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油田土壤

仪器信息网油田土壤专题为您整合油田土壤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油田土壤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油田土壤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油田土壤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油田土壤话题讨论。

油田土壤相关的论坛

  • 土壤和石油烃性质对溶剂萃取法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影响

    [font=&][size=18px]随着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石油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尤其是石油污染土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的学者和研究人员开展了石油污染土壤治理的工作,已经开发出的技术方法包括物理修复法、化学修复法和生物修复法。对于这些技术的实验室研究结果,都是基于模拟的受污染土壤,极少考虑到真实土壤的组成和物理性质对修复效果的影响,这导致实验室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有较大偏差,不能够有效的指导现场修复工程。本文以具有发展前景的溶剂萃取修复技术为例,在优化萃取工艺条件的同时,通过多变量分析方法,重点研究真实污染土壤性质和石油烃性质等对萃取效率的影响规律,为实际场址的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从国内六个油田采集石油污染土壤,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联用仪[/color][/url]建立起土壤中石油烃的分析检测方法,分析发现,六个油田土壤含油率在4.18×104~2.86×105mg/kg之间,属于典型的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 研究了不同溶剂对石油污染土壤的脱油效果,发现石油醚是一种高效、绿色的溶剂。以石油醚为萃取剂,室温条件下,对其工艺操作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液固比为8:1,洗涤20min为最优萃取条件,在此条件下,六个油田总石油烃去除率在70%~90%之间。对于污染物的各个组分,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去除效果都达到60%以上。 利用多变量分析,考察了土壤性质(土壤pH值、含油率、有机质含量、含水率、阳离子交换量和土壤粒径分布)和石油烃性质(辛醇-水分配系数、有机化合物土壤吸着系数、水溶性、环数和碳原子数)对去石油烃除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和石油烃性质对石油烃去除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土壤的含水率、阳离子交换量、砂粒含量对石油烃去除率起正作用,粘粒含量、粉粒含量对石油烃去除起负作用,石油烃的去除率随着土壤pH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含油率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增大而增大;反映憎水性的性质如水溶性、Kow、Koc和反映分子大小的性质如分子量、碳原子数和环数均对石油烃的去除起负作用。同时本文还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获得了土壤和石油烃性质对石油烃去除率的相关系数。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溶剂萃取过程,实际污染土壤与实验室配制的污染土壤有很大不同,本文数据为实际厂址土壤修复提供了依据。[/size][/font]

  • 【求助】求:土壤有机污染检测机构

    作为土壤环境污染指标,拟测试土壤有机污染。根据前人研究,主要是检测:总石油烃、多环芳烃。拟寻找试验机构,进行检测。因为并非油田等高污染地区,故要求更高精度。请提供:检查方法,仪器设备、样品保存时间、方式、样品量要求;相关费用(拟测试样品300个)联系方式:[email]jing_james@126.com[/email],029-88322651

  • 含油土壤测重金属怎么消解?

    油田的土壤样品,被石油污染的很严重,测重金属前做全消解时棕色黑色的有机物粘附在坩埚壁、坩埚杯沿和坩埚盖子上很难消解干净,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 我国首部土壤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规出台

    湖北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2月1日通过了《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将于2016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意味着,中国首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正式出台。该《条例》包括总则、政府职责、土壤污染预防、土壤污染控制、污染土壤修复、信息公开与社会参与、法律责任等内容。《条例》中明确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县级以上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壤环境质量负责,安排土壤污染防治经费。任期内因未尽职尽责或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的,利用职权干预、阻碍环境监管执法,使辖区内土壤环境质量恶化的政府主要负责人,将被依规实行终身追责。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法规工作室副主任付正中介绍说,《条例》明确了“谁污染、谁控制”、“谁污染、谁修复”的原则,吸收了新《环保法》按日连续处罚,污染土壤环境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案件移送制度,对造成土壤污染的单位、个人及其他相关主体明确了相应的行为罚、财产罚等严厉法律措施。针对土壤污染防治现状,湖北省出重拳聚焦绿色发展,并结合本省实际制定了中国首部土壤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规。  这是继2014年《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2015年《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决定》之后,湖北省第三个提交到该省“两会”审议讨论的关于绿色发展的地方性法规。  据了解,湖北省土壤环境状况总体发展趋势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局部地区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主要存在重金属镉超标、耕地滴滴涕超标和重点污染区域重金属污染、江汉油田采油区石油类污染、化工企业遗留地污染等问题

  • 【分享】石油烃类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石油是由上千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包括饱和烃、芳香烃类化合物、沥青质、树脂类等。石油的开采、冶炼、使用和运输过程的污染和遗漏事故,以及含油废水的排放、污水灌溉,各种石油制品的挥发、不完全燃烧物飘落等引起一系列土壤石油污染问题。特别是石油开采过程产生的落地原油,已成为土壤矿物油污染的重要来源。 许多研究表明,一些石油烃类进入动物体内后,对哺乳类动物及人类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土壤的严重污染会导致石油烃的某些成分在粮食中积累,影响粮食的品质,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 1 生物修复技术的兴起 80年代以前,治理石油烃污染土壤还仅限于物理和化学方法,即热处理和化学浸出法。热处理法是通过焚烧或煅烧,可净化土壤中大部分有机污染物,但同时亦破坏土壤结构和组分,且价格昂贵而很难实施。化学浸出和水洗也可以获得较好的除油效果,但所用的化学试剂的二次污染问题限制了其应用。80年代以来,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生物修复是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减少土壤环境中有毒有害物的浓度,使污染土壤恢复到健康状态的过程。 生物修复技术是在生物降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清洁技术,它是传统的生物处理方法的发展。与物理、化学修复污染土壤技术相比,它具有成本低,不破坏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土壤环境,污染物氧化安全,无二次污染,处理效果好,操作简单等特点。生物修复可通过环境因素的最优化而加速自然生物降解速率,是一种高效、经济和生态可承受的清洁技术。 目前,治理石油烃类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微生物修复技术,按修复的地点又可分为原位生物修复和异位生物修复;另一类是植物修复法。 2 微生物修复技术 2.1 原位生物修复技术 原位处理方法是将受污染土壤在原地处理。处理期间,土壤基本不被搅动,最常见的就地处理方式是土壤的水饱和区进行生物降解。除了要加入营养盐,氧源(多为H2O2)外;还需引入微生物以提高生物降解的能力。有时,在污染区挖一组井,并直接注入适当的溶液,这样就可以把水中的微生物引入到土壤中。地下水经过一些处理后,可以恢复和再循环使用,在地下水循环使用前,还可以加入土壤改良剂。 Ellis等在斯德歌尔摩中部的一个废弃的木材防腐油生产区,对高浓度低分子量多环芳烃和高分子量的多环芳烃污染进行就地处理。在0.9~4.5 m的深度范围内,土壤中防腐油的总浓度为10~3200 mg/kg土。在污染区设置一些井,往井中注入含有营养盐的磷酸氢钾,氧源(质量分数35%的H2O2,100 mg/L)和表面活化剂的溶液,并接种能促进多环芳烃降解的微生物,对污染区进行处理。污染土壤经过4个月处理,所有多环芳烃的降解都很明显,但是,三环和多环芳烃的降解率一般明显低于60%。因为就地处理对温度较敏感,所以只能在气温大于8 ℃的月份进行。 在一定的时间内,原位处理不可能有效地去除大多数多环芳烃,而且这种方法因受温度和土壤类型的影响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2 异位生物修复技术 异位生物修复主要包括现场处理法、预制床法、堆制处理法、生物反应器和厌氧生物处理法。 2.2.1 现场处理法 近年来国外石油烃污染生物处理的研究很多,其中土壤耕作处理是现场处理土壤污染常用的方法。被污染的废物施在土壤上,通过施肥、灌溉和加石灰等管理措施,保持氧气、水分和pH的最合适值,并进行耕作以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确保在污染废物和下面土层中污染物的降解。降解过程所用的微生物多为土著微生物,但是要提高效果还需要引入驯化的微生物。 Mueller等对弗罗里达州Pensacola木材防腐油生产区的土壤进行现场处理,并测定了21种多环芳烃的降解率。结果表明,各类有机物的降解顺序为:酚醛类杂环烃低分子量多环芳烃高分子量多环芳烃。12周以后,表土低分子量的多环芳烃的平均降解率大于50%,而高分子量多环芳烃的降解率很低。同一时间内,底土的多环芳烃仍然保持较高的浓度。 2.2.2 预制床法 现场处理中土壤耕作处理最大的缺陷是污染物可能从处理区迁移,预制床的设计可以使污染物的迁移量减至最小,因为它具有滤液收集和控制排放系统。预制床的底面为渗透性低的物质,如高密度的聚乙烯或粘土。将污染土壤转移到预制床上,通过施肥、灌溉,调节pH,有时还加入微生物和表面活性剂,使其最适合污染物的降解。 Ellis等用具有滤液收集和水循环系统的预制床对斯德歌尔摩中部防腐油生产区的土壤进行治理,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浓度从1024.4 mg/kg降至324.1 mg/kg。虽然多环芳烃的浓度显著降低,但是高分子量多环芳烃的降解率很低。与同一区域的原位处理技术相比,预制床处理对三环和三环以上的多环芳烃的降解率明显提高。 2.2.3 堆制处理法 土壤的堆制处理就是将受污染的土壤从污染地区挖掘起来,防止污染物向地下水或更大的地域扩散,运输到一个经过处理的地点(布置防止渗漏底,通风管道等)堆放,形成上升的斜坡,并进行生物处理。堆制法是生物修复技术中的一种新型替代技术。 姜昌亮等采用异位生物修复技术长料堆式堆制处理法,对辽河油田4种不同类型的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了生物处理示范研究,结果表明实用规模的长料堆制处理工程对油田稀油、稠油和高凝油石油污染土壤的处理效果很理想。该处理工程自然通风可满足远行要求,因此可大大节省能源投资,对大规模污染土壤处理来说,该技术是一种简单易行、便于推广的污染土壤清洁技术。 张文娟等用实验模拟方法,研究堆制处理过程对污染土壤中的多环芳烃降解,结果表明堆制对6种难降解的多环芳烃都有不同程度的降解作用,多环芳烃的降解随着苯环数的增加而降低,当多环芳烃的初始浓度提高约50倍时,除荧、蒽外,其他多环芳烃的降解随着污染浓度的提高而降低。

  • 【分享】土壤和土壤污染

    土壤是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地球上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随着地球上生命的出现,土壤也相应形成。土壤由矿物质、有机物质(主要是有机物质和土壤微生物)、水分和空气组成。所以,土壤组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从生态学的观点看,土壤是物质的分解者(主要是土壤微生物)的栖息场所,是物质循环的主要环节。从环境污染的观点看,土壤既是污染的场所,也是缓和和减少污染的场所。从环境工程角度看,防治土壤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调查统计,自然干燥土壤元素多数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例如,粘土、砂土、有机物等。土壤污染是指进入土壤中的有害、有毒物质超出土壤的自净能力.导致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发生改变。土壤污染危害农作物生长,使农产品有毒物质含量增高,影响人体健康。

  • 【分享】土壤小知识(土壤酶活性)

    [size=3][font=宋体]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情况密切相关。许多研究资料表明,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与酶活性有很好的相关性。脲酶活性较高的羽扇豆。微生物是土壤酶的重要来源。脲酶的活性与土壤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及土壤交换性量有明显相关性,增加土壤湿度,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font][font=Times New Roman]C/N[/font][font=宋体]比、全氮、速效氮、盐基饱和度及物理性沙粒有明显相关性,增加土壤湿度,过氧化氢酶活性液增强,土壤干燥时,活性下降。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效磷含量有关,增加可溶性磷,酶活性逐渐提高,以后便逐渐下降,当大量供给磷肥时(如达[/font][font=Times New Roman]60~80mg/100g[/font][font=宋体]土),则完全察觉不到磷酸盐水解酶的活性。一般认为,富含腐殖质的高肥力土壤,脲酶的活性也最高。总之,许多研究者认为,酶的功能是明显的,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font][/size]

  • 【实战宝典】土壤分析时应选用新鲜的土壤,还是用干燥后的土壤?

    [font=宋体][font=宋体]发帖人:[/font][font=Times New Roman]Belinda He[/font][/font][font=宋体]链接:[/font][url=https://bbs.instrument.com.cn/topic/7467996][u][font='Times New Roman'][color=#0000ff]https://bbs.instrument.com.cn/topic/7467996[/color][/font][/u][/url][font=黑体][b]问题描述:[/b][/font][font=宋体]土壤分析为什么要用风干状态的土壤称样?为什么要先测风干土壤的含水率,然后测出风干土壤中待测元素含量再利用含水率换算成烘干土壤的含量呢?为什么不用烘干的土壤直接称样呢?[/font][font=黑体][b]解答:[/b][/font][font=宋体]从野外采回的新鲜土壤是暂时的田间情况,它的分析结果会随着土壤中水分状况的改变而改变,不可靠,称样误差也大,也不便于比较数据结果。为了样品的保存和工作的方便,从野外采回的土壤样品一般都先进行风干处理,再称样分析。[/font][font=宋体]风干土壤样品中水分含量受大[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color=#3333ff]气相[/color][/url]对湿度的影响,它不是一种稳定的含量,在计算土壤各种成分时通常不包含这部分水分,因此,一般不用风干土作为计算的依据,而用烘干土作为计算的依据。因此,分析时一般用风干土,计算时就必须根据水分含量换算成烘干土。[/font][font=宋体]但是样品在风干过程中,有些成分,如低价铁,铵态氮,硝态氮等会起很大的变化,这些成分的分析,一般用新鲜的土壤样品。另外,也有一些分析,如土壤速效养分分析有效磷、有效钾的测定,风干和不风干的土壤,差别也很大。但是考虑到新鲜样品是暂时的田间情况,而且土壤样品称量误差大,测得的结果不是一个稳定的常数,而风干土壤样品测得的结果更稳定、更可靠,因此测定有效磷、有效钾时,仍以风干土为宜。[/font][font=宋体][font=宋体]为什么不直接用烘干的土壤分析呢?如果用烘干的土壤分析,如何保证其不吸水?烘干土壤测水分,是要放到干燥器中平衡的。而且,要考虑超过[/font][font=Times New Roman]100 [/font][font=宋体]℃的温度,对土壤中有些成分测定有影响的。风干土壤,是土壤在自然条件下的转变,利于对土壤原始状态的检验,而烘干过程会造成某些待测成分变化或者含量损失,使测定结果失真。[/font][/font]

  • 污染场地治理之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石油是zui重要的能源之一,被成为“工业的血液”。近些年来各国都加快了对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从沙漠到海洋、从无人区到人口稠密区,越来越多的油气井出现在世界各地。随之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石油对土壤的污染危害大,潜伏期厂,涉及面广,有研究者将其比喻为“化学定时炸dan”,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 石油主要是由烃类化合物组成的一种复杂化合物,其组成复杂,含有致畸、致 癌 、致突变的物质(如卤代烃、苯系物、苯胺类、菲 、苯并[a]芘等)。土壤作为人类、动植物和微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基础,是自然界物质和能量参与转化、迁移和积累等循环过程的重要场所,土壤安全事关人类食品安全。石油一旦进人土壤,将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根据已公布的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告》显示,我国土壤总超标率高达16.1%。其中,有机类污染物,尤其是石油污染物已成为导致土壤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据报道在我国,勘探和开发的油气田有4 0 0多个,覆盖面积达 3. 2 X 105 km2,其中约4. 8 X 106 hm2 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为我国部分油田周边石油污染状况,其周边土壤中的总石油烃( TPH ) 质量分数已经远远超过临界值500 mg/kg,对人居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由此可见,石油污染土壤形势严峻,修复工作迫在眉睫。 土壤石油污染:是指原油和石油产品在开采、运输、储存以及使用过程中,进入到土壤环境,其数量和速度超多土壤自净作用的速度,打破了它在土壤环境中的自然动态平衡,使其累积过程占据优势,导致土壤环境正常功能的失调和土壤质量的下降,并通过食物链,zui终影响到人类健康的现象。 石油进入土壤的途径: 石油的泄露和溢油:陆地采油大量的生产设施如油井、集输站、转输站和联合站等,原油会被直接或间接的倾泻与这些设施附件的地面;产品的开采和运输业会使石油类物质进入土壤环境中;另外发生井喷或泄露,也会污染周围土壤环境。 含油固、液体废气无的随意处置:油气的开采和运输过程会产生大量含油、天然气的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油废水、有害的废泥浆以及其他的一些污染物,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污染周边土壤、河流甚至地下水。 含油污水的灌溉和农用药剂的使用:一些工业企业产生的含油废水如果不加以回收处理,直接排入河流、湖 泊或海湾,会污染水体,该水体用于农业灌溉,则会导致土壤污染,另外某些农用药剂也会污染土壤。 汽车尾气的排放:汽车尾气排放导致交通干线两侧土壤的有机物污染,另外大气沉降也会导致土壤污染。 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石油污染土壤的物理修复方法: 物理修复方法是利用物理原理和特定工程技术,将土壤中的污染物移除或者转化为无害形态。其主 要包括土壤置换、[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color=#3333ff]气相[/color][/url]抽提、萃取洗脱、电动修复、热脱附和生物炭吸附等。 1.土壤置换法:是将污染土壤通过机械手段从污染场地移除,并填充以新鲜土壤的修复技术 。土壤置换法较为单调,修复周期漫长,且修复过程需要投人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该技术一般只适用于污染核心区超高浓度污染土壤的处理或者紧急事件小面积污染场地的处理,如天津“8 ? 12”事故中爆炸核心区的场地修复。 2.[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color=#3333ff]气相[/color][/url]抽提法:是去除非饱和区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有效手段,通过注人井向渗流区注人空气,同时利用抽提井产生低压环境,使得土壤中存在于油相、溶解相以及吸附相的有机污染物挥发到[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color=#3333ff]气相[/color][/url]中,并经抽提井收集到地面尾气处理装置中进行回收或处理。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color=#3333ff]气相[/color][/url]抽提技术 萃取洗脱技术 3.电动修复法:是一种原位土壤修复技术。通过向污染土壤中置人电极,并通以低压直流电形成电场。在电势梯度作用下产生的电动效应(电渗析、电迁移和电泳)会驱动土壤中的流体介质发生定向移动,从而使污染物伴随主体流动从土壤中移除 电动修复技术 4.热脱附法:是利用升高温度来增加污染物在空气中的分压,从而达到将污染物分子从土壤颗粒上分离的目的。热脱附技术主要应用于高浓度挥发性或半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的修复。有机污染物在土壤颗粒上的热脱附包括3 个阶段:①污染物在土壤孔隙内的汽化过程;②污染物气体分子在土壤颗粒内部的内扩散过程;③污染物分子从土壤表面向大气环境的表面扩散过程。 热脱附技术 5.生物炭(Biochar)吸附技术:是利用具有丰富的空隙结构、 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众多表面活性基团的活性炭对有机物具有的较强的亲和能力,去吸附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生物炭对有机污染土壤修复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生物炭表面活性基团的吸附;②生物炭内部孔隙的固定。除了能够吸附土壤中的污染物,生物炭还可以作为土壤改良剂,改善土壤肥力。 石油污染土壤的化学修复法: 化学修复方法是利用化学反应原理和工程技术将土壤中的污染物分解成无毒小分子,从而达到土壤修复的 目的。其一般适用于高浓度污染场地的处理,主要的修复技术包括化学氧化、等离子体降解和光催化降解等; 1. 化学氧化法:化学氧化修复技术是通过向污染土壤中加入化学氧化剂,利用氧化剂和污染物之间发生的化 学反应来实现土壤中污染物的降解。 2. 等离子体降解:等离子体是由大量离子、电子、原子、分子以及未电离的中性粒子组成的宏观上呈电中性的集合体。近几年,等离子体作为一种新型技术被运用到环境领域. 由于在电离产生等离子体过程中能够产生大量活性物质如O3、H20 2、自由基(?0H)等,从而创造一种强氧化环境,将处于电离场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 3. 光催化降解:是当半导体材料吸收的光能大于或等于半导体禁带宽度时,电子由半导体的价带跃迁到导带上产生高活性电子e 。同时,在原来的价带上形成1 个 空 穴h+ 。产生的空穴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即获取电子的能力),可以与水作用形成羟基自由基OH),从而直接将有机物降解为小分子物质。 光催化降解 石油污染污染的生物修复 1微生物修复法:微生物修复方法是利用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和工程技术将土壤中的污染物分解,从达到土壤修复的目的。其一般适用于低浓度污染场地的处理,主要的修复技术包括生物刺激、生物强化和生物通风。 生物增强 生物强化是在污染土壤中加人特定功能的外来微生物(如工程细菌和真菌)或驯化后的土著微生物来提高污染物降解速率的修复方法。简而言之,就是将具有高效石油降解能力的菌株加人到石油污染土壤中,利用其直接降解作用或共代谢作用强化。石油类污染物的去除过程。高效降解菌的选择是生 物强化的关键。 生物刺激 生物刺激是在修复过程中,通过工程调控措施加人生物表面活性剂、释氧剂、生物营养物以及其他物质等来刺激土壤中土著微生物的生长并促进土著微生物对土壤中石油污染物的降解; 生物通风 生物通风是一种应用前景较为广阔的原位生物修复方法。其通过风机和空气注射井向污染土壤中注人适量的空气来创造适合土著微生物生长的好氧环境,从而增强污染物的降解速率。 2.植物修复法 根际降解:根际降解本质是植物根部辅助微生物降解。植物根部及其周围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能够显著降低石油类污染物的毒性和持久性。首先,植物的非根部分能够为根部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促进根的生长 ,并分泌有机物质,增加石油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其次,植物根部能够创造富含糖类、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 、单宁、生物碱、固醇、生物酶、生长素等营养物质的多元有机环境,从而增强周边微生物群落的新陈代谢活动 zui后,在根际微生物代谢作用下,将石油污染物降解为自身生长必须的碳源,同时减少石油污染物对植物的毒害作用。 植物固定:是指污染物在植物根表面的吸附或在植物根内部的吸收沉积,从而有效阻止污染物通过腐蚀、渗漏以及扩散等作用在土壤中迁移。植物根部细胞壁在相关酶和蛋白质的作用下和污染物结合在一起,使其固定在细胞膜外面。另外,部分酶能够促使某些污染物透过根部细胞壁和细胞膜进人细胞液泡中,从而起到固定作用。此外,在植物分泌的生物酶催化下,能增加石油污染物与土壤中有机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无害的腐殖质,显著提高了石油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 植物降解:是指污染物被植物根部吸收后,在植物组织输运作用下,参与植物体内新陈代谢过程从而实现降解。已有研究结果验证了植物对有机物的直接降解作用。此外,在植物分泌的生物酶催化作用下,石油类污染物可在植物体外部发生化学反应,也可实现间接降解。 植物挥发:是指污染物被吸收后,污染物中的易挥发组分和某些代谢物通过植物茎叶的蒸腾作用释放到大气环境中,从而有效地将污染物从土壤中移除。 植物固定 3.动物修复法: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分解有机质、改变土壤理化性质、保持土壤持水性和通透性、熟化土壤、促进物质循环等重要作用,但目前只处于研究探索阶段,其中研究zui多的生物是蚯蚓

  • 【分享】土壤小知识——土壤消毒

    土壤消毒是一种高效快速杀灭土壤中真菌、细菌、线虫、杂草、土传病毒、地下害虫、啮齿动物的技术,能很好地解决高附加值作物的重茬问题,并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土壤消毒是通过向土壤中施用化学农药,以杀灭其中病菌、线虫及其它有害生物的现象。一般在作物播种前进行。除施用化学农药外,利用干热或蒸气也可进行土壤消毒。  破坏、钝化、降低或除去土壤中所有可能导致动植物感染、中毒或不良效应的微生物、污染物质和毒素的措施和过程。  土壤消毒是一种高效快速杀灭土壤中真菌、细菌、线虫、杂草、土传病毒、地下害虫、啮齿动物的技术,能很好地解决高附加值作物的重茬问题,并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 【资料】土壤基础知识--土壤的形成

    土壤是怎么形成的 1,土壤的由来地球作为一个天体出现于宇宙,据说距今约45亿年.可是在那时候既无空气也无水分,当然也没有生物,所以也没有我们现在看到的土壤。利用太阳能形成自身的原始生物,出现在地球的时间,据推测距今约二十亿年,所以地球上土壤的发生,估计也在这个时期。 土壤与此种原始生物同时出现于地球上以后,就不停息地继续生存变化着,直至现在。相应地,虽然和地球几乎同时出现于宇宙的月球,距今已几十亿年了,但仍旧停留在原始的岩石状态,而没有我们在地球上所看到的土壤。这是由于月球上既无空气也无水分,因而也没有生物。因此,要形成土壤,生物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 也有一个时期认为土壤是岩石破碎后所生成的最终产物,土壤是静止不变的物质。然而,由 于参与了生物活动,土壤实际上继续不断地变化着,今后也将变化,它是活动的物质。特别对于耕作土壤,一方面由于作物的根引起化学变化,一方面由于施用有机物和化学肥料,而引起惊人的变化。当仔细观察土壤时,就可以发现土壤有千差万别的姿态。2,生物活动过程最初,地壳由大块坚硬的固态岩石组成。后来,这些岩石的外层缓慢地碎裂成越来越小的碎片。最终形成了石头、卵石和沙砾。它们置于空气中,经常处于适宜的湿气里,受到适宜的太阳能的作用,起初苔藓类生物滋生进来,苔藓能分解岩石,当苔藓死后,躯体变为粉末状,这种粉末中包含它们从岩石中吸收的矿物质,经过多年堆积,变成了最初的土壤。 于是不久,一些高等植物在上面依次发展起来。随着高等植物的生长,在地面以下,由于植物根的活动和腐植质逐渐增加,而形成了土壤,因而地下岩层逐渐变为土层。上述土壤形成的过程长的达几亿年,最快的也有几百万年的周期。3,地球运动过程从地球整体成土过程来看,土壤要经过不断地产生、消失和再产生的反复过程。地表部分的土壤不断地被剥蚀而搬运入海,但由于岩石从下方上升,所以陆地的容积自从陆地在地球上形成以来,古今变动不大。沧海良田,环境变迁。通过几百万年至几亿年的周期,土壤一面在地表显露出来,一面深入到地壳以内。我们通常遇到的冲积土和洪积土就是这种运动模式的产物。 冲积土和洪积土是已出现的土经过搬运和堆积而形成的。这些土中仍含有岩石和矿物质的碎片和细粒。为了形成土壤,必须在上面生长植物,植物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 。 这就是说,土壤的形成是巨大地球运动中的一环,如果没有生物的作用, 就既不能形成土壤,也不能继续生存和变化。

  • 土壤肥料养分速测仪如何检测土壤中土壤铵态氮吗

    土壤肥料养分速测仪如何检测土壤中土壤铵态氮吗

    [size=16px]  土壤肥料养分速测仪是用来快速测量土壤中各种养分含量的仪器,其中包括土壤铵态氮。土壤铵态氮是一种重要的植物营养元素,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以下是一般步骤,说明如何使用土壤肥料养分速测仪来检测土壤中的铵态氮含量:  准备样品: 从你要测试的土壤样品中采集一部分,通常会根据仪器的要求采取一定的样品量,一般为几克。  处理样品: 样品可能需要进行前处理,如干燥、研磨等,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仪器校准: 在进行测试之前,你需要对仪器进行校准。校准通常涉及使用标准样品,以确保仪器能够准确地测量样品中的铵态氮含量。  取样测量: 将处理后的土壤样品放入仪器的样品槽中。根据仪器的操作说明,可能需要将样品与一定的试剂或溶液混合,以便测量铵态氮。  测量过程: 启动仪器,让其进行测量。仪器会根据样品中的反应或特性,测量出样品中铵态氮的含量。  记录结果: 一旦测量完成,仪器会显示或输出土壤中铵态氮的含量。将这个数据记录下来,作为土壤养分含量的参考。  数据解释: 根据测量结果,你可以判断土壤中铵态氮的含量是高还是低,从而作出相应的调整,比如适当调整施肥量或种植策略。  请注意,不同的土壤肥料养分速测仪可能有不同的操作步骤和原理,因此在操作仪器之前,务必详细阅读仪器的操作手册和使用说明。同时,定期校准仪器以及遵循正确的样品处理步骤都是确保测量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img=,690,69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8/202308281534204968_1351_6098850_3.jpg!w690x690.jpg[/img][/size]

  • 【分享】土壤基础知识--土壤的性质

    【分享】土壤基础知识--土壤的性质

    土壤的性质 土壤是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的。因为土壤分布在地球表面,所以其中也含有水分和空气。这些物质的含量和性质,极大地左右着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理解土壤的各种性质,必须知道构成土壤的要素和成分,就是说,必须了解土壤的组成。 土壤的三相 如果抓一把土放到手掌上仔细观察,就可以注意到,有的部分松散,有的部分粘粘糊糊。这是因为在土壤中含有岩石的细小碎片、粘粒、有机物的腐解物和半腐解物。另外,在土壤中还含有水分,当以干手握住土壤时,从手变湿可以知道含有水分。把一块土放到水中,可以看到,有气泡产生并跑到空气中去。这 是因为土壤孔隙中藏着的空气被水赶出的缘故。这就是说,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成分组成的,而把它们分别叫做土壤的固相、液相和[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统称土壤的三相。由于土壤三相比例不同,表现为土壤的透水性、保水性、通气性以及保肥能力也不相同。 [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2/200902271731_135828_1615922_3.jpg[/img]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是由砂粒、粉粒和粘粒在土壤中的数量不同决定的。土壤颗粒越小越接近粘粒,越大越接近砂粒。人们按砂粒、粉粒和粘粒在土壤中的含量,将土壤分为砂土、粘土和壤土。 砂土的砂粒含量高,它们之间就会有许多大空隙。这些空隙里大多有空气。有时这些空隙里有水。但是水很快通过这些空隙流失。水流过后,砂土很快又变干。 粘土主要由非常小的粘粒组成。这些颗粒互相靠得很近,它们之间的空隙非常小,不含有很多空气。如果你拿起一些干粘土,就会感到它是粉末状的。湿粘土很粘,而且干得很慢,水不能很快从中流出。粘土能保持水分。 当砂砾、粉粒和粘粒在土壤中比例相等时,该土壤称作壤土。壤土含有合适比例的空气、水和由动植碎片组成的腐殖质 。是最佳土壤类型。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随着土壤在风化过程中形成,一些矿物和有机质被分解成极细小的颗粒。化学变化使得这些颗粒进一步缩小,肉眼便看不见。这些最细小的颗粒叫做“胶体”。每一胶体带净负电荷。电荷是在其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它能够吸引保持带正电的颗粒 ,就像磁铁不同的两极相互吸引一样。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养分离子,如钙(Ca)、镁(Mg)、钾(K)、钠(Na)、氢(H)和铵(NH4)。粘粒是土壤带负电荷的组份。这些带负电的颗粒(粘粒)吸引、保持并释放带正电的养分颗粒(阳离子) 。有机质颗粒也带有负电荷,吸引带正电荷的阳离子。砂粒不起作用。 阳离子交换量(CEC)是指土壤保持和交换阳离子的能力,也有人将它称之为土壤的保肥能力。不同CEC的土壤性质不同,主要不同见下表: CEC 11-50的土壤 CEC 1-10的土壤 粘粒含量高 砂粒含量高 矫正一给定的pH需石灰较多 氮、钾易淋失 保持养分能力高 矫正一给定的pH需石灰较少 土壤持水量高 土壤持水量低 土壤生物一些生活在土壤里的植物和生物小到我们看不见它们。细菌或微生物是显微镜可见的生命形态。许多细菌生活在土壤里。这些细菌中有一些能致病。有一些有益处,它们以死去的动物和植物为食。能将有机物分解,所以土壤微生物能把作物不能利用的物质变为有效的养分。这是很重要的作用。除了细菌之外,还有叫做水藻的其他带状植物生活在土壤里。在土壤里还能找到叫做原生动物的用显微镜可见的动物。 有许多昆虫生活在土壤里。它们中由一些终生都生活在土壤里,如白蚂蚁和蝼蛄。大多数生活在土壤中的昆虫以枯叶之类等死的植物为食。还有许多蠕虫生活在土壤里。它们是蚯蚓、线虫。对它们来说,肥沃的土壤是最佳的土壤,因为这种土壤含有大量死去的植物体。

  • 【分享】土壤小知识——什么是土壤墒情

    墒指土壤的湿度。墒情指土壤湿度的情况。土壤湿度是土壤的干湿程度,即土壤的实际含水量,可用土壤含水量占烘干土重的百分数表示:土壤含水量=水分重/烘干土重×100%。也可以土壤含水量相当于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比,或相对于饱和水量的百分比等相对含水量表示。根据土壤的相对湿度可以知道,土壤含水的程度,还能保持多少水量,在灌溉上有参考价值。土壤湿度大小影响田间气候,土壤通气性和养分分解,是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土壤湿度受大气、土质、植被等条件的影响。在野外判断土壤湿度通常用手来鉴别,一般分为四级:(1)湿,用手挤压时水能从土壤中流出;(2)潮,放在手上留下湿的痕迹可搓成土球或条,但无水流出;(3)润,放在手上有凉润感觉,用手压稍留下印痕;(4)干,放在手上无凉快感觉,粘土成为硬块。

  • 【分享】土壤基础知识--土壤的生态意义

    土壤是岩石圈表面的疏松表层,是陆生植物生活的基质和陆生动物生活的基底。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必需的营养和水分,而且也是土壤动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场所。土壤的形成从开始就与生物的活动密不可分,所以土壤中总是含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原生动物、轮虫、线虫、蚯蚓、软体动物和各种节肢动物等,少数高等动物(如鼹鼠等)终生都生活在土壤中。据统计,在一小勺土壤里就含有亿万个细菌,25克森林腐植土中所包含的霉菌如果一个一个排列起来,其长度可达11千米。可见,土壤是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一个极为复杂的复合体,土壤的概念总是包括生活在土壤里的大量生物,生物的活动促进了土壤的形成,而众多类型的生物又生活在土壤之中。   土壤无论对植物来说还是对土壤动物来说都是重要的生态因子。植物的根系与土壤有着极大的接触面,在植物和土壤之间进行着频繁的物质交换,彼此有着强烈影响,因此通过控制土壤因素就可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对动物来说,土壤是比大气环境更为稳定的生活环境,其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幅度要小得多,因此土壤常常成为动物的极好隐蔽所,在土壤中可以躲避高温、干燥、大风和阳光直射。由于在土壤中运动要比大气中和水中困难得多,所以除了少数动物(如蚯蚓、鼹鼠、竹鼠和穿山甲)能在土壤中掘穴居住外,大多数土壤动物都只能利用枯枝落叶层中的孔隙和土壤颗粒间的空隙作为自己的生存空间。   土壤是所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基底或基础,土壤中的生物活动不仅影响着土壤本身,而且也影响着土壤上面的生物群落。生态系统中的很多重要过程都是在土壤中进行的,其中特别是分解和固氮过程。生物遗体只有通过分解过程才能转化为腐殖质和矿化为可被植物再利用的营养物质,而固氮过程则是土壤氮肥的主要来源。这两个过程都是整个生物圈物质循环所不可缺少的过程。

  • 土壤怎么变脸了呢? —土壤液化与下陷的研究

    一.研究动机: 我们看到电视和报纸有关土壤下陷的各种报导,有提到中部好多地方出现了「土壤液化」的现象,我们不了解「土壤液化」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为什么会造成灾害呢?研究目的: (一) 了解土壤液化的意义、成因和现象。 (二) 由模拟实验了解土壤液化的基本状况。 (三) 探讨不同水量对土壤液化的影响。 (四) 探讨不同大小的外力对土壤液化的影响。 (五) 探讨震动力量对土壤液化的影响。 (六) 探讨土壤液化的程度与承载力的关系。二.研究设备与器材: (一)250cc的塑料杯、700cc的塑料筒、注射针筒、量筒、量杯、砝码(500公克、100公克)、水桶、铲子、米达尺、1公升的塑料筒。(二)六种土壤―灾区现场喷砂口的2种细砂土、种花的细砂土、荒地的土、田里的土、工地的土。(三)照相机、简易摆动碰撞器、简易震动器(旧电风扇改装)。三.研究过程与方法:【研究一】了解土壤液化的意义、成因和现象。 1.(文献探讨)从各种报纸和相关研究报告加以讨论、分析,得到下面的结论: (1)土壤液化的意义和成因―它是一种自然的现象,是松软的砂土层,它受到强大的外力时,使地下水有机会进入土壤中,进而造成土壤的水分饱和,就变成像泥浆一样的液体状态,这种现象称为「土壤液化」。 (2)土壤液化造成的现象―有:喷砂或喷泥水现象、土壤承载力减弱、地层下陷或断裂、建筑物倾斜或塌陷等现象。 2.(现场勘查) 88年12月5日和12月11日两次我们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 下,前往中部作现场的勘查: (1)勘查结果与纪录 【研究二】各种土壤成分的分析和比较。1.实验材料:6种土壤—甲(大肚溪喷砂口细砂土)、乙(仑雅里水井的喷砂)、丙(种花的细砂土)、丁(荒地的土)、戊(稻田的土)、己(工地的土) 。2.实验方法: (1)将6种土壤分别晒干并捣碎,观察各种土壤的土质、粗细。 (2)6个试管各倒进10cc的水。 (3)每种土壤各拿10立方公分,分别放进试管中。 (4)封住管口然后用力上下摇晃,使土壤完全混合。 (5)静放一天,观察沉淀后的土壤分层情形。3.实验结果:4.讨论: 经过观察和沉淀分析法的比较,发现丙(种花的细砂土)的土质、粗细与成分,最接近甲和乙土壤样本的成分,因此就采用丙做为下面实验的材料。 【研究三】土壤液化的简单模拟实验。 1.实验材料:种花的细砂土、水。 2.实验方法: (1)在10个塑料杯中装入细砂土(5个150立方公分,5个200立方公分)。 (2)用针筒将水打入杯中(先打入20cc的水,每次再加10cc的水)。 (3)每次打完水观察1分钟,等整杯土壤都潮湿时再摇晃杯子。 (4)观察、比较并纪录土壤液化的情形。 3.实验结果: 4.讨论: (1)土壤中水分向上扩散的高度,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升高,速度也越快。 (2)土壤也会随着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陷,水不再增加会停止下陷。 (3)整杯土壤都潮湿再摇晃,摇晃次数越多表土渗出的水量越多。当表土开 始渗水时有软化的情形,用手轻压表土感觉软软的,用手挤压杯子,表土 会上升,放手就恢复原状,整杯土壤就像果冻一样。这应该就是土壤液化! (4)所以足够的水和适当的外力是土壤液化的主要因素。 【研究四】不同水量对土壤液化的影响。1. 实验方法:(1) 在5个塑料杯中各装入200立方公分的细砂土。(2) 用针筒将水打入杯中(先打入30cc的水,每次再加10cc的水)。(3)注水到土壤渗水软化为止,观察、比较并纪录土壤变化的情形。2. 实验结果: 3.讨论: (1)水会造成土壤的液化,水量越多土壤越快液化,下陷也越深。 (2)当水量达到一个限度后土壤会停止下陷。 (3)实验之后的整杯土壤静放到隔天,表土的水会减少,土壤还会下陷大约0.1〜0.2公分。【研究五】不同大小的外力对土壤液化的影响。 (实验一)向下碰撞法:1. 实验方法: (1)在5个塑料杯中各装进200立方公分的细砂土。 (2)每个杯子用针筒打进60cc的水。 (3)经3分钟后,将杯子在1公升的塑料容器内5公分的高度放下,碰撞容 器底部,到土壤全面渗水液化为止。 (4)观察、比较并纪录土壤变化的情形。 (实验二)重物侧面碰撞法: 1.简易摆动碰撞器:铁杆加摆长80公分(包括长12公分的500公克砝码)2.实验方法: (1)在5个塑料筒中各装进500立方公分的细砂土。 (2)把160cc的水打进塑料筒中。(3)用简易摆动碰撞器碰撞塑料筒的侧边,到土壤完全渗水液化为止。 (4)观察并记录土壤变化的情形。3.实验结果: (每次碰撞塑料筒都变换侧边) 4.讨论:﹝实验一和实验二﹞(1)碰撞次数会影响土壤液化:次数越多土壤液化越严重,土壤下陷更深。(2)开始碰撞时土壤会裂开,有些部分会裂成大小不同的小土块,再经过碰撞后小土块会逐渐变成小圆球形,越来越小越潮湿,最后完全不见。(3)当土壤渗水时就是液化的现象,轻轻压下软软的,好像果冻一样。【研究六】震动力量对土壤液化的影响。 ﹝实验一﹞时间相同,震动力量不同:1. 实验方法:(1) 9个塑料杯各装进200立方公分的土壤,各打进50cc的水。(2) 每3杯为1组,分别放在简易震动器上,用3种不同的震动力量(电风扇转动的速度)来震动。(每次震动时间3秒钟)(3) 比较土壤液化的速度。2. 实验结果: (1速最快,2速第二,3速最慢)(液化速度¬最快第二®最慢) ﹝实验二﹞震动力量相同,时间不同:1.实验方法:(1)把200立方公分的土壤装进塑料筒中,打入50CC的水。(2)把塑料筒放在震动器上开第3速的力量,震动到土壤完全液化为止。 (3)实验5遍,计时并观察土壤的变化情形。2.实验结果: 3.讨论:﹝实验一和实验二﹞ (1)震动速度越快,土壤液化越快,越容易下陷。 (2)震动的时间越长,土壤液化的情形越严重,下陷也越深。 (3)震动的力量比碰撞的力量更容易使土壤液化和下陷。【研究七】土壤液化的程度与承载力的关系。1. 实验方法:(1)将200立方公分的土壤分别装进5个塑料杯中,都打进40CC的水。 (2)把100公克的砝码放在塑料杯内的土壤上面。 (3)再把杯子放在电风扇上,开第三速的力量来震动。(4)每3秒钟把杯子拿下来,观察并记录砝码下陷的情形。(5)最后把100公克的砝码放在【研究六】﹝实验二﹞中已液化的五杯土壤 中,观察砝码下陷情形。3. 讨论:(1)把砝码放在干燥的土壤上不会下陷,表土顶多留一点小痕迹。(2)当土壤含有水分变潮湿时,砝码会有些下陷,再加上外力砝码下陷越深。(3)震动越久土壤液化越严重,承载力量也越小,砝码陷得越深。(4)把100公克的砝码放在液化的土壤上,会慢慢下陷。如果再加上外力 (如敲打、碰撞、震动),砝码下陷的速度变快,甚至完全沉没。四. 结果与讨论: (一) 综合以上的实验结果,我们的结论是:1. 松软的砂土层含有足够的地下水再受到强大的外力,会造成土壤液化和下 陷的现象,所以「水」和「外力」是造成土壤液化和下陷的两个重要因素。 2.土壤含水量越多越容易液化,也越容易下陷。 3.土壤液化时通常会渗水,会变软,像泥浆也像果冻一样。 4.土壤含水后,加上外力(摇晃、碰撞、震动)的影响,土壤越容易液化和下 陷;外力越大或作用越久,液化和下陷的情形越严重。 5.土壤逐渐液化,承载重物的力量变小;液化越严重,承载的力量越小。 (二)在本实验后我们了解到:1. 土壤中水分越多外力越大,土壤的液化和下陷越快越严重;土壤液化时,土 质变软、出现裂痕、大量渗水,甚至喷砂,变得像果冻或流沙一样;结果承 载力量变弱,上面如果有重物,会倾斜,甚至塌陷。2. 我们再对照921地震有关的灾害报导以及几次现场的勘查,发现彰化县员林仑雅里、伸港大肚溪口等受灾地区,大多是粉砂或细砂土壤,比较疏松,含水量较多,所以

  • 【分享】土壤基础知识--土壤的作用

    壤最根本的作用是为作物提供养分和水分,同时也作为作物根系伸展、固持的介质。土壤不仅仅是储存、供应养分,而且在土壤中各种养分都进行着一系列生物的、化学的和物理的转化作用。这些作用极大地影响养分的有效性,也极大地影响土壤养分的供应能力。 土壤中的水分也完全不同于江河中的水。首先它含有对作物最有效的各种养分,所以又称土壤溶液。另外,它在土壤中受土粒的吸引,所以并不是土壤中的所有水分都对作物有效。再有,它在土壤中的运动受土壤不同孔径的孔隙影响。这些都影响土壤作为水分的供应能力。 除去作物需要养分水分以外,作物还需要一个良好的物理环境和化学环境。 土壤物理环境包括土壤的固相(固体)、液相(液体)和[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气体)三部分。肥沃的土壤,它的固相占土壤体积的50%左右,另外一半是大大小小的空隙,这些空隙充满着水分和空气。 土壤空隙对作物生长十分重要。比如一个肥沃的土壤必须有相当数量直径大于250微米的大空隙,有了这些大空隙作为根系才能顺利地伸展。土壤中还应有不低于10%的直径大于50微米的中等空隙,这些空隙相互连通保证能了土壤的良好排水功能。另外,为了使土壤具有良好的水分保持功能,土壤必须有不小于10%的直径0.5-50微米的小孔隙。所以土壤物理环境和土壤的养分水分供应能力有很大关系。 土壤化学环境也是保证作物健康生长的另一重要环境条件。比如土壤太酸,太碱,盐分太多,都使作物生长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长。 所以,土壤的根本作用是为作物提供养分和水分,同时土壤还要具有保证养分水分良好供应的物理和化学环境;左图中在肥沃土壤中菜豆生长健壮,在不良土壤上,菜豆生长不良。 作物怎样吸收土壤养分呢?从右图可以看到,在土粒的周围存在着土壤溶液,根尖是根的生长点。从根尖5一15毫米的地方,生长着密集的根毛。把它放在100%的湿度下,根毛就很快伸长。根毛吸收养分以后,通过细胞逐步送到根中部的导管,然后再运送到茎和叶子中去。根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分叉形成无数的毛细根,它能加大植物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为植物提供充足的营养。

  • 土壤健康全景之土壤管理

    [size=16px]在现代农业和环境保护领域,土壤检测与监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还有助于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size][size=16px]土壤检测是一项综合性技术,它通过分析土壤样本,揭示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这些特性包括土壤肥力、污染水平、酸碱度、有机质含量以及微生物活性等,对于指导农业生产、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通过测定土壤中的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以及微量元素,可以评估土壤的肥力状况。这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施肥计划,提高作物产量,同时避免环境污染。同时,识别和量化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以及病原体等,对于防止土壤污染、保护地下水资源和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size][size=16px]土壤的酸碱度直接影响植物生长和土壤微生物活动。测定pH值有助于了解土壤的酸碱环境,为土壤改良和作物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影响土壤结构和保水能力。土壤水分状况关系到作物生长和灌溉管理。这些参数的检测有助于优化农业实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此外,土壤微生物在维持土壤健康和促进植物生长中起着关键作用。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理解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size][size=16px]土壤检测通常包括采样、实验室分析和结果解读。采样时需考虑土壤的代表性和深度,实验室分析则依赖于化学和生物技术,如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结果解读需要专业知识,以便将数据转化为实际的农业管理建议。[/size][size=16px]土壤监测是确保土壤健康和农业生产可持续性的关键环节。它涉及对土壤质量的定期评估和跟踪,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土壤变化,预防和解决土壤退化问题,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决策支持。监测土壤的物理特性,如质地、结构、密度和渗透性,可以评估土壤的耕作适宜性和改良需求。化学特性监测,包括pH值、营养元素含量、有机质含量以及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水平,是指导合理施肥和土壤改良的重要指标。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活性的监测,揭示土壤生物活性和生态平衡状态,为生态农业和土壤生物修复提供依据。通过建立土壤质量数据库,分析土壤质量随时间的变化,为土地管理政策和农业实践提供科学依据。随着物联网和遥感技术的发展,实时土壤监测成为可能。安装土壤传感器和使用无人机等技术,可以实时收集土壤水分、温度、盐分等数据,为精准灌溉和作物管理提供即时信息。[/size][size=16px]总之,土壤检测与监测是现代农业和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通过综合运用传统和现代技术,我们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土壤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定期进行土壤检测与监测,不仅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壤问题,还能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的科学指导,促进生态平衡,保障人类和地球的未来。[/size][size=16px]土壤营养、修复、消毒、生态和管理工作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科技创新和管理实践,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肥力,保障作物健康,实现农业生产的绿色发展。全球多家农业科技公司正在研发和推广相关技术和产品,为农民提供支持,共同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size]

  • 土壤健康全景之土壤修复

    [size=16px]土壤酸化是指土壤pH值降低,酸性增强的过程,这一现象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过度使用化肥、酸雨沉降、森林砍伐和土壤侵蚀是主要原因。这些活动导致土壤中硫酸盐和氯化物的积累,以及酸雨中的硫酸和硝酸的沉降,从而降低土壤pH值。自然因素如降雨冲刷和土壤有机质分解也对土壤酸碱度产生影响。[/size][size=16px]土壤酸化的直接影响包括土壤结构破坏、有益微生物减少、植物根系受损,以及重金属毒性增强。这些影响最终导致作物生长受阻,产量下降,甚至生态失衡。为了应对这一问题,科学家和农业专家提出了多种修复技术。物理修复如石灰施用可以中和土壤酸性物质,提高pH值。化学修复[i][/i]则使用硫酸钙、硫酸镁等物质调整土壤酸碱度。生物修复则利用微生物和植物的代谢活动改善土壤环境,例如种植耐酸植物和施用微生物菌剂。[/size][size=16px]土壤碱化与土壤酸化类似,也是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导致土壤pH值升高。修复策略同样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以调整土壤酸碱度,恢复土壤健康。[/size][size=16px]土壤重金属污染涉及铅(Pb)、镉(Cd)、汞(Hg)、铬(Cr)和砷(As)等元素的过量积累。这些元素在自然界中微量存在,但工业排放、矿业活动、城市垃圾填埋和农业化肥的使用导致其在土壤中的浓度显著增加。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破坏土壤生态系统,还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健康构成威胁。[/size][size=16px]污染的成因包括工业活动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农业实践中使用的含重金属的农药、化肥和污泥肥料,城市扩张中建筑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的渗透,以及自然过程中的地质活动。这些污染对植物生长、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都有负面影响。修复技术包括物理修复(如土壤替换、固化/稳定化)、化学修复(使用螯合剂)和生物修复(利用微生物、植物或其代谢产物)。[/size]

  • 【分享】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其类别和特点,主要是继承了成土母质的类型和特点,又受到耕作、施肥、排灌、平整土地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是土壤的一种十分稳定的自然属性,对土壤肥力有很大影响。其中,砂土抗旱能力弱,易漏水漏肥,因此土壤养分少,加之缺少粘粒和有机质,故保肥性能弱,速效肥料易随雨水和灌溉水流失,而且施用速效肥料效猛而不稳长,因此,砂土上要强调增施有机肥,适时追肥,并掌握勤浇薄施的原则;粘土含土壤养分丰富,而且有机质含量较高,因此,大多土壤养分不易被雨水和灌溉水淋失,故保肥性能好,但由于遇雨或灌溉时,往往水分在土体中难以下渗而导致排水困难,影响农作物根系的生长,阻碍了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对此类土壤,在生产上要注意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以避免或减轻涝害,并选择在适宜的土壤含水条件下精耕细作,以改善土壤结构性和耕性,以促进土壤养分的释放;壤土兼有砂土和粘土的优点,是较理想的土壤,其耕性优良,适种的农作物种类多。

  • 【分享】土壤基础知识--土壤的组成

    土壤的组成 土壤是由固液气三相组成的,固体包括土壤有机质(包括腐殖质)和土壤矿物质,液相主要是土壤水分,[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当然是土壤空气了 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土壤中这三类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 一、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是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的不同大小的矿物颗粒(砂粒、土粒和胶粒)。土壤矿物质种类很多,化学组成复杂,它直接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是作物养分的重要来源。 二、有机质 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和矿物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一般耕地耕层中有机质含量只占土壤干重的0.5-2.5%,耕层以下更少,但它的作用却很大,群众常把含有机质较多的土壤称为“油土”。 土壤有机质按其分解程度分为新鲜有机质、半分解有机质和腐殖质。腐殖质是指新鲜有机质经过微生物分解转化所形成的黑色胶体物质,一般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85—90%以上。腐殖质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作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腐殖质既含有氮、磷、 钾、疏、钙等大量元素,还有微量元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以释放出来供作物吸收利用。 (二)增强土壤的吸水、保肥能力 腐殖质是一种有机胶体,吸水保肥能力很强,一般粘粒的吸水率为50—60%, 而腐殖质的吸水率高达400-600%;保肥能力是粘粒的6一10倍, (三)改良土壤物理性质 腐殖质是形成团粒结构的良好胶结剂,可以提高粘重土壤的疏松度和通气性,改变砂土的松散状态。同时,由于它的颜色较深,有利吸收阳光,提高土壤温度, (四)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腐殖质为微生物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和能量,又能调节土壤酸碱反应,因而有利微生物活动,促进土壤养分的转化。 (五)刺激作物生长发育 有机质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腐殖酸、有机酸、维生素及一些激素,对作物生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增强呼吸和对养分的吸收,促进细胞分裂, 从而加速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 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施用的有机肥料和残留的根茬。 许多社队采用柴草垫圈、秸秆还田、割青沤肥、草田轮作、粮肥间套、扩种绿肥等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使土壤越种越肥,产量越来越高,应当因地制宜加以推广。 三、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很多,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 和原生动物等。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也很大,l克土壤中就有几亿到几百亿个。l亩地耕层土壤中,微生物的重量有几百斤到上千斤。土壤越肥沃,微生物越多。微生物在土壤中的主要作用如下: (一)分解有机质 作物的残根败叶和施入土壤中的有机肥料,只有经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才能腐烂分解,释放出营养元素,供作物利用;并且形成腐殖质,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二)分解矿物质 例如磷细菌能分解出磷矿石中的磷,钾细菌能分解出钾矿石中的钾,以利作物吸收利用。 (三)固定氮素 氮气在空气的组成中占4/5,数量很大,但植物不能直接利用。土壤中有一类叫做固氮菌的微生物,能利用空气中的氮素作食物,在它们死亡和分解后,这些氮素就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固氮菌分两种,一种是生长在豆科植物根瘤内的,叫根瘤菌,种豆能够肥田,就是因为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增加了土壤里的氮素;另一类单独生活在土壤里就能固定氮气,叫自生固氮菌。 另外,有些微生物在土壤中会产生有害的作用。例如反硝化细菌,能把硝酸盐还原成氮气,放到空气里去,使土壤中的氮素受到损失。 实行深耕、增施有机肥料、给过酸的土壤施石灰、合理灌溉和排水等措施,可促进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发挥微生物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 四、土壤水分 土壤是一个疏松多孔体,其中布满着大大小小蜂窝状的孔隙。直径0.001-0.1毫米的土壤孔隙叫毛管孔隙。存在于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水分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同时,还能溶解和输送土壤养分。 毛管水可以上下左右移动,但移动的快慢决定于土壤的松紧程度。松紧适宜,移动速度最快,过松过紧,移动速度都较慢。 降水或灌溉后,随着地面蒸发,下层水分沿着毛管迅速向地表上升,应在分墒后及时采取中耕、耙、耱等措施,使地表形成一个疏松的隔离层,切断上下层毛管的联系,防止跑墒。“锄头有水”的科学道理就在这里。 土壤含水量降至黄墒以下时,毛管水运行基本停止,土 壤水分主要以气化方式向大气扩散丢失。这时进行镇压(碾地),使地表形成略为紧实的土层,一方面可以接通已断的毛细管,使底墒借毛管作用上升;另一方面可减少大孔隙,防止水汽扩散损失,所以群众说“碾子提墒,碾子藏墒”。镇压后耱地,使耕层上再形成一个平整而略松的薄 层,保墒效果更好。 五、土壤空气 土壤空气对作物种子发芽、根系发育、微生物活动及养分转化都有极大的影响。生产上应采用深耕松土、破除扳结、排水、晒田(指稻田)等措施,以改善土壤通气状况, 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 【分享】土壤基础知识--土壤质地分类与改良

    土壤质地分类与改良 土壤质地是土壤的一项非常稳定的自然属性,它可以反映母质的来源和成土过程的某些特征,对土壤肥力有很大的影响,因而在制定土壤利用规划、确定施肥用量和种类、进行土壤改良和管理时必须重视其质地特点。  土壤质地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机械组成指土壤中各粒级矿物质土粒所占的百分数,也称颗粒组成。——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质量)的百分率的组合称为土壤质地(土壤的颗粒组成、土壤的机械组成)。   一、土壤质地的分类  目前,对土壤的分类有国际制、卡庆斯基制(前苏联制)和中国制三种。  1、国际制:  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标准是根据砂粒(2-0.02毫米)、粉粒(0.02-0.002毫米)和粘粒(0.002毫米)三粒级含量的比例,划定12个质地名称,可从三角图上查质地名称。先找到该颗粒的定点(100%),按3个粒级含量分别做各顶点对应的三角形的3条底边的平行线,3线相交点,即为所查质地区查三角图的要点为:  以粘粒的含量为主要标准,<15%→砂土或壤土,15%-25%→粘壤土, >25%→粘土;   当粉粒含量达到45%以上时,在质地分类名称前要加冠“粉质”字样,当砂粒含量达到55—85%时,在质地类别名称前要加冠“砂质”字样;  当砂粒含量>85%时,直接称为壤砂土,>90%→砂土。  例如:某土壤:砂粒30%、粉粒50%、粘粒20%→粉质粘壤土  某土壤:砂粒60%、粉粒20%、粘粒20%→砂质粘壤土  某土壤:砂粒10%、粉粒50%、粘粒40%→粉质粘土  2、卡庆斯基制(前苏联制)  卡庆斯基制土壤质地分类制有简制和详制两种。其中以简制应用最为广泛,这里我们只介绍简制,在我国的两次土壤普查中都采用了卡庆斯基简制作为质地分类标准。  卡庆斯基简制是根据物理性砂粒(>0.01㎜)和物理性粘粒(<0.01㎜=的含量来划分土壤质地类别。  3、中国制  1987年《中国土壤》第二版中公布了中国的质地分类制,分为3组12种质地名称。  与其它的质地制相比,我国的质地制有以下的特点:  与其配套的粒级制是在卡庆斯基粒级制的基础上修定而来的,主要是把粘粒的上限由0.001㎜提高到大家公认的0.002㎜, 粘粒级分为粗(0.002~0.001㎜)和细(0.001㎜)两个粒级。  我国的质地分类标准还处在试用阶段,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纵观各种质地分类制,尽量存在着一些差别,但大体上还是把土壤质地分为砂土、壤土、粘土三类。     二、土壤质地层次性(质地剖面)  许多土壤上下层的质地差别很大,呈现土壤质地层次性。形成原因有自然条件(冲积性母质发育的土壤)和人为耕作等(犁底层)。质地层次性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侧重在致低层次排列方式和层次厚度上,特别是土体1m内的层次特点。  上砂下粘:胶泥底、上浸地,托水又托肥——蒙金土;  上粘下砂:砂砾底、菜蓝地,漏水又漏肥——倒蒙金。   三、土壤质地的改良  1、增施有机肥料  无论是砂质土还是粘质土,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OM含量,都能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因为OM的粘结力和粘着力比砂粒大,但是比粘粒小,可以克服砂土过砂,粘土过粘的缺点。  另外,OM还能促进土壤结构的形成,使粘土疏松,增加砂土的保肥性。  2、掺砂、掺粘,客土调剂  对于砂土地可以掺入粘土(河沟中的淤泥),对粘土可以掺入砂土,从而达到改良土壤质地的目的。  3、翻淤压砂、翻砂压淤  砂粘相间的土壤,可以先把表土翻到一边,再把下层土翻上来,使上、下层的土壤混合,可以达到改良土壤质地的目的。  4、引洪漫淤、引洪漫砂  对沿江河的砂质土壤,利用洪水中携带的泥砂来改良砂土和粘土。但要注意引洪漫淤改良砂土时,要提高进水口,以减少砂粒的流入量,引洪漫砂时则要降低入水口,以使有更多的粗砂进入。  5、耕作管理  根据不同的土壤质地采用不同的耕作管理措施。

  • 【分享】土壤基础知识--土壤的用途

    土壤有机质含量与作物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关系十分紧密, 有机质含量高低往往决定了土壤的生物活性,同时许多有机物能借助微生物的作用分解转化为有机胶体,大大增加了土壤的吸附表面积,并且产生许多胶粘物质,使土壤颗粒胶结起来变成稳定的团粒结构,提高了土壤保水、保肥和透气的性能及调节土壤温度的能力,为植物根系的生长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土壤养分测定值的大小反映出土壤养分含量多少和供肥状况,是衡量施肥效果和确定是否需要施肥的依据,常用来进行不同土壤或不同田块土壤养分状况的比较,同时在田间施肥试验、植株营养诊断和施肥诊断有着广泛的应用及指导作用。在测土配方施肥中,土壤养分测定值和田间试验结果是确定用什么肥?施多少量?是制定肥料配方和施肥措施的主要依据。

  • 土壤温度对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

    土壤温度对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当土壤温度升高时,土壤水的粘滞度和表面张力下降,土壤水的渗透系数随之增加,土壤温度25℃时水的渗透系数为0℃的2倍。土壤水分的自由能与土壤温度密切相关。张一平等(1990)以陕西省红油土、垆土、黑垆土为供试土样,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对土壤水势具有明显的影响,3种土壤皆呈现随温度升高土壤水吸力降低的特点。在测定的含水量范围内,温度与吸水力之间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r)在- 0.990 6 ~ 0.999 0(n=5)。这是由于温度升高时,水的粘滞度和表面张力降低所致。在等吸力时,温度高者,含水量则较低。

  • 土壤样品留样(新鲜土壤)

    我想问下各位大佬,1、用于风干的土壤需要留哪些样品存库?2、新鲜土壤也要留样吗,因为我看新鲜土壤的保存日期都比较短。3、还有像挥发性有机物的样品采集方法不是比较特殊吗,那这种土样需要留存吗?

  • 【分享】土壤基础知识——中国土壤污染的特点

    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废弃物污染等问题一般都比较直观,通过感官就能发现。而土壤污染则不同,它往往要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化验和农作物的残留检测,甚至通过研究对人畜健康状况的影响才能确定。因此,土壤污染从产生污染到出现问题通常会滞后较长的时间。如日本的“痛痛病”经过了10~20年之后才被人们所认识。 [size=4][b]累积性[/b][/size]  污染物质在大气和水体中,一般都比在土壤中更容易迁移。这使得污染物质在土壤中并不象在大气和水体中那样容易扩散和稀释,因此容易在土壤中不断积累而超标,同时也使土壤污染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size=4][b]不可逆转性[/b][/size]  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许多有机化学物质的污染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降解。譬如:被某些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可能要100~200年时间才能够恢复。 [size=4][b]难治理[/b][/size]  如果大气和水体受到污染,切断污染源之后通过稀释作用和自净化作用也有可能使污染问题不断逆转,但是积累在污染土壤中的难降解污染物则很难靠稀释作用和自净化作用来消除。   土壤污染一旦发生,仅仅依靠切断污染源的方法则往往很难恢复,有时要靠换土、淋洗土壤等方法才能解决问题,其他治理技术可能见效较慢。因此,治理污染土壤通常成本较高、治理周期较长。 鉴于土壤污染难于治理,而土壤污染问题的产生又具有明显的隐蔽性和滞后性等特点,因此土壤污染问题一般都不太容易受到重视。 [size=4][b]辐射污染[/b][/size]  大量的辐射污染了土地,使被污染的土地含有了一种毒质。这种毒质会使植物生长不了,停止生长!   焚烧树叶:树叶里含有一种有毒物质,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散发出来的。但一遇火,就会蒸发毒物。人一呼吸,就会中毒

  • 什么是土壤的机械组成?土壤机械组成的类型有哪些?

    什么是土壤的机械组成?土壤机械组成的类型有哪些? 土壤的机械组成是指土壤中各种不同大小的颗粒的相对含量。 粒径不同对土壤中污染物的吸附和解吸能力及速度有不同的影响。 土壤的机械组成的分类以土壤中各粒度颗粒含量的相对百分比作为标准。国际制采用三级分类法,根据砂粒(0.02~2ram)、粉砂粒(O.002~O.02ram)和黏粒(70     砂土 细砂土 60~70   20 40    粉土 20     壤土 粉壤土 20 40 30  黏壤土 20      砂黏土 50      粉黏土     30~35 黏土 壤黏土     35~40  黏土     40资料来源:国家标准物质网资料中心

  • 【讨论】土壤分析为什么要用风干状态的土壤?

    请问,分析土壤时为什么一定要用风干的土壤称样,测风干土壤的含水率,然后测出风干土壤中待测元素含量再利用含水率换算成烘干土壤的含量呢?为什么不用烘干的土壤直接称样呢?是因为烘干的过程会损失某些元素吗?还有一个问题,一般的土壤在室温下敞开过夜就风干的差不多了吗?还是有什么要求?请大家帮忙解答一下。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