婶你的那个甲状腺结节怎么样了?我跟我同学说了好几次,人家可是专家啊。”  剧中的二婶表示,“专家让我复查我就复查。”  祁美萍则表示,“甲状腺结节,随便一查,十几个女的有三四个都有,常见病。不过,咱平常都得心平气和点……”  宝,追剧的你,还在经常熬夜、生闷气吗,你知道你的甲状腺会受不了吗?  马上新年了,虽然在脱贫和脱单中,我选择了脱发,但在搞钱和搞事业中,我最希望你搞好健康。新的一年,愿你有一个健康的甲状腺,我的宝。  甲宝玉(西湖欧米) | 撰文  宝,在这努力对抗新冠的寒冬,我们即将迎来崭新的2023年。  窝在家里看了《县委大院》之后,我的新年愿望就是希望我和你……我和你的甲状腺都健健康康。  宝,千万别笑话我,有些东西看似渺小,对我们却举足轻重——我们脖子前这个小小的腺体,能产生、储存和释放身体所需的甲状腺激素,几乎影响到身体的每个器官,是人体的“指挥官”。  宝,很多东西都需要我们细心呵护,就像甲状腺。  不易发现的甲状腺结节  宝,你以为《县委大院》里的甲状腺疾病只是演员演给你看的?  你知道吗?每两个人中就可能有一个人患有甲状腺结节。也就是说,我们二人之间,或许就有一结。  不仅如此,近年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甲状腺疾病(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甲状腺炎等)发病率快速上升,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宝,更需要注意的是,甲状腺疾病往往“重女轻男”:女性患甲状腺疾病的概率是男性的5-8倍,约1/8的女性在一生中会患上甲状腺疾病。  “我健健康康的啥事没有,甲状腺疾病什么的跟我有啥关系?”  宝,傲娇如你,可别抱侥幸心理。  就拿最常见的甲状腺结节来说,大多数甲状腺结节不会有明显症状,是一种“沉默”的疾病。通常情况下,甲状腺结节在体检时才会被发现。结节不声不响,就这样待在你的甲状腺里,日渐“壮大”自己,直到引发更严重的情况。  宝,如果在你照镜子、扣衣领或戴项链的时候,发现自己颈部有肿块,从而就诊并确认患上了甲状腺结节,那要么是你足够细心,要么是你的结节足够大,已经改变了你脖子的外貌。  而如果你已经明显感觉到颈部不适,并且在甲状腺功能检查中查出了问题,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应对了。  所以宝,新的一年,答应我,好好照顾自己——定期体检,关注自己的甲状腺功能。  得了甲状腺结节会怎样?  宝,就算你得了甲状腺结节,也不必慌张。  值得庆幸的是,绝大多数情况下甲状腺结节都为良性,不会有任何临床症状,不会改变腺体功能。  宝,我知道你很宅,不爱运动,不爱出门。但你知道吗,如果长期放任不管,甲状腺结节可能会悄悄癌变,这可不是我危言耸听。  宝,这世界上有些事情或许药石无医,但对待身体一定不能讳疾忌医。一般而言,患上了甲状腺结节需要像《县委大院》中的二婶一样,半年或一年复查一次,具体复查时间可咨询医生。  甲状腺结节的发展方向分为恶性和非恶性两种。有一些甲状腺结节或许并不会对你的生活产生任何影响,它们就在你的甲状腺里安静、懂事地待着,不乱动、不作妖。  不过,有些甲状腺结节即使是良性的,它也会不断生长。或许有一天会因为长得太大,而让你产生颈部肿块、呼吸急促、吞咽困难等症状,这时候就需要听从医嘱,采取有效的观察和治疗方法。  这还只是良性结节的情况,甲状腺结节还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恶化,引发我们谈之色变的癌症。  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是充满液体或胶体的囊肿,实性的结节比较少见,但实性结节更容易发生癌变。大约每20个甲状腺结节中,就有2个或者3个是癌性的。  常见的甲状腺癌可以分为乳头状甲状腺癌、滤泡状甲状腺癌、甲状腺髓样癌和未分化型甲状腺癌四大类,图为乳头状甲状腺癌显微镜检图。  宝,甲状腺和你一样珍贵,需要好好呵护。保护甲状腺的第一步,是要有个健康的生活方式:作息规律,营养均衡,控制烟酒,锻炼身体。  宝,压力和情绪也会影响甲状腺激素水平,不良情绪是导致许多甲状腺疾病加重的重要因素。所以,请你及时疏解自己的不良情绪,新的一年,乐观、积极、明朗,好好生活。  而我,会一边给你讲笑话,一边给你做科普。  参考资料1.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thyroid-nodules/symptoms-causes/syc-20355262  2. https://www.thyroid.org/thyroid-nodules/  3. https://www.cancer.org/cancer/thyroid-cancer/about/what-is-thyroid-cancer.html  4. https://www.verywellhealth.com/ways-to-reduce-thyroid-disease-risk-3233225  5.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077966/  6. 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thyroid-nodule
  • 【我与近红外的故事】杨季冬:初识近红外 神奇峰叠嶂
    p strong 1、初识神奇/strong/pp  在读博时的主攻方向聚焦在分子光谱分析同时测定多组分的研究工作上,主要手段是荧光(FL)与共振瑞利散射光谱(RRS)分析技术。我曾做了很多同系物、相似物、同分异构体的同时测定的工作,以及后来专攻手性对映体不经分离而同时测定的研究。读博时我师从刘绍璞先生,研习RRS分析方法。这项有意思的工作非常满足我的好奇心,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灿烂朝阳、绚丽晚霞、蓝天白云、湛蓝大海等等都可以用瑞利散射(RS)去分析解释。可是在荧光分析仪上,共振瑞利散射(RRS)一直是令人讨厌的杂散光,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美国人Pasternack才把它用作为定量分析手段,随后刘绍璞先生又发展了二级散射(SOS)和倍频散射(FDS)等共振非线性散射(RNLS)分析技术,把RRS分析方法的研究推向了极致。为此我对分子光谱分析的研究保持了极大的兴趣,并激发集聚起我潜在的巨大能量。而在把RRS用于多组分同时测定的长期研究工作中,我一直很困惑的是RRS的灵敏度虽很高,但并不很快捷,且利用单一的RRS分析技术乏陈特异性和选择性。/pp  当我在查阅参考文献拓展其他分子光谱分析同时测定的工作之时,偶看到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参考文献,其中也有袁洪福、韩东海、梁逸曾、邵学广、吴海龙等老师的大作,更有国内近红外光谱研究的大师、令人钦佩的陆婉珍院士和严衍禄教授的经典著作。神奇的近红外光谱使我眼前一亮,它本身就是一种多种组分同时测定的快检方法。于是我订购了大量的近红外光谱分析的书籍,开始了废寢忘食的恶补近红外光谱基础知识。机缘巧合我就这样结识了近红外工作且深陷不能自拔。/pp  近红外光谱是神奇的,有人说近红外光谱就好似一锅粥,在我看来,它好似婉约飘逸的彩虹,风姿绰约述陈着它本身的曼妙和神奇。形同诗人观瀑布,疑是银河落九天。/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f833d39d-e4ad-4f79-9b54-585a0719b2a6.jpg" title="图谱. 自建中成药多组分体系的近红外光谱图数据库.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图谱. 自建中成药多组分体系的近红外光谱图数据库/strong/pp  因为在近红外波段内若干X-H键的倍频与合频的共舞构成近红外光谱尤如远处的崇山峻岭,神奇峰叠嶂,美仑美奂。近红外光谱分析非同于常规的特征分析方法我们虽然找不到一个特征峰来入手作分析,也难怪这是人类最早发现的一段可见光外的光波段(1800年),却一直莫可奈何,无助于分析。现在有了化学计量学帮忙把近红外光谱的美与数学建模的妙,有机关联起来,于是演变成了一个让人无限推测暇想近乎完美的二次分析。/pp  正因为它是大量样本的多指标统计建模,从大数据中抽取有效信息,所以它不需要再作选择性实验,直接可得出定性定量的结果 正因为它是大量校正集样本的近红外光谱与经典方法测量的标准值相关联建模,所以它的分析精度直接依赖于经典方法,所以它不需要再作针对性的偏差分析 也正因为它是大量样本的多组分的可区分指标的统计建模,可以从相互重叠的信息中提取差异信息,所以它能够按模型进行混合物中多组分定性定量分析,也可以进行区分真伪或优劣的聚类分析鉴定。/pp  近红外光谱分析有独特的分析过程,由于是大量样本的统计建模后,须经内部校正和外部检测,得到精干的数学模型,能够做出快速、简便、准确、无损、清洁的分析,同时由于它的精干建模可搭载光纤的轻便,最适宜承载互联网加进行远程在线分析。/pp  正是近红外的这些不含糊的优势吸引了我,或许可以开辟一条多组分同时测定的便捷之路,于是我安排研究生和我一起着手近红外光谱分析的研究工作。后来我就开始招收近红外光谱分析方向的研究生,开始了饶有兴趣的新知识的学习研发和拓展,每一个假期带领我的研究生参加近红外光谱培训,于是我的团队开启了在近红外领域里的长途跋涉。终于在2008年我带领学生参加了全国近红外光谱第二届年会,学生杨琼带着我们的第一篇论文《近红外光谱法同时测定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与会交流,获得了梁逸曾等老师的好评,得到优秀墙报奖鼓励,并得到了陆婉珍院士的赞赏。/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c239b545-2968-4877-ab1b-3c5a3e0c938e.jpg" title="10.jpg"//pp  这以后我们每届都参加国内的近红外光谱大会,也出席了在泰国、南非、法国和韩国等国际近红外光谱大会,在学术届广泛交流我们的研究成果。/pp  strong2、拓展关联/strong/pp  记得师从刘绍璞老师读博前,曾有同门师姐报道过两篇近红外光谱的研究论文,经查阅文献那实际是在近红外波段内的分光光度法测定白酒的纯度以及物理参数,尚未涉及近红外建模解决问题的实质进展的方法。而我所关注的是用近红外光谱建模的方法建立多组分体系同时快速检测的方法,在我看来这是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应用的特点,建模分析解决问题也是近红外光谱分析过程的特色和优势,也是我的兴趣所在。当然在短波长的近红外光谱中也是能找到分析特征峰的,这说明在短波近红外波段内是可以发展分光光度法分析,近年来报道近红外成像分析如雨后春笋、朝霞璀璨,也说明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尚有广阔的拓展空间。/pp  我们也注意到同样是散射分析方法,拉曼光谱(RS)与红外光谱(IR)有内在关联,RS与IR存在互补关系 而共振瑞利散射(RRS)与荧光(FL)确有内在关联,与荧光相互作用,存在能量转移和补偿。而在生物大分子参与作用的体系中,多有本源荧光,则多发生在近红外波段内,尤其是上转换荧光神奇地在红外、近红外、可见与紫外多个波段内的受激与发光的特异转换,这似乎在荧光或散射与近红外之间有一定的内涵关系,值得我们去探索,这样或许会更好地利用近红外光谱的分析作用和功能。/pp  目前,在我们的工作中,荧光散射与近红外的做法上是迥然不同的,但在我看来,它们彼此是内涵相通的。受神奇峰叠嶂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鼓舞,我一直在寻求两者之间融合。为此这使我愿意乐此不疲的探窥其中的奥秘和精华。于是我将每一届研究生都分为两组两个方向,而在多组分体系的同时测定的方法推进演变中,致力寻求高灵敏度与特效选择性的结合,或许在近红外波段内建塑荧光、散射方法的运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同样在生物大分子参与作用的体系中,多有近红外波段内的本源荧光,或许我们在这特定的波段范围内找到特效的区分方式,来仿生解决同时测定中较难的手性识别问题。因而我在申报第三项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上表述了“探索在近红外波段内利用荧光、散射方法仿生检测生命体中的手性环境”的设想。事实上这几年要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连续资助我们在这方面的探索工作。/pp strong 3、明确方向/strong/pp  实际上我们于2004年在长江师范学院建立起近红外光谱分析实验室,在市地两级政府和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资助下已逐步培育建设市级重点实验室。一直致力于近红外光谱、荧光、散射和化学发光等分子光谱分析,以及化学计量学方面的研究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攀登,并与太极集团和涪陵乌江榨菜集团合作,形成高校与企业结合的产学研一条龙研究体系,组建一支研究服务地方充满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团队,这得到重庆市科委、市教委的大力支持,在2010年获批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团队在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发展及应用的长期探索中,结合三峡库区和乌江流域资源丰富的地方特点,形成以下三个具有地域特色的研究方向:/pp  (1)以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同时测定水环境中的多种监控指标/pp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具备多组分多指标同时检测、测定速度快、测试重现性好等优点开发水环境中多种监控指标的同时测定的研究。我们试验以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结合多种分析手段开发了垃圾处理声渗滤液中多种组分如金属离子和有机多苯酚、酸类的快速监测。尤以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建立同时测定垃圾渗滤液中的COD和BOD指标,经《理化检验.化学分册》、《JWARP》报道后得到国内外广泛的转录引用。这项工作在2010年得到重庆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的表彰。/pp  (2)以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同时测定中成药中的多种活性成分/pp  在重庆市科委攻关项目的资助下,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各种天然药用植物进行品质和产地鉴定,以及对中成药的活性成分发展了快速检测。根据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特点,建立天然药用植物和中成药的多种活性成分与近红外光谱数据之间的数学关联模型,从而建立起其中多种组分的定性鉴别和定量测定的新方法。至今为止,我们已经建立了近红外光谱快速分析检测藿香正气液、黄芪精口服液、通天口服液等九种中成药口服液以及药丸、片剂的活性成分,对本地区盛产的黄莲、虎杖等二十多种地方天然药用植物进行品质和产地鉴定,同时开发集成了天然药用植物的近红外光谱谱图数据库。为进一步实现中药现代化的质量监控研究奠定了基础,并对中药化学动力学和药理学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pp  (3)以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同时测定榨菜品质的多种成分/pp  创新团队协同太极集团、涪陵榨菜集团,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地方农副产品如涪陵榨菜和山地烤烟品质进行分析测定,通过实验采集榨菜和烤烟品质指标的近红外光谱图数据,建立榨菜品质指标与近红外光谱数据之间的关联模型,建立对榨菜中多种指标的定性鉴别和定量测定的新方法,并开发近红外光谱分析测定榨菜品质的简便快速、在线及无损检测的实用技术。对享有中国榨菜之乡涪陵的榨菜做了深入的研究,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评价涪陵榨菜品质、同时测定了涪陵榨菜中果胶和总糖的含量、快速鉴别涪陵榨菜品牌的研究。/pp  strong4、工作成就/strong/pp  自团队被批准为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以来,以《近红外光谱分析检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的平台建设工作取得较大成果。主持完成了重庆市科委攻关项目《快速无损在线检测中成药活性成分的研究》(CSTC, 2010AC5170)和重庆市教委攻关项目《近红外光谱快速在线检测榨菜品质的研究》(KJ101303),以及在研其它省部级项目和地方合作项目十余项。近年来在国内外发表近红外领域专业论文三十余篇,曾在泰国(2009年14届国际近红外学会)和南非(2011年15届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两次国际学术会上交流论文。/pp  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在融合荧光、散射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推进多组分体系同时测定的研究中取得长足的进展,受近红外光谱“神奇峰叠嶂”的启发,我们自主研发了“同原射线计量分析法”,并申报发明专利《谱峰完全重叠的双组分混合物同时测定的光谱分析方法》,解决了教科书中谱峰完全重叠的双组分混合物不能同时测定的岐见,也使我们在“不经分离而同时测定手性对映体”的研究有重大突破。之后我们又相继申报了《近红外光谱法同时测定废水中的COD和BOD指标》、《近红外光谱法测定农副食品中的无机盐》、《一种增氧缓释肥的制备和应用》、《一种利用污水处理产生的淤泥生产肥料的方法》等十一项发明专利,现已获授权八项 自2009年以来曾三次获重庆市、区两级政府科技进步奖项 培养近红外方向的硕士生6名,博士生2名,这些学生毕业后都继续从事近红外研究工作。与此同时,与国内外同行广泛交流,2009年在泰国参与14届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2013年赴法国、2015年赴韩国参与两次国际学术会,并交流论文 国内每两年一届的近红外光谱学会都有大会交流文章,所带研究生的报展均获优秀奖。与此同时,创新团队也在发展壮大,近年来晋升高级职称多人。使团队切实形成了充满活力而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队伍。/pp strong 5、研究展望/strong/pp  目前,创新团队将继续发展对三峡库区生态的各种环境指标、区域天然植物的药用成分和地方农副产品质地检测的研究工作,并致力于更深入的与太极集团、涪陵乌江榨菜集团合作,力争尽快把近红外在线检测推广应用到制药和农副产品加工的生产线上。同时拓展近红外光谱的研究工作:①加强基础研究,攻克近红外光谱分析理论上的局限。如近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联,近红外光谱与其它光谱的联系,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其它分析技术的联用。这些研究工作的突破都有可能推进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更加完美和更为广泛的应用。②加强应用推广,促进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实际应用。结合我们已在环境监测分析、中成药活性成分分析和榨菜品质分析上做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工作。我们期待把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实用技术真正推广到实际生产线上,要解决建立一些实际分析模式,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的优势,切实解决实际应用上的难题。③加强自主创新,开发和改进近红外光谱分析的硬软件。要加快推广近红外光谱分析应用,要发展普适的近红外光谱仪器和便携式分析仪器,以及对某些专门特殊的仪器的改进 建立适宜筛选各种算法的建模软件,建立普适的分析模型 研究改进适应各种分析对象的光谱采集手段。④近红外用于生命和生物科学的选择性分析,这是我的第三个自然科学基金的出发点。为探索生命体系中自然的手性匹配、手性降解和手性转化的选择性行为,及其自发的手性拆分和自聚集的手性复制的自然规律,以启迪人们对生命体系天然手性识别的新思维,这将破解手性均一化机制对生命进化的重要作用。为此本项目利用近红外波段内的吸收、荧光和散射光谱分析及其成像技术对生命体中的手性环境进行测量及其相关检测研究,建立近红外光谱检测生物大分子手性及其手性识别的新方法。前期研究已表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适宜生物活性分析,结合多种光谱分析拓展技术手段的优势,可作为探究生命体中手性环境的特效工具,检测生命体中的手性环境及其机制效能,或将有利于人类进一步窥见生命的奥秘,揭示手性起源,也有助于开启手性分析应用的广阔前景。/pp  回顾与展望,结识近红外,人生平添翼。驾驭新技术,学研任翱翔。感谢近红外领域里的前辈和同仁,有你们结伴同行真好!/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杨季冬 重庆三峡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pp style="text-align: right "二〇一七年三月三日 于重庆三峡学院 芳香居 成稿/ppbr//p
  • 我与语瓶的十年| 参加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有感
    大家好,我是天津语瓶仪器技术有限公司的销售经理,夏广强。2023年7月11日,第十一届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ticaChina)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拉开帷幕,我也作为天津语瓶的参展代表又一次来到了展会的现场。看到我们的产品更新换代、越做越好,心中不禁感慨万千。因为今年是我入职语瓶的近第十个年头了。我刚从大学毕业时,就加入了语瓶,在这接近十年的时间里,我作为语瓶公司的一员,见证了公司的成长,语瓶作为我毕业后加入的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企业,也见证了我的成长。在语瓶奋斗的时光里,有很多难忘的经历。今天我想分享一下,在我任职的接近10年的时间里,我与一家我负责的,特别重要也特别优秀的某临海大型制药企业的故事。在2022年年末,我接到了这家药企老师的电话,她们在报明年的采购计划,打算再采购我们一台洗瓶机。听到这个消息我很开心,因为在迄今为止的接近十年的时间里,这个客户已经向我们采购了十台不同型号的洗瓶机。我有时候会想,是什么原因让一家如此优秀的制药企业,在十年的时间里,坚定不移的选择和我们合作呢?我想给大家讲一讲我们之间的一些小故事,或许也就有了答案。2015年,我入职初期,这家药企买了我们第一台洗瓶机,主要用来清洗容量瓶、进样瓶、试管等器皿。作为制药龙头企业,这台设备又是要在原料药QC部门下使用的,这对于设备的洁净度、稳定性要求都非常高。在经过了技术交流、购买、供货的步骤后,紧接着到了安装验证阶段,说心里话,第一次来做验证的过程并不是很顺利,这一台设备的验证周期持续了很长时间,期间涉及了验证方案的更改、抽样方法的改进以及一些现场其他问题。为了确保仪器的验证能够顺利通过,我们和当时负责做验证的老师都付出了很多努力。记得当天做完验证,天也不早了,我急匆匆往酒店赶,在我马上要到酒店的时候,客户突然打来电话,说:“小夏,我知道现在很晚了,但是因为我们的这个项目正处在关键节点,今天做的验证方案,我这边还是需要再修改一下内容,能不能请你回来配合我一下?”没有犹豫地我说:“好的,我现在马上就来。”于是我打车重返客户单位,跟老师一起重新做方案细节的修改。由于当时也是客户第一次建立标准化清洗实验室,对清洗验证是很谨慎的,记得当天加班到很晚,经过几次商量修改,最终终于敲定方案,顺利完成验证验收工作。这次验证经历后,客户对我们的产品和售后服务都给出了很高的赞扬,这件事对于当时刚毕业没多久的我来说也是一次非常宝贵和难得的历练。后来这个客户的总部以及上海研发中心陆续采购10台设备。今年也正好趁着回访的机会,又去了一次临海,来到了当时安装第一台设备的地方,心中满是亲切的感觉,仿佛见到了一位老朋友一般,当看到我们的清洗机还在正常运行着,当初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之前的一切仿佛历历在目,而我也从青涩少年成长为一个驾轻就熟的老员工。后面我又一一拜访了当初的几位老师,了解了设备目前的使用情况。化验室老师对洗瓶机的工作效率也是非常认可,不仅解放了实验人员的双手,工作效率提高了,还让检测工作变得更加准确了!清洗机每天都用,很稳定,清洗的效果也是一如既往的有保障。我查看了一下客户的使用记录,每天依旧是保持着3-4次的使用次数。经过近10年的使用,外观难免有一些沧桑感,但是功能完好,工作依旧。今年部门由于要扩建新实验室,打算增购一台我们洗瓶机,并且老的清洗机也要继续使用,继续发光发热。我们和这个客户的故事也还在继续。语瓶也将一直坚持着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持续的艰苦奋斗原则,公司始终把客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积极的改进仪器的功能,提高仪器的稳定性,通过不断完善的售后服务网点,保障了客户仪器的顺利运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们的产品线也越来越完善,先后推出了实验室有机清洗方案、实验室无机物清洗方案、GMP车间器具清洗方案、以及动物房清洗解决方案等。先后获得了“国产好仪器”和“用户最受青睐仪器”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在今后的时间里,我们还将定期回访老客户,老师们的好评,就是语瓶最好的奖章。我们也一定会服务好每一位信任语瓶、选择语瓶的客户,继续做当之无愧的国产好仪器。
  • 飞翔科技宣布举办CellWorld 2016上海论坛
    p  圣克拉拉,加利福尼亚州(2016年2月8日)—飞翔科技正式对外宣布将在今年举办第三届CellWorld上海论坛,这将是个专门为生物工艺领域创新者、远见人士、资深决策者打造的盛大活动。/pp  一天的会议将以邀请的形式在2016年6月21日在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汤臣洲际大酒店举行。2016年论坛的主题将是“聚焦亚洲生物工艺的未来”,飞翔科技举办这次论坛旨在为生物制药业领袖搭建一个高端的交流平台共同探讨亚洲生物制药的未来及分享他们宝贵经验。/pp  论坛中来自亚洲和美国的主要发言人将对变革中亚洲生物制药产业的格局、行业发展趋势、监管要求做深入的解读及探讨。另外,他们将做工艺开发方面的案例分析 来自工程设计公司的专家还将对生产厂房的设计及建造做深入经验分享。同时,飞翔科技将在论坛中展示如何通过先进测量技术、自动化及生产执行系统(MES)来实现生物工艺上下游单次使用的创新解决方案。/pp  飞翔科技总裁Barbara Paldus女士说“通过以往举办CellWorld论坛,我们得到大量客户积极的评价,这让我们感到兴奋能在上海举办第三届论坛。”她又提到“我们还将邀请其他亚洲生物制药领袖参加这次论坛来共同探讨创新和科技,这样作为产业,我们可以加速新生物工艺平台的使用,同时随着电子、软件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制药产业也将变得更加智能化。”/pp  关于飞翔科技/pp  飞翔科技致力于提供灵活的硬件和软件自动化解决方案,来帮助我们客户实现无与伦比及定制化生物制药工艺。我们是家专注于科研的公司,公司常驻美国硅谷地区,并坚信我们的创新一次性传感器、反应器、控制器和软件等产品能让我们客户的业务变得更强大。“SmartParts”是我们飞翔科技产品的基础,这些技术能运用在生物制药产业的里里外外。另外,我们是业界内唯一拥有集成专长的供应商,从而我们的客户在上下游关键操作环节能独立选择符合他们偏好的供应商。无论是用于药物研发的独立或一次性生物反应器,还是用于cGMP合规生产的集成SmartFactory产品,我们终能提供符合客户需求的生物工艺解决方案。/pp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网站finesse.com/cellworld//pp  媒体联络人:Barbara Paldus, (408) 570-9012/pp  李鸣, 86-13816082457/pp/p
  • 王正敏“克隆”国外科研获巨额经费
    王正敏(资料图)  近日中科院院士王正敏遭学生王宇澄举报学术抄袭、科研剽窃等。王宇澄称王正敏至少57篇论文涉抄袭,还&ldquo 克隆&rdquo 国外&ldquo 人工耳蜗&rdquo 样机冒充自主研发。央视记者调查发现,王正敏团队以各种名义报项目,仅2012年就获经费4000多万。  王正敏(卫生部听觉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家。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教授,主任医师。2013年11月14日被学生举报,披露其院士评选内幕。   ■事实+  学生举报老师或涉利益纠葛  早在2012年初,王宇澄已向校方提交过举报材料,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随即启动调查工作,并于去年8月形成调查报告,同时上报中科院。去年11月,针对王宇澄的举报,复旦大学回应称,经查未发现王正敏存在学术不端,但确有学术不规范之处。  王宇澄曾是王正敏的学生与亲密助手。学生认为自己在导师评选院士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却未获回报。师徒最终反目。&ldquo 我帮他申请上了院士,他却抛弃了我。&rdquo 王宇澄称,王正敏在当选院士后对自己多方为难,导致他在医院难以立足,这是他愤而举报的原因。王正敏的另一位学生用&ldquo 鸡毛蒜皮&rdquo 来形容王宇澄的举报。他始终认为,这只是利益纠葛下的闹剧。(腾讯新闻综合南方周末、中国广播网等报道)  以下为央视节目文字实录:  &ldquo 院士造假遭举报&rdquo 事件真相之一 院士遭举报 论文造假专著抄袭  【导语】  前不久,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医师王宇澄举报他的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正敏涉嫌学术抄袭、科研成果剽窃、院士申报材料造假等问题。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记者经过一个多月的明察暗访,发现了举报背后更多鲜为人知的秘密。  【正文】  王正敏是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医生,2005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王正敏申报院士的时候,王宇澄正是他的秘书,目睹了王正敏为当上院士论文造假的全过程。王宇澄说,在王正敏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候选人论著目录附件材料》中,被列入的271篇论文至少有57篇涉嫌造假。其论文造假的手法之一便是将自己的专著《耳显微外科》一书的内容,拆分成14篇论文,发表在《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上。  【同期】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医师 王宇澄  这是他杂志,这是他的书,是一模一样的,第一章耳聋手术,他这个论文也叫耳聋手术,发表过以后呢,他又在2005年报院士的时候把它当做正式研究论文放进去,这样有14篇。  【正文】  王宇澄说,王正敏论文造假的手法之二是&ldquo 一稿多投&rdquo ,一篇论文在国内刊物发表了以后,又在国外刊物上发表,这样在计算学术成果时当成两篇学术论文。  【正文】  王正敏论文造假的手法之三是,把发表在《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上的非研究性文章,包括&ldquo 发刊词&rdquo 、&ldquo 专家笔谈&rdquo 、&ldquo 我如何做&rdquo 等栏目的小品文,也列入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候选人论著目录附件材料》。  【同期】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医师 王宇澄 01:23:35  这个自己担任主编的中国眼耳鼻科杂志刚刚创刊时候的创刊词,他当做正式的研究性论文 还有选择题,给学生做的选择题,也把它当做研究性论文,还有一些医学史,就是医学的这一段历史的介绍,所以这样的类似的零零总总有43篇。  【正文】  王宇澄举报王正敏依靠违规学术成果当选中科院院士的材料里,还有一项最主要的指控是关于著作抄袭,被抄袭者是王正敏的导师,被誉为&ldquo 耳神经科学之父&rdquo 的瑞士苏黎世大学教授乌果.费绪。王宇澄告诉记者,王正敏的第一本专著《耳显微外科》有一百多幅耳部手术的手绘图,和乌果.费绪教授专著中的图片相同,但并未注明图片来源,书中参考文献里也没有提到费绪教授的专著。而王正敏的另外两部专著《颅底外科学》和《王正敏耳显微外科学》,也同样存在类似的抄袭行为。2003年王正敏开始写作他的第三本专著《王正敏耳显微外科学》,王宇澄参与了编辑工作,目睹了王正敏抄袭的全过程。  【同期】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医师 王宇澄01:43:58  他让我们拿出了他自己选择的国外很多专著(图片),然后让我们去把它扫描,扫描过以后把这个英文,就旁边的注解的英文换成中文,这里面大概有两百多幅,但是他参考文献并没有写他的这个书这个图片的来源。  【正文】  根据2011年的《复旦大学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规定》,&ldquo 将他人论著中的内容,录作为自己的研究成果而不注明出处&rdquo ,&ldquo 将外文作品的全部或部分翻译或改写作为自己著作的内容,而不加明显的注释的行为等&rdquo 均属于抄袭。《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中院士候选人行为守则》明文规定,&ldquo 被推荐人附件材料&rdquo 的提供者要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包括不得编造学术、专业技术经历和国籍证明,不得作虚假陈述,不得提供关于研究成果等方面的不实信息。  &ldquo 院士造假遭举报&rdquo 事件真相之二 &ldquo 克隆&rdquo 国外样机 获国家专利巨额经费  【导语】  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认定王正敏在申报科学院院士过程中,申报论文材料有&ldquo 不实事求是&rdquo 行为。不过随着记者调查的深入,隐藏在王正敏院士背后更多的秘密被揭开。2003年,王正敏领衔的技术团队成功研发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人工耳蜗,那么这种人工耳蜗又是如何被研发出来的呢?  【正文】  人工电子耳蜗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聋人康复新技术,重度听力言语障碍病人植入后,通过言语康复训练以后,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用听觉和言语与人交流、融入社会。1982 澳大利亚科利尔22型人工耳蜗通过FDA认可,成为世界首先使用的多通道耳蜗装置。王正敏作为中国最早做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医生之一,他最早提出了研发中国的人工耳蜗。于是,他找到范宝华,让他想办法得到了澳大利亚科利尔公司的人工耳蜗样机。  【同期】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范宝华1 4:00  澳大利亚产品是我想办法问人家要了一个样机  记者:澳大利亚人工耳蜗样机  范宝华:嗯 参考参考  【正文】  那么,王正敏研发团队接下来做了什么呢?记者找到了上海听觉医学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沈义虎。  【同期】上海听觉医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沈义虎 沈工1 01:05  当时买了澳大利亚的产品回来,我亲手给它全部打开,模仿它嘛,芯片破解出来,线圈镀出来 还要反过去做芯片了。  【正文】  沈义虎是王正敏研发团队的主要研发人员之一,具体负责破解国外人工耳蜗样机的芯片。这位研发人员承认,他们的人工耳蜗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研发,而是模仿了澳大利亚科利尔公司的产品。  【同期】上海听觉医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沈义虎 06:05  他(王正敏)说完全知识产权谁考核他 有人考核他吗 国内没有人考核他的 自己说了算的 你说那些专家委员会他们知道什么 他们不知道的  【正文】  这位研发人员告诉记者,他们通过对科利尔人工耳蜗芯片内部电路的提取、分析、整理,研究他们的芯片技术原理、设计思路、工艺制造和结构机制,然后依葫芦画瓢做出了自己的芯片,这个过程花了近两年的时间。但为了避免科利尔公司找麻烦,他们在外观等和线路等环节做了修改。  【同期】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范宝华2 3:15  65%用他(国外)的技术 35%用自己的  【正文】  1997年,王正敏团队研发的&ldquo 多道程控人工耳蜗&rdquo 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2004年,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与上海力声特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技术转让合同,对国产人工耳蜗进行产业化。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为了争取国家、省市科研经费,王正敏研发团队和上海力声特医学科技有限公司以各种名义向有关部门申报项目。  记者了解到,仅在2012年,他们就获得国家级项目两个,获得专项经费4000多万,其中,&ldquo 国产人工耳蜗及临床技术研究项目&rdquo 获得国家卫生部专项科研经费2171万元 &ldquo 上海力声特人工耳蜗建设项目&rdquo 获得国家工信部经费2138万元。  【&ldquo 院士造假遭举报&rdquo 事件真相之三】&ldquo 仿制品&rdquo 有隐患 志愿者受伤害  【导语】  根据规定,人工耳蜗要上市销售,必须先要通过临床试验。2009年,上海力声特公司招募了49名人工耳蜗临床试验志愿者,免费为他们植入了力声特人工耳蜗。4年过去了,人工耳蜗有没有为他们带来&ldquo 福音&rdquo 呢?记者最近对8名志愿者进行了调查,结果出乎意料。  【正文】  家住山西朔州的梁珍失业已经快两年了,失业的原因是他的人工耳蜗坏了,耳朵听不见了,这让他非常痛苦。  【同期】力声特人工耳蜗临床试验志愿者 梁珍  它坏了之后就像又进了地狱一样,那种感受非常非常的痛苦,只能等待就是特别特别痛苦的一个过程。  【正文】  梁珍告诉记者,小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让他双耳听力严重受损。2009年,他报名参加了力声特人工耳蜗临床试验志愿者,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免费植入了这家公司生产的人工耳蜗。  【同期】力声特人工耳蜗临床试验志愿者 梁珍00:21:28  他们就是说产品终身不会坏的 就是坏了之后终身保修  【正文】  但是让梁珍没有想到的是,植入的人工耳蜗仅仅用了2年就坏掉了。 梁珍多次和上海力声特公司联系,希望能重新植入一个新的人工耳蜗,但对方称要等新的产品出来以后才能植入,这一等就是一年多。  【同期】力声特人工耳蜗临床试验志愿者 梁珍  他们就开始拖延了,就是说产品需要慢慢的升级,升级了之后自然会通知你的,到后来就没有通知,再后来就联系不上了。  【正文】  梁珍说,在植入人工耳蜗以前,他的右耳还有一些残余听力,但是做了手术以后,完全丧失了听力。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像梁珍这样的志愿者不在少数,记者通过互联网采访了湖南、河北、上海、新疆等地的7名力声特人工耳蜗志愿者,除了上海的一名志愿者因车祸撞坏了耳蜗以外,其余的6名志愿者人工耳蜗仅使用两年左右就坏了,使用时间最短的只有6个月。记者了解到,目前志愿者仍在等待力声特公司的新产品上市。他们坏掉的耳蜗至今仍残留在耳朵里,身体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同期】河北无极县一志愿者家人  做完手术效果一直不太很好,后来就一直没戴过,我只是听他说漏电。  记者:漏电有什么反应吗?  志愿者家人:漏电舌头发麻啊。  【正文】  有志愿者告诉记者,上海力声特公司为了掩盖事实,威胁他们如果把耳蜗坏了的事情说出去,公司将不会给他们植入新的耳蜗,很多志愿者因此不敢向外界透露他们的信息。由于力声特公司对外界封锁了志愿者的信息,记者只采访到了其中的8人,其他志愿者的耳蜗使用情况至今仍是一个谜。力声特人工耳蜗为何出现这些质量问题呢?上海力声特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医学总监夏正毅认为,王正敏研发团队转让给力声特公司的技术早已过时了。  【同期】上海力声特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医学总监 夏正毅23:00  这个产品是王院士发明的 2000年的产品 产品现在都15年 15年前的手机现在还会用吗 对吧 道理是一样的  【正文】  记者在进一步的调查中了解到,在技术转让的过程中,范宝华成立了自己的耳蜗公司。他透露说,自己并没有把全部技术转让给力声特公司,而且还在技术资料里做了手脚。  【同期】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范宝华3 16:20  转让给力声特的技术资料那么厚一摞,没有那么简单的 资料是死的,里面还有假的,能搞起来将就将就吧  【&ldquo 院士造假遭举报&rdquo 事件真相之四】人工耳蜗虚假炒作 上市公司成赢家  【导语】  上海力声特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海南海药的控股子公司,王正敏研发团队研发的人工耳蜗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它并没有给海南海药带来任何负面影响,反而拉动股价不断攀升,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呢?  【正文】  今年11月初,海南海药董事长刘悉承发布一份公开资料称,公司新品人工耳蜗在今年12月份会规模生产,明年有望产生利润。此消息一发布,海南海药股票立马反弹,每股上涨了1.25元。那么,力声特公司12月份到底有没有规模生产呢?12月中旬,记者来到这家公司的生产车间,并没有看到任何规模生产的迹象。  【同期】上海力声特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  记者:现在有多少人  负责人:现在五十来个人吧  记者:五十来个人 都是学生吗 都挺年轻的 刚招的  【正文】  记者看到,在生产车间,只有1个工人在工作 在公司的库房,记者看到的都是空包装盒,并没有看到他们生产的新产品。  【同期】上海力声特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工人  记者:一年能生产多少  工人:今年一年几百台  记者:几百台  【正文】  经过调查,上海力声特公司发布的今年12月规模生产的消息并不属实。  【同期】上海力声特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医学总监 夏正毅  目前来讲不宜打得太开 因为一方面就像你所讲的 产品质量不是特别好 到时候弄得太多过两年 过五年不好还得召回 何必呢 对不对  【正文】  今年4月中旬,海南海药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力声特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近期与大连市中心医院、大连市慈善总会签署了《大连市夕阳复聪项目合作协议》,由上海力声特向大连市中心医院销售REZ-1人工耳蜗300套。此消息一公布,又一次引发了海南海药股票的波动。但是记者来到大连市慈善总会核实情况后得知,这又是海南海药发布的虚假信息。  【同期】大连慈善总会项目负责人  记者:你们跟上海力声特公司订购了300套人工耳蜗是不是  负责人:不是 没有  【正文】  记者随即又来到大连市中心医院,医院负责人也否认了向力声特公司订购300套人工耳蜗的事实。  【同期】大连市中心医院五官科主任 张庆丰  我们订了一个合同、意向 我们没有执行 当时我们就跟他讲 我们看了看他有好多情况 我们就说我们要进行一次临床试验以后才能决定 但是我们现在通过我们的临床试验发现没有像他们说的那么好  【正文】  记者注意到,海南海药发布订购300套力声特人工耳蜗的消息之前,海南海药的股价是每股9.40元,但在一周之内就涨到11.29元,每股上涨了1.89元。  【同期】大连市中心医院五官科主任 张庆丰  海南海药的董事长刘总 就坐在你这个位子 我就是这么告诫他的 你不要把这些东西当做商业炒作 你炒多大你最后栽多大  【正文】  记者注意到,从上海力声特公司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签订人工耳蜗技术转让合同以来,在近十年时间里,尽管国家投入了数千万的科研经费,该公司至今没有研发出任何新产品,也没有显著的销售业绩,但海南海药的股票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大幅增长。  【同期】上海力声特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医学总监 夏正毅  这就是他(刘总)高明的地方 他只要维持这个股票的稳定 给大家看到预期的增长 完全靠公司盈利是挣不了钱的 靠资本运作 (公司)10年六千万(元)变成六个亿  【正文】  记者注意到,海南海药股票在2004年收购人工耳蜗技术到2013年的近十年时间,从最低的每股2.9元涨到了最高的近40元,每股涨了13倍多。  【同期】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范宝华3  他这个公司不是为了生产(人工耳蜗) 他主要为了上市 骗 赚钱  【正文】  记者调查发现,从国产人工耳蜗的研发到批准上市,海南海药集团是最大的赢家,收益不低于6亿元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除了拥有上海力声特公司20%的股份之外,他们还分享了国家投入的数千万元的人工耳蜗专项科研经费 王正敏院士因为国产人工耳蜗的发明专利,在2005年顺利的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不过力声特人工耳蜗临床试验的志愿者,正在承受手术失败后的煎熬。  【同期】力声特人工耳蜗临床试验志愿者 梁珍  希望大家能够伸出双手的时候救救我,希望我能够康复起来,重新再做第二次耳蜗(手术),让我重新听到,重新找到一份工作,开始我自己正常的生活。(原标题:&ldquo 院士造假遭举报&rdquo 事件真相)
  • 当古生物遇到新科技
    古生物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历史上如始祖鸟、北京猿人等关键化石的发现都填补了生命演化历史的空白。如今,新的观测分析手段,诸如高精度成像与解析技术、分子古生物学技术以及大数据和自动识别等,给古生物学这样的传统学科注入了新的活力,从原有的以及新发现的化石中挖掘出大量前所未知的全新信息,让我们逐渐看清远古时代。高精度成像与解析:无损伤、高精度了解化石内部结构传统上,古生物学家通过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来观察和研究生物化石外表的宏观和微观结构。但是,生物化石的很大一部分信息量包含在其内部,需要古生物学家通过其他技术手段来揭示。如果化石样本数量很多,可以考虑直接破坏化石,暴露其内部结构。更为常规的手段是通过切片或磨片取得化石某一截面的二维结构信息,如果每个截面之间的距离相等,那么就有可能精确地还原化石内部三维结构,这就是连续切片或磨片。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张弥曼院士就曾应用连续磨片技术对肉鳍鱼类杨氏鱼的头部进行精细重建,揭示它没有内鼻孔,是原始的肺鱼,从而对寻找登陆鱼类的真正直接祖先作出了突出贡献。不过,这项技术必须经过磨片、素描、蜡片切割和堆叠成模等一系列极为费时而又对精确度要求极高的过程,因此其应用只能局限于数量很多、又非常重要的化石标本,但是这两个要求很难同时满足。张弥曼重建的杨氏鱼的蜡质模型。古脊椎所供图早在20世纪中叶,就有古生物学家尝试用X光“透视”化石,但简单地使用X光照射,只能取得照射方向上的一点模糊内部结构信息,要重建各个方向上的全部三维结构信息,就必须使用断层扫描技术,这有点像无损的磨片或切片。断层扫描(CT)最初在医学和制造业中发展起来,20世纪90年代开始,古生物学家尝试将此技术应用到化石研究中。由于化石比生物体致密得多,且不同化石的物质成分千差万别,直接套用医用CT机器往往很难达到理想的扫描效果,研发古生物研究专用CT就成为迫切需求。在这方面,我国走在了国际前列——2008年,古脊椎所与高能物理研究所和自动化所合作研制了全球首套专门应用于古生物化石研究的高精度CT,包括225kV显微工业CT和450kV通用性工业CT,并于2011年投入使用。这使得古生物学家能够方便、快速、高质量地对不同大小的脊椎动物(含人类)化石及现生生物的内部精细形态和显微结构进行无损检测和重建。应用这套设备,古生物学家迅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如古脊椎所朱敏团队对早期有颌鱼类内部结构的重建,补充了“从鱼到人”演化史上的关键环节;刘武团队对中国重要人类化石基于CT的研究,定量重建了远古人类的颅内模、内耳骨迷路等精细内部结构。热河生物群是世界级的化石宝库,产出在演化史上极为重要的脊椎动物、植物和昆虫化石,其中许多化石精细、完整地保存了生物体的软组织,如鳞片、羽毛、毛发等的细微结构。可惜的是热河生物群大多数化石来自湖相沉积,保存为压扁的板状,其内部结构信息往往互相叠压,普通CT设备很难对其进行扫描和重建。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支持下,我国研发了首台高分辨板状化石专用X射线显微层析成像设备Micro-CL(Computed Laminography)。这是目前无损检测大型板状标本内部结构的唯一手段,大大满足了古生物学界的研究需求,推动并加快了对热河生物群及其他类似保存状态化石研究领域的工作。这一技术后来在工业领域也得到运用,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古脊椎所CT设备成果:(上)重建的全颌鱼上下颌;(下)许家窑人颞骨及其3D复原的内耳迷路。古脊椎所供图在此基础上,针对制约成像技术在古生物学中大规模应用的若干难点,如耗时长、机时有限、重建所需的计算机配置高、软件价格昂贵等,我国古生物学者正从多个角度继续探索,攻坚克难。在加强研发的同时,使用新一代适合古生物学研究的商业仪器,可以进一步快速获取高解析度的化石三维结构包括超微结构信息。例如,最近古脊椎所引进的微纳能谱CT,可以同时获得化石内部各成分及其空间分布信息,进一步推动了对化石内部信息的挖掘,而且对于研究化石的形成条件和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古脊椎所研究人员还自主开发了免费的专门处理化石及生物体成像数据的渲染处理软件,推动这项技术在学科领域的大规模普及。能量更高、更集中的同步辐射光源是满足成像技术精度和对比度高要求的唯一解决方案。以前古生物学家需要到国外如瑞士、澳大利亚等地的同步辐射光源线站进行扫描,国内的上海光源也提供了一种选择。值得一提的是,正在建设的北京光源(HEPS)突破了国际同类线站的局限性,是世界上最亮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之一,预计将在2025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按照计划,我国将在北京光源建设全球首个专门针对脊椎动物演化、人类起源与古人类遗存研究的同步辐射光源成像和测试平台,可以实现高灵敏度、强穿透、低剂量、多尺度分辨、无损的3D化石成像。与化石成像技术相伴的还有三维打印技术。随着三维打印价格的下降,这项技术也逐渐得到普及。将数字重建所得的化石内部结构模型三维打印出来,可以方便、直观地对这些结构进行观察研究,以任意放大缩小比例大量制作高精度的模型,用于科研、教学和科普展示。分子古生物学:重建古生物演化历史的重要工具古代生物死亡后,不同的有机物组分保留的时间长短不一,提供的生物的信息不同,而承载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成为重建古生物演化历史的重要工具。这一研究方法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期,受益于人类全基因组的发表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古DNA领域开始蓬勃发展。斯万特帕博是这一领域的奠基人,开创性地解决了DNA污染问题,搭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古DNA研究的超净室,并设计出超净室的工作规则。他带领团队重构出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发现了丹尼索瓦人——首个仅通过古分子证据而确认的已灭绝古人类。202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也因此颁给了帕博。古DNA提取物中常常包含大量污染DNA,使得测序的大部分DNA分子都是无用的信息,真正有用的常常不到测序数据的1%。对此,古脊椎所付巧妹研究员和迈耶研发应用了DNA捕获技术——通过设计DNA或RNA探针,像钓鱼一样把目标古DNA从海量的污染DNA中“钓取”出来。这项技术广泛应用于人类古基因组研究中,目前超过2/3的人类古基因组数据来自一个叫“1240k”的探针组的捕获数据。DNA捕获技术不仅使得对古DNA的测序效率大大提高,还能有效从一些棘手的样本中得到足够的数据。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古南方人群的基因组研究。中国南方温暖潮湿的环境和当地的酸性土壤都不利于古DNA的保存,使得这片区域的古DNA研究一度处于空白状态。得益于该技术,广西古南方人群的基因组研究揭示了在农业传播之前,东亚和东南亚人群已有大量交流。沉积物DNA分析是一种新兴的古DNA分析技术,可以不再依赖骨骼化石材料而从“土”中提取出古代生物的遗传物质。这种方法弥补了人类化石可遇而不可求的缺憾,极大地扩大了研究对象,打开了研究旧石器考古遗址人群演化的新窗口。2020年付巧妹团队和兰州大学合作,通过白石崖溶洞遗址沉积物,钓取35个样品的242种哺乳动物和人类的线粒体DNA,并使远古人类的DNA得以富集。这些古DNA与遗址的骨骼遗存相印证,证实了犀牛、鬣狗等动物的存在。还揭示白石崖洞的四个地层里有已灭绝的古人类——丹尼索瓦人的线粒体DNA。这是首次在丹尼索瓦洞穴之外的地方发现丹尼索瓦人,是支撑其曾分布广泛的有力证据。利用这种方法,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研究人员2022年12月报道了从格陵兰岛冻土中提取到约200万年前的生物DNA,为迄今已知最古老DNA。该研究发现格陵兰岛曾生活着乳齿象、驯鹿、野兔和大雁等动物,不仅有如今还在当地能见到的苔藓、灌木、桦树等植物,还生长着白杨、杉树等如今通常生长在纬度较低地区的树木。付巧妹在研究中。古脊椎所供图自2010年起,古脊椎所建立了国际一流水平的分子古生物学实验室,以古DNA技术为核心,在主攻古人群基因组研究的同时,并行开展动物古基因组、共生微生物及病原微生物演化、古蛋白质研究等衍生研究方向。2016年首次翔实地绘制出冰河时代欧亚人群的遗传谱图;2017年对田园洞人个体进行DNA测序,实现中国地区乃至整个东亚最古老人类的第一个全基因组测序;2018年从末次冰期前后迄今最古老的大熊猫化石成功提取到完整线粒体,揭示大熊猫新的线粒体谱系。2018年建立自动化实验平台后,实验速度快、精确度高、产量高,产出了系列重磅成果,例如,揭示东亚早期现代人的遗传多样性及长时间尺度下动态演化图谱;阐明华夏族群万年来的遗传连续性及不同文化人群的迁徙融合历史;阐述东亚特有适应性基因的选择机制;明确以台湾岛阿美族和泰雅族为代表的南岛语族与福建内陆古人群同源。这些研究更新、补充或修正国际学术界相关学术假说,为阐明华夏族群的形成过程及追溯南岛语族源流等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实验室也在珍稀保护动物(如金丝猴、南方灰狼)演化研究上取得重大新发现,并推广至更多已灭绝动物及濒危动物研究领域。蛋白质包含有丰富的生物遗传进化信息,在化石中留存的时间要比DNA长得多,且可覆盖古DNA目前所无法触及的时间与地域盲区,在人类及其伴生物种的演化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已有国际研究团队从180万年前的动物牙齿和超过650万年前的蛋壳中获取古蛋白质。再比如,在炎热潮湿地区,古DNA难以保存,但有研究团队在亚热带的早更新世甚至上新世化石中成功获取古蛋白序列。这方面研究逐渐成为新兴热点,在2019-2020年,学术期刊连续发表的4篇重要成果,解决了夏河人、史蒂芬犀牛、步氏巨猿以及先驱人的系统发育问题,引发国际学界广泛的关注。我国已经加强这方面的布局,围绕重点考古遗址的相关样本开展研究,以期解决科学问题,助力产出重要原创性科研成果。大数据及自动识别:有助于实现化石的自动鉴定随着研究的深入,古生物学从定性描述进入定量的计算,引进统计学模型。研究中越来越关注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形态特征的宏演化。在古生物学中系统发育分析规模越来越大,涉及上百个物种,数千个性状。这些研究都涉及大数据,需要高性能计算机的协助。为了建立古生代(约5.4亿年-2.4亿年)海洋生物多样性,南京大学樊隽轩团队遴选了3112个地层剖面、11268个海洋化石物种的26万条化石数据,团队结合了模拟退火算法和遗传算法,自主开发了基于并行计算的约束最优化方法。利用“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经过反复计算和验证,获得了全新的寒武纪-三叠纪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复合多样性曲线。近些年来贝叶斯方法在古生物学中广泛运用,但是这种方法对于计算性能要求高,即使使用目前的高性能计算机一次运算也可能需要数周甚至上月的时间。不少古生物研究机构专门购置了高性能计算机,运行专门开发的分析软件。比如,近些年古脊椎所发表的重要成果大多离不开高性能计算机的支撑。近些年科研人员基于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图像识别等等进行探索,以期实现化石的自动鉴定。在古生物学中微体化石的鉴定费时费力,而且很多是重复劳动,但是这一工作在油田钻井、环境研究中却必不可少。我们希望能够实现牙形刺、笔石、孢粉等由人工鉴定转向自动识别。这个领域刚刚兴起,距离成果投入实际运用还有很长的距离。这一工作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建议有关部门以先期投入促进科研的开展;也需要专业的古生物学家建立鉴定准确的图片库以供机器学习,也需要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以实现可靠的自动鉴定。(本文作者:邓涛,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 Molecular Devices联合东乐自然基因举办第十二届膜片钳技术培训班
    Molecular Devices联合东乐自然基因举办第十二届膜片钳技术培训班(第二轮通知)尊敬的老师您好!为满足广大电生理科研人员的需求,由Molecular Device与东乐自然基因生命科学公司举办的第十二届膜片钳技术培训班将于2016年5月11-13日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举行。届时将由多名著名电生理学家与您面对面交流,并配有五套膜片钳设备可在现场操作,改变传统的培训方式,使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您可以快速上手做实验。为保证教学质量本学习班名额有限,欢迎有兴趣的科研人员尽早报名!本届培训班我公司将与河北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联合承办。 一、注册报到1、培训课程及安排:5月11日 08:00-09:00 注册报到09:00-12:00 膜片钳概述及基础理论 关兵才教授12:00-13:30 午餐(样机操作) 13:30-17:00 200B使用方法(样机操作) 关兵才教授5月12日 09:00-10:30 如何将电生理数据转化为高质量的图表 邹安若博士 11:00-12:00 如如何排除膜片实验中的噪音干扰 汪世溶博士12:00-13:30 午餐(样机操作) 13:30-16:00 700B的使用方法(200B/700B样机实践操作) 关兵才教授16:30-17:30 在体多通道记录技术 王远根5月13日 09:00-10:30 单细胞膜片钳与PCR 王升教授11:00-12:00 单通道膜片钳 张炜教授12:00-13:30 午餐13:30-16:00 200B/700B样机试用及现场答疑18:00-20:00 自助晚宴(每位报名缴费学员均可获得5月13日晚的自助晚宴券一张) 2、培训地点: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北京大学医学部国家重点实验室2楼会议室 二、主讲人介绍:关兵才教授:现任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教授, 1993年毕业于同济医大生理学专业,2004年~2008年在美国俄勒冈健康科学大学和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由于其扎实的电学、物化等电生理相关学科的知识, 关教授对电生理技术有极其深入的理解,并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主要从事初级感觉传入信息调制的研究,并首次将膜片钳技术应用于内耳微动脉段的原位细胞。主编《细胞电生理学基本原理与膜片钳技术》一书。 王升教授: 现任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教授、学术带头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006年毕业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生理系并获博士学位。2007-2012年分别在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神经科学系和弗吉尼亚大学药理系任助理研究员,从事神经生物学方面研究。自2012年6月起任职于河北医科大学。主要从事循环和呼吸神经生理学领域的研究。 邹安若博士: 现任青岛海威磐石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青岛大学创新药物研究院教授。1990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生理系获博士学位,1995年在犹它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专科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世界著名电生理学家Dr.Michale Sanguinetti采用电生理学方法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遗传性和获得性(药物所致的)心律失常的机制(LQT syndrom)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1999加盟安进生物制药公司(全世界最大生物制药公司)从事与离子通道有关的新药的开发研究。在国际著名刊物(包括NATURE)上发表50多篇文章。现主要从事药物的心脏安全评估和新药的研发。 张炜教授: 2000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药理学专业,获硕士学位。之后进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从事钾离子通道新药开发工作。2003年获博士学位。同年来到耶鲁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工作,主要研究,1)谷氨酸受体亚型AMPA受体通道特性研究;2)谷氨酸受体亚型kainate受体辅助调节蛋白的研究;3) 谷氨酸受体亚型NMDA受体通道动力学研究。共发表论文9篇。自2012年7月结束研究,重返河北医科大学工作。2014年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 汪世溶博士:现任美国Sensapex公司亚洲区技术总监 。硕博连读于中科院神经所,导师周专,接受过全面、扎实的电生理培训。博士后就读于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主攻神经发育和干细胞研究。 王远根: 东乐自然基因生命科学公司市场部产品经理,主要负责在体多通道记录研究。三、培训班费用: 包括资料费、午餐费。 1、培训费1,500元人民币/人,含培训班讲义以及5月11-13日3天午餐。 2、学员住宿、交通、早晚餐自理。请学员提前安排好交通和住宿。 3、缴费方法(转账或汇款请注明汇款人姓名与单位并保留汇款凭证) 单位汇款:户名:北京金科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开户行:光大银行北京德胜门支行 账号:350 101 880 000 516 43 个人转账:户名:刘晓鸣 开户行:北京银行亚运村支行 账号:6210 3000 1783 4836 四、乘车路线及周边酒店:1、乘车路线:A、北京西站 地铁9号线六里桥站换乘地铁10号线西土城站下车,B口出向北800米到达;B、北京南站 地铁4号线海淀黄庄站换乘地铁10号线西土城站下车,B口出向北800米到达;C、北京首都机场 地铁机场线至三元桥站,换乘地铁10号线外环到海淀黄庄站,转10号线内环到西土城站下车,B口出向北800米到达,或乘坐机场大巴中关村线。 2、会场附近酒店:北京赢家商务酒店地址: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8号(北大医学部校内) 电话:010-82320101 汉庭北京中关村学院桥酒店(北大医学部西门斜对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1号6号楼(北四环学院桥西北角)电话:010-82326688 念家快捷宾馆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甲38号 (北大医学部西门向南200米)电话:010-62361668/62359969 3、周边旅游:鸟巢、水立方、奥林匹克公园线:地铁十号线西土城站上车,到北土城站换乘地铁8号线奥体中心下车。圆明园、颐和园线:地铁十号线西土城站上车,到海淀黄庄站换乘地铁4号线圆明园、颐和园站下车。长城、十三陵等其他一日游可致电北京康辉旅行社010-58302100/13810256751. 五、联系人:东乐自然基因市场部李小姐:010-62259284-231(200)邮箱:market@dlnaturegene.com六、注册报名回执表(附件/下载)东乐自然基因生命科学公司2016-3-31
  • 比尔· 盖茨:我为何要投入阿兹海默病领域?
    p  11月13日,知名企业家、慈善家比尔· 盖茨宣布将个人捐赠1亿美元,用来攻克阿兹海默病。在今天的这篇文章中,药明康德也为各位读者提供了比尔· 盖茨博客的最新长文,一道了解这一决定背后的故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001.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8fb2fa02-8c32-4b98-91a7-b5f69a137ea9.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trong比尔· 盖茨正式向阿兹海默病发起挑战(图片来源:GatesNotes)/strong/pp  在世界上的每一个地方,人们都比以前要活得久。得益于科学进展,越来越少的年轻人会死于心脏病、癌症、以及传染病。能活到80岁以上的人越来越常见。我的父亲再过几周就要庆祝他的92岁生日了。在他出生的年代,活那么久是不可想象的。strong人们越活越久的事实理应总是一件美妙的事,但长寿什么时候会变成坏事呢?/strong/pp  你活得越久,就越有可能出现慢性疾病。你得关节炎、帕金森病、或是其他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每年都在增加,而这些疾病会影响你的生活质量。strong在所有影响老年人生活的恶疾中,一种疾病对社会有着尤其大的威胁,它就是阿兹海默病。/strong/pp  如果你能活到80多岁,患上阿兹海默病的机会要接近50%。在美国前十大致死原因里,这是唯一缺乏有效治疗方式的疾病。而且,它正变得越来越流行。随着“婴儿潮一代”的老去,这一趋势还会持续,这意味着更多家庭会看到他们深爱的家人出现认知能力的衰退和逐渐丧失。尽管这一负担越来越重,科学家们还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导致了阿兹海默病,也不知道如何防止这种疾病摧毁大脑。/pp  我起初对阿兹海默病感兴趣,是因为无论是从情感上,还是从经济上,它都让家庭和医疗系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这种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很容易量化。患有阿兹海默病或其他痴呆症的患者每年在医疗上花的钱,比那些没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老人,要多出5倍!和许多慢性疾病不一样,患有阿兹海默病的人需要长期的照料支出,也需要直接的医疗花费。如果你不幸在60或70多岁得了阿兹海默病,你可能需要好几十年的昂贵照料。/pp  strong这些开支是发达国家医疗系统里快速增长的一项负担。根据阿兹海默病协会的数据,2017年,美国人要在阿兹海默病患者和其他痴呆症患者上花2590亿美元。/strong在治疗没有突破的前提下,这些支出在接下来的几年、几十年里只会越来越多,挤压医疗经费。这是全世界的政府都应该考虑的问题:strong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预期寿命正在赶上全球的平均水平,罹患痴呆症的患者数量也在上升。/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002.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b07b976b-98ec-4dac-8257-58ccb4cc336b.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阿兹海默病正变得越来越流行(图片来源:GatesNotes)/strong/pp  阿兹海默病给人带来的损失更难用数字去衡量。对于患者以及他们所爱的人来说,阿兹海默病都是一种糟糕的疾病。我对此非常了解。我的家族里,许多男性都有阿兹海默病。当疾病夺走你所爱的人的心智,而你对此无能为力,这种感觉坏透了。你就像是在经历熟人的慢性死亡。/pp  strong我的家族史并不是我关心阿兹海默病的唯一原因,但我的个人经历却让我感受到,当你或你所爱的人不幸得了这个疾病,你会是多么绝望。我们已经见证科学创新把HIV这样一度致死的杀手变得慢性可控,能用药物暂停病情发展。我相信我们也能在阿兹海默病上做到同样的事,甚至做得更好。/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003.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79d23ceb-5230-4ed3-beec-d94071e4ccc5.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片来源:GatesNotes)/strong/pp  去年,我花了很多的时间来了解这种疾病,以及目前我们所取得的进展。这个领域里有许多令人赞叹的工作,能延缓阿兹海默病进展,或是减轻它对认知的影响。我从研究者、学术圈、投资人、以及产业专家里了解到的信息让我充满信心。如果我们能在下面五大领域取得进展,我们将极大地改变阿兹海默病的病程。/pp  strong我们需要更好地了解阿兹海默病是如何进展的。/strong大脑是一个复杂的器官。在患者还活着的时候,我们很难研究大脑。所以我们对大脑的正常衰老,以及阿兹海默病对它的影响还知之甚少。我们对于“大脑中发生了什么”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尸检,它只能显示这种疾病的晚期症状,而无法解释它的复杂秘密。比如说,我们还没有充分理解,为什么非裔美国人或者是拉美人比白种人罹患阿兹海默病的风险更高。如果我们想要取得进展,我们需要更好地了解疾病背后的原因和生物学。/pp  strong我们需要更提早地检测和诊断阿兹海默病。/strong目前唯一确诊阿兹海默病的方法就是死后的尸检,因此我们很难在疾病进展早期确确实实地找到疾病。认知测试是一种选择,但它的变数很大。如果你前一天没睡好,就会影响到你的结果。像血检那样更可靠、用得起、而且能用得上的诊断方法会让我们更容易地看到阿兹海默病如何进展,并追踪新药的治疗效果。/pp  strong我们需要更多终止疾病的方法。/strong一款阿兹海默病新药能从多个角度来预防或缓解疾病。至今,大部分的新药临床试验是靶向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这两种蛋白能导致大脑中的沉积和缠结。我希望这些方法能取得成功,但我们也需要支持那些采用不同、非主流方法的科学家,以防常规的手段遭遇失利。更多样的药物管线能增加我们找到突破的概率。/pp  strong我们需要让人们更便捷地参加临床试验。/strong创新的速度取决于我们能多快做好临床试验。既然我们对疾病还没有很好的了解,也没有可靠的诊断方法,现在很难找到符合条件的早期患者来自愿参与临床试验。目前,单单是招募足够的患者就要花去很多年。如果我们能为符合条件的参与者开发出一种流程,让注册更高效,我们能就更快地开展新的临床试验。/pp  strong我们需要更好地利用数据。/strong每一次医药公司或研究实验室开展研究时,都会获得大量数据。我们应该将这些数据整理为更常用的格式,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疾病的进展、性别与年龄如何影响进展、以及遗传学如何决定罹患阿兹海默病的可能性。这些会让研究人员更方便地寻找疾病模式,并找到新的治疗方法。/pp  通过在这些领域取得进步,我认为我们能开发出一种干预手段,极大地减少阿兹海默病带来的影响。我们有很多理由可以保持乐观:我们对大脑和疾病的了解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我们已经取得了进展。但我们需要做更多。/pp  strong我想要支持做这些工作的聪明大脑。/strong作为第一步,我已经为痴呆症发现基金捐赠了5000万美元。这是一家私募的基金,正在开拓临床管线,寻找新的治疗靶点。目前,大部分的主要医药公司在研究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通路。痴呆症发现基金能支持那些探索非主流方法的初创新锐,与主要医药公司的工作形成互补。/pp  这笔资助是通过我自己,而不是基金会做出的。第一批阿兹海默病的疗法可能还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成熟,它们最初也会非常昂贵。但当那一天到来时,我们的基金会可能会考虑如何让贫困国家的人也能用上这些疗法。/pp  strong在我们能真正考虑这些事情前,我们还需要大量的科学突破。利用所有开发中的新工具和新理论,我相信我们正处于阿兹海默病研发的拐点。在国家受昂贵疗法的影响、阿兹海默病的流行让医疗体系破产前,现在正是加速研发进展的好时机。/strong/pp  这是一个我们能显著改善人类生活的科学前沿。人们能活得比以前长很多,这是一个奇迹。但仅仅长寿是不够的。人们还需要能享受他们的晚年,而我们需要阿兹海默病的突破性疗法来实现这一目标。能够加入这场战斗,我感到很振奋。我已经迫不及待想看到下一步的进展了。/pp  参考资料:/pp  Why I’m Digging Deep Into Alzheimer’s/pp/p
  • 汇源安德利被曝用腐烂瞎果 成本仅为好水果1/3
    目前,走入超市或是便利店,饮料货架上标有100%果汁、纯果汁、纯果肉果汁等醒目字样的果汁饮料随处可见。  近日有媒体曝光,汇源、安德利和海升等3家果汁企业均采用从果农处收购的“瞎果”来生产果汁。虽然企业方面对比表示否认,但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果汁饮料市场缺乏统一的标准,致使部分小企业利用法规漏洞,生产不符合相关标准的果汁饮料的现象的确存在。商报记者采访了解到,使用“瞎果”的成本只有普通原料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其中存在巨大的利润空间。  收购廉价“瞎果”做果汁  相关媒体日前披露,汇源、安德利和海升等人们耳熟能详的果汁企业,收购廉价“瞎果”做果汁。有果农表示,品相差的“瞎果”,才用来做果汁,品相较好的则用来做罐头。  据该媒体报道,在徐州部分县市,上述3家果汁公司通过厂房所处的水果购销中心或水果行作为中间人,向果农大量购买“瞎果”,再用来制成果汁或浓缩果汁。一位果贩子表示,在当地人口中,“瞎果”指的是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得到很好保护而腐烂变质,或是在未成熟之前就跌落的水果。  “这些果子我们一般都是按照2毛钱左右一斤的价格从果农手中收购的,要送去罐头厂的水果就要贵一些,每斤差不多比‘瞎果’要贵上1毛5到2毛钱左右。”这些“瞎果”就以这样的底价从果农转手到水果行中间人手中。  这些被中间人收购“瞎果”最终流向当地或外地大型的果汁生产企业,而收购“瞎果”的正是一些业内耳熟能详的果汁企业,包括安徽省砀山县的海升、汇源分公司,江苏省丰县安德利分公司,山东平邑县汇源分公司。  报道引述负责运送的货车司机称,“瞎果”送到果汁厂后,便会倾倒于厂内的果槽中,然后用可能含有消毒杀菌成分的清洁水冲洗,水果腐烂部分便可能被冲掉,之后就直接送入榨汁机。  汇源不承认使用“瞎果”  汇源公关部负责人对上述情况表示,并不存在使用“瞎果”作原料,而可能是果农搬运及挤压等情况导致水果破损。而公司内部也有甄选环节,收购水果后,会先经多个工艺技术处理,最后才进入生产线,并没有质量问题的水果。  汇源果汁市场公关总监汪芙蓉昨日表示,“汇源果汁20年一直做优质的果汁,没出过任何问题,产品都符合国家规定。”汪芙蓉还说,公司随后将发布最新的声明。  商报记者在昨日下午联系汇源公司后,接线人员表示“明天早上再作具体回复”。  安德利市场部门人士对商报记者回应,第二天早上再等公司相关人士作出回复。  据悉,安德利之前对媒体表示,旗下工厂都严格按照相关流程操作,不会出现报道所指情况。海升方面还未作出回应。  “瞎果“成本是好水果1/3  为何果农愿意出售这些品相不好的“瞎果”,而上述耳熟能详的果汁企业,也愿意接手“瞎果”做果汁呢?据一位大型果蔬集团董事长、某农业上市公司的前CEO向商报记者透露,这一切源于一种双方共赢的“合作默契”。  上述人士表示,由于气候或者种植方面的问题,会出现水果仔未成熟之前就跌落,或是已经产生变质的水果,这一类品质较差,达不到零售标准的水果,果农一般都会选择将这些水果售卖给附近的罐头厂商和果汁厂,收回一些成本。  这些品质差的水果被送往果汁或罐头加工厂再加工出售后,很多消费者是识别不出来的。“比如苹果,果汁只需要提取其中的苹果醋原料制成果汁,其余部分会被丢掉。而这样出来的一升100%水果含量的果汁,与品相好的水果相比,它的成本只有其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都不到,存在巨大的利润空间。”  [ 业内回应 ]  国内果汁饮料标准一片乱象  目前,走入超市或是便利店,饮料货架上标有100%果汁、纯果汁、纯果肉果汁等醒目字样的果汁饮料随处可见。消费者普遍认为含果汁较高的饮料营养价值较高,这一营养价值正与果汁饮料中的果汁含量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是消费者购买的重要依据。  上海市饮料行业协会秘书长陈杰表示,随着消费者对健康越来越看中,果汁饮料目前在市场上的占有率逐渐扩大,占有不小的市场份额,其中低浓度的果汁饮料市场占比已达20%左右,高浓度(果汁含量100%)果汁饮料占比要相对低一些,但因为其纯度高也非常受到消费者欢迎。  汇源2012年年报显示,根据尼尔森数据显示,在目前国内果汁饮料市场,汇源在100%浓度果汁和中高浓度果蔬汁中,市场份额分别占54.2%和44.1%,均位列第一,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优势明显。  据了解,在国内各大果汁企业生产的产品上,都会标注上5%或更高不等的果汁含量。但是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中国的果汁行业除浓缩橙汁、橙汁及橙汁饮料果汁含量的测定有国家标准外,其他水果浓缩汁、果汁和果汁饮料果汁含量测定均没有国家标准,果汁企业是根据自己工厂制定的标准进行生产。也就是说,目前在市面销售的除浓缩橙汁、橙汁及橙汁饮料果汁含量有据可依外,其他果汁饮料的标准却是一片乱象。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果汁饮料包装背后的果汁含量大部分并不具备真正的参考价值。而目前在零售环节,一瓶果汁饮料的价格按照果汁含量价格不同,含量不小于20%的一瓶500ml的果汁饮料都要卖到五六块钱。但很可能事实上,这瓶果汁饮料的果汁含量并没有达到20%,差价中间利润的暴利或也由此出现。  陈杰表示,在目前竞争激烈的果汁行业并不排除一些小型或是不负责任的果汁企业会利用法规漏洞、生产并不符合相关果汁含量的果汁饮料,但是大企业的原料收购一般都比较有保证,收购“瞎果”的可能性不大,“汇源事件”对整个果汁饮料行业的影响也不会很大。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