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体积有效性判定

仪器信息网体积有效性判定专题为您整合体积有效性判定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体积有效性判定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体积有效性判定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体积有效性判定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体积有效性判定话题讨论。

体积有效性判定相关的论坛

  • 如何判定计量检定或校准证书有效性

    [align=left]计量检定证书的有效性[/align][align=left](1)凡是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以及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且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的计量器具,使用者都必须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授权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申请计量检定,合格方可使用,检定证书应在有效期内。[/align][align=left](2)凡是有关法律或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必须计量检定合格才能使用,且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内的计量器具,企业可以自行计量检定合格使用或送经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考核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合格使用,检定证书也应在有效期内。[/align][align=left](3)以上计量检定机构检定项目必须在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考核授权的具体项目之内方可有效。[/align][align=left]计量校准证书、报告有效性的确认[/align][align=left](1)计量校准证书、报告的有效性,主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或合同的规定以及企业生产加工检测过程的具体技术要求来确认。[/align][align=left](2)校准证书有效性计量确认的准则:经过校准的计量器具或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应满足实际使用的计量要求。如测量范围、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灵敏度、鉴别力、稳定性、测量[url=http://www.jlck.net/forum-279-1.html]不确定度[/url]等。其中最大允许误差、测量不确定度通常应是被测对象的1/5至1/10,至少为1/3。[/align]

  • 不确定度在判定数据有效性时的应用

    不确定度在判定数据有效性时的应用

    大家好,如下图,初测结果8.65考虑30%的不确定度,即范围为6.055---11.245,复测结果14.07考虑30%的不确定度,即范围为9.849---18.291,请问:1,如果认为初测结果是有效的,那么复测结果是否有效?2,反过来一样,如果初测结果无效,那复测结果能否说明有效?3,能否说初测和复测均有效?4,以上均考虑不确定度,对于这样的情况,如何判定数据有效性,应依据哪个文件呢或遵循什么原则,原则出自哪里,我现在主想要知道依据哪些文件,请高手指点,谢谢。[img=,573,18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12/202212301400243550_3360_5340700_3.png!w573x187.jpg[/img]

  • 【原创大赛】实验室管理之化学品管理中试剂有效性判断秘籍

    【原创大赛】实验室管理之化学品管理中试剂有效性判断秘籍

    [font=宋体]前言[/font][font=宋体]化学试剂作为检测中的基本材料,其有效性使用关系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自然试剂越新有效性越好,而如何判定化学试剂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font][font=宋体]大家都知道化学试剂因其独有的性质,对储存、运输和使用方式都各不相同,所以有效期的判定也不尽相同。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下不同化学试剂有效性判定的几个原则:[/font][font=宋体]1. [/font][font=宋体]对有效期要求试剂的有效性判定[/font][font=宋体]对于一般稳定性较差或精度要求较高的试剂,厂家会规定有效期,但作为使用单位要明白,这个有效期应该是在储存得当的情况下的最长有效期,而如果实验室储存条件不得当、取用方式不对,很容易导致本来就不稳定的试剂,变质速度更加增快,所以这种情况下,建议实验室有符合条件的储存场所、每次小剂量取用,可尽可能验厂试剂的有效期。[/font][font=宋体] [img=,690,10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8/202108071642406803_7855_1954597_3.jpg!w690x108.jpg[/img][/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图[/font][font=Calibri]1[/font][font=宋体]—对有有效期要求的试剂不但关注有效期还要关注储存条件及外观[/font][/font][font=宋体]2. [/font][font=宋体]有含量要求的试剂有效性判定[/font][font=宋体]对于实验室一般人员来讲,可能觉得只有有效期有要求的试剂才需要在限定的有效期内使用即可,对于没有有效期要求的试剂可以不用限定时间。其实以前的时候我也是这种想法,但是后来随着审核的多了,专家对试剂的管理要求也日益严格起来,从而也打破了我原来的认知,因为很多试剂没有有效期可能是相对稳定,但是随着试剂的使用,期间可能会随着环境、操作方法的不同而会改变试剂的性质,这种情况下,不但要保证储存条件,使用前还要定期对试剂做内在质量或外观的检查才能保证试剂的有效性,如次氯酸钠的含量会随着使用的时间而逐渐降低,如果降低至标准要求的含量则为达到了该试剂的有效期,自然不能继续使用。[/font][font=宋体] [img=,468,46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8/202108071642536119_4466_1954597_3.jpg!w468x463.jpg[/img][/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图[/font][font=Calibri]2[/font][font=宋体]—次氯酸钠的标签中有效氯含量标识[/font][/font][font=宋体] [img=,641,62]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8/202108071643033314_437_1954597_3.jpg!w641x62.jpg[/img][/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图[/font][font=Calibri]3[/font][font=宋体]—标准中对有效氯含量的要求[/font][/font][font=Calibri] [/font][font=宋体]3. [/font][font=宋体]易潮解试剂的有效性判定[/font][font=宋体]对于有些固态试剂,相对液体来说比较稳定,但是易潮解,结块。对于这种试剂不但要保证储存环境的符合性要求还要对环境湿度进行监控,保证开启的试剂在使用前不被潮解,如果被潮解则停止使用。[/font][font=宋体] [img=,481,31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8/202108071643133081_3186_1954597_3.jpg!w481x317.jpg[/img][/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图[/font][font=Calibri]4[/font][font=宋体]—潮解容易引起试剂的性质变化,如果发生潮解应立即停止使用[/font][/font][font=宋体]试剂有效期经验[/font][font=宋体]既然试剂不论有无有效期要求都应该注意使用时间及判定方式,那么如何核定试剂的有效期,针对这个问题做了以下总结:[/font][font=宋体]1. [/font][font=宋体]根据日常检测量和试剂使用频次(即每瓶试剂的大约使用时间)确定试剂有效期,保证试剂的新鲜度。[/font][font=宋体]2. [/font][font=宋体]根据试剂性质分季节确定有效期,如对易潮解的实际潮湿的雨季可缩短有效期限,对于干燥季节可延长有效期限。[/font][font=宋体]3. [/font][font=宋体]根据试剂存放中日常检查总结出的容易变质的统计时间确定最短的有效期。[/font][font=宋体]总之[/font][font=宋体]对于试剂的有效使用,只有把握好有效期,才能做到及时、准确判断,才能有利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font]

  • 【原创大赛】溯源结果有效性如何判定

    【原创大赛】溯源结果有效性如何判定

    一、[b]绪论[/b] 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计量基准或国际计量基准)联系起来的特性,称为量值溯源。溯源的目的就是将测量结果或标准的量值最终溯源到国家基准或国际计量基准,即SI单位的复现值。对计量器具进行量值溯源是实验室确保实验数据准确可靠的必要工作,根据计量器具的种类、使用方面、使用要求和计量特性,其溯源方式主要包括:计量检定、计量校准、实验室间比对、溯源至有证标准物质或自然标准。实验室根据得到的溯源结果判断计量器具是否满足使用的要求,主要确定的项目包括:溯源方式、溯源机构、溯源数据。二、[b]溯源方式的确认[/b] 溯源方式主要包括:计量检定、计量校准、实验室间比对、溯源至有证标准物质或自然标准,溯源方式应执行实验室制定的溯源计划中确定的溯源方式。根据《计量法》的相关要求,溯源方式可参照以下方式选择: 1、计量检定简称检定,是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检定证书包括有计量器具是否符合计量检定规程要求的符合性判定,但因出具检定证书必须执行检定规程,证书数据依据检定规程提供的格式出具,数据信息量较少,必要时应向检定机构出具的证书提出数据内容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要求,属于计量标准和纳入《计量器具强制检定目录》的用于安全防护、贸易结算、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的工作计量器具属于强检计量器具,具备计量检定规程的必须采用检定的方式溯源。 2、计量校准,是[color=#333333]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校准结果既可赋予被测量以示值,又可[/color]确定[url=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4%BA%E5%80%BC/3052441]示值[/url]的[url=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F%AE%E6%AD%A3%E5%80%BC/11042289]修正值[/url],校准还可确定其他[url=https://baike.baidu.com/item/%E8%AE%A1%E9%87%8F%E7%89%B9%E6%80%A7/8989272]计量特性[/url],如影响量的作用,校准结果可出具“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对非强检计量器具,除有特[color=#333333]殊规定外,均可采用校准的方式进行溯源。[/color][color=#333333] 3、[/color][color=#333333]实验室间比对,[/color][color=#333333]是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由两个或多个实验室对相同或类似的测试样品进行检测的组织、实施和评价,从而确定实验室能力、识别实验室存在的问题与实验室间的差异,是判断和监控实验室能力的有效手段[/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实验室间的比对,[/color][color=#333333]不仅是[/color][color=#333333]对实验室的校准或检测能力进行能力验证[/color][color=#333333]的手段,也是计量仪器溯源的一种重要方式。[/color][color=#333333]当计量仪器缺少必要的检定、校准手段时可采用比对的方式确认计量仪器的性能。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目前缺少适用的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方法,且缺少能够对仪器测量准确度进行验证的标准物质或自然标准,所以通常采用多家医疗卫生机构比对的方式进行验证。或者当执行标准中明确规定该设备须通过比对方式溯源时也需采用比对的方式进行溯源。如:JJF 1190《尘埃粒子计数器校准规范》中规定用作标准计数器使用的尘埃粒子计数器必须经过全国比对,并确认可以作为标准计数器使用方可用于尘埃粒子计数器的校准。[/color][color=#333333] 4、[/color][color=#333333]溯源至有证标准物质或自然标准[/color][color=#333333] 有证标准物质或自然标准一般用于建立计量标准,开展检定或校准工作。 [/color][color=#333333][color=#333333]三、[/color][b][color=#333333]溯源机构的确认[/color][/b][color=#333333] 1、[/color][color=#333333]强检工作计量器具。强检计量器具根据计量法的要求必须采用检定的方式溯源,只能在计量行政部门指定的建立有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授权机构进行检定。[/color][color=#333333] 2、[/color][color=#333333]计量标准器及计量标准的配套设备。依据JJF1033-2016《计量标准考核规范》4.1.3的要求,计量标准器应通过检定或校准的方式溯源至计量基准或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能够采用检定方式溯源的应进行检定,溯源机构应是指定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需与计量标准中量值溯源图确定的机构相一致。当不能采用检定或校准方式溯源时,应通过计量比对的方式确保计量标准量值的一致性(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中应有明确规定,组织计量比对的机构应取得相应的授权)。计量标准的配套设备,除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有明确的规定外,均应通过检定或校准的方式溯源至建立有相应计量标准的机构(应具备计量标准考核证书)。[/color][color=#333333] 3、[/color][color=#333333]其他非强检计量器具。非强检计量器具使用机构可自行选择检定、校准机构。[/color][/color][color=#333333][color=#333333][/color][/color][color=#333333]四、[/color][b][color=#333333]溯源机构技术能力的确认[/color][/b][color=#333333] 1、[/color][color=#333333]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授权机构[/color][color=#333333]具备计量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计量授权证书,可在授权的范围内使用已建立的计量标准对计量器具进行检定、校准,确认时应确认计量授权证书给出的器具名称、测量范围、准确度等级/扩展不确定度、依据的规程/规范是否满足器具检定、校准的需要。也可通过查询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证书,确认检定、校准能力。出具的证书上应明确计量授权证书号和使用的计量标准。[/color][color=#333333] 2、[/color][color=#333333]通过实验室认可的(CNAS)实验室[/color][color=#333333]具备实验室认可证书,可对通过实验室认可的项目在证书首页加盖“CNAS”标识,确认时应确认认可证书附表确定的器具名称、测量范围、扩展不确定度、校准依据是否满足器具校准的需要。只有在器具名称、测量范围、扩展不确定度、校准依据均满足实验要求,且证书加盖有“CNAS”标识的条件下,可通过实验室认可证书确认溯源机构技术能力。[/color][color=#333333] 3、[/color][color=#333333]其他溯源机构[/color][color=#333333]对于非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未取得实验室认可的检测机构(含: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和CNAS实验室的非授权或认可项目),应确认使用的计量标准器测量范围能够满足被检计量器具的校准需求,通过分析溯源机构提供的校准方法/校准规范,确认校准结果是否能够反映被检计量器具的实际使用性能,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是否满足预期。实验人员技术能力是否能够胜任校准工作。可通过查阅溯源机构技术人员档案、培训记录进行或通过现场观察确认。所有工作应在合同评审阶段完成。[/color][color=#333333][color=#333333][color=#333333][/color][/color][/color][color=#333333]五、[/color][b][color=#333333]证书溯源结果有效性的确认[/color][/b][color=#333333]1、[/color][b][color=#333333]检定证书[/color][/b][color=#333333] 1.1计量器具直接使用标称值[/color][color=#333333] 根据使用要求,计量器具直接使用标称值时,可根据仪器经检定确定的准确度等级直接判定是否满足使用要求。如:酸度计使用要求0.1级或要求测量误差小于0.2pH,经检定该酸度计符合0.01级仪器使用要求,测量误差小于0.02pH,级别优于使用要求,所以确定该仪器符合使用要求。当直接使用标称值,需考虑标称值的不确定度时,可通过计量器具的最大允许误差估计,[img=,95,64]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8/201908130938593425_329_1638093_3.png!w95x64.jpg[/img]。[/color][color=#333333][color=#333333][color=#333333][img=,593,36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8/201908130939562879_7886_1638093_3.png!w593x365.jpg[/img][img=,593,36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8/201908130939562879_7886_1638093_3.png!w593x365.jpg[/img][/color][/color][/color][color=#333333][color=#333333][color=#333333][/color][/color][/color][color=#333333] 当证书给出的或通过最大允许误差估计的不确定度满足使用要求时,可确认器具满足使用要求。[/color][color=#333333]2、[/color][b][color=#333333]校准证书[/color][/b][color=#333333]2.1计量器具直接使用标称值[/color][color=#333333]2.1.1计量器具仅使用固定测量点[/color][color=#333333][img=,633,65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8/201908130942154999_3303_1638093_3.png!w633x651.jpg[/img][/color][color=#333333][color=#333333][color=#333333][/color][/color][/color][color=#333333]六、[/color][b][color=#333333]结束语[/color][/b][color=#333333] 总之,在对计量器具进行校准时,应选择具备相应检定、校准能力的检测机构定期进行检定或校准,确认技术能力时不应仅仅依据溯源机构取得的授权或认可证书,应切实做好合同评审工作,确定技术能力,选择与计量器具实际使用情况相适应的溯源方法、校准方法,使计量器具的溯源结果真实反映器具的在实际使用条件下的计量性能,进而确定计量器具是否满足实际使用要求,体现计量器具定期溯源,确保量值准确可靠的作用。[/color]

  • 【求助】如何判定分析数据的有效性?

    各位大侠请指点一下我分析茶叶农残DDT,分析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同一个茶叶做两个平行,数据分别是0.052、0.044我们按国标方法做的,公司要求内控限量是0.05,这可难了不知道怎么判定结果,从新复测还是这样。。。请问各位这是怎么回事?属于正常现象还是我的试验数据不可靠?

  • 【我们不一YOUNG】+评价评定变沾色用灰色样卡有效性使用的方法解析

    [font=宋体]前言[/font][font=宋体]评定变沾色用灰色样卡是保证实验室色牢度测试中结果评定中最主要的一部分,实验室为了保证其有效性使用不同的实验室选择了不同的方法来控制,但均存在一定的缺陷:[/font][font=宋体]1. [/font][font=宋体]灰卡验收:目前很多供应商无能提供校准证书,实验室也没有明确的一种验收方法,灰卡的有效性得不到保证。[/font][font=宋体]2. [/font][font=宋体]外观检查:有的实验室规定每次使用前都要检查外观是否有沾污等情况,而除了这项检查之外如灰卡本身在光照下容易褪色,如果灰卡褪色均匀的话用这种方法实验室很难发现灰卡的褪色严重情况。[/font][font=宋体]3. [/font][font=宋体]定期更换:为了保证灰卡的有效使用,有的实验室规定每半年或者一年更换一次灰卡,这种方法不但不能保证灰卡的有效性,还变相的增加了实验室的成本,因为每个实验室的位置不同、使用频率不同、日常维护保养的方法不同,灰卡的使用有效时间也是不同的,显然这种方法也无法使灰卡得到有效的保证。[/font][font=宋体]4. [/font][font=宋体]目光统一:明确的说目光统一是实验室质量控制的一种手段,主要针对的是评级人员的目光而不是灰卡的精度。因为实验室有较多不同时期购买的灰卡,及时目光统一的结果满意也不能代表灰卡的有效性,更不能说明灰卡上每个色块的有效性。[/font][font=宋体][font=宋体]综合以上存在的问题,实验室具体应该如何控制才能保证灰卡的有效性哪?研读过标准及灰卡说明书的人不难发现,评定变沾色用灰色样卡的制作都有一个要求范围,那就灰卡上的级别对应着[/font][font=Calibri]CIE Lab[/font][font=宋体]色差都有一个允差范围,每一块色块都要符合该范围才算是合格,所以实验室可以以该要求为标准,通过实验室测色仪来测定灰卡上每一个色块的[/font][font=Calibri]CIE lab[/font][font=宋体]色差,通过判断所测色差值是否在允差范围内来判定灰卡上的每个色块是否有效。这种方法最能有效的判定变沾色灰卡的有效性。[/font][/font][align=center][font=宋体] [img=,340,18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7/202407101035584745_6342_1954597_3.jpg!w340x187.jpg[/img][/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图[/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1[/font][font=宋体]—灰卡要求实例[/font][/font][/align][font=宋体][font=宋体]既然灰卡能够判定是否合格,自然也存在不合格的情况,如果灰卡判定不合格实验室又应该如何处置?当然可以购买新的灰色样卡,这样的话是没有错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成本,另外在购买期间如何使用灰卡,那么实验室也是可以降级使用的,所谓降级使用就是将灰卡上判定不合格的色块[/font][font=宋体]“停用”,而继续使用合格的色块。[/font][/font][font=宋体]总结[/font][font=宋体]灰卡的控制是关系评定结果准确性的一个重要的标准物质,实验室在进行准确控制的基础上还应该做一个预防,那就是当灰卡评定达到多少的范围是需要购买新灰卡进行备用的,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灰卡有效使用的基础上,防止因灰卡停用而导致业务的滞停。[/font]

  • 化学检测实验室结果有效性监控

    [align=center][b][size=16px]化学检测实验室结果有效性监控[/size][/b][/align][size=15px][color=var(--weui-FG-2)]独处时思考[/color][/size] [size=15px]糊涂时读书 独处时思考[/size] [size=15px][color=var(--weui-FG-2)]2023-10-01 10:14[/color][/size] [size=15px][color=rgba(0, 0, 0, 0)]发表于山东[/color][/size][font=&][color=#5b9bd5][back=transparent][b]总体要求[/b][/back][/color][/font]a.实验室应将结果有效性监控活动纳入管理体系运行中,并按照CNAS-CL01:2018的7.7条款建立结果有效性监控。[font=宋体][color=black][/color][/font]b.实验室应对结果有效性监控进行策划,并制定监控计划。[back=transparent]c.实验室应分析监控活动的数据,用于控制实验室活动,适用时实施改进。[/back][back=transparent]若发现监控活动数据分析结果超出预定的准则时,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报告不正确的结果。[/back][back=transparent]d.一些特殊的检测活动,检测结果无法复现,实验室应关注人员的能力、培训、监控以及与同行的技术交流。[/back][back=transparent]e.检测结果有效性监控应通过内部监控方法和外部监控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开展。[/back][font=&][color=#5b9bd5][back=transparent][b]监控策划[/b][/back][/color][/font][back=transparent]a.实验室对检测结果的监控宜尽量覆盖到认可范围内的全部检测项目,根据检测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监控方法,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back][back=transparent]b.实验室应确定监控目标,监控目标与标准要求、客户要求、实验室内部要求或特定检测项目的需求相适应,以确保结果的有效性。[/back][back=transparent]c.为保证监控的有序进行,实验室应制定监控计划。[/back][back=transparent]监控计划包括检测对象、检测项目/参数、检测方法、人员数量、主要仪器设备、监控方式、监控频次、判定标准等内容。[/back][back=transparent]d.实验室制定监控计划时应考虑以下因素:[/back][back=transparent]——检测频次;[/back][back=transparent]——检测结果的用途;[/back][back=transparent]——新采用的方法或变更的方法;[/back][back=transparent]——检测方法的稳定性与复杂性;[/back][back=transparent]——检测结果对检测人员能力、经验的依赖程度;[/back][back=transparent]——检测人员数量及变动情况;[/back][back=transparent]——检测仪器设备变化情况;[/back][back=transparent]——参加外部比对(包含能力验证)的频次;[/back][back=transparent]——前期内部及外部监控的结果。[/back][back=transparent]e.内部监控可采用但不限于以下方法:[/back][back=transparent]——使用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或质控样品;[/back][back=transparent]——加标回收;[/back][back=transparent]——使用空白样品;[/back][back=transparent]——绘制控制图;[/back][back=transparent]——设备期间核查;[/back][back=transparent]——重复分析;[/back][back=transparent]——实验室内比对(人员比对、设备比对、方法比对);[/back][back=transparent]——结果相关性分析。[/back][back=transparent]f.外部监控可采用但不限于以下方法:[/back][back=transparent]——能力验证(含测量审核) [/back][back=transparent]——实验室间比对。[/back][back=transparent]外部监控计划优先考虑适合的能力验证计划,适当时,可组织实验室间比对。[/back][back=transparent]g.实验室应对监控结果进行评价,可依据检测方法、行业规定、客户要求等确定监控结果的判定标准,或者根据统计方法进行判定。[/back]

  • 如何理解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font=宋体][color=#222222]实验室认可或资质认定均要求实验室应按照策划的时间间隔对自身的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那么,如何理解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color][/font][font=&][color=#222222][/color][/font][font=宋体][color=#222222]“适宜性”是指管理体系是否适宜实验室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管理体系建立与机构发展阶段相关,随着发展阶段的不同,机构的管理和技术能力在提升,组织结构、人员职责会调整;检测流程会简化、优化;甚至是方针也会随之改变。“适宜性”要求,应体现出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color][/font][font=&][color=#222222][/color][/font][font=宋体][color=#222222]“充分性”是指管理体系是否充分反映了方针和目标的要求,管理体系的规定应覆盖和控制所有运行要素,对每个过程的规定应充分、合理,流程和方法应完整、正确。如果做出的规定不能有效控制,说明规定不够充分。“充分性”要求,应体现出实现方针目标足够的能力。[/color][/font][font=&][color=#222222][/color][/font][font=宋体][color=#222222]“有效性”是指管理体系运行的结果达到所设定结果的程度,管理体系对每项实验室活动的规定均有预期结果,所有规定应得到实施,并应达到所设定的结果。可将收集到的有关信息与设定的结果进行对比,判断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有效性”要求,应体现出对实验室活动的规范能力。[/color][/font][font=&][color=#222222][/color][/font][font=宋体][color=#222222]管理评审通过收集、分析管理运行中的关键信息,进行真实、客观、系统地评审,就会发现管理体系运行中的缺陷,及时作出改进决定或采取相应措施,从而确保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是一个非常好的管理工具。[/color][/font]

  • 如何确定培训有效性?如何制作培训有效性评价表?

    如何确定培训有效性?如何制作培训有效性评价表?

    按照资质认定准则,培训方面大体需要经过以下流程:制定培训计划(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实施培训(培训签到表)——培训有效性评价(培训有效性评价表)我想请问的是:1、培训有效性是通过考核、监督、比对等多种方式完成。特别是对于检验检测人员的培训,往往除了理论知识外,还包括了实操部分,一般大家都是培训完成后就进行实操部分的考核吗?如果不及时进行考核,是否很容易漏填培训有效性评价?如何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2、如何制定培训有效性评价表,我看到的范例有2种,一种是以单次培训为基础,以所有人员的考核记录,评价该次培训的有效性;还有一种是以个人为基础,以个人成绩评价该培训对该个人的有效性。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7/201607090757_599873_3089937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7/201607090757_599874_3089937_3.jpg

  • 判定标准需要受控吗?

    背景: cma认证参数表各参数均一 一对应方法标准,代表本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观点一:检测机构标准管理时仅和参数表对应,对方法标准按照流程进行识别和受控管理,对于判定标准则无需纳入受控文件管理。判定标准时合同评审时与客户约定的内容,且判定标准可以是国、行、地、企四类标准,也可以为非现行有效的标准版本,判定标准与检测机构能力之间无必然联系,因此判定标准可不纳入标准受控范围。观点二:尽管目前参数表中均使用方法标准,但是作为判定的标准也应该受控,因为判定标准也需要检测机构对其现行有效性进行必要的分析,判定标准可以不按标准管理流程进行分析、识别、受控;但是也应该按照文件管理进行必要控制。观点三:将现有标准进行分类管理,分为“受控标准”和“受控资料”;方法标准视为“受控标准”适用《标准管理程序》需要进行分析、识别、受控,并加盖受控章,保准受控状态并动态更新。判定标准“受控资料”适用《文件管理程序》识别机构现有版本与官方版本的一致性后即加盖“资料章“。请坛内各位大佬各抒己见,学生拜谢。

  • 确保结果有效性中

    新版认可准则---确保结果有效性中,监控方式包括审查报告的结果,请教一下,具体如何操作,结果受控的判据是什么

  • 【原创大赛】如何保证实验室体系文件的有效性

    【原创大赛】如何保证实验室体系文件的有效性

    [font=宋体]前言[/font][font=宋体]体系文件是支撑实验室活动健康开展的基础,文件的有效性则是保证实验室开展方向的指引,而实验室如何保证体系文件的有效性哪?那么,就做一下简单的介绍:[/font][font=宋体]一、外来文件的有效性保证[/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1. [/font][font=宋体]外来文件 [/font][font=Calibri]- [/font][font=宋体]法律法规及准则有效性的保证[/font][/font][font=宋体]实验室体系从开始建立就要有据可依,这些依据包括国家的法律法规、认可准则等等。既然作为国际和国家发布标准规范,其有效性来源自然发布于国家官网,只有定期从官网查新、搜索才能保证实验室体系文件的指引性文件的有效性。[/font][font=宋体] [img=,690,27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8/202108121421586000_2781_1954597_3.jpg!w690x273.jpg[/img][/font][font=宋体]图[/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1[/font][font=宋体]—认可准则的查新途径[/font][font=Calibri]CNAS[/font][font=宋体]官方网站。[/font][/font][font=宋体]2. [/font][font=宋体]外来文件[/font][font=宋体] [font=Calibri]- [/font][font=宋体]测试方法[/font][/font][font=宋体]对于测试方法来说一般来自于国际、国家、地方等权威机构,对于这些权威机构的查询,对于使用国标准的人来说不难发现,每个标准的页眉页脚或附录里面都会或多或少透露出标准制定单位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就是进行有效性查询的一个途径,对于标准的查新一定从权威机构查询。[/font][font=宋体] [img=,690,34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8/202108121422242816_8758_1954597_3.jpg!w690x348.jpg[/img][/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图[/font][font=Calibri]2 [/font][font=宋体]— 国家权威机构的查询网站[/font][/font][font=宋体] [img=,690,27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8/202108121422407555_6494_1954597_3.jpg!w690x276.jpg[/img][/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图[/font][font=Calibri]3 [/font][font=宋体]— 部分国际标准([/font][font=Calibri]AATCC[/font][font=宋体])的官方网站截图[/font][/font][font=宋体] [img=,690,25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8/202108121425359149_3954_1954597_3.jpg!w690x256.jpg[/img][/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图[/font][font=Calibri]4 [/font][font=宋体]— 部分国际标准([/font][font=Calibri]ISO[/font][font=宋体])的官方网站截图[/font][/font][font=宋体]3.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外来文件[/font] [font=Calibri]- [/font][font=宋体]客户标准 [/font][/font][font=宋体]对于客户标准来说,因为是客户提供,所以实验室应定期与客户沟通,保证客户提供的标注要求为最新有效版本。[/font][font=Calibri] [img=,690,34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8/202108121425551598_5618_1954597_3.jpg!w690x340.jpg[/img][/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图[/font][font=Calibri]5 [/font][font=宋体]— 某些客户提供的标准要求的更新记录[/font][/font][font=Calibri] [/font][font=宋体]二、内部文件的有效性保证[/font][font=宋体]所谓内部文件指的是实验室自行编制的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性文件及原始记录等,这些文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外来文件的更新、换版而变化。[/font][font=宋体]1. [/font][font=宋体]管理性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有效性保证[/font][font=宋体]管理性文件的建立是依据准则结合实验室实际情况变化而制定的,其有效性也是随着准则更新、环境变化而变化,所以管理性文件应随着准则变化、质量方针目标的提高及实验室环境的变化而修订。这种情况下应该是在准则变化及实验室环境变更之后进行文件审查,以确保文件符合性。[/font][font=宋体] [img=,493,262]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8/202108121426106881_5347_1954597_3.jpg!w493x262.jpg[/img][/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图[/font][font=Calibri]6 [/font][font=宋体]— 管理性文件随准则及实验室变化而修订[/font][/font][font=宋体]2. [/font][font=宋体]技术指导性文件(作业指导书、设备操作规程)的有效性保证[/font][font=宋体]作业指导文件是以检测方法为基准的,一般方法变更,所对应的作业指导性文件及记录都要随之进行评审确认,看规定的内容是否有更改,如果参数之类的有更改就要进行修订。所以说技术指导性文件的有效性保证是通过标准的评审确认来完成的。[/font][font=宋体] [/font][img=,414,179]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8/202108121426208453_7873_1954597_3.jpg!w414x179.jpg[/img][font=宋体][font=宋体]图[/font][font=Calibri]7[/font][font=宋体]—标准评审确认应包含作业指导性文件的内容[/font][/font][font=宋体]3. [/font][font=宋体]原始记录的有效性保证[/font][font=宋体]原始记录是为了检测的溯源,其变化涉及到标准的方方面面,包括人、机、料、法、环等。这些因素如果每个方面有变化,原始记录就应该做相应调整,这个调整的过程也是保证有效性的方法。[/font][font=宋体] [img=,493,35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8/202108121426307429_8238_1954597_3.jpg!w493x358.jpg[/img][/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图[/font][font=Calibri]8[/font][font=宋体]—原始记录修订涉及的方方面面[/font][/font][font=宋体]结束语[/font][font=宋体][font=宋体]体系的有效性是关系到实验室运行的顺利状况,所谓[/font][font=宋体]“牵一发而动全身”,所有不论外来文件还是内部文件,一方有变化,后期相关文件都应该随着修订,才能保证文件的有效性。[/font][/font]

  • [分享]什么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什么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体系的适宜性是质理管理体系满足环境变化后要求的程度。环境包括内环境和外环境。内环境包括了实验室的组织文化和运行条件。运行条件是维持运行的必要条件,主要是指人员、组织结构、设备设施、薪酬、运行机制以及各种内部管制度,实验室管理者对内环境的营造起着重要作用,外环境分为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一般环境由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科技和经济组成,任务环境由顾客、供应商、同盟、对手、公众、政府和股东构成。 体系的有效性是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同时体系的有效性也要考虑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经济性,考虑运行效果和所花费成本之间的关系。

  • 结果有效性 求助!

    RB/T 214-2017 4.5.19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监控结果有效性的程序。检验检测机构可采用定期使用标准物质、定期使用经过检定或校准的具有溯源性的替代仪器、对设备功能进行检查、运用工作标准和控制图、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性检验检测、保存样品的再次检验检测、分析样品不同结果的相关性、对报告数据进行审核、参加能力验证或机构间的比对、机构内部比对、盲样检验检测等进行监控。条文释义:1、检验检测机构应制定监控结果有效性(质量控制)程序,明确检验检测过程控制要求,覆盖资质认定范围内的全部检验检测项目类别,有效的监控检验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和结果质量。请问有经验的老师:这个质量监控计划覆盖资质认定范围内的全部检验检测项目类别的周期是一年还是一个认可周期(比如六年)? 如果是 一年的话,比如有的检测机构一次认定两三千个项目,涉及几千个检测方法,这个质量监控计划做起来不太现实? 该如何处理?谢谢!

  • 【分享】增强管理评审的有效性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认证组织,由于未能充分按照标准要求和体系的规定,致使组织的管理评审未能达到的预期效果。主要表现在:一、管理评审输入不充分、不全面,表现在:1.未能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规定的覆盖面全部参与评审工作;2.组织参加管理评审部门的体系运行报告及相关信息材料不充分:3.组织不能很好地重视和运用内审或外审的结果,做为管理评审的输入内容;4.组织对顾客反馈、市场调研等信息未能给予足够重视和充分利用;5.组织对相关法律法规和产品标准变更未能及时收集或更新。二、管理评审过程不认真、不完整。表现在:1.管理评审会议上,最高管理者成了主讲、主谈,别人很少有评价的机会;2.管理评审的出发点和动机不是为了对体系运行进行正确评价,而是为应付认证机构审核;3.管理评审时间安排仓促,参与人员准备不足,不能对组织体系运行情况进行充分的讨论与评价;4.管理评审由管理者代表“代表”或代替,很难达到解决和改进体系有效性的目的;5.管理评审成为各部门阶段工作的汇报和小结,没有对组织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等体系的实施情况进行认真评价。三、管理评审输出流于形式、不深入,表现在:1.管理评审报告流于形式,不能准确、真实、全面地反映管理评审活动效果;2.管理评审报告不够深入,不能对体系运行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认真的评价;3.对管理评审中发现的系统性、区域性问题,不能提出纠正措施和跟踪验证要求。我个人认为,为解决部分认证组织在管理评审中缺乏深度和有效性的问题。认证组织应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和方法。一、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必须端正开展贯标认 等方面。证的动机,正确认识管理评审的目的、性质和意义。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实施所策划的质量管理体系,自觉完成体系要求的内容和过程,将“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努力从组织内部挖掘做好管理评审的动力。二、组织的最高管理者要努力提高对管理评审重要性和有效性的认识,既要严格按策划的时间问隔进行,又要坚持亲自主持会议,更要创造一个宽松评价氛囤。从而,使参加管理评审的部门代表能够就体系运行情况、质量方针和目标实施情况、外部反馈意见、纠正及预防措施的有效性等各方面输入信息,进行深入研究和认真评价。三、组织的最高管理者为保证管理评审的有效性,应结合组织实际情况,正确选择管理评审时机,明确管理评审内容、评审方式、评审过程要求及参与评审部门和人员,使与会人员有充分的工作准备和相关信息准备。四、组织的最高管理者要对管理评审活动的整个过程做好组织准备与工作安排,重视输入信息、严格评审过程。尤其要结合管理评审输出结果,在《管理评审报告》中提出有针对性的、有份量的改进决策和工作要求,以保证管理评审的深度。五、最高管理者要对管理评审输出决定和改进要求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验证,并将其做为组织评价管理评审是否有效的最终证据。同时,最高管理者还应特别重视标准条款规定,要求组织员工掌握和理解管理评审“三性”的内在含义。一是要明确所谓“适宜性”,既包括对组织内部,也包括对组织外部的变化。对组织内部包括:机构及职责的变化、规模的变化、主要管理人员的变化、内部环境的变化、运行机制的变化、产品的变化等。对组织外部则包括:适用法律法规的变化、管理体系要求的变化、外部环境的变化、先进技术的出现、市场情况的变化及顾客要求的变化等方面。二是要特别强调“充分性”,就是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特别关注质量管理体系的每一过程是否识别并规定、职责是否已被分配、过程问的顺序及实施的结果,是否能够满足体系策划要求,并需对其进行评价。当发现体系现状中存在不充分的情况时,应进行持续改进。三是要针对”有效性”,最高管理者应采取措施,确保组织完成策划的活动并达到策划的结果。 并将以下信息与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进行对比即:过程的业绩、顾客的反映、产品的符合性、审核的结果等方面情况,以判断其满足顾客要求和入信息,进行深入研究和认真评价。 期望的程度。四是最高管理者要根据变化的情况和组织体系的要求,认真评价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及变更的需要。五是最高管理者要对组织的人员强调保持管理评审各种记录的重要性,并按质量记录控制程序四、组织的最高管理者要对管理评审活动的整 要求进行控制。总而言之,管理评审是最高管理者的职责之一,管理评审的对象是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评审活动应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主持。管理评审最终目的,就是通过按照策划的时间间隔,对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系统评价,提出并确定各种改进机会和变更的需要。认证组织只有严格落实管理评审规定和工作程序,才能最终确保实现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 培训的有效性评价

    培训的有效性如何评价?,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室可以通过能力验证结果是不是提高2.参考内部质量控制结果3.内外部审核结果4.不符合工作是否减少5.参考相关方的投诉6.人员监督评价和考核7.人员培训证书8.培训考试结果此外人员培训有效性还要考虑:①评价方式:分为培训后的即时评价(通过考核评价)和持续评价。可按每人单次评价,如某项检测技术的培训;也可按每批次培训评价,如一些文件要求的培训。可以在制定转年的培训计划时评价今年培训的效果。持续评价可以通过能力验证/测量审核、日常质控、操作规范性、日常监督等进行培训有效性评价。②评价结论:可以是定量;也可以是定性结论。

  • 【原创大赛】如何保证检测机构质量体系的运行有效性

    [align=center][color=#333333]如何保证[/color][color=#333333]检测机构[/color][color=#333333]质量体系的运行有效性[/color][/align] [color=#333333]建立科学的、运行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是法律法规对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的基本要求,RB/T 214-2017,对质量管理体系也有明确的要求。如何保证[/color][color=#333333]检测机构[/color][color=#333333]质量体系的运行有效性,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其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在此也谈点看法: [/color][color=#333333]1.[/color][color=#333333]领导必须高度重视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体系是检测机构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新的提法七项)中,其中必须重视领导作用。领导层必须明确质量管理、技术运作、服务支持之间的关系,对质量管理体系足够重视,才能事半功倍。[/color][color=#333333]2.[/color][color=#333333]必须按照标准如:RB/T 214-2017的要求,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color][color=#333333]建立质量体系的目的是否为了实现[/color]质量目标,[color=#333333]确保[/color]质量目标在不同层次上都能合理地实现。这种质量目标是明确的、基础之上的,不应该只是凭感觉。3.加强监督检查力度,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定期、不定期的[color=#333333]检查,实施有效的质量监督,是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一项重要质量活动。质量监督[/color]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抽查的方式,对所有质量管理体系涉及的要素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对监督中发现的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要查明原因,及时制定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尽快解决,并对所采取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验证。[color=#333333]此外,应适当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尽可能多的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为更好的解决问题奠定基础,从而确保所有的工作都符合质量体系的要求,使得工作质量不断提高,实现管理工作的动态进行。[/color][color=#333333]4[/color].建立自我完善机制,加强内部审核,保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运行。[color=#333333]实施内部审核,是为了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color][color=#333333]5.[/color]加强管理评审,管[color=#333333]理评审则应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体系变更、过程和产品的改进,资源的需求,包括质量方针和目标做出评价。[/color][color=#333333]6.[/color]不断完善质量体系文件,确保体系文件持续适宜有效,使其为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依据。质量体系文件作为检测机构质量管理的法规,应进行不断完善,使该文件在符合认证认可标准的同时,又与检测机构实际情况相符合。随着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运行,可能会由于不同原因而需要对作为质量体系文件化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等进行修改和完善。质量体系文件的修改和完善,最终都是为了保证质量体系文件的适宜性、有效性、符合性,并使这些文件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进一步提高检测机构质[color=#333333]量体系的运行效率进行的,但是无论是因为何种原因进行的修改,都应是严肃的,经过严格审批的。[/color][color=#333333]7[/color][color=#333333].要加强质量管理的体系建设,质量管理已不是单纯的质量检验,也不仅仅是全面的质量管理,而是全方位,全过程的,涉及到人、机、料、法、环、测等等全方位,也包括从样品、到检测、到报告的全过程、多方位的体系管理,是立体的管理。[/color][color=#333333]8[/color].[color=#333333]加[/color]强教育和培训,[color=#333333]增强检测机构员工的质量意识,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为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做好准备工作。检测机构的人力资源是检测机构之本,检测机构质量的进步关键在于整个员工素质的提高,应充分重视人力资源的构建,提高各级人员的质量意识,业务素质、事业心、责任心、职业道德以及适应本职工作的能力。[/color][color=#333333] [/color][color=#333333]综上所述,质量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只有在管理层领导足够重视的前提下,按照法规的要求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不断的改进,才能实现高效的运行,确保运行的有效性,为检验检测机构提高效率,实现质量目标。[/color]

  • “仪器检定/校准/计量实验室”——有效性——确认如何操作?

    说道“有效性”确认我就头疼,因为实验室可能都会接触到各种有效性确认!!!比如合格服务和供应方评价有效性确认,仪器计量校准有效性确认,关于纠正措施的有效性确认,以及自校验实施方法和实施记录结果的有效性确认等等等等。具体在实验室资质认定和17025上没有明确说明“有效性”确认的尺度,所以实施上千奇百怪,希望大家能够提供相关的建议或者记录确认表格式,以便大家交流和共享,谢谢大家。这里我也在正在收集关于撰写和完善《仪器计量校准有效性确认》表格式,希望大家提供参考。非常感谢,再次提前恭候大家双节快乐,中秋团圆,国庆玩好吃好O(∩_∩)O~

  • 【分享】HJ/T 356-2007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

    HJ/T 356-2007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污染源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规范水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判别技术要求,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水污染源排水中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NH3-N)、总磷(TP)、pH值、温度和流量等监测数据的质量要求,数据有效性判别方法和缺失数据的处理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水污染源排水中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NH3-N)、总磷(TP)、pH值、温度和流量等监测数据的质量要求,数据的有效性判别方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为指导性标准。 [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97755]HJ/T 356-2007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url]

  • 【我们不一YOUNG】培训的有效性评价具体描述应达到什么效果和水平?

    培训的有效性评价具体描述应达到什么效果和水平?答:CNAS-CL52第5.2.3条给出了对培训有效性的验证方式。此外还要考虑:①评价方式:分为培训后的即时评价(通过考核评价)和持续评价,可以按每人单次评价,如某项检测技术的培训,也可按每批次培训评价,如一些文件要求的培训,可以在制定转年的培训计划时评价今年培训的效果。持续评价可以通过能力验证/测量审核、日常质控、操作规范性、日常监督等进行培训有效性评价。②评价结论:可以是定量 也可以是定性结论。

  • 关于色谱干扰峰的判定

    实验过程中有这样的经历:走空白的时候,溶剂里面有个干扰峰,相同进样体积下样品里面在同一个位置也有峰,但是样品峰明显比空白高很多(进样量一致的情况下),此时能判定这个峰的真伪吗?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

  • 经基体校正后的曲线如何判定校正后曲线的可靠性?

    为何采用用标准样品样作校准曲线,把标准样品作为未知样品用校准曲线测定误差很小,但用于生产样品测定误差就很大。我采用的熔融法波长色散X荧光仪(RigakuZSX100e),用20个标准样品用经验法作基体校正。校准曲线准确度在0.1-0.008之间,校正因子大于0.999。校准曲线如何知道经基体校正后的曲线如何判定校正后曲线的可靠性?请有经验的大侠给予指导。

  • 作为企业实验室该不该在带有符合性判定的检测报告中注明“该判定结论不考虑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影响?”

    作为企业实验室该不该在带有符合性判定的检测报告中注明“该判定结论不考虑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影响?”

    [font=宋体]前言[/font][font=宋体]对于大多数检测实验室来说,不但应该给出可靠的检测结果,还应该给出合格与否的判定结果。但是在众多的测试项目中,不乏有些结果是处于临界范围内的状态,对于这种情况下的判定,对于实验室难免会犯难。而有些实验室为了规避因判定不当带来的风险往往会在检测报告的小注重加入“除非客户要求,本报告检测结果及符合性判定不考虑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这一个备注对于第三方来说感觉还不错能规避一定的风险,但是对于企业实验室来说是否合适哪?下面我就一个例子来聊一聊该备注对企业内部质量控制的影响。[/font][align=center] [img=,690,10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10/202310311841508146_4028_2646158_3.png!w690x101.jpg[/img][/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图[/font]1[font=宋体]—某实验室在检测报告中的备注详情[/font][/align][font=宋体]话说某企业实验室最近刚刚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认可委的实验室认可。通过审核的过程中,实验室学到了很多管理及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其中对于个风险控制控制方面,[/font]CNAS[font=宋体]还出台了一系列要求和指南。尤其是对于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在检测报告中的使用给出了几种情况,其中有一条就是“当客户要求时,实验室应在检测报告中报告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这样一来也就是说如果客户没有要求就不用报告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了呗。恰好实验室查到其他的单位包括第三方的检测机构在检测报告中做了相应的备注,也没有出示不确定度,因此,实验室领导决定检测报告中添加该项备注,如果特殊情况实验室可以不用报告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了。[/font][align=center] [img=,660,22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10/202310311842049511_5133_2646158_3.png!w660x225.jpg[/img][/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图[/font]2[font=宋体]—《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中对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要求[/font][/align][font=宋体]就这样执行了一段时间后的某一天,实验室主任被公司领导叫到了办公室,原来是因为实验室出具的一份检测报告中[/font]pH[font=宋体]值的检测结果是[/font]8.4[font=宋体],而标准规定的范围是[/font]4.0-8.5[font=宋体],实验室给出的判定是合格。而外检结果却是[/font]8.6[font=宋体]不合格导致产品压货。回头公司领导把实验室主任叫到办公室,原因不是说结果偏差,因为内外测试结果有偏差很正常,领导纳闷的是为什么叫实验室检测结果处于临界值时,为什么实验室给出了合格的判定。这种情况至少应该通知生产部门做回锅处理然后二次送检。实验室主任也不服气,因为出示的检测报告中标注了“除非客户要求,本报告检测结果及符合性判定不考虑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说明,车间没要求判定时加入不确定度的考虑。再说了,如果检测结果在要求范围内,我们实验室给出个不判定的结论,车间肯定会找我们,他们如何发货啊?不说这些还好,说了这些公司领导更生气了。这句话你们是说给谁看的?车间懂得什么叫考虑不确定度啊?你要么给个合格或者不合格的判定,要么判定中明确给出让他们处理或者不处理的建议不就得了吗?还非得搞着模棱两可的事情,别忘了你们实验室是为生产服务的[/font].....[font=宋体];反正不论最后实验室主任怎么和公司领导解释的,最终实验室在检测报告中取消了备注内容。最后实验室有组织人员对关于测量不确定及判定的正确要求进行了学习,实验室最终理解了结果不确定的正确使用方法。[/font][align=center] [img=,690,64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10/202310311842153363_6425_2646158_3.png!w690x646.jpg[/img][/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图[/font]3[font=宋体]—[/font]CNAS-TRL-010[font=宋体]中对结果判定中的四种情况的理解[/font][/align][font=宋体]结束语[/font][font=宋体]对于实验室来说,在报告中做相应的备注没有错。但是对于企业实验室来说是对整个公司来负责的。另外,经过分析出现以上情况的原因还有就是对标准的理解不到位,因为标准中说了除了客户要求外,还有其他几种情况,如测量不确定与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关时;当测量不确定度影响与规范限的符合性时,也是需要考虑的一种情况。[/font]

  • 如何判定酸度计的品质

    随着酸度计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关心酸度计的品质,故此粗略谈下判定酸度计质量的一些常用方法    从使用角度来看,酸度计的判定主要体现在:    1、正确性:没有正确性的酸度计没有任何使用价值。判定的方式是使用高精度的仪器或高精度的标准液校验。    2、稳定性:一台不稳定的酸度计读数困难,也很难保证仪器的正确性,稳定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单台仪器的稳定性,可以将同一仪器长时间放置稳定溶液中,看数值是否变化及变化幅度;另一方面的多台仪器的稳定性,将几台校验好的同一型号仪器放同一稳定溶液中看读数是否一致,误差有多少,假如几台同型号仪器之间不能保证稳定性,那就很难保证每台仪器的正确和稳定性。    3、常见误差的调整:温度是最明显的造成PH误差的因数,有无温度探头,以及温度探头的灵敏度同样影响仪器的使用。    4、操纵方便,界面美观:使用者这方面是比较轻易判定的,有些旧式的仪器,采用模拟开关,导致校准困难,细小的变化不轻易发觉,轻易产生致命的系统误差。另一方面,考虑到本钱和技术的原因,仍然有很多仪器采用LED数码管,显示内容不够丰富,当然也有厂商通过一定途径弥补了这一缺点。目前比较多采用的方便操纵的界面一般是LCD液晶显示 键盘式操纵。    5、探头优劣:这点毋庸置疑,探头的性能直接影响仪器的一些技术指标,再优越的仪器配备劣质探头都是无济于事。    6、安全性:近年越来越多的客户对操纵安全性开始关注,设计良好的仪器采用较低的安全电压输进可以大大进步安全性能。

  • Hj828-2017 关于氯离子粗判定

    请问化学需氧量氯氯离子粗判定假如取样体积10ml ,硝酸银滴了4滴,则么粗略判定氯离子含量[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4/202404122143400806_8009_3306753_3.png[/img]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