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添加

仪器信息网添加专题为您整合添加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添加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添加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添加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添加话题讨论。

添加相关的论坛

  • 食品添加剂无罪 非法添加才有错

    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让“食品添加剂”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这其实有点冤枉。仔细盘点近年来的中国食品安全事件就会发现,罪魁祸首是食品非法添加,而非食品添加剂本身出了问题。被误读的食品添加剂什么是食品添加剂?规范地说,为改善食品品质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就叫食品添加剂。中国允许的种类有2300多种,涵盖了23个功能类别。食品添加剂大部分中天然来源,有一小部分是合成的。食品添加剂要求有工艺的必要性,这是食品安全法中特别强调的,就是说有添加工艺必要才能加,没有必要就不能加,哪怕是无毒无害的。仔细盘点下近年来的中国食品安全事件,就会发现,罪魁祸首是食品非法添加,而非食品添加剂本身出了问题。比如有些红心鸭蛋中使用了苏丹红,但苏丹红绝不是食品添加剂,却被人非法使用在食品中了,是一部分人为牟取暴利的犯罪行为。三聚氰胺,有人用它冒充蛋白质,这本身也是个犯罪行为;瘦肉精,压根儿就不是食品添加剂,也不是饲料添加剂,根据法规根本就不能加的。从台湾最近引发的塑化剂事件来看,工业级的塑化剂可以用在塑料中,但添加到食品肯定是非法的,所以塑化剂本身并不属于食品添加剂范畴。一直以来食品添加剂都被公众误读了,成了食品安全问题的替罪羊,以至于消费者很恐慌。

  • 【资料】食品添加剂“添加”些什么?

    罐头里的水果常年色泽鲜亮,小推车上的点心更是五颜六色,这些之所以有如此的诱人色泽,是天然的吗?我想不少人可能都知道,这绝大部分都是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一股崇尚自然的风吹向大众,在人们眼里,只有天然的食物才是无害、有营养的。对于添加剂,词典里的意思是为改善物质的某些性能而加入到物质中的药剂。不少人理解为是添加了一些非自然的东西在里面。既然不自然,那么就是有害的。因此,在不少人眼里任何含添加剂的食品都变得对健康有害了。  为了使各种各样的食品运到各个地方仍能保持新鲜和可口,食品添加剂行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现在我们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主要有防腐剂、抗氧化剂、合成甜味剂、食用香料。  食品添加剂是否真的像人们说的这么可怕呢?  在以上几大类常用添加剂中不难看出。维生素类、阿斯巴甜、番茄红素等本身就是天然食物的组成成分,也是人体可利用的营养成分。如阿斯巴甜可用于糖尿病患者作糖的代用品,其成分是人体正常需要的18种氨基酸之一,在人体内代谢不会升高血糖,而且甜味是蔗糖的几十倍。胡萝卜、番茄红素等已证明对防癌、抗衰老有一定功效。其次,国家批准使用的大多数食品添加剂是低毒性的合成物,如山梨酸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4.2克/千克,也就是说,如果用一个体重50千克的成人身上,每天摄入210克,才可能产生毒性反应。按照食品卫生规定山梨酸用于食品中的最高量是50毫克/千克,也就是要每天食用4200千克此食物,才会造成毒性反应。但稍有点常识的人都会知道,这根本是不可能的。食品卫生法规对使用食用添加剂的剂量有严格限制,在低剂量下,使用含食品添加剂的食品是绝对安全的。  当然,食品添加剂也可能危害健康。例如:过期的食品添加剂,和过期食品一样的有害或更甚;不纯的食品添加剂,如汞、铝等未清除;长期过量食用食品添加剂;使用已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因此,只要我们认真了解食品添加剂的性能和作用,认真检查食品中添加剂的成分,使用量及有效期,就能避免其对我们身体造成的损害,并充分利用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为我们增添更多、更美味新鲜的食品,丰富我们的餐桌。

  • 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物

    “一包方便面里有25种添加剂,别吃”“吃面包相当于啃鞋底”……出现在网络上的这些“提醒”经常令人不寒而栗。在昨天的2014年国际食品安全大会上,与会国内外专家为食品添加剂正名:全世界真正的头号食品安全问题并非食品添加剂等问题,而是食源性疾病。迄今为止,中国的食品安全事件没有一件是由于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造成的。  食品添加剂权威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表示,目前,一些缺乏科学依据的食品安全问题传播速度非常快,如最近有报道说方便面最多含有25种食品添加剂,口感虽好,但危害大,还有说法称吃面包相当于啃鞋底等。“这方面例子太多了,这些信息从标题制作上是为了吸引眼球,其实都是误导公众”,孙宝国称,“可口可乐里面有磷酸,那能说喝可乐就等于喝磷酸吗?”他还指出,对食品添加剂认知的错误,还包括一些医生、名人,他们把非法添加物和食品添加剂混为一谈。  那么食品添加剂到底是否安全呢?孙宝国说:“所有食品添加剂都是安全的;从毒理学的角度看,相当多的食品添加剂都是有毒的,但是食品添加剂有毒,不等于含有添加剂的食品有毒。就像卤水有毒但可以点豆腐。”只要不超过一定的量,食品添加剂用在食品当中就是安全的。与会专家表示,在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上,唯有“透明才能产生信任”。 你有留意到你每天吃的食品中都有些什么添加剂吗? 哪些是无害的?哪些可能有害?

  • 【讨论】饮用水中能否添加食品添加剂?

    【讨论】饮用水中能否添加食品添加剂?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9/201009070957_242080_1611037_3.jpg饮用水中能否添加食品添加剂?正方:饮用水中合理使用添加剂有益无害在纯净水中出于调节口感目的添加一定量的硫酸镁等添加剂有其工艺上的必要性,在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规定范围内添加可以保证饮用安全。反方:添加剂加入饮用水后果堪忧在饮用水中添加食品添加剂可能损害人们健康,应该予以禁止。加添加剂的水应归类为饮料,不应该叫水。“因为这种添加的安全性没有经过论证。

  • 食品添加剂科普:是否不添加食品添加剂的产品才是好产品?

    问:有的食品包装上印有“本品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字样,是否不添加食品添加剂的产品才是好产品? 答:食品添加剂,这一名词虽始于西方工业革命,但它的直接应用可追溯到一万年以前。中国在远古时代就有在食品中使用天然*的记载,如《神农本草》、《本草图经》中即有用橘子染色的记载;在周朝时即已开始使用肉桂增香;北魏时期的《食经》、《齐民要术》中亦有用盐卤、石膏凝固豆腐等记载。 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或根据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同时规定:“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称为“食品强化剂”。因此食品强化剂显然也属于食品添加剂范畴。但间接(如通过包装材料、包装容器、农药残留、谷物的霉菌毒素和放射线等)加入食品者,及食品中天然存在的有害成分,则不列入食品添加剂范畴。此外,我国“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第十三条明确规定:“禁止以掩盖食品腐败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据统计,国际上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已达14000余种,其中直接使用的约4000余种,常用的在1000种左右。 食品添加剂在使用前,需进行严格的质量指标及安全性的检测。 在质量指标中,一般分为三个方面:外观、含量和纯度,有的还包括微生物和黄曲霉毒素等毒物指标。在纯度指标中一般均有铅、砷乃至镉、铜、铬、汞、锌等有害金属限量指标。个别还有4—甲基咪唑、氰化物等有毒物质指标。此外还有干燥失重、灼烧残渣、不溶物、残存溶剂等等指标。 安全性是食品添加剂的命脉。对各种食品添加剂的能否使用、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各国都有严格规定,受法律制约,以保证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安全。这些规定是建立在一整套科学严密的毒性评价基础上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也是国际上公认的主要毒性(安全性)指标为ADI(AcceptableDailyIntakes依据个人体重,终生摄入一种食品添加剂而无显著健康危害的每日允许摄入估计值)、LD50(受试动物半数致死量)和GRAS(一般公认为安全者)。 食品添加剂只有在通过以上指标测试并符合规定后,才可以被使用。 食品添加剂对改善食品的质量、档次和色香味;对原料至成品的保质保鲜;对提高和保持食品的营养价值;对新产品的开发;对食品加工工艺的顺利进行等各方面,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添加剂已成为加工食品不可缺少的基料。它在食品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改善食品的感官和组织形态及色香味,以适应消费者的需要,从而体现食品的消费价值; 2.增强食品的营养成分。随着消费者对营养学认识的不断提高,人们日益追求各种营养强化食品; 3.使食品具有更有效、更经济的加工条件和更长的货架期和保质期; 4.促使方便食品、快餐食品高速度增长,以满足就业增加、单身家庭增多、生活节奏加快的需要。 由此可见,只要正确地、适量地使用质量符合法定规定的食品添加剂,不仅对食品是无害的,而且是必要的。当然,有些企业通过对工艺和设备的改进,生产不含防腐剂的产品,以迎合消费者“回归自然”的时尚,也是可以理解的。 随着消费和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营养、方便、多样化和安全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些方面,食品添加剂起到了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不断满足人们对营养、方便、多样化和安全方面的要求,也是食品添加剂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 【讨论】食品添加剂“零添加”就安全吗?

    “本品不含任何添加剂”。时下,不少食品包装上纷纷打出“零添加”的醒目标识。然而,这一令消费者颇感安慰的“友情提示”,却让食品安全专家们有些哭笑不得。  在日前举行的第133期东方科技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研究员陈君石指出,到目前为止,国内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没有一例是由食品添加剂引起的。三聚氰胺、苏丹红都属于掺假或非法使用,不能与食品添加剂混为一谈。 消费者夸大化学污染 轻视“吃坏肚子”  不含食品添加剂就敢放心吃,这样的心理不仅在中国较为普遍,在东南亚等国家也有类似的调查结果。陈君石说,在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心中,食品添加剂好似“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实际上,这只是认识上的误区。 “试想一下,假如没有甜味剂、蓬松剂、防腐剂,我们在市场上还能买到这么多丰富多彩、好吃便宜的食品吗?”  不可否认,消费者对于添加剂的恐慌,主要来自于苏丹红、孔雀石绿等事件的影响。陈君石指出,作为工业原料,这些化学品本身就不允许在食品中应用,不属于食品添加剂的范畴。可惜的是,在一次次风波中,添加剂成了不法分子违法滥用的替罪羊。他表示,我国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一直遵循严格的管理,执行的标准也与国际接轨。  与令人“谈食色变”的化学污染相比,类似“吃坏肚子”的小事常常被大家小事化了。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副研究员周乃元指出,目前,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食品安全面对的首要问题,但消费者却不重视。“多数人吃坏了肚子,只是自认倒霉,没人会觉得这是食品安全的大事。”周乃元说,过分夸大化学污染而忽视食源性疾病,反而造成了食品安全防御的新盲点。对此,陈君石特别提醒,冰箱不是保险箱,有些细菌在冷藏温度下仍可生长、繁殖。 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食品安全应该面对的首要食品安全问题!

  • 是否不添加食品添加剂的产品才是好产品?

    问:有的食品包装上印有“本品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字样,是否不添加食品添加剂的产品才是好产品? 答:食品添加剂,这一名词虽始于西方工业革命,但它的直接应用可追溯到一万年以前。中国在远古时代就有在食品中使用天然*的记载,如《神农本草》、《本草图经》中即有用橘子染色的记载;在周朝时即已开始使用肉桂增香;北魏时期的《食经》、《齐民要术》中亦有用盐卤、石膏凝固豆腐等记载。 我国食品卫生法规定: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或根据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同时规定:“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称为“食品强化剂”。因此食品强化剂显然也属于食品添加剂范畴。但间接(如通过包装材料、包装容器、农药残留、谷物的霉菌毒素和放射线等)加入食品者,及食品中天然存在的有害成分,则不列入食品添加剂范畴。此外,我国1993年施行的“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第十三条明确规定:“禁止以掩盖食品腐败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据统计,国际上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已达14000余种,其中直接使用的约4000余种,常用的在1000种左右。 食品添加剂在使用前,需进行严格的质量指标及安全性的检测。 在质量指标中,一般分为三个方面:外观、含量和纯度,有的还包括微生物和黄曲霉毒素等毒物指标。在纯度指标中一般均有铅、砷乃至镉、铜、铬、汞、锌等有害金属限量指标。个别还有4—甲基咪唑、氰化物等有毒物质指标。此外还有干燥失重、灼烧残渣、不溶物、残存溶剂等等指标。安全性是食品添加剂的命脉。对各种食品添加剂的能否使用、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各国都有严格规定,受法律制约,以保证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安全。这些规定是建立在一整套科学严密的毒性评价基础上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也是国际上公认的主要毒性(安全性)指标为ADI(AcceptableDailyIntakes依据个人体重,终生摄入一种食品添加剂而无显著健康危害的每日允许摄入估计值)、LD50(受试动物半数致死量)和GRAS(一般公认为安全者)。 食品添加剂只有在通过以上指标测试并符合规定后,才可以被使用。 食品添加剂对改善食品的质量、档次和色香味;对原料至成品的保质保鲜;对提高和保持食品的营养价值;对新产品的开发;对食品加工工艺的顺利进行等各方面,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添加剂已成为加工食品不可缺少的基料。它在食品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改善食品的感官和组织形态及色香味,以适应消费者的需要,从而体现食品的消费价值; 2.增强食品的营养成分。随着消费者对营养学认识的不断提高,人们日益追求各种营养强化食品; 3.使食品具有更有效、更经济的加工条件和更长的货架期和保质期; 4.促使方便食品、快餐食品高速度增长,以满足就业增加、单身家庭增多、生活节奏加快的需要。 由此可见,只要正确地、适量地使用质量符合法定规定的食品添加剂,不仅对食品是无害的,而且是必要的。当然,有些企业通过对工艺和设备的改进,生产不含防腐剂的产品,以迎合消费者“回归自然”的时尚,也是可以理解的。随着消费和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营养、方便、多样化和安全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些方面,食品添加剂起到了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不断满足人们对营养、方便、多样化和安全方面的要求,也是食品添加剂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 食品添加剂上限添加问题?

    [font=SimSun, STSong, &]有一客户,使用营养强化剂,维生素矿物质类,觉得生产过程中会有损失,就想按照上限添加,营养成分表按照检测值。[/font][font=SimSun, STSong, &]我认为,营养强化剂也属于食品添加剂的一种,不建议添加上限。我记得有一条法规是写的不能添加到上限,没有找到,请问各位老师,还有什么依据可以回绝客户?[/font]

  • 【讨论】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物吗?我们如何区别呢

    食品添加剂到底是什么?三聚氰胺、甲醛、山梨酸钾、苏丹红,都是食品添加剂吗?很多像我一样的食品添加剂方面的门外汉,是不是对此都很困惑呢?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brow/emyc1010.gif想问一问做食品添加剂的专业人士:(1)食品添加剂=非法食品添加物?用甲醛来发泡海产品、用苏丹红来给辣椒油染色,这样的都是食品添加剂吗?(2)经常看到有的包装上面写着:“本品不含防腐剂”,这个是真的吗?难道只是一种口号?有没有不加任何添加剂的加工食品?(3)如果所有的加工食品都含添加剂,那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 食品添加剂与非食品添加剂

    一、食品添加剂符合GB2760-2014,按食品添加剂中使用范围规定和使用量,加入使用到食品中是安全的,除非使用剂量超过允许的剂量,而非法添加物则具有高风险性。制得一提的是,很多食品添加剂其实对人体是有利的,完全没必要谈虎色变,比如维C、生育酚、胡萝卜素等等。二、非法添加物是指没有被法律法规允许的非食用物质或添加物。1.不属于传统上认为是食品原料的;2.不属于批准使用的新资源食品的;3.不属于卫生部公布的食药两用或作为普通食品管理物质的;4.其他我国法律法规允许使用物质之外的物质。

  • 喝奶茶时最好少添加或者不添加配料

    喝奶茶时最好少添加或者不添加配料,虽然含有奶盖的奶茶口感很好,但热量也很高,对于想控制体重、追求健康的人来说,应适量饮用。选标识“0植脂末”“0反式脂肪酸”的奶茶。

  • 23类食品添加剂和具体添加物

    我最近统计了一下食品添加剂,具体包括23类食品添加剂(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着色剂、护色剂、乳化剂、酶制剂、增味剂、面粉处理剂、被膜剂、水分保持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稳定剂和凝固剂、甜味剂、增稠剂、食品用香料、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其他)各类添加剂的在食品中的作用,和各类添加剂有哪些物种请看附件。

  • 【讨论】误区:“食品添加剂”还是“非法添加物”!!

    最近铺天盖地的食品添加剂检测已经成为大家瞩目的焦点,但是不是专家的我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食品添加剂???难道我们没有被媒体误导么????会上网的人都能在百度上搜索到食品添加剂的定义:食品添加剂是指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合物质或者天然物质。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着色剂、护色剂、酶制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甜味剂、增稠剂、香料等。注意重点词汇:“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增加食品营养成分”。那么我们一直以来关注的“苏丹红”、“孔雀石绿”、“三聚氰胺”、“邻苯二甲酸酯”等等算不算食品添加剂呢???好像不是吧。所以说,以三聚氰胺为首的一系列物质不过是“非法添加物”而非食品添加剂的范畴,我们的大多数人被严重误导了!!!某个专家在一堂食品添加剂的讲座上说过,食品添加剂在限量添加范围内都是安全的,可食用的,其中包括面粉的增白剂、鸡精等等,还有前一阵闹得沸沸扬扬的瘦肉精,在中国虽然是不准使用的,但是在美国却是可以使用的。(原因是,美国农场饲养,给猪喂的瘦肉精也是有一定量的,而中国基本上都是个人喂养,瘦肉精喂多少量全凭老农一把抓,没有量的控制)食品添加剂在改善食物口感上确实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单纯用牛奶鸡蛋为原料做的冰欺凌和市面上卖的口感上有什么不同,全在食品添加剂上。如今,“非法添加物” 被冠以“食品添加剂”的名头,让大家误会颇深,而每一次炒作之后让大家谈“添”色变,而中国很多生产食品添加剂的民族企业也被迫被外国收购(太太乐鸡精和家乐鸡精就是例子),最严重的影响就是外企一旦要涨价就完全占据了市场的主动权。当有一天,中国大部分的民族企业都被外企收购后,那么价格就只能听人家的,中国的百姓只得陷于被动。不是专家,只是说点自己的想法,欢迎大家讨论!

  • 合理的添加食品添加剂

    [color=#1a1a1a][color=#1a1a1a]因为对有毒化学物质的敬畏,[color=#1a1a1a]导致普通人对化学添加剂中尤其是“防腐剂”,“抗氧化剂”这种字样的物质产生抗拒感。[/color][/color][/color][color=#1a1a1a][color=#1a1a1a][/color]但是食品添加剂如果被批准使用的话,[color=#1a1a1a]必须经过至少长达1-2年的审批过程,包括小白鼠试验,[/color][/color][color=#1a1a1a][color=#1a1a1a]人体临床实验等才能够被批准使用,因此安全性上大家尽可放心,[/color][color=#1a1a1a]所有的食品添加剂在摄入量的范围内基本对人体不会产生有害的现象。[/color][/color]

  •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非法添加剂,概念不同,不可混淆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非法添加剂,概念不同,不可混淆 是谁在误读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与食品非法添加,此物非彼物,两者不可混淆。历数近年来的食品安全事件,都是滥用食品添加剂(既食品非法添加剂)惹的祸,如毒奶粉事件之三聚氰胺,瘦肉精事件之盐酸克伦特罗,毒血旺事件之甲醛,毒花椒事件之罗丹明B,水产品事件之孔雀石绿等等。而这些冠之以食品添加剂之名的违禁之物并不是食品添加剂,二是非法添加剂,食品加工生产中是绝对禁止添加的.

  • 糕点中添加何种添加可使糕点有硬变软

    各位前辈,我刚从事食品行业,请问在糕点中添加哪种食品添加剂,可使它在存放的过程中不容易变硬呢,急需啊!谢谢大家的帮忙啊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brow/emyc1004.gif

  • 内标量的添加

    请教一下,如何确定所需要添加的内标量?混标添加量是检出限的0.5到2倍吗??另外,用乙睛提取孔雀石绿后,用中性氧化铝柱进行过柱的原因是什么,脱脂吗??能用正己烷脱脂吗??

  • 食品添加剂的认识

    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变食品的某些性状而添加的改善剂,添加后常会改变食品的颜色/性状/口感/营养成分/保质期等,前题是添加的量一定得符合标准.当然有的添加剂危害极大,食品中不允许添加,也就是食品非法添加剂

  • 【讨论】食品使用添加剂,是“不添”好,还是“添”好?

    你认为:食品使用添加剂,是“不添”好,还是“添”好?我的观点是:还是“添”好!  有专家表示,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化食品加工业,就没有丰富、多彩的食品种类。只要按照国家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由于一些食品非法添加行为,败坏了食品添加剂的名声,其实正当使用符合国家要求的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老百姓无需“谈添色变”。  食品添加剂有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及便于食品加工的功效,很多情况下,没有食品添加剂会让食品更不安全。比如防腐剂,如果取消,方便面保存不了多久就会变质,果冻过两天就没法吃了,超市货架上的好多食品都不能很好保存。  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我国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分为23类,其中食品添加剂334种,食品用香料1850多种。从国外看,美国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数量比我国还多,使用范围也比我国广。

  • 【原创】食品添加剂成“利润添加剂”

    奶茶成本由你控制,一般按照提供的配方和食品添加剂,500毫升一杯的奶茶成本不超过0.5元。在《青岛早报》的报道中,该报记者假称自己准备开个奶茶店,一家食品添加剂店的工作人员随即提供了一份奶茶的配料单,上面共有13种成分,其中,有植脂末、口服葡萄糖、麦芽糊精、鲜奶精、蛋白糖、阿拉伯胶、乙基麦芽酚、CMC以及炭烧咖啡香精,这9种食品添加剂占到总配料的87%,剩下的13%为白砂糖、全脂奶粉、红茶粉。工作人员表示,如果想要进一步节省成本,可以减少白砂糖、奶粉等非添加剂的使用量,像蛋白糖的甜度是白糖的100倍,每斤的价格为10.5元,仅是白糖的3倍左右,可多加点蛋白糖。 可见,“滥用”的背后,还是利益在作怪!奶粉一系列的事件,不也是为[B]利益[/B]。

  • 栀子黄的添加

    产品执行19295速冻米面制品与调制食品,在2760查了栀子黄,没找到相关的类别,不知道能不能添加,如果能添加,该属于哪个类别

  • 食品添加剂喊冤!非法添加物这个锅我不背!

    [color=#444444]“反食品添加剂联盟”为何被叫好?食品添加剂不该替非法添加物背锅。两个概念易混淆,公众科普没到位!!![/color]近日,中国农业大学组织召开“科学认知食品安全和食品添加剂研讨会”,与会专家就前不久“反食品添加剂联盟”在北京举办活动一事各抒己见。多位专家反思指出,“反食品添加剂联盟”被叫好,说明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任重道远。

  • 【讨论】“水”能随便被“添加”吗?

    卫生部等多部门日前发出公告,自2011年5月1日起,禁止在面粉中添加食品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不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征求意见稿中,关于在水中加入添加剂的问题仍让部分营养学家担忧。隐忧:“添加剂标准”对饮用水不设限在此次国家的新法规迎来大众一片叫好声中,亦有营养学家重提去年7月份国家卫生部在网上公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征求意见稿,该《添加剂标准》当时列出了77种“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添加剂名单”,明确不适用于大米、面粉等食品,但对于同样重要的基础食品饮用水,只规定了不适用于饮用天然矿泉水这一种,而其它饮用水并不在限制之列。根据这份意见征求稿,除了天然矿泉水,其它饮用水的生产均可适用77种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添加剂,而且没有上限。这些添加剂包括了5"-呈味核苷酸二钠,L(+)-酒石酸,β-环状糊精,甘油等等,主要用于增味、抗氧化、增稠、着色等功能。而再加上有添加量限制的3种添加剂,在饮用水中可添加的添加剂一共达到了80种。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学营养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苏宜香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这80种添加剂,没有添加到水中的必要。另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营养学家也指出,该标准由于放开了添加的口子,使得在饮用水中添加各种矿物元素变得合法合规且随心所欲,同时由于该标准的表3中还列出了大量的酸度调节剂和增味剂,这也为以后用酸度调节剂人工调节饮用水的酸碱度和味道开了口子。去年9月12日,该《添加剂标准》正式结束征求意见,众多专家学者向卫生部提出了不同意见。5个多月过去了,对于在水中加入添加剂这一问题,卫生部一直没有明确表态是否正在研究修改。一位省疾控中心的人士向记者透露,由于反对意见较多,目前尚处于敏感期,不方便透露任何消息。记者了解到,美国直接在联邦法规中规定禁止在饮用水中加添加剂。世界卫生组织下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标准,也规定了部分食品添加剂可以按需求使用,但是明确规定,“水”不在“可随意添加”之列。而我们,还要等多久呢?

  • 关于食品添加剂混合添加的疑问

    请教路过的大神们,关于同种功能的食品添加混合使用比例之和不得大于1的问题。相同色泽着色剂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应超过1,例如像新红、柠檬黄、苋菜红、靛蓝、胭脂红、日落黄、亮蓝、赤藓红这些着色剂,带红字的几个着色剂算相同色泽着色剂,带黄字的几个算相同色泽着色剂,带篮字的几个算相同色泽着色剂,是这样理解吗?还是只要是着色剂混合添加比例之和就不应超过1?这两种那种理解是正确的,请高手们指点

  • 【分享】食品添加剂

    【分享】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10/200910241615_177771_1610969_3.jpg[/img][color=#DC143C]简介[/color]  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2009年6月1日施行的[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的定义。  食品添加剂是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可以起到提高食品质量和营养价值,改善食品感观性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藏期,便于食品加工和提高原料利用率等作用。目前,我国有20多类、近1000种食品添加剂,如酸度调节剂、甜味剂、漂白剂、着色剂、乳化剂、增稠剂、防腐剂、营养强化剂等。可以说,所有的加工食品都含有食品添加剂。而且合理使用添加剂对人体健康以及食品都是有益无害的,在食品生产中只要按国家标准添加食品添加剂,消费者就可以放心食用。[color=#00008B]标准定义[/color]  世界各国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不尽相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食品法规委员会对食品添加剂定义为:食品添加剂是有意识地一般以少量添加于食品,以改善食品的外观、风味、组织结构或贮存性质的非营养物质。按照这一定义,以增强食品营养成分为目的的食品强化剂不应该包括在食品添加剂范围内。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43条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第28条,以及《食品营养强化剂卫生管理办法》第2条,中国对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强化剂分别定义为: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食品强化剂是指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者人工合成物质,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在食品加工和原料处理过程中,为使之能够顺利进行,还有可能应用某些辅助物质。这些物质本身与食品无关,如助滤、澄清、润滑、脱膜、脱色、脱皮、提取溶剂和发酵用营养剂等,它们一般应在食品成品中除去而不应成为最终食品的成分,或仅有残留。对于这类物质特称之为食品加工助剂。  [color=#DC143C]分类[/color]  按来源可分为:天然食品添加剂和化学合成添加剂。

  • 添加剂冤大头?

    2012年04月25日17:44 新民周刊 记者—黄 祺   一轮又一轮食品安全危机以后,消费者脑子里留下的,是对食品强烈的不信任感,如果要把这种不信任感具象到某一个目标身上,这个目标多半是“食品添加剂”。但若仔细分析,食品添加剂在中国食品安全危机的过程中,常常扮演“冤大头”的角色。  越少越好?  “不能邀请记者,没有记者,我们就放开了说。”2012年2月,上海市食品添加剂行业协会组织了一次会议,包括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卫生部门、工商部门在内,多家“管”食品的单位参加了这次会议,不过,所有参会者都对会议组织方提出了不要记者参加的要求。谁都知道,“食品安全”是当下中国社会最敏感的词语之一, 任何言论都可能引起轩然大波。  既然是一个“放开了说”的场合,年近70的吉鹤立也大胆质问:“大家觉得2011年出了很多食品安全事件,但真正是由食品添加剂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到底有几起?我看是非常非常少。”吉鹤立是上海市食品添加剂行业协会秘书长,但吉鹤立跟记者强调,他出此言,绝非完全从行业利益出发。学生物学出身的吉鹤立,在业内更多地被视为食品安全方面的专家。  不过,吉鹤立为食品添加剂正名的言论,的确不容易被公众接受,对大多数人而言,在经历了一轮又一轮食品安全危机后,对食品添加剂的恐惧,已经变成“固有的成见”,对添加剂避之唯恐不及。  正因为这样的公众情绪,最近,一则“卫生部拟禁用38种添加剂”的新闻,让消费者拍手称快,新闻中记者采访的各种“专家”,也纷纷表达赞成。但这样“大快人心”的新闻,却让吉鹤立无法接受。在他看来,非理智地看待食品添加剂,根本无益于食品安全状况的改善。  报道源于卫生部于4月发布的一则公告,内容是卫生部对拟撤销38种食品添加剂“征求意见”。上海某电视台在报道这则新闻时,采访了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一名教授,教授称:“添加剂毕竟不是正常食物,所以越少越好。”同时,报道中配发了某地医生介绍添加剂影响健康的采访,报道还提到“苏丹红”等曾经引起轩然大波的食品安全事件。  看完报道,吉鹤立感到“无语”,新闻中最明显的一处错误是,“苏丹红”危机根本与食品添加剂无关,“苏丹红”和“三聚氰胺”一样,是一种用于工业生产的化工原料,被不法分子非法添加到食品中。因此,把“苏丹红”混淆到食品添加剂的新闻中,唯一的作用就是加深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和恐惧,进而影响合法添加剂的使用。  公众的焦虑吉鹤立可以理解,但让他不能忍受的是,各种所谓的“专家”,正在助长非理性的情绪。事实上,“拟撤销38种食品添加剂”的消息,并不能说明某专家对食品添加剂“越少越好”的看法。  “拟撤销38种食品添加剂”是今年1月“卫生部征求55种食品添加剂技术必要性和安全性”的后续消息,在经过征求意见、专家讨论后,55种待讨论的添加剂,剩下38种再次征求意见。也就是说,在本次征求意见的过程中,第二轮拟被撤销的食品添加剂种类,比第一轮减少了17种,这17种被认为在技术必要性和安全必要性的评估后,可以被保留。  因此,吉鹤立认为,所谓“专家”对食品添加剂越少越好的看法,只不过是迎合公众的情绪,卫生部的公告,完全没有显示要大量删减食品添加剂目录的信息,安全、合理地使用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的需要,也是现代人生活的必需。只要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正确规范地使用食品添加剂,是不会出现任何食品安全问题的。  现代生活必需品  很难想象,如果食品添加剂从人们生活中一夜消失,生活将是怎样。起码,早上起来再没有面包,酸奶,菜肴没有酱油的色、味,小孩子再没有各种可口的零食和饮料。很多人回忆甜蜜童年时常常想念的水果罐头,再也无法生产。  无论从什么角度计算,食品添加剂对人们生活水平的影响,正面的作用都大于负面的作用——比如,防腐剂如今被视为“妖魔”,但很少有人深究,如果没有防腐剂,因食品腐烂引起的食品安全事故会损害更多人的健康。数十年前,人们从酱油里捞出蝇蛆并不是希奇的事,而在今天,这样的事件已经变成“奇闻”,原因就是酱油中添加了防腐剂。  吉鹤立告诉记者,公众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食品添加剂,如果保持理性,也就不会对正常的添加剂种类调整,产生误读。  卫生部门对添加剂品种的调整,是常见的行业标准调整,一些品种撤销的同时,一些新的品种也可能被增添到食品添加剂的目录中。本次对38种添加剂征求意见的标准,是考察这些添加剂的“技术必要性和安全性”,而“技术必要性”的背后,很大的决定因素是价格。  一种添加剂会不会被应用到食品中,企业必须考虑成本。吉鹤立举了一个最近被热炒的添加剂例子——明胶。明胶的原料应该是新鲜动物皮,食品级的明胶生产,必须使用健康、新鲜的食用动物皮和骨骼,而且这些原料必须通过检疫。这样严格要求的食品级明胶和工业级明胶有巨大的差价。  “我们小时候吃的冷饮,味道特别浓,那个时候的冷饮里,就使用了食用明胶。”吉鹤立介绍说,食用明胶常用于冷饮的生产,但是,随着食用明胶价格越来越高,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冷饮生产基本上开始用其他效果类似的添加剂替代食用明胶,常用的有阿拉伯胶、瓜儿豆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等等。这些替代产品,价格低很多,企业自然会选用,国内企业现在大多已经不再用食用明胶生产冷饮。不过,国外不少企业仍然将食用明胶添加到冷饮中,这些冷饮价格较贵,但口感更好。  在本次卫生部拟撤销的38种食品添加剂中,很大部分撤销的原因,就与价格有关。吉鹤立介绍,征求撤销的一个添加剂叫“薪草提取物”,它被用在制作豆腐的过程中,使得豆浆凝固成为豆腐,也就是民间常说的“点豆腐”的材料。这种添加剂由浙江一家企业申报,得到批准后成为国家食品添加剂目录中的一员。  但是,获得批准后,由于原料困难,成本太高,这家申报企业从未生产过,也没有其他企业用它来“点豆腐”。因为成本原因,“薪草提取物”变成了“僵尸”添加剂,也就不具备“技术必要性”。  另一个例子是拟撤销添加剂目录中的前三种防腐剂,它们常被用于水果保鲜。但随着水果冷库保存成本的降低,杀菌技术的进步,更多的企业使用冷库保鲜,这几种用于水果保鲜的防腐剂已没有人使用,即已没有技术上必要性。  成本,是所有企业在选用食品添加剂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吉鹤立表示,企业根据多种因素选择使用食品添加剂,只要是合法地使用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安全性上都是有保障的。  “明胶门”背后  业内人士力证合法食品添加剂的无辜,在各种与添加剂有关的“丑闻”中,大多数属于违法将非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生产,以及合法食品添加剂的违规使用。  近期引发哗然的“毒胶囊”事件,正是其中一例。明胶根据用途不同,分为工业明胶、食用明胶和药用明胶,跟“苏丹红事件”“三聚氰胺事件”类似,本次查获企业用工业明胶生产药物胶囊,是把不能用于食品或者药品的物质,用在食品药品生产中,属于典型的违法行为。这种事件其实是严重的刑事犯罪。  而2011年发生在上海的“染色馒头”事件,则属于违规使用合法食品添加剂的情况。馒头生产企业使用的这种着色剂,《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是规定允许用于面包、饮料等食品中,但这家企业却私自用在馒头生产中。因此,在“染色馒头”事件中,食品添加剂着色剂柠檬黄是合法的,同时也是安全的,只是没有批准用于馒头中。吉鹤立认为,“染色馒头”事件曾被称为“毒馒头”事件,也是一种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  误解还不止于此。细究历次由食品添加剂唱主角的食品安全事件,记者发现,其中一些属于企业虚假宣传,而并非真正的食品安全问题。什么叫“食品安全问题”?科普书籍《何食为安》中,编写者吉鹤立引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是:食品安全问题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  2011年,连锁餐饮企业味千拉面,被媒体曝光拉面的汤底是用汤料调制的。这家企业一直宣扬面汤的营养价值,但被曝光后企业承认,汤底原料是由工厂生产的一种浓缩汤料,稀释后每碗汤不可能如宣传中那样富有营养。据之后的报道,味千拉面使用的浓缩汤料,是由正规厂家用猪骨生产的一种合格产品,其中并不涉及食品添加剂安全问题。  事实上,引发消费者不满的原因,与添加剂没有多大关系,而是企业模糊概念,将一种使用了添加剂的工业产品,描绘成富有营养的汤料,故意让消费者产生汤料是现场熬制的错觉。  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对“永和豆浆”“肯德基豆浆”的质疑中。消费者发现,标榜“手工现磨”的豆浆,都是豆浆粉兑水制成的,而豆浆粉作为工业化生产的食品,一定存在食品添加剂。对于连锁餐饮行业来说,方便、快捷、低成本是它们的生存之道,连锁餐饮大多使用工业化生产的半成品,简单加工后售卖,因此,所谓的“手工现磨”,明显是虚假宣传,而与食品添加剂安全无关。  “毒胶囊”的导火线“老酸奶”风波,在吉鹤立看来也是一场“乌龙”。吉鹤立介绍说,牛奶原杯发酵,一般是不放添加剂的,被叫做“老酸奶”,按照食品分类为“发酵乳”。如果在这种“老酸奶”中加入各种添加剂,调制成的酸奶叫做“风味发酵乳”。风味发酵乳中可以添加明胶。如果酸奶里面添加了明胶或者其他的添加剂,就不是‘老酸奶’,把‘风味奶’说成是‘老酸奶’首先是虚假宣传,而不能说‘老酸奶’加了什么东西不能吃。”  “板子”怎样打?  吉鹤立说了合法食品添加剂的很多“好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