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文冠果种仁油

仪器信息网文冠果种仁油专题为您整合文冠果种仁油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文冠果种仁油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文冠果种仁油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文冠果种仁油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文冠果种仁油话题讨论。

文冠果种仁油相关的资讯

  • 关于文冠果种仁等8种“三新食品”的公告与解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审评机构组织专家对文冠果种仁等2种物质申请新食品原料、β-淀粉酶等3种物质申请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玻璃纤维等3种物质申请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的安全性评估材料进行审查并通过。特此公告。国家卫生健康委2023年7月24日一、新食品原料解读材料(一)文冠果种仁文冠果种仁是以无患子科文冠果属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 Bunge)的种籽为原料,经干燥、磁选、脱壳、筛选等工艺制成。文冠果种仁的主要营养成分包括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等,且含有少量的皂苷和甾醇类等物质。文冠果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北部地区均有种植,且在内蒙古、甘肃、陕西、山东等地区具有食用历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规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审评机构依照法定程序,组织专家对文冠果种仁的安全性评估材料审查并通过。新食品原料生产和使用应当符合公告内容以及食品安全相关法规要求。鉴于文冠果种仁在婴幼儿、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人群中的食用安全性资料不足,从风险预防原则考虑,上述人群不宜食用,标签及说明书中应当标注不适宜人群。文冠果种仁含脂肪57.18%、蛋白质29.69%、淀粉9.04%,营养价值很高,是我国北方很有发展前途的木本油料植物;种仁榨油出油率30%左右,种子油中神经酸含量约占1.5%~3%,是重要的神经酸资源植物,属二级食用植物油;种子榨油后饼粕是蛋白食品和精饲料的原料。种仁可以直接当水果吃,成熟的文冠果味道跟新鲜核桃一样甘甜。同时,它还可以当蔬菜吃,清炒、凉拌、腌渍各有风味。文冠果油可作为普通食用油。在2020年,国家卫健委对文冠果油终止审查(受理编号:卫食新申字(2020)第0002号),鉴于该产品具有长期人群食用历史,且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已发布标准《LS/T3265-2019文冠果油》,建议终止审查,按普通食品管理。该原料的食品安全指标按照我国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坚果与籽类食品的规定执行。(二)文冠果叶文冠果叶是以无患子科文冠果属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 Bunge)的嫩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制成。文冠果叶的主要营养成分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且含有少量的茶多酚、多糖、皂苷、黄酮类等物质。文冠果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北部地区均有种植,文冠果叶在我国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等地区具有食用历史。本申报产品的食用方式为泡饮,推荐食用量为≤6克/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规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审评机构依照法定程序,组织专家对文冠果叶的安全性评估材料审查并通过。新食品原料生产和使用应当符合公告内容以及食品安全相关法规要求。鉴于文冠果叶在婴幼儿、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人群中的食用安全性资料不足,从风险预防原则考虑,上述人群不宜食用,标签及说明书中应当标注不适宜人群。该原料的食品安全指标按照公告规定执行。待代用茶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布后,则按照代用茶的标准执行。文冠果嫩芽、嫩叶、花蕾还可以炒制成茶,树叶加工成茶叶,叶片中蛋白质含量高于红茶,咖啡因含量与花茶相似,是市场的一种饮品。二、食品添加剂新品种解读材料(一)β-淀粉酶1.背景资料。弯曲芽孢杆菌(Bacillus flexus)来源的β-淀粉酶申请作为食品工业用酶制剂新品种。日本厚生劳动省、法国食品安全局、丹麦兽医和食品局等允许其作为食品工业用酶制剂使用。2.工艺必要性。该物质作为食品工业用酶制剂,主要用于催化淀粉水解。其质量规格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食品工业用酶制剂》(GB 1886.174)。(二)溶血磷脂酶1.背景资料。李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来源的溶血磷脂酶申请作为食品工业用酶制剂新品种。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法国食品安全局、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食品标准局等允许其作为食品工业用酶制剂使用。2.工艺必要性。该物质作为食品工业用酶制剂,主要用于催化溶血磷脂的水解。其质量规格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食品工业用酶制剂》(GB 1886.174)。(三)硫酸1.背景资料。硫酸作为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已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允许用于啤酒、淀粉、乳制品等加工工艺。本次申请扩大使用范围用于油脂加工工艺。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日本厚生劳动省等允许其用于食品。2.工艺必要性。该物质作为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用于油脂加工工艺,中和油脂,去除加工副产物。其质量规格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硫酸》(GB 29205)。三、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解读材料(一)玻璃纤维;玻璃棉1.背景资料。该物质在常温下呈固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GB 9685-2016)已批准该物质作为添加剂用于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等多种塑料材料及制品。国家卫生健康委2021年第2号公告已批准该物质用于聚四氟乙烯(PTFE)塑料材料及制品中,最大使用量为25%,此次申请将其使用范围扩大至聚醚醚酮(PEEK)塑料材料及制品,最大使用量为30%。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欧盟委员会和日本厚生劳动省均允许该物质用于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2.工艺必要性。该物质作为一种填充剂,可以提高食品接触用PEEK塑料材料及制品的机械性能。(二)C.I.颜料黑28;铜铬黑1.背景资料。该物质在常温下为黑色粉末状细颗粒,不溶于水。GB 9685-2016已批准该物质作为添加剂用于PE、PP、PS等多种塑料材料及制品。此次申请将其使用范围扩大至食品接触用涂料及涂层。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和日本厚生劳动省均允许该物质用于食品接触用涂料及涂层。2.工艺必要性。该物质作为着色剂,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红外吸收以及红外辐射性能,多用于耐高温涂层中,可使涂层承受温度变化而不发生开裂和脱落、提高涂层的辐射换热效率。(三)N-(2-氨基乙基)-β-丙氨酸钠盐与1,4-丁二醇、1,6-二异氰酸根合己烷、1,3-二异氰酸根合甲苯和己二酸的聚合物1.背景资料。该物质在常温下为白色或淡黄色固体。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和欧盟委员会均允许该物质用于食品接触用黏合剂。2.工艺必要性。该物质作为生产水性黏合剂的主要原料,具有较好的粘结性能。
  • 2023年“三新食品”公示名单汇总!
    “三新食品”是指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和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2023年5月,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业技术机构梳理了 “三新食品”目录及适用的食品安全标准(点击下载),范围涵盖自原卫生部2009年第3号公告至国家卫生健康委2021年第9号公告的新食品原料(菌种除外)、自原卫生部2009年第11号公告至国家卫生健康委2021年第9号公告的食品添加剂新品种、自原卫生部2012年第11号公告至国家卫生健康委2021年第9号公告的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共计98个新食品原料品种、215个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和235个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2023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共发布16条征求意见,共涉及53种化合物。小编汇总了2023年以来公开征求意见的“三新食品”名录。新品种序号名称公示时间使用范围111-氨基十一(烷)酸的均聚物2023年11月03日聚酰胺(PA)2瑞鲍迪苷 M2023年10月26日调制乳、风味发酵乳、冰淇淋、雪糕类、胶基糖果、饮料类3环糊精葡萄糖苷转移酶2023年10月26日食品工业用酶制剂4纤维素酶2023年10月26日食品工业用酶制剂52’-岩藻糖基乳糖2023年10月26日食品营养强化剂6(3R,3'S)-二羟基-β-胡萝卜素2023年8月28日乳及乳制品、饮料类、焙烤食品、糖果、即食谷物、冷冻饮品,使用范围不包括婴幼儿食品。7克鲁维毕赤酵母2023年8月28日批准列入《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使用范围包括发酵酒、果蔬汁、茶饮料的发酵加工,不包括婴幼儿食品。8枯草芽孢杆菌 DE1112023年8月28日批准列入《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92'-岩藻糖基乳糖2023年8月23日:食品营养强化剂10甲基丙烯酸丁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和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物2023年6月28日涂料及涂层11混合生育三烯酚浓缩物2023年6月26日植物油脂12巴拉圭冬青叶2023年6月21日马黛茶叶新原料131,4-苯二甲酸与癸二酸和 1,2-乙二醇的聚合物2023年4月25日涂料及涂层14.甲基丙烯酸与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和甲基丙 烯酸甲酯的聚合物和对苯二酚与 4,4-亚甲基双(2,6-二甲基 酚)和氯甲基环氧乙烷的聚合物与 N,N-二甲基乙醇胺的反应 产物2023年4月25日涂料及涂层15丝氨酸蛋白酶2023年4月24日食品工业用酶制剂新品种16桃胶2023年4月23日婴幼儿、孕妇、哺乳期妇女及经期妇女不宜食用,标签、说明书应当标注不适宜人群和食用限量。17油莎豆2023年4月23日食品安全指标按照我国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坚果与籽类食品的规定执行。18肠膜明串珠菌乳脂亚种2023年4月23日批准列入《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使用范围包括乳及乳制品、果蔬制品、谷物制品的发酵加工,不包括婴幼儿食品。19吡咯并喹啉醌二钠盐2023年4月23日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饮料(40mg/kg,固体饮料按照冲调后液体质量折算)。20N-(2-氨基乙基)-β-丙氨酸单钠盐与1,4-丁二醇、1,6-二异氰酸根合己烷、1,3-二异氰酸根合甲苯和己二酸的聚合物2023年3月15日黏合剂(直接接触食品用)21文冠果种仁2023年3月10日食品安全指标按照我国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坚果与籽类食品的规定执行。22文冠果叶2023年3月10日食用方式:泡饮。23酵母蛋白2023年3月10日婴幼儿、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不宜食用,标签及说明书应当标注不适宜人群。24β-淀粉酶2023年2月10日食品工业用酶制剂新品种25溶血磷脂酶2023年2月10日食品工业用酶制剂新品种262’-岩藻糖基乳糖2023年2月10日食品营养强化剂新品种27己二酸与 2-乙基-2-(羟甲基)-1,3-丙二醇和 4-(1,1-二 甲基乙基)苯甲酸酯的聚合物2023年1月16日涂料及涂层284,8-三环[5.2.1.02,7]癸烷二甲醇与对苯二甲酸和 1,6-己 二醇的聚合物2023年1月16日涂料及涂层29氢化二聚 C18 不饱和脂肪酸与 1,4-丁二醇、乙二醇、 对苯二甲酸和 2-乙基-2-(羟甲基)-1,3-丙二醇的嵌段共聚物2023年1月16日塑料30蓝莓花色苷2023年1月12日乳及乳制品、饮料类、果冻、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糖果、冷冻饮品、焙烤食品、酒类。31绿茶儿茶素2023年1月12日饮料、糖果32蛋壳膜提取物2023年1月12日婴幼儿、孕妇、哺乳期妇女、对鸡蛋过敏者不宜食用。33黑麦花粉2023年1月12日婴幼儿、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花粉过敏者不宜食用。扩大使用范围序号名称公示时间扩大使用范围1番茄红2023年10月26日肉脯类、肉灌肠类、腌腊肉制品类2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又名吐温 80)2023年10月26日胶原蛋白肠衣3迷迭香提取物2023年10月26日加工坚果与籽类4维生素 E(dl-α- 生育酚,d-α-生育酚,混合生育酚浓缩物)2023年10月26日其他(仅限叶黄素酯)5L-丙氨酸2023年8月23日果蔬汁(浆)类饮料6海藻酸丙二醇酯2023年8月23日粉丝、粉条、粉圆7N,N'-己基-1,6-二[3-(3,5-二叔丁基-4-羟苯基)丙酰胺]2023年6月28日塑料:聚氨酯(PUR)传送带82,2-双[[3[3,5-双(1,1-二甲基乙基)-4-羟苯基]-1-氧代丙氧基]甲基]-1,3-丙二基-3,5-双(1,1-二甲基乙基)-4-羟基苯丙酸酯;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2023年6月28日塑料:聚氨酯(PUR)传送带9咖啡渣2023年6月28日塑料: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10食用单宁2023年6月26日制糖工艺11乙酸乙酯2023年6月26日茶叶提取物的加工工艺12C.I.颜料黑 72023年4月25日塑料:聚醚醚酮(PEEK)13丙烯酰胺与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衣康酸 和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共聚物2023年4月25日纸和纸板142-(乙烯氧基)-1,2,3-丙三羧酸三丁基酯2023年4月25日间接接触食品用油墨15乳酸钙2023年4月24日腌渍的蔬菜、蔬菜罐头16三赞胶2023年4月24日调制乳、复合蛋白饮料17玻璃纤维;玻璃棉2023年3月15日塑料:聚醚醚酮(PEEK)18C.I.颜料黑 282023年3月15日涂料及涂层19三赞胶2023年2月10日调制乳、冰激凌、雪糕类、复合蛋白饮料、风味饮料20硫酸2023年2月10日油脂加工工艺三新食品2023年公示.rar
  • 2024年第二十三届中国(广州)分析测试论坛——大会特邀报告及医药与健康专场顺利召开
    2024年3月5日,由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广东省分析测试协会、《分析测试学报》等主办的“2024年第二十三届中国(广州)分析测试论坛”在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隆重开幕。论坛以“科技驱动,创见未来”为主题,旨在加强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促进分析测试领域的创新与发展,推动湾区学科的交叉协同发展。CHINA LAB 2024 广州国际分析测试及实验室设备展览会也同期举办,吸引了来自全球33个国家/地区的420家企业参展,首日参观达到10000余人次。 由《分析测试学报》组织召集的大会特邀报告及医药与健康专场也在首日如约而至,8位权威专家将目光聚焦在分析测试领域的前沿议题,深度洞悉、精辟阐释。不仅传递了最新的研究成果,更激发了与会者的深度思考和积极互动,为分析测试领域的突破创新注入了强劲动力。大会开幕式及《Biomedical Analysis》创刊启动仪式 5日上午,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党委书记李宏荣,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教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牛利,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发明家院院士李晨钟,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二级研究员、《分析测试学报》常务副主编吴惠勤,国药励展展览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超,广东省科技合作研究促进中心主任江洪波,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戴宗,暨南大学药学院副院长、教授江正瑾,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环境与生物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终身教授、欧洲科学与人文学院院士吕海涛,澳门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国家糖工程技术中心-澳门大学中药糖工程与检测技术联合实验室副主任赵静,广东药科大学副研究员肖雪等多位领导、专家及嘉宾出席了本次开幕式。 北京大学刘虎威教授主持论坛开幕式及《Biomedical Analysis 》(以下简称《BMA》)创刊启动仪式。仪式之初,《BMA》期刊主编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发表了视频致辞,陈院士的深邃见解和富有激情的讲话,为《BMA》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在场观众点燃了对《BMA》的无限期待。随后,《BMA》执行主编牛利教授介绍了期刊的创办背景、基本情况及未来发展规划,让在场观众对《BMA》有了更全面和深刻的认识。期刊合作出版单位科爱公司健康医学出版总监蒋磊先生在致辞中,分享了他们对期刊合作的支持和未来展望。在本次仪式上,李宏荣书记为执行主编牛利教授颁发了聘任证书,牛利教授为副主编李晨钟教授、戴宗教授、吴惠勤研究员以及期刊编委江正瑾教授、刘锦斌教授、周小明教授、罗招凡教授颁发了聘任证书。 随后,李宏荣书记、牛利教授、李晨钟教授、吴惠勤研究员、李超总经理、江洪波主任、戴宗教授、蒋磊总监上台共同开启了期刊启动仪式。刘虎威教授主持开幕式主编陈洪渊院士发表视频致辞牛利教授介绍《BMA》的基本情况蒋磊总监发表致辞主编、副主编及编委聘任仪式期刊启动仪式大会特邀报告紧接着是大会特邀报告环节,由戴宗教授担任主持,邀请了三位行业大咖分享了分析测试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牛利教授在《电化学生物传感一种IVD技术探索》报告中,系统介绍了电化学方法种类及当前电化学仪器情况,并指出相较于传统检测方法,电化学检测方法具有更简便、快速、低成本以及高灵敏等特征。报告中重点介绍了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标志物的电化学检测方法,并以基于聚合物材料(包括可控自由基聚合、天然聚合物材料、靶标自身聚糖链)的电化学生物传感为例,介绍了上述3类生物传感器的检测特征及其应用范围。 李晨钟教授在《表面等离子传感器在细胞分析上的应用》的报告中,通过具体案例分享了其利用 SPR 的新型细胞/类器官集成传感平台,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SPR)的传感系统和方法,以及对活细胞的分析物分泌进行快速、灵敏和实时分析的最新研究成果。 吴惠勤研究员在《道地药材与特征图谱成分鉴定新方法研究及应用》报告中重点介绍了元素指纹图谱鉴定道地药材产地的专利方法,为产品贸易、政府对市场监管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外,该课题组采用色谱-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波谱等技术建立的中药材成分化学结构系统鉴定新方法也为中药材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报告现场气氛热烈、融洽,这些报告的分享不仅为生物医学分析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同时也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相信在学者专家们的共同努力下,生物医学分析领域必将迎来更多创新突破,为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保驾护航。“医药与健康”专场5日下午,2024第二十三届中国(广州)分析测试论坛的第一个专场顺利举行,本次专场以“医药与健康”为主题,由刘虎威教授和吴惠勤研究员共同担任主持,邀请了五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分享与交流。江正瑾教授在《表位模拟肽识别技术:从抗体药生物分离到体内命运追踪分析》报告中,介绍了基于表位模拟肽靶向识别策略,课题组开发的一系列满足复杂生物体系中目标抗体精准识别与高效富集需求的生物分离新方法、新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体内抗体药变异体捕获新策略及双位点识别捕获新技术;此外,研究团队针对多种抗体的Fc区研制拟肽分子VIM配体,并结合亲和膜材料传质效率高的优势,联用在线自动化蛋白纯化仪开发高通量抗体纯化新方法。戴宗教授在《细胞外囊泡的分离检测和生物医学应用研究》报告中,围绕细胞外囊泡在分离纯化、亚型分析、灵敏检测,以及功能化设计等问题,分享了探索不同生物起源细胞外囊泡的新平台、新仪器及新方法。课题组基于丁达尔效应的适配体/AuNPs传感平台用于外泌体的蛋白谱学分析,进一步对纳米囊泡进行功能化设计,将其应用于疾病标志物的检测和药物递送的改善。 吕海涛教授在《多模态分子科学交叉驱动的功能代谢组学转化医学研究》报告中,重点介绍了质谱的功能代谢组学的理论内涵与方法体系,及其应用于发现与解析具有生物医药转化价值的小分子代谢物的新功能。报告中以胰腺癌及其并发症为例,展示了功能代谢组学策略通过决定性功能代谢物的发现与新功能表征,多模态分子水平上革新复杂疾病的精准诊疗与治疗靶点发现的已有范式。赵静副教授在《基于糖谱系列技术的中药质量品牌提升策略》报告中,从中药质量、中药疗效、品牌塑造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的中药市场现状,并结合糖谱系列技术对未来中药质量品牌塑造之路分享了新的探索成果和方法。肖雪副研究员在《文冠果油:特色中国油,助力神经健康,为大脑加油》报告中,介绍了文冠果的基本情况、文冠果油的化学物质基础与入血成分、文冠果油在神经系统疾病(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病、儿童抽动障碍)的防治作用探索,并探讨了源于中医药的大健康产品研发过程中的思考与建议。 本次专场学术交流内容丰富,会议期间听众提问踊跃,讨论气氛热烈,为参会人员带来了前沿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思想碰撞,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医药与健康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2024年中国(广州)分析测试论坛的首日会议已顺利举办,专家学者们深入地分享、交流了分析测试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现场学术氛围浓厚,思想火花不断,为推动分析测试相关领域的科研和应用取得突破具有积极作用。
  • 火锅成“化学锅”, 监管别成“打酱油”
    奶粉里有三聚氰胺,鸡蛋里添苏丹红,面粉中含增白剂……当食品安全的困局,沿着“动物有激素,植物有色素,饮料有毒素”的态势蔓延时,火锅没有幸免于外,恐怕也算不上新奇事。  火锅中藏污纳垢,添加剂混杂,遭殃的终究是“花了钱买了病”的百姓。可它能潜行多时,也不难窥测出,“添加化学剂”已成行业规则。在共同利益编织起的话语秩序下,商家们心照不宣,掺杂毒素,也成了“你知我知人不知”的圈钱游戏。即便有良心不安、道德自觉者,面对利益诱惑和行业规则,也无能为力。  商家噤声,可监管部门不能“打酱油”,坐视不管。公权的积极作为,本应是百姓安全的牢固屏障 而缜密的调查与惩处,也维系着政府公信力的分量。遗憾的是,质检部门却跟着闷不吭声,还“无辜”地称:“添加剂种类太多,不知哪些能食用”,“不好管”。  火锅里添了哪些化学剂,是否有害,以公权部门的技术水平与行政资源,想要检测,当不在话下。质检方的“不好管”回应,难免让人想起“小学生测出蘑菇漂白”事件来,“非不能管也,实不愿管也”的负面想象,也顺理成章。在公权的推诿塞责中,公众的猜疑也会发散:监管部门束手不管,是不是故意“睁只眼闭只眼”,与商家有着隐秘的利益勾连呢?  火锅成了“化学锅”,让多条薄弱的信任链又濒于瓦解:食品安全的裂口扩大,不止让商家声誉扫地,也让主管部门公信力陷于坍塌。落寞之余,百姓也只能自怨自艾:“毒食品凶猛,只怪我们没有百毒不侵的金刚之身”。
  • 评论:仅靠监管和法律难以杜绝“化学火锅”
    南京媒体捅爆“化学火锅”内幕,舆论哗然之际,加强立法和监管的呼声可谓此起彼伏,问题是,单靠法律和监管,杜绝得了化学火锅、三聚氰胺们的泛滥吗?  监管,总有无法触及的盲点 法律,总有无可奈何的事情———矿物油、苏丹红、福尔马林和三聚氰胺之类的东西,根本就不应该出现在食品中!食品是什么?是给人吃的东西!倘若真的将所有想得到、想不到的物质都检测一遍,检测的费用已经远远大于生产所能够带来的利润!  由于道德约束的失范,我们已经生活在恐惧之中———天知道,明天又会冒出怎样不可思议的事情。法律,当然要严格执行,否则无以震慑 监管,却不可能密不透风,因而总有漏网之鱼———如果一粒米、一滴油、一碗面,管理者都要全程监控,消费者都要眼见为实,那实在是社会不能承受之重。从根本上来说,只有重建整个社会的道德体系,人人遵守基本的良心准则,恢复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信任,化学火锅、三聚氰胺才可能寿终正寝。与此同时,国家机器也要肩负起重任,那就是真正地严惩责任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坏榜样同样如此,正是因为第一个造假者能够得到其期待的利益而不是应有的惩罚,才会有后来者的络绎不绝,终至泛滥成灾!
  • 一顿火锅吃出灵感,警界“华生”攻破地沟油检测难题!
    p  时至隆冬,火锅成了人们的最爱。如今,全国各地飘着辣椒的红油火锅是不少人的最爱。但是,当我们在享受美食带来的欢畅的时候,山西太原一名刑警却从中找到了灵感,通过不懈试验发明了“地沟油检测法”。/pp  要知道,地沟油的检测曾是全国乃至世界性难题。/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72036b1d-3fc6-45ef-8344-720fd3e00379.jpg" title="1.jpg" style="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 width="500" vspace="0" hspace="0" height="333" border="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工作中的任飞。图:受访者提供/ppstrong  现实版“火锅英雄”:与地沟油较劲的“死脑筋”/strong/pp  “80后”的任飞是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技术民警。这个看似普通的技术民警其实一点儿也不普通:他从毒物分析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目前是理化检验工程师。/pp  任飞说: “地沟油检测是世界难题,以前因为缺乏定性依据,很多犯罪分子逍遥法外。想着黄曲霉素、多环芳烃等有毒有害物质可能已经流进了千家万户的厨房,我就特别着急。”/pp  于是,白天工作、晚上试验成了那段时间任飞生活的全部内容。他深入现场、审讯嫌犯、支锅熬油、探究工艺 他试过几十种溶剂和萃取柱,实验记录整整五大本 他查文献、建方法,用半年时间摸清了地沟油中上百种物质的特性。但是,任飞想到的数种地沟油检测方法都失败了。/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d5156929-0f8a-4676-bb1b-0f7ef2539e85.jpg" title="2.jpg" style="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 width="500" vspace="0" hspace="0" height="333" border="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任飞买来各种油品做检测试验 图:受访者提供/pp  有一天,任飞和朋友一起去吃火锅。期间有人指着火锅打趣说,“听说你在搞一个大项目,那你说说这锅中是好油还是坏油呢?”任飞苦笑着没有答话,夹起一块肉吃了起来。/pp  “哎呦,好麻!我当时不小心吃了一串绿藤椒,立刻感觉嘴里又麻又辣。”任飞回忆,“但是这一麻却让我心中一动:地沟油都是规模炼制,主要来自于火锅、水煮鱼、麻辣烫等食品的餐厨废弃用油。如果能够从油中检出调味品,那么不就证明是地沟油了吗?”/pp  一“麻”惊醒梦中人。茅塞顿开的任飞确定了研究方向。经过上千次的反复试验,一种叫辣椒碱的物质浮出水面。/pp  “辣椒碱和油融合性很强,无论水洗、土吸、高温、蒸馏都无法将它们分离。如果检测出辣椒碱的成分,那就说明油是地沟油。”任飞说。/pp  strong地沟油快检试纸条取得重大突破/strong/pp  通过检测辣椒碱来确定地沟油,任飞的这个方法通过了卫生部国家食品风险评估中心组织的多轮盲测考核,最终从281个科研院所和个人提交的315项地沟油检测方法中脱颖而出,被确定为四种地沟油检测方法之一,并向公安部、质监和工商总局等国家十一部委推广使用,在多起地沟油炼制食用油案件中起到关键证据作用。/pp  2017年1月,该方法获得全国公安机关改革创新大赛金奖。同年6月,任飞成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特邀研究员。/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5012b4bb-9603-46ed-befc-ebc781e36f70.jpg" title="3.jpg" style="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 width="500" vspace="0" hspace="0" height="333" border="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任飞因发明地沟油检测法受到表彰。图:受访者提供/pp  任飞并没有躺在荣誉上享受成果,他又投入到此项检测法的完善工作中。如今,地沟油快检试纸条也取得了重大突破。/pp  “之前用我的方法检测地沟油,需要专业仪器和专业人员进行操作。而现在一个纸条就能搞定,成本大概几十元,普通百姓在家里就能识别地沟油。”任飞说,如果这个快检试纸条得到推广,对于公安机关打击地沟油违法犯罪以及普通市民的地沟油识别,都有着重要意义。/pp  “人们都说,你真幸运,一顿饭成就了你的地沟油检测法。我只是笑笑,因为他们不知道,为了攻克这个难题,我用了整整九年时间。”任飞说。/pp  “如果说战友们是屡破奇案的‘福尔摩斯’,那我就是他们身后默默支持的‘华生’。”任飞说,“精一门技术,就多一门打击犯罪的本领 创一种方法,就多一项克敌制胜的手段 破一道难题,就多一种揭露罪恶的方法。”/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dcc62549-6a9f-44a9-9dda-bdd2cc0fc942.jpg" title="4.jpg" style="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 width="500" vspace="0" hspace="0" height="333" border="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每天守在实验室的任飞,决定做好“华生”的角色 图:受访者提供/pp  谈及未来时,任飞表示自己还是愿意在基层做一名技术民警。“案件现场能给我刺激,与犯罪分子交锋能给我突破科研瓶颈的灵感。”任飞说,除了地沟油检测法,他现在还在研究其他领域的科研难题,以求成为战友们身后最好的“华生”。/p
  • 国储库油被曝已不纯:转基因油脂冒充菜油上交
    手工制作的小磨油脂一度在国内消费者中颇受推崇,而且被冠以“小磨香油”、“小磨菜油”等。但现实中,由于大量进口转基因油脂的涌入,这些非转基因菜油要保持纯净已经不易。  因目前进口转基因菜籽油价格与国产托市菜油存在每吨1000元左右的差价,大量进口转基因菜籽油涌入国内,企业蜂拥采购,包括众多油菜籽托市收购委托企业。  本报记者在四川、湖南调查发现,不少菜籽托市收购企业行走在法律法规的边缘地带,大量使用进口菜油冒充国产菜油流入国储库。而转基因菜籽油大量流入国储,会造成出库的国储菜籽油被转基因菜油“污染”,企业从国储库购买菜油而生产出的小包装菜籽油就难以再标称非转基因菜油。  另一方面,部分企业既代储国储油脂,自身也加工食用油。进口转基因菜油所带来的巨大利润回报,必然让一些企业铤而走险,用混入转基因菜油的国产菜油生产所谓的“非转基因”小包装菜籽油牟利。  而众多消费者并不具备辨别和检测的条件,无法确定所购买的、标称非转基因小包装菜油的真伪。  价差诱惑  本报曾报道,四川、湖南、湖北等地部分油菜籽油托市收购委托企业,利用进口的低价菜油冒充国产菜油,抵充托市收购任务后,中储粮派出3个调查组到上述三地调查。至今已有2个多月,却仍无任何消息。  2013年,国家启动油菜籽托市收购政策,油菜籽收购量为500万吨,折合菜籽油166.7万吨左右。但湖北、湖南、四川等地的企业向本报反映,由于每吨进口转基因菜籽和菜油要比国产非转基因菜籽、菜油分别便宜500元和1000元以上,不少被赋予托市收购资格的委托企业,利用进口的便宜菜油冒充国产菜油上交国储库,从中赚取差价。  东方艾格油脂行业分析师常桂先告诉记者,目前,国产大宗菜籽油市场价约为8820元/吨,进口转基因菜籽油到岸后的成本价在7928元/吨,二者市场价差在900元左右。而今年国家托市收购的菜籽折油价格在10400元/吨,与进口菜油价差2400多元,这对企业来说诱惑实在很大。  据相关部门调查,委托加工企业拿到托市指标后,直接进口菜籽和菜油,或者到市场上购买进口菜油来顶替托市收购菜籽折油量,数量大体占到托市菜籽量的一半以上。  本报记者调查了解,在湖南、四川、湖北等地,这样的作假已经成为油菜籽行业的“公开秘密”。曾有未获委托托市收购资格的企业放出风来,要举报这类作假。  大量进口的转基因菜油,一部分流入正规企业用来生产小包装食用油或者其他油脂,另一部分流入国储库,混入国产非转基因菜籽油中形成“污染”。  事实上,本报调查时发现,获得委托托市收购资格的企业,大部分也获得国家临时储备菜油的资格,一般都会有3-4个大型油脂存储罐。大企业的存储量有3万-4万吨,小一点也有2万吨规模。在代储国家临储菜籽油的同时,这些企业也在商业化经营菜籽油,并加工小包装食用油。如何加强监督、确保代储国储油脂没有被非法掺杂,是一个难题。  相关监管部门告诉本报记者,即使明知道企业作假、前往调查,但企业可能手续完备 除非对菜籽油进行转基因检测,否则往往查不出漏洞和破绽。  转基因菜油如何流入餐桌?  2002年以前,菜籽油在我国植物油消费总量中曾位居第一,后随着大豆、豆油进口量的增加,菜籽油消费退居次席 自2006年起,由于我国进口棕榈油数量的增加,菜籽油成为国内消费的第三大油种。  尤其长江流域省份,包括云南、贵州等地的消费者比较喜欢菜籽油,不仅味道香浓,从健康角度而言还比大豆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  东方艾格油脂行业分析师常桂先告诉记者,2012年国内消费菜籽油有500万吨,其中进口转基因菜籽油有150万吨,今年进口量还会有增加。  菜籽油的用途与进口大豆油一样,一是作为小包装食用调和油的基质油种,其在小包装调和油中的占比仅次于进口大豆油 二是经过精炼作为单一油种单独出售。  目前国内食用调和油所使用的菜籽油大部分是进口菜籽油,价格便宜是主要的原因。上小包装菜籽油则多以国产菜油为主,主打“非转基因”概念,以示与转基因菜油的区别。另外,长江领域也有不少企业生产小包装转基因菜籽油,价格要比非转基因菜籽油便宜很多。  中储粮生产的一款金鼎小包装食用调和油率先公布配料比例,其中进口菜籽油占41.40%,即一桶5升的调和油中,进口菜籽油的含量为2.07升。事实上,在大多数品牌调和油中,作为基质油种的菜籽油的含量都超过40%,这是转基因菜油进入餐桌的一个重要途径。  另一个途径就是掺杂进国产菜油中,冒充100%非转基因菜籽油出售。  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国家强制要求企业生产转基因食用油标示油脂成分,食用油企业一般不可能冒险加入转基因菜油。但是,部分上游托市收购企业,则有可能将进口菜油混入国产菜油,消费者食用了这种“不纯粹”的非转基因菜油,这就涉及商业欺诈。  记者发现,目前北京市场上,川、湘等地企业生产的小包装非转基因菜籽油售价在75元/5L,要比大部分食用调和油一级大豆油贵10元左右。如何让真正的国产菜籽油赢得消费者信赖,需要相关部门从上游源头监控。  行业人士告诉记者,无论是国储入库,还是企业生产的菜籽油质量把控,最可行的是检测菜油的芥酸水平。进口菜油的芥酸水平很低,大概只有1~2ppm,而国产菜油的芥酸含量大概为4个ppm。如果芥酸水平太低,油的来源就值得怀疑。
  • 韩国仁川机场“零”新冠确诊,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
    近期,国外向中国境内输入的case持续不断,因此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一定要做好入境人员的体表温度筛查,今天小菲就给大家介绍下韩国仁川国际机场,使用FLIR红外热像仪应对新冠疫情的成功案例!机场体温筛查分三步2020年3月3日起,仁川国际机场启用三步筛查方案,旨在识别所有出港航班上的体表温度升高的人员。所有机场用户被要求接受总共三次体表温度升高筛查检测:分别在出发层入口,出入境通关口和登机口。在这里,出发层入口(初步筛查点)和出入境通关口(二次筛查点)都采用FLIR红外热像仪。仁川国际机场公司之所以选择FLIR红外热像仪,是因为非接触式体表温度升高筛查的高效率和安全性以及设置声光(颜色编码)报警的便利性,无论何时热像仪检测到有人体表温度超过预设温度阈值,声光报警都会警告热像仪操作员。作为新冠疫情应对措施的一部分,仁川国际机场公司扩大了其体表温度升高筛查协议的覆盖范围至1号航站楼和2号航站楼出发层。随着疫情状况的发展,仁川国际机场公司(IIAC)做出扩大体表温度升高筛查范围的决定,旨在防止其他国家因新冠病毒在韩国传播而拒绝从韩国出发的乘客入境。“当2月底韩国新冠肺炎确诊case猛增之时,一些国家实施了禁止从韩国出发的乘客入境的禁令。IIAC推行三步体表温度升高筛查协议作为一项先发制人的措施,以防止企业家、公司员工或留学生因为从韩国启程的简单事实而被拒绝进入其它国家,”IIAC安全创新部门执行董事Jae-Kon Lee表示。体温过高,自动报警仁川国际机场使用红外热像仪和体温计对每位机场用户进行三次体表温度升高筛查:一次在航站楼出发层入口(8处),一次在候机厅(5处),一次在各个登机口。红外热像仪安装在航站楼入口和候机厅入口。仁川国际机场共使用40台FLIR红外热像仪,包括FLIR T530和FLIR E75,用于体表温度升高筛查。体表温度升高筛查系统经配置,每当系统检测到有人体表温度在37.5°C或更高时,就会在连接至热像仪的显示屏上触发声音报警和可视报警(颜色编码)。如果来自红外热像仪的初步和二次筛查结果表明某人可能存在体表温度升高的情况,机场人员使用医用温度计再次测量体温。如果证实体温在37.5°C以上,机场人员将会通知旅客的航空公司。机场用户的筛查在各登机口由航空公司职员使用体温计进行。在视察完仁川国际机场后,美国驻韩大使赞扬了机场管理团队细致的检疫程序。大使Harry Harris于3月11日参观了仁川国际机场,检查为飞往美国的乘客部署的检疫程序。“FLIR红外热像仪,值得信赖”尽管在体表温度升高筛查方面取得了成功,IIAC称其未来需要更多的红外热像仪。新冠疫情尚无结束迹象,这意味着IIAC需要在可预见的未来部署更多红外热像仪。FLIR亚太地区销售副总裁Lars Lidman解释道:“FLIR自2003年非典爆发以来一直供应红外热像仪,用于体表温度升高筛查。在2009年H1N1流感病毒爆发期间,FLIR红外热像仪曾被用于体表温度升高筛查。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和优化产品和技术,以满足不同客户体表温度升高筛查的应用相关需求。”Lidman补充说:“如今我们的产品和技术在帮助抑制新冠病毒扩散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对此我感到无比自豪。尽管这些热像仪无法检测或诊断任何类型的身体状况,但是它们确实可以通过准确的非接触式温度监测,用作识别体表温度升高的有效工具。”自从在出发层推行体表温度升高筛查协议以来,仁川国际机场未报告一例新冠肺炎确诊case。在80,000名全职机场工作人员当中,也未报告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零”新冠肺炎确诊患者IIAC安全创新部门执行董事Jae-Kon Lee表示:“自从我们在出发层推行体表温度升高筛查协议以来,我们机场未出现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确实有两三个机场用户出现疑似发烧症状,但幸运的是,他们的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Lee继续道:“而且,我们在全职员工中也未发现新冠肺炎患者。仁川国际机场在通道部署了仅供机场全职员工使用的红外热像仪,并且对机场的所有设施进行彻底杀菌/消毒。得益于这些努力,尽管我们机场拥有近80,000名全职员工,但是没有出现一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目前,FLIR已推出手持式FLIR EST™ 红外筛查解决方案,可用于构筑抵御潜在健康风险的一道防线。这些热像仪使操作者能够在安全距离之外筛查人员,侦测和可视化热量分布,以快速识别体表温度升高人员。
  • 郭建刚:新时代“晶体人”
    晶体学,这个最初为窥探物质原子结构和排列方式而形成的一门学科——至今有100余年历史,且已获颁23项诺贝尔奖。然而,这门学科的基础研究犹如科学界的一门“古老手艺”,人才渐缺、关注渐少。  郭建刚是个“逆行者”。这个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80后”研究员执着地相信:百余年来沉淀下的晶体学知识在当今依然具有强大生命力,“认识全新物质体系,要回到最根本、最基础的结构。虽越基础、越困难,但也越重要。”  传统科学与新月的碰撞  正如月球研究,晶体科学就提供了新视角,而后获得了新发现。  2020年,我国嫦娥五号从月球背面带回1731克的月壤样品。经过激烈地竞争答辩,郭建刚所在的先进材料与结构分析实验室获得了1.5克的月壤样品。  拿到珍贵的最新月壤样品,郭建刚抑制不住内心地兴奋,这是他的研究课题第一次触及“太空”。  “月球土壤与我们在地面上看到的土壤类似,是一些矿石经过不断风化,逐渐变成细碎的土壤。”郭建刚介绍。  与大多形态形貌研究不同,他们想借助自身优势,在更深、更细处探索未知,剖析月壤内部结构与原子分布状态,试图“见微知著”,了解太阳风化和月球演变等。  装在白色透明小瓶里,月壤犹如碳粉一般,呈黑色粉末状。郭建刚首先要做的是“挑样”——在数十万个颗粒中挑出微米级大小的晶体,这是项考验耐心的技术活。  晶体的大小约等于一根头发丝直径,郭建刚站在手套箱前、紧盯着显微镜,寻找着在特殊灯光照射下反射亮光的晶体,然后屏住呼吸,利用一根纤细挑样针的静电效应,小心翼翼“粘”出。  他和学生两人一组,反复这一连串动作,每次需要持续3小时。为保证安静环境,他们常常在深夜工作,结束时身体僵直、眼睛酸胀、几近“崩溃”。  实验室窗台上的几盆被拔“秃头”的仙人球见证着他们的付出,他们需要使用仙人球的刺来“粘”住微米级晶体,放置在四圆衍射仪和高分辨透射电镜上测试晶体结构。  郭建刚知道,我国嫦娥五号采集的月壤样品属于最年轻的玄武岩,且取样点的纬度最高,为探究月壤在太空风化作用下的物质和结构演化提供了新机会。挑选样品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或许决定了能否把握住这次机会,因此,必须仔细再仔细。  郭建刚和团队在月壤样品中找到了铁橄榄石、辉石和长石等晶体,经过测试,在铁橄榄石表面发现了非常薄的氧化硅非晶层,这其中包裹着大小为2到12纳米的晶体颗粒,通过系统的电子衍射及指标化、高分辨原子相和化学价态分析,确认它们是氧化亚铁,并非此前在其他月壤样品中发现的金属铁颗粒。  他们还在铁橄榄石中还观察到了分层的边缘结构,这种特殊的微结构首次在月球土壤中看到。  扎实的数据得到了美国行星之父、匹兹堡大学地质与行星科学系教授Bruce Hapke的肯定:“这种橄榄石晶体的边缘结构是独特的。”  “我们确认了铁橄榄石在太空风化作用下出现了分步分解现象。通过表面微结构和微区晶体结构分析,我们首次在铁橄榄石的边缘确认了氧化亚铁的存在,表明矿物在风化过程中,经历了一个中间态,而非一步到金属游离铁,这将有利于进一步理解月球矿物的演变历史。”郭建刚说。  越基础,越重要  2008年,从吉林大学硕士毕业,郭建刚来到物理所跟随陈小龙研究员攻读博士学位。在团队里,他感受到的第一个研究“逻辑”就是,要想得到或利用一个材料,首先要想办法弄清楚材料最基本的晶体结构,理解原子之间的排布与结合方式。  “是什么、为什么、能做些什么,这是我们要探索全新体系时要回答的三个基本问题。”他至今记得,博士期间,按照这条“底层逻辑”,做出了第一个让他惊奇的超导新材料。从此,他便更加热爱晶体科学。  “晶体,尤其是超导这类单晶,非常重要,在电力运输、磁悬浮等有着广泛应用,若原子微观结构不清楚,很难理解和优化其物性,离应用就更远了。”郭建刚说。  的确,对物质晶体结构的了解,有助于在物质内部微观结构、原子水平的基础上,阐明物质各种性能,并为改善材料的性能、探索新型材料和促进材料科学的发展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10余年来,郭建刚一直牢记着这个“逻辑”。他以探索电磁功能材料和生长晶体为主要方向,以理解晶体结构为出发点,研究材料的物性和晶体结构之间的关系,取得了诸多重要成果。  2010年,还在读博期间,郭建刚在国际上最早制备出了碱金属钾插层铁硒超导体系,其最高超导转变温度为30 K,创造了当时常压下FeSe基化合物超导转变温度的最高纪录。  该成果开辟了国际铁基超导研究的新领域,所开创的研究方向‘Alkali-doped iron selenide superconductors’被汤森路透《2013研究前沿》和《2014研究前沿》列为物理学10个最活跃前沿领域之首和第7名,将其发展成了与铁砷基并列的第二类铁基高温超导体。  他成功地解决了较小尺寸碱金属钾插层铁硒的难点,制备出了纯相的钠插层铁硒超导体,进一步将超导转变温度提高至37 K。  弄清晶体结构,会大大缩短新型材料探索时间、加速解决实际问题。  郭建刚介绍,用传统方法合成一个新材料,需要不断地试,因为不知道哪些组分、温度等合适,试的足够多,可能会碰到一个新的,但试错法效率低、成本高。而弄清楚了晶体结构,就能了解某一类材料中物性的决定性单元(也称功能基元),再以此为基础,发展新的材料体系,“比如要制备一个新材料,有3个组分,通过晶体结构分析,我们能发现决定材料物性的功能基元,就能够以相应的物性为导向,高效地探索新材料和新效应。”  即以不同功能基元为基础,调控基元的排列方式,或通过调控功能基元里配位的原子种类和数目来改变其电子结构,制备新高温超导晶体体和诱导新效应。  基于这一思路,由陈小龙牵头,郭建刚作为第2完成人所承担的挑战性课题“基于结构基元的新电磁材料和新效应的发现”,荣获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这项成果解决了由功能基元出发、高效探索新材料和新效应的若干关键科学问题,推动了无机功能材料科学的研究与发展。  肩负重任的新生力量  在先进材料与结构分析实验室,作为青年科学家的郭建刚,肩负延续学科发展与服务国家需求新的重任。  “老一辈科学家的事迹和精神始终鼓舞着我。”郭建刚说。“陆学善院士和梁敬魁院士分别是中国著名的晶体物理学家和晶体物化学家,导师陈小龙除了在晶体结构分析和单晶生长具有深厚的学术功底,也是推动碳化硅晶体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先行者之一。  让郭建刚感触最深的是,老师们总是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基础研究,即使看似很小的工作也做得非常扎实、严谨。  他一直记得陆学善先生和梁敬魁先生的一个科研故事,上世纪60年代,梁敬魁回国来到物理所,与陆学善合作开展了铜-金二元体系超结构研究,为了达到合金的平衡态,需要诸多工艺,单是退火处理这一个工艺过程,就需要六个月或者一年时间。他们耐住寂寞,几年之后,获得了一系列长周期的超结构相,其中有的是国外研究者已经研究多年,却始终没有观察到的现象。  “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研究方法可能比较‘原始’,但恰是这种方法,为科研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产出了诸多原创性成果。”郭建刚说,耐心、潜心是他从老先生那里学到的科学精神。  在郭建刚看来,今天,研究组在晶体生长领域产生了多项引领性的工作,尤其在碳化硅宽禁带半导体生长与新功能晶体材料探索方面,都是在多年的基础研究积累上取得的。  碳化硅是一种重要的宽禁带半导体,具有高热导率、高击穿场强等特性和优势,是制作高温、高频、大功率、高压以及抗辐射电子器件的理想材料,在军工、航天、电力电子和固态照明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是当前全球半导体材料产业的前沿之一和国内“十四五”规划重点攻关的半导体材料之一。  然而,一直以来,用于应用研究的大尺寸单晶存在较多难以突破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严重影响器件性能,诸多关键技术和设备面临着国外封锁。  近年来,针对相关难题,在陈小龙的带领下,郭建刚在扎根基础研究的同时,与团队共同推动研究成果产业转化,获得了2020年度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  “最大的挑战是基础研究领域的突破,在晶体研究领域,我们还需要更细致、更系统和更‘原始’的研究。”郭建刚深知,基础科学问题的突破将会极大地提高晶体的质量和应用范围,给学术和产业界带来巨大变革,但攀登科学高峰这条路必定不轻松,还好,有热爱,可抵漫长岁月。
  • 科技界委员热议科研经费中人员费问题
    在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政协科技界委员联组会时,第一个发言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光谦委员讲的是提高科研经费中人员费的问题。  随后,这一话题成为科技界委员难得的共同议题。这也是记者参加政协会议报道几年来,科技界委员的老话题。  他们为年轻一线科研人员“叫苦”,要求从项目经费中拿出更多用于人员开支时,公众却质疑“他们凭什么要求更多”。科研经费到底该怎么用?  科研人员“差钱”吗?  “我的一个博士后6年前毕业,现在是北京一个知名大学的副教授。他租的房子在圆明园附近的城中村,工资不足以支付孩子上幼儿园的费用和房租。这种情况怎么安心搞科研?”王光谦告诉记者。  中科院微电子所副所长周玉梅委员、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所长徐涛委员、国家纳米中心副主任朱星委员等人反应了同一问题。“我们这个行业市场价一万五到二万,我们这只能给到八千。”周玉梅说。  但公众眼中的科研人员似乎“不差钱”。“我认识的那些科研人员都有房有车,衣服是名牌。”一位相熟的记者认为,即便如此他们还一再“喊穷”,让人难以接受。而近日,《学术界“包二奶”等情况越来越严重》的报道被广为转载。“都包‘二奶’了,还说没钱?”有网友质问。  为这篇报道“爆料”的科技界某政协委员对此表示委屈,称报道曲解了他的本意。  “记者完全是为了吸引眼球断章取义,难道我们科研人员都将经费拿去‘包二奶’了”?其他科技界委员对于有人对学术界的误解感到无奈和痛心。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委员说:“不排除有违规使用经费的情况,但科技界总体是好的。可能某些学术带头人收入不错,但大部分一线青年科技人员收入甚至无法保证基本生活。”  项目经费中绩效支出的“口子”开多大合适?  周玉梅和王光谦认为,科研经费不重视对人的投入导致大量优秀人才流失。  “我们国家科技经费总数不小,但用在人上的太少,导致科研经费效率低下。”王光谦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过去五年中央财政用于科技的投入总和为8729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8%。委员们认为,这些经费大部分用在购买设备上。“一位院士曾经说,我们每一个重大项目的实施,都是外国实验设备商的一次盛宴。”王光谦说。  据他们介绍,国家课题中对于非在职人员的劳务费及在职人员的绩效支出均有严格限制。“劳务费不足以支撑研究生及聘用人员的薪酬,在职人员的绩效在项目经费中的比例也太小。”周玉梅说。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规定事业单位人员实行“三元”工资,即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基本工资和岗位工资有国家财政和单位自筹,绩效工资理论上需要从所承担的课题中列支。”周玉梅说。  “我们就这个问题和财政部沟通过,严格来讲,国家财政资金是预算支出,专项资金不能用来支出人员费用,但在‘三元工资’暂时无法实现调整的情况下,财政部与科技部开了一个口子。”周玉梅说。  这一“口子”指的是财政部与科技部于2011年联合出台的《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该通知规定,人员绩效可以从所承担课题的间接费用中支出,总额不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5%。  “这个政策上的‘开口’意义很大,但起不到实际作用。”朱星说。  周玉梅也认为这一比例太小。“拿1000万的项目为例,就算什么设备都不购买,拿5%也就是50万来做绩效支出。这么大的项目通常需要10多个人用5年来完成,也就是说每人每年只有1万元的绩效收入。”  “一些年薪高的学术带头人可能不缺这点钱,但普通科研人员,尤其是刚进入科研队伍的年轻教师,没有其他途径,只能眼巴巴等着绩效工资。”朱星说。  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顾行发委员认为:“这导致许多科研人员不得不被迫去申请更多的科研项目,以取得更高的收入。”  “由此带来的一个后果是科研人员不愿意去做那些回报率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基础性研究,而都去转向成果转化快的科研项目,不但分散了科研人员的精力,还降低了科研效率,不利于我国科研水平的提高。”他说。  周玉梅呼吁,应尽快解决科研人员绩效工资的资金来源,加大科研经费中间接费用的比例,提高人员绩效在间接费用的列支比例,不限定劳务费用在总经费的比例,让劳务费可以支撑聘用人员的薪酬。  至于人员绩效在项目经费中的比例到底提高到多少合适。周玉梅说:“这个要针对不同项目进行测算,我相信一定会有相应的测算办法。”  顾行发则建议将项目经费中人力成本的比重提高到整个经费的30%—60%,不仅用于研究生和临时聘用人员的劳务开支,应将在职科研人员包括在内。  该不该“养人”没有标准答案  一旦扩大项目经费中的人员开支比例,是否会导致科研人员因利益更加追逐项目?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常兆华委员表示了这种担心。  去年两会,常兆华就因不满“搞科研的人总在讨论钱”而打断他们的谈话。“我特别不理解他们为什么总纠结于钱,我觉得适当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是合理的,但如果项目经费用于科研人员开支的话,会带来很大后遗症。他们会想方设法拿项目。”  “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徐涛说,美国大学的教授通常只拿9个或10个月的全时工资,其余3或2个月的全时工资可以在承担的科研项目经费中列支。  “但美国对每个级别研究人员的薪水是有一个标准的,达到这个标准后就不能从项目中重复列支。这就避免了因为利益去争取更多项目。”徐涛说。  对于非在职人员的劳务费,王光谦建议也可以参照美国做法。“美国自然科学基金最高80%是劳务费。项目需要多少人,需要多少钱,在立项之初就做严格预算。”  财政部在2010年针对科研人员反应的科技经费使用中突出问题的说明中曾指出,美国的大学可以自主确定其科研人员的薪酬水平 国立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薪酬则参照公务员制。法、德、日对大学的教授以及国立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均实行公务员制,工资福利待遇稳定,灵活度小。  对于是否能参照德国、日本等国的做法,给予科研人员足以保证生活的固定待遇,多位委员表示:“政策不能走回头路。”  据了解,1986年以来,按照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科技经费从对科研机构、人员的一般支持,转变为以项目为主的重点支持。此后,国家一直在探索建立竞争性经费和稳定支持经费相协调的机制。  尽管不赞同回到“大锅饭”的年代,但科研人员希望加大稳定支持经费的比例。“目前竞争性经费比例太大,导致科研人员不停地为项目申请、评审奔波,无心科研。”周玉梅说。
  • 火锅行业潜规则引发热议 废弃“老油”如何变身
    近日,使用“老油”制售川味火锅底料的消息,再次搅动了整个行业的池水,同时也将火锅业沉寂已久的“公开秘密”暴露在公众面前。  川味火锅,恐怕人人都吃过,那一锅红亮亮的底料端上来,看上去诱人,吃起来美味,感觉就是一个字“爽”!  四川火锅的魅力在于其麻辣鲜香,且“越煮越香”。然而,日前有媒体爆料,火锅“越煮越香”的原因之一在于使用了传统工艺“红油回收”,即对使用过的火锅油打捞残渣,经过沉淀、过滤、杀菌、消毒等处理,重新提炼后再用于火锅汤料中,这种油在火锅行业里被称为“老油”。  但即使被揭露出“老油”重复使用,一些痴迷川味火锅的消费者仍然觉得味道好才是“王道”。  四川外语学院的侯老师是地道的四川人,她说:“‘老油’才香啊!不然清汤寡水的,有什么吃头?”上海的朱小姐则表示:“我一般吃什么只要味道好,不太会想干净的问题,因为我吃得广泛,不会盯着一种东西吃,觉得危害有限。”  然而,被重复使用的“老油”危害真的有限么?  承诺杜绝“老油”非法回流  8月4日,成都地区173家火锅店公开向社会承诺:彻底拒绝火锅“老油”,加入“承诺使用一次性锅底”的火锅店行列。  有网友表示疑惑:四川火锅的传统工艺,锅底本来就是反复使用的,一次一次熬下去,锅底老油里面熬过了多少香料、熬过了多少禽肉果菜?这是由新料新鲜制作的一次性锅底能够比拟的吗?  对此,四川省饭店与餐饮娱乐行业协会会长何涛告诉科技日报记者:“首先要对‘老油’有一个明确的界定。《食品安全法》第28条规定,用回收食品作生产原料的食品是不合法的。我们宣布拒绝使用的‘老油’是指顾客食用过的、回收再利用的锅底油。宿油行动就是要保证淘汰的‘老油’告别餐桌,杜绝非法回流。”据不完全统计,四川将有超过5000家火锅企业加入到行动中来。  不用“老油”仍然美味  “弃用这种‘老油’不等于四川火锅就不美味了。我们现在用一次性锅底,并不是简单的一次性材料组成的。比如锅底炒料,有的也是按照传统工艺提前炒制,可能需要炒好几个小时,炒完搁置两天,从而更加美味。就像炖汤一样,可以大火迅速炖开,也可以文火炖7—8个小时。”何涛介绍说,“在某种温度下达到一定的时间,什么物质挥发出来,这都是需要专业厨师去作研发的,也会有所创新。”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表示:“油脂里浓缩了一些香味物质,加热一次,浓缩一些,就会让人感觉越煮越香。加热的时间越长,温度越高,产生的有害物质和致癌物就越多,它们均严重有害健康。”  何涛也表示,火锅底料不能在高温下重复使用,否则会有过氧化物产生。而协会也正在和大家商量,比如进行制造工艺的改良,汤质方面再做创新,丰富味型等。目前,对一次性锅底都没有认证,正在制定一次性锅底的标准,也会通过网上公示、舆论监督、消费者监督等方式,从技术、管理、道德层面进行监管,让公众对四川火锅有新的认识。  回收“老油”变废为宝  传承数百年的火锅“老油”即将离开餐桌,用过的“老油”到底会流向何处?  何涛表示,已与上市的生物能源企业进行合作,以1—2元/斤的价格上门回收“老油”。餐后废油回收将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建立从火锅店废油收集、运输、入库、加工、成品出厂的严格管理程序和清晰到每一批火锅店废油从出店到进厂再到出库的台账记录,做到全程可追溯。  “给‘老油’安个新家是确保推行一次性锅底的基础性保障工作,同时也是让餐废油脂经过先进的生物和油脂化工技术处理变废为宝,成为绿色环保的生物燃料和饲料工业用油,体现最大的再生资源产品价值。”何涛说。  四川金德意饲料油脂有限公司即是此次与多家火锅店合作回收“老油”的企业,该公司总经理叶彬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回收的‘老油’需经过脱水、脱杂、脱胶、脱色、脱酸、脱臭的六脱工艺,才能形成符合标准的饲料工业用油原料。脱水、脱杂是要将‘老油’中的水分和杂质去掉,而‘老油’中的胶质蛋白含量和游离脂肪酸含量较高,所以需要进行脱胶和脱酸,而脱色则是将颜色较深的‘老油’变为油脂本身的颜色。”  “整个过程都是物理精炼,没有添加化学物进行中和。回收的‘老油’里游离脂肪酸过多,有的不法企业会添加碱来中和,但这样也会产生皂角,就达不到食用级的标准。”叶彬说,“我们生产的饲料用油也要符合食用油的标准,我们叫‘动物的食品级’,比如酸价要小于2,过氧化值要小于5,水分要小于0.2 另外,重金属、黄曲霉毒素、二恶英含量等也都有相应标准。”  “养殖业所用的饲料也需要很多的蛋白质和能量,我国长期将食用油用于饲料,需要大量进口,现在将餐废用油经过物理精炼,用于饲料,也是一种节约,可以减缓与人争粮的矛盾。”叶彬介绍道。  除了做成饲料工业用油,“老油”还可以在六脱工艺之后,再经过“酯化”反应,将油脂转化成脂肪酸甲酯,从而“变身”为生物柴油。“这种生物柴油用途广泛,可以用于汽车、货车、农用机械,也可用于锅炉、发电厂等工业设施。并且,它与石化柴油的相溶性较好,可以混用,节约能源。”
  • 科技部已就“地沟油”检测难题立项攻关
    油掺油,神仙愁———当不少消费者因地沟油事件选择“暂时管住嘴巴”时,专家们也在为如何揪出地沟油而紧锁眉头。  发愁是因为,目前尚无一种权威有效的方法能够识破所有的地沟油———由于来源多样、成分复杂,且勾兑比例不同,摆在专家面前的是千变万化的非标准样品。  这种经地下作坊简单“变脸”后的油品,真就“神仙难辨”吗?昨天,记者就此向业内人士求教。专家们普遍认为,地沟油并非深不可测,可如何又快又准地揪出地沟油,的确是科学界面临的一道新课题。  现有技术不准确、有盲区  “相貌”平常的地沟油,其实各有各的“来头”:下水道中油腻的漂浮物,剩饭剩菜中提取的泔脚油,还有快餐店里反复煎炸残留的废油。这些来路不正的餐厨垃圾原本不堪入目,但经过洗涤、蒸馏、脱色、除臭等再加工之后,居然堂而皇之地获得了“新生”:它们通常与新油以一定比例勾兑,进而回流至饭店餐桌。  单凭人的感官,地沟油的色、香、味与普通食用油几乎没有分别。即便是能探明底细的仪器也常常被“愚弄”———从主要成分上分析,地沟油所对应的仍然是“甘油三酯”,与普通油脂无异。  难道在地沟油反复加工的生命轨迹中,就没有留下任何“马脚”吗?当然有。在厨师烹饪过程中,盐、味精等作料会与食用油充分融合,金属离子由此混迹其中 炒菜锅里,植物来源的食用油难免与肉类等动物脂肪混合,致使其中的胆固醇含量骤增。  于是,一些单一指标的检测方法陆续诞生。比如,3年前,武汉工业大学学生刘志金利用金属离子浓度与电导率之间的关系,发现“潲水油”的电导率是一级食用油的5-7倍,按照这一思路,他发明了一种半小时鉴别地沟油的检测方法。不过,停留在论文上的方法终因无法回避的误判而被束之高阁。  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黄凤洪告诉记者,见诸报道的地沟油检测方法其实并不少,但现有技术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盲区,准确率也有待提高,尚不足以充当监管“判官”。一般而言,电导率法适合地沟油含量在20%以上的勾兑油,而胆固醇法则要求地沟油含量在10%以上。  新方法中有望引入“指纹图谱”  对付地沟油,专家们真的束手无策吗?将来,有没有可能像检测蔬菜农药残留那样,一张试纸就能揭发地沟油呢?业内人士表示,眼下,要从地沟油中找到一种显著区别于普通食用油的单一标记物非常困难,换句话说,仅用一只“鼻子”难以嗅出地沟油。  那么,两只、三只“鼻子”有没有可能呢?“这正是我们要尝试的方法。”去年,国家科技部已针对地沟油的检测之困予以立项,黄凤洪带领的团队正是勇于挑战的答题人。在他们的备选答案中,合力搜索“罪证”的“鼻子”还真不少———除了电导率、胆固醇、反式脂肪酸、生物毒素等多个指标之外,异常灵敏的“电子鼻”将为不同油脂建立指纹图谱,当然也包括不同来源的地沟油。黄凤洪说,攻关小组将从错综复杂的数据中找出多个参数间的相互联系,综合多只“鼻子”的判断,最终确定地沟油存在与否。  事实上,通过多种方法相互印证,已成为研究者截获地沟油的共同思路。此前,有专家根据不同油脂在冷冻状态下的结晶形状,再利用色谱仪、光度计等分析手段,在一小时内测出食用油中的地沟油含量。  企业等待出台国家标准  以“地沟油检测”在网上进行关键词搜索,记者找到了一家注册在复旦科技园的生物技术公司。据介绍,一种以“薄层色谱法”为原理开发的快速检测试剂盒,可用于识别地沟油。在一组对比图上,接触过疑似地沟油的薄层色谱硅胶板上,呈现出一条明显的拖尾斑。不过,公司负责人高晨昊坦言,仅凭这条“拖尾斑”只能对油脂样品进行初步筛查,若要进一步“确诊”,还需借助实验室仪器的后续分析。目前,相关仪器正处于进一步优化中。  高晨昊告诉记者,几年前,公司就开始了地沟油检测技术研发,不过市场反映平淡,一直少人问津。最近,随着地沟油事件不断升温,陆续有客户前来打听,可惜国内至今没有成熟产品。眼下,公司正面向社会征集疑似地沟油样品,提供免费检测,以此不断完善试剂盒的准确性。  “我们希望国家尽快出台地沟油检测标准,明确其中的特异性标志物,以便指导仪器鉴定工作的系统开展。”高晨昊说。
  • 2010年我国车用汽油将进入国Ⅲ标准时代
    按照车用汽油国家标准有关要求,从明年1月1日起,我国将全面推行国Ⅲ标准汽油,九个省市将率先完成实施国Ⅱ汽油到国Ⅲ汽油的升级。国Ⅲ汽油与国Ⅱ的有什么不同?我们走访了中石化的相关人士。 实际上,国内一些地区根据当地的特殊情况制定了不同的地方标准,有的已经提前实施了汽油质量升级,如北京市从2008年1月起已提前实施国Ⅳ标准,上海市也从今年10月起提前实施国Ⅳ标准,而我国大部分地区目前还在使用国Ⅱ标准汽油。明年1月1日起,国Ⅲ燃油推行范围将向全国扩大,而浙江、广东、福建、湖北、河南、江苏、河北、天津和山东等九个省市将率先开始使用. 一些车主担心自己的车“喝”惯了国Ⅱ标准的汽油,一下改“喝”国Ⅲ油能否适应。对此中石化浙江分公司的技术人员解释说,用国Ⅲ油取代国Ⅱ油对车子是有益无害的。 国Ⅲ标准汽油也称之为高清洁汽油,是以无铅汽油为基础,按照比例加入一种多效汽油清洁复合添加剂而构成的,增强了清除各种沉积物的能力。从国Ⅱ、国Ⅲ汽油主要技术指标对比情况来看(详见附表),国Ⅲ汽油的硫含量从每千克不大于500毫升降低到每千克不大于150毫升,降幅超过2/3,汽油中硫含量是产生汽车污染尾气“二氧化硫”的原因,同时国Ⅲ汽油苯含量的指标也大幅降低,而“苯”是带有致癌作用的元素,可见国Ⅲ汽油对于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作用是明显的。  同时,国Ⅲ汽油的烯烃含量的指标数也有所降低,这一指标的降低会增强燃油的安定性,将减少汽油燃烧而产生的积炭。开车的人大多知道,积炭会导致怠速不稳、油耗偏高等后果,减少积炭让车子动力更强同时更省油。北京一位老司机说,他的车在使用了国Ⅲ标准的汽油后,“比以前更省油了”。此外,国Ⅲ汽油的夏季蒸气压的指标降低会使车子供气更畅,锰含量的指标降低会减少锰对车辆部件的损害,从而延长汽车使用寿命。可见汽油标准的提升会对汽车有一定好处,尤其是那些因油品质量不达标而“水土不服”的进口豪华车。  从国Ⅱ、国Ⅲ汽油主要技术指标对比来看,有利于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指标数降幅明显大些,而有利于汽车使用的指标降幅相对较小。按照我国目前的石油表观消费量,使用国Ⅲ标准汽油将每年减少2.3万吨左右的硫排放。  国Ⅱ、国Ⅲ汽油主要技术指标对比表  项目国Ⅱ阶段国Ⅱ阶段  硫含量(mg/kg)不大于500不大于150  苯含量(%,体积分数)不大于2.5不大于1.0  夏季蒸气压(KPa)不高于7.4不高于7.2  烯烃含量(%,体积分数)不高于35不高于30  锰含量(g/L)不大于0.018不大于0.016  换国Ⅲ汽油后油价或许会小幅上调  据了解,为了生产达到国Ⅲ标准的汽油,浙江最大的供油企业“镇海炼化”共投资了4亿元进行脱硫技术改造,到11月底,所有出厂的汽油都提前达到了国Ⅲ新标准,可见,提高油品的同时,炼油成本也在增加。  炼油成本的增加会不会形成汽油涨价?中石化浙江分公司的相关人士说,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通知,要根据明年有关部门核定的价格来执行。目前,虽然宁波地区部分加油站已经使用了国Ⅲ汽油,但还是按照国Ⅱ汽油价格来销售的。  不过,从其他已经实施新标准汽油的地方来看,油品升级的确导致一些油价变动。比如广东部分地区国Ⅲ标准汽油实施后,各型号的油品价格略高了约0.2元/升,而已经实施国Ⅳ标准汽油的北京、上海等地区油价也要高于国内其他地区。  最近有传言说,在油品升级之际,国Ⅱ汽油会大幅降价。对此中石化相关人士予以否认,因为国标油品升级并非“限时转换”,会把市场存量销售完后再置换高标油品,不存在低价甩卖的问题。
  • 火锅底料曝光:添大量化学剂 白水也能成辣油
    冬天来了,热气腾腾的火锅成了众多都市人的“最爱”。但是你知道吗?现在的火锅大多是“化学锅”!“不仅很多涮品用了添加剂,火锅底料里更是包含了多种化学添加剂。”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红艳艳的红汤火锅诱人吧?那辣味、红色都是一种叫“辣椒精”的添加剂调出来的 一进火锅店闻起来很香,都是添加了飘香剂在里面!昨天,记者对南京市场上的“化学火锅”情况进行了调查——  暗访地点  批发市场  因为冬天是火锅旺季,因此在南京的干货批发市场内,火锅作料成了主角。昨天,记者以火锅店采购者的身份,到南京数家干货市场暗访,发现火锅飘香剂、辣椒精和火锅红几近“泛滥”——  飘香剂比“一滴香”还猛  在南京下关的一家干货批发市场,记者在入口处的一家摊位询问,有没有替火锅增色增味儿的东西。老板立马从柜台后面给记者拿出了一瓶标注为“火锅飘香剂”的红色瓶子。老板神秘地对记者说,这可是开火锅店的必备“秘笈”,因为这种飘香剂只要拨一点放入火锅中,那就香味四起,让人非常有食欲。  “这不会是一滴香吧?”记者提出疑问。老板摇摇头说,当然不是了,是新出来的产品,比“一滴香”效果好多了。他特意指了指产品标签上的“QS”标识提醒记者:“这个标志认识吧,这可是经过技术监督局(质监局)批准的呀。”  看见记者点头,老板又从身后接连拿出了另外两瓶东西,一瓶的包装上写着“辣椒精”,另一瓶写的是“火锅红”。老板介绍说,两个产品是搭配起来用的,前者保证你在少放辣椒的前提下,让食客辣得过瘾,而后者是可以在几乎不放辣油的前提下,让辣锅“红”起来。  在介绍完这三个产品后,老板拍着记者的肩膀自信地表示,只要记者的火锅店用过后,就会知道这些东西有多好了,说着他还特意从柜台下面拿出一沓收据得意地说,因为他家卖的东西效果好,南京有不少火锅店都是他的老客户。  记者提出先买几瓶带回去看看效果,老板报价,500克的辣椒精25元、500克的火锅红35元、500克的飘香剂45元。在看记者付款之后,老板又热情地从身后递给了记者另外两包东西,上面分别写着“肉香王”和“高倍香料精”的字样。老板解释说,这些都是提味的东西,可以让人吃了过口不忘。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南京的多家干货批发市场内,类似于给火锅增色增味的添加剂几乎随处都有销售,而对于其有无危害,这些摊点的老板都信誓旦旦地指着“QS”标志发誓说没问题。  然而记者对买来的三种产品上所标识的QS认证号码进行查验的时候发现,虽然部分厂家厂名可以查到,但是其标注的QS号码,却无法查询得到。对此,质监部门的相关人士表示,很有可能这些添加剂就是“挂羊头卖狗肉”,在盗用正规厂家的名号销售,其质量令人担忧。  暗访地点  农贸市场  传说中提香能力远超“一滴香”的火锅增味剂“飘香剂”、“辣椒精”,在南京的菜市场可以买到吗?昨天傍晚,记者对南京城区的几家大型菜场进行了探访。  昨天傍晚6点左右,记者来到南京华侨路附近的一家大型菜场。这家菜场内卖火锅调味品的有六七家,生意都很好。各种风味、各种包装的火锅底料摆放在显眼的位置。  “国家调味品行业火锅底料生产示范企业”、“中国登山队专用火锅产品”、“来自内蒙古小肥羊生产基地”……摊位上,火锅调料的宣传语比比皆是。价格也比较公道,一般在3元至15元之间,“家里吃火锅都买这种调料”,一位摊主向记者推荐了一袋红色包装的火锅料。  随后,记者来到太平南路附近的一家菜场,这里卖火锅调味品的店更多。记者绕了一圈,询问“有没有比较‘厉害的’调料?”交谈中,一位自称姓黄的老板“接招”了:“厉害的?罂粟壳要不要?”记者强调只要调料不要罂粟壳,这位黄老板略微迟疑了一会儿,询问了火锅店开业时间和地点之后,才开口问“要多少?”“你都有什么?”记者追问。“提香,增色的都有!”黄老板告诉记者,卖火锅添加剂属于非法买卖,不能摆在市面上卖。而记者了解到,飘香剂的价格是30-40元1斤,一口锅放一小勺就有效果,“像放味精一样,1斤飘香剂够几百口锅用好久呢!”而辣椒精则是30元左右就能买到一大瓶,“1升装的,够你用呢”。和记者沟通一番之后,黄老板放松了警惕,给记者留了她的手机号,“如果有需要,电话联系,送货上门!”  知道记者的“火锅店”快开张,黄老板也提了个醒,“别光用化学添加剂制锅底,正规调料和添加剂混着用最好”,黄老板说,这样做既保证成本,也能保证火锅味道。  火锅行业  自曝“家丑”  “南京市场上的这些火锅添加剂早就该好好管管了。”省餐饮行业协会火锅专业委员会的副主任王凯直言,南京有不少火锅店就是在使用添加剂来糊弄消费者——  一个连锁火锅店老板说  最普通的麻辣锅成本也要26元  “哪有商家不赚钱请你吃饭的道理呀!”南京解放路上的一家连锁火锅店,老板给记者报了他们的火锅底料成本:他们店的普通麻辣锅不添加任何化学添加剂,锅底包括花椒、干辣椒、当归、桂皮、丁香等近十种天然材料,单算成本,这个锅底至少26元,他们的对外售价是30元。这位老板表示,为了保证本店火锅底料货真价实,他们家菜肴可以打折但底锅从不让价。  而就在这条街对面的另外一家火锅店,那里的火锅底料则是免费供应,在一般情况下,两个人的消费在30元左右就可以吃得尽兴。对于后者的低价,前一家连锁火锅店的老板显得有些不以为然。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30多元的火锅就要包括七八种的菜肴、锅底、调料、人工、煤气等费用,如果不玩点花样,根本就不可能赚到钱。而最容易也必须玩花招的就是火锅的汤底了,因为其它东西都无法打折或是省钱。  正在南京开店的吴先生  吴先生在南京一座大学城附近开了一家火锅店。因为做的是学生生意,自然选择了低价路线——锅底不要钱。这样一来,几十元就能吃顿火锅,每到饭点时自然顾客盈门。面对记者,吴先生坦承:“秘密”就在锅底上,“免费锅底你说能有多少好料?”  良心不安退出的许先生  那么,用添加剂熬成的麻辣汤底料究竟需要多少成本呢?记者通过朋友的介绍,辗转联系到了一位曾经在南京做过火锅生意的许先生。  两个“锅底免费”火锅店老板说  熬牛油时加香精、火锅红、罂粟粉……  对于火锅底料,吴先生从来都是自己动手熬制的。一方面“秘方”不外传,另一方面,“说实话,要是知道里面都加了什么,估计你再也不肯吃火锅了。”  吴先生说,和那些“口水锅”“猪食锅”比起来,自己的底料用料算是比较实在的了:首先,锅底中最重要的牛油、猪油,吴先生都是实打实去买底油,“十二三斤牛油大概80元吧,猪油也要40元。当然,如果用牛肠油或者肥肉熬油,那就更便宜了。”吴先生说,底油是火锅底料的基础,确实有些店家用地沟油之类的,“但到这种程度,完全是赚黑心钱了。”  底油没什么,“有什么”的是各种调味料。吴先生告诉记者,他熬制的火锅底料中要加入植物香精、火锅红、飘香剂、鸡精、鸡粉、罂粟粉等等十多种调味料,“这些都是添加剂,加了它们底料才香。”  熬制底料时,一般需要十二三斤的牛油,再搭配一些猪油,边熬边加入上述香料。“比如说80元的牛油、40元的猪油,这些香料也需要三四十元,并不便宜。”吴先生告诉记者,在熬制的后期,要把各种香料从融化的油里再捞出来。熬制完成后,冷却的油又变成了固体,分成若干份,客人需要的时候再加水加热融化成底锅后,很快就可以端上桌了。“因为香料几乎都被捞出来了,吃的时候,除了表面漂浮的辣椒末、姜末、花椒、豆瓣、豆豉外,你根本看不到底料里都有什么的。”  就是这样自家熬制的一锅成本150元左右的底料,吴先生店里大概能用一个星期。“我是小店,一个月算下来底料上也用不了多少钱,免费就免费了。不过要是店面大的话,底料上要再节省可能真得用地沟油了。”  不用熬,白水也能“添”成辣油  许先生告诉记者,早年自己也是做便宜火锅的,那时候火锅生意特别好做,而且越是便宜的火锅越是生意兴隆,但说到底那些火锅底料都是勾兑出来的,而诸如火锅飘香剂、辣椒精的玩意儿,早在几年前就有了,不过那时候这些添加剂市面上还比较难买到,都是从四川、山东那里批发买过来的。根据他回忆,当时一个麻辣锅底的成本也就三四元,然后再适当放些象征性的不值钱干货料,根本不用熬制,只要倒点开水,加点特制的添加剂,再用大火烧滚,原来白花花的开水,就会渐渐变成辣油汤,不仅香辣逼人而且红得诱人,这样就可以端上去给客人了。  不过大概做了半年,这位许先生就感到这钱赚得实在不安稳,就把店盘给了别人,至今他还有些愧疚,因为他实在有些担心,这些添加剂究竟对人的身体是不是有害,反正那时候他和家里人是从来不吃店里的火锅。  ●特别提醒  如何辨别“加料”火锅?  在采访的最后,许先生特意让记者转达几种鉴别“加料”火锅的方法:  首先,别去那些一进门就香气逼人的火锅店。因为根据经验,火锅熬制的香味都是自然散发的,应该是越煮越香,而一端上来的火锅就香气四溢,绝大部分的可能就是已经被加了增香剂。  其次,可以观察火锅店内端上来的麻辣锅底。如果麻辣锅的辣油显得透红鲜亮,那么这个麻辣锅底,肯定也暗藏问题:因为在正常情况下熬制的麻辣锅底,应该略有浑浊的,透亮的麻辣锅就很明显地是加了辣椒精或者火锅红。  ●如何监管  食品添加剂太我不好管?  这些在市场上被轻易买到的“火锅飘香剂”、“辣椒精”和“火锅红”究竟对人身体有没有害处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拨通了省质监局的12365电话。不过让记者有些遗憾的是,接通电话后,对方的工作人员坦率地表示,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太多了,她自己也无法明确告知记者这些产品究竟能否食用。  接着记者又与工商部门取得了联系。在这里工商部门的回答也很坦率,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工商部门对于市场在售的商品,只管产品外包装上是否有厂名厂址联系电话,只要不是三无产品,他们就视同合格——也就是说,只要肉眼看不出有问题,或是没有人举报的商品,那么他们就无从让经营者停止销售。  而让记者颇为尴尬的是,在所购买的“飘香剂、火锅红、辣椒精”三样产品上,厂名厂址联系电话和品名确实都有,只不过按照要求,正确的QS号码应该由12位数字组成,但这三样产品却醒目标注的是10位号码。
  • 中石化12省市汽油等级将升至国Ⅲ标准
    12月1日起,中石化所属镇海炼化所有牌号的国内汽油均按国Ⅲ标准出厂,比国家规定的时间提前了一个月。记者11日另从中石化集团公司获悉,中石化将在今年12月31日前,将浙江、广东、江苏、天津等12个省市汽油等级全面升至国Ⅲ标准。  根据车用汽油国家标准要求,从2010年1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汽油将执行国Ⅲ标准,国Ⅲ标准与现行国Ⅱ标准相比,主要对硫含量、苯含量、烯烃含量等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9年5月24日,镇海炼化生产出全球最清洁的油品欧Ⅴ标准柴油,中石化开始首次批量生产欧Ⅴ车用柴油。从含铅汽油到国Ⅰ、国Ⅱ、国Ⅲ、国Ⅳ油品,中石化仅用10年就走完了欧美30年质量升级路。  大量的研发试验是中石化在提高油品升级的重要举措。比如,公司开展的“汽油组成对汽车排放的影响”工作,主要考察了汽油中不同的烯烃含量 、芳烃含量、硫含量以及总烃(烯烃+芳烃)含量对汽车尾气排放的影响,同时还与天津汽车研究中心合作完成了科技部“清洁汽车行动”项目,为制定符合国情的、科学的、满足排放标准的汽油总烃含量、硫含量提供依据。  该项目试验标准及方法采用《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Ⅱ)》等同欧洲Ⅱ排放法规。试验选用设计为满足欧洲Ⅱ排放法规的试验车,在同一系列试验样品的组成及理化性质基本相同的前提下进行,并保证每一个样品至少进行两次重复试验以保证结果的可比性。  科技是加快中石化油品升级的关键所在。据了解,“八五”、“九五”、“十五”期间,中石化已在提高汽油质量方面开发了多项新的生产工艺和催化剂、添加剂技术。  中石化主持并完成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汽、柴油合理组分及添加剂的研究》是国内迄今为止已完成的最大规模的、跨行业的燃油与排放关系方面的研究,极大地弥补了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空白,为相关部门制定国Ⅲ汽油标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依据与保障。  目前,正在开展的欧Ⅳ排放汽油组成对发动机及整车排放影响研究项目,重点考察汽油中硫、烯烃、芳烃含量等指标对汽车尾气排放和后处理系统的影响,选用多部有代表性的试验车辆,通过多项试验(包括台架及行车试验)系统地研究车用汽油主要性能指标对汽车排放特性的影响,为科学合理地制定满足国家第四阶段排放要求的车用燃油质量标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如今,中石化不仅具备了国Ⅲ、国Ⅳ标准油品生产的自有技术,同时还储备了一批符合欧Ⅴ排放标准的关键技术。
  • 健康元承认地沟油制药已卖800吨并负全责
    地沟油入药?昨日媒体曝光,上市公司健康元全资子公司,河南焦作健康元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焦作健康元”)涉嫌采购地沟油制药,并“用于生产制药原料”一事,引发关注。  在持续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焦作健康元采购1.45亿元地沟油用于生产7-ACA,而这批产品作为抗生素的中间体,已广泛流向医药市场。  健康元董秘邱庆丰昨日上午回应新快报记者表示:“国家目前尚未有地沟油的检测方法,我们也没有办法检测。”  昨日下午,健康元紧急召开媒体电话会议,公司董事长朱保国强调,焦作健康元所产的7-ACA仅是化工原料,不是药品。他表示,国家并没规定化工原料中不能用地沟油,“甚至很多业内专家认为健康元为地沟油的再利用找到了很好的出路”。  朱保国承诺:“对于本公司因使用惠康油脂公司提供的大豆油所生产的7-ACA产品,如出现质量问题,本公司将承担一切责任。”  媒体曝光  一年半购买1.62余万吨地沟油  日前,这起全国最大的“地沟油销售环节案件”正式开庭审理,公诉机关指控河南省惠康油脂公司将地沟油掺入正常豆油中,销售给食品、饲料和药品生产企业,从中谋取巨大的利益。 而焦作健康元则是惠康油脂勾兑地沟油的最大客户。公诉机关指控,惠康油脂近一半的地沟油流向了焦作健康元,其均价甚至比地沟油的均价还低2000元/吨。据了解,焦作健康元主要生产抗生素中间体7-ACA,而豆油是其最重要的原料之一。  根据指控,焦作健康元在一年半时间内购买了高达1.62余万吨的地沟油,用于生产抗生素中间体。  这些地沟油的源头是山东济南格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格林生物最初以地沟油加工生物柴油,但后来因产品销路无门,逐渐变为地沟油“黑加工厂”,向河南多家食用油加工企业销售地沟油。其中向惠康油脂销售获利6618万元。  2009年12月至2011年6月,惠康油脂从格林生物购买地沟油后,掺入正常豆油,以正常豆油的名义对外出售。  健康元2011年年报显示,焦作健康元注册资金5亿元,其投入亿元的7-A-CA生产线扩产在2011年完成,成为健康元酶法生产7-ACA的生产基地,同时为“重要利润贡献来源之一”与“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据悉,7-ACA作为头孢菌素关键性中间体,已被国际抗生素市场广泛使用。  昨日,记者从另外一家大型的抗生素上市公司负责人处了解到:“豆油主要用作7-ACA生产中细菌发酵的培养基,细菌在豆油中获得营养成分,再进行裂解,产生头孢菌素,进一步产生7-ACA,在经过一些提纯等等加工后制成药品。”  健康元回应  化学原料不是药  昨日,健康元全日停牌。15时30分,健康元召开了媒体电话沟通会议,朱保国在媒体电话会议上表示:“由于公司疏于管理带来问题的负面影响,我代表公司道歉。但由于对方是将地沟油掺入正常豆油,我们没有办法检测。”  已卖出800吨左右  在健康元电话会议上,朱保国一再强调,焦作健康元生产的是化学原料并不是药物。不过,朱保国只承认这些原料已经卖给多家企业,国内和出口均有,共有800吨左右,但拒绝透露详细内容。  朱保国表示,焦作健康元的财务总监在事发后的2011年8月已被开除。对于开除的原因,朱保国只表示“因为其不负责任”。矛盾的是,朱保国否认公司提前获知采购地沟油一事,并称“到现在也不知道被开除的财务总监与惠康油脂是否有私下联系”。  去年卖给丽珠集团200多吨  朱保国强调:“我们需要采购的是像中粮油这样大企业的油脂,不是小公司的油脂。”昨日,朱保国告诉记者,丽珠集团2011年向健康元采购了200多吨的化学原料。据权威渠道消息,丽珠集团所产的头孢类产品关键原料7-ACA主要就是从焦作健康元公司采购。  根据丽珠集团年报,2010年、2011年分别向焦作健康元采购达到2.27亿元、0.75亿元的化学原料,是健康元7-ACA的第二大客户,丽珠集团原料药2011年营业收入7.77亿元。  健康元事件拖累,医药股暴跌  13只新进基金踩雷  丽珠集团昨日午后临停  昨日处于事件漩涡中心的健康元临时停牌,此前一个交易日收盘价为4.15元。有分析人士称公司复牌后很可能跌停。  但事件仍在发酵,健康元子公司丽珠集团昨日股价大跌,截至午间收盘,丽珠集团A股跌6.56%,报26.35元,丽珠B跌5.09%,报19.40港元,其中A股半日成交量接近近期日均成交量。深交所昨日午间发布公告,因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生对股价可能产生较大影响、没有公开披露的重大事项,根据有关规定,公司股票丽珠集团、丽珠B自今日13:00起停牌。  生物制药板块跌2.61%  而受此负面消息影响,昨日整个医药板块也受到拖累,截至昨日收盘,生物制药板块周四整体跌幅2.61%,丽珠集团跌6.67%,信邦制药跌停,广州药业、白云山A、天方药业跌幅均超9%;医疗器械重挫3.38%,板块内无一只个股飘红。  13只新进基金被误伤  健康元一直备受机构青睐,在其前20大流动股东中,基金公司占到13家,根据半年报披露,招商、鹏华、金鹰、华夏、东吴、南方等12家基金公司均最新持有该股。  根据健康元半年报显示,招商先锋以322.02万股的持股量,占据该股的第4流通股东的位置,而鹏华、金鹰、长信、南方、东吴、华夏等基金公司紧随其后。  而在持有健康元公司的股票的12个基金公司中,他们旗下新进的基金达到13只,总计持有健康元1593.32万股。  健康元公告:否认采购价格偏低  健康元昨晚发布澄清公告,称惠康油脂公司系焦作健康元若干个大豆油供应商之一,公司向惠康油脂公司所购原料系大豆油。惠康油脂公司向包含本公司在内的大豆油用户销售大豆油时掺杂包含地沟油在内的劣质成品油进行勾兑后销售,本公司对此情况毫不知情。  在澄清公告中,健康元也否认2010年的业绩优良与使用地沟油有关,表示焦作健康元利润下降,主要系产品价格的下降。  查询健康元相关公告显示,焦作健康元在2010年采用地沟油的时候,其实现销售收入9.41亿元,净利润3.39亿元。  2011年,焦作健康元实现销售收入降至6.98亿元,亏损4300万元,健康元对此解释是7-ACA价格下滑并且年末出现7-ACA历史上近10年来的最低价位,7-ACA营业利润率大降至5.18%。2012年上半年,焦作健康元更是巨亏5100万元。  健康元公告称,焦作健康元的利润下滑和7-ACA价格波动有关。2010年3月15日,7-ACA价格就达到100万元/吨,并全年维持高位。但从2011年初开始,价格一路下滑,至2011年12月26日已降至44万元/吨,降至十年来的最低水平。今年上半年,焦作健康元的7-ACA的销量也同比下滑了49.6%。  根据公诉机关的指控,惠康油脂采购的地沟油较普通豆油每吨便宜约1000元左右,有分析质疑健康元采购低价油脂以压缩成本。对此,朱保国表示:“我们从惠康油脂的采购价并不比市场价低多少,每吨最多差个几十块钱。如果价格低很多,我们反而能提早警觉了。”健康元出示的公司购销记录显示,2011年4月13日,公司从惠康油脂购油的价格为10240元/吨,4月10日从新海粮油公司采购的油脂价格为10280元/吨,而在4月8日从焦作市粮食局储备库购油的价格为10180元/吨。  健康元公告称,公司向包括惠康油脂公司在内的多个原料供应商采购大豆油,均逐批次检验入库。但经过公司多种检验,均没有检出惠康油脂公司所供大豆油中含劣质成品油情况。  声音  7-ACA生产过程有两种方法  酶法比化学方法便宜几十元  据广东某抗生素厂商负责人介绍:“一般在7-ACA的生产过程中有两种方法,一个是化学的一个是酶法的之所以有两种方法,酶法化学式合成的微生物的杂质比酶法处理容易控制,酶法是需要油的,化学不需要。”  据介绍,之所以会用到油,是企业考虑到成本差异,为了压缩成本,用了酶法,但是其实酶法也就是比化学方法便宜几十元。去年下半年,出台了“史上最严抗生素条例”,抗生素企业都在想办法压低成本,所以企业用成本相对来说较低的酶法制作7-ACA。  Merck总部前任资深全球采购许雷博士:  “工业废料来作为发酵原料,在国外知名企业中都是通用做法”  电话会议上,健康元请来的常州奥森药物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在Merck(默沙东)总部任资深全球采购的许雷博士表示:将地沟油做原料用于发酵,就像在合成药物中使用剧毒原料是一个道理。生产厂家和监管单位所需要做的就是制定一个残留标准,使得杂质或是未明杂质低于某个检测度。这个在ICH中已经有简述。用廉价的或是工业废料来作为发酵原料,这个在国外知名企业中都是通用的做法。“我在Merck做采购时,我们发酵用的原料,有些实际就是食品工业的废料。”许雷如是说。
  • 中石油清洁柴油国Ⅳ上市
    据了解,面对大气污染问题,近年来我国全面加快油品质量升级步伐,从2018年起实施国V清洁柴油标准目标。中石油加大技术创新力度,设立了劣质重油加工、炼油催化剂以及国Ⅳ汽油生产技术推广应用等涉及油品升级的重大科技专项。他们通过一系列自主研发成果为公司汽柴油质量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包括从常减压到催化、焦化、加氢等都需要新建一系列配套设施,而这些配套设施的建设和完善都需要一个周期。去年,中石油按期完成了14个国Ⅳ车用柴油升级项目,目前所有炼厂具备国Ⅳ车用柴油生产能力。业内人士认为,质量升级并非一日之功。作为国内成品油的主要供应商之一,中石油加速完成油品质量升级和国Ⅳ柴油置换工作,背后是其履行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征求《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色谱分析方法验证规范》等26项辽宁省地方标准意见
    各有关单位及个人:《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色谱分析方法验证规范》等26项辽宁省地方标准已经通过技术审查并形成报批稿,拟对外正式发布,现公开征求意见。请于2023年10月27日前,将意见反馈至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处。联系人:高洪涛联系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中路55号邮 编:110031电子邮件:lnzjbzhc@163.com电话:(024)96315-1-3512传真:(024)96315-1-3512附件:1.26项地方标准目录2.地方标准报批稿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10月20日附件126项地方标准目录1.宠物临床诊疗职业技能等级2.宠物美容职业技能等级3.犬训导职业技能等级4.公安政务服务网办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5.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6.丙烯酸盐灌浆材料渗漏治理应用技术规程7.中华小长臂虾稻田养殖技术规范8.中华小长臂虾种质鉴定规范9.农村户厕使用维护规范10.农村户厕建设技术规范11.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色谱分析方法验证规范12.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规程 第1部分:总则13.盐碱地设施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第1部分:总则14.盐碱地设施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第2部分:大棚豇豆15.盐碱地设施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第3部分:温室西芹16.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方案编写规范17.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消毒技术规范18.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安装技术规范19.经营者反垄断合规导则20.文冠果组织培养育苗技术规程21.柞树嫩枝扦插育苗技术规程22.茜草人工栽培技术规程23.河岸带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规程24.气象旅游资源等级划分25.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事故气象调查技术规范26.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防雷监督检查技术规范
  • 最美“疫”中人:汕头大学-香港大学联合病毒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朱华晨
    p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巾帼不让须眉,女性力量历来为社会所关注。在科学仪器及分析检测行业,不仅有令人敬仰的女院士、女专家,还有“硬核”女高管,资深女工程师、女销售、女市场,以及从事科学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的广大女性从业者… … 越来越多的女性工作者正在通过自己的思考与行动影响着科学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当前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女性医护检测人员,她们的辛苦付出正在守护者千家万户的生命安全。/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身影也许柔弱,但是她们刚柔并济 挑战也许更多,但是她们执著坚守 既是“排头兵”又是“后勤兵”,她们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有泪更有笑。值“3.8”来临之际,仪器信息网将目光聚焦在这样的一个群体,开设特别专题,致敬科学仪器与分析检测行业中的“她”力量!/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最美“疫”中人:汕头大学-香港大学联合病毒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朱华晨/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3/uepic/8e3e6f3e-844a-4950-a740-578d8e6c00a1.jpg" title="2.png" alt="2.png" width="450" height="300" border="0" vspace="0" style="text-align: center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助理教授,汕头大学-香港大学联合病毒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朱华晨/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第十六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pp  整整100年前,一场流行性感冒曾造成全世界超过1/3人口被感染,可能夺去了七千万或一亿条生命,这甚至超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总和。今天,我们幸运地生活在远离战火硝烟的国度,却同样需要面对和平时期的世界大战——流行病疫情,病毒如恐怖分子发动突然袭击,以席卷之势屠虐生命,令全人类闻风丧胆。/pp  有一群反恐专家专门与疫情作战,他们神兵天降,第一时间出现在疫区 他们神机妙算,抢先一步阻止疫情升级 他们神乎其技,揭穿病毒的神秘面纱… … 然而他们并不是神,他们只是试图用自己的凡人之躯,去战胜病毒的魔鬼之爪。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助理教授,汕头大学-香港大学联合病毒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朱华晨便是其中之一,她主攻流感及其他RNA病毒的起源、进化,以及致病性和传播性的分子机制研究,与H1N1、H7N9、MERS等臭名昭著的病毒是“老相识”了。/pp  假如面对一种突发的、未知的、全新的病毒,你会怎么办?普通人会闻风丧胆、避之不及,朱华晨却一定是那位最美的“逆行者”。“首先赶赴现场采集标本,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寻找病毒‘嫌犯’ 并遵循柯克氏法则,针对禽、鼠、猴等不同动物模型做病毒的检测、分离、培养,对病毒进行验证,从而推断病毒的传播途径和致病风险,为疫情暴发期的防控手段提供指导 随后整理病人临床数据,分析病毒的流行规律,并结合动物模型试验数据对比病毒株的强弱,甚至可以使用基因工具对病毒进行修饰,寻找某些与致病、传播、感染相关的位点或基因,进而可以开发靶向药物或抗体。”/pp  朱华晨逻辑清晰、面面俱到、语速飞快,似乎早在脑海中推演过百遍。从她的眼中,看不到一丝对病毒的恐惧,反而闪着一股兴奋。“的确是这样,首先我会感到自己有极强的使命感,另一方面我们是专业研究病毒的,比其他人更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责任感和使命感,会远远超过那一点点恐惧和顾虑。”/pp  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从中学时期便已萌芽,那时生物技术方兴未艾,朱华晨便认定这将是解决粮食危机、能源危机、环境危机的钥匙。她希望能将自己渺小而有限的生命投身到对人类有意义的事业中,因此直到博士研究生阶段,她都深耕于基因工程和超级杂交稻的基因改良。/pp  直到2003年广东SARS疫情爆发,身为潮州人并在广州读博的朱华晨第一次亲身感受到病毒带来的恐慌,也第一次了解到管轶教授的团队是如何追根溯源,帮助政府成功控制SARS的。从那时起,她便立志加入管轶教授的团队,成为像他那样的“救世主”。/pp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曾经的“迷妹”一边恶补病毒学知识,一边兼任实验室的“动物饲养员”,就这样终于成长为管轶教授的得力副手。现在的朱华晨则需要兼管香港大学、汕头大学、深圳等多个实验室的工作,每日于大湾区三地间奔走。“如果你问我明天会出现在哪里,我自己可能都无法确定,我在宿舍和几个实验室都备好了箱子,如果哪边需要我过去,拎包就可以走。”/pp  这样的生活,普通人也许难以接受,但朱华晨甘之若饴,“这样经常变换工作场景,会一直保持一种新鲜、激昂的状态,我觉得也挺好的。”她笑着说,“唯一的遗憾也许是年轻时对于家庭没什么想法,也没有时间去考虑个人生活。如果人生可以倒带,我会选择要家庭、要小孩,因为他们不一定会成为你的附累,却可能打开人生的另一扇窗。”/pp  是的,众人眼中的“神奇女侠”其实并不是神,她只是将一生挚爱的事业,也作为自己的归宿。/pp style="text-align: right "(部分内容摘录自凤凰网时尚)br//p
  • “化学火锅”“飘香”多时 监管亟待加强
    “北风起,火锅香”,随着冬季来临,热气腾腾的火锅尤其是鲜香的麻辣火锅受到众多人群的喜爱。但这些奇鲜奇香的火锅,很多被店主加入了飘香剂、辣椒精和火锅红等化学原料,伤害人们的健康。  化学品“提味”“提香”已多年  吃火锅必有“底锅”,南京一位知情人士爆料:这些底锅调料里“基本上都是化学添加剂”:红得诱人的红汤火锅,辣味、红色都是辣椒精调出来的 火锅店里香味四飘,其实是飘香剂在发挥作用。  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火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凯认为,南京有不少火锅店使用添加剂糊弄消费者,“南京市场上的这些火锅添加剂早就该好好管管了。”  因为冬天是火锅旺季,因此在南京的干货批发市场内,火锅作料成了主角。18日上午,当记者在南京一些菜市场及干货市场暗访时,发现火锅飘香剂、辣椒精和火锅红的卖家们更加“谨慎”了,因为“前几天当地媒体进行了曝光”。  在南京水西门的一家菜市场,一家干货店的老板承认:“以前市场里这些东西多得很,不过现在不是熟面孔就不敢卖了,过了风头再说。”  这名姓高的老板跟记者“闲聊”:火锅飘香剂是红瓶子装的,只要挑一点放入火锅,香味四起,一下子就能让人有食欲。辣椒精可以代替辣椒,让食客辣得过瘾 火锅红则是不放红辣油,就可以让火锅“火红火红”的。  高老板说,这些东西好几年前就有了,一到冬天卖得特别好。当然都是开店的人来批发,“一买好多”。飘香剂的价格一般是30多块钱1斤,而辣椒精则是30元左右就能买到1升装的一大瓶。一些小店店主买回去后,倒上开水,再放些不值钱的干货料,根本不用熬制,用大火烧滚,原来白花花的开水就渐渐变成辣油汤,不仅香辣逼人而且红得诱人。  专家支招辨别“化学火锅”  南京建邺医院的一位医生告诉记者,要避免吃到“化学火锅”,就别去那些一进门就香气逼人的火锅店。因为根据经验,火锅熬制的香味都是自然散发的,应该是越煮越香,而刚端上来的火锅就香气四溢,绝大部分可能加了增香剂。其次,可以观察端上来的麻辣锅底。如果麻辣锅的辣油显得透红鲜亮,那么这个麻辣锅底肯定也暗藏问题,因为正常情况下熬制的麻辣锅底,应该略有浑浊,透亮的麻辣锅很明显是加了辣椒精或者火锅红。  “化学火锅”遭“围剿” 监管待加强  “化学火锅”被曝光在南京市民中引起极大关切。一位网友在留言中说:“都吃了十几年的火锅了,才发现火锅底料有问题,多郁闷啊。现在可以不吃火锅,那以前吃下去的可怎么办呢?”  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将在全市范围内对火锅底料的生产、使用、添加等环节进行专项检查。  南京不少市民表示,希望相关部门能够监管到位。“食品安全关乎人的健康,职能部门只要认真去监管,没有什么监管不了的。”  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人表示,将牵头相关执法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对火锅添加剂市场进行检查。工商部门将要求销售环节做好索票索证工作,对来源不明的,立即进行下架处理。而该市质监部门将对当地生产火锅底料的企业进行源头管理。卫生监督部门会对餐饮企业产品进货进行把关。针对火锅底料的专项行动,将是一次各部门联动的大行动,并贯穿“两节”期间,也会在第一时间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公布出来,净化火锅底料市场。
  • 两湖车“喝”上中国石油国Ⅳ柴油
    1月7日至14日,管道公司长沙输油气分公司向长沙油库注入6000多吨国Ⅳ标准车用柴油。由此,我国两湖(湖南、湖北)地区车辆首次&ldquo 喝&rdquo 上来自中国石油的国Ⅳ标准车用柴油。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发布的&ldquo 车用柴油(国IV)&rdquo 国家标准,2015年,国内柴油生产、储运及使用等环节将全面淘汰国Ⅲ车用柴油,取而代之的是国IV车用柴油。2014年12月24日开始,管道公司长沙输油气分公司开始国Ⅳ车用柴油置换国Ⅲ柴油作业。长沙油库分输支线结束国Ⅳ柴油分输作业,预示着中国石油国IV车用柴油置换工作圆满完成。从此,我国两湖地区用上中国石油更加优质、洁净的国Ⅳ车用柴油。
  • 5月起海南全面推行国III标准汽油
    日前,海南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通过了《海南省推行国III标准汽油实施方案》,从今年5月1日零时起,我省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国III标准汽油,同时停止销售非国III标准汽油。海南将成为全国第一个全省范围内推广国III汽油的省份。  国III标准汽油是国家机动车第三阶段排放标准(相当于欧III标准),其准确定义为机动车尾气排放达到《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值及测量方法》(中国III、IV阶段)和《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III、IV、V阶段)中的第三阶段和控制要求。  国III标准汽油也称为高清洁汽油,是以无铅汽油为基础,按照比例加入一种多效汽油清洁复合添加剂而构成的。国Ⅲ汽油与国Ⅱ汽油比较,硫含量低,有效降低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排放量,推广使用国Ⅲ汽油可直接减少二氧化硫排放,同时保护车辆排放控制系统和发动机的正常运行。目前,全国仅有北京、上海等直辖市和广州、深圳等城市推行使用国III或国IV标准车用燃油。
  • 国Ⅳ汽油标准或年底出炉 油价或再涨两角
    目前国内除北京地区实行京Ⅴ标准汽油(硫含量≤10ppm),上海、江苏和广东部分城市实行国Ⅳ标准汽油(硫含量≤50ppm)以外,其余地区仍然实行国三标准汽油(硫含量在≤150ppm),升级到国Ⅳ标准以后,尾气排放中的硫含量将有明显减少,同时也会减少空气中PM2.5的排放。  “国五”汽、柴油标准的时间表出炉:2013年6月底前发布第五阶段车用柴油标准,2013年底前发布第五阶段车用汽油标准(硫含量不大于10ppm),2017年年底全部换用国Ⅴ油。业内指出,年底标准出来后,应该会陆续开始更换油品。明年广州、深圳、东莞等已经使用第四阶段车用汽油的城市或率先使用国Ⅴ油。油品升级或将推涨油价,涨幅或达2角。业内呼吁国家财政补贴油价,以降低消费者负担。  最快明年用上国五油  “广州、深圳、东莞等率先使用粤四汽油的城市将率先使用国五汽油。”昨天,业内有关人士表示,由于年底国五汽油标准才出炉,预计最快明年第一批试点城市实行国五标准。据悉,4月1日零时起,广东佛山地区主营加油站全面销售粤Ⅳ标准汽油,成为广东省继广州、东莞、深圳后的第四个全面使用粤Ⅳ汽油的地区。中山、珠海两市也于6月1日起全面置换汽油至粤Ⅳ标准。  据了解,中石化广州的炼厂已具备生产国Ⅴ汽油的能力。中宇资讯分析师路伟指出,硫含量的降低将直接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大气环境。硫含量的减少可降低对发动机的伤害,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  随着标准提高,汽油价格或再涨。业内预测涨幅或在2角左右。  中宇分析师孙雪君告诉记者,油品质量升级必然带来成本的压力。以广东地区为例,粤Ⅳ93#汽油最高零售价格较国Ⅲ93#汽油价格高200元/吨左右,这无形中将部分成本转移到消费者身上。  业内建议通过政府补贴的形式减少消费者压力。油品质量升级成本可以由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方“买单”,帮助高标准资源占据市场份额,并规范成品油企业的行为,切实提高成品油质量。  油品升级将减少PM2.5  雾霾多发使得环境问题进入人们视线。据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机动车尾气排放对环境构成的压力越来越大。鉴于此,国务院于今年2月初召开的常务会议上决定加快国内成品油质量升级步伐。  业内指出,在油品指标中,硫含量是决定油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几乎决定了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程度。随着油品质量升级,机动车尾气排放的PM2.5以及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也将会随之减少。
  • 中石化布局成品油“国六”项目
    6月1日,中国石化在北京召开油品质量升级工作视频会,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成品油质量升级工作方案》要求,全面部署新一轮油品质量升级工作。会议要求所属炼厂比国家规定早3个月完成升级项目,并同时在6家企业提前布局13个升级&ldquo 国六&rdquo 项目。  此前的2015年4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家七部委联合发布方案,要求加快清洁油品生产与供应。一是扩大范围,2016年1月1日起在东部11省市实施国五车用汽柴油质量标准 二是提前实施,将全国范围实施国五质量标准车用汽柴油的时间由原定的2018年1月1日,提前至2017年1月1日 三是普通柴油方面,2017年7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实施硫含量不大于50ppm(相当于国四标准)质量标准,2018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硫含量不大于 10ppm(相当于国五标准)质量标准。  所属炼厂均分别比国家规定早3个月完成升级。中国石化要求旗下炼厂加快节奏,建立倒逼管理机制,确保按国家规定的时间节点供应国五油品。考虑到为后续销售环节油品置换预留时间,所属东部地区炼厂将在今年10月1日前完成,所属其他地区炼厂将在明年10月1日前全部完成,普通柴油硫含量不大于10ppm(相当于国五标准)的质量升级项目在2017年10月1日前完成。  汽油方面,截至目前已有18家炼厂全部具备国五汽油产能,其中7家炼厂具备部分产能,累计国五汽油产能3900万吨、占汽油总产能的70%。柴油方面,有7家企业全面具备国五车用柴油产能,15家企业具备部分国五产能,累计国五车用柴油产能3100万吨,占柴油总产能的40%。  中国石化要求各企业以节点控制为重点,建立倒逼管理机制,以目标倒逼进度、以时间倒逼程序,实施季度、月度进度动态控制,确保项目建设按期完成。  北京市正在抓紧制定第六阶段车用汽柴油质量地方标准,并预计将于近期公布及拟于2017年实施。预计东部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将快速跟进。  2000 年-2014年累计向炼油板块投入2615亿元。近年来,我国油品质量升级步伐很快,从2000年以来,车用汽柴油标准从国一升级到国五,汽油标准从 2000年的硫含量不大于1000ppm下降到国五的不大于10ppm,下降了99%。  同期,中国石化持续加大投入,不断提升油品质量。中国石化《年报》显示,2000年至2014年累计向炼油板块投入2615亿元,其中2012年达到321.61亿元。  其中,于2012年向北京、2013年向上海和江苏沿江8市,2014年向广东、陕西、浙江杭嘉湖地区和天津供应国五油品。
  • 柳叶刀重磅!全世界已有38亿人感染过新冠?
    自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立刻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大流行。截至目前统计,官方统计有5亿人感染新冠病毒,600多万人死亡。但是对于这个数字,学术界却持有怀疑态度。全世界到底有多少人感染新冠病毒?多少人重复感染?以及多少人因新冠而死亡?这些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在之前的研究里,一些研究小组估计了特定时间和地点的SARS-CoV-2每日或累计感染情况。例如: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通过近似的感染-发现率(IDR)来估计累积感染情况;Serotracker项目报告了血清流行率调查的范围和这些调查的一些属性,但它并没有根据这些数据对累积感染进行估计;还有一些研究使用报告的死亡人数和公布的感染死亡率(IFR)的估计值来估计美国各州和选定国家的累积感染情况。但所有这些分析都依赖于未得到充分纠正的偏倚数据的影响。2022年4月8日,著名流行病学建模专家Chris Murray 在《The lancet》(柳叶刀)发表了一篇文章:Estimating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daily and cumulative infections with SARS-CoV-2 through Nov 14, 2021: a statistical analysis。研究统计发现,截至2021年11月14日,造成了38亿人的感染和再感染,感染人数占到了世界人口的43.9%。各国感染人口的比例差异很大,这表明宿主免疫力特征以及国家和地方政策在决定传播模式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事实上,本研究方法从新冠疫情大流行开始就在构思和开发了,以填补及时提供SARS-CoV-2感染估计的空白,用于跟踪大流行,并为疫情传播的流行病学模型提供参考。研究者使用主要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国家数据库的报告病例、入院病例和报告死亡病例的数据,以及通过以前的审查、SeroTracker和政府组织确定的血清流行率调查,制作了一套全面的全球和特定地点的SARS-CoV-2每日和累计感染的估计数据。研究纠正了这些数据的已知偏差,如报告的滞后性。通过使用SARS-CoV-2造成的超额死亡比例的统计模型来说明死亡报告的不足,并根据抗体敏感性的减弱、疫苗接种和SARS-CoV-2逃逸变种的再感染来调整血清流行率调查。然后研究者建立了一个经验数据库,包括感染发现率(IDRs)、感染住院率(IHRs)和感染死亡率(IFRs)。为了估计每个地点的完整时间序列,研究者建立了统计模型,按地点和日期预测IDR、IHR和IFR。接下来,研究者将三个系列的每日感染估计值合并为一个更可靠的每日感染估计。然后,研究者用每日感染数来估计累积感染数和累积比例,然后研究者用累积感染数和报告的病例、住院和死亡的修正数据计算出累积IDR、IHR和IFR的验算后估计。本研究是迄今为止对全球每日和累积SARS-CoV-2感染情况的第一次全面分析。SARS-CoV-2的传播范围极广,在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全球每天的SARS-CoV-2感染人数在300万-1700万之间波动,在2021年4月中旬达到高峰,主要是由于印度的激增。从大流行开始到2021年11月14日,据估计,SARS-CoV-2感染和再感染的总人数为38亿人,估计有33.9亿人,或全球人口的43.9%曾被感染过一次或多次病毒。其中13.4亿的感染发生在南亚,是七个超级区域中最高的;撒哈拉以南非洲超级区域的感染率最高(每100人有79.3人感染);高收入地区的感染人数最少(约2.39亿人);东南亚、东亚和大洋洲的感染率最低(每100人中有13人感染病毒)。不同国家和地区曾经感染的人口累计比例差异很大,40个国家的感染率高于70%,39个国家的感染率低于20%。本研究的统计发现突出了COVID-19对世界人口产生持续和深刻的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累计感染人口比例的巨大差异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确定哪些地方的传播预防策略应该被效仿,以及未来哪些是感染风险最大的人群,然后对全球疫苗接种进行优先排序。研究者估计SARS-CoV-2感染的统计方法可以常规应用,并能迅速提供估计值,这对未来数月和数年的研究、科学和政策努力实现大流行疫情的准备、响应和控制至关重要。目前,该方法已经准备继续在常规基础上免费提供给所有人使用。
  • 水质监测 重任千钧 | 谱育科技中标环境监测总站逾5千万地表水监测项目
    2月25日,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中标公告,谱育科技旗下子公司杭州谱育检测有限公司(简称“谱育检测”),成功中标“2020-2022年地表水国控断面采测分离样品采集技术服务项目”,以综合评分第一的优异成绩,获得了第1包和第2包,中标金额5080.48万元,将持续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保障国家水质安全提供服务。『 重任千钧 再奋蹄』□□□□从2017年10月至今,谱育检测已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提供了300多个地表水国控断面的水体采样和监测服务。3年来,谱育检测严格按照总站要求的标准,扎实开展相关服务工作,全面保障和提升采测分离工作质量。 2020年2月,谱育检测再度中标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2020-2022年地表水国控断面采测分离样品采集技术服务项目”,将承担浙江、上海、江苏、安徽、贵州、四川、重庆、湖北、湖南、甘肃、陕西共11个省份的650个地表水国控断面的样品采集、监测等服务工作。谱育检测凭借成熟的技术水准、优质的服务质量再次获得了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评审专家的信任和认可,我们也将继续全力以赴,为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的考核、评价提供真实、客观、有效的监测数据。『 恪尽职守 显担当 』□□□□一直以来,谱育检测都竭尽全力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地表水国控断面提供水体采样和监测服务,全力以赴打赢“碧水攻坚战”、为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提供有效支撑,尽心尽职、表现优异。春节期间,新冠肺炎蔓延全国,为保证疫情期间主要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安全,国控断面采测分离项目刻不容缓,谱育检测逆势前行、积极应对,第一时间调配相关采样设备,集结全国采样工程师,快速制定解决方案,多措并举确保疫情期间河南、浙江等多地区采样工作正常开展。为确保地表水样检测的高效性,谱育检测团队承担重任,积极奔赴河南信阳、浙江温州等国控断面采样点,奋战在生态环境应急采样第一线,全力保障重点关键断面采样工作,及时向国家环境监测总站提供了精准数据。娴熟的项目经验、专业的采样检测技术服务、不畏险阻的谱育精神获得总站诸多赞扬。 重任千钧再奋蹄,恪尽职守显担当。谱育科技将持续提升技术服务水平,用 “真、准、全”的监测数据助力国家实现水环境监测 “国家考核、国家监测、数 据共享”,促进地方政府水污染防治的力度,推动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 科华生物创始人唐伟国先生因新冠伴发基础性疾病逝世
    12月25日,体外诊断上市公司科华生物通过官网发布讣告:公司创始人、原董事长,原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副会长唐伟国,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伴发基础性疾病,于2022年12月25日在上海不幸逝世,享年66岁。讣告原文:我国首批体外诊断上市公司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原董事长,原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副会长唐伟国先生,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伴发基础性疾病,于2022年12月25日在上海不幸逝世,享年66岁!唐伟国先生,是我国体外诊断国产化的开拓者和践行者,他带领科华生物自创立之初以创新技术为基石,开创了国产酶免试剂和生化试剂产品的先河,带领许许多多科华人共同铸就了中国体外诊断的行业龙头,也引领行业发展几十年。中国体外诊断的发展离不开唐先生的付出,唐先生为中国医疗行业体外诊断领域的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也将永远被铭记唐伟国先生向来为人处事谦和低调,其家人亦秉承唐先生的遗愿,一切从简,不准备过甚操办,我们尊重唐先生及家人的意愿,默默在心里缅怀唐先生,不打扰唐先生家庭的正常生活。我们对唐伟国先生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对唐先生家属致以诚垫慰问!老唐总,一路走好!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12月25日
  • 青岛:花生油样品查出溶剂油 毒过地沟油
    检测样本:从莱西市院上镇蔡家庄一工厂带回的花生油样品  检测目的:花生油样品中是否添加溶剂油  溶剂油俗称轻汽油,轻汽油是苯系物含量比较低的,脂肪烃含量比较高,适用于食品提取行业。90号、93号汽油是苯系物含量比较高的,不适用于食品行业,苯系物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检测原理:溶剂油沸点较低,高于五六十摄氏度开始蒸发,如果加热后花生油颜色有变化,而且产生气泡,说明添加了该物质。  在看到记者带去的工厂花生油样品的第一眼,山东省花生研究所产业工程部杨副主任就惊奇地说:"这是花生油吗?这不是地沟油吗?"3月26日,记者在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对花生油样品进行了初步化验,结果显示,花生油样品确实含有溶剂油成分,杨副主任评价"连地沟油都不如","这种油绝对不能吃,即使经过精炼处理也很难全部去除其中的有害成分。"  初步分析  杂质太多了,甚至不如地沟油  记者带着从莱西市院上镇蔡家庄一家花生油工厂里拿来的样品,来到位于万年泉路上的山东省花生研究所。研究所的杨副主任从记者手中接过样品后,不由地有些打怵。他询问记者,"是从哪里弄的?"得知是从花生油厂拿到的样品后,他有些吃惊地说,"这是花生油吗?甚至不如地沟油。"  杨副主任说,"为了省花生油钱,很多饭店使用地沟油,颜色都比这个更鲜亮一些。这个油里的杂物质太多了,根本不能食用,甚至现在都不能称之为花生油。按照常规,这种物质是用来做皂角的 ,也就是加工肥皂,如果是皂角厂的还可以,但要是花生油厂的 ,人吃了这些油显然没好处。"  杨副主任说,"花生油分为压榨油和浸出油,而所谓的浸出油也不能用这种物质来提炼。加了这种对人身体有害的物质后,即使提炼也不可能一点杂质都没有,如果拿这个加工成花生油,是应该禁止的。"  实验过程  花生油样品中检出溶剂油成分  溶剂油沸点比较低  "小作坊设备比较落后一些,没法把花生里所有的油都榨出来,剩下的那些花生饼一般情况下会被碾碎成粉末,再将溶剂油和花生粕粉末混在一起,溶剂油会和花生粕里面剩余的花生油合成吸收,这一过程结束以后,溶剂油和花生油产生的混合油会被当做毛油提炼出来。这还仅仅是第一步,下一步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对混合油进行精炼,达到国家生产标准就可以食用了。"杨副主任说。  "大的花生油厂加工花生油有好几种方法,一种也是压榨花生米,再继续提炼剩下的物质 另外就是直接将花生米碾碎,将这些粉末里的油全提炼出来。这些工序都是在正规大厂里加工的,所以符合规定。但如果被小厂分开来加工,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一些价格便宜、对人身体有害的物质,显然很不可取。"杨副主任说,"如果工厂只生产毛油,那么是否存在精炼设备就是一个疑问。"  "其实要测花生油是否含有溶剂油很简单,只要加热就能看出来,因为溶剂油的沸点比较低,高于五六十摄氏度就开始蒸发,如果加热后看到颜色有变化,就说明里面添加了这种物质,含有溶剂油的花生油会慢慢产生一些气泡,这些气泡也是这种物质。等加热到沸点时会听到啪啪的声音,听到这种声音可以说明油根本不纯净,一种可能是油里面的杂质,另一种可能是偏酸性的物质。"  加热后变黑还发出声响  记者跟着研究员来到五楼的实验室,研究员首先拿出两个容器,将记者带来的花生油分别倒进两个容器中,在加热仪器上放了一个加热垫后,将容器放在上面加热,另一杯放在旁边。  1分钟后,被高温加热的容器里,花生油逐渐开始有了变化,瓶子底部开始往上泛着气泡,而气泡的数量随着温度的上升一点一点增加着。  2分钟以后,在记者的要求下,实验人员在杯口加上了盖子,记者并没有看到在玻璃壁上凝结的小水珠。这表明花生油里面含有的溶剂油是不凝结的。  3分钟后,气泡上升的速度变得很快,油的顶部已经积累了不少气泡,油的颜色逐渐进一步变化,变得没有加热的容器里的油颜色更深了一些。  5分钟后,油的顶部几乎已经堆满了气泡,油的颜色和没加热的颜色有了明显差别,显得更黑更浓一些。  8分钟后,加热容器里逐渐发出了"噼啪"声,声音从小变大,频率也开始增快,慢慢的,这种声音开始变得有些大,能明显感觉到,油里有别的物质存在。  实验室充斥着汽油味  经过加热实验后的实验室到处充斥着一股汽油和花生混合后产生的气味。杨副主任看了实验后说,"这个实验肯定了我的说法,里面含有溶剂油,添加这种物质使花生饼提炼出油来,当这种物质逐渐蒸发后,浑浊的花生油开始变得透明,正常情况下颜色应该变得很淡,但花生油越加热越黑,只能说明里面还含有其他杂质,杂质是什么,需要进一步做实验来证实。"  专家解释  精炼处理也难消除有害成分  杨副主任解释:"像这样含有一股浓烈汽油味的花生油根本不可能达到食用标准,如果按照现在的市价来计算,出厂价一吨一万四千多元,如果进一步再加工,还不如直接用花生米压榨便宜,一些大品牌的出厂价也不过是一吨一万四千左右。"  从收益上不可能,从技术上也不是太可能。杨副主任说:"继续加工提炼也需要一些设备,需要进一步投资,而且精炼出来的花生油基本没什么营养价值了,更何况不可能将花生油里面所含有的有害成分全部提炼出来。"  "这样的花生油无论怎么处理都不能吃。"这是杨副主任的观点。随后,记者联系了莱阳市质监局的王主任,他告诉记者,他所了解的一些工厂是用120号的汽油来浸出花生油,到底合不合格要看工厂的设备和能力,如果浸出后油是很纯净的,不危害身体健康,符合国家规定和行业规定,因为国家没有规定不能使用这些方法。"这些油品不是成品油,最终是否符合规定要看成品。如果是成品油里含有对人身体不好的物质,那么质监部门肯定要对工厂进行检查。"  记者手记  花生油生产者"三赢",消费者却输了  记者带着工厂的花生油样品找到山东省花生研究所的杨副主任时,他有些迷茫的眼神让记者也很疑惑,这真的是花生油吗?他的一句话更加深了这样的感受:"这是花生油吗?甚至不如地沟油。"这些被工厂老板称之为能食用的油连人人喊打的地沟油都不如,可见这些油是多么劣质。  通过实验后我们才知道,原来提炼这些花生饼粉末的混合物质是那种连汽油都不如的溶剂油。试想一下,你吃的花生油里含有溶剂油,这种油吃到身体内会有益处吗?为何这种颜色完全不正常的花生油,工厂老板会说可以食用呢。这真让人感到不解。  一个行业有一个行业的标准,一些知名大厂的标准甚至高于行业标准,但不可否认,还有一些工厂为了达到行业标准而费尽心思。一位教授的一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国家标准存在的漏洞:"其实要达到行业标准不难,对于大厂来说甚至很简单,花生油里含多少物质是有规定数值的,优质花生油里添加了这些劣质的油,数值肯定超标,达不到标准。这怎么办?继续加好油,冲淡这些劣质油,让标准下降,直到下降到符合标准为止。"  最终会怎样?答案显而易见,花生油生产者实现了"三赢":油符合标准了,添加劣质油、油的数量上升了,钱也赚了。但这样一来,购买花生油的消费者却输了。
  • “地沟油”检测之困: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吃过
    格外寒冷的冬天,给从事一项工作的人们带来了便利。在城市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打捞下水道中废弃食用油脂——“地沟油"获取暴利。由于低温使下水道中的油脂冷凝为白色、灰色或是褐色的固体,“乖乖地”呆在下水道里,这给他们的工作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被捞出的“地沟油”中很大一部分经过再次提炼、销售重返人们的餐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院长胡小松曾在中央电视台某节目中公开表示,每年有几百万吨的“地沟油”进入市场,上了餐桌,其中主要出现在农村市场和城乡结合部的市场、大食堂、集体食堂。  “地沟油”20年历史  “你一定也吃过地沟油。我常开玩笑说自己每天早上早餐吃的都是‘地沟油’。在数量上,我想一年150万吨‘地沟油’进入市场是有可能的,它并非如三聚氰胺那么可怕,但是其危害一直存在。”长期从事油脂研究的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何东平对《科学新闻》说。  “地沟油”又被业内人士称之为“毛油”,其来源主要有: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 将宾馆、酒楼的剩饭、剩菜经过简单加工、提炼出的油 用于油炸食品的油使用次数超过规定要求,或是劣质猪肉、猪内脏、猪皮加工以及提炼后产出的油。  被捞回的“地沟油”通常会在勾兑一些新油之后流入食品、餐饮行业。据实验测定,长期摄入“地沟油”将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如发育障碍、易患肠炎,并有肝、心和肾肿大以及脂肪肝等病变。此外,“地沟油”受污染产生的黄曲霉毒性不仅易使人发生肝癌,也有可能引发其他部位癌变,如胃腺癌、肾癌、直肠癌及乳癌、卵巢、小肠等部位癌变。  “虽然我们知道食品行业有这样的潜规则,知道有不法商人贩卖不合标准的油来谋取暴利,但我们很难分辨。”胡小松曾说,“油掺油,神仙愁,神仙都很难分开它,所以‘地沟油’大概应该已经有20年以上的历史。如果按吨位算的话,每年消化掉的‘地沟油’,统称吧,应该在几百万吨。”  据了解,提炼一吨餐饮业的“地沟油”成本仅在300元人民币左右,而如果被加工成为生物柴油每吨成本约1000元人民币。在专家们眼中,利益驱使是“地沟油”长期横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对于科研界而言,也有自己的责任,因为本应该对于“地沟油”充当把关作用的检测方法仍然存在欠缺,不能完全将“易容”后的“地沟油”揪出来,这使得“地沟油”在市场上可以畅通无阻。  检测之困  经过精炼的“地沟油”,从外观和感官上很难与普通一级油区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沈群表示,目前地沟油检测方法有不少,但是存在不能用一种检测方法检测所有来源的“地沟油”的缺陷(不同来源“地沟油”特点不同)。有时检测误差较大,有误判的可能。如果“地沟油”掺入含量较少时,检测不出来。  《科学新闻》了解到的目前现有关于“地沟油”检测的专利主要包括:电导率检测法和胆固醇检测法。其中,电导率检测法的依据是:油脂在烹饪过程中因接触了大量食盐、味精、洗涤剂等,金属离子含量要高于普通一级油,且与油中“地沟油”的添加量关联明显。胆固醇检测法的思路是,使用过的油,由于其在早先的烹饪过程中混入了动物脂肪,而植物油脂中不含或含极少的胆固醇,而动物脂肪中胆固醇含量则较高。  2007年1月12日新华社曾报道,武汉工业学院学生刘志金发明了一种30分钟即可准确检测“地沟油”的方法。其原理在于:“地沟油”多从下水道的洗涤油水中获得,其中含有不少来自地沟、金属器皿、洗涤剂中的金属离子,与正常的食物油相比有着差别。因此,他们利用金属离子浓度与电导率之间的关系,通过检测油的电导率,得出“地沟油”电导率是一级食用油的5至7倍,并以此判断“地沟油”。  同年5月,同为武汉工业学院硕士研究生的王乐研制出一种蓝色试纸,通过将试纸放入受测油后拿出静置半分钟,观察其颜色变化并对比标准色卡来判断是否掺入“地沟油”。王乐曾对媒体介绍,实验结果表明该试纸判断正确率可达90%以上。但是,她也明确表示,由于油经烹饪后杂质过多、成本复杂,故自己的研究成果——这种试纸还不能直接对熟制菜品的用油进行检测。对于王乐的研究成果,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分析,这是依据油的“积性”来检测油的纯度,当油中有氯化钠(食盐)时,其积性大,反之则小。而正规渠道食用油中通常没有氯化钠。  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黄凤洪指出,上述两种方法分别存在着不足之处,他说:“电导率法的检出下限为‘地沟油’的添加量在20%以上,而胆固醇法的缺陷在于,其检出下限为‘地沟油’的添加量在10%以上。”  《科学新闻》联系到一家生产“‘地沟油’快速检测试剂盒”的公司。该公司所设计的试剂盒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地沟油”进行检测。但在说明书中记者看到,其中明确标注,“对于一些未经纯化的油(比如芝麻油、花椒油等)和加入其他成分的油(如辣椒油),本法容易产生假阳性。”在记者咨询过程中,销售人员也表示,该试剂盒仅能作为工商执法的参考,无法进行详细分析。  研发新招  据介绍,经过精炼的“地沟油”虽然经过了一系列的过程,包括烹饪、分离、收集、精炼等,但经过洗涤、蒸馏、脱色、脱臭等加工过程后,影响感官和外观的因素被排除,其主要成分仍然是甘油三酯,这一点与普通油脂无异,自身并没有显示出与其他油脂具有显著差异的唯一性特征,因此有效高效检测方法的建立也就没有足够的依据。  对于“地沟油”的检测,何东平也表示并不能采用单一的方法进行。“‘地沟油’的检测一定要进行综合评判。”他说。  面对地沟油检测的种种困难,科技部在去年专门对此进行了立项。项目的承担者正是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黄凤洪和他的团队。针对“地沟油”的特性和现有一些方法的局限性,黄凤洪和他的同事们采取了新的方法。他告诉《科学新闻》,针对“地沟油”本身的特点,他们采用同时从几个方面着手的办法,除了上述两种方法外,还包括极性化合物与聚合物含量检测、Steradienes(β-谷甾醇在高温下的氧化产物)含量检测、反式脂肪酸含量检测、重金属和生物毒素含量检测、并采用电子鼻技术,建立不同油脂指纹图谱,在以上多个方法建立的基础上,探索几个参数间的相关性,从而确定“地沟油”的存在。  同时,何东平在其团队已有的科研成果的基础上,也承担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课题——“城市餐厨垃圾中废弃油脂再利用标准的研究和制订”,并且已将成果上报相关部门。  “我想这个标准在2010年应该就会批下来了。”他非常有信心地对《科学新闻》表示。但是,他强调对于“地沟油”的治理并非是检测标准能决定的,关键还在于政府管理。
  • 关于巴拉圭冬青叶(马黛茶叶)等9种“三新食品”的公告与解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审评机构组织专家对巴拉圭冬青叶(马黛茶叶)等3种物质申请新食品原料、食用单宁等2种物质申请食品添加剂新品种、N,N'-己基-1,6-二[3-(3,5-二叔丁基-4-羟苯基)丙酰胺]等4种物质申请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的安全性评估材料进行审查并通过。特此公告。国家卫生健康委2023年11月23日巴拉圭冬青叶(马黛茶叶)等3种新食品原料.pdf一、新食品原料解读材料(一)巴拉圭冬青叶(马黛茶叶)巴拉圭冬青叶(马黛茶叶)是以冬青科冬青属植物巴拉圭冬青(Ilex paraguariensis A.St.-Hil.)的叶为原料,经采摘、烘烤、切碎、干燥等工艺制成。主要营养成分为碳水化合物、粗纤维、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等,且含有少量的多酚、黄酮和皂苷类等物质。巴拉圭冬青叶(马黛茶叶)在美国被作为“一般认为安全的物质(GRAS)”管理,欧盟批准其作为新食品原料使用,加拿大批准其作为天然健康食品使用,巴西批准巴拉圭冬青的叶和茎可用于制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规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审评机构依照法定程序,组织专家对巴拉圭冬青叶(马黛茶叶)的安全性评估材料审查并通过。新食品原料生产和使用应当符合公告内容以及食品安全相关法规要求。鉴于巴拉圭冬青叶(马黛茶叶)在婴幼儿、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人群中的食用安全性资料不足,从风险预防原则考虑,上述人群不宜食用,标签及说明书中应当标注不适宜人群。该原料的食品安全指标按照公告规定执行。待代用茶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布后,则按照代用茶的标准执行。(二)酵母蛋白酵母蛋白是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为菌种,经培养、发酵、离心后收集获得菌体原料,经去除核酸、离心、酶解、提取、纯化、分离、灭菌、干燥等工艺制成。主要营养成分为蛋白质(≥70.0g/100g)、脂肪、膳食纤维和水分等。目前,美国已批准酿酒酵母蛋白作为营养补充剂添加到食品中,欧盟已批准酿酒酵母蛋白作为新食品原料,均未做食用量限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规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审评机构依照法定程序,组织专家对酵母蛋白的安全性评估材料审查并通过。新食品原料生产和使用应当符合公告内容以及食品安全相关法规要求。鉴于酵母蛋白在婴幼儿、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人群中的食用安全性资料不足,从风险预防原则考虑,上述人群不宜食用,标签及说明书中应当标注不适宜人群。该原料的食品安全指标按照公告规定执行。(三)儿茶素儿茶素是以茶叶为原料,经醇提取、浓缩、分离、萃取、酶解、浓缩、干燥等工艺制成。其中主要成分为儿茶素类,包括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水合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H2O)、水合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H2O)、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儿茶素(dl-C),儿茶素类总含量(以干基计)≥90 g/100g,其中EGCG含量≥50 g/100g。原卫生部2010年第17号公告批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为新资源食品,每日推荐食用量为≤300毫克/天(以EGCG计)。绿茶儿茶素已被日本批准为特定保健食品用功能配料。本产品推荐食用量为≤300毫克/天(以儿茶素类总量计)(即儿茶素类总含量为100 g/100g的原料的推荐食用量为≤300毫克/天,含量为90-100 g/100g的按照实际含量折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规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审评机构依照法定程序,组织专家对儿茶素的安全性评估材料审查并通过。新食品原料生产和使用应当符合公告内容以及食品安全相关法规要求。鉴于儿茶素在婴幼儿、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人群中的食用安全性资料不足,从风险预防原则考虑,上述人群不宜食用,标签及说明书中应当标注不适宜人群和食用限量。该原料的食品安全指标按照公告规定执行。二、食品添加剂新品种解读材料(一)食用单宁1.背景资料。食用单宁作为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已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允许用于黄酒、啤酒、葡萄酒和配制酒的加工工艺,油脂脱色工艺。本次申请扩大使用范围用于制糖工艺。日本厚生劳动省允许其作为加工助剂用于各类食品。2.工艺必要性。该物质作为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用于制糖工艺,提高澄清效果。其质量规格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食用单宁》(GB 1886.303)。(二)乙酸乙酯1.背景资料。乙酸乙酯作为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已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允许用于配制酒的加工工艺、酵母抽提物的加工工艺。本次申请扩大使用范围用于茶叶提取物的加工工艺。欧盟委员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食品标准局允许其作为提取溶剂用于各类食品。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评估结果,该物质的每日允许摄入量为0-25mg/kgbw。2.工艺必要性。该物质作为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用于茶叶提取物的加工工艺,用于提取茶多酚和茶氨酸。其质量规格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乙酸乙酯》(GB 1886.190)。三、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解读材料(一)N,N'-己基-1,6-二[3-(3,5-二叔丁基-4-羟苯基)丙酰胺]1.背景资料。该物质在常温常压下为白色固体粉末。《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GB 9685)已批准其作为添加剂用于橡胶和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多种塑料材料及制品中。本次申请将其使用范围扩大至聚氨酯(PU)传送带。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和欧盟委员会均允许该物质用于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2.工艺必要性。该物质作为抗氧化剂,能够减缓聚氨酯的热氧化降解。(二)2,2-双[[3[3,5-双(1,1-二甲基乙基)-4-羟苯基]-1-氧代丙氧基]甲基]-1,3-丙二基-3,5-双(1,1-二甲基乙基)-4-羟基苯丙酸酯 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1.背景资料。该物质在常温常压下为白色固体粉末。GB 9685批准其作为添加剂用于橡胶、涂料及涂层、黏合剂以及PE、PP等多种塑料材料及制品中。本次申请将其使用范围扩大至PU传送带。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和欧盟委员会均允许该物质用于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2.工艺必要性。该物质作为抗氧化剂,能够减缓聚氨酯的热氧化降解。(三)咖啡渣1.背景资料。该物质为烘焙咖啡豆经水萃取咖啡后的剩余物料,在常温下为褐色(棕色)至深咖啡色的粉末状细颗粒,不溶于水。葵花籽壳和木质纤维等类似材料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和欧盟委员会允许用于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2.工艺必要性。该物质作为填充料,用于聚乳酸(PLA)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塑料材料及制品中,可改善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成型加工性能和产品的使用性能。(四)甲基丙烯酸丁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和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物1.背景资料。该物质不溶于水,几乎不溶于正辛醇等有机溶剂。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和欧洲委员会均允许该物质用于食品接触用涂料及涂层。2.工艺必要性。该物质是涂料的主要成膜物质,可用于水性涂料,涂膜附着力强,耐腐蚀性较好。“三新食品”是指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和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2023年5月,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业技术机构梳理了 “三新食品”目录及适用的食品安全标准(点击下载),范围涵盖自原卫生部2009年第3号公告至国家卫生健康委2021年第9号公告的新食品原料(菌种除外)、自原卫生部2009年第11号公告至国家卫生健康委2021年第9号公告的食品添加剂新品种、自原卫生部2012年第11号公告至国家卫生健康委2021年第9号公告的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共计98个新食品原料品种、215个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和235个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2023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共发布17条征求意见,共涉及62种化合物。(2023年“三新食品”公示名单汇总!)点击了解更多“三新食品”》》》关于“三新食品”目录及适用的食品安全标准的公告及解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桃胶等15种“三新食品”的公告》》》解读《关于蓝莓花色苷等14种“三新食品”的公告》》》》关于文冠果种仁等8种“三新食品”的公告与解读》》》关于蓝莓花色苷等14种“三新食品”的公告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