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条件优化

仪器信息网条件优化专题为您整合条件优化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条件优化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条件优化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条件优化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条件优化话题讨论。

条件优化相关的资讯

  • 生物量监测在微生物(细胞)培养条件优化的应用
    上一篇推文,介绍了WIGGENS的CGQ生物量在线监测系统,在微生物(细胞)效能评价/菌种筛选的应用。 本期介绍生物量监测在微生物(细胞)培养条件优化中的应用。培养基为微生物(细胞)的生长提供环境条件以及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培养基具有通用性,但每种培养物都有特殊性。在通用培养基的基础上针对培养物的特性做适当的调整或成分添加,对目的产物的高效产出,具有重要正作用。 下图是德国法兰克福歌德大学,使用CGQ生物量监测系统对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一种酿酒酵母)在不同碳源组分中的生长曲线。 三种碳源Glc(葡萄糖)、Gal(半乳糖)、Mal(酰胺)不同浓度对酿酒酵母的生长有着明显的影响,对迟缓期和对数期的影响显著。碳源各组分浓度不同,对酿酒酵母进入平台期的时间甚至有超过6小时的差距影响。这对注重效率的工业发酵来说,减少迟缓期的时间段,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下图是,在M9培养基中,通过加入不同浓度的甘油,Escherichia coli (大肠杆菌)的生长曲线 从上图大肠杆菌的生长曲线可以看出,在M9培养基中,甘油浓度是对大肠杆菌最终生长量的最大影响因素。0.4%的甘油浓度对比0.1%的甘油浓度,对数生长期有明显提升,最终得到的生物量也是低浓度甘油的4倍以上。 下图是通过培养过程的摇瓶补液,CGQ进行的实时生物量监测。 在大肠杆菌培养中,通过LIS摇瓶补液系统,在摇瓶培养过程中进行在线补入缓冲液,缓冲液对pH值进行了调节。在使用LB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的过程中,对生物量的限制的最大因素不是培养基组分,而是pH值,持续的进行pH调节,可以有效的增加生物量,提高培养基的利用率。更多的CGQ生物量监测应用,请参考如下文献:[1]Tripp et al (2017):Establishing a yeast-based screening system for discovery of human GLUT5inhibitors and activators (Nature – Scientific Reports)[2]Bruder, S. &Boles, E. (2017): Improvement of the yeast based (R)-phenylacetylcarbinol productionprocess via reduction of by-product formation (Biochemical EngineeringJournal).[3]Gottardi et al. (2017):De novo biosynthesis of trans-cinnamicacidderivatives in Saccharomycescerevisiae (Applied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4]Bracharz et al. (2017):The effects of TORC signal interference on lipogenesis in theoleaginous yeast Trichosporonoleaginosus (BMCBiotechnology). [5]Bruder et al. (2016):Parallelised onlinebiomass monitoring in shake flasks enables efficient strain and carbon sourcedependent growth characterisation of Saccharomycescerevisia (MicrobialCell Factories).
  • 岛津应用:Nexera UC手性筛选系统自动优化分离条件
    光学活性(手性)物质是分子内具有不对称碳、呈镜像对称而无法完全重合的化合物。以往利用色谱法分离手性化合物以HPLC为主,但近年来,使用超临界流体色谱法(Supercritical FluidChromatography:SFC)进行分析的方法日益增加。通过SFC法对手性化合物进行分析时,主要使用低极性、低粘度、高扩散的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流动相,向其添加极性有机溶剂(改性剂)来控制溶解性和极性。HPLC分析中,正相条件实现手性化合物的常规分离和高速分析,还能够减少有机溶剂的使用量,因而分析成本和环境负荷低。 但是,使用SFC法分析手性化合物时,需要探索各种柱和改性剂,因此需要花费大量人力和时间。本文中的岛津Nexera UC手性筛选系统能够最多切换12个色谱柱和4种改性剂及各种溶液混合比例,自动探索多种分离条件,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分析效率。 亮相BCEIA2015的岛津Nexera UC 了解详情,敬请点击《使用Nexera UC手性筛选系统自动优化手性化合物的分离条件》 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并拥有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以及60多个技术服务站,已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本公司以“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经营理念,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更多信息请关注岛津公司网站www.shimadzu.com.cn/an/ 。 岛津官方微博地址http://weibo.com/chinashimadzu。岛津微信平台
  • 高产抗菌脂肽 Fengycin 芽孢杆菌的诱变育种和发酵条件优化
    本期为您推荐广西大学刘小玲教授研究团队发表在《食品工业科技》上的一篇文章:高产抗菌脂肽 Fengycin 芽孢杆菌的诱变育种和发酵条件优化。该研究以枯草芽孢杆菌 YA-215 为出发菌,通过复合诱变(紫外诱变、ARTP-LiCl 诱变)育种来获取高产 Fengycin 突变体,并优化发酵工艺,突变株暹罗芽孢杆菌 UA-397 的 Fengycin 产量为 517.09 mg/L[1]。文章摘要内容如下: Fengycin 是一种由芽孢杆菌产生的环状脂肽分子,同时具有亲水性和亲脂性,这也导致其具有出色的生物表面活性剂活性和多种生物活性,亦具有抗菌范围广、安全降解性高和溶血性低等特点,在食品、医药和生物防治等方面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Fengycin 的低产量和昂贵的生产成本,是其进一步商业化和产业化的瓶颈。紫外诱变、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化学诱变是用于提高微生物脂肽类次级代谢产物产量简单且经济有效的方法。 为了提高 Fengycin 产量,以枯草芽孢杆菌 YA-215 为出发菌,通过复合诱变(紫外诱变、ARTP-LiCl 诱变)育种来获取高产 Fengycin 突变体。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等确定最佳发酵工艺优化。结果表明:复合诱变选育获得一株高产 Fengycin 突变株 UA397,全基因组测序结合 16 S 进化样本分析显示为暹罗芽孢杆菌。其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蔗糖25 g/L、蛋白胨 30 g/L、发酵温度 37.7 ℃、发酵时间 37.8 h、接种量 5.01%。在此发酵条件下,暹罗芽孢杆菌 UA-397 的 Fengycin 产量为 517.09 mg/L,是野生型在未进行发酵条件优化时 Fengycin 产量 113.02 mg/L 的 4.575 倍。研究结果为抗菌脂肽 Fengycin 应用于食品、医药和生物防治等领域奠定了产量基础。文章精彩内容如下:[1]陈尚里,于福田,沈圆圆等.高产抗菌脂肽Fengycin芽孢杆菌的诱变育种和发酵条件优化[J/OL].食品工业科技:1-16[2023-06-21].
  • 投资千万配齐快检装备 云南优化食安条件
    p  近日,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编制上报的《云南省县级食品安全快速检验车配置项目实施方案》顺利通过云南省发改委批复,云南省成为该项目率先通过项目批复的省份之一。/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2/insimg/2268a651-8000-46c4-b535-bc137e65818e.jpg" title="636226610959318181861.jpg"//pp  该项目总投资15852万元,其中申请中央投资补助12681.6万元,地方配套3170.4万元。为云南省各县级食品安全监管机构配置食品安全快速检验车129台(含车载设备6633台/套),结合县级道路交通、地理气候等因素配置车型为:简便快捷型2台,基本功能型53台,标准功能型74台。/pp  该项目实施后,将对云南省县级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创造良好的硬件条件,帮助执法人员对抽样产品进行快速检测和筛选。/p
  • 如何优化理论塔板数N
    上一期跟大家分享了有关理论塔板数的定义和影响理论塔板数的因素,今天小编和大家继续分享,如何来优化理论塔板数。先回顾下和理论塔板数相关的范德姆特方程:H表示理论塔板高度,v表示流动相的流速,A表示涡流扩散项,B/v表示纵向扩散项,C*v表示传质阻力项。而N=(1/H)L,L是色谱柱的柱长。 如何优化理论塔板数? 01色谱柱条件对分离的影响调整选择性以优化色谱峰之间的间距和zui大化样品的分离度之后,分离效果一般可令人满意。然而,通过改变色谱柱的条件(柱长、流速、粒径)也有可能进一步改善分离的效果,从而改变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请注意,在等度洗脱的实验里,如果仅仅改动色谱柱条件,那么相对保留行为和色谱柱之间相对间距(保留因子k和选择性α的值)会保持不变;因此,不会破坏之前通过改变α而获得的色谱峰间距的优化结果。N值的增加会引起分离度的提高,通常也意味着分离时间更长。相反,N值减小可以让实验时间缩短—— 在优化选择性之后,当分离度Rs2时,有益于实验本身。如果其他因素相同,N就应该和柱长成正比,通常来说当填充颗粒的粒径减小或流动相流速减小N值都会增加。当k值变化时,实验时间和t0成正比,而t0与L/v成正比。因此,实验时间会随着柱长的增加而同比增加,或者随流动相流速的减小而同比增加。同样地,压力P会随着柱长或者流速的增加,或者填充颗粒粒径的减小而增加。所以,当改变色谱柱条件来改善分离效果时,我们需要平衡好实验时间、分离度和系统的压力。还有就是,如果改变色谱柱条件是为了提高分离度或者加快实验速度,建议不要改变键合相,这是为了避免柱子选择性出现变化。02快速HPLC假设我们可以获得合适的仪器设备和zui佳的柱子条件,分离时间取决于zui后一个峰的k值和分离度zui低的色谱峰对(“关键”)的α值。一旦“zui佳”的k值和α值确定后(选择性的优化),分离度和分离时间就由N值决定了。有助于实现快速分离的条件包括较小的填充颗粒,较短的柱子和较高的流动相流速。进一步缩短分离时间(要保证N值不能被减少)可以通过下面一个或多个办法来实现:● 超高压;● 更高的温度;● 特殊设计的填充颗粒。高压操作UHPLC可用于获得更好的分离度或者缩短实验操作时间。需要注意的是,当柱压超过34MPa的时候,某些之前认为的关系开始明显不再成立。流动相的黏度随着柱压的增加而增大,因此压力再也无法随着流速的增加而同比增加。k值和α值也取决于系统压力,因此就和柱子的条件相关;这种情况在系统压力比较低时就不明显。zui后需要注意的是,当液体流经一根填充的柱子时会产生热量,这个热量和贯穿整个柱子的压力成正比。柱子里发生温度改变可能会对峰形和理论塔板数产生负面的影响,以及进一步改变k值和α值。高温实验操作温度越高,N值也会相应增加。升高温度的同时会导致流动相黏度降低和溶质分子的扩散系数Dm增加。提高温度,在理论上可以用来缩短实验时间而同时保持N值不变,或者增加N值而保持实验时间不变。高温操作的优势也会被一些相应的劣势所抵消。所以zui佳温度,通常是N zui大值和α zui大值间的妥协。特殊设计的颗粒除了通常使用的全多孔颗粒之外,还有其它类型的柱子:薄壳型(pellicular)或者核壳型(表面多孔)颗粒填充的柱子和整体柱。关于这些柱子,我们在其它推文中也有介绍。核壳色谱柱填料结构薄壳型和核壳型颗粒对于大分子的分离具有特别优势,对范德姆特方程方程中,传质阻力项Cv的贡献减少了。薄壳型的色谱柱是以一层薄的多孔填料涂覆在实心的硅胶柱上构成的,因此很容易发生超载,这使得它的使用局限在一些很小的样品上(也就是进样量必须要很小)。核壳型柱子的多孔填料层比薄壳型柱子的厚,这使得它们能够承载几乎和全多孔柱一样多的样品量。在其它实验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整体柱比颗粒柱更加具有渗透性,这就允许应用更高的流速,并且也能实现快速分离。
  • 菊花含量测定方法优化
    菊花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三,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产量居首。因菊花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才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中国人有重阳节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习俗。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在古神话传说中菊花还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菊花具有疏肝和中,化痰散结之功效。用于肝胃气痛,郁闷心烦,梅核气,瘰疠疮毒。文中参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采用月旭Ultimate XB-C18色谱柱,在对梯度进行药典范围内微调后,能满足检测需求。01 色谱条件 2、供试品溶液2.1 原标准条件第yi针样品图,红线框内主成分相领没有干扰峰。2.2 原标准条件第二针起的样品图,红框内主成分峰处,上一针保留过强没洗脱下来的强保留物质出现在了下一针的色谱柱中,干扰了主成分的检测。2.3 药典中对梯度洗脱方法的比例调整上写明:可适当调整流动相组分比例,以保证系统适用性符合要求,并且最终流动相强度不得弱于原梯度的洗脱强度。本项目中,三个主成分峰均在30分钟之前出峰,而对第二针产生的干扰峰是因梯度后段洗脱能力不够而干扰到了下一针,我们对主成分出峰后的30-40分钟的流动相比例进行调整,增加有机相的比例,以保证强保留杂质都被清洗出来,以避免干扰下一针。2.4 方法优化后,连续进样5针,样品图均能达到完全重现,不再出现干扰峰(附图为第三针样品图的效果)。03 结论 用月旭Ultimate XB-C18(4.6×250mm,5μm),在此优化后色谱条件下测定,能满足检测的要求。04 订货信息
  • 重庆:开展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加强重点科研仪器设备配置
    2月14日,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发布关于开展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工作的通知,提出将通过充实、调整、整合、新建的方式,分领域、分批次对2021年前批准建设的实验室开展优化重组。一、优化重组后的实验室功能定位实验室是组织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集聚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交流合作,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产学研融通,产出原创性、引领性、关键性科技成果的科技创新基地。1. 前沿研究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聚焦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中的前瞻性、先导性、探索性的前沿技术研究。2. 应用基础研究类。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围绕我市优势特色产业、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发展需求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以应用为目的基础研究。3. 交叉学科研究类。围绕自然科学的不同学科交叉、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培育新兴交叉领域的重大原创突破,解决重要交叉科学问题、拓展共性知识和原理。二、实验室优化重组的重点任务实验室优化重组工作要坚持“五个优化”、“五个重组”,做到“五个实”。1. 五个优化。学科领域优化,聚焦新兴、前沿、交叉领域,向前沿学科、基础学科、交叉学科布局;研究方向优化,坚持“四个面向”,紧密结合我市特色优势产业和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发展需求,突出智能科技、生命健康、绿色低碳三大主攻方向;人才队伍优化,要体现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汇集,实验室主任具备前瞻视野和较强学术影响力;平台条件优化,要加强重点科研仪器设备配置,研究手段和实验条件突显特色和优势;组织保障优化,要创新管理机制,促进交叉融合和产学研融通,强化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在人财物等方面的支持保障。2. 五个重组。实验室规模、体量太小的要重组;研究方向相近或过窄的要重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缺乏的要重组;长期未承担重大科研任务的要重组;组织保障和管理不到位的要重组。3. 五个实。研究内容“实”,要找准新定位和新方向,有明确、清晰的研究内容;科研任务“实”,要产出原创性科技成果、取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积极牵头承担省部级和国家级项目等科研任务;人才团队“实”,要有年龄结构合理、专业布局优化的核心人才团队,固定人员不要交叉重复;场地平台“实”,要有独立集中的科研场地、先进的设施设备等良好实验条件,能够满足科研需求;运行保障“实”,依托单位要保障充分的科研经费投入,健全创新管理运行机制。三、实验室优化重组的工作流程(一)自行重组。按照优化重组工作要求,各依托单位和实验室分析查找自身问题与不足,瞄准需求、找准定位,自行开展优化重组工作,鼓励各实验室之间整合、依托单位内部整合、产学研联合共建,形成实验室优化重组方案。实验室之间,实验室与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固定人员不能交叉重复。依托单位原则上不超过3家。(二)提交方案。各依托单位对优化重组方案进行论证后,向各主管部门报送,经主管部门审核盖章,提交至市科技局。(三)评议认定。市科技局分领域、分批次组织综合评议。对符合新要求的实验室认定为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对不符合的暂缓认定,继续推进重组,一年后重新组织评议,仍不符合的予以撤销。实验室已认定为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或被其他实验室整合的自动撤销。按领域分三批开展:第一批为信息、工程、制造和材料领域,共61个;第二批为医药、生物学和农业领域,共67个;第三批为环境、地球科学、能源、化学、数理和综合交叉领域,共43个。通知要求,各依托单位要形成实验室优化重组方案,第一批(信息、工程、制造和材料领域)于3月17日前报送,其余领域于3月31日前报送。
  • 用动态粉末测试方法优化湿法造粒工艺
    湿法造粒是口服固体制剂生产经常采用的加工工艺,目标是将通常细而粘的活性成分和辅料加工成更均匀、自由流动的颗粒,方便下游加工。 具有理想特性的颗粒可以有效改善加工性能,包括提高生产量,赋予片剂所需的关键属性等。但是,这意味着湿法造粒制成的粒子通常只是半成品,而非最终产品,从而产生了一个问题,即:如何控制造粒工艺,获得最终能生产出良好片剂的粒子?在第一种情况下,有必要确定潮湿颗粒可测定的参数,以便用来量化粒子属性的差异。 本文描述了全球粉末表征技术领先企业富瑞曼科技和制药加工解决方案主要供应商GEA Group(基伊埃集团)公司双方进行的联合实验研究。本实验采用了基伊埃的ConsiGma? 1连续高剪切湿法造粒及干燥系统,用于造粒,并运用富瑞曼科技的FT4粉末流变仪?进行动态粉体测试。所获得的结果显示了如何根据动态测定潮湿颗粒的结果,来预测成品片剂的属性。研究结果突出表明,动态粉体测试作为一种有价值的工具,可用于加速优化湿法造粒工艺、改善对加工的认识和控制,并对连续加工方法的开发提供支持。湿法造粒的目的和挑战 湿法造粒通常用来改善压片混合工艺的特性,使得粒子在压片过程中拥有优化的加工属性,赋予片剂所需的优点。目的是形成均匀的颗粒,提高压片产量,并使片剂拥有所需的关键品质属性,如重量、硬度以及崩解性能等。 在湿法造粒时,配混料的活性成分、辅料组份和水混合在一起,形成均匀的颗粒。然后,这些均聚体或者粒子得到干燥、研磨、润滑等进一步加工,形成压片机所需的理想喂入材料。这些喂入材料的特性可以通过调节各种加工参数,包括水的含量、粉末喂入速度、螺杆速度等有可能产生影响的造粒等环节来进行控制。通过调节一个或者更多的变量,调节粒子属性,确保粒子在压片机中处于理想的性能状态。 但是,要生产出具有规定属性的粒子,需要认识这些关键的加工参数会对粒子产生何种影响,同时还必须认识粒子属性和最终片剂之间的关系。通过以下实验,可以看出动态粉末测试将如何帮助实现这些目标。动态粉末测试概述 动态粉末测试是对运动中的粉体而非静态粉体进行测量, 并直接测定了松体的流动特性,这有助于在非常接近真实加工环境的状态下对粉体进行表征。可以测得经混合、处于低应力状态、充气甚至呈流体状态下粉体样本的动态特性,以精确模拟加工环境,获得给定工艺条件下直接相关的数据。 当刀片沿着规定路径旋转通过粉体样本时,测量作用于刀片上的扭矩及力,以衡量动态粉末特性。当刀片向下穿过样本时,测得基本流动能(BFE)。它反映了粉体穿过挤出机或喂料机时,在受力状态下的流动特性。比能(SE)测量的则是刀片向上运动时粉体的特性,直接反映了低压环境下,如粉体在重力状态下自由流经模具时的行为特征。加工参数对湿法造粒粒子特性影响的研究 富瑞曼科技和基伊埃集团进行了一项研究,用以确定湿法造粒粒子的动态流动特性是否与片剂的硬度的特性相关。通常情况下,片剂硬度对片剂质量起关键作用。试验采用了基于ConsiGma 25连续高剪切粒子和干燥原理的实验室设备ConsiGma1。 这套系统包含具有专利的连续高剪切造粒及干燥机,可以加工几十克至五公斤、甚至更多的样本。 在该系统上进行的研究有利于促进高效的产品和工艺开发,系统停留时间少于30秒。用ConsiGma1生产的潮湿、干燥的粒子由FT4粉体流变仪进行了表征。 实验项目的第一阶段,对不同造粒条件,如不同含水率、粉体喂入速度和造粒机螺杆速度等状态下的粒子属性进行了评估测试,测试的是基于乙酰氨基酚(APAP)及磷酸氢钙(磷酸二钙)这两种粉体配方的模型。系统地改变了加工参数,并测量了所得到的潮湿粒子的BFE。图2显示的是以不同螺杆速率生产出来的APAP配方粒子的BFE随含水量变化的关系。 收集到的APAP配方数据显示,如果螺杆速度保持不变,则随着含水量增加,BFE也升高。当含水率相同时,低螺杆速度同时会产生高BFE的粒子。两种趋势都会出现,因为高含水量、低螺杆速度,造成喂料多,可能生产出更大、密度更高、粘结性更强、对刀片运动阻力相对更高的粒子。数据同样显示,当含水率为11%、 螺杆速度为600rpm时,所生产的粒子的BFE与采用螺杆速度为450rpm、含水率为8%的粒子的BFE相当。这项发现非常重要,因为它表示,具有相似特性的粒子可以采用不同加工条件获得。 图3显示,含水量和螺杆速度分别保持15%和 600rpm不变,当干燥粉末喂入造粒机的速度降低时,DCP配方制成的粒子的BFE显著增加。 其它数据表明,可以通过降低喂入速率,以更低的含水率得到相同BFE的粒子。如,含水15%、螺杆速度约为 18kg/小时的粒子的特性与含水25%、喂入速度为25kg/小时的粒子相近。结合APAP配混料的研究,结果显示,可以通过加工条件的不同组合来得到具有相同特性的特定粉体。 表1列出了,生产具有不同属性的两组粒子所采用的不同工艺参数。条件1和条件2获得的潮湿颗粒的BFE值约为2200mJ,而条件3和条件4获得的BFE值约为3200mJ。 在下列加工工艺,包括干燥、研磨、润滑等阶段的每一步都测量了粒子的BFE,以改善加工性能。本研究中所采用的流动助剂是硬脂酸镁。在所有这些阶段,不同组的相对BFE值保持不变,第3、4组的BFE值一直高于1、2。 图4模拟了加工过程每一阶段的粒子流动特性。条件3和4显示,干燥后的BFE值有所上升,因为,与条件1和2状态下的粒子相比,条件3和4状态下的粒子相对尺寸大、密度高、机械强度高。 研磨后,尽管粒子密度、形状和韧度差异依然存在,但尺寸更为接近。这也使得BFE的观察结果显得有理可据。这些差别在润滑后保持不变,状态1、2和3、4之间的差别明显。 这些结果清楚表明,可以在各种不同的加工条件下,加工出用BFE衡量的、具有特定流动特性的粒子。这些测试显示,BFE值可用于湿法造粒加工产品和工艺的开发, 但同时也会产生问题,即BFE值是否可以进一步用以预测压片机内的粒子行为,以及,更重要的是,BFE是否可以与片剂关键品质属性直接相关。在粒子动态特性与片剂质量之间建立相关性 采用相同的工艺参数,在压片机中对四批潮湿粒子进行了干燥、研磨、润滑。然后测量了片剂的硬度。图5 为片剂硬度与不同阶段粒子流动性的关系。 结果显示,BFE和片剂的硬度与湿态和干燥的粒子有关,而且与它们的变化极其有关。与潮湿粒子和润滑粒子有关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尽管两者的相关性不如它与干燥、研磨过的粒子来得明显。所观察到的润滑过的粒子之间差异性和相关性差应归因于硬脂酸镁的整体影响。 这个数据综合反映了粒子在不同加工阶段的流动性(用BFE进行表征)与最终粒子关键质量属性(此处指硬度)之间存在的直接关系。这意味着,一旦特定的BFE与更理想的片剂硬度相关,就可用于推动对湿法造粒工艺进行的优化。结果表明,假如潮湿粒子能够获得目标BFE,最终以硬度衡量的片剂质量就可得到保障。这为提高产品和工艺开发效率,并且,不管是分批还是连续造粒工艺,都能获得更好的工艺控制路径,创造了机会。面向未来今天,采用传统的批次加工方法依然占支配地位,但业内很多人预期,未来大量的产品会采用连续加工。本文中,富瑞曼科技和基伊埃集团共同为将这一理想变成现实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文章揭示了通过采用不同的工艺条件,有望获得特定的片剂属性,并且指出,动态粉末特性如流动性与最终产品的特性直接相关。 本文最初于2014年3月刊登于《医药制造》杂志。结束 图 图1:FT4粉末流变仪?的基本工作原理。测量刀片(或叶片)在穿过样本时遭遇的阻力,量化所测量粒子或粉末松体的流动特性。图2:为APAP配方制备的粒子的BEF随着含水量的增加以及螺杆速度的下降而增加。图3:为DCP配方制备的粒子的BFE随着喂入速率的下降而显著上升。图4:在造粒的不同阶段BFE变化明显,但不同组的粒子之间会存在明显差异。Figure 5: A strong correlation is found between the BFE of the granules and final tablet hardness图5:粒子BFE和最终片剂硬度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度Table 1: Four different processing conditions used to make two distinct groups of granules表1:两组明显不同的粒子采用的4种不同加工条件
  • 平行合成:加速化合物发现与工艺优化的关键技术
    什么是平行合成?平行合成,一种在化学研究中同时进行多项实验的方法,显著节约了时间并提高了化合物筛选的效率。这一技术在加速新化合物发现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并被广泛应用于筛选更优化的工艺条件。在制药行业,平行合成技术是发现和开发潜在候选药物的重要工具。它能同时合成多种化学结构的化合物库,为筛选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提供了便利。 平行合成的应用范围涵盖了从线索生成、线索优化到筛选最佳反应条件等多个不同规模的过程。它使得研究人员在放大生产与开发过程中,能更深入地理解反应因素(如溶剂系统、最佳温度与浓度、正确的试剂选择、反应时间以及催化剂的选择)对结果的影响,从而加速了工艺的优化。英诺德 INNOTEG EasySyn-12平行合成仪在这一前沿领域,德祥旗下自研品牌英诺德INNOTEG推出了EasySyn-12平行合成仪。作为一款高效、节省时间和劳力的化学反应工作站,该仪器具有以下特点: 多点位反应:最高支持12个反应位点,反应体积从1ml至20ml,适应不同规模的实验需求;强力搅拌功能:搅拌速度50-2000转,保证实验中混合均匀;快速加热:能快速加热至220&ring C,为实验提供必要的温控环境;用户友好操作:快速设置,易于使用,降低操作难度;清晰观察口:方便实验过程中监控管内内容物;可拆卸水冷回流系统:有效控制实验温度;惰性气体环境下操作:适用于敏感反应;耐化学性涂层:含氟聚合物涂层,具有耐化学性和易清洁性;特殊设计的PTFE盖帽:具有1/4“快速螺纹”,可快速且轻松地连接到玻璃管上;方便的可拆卸设计:所有反应管都可同时拆卸,便于快速后合成冷却。英诺德INNOTEG EasySyn-12平行合成仪能在高度一致的反应条件下,同时对多个反应容器进行加热、搅拌和冷凝回流。此外,它还能在惰性环境中进行反应,具有多功能性、高效率和使用方便等特点。该仪器适用于化学、药物科学、新材料开发、生物科学、环境科学以及检验检疫等多个研究领域。 通过EasySyn-12平行合成仪,科研人员能够更高效地进行实验,加速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过程,这对于科研进展和新药物的开发具有重大意义。如果你对上述产品感兴趣,欢迎随时联系德祥科技/英诺德INNOTEG,可拨打热线400-006-9696或在线留言咨询英诺德INNOTEG英诺德INNOTEG是德祥集团旗下自主研发品牌,专业从事科学仪器设备研发生产的高科技企业,是集实验室设备研发生产、方法开发、实验室仪器销售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厂家。多年以来,英诺德INNOTEG致力于研发高效的实验室创新设备。公司十分重视技术的研究和储备,一直保持高比例研发投入,创建了一支由博士、硕士和行业专家等构成的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研发团队,在仪器分析技术领域开展了颇有成效的研究开发工作。此外,英诺德还与各大科研院所、高校合作,积极推进科技成果项目的产业化。英诺德INNOTEG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注重前瞻性技术研发,已推出多款科学仪器设备及实验室耗材产品。德祥科技德祥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总部位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分别在越南、广州、上海、北京设立分公司。主要服务于大中华区和亚太地区——在亚太地区有27个办事处和销售网点,5个维修中心和2个样机实验室。30多年来,德祥一直深耕于科学仪器行业,主营产品有实验室分析仪器、工业检测仪器及过程控制设备,致力于为新老客户提供更完善的解决方案。公司业务包含仪器代理,维修售后,实验室咨询与规划,CRO冻干工艺开发服务以及自主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售后。与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检验机构及知名企业保持密切合作,服务客户覆盖制药、医疗、商业实验室、工业、环保、石化、食品饮料和电子等各个行业及领域。2009至2021年间,德祥先后荣获了“最具影响力经销商”、“年度最佳代理商“、”年度最高销售奖“等殊荣。我们始终秉承诚信经营的理念,致力于成为优秀的科学仪器供应商,为此我们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我们始终相信,每一天都在使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 总投资20.96亿!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优化提升项目即将动工
    10月下旬,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优化提升项目的投资概算。至此,该项目已先后获得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批复等,完成全部审批流程,即将在华中科技大学动工建设。此次批复的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优化提升项目是在“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基础上的升级改造。作为前期建设成效好、性价比高的综合交叉平台,脉冲强磁场优化提升设施成功入选“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优化提升项目之一。华中科技大学李亮教授也成为“十一五”和“十四五”先后两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负责人。根据国家发改委批复,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优化提升项目总投资20.96亿元,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建设期5年。项目将围绕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强电磁工程科学等领域重大科学问题和国家战略需求,建设110T超强磁场、70T平顶脉冲磁场和9.5T超导脉冲复合磁场,10类实验测试系统以及设施支撑基础平台。项目法人单位为华中科技大学,参建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南京大学。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于2008年开工,2013年建成,2014年正式对外开放运行,已累计运行82521小时,创造了64T脉冲平顶磁场等多项脉冲磁场参数世界纪录,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126个国内外科研单位提供科学研究服务1828项,取得了包括发现对数周期量子振荡等系列重要成果。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的建成,填补了国内超高磁场实验条件的空白,满足我国科学家对强磁场实验条件日益迫切的需求,先后获2018年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和2019年国家科技奖进步一等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科学研究对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的综合性能指标、实验测试手段、面向的研究领域等提出更高的需求,在广泛征求用户意见和需求调研基础上,华中科技大学启动了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优化提升项目建设,将在“十一五”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基础上,全面提升磁场参数、丰富测量手段、拓展研究领域,为多学科交叉研究提供公共开放的极端实验条件,支撑前沿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持续产出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
  • 《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12年修订)》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的快速发展,钢铁行业市场配置资源作用不断加强,各种所有制形式的钢铁企业协同发展,产品结构、组织结构、技术装备不断优化,有效支撑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但钢铁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矛盾不断加深并集中显现,产能持续释放、下游需求不振、企业效益低迷,生产经营面临巨大困难,迫切需要加强行业规范管理,引导企业不断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实现钢铁工业转型升级。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34号)文件要求, 2010年6月,我部印发了《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随着近两年钢铁行业发展形势的变化,以及《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相关环保新标准的颁布,我部对《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进行了修订,并将名称修改为《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12年修订)》(以下简称《规范条件》)。  《规范条件》修订过程中,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对钢铁企业在污染物排放、资源综合利用、能耗指标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实行更加严格的能耗环保管理标准。将吨钢烟(粉)尘排放量调整为不超过1.19千克,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不超过1.63千克,吨钢新水消耗提高到不超过4.1立方米,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不低于94%。同时,增加了烧结、炼铁等各工序新的排放标准。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实现装备水平、环保水平、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的提升。  当前,我国一部分钢铁企业已具有相当竞争能力,有的已进入世界500强,成为各地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和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但相当一部分企业缺乏行业管理基础,国家难以在金融、贸易、生产许可、环境保护、资源配置等方面规范管理。应当说《规范条件》的修订,有利于创造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经营的政策环境,有利于面对行业现实,实事求是地对已有钢铁企业实施行业基础管理。有利于对优势企业将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加快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升级 对能耗高、污染重、规模小等不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市场手段,推动这些企业兼并重组或者退出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的实施对改变目前我国钢铁工业发展模式,引导企业节能减排、促进淘汰落后、推动兼并重组,实现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附件:1.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12年修订).doc   2.钢铁行业范条件申请报告.doc
  • “聚”先锋 | 用热分析和流变学优化3D打印
    3D打印也称为增材制造,许多行业都将其视为一种多功能制造技术。3D打印可以实现快速成型和按需打印服务,以避免批量运行带来的潜在浪费。3D打印拥有创造复杂形状的独特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制造业。3D打印目前已扩展到一系列材料,包括生物相容性聚合物和各类金属,甚至被用于医疗保健等领域,用于定制打印医疗设备。许多标准制造方法无法在结构中产生空腔和底切,这就需要通过其他方法来优化3D打印材料。。01 通过热分析优化3D打印材料为了优化3D打印材料,制造商需要仔细考虑最终材料的机械和热性能。虽然3D打印部件往往很轻,而且聚合物部件的正确组合可以拥有与金属相似的抗拉强度,但克服增材制造部件较低的机械和热性能是最大的挑战之一。1.1 3D打印产品性能的工艺优化了解挤压过程如何影响打印材料的最终性能是一个非常热门的研究领域。其中汽车应用对材料的拉伸和热性能要求最高。幸好,目前有许多含有碳纤维、玻璃纤维和凯夫拉纤维的热塑性聚合物基质可用于3D打印部件,并能够在汽车应用中充分实现高性能。在3D打印过程中,要打印的基材被熔化,然后分层沉积以创建最终对象。在此过程中有多个参数可以优化,例如聚合物床层和喷嘴温度以及层间固化时间。3D打印有多种方法,包括选择性激光烧结、生物打印和熔融沉积建模。熔融沉积建模是最常用的方法。玻璃化转变温度是选择正确温度挤压非晶态聚合物的必要信息。对于半结晶聚合物,其熔化温度是应重点关注的数值。结晶度强烈影响聚合物的机械性能。许多聚合物用紫外线固化,紫外线在聚合物材料中产生自由基,作为最终聚合物生产中交联过程的引发剂。交联程度越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就越高。通过改变样品暴露在紫外线下的时间长度可以影响交联的材料强度。温度和固化时间都会影响聚合物在材料中的分子结构及其性能。因此,为了优化这些参数并探索其对最终材料的影响,材料设计师使用对聚合物性能细节敏感的测试技术。1.2 3D打印材料的热分析用于研究挤压过程对最终材料性能影响的主要热分析工具包括热重分析(TGA)、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热机械分析(TMA)和动态机械分析(DMA)。每种技术都提供一些互补信息,可以将这些信息结合起来,以便人们对打印材料的性能有更深的了解。热重分析(TGA)测量材料重量随温度或时间变化的幅度和变化率。TGA对于了解表征挤压的影响非常重要,因为许多材料在加热时会发生氧化或分解,从而导致重量变化。热重分析是确定样品在挤压过程中是否发生降解的最佳方法之一。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可用于测量材料放热和吸热转变与温度的函数关系。挤压过程的常见关注点包括玻璃态转化温度、熔化温度和材料的比热容。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热重分析是用于了解挤压影响的强大而互补的技术组合。这些技术可用于分析聚合物在挤出温度下的热性能。测量热膨胀系数(CTE)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热机械分析(TMA)是另一种配套工艺。由于玻璃化转变温度取决于材料的热历史,热机械分析可以用于检查挤压过程不会给成品带来任何不必要的力学行为。此外,增强材料在CTE中可能显示出各向异性,这取决于相对于纤维方向的测量方向。动态热机械分析(DMA)也被广泛用于材料工程,用于分析聚合物复合材料,因为其可以揭示材料在动态负载条件下的行为信息。 DMA对于表征3D打印成品部件特别重要,反映了不同的配方和加工方法如何影响最终使用性能。02 利用流变改进3D打印技术聚合物产品无处不在,从包装薄膜、酸奶杯到复杂的汽车零件均使用聚合物产品。尽管应用广泛,但塑料产品通常均通过相同的简单步骤进行制造:1. 制造的起始步骤是应用聚合物基材料(通常为颗粒或粉末形式)2. 加热材料以形成自由流动的熔体3. 通过吹膜、注塑成型、挤出或增材制造(3D打印)等工艺实现熔化材料的成型4. 冷却并凝固产品最终产品的特性和物理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加工过程。制造商需要深入了解其材料和应用,以使最终产品的质量达到预期。在加工过程中了解材料是可能的,但这会导致更大的材料损失和更高的生产成本。但如果在加工前就以实验室规模进行材料表征则可有效解决这一顾虑。然后,制造商可根据材料的测量特性设计加工条件。3D打印和其他增材制造工艺可通过流变分析进行优化。流变学也适用于许多其他制造工艺2.1 质量控制挑战在3D打印过程中,聚合物被熔化到熔融状态并通过3D打印机的管线和喷嘴挤出。因此,聚合物必须能够自由流动,并且需要具有尽可能低的黏度。同时,聚合物必须在挤出后立即保持其形状,并且在冷却过程中不能出现变形。将回收材料用于打印产品对聚合物制造商提出了另一个挑战。废旧塑料通常含有残留添加剂、颜色和填料,它们会影响熔体的质量、可加工性及其在制造过程中的行为。因此,再生塑料的加工及其终产品可能难以预测。因此,需要对生物塑料进行详细的分析。2.2 预先质量控制尽管存在这些潜在的干扰和不确定性,制造商仍然可以执行强有力的预先品控和质量保证。其中的关键是分析性思考的两个角度:1. 产品中使用的所有材料成分的相互作用2. 必要的工艺参数,包括温度、压力和流量2.3 轻松表征材料使用相应的功能强大的高精度流变仪可确定流变特性,这是材料表征的重要组成部分。Waters的应用专家表示:“特别是在应用聚合物熔体等液态物质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足够的仪器,了解和预测流变特性可能会非常耗时。” 样品行为通常会根据作用于样品上的力的大小而发生变化,这意味着“样品的流动和变形行为只能通过实验模糊地预测,或通过流变进行更为精确的测量。”制造商和研究人员都利用流变来研究材料的变形和流动。流变可提供有关液体和固体材料的关键、精确的见解,为成功的3D打印提供信息。
  •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加热炉优化控制研究取得进展
    p style="text-indent: 2em "冶金行业一直是我国工业的能源消耗大户,是推进节能降耗的重点行业。高炉热风炉和加热炉等装置是节能降耗的关键环节,因此,其燃烧控制与优化问题一直是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和关注的重点。/pp style="text-indent: 2em "11月6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发布消息,该所一项研究成果,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冶金行业加热炉能耗优化控制提供了新方法。/pp style="text-indent: 2em "据介绍,该所科研团队以加热炉的优化控制为切入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加热炉炉温预测算法。实现加热炉的优化控制,首先要克服加热炉生产过程中原料来源多样、生产条件多变、工况波动频繁等难题,对加热炉各个加热区的温度精准预测。同时,还需要满足工况对实时性的要求,对预测算法的计算效率和计算时间等性能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p style="text-indent: 2em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研究团队设计了基于时间卷积网络和迁移学习技术的多区炉温预测框架,并通过生成对抗网络来提升预测精度,建立了实时的炉温预测模型。实例研究表明,团队所提出的基于迁移学习的炉温预测框架在每个加热区快速建模的基础上都能极大提升预测精度。相关学术成果发表于Sensors,也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冶金行业加热炉能耗优化控制提供了新方法。/pp style="text-indent: 2em "近年来,沈阳自动化所数字工厂研究室依托“中科云翼”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了基于工业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方法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与制造工艺的深度融合提供了理论方法和技术支撑。/ppbr//p
  • 科研条件十二五规划发布 加强科学仪器研发
    日前,科技部发布了《科研条件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加强科学仪器设备研发和应用,具体包括科学仪器设备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前沿科学仪器设备、通用科学仪器设备、专用科学仪器设备、科学仪器设备关键部件和配套系统、科学仪器设备(装置)二次开发6大方向。关于印发科研条件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单位:  “十二五”是我国科研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任务部署,切实提升科研条件的支撑保障能力,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科技部组织编制了《科研条件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现将该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科研条件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目 录  一、形势与需求..................................... 4  二、思路与目标..................................... 7  (一)指导思想................................................................... 7  (二)发展思路................................................................... 7  (三)发展目标................................................................... 8  三、重点任务...................................... 9  (一)优化科研条件建设布局........................................... 9  (二)加强科研条件自主研发和应用............................. 12  (三)推动科研条件开放共享......................................... 16  (四)强化科研条件质量保障......................................... 17  四、保障措施...................................... 18  (一)健全科研条件统筹协调机制................................. 18  (二)构建多元化科研条件投入格局............................. 18  (三)推进科研条件运行和服务模式创新..................... 19  (四)落实和完善科研条件政策法规............................. 19  (五)推进科研条件国际交流与合作............................. 20  (六)加强科研条件人才队伍建设................................. 20  本专项规划所指的科研条件包括研究实验基地、科研设施以及科学仪器设备、科研用试剂、实验动物、科技文献、计量基标准等。科研条件是支撑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物质和信息基础,是抢占科技制高点、提高国家科技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落实《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任务,加强未来五年科研条件发展的系统部署,特制定本专项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  “十一五”以来,我国科研条件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科研条件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为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对科研条件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科学技术进步法》对科研条件建设和共享做出明确规定。研究实验基地、科研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在重点领域新建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科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建156个,总数达到33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建114个,总数达到387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新建74个,总数达到105个。资源整合共享取得重要进展,在大型科学仪器、野外台站、科学数据、生物种质资源、科技文献等领域建成了一批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进一步加强了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国家级分析测试中心、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国家实验动物种子中心的建设,科研条件分散、重复、低效的状况有所改善。科研条件资源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增强。攻克了深紫外光源、大型中子源、金属原位分析等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原子荧光光谱仪、材料原位分析仪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仪器设备批量进入国际市场,国家计量基标准研究取得突破,国际互认能力显著提高。科研用试剂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取得积极进展,实验动物资源基地建设和资源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创新方法研究和推广应用取得初步成效。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中,科研条件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在抗震救灾、重大传染病防控、食品安全检测等重大事件中,科研条件提供了有力保障。企业在科研条件建设和服务中的作用逐步增强,市场机制在促进科研条件优化配置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各地方科研条件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建设了一批大型科技基础设施和条件平台,为增强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世界科技呈加速发展态势,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和兴起,前沿技术领域群体突破、学科交叉融合态势加快,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全球正步入创新密集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为抢占新一轮科技经济制高点,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强化创新战略部署,把建设强大的科研条件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加大科研条件投入,加强科研条件建设,持续推进资源共建共享,促进科研条件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不断增强创新能力。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各国围绕全球性重大问题开展研发合作,共同建设和参与大科学工程,并基于互联网虚拟平台进行协作研究,成为新形势下科研条件发展的新特征。  “十二五”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科技在支撑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以及保障国家安全中的作用将更加凸显,对科研条件建设和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部署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等重大科技任务,急需强化科研条件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人口健康、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民生领域对科研条件提出迫切需求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扩大进出口贸易也离不开检验检测设备等科研条件的有力支撑。科学仪器设备等科研条件创新不仅是科技创新的组成部分, 也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基础和先导。新形势下,加强科研条件建设是从源头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举措,也是实施重大科技任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面对新的形势和需求,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科研条件总体上仍然薄弱。突出表现为:科研条件总体供给不足与部分科研设施利用率低的现象并存,科研条件投入中“重规模、轻质量”、“重建设、轻运行”、“重硬件、轻软件”等问题较为突出,科研条件开放共享机制有待完善,稳定、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尚未形成,特别是高端科学仪器设备大量依赖进口、关键核心技术和设备受制于人,已成为制约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未来五年,我们必须准确把握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着力解决科研条件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科研条件的支撑保障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赢得未来发展主动权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思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十二五”科技发展的战略任务,以支撑科技进步和创新为主线,以促进科研条件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着力优化科研条件系统布局,着力增强科研条件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科研条件开放共享,着力强化科研条件质量保障,着力加强科研条件队伍建设,大幅提升科研条件整体水平,为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实保障。  (二)发展思路  在战略部署上,按照“统筹协调、强化支撑、自主研发、开放共享”的思路,不断加强和改进科研条件建设工作。  统筹协调:强化科研条件发展的宏观管理,加强中央各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军民之间在科研条件建设上的协调,促进科研条件基地建设与人才、项目的有机衔接。  强化支撑:面向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前瞻部署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研究实验基地,围绕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区域创新发展的重大需求,进一步增强科研条件的支撑服务能力。  自主研发:把科研条件自主研发作为自主创新的重要任务,着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仪器设备,掌握科研条件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为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重要保障。  开放共享:完善科研条件开放共享机制,加强资源整合,盘活存量,强化公共服务,促进科研条件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我国科研条件发展的总体目标:科研条件规模和质量进一步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明显提高,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科研条件体系,支撑科技进步与创新的能力显著增强。  努力实现以下具体目标:  ——科研条件建设布局进一步优化。推动形成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实验基地和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使符合经济社会和科技自身发展需求的科研条件布局更加合理。  ——科研条件自主研发能力显著增强。攻克一批科学仪器新原理新方法,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研发形成20种以上具有原创性的科学仪器设备,200种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 科研用试剂、实验动物资源、国家计量基标准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创新方法的研究与推广应用进一步深化。  ——科研条件开放共享程度大幅提高。科研条件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更加健全,科研条件资源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科研条件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科研条件人才培养、激励和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形成一支稳定、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队伍。  ——科研条件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优化科研条件自主创新和开放共享的政策环境,培育形成3-5个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年产值超过20亿元的企业。  三、重点任务  (一)优化科研条件建设布局  1. 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研究实验基地建设  在能源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空间和天文科学、粒子物理和核物理、工程技术科学等领域,布局建设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科学装置,提高设施使用效率和持续发展能力,为重大科技突破提供强有力支撑。  在能源、信息、资源环境、农业、人口健康、先进制造、交通运输、公共安全等战略需求领域,以及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及地球深部等基础前沿领域和新兴交叉学科领域,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 在关键产业技术领域建设一批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稳步推进军民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的建设 进一步提升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和野外实验台站等研究实验基地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强计量基标准基地建设。  2. 加强科技条件平台和实验服务基地建设  围绕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区域发展等重大需求,集成优质资源,在农业、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以及新兴、前沿和交叉学科领域,推动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多学科交叉集成、面向社会提供开放服务的科技条件平台建设。  加强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和国家级分析测试中心建设,提高科学仪器设备装备水平,开展分析测试新技术、新方法研究、推广和应用,为基础研究、高新技术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提供支撑;在综合集成现有优势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资源环境等领域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建设。  加强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建设,继续推进与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行业和地方科技文献信息机构,以及社会化信息服务机构的合作,进一步完善国家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和服务体系,加大国家数字科技文献资源长期保存体系建设力度。构建开放的知识组织体系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科技文献知识化服务示范基地。  进一步推进国家实验动物种子中心及种源基地建设和发展,加强实验用小型猪、实验用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用水生动物、实验用低等动物种源基地,以及实验动物重点实验室、国家实验动物工程(技术)中心建设。  加强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加强农业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与数字化表达,补充完善农业种质资源收集、整理和保护。加强科学数据的采集和保护,完善不同领域和行业科学数据库建设,扩大数据汇交试点,促进科学数据共享。  3. 促进区域和行业科研条件发展  按照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部署,把科研条件建设作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以促进重点区域的跨区域协同创新为目标,合理布局建设跨区域创新服务平台。  推动地方围绕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构建重点实验室和创新基地。鼓励以校际合作、院地合作等多种形式在科研条件领域开展重大技术联合攻关。鼓励地方围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和建设创新型试点城市(区)的重大需求加强科研条件建设。支持国家条件平台与地方平台集成,强化国家条件平台和地方平台各类资源和服务的融合和衔接。积极引导和支持西部地区科研条件发展。  围绕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加强行业科研条件建设。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利用科研条件资源,服务行业技术创新和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二)加强科研条件自主研发和应用  1. 加强科学仪器设备研发和应用  以新原理、新方法为突破口,研发若干前沿重大科研仪器设备,为引领科技创新、抢占战略制高点提供手段支撑。加强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集中力量攻克若干科学仪器设备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研发一批重大通用科学仪器设备,加快科学仪器设备的小型化、专用化研发,提升科学仪器设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强科学仪器设备工程化和产业化技术研究,强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学仪器设备的应用示范,推进科学仪器设备研发和产业化基地建设,支持一批科学仪器设备创新型企业发展。专栏:科学仪器设备  科学仪器设备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突破微观、宇观、综合复杂体系和极端条件下的测试分析新原理、新方法,研制具有原创性或新概念的科学装置。开发具有原位、活体、动态、无损、无污染、灵敏、高通量、高分辨等特征的科学检测、分析、成像与操控技术,开发物质组成、功能和结构信息获取等分析及表征技术,开发地球科学与空间科学研究中新观测手段和信息获取技术。  前沿科学仪器设备。利用太赫兹技术、微纳米技术、超导技术、量子调控技术、粒子探测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研发若干创新性强、功能完备、应用前景广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  通用科学仪器设备。重点研发色质联用仪器、高端显微镜、频谱仪、无损检测仪、虚拟仪器、高端成像仪、高精度天平等一批我国需求量大、价格昂贵的高端科学仪器设备 加强已有科学仪器设备相关成果的专用化、便携化、网络化研究,针对具体应用领域形成完善的应用解决方案。  专用科学仪器设备。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特殊应用领域需求,促进军民两用技术发展,加强一批专用科学仪器设备的开发和应用,突破瓶颈制约 加强农业和食品、环境保护、医药卫生、能源、矿产资源等行业领域的专用仪器设备开发。  科学仪器设备关键部件和配套系统。加强高稳定光源、高性能检测器、离子源、常压或低真空质谱质量分析器、高效分离色谱柱及填料、真空泵、全息光栅、电感耦合装置、高性能实验数据传输部件等关键部件的研发 加强样品前处理装置、真空系统、数据库、软件模型等开发。  科学仪器设备(装置)二次开发。加强现有科学仪器设备(装置)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拓展功能,依托上海光源、兰州重离子加速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高通量研究堆等重大科学装置,搭建用户科学仪器设备实验装置,提升现有重大科学装置的综合使用效益,带动一批重要科学仪器设备研发。  2. 加强科研用试剂研发和应用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研发机制,逐渐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研用试剂研发、生产与应用模式。通过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出一批重要的通用试剂和专用试剂,支撑人口健康、资源环境、清洁能源、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发展 加强科研用试剂工程化关键技术研究,推进共性关键技术与制备工艺平台和基地建设 扶持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和具有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鼓励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市场交流与服务平台 开展科研用试剂产业化示范应用,为用户提供优质产品和多层次服务。专栏:科研用试剂  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加强基因克隆和表达技术、消化技术、合成制备技术等主要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加强结构解析、反应条件优化、反应重复性和稳定性、小试和中试等工程化技术研发。  通用试剂研发。研发核酸、蛋白、多糖、生物毒素等分离、纯化和检测试剂,以及微生物和细胞培养用试剂,研发毒品检测、食品安全、生物安全、药物分离与合成、环境监测等领域所需的高纯有机试剂 研发用于重大疾病防治药物、新农药、新兽药及其代谢物研究的化学中间体、手性核心单元物质、衍生化试剂、药用辅料等。研发具有高分离度的色谱填料、整体柱以及新型无机-有机杂化分离材料,开发适用普通和手性化合物分离的各类官能团修饰的色谱柱填料及凝胶柱填料等。  专用试剂研发。研发食品安全、药品安全、重大疾病及新发传染病、人畜共患疾病等突发事件所需快速检测试剂或试剂盒、对照品、标准品,实现检测规范化。针对生化分析仪、核酸工作站、材料表征仪、核素分析仪等,研发专用分析试剂(盒)。针对急救医疗、防病控病、公共安全、反恐、犯罪检测等领域的需求,研发成套专用试剂(盒)。  3. 加强实验动物资源研发与应用  加强实验动物新品种(品系)、动物模型的研究和我国优势实验动物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建立实验动物和动物模型评价体系和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动物实验应用技术平台,开展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研究,保障实验动物福利。  开展动物模型资源研发。围绕人类重大疾病、新药创制等科研需求,通过基因修饰、遗传筛选和遗传培育等手段,研发相关动物模型资源。重点开展传染病基础性研究与防控、药物研发、个性化治疗等需要的人源化小鼠模型资源研发。建立稳定的大鼠遗传修饰技术体系,实现转基因与基因敲除大鼠研制的常规化、标准化和规模化。  加强具有中国特色实验动物资源培育。重点开展非人灵长类、小型猪、树鼩等实验动物资源研究,加快建立大型实验动物遗传修饰技术和模型分析技术体系,研发和应用非人灵长类、小型猪、树鼩等遗传工程动物模型资源。探索开展野生动物、实验用猫、实验用鸟类、实验用昆虫等资源动物的开发和标准化研究。  4. 开展科技文献信息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信息需求,加强科技文献信息领域关键技术研发,提升科技信息技术与服务创新能力。开展基于科技文献内容的深度知识组织与揭示的理论方法研究,促进科学信息计量与知识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加强科技数字文献长期保存关键技术及技术规范研究,建立完整的长期保存技术及规范体系。推动科技信息资源开放获取。继续加强专利、标准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开展面向科技创新的信息分析与情报研究关键技术、方法模型和软件工具研究。  5. 加强计量基标准研究  开展基础前沿领域高准确度计量基标准研究,突破前沿领域量值溯源关键技术,建立国际互认的国家新一代高准确度、高稳定性量子计量基准。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钟、喷泉钟和星载钟等原子钟,构建独立的时间频率计量体系。  面向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开展新材料、公共安全、新能源汽车以及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领域计量基标准及溯源技术研究。针对社会发展和民生安全需要,建立食品安全、医疗安全、环境保护等计量基标准、标准物质研究及其量值溯源体系。  6. 加强创新方法研究和应用推广  加强对现代科技发展和思维方式变革的基础性科学方法问题、重大紧迫现实问题中的思维方式和方法研究。开展科学方法的总结和应用,构建若干重大领域和重点学科的科学方法体系。围绕热点、重大和突发问题开展科学方法研究,加强亟需分析测试方法的研发,构建技术创新方法认证体系。加强创新方法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促进创新方法在创新型企业和研究机构的推广应用。  (三)推动科研条件开放共享  1. 加强条件平台运行服务  完善平台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健全平台运行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提升平台开放运行和为研发创新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完善国家平台体系,开展平台认定工作,建立以开放服务绩效为导向的平台运行评价体系和资源共享激励机制。加强国家科技计划实施形成的科技资源汇交,夯实平台运行服务基础 继续发挥平台在濒危资源抢救、保存和积累中的重要作用。  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新技术,加强平台门户系统建设,推动科技资源共享云建设。完善国家科技资源调查长效机制,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标准化工作。按照分层建设、分级管理的要求,加速中央和地方平台的衔接互动。  2. 促进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科研条件的开放共享  推动建立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目录,促进国家财政投入形成的科技资源以非营利方式向社会开放。推进国家财政投入产生的科技信息和数据面向社会开放共享。加大公益类科研院所为企业提供检测等服务力度。继续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等面向企业开放服务。  引导和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科研设施和设备、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等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鼓励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科研条件。  3. 推进军民科研条件共建共享  重点支持科学仪器自主研发、特种测量测试、生命科学等相关技术在军民之间的互相转化与应用,切实提高军、民科技资源相互转化效率 继续推进军民之间大型科学仪器、科技文献信息等科研条件资源的共建共享 进一步扩大军民共建试点工作的深度与广度。  (四)强化科研条件质量保障  1. 推进科研条件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加大质量认证体系的应用推广力度,引导科研条件研制机构建立健全科研条件的生产、检测和质量监督标准。加强科学仪器设备、实验动物、科研用试剂、科技文献等科研条件资源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程序的研究与应用。支持和鼓励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参加科研条件质量国际比对等工作。鼓励企业参照国际公认技术指标,建立检测方法与质量控制平台。  2. 完善科研条件质量监管机制  强化科研条件资源检测机构的监督职能,加快建立科研条件资源市场准入、质量追溯、风险评估、产品召回和市场退出的质量监管机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实验动物机构认可体系,健全实验动物质量追溯、监控和突发事件应急系统网络,完善实验动物标准体系,进一步提升实验动物质量监控技术水平和检测能力。  3. 加强科研条件检测技术与标准研究  建立质量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各类各级检测机构、计量机构、分析测试中心、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检测技术优势,开展科研条件资源检测标准、计量标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究,加强对科学仪器设备、科研用试剂等重现性、稳定性和适用性的综合评价。加强实验动物质量检测关键技术和检测试剂标准化研究,并形成行业标准和系列化、商品化检测试剂盒。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科研条件统筹协调机制  强化科研条件总体部署和宏观管理,发挥部门和地方的积极性,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加强科研条件工作的格局。健全科研条件领域专家咨询机制,加强重大科技政策制定、重大科技计划实施与科研条件建设的统筹协调。探索建立中央与地方、企业联合共建科研条件的机制,推进地方科研条件与国家科研条件建设的有机衔接。加强科研条件宏观战略与政策研究,前瞻部署、系统推进我国科研条件建设和发展。  (二)构建多元化科研条件投入格局  逐步加大财政科技经费对公益性科研条件建设的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加强对科学仪器设备等科研条件资源自主创新的支持。探索构建符合科研条件建设规律的前补助、后补助相结合的资助方式。建立科研条件多元投入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鼓励金融资本加大对科研条件研发和生产的投资。支持和引导有能力的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  (三)推进科研条件运行和服务模式创新  加强政府引导,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不断创新科研条件运行和服务模式。在科研条件资源领域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的产学研用联合攻关。鼓励专业化的企业和中介机构开展科研条件研发、生产、信息咨询和租赁服务,促进科研条件在更大范围内为中小企业和基层服务。建立健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野外实验台站的运行考核评价体系。完善条件平台运行服务评价体系及资源共享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条件平台运行服务的奖励补助机制。  (四)落实和完善科研条件政策法规  认真落实《科学技术进步法》,强化国家财政投入形成的科研条件的公共物品属性及其向社会提供服务的义务。针对科研条件建设特点,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鼓励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政策在科研条件领域的落实力度,完善支持国内科学仪器设备等科研条件资源生产企业财税政策,加快建立健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首台套政府采购政策,引导和鼓励科研单位优先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条件资源。完善促进科研条件开放共享的政策措施,深化国家财政资金购置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查重和联合评议机制。继续完善实验动物管理法规,规范实验动物的生产、使用和管理。  (五)推进科研条件国际交流与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加强与发达国家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实验动物等科研条件资源的开发与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基地建设,有序扩大国内科研条件资源对国外机构的开放共享。鼓励科研条件领域企业与国外企业、研发机构开展技术合作,借鉴和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力支持科研条件研发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建立海外研发机构。支持科技人员、研究机构等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订。进一步提升科研条件国际交流层次,强化科研条件的国际互认能力,推动与世界各国开展资质互认和培训交流。  (六)加强科研条件人才队伍建设  深入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大高端领军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强实验工程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发展,形成高素质、多层次、结构合理的科研条件创新团队。完善实验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和人才评价体系,鼓励培养实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加强继续教育。完善科研条件人才激励机制,鼓励科研机构制定专门针对实验工程人才的职务晋升和考核评价制度。加强对科研条件自主创新和开放共享优秀团队和个人的宣传和推广力度。  科学技术部  二O一二年二月七日
  • 通过粉体流变学优化单元操作
    生产过程中涉及多种单元操作处理粉体。这些材料总是受到各种条件的影响,从料斗下料过程中涉及的静态高应力、流化过程到动态低应力等。因此,全面理解材料整体在各种条件或流动阶段(无论静止、运动还是运动初始)的行为,对于设计并监控单元操作和特定输送系统至关重要。尽管不同操作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需要运用明确的参数来表征粉体的变化趋势。单一参数的表征(例如“内聚力”、“流动性”)不足以全面评估和预测材料在一系列加工工艺中的性质。关键是要确保加工设备和粉体特征之间的兼容性。这种方法需要全面理解材料的整体行为,以便初期就将相关信息纳入到工艺设计和开发中。ft4粉体流变仪™ ft4粉体流变仪™ 作为通用粉体测试仪,提供自动、可靠、全面的粉体性质表征。该信息可与加工经验进行关联,提高生产效率并有助于质量控制。ft4专注于测量粉体的动态流动特性,还可提供剪切盒测试,具有密度、可压性和透气性等整体特性的测试能力,全面表征与工艺相关的粉体性能。 气动输送(←点击标题查看深入研究)在稀相气动输送过程中,使用气流或真空以流化状态输送粉体。在此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例如阻塞、粘附或者溢流。因此,粉体的透气性以及对空气的响应都可能是关键特性。通过适合的测试,可以确定材料能否达到流化状态,以及达到该状态时所需的气流速度。此类测试可以得到最佳操作参数。ft4的充气性测试可以量化粉体对空气的敏感性。在此测试中,测量以递增的气流流速穿过粉床时的流动能。这样可以简单、准确地识别何时发生流化,如图1中两条曲线结果所示。图1:典型的充气性测试结果当流动能接近零时,视为发生流化。图1中两种粉体都到达流化的状态,其中一种粉体在4mm/s气流速度时发生,而另一种需要较高的气流速度8mm/s。透气性测试直接测量粉层的压降值,量化空气穿过粉层时的阻力。较低的压降(图2中的灰色曲线)代表较高的透气性。这可能不利于稀相气动输送过程,因为空气更容易通过粉层而非有效地递送。 图2:典型的透气性测试结果这一信息可用于优化工艺条件并确定气动传输系统中的工艺参数。粒度减小(←点击标题查看深入研究)在某些应用中,进一步加工之前减小颗粒粒度可能是有益的。例如,粒度减小可以增加药物混合物中活性成分的溶解度,或者在混合之前帮助改善混合物的均匀性。但是,不同的粒度减小方法(如粉碎、研磨或者磨削)会对得到的颗粒物理属性(如粒度和粒形)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影响相关的流动属性。尽管减小粒度可以带来好处,但是颗粒较小的粉体通常表现出更高的内聚力。对于更小更轻的颗粒,颗粒间的力可能比引发和维持流动所需的重力相对要强。测量粉体的压缩性(图3)可以提供材料对施加负载进行固结反应的信息,并得到粉床的填充效率,确定夹带空气的水平。较小的颗粒通常会导致效率较低的堆积结构,这通常与材料粘性更高有关。 图3:典型的可压性测试结果粒度减小还会影响粉体的流动阻力,具有相同形貌的较小颗粒通常会产生较低的流动能,这是因为它们更容易被旋转的叶片移动。但是,粒度减小后形貌和表面性质的变化也会影响颗粒之间的摩擦和互锁,如图4所示。 图4:流动能随粒度减小过程的变化分配(←点击标题查看深入研究)粉体分配是许多行业的关键操作环节,以确保将正确质量或体积的材料传递到工艺的下一个阶段。了解此操作中的粉体行为可以显著提高效率和生产率。在典型的分配操作中,粉体将通过料斗填充到下面的容器、模具或者冲模中。粉体流过孔口的难易程度和效率,对于建立高效的工艺流程和实现一致的灌装性能至关重要。 颗粒的内聚力和机械咬合决定其在通过下料口时是否会堆积并形成架桥。这些性质的影响可以通过测量比流动能进行量化。比流动能是通过ft4叶片向上抬升粉体且颗粒在不受限制的状态下进行测量的。比流动能高的粉体在此类工艺中更容易产生堵塞并且流动受到限制。 图5:比流动能测试机理透气性测量有助于了解粉体取代空气的能力。高效灌装需要空气能稳定的通过粉体,不仅要防止在分配器出口处的流量减小,还要确保空气能够排出容器,减少空隙的形成。与上述气动输送过程相反,更高的透气性更有利于分配操作。结论ft4的多元测试方法适用于表征与工艺相关的粉体性能,这些性能将影响加工过程中的表现。这一相关性也可构建粉体性能的设计空间,并与良好的加工表现关联,从而评估新配方以及不同批次的原料和中间体,预测下游环节的行为。欲知更多信息,或预约ft4粉体流动性测试仪演示,欢迎联系:麦克默瑞提克(上海)仪器有限公司地址:上海市民生路600号船研大厦1503-1509室邮编:200135官网:www.micromeritics.com.cn全国服务热线电话:400-630-2202
  • 三部委印发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 明确三大建设布局
    p  日前,科技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布局发布关于印发《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的通知,本方案旨在落实《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中国家科研基地优化整合的任务要求,解决现有基地之间交叉重复、定位不够清晰的问题,进一步推进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pp  具体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发展改革有关部署要求,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不同类型科研基地功能定位,对现有国家级基地平台进行分类梳理,归并整合为科学与工程研究、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和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三类进行布局建设。围绕国家战略和创新链布局需求,大力推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协同创新,夯实自主创新的物质技术基础。到2020年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定位清晰、管理科学、开放共享、多元投入、动态调整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发展体系。/pp  strong科学与工程研究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strong定位于瞄准国际前沿,聚焦国家战略目标,围绕重大科学前沿、重大科技任务和大科学工程,开展战略性、前沿性、前瞻性、基础性、综合性科技创新活动。主要包括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pp  strong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strong定位于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平安中国等国家需求,开展共性关键技术和工程化技术研究,推动应用示范、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水平。主要包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pp  strong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strong定位于为发现自然规律、获取长期野外定位观测研究数据等科学研究工作,提供公益性、共享性、开放性基础支撑和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主要包括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pp  此外,通知还介绍了对现有国家级基地优化调整,根据整合重构后各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功能定位和建设运行标准,对现有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基地和平台进行考核评估,通过撤、并、转等方式,进行优化整合,符合条件的纳入相关基地序列管理。同时,按照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布局要求,遵循“少而精”的原则,择优择需部署新建一批高水平国家级基地,严格遴选标准,严控新建规模。加强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相互衔接,推动设施建设与国家实验室等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发展的紧密结合,强化绩效评估,促进开放共享。/pp  更多详细内容请查看附件:strongimg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strong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8/ueattachment/a9316e38-0e39-4669-9d2c-33da5203af3f.doc"strong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doc/strong/a/p
  • 上海出台若干政策,优化检验检测行业营商环境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推出进一步优化检验检测行业营商环境若干举措的通知各区市场监管局,临港新片区市场监管局,市局机场分局、行政服务中心,本市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技术评审机构、各检验检测机构: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等决策部署,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见》(国办发〔2022〕30号)等文件精神,大力推进改革创新,降低检验检测机构制度性交易成本,赋能检验检测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上海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上海篇章作出应有的贡献,现将有关工作优化举措通知如下:一、压缩资质认定办理时限资质认定行政审批时限由法定10个工作日缩减至5个工作日;标准变更书面审查时限由法定30个工作日缩减至20个工作日;将制证送达环节时限由法定7个工作日缩减至5个工作日。二、实施容缺容错受理对具备申请资质认定事项基本条件、申请时无不良信用记录的检验检测机构,其申请资质认定的法人地位证明文件、固定场所证明文件等申请材料欠缺或需更正内容的,在机构按照要求作出书面承诺后,先予以受理和开展相关的技术评审,并一次性告知检验检测机构在技术评审时限内需要补正的材料和补正的形式。三、便利检验检测机构设立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以下简称CNAS)实验室认可的高校、科研院所内部实验室首次申请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或现有检验检测机构需更换法人主体重新申请资质认定,在其自身体系、设备、场所、人员等要素未发生实质性变化且持续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对上述资质认定申请在技术评审环节可简化评审程序,予以便利化办理。四、优化资质认定标准受理范围将“上海标准”纳入本市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受理范围。鼓励本市检验检测机构聚焦科技革命和产业创新,围绕促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共性技术瓶颈、服务新发展格局等方面积极研究制定相关检验检测标准并申报“上海标准”。同时,将其他省市级地方标准一并纳入资质认定受理范围。五、简化检测能力申请程序检验检测机构已获得CNAS认可的检测能力项目,在获得认可后6个月内申请相同能力项目资质认定的,可结合实际情况,简化技术评审程序、缩短技术评审时间。六、深化电子证照应用加强数字化应用,拓展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电子证照应用场景,对每次办理完成的资质认定事项提供相关的能力附表电子版下载,进一步便利机构的经营活动。七、实施精准高效监管完善检验检测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工作指南及相关检查表单内容,优化监管方式,推动部门间监管信息共享互认,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检查。八、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开展政策措施的宣传解读和培训指导,主动推广、靠前服务,面向检验检测行业精准推送政策,提升政策知晓度。加大对行业典型的宣传力度,形成检验检测行业“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6月19日
  • 基于HTRF方法的新药研发检测技术优化
    新药研发过程中的分析方法开发是一个耗时费力的过程。原因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耗费大量的重复劳动和人力,用于确定和优化正确的分析条件和技术参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需要使用多种不同的技术和平台。珀金埃尔默建立一个一站式、全自动化配置优化的平台——JANUS G3分析方法开发工作站平台,该系统基于均相时间分辨荧光技术(HTRF)的蛋白质间相互作用(PPI)的检测和分析,且提供了⼀种便捷⾼效、⾼阳性率的单克隆抗体阳性克隆筛选方法,助力新药研发过程的高效优化。平台配置如下图1。图1:JANUS G3分析方法开发工作站平台1扩展台面,支持复杂实验流程的微孔板制备2微孔板振荡功能,保证孔板里液体的高效混合3VICTOR Nivo™ 微孔板检测仪,可读取分析数据4整合型机械抓手,可实现微孔板和其他实验耗材的抓取,并在工作站台面及VICTOR Nivo™ 微孔板检测仪间自动转移5VariSpan™ 移液机械臂,可通过独立的通道液面检测精准地制备出微孔板什么是HTRF?均相时间分辨荧光(HTRF, Homogeneous Time-Resolved Fluorescence)是⽤来检测纯液相体系中待测物的⼀种常⽤⽅法。它提供了一种简单、免洗的方法,可在短短两个小时内检出靶蛋白并对其进行量化分析。它将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和时间分辨测量的优点相结合,可消除短暂的背景荧光,成为分析方法学开发应用中的理想选择。在FRET实验中,生物分子(如蛋白等)被荧光基团供受体标记。当生物分子之间相互作用,供受体荧光基团的距离被拉近。此时,若供体被激发,它会传递它的发射光能量给受体。受体和供体的发射光具有不同的波长,可以被微孔板读板机区分,从而定量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用镧系元素荧光基团作为供体,发射光有很长的半衰期,HTRF可以利用时间分辨检测荧光,消除短半衰期背景荧光的干扰。在HTRF实验中,由于供体荧光基团发射光有较长半衰期,供受体荧光基团的激发和发射都可以在短半衰期背景荧光消失后再检测。典型的HTRF检测把铕穴状化合物用作供体,有机荧光团d2用作受体(技术原理如下图2)。图2:均相时间分辨荧光 (HTRF)原理图HTRF的优势?与传统检测技术相比, HTRF检测的主要优点:1灵敏度高,实验通量高2步骤简单,无需包被和洗板,无需避光,适用于贴壁细胞和悬浮细胞,只需将细胞进行刺激→裂解→加检测试剂→读板;(无需洗板机,不需要加热和避光孵育塔,成本降低,自动化程度高,Perkin Elmer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3降低背景和提高信噪比,提高灵敏度,数据真实可靠4支持96或384孔板至更高通量分析检测5实验体系稳定,可耐受较宽的pH范围、二价金属离子、螯合物等,并可在48小时内反复多次检测HTRF的应用?检测可分析生物化学过程中的分子相互作用,被广泛用于研究激酶、细胞信号转导通路、蛋白相互作用PPI(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DNA与蛋白的相互作用、细胞毒性以及受体与配体的结合。其中供体和受体可以被用于标记各种生物分子,应用范围包括表观遗传学,生物标志物定量,GPCR信号转导等。特别,该检测技术支持强大的混合-读数模式,无需进行任何清洗步骤。这一优点连同实验的稳定性,使该技术非常适用于自动化和筛选类应用。珀金埃尔默JANUS G3分析方法开发工作站平台助力新药研发该平台基于均相时间分辨荧光技术(HTRF)。采用了TIBCO Spotfire软件(包含在珀金埃尔默Signals VitroVivo™ 软件中)、JANUS G3液体处理工作站,VICTOR Nivo™ 多模式微孔板检测仪和Signals VitroVivo™ 软件。Spotfire软件为JANUS G3分析方法开发工作站平台提供了板图和分步记录。工作站可自动在VICTOR Nivo™ 微孔板检测仪上进行移液和读板。珀金埃尔默Signals VitroVivo™ 推荐引擎可对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并就试剂的最佳组合和浓度提出建议,以供进一步开发。该平台完全一体化,无需编程知识或自动化经验。此平台已经过优化以消除实验流程开发的相关风险,并针对PPI分析等方法进行了系统性优化,提供完整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 征集起草单位!涉及《微生物发酵过程优化控制技术导则》等四项团标
    发酵是生物工程的基本过程,即发酵工程,在食品工业、生物和化学工业中均有广泛应用。近年来,我国生物发酵产业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使得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并形成了一系列优势产品。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微生物发酵市场的年均增长率超过15%,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如今,生物发酵产业迈进了高质量发展阶段,为加快生物发酵领域技术的发展,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决定对生物发酵领域制定系列标准,以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以下是文件详情。关于征集《微生物发酵过程优化控制技术导则》等四项团体标准参编单位和起草组成员的通知各有关单位:“十四五 ”是生物技术加速演进,生命健康需求快速增长、生物产业迅猛发展的重要机遇期。生物发酵则占据了生物制造的主导地位,在国家新时期、新形势下,生物发酵产业迈进了高质量发展阶段,为了加快培育生物发酵领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开发高质量生物发酵新产品,加快制造过程进一步向绿色,低碳,智能化方向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决定对生物发酵领域制定系列标准,以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团体标准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经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研究决定,对《微生物发酵过程优化控制技术导则》、《发酵菌种智能高通量筛选技术指南》、《生物发酵规模化制备技术规程》和《抗生素菌渣生物转化技术规程》等四项团体标准进行预研。为切实做好该四项标准编制宣贯工作,鼓励更多单位切实参加到标准编制宣贯过程中,提高标准编制宣贯工作的开放性、公正性、透明性,提升标准的实用性和影响力,按照我国《标准化法》及国标委相关要求,现公开征集该四项标准起草参编与推广应用单位,报名截止时间于2024 年5 月31 日。具体事项通知如下:一、起草单位、起草人资格条件1、企业近三年(含成立不足三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的安全、环保、质量等事故;2、起草单位应为标准所涉及的相关领域企事业单位,具有行业代表性以及较高的制造和科研水平,重视标准化工作;3、愿意承担开展标准化工作所需的资金、技术和人力支持;4、标准起草人应熟悉行业相关工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并能够参与标准起草的各项工作。二、起草单位、起草人享有以下权力1、参与标准制定,成为标准起草组成员,并在标准文本中体现单位名称和起草人姓名(原则上每个单位限定为1 人)。2、标准升级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区域国际标准或修订时,优先享有参与标准的制修订的权利。3、授予标准起草单位荣誉称号,并颁发企业起草单位铜牌、起草人证书。4、协助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评价”。5、为符合条件参与起草的企事业单位提供证明文件,协助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申请办理财政补贴。三、起草单位、起草人将承担以下义务1、服从协会组织安排,能够积极参与该标准的启动、调研、征求意见、审查、报批等起草相关的各项事宜,按时完成标准起草组分配的各项工作任务。2、在标准起草过程中提供的信息真实、客观、科学。四、申报要求《微生物发酵过程优化控制技术导则》等四项团体标准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组织,请申请参与标准起草的相关单位填写《标准起草参编单位申请表》加盖单位公章,于 2024 年5 月31 日前将“申请表”以邮件形式或邮寄的形式送达起草组秘书处。五、联系方式联系人联系人:石艳军电话:13716523499邮箱:kecuhui@126.com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89 号恒兴大厦13F附件:参编申请表
  • qPCR体系优化和常见问题分析
    前言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用于扩增特定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以下简称qPCR)作为第二代PCR技术,自1996年推出以来,已经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分析、病原微生物检测、动植物育种等许多研究领域,为了获得最理想的检测结果,qPCR从样本采集、核酸提取、cDNA合成到上机检测的流程有许多可以优化的参数。qPCR实验的工作流程首先需要确定研究的目的,根据实验设计规划好实验分组、重复次数等细节。接下来分为样本准备和引物探针验证两个重要的步骤。样本准备主要是核酸提取逆转录等步骤,引物探针需要去测试特异性和效率。接下来需要使用qPCR仪来对样品中的目的核酸进行扩增qPCR结束后根据实验目的对目的核酸进行相对或者绝对定量。接下来讲的qPCR体系优化会围绕着这个流程展开。1.样本的采集与处理首先,提前做好功课,了解样本的不同分型,或者了解详细的细胞分群。如果条件允许尽可能覆盖所有的组织类型或者细胞类型。其次,尽可能增加样本数量,也就是生物学重复,从而更客观地反映生物变异程度。另外,qPCR实验也需要有技术重复来降低误差。采样是需要严格规划的过程,比如材料的时效性、珍贵程度等,都要纳入考量范围。样品要尽量新鲜,取样尽可能快速。戴手套操作,防止污染。如果不马上提取核酸,需要-80°C保存,并尽快处理。2.核酸的提取和检测模板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检测性能。核酸提取需要有效地将RNA或DNA从其他混合物中分离。RNA样本中的污染物——基因组DNA、DNA结合蛋白、酚类化合物或在提取RNA过程中引入的外源杂质(如手套中的粉末)——都已被证明会抑制下游实验,如逆转录和PCR扩增。核酸提取需要使用无菌无酶的试剂耗材,避免RNase或DNase污染,并对内源RNAse或DNAse进行有效抑制;多糖多酚样品要考虑多糖多酚杂质的有效去除。低温保存防止RNA或DNA降解。降解或不纯的RNA会限制逆转录反应的效率,降低产量。部分降解的RNA可能不能给出准确的基因表达结果。对于基因的定量,必须使用高质量的RNA,这意味着需要非常仔细地检查RNA的浓度和质量。可采用高分辨率琼脂糖凝胶检测核酸质量和分光光度法(A260/A280=1.8和A260/A230=2.0)检测核酸纯度和浓度。3.cDNA合成RNA 质量对 cDNA 合成结果会产生重要影响。并且RNA 很脆弱,容易降解。为了保证 RNA 的完整性,我们需要非常注意,比如在冰上操作,用 RNase-free 的枪头和离心管,减少操作时间等。在反应体系中加入 RNase 抑制剂也能有效防止 RNA 降解。如何评价样品中的杂质对逆转录的影响呢?可以梯度稀释后绘制标准曲线,如果低浓度的样品点数值偏大比较明显,基本可以判定杂质影响显著。不同厂家的反转录试剂会有差异,对RNA中的杂质耐受程度也不同。逆转录酶在整个反转录体系中具有关键性影响。除了活性以外,逆转录酶的热稳定性同样很重要,在较高温度下进行逆转录,能够减少 RNA 的二级结构,增加逆转录的效率。除了掌握 RNA 的完整性之外,反转录之前还需要对 RNA 浓度进行测定。一般反转录试剂盒会对上样量有要求,建议 total RNA 上样量小于 5 μg。超过这个范围,会使反转录产物产生偏好性 (表达丰度高的基因优先被反转录) 而造成定量结果不准确。逆转录出来的cDNA可以直接放在4°C保存,若长期不用,可分装,然后-20°C保存。4.qPCR方法的建立① 定量方法绝对定量:检测起始模板数的精确拷贝数,需要标准品构建标准曲线。标准品可以是纯化的基因组DNA、质粒DNA或者体外转录RNA(cDNA),其作用是生成标准曲线,建立Ct值与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标准品与待测样品的PCR效率一致,且接近100%,与样品的性质尽可能接近,与样品相同的扩增条件(PCR体系、耗材、同一次扩增),大于或等于5个梯度稀释的标准品。相对定量:在一个样本中,目的基因相对于内参基因的量的变化。内参基因选择建议筛选不少于三个内参基因来归一化RT-qPCR数据。目的是消除外部样品偏差,例如总RNA含量,RNA稳定性,酶效率或样品装载量的变化。对候选的内参基因进行qPCR 实验,得出Ct平均值以及 Ct值的标准偏差,选择SD最小的基因作为实验内参。可通过geNorm 、 BestKeeper 、 NormFinder、RefGenes 等工具来评估您的内参基因。② 荧光标记方法染料法:利用能与DNA双链结合的染料来实现,如SYBR Green I。该染料在游离状态下呈现微弱的荧光,一旦与双链DNA的双螺旋小沟结合,其绿色荧光增强约1000倍。因此其总的荧光强度与双链DNA含量成正比,利用这一关系可以反映生成的PCR产物的量。TaqMan荧光探针:是一种寡核苷酸探针,荧光基团连接在探针的5' 末端,而淬灭剂则在3' 末端。PCR扩增时在加入一对引物的同时加入一个特异性的荧光探针,探针完整时,报告基团发射的荧光信号被淬灭基团吸收 PCR扩增时, Tag酶的5' -3' 外切酶活性将探针酶切降解,使报告荧光基团和淬灭荧光基团分离,从而荧光监测系统可接收到荧光信号,每扩增一条DNA链,就有一个荧光分子形成,实现了荧光信号的累积与PCR产物形成完全同步。常用的荧光基团是FAM,TET,VIC,HEX。引物探针设计可以参考Gene π网站:https://www.gene-pi.com/item/primers-and-probes-2/③ 引物扩增效率验证标准曲线是评估PCR扩增效率最可靠和稳定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涉及到制作一系列的样品来控制目标模板的相对数量。最常用的是10倍梯度稀释样品,采用标准qPCR程序进行扩增获得Cq值,最后根据各样品浓度及相应的Cq值绘制标准曲线,得到线性方程Cq= -klgX0+b,扩增效率E=10(-1/k)-1。利用qPCR进行定量分析时,要求扩增效率范围在90%-110%(3.6>k>3.1)。④ 反应体系优化▶ 根据仪器类型,选择合适的耗材和qPCR试剂。▶ 每对引物先进行预实验,确定特异性以及最适浓度。▶ 配置不同的PCR反应体系,选择每个组分合适的浓度。▶ 设置温度梯度测试引物最合适的退火温度。▶ 实验设置NTC、NRT、 NEG和POS等对照组,来监控实验体系或污染。实时荧光定量PCR常见问题分析1.可疑的扩增曲线真正的扩增曲线,有特征的形状:首先背景信号,然后是三个增长阶段(指数增长期、线性增长期和平台期)。如果不是同时具有特征性的三个增长阶段,没有典型的指数增长期,那就不存在扩增。平台期很低也是常见的异常扩增曲线。可能是模板的浓度太低。通常如果模板的起始浓度太低, 反应体系中会形成大量的引物二聚体。大量引物二聚体的形成使得引物很快消耗完,从而造成扩增曲线的平台期很低。这种情况可通过调整引物和模板的比例。2.异常的荧光信号NTC出现荧光信号---引物二聚体形成或气溶胶污染,查看熔解曲线是否为单一峰。3.扩增效率过高或过低过低的扩增效率(90%)可能存在的原因:▶ 移液器校准不良或移液技术差。▶ 不正确的稀释导致标准曲线出现错误。▶ 引物设计不好或扩增子具有二级结构。▶ 标准曲线动态范围太小。▶ Taq酶无活性或活性降低。▶ 样品抑制。过高的扩增效率( 110%)可能存在的原因:▶ 移液器校准不良或移液技术差。▶ 不正确的稀释导致标准曲线出现错误。▶ 引物二聚体或非特异性扩增。▶ 标准曲线动态范围太小。▶ 基因组DNA污染。4.重复性差为精确定量,对每个样品都要做重复实验,复孔之间的Ct值不应超过0.5,标准偏差不大于0.2,这样,实验结果就有很好的精确度。造成重复性差的原因:▶ 加样误差(操作或者加样器导致)。▶ 没有将试剂和样品充分混匀。▶ 低拷贝的目的片段→泊松分布。▶ 基线阈值设定不合理。Cielo™ 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Harness of the power of qPCR☑ 数据可靠性:连续1000次实验后,结果高度一致。☑ 应用灵活性:提供多种qPCR应用分析。☑ 流程智能化:中英文用户界面,触控操作,可多机联用。☑ 在线便捷性:主机可独立运行qPCR程序,数据可USB、Wi-Fi等网络传输。
  • 以美国为例论我国CO监测方案优化
    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要求增加包括CO(一氧化碳)在内的新三项环境空气质量指标的监测,并评价AQI(空气质量指数)。目前,国内对CO的监测已达到较大规模。从已获得的监测数据看,CO几乎没有超标。结合美国的CO监测经验,有必要对我国未来的CO监测方案进行适当优化。  环境空气中的CO污染主要来自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生物质燃烧和发生在大气中的光化学反应等。以化石燃料为动力的大型工厂排放CO的量并不大。相反,移动源内燃机的工作条件差别很大,CO的排放量大且变异大,是主要的CO污染来源。  国内对CO的监测  国内科研性质的CO监测开展较早,在黑龙江省五常市龙凤山开展的CO背景值监测表明,平均背景浓度不到0.35mg/m³ 根据北京、兰州、南京、天津、长沙等城市的监测结果,总体上,CO浓度在夜间高,白天低。CO浓度的日变化特征基本相似,从凌晨0:00~6:00,CO的浓度值基本保持不变,早晨7~9点出现一天的最高峰值,然后开始下降,下午3~4点降至最低值,此后,CO浓度逐渐上升,但上升速度明显低于早晨。晚上9~11点CO浓度出现次高峰,相对稳定后,至次日清晨略下降,再开始下一个变化周期。  国内CO浓度的季节变化规律较为一致,且与美国观察到的情况类似,即冬、春季节高,而夏、秋季节低。此外,还表现出北方城市高于南方城市,沿海城市高于内陆城市,工业化城市高于农业城市等地域特征。  从全国各地的大量监测数据看,CO最高浓度一般不超过3mg/m³ ,都低于4mg/m³ 的控制标准值,是绝对安全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标。  美国对CO的监测  美国在1962年最早报道CO监测,1971年开始系统监测,到1975年,监测站点超过500个。根据积累的资料,1979年5月提出强制性的最低监测要求,即人口超过50万的城市必须监测环境空气中的CO。其时,全美国共有103个人口超过50万的城市,也就是至少应布设206个监测站点,但实际监测点位远超过这个数量,在1996年达到最多的569个,到2000年减少至535个左右。2006年后,点位数量萎缩更快,到2009年,只剩下345个。  根据美国长期监测获得的大量数据,总体上,北半球的CO浓度高于南半球,北半球60%的CO浓度升高源自人类活动 从监测结果看,CO浓度逐年降低,1981~1990年,以CO的8小时平均值计算,301个长期观测点的CO浓度平均下降了29%。美国环保局统计的92个站点,在同期的下降幅度为32% 所有监测表明,CO的时空分布与机动车排放密切相关。在路网和车辆密度大的城区,机动车排放的CO可以占CO总排放量的75%以上。总体上,监测站点离道路越远,CO浓度下降越快。在高速公路或交通繁忙地带,路边20米以内的CO浓度甚至是300米以外的2~10倍。  优化我国CO监测的建议  只有根据对环境空气中污染物认识的深化,以及监测目标的变化,不断调整监测点位,才能满足环境管理和保护人体健康的需要。对国内城市环境空气中CO的规模化、系统性的监测,同样要经历起步、完善、成熟等发展阶段。  一是科学开展CO污染规律研究。国外对CO污染特征的研究和常规监测可供借鉴。但是,国内外的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CO排放源数量巨大且分散,环境空气中CO浓度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趋势可能很不同。对此,要充分开展有组织的、系统的研究,准确掌握我国环境空气中CO污染的来源、分布以及控制技术。  二是及早着手CO监测点位优化方案研究。目前对CO的监测主要依托常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但基于CO浓度绝对安全这一事实,研究适当缩小站点数量很有意义。首先,通过规模适宜的监测站点完全可以掌握CO的污染水平,实现监测目标 其次,压缩监测规模后,可节省大量的建设和运行成本 此外,设区市的CO监测减少后,设备可转移至县级城镇,扩大监测覆盖面,有利于更全面了解CO的污染分布。  CO监测站点的优化要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一个城市内,通过监测数据的积累和类比,同质的监测站点是可以撤销的。计算AQI时,可共享邻近站点的监测数据。此外,要重视CO的背景值监测,以及开展针对CO排放强度的临时监测,形成以长期定位监测为主、临时性其他监测为辅的格局。  三是建立CO监测回顾性评价制度。美国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有十分完善的回顾性评价制度。例如,对CO,要求周期性回顾标准执行情况,并出具独立的、具有第三方公正性质的科学报告,据此修订或提出新的标准。标准是个科学问题,一旦认识进步,发现不适宜处,就要立即启动回顾性评价和修订程序,哪怕只是针对某一项具体的指标值。有鉴于此,对CO的监测,一定要从整体启动之日起,加强顶层设计,对监测历程、监测结果、健康影响等定期进行科学的回顾性评价,需要调整的要及时增减,需要深化的工作要迅速安排。  四是运行维护好已建的CO监测网络。国内普遍存在重建轻管的现象。一定要运行维护好投入巨资建设的CO监测网络,获得准确、真实的监测数据,再组织专项分析,深度挖掘数据,发现规律性,凝练科学结论,为将来的CO监测、污染控制等提供指导。
  • 应用 | 氨基酸洁面产品的合成条件对泡沫行为的影响
    研究背景随着大众对于清洁护肤意识的觉醒,洁面产品的需求和要求不断提高。洁面膏作为一款基础护肤产品,能清洁面部分泌的过剩油脂、附着的灰尘以及残留的化妆品等污垢,使面部皮肤维持生理功能平衡,同时通过皮肤的清爽舒适提供愉悦感。追求肤感良好对面部护理来说尤为重要,为了保持皮肤的健康,在保证清洁效果的情况下,开始研究对皮肤更温和的清洁成分。近几年,以氨基酸类表面活性剂为清洁成分的洁面膏以其温和无刺激的特性开始受到消费者的追捧。为了满足消费者对性能更好的洁面产品的需求,洁面膏配方的研发也需要不断进行。本实验合成的洁面膏以椰油酰甘氨酸钠为清洁成分,在实验过程中改变乳化温度、乳化均质时间、乳化均质速率、乳化剂比例和酸碱度,来确定洁面膏合适的泡沫行为。实验仪器与方法本文采用KRÜ SS DFA100动态泡沫分析仪对不同配方洁面膏的泡沫特性进行测试。DFA100动态泡沫分析仪表1 洁面膏配方结果与讨论1.乳化剂比例对洁面膏起泡性能的影响配方1到配方5,泡沫的稳定性相对来说都较好,乳化剂比例对洁面膏起泡性能的影响程度较小。由图2可以看出,随着乳化剂添加质量从1 %增加到3 %,乳液的最大泡沫体积先增大到最高点,然后减小。乳化剂的添加质量为2 %时,乳液的最大泡沫体积达到最大值。从泡沫尺寸和大小来看,乳化剂含量为2.5%时,产生的泡沫最为细腻。图1 相同条件下,不同乳化剂比例洁面膏起泡后得到的最大泡沫体积。图2 乳化剂比例对洁面膏泡沫尺寸和泡沫个数的影响2.pH值对洁面膏泡沫高度及结构的影响表2 不同pH值洁面膏的泡沫特性由表2可以看出,从配方1到配方5,随着乳液的pH值下降,起泡量减少,泡沫高度降低,这是因为乳液中柠檬酸与椰油酰甘氨酸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不易起泡的椰油酰甘氨酸。然而,泡沫结构却变得更加细腻。从消费者体验感来说,细小致密和起泡量多会有相对较好的肤感。因此,综合各项因素考虑,pH=6.52的柠檬酸添加质量(为1.5 %)是最佳的选择。结论本实验对椰油酰甘氨酸钠体系洁面膏的合成工艺进行探究,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对比样品的性能,发现合成椰油酰甘氨酸钠体系洁面膏的最佳条件为:乳化温度80 ℃,乳化均质时间30 min,乳化均质速率1200 r/min;调节复配的乳化剂比例和体系pH值,观察乳液合成的状态,发现乳化剂质量比例为2 %、 乳液pH值为6.52时合成效果较好。在这个条件下制备得到的洁面膏性能稳定、黏度适中、泡沫丰富细腻、洁面效果好且温和无刺激,是较为理想的洁面产品。本文有删减,详细信息见原文[1]方玲,丁志强,彭子飞.椰油酰甘氨酸钠体系洁面膏合成条件的优化[J].广东化工,2023,50(07):78-82.
  • 大连化物所提出优化光电离离子迁移谱技术性能的新方法
    近日,大连化物所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质谱与快速检测研究中心(102组群)李海洋研究员团队基于自主研发的光电离迁移时间离子迁移谱(PI-IMS),通过理论建模研究了PI-IMS在不同气压条件下的响应特性,定量分析了离子复合过程和空间电荷对目标分析物甲苯信号强度的影响,提升了PI-IMS的检测灵敏度和线性动态范围。此外,理论建模研究揭示了光电离源分析性能的影响因素,从而深化对光电离源分析性能的认识,有利于优化高灵敏离子迁移谱的设计,并促进其在在线分析领域中的应用。光电离源作为一种高效电离技术,与离子迁移谱或质谱结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食品控制、环境污染物监测和国家安全等各种现场分析领域。然而,在常压条件下,光电离源中的离子复合过程造成的离子损失会减小IMS检测的灵敏度及线性动态范围。本工作中,该团队开发了一种气压可变的PI-IMS,以甲苯作为模型分子,研究了在1至0.1bar的气压范围内降低气压对甲苯信号响应的影响。在理论模型的辅助下,团队确认了离子复合和空间电荷分别是高压和低压条件下离子损失的主要因素。此外,仅考虑离子复合过程的影响时,团队通过理论模型,建立了最佳灵敏度对应的气压条件与样品浓度和电离区电场强度条件之间的关系式,为不同实验条件下确定最优气压的大致范围提供参考,实现PI-IMS检测性能的快速优化。研究发现,相对于大气压,气压条件为0.4bar时,PI-IMS对0.716ppmv的甲苯样品检测灵敏度可提升四倍左右,同时其线性动态范围也扩大了两倍以上。相关研究以 “Improving the Sensitivity and Linear Range of Photoionization 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via Confining the Ion Recombination and Space Charge Effects Assisted by Theoretical Modeling” 为题,发表在《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上。该工作的第一作者是我所博士研究生徐一仟。该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我所创新基金等项目的支持。文章链接:https://pubs.acs.org/doi/full/10.1021/acs.analchem.4c00605
  • 广东将开展试点 进一步优化机动车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制度
    机动车检验是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笔者获悉,广东市场监管部门将会同公安、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等部门,在加快推进检验机构建设的同时,综合评估检验机构数量、分布和检测能力,探索试点汽车4S店开展检验,提供维修、保养、车检一体化服务。  近日,广东省公安厅、省市场监管局、省生态环境厅、省交通运输厅联合转发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四部门《关于深化机动车检验制度改革优化车检服务工作的意见》。近年来,相关部门持续推进新车6年内免检、跨省异地检验、检验标志电子化、货车“三检合一”等多轮车检制度改革,在保障车辆安全环保性能的同时,不断提升车检服务水平。此次四部门部署深化车检改革,进一步简程序、降成本、提服务,推出优化检验市场准入、放宽私家车检验周期、网上预约检验、“交钥匙”便捷办等系列新措施,优化车检服务,规范检验行为,推进检验服务规范化、标准化,更加便利群众企业办事,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此外,广东还将进一步优化机动车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制度,推行资质认定告知承诺制度,压缩许可和技术评审时限,全面推行网上审批和证书电子化,实现资质认定全流程网上办理。全面整合安检和环检机构资质认定条件,实现检验机构同时具备安全技术检验和排放检验能力,为群众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  依据国家相关规定,目前列入机动车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的项目范围,包括按照国家安全技术标准实施检验的机动车安全性能检验项目,以及按照国家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实施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检验项目两类。目前,我省已全面实施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告知承诺制度,首次申请资质认定或扩项、检验地址变更的,检验机构可以自主选择一般程序或者告知承诺程序申请机动车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无论选择哪种方式申请资质认定,检验机构均应符合有关申请条件要求。选择告知承诺程序申请资质认定的,检验机构应当如实承诺并对承诺事项承担法律责任。  其中,选择告知承诺程序办理的申请,省市场监管局依法作出许可后将按技术评审管理的规定以及评审准则的要求对申请人进行现场核查。发现存在虚假承诺或者承诺严重不实的,所取得的资质认定证书将依法撤销,基于此次行政许可所取得的利益不受法律保护。  改革后,广东机动车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行政许可实行全流程网上办理,申请人可以通过广东省政务服务网查看相关办事指南,按规定在网上提出资质认定申请。  笔者获悉,广东四部门还将结合广东实际和需求,指导相关行业组织加强机动车检验行业自律,研究制定机动车检验机构管理服务规范,以标准化手段优化车检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车检服务的新期待、新要求。
  • 重磅!仪器设备被纳入职业学校办学条件重点监测指标
    近日,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将仪器设备总值、生均仪器设备值等纳入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重点监测指标;将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等纳入高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重点监测指标。《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职业学校办学条件重点监测指标全部达标的学校比例,到2023年底达到80%以上,到2025年底达到90%以上。职业学校办学条件重点监测指标详情如下:一、中等职业学校达标学校范围包括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按照规定权限审批设立招收全日制学生并具有实际办学行为(学校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中具有招生资格,技工学校在全国技工院校信息管理系统中具有招生资格)的中等职业学校,不包括附设中职班学校和2022年(含)以后新设学校。达标分类标准如下:(一)一般类中职学校。参照《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通知》(教职成〔2010〕12号)的各项标准,并根据教育事业发展优化部分指标释义。重点监测指标4类。1. 校园建设。校园占地面积不低于40000平方米,生均用地面积指标不少于33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不少于24000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指标不少于20平方米。2. 教师配备。专任教师不低于60人,师生比达到1:20。3. 仪器设备。仪器设备总值不低于300万元,生均仪器设备值不低于2500元。4. 图书配备。生均图书不少于30册。(二)技工学校。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技工院校设置标准(试行)的通知》(人社部发〔2012〕8号)的各项要求为标准。重点监测指标3类。1. 校园建设。技工学校校园占地面积不少于30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不少于18000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高级技工学校校园占地面积不少于66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不少于50000平方米。技师学院校园占地面积不少于100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不少于80000平方米。2. 教师配备。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学制教育师生比不低于1:20,技师学院学制教育师生比不低于1:18。各类技工学校兼职教师人数不超过教师总数的1/3。3. 仪器设备。技工学校实习、实验设备总值不少于300万元。高级技工学校实习、实验设备总值不少于1500万元。技师学院实习、实验设备总值不少于4000万元。(三)体育类中职学校。参照《国家体育总局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体育运动学校设置标准〉的通知》(体青字〔2011〕88号)中的各项标准,并根据教育事业发展优化部分指标释义。重点监测指标4类。1. 校园建设。校园占地面积不少于30000平方米,生均用地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教学、训练用房建筑面积不少于25000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教学、训练及学生生活用房)不少于24平方米。2. 教师配备。专职教师应按班级1:2.5—1:3的比例配备。3. 仪器设备。生均仪器设备值不低于2500元。4. 图书配备。生均图书不少于30册。(四)艺术类中职学校。以中职国家标准主要监测指标为基础,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具体标准。(五)特殊教育类中职学校。参照《中国残联、教育部关于印发〈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的通知》(残联发〔2007〕16号)中的各项标准,并根据教育事业发展优化部分指标释义。重点监测指标3类。1. 校园建设。校园占地面积不少于20000平方米,生均用地面积指标不少于8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不少于10000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指标不少35平方米。2. 教师配备。教学班与教职工比例不低于1:5。3. 图书配备。生均图书不少于30册。(六)边远脱贫地区中职学校。以中职国家标准主要监测指标为基础,相应的办学条件标准可适当放宽,具体标准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重点监测指标释义二、高等职业学校达标学校范围包括教育部门审批并备案的高职(专科)学校,不包括职业本科学校和2022年(含)以后新设的高职(专科)学校。参照《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通知》(教发〔2004〕2 号)规定中的学校分类和合格标准,并根据教育事业发展优化部分指标释义。高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重点监测指标学校类别生师比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生均教学行政用房(平方米/生)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元/生)生均图书(册/生)综合、师范、民族院校181514400080工科、农、林院校181516400060医学院校161516400060语文、财经、政法院校18159300080体育院校131522300050艺术院校131518300060高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重点监测指标释义
  • 开展地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的通知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关于开展地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工作的通知国科发计[2009]15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厅(委、局)、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财务局:  为了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提高科技资源管理和利用水平,支撑科技创新和管理决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科技部、财政部于2008年3月启动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以下简称“资源调查”)工作,并率先在中央级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开展了试点调查。经过一年努力,基本上摸清了有关中央级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资源情况,取得了积极成效。  地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是国家科技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总体部署、分步实施、试点带动、长远发展”的原则,科技部、财政部决定在2008年工作基础上,启动地方资源调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查的主要目的  基本摸清地方所属科研院所和高校主要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现状及利用情况,建立地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数据库,形成中央和地方资源调查工作联动机制,构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管理信息和决策支持系统,推动地方科技资源的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促进地区科技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提高科技资源的使用效益。  二、调查的范围和内容  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副省级城市所属科研院所和高校(涉密单位及相关信息除外)。调查内容是:  (一)单台(件、套)原值在50万元以上的大型科学仪器(各地可根据需要适当下调设备原值下限)基本信息及利用情况。  (二)研究实验基地及其科技基础条件的基本信息(本次调查所涉及研究实验基地专指经省部级及以上政府部门批准或认定并依托法人单位建立或设立的从事各类科技活动的机构,包括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分析测试中心、大型科研设施、生物安全实验室、野外台站等)。  (三)植物、动物、微生物种质资源及其保存机构(设施)的基本信息和利用情况。  地市级科研院所和高校是否纳入调查范围由各地自主确定。  调查的标准时点是2008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8年度。  三、调查的组织和实施  资源调查涉及范围广,技术要求高,工作任务重。各地区要按照“全国统一领导,各地分级负责,部门分工协作,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认真做好宣传动员和组织实施工作。各地科技厅(委、局)和财政厅(局)要加强组织和领导,明确工作机构,落实工作责任,保障工作经费,将资源调查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予以扎实推进,确保在今年调查的基础上,以后逐年实现数据更新。  为了统一技术标准规范,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提高工作效率,本次调查通过“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管理信息系统” (以下简称“资源调查系统”)进行网上填报、审核和数据汇交。资源调查系统由各地区资源调查工作机构按照科技部、财政部制定的技术规范和要求自行部署。  科技部、财政部委托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以下简称“平台中心”)承担业务联络、技术支持和资源调查数据库建设等任务,向各地统一提供资源调查系统。平台中心将于4月下旬就数据采集、填报和审核等事项对各省级技术支撑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具体培训安排另行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厅(委、局)请于2009年8月15日前将调查数据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汇交至平台中心。  联系单位: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  联 系 人:鞠维刚 高鲁鹏  联系电话:010-58881161 58881465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5号  邮政编码:100862  电子邮箱:juwg@most.cn,gaolp@most.cn  科学技术部 财政部  二〇〇九年四月八日相关链接: 上海市科委、财政局:将于近期开展上海市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工作 根据国家科技部、财政部于2009年4月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地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工作的通知》(国科发计[2009]151号),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进一步掌握我市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状况,为我市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提供决策参考,市科委、市财政局将于近期组织开展本市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以下简称“资源调查”)工作,本次工作的调查范围、内容、方式以及组织分工、实施进度等书面通知将于近日正式发送至有关单位。 联系单位: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 联 系 人:刘慧伟 王小林 联系电话:021-54065073 54065250 通讯地址:上海市钦州路100号 邮政编码:200235 电子邮箱:hwliu@sgst.cn;xlwang@sgst.cn 相关附件: 附件1:上海市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工作人员及工作单位名单 附件2:上海市重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表 附件3:上海市生物种质资源调查表
  • “聚”先锋 | 用热分析和流变学优化3D打印
    3D打印也称为增材制造,许多行业都将其视为一种多功能制造技术。3D打印可以实现快速成型和按需打印服务,以避免批量运行带来的潜在浪费。3D打印拥有创造复杂形状的独特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制造业。许多标准制造方法无法在结构中产生空腔和底切。添加模式可以轻松创造各类独特形状。3D打印目前已扩展到一系列材料,包括生物相容性聚合物和各类金属,甚至被用于医疗保健等领域,用于定制打印医疗设备。01通过热分析优化3D打印材料为了优化3D打印材料,制造商需要仔细考虑最终材料的机械和热性能。虽然3D打印部件往往很轻,而且聚合物部件的正确组合可以拥有与金属相似的抗拉强度,但克服增材制造部件较低的机械和热性能是最大的挑战之一[2]。1.13D打印产品性能的工艺优化了解挤压过程如何影响打印材料的最终性能是一个非常热门的研究领域。其中汽车应用对材料的拉伸和热性能要求最高。幸好,目前有许多含有碳纤维、玻璃纤维和凯夫拉纤维的热塑性聚合物基质可用于3D打印部件,并能够在汽车应用中充分实现高性能[2]。 在3D打印过程中,要打印的基材被熔化,然后分层沉积以创建最终对象。在此过程中有多个参数可以优化,例如聚合物床层和喷嘴温度以及层间固化时间。 3D打印有多种方法,包括选择性激光烧结、生物打印和熔融沉积建模。熔融沉积建模是最常用的方法。 玻璃化转变温度是选择正确温度挤压非晶态聚合物的必要信息。对于半结晶聚合物,其熔化温度是应重点关注的数值。结晶度强烈影响聚合物的机械性能。 许多聚合物用紫外线固化,紫外线在聚合物材料中产生自由基,作为最终聚合物生产中交联过程的引发剂。交联程度越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就越高。通过改变样品暴露在紫外线下的时间长度可以影响交联的材料强度。 温度和固化时间都会影响聚合物在材料中的分子结构及其性能。因此,为了优化这些参数并探索其对最终材料的影响,材料设计师使用对聚合物性能细节敏感的测试技术。1.23D打印材料的热分析用于研究挤压过程对最终材料性能影响的主要热分析工具包括热重分析(TGA)、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热机械分析(TMA)和动态机械分析(DMA)[3]。每种技术都提供一些互补信息,可以将这些信息结合起来,以便人们对打印材料的性能有更深的了解。 热重分析(TGA)测量材料重量随温度或时间变化的幅度和变化率。TGA对于了解表征挤压的影响非常重要,因为许多材料在加热时会发生氧化或分解,从而导致重量变化[4]。热重分析是确定样品在挤压过程中是否发生降解的最佳方法之一。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可用于测量材料放热和吸热转变与温度的函数关系。挤压过程的常见关注点包括玻璃态转化温度、熔化温度和材料的比热容。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热重分析是用于了解挤压影响的强大而互补的技术组合。这些技术可用于分析聚合物在挤出温度下的热性能[3]。测量热膨胀系数(CTE)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热机械分析(TMA)是另一种配套工艺。由于玻璃化转变温度取决于材料的热历史,热机械分析可以用于检查挤压过程不会给成品带来任何不必要的力学行为。此外,增强材料在CTE中可能显示出各向异性,这取决于相对于纤维方向的测量方向[3]。 动态热机械分析(DMA)也被广泛用于材料工程,用于分析聚合物复合材料,因为其可以揭示材料在动态负载条件下的行为信息[5]。 DMA对于表征3D打印成品部件特别重要,反映了不同的配方和加工方法如何影响最终使用性能。1.3选择合适的3D打印热分析技术大多数3D打印生产线依赖于上述技术的组合。作为热分析领域的领跑者,沃特世品牌旗下的TA仪器是全球添加物制造商的首选仪器供应商。我们致力于帮助各行各业的用户找到适合其独特3D打印目标的仪器和方法。我们提供一系列性能卓越且易于使用的热分析仪器,TA仪器的综合热分析产品系列拥有所有必要的设备,可以完全表征基板的热性能和机械性能。 欲了解TA仪器的热分析仪可以如何满足您的应用需求,为您解决痛点,欢迎扫描文末“阅读原文”二维码与我们联系。02利用流变改进3D打印技术聚合物产品无处不在,从包装薄膜、酸奶杯到复杂的汽车零件均使用聚合物产品。尽管应用广泛,但塑料产品通常均通过相同的简单步骤进行制造:制造的起始步骤是应用聚合物基材料(通常为颗粒或粉末形式)加热材料以形成自由流动的熔体通过吹膜、注塑成型、挤出或增材制造(3D打印)等工艺实现熔化材料的成型冷却并凝固产品最终产品的特性和物理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加工过程。制造商需要深入了解其材料和应用,以使最终产品的质量达到预期。在加工过程中了解材料是可能的,但这会导致更大的材料损失和更高的生产成本。但如果在加工前就以实验室规模进行材料表征则可有效解决这一顾虑。然后,制造商可根据材料的测量特性设计加工条件。制造商和研究人员都利用流变来研究材料的变形和流动。流变可提供有关液体和固体材料的关键、精确的见解,为成功的3D打印提供信息。3D打印和其他增材制造工艺可通过流变分析进行优化。流变学也适用于许多其他制造工艺。.1质量控制挑战在3D打印过程中,聚合物被熔化到熔融状态并通过3D打印机的管线和喷嘴挤出。因此,聚合物必须能够自由流动,并且需要具有尽可能低的黏度。同时,聚合物必须在挤出后立即保持其形状,并且在冷却过程中不能出现变形。对此,TA仪器的应用专家 Lukas Schwab指出,3D打印中使用的材料需要在黏度(液体流动性特征)和固体弹性之间实现精确的平衡。 将回收材料用于打印产品对聚合物制造商提出了另一个挑战。废旧塑料通常含有残留添加剂、颜色和填料,它们会影响熔体的质量、可加工性及其在制造过程中的行为。因此,再生塑料的加工及其终产品可能难以预测。因此,需要对生物塑料进行详细的分析。2.2预先质量控制尽管存在这些潜在的干扰和不确定性,制造商仍然可以执行强有力的预先品控和质量保证。其中的关键是分析性思考的两个角度:产品中使用的所有材料成分的相互作用必要的工艺参数,包括温度、压力和流量Waters的应用支持专家Marco Coletti在他的网络研讨会上解释了如何借助流变研究来优化 3D打印和增材制造工艺。扫描文末“阅读原文”二维码可获取该网络研讨会的视频链接。2.3轻松表征材料使用相应的功能强大的高精度流变仪可确定流变特性,这是材料表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Waters的应用专家表示:“特别是在应用聚合物熔体等液态物质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足够的仪器,了解和预测流变特性可能会非常耗时。” 样品行为通常会根据作用于样品上的力的大小而发生变化,这意味着“样品的流动和变形行为只能通过实验模糊地预测,或通过流变进行更为精确的测量。”HR系列流变仪的核心部件可以轻松、安全、可靠地检测聚合物的粘弹性。制造工艺(包括3D打印)可在实验室规模上进行优化以获得理想的生产结果。43D打印的关键流变测量流变仪测量材料(液体或固体)在受力时的变形。应力、变形和剪切行为的结合构成了流变、材料变形科学的基础。TA仪器的Discovery HR系列混合流变仪是用于流变的多功能分析平台。其配置的专利技术,可以轻松测量直接张力、变形控制以及轴向力规格。Discovery HR系列混合型流变仪(HR10,HR20,HR30)进行旋转流变测量时,将样品放置在两个圆板之间的圆筒中并将圆板和样品压在一起。例如,之后可按规定的速度和方向旋转其中的一个圆板。TA仪器应用专家Lukas Schwab解释说:“旋转测量是确定材料黏度的合适方法,该方法可确定如在 3D 打印中的泵送和加工能力。” 相比之下,振荡测量(两个圆板中的一个以小振幅正弦方式来回移动)可提供有关样品平衡结构的更多信息,因此更多地用于确定材料的特性。振荡测量有助于解答不同产品批次的分子量或材料在较低力量作用下的行为等问题。 通常借助流变测量法来确定材料的黏度或黏弹性,Lukas Schwab总结道:“黏度是对内部摩擦引起的流动阻力的测量,其测量值取决于系统的微观特性,如粒径。反之,黏弹性是材料对变形力所作反应的特性的测量。就纯弹性材料而言,对其施加负载后不会耗散能量;反之,黏弹性材料由于材料变形,其应力-应变行为的效应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滞后效应)。”Lukas Schwab解释说:在许多生产过程中将流变测量用作质量控制的方法,因为不良的黏弹性行为会导致材料性能不佳和变脆。黏弹性也可用于确定固体的耐久性和热机械分解行为。测量所有必要的特性(黏度、分子量、材料行为和黏弹性)可能看起来令人生畏,但Discovery HR系列混合流变仪以其行业领跑的准确性和易用性可为研究人员提供熔融或固体聚合物材料的完整图像。综上所述,无论您想要了解TA仪器在流变学或热分析领域有哪些卓越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来满足您的应用需求,抑或想进一步观看流变学在3D打印优化上的作用,您都可以扫描文末“阅读原文”二维码与我们取得联系。阅读原文参考文献1.Trenfield, S. J., Awad, A., Madla, C. M., Hatton, G. B., Goyanes, A., Gaisford, S., Basit, A. W., Trenfield, S. J., Awad, A., Madla, C. M., & Hatton, G. B. (2019). Shaping the future: recent advances of 3D printing in drug delivery and healthcare. Expert Opinion on Drug Delivery, 16(10), 1081–1094. https://doi.org/10.1080/17425247.2019.16603182.Mohammadizadeh, M., & Fidan, I. (2019). Thermal Analysis of 3D Printed Continous Fiber Reinforced Thermoplastic Polymers for Automotive Applications. Solid Freeform Fabrication 2019: Proceedings of the 30th Annual International Solid Freeform Fabrication Symposium – A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Conference, 899–906. https://utw10945.utweb.utexas.edu/sites/default/files/2019/078%20Thermal%20Analysis%20of%203D%20Printed%20Continuous%20Fiber%20Re.pdf3.Billah, K. M., Lorenzana, F. A. R., Martinez, N. L., Chacon, S., Wicker, R. B., & Espalin, D. (2019). Thermal Analysis of Thermoplastic Materials Filled with Chopped Fiber for Large Area 3D Printing. Solid Freeform Fabrication 2019: Proceedings of the 30th Annual International Solid Freeform Fabrication Symposium – A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Conference, 892–898. https://utw10945.utweb.utexas.edu/sites/default/files/2019/077%20Thermal%20Analysis%20of%20Thermoplastic%20Materials%20Filled.pdf4.TA Instruments (2022) 3D Printing Webinar, https://www.tainstruments.com/3-d-printing-and-additive-manufacturing-process-optimization-a-thermal-approach/, accessed May 20225.Saba, N., Jawaid, M., Alothman, O. Y., & Paridah, M. T. (2016). A review on 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natural fibre reinforced polymer composites.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106, 149–159. https://doi.org/10.1016/j.conbuildmat.2015.12.075
  • 上海发布优化检验检测行业营商环境措施
    目前上海市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行政审批时限已经从20个工作日缩减到10个工作日。但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近期调研走访时,一些检验检测机构提出“资质认定行政审批时限能否再快一点?”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进一步缩减资质认定许可时限、简化技术评审、提供电子证照……检验检测机构的期盼,最终形成了上海市进一步优化检验检测行业营商环境的8条举措。为了“再快一点”,8条措施进一步压缩了时间。资质认定行政审批时限由法定10个工作日缩减至5个工作日,标准变更书面审查时限由法定30个工作日缩减至20个工作日,制证送达环节时限由法定7个工作日缩减至5个工作日。同时,推出容缺容错受理,对具备申请资质认定事项基本条件、信用良好的检验检测机构,其申请资质认定的有关材料存在欠缺或需更正内容的,机构书面承诺后可先行予以受理。8条举措一经推出,就受到了检验检测机构的欢迎。东方国际集团上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检验检测机构因营业执照上存在与检验检测活动有冲突的经营内容,按照以往的流程要求,需要机构先变更营业执照去除上述内容,才可提交资质认定申请。现在通过实施容缺容错受理,经机构承诺及时调整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后,市场监管部门对其资质认定申请先予以受理,机构同步进行经营范围变更,为机构节约了办理营业执照变更的时间,帮助机构早日获得资质认定许可,提升其应对市场变化的响应能力。8条措施中,对检验检测机构已获得CNAS认可的检测能力项目,在获得认可后6个月内申请相同能力项目资质认定的,可结合实际情况,简化技术评审程序、缩短技术评审时间。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成为第一家经采信CNAS认可结果获得相关检验检测能力的机构。天祥中国区质量总监刘滢表示,市场监管部门采信了我们4月21日获得的CNAS认可的53项检验检测能力结果,通过实施书面审查,简化现场评审的方式,在3周内就完成了上述检验检测能力的资质认定许可,比以往节省了一半多的时间,也为机构节省了准备现场评审所需的人力物力成本,为机构快速获得检测能力资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度融合方面,8条措施提出在实现资质认定证书电子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电子证照应用场景和服务领域,对每次办理完成的资质认定事项提供相关的能力附表电子版下载等,力争通过持续优化行政审批服务的效率、便捷度和人性化,不断降低检验检测机构制度性交易成本。近年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出台了一系列检验检测工作改革举措,在全国率先实施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告知承诺制度,规范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行政许可技术评审,持续提升的高端检验检测能力供给,为上海市重点产业体系布局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撑。
  • 成为全省重点培育的仪器企业,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近日,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公布了2023年新认定省级企业研发机构名单,谱育科技“质谱技术企业研究院”被认定为省重点企业研究院。为此,谱育科技召开“浙江省质谱技术重点企业研究院”第一届专家委员会成立暨发展规划研讨会,表示:“在国产高端质谱突破创新与产业崛起道路上,谱育科技又完成了一项重大里程碑建立。”  浙江省重点企业研究院自2021年开始评定,是浙江省技术创新中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浙江省还着力建设“省企业研究院”和“省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可以说,这些获认定的企业是浙江省科技创新的中流砥柱,未来也将成为浙江全省培育孵化的重点对象。  那么,落脚到科学仪器行业,成为全省重点培育企业需要满足什么条件?以浙江省为例,看近两年又有哪些仪器仪表企业获得了认定?仪器信息网编辑带着疑问查阅了相关资料。  一、省重点企业研究院  重点研究院是技术创新中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优化创新资源配置,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补强产业链创新短板,促进产业链优化提升的省级企业研发机构。  经批准建设的重点研究院,由省科技厅与主办企业、所在地科技主管部门签订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责任书,明确重点研究院建设目标、任务和经费等内容。责任期为自认定之日起三年。对新获批建设的重点研究院,将符合条件的研发项目列入省重点研发计划,省财政按规定给予支持。重点研究院实行优胜劣汰、动态调整的运行评价制度。  主要任务  (一)围绕企业发展需求组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打造产业链重要环节的专业化单点技术创新优势,增强企业的产业链话语权   (二)为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适宜的配套技术、标准、工艺和装备,加快创新成果示范应用和产业化,带动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三)集聚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着力培育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为企业创新和产业发展储备人才   (四)加强与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的协同联动,开展国际国内科技合作与交流。  认定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价标准分值一、基本条件1.产业领域属于“互联网+”、生命健康和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和十大标志性产业链等重要领域,或当地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符合/不符合2.研发机构已建有省企业研究院,拥有相应的组织架构、资金投入、制度建设和运行机制。3.销售收入*企业上一年度销售收入达到2亿元以上。4.研发强度企业上一年度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低于4%,或研究开发费用达到5000万元以上。5.研究开发人员专职研究开发人员100人以上,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研究开发人员不低于研发机构职工总数的60%。6.研发场地*相对集中研发场地2000平方米以上。7.科研设备*科研设备原值总额2000万元以上。8.知识产权通过自主研发(不包括受让、受赠、并购或独占许可方式),拥有5项以上发明专利(含国防专利)、植物新品种、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国家新药、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9.社会责任企业申请认定前三年度至申请之日内未发生重大的安全、质量事故,严重的环境违法、知识产权违法、税务违法、科研失信等行为。10.支持措施申报企业财务状况、支持措施能保证重点研究院的可持续运行。二、必要性与可行性(100分)1.建设目标优化企业创新资源配置,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补强产业链创新短板,促进产业链优化提升。202.任务举措围绕企业发展需求组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培养和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等任务举措清晰,预期能顺利实现。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有固定科技服务和人员交流。403.自身条件组织架构组织架构科学合理得4分;组织架构基本科学合理得2-3分;组织架构不合理、有待完善得0-1分。4科研设备*3000万元及以上得4分;2000-3000万元得2分。4研究开发人员200人及以上得4分;100-200人得2分。4资金投入企业自筹建设经费3000万元及以上得4分;2000-3000万元得3分;1000-2000万元得2分;1000万元以下得1分。4制度建设制度建设科学合理得4分;制度建设基本科学合理得2-3分;制度建设不合理、有待完善得0-1分。44.当地政府重视经费支持给予建设经费、科研项目经费等支持。10制度建设制定税收、土地、人才等相关支持政策、制度。10  备注:标“*”指标,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软件类等知识密集型企业,企业销售收入、研发场地面积及科研设备原值的条件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  运行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单位评价标准分值一、研发条件和实力(25分)1.科研人员(10分)在职人员总数人200人及以上得3分,100-200人得2分,100人以下不得分。3在职人员增长率%增长10%及以上得2分,增长0-10%得1分,0或负增长不得分。2本科及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占比%80%及以上得2分,60%-80%得1分,60%以下不得分。2高层次人才人拥有1名国家重大人才工程计划入选人才得2分,拥有1名省重大人才工程计划入选人才得1分,无高层次人才不得分(累计不超过3分)。32.研发场地(4分)面积㎡3000㎡及以上得4分,2000㎡-3000㎡得3分, 2000㎡以下不得分。43.科研设备(4分)原值总额万元3000万元及以上得4分,2000-3000万元得3分, 2000万元以下不得分。44.组织制度(7分)组织架构和规章制度建设重点研究院的组织架构、制度建设、运行机制科学合理,落实上级部署任务高效得6-7分,较好得4-5分,一般或较差得0-3分。7二、研发活动和成果(35分)5.研发强度(10分)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10%及以上或研究开发费用达到5000万元以上得10分,9%-10%得9分,8%-9%得8分,依次类推,4%以下不得分。106.承担项目(5分)新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数项承担1个国家级项目得3分,承担1个省部级项目得2分,没有承担不得分(累计不超过5分)。57.知识产权(9分)发明专利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授权量件获得1件发明专利(含国防专利)、植物新品种、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国家新药、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得1分(累计不超过7分)。7其他知识产权数量件其他知识产权12件及以上得2分,6-11件得1分,6件以下不得分。28.科技成果(5分)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数量项获得1项国家级科技一等奖得5分、二等奖得3分;获得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得2分、二等奖得1分、三等奖得0.5分,没有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不得分(累计不超过5分)。59.标准制订(6分)企业负责或参与制订实施的国际/国家/行业/地方/团体标准数量项主导制订1项国际标准得6分,参与制订得 4分;主导制订1项国家标准得5分,参与制订得3分;主导制订1项行业标准或省级地方标准得4分,参与制订得2分;主导制订1项团体标准得3分,参与制订得1分;没有负责或参与制定标准不得分(累计不超过6分)。6三、研发绩效和行业贡献(40分)10.技术与产品(10分)关键核心技术与战略性产品研发关键核心技术与战略性产品研发成效明显得9-10分,较好得6-8分,一般得0-5分。1011.新产品销售(5分)新产品销售占比%60%及以上得5分,45%-60%得4分,30%-45%得3分,15%-30%得2分,15%以下得1分,无新产品销售收入不得分。512.利税(10分)利润率%10%及以上得5分,5%-10%得4分,5%以下得3分,利润为零或亏损不得分。5企业利税总额增长率%增长10%及以上得5分,增长5%-10%得4分,增长0-5%得3分,0或负增长不得分。513.行业贡献(15分)对补强产业链短板、提升产业链的贡献补强产业链短板或引领带动整个产业发展,起到示范作用得9-10,有较大促进作用得6-8分,作用一般得0-5分。10研究院研发仪器设备共享研发仪器设备共享成效明显得5分,较好得3-4分,一般得0-2分。5  备注:1. 对发生重大安全、质量事故,环境、知识产权、税务、科研失信等严重违法行为的企业,实行一票否决,评价结果为不合格。2. 指标值根据实际情况,取评价上一年度的期末值或评价期内的年均值。  哪些仪器仪表企业获认定为浙江省重点研究院  二、省企业研究院  企业研究院是技术创新中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设在企业内部相对独立的具有较高层次、较高水平的省级研发机构,是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力量。  企业研究院实行院长负责制。院长一般应具有高级职称,以及较强的科研管理和组织协调能力,由主办企业的总经理、副总经理或其他高管担任,具体负责企业研究院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评价优秀的,支持其承担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支持创建省重点企业研究院等创新载体。  主要任务  (一)集聚整合创新要素。加强企业内外部创新资源的有机整合,营造有利于吸引、培养和使用创新人才的环境,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成为我省科技创新资源的集聚基地。  (二)组织开展科技创新。加强前瞻性技术研究,开展科技攻关和产业化,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研究开发具有广泛市场前景和竞争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成为我省科技创新的先导基地。  (三)支撑企业持续发展。通过科技攻关和产业化,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成为支撑和推动企业自身发展的核心基地。  (四)引领行业技术进步。参与各类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许可其他企业依法合理使用自身知识产权,面向行业组织开展技术培训、交流和成果推广工作,推动行业共同进步。在科技攻关、人才培养、机构建设、制度完善和机制创新等方面引领本行业的发展,成为本省行业技术进步的示范基地。  申报条件  (一)已建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的高新技术企业   (二)企业上一年度销售收入达到1亿元以上 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低于4%,或研究开发费用达到1200万元以上   (三)专职研究开发人员50人以上(软件类企业100人以上)且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不低于研发机构职工总数的60%   (四)研发场地1000平方米以上 科研设备原值总额1000万元以上   (五)近三年内通过自主研发(不包括受让、受赠、并购或独占许可方式),在其申报领域拥有2件以上发明专利(含国防专利)、植物新品种、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国家新药、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六)企业申请认定前一年度至申请之日内未发生重大的安全、质量事故,严重的环境违法、知识产权违法、税务违法、科研失信等行为。  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软件类等知识密集型企业,企业销售收入、研发场地面积及科研设备原值的条件可适当放宽。  运行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单位评价标准分值一、研发条件和实力(25分)1.科研人员(10分)在编人员总数人100人及以上得3分,50-99人得2分,50人以下不得分。3在编人员增长率%增长10%及以上得2分,增长0-10%得1分,0或负增长不得分。2本科及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占比%80%及以上得2分,60%-80%得1分,60%以下不得分。2高层次人才人拥有1名国家重大人才工程计划入选人才得2分,拥有1名省重大人才工程计划入选人才得1分,无髙层次人才不得分(累计不超过3分)。32.研发场地(4分)面积㎡3000㎡及以上得4分,2000㎡-3000㎡得3分, 1000㎡-2000㎡得2分,1000㎡以下不得分。43.科研设备(4分)原值总额万元3000万元及以上得4分,2000-3000万元得3分,1000-2000万元得2分,1000万元以下不得分。44.组织制度(7分)组织架构和规章制度建设研究院的组织架构、制度建设、运行机制科学合理,落实上级部署任务:高效得6-7分,较好得4-5分,一般或较差得0-3分。7二、研发活动和成果(35分)5.研发强度(10分)研究开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10%及以上或研究开发费用达到1200万元得10分;9%-10%得9分;7%-9%得8分;5%-7%得7分;4%-5%得6分;4%以下不得分。106.承担项目(5分)新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数项承担1个国家级项目得3分,承担1个省部级项目得2分,没有承担不得分(累计不超过5分)。57.知识产权(9分)发明专利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授权量件获得1件发明专利(含国防专利)、植物新品种、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国家新药、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得1分(累计不超过7分)。7其他知识产权数量件其他知识产权12件及以上得2分,6-11件得1分,6件以下不得分。28.科技成果(5分)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数量项获得1项国家级科技一等奖得5分、二等奖得3分;获得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得2分、二等奖得1分、三等奖得0.5分,没有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不得分(累计不超过5分)。59.标准制订(6分)企业负责或参与制订实施的国际/国家/行业/地方/团体标准数量项主导制订1项国际标准得6分,参与制订得 4分;主导制订1项国家标准得5分,参与制订得3分;主导制订1项行业标准或省级地方标准得4分,参与制订得2分;主导制订1项团体标准得3分,参与制订得1分;没有负责或参与制定标准不得分(累计不超过6分)。6三、研发绩效和行业贡献(40分)10.技术与产品(10分)关键核心技术与战略性产品研发关键核心技术与战略性产品研发成效明显得9-10分,较好得6-8分,一般得0-5分。1011.新产品销售(5分)新产品销售占比%60%及以上得5分,45%-60%得4分,30%-45%得3分,15% -30%得2分,15%以下得1分,无新产品销售收入不得分。512.利税(10分)利润率%10%及以上得5分,5%-10%得4分,5%以下得3分,利润为零或亏损不得分。5企业利税总额增长率%增长10%及以上得5分,增长5%-10%得4分,增长0-5%得3分,0或负增长不得分。513.行业贡献(15分)对补强产业链短板、提升产业链的贡献补强产业链短板或引领带动整个产业发展,起到示范作用得9-10分,有较大促进作用得6-8分,作用一般得0-5分。10研究院研发仪器设备共享研发仪器设备共享成效明显得5分,较好得3-4分,一般得0-2分。  哪些仪器仪表企业获认定为浙江省企业研究院  三、省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  企业研发中心是技术创新中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设在企业内部相对独立的省级研发机构,是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成果转化,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创新力量。  企业研发中心实行“备案制”。省科技厅委托设区市科技管理部门组织企业研发中心申报和认定,每年10月底前将当年度认定的企业研发中心名单报省科技厅备案。评价优秀的,支持其承担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支持创建省级企业研究院等创新载体。  主要任务  (一)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增强企业竞争力。  (二)加速科技成果熟化和转化,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三)培养高水平的研究开发和工程技术人员,对产业发展发挥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  申报条件  (一)在本省注册1年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二)已建有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   (三)企业上一年度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不低于5%,且研究开发费用不低于100万元   2.销售收入5000万元至20000万元的,不低于4%,且研究开发费用不低于250万元   3.销售收入20000万元以上的,不低于3%,且研究开发费用不低于800万元。  (四)有相对独立的研发机构,专职研究开发人员不少于15人(软件类企业30人),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具有专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不低于研发机构职工总数的50%   (五)能保证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发展过程中所需资金的落实,并具备科研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验、试验条件及基础设施 研发场地500平方米以上,科研设备原值总额500万元以上(软件类企业100万元以上);科研生产共用的设备原值不超过科研设备原值总额的30%(科研生产共用的设备原值按30%比例计入科研设备原值);  (六)近三年内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独占许可等方式,在其申报领域拥有1件以上发明专利(含国防专利)、植物新品种、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国家新药、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或6件以上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等(不含商标)自主知识产权   (七)近三年累计转化科技成果15项以上   (八)建立完整规范的技术创新管理体制,各项规章制度明确   (九)企业申请认定前一年度至申请之日内未发生重大的安全、质量事故,严重的环境违法、知识产权违法、税务违法、科研失信等行为。  运行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单位评价标准分值一、研发条件和实力(25分)1.科研人员(10分)在编人员总数人100人及以上得3分,50-99人得2分,15-49人得1分,15人以下不得分。3在编人员增长率%增长10%及以上得2分,增长0-10%得1分,0或负增长不得分。2专科及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占比%80%及以上得2分,50%-80%得1分,50%以下不得分。2高层次人才人拥有1名国家重大人才工程计划入选人才得2分,拥有1名省重大人才工程计划入选人才得1分,无高层次人才不得分(累计不超过3分)。32.研发场地(4分)面积㎡3000㎡及以上得4分,2000㎡-3000㎡得3分, 1000㎡-2000㎡得2分,500㎡-1000㎡得1分,500㎡以下不得分。43.科研设备(4分)原值总额万元3000万元及以上得4分,2000-3000万元得3分, 1000-2000万元得2分,500-1000万元得1分,500万元以下不得分。44.组织制度(7分)组织架构和规章制度建设中心的组织架构、制度建设、运行机制科学合理,落实上级部署任务:高效得6-7分,较好得4-5分,一般或较差得0-3分。7二、研发活动和成果(35分)5.研发强度(10分)研究开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10%及以上或研究开发费用达到1000万元得10分;9%-10%得9分;7%-9%得8分;5%-7%得7分;4%-5%得6分;3%-4%得5分;3%以下不得分。106.承担项目(5分)新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数项承担1个国家级项目得3分,承担1个省部级项目得2分,没有承担不得分(累计不超过5分)。57.知识产权(9分)发明专利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授权量件获得1件发明专利(含国防专利)、植物新品种、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国家新药、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得1分(累计不超过7分)。7其他知识产权数量件其他知识产权12件及以上得2分,6-11件得1分,6件以下不得分。28.科技成果(5分)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数量项获得1项国家级科技一等奖得5分、二等奖得3分;获得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得2分、二等奖得1分、三等奖得0.5分,没有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不得分(累计不超过5分)。59.标准制订(6分)企业负责或参与制订实施的国际/国家/行业/地方/团体标准数量项主导制订1项国际标准得6分,参与制订得 4分;主导制订1项国家标准得5分,参与制订得3分;主导制订1项行业标准或省级地方标准得4分,参与制订得2分;主导制订1项团体标准得3分,参与制订得1分;没有负责或参与制定标准不得分(累计不超过6分)。6三、研发绩效和行业贡献(40分)10.技术与产品(10分)关键核心技术与战略性产品研发关键核心技术与战略性产品研发成效明显得9-10分,较好得6-8分,一般得0-5分。1011.新产品销售(5分)新产品销售占比%60%及以上得5分,45%-60%得4分,30%-45%得3分,15% -30%得2分,15%以下得1分,无新产品销售收入不得分。512.利税(10分)利润率%10%及以上得5分,5%-10%得4分,5%以下得3分,利润为零或亏损不得分。5企业利税总额增长率%增长10%及以上得5分,增长5%-10%得4分,增长0-5%得3分,0或负增长不得分。513.行业贡献(15分)对补强产业链短板、提升产业链的贡献补强产业链短板或引领带动整个产业发展,起到示范作用得9-10,有较大促进作用得6-8分,作用一般得0-5分。10研发仪器设备共享研发仪器设备共享成效明显得5分,较好得3-4分,一般得0-2分。  哪些仪器仪表企业获认定为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
  • 工信部发布《环保装备制造行业(污水治理)规范条件》和《环保装备制造行业(环境监测仪器)规范条件》
    p  污水治理和环境监测仪器是环保装备制造行业两个重要的细分领域,据有关行业协会统计,截至2017年,从事环保装备制造的企业约7000余家,其中污水治理领域企业2500余家,实现销售收入约4900亿元,年产量32万台(套) 从事环境监测仪器制造的企业500余家,产值约400亿元,产品年产量179万台。我国已经成为污水治理装备、环境监测仪器领域的生产大国。/pp  但同时,环保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还不强,产品低端同质化竞争严重,先进技术装备应用推广困难等行业共性问题在污水治理、环境监测仪器领域比较突出。通过发挥规范企业示范带头作用,引领环保装备行业高质量发展十分必要。/pp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环保装备制造行业(污水治理)规范条件》和《环保装备制造行业(环境监测仪器)规范条件》(以下简称《规范条件》)。旨在通过《规范条件》的实施,引导行业内企业规范生产、规范经营,加强技术创新,带动企业产品质量与标准化程度提高,改善企业经营效益,引导社会资金向优势企业集聚,促进行业内企业结构、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有力促进先进装备推广应用,推动环保装备制造行业供给侧改革,提升行业竞争力。/pp  《规范条件》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污水治理装备生产企业、污水治理工程企业、环境监测仪器企业。其中,污水治理行业规范条件中污水治理企业包括污水治理装备企业和污水治理工程企业。污水治理装备企业指生产用于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村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废水处理以及水体修复等领域的专用装备、成套装备、零部件及材料药剂的企业(以下简称装备企业)。污水治理工程企业指依靠自有技术,通过外协、外购设备及材料药剂组装形成成套装备实现污水治理效果的企业(以下简称工程企业)。/pp  《规范条件》中所指的环境监测仪器是指用于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固体废弃物、环境生物、环境放射性和环境噪声等领域监测及实验室分析所使用的专用仪器及其应用所必需的软件系统。/pp  《规范条件》从企业基本要求、技术创新能力、产品要求、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人员培训、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监督管理等八个方面,对污水治理和环境监测仪器制造企业提出了要求。/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从生产经营情况方面/span/strong,要求企业近三年利润率平均值不低于6% 生产工艺、装备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不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不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设备、材料和生产工艺。/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从技术创新能力方面/span/strong,要求污水治理企业应具备与研发机构、大学、科研院所在技术研发方面形成稳定的合作机制 应配备相应的专职研究开发人员,其中从事污水治理领域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应占企业职工总数的6%以上或总数不低于100人 装备企业近三年每年用于污水治理领域研发投入的费用占企业污水治理设备销售额比例不低于3%,工程企业不低于2000万元 企业近三年获得污水治理领域的授权发明专利1项或实用新型专利(包括软件著作权)10项,或主要承担完成污水治理领域国家科技项目1项。要求环境监测仪器制造企业应具有独立研发和创新能力,建有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或与大学、科研院所在技术研发方面形成稳定的合作机制 应配备相应的专职研究开发人员,其占企业员工总数比例不少于10% 企业近三年每年用于研发投入的费用占企业销售收入总额比例不低于6%或投入总额不低于2000万元 企业近三年获得环境监测仪器仪表制造领域的授权专利(包括软件著作权)不少于10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不少于1项)。/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从产品要求方面/span/strong,要求装备企业应具备产品制造所需的生产加工和检测设备,具备对产品性能、可靠性等准确检测的能力,具备检验外协和外购产品质量的条件和制度 工程企业应具备检验外协和外购产品质量的条件和制度,具备对成套装备效果及可靠性的检测能力 生产的产品应符合相关标准。企业在研发生产过程中应遵守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要求环境监测仪器制造企业应具备产品制造所需的生产加工和检测设备,具备对产品性能、可靠性、适用性等准确检验的能力,具备检验外协加工和采购产品质量的条件和制度 生产的产品应符合相关标准。企业在研发生产过程中应遵守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从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方面/span/strong,要求企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废液、废气、固体废物以及粉尘、噪声、辐射等处理与防护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生产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和使用者的健康均不造成危害、不得产生二次污染。/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从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方面/span/strong,要求企业应建有完善的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体系,产品售后服务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pp  企业可自愿申请《规范条件》。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全国环保装备制造行业规范管理工作,并以公告的形式发布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依据《规范条件》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规定,负责本地区环保装备制造行业规范管理工作。/pp  关于申报时间和程序。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根据行业发展情况和工作安排,分批次发布申报通知,企业依据通知,向所在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提交申报材料。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后提出推荐意见,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pp  公告企业名单实行动态管理。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对公告企业名单进行动态管理 地方各级工业主管部门负责对公告的本地区企业进行督查 社会各界对公告企业进行监督。/pp  附件:img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style="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a href="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810/attachment/cc5d0163-5729-4d13-9314-d886fad08197.doc" target="_self" title="附件1.doc" textvalue="1.环保装备制造行业(污水治理)规范条件.doc"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1.环保装备制造行业(污水治理)规范条件.doc/span/a/pp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  /spanimg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style="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a href="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810/attachment/d6d24a62-ec31-41af-8eac-8cdd9b9fa018.doc" target="_self" title="附件2.doc" textvalue="2.环保装备制造行业(环境监测仪器)规范条件.doc"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2.环保装备制造行业(环境监测仪器)规范条件.doc/a/span/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