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内源性细胞

仪器信息网内源性细胞专题为您整合内源性细胞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内源性细胞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内源性细胞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内源性细胞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内源性细胞话题讨论。

内源性细胞相关的论坛

  • 【原创】圣元奶粉与内源性性激素

    [size=4] 在一定程度上,内源性的干扰一直困惑这很食品检测,在食品检测的残留级检测中更为严重,然而最为突出的就是内源性激素的干扰,很多人挠破额头皮也无法解决,回过头来发现自己的努力不过是在向着错误的方向进行,我建立不少激素方面的前处理方法,深受其苦; 原始的定义上讲来,内源性是内部本身就存在的东西,并不是外部干涉和添加,无法避免的; 然而在科学发达的今天,这个定义在部修改,人们可以通过对动物的阉割,使动物体内的雄性激素或雌性激素含量与生物界的本身产生极大的差异,从而获取利益,当然也有人给动物使用激素,例如给奶牛使用激素,使其不间断的产奶;这样的例子原来越多 听闻国家某部门宣称“圣元”奶粉中的内源性激素问题,我想问问,这些内源性真的是“内源性”吗?还是有人在“误解”这个词?大家说呢![/size]

  • 如何确定一生物组织体的内源性荧光组分

    想请问大家关于如何确定生物组织体的内源性荧光组分,由于生物组织体有许多的能发光的内源性荧光物质,但是要如何一一区分开来呢,并且,我们对与一个单一组分的荧光物质的荧光光谱的带宽也是比较长宽的,如何说就是一个荧光物质在发光呢,请教大家了,欢迎e-mail to :lls009663@163.com.等待大家的答案!!!

  • 关于内源性物质的测定方法

    想请教各位前辈,刚开始做方法学就 碰到了难题,我是要测一些内源性物质,老板的意思是用同位素标记生物基质标准品配置工作曲线,那么这样的话,基质效应就会特别明显,因为标记的和未标记的是同时出峰,想请教一下各位前辈有没有什么解决办法,不胜感激!

  • 标准加入法测定内源性物质

    高效液相色谱中,利用标准加入法测定内源性物质,方法学验证时,最低检测限如何确定?另外,回收率如何计算?

  • 液质测生物样品中内源性物质——精密度

    用液质测生物样品中内源性物质,要测多个组织?方法学验证时每个组织都要做一次精密度吗?把高中低浓度对照品加入相应组织?---您好,已转到 LCMS版(如不合适请版主帮忙转移)。下次发帖记得到对应的技术版面,新手版面的浏览量小 ,可能耽误您的问题。

  • 47.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内源性尿嘧啶二氢尿嘧啶含量

    47.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内源性尿嘧啶二氢尿嘧啶含量

    作者:肖力 任斌 陈小陆 李瑞明 刘怡 容颖慈 蓝缨(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广东,广州,510080 )摘要:目的:建立准确测定内源性尿嘧啶和二氢尿嘧啶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以氟尿嘧啶(5-FU)为内标,醋酸乙酯-异丙醇混合液(85:15)为提取溶剂;色谱柱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 靘);流动相A-0.01 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pH 5.5),B-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1;柱温为4 ℃;检测波长为204 nm(0~14.5 min),254 nm(14.5~35 min).结果:尿嘧啶和二氢尿嘧啶线性范围为8~500 靏稬-1,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C(UH2)=61.760 8Y+0.506 5,r=0.999 8;C(U)=95.201 1Y-3.064 0,r=0.999 3,(n=7).最低检测质量浓度均为5 靏稬-1.尿嘧啶方法回收率为99.3%~107.0%,二氢尿嘧啶方法回收率为95.0%~98.3%.尿嘧啶日内RSD小于6.5%,日阍RSD小于11.7%,二氢尿嘧啶目内RSD小于9.2%,日间RSD小于12.4%.结论:本方法可用于内源性尿嘧啶和二氢尿嘧啶血药浓度的常规监测.谱图: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8/201208142006_383845_1609970_3.jpg

  • 【原创】同位素比质谱方法检测内源性类固醇雄烯二酮

    [size=4][color=#DC143C][font=黑体]同位素比质谱方法检测内源性类固醇雄烯二酮[/font][/color][/size]=========================================在所使用的禁用物质中,类固醇激素是较为普遍使用的一类药物。人体自身能合成与分泌的类固醇激素称为内源性类固醇激素,如攀酮。由于在检测方法上有一定难度,一些运动员选择使用内源性类固醇制剂以逃避兴奋剂检测。目前,兴奋剂检测实验室应用同位素比质谱分析方法检测内源性类固醇来源。13C和12C是碳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天然同位素。有机化合物的来源不同,其同位素比(如13C与12C的比值)也不同。人体自身分泌的类固醇与相同化学结构的类固醇制剂的同位素比不同。应用同位素比质谱分析技术可以测定化合物13C与12C的比值,同位素比用δ(‰)值表示。根据仪器的分析流程和组成部分,本文方法称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燃烧炉/同位素比质谱([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C/IRMS)方法。该方法在兴奋剂检测中的应用时间较短,文献方法较为繁琐,本文建立了快速灵敏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C/IRMS分析方法。-------------------------------------------------试验材料与方法1. 试剂和对照品试剂:β-葡萄糖醛酸酶,Sigma;其余均为国产分析纯试剂。对照品:睾酮(缩写T)、雄酮(缩写An)、本胆烷醇酮(缩写Etio)、5α-雄烷-3α,17β-二醇(缩写5α-diol)、5β-雄烷-3α,17β-二醇(缩写5β-diol)、孕二醇(缩写PD)购自Sigma公司。2. 样品两名健康志愿者,一名男性40岁,尿样为sample 1;一名女性38岁,尿样为sample 2,均没有服用任何药物。收集其晨尿为阴性对照尿。阳性尿样为世界反兴奋剂机构水平考试所用尿样来自兴奋剂检测中心。3. 仪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燃烧炉/同位素比值质谱仪(HP6890/DELTA PLUS,Finnigan);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2796,检测器:Waters2996 PAD,自动收集器:Waters Fraction Collector Ⅲ);Anilent 5973i[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质谱联用仪。4. 方法4.I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C/IRMS操作条件色谱柱:HP5毛细管色谱柱,25m×0.2mm i.d.×0.3μm;柱流速:1mL/min(室温);升温程序:60 ℃(2min)一50 ℃/min→255℃一2.5℃/min→280℃(6.5min);进样口温度:260℃;燃烧炉温度:960℃;质谱离子源:EI;参考气:CO2,1.8V。4.2 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条件色谱柱:ZQRBAX SB-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水-乙睛,梯度洗脱(0-18min:乙睛从30%→100%);流速1mL/min;柱温:室温。4.3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MSD操作条件色谱柱:HP-1毛细管色谱柱,25 m×0.2mm i.d.×0.11μm;柱流速:1 mL/min (室温);升温程序:150 ℃(1min一5℃/min→200℃一30℃/min→310℃(10min)。4.4 样品预处理取尿样2mL,加人1Ml0.2mol pH=7.0的磷酸盐缓冲液和10μLβ-葡萄糖醛酸酶(5000 IU)混匀,在55℃恒温水浴中培养3h,取出后加pH=8.8的碳酸盐固体缓冲剂约100mg 和5mL叔丁基甲醚,振荡萃取,离心后,取出上层有机溶液,在加热的情况下,用氮气吹干,加人50μL甲醇溶解残渣,备用。将上述甲醇溶液置HPLC仪上,依前述色谱条件分离,分段收集流出液,确定收集时间程序。分别将流出组分用氮气吹干,加人50μL环己烷,备用。4.5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分别配制对照品睾酮、雄酮、本胆烷醇酮、5α-雄烷-3α,17β-二醇、5β-雄烷-3α,17β-二醇,孕二醇的甲醇溶液,浓度为1mg/mL。4.6 样品测定4.6.1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MSD 分析依上述[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MSD仪器操作条件,取样品溶液及对照品溶液进行全扫描,扫描范围m/z 20~450,选择待测物的特征离子,获得SIM图。经对样品中与对照品有相同保留时间的峰进行质谱分析,及与标准品质谱图的对比,确定待测样品的组成。4.6.2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C/IRMS分析依上述CC/C/IRMS仪器操作条件,对处理后的样品进行[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C/IRMS分析,测得内源性类固醇激素的δ值。

  • 鱼体内源性类固醇激素物质的检测(HPLC-Q/TOF,ABSciex 5600+)

    各位前辈大家好: 初来乍到请多多关照!我最近想做监测鱼体内血清中类固醇激素的实验,实验室的仪器和设备都是很齐全的,我打算用HPLC-Q/TOF去做,先定性后定量。现在有一个问题难倒我了,就是标准品因为我做内源性的激素物质的监测,雄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标准品大多是哺乳动物和人的,我有3点疑惑,请懂的人帮忙指点一下:1、有卖的雌激素、雄激素和孕激素是从鱼体内提取的吗?谁知道请帮我提供一个公司的名称被 2、如果标准品都是从人或者哺乳动物体内提取的,我在用飞行时间质谱做鱼体内监测的时候能够扫描出来吗,比如说标准品是雌二醇是从人体内提取后制成标准品的,那么我监测鱼体内的内源性雌二醇能扫描出来吗,是同一种物质吗,分子结构是否相同呢?我看一些标准中检测过外源性性激素,他们所用的标准品是怎么合成的呢,我用这种标准品能够检测我鱼体内的呢?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brow/em34.gif(说的有点麻烦,不知道大家看懂没) 3、用过ABSciex家的5600+的仪器的高手们,请问在没有标准品的情况下是否无法进行监测,不用标准品有没有什么软件或者技术能分析出来物质,没有标准品无法进行定量吧!问题很棘手也很多!请大家给予帮助,初来乍到积分很少,努力攒积分吧!谢谢了!

  • 【原创大赛】探讨细胞色素P450酶系作为农药残留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

    农残检测版块我看大部分作品都是仪器检测方面的内容,可是农药残留现在不单单是残留本身的问题了,还有对作物本身的影响及这些受影响的作物人体摄入后又有哪些变化呢?很少提及!另外,农药残留如果单从仪器检出方面来评估的话,可能对整个地区的横断面的描述缺乏论据,如果我们能找出一个预警的信号,根据这个信号有针对性的检测,相比工作效率事半功倍,而且对这个地区农残的危害可以有一个预见作用。 因此,出于以上考虑,我把自己近期的一个课题摘要,跟大家分享一下,欢迎批评指正,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探讨细胞色素P450酶系作为农药残留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目的和意义农药使用范围不断地扩大,新型农药不断涌现,这必然造成对农作物和环境的污染。因此及时、准确地对污染情况进行分析、监测,减少和防止对农作物和环境的污染以及对污染情况进行评估显得刻不容缓。传统的监测和评估是利用现代化仪器和手段进行准确定量的理化分析,但有些农药代谢分解迅速不易检出,而且仅凭含量无法反映这些农药对生物的效应,要检测和评估其对生物和环境质量的影响,就要研究在农药作用下生物体内各种指标的变化。生物标志物(biological marker)就适应了这种需要。生物标志物是指生物体由于接触外源毒物后而产生可在生物介质中测定到的细胞、生物化学和生物分子的改变,主要包括机体酶系统、细胞内的DNA、蛋白质、、谷胱甘肽、抗坏血酸以及结构生理生化功能等。细胞色素P450酶系是生物体中最重要的一组代谢酶,可由许多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化学物质诱导。利用P450酶系的诱导作用,可以将其作为毒物污染机体在分子水平上敏感的生物标记物。农药作为外源性毒物,生物体在遭受其污染后会诱导P450酶系进行解毒。因此,本研究项目探索细胞色素P450酶系作为农药污染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拟用常用农药胁迫生物体,检测生物体内细胞色素P450酶系总量的变化,搞清常用农药不同浓度胁迫生物体后与生物体内细胞色素P450酶系剂量-效应关系以及细胞色素P450酶系各个家族、亚家族的诱导效应,找出农药污染后体内细胞色素P450酶系中变化较特异的家族或亚家族,作为农药污染后特异的诊断评估工具,可为我国环境质量评价、化学物毒性评价、生态风险评价与预警系统提供理论依据国内外研究进展细胞色素P450酶系是生物体中最重要的一组代谢酶,根据酶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细胞色素P-450酶系被分类并命名为家族(CYP1,2,3)、亚家族(A,B,C…)、单个基因(A1,2,3…),当前发现的P450基因超家族包括36个基因家族,其可由许多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化学物质诱导。利用P450酶系的诱导作用,可以将其作为毒物污染机体在分子水平上敏感的生物标记物。目前国内外非常重视污染物监测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诱导已被提出作为评价环境污染状况的最灵敏的生物学反应之一。国内外很多学者研究了野生动物、鱼类、蚯蚓、小麦等生物细胞色素P450酶系对多环芳烃(PAHs)、多氯联苯(PCBs)污染的指示作用,对哺乳动物和鱼类研究主要集中肝细胞色素P4501A1,因为与该细胞色素结合的EROD(乙氧基异酚唑酮)便于检测,而对于植物细胞色素P450酶研究则集中考察其总量的变化上。有关生物体细胞色素P450酶系作为常用农药污染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少见报道,有些只研究特定农药污染水体后葱属植物的EROD的指示作用。对所涉及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各个家族对农药污染后指示作用的系统研究未见报道。对于农药污染后体内细胞色素P450 酶系总量及各个家族亚家族含量变化较特异的指示生物的研究亦未见报道,对生物体细胞色素P450酶系作为农药污染空气、土壤、水体的生物标志物的系统研究尚属空白。技术发展趋势:1. 细胞色素P450将作为农药残留的长期生物效应的诊断工具,考察农药残留的危害性。[/

  • 烟草中内源性组分的萃取净化方法

    除了要监控农药等有害物质的残留量,一些影响烟草品质的内源性组分如植物多酚、芳香胺等同时也要检测。植物多酚是烟草中的一类重要物质,其含量对烟草品质有重要影响,因而研究烟草及其制品中的植物多酚具有重要意义。通常的方法是用热甲醇水溶液对烟草中的多酚进行萃取,然后通过C18 SPE柱除去萃取物中弱极性脂类干扰物。①烟草样品中植物多酚的固相萃取方法烟样萃取:将烟样粉碎后过0.18 mm筛。取0.20 g,加入45 mL 80%(体积分数)甲醇水溶液,加热回流30 min。冷却后定容至50 mL。固相萃取净化SPE柱:Sep-Pak C18,Waters公司。柱预处理:30 mL甲醇,30 mL水,10 mL/min。样品过柱:5 mL上述甲水萃取液过柱,10 mL/min,弃去最初3 mL,收集后面2 mL。馏分过滤:0.45μm针头过滤器过滤,HPLC分析。②烟草中苯酚、儿茶酚固相萃取方法烟草中挥发酚在烟草燃烧后会产生不好的气味。苯酚和儿茶酚对呼吸系统有腐蚀和助癌作用。因此,近年人们开始关注并监控烟草中挥发酚的含量。以下是固相萃取方法:烟样萃取:20.00 g烟样,加入150 mL 2.5mol/L硫酸,加热回流l h,自动水气蒸馏仪以50%蒸汽量蒸馏15 min,收集其问的约230 mL馏分,加入1.7g磷酸二氢钾,调节pH至弱酸性,定容至250 mL。固相萃取净化SPE柱:Sep—Pak C18,30 mg,Waters公司。柱预处理:15 mL甲醇,30 mL 0.05 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溶液。样品过柱:50 mL上述样品过柱,10 mL/min。柱干燥:离心除水。目标物洗脱:2 mL 60%(体积分数)甲醇溶液。HPLC分析:Nova-pak C18色谱柱,流动相A-甲醇,B-0.05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溶液。梯度洗脱,0min 80%B,10 min 20%B,15 min 20%B,20 min80%&流速0.5 mL/min。检测器:DAD,进样量10mL。应用该方法对烟样进行萃取分析,回收率:苯酚91.8%~104.5%,儿茶酚89.6%~103.6%。来源:中国标准物质网

  • 细胞凋亡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实验目的1、掌屋凋亡细胞的形态特征   2、学会用荧光探针对细胞进行双标记来检测正常活细胞、凋亡细胞和坏死细胞的方法二、实验原理 细胞死亡根据其性质、起源及生物学意义区分为凋亡和坏死两种不同类型。凋亡普遍存在于生命界,在生物个体和生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细胞在一定生理条件下一系列顺序发生事件的组合,是细胞遵循一定规律自己结束生命的自主控制过程。细胞凋亡具有可鉴别的形态学和生物化学特征。在形态上可见凋亡细胞与周围细胞脱离接触,细胞变园,细胞膜向内皱缩、胞浆浓缩、内质网扩张、细胞核固缩破裂呈团块状或新月状分布、内质网和细胞膜进一步融合将细胞分成多个完整包裹的凋亡小体,凋亡小体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在凋亡过程中细胞内容物并不释放到细胞外,不会影响其它细胞,因而不引起炎症反应。在生物化学上,多数细胞凋亡的过程中,内源性核酸内切酶活化,活性增加。核DNA随机地在核小体的连接部位被酶切断,降解为180-200bp或它的整倍数的各种片断。如果对核DNA进行琼脂糖电泳,可显示以180-200bp为基数的DNA ladder(梯状带纹)的特征。相比之下,坏死是细胞处于剧烈损伤条件下发生的细胞死亡。细胞在坏死早期即丧失质膜完整性,各种细胞器膨胀,进而质膜崩解释放出其中的内容物,引起炎症反应,坏死过程中细胞核DNA虽也降解,但由于存在各种长度不等的DNA片断,不能形成梯状带纹,而呈弥散状。一些温和的损伤刺激及一些抗肿瘤药物可诱导细胞凋亡,通常这些因素在诱导凋亡的同时,也可产生细胞坏死,这取决于损伤的剧烈程度和细胞本身对刺激的敏感程度。三尖杉酯碱(HT)是我国自行研制的一种对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白血病等有良好疗效的抗肿瘤药物。研究表明HT在0.02~5μg/ml范围内作用2小时,即可诱导HL-60细胞凋亡,并表现出典型的凋亡特征。本实验用1μg/ml HT在体外诱导培养的HL-60细胞发生凋亡,同时也有少数细胞发生坏死。用Hoechst33342和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对细胞进行双重染色,可以区别凋亡、坏死及正常细胞。细胞膜是一选择性的生物膜,一般的生物染料如PI等不能穿过质膜。当细胞坏死时,质膜不完整,PI就进入细胞内部,它可嵌入到DNA或RNA中,使坏死细胞着色,凋亡细胞和活细胞不着色。而一些活细胞染料由于为亲脂性物质,可跨膜进入活细胞,因而可进行活细胞染色。Hoechst33342是一种活性荧光染料且毒性较弱,它是双苯并咪唑的一种衍生物。与DNA特异结合(主要结合于A-T)碱基区),显示凋亡细胞和活细胞。凡是看到有凋亡小体的细胞都是凋亡细胞。三、实验用品1、试剂:三尖杉酯碱(HT),300μg/ml,100mmol/L Tris-HCl(pH7.5),5mol/L EDTA缓冲液、碱性裂解液:0.2mol/L NaOH, 1%SDS、醋酸钠:3mol/L KAc(pH4.8);异丙醇;70%乙醇;溴酚蓝,蔗糖指示剂。TBE电泳缓冲液,1%琼脂糖,溴乙锭。PI母液:500μg/ml;Ho33342母液:2mmol/L。   2、仪器设备:荧光显微镜,电泳仪,电泳槽,微量加样器(1ml,100μl)0.5、1.5ml离心管,载玻片,盖玻片。四、实验材料人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用含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在37℃,5%CO2条件下培养。五、方法步骤 1、三尖杉酯碱诱发HL-60细胞凋亡   (1)实验前约24小时,接种两瓶HL-60细胞,标记①、②,每瓶含约6ml培养液,置37℃,5%CO2培养箱培养。   (2)实验前约2.5小时,当细胞密度达到70%,①号瓶加入三尖杉酯碱200μl,使终浓度为1μg/ml,②号瓶中加入同等量PBS(pH7.4)作对照。共同放入培养箱中继续培养2.5小时。2、Ho33342和PI双重染色鉴别三种细胞   (1)染色:将瓶中的细胞摇匀取200μl于1.5ml的离心管中,加入Ho33342母液2μl,PI 20μl,染色15分钟。   (2)滴片:取一载玻片用双面胶围成一小室,从离心管中各取以上染色后的细胞悬液10μl,加入小室内盖上盖玻片,荧光镜下用紫外激发光,高倍镜下观察,区别三种细胞,并注意三者比例。六、注意事项1、诱导培养HL-60细胞时间要准确;  2、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时,由于荧光易碎灭,观察时要尽量快。

  • 【第二届网络原创参赛作品】在尿样中内源性代谢产物GC-tof-MS检测方法建立中遇到一个问题

    【第二届网络原创参赛作品】在尿样中内源性代谢产物GC-tof-MS检测方法建立中遇到一个问题

    平时使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主要是用来测定各生物样本中各内源性代谢产物,经验不多,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尿样检测方法的建立过程遇到的一个很久才得以解决的问题。1、仪器Agilent 6890N gas chromatograph and Waters Micromass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T mass spectrometerDB-5 MS capillary column [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11/200911062032_182393_1056682_3.jpg[/img]2、样本预处理使用MSTFA对样本中各物质进行三甲基硅烷化衍生化处理,以提高样本中各物质的挥发性。3、遇到的问题在条件摸索过程中突然出现不出峰的现象。在尿样中含有多种内源性代谢产物,利用这台[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T仪器,正常情况下至少可以检测到100个以上的谱峰,但在一次条件优化过程中突然无规律的出现出峰数量明显减少的现象,见图1。[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11/200911062041_182397_1056682_3.jpg[/img]图1 出峰数量明显减少时得到的总离子流色谱图。分析后,总结造成这种情况可能的原因如下: 样品自身原因 进样问题 仪器自身原因 尿样中某些物质对仪器造成影响针对上述四种假设,一次排查。1)对同一份样本连续多次进样,见图2。[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11/200911062041_182398_1056682_3.jpg[/img]图2 同一份样本连续进样四次,所得到的总离子流色谱图。这样可知,出现这种现象并非由样本预处理不好,未衍生化完全造成的。2)进样的考察更换进样人,反复尝试,依然存在此问题。3)仪器自身原因的排查 清洗衬管 更换隔垫 烘烤毛细管柱 清洗离子源完成上述处理后,重新进样考察,但仍然出现与之前类似的问题。其实做到这里是很郁闷的,整个排查过程总共用了很多天,但始终没有方向,感觉每一条路都被堵死,越来越混乱,也考虑了是否是样本中某种物质会干扰仪器,但由于这并不是最初的条件优化,之前很多次并没有出现问题。之后很偶然的想到了,是否是进样针出现了问题,因此特地买了支安捷伦进样针,没想到问题就这样解决了。其实,长时间使用的进样针会出现密闭不好的问题,这样吸取样本的量就受到很大的影响,最终导致了我上面所提到的问题,不知道各位的进样针多长时间更换一个,我是遇到了这个事才真正意识到这个问题。另外[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进样针有两种,一种是锥形针尖的进样器,一种是锐尖针尖的进样器,但推荐使用锥形针尖的进样器,因为锐尖针头会扎碎进样口隔垫而导致泄漏,同时还因为其从隔垫抽出时被隔垫擦拭,从而引起色谱图上大的溶剂峰拖尾。如图3。[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11/200911062042_182399_1056682_3.jpg[/img]图3 进样器针尖4、心得其实这个例子没有特别复杂的技术问题,讲给大家听只是想说其实在平时做实验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先想到比较复杂的、影响比较大的原因,而往往忽略了最简单的可能性。

  •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方法有哪些?

    [font=宋体][font=宋体]在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细胞增殖是一个关键过程,对于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以及疾病的发病机理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流式细胞仪作为一种高效、灵敏的分析工具,广泛应用于细胞增殖的检测。流式细胞仪通过快速分析单个细胞,可以对细胞周期、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凋亡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本文将探讨流式细胞仪在检测细胞增殖方面的主要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溴脱氧尿苷([/font][font=Calibri]BrdU[/font][font=宋体])掺入法、细胞周期蛋白检测法以及细胞大小分析法等,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的技术应用概览。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方法:[/font][/font][b][font=宋体][font=Calibri]1[/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3H[/font][font=宋体](氚离子)掺入法[/font][/font][/b][font=宋体][font=宋体]原理:是在细胞[/font][font=Calibri]DNA[/font][font=宋体]合成时,用[/font][font=Calibri]3H[/font][font=宋体]脱氧胸腺嘧啶核苷代替普通的脱氧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新合成的[/font][font=Calibri]DNA[/font][font=宋体]中,增殖的细胞因为掺入[/font][font=Calibri]3H[/font][font=宋体]而具有放射性,通过定量检测样品细胞的放射性大小而反映细胞的增值活性[/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缺点:[/font][font=Calibri]1[/font][font=宋体])使用的是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操作较为复杂,同时需要采取放射性保护措施 [/font][font=Calibri]2[/font][font=宋体])低比例高活跃增殖和高比例低活跃增殖可能得到的是相同的结果,用此方法无法进行鉴别 [/font][font=Calibri]3[/font][font=宋体])此方法无法进一步得到具有活性的增值细胞用于下一步的研究 [/font][font=Calibri]4[/font][font=宋体]) 此方法时间较短,无法检测加入前细胞的增殖情况,而且检测到放射性只能说明细胞[/font][font=Calibri]DNA[/font][font=宋体]合成,而不能提供合成[/font][font=Calibri]DNA[/font][font=宋体]的细胞是否进入增殖阶段的信息[/font][/font][b][font=宋体][font=Calibri]2[/font][font=宋体]、相对计数法[/font][/font][/b][font=宋体]原理:将对照组和各实验组控制在相同条件下直接计数然后比较计数结果得到增殖结论[/font][font=宋体]注意点:[/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种细胞所加浓度必须相同,每组至少设置[/font][font=Calibri]3[/font][font=宋体]个复孔,这样每个孔可以得到[/font][font=Calibri]1[/font][font=宋体]个细胞数,将[/font][font=Calibri]3[/font][font=宋体]个复孔取平均值后就是这个组的结果。如果同时需要得到每孔目标细胞增殖后的绝对参数,在每孔细胞中加入[/font][font=Calibri]1*105PE[/font][font=宋体]标记的人工微球作为内参[/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收集各组的细胞于[/font][font=Calibri]EP[/font][font=宋体]管中,注意必须尽量将各组的所有细胞都收集起来。标记需要计数细胞的标志表型的荧光素偶联抗体,[/font][font=Calibri]4[/font][font=宋体]℃静置[/font][font=Calibri]30min[/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PBS[/font][font=宋体]洗涤一次,洗去游离的抗体[/font][/font][b][font=宋体][font=Calibri]3[/font][font=宋体]、示踪染料标记法[/font][/font][/b][font=宋体][font=宋体]示踪染料与细胞结合的方式:[/font][font=Calibri]1[/font][font=宋体])能够与细胞内的蛋白质上的氨基发生非特异性的共价结合 [/font][font=Calibri]2[/font][font=宋体])能够非特异性地嵌入细胞膜的脂质双分子层中与细胞发生非共价性结合[/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原理:示踪染料的荧光信号都很强,当细胞分裂时,母细胞内的染料会被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细胞荧光信号会被减弱一半,所以通过检测减弱的、发射示踪染料荧光信号的细胞比例就可以判断细胞增殖的强弱。当荧光强度减弱到标记时的[/font][font=Calibri]1/2[/font][font=宋体]以及以下的细胞都是增殖后的细胞,这些细胞所占比例越高则代表细胞增殖越活跃[/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标记方法:[/font][font=宋体][font=宋体]①纯化增殖反应的目标细胞,将细胞的浓度调整为[/font][font=Calibri]1*106/ml[/font][font=宋体],加入[/font][font=Calibri]CFSE[/font][font=宋体],其标记浓度为[/font][font=Calibri]5[/font][font=宋体]微摩尔[/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升。置于[/font][font=Calibri]37[/font][font=宋体]℃水浴中标记[/font][font=Calibri]15min[/font][font=宋体],在标记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混匀细胞一次[/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②加入预冷、含有血清的培养基终止标记,在[/font][font=Calibri]4[/font][font=宋体]℃冰箱中静置[/font][font=Calibri]5min[/font][font=宋体],离心沉淀[/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③用培养基再洗涤一次,尽量洗净未结合的游离的[/font][font=Calibri]CFSE[/font][font=宋体],然后将目标细胞静置在增殖体系中[/font][/font][font=宋体] [/font][b][font=宋体][font=Calibri]4[/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BrdU[/font][font=宋体]和[/font][font=Calibri]EdU[/font][font=宋体]掺入法[/font][/font][/b][font=宋体][font=Calibri]BrdU[/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5-[/font][font=宋体]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是胸腺嘧啶核苷的类似物,其特点是胸腺嘧啶环上[/font][font=Calibri]5[/font][font=宋体]位[/font][font=Calibri]C[/font][font=宋体]连接的甲基被溴取代,在细胞增殖[/font][font=Calibri]DNA[/font][font=宋体]合成时可以与内源性的胸腺嘧啶核苷竞争掺入到新合成的[/font][font=Calibri]DNA[/font][font=宋体]中,而[/font][font=Calibri]BrdU[/font][font=宋体]抗体可以特异性的识别[/font][font=Calibri]BrdU[/font][font=宋体],不与胸腺嘧啶核苷结合,所以可以用于检测细胞增殖[/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适用范围:适用于体内检测目标细胞的增殖,一般将[/font][font=Calibri]BrdU[/font][font=宋体]掺入小鼠的应用水中或经腹腔注射,经过一段时间后,取出目标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然后用多聚甲醛固定细胞,后用打孔剂皂苷在细胞膜上打孔,最后标记荧光素偶联抗[/font][font=Calibri]BrdU[/font][font=宋体]抗体,目标细胞的[/font][font=Calibri]BrdU[/font][font=宋体]阳性细胞就是增殖的细胞,阳性比例越高,增殖越活跃。[/font][/font][font=宋体] [/font][b][font=宋体][font=Calibri]5[/font][font=宋体]、其他方法[/font][/font][/b][font=宋体][font=宋体]细胞周期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能够检测细胞内[/font][font=Calibri]DNA[/font][font=宋体]的含量,所以可以检测细胞周期。处于[/font][font=Calibri]S[/font][font=宋体]期的细胞,[/font][font=Calibri]DNA[/font][font=宋体]的量处于二倍体和四倍体之间[/font][font=Calibri] [/font][font=宋体]处于[/font][font=Calibri]G2/M[/font][font=宋体]期时,[/font][font=Calibri]DNA[/font][font=宋体]量为四倍体。处于[/font][font=Calibri]S[/font][font=宋体]期和[/font][font=Calibri]G2/M[/font][font=宋体]期的细胞比例越高说明细胞增殖越活跃[/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PCNA[/font][font=宋体]检测细胞增殖:[/font][font=Calibri]PCNA[/font][font=宋体](增殖细胞核抗原),在细胞核合成且只存在于细胞核内,是[/font][font=Calibri]DNA[/font][font=宋体]聚合酶的辅助蛋白,所以与细胞[/font][font=Calibri]DNA[/font][font=宋体]的合成关系密切,是反映细胞增殖状态的良好指标[/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Ki-67[/font][font=宋体]检测细胞增殖:是一种与细胞增殖特异相关的核抗原[/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CD71[/font][font=宋体]检测细胞增殖:是转铁蛋白受体,表达于细胞的表面,该受体广泛表达于各种恶性肿瘤细胞表面,正常细胞表达较少,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密切相关[/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义翘神州提供[url=https://cn.sinobiological.com/services/flow-cytometry-service][b]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服务[/b][/url],更多关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详情欢迎咨询,详情可以关注:[/font][font=Calibri]https://cn.sinobiological.com/services/flow-cytometry-service[/font][/font][b][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义翘神州:蛋白与抗体的专业引领者,欢迎通过百度搜索[/font][font=宋体]“义翘神州”与我们取得联系。[/font][/font][/b]

  • 数据完整性在细胞计数中的要求

    [align=center][b][size=14.0pt]数据完整性在细胞计数中的要求[/size][/b][/align][align=center][size=11.0pt]会议时间:2020年3月20日14:00[/size][/align][b][size=12.0pt]内容介绍:[/size][/b]GMP体系中数据完整性的基本要求,不同大小的细胞计数的不同要求以及vicell的技术优势和数据完整性介绍。[b][size=12.0pt]讲师介绍:[/size] [size=11.0pt]丁华平:[/size][/b][size=11.0pt]10[/size][size=11.0pt]年以上的重组蛋白/抗体的细胞培养和纯化工艺开发和工艺放大研究和管理工作经验,包括CHO、大肠杆菌;有CMC技术转移和200L/250L/2000L工艺放大经验,熟悉并了解cGMP、PAT、QbD和NDA的要求; CMC项目管理经验丰富; 在培养基开发、细胞培养平台技术开发、工艺过程控制和工艺放大至200L/250L/2000L生物反应器方面经验丰富。[/size]报名地址:[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_10387.html[/url]

  • 一次性细胞过滤器介绍

    [b][url=http://www.f-lab.cn/cell-analyzers/cell-filtration.html]一次性细胞过滤器[/url][/b]是[b]一次性细胞过滤筛[/b]基础上升级而来的[b]细胞微过滤[/b]系统,采用[b]细胞过滤微筛[/b]结构过滤细胞,细胞过滤微筛包含了150000个直径为5微米+/-0.2微米的微孔,过滤面积高达8x8mm,满足40ml容积的过滤。[b]一次性细胞过滤[/b]器应用细胞技术CTC细胞技术罕见细胞探测单细胞分析一次性细胞过滤筛规格外部尺寸:57x24mm 或 75x24mm 材料:HIPS微筛芯片:10x10mm 微孔直径:5微米(其它规格可提供)微孔间距:14微米微孔数量:150000个滤膜材料:1微米厚氮化硅负压:0-250mBar 一次过滤容积:最大40mL[img=一次性细胞过滤器]http://www.f-lab.cn/Upload/cell-filtration.JPG[/img] [img=一次性细胞过滤器]http://www.f-lab.cn/Upload/filtration-disposable.JPG[/img] [img=一次性细胞过滤器]http://www.f-lab.cn/Upload/filtration-tube.JPG[/img] 高级一次性细胞过滤器 一次性细胞过滤筛 简易一次性细胞过滤筛/器[img=一次性细胞过滤器]http://www.f-lab.cn/Upload/cell-label.JPG[/img][img=一次性细胞过滤器]http://www.f-lab.cn/Upload/cell-filtration.JPG[/img]一次性细胞过滤器:[url]http://www.f-lab.cn/cell-analyzers/cell-filtration.html[/url]

  • 中国科学家发现一种小分子对脑中风有特效

    中国科学家发现,一个叫做“胆甾烷三醇”的小分子对脑中风治疗有着意想不到的作用。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阐明了这种小分子的作用原理,证明了它对脑中风神经细胞损伤起到显著的保护作用,将在近期发展成为1.1类新药抗脑卒中神经细胞保护剂。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这一重大成果,是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颜光美团队和第四军医大学的桑韩飞副教授共同完成的。 脑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发性疾病,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而且一直缺乏疗效确切的药物。颜光美团队研究发现,传统上用于治疗脑中风的中药天然牛黄及人类胆结石中存在治疗量的胆甾烷三醇。因此牛黄的神经保护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可能包括胆甾烷三醇及其同系物。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人工合成了上述物质,并在动物中开展广泛实验。  他们使用细胞培养方法和多种整体动物模型都证明,胆固醇代谢的内源性小分子胆甾烷三醇,是一种天然的神经细胞保护物质。对构成大脑的多种神经细胞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显著减轻动物中风后的肢体残废程度。这些结果表明胆固醇代谢小分子可能组成一个内源性神经元保护系统。  相关研究于8月20日发表于美国神经科学杂志。基于上述研究开发的1.1类新药抗脑卒中神经元保护剂预期在一年内可进入临床试验,并且具有全球发明专利。本文的通讯作者是中山大学的颜光美教授和第四军医大学的桑韩飞副教授。 文章链接: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5143622

  • 干细胞来源细胞治疗产品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概述

    【序号】:5【作者】: 闫振龙1滕伊洋2,3张亚群【题名】:干细胞来源细胞治疗产品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概述【期刊】:中国新药杂志. 【年、卷、期、起止页码】:2023,32(06)【全文链接】: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3uoqIhG8C44YLTlOAiTRKibYlV5Vjs7ioT0BO4yQ4m_mOgeS2ml3UJqZ4gIU3H-zCo8_ufitmkiU1ot9HHsxg7A1VEcbm7Pk&uniplatform=NZKPT

  • 实战指南——免疫共沉淀篇(进阶)

    一、IP前的准备工作:coIP:分为内源性蛋白的相互作用和非内源性蛋白相互作用(后者包括外源蛋白之间以及外源拖内源蛋白)。非内源性蛋白的相互作用,主要是通过过表达来实现,通常为简化实验、提高IP效率会让外源蛋白带上标签(tagged;这也是没有相应的可用于IP的内源蛋白抗体之前唯一可行的方案),因此就tag的使用而言存在很多小技巧。1. His-tagged主要用于纯化蛋白。有些人喜欢用His-tagged蛋白然后进行coIP,实际上它存在潜在的隐患。当初鄙人用Sigma a-His(鼠单抗;免费广告)WB外源蛋白发现CE里面一塌糊涂(带型漂亮就是非常多的带),那时候还抱怨这个抗体特异性不好。后来,当了解到很多蛋白会有富含histidine的domain以后,恍然大悟,恰恰是因为效价非常好,所以很多内源性的蛋白都被该抗体识别。同理,如果用Ni-NTA beads去PD His-tagged的蛋白,完全有可能PD那些内源性的富含histidine domain的蛋白,造成coIP的假象,而这样的蛋白还非常多。2. tandem-tagged不能用于分析钙调信号通路。tandem tag实际上从成本角度和His tag差不多,洗脱试剂价格低廉,因此可用于大规模PD之后的质谱分析,能获取最全面的相互作用的信息。然后由于其中包含钙调蛋白相互作用domain,天然会结合钙信号相关蛋白,从而干扰或掩盖靶蛋白与钙信号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一定的应用局限。当然,笔者不太清楚近年来该方法有无改进,但正是由于引入钙调domain才实现了降低成本的目的,因此猜测可能性不大。3. Myc、HA、Flag-tagged:Myc仍然会有天然的干扰,应用略有局限;相较后两者是人工合成专门用于tagged蛋白(有相应的专利,因此目前无论抗体或交联好的beads价格都非常昂贵),因此干扰最小、最常用。如需进一步细致区分,a-Flag效价比a-HA略高,因此更适合IP。当然,公司仍在努力寻找效价更好的a-HA以及IP HA的抗体(Flag系Sigma专利,因此目前只能忍受其过高的定价)。那么,之前颇流行的a-HA鼠源单抗(其clone名称为12CA5)为何被潜在地摒弃了?原因大概是:该克隆株可以轻易获取,流传甚广,因此可以取腹水自制;效价不高,特异性很差。尤其是特异性的问题,用该抗体去交联的beads做coIP,隐患很大(可以轻易PD非常浓的非特异性蛋白)——因此,购买商品化a-HA beads时,请仔细阅读产品说明(避开12CA5系列)。4. tag的位置。将tag构建到蛋白的N端还是C端,也是一个潜在的能够影响coIP结果的因素。比如,分泌蛋白的N端通常有分泌信号肽,如果将tag构建到N端,则外泌时会被信号肽酶连同信号肽一起切除;所以这时必须构建在C端。再如,多数蛋白的C端是疏水区,有的时候将tag构建在C端会影响蛋白原来的空间结构,如恰好C端同时是相互作用的结构域,某些时候还可能被遮蔽,从而干扰相互作用。因此,通常构建质粒的时候是N端、C端tagged同时分别构建,以备万一。内源性蛋白的相互作用,主要依靠抗体IP,WB或者质谱分析。另外一条途径,是用外源性蛋白的coIP指代内源性蛋白,上文提到的tandem-tag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这种可能。它的核心是将外源性蛋白的过表达降低极低水平用于模拟体内环境。实际上,在构建外源过表达体系的时候,通常可以得到一系列表达水平差异的稳定单克隆,可以通过进一步筛选获得外源与内源相加与原内源蛋白水平相当的细胞株(在细胞调控承受的范围以内,内源性蛋白水平会因为相应的外源蛋白表达而适当下调),这样的细胞株可以用于模拟内源性蛋白的相互作用;因为理论上未改变细胞的生理特异,相应的生命过程仍受内源因素调控。当然构建相应的细胞株需要转染并筛选,又因为要控制表达量水平,筛选工作耗时更长;并且细胞状态会因为传代过多而有些改变。因此,绝对的内源性蛋白的相互作用仍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数据,尤其对一个新发现的蛋白复合体。IP内源性蛋白首先要确认相应的抗体是否能够用于IP。能够用于IP的抗体,通常其识别区域恰是天然状态下靶蛋白暴露于外的区段,常为疏水性结构域;因此在自己制备抗体的时候要更多考虑这个因素,至于商品化的要仔细阅读说明。在确定抗体可以用于IP A蛋白以后,抗体投入量如何掌握呢?通常情况下0.1ug-3ug较常用(纯化的抗体),其变化取决于抗体的效价,但通常未知情况下0.5ug或1ug是最常用。一般如果样品易制备则尽量用样品过饱和抗体,让投入抗体能物尽其用;相反,通常1ug抗体已经是过量的。另外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B蛋白的大小,尤其B蛋白已知。当B蛋白分子量接近55KDa或24KDa附近的时候,问题会比较复杂。因为在最后一步洗脱的过程,很容易将轻链和重链带入到IP终产物,它将严重干扰实验结果。二、解决方案1. IP外源tagged-A蛋白,洗脱尽量用相应的peptide,一方面提高特异性,另一方面由于洗脱条件温和,重链和轻链脱落也会较少;在IP前,尤其对于新Flag、HA beads可以用washing buffer或者低pH Glycine-HCl漂洗一下beads,把结合不牢的重链和轻链先洗掉。此外,Flag、HA-beads通常是鼠抗,那么IB B蛋白的抗体应该选用兔抗。针对beads的新旧,反过来说,采用再生的旧beads有利于避免轻重链的干扰,且IP前的封闭可以省去——不要指望高盐、酸洗能彻底去除已经非特异结合到beads上的杂质,通常这些蛋白都比较黏。高盐、大量纯化蛋白时,采用再生的beads可以获取即便银染,背景仍非常干净的高纯度蛋白样品。2. IP内源性蛋白,尤其最后涉及低pH Glycine-HCl洗脱或者SDS LB煮beads(后者重、轻链更严重),如B蛋白为60KDa即能与55KDa重链分开时,且抗体效价许可的前提下,降低抗体投入量会显著减弱重、轻链信号,从而不会使得B蛋白信号不致被重链信号吞没;若有条件再配合交错抗体种属来源,即IP A蛋白的抗体为兔抗,IB B蛋白用兔抗以外任何一种诸如鼠抗、羊抗;反之亦然。即使交错抗体的种属,实际上当重轻链脱落过多时(尤其是重链),在IB的时候它符合《WB实战指南》提到的杂蛋白过浓会非特异结合任意抗体,这在coIP的实验结果分析中要格外小心。有人会说可以用未免疫的IgG做阴性对照,但是偶尔会发生一些未知意外,恰好IgG的重链没有显影(毕竟这不是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BTW:偶尔这样的结果还能重复出来,但是反过来IP B蛋白,IB A蛋白可能就100%失败。所以,当蛋白分子量接近重、轻链的时候,下结论要格外小心,除严格阴性、阳性对照外,reverse IP的结果也很重要。最好加一个不相干的蛋白的同种属的抗体做阴性对照beads封闭和样品的preclear:如果采用新beads,beads的封闭就显得非常必要。封闭用1-5mg/ml BSA(ChIP还要加鱼精DNA)扔buffer里一直静置就好了;若临时添加可考虑翻转半小时;样品preclear用protein A beads翻转半小时。实际经验,杂蛋白若是很黏怎么处理都只是相对好一些。所以,IP、漂洗的盐浓度影响更大。coIP:抗体剂量上文提过了;其他flag、protein A等等beads一般用10ul足够了,偶尔根据需要微调,诸如过表达纯化蛋白。总之,一般CE的成本较低,若用CE饱和抗体、beads,只要你抗体、beads和操作始终一致,最后IP的A蛋白能保证一致,结果有效。干粉状的beads用IP buffer充分溶胀后离心去beads的碎片;其他液态的不需要此过程。现在市售的商品化beads如sigma flag可不需要IP buffer漂洗直接IP,未发现对coIP结果的明显干扰。通常,再生的beads由于放置-20度延长保存期需要加入大量甘油,不漂洗直接使用不容易把beads分匀,从而造成不同tube间初始差异,这时候会对IP结果影响很大。用抗体做内源性IP时,个人喜欢抗体2hr+beads 1hr,抗体孵育可过夜;beads不超过3hrs(含flag等等标签蛋白IP情况)。这里面提到一个细节,就是先加beads还是先加抗体。在某些情况下,CE离心去除细胞碎片后的上清是一个刚好的溶解平衡体系,添加其他物质如beads这类可作为沉淀凝结核的物质会破坏原本的溶解平衡;它可能类似水蒸气凝结成雨水或雪花需要灰尘作为凝结核,其结果就是让一些原本溶解完全的蛋白发生沉淀。那么,beads翻转越久蛋白会沉淀越多,而这种沉淀无法靠漂洗去除干净,最终进入sample从而可以检测到任意蛋白的结合。因此,限制beads翻转孵育时间非常关键;通常beads孵育1-2hr已经充分结合了。做IP的beads其物理性质跟吸附DNA的或诸如Ni-NTA之类的差异很大,不需要高速离心,通常台式小离心机4-5K、30sec就足够了;有时候忘记了,静置较久beads已自然沉降甚至不需要离心。在这种情况下,不必要的高速离心只会给beads施加巨大的离心力,次数多了beads通通碎裂,严重影响再生beads的质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操作;当然不打算重复使用就无所谓了。三、Beads再生商品化的

  • MSI1 在人小细胞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 MSI1 低表达细胞模型的构建

    MSI1 在人小细胞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 MSI1 低表达细胞模型的构建

    [font='times new roman'][color=#000007]MSI1[/color][/fon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000007] [/color][/font][color=#000007]在人小细胞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color][color=#000007] [/color][font='times new roman'][color=#000007]MSI1[/color][/fon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000007] [/color][/font][color=#000007]低表达[/color][color=#000000]细胞模型的构建[/color]MSI1 在人小细胞肺癌细胞系中高表达提取人正常肺上皮细胞 BEAS-2B,SCLC-A 型 H69、H209、DMS153 细胞,SCLC-N 型 H446、H82、H2066 细胞,SCLC-P 型 H526、H211 细胞,SCLC-Y 型 H841、DMS114、SW1271 细胞的 RNA,利用 q-[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jp][color=#3333ff]PCR[/color][/url] 检测 MSI1 在正常肺上皮及小细胞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如图 2-1 显示,MSI1 在小细胞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远远高于正常肺上皮细胞,综合分析,选取了 H69、H82、H526 及 SW1271 细胞用于后续实验。 [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11/202211232326443512_4838_5389809_3.png[/img]图 小细胞肺癌细胞系中 MSI1 mRNA 的表达(***P0.001)MSI1 低表达细胞模型的构建本实验选取人小细胞肺癌细胞系 H69、H82、H526、SW1271 细胞,使用慢病毒感染技术敲低 MSI1 的表达,同时设置对照组除外病毒本身对细胞产生的影响,待细胞状态良好使用嘌呤霉素筛选, 然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如图 , 可见 H69-NC 、H69-shMSI1-1、H69-shMSI1-2、H82-NC、H82-shMSI1-1、H82-shMSI1-2、H526-NC、H526-shMSI1-1、H526-shMSI1-2、SW1271-NC、SW1271-shMSI1-1、SW1271-shMSI1-2细胞均产生绿色荧光,表明人小细胞肺癌细胞慢病毒感染成功。 [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11/202211232326451025_2121_5389809_3.png[/img]图 慢病毒感染后 4X 荧光显微镜下图片(H69、H82、H526、SW1271 明场及荧光照片) 敲低 MSI1 后转录和蛋白水平验证分别提取对数生长期的 H69-NC 、H69-shMSI1-1 、H69-shMSI1-2 、H82-NC 、H82-shMSI1-1、H82-shMSI1-2、H526-NC、H526-shMSI1-1、H526-shMSI1-2、SW1271-NC、SW1271-shMSI1-1、SW1271-shMSI1-2 细胞的 RNA 和蛋白,利用 q-[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jp][color=#3333ff]PCR[/color][/url] 技术分别检测各细胞 MSI1 mRNA 相对表达量,结果如图 所示,与对照组相比,H69-shMSI1-1、 H69-shMSI1-2 、 H82-shMSI1-1 、 H82-shMSI1-2 、 H526-shMSI1-1 、 H526-shMSI1-2 、SW1271-shMSI1-1、SW1271-shMSI1-2 组 MSI1 mRNA 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 抑制率约为 75%。利用 Western blot 技术检测各细胞内 MSI1 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如图 2-3 所示,与对照组相比,MSI1 蛋白表达在 H69-shMSI1-1、H69-shMSI1-2、H82-shMSI1-1、H82-shMSI1-2、H526-shMSI1-1、H526-shMSI1-2、SW1271-shMSI1-1、SW1271-shMSI1-2 细胞中明显降低。表明 MSI1 低表达细胞模型构建成功。[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11/202211232326454704_2148_5389809_3.png[/img]图 敲低 MSI1 在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的验证(***P0.001)

  • 【第三届原创参赛】凝胶柱色谱——微生物转化、分离、纯化中的神来之笔

    【第三届原创参赛】凝胶柱色谱——微生物转化、分离、纯化中的神来之笔

    维权声明:本文为liuliuhui原创作品,本作者与仪器信息网是该作品合法使用者,该作品暂不对外授权转载。其他任何网站、组织、单位或个人等将该作品在本站以外的任何媒体任何形式出现均属侵权违法行为,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生物转化概况: 生物转化是指利用酶或有机体作为催化剂实现化学转化的过程,又称生物催化。 生物催化中常用的有机体主要是微生物,其本质是利用微生物细胞内的酶催化非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生物转化,又 称微生物生物转化。 微生物转化有许多优点:微生物生长速度快,转化时间短;微生物发酵工艺成熟,便于工业化生产。随着生物学科的进展,特别是固定化细胞,诱变和基因重组等重要生物技术的发展,微生物转化技术更加广泛地应用于药物及其前体化合物的制备,生物催化不对称合成,光学活性化合物的拆分,新药开发等领域。本人研究内容: 本人主要利用微生物转化方法将某一黄酮类化合物(保密)在酶的作用下转化成多种产物,将转化产物与生物转化系统分开后,按化学方法将产物分离提纯。一般来说转化过滤液含有大量水,产物浓度较低,可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或浓缩等方法对转化产物进行富集。出现问题: 萃取后的浓缩液进行液相分析所得图谱如下所示: 液相条件:流动相:甲醇/水:45% 流速:0.8ml/min 色谱柱:HYPERSIL C18(10μm,4.6×250mm) 柱温:4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9/201009182245_245368_2164743_3.jpg 图一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9/201009182251_245370_2164743_3.jpg 图二如图所示:图一为空白转化液的萃取浓缩液 图二为给药后转化产物的萃取浓缩液 下图中箭头所示可能为转化产物的色谱峰,但与空白组对照起来似乎不太明显,这是因为在生物转化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内源性物质,以至于将少量的转化产物“掩盖”起来,使我们不容易辨认出来。 问题解决: 因为内源性物质大多数都为大分子物质,分子量很大,与转化产物在分子大小上有很大差别(因为底物分子量很小,生物转化不能改变母核结构),所以根据Sephadex LH-20的分离原理可以将内源性物质与转化产物分开。经Sephadex LH-20后的液相图谱: 液相条件: 流动相:甲醇/水40% 流速:0.8ml/min 色谱柱:HYPERSIL C18(10μm,4.6×250mm) 柱温:4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9/201009182252_245371_2164743_3.jpg 图三 如图所示,内源性物质经Sephadex LH-20后除掉了,色谱图也变得干净了,转化产物清楚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此图出峰时间与前面的不一致,是因为不是同一天做的,所以流动相比例不同,流动相配比不同也是为了使两个转化产物峰分离效果更好。及液相本身的误差使出峰时间有差异)讨论: 1. 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分离原理:具有分子筛的特性,可按分子量大小分离物质外,在有极性与非极性溶剂组成的混合溶剂中起到反相分配色谱的效果。 2.图二和图三转化产物的峰吸收不一致可能原因是空白中的物质与转化产物峰有所叠加造成的,当经凝胶过滤后除去杂质所以呈现出如图三所示的色谱峰。 3.做实验的过程中要根据自己样品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分离手段,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哦!

  • 【转帖】iPS细胞:人造肿瘤细胞?

    各国争相发展的重点项目  iPS技术,即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技术,是一种将成体成熟、分化的体细胞重编程获得类似胚胎干细胞的新兴技术。2007年11月美国和日本科学家分别独立宣布可将人类皮肤细胞转化为iPS细胞。这一发现被《自然》和《科学》杂志分别评为2007年第一和第二大科学进展。之后,iPS细胞研究迅猛发展,不同的国家和实验室纷纷报道了多种方法建立的iPS细胞系。就连世界第一只体细胞克隆动物多利羊的培育者伊恩·威尔莫特也宣布放弃人类胚胎干细胞克隆研究,转而进行 iPS 细胞研究,因为他认为这种细胞比胚胎干细胞更具潜在优势。  我国连续多年将干细胞研究列入“863”、“973”、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务院2006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干细胞作为五项生物技术之一成为未来15年我国前沿技术的重点研究领域。  致瘤风险浮出水面  Yamanaka研究组在《自然·生物技术》上发表的文章显示,用iPS细胞诱导的神经干细胞,即使不含c-Myc(曾被认为是导致肿瘤的主要原因),在植入NOD/SCID免疫缺陷小鼠后仍有很强的致瘤性,甚至高于胚胎干细胞。   他们共研究了36个iPS细胞克隆,在诱导方式上,有些诱导剂配方中含有c-Myc基因,有些没有,因此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同时他们选择了3株胚胎干细胞作为对照。在45周的观察中,移植胚胎干细胞来源神经干细胞的34只小鼠有4只长出肿瘤。在100只移植胚胎成纤维细胞来源的iPS神经干细胞小鼠中34只发现肿瘤,概率和胚胎干细胞相当。在55只移植成人成纤维细胞来源的iPS神经干细胞小鼠中46只发现肿瘤,概率远高于胚胎干细胞。在36只移植肝细胞来源的iPS神经干细胞小鼠中10只发现肿瘤,概率高于胚胎干细胞。8只移植胃上皮细胞来源的iPS神经干细胞小鼠中未发现肿瘤。病理学检查证实肿瘤均为畸胎瘤,部分为恶性畸胎瘤。  研究还发现,以前认为致瘤性很强的c-Myc在去掉后并没有减少iPS神经干细胞的致瘤性,相反以前认为没有致瘤性的Nanog基因却可以明显增强iPS神经干细胞的致瘤性。  这次试验的另一个意外结果是并未发现在生成的肿瘤细胞中有c-Myc或其他基因的激活。以前的观点认为,转入的癌基因是iPS致瘤性的基础,只要在iPS细胞诱导成功后通过各种方法去除已完成使命的癌基因即可使iPS细胞免于致瘤性。这次试验的结果无疑给这些想法留下了阴影,而且使iPS致瘤的机制更加扑朔迷离。

  • 细胞自噬 细胞自噬

    细胞自噬是机体一种重要的防御和保护机制。但是这种自噬“信号”如何传递给细胞从而使其“执行”自噬过程,则一直是科学界的难题。近期,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林圣彩教授课题组成功找到高等动物细胞在生长因子缺失条件下,启动自噬的部分“密码”,从而在细胞自噬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4月27日,最新一期的美国《科学》杂志以研究文章的形式刊发了这项研究成果,并配发专门评述。这也是近三年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第二篇发表在这一世界顶级学术刊物上的论文。2009年6月,该院韩家淮教授的一篇有关细胞选择死亡方式机制的研究文章曾“登上”该杂志。  所谓自噬,是指细胞消化自身蛋白质或细胞内的结构(细胞器)的一种自食现象。通过这种现象,细胞可以降解、消除和消化受损、变性、衰老和失去功能的细胞器和变性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为细胞的生存和修复提供必须的能量。  科学家们认为,自噬与细胞凋亡、细胞衰老一样,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物学现象。有关实验表明,包括肥胖症、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免疫失调及癌症在内的人类许多重大疾病的发生都与该过程的异常有关。为此,自噬也是当前生命科学中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  据林圣彩介绍,对自噬进行分子机制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以单细胞生物酿酒酵母为模型的研究,目前,一系列构成单细胞生物自噬核心机器的基因已被发现并命名。  然而,对自噬在多细胞生物特别是哺乳动物中的调控机制的研究,科学界至今仍在不断探索中。摆在科学家面前的一个根源性的问题是:在多细胞生物中,诱导自噬的各种信号是如何被传递到细胞内自噬“核心机器”从而启动自噬过程的?  研究表明,与单细胞生物不同,在多细胞生物内,外界营养元素要依赖于生长因子的调控才能被转运到细胞内。一旦细胞外的生长因子匮乏,细胞便能启动自噬以维持能量平衡。那么,生长因子缺失这一信号又是如何“传达”的呢?  这也成为长期致力于细胞信号转导研究的林圣彩教授课题组近年来的研究目标之一。经过多年研究,课题组终于成功“**”这一自噬启动“密码”——即通过一种名为GSK3的激酶活性增高后磷酸化并随之激活乙酰转移酶TIP60,进而导致自噬核心机器中的蛋白激酶ULK1的乙酰化水平增强而启动细胞自噬。简言之,这一发现揭示了多细胞生物在生长因子缺失条件下的细胞自噬过程的新的介导分子及其通路。  林圣彩认为,弄清楚了细胞内到底有哪些蛋白分子“参与”了自噬和它们如何串联在一起,将有益于科学界从“源头”上认识相关疾病,并为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 昆明植物所等发现对肿瘤细胞有选择性的铂类抗癌化合物

    铂类药物是一类重要的肿瘤化疗药物,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治疗包括肺癌、胃癌、结肠癌、卵巢癌、睾丸癌等常见恶性肿瘤的一线药物。然而,目前临床使用的铂类抗癌药物对肿瘤细胞缺乏选择性,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也有较大伤害,导致明显的临床毒副作用。同时,肿瘤病人容易对铂类药物产生耐药性,导致化疗失败。 针对铂类药物存在的以上两大问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李艳研究组与昆明贵金属研究所刘伟平研究组合作,发现mixed-NH3/cyclopentamine和不对称的3-X-1,1-cyclobutanedicarboxylato与Pt(II)配合物对肿瘤细胞显示出明显的选择性,能选择性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而对正常细胞影响很小,同时对顺铂耐受的非小细胞肺癌和卵巢癌细胞株有较高的杀伤活性,显示出重要的研究开发前景。 近日,这类化合物的结构和用途已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ZL20101027465.2)。

  • 红细胞与白细胞的重新定向

    白细胞与红细胞在此重新定向。白细胞(WBC)和红细胞(RBC)是血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命体延续发展和生物治疗中具有不同的功能。红细胞,又称红血球,含有一种蛋白质称作血红蛋白。当血红蛋白从肺部吸收氧气时,血液呈红色。随着血液流经全身,血红蛋白向人体组织释放氧气。红细胞的生命周期为4个月,其形如圆盘,中间下凹,边缘较厚,呈圆饼状。白细胞,又称白血球,具有更加复杂的功能。白细胞构成了人体抵抗感染的一种防御机制。有多种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其生命周期和功能各不相同。白细胞还能够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称作抗体,能够识别并吞噬入侵人体的外来异物。 红细胞白细胞物理特征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无核。尺寸大约为6-8 μm。白细胞呈不规则性,但有一个核和外缓冲层。生命周期120天。几天,但在健康人体中可存活数天至数年不等。类型:血液中只有一种红细胞在血液中存在许多类型的白细胞,其功能各不相同:嗜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循环系统:心血管系统。心血管和淋巴系统总计红细胞700:1白细胞男性每立方毫米460-6200万个;女性每立方毫米4200-5400万个。每立方毫米4000 – 11000个功能:向身体的不同部位提供氧气,并负责运送二氧化碳和其它废物。产生抗体,对感染形成免疫力,有些具有噬菌功能。血液中含量:

  • 哈工深圳陈华英团队: 单细胞连续捕获, 弹性模量测量和可寻址分选打印

    [size=15px][color=#333333]细胞的机械特性对其生物学功能(如增殖、分化和凋亡)和形态状态(如迁移、附着和病理状态)至关重要。目前常用的细胞弹性模量测量技术包括原子力显微镜、微管吮吸、光镊和磁镊等。这些技术可以有效测量单个细胞的机械性质,但是通量低,限制了其实际应用。[/color][/size][size=15px][color=#333333]近年来,微流控芯片因其在小体积液体操控方面的独特优势,也被用于测量细胞弹性模量。现有的微流控芯片主要侧重于平台开发,虽然通量大幅提高,但很少将测量后的细胞进一步收集以实现后续分析。[/color][/size][size=15px][color=#333333]单细胞分析技术的发展要求能够准确地打印单个细胞。传统单细胞打印技术包括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有限稀释和手动细胞挑选,这些方法打印效率较低且难以实现自动化。[/color][/size][font=mp-quote,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5px][color=#333333]近年来,各种微流控技术被开发用于高通量精确打印单个细胞,如喷墨打印、精确分配、双阀门筛选和移液管式单细胞分离等。这些技术可以根据目标细胞的荧光、形态等特征进行识别并打印,但是大多技术难以获得单细胞的机械信息。[/color][/size][/font][font=mp-quote,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5px][color=#333333]因此,本研究报道了一款基于 U 型阵列的微流控系统,集成了单细胞连续捕获,弹性测量和可寻址打印。该装置在研究细胞力学与其他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面具有强大的应用潜力。[/color][/size][/font][b]研究内容[/b][size=15px]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color=#004976][b]陈华英课题组[/b][/color]在英国皇家化学会(RSC)期刊[color=#004976][b] Lab on a chip[/b][/color] 上发表题为“Continuous trapping, elasticity measuring and deterministic printing of single cells using arrayed microfluidic traps” ([color=#007aaa]《单细胞连续捕获、弹性模量测量和可寻址分选打印》[/color])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一款创新的微流控芯片,实现了基于精确调节的压力对微球/细胞进行捕获和逐个打印,并将已知弹性模量的单细胞确定性地打印到孔板中(图 1)。[/size][size=15px]该论文第一作者是哈工大(深圳)在读硕士研究生[color=#004976][b]蔡逸珂[/b][/color]和硕士毕业生[color=#004976][b]余恩[/b][/color]。[color=#004976][b]陈华英副教授[/b][/color]为通讯作者。[/size][img=图片]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3/uepic/b3ebc9a4-6d42-4ef1-bfd0-c7cf1f5c3a15.jpg[/img]微流控芯片(图 1A)由冲洗入口、样品入口、打印入口、压力维持口和两个平行的主通道组成,下游有打印出口。在所有入口通道中设计了宽度从 200μm 减小到 25μm 的微通道阵列,以过滤介质中较大的颗粒/细胞碎片。如图 1A 和 B 所示,在每个主通道的一侧有 16 个 U 型捕获陷阱,且吮吸通道的高度比分流通道的高度低 15 μm,以保证细胞停留在 U 型陷阱中并诱导其微小变形。[img=图片]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3/uepic/b3ee5e4c-b99c-4b5e-8904-b5a6d2817633.jpg[/img][table=677][tr][td=1,1,5]▲[/td][td=1,1,549][b]图1[/b] 单细胞连续捕获、弹性测量和可寻址打印系统。(A)微流控芯片连接到压力泵,将单细胞精确分配到孔板中;(B)通过调节打印压力(Po)捕获(Pi-Po0)和释放(Pi-Po0)单个细胞的机制;(C)用于捕获和分离细胞的吮吸通道;(D)用于捕获和分离微球的分流通道。[/td][/tr][/table][来源:陈华英团队 RSC英国皇家化学会][align=right][/align]

  • 【分享】细胞冻存和细胞复苏的方法步骤

    目前,细胞冻存最常用的技术是液氮冷冻保存法,主要采用加适量保护剂的缓慢冷冻法冻存细胞。细胞在不加任何保护剂的情况下直接冷冻,细胞内外的水分会很快形成冰晶,从而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如细胞脱水使局部电解质浓度增高,pH值改变,部分蛋白质由于上述原因而变性,引起细胞内部空间结构紊乱,溶酶体膜由此遭到损伤而释放出溶酶体酶,使细胞内结构成分造成破坏,线粒体肿胀,功能丢失,并造成能量代谢障碍。胞膜上的类脂蛋白复合体也易破坏引起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使细胞内容物丢失。如果细胞内冰晶形成较多,随冷冻温度的降低,冰晶体积膨胀造成细胞核DNA空间构型发生不可逆的损伤,而致细胞死亡。因此,细胞冷冻技术的关键是尽可能地减少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内冰晶的形成。采用甘油或二甲基亚砜作保护剂,这两种物质分子量小,溶解度大,易穿透细胞,可以使冰点下降,提高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且对细胞无明显毒性。慢速冷冻方法又可使细胞内的水分渗出细胞外,减少胞内形成冰结晶的机会,从而减少冰晶对细胞的损伤。二、细胞冻存操作步骤:(1)选择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在冻存前一天最好换液。将多个培养瓶中的细胞培养液去掉,用0.25%胰蛋白酶消化。适时去掉胰蛋白酶,加入少量新培养液。用吸管吸取培养液反复吹打瓶壁上的细胞,使其成为均匀分散的细胞悬液。悬浮生产细胞则不要消化处理。然后将细胞收集于离心管中离心(1000r/min,10分钟)。(2)去上清液,加入含20%小牛血清的完全培养基,于4℃预冷15分钟后,逐滴加入已无菌的DMSO或甘油,用吸管轻轻吹打使细胞均匀,细胞浓度为3×106~1×107/mL之间。(3)将上述细胞分装于安瓿或专用冷冻塑料管中,安瓿装1~1.5mL在火焰喷灯上封口,封口处要完全封闭,圆滑无勾。冷冻管要将盖子盖紧,并标记好细胞名称和冻存日期,同时作好登记(日期、细胞种类及代次、冻存支数)。(4)将装好细胞的安瓿或冻存管装入沙布袋内;置于液氮容器颈口处存放过夜,次日转入液氮中。采用控制降温速度的方法也可采用下列步骤:先将安瓿置入4℃冰箱中2~3小时,再移至冰箱冷冻室内3~4小时(此步可省略),再吊入液氮容器颈气态部分存放2小时,最后沉入液氮中。细胞冻存在液氮中可以长期保存,但为妥善起见,冻存半年后,最好取出一只安瓿细胞复苏培养,观察生长情况,然后再继续冻存。

  • 生化与细胞所等揭示Onconase抗恶性间皮瘤的新机制

    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于4月24日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与细胞所刘默芳组关于Onconase抑制恶性间皮瘤细胞microRNA(miRNA)表达的最新研究成果。该工作与上海南方模式生物研究中心王庆诚教授合作完成。 Onconase是从北方豹蛙卵或胚胎中提取的一种核糖核酸酶,是RNase A超家族中最小的成员,目前已被欧盟、澳大利亚和美国FDA批准作为罕见病药物(Orphan drug)用于恶性间皮瘤临床治疗使用。因接触石棉是其主要诱因,恶性间皮瘤也俗称为石棉癌,该恶性肿瘤预后极差,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Onconase特异性地诱导癌细胞凋亡,而对正常细胞的毒性较低,对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等的临床试验目前也正在进行中。然而,作为一种很有前景的抗肿瘤药物,Onconase的细胞毒性机理尚不完全清楚。 miRNA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刘默芳研究组研究生乔萌和祖立东等发现,Onconase对恶性间皮瘤细胞的miRNA表达具有普遍下调作用,而对细胞中一些oncomiR(如miR-155和miR-21)的下游靶基因,如socs1、pten、pdcd4等肿瘤抑制基因有明显上调作用。有趣的是,该工作发现Onconase降解miRNA前体,而对miRNA成熟链无明显作用;与之一致的是,Onconase抑制Dicer对miRNA前体的加工、降低Dicer生产成熟miRNA。进一步的研究发现,Onconase对miRNA前体的切割位点偏好于U-G和U-U。 该工作揭示了Onconase抗癌活性的一种新机制,完善了Onconase的抗癌作用机理,为与Onconase有关的更加合理、有效、安全的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该项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及上海市科委的资助。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