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造影剂

仪器信息网造影剂专题为您整合造影剂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造影剂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造影剂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造影剂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造影剂话题讨论。

造影剂相关的资讯

  • 二维液相色谱丨含碘造影剂,你的微量手性杂质我来查
    导读最近看到一则新闻,某患者因为肺部感染、哮喘,到医院放射科做了CT平扫,发现有一肺部肿块,医生建议再做个增强CT来进一步确定疾病的性质。那么,新闻中所说的增强CT究竟是什么呢?其实,增强CT就是指在CT平扫基础上,对发现的可疑部位,在经静脉注入含碘造影剂后,进行有重点的检查。也许您有疑问,为什么要注入含碘造影剂呢?它的安全性又如何控制呢? 为什么要注入含碘造影剂呢?含碘造影剂具有密度大的特点,经静脉注射进入体内后,因为病变组织内或血管丰富或血流缓慢而在病理组织中停滞、积蓄,使病变组织与邻近正常组织间的密度对比增加(即影像上黑白对比增加),CT图像能够更加清楚地显示组织血流和病变情况,以帮助鉴别疾病的良、恶性,提高病灶的定性能力,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 含碘造影剂小科普l 含碘造影剂的变迁自20世纪50年代被发现后,含碘造影剂经历了第一代的离子型造影剂飞跃到非离子型单体造影剂,再次飞跃到非离子型二聚体造影剂的过程。 图1 4种碘化CT造影剂的化学结构:离子单体、离子二聚体、非离子单体和非离子二聚体 目前被广泛用于临床的非离子型造影剂,如碘帕醇、碘海醇、碘普罗胺、碘曲轮、碘克沙醇等,具有毒性低、性能稳定、低渗等渗、耐受性好等优点。 l 碘帕醇的手性构型碘帕醇是一种非离子型水溶性碘造影剂,具有良好的显影作用,对血管壁及神经组织毒性低,化学性质稳定,不良反应较少,适应范围广。 碘帕醇(CAS号:66166-93-0)有1个手性中心,两个异构体(S-构型、R-构型),结构式见图2。碘帕醇中的R-碘帕醇含量增加会使碘帕醇注射液黏度升高,进而导致碘帕醇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增加。因此控制不良构型的含量是碘帕醇及其他含碘造影剂质量控制的关键步骤。 图2 碘帕醇的S构型(左)和R构型(右) l 碘帕醇的一维手性分离探索利用色谱柱中手性固定相对异构体的吸附速度不同实现的色谱分离是常用手段。以Chiralpak MA(+)色谱柱和硫酸铜溶液为流动相建立碘帕醇的分离,R/S-碘帕醇分离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250 mg/L浓度的R-碘帕醇样品溶液 (1)和S-碘帕醇样品溶液(2) 的1stD LC色谱图 通过分离结果可以看到,该手性分离体系能在20 min内实现碘帕醇两种构型的手性分离,但和多数液相手性分离的色谱行为相似,存在柱效较低的问题,因此在定量分析中对于含量较低的待测物的检出存在不足。 岛津解决方案对于类似碘帕醇这样的分子结构提示其可在反相色谱上有良好保留,因此考虑构建手性色谱体系和反相色谱体系的二维液相色谱系统,对已获分离的异构体杂质再次进行反相色谱分离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l 手性构型的二维分离 l 分离结果解析R-碘帕醇溶液(0.5 mg/L)2D LC 分析色谱图 5-10min间为R碘帕醇在1维液相上的保留,可以看到该浓度下无明显色谱峰,无法进行定量分析。经过阀切换将R碘帕醇在1维液相上的组分切入二维后,通过反相色谱作用,可以在16.5min左右发现明显的色谱峰同手性分离的 1 stD LC 结果相比,经过二维液相色谱分离的 R-碘帕醇灵敏度较之有 10 倍的提升。 结语药物杂质的高灵敏检查是控制药物纯度,提高药品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了让含碘造影剂更加安全的为患者服务,岛津的二维液相色谱系统可发挥作用,弥补手性色谱柱效不足的缺点,既获得两种异构体的有效分离,又在经过反相色谱分离中获得良好响应。 撰稿人:李月琪 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文献速递|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在载药纳米超声造影剂研制中的应用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肾泌尿外科中心庞俊教授团队在载药纳米超声造影剂研究中取得成果,在国际知名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IF=9.229,JCR1区)上发表研究性论文。图1|国际知名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IF=9.229,JCR1区)超声(US)由于其安全性、非放射性、实时监测和低成本而被广泛用于临床诊断成像。然而,传统的超声造影剂(UCAs)只能用于血池成像,且由于尺寸相对较大,无法实现肿瘤区域的血管外成像。此外,仅应用常规UCAs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基于纳米粒子(NPs)的UCAs因其无创性、精确靶向、可见性和装载小分子的便利性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产生气体的NPs具有很高的回声敏感性,二硫键可以用于还原响应性NPs药物递送系统制备。目前,已报道的同时具有超声成像和治疗功能的医用NPs大多仅基于pH响应性药物释放,并且药物释放速率不完全。基于上述考虑,庞俊教授团队制备了包裹二硫聚合物、碳酸氢钠(NaHCO3)水溶液和化疗药物盐酸阿霉素盐(DOXHCl)的NPs(DOX@HADT-SS-NaHCO3NPs)。NaHCO3在酸性条件下能产生CO2,提供回声信息;更重要的是,双重pH/GSH响应性药物释放可以进行癌症治疗,最终实现前列腺癌US成像和治疗的一体化。图2|制造聚合物步骤和通过产生回声CO2气泡放大超声对比度并发挥按需治疗作用的NPs示意图文章中,标记Cy5.5的HADT-SS-NaHCO3NPs在C4-2荷瘤裸鼠体内的生物分布活体实验成像,使用了博鹭腾AniView100多模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拍摄。当C4-2荷瘤裸鼠的肿瘤体积达到100mm3时,静脉给药注射游离Cy5.5和Cy5.5@HADT-SS-NaHCO3NPs溶液。活体结果显示用Cy5.5@HADT-SS-NaHCO3NPs处理的小鼠肿瘤中的荧光信号从0.5到4小时逐渐增加,并在4小时达到峰值,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相比之下,整个时期肿瘤部位未观察到明显的游离Cy5.5荧光信号,游离Cy5.5荧光信号主要出现在肝脏。定量荧光信号也证实了Cy5.5@HADT-SS-NaHCO3NPs在肿瘤和肝脏中分布的趋势,揭示了HADT-SSNaHCO3NPs通过EPR效应在肿瘤组织中的特异性积累。图3|负载Cy5.5的HADT-SS-NaHCO3NPs(A)和具有等效Cy5.5浓度(0.2 mg/kg)的游离Cy5.5溶液(B)在C4-2荷瘤小鼠中的体内生物分布。静脉注射后0.5、1、2、4、8、12、24、48和72小时,用AniView100获得的小鼠背部和前部的体内荧光图像,一列代表同一只裸鼠的正面和背面。(C)和(D)为肿瘤组织和肝脏荧光强度的定量分析US造影剂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商业US由于体积大,成像时间短,应用受到限制;同时,仅应用常规的US造影剂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庞俊教授团队设计的HADT-SS-NaHCO3NPs在酸性pH条件下表现出明显增强的超声对比度和抗肿瘤效果,为前列腺癌的有效超声成像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潜在药物。文献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mi.1c00077
  • 光度滴定在钆布醇(CE-MRI造影剂)中游离钆含量测定中的应用
    一、钆布醇是什么 钆布醇(gadobutrol)是一种基于钆的,亲水性的,具有大环的电中性化合物。通常被用于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的造影剂。 二、钆布醇中游离钆的测定方法目前,国内没有相关标准对钆布醇中游离钆的测定,在欧洲药典中有关于钆布醇的测定,是采用光度滴定法测试游离钆含量。
  • 看ICG荧光造影技术如何在皮瓣显像中大显神通
    在皮瓣外科手术中,皮瓣能否成活,其中关键因素之一就是皮瓣的血液灌注情况。简单来说也就是皮瓣的血液循环情况。这里做一下科普:皮瓣是由具有血液供应的皮肤及其附着的皮下脂肪组织所形成。所以皮瓣中的血管就好比是一条条公路,无论公路之间怎么交叉环绕,也都要保证公路之间的畅通无阻。皮瓣移植手术时也要确保每一具皮瓣在与其他组织接触时相互连接畅通。滨松荧光造影手术现场术中对皮瓣血液灌注的实时评估,可降低术后皮瓣发生缺血、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提升皮瓣的存活率。大多数的术者主要是凭借个人经验以及主观方法来评估皮瓣的血液灌注情况,比如观察皮瓣的颜色、温度、组织张力等。以上方法要求术者有大量的经验积累以及较高的技术水平,但是这些方法仍然无法保证术者可以得出准确且客观的结果。虽然现阶段也可以在术中使用热成像仪等辅助器材进行检测,但存在着无法进行重复检测、可能出现试剂中毒等问题。 随着皮瓣外科手术的不断发展成熟,近年来,一种新型的近红外荧光造影技术已应用于皮瓣外科手术中。它使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ICG)作为造影剂,该造影剂是一种水溶性物质,在静脉注射之后,它会与血浆蛋白紧密结合,可以稳定的留存在血管内,对血液成分、凝血系统及血管内膜没有损伤和影响,具有高敏感性高稳定性以及无放射性等特点。 吲哚菁绿试剂该造影剂在受到760nm的近红外光激发时,会释放810nm的荧光,这是一种近红外光,能够穿透2cm左右的人体组织,红外荧光显像技术就是通过它来测量这种近红外荧光,从而帮助医生实时观察到局部血液循环状态。就如我们上文提到的,如果把皮瓣中的血管比作一条条公路的话,吲哚菁绿与荧光定位仪的结合使用,就好比是为这一条条公路点亮了路灯,使得来来往往的车辆都可以看清自己的前行方向。这种新型的ICG近红外荧光造影技术由于操作简单,评估准确等特点,得到了许多外科医生的重视及应用。近期滨松中国与长沙众智医疗合作,在长沙湘雅医院应用该荧光探测技术,手术结果显示,该技术能够帮助医生准确直接地评估术中皮瓣的血液循环状况,实时观察
  • 助力“指纹神探” 天津大学团队研发新型造影剂
    日前,天津大学李振、谢育俊团队成功研发新型指纹显影剂,可实现高质量指纹图像显影,为身份认证、案件侦办带来新思路。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先进材料》。指纹识别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刑事侦查、身份识别等领域。“指纹三级特征”是从指纹纹路进一步提取的微观细节特征,如指纹脊的宽度、形状、指纹脊上的汗腺分布以及间距等。在实际刑侦过程中,很多案发现场往往只留下很少的指纹,现有的指纹识别技术很难据此进行识别,而根据指纹三级特征却能进行身份认定。实现三级指纹特征的可靠检测离不开高质量指纹图像,因此,发展高性能指纹可视化技术对于刑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天津大学李振、谢育俊团队研发了一种新型两亲性指纹显影剂。这种显影剂在空气中研磨可使其发光颜色产生变化,还可以自行恢复;该显影剂以水作为溶剂,不仅避免了对指纹精细结构的破坏,而且在各种基质均有良好的显影效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显影剂不仅工作浓度低、显影时间短,而且其获得指纹显影图像的分辨率极高,对三级指纹细节尤其具有非常清晰的可视化效果。“该指纹显影剂能够实现目前三级指纹特征显影几乎最佳的效果。”据研究人员表示,“未来这项技术对身份识别与案件场景指纹证据收集具有重要意义。”
  • 最新!联影医疗医用血管造影X射线机获批上市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经审查,批准了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医用血管造影X射线机”创新产品注册申请。该产品由高压发生器、X射线管组件、限束器、滤线栅、平板探测器、机架、导管床、显示器、显示器吊架、视觉组件、触控平板、控制模块、控制盒、脚踏开关、手闸、图像采集工作站、视频管理工作站、图像高级处理工作站、3D图像处理工作站和附件组成。适用于对血管造影检查、介入手术时提供X射线透视、摄影、血管减影图像和体层图像。  该产品采用9轴机器人DSA,能实现全腹部、全胸部的锥形束成像,解决了传统锥形束CT重建视野小的问题。此外,产品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了一键自动锥形束CT扫描和一键到位,可简化定位和锥形束CT的工作流,减少辐射暴露和术中操作步骤。与传统的医用血管造影X射线机相比,该产品可显著扩大锥形束CT重建视野,减少锥形束CT扫描的操作步骤、操作时间和辐射剂量,预期缩短成像前的准备时间,提高手术效率。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将加强该产品上市后监管,保护患者用械安全。
  • 岛津成像质谱显微镜应用专题丨多模式成像分析小鼠心肌梗塞
    简介作为一种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MRI)广泛应用于日常临床诊疗中。为了在检查过程中增强对比度,可以使用几种不同的造影剂。由于五个或七个不成对电子具有出色的顺磁性,因此最常使用Fe3+、Mn2+或Gd3+。因游离形态的Gd3+具有毒性,此探针与氨基羧酸一起作为复合物给药。大多数钆造影剂(GBCA)是全身分布的,一些靶向特异性GBCA也正在研究中。图1 Gadofluorine P的结构Gadofluorine P是一种靶向造影剂,对富含胶原蛋白的细胞外基质(ECM)具有高亲和性,ECM在发生心肌梗塞(MI)时分泌。多模式生物成像技术能够可视化靶向造影剂的分布。使用激光剥蚀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以高空间分辨率在元素水平上生成定量图像,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MALDI-MS)用于在分子水平上验证研究结果,提供更多分布信息,例如磷脂或血红素b的分布。材料和方法动物实验此项动物实验在明斯特大学医院临床放射学研究所Moritz Wildgruber教授的研究小组进行。使用诱导心肌梗塞六周的小鼠,注射照影剂Gadofluorine P后进行MRI检查。小鼠被处死后,取出心脏并快速冷冻。用冷冻切片机制备厚度为10μm的切片。标准品制备对于LA-ICP-MS分析,用明胶制备基体匹配标准品,用于外标 校正。明胶(10%w/w)添加9种不同浓度,范围为0至5000 μg/g Gd。另制备了厚度为10μm的标准品切片。样品制备对于MALDI-MS成像分析,将切片放置于氧化铟锡(ITO)涂层的载玻片上。先用升华法涂敷α-氰基-4-羟基肉桂酸(CHCA)至组织表面,然后用500μl水和50μl甲醇混合溶液喷雾于组织表面2.5分钟进行再结晶。分析条件对于LA-ICP-MS分析,使用Tygon管,将ICPMS-2030与激光剥蚀系统LSX-213 G2+(Teledyne CETAC)连接,此系统配有HelEX II池和波长为213nm的Nd-YAG激光。氦气用于剥蚀池的冲洗和传输。ICP-MS 2030配有镍采样锥和截取锥。在碰撞模式下,31P、57Fe、66Zn、158Gd和160Gd的积分时间为100ms条件下进行测量。每种标准品的标准曲线使用了10个浓度水平进行分析,并且同样的条件下分析了样品(表1)。表1 LA-ICP-MS的实验条件MALDI-MS分析使用了配有离子阱-飞行时间(IT-TOF)质谱分析仪iMScope TRIO。选择正离子模式,质量范围为m/z 700到1200。其他实验条件列于表2中。基质使用iMLayer升华20分钟。表2 MALDI-MS的实验条件结果LA-ICP-MS用基体匹配标准品进行的外标法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高达5000μg/g的浓度范围内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7。采用15μm光斑尺寸时,基于158Gd的检测限(LOD)为43ng/g Gd,定量限(LOQ)为140ng/g Gd(根据Boumans[1]算出)。图2 小鼠心脏组织切片的H&E染色图2所示为连续切片的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检测出心肌梗塞的区域(以黑线标出)。图3 两个连续切片的显微图像(a.和b.);经LA-ICP-MS测定的Gd定量分布(c.);Gadofluorine P的配体分布(d.);配体结构及理论峰值(青色条)、MALDI-MS测定峰值(黑线)(e.)图3所示为两个连续切片的显微图像(a.和b.)。使用LA-ICP-MS(c.),检测到健康心肌中Gd的均匀分布,平均浓度约为50μg/g。梗塞区的Gd浓度高两倍,约为110μg/g,最高值可达370μg/g。由于静脉注射造影剂的作用,心室中也存在较高浓度的Gd。这些分布可以通过MALDI-MS成像进行验证(d.)。该实验中,只能检测到Gadofluorine P的质子化配体,而不是完整的复合物(e.)。结果显示,主峰m/z 1168.39的质谱成像图与LA-ICP-MS检测的Gd分布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在心机梗塞和心室区发现了分子探针的最高强度,而健康心肌则显示出低而均匀的强度。结论 该应用表明,元素选择性(LA-ICP-MS)和分子选择性(MALDI-MS)成像技术的组合是可视化心机梗塞后小鼠心脏组织中靶向钆造影剂分布的有力工具。通过LA-ICP-MS技术实现了高空间分辨率和定量,并通过MALDI-MS在分子水平上验证了其分布。参考文献[1] P.W.J.M.Boumans, Spectrochimica Acta 1991, 46 B, 641-665.文献题目《Gadofluorine P多模式生物成像分析用于小鼠心肌梗塞研究》使用仪器岛津iMScope TRIO作者Rebecca Buchholz1、Fabian Lohofer2、Michael Sperling1,3、Moritz Wildgruber4、Uwe Karst11 明斯特大学无机和分析化学研究所 2 慕尼黑工业大学放射学研究所3 明斯特欧洲物种分析虚拟研究所(EVISA) 4 明斯特大学医院临床放射学研究所声明1、本文不提供文献原文。2、所引用文献仅供读者研究和学习参考,不得用于其他营利性活动。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核磁共振纳米灯”让癌细胞“发光”
    韩国基础科学研究院纳米医学研究团的科研团队日前发表了一种全新的纳米磁共振成像(MRI)造影剂技术,能够大幅度提升医学图像的可识别度。动物实验表明,使用该造影剂,实验鼠异常组织的亮度达到了周围健康组织亮度的10倍。  新的造影剂技术具有选择性,形成的核磁共振图像对癌症等特定代谢的标志物敏感。研究人员将该造影剂命名为“核磁共振纳米灯”。  纳米造影剂基于磁谐振技术,主要由两种磁性材料组成,包括“开关材料”(磁性纳米颗粒)和“显影材料”(顺磁性MRI造影剂),两种材料之间的距离不同,核磁共振图像的亮度也不同。两种材料之间的临界距离大于7纳米时,开关材料对显影材料的影响消失,顺磁性造影剂在MRI图像上充分显影,此时相当于开关的“开” 当二者距离小于7纳米时,顺磁性显影材料在MRI图像上的状态则是“关”。  研究人员制造了一种足以探测实验鼠体内癌症的造影剂。造影剂使用一种能够被癌症代谢产物MMP-2酶切断的生物材料连接“开关材料”和“显影材料”,令两种材料之间的初始距离低于7纳米。显影剂注入实验鼠组织后,如果组织中存在癌变,两种材料之间的连接将会被MMP-2酶切断,导致两种材料分离,MRI图像会将病灶区域显示为高亮度。  使用纳米造影剂技术,MRI检查能够显示肿瘤的存在和具体分布,还可以通过图像揭示癌组织中MMP-2酶的浓度,获得癌变分期等进一步信息。  研究人员相信,该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生物传感器,还将解决更多的生物和医学课题。现该团队正在开发更安全、更智能的多任务造影剂,以同时记录和解释多个生物学靶标。  MRI问世至今已有近40年历史,成为一种主要的非侵入式诊断技术。MRI诊断中广泛使用造影剂,以提高图像可辨识性。
  • 7000万元! 医用血管造影X射线机采购项目公开招标
    上海东松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受招标人委托对下列产品及服务进行国际公开竞争性招标,于2023-11-21在中国国际招标网公告。本次招标采用传统招标方式,现邀请合格投标人参加投标。1、招标条件项目概况:医用血管造影X射线机叁套1、项目预算: 7000万元,其中上海交通大学预算金额为人民币2300万元;复旦大学预算金额为人民币2300万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预算金额为人民币2400万元。2、本项目设最高投标限价为人民币6000万元,其中上海交通大学最高投标限价人民币2000万元;复旦大学最高投标限价人民币2000万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最高投标限价人民币2000万元。本限价不含关税、增值税,但包含进口环节中发生的一切费用。资金到位或资金来源落实情况:已落实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的说明:已具备2、招标内容招标项目编号:0811-234DSITC2948招标项目名称:医用血管造影X射线机项目实施地点:中国上海市招标产品列表(主要设备):医用血管造影X射线机叁套3、投标人资格要求投标人应具备的资格或业绩:1)投标人为具有合法经营资质的独立法人、其他组织;2)投标人为投标货物制造商,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或《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备案凭证》;投标人为经营销售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或《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投标人的生产或经营范围应当与国家相关许可保持一致;3)投标货物应具备开标之日在有效期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或《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凭证》;4)投标人为专业生产本次所需设备的制造商,或经有效授权的代理商;5)投标人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6)投标人自开展经营活动以来,未有过行贿犯罪记录;7)投标人未被“信用中国”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是否接受联合体投标:不接受未领购招标文件是否可以参加投标:不可以4、招标文件的获取招标文件领购开始时间:2023-11-21招标文件领购结束时间:2023-11-28是否在线售卖标书:否获取招标文件方式:现场领购招标文件领购地点:微信公众号“东松投标”招标文件售价:¥2000/$250其他说明:有兴趣的合格潜在投标人请于2023年11月21日起至2023年11月28日止(休息日和节假日除外)每天上午9:00~11:30和下午13:00~16:30(北京时间)选择下列方式(1)微信购买招标文件,售后不退;每套招标文件2000元人民币或250美元。(1)微信购买招标文件:关注微信公众号“东松投标”,完成信息注册,即可购买招标文件。5、投标文件的递交投标截止时间(开标时间):2023-12-12 10:00投标文件送达地点:中国上海市宁波路1号申华金融大厦10楼会议室开标地点:中国上海市宁波路1号申华金融大厦10楼会议室6、投标人在投标前应在必联网或机电产品招标投标电子交易平台或中国国际招标网完成注册及信息核验。评标结果将在必联网和中国国际招标网公示。7、联系方式招标人:上海交通大学地址:中国上海市宜山路600号联系人:姜瑞瑶联系方式:021-64369998招标人:复旦大学地址:上海市延安西路221号联系人:钟建平联系方式:021-62483180招标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地址:上海市乌鲁木齐中路12号联系人:张洁联系方式:021-52889999招标代理机构:上海东松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地址:中国上海市宁波路1号申华金融大厦11楼联系人:陈雅敏、刘宇昂联系方式:021-63230480转8603、86228、汇款方式:招标代理机构开户银行(人民币):浦发银行黄浦支行招标代理机构开户银行(美元):账号(人民币):0763634292323474
  • 杭州ICBEB|纽迈分析将带来哪些惊喜?
    杭州ICBEB|纽迈分析将带来哪些惊喜?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踏苏堤,闻柳浪,烟花八月下杭州”,八月的杭州吸引了众多游客去观赏,也吸引了诸多专家学者参加“生物医学工程与生物技术国际学术会议”。本次大会将于8月1日-4日在杭州举行,届时纽迈分析将携带多款创新科技亮相本次大会,并在大会上做主题为“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报告,向参会的各位大牛、研究人员呈现其技术是如何应用在生物医药领域。将要参展的核磁共振成像分析仪能全方位的对小动物进行成像,主要应用在造影剂体内造影评价、药物体内代谢评价、肿瘤病灶位置排查、肿瘤尺寸监测、纳米载药在体内作用评价等。案例1:小鼠体表肿瘤生长速度评价纽迈分析还隆重推出了1T小动物核磁共振成像仪NM-G1,其能够任意角度多层二维扫描成像,软件含有图像三维重建系统,而且具有滤波、降噪、伪彩、像素点提取及图像标尺等诸多功能,特别是配有专业载床、气麻等附件。结合全面而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能做出画质更优的图像。案例2:小鼠核磁共振成像纽迈分析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造影剂弛豫率分析仪能轻松的测定造影剂的T1、T2弛豫时间和弛豫率,还能鉴别造影剂的种类和判定造影剂的弛豫效能。案例3:小鼠核磁共振成像八月的杭州美如画,纽迈分析携最专业的应用解决方案,邀您莅临纽迈展位,精彩纷呈,不容错过,还有神秘小礼品哦!
  • 听德国明斯特大学教授谈ICP-MS在环境研究和生物成像上的应用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是一种快速、多元的分析方法。它广泛应用于地球化学、环境科学、法医学和医学等领域。   Uwe Karst教授是德国明斯特大学分析化学中心主任。他和他的团队正在使用ICP-MS进行一项题为“分析河水中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研究。在Karst过去的其他研究中,ICP-MS的应用还包括:分析肾衰竭相关疾病的形态、测定小鼠肿瘤细胞和巨噬细胞中的某一标记化合物的分布情况。此次,小编有幸采访到Uwe Karst教授,与我们分享他的研究工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编:在最近的研究中,您使用亲水作用液相色谱(HILIC)和ICP-MS,分析了明斯特镇当地的地表水,和通过污水处理厂排放进入环境的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磁共振成像造影剂:介入放射学操作中常用的化学物质,用于增强影像观察效果)。此外,您还通过去溶剂化的方法,优化了等离子体样品的导入。您能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该分析方法的主要特点吗?  Uwe Karst教授:我们知道,HILIC是一种分析强极性和强亲水性化合物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使用HILIC的原因有二点:  一方面,一些造影剂带负电,另一些为中性。因而不能使用离子色谱法(IC)对其加以分离。  另一方面,反相液相色谱(RPLC)对某些分析物,特别是极性和亲水性化合物却无法或很少保留。而在HILIC谱柱上,物质的洗脱顺序与RPLC恰恰相反。换句话说,在RPLC柱上很难保留或根本不保留的物质,在试验条件下,它们在HILIC柱上有较强的保留。因而使用HILIC作为分析方法。另外,去溶剂化的目的是提高检出限。  小编:在该分析过程中使用扇形磁场质谱系统有何特殊优势?  Uwe Karst教授:相较于在ICP-MS中广泛应用的四级杆质量分析仪,扇形磁场质谱系统仍旧具有最低检出限,尤其在低分辨率的情形下。正如许多其他分离分析所用的方法一样,我们的方法面临的问题在于,分析信号太弱,而非背景信号太强。因此,提高仪器的灵敏度、降低检出限是选择分析仪器时的首要考虑。我们坚持选择扇形磁场ICP-MS进行超痕量分析。  小编:您的另一篇论文中提到,您的团队正在研究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NSF)。该现象由磁共振血管造影剂钆(gadolinium)的注射和在体内的蓄积引起。研究过程中您的团队使用到ICP-MS、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和亲水作用液相色谱-等离子体质谱仪(HILIC-ICP-MS)进行分析。你能谈谈这三种分析仪器分别有何作用和优势吗?  Uwe Karst教授:该研究的目的是,为诊断皮肤中由造影剂引起的NSF提供简便、高效的方法。NSF的成因是皮肤中残留的钆,及其与钙、磷所形成的钆磷酸钙。研究的第一步,是将患者的皮肤组织样本溶解于硝酸,检测其中钆的含量。将此样品与同一患者的另一处未受NSF影响的皮肤组织样品进行对比。一旦检测出前者钆的含量高于后者,则必须进行进一步检测。LA-ICP-MS是分析元素生物成像的最佳工具。若检测出皮肤样品中钆的含量偏高(大于几个ppm),同时样品中还存在钙、磷,则可以确定患有NSF。该研究中,我们还使用HILIC-ICP-MS进行形态分析,以确定造影剂是否仍有残留。   小编:您的团队还采用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测定小鼠肿瘤细胞和巨噬细胞中镧系化合物的分布情况。对照之前的磁共振成像(MRI)数据,LA-ICP-MS是如何得到该标记元素的分布的?LA-ICP-MS在元素生物成像研究中的优势是什么?  Uwe Karst教授:MRI是医学成像研究中颇为有用的工具之一,但是MRI的空间分辨率不高,获得的化学信息有限。相较之下,LA-ICP-MS是理想的MRI辅助工具,起到补充化学信息的作用。LA-ICP-MS的空间分辨率更高,灵敏度高,适用于镧系化合物的定量分析,而这些镧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MRI中的造影剂。通过标记,并与标准曲线校对,LA-ICP-MS可精确地定量出肿瘤细胞样品中的镧系元素。  小编:您的下一步研究将是什么?  Uwe Karst教授: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提高LA-ICP-MS的空间分辨率,将观测范围缩减至1微米之内。此外,我们的研究对象将从组织变为细胞。观测范围的缩小意味着,必须降低仪器的检出限。或者说,样品的浓度不能太低。另一个目标是提高检测速率。LA-ICP-MS检测一个样品的时间长达50h,可通过完善细胞样品的制备加以实现。
  • 肿瘤微环境响应磁共振纳米诊疗剂研究取得进展
    p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吴正岩课题组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邹多宏团队合作,利用磁性氧化铁与硅酸锰纳米复合物制备出一种对肿瘤微环境响应的纳米磁共振造影剂和药物递送系统,相关工作已被生物材料期刊Biomaterials 接收发表(DOI: 10.1016/j.biomaterials. 2018.12.004)。 /p p   纳米诊疗一体化是当前研究肿瘤个性化治疗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但是现有的纳米诊疗体系对病灶组织识别度差,对肿瘤微环境响应不足,使纳米诊疗剂难以精确观察和高效治疗肿瘤组织。对此,研究团队基于肿瘤微环境低pH值和谷胱甘肽高表达的特性,合成了对肿瘤组织pH和谷胱甘肽敏感的硅酸锰多孔纳米球,在其表面沉积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制备出磁性氧化铁与硅酸锰的纳米复合物。该纳米复合物在正常组织和血液中,不会发挥造影功能,而一旦进入肿瘤组织,即可释放出锰离子,发挥高效肿瘤T1磁共振造影功能。同时,该纳米复合物装载的抗癌药物顺铂也释放出来,与锰离子和磁性氧化铁协同杀死癌细胞,达到肿瘤协同治疗效果。 /p p   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青年促进会项目、安徽省重大专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的资助与支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W020181219620098020563.png" alt=" W020181219620098020563.pn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4e531ec7-7d15-4248-b1c2-7d6dec45a79d.jpg" / /p p /p
  • 纽迈分析成功亮相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
    纽迈分析成功亮相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2016年10月10日-12日,经过三天精彩夺目的展览,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圆满落幕,纽迈分析作为国内低场核磁共振高新技术企业,全程参与了本次盛会。期间,纽迈分析凭其研发的新技术与新产品,吸引了众多参展人员与展商驻足观赏与咨询。纽迈分析秉承着“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方针,从客户需求的角度出发,严格把关产品生产的每一个细节,从研发工程师架构设计、程序编写、反复试验与修改完善,到产品外观的精敲细磨,纽迈分析都务求不断的自我超越,为客户提供技术先进、高效易用的低场核磁共振产品,为客户解决更多生产、科研中的难题。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生命科学、食品农业、高分子聚合物、能源勘探等领域已有广泛应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对高分辨率、超短弛豫检测等技术需要越来越迫切,纽迈分析致力于核磁共振共振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经过研发队伍的多年来不懈努力,成功研发出了多款新技术与新产品,如超短弛豫检测技术、致密样品的弛豫分析、低场核磁共振法颗粒表面特性分析、1T小动物核磁共振成像仪、微型核磁共振波谱仪等。1T小动物核磁共振成像仪NM-G1特点1. 专业的附件支持2. 全面的图像处理软件3. 更高分辨率,图像更清晰4. 薄层任意层面任意角度扫描,最薄0.8mm应用范围1.解剖结构成像:肾脏体积大小2.肿瘤:肿瘤大小,药物对肿瘤的治疗效果评价3.造影剂成像:造影剂体外成像,活体内的造影剂作用评价,造影剂体内代谢监测4.脂肪分布:肥胖症、营养学等相关研究5.药理:纳米载药在体内的作用及代谢评价,特异性药物载体靶向性判定微型核磁共振波谱仪ChemSpin40-05V应用范围1.物质反应过程监控2. 波谱实验教学演示
  • 中科院研发水稻全根系磁共振成像无损检测技术
    记者24日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了解到,该院技术生物所和强磁场科学中心共同合作,在世界上首次利用造影剂加磁共振成像技术实现水稻全根系无损检测,为植物根系全生长周期研究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新方法。   根系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根系生长在不透明的土壤中,缺乏快速、准确、无损的原位观测方法,影响了对植物根系的深入研究。传统的根系研究方法采样破坏性大、工作量大、准确性较低。   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在医学上广泛应用的成像技术,其具有无损检测和分辨率较高等优点。中科院研究人员利用强磁场科学中心高场强成像装置为植物根系全生育期成像找到了一个更加优越的研究平台。   此外,水稻根系的磁共振成像也面临着磁共振成像信号强度较低等技术问题与挑战。研究人员利用磁共振造影剂来提高根系成像品质,并通过反复试验,得出不影响植物生长、真实反映根系状况的造影剂使用剂量和浓度。   据了解,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杂志上。
  • 上海交通大学林俐:致力于将拉曼光谱技术真正推向临床
    在满足目前各种应用需求的前提下,光谱分析仪器和方法也在不断的创新发展中,不论是分子光谱还是原子光谱都涌现了一系列创新的成果,特别是拉曼光谱、近红外光谱、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太赫兹、超快光谱、荧光相关光谱、高光谱等相关技术彰显了极具诱惑的市场活力,引领着行业发展的方向。第十二届光谱网络会议(iCS 2023)中,近50位专家报告充分彰显了光谱创新潜力,纷纷展示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从仪器整机到关键部件;从系统集成到方法开发;从大型科研仪器,到用于现场的便携、手持设备;从实验室检测设备,到过程分析技术……为了更好的展示这些创新成果,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专家、用户、厂商之间的合作交流,会议主办方特别策划《光谱创新成果“闪耀”iCS2023》网络专题成果展,集中展示本次光谱会凸显的创新成果,包括但不限于仪器、部件、技术、方法、应用等。本次会议中,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轨助理教授林俐特别分享了题为《活体透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深层病灶的无创检测与定位》的报告,引发行业极大关注。会后,我们也特别邀请了林俐教授再次给大家做深入的分享。1、成果简介检测体内病灶并获取其深度信息,对于临床诊疗至关重要。拉曼光谱具有实时采集和无电离辐射等优势,但传统背散射拉曼光谱不具备实现深层病灶无创实时定位潜力。我们开展了基于透射拉曼光谱的深层检测研究。成果及优势如下:成果1:开发了超高亮度拉曼造影剂,结合表面多支化结构的金纳米花和银壳结构,利用“缝隙增强”的效应极大增强造影剂的亮度,检出限fM级别。结合大光斑激发的策略,可以在满足临床安全光照剂量要求下实现高检测深度,最高14cm;成果2:开发了“谱峰比值法”病灶深度预测模型;结合多点检测误差校正模型、多谱峰对的非匀质组织深度预测模型和平面多点检测方法,最终完善为一套“谱峰比值法”病灶三维定位策略。成果3:首例基于透射拉曼光谱的大鼠前哨淋巴结的无创定位和手术导航,活体实时定位误差小于1%。2、产业化探索未来准备将整套病灶检测方法集成为集造影剂、检测装置、定位算法为一体的拉曼病灶定位系统,最终可以将系统应用于临床肿瘤的前哨淋巴结定位手术导航。当前,高亮度造影剂已完成了中试生产,病灶的定位方法已申报专利。该系统具备很高的应用前景,仅以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为例,研报显示全球每年手术台次超1000万例,总市场规模超1000亿,手术辅助设备规模超100亿。3、课题组未来研究计划最看好的光谱技术仍是拉曼光谱技术。因为拉曼光谱作为一种分子指纹光谱,具有高特异性,无标记检测方法可以直接展示生物分子的特征。作为一种光学检测技术,对于人体较为无害。在未来,我们将会进一步完善拉曼造影剂安全性验证,以及病灶三维定位模型,并尝试结合CT、MRI等常见医学成像手段,开发拉曼多模态成像方法,将拉曼光谱技术真正推向临床。4、合作意向① 和仪器设计厂商合作,共同研发集成拉曼病灶定位系统,最终可以形成可出售的产品;② 和研究光学重建算法以及多模态成像的老师合作,共同开发出拉曼多模态成像方法。5、专家简介或者课题组介绍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拉曼医学及纳米光子学研究中心叶坚教授,课题组PI,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广慈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兼职研究员、国家重点实验室PI、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联系方式:yejian 78 @sjtu.edu.cn 林俐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教委“晨光计划”学者。研究兴趣为基于光学方法的无创病灶定位和检测,包括近红外二区拉曼响应纳米探针的设计开发、深穿透拉曼光谱技术、拉曼图像重建和术中活体定位病灶。联系方式:linli92@sjtu.edu.cn
  • 纽迈分析将参加第十九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
    纽迈分析将参加第十九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 8月17日,由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承办的第十九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将于兰州大学召开,届时,纽迈分析将携低场核磁共振新技术与新产品亮相本次大会,并由我司执行经理做题目为“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新进展与新应用”的报告,欢迎各位老师莅临指导。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高分子聚合物、生命科学、食品农业、能源勘探等领域已有广泛应用,但核磁共振信号采集存在一个特定的死时间,致使快弛豫信号无法采集,或者得到的信号很微弱,纽迈分析致力于核磁共振共振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经过研发队伍的不懈努力,成功研发了超短弛豫分析技术,能结合公司相应的配套系统,能更好的为广大客户解决科研、生产中的难题。一般在测试固体脂肪含量时,由于系统死时间的存在,当采集到FID信号时,固体脂肪的一部分信号已经在死时间中衰减,只能通过一定的信号处理才能得到固体脂肪含量。而通过超短弛豫分析技术,采用一种新的序列,能直接测试样品中的固体脂肪含量,操作简单、快速、精确度高。纽迈分析经过十几年的管理运营,已经具备强大的研发能力、完备的生产、服务和成熟的运营管理体系。近三年,纽迈分析共推出新应用达10多项。2016年,我们成功推出了1.0T小动物核磁共振成像仪NM-G1和微型核磁共振波谱仪ChemSpin40-05V 1.0T小动物核磁共振成像仪NM-G1特点:? 专业的附件支持? 全面的图像处理软件? 更高分辨率,图像更清晰? 薄层任意层面任意角度扫描,最薄0.8mm应用范围1.解剖结构成像:肾脏体积大小2.肿瘤:肿瘤大小,药物对肿瘤的治疗效果评价3.造影剂成像:造影剂体外成像,活体内的造影剂作用评价,造影剂体内代谢监测4.脂肪分布:肥胖症、营养学等相关研究5.药理:纳米载药在体内的作用及代谢评价,特异性药物载体靶向性判定 NM-G1小鼠冠状面成像(层厚1.0mm) 微型核磁共振波谱仪应用范围? 物质反应过程监控? 波谱实验教学 八月中旬,纽迈分析将在兰州大学等待诸位莅临纽迈分析展位,如果您对“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新进展与新应用”感兴趣,纽迈分析必将给您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 第十届全国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与应用研讨会(生物医学材料)即将召开
    " _ue_custom_node_="true"会议接力|第十届全国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与应用研讨会(生物医学材料)即将召开会议接力:今年恰逢低场核磁共振会议举办10周年,故而分别在青岛、宁波、无锡设立各自领域的分会场,让会议主题更加集中而深入,碰撞出更多的科研火花。 ▲第十届低场核磁会议能源地矿专场与会代表合影 10月17-19日,第十届低场核磁共振研讨会-能源地矿在青岛圆满举行,30余个高质量报告让整个会议的学术水准空前之高,错过能源地矿专场的可以点击查看 关于会议:2018年11月5日-7日,生物医学材料国际合作论坛暨第十届全国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与应用研讨会(生物医学材料专场)即将在美丽的东海港口城市宁波召开。会议将秉承该系列会议长期以来的宗旨,继续为生物医学材料和低场核磁共振领域内的各方(工程师、科学家、技术专家等)搭建交流新科技成果的平台。 大会主题:大健康时代的生物医学材料和低场核磁共振技术 大会地点: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地址: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中官西60余个高质量学术报告 “纽迈之夜”晚宴全面展示FFC技术及其应用 变场核磁共振技术FFC NMR 是Fast Field Cycling 的简称,由快速场循环技术测量不同磁场下的核自旋弛豫率,此仪器改变宽范围的磁场强度(从几个KHz到40 MHz),主要测量T1和T2随着磁场 强度的变化,研究核磁共振弛豫散布(NMRD)特性。应用领域:造影剂研究、蛋白质、聚合物、活体肿瘤研究1.造影剂的性能评价及造影剂优化改进研究2.治疗性蛋白质聚集的常规评估3.蛋白质与其他分子之间的缔合研究4.寻找表征肿瘤的新的生物标记物指征,用以疾病的早期诊断并降低成本。5.聚合物流体变化、品质差异鉴定等宁波之约 大会报告日程精彩纷呈,不容错过!FFC的新技术介绍将在大会晚宴“纽迈之夜”为大家呈现,敬请关注。
  • 国产AI影像独角兽深透医疗完成数千万美元融资
    11月17日消息,医疗影像AI公司深透医疗(Subtle Medical)完成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由钟鼎资本,春华创投联合领投;Fusion Fund、本草资本、榕泉资本(Banyan Pacific Capital)、达泰资本、欧洲医疗基金Crista Galli Ventures、Catchlight Capital等共同参与。自2020年底A轮融资完成后至今,深透医疗搭建了销售团队,加速医疗影像AI产品SubtlePET 、SubtleMR 的商业化,2022年全年订单额接近亿元。深透医疗创始人宫恩浩博士表示,目前公司收入约八成来自海外市场订阅制、按例付费,产品和模式得到验证后,正积极拓展国内医院、影像中心及体检中心,主要通过SaaS订阅、软件授权模式合作,也在试点探索“按例付费”模式。围绕为医疗机构降本增效这一目标,在影像采集环节,深透医疗通过AI技术,研发了SubtleMR、SubtlePET、SubtleGAD等医学影像增强产品矩阵。SubtleMR通过深度学习技术,优化数据重建成像过程,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基础上,令MRI检查实现4-10倍加速;与初代SubtleMR相比,新版本可增强人体各个部位的MRI图像。SubtlePET则可以将原本PET-CT扫描时间缩短2-4倍。目前,这两款产品均已获得美国FDA、欧洲CE及中国NMPA的注册证。  应用SubtleMR前后的MRI图像对比深透医疗第三款产品是造影剂相关应用SubtleGAD,主要解决MRI检测过程中重金属钆沉积的问题,“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仅需要10%剂量的造影剂,就能达到同样的增强成像效果,”宫恩浩介绍道。此外,深透医疗的产品线还包括:影像生成加速产品SubtleSynth、术中实时影像增强产品SubtleIR,以及优化显影流程的SubtleQC。对于产品矩阵拓展的逻辑,宫恩浩表示主要是两个维度:一是将AI技术延伸至更多检查类型。在医学影像中,MRI、PET-CT占据了约1/4的体量,另外还有CT、SPECT、X光、超声等医学影像检查,也意味着还有3-4倍左右的可拓展空间。二是从医学影像检查的流程角度,往上游延伸做调度与工作流应用,往下游延展做质量控制、定量化分析等应用。在与硬件设备、PACS系统兼容性方面,深透医疗软件产品能够兼容西门子、GE等各品牌的设备型号及不同序列;工作流程方面,相关软件可部署于扫描设备与PACS系统之间,完成图像增强处理后,将图像发送至PACS系统,供医生阅片。为了巩固在医疗影像图像增强领域的先发优势,深透医疗从2017年起布局了超过20项国际专利。该公司的技术最早出自斯坦福大学实验室,据了解,2017年创立初期深透医疗已与斯坦福大学达成协议,获得创始人宫恩浩博士所在实验室多年研发技术、专利与数据的独家授权。2022年,深透医疗全年订单额接近亿元规模;与2021年Q4相比,全球临床服务业务量实现了5倍增长。据了解,完成本轮融资后,公司将进一步建设市场销售及部署团队,加快软件解决方案的推广。“之前会有人认为获批拿证是终点,但事实上,拿证只是一个起点。2020年A轮融资完成后,我们搭建了专门的销售团队,来探讨到底谁才是目标客户、该怎么卖。”宫恩浩介绍,之所以可以快速落地,拿到近亿元规模订单,一方面是商业模式比较清晰、团队执行力强;另一方面,医院等机构要寻找的是准确度、稳定性都有保障的解决方案提供商,而非简单购买一款软件,深透医疗开展的多中心临床验证、发表的学术论文正是一种证明。另外,深透医疗也在拓展与药企之间的合作,其中与拜耳合作开展“造影剂+AI”的联用研究,以通过更低剂量的造影剂,实现更高质量的显像效果。在针对肿瘤、阿尔兹海默症等疾病的新药研发中,深透医疗通过加速影像诊断的速度、提升质量,以助力新药临床试验的开展,未来还将探索基于影像的、新药治疗效果预测等服务。
  • “低场核磁共振仪器近几年异军突起”
    仪器信息网讯 为进一步促进我国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研究工作的开展和学术交流,并推进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各领域中的应用,2013年10月12日,由上海理工大学主办、纽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ldquo 第五届全国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及应用研讨会&rdquo 在上海理工大学召开,150余名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出席了会议,仪器信息网应邀参加了此次会议。本次大会主席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院长刘宝林教授主持了会议,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刘平发表了演讲,王欣博士代表庄松林院士宣读了贺词。 会议现场 上海理工大学教授医疗器械研究所所长聂生东教授   代表本次会议主办方,上海理工大学的聂生东教授围绕磁共振技术中的二维谱做了主题报告,聂生东教授谈到:&ldquo 二维谱的出现是核磁共振(NMR)检测技术的一次飞跃,从二维谱中可以快速、精确地对不同组分进行区分,因而在测录井和常规实验中被广泛采用。&rdquo 聂生东教授从实验采集数据中反演出二维谱的过程,比一维反演需要解决更多、更复杂的问题. 聂生东教授带领的团队通过研究罚函数正则化和子空间正则化两大类方法,分析了不同二维反演算法的优点和不足. 根据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深入分析可知,虽说目前已有的二维反演算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其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肖立志   作为我国核磁共振测井的开创者之一,肖立志围绕核磁仪器的发展历程做了报告,肖立志教授表示:&ldquo 目前,全球核磁共振仪器及耗材市场规模上百亿美金,其中占份额比较高的产品有液体高分辨核磁波谱仪、固体核磁波谱仪、医用核磁成像仪,而多孔介质核磁分析仪、井下油气核磁探测仪、地表资源核磁探测仪等低场核磁共振仪器近几年则异军突起。&rdquo   &ldquo 因高场核磁共振仪器因体积大、价格昂贵,低场化、小磁铁、便携式、低成本、个性化和掌上化成为了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趋势。低场核磁共振仪器的第一应用是医学诊断,第二是化学研究,第三则是方兴未艾的&lsquo 多孔介质&rsquo 领域。如果说高场核磁共振仪器是医学诊断、化学研究的实验室里的&lsquo 阳春白雪&rsquo ,那么低场核磁共振仪器将成为每个实验室里的&lsquo 下里巴人&rsquo 。&rdquo   最后,肖立志指出:&ldquo 技术知识的普及、价格和速度的限制、解决方案的精细化要求、行业样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当前核磁共振仪器面临的挑战。&rdquo 上海交通大学纳米生物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古宏晨   上海交通大学的古宏晨教授做了关于磁共振在生命科学领域应用的主题报告,古宏晨教授介绍说:&ldquo 磁共振成像成果(MRI)是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先进医学成像诊断成果,其性能比已有的其他成像诊断成果如X射线CT优越,主要用于软组织的检测与早期诊断,可以提高疾病早期诊断准确度。&rdquo   &ldquo 我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是磁共振成像造影剂。它是用来缩短成像时间,提高成像对比度和清晰度的一种磁性纳米材料。由于磁性纳米材料具有粒径小和强的可操纵性而被成功地应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以及生物物质的分离等方面,尤其是其作为造影剂在磁共振成像方面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rdquo 海外华人磁共振协会主席、哈佛大学教授宋一桥   宋一桥主要介绍了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以及核磁共振技术在多孔介质中测量流体信息的物理机制。之后,宋一桥针对生物医学、石油工业以及食品工业等不同研究领域中常见的多孔介质,如红细胞、骨骼组织、储层岩石及奶酪等特定对象,如何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有效地测量出人们所关心的物理信息,利用大量的实验谱图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说到:&ldquo 核磁共振技术在测量奶酪等多孔介质的流体信息有着自身的独到之处。&rdquo 分会场掠影   本次会议除了主会场主题报告外,还设置了食品农业、生命科学、地球物理与多孔介质、橡胶/材料/高分子4个分会场,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与会专家围绕着当前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发展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如短弛豫时间、微弱信号测量、分子扩散运动研究、提供成像分辨率等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交流,并针对当前国内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应用及国产低场核磁共振仪器的发展提出建议。 上海纽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培强   作为此次会议的协作方负责人,杨培强表示:&ldquo 纽迈科技自第一届全国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及应用研讨会起坚持与主办方展开紧密合作,到现在已经连续合作了5届。现在这个会议的规模越来越大,从最初的50人发展到了现在的150余人,吸引了越来越多从事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的国内外专家学者。随着核磁共振用户数量的扩大,我们应该吸引更多的低场核磁厂家一起推动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厂家、高校、研究院所、学会、政府等通过合作共同参与到推广应用中,使核磁共振技术能够广泛地为用户和社会创造应用和研究价值才更有意义,为此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同意成立核磁共振分析仪器专业委员会,今后将由专委会担当起主办方的职责。&rdquo   &ldquo 目前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三点,一是能够测量更微弱的信号;二是对核磁信号有更快捷的有效响应速度;三是能够获得更多的有用信息。低场核磁共振仪器则主要表现在由实验室科研用发展为现场便携式、工业在线式等。作为一家专注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及仪器开发的公司,我们希望在低场核磁共振仪器&lsquo 快弛豫、弱信号&rsquo 方面,开拓出更多的应用领域,为国内外用户创造更多的应用价值。&rdquo 合影留念
  • 网络研讨会:多功能纳米材料在胃癌纳米治疗诊断中的应用:承诺与挑战
    时间 日期:2017年6月7日时间:下午3点研讨会概述 纳米诊断治疗学是指应用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对多种疾病将诊断与治疗相结合的学科(诊疗学)。 纳米诊疗技术有望在医学领域带来的一些益处包括降低成本,准确可靠的疾病检测和早期疾病诊断,这将显著增加成功治疗的可能性。 在本次网络研讨会上,我们将听取上海交通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系纳米技术专家张春雷博士的演讲。张老师将为我们介绍他在开发肿瘤成像多功能纳米探针方向的研究工作。今天,科学家对早期癌症检测的分子成像技术越来越感兴趣,张老师将介绍他在开发基于纳米颗粒的造影剂方面取得的进展,这将有望扩展这些技术的适用范围。 另外,在本次网络研讨会上,我们还将听到来自布鲁克临床前成像部门的技术专家王蕊在线介绍布鲁克的活体Xtreme II光学/ X射线系统及其广泛的多模式光学成像特性。 听众此次网络研讨会主要是针对已经在使用布鲁克公司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客户或打算使用光学成像系统并成为客户的人。进行癌症研究,纳米材料和神经科学的研究人员可能会特别关注,但也会有来自各种不同研究背景的研究者会对此议题感兴趣。 演讲者 张春雷博士 - 纳米技术专拣, 仪器科学与工程系,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王蕊博士 - 布鲁克临床前影像部门王蕊博士将在网络研讨会上首先介绍布鲁克光学成像系统的最新功能和升级,随后将介绍与癌症研究,神经科学,纳米技术和药代动力学的相关应用。布鲁克最新升级的光学成像系统,In-Vivo Xtreme II,可以提供共定位的五种成像模式,包括生物发光成像(BLI),从可见光到近红外的多光谱荧光成像(MS-FLI),独特的直接放射性同位素成像(DRI ),切伦科夫成像(CLI)和X射线成像。接下来,张博士将会谈论他研究的主要焦点,关于开发金纳米材料作为多功能纳米颗粒的造影剂进行多模态癌症诊断。他将探讨这些成像剂的功能,影响和作用。张博士和他的团队最近开发了一种简单而省时的方法,用于合成适用于不同成像模态的带有几种造影剂的纳米结构,以提高癌症诊断的准确性。研究人员设法将金纳米簇(GNCs)在水溶液中组装成单分散球形颗粒(GNCNs),这增强了肿瘤的多模态成像。 张博士认为,这种研究开发可能被用在癌症诊断中其他超小型纳米粒子组装的指导方法或依据。 注册请点击以下链接Register for this webinar
  • 瑞沃德发布RFLSIⅢ激光散斑血流成像系统 激光多普勒 血流仪新品
    瑞沃德新一代激光散斑血流成像系统采用全新的LSCI (Laser Speckle Contrast Imaging)技术,集成照明光源和血流成像激光光源的一体化设计,无需任何调节,开机即可成像使用,极大的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便利性性能特色RFLSI Ⅲ 激光散斑以非接触、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全场快速成像的技术优势,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一种实时动态血流监测和视频成像记录手段,是了解组织、器官病理或生理指标至关重要的依据。激光散斑成像仪器无需任何造影剂,时间分辨率可达毫秒量级,空间分辨率可达微米量级,实现了科研人员及医疗实时观察微血管的血流分布状态及血流数值相对变化的功能需求。散斑倒置支架:主要用于MCAO造模过程中从底部观察动物颅脑血流变化。动物固定器:特制简易动物固定器,在散斑观察过程中,可以简易将小鼠头颅固定。技术参数应用领域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与药物开发脑血流 、MCAO模型 肠胃血流 、下肢缺血/血管生成烧伤评估 、 皮肤斑贴实验 脑皮层扩散抑制 、其它应用案例分享关键搜索查找:激光多普勒, 激光散斑, 血流仪创新点:(1)全场成像,非显微镜局部成像,可应用于大面积大视野观测需求的应用。 (2)采用高分辨率工业级CMOS相机,分辨率上升至4K水平,拍摄速率大幅提升,同时降低功耗更为环保。 (3)激光二极管电流及功率更稳定,数据波动小。 (4)采用明场和激光双相机,可记录不同类型是实验数据,明场图像和激光图像位置通过软件校正,无位移。 RFLSIⅢ激光散斑血流成像系统 激光多普勒 血流仪
  • 三华裔研究员被控收受中企贿赂泄露核磁共振造影机密
    据路透社5月20日报道,美国当局于当地时间20日对纽约大学三名研究人员提起刑事指控,指控他们收受中国医疗研究公司及机构的贿赂,泄露纽约大学核磁共振造影(MRI)技术研究的细节。   曼哈顿地区法院提出刑事申诉,指控44岁的朱宇东(音)、31岁的杨兴(音)和31岁的李烨(音)涉嫌犯有商业贿赂罪。   联邦检察官和联邦调查局(FBI)称,上述三人共同收受来自中国联影医疗科技(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及中国一家研究机构的贿赂。   曼哈顿地区法官Preet Bharara在声明中称:“正如指控所言,这是一起引狼入室案件”。他指出,盗窃研究成果“是严重犯罪,我们对此无法容忍”。   检方称,三名被告受贿后提供了纽约大学核磁共振造影研究方面的秘密信息。 除了被控收受贿赂,朱宇东还面临涉嫌伪造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IH)一项授权的指控。检方称,这项授权价值400万美元。   检方称,朱宇东和杨兴已于19日在纽约的家中被捕,李烨据信已在5月10日回到中国。记者无法立即找到李烨就此发表评论。   刑事申诉书中没有明确提到纽约大学,只是称上述三人在纽约一所大学的研究医疗中心工作。但纽约大学发言人证实,上述三人在该校朗格尼医学中心(Langone Medical Center)工作。
  • 《先进材料》|精准检测、智能识别肿瘤新技术被成功研发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的周欣研究员团队利用肿瘤微环境与正常组织的差异,开发出了一种可智能识别肿瘤的纳米粒子GQD NT。这种纳米粒子通过在肿瘤中不断变形,延长了粒子内的药物在肿瘤中的驻留时间、增强了药物在肿瘤中的穿透性,以极低的药物剂量实现了癌症的长时磁共振成像检测与高效治疗。据团队专家介绍,药物过量是造成癌症检测与治疗副作用大的主要原因。这是因为现有药物对病灶的靶向不足,难以富集于肿瘤区域,且在病灶部位停留时间短,需要进行大剂量注射以达到预期成像检测与治疗效果。图片肿瘤微环境诱导纳米粒子GQD NT变形据悉,GQD NT是一种模块化自组装纳米粒子,可以使用十分简易的步骤将药物分子封装于其中,通过肿瘤微环境促发GQD NT变形,逐步提高药物在病灶部位的富集浓度。小鼠实验发现,GQD NT在癌症检测中的造影剂使用量仅为现有临床技术的6%至22%。在注射后4至36小时内,肿瘤部位的造影剂与正常组织对比度高,边界明显,极大延长了磁共振成像时间。团队基于GQD NT设计的光动力学治疗方法,单次光动力学治疗后,肿瘤体积下降82%,两次光动力学治疗后,肿瘤被完全消融。实验中,光敏药物的总剂量降至1.76至3.50微摩尔/千克的极低水平,与文献报道相比降低了90%(单次治疗)至95%(两次治疗),且所用的低剂量激光不会造成皮肤损伤,有望克服光动力学治疗中光敏药物过量的问题。
  • 老太试药休克 拜耳医药被判赔40万
    昨日宣判后,张老太的儿子接受采访。其表示,为替母亲打官司,他查遍了相关资料和法律规定。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新京报讯 (记者刘洋)80多的张老太在医院参与拜耳医药公司的新药临床试验,出现休克。张老太起诉索赔,但官司至今已拖了4年。昨日,在拜耳公司拒绝提供保险合同的情况下,朝阳法院一审认定张老太休克等症状属试验中的“严重不良事件”,判决拜耳公司赔偿5万欧元(约合人民币40余万元)。   “我希望通过该案为中国百姓争得基本权益,医药公司应该承担对受试者的良心和责任。”宣判后,老人的儿子廖先生说。   诉拜耳索赔15万欧元   张老太是紫竹药业的退休干部,今年已84岁高龄。2006年10月,她入住人民医院,准备进行左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前,医生动员她参加了正在该院进行的拜耳公司生产的预防术后血栓的新药临床试验。   张老太在阅读了《患者须知》和《知情同意书》后,同意参加该试验,并服用了新药。同年10月24日,张老太进行了左膝人工关节置换手术。11月7日,医院在给她进行双下肢静脉造影结束时,张老太出现休克,被抢救过来。此后,张老太因存在呼吸不畅、出虚汗等症状再次入院治疗。但拜耳公司只给付了其医保报销以外自行负担的部分医药费3296.17元,未予其他赔偿。   因认为其所出现的休克属新药试验中的严重不良事件,张老太诉至法院,要求判令拜耳公司赔偿15万欧元,同时人民医院承担连带责任。   拜耳拒出示保险合同   审理中,拜耳公司表示,张老太产生休克并非试用新药造成的,而系造影剂过敏,因此不同意赔偿。   人民医院方面认为,造影剂过敏属于与试验有关的伤害。但具体赔偿数额应根据伤害程度、后果及试验方过错责任给予赔偿。由于院方系受拜耳公司委托,因此相应责任应由拜耳公司承担。   张老太儿子廖先生称,根据《患者须知》等文件以及事后他了解到,拜耳医药公司的上级公司拜耳集团为该药试验进行了投保,每个受试者的最高保额为50万欧元。   据了解,审理期间拜耳公司也承认了这份保险合同,但长达4年的诉讼中,拜耳医药公司以合同文本长、翻译成本高等理由拒绝出示。   合同被认定不利于拜耳   法院经审理认为,作为受试者的原告与拜耳公司之间存在新药试验合同关系。鉴于拜耳公司与人民医院系委托关系,故应由拜耳公司对受试者承担新药试验合同项下的责任义务。张老太出现造影剂反应(过敏性休克),根据人民医院填写的《严重不良事件报告表》,属新药试验中的严重不良事件,拜耳公司作为试验方应予赔偿,判决其赔偿5万欧元。   “至今法院方面也没有看到该份保险合同。”负责审理此案的朝阳法院民一庭庭长陈晓东表示,其拒绝提交的理由非法定理由,因此法院认定该保险合同的内容不利于拜耳公司。   庭审后,拜耳公司拒绝接受采访,也未表示是否上诉。   - 追访   中国是外国药企廉价试验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跨国药企将新药试验瞄准了中国患者。美国强生集团创新中心资深总监夏明德表示,外国公司在中国做临床试验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华销售已经投入生产的药品,这类进口药必须按照规定在中国做临床试验 第二种情况是在药品未上市的研究阶段,经药监部门批准后,将中国当作全球多中心的临床试验基地。   而业内专家表示,外国药企纷纷在中国开展临床试验,一方面是出于进军中国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是出于成本考虑。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范浩信表示,外国药企选择中国作为临床试验基地,与中国受试者缺乏维权知识和意识有关,尤其在农村地区,加之国内对药品临床试验的监管力度明显不及欧美国家,导致药企对试验不良后果所承担的成本大大降低。   而北京迈康斯德医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启成认为,并非所有药企都是出于以上考虑而在中国开展临床试验,很多大型国际药企更看中临床试验质量和进度。“中国的病人比较多,疾病种类多,病人受其他药物的影响也比较少,更易于观察试验效果。但是不排除一些不规范中介向受试者隐瞒临床试验的危险性。” 据新华社电   试药者权益有待保护   “该案并非首例,近些年来法院受理的关于新药或者药物临床试验引发的纠纷不是没有,也是呈增多的趋势。”朝阳法院民一庭庭长陈晓东介绍,百姓想打赢这种官司的难点主要在于证据问题,因此该案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据了解,法院在对案件审理期间,还曾到国家药监局查阅相关资料,但国家药监局亦未对该份保险合同进行留存。   对此,陈晓东介绍,按照现行管理规定,向药监局备案的文件主要是药物临床试验方案、研究者的名单、伦理委员会的审核同意书,知情同意书样本等,但是没有规定保险合同必须在药监局备案。   他同时表示,根据药物临床质量管理规范规定,医院的伦理委员会应该审议试药保险措施,但在该案中,伦理委员会也没有留存合同文本。根据法律现行规定,伦理委员会为了保护受试人权益应该审核,但对于谁设立伦理委员会,由哪些专家、法律工作者组成,个人承担的相应责任等,现行法规里没有相应规定。   据新华社报道,陈晓东建议,在保险制度之外,国家应建立统一的新药试验基金,一方面推动企业创新,另一方面在保险赔偿之外增加补偿,保障受试者的权益。   此外,法官还提醒市民,在参加药物临床试验之前,应要求申办者提供相应的保险合同。
  • 我国学者开发肿瘤化疗效果评价成像新方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梁高林教授课题组与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钟凯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发明一种能在化疗肿瘤内“智能”自聚集的磁共振纳米造影剂,并在患有肿瘤的小鼠体内验证了其优异的肿瘤成像效果。该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纳米快报》上。  半胱天冬酶家族在介导细胞凋亡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半胱天冬酶的检测可以很好地监测肿瘤细胞的早期凋亡,从而评价肿瘤化疗的疗效,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无放射、非侵入的影像学技术,且成像参数多、扫描速度快、组织分辨率高,是常见的影像检查方式。磁性纳米粒子在生物成像方面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大的磁性纳米粒子比目前常用的小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在磁共振成像方面更具优越性,但前者在血液中被很快清除,导致组织的磁共振信号降低。  为解决这一难题,梁高林教授课题组设计了一种“智能”小分子——四氧化三铁复合纳米粒子,该纳米粒子在凋亡肿瘤细胞内半胱天冬酶的控制下,“智能”地自聚集成大尺寸磁性纳米粒子,可显著增强肿瘤的横向磁共振成像信号。他们与钟凯课题组合作,在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9.4特斯拉磁场强度下对小鼠肿瘤活体进行磁共振成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粒子相比,该“智能”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粒子的横向加权磁共振成像信号显著增强,并且没有对小鼠产生毒性。  专家称,这种新型的四氧化三铁磁共振纳米造影剂,能够更加简单、准确和灵敏地测定体内外半胱天冬酶的活性,从而为肿瘤化疗疗效评价提供了新思路。
  • 科学家研制出首个声二极管器件
    电二极管及相关器件的产生,对现代电子科技的技术革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而声波是比电更为常见的能量载体,若能实现类似电子二极管的整流效应,无论在学术上还是在应用价值上都将具有重大意义。但由于线性条件下互易原理的限制,声整流的实现一直是物理学界的一大难题。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声学研究所程建春研究小组日前在《自然—材料学》(Nature Materials)上发表研究成果,在声整流效应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该研究小组巧妙地组合了超晶格结构与强声学非线性媒质,首次提出了可实现声整流效应的“声二极管”理论模型,并在实验上制造出了第一个真正的声二极管器件。   2009年,该小组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首次提出了有效的声二极管理论模型,引起物理学界的广泛关注。Physical Review Focus和Nature News相继对其进行了专题评述,在高度肯定该理论模型意义的同时,亦特别指出其实现恐路途多艰。但程建春及其同事仍坚定地将研究拓展到实验领域,打破常规思维,利用医学超声造影剂微泡与超晶格结构的有机组合,成功构建了第一个结构简单却效率极高的声二极管器件,在实验中观测到的最高整流比接近1万倍。   该成果是复杂媒质中声能量控制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可应用于各种需对声能量实现特殊控制的重要场合,更有望对医学超声治疗等关键领域产生革命性影响。Nature Materials审稿人对这一研究成果作出了高度肯定,认为该工作与电二极管一样具有重大影响力,将引起物理学界尤其是声学领域的高度兴趣。
  • 科普:拍一次X光片的辐射 跟坐一次飞机差不多
    11月8日是国际放射日,1895年11月8日,伦琴发现了“X射线”,这一神奇的射线使人类对疾病诊断、治疗模式发生了改变。为了纪念伦琴,而将这天定为“国际放射日”。但是关于X线、CT等放射性检查,很多人却因其“辐射”望而却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放射科主任居胜红主任医师表示,放射检查其实被大家“妖魔化”了。  疑 问  放射科的三类检查 都有辐射?  居胜红介绍说,放射科检查主要包括三大类:X线、CT、核磁(MR)。平时老百姓常见的X线、钼靶是属于X线的,CT主要的检查项目有CT平扫、 CT增强、CT 介入,MR则主要有MR平扫、MR增强、MR造影。其中X线和CT是有辐射的,CT的辐射剂量大于X线,但是核磁检查是没有辐射的。  一次放射性检查 辐射有多大?  居胜红具体介绍说,因为不同种类的辐射能量各不相同,而且不同身体组织吸收辐射的量也各不相同,为了便于量化,人们就定义了一个叫做希沃特(Sv) 的单位。医学上一般采用毫西弗(mSv)来衡量危害性,1Sv = 1000mSv。一般来说,一个人正常生活的话,一年接受的辐射量在3个毫西弗左右。而一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的辐射量才0.1毫西弗。由于设备的日益先进,检查所用时间更短,所受的辐射也就越来越小。  “即使是比较复杂的冠脉CT造影,由于先进的设备,已不是之前回顾性的扫描,辐射量已下降82%,每次检查的辐射也控制在1毫西弗左右。而拍一张X光片的辐射就更小,跟坐一次飞机差不多,只有零点零零几个毫西弗。”这样的辐射剂量,安全性是可以得到保障的。  误区 1、孕妇做放射检查致胎儿畸形?  对于放射性检查,很多准妈妈都是敬而远之的,总是担忧会不会造成胎儿的畸形、智障甚至流产。特别是有些准妈妈,在不知道怀孕的情况,拍了次胸片后,担心会对孩子造成影响,就将孩子流掉。对于这些大家“约定俗成”的看法,居胜红要为放射检查“讨个说法”。  专家介绍道,对于孕妇在危及生命安全,必须要做CT等检查时,医生才建议进行检查。医疗上也还会考虑对特殊人群特殊照顾,孕妇和儿童应当尽可能减少辐射。对孕妇儿童群体需要暴露于有射线的检查时,会在腹部等敏感部位放置铅板等防护措施。另外,目前先进的仪器也有自动降低辐照量的功能。  2、新生儿不适合做放射性检查?  除了孕妇,对于孩子是否能进行放射性检查,很多家长也是存在一定的顾虑,总觉得放射性检查的辐射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居胜红解释道,一些病还必须用放射性检查。如小儿支气管异物,X光片是检查该病的唯一方法,如果不做,医生则不知道患儿支气管里有异物,从消炎角度给患儿输液,无法解决问题。对于比较疑难的疾病,医生是建议进行CT检查的,比如先天性心脏病,如果是大血管畸形,只有通过CTA 检查才能发现。  3、片子拍多了 癌症几率增加?  “拍一次胸片,就有几率患上癌症”。很多人以为进了放射科就像是进了一个遍布辐射的“危险区”。居胜红指出,这属于一种过于保守或过于敏感的认识。虽然X线对生物细胞有一定的杀伤破坏作用,但由于在检查室中的玻璃及墙体都是隔离辐射的,并且一定时间段内,也有专业人士监测室内的辐射量,其辐射量微乎其微。  提醒  孕妇和儿童  需格外关注  居胜红特别强调,当疾病危及生命时,只有通过放射性检查来判断疾病时,检查的益处远远大于微乎其微的辐射所造成的影响。  “当然,如果是已经怀孕,准备要进行X线等相关检查时,务必要告诉放射科检查技师。”居胜红特别提醒。儿童及育龄女性等特殊人群也要特别注意保护。专家指出,育龄妇女进行腹部或骨盆部位检查前,应首先问明是否怀孕,严格控制对孕妇的医疗照射,特别是在孕早期时,非急需不应实施腹部尤其是骨盆部位的医疗照射。胎龄越小,对辐射就越敏感,可能造成的影响就会越大。而且,孕妇不适合做增强CT,因为造影剂可能会渗透到胎盘,不利于胎儿。同样儿童也不适合进行使用造影剂的增强CT和磁共振的检查。
  • Micro-CT用于心脏功能评估,为医疗技术进步助力
    随着造影剂及心跳门控技术的发展,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成为临床前活体动物心脏研究的有利手段之一。Micro-CT可以在相对短时间内获得心腔高分辨率的三维图像,时间短也就意味着麻醉时间短,对心脏的副作用小,同时也满足高通量的成像。许多研究人员已经证明了,Micro-CT可以对心脏的形态学和整体心室收缩指数进行量化,如心搏量体积、射血分数(EF),心脏输出量等。但是,使用Micro-CT评价收缩期排空或舒张期充盈的其他功能参数未见报道。舒张和收缩功能的评估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收缩功能异常常见于心血管疾病中,尤其在早期临床表现中;而舒张功能的改善与生存时间的延长有关。如果Micro-CT这种简单的成像模式,即可测定舒张和收缩期双心室功能参数,将对心肺疾病的诊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为了评价Micro-CT能否同时评估左心室(LV)和右心室(RV)的动态舒张充盈和收缩排空,文中使用了SU5416-低氧(SuHx)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PAH)和健康大鼠进行实验。肺动脉高压是一种罕见但极具破坏性的疾病,由于肺动脉血管收缩和重构,引起肺动脉低压升高。与LV不同,RV对后负荷的增加很敏感,随着疾病的进展,额外的负荷会导致RV肥大、纤维化和衰竭。实验方法使用PAH及健康大鼠,尾静脉注射血池型碘化造影剂eXIA160XL(Binitio Biomedical, Inc, Ottawa, Ontario, Canada),剂量5μL/g体重,调整自动注射泵至速率0.3ml/min。大鼠经过气体麻醉后,置于珀金埃尔默Quantum GX microCT成像系统中进行成像,管电压调整至90Kvp,电流80 μA,仅需4min即可完成扫描。重建的数据加载到Analyze 12.0软件中,在心内膜轮廓线进行图像重建,计算所有重建的LV和RV体积。*相关缩写:EDV:舒张末期容积;ESV:收缩末期容积;SV:心博量;LV:左心室;RV:右心室;EF:射血分数。实验证实SuHx大鼠右心室显著增大,肺动脉扩张(图1A-1C),以及扁平的室间隔朝LV偏移,形成压缩的d型LV(图1A和1B)。而健康的对照组大鼠,图像显示没有异常。图1. SU5416-hypoxia(SuHx)和健康对照大鼠的心脏功能评价。(A)冠状面, (B) 横断面,(C)三维图像。此外,与对照组相比,SuHx大鼠RV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体积显著增加(图2A-C),而RV心搏量体积和EF明显减少,该结果与临床一致(图2C和2D)。同时,SuHx大鼠LV舒张末期,收缩末和心搏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图2E–2G)。值得注意的是,SuHx大鼠的LV EF不受影响,这表明LV收缩功能还可以维持(图2H)。SV= EDV-ESVEF=SV/EDV×100图2. SuHx和对照大鼠心脏容积及功能参数对比。(A)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B) 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C)右心室心博量容积,(D)右心室射血分数,(E)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G)左心室心博量,(H)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脏肥大小鼠造影成像几十年以来,一些心脏肥大和心力衰竭的转基因小鼠模型被学者们用于心肌肥厚和心衰这些致命疾病可能的分子机制研究。其中Gαq(G蛋白的一种)过表达小鼠就是很好的模型,Gαq蛋白过表达可引起心肌细胞的肥大和左心室功能减退。在此文章中使用珀金埃尔默Quantum GX microCT成像系统来评价,Gαq过表达对心脏的影响。实验方法使用Gαq-过表达及健康小鼠作为模型,尾静脉注射ExiTron nano6000,100μl/只,注射后立即扫描,使用analyze软件进行分析,用四种颜色代表心脏的不同分区。由图中可以看出,Gαq过表达对心脏的影响,使用自带软件可以清晰的看到冠状面断层图像,可以划分出心脏的四个腔室(图3.上排)。蓝色:右心房,黄色:右心室,粉色:左心房,绿色:左心室。相应横断面的图像显示出心房和心室肥大(图3A)。通过软件可以测定各个腔室的容积,从而比较Gαq40小鼠和对照小鼠的心脏容积的差别。通过比较容积发现,相对比照小鼠,Gαq40转基因小鼠四个心腔都显示肥大,心房肥大更加明显(图3B)。图3. 心脏造影图像及定量数据。(A)造影后,对照组和Gαq40小鼠心脏成像;(B)心室及心腔的容积计算。参考文献1. Baktybek Kojonazarov, Alexander Belenkov etc., Evaluating Systolic and Diastolic Cardiac Function in Rodents Using Microscopic Computed Tomography. Circ Cardiovasc Imaging. 2018 11:e007653关于珀金埃尔默:珀金埃尔默致力于为创建更健康的世界而持续创新。我们为诊断、生命科学、食品及应用市场推出独特的解决方案,助力科学家、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解决最棘手的科学和医疗难题。凭借深厚的市场了解和技术专长,我们助力客户更早地获得更准确的洞见。在全球,我们拥有1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于150多个国家,时刻专注于帮助客户打造更健康的家庭,改善人类生活质量。2018年,珀金埃尔默年营收达到约28亿美元,为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一员,纽交所上市代号1-877-PKI-NYSE。了解更多有关珀金埃尔默的信息,请访问www.perkinelmer.com.cn。
  • 我国科研人员开发出可精准检测与治疗癌症的纳米粒子
    5 月 7 日消息,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的周欣研究员团队利用肿瘤微环境与正常组织的差异,开发出了一种可智能识别肿瘤的模块化自组装纳米粒子 GQD NT。这是一种能够实现癌症精准检测与治疗的纳米粒子,可显著降低癌症检测治疗过量使用药物带来的副作用。这种纳米粒子通过在肿瘤中不断变形,延长了粒子内的药物在肿瘤中的驻留时间、增强了药物在肿瘤中的穿透性,以极低的药物剂量实现了癌症光动力疗法的长时磁共振成像检测与高效治疗。图源 Pixabay简单来说,药物过量是造成癌症检测与治疗副作用大的主要原因。这是因为现有药物对病灶的靶向不足,难以富集于肿瘤区域,且在病灶部位停留时间短,需要进行大剂量注射以达到预期成像检测与治疗效果。这里提到的光动力疗法(PDT)是一种新兴的治疗癌症的疗法,因为所使用的光敏剂(PSs)只有在受光照射时才具有活性和毒性,并且具有高度的时空选择性。为了最大化其疗效,通常需要反复应用 PDT 来消融各种肿瘤。然而,由于不断的 PSs 注入导致总剂量过高,会引起严重的副作用。因此,研究人员研发出了一种基于酸度激活的石墨烯量子点纳米转化器 (GQD NT) 作为载体,用于实现长时间肿瘤成像和重复 PDT。在 Arg-Gly-Asp 肽的指导下,GQD NT 可主动靶向肿瘤组织,进而在肿瘤酸性中松弛、增大,从而有望在肿瘤中滞留较长时间。然后,GQD NT 会分解成小块,以更好的方式渗透进肿瘤中。在激光照射下,GQD NT 会产生温和的高温热疗效应,从而提高细胞膜渗透性,并促进 PSs 的摄取。最具突破性的是,制备好的 GQD NT 不仅“打开”了荧光 / 磁共振信号,而且实现了高效的重复 PDT。总的来说,这项研究开发了一种智能载体,通过编程变形增强了 PSs 在肿瘤内积累、保留和释放,从而克服了重复 PDT 中过度注射的障碍。图源 Pexels据称,GQD NT 可以使用十分简易的步骤将药物分子封装于其中,通过肿瘤微环境促发 GQD NT 变形,逐步提高药物在病灶部位的富集浓度。小鼠实验发现,GQD NT 在癌症检测中的造影剂使用量仅为现有临床技术的 6% 至 22%。在注射后 4 至 36 小时内,肿瘤部位的造影剂与正常组织对比度高,边界明显,极大延长了磁共振成像时间。团队基于 GQD NT 设计的光动力学治疗方法,单次光动力学治疗后,肿瘤体积下降 82%,两次光动力学治疗后,肿瘤被完全消融。在实验中,光敏药物的总剂量降至 1.76 至 3.50 微摩尔 / 千克的极低水平,与文献报道相比降低了 90%(单次治疗)至 95%(两次治疗),且所用的低剂量激光不会造成皮肤损伤,有望克服光动力学治疗中光敏药物过量的问题。
  • 填补国内MRI技术空白|国产首款肺部气体核磁共振成像系统获批上市
    【招商赞助中】iCCA2023 第六届细胞分析网络会议 全日程公布!(点击查看)填补我国肺部气体MRI关键技术空白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武汉中科极化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磁共振成像系统创新产品注册申请。该产品由磁体、检查床、谱仪、梯度功率放大器、射频功率放大器、氙射频功率放大器、配电系统、生理信号门控单元等组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该产品在常规磁共振成像系统基础上增加氙核成像功能,可使气体无侵入、无辐射地在肺部分布,为我国首款可用于肺部气体成像的磁共振成像系统。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将加强该产品上市后监管,保护患者用械安全。据报道,此前,肺部气体磁共振关键技术一直为美国、英国、加拿大独立掌握,我国长期处于空白。因此,本次中科极化原研产品获批上市,无疑标志我国在肺部气体磁共振技术领域已经走上国际水平,更是我国高端医疗设备领域的又一重大飞跃。中科极化科研团队创新选择惰性气体——氙气作为造影剂(129Xe)。据了解,氙气具有良好的生化惰性、脂溶性和化学位移敏感性,可以溶解在肺部血液和组织内并产生不同的磁共振信号,十分利于肺部气血交换功能探测。关于中科极化武汉中科极化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由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横店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及国内高端影像装备制造商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于2018年4月份共同发起成立,是一家集高端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核心产品为“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系统”,其核心技术主要来源于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究员领导的超灵敏磁共振成像团队,样机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研制专项的支持下,历经5年科研攻关首次在国内研制成功,拥有核心技术专利40余项。与基于X射线等常规影像手段相比,磁共振成像(MRI)具有无辐射、无侵入性的独特优势,但肺部为传统MRI唯一探测“盲区”。本公司产品创新性使用超极化气体作为造影剂,成功“点亮肺部“,获得了我国首幅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影像图。该技术不仅能无损、无辐射探测人体肺部结构信息,还能定量、可视化的探测肺部气血交换及气气交换的功能信息,是一种全新的肺部影像探测手段,对肺癌、慢阻肺等肺部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重大临床意义。【招商赞助中】iCCA2023 第六届细胞分析网络会议 全日程公布!(点击查看)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