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美国匹兹堡分析化学及实验室仪器展

仪器信息网美国匹兹堡分析化学及实验室仪器展专题为您整合美国匹兹堡分析化学及实验室仪器展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美国匹兹堡分析化学及实验室仪器展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美国匹兹堡分析化学及实验室仪器展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美国匹兹堡分析化学及实验室仪器展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美国匹兹堡分析化学及实验室仪器展话题讨论。

美国匹兹堡分析化学及实验室仪器展相关的论坛

  • 月旭参展第69届美国匹兹堡科学仪器展

    月旭参展第69届美国匹兹堡科学仪器展

    [align=center][color=#333333][img=,640,48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3/201803141120316946_4924_932_3.jpg!w640x480.jpg[/img] [/color][/align][color=#333333] 月旭 2018年2月27日-3月1日,月旭科技远赴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参加了第69届美国匹兹堡实验室分析仪器展及科学仪器展(PITTCON)。作为全球最大的分析化学、科学分析及实验室展,这也是月旭科技第5次参展。[/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 2018年2月27日-3月1日,月旭科技远赴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参加了第69届美国匹兹堡实验室分析仪器展及科学仪器展(PITTCON)。作为全球最大的分析化学、科学分析及实验室展,这也是月旭科技第5次参展。[/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 2018 PITTCON 吸引了美国本地以及加拿大、中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荷兰和英国等世界各地的展商,以及超过90个国家的来自同产业、学术界或是政府部门逾2万人次的观众前来参展参观。[/color][color=#333333] 月旭展位主要展出了全线的色谱柱产品,月旭色谱柱凭借着与国际一流色谱柱相媲美的优异性能、稳定的重现性,更有平易的价格、无微不至的关怀服务,以及可以提供各种特殊性能的定制专用柱,这些独特的竞争力,使我们在跻身国际舞台时毫不逊色![/color][align=center][color=#333333][img=,640,48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3/201803141120311066_6315_932_3.jpg!w640x480.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333333]本次展会月旭接待了来自欧洲,中美和南美等国家的客户和经销商,其中多位经销商都表达了对代理月旭产品的强烈兴趣。[/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333333][/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333333][img=,640,48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3/201803141122419666_4892_932_3.jpg!w640x480.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333333]向哥伦比亚客户介绍月旭产品[/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333333][/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333333] [img=,640,48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3/201803141120326876_9226_932_3.jpg!w640x480.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333333]与西班牙经销商商讨合作事宜[/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333333][/color][/align][color=#333333] 其间,我们的老朋友Robert Stevenson博士也来光顾我们的展位,并对月旭推出的新产品进行了交流和了解,这位德高望重的色谱泰斗,一直对月旭保持这高度的关注。[/color][align=center][color=#333333][img=,640,48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3/201803141120349039_9285_932_3.jpg!w640x480.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333333]Robert Stevenson博士亲临月旭展台[/color][/align][align=left][color=#333333] 通过本次展会的大好机会,月旭也积极拓展了与世界各国的实验室相关产品厂商的合作关系,为今后月旭的产品线完善,更好的为国内客户提供优质的实验室耗材产品一站式服务打下基础。[/color][/align]

  • 2015年美国匹兹堡仪器展会上的那些色谱奖和色谱仪器

    2015年美国匹兹堡仪器展会上的那些色谱奖和色谱仪器

    2015年美国匹兹堡实验室展分析仪器展及科学仪器展展会介绍: PITTCON--全球最大的分析化学,科学分析及实验室展,于2015年3月3月8日—12日在美国美国新奥尔良 Ernest N.Morial会议中心举行。除了展览,Pittcon2015还包括了Pittcon大会、技术研究项目、短期课程,这无疑有助于展览人气的聚集。  美国PITTCON分析化学,科学分析及实验室展览会创办于1950年,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个非盈利的学术组织主办,该组织由美国匹兹堡光谱学会和分析化学协会共同构成。植根于分析化学和光谱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展销会。其中包括:分析化学,光谱学,生命科学,制药技术,质量评价,食品安全,环境及生化防护等。  PITTCON设有国际慈善基金帐户,其科学教育基金受益者为从幼儿园到成人的所有人群。Pittcon年都会捐赠近100万美元,用于科学设备补助、科研津贴、奖学金、实习生经费、老师和教授的奖励经费、以及对公共科学中心、图书馆和博物馆的补助。先看看跟色谱相关的奖项:DelawareValley色谱论坛——Dal Nogare奖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3/201503271628_539945_1608710_3.jpgMark R. SchureMark R.Schure是Kroungold分析的首席技术官、特拉华大学化学工程系的兼职教授。他对分离科学的贡献包括对二维色谱仪、色谱机制、毛细管电泳、场流分离的详细理论、模拟和实验研究。他已经发表了100多篇论文。Pittcon传承奖file:///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application data/360se6/User Data/temp/201412518166.jpgfile:///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application data/360se6/User Data/temp/201412518166.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3/201503271628_539944_1608710_3.jpgfile:///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application data/360se6/User Data/temp/201412518166.jpgA.Blaine BowmanA.BlaineBowman是离子色谱商业化的先驱和领军人物。从1980年戴安公司成立到2002年, 鲍曼一直是该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兼董事,戴安公司2011年被赛默飞世尔科学收购。LCGC——色谱终身成就奖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3/201503271628_539943_1608710_3.jpgJoseph Jack Kirkland Joseph JackKirkland在弗吉尼亚大学获分析化学博士学位,随后开始在杜邦公司开展了40年的研究。最出名的是在HPLC研究中,已出版8本书,超过160篇论文和36项专利,曾获得多项国际奖项。目前就职于AdvancedMaterials Technology公司任职副总裁。LCGC——色谱新兴领导奖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3/201503271628_539946_1608710_3.jpgCaroline WestCaroline West是法国奥尔良大学分析化学副教授,她对科学的兴趣在于SFC和HPLC的色谱选择性基本面,她的工作基本上是致力于改善色谱手性和非手性分离的认识,便于方法的开发。

  • 【分享】专业在匹兹堡 交流在材料表征 【问题一、本届匹兹堡会议上获奖的华籍科学家是谁?】

    【分享】专业在匹兹堡 交流在材料表征 【问题一、本届匹兹堡会议上获奖的华籍科学家是谁?】

    2011年3月13日到18日,第61届匹兹堡分析化学和光谱应用会议暨展览会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仪器信息网委派王博士和刘博士至现场进行追踪报道,详情: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subject/pittcon2011/会议之后,王博士和刘博士还将拜访若干总部在美国的分析仪器巨匠。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3/201103151246_282811_1621362_3.jpg在本届匹兹堡会议上,有多位科学家被授予多个奖项!问题一,在本届匹兹堡会议华人获奖科学家是谁?有谁知道他的学士学业在哪个学校完成的?(首位完成的用户将获得20分的奖励)

  • 【原创】分析化学的发展和仪器分析的产生

    分析化学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巨大的变革。  第一次:16世纪天平的出现,使分析化学有了科学的内涵。20世纪初,物理化学溶液理论的发展,建立了溶液中四大反应(酸碱、配合、氧化还原和沉淀)平衡理论。分析化学引入了物理化学的概念,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基础。分析化学从此由一门操作技术变成为一门科学。  第二次: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由于物理学和电子技术的发展并被引入到分析化学中,出现了由经典的化学分析发展为仪器分析的新时期。在这一时期中,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一些重大的科学发现,为新的仪器分析方法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仪器分析的产生为分析化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不同,具有如下特点:a.灵敏度高,检测下限可降低。b.选择性好;c.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易于实现自动化;d.相对误差较大。e.需要价格比较昂贵的专用仪器.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以计算机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的来临,给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分析化学进入了第三次变革的时代.计算机的应用可以使操作和数据处理快速、准确与简便化,出现了分析仪器的智能化。各种Fourier变换仪器相继问世,比传统的仪器具有更多的功能和优越性,如提高灵敏度、快速扫描、便于与其他仪器联用等。计算机又促进了数理统计理论渗入分析化学,出现了化学计量学。它是利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设计或选择最佳的测量条件,并从分析测量数据中获得最大程度的化学信息。

  • 仪器信息网2018海外行第一站:Pittcon

    2018年2月26日至3月1日,全球科学仪器行业内历史悠久、享誉盛名的[color=#FF0000]Pittcon展会(匹兹堡分析化学和光谱应用会议暨展览会)[/color]将在美国奥兰多会展中心盛大召开。仪器信息网作为Pittcon展会官方合作媒体,将第13次赶赴大洋彼岸,带回最新最热的行业信息。敬请期待~~~~~~~

  • 逛逛Pittcon 2016“洋”展会,你也可以沾沾“洋气”哦~

    逛逛Pittcon 2016“洋”展会,你也可以沾沾“洋气”哦~

    1950年-2016年,匹兹堡分析化学和光谱应用会议暨展览会(Pittcon)已经走过了六十余年的发展历程,是公认的全球最大的化学分析仪器、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设备展,一般每年春季在美国举办。  听着就有一种“高大上”的感觉吧?确实,每年的Pittcon都是各知名仪器厂商的大Party,亦是新产品和新技术首发的盛大秀场,更是科学仪器届从业人员向往的“盛宴”......遗憾的是,国内的很多网友只能远观一二,很难感受其真正的氛围。 跟随仪休哥来逛逛“洋”展会现场啦! 有没有去Pittcon 2016 “洋”展会现场的小伙伴?让我们羡慕不已啊!多来分享下现场照片吧!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3/201603091814_586473_2984502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3/201603091815_586474_2984502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3/201603091815_586475_2984502_3.jpg现场更多镜头请查看: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60309/185911.shtml

  • 【分享】专业在匹兹堡 交流在材料表征 【问题二、本届匹兹堡会议上参与展览的物性设备供应商?】

    在本届匹兹堡会议上,有多达979个仪器商家到现场进行设备展示。我们的问题是:1,本届会议上参与展示的物性设备(含材料表征设备)的供应商有哪些?他们分别的展示设备是?(本题适合直接到现场的板油,为保证大家的参与热情,允许从匹兹堡的展商名录中选择物性设备供应商)附加展商以及展商的产品资料并答题完成的,按照每个有效回复2分进行鼓励,附带现场展示设备图片的,依照10分每有效回复进行鼓励。本次匹兹堡系列趣味问答:专业在匹兹堡 交流在材料表征 【问题一、本届匹兹堡会议上获奖的华籍科学家是谁?】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10315/3176905/

  • 连续九届参展Pittcon 安谱实验力拓海外市场

    美国Pittcon分析化学,科学分析及实验室展览会创办于1950年,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个非盈利的学术组织主办,该组织由美国匹兹堡光谱学会和分析化学协会共同构成。植根于分析化学和光谱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展销会。其中包括:分析化学,光谱学,生命科学,制药技术,质量评价,食品安全,环境及生化防护等。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3/uepic/91995e56-6c33-4816-a3a6-6325f20194b3.jpg 2017年3月6日至10日,Pittcon 2017 (第十七届匹兹堡分析化学和光谱应用会议暨展览会)在美国芝加哥McCormick Place(麦考密展览中心展)开幕。作为全球科学仪器行业内历史悠久、规模盛大的展会,Pittcon2017吸引了28个国家和地区的约800家企业参展,展商们主要展出他们用于工业、学术和政府实验室的最新产品和服务。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3/uepic/d233dfb2-6800-44fe-864c-c3631d96aa2f.jpg 今年,上海安谱实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再次亮相该展会,这是安谱实验自2009年以来连续九年出席这一盛会。为了让全球客户进一步了解安谱实验的研发能力和产品优势,我们在展会上重点推荐CNW品牌的液相色谱柱、SPE小柱、dSPE产品、气相色谱柱、石墨密封垫、常规的色谱进样瓶和针式过滤器,以及最新投放市场的微波消解系统消耗品等全新的产品,一一展示给我们的全球客户。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3/uepic/4fb588a8-4413-41cd-a5d8-05af41508173.jpg 展会期间,公司与会人员将安谱实验的理念——满足客户需求、降低客户成本、提高客户效率,积极传导给广大客户。作为国内领先的实验室用品供应链管理服务商,安谱实验的连续参展让中国制造的色谱消耗品走向世界,以我们的实际行动来诠释“中国制造”。

  • 【求助】分析化学实验室采购,请教大家

    分析化学实验室要大采了购,我们主要做合金的成分分析,目前已经采购仪器有ICP、碳硫仪、微波消解仪。其它什么东西都没有,请教大家还需要买哪些东西(分析用品和试剂),谢谢。最好把型号也说下,尽量详细点哦。[em0801]PS:实验室是新建的,之前未开展化学分析的。

  • 【第二届网络原创大赛】由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看分析仪器市场

    近几十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了解决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中的问题,分析化学面临着许多新的任务和要求。特别是计算机、激光、光导纤维、等离子体、微波技术、生物技术、功能材料、数理统计方法等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快速发展,使分析化学和仪器正面临着一场新的大变革。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现在,以计算机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的来临,给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活力。分析化学正处于第三次变革时期,分析化学已发展到分析科学阶段。分析化学正在成长为一门建立在化学、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精密仪器制造科学等学科以上的综合性的边缘科学。[B]1 分析化学的现状[/B]目前分析化学是化学中7个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分析、无机、有机、高分子,物理化学,环境化学,生物化学)。从分析化学来看,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新材料科学中的分析化学是分析化学学科中最热门的课题,从分析方法来看,计算机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和化学计量学是分析化学中最活跃的领域。分析化学实际上不再是化学的一个分支,它已远远超出化学学科的领域。分析化学的飞跃发展使分析化学的定义、基础、原理、方法、仪器及技术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与经典分析化学密切相关的概念是定性分析系统、重量法、容量法、溶液反应、四大平衡、化学热力学,而与现代分析化学密切相关的概念是化学计量学、传感器过程控制、自动化分析、专家系统、生物技术和生物过程,以及分析化学微型化所要求的微电子学,显微光学和微工程学等。因此,现代分析化学正把化学与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精密仪器制造科学等结合起来,发展成为一门多学科为基础的综合性科学,即分析化学已发展到分析科学阶段。分析化学的任务已从单纯的数据提供上升到实际问题的解决。[B]2 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趋势[/B]分析化学发展至今天,已经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自动、快速、简便、准确的仪器分析技术和方法,使得分析化学十分丰富.但是,科技、生产和社会发展到当代水平,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对分析化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分析化学将会更加迅速地、不断地发展。随着分析化学向应用领域的转移,各种新的分析方法、分析技术及其研究领域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除了传统的分析方法与技术继续快速发展之外新的分析技术和方法正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2.1 分析化学的发展规律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包括分析方法中不同技术的联用)是分析化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新兴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分析化学提出了一系列难题,促进了分析化学的发展也促进了相关学科的发展 另一方面新兴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分析化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条件,使分析化学的发展有了可能。因此一个时期分析化学的发展能达到什么水平,要看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向分析化学提出了什么问题又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什么条件。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是分析化学发展的基本规律。2.2 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现代分析化学的目标就是要求消耗少量材料,缩短分析测试时间,减小风险,少支经费而获得更多更有效的化学信息。因此,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是高灵敏度(达原子级、分子级水平),高选择性(复杂体系)、快速、自动、简便、经济、分析仪器自动化、数字化和计算机化并向智能化、信息化纵深发展。分析仪器的发展历史与分析化学的发展紧密相关,可概括为50年代仪器化,60年代电子化,70年代计算机化,80年代智能化,90年代信息化,而21世纪必将是仿生化和进一步信息智能化。当今,分析化学的发展正处于新的变革时期。由于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新材料等科学发展的要求,和生物学、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的引入,使分析化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如分析研究对象越来越多地选择了DNA、蛋白质、手性药物和环境毒物等与生命活性相关的物质 分析研究体系由简单体系转向复杂体系 分析研究层次已进入单细胞、单分子水平和立体构象 分析研究区间已由主体延伸至表面、微区及形态 分析研究方法除发展各类仪器分析手段之外,开始较多地研究酶和免疫学等生物化学方法,并注意结合应用化学计量学对分析结果进行解析和处理。[B]3 我国分析化学学科发展战略[/B]我国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战略是: 应把分析仪器创新作为分析科学创新的重要内容,应大力发展生命科学有关分析仪器和方法的研究。鼓励面向生命科学、环境化学、新材料科学问题中的分析科学的基础性研究,将数学和统计学、物理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微电子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等学科的新概念、新成就引入分析化学,加强学科交叉研究,创造出一批具有新思想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通过该战略的实施,我国分析化学近5年来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一些分支学科如电分析化学、毛细管电泳、生物传感器和化学计量学以及流动注射分析等的研究已经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B]4 分析化学的展望[/B]近几年内达到当时的国际水平。分析化学的主要应用领域将向生命科学(或生物医学)领域转移,适应应用领域的转移,分析方法的研究热点将发生相应的变化。根据近两年来申请项目数在各分支学科的分布情况来看,以色谱、电化学、光谱和生化分析的研究居多。研究内容较多涉及疾病早期诊断的分析方法,微区、表面、形态的分析方法,以及微流控芯片、纳米、仪器联用等分析技术。有原始性创新的分析检测新原理和新方法探索的研究逐年增多 与生命、材料学科交叉的深度和广度有所加强。我国的分析科学将对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使我国的分析科学早日步入国际先进行列。[B]5 分析仪器的市场和潜力[/B]作为仪器仪表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分析仪器,在农业、能源、生物、信息、环境、材料等众多领域高速发展的多重需求剌激下,展现出良好的市场潜力,再加上分析仪器技术的快速进步,使得分析仪器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不断缩短,世界分析仪器市场已经迎来高速发展时期。 中国分析仪器市场的巨大潜力吸引了众多国际厂商的注意,热电、安捷伦、岛津等已经各自占据了相当的份额,国内厂商还仅仅扮演着配角的角色,大约70%的分析测试仪器都需要进口,而在一些高档精密仪器领域,这个比例更高。虽然目前国内的分析仪器生产企业已经具有一定的研究、开发和生产能力,但同国际先进技相比,差距仍然十分明显,具体体现在技术系统性差、集成度不够,持续创新能力不强等。值得欣慰的是,已经有一些国内企业开始在这一领域发力,并取得了一些突破。 分析仪器的发展将向实时在线的分析检测方向倾斜,产品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会进一步提高,同时更趋向微型化、智能化、网络化、专用化。我国分析仪器行业的发展应该重点围绕科研、生产、人类环境三大领域展开,以基础工业和支柱产业的产品质量控制及环保、防病治病等领域需要的分析仪器和技术含量高的中档产品为主,重点开发开发高灵敏度检测器、样品预处理装置和高效快速专用分析仪器,生命科学分离分析仪器,工业在线分析仪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及微型化分析仪器和专用软件等。国内用户要增强对国产仪器的信心,以实际行动支持国产仪器的发展,同时国产仪器行业也应该借助我国的技术优势,在加工工艺、装配等方面寻求突破,早日打破国外产品在高档、精密分析仪器市场的垄断局面。

  • 分析化学发展趋势

    [color=red][b]分析化学发展趋势[/b][/color]来源: internet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巨大变革:第一次是随着分析化学基础理论,特别是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如溶液理论)的发展,使分析化学从一种技术演变成为一门科学,第二次变革是由于物理学和电子学的发展,改变了经典的以化学分析为主的局面,使仪器分析获得蓬勃发展。目前,分析化学正处在第三次变革时期,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新材料科学发展的要求,生物学、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的引入,使分析化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第三次变革的基本特点:从采用的手段看,是在综合光、电、热、声和磁等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数学、计算机科学及生物学等学科新成就对物质进行纵深分析的科学;从解决的任务看,现代分析化学已发展成为获取形形色色物质尽可能全面的信息、进一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科学。现代分析化学的任务已不只限于测定物质的组成及含量,而是要对物质的形态(氧化-还原态、络合态、结晶态)、结构(空间分布)、微区、薄层及化学和生物活性等作出瞬时追踪、无损和在线监测等分析及过程控制。随着计算机科学及仪器自动化的飞速发展,分析化学家也不能只满足于分析数据的提供,而是要和其它学科的科学家相结合,逐步成为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实际问题的解决者。近些年来,在全世界科学界和分析化学界开展了“化学正走出分析化学”、“分析物理”、“分析科学”等热烈议论,反映了这次变革的深刻程度。本书根据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自然科学学科(分析)发展战略调查报告”在美国、前苏联这两个发达国家分析化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将现代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归纳为八个方面,以论述分析化学整体的发展:

  • 网络讲座:实验室分析化学50年研究(8月6日)

    网络讲座:实验室分析化学50年研究(8月6日)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1/201701191656_647489_1632253_3.gif实验室分析化学50年研究主讲人:周锦帆 研究员活动时间:2013年8月6日 下午 14:3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1/201701191656_647489_1632253_3.gif【简介】 周锦帆老师于1963年南京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毕业,在核工业部北京第五研究所分析化学研究室从事研究工作27年,又在检验检疫系统工作23年。曾发表文章100篇以上。 今年是周老师工作第50周年,仪器信息网特邀周锦帆老师为大家介绍他的实验室分析化学50年经验体会,为大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学术专长: 1)离子交换分离的研究与应用; 2)样品前处理中的分离富集; 3)有害重金属与稀土元素光谱分析; 4)化学传感器的研制与应用;铀钍放射性元素的分析。【老师简介】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7/201307231402_453152_1632253_3.jpg 研究员,国家质检总局《检验检疫科学》编辑部,1963年南京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毕业,在核工业部北京第五研究所分析化学研究室从事研究工作27年,又在检验检疫系统工作23年。曾发表文章100篇以上。 【问题征集】 我们在会前将征集大家的问题,周老师会在会议中解答这些问题,如有任何分析检测中遇到的问题,均可在本贴下方跟帖提问。 提问举例:想了解A物质里的某一种元素的测定方法。

  • 【分享】2011年实验室仪器市场预测

    【分享】2011年实验室仪器市场预测

    近期,Laboratory Equipment杂志编辑对实验室仪器领域的领先生产商们进行了采访,请他们谈了谈2011年实验室仪器的发展趋势。  分析仪器及实验室设备生产商们将继续提高其产品性能,以降低用户的分析检测成本和检测速度,同时与客户合作寻找降低实验室整体运营成本,及增强仪器操作简便性的方法。每家制造商通过自身具体的产品生产来实现这些总体目标,同时密切关注他们的目标客户的操作能力及检测目标。  生命科学领域,包括食品、农业、医疗诊断、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等是仪器制造商们2011年的重点开发领域。大多数仪器生产商表示,软件开发和分析速度是目前的分析仪器急需改进的地方。同时他们认为质谱技术、自动化以及软件系统将在2011年实现重大的进展。当然,大量数据表明各种分析技术、应用以及产品将在2011年取得新的进展,制造商们将继续瞄准各个可能该他们带来机遇的领域。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3/201103071722_281342_2197752_3.jpg生产商们对2011年实验室仪器市场预测  更快的样品制备技术  “目前样品制备技术的发展远远跟不上分析仪器的发展步伐,如超高效液相色谱”,EMD Millipore技术发展集团资深科学家Vivek Joshi说道,“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研发Samplicity 过滤系统——EMD Millipore的下一代样品制备系统。这款仪器将在2011年亚特兰大匹兹堡展会上展出。当进行UHPLC 和 HPLC等分析方法的样品制备时,真空型的Samplicity 过滤系统将替代针头式注射器提供高通量筛选及更方便的操作。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3/201103071724_281344_2197752_3.jpg EMD Millipore Samplicity 过滤系统  当进行多个样品制备时,使用独立包装的注射器不仅耗时而且手动过滤十分费力,特别是对于粘性样品。Samplicity过滤系统可以在数秒内对8个样品同时进行真空过滤。同时使用标准的移液器可以快速简单的将样品加载到分析系统上。此外,该系统具有十分低的残留量,可以处理不到200微升的样品。样品可以直接过滤到LC瓶中,并立即为多个应用领域的后续分析做好准备。  Vivek Joshi表示:“不到30%的样品制备实验室采用自动化操作系统,和传统的手动操作系统相比,Samplicity过滤系统能够为这些实验室人员节省30%到40%的时间,同时还可以节省人力。尤其是在用户处理一些粘性较大的样品时,需要用更大的力气去推动注射器,因而这种节省就更加明显。”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3/201103071724_281346_2197752_3.jpg Agilent 500 Ion Trap LC-MS 在分析仪器领域,安捷伦科技LC-MS高级营销总监Ken Miller表示,“我们将继续推进基本质谱仪分析技术,并结合样品处理、数据处理与减少的光谱干扰来获得有效的分析结果。最近安捷伦推出了500 Ion Trap LC-MS,并将在2011年匹兹堡展会上展出,这是一种经济、准确的MS-MS分析手段,可用于化学分析,食品和产品安全检测以及其他工业领域。”  “500 Ion Trap LC-MS正好符合我们的LC-MS产品组合,” Miller说,“它为许多常规的化合物定性定量分析提供了更加灵活的选择,是许多实验室的理想选择。该仪器旨在处理棘手的小分子分析,该仪器还提供了可供选择的电离模式和扫描技术,以确保对用户样品中的化合物进行筛选,并能在一次实验中得到确认。”  弗洛拉研究实验室主任James Neal-Kababick说道,“Agilent的 500 Ion Trap LC-MS能够获得实时的质谱实验数据,使样品的定性分析更快更可靠。该离子阱质谱技术能够提供其他离子阱质谱所不具备的动力和通用性,并且价格合理。”自动化操作系统  实验室自动化系统将是未来仪器设备的重要发展方向。Zinsser Analytic营销总监Jim Schools说:“我们专注于产品的改进和简化,提供用户们所需的自动化水平,同时保证低成本和软件使用方便,我们能够提供之前市场上没有的自动化产品。”  Zinsser Analytic在2011年匹兹堡会议上展现的新型TARIS是一个小型、简单易用的自动化平台,可以完成去皮和连同小瓶称重,如果需要还可以进行加盖、去盖以及扫描操作,目前还没有相应的厂商能提此类自动化解决方案。该设备每次能够运行100到200个小瓶,每个小瓶只需一分钟时间就能完成包括去瓶盖、条形码阅读、称皮重、称量和更换瓶盖等操作。该设备操作完全由软件控制,并永久存储相应的操作参数。  软件能够提升大多数产品的性能。 ALMSCO International营销经理Gavin Davies说,“我们通过开发新的软件对复杂GC-MS实验数据进行更快、更简便、更准确地分析,最近我们推出了TargetView软件包。台式飞行时间质谱系统BenchTOF-DX是我们在2011年的重点开发对象,我们希望开发相应的软件使复杂数据变得清晰,痕量样品筛选时能提供最佳灵敏度、分析速度和选择性。”  另外,Hamilton最近宣布与Peak Robotics,Colorado Springs合作,整合KINEDx机器人系列与Hamilton的Microlab STAR自动化液体处理工作站。该设备非常灵活,甚至可以实现倾斜、翻转再悬浮、晃动等操作,可应用于样品制备,蛋白质结晶等。  更优越的性能  在热分析领域,梅特勒托利多推出了一款新型的差示扫描量热仪Flash DSC,它具有超高的冷却(-4,000 C/S)和加热速率(4,000 C/S)。“这种革命性的快速扫描DSC技术可用于晶体动力学研究以及快速生产过程中的重组研究。Flash DSC还能够进行聚合物和原料药的热效应分析,这在以前也是无法实现的”,梅特勒托利实验室分析部营销经理George McLean谈到。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3/201103071724_281347_2197752_3.jpg 梅特勒托利多 Flash DSC  Flash DSC也将在2011年的匹兹堡展会上展出。它能提供了从-95 C至450 C的温度范围,并且具有非常好的人体工程学设计,使得日常操作变得更加简单和安全。超高的冷却和加热速率使研究人员能够在真正的工艺条件下合成材料(冷却条件下),然后测量这些材料性能(加热条件下),从而获得以前无法得到的实验结果。  在生命科学领域,仪器开发商继续提高他们的产品设计和性能。“我们将继续把重点放在肽合成和微波制样领域”,CEM公司的CEO Michael Collins说

  • 【转帖】分析化学实验室用水的规格与制备

    简介:分析化学实验室用于溶解,稀释和配置溶液的水,都必须先经过净化。分析要求不同,对水质纯度的要求也不同。故应该根据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净化方法制的纯水。 分析化学实验室用的纯水一般有蒸馏水,二次蒸馏水,去离子水,无二氧化碳蒸馏水,无氨蒸馏水等。 1. 分析化学实验室用水的规格中国实验室用水国家标准GB 6682-2000名 称一 级二 级三 级PH值范围(25℃) --0.50电导率(25℃),mS/m ≤ 0.010.010.2比电阻(M?.cm.25℃)≥ 101-可氧化物质[以(0)计],mg/L -0.080.40 吸光度(254nm,1cm 光程)≤ 0.0010.01-蒸发残渣(105±2℃),mg/L≤-1.02.0可容性硅[以(sio2)计],mg/L 0.010.0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6682《分析化学实验室用水的规格及试验方法》的规定,分析化学实验室用水分为三个级别:一级水,二级水和三级水。 一级水用于有严格要求的分析实验,包括对颗粒有要求的实验,如高效液相色谱用水。一级水可用二级水经过石英设备蒸馏水或离子交换混合窗处理后,再0.2纳米微孔滤膜过滤来制取。 二级水用于无机痕量分析等实验,如[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color][/url]人系用水。二级水可用多次蒸馏或离子交换等制得。

  • 【转帖】Intertek收购美国分析化学实验室集团

    伊利诺伊州Oak Brook--(美国商业资讯)--Intertek是领先的质量和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商,服务于全球众多行业。该公司已经收购了美国分析化学实验室集团(AMErican Analytical ChemIStry LaboratoriES Corp,AACL)。AACL是一家专注于食品、功能性食品、营养补充品、药妆品和医药品领域的测试、分析和研究公司。  AACL总部位于伊利诺伊州Champaign,为开发、生产和分销食品、功能性食品、饮料和化妆品、营养补充品、保健食品、医药品和生物医药品的公司提供分析测试和研究服务。该集团的测试服务可帮助各公司检测是否存在残留物、农药和抗生素,以确保符合法规以及质量和健康标准。AACL还帮助客户在受管制食品、营养补充品、保健食品、功能性化妆品、医药品和生物医药品的产品开发或者注册阶段检验营养成分和其他特性。  Intertek Food Services总裁Jochen Zoller说:"收购AACL可以拓展Intertek广泛的能力,包括质量、风险和安全评估、商品测试和分析、检查、审核和验证等能力。随着规模达到数十亿美元的功能性食品行业继续稳定增长,我们能够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测试和验证需求。"  随着消费者寻求能够促进健康的产品,健康关注度的提高正推动食品和功能性食品市场不断发展。与此同时,这些产品的全球法规对确保准确的产品成分以及营养或健康益处宣传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收购AACL,Intertek能够满足开发、生产和分销食品及功能性食品的公司不断增长的测试、分析和验证需求。  Intertek(www.intertek.com)是全球领先的质量和安全服务机构,为众多行业提供专业创新的解决方案。从审核和检测,到测试、质量保证和认证,Intertek致力为客户的产品和流程增加价值,最终促进客户在全球市场取得成功。Intertek在100多个国家拥有1,000多家实验室和办事处,超过6,000名员工,凭借专业技术、资源和全球网络,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10113/054718.shtml

  • 分析化学发展史

    分析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物质中有哪些元素或基团(定性分析);每种成分的数量或物质纯度如何(定量分析);原子如何联结成分子,以及在空间如何排列等等。 分析化学以化学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为基础,并吸收物理、生物、统计、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等方面的知识以充实本身的内容,从而解决科学、技术所提出的各种分析问题。 分析化学这一名称虽创自玻意耳,但其实践运用与化学工艺的历史同样古老。古代冶炼、酿造等工艺的高度发展,都是与鉴定、分析、制作过程的控制等手段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东、西方兴起的炼丹术、炼金术等都可视为分析化学的前驱。 公元前3000年,埃及人已经掌握了一些称量的技术。最早出现的分析用仪器当属等臂天平,它在公元前1300年的《莎草纸卷》上已有记载。巴比伦的祭司所保管的石制标准砝码(约公元前2600)尚存于世。不过等臂天平用于化学分析,当始于中世纪的烤钵试金法中。 古代认识的元素,非金属有碳和硫,金属中有铜、银、金、铁、铅、锡和汞。公元前四世纪已使用试金石以鉴定金的成色,公元前三世纪,阿基米德在解决叙拉古王喜朗二世的金冕的纯度问题时,即利用了金、银密度之差,这是无伤损分析的先驱。 公元60年左右,老普林尼将五倍子浸液涂在莎草纸上,用以检出硫酸铜的掺杂物铁,这是最早使用的有机试剂,也是最早的试纸。迟至1751年,埃勒尔• 冯• 布罗克豪森用同一方法检出血渣(经灰化)中的含铁量。 火试金法是一种古老的分析方法。远在公元前13世纪,巴比伦王致书埃及法老阿门菲斯四世称:“陛下送来之金经入炉后,重量减轻……”这说明3000多年前人们已知道“真金不怕火炼”这一事实。法国菲利普六世曾规定黄金检验的步骤,其中提出对所使用天平的构造要求和使用方法,如天平不应置于受风吹或寒冷之处,使用者的呼吸不得影响天平的称量等。 18世纪的瑞典化学家贝格曼可称为无机定性、定量分析的奠基人。他最先提出金属元素除金属态外,也可以其他形式离析和称量,特别是以水中难溶的形式,这是重量分析中湿法的起源。 德国化学家克拉普罗特不仅改进了重量分析的步骤,还设计了多种非金属元素测定步骤。他准确地测定了近200种矿物的成分及各种工业产品如玻璃、非铁合金等的组分。 18世纪分析化学的代表人物首推贝采利乌斯。他引入了一些新试剂和一些新技巧,并使用无灰滤纸、低灰分滤纸和洗涤瓶。他是第一位把原子量测得比较精确的化学家。除无机物外,他还测定过有机物中元素的百分数。他对吹管分析尤为重视,即将少许样品置于炭块凹处,用氧化或还原焰加热,以观察其变化,从而获得有关样品的定性知识。此法一直沿用至19世纪,其优点是迅速、所需样品量少,又可用于野外勘探和普查矿产资源等。 19世纪分析化学的杰出人物之一是弗雷泽纽斯,他创立一所分析化学专业学校(此校至今依然存在);并于1862年创办德文的《分析化学》杂志,由其后人继续任主编至今。他编写的《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两书曾译为多种文字,包括晚清时代出版的中译本,分别定名为《化学考质》和《化学求数》。他将定性分析的阳离子硫化氢系统修订为目前的五组,还注意到酸碱度对金属硫化物沉淀的影响。在容量分析中,他提出用二氯化锡滴定三价铁至黄色消失。 1663年玻意耳报道了用植物色素作酸碱指示剂,这是容量分析的先驱。但真正的容量分析应归功于法国盖• 吕萨克。1824年他发表漂白粉中有效氯的测定,用磺化靛青作指示剂。随后他用硫酸滴定草木灰,又用氯化钠滴定硝酸银。这三项工作分别代表氧化还原滴定法、酸碱滴定法和沉淀滴定法。络合滴定法创自李比希,他用银滴定氰离子。 另一位对容量分析作出卓越贡献的是德国莫尔,他设计的可盛强碱溶液的滴定管至今仍在沿用。他推荐草酸作碱量法的基准物质,硫酸亚铁铵(也称莫尔盐)作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准物质。 最早的微量分析是化学显微术,即在显微镜下观察样品或反应物的晶态、光学性质、颗粒尺寸和圆球直径等。17世纪中叶胡克从事显微镜术的研究,并于1665年出版《显微图谱》。法国药剂师德卡罗齐耶在1784年用显微镜以氯铂酸盐形式区别钾、钠。德意志化学家马格拉夫在1747年用显微镜证实蔗糖和甜菜糖实为同一物质;在1756年用显微镜检验铂族金属。1891年,莱尔曼提出热显微术,即在显微镜下观察晶体遇热时的变化。科夫勒及其夫人设计了两种显微镜加热台,便于研究药物及有机化合物的鉴定。后来又发展到电子显微镜,分辨率可达1埃。 不用显微镜的最早的微量分析者应推德国德贝赖纳。他从事湿法微量分析,还有吹管法和火焰反应,并发表了《微量化学实验技术》一书。近代微量分析奠基人是埃米希,他设计和改进微量化学天平,使其灵敏度达到微量化学分析的要求;改进和提出新的操作方法,实现毫克级无机样品的测定,并证实纳克级样品测定的精确度不亚于毫克级测定。 有机微量定量分析奠基人是普雷格尔,他曾从胆汁中离析出一种降解产物,其量尚不足作一次常量碳氢分析。在听了埃米希于1909年所作有关微量定量分析的讲演并参观其实验室后,他决意将常量燃烧法改为微量法(样品数毫克),并获得成功;1917年出版《有机微量定量分析》一书,并在1923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德国化学家龙格在1850年将染料混合液滴在吸墨纸上使之分离,更早些时候他曾用染有淀粉和碘化钾溶液的滤纸或花布块作过漂白液的点滴试验。他又用浸过硫酸铁和铜溶液的纸,在其中部滴加黄血盐,等每滴吸入后再加第二滴,因此获得自行产生的美丽图案。1861年出现舍恩拜因的毛细管分析,他将滤纸条浸入含数种无机盐的水中,水携带盐类沿纸条上升,以水升得最高,其他离子依其迁移率而分离成为连接的带。这与纸层析极为相近。他的学生研究于滤纸上分离有机化合物获得成功,能明显而完全分离有机染料。 20世纪60年代,魏斯提出环炉技术。仅用微克量样品置滤纸中,继用溶剂淋洗,而后在滤纸外沿加热以蒸发溶剂,遂分离为若干同心环。如离子无色可喷以灵敏的显色剂或荧光剂,既能检出,又能得半定量结果。 色谱法也称层析法。1906年俄国茨维特将绿叶提取汁加在碳酸钙沉淀柱顶部,继用纯溶剂淋洗,从而分离出叶绿素。此项研究发表在德国《植物学》杂志上,但未能引起人们注意。直到1931年德国的库恩和莱德尔再次发现本法并显示其效能,人们才从文献中追溯到茨维特的研究和更早的有关研究,如1850年韦曾利用土壤柱进行分离;1893年里德用高岭土柱分离无机盐和有机盐等等。 气体吸附层析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舒夫坦和尤肯。40年代,德国黑塞利用气体吸附以分离挥发性有机酸。英国格卢考夫也用同一原理在1946年分离空气中的氢和氖,并在1951年制成[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第一台现代[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研制成功应归功于克里默。 气体分配层析法根据液液分配原理,由英国马丁和辛格于1941年提出。并因此而获得1952年诺贝尔化学奖。戈莱提出用长毛细管柱,是另一创新。 色谱-质谱联用法中将色谱法所得之淋出流体移入质谱仪,可使复杂的有机混合物在数小时内得到分离和鉴定,是最有效的分析方法之一。

  • 对我国分析化学未来发展的一点见解——邵元华

    对我国分析化学未来发展的一点见解 邵元华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上程学院 北京 100871) 正如多位专家在本次研讨会上所提到的那样,我国分析化学目前的状况是际遇和挑战并存。随着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的质量(环境,交通,水质,食品、医药安全和健康)有更高的要求。 中国加入WTO以后,国内外的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一体,时髦的叫法是全球化 (一个很好的例子是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后,全球经济均受到很大的影响)。和平环境下的国际竞争是经济竞争,其本质是科技竞争。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厂环境污染,食品和医药安全没有保证,交通堵塞,各种富贵病(肥胖症、脑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等)发病率上升等等。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认为中国分析化学界是大有可为,是可以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上发挥重要作用的。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从康乾盛世,到任人宰割的清朝末代,到日本侵略中国,中国在近代是落后了!落后就是要受人欺负,这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现代的科技水平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从零开始发展到现在的水平,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各个方面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均在缩短。据统计,我国化学类2001年发表论文数量已经是世界第三,估计分析化学大概也是这样的水平。数量是上去了,但质量还远远不够!据统计,2002年在国内工作的中国学者在J.Am.Chem.Soc.和Angew.Chem.(国际公认的化学一级杂志)上所发表 的论文仅占1%左右。一般来讲,能够发表高质量的论文代表着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是对其科学贡献的承认。虽说这些学术杂志有一定的专业倾向性,但仔细看一看就会发现,分析化学的各个方向均有研究工作做的好的,均有论文在这些杂志或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所以我们不能怨天尤人,应该以国际标准为准绳,应该全力以赴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好处是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好的经验,这样可以节约时间和金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承认我国目前分析化学整体水平和日本及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并且这种差距还非常大。国内现在一些鉴定会得出的结论往往是国际先进水平,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毛主席曾讲干什么事情都要实事求是,进行科学研究更要实事求是,来不得半点虚假。有问题并不可怕,只要找出问题之所在,就有可能解决。我认为我们从事分析化学的研究人标,明确重点。我们的近邻日本就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从2000年开始,日本科学家已经连续三年、四人次获得诺贝尔奖,这是日本科学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长期以来,都有诺贝尔情结,但到目前为止,在化学界还没有看到有可能得奖的研究结果。那么在未来的十到二十年,在国内工作的化学家能得此奖的可能性有多大?这值得思考。我们和日本有类似的人文环境,我相信中国人也不比日本人智商差,我们应该向日本学习,从中吸取好的经验和教训,加速我国分析化学的发展。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分析化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均应受到重视。特别是一些新兴的领域,一定要跟上国际的发展。与分析化学相关的新兴的领域,如生物芯片技术、蛋白质组学、单分子、单细胞检测等。国家应该投入大量资金,组织国内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科学攻关,跟上国际的发展。这些领域的发展和突破对于疾病早期诊断,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据报道,国家在今后五年内要在科学技术研究方面投资比上个五年要大大增加,这是大好消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不仅仅是口头上讲的,没有投入,形成的局面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的观点是“No money,no science”。日本和西方发达国家对于科技的投入比我们大得多。我个人认为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与其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只有经济上去了,才有财力发展科技,科技飞速发展可反过来促进经济发展。另外,现在科学基金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用于了购买科学仪器。大家费了很大的力气申请来的基金,一转眼到了国外仪器公司的账下。科学研究需要最现代化的仪器,这一点应该是共识。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国内仪器工业发展不够,不能够提供可用于科学研究的先进仪器设备。改进这种局面是当务之急,我认为这是一个国家行为。其发展模式可参考国内家电企业的发展过程,我相信科学家的爱国之情不会比普通老百姓差。只要有 性能好的国产仪器,大家都会像购买国产家电一样,购买国产仪器。许多人参加过PITTCON,应该知道分析仪器是一项庞大的产业,它为一个国家GDP的提升起到重要的作用。分析化学的应用面很广,这也是分析化学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源泉。在重视基础研究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应用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在治理环境污染,控制产品质量,提高水质,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应对突发性事件(恐怖活动和大面积传染病,如最近的SARS事件)和国防建设等方面我们均大有可为,并且在这些方面的许多基础研究和技术问题大都可解决,不需要大量投资就可做的事情。许多发达国家现在经常设置一些技术壁垒,影响我国许多产品的出口,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如果现在从事分析化学基础研究的一部分人员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也能够为国家做出重要贡献。所以应该出台相关的评价标准,不能将SCI文章作为惟一的评价标准,应该基础和应用研究并重,改变过去重基础轻应用的现象。能够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问题,也是很了不起的贡献。 在科技最发达、科研经费最充分的美国,并不是每所大学都是研究型大学。在科研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应该首先保证一些有基础的课题组有较充足的科研经费,保证科研人员有足够的时间花在科学研究上。否则,科技人员,特别是活跃在第一线的科技人员,花费大量的精力在为科研经费奔忙,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问题,更谈不上去解决关键性的科学技术问题了。我并不是讲小大学,就没有科研可谈,科研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够生存。科学研究需要长期的积累,在科学上没有或很少有一口吃个胖子的先例!我认为即使花费很大精力,全力以赴在科研上,也不能保证能够做出出色的工作,更何况把大部分精力花在科研以外。受孔孟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历代都有学而优则仕的痕迹,现在演变的更加精彩。三、四十岁左右,在学术上刚刚有起色,就开始当官等,其结果是两头都搞不好!既不可能全力以赴做好管理工作,也没有精力去指导学生,所以有许多学生大叫误人子弟!更奇怪的是当官后,著作、论文成指数增加,出现了科学界的怪圈!科研管理应该由懂管理的人员担任和进行。 科学研究需要有好的氛围。在美国的二、三流大学,其仪器设备等硬件,不一定比中国的好大学和研究所强,但国内还没有一所大学或研究所的整体研究水平达到国际二流水平。我这样讲,可能许多人不相信或不服气,现在网络很发达,自己上网查一查就知道。究其原因,我认为是我们没有建立起来良好的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氛围。我自己的理解是学术带头人最重要。学术带头人需要有开阔的视野和宽广的胸怀。现在什么最重要?人最重要,有人就可能带动学科的发展,遍地的例子如此。我国分析化学界在众位老前辈的努力下,已经建立起了较好的科研氛围,但我认为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首先缺乏进行学术讨论和交流, 的环境。学术交流和讨论应该是不分地位高低,平等进行。我回国工作已经近五年,参加过国内无数次学术会议,一般的情况是某某权威作报告时,大家洗耳恭听,然后没有问题或一、二个象征性的问题。而许多年轻人在报告时,下面听众一般很少。许多学术会议是走走过场而以。如果在风景好的地方开会,会议刚过半听众就跑的差不多了。建议多组织一些小型高水平的会议,不要追求大而全的会议。其次,不重视研究梯队的建设。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多学科的交叉,是多种人才的协同作用。没有人可以长期在某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只有较完整的学术梯队,才能保证经久不衰,才能培养一批批人才出来。最后我要讲的是合作研 究。目前国内不同课题组的研究合作起来太难!在没有做任何工作之前,还不知道能否做出什么事情,就要把发表论文或成果的排名顺序排好。对于合作研究,我自己的理解是应该在水平相当、研究兴趣相同的人士之间进行。把解决科学问题作为合作的最重要目标,这样才能开诚布公,通力合作,取长补短,进行交叉,在交叉中可能碰出激情和火花。 研究生目前在中国的科研领域占据重要位置。举个例子,如果全国的研究生哪一天集体罢工,可能中国的科研就会停顿!事实上,在中国一些单位把研究生作为体力劳动者,并没有把培养他们的独立工作和解决问题能力作为首要工作。 中国大学培养的学生到国外去,大部分都是优秀学生,大部分都比在国内读研究生的要做的好!这是为什么?除了国外仪器设备好,研究氛围宽松外,我想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国内大部分单位都是要求研究生毕业时,要有3篇左右SCI论文。在目前国内的情况下,SCI论文作为评价标准起到一定的作用。导师队伍的建设也是很

  • 【资料】分析化学的发展史

    分析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物质中有哪些元素或基团(定性分析);每种成分的数量或物质纯度如何(定量分析);原子如何联结成分子,以及在空间如何排列等等。 分析化学以化学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为基础,并吸收物理、生物、统计、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等方面的知识以充实本身的内容,从而解决科学、技术所提出的各种分析问题。 分析化学这一名称虽创自玻意耳,但其实践运用与化学工艺的历史同样古老。古代冶炼、酿造等工艺的高度发展,都是与鉴定、分析、制作过程的控制等手段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东、西方兴起的炼丹术、炼金术等都可视为分析化学的前驱。 公元前3000年,埃及人已经掌握了一些称量的技术。最早出现的分析用仪器当属等臂天平,它在公元前1300年的《莎草纸卷》上已有记载。巴比伦的祭司所保管的石制标准砝码(约公元前2600)尚存于世。不过等臂天平用于化学分析,当始于中世纪的烤钵试金法中。 古代认识的元素,非金属有碳和硫,金属中有铜、银、金、铁、铅、锡和汞。公元前四世纪已使用试金石以鉴定金的成色,公元前三世纪,阿基米德在解决叙拉古王喜朗二世的金冕的纯度问题时,即利用了金、银密度之差,这是无伤损分析的先驱。 公元60年左右,老普林尼将五倍子浸液涂在莎草纸上,用以检出硫酸铜的掺杂物铁,这是最早使用的有机试剂,也是最早的试纸。迟至1751年,埃勒尔• 冯• 布罗克豪森用同一方法检出血渣(经灰化)中的含铁量。 火试金法是一种古老的分析方法。远在公元前13世纪,巴比伦王致书埃及法老阿门菲斯四世称:“陛下送来之金经入炉后,重量减轻……”这说明3000多年前人们已知道“真金不怕火炼”这一事实。法国菲利普六世曾规定黄金检验的步骤,其中提出对所使用天平的构造要求和使用方法,如天平不应置于受风吹或寒冷之处,使用者的呼吸不得影响天平的称量等。 18世纪的瑞典化学家贝格曼可称为无机定性、定量分析的奠基人。他最先提出金属元素除金属态外,也可以其他形式离析和称量,特别是以水中难溶的形式,这是重量分析中湿法的起源。 德国化学家克拉普罗特不仅改进了重量分析的步骤,还设计了多种非金属元素测定步骤。他准确地测定了近200种矿物的成分及各种工业产品如玻璃、非铁合金等的组分。 18世纪分析化学的代表人物首推贝采利乌斯。他引入了一些新试剂和一些新技巧,并使用无灰滤纸、低灰分滤纸和洗涤瓶。他是第一位把原子量测得比较精确的化学家。除无机物外,他还测定过有机物中元素的百分数。他对吹管分析尤为重视,即将少许样品置于炭块凹处,用氧化或还原焰加热,以观察其变化,从而获得有关样品的定性知识。此法一直沿用至19世纪,其优点是迅速、所需样品量少,又可用于野外勘探和普查矿产资源等。 19世纪分析化学的杰出人物之一是弗雷泽纽斯,他创立一所分析化学专业学校(此校至今依然存在);并于1862年创办德文的《分析化学》杂志,由其后人继续任主编至今。他编写的《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两书曾译为多种文字,包括晚清时代出版的中译本,分别定名为《化学考质》和《化学求数》。他将定性分析的阳离子硫化氢系统修订为目前的五组,还注意到酸碱度对金属硫化物沉淀的影响。在容量分析中,他提出用二氯化锡滴定三价铁至黄色消失。 1663年玻意耳报道了用植物色素作酸碱指示剂,这是容量分析的先驱。但真正的容量分析应归功于法国盖• 吕萨克。1824年他发表漂白粉中有效氯的测定,用磺化靛青作指示剂。随后他用硫酸滴定草木灰,又用氯化钠滴定硝酸银。这三项工作分别代表氧化还原滴定法、酸碱滴定法和沉淀滴定法。络合滴定法创自李比希,他用银滴定氰离子。 另一位对容量分析作出卓越贡献的是德国莫尔,他设计的可盛强碱溶液的滴定管至今仍在沿用。他推荐草酸作碱量法的基准物质,硫酸亚铁铵(也称莫尔盐)作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准物质。 最早的微量分析是化学显微术,即在显微镜下观察样品或反应物的晶态、光学性质、颗粒尺寸和圆球直径等。17世纪中叶胡克从事显微镜术的研究,并于1665年出版《显微图谱》。法国药剂师德卡罗齐耶在1784年用显微镜以氯铂酸盐形式区别钾、钠。德意志化学家马格拉夫在1747年用显微镜证实蔗糖和甜菜糖实为同一物质;在1756年用显微镜检验铂族金属。1891年,莱尔曼提出热显微术,即在显微镜下观察晶体遇热时的变化。科夫勒及其夫人设计了两种显微镜加热台,便于研究药物及有机化合物的鉴定。后来又发展到电子显微镜,分辨率可达1埃。 不用显微镜的最早的微量分析者应推德国德贝赖纳。他从事湿法微量分析,还有吹管法和火焰反应,并发表了《微量化学实验技术》一书。近代微量分析奠基人是埃米希,他设计和改进微量化学天平,使其灵敏度达到微量化学分析的要求;改进和提出新的操作方法,实现毫克级无机样品的测定,并证实纳克级样品测定的精确度不亚于毫克级测定。 有机微量定量分析奠基人是普雷格尔,他曾从胆汁中离析出一种降解产物,其量尚不足作一次常量碳氢分析。在听了埃米希于1909年所作有关微量定量分析的讲演并参观其实验室后,他决意将常量燃烧法改为微量法(样品数毫克),并获得成功;1917年出版《有机微量定量分析》一书,并在1923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德国化学家龙格在1850年将染料混合液滴在吸墨纸上使之分离,更早些时候他曾用染有淀粉和碘化钾溶液的滤纸或花布块作过漂白液的点滴试验。他又用浸过硫酸铁和铜溶液的纸,在其中部滴加黄血盐,等每滴吸入后再加第二滴,因此获得自行产生的美丽图案。1861年出现舍恩拜因的毛细管分析,他将滤纸条浸入含数种无机盐的水中,水携带盐类沿纸条上升,以水升得最高,其他离子依其迁移率而分离成为连接的带。这与纸层析极为相近。他的学生研究于滤纸上分离有机化合物获得成功,能明显而完全分离有机染料。20世纪60年代,魏斯提出环炉技术。仅用微克量样品置滤纸中,继用溶剂淋洗,而后在滤纸外沿加热以蒸发溶剂,遂分离为若干同心环。如离子无色可喷以灵敏的显色剂或荧光剂,既能检出,又能得半定量结果。 色谱法也称层析法。1906年俄国茨维特将绿叶提取汁加在碳酸钙沉淀柱顶部,继用纯溶剂淋洗,从而分离出叶绿素。此项研究发表在德国《植物学》杂志上,但未能引起人们注意。直到1931年德国的库恩和莱德尔再次发现本法并显示其效能,人们才从文献中追溯到茨维特的研究和更早的有关研究,如1850年韦曾利用土壤柱进行分离;1893年里德用高岭土柱分离无机盐和有机盐等等。 气体吸附层析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舒夫坦和尤肯。40年代,德国黑塞利用气体吸附以分离挥发性有机酸。英国格卢考夫也用同一原理在1946年分离空气中的氢和氖,并在1951年制成[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第一台现代[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研制成功应归功于克里默。 气体分配层析法根据液液分配原理,由英国马丁和辛格于1941年提出。并因此而获得1952年诺贝尔化学奖。戈莱提出用长毛细管柱,是另一创新。 色谱-质谱联用法中将色谱法所得之淋出流体移入质谱仪,可使复杂的有机混合物在数小时内得到分离和鉴定,是最有效的分析方法之一。 希腊哲学家泰奥弗拉斯图斯曾记录各种岩石矿物及其他物质遇热所发生的影响,这是热分析技术的最早纪录。法国勒夏忒列和英国罗伯茨• 奥斯汀同称为差热分析的鼻祖。20世纪60年代又出现了精细的差热分析仪和奥尼尔提出的差示扫描量热法,它能测定化合物的纯度及其他参数,如熔点和玻璃化、聚合、热降解、氧化等温度。 比色法以日光为光源,靠目视比较颜色深浅。最早的记录是1838年兰帕迪乌斯在玻璃量筒中测定钻矿中的铁和镍,用标准参比溶液与试样溶液相比较。1846年雅克兰提出根据铜氨溶液的蓝色测定铜。随后有赫罗帕思的硫氰酸根法测定铁;奈斯勒法测定氨;苯酚二磷酸法制定硝酸根;过氧化氢法测定钍;亚甲基蓝法测定硫化氢;磷硅酸法测定二氧化硅等。 最早研究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的是亨利,他绘制出摩尔吸光系数对波长的曲线。红外光谱在20年代开始应用于汽油爆震研究,继用于鉴定天然和合成橡胶以及其他有机化合物中的未知物和杂质。喇曼光谱是研究分子振动的另一种方法。喇曼光谱法的信号太弱,使用困难,直至用激光作为单色光源后,才促进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而对于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应用可上溯至牛顿,他在暗室中用棱镜将日光分解为七种颜色;1800年赫歇耳发现红外线;次年里特用氢化银还原现象发现紫外区;次年,渥拉斯顿观察到日光光谱中的暗线;15年后,夫琅和费经过研究,命名暗线为夫琅和费线。 本生发明了名为本生灯的煤气灯,灯的火焰近于透明而不发光,便于光谱研究。1859年,本生和他的同事物理学家基尔霍夫研究各元素在火焰中呈示的特征发射和吸收光谱,并指出日光光谱中的夫琅和费线是[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线,因为太阳的大气中存在各种元素。他们用的仪器已具备现代分光镜的要素,他们可称为发射光谱法的创始人。

  • 【分享】分析化学虚拟实验室

    分析化学虚拟实验室[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64216]分析化学虚拟实验室[/url]

  • 【转帖】分析化学的起源与发展

    分析化学的起源与发展 分析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物质中有哪些元素或基团(定性分析);每种成分的数量或物质纯度如何(定量分析);原子如何联结成分子,以及在空间如何排列等等。 分析化学以化学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为基础,并吸收物理、生物、统计、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等方面的知识以充实本身的内容,从而解决科学、技术所提出的各种分析问题。 分析化学这一名称虽创自玻意耳,但其实践运用与化学工艺的历史同样古老。古代冶炼、酿造等工艺的高度发展,都是与鉴定、分析、制作过程的控制等手段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东、西方兴起的炼丹术、炼金术等都可视为分析化学的前驱。 公元前3000年,埃及人已经掌握了一些称量的技术。最早出现的分析用仪器当属等臂天平,它在公元前1300年的《莎草纸卷》上已有记载。巴比伦的祭司所保管的石制标准砝码(约公元前2600)尚存于世。不过等臂天平用于化学分析,当始于中世纪的烤钵试金法中。 古代认识的元素,非金属有碳和硫,金属中有铜、银、金、铁、铅、锡和汞。公元前四世纪已使用试金石以鉴定金的成色,公元前三世纪,阿基米德在解决叙拉古王喜朗二世的金冕的纯度问题时,即利用了金、银密度之差,这是无伤损分析的先驱。 公元60年左右,老普林尼将五倍子浸液涂在莎草纸上,用以检出硫酸铜的掺杂物铁,这是最早使用的有机试剂,也是最早的试纸。迟至1751年,埃勒尔冯布罗克豪森用同一方法检出血渣(经灰化)中的含铁量。 火试金法是一种古老的分析方法。远在公元前13世纪,巴比伦王致书埃及法老阿门菲斯四世称:“陛下送来之金经入炉后,重量减轻……”这说明3000多年前人们已知道“真金不怕火炼”这一事实。法国菲利普六世曾规定黄金检验的步骤,其中提出对所使用天平的构造要求和使用方法,如天平不应置于受风吹或寒冷之处,使用者的呼吸不得影响天平的称量等。 18世纪的瑞典化学家贝格曼可称为无机定性、定量分析的奠基人。他最先提出金属元素除金属态外,也可以其他形式离析和称量,特别是以水中难溶的形式,这是重量分析中湿法的起源。 德国化学家克拉普罗特不仅改进了重量分析的步骤,还设计了多种非金属元素测定步骤。他准确地测定了近200种矿物的成分及各种工业产品如玻璃、非铁合金等的组分。 18世纪分析化学的代表人物首推贝采利乌斯。他引入了一些新试剂和一些新技巧,并使用无灰滤纸、低灰分滤纸和洗涤瓶。他是第一位把原子量测得比较精确的化学家。除无机物外,他还测定过有机物中元素的百分数。他对吹管分析尤为重视,即将少许样品置于炭块凹处,用氧化或还原焰加热,以观察其变化,从而获得有关样品的定性知识。此法一直沿用至19世纪,其优点是迅速、所需样品量少,又可用于野外勘探和普查矿产资源等。 19世纪分析化学的杰出人物之一是弗雷泽纽斯,他创立一所分析化学专业学校(此校至今依然存在);并于1862年创办德文的《分析化学》杂志,由其后人继续任主编至今。他编写的《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两书曾译为多种文字,包括晚清时代出版的中译本,分别定名为《化学考质》和《化学求数》。他将定性分析的阳离子硫化氢系统修订为目前的五组,还注意到酸碱度对金属硫化物沉淀的影响。在容量分析中,他提出用二氯化锡滴定三价铁至黄色消失。 1663年玻意耳报道了用植物色素作酸碱指示剂,这是容量分析的先驱。但真正的容量分析应归功于法国盖吕萨克。1824年他发表漂白粉中有效氯的测定,用磺化靛青作指示剂。随后他用硫酸滴定草木灰,又用氯化钠滴定硝酸银。这三项工作分别代表氧化还原滴定法、酸碱滴定法和沉淀滴定法。络合滴定法创自李比希,他用银滴定氰离子。 另一位对容量分析作出卓越贡献的是德国莫尔,他设计的可盛强碱溶液的滴定管至今仍在沿用。他推荐草酸作碱量法的基准物质,硫酸亚铁铵(也称莫尔盐)作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准物质。 最早的微量分析是化学显微术,即在显微镜下观察样品或反应物的晶态、光学性质、颗粒尺寸和圆球直径等。17世纪中叶胡克从事显微镜术的研究,并于1665年出版《显微图谱》。法国药剂师德卡罗齐耶在1784年用显微镜以氯铂酸盐形式区别钾、钠。德意志化学家马格拉夫在1747年用显微镜证实蔗糖和甜菜糖实为同一物质;在1756年用显微镜检验铂族金属。1891年,莱尔曼提出热显微术,即在显微镜下观察晶体遇热时的变化。科夫勒及其夫人设计了两种显微镜加热台,便于研究药物及有机化合物的鉴定。后来又发展到电子显微镜,分辨率可达1埃。 不用显微镜的最早的微量分析者应推德国德贝赖纳。他从事湿法微量分析,还有吹管法和火焰反应,并发表了《微量化学实验技术》一书。近代微量分析奠基人是埃米希,他设计和改进微量化学天平,使其灵敏度达到微量化学分析的要求;改进和提出新的操作方法,实现毫克级无机样品的测定,并证实纳克级样品测定的精确度不亚于毫克级测定。 有机微量定量分析奠基人是普雷格尔,他曾从胆汁中离析出一种降解产物,其量尚不足作一次常量碳氢分析。在听了埃米希于1909年所作有关微量定量分析的讲演并参观其实验室后,他决意将常量燃烧法改为微量法(样品数毫克),并获得成功;1917年出版《有机微量定量分析》一书,并在1923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德国化学家龙格在1850年将染料混合液滴在吸墨纸上使之分离,更早些时候他曾用染有淀粉和碘化钾溶液的滤纸或花布块作过漂白液的点滴试验。他又用浸过硫酸铁和铜溶液的纸,在其中部滴加黄血盐,等每滴吸入后再加第二滴,因此获得自行产生的美丽图案。1861年出现舍恩拜因的毛细管分析,他将滤纸条浸入含数种无机盐的水中,水携带盐类沿纸条上升,以水升得最高,其他离子依其迁移率而分离成为连接的带。这与纸层析极为相近。他的学生研究于滤纸上分离有机化合物获得成功,能明显而完全分离有机染料。 20世纪60年代,魏斯提出环炉技术。仅用微克量样品置滤纸中,继用溶剂淋洗,而后在滤纸外沿加热以蒸发溶剂,遂分离为若干同心环。如离子无色可喷以灵敏的显色剂或荧光剂,既能检出,又能得半定量结果。 色谱法也称层析法。1906年俄国茨维特将绿叶提取汁加在碳酸钙沉淀柱顶部,继用纯溶剂淋洗,从而分离出叶绿素。此项研究发表在德国《植物学》杂志上,但未能引起人们注意。直到1931年德国的库恩和莱德尔再次发现本法并显示其效能,人们才从文献中追溯到茨维特的研究和更早的有关研究,如1850年韦曾利用土壤柱进行分离;1893年里德用高岭土柱分离无机盐和有机盐等等。 气体吸附层析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舒夫坦和尤肯。40年代,德国黑塞利用气体吸附以分离挥发性有机酸。英国格卢考夫也用同一原理在1946年分离空气中的氢和氖,并在1951年制成[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第一台现代[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研制成功应归功于克里默。

  • 安捷伦公司的一流客户服务在匹兹堡会议上荣获嘉奖,你觉得呢?

    2015 年 3 月 25 日,北京 —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 A) 的一流客户服务被 SelectScience(一项由专家主导的独立科学审查)授予评审员之选奖。 SelectScience 的评审员包括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他们将安捷伦的客户服务评为实验室产品行业中的佼佼者。 一位评审员评论道: “每逢我与安捷伦的客户支持打交道时,他们的服务都让我惊叹不已。” 安捷伦全球客户服务业务副总裁兼总经理 Doug McDougall 表示:“安捷伦很荣幸能够通过 SelectScience 看到客户对我们的认可, 这是对我们资深工程师的辛勤努力和我们所有人对客户服务热忱饱满的一种肯定。 我们相信,这种肯定源自于安捷伦真诚为合作伙伴服务的原则,源自于始终把客户放在第一位的理念,源自于确保客户获得打破常规结果的目标。” SelectScience 主编 Kerry Parker 说:“评审员之选奖展现了公正评审的力量,可以帮助科学家们做出明智的购买决定。” 评审员之选奖是 SelectScience 年度科学家之选奖的最新奖项。 本月初在新奥尔良举行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实验室科学年会与博览会——匹兹堡会议上宣布了获奖者名单。安捷伦公司的一流客户服务,你怎么看?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09511.gif

  • 【转帖】分析化学的发展

    分析化学这一名称虽创自玻意耳,但其实践运用与化学工艺的历史同样古老。古代冶炼、酿造等工艺的高度发展,都是与鉴定、分析、制作过程的控制等手段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东、西方兴起的炼丹术、炼金术等都可视为分析化学的前驱。 公元前3000年,埃及人已经掌握了一些称量的技术。最早出现的分析用仪器当属等臂天平,它在公元前1300年的《莎草纸卷》上已有记载。巴比伦的祭司所保管的石制标准砝码(约公元前2600)尚存于世。不过等臂天平用于化学分析,当始于中世纪的烤钵试金法中。 古代认识的元素,非金属有碳和硫,金属中有铜、银、金、铁、铅、锡和汞。公元前四世纪已使用试金石以鉴定金的成色,公元前三世纪,阿基米德在解决叙拉古王喜朗二世的金冕的纯度问题时,即利用了金、银密度之差,这是无伤损分析的先驱。 公元60年左右,老普林尼将五倍子浸液涂在莎草纸上,用以检出硫酸铜的掺杂物铁,这是最早使用的有机试剂,也是最早的试纸。迟至1751年,埃勒尔冯布罗克豪森用同一方法检出血渣(经灰化)中的含铁量。 火试金法是一种古老的分析方法。远在公元前13世纪,巴比伦王致书埃及法老阿门菲斯四世称:“陛下送来之金经入炉后,重量减轻……”这说明3000多年前人们已知道“真金不怕火炼”这一事实。法国菲利普六世曾规定黄金检验的步骤,其中提出对所使用天平的构造要求和使用方法,如天平不应置于受风吹或寒冷之处,使用者的呼吸不得影响天平的称量等。 18世纪的瑞典化学家贝格曼可称为无机定性、定量分析的奠基人。他最先提出金属元素除金属态外,也可以其他形式离析和称量,特别是以水中难溶的形式,这是重量分析中湿法的起源。 德国化学家克拉普罗特不仅改进了重量分析的步骤,还设计了多种非金属元素测定步骤。他准确地测定了近200种矿物的成分及各种工业产品如玻璃、非铁合金等的组分。 18世纪分析化学的代表人物首推贝采利乌斯。他引入了一些新试剂和一些新技巧,并使用无灰滤纸、低灰分滤纸和洗涤瓶。他是第一位把原子量测得比较精确的化学家。除无机物外,他还测定过有机物中元素的百分数。他对吹管分析尤为重视,即将少许样品置于炭块凹处,用氧化或还原焰加热,以观察其变化,从而获得有关样品的定性知识。此法一直沿用至19世纪,其优点是迅速、所需样品量少,又可用于野外勘探和普查矿产资源等。 19世纪分析化学的杰出人物之一是弗雷泽纽斯,他创立一所分析化学专业学校(此校至今依然存在);并于1862年创办德文的《分析化学》杂志,由其后人继续任主编至今。他编写的《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两书曾译为多种文字,包括晚清时代出版的中译本,分别定名为《化学考质》和《化学求数》。他将定性分析的阳离子硫化氢系统修订为目前的五组,还注意到酸碱度对金属硫化物沉淀的影响。在容量分析中,他提出用二氯化锡滴定三价铁至黄色消失。 1663年波义耳报道了用植物色素作酸碱指示剂,这是容量分析的先驱。但真正的容量分析应归功于法国盖吕萨克。1824年他发表漂白粉中有效氯的测定,用磺化靛青作指示剂。随后他用硫酸滴定草木灰,又用氯化钠滴定硝酸银。这三项工作分别代表氧化还原滴定法、酸碱滴定法和沉淀滴定法。络合滴定法创自李比希,他用银滴定氰离子。 另一位对容量分析作出卓越贡献的是德国莫尔,他设计的可盛强碱溶液的滴定管至今仍在沿用。他推荐草酸作碱量法的基准物质,硫酸亚铁铵(也称莫尔盐)作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准物质。 最早的微量分析是化学显微术,即在显微镜下观察样品或反应物的晶态、光学性质、颗粒尺寸和圆球直径等。17世纪中叶胡克从事显微镜术的研究,并于1665 年出版《显微图谱》。法国药剂师德卡罗齐耶在1784年用显微镜以氯铂酸盐形式区别钾、钠。德意志化学家马格拉夫在1747年用显微镜证实蔗糖和甜菜糖实为同一物质;在1756年用显微镜检验铂族金属。1891年,莱尔曼提出热显微术,即在显微镜下观察晶体遇热时的变化。科夫勒及其夫人设计了两种显微镜加热台,便于研究药物及有机化合物的鉴定。后来又发展到电子显微镜,分辨率可达1埃。 不用显微镜的最早的微量分析者应推德国德贝赖纳。他从事湿法微量分析,还有吹管法和火焰反应,并发表了《微量化学实验技术》一书。近代微量分析奠基人是埃米希,他设计和改进微量化学天平,使其灵敏度达到微量化学分析的要求;改进和提出新的操作方法,实现毫克级无机样品的测定,并证实纳克级样品测定的精确度不亚于毫克级测定。 有机微量定量分析奠基人是普雷格尔,他曾从胆汁中离析出一种降解产物,其量尚不足作一次常量碳氢分析。在听了埃米希于1909年所作有关微量定量分析的讲演并参观其实验室后,他决意将常量燃烧法改为微量法(样品数毫克),并获得成功;1917年出版《有机微量定量分析》一书,并在1923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 【转帖】分析化学发展过程

    分析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物质中有哪些元素或基团(定性分析);每种成分的数量或物质纯度如何(定量分析);原子如何联结成分子,以及在空间如何排列等等。 分析化学以化学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为基础,并吸收物理、生物、统计、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等方面的知识以充实本身的内容,从而解决科学、技术所提出的各种分析问题。 分析化学这一名称虽创自玻意耳,但其实践运用与化学工艺的历史同样古老。古代冶炼、酿造等工艺的高度发展,都是与鉴定、分析、制作过程的控制等手段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东、西方兴起的炼丹术、炼金术等都可视为分析化学的前驱。 公元前3000年,埃及人已经掌握了一些称量的技术。最早出现的分析用仪器当属等臂天平,它在公元前1300年的《莎草纸卷》上已有记载。巴比伦的祭司所保管的石制标准砝码(约公元前2600)尚存于世。不过等臂天平用于化学分析,当始于中世纪的烤钵试金法中。 古代认识的元素,非金属有碳和硫,金属中有铜、银、金、铁、铅、锡和汞。公元前四世纪已使用试金石以鉴定金的成色,公元前三世纪,阿基米德在解决叙拉古王喜朗二世的金冕的纯度问题时,即利用了金、银密度之差,这是无伤损分析的先驱。 公元60年左右,老普林尼将五倍子浸液涂在莎草纸上,用以检出硫酸铜的掺杂物铁,这是最早使用的有机试剂,也是最早的试纸。迟至1751年,埃勒尔冯布罗克豪森用同一方法检出血渣(经灰化)中的含铁量。 火试金法是一种古老的分析方法。远在公元前13世纪,巴比伦王致书埃及法老阿门菲斯四世称:“陛下送来之金经入炉后,重量减轻……”这说明3000多年前人们已知道“真金不怕火炼”这一事实。法国菲利普六世曾规定黄金检验的步骤,其中提出对所使用天平的构造要求和使用方法,如天平不应置于受风吹或寒冷之处,使用者的呼吸不得影响天平的称量等。

  • 化学计量学将催生“傻瓜”式分析仪器乎?——未来科学仪器将走向何方?

    化学计量学将催生“傻瓜”式分析仪器乎?——未来科学仪器将走向何方?

    进入20世纪之后,分析化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拥有众多仪器分支的现代分析化学学科和化学信息学科。伴随着大量现代分析仪器出现带来的“数据爆炸时代”,化学计量学得以快速发展并已成为现代分析化学中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那么化学计量学在分析仪器的研制方面有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及指导作用?能否指引分析仪器研制领域的“蹊径”?带着这些疑问,仪器信息网编辑采访了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大学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原主任吴海龙教授。采访中,吴海龙教授介绍,化学计量学注重分析策略的研究,是分析化学中的“高级医生”。我们希望通过化学计量学研究,设计出“傻瓜”式实用分析仪器,让用户得到最大的便利”。您认为,化学计量学在分析仪器研制方面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呢?——————————————————相关话题————————————————————化学计量学能给分析仪器带来什么?——访湖南大学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吴海龙教授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11216/071983.shtml

  • 【原创大赛】仪器分析替代不了分析化学

    仪器分析替代不了分析化学 最近看见论坛上仪器分析的文章很多,而分析化学的文章寥寥无几,主要有版主云飘逸发布,而且每次都是一等或者二等奖。难道经典的分析化学过时了吗?按照课本上的内容,分析化学包含经典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部分。有的教材上直接是分析化学上册和分析化学下册。分析化学部分讲的内容多为四种滴定原理,以及重量分析的原理。分析化学的理论已经成熟了几十年。仪器分析的部分主要讲光谱、电化学、色谱、质谱四大部分,仪器分析的理论还在不断完善和增加。分析化学中的经典分析主要体现在滴定分析和重量分析两个部分。这个才是分析化学的根本。对于常量分析而言滴定分析是主要分析手段。前些日子,我试图用离子色谱法分析食盐中氯离子的含量,做过标准曲线没问题,但是样品经过数次稀释以后,不确定度就非常大了。离子色谱基于色谱峰的峰面积定量,理论上色谱峰应该按照高斯分布进行,但是事实上是色谱峰往往有轻微的变形,所以依靠仪器进行定量完完全全不科学。相反运用莫尔法进行滴定效果非常好!从这个实验我得到了一个结论,经典分析还是有其用武之地。色谱分析的缺点在目前技术条件下无法克服。最近我看了一个能力验证报告分析,里面检测的是白酒酒精度的分析。标准方法是密度瓶法和酒精计法。有的人别出心裁的用气相色谱法进行了检测。能力验证的结果是气相色谱法的偏离最大,均为不满意结果。高精尖的仪器输给了小米加步枪。但是其本质是,测试者盲目的相信仪器,把简单的问题搞复杂化了。白酒酒精度属于常量分析,通常情况下白酒中酒精度在40%,仪器分析主要是要低浓度稀释测量,微量分析里1%的误差放大回实际样品中的误差值就是0.4%,如果仪器分析的误差按照5%算,换算回白酒中酒精度就是2%。而滴定分析的误差就小很多了。以上是我举得两个例子,做常量分析的时候用仪器分析即不准确,又浪费感情。该用滴定管的时候还是要用滴定管,现在的大学教育存在很严重的误区,老师都认为滴定分析过时了,不好好教育学生。学生也就一直觉得仪器分析高大上。很多硕士生、博士生不会用滴定管,或者滴定的很不过关,不得不让人思考。滴定分析代表过去,仪器分析代表着现在未来。期间的传承需要我们去继承,去发扬光大。分析化学是一门科学,不需要复古,朴实无华才是自然科学最美的真谛。具体样品要具体分析才是真正的分析化学。一位优秀的分析化学工作者不仅要会分析,还要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综上所述,分析化学与仪器分析相互依存,各有所长,彼此之间,不可替代。

  • 重视我国的基础分析化学教育

    重视我国的基础分析化学教育 大学的化学学科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四大组成部分。分析化学在四大化学中也有一席之地,分析化学又分为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分析化学就是传统的滴定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立在滴定基础上的分析化学如今江河日下,学生学生不重视,老师老师不要求,很多同学大四毕业了,好多基础的实验都不会做。其根本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1、 仪器分析是当今分析化学的主流,经典分析的基本功确实已经削弱。但是随着高校的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师资力量欠缺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一个既成事实。老师们一次要盯二十几个人做实验,老师没有耐心教,学生没有兴趣学。老师们的目的是为了赚课时费,学生们的目的是早点做完实验早点解放。在这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学生们根本学不下什么东西。有一次我去省会城市,去某省级检测实验室,一位工作了四年的大师兄竟然不知道什么是比色管。2、 学生们混日子的倾向太明显了。学生们看不到未来。觉得学以致用太不现实了。高考扩招造成的恶性循环。其实我国的基础学科有必要这么扩招吗?工程技术领域的建设才是基础,挂羊头卖狗肉的工程硕士更是形式大于内容。3、 教育的评价体系本来就是错位的。现在评价一位老师的好歹不是以教学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是以科研论文作为最重要的评价指标。重科研、轻教学是中国大学最大的失败。好多大师的风骨值得敬佩,一辈子不睦虚名,安心教学。可惜现在这样的老师越来越少了。4、 学生们见不到该见的东西,没听过该听的东西。作为化学专业的本科生,好多人知道大学四年级毕业都没有见过移液枪,大家都把移液枪束之高阁,当做宝贝一样藏在实验室的最深处。我第一次听说移液枪还是大四的时候听见生物专业的学生提起的,现在想想真是人生的失败与人生的悲哀啊! 以上是本人的一点感想,愤青而已!聊以自慰!

  • 傅若农:步入分析化学的蹉跎岁月(1)——被推进分析化学的行当

    傅若农:步入分析化学的蹉跎岁月(1)——被推进分析化学的行当

    傅若农教授是我国老一辈色谱研究专家,见证了我国气相色谱研究的发展,为我国培养了众多色谱研究人才。由傅若农老师主审,仪器论坛组织编写的《气相色谱百问精编》得到了气相色谱使用用户的一致好评,傅若农老师亲笔记录了他在分析化学领域的生活经历,以连载形式,发布于仪器论坛。如想与傅老师交流心得,请跟帖留言,仪器论坛官方会将部分留言转达给傅若农老师。 以下文章内容为傅若农老师亲笔:步入分析化学的蹉跎岁月(1) —— 被推进分析化学的行当 上世纪50年代初,分析化学在当时的四大化学中是不太受重视的方向,当时的分析化学着重于无机分析,有机分析还包含在有机化学当中。因为当时无机分析只有容量分析(滴定)和重量分析(沉淀、过滤、干燥和灼烧),不像现在分析化学使用了所有的现在技术,渗透到各个领域,分析检测技术我所不在。当年我们在大学受到的分析化学教育只有最基本的无机定性分析和无机定量分析。 我走进化学大门是受高中化学老师的影响,高中二年级的化学老师是当年北平的化学名师,叫刘伯忠,他说要考上大学就要能背诵化学周期表,记住300个化学方程式。高三的化学老师是武永兴(他当时在北京大学化学系工作,在我们北京河北高中做兼职化学老师),他的特点是把重要的概念和内容掰开揉碎地讲,例如他把气体方程式(PV=nRT)反复多次地讲述,使我们受益匪浅。所以在考大学时就选择了化学专业。1、入门 1950年进入北京大学化学系,大一上的化学课是普通化学和定性分析,讲课老师是鼎鼎大名的曾昭伦教授(当时他又是教育部副部长),他总是上午的第1,2节课,上完课夹着皮包上教育部。记得辅导老师是就是武永兴老师,定性分析主要是实验课,由苏勉曾老师辅导(苏老师现在还健在),主要是做无机离子的硫化氢系统沉淀显色的定性分析。为了深入学习,我买了老师指定的参考书 (我们一入学,在系里的布告栏上就公布了我们要阅读的书目,有十多本) :Treadwell & Hall分析化学(Treadwell & Hall,AnalyticalChemistry, Vol 1 Qualitative Analysis)。和Latimer & Hildbrand 的“无机化学”(Referance book of InorganicChemistry)见下图。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6/201606221450_597719_2984502_3.jpg 这几本老书一直陪伴了我65年,虽然是上世纪40年代出版的,但是对基本的无机化学反应记载的很全,让我一辈子受益。记得1953年我被分配到北京工业学院(现在的北京理工大学)工作的第一年就做分析化学(定性分析)的辅导助教,主讲教师上课后课代表就交给我一叠答疑条子,要回答这些问题,拍脑袋是解决不了的。又不像现在有互联网,有百度,搜一搜全解决了。那时要翻书找答案,所以Treadwell & Hall和Latimer(我们都这么叫这两本书)就成了救命稻草。以后的年代经常要求教于它们。 在1951年大二时,上定量分析课,我们有幸聆听高小霞先生的课,她当时刚刚回国,第一次就给我们讲无机定量分析课,没有讲义,只记笔记,但是要我们读一本权威性的书,就是美国分析化学大师Kolthoff的“无机定量分析”。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6/201606221451_597720_2984502_3.jpg 当时真不知道这本书的厉害,多年后了解到Kolthoff是一位了不起的分析化学家,它的书自然是经典之作了。周天泽(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曾有一篇报道Kolthoff的文章(分析科学学报,1996,第3期),他写道:“分析化学家I M Kolthoff 1993年3月8日逝世了,终年99岁(美籍荷兰人,出生于1894年2月11日)。七十多年来他在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和化学教育诸领域积极从事学术活动,有922篇论文、11部著作、一千多名博士“弟子”。特别是他为分析化学奠基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全球化学界享有盛誉,可谓有口皆碑,垂范当代。周教授对他的主要工作和学术及教育思想作了简介,他的研究论文从1915年关于磷酸性质的研究报告开始,一共发表了九百多篇论文(单行本专著除外)。涉及的课题主要包括:酸碱滴定、pH概念、缓冲体系和指示剂;氧化还原滴定和沉淀滴定;电导滴定、电位滴定“。其实Kolthoff有两套很著名的书,一套是“极谱分析”,另一套是“容量分析”(有梁树权院士的翻译本),是当年是十分普及和有用的书。 高先生讲课的具体内容现在记不清了,笔记本找不到了,可是Kolthoff的这本书却伴随我度过了65个春秋,书的纸页都变黄了,一碰就碎掉了,多年来靠它在教学、科研中寻求答案。记得第一次进分析实验室,为学生做实验准备,首先要用铬酸洗涤液,这是实验室必备的,但是要自己配制,在大学做实验时由试验人员给配好了,用就是了。但是自己备课时,没人给你准备好,要自己配制,不知道怎么配。这是想到了Kolthoff,一查,在235页的底部就有制备铬酸洗涤溶液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在工作中有不少这类问题都是它帮助我解决了问题。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6/201606221452_597721_2984502_3.png2 、 修炼 化学是实验科学,对实验技术正确操作的训练是化学教育的一个重点,分析化学实验技能的锻炼自然要重视并要严格要求,老师对我们的基本知识和化学技能有严格的要求,为我们后来的工作打下较好的基础。例如:我上大二时定量分析实验课就是我们最较劲的一门实验课,当时指导实验课的老师是恽婉,是一位端庄、严肃、要求严格的、但又不失和蔼的女老师,我们做的未知样品达不到规定的误差范围,绝对是过不去的,必须“repeat”,(这是我们同学间经常使用的话),一直到达到要求为止,老师在你的报告单上打钩算完事,有时一个实验要“repeat”三次才能过关,所以我们经常是下午没有正课时,就要穿上带有“千疮百孔”的自备实验服,闷在实验室做重复试验。(洗净玻璃仪器要用前面说过的铬酸洗涤液浸泡玻璃仪器,不免要弄到衣服上,就会烧成大大小小的孔洞。所以我们一不留神穿着实验服出去,一看就知道是化学系的学生)。为了记住这艰苦的磨炼,我一直保存着当年的定量分析实验报告,下面是其中的两张。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6/201606221452_597722_2984502_3.png 应该说,我们当年受到的化学教育是很基础的,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与现在大学的化学教学水平比那是太浅显了,不过学到了基本能力,为进一步学习进入各个化学领域具备了基础。3、被推入分析化学的行当 前面讲过,在上世纪50年代,念化学的学生不太愿意到分析化学这个行当来,我当时喜欢有机化学,在大三时我们有五、六个同学选了当时医学院药学系蒋明谦先生的高等药物化学(1952年北大的医学院已经从北京大学分了出去,成立北京医学院,当时还在城里的平安里校区,新北京大学搬到西郊的燕京大学校址,但是北大的学生可以去城里的药学系上课)。我们这几个同学当中,后来只有金声和吴世晖满足了他们从事有机化学研究的愿望,从事有机化学的教学和研究,后来成为著名的有机化学家(他们分别做北京大学化学系和复旦大学化学系的有机化学教研室主任)。我呢,毕业分配到北京工业院学后,领导把我放到分析化学教学组,当时服从分配是“必须的”,所以一来二去,也就确定了我的终身从事分析化学教学与研究的行当。 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所以此后就一头扎到分析化学的圈里了。在分析化学教学组呆了半年,又由于某种原因被调到新成立的专业教研室,当时教研室来了一位苏联专家(其实就是一个刚刚拿到副博士学位的副教授)。要求给学火药专业的学生开一门“火药分析实验课”,这一工作就落到我的头上。当时这位专家给了我一个实验项目的单子,和一本1941年出版的俄文“火药分析”书。为完成这一任务,我一边到沈阳一个研究所学习当年前苏联火药分析的标准方法(ΓΟC T),一边吃力地翻译那本书(原书没有给我,是我把整本书照成照片,每张照片只有半张A4纸大小)。1954年的下半年我写出了“火药分析”实验讲义,开出了“火药分析”试验。但是读了半年胶片上的俄文,我也戴上了100度的近视眼镜。

  • Pittcon 2015,安谱实验科技全力拓展海外市场

    Pittcon 2015,安谱实验科技全力拓展海外市场

    2015年03月08日至03月12日,Pittcon 2015(Pittsburgh Conference on Analytical Chemistry and Applied Spectroscopy,匹兹堡展览会)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南部的海港城市新奥尔良Ernest N.Morial会议中心重召开,匹兹堡会议是分析化学和应用光谱学领域的国际顶级会议,每年举行一次。今年也是上海安谱实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2009年以来连续七年出席这一盛会。我们每次都会通过PITTCON这位老朋友结识一批新朋友,同时也借这个机会与我们的老朋友相聚,一步一步的打开国际市场的销售。上海安谱实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在此次展会上重点推荐CNW品牌的液相色谱柱、SPE小柱、dSPE等产品,以及常规的色谱进样瓶和针式过滤器等产品,国外客户对这些产品系列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本次展会参展商数量与参观人数与上届展会相比均有部分减少,但是上海安谱的展台前的参观者与洽谈者一直络绎不绝。沟通中客户对上海安谱公司秉承的客户至上,从提高客户工作效率,降低客户成本的角度出发来设计、开发产品的理念表示认同,同时客户也对我们提出的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和设想表示赞同,有些客户也从之前的单纯的价格竞争中尝到了苦头,表示目前阶段的成本控制不能单的停留在产品的本身,更重要的是时间成本、人工成本和风险成本等控制。一些合作伙伴表示今后将配合我们的这一思路,加强服务意识,将他们和我们的技术支持能力向客户的实验室延伸,真正的帮助到客户,大家共同发展、持续改进。我们的展台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3/201503111344_537938_1835694_3.jpg 客户洽谈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3/201503111344_537939_1835694_3.jpg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