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正构烷酸

仪器信息网正构烷酸专题为您整合正构烷酸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正构烷酸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正构烷酸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正构烷酸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正构烷酸话题讨论。

正构烷酸相关的论坛

  • 提取并测定脂肪酸时加正十七烷酸有什么作用?

    我查到的一篇英语的文献,是关于提取脂肪酸并测定脂肪酸含量的.有一些不明白的地方: 1提取过脂肪酸后,需要加入6ml的1mg/ml正十七烷酸标准品,我不清楚是什么目的,是不是把十七烷酸作为内标物,直接要测定脂肪酸的含量了呢?还是有其他的目的? 2.还有测定前脂肪酸甲酯化的问题,一般采取什么样的方法甲酯化呢?有固定的方法吗?

  • 保留指数应用17--超出正构烷保留时间范围的保留指数计算办法探讨

    保留指数应用17--超出正构烷保留时间范围的保留指数计算办法探讨

    [align=center][b]保留指数应用17--超出正构烷保留时间范围的保留指数计算办法探讨[/b][/align][b] [/b]保留指数作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质谱联用分析定性一个强有力的辅助手段,在天然香精油,香气香味材料,香精产品等的分析鉴定中广泛应用[sup][/sup]。当然应用范围远不止这些。对于异构体,同系物和结构特征相似的化合物,由于其质谱图非常相似,谱库检索结果匹配度,排列次序都很接近,检索给出的顺序也不一定正确。但它们的保留时间可能会不同,但保留时间只能在特定色谱条件下不变,而保留指数在固定相相同下有可比性。虽然在相同的柱子上和相同的色谱条件下,两个不同的化合物的保留指数有可能相同。但两个化合物同时具有相同的保留指数(或保留时间)和相同的质谱图的可能性极小。虽然保留时间也可以帮助确认,但保留时间会随着柱子使用的不同阶段、柱子新旧等因素而变化,但保留指数是和固定相为主要因素的一个值,相对比较固定不变。所以使用保留指数辅助定性更具有优势。在谱库检索的基础上,用保留指数来确认结果。是一种很重要的手段[sup][/sup]。本篇粗略讨论超出正构烷保留时间范围的保留指数计算。 附:保留指数基本概念保留指数retention index或KovatsIndex(RI或KI)概念是由Kovats在1958年提出[sup][/sup]。是把组分的保留值用两个分别前后靠近它的正构烷烃来标定(这比仅用一个参比物质的相对保留值定向更为精确)。正构烷烃的保留指数规定为等于该烷烃分子中碳原子数的100倍。例如正己烷的RI为600,正庚烷为700,正十五烷为1500。正构烷烃的RI与所用的色谱柱,柱温及其它操作条件无关。保留指数(RI)的计算公式如下:I=100Z+100[logt’[sub]R(x)[/sub]-logt’[sub]R(z)[/sub]]/ [logt’[sub]R(z+1)[/sub]- logt’[sub]R(z)[/sub]] (恒温分析) (1)式中:t’[sub]R[/sub]为校正保留时间 Z和Z+1分别为目标化合物(X)流出前后的正构烷烃所含碳原子的数目 这里:t’[sub]R(z)[/sub] t’[sub]R(x)[/sub] t’[sub]R(z+1)[/sub], 一般正构烷烃所含碳原子的数目Z大于4.以上的保留指数(RI)的计算只用于恒温分析。对于沸点范围较宽的复杂组分混合物的分析,一般采用程序升温的方法。在程序升温时,组分的保留指数的测定有所不同。两者有差异,需要校正。1963年Van Den Dool 等经过推算(详细的推导过程略)引入线性程序升温保留指数的概念[sup][/sup]。I[sup]T[/sup]=100Z+100[T[sub]R(x)[/sub]-T[sub]R(z)[/sub]]/[T[sub]R(z+1)[/sub]-T[sub]R(z)[/sub]] (线性程序升温) (2) 式中:T[sub]R(x)[/sub][sub],[/sub]T[sub]R(z)[/sub][sub],[/sub]T[sub]R(z+1)[/sub]分别代表组分及碳数为Z,Z+1正构烷的保留温度。且T[sub]R(z)[/sub]T[sub]R(x)[/sub]T[sub]R(z+1)[/sub][sub]。[/sub][sub] [/sub] 一般讲,保留温度的测量比保留时间的测定要麻烦一点。由于保留温度和保留时间通常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所以用保留时间代替上式中的保留温度来进行计算保留指数。I[sup]RT[/sup]=100Z+100[RT[sub]R(x)[/sub]-RT[sub]R(z)[/sub]]/[RT[sub]R(z+1)[/sub]-RT[sub]R(z)[/sub]] (线性程序升温) (3)式中:RT[sub]R(x)[/sub][sub],[/sub]RT[sub]R(z)[/sub][sub],[/sub]RT[sub]R(z+1)[/sub]分别代表组分及碳数为Z,Z+1正构烷的保留时间。且RT[sub]R(z)[/sub]RT[sub]R(x)[/sub]RT[sub]R(z+1)[/sub][sub]。[/sub][b]保留指数与保留时间的转换[/b]从I[sup]T[/sup]=100Z+100[T[sub]R(x)[/sub]-T[sub]R(z)[/sub]]/ [T[sub]R(z+1)[/sub]-T[sub]R(z)[/sub]](3)式可以导出:T[sub]R(x)[/sub]= [I[sup]T[/sup]-100Z]*[T[sub]R(z+1)[/sub]-T[sub]R(z)[/sub]]/100+T[sub]R(z) [/sub](4)[sub] [/sub][sub] [/sub][align=center][b](17)超出正构烷保留时间范围的保留指数计算办法探讨[/b][/align][b] 1试验部分[/b]1.1 仪器与装置美国安捷伦6890N/5973I[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质谱联用仪。1.2样品和标样、试剂所用香气化合物标准品均来自Sigma-Aldrich等主要试剂公司,少数为实验室内部精制标样。C6-C30正构烷混合标准物来自上海安谱。1.3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MS条件 1.3.1色谱条件:色谱柱: HP-Innowax (60m×0. 25 mm ( i.d.)×0.25μm)毛细管柱;升温程序: 60℃保持0 min,以3 ℃/min升至240℃,保持20 min;载气(He, 纯度99.999%以上)流速1.9 mL/min 进样口温度250℃,分流进样,分流比20:1,进样量1ul;1.3.2质谱条件: 电子轰击(EI)离子源;电子能量70eV;传输线温度280℃;离子源温度230℃;四级杆温度150℃。SCAN扫描范围:29-400。EMV:1515V。1.4 标样配制正构烷混合标准混合物,用正戊烷稀释至约0.05%浓度。[b]2 结果与讨论 2.1 正构烷保留时间和保留指数[/b][align=center][b] [b]表 1 正构烷保留时间和保留指数[/b][/b][/align][table=386][tr][td]Alkane[/td][td]C No[/td][td]保留时间[/td][td]定义保留指数[/td][/tr][tr][td]正构烷[/td][td]正构烷碳数[/td][td]RT(min)[/td][td]RI[/td][/tr][tr][td]正辛烷[/td][td]8[/td][td]4.112[/td][td]800[/td][/tr][tr][td]正壬烷[/td][td]9[/td][td]4.76[/td][td]900[/td][/tr][tr][td]正癸烷[/td][td]10[/td][td]5.92[/td][td]1000[/td][/tr][tr][td]碳11烷[/td][td]11[/td][td]7.811[/td][td]1100[/td][/tr][tr][td]碳12烷[/td][td]12[/td][td]10.515[/td][td]1200[/td][/tr][tr][td]碳13烷[/td][td]13[/td][td]13.89[/td][td]1300[/td][/tr][tr][td]碳14烷[/td][td]14[/td][td]17.659[/td][td]1400[/td][/tr][tr][td]碳15烷[/td][td]15[/td][td]21.575[/td][td]1500[/td][/tr][tr][td]碳16烷[/td][td]16[/td][td]25.369[/td][td]1600[/td][/tr][tr][td]碳17烷[/td][td]17[/td][td]29.263[/td][td]1700[/td][/tr][tr][td]碳18烷[/td][td]18[/td][td]32.914[/td][td]1800[/td][/tr][tr][td]碳19烷[/td][td]19[/td][td]36.421[/td][td]1900[/td][/tr][tr][td]碳20烷[/td][td]20[/td][td]39.78[/td][td]2000[/td][/tr][tr][td]碳21烷[/td][td]21[/td][td]42.996[/td][td]2100[/td][/tr][tr][td]碳22烷[/td][td]22[/td][td]46.086[/td][td]2200[/td][/tr][tr][td]碳23烷[/td][td]23[/td][td]49.055[/td][td]2300[/td][/tr][tr][td]碳24烷[/td][td]24[/td][td]51.906[/td][td]2400[/td][/tr][/table] [b]********************************************************[/b] 2.2[b]超出正构烷保留时间范围的保留指数计算举例2.2.1超出正构烷保留时间的计算公式[/b]按照保留指数定义,是把组分的保留值用两个分别前后靠近它的正构烷烃来标定,根据组分前后正构烷和组分的保留时间来计算保留指数。即根据计算两个正构烷中间化合物的保留指数。但超出正构烷的保留时间能不能计算或估算保留指数呢?怎样计算或估算呢?保留指数计算的基本公式(3)为I[sup]RT[/sup]=100Z+100[RT[sub]R(x)[/sub]-RT[sub]R(z)[/sub]]/[RT[sub]R(z+1)[/sub]-RT[sub]R(z)[/sub]] (线性程序升温)。这个公式是用来计算两个正构烷中间化合物的保留指数。那么对于只是知道化合物前面的正构烷保留时间怎样来计算保留指数呢?公式(3)需要根据变化而改为:I[sup]RTf[/sup]=100(Z+1)+100[RT[sub]R(x)[/sub]-RT[sub]R(z)[/sub]]/[RT[sub]R(z+1)[/sub]-RT[sub]R(z)[/sub]] (5)式(5)中:RT[sub]R(x)[/sub][sub],[/sub]RT[sub]R(z)[/sub][sub],[/sub]RT[sub]R(z+1)[/sub]分别代表组分及组分前面碳数为Z,Z+1正构烷的保留时间。且RT[sub]R(z)[/sub]RT[sub]R(z+1)[/sub] RT[sub]R(x)[/sub]注意这个意义和正常计算保留指数的公式和式中意义不同,不可混淆。同样,对于只是知道化合物后面的正构烷保留时间怎样来计算保留指数呢?公式(3)需要根据变化而改为:I[sup]RTl[/sup]=100Z+100[RT[sub]R(x)[/sub]-RT[sub]R(z)[/sub]]/[RT[sub]R(z+1)[/sub]-RT[sub]R(z)[/sub]] (6)式(6)中:RT[sub]R(x)[/sub][sub],[/sub]RT[sub]R(z)[/sub][sub],[/sub]RT[sub]R(z+1)[/sub]分别代表组分及组分前面碳数为Z,Z+1正构烷的保留时间。且RT[sub]R(x)[/sub]RT[sub]R(z)[/sub]RT[sub]R(z+1)[/sub]注意这个意义和正常计算保留指数的公式和前面正构烷的计算公式和式中意义不同,不可混淆。2.2.2计算举例[align=center]表2 部分化合物保留时间和正常测定计算的保留指数[/align][table=594][tr][td]Name[/td][td]保留时间[/td][td]前后正构烷计算保留指数[/td][td] [/td][td] [/td][/tr][tr][td]化合物名称[/td][td]RT(min)[/td][td]RI[/td][td] [/td][td] [/td][/tr][tr][td]Linalool芳樟醇[/td][td]23.483[/td][td]1549[/td][td] [/td][td] [/td][/tr][tr][td]benzyl alcohol苯甲醇[/td][td]35.999[/td][td]1888[/td][td] [/td][td] [/td][/tr][tr][td]Triactin三醋酸甘油酯[/td][td]41.999[/td][td]2069[/td][td] [/td][td] [/td][/tr][/table] ***********************************************************2.2.2.1 Linalool芳樟醇的保留指数计算例1. 利用前面正构烷的保留时间计算保留指数:芳樟醇的保留时间为23.483min,前面两个正构烷的保留时间分别为:C14----17.659min;C15----21.575min(参见表1 )。假定这里我们不知道芳樟醇后面的C16正构烷的保留时间。带入数据公式(5)进行计算:I[sup]RTf[/sup]=100(Z+1)+100[RT[sub]R(x)[/sub]-RT[sub]R(z)[/sub]]/[RT[sub]R(z+1)[/sub]-RT[sub]R(z)[/sub]]=100*15+100*(23.483-21.575)/(21.575-17.659)=1549和实际利用芳樟醇前后正构烷时间计算的保留指数1549是一样的。例2. 利用后面正构烷的保留时间计算保留指数:芳樟醇的保留时间为23.483min,后面两个正构烷的保留时间分别为:C16----25.369min;C17----29.263min(参见表1 )。假定这里我们不知道芳樟醇前面的C15正构烷的保留时间。带入公式(6)数据进行计算:I[sup]RTl[/sup]=100Z+100[RT[sub]R(x)[/sub]-RT[sub]R(z)[/sub]]/[RT[sub]R(z+1)[/sub]-RT[sub]R(z)[/sub]]=100*16+100*(23.483-25.369)/(29.263-25.369)=1552和实际利用芳樟醇前后正构烷时间计算的保留指数1549很接近。2.2.2.2 Benzyl alcohol苯甲醇的保留指数计算例3利用前面正构烷的保留时间计算保留指数(保留时间值参见表1和表2):I[sup]RTf[/sup]=100(Z+1)+100[RT[sub]R(x)[/sub]-RT[sub]R(z)[/sub]]/[RT[sub]R(z+1)[/sub]-RT[sub]R(z)[/sub]]=100*18+100*(35.999-32.916)/(32.916-29.262)=1884和实际利用苯甲醇前后正构烷时间计算的保留指数1888很接近。例4利用后面正构烷的保留时间计算保留指数(保留时间值参见表1和表2):I[sup]RTf[/sup]=100(Z+1)+100[RT[sub]R(x)[/sub]-RT[sub]R(z)[/sub]]/[RT[sub]R(z+1)[/sub]-RT[sub]R(z)[/sub]]=100*19+100*(35.999-36.421)/(39.780-36.421)=1887和实际利用苯甲醇前后正构烷时间计算的保留指数1888几乎一样。2.2.2.3 Triacetin三乙酸甘油酯的保留指数计算例5 利用前面正构烷的保留时间计算保留指数(保留时间值参见表1和表2):I[sup]RTf[/sup]=100(Z+1)+100[RT[sub]R(x)[/sub]-RT[sub]R(z)[/sub]]/[RT[sub]R(z+1)[/sub]-RT[sub]R(z)[/sub]]=100*20+100*(41.999-39.780)/(39.780-36.421)=2066和实际利用三乙酸甘油酯前后正构烷时间计算的保留指数2069很接近。例6 利用后面正构烷的保留时间计算保留指数(保留时间值参见表1和表2):I[sup]RTf[/sup]=100(Z+1)+100[RT[sub]R(x)[/sub]-RT[sub]R(z)[/sub]]/[RT[sub]R(z+1)[/sub]-RT[sub]R(z)[/sub]]=100*21+100*(41.999-42.996)/(46.086-36.42.996)=2068和实际利用三乙酸甘油酯前后正构烷时间计算的保留指数2069几乎一样。以上计算结果汇总如表3。[align=center]表3. 超出正构烷保留时间范围的保留指数计算结果[/align][table=594][tr][td]Name[/td][td]保留时间[/td][td]前后正构烷计算保留指数[/td][td]前面正构烷计算保留指数[/td][td]后面正构烷计算保留指数[/td][/tr][tr][td]化合物名称[/td][td]RT(min)[/td][td]RI[/td][td]RIf[/td][td]RIl[/td][/tr][tr][td]Linalool芳樟醇[/td][td]23.483[/td][td]1549[/td][td]1549 [/td][td]1552 [/td][/tr][tr][td]benzyl alcohol苯甲醇[/td][td]35.999[/td][td]1888[/td][td]1884 [/td][td]1887 [/td][/tr][tr][td]Triactin三醋酸甘油酯[/td][td]41.999[/td][td]2069[/td][td]2066 [/td][td]2068 [/td][/tr][/table] *****************************************************2.2.2.4 一个网友的数据计算应用举例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MS测定了C8-C20,但目标化合物的保留时间超过了C20的出峰时间,问这样的情况是真么计算保留时间。C20时间30.23,目标化合物时间:40.11。C19时间28.608。升温程序,初温50,保持5min,6℃/min升温至250保持1min。即C19保留时间28.608min;C20保留时间时间30.23min,目标化合物保留时间:40.11min。根据程序升温目标物出峰还在线性升温之中。只是一个知道前面正构烷的保留时间计算保留指数的情况,可以用格式(6)来进行估算:I[sup]RTf[/sup]=100(Z+1)+100[RT[sub]R(x)[/sub]-RT[sub]R(z)[/sub]]/[RT[sub]R(z+1)[/sub]-RT[sub]R(z)[/sub]]=100*30+100*(40.11-28.608)/(30.23-28.608)=3709目标物的保留时间和C30的保留时间相差较大,不只是1个2个正构烷碳原子,差不多7个碳原子,只能估算一下。有条件还是购买涵盖整个目标物范围的正构烷使结果更为准确直接。2.3 正构烷保留时间和保留指数的关系利用表1 正构烷数据进行作图。[img=,900,67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3/201903181546392938_6117_1615838_3.jpg!w900x670.jpg[/img][align=center]图 正构烷保留时间和保留指数的关系[/align]*****************************************从上面的正构烷保留时间和保留指数的关系图可以看出,10个碳以上的关系曲线接近直接线性,这就是能够对超出正构烷的保留时间进行计算保留指数的理论依据。C10以下的正构烷的保留时间可能受死时间影响大一些,无法呈线性,不好计算。实际上碳数低的计算意义也不大,可以忽略。本篇对超出正构烷的保留时间计算保留指数进行粗浅探讨。如果不妥,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b]参考文献:[/b][align=left] [b]宋国新,余应新,王林祥,等.香气分析技术与实例.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124-126[/b][/align] RosariaC, Maria Rosa DF, Maria RV, et al. Reliable Identification ofTerpenoids and Related Compounds by using Linear Retention IndicesInteractively with Mass Spectrometry Search. Natural Product Communications.2007, 2(4): 413-418 Zhao CX, Liang Y-Z, Fang H-Z, LiX-N,(2005)Temperature-programmed retention indices for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scopy analysis plant essential oil. Journal of ChrmatographyA, 1096, 78-85 Kovats E. (1958),Gas-chromatographische Charakterusierungorganischer Verbindungen .Teil 1:1I.Retentionsindices alipphatischer Halogenide, Alkohole, Aldehyde und KetoneHelvetica Chimica Acta, 41, 1915-1032, Van den Dool H, Kratz PD.(1963) A generation of retention index system including linear temperature programmedgas-liquid partition chromatography,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11, 453-471. JunZhang, Aiqin Fang, Bing Wang. Etc. (2011). [color=black]J Chromatography 1218(37)[/color][color=black]:[/color][color=black]6522-6530.[/color]

  • 三氯乙酸溶液饱和的正已烷的配制

    请问 GB/T22338--2008 中说, 样品的脂肪含量较高时,可以用三氯乙酸溶液饱和的正已烷液-液分配除脂后再用SPE柱净化。请问这一步具体怎么操作啊?还有三氯乙酸溶液饱和的正已烷又怎么配制啊?谢谢啊

  • 【求助】求救!采用正构烷测定保留指数时,固态正构烷(C5-C25)采用何种溶剂?

    我采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联测定甜瓜香气成分,现要测定这些成分的线性保留指数。我购买了C5-C25的固态正构烷单标物,但是不知道,应选择什么溶剂来溶解这些正构烷,根据文献应该是把这些正构烷混在一起,一次进样,我不知该怎样做,各正构烷浓度应是多大为宜?进样体积为多少?10微升?非常着急,谢谢各位

  • 【求助】用正构烷定性的具体步骤

    我现在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联测一水果香气成份,大概四十多种混合成分。前处理是固相微萃取,我现在要用正构烷计算未知成分线性保留指数来定性,一些文献上只是说在与待测样相同条件下测定正构烷,但是我不知具体应该怎样操作,请大牛们指点迷津。谢谢,请尽量说得具体点,那就太感谢了,我现在不知该怎么做了。这个过程应该要用标准品吧?应该怎样具体操作呢?请大牛们明示。非常着急,万分感谢!

  • 【求助】混合正构烷浓度应为多大进样为宜

    现有一问题请教我采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联技术,现要用一系列正构烷测定一混合物中各香气成分的线性保留指数,我购买了C5-C25的正构烷,用进样针进样,请问该混标物中各正构烷浓度应为多大?用何溶剂为宜?一般进样体积为多少?万分感谢!

  • 替网友咨询:顶空测定保留指数的正构烷浓度和操作

    有个问题想向您请教一下。现在在做油脂挥发性成分的研究,根据文献采用1,2,3-三氯丙烷甲醇溶液做内标,想通过半定量计算的方法去测定油里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文献中测定者对油脂挥发性成分的分析还采用了保留指数,用到了正构烷烃。因此我想向您请教一下,1.我现在在其他老师的实验室做,机器型号为GCMS-QP2010,方法为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柱子为rtx-5ms,实验室的老师说进正构烷烃的最大浓度为10ppm,我上网查了一下自己换算10ppm=10微克/毫升,不知是否正确?2.既然老师要求正构烷烃的最大浓度为10ppm,那我应该是需要对正构烷烃混标进行稀释,那么稀释的话应该用什么溶液去稀释呢?3.我在处理油样时是定量油样加了10微升三氯丙烷甲醇溶液标品,那么我在处理正构烷烃时,也是要加入相同质量的稀释后正构烷烃混标到顶空瓶里,然后相同条件萃取,相同条件柱升温去走GC-MS吗?

  • 保留指数应用(9)----利用已知保留指数化合物反推正构烷的出峰时间

    [align=center][b]保留指数应用(9)----利用已知保留指数化合物反推正构烷的出峰时间[/b][/align][b] [/b]保留指数作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定性一个强有力的辅助手段,在天然香精油,香气香味材料,香精产品等的分析鉴定中广泛应用。当然应用范围远不止这些。对于异构体,同系物和结构特征相似的化合物,由于其质谱图非常相似,谱库检索结果匹配度,排列次序都很接近,检索给出的顺序也不一定正确。但它们的保留时间可能会不同,但保留时间只能在特定色谱条件下不变,而保留指数在固定相相同下有可比性。虽然在相同的柱子上和相同的色谱条件下,两个不同的化合物的保留指数有可能相同。但两个化合物同时具有相同的保留指数(或保留时间)和相同的质谱图的不可能性极小。虽然保留时间也可以帮助确认,但保留时间会随着柱子使用的不同阶段新旧等因素而变化,但保留指数是和固定相为主要因素的一个值,相对比较固定不变。所以才有保留指数辅助定性更具有优势。在谱库检索的基础上,用保留指数来确认结果。是一种很重要的手段。本篇主要探讨利用已知保留指数化合物来反推正构烷的出峰时间。有时候由于条件限制而无法测定到或得到正构烷系列的保留时间。如果推算估算出这个条件下的正构烷的保留时间,然后利用这些保留时间值去进行其它化合物保留指数的相关计算,这时候可能就非常有用。 附:保留指数基本概念保留指数retention index或KovatsIndex(RI或KI)概念是由Kovats在1958年提出。是把组分的保留值用两个分别前后靠近它的正构烷烃来标定(这比仅用一个参比物质的相对保留值定向更为精确)。正构烷烃的保留指数规定为等于该烷烃分子中碳原子数的100倍。例如正己烷的RI为600,正庚烷为700,正十五烷为1500.正构烷烃的RI与所用的色谱柱,柱温及其它操作条件无关。保留指数(RI)的计算公式如下:I=100Z+100[logt’[sub]R(x)[/sub]-logt’[sub]R(z)[/sub]]/ [logt’[sub]R(z+1)[/sub]- logt’[sub]R(z)[/sub]] (恒温分析) (1)式中:t’[sub]R[/sub]为校正保留时间 Z和Z+1分别为目标化合物(X)流出前后的正构烷烃所含碳原子的数目 这里:t’[sub]R(z)[/sub] t’[sub]R(x)[/sub] t’[sub]R(z+1)[/sub], 一般正构烷烃所含碳原子的数目Z大于4.以上的保留指数(RI)的计算只用于恒温分析。对于沸点范围较宽的复杂组分混合物的分析,一般采用程序升温的方法。在程序升温时,组分的保留指数的测定有所不同。两者有差异,需要校正。1963年Van Den Dool 等经过推算(详细的推导过程略)引入线性程序升温保留指数的概念。I[sup]T[/sup]=100Z+100[T[sub]R(x)[/sub]-T[sub]R(z)[/sub]]/[T[sub]R(z+1)[/sub]-T[sub]R(z)[/sub]] (线性程序升温) (2) 式中:T[sub]R(x)[/sub][sub],[/sub]T[sub]R(z)[/sub][sub],[/sub]T[sub]R(z+1)[/sub]分别代表组分及碳数为Z,Z+1正构烷的保留温度。且T[sub]R(z)[/sub]T[sub]R(x)[/sub]T[sub]R(z+1)[/sub][sub]。[/sub][sub] [/sub] 一般讲,保留温度的测量比保留时间的测定要麻烦一点。由于保留温度和保留时间通常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所以用保留时间代替上式中的保留温度来进行计算保留指数。I[sup]RT[/sup]=100Z+100[RT[sub]R(x)[/sub]-RT[sub]R(z)[/sub]]/[RT[sub]R(z+1)[/sub]-RT[sub]R(z)[/sub]] (线性程序升温) (3)式中:RT[sub]R(x)[/sub][sub],[/sub]RT[sub]R(z)[/sub][sub],[/sub]RT[sub]R(z+1)[/sub]分别代表组分及碳数为Z,Z+1正构烷的保留时间。且RT[sub]R(z)[/sub]RT[sub]R(x)[/sub]RT[sub]R(z+1)[/sub][sub]。[/sub][b]保留指数与保留时间的转换[/b]从I[sup]T[/sup]=100Z+100[T[sub]R(x)[/sub]-T[sub]R(z)[/sub]]/ [T[sub]R(z+1)[/sub]-T[sub]R(z)[/sub]](3)式可以导出:T[sub]R(x)[/sub]= [I[sup]T[/sup]-100Z]*[T[sub]R(z+1)[/sub]-T[sub]R(z)[/sub]]/100+T[sub]R(z) [/sub](4)[sub] [/sub]

  • 【求购】-购买正十六烷

    请问,哪里能买到分析纯或以上级别正十四烷,正十五烷,正十六烷?稳定性好,按JB标准做[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更稳定一些!

  • 【求购】求购亚沸酸蒸馏器

    平时实验对酸的要求较高,因此有意购买一款亚沸酸蒸馏器,主要处理硝酸,盐酸,等。有的话请介绍一下。邮箱hdyanz@sina.com.cn

  • 网友问:请问目标化合物的保留时间超过了正构烷的出峰时间,这样的情况怎样计算保留指数?

    问:我想问一下保留指数的计算在没有正构烷烃的情况下,是怎么去进行计算的。======================================我答:那就不容易计算了。可以从已知的其它化合物推测,可以用脂肪酸甲酯代替测定。问:我用GC-MS测定了C8-C20,但是我的目标化合物的保留时间超过了C20的出峰时间,这样的情况是真么计算的。======================================我回复:请问C20和你的目标物的保留时间是多少?你也可以发个帖子,回复更方便。问:C20时间30.23,目标化合物时间:40.11请问您认为能计算保留指数吗?怎样计算?

  • 【1222】问:家具采购80万以上150万以内可否采用竞争性磋商的采购方式?

    [b][color=#cc0000][font=微软雅黑]问:[/font][font=微软雅黑][font=微软雅黑]家具采购[/font][font=微软雅黑]80万以上150万以内可否采用竞争性磋商的采购方式?[/font][/font][font=微软雅黑]答:不符合《政府采购竞争性磋商采购方式管理暂行办法》的适用条件。该办法第三条规定,符合下列情形的项目,可以采用竞争性磋商方式开展采购:[/font][font=微软雅黑](一)政府购买服务项目;[/font][font=微软雅黑](二)技术复杂或者性质特殊,不能确定详细规格或者具体要求的;[/font][font=微软雅黑](三)因艺术品采购、专利、专有技术或者服务的时间、数量事先不能确定等原因不能事先计算出价格总额的;[/font][font=微软雅黑](四)市场竞争不充分的科研项目,以及需要扶持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font][font=微软雅黑](五)按照招标投标法及其实施条例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以外的工程建设项目。[/font][/color][/b]

  • 分离甲烷、乙烷、丙烷、正丁烷、异丁烷、正戊烷、异戊烷填充柱选型

    您好!我想在30s的分析周期内分析完甲烷、乙烷、丙烷、正丁烷、异丁烷、正戊烷、异戊烷共7种成分,目前我所采购的色谱柱分离度有点差,并且用一年左右就失效了,工作条件是恒温70度,载气为氢气,载气流量为70ml/min,而目前做的比较好的色谱柱用几年也不失效,我该怎么进行柱子选型。我是做石油仪器的,对色谱柱的填料不太了解,望专家指点!

  • 【原创大赛】丁烷液相氧化法制乙酸的工艺设计

    【原创大赛】丁烷液相氧化法制乙酸的工艺设计

    前言 近年来,国内外乙酸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木材干馏”以及“酒精变醋”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世界对乙酸的需求,人们逐渐采用合成法来生产乙酸。本设计要求年生产乙酸15万吨。以正丁烷为原料,以空气为氧化剂,在温度180℃,压强5Mpa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合成乙酸,并对粗乙酸进行精制得到规定纯度的乙酸产品。本设计的目的就是除去反应产物中的水和丙酸,得到高纯度的乙酸。 合成乙酸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乙醛氧化法、液态烃液相氧化法和甲醇羰基化法,本设计采用的是第二种方法,即正丁烷液相氧化法。此方法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可以有很高的转化率,而且通过合理地对设备进行设计和选型,使得本工艺过程具有操作简单、流程较短、设备较少、动力能源消耗较少的特点。 本设计的主要工艺路线为:丁烷和氧气反应生成乙酸,反应产物与尾气从反应器引出后经压力控制器成为常压,此时都为气体。经冷凝器1冷凝到140℃,因丙酸的沸点为141.1℃,从而丙酸可以认为全部冷凝为液体而分离。水和乙酸经冷凝器2冷凝到其泡点温度102℃后送入精馏塔进行分离,余下的反应尾气以循环比β=1̸3经循环进入反应器继续反应。设计主题 乙酸,由于食用醋中含有乙酸3 %-5 %,故俗称醋酸。醋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原料,用醋酸得到的醋酸乙烯是制造合成纤维的主要原料;由醋酸合成的醋酐可进一步合成醋酸纤维素,进而用来制造人造纤维、电影胶片片基和塑料等;由醋酸还可以生产一系列的用于医药、燃料、农药等方面的产品。 本设计是按照年产15万吨乙酸的要求,以正丁烷为原料,氧气为氧化剂,在温度180 ℃,压力5 Mpa的条件下合成乙酸,以及对粗乙酸进行精制得到所需纯度的乙酸产品。工艺条件设计氧化工艺条件及设备选择 将固体催化剂醋酸钴放入鼓泡塔式反应器中,并向其中加入适量溶剂乙酸,按所计算的流量向其中先通入丁烷,将反应器压力升至反应压力5 Mpa左右后开始加热,至预定温度180 ℃时,根据预定流速向反应器中通入空气,在所预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反应,采用外循环冷却方式移除反应热。 冷凝分离出的空气和未反应的丁烷以循环比β=1/3循环到反应器中继续反应。而冷凝分离出的水和乙酸送到精馏塔继续精制。精馏工艺条件及设备选择 该筛板精馏塔配备塔板总数为73块且塔板间距为40 mm的双流塔盘、塔顶部的全凝器、塔中部的原料进料管和塔底部的釜液排出管。因水和乙酸不会形成共沸物,只需进行常压精馏即可,回流比为5。塔顶馏出液的组成为0.97,塔底釜液组成为0.03。塔顶温度为100.1 ℃,塔底温度为117.9 ℃。产品乙酸在塔底得到。冷凝工艺条件及设备选择 由反应器引出的物料经压力控制器后成为常压。经冷凝器1后温度降为140 ℃从而可分离出少量副产物丙酸,再经冷凝器2温度降到水和乙酸的泡点温度102 ℃后就可将反应尾气分离。工艺路线设计 近年来,乙酸作为合成原料方面的应用趋于增长,对低杂质含量的高纯度乙酸更是急需。 本工艺提供了一种高产率生产乙酸的方法。它采用丁烷液相氧化法制乙酸,单程转化率可达92 %,副产物丙酸。反应产物被引出后经压力控制器成为常压下的气体混合物,经冷凝器1后将丙酸分离,再经冷凝器2之后将空气及未反应的丁烷分离以β=1/3循环到反应器继续反应。而分离出的粗乙酸中含有少量的水,将其在泡点温度下进料到精馏塔进行分离。水从塔顶蒸出,因其温度较高,可以用来预热丁烷,同样,塔釜出来的乙酸可以预热空气。 本工艺包括预热、氧化、冷凝、再冷凝、精馏等工序。工艺流程图 设计工艺流程图先经过氧化过程,生成乙酸,经过冷凝、再冷凝、精馏一系列过程得到高纯度乙酸,具体流程见附录。 本工艺的生产流程简图如图2.1。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72049_568151_1492215_3.jpg工艺计算物料衡算设塔顶馏出液中水的含量xD=0.97,釜液中水的含量xW=0.03,反应副产物为乙酸。纯乙酸流量 乙酸的年产量为15万吨,年生产日按300计,则15×104×103÷300=20833.3(kg/h) 因乙酸摩尔质量为60 kmol/kg,可得纯乙酸流量为:20833.3÷60=347.22 (kmol/h),所以釜液流量W=347.22÷0.97=365.5 (kmol/h)。精馏塔物料衡算 已经丁烷的单程转化率为0.92,假设生成乙酸的主反应的选择性为0.7。反应方程式为: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72052_568152_1492215_3.jpg其中,反应(1)为主反应,选择性为0.7,反应(2)为副反应。若1 mol丁烷进行反应,则0.7 mol丁烷进行反应(1),0.3 mol丁烷进行反应(2)。共生成1.55 mol乙酸,1 mol水和0.3 mol丙酸。可知反应器出口处乙酸的含量为0.698。经压力控制器后都为常压下的气体,因为水的沸点为100 ℃,乙酸沸点为118.2℃,丙酸沸点为141.1 ℃。因此,经冷凝器1将其冷凝到140 ℃后,可以认为少量丙酸被完全冷凝分离。将粗乙酸通入精馏塔进行分离,其中乙酸的含量为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72053_568153_1492215_3.jpg 该工艺中反应器中的压力较大,但从总体上看所需压力不算大,符合一般工业生产中的压力和动力供应要求。该工艺有较高的反应温度180 ℃,但是从整体利润来看,该处的能耗费用相对于其他的生产工艺,热能消耗费用所占比例较小,并且通过塔顶馏出液和塔釜液的低品位能量的再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因此,本设计适合工业生产。 在化工设备方面,本设计选择的设备大多都已经标准化,购置比较方便,无需定做,可以节省很大一笔开支。而且绝大部分的设备都已经备有自动控制系统,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设备的可靠性和工艺安全性,因此可以减少劳动力消耗。

  • 【求助】请教苯酚、苯胺、正庚烷的分析方法

    我的样品中含有苯酚、苯胺、正庚烷这三种物质,苯酚可用分光光度法或HPLC来测,标准曲线也建好了。苯胺原先是用盐酸萘乙二胺法做,但分析方法中说苯酚存在时会干扰,所以我希望能用一种方法同时检测这三种物质。除了GC,正庚烷有没有其他分析方法?或者苯酚、苯胺用紫外,正庚烷用GC?正在试着做GC方法,但还是觉得麻烦

  • 测定保留指数的正构烷烃标准品的购买问题

    各位老师,测定挥发性成分的保留指数需要用到正构烷烃标准品,我在药品公司咨询的标准品是C8-C40的正构烷烃(含异构烷烃姥鲛烷和植烷),不知道此种标准品是否能用于保留指数的测定?因为这种标准品价格不菲,我生怕买错了。不知道各位老师都是在哪些试剂公司购买的正构烷烃标准品,能否提供相关购买渠道或网站链接和货号?请不吝赐教,谢谢。

  • 色谱测定正构烷烃是不是按照碳数依次出峰?

    [color=#444444][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测定正构烷烃是不是按照碳数依次出峰?或是依次升高或是依次降低?[/color][color=#444444]实验做得结果,采用GC-MS谱库检索,得到的出峰顺序,正构烷烃非常混乱,是否是谱图检索不够准确,顺序如:三十烷,十五烷,二十烷,这种顺序是否可能出现?[/color]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