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吸放氢性能研究

仪器信息网吸放氢性能研究专题为您整合吸放氢性能研究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吸放氢性能研究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吸放氢性能研究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吸放氢性能研究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吸放氢性能研究话题讨论。

吸放氢性能研究相关的论坛

  • 求可做吸放湿性能的试验箱

    我单位欲做材料的吸放湿性能,想参照行标JC/T2002-2009做但没有找到成型的设备,咨询检测机构,没有愿意告诉我们具体设备名称和型号的,但都说有成型的设备求助大家,有没有知道有类似设备的,就是可以提供高低湿度环境并且可以进行重量称取的试验箱具体标准传于附件,请大家不吝赐教

  • 悬浮聚合法制备甲基丙烯酸丁酯类吸油树脂及其性能的研究

    1 题目:悬浮聚合法制备甲基丙烯酸丁酯类吸油树脂及其性能的研究[color=#999999]作者:[/color][color=#333333]王良[/color]链接:[color=#333333]http://d.wanfangdata.com.cn/Thesis/Y2972479[/color][color=#333333]来源:[color=#005cd9]黑龙江大学 , [/color][color=#005cd9]2015[/color][/color]

  • 烧蚀防热材料高温热物理性能新型测试方法的初步研究

    烧蚀防热材料高温热物理性能新型测试方法的初步研究

    [color=#ff0000]摘要:文本针对高温下存在热化学反应的烧蚀防热材料,提出一种新型测试方法——恒定加热速率法,以期准确测试烧蚀防热材料的高温热物理性能,由此得到烧蚀防热材料在热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热导率、热扩散率和比热容随温度的变化曲线。[/color][align=center][img=烧蚀防热材料导热系数测试,600,39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7/202207011700416434_107_3384_3.png!w690x449.jpg[/img][/align][size=18px][color=#ff0000]一、问题的提出[/color][/size]烧蚀防热材料的高温热物理性能是高温下的传热管理和热化学烧蚀建模的必要参数,但因为烧蚀材料具有特殊性:它们具有相当低的热导率,加热过程中会产生气体,热性能非单调变化,甚至材料的热性能还取决于加热速率。这种特殊性造成目前的各种稳态法和瞬态法都不适合烧蚀防热材料的热物理性能测试,主要是因为在测试之前的温度稳定期间就已经发生了热化学反应。因此,烧蚀防热材料的高温热物理性能测试一直是个技术难题,需要开发一种新型测试方法,对整个使用温度范围内含有热化学反应过程的烧蚀防热材料热物理性能进行准确测量,甚至测试出不同加热速率下烧蚀防热材料的热物理性能。文本将针对高温下存在热化学反应的烧蚀防热材料,提出一种新型测试方法——恒定加热速率法,以期测试烧蚀防热材料的高温热物理性能,由此得到热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热导率、热扩散率和比热容随温度的变化曲线。[size=18px][color=#ff0000]二、测试方法[/color][/size]测试方法基于热物理性能测试中一般都需要测量热流和温度的基本理念,由此建立了如图1所示的传热学第二类正规热工工况测试模型,即对被测样品表面进行恒定速率加热,样品表面温度呈线性变化,样品背面为绝热条件。[align=center][img=烧蚀防热材料导热系数测试,350,369]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7/202207011702158319_7823_3384_3.png!w625x659.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1 恒定加热速率法测量原理[/align]在图1所示的测试模型中,假设其中的热传递为一维热流,根据傅里叶传热定律,样品厚度方向上的传热方程为:[align=center][img=烧蚀防热材料导热系数测试,500,14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7/202207011702541092_2146_3384_3.png!w690x194.jpg[/img][/align]式中: ρ为样品密度, C为样品比热容, λ为样品热导率,T为温度,t 为时间 ,T0 是 t=0 时的样品初始温度, b是加热速率。当加热速率b为一常数时,通过测试样品前后两个表面温度,并求解上述传热方程,可得到被测样品的等效热扩散率随平均温度的变化曲线。在这种恒定加热速率测试方法中,金属板起到热流传感器的作用,即在线性升温过程中测量金属板前后两表面的温度,并结合金属板的已知热物理性能参数,可计算得到流经金属板的热流密度,由此间接测量得到流经被测样品的热流密度。通过测量得到的热流密度,结合测量得到的被测样品两个表面温度,求解上述传热方程,可得到被测样品的等效热导率随平均温度的变化曲线。根据上述测量获得热扩散率和热导率,并依据比热容、密度、热扩散率和热导率之间的关系式λ=ρ×C×α,可计算得到被测样品的质量热容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果采用热膨胀仪和热重分析仪精确测量被测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密度变化,通过关系式就可获得被测样品的比热容随温度变化曲线。对于上述恒定加热速率法测试模型,我们采用有限元进行了热仿真模拟和计算,证明了此方法对于低导热隔热材料热物性测试的有效性。[size=18px][color=#ff0000]三、今后的工作[/color][/size]尽管进行了详细的测试公式推导和有限元仿真计算,但对于这种新型的恒定加热速率热物性测试方法,还需进一步开展以下研究工作:(1)采用无热化学反应的高温隔热材料进行测试,以考核测试方法的重复性和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估。(2)采用无热化学反应的高温隔热材料与其他高温热物性测试方法进行对比,如稳态热流计法、热线法和闪光法等。(3)采用烧蚀防热材料进行高温测试,以考核测试方法的重复性,并结合其他热分析方法、热模拟考核试验(石英灯、氧乙炔、小发动机火焰和风洞)和建模分析,验证新型测试方法的有效性。[align=center][/align][align=center]~~~~~~~~~~~~~~~~~~~~~~[/align]

  • 水性紫外光固化涂料的性能研究进展

    分享一篇紫外的文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崔芙红(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学工程系,甘肃兰州)水性紫外光固化涂料结合了传统水性涂料和紫外光固化涂料的优点,成为环保型涂料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本文综述了水性紫外光固化涂料的特点,主要组成部分以及其最前沿的发展方向,并介绍了这种涂料的应用情况和面临的挑战。水性紫外光固化涂料;组成;研究进展TQ A 1007-1865(2013)10-0099-02由于水性涂料对环境无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小,粘度易调节,挥发度低使之适合于喷涂,但它仍存在不抗碱、不抗水、干燥慢、易造成基材收缩等弊病。紫外光(UV)固化涂料的优点之一是涂料的固化时间短而且可以控制,因其不含溶剂,从而大大消除了有机挥发分(VOC)对环境的污染。但其主要成分低聚物一般均具有较高的粘度,在涂布时必须加入稀释剂以调节其粘度和流变性。传统的丙烯酸酯类活性稀释剂对眼睛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影响人体健康。因此,UV光固化涂料技术总的发展趋势是以水代替反应性稀释剂,一方面可以消除因挥发分导致的污染、刺激等问题,另一方面也为水性涂料提供了一种新的固化手段。因而综合了两者优点的水性紫外光固化涂料,成为极具开发和应用前景的新的涂料技术。1·特点与传统的油性紫外光固化涂料相比,水性紫外光固化涂料具有以下优点。(1)用水替代活性稀释剂,黏度更方便调节。(2)减少活性稀释剂的使用,使其毒性和刺激性大大降低。(3)以水为稀释剂可降低固化膜的收缩率,有利于提高固化膜对底材的黏附性。(4)可以得到超薄型固化膜。(5)涂装设备和装置可用水进行清洗。(6)可以使用相对分子质量高的预聚物,克服了传统紫外光固化涂料不能兼顾高硬度和高柔韧性两者的问题。2·组成2.1 低聚物水性低聚物是水性光固化材料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决定固化膜的力学性能,如硬度、柔韧性、耐磨性、耐化学药品性等,也影响紫外光固化的灵敏度。水性低聚物在结构上要有参与UV固化反应的不饱和基团,如丙烯酰氧基、乙烯基等,由于丙烯酰氧基反应活性高,固化速度最快,所以各类丙烯酸树脂的为其主要品种;另外分子链上需含有一定数量的亲水基团,如羧基、羟基、氨基、磺酸基等。按低聚物的化学结构,目前最常用的水性紫外光固化树脂主要包括环氧丙烯酸酯(EA)、聚氨酯丙烯酸酯(PUA)、聚丙烯酸酯(Acrylatedacrylic oligomer)和聚酯丙烯酸酯(PEA)。表1列出了这些常用水性紫外光固化涂料低聚物的性能。表1 常用水性紫外光固化涂料低聚物的性能2.1.1 环氧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低聚物,原料价格便宜,机械性能优良。环氧树脂分子链上的羟基赋予它良好的极性,促使其对金属材料表面有良好的粘附力。并且环氧树脂聚合物链含有稳定的C-C键和醚键,这使得它耐化学药品性优良。此外,可以通过环氧树脂的环氧基和羟基将甲基/丙烯酸单体接入从而引入反应双键,来提高其固化活性。而且环氧树脂中的羟基也可以作为接入酸酐的反应点而引入羧基,用碱中和便可得到具有亲水性的树脂。2.1.2 聚氨酯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是将带有羟基的丙烯酸酯类单体与异氰酸酯基团反应,引入C=C双键,使之具有UV活性;再用带有羧基的扩链剂对聚氨酯分子链进行扩链;最后经碱中和得到可UV固化的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聚氨酯分子链上除了含有大量氨基甲酸酯链段外,还含有醚键、酯键、脲键等活性基团,这些结构赋予了聚氨酯材料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优异的弹性、耐寒性、耐有机溶剂及良好的温度适应性,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高分子材料。2.1.3 聚丙烯酸酯水性UV固化聚丙烯酸酯体系一般由多种丙烯酸(酯)类单体共聚,并利用共聚物侧链的活性基团,如:羟基、羧基等,与丙烯酸(酯)类单体反应,获得具有不饱和双键的聚丙烯酸酯树脂。这种方法环保且无需分散可直接得到水乳液,但是通常其接枝率比较低,涂膜固化后性能提高,其另一个缺点是此类树脂丙烯酸所含的双键在共聚反应中被消耗,其光固化活性较差。2.1.4 聚酯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可由聚酯端羟基与丙烯酸酯化或由聚酯端羧基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醚反应而得。其双键位于分子链末端,活性相对较高,同时较低分子量使其易于进行流变调节。在超支化聚酯的末端可以接入丙烯酸酯或聚氨酯丙烯酸酯,得到水基超支化UV固化树脂,可以稳定的分散在水中。2.2 光引发剂光引发剂是光固化涂料的重要组成,是决定紫外光固化涂料是否能够迅速交联固化的关键。与传统油性紫外光固化涂料不同的是用于水性体系的光引发剂必须要与水性环境有一定的相容性,而且挥发性较低,按其产生活性中间体的不同,可分为自由基光引发剂和阳离子型光引发剂两类。自由基光引发剂根据产生自由基的机理不同,又可分为裂解型自由基光引发剂和夺氢型自由基光引发剂两类。裂解型自由基光引发剂从结构上看,多是芳基烷基酮类化合物,主要有安息香及其衍生物、苯偶酰及其衍生物、苯乙酮及其衍生物、酰基膦氧化物等。夺氢型自由基光引发剂多为芳香酮类。阳离子光引发剂包括芳香重氮盐、二芳基碘翁盐、三芳基硫翁盐、二茂铁盐、烷基翁盐、三芳基硅氧醚、磺酰基酮等,其优点是不受O2的影响。较先进的光引发剂固化方式可采用双重固化体系,即通过两个独立的体系完成交联聚合,一个阶段是光固化反应,另一个阶段是暗反应,暗反应包括湿气固化、热固化、氧化固化或厌氧固化反应等。2.3 功能助剂在涂料的实际应用中,为达到应用要求,还需加入各种功能助剂。常见的有助溶剂、润湿剂、分散剂、消泡剂、成膜助剂。助剂可以改变涂料的某些性能,但在使用时不能破坏涂料的稳定性和其耐水性,要控制其用量达到性能平衡和低VOC含量。近年来由于纳米无机粒子其独特的表面界面效应,使纳米复合材料呈现出许多新颖的特点,成为紫外光固化涂料的一个研究热点。刘红波等在紫外光固化涂料中加入无机纳米抗菌剂,制得了抗菌型的木器漆。3·发展方向3.1 超支化体系采用超支化技术可制备多官能度树脂。超支化树脂不仅低熔点、低黏度、易溶解且支链上可含有更多的官能基团,是作为水性光固化树脂的理想材料。超支化低聚物可利用端羟基超支化聚合物与丙烯酸通过酯化反应,或与二异氰酸酯和丙烯酸羟基酯半加成物反应,引入丙烯酸基团,成为光固化超支化低聚物。也可利用端羧基超支化聚合物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反应,引入甲基丙烯酸基团制得。3.2 双重固化体系为了改善水性紫外光固化涂料在不透明介质、形状较复杂的部件上的固化性能,可利用杂化的方式合成含有两种不同活性基团的低聚物,开发出兼有两者优良特性的体系。汪存东等以聚氨酯丙烯酸酯为乳化剂制成了紫外光固化的水性环氧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涂料。一方面,通过聚氨酯丙烯酸酯与环氧丙烯酸酯复合改善了涂膜性能;另一方面,由于阴离子型聚氨酯丙烯酸酯本身为一种高分子乳化剂,加入后可使疏水性的环氧丙烯酸酯形成一种稳定的水分散体系。3.3 有机-无机复合体系有机/无机杂化体系在保持有机高分子成膜性、透明性的同时又具有耐溶剂、高硬度及耐磨性的优点,是水性紫外光固化涂料很有前景的一个发展方向。水性紫外光固化体系可以通过直接分散、插层或溶胶/凝胶等手段引入纳米SiO2、蒙脱土等无机粒子,来改善涂层的硬度、耐磨性、耐热性或光学性能等。4·结语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水性紫外光固化涂料越来越多的进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建筑涂料、体育用品、电子通讯等不同领域;在我国它每年都以20%~30%的速度增长,在纸张、木器、塑料、金属、光盘和光纤等基材上获得了很好的应用。当前水性紫外光固化涂料技术不足之处主要包括涂料水分散体系的长期稳定性有待提高,光引发剂品种不多,对于颜料着色涂料,选择余地更小,增设干燥除水装置对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有不利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加大基础性研究,进一步完善相关技术,使它更大程度的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参考文献金养智,洪啸吟.紫外光固化涂料的进.涂料工业,1999,29(12):30-33.姚伯龙,罗侃,杨同华.国内外水性紫外光固化涂料的研究进展.涂料技术与文摘,2007,28(11):1-4.李红强,曾幸荣.紫外光固化涂料及其研究进展.涂料技术与文摘,2007,28(4):8-11.殷海龙,卿宁.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紫外光固化低聚物研究进展.化工新型材料,2011,39(4):51-54.周钢,陈建山,奚海,等.紫外光固化光引发剂研究进展.精细化工中间体,2003,33(2):6-8.姚桃花.紫外光固化涂料用光引发剂的研究进展.甘肃石油和化工,2007,(3):8-13.李海燕,谢川.阳离子光引发剂研究进展.信息记录材料,2004,5(4):35-39.丁立朋,李拥军,马兴法.阳离子聚合光引发剂及其阳离子反应机理.热固性树脂,1997(2):47-54.戴洪义,王少君,高学明.用于辐射固化的特种丙烯酸酯单体及其发展动向.山东化工,2000,29(1):25-26.刘红波,李荣先,缪国元.紫外光固化纳米抗菌木器漆.涂料工业,2007,37(5):14-16.汪存东,王久芬.紫外光固化环氧-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型水性涂料的研制.涂料工业,2005,35(2),1-4.张高文,褚衡,李纯清.水性紫外光固化涂料的研究进展.现代涂料与涂装,2008,11(1):16-19.王坚,苟小青,沈雪峰.水性UV涂料在塑料上的应用.涂料工业,2009,39(11):49-52.何京.UV固化涂料及其发

  • 【已应助】【修改为悬赏】求助瞬干胶文献《α-氰基丙烯酸酯胶接性能的改进》等

    1.《α-氰基丙烯酸酯胶接性能的改进》 作者】 王勃 邸明伟 郭金彦 孙明明 姜兴盛 张军营 【文献出处】 粘接 ,2000年 02期 2,提高改性α-氰基丙烯酸乙酯固化速度的方法 【作者】 魏无际 鲁钢 陈步荣 【文献出处】 材料科学与工程 , 2002年 03期 3,氰基丙烯酸乙酯胶粘剂增韧增稠改性【作者】 鲁钢 魏无际 王晓军 【文献出处】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 06期 4,氰基丙烯酸乙酯的贮存稳定性研究 【作者】 屈沅治 关祥瑞 【作者单位】 防化研究院第四研究所 【文献出处】 中国胶粘剂 , 2002年 04期

  • 浅析防火门监控系统防火防爆密闭系统分析研究

    防火门监控系统研究确定了防爆门墙采用抗爆隔温的复合结构及阻燃材料:硐室外管路采用预埋的铺设方式;硐室四周充填密闭缓冲材料。通过抗爆及现场气密试验,研究确定了避难硐室防火防火门监控系统防爆密闭系统的组成,提高了系统的防火防爆性能。国家大力推进矿井“六大系统”的构建工作,紧急避险系统避难硐室的研究为不能及时升井的避险人员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的避险空间,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研究的空白。为了维持防火门监控系统硐室中避险人员的基本生存,需设置防火防爆密闭系统、气幕隔绝系统、供氧系统、制冷除湿系统、动力系统、监测监控系统、通讯系统、食品和水等。其中,防火防爆密闭系统是避难硐室的第1道防护系统,因此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防火防爆密闭系统概述防火防爆密闭系统的研究目标是保证井下发生事故时,可以抵抗1 000℃以上的瞬时高温、持续高温以及至少0. 3 MPa爆炸侧面冲击波对硐室系统及结构的破坏,防止有毒有害气体渗入硐室中。因此,防火防爆密闭系统的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门、墙防火防爆密闭性研究;硐室外管路防火防爆密闭性研究;回风系统防火防爆密闭性研究;硐室围岩密闭性研究;硐室整体气密试验研究。防火防爆密闭门研究通过模拟计算确定门体的厚度、结构及材料由抗压密闭试验验证门体的防护性能高娜等:矿井避难硐室防火防爆密闭系统研究与试验。门体厚度确定考虑到避难硐室的结构、避险人员的身高、逃生速度和设备运输等因素。

  • 制备型TREF在研究聚乙烯链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中的应用

    聚乙烯分子链结构的非均匀性,使得精确研究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的关系变得非常困难。利用TREF 能够分离出各个分布较窄的级分,分别表征各级分的链结构,从而可望较为精确地研究链结构对结晶性能、热性能和其它物理性能的影响。原文详见: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1663/down_493956.htm

  • 梯姆肯试验机主要适用于哪些性能研究?

    梯姆肯试验机主要用于各种润滑油、脂的极压性能、抗擦伤性能等模拟评定,也可用于航空煤油抗磨性研究及各种涂料、涂层、金属、非金属等材料的性能研究。突出特点:1、该设备主要测量各种润滑剂(润滑油、润滑脂及固体润滑膜)的承载能力: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比较润滑剂在油膜破裂前所能承受的最大试验力即OK值。2、可测量各种金属及非金属材料在滑动摩擦状态下的耐磨性能:通过试验前后试件重量、尺寸的变化、试块上磨痕宽度的变化、试验过程中摩擦力的变化来评定材料的耐磨性能。3、通过测量摩擦力来推算出材料的摩擦系数:该机通过杠杆系统可直接测量环块间的摩擦力,可在改变试验参数(载荷、线速度、润滑条件)的情况下,推算出不同工况下的摩擦系数。[font=&]得利特涉及[/font][font=&]铜片腐蚀测定仪、辛烷值测定仪、冷滤点测定仪、饱和蒸气压测定仪、硫氮测定仪、实际胶质测定仪、石油烃类测定仪、冰点测定仪[/font][font=&]多种燃料油分析仪器、绝缘油分析仪器、润滑油分析仪器 (液相锈蚀测定仪、抗乳化测定仪、泡沫特性测定仪、空气释放值测定仪、氧化安定性测定仪、密度测定仪、自燃点测定仪、氯含量测定仪、微量残炭测定仪、表观粘度测定仪、机械杂质测定仪),水质分析检测仪器、气体检测仪器,型号多,质量保证,可定制。[/font]

  • 【讨论】请重视应用分析化学研究

    [size=4][b][center]请重视应用分析化学研究[/center][/b][/size][center]作者:周锦帆(《检验检疫科学》编辑部)[/center] [b]国内分析化学工作者按其工作性质是否可如下分类:1.分析化学前瞻性研究[/b]。汪尔康院士、俞汝勤院士、陈洪渊院士等在这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1月初,院士们在杨州的“2009分析化学报告会”上的报告,真正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从而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尊敬。[b]2.分析化学仪器研制[/b]。国内首创原子荧光光谱仪的专家以及金钦汉教授等在分析化学仪器研制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吉天仪器公司的原子荧光在全国检验检疫系统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应是民族分析仪器研制的典范。[b]3.分析化学教育[/b]。全国近百所高校的分析化学教师在勤勤恳恳地培养下一代分析化学工作者。清华大学邓勃教授是我国分析化学教育工作者的榜样,其著作——仪器分析、数据处理、分析化学辞汇和英汉分析测试字典是难得精品。另外,分析化学类杂志编辑对我国分析化学的学术交流作出了较大的贡献。[b]4.分析化学应用研究[/b]。分析化学的俗名是“眼睛”。中国检科院庞国芳院士在食品安全、农残和兽残的检测获得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多项AOAC奖,制定了3项国际标准及141项食品检测国家标准,为实用分析化学树立了一面旗帜。[b]5.分析仪器性能解读者[/b]。外资仪器公司的技术支持及国内一些分析化学教授,及时地介绍国外最新推出的分析仪器,并将新仪器用于实际的样品分析。[b]6.分析化学常规分析人员[/b]。他们在不同系统、不同岗位上,以标准分析方法为依据长年与酸、碱及仪器打交道,每天实实在在地报出样品分析结果,可谓分析化学界的老黄牛。 现在是2009年,明年是2010年。分析化学工作者的工作及研究思路是否该有变化?笔者谈一点看法。11月17日7时45分,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复旦大学负责人在谈到研究生的培养时强调,“要重视实用性人才的培养”!笔者受此启发,分析化学工作者的研究是否应向“应用分析化学”倾斜甚至转移?自己1963-1990年在核工业部铀矿冶研究所、1990年至今在检验检疫系统工作,可谓都是当时应用分析化学研究最实际的部门。我的体会是:分析化学工作者最大的快乐是自己建立的(有一定创新性)方法正在为其他实验室所采用,即产生了生产力。同时,在解决诸多实际分析化学问题的同时是有可能在原创性方面作出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贡献。例如,作为复杂物质的首选方法——离子交换分离,笔者在F.W.E.Strelow分配系数Kd测定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约20多年的离子交换应用研究及所建立的40多个实用的分析方法,提出了“阳离子交换分离时淋洗剂浓度速查表”,引起国内外学者注目。 [b]对“应用分析化学”的研究,有如下建议:[/b]1.密切关注J.AOAC杂志的论文内容及世界食品安全研究者等的研究方向。如果我们能真正在食品安全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分析作出高水平的成果,这对社会、对人类是项实在的贡献。2.客观回顾并评估自己多年来曾作过的“前瞻性分析化学研究”的效果,谨防“先天不足的前瞻性”。10月25日晚,中央新闻台面对面节目,李开复先生接受董倩采访时说,“无用的创新是不可取的”。这对分析化学工作者来说,或许有参考价值。3.不了解国外同行的研究进展是不可能作出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但是,有的分析化学工作者可能一年甚至数年不看外文文献。原因很多,但外文文献必须被高度重视以扩大自己的学术视野,为应用分析化学研究的方向及选题提供依据。4.外资分析仪器公司有不少分析化学精英,他们接触并掌握最先进的分析仪器,请他们在高起点的基础上其应用分析化学研究更上一个台阶。5.请高校教师加强对学生、研究生重视应用性的教育。6.欢迎分析化学专家与检验检疫分析化学工作者密切合作,为应用分析化学的深入研究作实在的贡献。

  • 壳聚糖的羧化改性及其氨吸收性能研究

    【序号】:3【作者】: 吉靖【题名】:壳聚糖的羧化改性及其氨吸收性能研究【期刊】:浙江大学【年、卷、期、起止页码】:2016【全文链接】: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MFD&dbname=CMFD201601&filename=1015621579.nh&uniplatform=NZKPT&v=MyrO-VEqlcTtQIKCESO2hA_B2msfL8VPUup-IriUi4yE9qK96STALGGGk9vB-EXm

  • 纺织品远红外性能及其测试研究

    纺织品远红外性能及其测试研究Research on Textile Far-infrared Performance and the Testing Standards 文/倪冰选 张鹏 杨瑞斌 左芳芳摘要:本文概述了国内外远红外纺织品的发展状况,纺织品远红外性能作用机理、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等。远红外纺织品具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远红外性能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等基础性研究。关键词:远红外线;发射率;温升;评价标准1 远红外纺织品发展概况在纺织服装领域,日本、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发达国家最早开展对远红外技术的应用研究,推动了远红外纺织品的发展。尤其在日本,20世纪80年代中期远红外纤维制品的相关专利在日本大量涌现,形成一股开发远红外功能纺织品的热潮。日本钟纺公司采用陶瓷粉末渗入尼龙或腈纶聚合物中,分别纺出“玛索尼克N” 和“玛索尼克A”远红外纤维;旭化成公司采用碳化锆陶瓷溶液涂层开发出新型尼龙保暖织物“SOLAR-V”,主要用于滑雪衫。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开发远红外纺织品。江苏省纺织研究所开发了远红外涤纶短纤维;天津工业大学开发的远红外丙纶,导湿性好,价格低廉,轻便,抗菌防蛀性好。目前开发出的各种远红外纺织品主要采用将超细陶瓷粉末作为添加剂加入到纺丝液中制备远红外纤维,或者采用陶瓷粉末制成的整理液对纺织品进行整理。主要应用的陶瓷粉末:金属氧化物,如Al2O3,TiO2,BaO,ZrO,SiO2等;金属碳化物,如SiC,TiC,ZrC等;金属氮化物,如BN,AlN,ZrN等。2 远红外纺织品作用机理2.1 远红外线红外线位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红外线的波长范围很宽,科学上将其划分为三个波段:近红外波段:0.77~3 μm;中红外波段:3~30 μm;远红外波段:30~1000 μm。由于中红外波段范围很窄,在医疗保健领域,将中红外波段纳入远红外波段 。2.2 作用机理热辐射是以电磁波形式传递能量为特征的传热方法。热辐射主要包括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根据基尔霍夫定律,一个良好的辐射体必然是一个良好的吸收体,即一个物体发射热辐射的能力强,则其吸收的能力也强,两者成正比。人体既能辐射远红外线,又能吸收远红外辐射。由于人体60%~70%为水,根据匹配吸收理论,当红外辐射的波长和被辐照的物体吸收波长相对应时,物体分子共振吸收。人体所发射的热辐射的主波长在10 μm左右,远红外纺织品在吸收外界能量后辐射出3~25 μm的远红外线,与人体能够吸收的红外线相符,能形成共振。远红外纺织品吸收来自人体的红外波能量,并反馈给人体,提高了皮肤温度,从而达到蓄热保暖的目的。被皮肤吸收的热量可以通过介质传递和血液循环,使热能到达肌体组织,达到保健和辅助医疗效果。远红外纺织品一般通过提高表面发射率来提高发射功率。2.3 功能远红外纺织品主要有保暖功能(即保温功能)、保健功能和抗菌功能等。远红外纺织品由于添加了发射率高的远红外线辐射材料,其保温性能表现为利用生物体的热辐射,吸收、存贮外界向生物体辐射的能量,使生物体产生“温室效应”,阻止热量流失,起到良好的保温效果。因此,远红外织物具有显著的保暖作用,适宜制作防寒织物、轻薄型的冬季服装。被皮肤吸收的热量可以通过介质和血液循环,使热能到达肌体组织,可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具有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及对疼痛症状缓解的功能,对身体炎症有一定的辅助医疗作用。因此,远红外产品对血液循环或微循环障碍等引起的疾病具有一定的症状改善和辅助治疗功效。适宜制作贴身内衣、袜子、床上用品,以及护膝、护肘、护腕等。纤维中微粒子的加入,使纤维表面出现多孔性,表面积增加,表面活性及表面状态的吸附、扩散等特性明显提高,使产品具有吸汗、除臭、杀菌等功能。抑菌试验表明:远红外纺织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的抑菌率达95%,利用这些特性可制作卫生、医疗用品等产品。3 测试方法与相关标准3.1 标准目前关于远红外纺织品功能测试标准主要有国家标准GB/T 18319—2001《纺织品红外蓄热保暖性的试验方法》、纺织行业标准FZ/T 64010—2000《远红外纺织品》、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CAS 115—2005《保健功能纺织品》。GB/T 18319—2001标准规定了用红外辐射计测定纺织品红外反射率和透射率,计算吸收率,以及用点温度计测定辐照升温速率的方法。主要从红外吸收率和红外辐照升温速率两方面测试及评价FZ/T 64010—2000标准规定了远红外纺织品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结果判定和使用说明等。该标准以法向发射率作为远红外纺织品远红外功能的评价指标,以试样法向发射率减去对比样(即相应非远红外产品)法向发射率的差值作为法向发射率提高值。试验仪器为红外光谱仪和黑体炉。最后计算的法向发射率是8~15μm波段的法向发射率。CAS 115—2005标准采用测定法向发射率的方法,制定了远红外功能评价指标,是我国目前适用于保健功能纺织品的唯一标准,其中关于具有发射远红外线功能纺织品的部分规范了其术语定义、试验方法、结果判定、标志等内容,适用于远红外法向发射率大于0.2的各种织物、粉末等材料及导热物体的远红外法向发射率的检测。样品法向发射率采用温度为100℃时样品法向全辐射亮度与相同温度下标准黑体法向全辐射亮度比较的方法测量。试验仪器包括红外光谱仪(或红外辐射计)和黑体炉。计算机通过程序将黑体炉的辐射亮度、试样的辐射亮度、对比样的辐射亮度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出4 ~16 μm波段的法向发射率。三个标准的内容比较如表1所示。表1 三个标准的比较标准领域性质波长范围技术要求洗涤性能FZ/T 64010-2000行业标准产品标准8~15μm远红外纺织品法向发射率提高值应≥8.0%印染后整理织物洗涤10次后,法向发射率提高值应≥7.0%GB/T 18319-2001国家标准方法标准0.8~10μm——CAS115-2005协会标准产品标准4~16μm法向发射率提高值应不小于0.08,其法向发射率应不小于0.80;洗涤30次后,法向发射率提高值应不小于0.063.2 测试指标与方法远红外纺织品主要功能是保暖功能,因此其保温性能为主要考查指标。针对远红外纺织品,评价其远红外性能的指标主要有发射率和温升。保健功能指标主要为血液的微循环等。卫生指标只是附加功能,只有当使用要求时才需要考查。3.2.1 发射率只要不是绝对零度,任何物体都能辐射红外电磁波。物质远红外线辐射能量强弱的指标有辐射功率和辐射度等,但在实际应用中,常采用发射率来表征。发射率指在一个波长间隔内,在某一温度下测试试样的辐射功率(或辐射度)与黑体的辐射功率(或辐射度)之比。发射率是介于0~1之间的正数。一般发射率依赖于物质特性、环境因素及观测条件等。发射率可分为半球发射率和法向发射率。半球发射率又分为半球全发射率、半球积分发射率、半球光谱发射率;法向发射率又分为法向

  • 【求助】求助《道路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研究》

    道路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研究【成果完成人】 沈金安 周进川 李福普 陈仕周 卢铁瑞 张登良 王哲 张肖宁 贾渝 【第一完成单位】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道路沥青 沥青混合料 路用性能 【中图分类号】 U414.3 【学科分类号】 580.10 【合作完成单位】 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谢谢

  • 金属所材料热物理性能测试研究五十年

    金属所材料热物理性能测试研究五十年

    [color=#990000]本文转载自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官网。[/color][color=#990000]编者按:中国的热物理性能测试技术的研究起步于1960年左右,基本与欧美处于同步发展水平,以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何冠虎和周熙宁老师为代表的老一辈学者则是我国热物理性能测试领域的开拓者。这里转载两位前辈所撰写的文章,一方面是为了部分展示我国热物理性能测试技术的发展历史,另一方面是表达对前辈老师们的崇高敬意。[/color][hr/][b][size=18px]金属所材料热物理性能测试研究五十年[/size][/b]作者:何冠虎 周熙宁 准确的热物理性能数据是材料制备、热过程控制、热结构设计计算的基础。金属所建所之初,在开展金属物理基础研究的同时,十分重视物理性能测试方法和测试装备的研究工作。1958高温测试研究室正式成立,其任务是结合高温材料的发展与使用,在高温测试方面进行有关的系统研究,为金属所日后成为全国高温热物理性能测试基地的重要成员单位之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61年,国家科委决定成立包括一批研究所和高校在内的高温测试基地,承担科研,协作和仲裁任务,由李薰教授任领导小组组长,严东生教授和姚桐斌教授任副组长,周本濂和周熙宁等同志任组员。从此金属所在李薰所长的领导下,以该基地重要成员单位的面貌投入到热物性测试的研究工作中。 60年代,金属所在国外严密封锁和资料匮乏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力量,初步建成了一批测试装置,并有不少是创新性的研究工作。如1963年基本建成的纵向热流绝对法金属热导率测试装置,中心加热器上下试样组合方式有别于传统的热源与热汇两端设置,能充分利用中心热源功率,以工业纯铁为标准参考试样,所得结果表明在70℃~800℃范围内的热导率,接近文献结果;金属所于1963年基本建成比长仪直测法线膨胀仪。建成电热稳态法高温热导率测试装置。首先提出弹性模量测试的端点悬挂声频共振法。克服了高温下试样内耗大不易激发振动的困难。端点悬挂声频共振法高温弹性模量测试方法和装置与电热稳态法石墨高温热导率测试方法和装置于1965年通过委托单位专家的验收鉴定,全部合格。此外,1500℃电脉冲石墨高温比热,1000℃脉冲回波法钢材小试样弹性模量,1000℃声频共振弹性模量,1000℃示差线膨胀装置也都相继建立。 70年代在我国第一颗返地卫星研制任务的带动下,金属所的高温热物性测试研究进入全盛的发展时期。卫星裙部热控材料钼合金板材厚度仅几个毫米,热导、比热、模量、热膨胀、热辐射等性能均是必不可少的设计参数,1960年代建立的测试方法已不能满足板材热物性的需求。于是激光热导,铜卡计比热,板材示差法和直测法线膨胀,电热稳态法半球发射率,弯曲共振法弹性模量等一系列测试装置相继建成。1974年7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空间热物理会议全面反映了卫星热控设计,热控材料制备,热模拟试验和热物理性能测试方法和装备的最新结果,金属所的热物性测试研究工作不仅满足了任务需求,而且测试研究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这一阶段的代表性成绩有: (1)金属所在国内首批合作研制激光脉冲热导仪,该项目在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以后,金属所又在激光脉冲加热-降温测量比热容新方法和整机微机运控研究中取得成果。至今,金属所的激光脉冲法热导率装置已为所内和国内 70多个单位提供了400多种材料,包括金属,合金,陶瓷,石墨,橡胶,高聚物等的可靠数据。(图片1为仪器研制现场)。[align=center][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10/202010292119142790_2928_3384_3.jpg!w245x186.jpg[/img] [/align] (2)高温半球向全发射率测试装置的建立与发展,1971年至1974年热物性组在建成电热稳态法测试装置的同时,为一批批板材及时可靠地提供了大量数据,为金属所承担的卫星裙部蒙皮的研制和卫星的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设计制成的自动记录高温辐射仪是我国第一台三参数(温度,电流,电压)实现自动记录的半球向全发射率测试装置,该装置至今已为所内和国内高辐射率节能涂料,金属高辐射涂层材料,难熔合金管材和板材等提供了大量发射率测试数据。 (3)建成高精度真空自动绝热控制铜量热计比热测试装置,经对α-Al2O3标准参考试样热温测试表明与美国NBS、前苏联科学院数据相差3%,而且测量了它的熔化潜热。金属所的材料热物理性能测试研究始终以材料研制为背景,不断建立新方法和新装备,服务于材料研制的需求。目前金属所仍然保持着结构材料所必须的物理性能,如热扩散率和热导率、比热容、线膨胀系数、弹性模量、剪切模量、泊松比,低温DSC相变、熔点、密度等系列测试装备,并建立了碳-碳材料高温双向强度测试装置(图片2为双向试验装置)。测试服务范围已遍及所内和国内材料研制重点企业,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100多个单位600多种各类固体材料的高温(2600℃)和低温(-150℃)测试需求,金属所已经成为全国提供热物理性能测试数据最主要的单位之一。[align=center][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10/202010292120049613_8007_3384_3.jpg!w252x201.jpg[/img][/align] 90年代以来,周本濂同志在研究固体薄膜材料热膨胀动态过程中,发现了温度升高在先、热膨胀有滞后的现象,说明瞬态加热时薄膜材料内部存在巨大的热应力。与此同时,热物性研究组在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和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下开展了二维材料热输运性的热膨胀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并在863课题中得到应用。获得了不同工艺条件下金刚石膜的热扩散率,建立了由TEA CO2脉冲激光(0.1s脉宽),(HgCdTe)红外探测器(0.01s响应)和DAS 820M瞬态采集仪组成的测试系统,不仅测出了50um铝、铜薄膜的热扩散率,而且成功地探测了0.35mm金刚石膜的温升曲线和热扩散率。不同工艺制备的金刚石膜有不同的热扩散率。 采用CCD非接触法测量薄膜的热膨胀系数,创建了由准直卤素光源,光学放大系统、CCD采集处理系统组成的测试系统,试样因升温膨胀时,其像边缘移动,在CCD图像上出现两个边缘像,用滤波平滑处理和多点判据法可以确定移过的光敏元数,最终计算出试样伸长量。本方法的长度分辨率达到0.2um的高精度,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金属所的热物性测试研究之所以在国内有一定的地位,除了为材料研究提供测试数据外,是与周本濂教授力主创新,不断开拓新领域,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多次应邀在亚洲热物性会议上作大会邀请报告并获得热烈反响和好评分不开的。在一次于美国召开的国际热物性大会上,周本濂教授作了介绍我国热物性研究概况的报告及金属所多人作了热导率和比热容测试的报告后,美国信息及数据综合和分析中心(CINDAS)主任,著名科学家,美籍华人何焯彦(C.Y.Ho)教授十分感慨地说,想不到中国在热物性研究领域有如此高的水平。 在即将迎来金属所成立五十周年之时,回顾热物性测试研究的发展历程,抚今追昔,我们十分怀念已故著名科学家李薰院士和周本濂院士,是他们的高瞻远瞩和执着追求带来了金属所热物性测试研究的成就,是他们的拓展深化和求实创新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我们相信,金属所热物性测试研究之舟,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一定能绕过礁石,冲破急流,在曲折中登上新的航程,驶向胜利的彼岸。[align=center]~~~~~~~~~~~~~~~~~~~~~~~~~~~~~~~~~~~~~~~~~~~~~~~~~~~~~~~~~~~~~~~~~~~~~~~[/align]

  • 『转贴』蜘蛛丝的热性能研究(有趣的文章)~~

    这是一篇关于蜘蛛丝的热性能研究的文章,刚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强烈的吸引了我,真是一篇研究我们常见事务的独特文章~~[em61] [em61] [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3459]蜘蛛丝的热性能研究[/url]

  • 求帮忙下载:自配变色移膜革专用防霉剂性能评价试验

    自配变色移膜革专用防霉剂性能评价试验茅一波 刘佳明 王占岳 叶正茂 周铁丽 曹建明 【摘要】:通过杀菌效果试验,理化性质检测,毒性、刺激性试验和耐药试验,评价了自配复合型变色移膜革专用防霉剂的综合性能。同时设计了几种乳油配方,并对由各配方在水中的分散性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该防霉剂高效、低毒、环保、经济,对变色移膜革具有良好的综合防霉性能;几种自制乳油配方在水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作者单位】: 慈溪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温州医学院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温州黄河皮革有限公司;温州医学院防霉研究所; 【关键词】: 变色移膜革 防霉剂 性能评价试验 乳油 【基金】:浙江省科技厅计划项目,2007C21115 【分类号】:TS529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PG200821006.htm

  • 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腈乙酯的合成与浮选性能研究

    [b]【序号】:1【作者】:邓文【题名】:[b][size=24px][color=#333333]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腈乙酯的合成与浮选性能研究[/color][/size][/b]【期刊】:学位论文【年、卷、期、起止页码】:【全文链接】:https://d.wanfangdata.com.cn/thesis/ChJUaGVzaXNOZXdTMjAyMzAxMTISCFkyMzc4NjEzGgg2OTU1Ym8yYw%3D%3D[/b]

  • 壳聚糖的改性及其抗菌性能研究进展

    【序号】:4【作者】: 薛文曼1,2王飞1,2王慧芳【题名】:壳聚糖的改性及其抗菌性能研究进展【期刊】:化工新型材料. 【年、卷、期、起止页码】:2020,48(11)【全文链接】: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3uoqIhG8C44YLTlOAiTRKibYlV5Vjs7i8oRR1PAr7RxjuAJk4dHXovrJyeRhrgOhwDnjSEwYmgRkyUAxPuEiUc1cqYvxpQRh&uniplatform=NZKPT

  • 【原创大赛】原子吸收氢化物发生器的性能确认

    【原创大赛】原子吸收氢化物发生器的性能确认

    原子吸收氢化物发生器的性能确认依据:TAS—99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使用说明书 WHG-102A2型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器使用说明书(1)溶液的配制载液-10%HCL(V/V)空白溶液-10%HCL,优级纯配制砷标准溶液6ng/ml砷,介质为10%HCL硼氢化钾溶液-1.5%,1.5g的硼氢化钾,0.3g氢氧化钠一同倒入聚乙烯塑料瓶内(不能用玻璃容器)加100ml纯化水溶解。(2)主机条件波长:As 193.7nm 光谱带宽:0.4nm高性能砷灯,灯电流:6mA 读数方式:峰高 积分时间:20秒载气流量:氩气150 ml/min 电热吸收管工作电压:160V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10/201310071117_469513_2204446_3.jpg准备就绪的电热石英管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10/201310071113_469511_2204446_3.jpg今天的主角出场了(3)测定空白溶液和10ng/ml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各11次,结果见下表:测量次数1234567891011SD空白溶液0.03900.04250.04130.03820.04580.0396[align=left

  • 铁矿石和生铸铁中碳、硫的高频红外分析方法研究—新型多元复合助熔剂的制备、性能和应用

    铁矿石和生铸铁中碳、硫的高频红外分析方法研究—新型多元复合助熔剂的制备、性能和应用

    摘要:选用两个在C、S分析助熔剂专用粉末冶金生产线及其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取的三元复合助熔剂和五元复合助熔剂,对HFIR法测定铁矿石类样品和生铸铁样品中C、S的分析性能分别进行研究并和其他助熔剂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新型助熔剂均能全面显著地提高HFIR仪分析方法的技术水平:使仪器能进行各种样品中C、S的同时测定,其测定结果更准确、更精密、分析操作更简便、测定速度更快速。据此提出磁铁矿、赤铁矿、球团矿、烧结矿以及生铁、铸铁样品中C、S的HFIR的最佳分析方法。与此同时,进行不同助熔剂自身性能测试和对比实验,再次证实:选用的新型三元和新型五元复合助熔剂的优异分析性能源自于它们所具有的新材质特性,而这些新材质特性则是由独特的新制备工艺所赋予的。关键词:铁矿石中硫与碳;生铸铁中碳与硫;高频红外法;多元复合助熔剂;制备;性能近几年来,高频加热红外吸收(HFIR)法测定铁矿石以及烧结矿、球团矿中硫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提出多元助熔剂分析方法,如0.2g样品+0.6g Fe屑+0.3gV2O5粉末拌匀的分析方法〔1〕和0.5gFe屑+0.05-0.25g样品+1.5gWSn粒的分析方法〔2〕,新发布实施的国标分析方法中采用0.9gFe屑+0.4g样品+0.4gFe屑+1.9gW粒的分析方法〔3〕,使得HFIR法已能够取代传统的化学分析法,成为铁矿石中新的分析方法。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外都还没有HFIR C、S分析用三元或三元以上复合助熔剂可供使用,这些方法其实质都是使用一元的(或一元+二元的)助熔剂,都必须分别进行各种助熔剂的勺取,在电子天平上边称量边加入到装有样品的瓷坩埚中,其操作繁琐花费时间,必然影响仪器自动分析的连续性和降低分析速度,而且使得各种助熔剂的用量无法控制准确,更重要的是使这些外形各异、自身C.S含量不同、助熔剂性能不同的助熔剂,在样品上面按加入的先后分层或分堆堆积,从而造成被检测样品各部分的高频加热和C、S释放的不一致,成为影响分析结果准确度的重要因素。采用HFIR法测定生铁和铸铁中C、S〔4、5、6〕,因其称量少,且C、S又须同时测定,故亦存在着类似的样品难熔等主要问题。在自主设计并建成C、S分析助熔剂专用粉末冶金生产线后,我们一直在致力于新型助熔剂的研制工作〔7〕,现已成功开发并批量生产出多种HFIR C、S分析用三元或三元以上复合助熔剂。本文选用一个新型三元复合助熔剂和一个新型五元复合助熔剂,对HFIR法测定铁矿石类样品中 C、S的分析性能进行研究,并和不同助熔剂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个新型多元复合助熔剂均能全面显著地提高HFIR仪分析方法的技术水平。据此提出包括磁铁矿、赤铁矿、球团矿、烧结矿以及生铁、铸铁样品中C、S的HFIR的最佳方法。与此同时,进行不同助熔剂自身性能测试与对比实验,再次证实:选用的新型三元和五元复合助熔剂的优异分析性能是源自它们所具有的新材质特性,而这些新材质特性则是由独特的新制备工艺所赋予的。 1 实验部分1.1 C、S分析助熔剂生产工艺、设备和工具 C、S分析助熔剂专用粉末冶金生产线:自主设计和建成,其工艺流程和设备参见〔7〕容量可调取样勺:专利产品,使用前根据助熔剂用量调好并固定勺的容积,分析时可一勺按规定量把所用助熔剂取出并加入瓷坩埚中,省时又省工。1.2 分析仪器和试剂材料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选用国产经济型仪器,但具有程序加热和自动分析功能;根据使用需要,对分析气路进行一些必要的改进,并可与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配套使用,其测量灵敏度可达10-7%,检出限可优于10-5%,方法测定下限可低于10-4%〔8、9〕瓷坩埚:自产助熔剂:新型三元复合助熔剂、新型五元复合助熔剂、L-WA型W粒、L-Fe粒,L-Sn粒,均为自产。铁矿石样品:选用不同产地的铁矿石、磁铁矿、球团矿、烧结矿标样若干个;生铸铁样品选自不同产地的标样若干个;钢铁标样:超低碳硫纯铁YSBC20117C-2009和YSBC2012B-2008(上海钢研所)、碳素比色钢GBW01204a(上钢一厂),均作为对比验证样用。仪器气路吸水剂:自制新产品,吸水容量大且吸水后不潮解变形,即不改变气阻。1.3实验方法助熔剂制备工艺实验:通过大量重复试验,确定出每一种助熔剂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本文选用的三元复合和五元复合助熔剂以及用于对比实验的W粒、Fe粒、Sn粒助熔剂都是在它们的最佳生产工艺制取,均具有下列新材质特性:1)均匀一致的外形;2)内部晶粒更细更匀;3)其C、S含量降至最低且均匀一致;4)多元复合剂的组分及其质量比按照分析方法要求而配制,其助熔性能是组合了各组分固有助熔性能而成为一种新的综合性能。HFIR分析方法实验首先在选择适宜且保持一直不变的高频加热条件和红外分析条件下,进行一定量(一勺)不同助熔剂对同一铁矿石类样品中C、S的HFIR分析性能实验,并同时进行一定量助熔剂下该样品不同称量的测定实验,以确定该样品的最佳助熔剂及其样品的称量范围。接着,选用C、S含量较高的标样进行校正分析并确定好C、S校正系数,又进行所用助熔剂的空白值校正分析并确定出空白校正值后,再进行不同C、S含量的铁矿石和生铸铁标样的连续测定,以观察分析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和线性。最后以超低碳硫纯铁标样为校正样,进行不同助熔剂自身分析性能实验,进而探讨新型多元复合助熔剂具有优异分析性能的成因。2 结果和讨论2.1不同助熔剂HFIR测定铁矿石类样品中C、S的分析性能设定HFIR仪的加热功率为95%、加热时间为21秒、红外C、S分析时间均为40秒、截止电平均为2、系数均为1.0000、空白值均为0.0000、样品称量范围按其C、S含量高低并参考〔1-3〕选定。在这些条件保持不变的下,进行不同助熔剂在HFIR测定铁矿石类样品中C、S,包括样品熔融情况,CO2和SO2释放情况、产生的挥发粉尘量、分析结果及其精密度等分析性能的试验,结果如表1。[siz

  • 二乙烯三胺改性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研究

    【序号】:4【作者】: 林柳【题名】:二乙烯三胺改性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研究【期刊】:武汉理工大学【年、卷、期、起止页码】:2013【全文链接】: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MFD&dbname=CMFD201402&filename=1013296246.nh&uniplatform=NZKPT&v=VbP4EycYiQNzVz9zqDy2x-7xrRSMhJbA6jYUhQ_w-xK3xHcT63Iy-0axze98szkx

  • 【资料】酸性偶氮染料的好氧生物降解性能试验研究

    近年来,国内酸性染料的生产、出口逐年增加,已成为国际上最大的酸性染料出口国。酸性染料是水溶性染料,且又是典型的小批量、多品种的一类染料,生产废水量大,废水成分复杂,色度污染严重。研究这类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性能,可为开发更有效的染料废水生物处理技术提供参考和实践指导。1 试验部分1.1 试验材料酸性偶氮染料的品种和产量均居酸性染料之首。本试验选用的14种染料全为偶氮型,其中单偶氮类、双偶氮类各6种。主要由安徽凤阳染料化工有限公司提供;三、四偶氮类各1种,由杭州恒升化工有限公司提供。1.2 降解原理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的反应:http://www.e-dyer.com/userfiles/image/aa5%2826%29.jpg除H20外,反应中的任何一种物质或微生物的变化,都可用来分析有机物的生物降解性能。1.3 试验方法和分析方法(1)好氧呼吸法。微生物在进行代谢过程时,通过呼吸作用,将复杂的有机物转化为CO2、H20和其他简单物质。呼吸消耗的氧气与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浓度成正比。用测定微生物呼吸的方法来测定有机物的生物降解就是基于这一原理。在污染物生物治理工程中,常用BOD5/CODcr。(2)测定基质去除的方法。采用半连续活性污泥法试验。测定各种染料在生物降解反应前后的浓度变化。分析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WFJ7200型分光光度计,由尤尼柯(上海)仪器有限公司制造)。(3)分析微生物细胞增殖的方法。微生物在分解有机物的同时.还以有机物为营养和能源进行生物合成,所以。通过分析微生物细胞增殖的情况也能间接反映有机物的降解。本试验采用了细胞湿重和浊度法分别进行研究。测细胞湿重是取一定容积的培养物,经离心、弃上清液、称重。浊度法是取一定量的培养物,直接测定其浊度(用SZD一1 型散射光台式浊度仪测定,该仪器由上海市自来水公司制造)。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