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现场环境

仪器信息网现场环境专题为您整合现场环境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现场环境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现场环境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现场环境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现场环境话题讨论。

现场环境相关的资讯

  •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考察大比武决赛现场
    2010年7月27日上午,为保证第一届全国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以下简称“大比武”)的顺利举办,确保大比武决赛现场满足活动需要,大比武领导小组办公室、监督委员会、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的相关成员组成考察组,对大比武决赛现场进行了实地考察。  考察组首先来到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参观了专门为大比武决赛进行实际演练而预先搭建的比武实验台,详细询问了比武实验台的准备情况。  考察组随后赴大比武决赛比武现场和理论考试现场进行了实地考察,重点考察了现场的场馆容量、场馆布局、基础设施、后勤保障条件以及交通出行等。  经过实地考察和认真讨论,考察组已基本形成大比武现场比武和理论考试场馆的选址意见。
  • 环境监测站计量认证现场评审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计量检定、测试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这种考核称为计量认证。环境监测站作为出具各类监测数据的检验机构必须通过计量认证评审。计量认证是监测站的立足之本,是监测站的核心环节。做好环境监测站的计量认证现场评审工作,对于监测站质量体系运行的检查、实验室考核能力的验证都非常重要。笔者作为监测站工作人员,同时又担任省质监局的外审员,根据实际工作中的经历,就计量认证现场评审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探讨。  常见问题  一、考核工作准备不够充分  对于监测站,在参加计量认证工作前,往往与现场评审组联系不够主动,忽视在评审工作开展前与评审组主动加强沟通联系,未能反映监测站的实际情况,造成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对于考核组,往往在向被考核单位通知考核信息的时候不够全面,使得监测站准备不够充分。  二、考核方式不够全面  在监测站现场评审考核方式选用时,考核组往往会忽视一些污染源废气、水质现场采样工作中步骤关键环节的考核以及监测点位布设合理性的考核。而监测站所有监测的数据来源最重要的开始是来自于采样的规范性、代表性和准确性。考核组因为考核时间考核条件的局限性,对于污染源废气的监测大多采用审阅监测报告方式来考核,着重于报告的完整性和规范性,但是忽视了现场部分的考核。例如,污染源废气采样的开孔位置有没有按照要求布设,几乎没有这样的现场检查,但是对于污染源废气来说,开孔位置至关重要,开孔位置不规范直接影响后面的监测结果。仅仅是看监测报告是否完整、规范,但是不能完全代表监测数据的全面性。  三、考核专家配合不够默契  考核专家组都是由质监部门组织环境监测、卫生防疫、疾控、建筑材料监督等部门组成。因为各个专家来自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部门,并且因为时间紧、考核工作量大,还有各自因为专业知识所限,经常是对自己工作所覆盖的领域内的考核内容比较熟悉,而对超过自己专业范围内的考核内容不是很精通,各个专家间也缺少沟通,在考核中发现问题不能通过彼此间交流进行取长补短,这样导致对考核结果不能最客观、合理的反映。并且各个专家要求不一样,习惯不一样,会对被考核单位造成不知所措的感觉,直接影响考核的结果。另外,由于前期安排现场考核项目时,各个专家按照组长分配的工作内容进行准备,彼此间缺乏沟通,往往会出现安排监测站人员一个人考核多项次或者是同类型的项目都被选中考核。这样会造成监测站考核人员的负担,不能客观真实反映被考核人员水平。  四、考核整改意见不够明确  在最终形成考核意见时,由于是由各个专家形成的总体意见,往往会出现意见有重合、不够明确的情况。质监部门的专家因为对体系比较熟悉,往往开出的整改意见比较明确,条理清晰,其他各领域的专家由于对条款不够熟悉会出现开出的整改意见和实际考核中发现的问题不够统一。对于被考核单位来说在后期的整改工作中有一定的困难。  对策建议  一、积极准备,合理安排  无论是对于监测站还是考核组,都应该做到积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考核组在安排盲样考核与现场抽测时候多与监测站沟通、协商,选出最具有代表性的考核项目和考核内容,提高考核效率。对于监测站来说,在前期准备工作中一定要主动与评审组各成员取得联系、沟通,对评审组提出能够反映出监测站实际情况和水平的合理化建议,按照考核组的要求做好仪器设备、人员培训等各个方面的准备。尽可能在考核组考核期间有限的时间内最真实客观地反映出监测站的实际情况。  二、考核内容更加合理全面  考核组安排考核内容时,不仅仅注重实验室内部的盲样考核、加标回收等内容,适当地增加一些监测点位布设、现场采样规范性的考核内容。因为考虑到环境监测的特殊性质,所谓环境监测就是离不开环境,所有的监测数据都来源于第一现场的采集。因此,监测现场的考核应该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而对现场监测工作的考核尤为重要。  三、加强考核组专家间交流  每个考核组专家对监测站来说都是一个指导老师,考核工作不仅仅是手段,更是通过这项工作使得被考核监测站的业务水平得以提高,因此,各专家间多交流多沟通不仅仅能够避免不合理的考核结果,更能够帮助被考核单位的质量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而对考核组专家来说也能够在考核工作中与其他领域内的专家多交流,相互学习,让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得到拓展。无论是考核前考核组的准备会议还是最终考核的交流会议,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建议各考核专家在考核前期准备工作中能够通过建立QQ群交流等方式多加强沟通,在最终考核报告形成的时候能够融为一体,做到分工不分家。  计量认证工作对于监测站来说非常重要,对于提高监测人员的素质、仪器设备的完好率以及监测制度的完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计量认证考核工作更是对监测站的一次检查、一次提高。评审工作中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相信通过彼此的努力,通过彼此间不断地学习和改进,一定能让这项工作更加完善。
  • 崂应关于环境监测现场执法装备的解决方案(2022版)
    2021年12月14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要求地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积极推进执法装备配备,力争到 2022 年底前配齐装备。同时,积极推动新技术、新装备在大气监督帮扶等重点执法工作中的应用,加大无人机、走航车等应用,进一步拓展日常执法检查手段。 为进一步协助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加强执法装备现代化建设,崂应根据《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装备标准化建设指导标准(2020年版)》更新环境监测现场执法装备配型方案,内容涵盖便携式氢火焰离子化检测仪、油气回收三项检测仪、无人机、手持式光离子化检测仪、粉尘快速测定仪、多参数气体检测仪、便携式油烟检测仪、移动源执法监测设备等十余种现场执法必备的辅助设备,详情如下:崂应解决方案现场执法辅助设备
  • 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接受现场评估
    4月12日至13日,受科技部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派出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汉青教授为组长的专家组对我校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现场评估。期间,专家组听取了重点实验室的工作汇报,现场考察了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审核了实验室相关资料并同实验室人员进行了访谈。专家组最终反馈意见将于近期公布。  据介绍,此次评估是地球科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首次评估。旨在通过评估发现各个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实验室下一阶段的更好发展,在巩固现有良好基础的同时努力建设国内一流乃至世界一流的实验室。  4月12日上午,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汇报会在我校水资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楼会议室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圭白、张杰,校长王树国、副校长任南琪、校长助理郭斌等出席汇报会。科技处以及实验室相关人员参加汇报会。  王树国校长出席汇报会并致辞。他指出,近年来,国家对能源和环境问题高度重视,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自建设以来,学校在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通过此次评估,实验室今后将在更好地为国家服务的同时将自身目标定位于国际舞台。也希望专家组对重点实验室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南琪作了工作汇报。他从实验室的优势与特色、定位与研究方向、人才队伍建设、开放课题设立等方面向专家组进行了详实而具体的汇报。重点实验室骨干成员马军、祁佩时、冯玉杰、王鹏分别作了代表性学术报告。专家组针对实验室汇报情况和实验室骨干成员所作的报告进行了提问,任南琪院士和其他成员一一作了回答。  4月12日下午,专家组在李圭白院士、马军教授以及实验室其他人员的陪同和讲解下对实验室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基础平台、创新群体以及相关研究组等情况进行了现场考察。随后,专家组在会议室分别审核了实验室相关资料并同实验室人员进行了访谈。  我校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7年批复建设,并于今年1月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正式步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行列。实验室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关键科学问题,现已形成城市水生态安全、城市水水质保障、城市水健康循环3个研究方向,近年来主持或完成了973、863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80项,国际合作项目5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引进“千人计划”、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等7名海外优秀人才,并获国家创新研究群体资助。     汇报会现场     王树国校长致辞     重点实验室主任任南琪院士汇报     专家提问        专家组现场考察
  • 生态环境新国标 | 便携GC-MS助力水质及环境空气中VOCs现场应急测定
    前言为防治生态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规范水中和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应急测定方法,生态环境部近日颁布了两项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法标准,于2022年03月01日正式实施。谱育科技研制的EXPEC 3500 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参与了验证单位组织的标准方法验证工作。各项指标完全满足标准分析测试要求,检测结果准确可信。本标准适用于突发环境事件中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海水中甲苯等56种挥发性有机物的现场应急测定。本标准适用于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周边环境空气中甲苯等52种挥发性有机物的现场应急测定,其他挥发性有机物也可采用本方法进行定性分析和浓度测算。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偶有突发环境事件,导致水污染和环境空气污染。常规监测手段以采样后实验室分析为主,但存在时效性差、浓度水平“失真”等弊端。便携式GC-MS可于污染事故现场对水体及环境空气样品进行分析:(1)几分钟内得到实验室级别的精准定性定量结果,为快速决策提供数据支撑,解决现场的“燃眉之急”;(2)现场分析结果真实反映污染浓度水平,为处置措施效率的评估,进一步处置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为污染影响评价提供保障。产品介绍EXPEC 3500便携式GC-MS(图1)是一款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并且可以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中现场有机污染物分析的便携式仪器,可装备于移动监测车,也可通过肩背或手提方式徒步到达现场进行检测(图2)。设备具有检测灵敏度强、测量准确度高、便携性能良好、抗震性能优异、软件智能便捷、仪器维护方便等优势。图1 HS Smart顶空进样装置 和 EXPEC 3500便携式GC-MS图2 多种便携方式使用EXPEC 3500便携式GC-MS建立的水质以及环境空气分析方法,可对水中56种VOCs(图3)以及环境空气中52种VOCs(图4)进行快速、有效地定性和定量。各化合物线性(R2 0.99)、检出限(水质:0.246 ~ 1.13 µg/L;环境空气:0.641 ~ 5.04 μg/m3)、精密度(水质:2.1% ~ 14.1%;环境空气:3.19% ~ 13.9%),能够为现场快速检测及辅助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满足环境应急等现场监测的要求。图3 56种VOCs及内标物氟苯与1,2-二氯苯-D4的标准色谱图图4 52种VOCs及内标物1,3,5-三(三氟甲基)苯与1-溴-4-氟苯的标准色谱图应用案例便携式GC-MS目前在全国环境监测领域应用广泛,在国内各省市的多次环境应急监测及重大活动保障事件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谱育科技的EXPEC 3500便携式GC-MS能够为客户提供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国家重大会议的现场保障、应急演练和技术比武等支持。图5 现场保障、应急处置以及技术支持
  • 五洲东方环境测试箱现场体验会将举办
    德国MEMMERT环境测试箱 苏州地区现场体验会 时间:2009年7月20日 地点:苏州吴宫喜来登大酒店 苏州市新市路259号 德国MEMMERT公司成立于1933年,是一家专业从事温控箱体类产品生产和研发的公司。产品系列包括:老化箱、恒温恒湿箱、真空干燥箱、高低温湿热测试箱,以及其他培养箱类产品,主要客户涉及电子、材料、化工和生命科学等领域。 最环保的箱体 全不锈钢制造,取得欧盟RoHS环保认证。 最智能的箱体 程序控制温度和湿度,运行数据自动记录,人性化的程序记忆卡和用户ID卡,自动预防任何意外故障。 最专业的箱体 控制精度和稳定性最好,升降温速度最快。 推介一、了解Fluke红外热像仪在H1N1甲型流感防控和企业运营使用的完美结合 推介二、环境试验箱温湿度自动校准系统 环境试验箱温湿度自动校准系统是一种适用于评定环境试验设备温湿度偏差、均匀度和波动度等参数的自动校准系统。 推介三、支持各种测试和测定标准的电源产品 从EMC测试、各种仿真开始、到电波暗室用的CVCF(恒压恒频电源)。强力支持各种各样测试和测定的新标准。会议日程安排: 9:00~9:30 会议登记入场 9:30~12:30 MEMMERT产品在电子行业的应用 12:30~13:30 午餐 13:30~14:00 东方集团介绍 14:00~15:30 东方集团产品介绍 15:30~16:30 游览盘门景区请填写 “会议登记表”报名注册,届时您不仅能领略到来自德国的先进技术,还能尽情享受苏州美景和美食。所有参会人员都将得到精美礼品一份,我们公司的全体同仁期待着您的光临。本活动免费参加,报名从速! 主办方: MEMMERT中国区总代理商 北京五洲东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祁玉芬 联系电话:13260316935 传真:010-82388989 Email:y.f_qi@ostc.com.cn 北京东方中科集成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人:郑大伟 联系电话:13911780107 传真:010-68728001 电子邮件:zhengdw@oimec.com.cn会议登记表下载img1.17img.cn/17img/old/NewsImags/File/2009/6/2009063015465824210.doc
  • 关于批准发布《生态环境监测现场移动端数据采集规范》团体标准的公告
    近日,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和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协会发布关于批准发布《生态环境监测现场移动端数据采集规范》团体标准的公告,根据《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生态环境监测现场移动端数据采集规范》(T/SSESB 8-2023 T/ZJEEMA 0005-2023)团体标准按照规定程序编制,经专家组审查通过,现批准发布,发布日期为2023年9月25日,自2023年10月1日起实施。规范中对现场移动端和现场监测仪器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并列出常用仪器名称和主要功能,如下所示:此外,规范还在功能要求中强调,现场移动端的功能应能覆盖场监测业务全流程,具体包括:任务下载。现场移动端应具备下载和查看现场监测方案或采样计划的功能,信息内容包括被测对象基本信息、任务名称和编号、监测类别、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监测周期和频次、样品类别和数量、采样和分析方法、质量保证与控制要求、样品运输保存要求、监测人员。适用时还应包括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设施信息、执行标准及限值、监测仪器设备、监测点位示意图、分包项目等内容。仪器出入库管理。现场移动端应具备通过射频识别(RFID)、扫码等方式采集现场监测仪器信息的功能,包括但不限于任务名称和编号、出入库日期和时间、使用时长、使用人等。适用时还应采集仪器检定校准和期间核查、日常维修维护等内容。点位布设。现场移动端应具备通过电子监测点位示意图、地理信息定位、扫码等方式记录监测点位信息的功能。适用时还应通过照相、文字补充描述等方式采集点位信息。样品采集和测试。(1)现场移动端应具备通过无线模块、串口等方式采集现场监测仪器数据的功能,包括但不限于现场监测过程参数、测试结果、仪器使用前后关键性能指标核查信息、仪器状态和质控信息。对于无法通过仪器采集的数据和信息,可采用手工录入方式。(2)现场监测仪器通讯协议要求应符合附录A要求,监测因子和信息编码应符合附录B要求,现场监测仪器软件宜具备监测流程管理和控制功能。(3)通过现场移动端或LIMS中预设的原始记录表单,将现场监测过程中采集的数据自动生成相关记录,原始记录表单的格式和内容应符合实验室管理体系要求。(4)可通过现场移动端添加现场质控样品。样品流转。现场移动端应具备样品流转记录功能,样品流转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监测任务基本信息、样品类别、样品名称、数量、性状、采样人或送样人、保存剂、保存温度和避光情况等。适用时还应采集样品运输轨迹和时间等信息。任务上传。现场监测任务完成后,现场移动端中该任务下的所有采集的数据均应上传至LIMS,包括监测数据、质控数据、仪器信息、地理位置信息、监测点位示意图等。详细内容见附件:关于批准发布《生态环境监测现场移动端数据采集规范》团体标准的公告.pdf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关于《生态环境监测现场移动端数据采集规范(征求意见稿)》团体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的函.pdf
  • 甘肃发布2013环境监察重点 91家企业将现场检查
    甘肃省环境监察局近日发布了《2013年环境监察现场检查重点》,91家企业被列入甘肃省环境监察局现场检查重点名录。  据悉,2013年,甘肃省要求要求各级环境监察机构将分别划定重点和一般监管区域、行业、企业,统一确定监控名单和监管内容,突出执法重点,采取分级执法的方式,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甘肃省环境监察局针对污染源、重点建设项目、重点减排项目,明确规定和通告了检查重点内容,并列出了包括91家企业在内的“现场检查重点企业名录”,年内将按照名录开展重点检查。这是甘肃省环境管理创新执法思路、规范执法行为、推进执法重心下移、提高执法效能的重要举措,为甘肃省各市(州)环境监察提供了参照。  此外,甘肃省《全省环境监察工作要点及方案》和《全省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要点》也同期发布。据悉,甘肃省今年将开展“规范环境执法年”活动,并拓展生态和农村环境监察工作。甘肃省环保厅厅长王建中表示,2013年全省环境执法在做好专项行动、污染源监管、加强重点流域(区域)执法力度和加大“三同时”制度检查力度的同时,要更加注意查处环境信访投诉,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要确保“12369”举报电话的畅通,注重网络投诉信息,开展重点信访、重复信访案件的回访工作,严肃查处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案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
  • 2018年度食品、环境现场仪器专项指南征求意见 快检方向受关注
    p  5月24日,科技部基础司发布“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明确专项的执行期为2016年至2020年,各任务落实以项目为主,2018年拟部署41个重点任务,总概算约4亿元。重点研究高精度计量仪器、标准器和扁平化量值传递计量技术,基础性、公益性和重点产业急需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技术,以及开展NQI技术在典型领域的集成示范等任务方向。/pp  其中,对食品、环境现场仪器与方法的计量溯源技术研究做出明确指示,详情如下:/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2.6食品、环境现场仪器与方法的计量溯源技术研究/strong/span/pp  strong研究内容:/strong研究食品、环境现场仪器的校准技术 研究现场快检技术的共性及特性验证评价关键技术 研究电化学与生物技术结合的便携式现场检测仪器用快速分析方法和计量溯源与评价技术 研制生乳中蛋白、非脂溶性固体等基础指标、动物体液中瘦肉精类物质、水产品中重金属元素等食品和环境分析仪器校准用系列标准物质。/pp  strong考核指标:/strong1.制定食品、环境现场仪器校准规范或国家标准(送审稿)4项。2.建立酶联免疫、红外光谱、生物传感现场快检技术的计量验证评价技术4种。3.国家标准物质12种:提供包括蛋白等6项基础指标、瘦肉精类、重金属元素、环境形态分析仪校准用国家级标准物质12种,特性量不少于30个,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纯度标准物质≤0.5%,溶液标准物质≤1.5%,基体标准物质≤6%。4. 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申报国际互认的测量和校准能力(CMC)不少于2项。/pp  更多详细内容请查看:/pp  a href="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0528/220770.shtml" target="_blank" title="“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2018年度申报指南征求意见"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2018年度申报指南征求意见/span/strong/a/p
  • 青岛众瑞受邀参与“2019上海环境监测行业现场监测与采样仪器、设备推荐会”
    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监测分会于2019年4月9日举办了环境监测行业现场监测与采样仪器、设备的推荐会,青岛众瑞受邀参与此次交流活动。众瑞的技术总监向在座的各位环境监测工作者介绍了公司的发展情况,并结合对新标准的解读,现场展示了当下重点推荐的产品。其中,就目前快速直读类仪器的发展趋势也做出了预测和分析,与在座的监测工作从业者共同探讨未来监测仪器的技术攻关重点与难点。 现场重点推介产品ZR-7100型便携式烟尘直读测试仪 利用β射线吸收称重原理与等速跟踪法或恒流采样法相结合进行测量;采样管采用钛合金材质,轻便且全程加热,防止烟气冷凝;进口的高灵敏度的β射线接收器,机检出限低,满足超低排放中颗粒物浓度低于0.5mg/m3的排放场所的现场直读的监测要求,仪器颗粒物浓度测量范围为(0.1~100mg/m3); ZR-7022型环境粉尘连续监测仪 利用β射线吸收称重+dhs(动态加热系统)原理直接测量颗粒物质量浓度;获得cpa证书,浓度测量范围(0~10000ug/m3),浓度示值误差不超过±10%;可选配不同的切割器进行tsp、pm10和pm2.5浓度的实时测量。采用低活度c14 β源,安全可靠。便携性好,现场安装迅速,交直流两用,连续自动运行,可适用于多种测试用途。 ZR-d05c型烟气预处理器 采用符合国标方法的加注磷酸法,有效降低so2等的损失,消除或减小氨、硫化氢等气体的干扰;采用变频压缩机制冷,通过自主设计的冷凝结构,可处理含湿量高达30vol.%的烟气,适用于高湿、烟气成分浓度低的工况;内置整机加热功能,可在(-20―50)℃的环境温度中稳定工作,保证额定除湿能力,输出气体露点稳定; ZR-d25型一体式烟气多功能采样管 一体化结构设计,烟尘、烟气、含湿量、流速、烟温同时满足的五合一采样管;含湿量、流速、烟温可以直读,可实时显示分钟数据,确保数据比对的连续性;五寸彩色触摸屏,触摸+按键操作;配备钛合金一体式采样嘴,适用于高湿低浓度收集固定污染源颗粒物; ZR-5211型动态气体配气仪 高精度质量流量控制器,3路配气通道,可配制混合标气用于干扰测试;快接头设计,使用更便捷;配气流路采用防腐蚀,防吸附设计;可选配加湿功能,配制特定含湿量的气体; ZR-3730型污染源真空箱气袋采样器 采用真空箱抽负压、气袋被动抽气原理,样气从采样管直接进入气袋,避免样品污染;选配专用的全程伴热模块,防止产生冷凝水,保证样品无污染; 青岛众瑞智能仪器有限公司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求市场,以科技求发展”的理念,聚焦核心科技,以专业精神为客户创造价值。2019,青岛众瑞将继续积极奔赴各地参与并开展技术交流活动,致力于环境监测行业的发展和自身技术硬实力的提升,也努力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 土壤环境调查技术网络研讨会召开 现场检测仪器受关注
    p  strong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受污染的土壤会通过作物吸收、水平迁移、垂直迁移、颗粒物等方式造成食品、地表水、地下水、大气的污染,从而形成包括农产品、人居环境、饮用水、生态在内的多种风险。“土十条”的发布正式拉开了我国土壤修复的大幕,要想做好土壤修复,首先需要的就是做好土壤环境调查。在目前的土壤环境调查中,主要的污染物、现场检测方法、实验室检测方法有哪些?实际工作中,这些方法又该如何选择呢?仪器信息网近期召开了“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网络主题研讨会,邀请专家为大家详细讲解了相关问题。/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9/insimg/7464b87f-2b20-4a8b-a5d9-8bd92834ac05.jpg" title="赵欣.jpg"//pp  土壤污染物涉及重金属、有机物和放射性核素等,据赵欣博士介绍,1994年至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涉及重金属的项目有78个,涉及有机污染物的项目有79个,涉及其他污染物的项目有5个。污染的场地主要包括农用地和建设用地,而建设用地由于场地信息缺乏、介质复杂多样、待测目标物不明确、现有技术导则不完善等问题而存在很大难度。/pp  虽然经过了多年的建设,我国已颁布了不少的土壤环境监测类标准和技术规范,但是仍存在不足之处:我国的标准对农田土壤采样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主要适用于全国区域土壤背景、农田土壤环境评价等的监测 针对工业污染区的监测方法较为缺少,仍以2004年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为蓝本 缺乏现场监测技术、毒性评价检测技术、前处理技术等分析技术手段,对国外先进检测技术设备的引进和推广不足。/pp  目前,污染场地调查监测分析体系可分为场地在线分析系统、实验室分析系统和生物毒性测试系统,相关的采样与监测仪器设备包括探地雷达、strong便携式水质测定仪、便携式土壤理化参数测定、重金属快速测定仪、便携式有毒气体测定仪、/strong现场空气检测、strong便携式GC-MS、便携式PID/FID、便携式气相、便携式质谱/strong等。商品化的便携式GC-MS、气相和质谱产品已有不少,相应的进样技术如顶空进样、吹扫捕集进样、热脱附进样、固相微萃取等也有不少产品,但是进样技术与整体的连接还需要进一步的摸索。/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9/insimg/3eee2966-70d5-4a11-b2aa-b08650fff85e.jpg" title="赛默飞.jpg"/  /pp style="text-align: left "  王艳萍工程师介绍了土壤质量相关标准,并介绍了赛默飞无机产品、ASE产品和GC/GCMS产品在土壤检测中的应用。与其他样品相比,土壤样品的特点为:样品量大而要求方法分析速度快 基体较复杂而要求基体效应小 样品间元素含量差异较大而要求方法具有较宽的动态线性范围。赛默飞的无机产品包括火焰原子吸收、石墨炉原子吸收、ICP-OES和ICP-AES等。经过优化,火焰原子吸收可以十秒测量一个样品,石墨炉原子吸收可以一分钟测量一个样品,ICP-OES可以最快十一秒测量一个样品,ICP-MS可以在三十到四十秒之间测量一个样品。/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9/insimg/4eef2938-2487-4673-9014-1e21aa85b1b6.jpg" title="日立.jpg"//ppbr//pp  日立高新的代表为我们介绍了原子吸收、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高效液相色谱等产品,其中重点介绍了其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产品。针对原子吸收应用的常见问题如基线不稳定或较长时间才能稳定、灵敏度低、数据重现性差、样品残留产生记忆效应等,日立高新采用偏振塞曼背景校正法,可实现全元素校正、提高稳定性和重现性、开机迅速稳定 采用双进样技术提高灵敏度,防止暴沸 暴沸自动检测提高了重现性 自动除残减少了记忆效应。/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9/insimg/627fc42b-649b-4967-ac51-fc090c4eacef.jpg" title="李国会.jpg"/br//pp  李国会教授详细介绍了采用Axios X射线荧光光谱仪按照国标HJ780-2015测定土壤中无机元素的实验步骤和结果。样品制备采取压片法,而对于粉末样品压片制样,颗粒度、矿物和基体效应,是元素分析的主要误差来源。使用相似标准法,虽然减少部分颗粒度和矿物效应,但由于标准样品中主元素含量变化较大,基体效应和谱线重叠干扰仍然严重。对此问题,李教授采用了经验系数法和康普顿散射线内标法校正基体效应。/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9/insimg/15aa76a7-1f96-4724-8bf0-50e456cb8333.jpg" title="天瑞.jpg"//pp  刘永清工程师介绍了天瑞仪器多款可用于土壤环境检测的产品。strong便携式X荧光光谱仪Explorer 9000可对土壤污染物进行原位测试与修复分析,针对污染土壤中的汞、镉、铅、砷、铜、锌、镍、钴、钒、铬、锰等重金属元素有效检测。/strongWDX4000顺序式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可对土壤进行快速筛选。WAOL3000-HM是一款基于阳极溶出伏安法与光度比色法的全自动监测水质中重金属离子浓度的测定工具。/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9/insimg/3be82bf4-da9c-4379-b168-c5f62a4b114b.jpg" title="PE.jpg"//pp  韩志强介绍了strong现场检测仪器Torion Tridion-9便携式气质/strong,可测定土壤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吹扫捕集、自动热脱附仪、顶空进样器、气相色谱仪和GCMS以及一款土壤快速消解仪器。其中重点介绍了PerkinElmer顶空捕集阱技术,此技术首先对样品瓶注入一定量气体进行加压,之后打开进样阀,在压力的作用下,挥发性有机物进入检测仪器,此技术可以提高顶空进样灵敏度100倍。快速消解仪器为一款石墨消解炉,加热孔径与50ml消解管完全匹配,整个过程不需要转移样品,且PP材质的50ml消解管成本可控在一元以下,如果即用即抛,可大大降低污染。/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9/insimg/a1cc8c92-ac61-442b-b14f-61be96bae7bf.jpg" title="张莘.jpg"//pp  张莘副研究员从土壤监测的准备、布点、采样、制样、预处理、分析测试、评价和质量保证等方面介绍了土壤监测的全流程。在分析测试部分,张老师重点对比了多种无机元素的实验室分析方法,得出如下结论:氮、氢、氧、硫、碳,使用元素分析仪 砷、汞、硒、锑、铋等元素推荐使用原子荧光法 铅、钴、镉、铜、锌、锰、镍、铬、钒、钴、银、全钾等元素采用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全分解的方法,推荐使用ICP-OES、ICP-MS,也可以使用火焰原子吸收法(铅、钴等)和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镉等)。/pp更多详细内容请查看:a title="" target="_self" href="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ubjectInsidePage/2132"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ubjectInsidePage/2132/a/p
  • 德国赫施曼玻璃仪器现身北京环境监测大比武决赛现场!!
    昨天,德国赫施曼在北京电视台新闻频道露脸了! 7月16日上午,第二届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活动决赛拉开帷幕。经过激烈的预赛选拔,来自北京16个区环境监测机构、社会监测机构和市直属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等单位的85名优秀选手将在为期两天的决赛里进行专业比拼,一较高下。在当天的现场操作竞赛中,德国赫施曼 单标移液管的身影出现在了赛场上 德国赫施曼针对以往由于量具不齐全、精度不高等各种导致实验失败的问题,设计出了可供生态环境监测微体积试验使用的量取系统,各种高精度液体计量设备,一套配齐。德国赫施曼玻璃量器使用的是Duran材质,耐腐蚀、耐酸碱、硬度高,携带方便,从而成为了很多参赛队伍的不二选择。
  • 雪迪龙便携仪器亮相各地省级生态环境监测大比武现场!
    为检验和提升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实战水平,以更高标准保障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全国各省份陆续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大比武,为即将开展的第三届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提前预热、选拔人才。雪迪龙便携仪器亮相北京、山东、江苏、四川等省级生态环境监测大比武现场,为各省环境监测比武活动污染源监测组提供了有力支持,助力各参赛队伍展现专业风采、取得优异成绩!&FilledSmallSquare 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图片|北京生态环境)&FilledSmallSquare 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图片|山东环境)&FilledSmallSquare 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图片|江苏生态环境)&FilledSmallSquare 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图片|四川生态环境监测)便携仪器“大显身手”雪迪龙便携式红外气体分析仪、便携式紫外气体分析仪、便携式傅里叶红外气体分析仪、便携式气相色谱仪可应用于本届大比武的废气气态污染物监测,并满足比对监测、应急监测、溯源分析、实验室检测等各种应用场景的监测需求。
  • 地下水现场必检项目如何选仪器?——《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164-2020)解读
    一、背景介绍地下水的利用与开采是工业用水的重要来源,为了保护地下水水质和防治地下水污染,做好地下水环境的监测工作是重中之重。《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164-2020)为首次修订,将于于2021-03-01 实施。在《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2004)的基础上,结合十余年地下水污染物监测方法的更新情况和全国实际应用经验进行修订完善,增加了监测井布设、建设和管理等适应当前地下水环境监测需求的内容。该标准的发布实施,将进一步规范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为水污染防治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标准介绍1.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164-2020)地下水环境监测时的气温、地下水水位、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嗅和味、浑浊度、肉眼可见物等监测项目为每次监测的现场必测项目。2.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检测指标推荐分析方法(部分)序号检测指标推荐分析方法1浑浊度散射法2pH玻璃电极法3. 《地下水质检验方法》(DZ/T 0064系列)序号检测指标分析方法标准名称1电导率电极法DZ/T 0064.7-19932氧化还原电位电极法DZ/T 0064.7-1993 三、仪器配置方案●《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164-2020)要求的必检项目:气温、地下水水位、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嗅和味、浑浊度、肉眼可见物等。●“雷磁”提供2种现场检测方案:方案1:配置便携式检测箱,现场取样检测。检测箱配置满足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浑浊度的测量,可以选配嗅和味、肉眼可见物的检测配置。方案2:配置便携式检测箱,现场原位检测。检测箱内置DZB-715便携式原位水质检测仪和配套试剂,可以直接投入监测点进行原位测定,满足水位、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和浑浊度的原位检测。现场必检项目雷磁仪器配置方案测试项目检测方法现场监测仪器型号及名称(方案1)现场监测仪器型号及名称(方案2)水位//DZB-715型原位水质监测仪水温电极法DZB-718L型便携式多参数分析仪(选配ORP电极)pH玻璃电极法氧化还原电位电极法溶解氧电极法电导率电极法浑浊度散射法WZB-175型便携式浊度计注:其他监测项目,请联系销售获取具体方案
  • 德润达出席全国污染源及环境空气颗粒物手工监测技术方法培训班并现场授课
    为提高污染源及环境空气颗粒物手工监测技术水平,根据环保部2017年度业务培训计划,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主办的污染源及环境空气颗粒物手工监测技术方法培训班于2017年11月28日-30日在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培训基地正式开课。 德润达作为颗粒物监测行业的佼佼者,在手工质控比对领域具有多年经验和优势技术,亦应邀出席本次培训活动,并就《自动换膜采样器的发展与变迁》为主题现场授课。培训内容涵盖了手工质控比对技术背景、采样器的变迁历史、介绍了德润达采样、称重、在线一体化的智能监测方案,现场反响热烈,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好评。培训现场 此次培训邀请了全国 113 个重点城市的市级环境监测站相关监测人员代表和第三方运维、监测公司相关技术人员参加,规模宏大,含金量高,是中国环保监测行业的一大盛会。 德润达秉承德国工匠精神,专注于产品品质和用户需求,积极创新,不断扩宽产品线和各项服务。未来德润达也将以更成熟、更专业的态度,为中国环保事业全力以赴!
  • 崂应出席全国污染源及环境空气颗粒物手工监测技术方法培训班现场授课
    为提高污染源及环境空气颗粒物手工监测技术水平,根据环保部2017年度业务培训计划,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主办的污染源及环境空气颗粒物手工监测技术方法培训班于2017年11月28日在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培训基地正式开课。崂应作为环境监测行业的佼佼者,亦应邀出席本次培训班,并就《低浓度颗粒物采样器和采样枪结构设计》等问题现场授课。培训内容涵盖固定污染源低浓度颗粒物手工监测标准方法各环节,包括预处理、称量、现场监测及质控等,培训现场掌声连连,课题反响热烈,得到了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崂应讲师授课中崂应讲师授课中讲解低浓度排放取样管 此次培训班历时4天(11.28-12.01),分别邀请了全国 113 个重点城市的市级环境监测站相关监测人员代表和广大第三方运维、监测公司相关监测人员等中国监测技术人才参加,规模宏大,含金量高,是中国环保监测行业的一大盛举。 崂应,自诞生之初,就坚定地成为环保事业的追求者,我们见证着中国环境领域的巨变,也实现着自己的蜕变。崂应,永远是朋友。
  • 200万!广东省肇庆生态环境监测站实验室与现场监测仪器设备购置
    项目编号:2022-MY013项目名称:2022年广东省肇庆生态环境监测站实验室与现场监测仪器设备购置采购方式:公开招标预算金额:2,000,000.00元采购需求:合同包1(2022年广东省肇庆生态环境监测站实验室与现场监测仪器设备购置):合同包预算金额:2,000,000.00元品目号品目名称采购标的数量(单位)技术规格、参数及要求品目预算(元)最高限价(元)1-1环保监测设备2022年广东省肇庆生态环境监测站实验室与现场监测仪器设备购置1(批)详见采购文件2,000,000.00-本合同包不接受联合体投标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生效之日起90天。
  • SciAps手持式分析仪为现场环境金属检测提供了检测限
    位于波士顿的一家专门生产手持分析仪器的公司SciapsInc.引进两种新的分析仪器,为现场关键环境金属检测提供了检测限。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和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能提供所有8 RCRA金属和所有13个优先污染物金属,而且能在几秒钟内很好的散热。SciAps X-555为手持式XRF设置了新的性能标准。它的重量不到1.36kg,配有电池,它封装了业界强大的X射线管,以便对EPA的关键污染物--尤其是镉、银、锡、锑和钡的检测达到高限度,其中55kV X射线管提供了极大的好处。当它与世界上轻而快的LIBS(激光)分析仪Z-901铍相结合时,操作人员可以在测试中包括铍以及锂、硼、碳、氮、氟和钠。“当操作员长时间坐在阳光下收集数据时,这将是漫长而悲惨的一天。SciAps将这一时间缩短了一半,“SciAps新任命的受限物质和监管市场业务发展主管TimJohnson说。“X-555是不会妥协的。它不会影响尺寸的稳定性或散热,也不会影响检测极限的速度。“SciAps X-555特别适合于RCRA应用和EPA方法6200。多达三种自动光束设置可在整个周期表(从Mg到U)中提供高性能。高压光束通过适当的滤波来优化对该原子序数范围内的镉和其他金属的敏感性。近光设置提供对剩余金属的分析。用户不局限于编写在仪器中的分析公式,而是可以制作自己的经验校准曲线。SciAps使我们能够以实验室测试成本的一小部分,看到所有13种优先污染金属。Z-901铍分析仪是一台用于土壤和粉尘中铍的手持式分析仪,几乎被每个政府国家实验室使用。XRF和LIBS一起提供了好的性能,具有真实的字段可移植性。分析土壤、沉积物、液体、过滤器和擦拭介质。SciAps XRF和LIBS运行在同一个Android平台上,拥有相同的配件,如电池、电缆和充电器。他们的特点是采用了先进的设计;高分辨率,2.7英寸后向显示屏,便于在所有照明条件下查看结果;航空航天级铝质车身,提高了在高温下的性能和耐用性;以及全球连接性,可通过可用的云数据合并和管理生成全功能的报告。
  • 江西省辐射站开展2022年度辐射环境现场监测仪器培训和比对活动
    为促进辐射环境现场监测技术交流,提高监测人员的监测能力,验证比对仪器的稳定性并做好期间核查工作,10月8日,省辐射站在南昌开展了全省辐射监测仪器培训和比对活动。江西省地质局实验测试大队、核工业二七0研究所,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与规划院、省辐射环境监督站,九江市辐射环境监测站、赣州市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和抚州市生态环境技术保障中心等单位30余名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参加。培训采取现场讲解+答疑、实际操作+示范相结合的形式,针对工频电场强度等6个项目进行重点讲解,并与其他技术人员共同讨论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省辐射站选取辐射楼比对石、中大路南口、洪都北大道516号等三个地点开展了涉及电磁电离6个监测项目的仪器比对活动,包括X-γ辐射剂量率、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射频综合场强、选频测量(含5G)和环境噪声。此次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全省辐射环境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实操能力,验证了比对仪器的稳定性,有力助推了参加单位辐射监测队伍能力的提升,为今后辐射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
  • 289万!2022年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分析测试与现场监测仪器设备购置
    项目编号:GPCGD221115HG053F项目名称:2022年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分析测试与现场监测仪器设备购置采购方式:公开招标预算金额:2,890,000.00元采购需求:合同包1(2022年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分析测试与现场监测仪器设备购置):合同包预算金额:2,890,000.00元品目号品目名称采购标的数量(单位)技术规格、参数及要求品目预算(元)最高限价(元)1-1环境监测仪器及综合分析装置固定污染源废气二噁英采样器1(项)详见采购文件--本合同包不接受联合体投标合同履行期限:采购货物在合同签订后60日内交付。
  •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余氯现场监测指导意见》
    p 为防控疫情,生态环境部先后发布了《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监管工作的通知》、《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应急监测方案》等相关通知,通知中要求加强对余氯等消毒剂、粪大肠菌群、综合生物毒性等特异性指标的监测。/pp 近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余氯现场监测指导意见》,为疫情期间余氯现场监测工作作出更细致的指导和要求。/pp “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在相关区域开展余氯监测时,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应尽量使用现场监测方法;对医院等重点敏感区域污废水进行检测时,必须使用现场监测方法,禁止将样品带回实验室检测。/strong/span/pp全文如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21f58400-5b22-42ea-b006-db227000b59a.jpg" title="11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ca8c4b75-43b5-47da-8b4a-fadceead803d.jpg" title="22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0444288a-0343-4448-8421-eaf49a9259d7.jpg" title="33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9c0d8641-c30e-4317-a3d9-f97d9ba2a4e6.jpg" title="44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facabfda-a4dd-4b78-8fc7-ea1bad9c5039.jpg" title="55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93a16cc6-7b5e-42cf-8ad7-3cb014caaef2.jpg" title="66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6572126d-f2fe-4127-80e0-c5e088ed83b8.jpg" title="77_副本.jpg"//p
  • 吴晓青在全国环境监测工作现场会上强调 强化监督考核 充实监测能力
    2010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现场会2月3~5日在长沙市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2010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分析当前环境监测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谋划“十二五”环境监测工作思路,总结2009年监测工作,研究部署2010年监测重点任务。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在会上指出,2009年,环境监测系统全面落实环境保护部关于环境监测工作的总体部署,以探索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为统领,紧紧围绕“三个说得清”的工作目标,把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作为根本任务,理顺体制、完善制度、强化管理、促进转型、加强能力,保障大局、锐意创新,开创了环境监测工作的新局面。  吴晓青指出,今年环境监测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强化监督考核、加强监测保障、完善监测制度、充实监测能力,做好“十一五”收官工作,谋划好“十二五”监测思路。  吴晓青就今年环境监测的重点工作强调了7点意见。第一,认真落实好李克强副总理考察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时的指示精神,着眼于环境保护工作全局,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开创监测工作新局面。第二,提前筹划好“十二五”环境监测工作。要编制完成“十二五”国家环境监测规划,研究环境监测基础能力建设与运行保障工作。各地也要根据本地环保工作的发展需要,编制地方“十二五”环境监测规划,并纳入同级环境保护规划之中。第三,组织好第一届全国环境监测技术大比武。各地环保部门要精心组织,认真选拔,以监测比武为契机,激发广大环境监测技术人员钻研业务、争当技术标兵的热情,全面提升环境监测队伍的技术和业务水平,营造学习监测理论和钻研监测技术的良好氛围。第四,强化环境质量监督考核工作。各级环保部门要高度重视环境质量的变化,将环境质量作为环境保护目标考核、生态环境补偿政策的重要依据。第五,开展重点监测工作。做好重金属监测工作,做好跨国界河流水质监测工作,开展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试点监测。第六,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认真完成好全年各项监测任务。各地要精心组织,认真安排,制定好监测计划,严格按照国家下达的环境监测工作要点,扎扎实实地抓好全年的环境监测工作。第七,抓好监测能力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今年是县级环境监管能力攻坚年,监测能力建设是一个重点,中央财政还将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地方监测能力建设和经费补助,各地要抓住机遇,做好项目建议和论证,积极争取地方配套资金。各级监测站要牢固树立“技术立站、人才兴站”的理念,结合当前环境监测重点任务,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培养人才。努力提高基层环保部门的监测能力和技术水平,建设一支数量结构合理、业务技术精湛、关键时刻拉得出、危急时刻顶得上的高素质专业化监测队伍。  会议由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万本太主持。湖南省副省长刘力伟代表省委、省政府致欢迎辞。湖南、重庆,辽宁、山西4个省(直辖市)环保厅(局)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 2012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现场会召开
    2012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会议9日在广州召开。会议全面总结2011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研究部署2012年环境监测重点任务。广东副省长许瑞生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辞。他指出,当前,广东经济社会正处于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对环保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环境监测是环保工作的耳目,为环境管理和决策、信息公开等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离开了监测,环境管理的科学化、精准化就无从谈起。许瑞生要求,我省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学习借鉴兄弟省区市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努力开创广东环境监测工作的新局面。  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在会上讲话。他指出,环境监测事业已站到新的历史起点,要紧紧围绕环保大局,大力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支撑环境管理的能力和水平。重点抓好六项工作:一是要提高认识,认真贯彻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是要统筹协调,认真完成国家和地方各项环境监测任务。三是要加强监督检查,提高监测数据的公信力。四是要坚持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并重,不断提升监测整体水平。五是要落实两个规划,加快推进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六是加强队伍建设,推动监测事业健康发展。  会议由环保部总工程师万本太主持。广东省环保厅党组副书记、巡视员王子葵出席会议并作典型发言。  另据南方日报消息:该报记者在召开的2012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会议获悉,今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共涉及86个城市542个监测点位,要开展包括PM2.5、臭氧、一氧化碳三项空气质量新标准新增指标的监测。  本次会议提交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第一阶段监测实施方案》来征求意见。同时,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在会上透露,监测总站正在开展手工监测和自动监测法比对验证工作,环保部将据此抓紧起草PM2.5等监测仪器设备选型技术指导意见。  据环保部初步估算,新标准新增的3项污染物参与评价后,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的比例会有明显的下降,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将有2/3不达标。
  •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地方标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质量监督现场抽测技术指南 (征求意见稿)》
    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提高土壤环境管理水平,规范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质量监督工作,我厅组织编制了地方生态环境标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质量监督现场抽测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根据国家和省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工作有关规定,现将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印送你们,请研究并提出书面修改意见,于2023年7月5日前反馈我厅。联系人:万经强、15153113091,史会剑、13791090303邮  箱:shihuijian@shandong.cn地  址:济南市历下区经十路3377号,邮编250101附件:1.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质量监督现场抽测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2.《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质量监督现场抽测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3.征求意见单位名单山东省生态环境厅2023年6月1日附件:附件1: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质量监督现场抽测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docx附件2:《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质量监督现场抽测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x附件3:征求意见单位名单.docx
  • 走进“现场检测实验室”
    仪器信息网讯 2014年6月18日,在北京中国职工之家举办一场产品推介会,会议的主角是一辆美轮美奂的&ldquo 大客车&rdquo &mdash &mdash 现场检测实验室。&ldquo 现场检测实验室&rdquo 系科技部&ldquo 十二五&rdquo 产学研联盟项目课题2011BAK10B04研究成果,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牵头,历经两年时间,在上一代食品安全移动实验室(2004)的基础上完成,并为现场检测实验室同时研发相关样品处理设备、速测设备及全套的现场检测方法。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所长 储晓刚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所长储晓刚详细地介绍了&ldquo 现场检测实验室&rdquo 。&ldquo 现场检测实验室&rdquo 可服务于农业、食药、环境等领域,提供符合ISO/IEC 17025、CNAS、CMA、GLP等规范的可移动&ldquo 现场检测实验室&rdquo ,与取样车相结合,深入县、镇一级的检测现场。现场检测实验室主要分为五大部分:样品处理区、仪器分析区、生物实验区、数据处理\休息区、附属设备区。样品处理区可提供安置微波消解、固相萃取、样品储存、通风橱等各种您所需的样品前处理设备 仪器分析区提供安置GCMS和LCMS的实验室平台,可完成定量检测的任务 生物实验室可配备各种速测仪器设备、速测卡、试剂盒,并为其配置四套环境污水、饮用水水质及生物毒素成套筛查速测箱 宽敞舒适的数据处理区能满足您进行数据处理的一切要求,也可以躺着休憩片刻,以缓解紧张工作后的疲惫(注:推介会就是在数据处理区召开的) 附属设备区虽然隐藏在幕后,但这也是实验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马力的发电机、各种气体发生器、废液/气收集处理设备、真空泵等应有尽有。  样品前处理设备  仪器分析区  附属设备区  与江西凯马百路佳客车有限公司合作改装的&ldquo 现场检测实验室&rdquo 还有自己的绝活,融入国外高级房车的制造理念,鸟笼式车体结构、防火、防爆、电磁防护、新鲜空气供应、恒温设备等提供了安全舒适的实验环境 配置了空气悬架、减震试验台,即使历经长途奔波,也能确保各种精密仪器正常运行 自动水平装置为精密仪器提供稳定的工作平台。据储晓刚介绍,&ldquo 现场检测实验室&rdquo 经受住了7000多公里的长途运行及性能测验,测试地域南至南宁,北至北京,并经受住沿海地区特殊环境的考验。    减震实验台    &ldquo 现场检测实验室&rdquo 全貌
  • 展会首日 | 现场精彩热点带你全面了解
    2021年4月20日,第22届中国环博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崂应携新仪器、新标准、新技术亮相E5馆C01展台,并荣获“2021中国环博会百强企业”的殊荣。 “2021中国环博会百强企业”荣誉证书及奖杯Top 100 enterprises崂应展台盛况2021中国环博会百强企业 2020年受疫情影响,环保展会被迫按下暂停键,但崂应科研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2021年,崂应携众多创新技术成果疫后“高调”复出,强大的新品阵容吸引了众多环境监测行业用户和友商驻足咨询。 崂应展台共分为三大展示区,分别是便携式环境监测仪器展示区、光学感知模块展示区和物联网智能展示区,各个展区特色鲜明,亮点纷呈。更有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一对一的解答服务,耐心地为客户介绍和演示新品的功能特点。另外,我们还为前来观展的客户准备了趣味抽奖小游戏,以及精美到访礼品。崂应展台现场 除此之外,还有中国环博会等行业知名媒体现场采访,以及精彩的环博会线上直播活动,为本次展会增添了更多趣味性和关注度。线上线下齐头并进,也使得崂应的风采更好地展现在海内外观众面前。现场直播采访便携式环境监测仪器展示区 崂应此次展出的便携式环境监测仪器共包含五大系列30余款产品,均以高度集成化为突出特点,将“小巧便携”展现的淋漓尽致,吸引着来来往往的客户驻足观摩。 此次崂应参展的产品主要以近两年上市的便携式环境监测仪器新品为主,其中多台仪器更是首次公开亮相,例如高度集成一体化的崂应3012H-D型便携式大流量低浓度烟尘/气测试仪(21款),可兼顾烟尘采样、烟尘直读、烟气采样、烟气分析等功能,并突破性地将紫外、红外光学模块增加至烟尘主机内,实现了烟气光学方法的测量。 对于便携式监测仪器而言,如何在体积缩小的同时,实现功能的增强和集成,一直以来都是崂应科研中心不变的追求。以崂应7003型油气回收多参数检测仪(20款)为例,它相较于上一代,主机体积缩小约75%,主机重量减轻约70%,更重要的是功能不减反增,且满足《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952-2020)新标准要求,俨然成为了崂应展台的“人气王”。 除此之外,还有高度集成一体化的崂应3023Y型紫外烟气分析仪、支持无线传输功能的超小型崂应3012H-C型自动烟尘/气测试仪,以及全天候户外监测终端崂应2092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仪等,每一款仪器都是环境监测仪器中的“战斗机”,不仅体积小巧、性能稳定,且经过了长期的市场检验,拥有良好的口碑。 崂应3035型便携式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监测仪(21款)作为首次参展的新成员,一登场便成为了焦点。这是一款高灵敏、宽量程的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可自动连续取样,连续监测,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咨询者也是络绎不绝。 崂应3040型油烟直读检测仪、崂应1089K型β射线烟尘检测器这两款直读类产品,虽然尚没有国家标准背书,但其快速检测的方式深受广大客户喜爱,尤其是面临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时,这类仪器能够对污染现场迅速做出反应,为相关部门制定有效解决方案争取时间和提供依据。光学感知模块展示区 崂应光学感知模块展示区此次共展出LY-DOAS 紫外差分气体测量光学模块、LY-NDIR非分散红外气体测量光学模块、LY-NDUV非分散紫外气体测量光学模块、LY-NDVIS非分散可见光气体测量光学模块等四大系几十余种产品,产品应用领域覆盖环境空气监测、固定(移动)污染源废气监测、工业过程气体监测、工业气体泄露监控、医疗气体监测等。 崂应所展示光学模块均为自主研发,技术成熟可靠,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尾气监测、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等多重领域,稳定性和检测精度等各方面都能满足市场需求,还可根据需要定制开发各种专用光学气体分析模块,这在同行中是无法超越的。物联网智能展示区 物联网智能展示区主要以精心打造的现场监测智能数采直传设备为主,如鹰联仪、飞鹰速采等实现现场质控技术的多项创新。另外,将传统LIMS结合先进现场质控技术最新研发的天鹰S.LIMS也首次亮相本次展会,这是一款首批通过上海市环境监测行业LIMS技术评估的系统,其中的自助式出入库系统率先在北京市站发挥重要作用。工业园区环境监测一体化系统既能用于管理部门对园区的智慧化管控,又能用于企业自行监测,可精细化到车间生产线的PLC参数控制,一定会为园区管理者和园区内企业带来惊喜。 第22届中国环博会首日圆满结束,感谢广大新老客户对崂应的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继续秉承着“为国家服务”的经营理念,为客户提供优质可信赖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4月20日-22日上海环博会精彩仍在继续,崂应在E5馆C01展台恭候您的莅临!➤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 文物出土现场移动实验室研发
    文物出土现场记录、信息提取以及脆弱文物的保护长期以来一直是影响考古发掘工作质量的重要技术内容,也直接关系到考古工作研究和文物后续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质量。在我国,由于文物出土现场保护装备缺乏、技术介入程度不足,造成考古发掘和现场保护的脱节,考古现场记录方式不规范、导致珍贵考古信息丢失和有价值的文物信息提取不全。尤为严重的是,由于一些珍贵脆弱的文物在现场得不到及时的保护,常常导致现场文物一经发掘出土即遭毁损的现象发生,或者是现场虽然可进行一定的处理,然而由于方法简单、程序不全,反而对发掘出土文物的后续保护造成更大的困难。凡此种种,不仅没能实现对文物的有效保护,也极大地浪费了本已有限的文物保护人力和财力资源。  考古发掘具有发现文物和保护文物同时并行的特点,加大科学技术和装备的运用,是保证考古发掘工作水平和文物保护的重要前提。文物出土现场调查发掘、信息提取记录和现场保护对技术、工具、装备和方法的依赖程度较高,这些技术、工具和装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对文物的保护成效和保护质量。建立文物出土现场移动实验室,将有综合效能的快速的专业化技术装备和专业人员派向现场,不仅可以为制定考古发掘预案、考古现场信息的全方位记录提供技术设备保障,更重要的是,使出土文物在现场第一时间便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移动实验室的研制开发可有效地促进考古与文物科技保护在理论观念和具体实践上的结合,充分利用现代多种技术建立考古发掘现场信息留存和文物保护的创新工作模式,也可提高我国文物保护与考古事业的整体水平,提高对文物出土现场突发事件的技术处理能力,为出土文物的安全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同时使我国在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的技术装备和技术能力上,达到国际一流的先进水平。  本课题旨在针对文物出土现场保护信息采集、现场脆弱文物保护、现场文物分析与环境监测等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对调查技术和信息提取、分析检测、保护等专用设备的适用性研究,研发考古智能化预探测设备,开展出土文物的应急处理技术研究,完成具备现场勘察、测绘、记录、环境快速分析、现场信息实时传输以及对出土脆弱文物的现场保护等功能的技术集成,制定文物出土现场保护规范与技术标准,完成移动实验室的设计,形成完整的文物出土现场技术保护体系。为制定考古发掘预案、应急突发事件、环境恶劣地区的文物保护提供一个便捷快速的集成系统,全面提升大遗址现场保护的整体水平。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3S系统集成 文物出土现场移动实验室采用GPS全球卫星移动定位技术导航,对移动实验室进行全天候、不间断、高精度定位,对手持设课题主要  研究内容备进行定位跟踪和半双工语音通讯。采用GIS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对被跟踪对象位置轨迹的显示和监测手段。采用航空摄影(模型飞机搭载小型摄影设备)和常规测量方式(如全站仪)等测量设备对考古工作区域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建立空间数据库,实现对采集数据的处理、存储、管理。通过考古现场地理信息系统将GPS、RS和GIS技术集成,实现考古工作的信息化。建立考古现场三维模拟环境,实现考古现场的三维模拟,在计算机上实现全方位的考古现场情况察看,再现考古现场环境。  2.智能化预探测系统 设计独立的无需外部能源的智能机器人携带视频、温湿度、气体等多类型传感器,对考古遗址内部空间和环境进行预探测,有效地实现对考古遗址发掘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保障。  3.现场文物保护专用工具包 调查现场状况,分析现场需求,研究现场文物提取、保护所需的技术,筛选现场保护必需的工具和材料。  4.分析设备集成 依据文物发掘现场的需求,研究现场所需分析检测的功能和仪器指标,筛选现场分析仪器的类型,采用系统研究仪器与现场实际需求、仪器与仪器和仪器与搭载平台的技术联系和逻辑关系,研究解决多需求、多仪器与移动实验室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发挥。  5.环境设备集成 文物分析设备和文物现场环境的监测分析设备,构成对现场文物提取和保护的两大技术基础支撑。研究现场对考古发掘和文物提取保护有重要影响的环境因素,筛选适于现场应用的快速、准确的环境监测、分析设备。  6.集成系统的软件设计及控制 实现3S系统、智能探测系统、文物分析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和数据传输等系统的集中控制和软件的开发设计,实现数据的共享和远距离传输,强化系统的集成功能。  7.标准和手册 研究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的相关基础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应用标准等标准体系,编制移动实验室各子系统的应用管理手册和使用说明书,以利有效发挥文物出土移动实验室的强大功能。  8.移动实验室系统工程 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实验室的研发是一个系统工程,研究文物出土现场所需技术和技术包的准确定位和试制、适宜现场分析的仪器的选型和配套、仪器装备性能发挥与长距离作业的关系、仪器的技术指标和改进、交通、通讯、分析、保护和数据传输等设备的集成和整合等。  五大研究成果  一、文物出土现场空间信息采集研究  该专题研究选择山东寿光盐业遗址、辽宁小珠山遗址、洛阳盆地聚落考古资料等对象,完成了考古现场空间信息采集系统的全部研究内容,包括GPS、电子全站仪、数字摄影测量、遥感考古研究等方面。其中,GIS技术是本专题研究的核心,是实现空间信息技术集成的关键组成部分,重点介绍了GIS中各种数据的特点、地形图的矢量化、遥感影像的配准、考古发掘现场GIS的建设、聚落考古中GIS数据库的建设与空间分析等等内容。由于现有的GIS软件并不适合田野考古发掘现场GIS建设的需要,所以本专题又专门开发了一套田野考古GIS数据采集的软件,并且以辽宁小珠山遗址为例进行说明。  二、文物出土现场智能预探测系统研究  已经完成的文物出土现场智能预探测系统由远程监控端、机器人、视频探测、环境传感器和传输线缆组成。机器人以ATmega128微控制器为核心,包括多传感器数据采集电路、串口扩展电路、步进电机控制电路、LED亮度控制电路电源等硬件功能模块,并辅以传感器数据采集、控制信号采集等软件。实现了考古发掘现场智能预探测系统的机器人设计研究。依据对考古发掘现场的实地调查,充分采纳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专业人员的建议,提出并实现了分体模块化小尺寸机器人结构设计,使其可简便拆装成直筒式或组装成整体式两种结构模式,以便利用小直径探洞或大直径盗洞进入下空墓葬。通过远程监控端人机交互界面对系统各单元的遥控操作,实现对古代墓葬内部结构状况和温度、湿度、氧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甲烷等环境指标(依据现场情况可通过更换传感器扩展探测气体的种类)预探测。  为评价该系统在现场的应用性能,先后对安阳、郑州、洛阳和西安等地的考古发掘现场工地调研基础上,选定陕西省西安地区三个古代墓葬遗址,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配合下进行了现场应用试验。现场应用试验研究结果显示,该系统环境数据采集迅速、准确,视频采集图像清晰、可靠,整体系统运行稳定,可操作性强,满足考古发掘现场对下空墓葬预探测的实际需要。  三、文物出土现场应急处置与保护研究  该子课题主要针对目前考古现场出土遗迹遗物保护处理方面急需解决的诸问题,整理制订应急处置的操作办法。已完成田野考古发掘中普通遗迹遗物的应急清理、处置方法 田野考古发掘中濒危遗迹遗物的现场加固、封护方法 田野考古发掘中重要遗迹遗物的起取、迁移方法。起草《考古发掘现场出土文物应急保护处理手册》。就田野考古中常见的遗迹遗物之处置方式——包括检测项目、加固封护(包括常用设备、工具、材料和方法等)、起取保存(包括常用设备、工具、材料和方法等)和记录方式等一系列工作过程,制定简便易行的规范化的操作指南。同时,完成考古现场遗迹遗物保护处理所需设备工具集成。  四、 环境设备集成与分析设备集成研究  1.环境设备集成—考古现场移动环境监测系统 为实时快速地获得考古现场特别是在遗物出土时的环境状况,为遗物保护提供必要的环境数据参考,课题组研制了能够在考古现场使用的移动环境监测系统。该系统包括10个数据传感器和2个无线汇集器、1个数据路由器和1台数据服务器。该系统充分考虑了移动考古的需要,将系统结构简化,簇成员数据传感器可直接连接到数据汇集器,更适合于小范围的快速部署。  2.分析设备集成研究 本课题既要满足考古现场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又要兼顾测定仪器的便携性、可移动性及其稳定性,在有限的空间内形成考古现场出土文物埋藏土壤和分析检测的系统,达到查明文物出土现状的材质和病害基本信息的目标。为此,课题组对考古现场的检测需求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和分类。  考古现场出土的文物种类和材质繁多,有壁画、陶瓷器、纺织品、玉石器、金属、玻璃、植物纤维、生物体等,在划分两个部分的基础上,确认了不同的分析监测指标,从而也选出了为研究和监测这些指标所必需的仪器和设备。  按照以上根据考古现场分析需求建立的分析体系框架,完成了X射线荧光光谱仪、拉曼光谱仪和离子色谱以及近红外光谱在文物保护和现场检测应用的分析报告,并结合莫高窟遗址对各种仪器可获得的信息进行了试验,试验初步证明,以文物出土现场移动实验室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如实验室空间,实验室必要的水、电、气供给以及通风设备等,能够对各种文物进行相应的检测,在第一时间,了解文物出土时的物质结构、元素成分、光谱特征等,建立珍贵文物的出土时的科学档案,为文物的妥善处理和下一步的保护提供重要的试验数据。此外,车载各种对文物赋存环境的快速监测仪器,能够准确获知文物出土时埋藏土壤的含水量、含盐量以及酸碱度等重要参数,为实现考古现场保护的科学化奠定了基础。  在仪器选型方面,课题组通过研究比较国内外各种同类仪器的性能测试指标,并对各类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各种指标测试分析手段进行了试验,制定了各种仪器的操作手册和各项指标的操作方法,建立了基于无损和快速两个特点的文物出土现场检测体系,在山东寿光考古现场的应用证明,在遗迹辨识、文物出土情况分析等方面对大多数考古现场提供有效帮助。山东考古现场对古代制盐工艺各种遗迹现象的检测数据表明,所取得的分析数据为考古学家解释和说明古代的制盐工具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充分体现了文物出土现场移动实验室的作用,预示着文物出土现场移动实验室必将为未来的考古工作提供重要帮助。  五、移动实验室运载平台选型、空间设计以及装配制造研究  本研究主要为结合我国各种道路状况和移动实验室的空间需要选择了适合的搭载底盘 根据野外工作条件和移动实验室个单元功能进行室内空间功能划分,各功能区细节设计,加工材质选择,固定设备设计加工和安装,实验室水路、气路、电路的设计和安装,车内工作站的安装,实验室内照明系统、空调系统、暖风系统、网络系统的设计和安装,实验室特殊通风柜和文物充氮保存柜的设计、制作和安装,实验室储物空间的合理设计和制作安装,实验室整体VI设计、车模和动画演示制作等。本单元工作由清华大学、敦煌研究院、上海博物馆、浙江大学、上海格澜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等单位的研究人员通力合作完成,最后由镇江捷城车载无线电厂制作完成,制作出我国第一台文物出土现场移动实验室。  八项创新  本课题已申请5项专利,其中4项为发明专利。还有5项专利和1项软件著作权正在申请中,并已初步获得专利代理机构的认可。文物出土现场移动实验室已被列入国家特种新型车辆,已经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批复。其创新性主要有8个方面:  1.结合考古现场的实际需求,提出了科学试验室前移现场并服务于考古发掘、信息提取和应急保护的理念,通过设备集成、装备研制、软件开发和标准研制,打造出我国首个考古发掘现场具有综合功能的技术支撑平台。  2.以GIS为核心,整合现代测绘和数字化记录技术,首次实现了遗迹、遗址、发掘现场的图像采集、数据测量、数据处理、三维建模与数据传输的多手段并用、相互补充的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  3.集成现代智能控制、传感器和数据传输技术,研制出我国首台考古发掘现场智能预探测系统。考古发掘现场智能预探测系统,采用视频探头、传感器和控制单元小型化、模块化分体组装式设计,满足了探测系统沿发掘探孔进入的实际需求。解决了不产生扰动情况下,探测系统进入墓葬探测空间的进入方式之难点。  4.陕西三座古代墓葬的实地探测,考古发掘现场智能预探测系统首次实现了发掘前对墓葬内部结构视频、温度、湿度、氧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甲烷气体数据的采集和传输。使科学考古发掘预案制定、通过对古代墓葬环境规律的探测研究馆藏文物保存最佳环境成为可能。  5.依据考古发掘现场遗迹遗物的种类和特点,总结提炼现有技术,研制缺环技术,首次研发、集成现场应急保护系列工具包和使用手册。现场应急保护系列工具包,具有配套齐全、应用灵活、针对性强、专业性高、便于携带等特点,充分满足现场应急保护需求,不仅能够提高现场保护工作效率,同时能够保证现场文物的完整提取和科学保护。  6.研发出文物出土现场温湿度监测和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该系统依据考古发掘现场的特点,具有组合灵活、便于布点、数据准确、传输稳定、工作范围环境临界区间较宽的特点。  7.通过文物出土现场应用需求和国内外小型便携仪器设备的调研,筛选出一套适合考古发掘现场环境检测、材质分析、功能配套、便于携带的组合式分析监测系统。实现了对现场出土文物在第一时间的检测分析和文物出土环境数据采集记录。  8.整合现场保护、智能控制、传感器、现代分析、计算机、通讯、传输、数据处理和空间技术等多学科技术和装备,完成了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试验室的外观设计、功能划分、空间布局、设备搭载和车辆选型,首次实现了国际上第一个具有综合功能的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试验室的系统集成和研发。
  • 中国研制首个“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实验室”
    2012年6月 一辆加长的白色厢式货车静静地停在陕西省高陵县院张村外的荒野上,车身上的黑色大字格外醒目——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实验室。车旁十几米外蓝色挡板围起来的,是刚发现不久正在发掘中的明代家族墓葬。不时有研究人员从车上下来,带着各种仪器设备进入发掘现场。而车内,几位年轻的研究人员正在进行监测、分析工作。  这便是被称为“文物保护航母”的我国首个用于文物保护的“移动实验室”。  从2009年起,这辆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支持下研发、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实验室”多次出现在山西、陕西、山东、湖北等地的考古发掘现场,在“实验室前移至考古现场”的理念下,为考古工作提供系统的技术支持,并在第一时间对出土文物进行应急处理和保护。  考古现场亟待“技术支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加快,配合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铁路公路等国家重大基础建设的考古发掘任务急剧增加,每年达1000多项。这对考古发掘速度和科学性提出了巨大挑战。现场考古发掘各环节技术支撑不足、出土文物保护方法单一、信息提取量低等问题,致使许多出土文物、特别是脆弱质文物在第一时间得不到科学有效的保护。  上世纪50年代,定陵墓室打开的一刹那,五彩斑斓的丝织品瞬间失色。这个惨重的教训,成为我国从此不再允许发掘帝王陵寝的重要原因。而上世纪70年代发掘闻名于世的长沙马王堆汉墓时,数量巨大、种类众多的纺织品和竹简帛书,也由于缺乏有效的现场保护技术,出土时光亮新鲜,出土后迅速氧化变色、变质、变形,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  “实验室前移至考古现场”的想法便在这种状况下应运而生。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实验室课题负责人苏伯民介绍,“移动实验室”将有综合效能的快速、专业化技术装备和专业人员派向现场,不仅为制定考古发掘预案、考古现场信息的全方位记录提供技术设备保障,更重要的是使出土文物在第一时间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  一场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跨部门的联合技术攻关由此展开。该“移动实验室”研发课题于2006年10月立项,由敦煌研究院、国家博物馆、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陕西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共46人组成课题组共同研发。  创造数个考古领域第一  2008年7月,陕西西安庞留唐代墓葬发掘现场,炎炎烈日下,研究人员们紧盯着一块屏幕,上面显示温度、湿度、各种气体浓度的数据不断变化,而传回这些数据的正是研制中的“移动实验室”搭载的考古机器人,它正在未打开的古墓内部进行预先探测。  考古机器人直径10厘米,高39厘米,可根据需要像“变形金刚”一样组装成直筒式和履带式。“内部温度为17.5摄氏度、相对湿度82.3%。”当最终的数据传回,研究人员难掩激动心情,这是我国有史以来,首次探明封闭墓葬文物埋藏环境的温湿度参数。机器人携带的摄像头还发现了墓葬内存在壁画等珍贵文物。这样的智能化预先探测在我国之前的考古工作中从未有过。国家文物局科技保护专家组组长王丹华说:“这不仅有利于考古人员的人身安全,而且对于重要文物出土后保存条件的研究,也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机器人预先探测是“移动实验室”的一大“亮点”。但“移动实验室”创造的考古领域的第一,还远不止于此。  “移动实验室”集成了一大批可用于考古和出土文物保护的新技术。针对文物出土现场的重大技术需求,项目组联合考古、文物保护与修复、智能技术、图形图像、设计、设备制造集成等数十家科研单位,引入多学科相关高端技术并进行二次开发和联合攻关,研发了针对文物考古工地的三维信息采集与重建系统、考古辅助快速制图系统、飞行控制航拍、智能化预探测系统、考古现场无线环境监测系统以及出土文物应急处置系统技术及装备,建立了考古现场埋藏环境和出土文物现场分析方法。  最终出现在我们眼前的“移动实验室”是一辆11米长、2米多宽、1.83米高的白色长方形舱体。采用了先进的移动舱体制作技术,具有隔热、保温、防水、室外照明等功能,与承载运输的卡车底板结合紧密,形成一体,能够满足野外环境下实验室工作的要求。苏伯民说:“‘移动实验室’有4项基本功能:发掘前的预探测 通过测绘等手段对遗址空间信息的记录 第一时间对各种材质的出土文物进行分析保护 监测文物埋藏环境,为后续保护提供依据。”  实验室内则另有乾坤。这是一个现代化的文物保护实验室,厢体内分为两个区域,前半部分是图像观测与数据采集、处理设备,后半部分是出土文物现场保护技术设备。车内几位研究人员正在不同区域对刚刚从墓葬中采集的样品进行分析。便携式X荧光、拉曼光谱、近红外光谱仪、X探伤、便携式显微镜、真空充氮保存柜等设备一应俱全。人性化的精巧设计为各项实验工作预留了适合的操作空间,让功能繁多的不同区域看上去井井有条。“在车上工作还是挺舒服的,并没有空间局促的感觉。”一位研究人员说。  参与项目验收的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说:“这项研究为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和及时保护出土文物提供了技术可能,将大大提高我国考古探测和出土文物现场保护能力。”  技术集成应用优于国外  近年来,“移动实验室”装备和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已在环境监测、疾病控制、刑事侦破等许多领域得到成功应用。国际上,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墨西哥等国已将这一技术应用于考古现场调查、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和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保护工作。  1972年,美国缅因州博物馆建立了“移动保护实验室”,对一些中小型博物馆以及发掘现场的文物进行测绘、保护、修复和运输。1979年,加拿大保护研究所面向全国1500多座博物馆、文物遗址和发掘现场,推出了“文物保护移动实验室”计划,对544座博物馆的文物实施了保护修复,激发了众多博物馆对文物科技保护的兴趣和需求,对加拿大的文物科技保护事业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欧盟“移动实验室”计划发展迅速,极大地推动了欧洲文物保护技术的发展和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技术的进步。  我国此次研制的用于考古现场的“移动实验室”,密切结合我国考古现场发掘和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通过引进相关行业高端技术开展研发,成为国内外首台装备了空间数字测绘技术、预探测技术、环境动态监测技术、现场文物监测分析技术、埋藏环境调查技术和出土文物应急保护及保存技术的综合现场考古的保护技术平台,并在现场的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在技术集成和应用方面已超过国外同类技术。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认为,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实验室”,为文物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作平台,将推动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发掘和出土文物应急保护等方面的应用体系建设,提高考古发掘现场的多学科合作和综合研究能力。  项目情况  主要完成单位:敦煌研究院 国家博物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清华大学  主要完成人:苏伯民 铁付德 范宇权 王学荣 刘建国 武 颢 王旭东 张文元 胥 谞  “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实验室”, 结合考古现场的实际需求,提出了科学试验室前移现场并服务于考古发掘、信息提取和应急保护的理念,通过设备集成、装备研制、软件开发和标准研制,研制完成了我国首个文物出土现场具有综合功能的技术支撑平台 集成现代智能控制、传感器和数据传输技术,研制出我国首台考古发掘现场智能预探测系统 解决了不扰动情况下探测系统进入墓葬的难点,首次实现了发掘前对墓葬内部结构、温湿度、气体等数据的采集和传输,使科学考古发掘预案制定、通过对古代墓葬环境规律的探测研究馆藏文物保存最佳环境成为可能 首次提出了文物出土现场的技术标准,研发、集成现场应急、保护系列工具包。该项目不断拓展,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标志我国考古现场保护科技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促进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结合。  新的保护理念 科学实验室前移至考古现场  文物出土现场记录、信息提取以及脆弱文物的保护长期以来一直是影响考古发掘工作质量的重要技术内容,也直接关系到考古工作研究和文物后续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质量。在我国,由于文物出土现场保护装备缺乏、技术介入程度不足,造成考古发掘和现场保护的脱节,考古现场记录方式不规范、导致珍贵考古信息丢失和有价值的文物信息提取不全。尤为严重的是,由于一些珍贵脆弱的文物在现场得不到及时的保护,常常导致现场文物一经发掘出土即遭毁损的现象发生,或者是现场虽然可进行一定的处理,然而由于方法简单、程序不全,反而对发掘出土文物的后续保护造成更大的困难。  考古发掘具有发现文物和保护文物同时并行的特点,加大科学技术和装备的运用,是保证考古发掘工作水平和文物保护的重要前提。“十一五”文化遗产保护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文物出土现场移动实验室研发”项目组基于此提出了将实验室建到文物出土现场的想法,以便将有综合效能的快速的专业化技术装备和专业人员派向现场,不仅为制定考古发掘预案、考古现场信息的全方位记录提供技术设备保障,更重要的是使出土文物在第一时间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美好的想法需要科学的研究作支撑。由考古、保护、高校等单位组成的项目组经过多次思想的交流和碰撞,针对文物出土现场保护信息采集、现场脆弱文物保护、现场文物分析与环境监测等亟须解决的问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目标和技术路线:通过对调查技术和信息提取、分析检测、保护等专用设备的适用性研究,研发考古智能化预探测设备,开展出土文物的应急处理技术研究,完成具备现场勘查、测绘、记录、环境快速分析、现场信息实时传输以及对出土脆弱文物的现场保护等功能的技术集成,制定文物出土现场保护规范与技术标准,完成移动实验室的设计,形成完整的文物出土现场技术保护体系。为制定考古发掘预案、应急突发事件、环境恶劣地区的文物保护提供一个便捷快速的集成系统,全面提升大遗址现场保护的整体水平。  新的技术与装备 构成实验室完整的系统工程  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实验室的研发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3年的时间,项目组完成了文物出土现场空间信息采集,智能预探测系统,应急处置与保护,环境设备集成与分析设备集成,运载平台选型、空间设计以及装配制造等专题的研究,对文物出土现场所需技术和技术包的准确定位和试制、适宜现场分析的仪器的选型和配套、仪器装备性能发挥与长距离作业的关系、仪器的技术指标和改进、交通、通讯、分析、保护和数据传输等设备的集成和整合等。  空间信息采集 是以3S集成技术为前提而实现的。GPS全球卫星移动定位技术导航,对移动实验室进行全天候、不间断、高精度定位,对手持设备进行定位跟踪和半双工语音通讯。GIS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对被跟踪对象位置轨迹的显示和监测手段。采用航空摄影(模型飞机搭载小型摄影设备)和常规测量方式(如全站仪)等测量设备对考古工作区域空间信息进行采集,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对信息进行处理,将信息存储到空间数据库中。通过考古现场地理信息系统将GPS、RS和GIS技术集成,实现考古工作的信息化。建立考古现场三维模拟环境,实现考古现场的三维模拟。在计算机上实现全方位的考古现场情况察看,再现考古现场环境。在3S系统中,GIS技术是本专题研究的核心,是实现空间信息技术集成的关键组成部分,由于现有的GIS软件并不适合田野考古发掘现场GIS建设的需要,所以本专题又专门开发了一套田野考古GIS数据采集的软件。项目组选择山东寿光盐业遗址、辽宁小珠山遗址、洛阳盆地聚落考古资料等对象,完成了考古现场空间信息采集系统的全部研究内容,并以辽宁小珠山遗址为例对所开发的软件予以说明。  智能化预探测系统 由远程监控端、机器人、视频探测、环境传感器和传输线缆组成。机器人以ATmega128微控制器为核心,包括多传感器数据采集电路、串口扩展电路、步进电机控制电路、LED亮度控制电路电源等硬件功能模块,并辅以传感器数据采集、控制信号采集等软件,实现了考古发掘现场智能预探测系统的机器人设计研究。依据对考古发掘现场的实地调查,充分采纳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专业人员的建议,提出并实现了分体模块化小尺寸机器人结构设计,使其可简便拆装成直筒式或组装成整体式两种结构模式,可以利用小直径探洞或大直径盗洞进入下空墓葬。通过远程监控端人机交互界面对系统各单元的遥控操作,实现对古代墓葬内部结构状况和温度、湿度、氧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甲烷等环境指标(依据现场情况可通过更换传感器扩展探测气体的种类)预探测。  为评价该系统在现场的应用性能,先后对安阳、郑州、洛阳和西安等地的考古发掘现场工地调研基础上,选定陕西省西安地区三个古代墓葬遗址,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配合下进行了现场应用试验。现场应用试验研究结果显示,该系统环境数据采集迅速、准确,视频采集图像清晰、可靠,整体系统运行稳定,可操作性强,满足考古发掘现场对下空墓葬预探测的实际需要。  应急处置与保护 针对目前考古现场出土遗迹遗物保护处理方面急需解决的诸问题,项目组整理制订了一整套应急处置的操作办法,包括:田野考古发掘中普通遗迹遗物的应急清理、处置方法 濒危遗迹遗物的现场加固、封护方法 重要遗迹遗物的起取、迁移方法。通过起草《考古发掘现场出土文物应急保护处理手册》,就田野考古中常见的遗迹遗物之处置方式——包括检测项目、加固封护(包括常用设备、工具、材料和方法等)、起取保存(包括常用设备、工具、材料和方法等)和记录方式等一系列工作过程,制定简便易行的规范化的操作指南。同时,完成考古现场遗迹遗物保护处理所需设备工具集成。  现场环境与分析设备集成 文物分析设备和文物现场环境的监测分析设备,构成对现场文物提取和保护的两大技术基础支撑。为实时快速地获得考古现场特别是在遗物出土时的环境状况,为遗物保护提供必要的环境数据参考,项目组充分考虑了移动考古的需要,研制了能够在考古现场使用的移动环境监测系统。该系统包括10个数据传感器和2个无线汇集器、1个数据路由器和1台数据服务器。该套系统在在山东寿光考古工地试验后,性能稳定,数据传输快捷,与同时在现场测试的美国迪克森公司的产品相比较,具有更加优良的耐低温性能,且探头布置灵活机动,探头与车载的服务器传输顺畅,实现了预期的功能。  考古现场出土的文物种类和材质繁多,有壁画、陶瓷器、纺织品、玉石器、金属、玻璃、植物纤维、生物体等,为了满足考古现场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又要兼顾测定仪器的便携性、可移动性及其稳定性,在有限的空间内形成考古现场出土文物埋藏土壤和分析检测的系统,达到查明文物出土现状的材质和病害基本信息的目标,项目组对考古现场的检测需求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和分类,在划分两个部分的基础上,选出了为研究和监测这些指标所必须的仪器和设备。建立了分析体系框架,完成了X射线荧光光谱仪、拉曼光谱仪和离子色谱以及近红外光谱在文物保护和现场检测应用的分析报告,并结合莫高窟遗址对各种仪器可获得的信息进行了试验,试验初步证明,以文物出土现场移动实验室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如实验室空间,实验室必要的水、电、气供给以及通风设备等,能够对各种文物进行相应的检测,在第一时间,了解文物出土时的物质结构、元素成分、光谱特征等,建立珍贵文物的出土时的科学档案,为文物的妥善处理和下一步的保护提供重要的试验数据。此外,车载各种对文物赋存环境的快速监测仪器,能够准确获知文物出土时埋藏土壤的含水量、含盐量以及酸碱度等重要参数,为实现考古现场保护的科学化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研究比较国内外各种同类仪器的性能测试指标,并对各类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各种指标测试分析手段进行了试验,制定了各种仪器的操作手册和各项指标的操作方法,建立了基于无损和快速两个特点的文物出土现场检测体系,在山东寿光考古现场的应用证明,在遗迹辨识、文物出土情况分析等方面对大多数考古现场提供有效帮助。山东考古现场对古代制盐工艺各种遗迹现象的检测数据表明,所取得的分析数据为考古学家解释和说明古代的制盐工具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充分体现了文物出土现场移动实验室的作用,预示着文物出土现场移动实验室必将为未来的考古工作提供重要帮助。  运载平台选型、空间设计以及装配制造 本研究完成主要研究工作为结合我国各种道路状况和移动实验室的空间需要选择了适合的搭载底盘,并根据野外工作条件和移动实验室个单元功能进行室内空间功能划分,各功能区细节设计,加工材质选择,固定设备设计加工和安装,实验室水路、气路、电路的设计和安装,车内工作站的安装,实验室内照明系统、空调系统、暖风系统、网络系统的设计和安装,实验室特殊通风柜和文物充氮保存柜的设计、制作和安装,实验室储物空间的合理设计和制作安装,实验室整体VI设计、车模和动画演示制作等。本单元由清华大学、敦煌研究院、上海博物馆、浙江大学、上海格澜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等单位的研究人员通力合作完成,最后由镇江捷城车载无线电厂制作出我国第一台文物出土现场移动实验室。  新的成果 服务于考古现场  本项目针对我国文物出土现场调查、探测技术缺乏、装备落后、现场应急保护基础薄弱的现状,紧密结合我国目前考古现场的突出技术和装备需求,遵循将文物保护科学实验室前移现场并服务于考古发掘和现场保护的理念,开展文物出土现场信息采集、智能探测、环境监控、快速分析、应急保护等项目技术研究和装备研发,制定了系列的文物出土现场保护规范与技术标准,系统集成我国首台功能全面、技术先进、设备齐全、机动灵活的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实验室,形成了考古发掘现场调查、探测、保护等系列技术和装备支撑平台。  (1)结合考古现场的实际需求,提出了科学试验室前移现场并服务于考古发掘、信息提取和应急保护的理念,通过设备集成、装备研制、软件开发和标准研制,打造出我国首个考古发掘现场具有综合功能的技术支撑平台。  (2)以GIS为核心,整合现代测绘和数字化记录技术,首次实现了遗迹、遗址、发掘现场的图像采集、数据测量、数据处理、三维建模与数据传输的多手段并用、相互补充的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  (3)集成现代智能控制、传感器和数据传输技术,研制出我国首台考古发掘现场智能预探测系统。考古发掘现场智能预探测系统,采用视频探头、传感器和控制单元小型化、模块化分体组装式设计,满足了探测系统沿发掘探孔进入的实际需求。解决了不产生扰动情况下,探测系统进入墓葬探测空间的进入方式之难点。  (4)陕西三座古代墓葬的实地探测,考古发掘现场智能预探测系统首次实现了发掘前对墓葬内部结构视频、温度、湿度、氧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甲烷气体数据的采集和传输。使科学考古发掘预案制定、通过对古代墓葬环境规律的探测研究馆藏文物保存最佳环境成为可能。  (5)依据考古发掘现场遗迹遗物的种类和特点,总结提炼现有技术,研制缺环技术,首次研发、集成现场应急保护系列工具包和使用手册。现场应急保护系列工具包,具有配套齐全、应用灵活、针对性强、专业性高、便于携带等特点,充分满足现场应急保护需求,不仅能够提高现场保护工作效率,同时能够保证现场文物的完整提取和科学保护。  (6)研发出文物出土现场温湿度监测和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该系统依据考古发掘现场的特点,具有组合灵活、便于布点、数据准确、传输稳定、工作范围环境临界区间较宽的特点。  (7)通过文物出土现场应用需求和国内外小型便携仪器设备的调研,筛选出一套适合考古发掘现场环境检测、材质分析、功能配套、便于携带的组合式分析监测系统。实现了对现场出土文物在第一时间的检测分析和文物出土环境数据采集记录。  (8)整合现场保护、智能控制、传感器、现代分析、计算机、通讯、传输、数据处理和空间技术等多学科技术和装备,完成了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试验室的外观设计、功能划分、空间布局、设备搭载和车辆选型,首次实现了国际上第一个具有综合功能的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试验室的系统集成和研发。文物出土现场移动实验室已被列入国家特种新型车辆。
  • 中国首次将"移动实验室"搬进考古现场
    如何将传统的实验室和保护修复室搬到考古发掘现场,在第一时间最大限度地保护出土文物?由浙江大学参与研发的中国国内首台考古车式"移动实验室"近日正式亮相。  有关专家称,这项成果可以在发掘现场进行文物探测与保护,将大大提高中国在考古探测和出土文物现场保护的能力。  作为中国首台功能全面的考古"移动实验室",这台实验车不仅配备有智能控制、传感器、计算机、传输、数据处理和空间技术等多学科技术和装备,还可以通过现场视频、温度、湿度监测和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等,精确掌握文物埋藏的环境,实现对出土文物在第一时间检测分析和文物出土环境数据采集。  这一成果出自敦煌研究院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实验室研发》。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文物数字技术中心的研究开发小组主要承担了其中的"文物出土现场移动环境监测系统"和"考古移动实验室车载网络系统"的研发工作。  据浙江大学社科院负责人介绍,此次浙江大学研发的"文物出土现场移动环境监测系统"可以在文物出土现场快速建立环境实时监测装置,精确掌握文物所处环境信息,记录文物出土全过程中所有环境信息,从而为出土文物的应急保护、重要文物出土后的长期保存条件研究等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依据。  而"车载网络系统"则被视为考古移动实验室的信息灵魂。它能够为重要文物出土现场视频信息、环境监测信息、文物分析提取信息等提供 实时保存、交换、共享的网络环境。  不久前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考古发掘唐代围沟墓考古现场,"移动实验室"进行了一场现场实地探测和演示:利用实验车及其搭载的考古机器人预先进入古墓内部查看,并将数据传回地面分析,对遗迹、遗址、发掘现场的图像进行现场数据测量和处理。科研人员在此基础上,得以根据考古现场的实际情况制订更为科学的发掘预案。  "移动实验室"的"睿智"和便捷得到了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部门的10位评审专家的共同认可。考古学家认为,这项研究经两年多研制,创新性地将信息采集、智能预探测、分析检测、现场提取,以及应急处置与保护等功能单元集成搭载在移动运载工具上,为促进现场文物保护提供了有效平台。  "这不仅有利于考古人员的人身安全,而且对于重要文物出土后的保存条件的研究,也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国家文物局科技保护专家组组长王丹华说。
  • 水质现场快检技术打破国外垄断
    “一折一按”即出结果  科研人员把一根细小的玻璃管在待检水样中折断后,小玻璃管迅速吸水后出现显色反应,再插入小小的仪器中,按下数据提取键,水中待测物浓度等相关数据便清晰地显示在评审专家们的面前。这是近日在郑州举行的“ZZW多参数现场测试仪暨水质快速测试管方法的研究”成果鉴定会上的场景。  项目鉴定专家组组长中科院院士汪尔康、工程院院士魏复盛等9名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将烦琐的实验室检测简化,通过高度集成比色分析、现代光电、信息处理等多学科技术,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水质现场快速测试方法,为我国环境安全应急监测体系的建设提供广为适用、更为简便、智能化、小型化、便携化的现场快速测试仪器,打破了国外技术和产品的垄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项目负责人,河南省科学院研究员白莉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该项目历经十多年的研究,主要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吸式水质快速测试管”(显色系统)和“智能化全色测试仪”(检测系统)两大核心技术组成,形成了独特的水质现场快速测试方法和产品体系。尤其是由57个品种的测试管组成的显色系统与检测系统测试仪配合,可在现场数分钟之内完成对某一待测物的快速测定。  据悉,他们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0多项,获得专利授权28项,拥有国家级新产品、国家火炬计划项目认证 并在2011年被纳入国家环保应急监测技术标准。  河南省科学院郑州沃特测试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树华介绍说,该项目产品具有操作简单、抗干扰性强、数据稳定可靠、二次污染小等技术优势,使水质现场测试速度和可信度难以均衡的难题得以较好解决,极大提高了应急状态下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管理水平。在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及此后的北京抗击“甲流”、玉树抗震救灾、上海世博会安保等重大事件中,该项目产品都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据悉,该项目在实施期间,已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近2000万元,替代进口产品和减少灾害损失的间接效益达数亿元。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