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能量转移情况

仪器信息网能量转移情况专题为您整合能量转移情况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能量转移情况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能量转移情况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能量转移情况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能量转移情况话题讨论。

能量转移情况相关的论坛

  • 各位高手,请教内滤效应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区别,如何判断

    如题:如何通过实验判断内滤效应与共振能量转移的区别呢?1 因为所测试剂确实在量子点发射峰位置有吸收,,但是又不存在受体荧光增强的现象;(就光谱重叠而言)2 荧光寿命也没有变化;(共振能量转移是不是一定伴随荧光寿命变化)3 浓度大约在试剂浓度10μM的大小。(据说内滤效应是在较大的浓度下,那个大浓度大概是什么数量级呢)4 内滤效应是直接降低了激发光强还是降低了发射光呢,如果是降低了发射光,是不是也属于能量转移呢(我看到有人曾经说内滤效应也是能量转移,可以这样说嘛)非常感谢

  • 【求助】请问forster能量转移理论有关内容

    做药物与蛋白相互作用时,用到 forster 能量转移理论,用J=ΣF(λ)ε(λ)λ4 △λ /ΣF(λ )△λ ,J是指授体荧光发射光谱和受体的吸收光谱之间的重叠面积,可是这俩个光谱之间,一个是用F荧光强度表示,一个用吸光度表示,荧光发射光谱与荧光光源、狭缝都有关系,怎么能确定强度大小呢,只能是相对强度,这样图谱能重叠起来考虑吗

  • 【求助】求助 电荷转移

    我在做实验的时候碰到一个问题,荧光试剂的荧光被猝灭剂猝灭,猝灭的原因可能是能量转移,也可能是电荷转移,那我怎么才能判断是或者不是电荷转移呢?所以我想知道有关电荷转移反应的一些特点,激态,比方说给体和受体的距离,反应速率常数等。哪位老大了解,请指点

  • 【分享】FRET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

    [size=4][center]FRET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center][/size][center]作者:郑文富 来源:北大单分子与纳米生物学实验室[/center]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Fluorescence / Fö rster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是比较分子间距离与分子直径的有效工具,广泛用于研究各种涉及分子间距离变化的生物现象,可以定量测量两个发光基团之间的距离,在蛋白质空间构象、蛋白与蛋白间相互作用、核酸与蛋白间相互作用以及其它一些方面的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当生色团被光照时,被照射激发的分子可以通过散发能量来返回到基态1-3。光能可被生色团在10-15秒内吸收而在10-9秒内再发射出来。然而,也有可能被激发分子并不发光而将能量传递给别的生色团或是另外的荧光素,这些荧光素可以在相同的时间量级内发荧光,这后一种现象称为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FRET是通过分子间的电偶极相互作用将供体激发态能量转移给受体激发态的过程,是一种非辐射跃迁。当FRET发生时,供体的荧光减弱而受体的荧光增强。荧光素在激发态的寿命是10-9秒,在发射荧光、非辐射性发射和将激发能传递给周围的介质三者之间存在竞争。如果荧光能量转移发生,激发态能就会从供体传递给受体,荧光光子由受体发出。FRET发生的基本条件是:①、供体和受体的距离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级(20-100À )②、受体的吸收光谱必须与供体的发射光谱相重叠。(见图1)③、供体和受体能量转移偶极子的方向必须近似地平行。Fö rster依据供体与受体的相对距离和偶极子的方向关系解释了FRET发生的原理。能量转移的效率是有一些参数决定的1-3,下面方程给出了能量转移的产效:E=R60/(R6+R60R是供体与受体在生物条件下的距离

  • 【分享】荧光PCR技术

    [size=4] [/size][b][size=4]1.荧光染料[/size][/b][size=3]荧光基团通常各自拥有单一的光吸收峰。在光的刺激下,荧光基团吸收光的能量后通常以三种方式释放出能量:1) 光能许多荧光基团吸收光能后仍旧以光能形式释放能量,并且发射光的峰值大于吸收峰。比如荧光染料Fam的光吸收峰为490nm,而发射峰为530nm。2) 热能某些荧光基团吸收光能后,能量转换为热量扩散到环境中,如Dabcyl。3) 转移给临近的分子当临近的分子满足发生能量转移的要求时,能量从荧光基团传递到临近的分子。[/size][b][size=4]2.荧光共振能量转移[/size][/b](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size=3]当某个荧光基团的发射谱与另一荧光基团的吸收光谱发生重叠,且两个基团距离足够近时,能量可以从短波长(高能量)的荧光基团传递到长波长(低能量)的荧光基团,这个过程称为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实际相当于将短波长荧光基团释放的荧光屏蔽。[/size]

  • 美国科学家借助最新实时成像技术观察大脑工作过程

    蛋白质之间也有“社交网络” ——科学家借助最新实时成像技术观察大脑工作过程 http://www.wokeji.com/shouye/guoji/201405/W020140510289236264161.jpg http://www.wokeji.com/shouye/guoji/201405/W020140510289236408271.jpg 本报记者 常丽君 综合外电 人脑约有1000亿个神经元,神经元之间约有上万亿的突触连接,形成了迷宫般的网络连接。每个神经元包含有数百万的蛋白质,执行不同的功能。确切地说,是各种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脑网络,而人们对这些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最近,美国迈阿密大学(UM)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的实时成像技术,第一次让人们能直接看到活动物脑中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蛋白质的“社交网络” “蛋白质虽小,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网络,就像人类的社交网络那样。”该项目首席研究员、迈阿密大学文理学院生物学教授阿基拉·奇巴解释说,“虽然网络的级别不一样,但在一个既定网络的基本单位之间,发生的行为都大致相同。”新技术能让科学家以可视化方式看到动物脑中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位置看到它的发展变化。这种互相作用就像有机生物之间的联系交往。 研究人员选择了果蝇胚胎作为实验的理想模型,因为果蝇的脑结构比较简单,而且透明,用一台荧光寿命成像显微镜(FLIM)就可能看到细胞的内部过程。观察结果对其它动物的脑,包括人脑也是适用的。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给果蝇胚胎中的两种蛋白质做了荧光标记:一种是Rho GTPase Cdc42,也叫细胞分裂控制蛋白42,它是一种发育必需的、被广泛表达的蛋白质,由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另一种是Cdc42的信号搭档——调节蛋白WASp,也叫威斯科特—奥德里奇综合征蛋白,由红色荧光蛋白标记。目前科学家认为,这两种蛋白结合在一起,能在脑发育期间帮助神经元生长。而且人脑中也有这两种蛋白。 “交往”中的能量转移 以前人们在观察细胞内部时,需要对细胞进行化学或物理处理,这样很可能扰乱或杀死细胞,也就无法研究蛋白质在细胞天然环境中是怎样相互作用的。 研究小组利用一种叫做福斯特共振能量转移(FRET)的原理克服了这一难题。福斯特共振能量转移也叫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是指在两个不同的荧光分子(基团)中,如果供体分子的发射光谱与受体分子的吸收光谱有一定的重叠,当这两个分子距离足够近时,就能观察到荧光能量由供体向受体转移的现象。 根据福斯特的描述,当两个小蛋白质靠得足够近时(通常是小于8纳米),就会发生这种能量转移,使供体分子的荧光寿命缩短,从3纳秒缩短到2.5纳秒。这种现象可作为两个蛋白质之间发生了物理作用的证据,也是一种分子信号,显示出活动物体内特殊蛋白之间在何时何地发生了相互作用。 研究人员发现,在果蝇胚胎的脑中形成新突触的同时同地,神经元内互相作用的蛋白质间也发生了能量共振转移现象。 “以往研究显示了Cdc42和WASp在试管中能直接结合在一起,而这是首次直接显示了两种蛋白质在脑中的相互作用。”奇巴说,“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创造一种方法,能对脑中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系统地检查。现在基因组计划已经完成了,下一步就是要掌握那些基因编码蛋白在我们体内都干些什么。”来源: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2014年05月10日

  • 什么情况下分析方法转移可以豁免?

    [size=17px]问:什么情况下分析方法转移可以豁免?[/size][size=17px]答:《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中9100《分析方法转移指导原则》总结了可能存在的分析方法转移的类型和转移方案的内容。其中提到,如符合以下情况可以转移豁免:[/size][size=17px][back=#00fcff]①新的待测定样品的组成与已有样品的组成类似和/或活性成分的浓度与已有样品的浓度类似,并且接收方有使用该分析方法的经验。[/back][/size][size=17px][back=#00fcff] [/back][/size][size=17px][back=#00fcff]②被转移的分析方法收载在药典中,并无改变,此时应采用分析方法确认。[/back][/size][size=17px][back=#00fcff] [/back][/size][size=17px][back=#00fcff]③被转移的分析方法与已使用方法相同或相似。[/back][/size][size=17px][back=#00fcff] [/back][/size][size=17px][back=#00fcff]④转移方负责方法开发、验证或日常分析的人员调转到接收方。[/back][/size][size=17px] [/size][size=17px]分析方法转移实验、转移范围和执行策略制定要依据接收方经验和知识、样品复杂性和特殊性、分析过程等进行综合评估。如果符合转移豁免,应提供评估报告。[/size][size=17px] [/size][size=17px]即便转移豁免,[/size][size=17px][back=#00fcff]转出方仍应向接收方提供分析方法过程、对照品、验证报告和必需文件,并在方法转移的过程中根据接收方需要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帮助。[/back][/size][size=17px]接收方应确保有资质的人员或对适当人员进行培训,确保设施和仪器根据需要被正确校正并符合要求,确保建立了相应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操作规程,确保有实验所需的对照品且管理规范。[/size][size=17px][img=,290,10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5/202405312037036332_7232_3170710_3.png!w290x106.jpg[/img][/size]

  • 【分享】一种新型荧光探针———分子信标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b] [size=4]分子信标是一种基于荧光能量转移原理而设计的发夹型寡聚核酸荧光探针。它通过与核酸等靶分子相互作用后发生构象的变化而产生荧光信号,对靶分子的检测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适合于活体实时检测等优点。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分析、生物医学研究和环境监测等各领域。本文对分子信标的设计原理及其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size][/b]

  • 化学发光反应类型

    化学发光反应类型1. 直接化学发光和间接化学发光 直接发光是被测物作为反应物直接参加化学发光反应,生成电子激发态产物分子,此初始激发态能辐射光子。 A + B® C* + D C* ® C + hn式中A或B是被测物,通过反应生成电子激发态产物C* ,当C* 跃迁回基态时,辐射光子。 间接发光是被测物A或B,通过化学反应生成初始激发态产物C* , C* 不直接发光,而是将其能量转移给F,使F跃迁回基态,产生发光。 A + B® C* + D C*+F® F* + E F* ® F + hn 式中C*为能量给予体,而F为能量接受体

  • 液氮转移罐的使用注意事项,如何避免危险情况发生

    液氮转移罐是一种用于运输液氮的设备,常用于科研实验室、医疗机构等场所。由于液氮本身的特殊性质,使用液氮转移罐时需要特别注意安全事项,以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我们来看下具体有哪些要注意的事项。[b]  一、正确操作罐体[/b]  [url=http://www.cnpetjy.com/]液氮罐[/url]使用时应注意正确操作罐体。首先,要保持罐体干燥和清洁,避免杂质进入罐内 其次,要注意罐体的密封性能,确保没有泄漏现象 最后,在操作罐体时要轻拿轻放,避免碰撞或摔落。  为了确保罐体的密封性能,应定期检查密封件的状况,并及时更换损坏的密封件。在使用过程中,还应避免频繁打开罐盖,以免导致温度变化和压力波动,影响罐体的正常使用。 [b] 二、保持通风环境[/b]  液氮转移罐使用时应保持通风环境,尤其是在封闭空间内使用时更为重要。由于液氮在蒸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如果没有良好的通风条件,气体会积聚在封闭空间内,导致氧气浓度降低,从而引发窒息等危险情况。  为了保持通风环境,可以在使用液氮转移罐时打开窗户或使用通风设备。此外,在进行长时间操作时,也应注意定期休息,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液氮蒸汽中。[b]  三、防止液氮接触皮肤[/b]  液氮的温度极低,接触皮肤会造成严重的冻伤。因此,在使用液氮转移罐时,必须采取措施防止液氮直接接触皮肤。  首先,要穿戴防护手套、防护面罩等个人防护装备,以保护手部和面部免受液氮的伤害。其次,在转移液氮时,要使用专门设计的工具,如长柄夹子等,避免直接用手触摸液氮。[b]  四、避免液氮溅入眼睛[/b]  液氮的温度极低,如果液氮溅入眼睛,会造成严重的眼部伤害。因此,在使用液氮转移罐时,必须采取措施避免液氮溅入眼睛。  首先,要佩戴防护眼镜或面屏,以保护眼部免受液氮的伤害。其次,在转移液氮时,要注意操作的角度和距离,避免溅入眼睛。同时,也要注意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避免他人的不慎造成液氮溅入眼睛。[url=http://www.mvecryoge.com/]金凤液氮罐[/url][b]  五、正确储存液氮转移罐[/b]  当液氮转移罐暂时不使用时,应采取正确的储存方法,以防止液氮的泄漏和其他危险情况的发生。  首先,要将液氮转移罐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热源和易燃物。其次,要定期检查罐体的密封性能,并检查液氮的液位情况,确保罐内液氮的安全储存。[b]  六、处理液氮转移罐泄漏[/b]  如果液氮罐发生泄漏,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以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  首先,要迅速将泄漏的液氮转移到安全地方,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其次,应关闭液氮转移罐的阀门,切断液氮的供应源。最后,通过通风设备等方式,排除罐体内残留的液氮蒸汽,以消除泄漏的隐患。

  • 化学发光简介

    化学发光  化学发光是物质在进行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的一种光辐射现象,可以分为直接发光和间接发光。直接发光是最简单的化学发光反应,有两个关键步骤组成:即激发和辐射。如A、B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物质,反应释放的能量被C物质的分子吸收并跃迁至激发态C*,处于激发的C*在回到基态的过程中产生光辐射。这里C*是发光体,此过程中由于C直接参与反应,故称直接化学发光。  间接发光又称能量转移化学发光,它主要由三个步骤组成:首先反应物A和B反应生成激发态中间体C*(能量给予体);当C*分解时释放出能量转移给F(能量接受体),使F被激发而跃迁至激发态F*;最后,当F*跃迁回基态时,产生发光。  一个化学反应要产生化学发光现象, 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第一是该反应必须提供足够的激发能, 并由某一步骤单独提供, 因为前一步反应释放的能量将因振动弛豫消失在溶液中而不能发光; 第二是要有有利的反应过程, 使化学反应的能量至少能被一种物质所接受并生成激发态; 第三是激发态分子必须具有一定的化学发光量子效率释放出光子, 或者能够转移它的能量给另一个分子使之进入激发态并释放出光子。  化学发光分析测定的物质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物质是化学发光反应中的反应物;第二类物质是化学发光反应中的催化剂、增敏剂或抑制剂;第三类物质是偶合反应中的反应物、催化剂、增敏剂等。这三类物质还可以通过标记方式用来测定其他物质,进一步扩大化学发光分析的应用范围。  化学发光反应的发光类型通常分为闪光型(flash type)和辉光型(glow type)两种。闪光型发光时间很短,只有零点几秒到几秒。辉光型又称持续型,发光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十分钟,或几小时至更久。闪光型的样品必须立即测量,必须配以全自动化的加样及测量仪器。辉光型样品的测量可以使用通用型仪器,也可以配有全自动化仪器。

  • 【资料】化学发光的原理

    [size=4]化学发光的原理化学发光是物质在进行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的一种光辐射现象,可以分为直接发光和间接发光。直接发光是最简单的化学发光反应,有两个关键步骤组成:即激发和辐射。如A、B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物质,反应释放的能量被C物质的分子吸收并跃迁至激发态C*,处于激发的C*在回到基态的过程中产生光辐射。这里C*是发光体,此过程中由于C直接参与反应,故称直接化学发光。间接发光又称能量转移化学发光,它主要由三个步骤组成:首先反应物A和B反应生成激发态中间体C*(能量给予体);当C*分解时释放出能量转移给F(能量接受体),使F被激发而跃迁至激发态F*;最后,当F*跃迁回基态时,产生发光。一个化学反应要产生化学发光现象, 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第一是该反应必须提供足够的激发能, 并由某一步骤单独提供, 因为前一步反应释放的能量将因振动弛豫消失在溶液中而不能发光 第二是要有有利的反应过程, 使化学反应的能量至少能被一种物质所接受并生成激发态 第三是激发态分子必须具有一定的化学发光量子效率释放出光子, 或者能够转移它的能量给另一个分子使之进入激发态并释放出光子。 化学发光分析测定的物质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物质是化学发光反应中的反应物;第二类物质是化学发光反应中的催化剂、增敏剂或抑制剂;第三类物质是偶合反应中的反应物、催化剂、增敏剂等。这三类物质还可以通过标记方式用来测定其他物质,进一步扩大化学发光分析的应用范围。 化学发光反应的发光类型通常分为闪光型(flash type)和辉光型(glow type)两种。闪光型发光时间很短,只有零点几秒到几秒。辉光型又称持续型,发光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十分钟,或几小时至更久。[/size]

  • 【资料】化学发光的基础

    [size=4]化学发光[/size][size=4]中文名称:[/size][size=4]化学发光 [/size][size=4]英文名称:[/size][size=4]chemiluminescence chemoluminscence伴随化学反应过程产生的光发射现象。由化学反应激活的中间体回到电子基态时,其能量以光子的形式释出。 [/size][size=5][b][size=4][/size] [size=4]概念[/size][/b][/size][size=4]  [/size][url=http://baike.baidu.com/view/2507.htm][size=4]化学[/size][/url][size=4]发[/size][url=http://baike.baidu.com/view/9162.htm][size=4]光[/size][/url][size=4]是[/size][url=http://baike.baidu.com/view/35675.htm][size=4]物质[/size][/url][size=4]在进行[/size][url=http://baike.baidu.com/view/50843.htm][size=4]化学反应[/size][/url][size=4]过程中伴随的一种光[/size][url=http://baike.baidu.com/view/2121.htm][size=4]辐射[/size][/url][size=4]现象,可以分为直接发光和间接发光。直接发光是最简单的化学发光反应,有两个关键步骤组成:即激发和辐射。如A、B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物质,反应释放的[/size][url=http://baike.baidu.com/view/14394.htm][size=4]能量[/size][/url][size=4]被C物质的分子吸收并跃迁至[/size][url=http://baike.baidu.com/view/131558.htm][size=4]激发态[/size][/url][size=4]C*,处于激发的C*在回到基态的过程中产生光辐射。这里C*是发光体,此过程中由于C直接参与反应,故称直接化学发光。 [/size][size=4]  间接发光又称能量转移化学发光,它主要由三个步骤组成:首先反应物A和B反应生成激发态中间体C*(能量给予体);当C*分解时释放出能量转移给F(能量接受体),使F被激发而跃迁至激发态F*;最后,当F*跃迁回基态时,产生发光。[/size]

  • 【转帖】化学发光浅谈(一)

    [font=楷体_GB2312][size=2]地球上的生命离不开光的存在,从古代发现萤火虫发光以来,人们对自然界中发光现象的研究已有几个世纪,发光是指一种物质由电子激发态回复到基态时,释放出的能量表现为光的发射。通常人们将其分为光照发光、生物发光与化学发光。光照发光是发光剂经短波长入射光照射后进入激发态,当恢复至基态时发出较长波长的可见光;生物发光是反应底物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下利用ATP产能,生成激发态的氧化荧光素,后者在恢复到基态时多余的能量以光子形式放出;化学发光是在常温下由化学反应产生的光的发射,这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分析化学典型生物发光:萤火虫荧光素-萤光素酶-磷酸三腺苷体系,该体系是在有氧及镁离子参与的条件下,萤火虫荧光素与荧光素酶健合,快速形成激发态三元配合物,该激发态三元配合物恢复到基态时便产生光的发射。该反应的发光量资产率最高可达98%,已广泛用于ATP的测定,灵敏度达到10-19mol,在生物医学科学、生命科学、宇宙科学、药物学和农业生物学方面都有很成功的应用。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生物发光其实就是在生物体内的化学发光现象,到十九世纪末人们开始将其与简单的有机反应相联系。1877年,Radzisewski等发现咯粉碱在碱性介质中与过氧化氢等进行氧化还原时,有光子产生(发绿光);1905年,咯粉碱类似物的发光现象被报道;Albrecht于1928年证明了鲁米诺在碱性介质中具有发光作用;Glue和Petsh在1 935年第一个报告了光泽精在碱性条件下与过氧化氢反应产生化学发光;到19世纪60年代,随着PMT的出现和应用,人们发现越来越多的有机反应伴随有化学发光现象。 从机制上讲化学发光的是某些化合物可以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使其产物分子或反应中间态分子上升至电子激发态。当此产物分子或中间态分子衰退至基态时,以发射光子的形式释放能量(即发光)。 化学发光可以分为直接发光和间接发光。 直接发光是最简单的化学发光反应,有两个关键步骤组成:即激发和辐射。如A、B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物质,反应释放的能量被C物质的分子吸收并跃迁至激发态C*,处于激发的C*在回到基态的过程中产生光辐射。这里C*是发光体,此过程中由于C直接参与反应,故称直接化学发。 间接发光又称能量转移化学发光,它主要由三个步骤组成:首先反应物A和B反应生成激发态中间体C*(能量给予体);当C*分解时释放出能量转移给F(能量接受体),使F被激发而跃迁至激发态F*;最后,当F*跃迁回基态时,产生发光。 一个化学反应要产生化学发光现象, 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第一是该反应必须提供足够的激发能, 并由某一步骤单独提供, 因为前一步反应释放的能量将因振动弛豫消失在溶液中而不能发光 第二是要有有利的反应过程, 使化学反应的能量至少能被一种物质所接受并生成激发态 第三是激发态分子必须具有一定的化学发光量子效率释放出光子, 或者能够转移它的能量给另一个分子使之进入激发态并释放出光子。 前面已经提到了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发光,其实很多无机化合物也能产生化学发光,在此列举了几个例子,其中含硫化物、含氮化合物的化学发光已被用作于[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的检测;有机物中以下几类均有化学发光现象,其中烃类也是多用于[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的检测。 较为典型的化学发光反应主要有以下几个: 1、鲁米诺的化学发光反应 2、光泽精的化学发光反应 3、过氧化草酸酯的化学发光反应 4、邻菲罗林的化学发光反应 5、萤火虫发光 6、细菌发光[/size] [/font]

  • 化学发光的原理

    化学发光是物质在进行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的一种光辐射现象,可以分为直接发光和间接发光。直接发光是最简单的化学发光反应,有两个关键步骤组成:即激发和辐射。如A、B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物质,反应释放的能量被C物质的分子吸收并跃迁至激发态C*,处于激发的C*在回到基态的过程中产生光辐射。这里C*是发光体,此过程中由于C直接参与反应,故称直接化学发光。 间接发光又称能量转移化学发光,它主要由三个步骤组成:首先反应物A和B反应生成激发态中间体C*(能量给予体);当C*分解时释放出能量转移给F(能量接受体),使F被激发而跃迁至激发态F*;最后,当F*跃迁回基态时,产生发光。 一个化学反应要产生化学发光现象, 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第一是该反应必须提供足够的激发能, 并由某一步骤单独提供, 因为前一步反应释放的能量将因振动弛豫消失在溶液中而不能发光 第二是要有有利的反应过程, 使化学反应的能量至少能被一种物质所接受并生成激发态 第三是激发态分子必须具有一定的化学发光量子效率释放出光子, 或者能够转移它的能量给另一个分子使之进入激发态并释放出光子。   化学发光分析测定的物质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物质是化学发光反应中的反应物;第二类物质是化学发光反应中的催化剂、增敏剂或抑制剂;第三类物质是偶合反应中的反应物、催化剂、增敏剂等。这三类物质还可以通过标记方式用来测定其他物质,进一步扩大化学发光分析的应用范围。 化学发光反应的发光类型通常分为闪光型(flash type)和辉光型(glow type)两种。闪光型发光时间很短,只有零点几秒到几秒。辉光型又称持续型,发光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十分钟,或几小时至更久。闪光型的样品必须立即测量,必须配以全自动化的加样及测量仪器。辉光型样品的测量可以使用通用型仪器,也可以配有全自动化仪器。本产品针对辉光型化学发光反应进行检测。

  • 消解液的转移问题

    现在做的土壤消解,一般是消解后都是透明黄色液体,自认消解还算完全,但是定容后上机总是不是偏大就是偏小,现在考虑是不是在转移到容量瓶这一步出了差错,我现在用聚四氟乙烯消解罐微波消解,再加热赶酸后,用漏斗转移到50的容量瓶,现在很烦恼,不知道错在哪一步,对于内标法也烦恼,泥土的成分复杂,如果完全按照做水样时的情况加内标(曲线1-100微克每升,内标50微克每升),感觉不是很正确,请各位老师们多指点指点。

  • 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

    由于吸收化学能,使分子产生电子激发而发光的现象。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即化学能)可转化为反应产物分子的电子激发能,当这种产物分子产生辐射跃迁或将能量转移给其他会发光的分子使该分子再发生辐射跃迁时,便产生发光现象。但是多数的反应所发出的光则是很微弱的,而且多在红外线范围,不容易被观测。 化学发光条件 产生化学发光的反应通常应满足以下条件:必须是放热反应,所放出的化学能足够使反应产物分子变成激发态分子;具备使化学能转变为电子激发能的合适化学机制,这是化学发光最关键的一步;处于电子激发态的产物分子本身会发光或者将能量传递给其他会发光的分子。 化学发光类型 化学发光反应主要有以下3种类型: ①氧化反应。例如,鲁米诺的氧化反应: ②电子转移反应。例如,蒽自由基阴离子和芳香胺阳离子的反应: ③过氧化物碎裂反应: 化学发光分析 利用化学发光进行化学分析的方法。 化学发光分析所用仪器为化学发光光度计。这种仪器不需要光源和单色仪,仅由反应池、检测器和读数装置3部分组成。待测物和试剂在反应池中发生的化学发光照射到检测器上,经光电转换后将信号传送到读数装置。 化学发光分析的灵敏度高,在环境监测、临床分析、生物化学等领域里,例如污染物测定、酶分析、免疫分析法和痕量金属分析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 【讨论】讨论一个模型转移的问题

    现在文献上提到的模型转移大多数是从校正样品集中用KS等算法挑选转移样品集,模型转移的时候校正样品集依然保存在那里,所以可以用KS等算法从校正样品集中挑选出用于模型转移的转移样品集,然后在母机和从机器上采集转移样品集的光谱,然后进行模型转移。但是实际情况是很多情况下,在模型转移的时候,校正样品集的样品因为保存时间等原因已经不存在了,或者已经不完全是用来做校正模型的样品了,这个时候用KS算法挑出来的转移样品集其实是没有现实的样品和他们对应的,这个问题怎么对待?这个问题其实在维护同一台仪器上的模型随时间的变化也存在。转移样品集随时间肯定也是变化的,你不能在同一个时刻同时在今天的这台仪器和昨天的这台仪器上同时采集这批转移样品集的光谱,这个问题又如何理解?想听听各位在paper之外的看法。

  • 【资料】化学发光的原理

    化学发光是物质在进行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的一种光辐射现象,可以分为直接发光和间接发光。直接发光是最简单的化学发光反应,有两个关键步骤组成:即激发和辐射。如A、B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物质,反应释放的能量被C物质的分子吸收并跃迁至激发态C*,处于激发的C*在回到基态的过程中产生光辐射。这里C*是发光体,此过程中由于C直接参与反应,故称直接化学发光。间接发光又称能量转移化学发光,它主要由三个步骤组成:首先反应物A和B反应生成激发态中间体C*(能量给予体);当C*分解时释放出能量转移给F(能量接受体),使F被激发而跃迁至激发态F*;最后,当F*跃迁回基态时,产生发光。一个化学反应要产生化学发光现象, 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第一是该反应必须提供足够的激发能, 并由某一步骤单独提供, 因为前一步反应释放的能量将因振动弛豫消失在溶液中而不能发光 第二是要有有利的反应过程, 使化学反应的能量至少能被一种物质所接受并生成激发态 第三是激发态分子必须具有一定的化学发光量子效率释放出光子, 或者能够转移它的能量给另一个分子使之进入激发态并释放出光子。  化学发光分析测定的物质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物质是化学发光反应中的反应物;第二类物质是化学发光反应中的催化剂、增敏剂或抑制剂;第三类物质是偶合反应中的反应物、催化剂、增敏剂等。这三类物质还可以通过标记方式用来测定其他物质,进一步扩大化学发光分析的应用范围。 化学发光反应的发光类型通常分为闪光型(flash type)和辉光型(glow type)两种。闪光型发光时间很短,只有零点几秒到几秒。辉光型又称持续型,发光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十分钟,或几小时至更久。闪光型的样品必须立即测量,必须配以全自动化的加样及测量仪器。辉光型样品的测量可以使用通用型仪器,也可以配有全自动化仪器。本产品针对辉光型化学发光反应进行检测。

  • 什么是激发光谱(excitation spectrum)?

    以各种不同波长的单色光激发发光体,测定一定波长下发光强度随激发波长变化的曲线称为激发光谱。激发光谱反映了不同波长激发光引起的发光的相对效率。激发光谱可供鉴别发光物质,在进行发光测定时选择适宜的激发波长。一般激发光谱与吸收光谱大致相同,随激发态各能级间能量转移机理的不同有时也会有很大差异。磷光的激发光谱与受单线态-三线态跃迁制约的吸收光谱相比灵敏度高很多。

  • 【分享】欧盟修正食品接触类塑料中化学物质迁移情况的计算方法

    据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JRC)官方网站消息,JRC参照欧盟委员会2002/72/EC指令的要求,对食品接触类塑料中化学物质迁移情况的计算方法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计算方法具有如下最新的特征: . 新计算方法不仅包括测试结果是否合格,还包括参照法令修正后的浓度限量。 . 在欧盟(EU) No 284/2011法规的框架下,针对进口自中国大陆与香港特区的聚酰胺与三聚氰胺塑料厨具有关的具体条件和程序,新计算方法将包括初级芳香胺与甲醛的特殊电子表格。 原文链接:

  • 怎么转移微量的标准物质

    买了一个内标,纯品,10毫克,保存在安瓿瓶里。因为量太小了,都有点看不到。请问一下,这种情况怎么转移出来?大家有啥经验,讨论下,多谢多谢!

  • 近红外的模型转移问题!

    关于[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定量分析数学模型的转移,目前国内的研究情况如何,请教大家?

  • 特殊的化学发光现象之二:非可见光区区的CL

    由于化学发光信号的检测多采用光电倍增管,后者只对400 ~ 750 nm 的光辐射具有响应,因此早期化学发光的研究也局限于这一波长范围的光辐射。从广义上来说,伴随化学反应的任何波长光辐射都可以认为是化学发光。因此,可以采用不同的检测器对不同波长范围的化学发光进行检测,从而扩展化学发光的研究范围。对于非可见光区的化学发光,目前研究最多的是近红外区的化学发光(IR-CL),往往用于激发态化学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等的研究而不是用于分析测定,可以获得有关激发态振动和转动能级的信息。常见的IR-CL 反应往往发生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或者气体分子在固体表面的反应,以避免复杂基体的干扰。小分子的IR-CL小分子振动激发态的生成可以有很多方式,最常见的包括活性氧和原子态氢诱导的IR-CL 现象。活性氧参与的红外化学发光反应可以有三种情况。(1) 活性氧与气态小分子发生碰撞反应生成新的激发态物种。文献中常见的反应体系包括:氧原子与乙烯分子反应生成处于振动激发态的CO、CO2、HCO、H2CO 等,在红外区产生多峰发射;大气中的N 原子与活性氧分子反应生成激发态的NO*而产生极光现象。(2) 化学反应生成单线态氧而在1268 nm 处产生单线态氧的双分子发射。这种情况比较普遍,例如亲核试剂催化双环氧乙烷(Dioxirane)分解可以生成单线态氧而发光;亚油酸过氧化物与HOONO 反应也可以生成具有红外发射特性的单线态氧。(3) 单线态氧还可以通过电子-电子能量转移将能量传递给共存的Bi2、Se2等二聚体得到振动激发态而产生红外化学发光。此外,水合三氧化物(Hydrotrioxide)在分解生成自由基的过程中也伴随着红外光发射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