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甜味剂甜蜜素

仪器信息网甜味剂甜蜜素专题为您整合甜味剂甜蜜素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甜味剂甜蜜素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甜味剂甜蜜素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甜味剂甜蜜素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甜味剂甜蜜素话题讨论。

甜味剂甜蜜素相关的论坛

  • 甜味剂甜蜜素检测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甜味剂甜蜜素检测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一、案例背景及具体问题描述  甜蜜素是一种常用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的30~40倍。如果经常食用甜蜜素含量超标的食品,就会因摄入过量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主要有:GB/T 5009.97-2003《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测定》,其中,第一法气相色谱法适用于各类食品,检出限为0.0040 g/kg;SN/T 1948-2007《进出口食品中环已基氨基磺酸钠的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适用于水果罐头、浓缩山葡萄汁、白酒、糕点、糖果、甜面酱、酱菜,检出限为0.00010 g/kg。  由于SN/T 1948-2007适用范围有局限性,且甜蜜素在使用范围内的添加量相对较大,而质谱法的分辨率和灵敏度比较高,极易造成过载,因此在甜蜜素检测中通常使用GB/T 5009.97-2003,该方法以甜蜜素在硫酸介质中与亚硝酸钠反应生成环己醇亚硝酸酯为目标峰来定量,但是采用该方法试验时会产生两个色谱峰,控制衍生反应条件及如何准确定量是关键。

  • 甜味剂三氯蔗糖检测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甜味剂三氯蔗糖检测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一、案例背景及具体问题描述  甜味剂是对能够赋予食品甜味的物质的总称。甜味剂种类较多,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按其营养价值分为营养性甜味剂和非营养性甜味剂;按其化学结构和性质分为糖类和非糖类甜味剂。目前作为食品添加剂的甜味剂主要有安赛蜜、糖精钠、甜蜜素、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纽甜等。  三氯蔗糖是唯一以蔗糖为原料的功能性甜味剂,甜度可达蔗糖600倍,具有无能量,甜度高,甜味纯正,高度安全等特点,是目前最优秀的功能性甜味剂之一。常用的检测方法有GB 22255-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三氯蔗糖(蔗糖素)的测定》,由于该标准中所用检测器是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或示差检测器(RID),只能根据保留时间定性,因此对样品处理要求比较高,但是在日常检测中,不同的产品类型其基质会有较大差异,若处理不好,很容易造成结果不准确。

  • 说说甜味剂:阿斯巴甜

    我是学食品出生的对食品添加剂比较了解,先分享一下甜味剂:阿斯巴甜的资料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别名:甜味素、阿斯巴甜 缩写为APM分子式 C14H18N2O5 理化性质:白色结晶粉末,无臭有强甜味。甜味似蔗糖,是蔗糖的150-200倍。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饮料和其他食品中。合成:通过天门冬氨酸、苯丙氨酸甲酯为原料,通过化学方法合成。毒理学依据:1、半数致死量:小鼠经口10000mg/kg 2、一般公认安全3、每日允许摄入量:0-40mg/kg 4、代谢:进入体内,可被分解为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甲醇,经正常代谢后排出体外。应用: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阿斯巴甜可用于各类食品中。并可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参考:FAO/WHO (1984)规定:可用于甜食,用量0.3%;胶姆糖1%;饮料0.1%;早餐谷物0.5%;配置适用于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心血管症的低糖、低热量的保健食品。在PH4.2左右最稳定,与甜蜜素或糖精混合使用有协同增效作用;对酸性水果香味有增强作用。

  • 关于“甜味剂”的科学解读

    (一)甜味剂在食品工业中受到广泛应用。  甜味剂是赋予食品甜味的物质,属于食品添加剂中的一类。甜味剂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根据我国现行《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的规定,纽甜、甘草酸铵、甘草酸一钾及三钾、D-甘露糖醇、甜蜜素、麦芽糖醇和麦芽糖醇液、乳糖醇、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等作为甜味剂可以用于面包、糕点、饼干、饮料、调味品等食品中。  甜味剂的优点主要有五个方面。第一,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出现分解失效现象,适用范围比较广泛。第二,不参与机体代谢。大多数高倍甜味剂经口摄入后原原本本地排出体外,不提供能量,适合糖尿病人、肥胖人群和老年人等需要控制能量和碳水化合物摄入的特殊消费群体使用。第三,甜度较高,一般都在蔗糖甜度的50倍以上,有的达到几百倍、几千倍。第四,价格便宜,同等甜度条件下的价格均低于蔗糖。第五,不是口腔微生物的合适作用底物,不会引起牙齿龋变。  甜味剂对于食品工业而言,是一类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已在包括美国、欧盟及中国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有的品种使用历史长达100多年。  (二)按照标准规定合理使用甜味剂是安全的,但仍需高度关注甜味剂的超范围、超限量使用。  根据GB2760规定,甜味剂在允许使用的食品中通常规定了相应的最大使用量。这些规定都是经过严格的风险评估,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制定的,而且与其他允许使用的国家基本相同。另一方面,国际上对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的最高权威机构——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对每一种待批准甜味剂的毒性试验(包括急性、亚慢性、致突变性、致癌性、生殖毒性、慢性毒性等)和代谢途径及动力学等研究报告会进行较长时间“苛刻”的科学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每日允许摄入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ADI)。在制定ADI值时已充分考虑了人种、性别、年龄等各种因素。JECFA认为,按照ADI值正常摄入甜味剂,不存在安全问题。只要按照相关法规标准正确使用甜味剂,就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然而,从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布的2015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来看,因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合格的在总体不合格样品中占比较高,其中也有涉及到甜味剂不合格的产品。其原因可能是生产厂家不了解相关标准的规定,也不排除个别厂家故意违法。

  • 甜味剂和着色剂

    内容摘要:在食品加工中为了更好地保持或改善食品的色泽,需要向食品中添加一些食品着色剂。食用色素按其性质和来源,可分为食用合成色素和食用天然色素两大类。甜味剂是指赋予食品甜昧的食品添加剂。按来源可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天然甜味剂又分为糖醇类和非糖类,其中糖醇类有木糖醇、山梨糖醇、甘露糖醇、乳糖醇、麦芽糖醇、异麦芽糖醇、赤藓糖醇;非糖类包括甜菊糖甙、甘草、奇异果素、罗汉果素、索马甜。人工合成甜味剂可分为磺胺类和二肽类。着色剂着色剂又称色素,是使食品着色后提高其感官性状的一类物质。在食品加工中为了更好地保持或改善食品的色泽,需要向食品中添加一些食品着色剂。自古以来,我国就将红曲米素用于各种饮食,特别是肉类的着色,例如用以酿酒,制造红香肠、红腐乳、红曲染色的酱肉和红粉蒸肉等。食用色素按其性质和来源,可分为食用合成色素和食用天然色素两大类。 (1)食用合成色素 食用合成色素属于人工合成色素。食用合成色素的特点:色彩鲜艳、性质稳定、着色力强、牢固度大、可取得任意色彩,加上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在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有苋菜红、胭脂红、赤鲜红(樱桃红)、新红、诱惑红。(2)食用天然色素 食用天然色素主要是由动植物组织中提取的色素,按化学结构可以分成6类:多酚类衍生物,如萝卜红、高粱红等;异戊二烯衍生物,如卢胡萝卜素、辣椒红等;四吡咯衍生物(叶琳类衍生物),如叶绿素、血红素等;酮类衍生物,如红曲色素、姜黄素等;团类衍生物,如紫胶红、胭脂虫红等;其他类色素,如甜菜红、焦糖色等。与合成着色剂相比,天然着色剂具有无毒害、无副作用、安全性较高、着色色调比较自然等优点,一些天然色素如p一胡萝卜素、核黄素等还具有维生素活性,而有的天然色素还具有一定的药理功效,对某些疾病有预防治疗作用,如芸香苷天然食用黄色素具有使人维持毛细管正常抵抗能力和防止动脉硬化等功能,在医学上一直作为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辅助药物和营养增补剂。但天然色素也存在生产成本高、着色力弱、难以调出任意色调和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加热、氧化等各种原因,食品容易发生褪色甚至变色而导致稳定性差、容易变质等缺点,严重影响食品的感官质量。一些天然色素还有异味,如姜黄粉的辛辣气味甚浓,除用于咖喱粉等以外,不大适宜直接添加于其他食品中。食用色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食品添加剂,但绝大多数合成色素主要成分是偶氮化合物,如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新红、柠檬黄等,都是由萘胺、硝酸、磺基、萘、萘酚、对氨基苯磺酸等化合而成,在体内经代谢生成卢一萘酚一a一氨基一1一萘酚等具有强烈致癌性的物质。产品中还可能混入色素中间体,或产生有毒副产物,如苯酚、苯胺等,对健康影响也极大[引。此外,在生产过程还可能被砷、铅或其他有害化合物污染。由于所有的合成色素既不能向人体提供营养物质,又危害人体健康,所以其使用范围以及用量应受到严格限制,人们在食用含这类色素的食品时也应注意它的含量和食量的问题。因此,人工合成色素正在被天然食用色素逐步取代。甜味剂甜味剂是指赋予食品甜昧的食品添加剂。按来源可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天然甜味剂又分为糖醇类和非糖类,其中糖醇类有木糖醇、山梨糖醇、甘露糖醇、乳糖醇、麦芽糖醇、异麦芽糖醇、赤藓糖醇;非糖类包括甜菊糖甙、甘草、奇异果素、罗汉果素、索马甜。人工合成甜味剂可分为磺胺类和二肽类,其中磺胺类有糖精、环己基氨基磺酸钠、乙酰磺胺酸钾;二肽类有天门冬酰苯丙酸甲酯(又阿斯巴甜)、1一a一天冬氨酰一N一(2,2,4,4一四甲基一3一硫化三亚甲基)一D一丙氨酰胺(又称阿力甜)。蔗糖的衍生物有:三氯蔗糖、异麦芽酮糖醇(又称帕拉金糖)、新糖(果糖低聚糖)。此外,按营养价值可分为营养性和非营养性甜味剂,如蔗糖、葡萄糖、果糖等也是天然甜味剂。由于这些糖类除赋予食品以甜味外,还是重要的营养素,供给人体以热能,通常被视做食品原料,一般不作为食品添加剂加以控制。天然甜味剂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在安全性和营养功能方面远好于人工合成的甜味剂。人工合成甜味剂,如市场上比较常见的商品有糖精钠、甜蜜素,两者都可能具有致癌性,在婴儿、孕妇食品中禁止使用,特别是糖精,经常被不法商贩用于代替白糖作为甜味剂加入食物中,以谋求暴利。制造糖精的原料主要有甲苯、氯磺酸、邻甲苯胺等,均为石油化工产品。甲苯易挥发和燃烧,甚至引起爆炸,大量摄入人体后会引起急性中毒,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氯磺酸极易吸水分解产生氯化氢气体,对人体有害,并易爆炸;糖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体物质对人体健康也有危害。所以,天然、营养和多功能的甜味剂是食品甜味剂的发展方向。

  • 【文献】纳克级激光计数检测器同时测定7种人工甜味剂

    【文献】纳克级激光计数检测器同时测定7种人工甜味剂

    [align=center][b]纳克级激光计数检测器同时测定7种人工甜味剂[/b][/align][b] ——安赛蜜、糖精钠、甜蜜素、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纽甜、甜菊苷的共同分析[color=#621e0e]使用资生堂色谱产品进行研究、发表的论文有很多,今天资娃就来给大家介绍一篇由中检院老师和资生堂液相色谱技术中心共同发表的论文——[b][color=#621e0e]《纳克级激光计数检测器同时测定 7 种人工甜味剂》。[/color][/b][/color][color=#621e0e][b][/b][/color][color=#621e0e][b][img=,457,622]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9/201709221015_02_2222981_3.jpg[/img] [img=,399,588]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9/201709221022_01_2222981_3.jpg[/img][/b][/color][color=#621e0e][b][/b][/color][/b][align=center]=======================================================================[/align][align=center][b]摘要[/b][/align]目的:建立采用纳克级激光计数检测器(nano quantity analyte detector, NQAD)同时测定7 种人工甜味剂的分析方法。方法:纳克级激光计数检测器系统下,使用CAPCELL PAK C18 MGII (150 mm × 2.0 mm, 5 μm)色谱柱,以20 mmol/L 乙酸铵水溶液(A)-甲醇(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柱温40 ℃。结果:7 种常见人工甜味剂得到良好分离与检测,在紫外检测器上难以检出的甜蜜素、三氯蔗糖和甜菊苷3 种成分,在NQAD 检测器上分别得到了0.27、0.17、1.19 μg/mL 的检出限。色谱峰面积精密度RSD<4.97%;标准曲线得到良好线性关系r^20.994;样品回收率96.69%~105.18%之间。结论:使用新型NQAD 建立了人工甜味剂安赛蜜、糖精钠、甜蜜素、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纽甜、甜菊苷的高灵敏度共同分析方法,方法简单、专属性高。[b]关键词:[/b] 纳克级激光计数检测器 人工甜味剂 甜蜜素 三氯蔗糖 甜菊苷[color=#621E0E]人工甜味剂可替代糖类物质添加到食品当中,改善食品口感,增加甜度,具有高甜味、低热量、低成本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各种食品加工。但人工甜味剂作为人工合成化学品,使用过量会产生一定毒副作用,因此食品中甜味剂的测定成为食品卫生检验领域一项常规检测工作,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明确规定了不同食品中使用人工甜味剂的添加限量。[/color][color=#621E0E][/color][color=#621E0E]但是,不同种类人工甜味剂性质差别很大,需要根据甜味剂结构,相应选择检测器和检测方法进行分析,如无紫外吸收物质三氯蔗糖需使用示差折光检测器进行检测,甜蜜素也因紫外吸收弱而使用衍生化方法进行检测。但在实际样品分析中,食品类样品前处理工作复杂,不同甜味剂分别检测增加实验工作量,耗费大量时间。[/color][color=#621E0E][/color][color=#621E0E]这里我们使用高灵敏度的通用型检测器——纳克级激光计数检测器(nano quantity analyte detector,NQAD)检测器对7种常见人工甜味剂(安赛蜜、糖精钠、甜蜜素、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纽甜、甜菊苷)进行同时测定,特别是对紫外吸收差的甜蜜素、三氯蔗糖、甜菊苷也可实现良好检出,实现多种甜味剂的同时分析。[/color][color=#621E0E]NQAD [/color][color=#621E0E]是一款气溶胶型通用检测器,其检测原理可简单分为4 个阶段:喷雾、气化、水蒸气凝结、激光计数。[/color][color=#621E0E][/color][color=#621E0E]与传统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相比较,NQAD 在进行流动相喷雾挥发之后,样品颗粒先进入水凝粒子计数器中吸附水蒸汽进行颗粒长大后,再通过激光进行计数检出, 因此能够得到更好的灵敏度与稳定性。作为一款高灵敏度的通用型检测器,NQAD对没有紫外吸收、离子化困难的难挥发和半挥发物质均可进行良好检出。在这里,我们将NQAD 与现行标准中常用的紫外检测器进行对比,对7种人工甜味剂的标准溶液进行分析检测。[/color][color=#621E0E][/color][color=#621E0E]图1和图2是7种人工甜味剂分别使用PDA(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和NQAD检测器的分析比较。由于甜蜜素、三氯蔗糖和甜菊苷紫外吸收弱,缓冲盐使用高氯酸钠-甲醇梯度体系,在浓度200 μg/mL浓度下,只能明显看到紫外吸收良好的安赛蜜、糖精钠、阿斯巴甜、纽甜四个色谱峰,同时基线漂移较大,不利于良好积分。NQAD检测器使用能够挥发的乙酸铵-甲醇流动相体系分析,得到7种人工甜味剂良好检出。[/color][color=#621E0E][/color][align=center][img=,519,26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9/201709221024_01_2222981_3.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3E3E3E]图1 标准品(200 μg/mL)紫外分析谱图[/color][/align][align=center][img=,519,285]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9/201709221024_02_2222981_3.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3E3E3E]图2 标准品(100 μg/mL)NQAD 分析谱图[/color][/align][color=#3E3E3E]同时我们也对方法学进行了验证。与紫外相比难以检出的甜蜜素、三氯蔗糖和甜菊苷在NQAD检测器上分别得到了0.27、0.17、1.19μg.mL-1检出限。色谱峰面积精密度RSD<5%;标准曲线得到良好线性关系r^20.994;样品回收率96.69%~105.18%之间。图3为饮料样品提取分析结果图。[/color][align=center][img=,516,307]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9/201709221025_01_2222981_3.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4FC5DE] [/color][color=#3E3E3E]图3 3 个饮料样品加标回收谱图[/color][/align]因此,使用NQAD检测器可在一个简单梯度条件下直接获得安赛蜜、糖精钠、阿斯巴甜、纽甜,以及紫外检测困难的三氯蔗糖、甜菊苷、甜蜜素共7成分同时检测。

  • 甜蜜素的来源与用量

    概述甜蜜素,其化学名称为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是食品生产中常用的添加剂。甜蜜素是一种常用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的30~40倍。但如果经常食用甜蜜素含量超标的饮料或其他食品,就会因摄入过量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特别是对代谢排毒的能力较弱的老人、孕妇、小孩危害更明显。来源跟其他几种主要的甜味剂一样,甜蜜素的发现也是严重违反实验室操作规范的结果。1937年,一位名叫迈克尔斯维达的学生正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读博士。有一天,他把点着的烟放在实验台上,拿起来抽的时候手指扫过了嘴唇,结果发现手指竟然很甜。甜味的来源很快就被他找了出来,是一种叫作“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物质。在翻译成中文的时候,人们给了它一个优美的名字——甜蜜素。甜蜜素的春天始于1951年。那一年,它获得了美国政府的批准,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此前,市场上只有一种甜味剂——糖精。虽然糖精的甜度可达蔗糖的300倍以上,但它的甜味不纯正,回口有一些苦。甜蜜素在这方面其实还不如糖精,它的甜度只有蔗糖的30~50倍,回口同样有苦味。不过有趣的是,如果把10份甜蜜素跟1份糖精混合,那么各自的回口苦味就都消失了。这一特性让甜蜜素有了立足之地,再加上它价格便宜,还能耐高温,因此在食品市场上颇有吸引力。到1960年,甜蜜素成了无糖饮料的宠儿。危机出现在1966年。有研究发现甜蜜素在肠道内可以被细菌转化成环己胺,而高剂量的环己胺具有慢性毒性。这一发现为甜蜜素的命运蒙上阴影,而1969年的另一项研究更是把它打入深渊:将甜蜜素和糖精按10:1混合,喂给240只大鼠,其中有8只出现了膀胱癌。实验结果一出,公众哗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随即从当年10月开始禁用甜蜜素。其实,那项大鼠实验中甜蜜素和糖精的用量之大,相当于一个人每天喝350罐无糖可乐。不过按照制定安全标准的常规——除以安全系数100之后才能推广到人身上,那么这个量也就不能忽略。后来发现,大剂量的糖精之所以会增加老鼠患膀胱癌的风险,是因为老鼠的尿液组分特殊,而与之相关的致癌机理在人体中并不存在。再考虑到实验中用的是甜蜜素和糖精的混合物,甜蜜素被“冤枉”的可能性也就相当大。目前,全球已有几十个国家批准甜蜜素作为甜味剂使用。国际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制定的安全标准是每天每千克体重不超过11毫克,对于一个60千克的成年人来说,这相当于20~30克蔗糖产生的甜度。经计算,如果单独使用甜蜜素来获得足够的甜度,一瓶饮料就超过安全限量了。用量标准在国家标准中,针对饮料、罐头、果冻等食用量大的食品,每千克食品中的甜蜜素使用限量是0.65克,这个量远远不够甜,还需要添加其他甜味剂或者糖。而话梅、山楂片、果脯、蜜饯等食用量小的食品,每千克中允许用到8克,但是它们需要的甜度太高,这个用量也不见得够。也就是说,按照规定的标准,几乎无法满足甜度上的要求。所以,如果配方不合理,或者操作中有意无意地违规,就很有可能出现“甜蜜素超标”的情况。而糖精、阿斯巴甜和三氯蔗糖等更高效的甜味剂,达到安全限量时的甜度相当于几百克蔗糖,很容易达到足够的甜度,也就无须“超标”。

  • 【转帖】酸奶中最常见的甜味剂-蔗糖素

    [url=http://baike.baidu.com/view/84040.htm]蔗糖[/url]素(sucralose)为[url=http://baike.baidu.com/view/452427.htm]三氯蔗糖[/url]的俗称  [b]分子式[/b]: C12H19Cl3O8,  [b]分子量[/b]: 397.64  [b]化学名[/b]:4,1'',6'',-三氯-4,1'',6'',-三脱氧半乳型蔗糖)  蔗糖素蔗糖素是英国泰莱公司(Tate & Lyle)与美国[url=http://baike.baidu.com/view/932264.htm]强生公司[/url](JOHNSON & JOHNSON)联手开发研制的一种高质量高倍数的[url=http://baike.baidu.com/view/140319.htm]甜味剂[/url]。泰莱公司为世界最大的糖、[url=http://baike.baidu.com/view/38283.htm]谷物[/url]甜味剂和[url=http://baike.baidu.com/view/42594.htm]淀粉[/url]加工集团之一。美国强生公司则是卫生保健的世界领袖。蔗糖素是在蔗糖进行化学改性以寻新的甜味剂中迄今为止被发现的一种甜味最大,味感最好的一种蔗糖[url=http://baike.baidu.com/view/207554.htm]衍生物[/url],在很多用途上能取代蔗糖,适用于[url=http://baike.baidu.com/view/72614.htm]碳酸饮料[/url]到烘焙食品等十多类食品中。它是一种白色粉末状产品,极易溶于[url=http://baike.baidu.com/view/2630.htm]水[/url]、[url=http://baike.baidu.com/view/3010.htm]乙醇[/url]和[url=http://baike.baidu.com/view/83708.htm]甲醇[/url],是目前唯一以蔗糖为原料生产的功能性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的600倍,且甜味纯正,甜味特性十分类似蔗糖,没有任何苦后味;无热量,不龋齿,稳定性好,尤其在水溶液中特别稳定。尽管蔗糖素是从砂糖制得的,但由于它不能被人体吸收,因此不会增加卡路里。经过检查了110多项动物及人体研究,[url=http://baike.baidu.com/view/62205.htm]FDA[/url]于1988年批准蔗糖素可以被用于15类食品,包括作为餐桌上的甜味剂以及用于[url=http://baike.baidu.com/view/70238.htm]饮料[/url]、[url=http://baike.baidu.com/view/8617.htm]口香糖[/url]、冷冻甜点、[url=http://baike.baidu.com/view/64925.htm]果汁[/url]和[url=http://baike.baidu.com/view/6596.htm]果冻[/url]等食品。1999年,FDA批准蔗糖素作为通用甜味剂用于所有食品。[size=5][b]感官特性[/b][/size]  [b]增甜强度[/b]  蔗糖素甜味剂是一种具有类似[url=http://baike.baidu.com/view/554273.htm]食糖[/url]味道的高质量甜味剂,甜度比蔗糖高出约600倍。与其它高强度甜味剂一样,蔗糖素甜味剂与蔗糖的相对甜度随浓度不同而有所变化。蔗糖素甜味剂在水中的增甜系数比食糖高出约750至500倍不等。  增甜强度还会受到其它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url=http://baike.baidu.com/view/23974.htm]pH值[/url]、温度以及食品中使用的添加剂,例如[url=http://baike.baidu.com/view/295745.htm]凝胶剂[/url]、淀粉及[url=http://baike.baidu.com/view/16.htm]脂肪[/url]等。所示为蔗糖素甜味剂在各种不同的食品中所测定的增甜系数。  [b]增甜强度曲线比较[/b]   时间强度测量显示,蔗糖素甜味剂的增甜强度曲线与蔗糖的非常相似。在蔗糖含量为5%的等量液体中,如甜茶或[url=http://baike.baidu.com/view/5312.htm]咖啡[/url],蔗糖素甜味剂显示出开始增甜迅速,甜度持续时间与蔗糖相似的特性。  [b]口味曲线比较[/b]  除了甜度以外,甜味剂还有许多影响总体口味的附带味道。使用蔗糖素甜味剂和蔗糖两种等量溶液比较的口味曲线图是经12名品食员组成的小组评估产生的,该溶液的糖含量为9%,pH值为中性。  每一名品质员单独对主要口味指标打分,然后将总分平均,得数确定期属性。所示结果证实了蔗糖素甜味剂和蔗糖的口味曲线十分相似。此外,事实还表明,在储存过程中,蔗糖素甜味剂能够保持其甜度和口味且不会产生异味。  [b]与高强度甜味剂混合使用[/b]  经验丰富的开发商可以混合使用几种高强度的甜味剂,开发出符合系列配料预算的增甜体系,以迎合不同客户对甜度和口味的要求。蔗糖素甜味剂与其它多数甜味剂合用时,还能产生增效作用。因此,同单独使用一种甜味剂相比,使用混合甜味剂可以产生更佳的甜度效果,从而降低成本,在需要使用混合甜味剂时,蔗糖素甜味剂无疑是混合其它甜味剂以达到理想效果的基础原料。  [b]与糖类甜味剂混合使用[/b]  蔗糖素甜味剂和营养丰富的糖类甜味剂混合使用时,能够使甜度质量达到上乘,在大多数情况下,增甜效果明显。在一些食物体系中,使用蔗糖素甜味剂取代部分糖类甜味的产品,与其全卡路里的同类产品并无分别。[size=5][b]生物特性[/b][/size]  蔗糖素属非营养型强力甜味剂,在人体内不参与[url=http://baike.baidu.com/view/36114.htm]代谢[/url],不被人体吸收,[url=http://baike.baidu.com/view/62743.htm]热量[/url]值为零,可供[url=http://baike.baidu.com/view/8280.htm]肥胖[/url]、[url=http://baike.baidu.com/view/678604.htm]心血管病[/url]和[url=http://baike.baidu.com/view/923.htm]糖尿病[/url]患者食用是。另外,三氯蔗糖不被[url=http://baike.baidu.com/view/40825.htm]龋齿[/url]病菌利用,不会引起龋齿,故可应用于各种保健糖果当中。是一种适合消费者健康要求的甜味剂。  人体不能识别三氯蔗糖作为能量物质的碳水化合物,而且在人体中不参与代谢从而三氯蔗糖没有热量。三氯蔗糖对于糖尿病人也是健康食品,因为它不会提高血糖浓度也不会提升血清胰岛素浓度。故适合于各种低卡路里或减肥食品。[size=5][b][/b][/size]

  • 【分享】甜蜜素的一些知识

    甜蜜素,其化学名称为环己基氨基磺酸钠,通常是指环己基氨基磺酸的钠盐或钙盐,是食品生产中常用的添加剂。甜蜜素是一种常用甜味剂,白色针状、片状结晶或结晶状粉末,无臭,其甜度是蔗糖的30~40倍。加热后略有苦味。分解温度约280℃,不发生焦糖化反应。酸性环境下稳定,碱性时略有分解。溶于水(1g/5ml)和丙二醇(1g/5ml),几乎不溶于乙醇、乙醚、苯和氯仿。对热、光、空气稳定。甜蜜素在美国曾成为一种消费量很大的人工甜味剂,公认为安全物质,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69年。这一年美国国家科学院研究委员会收到有关甜蜜素为致癌物的实验证据,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为此立即发布规定严格限制使用,并于1970年8月发出了全面禁止的命令。1982年9月,Abbott实验室和能量控制委员会在大量试验事实的基础上,以最新的研究事实证明甜蜜素的食用安全性,许多国际组织也相继发表大量评论明确表示甜蜜素为安全物质,但FDA至今还没有最终解决这个问题。尽管如此,仍有许多国家(包括中国)继续承认甜蜜素的甜味剂地位,允许甜蜜素的使用。甜蜜素不像糖精那样用量稍多时有苦味,因而作为国际通用的食品添加剂中可用于清凉饮料、果汁、冰激凌、糕点食品及蜜饯等中。 亦可用于家庭调味、烹饪、酱菜品、化妆品之甜味、糖浆、糖衣、甜锭、牙膏、漱口水、唇膏等。 糖尿病患者、肥胖者可用其代替糖。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的规定,“甜蜜素”可以作为甜味剂,其使用范围为:酱菜、调味酱汁、配制酒、糕点、饼干、雪糕、冰淇淋、饮料等,其最大使用量一般为0.65g/kg;二,炒货最大使用量为2.0g/kg,瓜子最大使用量为6.0g/kg;三,蜜饯(陈皮、话梅、话李、杨梅干等),最大使用量8.0g/kg。P.S:街边奶茶、蜜饯、炒货等中会较多量添加,但因奶茶无卫生标准、炒货、蜜饯的最大使用量分别为6.0、8.0 g/kg,故不容易超标。

  • 请问粽子可以使用什么食品添加剂吗?没想到甜粽子使用甜味剂。

    请问粽子可以使用什么食品添加剂吗?参考:万万没想到,竟然是这样的一只“甜”粽!又到了一年一度端午节,准备好要家人围坐吃粽子?还是收拾好行囊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不论计划如何,愿您在这个小长假中装满快乐心情!粽子虽然美味,但别贪吃哦~说到端午,不得不提及年年都战得火热的甜咸粽之争,“咸粽VS甜粽”这一局,就今年形势来看大概是要咸粽险胜了。原因竟然是“企业可能为了增加粽子甜味,超范围使用了甜蜜素等类型的甜味剂”。根据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的最新一期粽子专项抽检情况通告显示,近期食药监总局组织抽检粽子302批次,抽样检验项目合格296批次,不合格样品6批次,其中3个批次的蜜枣粽和五谷杂粮粽被检测出了含有糖精钠、乙酰磺胺酸钾(安赛蜜)等甜味剂物质。这两种甜味剂主要用于蜜饯等食品中,但不得用于粽子里。

  • 讨论:人工合成甜味剂有哪些危害?

    人工甜味剂主要是指一些具有甜味但不是糖类的化学物质。甜度一般比蔗糖高10倍至数百倍。它不具有任何营养价值。甜味剂有蔗糖、葡萄糖、果糖、山梨醇、麦芽糖醇、甘草酸二钠等天然甜味剂及人工合成的糖精等。 甜味剂在食品中的主要作用如下 : (1)口感:甜度是许多食品的指标之一,为使食品、饮料具有适口的感觉,需要加入一定量的甜味剂。  (2)风味的调节和增强,在糕点中一般都需要甜味;在饮料中,风味的调整就有“糖酸比”一项。甜味剂可使产品获得好的风味,又可保留新鲜的味道。  (3)风味的形成,甜味和许多食品的风味是相互补充的,许多产品的味道就是由风味物质和甜味剂的结合而产生的,所以许多食品都加入甜味剂。 第一代:糖精,甜度约为蔗糖的150—200 第二代:阿斯巴甜,甜度为蔗糖的200倍 第三代:甜菊素,甜度为蔗糖的300倍 第四代:安赛蜜,甜度应该是蔗糖的200倍 第五代:三氯蔗糖,甜度为蔗糖的600倍、纽甜,甜度是蔗糖的7000到13000倍。 这些甜味剂,赋予了食品更加可口的口感,同时也降低了食物中的热量。但是事物总有2面性,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这些甜味剂,又分别有哪些危害呢?

  • 【分享】可乐——甜味剂

    可乐 阿斯巴甜(甜味剂) 又称甜味素、天苯糖等。这种低热量甜味剂比普通糖甜约200倍,1克的阿斯巴甜约有4千卡的热量。 标准:安全性高,被联合国食品添加剂委员会列为GRAS级(公认安全),至今已有世界各地100多个国家的6000多种产品中19年的成功使用经验。我国于1986年批准在食品中应用,常用于乳制品、糖果等。 副作用: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卫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规定,阿斯巴甜每日允许的摄取量为每公斤体重40毫克,且孕妇及哺乳的母亲最好不要食用。不过,国内食品包装上一般都不标注添加量,阿斯巴甜不适合苯丙酮酸尿患者使用,美国使用商家要求在标签上标明“苯丙酮尿患者不宜使用”的警示。有医生建议,怀孕的妇女最好不要食用阿斯巴甜。 蔗糖素(甜味剂) 在蔗糖加工的基础上提取而成,在很多用途上能取代蔗糖,适用于碳酸饮料到烘焙食品等十多类食品中。是目前唯一以蔗糖为原料生产的功能性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的600倍。 标准:FDA于1988年批准蔗糖素可以被用于15类食品,包括作为餐桌上的甜味剂以及用于饮料、口香糖、冷冻甜点、果汁和果冻等食品。1999年,FDA批准蔗糖素作为通用甜味剂用于所有食品。

  • 天然甜味剂时代正在到来

    随着糖热量关注度的逐渐增加,截至到2017年,消费者对零热量甜味剂的需求有望实现5%的年度增长率。在2013年抽样的360种新产品中,大约38.3%的产品含有零热量甜味剂。然而热量糖依然占据全球甜味剂市场的大多份额,2013年,全球消耗的糖数量高达1.8亿吨,均来自甘蔗和甜菜,还包括高果糖玉米糖浆,这构成了整个糖和甜味剂市场的80%。而低热量和零热量甜味剂依然保持20%的市场份额,即3400万吨的消耗量。随着肥胖症和相关的健康问题关注度日益提升,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实施加糖税,旨在控制含糖饮料的摄入,从而刺激了零热量甜味剂市场的发展。尤其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寻求天然产品,天然植物来源的甜味剂如甜菊糖也越来越流行。

  • 糖尿病患者可用的甜味剂

    糖尿病患者可用的甜味剂:甜味剂是指有甜味的口感,但不是糖类,故不会影响血糖的物质。食用甜味剂不只不会引起血糖波动,而且不增加食用者热量的摄入,所以可使他们免受血脂升高或体重增加的威胁,因此不只适用于糖尿病病人,而且适合于肥胖者和所有中年以上的人。糖尿病病人可用的甜味剂包括以下几类:  1.木糖醇:本品味甜而吸收率低,而且它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不需要胰岛素的参与,所以吃木糖醇后血糖上升速度远低于食用葡萄糖后引起的血糖升高。但木糖醇在肠道内吸收率不到20%,所以吃多了可能引起腹泻;  2.甜叶菊类:是从一种甜叶菊中提取出来的甜味剂,甜度比蔗糖高300倍,食用后不增加热量的摄入,也不引起血糖的波动;  3.氨基糖或蛋白糖类:是由苯丙氨酸或天门冬氨酸合成的物质,是一种较新的甜味剂,甜度很高,对血糖和热量的影响不大;  4.果糖:是一种营养性甜味剂,进入血液以后,能一定程度地刺激胰岛素的分泌,而且果糖的代谢过程的开始阶段不需要胰岛素的作用,加上果糖的甜度很高,少量食用既可满足口感,又不至于引起血糖的剧烈波动。实际上,只要血糖指数不高的食品,对血糖波动的影响都不大。  血糖指数是一个衡量各种粮食对血糖可能产生多大影响的指标。具体测量方法就是吃一定量的某种粮食,测量吃后几个小时内的血糖水平,计算血糖曲线下面积,和所测量的葡萄糖耐量曲线下比较,这个比值就叫做血糖指数。血糖指数的高低与各种粮食的消化、吸收和代谢情况有关,消化、吸收得快,代谢得慢的血糖指数就高。所以说,血糖指数对决定各种粮食的摄入量有一定指导意义。比如说,糯米、大米、白面的血糖指数高于燕麦和莜麦,这就要求我们在吃糯米、大米、白面时,量可适当减少。如能每天吃一点儿莜麦或燕麦等粗粮,则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多数甜味剂血糖指数不高甚至很低,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影响不大。

  • 关于酒类产品中的甜蜜素

    1背景信息 近期,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公告发现1批次白酒样品检出甜蜜素。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2014年第一阶段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公告(2014年第40号公告)也显示,有1批次白酒样品检出甜蜜素。根据有关标准规定,作为食品添加剂的甜蜜素不允许在白酒生产加工中使用。目前,不合格产品已被依法采取处置措施。媒体对此有一定转载报道。 2专家解读 ★ 甜蜜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制造的食品添加剂。   甜蜜素是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或钙盐的商品名,属于食品添加剂中的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的30~80倍,甜味纯正、自然,不带异味,且性质稳定。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于1994年批准其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甜蜜素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制造中。按照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1),该食品添加剂可以用于配制酒,最大使用量为0.65g/kg(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 ★ 按照GB2760的规定,白酒中不允许使用甜蜜素,但并不等于白酒中“不得检出甜蜜素”。   按照GB2760中用于界定食品添加剂使用范围的食品分类系统,白酒属于蒸馏酒,不允许使用甜蜜素。但是,“不允许使用”在有些情况下并不等于“不得检出”,还要结合产品中的本底情况、是否可能由于原料带入、食品生产过程中投料记录等进行综合判定。 ★ GB2760关于甜蜜素的使用规定是建立在科学评估基础上的,按照标准使用甜蜜素能够保证消费者的健康。   FAO/WHO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制定的甜蜜素的每日允许摄入量(ADI)为11mg/kg bw。也就是说,对于一个体重60kg的消费者来说,即使每天都吃到甜蜜素,只要其每天摄入量不超过660mg,就不会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现行GB2760中关于甜蜜素的使用规定是建立在科学评估基础上的,按照标准使用该添加剂能够保证消费者的健康。 ★ 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严格规定,媒体的相关报道应用正确的标准作为判定依据。   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法规和现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我国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在GB2760及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添加剂相关公告中,食品产品标准中涉及食品添加剂内容的,一般直接引用GB2760及相关公告,在食品产品标准中一般不再规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 3专家建议 白酒企业应该严格按照GB2760的相关规定执行。如果确需使用甜味剂调整白酒口味,应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甜味剂扩大适用范围,获批准后才能应用。 本期专家⊱张俭波,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三部副主任、副研究员⊱曹雁平,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参考文献 GB2760-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FAO/WHO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有关食品添加剂-甜蜜素的相关规定

  • 食品中防腐剂和甜味剂的检测

    食品中防腐剂和甜味剂的测定是食品卫生检验领域的一项常规检测工作,由于食品中多数防腐剂和甜味剂具有类似的理化性质,因此许多分析技术均把它们归为一类,其测定方法已有许多报道,部分项目已有国家标准方法UJ。 食品防腐剂和甜味剂的检测通常采用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离子色谱法等进行分析,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离子色谱法已成为三大主要分析手段,尤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占主导地位。气相色谱法主要应用于酸型、酯型防腐剂等分析,离子色谱法主要应用于液体样品中酸型防腐剂、部分甜味剂的分析。以下按所使用的仪器介绍样品前处理技术和色谱条件的选择。 1.离子色谱法 离子色谱法多用于分析酸型防腐剂和部分甜昧剂,其样品前处理比较简单,只需用水萃取、稀释、定容、滤膜过滤即可上样,色谱柱多采用阴离子交换柱。在检测方式上,主要采用抑制电导检测,如甜蜜素的紫外吸收很低,因此HPLC—UV方法很难测定,采用抑制电导检测比较合适。淋洗液采用Na2c03+NaOH体系,但是在流动相进行不同浓度切换时容易引起基线不稳。戴安新推出的洗液发生器(俗称只加水),可以得到高纯度的氢氧根淋洗液,大大降低了背景电导,提高了被测物的灵敏度。此外,通过淋洗液发生器可以很方便地实现OH梯度淋洗,可方便\快速地实现同时分离不同保留强度化合物。 2.气相色谱法 该方法主要应用于酸型防腐剂、酯型防腐剂,如苯甲酸、山梨酸等的检测。这些添加剂的萃取一般需要将样品用低浓度的盐酸或硫酸等试剂酸化,使添加剂由离子形式转化为有机分子,再用极性低的溶剂如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等萃取,饱和氯化钠溶液经常被用于洗去干扰成分,如有必要时可增加沉淀蛋白等简单步骤。有报道认为山梨酸等在浓缩时会同时挥发,可以采用K—D浓缩来减少损失,同时用内标法定量。 气相色谱柱的常用固定液包括丁二酸乙二醇酯(DEGs)、OV一101、聚乙二醇、SE一30、OV一1等,通常根据需要按照单体1%~3%的比例加入磷酸等以调节酸度。采用大口径毛细管柱进样比填充柱有出峰快、峰形好等优点,而检测器选择通常采用FID检测器。

  • 【转帖】关注食品安全——添加剂“甜蜜素”需限量使用

    关注食品安全——添加剂“甜蜜素”需限量使用 近期的北京市食品抽检中,发现一些甜蜜素超标的问题食品,目前这些食品已经停止销售,但作为食品添加剂的甜蜜素却引起了笔者的关注。据笔者所知:甜蜜素是一种常用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的30~40倍,因此在食品添加剂中比较常见。但既然是添加剂,那是不是在超量的情况下对人体产生危害,而我们消费者又应该如何来对待甜蜜素呢。 为此,笔者联系到了北京某著名检测机构(PONY)食品检测专家为笔者进行详细的解答,测试专家说甜蜜素又称环己基氨基磺酸钠,通常是指环己基氨基磺酸的钠盐或钙盐。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规定,“甜蜜素”可以作为甜味剂,在酱菜、调味酱汁、配置酒、糕点、饼干、面包、雪糕、冰淇淋、冰棍、饮料等产品中,其最大使用量为0.65g/kg;在蜜饯中的最大使用量为1.0g/kg;在陈皮、话梅、话李、杨梅干等产品中最大使用量8.0g/kg。由于经常食用甜蜜素含量超标的饮料或食品,就会导致因摄入过量而造成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危害,特别是对代谢排毒的能力较弱的老人、孕妇、小孩危害更明显。

  • 【分享】加拿大拟定有关甜味剂的法规

    2007年10月15日,加拿大卫生部宣布收到一份申请,要求准许乙酰磺胺酸钾(Acesulfame-potassium)、三氯蔗糖(sucralose)或两种甜味剂的混合物用于标准水果罐头,包括苹果、桃、梨、菠萝、柚子、温州蜜柑罐头及非标准水果罐头,包括什锦水果及热带水果沙拉罐头。这些产品内乙酰磺胺酸钾(Acesulfame-potassium)及三氯蔗糖(sucralose)的最高使用限量分别为0.007% 和0.025%。对现有数据的评估结果支持这些罐装水果罐头按规定标准单独使用或混和使用两种甜味剂的安全有效性。  这类甜味剂的使用有利于消费者与业界,它提供了一种有助于降低水果罐头内糖含量的增甜剂替代物,因此,加拿大健康部建议修订食品药物法规,准许按0.007%的最高标准使用乙酰磺胺酸钾(Acesulfame-potassium),0.025%的最高标准使用三氯蔗糖(sucralose),或混合用于非标准第B.11.101节规定的水果罐头。  在履行正式修改法规程序的同时,作为提高协调机制的应变能力,特发布本临时营销许可(IMA),准许乙酰磺胺酸钾(Acesulfame-potassium)及三氯蔗糖(sucralose)作为甜味剂按以上最高标准直接用于苹果、桃、梨、菠萝、柚、温州蜜橘、什锦水果及热带水果沙拉罐头。  本拟定协调修订将含乙酰磺胺酸钾(Acesulfame-potassium)及三氯蔗糖(sucralose)甜味剂的准许销售措施。安全评估支持修订的措施,对经济与环境的影响较小。因此,本协调修订措施可直接获得最终批准,并公布于加拿大官方公报部分II。

  • 【原创】关注食品安全——添加剂“甜蜜素”需限量使用

    关注食品安全——添加剂“甜蜜素”需限量使用近期的北京市食品抽检中,发现一些甜蜜素超标的问题食品,目前这些食品已经停止销售,但作为食品添加剂的甜蜜素却引起了笔者的关注。据笔者所知:甜蜜素是一种常用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的30~40倍,因此在食品添加剂中比较常见。但既然是添加剂,那是不是在超量的情况下对人体产生危害,而我们消费者又应该如何来对待甜蜜素呢。测试专家说甜蜜素又称环己基氨基磺酸钠,通常是指环己基氨基磺酸的钠盐或钙盐。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规定,“甜蜜素”可以作为甜味剂,在酱菜、调味酱汁、配置酒、糕点、饼干、面包、雪糕、冰淇淋、冰棍、饮料等产品中,其最大使用量为0.65g/kg;在蜜饯中的最大使用量为1.0g/kg;在陈皮、话梅、话李、杨梅干等产品中最大使用量8.0g/kg。由于经常食用甜蜜素含量超标的饮料或食品,就会导致因摄入过量而造成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危害,特别是对代谢排毒的能力较弱的老人、孕妇、小孩危害更明显。请避免广告嫌疑,否则必删。 jimzhu

  • 【原创】关注食品安全——添加剂“甜蜜素”需限量使用

    近期的北京市食品抽检中,发现一些甜蜜素超标的问题食品,目前这些食品已经停止销售,但作为食品添加剂的甜蜜素却引起了笔者的关注。据笔者所知:甜蜜素是一种常用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的30~40倍,因此在食品添加剂中比较常见。但既然是添加剂,那是不是在超量的情况下对人体产生危害,而我们消费者又应该如何来对待甜蜜素呢。测试专家说甜蜜素又称环己基氨基磺酸钠,通常是指环己基氨基磺酸的钠盐或钙盐。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规定,“甜蜜素”可以作为甜味剂,在酱菜、调味酱汁、配置酒、糕点、饼干、面包、雪糕、冰淇淋、冰棍、饮料等产品中,其最大使用量为0.65g/kg;在蜜饯中的最大使用量为1.0g/kg;在陈皮、话梅、话李、杨梅干等产品中最大使用量8.0g/kg。由于经常食用甜蜜素含量超标的饮料或食品,就会导致因摄入过量而造成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危害,特别是对代谢排毒的能力较弱的老人、孕妇、小孩危害更明显。请不要嵌入广告,否则下次必删。

  • 【转帖】可口可乐称零度可乐没有添加甜蜜素

    零度可口可乐在委内瑞拉遭禁的“始作俑者”原来不是阿斯巴甜,而是另外一种甜味剂——甜蜜素。昨日,可口可乐公司向本报确认,委内瑞拉卫生当局向公司披露了“封杀”的原因,就是在产品中发现有甜蜜素。不过可口可乐公司坚称产品没有添加甜蜜素,又指委内瑞拉当局已经同意重新检测。食品专家指出,甜蜜素在我国是允许使用在可乐饮料中的,不过有限量要求。  对于“针对零度可口可乐事件,国家质检总局已将情况通报给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和负责食品市场监管的食品生产监管司”的消息,广州市质监局食品处有关负责人表示,暂未收到相关通知,目前仍是对可口可乐公司进行日常的监管。   委当局:  因发现甜蜜素“封杀”零度  昨日,可口可乐在华联系人对本报记者表示,委内瑞拉卫生当局披露了“封杀”零度可口可乐的原因,就是在产品中发现有糖精——甜蜜素,之前委当局没有表明“封杀”原因。“虽然这种糖精是被广泛批准在食品中使用的一种甜味剂,但我们的成分里根本就没有甜蜜素,所以他们的指控是毫无根据的,现在委内瑞拉的卫生部门同意重新再作检测。”  该联系人强调,在中国的零度可乐中也没有添加甜蜜素,公司的所有产品,包括零度可口可乐,都是安全的,并完全符合中国政府有关食品卫生法律法规的要求。  卫生部:  按规定使用阿斯巴甜安全  另据新华社消息,针对近日零度可口可乐所含的甜味素阿斯巴甜可能致癌的报道,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有关负责人17日表示,按规定在食品中使用阿斯巴甜是安全的,卫生部不再对其开展重复的风险评估。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中规定,阿斯巴甜在各类食品中(罐头食品除外)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添加甜味素或阿斯巴甜的食品应标明“甜味素或阿斯巴甜”。  专家:  甜蜜素在我国可用于可乐饮料但有限量规定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所副所长王立斌昨日对记者表示,根据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甜蜜素可以用于可乐饮料,不过有限量要求,最大使用量为0.65g/kg。“甜蜜素用于蜜饯等产品比较多。”  根据上述标准规定,“甜蜜素”可以作为甜味剂,其中,酱菜、调味酱汁、配置酒、糕点、饼干、面包、雪糕、冰淇淋、冰棍、饮料等食品的最大使用量为0.65g/kg;蜜饯最大使用量为1.0g/kg;陈皮、话梅、话李、杨梅干等最大使用量为8.0g/kg。(何颖思、刘俊)  甜蜜素超标危害大  甜蜜素的甜度是蔗糖的几十倍。如果经常食用甜蜜素含量超标的食品,就会因摄入过量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特别是对代谢排毒能力较弱的老人、孕妇、小孩危害更明显。

  • 茅台等多家酒企因违规添加甜蜜素登黑榜,请问您怎么看?

    茅台等多家酒企因违规添加甜蜜素登黑榜,请问您怎么看?附报道内容:茅台等多家酒企因甜蜜素登黑榜 疑为企业采标错误多家酒企因“甜蜜素”遭质检总局曝光  专家称企业采标错误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事件不是食品安全事件,不会对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彼时,塑化剂事件带给白酒行业的重创还历历在目,如今,白酒又染上“甜蜜素”,这对本来就处在寒冬中的白酒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一场有关白酒业的“新塑化剂危机”的言论在行业内流传。那么,白酒中检测出甜蜜素到底是食品安全问题还是其它?  对此,有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甜蜜素不是食品安全性问题,所以不必担心,而甜蜜素事件也不会像塑化剂事件那样殃及整个白酒业。  多家酒企登  质检总局质量黑榜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日前公布的抽检不合格名单显示,一共有278家白酒企业登上质量黑榜。  据了解,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本次专项抽检共抽检样品3000批次,样品涉及全国30个省(区、市)1147家生产企业。此次抽检有177项次共108批次白酒甜味剂不合格,占抽检样品总数的3.6%。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表示,根据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白酒产品标准规定,白酒中不允许添加甜味剂,甜蜜素、糖精钠和安赛蜜是人工生产的甜味剂。此次造成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为降低成本,同时增加产品的口感,在产品中添加甜蜜素、糖精钠、安赛蜜等甜味剂来调节口感,也可能是由于其它原辅料使用不当带入。  记者查看不合格的278家企业名单发现,多数企业为地方酒企,但值得注意的是,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保健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锦绣东方酒”和甘肃皇台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皇台本色酒(本色6#窖藏)、吉林省吉盛涌鑫酿酒有限公司生产的老北京二锅头酒也榜上有名。  对此,茅台保健酒公司回应媒体时表示,上述涉事酒是出了很久的老酒,“且锦绣东方品牌有很多款产品,仅从现在的信息上不能判定是哪一款,还需再核对一下”。公司在基酒检测上把关还是比较严格的,而且酱香型酒应该不存在甜蜜素。  那么白酒中检出“甜蜜素”一事,是否是涉及食品安全问题?  对此,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宋书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现行的白酒标准是不允许添加甜蜜素的,有的企业添加了,主要是为了增加产品的口感,只要添加的量在规定的范围内,对人体是没有害的。

  • 【分享】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食品中甜蜜素含量

    甜蜜素化学名称为环己基氨基磺酸钠,于1937年发现,1950年开始生产应用。它是由环己胺和氯磺酸或氨基磺酸或三氧化硫反应后用NaOH处理,再重结晶制得的一种白色结晶粉末,在高甜度甜味剂中,甜度是最低的,甜度为蔗糖的30~80倍。风味较自然,后苦不明显,热稳定性高,是不被人体吸收的低热能甜味剂。1969年曾因其致畸性的报道而被世界各国禁用,后来由于大量试验表明它并无致畸、致癌等作用,许多国家重又许可使用。我国于1987年开始应用甜蜜素,它是目前我国食品行业中应用最多的一种甜味剂。甜蜜素含量检测目前有气相色谱检测方法和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等。最经典的方法是GB/T5009.97-2003《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测定》。但该方法是外标法,且用的是不锈钢填充柱,在没有自动进样器的条件下,要想定量准确,需要花很长时间。要准确地确定一个样品的甜蜜素含量,上机部分至少需要15-~20分钟(要求:进样水平非常高的人),而用内标法只需5~10分钟(要求:一般操作者)。    本文采用在提取溶剂正己烷中加入两种内标物质(甲苯和乙酸正丁酯)对甜蜜素经过衍生后的产物进行定量。    1.试验部分    1.1原理    在硫酸介质中甜蜜素与亚硝酸钠反应,生成环己醇亚硝酸酯,利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定性和定量。    1.2试剂(所用试剂不做说明皆为分析纯,水为蒸馏水)    1.2.1甜蜜素储备溶液:称取1.0000g甜蜜素(含量≥99.0%),加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此溶液浓度为10.00mg/mL,为储备液。置于4℃的冰箱中。本次试验溶液浓度为:10.320mg/mL    1.2.2甜蜜素标准使用溶液:取1.2.1储备液10mL,加水定容至100mL,为使用液,浓度为1.0000mg/mL。本次试验使用溶液浓度为:1.0320mg/mL    1.2.3100g/L硫酸溶液:称取50g浓硫酸,用水定容至500mL。    1.2.450g/L亚硝酸钠溶液:称取25g亚硝酸钠,用水定容至500mL。    1.2.5正己烷    1.2.6甲苯(内标)    1.2.7乙酸丁酯(内标)    1.2.8氯化钠

  • 甜味剂到底会不会导致肥胖?

    近期,网络上关于“甜味剂到底会不会导致肥胖”的信息引发了关注。“甜味剂”是什么?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在食品工业中如何应用?按照标准规定合理使用甜味剂是安全的甜味剂是赋予食品甜味的物质,属于食品添加剂中的一类。甜味剂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甜味剂的优点主要有五个方面:化学性质稳定、不参与机体代谢、甜度较高、价格便宜、不会引起牙齿龋变。根据GB2760规定,甜味剂在允许使用的食品中通常规定了相应的最大使用量。这些规定都是经过严格的风险评估,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制定的,而且与其他允许使用的国家基本相同。然而,从食药监总局公布的2015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来看,因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合格的在总体不合格样品中占比较高,其中也有涉及到甜味剂不合格的产品。其原因可能是生产厂家不了解相关标准的规定,技术管理水平不高,也不排除个别厂家为节约生产成本,故意违法使用。甜味剂部分替代糖的摄入是一种发展趋势世界范围内无糖低糖食品和饮料产品的开发速度都较快,甜味剂部分替代糖的摄入已是全球范围内的一种发展趋势。随着世界食品工业的发展以及消费者对更多低热量或无热量食品的需求,开发应用更多的安全高倍新型甜味剂也是一个趋势。

  •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蜜饯中甜蜜素实验方法

    摘要:甜蜜素,其化学名称为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是食品生产中常用的添加剂。甜蜜素是一种常用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的30~40倍。消费者如果经常食用甜蜜素含量超标的饮料或其他食品,就会因摄入过量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

  • 【原创】有奖调查!!!食品添加剂---甜味剂!!

    食品添加剂之[b]甜味剂[/b]---- 甜味剂(Sweeteners)是指赋予食品或饲料以甜味的食物添加剂。目前世界上使用的甜味剂很多,有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按其营养价值分为营养性甜味剂和非营养性甜味剂;按其化学结构和性质分为糖类和非糖类甜味剂。糖醇类甜味剂多由人工合成,其[url=http://baike.baidu.com/view/1016876.htm]甜度[/url]与蔗糖差不多。因其热值较低,或因其与葡萄糖有不同的代谢过程,尚可有某些特殊的用途。非糖类甜味剂甜度很高,用量少,热值很小,多不参与代谢过程。常称为非营养性或低热值甜味剂,称高甜度甜味剂,是甜味剂的重要品种。你知道哪些[b]甜味剂[/b]?请按以下格式给出,每条目一分奖励。重复的不算,但补充前面的也有相应的积分奖励![b][color=red]---甜味剂:【名 称】:【别名及化学式】:【性 质】:【限 量】:【危害事故】:【其 它】:[/color][/b][color=#dc143c][b]希望大家能把食品中使用的非法添加剂指出来,自己知道的也行、有听说的也行,这部分的内容重奖!!!双倍积分[/b][/color]

  • 【讨论】成品酸奶应该加甜味剂等添加剂吗?

    以前看酸奶饮料的配方里有各种甜味剂、稳定剂、防腐剂、香精,后来对比成品酸奶(原味)配方里也有甜味剂、稳定剂、防腐剂,想问一下这还是真正的酸奶吗?不也是加了一大堆的添加剂进去了吗?

  • 多家酒企涉“甜蜜素“ 遭质检总局曝光,你怎么看?

    彼时,塑化剂事件带给白酒行业的重创还历历在目,如今,白酒又染上“甜蜜素”,这对本来就处在寒冬中的白酒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一场有关白酒业的“新塑化剂危机”的言论在行业内流传。那么,白酒中检测出甜蜜素到底是食品安全问题还是其它?多家酒企登质检总局质量黑榜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日前公布的抽检不合格名单显示,一共有278家白酒企业登上质量黑榜。据了解,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本次专项抽检共抽检样品3000批次,样品涉及全国30个省(区、市)1147家生产企业。此次抽检有177项次共108批次白酒甜味剂不合格,占抽检样品总数的3.6%。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表示,根据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白酒产品标准规定,白酒中不允许添加甜味剂,甜蜜素、糖精钠和安赛蜜是人工生产的甜味剂。此次造成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为降低成本,同时增加产品的口感,在产品中添加甜蜜素、糖精钠、安赛蜜等甜味剂来调节口感,也可能是由于其它原辅料使用不当带入。记者查看不合格的278家企业名单发现,多数企业为地方酒企,但值得注意的是,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保健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锦绣东方酒”和甘肃皇台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皇台本色酒(本色6#窖藏)、吉林省吉盛涌鑫酿酒有限公司生产的老北京二锅头酒也榜上有名。对此,茅台保健酒公司回应媒体时表示,上述涉事酒是出了很久的老酒,“且锦绣东方品牌有很多款产品,仅从现在的信息上不能判定是哪一款,还需再核对一下”。公司在基酒检测上把关还是比较严格的,而且酱香型酒应该不存在甜蜜素。那么白酒中检出“甜蜜素”一事,是否是涉及食品安全问题?对此,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宋书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现行的白酒标准是不允许添加甜蜜素的,有的企业添加了,主要是为了增加产品的口感,只要添加的量在规定的范围内,对人体是没有害的。企业采标错误 拿调制酒当白酒据了解,甜蜜素是一种常用甜味剂,化学名称为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是由氨基磺酸与环己胺(C6H11NH2)及氢氧化钠反应而成,是食品生产中常用的添加剂。其甜度是蔗糖的30—40倍。消费者如果经常食用甜蜜素含量超标的饮料或其它食品,就会因摄入过量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特别是对代谢排毒的能力较弱的老人、孕妇、小孩危害更明显。一场不是人为添加的白酒塑化剂事件让白酒业遭受重创,那么这次人为添加甜蜜素是否也会带给行业深远的影响呢?根据专家的意见,只要食品中添加的甜蜜素含量在允许的范围内,对人体是没有危害的。对于白酒中添加甜蜜素是否有必要,添加后既然对人的身体危害不大,那么为什么又不允许在白酒中添加呢?对此,宋书玉表示,现在的白酒标准是不允许添加甜蜜素的,但是有的企业为了产品的口感会添加一些甜蜜素,只要在安全范围内,对人体是不会造成伤害的,但是,其在标注时不应该标注按照白酒标准生产的,应该采用配制酒标准。按照宋书玉的说法,白酒企业在采用标准时出现错误,此次曝光的白酒中含有甜蜜素一事不会对整个酒行业造成深远影响,宋书玉表示,被曝光的企业主要是采标混乱,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标准,应该受到相关部门的处罚。同样,在酿酒大师、景芝酒业销售总经理来安贵看来,白酒标准中是不允许添加甜味素的,如果添加就不应该采用白酒标准。来安贵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很多酒企一般在低端酒中添加甜蜜素,目的就是增加口感,只要在限量的标准内,对人体应该是安全的,但是不能采用白酒标准,应该采用配制酒标准。对于曝光的白酒添加甜蜜素被曝光一事,在酒类专家肖竹青看来,虽然不是食品安全事件,但是,作为生产企业在产品标识方面不应该隐瞒消费者,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对不合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

  • 【原创大赛】酒类检出甜蜜素原因分析及风险防控

    [size=20px][font=&][size=16px]我国 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配制酒中最大使用量为0.65g/kg,其他酒类不得添加甜蜜素。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等发达国家目前已全面禁用甜蜜素。[1][/size][/font][/size][b][size=20px]01酒类检出甜蜜素原因分析[/size][/b][size=16px][b]◆ 甜蜜素效果好,成本低[/b][/size][size=16px]甜蜜素,化学名称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度是蔗糖的30~40倍[2],风味自然无异味,不易受微生物感染,无能量。与蔗糖混合使用,能高度保持原有食品的风味,并能延长其保存时间。与糖精钠混合使用可增强甜度并减少糖精的后苦味,同时降低成本。[1][/size][size=16px][b]◆ 改善产品风味[/b][/size][size=16px]酒类生产过程中,生产工艺或生产人员技术不符合标准要求,使所产酒类口感不佳,通过添加甜味剂“以甜掩苦”“以甜冲辣”来改善产品口感。[/size][size=16px][b]◆ 酒用添加剂含甜味剂[/b][/size][size=16px]部分酒用加工助剂含有甜味剂,如除杂剂、除苦剂、除臭精都检出了甜味剂,主要为甜蜜素、糖精钠、安赛蜜、阿斯巴甜、三氯蔗糖、阿力甜。[3][/size][size=16px][b]◆ 生产者原料把控不严[/b][/size][size=16px]酒类原料采购不严引起的外源甜味剂污染。[/size][b][size=20px]02酒中甜蜜素风险防控[/size][/b][size=16px][b]生产方加强生产过程控制[/b][/size][size=16px]1. 严格把控原料采购和验收等管理,尤其是酒用加工助剂的管控。[/size][size=16px]2. 严格控制生产工艺及生产环节。[/size][size=16px]3. 提升调配技术人员资质能力,生产人员做到知法、懂法、守法。[/size][size=16px][b]监管方加强质量安全监管[/b][/size][size=16px]1. 严格监管企业酒用添加剂的使用。[/size][size=16px]2. 严格监管小作坊的生产。[/size][size=16px]3. 加大产品的抽检力度,加强原料的监管力度。[/size][size=16px]4. 加强甜味剂、酒用添加剂的相关科普宣传。[/size][size=16px][b]购买方选择时多看细辨[/b][/size][size=16px]1. 正规渠道购买酒类产品。[/size][size=16px]2. 尽量选购品牌酒类。[/size][size=16px]3. 查看标签配料。[/size]资料来源:[1]陆婉瑶,赵芸,张思聪,王健,赵抒娜.食糖与代糖的博弈及发展趋势分析[J].甘蔗糖业,2021,50(03):80-93+3.[2]刘宁,沈明浩. 食品毒理学[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307.[3]杜翠荣,宋连君,李兴权.白酒行业质量问题调研结果及分析[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9,55(01):90-94+100.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