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吸湿特性

仪器信息网吸湿特性专题为您整合吸湿特性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吸湿特性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吸湿特性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吸湿特性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吸湿特性话题讨论。

吸湿特性相关的论坛

  • 电子防潮箱的独特性能

    1. 对水分子有极大的亲和力特点 吸附材料采用进口分子筛,它的化学稳定性强,有较高的吸附能力和足够的机械强度,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它能反复加热再生,再生次数达到 2千次以上仍然有60%的吸附能力,说明分子筛对水分子具有极大的亲和力,这是它的特性之一。 2. 排湿﹑吸湿控制具有智能特点 电子防潮箱采用智能材料“形状记忆合金弹簧”,由于该材料能熟知高温﹑低温的形状和长度(双种记忆)能力,通过控制加热和冷却来执行排湿﹑吸湿门的打开和关闭。若弹簧的变形率按最大计算,记忆寿命可以达到上万次,这是它的特性之二。 3. 环保﹑节能的特点 电子防潮箱无电机驱动,隔热﹑隔磁﹑防静电﹑防尘﹑防盗﹑功率小和无耗材等特性,因此,该设备环保﹑节能﹑静音﹑无污染,这是它的特性之三。 4. 安全可靠﹑显示直观和自动控制等特点 电子防潮箱使用安全可靠,能定量分析控湿内湿度变化情况,通过湿度传感器和感温元件,A/D转换电路使温、湿相互转换,排湿﹑吸湿﹑灯光显示直观。一旦通电达到设定要求的湿度,整个系统便自动控制,无需人员操作,这是它的特性之四。 5. 操作简单灵活﹐成本低廉。

  • 电子防潮箱的独特性能

    [align=left][font=微软雅黑]1. 对水分子有极大的亲和力特点[/font][/align][font=微软雅黑] 吸附材料采用进口分子筛,它的化学稳定性强,有较高的吸附能力和足够的机械强度,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它能反复加热再生,再生次数达到 2千次以上仍然有60%的吸附能力,说明分子筛对水分子具有极大的亲和力,这是它的特性之一。[/font][font=微软雅黑]2. 排湿﹑吸湿控制具有智能特点[/font][font=微软雅黑] 电子防潮箱采用智能材料“形状记忆合金弹簧”,由于该材料能熟知高温﹑低温的形状和长度(双种记忆)能力,通过控制加热和冷却来执行排湿﹑吸湿门的打开和关闭。若弹簧的变形率按大计算,记忆寿命可以达到上万次,这是它的特性之二。[/font][font=微软雅黑]3. 环保﹑节能的特点[/font][font=微软雅黑] 电子防潮箱无电机驱动,隔热﹑隔磁﹑防静电﹑防尘﹑防盗﹑功率小和无耗材等特性,因此,该设备环保﹑节能﹑静音﹑无污染,这是它的特性之三。[/font][font=微软雅黑]4. 安全可靠﹑显示直观和自动控制等特点[/font][font=微软雅黑] 电子防潮箱使用安全可靠,能定量分析控湿内湿度变化情况,通过湿度传感器和感温元件,A/D转换电路使温、湿相互转换,排湿﹑吸湿﹑灯光显示直观。一旦通电达到设定要求的湿度,整个系统便自动控制,无需人员操作,这是它的特性之四。[/font][font=微软雅黑]5. 操作简单灵活﹐成本低廉。[/font]

  • 吸湿保守性!

    吸湿保守性:在相同大气条件下,放湿的回潮率-时间曲线和吸湿的回潮率-时间曲线最后不重叠而有滞后性,从放湿得到的平衡回潮率总高于吸湿得到的平衡回潮率。纤维这种性质称为吸湿滞后性或吸湿保守性。

  • 影响纤维吸湿的外因各有哪些,一般影响规律如何?

    影响纤维吸湿的外因各有哪些,一般影响规律如何? 1,相对湿度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越大,纤维吸湿性越好。 2,温度影响一般情况下,随空气和纤维材料温度的升高,纤维的平衡回潮率将会下降,吸湿性降低。 3,空气流速空气流速快时,纤维的平衡回潮率将会下降,吸湿性下降

  • 常见的服装面料的特性

    常见的服装面料的特性1、棉布是各类棉纺织品的总称。它多用来制作时装、休闲装、内衣和衬衫。它的优点是轻松保暖,柔和贴身、吸湿性、透气性甚佳。它的缺点则是易缩、易皱,外观上不大挺括美观,在穿著时必须时常熨烫。2、麻布是以大麻、亚麻、苎麻、黄麻、剑麻、蕉麻等各种麻类植物纤维制成的一种布料。一般被用来制作休闲装、工作装,目前也多以其制作普通的夏装。它的优点是强度极高、吸湿、导热、透气性甚佳。它的缺点则是穿著不甚舒适,外观较为粗糙,生硬。3、丝绸是以蚕丝为原料纺织而成的各种丝织物的统称。与棉布一样,它的品种很多,个性各异。它可被用来制作各种服装,尤其适合用来制作女士服装。它的长处是轻薄、合身、柔软、滑爽、透气、色彩绚丽,富有光泽,高贵典雅,穿著舒适。它的不足则是易生折皱,容易吸身、不够结实、褪色较快。4、呢绒又叫毛料,它是对用各类羊毛、羊绒织成的织物的泛称。它通常适用以制作礼服、西装、大衣等正规、高档的服装。它的优点是防皱耐磨,手感柔软,高雅挺括,富有弹性,保暖性强。它的缺点主要是洗涤较为困难,不大适用于制作夏装。5、皮革是经过鞣制而成的动物毛皮面料。它多用以制作时装、冬装。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革皮,即经过去毛处理的皮革。二是裘皮,即处理过的连皮带毛的皮革。它的优点是轻盈保暖,雍容华贵。它的缺点则是价格昂贵,贮藏、护理方面要求较高,故不宜普及。6、化纤是化学纤维的简称。它是利用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制作而成的纤维的纺织品。通常它分为人工纤维与合成纤维两大门类。它们共同的优点是色彩鲜艳、质地柔软、悬垂挺括、滑爽舒适。它们的缺点则是耐磨性、耐热性、吸湿性、透气性较差,遇热容易变形,容易产生静电。它虽可用以制作各类服装,但总体档次不高,难登大雅之堂。7、混纺是将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纺织而成的织物,可用来制作各种服装。它的长处,是既吸收了棉、麻、丝、毛和化纤各自的优点,又尽可能地避免了它们各自的缺点,而且在价值上相对较为低廉,所以大受欢迎。

  • 逐级稀释和一步稀释的比较

    今天配溶液的时候和同事谈到了逐步稀释和一步稀释哪个好,同事们都说逐步稀释比一步稀释要好,逐步稀释误差比一步稀释要小,我不同意他们的说法,和他们挣了半天也没出结果。他们的观点是无论怎么样逐步稀释都比一步稀释准确,只是实际操作可能一步稀释简单一些,都不使用逐步稀释;我的观点是如果取同样体积的原液稀释100倍,一步稀释比逐步稀释要好一些,例如A:取1ml直接定容至100ml,B:取1ml先定容至10ml,再取1ml定容至10ml,我的观点就是A比B要准确一些,但是我同事都说B比A准确。C:取1ml定容至100ml,D:取10ml定容至100ml,再取10ml定容至100ml,这种情况我和我同事的观点都一样,D要比C准确一些。CD这种情况基本没什么可说的了,D就是比C准确,但是AB这种情况我还是坚持A要好一些,但是我没法用数据来说服他们,他们也找不到能让我心服口服的数据,有没有人能用数据来说一下AB哪个更好?我来说一下为什么我觉着A要比B准确吧。因为我觉着同样取1ml溶液,取一次的误差就是比取两次的误差要小,一步稀释定容至100ml在取样上只会产生一次误差;但是逐步稀释需要2次取样,会产生2次误差。有可能2次取样会产生正负互补,但是如果2次取样都是正正或者都是负负呢?如果一次取样的误差范围是±0.1,而2次取样的误差范围就有可能是±0.2了(数据是随便编的,但是2次取样误差范围一定会比1次取样要大),这种情况下还是一步稀释要准确一些。总体来说我的观点就是:如果取的母液容积一定,一步稀释要比逐步稀释准确,不管你稀释10倍、100倍还是1000倍。还有一点就是,通常说的稀释倍数不能超过100倍,我认为这个也是要看情况的,我还是上面的观点,如果你只有1ml的母液要稀释1000倍,直接取1ml定容至1000ml要比取1ml定容至10ml、再取10ml定容至1000ml(或其他逐步稀释的方法)要准确。如果母液充足,逐级稀释要比一步稀释准确。求大神用数据来支持或反驳我的观点,如能说服我改变观点,感激不尽!!!!!!!

  • 【求助】稀释溶液时,稀释倍数多少合适?

    稀释溶液时,稀释倍数多少合适?比如把一个溶液的浓度稀释一千倍,是先稀释一百倍,再稀释十倍,还是一次性稀释到一千倍呢?哪个方法比较合适,误差较小?或者稀释到更小的浓度是按百倍稀释还是其他方式稀释?有没有什么规定呢?

  • 纤维的吸湿过程机理,下面这样说法对吗?

    纤维的吸湿过程机理 一般认为纤维吸湿时,水分子先吸附至纤维表面,然后水蒸气向纤维内部扩散,与纤维内大分子上的亲水性基团结合,随后水分子进入纤维的缝隙孔洞,形成毛细水

  • 【求助】铜、铁稀释后反而比不稀释的数值大

    测一样品中的铁和铜,稀释过后测出的数值反而比不稀释测出来的还要大,并且稀释前后测出的数值都在线性范围内,怎么回事?[em09512]测铜稀释100倍后测得数值为2.1847ppm,稀释500的值为1.0915ppm,俩个均乘以稀释倍数后分别为218.47和545.75,差别这么大,怎么回事?

  • 影响纤维吸湿的内因有哪些方面,一般的影响规律如何!

    影响纤维吸湿的内因有哪些方面,一般的影响规律如何! (1)亲水基团的作用,亲水基团越多,亲水性越强,吸湿性越好,大分子聚合度低的纤维,若大分子端基是亲水基团,吸湿性较强。 (2)纤维的结晶度。结晶度越低,吸湿能力越强。 (3)比表面积和空隙。纤维比表面积越大,表面吸附能力越强,吸湿能力越好,纤维内孔隙越多,吸湿能力越强。 (4)伴生物和杂质。不同伴生物和杂质影响不同,棉纤维棉蜡,毛纤维中油脂使吸湿能力减弱,麻纤维的果胶和蚕丝的丝胶使吸湿能力增强。

  • 【求助】称量瓶内的试样吸湿???

    求盐酸溶液浓度的标定实验思考题答案1. 用差减法称量 Na2CO3 过程中,若称量瓶内的试样吸湿,对盐酸浓度的测定会造成什么影响?若试样倾入锥形瓶内后再吸湿,对盐酸测定是否有影响?为什么?2. 标定HCl溶液可否采用酚酞作指示剂?若可以,请写出标定的计算公式。3. 当滴定至接近终点时,最好剧烈摇动锥形瓶,这是为什么?

  • 【讨论】螯合态的金属钠盐吸湿性如何?

    [em09509]有EDTA铜钠,EDTA铁钠,EDTA锰钠,EDTA锌钠,均为粉末状的,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称量它们能在很短时间内吸湿粘在称量纸上(EDTA铜钠尤为严重),但是把它们放几天后,发现它们又干结了(结块了,轻轻一压,又成干燥的粉末状),反而不那么粘了,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要把它们往肥料中加,然后包装起来,有什么方法可以减少它们的吸湿性?

  • 溶液稀释:逐步稀释还是一步到位?

    溶液稀释是一步到位还是逐级稀释好,我们来讨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实质是被稀释溶液取样的绝对误差对稀释后溶液浓度相对误差的贡献大小问题。如果注意到无论是体积还是质量,取样的时候都是产生的绝对误差就明白了。例如溶液稀释100倍,假设取样误差是0.02ml,:方式1:一步到位稀释,取1ml浓溶液稀释到100ml,那么会造成稀释后稀溶液浓度存在2%的相对误差。方式2:分2次逐级稀释,每次稀释10倍,每次要取10ml浓溶液,稀释到100ml,取样误差这时候仍然是0.02ml,那么每次带来的稀溶[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5p][color=#3333ff]液相[/color][/url]对误差就只有千分之二。方式3:分2次的时候是每次取1ml,稀释到10ml,相对误差为4%(不考虑正负误差相消的情况)。从上面的实例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逐级稀释并不一定比一步到位更好,需要通过计算来确定最终的相对误差。如果每次稀释后体积相同,逐级稀释比一步到位稀释会更好。2.取样大体积比小体积相对误差小,稀释的时候如果条件允许,尽量取大一点的体积来稀释;3.在稀释过程中,误差有正有负,逐级稀释可以带来正负误差相抵,使得最终误差会更小,而一步到位稀释没有这种正负误差相抵消的功能和作用。

  • 逐级稀释问题

    新手求助:我们实验室稀释一般用重量法稀释,最近比较关注逐级稀释的问题。目前操作的时候,一般直接称重,比如1g样品稀释到10g,算是10%的浓度的,按重量称,不按体积稀释。看大家说稀释超过100倍需要逐级稀释来减小误差,但是我看到的逐级稀释都是称一定重量的样品再用容量瓶加稀释溶剂,比如1g样品用容量瓶加到100ml。现在有个问题,逐级稀释是针对体积稀释还是重量稀释?假如用分析天平,精度为0.00001g,准确称取0.02g左右的样品(这个数字我用天平可以准确读出),再稀释至10g,这样算是2000ppm?这个稀释算1000倍,应该用逐级稀释吗?其实最纠结的点在于:1.天平可以准确的读出这个数字,那么是否还需要逐级稀释,也就是存在的称量的误差是否可以用天平消除2.体积稀释需要用逐级稀释,是否称重法也需要3.如果需要逐级稀释,是否溶质的质量不能太小?比如在天平准确称量的前提下稀释至10%,是1g稀释到10g好还是0.1g稀释到1g好?

  • 怪:稀释1000倍和稀释10000倍差别太大

    我用ICP测试消解的玻璃材质ROHS重金属含量时,由于害怕HF腐蚀进样系统,先将样品稀释了10000倍,测试结果均为ND,我有点怀疑稀释倍数太大就有将同一样品溶液稀释了1000倍,测试结果确为1100PPM。不知道为什么二者相差这么大?是不是ICP检出限不允许稀释太大?

  • 【原创大赛】逐级稀释和一步稀释的比较

    这样能挣上金币吗?逐级稀释和一步稀释的比较在日常分析中常常需要对溶液进行稀释。我们知道由于稀释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随机误差,而且误差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误差也随之增加,所以有些标准里会有逐级稀释到多少多少浓度,或者是每次稀释倍数不能超过20倍的明确要求。可是在实际操作中,当需要较大的稀释倍数的情况下,逐级稀释显然是费时费事的。那么可不可以进行一步稀释呢?我的同事找我提出了这个问题,当然是想省事了。尤其因为大多水样的矿化度很高,大量稀释的需要是在所难免的。我个人认为在保证质量可靠的情况下是可以一步稀释的。我建议同事做一下比较。同事于是对同一个未知样品分别进行两级稀释和一步稀释作为两个样品,然后对两个稀释样品进行了钙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含量测定。一步稀释方法:用1.00mL移液器吸取1.00mL原液样品定容到100mL。此溶液为A液。两级稀释方法:先用5.00mL移液器吸取100mL原液样品定容到100mL。再用10mL大肚移液管从一级稀释液中吸取10.00mL溶液定容到50mL。此溶液为B液。测定方法: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钙离子,离子色谱法测硫酸根。测定结果:A液B液均值相对偏差钙离子mg/L10.3810.4710.420.38%曲线方程y=117800x-1750 r=1.000000硫酸根mg/L10.1510.1210.140.20%曲线方程y= r=结论是显而易见的。我认为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一步直接稀释100倍。有这个数据作依据,我说你这么做就是了。可这个同事却去找领导,希望领导肯定并支持这样做法。很可惜领导没有同意。所以这个同事不得不仍然重复着大量的稀释和大量的清洗工作。不能理解同事这样做法。除非这组数据是编出来的,要么就是对自己的操作水平没自信,不然为何自讨苦吃?[f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