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荧光光谱仪光致发光

仪器信息网荧光光谱仪光致发光专题为您整合荧光光谱仪光致发光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荧光光谱仪光致发光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荧光光谱仪光致发光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荧光光谱仪光致发光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荧光光谱仪光致发光话题讨论。

荧光光谱仪光致发光相关的论坛

  • 光致发光问题

    [color=#444444]请问,甲胺铅碘的光致发光谱怎么测得?用普通的荧光分光光度计么?还是需要别的设备?[/color]

  • 光致发光应用原理、范围

    一般光致发光指荧光及磷光现象。发光量子产率与激发光波长(或能量)有关,发光强度随激发波长的变化称为激发光谱。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间符合斯托克斯规则。光致发光可用于研究物质的电子状态,发光物质的痕量分析,发光体的分子取向,发光过程的动力学研究等等。采用发光探针,可以大大扩展光致发光的应用范围,在生物医学、环境科学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求助】光致发光谱的测量

    我要用F-4500作TiO2光致发光光谱,请问数据模式怎么选择啊,1.Fluorescence 2. Luminescence 3. phosphorescence选1.荧光型对吗?还有扫描方式怎么选择1.Excitation 2. synchronous 3. Emission选3.发射波长扫描对吗?

  • 拉曼光谱和光致发光谱的区别?

    拉曼光谱和光致发光谱的区别?

    想问一下,拉曼光谱和光致发光谱除了谱线横坐标不同外,还有什么别的区别?类似激光器、接收器、滤波片什么的有差异吗?前两天做了一个块体试样的拉曼和PL谱,把拉曼光谱的横坐标拉曼位移计算转换为波长(拉曼位移=激发光波数-拉曼散射光波数)后,发现两个谱图近似,想问一下,拉曼光谱是不是和光致发光谱除了横坐标不一样外,还有什么别的差异?下图红线是拉曼图,黑线是光致发光图。另外我也咨询过测试老师,老师说两个没有区别,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yc1010.gif说的太绝对了,我也没敢信。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9/201309052037_462632_1698940_3.jpg

  • 【求助】为什么会这样:关于ZnO的光致发光谱

    诸位大侠,俺头一次做固体ZnO的光致发光谱,用的仪器是Varian Elipse,激发波长是325 nm,在室温下(16oC)做的,结果是在650nm处得到一个很锐的峰,其他地方基本没有峰。这一结果和文献上报道的ZnO的光致发光谱大相径庭,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请高手给予指点。拜谢!!!

  • 【求助】固体粉末发光光谱的样品准备

    最近想用荧光光度计做固体粉末的光致发光谱,但是我们这里都是测溶液的,没有人测过固体粉末的,不知道粉末样品如何制样。恳请有经验的大侠指点一下样品如何准备!还有检测粉末时的注意事项!不胜感激!我们这里的仪器是日立F-7000。

  • RF5301荧光光度计如何测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的??

    我是小白,最近在学习使用RF5301荧光光度计,由于说明书是英文的,看起来费劲的很,我想问问:1。如果我要测试样品的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那使用仪器之前就要选择两片不同中心波长的滤光片插到仪器里面,是不是呢?还是不管测发射光谱还是激发光谱,都可以使用同一片滤光片来测?哎,不懂啊。2.如果是这样,那Xe灯光源怎么能根据我是测发射光谱还是激发光谱来测试呢?(测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所安放滤光片的插槽是互相垂直的,比色皿是四面透光的)。安放Xe灯的位置好像是固定的吧!我猜的。

  • 【求助】BN的荧光光谱分析问题?

    我是做材料的,没有用过光谱。想把立方BN做成宽禁带半导体材料,这是si掺杂后荧光光谱,不同的激发波长,突出的峰是高次衍射峰吧?从图上面看能不能够说明在特定的光激发下产生光致发光现象?进一步的分析该怎么进行?[~84256~][~84257~]

  • 分子荧光光谱中fluorescent和luminescent模式的区别?

    用分子荧光光谱测定,发现可以测定fluorescent和luminescent两种,不懂它们的区别,论坛上看到两种解答,第一种说fluorescent为荧光发光,luminescent光致发光,为自发光和化学发光,不需要紫外灯照射,另一种说luminescent是fluorescent荧光发光+phosphorescence磷光发光,不明白是哪一种,有知道的人么?

  • 【原创大赛】我对荧光光谱仪的总结

    【原创大赛】我对荧光光谱仪的总结

    一、概况及发展历史1.原理在吸收紫外和可见电磁辐射的过程中,分子受激跃迁至激发电子态,大多数分子将通过与其它分子的碰撞以热的方式散发掉这部分能量,部分分子以光的形式放射出这部分能量,放射光的波长不同于所吸收辐射的波长。后一种过程称作光致发光。分子发光包括荧光、磷光、化学发光、生物发光和散射光谱等。基于化合物的荧光测量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称为分子荧光光谱法。由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切光器使其变成断续之光,通过激发光单色器变成单色光,此光即为荧光物质的激发光。被测的荧光物质在激发光照射下所发出的荧光,经过单色器变成单色荧光后照射于光电倍增管上,由其所发生的光电流经过放大器放大输至记录仪。一个激发,一个发射,采用双单色器系统,可分别测量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目前国内外荧光光谱仪示意图如图一: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12/201112201524_339678_2439370_3.jpg 图一 荧光光谱仪原理示意图2.分类荧光光谱仪是测定材料发光性能的基本设备。 通用荧光光谱仪大致可分为3种:(1) 基本型:在200-800 nm的紫外可见波段的稳态光谱仪。 (2) 扩展型:覆盖200-1700 nm波段的紫外可见-近红外稳态光谱仪。 (3) 综合型:覆盖上述两个波段,同时可测瞬态光谱的光谱仪。3.主要用途(1)荧光激发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 (2)同步荧光(波长和能量)扫描光谱; (3)3D(Ex Em Intensity) ;(4)Time Base和CWA(固定波长单点测量); (5)荧光寿命测量,包括寿命分辨及时间分辨;(6)计算机采集光谱数据和处理数据(Datamax和Gram32)。4.发展历史第一次记录荧光现象的是16世纪西班牙的内科医生和植物学家N.Monardes,1575年他提到在含有一种称为“LignumNephriticum”的木头切片的水溶液中,呈现了极为可爱的天蓝色。在17世纪,Boyle(1626—1691)和Newton(1624—1727)等著名科学家再次观察到荧光现象。之后荧光就引起了许多科学家的研究兴趣,荧光分析方法也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生物和化学分析当中。  当然荧光分析方法的发展,与仪器应用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总体来说,荧光光谱仪自问世以来经过了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 (1)手动式;(2)自动扫描;(3)微机化。19世纪以前,荧光的观察是靠肉眼进行的,直到1928年,才由Jette和West提出了第一台光电荧光计。光电荧光计的灵敏度是有限的,1939年Zworykin和Rajchman发明光电倍增管以后,在增加灵敏度和容许使用分辨率更高的单色器等方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1943年Dutton和Bailey提出了一种荧光光谱的手工校正步骤,1948年由Studer推出了第一台自动光谱校正装置,到1952年才出现商品化的校正光谱仪器。 二、主要部件及功能 荧光光谱仪主要包括光源、激发单色器、样品池、荧光单色器及检测器等主要部件。1.光源早期的荧光分光光度计,配有能发生很窄汞线的低压汞灯。使用高压汞灯,谱线被加宽,而且也存在高强度的连续带。然而,一个完整的激发光谱的测定需一种能发射从可见到紫外范围的较高强度的光辐射的灯。氙弧灯能适于此条件,因此,它是目前在荧光分光光度计中最广泛使用的光源。2.单色器单色器的作用是把光源发出的连续光谱分解成单色光,并能准确方便地“取出”所需要的某一波长的光,它是光谱仪的心脏部分。单色器主要由狭缝、色散元件和透镜系统组成,其中色散元件是关键部件。色散元件是棱镜和反射光栅或两者的组合,它能将连续光谱色散成为单色光。(1)棱镜单色器 棱镜单色器是利用不同波长的光在棱镜内折射率不同将复合光色散为单色光的。棱镜色散作用的大小与棱镜制作材料及几何形状有关。常用的棱镜用玻璃或石英制成。可见分光光度计可以采用玻,它适用于紫外、可见整个光谱区。 (2)光栅单色器 光栅作为色散元件具有不少独特的优点。光栅可定义为一系列等宽、等距离的平行狭缝。光栅的色散原理是以光的衍射现象和干涉现象为基础的。常用的光栅单色器为反射光栅单色器,它又分为平面反射光栅和凹面反射光栅两种,其中最常用的是平面反射光栅。光栅单色器的分辨率比棱镜单色器分辨率高(可达±0.2nm),而且它可用的波长范围也比棱镜单色器宽,且入射光80%的能量在一级光谱中。近年来,光栅的刻制复制技术也在不断地改进,其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因而其应用日益广泛。(3)狭缝狭缝是单色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分辨率。狭缝宽度越小,单色性越好,但光强度也随之减少。3.样品池荧光仪用的样品池需用低荧光的材料制成,通常用玻璃和石英材料,形状以方形和长方形为宜。4.检测器

  • 【求助】荧光谱仪选择

    单位想购进一台荧光谱仪,主要用于光致发光检测,检测材料包括发光玻璃、晶体、纳米晶粉末等,请大家推荐以下,谢谢!目前本人用过的主要有日立F4500和爱丁堡的FLS920,感觉日立F4500可较好得到紫外可见荧光光谱,缺陷是可附配件较少,不能测量量子产率、辐射寿命及红外发光而FLS900可选配件较多,可测量稳态瞬态谱,亦可增加红外配件和加装激光源,但缺陷是Xe光源暴露于样品室,导致杂散光较严重,尤其是对于纳米晶粉末样品,杂散峰导致测量数据严重不可信

  • 【分享】【资料】分子荧光光谱法

    [size=4][color=#000066][font=黑体][b]荧光[/b][/font][/color][font=宋体]是指一种[/font][color=#3333ff][font=宋体][u]光致发光[/u][/font][/color][font=宋体]的冷发光现象。当某种常温物质经某种[/font][font=宋体]波长的入射光(通常是[/font][font=宋体]紫外线[/font][font=宋体])照射,吸收光能后进入激发[/font][font=宋体]态,并且立即退激发并发出比入射光的的波长长的出射光(通[/font][font=宋体]常波长在[/font][font=宋体]可见光[/font][font=宋体]波段);而且一旦停止入射光,发光现象也随[/font][font=宋体]之立即消失。具有这种性质的出射光就被称之为荧光。[/font] [/size]

  • 急问LS55型荧光光谱仪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究竟怎么设参数?

    刚接触荧光光谱仪,云里雾里,求指教!!!!看了一些资料,上面说关于最优激发波长的选择方法是:先设定激发波长200nm,进行发射模式扫描,范围在210-800nm。改变激发波长,再次进行发射模式扫描,观察峰位,峰位不变的则是荧光峰。然后以这个不变的荧光峰作为发射波长固定下来,进行激发波长的扫描,激发波长的范围要小于发射波长。此时将扫出来的峰型较好的峰,再次作为激发波长固定,进行真正的发射波长扫描,得到较好结果。1.我想知道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是当固定激发波长进行发射模式扫描时,激发波长要小于 扫描范围。类似的,激发模式扫描时,固定的发射波长要大于扫描范围?2.上面说的那个方法应该不是采用预扫描方法的吧?那么可以采用的预扫描方法吗?预扫描的方法只需要分别设置激发光和发射光的起止波长就可以了吧?扫出来后又该如何根据得到图谱判断荧光峰和激发波长呢?3.当已知一种物质的最佳激发波长来直接扫描其在不同浓度下某一范围内的荧光峰时,是不是只需要进行单个单色器的扫描----发射模式的扫描就可以了?但是我在有些文献里看到对某个物质进行荧光扫描的参数设置是with the following setting: 350 nm as excitation wavelength and 480nm as emission wavelength.这是什么情况呢?这里设定的发射波长是用来做什么的呢?这个发射波长不是观察出来的吗?即可以看到350nm激发得到其荧光峰在480nm处。4.只要是进行单个单色器的扫描,固定的激发波长就一定要小于扫描范围,固定的发射波长就一定要大于扫描范围吗?为什么?

  • 搭建X射线激发的光谱分光光度计

    本人实验中需要测量样品的X射线激发发光谱,因现有的光谱仪(日立F4600)是光致发光,无法测量。所以想用光纤光谱仪自己搭建一个测量系统我的设想是,采用X射线管作为光源,照射样品,利用光纤光谱仪的光纤将发光信号导入到光纤光谱仪中。现在的问题是这个方案是否可行,光纤光谱仪选用什么品牌、型号的好一些。有了解的请帮忙推荐一下。

  • 【转帖】原子荧光光谱的产生

    原子荧光光谱的产生  气态自由原子吸收光源的特征辐射后,原子的外层电子跃迁到较高能级,然后又跃迁返回基态或较低能级,同时发射出与原激发波长相同或不同的发射即为原子荧光。原子荧光是光致发光,也是二次发光。当激发光源停止照射之后,再发射过程立即停止。  原子荧光的类型  原子荧光可分共振荧光、非共振荧光与敏化荧光等三种类型。图为原子荧光产生的过程。  其中,对(a)~(d)的详解见下表。  (a) (b) (c) (d)  A 起源于基态的共振荧光 起源于基态 正常阶跃荧光 起源于亚稳态  B 热助共振荧光 起源于亚稳态 热助阶跃荧光 起源于基态  ⑴ 共振荧光   气态原子吸收共振线被激发后,再发射与原吸收线波长相同的荧光即是共振荧光。它的特点是激发线与荧光线的高低能级相同,其产生过程见图中之A。如锌原子吸收213.86nm的光,它发射荧光的波长也为213.861 nm。若原子受热激发处于亚稳态,再吸收辐射进一步激发,然后再发射相同波长的共振荧光,此种原子荧光称为热助共振荧光。见图(a)中之B。  ⑵ 非共振荧光  当荧光与激发光的波长不相同时,产生非共振荧光。非共振荧光又分为直跃线荧光、阶跃线荧光、anti-Stokes(反斯托克斯)荧光。  (i)直跃线荧光   激发态原子跃迁回至高于基态的亚稳态时所发射的荧光称为直跃线荧光,见图(b)。由于荧光的能级间隔小于激发线的能级间隔,所以荧光的波长大于激发线的波长。如铅原子吸收283.31nm的光,而发射405.78nm的荧光。它是激发线和荧光线具有相同的高能级,而低能级不同。如果荧光线激发能大于荧光能,即荧光线的波长大于激发线的波长称为Stokes荧光;反之,称为anti-Stokes荧光。直跃线荧光为Stokes荧光。  (ii)阶跃线荧光   有两种情况,正常阶跃荧光为被光照激发的原子,以非辐射形式去激发返回到较低能级,再以发射形式返回基态而发射的荧光。很显然,荧光波长大于激发线波长。例钠原子吸收330.30nm光,发射出588.99nm的荧光。非辐射形式为在原子化器中原子与其他粒子碰撞的去激发过程。热助阶跃荧光为被光照射激发的原子,跃迁至中间能级,又发生热激发至高能级,然后返回至低能级发射的荧光。例如铬原子被359.35nm的光激发后,会产生很强的 357.87nm荧光。阶跃线荧光产生见图(c)。  (iii)anti-Stokes荧光   当自由原子跃迁至某一能级,其获得的能量一部分是由光源激发能供给,另一部分是热能供给,然后返回低能级所发射的荧光为anti-Stokes荧光。其荧光能大于激发能,荧光波长小于激发线波长。例如铟吸收热能后处于一较低的亚稳能级,再吸收451.13nm的光后,发射410.18nm的荧光,见图(d)。  (3) 敏化荧光   受光激发的原子与另一种原子碰撞时,把激发能传递给另一个原子使其激发,后者再以发射形式去激发而发射荧光即为敏化荧光。火焰原子化器中观察不到敏化荧光,在非火焰原子化器中才能观察到。 在以上各种类型的原子荧光中,共振荧光强度最大,最为常用。  量子效率与荧光猝灭  受光激发的原子,可能发射共振荧光,也可能发射非共振荧光,还可能无辐射跃迁至低能级,所以量子效率一般小于1。 受激原子和其他粒子碰撞,把一部分能量变成热运动与其他形式的能量,因而发生无辐射的去激发过程,这种现象称为荧光猝灭。荧光的猝灭会使荧光的量子效率降低,荧光强度减弱。许多元素在烃类火焰中要比用氩稀释的氢—氧火焰中荧光猝灭大得多,因此原子荧光光谱法,尽量不用烃类火焰,而用氩稀释的氢—氧火焰代替。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