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塑化剂物质残留量

仪器信息网塑化剂物质残留量专题为您整合塑化剂物质残留量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塑化剂物质残留量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塑化剂物质残留量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塑化剂物质残留量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塑化剂物质残留量话题讨论。

塑化剂物质残留量相关的论坛

  • 塑化剂样品瓶残留问题 LCMS

    最近做塑化剂,发现重复使用样品瓶很容易有塑化剂残留,而且瓶盖也有塑化剂溶出,大家是怎么解决的?去活性的样品瓶能否解决问题?瓶盖问题大家怎么解决?

  • 塑化剂有何害处

    此次“酒鬼酒”中塑化剂成分只有DBP超标,其他成分合格塑化剂常添加在塑料制品中,提高塑料制品柔韧度。在各种塑化剂当中,以综合性能佳、价格廉价易得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使用最为普遍。邻苯二甲酸酯化合物目前广泛用于工业制品至少有十四种以上。最近对“白酒塑化剂”风波的媒体报道中,提到受测试的“酒鬼酒”检测出3种塑化剂成分,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其含量分别为0.49mg/kg、0.41mg/kg和1.08mg/kg。按照2009年开始生效的中国《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这三样成分仅在脂肪性食物中“禁止测出”,只要不超过“特定迁移量”就可以出现在酒类中。而检测结果中,只有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含量超过0.3mg/kg的“特定迁移量”,属于明显违规。“酒鬼酒”中DBP含量超过“特定迁移量”在“白酒塑化剂”事件被广泛关注后,中文网络上有人批驳负面报道中“dbp含量超过最大残留量”是无理取闹,因为“最大残留量标准针对的是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而非食品本身”。在《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发布后,中国卫生部对标准中的术语和定义进行了解释,其中“最大残留量”是指包装材料终产品中的最大残留限量,“特定迁移量”是指添加剂在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终产品中迁移到与其接触的食品或食品模拟物中的最大限量。《标准》规定接触非脂肪性食物的材料中DBP “最大残留量”不超过总剂量0.05%,“特定迁移量”不超过0.3mg/kg。而“酒鬼酒”中检出DBP 含量是1.08㎎/㎏,超过《标准》中此成分“与其接触的食品或食品模拟物中的最大限量”甚多。负面报道的撰稿者的确犯了概念错误,但“酒鬼酒”中DBP含量超标也是不争的事实。

  • 关于塑化剂检测

    小弟有个问题 就是对于塑化剂检测限量有理解的问题 国家一共发了2个关于塑化剂限量的国家通告,一个是:卫办监督函〔2011〕551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办公厅,食品药品监管局办公室,食品安全办综合司:  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是可用于食品包装材料的增塑剂,不是食品原料,也不是食品添加剂,严禁在食品、食品添加剂中人为添加。食品容器、食品包装材料中使用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应当严格执行《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9685-2008)规定的品种、范围和特定迁移量或残留量,不得接触油脂类食品和婴幼儿食品,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的邻苯二甲酸二(α—乙基已脂)(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最大残留量分别为1.5mg/kg、9.0mg/kg和0.3mg/kg 另一个是《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第六批)》 在这列表中规定了17邻苯二甲酸类物质,为非法添加物不得添加入食品之中。 第一个公告规定了3种塑化剂的限量,第二个公告规定了17种塑化剂不得加入到食品中 所以我对这两个公告该如何使用

  • 酱油中塑化剂含量超白酒数倍?-元芳,此事你怎么看?

    塑化剂危机持续发酵,白酒上市公司遭遇重创的同时,调味品、饮料企业也被卷入了这场风波。 “食用的酱油、醋、饮料里面的塑化剂含量是酒的400倍。”北京绿腰食品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龚也长在微博中语出惊人。短短一天,这条微博就被转发15000余条。一时间,消费者人心惶惶。 所谓的“塑化剂调味品”果真如传言的一样毒过白酒吗?记者调查发现,不少上市公司却坚称自己产品不含塑化剂。 “没有哪一家企业敢保证其生产的产品全部不含塑化剂。”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的判断,与龚也长基本一致。两套标准前后冲突 几经周折,记者联系到事件的始作俑者龚也长。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龚也长对“调味品塑化剂含量400倍白酒”的说法也有些“含糊”。“在微博中说食用的酱油、醋、饮料里面的塑化剂含量是酒的400倍确实有点夸张。”龚也长改口称,食品用香精香料中塑化剂最大残留量标准比白酒行业中塑化剂最大残留量确实高出很多倍。 按龚也长的说法,我国并没有明确规定,饮料、调味品塑化剂含量上限,卫生部于2011年先后下发的卫办监督函551号文件和卫办监督函773号文件,对于食品、调味品的检测标准界定,存在明显冲突。 2011年6月,卫生部下发的551号文件中表示,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的邻苯二甲酸二 (α-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最大残留量分别为1.5mg/kg、9.0mg/kg和0.3mg/kg。而2011年8月,卫生部却又下发了773号文件,规定食品用香精香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总含量不超过60mg/kg的,可以允许继续生产销售和使用。 从卫生部对食品用香精香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总含量不超过60mg/kg的规定来看,要比卫办监督函551号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的邻苯二甲酸二 (α-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最大残留量高出数十倍。 实际上,塑化剂标准的前后不一,幕后推手源自众多国内食品巨头的集体抗议。“没有企业敢说不含塑化剂” 朱丹蓬对记者表示,香精香料是酱油、醋、食用油等调味品和饮料原料的重要成分之一,但由于酱油、醋、食用油等调味品和饮料都是成品,如果用香精香料的塑化剂总含量标准来作为调味品和饮料塑化剂总含量的标准不太恰当,如果以551号文件执行,对调味品和饮料来说又显得过于严厉。 同时,由于卫生部对酱油、醋、食用油等调味品和饮料中所含塑化剂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不仅让消费者对酱油、醋、食用油等调味品和饮料里面所含塑化剂标准模糊不清,也让相关企业在控制和检测塑化剂方面无明确的依据。 朱丹蓬表示,在饮料和调味品的原料中,香精香料是主要成分之一,而卫生部专门就香精香料塑化剂最大残留量做出了“高数字”标准,显然是国内的香精香料中塑化剂含量较高,相关饮料和调味品含有塑化剂的概率较高。 除了原料以外,调味品和饮料企业在生产线和包装上如果有塑料装置,则会加大产品存在塑化剂的风险,朱丹蓬透露,“特别是醋对塑料具有一定腐蚀性,在生产、包装以及运输过程中,有塑化剂转移到产品中的可能性,因此没有哪一家企业敢保证其生产的产品全部不含塑化剂。”

  • 第三方送检茅台五粮液 样品检出高含量塑化剂

    样品来源: 酒企的正规渠道购买,但不能因此确定所购买产品一定为真。样品总共有11件,包括53度飞天茅台、五粮液52度感恩酒、洋河52度梦之蓝、53度金质习酒、习酒窖藏1988等。检测机构: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的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该中心通过了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CNAS)、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CMA),是北京市科委和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的科技成果检测鉴定市级检测机构。检测结果: 五粮液52度1618塑化剂DBP含量为3.33mg/L,塑化剂DEHP含量为3.02mg/L 液52度浓香型白酒塑化剂DBP的含量为3.24mg/L,塑化剂DEHP含量为1.87mg/L 汉浆51度塑化剂DBP含量为6.37mg/L.国家规定: 2011年6月,卫生部签发551号文件《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该文件规定,塑化剂DEHP、DINP、DBP在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的最大残留量分别为1.5mg/kg、9.0mg/kg、0.3mg/kg. 这个报道,从我们自身专业角度出发,有什么疑点吗?检测的难点是什么?

  • 白酒中含塑化剂,我觉得应该追根溯源

    号称天下第一酒的酒鬼酒,一直以酝酿湘西千年文化,传承湘西古老秘方自居,号称“无上妙品”,其酒鬼酒系列也成功跻身高端白酒行列。但是,让人无法想象的是,酒鬼酒却存在意想不到的致命危险。酒鬼酒中的塑化剂含量竟然超标高达260%,这是21世纪网将酒鬼酒送第三方检测得出的答案。  21世纪网在酒鬼酒实际控制人中糖集团的子公司北京中糖酒类有限公司购买了438元/瓶的酒鬼酒,并送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进行检测。检测报告显示,酒鬼酒中共检测出3种塑化剂成分,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 (DIB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酒鬼酒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含量为1.08㎎/㎏。而2011年6月卫生部签发的551号文件《卫生部办公厅官员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这份文件规定DBP的最大残留量为0.3㎎/㎏,酒鬼酒中的塑化剂DBP明显超标,超标达260%。你知道白酒中含塑化剂吗?白酒中的塑化剂从哪里来呢?塑化剂无处不在,是否应该追根溯源,严格控制呢?你检测过白酒中塑化剂吗?你有什么好的检测检验呢?

  • 白酒都含塑化剂 ?

    月旭提供白酒中的塑化剂检测 ,白酒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案. 中国酒业协会发布声明称,目前,我国白酒标准正在研究白酒产品塑化剂含量标准限定,某些媒体在缺乏依据的情况下就断言白酒产品塑化剂超标,这种做法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该协会建议,加强白酒生产环节监管力度,从白酒生产源头抓起,禁止在白酒生产、贮存、销售过程中使用塑料制品,防患于未然;此外,要求卫生部门进行白酒塑化剂残留量安全风险评估,待评估后,制定出白酒产品塑化剂安全标准。   建立白酒中塑化剂的前处理和检测方法。本方法使用Welchrom®BRP (500mg/6mL,玻璃柱)富集白酒样品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所建立的建立固相萃取方法能够极大程度排除杂质的干扰,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香精塑化剂问题

    各位香精行业的同行们,请问在检测原料以及产品的塑化剂含量时,要求符合领苯二甲酸脂类物质总量不超过60mg/kg, 是否同时也要符合DEHP, DINP, DBP最大残留量分别为1.5mg/kg, 9.0mg/kg和0.3mg/kg? 谢谢!

  • 网曝酱油醋等调味品塑化剂毒过白酒400倍

    网曝酱油醋等调味品塑化剂毒过白酒400倍编者按/“塑化剂”危机持续发酵,白酒上市公司遭遇重创的同时,调味品、饮料企业也被卷入了这场风波。“食用的酱油、醋、饮料里面的塑化剂含量是酒的400倍。”微博中,北京绿腰食品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龚也长语出惊人。短短一天,这条微博就被转发15000余条。一时间,消费者人心惶惶,持有相关上市公司股票的投资者更是如坐针毡。所谓的“塑化剂调味品”果真如传言的一样毒过白酒吗?《中国经营报(微博)》记者调查发现,目前食品饮料行业的生产工艺很难保证没有塑化剂,而且有关食品饮料中的塑化剂含量标准也含糊不清。但蹊跷的是,不少上市公司却坚称自己产品不含塑化剂。本报将关注后续进展进行跟踪报道。毒火腿、毒牛奶、毒白酒之后,所谓的“毒酱油”“毒醋”“毒饮料”成为砸向食品饮料行业的又一枚重磅炸弹。记者统计后发现,目前涉及调味品A股上市公司中,生产香精香料的公司只有百润股份(002568.SZ)一家,生产醋和料酒的恒顺醋业(600305.SH),生产酱油的加加食品(002650.SZ)。在饮料上市公司中,主要为承德露露(000848.SZ)和海南椰岛(600238.SH)。此外,中粮屯河(600737.SH)、深深宝A(000019.SZ)、中炬高新(600872.SH)也涉及饮料、调味品业务。《中国经营报》分别致电上述企业,得到的答复普遍为,公司产品绝不含塑化剂。然而,报料人龚也长给记者提供的线索却显示,调味品、饮料行业含塑化剂已是普遍现象。“没有哪一家企业敢保证其生产的产品全部不含塑化剂。”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的判断,与龚也长基本一致。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背后,塑化剂危机迷雾重重。两套标准前后冲突塑化剂风波源自我国台湾地区,2011年5月,台湾“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塑化剂事件曝光之后,引起行业巨震。据了解,受事件牵连厂商217家,产品747项,波及运动饮料、果汁、茶饮料、果酱果浆类、粉状类、锭状类等六大类产品。据相关媒体报道,“台湾行政当局的处理措施,一是要求全境10700个超市、量贩店、便利商店,立即将所有含有塑化剂的商品下架,3天内,如果可以提出合格证明,才可重新上架;二是台湾检方对涉案人员提起诉讼,最后判决中的刑期从1年4个月到25年不等,判决最重的是昱伸公司负责人陈哲雄,有期徒刑25年、并科1000万元新台币罚金。”酒鬼酒引爆国内白酒塑化剂危机后,至今并未有任何“召回”动作,相关负责人也没有被监管部门迅速“问责”。网络曝光饮料、调味剂毒过白酒后,塑化剂风波再度快速发酵。几经周折,记者联系到事件的始作俑者龚也长。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龚也长对“调味品塑化剂含量400倍白酒”的说法也有些“含糊”。“在微博中说食用的酱油、醋、饮料里面的塑化剂含量是酒的400倍确实有点夸张。”龚也长改口称,食品用香精香料中塑化剂最大残留量标准比白酒行业中塑化剂最大残留量确实高出很多倍。按龚也长的说法,我国并没有明确规定,饮料、调味品塑化剂含量上限,卫生部于2011年先后下发的卫办监督函551号文件和卫办监督函773号文件,对于食品、调味品的检测标准界定,存在明显冲突。2011年6月,卫生部下发的《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卫办监督函〔2011〕551号)中表示,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是可用于食品包装材料的增塑剂,不是食品原料,也不是食品添加剂,严禁在食品、食品添加剂中人为添加。食品容器、食品包装材料中使用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应当严格执行《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9685-2008)规定的品种、范围和特定迁移量或残留量,不得接触油脂类食品和婴幼儿食品,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的邻苯二甲酸二(α-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最大残留量分别为1.5mg/kg、9.0mg/kg和0.3mg/kg。而在2011年8月份,卫生部却又单独下发了关于香精香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含量的通告。该份名为《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通报食品用香精香料适用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有关问题的函》(卫办监督函773号)表示,对监督抽检食品用香精香料发现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超过最大残留量的,如系环境污染、包装材料迁移以及香精香料加工浓缩富集工艺等带入的,应当检测其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总含量(以卫生部公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第六批)》)共17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计算。食品用香精香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总含量不超过60mg/kg的,可以允许继续生产销售和使用。从卫生部对食品用香精香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总含量不超过60mg/kg的规定来看,要比卫办监督函551号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的邻苯二甲酸二(α-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最大残留量高出数十倍。“台湾塑化剂风波爆发后,国内相关标准也做出调整,调整的方向显然更有利于保护企业。”龚也长告诉记者,卫生部之所以对香精香料中塑化剂总含量做出特批,是因为在当时如果按照卫办监督函551号的规定,由于国内企业生产工艺和包装较为落后,大部分香精香料都无法达到标准,而香精香料又是酱油、醋、食用油等调味品和饮料的重要成分,国内调味品和饮料行业也会受到重大影响。实际上,塑化剂标准的前后不一,幕后推手源自众多国内食品巨头的集体抗议。某知名上市白酒企业董秘告诉记者,“这个标准事实上有个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国家的标准问题。台湾塑化剂事件后曾经出台过一个卫生部551文件,调味品和酱油这些企业就到卫生部去闹,称这个标准不适合。后来卫生部没办法就出台了一个773文件,规定它们的含量是60毫克/千克,而白酒仍旧按照之前的标准0.3毫克/千克。”塑化剂成行业普遍现象?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对记者表示,香精香料是酱油、醋、食用油等调味品和饮料原料的重要成分之一,但由于酱油、醋、食用油等调味品和饮料都是成品,如果用香精香料的塑化剂总含量标准来作为调味品和饮料塑化剂总含量的标准不太恰当,如果以551号文件执行,对调味品和饮料来说又显得过于严厉。同时,由于卫生部对酱油、醋、食用油等调味品和饮料中所含塑化剂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不仅让消费者对酱油、醋、食用油等调味品和饮料里面所含塑化剂标准模糊不清,也让相关企业在控制和检测塑化剂方面无明确的依据。“目前,国家对醋、酱油里面所含塑化剂没有统一的标准。”恒顺醋业产品质量检测部门一位负

  • 求帮助如何去除色谱柱(GCMS)中塑化剂残留

    本人检测油脂类产品中塑化剂的残留(GCMS),在排除隔垫、衬管影响因素外,不带针进样,出来的谱图中,DMP,DEP,DBP还是有比较大的峰面积,尤其是DEP,和标准峰面积(标准0.1ppm)差不多,怎么也去不掉,求解?

  • 酒里也含塑化剂?

    酒鬼酒致命危机:塑化剂超标260%酒鬼酒有毒。  没人愿意相信这是真的。号称天下第一酒的酒鬼酒,一直以酝酿湘西千年文化,传承湘西古老秘方自居,号称“无上妙品”,其酒鬼酒系列也成功跻身高端白酒行列。但是,让人无法想象的是,酒鬼酒却存在意想不到的致命危险。  酒鬼酒中的塑化剂含量竟然超标高达260%,这是21世纪网(微博)将酒鬼酒送第三方检测得出的答案。  21世纪网在酒鬼酒实际控制人中糖集团的子公司北京中糖酒类有限公司购买了438元/瓶的酒鬼酒,并送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进行检测。  检测报告显示,酒鬼酒中共检测出3种塑化剂成分,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 (DIB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其中,酒鬼酒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含量为1.08㎎/㎏。而2011年6月卫生部签发的551号文件《卫生部办公厅官员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这份文件规定DBP的最大残留量为0.3㎎/㎏,酒鬼酒中的塑化剂DBP明显超标,超标达260%。  塑化剂即我们常说的增塑剂,塑化剂是2011年5月台湾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角,此后,塑化剂的“阴霾”效应不断扩散,在饮料、方便食品以及药物不断被曝出塑化剂超标后,其杀伤力让很多人谈“塑”色变。  食品中塑化剂超标将对人体有严重的危害,台湾大学食品研究所教授孙璐西认为塑化剂毒性比三聚氰胺毒20倍。长期食用塑化剂超标的食品,会损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以及对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造成伤害,甚至会毒害人类基因。  而“传承湘西悠久的民间传统工艺,独创中国白酒馥郁香型”的酒鬼酒,业绩突飞猛进之时,却把大量带毒的酒不断抛向市场,让信赖其品质的消费者无辜受害。  同时,据21世纪网了解到的情况,塑化剂超标在白酒行业里不只是酒鬼酒一家,其他品牌的白酒,也存在塑化剂超标的情况。  酒鬼酒塑化剂超标260%  在获知相关线索后,21世纪网便联系相关检测机构询问检测事宜。  21世纪网首先和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联系检测,虽然无数次沟通,几经曲折之后,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同意以白酒样品检测。  为保证检测的样品为酒鬼酒厂家的正品,21世纪网来到酒鬼酒实际控制人中国糖业酒类集团公司所在地即中国北京西城区西外大街110号中糖大厦。中糖集团子公司北京中糖酒类有限责任公司的酒鬼酒专卖店就位于中堂大厦一层,此店也是酒鬼酒在北京年数最久的专卖店。  21世纪网在此地买了价位为438元/瓶的50度酒鬼酒4瓶(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最开始同意检测要求数量4瓶)。  但是,最终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没有酒鬼酒公司开具的带有公章的检测介绍信为名拒绝检测。  而后21世纪网获知,天祥集团即Intertek集团可以做白酒塑化剂检测。且Intertek集团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是英国富时100指数成份股之一。  资料显示,Intertek专门做质量和安全服务,其客户包括众多的国际知名品牌、跨国公司和本地企业,以及政府机构,壳牌(Shell)、佳能(Canon)、麦当劳(McDonalds)、英国石油(BP)、宜家(IKEA)、雀巢(Nestlé)等都是其客户。  同时,天祥集团已被众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可机构和权威机构所认可,在中国已经被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中国计量认证(CMA)等认证。  考虑到天祥集团具备检测资质,且为国际知名品牌、跨国公司以及政府机构提供检测服务,21世纪网便决定由天祥集团进行检测。  随后,21世纪网把酒鬼酒原封不动寄往上海的天祥集团进行16种塑化剂的检测。  5个工作日之后的10月31日下午,21世纪网收到了发自天祥集团的检测报告,检测显示,酒鬼酒中共检测出3种塑化剂成分,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 (DIB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其含量分别为0.49㎎/㎏、0.41㎎/㎏和1.08㎎/㎏。  参照2011年6月卫生部签发的551号文件的规定: 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是可用于食品包装材料的增塑剂,不是食品原料,也不是食品添加剂,严禁在食品、食品添加剂中人为添加。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的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 (DIN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最大残留量分别为1.5㎎/㎏、9.0㎎/㎏和0.3㎎/㎏。  如此可见,DEHP的含量在正常范围内,为0.49㎎/㎏。而酒鬼酒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含量为1.08㎎/㎏,明显超出0.3㎎/㎏的标准,超标达260%。元芳,你怎么看?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09507.gif

  • 卫计委:绝大多数白酒塑化剂含量“可接受”

    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白酒塑化剂的风险评估结果。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白酒的塑化剂含量处于可接受水平。2012年12月以来,白酒中塑化剂问题引起关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根据国际通用原则和方法及我国居民食物消费量和主要食品中塑化剂含量数据,对成人饮酒者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估。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 EH 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是目前塑料制品中常用的增塑剂(俗称塑化剂)。对现有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绝大多数白酒产品的D EH P和DBP量低于本次风险评估结果。台湾塑化剂事件发生后,原卫生部规定,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的DEHP和DBP最大残留量分别为1 .5m g/kg和0 .3m g/kg。这次风险评估的数值为何比前述数字高?风险评估中心解释,1.5m g/kg和0 .3m g/kg仅用作排查违法添加行为。若白酒中DEHP和DBP含量高于1.5m g/kg和0 .3m g/kg,但排除了违法添加行为,则只要含量分别低于5mg/kg和1.0mg/kg,对饮酒者的健康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风险评估中心指出,鉴于DEHP和DBP是一种环境污染物,建议企业改善工艺,进一步减低白酒中DEHP和DBP含量

  • 食品中塑化剂检测问题

    关于食品中塑化剂残留我国目前有两个国家标准 一个是 非食用物质名录第六批 卫生部于2011年6月1日发布了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16号),“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被明确为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禁止在食品中使用,却没有公布“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在食品中的限量标准,无法判定被检出多少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属于违法添加。 另一个是 卫生部办公厅 在2011年6月13日颁布的551号公告 上面说 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是可用于食品包装材料的增塑剂,不是食品原料,也不是食品添加剂,严禁在食品、食品添加剂中人为添加。食品容器、食品包装材料中使用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应当严格执行《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9685-2008)规定的品种、范围和特定迁移量或残留量,不得接触油脂类食品和婴幼儿食品,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的邻苯二甲酸二(α-乙基已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最大残留量分别为1.5mg/kg、9.0mg/kg和0.3mg/kg。  现在我对这两个国家的公告之间的关系有些疑问 1.这两个公告那个更具备法力效力 2.对于在这两个公告规定之外的塑化剂 是否可以理解为 即使检出也没有意义,

  • 白酒再陷塑化剂风波 郎酒副总称检测“落井下石”

    发布日期:2014-03-06 来源:北京商报 昨日,有媒体自行送检的酒鬼酒和10年红花郎酒中再度发现塑化剂分别超标427%和243%,对此郎酒副总经理李明政昨日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将检测归咎为"落井下石",而酒鬼酒则截至发稿前未给予回复。 在这次检测中,酒鬼酒馥郁香型白酒(52%vol;500ml)中DBP含量为1.58mg/kg;10年红花郎酒(53%vol;500ml)中DBP含量为1.03mg/kg.2011年卫生部发布551号文件《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规定,DBP的最大残留量为0.3mg/kg.据此对照本次检测,酒鬼酒超标427%,10年红花郎酒超标243%. 虽然去年11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就发布通知,明确要求将控制塑化剂指标等新问题列入白酒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一旦发现成品中的塑化剂含量高于国家卫生计生委通报的风险评估值的,一律不得出厂销售并立即停产整顿,但是通知却并未明确给出卫生计生委通报的塑化剂风险评估值,而新标准的修订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因此至今关于白酒高于多少需要通报尚属空白。

  • 【分享】酒鬼酒中检出塑化剂 厂方或将召回问题产品

    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向质检总局报告称,酒鬼酒样品中被检出含有塑化剂,最高检出值为1.04mg/kg。有业内专家指出,若按卫生部相关标准计算,该指标的检出值超标247%。不过,湖南省质监局法规宣传处副处长戴琪表示,国家卫生部尚未将塑化剂指标正式列入白酒产品的检测标准。从法律层面上讲,无法断定白酒塑化剂是否超标,因为没有参照标准。  据国家质检总局网站消息,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11月21日向质检总局报告,经湖南省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对50度酒鬼酒样品进行检测,截至目前检验结果,其中DBP(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俗称塑化剂)最高检出值为1.04mg/kg。  2011年6月卫生部签发的551号文件《卫生部办公厅官员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规定,DBP的最大残留量为0.3mg/kg。  酒鬼酒方面尚未就送检结果作出进一步回应。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已经督促企业查明产出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原因,认真进行整改。  一位酒鬼酒内部工作人员称,国家质检总局、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以及中国酒业协会的多路人马都在一起就这次事件开会。酒鬼酒的内部紧急会议也随即召开。目前厂里正在调查原因,暂时还没查完。  出于谨慎考虑,广州市内部分超市、商场在塑化剂事件爆发后第一时间就将50度酒鬼酒产品都进行了下架处理。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办事处负责人称,公司方面正全力配合政府调查真相,目前部分终端的下架行为都是商家自己决定的。  目前消费者对酒鬼酒有抵触情绪,甚至有人调侃“喝酒鬼,喝出女人味”,暗讽其中的塑化剂损害男性生殖功能。  一位酒鬼酒供销公司负责人透露,如果产品确实存在问题,厂方会将相关产品召回。

  • 江苏质监:文具普遍含塑化剂 可致男孩"女性化"

    中新网南京8月31日电 又到一年开学季,8月31日江苏省质监局发布了对2015文具产品质量分析报告:结果显示,笔、橡皮、修正液中普遍检出塑化剂、有机溶剂残留和卤代烃等。其中,邻苯二甲酸酯被研究证实发挥着类似雌性激素的作用,可致男孩“女性化”和女孩“性早熟”。本次监测中,承检单位模拟消费者,在网络电商、实体店面、生产企业共购买了笔(39批次)、橡皮(31批次)、修正液(30批次)三类文具。总体上,样品中不少产品标签标识中缺少应有的信息,存在严重缺陷。其中来自网络电商比市场的高一倍,说明网购产品标签存在问题较多。然而,最令消费者担忧的是文具中普遍检出了有害物质。专家介绍,由于目前国家强制性标准未对文具中邻苯二甲酸酯、甲苯、乙苯、二甲苯等指标做出要求,因此,这些指标的监管基本处于缺失状态。近年来,出口的文具产品因邻苯二甲酸酯、苯类物质残留量超标而拒收时有发生。监测发现,受检的38批次笔杆中,有19批次检出了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塑化剂),占了五成,不过含量都没有超过标准限量要求。在受检的31批次橡皮擦中,28批次检出了塑化剂,有10批次超过了标准限量,超标率32.3%。专家介绍,邻苯二甲酸酯被研究证实是一种环境激素,对机体多个系统均有毒害作用。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发挥着类似雌性激素的作用,可干扰内分泌,也是造成男子生殖问题的“罪魁祸首”。成长中的青少年受其伤害更大,会影响男孩生殖系统生长和发育,致使男孩“女性化”;导致女孩性早熟等。还有对儿童和孕妇伤害,因该物质会影响人体激素系统,可通过女性的呼吸系统和皮肤进入体内,若过多摄入,会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此外,受检的30批次修正类产品则有4个批次苯残留量超标。专家介绍,人和动物吸入或皮肤接触大量苯进入体内,会引起急性和慢性苯中毒。苯及苯系物被人体吸入后,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麻醉作用,抑制人体造血功能,还可导致女性月经异常,胎儿的先天性缺陷等。使用苯残留量高的产品,消费者的健康将受到严重的威胁。在选购文具时,质监方面专家建议,切勿购买“三无”产品,特别需要关注散装文具的标签标识。同时,尽量购买异味小的产品,避免选购有软质PVC塑料护手的笔类和塑料橡皮擦。消费者在使用笔、橡皮擦、修改液等产品时,不可养成咬笔杆的习惯,在使用完文具后,切记洗手后再进食,不要边吃饭边学习。

  • 《关于白酒产品塑化剂有关问题的说明》我们想到了什么???

    《关于白酒产品塑化剂有关问题的说明》我们想到了什么???

    《关于白酒产品塑化剂有关问题的说明》白酒产品有关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问题,是当前白酒行业的热点问题,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一、塑化剂标准情况1、我国塑化剂相关标准《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9685-2008规定了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最大使用量、特定迁移量或最大残留量及其他限制性要求,其中涉及6种增塑剂指标。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11/201211272015_407696_2432394_3.jpg2、其他国家和地区塑化剂相关规定(见附件)。二、我国白酒产品塑化剂含量情况通过对全国白酒产品大量全面的测定,白酒产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剂成份,最高2.32 mg/kg,最低0.495 mg/kg,平均0.537 mg/kg。其中高档白酒含量较高,低档白酒含量较低。三、白酒产品中塑化剂的来源通过对白酒生产过程的全面跟踪、查定,已知白酒生产过程中自身发酵环节不产生塑化剂。白酒产品中的塑化剂属于特定迁移,主要源于塑料接酒桶、塑料输酒管、酒泵进出乳胶管、封酒缸塑料布、成品酒塑料内盖、成品酒塑料袋包装、成品酒塑料瓶包装、成品酒塑料桶包装等。溶进白酒产品塑化剂最高值是酒泵进出乳胶管,目前所有白酒企业都在使用该设备。每10米乳胶管可在白酒中增加塑化剂含量0.1mg/kg,有的企业用一次酒泵(50米乳胶管),还有的企业多达4~5次。其他塑料制品、设备,有的企业用,有的企业不用,因此不同企业、不同产品的塑化剂含量各不相同。塑料袋、瓶装的成品酒,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品中的塑化剂含量会逐渐增高。四、中国酒业协会关于控制白酒产品塑化剂含量的工作2011年6月,获知白酒产品中含有塑化剂有关信息后,中国酒业协会白酒分会分别与全国重点白酒企业、国家相关检测、科研机构进行沟通并布置调研任务,要求全面查清白酒中的塑化剂产生来源,掌握了基本情况后,于2011年12月发布通知,明确要求白酒企业要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全面贯彻国务院食安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酒类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食安办23号),禁止在白酒生产、贮存、销售过程中使用塑料制品,加强对接触白酒的塑料瓶盖的检测。2012年4月中国酒业协会白酒分会理事会会议和2012年7月中国酒业协会全国白酒国家评委年会上,再次强调严控白酒产品塑化剂含量的要求。通过协会的大量工作和白酒企业认真重视,目前,全国白酒重点企业的白酒产品,塑化剂含量指标均低于食品标准值。五、白酒产品塑化剂安全问题塑料制品(设备)在白酒产品生产过程中,从70年代至今已使用近40年,未出现因塑化剂致病案例。六、建议1、加强白酒生产环节监管力度,从白酒生产源头抓起,禁止在白酒生产、贮存、销售过程中使用塑料制品,防患于未然;2、要求卫生部门进行白酒塑化剂残留量安全风险评估,待评估后,制定出白酒产品塑化剂安全标准。 中国酒业协会 二〇一二年八月二十日

  • 增塑剂/塑化剂/DEHP测试

    何谓塑化剂塑化剂即我们常说的增塑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可以使其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类常用的塑化剂,其中以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为主。研究报告指出,DEHP比三聚氰胺毒性高,人体摄入后,不会立刻排出体外,长期食用塑化剂超标的食品,会损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以及对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造成伤害,甚至会毒害人类基因。 2011年6月,正是塑化剂在台湾引起轩然大波,并最终成为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不久之后,酒业协会开始发现白酒产品中基本都含有塑化剂成分。酒业协会于2011年12月向酒企发布通知,明确要求白酒企业要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意识,禁止在白酒生产、贮存、销售过程中使用塑料制品,并特别提到了对塑料瓶盖的检测。 白酒中的塑化剂主要来自于塑料接酒桶、塑料输酒管、酒泵进出乳胶管、封酒缸塑料布、成品酒塑料内盖、成品酒塑料袋包装、成品酒塑料瓶包装、成品酒塑料桶包装等。塑料袋、瓶装的成品酒,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品中的塑化剂含量会逐渐增高。对增塑剂的监管GB/T 21911-2008《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对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检测指标有16种。卫生部2011年6月1号公告的《关于公布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第六批)的公告(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16号)》罗列出的项目中总共有17项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2011年6月13日,卫生部发布卫办监督函【2011】551号,其中规定: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的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 (DIN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最大残留量分别为1.5mg/kg、9.0 mg/kg和0.3 mg/kg。2011年8月29日,卫生部发布卫办监督函【2011】773号,规定食品用香精香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总含量不超过60 mg/kg的,可以允许继续生产销售和使用。增塑剂检测范围白酒等酒类及其包装材料饮料、果汁食用香精香料果酱、果浆、果冻保健食品方便面和方便米粉面点食品食品接触材料/食品包装材料

  • 白酒塑化剂风波真相仍待求解

    评论:白酒塑化剂风波真相仍待求解这些年我们的化学水平一直在不断地提高。2006年我们知道了苏丹红,2008年我们知道了三聚氰胺,2010年我们知道了地沟油。现在随着一颗地雷砸向近10年来鲜有食品安全问题的白酒行业,塑化剂这个新的化学名词又被瞬间科普了。  回望扰攘两周的这起风波,我们得到了三个结果。其一,质检局、卫生部等三部门紧急对媒体澄清,白酒生产工艺不需添加塑化剂,其主要来自于生产、储运过程中使用的塑胶容器、管道等的迁移。酒鬼酒被曝光的增塑剂D BP的检出量,按我国人均寿命,每天饮用1斤不会对健康造成损害。其二,处于风暴眼的酒鬼酒全线排查,并称将购置专项检测设备及专门过滤设备,将塑化剂检测指标列为企业产品质量标准。其三,质检部门已部署进一步对全国白酒生产企业进行深入排查,要求企业从源头抓紧进行整改,并向监管部门报告。  然而,时至今日,白酒中塑化剂的出现究竟是酒龄的“增稠剂”还是生产设备问题,究竟是白酒行业潜规则的揭发还是做空白酒股的“阴谋”仍在争论不休,亦未见相关监管部门和权威部门站出来直面媒体和公众的疑惑。再夹杂着白酒国标中并无涉及塑化剂指标的检测、监管部门常规市场抽检中并不涉及该指标等众多空白地带,消费者对白酒塑化剂问题的众多疑虑仍没有尽数消除。  回看这起风波,目前大家的疑虑还集中在三点。其一,现在外界对白酒中的塑化剂究竟是人为添加还是外部迁移仍争议不断,而进口葡萄酒、洋酒中也检测出了塑化剂成分,那么酒中塑化剂的真实来源究竟有哪些?其二,中酒协在一份声明中提及曾对全国白酒产品大量全面测定,发现白酒产品中基本都含有塑化剂成分。那么除了酒鬼酒,市面上其他白酒品牌的情况如何?其三,最关键也是最核心的是,食品中含有“有害物质”残留和其含量是否会威胁到人体健康是两个概念,一个安全限量值是让消费者、企业最为直观的判断砝码。尽管卫生部已经对食品中塑化剂进行风险评估,但是消费者并未得到更多正面信息以稳定军心。  要实实在在打消消费者的顾虑,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企业,显然都要拿出更多的实际行动和诚意。比如全国排查结果应该尽快公布。如果发现酒企存在人为添加,该严惩的就要严惩不怠;如果查实确属迁移,那应该加强白酒塑化剂来源的系统分析研究,避免其他食品出现类似问题;如果发现企业没有问题,那也正可以借机还白酒企业一个公道,让企业尽快摆脱风波的阴影,恢复正常生产销售。而最为关键也是最能让消费者彻底摆脱对塑化剂恐惧的,还是监管部门组织各方科研力量加快对白酒乃至食品中塑化剂残留量安全的风险评估。待评估后,是否应该制定出白酒产品塑化剂安全标准,甚至规范当前的检测方法就水到渠成了。  回头看看近几年食品行业,每经历一次食品安全事件,有关监管部门对这类食品的监管职责就会清晰起来,而相关的检测标准也会得到健全。这绝对是好事,但同时也让我们很疑惑:为何总是“出事”之后某些问题才会引起重视?从白酒塑化剂风波中,我们更应认真思考的或许是,如何建立一种长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可以举一反三防范类似事件发生,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这种机制的建立,从加强监管部门对企业问责体系,到企业诚信体系的建设等等,都需要比现在付出更多的努力。  作为消费者,我们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希望不要再被动地被科普那些陌生的化学名词了。 南都经济评论员 黄丽嫦

  • 媒体曝酒鬼酒塑化剂超标260% 是否又是行业潜规则?!

    没人愿意相信这是真的。号称天下第一酒的酒鬼酒,一直以酝酿湘西千年文化,传承湘西古老秘方自居,号称“无上妙品”,其酒鬼酒系列也成功跻身高端白酒行列。但是,让人无法想象的是,酒鬼酒却存在意想不到的致命危险。酒鬼酒中的塑化剂含量竟然超标高达260%,这是21世纪网将酒鬼酒送第三方检测得出的答案。21世纪网在酒鬼酒实际控制人中糖集团的子公司北京中糖酒类有限公司购买了438元/瓶的酒鬼酒,并送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进行检测。检测报告显示,酒鬼酒中共检测出3种塑化剂成分,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 (DIB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其中,酒鬼酒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含量为1.08㎎/㎏。而2011年6月卫生部签发的551号文件《卫生部办公厅官员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这份文件规定DBP的最大残留量为0.3㎎/㎏,酒鬼酒中的塑化剂DBP明显超标,超标达260%。塑化剂即我们常说的增塑剂,塑化剂是2011年5月台湾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角,此后,塑化剂的“阴霾”效应不断扩散,在饮料、方便食品以及药物不断被曝出塑化剂超标后,其杀伤力让很多人谈“塑”色变。食品中塑化剂超标将对人体有严重的危害,台湾大学食品研究所教授孙璐西认为塑化剂毒性比三聚氰胺毒20倍。长期食用塑化剂超标的食品,会损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以及对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造成伤害,甚至会毒害人类基因。而“传承湘西悠久的民间传统工艺,独创中国白酒馥郁香型”的酒鬼酒,业绩突飞猛进之时,却把大量带毒的酒不断抛向市场,让信赖其品质的消费者无辜受害。同时,据21世纪网了解到的情况,塑化剂超标在白酒行业里不只是酒鬼酒一家,其他品牌的白酒,也存在塑化剂超标的情况。P.S:个人认为可能由于酒是勾兑的原因,造成塑化剂的污染。酿造的不应该超标

  • 【原创大赛】国产气质联用仪白酒中的塑化剂残留解决方案

    【原创大赛】国产气质联用仪白酒中的塑化剂残留解决方案

    国产GCMS中白酒塑化剂残留处理因为一些机缘巧合,最近有幸处理一台国产GCMS 做白酒塑化剂空白残留问题。任务接收:国内知名白酒生产大厂有一台国产GCMS配备panna B120自动进样器,最近半年空白测试中塑化剂残留不能解决,仪器不能满足GB31604.30-2016标准的测试。仪器如下图(因保护客户隐私图片不全,凑合着用了):[img=,690,86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8/202108011413435580_8594_1641377_3.jpg!w690x865.jpg[/img][img=,690,92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8/202108011414011430_7943_1641377_3.jpg!w690x920.jpg[/img]客户提供塑化剂残留空白全扫描总离子流图:[img=,690,27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8/202108011424483097_6773_1641377_3.jpg!w690x276.jpg[/img]从客户提供的空白总[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3p][color=#3333ff]离子色谱[/color][/url]图及考虑到仪器官方较长时间未解决,故分析较细:1、杂质比较多。2、柱流失可能。3、气路管路经载气带入可能。4、空白试剂带入可能。5、进样针残留可能。6、进样瓶洗瓶残留可能。7、空白试剂带入可能。8、进样口隔垫流失可能。9、进样瓶洗瓶隔垫可能。10、溶剂瓶垫可能。处理方案:首先做仪器维护,进样口,进样针,隔垫,衬管,分流平板,柱头,离子源清洗、色谱柱老化等,把仪器状态调整到最佳。然后把以上10条涉及的塑料部分全部用自带不含塑化剂色谱纯有机溶剂超声萃取30分钟,然后用自带的进样瓶装瓶上机。[img=,690,153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8/202108011437306218_1668_1641377_3.jpg!w690x1533.jpg[/img][img=,690,92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8/202108011437308302_9011_1641377_3.jpg!w690x920.jpg[/img][img=,690,92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8/202108011444131330_5518_1641377_3.jpg!w690x920.jpg[/img]经过几天的排查,发现蓝色,绿色进样瓶垫,棕色圈,样品管方法空白均含有痕量邻苯二甲酸酯类。其次SGE进样针针尖太锋利进样过程中容易带进去镉垫碎末,碎末残留在进样口衬管内导致空白出邻苯二甲酸酯类的特征峰。最后排查了铜管,铜帽,压环,减压阀,载气,分流出口,质谱等均未发现异常污染源。最后提出9点建议整改措施:1.试剂请更换进口色谱纯试剂并做试剂选择离子149扫描验收。2.清洗针溶液每日更换新鲜的。3.进样口镉垫定期维护或更换,不能拧太紧。4.衬管和o型圈定期维护或更换。5.进样针定期清洗除掉残留物或更换。6.样品管每次做样前高温烘烤或泡酸洗净烘干或晾干。7.进样前300度烘烤进样口和色谱柱30分钟。8.样品空白或试剂空白高请按上述要求重新核查一遍。9.快速老化无法彻底解决记忆效应,则需要清洁进样口更换衬管镉垫并切除进样口端色谱柱10-20厘米。处理后总离子流色谱图如下:[img=,690,299]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8/202108011447496186_4491_1641377_3.jpg!w690x299.jpg[/img]

  • 【讨论】塑化剂了解知多少?

    塑化剂(增塑剂)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助剂,其种类繁多,最常见的品种是DEHP(商业名称DOP)。DEHP化学名叫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是一种无色、无味液体,工业上应用广泛。2011年5月起台湾食品中先后检出DEHP、DINP、DNOP、DBP、DMP、DEP等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成分,药品中检出DIDP。截止6月8日,台湾被检测出含塑化剂食品已达961项。6月1日卫生部紧急发布公告,将邻苯二甲酸酯(也叫酞酸酯)类物质,列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卫生部说,塑化剂可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微量摄入不必过分恐慌。塑化剂,台湾汉语,就是大陆汉语之增塑剂。增塑剂是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可以使其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可合法用于工业用途。台湾厂商用一种常见的增塑剂DEHP(后陆续检出DINP、DNOP、DBP、DMP、DEP等)代替棕榈油配制的起云剂也能产生和乳化剂相似的增稠效果。但是,业内人士指出,DEHP、DINP等塑化剂并不属于食品香料原料,因此,DEHP不仅不能被添加在食物中,甚至不允许使用在食品包装上。塑化剂分子结构“起云剂”是一种合法食品添加物,经常使用于果汁、果酱、饮料等食品中,是由阿拉伯胶、乳化剂、棕榈油及多种食品添加物混合制成。但因棕榈油价格昂贵,售价为塑化剂的五倍,昱伸香料公司遂以便宜却有毒性的塑化剂DEHP取代,加入到“起云剂”中;另一厂商宾汉公司则以DINP取代贵重原料加入起云剂中。  某些塑化剂的分子结构类似荷尔蒙,被称为“环境荷尔蒙”,是台湾环保署列管的毒性化学物质。若长期食用可能引起生殖系统异常、甚至造成畸胎、癌症的危险。  环境荷尔蒙系指外在因素干扰生物体内分泌的化学物质。在环境中残留的微量此类化合物,经由食物链进入体内,形成假性荷尔蒙,传送假性化学讯号,并影响本身体内荷尔蒙含量,进而干扰内分泌之原本机制,会造成内分泌失调。  2011年06月08日,台湾公布被检出含塑化剂食品已达961种,涉及厂商近300家。  国家质检总局暂停进口台湾问题产品增至948种,为方便公众了解塑化剂产品,质检总局每天公布台湾受塑化剂污染的问题企业及产品的最新名单,已涉及280家企业。问题产品一律暂停进口。塑化剂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不妨说出来让大家一块了解一下!塑化剂的检测通常会涉及到那些仪器呢?

  • 大学副教授曾检出方便面酱包塑化剂超标百倍

    还有多少塑化剂风险仍在“潜伏”  有关部门应彻查各类食品以及与人体亲密接触的商品器具,及时公布塑化剂含量及可能存在的风险。  国内白酒行业陷入塑化剂风波后,调味品、饮料企业也被卷入了这场风波。“食用的酱油、醋、饮料里面的塑化剂含量是酒的400倍。”短短一天,这条微博就被转发15000余条。(据12月23日《长江日报》)。  “400倍”之说恐怕并不靠谱,但这条微博的价值并不在于其数据的精准,恰恰在于其揭开了塑化剂风险的另一面——如果白酒行业因生产工艺和包装导致塑化剂含量超标,那么其他工业化生产的食品,也同样有这种可能。  这个风险究竟有多大?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朱毅,曾经做过试验,证实塑料包装的酱油醋可能会存在一定量的塑化剂;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柳春红,在试验中曾检出过半方便面和方便米粉样品含有塑化剂,而方便面调味酱包中的DBP、DEHP含量,甚至可以超出国家标准近197倍和近114倍;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等单位的学者,在油脂类固体食品、油脂类液体、蔬菜水果等食品中检出的塑化剂含量大多超出相应标准。  可见,塑化剂的身影,绝不只在白酒中。然而令人不解的是,相关的监管标准却让人看不懂。对于食品中塑化剂的含量,卫生部把关很紧,如DEHP最大残留量为1.5mg/kg。然而,对于用来制造调味品的香精香料,卫生部却将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总含量放宽为60mg/kg,比前一个标准高出了数十倍。  塑化剂问题给公众造成的担忧和困扰不言而喻。显然,公众不可能在购买食品或调味品前,先查阅相关论文或做检测再做决定。且由于塑料制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之广,人们恐怕再小心翼翼,也很难躲过塑化剂超标的风险。塑化剂是一种公众并不熟悉的风险物质,不能只靠媒体和舆论“穷举式猜测”,反观一些发达国家,对可能被放入嘴中的儿童玩具、与孕妇接触的医疗器械、食品包装、饮用水、空气中的塑化剂含量都有明确而严格的限定。  因此,卫生、质监部门和有关行业协会应当尽早接过媒体和公众“穷举式猜测”的工作,彻查各类食品以及与人体亲密接触的商品器具,及时公布塑化剂含量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应厘清行业规范,落实监管职能,参考域外治理经验,严防制度后门。曾经,在PM2.5问题上,正是由于公众的大力推动,促成了天气预报PM2.5指数常态化。如今面对塑化剂风波,有关部门顺应民情,完善标准,加强监管,公开信息,民众也终将不必再对塑化剂“恐慌”。评论员 李慧翔 摘自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2/1224/c1004-19990076.html.

  • 3秒快检农药塑化剂?

    据台湾“中央社”消息,台湾地区中山大学研发“行动大气质谱仪技术”,3秒就可快速筛检农药、塑化剂。中山大学17日宣布和企业合资成立检验公司,将共同为食安健康把关。台湾地区中山大学化学系教授谢建台表示,现在一般食安检测通常需要两小时,例如检测青椒是否有农药残留,必须先将青椒搅碎,去除干扰物质后再进行液相或气相检测,光采样就要1小时,再加上检测,整个过程得耗费2小时,且采样不易。团队研发的“行动大气质谱仪技术”,只要用采样探针轻轻在蔬果或玩具上刮一下,再放入快检平台中,只需约3秒钟就可检测试否有农药或塑化剂残留,相较于一般实验室检测每天仅能做几十个样本检测,快检平台检测样本每天可达千个。谢建台表示,行动大气质谱仪技术可用来检测农药、塑化剂、药品、毒品、爆裂物,希望协助政府单位、企业、农民进行第一线食品安全把关,未来也会继续研发,检测范围扩大至人体皮肤、尿液等,并扩大到反恐、反毒、临床医学等领域。(中国食品科技网)

  • 食品的塑化剂和农残

    从去年中秋前后爆出月饼塑化剂事件到近期爆出白酒塑化剂超标,我们平时所食所用,能接触到塑料制品的还真不少,为什么没人去举一反三,跟进一下其他食品相关塑化剂的问题除了白酒的塑化剂,不知道有没有白酒企业自检过酒里农残的含量?黄曲霉毒素的含量?

  • 【分享】塑化剂在食品中的限量标准的最新动态

    近期,"塑化剂"污染事件,在台湾引发轩然大波并持续发酵,被称为台湾30年来最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逐步升级为国际食品安全事件,除了在台湾被全面清查外,也给大陆的食品企业造成极大的影响。 卫生部于2011年6月1日发布了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16号),"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被明确为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禁止在食品中使用,却没有公布"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在食品中的限量标准,无法判定被检出多少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属于违法添加。 2011年6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同时发布了"关于进一点加强食品邻苯二甲酸酯检测监管工作的通知",各地方政府监督机构迅速行动,对食品添加剂企业、食品生产企业全面检查,其行动的速度和力度前所未有不少食品企业哪怕是被检出痕量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即"塑化剂"),如1ppm甚至只有几个ppb级,也被误判为添加了"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而遭到无理的产品封存、销毁、甚至停产,更有甚者,有些还上了黑名单并被媒体夸大报道,损失惨重。 法规存在的问题 1、没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在食品中的限量标准; 2. 卫生部在2011年6月1日公布的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有17种,但GB/T21911-2008《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只能测定16种,剩余的1种DINP如何检测和判断? 3. GB/T21911-2008《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的含脂类食品检出限为1.5 mg/kg,非含脂类食品检出限为0.05 mg/kg;但GB9685-2003《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却规定了DEHP可以从食品包装材料合法地迁移到食品的迁移量为1.5mg/kg,DINP为9mg/kg,如何判定"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是在食品中故意违法添加的还是从食品包装材料中合法迁移的? 塑化剂在食品中限量的最新动态 卫生将拟发布551号文,相关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的DEHP、DINP、DBP最大残留量分别为1.5mg/kg;9mg/kg;0.3mg/kg,质监系统与卫生系统正在激列的讨论当中…

  • 人头马、卡慕和法拉宾法国干邑白兰地酒塑化剂超标数倍

    人头马、卡慕和法拉宾法国干邑白兰地酒塑化剂超标数倍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3/201303040909_428222_1641058_3.jpg  国内一场白酒含塑化剂风波刚平息,如今洋酒又登上了塑化剂超标的风口浪尖。法国《夏朗德日报》日前报道称,中国海关在检查一批进口干邑葡萄酒时发现塑化剂含量超标,大批人头马、卡慕(Camus)和法拉宾(Frapin)等三个法国干邑白兰地酒品牌产品被装箱滞留,并可能被退回法国。报道称,一些干邑白兰地陈酿被检出塑化剂残留值可能超过30mg/kg,高于中国标准数倍。  塑化剂严重超标 人头马等被拒国门之外  这一批法国干邑白兰地酒被装箱滞留在深圳的码头,原因是酒中邻苯二甲酸酯(塑化剂)含量严重超过了中国在塑化剂残留值方面的标准。涉及三个著名品牌——人头马、卡慕和法拉宾。  报道称,中国质检部门发出的有关蒸馏类酒3类邻苯二甲酸盐允许最大残留值标准分别为:DEH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增塑剂)1.5mg/kg,DIN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增塑剂)9.0mg/kg,D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增塑剂、添加剂)0.3mg/kg,而根据中国方面的检测,一些干邑白兰地陈酿被检出塑化剂残留值可能超过30mg/kg,高于中国给出的标准数倍,因此被滞留或退回。

  • 【原创大赛】【生活中的仪器分析】GCMS外标法测白酒中塑化剂

    塑化剂或称增塑剂、可塑剂,是一种增加材料的柔软性或是材料液化的添加剂。其添加对象包含了塑胶、混凝土、墙壁材料、水泥和牙膏等等。按照化学结构划分为以下各类:(1)苯二甲酸酯类  (2)脂肪族二元酸酯类 (3)磷酸酯类(4)多元醇酯类  (5)苯多酸酯类  (6)柠檬酸酯类 (7)聚酯类 (8)环氧类  (9)含氯类(10)反应性增塑剂 (11)邻苯二甲酸酯 (12)烷基磺酸酯(13)多元醇酯 增塑剂的作用机理是增塑剂分子插入到聚合物分子链之间,削弱了聚合物分子链间的应力,结果增加了聚合物分子链的移动性、降低了聚合物分子链的结晶度,从而使聚合物的塑性增加,也就是对抗塑化作用的主要因素聚合物分子链间的应力和聚合物的分子链的结晶度,而他们则取决于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和物理结构。 同一种塑化剂常常使用在不同的对象上,但其效果往往并不相同。塑化剂种类多达百余种,乙酰基柠檬酸三正丁酯是当今世界各国公认的无毒增塑剂,但使用得最普遍的即是一群称为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化合物。 酒中塑化剂可能的来源:(1) 特定迁移:主要源于塑料接酒桶、塑料输酒管、酒泵进出乳胶管、封酒缸塑料布、成品酒塑料内盖、成品酒塑料袋包装、成品酒塑料瓶包装、成品酒塑料桶包装等。 (2)人为添加:一、含有塑化剂的白酒口感更好,普通白酒添加塑化剂后可以达到甚至超过经过长时间窖藏的白酒的口感。二、为了固化伪造粮食酒内的糖分,产生粘杯挂杯的效果。 GB/T 21911-2008和GB/T 21928-2008中列出了16种邻苯类塑化剂(见表1),其检出限规定为:含油脂样品为1.5mg/kg,不含油脂样品为0.05mg/kg。2011年6月13日,卫生部发函规定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最大残留量,DEHP、DINP和DBP分别为1.5mg/kg、9.0mg/kg和0.3mg/kg。实验室常用的前处理方法有:1. 直接液液萃取法;2. 热水浴除去乙醇,再液液萃取;3. 直接过固相萃取柱法;4. 稀释至5%,再过固相萃取柱法;5. 直接进样。目前检测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常用的仪器为: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大部分检测公司在使用此方法;2. 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LC-DAD:迪马、福立、赛分、默克、莱伯泰科等公司推荐此方法。3.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Waters公司推荐此方法。

  • 人头马等洋酒被曝塑化剂超标滞留深圳码头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 在国内白酒市场因不断曝光的塑化剂超标问题而仍处风口浪尖之际,近日一则来自法国媒体的消息,把进口洋酒也带入了这场漩涡中。该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的话指出,至少有Camus(卡慕)、Frapin(法拉宾)、RemyMartin(人头马)三个法国干邑白兰地酒品牌产品因塑化剂超过中国规定标准而被挡在了中国国门外。  据法国《夏朗德日报》报道,近期一些法国干邑白兰地酒被装箱滞留在深圳码头。原因是酒中塑化剂含量严重超过了中国新出炉的塑化剂残留值方面的标准。中国目前已经成为法国干邑白兰地酒的最大市场,这次事件将对法国干邑白兰地酒出口造成不小的打击。

  • 【分享】“塑化剂(DEHP)”简介

    “塑化剂(DEHP)”是什么? 化学名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工业上叫做增塑剂,也就是塑化剂,是有毒物质。 塑化剂也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增塑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可以使其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用DEHP代替棕榈油配制的有毒起云剂也能产生和乳化剂相似的增稠效果。但是,业内人士指出,DEHP作为塑化剂并不属于食品香料原料,因此,DEHP不仅不能被添加在食物中,甚至不允许使用在食品包装上。 塑化剂分子结构“起云剂”是一种合法食品添加物,经常使用于果汁、果酱、饮料等食品中,是由阿拉伯胶、乳化剂、棕榈油及多种食品添加物混合制成。但因棕榈油价格昂贵,售价为塑化剂的五倍,昱伸香料公司遂以便宜却有毒性的塑化剂取代,加入到“起云剂”中。  塑化剂的分子结构类似荷尔蒙,被称为“环境荷尔蒙”,是台湾环保署列管的毒性化学物质。若长期食用可能引起生殖系统异常、甚至造成畸胎、癌症的危险。  系指外在因素干扰生物体内分泌的化学物质。在环境中残留的微量此类化合物,经由食物链进入体内,形成假性荷尔蒙,传送假性化学讯号,并影响本身体内荷尔蒙含量,进而干扰内分泌之原本机制,造成内分泌失调。相关产品  塑化剂产品种类多达百余种,但使用得最普遍的即是一群称为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化合物。  一般常使用的保鲜膜,一种是无添加剂的PE(聚乙烯)材料,但其黏性较差;另一种广被使用的是PVC(聚氯乙烯)保鲜膜,有大量的塑化剂,以让PVC(聚氯乙烯)材质变得柔软且增加黏度,非常适合生鲜食品的包装。  另一个广泛存有塑化剂的产品是PVC制造的儿童玩具,欧盟已经明定塑料玩具中塑化剂的含量需0.1%以下,但目前台湾尚无明确规定或限制。  女性经常使用之香水、指甲油等化妆品,则以邻苯二甲酸酯类作为定香剂,以保持香料气味,或使指甲油薄膜更光滑。成分及性质  1.邻苯二甲酸酯类(Phthalate Esters, PAEs)是邻苯二甲酸(Phthalate acid)的酯化衍生物,是最常见的塑化剂。  2. 邻苯二甲酸酯类在日常及工业上被广泛使用,以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为最大宗,占塑化剂产量的四分之三,其次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3.邻苯二甲酸酯塑化剂是具些许芳香气味或无气味的无色液体,中等黏度、高稳定性、低挥发性、成本低廉、低水溶解度,但易溶于多数有机溶剂中。食用后果及危害  香港浸会大学生物系用白老鼠作进一步研究,发现曾经服食“塑化剂”的老鼠,诞下的后代以雌性为主,并会影响其正常的排卵;即使诞下雄性,其生殖器官较正常的小三分之二,而精子数量亦大减,反映“塑化剂”毒性属抗雄激素活性,造成内分泌失调。专家表示,研究可以应用到人类身上,显示长期摄吸“塑化剂”对男性的影响较女性大。   塑化剂DEHP是一种环境荷尔蒙,对人体毒性虽不明确,但它广泛分布于各种食物内,其毒性远高于三聚氰胺,在体内必须停留一段时间才会排出,长期下来恐怕会造成免疫力及生殖力下降。  塑化剂DEHP的作用类似于人工荷尔蒙,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并促使女性性早熟,长期大量摄取会导致肝癌。由于幼儿正处于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发育期,DEHP对幼儿带来的潜在危害会更大。  1、可能会造成小孩性别错乱,包括生殖器变短小、性征不明显。  2、目前虽无法证实对人类是否致癌,但对动物会产生致癌反应。  3、邻苯二甲酸酯可能影响胎儿和婴幼儿体内荷尔蒙分泌,引发激素失调,有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塑化剂产品的优缺点优点  由于PVC本身是硬质的物料,添加塑化剂后,可使得塑料成品具有柔软、易于弯曲、折迭、弹性佳的性质而易于塑形,也因此黏性较PE保鲜膜为佳。  此外,女性经常使用之香水、指甲油等化妆品,则以邻苯二甲酸酯类作为定香剂,以保持香料气味,或使指甲油薄膜更光滑。缺点  1.保鲜膜由于添加了大量的塑化剂,并非以化学键键结于聚合物中,所以容易受到外在环境因素如温度、使用时间、pH值的影响而释放到环境中。即使与食物接触时并未加热,塑化剂就有机会渗出到食物中,尤其当接触的食物是表面具非极性油脂的鱼肉时更易「溶」出塑化剂。  2.塑料制品中的塑化剂释放至环境中所含浓度并不高,但在自然界分解机制所需时间可能长达数年,再经由食物链浓缩,人体无意间所摄入的塑化剂浓度,就比环境中的浓度还要高很多倍。曾有阳明大学研究学者指出,抽样调查60个人的尿液中就有90%的人检验出这些塑化剂的代谢物,足见我们该对塑化剂有更多认识才对。  3.PVC保鲜膜使用后通常是直接丢弃,进入焚化厂后若焚烧温度不当则易产生所谓世纪之毒–戴奥辛(Dioxin),只要一点点,就足以对我们造成各式各样的文明病,如心脏病、糖尿病、过敏、不孕、癌症等。  4.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被归类为疑似环境荷尔蒙,其生物毒性主要属雌激素与抗雄激素活性,会造成内分泌失调,阻害生物体生殖机能,包括生殖率降低、流产、天生缺陷、异常的精子数、睾丸损害,还会引发恶性肿瘤、造成畸形儿。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