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物理性质分析

仪器信息网物理性质分析专题为您整合物理性质分析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物理性质分析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物理性质分析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物理性质分析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物理性质分析话题讨论。

物理性质分析相关的资讯

  • 通过减少土壤物理性质对光谱的耦合作用来提高高光谱遥感在估算土壤有机质的时空可迁移性:以中
    摘要土壤有机质(SOM)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高光谱遥感已被证明是一种快速估算SOM含量的有前景方法。然而,由于忽略了土壤物理性质的光谱响应,SOM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和时空可迁移性较差。本研究旨在通过减少土壤物理性质对光谱的耦合作用来提高SOM预测模型的时空可迁移性。基于卫星高光谱图像和土壤物理变量,包括土壤湿度(SM)、土壤表面粗糙度(均方根高度,RMSH)和土壤容重(SBW),建立了基于信息解混方法的土壤光谱校正模型。选取中国东北的两个重要粮食产区作为研究区域,以验证光谱校正模型和SOM含量预测模型的性能和可迁移性。结果表明,基于四阶多项式和XG-Boost算法的土壤光谱校正具有优异的准确性和泛化能力,几乎所有波段的残余预测偏差(RPD)均超过1.4。基于XG-Boost校正光谱的SOM预测精度最 高,决定系数(R2)为0.76,均方根误差(RMSE)为5.74 g/kg,RPD为1.68。迁移后模型的预测精度、R2值、RMSE和RPD分别为0.72、6.71 g/kg和1.53。与模型直接迁移预测相比,采用基于四阶多项式和XG-Boost的土壤光谱校正模型,SOM预测结果的RMSE分别降低了57.90%和60.27%。 这种性能比较凸显了在区域尺度 SOM 预测中考虑土壤物理特性的优势。Figure 1. Framework of the proposed SOM estimation model.研究区域试验点1位于中国东北黑龙江省黑土耕地保护区,如图2所示,面积为1095 km2。该地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为450–650 mm,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0%。研究区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大部分地区为堆积平原。该研究区是全球仅有的四个黑土区之一,耕层深厚,土壤肥沃,含腐殖质的土层厚度为25–80 cm,适合种植玉米、大豆等作物。图 2. 研究区域概览。(a)研究区域的地理位置;(b、c)分别为站点 1 和站点 2 的土壤采样点;(d、e)“裸土期”的土壤表面。试验点2 位于中国吉林省黑土耕地保护区,如图 2 所示,面积为 713 km2。站点地势平坦,海拔在 189 至 237 m 之间。该区域为东部湿润山区与西部半干旱平原区的过渡地带。研究区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4.6 ℃,年降水量 600—700 mm。该区域河流水系丰富,农业水资源相对丰富,地表土壤空间异质性强。该区域土壤主要为黑土,腐殖质层厚度为 0.6—1.0 m。试验点2的土壤类型、地表特征等环境因素与试验点1有明显差异,可以验证本研究中SOM含量预测模型的时空可迁移性。2022 年 10 月 29 日至 30 日,共从试验点 1 采集了 104 个表层土壤样品(图 2b)。2023 年 4 月 14 日至 15 日,从试验点 2 采集了 40 个表层土壤样品(图 2c),用于测试模型的时空可迁移性。图3. 样区内土壤样品采集与参数测量示意图。(a)象限采样示意图;(b)土壤表面点云数据测量。研究过程样品运回实验室后,通过称重、烘干等方法获得每个象限9个子样本的SM和SBW,并计算子样本的平均值。然后,将9个子样本混合成复合样本,在实验室内使用(ASD FieldSpec 4地物光谱仪)进行光谱测量(取十次测量的平均值)和使用重铬酸钾加热法测定SOM含量。为保证每个样品的SBW相同,将土壤样品装入一次性培养皿中进行光谱测量。对每个测量点的土壤表面点云数据进行拼接、裁剪和滤波。利用处理后的点云数据建立三维相对坐标系(图3b),提取所有点云数据的Z坐标,计算该象限的RMSH。资源一号02D(ZY1-02D)高光谱图像数据来自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图像生成时间与土壤采样时间同步,所有图像的云量均小于1%。本研究选取450~1290nm、1408~1828nm和1963~2460nm波段作为光谱波段。为了验证ZY1-02D高光谱图像的可靠性,将土壤像素光谱与土壤地面光谱进行了比较(图4)。尽管土壤像素光谱的形状与土壤地面光谱相似,但在可见光-近红外(VNIR)波段范围内存在一些噪声和平滑度较低的情况。此外,土壤像素的光谱反射率略低于实验室测量的反射率。计算了像素反射率与地面反射率之间的斯皮尔曼相关系数(SCCs)和皮尔逊相关系数(PCCs)。结果表明,大多数波长范围内的PCCs低于0.5,而在480至680nm和2000至2500nm波长范围内的SCCs基本大于0.5,表明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为了揭示影响像素光谱的因素,比较了不同物理属性梯度下土壤反射率的差异。随着SM的增加,土壤光谱反射率显著下降,尤其是在500至1300nm和1450至1700nm波长范围内(图5)。随着SBW的增加,土壤光谱反射率的下降幅度相对较小。RMSH对土壤光谱的影响最为显著,反射率随着RMSH的增加显著下降。综上所述,SM、SBW和RMSH对光谱的耦合效应是导致两组光谱数据偏差的重要原因,严重限制了成像光谱仪对土壤“纯光谱”的获取。因此,有必要在像素光谱数据中分离土壤的物理和化学信息,以提高高光谱遥感对土壤有机质(SOM)预测的准确性。图4. 成像光谱、实验室光谱及其相关系数。图5. 不同物理性质土壤的光谱特征。图6. 基于多参数估计模型的土壤物理参数与土壤像素光谱拟合的R² 值。图 7. 使用试验点 1 数据建立的 XG-Boost 模型,基于 (a) 原始像素光谱、(b) 地面光谱、(c) 四阶多项式校正光谱和 (d) XG-Boost 校正光谱和站点 2 数据测量和预测的 SOM 含量的散点图。结果本研究利用卫星和地面高光谱数据以及土壤物理参数数据,分别基于四阶多项式和XG-Boost构建了两种土壤光谱校正模型,以缓解土壤物理性质对像素光谱的耦合效应。通过使用来自两个试验点的数据,评估了土壤光谱校正模型的性能及其对SOM预测模型精度和时空可迁移性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土壤像素光谱反射率与土壤地面光谱反射率呈非线性关系。表面物理性质的差异是导致这两种光谱数据类型偏差的主要因素。RMSH对土壤像素光谱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SM和SBW。四阶多项式和XG-Boost模型具有良好的土壤光谱校正精度。基于XG-Boost的土壤光谱校正模型精度更高,时空可转移性更强,因为它考虑了所有特征,持续调整树的权重,防止结果陷入局部最优。土壤光谱校正显著缓解了土壤物理性质对土壤像素光谱的耦合效应,有效提高了SOM预测模型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大大增强了基于像素光谱的SOM预测模型的时空可转移性。未来,通过充分考虑更多土壤特性,可以获得更准确的SOM预测结果。本研究为预测其他区域的土壤性质参数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
  • 同是三层石墨烯结构 电学性质因何大相径庭?
    p style="text-indent: 2em "近日,日本科学家研制出两种新材料,它们都是三层石墨烯结构,但由于堆叠方式不同,却各具独特的电学性能,这项研究对于光传感器等新型电子器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pp style="text-indent: 2em "自从2004年,两位科学家首次利用清洁石墨晶体的透明胶带分离出了单层碳原子,石墨烯就因其迷人的特质吸引了无数研究者蜂拥而至。它的强度是钢的200倍,不仅非常柔韧,而且是一种极为优良的电导体。/pp style="text-indent: 2em "石墨烯的碳原子呈六边形排列,构成了蜂窝状晶格。在单层石墨烯上再堆叠另一单层石墨烯,就可以形成双层石墨烯结构。有两种堆叠方法:让每层石墨烯结构的碳六边形中心彼此正对在一起,就构成了AA堆叠结构;而将其中一层向前移位,使得其碳原子六边形中心位于另一层石墨烯的碳原子之上,就构成了AB堆叠。AB堆叠的双层石墨烯材料在施加外部电场时,具有半导体的性质。/pp style="text-indent: 2em "刻意堆叠三层石墨烯结构是非常困难的,但是这样做却可以帮助科学家们研究三层材料的物理性质是怎样随层与层间堆叠方式的不同而变化的,并从而对新型电学仪器设备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现在,日本东京大学和名古屋大学的研究者已成功研制出两种具有不同电学性能的三层石墨烯结构。/pp style="text-indent: 2em "他们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方式加热碳化硅,一种是在加压氩气环境下将碳化硅加热到1510摄氏度,另一种是在高真空环境将碳化硅加热至1300摄氏度。随后用共价键已被破坏成单个氢原子的氢气喷涂两种材料,两种不同的三层石墨烯结构就大功告成了。在加压氩气下加热的碳化硅形成了ABA堆叠结构的三层石墨烯,其顶部和底层的碳原子六边形精确对齐,中间层稍有移位。高真空环境下加热的碳化硅则形成了ABC堆叠结构的三层石墨烯,每一层碳原子六边形都比其下面一层稍稍向前移位。/pp style="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fda047f2-d0aa-4cca-894b-6475b2f605a5.jpg" title="同是三层石墨烯结构 电学性质因何大相径庭?.jpg"//pp/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127, 127, 127) font-size: 14px "ABA堆叠状三层石墨烯(图a)与ABC堆叠状三层石墨烯(图b)的晶体结构示意图/span/pp style="text-indent: 2em "科学家们检测了这两种三层石墨烯结构的物理性质,发现他们电学性能差异显著。ABA型石墨烯与单层石墨烯类似,是十分优良的电导体,而ABC型石墨烯却更像AB型双层石墨烯结构,具有半导体的性质。/pp style="text-indent: 2em "“ABA型和ABC型两种不同三层石墨烯结构的成功制备,将从堆叠层数和堆叠序列的角度,拓宽石墨烯基纳米电子器件的研发可行性。” 相关研究人员在NPG Asia Materials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中这样总结道。/p
  • 盛奥华 | 画说污水性质与污染指标、检测仪表
    污水的类型 物理性质与污染指标污水的污染指标一般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三类,其中物理性质分为: 工业企业排出的污水都有较高的温度,会导致水体缺氧和水质恶化; 是一项感官性指标,纯天然水清澈透明无色,污水往往五彩斑斓,污水排放对色度有严格要求; 水的易臭来源于还原性硫氮化合物、挥发性有机物和氯气等污染物质。 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和悬浮固体,悬浮固体和挥发性悬浮固体是重要的水质指标,也是污水处理厂设计的重要参数。化学性质与污染指标有机物:生化需氧量BOD是有机物被生物分解所消耗的溶解氧量;化学需氧量COD是有机物被化学氧化剂氧化所消耗的溶解氧量;这两个参数被广泛运用于表达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此外,代表水中所有有机物含碳量总碳TOC以及氧化这些碳的总需氧量TOD也是衡量水中有机物含量的重要参数。 污水中的苯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有机酸减、有机农药等,这些物质对微生物都有毒害与抑制作用,属于有毒物质。 污水中的油类污染物和表面活性剂(俗称洗涤剂)虽然无毒,但是对自然界的危害依旧很大,前者直接坑死动物;后者会让水体富营养化,间接坑死动物。 无机物:这个主要指示水样的酸碱性,正常水的pH值在6~9之间。 无机污染物也有有毒和无毒之分,重金属、砷(本身没毒,但极易氧化成砒霜)、含硫化合物、氰化物等都属于有毒物质。无毒的无机污染物主要是植物营养素氮、磷,农田里求之不得的肥料放在自然界的水里就是水生生物的大杀器,过量的氮磷造成水藻疯长、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影响鱼类生存。 生物性质与污染指标 细菌总数反映了水体受细菌污染的程度;大肠杆菌则是被视为最基本的粪便污染指示菌群;病毒则是比细菌还小还麻烦的东西。水体自净作用 水体的自净分为以挥发、稀释和沉淀为主的物理净化;以氧化、还原和分解为主的化学净化;以微生物分解为主的生物净化。污水处理就是使用自然净化的模式在小区域内人工加速这一过程,让废水达到排放标准。
  • 差示扫描量热仪:探索物质热性质的得力助手
    差示扫描量热仪,简称DSC,是一种用于研究物质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的热效应和物理性质变化的精密仪器。它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化学、生物科学等领域,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手段。上海和晟 HS-DSC-101 差示扫描量热仪差示扫描量热仪通过测量样品与参比物之间的热流差异,揭示物质在温度变化过程中的热行为。这种仪器能够精确地测定物质的熔点、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晶度等关键参数,从而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物质的性质。在材料科学领域,差示扫描量热仪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DSC分析,研究者可以评估材料的热稳定性,优化材料的合成工艺,以及开发新型功能材料。此外,DSC还可用于研究高分子材料的热降解行为,为材料的安全使用提供有力保障。在化学领域,差示扫描量热仪同样具有广泛的应用。它可以用于研究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揭示反应的动力学过程和机理。同时,DSC还可以用于筛选和优化化学反应条件,提高反应的效率和产物纯度。在生物科学领域,差示扫描量热仪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用于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热稳定性,为药物设计和生物工程提供重要依据。此外,DSC还可用于研究生物材料的热行为,为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总之,差示扫描量热仪作为一种重要的热分析仪器,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深入了解物质热性质的有力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DSC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 太赫兹光谱有望解释水的异常性质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ce83a30b-4cc7-4eaf-8986-3042bceab55b.jpg" title="微信图片_20180709110801.jpg"//ppbr//pp  液态水维持着地球上的生命,但其物理性质对于研究人员来说仍是个谜。最近,一个瑞士研究团队利用已有的太赫兹光谱技术测量了液态水的氢键。利用这种技术开展的工作,未来或许能帮助解释水的特殊性质。该团队在美国物理联合会(AIP)出版集团所属《化学物理学报》上报告了他们的发现。/pp  研究人员利用超短可见激光脉冲激发了溶解在水中的染料分子,从而改变了它们的电荷分布。随后,太赫兹脉冲测量了周围水分子的反应。频率相对较低的太赫兹光谱使研究人员得以分析水分子之间存在的力。观察这些分子间的力或能帮助研究人员理解水的异常现象,因为液态水分子中的氢键构成了水的很多意想不到的性质,比如水在4℃时密度最大。/pp  “我们在太赫兹频率范围内看到的反应极其缓慢。水通常被视为非常快的溶剂,能在亚皮秒量级内作出反应。但我们在太赫兹波段发现了10皮秒左右的时间尺度。”论文作者之一Peter Hamm介绍说。/pp  但Hamm警告不要对此过分乐观。“结果经常有点令人失望,因为像水一样的液体的太赫兹光谱非常宽,并且极其模糊。这导致从里面提取信息很困难。”最新研究采用的时间分辨技术,或能克服这一限制。下一步,研究人员计划利用该方法探寻水仍处于液态但低于冰点时的结构和动力学机制 。/ppbr//p
  • QD公司隆重推出全新的PPMS、Versalab平台光电输运性质测量产品
    2016年美国物理学年会上,Quantum Design公司隆重推出一款全新的应用于PPMS和VersaLab平台的光电输运性质测量选件。该选件包含了一根集成有光纤及样品托的多功能样品杆以及光源和单色仪,结合PPMS和VersaLab平台的电输运测量功能,该光电输运选件将能够帮助用户实现光照下对样品电输运性质的研究。该选件的推出,进一步拓展了PPMS综合物性测量系统在光、电磁等多种环境下对样品物理性质的研究,也给用户提供更多的研究思路。PPMS、Versalab平台光电输运性质测量选件 在此次更新的光电输运性质测量选件中,光源为100W卤素灯光源,输出的波谱范围从350nm一直延伸到1850nm,通过单色仪,能够输出约为10nm线宽的单色光线,并能够在整个波谱范围进行变化。结合PPMS和VersaLab系统的变温或者变磁场样品腔环境,我们将能够在不同温度以及不同磁场条件下对样品进行不同波段光辐照下的电输运性质研究。PPMS平台正在用光电输运性质测量选件进行光电性质测量 该光电输运选件能够同时支持两个4线法测量的样品同时进行测量,方便用户在同样的物理环境下对多种不同组分样品进行更直观的对比,也大大提升了样品测试的效率。我们也期待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利用PPMS系统以及我们新的选件做出更多更的科研成果。不同温度下的光电阻测量数据 相关产品PPMS 综合物性测量系统: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C17086.htm完全无液氦综合物性测量系统 DynaCool: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C18553.htm多功能振动样品磁强计 VersaLab 系统: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C19330.htm关于Quantum Design Quantum Design是的科研设备制造商和仪器分销商,于1982年创建于美国加州圣迭戈。公司生产的 SQUID 磁学测量系统 (MPMS) 和材料综合物理性质测量系统 (PPMS) 已经成为公认的测量平台,广泛的分布于上几乎所有材料、物理、化学、纳米等研究领域的实验室。2007年,Quantum Design并购了欧洲大的仪器分销商LOT公司,现已成为著名的科学仪器领域的跨国公司。目前公司拥有分布于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巴西、印度,日本和中国等地区的数十个分公司和办事处,业务遍及全球一百多个和地区。中国地区是Quantum Design公司活跃的市场,公司在北京、上海和广州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几十年来,公司与中国的科研和教育领域的合作有成效,为中国科研的进步提供了先进的设备以及高质量的服务。
  • 日立TA7000系统提供完美的热分析解决方案
    热分析是指在程序控温(和一定气氛)下,测量物质的某种物理性质与温度或时间关系的一类技术总称,它主要用于定性、定量表征材料的热性能、物理性能、机械性能以及稳定性等。因此,热分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石油、冶金、地质、建材、纤维、橡胶、高分子、食品、药品、生物化学等各个领域。根据测定的物理性质的不同,热分析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热分析方法是以下五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差热分析(DTA),热重分析(TG),热机械分析(TMA),动态热机械分析(DMA)。从热分析到粘弹性测试,日立拥有丰富的产品线,为热性能的评价提供完美的解决方案。下面就随我来了解一下日立TA7000系列热分析产品线: 通常,热分析过程由于把样品放置在加热炉内部,看不到样品变化的状态,通过热分析曲线只能凭经验判断或者想象:物质是发生了玻璃化转变、结晶化、熔融或者分解等现象。日立热分析独有的新技术:实时观察(Real View TA)技术,通过采用CDD摄像头进行光学观察,使目前只能想象的世界变得可视化。 日立分别在DSC,STA和TMA上面配备了实时观测系统。日立热分析产品自1974年在日本国内实现了产品化以来,持续受到广大客户的青睐。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继续为客户提供可信赖地热分析仪器。 关于日立TA7000系列热分析仪详情,请见:日立 DSC7020/DSC7000X差示扫描热量仪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2446/C313721.htm日立 STA7000Series 热重-差热同步分析仪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2446/C313727.htm日立 TMA7000Series 热机械分析仪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2446/C313737.htm日立 DMA7100 动态机械分析仪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2446/C313739.htm关于日立高新技术公司:日立高新技术公司,于2013年1月,融合了X射线和热分析等核心技术,成立了日立高新技术科学。以“光”“电子线”“X射线”“热”分析为核心技术,精工电子将本公司的全部股份转让给了株式会社日立高新,因此公司变为日立高新的子公司,同时公司名称变更为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科学,扩大了科学计测仪器领域的解决方案。日立高新技术集团产品涵盖半导体制造、生命科学、电子零配件、液晶制造及工业电子材料,产品线更丰富的日立高新技术集团,将继续引领科学领域的核心技术。更多信息敬请关注日立高新官方网站:http://www.hitachi-hightech.com/cn/
  • 拉曼光谱:让物理与材料的研究更加深入
    拉曼光谱是物质的非弹性散射光谱,能够提供丰富的材料结构信息,已经成为研究材料物理性质,鉴别材料成分的基本手段,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有力工具。作为科研级拉曼光谱仪的使用“大户”,物理材料领域的研究一直代表着拉曼光谱应用的前沿和高端。近年来,相关的研究成绩斐然!即将召开的第四届拉曼光谱网络会议(iCRS2022 )特别邀请了多位专家进行相关的分享,部分报告预告如下( 点击报名 )。吉林大学 刘冰冰教授《拉曼光谱在高压下低维碳及相关材料研究中的应用》(点击报名) 吉林大学刘冰冰教授现任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高压下材料的基础研究,在高压新结构、新性质以及高压新材料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结果,在Science、PNAS、Adv Mater 等刊物上发表SCI论文400 余篇。本次会议中,刘冰冰教授将分享其课题组最新的研究成果,题目待定。北京理工大学 张韫宏教授《光镊受激拉曼研究单液滴化学反应动力学》(点击报名) 北京理工大学张韫宏教授课题组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与环境问题密切相关的大气气溶胶吸湿性的研究,近十几年来在Atmospheric Chem Phys、Anal. Chem.、EST、J. Phys. Chem. A、Phys. Chem. Chem. Phys和化学通报等国内外高水平杂志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利用光镊技术,捕获微米尺度的单液滴,与二氧化硫痕量气体发生非均相氧化反应,依据液滴的受激拉曼共振峰,精确测量反应过程中半径的增长,测量不同条件下二氧化硫生成硫酸盐的速率,确定pH、离子强度、过渡金属离子催化对反应动力学的影响。本次会议中,张韫宏教授将分享其科体恤在光镊受激拉曼研究单液滴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工作进展。北京大学 童廉明副研究员《二维材料的圆偏振拉曼散射研究》(点击报名) 北京大学童廉明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二维材料的拉曼光谱学。目前共发表学术论文76篇,引用 2300 余次;发表英文论著章节 6 篇,合编书籍1部(出版中)。拉曼光谱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二维材料的结构和物性表征。通过对拉曼光谱的峰位、峰强和峰宽等的分析,可以获得关于二维材料的组成、层数、缺陷、边缘结构等信息。在拉曼光谱表征中,偏振态是一个重要的自由度,影响到拉曼散射过程中的光电/电声/电光等相互作用,从而决定了拉曼散射光的强度和偏振态。童廉明副研究员利用圆偏振拉曼散射研究了石墨烯、二硫化钼、二硫化铼等代表性的二维材料,结合对拉曼散射光偏振态的分析,区分了极性二维材料中的电声耦合类型,观察到了手性拉曼散射,发现了扭转双层石墨烯中新的声子模式,并提出了竖直石墨烯阵列取向的表征方法。本次会议中,童廉明副研究员介绍其在二维材料的圆偏振拉曼散射研究进展。四川大学 雷力研究员《金属的拉曼光谱》(点击报名) 四川大学雷力研究员主要从事高压物理学研究,利用极端条件谱学方法探索高能量密度物质(聚合氮、金属氢)的演化机制。金属有没有拉曼光谱?如果有,如何测量金属在热力学加载条件下的拉曼光谱信号?金属拉曼光谱能够反映金属的哪些物理性质?此次报告雷力研究员将给大家介绍一下其课题组在金属拉曼光谱方面的研究进展。高端的研究当然对仪器性能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精彩的专家报告之外,奥地利安东帕应用工程师史芸、雷尼绍(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应用经理王志芳、天美仪拓实验室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市场部应用工程师李朝霞等也将在本会场分享最新的产品和技术。奥地利安东帕 应用工程师 史芸《安东帕拉曼光谱原位检测解决方案》(点击报名) 雷尼绍(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应用经理王志芳《雷尼绍拉曼光谱技术发展及其在锂电材料领域的应用》(点击报名) 天美仪拓实验室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市场部应用工程师 李朝霞《爱丁堡仪器全新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技术与应用》(点击报名)为了分享拉曼光谱技术及应用的最新进展,促进各相关单位的交流与合作,仪器信息网与上海师范大学将于2022年9月22-23日联合举办第四届拉曼光谱网络会议(iCRS2022) 。以上仅是部分报告嘉宾的分享预告,更多精彩内容请参加会议页面: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rs2022/
  • 热分析仪器的基本结构单元
    p  热分析技术根据被测物理量的物理性质来分共有九大类、17种方法。所组成的热分析仪器就更多了。通常热分析仪器由程序温度控制器、炉体、物理量检测放大单元、微分器、气氛控制器、显示和打印以及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7部分组成。其框图如图所示。/pp/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width="400" height="370" title="热分析仪器框图.jpg" alt="热分析仪器框图.jp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uepic/50c889b4-1faf-48a2-a5d8-4f834ac222d1.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热分析仪器框图/strong/ppstrong一、程序温度控制器/strong/pp  它是使试样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进行等速升温、降温和恒温。通常使用的升温速率为10℃/min或20℃/min。而程序温度速率可为0.01~999℃/min。近代程序温控仪大多由微机完成程序温度的编制、热电偶的线性化、PID调节以及超温报警等功能。/ppstrong二、炉体部分/strong/pp  它是使试样在加热或冷却时得到支撑。炉体部分包括加热元件、耐热瓷管、试样支架、热电偶以及炉体可移动的机械部分等。炉体的温度范围最低为-269℃(液氦制冷),最高可达2800℃(在高真空下用石墨管或钨管加热,用光学高温计测温)。炉体内的均温区要大,试样放在均温区中。因为试样各部分的温度是否均匀对热分析的结果有一定的影响。/ppstrong三、物理量检测放大单元/strong/pp  热分析仪器必须能随试样温度的变化及时而准确地检测试样的某些物理性质。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由于绝大多数被测物理量是非电量,它们的变化往往又是很微小的,为了及时而准确地检测它们,需要把这些非电量转换成电量,加以放大,再通过定标计算出被测参数。/span差示测量方法可以提高测量的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灵敏度/span和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准确度/span,因此应用得很普遍。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非电量转变为电量可以通过各种传感器来完成。/span例如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称重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热电偶传感器、声电传感器/span等。物理量的检测系统是各种热分析仪器的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核心/span,也是区分各种热分析仪器的本质部分,它的性能是衡量热分析仪器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ppstrong四、微分器/strong/pp  它是把非电量传感器的放大信号经过一次微分(导数),从微分(对时间)曲线中可以更明显地看出放大信号的拐点、最大斜率等。/ppstrong五、气氛控制器/strong/pp  热分析仪器对试样所处的气氛条件有各种要求,因此,大多热分析仪器备有气氛控制系统。热分析对气氛条件的要求有如下原因。/pp  高温下试样可能在空气中被氧化而完全改变原来的特性,故要求在真空或惰性气氛下升温,或在某种反应气氛下升温。/pp  热分析与其他分析技术联用时,要求把热分析过程中所产生的气相产物利用流动载气送出。/pp  要求有适当的气路把热分析过程中所产生的腐蚀性气体或有毒气体排出。/pp  相当的热分析课题是研究气氛的种类、压力、流动速率以及活性程度等对热分析结果的影响。热分析仪器按气氛条件可分为高真空型、低真空型、常压型、高压型、静态型和流动型等。/ppstrong六、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strong/pp  近年来,由于计算机的快速发展、软件的不断完善,大大推动了数据处理系统。首先把采集来的数据进行各种方法的滤波平滑 然后,应用软件对标准物质进行温度校正和焓变校正、长度校正、质量校正以及基线背景线的扣除等。应用软件求取试样的焓变值、熔点、晶相转变温度、玻璃化转变温度、试样成分的组成、膨胀系数等。还有一些软件需要对数学公式进行分析、简化,适合于热分析应用。例如动力学参数的求取、药品纯度的求取。/ppstrong七、显示和打印/strong/pp  它是把热分析曲线及其处理结果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并用彩色喷墨机或激光打印机打印出来。同时在显示屏上用鼠标进行各种操作。/p
  • 如何选择热分析仪
    p  热分析仪是一种利用程序控制温度的状态下,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和温度的关系一类的仪器。目前已经被广泛得应用在生产实验等许多领域中。大多数客户在选择热分析仪的时候比较茫然,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型号。下面我们来简单介绍下热分析仪的一些参数。/pp style="text-indent: 2em "首先我们知道,热分析仪是测量物质的许多理化性质与温度之间的一些关系。那么它能达到的温度是我们最为关心的一个方面。市场上的热分析仪大多数都在1000多摄氏度左右。但是在这上面也有区别。如对应不同材质的待测物品时,所需要的温度也是不一样的。众所周知,玻璃的材质大多数为二氧化硅,其熔点一般在1200℃左右。因此就需要1250℃左右甚至更高的。但是对于一些相对温度需求比较低的,如一些碳酸钙,硫酸钙的岩石之类,大多数温度在800℃左右,选用1000℃的即可。/pp style="text-indent: 2em "其次,需要选择的是哪种类型。市场上大致可分为三种:差热型,热重型,综合型。其中差热型可以对热差温度,灵敏性,量程等一些参数经行测量。热重型则可以对热重温度,灵敏性,量程等经行一些测量。综合型则综合了以上两种的全部性能,能够分别对热重差热进行测量。在测量样品一些不同的性能时,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仪器,以及考虑性价比。相对来说,综合型的性价比当然最高,也是许多客户的首选。其他一些如分析法,则是相对应其差热型,热重型来说。差热型一般DTA型的分析法,热重型则是TG-DTG型。/p
  • 网络讲堂 | 热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案例分析
    热分析是在程序控温下,测量物质的某种物理性质与温度或时间关系的一种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新领域的诞生,各行各业对于新材料的需求日益加剧。热分析作为研究材料性能的常见手段,也在飞速发展。热分析可用于分析各种材料,从航空航天材料到平时喝的矿泉水瓶,从研究领域到品质管理都可以用到热分析。 本讲座旨在梳理热分析的基本知识点,如果您刚接触热分析相关工作,欢迎参加我们在7月28日14:00-15:00举办的直播网络讲堂,您将了解到: 1. DSC的基本原理及案例分析 2. STA的基本原理及案例分析3. TMA的基本原理及案例分析4. DMA的基本原理及案例分析5. 问题和答疑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链接,即可报名参加。日立高新技术公司是日立集团旗下的一家仪器设备子公司。全球雇员超过10,000人,在世界上26个国家及地区共有百余处经营网点。企业发展目标是"成为独步全球的高新技术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即兼有掌握先进技术水准的开发、设计、制造能力和满足企业不同需求的解决方案提供商身份的综合性高新技术公司。产品涵盖半导体制造、生命科学、电子零配件、液晶制造及工业电子材料。其中,生命科学领域产品包括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和分析仪器(色谱、光谱、热分析)等。咨询热线:400-630-5821。
  • 物理所铁基高温超导体超导能隙对称性和轨道相关性研究取得新进展
    最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丁洪研究组与日本东北大学高桥隆教授小组合作,在铁基高温超导体超导能隙对称性和轨道相关性研究的中取得新进展。  高温超导电性一直是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最近发现的铁砷化合物超导体的超导转变温度达到55K,从而结束了铜氧化合物在高温超导领域内的统治地位,更是将这一课题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和铜氧化合物超导体的情况一样,揭示出这种新型超导体的物理性质,特别是超导能隙对称性和轨道相关性成为理解这种高温超导机理和相关物理特性的最关键的问题。  丁洪及其合作者利用高分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对新发现的超导体Ba0.6K0.4Fe2As2 (Tc = 37 K)进行了研究。他们观察该材料具有两不同值的超导能隙:较大的能隙(Δ~12meV)处在两个小的类空穴和类电子费米面上 较小的能隙(~6meV)处在一个大的类空穴费米面上。两个能隙都在体转变温度(Tc)处同时闭合,在其各自的费米面附近无节点且几乎各项同性。随着在不同能带上耦合系数2Δ/KBTc从弱耦合变化到强耦合,各向同性的配对相互作用表现出强烈的轨道依赖性。这种相同且相当大的超导能隙归因于两个小费米面上的强配对作用,而这两费米面通过母系统(parent compound)中反铁磁自旋密度波矢量联系。这就表明配对机制源于两个相互嵌套费米面的带间相互作用(inter-band interactions)。  该项工作以发表在 Europhys. Lett 83 (2008) 47001。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的Michael Norman最近为美国物理学会今年创刊的Physics杂志中“trends”栏目撰写了关于铁基超导体物理研究的短评文章,重点介绍了此项工作。同时 EuroPhysics News以 Pairing symmetry of iron-based superconductors为题目选作研究亮点进行报道。2008年8月1号日本《科学新闻》以“铁系高温超导体的超导电子对对称性的成功确定对于物质结构的解析带来很大进步 ”为标题对这项工作进行了报道。  此外,他们还对多种铁基超导体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其中包括母体材料、空穴型和电子型掺杂材料、欠掺杂和过掺杂材料。主要成果包括:观察到了一种可能是电子配对媒介的反铁磁性玻色子模式,同时对电子结构进行了完整描述,并发现了超导能隙和费米面随掺杂浓度变化的演变。这些成果已被写成6篇论文,即将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刊物上。  以上研究工作得到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科技部相关项目的资助。
  • 中科院物理所研制出原位透射电镜测量仪器
    最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SF1组研制出新的原位透射电镜测量装置,实现了纳米管/纳米线场效应晶体管器件单元在透射电镜中的原位表征。在确定器件材料结构的同时,原位测量电输运性质。他们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双壁碳纳米管研究上,在实验上直接获得了双壁碳纳米管电输运性质与手性指数的对应关系,相关结果发表在J. Am. Chem. Soc. 131, 62 (2009) 上,这项研究对双壁纳米管基本物性的理解和未来应用均具有重要意义。  双壁碳纳米管由两个单壁碳纳米管套构而成,为纳米光电功能复合材料提供了理想的结构组元,也是研究纳米管层间原子相互作用的最简单材料体系。纳米管的电子结构唯一地决定于表征其原子结构的手性指数(n, m),在实验上测量纳米管物理性质与手性指数的一对一关系,从本征结构出发理解碳纳米管的特殊性质是一个基本的科学问题。该研究小组的博士生刘开辉、副研究员王文龙、工程师许智、研究员白雪冬和王恩哥等人用微加工工艺制作特殊衬底并构造双壁纳米管场效应晶体管,做到器件电输运测量与透射电镜表征相兼容,成功测得了手性依赖的纳米管电输运性质。双壁碳纳米管每一层可能是金属性的(M),也可能是半导体性的(S),根据两者的组合方式有四种类型的双壁碳纳米管,即M/M, M/S, S/S和S/M。他们系统研究了四种组合情况下的双壁纳米管,实现纳米管输运性质与手性指数的直接对应。并且,通过对同一种类型纳米管(S/M)做大量器件样品的研究,证明了层间距是影响双壁纳米管输运性质的主要因素。他们还采用较大电流脉冲烧蚀纳米管的外壁,将探测深入到纳米管内壁,实现了双壁纳米管的逐层测量。实现单个纳米结构单元/材料微区的结构分析与原位性质测量,建立性质与结构的一对一关系,是纳米科学和低维材料物理研究的重要课题。  自2002年以来, SF1组与Q01组和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王中林教授合作,将扫描探针技术与透射电镜技术结合,研发原位透射电镜实验仪器,开展纳米操纵和纳米测量研究,在单根纳米管/纳米线的操纵和测量方面已经取得了系列进展(申请仪器和方法的发明专利5项,发表多篇论文如APL 87, 163106 (2005) APL 88, 133107 (2006) APL 89, 221908 (2006) APL 92, 213105 (2008) 等)。  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科技部和中科院的资助。
  • IMCE 弹性模量和内耗分析仪在沈阳金属所安装完毕
    2006年9月3号到12号,比利时IMCE总经理BART BOLLEN先生亲临沈阳金属研究所技术支撑部,对所里使用此仪器的研究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目前,主要负责人 张重远,杨菲老师已利用此仪器进行各种科学实验。IMCE 公司的高温弹性模量和内耗分析仪,主要用于涉及工业和航空等高端技术陶瓷,金属等力学性质的分析和研究。目前,此仪器在国内填补了此项技术分析的空白,它可以分析样品形状具有良好均匀性、弹性和等方性的陶瓷、金属样品,测量其弹性模量,剪切模量,泊松比率,阻尼等物理性质与温度或时间的关系曲线,给分析工作者提供了大量的有用科研信息
  • 钱义祥——高分子物理与聚合物热分析
    高分子物理与聚合物热分析热分析老人钱义祥2018-05-10  « 高分子物理» 、« 高分子物理的近代研究方法» 、« 新编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 、« 聚合物结构分析» 、« 聚合物量热测定» 、« 热分析与量热学» 手册、« 高聚物与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热分析» 等专著中,论述了高分子物理理论和近代研究方法。聚合物热分析是高分子物理的近代研究方法之一,高分子物理是高聚物热分析的理论基础,用高分子物理的概念解析热分析曲线,探索聚合物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一、高分子物理与聚合物热分析  1.聚合物热分析  热分析是在程序控温(和一定气氛)下,测量物质的某种物理性质与温度或时间关系的一类技术。热分析是研究物质变化和变化规律及调控变化的近代研究方法。聚合物热分析的研究对象是高聚物。聚合物热分析最常用的热分析方法是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在特别情况下,也采用热机械分析(TMA)和热分析联用技术(TG/气体分析)。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是在程序控温(和一定气氛)下,测量输入给试样和参比物之间的热流速率或加热功率(差)与温度或时间关系的技术。DSC在高聚物研究中的应用有:  研究结构及动态变化   表征玻璃化转变和熔融行为   分析多组分高聚物体系的组成   研究高聚物链缠结及化学交联   研究高聚物的结晶行为   表征高聚物的微相结构   研究高聚物共混相溶性   反映共混高聚物中组分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聚合物的热历史和处理条件对高聚物结构的影响。  动态热机械分析DMA是用来测量样品在周期交变应力作用下,其动态力学性能与时间、温度、频率等函数关系的一种仪器。动态力学热分析测定高分子材料(非晶高聚物、结晶聚合物、交联聚合物、共混高聚物)在一定条件(温度、频率、应力或应变水平、气氛和湿度)下的刚度与阻尼 测定材料的刚度与阻尼随温度、频率或时间的变化,得到高聚物的温度谱、频率谱和时间谱。用高分子物理理论解读DMA的温度谱、频率谱和时间谱,获得与材料的结构、分子运动、加工与应用有关的特征参数。  聚合物热分析是高分子物理的近代研究方法之一,是近几十年中热分析发展最活跃的领域。它已经应用到聚合物结构与性能研究的几乎所有领域。运用聚合物热分析研究(测试)聚合物的非晶态(玻璃化转变及ΔTg) 聚合物的结晶态(结晶-熔融过程、熔点和熔融晗ΔH、结晶温度和结晶晗、温度对结晶速度的影响、结晶温度对熔点的影响、、高分子的链结构对熔点的影响、共聚物的熔点、杂质对聚合物熔点的影响、结晶度测定) 聚合物液晶态 高分子共混物的相容性、嵌段共聚物的微相分离、聚合物的高弹性与黏弹性(聚合物的力学松弛-蠕变、应力松弛、滞后现象、力学损耗、黏弹性与时间、温度的关系-时温等效)、表征力学松弛和分子运动对温度和频率的依赖性等。上述热分析研究的问题都是高分子物理所关注的问题。  热分析是高分子物理的近代研究方法,它辅以其它近代研究方法,如光谱、波谱、色谱、激光光散射、X射线和电子显微技术等方法,运用高分子物理理论,弄清高聚物的一级、二级和聚集态结构,并研究结构与材料功能和性能之间的关系。由此合成具有预定性能的高分子材料,或根据需要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改性合成高聚物或天然高分子以创建新的材料。同时,研究高聚物结构对材料加工流动性的影响,确定材料加工成型工艺。研究高聚物分子运动,弄清材料的力学性能、流变性、电学性能。由此,在高分子物理指导下不断制备出预期的高分子材料。  热分析方法是在不断发展的。如示差扫描量热仪DSC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DSC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高分子物理尤其是高分子结晶学相关问题研究的常规实验手段。然而随着对高分子结晶和熔融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者们对DSC的温度扫描速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对于结晶速率较快的半结晶高分子而言,在不够快的冷却速率条件下从熔体降温至较低温度的过程总是能够发生结晶成核,从而干扰了在较低温度区域对高分子结晶成核行为的研究。  其次,高分子材料在诸如注射、吹拉膜和纺丝等实际加工过程中发生结晶时的冷却速率均大于常规DSC所能提供的降温速率,因此很难利用常规DSC模拟研究高分子在实际加工过程中所经历的结晶环境。第三,大多数半结晶高分子折叠链片晶都处于亚稳状态。在常规DSC的升温扫描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伴随高分子片晶由亚稳态向更稳定状态的转变,从而干扰最终的熔融实验结果,使得我们难以获得最初的高分子晶体内部聚集态结构相关信息。  近年来,出现了商业化的闪速示差扫描量热仪FlashDSC。推动了高分子结晶研究的进展。因为高分子结晶与熔融问题的研究不仅对高分子科学的发展至关重要,与高分子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也密切相关。随着对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高分子结晶与熔融行为的表征对实验手段提出了新的、更高水平的要求。闪速示差扫描量热仪FlashDSC所具备的快速升降温能力、超高的时间分辨率、易于操作等特点,在高分子结晶与熔融问题的研究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FlashDSC在高分子的结晶方面的应用有:FlashDSC可以实现对熔体降温过程中结晶成核和生长的精确控制,甚至可以得到大多数半结晶高分子的无定形态,从而为大过冷度下高分子等温结晶的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FlashDSC所具备的超快速降温能力可与加工过程中的冷却速率相匹配,这为加工过程中结晶行为的模拟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FlashDSC研究高分子结晶问题的实例有:等温总结晶动力学 等温晶体成核动力学 非等温结晶峰比较 成核剂和填料对结晶行为的影响 共聚单元对高分子结晶的影响。  FlashDSC用于高分子晶体的熔融研究:快速升温可精确地判断高分子晶体的升温退火行为,并且时间窗口与分子模拟相互衔接,在一定程度上可了解亚稳态原生高分子晶体的信息。通过进一步的应用与拓展,诸如多尺度下高分子晶体的熔融行为和极性大分子热降解温度之上的熔融行为都可以得到有益的探讨。  FlashDSC研究高分子晶体熔融问题的实例有:升温扫描过程中多重熔融峰的鉴别 高分子片晶不可逆熔融 高分子片晶可逆熔融 极性大分子晶体的熔融。  总之,FlashDSC在高分子结晶和熔融行为相关问题的研究上有望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推动高分子结晶学相关基础理论的进一步深化与完善。[1]  2.高分子物理  高分子物理物理学是探讨物质的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高分子物理属于物理学的一个分支。高分子物理从分子运动的观点阐明高分子的结构和性能的关系。通过分子运动揭示分子结构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基本规律。  高分子物理的内容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第一方面是高分子的结构,包括单个分子的结构和凝聚态结构。结构对材料的性能有着决定性性的影响。第二方面是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其中主要是黏弹性,这是高分子材料最可贵之处,也是低分子材料所缺乏的性能。研究黏弹性可以借助于力学方法(DMA方法)。结构和性能之间又是通过什么内在因素而连接起来的呢?这就是分子运动。因为高分子是如此庞大,结构又如此复杂,它的运动形式千变万化,用经典力学研究高分子的运动有着难以克服的困难,只有用统计力学的方法才能描述高分子的运动。通过分子运动的规律,把微观的分子结构与宏观的物理性能联系起来。因此,分子运动的统计学是高分子物理的第三个方面。  高分子结构、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和分子运动统计学三部分组成高分子物理。高分子物理涉及高聚物结构表征、分子运动、物理改性及理论研究。在高分子科学的发展历程中,高分子化学是基础。高分子化学研究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设计、合成及改性,它担负着高分子科学研究提供新化合物、新材料及合成方法的任务。高分子物理是高分子科学的理论基础,它指导着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设计和高聚物作为材料的合理使用。高分子物理涉及高分子及其凝聚态结构、性能、表征,以及结构与性能、结构与外场力的影响之间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高分子工程研究涉及聚合反应工程、高分子成型工艺及聚合物作为塑料、纤维、橡胶、薄膜、涂料等材料使用时加工成型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高分子成型理论、成型新方法等内容。当前的高分子科学已形成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工程三个分支领域互相交融、互相促进的整体学科。[2]  高分子科学是一门新兴科学。它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才艰难诞生。高分子物理也就在这个过程产生,并且为高分子科学的诞生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高分子科学领域诺贝尔奖获得者H.Staudinger(1953年),Ziegler和Natta(1963年)、P.J.Flory(1974年)、A.J.Heeger,GacDiarrnid及H.Shirakawa(2000年)的重大贡献主要是建立在可靠的高分子表征基础上。我国老一辈高分子科学家钱人元、唐敖庆、冯新德、钱保功、徐僖、程镕时等均具有坚实的高分子物理理论基础,他们为高分子科学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3]  3.高分子物理与聚合物热分析  高分子物理的基本理论、研究领域及研究方法是高分子物理的基本内容。聚合物热分析研究对象辖于高分子,是高分子物理的近代研究方法之一。聚合物热分析的研究领域和高分子物理的研究领域常常是相叠的,热分析研究的问题常常就是高分子物理所关注的问题。下面从四个方面讨论高分子物理与聚合物热分析的关系。  1)« 高分子物理» 关于高分子物理的研究方法的论述  何曼君编著的« 高分子物理» 一书的内容提要中,特别指出该书较为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高分子物理的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表明高分子物理的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是高分子物理的基本内容。  « 高分子物理近代研究方法» 一书基于高分子物理基本原理和理论,介绍了如何测定和研究高聚物的近代研究方法。高分子物理近代研究方法很多,热分析是高分子物理近代研究方法之一。  2)高分子物理是一门理论和实验结合的精确科学  高分子物理是一门理论和实验结合的精确科学。为了有效地研究和开发高聚物新材料,常常运用高分子物理和近代研究方法(热分析)研究聚合物结构与性能和功能的关系。  3)高分子物理理论解析热分析曲线  热分析是高分子近代物理研究方法之一。热分析实验得到高聚物的热分析曲线,仅显示真理,却不证明真理。高分子物理是聚合物热分析的理论基础。只有用高分子物理理论对热分析曲线进行解析才能阐明高分子的性能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用热分析方法研究新材料,通常步骤是:材料的热分析测试—用高分子物理理论解析热分析曲线—改进后的材料再进行热分析测试和热分析曲线解析。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开发得到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当然,研发过程中辅以其它近代研究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4)运用高分子物理和近代研究方法研发新材料  新材料的研发是建立在可靠的表征上。高分子物理在高分子科学中的地位体现在运用近代研究方法(热分析)表征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研究高分子结构与功能和性能之间的关系,在高分子物理指导下制备出预期的高分子材料。表征高聚物结构与性能和功能关系的近代研究方法有光谱、波谱、激光光散射、X射线、电子显微技术和热分析。热分析是表征高聚物结构、性能和功能的重要方法之一。运用高分子物理近代研究方法(热分析)研究高分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离不开高分子物理理论的指导。  由上表明:高分子物理的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是高分子物理的基本内容。高分子物理与聚合物热分析的关系是:热分析是高分子物理的近代研究方法,高分子物理是高聚物热分析的理论基础。运用高分子物理理论解析热分析曲线,关联转变与高聚物结构与性能的关系。高分子物理与热分析是相辅相佐的学科。许多学者进行两栖跨界研究。如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刘振海长期从事高分子物理和热分析工作。编著了十八本热分析著作。他师从唐敖庆、冯之榴,在高分子物理方面也很有建树。1962年,在中科院长春应化所举办的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上,发表的论文“聚丁二烯吸氧动力学”评为优秀论文 在上世纪60年代初,从苏联杂志“高分子化合物”翻译的译文,有关聚丁二烯结构与性能的文章发表在« 化学通报» 上,另外,还有多篇有关高分子物理的译文发表在四川主办的一份快报上。  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常常是利用手头现有的设备亲自动手制备线膨胀仪、应力松弛仪等,为实现自动记录,迫切需要将变量转换成电信号,这其中的关键部件就是差动变压器。刘振海最先绕制了零点低、对称性好的差动变压器,这在当年的科学报上曾有过报道。北京航天航空大学过梅丽跨界高分子物理和热分析两个领域,既教授« 高分子物理» 课程,又从事热分析,特别是DMA的实验研究。她编著了« 高分子物理» 、« 高聚物与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热分析» 的著作。  南京大学胡文兵编著了« 高分子物理» ,参加翻译出版了斯特罗伯著的高分子物理教材。他的最新研究是高分子结晶和熔融行为的FlashDSC研究。在张建军教授承办的中国化学会第四届全国热分析动力学与热动力学学术会议上发表了FlashDSC研究聚丙烯的结晶和熔融行为的论文。陆立明:1985年就读华东理工大学获得聚合物材料工学硕士,后又前往德国柏林技术大学攻读高分子物理三年。在上海市合成树脂研究所工作期间,从事聚合物开发研究,运用热分析等近代研究方法表征高分子塑料合金的特性和特征。2009年,陆立明等人编译出版热分析应用手册丛书,这套丛书汇集梅特勒-托利多公司瑞士总部和梅特勒-托利多(中国)公司科技人员的智慧而潜心编著的。有热塑性聚合物、热固性树脂、弹性体、热重-逸出气体分析、食品和药物、无机物、化学品、认证等分册。其中塑性聚合物、热固性树脂、弹性体等分册通过大量实例深入地介绍和讨论了热分析在聚合物方面的应用,并用高分子物理解析聚合物的热分析曲线。  4.用高分子物理解析高聚物热分析曲线  论述« 热分析曲线解析» 的文章初见于2006年的热分析专业会议上。十多年过去了,热分析曲线解析的现状还是像« 热分析法与药物分析» 一书中所说的那样,至今还没有一本通用的专著可查考,也没有一套完整的解析方法可借鉴,各种物质的热分析表征散见于有关学术期刊与著作中。聚合物热分析曲线解析的现状亦如此。  下面说说用高分子物理解析高聚物热分析曲线的问题。在科学研究中,实验和解析是认知学中的两个元素。用高分子物理解析高聚物热分析曲线具有探索性和研讨性。热分析曲线是热变化时物理量变化的轨迹。解析热分析曲线就是循着物理量变化的轨迹逆向追溯热变化的物理-化学归属。用高分子物理理论解析高聚物的热分析曲线,探索结构与材料功能和性能之间的关系,是热分析曲线的价值体现。用实验的真实数据作图得到热分析曲线。物质变化的现象在热分析曲线上显现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反映的一种形象,是显性信息。显性信息显示真理,却不证明真理。简单地说出曲线的变化情况,即看图说话而缺乏深度分析,它是不能揭示变化规律的。唯有用高分子物理理论对高聚物的热分析曲线进行解析,曲线才具有价值。  用高分子物理理论对热分析曲线进行解析,进行分子运动-高聚物结构-性能与加工之间的关联 解析热分析曲线时,既要解析显性信息,还要解析隐性信息,如变化的规律性、与热变化同时发生的结构变化及蕴含在曲线内的曲线(如DMA曲线中隐藏的李萨如曲线),追问曲线的内涵,诠释曲线,揭示变化的本质和规律,对曲线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和关联,这就是热分析曲线的解释学。用高分子物理理论解析热分析曲线完成了“存在→价值”的转换过程。热分析曲线是存在,当热分析曲线同你的研究(需要)发生联系时,曲线便产生了价值!愿你踏上解析热分析曲线的实践活动之旅,使热分析曲线由存在转变为价值的曲线。  为了要解析高聚物的热分析曲线,热分析工作者要通晓高分子物理,要像物理学家那样思考高分子物理问题。用高分子物理理论解析热分析曲线就是将高聚物的转变与高聚物结构-性能-加工进行关联的过程。关联是一种受经验、知识、理论支配的活动,不同的人由于其具备的经验、知识、理论的背景不同,关联的深度和宽度不尽相同。  下面列举一个用高分子物理解析典型非晶态聚合物的DMA曲线实例:高分子材料黏弹性是高分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内容,通常选用动态热机械分析DMA来研究高分子材料黏弹性(动态模量和力学损耗)。典型非晶态聚合物的DMA曲线(温度谱)如图所示:典型非晶态聚合物的DMA曲线(温度谱)  由图可以看到,随温度升高,模量逐渐下降,并有若干段阶梯形转折,Tanδ在谱图上出现若干个突变的峰,模量跌落与Tanδ峰的温度范围基本对应。温度谱按模量和内耗峰可以分成几个区域,不同区域反映材料处于不同的分子运动状态。转折的区域称为转变,分主转变和次级转变。这些转变和较小的运动单元的运动状态有关,各种聚合物材料由于分子结构与聚集态结构不同,分子运动单元不同,因而各种转变所对应的温度不同。玻璃态与高弹态之间的转变为玻璃化转变,转变温度用Tg表示 高弹态与黏流态之间的转变为流动转变,转变温度用Tf表示。  玻璃化转变反映了聚合物中链段由冻结到自由运动的转变,这个转变称为主转变或α转变,这段模量急趋下降外,Tanδ急剧增大并出现极大值后再迅速下降。在玻璃态,虽然链段运动已被冻结,但是比链段小的运动单元(局部侧基、端基、极短的链节等)仍可能有一定程度的运动,并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发生由冻结到相对自由的转变,所以在DMA温度谱的低温区,E’-T曲线上可能出现数个较小的台阶,同时在E”-T和Tanδ曲线上有数个较小的峰,这些转变称为次级转变,从高温到低温依次命名为β、γ、δ转变,对应的温度分别记为Tβ、Tγ、Tδ。每一种次级转变对应于哪一种运动单元,则随聚合物分子链的结构不同而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据文献报道,β转变常与杂链高分子中包含杂原子的部分(如聚碳酸脂主链上的-O-CO-0-、聚酰胺主链上的-CO-NH-、聚砜主链上的-SO2-)的局部运动,较大的侧基(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上的侧酯基)的局部运动,主链上3个或4个以上亚甲基链的曲柄运动有关。γ转变往往与那些与主链相连体积较小的基团如α-甲基的局部内旋转有关。δ转变则与另一些侧基(如聚苯乙烯中的苯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酯基内的甲基)的局部扭振运动有关。  当温度超过Tf时,非晶聚合物进入黏流态,储能模量和动态黏度急剧下降,Tanδ急剧上升,趋向于无穷大,熔体的动态黏度范围为10~106Pa.s。从DMA温度谱上得到的各种转变温度在聚合物材料的加工与使用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对非晶态热塑性塑料来说,Tg是它们的最高使用温度以及加工中模具温度的上限 Tf是它们以流动态加工成型(如注塑成型、挤出成型、吹塑成型等)时熔体稳定的下限 Tg~Tf是它们以高弹态成型(如真空吸塑成型)的温度范围。对于未硫化橡胶来说,Tf是它们与各种配合剂混合和加工成型的温度下限。此外,凡是具有强度较高或温度范围较宽的β转变的非晶态热塑性塑料,一般在Tβ~Tg的温度范围内能实现屈服冷拉,具有较好的冲击韧性,如聚碳酸脂、聚芳砜等。在Tβ以下,塑料变脆。因此,Tβ也是这类材料的韧-脆转变温度。另一方面,正是由于在Tβ~Tg温度范围内,高分子链段仍有一定程度的活动能力,所以能通过分子链段的重排而导致自由体积的进一步收缩,这正是所谓物理老化的本质。[4]  以上实例说明,动态力学热分析是研究材料黏弹性的重要手段,非晶态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和次级转变准确地反映了聚合物分子运动的状态,每一特定的运动单元发生“冻结”?自由转变(α、β、γ、δ)时,均会在动态力学热分析的温度谱和频率谱上出现一个模量突变的台阶和内耗峰。高分子物理从分子运动的观点出发解析非晶态聚合物的DMA曲线,揭示材料结构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基本规律。  二.高分子物理著作  五十年代未,高分子物理学基本形成。自六十年代以来,高分子研究重点转移到高分子物理方面,并出版了很多高分子物理的著作。何平笙所著的« 新编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 书未的附录详细地介绍了有关高分子物理的教学参考书。本文特将此附录列于文后,供参考。并把其中几本高分子物理的著作做一简单的介绍。  1.胡文兵« 高分子物理» 英文版Amolecularviewonthefundamentalissuesinpolymerphysicsisprovidedwithanaimatstudentsinchemistry,chemicalengineering,condensedmatterphysicsandmaterialsciencecourses.Anupdatedtranslationbytheauthor,arenownedChinesechemist,ithasbeenproventobeaneffectivesourceoflearningformanyyears.Up-to-datedevelopmentsarereflectedthroughouttheworkinthisconcisepresentationofthetopic.Theauthoraimsatpresentingthesubjectinanefficientmanner,whichmakesthisparticularlysuitableforteachingpolymerphysicsinsettingswheretimeislimited,withouthavingtosacrificetheextensivescopethatthistopicdemands.  该书受欢迎程度继续位列2017斯普林格出版社电子图书的前四分之一。胡文兵教授的另一本高分子物理译作是:  StroblG.1997.ThePhysicsofPolymers.2ndEd.Berlin:Springer  这是一本近十年来有影响的高分子物理教材,Strobl本人多次来国内讲授有关他提出的高聚物结晶的理论,中文译本是斯特罗伯著,胡文兵,蒋世春,门永锋,王笃金译《高分子物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胡文兵教授最新研究:高分子结晶和熔融行为的FlashDSC研究。  2.何平笙编著« 新编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 科学出版社2009前言  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58年成立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系以来,由已故的钱人元院士开设的" 高聚物结构与性能" 课程已50余年了,根据钱先生讲课笔记整理出版的《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一书(科学出版引,1981年第二版)被许多高校选做教材。近10年来、编者不但在授课时添加了高分子物理的新成果、新发现,更重要的是对课程进行了深入的教学研究,加深了对已有体系、知识点的全新理解,深受学生好评,因而在2005年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高聚物结构与性能”也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本书就是在上述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新编而成的。  高分子科学由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加工三大部分组成。高分子化学主要是研究如何从小分子单体合成(聚合)得到高分子化合物——高聚物,高分子加工则是研究如何把高聚物制成实用的制品,而高分子物理则包含有以高聚为对象的全部物理内容。  作为大学本科生的课程,“高分子物理”实在难以承担这个“包含有以高聚物为对象的全部物理内容”的重任。这一方面是由于“高分子物理”目前还达不到通常物理学各分支的成熟程度,另一方面是由于仍隶属于化学大框架下的高分子专业学生也难以接受更多、更深的物理和数学知识。事实上,“高分子物理”目前还主要是讲述高聚物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我们仍然采用“新编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作为书名。依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高分子化合物大致可分为低聚物和高聚物,但作为材料来使用的大多是相对分子质量很高的高聚物。低聚物主要用作黏合剂、高能燃料等,不包含在本书的范围之内。因此,全书仍然使用“高聚物”这个名称。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就是探求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揭示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基本规律,以期对高聚物材料的合成、加工、测试、选材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编者认为,高聚物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有三个层次,即通过分子运动联系“分子结构与材料性能”关系、通过产品设计联系“凝聚态结构与制品性能”关系和通过凝聚态物理知识联系“电子态结构与材料功能”关系。由于历史的原因,无论是国内教材,还是国外教材大都只涉及上述的第一个结构层次,内容基本上只是“分子结构与材料性能”的关系,要详细理解第二和第三个结构层次,需要开设正规的“流变学”和“凝聚态物理”的专门课程,尽管这已经超出了本书的范围,但上述高聚物结构与性能关系三个层次的理念,已牢牢树立在编者心中,并力求在本书编写中体现出来。  值得指出的是,我国高分子物理学家以高分子链单元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从链单元间的相互吸引在凝聚态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这一国际上独创的观点出发,纵观高聚物的全部相态——高聚物溶液、非晶态、晶态和液晶态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若干国际前沿性的研究成果。在高分子物理领域提出了一些新概念,形成了有我国特色的高分子物理学派,还独创了全新的电磁振动塑化挤出加工方法等,编者都尽量在本书中反映这些成果。此外,本书还增添了高聚物宏观单晶体、可能的二维橡胶态等新内容,指出了不同结晶方式(先聚合、后结晶,还是先结晶、后聚合)会得到完全不同的高聚物晶体、重新考虑了Williams-Landel-Ferry(WLF)方程的意义,认为它是高聚物特有分子运动所服从的特殊温度依赖关系等,全面介绍了编者对已有体系和知识点的新理解。  如前辈所言,编书如造园,取他山之石,引他池之水,但一山一水如何排布却彰显造园者的构思。书中引用了众多国内外公开出版的教材和专著中的论述或研究成果,谨向所有作者致以深切的谢意,不及面询允肯,敬请海涵。感谢朱平平教授、杨海洋副教授对书稿所提的宝贵意见,感谢李春娥高工为本书打录和校订文稿 本书内容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连年讲授,也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讲授过7次,校、所多届学生对课程内容和安排都提过不少好的建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书后附录中列出了有关高分子物理详细的教材和参考书目录,以供读者查询和进一步阅读。附录中还列出了编者近十年来公开发表的三十余篇有关高分子物理教学研究论文的目录,读者可参考阅读并分享编者教学研究的心得。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缺漏和不足之处,敬请读者和专家不吝批评、斧正。  何平笙2009年4月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家级精品课程“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的新编教材,是2005年“全面提升高分子物理重点课程的教学质量”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内容的全面体现。全书系统讲述高聚物的近程、远程和凝聚态结构,以及高聚物的力学、电学、光学、磁学、热学、流变和溶液性能,通过分子运动揭示“分子结构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基本规律,更进一步提出包括“凝聚态结构与制品性能”关系和“电子态结构与材料功能”关系在内的三个层次的结构与性能关系理念,以期对高聚物材料的合成、加工、测试、选材、使用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全书还介绍了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及编者多年教学研究的心得和对已有体系、知识点的新理解、新认识。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理科化学类、化工、轻工纺织、塑料、纤维、橡胶、复合材料等工科材料类本科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有关专业研究生的参考教材、对从事高聚物材料工作的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也是一本有用的参考书。  3.何曼君张红东陈维孝等.« 高分子物理» 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是国内有代表性的高分子物理教材,为多所高校所选用。序  本书自1983年出版以来,是国内高分子物理教学的首选用书,虽在1990年作了修订,到现在也达十多年了。为了反映高分子科学的飞速发展,需要更新。编者们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参考了大量的国内外新教材和有关文献,删繁就简,推陈出新,将本书重新编写,使之更能符合当前教学和科研的需要。相信本书会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们的欢迎。当然,还会有不尽完善的地方,欢迎使用者对编者提出宝贵意见与建议。  于同隐  2006年10月1990年修订版序  高分子科学的发展,以20世纪30年代H.Staudinger建立高分子学说为开端。此后高分子的化学,特别是高分子的合成方面,有了飞跃的发展,现代的大型高分子合成材料工业,大都肇始于这一时期的研究。其中最突出的成就,是W.H.Carothers的缩合聚合,K.Ziegler和G.Natta的定向聚合,对理论和生产都是巨大的贡献。与此同时,高分子物理化学也有相应的发展,主要是研究高分子的溶液,为测定高分子的分子量莫定了基础。  60年代以来,研究重点转移到高分子物理方面,逐渐阐明了高分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为高分子的理论和实际应用建立了新的桥梁。这一时期的著名代表是P.J.Flory,他对高分子物理化学和高分子物理都作出了很多贡献。Staudinger,Ziegler,Natta和Flory都因此获得诺贝尔化学奖金。  本书的内容主要从分子运动的观点,来阐明高分子的结构和性能,着重在力学性质和电学性质方面,同时也兼顾到物理化学和近代的研究方法,可以供大专学校作为教材,也可供有关的高分子工作者参考。  本书由何曼君、陈维孝、董西侠编写,于同隐校订。最初以油印讲义的形式,在复旦大学试用,得到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交通大学、兰州大学、厦门大学、黑龙江大学、南开大学、华南工学院等单位有关同志的鼓励,特别是顾振军、王源身、史观一等同志提出宝贵意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复旦大学高分子教研室的许多同志和复旦大学出版社协助本书的出版,也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高分子物理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本书内容有很多值得商讨的地方 加上编者的水平和技术上的原因,本书还存在很多错误,望读者不吝指正。  于同隐第三版前言  本书是为高等学校理科高分子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编写的,也适用于低年级研究生和其他与高分子相关专业的学生。本书的内容涉及面较宽,阐述深入浅出,便于自学,还附有习题和详细的参考资料,也可供广大科技工作者阅读和参考。  建国初期,我国高分子方面的工作起步较晚,由于钱人元等老一辈科学家纷纷回国,在国内开创了高分子的教学和科研事业,在他们的带领下,少数高校中建立了课题小组或科研组,开始培养高分子方面的人才,并为教育事业打下扎实的基础,一批批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其中有些人已晋升为院士。  随着时代的前进、科技的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突飞猛进,大部分商校都设有高分子专业,有的已发展成为一个系甚至一个学院,并设立了很多相关的专业,它们大都把高分子物理作为必修的课程。1983年我和陈维孝、董西侠合编的《高分子物理》一书编印出版,并在1990年作了修订,该书在国内被广泛采用,当时满足了广大师生的需求,得到了好评。此书曾获得国家教委颁发的优秀教材奖。然而,高分子物理这门学科近年来有较大的进展,理论在发展,观念在更新,国内外新的专著也很多。自从我翻阅了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年会的论文后,更加感觉到,我们需要将这些新的内容介绍给读者。为此,本人特邀请陈维孝和董西侠两位抽出时间来和我一起在1990版教材的基础上,重新编写此书,同时还邀请了复旦大学在第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张红东教授参加本书的编写。  首先,在本书内加入“第一章概论”。使初学者对高分子物理有一初步的认识,并将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内容也写入这一章内 在第二章中引入了Kuhn链段的概念,并在高分子构象中介绍了末端距的概率分布函数的另一种推导方法 在第三章的高分子溶液性质中增加了deGennes的标度概念、θ温度以下链的塌陷,以及溶液浓度和温度对高分子链尺寸的影响等 在新增加的第四章高分子多组分体系中,介绍共混聚合物和嵌段共聚物的相分离和界面 关于高分子的凝聚态分设为非晶态和晶态两章,在非晶态章中删去了与高分子成型加工课程中有重复的部分,并在其黏流态中介绍了高分子链运动的蛇行理论 原先聚合物的力学性质内容较多,现也分设为第七、第八两章,在第八章中增加了高弹性的分子理论 在第九章中除了介绍聚合物的电学性能外,还介绍了聚合物的光学性质、透气性以及高分子的表面和界面等 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中,除原先介绍的近代研究方法和有关的一些仪器、它们的原理和应用实例外,还介绍了各种仪器的近代发展情况,如测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绝对方法——飞行时间质谱,小角中子散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  本书的分工是:第一章由董西侠编写,本人修改 第二章由张红东编写,本人修改 第三、四、九、十章由我和张红东合编 第五、六、七、八章由陈维孝编写,本人修改 全书由我主审并定稿。  在编写此书时,我总是怀念起老一辈科学家们对我的教导和指点,谨以此书表示对他们的敬意和怀念。在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不少专家和学生们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何曼君  2006平10月1日内容提要  本书于1983年首次出版,1990年出版了修订版,曾获得过国家教委颁发的“优秀教材奖”等奖项、二十多年来一直是国内高分子物理教学的首选用书。为了反映高分子科学的飞速发展,编者们结合了多年的教学与科研经验,参考了大量的国内外新教材和有关文献,删繁就简,推陈出新、重新编写了本书,使之更能符合当前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全书较为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高分子物理的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共分十章,包括高分子的链结构,高分子的溶液性质,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高分子多组分体系,聚合物的结晶态、非晶态,聚合物的力学、电学、光学等性质,以及聚合物的分析与研究方法等等。从分子运动的观点出发,阐述高分子的性能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本书内容涉及面较宽,阐述深入浅出,还附有详细的参考资料,适合作为高等学校高分子专业的教材某些较深入的内容可供教师参考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阅读,也可供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参考。  4.过梅丽赵得禄主编« 高分子物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序  处于知识爆炸时代,信息如原子裂变一样快速增长:处于改革年代,人们有更多的选择与机会。  与20世纪50年代我国高分子物理专业初创时期缺乏教材的情况不同,目前仅国内出版的《高分子物理》教材就已有多个版本。不论深浅,全都包括高聚物结构、分子运动及性能三大部分。但作为业基础课教材,各编者又自然而然地按所在专业后续课程的需要选择了具体内容,各具特色。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高分子物理课程经历了较大的变更,1987年以前,与大多数工科院校一样,该课程定位为高分子材料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堂教学约80学时,自1987年起,该校材料科学工程系在拓宽专业面的思想指导下,率先开设了全系公共专业基础课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它以金属物理和高分子物理的部分内容为主,综述了金属、陶瓷和高分子材料在结构和性能上的共性与特性。与此同时,相应削减了高分子材料专业中高分子物理的教学时数。此后,随着教改的深人,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在2000年制定的教学计划中,高分子物理(54学时)与高分子化学、金属物理、电化学原理及近代测试技术等课程一起,被定位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大类专业的公共基础课。  本教材就是在上述背景下,根据高分子物理在大类专业中的地位、作用和具体要求编写的。与国内大多数高分子物理教材相比,本教材的主要特点如下:  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全书由基础部分和提高部分(带*号)两大模块组成。在基础部分,主要通过与金属、陶瓷材料的对比,阐明高聚物在结构、分子运动和性能方面的基本特点、内在联系及基本研究方法 在提高部分,适度引进了理论推导、研究新方法与最新进展,为有兴趣深入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紧密结合高分子材料及成型加工的实践与应用,重点放在高聚物的凝聚态结构、力学状态、高弹性、粘弹性和熔体流变性方面 除结合热塑性高分子材料以外、较多地涉及热固性树脂体系与复合材料 除结合通用高分子材料以外,较多地涉及航空航天用高分子材料 此外,适当涉及功能材料的功能性。适当结合高分子科学发展史引入概念。简化已在其他课程中涉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如晶体结构与研究方法、相图分析、波谱分析原理与方法及一般力学性能等。  本书所涉及量的名称和单位符合国标规定,但有下列例外:  聚合物的分子量:按照国标,应该用相对分子质量替换传统名称分子量。但由于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范围可以很宽,不像小分子物质那样有一个确定的值 对于一个具体的聚合物样品,其相对分子质量又具有多分散性,须用各种统计平均值表示,如数均相对分子质量、重均相对分子质量等 在聚合物-性能关系中,还涉及临界相对分子质量等。为简明起见,本书仍沿用分子量这一名称。  高分子溶液浓度按照国标,应该用溶液中溶质的摩尔分数表示。但在未知聚合物样品确切的平均分子量之前,无法从溶质质量计算其摩尔分数,因此,通常多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百分数表示浓度。本书也采用这一习惯表示法。  温度按照国标,T代表热力学温度,单位为K。但在本书引用的插图中,有相当一部分都以摄氏度为坐标,如果改为热力学温度,可能会改变曲线形状,为读者参考原文带来不便 如果用t代表摄氏温度,则又有悖于高分子物理中以T x表示各种特征温度的规则。为此,本书同时采用了T/K和T/℃这两种表示温度的方法。  本教材第2、9章由过梅丽和赵得禄(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和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合作编写。其他章由过梅丽编写。  在本教材编写过程中,还得到北京化工大学高分子材料系华幼卿教授的热情帮助,在此表示诚挚感谢。同时也非常感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系杨继萍副教授在教材整理中的细致工作和良好建议。  编者希望本教材更适用于材料科学和工程大类专业。效果如何,尚待实践检验。诚请老前辈、同仁和学生们提出批评和建议。  编者  2005年3月14日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介绍高分子物理的基本理论,即高聚物的结构、分子运动与性能和行为之间的关系,突出高聚物区别于金属、陶瓷和其他低分子物质的特点。内容涉及力、热、电及光学等性能,但从航空航天材料科学与工程的需要出发,以力学性能为主,兼顾其他性能。本书由基础和提高(带*号)两大部分构成,以适应不同层次专业对高分子物理的教学要求。基础部分重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研究方法 提高部分涉及一些理论推导。  本书可作材料科学和工程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5.过梅丽« 高聚物与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热分析» 化工出版社2002,是一本很好的有关高聚物东台力学测试的著作。前言  著名高分子物理学家A.Tobolsky曾说过:“如果对一种聚合物样品只允许你做一次实验,那么所做的选择应该是一个固体试样在宽阔温度范围内的动态力学试验(Ifyouareallowedtorunonlyonetestonapolymersample,thechoiceshouldbeadynamicmechanicaltestofasolidsampleoverawidetemperaturerange)”。  材料的动态力学行为是指材料在振动条件下,即在交变应力(或交变应变)作用下做出的响应。它不同于材料的静态力学行为,后者是指材料在恒定或单调递增应力(或应变)作用下的行为。材料的疲劳行为也属动态力学行为之一,但疲劳测试通常是在较高的应力水平(例如在材料断裂强度的5O%以上)下进行的,而本书所述的动态力学分析则一般在很低的应力水平(远低于材料的屈服强度)下进行,所得到的基本性能参数是材料的动态刚度与阻尼。  测定材料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动态力学性能的变化就是所谓的动态力学热分析(dynamicmechanicalthermalanalysis}简称DM-TA)。动态力学热分析是研究材料粘弹性的重要手段。在20世纪50~60年代,由于缺乏商品仪器,大多数实验室都用自行研制的设备进行研究。70年代以来,商品仪器一一问世,迅速更新换代。仪器的功能、控制与测试的精度、数据采集与处理的速度不断提高,在材料研究特别在高聚物与复合材料的研究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推动动态力学热分析技术迅速发展的根本动力无疑是该项技术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重要意义。具体地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于任何材料,不论结构材料或功能材料,力学性能总是最基本的性能。对于在振动条件下使用的材料或制品,它们的动态力学性能比静态力学性能更能反映实际使用条件下的性能。  ②聚物及其复合材料是典型的粘弹性材料。动态力学试验能同时提供材料的弹性与粘性性能。  ③态力学热分析通常只需要用很小的试样就能在宽阔的温度和/或频率范围内进行连续测试,因而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材料的刚度与阻尼随温度、频率和/或时间的变化。这些信息对检验原材料的质量、确定材料的加工条件与使用条件、评价材料或构件的减振特性等都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④态力学热分析在测定高分子材料的玻璃化转变和次级转变方面,灵敏度比传统的热分析技术如DTA、DSC之类的高得多,因而在评价材料的耐热性与耐寒性、共混高聚物的相容性与混溶性、树脂-固化剂体系的固化过程、复合材料中的界面特性和高分子的运动机理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与理论意义。  目前,先进的动态力学热分析仪已拓展到能兼测材料的静态粘弹性,如蠕变、应力松弛等。  但是,与静态力学测试技术和传统的热分析技术相比,动态力学热分析技术的发展历史毕竟较短,因而人们对它的原理与应用潜力还认识不足。虽然在国内已出版过一些有关动态力学分析的译著,但一方面,其中所涉及的数学与物理理论较深,另一方面,所涉及的仪器已明显跟不上动态力学热分析仪蓬勃发展的趋势。而在有关热分析的著作中,则对动态力学分析技术的介绍一般都相对单薄。  笔者所在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分子物理实验室,于20世纪70年代学习、仿制并改进了振簧仪和悬线式动态粘弾谱仪,从此开始了动态力学热分析技术的应用研究。80年代引进了杜邦公司的DuPontDMA982/1090B,在多项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汇集了数十幅DMA温度谱,纳入《高分子材料热分析曲线集》,由科学出版社于1990年正式出版。同时,也开展了超声传播法测定各向异性复合材料动态刚度的研究。但是上述动态力学试验法均主要适用于刚性材料,且不便于测定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频率谱。为适应品种繁多、性能范围宽阔、试样形式多样和应用目标各异的高分子材料与复合材料的研究,本实验室于90年代引进了RheometricScientificDMTAⅣ,并在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标准《塑料与复合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强迫非共振型试验方法》(HB7655~1999)。在近30年的实践中,笔者对动态力学热分析技术及其应用有了一些体会,也获得了一些经验,遂萌生了总结一下的想法,以便与同行交流共勉。  动态力学热分析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科学与技术。但对大多数同行而言,更侧重于应用。因此,本书撰写的指导思想是实用。目的是阐明几个普遍关注的问题。  动态力学热分析能提供哪些信息?  这些信息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如何处理与应用这些信息了?  为此在撰文中坚持下列几项原则。避免过于深奥的理论与数学推导重点阐明物理概念。  在全面阐述自由衰减振动法、强迫共振法、强迫非共振法和声波传播法的基础上,介绍目前应用越来越广泛的强迫非共振法。紧密结合最新的ISO和ASTM标准讨论试验方法。结合典型实例(但无意作文献综述〉阐明动态力学热分析的应用性突出在新材料与新工艺中的应用。结合实践讨论动态力学热分析数据的相对性与绝对性。提供较多图谱,提高直观性与可读性。但不同于手册,不求全。原理部分,给出示意图谱实例部分,给出实测图谱。  但是,囿于本实验室的仪器类型有限,笔者只可能主要围绕所使用过的仪器进行讨论,难免有挂一漏万之嫌。所幸者,目前国际上许多先进的商品动态力学热分析仪,尤其是强迫非共振仪,尽管在结构、外形上各具特色,规范、明细上略有差异,但它们的基本原理与功能正日趋一致。因此,相信“解剖麻雀”的哲学思想定会被同行所理解与接受。  在本实验室动态力学热分析技术的建设与发展中,刘士昕先生曾做出重要贡献,虽然他目前不再从事该项工作。在本书撰写过程中,得到了他的热忱支持,并获得他的同意,引用我们曾经的合作成果,在此谨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动态力学热分析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中,笔者的研究生孙永明、刘贵春、阳芳、王志、范欣愉、汪少敏和董伟等做了许多实验工作,笔者深切地体会到师生合作、教学相长的愉悦。  在本书撰写过程中,美国RheometricScientific有限公司及其中国总代理北京瑞特恩科技公司在提供资料、联络同行专家、养护设备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一并感谢。  在本书图谱绘制过程中,笔者的丈夫,陈寿祜先生,以惊人的毅力和耐心,帮助笔者完成了细致繁琐的工作,笔者的感激之情难于言表。鉴于笔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误,诚请读者批评指正。  内容提要  本书分三角部分。介绍了动态力学热分析的基本原理、试验方法及其在高分子材料、工艺研究中的应用。在原理部分,介绍了高分子材料的粘弹性在动态力学行为上的反映、主要参数的物理意义及时-温叠加原理。在式验方法中,结合ISO、ASTM和GB试验标准,全面介绍了自由衰减振动法、强迫共振法、强迫非共振法和超声传播法的仪器与计算分析,并以强迫非共振法为重点,详细讨论了形变模式与试验模式的选择原则、可能获得的信息及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在应用部分,列举了大量研究实例,说明动态力学热分析技术在塑料、橡胶、纤维、复合材料的评价、设计和工艺研究中的实用性,还给出了数十幅典型材料(包括部分金属材料在内)的典型动态力学性能温度谱,或频率谱,或时间谱。本书可供大专院校的学生和研究测试人员参考。  6.朱诚身« 聚合物结构分析» 科学出版社2010该书用101页的篇幅介绍了热分析方法。第一版序  聚合物是重要的结构与功能材料。随着当代科学的发展,合成高分子材料在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21世纪将成为高分子的世纪。以前那种仅停留在研究合成方法、测试其性能、改善加工技术、开发新用途的模式已远不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对聚合物材料发展的需要,而代之以通过研究合成反应与结构、结构与性能、性能与加工之间的各种关系,得出大量实验数据,从而找出内在规律,进而按照事先指定的性能进行材料设计,并提出所需的合成方法与加工条件。在此研究循环中,对聚合物结构分析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从而使之成为高分子科学各个领域中必不可少的研究手段。因此聚合物结构分析已成为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熟练掌握高聚物结构分析技术不仅对学术研究至为重要,也将为生产实际提供必要的技术保证。  由华夏英才基金资助、郑州大学朱诚身教授主编的《聚合物结构分析》一书,正是为从事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的学者、教师、学生、工程技术人员提供的一本有关聚合物分析方面的专著与参考书。本书主要内容是关于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聚合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以及结构分析中所涉及的理论、思维方式、实验方法等。有关材料来源于最新出版的学术专著、学术期刊中的有关论文,以及作者多年从事该领域研究的成果与经验。  与目前已出版的国内外同类著作相比,本书具有以下特点:①内容全面。本书是目前已出版著作中内容相对最完备,介绍方法最多的著作 ②操作与思维方法并重。本书一改同类著作中仅介绍方法原理与操作方法的传统,通过对各种方法发展历史、现状与展望,全面介绍其发展历程与趋势,在方法介绍的同时使读者学到系统的思维方法,使之从发展的角度掌握各种研究方法,指出了创新之路 ③应用性强。通过对各种应用实例,特别是作者亲自研究体会的介绍,使读者能更容易掌握各种结构分析方法的应用。因此本书是一本内容完整,体例新颖,富有特色的学术著作。  相信本书的出版,将对我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程镕时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一版前言  随着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的迅猛发展,对高聚物结构的认识愈加深人和全面的同时,对聚合物结构分析提出了更为繁重的任务,掌握现代分析技术,测定高分子各层次的结构,探讨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已成为每位从事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工作、研究与学习的人士必备的基本功。本书正是为从事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合成、高分子加工等领域的学者、教师、学生、工程技术人员等提供的一本有关聚合物结构分析方面的专著与参考书。  本书是在作者多年来从事高分子科学研究,并吸取该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集体完成的。其中第一章绪论由朱诚身执笔 第二章振动光谱与电子光谱由王红英、孙宏执笔 第三章核磁共振由孙宏、王红英执笔 第四章热分析由朱诚身、任志勇、何素芹执笔 第五章动态热力分析与介电分析由何索芹、朱诚身执笔 第六章气相色谱与凝胶色谱由汤克勇执笔 第七章裂解色谱与色质联用由汤克勇执笔 第八章透射电镜与扫描电镜由何家芹、朱诚身执笔 第九章广角X射线衍射和小角X射线散射由毛陆原、李铁生执笔 第十章液态与固态激光光散射由李铁生、毛陆原执笔。全书由朱诚身统稿。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华夏英才基金的资助,以及北京化工大学金日光教授、四川大学吴大诚教授的热情推荐。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在编辑过程中,本书责任编辑、科学出版社杨震先生给予多方指导,杨向萍女士在立项过程中给予热情帮助 在撰写过程中郑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王经武教授、曹少魁教授对本书内容的确定提供了宝贵意见!郑州大学材料学专业硕士生陈红、张泉秋、刘京龙、历留柱在文字打印和插图绘制等方面作了许多具体工作,在此一并表示衷心地感谢。  特别要感谢中国科学院院士程镕时先生,百忙中为本书写序,给予热情推介。最后还要感谢作者的家人,在事业与写作方面给予的理解与支持。  由于作者学识、经验方面的局限,和学科方面的飞速发展,本书内容与行文方面难免存在欠妥之处,敬请读者不吝赐教。  朱诚身第二版前言  本书自2004年出版以来,受到读者的欢迎与支持,很快被第二次印刷、被许多学校选做教材和考研参考书,并在2007年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由于近年来高分子科学的飞速发展,聚合物结构分析方面的研究对象日益增多,深度与广度越来越大,研究方法与手段日新月异,因此在本书库存几乎告罄之际,责任编辑杨震先生建议作者修订再版,就有了本书,即《聚合物结构分析》的第二版。  参加第一版撰写的作者,除王红英不幸英年早逝,任志勇、孙红因其他工作没有参加编写外,其余都参加了修订 刘文涛、申小清、郑学晶、周映霞、朱路也参加了修订工作。  与第一版相比,第二版主要删除了每种研究方法中一些较老、目前已不采用的研究内容与制样手段,补充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每种研究方法的最新发展趋势。每章参考文献删除了一些较早文献,补充了最新研究文献。  修订较大的章节有:  第四章热分析。删除了部分由仪器本身误差造成的影响,增加了近年来受关注的操作条件影响因素 增加了若干近年来出现的新型仪器,以及新近出现的各种仪器之间的联用技术。  第八章考虑到涉及的各种分析方法,将题目由。“透射电镜与扫描电镜”改为“显微分析” 删除了透射电镜制样技术,增加了电子能谱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内容。  第十章在第一版中的体例与其他章有些不一致,第二版中第九、十两章作了较大的调整:第九章题目由“广角X射线衍射和小角X射线散射”改为“广角X射线衍射” 原来小角X射线散射的内容调到第十章,该章题目由“液态与固态激光光散射”改为“小角激光散射和小角X射线散射”。  全书由朱诚身策划,其中第一章绪论由朱诚身执笔 第二章振动光谱与电子光谱由刘文涛、申小清、周映霞执笔 第三章核磁共振与顺磁共振由毛陆原、申小清、郑学晶执笔 第四章热分析由申小清、刘文涛、朱诚身执笔 第五章动态热机械分析与介电分析由何素芹、申小清、刘文涛执笔 第六章气相色谱与凝胶色谱由汤克勇、郑学晶、朱诚身执笔 第七章裂解色谱与色质联用由郑学晶、汤克勇、周映霞执笔 第八章显微分析由何素芹、刘文涛、朱诚身执笔 第九章广角X射线衍射由毛陆原、朱路、李铁生执笔 第十章小角激光散射和小角X射线散射由李铁生、朱路、毛陆原执笔,全书由朱诚身统稿。  本书责任编辑科学出版社杨霞、周强先生在修订过程中给予多方指导,在此表示衷心地感谢。  鉴于学科方面的发展之迷,而作者见闻之携、本书桀误之处势所难免,尚请读者不吝赐教。  朱诚身  2009年7月16日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介绍了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高聚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以及结构分析中所涉及的理论、思维方式、实验方法等。内容包括:振动光谱、电子光谱、核磁共振、顺磁共振、热分析、动态热机械分析、动态介电分析、气相色谱、凝胶色谱、裂解色谱、色质联用、显微分析、广角X射线衍射、小角激光散射、小角X射线散射等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结构、发展历史、发展趋势,在聚合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实例及解析方法等。  本书可供高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以及从事有关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加工研究和生产方面的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7.现代高分子物理学(上、下册)殷敬华莫志深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学丛书之一。本书全面介绍高分子物理的主要发展领域和现代高分子物理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全书共二十六章,分上、下两册出版,上册,主要介绍高分子物理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高分子链结构和聚集态结构、高分子的形态学、晶体结构和液晶态、高分子杂化材料、导电高分子和生物降解高分子结构特点和应用、高聚物共混体系的界面和增容及统计热力学、高聚物的物理和化学改性等。下册主要介绍现代高分子物理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包括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质谱学基础、电子显微镜、热分析、表面能谱、顺磁共振、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振动光谱和光学显微镜等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高聚物中的应用。各章既有基础理论、基本原理深入浅出的介绍,也有翔实的应用实例。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攻读高分子科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供从事高分子科学研究和高分子材料生产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8.张俐娜薛奇莫志深金熹高编著« 高分子物理的近代研究方法»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该书的第五章高聚物热分析和热-力分析,详细介绍了热分析在高聚物研究中的应用。DSC在高聚物研究中的应用研究结构及动态变化表征玻璃化转变和熔融行为分析多组分高聚物体系的组成研究高聚物链缠结及化学交联研究高聚物的结晶行为表征高聚物的微相结构研究高聚物共混相溶性反映共混高聚物中组分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热历史和处理条件对高聚物结构的影响DMA动态力学分析在高聚物研究中的应用评价高聚物材料的使用性能研究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表征高聚物材料的微相结构研究高聚物的相互作用表征高聚物的共混相容性研究高聚物的溶液-凝胶转变行为。  序言  高分子化学是一门迅速发展起来的基础和应用科学,并且高聚物材料及产品的迅速增长已经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进入21世纪后高分子科学与技术将发生更大变革和突破,而且对人类生存、健康与发展起更大作用。为适应高分子科学的发展,要求在该领域的工作者对高分子物理的理论、实验方法和原理以及实际应用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尤其对于很多高分子科学工作者而言,他们需要知道运用哪些高分子物理近代仪器和方法以及如何得到可靠的数据和信息采指导他们的科研。  同时,为了培养一大批从事高分子科学与技术的高级科技人才,必须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研究生教材建设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工作之一,为此武汉大学研究生院组织了国内一批在高分子物理前沿工作而且又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和科学家以及该校青年教师编写《高分子物理近代研究方法》一书。环顾近年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方面的教科书及专著,都力求包含最新成果,因而内容越来越广,深度越来越深,篇幅也越来越长。为此,这本书采用了创新的格式把研究生必修的内容用简明的语言和图表阐明,同时列举大量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为实例帮助读者理解、记忆和正确运用高分子物理理论和方法。因此,这本书具有简单、明确、知识新和学习效率高的特点。我衷心祝愿新一代高分子学子能从书中受益,并为我国高分子科学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  南京大学教授  2002年5月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高分子物理基本原理和理论,简要介绍了如何测定和研究高聚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链构象、化学结构及其组成、结晶度及取向、熔点、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子运动及力学松弛、热性能、界面及表面、复合物粘接、力学性能、电学性能及生物降解性等方面的先进方法,以及光谱、波谱、色谱、激光光散射、X射线和电子显微技术。本书收集了大量具有创新思想和科学价值的实例,以指导读者更有效地应用先进仪器和方法从事高分子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全书共收集约400篇参考文献,内容丰富、新颖、简明易懂,是一本较全面、深入的高分子物理教材,适合高分子化学和物理、橡胶、塑料及高聚物材料工程等方面的研究生、教师、科技人员及企业管理人员参考。  9.刘振海« 聚合物量热测定» 化工出版社2002前言  自1963年差示扫描最热法(differentialscanningcalorimetry,DSC)产生以来,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和表征中这种方法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虽然DSC仅是诸多热分析方法中的一种,可从近年高分子热分析的发展趋向来看,DSC这种方法构成了高分子热分析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年高分子科学出现了一系列以DSC为主或仅基于此种方法的学术著作,诸如《聚合物材料的热表征》(E.A.Turied.ThermalCharacterizationofPolymericMaterials.NewYork:AcademicPress,1981 2ndEdition,1997),该书由第1版的970页发展到第2版的2420页《热分析基础及其在聚合物科学中的应用》(T.Hatakeyama,F.X.Quin,ThermalAnalysisFundamentalsandApplicationstoPolymerScience,Chichester:JohnWiley&Sons,19942ndEdition,1999) 《高分子DSC》(V.A.Bershtein,V.M.Egorov.DifferentialScanningCalorimetryofPolymers.NewYork:EllisHorwood,1994) 国际刊物JournalofThermalAnalysisandCalorimetry于2000年第1期出版专辑AdvancesinThermalCharacterizationofpolymericMaterials。  尤应注意到,就在近年(1992年)在DSC的基础上推出一种更新的热分析方法——调制式差示扫描量热法(temperaturemodulateddifferentialscanningcalorimetry,TMDSC),这种方法一出现,就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就1998年的不完全统计已有300多篇论文发表,并很快出版了专辑【JThermAnal,1998,54(2)】。预计这种调制技术可用于各种热分析方法,将引起热分析技术一系列新变革。  作者长期从事高分子热分析科研、教学和学会工作,近年还各自主持了一段学术期刊工作,我们有着几乎完全相同的业务经历。我们合著有中、英文版《热分析手册》(中文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 英文版,Chichester:JohnWiley&Sons,1998)。并分别出版了《热分析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1)与" ThermalAnalysisFundamentalsandApplicationstoPolymerScience" (详见上述),主编《应用热分析》(东京:日刊工业新闻社,1996)。我们合著这本《聚合物量热测定》,连同上述著作,望能描绘出热分析一个较为完整的轮廓。  这本书系统介绍高分子DSC的基础(如热力学基础,DSC和MDSC的基本原理及其产生与发展,高分子的结晶、熔融和玻璃化转变等及由此而引申的各项应用,如相图、单体纯度的测定),及其在该领域在国内外取得的最新成就(如高分子合金的相容性、液晶的多重转变、水在聚合物中的存在形式及其相互作用、联用技术等)。热力学和量热学分别是热分析的理论与技术基础,Wunderlich教授所著由AcademicPress(NewYork)出版的学术专著:MacromolecularPhysicsVol3CrystalMelting(1980),ThermalAnalysis(1990)和ThermalCharacterizationofPolymericMaterials(2ndEdn,TuriEDed,1997)一书的第二章对热分析的热力学基础做了十分精辟和系统的论述 G.W.H.Hohne,W.Hemminger,H.J.Flammersheim所著DifferentialScanningCalorimetryAnIntroductionforPractitioners(Berlin:Springer,1996)堪称在阐述量热学(量热仪的传热过程)方面的佳作。作为国际热分析协会教育委员,我们愿将上述著作的有关内容介绍给国内的广大读者,本书基础部分——第一、三章和第二章的编写,分别参考了上述著作,以飨读者。  本书的第一、二、三章及附表由刘振海参考上述学术专著编写,第四、六、七、十章由畠山立子(T.Hatakeyama)编写,第五章由刘振海、陈学思、宋默编写,第八章由刘振海、陈学思编写,第九章由张利华编写。  借此机会,对于此书撰写和出版过程中给予我们鼎力相助的热分析与量热学杂志主编J.Simon教授、国际热分析协会教育委员会主席E.A.Turi教授、福井工业大学畠山兵衞教授、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黄葆同院士、汪尔康院士、中科院长春分院黄长泉研究员、吉林大学陈欣方教授、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王利祥研究员、唐涛研究员、化学工业出版社任惠敏编审、杜进祥编辑,以及对给予出版资助的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委员会和精工电子有限公司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受篇幅所限,本书侧重于原理的叙述,而对于浩如烟海的大量文献资料未能充分收入,日后如有机会出增订版,乐于做进一步的增补。也因时间仓促,本书定有许多疏漏,望读者不吝指正。  刘振海(长春)畠山立子(东京)2001年9月内容提要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聚合物材料量热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各类应用,着重介绍差示扫描量热法和近年出现的调制式差示扫描量热法,突出反映了该领域国内外最新成果与研究进展。全书分为两部分,共10章:第1-3章为基础部分,介绍热分析的热力学基础知识、差示扫描量热法、调制式差示扫描量热法以及结晶聚合物的熔融与结晶过程 第4~9章介绍DSC在聚合物分析方面的应用,包括在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热焓松弛、多相聚合物体系、液晶性质、水与高分子的作用、高分子合成、聚合物辐射效应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第10章介绍热分析与其他分析方法的联用技术。  本书资料翔实,内容丰富,语言精炼,可供从事聚合物热分析、高分子材料研究及其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近年来,国内又出版了几本新的高分子物理著作,如马德柱主编« 聚合物结构与性能» (结构篇、性能篇)科学出版社2013。华幼卿金日光2013,« 高分子物理» ,第四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焦剑主编2015高分子物理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本文编撰过程中,参阅了上述高分子物理著作并作为文献引用,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 高分子结晶和熔融行为的FlashDSC研究进展» 李照磊1,2周东山1胡文兵1  [2]何曼君张红东陈维孝.« 高分子物理» 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3]张俐娜薛奇莫志深金熹高编著« 高分子物理的近代研究方法»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4]朱诚身« 聚合物结构分析» 科学出版社2010  [5]何平笙编著« 新编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 科学出版社2009  附录  有关高分子物理的教学参考书(按出版时代排列)  Alfrey.1948.MechanicalPropertiesofHighPolymers.NewYork:IntersciencePublishers  是早期有关高聚物力学性能的专著、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FloryPJ.1953.PrincipleofPolymerChemistry.Ithaca:CornellUniversityPress  是高分子科学的经典教材,被誉为高分子科学的”圣经”,一直到现在仍被美国众多大学选为教材,Flory也是高分子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  钱人元,1958,高聚物的分子量测定,北京:科学出版社  是我国科学家自己的科研成果和撰写的有关专著,被翻译成英文和俄文出版,至今仍有现实的参考价值。  柯培可ⅡⅡ,1958,非晶态物质。钱人元,钱保功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  介绍原苏联学者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对我国有相当影响。  MasonP.WookeyN.1958.TheRheologyofElastomers.Paris:PergamonPress  是为数不多专门讲授弹性体力学性能的著作。  徐僖,1960,高分子物化学原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为国内高校工科院校早期的高分子专业教科书,有一定影响。  TobolskyAV.1960.PropertiesandStructureofPolymers.NewYork:JohnWiley&Sonslnc  是一本比较经典的高分子物理教材性质的书,对我国高分子物理教学有相当的影响。其中有关化学应力松弛的内容仍然具有权威性。  TanfordC.1961.PhysicalChemistryofMacromolecules.NewYork:JohnWiley&SonsInc  是一本在高分子溶液方面写得较好的教材。  卡尔金,斯洛尼姆斯基,1962。聚合物物理化学概论、郝伯林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牡  是前苏联学者的一本著作,对我国高分子物理起步有较大影响。  BuecheF.1962.PhysicalPropertiesofPolymers.NewYork:IntersciencePublishers  是一本比较经典的高分子物理教材性质的书,对我国高分子物理教学有相当的影响。  NielsenL.E.1962.MechanicalPropertiesofPolymers.NewYork:ReinholdPublishingCorporation  也是一本比较经典的高分子物理教材性质的书,对我国高分子物理教学有较大的影响,有中文翻译本,即1965年冯之榴等译《高聚物的力学性能》,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VolkensteinMV.1963.ConfigutationalStatisticsofPolymericChains.NewYork:Interscience  是原苏联学者的专著,俄丈原书系1959年莫斯科苏联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有很高价值,  卡尔金等,1964,高分子物理进展(论文集),钱人元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  是一本较全面介绍原苏联学者成果的书。  高分子学会,1965,レオロジーハンドブック(流变学手册),东京:丸善株式会社  有很多早期的实验教据图。  MandelkernL.1965.CrystallizationofPolymers.NewYork:McGraw-HillBookCompany  AndrewsE.H.1968.FractureinPolymers.Edinburgh:Oliver&Boyd  是有关高聚物断裂和强度的专著,因为是文革期同出的书,国内图书馆较少有收藏。  AlexanderLE.1970.X-rayDiffractionMethodsinPolymerScience.NewYork:JohnWiley&.SonsInc  和田八三久.1971.高分子的固体物性,东京:培风馆  日本学者撰写的内容比较深的高分子物理著作。国内没有流行。  BillmeyerFW.1971.TextbookofPolymerScience.NewYork,:WileyInierscienceInc  这是一本在西方影响很大的教材,但一直没有再版,  PeebolsJJH.1971.MolecularWeightDistributionsinPolymers.NewYork,:JohnWiley&SonsInc  有不少关于聚合反应动力学统计理论的内容,  TobolskyAV,MarkHF.1971.PolymerScienceandMaterials.NewYork,:WileyInterscience  有中文译本,即1977年托博尔斯基AV,马克HF编,聚合物科学与材料翻译译组译《聚合物科学与材料》,北京:科学出版社。  KakudoM.KasaiN.1972.X-rayDiffractionMethodsinPolymerScience.NewYork:WileyInterscience  JenkinsAD.1972.PolymerScience,Amaterialssciencehandbook,1and2.Amsterdam:North-HollandPublishingCompany  这是一本上下两册大部头著作,内容极为丰富。  TreloarLRG.1958.ThePhysicsofRubberElasticity.3rdEd.Oxford:UniversityPress  一本最详细介绍有关橡胶高弹性的专著。国内有中文译本,20世纪60年代的第一版就翻译成中文,第三版由王梦蛟,王培国,薛广智译,吴人洁校,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2。  高分子学会,1972,高分子的分子设计3:分子设计和高分子材料的展望,东京:培风馆  论述通过分子设计来制备高分子材料的设想· 在当时有相当的影响。  小野木重治,1973,高分子材料科学,东京:诚文堂新光社  是来自日本的一本教材,也有一定影响,  KauschHH,HassellJA,JaffeeRI.1973.DeformationandFractureofHighPolymers,NewYork:PlenumPress  内容较专一。  HawardRN.1973.ThePhysicsofGlassyPolymers.London:AppliedSciencePublishersLtd  对玻璃态高聚物的力学性能有详细介绍,  晨光化工厂,1973,塑料测试,北京:燃料化学工业出版社  这是一本有管高聚物性能测试早期的著作,当时有相当的影响。  WunderlichB.1973.MacromolecularPhysics.Vol.Ⅰ,Ⅱ,Ⅲ.NewYork:AcademicPress  三卷的大著,专门讲述高聚物的结晶行为,很有参考价值。  SamuelsRJ.1974.StructuredPolymerProperties.NewYork:WileyInterscience  莫特N等.1975.材料——微观结构及物理性能的概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翻译组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  该书有关“高聚物材料的本质" 和' ' 复合材料的本质”两章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其中Mark提出的提高高聚物性能的三角形原理有参考价值。  ArridgeRGC.1975.MechanicsofPolymers.Oxford:ClarendonPress  是一本从力学观点讲述的高聚物力学性能的专著。  TagerA.1978.PhysicalChemistryofPolymers.Moscow:MIPPublisher  是一本由原苏联学者撰写的高分子物理教材,用英文出版,从中可了解不少原苏联学者的科研成果。  AndrewsEH.1979.DevelopmentsinpolymerFracture-1.London:AppliedSciencePublishers  是Andrews又一本关于高聚物断裂和强度的编著,有相当参考价值。  TadokoroH.1979.StructureofCrystllinePolymers.NewYork:JohnWiley&.SonsInc  BlytheAR1979.ElectricalPropertiesofPolymers.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是剑桥大学" CambridgeSolidStateScienceSeries" 系列中的一本书。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十二室,1980,压电高聚物,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CherryBW.1980.PolymerSurface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是剑桥大学”CambridgeSolidStateScienceSeries”系列中的一本书。  WilliamsJG.1980.StressAnalysisofPolymers.2ndEd.NewYork:JohnWiley&SonsInc  是一本从力学观点讲述的专著,书中数学内容较深。  FerryJD.1980.ViscoelasticPropertiesofPolymers.NewYork:JohnWiley&SonsInc  是一本高聚物黏弹性的专著,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林尚安,陆耘,粱兆熙,1980,高分子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由于全书既有高分子化学又有高分子物理内容,不便使用,影响不大。  施良和,1980,凝胶色谱法,北京:科学出版社  对普及凝胶色谱法有很好作用。  BaileyRT,NorthAM,PethrickRA.1981.MolecularMotioninHighpolymers.Oxford:Clar-  endonPress  YoungRJ.1981.IntroductiontoPolymers.London:ChapmanandHall  这是一本非常简明的高分子教材,其中有不少有关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如聚双炔类宏观单晶体的结构与性能。英文也非常通顺易读。  BassettDC.]981.PrinciplesofPolymerMorphology,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是剑桥大学”CambridgeSolidStateScienceSeries”系列中的一本书。有中文译本,即1987  年巴西特著,张国耀,梨书樨译《聚合物形态学原理》,北京:科学出版社。  潘鉴元,席世平,黄少慧.1981.高分子物理,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该书介绍的有关形变-温度曲线的论述仍有参考价值。  彼得· 赫得维格,1981,聚合物的介电谱,第一机械工业部桂林电器科学研究所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范克雷维伦DW.1981.聚合物的性质:性质的估算及其与化学结构的关系,许元泽,赵得禄,吴大诚译,北京:科学出版社  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尼尔生LE.1981,高分子和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丁佳鼎译,北京:轻工业出版杜  赵华山,姜胶东,吴大诚等,1982,高分子物理学,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  是为化学纤维专业写的教材。  沈得言.1982、红外光谱法在高分子研究中的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  是我国学者写的较早的有关高分子物理的专著。  SeanorDA.1982.ElectricalPropertiesofPolymers.NewYork:AcademicPress  WardIM.1982.DevelopmentsinOrientedPolymers.London:AppliedSciencePublishers  BohdaneckyM,Ková rJ.1982.ViscosityofPolymerSolutions.NewYork:ElsevierScientific  BurchardW,PattersonGD.1983.LightcatteringfromPolymers.NewYork:Springer-Verlag  尼尔生LE.1983,聚合物流变学。范庆荣,宋家琪译,北京:科学出版社。  WilliamsDJ.1983.NonlinearOpticalPropertiesofOrganicandPolymericMaterials.WashingtonD.C.:AmericanChemicalSociety  是一本以编著形式撰写的书。  WardIM1983.MechanicalPropertiesofSolidPolymers.2ndEd.NewYork:Wiley-Interscience  这是一本Ward写的英国研究生教材,国内曾前后两次把它的第一版和第二版翻译成中文出版,即1988年沃德著,徐懋,漆宗能等译校《固体高聚物的力学性能》,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仍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斯坦RS.1983.散射和双折射方法在高聚物织态研究中的应用,徐懋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  KinlochAJ,YoungRJ.1983.FractureBehaviorofPolymers.London:AppliedSciencePublishers  内容比较全面的有关高聚物断裂的专著。  北京大学化学系高分子化学教研室,1983,高分子物理实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WilliamsJG.1984.FractureMechanicsofPolymers.NewYork:JohnWiley&Sonslnc  塞缪尔斯RJ.1984.结晶高聚物的性质,徐振森译。北京:科学出版社  EliasHG.1984.MacromoleculesI,structureandProperties.2ndEd.NewYork:PlenumPress  韩CD、1985.聚合物加工流变学、徐僖,吴大诚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  AklonisJ.MacKnightWJ.1972.MinchelShen,IntroductiontoPolymerViscoelasticity.NewYork:Wiley-Interscience  这是一本很好的有关高聚物黏弹性的入门书,1983年第二版,并由吴立衡翻译为中文,即吴立衡译,徐懋校《聚合物粘弹性引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可惜的是作者之一的华人科学家沈明琦英年早逝,没有能参加这第二版的写作。位沈明琦1979年在复旦大学讲课为后来出版的《高聚物的粘弹性》一书打下了基础,即于同隐,何曼君,卜海山,胡加聪,张炜编著《高聚物的粘弹牲》,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冯新德,唐敖庆,钱人元等,1984,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论,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  其中钱人元和于同隐有关高分子凝聚态基本物理问题和玻璃化转变的章节很有参考价值。奥戈凯威斯RM.1986,热塑性塑料的性能和设计,何平笙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  是钱人无院士推荐翻译的有关材料性能与制品关系的专著,是高聚物结构与性能的进一步深入。  吴大诚,1985,高分子构象统计理论导引,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可供有关专业研究生阅读。  唐敖庆等,1985,高分子反应统计理论,北京:科学出版社  卓启疆,1986,聚合物自由体积,成郁: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是一本专门讲述高聚物中自由体积的小册子。  钱保功,许观藩,余赋生等,1986,高聚物的转变与松弛,北京:科学出版社  是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多年工作的总结,有大量的实验数据。  考夫曼HS,法尔西塔JJ.1986,聚合物科学与工艺学引论,吴景诚,钱文藻,杨淑兰译,北京:科学出版社  郑昌仁,1986,高聚物分子量及其分布,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DoiM,EdwardsSF.1986.TheTheoryofPolymerDynamics.Clarendon:OxfordUniversity  Press  有机玻璃疲劳和断口图谱编委会.1987,有机玻璃疲劳和断口图谱,北京:科学出版社  夏炎.1987.高分子科学简明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社  是为师范生写的教材。  拉贝克JF.1987,高分子科学实验方法,物理原理与应用,吴世康,漆宗能等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提供大量的高分子实验,是一本高分子实验方面的权威性著作。  何家骏,1987,高分子溶液理论导论,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  斯珀林LH.1987,互穿聚合物网络和有关材料,黄宏慈,欧玉春译,佟振合校、北京:科学出版社  吴大诚,1987~1989,现代高分子科学丛书,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共十本书,其中与高分子物理有关的是:  (1)孙鑫,《高聚物中的孤子和极化子》,1987。  (2)吕锡慈,《高分子材料的强度与破坏》,1988。  (3)吴大诚,谢新光,徐建军,《高分子液晶》,1988。  (4)许元泽,(高分子结构流变学》,1988。  (5)古大治。《高分子流体动力学》,1988。  (6)江明,《高分子合金的物理化学》,1988。  (7)赵得禄,吴大诚,《高分子科学中的MonteCarlo方法》,1988。  (8)吴大诚,HsuSL,《高分子的标度和蛇行理论》,1989。  日本纤维机械学会,纤维工学出版委员会,1988,纤维的形成、结构及性能、丁亦平译,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  朱永群,1988,高分子物理基本概念与问题,北京:科学出版社  是第一本有关高分子物理习题的书。  鲁丁JA.1988,聚合物科学与工程学原理,徐支祥译,北京:科学出版社  潘道成,鲍其鼎,于同隐,1988,高聚物及其共混物的力学性能,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朱善农等,1988,高分子材料的剖析,北京:科学出版社  穆腊亚马,1988,聚合物材料的动态力学分析,福特译,北京:轻工业出版社  李斌才,1989,高聚物的结构与物理性质,北京:科学出版社  周贵恩,1989,聚合物X射线衍射、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CampbellD,WhiteJR1989.PolymerCharacterization:PhysicalTechniques.London:Chapman&Hall  国内少有人拥有此书。  王正熙,1989,聚合物红外光谱分析和鉴定,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林师沛,1989,塑料加工流变学,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雀部博之,1989,导电高分子材料,曹镛,叶成,朱道本译,北京:科学出版社  克里斯坦森RM.1990,粘弹性力学引论,郝松林,老亮译,北京:科学出版社  杨挺青,1990,粘弹性力学,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胡徳,1990,高分子物理与机械性质(上、下册),台北:渤海堂文化公司  是我国台湾学者编写的高分子物理教材,内容偏重高聚物本体的性能,不涉及凝聚态以及溶液和相对分子质量等。  FujitaH.1990.PolymerSolutions.Amsterdam:Elsevier  SchmitzKS.1990.AnIntroductiontoDynamicLightScatteringbyMacromolecules.SanDiego,AcademicPress  弗洛里PJ.1990,链状分子的统计力学,吴大诚,高玉书,许元泽等译,吴大诚校,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是弗洛里又一本大著,是高分予理论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  朱锡雄,朱国瑞,1992,高分子材料强度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JoachimDE.1992,RelaxationandThermodynamicsinPolymersGlassTransition.Berlin:AkademieVerlag  郑武城,安连生,韩娅娟等,1993,光学塑料及其应用.北京:地质出版社  周其凤,王新久,1994,液晶高分子,北京:科学出版社  有不少作者自己的研究成果。  GrosbergAY,KhokhlovAR.1994.StatisticalPhysicsofMacromolecules.Woodbury:AIPPress  黄维垣,闻建勋,1994,高技术有机高分子材料进展,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是当年的一本进展性质的汇编。  左渠,1994,激光光散射原理及在高分子科学中的应用,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谢缅诺维奇,赫拉莫娃,1995,聚合物物理化学手册,闫家宾,张玉昆译,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薛奇,1995,高分子结构研究中的光谱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GeddeUW.1995.PolymerPhysics.London:Chapman&Hall  叶成,习斯J.1996,分子非线性光学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大柳康,1996,实用高分子合金,吴忠文等译,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周光泉,刘孝敏,1996,粘弹性理论,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这是一本由力学专家写的书,对数学的推导有独特之处。  吴培熙,张留成,1996,聚合物共混改性,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朱善农等,1996,高分子链结构,北京:科学出版社  DoiM.1996.IntroductiontoPolymerPhysics.Clarendon:OxfordUniversityPress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高分子科学研究所,1996,高分子实验控术,修订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已出第二版。  Hans-GeorgE.1997,AnIntroductiontoPolymerScience.NewYork:VCHPress  刘凤歧,汤心颐,1997,高分子物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出了第二版。  何天白,胡汉杰,1997,海外高分子科学的新进展,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StroblG.1997.ThePhysicsofPolymers.2ndEd.Berlin:Springer  这是一本近十年来有影响的高分子物理教材,Strobl本人多次来国内讲授有关他提出的高聚物结晶的理论,中文译本是斯特罗伯著,胡文兵,蒋世春,门永锋,王笃金译《高分子物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ShiLH,ZhuDB.1997.PolymersandOrganicSolids,Beijing:SciencePress  这是为纪念钱人元院士80寿辰而汇编的文集,由国内外著名学者介绍当今最新科技成果,钱人元,1998,无规与有序——高分子凝聚态的基本物理问题研究,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是钱人元院士带领开展的国家攀登项目“高分子凝聚态的基本物理问题研究”的研究成果的通俗介绍,我国很多科学家对高分子物理的贡献都有深入浅出的论述。  蔡忠龙,冼杏娟,1997,超高模量聚乙烯纤维增强材料,北京:科学出版社  该书中有关聚乙烯热学性能的介绍很有参考价值。  邵毓芳,嵇根定,1998,高分子物理实验,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江明,府寿宽,1998,高分子科学的近代论题,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是纪念于同隐教授和钱人元院士80寿辰而汇编的文集,由国内外著名学者介绍当今最新科技成果。  吴人洁等,1998,高聚物的表面与界面,北京:科学出版社  吴培熙,张留成,1998,聚合物共混改性,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沈家瑞,贾德民,1999,聚合物共混物与合金,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托马斯EL.1999,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北京:科学出版社  是一本详细介绍高分子物理近年成果的专著,适合作为进一步深造的参考书。  朱道本,王佛松,1999,有机固体,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介绍导电高聚物的专著,有许多我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  王国全,王秀芬等,2000,聚合物改性,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梁伯润,屈凤珍等,2000,高分子物理学,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是为合成纤维专门化的学生写的教材。  顾国芳,浦鸿汀,2000,聚合物流变学基础,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金日光,华幼卿,2000,高分子物理,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工科院校所用教材,2007年已出第三版。  闻建勋,2001,诺贝尔百年鉴——奇妙的软物质,上海:上海科学教育出版社  是一本有关高分子学界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通俗介绍,对了解高分子科学的发展轨迹有启发。  杨玉良,胡汉杰,2001,跨世纪的高分子科学丛书——高分子物理(分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何天白,胡汉杰,2001,功能高分子与新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平郑骅,汪长春,2001,高分子世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是一本有关高分子科学的高级通俗读本。  SperlingLH.2001.IntroductionofPhysicalPolymerScience.3rdEd.NewYork:Wiley  布里格,2001,聚合物表面分析,曹立礼,邓宗武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殷敬华,莫志深,2001,现代高分子物理学(上、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  名为研究生教材,实际上是一本很好的进展性专著。  韩哲文,张得震,杨全兴等,2001,高分子科学教程,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既有高分子化学内容也有高分子物理内容。  BowerDI.2002.AnIntroductiontoPolymerPhysics.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以”国外名校名著”系列影印出版了该书。  刘振海,2002,聚合物量热测定,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杨小震,2002,分子模拟与高分子材料,北京:科学出版社  附有软件光盘,很实用,其软件可利用来开设高分子物理实验。  过梅丽,2002,高聚物与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热分析,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是一本很好的有关高聚物动态力学测试的著作。  吴其晔,巫静安,2002,高分子材料流变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是一本详细介绍聚合物流变学的研究生教材。内容详尽,很有参考价值。  QianRY(钱人元),2002.PerspectivesontheMacromolecularCondensedState.Singapore:WorldScientific  这是钱人元院士把自己在' ' 高分子凝聚态物理中若干基本问题”国家攀登项目中的成果介绍给世人的一本专著,包括很多我国科学家对高分子物理的贡献。  ColbyRB.2002.PolymerPhysics.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  TeraokaI.2002.PolymerSolutions:AnIntroductiontoPhysicalProperties.NewYork:John  Wiley&SonsInc  非常好的有关高分子溶液的专著,内容较深。  张祖德,朱平平等,2001,中国科学院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化学类科目考试纲要,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是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和中国科大研究生必读参考书,2002第二版。  deGennes.1979.ScalingConceptsinPolymerPhysics.Ithaca:CornellUniversityPressGennes  Gennes是又一位高分子界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他把理论物理中的许多概念用在了高分子科学上,创立了高分子物理中著名的“标度理论“。该书已由吴大诚等翻译成中文、即德让  摘自« 新编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 何平笙编著科学出版社
  • 过去10年热分析技术在哪些领域“大放异彩”?
    197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国际热分析协会(ICT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rmal Analysis)第七次会议对热分析进行了如下定义: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与温度之间关系的一类技术。最常用的热分析方法有:差热分析(DTA)、热重法(TG)、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机械分析(TMA)和动态热机械分析(DMA)等。热分析技术在物理、化学、化工、冶金、地质、建材、燃料、轻纺、食品、生物等领域广泛应用。过去10年间(2011-2020年),热分析技术的应用趋势逐年递增。回顾过去数年,国内应用了热分析技术的论文数量几乎均保持在10%上下的年增长速度,但是繁荣景象的背后也并非是完全的一帆风顺,中间一度出现停滞(如2017年增长不到4%),甚至倒退的情况(如2020年,或受到新冠爆发影响)。但从整体来看,2020年相比于2011年,通过这十年发展,国内应用热分析技术的相关论文数量几乎是翻了一倍,相信未来数年仍将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2011-2020年间应用热分析技术的相关SCI论文数量增长趋势过去10年间(2011-2020年),应用热分析技术发表SCI论文数量最多的机构,除中国科学院一骑绝尘位列榜首外,排名前列的依次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大学、中南大学等。2011-2020年间应用热分析技术发表SCI论文数量最多的机构(不含中科院)热分析技术作为一种常见的表征手段,近年来,热分析在材料科学、能源与电化学、生命科学、环境、制药、食品等领域广泛应用。过去10年应用热分析技术发表论文研究方向中,排名前列的研究领域是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高分子科学、物理、科技及其他课题、能源燃料、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冶金工程、环境科学生态学、热力学、药理药剂学、食品科学技术、结晶学、研究实验医学、电化学、肿瘤学、农业、光学、细胞生物学等。2011-2020年间应用热分析技术发表论文研究方向TOP分布
  • 干货分享 | 热分析原理及介绍(DTA,DSC,TGA,TMA,DMA)
    药物冻干,电池爆炸;耐低温橡胶是如何在高寒环境下使用,哪种巧克力甜甜味美还不会在夏天熔化?纵观我们身边的任何物质都会经历温度变化的过程,材料随着温度变化其性质也会发生变化,影响制备工艺和使用性能,生产生活中无时无刻不都在上演着材料的“冰与火之歌”。为了对材料进行表征分析,热分析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强有力不可或缺的分析手段。梅特勒托利多作为主要的热分析仪器制造商之一,将为大家详细介绍热分析技术及其应用。1 热分析技术概述物质在温度变化过程中可能发生一些物理变化(如玻璃化转变、固相转变)和化学变化(如熔融、分解、氧化、还原、交联、脱水等反应),这些物质结构方面的变化必定导致其物理性质相应的变化。因此,通过测定这些物理性质及其与温度的关系,就有可能对物质结构方面的变化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还可以被用来确定物质的组分及种类,测定比热容、热膨胀系数等热物性参数。图1-1 材料随温度变化发生的反应国际热分析和量热协会(ICTAC, International confederation for thermal analysis and calorimetry)于2004年对热分析提出新的定义:热分析是研究样品性质与温度间关系的一类技术。我国于2008年实施的国家标准《热分析术语》(GB/T6425-2008)中对热分析技术定义为: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和一定气氛中),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与温度或时间关系的一类技术。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热分析技术凭借其快速、高效、低成本的优异特点,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已逐渐成为新材料研究、产品设计和质量控制的必备的常规分析测试手段。根据测定的物理性质不同,国际热分析与量热协会ICTAC将热分析技术分为9类17种,如表1所示:表1-1 热分析技术分类在实际应用中,热分析技术还和其他分析仪器进行联用,例如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气相色谱、质谱等分析方法,通过多种方式对物质在一定温度或时间变化过程内对材料进行结构和成分进行分析判断。2 重点热分析技术介绍2.1 差热分析(DTA,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差热分析(DTA)是一种利用试样和参比物之间的温差与温度或时间的关系来评价试样的热效应。DTA曲线的纵坐标为试样和参比样的温度差(∆T),理论上单位应该为℃或者K。但因为记录的测量值通常为输出的电势差E,根据温度差与E的关系(公式(1)),转换因子b不是常数,而是温度T的函数,且其他传感器系统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公式(1)中,测量的温度差与热电偶输出的电势差E成正比,一些分析软件中DTA采集的信号经常为电势差的单位(μV)表示。现在DTA主要用于热重分析仪(TGA)等的同步测量,市场上已经难觅单独的DTA仪器。2.2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2.2.1 DSC原理及规定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和一定气氛中,测量输送给试样和参比物的热流速率或加热功率(差)与温度或时间关系的一类热分析技术。测量信号是被样品吸收或者放出的热流量,单位为毫瓦(mW),热流指的是单位时间内传递的热量,也就是热量交换的速率,热流越大热量交换的越快,热流越小热量交换的越慢,热流可由式(2)得到公式(2)中,∆T为试样与参比物的温度差,R_th为系统热阻,系统的热阻对于特定的坩埚、方法等是确定的。通过该公式就可以测得热流曲线,也就是DSC曲线。对DSC曲线上的峰进行积分就能够得到某个转变过程中样品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DSC信号的方向根据ICTA规则(∆T=Ts-Tr),规定为吸热朝下放热朝上,一般图片上标有^exo。反-ICTA(∆T=Tr-Ts)规则为吸热朝上,放热朝下,一般图片上标有^endo,不同规则的DSC曲线如图2-1所示。当样品吸收能量,这个过程被称作是吸热的,例如熔融和挥发过程。当样品放出能量,这个过程被称作是放热的,例如结晶和氧化分解过程。图2-1 DSC曲线:(a) ICTA规则,吸热向下; (b) 反-ICTA规则,吸热向上相比之下,DTA仅可以测试相变温度等温度特征点,DSC不仅可以测相变温度点,而且可以测得热量变化。DTA曲线上的放热峰和吸热峰无确定物理含义,而DSC曲线上的放热峰和吸热峰分别代表放出热量和吸收热量。通过DSC可以检测吸热或放热效应、测得峰面积(转变或反应焓值∆H)、确认所表征的峰或其他热效应所对应的温度(如玻璃化温度Tg、结晶点Tc、熔点Tm)以及测试比热容Cp,也可利用调制DSC测得潜热、显热以及可逆热流和不可逆热流,通过动力学可以计算得到活化能Ea。公式(3)中,DSC测得的总热流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由于温度升高引起的显热流,样品没有发生结构的变化;热流的第二部分是由于样品内部结构变化引起的潜热流,ΔHp表示这个反应完全发生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其中,C_p为样品的比热容,β为升温速率,ΔH_p为反应过程的焓变, dα/dt表示这个反应进行的程度。通常我们把没有发生反应时的热流曲线叫做DSC的基线,其实就是显热流曲线。由于物质的比热容都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随着温度的升高DSC曲线应该向吸热方向倾斜,这个斜率就取决于样品的比热容随温度的变化率。图2-2 DSC热流曲线示意图2.2.2 DSC分类DSC分为热流式和功率补偿式,当前热流式DSC较为普遍,梅特勒托利多DSC均为热流式。热流式差示扫描量热法(Heat-flux type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简称热流式DSC),又称为热通量式DSC,是在按程序控制温度和一定气氛下,给样品和参比品输送相同的功率,测定样品和参比品两端的温差∆T,然后根据热流方程,将温差换算成热流差作为信号进行输出。功率补偿式DSC是在程序控温和一定气氛下,使样品与参比物的温差不变,测量输给样品和参比物功率(热流)与温度或时间的关系。热流式DSC采用单炉体,而功率补偿式DSC采用两个独立的炉体,分别对试样和参比物进行加热,并有独立的传感装置。图2-3 (a)热流式DSC和(b)功率补偿式DSC测量单元示意图2.2.3 DSC典型曲线图2-4为典型的DSC测试曲线示意图。在测试开始曲线出现了“1 启动偏移”。在该区域温度状态发生瞬时改变,有恒温变为升温,启动偏移的大小与样品热容及升温速率有关。在“3 玻璃化转变”区,试样热容增大,出现了吸热台阶。“4 冷结晶”区产生放热峰,“5 熔融”产生吸热峰,通过对峰面积的积分可以得到结晶焓和熔融焓。随着温度升高后为“6 分解”。图2-4 典型的DSC测试曲线示意图:1 初始基线漂移与样品热容成正比;2 无热效应时的DSC曲线(基线);3 无定形部分的玻璃化转变; 4 冷结晶; 5 结晶部分的熔融; 6 在空气气氛中氧化降解了解更多,请点击链接差示扫描量热仪(DSC)www.mt.com/cn/zh/home/products/Laboratory_Analytics_Browse/TA_Family_Browse/DSC.html2.3 热重分析(TGA,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热重分析(TGA)是在一定控温程序和气氛下,测量试样质量与温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获得样品质量随温度的函数。在此之前,人们使用TG作为这项技术的缩写。通过TGA可以检测样品质量的变化(增重或失重),分析质量变化台阶,以及在失重或增重曲线中确认某一台阶所对应的温度。TGA信号对温度和时间的一阶微变,表示为质量变化的速率为DTG曲线,是对热重信号的重要补充,当DTG曲线峰向上时试样质量增加,曲线峰向下试样质量会减小。热天平是热重分析仪中的重要部件,热天平具有三种不同的设计:上置式设计:天平位于炉体下方,试样支架垂直托起试样坩埚;悬挂式设计:天平位于测试炉体上方,测试坩埚放在下垂的支架上;水平式设计:天平与炉体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坩埚支架水平插入炉体。根据天平可达到的分辨率,可将天平分为半微量天平(10 μg)、微量天平(1 μg)、超微量天平(0.1 μg)。当样品以不同方式失去物质或与环境气氛发生反应时,质量发生变化,在TGA曲线上产生台阶或在DTG曲线上产生峰。典型的热重曲线如图2-5所示。在“1 挥发”区可为部分组分(水、溶剂、单体)的挥发;“2 分解”具有明显的失重台阶为聚合物的分解;“3 切换气氛”后,在“4 炭燃烧”表现为炭黑或碳纤维的燃烧台阶;“5 残留物”区质量变化微弱,主要为灰分、填料、玻璃纤维等残留。图2-5 典型的TGA测试曲线示意图:1 挥发;2 聚合物分解;3 气氛切换; 4 炭燃烧台阶; 5 残留物了解详情,请点击链接热重分析仪(TGA)www.mt.com/cn/zh/home/products/Laboratory_Analytics_Browse/TA_Family_Browse/TGA.html2.4 热机械分析(TMA, Thermomechanical Analysis)热机械分析TMA测量样品在设定应力/负载条件,样品尺寸变化与温度变化的关系。在TMA测试中,样品受恒定的力、增加的力或调制的力;而膨胀法测量尺寸变化则是使用能实现的小载荷来测量的。TMA具有不同的形变模式如图2-6所示,依据试样尺寸和特性进行选择:膨胀模式(A):是TMA常用的测量模式。测试基于温度的膨胀系数。通常测试时探头施加一个非常小的力于样品上。压缩模式(A):这种模式下,样品受力更大。穿透模式(B):其目的在于测试样品的软化点。拉伸模式(C):薄膜和纤维套件用于进行拉伸模式测试。可以测试由于收缩或者膨胀产生的较长形变。三点弯曲模式(D):用来研究刚性样品弹性行为的理想模式溶胀模式(E):许多样品在接触液体时会产生溶胀。通过溶胀套件可以测定样品在溶胀时发生的体积或长度变化。体积膨胀(F):液体同固体一样也会发生膨胀。图2-6 TMA不同形变模式根据不同的测试模式,我们可以使用TMA检测热效应(溶胀、收缩、软化、膨胀系数的变化),确定某表征的热效应的温度、测量形变台阶高度以及测定膨胀系数。TMA的典型测试曲线示意图如图2-7所示。图2-7 典型的TGA测试曲线示意图:1 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的热膨胀;2 玻璃化转变温度(斜率改变);3 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的热膨胀;4 塑性变形了解更多信息,请点击链接热机械分析仪(TMA)www.mt.com/cn/zh/home/products/Laboratory_Analytics_Browse/TA_Family_Browse/TMA_SDTA_1.html2.5 动态机械分析(DMA, 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动态热机械分析(DMA)是一种测试材料机械性能和粘弹性能的重要技术,可用于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弹性体、陶瓷和金属等材料的研究。DMA测试在程序控温和周期性变化的应力下,测试动态模量和力学损耗与时间温度的关系。在DMA测试中,试样受到周期变化的振动应力,随之发生相应的振动相变。除了完全弹性的试样外,测得的应变都表现为滞后与施加应力的变化。这种滞后成为相位差即相角δ差。DMA仪器测量试样应力的振幅、应变的振幅以及相位差这三个物理量。图2-8 周期性的力作用下应力与应变的关系应力与应变之比称为模量,DMA分析得到的结果为复合模量M^*,复合模量由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组成:储能模量(M^' ):试样弹性特性的反应,是试样能否完全恢复形变的尺度损耗模量(M^”):试样粘性特性的反应,是试样在形变过程中热量的消耗(损失);损耗模量大表明粘性大,阻尼强。损耗因子(tanδ):损耗模量和储能模量之比,反映的是振动吸收性,也称振动吸收因数。梅特勒托利多的DMA 1提供了六种不同的形变模式。对于特定的应用,适合的模式取决于测试需求、样品的性质和几何因子。包括以下六种测试模式:3-点弯曲模式(A):这种模式用于准确测试非常刚硬的样品,例如复合材料或热固性树脂,尤其适合于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的测试。单悬臂(B):这种模式非常适合于条形高刚度材料(金属或聚合物)。单悬臂模式是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的理想测试方法,而且是测试粉末材料损耗因子的推荐模式。双悬臂模式(C):这种模式适合于低刚度的软材料,特别是比较薄的样品,例如膜材料。拉伸(D):它是薄膜或纤维的常规形变模式。压缩(E):压缩模式用于测试泡沫、凝胶、食品以及静态(TMA)测试。剪切(F):剪切模式适合于测试软样品,例如弹性体,压敏胶,以及研究固化反应。图2-9 DMA不同形变模式图2-10为典型热塑性塑料的DMA曲线。在不同状态下储能模量和损耗因子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在玻璃态下,储能模量为几个GPa的数量级。损耗因子很小。在玻璃化转变区域,材料的机械性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储能模量通常降低几个数量级并且损失因子显示出明显。 然后是材料在橡胶区域变得柔软。在更高的温度下,热塑性塑料变得更软并开始流动。这时储能模量进一步降低,而tanδ显着增加。因此DMA可以测定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机械模量、阻尼;粘弹性行为和力学性能,包括蠕变或应力松弛,研究样品的机械行为,以及交联固化反应等。图2-10 典型热塑性塑料的DMA曲线了解更多信息,请点击链接: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www.mt.com/cn/zh/home/products/Laboratory_Analytics_Browse/TA_Family_Browse/DMA.html2.6 热分析技术应用总结针对不同的材料以及想要测试的属性或热效应,所采用的热分析方法也存在差异,未得到理想的结果需要根据实际样品情况和测试需求来选择不同的热分析方法。表2-1合适的热分析技术选择作者:热分析技术应用顾问 邵艳茹参考文献J.O. Hill. For Better Thermal Analysis and Calorimetry III [M]. ICTA, 1991.热分析术语[S]. GB/T 6425-2008.陆立明. 热分析应用基础[M]. 东华大学版社.E. Ezm, M.B. Zakaria. State of the art and definitions of various thermal analysis techniques. [in] Thermal Analysis, 2021, 1-39.刘振海, 陆立明, 唐远旺. 热分析简明教程[M]. 科学出版社.UserCom, Mettler Toledo International Inc.
  • 资讯:中石油单位订购的分析式铁谱仪等仪器调试圆满结束
    石油作为地球上可开采的主要能源之一,在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石油和化工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能源、基础材料及配套产品,在经济建设、国防事业和人们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油品的使用过程中,油品的品质一直就是人们特别关心的内容。 油品的物理性质包括:燃点、闪点、粘度、冷滤点、含水率等。对油品物理化学性质足够的了解将能够充分的利用石油资源,相对降低石油的消费,这对经济发展将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近期,中石油单位与我公司销售经理签订了分析式铁谱仪等仪器的订购合同,合同签订后,销售马上把单子下到了生产车间,生产车间主管马上安排投入生产,经过将近一个月的生产,质检和调试,终于将分析式铁谱仪等仪器发往了客户使用地。 仪器发出后,得利特派出技术专员前往客户那里调试分析式铁谱仪这批油品测定设备。这批设备于今日顺利调试完成。此次客户订购的设备有石油产品分析式铁谱仪、开口闪点测定仪、运动粘度测定仪,油液污染度检测仪。 由于仪器调试数量较多,技术员用了两天的时间才调试完成。调试完成后,又给客户使用仪器的员工进行了简单的仪器使用培训,使得仪器能够快速投入使用。我公司技术员的专业技术和热情服务得到了客户的认可。 得利特公司整合石化科学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北京铁道科学研究院,计量总站等油品方面、仪器方面、设备方面的专家为技术班底,集思广益,推出系列精品润滑油分析检测仪器、燃料油分析检测仪器、润滑脂分析检测仪器等产品,得到用户的广泛赞誉。公司以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客户就是上帝的宗旨为用户提供专业贴心的咨询培训服务,包括设备润滑咨询服务,设备润滑知识培训,润滑系统方案设计、实验室建设方案,第三方油品检测。确保客户解决设备润滑的相关问题!
  • “二维电子材料及纳米量子器件的研究和原位分析仪器 ”启动会召开
    3月17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ldquo 二维电子材料及纳米量子器件的研究和原位分析仪器 &rdquo 启动会在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相关领导、项目专家组成员、项目科研及管理人员共6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基金委信息科学部常务副主任秦玉文主持。  &ldquo 二维电子材料及纳米量子器件的研究和原位分析仪器 &rdquo 由中科院微电子所牵头,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联合承担。  微电子所副所长刘新宇代表研究所对与会领导和专家表示欢迎。微电子所八室主任夏洋等项目及课题负责人从二维电子材料及纳米量子器件的研究和原位分析仪器,二维材料的物理性质及纳米电子器件的理论模拟,二维半导体与绝缘体、金属的界面研究与原位分析,高性能、可器件化的ZnO半导体材料制备,石墨烯生长及原位拉曼表征平台研发,碳基纳米电子器件研究和E-PEALD/SPM/R仪器系统集成七个方面汇报了项目的进展情况、研制内容、研制计划和研制难点。与会专家认真听取汇报,建议项目组在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时,要注重技术转移转化,提升产品的实用性,并针对项目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会后,与会领导、专家实地参观了微电子设备工艺研发实验平台和净化工艺线。会议现场参观微电子设备工艺研发实验平台
  • 揭秘食品行业中五大热分析技术的应用
    热分析是食品生产行业中表征原材料和成品的重要过程。  大多数食品在生产、储存、运输、烹饪和消费过程中都会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温度变化会导致食品成分的物理和化学质量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最终产品的整体质量。  了解温度如何影响各种食品材料,可以让食品制造商优化生产方法、产品质量和运输方法。因此,对于食品科学家来说,拥有分析方法来监测温度变化时食品中发生的变化至关重要。  此外,食品与公共卫生问题直接相关。因此,各种国际或国家指南规定了食品质量控制的各种过程。  食品材料基本的温度依赖性特性  虽然有许多食物品质与温度有关,但最重要的、与温度相关的品质是密度、相变和凝胶化。  未经历相变的材料通常会随着温度升高而变得密度降低。这是由于材料中的原子在获得热能时运动更加剧烈,导致分子之间的空间增大。工程师们经常利用食品材料的温度依赖密度来创造过程或设备,如运输材料的容器。经历相变的材料,其密度随温度的变化更为剧烈。  食品工业中的相变指的是材料从一种物理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物理状态,包括熔化、结晶和蒸发。当主要成分经历相变时,食品的整体质量可能会发生巨大变化。分析工具可以通过评估材料的质量(如密度和流变性)来跟踪相变。  许多食物的成分在特定条件下加热或冷却时会形成凝胶。凝胶的物理性质,如外观和稳定性,取决于凝胶分子的类型、结构和相互作用,或它们所捕获的水颗粒。通过加热或冷却形成的凝胶可以是热可逆的或热不可逆的。明胶是一种冷凝、热可逆凝胶,而蛋清是一种热凝、热不可逆凝胶。  对于形成凝胶的产品,了解凝胶发生的温度、凝胶速率和所建立凝胶的特性至关重要。因此,食品科学家需要热分析技术来评估这些特性。  五类热分析技术在食品行业的应用  在食品工业中,有五种主要的热分析技术,即热重法、膨胀法、流变热分析、差热分析(DTA)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当样品以规定的速率加热或冷却,或在选定的温度下保持一定的时间时,热重分析技术会持续评估样品的质量。热重分析法可用于跟踪涉及食品材料质量变化的过程,其应用通常涉及蒸发、解吸和蒸发行为,以及热稳定性、分解和成分研究。  膨胀计根据时间或温度测量材料密度的变化。膨胀计测量通常用于跟踪食品中脂肪的结晶和融化。  用于热分析的流变技术根据温度评估样品流变质量的变化。这些流变学方法往往用于跟踪液体、凝胶和固体的温度依赖性流变性质,并被食品研究人员用于设计具有所需质量的食品或优化工艺。  DTA是一种确定试验物质和参考材料之间温差相对于时间或温度之间的过程,因为两个试样暴露在以控制速率加热或冷却的环境中。在研究过程中,这些反应的动力学提供了转变发生的数据。 DSC是一种记录以设定速率加热或冷却的试样和参考样品之间保持零温差所需能量的方法。DSC能检测的最有用的东西是熔点、熔化范围和熔化行为。DSC用于计算熔融热、纯度和氧化稳定性等质量。本文作者:Brett Smith,Brett Smith是美国自由撰稿人,拥有布法罗州立学院新闻学学士学位,在专业实验室工作8年。
  • 耐驰热分析学苑 - 2018年上半年网络课程
    耐驰热分析学苑 - 2018年上半年网络课程耐驰热分析学苑德国耐驰仪器公司专业提供热分析仪器、热物性测量仪器,至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凭借其强大的研发力量,耐驰仪器至今拥有一系列业界之最:最完备的产品系列、最宽广的工作温度范围、最宽广的工作压力范围、最广泛的扩展模块̷̷耐驰仪器多次获得全球R&D 100大奖,是业界首屈一指的热分析仪器品牌。自1996 年进入中国以来,耐驰热分析仪器在各行业赢得了广泛认可。截至2017年12月份,耐驰公司在国内用户超过3500家,仪器超过4500台。于是,“如何帮助大家充分挖掘耐驰仪器的潜力,使之在科研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便成为耐驰公司的首要任务。由此,自2018年起,我们将推出“耐驰热分析学苑”,通过多种渠道向大家介绍热分析的相关方法、应用、技巧等。网络研讨会(Webinar)即是耐驰热分析学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我们真诚邀请您的参与。课程安排如下:时间主题主讲人2018年03月01日 热分析谱图识别与检索-Identity方法与案例 曾智强2018年03月15日 比热测量方法及实验技巧 王荣2018年04月03日 液体和熔体的热分析与热物理性质 曾智强2018年04月26日 薄膜热导率测试方法与案例 曾智强2018年05月08日 HFM:简约而不简单的导热系数测试仪 曾智强2018年05月22日 非常规TG测试解决方案 曾智强2018年06月12日 电池热性能评估一站式解法方案 曾智强2018年06月26日 DEA:实时固化监测的不二之选 曾智强课程报名方式:如果您对课程有兴趣,请发送“单位名称+姓名+手机+邮箱”,至我们邮箱。我们将在每场网络课堂举行前1周,通过发送邮件邀请的方式,诚邀您加入课程。邀请邮件中包含有注册链接,点击“立即注册”,完成资料填写后,您会收到一封确认函。请您按照约定的时间参加课程即可。
  • 高胜利:热分析检测技术与相图构筑
    p  strong仪器信息网讯/strong 热分析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材料物性的测定。现代的热分析检测技术指在程序控温下,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随温度变化的一类技术。通过检测样品本身的热物理性质随温度或时间的变化,来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聚集态结构、分子运动的变化等。热物理性质主要指的是温度和热焓、质量、尺寸、力学特性和电磁学的变化。/pp  陕西师范大学刘志宏通过对TG-DTA曲线的研究,发现了一种发光材料的热转化法制备。传统的高温固相法,能以ZnO、H3BO3、Eu2O3为原料,在900℃条件下,生成ZnB2O4:Eu3+。但通过对2ZnO· 3B2O3· 7H2O的TG-DTA曲线研究,发现在700℃条件下,2ZnO· 3B2O3· 7H2O可以转化为ZnB4O7:Eu3+,而在900℃条件下又可以转变为ZnB2O4:Eu3+。研究发现,TG没有失重,用热水洗涤除去B2O3后,由这种热转化法得到的ZnB2O4:Eu3+材料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和较光滑的表面以及较高的纯度。/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274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38835347-2c7b-4c48-8b9c-73b0291e3e9d.jpg" title="高温固相法(左)和热转化法(右).jpg" alt="高温固相法(左)和热转化法(右).jpg" width="600" height="274"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高温固相法(左)和热转化法(右)br//pp  DSC技术可应用于燃烧催化剂的筛选。西北大学谢钢对不同组分的燃烧催化剂进行了DSC测试,根据DSC曲线峰位置的变化情况,找出了最佳催化效果的燃烧催化剂组分。/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00px height: 311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1cbb0075-aacc-41e8-9593-7dc3cfaf64e1.jpg" title="燃烧催化剂的DSC测试曲线.jpg" alt="燃烧催化剂的DSC测试曲线.jpg" width="400" height="311"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燃烧催化剂的DSC测试曲线/pp  热分析技术除了对物质转化的研究,还可以用于相图的构筑。/pp  相图是指采用的热力学变量不同构成不同的图。狭义相图是用来表示相平衡系统的组成与一些参数(如温度、压力)之间关系的一种图。它在物理化学、矿物学和材料科学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广义相图是在给定条件下体系中各相之间建立平衡后热力学变量强度变量的轨迹的集合表达,相图表达的是平衡态,严格说是相平衡图。/pp  相图是用来表示材料相的状态和温度及成分关系的综合图形,其所表示的相的状态是平衡状态。对于多相体系,各相间的相互转化(新相的形成、旧相的消失)与温度、压力、组成有关。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绘制出表示对应的相图,从中可以直观看出多相体系中各种聚集状态和它们所处的条件(温度、压力、组成)。/pp  因此,相图是表达混合材料性质的一种很简便的方式。山东农业大学兰孝征小组在J. Phys. Chem. C上报道了研究工作“Size-Dependent Phase Behavior of the Hexadecane-Octadecane System Confined in Nanoporous Glass”。兰孝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温度相关粉末X射线衍射研究了十六烷-十八烷 (n-C16H34-C18H38,C16-C18) 体系在块体和限制在受控多孔玻璃 (CPG) 中的固液相行为,并绘制出了固-液相图。/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00px height: 299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c22f06d7-54d0-4269-9dd3-fbd94a3aadff.jpg" title="C16-C18体系的固-液相图.jpg" alt="C16-C18体系的固-液相图.jpg" width="400" height="299"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C16-C18体系的固-液相图/pp  而之后在RSC Advances上报道的“Polymorphism of a hexadecane–heptadecane binary system in nanopores”工作研究了十六烷-十七烷 (n-C16H34-C17H36、C16-C17) 二元体系在纳米孔中的多态性。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曲线结果分析,发现相转变温度随孔径减小而降低,固-固相转变出现明显的削弱甚至消失。/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20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f637529e-45ff-43b8-84f4-2ef2144269bc.jpg" title="不同组分十六烷-十七烷体系的DSC曲线.jpg" alt="不同组分十六烷-十七烷体系的DSC曲线.jpg" width="600" height="320"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不同组分十六烷-十七烷体系的DSC曲线/pp  河北师范大学武克忠在“相变贮热材料四氯合钴酸铵共析物的制备和热性能”中,通过研究不同C10Co质量分数的C10Co-C18Co的DSC曲线,克服盲目性与经验参半阶段,达到能设计材料,找出相变温度T范围在2.13到141.12J/g之间。/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04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86869e56-11da-4e5f-9909-8383c0815c46.jpg" title="不同C10Co质量分数的C10Co-C18Co的DSC曲线(左)和相变相图(右.png" alt="不同C10Co质量分数的C10Co-C18Co的DSC曲线(左)和相变相图(右.png" width="600" height="304"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不同C10Co质量分数的C10Co-C18Co的DSC曲线(左)和相变相图(右)/pp  武克忠课题组发表的其它二元体系还有C10Zn-C12Zn, C10Zn-C16Zn, C12Zn-C16Zn, C12Zn-C18Zn, C10Co-C16Co, C12Co-C16Co, C10Mn-C14Mn 和C12Mn-C16Mn等。/ppstrong参考文献/strong/ppLi Ping Wang, Qi Feng Li, Chao Wang, and Xiao Zheng Lan. Size-Dependent Phase Behavior of the Hexadecane–Octadecane System Confined in Nanoporous Glass. J. Phys. Chem. C, 118(31), 18177-18186/ppJian Suia, Shi Qi Zhanga, Min Zhaia, Fang Tiana, Jian Zhangb and Xiao Zheng Lan. Polymorphism of a hexadecane–heptadecane binary system in nanopores. RSC Adv., 7, 10737-10747/pp武克忠,孙晓龙,陈磊,阮北. 相变贮热材料四氯合钴酸铵共析物的制备和热性能[J]. 物理化学学报, 2015,31(7):1260-1264/ppLi-jun Qiao, Xia Wang, Zhi-Hong Liu. A series of Eu3+ doped Zn[B3O3(OH)5]· H2O/ZnB4O7/ZnB2O4 phosphors: Facile preparation and photoluminescence properties. Mater. Res. Bull., 70, 75-81./pp崔成梅,雷鸽娟,李娜,耿艳敏,谢钢,陈三平. 石榴状Bi@C中空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3分会:纳米材料合成与组装》[C].,2014./pp致谢:本文由西北大学教授高胜利所提供相关资料经编辑整理而成,特此致谢!/p
  • 2011年纺织品物理性能实验室间比对测试邀请函
    2011年纺织品物理性能实验室间比对测试邀请函  各相关单位:  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是检测实验室最为关心的核心问题之一。检测实验室需要采用各种方法来对检测结果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定期参与实验室间的比对测试,是对质量控制的有效途径之一。实验室技术人员可通过比对测试检查实验室是否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并分析总结出本实验室当前的仪器、人员、操作手法以及环境等条件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可以了解到新的检测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比性,有助于增加客户对实验室的信任,提高实验室的知名度。同时,为本实验室参加国家实验室认可及其他机构的认证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2011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检测中心将组织两期实验室间比对测试:“纺织品物理性能比对测试”与“色牢度、功能性及化学性能比对测试”。其中纺织品物理性能比对于即日起开始报名。  本次比对于2011年4月30日报名截止。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检测中心将于5月10日向各参加实验室寄发比对测试样品,各实验室于5月25日之前交回实验结果,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检测中心将在收到实验结果后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分析报告与比对测试结果证书将于6月25日前寄送至各参加实验室。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检测中心将为您提供专业的结果分析、权威的结果证书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处理。欢迎广大企业的积极参与!  比对测试项目及价格列表见下表。咨询电话:010-65855509,010-65855808-8803 联系人:周美附件:实验室间比对测试报名表.doc   二零一一年二月十八日
  • 浅谈热分析技术与同步热分析仪的应用
    p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font-size: 20px "strong浅谈热分析技术/strong/span/pp  热分析(Thermal Analysis),顾名思义,可以解释为以热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pp  在目前热分析可以达到的温度范围内,从-150℃至1500℃(或2400℃),任何两种物质的所有物理、化学性质是不会完全相同的。因此,热分析的各种曲线具有物质“指纹图”的性质。/pp  通俗来说,热分析是通过测定物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物理性质(目前主要是重量和能量)的变化来研究物质性质及其变化,或者对物质进行分析鉴别的一种技术。/pp  197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国际热分析协会(ICTA)第七次会议上,给热分析下了如下定义:即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与温度的关系的技术。/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数学表达式为:P=f(T)/pp  其中:P代表物质的一种物理量 T为物质温度。/pp  所谓程序控制温度一般是指线性升温或线性降温,当然也包括恒温、循环或非线性升温、降温。也就是把温度看作是时间的函数:T=Φ(t),其中t是时间,则P=f(T或t)。/pp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font-size: 20px "strong热分析的起源和发展/strong/span/pp  1899年英国罗伯特-奥斯汀(Roberts-Austen)第一次使用了差示热电偶和参比物,大大提高了测定的灵敏度。正式发明了差热分析(DTA)技术。1915年日本东北大学本多光太郎,在分析天平的基础上研发了“热天平”即热重法(TG),后来法国人也研发了热天平技术。/pp  1964年美国瓦特逊(Watson)和奥尼尔(O’Neill)在DTA技术的基础上发明了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美国PE公司最先生产了差示扫描量热仪,为热分析热量的定量作出了贡献。/pp  1965年英国麦肯才(Mackinzie)和瑞德弗(Redfern)等人发起,在苏格兰亚伯丁召开了第一次国际热分析大会,并成立了国际热分析协会。/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热分析研究内容、方法及应用/span/strong/span/ppstrong热分析方法/strong/pp style="text-align: left "  通过对物质加热、冷却等反应实验,热分析可得到如下研究内容:b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90b4db0f-6c3a-4927-94b6-92d8ef1f996e.jpg" title="热分析研究内容.png" alt="热分析研究内容.png"//pp  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是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热重法(TGA)/span和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差热分析法(DTA)/span,其次是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span,这三者构成了热分析的三大支柱,占到热分析总应用的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75%/span以上。/pp  热分析只能给出试样的重量变化及吸热或放热情况,解释曲线常常是困难的,特别是对多组分试样作的热分析曲线尤其困难。目前,解释曲线最现实的办法就是把热分析与其它仪器串联或间歇联用,常用气相色谱仪、质谱仪、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对逸出气体和固体残留物进行连续的或间断的,在线的或离线的分析,从而推断出反应机理。/ppstrong热分析仪的应用/strong/ptable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68"tbodytr class="firstRow"td width="568" colspan="5" valign="top" style="border-width: 1px border-style: solid border-color: windowtext padding: 0px 7px "p style="line-height: 125% text-indent: 0em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TGA/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热重分析仪)span DTA/span(差热分析仪)span DSC/span(示差扫描量热仪)/span/pp style="line-height: 125% text-indent: 0em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 TMA/DMA/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热机械分析仪)span EGA/span(复合分析联用)/span/p/td/trtrtd width="114" valign="top" style="border-right: 1px solid windowtext border-bottom: 1px solid windowtext border-left: 1px solid windowtext border-top: none padding: 0px 7px "p style="line-height:125%"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橡胶、高分子/span/pp style="line-height:125%"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塑料、油墨/span/pp style="line-height:125%"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纤维、涂料/span/pp style="line-height:125%"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染料、粘着剂/span/p/tdtd width="114" valign="top" style="border-top: none border-left: none border-bottom: 1px solid windowtext border-right: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7px "p style="line-height:125%"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食品/span/pp style="line-height:125%"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生物体、液晶/span/pp style="line-height:125%"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油脂、肥皂/span/pp style="line-height:125%"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洗涤剂/span/p/tdtd width="119" valign="top" style="border-top: none border-left: none border-bottom: 1px solid windowtext border-right: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7px "p style="line-height:125%"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医药、香料/span/pp style="line-height:125%"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化妆品/span/pp style="line-height:125%"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有机span//span无机药品/span/pp style="line-height:125%"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病理检测/span/p/tdtd width="108" valign="top" style="border-top: none border-left: none border-bottom: 1px solid windowtext border-right: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7px "p style="line-height:125%"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电子材料/span/pp style="line-height:125%"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木材、造纸/span/pp style="line-height:125%"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建筑材料/span/pp style="line-height:125%"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工业废弃物/span/p/tdtd width="114" valign="top" style="border-top: none border-left: none border-bottom: 1px solid windowtext border-right: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7px "p style="line-height:125%"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冶金、矿物/span/pp style="line-height:125%"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玻璃、电池/span/pp style="line-height:125%"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陶瓷、黏土/span/pp style="line-height:125%"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纺织、石油/span/p/td/tr/tbody/tablep  热分析具有试样需求量少、方法灵敏、快速,在较短的时间内可获得需要复杂技术或长期研究才能得到的各种信息。/pp  热分析仪已成为我国现阶段部分行业重要的质控分析方法:/pp  ①金行业里铁合金、保护渣检验等生产前期原料控制过程中,热分析已列为控制最终产品质量的重要分析方法之一 /pp  ②在我国申报新药中,热分析已列为控制药品质量的重要分析方法之一 /pp  ③在煤炭/焦碳行业,热分析已成为测定产品品级的重要分析手段 /pp  ④陶瓷行业的主要原料检测仪器。/pp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font-size: 20px "strong恒久高温综合热分析仪器简介/strong/span/pp  HCT-4综合热分析仪是北京恒久实验设备有限公司根据国际热分析协会制定的热重分析法与差热分析法为理论标准,结合国际技术发展情况实现全部自主研发、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先进的热重法与差热法综合热分析仪器。该仪器具有温度高,恒温时间长,重复性高等特点。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8fb6f84f-33a3-4142-8486-70c3f1e68ab6.jpg" title="HCT-4综合热分析仪.jpg" alt="HCT-4综合热分析仪.jpg" width="400" height="316" border="0" vspace="0" style="width: 400px height: 316px "/br/strongspan恒久HCT-4综合热分析仪/span/strong/pp  strong差热测量系统:/strong采用哑铃型平板式差热电偶,它检测到的微伏级差热信号送入差热放大器进行放大。差热放大器为直流放大器,它将微伏级的差热信号放大到0-5伏,送入计算机进行测量采样。/pp  strong热重测量系统:采/strong用上皿、不等臂、吊带式天平、光电传感器,带有微分、积分校正的测量放大器,电磁式平衡线圈以及电调零线圈等。当天平因试样质量变化而出现微小倾斜时,光电传感器就产生一个相应极性的信号,送到测重放大器,测重放大器输出0-5伏信号,经过A/D转换,送入计算机进行绘图处理。/pp  strong温度测量系统:/strong测温热电偶输出的热电势,先经过热电偶冷端补偿器,补偿器的热敏电阻装在天平主机内。经过冷端补偿的测温电偶热电势由温度放大器进行放大,送入计算机,计算机将自动计算出此热电势的毫伏值。/pp  HJ热分析工具软件使用微量样品一次采集即可同步得到温度、热重和差热分析曲线,使采集曲线对应性更好,有助于分析辨别物质热效应机理。对TG曲线进行一次微分计算可得到热重微分曲线(DTG曲线),能更清楚地区分相继发生的热重变化反应,精确提供起始反应温度、最大反应速率温度和反应终止温度,方便地为反应动力学计算提供反应速率数据,精确地进行定量分析。/pp  HCT系列热分析仪器应用范围涉及无机物、有机物、高分子化合物、冶金、地质、电器及电子用品、陶瓷、生物及医学、石油化工、轻工、纺织、农林等领域应用于物质的鉴定、热力学研究、动力学研究,结构理化性能关系的研究。广泛应用于科研所、设计院、高等院校等专业实验室、及应用在化工/安全/矿业等生产检测部门。/pp style="text-align: right "strong(供稿:北京恒久)/strong/p
  • 2020年第一季度热分析仪中标简析
    p  197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国际热分析协会(ICT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rmal Analysis)第七次会议对热分析进行了如下定义: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与温度之间关系的一类技术。 最常用的热分析方法有:差热分析(DTA)、热重分析(TG)、导数热重分析(DTG)、差示扫描量热(DSC)、热机械分析(TMA)和动态热机械分析(DMA)等。热分析技术在物理、化学、化工、冶金、地质、建材、燃料、轻纺、食品、生物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pp  仪器信息网对2020年第一季度热分析仪中的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同步热分析仪中标情况进行了简要梳理。由于数据为不完全统计,相关数据难免疏漏之处,所得结果仅供读者参考,不能作为决策依据。/pp  2020年第一季度,由于受到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政策的影响,传统销售方式不可避免的受到了较大的限制,仪器行业第一季度都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根据统计,广东、山西、陕西、上海、河南、辽宁、浙江、江苏、湖南、江西、云南、重庆、山东、北京、内蒙古、福建等省份均在第一季度公布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同步热分析仪的中标信息。/pp  经过统计,中标分布情况整理如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68f2f5de-9789-4311-854e-b59ef296cc92.jpg" title="2020 1-3月 (3)-3.png" alt="2020 1-3月 (3)-3.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各省份中标地图 颜色深度代表该省仪器中标情况(颜色越深表示越活跃)/pp  2020年第一季度的中标单位类型涵盖了高校、研究院所、企业等。以采购中标最多的广东省为例,除华南师范大学、广东药科大学等高校单位外,还有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以及深圳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单位。/pp  湖北省由于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等因素,第一季度仪器采购趋于停滞。随着城市解封以及6月武汉公布耗资9亿对武汉近千万人进行核酸检测结果等最新进展,在下半年仪器采购需求有望集中爆发。此外江苏、浙江、陕西、广东、河南、湖南、山东、山西、辽宁、北京、上海等地的采购活跃度可能在接下来的数月进一步提升。/ppbr//p
  • 浅谈分析试剂的常用规格以及用途
    优级纯或一级品(GR,精密分析和科学研究 工作);分析纯或二级品(AR,重要分析和一般研究工作);化学纯或三级品(CP,工矿及学校一般化学实验);实验试剂(L.P.)。基准试剂含量应该是99.9%~100.2%。随着科学技术和新兴工业的发展,对化学试剂的纯度、净度以及精密度要求愈加严格和专门化。在分析化学中应用极为广泛。试剂的品级与规格应根据具体要求和使用情况加以选择 。定级的根据是试剂的纯度(即含量)、杂质含量 、提纯的难易,以及各项物理性质。有时也根据用途来定级 ,例如光谱纯试剂、色谱纯试剂,以及pH标准试剂等等。国标试剂:该类试剂为我国国家标准所规定,适用于检验、鉴定、检测试剂级(RG,红标签):作为试剂的标准化学品。基准试剂(PT,绿标签):作为基准物质,标定标准溶液。优级纯(GR,绿标签): 主成分含量很高、纯度很高,适用于精确分析和研究工作,有的可作为基准物质。分析纯(AR,红标签): 主成分含量很高、纯度较高,干扰杂质很低,适用于工业分析及化学实验。化学纯(CP,蓝标签): 主成分含量高、纯度较高,存在干扰杂质,适用于化学实验和合成制备。实验纯(LR,黄标签): 主成分含量高,纯度较差,杂质含量不做选择,只适用于一般化学实验和合成制备。教学试剂():可以满足学生教学目的,不至于造成化学反应现象偏差的一类试剂。指定级 (ZD),该类试剂是按照用户要求的质量控制指标,为特定用户订做的化学试剂。高纯试剂(EP):包括超纯、特纯、高纯、光谱纯,配制标准溶液。 此类试剂质量注重的是:在特定方法分析过程中可能引起分析结果偏差,对成分分析或含量分析干扰的杂质含量,但对主含量不做很高要求。色谱纯(GC):气相色谱分析专用。 质量指标注重干扰气相色谱峰的杂质。主成分含量高。色谱纯(LC):液相色谱分析标准物质。质量指标注重干扰液相色谱峰的杂质。主成分含量高指示剂(ID):配制指示溶液用。 质量指标为变色范围和变色敏感程度。可替代CP,也适用于有机合成用。生化试剂(BR):配制生物化学检验试液 和生化合成。质量指标注重生物活性杂质。可替代指示剂,可用于有机合成生物染色剂(BS):配制微生物标本染色液。 质量指标注重生物活性杂质。可替代指示剂,可用于有机合成光谱纯(SP):用于光谱分析。 分别适用于分光光度计标准品、原子吸收光谱标准品、原子发射光谱标准品电子纯(MOS):适用于电子产品生产中,电性杂质含量极低 电镀级:适用于电镀工业生产的,对电镀有害的杂质较少,纯度大致高于工业级 ,略低于化学纯。 当量试剂(3N、4N、5N):主成分含量分别为99.9%、99.99%、99.999%以上。电泳试剂:质量指标注重电性杂质含量控制。此外,还有特种试剂,生产量极小,几乎是按需定产,此类试剂其数量和质量一般为用户所指定。 合成试剂:所谓合成试剂:就是在标明成分主含量的前提下,严格给出该产品的有关各种物理常数的一类化学试剂。
  • 纳锘仪器2010-2011版综合产品资料将于慕尼黑分析生化展期间发布
    上海纳锘仪器有限公司2010-2011年版综合产品目录将于&ldquo 慕尼黑分析生化展&rdquo 期间发布,产品目录涵盖了多个著名品牌的产品,其中主要包括:瑞士万通Metrohm、赛默飞世尔Thermofisher、奥地利安东帕Anton-Paar、德国赛多利斯Sartorius、荷兰TAMSON、美国ERA、法国Interscience等。产品涵盖了化学分析测量仪器,如:自动电位滴定仪、卡氏水分仪、酸度计、电导率仪、电化学工作站等; 物理性质测量仪器,如:密度仪、粘度仪、流变仪、熔点仪、快速水分测定仪、折光仪、旋光仪、色度仪、色差仪等;实验室常规设备,如:实验室纯水机、超低温冰箱、烘箱、分析天平、培养箱、马弗炉、水浴、摇床、离心机等。 如预获得我公司产品最新综合目录,欢迎来电来函索取或莅临我公司慕尼黑分析生化展 展台。展会时间:2010年9月15-17日 展会地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展区位置: W2馆 2638 展位上海纳锘仪器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莲花南路1388弄8号楼碧恒广场1503室[201108] 电话:021-60900829,60900830,61131031,61131051 传真:021-61131052 E-Mail:info@nano-instru.com -------------------------------------------------------------------------------- 浙江办事处 地址:浙江杭州莫干山路425号瑞祺大厦814室[204888] 电话:0571-81954578 传真:0571-81954579 E-Mail:sales@nano-instru.com --------------------------------------------------------------------------------江苏办事处地 址:江苏省苏州市金门路158号协和大厦2107室[215004] 电话:0512-87772272,0512-87772271 传真:0512-87772270 E-Mail:sales@nano-instru.com纳锘仪器--提供给您纳米级的专业细致服务!
  • 第一轮通知 | 第十届“热分析及联用技术”网络会议
    热分析是测量在程序控制温度下,物质的物理性质与温度依赖关系的一类技术。常用的热分析方法包括:差(示)热分析(DTA)、热重法(TG/TGA)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当前已成为材料、化工、生命科学、制药、食品及烟草等多个领域中不可或缺的表征技术之一。然而单一的热分析技术难于明确地表征和解释物质随温度变化产生的现象,热分析联用技术应运而生。不仅包括热分析技术本身的同时联用,也包括与其他分析技术的联用,常见的比如TG-MS、TG-GC、TG-IR。国际热分析协会将热分析联用技术分为三类:同时联用技术、串接联用结束、间歇联用技术。同时联用技术指在程序控制温度下,对一个试样同时采用两种或多种分析技术,如TG-DTA 、TG-DSC等。串接联用技术是指在程序控制温度下,对一个试样同时采用两种或多种分析技术,第二种分析仪器通过接口与第一种分析仪器相串联,如TG-MS等。间歇联用技术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对一个试样采用两种或多种分析技术,仪器之间串联连接,但第二种分析技术是不连续地从第一种分析仪器取样,典型的如TG-GC-MS。热分析联用技术用于分析复杂物质成分、评价产品质量等方面已在多个行业领域广泛应用。基于此,仪器信息网将于2024年7月31日举办第十届“热分析及联用技术”主题网络研讨会。本届会议将聚焦于热分析领域的最新技术及前沿应用,并邀请专家针对当下热分析技术的发展瓶颈与未来方向进行探讨。1. 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 2. 会议时间2024年7月31日3. 会议形式仪器信息网“3i讲堂”平台4. 会议日程第十届“热分析及联用技术”网络会议时间报告题目报告嘉宾09:00-09:30热分析联用技术及规范表示丁延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09:30-10:00待定夏红德(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10:00-10:30珀金埃尔默热分析联用-逸出气体综合分析系统郭然(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热分析联用高级产品经理)10:30-11:00待定朱邦尚(上海交通大学 研究员)11:00-11:30采用热分析及联用技术鉴定填充聚合物体系郭艳霜(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TA仪器高级应用专家)11:30-12:00待定王晓红(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副研究员)12:00-14:00午休14:00-14:30热分析技术研究离子液体和低共熔溶剂牟天成(中国人民大学 教授)15:00-15:30热分析联用技术和实验设计案例徐颖(苏州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高级实验师)16:00-16:30待定谢续明(清华大学 教授)5. 参会方式本次会议免费参会,参会报名请点击: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thermalanalysis2024/ (内容更新中)6. 会议联系会议内容:张编辑 15683038170(同微信) zhangxir@instrument.com.cn会议赞助:刘经理 15718850776(同微信) liuyw@instrument.com.cn
  • DSC + Real View解析热分析中“不清楚/不确定”的现象
    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与温度或时间关系的一类技术。在热分析实验中,我们会用到各种热分析仪器,常见的热分析仪器有: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同步热分析仪(STA),热机械分析仪(TMA)和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但是,我们在做热分析实验时经常会遇到如下困扰:通过各种条件优化,得到的数据总是奇奇怪怪,不知发生了什么,更不知道该如何分析这些数据?这种时候,我们不禁要想,如果能够看到样品实际的变化就好了。日立Real View TA样品观察热分析系统(RV),为您排忧解难,通过该系统可以对程序升温过程中的样品进行实时观测,可用连续的图像记录样品状态变化的情况,而且可以自动将图像与测定条件和结果进行对应,获得可信度更高的信息。下面,我们就采用DSC + Real View来解释在分析泡沫聚苯乙烯中的一些奇怪现象。泡沫聚苯乙烯通常称为泡沫塑料,是由聚苯乙烯发泡,固化得到的材料。由于其质轻价廉,隔热性优越,有弹性,并且成型性良好,多用做缓冲材料,包装材料和隔热材料。通过DSC + Real View研究恒温尺寸稳定性。实验结果:通常聚苯乙烯在100℃附近会发生玻璃化转变。上图是100℃保持3小时的DSC曲线和Real View观察图像。如果仅仅通过DSC曲线,我们观测到波动,但没有很明显的变化,为什么产生这种波动我们只能毫无头绪的猜测。但是,通过对Real View观测图像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样品在渐渐收缩,由此推测:DSC观测到的波动,是因为样品变形,样品和容器的接触状态发生变化而引起的。 综上所述,日立Real View TA样品观察热分析系统将想象的世界可视化,使热分析解析更加简便,可靠。关于日立TA7000系列热分析仪详情,请见:日立 DSC7020/DSC7000X差示扫描热量仪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2446/C313721.htm日立 STA7000Series 热重-差热同步分析仪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2446/C313727.htm日立 TMA7000Series 热机械分析仪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2446/C313737.htm日立 DMA7100 动态机械分析仪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2446/C313739.htm关于日立高新技术公司:日立高新技术公司,于2013年1月,融合了X射线和热分析等核心技术,成立了日立高新技术科学。以“光”“电子线”“X射线”“热”分析为核心技术,精工电子将本公司的全部股份转让给了株式会社日立高新,因此公司变为日立高新的子公司,同时公司名称变更为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科学,扩大了科学计测仪器领域的解决方案。日立高新技术集团产品涵盖半导体制造、生命科学、电子零配件、液晶制造及工业电子材料,产品线更丰富的日立高新技术集团,将继续引领科学领域的核心技术。
  • 日立分析仪器发布日立New STA系列TG-DSC热分析仪新品
    日立分析仪器正式将“New STA系列” TG-DSC热分析仪引入中国内地市场。本系列具备令人惊叹的基线稳定性[1]和高灵敏度测量能力,包括STA200、STA200RV和STA300三款,分别为普通型号、适用于试样实时观察的型号,以及高温型号。热分析仪是指在程序控温等条件下,测量物质物理性质与温度或时间关系的仪器。根据测量方法的不同,热分析仪有测量重量变化的“热重法(TG)”、测量温度变化的“差热分析(DTA)”,以及测量热量的“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诸多种类,被广泛应用于塑料、复合材料、医药品等有机材料,陶瓷、合金等无机材料行业,适合从研究开发到质量管理、故障分析等多种的场景。近年来,随着材料和素材的高功能化、复合化,热分析仪的热性能的要求也多样化了。在高性能的电子产品的故障分析中,为了进行极微量的试验和成分的测量,需要支持高灵敏度的测量的高基线稳定性。另外,汽车、食品相关领域等利用的复合材料是由不同的材料组合而成,因此除了单次测得多个数据的能力,复合型分析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一、 高水准TG基线稳定性日立New STA系列继续采用高灵敏度 “数字水平差动型天平”[2],这一结构在日立原有的热分析仪中就有不俗表现。New STA系列更是新增了能够确保天平部位温度恒定的新结构,消除了受加热炉温度变化影响而导致的微小重量误差,让基线稳定性水平远超日立原有产品。在加热炉内未放置试样的状态下,从室温加热至1,000℃,重量变动幅度仅在10μg以下。二、 划时代的TG-DSC同时测量装置日立原有的热分析仪以热重法-差热分析(TG-DTA)方式进行同时测量,但由于DSC比DTA更能够精确地定量试样的热量变化,现在业界对热重法-差示扫描量热法(TG-DSC)同时测量的需求不断上升,日立为满足客户需求,实现了TG-DSC的同时测量。New STA系列通过同时测量质量变化和热量变化,实现了复合型的定量分析。三、 多项改进带来新的可能New STA系列对选配件试样观察系统(Real View )进行了功能升级,现具备数字变焦、画面编辑、长度测量、颜色分析等诸多实用功能。此外,该系列具备重新设计的气流路径,气体置换性能大幅提升;还标配Mass Flow Controller[3],气氛控制和其操作性能也登上了一个新台阶。[1] 基线稳定性:热重法(TG)测定时,抑制因温度变化导致的天平结构热膨胀所引起的重量变动,或对该过程进行测量。[2] 数字水平差动型天平:一侧为天平的倾斜测量部件,另一侧采用配置了试样和标准试样的天平结构,将试样和标准试样各自的重量进行数字化处理,以提升性能的热重法(TG)测量。[3] Mass Flow Controller:加热炉内对气流进行程序控制的产品。创新点:New STA系列新增了能够确保天平部位温度恒定的新结构,消除了受加热炉温度变化影响而导致的微小重量误差,让基线稳定性水平远超日立原有产品。在加热炉内未放置试样的状态下,从室温加热至1,000℃,重量变动幅度仅在10µ g以下。此外,日立为满足客户需求,实现了TG-DSC的同时测量。New STA系列通过同时测量质量变化和热量变化,实现了复合型的定量分析。New STA系列对选配件试样观察系统(Real View ® )进行了功能升级,现具备数字变焦、画面编辑、长度测量、颜色分析等诸多实用功能。此外,该系列具备重新设计的气流路径,气体置换性能大幅提升。日立New STA系列TG-DSC热分析仪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