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太平洋大眼金枪鱼

仪器信息网太平洋大眼金枪鱼专题为您整合太平洋大眼金枪鱼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太平洋大眼金枪鱼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太平洋大眼金枪鱼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太平洋大眼金枪鱼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太平洋大眼金枪鱼话题讨论。

太平洋大眼金枪鱼相关的资讯

  • 荣成首次从进口金枪鱼中检出一氧化碳
    近日,荣成检验检疫局从一批来自马来西亚的22.7吨进口冻金枪鱼碎肉中,检出我国禁止添加的非食用物质一氧化碳,按照有关规定,荣成检验检疫局对该批货物作退运处理。这是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开展以来,该局首次从进口食品中检出违禁添加的非食用物质。  作为深海鱼类的一种,金枪鱼主要依靠远洋捕捞供应,但是它很“娇贵”,只有在-60℃的超低温冷库中才能保持正常颜色和鲜美肉味,有些供应商为保持渔货新鲜,又节省成本,使用一氧化碳对金枪鱼进行处理。在我国,一氧化碳属于禁止添加的非食用物质。用一氧化碳处理后的金枪鱼、三文鱼肉解冻后只能保色难以保质,甚至可能已经变质。如生食残留一氧化碳的金枪鱼、三文鱼,会导致急性肠道疾病,甚至引起食物中毒,多食会损害肾功能。
  • 解读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关于美国金枪鱼寿司事件
    p  strong一、背景信息/strong/pp  据外媒报道,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11个州近期爆发沙门氏菌感染,造成62人患病,而导致这次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元凶可能是人们喜爱的金枪鱼寿司。美国CDC称,患者绝大多数都是在吃了超市生鱼片寿司后被感染。加工出厂这批金枪鱼的印尼公司已经召回问题产品。/pp  strong二、专家解读/strong/pp  (一)沙门氏菌是最常见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之一。/pp  沙门氏菌归属于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是一群在形态结构、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和抗原构造等方面极为相似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沙门氏菌中毒是因为摄食了一定量活菌,这些活菌又在人体内生长繁殖所引起。此次金枪鱼寿司沙门氏菌污染事件的元凶为乙型副伤寒L(+)酒石酸盐阳性沙门氏菌变种(亦称爪哇变种)。/pp  我国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居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首位。2006~2010年间我国报告的病因明确的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70%~80%是由沙门氏菌所致。美国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网运用所建立的模型评估认为,美国每年有140万非伤寒沙门菌病例,导致16.8万人次就诊,1.5万人次住院和400人死亡。同样,在欧盟所有病因明确的食源性暴发事件中,由沙门氏菌引起的占比较高。该病原菌对人类健康影响风险较高、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负担较大。/pp  (二)引起沙门氏菌中毒的食品种类多为动物性食品以及即食食品。/pp  虽然蛋、家禽和肉类产品是沙门氏菌致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但近年来,被沙门氏菌污染的即食食品特别是海产品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也多次发生。以美国为例,2008年4月,美国43个州报告1442例因生食西红柿和辣椒引起的食源性圣保罗沙门氏菌感染确诊病例,导致286人住院治疗,2人死亡。同年9月,因进食被鼠伤寒沙门氏菌污染的花生酱,引发44个州642例沙门氏菌感染,其中9人死亡。2010年5月,因进食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鸡蛋引发疫情,截至9月,全美各地确诊2000多例沙门氏菌病例,召回问题鸡蛋5亿个,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012年7月,因食用被Bareilly沙门氏菌和Nchanga沙门氏菌污染的金枪鱼导致的食源性感染,波及美国28个州,确诊患者425例,55例住院治疗。/pp  (三)国际上强调对餐饮业与市售即食食品沙门氏菌的风险控制。/pp  这次在美国发生的因食用沙门氏菌污染的金枪鱼寿司而导致的食源性感染事件属于食品安全事件。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是生产加工环节存在原料污染问题。目前,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香港和澳门地区等均规定在餐饮业现制现售的即食食品中不得检出沙门氏菌。我国正在制定针对餐饮业现制现售即食食品的微生物限量标准。该标准将分门别类列出在餐饮业加工、制作的冷食、热餐、自制调味品、自制饮品中的微生物限量。为了杀死鱼体内的寄生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推荐捕捞后的鱼须在零下31℃冷冻15小时以上,但即便在这样的条件下仍然不能杀死已污染的沙门氏菌。因此,用于制作寿司的生鱼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风险较高。/pp  strong三、专家建议/strong/pp  (一)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加强对整个食品链条的控制,其中原料安全和生产加工步骤是易受污染的关键点。养殖业应遵循良好的农业操作规范,保证原料安全 生产经营单位应有效运用危害分析关键控制措施,严把产品卫生质量关,防止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交叉污染,并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和带菌检查,多措并举有效控制有害微生物的污染 餐饮单位应严格遵守有关卫生制度,特别要防止生熟食品交叉污染。/pp  (二)沙门氏菌对热、消毒药及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在65℃条件下加热15~20min即可杀死,100℃下立即死亡。消费者应加强自身安全意识,养成良好习惯,减少沙门氏菌引起的食品安全隐患:/pp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pp  2.不吃生肉或未经彻底煮熟的肉,不生吃鸡蛋,不喝生奶。/pp  3.厨房的砧板要生熟分开。尤其是加工生鲜海产品和生肉类食品后,务必将砧板洗净晾干,以免污染其它食物。/pp  4.生家禽肉、牛肉、猪肉均应视为可能受污染的食物,情况允许时,新鲜肉应该放在干净的塑料袋内,以免渗出血水污染别的食物。/pp  5.对于市场销售的各种即食食品,应尽量购买正规品牌、包装完好的产品,并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食用前注意是否有变质情况。/pp  6.进食剩菜、剩饭前要彻底加热。/pp  本期专家:/pp  李凤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微生物实验部主任、研究员/pp  侯红漫,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教授/pp  strong参考文献/strong/pp  1. Tirado C, Schmidt K. WHO surveillance programme for control of foodborne infections and intoxications: preliminary results and trends across greater Europe[J]. Journal of Infection, 2001, 43(1): 80-84./pp  2. 庞璐, 张哲, 徐进. 2006—2010年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简介[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1, 23(6): 560-563./pp  3. E Scallan, RM Hoekstra, FJ Angulo, et al. Foodborne illness acquired in the United States major pathogens[J]. Emerg Infect Dis, 2011, 17(1): 7-15./pp  4. 张昕, 欧剑鸣, 冉陆. 2008年美国圣保罗沙门菌暴发疫情报告[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8, 20(5): 449-451./pp  5. 胡燕. 2008~2009美国鼠伤寒沙门菌疫情调查报告[J]. 现代预防医学,2010, 37(10): 1964-1965./pp  6. 徐桂云, 张伟. 鸡蛋沙门菌沙门菌控制及其公共卫生意义. 中国家禽, 2010, 32(22): 1-3./pp  7. Hancock T. Multistate Outbreak of Salmonella Bareilly and Salmonella Nchanga Infections Associated with a Raw Scraped Ground Tuna Product[C]2012 Annual Meeting. Iafp, 2012./pp  8. GB 4789 4-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S], 2010./pp  9. GB 29921-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pp  10. 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冷链即食食品生产审查实施细则(2015版)》. 2015./pp  11. 侯红漫. 2010.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pp/p
  • 我国首个深海实时科学观测网在西太平洋建成
    p  我国新一代海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在完成2017年西太平洋综合考察航次后,7日返回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母港。科考队员在本航次成功建成我国首个深海实时科学观测网,西太平洋深海3000米范围内的温度、盐度和洋流等数据实现1小时1次实时传输。/pp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王凡介绍,在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支持下,西太平洋科学观测网经过4年建设,深海连续和实时观测能力取得了显著进展。20套深海潜标800余件观测设备多数已经稳定获取连续3至4年的大洋水文和动力数据,并且实现了大洋上层和中深层代表性深度的全覆盖。/pp  “在深海观测数据实时传输方面,我们在2016年突破了潜标系统实时传输难题并实现深海潜标长周期稳定实时传输。在此基础上,本航次实现了从单套到组网,从水下1000米到3000米的深海数据实时化传输的功能拓展。”王凡说,深海实时科学观测网的自主构建完成,将有力推动我国和国际大洋观测能力的持续提升。/pp  截至目前,深海数据已成功实时回传3万余组。科研人员只要打开手机上的“西太观测网”客户端,就能看到西太平洋深海事实传回来的现场数据,点击其中一个站点,深海环境参数动态变化图就会自动绘制出来。/pp  王凡表示,西太平洋科学观测网建设已实现从观测网科学规划、深海潜标设计、大洋海上作业、水下和卫星实时传输、数据智能分析挖掘、电脑手机终端图形接收的全流程一体化作业,建设与维护步入了批量化、标准化和常态化时代。观测网获取的连续和实时数据将为我国科学家研究西太平洋环流的三维结构、暖池变异及其对中国气候变化的影响提供宝贵资料,为我国的气候预报和环境保障业务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撑。/p
  • CNAS通报印度泛太平洋认证公司非法认证
    记者今天从国家认监委获悉,该委发布公告,确认印度泛太平洋认证有限公司未经批准,擅自在中国境内从事认证活动,属非法认证。据了解,印度泛太平洋认证集团(TCL)是一个国际认证机构,总部设在文明古国-印度新德里,拥有超过一万五千多家客户,其业务集中在太平洋地区,并辐射印度洋、大西洋地区。认监委2012年第1号公告  经查证,印度泛太平洋认证有限公司(Transpacific Certifications Limited)未经批准,擅自在中国境内从事认证活动,其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的规定,属非法认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的规定,国家认监委经依法审理,决定撤销印度泛太平洋认证有限公司长沙代表处的备案资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境外认证机构在华设立的常驻代表机构可从事与所从属机构的业务范围相关的推广活动,但不得从事认证活动。在此提醒广大企事业单位选择经国家认监委批准的合法认证机构提供认证服务。合法认证机构名录可从国家认监委官方网站查询。  特此公告。二○一二年一月十八日
  • 最新研究结果:咖啡因已污染太平洋生物
    美国科学家们的最新的海洋监测和研究结果表明:人类产生的咖啡因已经开始影响太平洋中的海洋生物。在俄勒冈州的几处太平洋海岸已经检测到高浓度的咖啡因。 最新的研究结果推翻了以前的结论,以前人们认为海洋中的咖啡因主要来自沿海区域的污水处理厂,但研究结果表明,高浓度的咖啡因最有可能来自溢出的下水道和化粪池。问题已经相当严重,以至于从海洋生物中都能发现其效果。易受咖啡因影响的贻贝 领导这项研究的爱丽丝格拉蕾(Elise Granek)表示,人类应用含咖啡因的饮料,是因为咖啡因的生物效应,因此对生物产生的影响并不太让人吃惊,因为咖啡因同样也会影响其他动物。格拉蕾早前的一项研究已经显示,很多生物会受咖啡因的影响,比较典型的对咖啡因敏感的生物有贻贝等,以当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即使是相对较低的剂量仍会造成影响。 以前的研究已发现,咖啡因已在世界其他水域中被检测到,包括北海、地中海、普吉港大学、波士顿港、萨拉索塔湾、佛罗里达州。 此次的研究结果表明,卡尔沃什伯恩州立公园和卢考特角地区的咖啡因含量很高,反而大型人口中心像阿斯托里亚和库斯贝地区的咖啡因含量较低。 该研究团队认为,如果咖啡因是来自美国人每人每天一杯咖啡(使用量的话),该成分应该不会达到能在自然水域检测到的程度。 那么海水中的咖啡因是从何而来呢?是因为另有源头,还是因为美国人含咖啡因饮料的饮用量远大于每人每天一杯? 这项研究开始于2010年春季,罗德里格斯德雷和格拉蕾收集和分析了来自14个沿海地区和七个相邻水域的样本,研究区域北起阿斯托里亚,南至布鲁金斯。
  • 我国赴西太平洋开展海洋放射性监测 了解核污染状况
    6月16日上午10时,由国家海洋局组织的海洋监测队正式从厦门起航开赴西太平洋实施海洋环境放射性监测。此次任务计划时间30天,航程约5000海里。  据介绍,国家海洋局组织此次放射性监测的目的是通过对西太平洋海域的海洋环境放射性监测,了解日本福岛核事故后日本以东海域海洋核污染状况,分析评估其对我国管辖海域及邻近大洋海洋环境的可能影响,为及时发布海洋核安全监测预警信息,有效应对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提供基础数据。  国家海洋局副局长王飞在起航仪式上表示,本次监测可以使我国更多更全地掌握海洋环境放射性现状,这对我国建立西太平洋海洋环境放射性监测预警体系和提升监测预警能力有深远的影响。  据了解,本次海洋监测由国家海洋局组织,以国家海洋第三研究所牵头,南海分局、东海分局和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共同参与,参与此次监测的科考人员共计40余人。
  • 禾信高端质谱仪“上山下海”—走进西藏和西北太平洋
    日前,广州禾信分析仪器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在线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受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委托,走进西藏,对西藏开展了为期45天的PM2.5在线源解析研究工作。与此同时,在青岛,SPAMS再次登上了东方红2号海洋综合考查船,执行对西北大平洋气溶胶为期40天的实时在线监测任务。 西藏:高原的PM2.5在线源解析 本次研究工作对拉萨市的5个空气监测点位进行了移动监测,包括八廓街、区辐射站、区监测站、西藏大学、国家环境大气纳木错背景站。历时45天的监测中,SPAMS经历了高原低气压的工作环境挑战,工作稳定,实时采集了大量西藏的气溶胶数据,圆满的完成了任务。通过此次监测,初步摸清了拉萨市的PM2.5的主要来源。 国家大气环境背景站---纳木错监测现场 西北太平洋:海洋气溶胶的研究 参与本次科考的有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多家单位。SPAMS继2012年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ldquo 2012年渤黄海海洋学综合科学考察实验研究秋季航次&rdquo 之后,再次出航,对西北太平洋的海洋气溶胶展开研究。 历时40天的航海中,SPAMS经历了高湿度、高盐度、大角度颠簸等恶劣工作环境的挑战,工作稳定,实时采集了大量的海洋气溶胶数据,圆满的完成了科考任务。此次监测,为我国对西北太平洋的海洋气溶胶大气过程及气候效应研究提供了重要帮助。 东方红2号考察船监测现场 广州禾信分析仪器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SPAMS融合了国际上先进的气溶胶真空采集、粒径测量及质谱分析监测的最新技术,实现了单颗粒气溶胶粒径尺寸和化学成分的同步检测,开拓了一个全新的气溶胶研究方向;同时结合自主开发的PM2.5在线源解析方法,还可对PM2.5进行来源解析工作,为管理决策部门制定空气质量达标规划和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提供科学的依据。
  • 全球变暖和年代际内部变率协同效应导致近期中太平洋和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增加
    厄尔尼诺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的一种气候现象,作为地球上最强的年际变率来源,它对全球气候和极端天气具有重要的影响。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关的洪水,干旱,热浪等极端事件对许多国家的粮食安全,公共卫生和经济活动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厄尔尼诺现象对防灾减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厄尔尼诺具有多样性,1980年以来厄尔尼诺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表现为超强厄尔尼诺和中太平洋型厄尔尼诺发生频率明显增加。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刚研究员团队联合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学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发表文章指出:全球变暖和年代际内部变率协同导致了最近40年中太平洋和超强厄尔尼诺发生频率增加。通过系统分析历史厄尔尼诺事件,该研究发现在人类强迫较弱的1900年附近,也存在一个与最近40年相似的超强型厄尔尼诺和中太平洋型厄尔尼诺事件频发的时期 (图a-d)。表明除了人类活动之外内部变率也是影响超强型厄尔尼诺和中太平洋型厄尔尼诺事件频发的关键因子。该研究使用CMIP5/6多模式数据以及古气候数据,发现AMO可以通过遥相关过程影响热带太平洋海温梯度,进而影响超强型厄尔尼诺和中太平洋型厄尔尼诺发现频率。通过分离内部变率和外强迫,进一步揭示了二者对最近40年中太平洋和超强厄尔尼诺发生频率增加的相对贡献:过去40年间,内部变率贡献了三分之二的中太平洋和超强厄尔尼诺事件,而外强迫使地球多经历了1次超强和2次中太平洋厄尔尼诺事件(图e)。图1 两个异常时段的超强和中太平洋型厄尔尼诺期海表温度的时空演变(a-d)以及1980年以来不同类型厄尔尼诺频次归因(e)该工作得到了三位审稿专家的一致高度评价,审稿人1和2认为该工作对该领域很重要并且有意义,审稿人3认为该工作新颖并且令人信服(审稿人1: The results are highly significant to the field 审稿人2: I find the study interesting and well-structured, and the results relevant to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审稿人3: I think the findings are novel and the analysis is overall convincing,具体审稿意见可见杂志官网)。本文的通讯作者,LASG黄刚研究员提到:"深入分析历史厄尔尼诺演变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和认识厄尔尼诺演变的原因和机制,同时也有助于理解全球变暖下的厄尔尼诺对我国气候带来的影响。本文所发现的结果表明全球变暖可能使超强型厄尔尼诺和中太平洋型厄尔尼诺的发生概率增加,从而显著影响我国东部气候,这也进一步强调了减排和碳中和的重要性"。LASG黄刚研究员和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刘奇博士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本文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生甘如玉,大气物理研究所胡开明研究员和李熙晨研究员为共同作者。本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41019, 41831175, 41721004, 42175040),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STEP,2019QZKK0102), 中科院战略先导专项课题 (XDA20060500) 等项目共同资助。
  • 我国首次在西太平洋检出福岛核事故核素
    19日从国家海洋局获悉,由国家海洋局生态环境保护司组织实施的西太平洋海洋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2014年第一航次日前顺利完成,历时27天,总航程5500余海里,完成2013年第一航次投放的核监测潜标系统回收。我国监测人员还利用自主研发的多核素富集设备完成了61个表层海水样品的监测,首次在部分站位现场检出日本福岛核事故特征核素&mdash &mdash 铯134。  据了解,本航次由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牵头实施。本航次首席科学家何建华介绍,本航次在吕宋海峡口监测采样深度由2013航次的最深1000米增加至2000米,监测深度超过1000米的站位数由2013年航次的1个增加至5个,这将为深入了解日本放射性污染物向我国管辖海域的迁移扩散情况提供更准确的监测数据。
  • 西太平洋放射性监测完成今年首航
    日前,由国家海洋局生态环境保护司组织实施的西太平洋海洋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2014年第一航次顺利返航。  据悉,本航次由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牵头实施,使用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ldquo 南锋&rdquo 号监测船,历时27天,总航程5500余海里,完成站位53个,采集125公斤海洋生物样品,布放5个漂流浮标,完成2013年第一航次投放的核监测潜标系统回收。此外,监测人员还利用自主研发的多核素富集设备完成了61个表层海水样品的监测,获得了较好的数据,为现场多核素富集检测设备定性打下基础。  据航次首席科学家何建华介绍,本航次除完成既定监测任务外,还取得了多个方面的创新性成果。下一步,监测队员将尽快完成样品和数据测试分析工作。
  • 太平洋生物科学公司和Invitae将合作开发超高通量临床全基因组测序平台
    2021年1月13日,加利福尼亚太平洋生物科学公司(Nasdaq:PACB)宣布与领先的医学遗传学公司Invitae Corporation(NYSE:NVTA)已开展多年合作,现将开发生产高通量测序平台,利用PacBio的高精度HiFi测序能力,扩展Invitae的全基因组测序能力。“全基因组测序能够显著提高对多种疾病的诊断,并可指导终生医疗保健。这项合作的目的是开发全基因组测序技术,使所有能够从深入的全基因组信息中获益的患者都能负担得起这项技术的服务。”Invitae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肖恩乔治(Sean George)说。“到目前为止,我们与太平洋生物的合作已经证明,使用高质量、长阅读基因组的信息来指导患者护理,可以提高诊断率和临床实用性。我们相信,这种世界级的测序技术与我们的临床能力相结合,将使我们能够以经济高效的规模提供这些好处。我们期待着与太平洋生物团队合作,开发新一代基于全基因组的创新产品。“确定人类健康的潜在基因影响对整体临床护理和预后越来越重要,全基因组测序提供了医学相关的最全面的观点变化。随着全基因组测序成为基因检测的首选方法,全球基因组学与健康联盟预计,到2025年,将完成多达6000万个基因组测序。随着一个新的测序平台的开发,Invitae和太平洋生物的目标是实现一类新的经济有效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可用于加速在载体筛选、免疫系统反应等领域实现更全面的全基因组测序方法,是医学基因检测领域的领导者,十多年来他们一直在推动这一领域的创新。太平洋生物科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蒂安亨利说:“我们很高兴能够联手开发和实施这个新平台,这个平台建立在我们的共同愿景之上,即在临床上广泛获取全基因组测序有助于改善诊断和获得精确治疗。”。“基于我们的HiFi测序技术已被证实的性能,我们相信这一新系统最终将使我们能够以低于1美元的价格提供与临床最相关的全基因组测序。”PacBio-HiFi测序结合了Sanger测序的高精确度(99.9%)和高达25kb的长读取。总之,HiFi读取的长度和准确性提供了从单核苷酸变化到大结构变体的极好检测,即使在基因的难以测序区域也是如此基因组。通过合作,两家公司都将投入大量资源,支持开发一个生产规模的测序平台,该平台的设计能够大规模处理临床全基因组。
  • 《科学》封面重磅!能活200年的长寿奥秘 在太平洋底找到了!
    在太平洋沿海生活的岩鱼(rockfish),隐藏着一个关于长寿的奥秘:在137种岩鱼里,不同的种类之间有极大的寿命差异——有的只能活上10年左右,有的却能活上200年,两者的寿命足足差了20倍!这也让后者成为了最为长寿的脊椎动物之一。究竟是什么带来了惊人的长寿?今天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向我们揭示了这种长寿背后的奥秘。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们收集了88种岩鱼的组织样本,并做了全基因组测序,分析不同寿命的岩鱼之间,究竟是否存在着某些基因差异。在这些浩如烟海的遗传天书里,一幅千万年来适者生存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首先,长寿的岩鱼里(活到105年以上),有着丰富的DNA修复通路。我们知道当生物体老去,就会不断积累DNA损伤,而这些损伤,又可能会进一步加速衰老的进程。如果能及时修复这些受损的DNA,就可以将基因组维持在“年轻态”,延缓衰老。与这个发现一致,那些短命的岩鱼(活不到20年)体内,则没有这些丰富的通路。在DNA修复通路之外,研究人员们也找到了137个和长寿相关的基因,它们会影响到胰岛素的信号、体型、以及对环境的适应情况。其中,与免疫调节有关的butyrophilin基因家族在长寿岩鱼里,拷贝数有明显增加。这是一种具有免疫抑制效果的基因,表明在长寿的种类里,不大出现炎症反应。这个发现也符合当前的长寿理论。一方面,随着机体的不断衰老,体内的炎症反应会越来越常见;另一方面,一些长寿的动物体内,炎症反应的水平确实比较低。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员们指出想要长寿,不能只看基因,还要看所处的环境。正如之前的基因分析所发现的那样,一些与长寿相关的基因让岩鱼体型更大,并且能生活在深海之中。这与它们的长寿相辅相成——深海环境下没有那么多捕食者,也更不容易因为微生物感染而生病。所以这些长寿的鱼才能放心大胆地减少体内炎症反应,它们的DNA修复通路才能起到更关键的作用。《科学》杂志对本研究有很高的评价。除了将它列为封面论文,还同期发表专文评述,介绍这一工作。评述中指出,即便人类相较其它脊椎动物而言已经算长寿了,但依旧可以从这些鱼类上学到更多。▲人类可以从长寿岩鱼里学到很多(图片来源:参考资料[3])比如我们可以提高DNA修复通路的活性,减少癌症的发生;又比如我们可以在合适的情况下,减少身体的炎症反应,从而减少对身体的负担;最后,我们还要构建良好的生活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过早死亡。
  • 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将对海洋生态和人类健康带来巨大风险
    2023年8月24日,日本罔顾国际社会和组织的质疑和反对,强行启动了核污水排海计划,正式开始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水排放至太平洋。根据该计划,核污水排海时间将至少持续30年,2023年度将把约3.12万吨核污水分4次排放,每次约排放7800吨,完成首次排放需要17天左右。核污水排海带来的危害将是不可逆的,造成安全威胁是多方面的,产生的影响更是全世界和长期的。日本核污水排海在多领域造成严重影响日本福岛核污水排海严重破坏全球海洋生态系统。自2013年福岛核污水泄漏事件以来,曾多次检测出于太平洋海域打捞出的鱼类含有放射性物质。例如,2019年福岛县鱼联曾捕获到铯元素严重超出标准的“斑瓮鳐”。2020年,菲律宾科技部核研究所发现,西菲律宾海的放射性物质呈上升趋势,从珊瑚虫身体中分离出了超常浓度的碘-129。福岛核污水净化不完全,含有的核素具有极强放射性与毒性,将会形成长时间的辐射危害,并可能诱发疾病和基因突变,这些危害是不可逆的。福岛核污水主要运用多核素去除系统(ALPS)处理,该系统是通过化学沉淀法和吸附的方法,截留和分离污水中所含的放射性核素。经过该系统处理过的福岛核污水中仍含有氚、碳-14、锶-90、碘-129、锝-99、钴-60等放射性核素,将这些核污水直接排放入海,一旦通过海洋生物进入食物链,会通过食物链传导和累积放大效应,对海洋生物造成放射性污染,严重损害海洋生态系统及海洋生物多样性。日本福岛核污水排海严重危害到公众健康。日本福岛核污水中含有放射性核素,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并富集,会对人类DNA产生影响,将造成人类后代畸形、肢体残疾、细胞癌变等等健康问题,对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威胁将持续几百年甚至上万年之久,对世界各国人民的健康福祉将会造成不可预测的破坏和危害。此外,当前日本福岛核污水排海这一解决方案存在诸多风险与不确定因素,相关的风险评估和研究非常不足。不少国际组织都对此表达了担忧。德国海洋科学研究所指出,福岛沿岸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洋流,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3年后太平洋另一端的美国和加拿大将遭到核污染影响,10年后蔓延至全球海域。美国海洋实验室协会在去年12月就发表过一份声明,表示他们对日本的数据并不信服。夏威夷大学的海洋生物学家罗伯特-里奇蒙曾指出:“我们看到了一份不充分的放射性和生态影响评估,这让我们非常担忧,日本不仅无法检测到进入水中、底泥和生物体中的物质,而且如果真的发现了,也没有办法去除它。”日本福岛核污水对太平洋沿岸国家的海洋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优良的海洋生态环境是海产品贸易和渔业可持续的自然资源基础。太平洋海水遭受福岛核污水污染,将对东盟及太平洋沿岸国家的水产养殖产业及贸易活动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印尼、越南、菲律宾等国受到波及的概率较大。印尼是全球市场养殖对虾的最大供应国之一,在金枪鱼和罗非鱼出口方面也占据重要地位,2020年,印尼水产养殖产量为1484.5万吨。2020年,越南水产养殖量为461.5万吨,水产品出口额为85亿美元,占全球总额的5.6%。东盟的主要水产品贸易对象都分布在亚洲,包括中国、日本、韩国等。为了防范日本福岛核污水对食品安全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风险,中国、韩国在内的多国已经采取措施,禁止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日本核污水排海违背国际环境法原则和联合国人类可持续发展目标日本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为降低经济损失、加速福岛核污水清除工作,选择耗时最短、经济成本最小的“稀释入海”方案,将福岛核污水排海产生的一系列核污染风险问题转嫁全世界,罔顾人类长期共同发展利益,公然违背了国际环境法原则和联合国人类可持续发展目标。首先,此举违背了《联合国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中的风险预防原则。《宣言》要求,“各国应为了保护环境广泛适用预防措施,当出现严重的或不可逆转的损害威胁时,不能因为缺乏科学上的充分证据而延迟采取措施防止环境恶化”。日本将核污水潜藏的危害通过太平洋强行转嫁给全球,不仅是对日本自身发展的不负责,也严重侵害了包括太平洋沿岸国家在内的其他国家人民所享有的海洋资源与空间的平等权。其次,此举违背了可持续发展原则。面对日本福岛核污水囤积问题,日本放弃电离排放、蒸发掩埋等方式,而采用稀释入海的污水处理方式。虽然短期内节省了物资、人力成本,但从长远来看,日本福岛核污水排放入海后沉积的辐射性物质所带来的危害难以估量,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背道而驰。国际社会应该采取积极行动应对日本排放核污水首先,积极推动核污水国际法律责任的国际法完善。核污水对生态环境、人类生活的危害是长时间的、跨区域的、难以定量的。日本做出福岛核污水排海决策,除了储蓄罐存量不足这一客观原因外,法律责任认定和追究难以落实也是主要原因。这也暴露出了现行国际法在针对此类核污染问题中,国家责任的认定和追究问题上存在着不足,因此需要国际社会采取积极行动。应在联合国现有环境保护机制基础上,完善和制定核污染损害赔偿责任机制,形成国家跨界损害责任的全球性条约框架。确定核危害赔偿责任主体,保障受危害国家、群众及环境的基本权益。量化核污染损害赔偿责任。其次,联合成立国际第三方检测机构。对于日本的声明缺乏独立可信的科学论证的质疑,建议国际原子能机构组织成立国际第三方检测机构,包括多个利益相关方各国,学术界、工业界、公众和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开透明地检测日本福岛核污水,并共享实时数据,保证其公开、公正、客观和科学性。要开展太平洋沿海水域长期追踪监测,检测放射性核素在海水、沉积物和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分布特征,研究放射性核素在多介质间的迁移,分析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及海洋生物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中国是受福岛核污水危害的首要国家之一,应最大程度地防止日本核污水排海给我国造成的损害。近期应组建国家应对福岛核污水排海风险监测预警机构,持续开展相关海域的放射性监测和研究,建立核污水排海影响综合预测和评估模型,科学分析核污水污染的范围、流向、速度等,从而为及时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提供支撑。同时,还要加强与其他环太平洋国家合作,共同实施对日核污水排海计划的水域监测工作,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为更好地应对核污染风险创造条件。此外,国家海关和检验检疫等机构应加大监管力度,对进口的海产品、来自污染区的船舶和人员等进行放射性污染水平的监测和监管。
  • MTI-科晶集团2016年5月24-28日赞助在美国PNNL(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举办的 “ 超越锂电“ 研讨会
    MTI-科晶集团2016年5月24-28日赞助在美国PNNL(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举办的 “ 超越锂电“ 研讨会。
  • 57天内污染半个太平洋!这项监测务必引起重视——核污染检测与应急监测技术网络研讨会全日程公布
    核电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是解决清洁能源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缓解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自1954年,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奥布灵斯克核电站在苏联建成以来,核能迅速获得广泛的开发和应用。与传统的煤炭和石油等燃料相比,核能是应对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候变暖和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的最佳清洁能源选择,成为了传统能源的替代和补充。然而,在为人类带来诸多利益的同时,核能同样也带来巨大的环境风险。核污染,是指核设施在运行或发生事故过程中,外逸到生态环境中的放射性核素产生的α、β和γ射线。这些射线作用于人体以及其他生物体上,会造成一系列不可逆的伤害。2011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事故,大量137Cs发生泄露,为有史以来单次核污染事故中最为严重的一次;2021年8月24日,日本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染水排放至近海。据了解,相比于陆上核污染,海洋核污染影响范围更大,传播速度更快,治理的方式也更加复杂。有数据统计,日本的核污染废水57天内便可污染半个太平洋,一年内将会循环扩散至整个太平洋。核污染监测技术目前仍然存在着诸多难点。90Sr、137Cs、134Cs、58Co、60Co、110mAg、54Mn等为生态环境中主要的放射性元素,核污染的监测工作即对以上放射性元素进行监测。一般情况下,放射性核素都处于相对较低的活度水平,大概为l~104Bq/kg,这样活度范围内的放射性核素含量给检测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目前,生态环境中核污染的监测方法主要有两个:一是分析大气中放射性核素,来实施对核污染的有效监测;二是检测重点监测单位下游河流中的放射性元素,实现对核污染的有效监测。聚焦我国最新的核污染监测技术,详解监测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仪器信息网将于2023年3月28日举办“核污染检测与应急监测技术”网络研讨会,诚邀报名参会。报名速戳》》》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hwrjc230426/会议全日程:报告时间报告题目报告人报告人单位及职务09:30--10:00核动力厂取排水环境影响评价魏新渝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正高级工程师10:00--10:30核电厂流出物监测与环境监测介绍熊小伟北京市辐射安全研究会 秘书长10:30--11:00核素分离及放射性污染监测解决方案胡建文北京莱伯泰科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核素检测产品部经理/高级工程师11:00--11:30核与辐射应急监测技术王海鹏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高级工程师11:30--12:00水中铀酰离子便携式和原位检测装备和应用研究陈士恒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 计量室主任/高级工程师魏新渝 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正高级工程师《核动力厂取排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摘要:核动力厂冷却水取水量较大,取水卷塞和卷载的生物损失量大,可能的影响大。另外,在温排水影响方面,亟需制定温排水影响大小判定准则、温排水混合区准则、监测和后评估要求。基于上述考虑制定了《核动力厂取排水环境影响评价指南》,本报告对该指南进行了解读。熊小伟 北京市辐射安全研究会 秘书长《核电厂流出物监测与环境监测介绍》报告摘要:主要介绍核电厂气载流出物中放射性惰性气体、放射性碘、气溶胶、氚和碳-14等在线和取样监测方法,液态流出物中氚、碳-14和其余核素在线和取样监测方法,核电厂运行后辐射监测技术方法。胡建文 北京莱伯泰科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核素检测产品部经理/高级工程师《核素分离及放射性污染监测解决方案》报告摘要:当研究某一个放射性核素时,经常需要分离或富集。从钋和镭的发现,到铀的裂变产物的分离,直到超锕系元素的合成和新核素的发现,都可以看出放射性核素分离是放射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全自动化的核素分离装置能够将放射性核素的分析从传统的全手工、高度依赖操作熟练性、耗时长的分析过程中解放出来,使其具备“傻瓜化”和良好的用户体验。王海鹏 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高级工程师《核与辐射应急监测技术》报告摘要:待定陈士恒 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 计量室主任/高级工程师《水中铀酰离子便携式和原位检测装备和应用研究》报告摘要:待定报名速戳》》》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hwrjc230426/
  • 韩国进一步深化水产物的汞安全管理
    据2009年6月3日韩国食品医药品安全局报道,为了深化水产物的安全管理,食药局相关部门收集了流通中的水产物以调查汞污染度,并依据水产物中汞的吸收量来进行人体危害评价。  食药局公布了对全韩国7个地域的大型超市、传统市场收集来的流通中鲭鱼等33种818件水产物的总汞及甲基汞污染度的调查结果。  1. 鲭鱼、鱿鱼、贝类等大消费水产物的总水银检出量:  ——鱼类,96件,检出量:0.011-0.291ppm   ——软体类,35件,检出量:0.006-0.077ppm   ——贝类,42件,检出量:不检出-0.020ppm   2. 锤头双髻鲨、黑鳍礁鲨等深海鱼类的甲基汞检出量:  ——金枪鱼类,64件,检出量:不检出-0.894ppm   ——辐鳍类,40件,检出量:不检出-1.160ppm   ——金枪鱼加工品,34件,检出量:不检出-0.246ppm   ——冷冻金枪鱼/辐鳍类包装制品,11件,检出量:不检出-0.770ppm   ——深海鱼类,496件,检出量:0.037-2.009ppm   (7个区域为:首尔、京畿、江原、忠清、庆尚、全罗和济州)  食药局表示依据深海鱼类等肉食性鱼类处在生态系统最上游阶层的位置,在环境污染下汞的积累度比其他的鱼类要高。  ——考虑到韩国国民的摄取量,计划从今年12月1日开始把深海鱼类、金枪鱼类及辐鳍类等肉食性鱼类的甲基汞标准定为1.0ppm以下。  国际机构及其他国家汞管理规格(mg/kg):  ——韩国:鱼类总汞含量:0.5(深海鱼类、金枪鱼类及辐鳍类除外),鱼类甲基汞含量:1.0(深海鱼类、金枪鱼类及辐鳍类)   ——Codex标准:鱼类甲基汞含量:0.5,肉食性鱼类甲基汞含量:1.0   ——美国:鱼类甲基汞含量:1.0(湿重)   ——日本:鱼类总汞含量:0.4   ——欧盟:鱼类总汞含量:0.5,肉食性鱼类总汞含量:1.0   ——澳新:鱼类总汞含量:0.5,肉食性鱼类总汞含量:1.0
  • 美国“巴雷利”沙门氏菌肆虐,感染人数升至268人
    据美国食品安全新闻网报道,近期在美国多州爆发的"巴雷利"沙门氏菌疫情已至少造成141人感染,本次疫情的源头疑似一种日文名为"中落"(Nakaochi Scrape)的金枪鱼背肉。   相关问题产品由望月股份有限公司(Moon Marine USA,MMI)生产,进口自印度,目前该公司正在召回将近6万磅冰冻黄鳍金枪鱼背肉。  另据报道,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提醒民众,在餐馆和食杂店购买金枪鱼产品要小心。这批产品的名称为AAA或AA级Nakaochi Scrape,是鲔鱼背部的肉。产品的原始包装为白盒黑字,进口商为MMI,存放在真空包装袋中,袋上并无标志。另外产品经过分销商渠道之后,商品上未必有MMI的公司标识、产品批号,因此购有注明为黄鳍金枪鱼背肉的商家应向分销商查询。美国近期沙门氏菌疫情感染人数升至268人 32人住院就医 据美国食品安全新闻网报道,近日肆虐美国的沙门氏菌疫情目前已至少造成268人感染,32人住院就医。  疫情感染者在早期集中于美国东部沿海以及墨西哥湾地区,之后经美国南部地区扩展至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目前已有24个州以及哥伦比亚特区受到了本次疫情的影响。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表示,本次疫情的源头疑似一种日文名为"中落"(Nakaochi Scrape)的金枪鱼背肉。相关问题产品疑似由望月股份有限公司(Moon Marine USA,MMI)生产,进口自印度。目前约有5万9千磅的问题产品被召回。
  • "地沟油"让飞机上了天 而且飞跃了太平洋
    p  22日凌晨,加注了我国自主研发生物航空煤油的一架航班,在美国芝加哥平稳降落。让人意外的是,这架航班加注的生物航煤是以餐饮废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地沟油为原料的!/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noimg/680ede32-056c-4fb3-9f9f-b43a32cda199.jpg" title="图1.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我国生物航煤首次跨洋商业载客飞行/pp  这是我国生物航煤首次跨洋商业载客飞行。/pp  加注了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煤的海南航空787客机,于北京时间21日14:15从首都机场起飞。搭载了186名乘客和15名机组人员,经过11小时41分钟,于22日凌晨北京时间2:11,平稳降落在美国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pp  机长 孙剑锋:/pp  整个飞行过程非常平稳顺利。最大飞行高度已达到41000英尺。发动机状态良好。燃油状态良好。完全达到了这次验证飞行的目。/pp  能有效减少碳排放量/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noimg/8389fde0-db7c-4564-accc-99de3e7733ee.jpg" title="图2.jpg"//pp  生物航空煤油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主要包括椰子油、棕榈油等,甚至包括动物脂肪、餐桌上的废弃油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地沟油”。/pp  此次用于跨洋商业载客飞行的中石化1号生物航煤,就是以餐饮废油为原料,并以15:85比例与常规航煤调合而成的。/pp  使用生物航煤,可以使飞机在保证原先飞行安全和效率下,有效减少碳排放量。/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noimg/d0e42741-e0d3-4f6a-865a-67a2c0fd8468.jpg" title="图3.jpg"//pp  减排大户:相当于一年植树3亿棵/pp  统计显示,1吨传统航煤燃烧后将排放3.2吨二氧化碳,我国目前的航煤消费量约3000万吨,如全部以生物航煤替代,每吨生物航煤至少减排30%来计算,一年可减排约3300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植树近3亿棵、近2000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一年。/pp  民航局发展计划司副司长吉原介绍,民航要想在生产不断扩大的同时,又能达到减排的目标的话,生物燃油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pp  “地沟油” 突破航空业发展瓶颈/pp  在2014联合国气候峰会上,中国承诺在2020年碳减排40%-45%,其中民航业是减排的一个重点目标。/pp  民航局发展计划司副司长 吉原:/pp  国际民航组织现在的目标是,2020年以后碳中性增长。即2020年以后,虽然生产量还在增长,但是碳排放不再增长。所以说哪个国家发展速度快,哪个国家的压力必然就大。/pp  生物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可以被植物吸收,以此循环,二氧化碳排放可以减少35%以上,甚至超过50%。同时,还可以降低地沟油流向餐桌的可能性。/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noimg/b0a184bf-8660-4a98-8173-106f2960bc3a.jpg" title="图4.jpg"//pp  全球仅四个国家拥有这项技术/pp  我国是从2006年开始立项研制生物航煤,目前,已经成为继美国、法国、芬兰之后第四个拥有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国家。/pp  2011年,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在其生产基地建成了亚洲第一套生物航煤工业示范装置,每年生产生物航煤的能力是10万吨,足够北京飞纽约200-300次。/p
  • 美国沙门氏菌疫情感染人数升至390人
    据美国食品安全新闻网报道,美国疾控中心6月21日表示,由金枪鱼肉引起的沙门氏菌疫情已至少造成人390人感染,影响范围波及美国27个州。   在本次疫情中,376人感染的菌株为巴雷利沙门氏菌,另外的14人感染了恩昌加沙门氏菌。目前有47人住院治疗,尚无死亡病例。  感染者在早期集中于美国东部沿海以及墨西哥湾地区,之后经美国南部地区扩展至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目前有向中部地区蔓延的趋势,已有27州以及哥伦比亚特区受到了本次疫情的影响。  美国FDA发布通报称,本次疫情的源头疑似为金枪鱼背肉,这种产品被用来加工寿司,尤其是香辣金枪鱼寿司,消费者应该对这种产品保持警惕。  问题产自"望月股份有限公司"(MoonMarineUSA,MMI),金枪鱼进口自印度一家水产品公司。
  • 德国AIRSENSE电子鼻在水产品品质评价中的应用
    各类食物中,水产品的营养物质较为丰富,具有含量较高的蛋白质,且脂肪含量很低,深受广大人们的欢迎。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水产品在储存、加工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其新鲜程度及安全性等会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利用科学的设备对其品质进行检测。【德国AIRSENSE电子鼻】采用MOS传感器阵列技术,结合数学分析方法,通过监测样品挥发的气体可快速对样品进行定性判断和定量预测,在食品、药品的质量检验、新品研发、竞品分析、科学研究等领域被广泛应用。以下是德国AIRSENSE电子鼻在水产品中的应用部分参考文献,有需要原文的老师可以联系我们。电子鼻技术研究臭氧水处理对罗非鱼鱼片的新鲜度的影响 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食品科学海藻胶低聚寡糖对秘鲁鱿鱼鱼糜品质特性的影响研究浙江省海产品健康危害因素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海洋与湖沼电子鼻在对虾新鲜度评价中的应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渔业科学进展金枪鱼鱼肉茶水脱腥条件的比较研究浙江海洋学院粮食食品Maillard反应对紫贻贝酶解液风味的影响青岛农业大学中国食品学报草鱼肌肉风味变化与品质间的关联长沙理工大学食品科学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结合电子鼻分析4°C冷藏过程中三文鱼片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西南大学现代食品科技利用传统酒酿发酵改善鲣鱼风味宁波大学中国食品学报秘鲁鱿鱼丝在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渤海大学分析检测植物乳杆菌发酵草鱼肉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规律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食品科学不同解冻方式对金枪鱼新鲜度的影响研究浙江海洋学院食品与药学学院浙江海洋学院学报电子鼻检测冷冻罗非鱼肉的研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南方水产科学电子鼻检测植物乳杆菌发酵草鱼中的风味物质宁波大学食品科学电子鼻结合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黄鳍金枪鱼肉的挥发性成分宁波大学食品科学
  • 一起探索电子显微镜下的奇妙微观世界吧!(第六期)
    Micro-eye第6期 ~食物篇~01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刀具切割的食物横截面。那么,一起来看看吧!金枪鱼背肉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家里切生鱼片时,鱼肉被切碎,看起来就不好吃。为了探究此原因,此次我们使用3种不同类型的刀具切割金枪鱼背肉,进行观察对比。 使用锋利的生鱼片专用刀切割面的SEM图像(放大倍率:250倍)使用锋利的万能菜刀切割面的SEM图像(放大倍率:250倍)使用粗钝的万能菜刀切割面的SEM图像(放大倍率:250倍)锋利的生鱼片专用刀切出来的表面是光滑的,粗钝的万能菜刀切出来的表面是粗糙的。使用扫描电镜放大观察,可以看出明显的差异。我们知道,刀具一般分为西式和日式两种。家庭中经常使用的西式刀属于双刃刀,两侧研磨开刃,而日式刀属于单刃刀,单侧研磨开刃。与西式刀相比,日式刀切出来的鱼更完美,但日式刀价格昂贵,保养麻烦,因此没有被普及。所以,厨师能切出来美味的刺身,其秘诀也在于他们所使用的刀具。洋葱使用锋利的万能菜刀表面的SEM图像(放大倍率:250倍)使用粗钝的万能菜刀表面的SEM图像(放大倍率:250倍)切割道具同样会影响蔬菜、水果的口感,以洋葱为例。由SEM图像可以了解到,锋利的刀具可以将组织形状切割完整,粗钝的刀具会破坏组织形状。蔬菜的细胞被破坏后,营养物质就会流失,新鲜度也会降低。当然,同时也会失去脆脆的口感。所以,做一道美味的食物,一把锋利的刀具很是关键。好啦,今后让我们继续一起发掘那些肉眼看不到的奥妙吧!公司介绍:日立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强日立集团旗下日立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在北京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本公司秉承日立集团的使命、价值观和愿景,始终追寻“简化客户的高科技工艺”的企业理念,通过与客户的协同创新,积极为教育、科研、工业等领域的客户需求提供专业和优质的解决方案。 我们的主要产品包括:各类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表面科学仪器和前处理设备,以及各类色谱、光谱、电化学等分析仪器。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广大的日立客户,公司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武汉、沈阳等十几个主要城市设立有分公司、办事处或联络处等分支机构,直接为客户提供快速便捷的、专业优质的各类相关技术咨询、应用支持和售后技术服务,从而协助我们的客户实现其目标,共创美好未来。
  • 国家海洋局:核污染已进入我国海域
    国家海洋局:不排除核污染物进入我国海域可能性  日本福岛核事故西太平洋放射性元素最高含量超我国海域300倍  西太平洋部分海域放射性元素超我国海域300倍,国家海洋局网站日前公布的西太平洋海洋环境放射性监测初步结果引发各方关注。国家海洋局环保司8月12日在给科技日报记者采访函作出的书面回复中表示,监测结果表明,受污公海海域远超日方公布影响范围,不排除核污染物进入到我国管辖海域的可能性。  “由于此次监测航次获取样品较多,实验室分析检测工作需一定时间,为了能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布监测结果,我局采用了分批检测、分批公布的方式。”回复说,此次西太平洋海洋放射性监测的区域位于日本福岛以东25.2万平方公里的公海海域,此次公布的是部分站位的首批海水样品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样品中全部检出放射性核素铯-137、锶-90以及正常情况下海水中无法检出的铯-134。其中铯-137和锶-90的最高含量分别超过我国海域本底范围300倍和10倍,铯-137和铯-134最高含量均超过我国海水水质标准。  “监测结果表明,日本以东及东南方向的西太平洋海域已受到福岛核泄漏事故的显著影响。”回复表示,“可以肯定的是,监测区域的海洋生物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但监测区域不同范围内受污染的程度不一样,不同海洋生物对放射性核素的富集程度也不一样。”回复说,由于铯-137和锶-90半衰期都约为30年,影响较为持久,尤其是放射性物质经生物富集并经食物链传递、生物放大和累积,对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态系统乃至人类健康产生的长期影响将不容忽视。  自今年3月11日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以来,国家海洋局一直在组织开展应对事故放射性应急跟踪监测工作。根据目前监测结果,福岛核泄漏事故尚未对我国海域产生影响。但此次回复表示,根据以往研究,日本福岛以东海域的海洋环流状况比较复杂,主要的洋流有黑潮流系和亲潮流系。黑潮延伸体的大幅度蛇形弯曲及其南北两侧的中尺度涡都是导致这个海域动力上比较活跃的原因,因此,福岛核污染物入海后可能存在多种移动路径,其主要移动路径是先随着近岸流沿日本东岸南下至东京以东附近海域与黑潮延伸体汇合向东流动,进入北太平洋。但是也有资料显示,亲潮水系的水体也可通过中尺度涡穿越黑潮延伸体向南运动。回复表示:“不能排除核污染物进入到我国管辖海域的可能性。”  从日本方面5月公布的资料来看,日本福岛近岸300公里的海域受到放射性污染,但国家海洋局此次的监测结果表明日本福岛以东800公里以内25.2万平方公里的公海海域已受到显著的放射性污染,远远大于日方公布的影响范围。  回复说,从初步分析结果来看,此次西太平洋海洋放射性监测航次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及时的。这不仅为我国了解和掌握日本福岛以东海域海洋放射性污染情况提供宝贵资料,也将为分析评价福岛核泄漏事故对我国管辖海域可能造成的影响提供重要数据支持,从而保护我国海洋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但要准确判断和预测核污染物的输运及其对海洋环境、海洋食品安全的影响程度,还需要进行长期跟踪监测与评价。  回复称,为进一步了解、掌握和评估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对西太平洋海域及我国管辖海域的影响,我国还需继续在西太平洋海域及我国管辖海域开展放射性监测工作,并重点加强海洋生物放射性监测以及放射性污水漂移路径预测工作。  此外,在首批海水样品检测结果后,后续的海水、海洋生物及海洋大气气溶胶样品的检测和数据分析处理工作目前尚在进行之中。环保司表示,关于海洋生物放射性监测结果,将根据样品检测分析进度,及时公布结果。
  • 青奥会食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标准出台
    青奥会即将召开。日前,江苏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首次发布《青奥会食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标准》(下面简称《标准》),此标准为江苏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标准》规定了食品中黄金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副溶血性弧菌的病原菌自动检测系统检测方法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以及志贺氏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据介绍,其他的大型活动可参照此标准执行。  记者获悉,青奥会是大型活动,深海鱼、河豚、鲐鱼、青条鱼、金枪鱼等都禁止进入青奥会的餐桌。 四季豆、豆浆、较大块的肉、肉圆也被列入慎用食品。青奥会期间,餐饮服务单位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执行,并禁用、慎用附录A、附录B中所列的食品、原料类别(品种)。禁用食品、原料类别(品种)主要是高风险食品、公告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含有生物毒素的动植物类食品、原料。慎用食品、原料类别(品种)主要是特别需要强调烧熟、煮透的,洗净或消毒的,需控制存放温度和时间的,防止加工过程工具、用具、操作人员手交叉污染的四类食品、原料,如四季豆、豆浆、较大块的肉、肉圆等。  附件一  禁用名单  1.非本单位加工的直接入口食品(不含预包装食品),如熟肉制品、熟制水产制品、凉菜、蛋糕、烧饼、油条等。  2.直接入口的生海产品、淡水产品,如海蜇、海带、海产贝类、深海鱼、虾、蟹及其炝制、酱制、腌制、冰制品等。  3.已死的甲鱼、黄鳝、虾、蟹(不含冰鲜虾、蟹和冷冻虾、蟹)等。  4.生的围边菜、雕花菜、塑胶雕花围边,隔餐剩余饭菜。  5.食品添加剂硝酸盐、亚硝酸盐(亚硝酸钠、亚硝酸钾)。  6.河豚、鲐鱼、青条鱼、金枪鱼、毛蚶、织纹螺、荔枝螺、泥螺、狗肝、鲨鱼肝、鱼胆、野生蘑菇、生(苦)杏仁、枇杷仁、木薯、发芽马铃薯、牲畜甲状腺及其它不明动物的组织、器官和腺体。  7.未经许可的药膳。  附件二  慎用名单  1.需强调烧熟、煮透的:四季豆、扁豆、白果、豆浆、鲜黄花菜、较大块的肉、肉圆以及整鸡、整鸭、整鹅等。  2.需强调洗净或消毒的:即食果蔬、果盘、盘花等。  3.需注意存放温度和时间的:熟肉制品、熟制水产制品、凉菜、沙拉、鲜奶制品、鲜奶油裱花食品、改刀装盘食品、生鲜啤酒、现榨果蔬汁等。  4.需特别注意防止加工过程工具、用具、操作人员手交叉污染的:生禽畜及其内脏、鲜蛋、海产品、淡水产品等。
  • 汞减排,污染防控的一道新题
    科技日报2010年05月22日专题报道,生活在贵州铜仁万山汞矿二坑附近的刘老汉,上肢和头部经常剧烈颤动,不但没有劳动能力,连生活也无法自理。因为他曾在汞矿冶炼厂的化验室工作,大量吸入了汞蒸气,导致严重汞中毒……  而这并非孤例。世界最著名的汞中毒事件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生活在日本熊本县水俣湾的居民突然发现身边很多人患上了不明原因的神经性疾病,手脚痉挛,口齿不清,失去视觉和听力……患病人群迅速扩大,严重者不治身亡 部分新生儿畸形、痴呆 居民又发现,家里饲养的猫,海湾的水鸟也出现了同样的症状。  “水俣病”直到1956年才被确认。其发病原因是,日本智索公司从1932年起,在氮肥生产中用汞作催化剂,副产品剧毒化合物甲基汞未经处理就排入水俣湾海域。居民食用了甲基汞严重超标的鱼类,导致汞中毒。  首轮政府间汞谈判拉开序幕  汞,俗称水银,在自然界多以硫化汞形式存在,其绝大多数化学形态都具有较高毒性,可以通过挥发、溶解、沉降、甲基化和反甲基化,在大气、土壤、水体中进行转移和转化,并在生物体内富集,放大危害。  为避免汞造成更多的环境污染,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组织的首轮政府间汞问题谈判,将于6月7日到11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环境保护部有关人士表示,国际汞谈判将举行5轮,除今年6月外,还将在2011年举行两轮谈判,2013年1月将举行最后一轮谈判,届时,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政府,有望达成国际汞污染控制公约。  据估算,目前每年全球人为因素向大气共排放汞近2000吨,其中燃料燃烧占40%以上,其它排放源按排放量排序依次为黄金冶炼、有色金属冶炼、水泥生产、垃圾处理等。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说,欧美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初期向大气环境排放大量的汞,但近年来由于各类污染物控制设备的大规模安装运行,石油和天然气等清洁燃料的使用,汞排放呈递减趋势。与之相反,发展中国家煤炭消费总量逐年增加,金属冶炼等汞排放量较高行业发展迅猛,汞排放量呈增长态势。目前,亚洲地区的汞排放量已超全球排放总量的一半。  据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收集的资料显示,汞减排、汞限制行动已逐渐在世界各地铺开。国际社会已要求印度在2010年禁止聚氯乙烯行业使用汞的产品 美国使用汞的企业数量已缩减到10%以内 欧盟大部分工厂将在2020年停止对汞的使用,并将在2011年开始全面禁止汞产品的出口、排放和金矿开采过程中汞的使用等。  中国汞污染“家底不清”  水俣病的罪魁祸首是化工生产所排放的汞,中国汞排放的现状如何?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环境保护部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我国只有一些水体中的汞污染数据,没有大气中汞含量的数据,总而言之,存在“家底不清”问题。而“家底不清”,也是所有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的一致看法。  不过,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历史学博士生毛达,对2009到2010年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上公开发表的、标题带“汞”的690篇学术论文进行了总结,发现:在我国北方农村的空气中,汞含量高于国外农村,但低于国内其他地区,污染风险较小,但重庆市主城区空气中汞含量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在水体中,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的马鞍山段、乌江中上游,汞含量都较低 但在河口海岸,富营养化的水体有助于甲基汞的形成。  据悉,汞在土壤中可以金属汞、无机汞和有机汞形态存在,95%以上的汞会迅速被土壤吸附固定。汞会富含在表层土中,不容易下移到深层土中,可向大气中挥发迁移,也有部分汞会随地表径流而迁移。  毛达还归纳发现,河南的耕地,海南的经济作物产地,还有辽宁葫芦岛的土壤中,汞含量不高 但情况糟糕的地方是矿区以及工业化比较集中的区域,如贵州和湘西汞矿、煤电厂、温度计等汞产品生产企业、垃圾焚烧厂周围的土壤中,汞含量较高。  在食物中,经区域性调查发现,锦州淡水鱼和稻米、福建的贝类、青岛的鱼、宁波的大米和黄金茶,以及成都的鱼都没有发现汞超标 但是淡水鱼、蘑菇、蔬菜、内脏和进口金枪鱼是“高危食品”。毛达说,据国外研究,我国所进口的金枪鱼中,很可能有汞超标的。国外专家还建议,中国应在进口金枪鱼产品上注明一天以及一个月的最多摄入量。  在护肤品中,美白类超标现象严重,被调查的628种产品中有485种汞超标,“全效激白祛斑套装”等彩妆类也存在较严重的汞超标。  燃煤发电和氯碱为汞污染控制重点  尽管火山爆发、森林火灾和地热活动等自然活动会排放汞,但目前,人为活动排放的汞越来越多。  在中国,最大的汞污染源仍然是燃煤发电。因为在煤炭中,往往伴生着汞等重金属。据初步估算,我国大气汞排放约一半来自于煤炭燃烧,此外,金属冶炼、水泥生产、汞矿开采、电池/荧光灯生产、生物质燃烧、废弃物和垃圾焚烧也是重要的汞排放源。  由王立刚、刘柏谦合著,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燃煤汞污染及其控制》一书显示,在贵州等部分地区,煤炭中汞的含量明显高于东北、内蒙古等地。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西电东送”工程建设的实施,大量火力发电厂恰恰都投建于贵州地区,燃煤引起的大气汞污染较为突出。  “中挪合作减少中国汞污染能力建设项目”是由中国和挪威两国政府合作开展的汞减排项目,在2006年启动。项目资料显示,控制燃煤汞排放的途径包括非技术控制措施和技术性控制措施。非技术控制措施包括:燃用低汞煤 采用不含汞或含汞量低的天然气、石油和其它非化石燃料替代燃煤 提高能源效率,减少能源使用,以降低燃煤大气汞排放。技术控制措施主要分为三种:燃料预处理、燃烧技术改进和烟气净化,这三种措施又分别称为燃烧前脱汞、燃烧中脱汞和燃烧后烟气脱汞。  《燃煤汞污染及其控制》一书具体解释说,燃料预处理是指在煤进入锅炉燃烧前进行常规的“洗选”,汞能依附在各种杂质表面,被“洗掉”。这是相对简单并且成本较低的减少汞排放的方法。但由于燃煤种类、燃煤品质、燃烧状况和设备等因素都会影响汞的脱除效率,因此,目前没有一种技术是汞减排的“万灵丹”,适合一个电厂的烟气脱汞技术未必适用于其它的电厂。  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化学品处处长臧文超也表示赞同,他说,现有的脱硫、除尘、脱硝装置,可减少汞排放,但无法彻底清除。目前中国虽然也开展了脱汞设备的研制工作,但鉴于国际上尚没有大规模商用的经验,又缺乏相应的控制政策、法规和标准,今后脱汞、减汞工作也只能在探索中前行。
  • 青岛将建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2012年底完成
    11月15日,记者从青岛市科技局召开的相关通报会上获悉,针对青岛海洋科研力量强大,而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又比较低的问题,青岛将建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据悉,该平台预计2012年底建成。  建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青岛的海洋科研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其中涉海的院士就有19位,全国30%的海洋科研人员聚集在这里。”15日下午,市科技局副局长栾新表示,青岛是海洋科研强市,但在海洋科技成果本地转化以及产业发展方面,青岛还算不上强市。栾新说,他们已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市里也明确提出来要逐步加以解决,下一步,青岛将重点推进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青岛市将建设一个国家海洋科技成果交易与技术推广中心,以更好地促进青岛市科研院所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经请示,科技部已批准。目前这项工作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预计将于2012年底完成。”  “产业联盟”助力成果转化  市科技局海洋科技处处长王栽毅表示,为有效地整合“产学研”各方面的资源,由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研究所牵头,包括青岛各大科研院所以及一些育苗企业等20多家单位组成了一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该联盟也将为青岛的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一个平台。  据了解,青岛市在今年3月份被确定为国家首个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市,这方面主要做的工作就包括构建产业技术联盟和培育创新型企业两个方面,而海洋育苗作为最能体现青岛市海洋科技力量的产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也刻不容缓。“青岛市发展海洋科技的重点要放在产业链的上端,具体来说,前期在科研院所进行一些新种苗的研究,驯化工作、终试工作等放在企业中来做。”王处长表示,这样一方面加强了青岛科研院所海洋成果的转化,另一方面也对育苗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资金、技术支持。  9科研院所考察西太平洋 重点针对洋流和物种  11月15日,记者了解到,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10年西太平洋科学考察实验研究共享航次从青岛奥帆基地码头起航,本次科考重点对西太平洋海域的洋流、物种等进行考察,以期取得该海区前所未有的关键观测数据。  据了解,该航次由“科学一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承担,搭载了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来自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中科院南海所、中科院声学所、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中船重工第七一五研究所9家科研院所、高校的50位科学家参加了科学考察,预计航期2个月。  在2个月的时间里,科研人员将聚焦西太平洋海域的科学问题,开展西太平洋关键海区强化观测试验,取得国际上在该海区前所未有的关键观测数据 ,揭示各个表层和次表层海流的质量和热交换过程。
  • 墨西哥拟议修订定量包装产品的测试和公差要求
    2011年9月30日消息,墨西哥经济部拟议对墨西哥官方标准NOM-002-SCFI-1993进行修订,建立新的定量包装食品测试和公差要求标准。此外,拟议简化和降低某些特定茶品的净含量公差的声明。目前的标准建立了两套公差标准,取决于产品的特性,而拟议的标准可能比之前的更为严格,且涵盖了所有产品。  若拟议的草案通过成为正式草案,罐装蔬菜、果汁、金枪鱼、碳酸饮料、薯条、谷物、巧克力和可可粉、糖果、肥皂、清洁剂、冰激凌等多种产品都将要求符合更为严格的标准:净含量低于50克或毫升的产品净公差要求比原先减少11%至9% 净含量为50至100克或毫升的产品的净公差将从5.5克或毫升减少到4.5克或毫升 净含量为100至200克或毫升的产品的净公差将从5.5%降低到4.5%。  拟议的草案也将对目前的样本和测试要求进行修订和澄清,以符合最终的标准。
  • 美国“巴雷利”沙门氏菌疫情感染人数升至100人
    据美国食品安全新闻网报道,美国疾控中心周五表示,近期出现的"巴雷利"沙门氏菌疫情感染者新增7人,感染总数已升至100人。      据美国食品安全新闻网报道,美国疾控中心周五表示,近期出现的"巴雷利"沙门氏菌疫情感染者新增7人,感染总数已升至100人。新增病例分布于康乃狄克州、伊利诺伊州、马里兰州等7州。  目前此次疫情的致病源头尚不能确定,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在一份电子邮件中表示,疫情源头极有可能是香辣金枪鱼寿司。此次沙门氏菌疫情影响的范围包括全美19个州以及哥伦比亚特区,目前已有10名感染者住院就医。  美国疾控中心正会同联邦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等卫生机构共同对疫情的源头进行调查。美国疾控中心表示,如果有疫情的最新进展,会及时发布信息告知民众,一旦确认了疫情源头,会采取进一步的措施防止疫情蔓延。
  • 海洋学家拟建海洋酸化国际监测网络
    据《自然》网站近日报道,全球海洋学家努力追踪海洋酸化状况的计划正在逐步成型,他们本周拟定将搭建国际监测网络,借助远程传感器等测量二氧化碳所致的海洋酸化对于水生生物的影响。  海洋酸化是指由于吸收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导致海水酸碱度降低的现象。海洋表层水的pH值约为8.2,呈弱碱性。研究人员估计,自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海洋的酸度已经上升了30%。以此种酸化速度,2100年这一数字或将下降到7.8。海水酸性的增加,将改变海水化学的种种平衡,使依赖于化学环境稳定性的多种海洋生物乃至生态系统面临巨大威胁,例如,越来越酸的海水能够破坏珊瑚和牡蛎贝壳中包含的碳酸钙,或是损坏某些海洋浮游生物的骨骼等。因此,科研人员需要更清晰的数据来评估海洋酸化严重的地区,并利用模型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推测。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下属太平洋海洋环境实验室的理查德费利表示,科研人员经过数十年的巡航考察发现,大部分的海水酸化发生在少数的几个公海地点,但这种监测方式十分昂贵。他说:“我们正在尝试建立大量具有自动化系泊设备的监测点,其可以通过卫星将数据传输给研究人员,使科学家基于相关数据验证海洋的酸化模型。”费利等人期望,监测点的数量能够在未来10年从20个攀升至60个,形成追踪海洋酸化状况的全球监测网络,并使每个国家都能支持自己的酸化监测,令酸化监测成为巡航舰载测量的例行部分。这一监测计划将由海洋酸化国际协调中心领导,由国际原子能机构主持。  费利坦言,目前沿海生态系统的监测功能最弱,然而这些区域却最需要对于海洋酸化程度的追踪。以太平洋西北地区为例,酸化程度可因上升流携带的大量溶解的二氧化碳而增强,致使牡蛎培育的收益率在2005年至2008年间下降80%左右。而当地研究小组提供的有关上升流的监测设备,可使培育机构及时调整运营部署,避开酸性海水的突袭。这一战略能在2011年为太平洋西北地区的牡蛎产业节省3500万美元,可谓是监察观测系统十分实用的一个方面。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月饼质量通则》等13项推荐性国家标准(报批稿)
    各有关单位及个人:根据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现就《月饼质量通则》等13项推荐性国家标准(报批稿)公开征求意见。请各有关单位或个人于2023年8月3日前将《意见反馈表》以寄回、传真或电子邮件形式反馈至我单位,逾期视为无意见。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56号邮编:100011传真:010-82260667电子邮件:spxfpbzc@samr.gov.cn2023年7月3日附件下载1.月饼质量通则(报批稿).pdf2.柑橘罐头质量通则(报批稿).pdf3.桃罐头质量通则(报批稿).pdf4.金枪鱼罐头质量通则(报批稿).pdf5.烈性酒质量要求 第2部分:白兰地(报批稿).pdf6.食品生产物料标识指南(报批稿).pdf7.食品用脱氧剂包装膜质量通则(报批稿).pdf8.食品容器用爪式旋开盖质量通则(报批稿).pdf9.食品容器用覆膜铁、覆膜铝质量通则(报批稿).pdf10.食品容器用镀锡或镀铬薄钢板全开式易开盖质量通则(报批稿).pdf11.感官分析 产品感官宣称证实导则(报批稿).pdf12.电热食品烤炉分类和型号编制方法(报批稿).pdf13.表面活性剂 家庭机洗餐具用洗涤剂 性能比较试验导则(报批稿).pdf14意见反馈表.doc
  •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36项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起草专家标准解读会议,报名通道开启!
    2022年9月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回应社会关切,实现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全过程、全链条监管,进一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治保障。2022年7月28日,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2022年第3号公告,发布36项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3项修改单。主要包括:《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22)1项污染物标准、《饮料》(GB 7101-2022)等3项食品产品标准、《洗涤剂》(GB 14930.1-2022)等3项食品相关产品标准、《食品添加剂 丁香酚》(GB 1886.129-2022)等11项食品添加剂质量规格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 二十二碳六烯酸油脂(金枪鱼油)》(GB 1903.26-2022)等9项食品营养强化剂质量规格标准、《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测定》(GB 5009.34-2022)等9项检验方法标准,以及《食品添加剂 蜂蜡》(GB 1886.87-2015)第1号修改单等3项食品添加剂质量规格修改单。每次新法规新标准的制定,都会影响到各单位科研人员、各生产企业的研究、生产、检测等环节,为了让大家更清晰地了解法规标准的要点等内容,仪器信息网将于10月19日举办“食品安全国标准解读”主题网络研讨会,我们将会邀请法规标准起草人、权威专家及厂商技术人员带来精彩分享,把最新的标准动向、技术要点等内容呈现给大家。欢迎大家踊跃报名!点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免费,免费报名!若报名不成功,或关于会议任何问题,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加食品领域小助手微信号:更多免费会议,欢迎关注网络讲堂服务号:相关会议赞助,请联系刘经理,欢迎各位厂商前来咨询!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