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锅炉节能改造及新能源替代研讨会

仪器信息网锅炉节能改造及新能源替代研讨会专题为您整合锅炉节能改造及新能源替代研讨会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锅炉节能改造及新能源替代研讨会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锅炉节能改造及新能源替代研讨会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锅炉节能改造及新能源替代研讨会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锅炉节能改造及新能源替代研讨会话题讨论。

锅炉节能改造及新能源替代研讨会相关的资讯

  • 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汽车购买限制
    仪器信息网讯 日前,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围绕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用能设备等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部署了节能降碳十大行动。《行动方案》中提出,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2.5%左右、3.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3.5%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8.9%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行动方案》在重点任务方面,部署了化石能源消费减量替代行动,非化石能源消费提升行动,钢铁行业、石化化工行业、有色金属行业、建材行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用能产品设备节能降碳行动等10方面行动27项任务。其中,在交通运输节能降碳行动中重点提到,将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汽车购买限制,落实便利新能源汽车通行等支持政策;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有序推广新能源中重型货车,发展零排放货运车队。全文如下: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节能降碳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为加大节能降碳工作推进力度,采取务实管用措施,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一以贯之坚持节约优先方针,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强化碳排放强度管理,分领域分行业实施节能降碳专项行动,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做好节能降碳工作,更好发挥节能降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2.5%左右、3.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3.5%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8.9%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二、重点任务(一)化石能源消费减量替代行动1.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电低碳化改造和建设,推进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严格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重点削减非电力用煤,持续推进燃煤锅炉关停整合、工业窑炉清洁能源替代和散煤治理。对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建和改扩建用煤项目依法实行煤炭等量或减量替代。合理控制半焦(兰炭)产业规模。到2025年底,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平原地区散煤基本清零,基本淘汰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及各类燃煤设施。2.优化油气消费结构。合理调控石油消费,推广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可持续航空燃料。加快页岩油(气)、煤层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规模化开发。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优先保障居民生活和北方地区清洁取暖。除石化企业现有自备机组外,不得采用高硫石油焦作为燃料。(二)非化石能源消费提升行动1.加大非化石能源开发力度。加快建设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合理有序开发海上风电,促进海洋能规模化开发利用,推动分布式新能源开发利用。有序建设大型水电基地,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统筹推进氢能发展。到2025年底,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39%左右。2.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加快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外送通道,提升跨省跨区输电能力。加快配电网改造,提升分布式新能源承载力。积极发展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大力发展微电网、虚拟电厂、车网互动等新技术新模式。到2025年底,全国抽水蓄能、新型储能装机分别超过6200万千瓦、4000万千瓦;各地区需求响应能力一般应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3%—5%,年度最大用电负荷峰谷差率超过40%的地区需求响应能力应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5%以上。3.大力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科学合理确定新能源发展规模,在保证经济性前提下,资源条件较好地区的新能源利用率可降低至90%。“十四五”前三年节能降碳指标进度滞后地区要实行新上项目非化石能源消费承诺,“十四五”后两年新上高耗能项目的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不得低于20%,鼓励地方结合实际提高比例要求。加强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以下简称绿证)交易与节能降碳政策衔接,2024年底实现绿证核发全覆盖。(三)钢铁行业节能降碳行动1.加强钢铁产能产量调控。严格落实钢铁产能置换,严禁以机械加工、铸造、铁合金等名义新增钢铁产能,严防“地条钢”产能死灰复燃。2024年继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十四五”前三年节能降碳指标完成进度滞后的地区,“十四五”后两年原则上不得新增钢铁产能。新建和改扩建钢铁冶炼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2.深入调整钢铁产品结构。大力发展高性能特种钢等高端钢铁产品,严控低附加值基础原材料产品出口。推行钢铁、焦化、烧结一体化布局,大幅减少独立焦化、烧结和热轧企业及工序。大力推进废钢循环利用,支持发展电炉短流程炼钢。到2025年底,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比例力争提升至15%,废钢利用量达到3亿吨。3.加快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推进高炉炉顶煤气、焦炉煤气余热、低品位余热综合利用,推广铁水一罐到底、铸坯热装热送等工序衔接技术。加强氢冶金等低碳冶炼技术示范应用。到2025年底,钢铁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全国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与2023年相比,吨钢综合能耗降低2%左右,余热余压余能自发电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2024—2025年,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2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5300万吨。(四)石化化工行业节能降碳行动1.严格石化化工产业政策要求。强化石化产业规划布局刚性约束。严控炼油、电石、磷铵、黄磷等行业新增产能,禁止新建用汞的聚氯乙烯、氯乙烯产能,严格控制新增延迟焦化生产规模。新建和改扩建石化化工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用于置换的产能须按要求及时关停并拆除主要生产设施。全面淘汰200万吨/年及以下常减压装置。到2025年底,全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2.加快石化化工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实施能量系统优化,加强高压低压蒸汽、驰放气、余热余压等回收利用,推广大型高效压缩机、先进气化炉等节能设备。到2025年底,炼油、乙烯、合成氨、电石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超过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2024—2025年,石化化工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4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1亿吨。3.推进石化化工工艺流程再造。加快推广新一代离子膜电解槽等先进工艺。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替代,鼓励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研发应用,支持建设绿氢炼化工程,逐步降低行业煤制氢用量。有序推进蒸汽驱动改电力驱动,鼓励大型石化化工园区探索利用核能供汽供热。(五)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行动1.优化有色金属产能布局。严格落实电解铝产能置换,从严控制铜、氧化铝等冶炼新增产能,合理布局硅、锂、镁等行业新增产能。大力发展再生金属产业。到2025年底,再生金属供应占比达到24%以上,铝水直接合金化比例提高到90%以上。2.严格新增有色金属项目准入。新建和改扩建电解铝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新建和改扩建氧化铝项目能效须达到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新建多晶硅、锂电池正负极项目能效须达到行业先进水平。3.推进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推广高效稳定铝电解、铜锍连续吹炼、竖式还原炼镁、大型矿热炉制硅等先进技术,加快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到2025年底,电解铝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达到25%以上;铜、铅、锌冶炼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50%;有色金属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2024—2025年,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00万吨。(六)建材行业节能降碳行动1.加强建材行业产能产量调控。严格落实水泥、平板玻璃产能置换。加强建材行业产量监测预警,推动水泥错峰生产常态化。鼓励尾矿、废石、废渣、工业副产石膏等综合利用。到2025年底,全国水泥熟料产能控制在18亿吨左右。2.严格新增建材项目准入。新建和改扩建水泥、陶瓷、平板玻璃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大力发展绿色建材,推动基础原材料制品化、墙体保温材料轻型化和装饰装修材料装配化。到2025年底,水泥、陶瓷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平板玻璃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20%,建材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3.推进建材行业节能降碳改造。优化建材行业用能结构,推进用煤电气化。加快水泥原料替代,提升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推广浮法玻璃一窑多线、陶瓷干法制粉、低阻旋风预热器、高效篦冷机等节能工艺和设备。到2025年底,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50%左右水泥熟料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2024—2025年,建材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1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2600万吨。(七)建筑节能降碳行动1.加快建造方式转型。严格执行建筑节能降碳强制性标准,强化绿色设计和施工管理,研发推广新型建材及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积极推动智能建造,加快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推动余热供暖规模化发展。到2025年底,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新建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面积较2023年增长2000万平方米以上。2.推进存量建筑改造。落实大规模设备更新有关政策,结合城市更新行动、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推进热泵机组、散热器、冷水机组、外窗(幕墙)、外墙(屋顶)保温、照明设备、电梯、老旧供热管网等更新升级,加快建筑节能改造。加快供热计量改造和按热量收费,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明确量化目标和改造时限。实施节能门窗推广行动。到2025年底,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较2023年增长2亿平方米以上,城市供热管网热损失较2020年降低2个百分点左右,改造后的居住建筑、公共建筑节能率分别提高30%、20%。3.加强建筑运行管理。分批次开展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节能督查检查。建立公共建筑运行调适制度,严格公共建筑室内温度控制。在大型公共建筑中探索推广用电设备智能群控技术,合理调配用电负荷。(八)交通运输节能降碳行动1.推进低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车站、铁路、机场等用能电气化水平,推动非道路移动机械新能源化,加快国内运输船舶和港口岸电设施匹配改造。鼓励交通枢纽场站及路网沿线建设光伏发电设施。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系统,加快推进公交专用道连续成网。完善城市慢行系统。2.推进交通运输装备低碳转型。加快淘汰老旧机动车,提高营运车辆能耗限值准入标准。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汽车购买限制。落实便利新能源汽车通行等支持政策。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有序推广新能源中重型货车,发展零排放货运车队。推进老旧运输船舶报废更新,推动开展沿海内河船舶电气化改造工程试点。到2025年底,交通运输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降低5%。3.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进港口集疏运铁路、物流园区及大型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建设,推动大宗货物及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加快发展多式联运,推动重点行业清洁运输。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城市货运配送绿色低碳、集约高效发展。到2025年底,铁路和水路货运量分别较2020年增长10%、12%,铁路单位换算周转量综合能耗较2020年降低4.5%。(九)公共机构节能降碳行动1.加强公共机构节能降碳管理。严格实施对公共机构的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探索能耗定额预算制度。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每年要将机关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结果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到2025年底,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人均综合能耗分别较2020年降低5%、7%、6%。2.实施公共机构节能降碳改造。实施公共机构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清单管理。推进煤炭减量替代,加快淘汰老旧柴油公务用车。到2025年底,公共机构煤炭消费占比降至13%以下,中央和国家机关新增锅炉、变配电、电梯、供热、制冷等重点用能设备能效先进水平占比达到80%。(十)用能产品设备节能降碳行动1.加快用能产品设备和设施更新改造。动态更新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推动重点用能设备更新升级,加快数据中心节能降碳改造。与2021年相比,2025年工业锅炉、电站锅炉平均运行热效率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0.5个百分点以上,在运高效节能电机、高效节能变压器占比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10个百分点以上,在运工商业制冷设备、家用制冷设备、通用照明设备中的高效节能产品占比分别达到40%、60%、50%。2.加强废旧产品设备循环利用。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加强废旧产品设备回收处置供需对接。开展企业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加强工业装备、信息通信、风电光伏、动力电池等回收利用。建立重要资源消耗、回收利用、处理处置、再生原料消费等基础数据库。三、管理机制(一)强化节能降碳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落实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等政策,细化分解各地区和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节能降碳目标任务。严格实施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统筹考核节能改造量和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加强节能降碳形势分析,实施能耗强度降低提醒预警,强化碳排放强度降低进展评估。压实企业节能降碳主体责任。在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中强化节能降碳目标考核。(二)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环评审批。加强节能审查源头把关,切实发挥能耗、排放、技术等标准牵引作用,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建立重大项目节能审查权限动态调整机制,研究按机制上收个别重点行业特大型项目节能审查权限,加强节能审查事中事后监管。将碳排放评价有关要求纳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对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开展综合评价。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重大能源工程建设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三)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碳管理。建立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档案,强化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报送审查,完善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运行。开展重点领域能效诊断,建立健全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项目储备清单。将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分解至重点用能单位。实行重点用能单位化石能源消费预算管理,超出预算部分通过购买绿电绿证进行抵消。(四)加大节能监察力度。加快健全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体系,统筹运用综合行政执法、市场监管执法、特种设备监察、信用管理等手段,加强节能法律法规政策标准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到2024年底,各地区完成60%以上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到2025年底,实现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全覆盖。(五)加强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统计核算。建立与节能降碳目标管理相适应的能耗和碳排放统计快报制度,提高数据准确性和时效性。夯实化石能源、非化石能源、原料用能等统计核算基础。积极开展以电力、碳市场数据为基础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监测分析。四、支撑保障(一)健全制度标准。推动修订节约能源法,适时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节能监察办法等制度,强化激励约束,实施能源消费全链条管理。完善全国碳市场法规体系。结合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对标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加快强制性节能标准制修订,扩大标准覆盖范围。按照相关行业和产品设备能效前5%、前20%、前80%水平,设置节能标准1级、2级、3级(或5级)指标。(二)完善价格政策。落实煤电容量电价,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研究完善储能价格机制。严禁对高耗能行业实施电价优惠。强化价格政策与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的协同,综合考虑能耗、环保绩效水平,完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深化供热计量收费改革,有序推行两部制热价。(三)加强资金支持。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积极支持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推动扩大有效投资。鼓励各地区通过现有资金渠道,支持节能降碳改造、用能设备更新、能源和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提升。落实好有利于节能降碳的财税政策。发挥绿色金融作用,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为节能降碳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四)强化科技引领。充分发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作用,集中攻关一批节能降碳关键共性技术。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建设。修订发布绿色技术推广目录,倡导最佳节能技术和最佳节能实践。积极培育重点用能产品设备、重点行业企业和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五)健全市场化机制。积极推广节能咨询、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托管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推进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用能权跨省交易。稳妥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逐步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方式。对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实施碳排放配额管理。有序建设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夯实数据质量监管机制。加快建设绿证交易市场,做好与碳市场衔接,扩大绿电消费规模。(六)实施全民行动。结合全国生态日、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活动,加大节能降碳宣传力度,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增强全民节能降碳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加大对能源浪费行为的曝光力度,营造人人、事事、时时参与节能降碳的新风尚。各地区、各部门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锚定目标任务,加大攻坚力度,狠抓工作落实,坚持先立后破,稳妥把握工作节奏,在持续推动能效提升、排放降低的同时,着力保障高质量发展用能需求,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国家发展改革委要加强统筹协调,做好工作调度,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生态环境部要加强“十四五”碳排放强度降低目标管理。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细化举措,压实责任,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节能降碳工作负总责,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要细化落实方案,强化部署推进。重大事项及时按程序请示报告。
  • 山西1.17亿元助力太原燃煤锅炉改造
    13日,记者从山西省财政厅获悉,为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改善重点区域空气质量,今年财政部、环保部确定了太原市为燃煤锅炉烟尘治理重点城市。   近日,省财政下达了中央2012年重点城市燃煤锅炉烟尘治理资金预算1.17亿元,专项用于燃煤锅炉除尘改造和清洁能源替代补助支出,为省城的空气质量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持。
  • 2015品牌锅炉展览会汇集300家纯锅炉企业
    --2015第五届中国节能环保锅炉展览会   即将于2015年4月16日到18日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第五届中国节能环保锅炉展览会,以其专业强、规模大、规格高、观众多为特点,成为全国知名的品牌锅炉展览会。预计展商数量:300家,展位个数:500个。涵盖:供暖锅炉、工业锅炉、电站锅炉、锅炉辅机、锅炉配件 及其他 几大展区。   北京锅炉展隶属碳博会同期主题展,始于2009年,是中国影响力最大的低碳节能环保锅炉展会。近6年来,大会获得了行业内众多协会和组织以及企业的大力支持,累计帮助1982家展商展示近6000种新技术新产品,接待来自全球26个国家和省市的专业观众近12万人次,为参展企业现场获取超过2亿的合同订单,同期举办的行业内高峰论坛、技术研讨会、推介会7次,成功进行项目对接及合作近一千项。2014年的展会规模达到了的15,000平方米,参展商近500家,丰富的产品及3场学术研讨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专业观众,达38,300多人次。电话:010-57027760   从锅炉展组委会获悉,本届展会的展位招商工作刚刚启动,需要参加的锅炉相关企业可通过在http://www.guoluzhan.com/application.asp 进行登记,以便获取组委会人员的协助。有采购和合作需求的企事业单位,也可在http://www.guoluzhan.com/visit.asp 进行登记,即可免费取得参观门票。
  • 国家能源局印发《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持续推动重点领域清洁能源替代
    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了《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指导意见》要求,深化能源利用方式变革,适应经济社会清洁化、低碳化发展趋势,加大清洁低碳能源消费替代力度,协同推进能源产业节能减污降碳,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一、持续推动重点领域清洁能源替代。加快构建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深入推动交通用能电气化,持续优化城市、公路沿线和居民社区充电网络,加大县域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推动创建一批充电设施建设应用示范县和示范乡镇,探索开展车网双向互动。促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持续向好发展,因地制宜推进超低排放热电联产集中供暖和地热、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供暖,逐步发展电力、工业余热、核能供暖等多种清洁供暖方式,推动具备条件的清洁供暖项目稳妥有序实施。推进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以点带面加快农村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修订天然气利用政策,推动天然气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发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集》,通过典型示范带动转型发展。二、强化能源行业节能降碳提效。持续推进煤炭开发节能降碳,加快煤层气产业化发展,大力建设瓦斯抽采利用规模化矿区和示范项目。继续实施煤电“三改联动”,稳妥有序淘汰落后产能。深入探索火电掺烧氢、氨技术,强化试点示范。加强对能效在基准水平以下炼油企业的用能管理,开展炼油行业节能降碳典型案例汇编,引导企业应用先进技术提升能效。推进煤炭、油气行业与新能源融合发展,降低单位产品生产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支持煤制油气项目与新能源耦合发展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规模化示范应用。加大能源资源与伴生矿产协同开发技术研发力度。三、加快培育能源新业态新模式。加强新型储能试点示范跟踪评价,推动新型储能技术产业进步。编制加快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有序推进氢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稳步开展氢能试点示范,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拓展氢能应用场景。稳步推进绿色清洁液体燃料发展,有序推动纤维素等非粮燃料乙醇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抓好生物柴油推广应用试点示范。稳步推进生物质能多元化开发利用。推动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实施低碳零碳改造,推广综合能源站、源网荷储一体化等绿色高效供用能模式。因地制宜探索实施新能源微电网、微能网、发供用高比例新能源应用等示范工程。
  • 我国成功研发燃煤锅炉混氨燃烧技术
    1月24日,国家能源集团在京召开技术发布会,正式对外发布燃煤锅炉混氨燃烧技术。该技术日前顺利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技术评审。 专家一致认为,该技术在40兆瓦燃煤锅炉实现混氨燃烧热量比例达35%属世界首次,项目为我国燃煤机组实现二氧化碳减排提供了具有可行性的技术发展方向,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重大促进作用,建议在更大容量的煤粉锅炉上进行工业示范。 燃煤发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巨大,目前占我国总二氧化碳排放量的34%左右,因此,减少燃煤发电的二氧化碳排放是我国顺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 与氢相比,氨体积能量密度高,单位能量储存成本低,大规模储存和运输基础设施与技术成熟完善,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载体和低碳燃料。 国家能源集团所属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源技术)相关负责人表示,考虑到目前可再生能源生产氨的能力有限,短期内不可完全替代煤炭,因此,采用氨与煤在锅炉中混燃的方式降低燃煤机组的二氧化碳排放,是现阶段更加可行的技术发展方向。 然而,目前全球范围内将氨作为低碳燃料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且皆集中在实验室小尺度研究,还未能在工业尺度条件下验证将氨作为低碳燃料大规模使用的可行性。 国家能源集团通过对氨煤混燃机理实验研究、40兆瓦燃煤锅炉混氨燃烧工业试验研究,验证了燃煤锅炉混氨燃烧的可行性,开发了燃煤锅炉混氨燃烧技术,为我国未来燃煤机组实现大幅度碳减排探索出了一条有效技术路径,将会有力地支撑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顺利实施。 “该技术成果首次以35%掺烧比例在40兆瓦燃煤锅炉上实现了混氨燃烧工业应用,开发了可灵活调节的混氨低氮煤粉燃烧器,并配备多变量可调的氨供应系统,完成了对氨煤混燃技术的整体性研究,为更高等级燃煤锅炉混氨燃烧系统的工业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技术方案。”龙源技术相关负责人说。 研究已初步表明,燃煤锅炉混氨燃烧对机组运行的影响很小,燃料燃尽和氮氧化物排放优于燃煤工况,表明现有燃煤机组只需进行混氨燃烧系统改造,而锅炉主体结构和受热面无需进行大幅改造,即可实现混氨燃烧,达到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标。 专家组认为,该项技术成果将改变传统高碳排放的燃煤发电方式,逐步实现化石燃料替代,大幅度缩减燃煤机组碳排放,为我国未来燃煤机组实现大幅度碳减排探索出一条有效技术路径,为推动我国化石能源高效清洁高效利用,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其励表示,该项目的第一完成单位龙源技术在二十年前自主开发的等离子体点火及稳燃技术,通过技术鉴定后迅速在全国推广,节约了大量的锅炉点火和低负荷稳燃用油,为我国燃煤机组节油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国家能源集团作为“大国重器”,勇担社会责任,科技创新引领强企之路的步伐从没有间断,在国际上首次开发出了高比例混氨燃烧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
  • 聚焦表面分析与新能源新材料——“2017年全国表面分析方法及新能源与生物功能材料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召开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7年5月20日,“2017年全国表面分析方法及新能源与生物功能材料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召开。此次会议由西南大学、重庆大学、赛默飞主办,170多位来自科研院校、以及企业的专家用户参加了此次会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12b30bf7-a060-4205-9d34-a5d5caceaec8.jpg" style=" " title=" 现场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0390c36c-c9b0-41e3-b0cb-ee7138a40ade.jpg" style=" " title=" 现场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会议现场 /p p   随着我国材料科学、化学化工、半导体及薄膜、能源、微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及环境领域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表面分析技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有了长足进步,在科学研究领域作用日益增长。“2017年全国表面分析方法及新能源与生物功能材料学术研讨会”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召开的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学术交流会议。 /p p   李长明院士首先代表主办方热情欢迎与会者的到来。在致辞中,李长明院士指出,当今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新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发展新能源、改善环境污染状况,也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此次大会的主题“新能源”即利用新技术新材料进而开发利用的替代性能源,我们期待先进洁净能源技术的持续发展。 /p p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壮大,加快生物产业创新发展步伐,超前布局战略性产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而新能源、新材料的发展离不开对其相互作用反应机理的研究,这就使得表面分析技术变得非常关键。此次会议的召开促进了新能源、功能材料利用表面分析技术进行表征以及表面分析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的交流与探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2eac8953-362b-4a2a-8b73-975e8fc3bca3.jpg" title=" Kevin Fairfax.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赛默飞表面分析业务总监Kevin Fairfax先生致辞 /p p   Kevin Fairfax先生致辞中介绍了赛默飞以及其材料科学部门的发展情况。2016年赛默飞共收入182.7亿美元,研发支出为7.548亿美元,在全球用于55000多名员工,旗下有thermo scientific、applied biosystem、Invitrogen、Fisher scientific、unity labservices五大品牌。 /p p   而2016年赛默飞收购FEI,为公司带来了业界领先的电子显微技术,让赛默飞在材料科学和结构生物学领域“如虎添翼”,使得赛默飞的材料科学部门能够提供多模式、多尺度的工作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3df60b65-7978-4426-b75c-1f8839e42b0c.jpg" title=" 李长明.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西南大学李长明院士致辞后做大会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报告题目:材料功能化及在高效能源转换中的应用 /p p   能源是人类下个100年面临的十大问题之首,李长明院士指出:能源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石、是经济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基本约束条件,而如何提高能源转换效率是绿色新能源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报告中李长明院士介绍了其团队在微纳尺度功能化材料、锂/纳高功率电池、生物燃料电池、锂/纳离子电池、新型太阳能电池、细菌燃料电池等多个研究方向的研究成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51c36be8-1dac-4659-a592-53ab972c9daa.jpg" title=" 杨秀荣.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杨秀荣院士做大会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报告题目:基于生物质与非贵金属的新能源材料研究 /p p   全球能源消耗面临着巨大危机,据2013年全球能源消费统计,石油只能再用45年、煤还能用200年,同时石油、煤等传统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因此开发具有应用潜能的清洁能源具有重要意义。杨秀荣院士及其团队一直在进行基于生物质与非贵金属的新能源材料研究。在此次报告中,杨秀荣院士介绍了其团队将木耳等不同菌类植物衍生碳用做超级电容器材料、微生物衍生杂原子掺杂碳用于电催化氧还原和超级电容器等研究方面的工作进展。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31, 73, 125) " 更多精彩报告内容见后续报道。 /span /p p   据赛默飞表面分析及常量元素分析中国区商务经理汪霆先生介绍,赛默飞一直坚持每年举行表面分析技术交流会,而此次的会议更加用心,为仪器分析方法研究人员与科研人员搭建了交流平台。科研人员在此更加了解了表征方法的最新进展,为未来在科研工作中获得更好的研究成果打下基础 而仪器分析方法研究人员在此开拓了眼界,为未来可能的科研工作埋下伏笔。今年的会议聚焦的是新能源与生物功能材料领域,明年将会聚焦其他热门领域。此次会议的举办也是赛默飞承担作为一家大型企业的社会责任、促进了相关技术的交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ea917f84-96f6-47e5-9964-3150260b6eac.jpg" title=" 赛默飞展示.jpg" / /p p   在会场一角,赛默飞展出了台式X射线衍射仪、手持XRF分析仪等仪器以及相关解决方案,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dd6796c2-4319-46f5-bdf3-23d734110336.jpg" title=" 合影.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与会者合影 /p p br/ /p
  •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即将实施
    新修订的国家标准《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将于7月1日开始实施。环保部预计,新标准实施后,我国每年排入大气的颗粒物将削减66万吨,二氧化硫将削减314万吨。   据介绍,我国工业锅炉数量多,且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的居住区和工业区,对当地的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大。以燃煤为主要能源的火力发电,一直是我国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大气治理工作的重点行业之一。过去几年减排措施已经取得成效,各项污染物指标均明显下降。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累计投运火电厂烟气脱硫机组,占全国现役燃煤机组容量的90%以上,脱硝机组比例达到50%左右,其余火电机组也将在2014年年底前完成,火电污染排放得到了初步控制。下一步,大气治理工作重点就轮到了燃煤锅炉。数据显示,2012年燃煤工业锅炉累计排放烟尘410万吨、二氧化硫570万吨、氮氧化物200万吨,分别占全国排放总量的32%、26%和15%左右,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   新修订的《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增加了燃煤锅炉氮氧化物和汞及其化合物的排放限值,规定了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取消了按功能区和锅炉容量执行不同排放限值的规定,以及燃煤锅炉烟尘初始排放浓度限值,提高了各项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锅炉排放新标将给相关环保产业带来几千亿元的投资需求。根据新标要求,10t/h以下的燃煤锅炉需要进行燃油和燃气锅炉改造、集中供热或并网、替代优质型煤锅炉和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等措施,10t/h以上燃煤锅炉需要安装机械除尘+湿法脱硫或电除尘+湿法脱硫装置。为满足排放标准的要求,大部分在用锅炉需要进行污染治理设施的新投入,根据不同的改造方案选择,10t/h以下小锅炉改造总成本在1600亿元至2000亿元,10t/h以上燃煤锅炉,改造总投资在1608亿元至2067亿元。   据了解,同时由环保部会同质检总局发布的国家标准还有《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锡、锑、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这3项国家标准对大气污染物排放也有很大影响。
  • 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 节能降碳行动方案》
    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4〕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      &ensp &ensp 2024年5月23日    &ensp &ensp (本文有删减)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节能降碳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为加大节能降碳工作推进力度,采取务实管用措施,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一以贯之坚持节约优先方针,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强化碳排放强度管理,分领域分行业实施节能降碳专项行动,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做好节能降碳工作,更好发挥节能降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2.5%左右、3.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3.5%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8.9%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二、重点任务(一)化石能源消费减量替代行动1.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电低碳化改造和建设,推进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严格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重点削减非电力用煤,持续推进燃煤锅炉关停整合、工业窑炉清洁能源替代和散煤治理。对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建和改扩建用煤项目依法实行煤炭等量或减量替代。合理控制半焦(兰炭)产业规模。到2025年底,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平原地区散煤基本清零,基本淘汰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及各类燃煤设施。2.优化油气消费结构。合理调控石油消费,推广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可持续航空燃料。加快页岩油(气)、煤层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规模化开发。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优先保障居民生活和北方地区清洁取暖。除石化企业现有自备机组外,不得采用高硫石油焦作为燃料。(二)非化石能源消费提升行动1.加大非化石能源开发力度。加快建设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合理有序开发海上风电,促进海洋能规模化开发利用,推动分布式新能源开发利用。有序建设大型水电基地,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统筹推进氢能发展。到2025年底,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39%左右。2.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加快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外送通道,提升跨省跨区输电能力。加快配电网改造,提升分布式新能源承载力。积极发展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大力发展微电网、虚拟电厂、车网互动等新技术新模式。到2025年底,全国抽水蓄能、新型储能装机分别超过6200万千瓦、4000万千瓦;各地区需求响应能力一般应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3%—5%,年度最大用电负荷峰谷差率超过40%的地区需求响应能力应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5%以上。3.大力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科学合理确定新能源发展规模,在保证经济性前提下,资源条件较好地区的新能源利用率可降低至90%。“十四五”前三年节能降碳指标进度滞后地区要实行新上项目非化石能源消费承诺,“十四五”后两年新上高耗能项目的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不得低于20%,鼓励地方结合实际提高比例要求。加强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以下简称绿证)交易与节能降碳政策衔接,2024年底实现绿证核发全覆盖。(三)钢铁行业节能降碳行动1.加强钢铁产能产量调控。严格落实钢铁产能置换,严禁以机械加工、铸造、铁合金等名义新增钢铁产能,严防“地条钢”产能死灰复燃。2024年继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十四五”前三年节能降碳指标完成进度滞后的地区,“十四五”后两年原则上不得新增钢铁产能。新建和改扩建钢铁冶炼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2.深入调整钢铁产品结构。大力发展高性能特种钢等高端钢铁产品,严控低附加值基础原材料产品出口。推行钢铁、焦化、烧结一体化布局,大幅减少独立焦化、烧结和热轧企业及工序。大力推进废钢循环利用,支持发展电炉短流程炼钢。到2025年底,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比例力争提升至15%,废钢利用量达到3亿吨。3.加快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推进高炉炉顶煤气、焦炉煤气余热、低品位余热综合利用,推广铁水一罐到底、铸坯热装热送等工序衔接技术。加强氢冶金等低碳冶炼技术示范应用。到2025年底,钢铁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全国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与2023年相比,吨钢综合能耗降低2%左右,余热余压余能自发电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2024—2025年,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2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5300万吨。(四)石化化工行业节能降碳行动1.严格石化化工产业政策要求。强化石化产业规划布局刚性约束。严控炼油、电石、磷铵、黄磷等行业新增产能,禁止新建用汞的聚氯乙烯、氯乙烯产能,严格控制新增延迟焦化生产规模。新建和改扩建石化化工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用于置换的产能须按要求及时关停并拆除主要生产设施。全面淘汰200万吨/年及以下常减压装置。到2025年底,全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2.加快石化化工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实施能量系统优化,加强高压低压蒸汽、驰放气、余热余压等回收利用,推广大型高效压缩机、先进气化炉等节能设备。到2025年底,炼油、乙烯、合成氨、电石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超过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2024—2025年,石化化工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4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1亿吨。3.推进石化化工工艺流程再造。加快推广新一代离子膜电解槽等先进工艺。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替代,鼓励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研发应用,支持建设绿氢炼化工程,逐步降低行业煤制氢用量。有序推进蒸汽驱动改电力驱动,鼓励大型石化化工园区探索利用核能供汽供热。(五)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行动1.优化有色金属产能布局。严格落实电解铝产能置换,从严控制铜、氧化铝等冶炼新增产能,合理布局硅、锂、镁等行业新增产能。大力发展再生金属产业。到2025年底,再生金属供应占比达到24%以上,铝水直接合金化比例提高到90%以上。2.严格新增有色金属项目准入。新建和改扩建电解铝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新建和改扩建氧化铝项目能效须达到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新建多晶硅、锂电池正负极项目能效须达到行业先进水平。3.推进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推广高效稳定铝电解、铜锍连续吹炼、竖式还原炼镁、大型矿热炉制硅等先进技术,加快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到2025年底,电解铝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达到25%以上;铜、铅、锌冶炼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50%;有色金属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2024—2025年,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00万吨。(六)建材行业节能降碳行动1.加强建材行业产能产量调控。严格落实水泥、平板玻璃产能置换。加强建材行业产量监测预警,推动水泥错峰生产常态化。鼓励尾矿、废石、废渣、工业副产石膏等综合利用。到2025年底,全国水泥熟料产能控制在18亿吨左右。2.严格新增建材项目准入。新建和改扩建水泥、陶瓷、平板玻璃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大力发展绿色建材,推动基础原材料制品化、墙体保温材料轻型化和装饰装修材料装配化。到2025年底,水泥、陶瓷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平板玻璃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20%,建材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3.推进建材行业节能降碳改造。优化建材行业用能结构,推进用煤电气化。加快水泥原料替代,提升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推广浮法玻璃一窑多线、陶瓷干法制粉、低阻旋风预热器、高效篦冷机等节能工艺和设备。到2025年底,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50%左右水泥熟料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2024—2025年,建材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1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2600万吨。(七)建筑节能降碳行动1.加快建造方式转型。严格执行建筑节能降碳强制性标准,强化绿色设计和施工管理,研发推广新型建材及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积极推动智能建造,加快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推动余热供暖规模化发展。到2025年底,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新建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面积较2023年增长2000万平方米以上。2.推进存量建筑改造。落实大规模设备更新有关政策,结合城市更新行动、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推进热泵机组、散热器、冷水机组、外窗(幕墙)、外墙(屋顶)保温、照明设备、电梯、老旧供热管网等更新升级,加快建筑节能改造。加快供热计量改造和按热量收费,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明确量化目标和改造时限。实施节能门窗推广行动。到2025年底,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较2023年增长2亿平方米以上,城市供热管网热损失较2020年降低2个百分点左右,改造后的居住建筑、公共建筑节能率分别提高30%、20%。3.加强建筑运行管理。分批次开展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节能督查检查。建立公共建筑运行调适制度,严格公共建筑室内温度控制。在大型公共建筑中探索推广用电设备智能群控技术,合理调配用电负荷。(八)交通运输节能降碳行动1.推进低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车站、铁路、机场等用能电气化水平,推动非道路移动机械新能源化,加快国内运输船舶和港口岸电设施匹配改造。鼓励交通枢纽场站及路网沿线建设光伏发电设施。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系统,加快推进公交专用道连续成网。完善城市慢行系统。2.推进交通运输装备低碳转型。加快淘汰老旧机动车,提高营运车辆能耗限值准入标准。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汽车购买限制。落实便利新能源汽车通行等支持政策。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有序推广新能源中重型货车,发展零排放货运车队。推进老旧运输船舶报废更新,推动开展沿海内河船舶电气化改造工程试点。到2025年底,交通运输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降低5%。3.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进港口集疏运铁路、物流园区及大型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建设,推动大宗货物及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加快发展多式联运,推动重点行业清洁运输。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城市货运配送绿色低碳、集约高效发展。到2025年底,铁路和水路货运量分别较2020年增长10%、12%,铁路单位换算周转量综合能耗较2020年降低4.5%。(九)公共机构节能降碳行动1.加强公共机构节能降碳管理。严格实施对公共机构的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探索能耗定额预算制度。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每年要将机关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结果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到2025年底,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人均综合能耗分别较2020年降低5%、7%、6%。2.实施公共机构节能降碳改造。实施公共机构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清单管理。推进煤炭减量替代,加快淘汰老旧柴油公务用车。到2025年底,公共机构煤炭消费占比降至13%以下,中央和国家机关新增锅炉、变配电、电梯、供热、制冷等重点用能设备能效先进水平占比达到80%。(十)用能产品设备节能降碳行动1.加快用能产品设备和设施更新改造。动态更新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推动重点用能设备更新升级,加快数据中心节能降碳改造。与2021年相比,2025年工业锅炉、电站锅炉平均运行热效率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0.5个百分点以上,在运高效节能电机、高效节能变压器占比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10个百分点以上,在运工商业制冷设备、家用制冷设备、通用照明设备中的高效节能产品占比分别达到40%、60%、50%。2.加强废旧产品设备循环利用。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加强废旧产品设备回收处置供需对接。开展企业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加强工业装备、信息通信、风电光伏、动力电池等回收利用。建立重要资源消耗、回收利用、处理处置、再生原料消费等基础数据库。三、管理机制(一)强化节能降碳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落实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等政策,细化分解各地区和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节能降碳目标任务。严格实施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统筹考核节能改造量和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加强节能降碳形势分析,实施能耗强度降低提醒预警,强化碳排放强度降低进展评估。压实企业节能降碳主体责任。在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中强化节能降碳目标考核。(二)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环评审批。加强节能审查源头把关,切实发挥能耗、排放、技术等标准牵引作用,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建立重大项目节能审查权限动态调整机制,研究按机制上收个别重点行业特大型项目节能审查权限,加强节能审查事中事后监管。将碳排放评价有关要求纳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对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开展综合评价。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重大能源工程建设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三)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碳管理。建立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档案,强化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报送审查,完善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运行。开展重点领域能效诊断,建立健全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项目储备清单。将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分解至重点用能单位。实行重点用能单位化石能源消费预算管理,超出预算部分通过购买绿电绿证进行抵消。(四)加大节能监察力度。加快健全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体系,统筹运用综合行政执法、市场监管执法、特种设备监察、信用管理等手段,加强节能法律法规政策标准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到2024年底,各地区完成60%以上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到2025年底,实现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全覆盖。(五)加强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统计核算。建立与节能降碳目标管理相适应的能耗和碳排放统计快报制度,提高数据准确性和时效性。夯实化石能源、非化石能源、原料用能等统计核算基础。积极开展以电力、碳市场数据为基础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监测分析。四、支撑保障(一)健全制度标准。推动修订节约能源法,适时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节能监察办法等制度,强化激励约束,实施能源消费全链条管理。完善全国碳市场法规体系。结合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对标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加快强制性节能标准制修订,扩大标准覆盖范围。按照相关行业和产品设备能效前5%、前20%、前80%水平,设置节能标准1级、2级、3级(或5级)指标。(二)完善价格政策。落实煤电容量电价,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研究完善储能价格机制。严禁对高耗能行业实施电价优惠。强化价格政策与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的协同,综合考虑能耗、环保绩效水平,完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深化供热计量收费改革,有序推行两部制热价。(三)加强资金支持。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积极支持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推动扩大有效投资。鼓励各地区通过现有资金渠道,支持节能降碳改造、用能设备更新、能源和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提升。落实好有利于节能降碳的财税政策。发挥绿色金融作用,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为节能降碳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四)强化科技引领。充分发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作用,集中攻关一批节能降碳关键共性技术。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建设。修订发布绿色技术推广目录,倡导最佳节能技术和最佳节能实践。积极培育重点用能产品设备、重点行业企业和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五)健全市场化机制。积极推广节能咨询、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托管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推进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用能权跨省交易。稳妥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逐步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方式。对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实施碳排放配额管理。有序建设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夯实数据质量监管机制。加快建设绿证交易市场,做好与碳市场衔接,扩大绿电消费规模。(六)实施全民行动。结合全国生态日、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活动,加大节能降碳宣传力度,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增强全民节能降碳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加大对能源浪费行为的曝光力度,营造人人、事事、时时参与节能降碳的新风尚。各地区、各部门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锚定目标任务,加大攻坚力度,狠抓工作落实,坚持先立后破,稳妥把握工作节奏,在持续推动能效提升、排放降低的同时,着力保障高质量发展用能需求,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国家发展改革委要加强统筹协调,做好工作调度,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生态环境部要加强“十四五”碳排放强度降低目标管理。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细化举措,压实责任,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节能降碳工作负总责,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要细化落实方案,强化部署推进。重大事项及时按程序请示报告。
  • 47技术入选第二批节能减排与低碳技术推广清单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科技部、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联合发布了第二批节能减排与低碳技术成果转化推广清单,能效提高、废物和副产品回收再利用、清洁能源、温室气体削减和利用等4类共47项技术入选。  该清单用于供各类工业企业、财政投资或产业技术资金、各类绿色低碳领域的公益、私募基金及风险投资机构等用户在进行节能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技术升级改造和投资时参考。节能减排与低碳技术成果转化推广清单(第二批)说 明  本清单所筛选的节能减排与低碳技术成果已经完成中试,或已局部示范但尚未大规模推广应用,能源节约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减排的效果良好。本清单主要包括以下四类技术:  1. 能效提高技术。主要包括工业生产过程中能源动力系统部分的能效提高、能源转化类主体生产工艺及设备的革新,以及建筑供暖和空调动力设备、家电设备、道路交通工具动力系统等能效提高技术。此外,还包括企业能源系统集成管理平台等技术,通过系统模拟和集成管理,实现换热流程优化、设备效率提升,从而提高系统能源效率。  2. 废物和副产品回收再利用技术。主要包括工业生产、建筑用能过程中产生的余压、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以及能源梯级利用 替代燃料和替代原料的绿色水泥 废钢利用的短流程炼钢技术等 对可集中回收的工业生产和城市生活产生的废物(特别是有机废物)进行回收利用,如沼气池、生物质燃气化技术 农林牧渔生物质废弃物能源化技术等。  3. 清洁能源技术。主要包括核能以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通过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实现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减排的技术。  4. 温室气体削减和利用技术。主要包括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 石油与天然气开采、农业、畜牧业和生活中产生的甲烷气体控制技术 农业生产过程中氧化亚氮控制技术 电解铝生产和电器使用过程中氟化物的减排及销毁技术等。  《清单》内容由相关地方和行业协会推荐,经行业专家评估评审,并征求地方与国家相关部门意见后形成。任何机构使用本清单所列技术请认真研究分析技术的适用性,并根据《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与技术提供方约定双方权利义务,在技术交易和使用过程中严格履行供需双方的责任与义务。  1. 能效提高技术 序号技术名称技术提供方适用范围技术简要说明1变转速工业汽轮机节能改造技术北京全四维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适用于各行业不同功率等级的工业汽轮机。该技术采用渐缩型可控涡子午截面的高效率喷嘴组、枞树型叶根自带冠不调频末级长叶片技术、低压双汽源无扰动切换控制技术、钻孔大焓降喷嘴组等技术,通过综合优化设计对变转速工业汽轮机通流部分进行节能改造,能够解决目前国产小汽轮机效率普遍较低的问题,使得小汽轮机经济性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交流直接驱动LED专用集成电路合肥云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LED室内外照明灯具行业,适用于完全替代LED驱动电源,应用于室内外LED灯具。该技术克服了已有的交流直驱LED技术存在的高压“烧机”问题。采用低压集成电路工艺,与高压集成电路工艺相比具有成本低、可靠性高、驱动功率大等优点。解决了三相交流直驱LED存在的380V交流电压高、三相整流后的功率因数较低和谐波失真严重等技术难点,可显著提高大功率LED路灯、隧道灯和工矿灯等LED灯具的可靠性、大大降低电线电缆的成本并有利于三相平衡供电。3LED直管反光灯具北京金光明通科技有限公司室内照明,适用于新装或替换现有T8-36W/T5-28W荧光灯。该技术采用高效反光灯具装置,光线在通过扩散罩后,会经过第二次反光。第二次反光的方式是在扩散罩外设置左二次反光片和右二次反光片,使反射出光的场角扩大三倍以上,最大限度地收集LED灯珠发出的光线、反射出的光线,更多的光能被有效利用。利用二次光反射的先进技术,可大幅提高直管灯具的效率,使传统灯具中被浪费掉的光通量得到有效利用,在保持原光通量的情况下大幅降低能耗。4建筑智慧能效系统平台及节能诊断技术中节能唯绿(北京)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建筑能源管理。该技术利用建筑能源审计及节能诊断软件(OTI),对既有建筑中的采暖、制冷、通风、照明等重点系统进行诊断、分析及指导;应用智慧能效系统平台,对建筑的电、水、气、热等能耗及室内环境参数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实时的动态监测,并通过能耗分析、数据挖掘、异常情况预警等手段,提高建筑设备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建筑能耗可视、能源节省和能效管理三项功能。5非承重自保温砌块构造体系保定市华锐方正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建筑行业,适用于8度和8度以下抗震地区的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该技术利用保温砌块成型机一次成型,将砌块和高效保温材料(聚苯板或挤塑板)通过特殊设计的燕尾结构复合在一起,完全隔断冷热桥。本构造体系完成后,建筑物不需再做外墙保温,可与建筑物同寿命。生产过程中原料80%为工业固废的再利用(如电厂的炉渣、粉煤灰,炼钢厂的水渣、钢渣、管桩余料等),无废水、废气、废渣产生。6低温热泵供暖、空调、热水、热回收及蓄热技术大连旺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建筑行业,适用于环境温度不低于零下25℃的地区。该技术依据补气增焓原理,使用低温补气增焓涡旋压缩机替代普通压缩机,同时增加了特殊设计的补气、热回收等回路和智能化控制系统一,既增加了压缩机的排气量(即增加制热量),又降低了冷媒的冷凝温度(即适应超低温环境)。其中,采用热回收技术,回收制冷时排出的热量用于制取热水,综合能效比可达7~7.5。采用蓄热技术,利用夜间的谷电区间进行高温水蓄热,在白天峰电区间提取所蓄热量用于采暖,节省运行费用30%以上。7立式全封闭螺杆式海水源热泵机组烟台顿汉布什工业有限公司适用于离海边取水位置1km以内,建筑面积在1.5万m2以上的单体新建、扩建建筑,且尤其适合在有冷、热负荷,特别是集中供热目前尚达不到的地区。该技术采用满液式海水源热泵换热器,海水直接在管程流动,用海军铜或镍黄铜作为传热管可以比较容易解决海水腐蚀问题,而且不论制冷或制热工况均有较高的效率。其他和海水接触部分,如管板外侧、封头内壁也采用防腐蚀材料和相应措施。采用了立式全封闭螺杆压缩机,节能高效。8抗低温腐蚀的锅炉尾气热量高效利用技术安徽华丰节能科技有限公司适用于尾气排放温度高于150℃的工业锅炉。该技术采用一种S型高效节能换热器可将排烟温度降到约50℃~60℃(比进水温度高30℃),用一种抗低温腐蚀的纳米防腐涂料对换热器、烟道、引风机扇叶、烟囱内壁进行防腐处理,从而达到对锅炉热量的高效利用。9基于吸收式换热的烟气余热深度回收技术北京华源泰盟节能设备有限公司、清华大学适用于供热领域燃气锅炉房。该技术利用吸收式热泵产生的低温冷水回收燃气锅炉烟气的热量。本技术的关键设备包括吸收式热泵和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吸收式热泵产生低温循环水,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实现低温循环水与烟气之间的换热,并对冷凝水进行自动中和处理,最终排烟温度降低到30℃以下。10旋流混合式脱硫除尘降硝技术 上海昱真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可广泛应用于≤ 500t/h的燃煤热水锅炉和蒸汽锅炉,以及工业窑炉的脱硫除尘降硝。该技术采用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的原理,烟气从锅炉出来进入除尘器,再通过引风机进入除尘脱硫降硝一体塔,在旋转状态下与水(采用低硫煤时)或含有生石灰浆液的碱性水(采用高硫煤时)充分混合,达到大幅脱硫除尘降硝的作用,最后经过脱水塔脱水后进入烟囱排放。与其他脱硫除尘脱硝技术相比设备成本低,可实现极低的电耗、水耗和废水排放量,运行费用低。处理后烟气颗粒物浓度≤ 30mg/m3、SO2≤ 50mg/m3、NOx含量≤ 50~100mg/m3。11全界面高效萃取技术包头稀土研究院、江苏沃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应用在化工、湿法冶金行业,适用于溶剂萃取新线建设或节能降耗改造。该技术是用多相流反应器替代搅拌混合室进行全界面高效萃取反应。通过高速涡轮切割有机与无机两相,使两相流液粒高速碰撞与聚合、破碎、分裂、撞击成微米级液滴,使得反应相界面增大,稳态、瞬态条件下两相流的相界面微观上形成“全界面”接触反应的结构特性,快速进行界面反应,减少了相间离子迁移过程,减少了反应时间。同时使萃取效率提高70%,有机物消耗减少75%,电耗减少60%。12煤干馏高温油气金属间化合物膜高精度过滤技术成都易态科技有限公司煤化工行业, 适合煤化工领域中各煤种的高温、中温、低温干馏,适用于内热式、外热式煤干馏高温气体高精度过滤。该技术通过干馏或者热解与燃烧相结合使各煤种产生高温油气,通过金属间化合物膜高精度过滤技术分级提取和利用煤中相应组分生产高附加值产品。该技术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油泥,可以得到高纯度、高品质的煤焦油和煤气,还避免了传统工艺中湿法系统含酚废水产生,流程优化后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生产的效率,节能减排效果明显。 13隧道窑高温助燃节能新技术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耐火材料生产企业新建隧道窑或对原有隧道窑进行技术升级改造。该技术在隧道窑烧成带顶部设计了独特的双层拱预热送风结构和采用新型耐高温风机(650℃),通过热风口位置的调节可将隧道窑烧成系统参与助燃的一次风温度提高至600℃左右、二次风温度提高至900℃左右,并且一、二次风通过不同的送风方式可以更加有效地与燃气掺混,空气过剩系数接近于1,从而明显提高燃烧效率,降低烧成热耗,减少窑内废气量、降低排烟损失,实现节能减碳增效的综合效果。14模块化蓄热竖式镁还原系统山西龙镁伟业科技有限公司适用于镁、钙、锶、钡的还原工艺以及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制备等,须配套建设原料煅烧、炉料加工和精炼等设施(车间),并注意原料的品位和有害元素以及废渣的利用。该技术利用高温空气燃烧蓄热技术,进行了模块化炉体、长寿保温筑炉、上下罐口相通,内外罐组合的竖式还原罐等技术创新;优化了燃烧和多维传热、传质机制;开发了内置式蓄热烧嘴、机械化装料、取镁排渣系统以及下罐口动态密封技术和顶吸导流式除尘环保设备。具有大幅度节能减排、强化还原效率、环境友好、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等特点。15新型环保旋转式节能窑炉技术宜宾恒旭窑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建材行业,适用于传统窑炉的技术改造及生产自保温墙体材料。该技术将产品置于地面不动,全钢结构窑体和火焰在环形轨道上循环移动,依次完成烘干、预热、焙烧、保温、冷却过程,再将砖坯冷却过程释放的热量送至烘干段,烘干湿坯。窑内采用全纤维内衬,耐材蓄热少、保温效果好,余热利用采用轴流变频风机,省电。新型环保旋转式节能窑炉为全内燃节能窑,除第一次点火需要加煤外,正常生产时不用外加煤,煤耗极低。关键设备有机器人自动码坯系统、环形运坯系统、全自动配煤系统、智能焙烧系统、余热利用系统等。16玄武岩矿石加料预热技术新疆拓新玄武岩实业有限公司玄武岩纤维行业,适用于连续玄武岩纤维拉丝工艺。该技术将玄武岩矿石粉碎至0~5mm,经过磁选后进入预热池逐步升温至600~900℃,然后进入熔化池溶制成玄武岩玻璃体,得到平整光滑稳定的液面,有利于玄武岩熔体温度和粘度的稳定性,降低了加温热耗和电耗。17水泥辊压机循环重载胶带提升机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中建材(合肥)机电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水泥行业,适用于水泥粉磨制成系统中辊压机循环料提升环节。该技术以配套智能保障系统的重载钢丝胶带提升机替代传统板链提升机。胶带提升机由驱动装置、牵引件、提升机本体、降温结构、防回料系统等构成;智能保障系统实现对系统运行综合实时记录、分析和预警功能。在同等条件下,与板链提升机相比,重载胶带提升机效率高、寿命长、维护费用低,安全节能效果好。18开关磁阻调速电机及控制技术北京中纺锐力机电有限公司石油、煤炭、电动汽车、机床等行业,适用于油田抽油机、采煤机和提升运输设备、纯电动车及混合动力车、锻压机床和刨床等驱动。该技术采用开关磁阻调速电机系统(SRD),在结构上由开关磁阻电机和开关磁阻控制器构成,电机为双凸极磁阻式电动机,控制器包括电力电子电路和控制电路。该系统能够取得高效率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转子绕组铜损、较低的电力电子开关频率、不需要正弦电压电流波形、电机和控制器良好匹配、控制策略灵活和便于与电机运行工况相匹配等。该系统用电效率在各种调速系统中基本属于最高水平,无功电流小,在转速和负载转矩较大范围变化时均能保持较高效率。19直线流体技术深圳市邦荣机电有限公司适用于流体推进,包括风、水、气及工业气体和液体等混合物;风力发电。该技术是采用磁悬浮原理和螺旋环流体力学结构,直接将电流转化成磁场,由磁场力驱动螺旋环带动流体运动,既减少了流体面的内阻,也彻底根除了动密封造成泄漏的容积损失,推进能效理论值超过97.3%。该技术的最大结构特征在于将传统的电机与流体结构整合为一体化,实现定子围绕在流体通道的周围,减少了整机制造上游资源,也简化了整机与管道的连接工程,同时省去了磨损件带来的维护工程。在风力发电应用上,风电转化综合效率理论值超过87.5%。20退火丝超声波清洗技术邯郸市今日新能源研究所五金、电镀行业,适用于退火丝电镀前清洗。该技术通过超声波、电解、拆松等物理技术代替化学反应,以22kHz、40kHz的超声频率,进行交叉安装,使超声波的振频能在较小的功率下起到较好的效果,对氧化铁皮进行碎化、剥离、脱落、完成清洗。21啤酒超高浓酿造技术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啤酒制造业,适用于大中型啤酒生产企业。该技术是在啤酒生产中采用比传统浓度更高的麦汁浓度进行发酵,并在生产后期用水稀释成规定浓度啤酒的工艺。技术通过选育耐超高浓啤酒酵母菌株,开发了高辅料比(70%)的麦汁制备工艺,采用酒花预异构化技术提高酒花利用率,开发超高浓麦汁充氧技术,并建立了超高浓度酿造啤酒质量保障体系,实现了过程的节能降耗。22燃香产品低温烘干工艺河北古城香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燃香行业,适用于燃香产品烘干设施的建设或技术改造。该技术通过蒸气管合理分布,降低了蒸汽用量;合理设计香箩摆放和排潮方式,提高了烘干效率;采用温度、湿度自动控制系统,实现了生产自动化。 烘干温度由传统的技术名称技术提供方适用范围技术简要说明1向心涡轮中低品位余能有机朗肯循环(
  • 表面分析技术与新能源研究的结合——2017年全国表面分析方法及新能源与生物功能材料学术研讨会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7年5月20日,“2017年全国表面分析方法及新能源与生物功能材料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召开。此次会议由西南大学、重庆大学、赛默飞主办,170多位来自科研院校、以及企业的专家用户参加了此次会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现场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3f44f489-93a2-49c9-b0eb-35c6af40112a.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会议现场 /p p   就像在 a title=" "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0520/220051.shtml" target=" _blank"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2017年全国表面分析方法及新能源与生物功能材料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召开 /span /strong /a 中,西南大学李长明院士说到的,当今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新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发展新能源、改善传统能源环境污染状况,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 /p p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杨秀荣院士也提到,全球能源消耗面临着巨大危机,据2013年全球能源消费统计,石油只能再用45年、煤还能用200年,同时石油、煤等传统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因此开发具有应用潜能的清洁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p p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壮大,加快生物产业创新发展步伐,超前布局战略性产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而新能源的发展离不开对其相互作用反应机理的研究,这就使得分析技术,如表面分析技术变得非常关键。 /p p   此次大会的主题之一即聚焦“新能源”,主办方邀请了业内相关专家介绍了他们洁净能源技术研发的新进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盛世善.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5570ce22-d034-403f-b8dc-abec4f0cbbaf.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盛世善研究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报告题目:清洁能源与表面分析 /p p   报告中,盛世善教授介绍了洁净能源——煤基合成油的制备工艺、催化剂,及利用XPS等表面分析技术进行表征获得相关信息的情况。采用了新的铁基催化剂的费托合成以煤炭为原料制成的合成气直接制备烯烃,选择性超过了80%,而传统的以钴为催化剂的费托合成低碳烯烃的选择性理论上最高为58%,这一技术突破创造了一条煤基合成气转化制烯烃的新途径。盛世善教授介绍了此工艺过程中采用的新型双功能催化剂,并利用表面分析技术对其进行表征,对于金属或合金、多元催化剂可获得元素的偏析、分凝等信息 在催化剂制备条件选择上,可以获得焙烧气氛与温度等信息 对于半导体催化剂可以获得价带、材料的功函数等信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陈建.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22990709-8fe5-4e9f-82eb-2c3627a2e21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山大学陈建教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报告题目:表面分析技术在先进能源材料研究中的若干应用 /p p   陈建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扫描探针显微、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电子能谱等表面分析技术在先进能源材料研究中的新应用进展。如实现了对半导体材料表面、器件界面的结构与光电性质进行了原位、实时的测量,为界面调控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手段。发展了基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技术的纳米局域热点温度检测方法,研究光电催化反应机理的原位光谱学分析方法,和研究聚合物在等温冷却结晶过程中的结构相态变化和结晶动力学过程的原位变温拉曼散射法。最后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与氩离子刻蚀联合技术明确了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形成界面偶离子的机理和微观过程,揭示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钙钛矿薄膜形成的内在机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谢芳艳.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468aeafa-5982-4e0c-b14c-247fc585913f.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山大学谢芳艳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报告题目:光电子能谱在有机太阳电池研究中的应用 /p p   陈建教授的同事谢芳艳此次大会也带来了精彩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聚合物有机太阳电池、钙钛矿太阳电池的情况,而且,结合光电子能谱所能提供的信息,谢芳艳介绍了其团队在这方面所开展的应用实例。 /p p & nbsp /p
  • 杭州 “新能源”产业5年要上1000亿
    哥本哈根会议前夕,中国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二氧化碳减排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减少煤炭、石油等能源的消耗。同时,节能、降耗、增效是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节能是增强发展竞争力、掌握主动权的一条根本出路。”在昨日举行的全市节能工作会议上,市领导这样说。   环保产业是朝阳产业   对于靠污水、生活垃圾、汽车尾气、环保咨询、环境监测等赚钱的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   记者昨日获悉,杭州将研究出台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环保产业。   那么,环保产业是怎么靠环保赚钱的呢?   举个例子,两只长得一样的苹果,哪只酸,哪只甜,只要用“光”一照就知道,果酒厂不需要等待实验室的检测报告,就能迅速得知苹果的糖度和酸度。聚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推出的应用在食品安全领域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就有这样的功效。   接受记者采访时,聚光科技的工作人员说起企业的目标——“环境与安全检测的全行业解决方案供应商”。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在高端在线分析仪器行业异军突起、独占鳌头的聚光科技,去年雷厉风行,快速进军物联网产业。“环保产业是如今的朝阳产业,专注研发是我们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下一步,杭州将积极培育节能环保产业自主品牌产品,注重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新能源”产业瞄准1000亿   此前不久,我市在相关专题会议上提出,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新能源企业销售产值要达到1000亿元,其中光伏产业约400亿元,风电设备约300亿元,新型电池约150亿元,核能、潮汐能等约150亿元。   随后公布的《杭州市太阳能光伏产业等新能源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建立了杭州市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推广应用专项资金。   从2009年起,五年内,财政将安排2.8亿元资金,专项用于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重大成果产业化和技术改造、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等投入。目前,全国最大的屋顶光伏电站——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的节能与环境产业园2兆瓦屋顶光伏项目已经投运,年发电量可达到200万千瓦时。   杭州太能硅业有限公司采用物理冶金法硅提纯工艺生产6N级单、多晶硅材料的研究,已取得重大技术突破,首条250吨中试生产线于去年12月底试运行成功。   正泰太阳能30MW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新增100MW晶硅电池生产线工程即将竣工。   我市实施了“阳光屋顶示范工程”。首批6个项目总装机容量为5.9MW的光电建筑发电示范项目获国家批准 9个项目列入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计划,装机容量为6.622兆瓦。   淘汰落后产能力度还将加大   落后生产能力是资源能源浪费、环境污染的源头。   按照计划,年底前我市要确保淘汰全部2.9米以下水泥磨机28台、黏土砖瓦窑25座。   去年10月,市政府发文要求全面淘汰落后水泥粉磨能力。从发文之日起,直径1.83米(含)以下的磨机不得从事水泥粉磨生产 2009年底前淘汰直径2.4米以下的水泥磨机 2010年底前淘汰直径2.4~2.9米的水泥磨机。   节能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将联合执法,对达不到标准的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坚决予以关停淘汰。严格执行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现有企业特别是电力、钢铁、化工、造纸等高能耗行业,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能耗限额限定值指标和新建企业能耗限额准入指标。   对超过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用能情节严重的,要按照《节约能源法》有关规定,予以限期治理。对逾期不治理的,要对重点用能单位采取超限加价的差别电价政策。   另外,相关部门还将结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目录》、《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省政府32个行业能耗限额标准以及水源热泵机组、小功率电机、容积式空气压缩机、通风机、工业锅炉等用能产品强制性能效标准,开展专项检查,摸清我市重点用能企业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能耗限额情况,为“十二五”大力推进落后产能淘汰工作奠定基础。
  • 《韶关市“十四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印发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韶关市“十四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直向市发展和改革局、生态环境局反映。韶关市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3年2月9日韶关市“十四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21〕33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十四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2022〕68号)等文件精神,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节能减排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和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以下简称能耗双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大力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进一步健全节能减排政策机制,推动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确保完成省下达我市的“十四五”节能减排目标,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5.5%(激励目标下降16%),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完成省下达任务。节能减排政策机制更加健全有力,重点行业、重点产品能源利用效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基本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三、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一)重点行业绿色升级工程。以火电、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造纸、纺织印染等行业为重点,深入开展节能减排诊断,建立能效、污染物排放先进和落后清单,全面推进节能改造升级和污染物深度治理,提高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绿色化水平。推广高效精馏系统、高温高压干熄焦、富氧强化熔炼等节能技术。加快推进钢铁、水泥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和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2023年底前,中南股份基本完成超低排放改造;2025年底前,全市钢铁企业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推进行业工艺革新,实施涂装类、化工类等产业集群分类治理,开展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和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改造,在火电、钢铁、纺织、造纸、化工、食品和发酵等高耗水行业开展节水建设。推进新型基础设施能效提升,抢抓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落户韶关的机遇,加快绿色低碳数据中心建设,统筹考虑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工程,多举措降低能源消耗,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支持绿色技术、绿色产品、清洁能源的应用,全面提高数据中心能源利用效率,着力将韶关打造成为全国绿色数据中心示范基地。“十四五”时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5.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0%。到2025年,通过实施节能降碳行动,钢铁、水泥、陶瓷等重点行业产能和数据中心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比例超过30%。〔市工信局、市发改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各县级人民政府落实,不再一一列出〕(二)园区节能环保提升工程。引导工业企业向园区集聚。以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以下简称“两高”项目)集聚度高的工业园区为重点,推动能源系统整体优化和能源梯级利用,开展污染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工业园区的应用。以省级以上工业园区为重点,推进供热、供电、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公共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强一般固体废物、危险废物集中贮存和处置,推进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推动活性炭集中再生中心等“绿岛”项目建设。到2025年,建成一批节能环保示范园区,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市发改局、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城镇节能降碳示范工程。全面推进城镇绿色规划、绿色建设、绿色运行管理,推动低碳城市、韧性城市、海绵城市、“无废城市”建设。全面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加快发展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全面推进新建民用建筑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大型公共建筑和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国有资金参与投资建设的其他公共建筑按照一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绿色社区创建等工作,推动既有建筑节能和绿色化改造。推进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推动太阳能光热系统在中低层住宅、酒店、宿舍、公寓建筑中应用。完善公共供水管网设施,提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水平。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其中一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面积占当年新增绿色建筑面积的比例超过30%,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50万平方米以上,新增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装机容量5兆瓦。(市住建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水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四)交通物流节能减排工程。推动交通运输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养护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转型,建设一批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完善充换电、加注(气)、加氢、港口机场岸电等布局及服务设施,降低清洁能源用能成本。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城市新增、更新的公交车全部使用电动汽车或氢燃料电池车,提高城市物流配送、提高城市物流配送、轻型邮政快递、轻型环卫车辆使用新能源汽车比例达到80%以上,支持使用符合标准的邮政快递专用电动三轮车。发挥铁路、水运的运输优势,推动大宗货物和长途货物运输“公转水”“公转铁”及“水水中转”,建设完善集疏港铁路专用线,大力发展铁水、公铁、公水等多式联运。全面实施汽车国六排放标准和非道路移动柴油机械国四排放标准,基本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柴油和燃气汽车。深入实施清洁柴油机行动,推动重型柴油货车更新替代。实施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加强机动车排放召回管理。加强船舶清洁能源动力推广应用,2025年底前推广建成一批LNG动力船舶。推动船舶岸电受电设施改造,本地注册船舶受电装置做到“应改尽改”。提升铁路电气化水平,燃油铁路机车加快改造升级为电力机车,未完成改造的机车必须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国Ⅵ车用柴油(含硫量不高于10ppm),推广低能耗运输装备,推动实施铁路内燃机车国一排放标准。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加快客货运输组织模式创新和新技术新设备应用。推进绿色仓储和绿色物流园区建设,推广标准化物流周转箱。强化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加快推进同城快递环境友好型包装材料全面应用。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铁路、水路大宗货物运输量较2020年大幅增长。(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局牵头,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管理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邮政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五)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工程。改进农业农村用能方式,完善农村电网建设,推进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规模化利用和生物质能清洁利用。推进老旧农机报废,加快农用电动车辆、节能环保农机装备、节油渔船的推广应用。发展节能农业大棚,探索推进功能现代、结构安全、成本经济、绿色环保的现代新型农房建设,加大存量农房节能改造指导力度。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优先控制重点湖库及饮用水水源地等敏感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秸秆综合利用,加快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加强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利用和规模畜禽养殖户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建设粪肥还田利用示范基地,推行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因地制宜选择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强化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监管,定期对日处理能力20吨及以上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开展监测。到2025年,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率达到97%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60%,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6%以上,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及统防统治覆盖率分别达到55%和45%。(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局牵头,市工信局、市住建管理局、市水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六)公共机构能效提升工程。持续推进公共机构既有建筑维护结构、制冷、照明、电梯等综合型用能系统和设施设备节能改造,增强示范带动作用。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机制,鼓励采用能源费用托管等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推动公共机构带头率先淘汰老旧车和使用新能源汽车,每年新增及更新的公务用车中新能源汽车和节能车比例不低于60%,其中,新能源汽车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0%,大力推进新建和既有停车场的汽车充(换)电设施设备建设,鼓励内部充(换)电设施设备向社会公众开放。推行能耗定额管理,强化我市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限额标准应用。全面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活动,以典型示范带动公共机构不断提升能效水平。到2025年,全市力争80%以上的县级及以上党政机关建成节约型机关,完成省下达我市的创建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和遴选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任务。(市发改局、市接待办、市财政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七)重点区域污染物减排工程。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加大重点行业结构调整和污染治理力度。以臭氧污染防治为核心,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完善“市—县”二级预警对应机制。巩固提升水环境治理成效。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统筹推进水资源保护、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加强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强化监测预警和针对性整治,确保重点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强化重点流域干支流、上下游协同治理,深入推进工业、城镇、农业农村、港口船舶“四源共治”,巩固我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到2025年,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面清除。(市发改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信局、市水务局牵头,市住建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八)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工程。坚持先立后破,在确保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的前提下,稳妥推进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和转型升级,形成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格局。推进存量煤电机组节煤降耗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持续推动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推进服役期满及老旧落后燃煤火电机组有序退出。北部生态发展区Ⅲ类禁燃区扩大到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推进3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机组供热半径15公里范围内的燃煤锅炉、生物质锅炉(含气化炉)和燃煤小热电机组(含自备电厂)关停整合。鼓励现有使用高污染燃料的工业炉窑改用工业余热、电能、天然气等;全市玻璃、铝压延、钢压延行业基本完成清洁能源替代。燃料类煤气发生炉采用清洁能源替代,或因地制宜采取园区(集群)集中供气、分散使用的方式;逐步淘汰固定床间歇式煤气发生炉。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2%左右。(市发改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九)绿色高效制冷工程。推进制冷产品企业生产更加高效的制冷产品,大幅提高变频、温(湿)度精准控制等绿色高端产品供给比例。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制冷剂泄漏和排放,积极推动制冷剂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促进绿色高效制冷消费,加大绿色高效制冷创新产品政府采购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施“节能补贴”“以旧换新”等措施,采用补贴、奖励等方式,支持居民购买能效标识2级以上的空调、冰箱等高能效制冷家电、更新更换老旧低效制冷家电产品。推进中央空调、数据中心、商务产业园、冷链物流等重点领域节能改造,强制淘汰低效制冷产品,提升能效和绿色化水平。到2025年,绿色高效制冷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市发改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工程。推进原辅材料和产品源头替代工程,实施全过程污染物治理。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为重点,推动使用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的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深化化工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重点排查整治储罐、装卸、敞开液面、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废气收集、废气旁路、治理设施、加油站、非正常工况、产品VOCs质量等涉VOCs关键环节。组织排查光催化、光氧化、水喷淋、低温等离子及上述组合技术的低效VOCs治理设施,对不能达到治理要求的实施更换或升级改造。污水处理场排放的高浓度废气实施单独收集处理,采用燃烧等高效治理技术,含VOCs有机废水储罐、装置区集水井(池)排放的有机废气实施密闭收集处理。加强油船油气回收治理,运输汽油、航空煤油、石脑油和苯、甲苯、二甲苯等车辆按标准采用适宜装载方式,推广采用密封式快速接头,铁路罐车推广使用锁紧式接头。到2025年,溶剂型工业涂料、油墨使用量下降比例达到国家要求;基本完成低效VOCs治理设施改造升级;年销售汽油量大于2000吨的加油站全部安装油气回收自动监控设施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一)环境基础设施能力提升工程。加快构建集污水、垃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形成由城市向建制镇和乡村延伸覆盖的环境基础设施网络。加快补齐城镇生活污水管网缺口,推动支次管网建设。大力推进管网修复和改造,实施混错接管网改造、老旧破损管网更新修复,推行污水处理厂尾水再生利用和污泥无害化处置。建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到2025年,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力争达到70%以上或比2020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市辖三区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5%,7个县城达到80%以上。(市发改局、市住建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二)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与推广工程。发挥大型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承担国家和省的重大节能减排科技项目。采用“揭榜挂帅”方式解决节能减排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难题,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面源污染防治等一系列专项攻坚。加强政策支持和示范引领,通过科技创新支持可持续发展,鼓励节能减排、污染防治和资源循环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开展风电、光伏发电、氢能等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技术研发及成果运用,全面推动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并实施一批节能减排技术示范项目。(市科技局牵头,市发改局、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健全节能减排政策机制(一)优化完善能耗双控制度。坚持节约优先、效率优先,严格能耗强度控制,增加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弹性。以能源产出率为重要依据,合理确定各县(市、区)能耗强度降低目标,并对各县(市、区)“十四五”能耗强度降低实行基本目标和激励目标双目标管理。完善能源消费总量指标确定方式,各县(市、区)根据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目标和能耗强度降低基本目标确定年度能源消费总量目标,经济增速超过预期目标的县(市、区)可相应调整能源消费总量目标。对能耗强度降低达到市下达的激励目标的县(市、区),其能源消费总量在当期能耗双控考核中免予考核。各县(市、区)“十四五”时期新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考核。原料用能不纳入全市及各县(市、区)能耗双控考核。有序实施国家和省重大项目能耗单列,支持国家和省重大项目建设。加强节能形势分析预警,对高预警等级县(市、区)加强工作指导。(市发改局牵头,市统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健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把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作为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结构优化调整、提升环境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推进重点减排工程建设和运行,形成有效减排能力。优化总量减排指标分解方式,按照可监测、可核查、可考核的原则,将省下达的重点工程减排量分解到各县(市、区),污染治理任务较重和减排潜力较大的县(市、区)承担相对较多的减排任务。加强与排污许可、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等制度衔接,严格落实重点行业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区域削减要求。完善总量减排考核体系,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强总量减排核查核算和台账管理,重点核查重复计算、弄虚作假特别是不如实填报削减量和削减来源等问题。(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三)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建立在建、拟建、存量“两高”项目清单,对照国家产业规划、产业政策、节能审查、环评审批等政策规定开展评估检查,分类处置、动态监控,坚决拿下不符合要求的“两高”项目。钢铁、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等项目原则上实行省内产能置换。新建、改扩建炼油、乙烯和对二甲苯项目等项目,须纳入国家有关石化产业规划。全面排查在建“两高”项目能效水平,对标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推动在建项目能效水平应提尽提;对能效水平低于本行业能耗限额准入值的,按有关规定停工整改。深入挖掘存量“两高”项目节能减排潜力,推进节能减排改造升级,加快淘汰“两高”项目落后产能。严肃财经纪律,指导金融机构完善“两高”项目融资政策。(市发改局、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市场监管局、人民银行韶关市中心支行、韶关银保监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强化节能审查和环评审批源头把关。严格项目节能审查和环评准入,做好节能审查、环评审批与能耗双控、碳排放控制、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产业高质量发展等的衔接。新上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产品物耗、能耗、水耗达到行业先进水平,符合节约能源、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划。从严查处未按规定办理节能审查、环评审批等未批先建项目,依法依规责令项目停止建设或生产运营,严格要求限期整改;无法整改的,依法依规予以关闭。加强对“两高”项目节能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和执行结果的监督与评估,对审批能力不适应的依法依规调整。(市发改局、市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五)健全法规标准。积极参与广东省节能条例、移动源排气污染防治条例的修订,推动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积极参与餐饮业和汽车维修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修订,推动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或规范进一步完善。深入开展能效、水效、污染物排放“领跑者”引领行动。(市发改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信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水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六)完善经济政策。市县两级财政加大节能减排相关专项资金的统筹,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费用多元化投入机制。完善节能环保产品政府采购制度,扩大政府绿色采购覆盖范围。加大绿色金融创新,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市场化手段推进绿色基金,推进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扩大在重金属、危险化学品、危险废弃物处置等环境高风险领域探索推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强化对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业绩评价。落实环境保护、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推行节能低碳电力调度,完善污染防治正向激励政策。全面实施企业环保信用评价,发挥环境保护综合名录的引导作用。强化电价、水价政策与节能减排政策协同,持续完善重点行业阶梯电价机制,落实高耗能企业的电价上浮政策。全面推行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建立健全城镇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探索实施受益农户污水处理付费制度。(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金融局、市生态环境局、税务局、人民银行韶关市中心支行、韶关银保监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七)完善市场化机制。积极推进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加强用能权交易与碳排放权交易的统筹衔接,建立用能权与用能预算联动机制,推动能源要素向单位能耗产出效益高的产业、项目和能源利用效率较高、发展较快的地区倾斜。推广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引领全社会提升绿色电力消费。全面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推广电力需求侧管理综合试点经验。大力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鼓励节能服务机构整合上下游资源,为用户提供节能咨询、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托管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规范开放环境治理市场,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鼓励企业为流域、城镇、园区、大型企业等提供定制化的综合性整体解决方案,推广“环保管家”“环境医院”等综合服务模式。强化能效标识管理制度,扩大实施范围。(市发改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八)加强统计监测能力建设。完善能源计量体系,重点用能单位严格执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按要求配备、使用能源计量器具。推动全市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纳入省能耗在线监测平台,推进数据整合和分析应用。完善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能源消费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探索建立城市基础设施能源消费统计制度。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体系,全面推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强化排污许可证监管执法和企业自行监测监管,加强工业园区污染源监测,推动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重点排污单位安装在线监控监测设施。加强统计基层队伍建设,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强化统计数据审核,防范统计造假、弄虚作假,提升统计数据质量。(市统计局、市发改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信局、市住建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九)壮大节能减排人才队伍。完善市、县两级节能监察体系,强化监察执法人员力量保障。严格落实重点用能单位设置能源管理岗位和负责人制度。加强县级及乡镇基层生态环境监管队伍建设,重点排污单位设置专职环保人员。加大政府有关部门、监察执法机构、企业、第三方服务机构等节能减排工作人员培训力度,建立健全多层次、跨学科的
  • 【网络研讨会】节能降碳,马尔文帕纳科先进分析技术如何助力水泥企业低碳生产!
    《先进分析技术助力水泥企业低碳生产》u 活动日期:12月3日(周五)u 活动时间:14:00-16:00u 活动形式:在线网络研讨会u 技术关键词:XRF、XRD、粒度粒型 点击报名 目前,随着距离2030年“碳达峰”目标的期限越来越近,国家对高能耗企业的节能降耗要求进一步加强,水泥行业作为仅次于电力的高碳排行业,水泥企业又该如何找到一条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之路? 我们知道水泥行业的高能耗属性是由于其产品性质和工艺特点决定,其碳排放主要集中在熟料生产过程,各种原材料混合研磨得到的生料,送入水泥窑中高温煅烧,再产出熟料。这一过程,既要使用外购电力、又要燃烧化石能源,并在石灰石分解过程中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而这些都是水泥行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 想要降低能耗,不但要推广更为先进的烧成技术,还需要加快原燃材料的清洁替代,例如使用电石渣等替代部分石灰石、生物废弃物或生活垃圾等作为替代燃料降低石油燃料的消耗,以及顺应原燃料变化、精细化的生产过程控制。如何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更好的进行清洁低碳改造?如何更加精细化的控制生产过程进一步降能增效,这些都离不开不断进步的分析检测技术的助力。 为了解答这些水泥企业关心的问题,马尔文帕纳科将于12月3日(周五)举办《先进分析技术助力水泥企业低碳生产》为主题的网络研讨会,届时将由资深应用工程师介绍最新的XRF、XRD技术在应对水泥行业低碳生产清洁原燃材料所需的分析解决方案,以及马尔文帕纳科激光粒度分析技术如何确保水泥的质量和强度,相比传统的干筛/水筛法又有何优势呢?一堂生动的讲座从分析技术角度帮您解决问题,精彩内容不容错过,期待您的关注和参与! 主讲人信息: 张 华 女士,资深 XRF 应用专家马尔文帕纳科资深XRF应用专家。是90年代初期最早的一批在丹麦F.L.Smidth公司接受新型干法回转窑水泥生产工艺及质控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曾在海螺集团从事多年的质量控制,在马尔文帕纳科公司超过15年的荧光仪应用经历,对分析仪器在水泥行业的应用有着较为全面的了解和丰富的经验。 张彦瑜 女士,XRD 应用工程师马尔文帕纳科XRD应用工程师。2017年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2018年加入马尔文帕纳科公司,从事X射线衍射仪的应用及X射线粉末衍射等的相关技术支持工作。 张瑞玲 女士,应用实验室主管张瑞玲,马尔文帕纳科应用实验室主管。2006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应用化学专业,2013 年加入马尔文帕纳科公司,一直从事激光粒度仪、纳米粒度仪的应用和技术支持工作。
  • 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览会开幕
    3月19日上午,主题为“节能减排,振兴经济,科技创新,开拓未来”的2009中国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览会在北京展览馆隆重开幕。本届博览会是我国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发展领域规模空前的盛会,是建国以来参与部委最多、规模最大、内容最全的一届科技博览会。来自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十几个国家和国内二十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共200余家企业和机构将参加博览会展示,1100余家企业和机构将参加博览会及相关活动。 本届博览会由科技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工业与信息化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国管局、国家能源局、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等13个单位联合举办。本届博览会旨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推动节能减排和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实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目标。本届博览会由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协办,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承办。 开幕式由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主持。开幕式上,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致开幕词。万钢指出,本次博览会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不断蔓延,世界经济加速下滑,再加上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相互交织,我们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的背景下召开的。在目前的形势下,坚定信心、依靠科技、加强合作,成为我们应对这些全球性挑战的必然选择。希望通过本次博览会的成功举办,能够进一步促进中外企业界、科技界在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发展等相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增强社会公众的节能环保意识,推动世界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 朗铎科技出席2016年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工作会暨电站锅炉压力容器检验工作会议
    朗铎科技出席2016年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工作会暨电站锅炉压力容器检验工作会议 3月28日-29日,辽宁沈阳——2016年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工作会议与电站锅炉压力容器检验工作会议同时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了2015年度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工作,并部署2016年金属技术监督的重点工作。各有关发点企业生产部主管技术监督的主任、金属技术监督专责工程师、锅炉压力容器专责工程师等出席本次会议,朗铎科技受邀参加此次大会。 会议期间,相关技术人员就2014-2015年金属技术监督及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督相关标准规程修订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脱硝系统中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及临氨(或尿素)设备金属部件技术监督工作进行探讨,各发电企业针对在金属技术监督和锅炉压力容器管理检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积累的经验进行了交流。 电力行业金属技术监督能够及时了解并掌握金属部件的质量状况,提高设备安全运行的可靠性,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朗铎科技区域销售经理毛宁就赛默飞世尔科技尼通手持式X荧光光谱仪在电力行业金属技术监督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并展示了赛默飞尼通手持式XRF XL3t 800及XL2 980。赛默飞尼通手持式XRF操作方便,不受现场环境影响,无需专业技术人员,无需样品前处理,只要将仪器测量窗口对准待分析的样品,按下测量按钮,仪器便会在数秒内分析得出材料牌号和元素含量,分析结果准确可靠。 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充分结合辽宁省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的实际情况,贯彻并落实了电站锅炉压力容器等热重设备的安全和节能管理的相关要求,保证发电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朗铎科技将继续为电力行业金属技术监督提供技术支持,保障电厂和电网安全运行。 关于朗铎科技 朗铎科技,全球科学服务领域的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纽交所代码TMO,原美国热电公司)中国区域战略合作伙伴;是赛默飞世尔科技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旗下尼通(Niton)的中国区授权经销商,同时也是尼通 (Niton)备件与服务市场的中国区授权服务商。目前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尼通 (Niton)手持式X荧光光谱仪、ARL台式 X荧光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产品涉及矿产、冶金、铸造、金属加工、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电力、石化、金属回收、环境土壤等众多行业。作为工业与实验室分析仪器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我们致力于为中国客户提供全球高品质的分析仪器、专业的应用技术支持、优质的售后服务等系统解决方案。 关于赛默飞世尔科技 赛默飞世尔科技(纽约证交所代码:TMO)是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公司年销售额170亿美元,在50个国家拥有约50,000名员工。我们的使命是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帮助客户加速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解决在分析领域所遇到的复杂问题与挑战,促进医疗诊断发展、提高实验室生产力。借助于首要品牌Thermo Scientific、Applied Biosystems、Invitrogen、Fisher Scientific和Unity Lab Services,我们将创新技术、便捷采购方案和实验室运营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相结合,为客户、股东和员工创造价值。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thermofisher.com
  • 禾信质谱亮相2012中国(深圳)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览会
    2012年8月28日至30日,广州禾信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携在线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SPAMS0515,以“863计划十一五成果转化”的姿态,亮相2012中国(深圳)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览会(“节博会”)。展示在线气溶胶仪器SPAMS 此次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部,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支持,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单位主办的2012“节博会”在深圳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展会邀约了包括政府采购团、各协会组织的千家团体,累计3万人次专业观众到场参观考察,采购订单总额预估超过300亿元。 禾信,是专业从事质谱仪器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的公司,禾信,在以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打造着中国人的质谱仪器。交流技术创新心得
  • 【解决方案】锅炉行业 | 锅炉水质在线监测仪器
    锅炉水质在线监测仪器解决方案供应商近年来,在全球资源供应不足和倡导低碳节能的大背景下, 最大化降低各式蒸汽锅炉的运行成本,是改善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重要举措。在蒸汽锅炉的任何设施中,锅炉给水或炉水在线监测是降低能源成本的一个重要步骤。最近的调查显示,在能源和故障上改进控制参数(如水质硬度、碱度), 每年可以节省不少费用,而且还可以显著增加热水设备或蒸汽锅炉的使用寿命。因此控制锅炉水质指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杰普仪器作为锅炉水质在线监测仪器解决方案供应商,根据《GB/T 1576-2018 工业锅炉水质》等相关国家标准研发生产了在线锅炉水质监测系统Flumsys 30MT系列,此系列能够实时在线监测锅炉给水和锅炉炉水的总硬度、全碱度、酚酞碱度、pH、电导率、浊度、溶解氧、氯离子、总铁、磷酸根、水中油等参数,广泛用于采暖供热、石油化工、医药行业、食品加工等行业。主要测量参数:锅炉水流程图:
  • 工业锅炉治理新增污染源监测市场超200亿
    过去十余年,我国集中对电厂排污进行治理,但从实际情况看全国范围空气质量&ldquo 不好反差&rdquo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60万台的各类型锅炉中绝大部分为能效低下的工业燃煤锅炉,工业燃煤锅炉的环保设施建设严重不足,整体污染控制水平低,且工业锅炉出于供暖等需要,多靠近城市及居民区,加之排放高度低,不利于污染物的及时扩散,实际已成城市雾霾主因,治霾必治本,对工业燃煤锅炉的治理工作势在必行。   政府管理思路转变 政策成催化剂   政府环境管理思路转变,政策成催化剂。十余年的以总量减排为目的的电厂治理,已使我国电厂污染控制达到甚至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下一步,针对空气质量持续恶化的局面,大气治理的重点将转向以污染物综合治理为目的的工业锅炉治理,工业锅炉治理行业拐点已现:   (1)政府环境管理思路转变,治霾不力已迫使政府大气环境管理思路由狭义的减排转向全盘统筹、污染物综合治理。   (2)针对工业锅炉整治的政策频发,其中锅炉排放标准重新修订,相关排放限值均大幅降低,标准已定,治理已成必然。   锅炉治理 开启千亿市场   民生证券预计,工业燃煤锅炉将催生4000亿元的新环保市场,与&ldquo 十一五&rdquo 脱硫、&ldquo 十二五&rdquo 脱硝相比,市场规模毫不逊色,而且惠及面更广:   (1)除尘、脱硫工程超2000亿元,据民生证券估算,为达到新标准所规定的排放限值,全国存量燃煤锅炉中70%以上需要改造高效除尘器、75%以上需要进行湿法脱硫改造,仅工程市场就达2110亿元   (2)10t/h以下规模的小容量燃煤锅炉需淘汰,替换为新型节能环保锅炉,节能环保锅炉替换市场空间近2000亿。工业锅炉治理开启,大气治理景气周期将延续至&ldquo 十三五&rdquo 末,除尘、脱硫及在线监测等多个相关领域均有望受益。   环境监测厂商最为受益   对工业锅炉治理所涉及的污染源监测、除尘、脱硫及新型节能环保锅炉4个领域进行了梳理,最受益为监测板块:   (1)工业锅炉治理带来的污染源监测新增市场超200亿元,预计未来3年行业年复合增速不低于50%,且监测市场竞争格局稳定,龙头企业弹性最大   (2)脱硫因工业锅炉更注重经济性最优,电力脱硫企业进入工业锅炉领域后能否保持现有竞争格局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3)除尘及新型节能环保锅炉领域分别新增市场空间960亿元和近2000亿元,相当于各自现有市场规模的5-10倍,行业弹性大,但因门槛较低、集中度不高。
  • 领拓聚焦 | 2024惠州电子信息&新能源制造技术研讨会
    3月28日,2024惠州电子信息&新能源制造技术研讨会在惠州富力万丽酒店成功举办。本届研讨会紧扣电子信息和新能源主题,采用“以会带展、会展同步”的形式,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技术交流平台。 本届会议以1个主会场,和2个分论坛的形式举办,共同探讨电子信息和新能源领域未来的行业发展新趋势。 本届会议,领拓仪器携带了徕卡超景深视频显微镜DVM6、标乐EcoMet&trade 30磨抛机、形创三维扫描仪等相关设备亮相现场,吸引众多参会人员的驻足观看,咨询交流。领拓团队就现场参会人员咨询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及操作演示。 参展设备01 徕卡超景深视频显微镜 DVM6 一款多功能视频显微镜,可以用在检测分析,质量控制,失效分析,研发产品等领域的测量分析。集成的照明和复消色差物镜确保了高品质的图像。徕卡多年的光学显微镜制备经验,赋予了超景深视频显微镜DVM6更真实的色彩还原度,图像与眼镜所见之物保持一致。02 标乐Ecomet30磨抛机 标乐 EcoMet30磨抛机为日常磨抛提供了简便的自动操作。友好的触摸屏界面屏幕上以显示所有经常使用的功能,可以大大节省因复杂操作所浪费的时间。EcoMet30的一键清洗功能为每步都需要更换磨抛工艺的客户节省了时间。03 形创SILVER 系列3D激光扫描仪SILVER 系列是便携式计量级 3D 扫描仪的行业典范,该技术产品成熟可靠,能够在任何地点对任何复杂表面进行准确和可重复的 3D 测量。
  • 聚焦“双碳”背景下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浦发论坛邀行业专家开展研讨
    面对全新的投资领域,如何评估新能源产业中各个细分领域的投资风险与收益,如何发挥产融结合的优势快速切入抢占市场?日前,浦发论坛“新产业新赛道可持续发展创新研究”系列第三期举办,邀请众多行业专家,展开“双碳”背景下的新能源产业投融资研讨。研讨会上,对新能源行业有深入研究的政、研、商专家从不同角度出发,结合具体实践进行探讨交流。围绕碳达峰碳中和重点问题及行业发展前景,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绿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佳表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是科技创新,发电端深度脱碳、消费端电气化节能提效、固碳端技术研发是推动降碳的三个重要维度。浦东新区发改委能源处处长蒋旭辉表示,电力结构转型是未来碳达峰工作重点,使用电力产生的碳排放占浦东碳排放总量超过七成。下阶段浦东将在保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对能源消费需求的同时,开展“碳达峰八大行动”,借助科技进步和能效提高推动降碳。申能财务总经理杨波从能源产业集团角度谈如何应对碳中和战略目标,他表示,未来已至、融合为要。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能源生产、能源消费、人为固碳、金融服务等各产业端口都在经历深刻的结构变化,对能源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能力升级和产业生态建设也随之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研讨会还通过圆桌论坛、实践分享等,畅谈双碳背景下绿色金融、市场发展等方面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为积极响应“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更好促进环保产业升级,近年来浦发集团在新能源产业上的投资力度逐步加大。今年8月,浦发集团所属浦东环保公司与上电绿港合资成立了上海浦东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集合优质资源,携手进一步壮大浦东绿色环保产业。浦发环保总经理徐霖介绍,目前,浦东新能源公司着眼于风光氢储方向稳步发展,从分布式屋顶光伏项目起步,同时积极拓展大型集中式光伏、光热项目和海上、陆上风电项目,此外在储能领域,将发挥自身垃圾焚烧发电的终端处置优势,着力推进浦东新区环卫收运体系的新能源车迭代和充换电业务。
  • 新能源新材料的研发和品控,岛津分析技术来助力——岛津行业巡回主题研讨会广州、深圳站圆满结束
    汽车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 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有关技术加速融合,“车能融合”“车路协同”“车网互联”聚合赋能,推动汽车从一个“硬件为主”的单纯交通工具向“软硬兼备”的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转变。汽车产业生态和竞争格局正加剧重构,全面智能化与新能源相互融合发展的时代加速到来,汽车工业正式进入“数据决定体验、软件定义汽车”的新时代。智能化、电动化成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2023年6月8日,岛津工业制造行业巡回主题研讨会来到了广州和深圳。锂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在近几年新能源车辆需求增大的市场下也随之蓬勃发展,对电池的性能评测及研发也越来越迫切。本次会议邀请到行业内知名专家与用户共同聚焦当下新能源新材料的热点话题、分享先进研究成果。大会分别由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业务部喻宗武(广州站)和雷振(深圳站)先生主持。领导致辞-广州站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营业部朱精华部长在广州站大会上致辞领导致辞-深圳站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营业部李德波经理在深圳站大会上致辞朱精华部长和李德波经理表示,岛津作为业内著名的仪器生产厂商,为了实现“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之愿望,一直致力于开发领先时代、满足社会需求的科学技术,为社会开发生产具有高附加值的测试设备。在新能源领域,作为综合性的仪器生产商,岛津生产的尖端测试仪器为各类新能源材料的性能测试和结构表征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岛津的设计理念是在保持稳定、可靠性能的同时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操作体验。希望岛津的产品能在检验分析中尽快成为大家的好帮手。并预祝本次交流会圆满成功。会议报告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工业制造行业负责人苗国玉经理苗国玉经理为大家介绍了岛津是一家怎么样的企业。苗国玉表示岛津是伴随日本工业化和材料学快速发展而崛起的公司,岛津是大家久远的老朋友,深深理解客户的需求。岛津是一家以技术驱动的公司,是检测领域综合方案供应商。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产品蔡斯琪女士蔡斯琪女士为大家介绍了电子探针(EPMA)、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技术及应用。详细的介绍岛津表面分析技术助力锂电材料研究,强调了电子探针在锂电行业的重要性,区别于SEM+EDS,在正极材料的改性、微量掺杂上具有灵敏度高、可以用于分析掺杂元素的梯度分布等特点,成为正极材料工艺研发的好帮手;X射线电子能谱仪在锂电的应用广泛,重点介绍了特色Al/Ag技术在锂电领域的应用;此外还分享了EPMA技术与SPM技术的联用方案,在提供正极材料的组分分布的同时表征正极材料活性物质的状态。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工业制造行业朱蓉女士朱蓉女士介绍了GC在锂离子电池内部产气组成分析、NMP纯度检测、电解液溶剂检测等方面的应用。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工业制造行业专家刘舟先生刘舟先生主要介绍了岛津激光粒度仪、TOC、EDX等仪器在正/负极颗粒的粒度大小及粒径分布、锂电正极材料的主量元素分析,总有机碳分析的应用案例。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营业部技术支持团队佘湘静先生佘湘静先生介绍岛津光谱技术在锂电池研究。包括红外光谱仪、显微红外、拉曼技术的应用。岛津的产品在诸多新能源行业企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天赐集团、华友钴业、松下能源、格林美新材料等企业中大量应用于研发及生产。在电解液、正负极材料、隔离膜、集流体、电芯等材料分析中积累了大量的应用案例。希望通过这次行业巡回会议,倾听客户的声音,开发出真正适合用户需求的产品和应用。会后客户还参观了分析中心。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两会环保提案初露端倪 多省环保预算增超10%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有关渠道了解到,中国民主促进会将在今年两会提交6条关于环保问题的提案。致公党曾就土壤和生态修复进行研讨和调研,调研结果可能成为提案提交至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业内人士表示,全国两会召开在即,近期全国各地频现雾霾和地下水污染问题,势必使环保话题成为两会的最大热点之一。   致公党关注土壤环保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有关渠道了解到,不少民主党派已准备好有关环保的提案。人民政协网透露,民进中央2月21日召开全国两会情况通报会。民进中央今年将提交6篇大会发言、38件提案。其中,《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的提案》、《关于加快制定船舶大气污染防治规定的提案》、《关于高度关注农村垃圾处理、完善村镇垃圾收运处理系统的提案》、《关于采取措施,加强国家层面湿地保护工作的提案》从不同角度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言献策。   据人民政协报报道,致公党中央去年底曾召开土壤环境保护及生态修复调研课题研讨会,旨在理清调研思路,制定工作计划,稳步分阶段分重点就土壤环境保护及生态修复问题进行系列调研。分析人士表示,按照惯例,相关调研和意见很可能以提案方式提交至今年全国两会。中国证券报还从有关渠道获悉,环保部将于两会期间举行新闻发布会,回答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   地方环保预算支出增长   财政部上周公布的各地财政预算草案显示,今年地方财政的节能环保支出同比进一步增加。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北京、上海、广东、湖南、四川、山西、山东、内蒙、辽宁、江苏、河南、广西、海南、陕西等地的节能环保预算平均增长幅度均在10%以上,部分地区增幅达50%。   北京提出市本级节能环保支出65.1亿元,同比增长3.0%。为全面推进“内涵促降”,北京将安排20.6亿元支持节能减排综合示范重点项目以及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PM2.5大气污染物监测、老旧机动车淘汰更新等项目;安排21.4亿元支持合同能源管理、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及抗震加固等项目。上海安排市本级节能环保支出26.9亿元,主要用于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和排污费支出,落实高污染车辆报废淘汰专项补助、生活垃圾分类专项补助、建筑节能项目专项扶持等。广东安排省本级投入21.65亿元推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同比增长30.67%,其中将安排污染减排专项3.8亿元、治污保洁专项资金1.3亿元、水质保护专项1.15亿元、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0.5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地方财政预算的逐步落实将对节能环保产业高增长带来持续稳定的需求支撑。
  • 国家工业锅炉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广东)“特检利器”再升级
    11月以来,国家工业锅炉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广东)“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检测平台”经升级改造后正式投入使用,相继完成了佛山、广州多家锅炉制造企业工业锅炉定型产品测试工作,实现技术服务提速增效。   传统的锅炉定型产品测试主要在使用单位现场完成,受锅炉运行工况稳定性、测试现场的测点布置、监测仪器设备误差等因素限制,对锅炉性能测试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存在一定制约。国家工业锅炉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广东)在10多年锅炉节能环保检测实践和经验积累的基础上,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技术研判和创新探索,自主研发搭建了全国首套集锅炉安全、节能、环保检验检测为一体的“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检测平台”。该平台近期完成了全面改造升级,技术服务能力、质量、效率、范围等均得到进一步提升,有效弥补了中心在锅炉节能环保检测领域中从极度依赖变量更多的“使用”侧向源头变量可控的“生产”侧转变的空白。   “特检利器”的再升级,助推中心进一步突破锅炉送检时快速装拆及切换的关键技术难题,采用基于模块化的柔性结构模式,能面向以液体、气体为燃料的蒸汽锅炉、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提供节能环保快速、精准测试服务,解决了传统测试场景中“测不准、测不快、测不全”等难点。该平台可按设计参数或特定条件进行原位或定制测试,获取锅炉产品基准状态特征指标;基于冷热水可控输入及热交换稳定调节,可获取全负荷下锅炉热效率变化曲线,为锅炉产品运行状况精准画像,为锅炉制造企业、使用单位提供更专业、更高维度的技术支撑以及更科学、更灵活的锅炉性能测试模式。   接下来,国家工业锅炉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广东)将持续加大大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力度,源源不断为特检技术和专业服务注入更大科技动力,创新推动广东特检事业高质量发展。
  • 国产仪器正当时 | 高端科学仪器“进口替代”研讨会圆满举办
    2021年10月25日,由中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应用示范基地、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仪器设备验证评价中心(生命科学站)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共同主办的 “高端科学仪器进口替代研讨会”在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谱育科技”)成功举办。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清华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特别邀请了浙江省科技项目中心和江苏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参会。研讨会针对中国高端科学仪器自主创新成果、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自主可控、国家战略布局和政策指导、高端科学仪器“进口替代”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会议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主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仪器设备验证评价中心(生命科学站)专家委员会主任 韩玉刚 主持。韩玉刚主任指出,科学仪器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和重要成果,科学仪器自主创新是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快速发展的核心要素,国产高端科学仪器 “进口替代”是未来几年中国科学仪器创新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应用示范基地将继续发挥连接科研用户和仪器创新企业的桥梁作用,不断地组织用户深入企业进行需求对接,希望用户不断增加购置国产设备的比例,促进科学仪器“政产学研用”协调发展。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名誉理事长 刘长宽 致辞。刘长宽理事长对各位专家能高度重视国产科学仪器表示感谢,在此次到访谱育科技后,对国产高端科学仪器有了非常好的印象,支持大家积极使用国产仪器,扩大国产仪器的市场占比。 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韩双来 首先对各位专家到访谱育科技表示热烈欢迎。他详细介绍了谱育科技在国家持续战略布局和多部委政策支持下,专注于国家重大科学仪器研制及产业化,持续研发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构建了国内全面的高端科学仪器技术平台与产品体系,保证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谱育科技技术总工和参会专家针对“无机产品技术平台及定制开发”、“有机产品技术平台及定制开发”等两方面展开分享和讨论。 副总经理刘立鹏提到了谱育科技打造的环境监测的全套解决方案,今年谱育科技推出PTR-TOFMS,新一代走航车,全自动三级制冷VOC监测系统,在线ODS及碳监测仪等创新产品。 副总经理俞晓峰重点介绍了LC-MS/MS,GC-MS/MS等高端质谱产品,表示谱育科技ICP-MS去年销售量超过150台,上市6年成绩斐然。 技术总工姚继军重点介绍了ICP-QTOF研发及应用情况,可以跟超级微波,离子交换等前处理结合,同时,谱育科技具备为科研客户定制的能力,可以满足客户需求。在高端科学仪器国产化方面,谱育科技掌握了从样品前处理到分析检测仪器的成熟技术平台和全系列产品,结合国内用户需求联合创新、深度定制开发,可为中国客户提供更满足需求的产品、更优质的服务。拨开云雾见明月,互动研讨在互动研讨期间,大家积极发言。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仪器设备验证评价中心(生命科学站)主任 张丽娜 介绍了验评中心2021年6月成立以来在推进科学仪器走进科研院所实验室的成功经验,重点展示了研究人员利用国产科学仪器做出的重要实验数据和成果,科研人员对国产仪器越来越认可。其他专家在发言中也积极表态要在以后的设备需求规划时优先考虑国产仪器,并对国产科学仪器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同时,要积极使用国产,共同提升国产仪器性能指标,在不同研究领域打造具有中国自主产权的科学仪器,不断提高国产仪器市场占有率并形成创新示范效应,让国产仪器不断走向与国际并行的良性轨道。
  • 2019年全国表面分析方法及新能源与新材料表征研讨会圆满召开
    5月29日-6月1日, 由云南大学和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19年全国表面分析方法及新能源与新材料表征研讨会“在云南昆明圆满召开。来自国内外的120多名专家学者齐聚昆明,对XPS、Raman、电镜等在表面分析技术等交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进行了交流和讨论。随着我国材料科学、化学化工、半导体及薄膜、能源、微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及环境领域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表面分析技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有了长足进步,在科学研究领域的作用日益增长。“2019年全国表面分析方法及新能源与新材料表征研讨会”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召开的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学术交流会议。大会伊始,来自云南大学的吕正红院士为研讨会做了开幕致辞。吕院士首先向参加本次研讨会的与会者表示欢迎和感谢,然后介绍了云南三所高校的历史发展,之后就XPS和UPS在OLED科研领域的应用作了详细的介绍。云南大学吕正红院士会议现场气氛热烈,互动频繁。台上,各位专家分享自己的工作内容及成果。台下,每一位与会者都听得津津有味,并做了认真记录。提问环节,台上台下就表面分析的研究进行了交流和探讨。据赛默飞表面分析及常量元素分析中国区商务经理范春明先生介绍,赛默飞从2014年起坚持每年举行全国表面分析技术研讨会,为仪器分析方法研究人员与科研人员搭建良好的交流平台。仪器分析方法研究人员在此开拓了眼界,为未来的科研工作埋下伏笔。科研人员借此可以了解更多关于表征方法的新进展,为未来在科研工作中获得更好的研究成果打下基础。本次会议聚焦的是新能源与新材料表征,明年将会聚焦其他热门领域。此次会议的举办也是赛默飞作为一家大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促进相关技术交流的体现。会议合影
  • 德图邀请您参加免费的锅炉培训课程
    作为全球最大的锅炉检测仪器的生产厂家,德图仪器为提高中国锅炉工程技术人员在锅炉安装、调试和维修水平,继续对所有锅炉操作技术和节能监测感兴趣和的企业或个人,提供免费的锅炉培训课程。 2009年第一批的德图锅炉培训课程即将于2009年7月9日~10日在北京中法能源培训学校举行。培训期间,住宿和餐饮同时免费。如果您有兴趣请到德图网站(www.testo.com.cn)下载申请表,填写后传真回我公司,我公司将有专人与你们联系确认。 该培训中心是由欧洲投资,拥有全套欧洲引进的采暖设备,并由一流的教师教学。培训中,专业教师将对锅炉的调试和检测的原理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和现场操作示范,帮助学员快速掌握锅炉操作技能。自2006年德图公司在北京的中法能源培训中心首次举行免费锅炉培训班,迄今已成功举办十多场,被业界称为“最好的锅炉培训中心”。
  • 德图将举办免费锅炉培训(附培训课程)
    作为全球最大的锅炉检测仪器的生产厂家,德图仪器为提高中国锅炉工程技术人员在锅炉安装、调试和维修水平,继续对所有锅炉操作技术和节能监测感兴趣和的企业或个人,提供免费的锅炉培训课程。 2009年第二批的德图锅炉培训课程即将于2009年11月26日~27日在北京中法能源培训学校举行。培训期间,住宿和餐饮同时免费。如果您有兴趣请到德图网站(www.testo.com.cn)下载申请表,填写后传真回我公司,我公司将有专人与你们联系确认。 该培训中心是由欧洲投资,拥有全套欧洲引进的采暖设备,并由一流的教师教学。培训中,专业教师将对锅炉的调试和检测的原理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和现场操作示范,帮助学员快速掌握锅炉操作技能。自2006年德图公司在北京的中法能源培训中心首次举行免费锅炉培训班,迄今已成功举办十多场,被业界称为“最好的锅炉培训中心”。
  •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
    在“双碳”目标正式提出两周年之际,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1+N”政策体系已基本建立,“双碳”工作取得良好开局。我国在努力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能源供应保障能力。11月23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主办,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协办的“2022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凸显,在坚持低碳发展的同时,如何保障能源安全,支持经济发展,是今年的重要议题。本次会议主题为绿色低碳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转型挑战艰巨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蒋兆理介绍,2021年,全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3.8%,比2005年下降50.8%,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2012年的68.5%下降至56%,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6.6%,风力发电、光伏发电装机稳居世界首位,成功启动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顺利收官,有效发挥了市场机制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激励约束作用。低碳和适应气候变化相关试点示范不断推进,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持续提高,全社会低碳意识不断提升,同时我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为《巴黎协定》达成、生效和顺利实施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杜祥琬表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减排幅度大、转型任务重、时间窗口紧。我国突出的问题是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综合效率偏低,而且我国从实现碳达峰到碳中和预留了三十年左右的时间,明显短于发达国家的五十年到七十年,所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转型,绿色低碳转型要速度更快、力度更大,挑战也更为艰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近年来,我国的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稳居世界首位、发电量占比稳步提升。国家能源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已突破7亿千瓦,约相当于31个三峡电站的装机容量,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28%以上。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推动化石能源比重逐步降低。截至去年底,包括风电、太阳能、水电等在内的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已达47%,历史上首次超过煤电装机。这样的此消彼长,充分显示了我国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方面迈出的坚实步伐。儿童投资基金会中国区副首代刘强表示,未来5-10年是尽早实现碳达峰、防止高碳锁定的关键时期,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增长、能源安全、社会公平等多种要素,不断识别和解决能源转型中的关键问题,提出经济和技术可行的解决方案,加快推动清洁能源的规模化利用,加强能源供应测和需求侧的互动,以构建更有韧性的新型能源体系,实现转型和发展的双赢。杜祥琬表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是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能源低碳转型的资源基础是丰厚的。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并与化石能源协调互补,先立后破,是我国能源的战略方向。低碳转型与能源安全并行不悖,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利用是我国自己可以掌控的,不依赖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幻,有利于能源体系的独立性和安全性。实现双碳目标是顺应绿色发展时代潮流、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双碳目标的实现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长达几十年的科学的转型过程,需要深度的管理创新、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和企业参与,要保持战略定力。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在“1+N”政策体系的规划指导下,我国陆续对煤电规划提出了一系列政策目标,明确未来煤电发展需要兼顾低碳减排和安全保供的双重要求。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表示,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是能源革命的中心任务,同时也需要应对零碳电力供给与用电需求的季节差、大比例风光电导致日内逐时的供需差等问题。“能源革命应保证进程中满足能源供给和经济增长的需求,先立后破,只有建立起可靠的新能源供给才能停掉原系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零碳热力系统的建设不仅不会影响制造业,还会带动大量新型产业,像电动车、充电桩、电力电子、热变换器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等,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江亿表示。江亿表示,低碳发展实际是一场能源革命,要把现在的燃煤燃油燃气这些化石能源为主体的碳基能源系统转为零碳能源系统,可再生能源为主。零碳能源系统可以看得见的是水电、核电、风电、光电,风电光电是广义的,各种方式的,加上生物质能,未来主要的一次能源来源就都是电力而不是燃料了。因此,未来的能源结构和用能方式,应努力实现全面电气化,尽可能利用电力替代燃料。这当中最核心的任务是农村新能源系统的建设,因为它既是零碳燃料的提供者,还是新型分布式自律式发电的先遣尝试,所以应该是中国能源革命的始发地。把握煤电转型合理路径在双碳目标的大幕下,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成为电力产业的发展趋势,而煤电未来发展的定位也将发生重大转变。华北电力大学教授袁家海介绍了他的团队与NRDC合作的《“双碳”目标下五大发电集团发电业务低碳转型研究》的主要发现。袁家海表示,就中国的国情而言,我们的煤电不是简单的退出或者关停,它存在煤电业务自身转型优化,新能源业务高质量增长以及二者融合发展这三个层面的重点内容,这也是发电企业探索电力业务转型的主要出发点和主要抓手。需要在明确区域煤电功能角色定位的基础之上,从严控增量、改造存量和科学减量,三个量的角度去把握煤电转型的合理路径。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蒋丽萍表示,在近期转型方面,不管是企业转型还是技术转型,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要减少发电用煤。所以,近期的重点还是要继续提高电厂的发电能效,同时需要持续加强煤电厂灵活性改造。远期来看,在提升跟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系统运行的互动能力方面,需要做好用户侧的需求响应能力的挖掘,以及用好新的储能技术。燃煤机组的存在价值,不再主要体现为能量的提供者,而是查余补缺、托底保供。目前看,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至少在碳达峰前后),一旦出现长时间周期及跨季节性的风能太阳能出力不足的情况时,能及时顶上的可能还只能是燃煤机组。为有效支持煤电转型,需要在市场机制及系统运行管理机制方面进行变革,尤其需要进一步细化电力市场产品,体现各类技术或市场主体在保障电力安全稳定运行及可靠供应方面的贡献与价值。北京京能能源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梅东升表示,目前煤电三改联动在国内可行相对成熟,但还存在一些应用和实施上的困难。如存量机组提效升级改造上就涉及煤电整个系统诸多设备和材料升级,投资较大。再有就是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建议要和储能结合起来,如果没有储能技术的融入,灵活调节能力和范围也会受限。另外,煤电绿色转型除了自身转型更需要同风光水等其他清洁能源结合起来,实现多能互补融合发展。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煤炭煤电应该是典型的中国问题,需要政府和企业一起解决煤炭退出和煤电退出问题。如何退出不仅仅关系到政府,关系到老百姓,涉及电价的问题,保障供电的问题,还涉及到企业。煤电机组接下来的技术以灵活性改造这条路径为主,政府政策应从灵活性改造这一点政策上发力,保证灵活性改造最终还有钱赚。煤电系统的退出,应该以利用小时数的逐步降低来实现。政府政策要从现在就要考虑低利用小时电力企业的生存问题,要确保在碳中和进程当中煤电发挥它的作用,同时又让它有生存的空间。
  • 《上海市2024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安排》印发
    上海市2024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安排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本市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结合本市实际,现将2024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安排如下:一、有效衔接“十四五”规划目标加强绿证与能耗双控政策衔接,大力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全市考核口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各区、各行业、各重点区域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按照确保完成后两年平均“十四五”剩余目标、力争完成“十四五”规划进度目标。重点用能单位严格实施能耗总量控制。主要污染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工程减排量完成国家下达目标,煤炭消费总量持续控制。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综合管理推进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数智平台功能全面上线。建立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碳排放双控目标考核制度。制订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位管理办法。推进各区全面完成2023年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完善产品碳足迹相关制度,推进低碳供应链建设。三、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推动蒙电入沪前期工作,加快引入市外绿电资源,年内新购市外非化石能源电力40亿千瓦时。推进市内新能源建设,力争新增光伏装机60万千瓦以上,组织开展新一轮海上风电竞争配置,加快金山一期等近海风电建设。加快建立促进绿电生产消费的市场体系和长效机制。四、持续推动节能降碳增效开展年度区级政府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目标责任评价、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目标责任考核、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核查。组织各领域、各区抓紧下达重点用能单位年度节能降碳目标,“百”“千”家工业重点用能单位年度能耗总量原则上削减1%以上,“百”“千”家交通重点用能单位年度能耗强度原则上削减1%以上。五、深入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加快吴泾等重点区域整体转型,推动漕泾综合能源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化工产业向杭州湾地区集聚。加强落后产能调整力度,实施调整项目450项。加快布局和培育绿色低碳新赛道产业发展,推动新型储能、氢能、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数字赋能,推进年综合能耗2000吨标准煤以上用能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落实“百一”行动计划,推进100家重点用能单位完成能源审计。六、推进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推进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落实超低能耗建筑不少于200万平方米。强化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落实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15%以上的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不少于100万平方米。持续推进全市绿色社区、节约型机关、绿色商场、生态文明示范校、“无废细胞”等示范创建,推进酒店资源循环利用。七、推动交通领域绿色低碳完善低碳综合运输结构,推进铁路、航道建设整治工程。构建低碳城市交通体系,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公交线路优化、慢行网络建设。推进交通装备低碳升级,加速推进城市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推进绿色智慧航运中心建设。推动可持续燃料在航空、船舶领域使用。推进低碳设施体系建设,深度挖掘交通领域光伏应用潜力,加快船舶岸电和充电桩建设。八、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持续完善垃圾源头分类长效机制,推进投放点改造提升行动。推进建筑废弃混凝土资源化利用,积极拓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建材产品应用场景。推动有关区(管委会)落实资源循环利用行业用地规划布局。组织申报并发布一批本市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发展名单。九、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核心支撑作用制定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发展路线图。开展低碳前沿颠覆性技术探索,加快技术攻关。培育一批节能低碳和新能源研究机构,推进重组建设、优化完善碳中和相关领域的重点实验室和绿色技术创新中心。十、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实施环城生态公园带及“千座公园”建设工程,新增各类公园120座,新建绿地1000公顷。巩固提升森林碳汇能力,新增森林面积3.1万亩,完成公益林抚育面积3万亩。十一、积极倡导绿色低碳全民参与组织好全国生态日、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六五”环境日主题宣传活动。深入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等工作。继续举办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和成果博览会。十二、推进绿色低碳区域行动推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碳中和示范区建设,培育碳中和产业发展动能、开展生态岛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及碳排放精细化管理相关研究及平台建设。支持宝山区打造以宝武(上海)碳中和产业园为主的绿色低碳供应链核心功能区。启动首批碳达峰碳中和试点示范项目创建。十三、强化主要污染物减排继续实施“批项目、核总量”制度,实行建设项目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替代,试点开展市重大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核查评估工作。加快构建本市排污权市场化交易机制,协同推进长三角跨区域排污权交易。持续开展燃煤发电机组环保排序。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推动粪污处理设施升级,推动秸秆资源科学规范利用。推行分级分类监管,强化环境监管、监测与执法联动。十四、实施污染减排重点工程在石化行业重点企业开展无/低泄漏设备组件应用试点、VOCs泄露智能化在线监测试点。持续推进国三柴油车淘汰。推动锅炉和炉窑稳定排放达标。推进包装印刷行业VOCs治理。推动一批污水、污泥、生活垃圾处置及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不断提升环境基础设施能力和水平。十五、健全节能减排政策机制开展《上海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通则》等法规、标准修订,启动一批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减排领域地方标准新制订项目。修订秸秆综合利用、生活垃圾分类、建筑节能支持政策,研究制订碳达峰碳中和、污水主管修复和改造、节水减排、燃煤电厂升级改造等支持政策。修订完善差别电价机制,探索将办公建筑纳入执行和范围。十六、强化责任落实和监督执法建立完善月度调度、季度预警、年度考核的监测预警机制。做好“十四五”重点工程减排量指标分解。制定发布上海市“两高”项目管理目录,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完善能源和碳排放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优化污染源统计调查范围,提升统计数据质量。
  • 2009中国材料研讨会在苏州举行
    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主办,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中南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协办的2009中国材料研讨会于10月15-17日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共有来自高校、研究所、企业等10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举办期间正值第二届国际材料峰会召开之际,一场“材料学盛宴”在苏州上演。仪器信息网作为合作媒体也见证了此次“材料学盛宴”。 2009年中国材料研讨会开幕式现场 第二届国际材料峰会现场   会议开幕式由华南理工大学校长李元元教授主持,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长、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院士,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前理事长、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周廉院士,钢铁研究总院殷瑞珏院士,四川大学常务副校长李光宪教授,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徐坚研究员,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魏炳波教授,武汉理工大学欧阳世翕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高端平女士,苏州市工业园区科技局局长张东驰先生等出席开幕式。 华南理工大学校长李元元教授   黄伯云院士介绍了2009年第二届国际材料峰会及中国材料年会的情况,此次峰会与年会的主题不谋而合,都关注材料与能源。众所周知,随着石化能源的逐渐减少,世界正面临着能源危机,可替代的能源材料研究变得至关重要,中国材料人应抓住机遇,研发出具有原始创新性的材料。黄院士希望此次会议能为从事新材料科学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专家、学者、政府有关的管理部门和领导、企业家及其它相关人员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共同交流和共享材料研究的最新成果,研讨新材料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此外,黄院士表示,在第二届国际材料分会最后还将发布“苏州宣言”,就当前国际材料学的研究状况与社会需求发布材料方面的研究重点等。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长、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院士 苏州宣言讨论发布现场   周廉院士致辞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述了中国材料界的情况:1、简要介绍了中国材料研究学会(C-MRS)及国际材料研究学会联合会(IUMRS)的情况,及世界四个重要的材料会议:国际先进材料会议、国际电子材料会议、亚洲材料会议(2010年在中国举行)、国际材料峰会 2、从“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开放度”、“新材料产业投资”等几个关键词阐述了其对中国材料界问题的思考 3、中国材料科学研究需要大视眼、大平台、大合作 4、重视材料教育、材料人才培养。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周廉院士   苏州市工业园区科技局局长张东驰先生介绍了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与优惠政策,并代表苏州市政府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苏州市工业园区科技局局长张东驰先生   开幕式第二部分是大会报告,报告内容主要围绕“关注材料与环境”的会议主题:钢铁研究总院殷瑞珏院士“钢厂功能拓展与节能”报告阐述了钢铁这种传统量大面广的材料所面临的高能耗、高污染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与案例;大众汽车研究中JorgHuslage博士“New Materials in the advanced Powertrains-The future of VW electric vehicles ”报告则把目光投向了汽车新能源动力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前景;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周少雄总工程师“新能源发展与材料”主要介绍了目前的新能源与材料的情况。 钢铁研究总院殷瑞珏院士 大众汽车研究中JorgHuslage博士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周少雄总工程师   开幕式的第三部分是C-MRS科技奖宣布及颁发。颁发仪式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高端平女士主持,黄伯云院士、李光宪教授、魏炳波教授及欧阳世翕教授为获奖者颁发奖杯和证书。获奖名单:   一等奖 光纤用高纯四氧化锗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 (科技进步类) 苏小平等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北京国晶辉红外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二等奖   稀土永磁合金高温相变及其在材料创新工艺上的应用研究(基础研究类) 康树明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SMD磁性器件用低损耗及低温烧结镍铜锌量体材料研究(科技进步类) 张怀武等 电子科技大学、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客车用镍氢动力电池及系统(科技进步奖) 蒋立军等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天津和平海湾电源有限公司、湖南南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颁奖仪式现场   除了大会报告,会议还设有节能减排、绿色电子材料、先进电池材料、环境友好陶瓷材料、太阳能光伏、光热材料等13个分会场,在接下来的两天里进行分会报告及墙报展。会议同期举行“中国新材料国际展览会”,共吸引国内外材料分析检测领域的生产厂商50 余家前来参展,如:德国新帕泰克、瑞士华嘉、日本HORIBA、江苏天瑞、珠海欧美克、丹东百特、济南微纳、上海衡平等。 展览会及墙报展现场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