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误差精度

仪器信息网误差精度专题为您整合误差精度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误差精度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误差精度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误差精度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误差精度话题讨论。

误差精度相关的论坛

  • 【资料】误差、精度与不确定度

    一、误差的基本概念:1.误差的定义: 误差=测得值-真值;因此,误差是一个值,数学上就是坐标轴上的一个点,是具有正负号的一个数值。2.误差的表示方法: 2.1 绝对误差: 绝对误差=测量值-真值(约定真值) 在检定工作中,常用高一等级准确度的标准作为真值而获得绝对误差。 如:用一等活塞压力计校准二等活塞压力计,一等活塞压力计示值为100.5N/cm2,二等活塞压力计示值为100.2N/cm2,则二等活塞压力计的测量误差为-0.3N/cm2。 2.2 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真值X100% 相对误差没有单位,但有正负。 如:用一等标准水银温度计校准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一等标准水银温度计测得20.2℃,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测得20.3℃,则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的相对误差为0.5%。 2.3 引用误差: 引用误差=示值误差/测量范围上限(或指定值)X100% 引用误差是一种简化和实用方便的仪器仪表示值的相对误差。 如测量范围上限为3000N的工作测力计,在校准示值2400N处的示值为2392.8N,则其引用误差为-0.3%。3.误差的分类: 3.1 系统误差: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 3.2 随机误差:测量结果与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之差。 3.3 粗大误差:超出在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二、精度: 1.精度细分为:准确度:系统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精密度:随机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精确度: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综合后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精度是误差理论中的说法,与测量不确定度是不同的概念,在误差理论中,精度定量的特征可用目前的测量不确定度(对测量结果而言)和极限误差(对测量仪器仪表)来表示。对测量而言,精密度高的准确度不一定高,准确度高的精密度不一定高,但精确度高的准确度与精密度都高,精度是精确度的简称。目前,不提倡精度的说法。

  • 科普杂文:存在巨大误差的高精度

    科普杂文:存在巨大误差的高精度

    存在巨大误差的高精度武汉大学叶晓明 “一个年轻的老人,拿着一把铮亮的锈刀……”,相信很多人儿时曾为这几句怪话逗得乐不可支。然而,不幸的是,我居然被这个“逻辑”耗费了长达十余年的精力。 16年前从事测绘仪器维修,发现一台日本公司生产的全站仪存在一种奇怪规律的非原理性误差,误差值大大超出其标称精度±2″,反复验证分析断定其软件存在设计错误,遂举报于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局随即委托了国内权威检定机构进行了鉴定确证。但检定机构最终给出的鉴定报告的结论却是:“虽然100系列全站仪存在这一错误,但按中国现行的检定规程和施工规范(包括世界各国的检定规程和规范),都可判定为合格仪器”。请见http://news.sina.com.cn/c/167376.html和http://www.iprcn.com/IL_Lwxc_Show.aspx?News_PI=1115。 后与检定机构电话沟通得知其理由是:因为所发现的人为误差具有明确的规律性,属于系统误差,根据现有测量理论的概念逻辑——系统误差可以改正、不影响精度,所以它仍然属于高精度仪器。日本人都承认了设计缺陷必须召回纠正,而中国的检定机构却给出了这种存在巨大误差的高精度的结论。呵呵,这不就是“年轻的老人”、“铮亮的锈刀”了吗? 不过,这样比喻的确冤枉他们了!检定机构的答复实际是逻辑很严谨的,是我们错了,是我们把测绘学的精度误解成精确度(accuracy,计量称准确度。)了。随即赶紧翻阅测绘学资料,见后图。 测绘学的精度是精密度(precision),的确是不包含系统误差的,人家并没有瞎说。而且,这和仪器领域的概念逻辑也完全一致。 那么,测绘领域又用精度作为测量成果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这又当何论呢?譬如:2005年国家测绘局给出珠峰高程的结果是8844.43米,精度±0.21米。实际上后图中也解释得很清楚了,“当不存在系统误差时,精确度就是精度。” 所以,测绘学的精度概念有二种意义的:一种是存在系统误差的精度,另一种是不存在系统误差的精度。但实践中谁也不注明是存在系统误差的精度还是不存在系统误差的精度,这样进可攻退可守,脚踏二只船:当你没有发现系统误差的时候,他就说精度是精确度;当你指出系统误差的时候,他就说精度还是精度。 这种精妙的科学理论如何不叫人五体投地? 我这人的确有点自讨没趣。与日本人的官司了结后的2004年,又在测绘仪器学术年会上抛出了一篇论文《论测距仪加乘常数检验的地位和作用》,直接批判我国光电测距仪计量检定规程JJG703对测距仪加乘常数误差不规定限差。论据其实很简单:系统误差是仪器的准确度(trueness,计量称正确度)评价,仪器的精确度评价不能只看精度而不管准确度。当时,测绘仪器专业委员会何主任提议该论文为会议优秀论文,不料却遭来了大量测绘学者的强烈反对:叶老师概念错误,加乘常数不是误差,是改正数,多大都可以,大小都一样改正,不需要限差。 我勒个去,实在搞不赢他们,他们太强势。虽然论文后来出版于《中国计量》,但直到现在JJG703光电测距仪计量检定规程也没有对加乘常数误差规定限差,误差多大都可以。 这种存在巨大误差的高精度居然是个普遍性的问题。教科书明明白白写着“当不存在系统误差时,精确度就是精度。”而实践中却把“不存在系统误差”升华成了“存在多大系统误差都可以”。 照这样的科学理论,我们这帮搞仪器的岂不很容易制造出精密仪器了?经纬仪内的各种轴系误差、度盘偏心、补偿误差等,水准仪内的i角误差、补偿非线性、交叉误差、磁致误差等,哪个又不是系统误差呢?哪里有随机误差? 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学者早年就曾提醒我:小叶同志呀,别搞错了方向,系统误差有什么好研究的呢?改正了就完事了。我辩解道:改正不能完全,残差是永远存在的。他说:改正后的残差是随机误差,你的概念都没搞清楚嘛。 呵,系统误差改正后的残余是随机误差吗?改正能让误差的性质发生改变吗?测量仪器的哪个系统误差又不是经过仪器制造者改正后的残余?测距仪加乘常数误差不就是仪器制造者改正后的残余吗?可我不能再辩了,毕竟是我一直敬重的老学者,不能为这点屁事伤了和气。 原来,在有些人的眼里,我们这些整天围绕系统误差研究的仪器人都是些小儿科。 但是,我们研究的是系统误差吗? 当我们把不同温度下的石英晶体频率误差直接做统计给出其概率分布区间MPE的时候,当我们把不同温度下的石英晶体频率误差按拟合出的函数模型修正并给出残差的概率分布区间的时候,当我们把大量水准仪的i角误差做统计给出其概率分布区间指标的时候,当我们把大量测距仪的加乘常数误差检测值拿来做统计也给出其概率分布指标的时候……,这些误差处理方法和测绘领域有什么本质不同? 就因为仪器领域处于测绘领域的上游,就因为误差能产生系统性影响,仪器领域的输出误差就必须归类为系统误差?遵循随机分布也必须说成不遵循随机分布? 但是!仪器误差对测绘测量产生随机性影响的时候又该当何论?如:水准仪的i角误差、交叉误差、补偿非线性等直接影响水准网精度;测距加乘常数误差、周期误差等都直接影响导线网精度等。——系统误差实际是影响精度的!真不知道“系统误差不影响精度”的教条却为何这般深入人心!它们都可以改正?还都不用规定限差? 10多年,终于明白: 哪来什么系统误差?无非是随机误差对下游测量产生了系统性影响,你测绘领域的输出误差不也同样能对后续测量产生系统影响吗?以珠峰高程为基准进行后续水准测量试试看!说测距仪加乘常数误差检测出来了就可以改正,把珠峰高程8844.43的误差检测出来照样可以改正。 又哪来什么随机误差?谁敢说唯一的珠峰高程值8844.43米与其测量时的真值之差不是个恒差?哪来的随机变化性质?穿了个±0.21米的精度“马甲”它就能随机变化?说未来重复测量一批珠峰高程值就会表现随机离散,未来重复制造一批测距仪其一批加乘常数误差不也同样表现随机离散吗? 系统误差(数学期望与真值之差)是恒差,随机误差(最终测量结果与数学期望之差)也同样是恒差;随机误差(最终测量结果与数学期望之差)遵循随机分布---有标准差,系统误差(数学期望与真值之差)也同样来自测量、也同样遵循随机分布---也有标准差。它们都是经过误差处理后的残差,哪来性质差异? 既然系统误差也是随机误差、随机误差也是系统误差,误差没有性质差异,那还要准确度和精度概念区分干什么?没有了误差的类别之分,将所谓系统误差的标准差和所谓随机误差的标准差按概率法则合成得到一个总标准差,把这个总标准差就定义为不确定度不就完了吗? 见鬼去吧,存在巨大误

  • 【资料】仪器测量精度与误差

    仪器测量精度与误差一、测量误差的定义测量误差为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的差,简称误差。因为真值(也称理论值)无法准确得到,实际上用的都是约定真值,约定真值需以测量不确定度来表征其所处的范围,因此测量误差实际上无法准确得到。测量不确定度:表明合理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它与人们对被测量的认识程度有关,是通过分析和评定得到的一个区间。测量误差:是表明测量结果偏离真值的差值,它客观存在但人们无法确定得到。例如:测量结果可能非常接近真值(即误差很小),但由于认识不足,人们赋予的值却落在一个较大区域内(即测量不确定度较大);也可能实际上测量误差较大,但由于分析估计不足,使给出的不确定度偏小。因此在评定测量不确定度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并对不确定度的评定进行必要的验证。二、误差的产生误差分为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误差可表示为:误差=测量结果-真值=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因此任意一个误差均可分解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代数和系统误差:由于测量工具(或测量仪器)本身固有误差、测量原理或测量方法本身理论的缺陷、实验操作及实验人员本身心理生理条件的制约而带来的测量误差称为系统误差.系统误差的特点是在相同测量条件下、重复测量所得测量结果总是偏大或偏小,且误差数值一定或按一定规律变化.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通常可以改变测量工具或测量方法,还可以对测量结果考虑修正值.随机误差:随机误差又叫偶然误差,即使在完全消除系统误差这种理想情况下,多次重复测量同一测量对象,仍会由于各种偶然的、无法预测的不确定因素干扰而产生测量误差,称为随机误差.随机误差的特点是对同一测量对象多次重复测量,所得测量结果的误差呈现无规则涨落,既可能为正(测量结果偏大),也可能为负(测量结果偏小),且误差绝对值起伏无规则.但误差的分布服从统计规律,表现出以下三个特点:单峰性,即误差小的多于误差大的;对称性,即正误差与负误差概率相等;有界性,即误差很大的概率几乎为零.从随机误差分布规律可知,增加测量次数,并按统计理论对测量结果进行处理可以减小随机误差.三、精密度、精确度与准确度用同一测量工具与方法在同一条件下多次测量,如果测量值随机误差小,即每次测量结果涨落小,说明测量重复性好,称为测量精密度好也称稳定度好,因此,测量偶然误差的大小反映了测量的精密度.根据误差理论可知,当测量次数无限增多的情况下,可以使随机误差趋于零,而获得的测量结果与真值偏离程度——测量准确度,将从根本上取决于系统误差的大小,因而系统误差大小反映了测量可能达到的准确程度。精确度是测量的准确度与精密度的总称,在实际测量中,影响精确度的可能主要是系统误差,也可能主要是随机误差,当然也可能两者对测量精确度影响都不可忽略.在某些测量仪器中,常用精度这一概念,实际上包括了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两个方面,例如常用的仪表就常以精度划分仪表等级.仪表精确度简称精度,又称准确度。因为有误差的存在,才有精确度这个概念。仪表精确度简言之就是仪表测量值接近真值的准确程度,通常用相对百分误差(也称相对折合误差)表示。

  • 误差,精度,精确度,分度值

    各位朋友,我想请教一个问题,就是我选择一台仪器或者较简单的量尺,是不是只要规定了它的分度值就能保证它的测量准确度。现在比较混乱,有的说是用误差表示,但是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吗?真实值又不清楚,怎么算啊。请大虾们指点,还有误差、精度、准确度、分度值之间有什么差异,分别用在哪种场合?谢谢

  • 【讨论】站的越高 老得越快——误差VS精度

    美华裔科学家另类验证相对论:站的越高 老得越快是实验误差,还是实验精度???????试验的重复性必须排除实验误差 我们大家都知道,任何科学试验都必须考虑人为和环境等各种干扰因素所造成的实验误差。我们希望如上证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方法是正确的,但是,我们还是要说,这种实验没有超出该种课题所要求的精确数据不是该实验的实验误差。也就是说,这种试验的重复性还是有的,因为所要得到的精确数据可能偕同于实验误差数据。

  • 红外光谱OQ、PQ波数精度误差偏大

    布鲁克厂家生产的傅立叶红外光谱仪Tensor II型号,购买后几乎未使用,突然出现设备自检时QO、PQ波数精度误差偏大,该如何解决?是什么原因导致?求助求助![img=,690,51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10/202010010116488151_149_4225233_3.png[/img][img=,690,38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10/202010010116501941_7537_4225233_3.png[/img][img=,690,38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10/202010010116531385_2852_4225233_3.png[/img][img=,690,51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10/202010010116579071_6462_4225233_3.png[/img]

  • 关于出厂多年部分酒类酒精度误差适用法规,市场监管总局回复

    [font=&][color=#333333]众所周知,酒产品存放达到一定时间(例如2至5年以后)会“跑酒”,酒瓶中的酒体与酒精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减少,而国家规定酒精度出厂要求控制在±(正负)1.0度之间。[/color][/font][font=&][color=#333333]酒体的主要成分是水和乙醇,乙醇会因环境因素产生挥发。通过与外部环境的热置换,会有乙醇与少量水分及其他物质被蒸发出来。[/color][/font][font=&][color=#333333]相关国家标准与实际贮存环境:[/color][/font][font=&][color=#333333]1、GB/T 10346-2006 《白酒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4.3.2成品应贮存在干燥、通风、阴凉和清洁的库房中,库内温度宜保持在10℃~25℃。[/color][/font][font=&][color=#333333]2、GB/T 2757-2012《蒸馏酒及其配制酒》4.4 酒精度大于等于10%vol的饮料酒可免于标示保质期。[/color][/font][font=&][color=#333333]3、GB/T27588-201l《露酒》8.3 运输与8.4 贮存,产品应于阴凉 、避免 阳光直射 、通风良好的场所 。温度在 5℃ ~35℃ 之间为宜 。[/color][/font][font=&][color=#333333]酒产品标示的“酒精度”,表示酒体中乙醇体积与酒体积的比化为的百分数的值,但由于酒产品出厂后,实际贮存环境温度的变化。例如:[/color][/font][font=&][color=#333333]1、夏季物流的车厢,铁皮车厢内环境温度超过40度以上。[/color][/font][font=&][color=#333333]2、个别乡镇农村一级小型个体便利店、杂货店的仓库很难有全年恒温25℃与35℃以下环境温度。[/color][/font][font=&][color=#333333]3、个别乡镇农村一级小型个体便利店、杂货店未安装空调设备,产品展柜夏季环境温度因天气温度影响普遍高于35℃。[/color][/font][font=&][color=#333333]以上几点,引发的乙醇更快挥发,可能是生产商、经销商、零售商或是运输物流,自然条件和时间所引起的不合格。[/color][/font][font=&][color=#333333]综上所述:酒精度是否合格,主要应以出厂检验为依据,不是市场流通抽检为主(生产厂家抽检为准)。因为酒产品会相对其他液体产品的“易挥发性”在产品出厂后,达到一定时间(例如2至5年以后)有很大可能因各类环境温度变化影响到最终市场流通抽检,产品标示酒精度的值与实测值大于±(正负)1.0度国家标准允许的误差范围。[/color][/font]《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法。第二十六条;食品安全标准8项中, 酒精度,不属于食品安全标准中规定的指标;并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蒸馏酒及其配制酒》(GB 2757-2012)仅规定了酒精度的标识方法,没有对酒精度作出具体要求,由此可见,酒精度不属于“食品安全指标”,因此对酒精度不符合产品明示标准及质量要求的处罚也就不能适用于《食品安全法》的第一百二十四条。综合考虑,各级市场流通环节责任。“市场流通抽检”实测值不符合标示酒精度的情况,有可能是流通环节责任,不一定是生产厂家的责任。具体应处罚那一方,相关部门应实事求事的调查取证,具体应该是那一方的责任就处罚那一方。且处罚办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也与食品安全法的立法精神相违背。众所周知,白酒、配制酒,酒精度误差属于物理变化,其产品本质并没有变化。非故意行为,不会危害身体健康和安全,对酒精度合理范围偏离不合格的企业是否从轻处罚,是否适用《产品质量法》 。[align=center][img]https://xgzlyhd.samr.gov.cn/gjjly/img/fd-a-avator.png[/img][/align][b]回复部门: 执法稽查局[/b][color=#999999][back=transparent]时间:2023-08-04[/back][/color]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条的规定:在我国境内从事食品生产和加工,食品销售和餐饮服务都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按照特殊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食品应当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二、酒类属于食品,酒类的生产和加工,销售和餐饮服务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三、酒精度指标不合格的原因有很多,在所有的生产流通环节都可能发生,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按照食法第124条处罚、还是按照第125条处罚,应当找出导致不合格的原因,准确定性裁量适度。

  • 【讨论】压力表精度等级

    压力表精度等级是压力表精确度等级或准确度等级的简称,(GB/T1226-2001《一般压力表》国家标准称之为仪表的精确度等级,JJG52-1999《弹簧管式一般压力表、压力真空表和真空表》称之为仪表的准确度等级。 压力表的精度等级分为:1.0级 1.6级 2.5级 4.0级,各等级仪表的外壳公称直径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外壳公称直径 (mm)精确度等级40 602.5 4.01001.6 2.5150 200 2501.0 1.6 压力表的精度等级和允许误差及其关系见下表精度等级允许误差%(按量程的百分数计算)零位测量上限的(90~100)%其余部分带止销不带止销1.01±1±1.6±11.6(1.5)1.6±1.6±2.5±1.62.52.5±2.5±4±2.54.04±4±4±4注:使用中的1.5级压力表允许误差按1.6级计算,准确度等级可不更改.在参比工作条件下,压力表精度等级检验应包括以下四个项目: 1. 示值误差 在测量范围内,示值误差应不大于表二所规定的允许误差. 2. 回程误差 在测量范围内,回程误差应不大于表二所规定的允许误差的绝对值. 3. 轻敲位移 轻敲表壳后,指针示值变动量应不大于表二所规定的允许误差绝对值的1/2. 4. 指针偏转平稳性 在测量范围内,指针偏转应平稳,无跳动和卡住现象

  • 【原创】关于精度的问题

    使用了这么多得测量设备,现在对精度这个词特别敏感精度是什么意思,很多人会说绝对精度,正确度等等,但我得看法却不一样,有几个方面:1》现在很多厂家提供的标准块其实都落后技术的发展,比如说你的精度是1NM,可能用来验证的块规其实可能是1UM的,应为1NM的标准块,还真没见过,就算有估计也是天价。2》现在的标准单位也没有统一,最主要的原因加工设备的加工精度不一样。比如说一块块规的值都会加上一个偏差值。比如1+/-多少.那这样的精度标准又怎么能叫标准呢.其次,人为的误差,环境的误差,让一个值也出现偏移.再次块规的水平度也是误差更大的一个原因.一个小异物如果粘在标准尺的底部,可能再标准的东西也不完美了.所以,我们引入重复精度这个概念不管你外部的环境如何,对一个机器来说,她的稳定性直接反映一个机器的性能,一个微米的刻度测出2微米来也没关系,只要她一直都测出2微米就可以,因为把2微米校准成1微米很容易,但数据一直在变化,超过范围是没办法调过来的.是设计的缺陷.

  • 全自动定氮仪“滴定精度”讨论

    闲来无事,学习各同行全自动定氮仪的优点。发现“滴定精度”概念被一些厂商采用。突发奇想,我百度了“精度”。百度百科告诉我:精度的概念:精度是测量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包含精密度和准确度两方面。 精度表征方法:精度常使用三种方式来表征。1)最大误差占真实值的百分比,如测量误差3%;2)最大误差,如测量精度±0.02mm;3)误差正态分布,如误差0%~10%占比例65%,误差10%~20%占比例20%,误差20%~30%占10%,误差30%以上占5%。 全自动定氮仪除了判断终点方法重要性以外,滴定的精度是仪器最重要的技术指标。如果滴定精度高的话,那仪器可信度高,如果滴定精度低到不能忍受的时候,那就不成为仪器。一些进口全自动定氮仪标称滴定精度:2ul/步、2.4ul/步、一些国产全自动定氮仪标称滴定精度:1ul/步。上海沛欧全自动定氮仪滴定精度:0.15%从滴定精度定义来看:每步要误差1ul,那一个样品要滴定几步呢?总误差就清楚了。 每步要误差2.4ul,,那一个样品要滴定几步呢?总误差是多少呢?想想都后怕,误差那么大还敢炫耀?是:无知?-------不懂仪器技术参数,凑个数?无谓?-------这是随便写的,无所谓,反正也没人计较?无畏?-------我就是这样的,我还怕你不买?

  • 大变形引伸计精度

    前段时间接触到一个大变形引伸计,最大行程为750mm,其中关于精度描述为:+/-1微米或者示值的0.5%,取大值。如果按取最大值来算的话,标距50mm,变形量700mm时,其示值误差0.5%的话,其绝对误差将在3.5mm,这个数值是否比较离谱。而且以前接触较多仪器设备上面关于精度的绝对误差以及相对误差描述基本都是取最优值。求解释

  • 流量计的精度等级,流量计精度是如何分级

    [b]流量计的精度等级,[/b]流量计量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科学研究对外贸易以及人民生活各个领域之中。在石油工业生产中,从石油的开采、运输、炼冶加工直至贸易销售,流量计量贯穿于全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流量计量,否则将无法保证石油工业的正常生产和贸易交往。[align=center][img]https://www.cxyqyb.cn/uploads/191009/1-19100915243N53.jpg[/img][/align]  1、一级标准仪表的准确度是:0.005、0.02、0.05。  2、二级标准仪表的准确度是:0.1、0.2、0.35、0.5。  3、一般工业用仪表的准确度是:1、1.5、2.5、4.0。  4、科学实验用的仪表精度等级在0.05级以上。  5、电工仪表共分0.1,0.2,0.5,1.0,1.5,2.5,5.0七个等级。  流量计的精度等级是仪表的百分数表示的最大允许误差去掉百分号。其精度越高等级越低,误差越小。  计算方式:相对百分误差=(北测参数的测量值-北侧参数的标准值)/(标尺上限值-标尺下限值)*100%。

  • FTIR波数精度有误差怎么办?

    设备为Nocilet8700,用内置光源测量CO吸收峰(0.1cm-1的分辨率),与标准图谱对照,吸收峰位置误差在0.03cm-1以内。应该说很不错了。改为外置IR光源(就是不用内置的IR光源,从外部直接接入一个红外光源),在参数完全一致的情况下重复测量CO吸收峰,发现吸收峰位置有一个系统误差,为0.4cm-1。分析估计为有一个固定的光程差。请教如何校正这个波数差?仪器已开Merz相位校正。

  • 【讨论】试验机的精度等级怎么理解?

    JJG 139-1999《拉力、压力和万能试验机检定规程》里的试验机级别有0.5/1/2极三种。 三个级别的试验机的各项指标都不一样,如:试验力示值(相对误差、重复性相对误差、进回程相对误差、相对分辨力、零点相对误差等),同轴度、速度等等。所以说试验机的精度等级是试验机的综合精度水平。

  • 【转帖】仪器的精度选择

    前言测量所能达到的精度是选择仪器的重要指标,本文详细的讲述了几种不同情况下,误差的产生、计算、标定的方法。希望对您选择合适的测量器具会有一定的帮助。一、测量误差的定义测量误差为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的差,简称误差。因为真值(也称理论值)无法准确得到,实际上用的都是约定真值,约定真值需以测量不确定度来表征其所处的范围,因此测量误差实际上无法准确得到。测量不确定度:表明合理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它与人们对被测量的认识程度有关,是通过分析和评定得到的一个区间。测量误差:是表明测量结果偏离真值的差值,它客观存在但人们无法确定得到。例如:测量结果可能非常接近真值(即误差很小),但由于认识不足,人们赋予的值却落在一个较大区域内(即测量不确定度较大) 也可能实际上测量误差较大,但由于分析估计不足,使给出的不确定度偏小。因此在评定测量不确定度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并对不确定度的评定进行必要的验证。二、误差的产生误差分为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误差可表示为:误差=测量结果-真值=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因此任意一个误差均可分解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代数和系统误差:由于测量工具(或测量仪器)本身固有误差、测量原理或测量方法本身理论的缺陷、实验操作及实验人员本身心理生理条件的制约而带来的测量误差称为系统误差.系统误差的特点是在相同测量条件下、重复测量所得测量结果总是偏大或偏小,且误差数值一定或按一定规律变化.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通常可以改变测量工具或测量方法,还可以对测量结果考虑修正值.随机误差:随机误差又叫偶然误差,即使在完全消除系统误差这种理想情况下,多次重复测量同一测量对象,仍会由于各种偶然的、无法预测的不确定因素干扰而产生测量误差,称为随机误差.随机误差的特点是对同一测量对象多次重复测量,所得测量结果的误差呈现无规则涨落,既可能为正(测量结果偏大),也可能为负(测量结果偏小),且误差绝对值起伏无规则.但误差的分布服从统计规律,表现出以下三个特点:单峰性,即误差小的多于误差大的;对称性,即正误差与负误差概率相等;有界性,即误差很大的概率几乎为零.从随机误差分布规律可知,增加测量次数,并按统计理论对测量结果进行处理可以减小随机误差.三、精密度、精确度与准确度用同一测量工具与方法在同一条件下多次测量,如果测量值随机误差小,即每次测量结果涨落小,说明测量重复性好,称为测量精密度好也称稳定度好,因此,测量偶然误差的大小反映了测量的精密度.根据误差理论可知,当测量次数无限增多的情况下,可以使随机误差趋于零,而获得的测量结果与真值偏离程度——测量准确度,将从根本上取决于系统误差的大小,因而系统误差大小反映了测量可能达到的准确程度.精确度是测量的准确度与精密度的总称,在实际测量中,影响精确度的可能主要是系统误差,也可能主要是随机误差,当然也可能两者对测量精确度影响都不可忽略.在某些测量仪器中,常用精度这一概念,实际上包括了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两个方面,例如常用的仪表就常以精度划分仪表等级.仪表精确度简称精度,又称准确度。精确度和误差可以说是孪生兄弟,因为有误差的存在,才有精确度这个概念。仪表精确度简言之就是仪表测量值接近真值的准确程度,通常用相对百分误差(也称相对折合误差)表示。相对百分误差公式如下:

  • 温度对pH精度测量有多大影响?

    [color=#252525] 对pH电极,温度影响每一个pH为0.003pH/℃,例如,一个0.2级的pH计,在30℃pH缓冲液中进行校准,然后测试60℃的溶液(假定溶液的pH范围在pH6~8之间与pH7.00相差一个pH单位),则温度影响的最大误差就是30×0.003=0.09pH。如果是3个pH单位(在pH4~10范围内),最大误差就是0.27pH,从中可以看出温度对pH的影响是很大的。当然,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出结论,为了减少温度对pH测量的误差,我们该注意以下三点:[/color][color=#252525]  (1) 尽量选择接近被测溶液pH值的缓冲溶液校准pH计。[/color][color=#252525]  (2)尽量使校准溶液的温度与被测溶液的温度一致或接近。[/color][color=#252525]  (3)应该选择有温度补偿的pH计。[/color][color=#252525]  精度高于0.1pH的pH计都有温度补偿调节,而0.2级的pH计就不带有温度补偿。有些0.2级的pH计也号称有0.1级的精度,其实这是不可能的,有人是将分辨率0.1pH和精度0.1pH这二个概念进行了混淆。即使以一个pH单位来说,相隔60℃的pH误差就是0.003×60=0.18pH,因此,没有温度补偿的pH计,最高的精度也只有0.2pH。[/color]

  • 影响里氏硬度计测试精度及示值误差和重复性

    1、数据换算产生的误差里氏硬度换算为其它硬度时的误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里氏硬度本身测量误差,这涉及到按方法进行试验时的分散和对于多台同型号里氏硬度计的测量误差。另一方面是比较不同硬度试验方法所测硬度产生的误差,这是由于各种硬度试验方法之一间不存在明确的物理关系,并受到相互比较中测量不可靠影响的原因。2、特殊材料引起的误差存贮在硬度仪中的换算表对下列钢种可能产生偏差:所有奥氏体钢耐热工具钢和莱氏体铬钢(工具钢类)硬质材料会引起弹性模量增加,从而使L值偏低。这类钢应在横截面上进行测试局部冷却硬化会引起L值偏高磁性钢由于磁场影响,会使L值偏低。表面硬化钢,基体软,会使L值偏低,当硬化层大于0.8mm时(C型冲击装置为0.2mm)则不影响L值。3、齿轮检测中的误差一般情况下,由于齿面较小,测试误差相对较大,对此,用户可根据情况设计相应的工装,将有助于减小误差。4、材料弹性、塑性的影响里氏值除与硬度、强度相关外,更与弹性模量有关,硬度值是材料硬度和塑性的特征参数,因为两者的成分必然是共同测定的。在弹性部分,首先明显受E模量影响,在这方面当材料的静态硬度相同,而E值大小不同时,E值低的材料,L值较大5、热轧方向造成的误差当被测工件系热轧工艺成型时,如果测试方向与轧制方向一致,会因弹性模量E偏大而造成测试值偏低,故测试方向应垂直于热轧方向。例如:测圆柱截面硬度时,应在径向测试为好。(一般圆柱热轧方向为轴向)。6、试样重量、粗糙度、厚度的影响7、试件磁性应小于300高斯8、其它因素的影响测量管件硬度时须注意:管件注意稳固支撑,测试点应靠近支撑点且与支撑力平行,管壁较薄在管内放入适当芯子。

  • 标准中的设备精度

    在做设备校准结果确认的时候,标准中要求传感器的精度要求为1%是否意味着: 允许最大误差为测试值的±1%?

  • 食品安全检测设备的检测精度是多少

    [font=-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color=#05073b][size=18px]食品安全检测设备的检测精度是多少,食品安全检测设备的检测精度是一个相对灵活的概念,因为它取决于具体的设备类型、品牌、型号以及检测的项目。以食品质量检测用分析天平为例,按照国家标准GB/T 7724-2008,其精度等级被划分为Ⅰ、Ⅱ、Ⅲ级。其中,Ⅰ级的最小分度值为0.1mg,最大允许误差为±0.1mg;Ⅱ级的最小分度值也为0.1mg,但最大允许误差为±0.2mg;Ⅲ级的最小分度值同样为0.1mg,最大允许误差为±0.3mg。此外,食品安全检测仪的精度等级也可以是一个数字或一个范围,通常以百分比、绝对误差或其他测量为结果。例如,精度等级为±0.1%的仪器表示其测量结果的误差为其测量值的0.1%。精度等级越小,检测仪的测量精度越高,检测结果越可靠、越准确。总的来说,食品安全检测设备的检测精度需要根据具体的设备类型和检测项目来确定。如果您需要更具体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设备的说明书或咨询专业机构。[img=,690,69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5/202405221024262026_1599_6098850_3.jpg!w690x690.jpg[/img][/size][/color][/font]

  • 这个粘度计的精度怎么理解?

    实验室有个粘度计,国产的说明书上写着测量范围是1-100000mPa.s,测量精度是±1.0%(满量程)意思是不是说当粘度是100000mPa.s时,误差为±1000mPa.s这个精度算怎样一个档次?

  • 仪器的精度选择

    [font=宋体] 仪器的精度选择[/font][font='Arial','sans-serif'] [/font][font=宋体]测量所能达到的精度是选择仪器的重要指标,以下几种不同情况下,误差的产生、计算、标定的方法。[/font][font='Arial','sans-serif'][/font][font=宋体] 一、测量误差的定义[/font][font='Arial','sans-serif'][/font][font=宋体]测量误差为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的差,简称误差。因为真值(也称理论值)无法准确得到,实际上用的都是约定真值,约定真值需以测量不确定度来表征其所处的范围,因此测量误差实际上无法准确得到。[/font][font='Arial','sans-serif'][/font][font=宋体]测量不确定度:表明合理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它与人们对被测量的认识程度有关,是通过分析和评定得到的一个区间。[/font][font='Arial','sans-serif'][/font][font=宋体]测量误差:是表明测量结果偏离真值的差值,它客观存在但人们无法确定得到。[/font][font='Arial','sans-serif'][/font][font=宋体]例如:测量结果可能非常接近真值[/font][font='Arial','sans-serif']([/font][font=宋体]即误差很小[/font][font='Arial','sans-serif']),[/font][font=宋体]但由于认识不足[/font][font='Arial','sans-serif'],[/font][font=宋体]人们赋予的值却落在一个较大区域内[/font][font='Arial','sans-serif']([/font][font=宋体]即测量不确定度较大[/font][font='Arial','sans-serif']) [/font][font=宋体]也可能实际上测量误差较大[/font][font='Arial','sans-serif'],[/font][font=宋体]但由于分析估计不足[/font][font='Arial','sans-serif'],[/font][font=宋体]使给出的不确定度偏小。因此在评定测量不确定度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font][font='Arial','sans-serif'],[/font][font=宋体]并对不确定度的评定进行必要的验证。[/font][font='Arial','sans-serif'][/font][font=宋体] 二、误差的产生[/font][font='Arial','sans-serif'][/font][font=宋体]误差分为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font][font='Arial','sans-serif'][/font][font=宋体]误差可表示为:误差[/font][font='Arial','sans-serif']=[/font][font=宋体]测量结果[/font][font='Arial','sans-serif']-[/font][font=宋体]真值[/font][font='Arial','sans-serif']=[/font][font=宋体]随机误差[/font][font='Arial','sans-serif']+[/font][font=宋体]系统误差[/font][font='Arial','sans-serif'][/font][font=宋体]因此任意一个误差均可分解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代数和[/font][font='Arial','sans-serif'][/font][font=宋体]系统误差:由于测量工具(或测量仪器)本身固有误差、测量原理或测量方法本身理论的缺陷、实验操作及实验人员本身心理生理条件的制约而带来的测量误差称为系统误差.[/font][font='Arial','sans-serif'][/font][font=宋体]系统误差的特点是在相同测量条件下、重复测量所得测量结果总是偏大或偏小,且误差数值一定或按一定规律变化.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通常可以改变测量工具或测量方法,还可以对测量结果考虑修正值.[/font][font='Arial','sans-serif'][/font][font=宋体]随机误差:随机误差又叫偶然误差,即使在完全消除系统误差这种理想情况下,多次重复测量同一测量对象,仍会由于各种偶然的、无法预测的不确定因素干扰而产生测量误差,称为随机误差.[/font][font='Arial','sans-serif'][/font][font=宋体]随机误差的特点是对同一测量对象多次重复测量,所得测量结果的误差呈现无规则涨落,既可能为正(测量结果偏大),也可能为负(测量结果偏小),且误差绝对值起伏无规则.但误差的分布服从统计规律,表现出以下三个特点:单峰性,即误差小的多于误差大的;对称性,即正误差与负误差概率相等;有界性,即误差很大的概率几乎为零.[/font][font='Arial','sans-serif'][/font][font=宋体]从随机误差分布规律可知,增加测量次数,并按统计理论对测量结果进行处理可以减小随机误差.[/font][font='Arial','sans-serif'][/font][font=宋体] 三、精密度、精确度与准确度[/font][font='Arial','sans-serif'][/font][font=宋体]用同一测量工具与方法在同一条件下多次测量,如果测量值随机误差小,即每次测量结果涨落小,说明测量重复性好,称为测量精密度好也称稳定度好,因此,测量偶然误差的大小反映了测量的精密度.[/font][font='Arial','sans-serif'][/font][font=宋体]根据误差理论可知,当测量次数无限增多的情况下,可以使随机误差趋于零,而获得的测量结果与真值偏离程度[/font][font='Arial','sans-serif']——[/font][font=宋体]测量准确度,将从根本上取决于系统误差的大小,因而系统误差大小反映了测量可能达到的准确程度.[/font][font='Arial','sans-serif'][/font][font=宋体]精确度是测量的准确度与精密度的总称,在实际测量中,影响精确度的可能主要是系统误差,也可能主要是随机误差,当然也可能两者对测量精确度影响都不可忽略.在某些测量仪器中,常用精度这一概念,实际上包括了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两个方面,例如常用的仪表就常以精度划分仪表等级.[/font][font='Arial','sans-serif'][/font][font=宋体]仪表精确度简称精度,又称准确度。精确度和误差可以说是孪生兄弟,因为有误差的存在,才有精确度这个概念。仪表精确度简言之就是仪表测量值接近真值的准确程度,通常用相对百分误差(也称相对折合误差)表示。[/font][font=宋体] 仪表精确度不仅和绝对误差有关,而且和仪表的测量范围有关。绝对误差大,相对百分误差就大,仪表精确度就低。如果绝对误差相同的两台仪表,其测量范围不同,那么测量范围大的仪表相对百分误差就小,仪表精确度就高。精确度是仪表很重要的一个质量指标,常用精度等级来规范和表示。精度等级就是最大相对百分误差去掉正负号和[/font][font='Arial','sans-serif']%[/font][font=宋体]。按国家统一规定划分的等级有[/font][font='Arial','sans-serif']0.05,0.02,0.1,0.2,1,5 [/font][font=宋体]等。数字越小,说明仪表精确度越高。[/font][font='Arial','sans-serif'][/font][font=宋体] 四、应用精度的选择[/font][font='Arial','sans-serif'][/font][font=宋体]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根据测量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仪器的量程和精度,并不一定精度等级小的仪器,就一定有最好的测量效果。以万用表的应用为例,采用准确度不同的万用表测量同一个电压所产生的误差。[/font][font='Arial','sans-serif'][/font][font=宋体]例如:有一个[/font][font='Arial','sans-serif']10V[/font][font=宋体]标准电压,用[/font][font='Arial','sans-serif']100V[/font][font=宋体]挡、[/font][font='Arial','sans-serif']0[/font][font=宋体].[/font][font='Arial','sans-serif']5[/font][font=宋体]级和[/font][font='Arial','sans-serif']15V[/font][font=宋体]挡、[/font][font='Arial','sans-serif']2.5[/font][font=宋体]级的两块万用表测量,问哪块表测量误差小?[/font][font='Arial','sans-serif'][/font][font=宋体]  解:第一块表测:最大绝对允许误差[/font][font='Arial','sans-serif'][/font][font=宋体]△[/font][font='Arial','sans-serif']X1=±0.5[/font][font=宋体]%[/font][font='Arial','sans-serif']×100V=±0[/font][font=宋体].[/font][font='Arial','sans-serif']50V[/font][font=宋体]。[/font][font='Arial','sans-serif'][/font][font=宋体]  第二块表测:最大绝对允许误差[/font][font='Arial','sans-serif'][/font][font=宋体]△[/font][font='Arial','sans-serif']X2=±2[/font][font=宋体].[/font][font='Arial','sans-serif']5[/font][font=宋体]%[/font][font='Arial','sans-serif']×l5V=±0.375V[/font][font=宋体]。[/font][font='Arial','sans-serif'][/font][font=宋体]  比较[/font][font=宋体]△[/font][font='Arial','sans-serif']X1[/font][font=宋体]和[/font][font=宋体]△[/font][font='Arial','sans-serif']X2[/font][font=宋体]可以看出:虽然第一块表准确度比第二块表准确度高,但用第一块表测量所产生的误差却比第二块表测量所产生的误差大。因此,可以看出,在选用仪器时,并非准确度越高越好。还要选用合适的量程。只有正确选择量程,才能发挥万用仪器潜在的准确度。[/font]

  • 误差有性质不等于误差有类别

    误差有性质不等于误差有类别

    ----该博文被科学网推为精选。[align=center]误差有性质不等于误差有类别[/align][align=center]武汉大学 叶晓明[/align] 现有测量理论是基于误差分类认识论而展开,但一直以来,几乎很少有人注意到这种误差分类学说存在概念逻辑自相矛盾。自作者在几个文献中明确提出以误差无类别哲学来解释测量误差理论以来,在测量学术界仍然遭到了反对的声音,当然,支持的声浪也不小。那么,今天就有针对性地对这些反对者的主要困惑点作一个解答。作为一个科学理论,最起码必须逻辑严密、必须和实践相吻合。任何一个自相矛盾或与事实不符的证据都将构成推翻或纠正理论的充分理由。作者用于推翻误差分类学说的案例很多,这里仅简单举一例。 2005年珠峰高程的测量结果是8844.43米,精度(标准偏差)±0.21米。按照测绘学测量平差的理论解释,精度是对随机误差的评价,那么珠峰高程结果的误差就当然是随机误差了;但按照误差的定义(测量结果与真值之差),珠峰高程结果的误差是一个恒定的偏差(因为珠峰高程的真值不可能处于随机不停的变化状态),一个恒定的偏差不是随机规律,当然应该属于系统误差。这就自相矛盾了。 说到这里,有些测量界学者通常很不服气:重新重复测量珠峰高程时一批测量结果不就离散了吗?误差不就随机变化起来了吗? 但是!殊不知,重新重复测量的误差就是其他的不同误差了,和当前的这个偏差就不是同一个东西了。如果用其他大量不同的误差证明当前一个偏差是随机误差的逻辑成立,那么这个世界上任何偏差都可以被证明为随机误差,根本就没有系统误差,那些我们过去所认为的系统误差都将成为随机误差! 一个值得玩味的话题是,对于珠峰高程,普通百姓一般都是把精度±0.21米理解成偏差的可能存在范围----这恰恰就是真正的不确定性概念的理解方式(我的论著中有详细推理),他们会认为测量学家们纠缠珠峰高程误差的类别问题和未来重复测量的发散性问题纯粹是莫名其妙(读者不妨调研一下身边的非专业朋友)。 类似的自相矛盾还有。再譬如,总说系统误差不会贡献发散,而实际的误差数据处理中却都是从离散的误差样本序列中把系统误差分离出来。 误差分类学说遭遇了逻辑悖论,仅凭这些自相矛盾和不合实际的事实而要求对其推翻或纠正当然是足够充分的了。[align=center] [img=,321,292]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3/201803290858425919_9615_2101846_3.jpg!w321x292.jpg[/img][/align] 即使如此,我当然也知道有些学者们心里仍然不服:你如何解释测量序列的发散和偏离的事实?所有测量教科书都有的那个图(如图1)? 请稍安勿躁,尽管放心,这当然是新的测量理论必须讲清楚的事情。实际上,不仅这个图,新的测量理论要重新解释的概念还很多。 这个图不就是个原始观测值序列的离散和偏离现象吗?不就是因为重复测量条件的变化致使一些误差产生了系统性影响而另外一些误差产生了随机性影响吗? 但是请注意!我在这里要指出的哲学问题是:不能把误差的系统/随机影响性质和误差分类扯上关系!误差可以有不同的表现性质,但误差没有不同的类别之分!这里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水在不同温度气压条件下能表现出气化、液化和固化性质,您能把水按气化、液化和固化性质分成三种不同类型吗? 以测量人喜欢纠结的噪声误差为例:噪声误差是时间的随机函数,遵循正态分布,单传感器重复测量时因为时间条件在改变,自然对观测值序列产生随机性的影响;但如果设计一个多路传感器并行同步的观测方法,所有观测值都是在同一时刻点采样得到,被测电压中包含的噪声误差对这样的观测值序列自然是产生系统性的影响。 再譬如,测量人都熟悉的舍入(四舍五入)误差是量程的锯齿周期规律,也遵循矩形分布。若重复观测值是在同一量程点取得,舍入误差产生系统性影响;若重复观测值是在任意不同的量程点取得,舍入误差则产生随机性影响。 再譬如,测绘界都熟悉的测距仪周期误差是量程的正弦函数,也遵循U形分布。若重复观测值是在同一量程点取得,周期误差产生系统性影响;若重复观测值是在任意不同的量程点取得,周期误差则产生随机性影响。 这就是误差的影响性质实际是测量方法条件决定的道理,就如同水的性质是温度气压决定的道理一样。就是说,脱离了具体应用条件去讨论一个孤立的误差的类别是没有意义的,就如同前边讨论珠峰高程的误差,因为没有涉及珠峰高程值如何用于后续下游测量,也就不需要涉及其误差对未来什么测量会产生什么影响。 当然,如果把系统/随机误差概念仅仅解释为当前误差的系统/随机性影响(临时性类别)而不再赋予其他任何概念内涵,这本来也的确是没有问题的。而作者之所以坚持要干脆废弃误差分类概念实则是因为现有测量理论给误差分类概念赋予了太多的概念内涵。譬如,系统误差除了误差的系统性影响的含义外,还有数学期望与真值之差、不贡献发散而只贡献偏离、不遵循随机分布、没有方差、表达测量准确度、有规律的误差、可以改正的误差、已知的误差、只能用函数模型处理的误差、可以用函数模型把它从离散的误差群中分离出来等等;随机误差除了误差的随机性影响的含义外,还有结果与数学期望之差,只贡献发散而不贡献偏离、遵循随机分布、观测值序列的发散度、表达精度、随机规律的误差、不能改正、未知的误差、只能用随机模型处理、白噪声、时间的随机函数等等;甚至任何误差都必须要牵强附会地扣上一个终身性的类别帽子(如前边珠峰案例)。恰恰就是这些引伸出来的概念把现有测量理论的逻辑搅得一团糟,给人们灌输了诸多错误的观念。既然如此,废除误差分类概念、就事论事岂不更好? 重要的是,这个图1只是对原始观测值序列分布的描述,这个图的最大忽悠点就是它没有标注最终测量结果!而测量人都清楚的一个基本道理是,一个被测量只能提交一个测量结果,不可能把一批离散的原始观测值不经任何数据处理而直接作为测量结果提交,而一个测量结果则只有一个恒定的偏差[color=#333333]Δ(即使这个偏差含有来自噪声的贡献)。如图2。虽然这个偏差Δ可分解为结果与期望之差Δ[/color][sub]A[/sub][color=#333333]和期望与真值之差Δ[/color][sub]B[/sub][color=#333333],但偏差Δ[/color][sub]A[/sub][color=#333333]和Δ[/color][sub]B[/sub][color=#333333]都是恒定的偏差,实际也都有其各自的概率分布区间,根本没有性质差异。[/color]就是说,精度/准确度术语用于原始观测值序列还勉强可以(但概念逻辑跟误差规律性之间还不能有关系),而现有测量理论却居然把精度/准确度概念用到了最终唯一测量结果的单一偏差上,以至于把不确定度概念也污染得不伦不类。[align=center][img=,249,236]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3/201803290857408539_7159_2101846_3.jpg!w249x236.jpg[/img][/align] 实际上,根据图2,总偏差:Δ=Δ[sub]A[/sub]+Δ[sub]B[/sub],总方差:σ[sup]2[/sup]=σ[sup]2[/sup](Δ[sub]A[/sub])+σ[sup]2[/sup](Δ[sub]B[/sub])。这个σ就是不确定度,根本没有精度、准确度的什么事。 新的测量理论要重新解释的问题还很多,有兴趣的朋友请看我的书吧。这里再提前作个预告:一篇完整论述误差规律性和影响特性的论文在历时1年多的审理后刚完成大修,以下是按大修要求提交的Highlights。[b]Highlights:[/b]●Error's regularity and randomness depend on the perspectives of observing error●Error cannot beclassified according its regularity and randomness●The influence characteristics of error depend on the method of repeated measurement●Error cannot beclassified according its influence characteristics●Both function model and random model can be used to process the same error 2018 3 21[align=center][img=,401,574]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3/201803221024209666_4892_2101846_3.jpg!w401x574.jpg[/img][/align]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