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湍流边界层

仪器信息网湍流边界层专题为您整合湍流边界层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湍流边界层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湍流边界层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湍流边界层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湍流边界层话题讨论。

湍流边界层相关的论坛

  • 大气污染==(空气)污染预报

    污染指数公报表明现在的空气质量状况,实际还需要掌握未来会产生什么样的状况,以便采取对策。因为气象条件与空气污染密切相关,所以天气预报的副产品可以推测未来的空气污染状况,例如风速大小、冷高压的位置、强度、逆温层结是否出现等。综合上述预报出的因子,可以得到空气污染的潜势预报,指出对污染是否有利的气象条件。另一种是空气污染的数值预报,需要建立数值模式,包括:1、大气小尺度动力学,除一般的平流运动之外还能描写大气对流运动,另外要用适当方法描写大气边界层(大气边界层在对流层下部靠近地面的1.2─1.5公里范围内的薄层大气称为大气边界层或行星边界层。因为贴近地面,空气运动受到地面摩擦作用影响,又称摩擦层。

  • 氙灯耐气候试验箱湿热老化试验怎么做到的

    氙灯耐气候试验箱湿热老化试验怎么做到的

    氙灯耐气候试验箱的常用试验之一就是湿热老化试验,这是保证设备能够满足客户要求并精准获得试验结果的保障!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了解它是通过何种方式来进行湿热老化试验,以及工作原理和运作方式分别是什么?  氙灯耐气候试验箱就是通过模拟湿气加热气来对产品循环进行老化的试验仪器。试验箱在低温高湿时,由于吸入的蒸汽与空气未充分混合,或与工作室箱壁接触而出现局部冷凝,不但会减少加入的蒸汽量,而且还会释放出热量使箱内湿空气温度上升,加上前述的所以并非等温的加湿过程,箱内温度会有所升高。  市场上出现的此类温湿度循环设备一般都是采用空气与水面直接接触的湿热循环交换原理:设备蒸汽用电热加湿一般分为开启式和密闭式。开启式响应性较慢,常有滞后现象,故湿度波动较大,但结构简单可靠。闭式蒸汽压力大于大气压,在0.1~0.3MPa之间,无滞后,但需配有减压阀、电磁阀、泄水管等,结构复杂,多用于大型人工气候室中。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2/201602251037_585046_2930782_3.jpg  当空气经过敞开的水面时,与水表面发生热湿交换。设备按其水温不同,可能仅发生湿热交换;也可能既有热湿交换,又能湿交换,同时还有湿热交换。湿热交换是空气与水之间存在温差,因导热、对流和辐射作用而换热,而潜热交换是空气中的水蒸汽蒸发(或凝结)而吸收(或放出)汽化潜热的结果。总热交换量为湿热交换量与潜热交换量的代数和。空气与水面直接接触时,在贴近水面上,由于水分子作不规则运动的结果,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形成了一个温度等于水面温度的饱和空气边界层,且其水蒸汽分子的浓度或水汽分压力取决于边界层的饱和空气温度。  试验箱湿热原理通过电加热水,使水槽内产生蒸汽,蒸汽通过喷雾管进入湿热箱,对箱内空气进行加湿。如边界层的温度高于其上空气的温度,则由边界层向空气传热;反之则由空气向边界层传热。如边界层内水蒸汽分子浓度大于其上空气的水蒸汽分子浓度(即边界层的水蒸汽分压力大于空气的水蒸汽分压力),则空气中的水蒸汽分子数将增加;反之则将减少。前者称为蒸发,后者称为冷凝。湿热试验箱在蒸发过程中,边界层中减少了的水汽分子由水面跃出的水分子补充;在冷凝过程中,边界层中过多的水汽分子将回到水面。  氙灯耐气候试验箱中气流通过箱内的浅水盘表面,此温度等于水面温度的饱和空气边界区进行湿热交换。当边界区内蒸汽分子浓度大于流过的气流的水蒸汽分子浓度,则为加湿,反之则为降湿。由此可见,空气与水之间的湿热交换取决于边界层与其上方空气之间的温差,而湿交换及由此而引起的潜热交换取决于二者之间水蒸汽分子的浓度差或分压力差。

  • 关于高低温试验箱的设计判定——厂家花了不少心思

    关于高低温试验箱的设计判定——厂家花了不少心思

    [b]高低温试验箱[/b]空气与水之间的热湿交换原理:[align=center][img=,348,34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4/202104191403050616_5401_1037_3.jpg!w348x348.jpg[/img][/align]  高低温试验箱空气通过开阔水面时,与水面发生热湿交换。根据水温的不同,只能进行显热交换,也可以同时进行显热交换、湿交换和潜热交换。显热交换是指空气与水之间的温差,由于热传导、对流和辐射而产生的热量传递,而潜热交换是水蒸气在空气中蒸发(或凝结)吸收(或释放)汽化潜热的结果。总热交换量是显热交换量和潜热交换量的代数和。  高低温试验箱中的气流通过箱体内浅水盘的表面,将温度等于水面温度的饱和空气边界区换为水分和热量。当边界区域内的蒸汽分子浓度大于通过气流中的水蒸汽分子浓度时,即为增湿,反之则为除湿。  在高低温试验箱中,在低温高湿条件下,加入的蒸汽和空气未充分混合,或与箱壁接触发生局部冷凝,不仅减少了蒸汽的加入量,而且释放热量,使箱内潮湿空气温度升高。增加;加上前面提到的ε′ε,所以这不是一个等温增湿过程,箱内的温度会有所增加。  蒸汽加湿,如电加热加湿,分为开式和闭式。敞开式响应慢,常有滞后现象,湿度波动大,但结构简单可靠。闭式蒸汽压力大于大气压,在0.1~0.3Mpa之间,无滞后现象,但需配减压阀、电磁阀、排水管等,结构复杂,多用于大型人工气候室。敞开式多用于中小型湿热箱。  如果边界层的温度高于其上方空气的温度,热量就从边界层转移到空气中;否则,热量就从空气转移到边界层中。如果边界层中水汽分子的浓度大于其上方空气中水汽分子的浓度(即边界层中水汽的分压大于空气中水汽的分压),则空气中水汽分子的数量将增加;否则,就会减少。前者称为“蒸发”,后者称为“冷凝”。在蒸发过程中,边界层中还原的水蒸气分子被跳出水面的水分子所取代;在冷凝过程中,边界层中过多的水蒸气分子会返回水面。

  • 浮力﹑对流和湍流对TG曲线的影响

    样品支持器所处介质空间[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而浮力减小﹐表现为表观增重。对试样容器来说﹐朝上流动的空气引起表观失重﹐而空气湍流引起增重﹐这与坩埚尺寸和形状有关﹐可借助与试样容器上方的出气孔加以调整﹐但使TG曲线在整个温度范围没有表观质量变化是比较困难的。

  • V锥流量计的优势及功能介绍

    V锥流量传感器与差压变送器组合成为V锥流量计,是目前最先进的差压式流量计之一,可精确测量宽雷诺数范围(8×103~ 5×107)内各种介质的流量。V锥流量计可耐高温,无运动部件,具有长期精度高、稳定性好、受安装条件影响小、耐磨损、测量范围宽、压损小等优点。 V锥流量计克服了一般流量仪表很难在扰动流动中取得正确测量值的缺点,在极恶劣的安装条件下,如上游有两个不在同一平面上的弯头,而且很靠近锥体,V型锥体也能使速度分布变得平坦和对称,从而确保了测量精度。V锥流量计的节流缘是钝角,流动时形成边界层,使流体离开了节流缘。边界层效应使肮脏流体不能磨损节流缘,其值长期不变。因此无需重复标定,具有长期的稳定性。 V锥流量计改善了传统差压流量计的使用局限,提高了精确度和重复性,安装时几乎无直管段要求,自清洗功能,适用于容易结垢的脏污介质,气液两项测量。V锥流量计适用于各行业的液体、气体和蒸汽流量的测量,特别适合脏污介质的测量。

  • 大气科学之气象观测==高空气象观测

    测量近地面到30公里甚至更高的自由大气的物理、化学特性的方法和技术。测量项 目主要有气温、气压、湿度、风向和风速,还有特殊项目如大气成份、臭氧、辐射、大气电等。测量方法以气球携带探空仪升空探测为主。观测时间主要在北京时7时和19时两次,少数测站还在北京时1时和13时增加观测,有的测站只测高空风。此外其他不定时探测内容有2公里以下范围的大气状况的边界层探测、测量特殊项目的气象飞机探测和气象火箭探测等。

  • 大气科学之气象观测==气象气球

    气象气球  用橡胶或塑料制成的球皮,充以氢气、氮气等比空气轻的气体,能携带仪器升空进行高空气象观测的观测平台。气球的大小和制作材料由它们的用途来确定,主要有以下几种:(1) 测风气球 气象上称小球,用橡胶制作,球皮重约30克,主要用于经纬仪测风或边界层探空,最大升空高度在10-15公里。(2) 探空气球 用橡胶或氯丁乳胶制作,球皮重0.8─2.0千克,携带1千克仪器升速为5─6米/秒,最大升空高度可达30公里。是日常高空观测使用的气球。(3) 系留气球 用缆绳拴在地面绞车上,能控制浮升高度的气球。通常用聚脂薄膜做成流线形,缆绳长度及与地面交角可以估算气球距地面高度,它可以携带测量仪器在指定高度作数小时连续测量,用完后收回作多次使用。特别适用于大气污染监测和研究大气边界层等。(4) 定高气球 在大气中保持在等密度面上平稳地随气流飘移的气球,也称等密度气球或等容气球。气球由塑料制成多层复合膜,耐压性强,保气性好。在地面施放时仅部分充气,升到预定高度时,因球内气体量不变因而密度不变,保持在一个等密度面上飘行,气球大小视飞行高度和所带仪器的重量而定,其直径小至一米,大至数十米不等,在空中可飘行数天至数月。大型定高气球直径22米,距地高24公里,可携带200个探空仪,能接受卫星指令,每隔一定飘浮距离投下一架探空仪,下投的探空仪带降落伞,观测数据由无线电信号发到母球,再由母球转送到卫星,最后由卫星播发到地面站接收。这种与卫星结合的定高气球称为母子定高气球系统,在测量气团属性变化和大气电学特性等方面已广泛应用。

  • 【分享】烟圈不散孤烟直

    【分享】烟圈不散孤烟直

    小时候经常看到吸烟者能吐出一个一个的烟圈,在空中历久不散,觉得很有意思,但对于其成因,不甚明了,现在看到科学杂志上相关的解释,与大家分享。为什么“烟圈不散”呢?最简单直接的解释是,层流现象,缺乏足够的动能达到湍流水平。烟气粒子取决于燃烧的程度,这里的烟气粒子直径非常小,维持在气溶胶水平,就是能够悬浮很久,而不降落。同时,烟气中的能量非常弱,不足以产生足够的卷吸力,产生上升的湍动的羽流。第三,烟圈内部也有一定的自组织流动(伯努利原理),维持烟圈的形状。我们日常所见的的烟气,由于浮力的作用而上升,因为流动过程的卷吸而湍动化,造成很快的失稳现象。烟圈缺乏足够的能量,只能靠扩散和布朗运动来扩张,感觉上就是烟圈不散了。这是由于扩散尺度大大小于对流的尺度造成的,因为烟气缺乏足够的动能失稳(林家翘教授的成名理论)。上学时学到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直”当时老师的解释是因为在大漠因为无风,所以烟就能成烟柱直上云霄了。通常情况下,燃烧产生的烟气在浮力的作用下向上升,不断卷吸周围空气的结果,是体积的膨胀和动能的衰减,从外观上看,就是V型的羽流(因为浮力作用,流动容易失稳,光线通过不均匀的流场,产生扰动现象,远处观察,如同片片羽毛在飞,这是英语中Plume的来源。我国古代庄子称之为野马,影影绰绰,如同草原上奔腾不已的野马群在跑)。成都公交纵火案中,能量非常密集,产生了强劲的羽流。细看其中有大尺度的涡流,那是燃烧与流动发生共振造成的Puffing现象造成,也是一种流动失稳的原因。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湍动的羽流现象,以至于很难想象“孤烟直”的现象。[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12/200912061410_188282_1623180_3.jpg[/img]实际上当能量密度不足时,燃烧产生的动能不足以让流动失稳,产生的烟气在微弱的浮力作用下上升,无法产生卷吸,因此体积无法膨胀,仅仅靠扩散是不够的,于是形成一种烟柱,长久不消散(当然环境必须无风,没有扰动。塞外,沙漠,戈壁,是最容易产生大尺度层流边界层的自然环境),如此可以产生足够高的烟柱让远处的烽火台看到,把信号接力传下去。这种层流的浮力流动现象,就是诗人王维在孤寂的边塞看到的“孤烟直”现象了,非常符合当时的场景。

  • 求助中文文献

    序号】:【作者】:袁松【题名】:边界层大气气溶胶和水汽的激光雷达探测与Raman-Mie激光雷达的研制【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全文链接】:https://d.wanfangdata.com.cn/thesis/ChJUaGVzaXNOZXdTMjAyMTA1MTkSGXh3Y2FsaXMyMDEzMDMwNTAwMDA5NjgwMzAaCDUycHQ2eGNi

  • 【资料】空气污染气象学

    空气污染气象学是研究大气运动和大气中污染物相互作用的科学,它是应用气象学的一个分支,也是大气科学中的一个新的领域。自然现象(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和人类活动产生的废气和粉尘排入大气中时,造成大气污染。这些污染物被风输送,在大气湍流作用下扩散稀释,通过重力沉降作用和降水冲刷过程,降到地面;这些污染物也可能在大气中发生化学变化,变成其他物质。空气污染气象学的主要内容,就是研究大气运动引起的污染物输送、扩散、迁移和转化等过程。大气中的污染物,对大气的热平衡、天气气候变化等都有影响,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也属此学科的内容之一。空气污染气象学的萌芽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为了研究野战时毒气浓度的预报方法,自1921年起进行大气扩散实验。二十世纪40年代,原子能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出了放射性物质污染的预测和控制问题,促进了大气扩散的实验和理论研究。50年代后,由于工业和人口高度集中,相继出现了城市污染事件。以1952年12月的伦敦烟雾事件为例,在持续了三天的下沉逆温和小风天气条件下,伦敦上空的二氧化硫和烟尘等污染物,很难向上扩散和向远方输送,集积的浓度很高,夺去了四千余人的生命。二十世纪60年代后,核试验和高空飞行使污染范围扩展到平流层。大气污染已由某一工厂引起的局地污染(十几公里范围)转为区域性和全球性的污染。于是,为了寻求大气环境保护法的依据,和根据大气扩散和自净能力提出控制和消除大气污染的途径,人们组织了对城市的、区域的和全球范围的大气污染输送、扩散、迁移和转化规律的实验和研究,以及各类大气污染模式的计算和污染预报方法的研究。这些不仅和大气边界层、大气湍流、大气湍流扩散的研究有关,而且涉及中尺度和天气尺度的大气运动规律,以及平流层和对流层之间的污染物交换过程、大气的物理和化学过程的相互影响等。大气污染对天气和气候影响的研究涉及大气科学的大部分分支学科,大气污染的控制问题和大气科学密切相关,所以从6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了空气污染气象学。平原地区的空气污染与气象主要研究平坦地形上空大气污染物的输送和扩散的规律,估算烟囱排放和地面厂房泄漏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和下风地区的影响。它是选定烟囱位置和高度,进行厂区和居民区的合理布局的重要依据。由于平原地区的风向和风速在某一水平面上基本是均匀的,因此,污染物的输送规律比较简单。在沿海或湖滨地区,水陆之间的温差产生的局地环流称为海(湖)陆风。低层气流把排入的污染物输送到一定距离后,又从高空返回到原地,使原地的污染浓度增高。有时陆风带走的污染物被海风带回,也使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增高。美国洛杉矶市的光化学烟雾就是在这种环流条件下产生的。春夏两季,水温比陆面温度低得多。水面上的空气流经陆面时被加热,把原在水面上空形成的逆温层破坏。这时逆温层上部积聚的污染物被热对流带到地面,使该处污染物浓度加大,称为“熏烟”现象。由于湖面逆温可维持几个小时,这种现象可延续较长的时间。同样,在秋冬两季,由陆面吹来的稳定空气流经不结冰的水面时,也会出现“熏烟”现象。由于陆面的粗糙度一般大于水面,所以陆面上的大气湍流扩散通常比水面上的强。地形起伏使得接受的太阳辐射强度和辐射冷却不均匀,由此引起的热力环流,称为地形风。山坡白天有上坡风,夜间有下坡风;山谷白天有谷风,夜间有山风。深谷还可以出现山谷风的闭合环流,其上部的反向气流称为反向山谷风。在山区和平原之间,还有大型坡风。因在山谷中的不同位置,不同高度的气流有很大差异,因此不同排放点的污染物输送路径也不相同。气流过山的动力作用在背风坡产生下沉气流或涡旋;谷风在不稳定条件下,风速较大时也出现下沉现象。这都会使烟囱排放的烟气向下倾斜或下沉到地面。山谷中的曲折地段,因地形阻塞而出现小风,会使这一地区的污染加重。山区逆温维持时间比平原地区长,而且还可能出现多层逆温逆温层和山谷构成一个“管道”,限制了污染物的扩散加重了下风地区的污染。污染物在两个逆温层之间积累当逆温破坏后,就出现“熏烟”现象。虽然地形引起的气流扰动,加大了湍流的强度,山区的大气扩散参数比平原地区要大几倍,但由于水平输送不如平原地区,因此山区(尤其是山间盆地和谷地)的空气污染,通常比平原严重。城市热岛效应,使夜间的低空不出现逆温,但在几百米高度之上仍为一稳定层所覆盖,而在稳定层之下形成城市混合层,混合作用使该层内的铅直浓度分布趋于均匀。同时,热岛效应使农村的冷空气向城市辐合而上升,形成了热岛环流。该环流的水平辐合流场使接近地面的污染物向城市汇集,加重了城市的污染;另一方面,其辐合上升气流使高烟囱的烟气上升,输往远处,又可减少对城市的污染。此外,城市的建筑群使地面的粗糙度增大,减弱了风速的铅直变化,加上建筑物之间的“渠道”作用,形成了复杂的局地环流。以上种种情况,都说明城市中的污染物的输送过程相当复杂。但总的说来,城市建筑物对气流的扰动和热对流作用,使城市的湍流比平原地区强,因此大气扩散参数比平原地区大得多。为了研究城市大气污染和提出控制污染的措施,进行了各种性能模式的试验,包括箱模式、统计模式和数学物理模式等。全球每年有数亿吨的烟尘和气体排入大气。但通过各种迁移、转化过程又被清除出大气,不在大气中积累。在大气中自然进行的这种过程,称为大气自净过程,它一般包括重力沉降、降水冲刷和大气化学反应三种过程。污染物在大气中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之后,有的不再具毒性,有的形成新的污染物。种类繁多的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化学反应是极其复杂的。以二氧化硫为例,在日光照射下可氧化成三氧化硫。大气中若含有起催化作用的二氧化氮和臭氧气体,这种反应的速含有起催化作用的二氧化氮和臭氧气体,这种反应的速度更快。三氧化硫在空气中遇水滴就形成硫酸雾。二氧化硫还可溶于水滴形成亚硫酸,然后再氧化成硫酸。酸雾遇到其他物质(金属飘尘、氨等)形成硫酸盐,再由降水冲刷形成酸雨降落地面。氮的氧化物和臭氧化合后,溶于水滴而形成硝酸,然后再与其他物质化合成硝酸盐,而被降水清除出大气。光化学反应过程在大气中形成的酸雾和酸盐微粒,称为光化学烟雾。空气污染对城市气候的影响比较明显,但还没有充分的事实证明这种污染会造成全球的气候变化。可能有两种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引起气候变暖;气溶胶增多,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使全球大气的气温降低。如何确定这两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对全球气温变化的影响,是当今空气污染气象学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070303.shtml]空气污染气象学[/url]

  • 【原创】除尘系统中风流的数值模拟,也可用专用测量仪器。

    本文在分析风流数值模拟基本过程的基础上,介绍了商业化流体计算软件LUENT,并以静电-布袋除尘器为例,对其内部风流的流线、速度场、穿孔板以及内部压力分布进行了模拟,其结果可用以指导除尘器的设计或系统改造。  从现场应用的角度看,系统阻力是决定除尘系统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它涉及到能源消耗的多少。除尘系统的阻力与管道、除尘器内部结构、风流速度、进出口形状等许多因素有关。尽管人们已经积累了一些除尘器设计的经验和常用的除尘器降阻措施,但对于除尘器内部风流形状、阻力、静压分布等参数的掌握还仅停留在经验的水平或实验测试的阶段,而实验测试通常要投入很多的人力、物力与时间。对于旧系统的改造,由于需要考虑现有条件,设计时会存在更大的针对性,在缺少经验的前提下,如何保证系统风流分布的合理性,使系统阻力最小成为设计者的重要任务。  风流的数值模拟是以风流运动的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微分方程为基础、借助于计算机数值分析的手段对风流在限定的物理模型和运动边界下的流动情况进行模拟的方法。通过对新设计或需改造的系统进行风流模拟,可以提前发现风流的涡流区和速度、压力分布情况,从而通过修改系统形状、尺寸使系统更优。该方法被广泛用于系统的前期设计和结构优化方面。  2、风流数值模拟的过程  对流体的流动进行数值计算模拟的方法称为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该方法通常包括如下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的几何模型  针对所要模拟的管道、除尘器、通风系统或现场的实际情况,使用特定的计算机图形软件或一些CFD 的专业前处理器软件,在二维或三维坐标系中,按照现场的实际尺寸来建立精确的几何模型。(2)建立物理模型  以流体力学、热力学、传热传质学、燃烧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为出发点,建立基本的守恒程组,包括连续方程、动量方程、能量方程、组分方程、湍能方程等,这些方程构成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并根据实际情况设定边界,边界条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确定物理过程所必需的物理边界条件,另一类是在数值计算中需要给定的辅助数值边界条件,CFD 模拟的基本边界条件包括流体进口边界,流体出口边界,给定压力边界、对称边界,壁面边界、周期性边界。(3)几何模型网格化  对所建立的方程组,目前还无法通过解析方法求解,只能使用数值方法。为求解所建立的数学模型,通常需要借助网格使用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有限体积法来建立针对控制方程的数值离散。网格是CFD 模型的几何表达形式,是模拟与分析过程的关键部分,而且网格质量对CFD 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有重要影响。网格划分通常使用工具进行。(4)求解过程  求解器使用适当的初始数值和边界条件的输入以及控制参数来对方程组进行迭代,并计算参差,如果误差较大则重新计算,直到精度满足要求。求解需要对离散方程进行某种调整,并对各未知量(如速度、压力、温度等)的求解顺序及方式进行特殊处理。经常使用的两种数值求解方法为分离解法和耦合解法。均可以求解守恒型积分方程,其中包括动量、能量、质量以及其它标量如湍流和化学组分的守恒方程。(5)报告  解算的结果可以使用报告形式来表示,如速度、压力和温度的参差,以及气流摩擦因子、压力降等,也可在XY 二维坐标系中显示该结果。(6)后处理  数值模拟的优点在于可以使用计算机来直观的表示最终结果,根据所求量的不同,可以有流体的速度矢量图、流线图、压力等值线图、等温线、等浓度线等图形和动画。系统的阻力主要来源于流线的涡流,直观的显示有助于发现缺陷,不断修改设计,使系统的结构最优。  3 模拟软件  复杂的 CFD 模型和计算过程使流体的数值仿真的应用存在一定难度,所幸一些通用的商业软件使其成为可能,如FLUENT、PHOENICS、CFX、STAR-CD、FIDIP 等专业化软件。  FLUENT 是应用最广的软件。它提供了灵活的网格特性,用户可以方便地使用结构网格和非结构网格对各种复杂区域进行网格划分,对于具有较大梯度的流动区域,FLUENT 提供的网格自适应特性可让用户在很高的精度下得到流场的解。其通用求解器,适用于低速不可压流动、跨音速流动乃至可压缩性强的超音速和高超音速流动等各种复杂的流场。FLUENT富的物理模型使得用户能够精确的模拟无粘流、层流、湍流、化学反应、多相流等其它复杂的流动现象。由于采用了多种求解方法和多重网格加速收敛技术,因而FLUENT 能达到最佳的收敛精度,使其在层流、湍流、传热、化学反应、多相流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FLUENT家族很庞大,FLUENT6.0 各软件包之间的关系如图2 所示:

  • PM1.0 !站住!

    大家已经知道,以大气中颗粒物的直径来划分,有PM10、PM2.5和PM1。数值越小,表示颗粒物的“个头”越小。目前PM2.5占PM10的一半以上,而PM1占了PM2.5中颗粒物数量的绝大部分。PM1甚至可以进入人的血液,会更容易携带大气中致癌物质,进入人体内。新疆乌鲁木齐已开展对PM1的研究性监测,将为重启空气质量预报提供数据支撑。而大连市位于星海的东北第一个空气质量超级自动监测站即将试运行,“超级站”与另4个监测子站从8月底开始将盯紧PM1.0。 名词解释PM1.0    PM1.0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    超级站监测项目为PM2.5、PM1.0、能见度、吸收系数、散射系数、气象参数、大气气溶胶有机碳/元素碳(EC/OC)、挥发性有机物、汞、温室气体等一次污染物化学组成监测、灰霾颗粒物粒径分布、气溶胶大气边界层高度、大气温廓线、太阳辐射等与形成光化学烟雾有关参数的监测。    灰霾站监测项目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PM10、PM2.5、PM1.0、臭氧、能见度、吸收系数、散射系数、气象参数。

  • 中朝边界丹东市 8

    [b][color=#cc0000]中朝边界丹东市 8[img=,690,51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3/202403202038279650_1305_1841897_3.jpg!w690x517.jpg[/img][/color][/b]

  • 中朝边界丹东市 10

    [b][color=#cc0000]中朝边界丹东市 10[img=,690,92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3/202403202040167246_2200_1841897_3.jpg!w690x920.jpg[/img][/color][/b]

  • 中朝边界丹东市 4

    [b][color=#cc0000]中朝边界丹东市 4[img=,690,92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3/202403202035049562_1570_1841897_3.jpg!w690x920.jpg[/img][/color][/b]

  • 中朝边界丹东市 2

    [b][color=#cc0000]中朝边界丹东市 2[img=,690,92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3/202403202033062285_4680_1841897_3.jpg!w690x920.jpg[/img][/color][/b]

  • 中朝边界丹东市 13

    [b][color=#cc0000]中朝边界丹东市 13[img=,690,51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3/202403202044171982_1731_1841897_3.jpg!w690x517.jpg[/img][/color][/b]

  • 中朝边界丹东市 1

    [b][color=#cc0000]中朝边界丹东市 1[img=,690,92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3/202403202032043189_7404_1841897_3.jpg!w690x920.jpg[/img][/color][/b]

  • 传热学三类边界条件的新定义及其背后的物理意义和应用

    传热学三类边界条件的新定义及其背后的物理意义和应用

    [size=16px][color=#339999][b]摘要:针对传热学三类边界条件目前常见的定义,本文从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传热机理出发介绍了三类边界条件的物理意义及其拓展。另外,本文重点介绍了三类边界条件更直观的温度形式的定义,以及这些边界条件温度形式在热物性测量中的实际应用。[/b][/color][/size][align=center][size=16px]~~~~~~~~~~~~~~~~~~~[/size][/align][size=18px][color=#339999][b]1. 传热学三类边界条件的常规定义[/b][/color][/size][size=16px] 在常规条件下,固体物体的热传递有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形式。依据热传递的这三种基本形式,现有教科书和网络资料对物体传热过程中的三类边界条件定义,可以归纳为:[/size][size=16px] (1)第一类边界条件:规定了物体边界上的温度值。[/size][size=16px] (2)第二类边界条件:规定了物体边界上的热流密度(也称之为热通量)。[/size][size=16px] (3)第三类边界条件:规定了物体边界与周围流体间的表面传热系数和周围流体的温度。[/size][size=16px] 三类边界条件下物体内部的温度变化和传热形式如图1所示。[/size][align=center][size=16px][color=#339999][b][img=01.三类边界条件传热示意图,690,22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3/202303301739128668_1088_3221506_3.jpg!w690x223.jpg[/img][/b][/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6px][color=#339999][b]图1 物体的三类边界条件及其内部温度变化形式[/b][/color][/size][/align][size=16px] 对于第一类边界条件很容易理解,就是物体在边界处的内外温度相同。[/size][size=16px] 同样,依据能量守恒定律,对于第二类边界条件,则是物体在边界处的热流密度相同,即进入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热量等于在物体内部(边界内)单位面积上传导的热量。由于物体中进入热量并进行热传导,自然会形成温度梯度,这样就会与物体的导热系数发生关系,而这种热流密度与导热系数之间的关系则在很多热计算和导热系数测量中得到应用。[/size][size=16px] 从图1所示的三类边界条件可知,第一和第二类边界条件实际上是对物体导热传热时的描述,而第三类边界条件是对辐射或对流传热时的描述。这里之所以将辐射与对流归为一起,是因为辐射传热可以进行线性化处理近似为对流形式。[/size][size=16px] 当有流体通过或热源辐照物体边界,会使用对流或辐射边界条件,这在许多热工程应用中非常普遍,如散热器、热交换器、发动机和涡轮机等,这种第三类边界条件也会常被用来在对流和辐射条件下对物体的换热系数和热辐射系数进行测量。[/size][size=18px][color=#339999][b]2. 传热学三类边界条件的温度形式定义[/b][/color][/size][size=16px] 在传热学的实际应用中,无论是哪一种边界条件的实现和测量,最基本、最简单也是最直观的是物体边界的温度变化。因此,我们就以温度形式来对这三种边界条件进行说明和补充。[/size][size=16px] (1)第一类边界条件[/size][size=16px] 当物体在恒定的介质温度(T=常数)条件下进行加热时,物体表面温度随时间变化是一条直线,如图2所示,这一类加热(或冷却)的边界条件就是第一类边界条件,也称之为第一类正规工况。[/size][align=center][size=16px][color=#339999][b][img=02.以温度形式表达的三类边界条件示意图,690,19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3/202303301739299894_6022_3221506_3.jpg!w690x193.jpg[/img][/b][/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6px][color=#339999][b]图2 以温度形式表达的三类边界条件示意图[/b][/color][/size][/align][size=16px] (2)第二类边界条件[/size][size=16px] 如果介质温度按线性规律变化,物体以恒定的速率被加热或冷却,或者物体是以恒定的热流加热或冷却,此时物体内任一点的温度是时间的线性函数,如图2所示,这就是第二类边界条件,也称之为第二类正规工况。[/size][size=16px] 在第二类边界条件下,经过短暂的初始时间后,物体内部任意点温度会呈线性变化,这使得物体内任意两点之间的温差始终保持不变,这种动态形式称之为准稳态,因此第二类边界条件也称为准稳态边界条件或准稳态工况。[/size][size=16px] 由于第二类边界条件的这种准稳态特性以及简便易操作,只需对物体进行线性加热或冷却就可实现,从而使得这类准稳态边界条件在热物性测试中得到较多应用。通过对被测样品加载恒定的升降温速率,理论上可用于测量任意温度范围内的高低温热物理性能参数,如ASTM E2584量热计法 。这种方法也常被用于各种热分析仪器,如差热量热仪(DTA)、差热扫描量热仪(DSC)和绝热量热仪等。[/size][size=16px] (3)第三类边界条件[/size][size=16px] 常规定义的第三类边界条件,是对实际对流和辐射传热的一种描述,但在传热性能试验测试中较难实现。这是由于第三类边界条件的实验模拟,很难获得稳定的对流环境,特别是实现高低温对流环境的准确控制更为复杂和困难。[/size][size=16px] 为此,可以将第三类边界条件同样转换成温度形式,温度变化呈正弦波形式,如图2所示。这种正弦波形式温度变化的第三类边界条件可以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纯正弦波变化形式,另一种是在纯正弦波上叠加一个现象变化,即温度在正弦波变化的同时还在线性升温,而温度的线性拟合曲线为一直线。[/size][size=16px] 这种温度形式的第三类边界条件在实际应用经常可以看到,如对于各种薄膜材料的热物性参数测量中,如Angstrom法、ISO 22007-3温度波法、ISO 22007-6温度调节比较法、3Omega法和交流量热法等。这种第三类边界条件在热分析中的重要应用是温度调制式差示扫描量热仪(MTDSC),这是一种在线性温度程序上叠加一个正弦波形式的温度程序,形成热流速率和温度信号的非线性调制的差示扫描量热法。[/size][size=18px][color=#339999][b]3. 总结[/b][/color][/size][size=16px] 通过以上描述和分析可以看出,传热学中的三类边界条件其背后的物理意义分别代表了物体的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传热机理,但在实际应用中,特别是在材料的热性能测试分析过程中,可将这三类边界条件分别转换为不同的温度变化形式,这将非常便于三类边界条件的工程实现。[/size][size=16px] 实际应用中采用温度形式的第二和第三类边界条件时,尽管测试模型的数学求解相对比较复杂,但除了工程实现简单之外,更重要的优势是可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宽泛的温度范围,这是很多其他方法很难具备的测试能力。[/size][align=center]~~~~~~~~~~~~~~~~~~~~~~~~~~~[/align]

  • 【分享】触摸太阳系的边界

    在太阳系的深处,阳光已远没有那么的耀眼,无尽的黑暗几乎吞噬了一切。但就在这黑暗的背后,有一场事关地球上生命生死存亡的“拉据战”已经上演了数十亿年。这里就是太阳系的边界——太阳系最后的高地。

  • 企业边界噪声监测

    我们现在做一个第三方检测企业的边界噪声,他们夜间没人上班,但是有时候仪器有再走,那这种情况算不算在工作时段呢,夜间还需要测量噪声吗

  • 中朝边界丹东市 12

    [b][color=#cc0000]中朝边界丹东市 12[img=,690,92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3/202403202042273854_1533_1841897_3.jpg!w690x920.jpg[/img][/color][/b]

  • 中朝边界丹东市 11

    [b][color=#cc0000]中朝边界丹东市 11[img=,690,51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3/202403202041267195_5763_1841897_3.jpg!w690x517.jpg[/img][/color][/b]

  • 中朝边界丹东市 5

    [b][color=#cc0000]中朝边界丹东市 5[img=,690,92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3/202403202036000896_8192_1841897_3.jpg!w690x920.jpg[/img][/color][/b]

  • 微涡轮的结构原理

    主要研究在各种力的作用下,流体本身的状态,以及流体和固体壁面、流体和流体间、流体与其他运动形态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力学分支。 流体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流体本身的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以及流体和固体界壁间有相对运动时的相互作用和流动的规律。 流体力学中研究得最多的流体是水和空气。它的主要基础是牛顿运动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常常还要用到热力学知识,有时还用到宏观电动力学的基本定律、本构方程和物理学、化学的基础知识。 1738年伯努利出版他的专著时,首先采用了水动力学这个名词并作为书名;1880年前后出现了空气动力学这个名词;1935年以后,人们概括了这两方面的知识,建立了统一的体系,统称为流体力学。 除水和空气以外,流体还指作为汽轮机工作介质的水蒸气、润滑油、地下石油、含泥沙的江水、血液、超高压作用下的金属和燃烧后产生成分复杂的气体、高温条件下的等离子体等等。 气象、水利的研究,船舶、飞行器、叶轮机械和核电站的设计及其运行,可燃气体或炸药的爆炸,以及天体物理的若干问题等等,都广泛地用到流体力学知识。许多现代科学技术所关心的问题既受流体力学的指导,同时也促进了它不断地发展。1950年后,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又给予流体力学以极大的推动。流体力学的发展简史 流体力学是在人类同自然界作斗争和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古时中国有大禹治水疏通江河的传说;秦朝李冰父子带领劳动人民修建的都江堰,至今还在发挥着作用;大约与此同时,古罗马人建成了大规模的供水管道系统等等。 对流体力学学科的形成作出第一个贡献的是古希腊的阿基米德,他建立了包括物理浮力定律和浮体稳定性在内的液体平衡理论,奠定了流体静力学的基础。此后千余年间,流体力学没有重大发展。 直到15世纪,意大利达·芬奇的著作才谈到水波、管流、水力机械、鸟的飞翔原理等问题;17世纪,帕斯卡阐明了静止流体中压力的概念。但流体力学尤其是流体动力学作为一门严密的科学,却是随着经典力学建立了速度、加速度,力、流场等概念,以及质量、动量、能量三个守恒定律的奠定之后才逐步形成的。 17世纪,力学奠基人牛顿研究了在流体中运动的物体所受到的阻力,得到阻力与流体密度、物体迎流截面积以及运动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的关系。他针对粘性流体运动时的内摩擦力也提出了牛顿粘性定律。但是,牛顿还没有建立起流体动力学的理论基础,他提出的许多力学模型和结论同实际情形还有较大的差别。 之后,法国皮托发明了测量流速的皮托管;达朗贝尔对运河中船只的阻力进行了许多实验工作,证实了阻力同物体运动速度之间的平方关系;瑞士的欧拉采用了连续介质的概念,把静力学中压力的概念推广到运动流体中,建立了欧拉方程,正确地用微分方程组描述了无粘流体的运动;伯努利从经典力学的能量守恒出发,研究供水管道中水的流动,精心地安排了实验并加以分析,得到了流体定常运动下的流速、压力、管道高程之间的关系——伯努利方程。 欧拉方程和伯努利方程的建立,是流体动力学作为一个分支学科建立的标志,从此开始了用微分方程和实验测量进行流体运动定量研究的阶段。从18世纪起,位势流理论有了很大进展,在水波、潮汐、涡旋运动、声学等方面都阐明了很多规律。法国拉格朗日对于无旋运动,德国赫尔姆霍兹对于涡旋运动作了不少研究……。在上述的研究中,流体的粘性并不起重要作用,即所考虑的是无粘流体。这种理论当然阐明不了流体中粘性的效应。 19世纪,工程师们为了解决许多工程问题,尤其是要解决带有粘性影响的问题。于是他们部分地运用流体力学,部分地采用归纳实验结果的半经验公式进行研究,这就形成了水力学,至今它仍与流体力学并行地发展。1822年,纳维建立了粘性流体的基本运动方程;1845年,斯托克斯又以更合理的基础导出了这个方程,并将其所涉及的宏观力学基本概念论证得令人信服。这组方程就是沿用至今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简称N-S方程),它是流体动力学的理论基础。上面说到的欧拉方程正是N-S方程在粘度为零时的特例。 普朗特学派从1904年到1921年逐步将N-S方程作了简化,从推理、数学论证和实验测量等各个角度,建立了边界层理论,能实际计算简单情形下,边界层内流动状态和流体同固体间的粘性力。同时普朗克又提出了许多新概念,并广泛地应用到飞机和汽轮机的设计中去。这一理论既明确了理想流体的适用范围,又能计算物体运动时遇到的摩擦阻力。使上述两种情况得到了统一。 20世纪初,飞机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空气动力学的发展。航空事业的发展,期望能够揭示飞行器周围的压力分布、飞行器的受力状况和阻力等问题,这就促进了流体力学在实验和理论分析方面的发展。20世纪初,以儒科夫斯基、恰普雷金、普朗克等为代表的科学家,开创了以无粘不可压缩流体位势流理论为基础的机翼理论,阐明了机翼怎样会受到举力,从而空气能把很重的飞机托上天空。机翼理论的正确性,使人们重新认识无粘流体的理论,肯定了它指导工程设计的重大意义。 机翼理论和边界层理论的建立和发展是流体力学的一次重大进展,它使无粘流体理论同粘性流体的边界层理论很好地结合起来。随着汽轮机的完善和飞机飞行速度提高到每秒50米以上,又迅速扩展了从19世纪就开始的,对空气密度变化效应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为高速飞行提供了理论指导。20世纪40年代以后,由于喷气推进和火箭技术的应用,飞行器速度超过声速,进而实现了航天飞行,使气体高速流动的研究进展迅速,形成了气体动力学、物理-化学流体动力学等分支学科。 以这些理论为基础,20世纪40年代,关于炸药或天然气等介质中发生的爆轰波又形成了新的理论,为研究原子弹、炸药等起爆后,激波在空气或水中的传播,发展了爆炸波理论。此后,流体力学又发展了许多分支,如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超音速空气动力学、稀薄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计算流体力学、两相(气液或气固)流等等。 这些巨大进展是和采用各种数学分析方法和建立大型、精密的实验设备和仪器等研究手段分不开的。从50年代起,电子计算机不断完善,使原来用分析方法难以进行研究的课题,可以用数值计算方法来进行,出现了计算流体力学这一新的分支学科。与此同时,由于民用和军用生产的需要,液体动力学等学科也有很大进展。 20世纪60年代,根据结构力学和固体力学的需要,出现了计算弹性力学问题的有限元法。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有限元分析这项新的计算方法又开始在流体力学中应用,尤其是在低速流和流体边界形状甚为复杂问题中,优越性更加显著。近年来又开始了用有限元方法研究高速流的问题,也出现了有限元方法和差分方法的互相渗透和融合。 从20世纪60年代起,流体力学开始了流体力学和其他学科的互相交叉渗透,形成新的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如物理-化学流体动力学、磁流体力学等;原来基本上只是定性地描述的问题,逐步得到定量的研究,生物流变学就是一个例子。

  • 中朝边界丹东市 6

    [b][color=#cc0000]中朝边界丹东市 6[img=,690,92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3/202403202036518700_8263_1841897_3.jpg!w690x920.jpg[/img][/color][/b]

  • 中朝边界丹东市 7

    [b][color=#cc0000]中朝边界丹东市 7[img=,690,51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3/202403202037410118_3723_1841897_3.jpg!w690x517.jpg[/img][/color][/b]

  • 中朝边界丹东市 9

    [b][color=#cc0000]中朝边界丹东市 9[img=,690,92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3/202403202039284049_263_1841897_3.jpg!w690x920.jpg[/img][/color][/b]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