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碳研究监测

仪器信息网碳研究监测专题为您整合碳研究监测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碳研究监测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碳研究监测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碳研究监测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碳研究监测话题讨论。

碳研究监测相关的资讯

  • 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标准检测认证研究工作专班成立!
    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标准检测认证研究工作专班第一次会议召开 按照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要求,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有关重大问题研究和落实,近日,市场监管总局组建了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标准检测认证研究工作专班(以下简称工作专班),并在北京召开工作专班第一次全体会议和各工作小组会议。 会议强调,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的重要基础支撑,组建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标准检测认证研究工作专班,对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有关重大问题研究和任务落实具有重要意义。会议要求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有关要求,加强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计量、标准、检测、认证工作研究,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高校、行业学协会和企业等专家智库作用,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深入分析计量、标准、检测等工作在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中所面临的难点和重大需求,针对问题和需求逐条逐项分析研判,提出相应工作举措,尽快形成研究成果,并加快推动相关措施落实落细。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林草局相关业务司局有关同志,相关科研院所、高校、行业协会和企业共计40余名专家代表参加会议。
  •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关于公开征集光谱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总有机碳(TOC)水质自动分析仪及锑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3类仪器检测标准研究验证测试单位和相关产品的通知
    近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关于公开征集光谱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总有机碳(TOC)水质自动分析仪及锑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3类仪器检测标准研究验证测试单位和相关产品的通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仪器质检室(以下简称“总站质检室”)已编制完成《光谱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适用性检测作业指导书》、《总有机碳(TOC)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及适用性检测作业指导书》及《锑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技术要求及适用性检测作业指导书》3项作业指导书初稿。为科学开展此3项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工作,推动相关行业标准的预研究,总站质检室拟组织开展相关仪器验证测试,现向社会公开征集符合申报条件且具备履约能力的验证单位和相关产品。 验证测试产品:1、光谱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基于宽波段光谱法原理,可实现水质多参数快速在线监测);光谱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是一种以水质参量光谱提取技术为核心,综合运用传感器、自动测量、自动控制和网络通讯等技术,对水体水质进行在线实时综合评价的智能系统。该系统由水质智能监测仪和数据分析云服务平台组成,监测仪可在固定位置,定时采集数据,通过网络实时传输到云服务平台,实现24小时连续在线监测。数据分析云服务平台针对不同的水体类型和监测指标需求,智能选取水质模型,快速计算水质参数。2、总有机碳(TOC)水质自动分析仪(不限原理);总有机碳(TOC)水质自动分析仪是一种常用于环境监测喝水质检测的分析仪器。该仪器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水体中的总有机碳含量,其原理是将样品中的有机物质加热至高温,使其中的有机物质热解并产生二氧化碳,然后采用红外线进行检测。红外线能被二氧化碳吸收,因此通过检测反射红外线的强度变化来计算出样品中的总有机碳含量。该仪器具有高灵敏度、高准确性、快速等特点,可以检测出极微量的有机物,并且操作简单方便,节省了测试时间。 3、锑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不限原理)。锑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是一种用于检测水中锑含量的智能设备,对于环境保护和工业生产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该设备主要利用先进的分析检测方法,结合现代自动化技术,实现对水质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它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检测需求,对水中的锑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判断水质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验证测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针对仪器准确性、稳定性、抗干扰能力、产品一致性、方法可比性等方面的性能指标测试及重点功能检查,具体以总站质检室最终提供的验证测试方案为准。详细信息见附件:附件1验证测试方案(草案).docx附件2申报材料目录.docx【盖章版】关于公开征集光谱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总有机碳(TOC)水质自动分析仪及锑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3类仪器检测标准研究 验证测试单位和相关产品的通知.pdf
  • 研究生利用激光遥感制作实时监测雾霾探测仪
    历经连续多天的雾霾天气,北京终于拨霾见日,大快人心。然而,民众对空气质量的担忧恐慌情绪,却不会像雾霾一样散去。面对日益紧迫的雾霾问题,除了戴上防霾口罩,我们又能做些什么?......雾霾之下,没有看客,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你知道吗?西安的一群大学生为我们做了一个良好的表率。  前不久,西安理工大研究生代晨昱和同学们发明了一款便携式雾霾空间分布激光探测仪,可以实时监测大气污染物的仪器,打破了传统环保部门测量大气污染物的方法,将激光遥感技术应用到了雾霾监测领域。据悉,该仪器还荣获了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一等奖。  打破陈规 用激光遥感监测领域  目前,相关部门监测大气污染物主要采用的是直接称重、多点监测、人工取样等方法,上述方法都仅是单点测量。例如直接称重法,是抽取等量空气将污染物停留在过滤膜上,直接称其重量,计算单位体积中的污染物浓度。而多点监测需要架设许多仪器,不仅耗时耗力,还不具有实时性。因为大气是流动的,往往当工作人员把仪器上的数据整理出来时,污染源的位置、雾霾污染的空间分布等已经发生了变化。  实际上,城市每个区域的PM2.5数值都不一样,而且数据也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让代晨昱萌生了用专业知识发明一种可以实时监测大气污染物的仪器的想法。经过近两年努力,他和同学们完成了设计发明工作。探测仪弥补了现有雾霾探测仪无法进行大面积探测的缺陷,大大拓展了探测距离。这款仪器的夜间探测距离为10-20 km,白天探测距离为5-8km。  探测仪整体系统主要由激光发射系统、光学接收系统、光电探测系统、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及三维扫描控制系统五部分组成。代晨昱解释,这套系统主要运用了光散射和光测距两大原理。由激光发射系统发出脉冲激光进入大气,激光与大气中的雾霾颗粒发生散射后,由光学接收系统接收后向散射回波信号,再由光电探测系统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最后由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利用模拟探测方式完成数据采集与处理。  实时监测,雾霾无处逃遁  这款便携式雾霾空间分布激光探测仪,相较于单点测量,扩大了探测范围,还可对污染源的位置、污染程度、污染物的扩散方式及传播途径进行实时监测,继而对雾霾污染的出现提前预警,使有关部门前移工作关口,采取应对措施缓解污染问题。弥补了现有雾霾探测仪无法进行大面积探测的缺陷,大大拓展了探测距离。这款仪器的夜间探测距离为10-20 km,白天探测距离为5-8km。  以城区面积约为860余平方公里的西安市为例,实验表明,4-6台探测仪就可以实现整个西安市区的覆盖探测,工作效率着实提升了不少。  代晨昱表示,这款仪器可以与现有的颗粒物监测仪器设备配合工作,不仅可以弥补现有仪器的缺陷,配合工作后测试出来的结果精度更高。他们也期待可以和有关单位部门、企业合作,为治污减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年轻的大学生也懂得要以己之力,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身为地理信息行业的从业者,手握各种地理空间技术,在这场休戚与共的雾霾反击战中,也应多思考,多行动,多出力,守护苍穹之下的那片蓝天。
  • 探访故宫文物检测研究实验室
    故宫文物保护综合业务用房设计方案文物检测研究实验室人员在工作古书画装裱修复技艺  到2020年,紫禁城就满600岁了,&ldquo 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rdquo 是所有故宫人的心愿。在这个目标实现的过程中,科技无疑是一支重 要的推动力量。无论是安全保护、文物修复,还是观众服务,科技之手正在让古老的故宫焕发出新的生机。今天,让我们走进故宫博物院来探访&ldquo 故宫里的科技&rdquo 。  故宫东北部,景仁宫的东面,有一排红墙黄瓦的建筑,远远望去似乎与其他宫殿别无二致,这就是延禧宫旧址。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了故宫文保科技部文物检测研究实验室的所在地,也是故宫中最有科技含量的地方之一。  给文物做&ldquo 全身体检&rdquo   每天早上八点,文物检测研究实验室的康葆强都会打开实验室外面的玻璃门,换上拖鞋,再穿上白大褂,开始一天的工作。他所在的房间就位于实验室一层玻璃门的旁边,透过房间的窗户可以看到一栋俗称&ldquo 水晶宫&rdquo 的白色西洋建筑。  在康葆强实验室的桌子上和地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很多大小不一的透明袋子,袋子里面装着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粉末,袋子上写着这些粉末的材质以及取样的时间和地点等信息,康葆强每天的工作就围绕着这些透明袋子中的样本展开。  &ldquo 这就是门前那栋水晶宫外墙掉下来的锈粉。&rdquo 康葆强拿起其中一个袋子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道。用他所负责的X射线衍射仪,可以分析出这些样本 材料中的矿物组成信息。&ldquo 应用这些设备可以在文物修复前进行前期检测,并在修复后进行效果研究和评价。&rdquo 康葆强解释说,&ldquo 比如,我们要用一种材料修复陶 瓷,首先可以用这些设备看看这个材料的成分。又比如,我们想用现代的玉石材料修复古代文物上的镶嵌部分,用这些设备就可以帮助分析这个材料是否与古代的相 一致。文物保护修复部门在进行文物的实际修复时,可以参考我们对材料的分析结果,去比较或者寻找可以用来修复文物的现代材料。&rdquo   X射线衍射仪只适用于取样分析手段,也就是进行测试的样品必须是研磨好的粉末或者很平整的平面,面对一些无法取样的珍贵文物就无能为力了。赵兰 负责的激光拉曼光谱仪则可以弥补这个缺陷。激光拉曼光谱仪装备包括一个水平显微镜,一个拐角镜头,还有光纤,可以对文物进行无损检测。&ldquo 这个设备不需要接 触到文物,文物只需要一个支撑,有光源打到文物表面,反射出来的信号收集起来就可以进行分析。&rdquo 赵兰说道。  与分析矿物成分的X射线衍射仪不同,赵兰负责的激光拉曼光谱仪检测的是文物材料的分子结构和物相。&ldquo 我们实验室还有一个能做元素分析的大样品室 X射线荧光能谱仪。打个比方来说,如果能谱仪能检测出一个文物材料含有铁元素的话,那么我这里如果能做出物相,就能告诉你这个材料是三氧化二铁,还是氧化 亚铁,或者是其他。&rdquo 赵兰进一步介绍道。  &ldquo 实际上,大量的文物在修复之前,如果对材质有疑问或者有其他问题,都会取一点样本拿到这个实验室来作分析。当然,像赵兰负责的那台激光拉曼设备,如果样本具有耐激光,就是耐热效应的话,就可以进行无损或微损分析。&rdquo 故宫文保科技部副主任雷勇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ldquo 就像我们宋纪蓉副院长说的,你可以把这里想象成一个"文物医院"。&rdquo 康葆强说,&ldquo 所有的设备都是对文物材料和工艺结构的不同维度进行检测分析,就像对文物进行一个"全身体检",把文物材料分析清楚,为具体修复提供参考。&rdquo   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成立于2005年的文物检测研究实验室,一开始只做古陶瓷的检测和研究,现在检测材料的范围逐步扩大,砖瓦、玉石等修复材料都可以进行检测分析。  检测中心的专家认为文物修复不能只依靠机器,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故宫博物院在书画装裱、木器、漆器、镶嵌、青铜器、陶瓷、钟表修复等传统文物修复工艺上有着强劲的实力,雷勇相信,通过传统修复技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能够更好地实现文物修复。  &ldquo 我们现在正在形成一个机制,就是修复人员与实验室人员的互动,实验室的人要经常到修复工作室去讨论调查。&rdquo 雷勇说,&ldquo 实际上,很多文物的修复 都需要经过采样、分析、再采样、再讨论这样一系列程序。除了内部的交流,我们还会与其他科研机构和院校进行合作,利用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发的 同步辐射光源等新技术,对文物作相应的无损分析。&rdquo   &ldquo 科技故宫是未来的宝藏&rdquo   雷勇表示,今后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修复将向着&ldquo 现场、原位、无损&rdquo 的方向发展。&ldquo 在故宫博物院,很多文物没有办法挪进实验室,这时我们就需要一些 简单、便携的设备。有时,我们也可以将台式设备的一些光纤导出来,或者把操作台撤掉,使文物可以被推进来进行非取样分析。文物检测设备不一定是准确率越 高、灵敏度越高、检测限越低就越好,有时精度到了一定程度就可以了,这时市场上一些便携设备就能满足我们的要求了。&rdquo   到2020年紫禁城建成600周年之际,故宫博物院有两个重大工程要完成,一是故宫整体修缮工程,另一个是&ldquo 平安故宫&rdquo 工程。这两个工程的顺利 完成,是实现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提出的&ldquo 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rdquo 的关键。而在这个过程中,故宫博物院已经把现代科技作为了重要的推动 力。  单霁翔曾经去过埃及博物馆,那里的文物保护中心让他直言&ldquo 特别羡慕&rdquo ,&ldquo 那里的文物保护中心一共有八个车间,每个车间都有几个篮球场大,来自全世界的埃及文物保护专家都云集于此&rdquo 。单霁翔坦言,那时他就想什么时候中国文物也能有一个这样的现代化文物保护中心。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单霁翔的想法就能得以实现。大约明年,在故宫的西河沿,将会有一排长达360 多米、专门用于文物修复的建筑拔地而起,将现在分散在故宫各处的文物保护设备和人员集中起来。在新建的故宫北院区,文物修复中心的面积将达到3.5万平方 米,并且设有文物修复展厅,展示文物修复的整个过程。  单霁翔曾经提出过&ldquo 故宫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十大关系&rdquo ,其中有一项是&ldquo 古&rdquo 与&ldquo 新&rdquo 的关系。&ldquo 所谓的"古"就是指经过合理修缮、传统技艺的传承等使古建筑保持历史沧桑感和健康的状态,而"新"就是指安全防范高科技。科技故宫是我们未来真正的宝藏。&rdquo 单霁翔说。
  • 我国研究者成功合成荧光探针新材料 可用于金属定量检测
    记者日前从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获悉,该学院通过国际合作,成功合成了2个罕见的纳米孔稀土金属—有机骨架材料,该材料可作为荧光探针高效检测铁离子等金属离子浓度,可为皮肤病和贫血症等疾病中Fe3+的定量分析以及环境中Fe3+的监测提供简单、高效的检测方法。  “传统荧光探针存在荧光信号不强、选择性差、灵敏度低、回收困难等问题,而金属—有机骨架荧光探针在用于金属离子检测方面,具有方法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及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刘建强说。  刘建强说,该研究以分子工程学为依据,通过简单的溶剂热方法合成了2个罕见的纳米孔稀土金属—有机骨架材料,该新型材料对不同浓度的离子进行探测后,对于铁离子和重铬酸根离子表现出了特殊的敏感性,荧光强度出现了快速的降低,并对二氧化碳有选择性吸附作用。  在探索合成纳米孔稀土金属—有机骨架材料规律的基础上,该团队将该材料应用于荧光探针领域,对金属离子可进行高效检测。“检测极限值越低代表灵敏度越高,检测效果也越好。以铁离子的检测而言,纳米孔稀土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做成的荧光探针检测限度,远优于传统材料。”刘建强说。  “纳米孔稀土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作为探针材料,表现出对铁离子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性,在荧光探针和生物标记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李宝红说。  此研究由该学院博士刘建强和西北大学博士侯磊、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博士斯图尔特巴顿等完成。相关科研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期刊《ChemPlusChem》上。
  • 谈动力电池检测实验室建设、检测技术难点及展望——访国联研究院检测事业部副总沈雪玲
    p style="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国联研究院”)于2014年的9月18日成立,注册资本9.3亿元。国联研究院检测事业部于2016年成立,资本超3亿元,配置超600台/套仪器设备,检测人员40余人,主要提供从材料到电池到模组到系统的相关法规性测试、设计验证、研发能力测试、风险评估等服务。/span/pp style="text-indent: 2em "近日,第十四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在天津召开同期,由仪器信息网联合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合办的“新能源电池检测技术发展论坛”成功召开,国联研究院专家代表云凤玲高级工程师分享了题为“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检测技术研究”的报告。/pp style="text-indent: 2em "会后,仪器信息网寻现场采访了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国联研究院检测事业部副总经理沈雪玲/span/strong,请其结合国联研究院检测事业部动力电池检测实验室建设历程及动力电池检测业务,分享了动力电池检测实验室检测建设经验、车用动力电池检测技术难点及展望。/p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点击以下现场采访视频,观看关于动力电池检测的完整观点:/strong/pscript src="https://p.bokecc.com/player?vid=D91B840B4CDCFFA39C33DC5901307461&siteid=D9180EE599D5BD46&autoStart=false&width=600&height=350&playerid=621F7722C6B7BD4E&playertype=1"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p style="text-indent: 2em " strong style="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部分采访观点摘要:/span/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锂电检测实验室建设,首先要做好定位,如是要做法规性测试,还是要做设计验证,或者给客户做全套检测方案;新能源电池安全测试尤为重要,安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一些相关标准,可能要优于国标或要求,以防后患;因为新能源技术更新较快,所以在设备选型方面,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尽量选型不要局限于目前可能是一些设备,提出更高的要求。/pp style="text-indent: 2em "随着新能源发展,相关的研究需求逐渐增加,国联研究院检测事业部的许多电池测试项目超出国标,相关非标项目甚至占其测试能力的百分之八九十。/pp style="text-indent: 2em "锂电测试技术难点不足的话,在电和电热特性的和方面的话,一些检测手段还太成熟,怎么能用快速的手段,无损的把什么引起内短的问题解决是其中的一个需求。/pp style="text-indent: 2em "关于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检测技术的发展,除了无损、快速。大家还需要共同联合起来共同协作,从仪器、检测、用户需求等角度联合起来共同推进锂电检测的发展。/pp style="margin-top: 0em margin-bottom: 1em padding: 0px color: rgb(68, 68, 68) font-family: " microsoft="" white-space:="" text-indent:=""span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附:/strong/spanbr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pp style="margin-top: 0em margin-bottom: 1em padding: 0px color: rgb(68, 68, 68) text-indent: 2em "strong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1.“新能源电池检测技术发展论坛”现场6位报告直播回放:/strongspan style="text-decoration: none "strong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color: rgb(0, 176, 240)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00927/560802.shtml" target="_blank"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color: rgb(0, 176, 240)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00927/560802.shtml/a/strong/span/pp style="margin-top: 0em margin-bottom: 1em padding: 0px color: rgb(68, 68, 68) text-indent: 2em "strong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2.同期专家视频采访:/strong/pp style="margin-top: 0em margin-bottom: 1em padding: 0px color: rgb(68, 68, 68) text-indent: 2em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01013/561672.shtml" target="_blank"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trong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span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谈锂电检测机构现状、与科学仪器协同发展——访上海蓄熙新能源材料检测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广帅/span/strongstrong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span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span/strongstrong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strong/a/pp style="margin-top: 0em margin-bottom: 1em padding: 0px color: rgb(68, 68, 68) text-indent: 2em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01010/561328.shtml" target="_blank"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microsoft="" text-indent:="" white-space:=""strong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锂电测试仪器技术当前相对单一,亟需原位在线技术——访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杨伟博士/strongstrong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strong/a/pp style="margin-top: 0em margin-bottom: 1em padding: 0px color: rgb(68, 68, 68) text-indent: 2em "strong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line: underline "span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00930/561140.shtml" target="_blank"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color: rgb(0, 176, 240) "新能源国策下,汽车检测人谈电池检测技术与市场——访张家港清研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郑郧/a/span/strong/pp style="margin-top: 0em margin-bottom: 1em padding: 0px color: rgb(68, 68, 68) text-indent: 2em "strong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color: rgb(68, 68, 68) font-family: " microsoft="" text-indent:="" white-space:=""3.关于/strongstrong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strong/pp style="margin-top: 0em margin-bottom: 1em padding: 0px color: rgb(68, 68, 68) text-indent: 2em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联研究院)是在国家政府部门大力支持下,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倡导和组织、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牵头发起,汇集国内的科研单位、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和整车制造企业共同组建的产业技术协同创新平台。br/ 国联研究院的主要定位是开展先进动力电池的研究开发、测试验证、成果转化和行业服务,主要任务是通过技术协同创新,推动我国动力电池产业的升级换代,支撑我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br/ 2016年6月30日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成立。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以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为核心、外延构建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p
  • 好不好探头说了算--记锻件近表面缺陷的超声检测技术研究
    p style="line-height: 1.75em "span style="line-height: 1.75em " 1 锻件的检测技术要求/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75em " /spanbr//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航空、航天、核电等重要场合的产品。超声检测作为工件内部缺陷检测的有效手段,以其可靠、灵敏度高等优点,在现代无损检测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br/ 锻件超声检测时,近表面缺陷容易漏检,原因主要是探头盲区,探头盲区与近表面检测有关。此次研究的目标就是寻求解决减小盲区提高近表面缺陷检测灵敏度的技术方法。br//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3/insimg/3a7dc7d4-132d-4167-832c-0c12ec4466e9.jpg" title="PT160309000023OlRo.jpg" width="450" height="287" border="0" hspace="0" vspace="0" style="width: 450px height: 287px "//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2 检测近表面缺陷的实验器材 br/ 由超声检测知识可知,检测近表面缺陷的常用方法有:双晶探头法、延迟块探头法和水浸法。根据检测方法准备了以下实验器材: br/ strong(1) 超声波探伤仪1台; br/ (2) 探头:/strong/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双晶直探头,规格为10P10FG5;/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延迟块探头,规格为10P10;/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水浸聚焦探头,规格为10P10SJ5DJ。/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选用以上探头检测近表面小缺陷,是因为: br/ 探头频率高,分辨力好,波长短及脉冲窄,有利于发现小缺陷; br/ 探头尺寸小,入射能量低,阻尼较大,脉冲窄,有利于发现小缺陷。 br/ strong(3) 试块: /strongbr/ 在航空、航天、核电等领域中,重要锻件一般是高强钢,如A-100钢和300M钢,钢的组织都较为均匀。 br/ 如果声速相同、组织相近,超声检测用对比试块可以使用其他的钢种进行代替。 br/ 资料显示,A-100钢的声速约为5750mm/s,300M钢的声速约为5800mm/s。我们现有的超声波试块,实测声速约为5850mm/s,声阻抗与A-100钢和300M钢的声阻抗较为接近。因此,可使用现有的试块进行实验和研究。 br/ 试块编号为:1#,2#,3#;各试块的俯视图均如图1所示,图中的孔均为平底孔,1#,2#,3#试块上的孔到上表面的距离分别为1,2,3mm。试块尺寸见图1。 br//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3/insimg/470f585e-beef-4c52-8ac2-b3f3a68fadef.jpg" title="图1.jpg"//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text-align: center "图1 试块的俯视图示意 /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3 实验方法 br/ 3.1 实验1 br/ 使用10P10FG5双晶探头分别对1#、2#、3#试块进行测试。 br/ 实验结果可见,使用双晶探头能成功检测出2#试块上Φ1.6mm,Φ2mm的平底孔与3#试块上所有的平底孔;但2#试块上Φ0.8mm的平底孔,以及1#试块上所有的平底孔都未能有效地检出。 br/ 从图2分析可知,双晶探头聚焦区限制了2#试块上Φ0.8mm及1#试块上所有平底孔的检出。 br/可以发现: br/ 1、只有当缺陷位于聚焦区内,才能得到较高的反射回波,容易被检出。 br/ 2、当缺陷位于聚焦区外,无法被声束扫查到,所以得不到缺陷的回波,因此就很难发现此类缺陷。br//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3/insimg/aa5f1d2e-551e-4702-8026-323dbda22753.jpg" title="图2.jpg"//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text-align: center "图2 双晶探头聚焦区示意图 /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3.2 实验2 br/ 为解决实验1中,由于双晶探头聚焦区限制造成的,对2#试块上Φ0.8mm及1#试块上所有平底孔无法检出的问题,改用无聚焦的10P10延迟块探头,对2#试块上Φ0.8mm及1#试块上所有平底孔进行测试。 br/ 实验结果显示,使用延迟块探头能成功检测出2#试块上Φ0.8mm及1#试块上所有的平底孔。 br/ 3.3 实验3 br/ 实验1和实验2都是利用直接接触法进行检测,实验3使用10P10SJ5DJ水浸聚焦探头,利用水浸法分别对1#、2#、3#试块进行测试,结果未能检测出1#、2#、3#试块上所有的平底孔。 br/ 究其原因是因为:水/钢之间介质的声阻抗不同,造成水/钢产生界面波;并且超声波从水中经过,水对超声的衰减,造成了超声能量的降低;这样,需要提高脉冲发射强度来解决。但脉冲发射强度提高的同时,脉冲自身又变宽了,造成近场干扰加大;因此,在声束由水进入钢时声束又会形成发散,无法分辨接近表面的小缺陷,也就未能检测出试块中的平底孔。 br/ 4 总结 br/ 总结一下,我们发现:对于近表面小缺陷的检测,为了兼顾检测灵敏度和检测盲区,采用高频窄脉冲延迟块探头的检测效果最佳。高频窄脉冲延迟块探头才是近表面小缺陷检测的紧箍咒,使它无所遁形。br//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text-align: right "节选自《无损检测》2015年第37卷第5期br//ppbr//p
  • 专家谈机器视觉检测技术【1】:研究背景+典型系统组成
    《产品外观缺陷机器视觉在线检测技术及设备开发》一文由合肥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卢荣胜教授投稿分享,包括自序、研究背景、典型系统组成、成像技术及实现策略、关键核心单元部件、缺陷识别与分类、结束语、致谢几个部分。由于篇幅较长分为四篇发布,以下为第一部分:自序、研究背景、典型系统组成。1.自序本人1985年大学毕业后在量仪厂从事量具、刃具、工装、专机与机加工工艺开发等技术工作,于1992年从师费业泰教授攻读硕士与博士学位,从事精密机械热变形误差、精密仪器精度理论方面研究, 1998年末博士毕业后又拜师天津大学叶声华教授,从事机器视觉在线检测方面的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随之聚焦于机器视觉与光学精密测量领域。之后在香港城市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和哈德斯菲尔德大学进行了为期6年的三维机器视觉、自动光学检测和光学测量技术研发工作,于2006年5月返回母校合肥工业大学任教。回国后继续从事机器视觉与光学测量方面的研究,坚持面向平板显示、新能源、软性电路板、半导体等先进制造产业,注重技术的应用开发。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863专项1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1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1项、国家重点研发课题1项、以及其它省部级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项目10余项,在机器视觉与光学测量领域已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00余人。鉴于在机器视觉技术研究及应用开发方面20余年的研究积累,2021年无锡市锡山区政府与我们科研团队合作,联合创立了一个新型科技研发机构——无锡维度机器视觉产业技术研究院,采用实体化运营模式,面向先进制造产业链,从事机器视觉与光学精密测量方面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研究内容与产业化业务范围涉及机器视觉缺陷在线检测、三维机器视觉精密测量、机器人视觉引导、半导体检测、机器视觉关键零部件开发等。开发的视觉系统与仪器已经在平板显示、光伏、锂电池、软性电路板、半导体等行业得到成功应用。鉴于篇幅问题,本文重点聚焦于产品外观缺陷视觉在线检测技术,归纳了我20多年来在这些方面的科学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的进展情况与心得体会。2.研究背景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由于生产环境不理想、制造工艺不规范等各种原因,零部件和产品外观难免会含有多种缺陷,如印制电路板上出现孔位、划伤、断路、短路和污染,液晶面板的基板玻璃和滤光片表面含有针孔、划痕、颗粒,带钢表面产生裂纹、辊印、孔洞和麻点,铁路钢轨出现凹坑、鼓包、划痕、擦伤、色斑和锈蚀,等等。这些缺陷不仅影响产品外观,更重要的是影响产品性能,严重时甚至危害生命安全,对用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现代制造业对产品的表面质量控制非常重视。产品外观缺陷在线检测最传统的方法就是采用人工目视检测法,目前高端制造工厂大部分都采用自动化生产,但人工目视检测岗位仍占据工厂整体人员的15%-30%。鉴于人工目视检测存在对人眼伤害大、主观性强、准确率低、不确定性大、易产生歧义和效率低下等缺点,已很难满足现代工业对产品质量及外观越来越高的严格要求。随着电子技术、图像传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基于图像传感技术的视觉在线检测方法已逐渐成为外观缺陷检测的重要手段,因为这种方法具有自动化、非接触、速度快、准确度高等优点。目前,外观缺陷视觉在线检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生物医疗等行业,尤其在现代制造业,如平板显示、光伏、锂电池、半导体、汽车、3C电子(计算机、通讯和消费电子产品)等领域,对能够实现机器换人的外观缺陷视觉检测技术需求越来越旺盛。3.典型系统组成产品外观缺陷机器视觉检测是基于人眼视觉成像与人脑智能判断的原理,采用图像传感技术获取被测对象的信息,通过数字图像处理增强缺陷目标特征,再通过Blob(Binary large object)分析、模板匹配或深度学习等算法从背景图像中提取缺陷特征信息,并进行分类与表征。在工业应用领域,外观缺陷视觉检测系统实际上是一种智能化的数字成像与处理系统,即采用各种成像技术(如光学成像)模拟人眼的视觉成像功能,用计算机处理系统代替人脑执行实时图像处理、特征识别与分类等任务,最后把结果反馈给执行机构,代替人手进行操作,执行产品的分类、分组或分选、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等任务。(左)6代线液晶阵列和彩色滤光片缺陷检测仪 (中)8.5代线玻璃基板缺陷检测仪 (右)ITO导电膜表面缺陷检测仪图 1 高世代液晶面板关键工艺节点缺陷视觉在线检测系统图 2 表面缺陷视觉在线检测系统组成原理图图1为我们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的资助下,针对6代线和8.5代线液晶面板显示器制程中关键工艺节点,开发的三种缺陷视觉在线检测系统。该系统能很好地揭示一个视觉在线检测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关键技术难点,以及所需的关键零部件。主要技术参数为:待测幅面大小≤1800x2200mm, 快速发现缺陷分辨率10μm, 复检显微分辨率0.5μm, 并行图像处理与缺陷识别系统采用CPU+FPA+GPU 主从分布式异构并行处理架构,检测时间节拍20s。系统组成与关键零部件单元可用图2示意图来清晰地描述,它由精密传输机构、光源、相机阵列、显微复检、并行处理、控制、主控计算机、服务器等单元模块,以及与工厂数据中心互联的工业局域网组成。图 3 展示了我们开发的手机液晶显示屏背光源模组缺陷转盘式多工位视觉在线检测系统的结构组成,该检测系统包括自动上料、编码、对准、检测、分选、返修识别等几个部分。图 3 背光源模组在线自动光学检测系统3.1 自动上料机构自动上料机构包括装配线上传输来的背光源模组位姿探测、电动与气动机构抓取、位置校正、送料等部分组成。工作原理如下:1. 在装配线传输带工位(1)的上方放入一个监视相机,当前道工序组装系统装配好背光源模组传输到工位(1)后,监视相机拾取到有待测模组时,计算模组在工位(1)处的位置与模组姿态信息,并发出工作同步指令给后续上料与检测系统。2. 监视相机发出工作同步指令后,气动与电动缸组成的送料系统把工位(1)处的背光源模组从传输带上吸起来,然后在气动滑台的带动下,把工位(1)处的背光源模组搬运到工位(2)处。在放到工位(2)上之前,计算机根据工位(1)上方的相机拍摄到的模组位置与姿态,发出指令给真空抓取吸盘角度校正电缸,初步校正背光源模组在空间的角度。当背光源模组运送到工位(2)后,模组在工位(2)处由4个气动滑缸从四边向中间对中,校正模组的位置,然后背光源模组下方的相机,对模组成像,识别待检背光源模组喷码序列号,作为有缺陷模组在返修过程中,从缺陷数据库中自动调出缺陷信息,指导返修任务。3. 在工位(1)处吸盘抓取背光源模组的同时,右边的吸盘在工位(2)处把已经校正好的模组吸起来,然后在气动滑台的带动下,把校正后的模组输送检测转盘工位(3)处。至此,一个上料循环完成。3.2 检测机构检测机构由间隙转动工位转盘、上料位置对准探测、异常检测、画面检测和外观检测工位组成。工作原理如下:1. 背光源模组被自动送料机构传输到工位(3)后,转盘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转到工位(4)。在工位(4)的上方安装一个相机,检测背光源模组定位是否正常,模组LED灯工作是否正常,并把信息传给主控计算机。如果一切正常,则后续检测工位按预定的方案进行检测;如果不正常,后续检测对该模组不检测,然后传送到工位(9),由分选机构抓取,传送到不良品传输带上。2. 当模组转到工位(5)~(8)处后,缺陷扫描成像系统对画面缺陷进行扫描检测,缺陷扫描成像系统由高速扫描相机、一维滑动台、光栅、伺服系统、调整机构组成。由于外观检测项目较多,一个工位难以不够,故把工位(7)和(8)两个工位作为外观检测机构。3.3 分选机构分选机构由良品与不良品气动抓取机构、间隙运动传输带组成。结构布局参看图 3 所示,其工作原理如下:1. 如图 3 所示,画面(外观、异常等)缺陷检测完毕后,模组继续向下道工位转动,当模组运动到工位(9)后:分选机构左边的气动吸盘抓取工位(9)上的模组,传输到工位(11)处。2. 如果该模组是不良品,在分选机构向工位(9)移动的过程中,不良品传输带向前移动一个工位,把工位(11)清空,等待放置下个模组。3. 如果是良品,在下一个时刻分选机构抓取工位(9)上的模组时,右边的吸盘同时抓取工位(11)上的模组,在分选机构左吸盘把模组放到工位(11)处时,右吸盘把良品模组放置到良品传输带上工位(12)处,然后良品传输带向前移动一个工位,清空工位(12)等待放置下个模组。传输带之所以作间隙运动,一方面可以节省空间,另一方面考虑到不良品只是少数,这样可以让不良品按顺序一个一个经凑地排列在传输带上,不需要有人监视,返修人员只要传输带上放满了不良品后取走返修。3.4 复检与不良品返修对于检测到的不良品,再采用人工目视复检,并对不良品进行返修。在返修工作台上放置一个电脑,并安装一台成像系统,拾取不良品背面的编码。返修显示电脑通过工业以太网与缺陷数据库服务器相连,相机在电脑的控制下,获得带返修的不良品编码后,根据编码从服务器中调用缺陷信息,显示在屏幕上,导引返修人员对不良品进行合理的返修。
  • 碳监测比常规空气质量监测复杂在哪?
    2022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就对碳监测试点工作作出部署。日前生态环境部召开的党组会议也对碳监测提要求:“要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数据统计核算、数据管理及履约长效机制,继续实施碳监测评估试点,加强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   距离上海、杭州、宁波、济南、唐山等13个城市入选为大气温室气体监测试点城市已过去近5月,各试点城市进行了哪些探索?有何经验?   方案均“出台”,资金有保障   2021年9月,生态环境部印发《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方案》,选取13个城市开展大气温室气体监测试点。其中唐山、太原、鄂尔多斯、丽水和铜川作为基础试点城市;上海、杭州、宁波、济南、郑州、深圳、重庆和成都作为综合试点城市。   “据统计,截至目前,13个城市的本地化实施方案已编写完成,处于专家论证及完善的阶段。有些城市的进展较快,完成后的方案已经报送至省级主管部门,个别城市的方案已经报送至生态环境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工程师孙康告诉记者。   一些城市的监测方案划分了任务阶段的进度目标。例如丽水市试点分为建设阶段和探索研究阶段,将于2022年6月开展城市大气地面高精度温室气体监测和碳同位素监测;计划2022年底,完成监测数据上传、试点监测经验总结,规划整体的长期部署已至2035年。而成都市出台的《成都市城市大气温室气体监测综合试验详细设计方案》主要包括项目背景、项目目标、设计原则及技术路线、项目内容、计划进度、基础保障等六大板块的内容。   试点推行落地中比较关键的资金保障,目前也有较好的落实。据了解,这些试点城市的工作经费,由试点城市自行解决,或由所在省份统筹解决。“虽然数额多少不一,但各地基本上都有专项资金保障,其中由4个城市保障资金在1500万元以上。有个别城市保障充足,例如唐山申请了3000多万元的经费,杭州经费也超2000万元。”   各试点城市量身定制布点方案   据了解,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制的《城市大气温室气体监测点位布设技术指南》已于2021年12月31日编制并发送至各地,指南中明确了监测点位布设的5条原则。其中“整体性”原则要求考虑城市地形地貌、气象等综合环境因素,以及能源结构、产业布局等社会经济特点,反映城市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状况。   这就意味着试点城市需在温室气体监测方面做好“量身定制”工作,所以试点城市大气温室气体监测点位的选址、评估、现场勘查等工作也要进行综合性考量。   孙康说:“各城市都在探索本地化的方案,比如重庆属于典型山地城市,布点就需要充分考量山地地形的实际,可以采用一些梯度采样。比如丽水,它的城市绿地面积大、生态好,布点会侧重生态系统碳通量监测,而不是仅仅围绕着大气温室气体一方面。再比如唐山作为典型的工业密集、排放强度大的城市,布点上可能要统筹考虑高精度监测点位与中精度监测点位、原位监测与遥感走航监测等多种方法,这类探索对于我国工业城市较多的特点具有重要帮助。”   一些“碳监测”点位布设也面临“个性化”挑战,相应解决方案也在探索过程中。   孙康以上海举例,“高精度大气温室气体监测点位要求比较高,最好是在开放式高塔上,例如通信塔,避免周围环境的干扰影响。由于上海这类大都市城区大多建筑物密集,没有合适高度的通信塔,只能选择高层建筑。但是,高层建筑的楼顶风向风速等微气象条件复杂,同时,楼顶通常有排气口会对监测造成严重干扰。”   这种情况下,如何在高层建筑上把大气温室气体监测得更“准”成为上海一直在攻克的方向。孙康介绍:“像国外有在建筑物的4个角设立采样口,只要保证一个角的采样正常即可。除了这类学习之外,上海也在做建筑物楼顶微气象条件的研究,以求尽量降低对监测的干扰。”   自动监测设备仪器应有增加   此次13个试点城市有一些共同的监测项目要求:高精度CO2、高精度CH4、高精度CO、高精度气象参数(风向和风速、温度、湿度、气压、降水量)等,而且要求至少有1个点位监测碳同位素(14CO2)。   综合性试点城市比基础性试点城市还多出了一些选测项目,例如边界层高度、风速的垂直廓线、生态系统CO/CH4通量、地基遥感CO2/CH4柱浓度、碳同位素(CO2)等项目。据悉,碳同位素(14CO2)等项目采用手工监测外,其他项目要采用在线监测。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高级工程师梁宵介绍,由于监测的精度要求高,项目种类多,碳监测要比常规的空气质量监测更复杂。“原有的监测网络中,并不能涵盖大气温室气体的监测因子。所以现行的监测网络仪器构成方面,可能会有一个相应的增加。”梁宵说。   因此,各试点城市也会自行开展一些仪器的比对测试。据了解,像上海、成都、重庆等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有条件的城市,都在计划展开仪器应用的研究,还有的在做一些卫星、遥感监测资料的分析,为当地“碳污同源”温室气体动态排放清单做准备。   除了地方自行自试,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也正在组织开展碳监测仪器的性能质量适用性应用测试研究。“应用验证测试包括环境空气和重点行业废气排放碳监测相关的在线和便携监测仪器,基本上涵盖了目前市场上主流原理、技术相对成熟的国产和进口仪器设备,总站将在仪器验证测试和应用比对的基础上,形成环境空气和废气温室气体自动监测仪器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为全国环境空气温室气体监测网络建设和重点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管理提供科学可靠的技术支持。”梁宵透露,本项应用验证测试工作目前进展顺利,预计在2022年完成。   被问及在相关国产仪器能为碳监测试点城市提供多少支撑辅助能力时,梁宵表示“对于的固定源排放来讲,无论是C02还是CH4的监测,国产仪器设备成熟度相对较高。对于环境空气来讲,属于比较新的领域,监测方式和技术难度较大,国产仪器需加大研发力度,部分产品已经有了一定的突破,但仍需根据应用测试情况来进行综合评估,用数据来说话。”
  • 广东计划试点温室气体监测、碳汇监测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为精准、长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目前广东全省已布设海水环境质量监测点位268个,海洋沉积物监测点位135个,开展海水环境质量、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重点海水浴场、海漂海滩垃圾和海洋微塑料等领域监测活动。“目前,广东已基本建成涵盖大气、水、土壤、海洋、噪声、生态、污染源等要素的生态环境监测基础网络。”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环境监测处处长林文表示,在传统监测网络基础上,下一步广东将继续拓展新兴领域监测,提升创新水平。其中包括,在深圳、湛江、韶关等市试点开展典型城市温室气体监测、典型海岸带、森林生态系统碳汇监测,研究构建符合广东省流域特征的水生态监测与评估体系。同时,开展重点管控新污染物调查监测试点,与卫生健康部门合作推进构建和完善生态环境健康风险监测、评估及溯源技术体系。选择深圳、湛江、韶关3市试点主要是考虑在中型、大型等不同规模城市及海岸带、森林等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中开展碳汇监测。林文表示,下一步广东还将推进监测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借助5G、云计算、人工智能、无人机、遥感等新技术手段,继续优化整合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视频监控等感知资源,开发各类智慧应用。“其中,深圳启用的气象观测梯度塔能够搭载很多监测设备,记录不同高度的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参数,是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探索。”林文表示,广东典型城市试点经验将形成总结方案提交生态环境部审核,为全国碳汇监测体系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广东经验。
  • 刘文清院士谈激光雷达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访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刘文清院士
    激光雷达的研究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末,起初主要用于军用领域,自1995年正式实现商业化之后,在测绘、资源勘探等领域发挥了越来越多的作用,在最近盛行的“黑科技”无人驾驶技术的开发上,激光雷达更是核心技术之一。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激光雷达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其中环境监测领域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可以用来测量颗粒物、臭氧、温度和湿度的变化等等。  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于1991年建立了当时我国最大L625激光雷达系统,用于探测平流层气溶胶分布,该激光雷达系统被美国国家宇航局选为全球10个激光雷达站之一。后来又陆续开发出了探测平流层臭氧的紫外差分吸收激光雷达、可移动式双波长米散射L300激光雷达、车载式拉曼-米散射激光雷达等等,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近日,仪器信息网编辑专门针对激光雷达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采访了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刘文清院士。刘院士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激光雷达在我国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技术发展以及未来的技术需求。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刘文清院士  Instrument: 我们知道刘院士在环境光学领域有很多研究成果,今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空气质量监测上,空气质量监测仪器和技术种类众多,如常规六参数、VOCs监测仪、激光雷达、卫星遥感等等。首先请刘院士谈一谈目前我国空气质量监测仪器的整体情况?国产环境监测仪器与同类进口产品相比有何不同?  刘文清:我国大气环境监测技术现阶段主要还是以点式监测方式为主,如AQI六参数、VOCs等。这些监测设备组成了我国现阶段的地面空气质量监测网,为我国空气质量监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环境质量标准体系。目前采用的标准方法,主要以人体健康为关注重点,测量的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活动范围内的空气质量,可以较为准确的监测空气中气溶胶和污染气体的含量,但它的局限性主要是获得局部低层、较小地域范围内的污染物浓度变化信息,缺乏污染物区域性变化、时空演变等指标的数据演变信息。近年来随着分析仪器的快速发展,结合卫星遥感,探空气球和高塔能够测量一些气溶胶、气体成分的垂直分布特征,但是卫星遥感直接获取的是整层大气污染,反演近地面污染有一定误差,而探空气球及飞机受时间空间影响,此类探空设备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  对于区域性复合污染监测,需要快速有效的技术手段进行区域范围内时间和空间上的监测。与以上传统点式监测方法相比,激光雷达等光学遥感监测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演绎方法,为大气环境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手段,克服了传统大气环境研究中的诸多局限性,实现了大空间、长时间、多尺度、多参数的遥感遥测。此类技术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尤其在业务化应用方面,我们已根据中国环境监测现阶段的需求进行了深入的研发,这是国外进口设备所不能做到的。目前,国产环境监测仪器已基本打破了进口产品的国际垄断地位,全面实现了中国造。  Instrument:颗粒物激光雷达技术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请刘院士重点谈一谈颗粒物激光雷达技术。颗粒物激光雷达的核心技术要点是什么?在我国大气环境领域的应用情况?此技术在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中的独特作用?  刘文清:激光雷达主要由激光器、发射和接受光学系统、探测器、高速数据采集卡和数据分析软件等部件组成,其核心技术在于稳定可靠的激光器和性能优良的反演算法。激光器单脉冲能量大小直接决定了激光雷达的探测高度。保证激光器单脉冲能量,能够有效保证系统信噪比,实现理想高度的探测。国内外不同厂家的激光雷达反演算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应用最为广泛的是Fernald方法,也是我们安光所选择的反演算法。应用该算法,参考点的选择尤为重要,一般须假定一个近乎不含大气气溶胶的清洁大气层所在高度来视作参考点,为保证反演结果的有效性,必须通过明显气溶胶层或者云层的剔除方法来确认合适的参考高度。  随着“说清环境质量、改善环境质量”重大管理需求的发展和监测事权上收等管理机制的改革,地方政府动态精准管理能力支撑成为越来越迫切的要求,尤其是快速说清空气质量监测点数据变化原因、重污染应对、事故应急监测与快速评估等。针对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及监测管理的迫切需求,作为一种成熟的主动遥感手段,颗粒物激光雷达在大气环境监测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可分为以下几点:1)垂直监测:监测边界层变化特征,了解污染来源和变化趋势 2)水平扫描监测:可获取区域污染物的空间立体分布、变化规律和排放特征,摸清局地污染物对污染形成的贡献 3)车载移动监测:对污染源进行快速溯源,应对污染突发事件,并对污染气团进行跟踪 4)雷达组网监测:说清区域间污染跨界传输,为短时间空气质量预警预报提供及时、有效、准确的数据支撑。  Instrument:安徽光机所可以说是我国激光大气探测研究领域的先行者,在激光雷达技术的研发上,刘院士主要做过哪些工作?您认为未来还有哪些技术需要突破?  刘文清:激光雷达按照监测方法和监测种类可分为米散射激光雷达、大气成分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拉曼激光雷达等。我所在颗粒物激光雷达和大气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方面已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北京APEC会议、北京九三阅兵式、南京青奥会、福州青运会、郑州上合首脑会议、乌镇物联网大会的联合环境空气保障工作中交上了令人满意的答卷,相应成果也证实了我们激光雷达在稳定性、有效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某些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如:1)拉曼激光雷达方面。由于其监测原理的限制,拉曼激光雷达白天会受到天空背景噪声的严重影响,如何有效提高其信噪比,将拉曼激光雷达成功的应用于环境监测日常业务中,为环境污染的扩散、大气化学过程的演变提供有效的气象数据。2)颗粒物激光雷达方面。雨水消光系数大,颗粒物雷达在降雨天气条件下应用效果不佳,如何去除降雨对颗粒物监测的影响,也是接下来的研究重点。3)细粒子质量浓度空间分布。我们已在无锡中科光电成功产业化了双波长三通道颗粒物激光雷达,应用532nm波长我们已可以反演PM10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布。对于细粒子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布也是迫在眉急的管理需求,目前我们已加大投入,研究开发应用355nm反演PM2.5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布的相应工作。4)大气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方面。应用大气差分吸收原理监测臭氧的时空分布,已被成功运用,为证实其监测准确性,我们也参与了由上海环境监测中心举办的探空联盟比对实验。实验中监测臭氧的差分吸收激光雷达与探空气球、无人飞机等监测技术进行了廓线比对,比对结果令人非常满意。对于差分吸收激光雷达只能监测臭氧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希望应用一种技术可以进行多参数测量,如同时监测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此类设想我们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Instrument: 安徽光机所的产业化公司——中科光电最近推出了高能扫描系列的大气颗粒物监测激光雷达,此台仪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其研发目的是什么?其市场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哪?  刘文清:高能扫描颗粒物激光雷达是基于快速扫描振镜的激光雷达技术,该技术使激光雷达在保留原有垂直探测的功能上,还可以实现快速多角度扫描功能。如此针对固定安装的激光雷达,高能扫描激光雷达不仅可以监控5KM半径范围内的污染源(本地源以及外来源)变化过程,还可以同时获取垂直的颗粒物时空演变数据、边界层高度变化数据。使一台雷达可以同时获取区域内垂直与水平立体空间数据,为说清区域污染变化提供了更有力的数据支撑。同时,在产品设计中,我们也考虑了车载走航监测获取线源数据的技术要求,在固定加走航监测结合的模式下,可以全面获取“点面域、地空天”一体化数据。  我所张天舒研究员率领的激光雷达团队联合中科光电,组织技术骨干进行技术攻坚,经过近两年的不懈努力,攻克了快速扫描振镜技术、高重复频率激光器技术、多姿态雷达扫描数据分析技术、车载雷达减震避震技术和快速走航观测技术等一系列关键问题。其中,快速扫描振镜技术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可以使扫描及成图时间分辨率达到3分钟,确保了监测数据的时效性(目前国内外采用3D支架扫描方式,完成扫描及成图时间需要2小时,没有时效性保证,无法动态说清变化过程)。  Instrument:在环保领域,标准被认为是一类仪器推广的“利器”,对于激光雷达,有没有正在制定的标准?或者说您认为需要哪些方面来规范此类仪器的生产和应用?  刘文清:激光雷达目前还没有正式的国家规范标准,很多单位对于激光雷达的性能校验也一直存在着疑问。实际上,为了保持激光雷达的有效探测距离及探测精度、保证激光雷达的稳定性及准确性,我们联合合作企业已经编制了相关的企业技术规范标准,希望能够逐步发展为行业和国家标准。  激光雷达标准规范的建立目的是为了保证雷达数据的有效性和一致性,科学的系统测试和校验方法是其重要的技术支撑。完整的系统测试即包括仪器组成部分的性能测试,如激光器的功率、脉冲能量、发散角,光学发射和接受系统与激光准直系统的匹配性,数据采集系统本身的采集速率、电子学噪声,以及雷达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性能 也包括功能指标,包括探测成分、探测距离、距离分辨率以及信噪比等。对于激光雷达这样一个复杂的光电探测系统的校验也可以与其他观测设备进行一致性的对比分析。使用激光雷达与能见度仪、太阳光度计等观测仪器进行数据一致性对比分析,采用探空气球数据对激光雷达观测数据产品的准确性进行校验等。  后记:随着我国大气环境治理工作的深入,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的项目、时间要求和空间要求都在提升,随之而来的是监测手段的多样化。除激光雷达之外,卫星遥感、无人机、探空气球等技术不断被引入大气环境质量监测领域,不同的手段为我们多维度了解大气污染过程提供了依据,也为我们更精准的治理大气环境提供了技术支持。(编辑:李学雷)
  • 近红外仿生荧光探针抗干扰检测农药残留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叶质量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结果以“Near-infrared-excitable acetylcholinesterase-activated fluorescent probe for sensitive and anti-interference detection of pesticides in colored food”为题发表在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杂志上。   基于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机理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具有广谱、便捷、高通量、低成本等显著优点,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筛查的重要手段。然而,天然色素复杂多样且存在于几乎所有植物源性样品中,极易对光学检测造成干扰,因而开发一种通用、抗色素干扰的AChE抑制检测方法具有重要实用价值。本研究根据天然色素光学背景特点,采用近红外(NIR)激发策略实现了不同植物色素共存下荧光响应信号的准确测量;通过仿生分子设计与化学合成构建了一种能够靶向响应AChE活性的NIR荧光探针,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灵敏度高、可靠性好的农药残留抗干扰快速检测方法。利用该探针,本工作实现了对甜菜根、胡萝卜、蓝莓、生菜等不同色系样品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直接快速检测;对样品中敌敌畏的检出限(5.0 μg/kg)低于UPLC-MS等常规仪器检测方法。   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公益计划研究项目、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等项目资助。我所2020级硕士研究生吴正浩为论文第一作者,郝振霞副研究员、陈红平研究员和鲁成银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
  • 中科院团队卫星遥感监测反演二氧化碳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2月23日向媒体发布消息说,该院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石玉胜研究团队在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排放的遥感反演估算研究方面取得进展,他们的研究扩充了重要点源碳排放实时监测的技术手段,有助于国家和地区制定有针对性的碳减排政策。该研究团队介绍说,二氧化碳作为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燃烧,中国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国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50%,但现有的燃煤电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由于统计数据更新滞后和排放因子不准确的问题已无法代表电厂真实排放量。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地面上的气体排放信息可以由空间的传感器通过电磁波辐射感知,利用大气模型对卫星识别排放信息进行反演,为估算电厂二氧化碳排放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这种方法基于实测卫星数据,较少受到人为因素影响且时间分辨率较高,可为不同地区的估算提供统一的标准。因此,开展卫星遥感监测与反演,准确估算中国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排放量,不仅是电力行业开展碳减排的前提条件,还可以提供独立客观的碳排放监测数据,助力中国碳盘点以及评估重点行业碳减排效力。中科院空天院团队在二氧化碳排放领域开展卫星遥感监测反演研究的相关成果论文,近日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专业期刊《清洁生产》在线发表。该研究估计的具体排放值还可用于优化排放清单,监测识别偷排漏排问题,为大气化学模型提供更准确的输入数据。论文第一作者、中科院空天院硕士研究生郭文月称,研究团队结合多源碳卫星遥感数据(“轨道碳观测者”2号、3号卫星)和优化后的高斯羽流模型,开展长时间序列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排放量自上而下的遥感反演工作,在针对不同装机容量电厂(超大型(≥5000兆瓦)、特大型(4000-5000兆瓦)、大型(≥3000兆瓦)开展二氧化碳排放卫星识别的基础上,结合高斯羽流模型反演中国区域燃煤电厂的最新二氧化碳排放量数值,并优化模型大气背景值确定子模块,有效提高模型拟合相关系数,从而提高反演结果的精度。研究结果显示,风速是影响碳卫星数据观测二氧化碳柱浓度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当风速增加到10米/秒附近时,本研究中所有电厂的大气二氧化碳柱平均干空气混合比增强量均小于1百万分率,意味着卫星碳排放反演精度将受到限制。该研究估算的二氧化碳排放数值范围从超大型电厂的63千吨/天到大型电厂的37千吨/天,经过验证,与大多数燃煤电厂自下而上的排放清单数值一致性较高。不过,部分电厂由于年限过长、机组更新换代、燃煤类型等原因,其排放清单与研究结果显示出差异。为应对气候变化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威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设立“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SDG-13)专项,中国也积极响应气候行动,实施“双碳”(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论文通讯作者、中科院空天院副研究员石玉胜表示,他们团队本次研究进展,将有望为助力推进中国“双碳”战略、实现联合国SDG-13目标等,提供新的思路方案和科技支撑服务。(完)
  • 碳市场来了!碳监测怎么做?
    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碳市场)正式启动。这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也是推动实现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的重要政策工具。全国碳市场的建设运行,意味着相关行业碳排放量核算已具备较为完善的机制。如今,碳监测也正在加紧推进。为落实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按照生态环境部安排,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于今年2月成立了碳监测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在全国牵头率先开展系统的碳监测调研、方案设计和试点工作。碳监测的技术难点在哪?目前有哪些进展?记者近日对工作组进行了采访。什么是碳监测?为什么要开展碳监测?“随着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逐年攀升,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掌握温室气体浓度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很有必要。另一方面,为应对气候变化,包括我国在内的多国政府制定了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和目标。为评估政策有效性,国际上构建了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体系,而碳监测是辅助核算体系的重要支撑。”工作组负责环境浓度监测的成员孙康告诉记者。碳监测是指通过综合观测、数值模拟、统计分析等手段,获取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环境中浓度、生态系统碳汇以及对生态系统影响等碳源汇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信息,以服务于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和管理工作的过程。主要监测对象为《京都议定书》和《多哈修正案》中规定控制的7种人为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化碳(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和三氟化氮(NF3)。从源汇角度看,碳监测获取的基础信息包括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环境中浓度和碳汇状况等三个方面的数据。“排放是源头,是‘加’的过程,碳汇是消解,是‘减’的过程,而环境中浓度可以理解为加减后的存量。”孙康向记者解释。通过碳监测,服务国内减排控制,支持督促各层级落实减污降碳、源头治理要求;服务国际履约,支持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和国际谈判;主动适应气候变化需求,加强气候变暖对我国承受力脆弱地区影响的观测和评估等。国际通用指南是采用“自下而上”的核算方法报告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和吸收量,那怎样理解碳核算和碳监测之间的关系?孙康介绍,“简单来说,前者主要是基于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的乘积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后者是结合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监测数据和同化反演模式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监测可以推动完善核算体系,支撑排放因子本地化更新,也可以对核算结果进行校核。”碳监测有哪些基础?如何着手?生态环境部在碳监测方面已具备一定工作基础。工作组目前从排放源监测、环境浓度监测、生态系统碳汇监测,及技术方法和质量控制等四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环境浓度监测方面,我国自2008年起陆续建成16个国家背景监测站,其中11个站点能实时监测CO2和CH4,部分背景站还开展了N2O监测。在具备条件的福建武夷山、四川海螺沟、青海门源、山东长岛、内蒙古呼伦贝尔等5个站点完成了温室气体监测系统升级改造,改造后CO2、CH4监测精度达到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监测计划(WMO/GAW)针对全球本底观测提出的要求。此外,2011-2015年在31个省会城市开展了城市尺度温室气体试点监测。“环境浓度监测数据转化为温室气体排放量数据需要借助数值模拟手段。下一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拟联合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基于嵌套式高分辨率碳同化反演模式,综合利用地面和卫星等多源观测数据,开展我国不同尺度的CO2排放量动态变化反演研究,加强数据应用。”孙康介绍。生态系统碳汇监测方面,依靠现有生态监测业务体系,一是建立了土地生态类型及变化监测业务,基于卫星遥感辅助地面校验技术手段,每年完成我国陆域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及动态监测。二是探索开展生态地面监测,在典型生态系统布设监测样地,开展生物量、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结构与功能监测。工作组负责生态系统碳汇监测的成员刘海江指出,“研究表明森林生态系统是全球陆地植被最大的碳库,储存了超过一半的碳,因此碳汇监测优先重点关注森林生态系统,同时也兼顾草原、湿地等其他生态系统。监测的重点区域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区、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以及两屏三带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区。”在排放源监测方面,政府层面发布了CO2、CH4、烟气流量等指标的国家标准监测方法,持续推动现场监测和自动监测技术研发和标准化,统一监测评价;企业层面,电力生产、石油天然气开采等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依托废气自动监测、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等相关工作基础,开展了温室气体排放监测前期研究工作并积累了一定经验。“综合考虑,首期试点工作选取对火电行业、钢铁行业重点开展CO2排放监测试点,对石油天然气开采、煤炭开采行业重点开展CH4排放监测试点,对废弃物处理行业统筹开展CO2、CH4和N2O排放监测试点。” 工作组负责排放源监测的成员刘通浩介绍道。碳监测难点在哪?怎样保证数据准确性?相对于常规污染物监测,碳监测技术难点主要在于对监测数据的准确度要求非常高。工作组负责监测技术和质量控制的成员师耀龙进一步解释,“环境浓度监测方面,以WMO组建的GAW监测网为例,其对背景空气CO2在线监测的可比性要求为0.1ppm,而一般情况下CO2在环境中的实际浓度是400ppm左右,这就要求两套监测系统间结果差异要低于万分之2.5,可以说是目前所有环境监测项目中对监测数据准确度要求最高的一类项目。”拿排放监测来说,温室气体排放形式更加复杂,既包括点源排放,又包括逸散排放,既包括生产工艺排放,又包括治理设施排放;排放浓度范围更大,由于多数现场没有针对温室气体的治理设施,温室气体排放水平与原辅料密切相关;对废气流量监测准确性需求也更高。“我们对常规污染物主要关注其排放浓度是否超标,对温室气体主要关注其排放总量,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准确测定气体流量。而多数废气现场直管段长度不足,流速不均,且流速监测设备难以实现现场校准和溯源,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流量监测准确性。”刘通浩补充道。此外,部分温室气体监测存在较大技术难度。师耀龙分析指出,“如碳14同位素为指示CO2来源的重要同位素,但由于其不是稳定同位素,浓度极低,需要采用加速器质谱等大型仪器开展监测,并配套相应的采样方法,需要大量的经费、人员和场地保障。”为保障监测准确,需要从量值溯源和标准化两方面着手。一是要建立国际等效可比、国内高精度传递的量值溯源/传递技术体系,即统一温室气体监测的“度量衡”,特别是要跟国际公认的温室气体监测“度量衡”等效可比。二是要在仪器、点位布置、自动监测等方面加强标准化工作。工作组介绍,我国研制的CO2、CH4和N2O超高精度标准气体在相关国际比对中,已与WMO所属GAW监测网三种“标尺”气体量值等效可比,为下一步建立我国温室气体“标尺”并开展各类温室气体监测质量控制和标校工作奠定了技术基础。
  • 卫星遥感监测反演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排放量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石玉胜研究团队在燃煤电厂二氧化碳(CO2)排放的遥感反演估算研究方面取得进展。2月22日,相关研究成果以《基于轨道碳观测者2号和3号卫星观测和高斯羽流模型反演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排放》(CO2 emissions retrieval from coal-fired power plants based on OCO-2/3 satellite observations and a Gaussian plume model)为题,在线发表在《清洁生产》(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上。   为应对气候变化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威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13(SDG 13)设立为“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中国积极响应气候行动,实施“双碳”国家战略。二氧化碳作为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燃烧。中国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国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50%。然而,现有的燃煤电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由于统计数据更新滞后和排放因子不准确,已无法代表电厂真实排放量。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地面上的气体排放信息可以由空间的传感器通过电磁波辐射感知,利用大气模型对卫星识别排放信息进行反演,为估算电厂二氧化碳排放量提供了新方法。该方法基于实测卫星数据,较少受到人为因素影响且时间分辨率较高,为不同地区的估算提供了统一标准。因此,开展卫星遥感监测与反演,准确估算中国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排放量,不仅是电力行业开展碳减排的前提条件,而且可以提供独立客观的碳排放监测数据,助力中国碳盘点以及评估重点行业碳减排效力。   该研究团队结合多源碳卫星遥感数据(轨道碳观测者2号和3号)和优化后的高斯羽流模型开展长时间序列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排放量自上而下的遥感反演工作,在针对不同装机容量电厂【超大型(≥5000 兆瓦)、特大型(4000-5000兆瓦)、大型(≥3000兆瓦)】开展二氧化碳排放卫星识别的基础上,结合高斯羽流模型反演中国区域燃煤电厂的最新二氧化碳排放量数值,并优化模型大气背景值确定子模块,有效提高模型拟合相关系数,从而提高反演结果的精度。   结果显示,风速是影响碳卫星数据观测二氧化碳柱浓度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当风速增加到10米/秒附近时,本研究中所有电厂的大气二氧化碳柱平均干空气混合比(XCO2)增强量均小于1百万分率(ppm),意味着卫星碳排放反演精度将受到限制。研究估算的二氧化碳排放数值范围从超大型电厂(中国托克托)的63千吨/天到大型电厂(中国上都)的37千吨/天,经过验证,与大多数燃煤电厂自下而上的排放清单数值一致性较高,但部分电厂排放清单由于年限过长、机组更新换代、燃煤类型等原因与本研究显示出差异。该研究扩充了重要点源碳排放实时监测的技术手段,有助于国家和地区制定有针对性的碳减排政策。此外,预估的具体排放值可用于优化排放清单,监测识别偷排漏排问题,为大气化学模型提供更准确的输入数据。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中科院等的支持。
  •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105.00万元采购磁粉探伤仪
    详细信息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2023年RBI评估检验项目无损检测竞争性磋商 北京市-丰台区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4-01-26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2023年RBI评估检验项目无损检测竞争性磋商 2024年01月26日 17:41 公告信息: 采购项目名称 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2023年RBI评估检验项目无损检测 品目 工程/构筑物施工/矿山、工农林牧渔业工程施工/工厂工程施工/无损检测工程施工 采购单位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行政区域 北京市 公告时间 2024年01月26日 17:41 获取采购文件时间 2024年01月29日至2024年02月02日每日上午:9:00 至 11:00 下午:13:00 至 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响应文件递交地点 北京市丰台区西四环南路101号创新大厦5层5018号 响应文件开启时间 2024年02月28日 09:30 响应文件开启地点 北京市丰台区西四环南路101号创新大厦5层5018号 预算金额 ¥105.000000万元(人民币)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 王奎儒 项目联系电话 010-53388566/77 采购单位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采购单位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西苑2号 采购单位联系方式 张老师 010-59068202 代理机构名称 中融国远招标有限公司 代理机构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西四环南路101号创新大厦 代理机构联系方式 王奎儒、仇艳茹 项目概况 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2023年RBI评估检验项目无损检测 采购项目的潜在供应商应在北京市丰台区西四环南路101号创新大厦。获取采购文件,并于2024年02月28日 09点30分(北京时间)前提交响应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ZRGY-CCGP-24010106 项目名称: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2023年RBI评估检验项目无损检测 采购方式:竞争性磋商 预算金额:105.000000 万元(人民币) 最高限价(如有):105.000000 万元(人民币) 采购需求: 序号 标的名称 采购包预算金额(万元) 数量 简要技术需求或服务要求 1 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2023年RBI评估检验项目无损检测 105 一项 主要工作为对宁波万华化学3套装置187台压力容器、954条压力管道(31022.9米)抽检位置进行无损检测,具体检测方法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包括但不限于超声探伤、射线探伤、磁粉检测和渗透检测。详见 第四章 采购需求 。 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之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 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1)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3)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 (4)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5)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 2.1中小企业政策 本项目不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预留采购份额。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 3.1本项目不接受分支机构参与响应 3.2 本项目不属于政府购买服务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3.3.1 根据财政部《关于在政府采购活动中查询及使用信用记录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库〔2016〕125号),供应商须通过“信用中国”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及“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等渠道查询磋商截止日前相关信用记录,对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失信主体、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的供应商,拒绝其参与本次政府采购活动。3.3.2 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直接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供应商,不得同时参加本项目。3.3.3 本项目不允许分包、转包,不接受联合体投标。3.3.4 不专门面向中小企业或小型、微型企业、监狱企业或残疾人福利性单位采购3.3.5 供应商需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证(无损检测机构)(含CG)。 三、获取采购文件 时间:2024年01月29日 至 2024年02月02日,每天上午9:00至11:00,下午13:00至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北京市丰台区西四环南路101号创新大厦。 方式:电子邮件 售价:¥500.0 元(人民币) 四、响应文件提交 截止时间:2024年02月28日 09点30分(北京时间) 地点:北京市丰台区西四环南路101号创新大厦5层5018号 五、开启 时间:2024年02月28日 09点30分(北京时间) 地点:北京市丰台区西四环南路101号创新大厦5层5018号 六、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3个工作日。 七、其他补充事宜 1.本项目需要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主席令第6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58号)、《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87号)、关于印发《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库【2020】46号)、《财政部、司法部关于政府采购支持监狱企业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库【2014】68号)。 2.请登录网址(http://39.97.225.57/qpoaweb/prg/gys/baoming.aspx?id=4339NF8T),提交信息成功后将文件费打入下方账户(请公对公转账),我单位收到文件费后会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将磋商文件电子版发送至各潜在供应商邮箱。 账户名称:中融国远招标有限公司 开 户 行:中国民生银行北京安定门支行 账 号:0108 0141 7002 4760 3.收据、发票等相关问题请联系财务负责人梁女士 邮箱:lzh@zrgy.cn 电话:010-57734919 八、凡对本次采购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 称: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西苑2号 联系方式:张老师 010-59068202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 称:中融国远招标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丰台区西四环南路101号创新大厦 联系方式:王奎儒、仇艳茹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王奎儒 电 话: 010-53388566/77 × 扫码打开掌上仪信通App 查看联系方式 基本信息 关键内容:磁粉探伤仪 开标时间:null 预算金额:105.00万元 采购单位: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采购联系人:点击查看 采购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招标代理机构:中融国远招标有限公司 代理联系人:点击查看 代理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详细信息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2023年RBI评估检验项目无损检测竞争性磋商 北京市-丰台区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4-01-26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2023年RBI评估检验项目无损检测竞争性磋商 2024年01月26日 17:41 公告信息: 采购项目名称 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2023年RBI评估检验项目无损检测 品目 工程/构筑物施工/矿山、工农林牧渔业工程施工/工厂工程施工/无损检测工程施工 采购单位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行政区域 北京市 公告时间 2024年01月26日 17:41 获取采购文件时间 2024年01月29日至2024年02月02日每日上午:9:00 至 11:00 下午:13:00 至 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响应文件递交地点 北京市丰台区西四环南路101号创新大厦5层5018号 响应文件开启时间 2024年02月28日 09:30 响应文件开启地点 北京市丰台区西四环南路101号创新大厦5层5018号 预算金额 ¥105.000000万元(人民币)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 王奎儒 项目联系电话 010-53388566/77 采购单位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采购单位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西苑2号 采购单位联系方式 张老师 010-59068202 代理机构名称 中融国远招标有限公司 代理机构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西四环南路101号创新大厦 代理机构联系方式 王奎儒、仇艳茹 项目概况 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2023年RBI评估检验项目无损检测 采购项目的潜在供应商应在北京市丰台区西四环南路101号创新大厦。获取采购文件,并于2024年02月28日 09点30分(北京时间)前提交响应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ZRGY-CCGP-24010106 项目名称: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2023年RBI评估检验项目无损检测 采购方式:竞争性磋商 预算金额:105.000000 万元(人民币) 最高限价(如有):105.000000 万元(人民币) 采购需求: 序号 标的名称 采购包预算金额(万元) 数量 简要技术需求或服务要求 1 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2023年RBI评估检验项目无损检测 105 一项 主要工作为对宁波万华化学3套装置187台压力容器、954条压力管道(31022.9米)抽检位置进行无损检测,具体检测方法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包括但不限于超声探伤、射线探伤、磁粉检测和渗透检测。详见 第四章 采购需求 。 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之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 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1)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3)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 (4)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5)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 2.1中小企业政策 本项目不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预留采购份额。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 3.1本项目不接受分支机构参与响应 3.2 本项目不属于政府购买服务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3.3.1 根据财政部《关于在政府采购活动中查询及使用信用记录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库〔2016〕125号),供应商须通过“信用中国”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及“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等渠道查询磋商截止日前相关信用记录,对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失信主体、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的供应商,拒绝其参与本次政府采购活动。3.3.2 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直接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供应商,不得同时参加本项目。3.3.3 本项目不允许分包、转包,不接受联合体投标。3.3.4 不专门面向中小企业或小型、微型企业、监狱企业或残疾人福利性单位采购3.3.5 供应商需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证(无损检测机构)(含CG)。 三、获取采购文件 时间:2024年01月29日 至 2024年02月02日,每天上午9:00至11:00,下午13:00至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北京市丰台区西四环南路101号创新大厦。 方式:电子邮件 售价:¥500.0 元(人民币) 四、响应文件提交 截止时间:2024年02月28日 09点30分(北京时间) 地点:北京市丰台区西四环南路101号创新大厦5层5018号 五、开启 时间:2024年02月28日 09点30分(北京时间) 地点:北京市丰台区西四环南路101号创新大厦5层5018号 六、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3个工作日。 七、其他补充事宜 1.本项目需要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主席令第6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58号)、《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87号)、关于印发《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库【2020】46号)、《财政部、司法部关于政府采购支持监狱企业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库【2014】68号)。 2.请登录网址(http://39.97.225.57/qpoaweb/prg/gys/baoming.aspx?id=4339NF8T),提交信息成功后将文件费打入下方账户(请公对公转账),我单位收到文件费后会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将磋商文件电子版发送至各潜在供应商邮箱。 账户名称:中融国远招标有限公司 开 户 行:中国民生银行北京安定门支行 账 号:0108 0141 7002 4760 3.收据、发票等相关问题请联系财务负责人梁女士 邮箱:lzh@zrgy.cn 电话:010-57734919 八、凡对本次采购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 称: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西苑2号 联系方式:张老师 010-59068202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 称:中融国远招标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丰台区西四环南路101号创新大厦 联系方式:王奎儒、仇艳茹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王奎儒 电 话: 010-53388566/77
  •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采用赛恩思高频红外碳硫仪进行土壤三普项目检测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一直致力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质量,为此,他们采用了先进的科技设备。其中,赛恩思高频红外碳硫仪成为其土壤三普项目检测的得力助手。这款这设备将用于土壤中全硫检测,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持。赛恩思高频红外碳硫仪作为现代农业科研的前沿设备,其在土壤三普项目检测中的应用显示了其独特的优势。这一仪器采用先进的高频红外技术,能够精准测量土壤中的碳和硫含量,为科研人员提供详尽的土壤分析数据。其高度自动化和高效性不仅缩短了检测周期,还降低了检测成本,为农业研究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持。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建于 1956 年,是全国唯一的专门从事特种经济动植物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的国家级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也是中国农科院在吉林省的唯一直属单位,主要研究对象为珍贵、稀有、经济价值高的特种经济动植物。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选择赛恩思高频红外碳硫仪进行土壤三普项目检测,体现了对科技创新的积极追求。这一项目的推进将有力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提高土壤质量、提升作物产量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精准的土壤分析,研究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土壤养分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农业生产方案,为农业领域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 监测碳排放--中国碳卫星获取首个全球碳通量数据集
    8月15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悉,基于我国第一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中国碳卫星的大气二氧化碳含量观测数据,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利用先进的碳通量计算系统,获取了中国碳卫星首个全球碳通量数据集。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结果,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全球碳收支的空间定量监测能力,是国际上继日本、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具备该技术的国家。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大气科学进展》杂志。 二氧化碳是地球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会产生较强的温室效应,被认为是造成气候变化的关键原因。为减缓二氧化碳过度排放造成的气候变化,1992年以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逐步对各国碳排放状态加强约束。《巴黎协定》提出,2023年起,每五年进行一次全球盘点的计划,以评估各国的实际行动在减缓气候变化中的贡献。  “随着大气探测和模型模拟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观测溯源碳排放的方法,被认为是评估温室气体减排成果的有效方法。”中科院大气所副研究员杨东旭说。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测量法依赖于观测和模拟。在观测方面,卫星遥感由于特殊的观测地点和方式,可以在二氧化碳全球观测中发挥较大作用,特别是在全球覆盖高分辨率的观测上,能够做到看得广、看得清;而模拟则主要是通过大气输送模型,利用高性能计算机,模拟出大气二氧化碳传输过程和每一个时刻、每一个地方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  为了观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日本于2009年成功发射了国际上第一颗温室气体专用探测卫星GOSAT,美国OCO-2紧随其后,于2014年发射升空。2016年12月22日,中国碳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升空并在轨运行,成为国际第三颗温室气体卫星,其目标是实现对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高精度监测,为碳排放科学研究提供卫星资料。  “有了自己的碳卫星以后,对于某一个时刻、某一个地方的二氧化碳含量,我们会得到一个观测值和一个模拟值。这两个数据必然会存在差异。为了减小误差,我们会使用‘数据同化’法,得到最接近真实的数值。”杨东旭说。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将碳同化系统与全球化学输送模式相结合,成功同化卫星观测数值与模拟数值,得到了最接近真实情况的数值。研究结果表明,与先验通量相比,不确定度减少了30%—50%。  更重要的是,利用中国碳卫星观测资料,科研人员估算了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共12个月的全球陆地碳净通量。估算结果与利用日本GOSAT卫星和美国OCO-2卫星资料的估算结果大体一致。这表明我国首颗碳卫星具有了全球碳通量监测的能力。  对此,杨东旭表示,中国碳卫星是我国第一代温室气体监测专用卫星,实现了空间温室气体高精度监测的从无到有,迈开了重要且艰难的第一步。未来,我国将以碳卫星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研发新一代的温室气体监测卫星,服务于全球和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刘倩团队:人眼表面黑碳颗粒物检测及暴露风险研究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倩等在人眼表面黑碳颗粒物的检测及暴露风险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近日以“Detection of ambient black carbon in conjunctival sac washed fluid reveals ocular exposure risks of particulate pollution”为题,在线发表于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DOI: 10.1021/acs.estlett.3c00388)。  大气细颗粒物影响人体健康的研究多集中于呼吸暴露途径。而眼睛作为长时间与空气直接接触的器官,其在环境暴露下的健康风险往往被忽视。研究人员选择黑碳颗粒物作为大气细颗粒物的代表性毒性组分,首次报道了非职业暴露人群眼表环境中黑碳颗粒物的直接检测和定量结果。(浓度范围为0.31 - 5.1 μg/mL,平均值0.95 μg/mL)。  图1 眼表环境中黑碳颗粒物的识别与检测流程  研究还揭示了一些日常暴露途径(如吸烟、通勤方式、生活区域等)对黑碳颗粒物在眼表沉积的影响。此外,结合临床检查结果,揭示了眼表环境中黑碳颗粒物的赋存与眼科指标及眼科疾病的关系,发现黑碳的赋存与干眼症发病显著相关。这表明黑碳颗粒物可以作为眼表的潜在暴露标志物,并用于提示和评价眼健康风险。  图2 黑碳未检出组与黑碳检出组的眼科指标比较  该工作由生态环境中心和北京协和医院合作完成,论文的第一作者为中心博士生刘琳,通讯作者为刘倩研究员和北京协和医院龙琴主任医师。该研究得到了国家基金委“大气细颗粒物的毒理与健康效应”重大研究计划、“大气霾化学”基础科学中心等项目的支持。  相关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estlett.3c00388
  • 火电厂碳排监测(CEMS)行标实施
    如何确保企业碳排放数据的准确性是全国碳市场推进的关键,一般而言,国际社会碳排放量有几种算法?两种,核算法和连续排放监测系统(CEMS)法!3月2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实施了《火电厂烟气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DL/T2376—2021)。3月22日,国家能源局实施的这份能源电力行业标准,是国内首个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行业技术标准,填补了我国发电领域碳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行业标准空白,完善了发电行业碳排放监测核算技术体系。在了解这份技术规范前,需要先明确三个问题。01一般而言,国际社会碳排放量有几种算法?两种,核算法和连续排放监测系统(CEMS)法。02我国目前采用哪种方法?核算法。03那么,未来有没有可能多一种算法?当然有,关于火电企业的相关技术规范已经发布实施了!01国际经验:两线并行的计算体系目前,我国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统计方法主要采用核算方式,即排放企业按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指南(试行)》等要求,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对排放数据进行核查计算。2020年6月,生态环境部公布《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年)》提出遵循“核算为主、监测为辅”的原则,探索建立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源监测的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在火电行业率先开展二氧化碳排放在线监测试点。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规划处处长张晶杰介绍:“连续监测系统(CEMS)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这种方法在国际上已有较成熟的应用。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碳排放量的统计主要采用CEMS法和核算法两线并行的方式。”据介绍,美国区域性温室气体减排行动(RGGI)要求燃烧任何固体燃料的装置必须使用CEMS,燃气和燃油机组可以使用核算方法。美国通常将监测点设在烟囱80米高处,测点气态污染物混合均匀,数据代表性较高。在欧盟碳交易体系下,CEMS法与核算方法具有等效性。欧盟已经制定了系统的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其中《固定排放源——自动测量系统的质量保证》奠定了CEMS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新西兰针对不同行业提供了不同方法,一般来说,大多数排放活动需要使用核算法作为标准方法,但燃烧废油、废弃物等活动必须使用CEMS。韩国对不同排放实体的数据计算要求不同,某些排放设施被要求安装CEMS。02规范诞生:瞄准行业服务战略我国现阶段发电行业采取核算法来量化碳排放量,虽未广泛应用连续监测技术,但迫切性较强且已具有良好的技术基础。据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低碳研究中心专责胡昔鸣介绍,2017年,华电电科院在发电行业率先布局碳排放连续监测技术研究工作,自主设计建设了行业首个碳排放连续监测实验平台。2018年,在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华电电科院在发电行业系统性开展示范电厂碳排放连续监测的现场研究工作,进行了广泛深入的项目选址,选定中国华电宁夏灵武、福建可门和江苏句容的4台机组作为示范机组。示范机组有代表性地覆盖不同装机容量、不同监测点位等情况,实现碳排放量实时、准确计量。2019年6月,基于前期研究成果,中电联牵头成立标准编制组,组织开展《技术规范》的编制工作,整体工作由中电联电力行业低碳发展研究中心承担,华电电科院作为唯一技术承担单位具体执行技术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经历了技术标准调研、技术标准编制、技术标准验证、技术标准评审和征求意见、技术标准审查等系列阶段,终于迎来了技术标准报批阶段。经国家能源局批准,电力行业标准《火电厂烟气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于2021年12月22日公开发布,并于2022年3月22日正式实施。中电联副秘书长兼标准化管理中心主任刘永东表示:“《技术规范》是电力低碳标准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它的发布实施有利于全面推进CEMS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完善发电行业碳排放监测核算技术体系,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国家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03实际应用:三个效果值得关注谈到CEMS和核算法的数据可比性、一致性问题时,张晶杰表示从样本电厂测试结果来看,两种方法都可以相对准确地获得二氧化碳排放量,准确性依赖于数据质量和质量控制措施的严格程度,不存在一种方法绝对优于另一种方法。“但CEMS具有自动化水平高、监测数据频次高、运行管理成本更经济等优势,适合火电企业的实际情况。”目前,在生态环境部统一部署和中电联指导下,发电行业参与试点的18家火电厂22台机组已全面开展数据的监测和分析工作,为发电行业碳排放连续监测技术推广应用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华电电科院在华电集团下属10家火电厂12台机组已全面开展数据的监测和分析工作,试点效果良好。胡昔鸣介绍说,从目前的试点机组来看,实现了三点效果。“一是实现了火电厂固定排放源烟气二氧化碳排放量实时、准确监测,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前碳排放量核算涉及数据较多,核算周期长的不足。二是较大程度上减少了人为参与和操作的可能性。依托监测设备和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并可实现监测数据实时传输至政府部门。三是为火电企业降碳优化运行提供了坚实的底层数据基础。”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组织开展标准的实施推广工作,选取更多火电厂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工作,同时加强标准宣贯,支撑法规政策实施落地。相关部门将进一步完善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标准体系建设,明确二氧化碳监测成套关键设备标准、验收运行标准、校准校验标准以及数据报送规范等,确保监测数据质量。
  • 高中精度监测,摸清碳排放家底 打造碳监测评估体系“济南案例”
    什么是碳监测?碳监测是指监测二氧化碳吗?还能监测其他气体吗?又是怎样监测?说到碳监测,不少人都抱有这样或那样的疑惑。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走进山东省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以下简称省济南监测中心),带领大家一起了解“碳监测”这个新鲜事物。开展高中精度碳监测摸清城市碳排放量“家底”2021年9月,山东省济南市被生态环境部列为碳监测综合试点城市之一。作为一个全新的课题,碳监测开始进入省济南监测中心的工作范畴。“广义的碳监测不等同于二氧化碳监测,指的是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六氟化硫、全氟化碳、氢氟化碳、三氟化氮等在内的多种温室气体监测。”据省济南监测中心监控与统计室副主任碳专班成员高素莲介绍,碳监测是指对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环境中浓度、生态系统碳汇以及对生态系统影响等碳源汇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进行监测。相比PM2.5等大气污染物,碳监测难度更高、对精确性要求更高。现阶段的碳监测,济南采用了“天空地”的立体监测方式,通过天基——卫星遥感监测,空基——无人机监测,地基——高精度监测、中精度监测、移动走航车监测、地基遥感监测等手段进行监测。“在地面监测中,目前国际上主流的碳监测网络采用的多是高精度监测方法。”高素莲表示,环境空气中微小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对应着巨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所以对精度要求比较高。“以二氧化碳为例,高精度监测设备精度能到0.05%,是常规二氧化硫监测设备精度(5%左右)的近百倍。”济南市作为8个综合试点城市之一开展城市温室气体监测评估工作,主要目标是通过开展地面大气主要温室气体浓度监测,探索自上而下的碳排放量反演方法,初步形成技术指南,做好可推广、可应用、可示范的技术储备,为城市碳排放量核算结果提供校验参考。高素莲表示,“自上而下”碳排放量同化反演的方法可与传统的“自下而上”的清单编制方法互相验证,更有利于摸清城市碳排放量“家底”。智能跟踪监测温室气体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立体监测网络济南是全国8个山东省唯一一个碳监测评估综合试点城市之一,为城市碳监测评估体系建设做出了先行探索,初步建成的温室气体“天空地”一体化立体监测网络体系,实现全市域、多指标、长时段温室气体智能跟踪监测。“温室气体采样头通常设置在高度约为50米的高塔之上。”据高素莲介绍,基于监测站点建设的代表性、前瞻性等原则,济南市充分考虑城市现有整体布局,分别在二氧化碳高、中、低值区域及背景点设置监测点位。“同时还在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单独设置监测点位,更加有利于低碳政策效果评估。”监测点位已经布设完成,那么,碳监测设备又是如何工作的呢?省济南监测中心预报室副主任付华轩对气体采样监测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首先通过采样泵,将样品气经由采样管路抽进地面站房,在站房内,样品气要先经过一级除水设备在4℃条件下去除明水,而后利用冷阱将气体制冷至零下50℃左右,进一步除去其中的水汽。”付华轩表示,去除水汽之后,样品气才能进入高精度分析仪分析。“分析仪会对样品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一氧化碳、水汽等进行检测,并通过数据采集软件将分析数据实时上传至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这样一个碳监测过程才算完成。”据悉,目前济南市已建成20个二氧化碳中精度监测站点和35个甲烷中精度监测站点,二氧化碳中精度监测数据首个实现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网传输。中精度监测结果为探究济南市二氧化碳浓度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提供第一手资料。温室气体仪器分析方法全国领先打造城市碳监测评估的“济南案例”目前,“天空地”一体化立体监测网络已经投入使用,初步获得了城市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浓度变化特征,同时编制了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掌握了温室气体区域及行业排放特征。据介绍,济南市在重点行业企业试点开展温室气体自动监测,并依托现有环境监测监控平台开发温室气体管理模块,实现温室气体数据自动联网传输。目前已有4个重点行业25个监测点位实现温室气体自动监测和数据联网传输。在碳监测工作的探索实践中,省济南监测中心还探索建立温室气体仪器分析方法,实现一次进样同时分析CO2、CH4、N2O、SF6、CO共5种气体组分,在全国保持领先水平。完成国家环境保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环境空气 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监测质控技术研究》,建立手工监测温室气体质量控制体系,填补了国内空白。不过,碳监测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监测技术体系尚不健全,相关的监测标准、规范、指南等也是在试点进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高素莲表示,济南的碳监测评估体系在建立过程中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实施方案经历过很多次修改完善和论证比选。值得关注的是,当前,碳监测技术人才相对缺乏,技术人员也是边学习、边提高、边应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丰富技术体系。下一步,济南将按照国家试点工作要求,继续推进各项试点任务,不断完善“天空地”一体化温室气体监测体系,深化数据挖掘和分析,加强经验总结和凝炼,为城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成效评估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为城市碳监测评估体系建设贡献典型的“济南案例”。
  • 开展新污染物监测方法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完善生态环境监测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韩静磊研究员“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生态环境监测标准是生态环境监测的‘度量衡’,为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可比提供了技术依据和保障。目前,我国新污染物监测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监测方法尚不成熟、监测标准体系不完善。因此,需开展新污染物监测标准体系构建研究,制定适合我国新污染物监测标准体系的技术框架,为推动和支撑国家新污染物监管监测及治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在11月22日举办的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标准发展五十年回顾与未来展望研讨会分论坛上,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韩静磊这样表示。新污染物监测标准体系的构建是实施新污染物调查监测、评估新污染物治理成效的技术基础和保障。构建新污染物监测标准是推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党和国家重大部署的需求。早在2020年10月,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明确提出“重视新污染物治理”的要求。今年7月,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出“加强新污染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新污染物是指新近发现或被关注,对生态环境或人体健康存在风险,尚未纳入管理或者现有管理措施不足以有效防控其风险的污染物。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生产和使用是新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主要包括国际公约管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微塑料等。要有效推进我国新污染物监测调查工作的需求,掌握环境中新污染物浓度水平和赋存状态,以精准识别环境生态风险较大的新污染物,进而为制定全过程环境生态风险管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撑。据介绍,目前,生态环境部不断完善生态环境监测标准体系,已发布1500余项生态环境监测标准,为规范生态环境监测行为、保障数据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新污染物复杂多样且分布广泛等特点,为我国新污染物监测标准体系构建工作带来挑战。客观来看,截至目前,围绕新污染物监测工作的开展仍存在监测方法体系尚未完善、技术支撑薄弱、体系构建研究投入不足等等问题。针对这些难点,韩静磊认为需从“强化标准体系构建顶层设计、推动新污染物定量监测方法制修订、加快筛查/快速监测方法研究”着手,推动我国新污染监测方法标准体系构建工作更好更快开展。会上,韩静磊认为,在新污染物监测方法标准体系表的制订上,要紧紧围绕实用性、科学性、系统性、协调性与时效性五大原则。为保证污染物监测方法标准体系构建工作的顺利进行,她认为要加强组织领导,共同发力加快完善新污染物监测方法体系;成立专家委员会,协同开展新污染物监测方法攻关;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新污染物监测标准体系框架;创新管理模式,加快推动和优化新污染物监测标准制修订;坚持前瞻思维,探索开展新污染物监测新技术研究;完善机制体制,提升新污染物监测标准研究活力。
  • 聚焦双碳监测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正式揭牌成立双碳监测中心
    碳市场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多个核心要素,如政策法规,配额管理与总量控制,市场交易,核算、报告与核查,监督管理等,而真实可靠的碳排放数据是各个核心要素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   在政府层面,高质量的数据是主管部门科学决策的基础;在企业层面,准确的数据是企业设定科学减排目标、配额履约和碳资产管理的重要依据。   目前碳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排放源温室气体监测和环境温室气体监测,碳监测评估是碳市场建设的基础,也是强化碳排放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条件。据预测,碳监测市场规模有望快速达到百亿规模。   对于碳排放的监测,世界各界一直在努力。如今,世界气象组织协调建立了31个温室气体大气本底观测站,400多个区域本底观测站。除此以外,日本和美国还先后发射专门的碳卫星,大幅度提升了大气温室气体的监测能力。今年1月,我国气象局也启动运行了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该中心将开展碳中和科学研究和监测评估核心技术攻关。   对于碳排放的监测工作自然少不了政策的支持。2021年1月,我国发布了全国《火力发电企业二氧化碳排放在线监测技术要求》,为通过直接监测法监测企业碳排放提供了相关的标准依据,也为碳监测的相关工作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日,小编了解到,国网系统的双碳监测中心在甘肃成立。详细来讲,国网甘肃省电力依托电力大数据在碳排放核算中的优势,推动“能源+双碳”数据汇聚管理,探索形成碳资产管理和碳市场的支撑能力,并通过碳排放智能监测和碳足迹评估,对客户碳排放进行画像。国网甘肃省电力还将构建碳市场信息挖掘、智能预测、辅助交易等专业化大数据体系,探索开展零碳示范区建设。   据介绍,双碳监测中心将对内支撑电网碳减排管理和碳资产开发,打造“双碳”甘肃样板;对外积极参与省政府双碳行动,打通电碳链条,加快拓展碳数据服务和市场化增值业务,服务和带动能源生产端、消费端上下游产业,推动电网资源社会价值最大化。
  • 碳监测点怎么选点位,怎么测?带您走进杭州三个监测点
    碳监测采样头安置在什么位置?监测点设定有何不同?目前可以监测大气环境中的哪些温室气体?碳监测对于很多城市来说都是一个新鲜事物,而试点城市的经验可能将会为更多地方提供参考和借鉴。2021年9月,浙江省杭州市被生态环境部列为碳监测综合试点城市之一。试点城市工作开展以来,杭州市已经对5个站点进行了8个月的全指标手工监测数据积累,编制了2020年高分辨率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建立了三种模式的同化反演模型,初步实现了业务化运行。截至2022年年底,试点工作第一阶段基本完成。近日,中国环境报记者跟随杭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应方和大气科科长沈建东,先后到达淳安燕山监测点、淳安金峰乡碳汇监测点、景芳监测点三个监测站点,实地了解碳监测的相关情况。碳监测的点位怎样选取?按照城市主导风向和大气温室气体“高中低”浓度梯度设定截至2022年年底,杭州市已在全市范围内基本建成“6+22+2”城市大气温室气体监测组网,即6个高精度监测点、22个中精度监测点,以及两个碳汇监测点。监测种类涵盖了试点方案所有必测和选测点位,分布在全市6个区县。应方说:“点位布设按照城市主导风向和大气温室气体‘高中低’浓度梯度设定,分别代表建成区、工业园区、郊区、山区等用地类型上方的温室气体浓度。”当记者来到淳安燕山监测点,正值春雨绵绵。淳安燕山监测点位于海拔630多米的燕山之上。利用气象部门原有建设的35米高的铁塔,碳监测的采样头安置在铁塔之上,气体通过管线可以到达铁塔下新建的监测用房里,经由监测仪器分析,得出监测数据。与气象部门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是杭州监测中心此次试点工作的一个重要经验。中心多次赴城区馒头山气象站、临安气象本地站、临安大明山气象站调研学习。充分利用气象部门全市气象站、雷达站等已有资源,开展高、中精度站点建设工作,其中,大明山背景站由气象站与杭州中心合作筹建,实现了数据共享。据介绍,根据碳污同源特性规律,中心还有效结合碳监测试点和常规监测工作,计划在大明山和主城区(拟建)建设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高水平观测点。点位在监测温室气体组分的基础上,同步设置常规环境质量、颗粒物组分、光化学组分、气象参数、大气能见度、光学性质及污染物毒性等多项指标,开发数据综合展示平台、预报预警平台和温室气体反演平台,对杭州市大气开展全面立体观测,推动减污降碳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实现协同治理。碳汇监测点有何不同?实现森林中自上而下的碳通量监测在淳安金峰乡碳汇监测点,记者看到了不一样的铁塔。塔身超出周边植被近1倍,塔上5层,分别装有多种设备传感器及采样头。采样头与燕山有所不同,旁边还配有三页片状的风速测定仪。塔下面装有采集原始数据和计算碳通量数据的仪器,这些数据会实时送回监测中心。除了可见的塔上的监测设备以外,地下还埋着传感器。沈建东说:“这里不仅在塔上布设了5层监测设备,在建设铁塔时地下就埋入了5层传感设备,主要用于监测土壤温度和湿度。”据介绍,这个碳汇监测点位配置了塔顶涡动、塔身5层廓线以及气象参数、塔底土壤监测设备,实现了森林中自上而下的碳通量监测。监测项目包括:CO2、H2O浓度、CO2通量、摩擦风速、潜热通量、显热通量、气象参数、太阳辐射、土壤温湿度等。和燕山监测点的山路不同,前往碳汇监测点的最后3公里多完全是土路。一路颠簸之后,来到了一个相对平坦的区域,周边种满了马尾松。沈建东说:“建设这座铁塔用了30多吨材料,硬是在原来都是荒草的地方,压出了一条路。”这个碳汇监测点位是为了监测马尾松的碳汇能力,发现和最终确定这个点位还颇费了些周折。按照碳汇监测要求,需要选择周边1平方公里较平坦且植被生长状态良好的区域。经当地林业部门推荐,监测科研人员对5个待选地点进行了逐一走航和实地考察,最终才选择了这个点位。马尾松的碳汇监测在国内尚属首次,而之前已开展过毛竹碳汇等研究的浙江农林大学等高校科研力量,也成为协同推进试点工作的重要资源。通过试点工作,杭州监测中心不仅实现了浙江农林大学临安天目山碳汇监测站点数据免费共享,还与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西湖大学、南京大学、南京信息与工程技术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利用高校科研优势提升试点水平。含氟气体也能纳入监测范围?助推国产设备在温室气体监测领域的实际应用记者来到的第三个碳监测点位,位于城市中碳排放高值区域的景芳站。两个采样口分别放置在距地面40米和60米高的电信铁塔之上,通过管线传输,样品气体进入到旁边办公楼6层的仪器里。这里有三台仪器,在杭州市全部点位中,数量最多。通过三台仪器,可以在线分析CO2、CH4、CO、N2O、13CO2、气象参数、HFCs、PFCs、SF6、NF3等项目。值得一提的是,杭州试点在国内首次应用了由完全国产自主研发的大气中含氟温室气体在线监测设备,并实现了业务化稳定运行。“在选择碳监测仪器时,对比了国外和国内的仪器,考虑到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部分仪器使用了国外产品。但我们知道,随着更多城市开展碳监测,碳监测仪器国产化势在必行。”沈建东说:“我们将为更多国产设备提供温室气体手工监测和仪器自动监测比对平台,助推国产设备在温室气体监测领域的实际应用。”在景芳点位,不仅有最多监测品类的仪器,杭州监测中心还建成了“杭州市碳监测智慧评估管理系统平台”,其中包括碳清单、碳数据管理、碳监测分析、碳源汇评估等内容。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杭州监测中心在“摸着石头过河”中汲取经验,旨在建立起一套成熟的城市温室气体监测体系,纳入现有庞大的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当中,以期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应方表示:“下一步,中心将建立完善杭州本地化碳监测评估体系,严格把控监测质量,加强数据分析,提升业务化碳监测能力,力争早日获得系统性成果,为全国碳监测工作提供杭州经验,为区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重要支持。”
  • 环境监测上市公司纷纷布局“碳中和”
    两会期间,“碳中和”再次成为热点,环境监测公司也纷纷梳理与之相关的业务。对于上市公司,不少网友会积极询问相关情况,仪器信息网整理了环境监测上市公司公开的相关信息,以了解相关厂商和产品技术。  对于产品,大部分厂商首先关注的是二氧化碳的监测,其次是甲烷的监测,最后是氧化亚氮、一氧化碳等指标 对于监测应用,首先推出的是污染源的监测,然后才是环境空气的监测。  对于服务,碳排放总量统计、碳资产管理是主要关注热点。  汉威科技  公司围绕碳中和在各种温室气体的排放、二氧化碳的监测以及其他光学高精度的气体监测上都会有相应的应用场景,室内、室外以及工业现场也有各种各样广泛的应用,碳中和在公司全产业链上都体现着良好的发展和贡献。  公司的产品和业务技术从传感器到相应的仪器仪表以及数据分析系统都做了相应的布局,并且有些已经在当前的环保领域进行了应用。未来,汉威科技将根据生态环境管理的阶段性要求,在空气监测方面持续开展研发和创新,逐步拓展气体传感器在空气监测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  蓝盾光电  LGQ-07型固定污染源VOCS在线监测系统采用气相色谱-氢离子火焰法(GC-FID)技术 该产品主要用于固定污染源中甲烷、非甲烷总烃浓度的实时监测,广泛应用于化工、印染、喷涂等行业。  大气温室气体FTIR监测系统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根据污染气体对红外波段的特征吸收来进行光谱定量分析 该系统主要用于环境大气中CO2、CH4、N2O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实时监测,广泛用于环境和气象领域的温室气体成分分析研究等。  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研发中心及监测仪器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产品包括了大气温室气体监测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环境大气中CO2、CH4、N2O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实时监测。该系统的应用为温室气体排放的科学监管提供了决策依据,将有利于提升对各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力度。  力合科技  公司在几年前已开展温室气体相关设备的研发,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大气碳排放监测解决方案,适用于固定排放源监测、园区“散乱污”排放监测及工业园区整体监测、城市组分站及超级站建设、移动执法排查等。结合公司的大数据平台,可进行长时间跨度、大范围的数据统计与分析,为政府部门进行碳排放总量的统计及控制提供决策支撑。  聚光科技  为更好解决企业尾气排口碳排放计量问题,聚光科技已推出CEMS-2000 C型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可测量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及氧气等组分),从而实现有组织排放源的碳排放计量及多组分污染因子超低测量。  谱尼测试  我公司具有碳排放相关业务,例如ISO14064企业碳足迹研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盘查、核查、复查业务,区域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和低碳课题等。  我公司已成为中国节能协会碳交易产业联盟理事单位,有利于提升公司在行业内的品牌知名度跟影响力,有利于公司开拓碳排放领域业务。  天瑞仪器  我公司在空气监测方面,拥有全面的解决方案,包括PM2.5、PM10及扬尘类在线监控设备。有空气中氮氧化物、硫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无机指标在线监测设备,又拥有在线多种VOCs监测设备。并针对特定应用要求,还有上述相关检测项目的走航车系列,以满足动态监控,静态监控的目标,满足社会对减排、环保、碳中和等各种监控要求,其相关产品已在多个地区环境监测单位、工业园区、大型工矿企业等安装使用。  先河环保  公司已提前布局碳中和、碳达峰相关业务,储备了二氧化碳自动监测仪、甲烷自动监测仪、温室气体传感网络监测仪等温室气体监测仪,可满足污染源排放CEMS、企业无组织排放监测、城市及农村监测、碳超级站及碳背景站监测等不同场景的应用,目前该业务正在市场推广中 河北省开展了发电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在线监测试点工作,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委托我公司赴多个发电企业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将石家庄诚峰热电公司定为试点企业并安装了“大气碳排放监测系统”,通过对诚峰热电厂的碳排放数据进行监测,探索研究并开发针对发电行业的基于监测数据的碳排放计算方法和软硬件系统。  由生态环境物联网与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联合公司共同构建的生态大脑整体解决方案包括“生态文明六朵云”,其中“低碳云”将基于公司生态环境监测与大数据分析优势,构建一套数据支撑体系,实现精准监测与统计核算相结合,协助地方政府进一步明确区域内的碳排放总量,服务于各地政府的碳排放管理,提升温室气体和碳排放监测能力。  此外,公司投资设立开展碳资产管理的有限合伙企业已经完成工商注册。  雪迪龙  目前国际上有2 种监测火电厂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方法, 即核算法和测量法。在火电厂二氧化碳排放量计量方法上欧盟将核算法和在线监测法(CEMS)两种方式置于同等地位,美国则优先使用CEMS方法。目前我国的碳排放监测的方法主要采用核算法,随着我国碳交易市场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利用CEMS系统实际测量的数据有望成为碳排放监测的有效参考,但需要有严格的标准、完善的法律框架及CEMS 质量保证体系。公司作为一家环境监测企业,在固定污染源CEMS排放监测领域居于市场领先地位,随着中国逐渐形成巨大的碳交易市场,将有助于推动企业利用CEMS开展CO2排放监测及交易,对公司监测设备的推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注:按照厂商名称拼音排序)
  • 关注“碳中和”,助推二氧化碳监测大市场
    今年全国两会,“碳达峰”“碳中和”备受关注。其实早在去年9月,我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就提出:“中国将提高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取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首先先来了解一下“碳达峰”“碳中和”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碳达峰:在某一个时刻,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高值,之后逐渐回落。碳中和: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10年内碳达峰,40年内碳中和。这个目标对于我们来说,时间紧、任务重二氧化碳的 “生命线”很长,想要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需要提早的进行能源结构转型。根据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最近的研究报告,在新的气候目标下,碳强度在2030年相比2015年的下降幅度要超过65%,2025年末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占比至少要到20%、2030年末至少要到25%。业内指出,这一模型数据尚属于相对保守。气候变化是全球工业化以来地球生态系统面临的严峻挑战,地球生态系统和地球气候系统已经达到临界点。2019年5月,全球大气中CO2月平均浓度达到414.7×10-6,创下1958年人类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新纪录,超过了过去23年的较高记录,导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频繁等环境和生态问题。“碳中和”目标的出台,为我国未来绿色低碳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但要看到,与世界主要碳排放国家的历史进程相比,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那我们如何才能知道空气中有多少二氧化碳,如何监测全国各地的碳排放情况呢?这就需要通过相关仪器设备来对温室气体的浓度或体积进行连续测量,实时监测和测算二氧化碳排放量。二氧化碳测量有哪些方法?1、非色散红外吸收法二氧化碳对红外线具有选择性的吸收,在一定范围内,吸收值与二氧化碳浓度呈线性关系。根据吸收值确定样品二氧化碳的浓度。2、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利用气体作流动相的色层分离分析方法。二氧化碳在色谱柱中与空气的其他成分完全分离后,进入热导检测器的工作壁。在线性范围内,信号大小与进入检测器的二氧化碳浓度成正比。从而进行定性与定量测量。3、容量滴定法用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与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钡沉淀,采样后剩余的氢氧化钡用标准草酸溶液滴定至酚酞试剂红色刚褪。由容量法滴定结果除以所采集的空气样品体积,即可测得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4、红外线吸收法二氧化碳在4. 3um红外区有一个吸收峰,在此波长下,氧、氮、一氧化碳、水蒸汽都没有明显的吸收,因此红外线吸收法是测量空气中二氧化碳的理想方法。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低为0. 03 % ,吸收池的长度有几厘米便可。所以利用红外线吸收原理,可制成便携式空气中二氧化碳传感器,用来检测二氧化碳浓度。
  • 2023年“面向人工智能的高速载运设施无损检测监控技术国际研讨会暨研究生无损检测技术学术创新论坛”通知
    关于举办首届“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新技术论坛”线上分论坛——2023年“面向人工智能的高速载运设施无损检测监控技术国际研讨会暨研究生无损检测技术学术创新论坛”通知检测工委会函[2023]第08号各有关单位及人员:无损检测是保障产品质量和服役安全的关键技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无损检测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应用场景也不断拓展,智能化、常态防范和场景高适应性成为当前检测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十四五”期间,无损检测将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科技加速碰撞融合,快速检测、智能检测、在线检测、云检测等会形成新的技术增长点,行业发展也会迎来新机遇和新挑战。为更好地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重要指示,促进行业技术交流和技术水平提升,中国特检协会检测评价工委会将于2023年5月25日至26日举办首届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新技术论坛”(福州),同时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举办2023年“面向人工智能的高速载运设施无损检测监控技术国际研讨会暨研究生无损检测技术学术创新论坛”作为福州论坛的线上分论坛。福州线下主论坛于5月25日上午在福州开幕,南京线上分论坛于5月25日下午开幕。现将首届“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新技术论坛”线上分论坛——2023年“面向人工智能的高速载运设施无损检测监控技术国际研讨会暨研究生无损检测技术学术创新论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会议主题无损检测、监控与健康管理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应用。二、会议组织主办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检测评价工作委员会承办单位: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 高速载运设施的无损检测监控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仪器仪表学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协办单位:江苏省计量测试学会 江苏省机械工程学会 文物无损检测与安全溯源江苏省文化和旅游重点实验室 南京市计量测试学会 南京派光高速载运智慧感知研究院有限公司三、会议时间与参会方式会议时间:2023年5月25日至2023年5月26日。参会方式:具体参会信息详见后续通知。 四、会议内容论坛研讨由专家讲坛和研学论坛两部分组成。1、专家讲坛部分邀请了十几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作大会报告,具体日程安排将通过江苏省仪器仪表学会、高速载运设施的无损检测监控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微信公众号及官方网站予以发布。2、研学论坛部分将围绕相关领域做论文交流和研讨,有关专家针对每篇会议交流报告进行点评。3、会议将围绕但不限于以下领域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和研讨:(1)无损检测与健康监测: ① 电磁无损检测技术; ② 相控阵激光超声、电磁超声技术; ③ 智能结构传感技术及结构健康监测; ④ 其他无损检测技术。(2)光电感知与智能系统: ① 光电传感技术; ② 计算机视觉技术。(3)多维感知与智能健康管理: ① 智能信息处理与自适应系统; ② 环境感知、导航及控制; ③ 航空装备智能感知与健康管理。(4)先进机器人与精密系统: ① 精密驱动与定位; ② 并联机构/机器人。(5)文物无损检测与安全溯源: ① 文物溯源特征; ② 文物无损检测技术; ③ 文物特征提取方法; ④ 文物虚拟呈现。4、本论坛投稿论文与首届“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新技术论坛”共享,将统一收录到论坛论文集或摘要集中,并择优推荐到《中国特种设备安全》(含增刊)、《数据采集与处理》及相关领域高水平期刊发表;论坛还将评选出优秀论文并发放相关奖项。五、参会人员1、国内外无损检测领域特邀专家、学者。2、与会议研讨内容相关的研究院所、企业代表。3、高校师生。六、征文1、征文范围:与研讨内容相关的理论、方法、技术、标准、管理、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应用范围可以涉及无损检测技术在轨道交通,金属/非金属性能检测、材料疲劳及伤损检测,焊缝检测,核电、风电设备检测,天然气、石油、海油管道检测、文物检测等多方面。2、征文投稿截止时间:2023年4月28日。投稿请按照论文模板提交全文或摘要,格式参见 http://jsiacs.cn/index.php?c=msg&id=4108&。请将论文以PDF格式连同投稿回执发至shiyunuaa@nuaa.edu.cn及gejiuhao@nuaa.edu.cn。七、参会费用参加本线上分论坛不收取费用。八、联系方式石玉:13813830869,shiyunuaa@nuaa.edu.cn葛玖浩:15563946792,gejiuhao@nuaa.edu.cn 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检测技术应用与评价工作委员会2023年4月19日
  • 全国首个建筑领域碳排放监测与管理系统上线
    9月11日,全国首个建筑领域碳排放监测与管理系统在深圳上线,实现对该市各类建筑碳排放标准制定及碳排量精确测控管理。该系统由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和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联合发布。据了解,该系统基于2021年上线运行的南方电网“双碳大脑”平台,通过和政企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与市住建局建筑数据互通互联,打造针对建筑领域碳排放监测及管理的“参谋”。在深圳,用电占建筑用能80%以上,用电数据与碳排放数据紧密相关。“我们系统通过采集建筑的用电、面积等数据,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实现能耗及碳排放测算模型,可以精准计算出每栋建筑物碳排放量及用能强度等关键指标。”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信息中心副总经理庞宁介绍。依托“双碳大脑”大数据分析功能,该系统还能分析各类建筑节能降碳潜力及其节能减碳贡献率,助力政府更有针对性地降低能耗。“该系统为深圳市进行建筑物能耗测算及标准制定、同类型建筑物间的对标等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勘察设计与建设科技处处长龚爱云表示,目前,全市2万多栋建筑物已先行试点实现碳排放、能耗相关指标的自动采集计算,实现数据动态监测。据透露,下一阶段,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将继续携手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不断丰富完善建筑领域碳排放监测与管理系统功能,研究建筑能效分级影响因素,为后续联合制定《深圳市公共建筑能效分级标准》提供依据,共同为低碳城市提供服务支撑。附:由仪器信息网举办的“第四届大气监测技术及应用”网络会议将于10月11日-13日举办,其中,在11日设置了大气温室气体监测专场,邀请多位来自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家计量院、上海市低碳中心等行业内资深专家进行碳试点监测、温室气体监测量值溯源、中精度二氧化碳监测反演等报告分享!免费报名点击: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dqjc2023/
  • 碳中和背景下 刘文清院士谈天空地一体化碳源碳汇监测技术
    刘文清院士从事环境光学工作二十余年,总结多年的研究成果,新著《环境光学和技术》。为了更好的交流环境光学技术,刘文清院士近日在北京做了报告《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 环境光学与技术发展机遇》,报告结束之后,刘院士接受了仪器信息网的采访。中国工程院院士 安徽光机所所长 刘文清关于《环境光学和技术》《环境光学和技术》全书600多页,分为十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差分光学吸收光谱技术、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非分散红外测量技术、激光雷达技术、光散射测量技术、荧光光谱技术、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和大气环境立体监测技术系统集成及应用。刘院士为我们简单的介绍了这本书的情况。“我们从2000年就开始做环境光学研究,很早就想把自己做的研究、成果、经验,甚至一些教训,进行总结、分享。但是一直比较忙,此书的出版还要感谢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是他们的不断督促,让这本书得以最后出版。”“这本书比较实际,没有特别多理论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我们的一些实际数据、基本公式推导以及一些第一手资料等,更加偏向技术层面。”“我们刚开始从事这方面研究的时候,环境领域还不太认可光谱技术,而随着国家环境问题越来越多,需要对快速的环境变化进行观察,尤其是一些污染物痕量气体的相互作用,环境光学技术越来越多的发挥作用。这本书的出版也希望给现在的学生、想做行业交叉研究人员做参考、借鉴。”新技术、新应用是环境光学发展的驱动器环境光学就是利用光学的技术来解决环境领域的需求,随着光学技术的发展和环境领域新需求的提出,环境光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刘院士以空气质量监测子站为例,介绍了技术发展对行业的推动作用。目前空气质量监测子站监测的六个参数的检测采用的是光谱技术,这都是国外三四十年前开发的技术,而其中的光源有氘灯、氙灯、汞灯等。随着光电技术的发展,出现了LED光源,LED光源一是省电一是寿命长,而氘灯和氙灯也就2000个小时的寿命。所以用LED光源代替原来光源,再加上新算法,我们就可以形成自己特有的仪器设备。但是新技术的推动可能需要政府、协会或者公司间联盟来推动,仅靠一家公司可能推动不了。碳达峰和碳中和是我国未来40年环保的重要任务之一,而碳源碳汇监测技术是双碳目标达成的重要技术支撑。国际大气成分变化探测网络涉及的仪器包括高分辨率FTS光谱仪、雷达、太阳辐射计、微波辐射计、UV-Vis光谱仪等,而这些仪器设备也以进口居多,我们还需要研发国产化的设备。碳达峰和碳中和下的仪器需求要想实现碳中和,需要很多技术支撑,比如二氧化碳捕集封存与利用技术、工业减碳技术、新能源替代技术等,但要想评估效果如何,需要的是监测技术。中国承诺两年一次自报清单、回应质询,但没有自己的排放监测数据,排放清单根据IPCC提供的排放因子计算。但采用国外的排放因子,结果普遍偏高,没有检查核对指标的主动权,没有碳交易的定价权!因此对于温室气体的监测,需要从点源、多点源、面源、区域、全球等不同空间尺度开发天空地一体化碳源碳汇监测技术。点源就是工业排放源的碳监测(包括二氧化碳、甲烷等主要温室气体),美国已经在2005年开始在工业排放气体监测设备中增加了CO2作为必须监测指标;多点源就是多个点源监测;面源监测主要针对面源排放,如养殖场,可以采用傅里叶红外技术,测量养殖场边界的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从而计算养殖场碳排放情况;区域监测主要针对一个区域,可以采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全球监测需要采用的就是卫星,目前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欧洲等都已经发射了碳卫星,只不过分辨率还有待改进。如此多的监测需求,全部采用进口设备是不现实的,我国的仪器仪表厂商需要开发相应的仪器设备,并且刘院士相信国内的厂商也具备研发相关设备的实力。未来,对于仪器设备,国家应该会安排一些科研项目,也会有企业进行先期开发,我们还有十几年时间来达到碳达峰,还有40年时间达到碳中和,如果企业从现在开始策划,投入研发,肯定能赶上我国大量碳监测仪器设备需求。刘院士重点强调了二氧化碳背景站需求。目前二氧化碳浓度大约为400ppm,而每年的变化大约在1-1.5ppm,对于背景站的二氧化碳分析仪来说,相当于测量高背景下的微小变化,因此要求仪器有足够的分辨率。二氧化碳最早的背景站是美国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夏威夷设立,当时仪器采用的是非分光红外的原理,采用滤光片分光,随着新技术如强增强、强衰荡、量子级联激光器等的出现,二氧化碳分析仪可以利用的技术种类也在增多。二氧化碳有很强的光谱特征,如基频、泛频和二倍泛频,都是不同的吸收截面,而吸收截面越大,仪器分辨率就越高,这样就可以满足二氧化碳的背景值监测。在接受采访之前,刘院士刚刚参加完习总书记的科学技术大会,刘院士为我们分享了其感想。“习总书记的讲话中提到,科技就是要自强自立,技术是买不来的,技术的垄断可能比市场垄断更重要。我觉得我们还需要把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上。而且现在国家支持创业,我看到很多年轻人很有想法,很快组成一个微型公司,将想法变成现实,他做的可能不是整个仪器,可能只是一个部件,这都是非常好的。”
  • 在碳监测领域,先河环保都做了哪些工作?
    习近平在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等。最近印发的《深化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方案》中提到,我国2022年基本完成试点工作,到2025年基本建成碳监测评估体系。随着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的实施,温室气体的准确监测与评估将成为降碳目标的根本前提。随着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以及温室气体监测试点城市项目的开展,温室气体监测市场逐渐增大,国产仪器研发力度也不断加大。为了了解当前温室气体监测技术、市场现状,以及相关监测设备的研发进展等,仪器信息网围绕“温室气体监测技术与市场”主题开展约稿活动。本资讯为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稿,向大家介绍先河环保温室气体监测仪器的开发及“低碳云”管理平台的应用等。11月7日,生态环境部牵头印发《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要求在现有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下开展甲烷环境浓度监测,逐步建立地面监测、无人机和卫星遥感等天空地一体化的甲烷监测体系。此《方案》的制定和下发对于甲烷排放监测、核算、报告和核查体系建设带来了新的契机,也给监测行业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此前,我国积极响应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相继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及一系列配套政策。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可持续改善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其中,温室气体在线监测是辅助核算体系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在温室气体监测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在排放源监测、环境浓度监测、生态系统碳汇监测等方面成果显著。温室气体监测目前侧重三部分内容,重点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试点;城市、省级大气温室气体及海洋碳汇监测试点;区域大气温室气体及生态系统碳汇监测试点。温室气体监测仪器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对于提升减污降碳协同监测能力方面有很重要的提升,先河环保在以上三个监测领域均有成熟设备进行应用。温室气体监测体系在市场上已经相对成熟,先河环保在温室气体监测方面主要侧重于监测仪器的开发和低碳云平台的升级完善:温室气体监测仪器方面储备了高精度光腔衰荡法设备和离轴积分腔设备;中精度方面储备了非分散红外吸收法设备;同时还有便于大面积布点的网格化温室气体微型站监测设备;对于污染源方面先河环保拥有满足《T/CAEPI 47-2022 固定污染源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的成熟设备,此外对于森林碳汇监测、痕量温室气体监测已早有储备。经过研发多年的技术积累和现场的实际应用,以上设备在运行稳定性和测量精度方面趋于市场前列。低碳云管理平台方面,先河环保自主开发了“低碳云”管理平台,面向区县及地级市以上的政府管理部门,通过区块链、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打造碳达峰碳中和智能化数字一盘棋,为区域的碳排放管理、碳达峰服务提供支撑,可以对区域的低碳相关数据等进行统筹管理,帮助地方政府管理部门实时掌握环境温室气体数据、动态管理区域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准确反演区域碳源汇分布、科学制定碳达峰与碳中和方案,最终为地方政府提供全面、科学、精准的数据支撑。截至目前,先河环保参与国家大气背景监测站的建设,在福建武夷山站、韶关南岭站、西沙站、南沙站等站点中提供了环境温室气体在线监测仪器;在综合试点城市济南背景站建设高精度光腔衰荡设备,成功为济南市构建气体监测网络,综合运用地面监测、立体监测等手段开展温室气体监测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先河环保作为主要单位参与了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发电行业碳排放在线监测与核算研究项目,本项目中,河北省生态环境厅以石家庄诚峰热电有限公司为试点企业开展项目研究,先河环保在项目中提供并安装了固定污染源排口二氧化碳监测仪、厂界二氧化碳监测仪等设备以及碳排放在线监测与管理平台。同时在首钢京唐钢铁厂、阳城国际发电厂、银川水泥厂、陕西省西咸新区等地安装污染源二氧化碳监测系统,成功为碳监测设备的推广与发展提供了数据基础。未来,先河环保将持续以创新为指引,协助地方政府和管理部门完善相关业务规划、提供碳达峰碳中和全链条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助力各地早日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目标,赋能各地政府、企业及相关单位碳达峰碳中和、绿色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