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国际再生资源创新项目技术对接会

仪器信息网国际再生资源创新项目技术对接会专题为您整合国际再生资源创新项目技术对接会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国际再生资源创新项目技术对接会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国际再生资源创新项目技术对接会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国际再生资源创新项目技术对接会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国际再生资源创新项目技术对接会话题讨论。

国际再生资源创新项目技术对接会相关的论坛

  • 第十二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国际再生金属展览交易会

    http://www.chinahyh.cn/imageRepository/c8d5fe25-b526-4858-8e19-8a619ed8cb8a.jpg第十二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首届国际再生金属展览交易会”已于2012年11月7~9日在北京中国大饭店隆重举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吉位、副会长李士龙、副秘书长马鸿昌,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副秘书长王书文、北京工业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程会强等出席了本次新闻发布会,会议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副秘书长吴艳主持。本届展览延续历届以交易洽谈为主的惯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展示内容,展商数量也较往届有所增加。展商类型包括国内贸易加工商(国内贸易、分选、拆解、加工)、国际贸易商(国际废料供应商)、海内外设备制造、技术研发机构、环保产业园区和城市矿产项目园区、金融及咨询公司等,结构更加多元化。展会同期还将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再生金属行业影响力企业评选活动颁奖典礼、中国再生金属行业十年成就主题展示、中国易拉罐回收年启动仪式、再生资源文化艺术创意展示、全球再生资源贸易供求对接洽谈活动、技术信息及产品发布活动等。展览面积7500m2,展商总数预计将达到80家,目前报名参展企业近60家。

  • 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通知》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健全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是一项民生工程,对提高家电家具以旧换新便利性,畅通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具有重要作用。《通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典型探索、以点带面的原则,提出到2025年,在全国培育一批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典型城市和典型企业,推广一批经验模式,推动废旧家电家具规范化回收水平明显提高。《通知》围绕完善回收网络、培育回收主体、创新回收模式、规范回收行为等方面提出工作任务。主要包括合理规划回收网络,充分发挥家电生产、流通、回收等企业各自渠道作用,发展“互联网+回收”,支持开展规范的“以车代库”回收,促进规范化处理与二手商品流通等。《通知》强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健全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重要性,加强组织领导与工作保障,开展典型建设。根据《通知》要求,商务部还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健全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典型建设工作指南(试行)》。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共同抓好《通知》落实与政策落地,扎实推进相关工作,及时总结提炼并复制推广经验做法,不断完善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附:[align=center][b]商务部等9部门关于健全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通知[/b][/align]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健全废旧家电家具回收体系,进一步释放家电家具消费潜力,畅通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经国务院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典型探索、以点带面,加快健全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到2025年,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批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典型城市,培育一批回收龙头企业,推广一批典型经验模式,形成一批政策法规标准,全国废旧家电家具回收量比2023年增长15%以上,废旧家电家具规范化回收水平明显提高。二、完善回收网络规划布局(一)合理规划回收网络。强化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公益属性,将回收网点建设纳入各地区有关规划。科学布局社区回收点前端投放、街道中转站枢纽回收、区县分拣中心末端分拣的全链条三级回收体系。结合当地城乡人口规模、居民社区和公共机构分布,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网点和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网点“两网融合”。(商务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加强社区回收网点建设。扎实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设置废旧家电家具暂时存放点。定期组织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家电家具销售企业上门回收废旧家电家具,并为回收车辆进出提供便利。鼓励有条件的居民社区利用闲置房屋设置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临时存放场所,方便居民装修、搬家。(商务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三)畅通公共机构回收渠道。支持回收企业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共同构建废旧办公设备、办公家具统一回收平台。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公物仓”建设,对统一回收平台中经维修可继续使用的办公设备、办公家具,通过“公物仓”以置换、调拨等方式循环使用 无修复或再利用价值的,予以统一环保化处理。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向社会其他经营主体推广“公物仓”模式。(商务部、国管局、财政部、供销合作总社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培育多元化、规模化回收主体(四)延伸生产企业责任。引导家电生产企业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将资源环境责任延伸至产品全生命周期。推动更多企业参与家电回收目标责任制,并优先支持落实家电回收目标责任制的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家电家具生产企业加强绿色设计和技术研发,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便于回收处理的技术工艺和易于回收利用的环保材料。(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五)发挥流通企业渠道优势。鼓励商超卖场、电商平台等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加强合作,发挥产销衔接、商品集散的渠道优势,促进废旧家电家具回收。加快家电售后服务领跑企业培育,支持售后服务企业利用自身维修网络开展逆向物流业务,积极参与废旧家电回收。(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供销合作总社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六)支持回收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回收企业以连锁经营、协议合作等方式提高组织化程度,推动形成一批回收行业龙头企业,加强对较为分散的前端回收主体的引导。支持家电家具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建设。指导回收企业与家电家具品牌企业联动,设立废旧家电储运货场、家具回收中心仓,提升废旧家电家具回收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供销合作总社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四、探索创新回收模式(七)发展“互联网+”回收。支持回收企业借助相关信息平台、移动应用程序等开展“线上预约、线下回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暂存、运输、处理等业务流程。鼓励家电生产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改进废旧家电在线估值服务。(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八)鼓励回收企业“延伸触角”。支持信誉好、服务优、规模大的回收企业与区县等签署合作协议,向居民区延伸回收网络,推动专业化、规范化回收服务进街道、进社区,逐步实现正规企业直接上门回收废旧家电家具。(商务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供销合作总社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九)推广“以车代库”流动回收。支持各地区根据当地情况,推广“以车代库”等灵活回收模式,指导回收企业的流动回收车辆采用“定点、定时”方式进入街道、社区回收废旧家电家具,统一服务规范,实现废旧家电家具即收即走。(商务部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五、做好规范化处理和二手流通(十)促进废旧家电家具规范化处理。督促回收企业守法合规经营,加强进出货环节信息登记与台账管理,将废旧家电销售给合法合规拆解企业。规范拆解废旧家电,提高废旧家电中钢铁、塑料、玻璃等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及时无害化处理废旧家具,降低环境污染风险。(商务部、生态环境部、供销合作总社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一)规范旧家电家具二手流通。规范二手家电家具流通秩序,发挥二手流通企业收购、鉴定、评估等专业优势,扩大二手家电家具交易、租赁规模。鼓励发展“互联网+”二手方式,推动网络交易平台建立健全旧家电及有二手流通价值家具的交易规则,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手段,跟踪流向,促进二手交易规范畅通。(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六、强化保障措施(十二)健全法规标准。加快推动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领域地方立法,完善相关标准体系,提升回收网点建设等法制化标准化水平。建立健全再生资源回收重点联系企业制度,引导回收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统计必要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废旧家电家具等大件垃圾市场化清运机制。(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三)加强要素保障。各地区加强对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统筹用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等相关资金,积极引导企业以县城、乡镇为重点,改造提升家电销售网络、仓储配送中心、售后维修和家电回收等服务网点。鼓励各级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支持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落实好现行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保障废旧物资回收车辆合理路权,对车辆配备、通行区域、上路时段等予以支持和规范。(商务部、公安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金融监管总局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十四)严格监管执法。各地区要加强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日常管理,坚决防范安全生产和环境污染风险隐患。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违法拆解废旧家电、非法转移或倾倒危险废物等行为,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法律责任。督促二手商品交易平台履行主体责任,完善信用评价和纠纷处理机制,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商务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五)开展宣传推广。在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生态日期间,加强绿色安全理念宣传与节能减排知识普及。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类媒体推广废旧家电家具回收典型经验,倡导规范投放废旧家具等大件垃圾,营造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良好氛围。(商务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七、工作要求(十六)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健全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重要性,健全商务、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财政、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市场监管、机关事务、供销合作社等单位共同参与的协同推进机制,建立科学的工作体系、政策体系、指标体系、评价体系,细化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统筹推进相关工作,有关工作情况及时报告。?(十七)开展典型建设。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本通知要求制定并发布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工作指南,加强对相关工作的组织和指导。各地区要结合本地实际,指导推进完善回收网络、培育回收主体、创新回收模式、规范二手流通等,推荐具备良好基础并达到相关条件的地级城市和企业,以废旧家电家具回收为重点,开展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探索。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扎实推进相关工作,及时推广复制经验做法。在此基础上,做好其他品类再生资源回收工作。

  •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关于发布《危险废物全过程追溯数据集及数据交换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的通知

    [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各相关单位:[/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团体标准管理规定》以及《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团体标准制修订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经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组织审查,现批准发布《危险废物全过程追溯数据集及数据交换技术规范》团体标准,标准发布编号:T/ZGZS 0306-2023,该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欢迎相关单位结合实际采标应用。[/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特此公告。[/size][/font][align=righ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size][/font][/align][align=righ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2023年6月12日[/size][/font][/align][align=righ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size][/font][/align][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size][/font][img]http://www.ttbz.org.cn/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img][url=http://www.ttbz.org.cn/upload/file/20230616/6382254594089730607724059.pdf]【通知】《危险废物全过程追溯数据集及数据交换技术规范》团标发布.pdf[/url]

  •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关于《二手服装流通碳减排量核算技术规范》《二手服装碳足迹核算方法》团体标准立项的通知

    [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各相关单位:[/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按照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及民政部《团体标准管理规定》以及《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团体标准制修订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由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废旧纺织品专业委员会、广州格瑞哲再生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杭州解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牵头申请的《二手服装流通碳减排量核算技术规范》《二手服装碳足迹核算方法》两项团体标准,经我会评审,该标准符合立项条件,现批准立项,立项编号:[/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二手服装流通碳减排量核算技术规范》:2023TB-ZD-12[/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二手服装碳足迹核算方法》:2023TB-ZD-13[/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请起草单位严格把控标准质量关,切实提高标准制定的质量和水平,增加标准的适用性和实效性,按期完成标准编制的相关工作。[/size][/font][align=righ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 [/size][/font][/align][align=righ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size][/font][/align][align=righ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size][/font][/align][align=righ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2023年6月30日[/size][/font][/align][align=righ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size][/font][/align][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size][/font][img]http://www.ttbz.org.cn/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img][url=http://www.ttbz.org.cn/upload/file/20230630/6382374457025716929257033.pdf]立项通知.pdf[/url]

  • 【原创】深圳十大自主创新项目总建设费用23亿元将带来多大的商机?

    [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00830/047175.shtml[/url][size=4] 近日,深圳十大自主创新项目同时举行开工仪式,总建设费用23亿元。[/size][size=4]  深圳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十个自主创新项目有[b]三个项目是主要面向TD等3G及下一代先进通信技术开发应用[/b],[b]三个项目分别面向超材料领域、先进集成电路封装材料领域和动力电池关键材料领域[/b],[b]三个生物医学领域的项目两个属于基因组学范畴[/b],[b]一个主要面向高分辨率成像识别领域[/b],项目承担单位在相关领域均具有高水平的研究基础。深圳经济特区经过30年的发展,目前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处于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为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实现科学发展,迎接新一轮的经济竞争和产业竞争,深圳必须提前部署更多高水平的具有战略引领意义的自主创新项目,以支撑特区未来三十年的发展,再创辉煌。[color=#013add]十大自主创新项目:■TD-LTE系统预商用设备开发。■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系统设备与终端国家工程实验室。■TD-SCDMA业务开发测试验证平台。■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实验室建设。■高密度多层封装基板制造工艺开发与产业化。■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关键材料研发与产业化。■深圳市化学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心脑血管易损斑块的高分辨成像识别与风险评估预警体系重大问题的基础研究。■癌症基因组研究——以新一代测序技术研究癌症的“组学”。■深圳(硅谷)海外创新创业人才引进中心。[/color]相信这十大自主创新项目会涉及到众多的仪器采购,它将带来多大的商机呢?欢迎大家讨论![img]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brow/em09505.gif[/img][/size]

  •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关于《危险废物焚烧处置HBCD废物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立项的通知

    [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各相关单位:[/size][/font] [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按照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及民政部《团体标准管理规定》以及《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团体标准制修订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由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危险废物专业委员会牵头申请的《危险废物焚烧处置HBCD废物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经我会评审,该标准符合立项条件,现批准立项,立项编号:2024TB-ZD-10。[/size][/font] [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请起草单位严格把控标准质量关,切实提高标准制定的质量和水平,增加标准的适用性和实效性,按期完成标准编制的相关工作。[/size][/font] [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 [/size][/font] [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 [/size][/font] [align=righ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size][/font][/align][align=righ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2024年9月3日[/size][/font][/align] [img]https://www.ttbz.org.cn/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img][url=https://www.ttbz.org.cn/upload/file/20240903/6386098093831208766438860.pdf]关于团体标准《危险废物焚烧处置HBCD废物技术规范》立项的通知(1).pdf[/url]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等十部门联合发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制定降低固废产生强度、推进固废规模化利用、强化固废协同利用、增强固废综合利用能力、推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等任务,推动工业资源协同利用,促进工业全面绿色转型发展。[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实施方案[/b]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工信部联节〔2022〕9号),促进工业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大力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推行循环型工业生产方式,着力提升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的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动工业资源协同利用,促进工业全面绿色转型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助力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二)基本原则统筹谋划,分策推进。围绕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与工业绿色转型需求,坚持全区一盘棋,以产业链安全、生产环境安全、经济发展为底线,结合工业固废和综合利用产业结构、空间分布特点,加强组织领导、整体谋划、统筹协调和全面推进,构建跨产业协同、上下游协同、区域间协同的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格局。问题导向,补齐短板。聚焦工业固废、城镇固废等固废品种和产业链薄弱环节,围绕产废行业绿色转型、工业固废规模化利用、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瞄准工业固废减量化痛点、再生资源高值化难点、工业资源协同利用堵点,适时开展资源综合利用评价管理,切实提高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创新驱动,数字赋能。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引领作用,加快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新产品及新设备的创新及推广应用,强化信息技术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创新应用,加速信息技术与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深度融合。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固废产出企业和利用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性,促进产业壮大发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需求、供给、价格等市场手段为主,以规划、政策、标准等行政手段为辅,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予以倾斜支持,鼓励建设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园区,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促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行业发展。(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重点行业工业固废产生强度下降,工业固体废弃物填埋率降低,大宗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水平和效率提升,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装备水平、产业集中度和协同发展能力大幅提高,努力构建创新协同、规模化与高值化并行的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生态。二、主要任务(四)降低固废产生强度推广非高炉炼铁、有色金属短流程冶炼、铬盐[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5p][color=#3333ff]液相[/color][/url]氧化、尾矿和煤矸石原位井下充填等先进工艺。强化生产过程资源的高效利用、梯级利用和循环利用。鼓励产废企业加强生产过程管理、优化固废处理工艺,提高固废资源品质,降低综合利用难度。综合运用环保、节能、安全、技术等措施,依法依规推动产生严重污染环境的工业固废的落后产能退出。能源(电力、热力)行业稳步扩大水力、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利用,减少固废产生源。(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发展改革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五)推进固废规模化利用推动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建设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依托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鼓励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集聚化、园区化、区域协同化布局。促进工业固废按元素价值综合开发利用,加快推进粉煤灰、煤矸石、脱硫石膏、尾矿等工业固废在有价组分提取、建材生产、市政设施建设、井下充填、生态修复、土壤治理等领域的规模化利用。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提质增效。积极开展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落实相关优惠政策。(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税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六)强化固废协同利用加强产业间合作,促进采矿、矿物加工、建材、石化化工等产业协同耦合发展,促进固废资源跨产业协同利用。推动工业装置协同处理城镇固废。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博乐市要以“无废城市”建设带动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鼓励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和企业创建“无废工业园区”“无废企业”,提升固废在园区内、厂区内的协同循环利用水平,提高固废就地资源化效率。(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七)增强固废综合利用能力针对部分固废成分复杂、有害物质含量高、性质不稳定等问题,分类施策,鼓励推进工业固体废物精细化、名录化管理。积极开展钢渣分级分质利用,扩大钢渣在低碳水泥等绿色建材和路基材料中的应用,提升钢渣综合利用规模。积极推进气化渣高效综合利用,加大规模化利用技术装备开发力度。(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科学技术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八)推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加快构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推动再生资源产业集聚发展。提升再生资源利用价值,加强大数据、区块链等互联网技术在再生资源领域的应用,延伸再生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链条,促进钢铁、有色金属等废碎料以及废钢、废渣、尾矿、废塑料等的高效再生利用。支持产品设备生产制造企业建立逆向回收体系,发展高水平再制造。有序推进石油设备等再制造。积极引导符合产品标准的再生原料引进使用。(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厅、商务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九)推广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积极推广《国家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目录》中的产品和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的绿色产品。规范再制造服务体系,提升与优化再制造产品与整机性能,建立再制造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再生产品、再制造产品的推广应用机制。(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推进先进技术推广应用支持龙头骨干企业与国内外科研院校、行业机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等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合作,重点支持再制造关键工艺技术装备研发应用与产业化推广。引进先进的煤化工、石油化工等化工废渣处理处置技术,深入开展化工废渣的综合利用研究。积极推进创新性钢渣、铝灰(渣)、铁合金渣等金属冶炼渣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应用。推动废旧光伏组件、废旧风电叶片等新兴固废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加强技术推广应用的政策支持,激励企业投入技术应用。积极推广《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设备目录》中的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科学技术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一)加强数字化赋能在钢铁、石化、建材等行业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鼓励企业开展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认证。提升企业数字化建设水平,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进产品设计,创新生产工艺,推行精益管理,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最大限度减少固废产生。鼓励利用数字化技术,加强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在工业固废生产建筑材料、再生资源分拣加工、高价值废旧物资精细化拆解等重点领域引进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科学技术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二)强化行业标杆引领积极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选择工业固废或再生资源集聚、产业基础良好的地区,新建一批高质量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基地。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示范,推动现有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和新建园区循环化建设。有效发挥国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骨干企业示范作用。继续开展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和再制造试点示范工作,建设一批再制造示范企业。培育工业资源综合利用“领跑者”企业。(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三、保障措施(十三)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工作要求,建立自治区负总责、地(州、市)具体负责的上下一体、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充分认识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地、(州、市)要明确目标、任务及措施,提出重大项目清单,将各项任务落实落细,扎实推进相关工作。(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商务厅、科学技术厅、市场监督管理局、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税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四)加大政策支持认真落实国家及自治区有关资源综合利用的相关财政和税收政策。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工业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对符合条件的工业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给予用地支持。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给予工业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信贷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工业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申请绿色信贷和发行绿色债券。鼓励社会资本出资设立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基金。(自治区财政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税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五)促进合作交流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推进资源、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向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加强同京津冀地区以及沿海省市技术、人才、项目等方面的合作交流,积极引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优势企业与科研院所。(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商务厅、科学技术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六)强化宣传引导大力宣传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构建全社会共同治理和保护新格局。创新宣传方式,丰富宣传手段,利用互联网、短视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总结推广一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经验做法、典型模式,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导促进绿色消费,提高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市场接受度。鼓励利用自媒体、互联网等信息化平台,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宣传培训,积极举办专题论坛、技术展示和交流会。(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 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思索

    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思索

    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思索从科研到产业化:打通生物医药产业化创新发展最后5公里!(作者:高圣生物医药周勇)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新晋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曾说:“真正的科研创新应该从科技规划开始。”换言之,如果科研规划本身就是跟踪性、模仿性的,在这样的框架下不可能有重大创新,只能越落越远。我国从2003年以来对基础科学的投入逐年加大,很多高校、科研院所从人才到装备,到项目到高水平学术成果都在加强;SCI发表数量也从少有到世界第二;对研发经费的投入也在亚洲前三。但是真正把科研成果,创新成果转化为产品的能力我们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差太远。第一部分:我国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现状当前我国基础科研正处于从跟踪追赶到并行发展的重要转型。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开拓前沿的原创成果缺乏,科技领军人才不够,学科布局不均衡,创新文化氛围不浓,基础研究支撑和引领产业发展的机制还不够成熟等。目前从事科研工作的队伍已非常庞大,在很多技术领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进步。但是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10%,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当前,世界科学研究格局正发生重要转变。2001-2011年,全球R&D总支出以年平均6.7%的速度增长。2011年,全球R&D支出超过14350亿美元(2006年为10510亿,2001年7530亿)。2011年投入最大的前7个国家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三,而其中排名前三的美国、中国和日本的总量超过了全球的50%。美国仍旧是最大的R&D执行者,2011年其R&D总支出为4290亿美元,几乎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但其所占比例从2001年的37%下降到30%。高校的科学家创新性成果找不到方向与出路,医药企业家们找不到好的创新项目;全国重复性研究,重复性立项加大,在生物医药产业化这一产业链上形成了各种信息孤岛;社会资源整合,上中下游强强联手,技术与资金强强联手,国内与国外强强联手,建立信息畅通的平台的通道;形成可流通的技术交易中心和市场等是非常有必要的。 “创新,合作,发展,共赢”,打通生物医药产业化创新发展最后5公里,是我们坚定努力的方向! 第二部分:我国生物医药创新发展思索: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科研人员将科技成果与医药企业对接是“0”到“10”的过程,而医药企业将成果推向市场能产生“10”到“无穷大”的效益!所以加强生物医物源头创新,到产业化发展是我们每一位医药人要思考的问题。生物医药从实验室科研创新到产业化发展是一个相当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只有从源头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孵化、资本推动、定位清晰、资源整合、意志坚定,方可以结出硕果!做到“开放合作”、“目标锁定”、“源头创新”、“国际化视野”,以及“定位清晰”、“资源整合”,“知识产权保护”、“商业模式创新设计”、“产业资本联姻”,实现“实验室、孵化基地、产业园区”的三级跳!下图示意:我国很多研究还处于临床前阶段和实验室阶段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1/201601071133_581156_2645916_3.png基于此,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在目前及今后的几年内,呈现出的发展趋势主要会有以下三条:趋势一、通过技术许可(inlicense),引进成熟技术和产品;趋势二、合作开发(Co-development)成为当前主流;趋势三、创新平台以及创投基金融合成为未来合作的新宠。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1/201601071134_581157_2645916_3.png一、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注重开放合作1. 开放合作就是要有开放的心态,有合作的心态;在创新的这一条路上,要多听医药行业的专家、教授、不同的团队的经验;在合作的领域上可以进行合作、分工。比如在基因药物开发上,可以在上游选择可以信任的平台进行质粒构建、靶标筛选、中间知识产权可以选择平台进行申报、下游生产、产业化可以选择平台进行合作。2. 开放合作,可以充分发挥各个团队自已的优势。合力发展,实现1+1大于2的效果。3. 开放合作可以激发科研人员的梦想,也可以让医药商业化公司做实体企业看到了方向。4. 开放合作可以让眼光看得更远、心胸放开,从而在创新发展过程中拥有合作共赢的心态。二、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注重国际眼光国际眼光这一点针对做生物医药创新的企业来讲是相当重要的。我国近20年来主要是要化学药仿药为主,中药为辅,而生物药在我国的比重是相当的少。1、紧跟国际药企研发方向,大力发展生物药、创新药随着传统新药研制成本和难度的加大,人类DNA重组技术、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及“组”学的发展,生物制药正成为制药领域的新星,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2014年全球销售TOP10中有7个是生物药,其中5个产品为单抗。对于中国生物制品市场,肿瘤、器官移植排斥、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最具有发展空间的3大领域,预计单抗药物的市场空间在250亿元左右。据统计,2001~2015年,我国单抗研究的投入逐年加大,申报数量自2010年起更是有极显著增长,2015年达到创纪录的41个。2、复方创新也就成为国际上面也是国内的新的趋势美国FDA批准的新药差不多越来越注重生物技术产品,去年批的新药中有一半左右是生物技术药物。现在已经发展到抗体加抗体,双功能抗体;药物跟基因结合在一起,通过高通量测序发展个性化给药;药物剂型上的创新,以及儿童用药包装识别、用量方便上面的创新等;3、选择国际区域开展新的适应症研究在生物医药创新研究上,我们可以选择目前没有上市的、耐受性好的药物,也可以用现有药物适应新症,选择相应的药物在发展中国家上市,或适应不同地区新的病症。4、选择好的国际化双向合作机制在生物医药创新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国际上的研发资源,寻找优秀的项目、技术及人才引进国内;国内好的项目、技术也可以吸引国外好的投资商。三、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注重资源整合1、对于资源利用,采取整、学、借、用的方法,有利于生物医药创新发展;2、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充分发挥在生物医药创新产业链上研发、技术、人才、转化、专利、资金、管理、园区、政府、注册、招商、策划、销售等相关专业人员合作;3、整合资源前要充分做好自已团队和项目的SWOT分析。分析自已团队的优势,在整个产业链上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分析自已的不足,分析外部环境对我们团队有利的因素,外部环境对我们不利因素。缺什么找什么,补什么;整合资源前要做好产业地图的设计和规化。“微笑曲线理论”的重点是抓品牌、核心技术、人才和销售渠道;在我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不重要的,根本不需要自已团队亲力亲为;合作才可以节省时间、节省成本,实现共赢;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注重与国内外知名协会合作;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注重与知名高校研究院所合作;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注重与知名转化平台合作;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注重与政府和园区合作;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注重与高端人才猎头公司和各精英俱乐部合作;四、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注重战略性知识产权保护1、发挥好知识产权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知识产权先行;依托团队科研实力优势,创造更多高价值专利,推动知识产权由多到优、由大到强的转变;2、成立企业知识产权小组,总经理任组长;企业要非常重视在知识产权人才团队和创新开发研究中发挥更大作用;3、有要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动作;4、知识产权保护不仅仅是专利保护那么简章;5、让我们的知识产权给我们生物医药创新形成真正的保护和形成巨大的无形资产及价值;五、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注重源头创新能力1、 没有从源头上设计的创新就像桌子下面放风筝飞不高真正的科研创新应该从科技规划开始。如果科研规划本身就是跟踪性、模仿性的,在这样的框架下不可能有重大创新,只能越落越远。2、 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研发而研发纯技术上的创新和转化之路是有很大距离的;我们要从技术上创新形成技术保护;但是也要看到技术到产业化的可行性;除开从技术上分析,我们还应该从市场上分析我们的成本优势,我们的产品是否处于同质化竞争;如果处于同质化竞争我们产品还有开发的价值没有。3、 解决问题的创新才是有用的创新4、 解决行业痛点的创新才是真正的产业化开发的创新5、 多学科相交得到的新技术应用,也是创新6、 制药设备、给药装置、辅料,生产工艺是源头创新新的机会新辅料的开发是新型制剂成功的基础和关键。 “制剂开发,辅料先行。”新制剂开发非常符合我国发展的需要和实际情况:相对投入少,时间短,成功率高,附加值高,更环保。而且,新释药系统(DDS)同样可以产生重磅炸弹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市场需求很大,如目前国内多个新型释药系统上市后年销售过10亿元,对我国医药市场的贡献巨大。

  • 【原创大赛】浅谈实验室新项目评审流程

    浅谈实验室新项目评审流程[align=left]为了满足客户对检测的要求,以及本实验室由于资源变化引起的检测能力的改变,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新方法和资源改变后的能力进行有效性评审。今天,我们主要谈谈实验室新项目的评审流程。本实验室按照规划开展新项目的检测活动,它的适用范围如下:[/align][align=left]1.0由于方法变更、设备变更、人员变更、设施或场地变更、关键材料变更等资源变化可能引起的检测能力的改变;[/align][align=left]2.0执行自编或非标准方法以及超出标准方法规定的检测能力。[/align][align=left]相关人员的职责如下[/align][align=left]3.1 实验室经理:负责新项目的立项批准。[/align][align=left]3.2 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新项目评审过程中各项监督工作和运行后管理,安排讲师和场所对检测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align][align=left]3.3 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新项目评审工作并立项申请,负责仪器设备的选型、订购、验收并对新项目涉及到的新检测方法进行方法确认。[/align][align=left]3.4 文控管理员:负责保管相关记录资料。[/align][align=left][b]5.0具体运作程序[/b][/align][align=left]5.1首先是新项目申请[/align][align=left]5.1.1技术负责人根据以下情况申请新项目:[/align][align=left](a) 客户需求、实验室发展规划制定新增的检测项目;[/align][align=left](b) 已经获得认可,配置的资源发生变更的检测项目;[/align][align=left](c) 由于标准/规范/规程更新/换版需重新证实能力的检测项目;[/align][align=left](d) 自编或非标准方法以及超出标准方法规定的检测项目;[/align][align=left]技术负责人负责拟定《新项目申请表》,对申请项目的先进性、符合性和可行性进行评审,经实验室经理批准后,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质量负责人、资深检测员研究确定评审新项目能力的技术方案,并组织实施。[/align][align=left]5.2 组织实施[/align][align=left]5.2.1 技术负责人应组织人员制定相关的评审实施方案,方案中应当充分反映:[/align][align=left](a) 确定需要评审的范围和参加的人员;[/align][align=left](b) 召开检测人员的分析会议;[/align][align=left](c) 提出新的要求和资源变更对照表并核对资源变更影响量;[/align][align=left](d) 必要时确定需要验证的检测/校准测试项目/参数和方案;[/align][align=left](e) 确定评审时间表;[/align][align=left](f) 组织开展比对测试/能力验证活动;[/align][align=left](g) 开展对比对测试/验证结果的分析;[/align][align=left](h) 重新确定检测能力;[/align][align=left](i) 向管理评审会作必要的专题报告;[/align][align=left](j) 提出评审后新的检测能力。[/align][align=left]5.3 有关人员应根据技术负责人的要求组织开展:[/align][align=left](a) 提出技术细节,积极收集新的标准方法或参与制定非标准的检测方法;[/align][align=left](b) 报告资源调整涉及的领域和可能受到影响的检测能力;[/align][align=left](c) 参与比对测试/能力验证并提供证明数据和结果;[/align][align=left](d) 重新确定仪器设备技术参数的控制范围;[/align][align=left](e) 组织起草或修改已有的作业文件,并掌握检测的操作;[/align][align=left](f) 参与维护新能力的所有计划工作。[/align][align=left](g) 参加相关培训和考核。[/align][align=left]5.4开展技术考核[/align][align=left]5.4.1 技术负责人应选定检测样品或对象,与有关人员一同开展新项目的检测活动。对检测准备、执行标准或方法的理解、样品制备/准备、仪器设备的技术指标和操作、环境控制、检测记录的内容、计算评价检测结果、出具报告等检测过程和环节进行考核,并组织评价测量不确定度与服务能力的符合程度;[/align][align=left]5.4.2对有可能的检测项目,技术负责人应设法在相同类型的实验室之间开展能力验证和比对的活动,以充分验证检测能力;[/align][align=left]5.4.3技术负责人应安排足够的时间对检测能力的稳定性进行考核。结合不同专业和要求也可安排和分析其它检测能力,如:分辨力、线性、灵敏度、重复性、一致性、均匀度、波动性等技术指标,以及各种影响量对检测结果的分析;[/align][align=left]5.4.4 技术负责人应组织对不同人员的检测熟练性安排比对检测,以发现不同人员之间可能存在着的差异。[/align][align=left]5.4.5 技术负责人应根据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人员培训的计划,以及要求和指导检测人员熟练、准确地掌握新项目的检测过程。[/align][align=left]5.5对考核结果的评审[/align][align=left]5.5.1 技术负责人应列出新项目检测准备的全部过程,并将考核验证后的关键技术指标与原认可项目作一一对照比较,说明已经达到的程度;[/align][align=left]5.5.2 实验室经理应根据新项目的评审进度和结果适时安排听取汇报,对需要完善和改进之处给予必要的资源支持。[/align][align=left]5.6对技术文件的调整和完善[/align][align=left]5.6.1 技术负责人应针对已经确定后的技术检测能力组织各有关人员对现有作业指导书的内容进行一次详细完整的审核,并对需要改进、完善和调整的部分实施修订;对确定开展新项目所涉及管理体系文件安排一次详细的审核。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制《[url=../计划记录/WJLJ-94057-2007《评审新工作的评审记录》.doc][color=windowtext]新项目评审批准表》[/color][/url]。[/align][align=left]5.6.2 文控管理员应及时收集归档已经评审的所有文件。[/align][align=left]5.7 批准和认可[/align]实验室经理在确认检测准备达到了预期的要求和目的后,批准检测的新项目并要求向认可机构提出正式的认可申请。END

  • 第十一届国际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

    “国际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 自1992年创办至今,已走过二十年的发展历程,成为行业乃至国内交通领域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展会,成为交通运输部“政策对话、对外宣传、科技交流、产品展示”的重要平台。一、展会时间和地点 由交通运输部唯一主办的“第十一届国际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将于2012年5月15日-17日在北京展览馆举办。二、展会的规模第十一届中国交通展的规模基本上维持在4万平米左右,其中室外1.5万,室内2.5万平米。按展品分类换分展馆:主要涉及检测仪器、路面材料、筑养护机械、交通工程与智能交通交通应急设备、检测设备与港航设施。为了更好的服务于行业发展,交通展将专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用于公路和桥梁养护的材料的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道路运输装备将另辟场馆单独展出(2012年5月16-18日,北京国家会议中心)。行业内卓致力天、今古神箭、航天航宇、建科、华力兴等知名企业都是我们多年的参展商,北京西尼德克、北京朝阳路达等检测仪器方面的企业也将受邀参加2012中国交通展。 三、展期活动中国交通发展论坛在展会同期,将由交通运输部主办“中国交通发展论坛”,邀请相关部委领导及行业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就当前交通建设发展面临的热点问题展开深入而精辟的研讨和交流。全国公路建设和养护机械技术创新论坛由中国公路学会筑路机械分会主办,以“立足科技创新 提升竞争能力 服务行业发展”为主题,为筑养路机械制造企业与施工企业、养护企业搭建交流平台。通过国内外筑养路机械发展新动向、新技术、新产品的研讨和交流进一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更好地服务公路行业科学发展。全国公路养护管理技术创新论坛由中国公路学会养护与管理分会主办,以 “发展 创新 服务”为主题,重点议题包括路面设计理论、预防性养护新技术、节能技术、资源再生利用技术、新型材料推广应用和养护管理理念创新等。通过沟通与交流,提高养护管理单位的创新能力,推动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不断上台阶、上水平。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联系电话:010-58278603网址:www.chinatranspo.com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

    一、总体要求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理念,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以废弃物精细管理、有效回收、高效利用为路径,覆盖生产生活各领域,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覆盖全面、运转高效、规范有序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为高质量发展厚植绿色低碳根基,助力全面建设美丽中国。——系统谋划、协同推进。立足我国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系统推进各领域废弃物循环利用工作,着力提升废弃物循环利用各环节能力水平。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政策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产业协同,强化政策机制配套衔接。——分类施策、精准发力。根据各类废弃物来源、规模、资源价值、利用方式、生态环境影响等特性,分类明确废弃物循环利用主体责任和技术路径,因地制宜布局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提高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运转效率。——创新驱动、提质增效。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科技创新、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不断开辟新领域、塑造新动能,拓展废弃物循环利用方式,丰富废弃物循环利用品类,提升废弃物循环利用价值。——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立有利于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政策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引导全民参与,增强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内生动力。到2025年,初步建成覆盖各领域、各环节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主要废弃物循环利用取得积极进展。尾矿、粉煤灰、煤矸石、冶炼渣、工业副产石膏、建筑垃圾、秸秆等大宗固体废弃物年利用量达到40亿吨,新增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废钢铁、废铜、废铝、废铅、废锌、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等主要再生资源年利用量达到4.5亿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年产值达到5万亿元。到2030年,建成覆盖全面、运转高效、规范有序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各类废弃物资源价值得到充分挖掘,再生材料在原材料供给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质量显著提高,废弃物循环利用水平总体居于世界前列。二、推进废弃物精细管理和有效回收(一)加强工业废弃物精细管理。压实废弃物产生单位主体责任,完善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管理台账制度。推进工业固体废弃物分类收集、分类贮存,防范混堆混排,为资源循环利用预留条件。全面摸底排查历史遗留固体废弃物堆存场,实施分级分类整改,督促贮存量大的企业加强资源循环利用。完善工业废水收集处理设施。鼓励废弃物产生单位与利用单位开展点对点定向合作。(二)完善农业废弃物收集体系。建立健全畜禽粪污收集处理利用体系,因地制宜建设畜禽粪污集中收集处理、沼渣沼液贮存利用等配套设施。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引导秸秆产出大户就地收贮,培育收储运第三方服务主体。指导地方加强农膜、农药与化肥包装、农机具、渔网等废旧农用物资回收。积极发挥供销合作系统回收网络作用。(三)推进社会源废弃物分类回收。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完善废旧家电、电子产品等各类废旧物资回收网络。进一步提升废旧物资回收环节预处理能力。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网点与废旧物资回收网点“两网融合”。因地制宜健全农村废旧物资回收网络。修订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完善建筑垃圾管理体系。鼓励公共机构在废旧物资分类回收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支持“互联网+回收”模式发展。推动有条件的生产、销售企业开展废旧产品逆向物流回收。深入实施家电、电子产品等领域生产者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垃圾回收利用。加快城镇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三、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和再利用水平(四)强化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进一步拓宽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渠道,在符合环境质量标准和要求前提下,加强综合利用产品在建筑领域推广应用,畅通井下充填、生态修复、路基材料等利用消纳渠道,促进尾矿、冶炼渣中有价组分高效提取和清洁利用。加大复杂难用工业固体废弃物规模化利用技术装备研发力度。持续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五)加强再生资源高效利用。鼓励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等再生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链合理延伸。支持现有再生资源加工利用项目绿色化、机械化、智能化提质改造。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强技术装备研发,支持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加快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结合现有污水处理设施提标升级、扩能改造,系统规划建设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因地制宜实施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工程。(六)引导二手商品交易便利化、规范化。鼓励“互联网+二手”模式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集中规范的二手商品交易市场。完善旧货交易管理制度,研究制定网络旧货交易管理办法,健全旧货评估鉴定行业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出台二手商品交易企业交易平板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时信息清除方法相关规范,保障旧货交易时出售者信息安全。研究解决旧货转售、翻新等服务或相关商品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支持符合质量等相关要求的二手车出口。(七)促进废旧装备再制造。推进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文化办公设备等传统领域再制造产业发展,探索在盾构机、航空发动机、工业机器人等新领域有序开展高端装备再制造。推广应用无损检测、增材制造、柔性加工等再制造共性关键技术。在履行告知消费者义务并征得消费者同意的前提下,鼓励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在售后维修等领域应用。(八)推进废弃物能源化利用。加快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补齐县级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短板。有序推进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升废弃油脂等厨余垃圾能源化、资源化利用水平。因地制宜推进农林生物质能源化开发利用,稳步推进生物质能多元化开发利用。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和安全标准,且技术可行、环境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有序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协同处置部分固体废弃物。(九)推广资源循环型生产模式。推进企业内、园区内、产业间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强工业余压余热和废气废液资源化利用。研究制定制造业循环经济发展指南。加强重点行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和结果应用。深入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推进重点行业生产过程中废气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支持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及固碳技术模式探索应用。深入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积极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推广种养结合、农牧结合等循环型农业生产模式。四、加强重点废弃物循环利用(十)加强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溯源管理。组织开展生产者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建立健全动力电池生态设计、碳足迹核算等标准体系,积极参与制定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国际标准,推动标准规范国际合作互认。大力推动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产品质量认证,研究制定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拆解企业技术规范。开展清理废旧动力电池“作坊式回收”联合专项检查行动。研究旧动力电池进口管理政策。(十一)加强低值可回收物循环利用。指导地方完善低值可回收物目录,在生活垃圾分类中不断提高废玻璃、低值废塑料等低值可回收物分类准确率。支持各地将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工作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鼓励各地探索采取特许经营等方式推进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实行低值可回收物再生利用补贴政策。(十二)探索新型废弃物循环利用路径。促进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建立健全风电和光伏发电企业退役设备处理责任机制。推进数据中心、通信基站等新型基础设施领域废弃物循环利用。研究修订《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加强新型电器电子废弃物管理,完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许可等环境管理配套政策。五、培育壮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十三)推动产业集聚化发展。开展“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升级行动,支持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等产业集聚区发展,深入推进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建设。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结合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引导各地根据本地区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废弃物特点等情况,优化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布局。(十四)培育行业骨干企业。分领域、分区域培育一批技术装备先进、管理运营规范、创新能力突出、引领带动力强的行业骨干企业。鼓励重点城市群、都市圈建立健全区域废弃物协同利用机制,支持布局建设一批区域性废弃物循环利用重点项目。支持国内资源循环利用企业“走出去”,为建设绿色丝绸之路作出积极贡献。引导国有企业在废弃物循环利用工作中发挥骨干和表率作用。(十五)引导行业规范发展。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机动车、废塑料、废钢铁、废有色金属等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实施规范管理。强化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化监管,推进固体废弃物全过程监控和信息化追溯。强化废弃物循环利用企业监督管理,确保稳定达标排放。依法查处非法回收拆解报废机动车、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行为。加强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管理。依法打击再生资源回收、二手商品交易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六、完善政策机制(十六)完善支持政策。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加强对废弃物循环利用重点项目建设的支持。落实落细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细化贮存或处置固体废弃物的环境保护有关标准要求,综合考虑固体废弃物的环境危害程度、环境保护标准、税收征管工作基础等因素,完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税的政策执行口径,加大征管力度,引导工业固体废弃物优先循环利用。有序推行生活垃圾分类计价、计量收费。推广应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信托等绿色金融工具,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加大对废弃物循环利用项目的支持力度。(十七)完善用地保障机制。各地要统筹区域内社会源废弃物分类收集、中转贮存等回收设施建设,将其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用地范围,保障合理用地需求。鼓励城市人民政府完善资源循环利用项目用地保障机制,在规划中留出一定空间用于保障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十八)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开展资源循环利用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动态更新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设备目录。鼓励各地组织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推广对接、交流培训,推动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将废弃物循环利用关键工艺技术装备研发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相关重点专项支持范围。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十九)完善再生材料推广应用机制。完善再生材料标准体系。研究建立再生材料认证制度,推动国际合作互认。开展重点再生材料碳足迹核算标准与方法研究。建立政府绿色采购需求标准,将更多符合条件的再生材料和产品纳入政府绿色采购范围。结合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开展再生材料应用升级行动,引导汽车、电器电子产品等生产企业提高再生材料使用比例。鼓励企业将再生材料应用情况纳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范围。七、加强组织实施(二十)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各领域全过程,切实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完善工作机制,细化目标任务,确保各项政策举措、重点任务落地见效。国家发展改革委要强化统筹协调,及时评估本意见实施情况,会同有关部门以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已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城市、“无废城市”为主体,探索开展城市资源循环利用成效评价,加强支持引导。重大事项及时请示报告。(二十一)抓好宣传引导。将循环经济知识理念纳入有关教育培训体系。在全国生态日、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环境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废弃物循环利用的重要意义、相关政策措施。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二十二)强化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循环经济领域议题设置,加强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框架和多边机制中的国际合作。与更多重点国家和地区建立循环经济领域双边合作机制,以政策对话、经贸合作、经验分享、能力建设等形式深化双边合作。

  • 新时代计量监管方式和手段的四个创新

    计量比对是国际上保障量值一致性的通用做法。我国高度重视计量比对工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步建立了计量比对的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国务院印发的《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明确要求“积极参与计量国际比对”。近年来,我国在国家、大区以及省域等不同区域、层级和领域组织开展了大量的计量比对工作,对维护我国量传溯源体系的有效性,保障社会量值的一致、准确和可靠发挥了重要作用。 面对新时代计量工作的新要求,我国计量比对存在着覆盖面较窄、项目供给不足、工作机制不完善、结果运用不充分以及经费缺乏保障等问题。因此,进一步加强计量比对工作,构建完善的计量比对制度体系、技术体系和保障体系,有利于充分释放计量效能,切实保障我国测量量值的准确一致,是建立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推动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升级、强化市场监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的《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加强计量比对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在总结我国计量比对工作实践和分析新时代计量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坚持目标导向、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突出系统性、前瞻性和创新性,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计量比对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提供了遵循。《指导意见》特色鲜明、切实可行,集中体现在四个创新上。一是创新计量比对理念。《指导意见》突破了以往将计量比对作为技术能力验证工作的定位,明确提出计量比对是支撑计量事中事后监管的有效手段,鼓励政府部门采取“精准比对”等方式,开展精准计量监管,提高监管效能。这是在工作理念上对新时代计量比对的全新定位,符合“放管服”改革和强化市场监管的部署要求,对于深化拓展计量比对应用、探索新型市场监管方式具有指导意义。二是创新工作推进机制。《指导意见》提出建立由市场监管总局统一管理,各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统筹联动、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这强化了计量比对工作的组织保障。《指导意见》提出深入推进“互联网+计量比对”,构建全流程一体化的计量比对工作在线服务平台,强化项目需求和项目线上供需对接,使各类计量比对项目信息归集后向社会公开发布,大大提升了计量比对工作的透明度和有效性。《指导意见》还明确了计量比对主导实验室主体责任,要求按照相关计量技术规范要求,做好计量比对项目组织实施和全过程管控;加强对参比实验室相关计量器具运行状态的风险预警分析,编制风险评估报告,为政府部门实施重点监管提供技术支撑。上述要求为确保计量比对结果有效运用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创新比对模式方法。《指导意见》提出按照“谁主管、谁监管,谁组织、谁监管”的原则,构建职责明确、衔接配套、务实管用的管理模式。明确将计量比对模式分为两类:政府部门组织实施的计量比对项目,具备相关计量能力的机构应当按要求参加;符合要求的计量技术机构面向社会自主组织实施计量比对项目,鼓励相关机构自愿参加,改变了计量比对模式单一、供给不足、经费受限的现状。《指导意见》在加强计量基标准、标准物质计量比对的同时,鼓励在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以及城市管理、公共资源交易等计量应用场景,研究开发新型计量比对技术和方法,在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高速铁路、生物制药、能源资源等新领域探索开展数字量、动态量、极端量等计量比对,积极开展多参量在线监测、远程计量测试、自动实时监测和复杂环境等关键量值计量比对,提高计量数据准确性和有效性,促进计量工作从器具管理向数据管理的转变。?四是创新比对结果应用。《指导意见》提出加强计量比对与其他管理制度衔接,积极推进计量比对结果向社会公布,大力推动计量比对结果采信,对认可机构在实施实验室认可、选择实验室承担计量测试任务以及国家计量比对结果奖惩措施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规定。同时,《指导意见》还明确对串通比对结果或提供虚假数据等情况的实验室所在机构,依法依规实施失信联合惩戒。这些具体规定对于调动各方参与计量比对的积极性、更好发挥计量比对在市场监管中的作用具有现实意义。《指导意见》还对重点任务及时落地见效提出了要求,要求各有关部门、地方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结合计量工作实际,充分用好计量比对手段,进一步细化实化工作任务和政策措施,加强经费保障,推进常态化实施和应用,协调解决计量比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指导意见》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和评估。

  • 【转帖】《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管理办法》和申报推荐2009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备选项目

    关于申报和推荐2009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备选项目的通知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行业协会、集团公司标准化主管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各直属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根据《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2009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评审工作将于近期启动,现将2009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备选项目申报及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申报时间 网上申报:2009年9月10日至10月10日。 报送书面申报材料截止日期(以邮戳日期为准):2009年10月10日。 二、申报范围 (一)截至2009年9月10日,实施2年以上(含2年)的国家标准项目; (二)截至2009年9月10日,实施2年以上(含2年)且已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行业标准项目; (三)截至2009年9月10日,实施2年以上(含2年)且已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地方标准项目; (四)截至2009年9月10日,实施2年以上(含2年)并按有关规定备案的企业标准项目; (五)截至2009年9月10日,由我国主导起草、经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或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或经ISO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发布2年以上(含2年)的国际标准项目。 截止2009年9月10日,具有重大创新性或经济社会效益显著,且实施1年以上(含1年)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以及由我国主导起草、国际标准组织发布1年以上(含1年)的国际标准项目,也可以申报2009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 三、工作的组织 2009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评审工作由国家标准委负责组织实施。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行业协会、集团公司标准化主管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以及国家标准委直接管理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备选项目的组织申报和推荐工作。 四、注意事项 (一)申报和推荐2009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的单位须认真阅读《2009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备选项目申报和推荐指南》(见附件1)。 (二)2009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实行限额推荐,请推荐单位严格按照备选项目推荐数量(见附件2)进行推荐。 (三)报送《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申报书》须由申报单位和推荐单位的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四)已获得过“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的标准项目(含系列标准)和2008年已公示的拟奖励项目(见国标委综合[2008]136号),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复申报。 五、联系方式 报送书面申报材料指定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4号 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质量所(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评审办公室) 邮编:100088 联系人:谷艳君,田武 电话:010-58811724,58811733 传真:010-58811746 网上申报系统技术咨询电话:010-58811751 联系人:叶如意[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72753]附件1:2009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备选项目申报和推荐指南[/url][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72754]附件2:2009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备选项目推荐数量明细表[/url] 二OO九年九月七日

  • 【资料】2009中国上海第七届国际新药发明科技年会邀请函

    尊敬的业内同仁: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参加于2009年10月22日-25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国际大酒店举行的 “2009中国上海第七届国际新药发明科技年会 (IDDST)”。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创新药物治疗的里程碑”,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和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主办,大连百奥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承办,是本年度规模最大、演讲人员水平最高、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新药发明盛会。 本次年会邀请了近300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和知名企业技术主管做精彩报告,有近三十个国家的三百家企业积极参与。他们将带来医药创新领域的前沿技术和研究热点,最大限度扩大IDDST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为与会者提供广阔的视野和更多的机遇!年会涉及到的议题有新药发现临床前的基础科学、高效药物发现化学、药物发现的方法学、新颖工具与发展、转化医学、治疗重大疾病的新药发现、生物治疗的新突破、新颖临床试验药物、全球外包服务、合作与许可及国际项目合作与资源整合对接等。 为期四天的会议中,年会还将设置新药成功案例讨论,企业项目推介会,和新技术新产品展览会。以其专业性极强的覆盖面为国内外相关医药企业提供业内最新动态,为国内外有配对需求的企业和单位提供企业合作洽谈平台,采取提前沟通预约,现场一对一洽谈的零距离高效沟通交流形式,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商机,推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在更大范围内融入国际市场,全方位实现国际化。从会议组织以来,已经得到了海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来自世界各地的制药企业代表、项目持有人、实验室负责人、服务商纷纷报名参会。IDDST始于2003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六届,已成为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界的品牌会议。六年来,年会已经组织了八位诺贝尔奖得主、几十位国内外著名院士、一百余位世界百强制药企业高管和国际顶级科学家及近 3000 名业内专家参与。IDDST能够每年定期举办并吸引 50% 以上的西方主流社会的科学家、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来华与我们的科研人员和企业家进行对等交流与合作,为我国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足不出国门的一站式的国际创新药物全方位交流的大型会议。我们真诚地邀请您参加本次会议或在大会上做报告,与国际同行交流洽谈,寻找新思路、新方法,整合国际资源。同时,面对面地向全球的制药企业、国际客户推介您的企业、产品、技术和服务,以开拓国际市场。我们相信您的参与一定会给年会带来更大的成功!详细日程安排,请参见会议网站:http://www.iddst.com/iddst2009/cn/default.asp会议亮点:1、备受瞩目的第七届IDDST年会将比以往会议规模更大,专业性、国际性更强,内容更为丰富多彩,提供更多学习交流机会和无限商机2、为国内企业提供全球医药行业的最新趋势,展示医药行业最新产品技术3、为国内外有需求的企业和单位量身定做合作洽谈平台,采取提前沟通预约,现场一对一洽谈的零距离高效沟通交流形式4、与海内外千余位业内精英面对面,整合国际资源,建立人脉网络。 会议议题预设及主要活动(开幕式、及60场专题分会论坛、欢迎晚宴、项目对接会,展览会):1、诺奖大师和国际跨国制药企业高管主题演讲2、欢迎晚宴3、新药发现临床前的基础科学4、高效药物发现化学5、药物发现的方法学6、药物发现的方法学7、新颖工具与发展8、转化医学9、治疗重大疾病的新药发现10、生物治疗的新突破11、新颖临床试验药物12、全球外包服务、合作与许可及国际项目合作与资源整合对接13、上海-杭州旅游展览范围1、新技术、新产品展区医药领域前沿技术和新产品展示、中间服务商业务推介、实验中小型设备、试剂展览和寻求中国或国际地区代理商…… 2、外包服务和国际医药领域中介企业招商展区医药领域生产型和实验型外包服务企业展示、项目中介公司及投资公司业务推介、临床外包基地和单位展示、医药原材料和中间体加工出口企业展示……3、项目对接和洽谈展区欲在中国和国际寻求技术和产业合作的企业及个人项目展示、中小企业新技术和新产品介绍与招商……4、媒体及专业出版社展览区医药领域专业媒体及刊物展示、专业出版社刊物展示和销售、专业网站推介、专业数据库光盘推介和销售……5、学术展板区中青年科学家最新科研成果展示、最新学术论文招贴展示、国际知名教授欲在中国招收学生的告示张贴…… 会议时间:2009年10月22-25日 会议地点:上海光大会议中心国际大酒店主办单位:中国生物医药技术协会、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承办单位:大连百奥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赞助单位:罗氏研发(中国)有限公司、默沙东(中国)有限公司、玻金埃尔默仪器(上海)有限公司参会费用:企业预定展览,可免费获赠客户参观名额,政府机构人员、大学和科研院所人员享受特别优惠会务费。团队注册和学生另有优惠,详情请参见会议网站http://www.iddst.com/iddst2009/cn参会注册:有意参会的单位和个人可以通过邮寄报名表或网上报名(http://www.iddst.com/iddst2009/cn)的方式报名参会,组委会将根据您的报名时间给予参会确认。联系方式演讲、参会和参展联系人:李晶 lisa@iddst.com商务洽谈和赞助:孙玲 annie@iddst.com电话:0411-84799609-812 0411-84799479 传真:0411-84799479 会务组地址:大连高新技术园区高能街26号4F 邮编:116025会议网址:http://www.iddst.com/iddst2009/cn/[em09502]

  • 关于合同评审中的新项目

    最近一直在纠结这个问题,如果合同评审中出现了新项目,比如都是滴定实验,我们实验室仪器,人员都满足要求,但是这个项目从未做过,是接呢还是不接?如果接,需不需要做方法验证?但是验证需要时间,等你验证完已经错过客户的需求,况且有些产品只有客户那里有怎么办?同事说对于国标或国际标准可以只说明一下实验室能不能符合方法要求就行,不需要做技术确认,但我觉得不可以。在开发新项目时,我们不做技术上的确认,怎么证明实验室有这个能力开展此项目呢?大家平时遇到是怎么做的呢?

  • 【原创大赛】实验室新项目开展前的评审

    [align=center][font=宋体]实验室新项目开展前的评审[/font][/align][font=宋体]实验室作为第三方服务机构,要不断立足发展创新才能有生存之地,要不断紧跟社会需求才能有前进道路。因此实验室需要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包括检验检测的范围,才能在竞争中谋求新的发展。然而,新项目的开展总不是那么简单,下面简单说说现成实验室的做法。[/font][font=宋体]第一步,成立新项目研究组,指定组长,分派新项目研究任务,主要是研究相关标准,如外文标准一般需要翻译中文,罗列出所需要的设备和标准物质,必要时制定作业指导书。[/font][font=宋体]第二步,购买相关设备和标准物质,学习设备操作和维护保养,将设备送外校准或检定。[/font][font=宋体]第三步,准备相关质控样,让检验人员学习标准后进行现场试验,监督人员记录现场情况并反馈结果。[/font][font=宋体]第四步,汇总检验人员的检测结果,交由研究组员进行数据分析,从准确度、精密度、复现性、检测限、线性等方面进行验证,如果时间充裕,可以评定实验室的不确定度,从而找出贡献最大处,针对性地进行改进。[/font][font=宋体]第五步,参加能力验证或测量审核,如果通过即可认为实验室具备新项目开展能力,否则,应该分析原因,找出误差来源,使用质控样进行练习。[/font][font=宋体]因为是现成实验室,所以“人”这个最主要的因素基本解决了,所以新项目的开展实则困难不大,但是要把一个项目做准确也不是那么容易,尤其是一些争议较大的项目比如口罩的过滤效率,大多数实验室都是检测初次过滤效率,实际标准要求连续一段时间过滤效率都要达标,所以在实验室自我评审的时候要多和外部实验室沟通比对,既要获取能力,又要避免争议,评审工作才能越做越好。[/font][font=宋体][/font]

  • 新项目评审程序

    新项目评审程序编号:章节:第 篇第 章版本:第 版修改:第 次修改1目的 为了保证本所新开展的校准/检测项目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源,特制定本程序。2.范围 适用于计量工作基准和计量标准的建立、更新、改造,以适应开展新的检测、校准以及工程测试等工作。3职责3.1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新项目评审工作;3.2检测室负责填报新项目立项申请,参与仪器设备的订购、设备到货时的验收、标识、建档;3.3质量部负责编制新项目计划,组织实施和验收,以及申请考核和运行后管理;3.4财务部负责落实所需资金,建立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台帐。4程序4.1检测室根据计量科技发展动态、市场需求和客户的期望,不断检索和收集新的产品检验标准、国家计量检定规程、计量校准规范等技术规范,以及国内外学术性论文、著作;积极探索新的检测和校准方法,结合本实验室现有计量标准及仪器设备的配置情况,提出拟开展的新检测或校准项目及需更新改造的项目设备申请,并编制仪器设备配置表。 4.2质量部对各检测室提出的申请,结合全所检测和校准业务发展和法制要求,进行审核汇总。4.3所技术负责人组织所技术委员会对所申请项目的先进性、符合性和可行性进行评审,最终确定全所新开展的工作项目。由质量部编制新建和技改项目计划申请表,报所长批准。4.4财务部负责落实所需资金,质量部组织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物业部落实开展新项目所需的设施和环境条件。4.5检测室指定专人负责熟悉相关文件,在充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编制检测大纲或操作规程、校准方法等作业指导书,并进行试验,编制原始记录表格格式和证新项目评审程序书、报告格式。4.6质量部组织对试验的可靠性、可行性进行论证,同时对配备的仪器设备、环境设施和条件、方法等进行确认。4.7培训检测人员并进行考核。4.8准备样品(包括样品制备)。 4.9检测人员按标准、规程、校准方法等作业指导书中所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性检测或校准并记录,出具证书或报告。4.10属校准项目,由部门技术负责人组织进行测量不确定度分析。4.11由质量部组织有关人员按照规程或标准等技术文件上要求,对检测或校准过程和结果进行符合性评审,填写能力分析表报所技术负责人审批。4.12若完全符合要求,新项目则可投入试运行,条件成熟后由质量部组织申请考核或认可。 5相关文件 5.1《要求、书和合同评审程序》5.2《设备管理程序》6 质量记录6.1《新项目申请表》6.2《新项目评审表》6.3《新项目验收表》6.4《更新标准、规程能力评审表》6.5《能力分析表》

  • 仪器圈再沸腾!央行设立5000亿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

    中国人民银行4月7日发布官方消息称:为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决策部署,[color=#000000][b]中国人民银行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b][/color]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是对原有科技创新再贷款和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的政策接续,在总结两项工具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完善,支持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更好满足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领域的融资需求。[color=#000000][b]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5000亿元,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每次展期期限1年。[/b][/color]发放对象包括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21家金融机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的设立将有利于引导金融机构在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前提下,向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重点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提供信贷支持。金融机构根据企业申请,参考行业主管部门提供的备选企业名单和项目清单,按照风险自担的原则,自主决策是否发放贷款及发放贷款条件。金融机构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中国人民银行对贷款台账进行审核,对于在备选企业名单或项目清单内符合要求的贷款,按贷款本金的60%向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align=right][/align]

  • 临沂:持续提升检验检测能力 推动检验检测事业不断创新发展

    3月25日,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24年全市检验检测工作目标。  市检验检测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刘爱友介绍,2024年,全市检验检测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锚定现代化强市“八大战略”,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推进“党群同心”新实践,持续提升检验检测能力,推动检验检测事业不断创新发展,为临沂“走在前、进位次、提水平”贡献检测检测力量。  紧紧锚定工业万亿,在推动发展上提质增效  开展“检验检测服务产业发展提升年”活动,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大局,深化《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十个全力”等重点工作任务的技术服务,切实发挥检验检测、计量检定的创新引领和技术支撑作用,推动现代工业体系建设。聚焦“工业万亿”目标,开展重点产业检验检测供需服务调研活动,主动上门,精准服务,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完善检企对接服务机制,优化服务流程,深化“五个帮扶”活动,提质增效促进产业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围绕兰陵蔬菜、蒙阴蜜桃、平邑金银花等“土特产”品牌,强化技术支撑,助力乡村产业做大做强。完成全国兔毛质量监测试点工作,打造兔毛质量全链条监测体系“临沂样板”。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建立合作机制,共同推进双孢蘑菇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等工作,搭建标准化体系、打造标准化基地、构建标准实施机制,推动临沂市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紧紧锚定质量安全,在提升能力上提质增效  围绕全市中心工作、产业发展需求、监管部门重点和民生热点,计划新增食品、纤维制品等领域检验项目200个,新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20项,通过国家级能力验证10项以上、国际能力验证2项以上,综合检验检测能力保持全国地级市前列。发挥检验检测“守底线”作用,严把质量安全关,切实强化流程再造,注重抽检联动,提升抽检质量,确保完成食品、药品、农产品、粮油产品、工业产品、纤维制品等检验检测任务2.5万批次以上,检定校准计量器具25万台/件以上,承担国家棉花公证检验任务2万吨以上。深入分析检验数据,形成监督抽检分析报告,为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部门行政执法提供数据支撑。  紧紧锚定打造知名品牌,在创新创优上提质增效  突出科研创新,坚持以科研促进检验检测能力提升,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发挥高层次人才作用,着力加强检验标准、检验方法的研究,提高发现潜在风险、未知风险的能力和水平,申报国家、省、市科技课题。充分发挥技术资源和优势,主动对接临沂市龙头企业、高校院所,积极参与企业新品开发、标准制修订等工作,着力推进构建产学检研用平台。积极对接联络上级业务部门、行业协会等,全力争取政策、资金、项目,力争创建高等级实验室2个、省级以上试点项目2个,助力打造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2个以上,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检验检测支撑。[size=14px][color=#707d8a][ 来源:中国山东网 ][/color][/size][size=14px][color=#707d8a][i]编辑:张圣斌[/i][/color][/size]

  • 【资料】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产业区魅力初显

    从有关部门获悉,日前正式启动的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产业区魅力初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落户投产。未来3年,滨海高新区还将吸引海内外生物医药领域领军人才200名,支持重大生物医药研发转化项目100项,带动形成500亿元人民币的产业规模。   据介绍,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坐落于滨海高新区,由国家科技部、商务部、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本市共同筹建,总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根据规划要求,该产业区共包括技术支撑区、企业孵化区、产业发展区、展示交易区、仓储物流区、商业配套区6大功能区。目前已完成6大功能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景观规划设计工作。同时,区内还将建设形成生物技术制药、化学药、中药、诊断试剂、医疗器械5大产业化基地。   目前,入驻该产业区的主要项目进展顺利:天津市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日前已进入设备调试阶段,今后可为全国各地的企业、科研院所提供全方位的新药安全评价服务;以卫生装备、健康与环境研究、新功能食品、新药开发为基础,为企业中试研究和产业化提供服务的军事医学科学院滨海新区科研与成果转化基地即将开建;总投资26.3亿元的7个产业化入驻项目,预计明年下半年起将陆续投产,涉及动物保健品、医疗器械、医药服务、医疗服务等多个生物医药领域,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将超过70亿元。   按照创新园的长远规划,到2020年,将力争平均每年取得5个一类新药证书、20个新药进入临床研究,促进形成一批地方、国家和国际标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新药物孵化基地,培育和引进10个产值超过50亿元的生物技术和现代医药大企业。届时,创新园将带动滨海新区发展成为中国最大、世界知名的生物医药创新和产业基地,并进一步促进环渤海地区乃至全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记者张檬)

  • 【原创大赛】检测新项目评审管理要求和程序

    [align=center][/align][font='calibri'][size=13px]为开展新的检测项目提供足够的能力和资源,保证新项目的[/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实施[/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质量。[/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实验室需对新项目的评审和管理做出要求。一般需要纳入新项目评审的包括:一是,[/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需投入经费的新项目;[/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二是,[/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利用现有设备新开展的项目;[/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三是,[/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现已开展、但技术依据发生较大变化的项目;[/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四是,[/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实验室新制定检测方法的项目。[/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 实施程序包括一下几个 环节。[/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1 新项目申请[/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实验室你应安排专门岗位[/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负责新项目技术资料的收集、调研,[/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编写[/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调研报告,[/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新项目调研报告[/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内容包括:目的意义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社会经济效益分析、经费概算等。新项目申请[/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岗[/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填写新开展项目申请/审批表,由[/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实验[/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室[/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主管[/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签署意见后连同调研报告一并交技术负责人审核、实验室[/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最高管理者[/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批准。[/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申请[/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批准后列入工作计划并通知相关检测科室。[/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2 新项目筹建[/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新项目负责人应熟悉新项目依据的标准、检测方法等技术资料,作好技术准备工作。新项目负责人列出所要购置仪器设备清单,做好仪器设备购置前的信息收集和调研工作,并按仪器设备管理[/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标准物质管理[/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相关文件的要求,[/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做好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的订购、验收、领用工作。新项目负责人根据标准、检测方法和其它有关技术资料编制作业指导书。[/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实验室技术[/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负责人负责新项目人员培训和考核取证工作。新项目负责人准备测试样品,按作业指导书进行检测试运行,并做好记录。试运行正常后,新项目申请[/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岗[/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向质量负责人申请评审;质量负责人组织人员对新项目进行评审,[/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评审后组织人员填报[/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新开展项目申请/审批表,并报[/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实验室[/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技术负责人审批。如评审结果为不符合,由责任室进行整改,直至达到要求[/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3 检测依据发生较大变化的项目[/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当检测所依据的检测方法标准、规范等发生较大变化时,相关检测室应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室[/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主管[/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审核后报技术负责人审批。责任[/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实验[/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室[/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按照相关管理文件[/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负责项目[/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整改[/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工作的落实。新开展项目的所有相关记录、原始资料交[/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档案管理人员[/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存档[/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保存[/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size][/font]

  • 【技术@创新】我国电化学气体传感器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科学院网2007年5月22日报道:“2006年中国科学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评选结果近日揭晓,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研发的“电化学气体传感器”成果获此殊荣。电化学气体传感器以其体积小、检测速度快、准确、便携、可现场直接检测和连续检测等优点,越来越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和成为竞相研发的热点项目之一。 我国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研发起步较晚,一些核心技术还受制于国外某些国家,所需传感器几乎依赖进口。为此,不断强化电化学传感器核心技术的突破,尽快研发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化学气体传感器,成为我国经济建设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是国内开展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研发较早的单位之一,不仅在该领域有较深厚的科研积累,也具有较强的技术和人才优势。结合国家需求,他们从 1999年起开始了此项技术的攻关。在研发中,他们注重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成功解决了传感器漏液、性能衰降、催化剂中毒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并使SO2、CO、NO、NO2、O2、Cl2、N2S、NH3、偏二甲肼、无水肼、甲基肼等气体传感器的工艺进一步定型,其中研究的Au催化剂和 Pt催化剂的制备工艺先进、催化剂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催化剂活性高,大幅度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具有创新性;研制的多种气体过滤剂,成功解决了交叉干扰等难题,有效提高了传感器的选择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设计的传感器结构具有大贮液室、组装方便等突出优点。在此基础上,他们又根据行业用户的不同特点和使用需求,进行了系列产品研发。目前已研发出11种气体、30多个型号的系列电化学气体传感器,并广泛应用在我国环保、化工、矿山等行业。 该系列成果在研发中先后获国家专利10项,并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专家认为,这一系列创新成果整体达国际先进水平,标志着我国已掌握了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的核心技术。

  • 【讨论】如何看待“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成立?

    [color=#DC143C][B]请大家远瞻一下关于“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成立,对国内分析仪器行业乃至国产仪器有何影响呢?[/B][/color]2009年11月25日下午,“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成立大会。[B]联盟的成立战略目标:[/B][U]以满足国家公共安全等领域对科学仪器要求为重点,高效推进科学仪器的关键技术、核心部件和重大产品创新,进而有效“催化”支柱产业的技术升级改造,实现科学仪器产业对GDP的拉动效应,整体推动我国科学仪器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目前,联盟致力于推进成熟技术集成和高端技术两大类创新项目,重点设立和开发用于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环境生物治理等过程的科学仪器于系统集成项目。[/U]长三角地区是我国集群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科学仪器销售规模和民间资本规模均居国内榜首。“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于2009年2月组建,受科技部、浙江省科技厅、上海市科委、江苏省科技厅的指导。联盟以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为依托单位,由11名两院院士带头指导联盟的技术创新发展方向,以长三角地区11家行业内龙头企业、8家高等院校、6家科研院所和2家行业学会为核心,形成新型技术创新合作组织。

  • 【分享】回收与再生 纺织品的艰难涅槃

    TBIS2011国际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提出,纺织品回收与再生是世界纺织业未来发展可以寻求突破的方向之一。   再生纺织品,这一曾被关注又被冷落的话题,很是耐人寻味。绿色,节能,环保??这些标签是从名称就能够感受到的再生纺织品的内涵。从材料回收开始,再生纺织品最早呈现的形态是回收棉、回收涤纶纤维,技术进步又带来各种再生纤维素纤维。低碳经济要求“从摇篮到坟墓”都有碳的标识,以此约束生产流通中对资源与能源的消耗,再生纺织品则实现了“从摇篮到摇篮”的真正循环利用,是低碳的终极回归。   纺织品怎样再生?通常将生产中或生产后可以再用的废料回收利用后生产的纺织品定义为再生纺织品,更为淋漓尽致的表达是将各种纤维纺织品回收后,再加工成新的纺织品。如市场上流行的各种再生纤维素纤维纺织品,就是典型的再生纺织品。再比如在一些秀场上出现的“可乐瓶服装”、“编织袋翻新书包”,都是再生纺织品。更直白的解释是:一件衣服穿完了,重新回到工厂,经过一系列的工艺,变成另外一件衣服。   在有些发达国家,这件事已经做得很好。纺织品回收与再生在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已经是很平常的事情。中国也在大约10年前开始号召进行纺织品的回收与再利用,但却没能推行开来。因为成本太高了––首先要把旧衣服收回来,进行严格的消毒,清洗,分解后,再经过上一轮的流程,加工成纺织品。这个过程使回收再利用的纺织品比生产全新的产品要增加很多成本,必须要以更高的价格出售企业才能够生存和获利。但是经过回收再利用的纤维性能上肯定比第一次使用时有所降低。花更多的钱买性能差的东西,“性价比”实在不高。   美国国会和欧洲议会颁布法令,规定纺织品只要挂上“再生”的标识,售价就可以比平常纺织产品提高10%。开始的时候,人们也不买账,但是经过22年的宣传和推广,为了保护环境,拯救地球,现在消费者逐渐认同了再生纺织品,很多人看到有“再生”标签的衣服就愿意掏钱购买。   欧盟2008年还修订了《废弃物框架指令》(Waste Framework Directive)计划,旨在让欧盟公众和企业能够更积极地推动各类资源的环保再生。目前,回收材料的使用在欧洲备受纺织服装行业的青睐,许多世界知名品牌和国际大买家已着手开发或大量采购相关的再生纺织品,如美国环保再生纤维与纱线制造商Jimtex Yarns,日本帝人纤维公司,英国成衣零售商马莎百货和美国百货零售商沃尔玛等。不知到何时,纺织品的回收与再生在中国也会成为一件平常的事?   声音   中国也在号召使用再生纺织品,宣传了近10年,但是普及程度与欧美国家尚有很大差距。   姚穆介绍,目前,国内只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服是大规模回收再生的。其中有一段小插曲:每年有40万解放军军官和战士转业退役,现在规定军服不再可以从部队带走。曾经有退役军人到非洲工作,一下飞机,穿的是军服,当地政府以为要发生军事暴动,差一点造成冲突,经过外交部斡旋才得以解决。因此,解放军总后勤部禁止退役和转业军人带走军服,并且,每年要为此付出60亿元的成本。   作为纺织品出口大国,我国的纺织生产和出口企业为了促进纺织产品出口,顺应国际绿色贸易潮流,正在加紧研发、生产再生纺织品。但是,正如SGS纺织品技术专家蒋红博士指出的那样,由于技术和成本等原因,一些再生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已造成了大量的能耗浪费和环境污染。因而使得再生纺织品只是穿上了“绿色”的外衣,而并没有完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环保。比如在一些地区的纺织品加工过程中产生了大量褪色废水(含有机氯),对未褪色、无效的废布角料进行焚烧,这些落后的再生品加工过程反而造成了更大量水资源的浪费、更大程度上的环境破坏。   这样的“绿色”不可取,虽然,真正做到纺织品的回收与再生要付出高昂成本,但为环保计,这仍将是未来的发展之路。单靠企业或行业的力量难以承载,希望我们的社会能营造一个真正绿色的纺织品消费环境。

  • 城市之光 镇街全域服务治理博览会

    2023城市之光 镇街全域服务治理博览会暨高峰论坛时间:2023年09月20-22日地址:广州广交会展馆C区指导单位: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主办单位:广州市城市服务运营协会 广州旭杨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五大亮点:紧扣政策脉搏,政企试点成果展示:紧扣国家政策脉搏,打造全域服务政企试点经验成果等6大主题展区,汇聚最前沿的城市治理新模式和解决方案。政府支持力高,社会影响力巨大:国家住房和城乡住建部、广东省城乡建设和住建厅、广州市委市政府、城市管理局等共同支持举办,社会影响力巨大。高峰论见,政企协联动探索新模式:汇聚全国各地的政府领导、街道书记、名企精英、专家学者,搭建政策研讨、实践分享、学术交流的平台,分享超前沿理念与模式。双展联动,大牌齐聚共享资源:同期举行广州国际智慧物业博览会,碧桂园服务、保利物业、中海物业、华润、腾讯、华为等行业领军品牌齐聚,整合资源赋能发展。多渠道媒体聚焦:拥有全国超过600+家媒体渠道,含中央省市官媒、大众传媒、行业媒体等全媒体矩阵。通过博览会平台,可借势共享展会媒体资源,获得行业焦点关注。全域服务政企试点经验成果展区:镇街全域服务治理试点项目、成果、案例展示,城市治理创新企业展示市容环卫清洁设备展区:垃圾分类、清洁设备、环卫工具、路政清洗社区服务设施、生态厕所、废弃物管理、供水与污水管理、文旅资源管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空气净化、环境治理、节能设备城市更新建设展区:城市更新综合整治、公共设施改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城市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城市管网用管、城市文化保护等领域李小姐(188)(2029)(6815)

  • 2014多肽药物研发与技术创新研讨会

    多肽作为药物,具有生理活性强、免疫原性低、疗效高等诸多优点,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人类疾病治疗中的地位也日趋重要,目前已成为国际药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默克密理博在多肽合成领域已有30年的历史,其品牌Novabiochem?除了满足多肽合成客户对常规产品的需求外,还不断进行创新,每年都会发布最新的研发产品及应用,并且还可以提供个性化定制的高效解决方案。为了增进多肽合成领域的技术创新交流,默克密理博在Novabiochem? 创新30年之际,召开学术研讨会。会议邀请了从事多肽制药领域的多位专家和学者,议题包括:天然、非天然氨基酸及其类似物的合成新方法,多肽、蛋白质的合成新方法,多肽物质分离与分析方法推广应用,多肽合成中因素控制对质量的影响以及多肽纯化和分析的新技术等,针对以上议题,各位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和巨大反响,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http://blog.milliporechina.com/editor/upload/image/930F7A5B_BF1453AA.png

  • 关于推荐第二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的通知

    [table=100%][tr][td][table=60%][tr][td=2,1][b][size=18px][color=#ff0000]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展改革委办公厅[/color][/size][/b][/td][td][b][size=18px][color=#ff0000]文件[/color][/size][/b][/td][/tr][/table]环办科财函〔2023〕79号[/td][/tr][/table][b]关于推荐第二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的通知[/b]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厅(局)、发展改革委: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十四五”全国清洁生产推行方案》,强化清洁生产在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减污降碳和产业升级改造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地方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创新需求,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计划开展第二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试点目标  以能源、钢铁、焦化、建材、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印染、造纸、化学原料药、电镀、农副食品加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为重点,选取园区、产业集群和重点区域、流域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探索若干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审核新模式,扩展补充第一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覆盖范围,产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管理规范和典型案例成果,并在全国范围进行推广,快速有效提升清洁生产覆盖范围和水平,形成对传统行业清洁化改造、绿色化改造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有效支撑。  二、试点内容  清洁生产审核创新以试点项目的形式开展,时间为1年,分为以下4类:  (一)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整体审核创新。以区域内的重点行业企业为试点对象,开展行业生产工艺全过程诊断,避免单个企业审核过程简单复制和人力、财力的重复投入,梳理行业关键共性问题,形成并实施具有行业特色的清洁生产方案,充分发挥行业清洁生产审核效能,提升清洁生产水平。  (二)工业园区(产业集群)清洁生产整体审核创新。以园区企业集群为试点对象,充分考虑企业间资源要素配置、物质代谢和能源梯级利用情况,开展集中式清洁生产审核,推动区域内优势互补、资源能源高效循环利用,提升园区层面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水平和园区发展效率效益。  (三)企业简易清洁生产审核创新。在非重点行业领域,根据企业的生产工艺情况、技术装备水平、能源资源消耗状况和环境影响程度的不同,探索实施差别化、集中连片快速清洁生产审核。  (四)重点区域和流域清洁生产协同审核创新。创新重点区域和流域在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协同审核的组织方式,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成渝地区等区域,重点实施钢铁、石化化工、焦化、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企业的清洁生产协同审核,重点推进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协同控制;在长江、黄河等流域重点实施印染、造纸、化学原料药、农副食品加工等行业企业的清洁生产协同审核,重点推进氨氮和磷减排。  三、申报与实施主体  第(一)(二)(三)类试点申报与实施主体为园区管理机构、县级及以上政府或地市级及以上政府组成部门等,且为同一主体。第(四)类试点申报与实施主体为省级政府组成部门。  四、试点要求  (一)本次试点优先支持第一批试点项目未覆盖的重点行业和园区类型,请各省认真对照《关于同意实施第一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的通知》(环办科财函〔2022〕476号)推荐试点项目,数量原则上不超过5个。  (二)试点对象3年内未被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或因环境问题被省级以上媒体曝光。  (三)试点对象、申报与实施主体具有良好的清洁生产工作基础和明确的资金支持。  (四)鼓励省级部门开展省内重点区域和流域清洁生产协同审核创新试点。  五、政策支持  (一)各地生态环境、发展改革部门,按照清洁生产有关法律和规定,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名单”中的项目予以奖励和支持。  (二)对于生态环境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认定的“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名单”中的试点对象所属范围内单个企业,视同开展一次清洁生产审核。  (三)试点项目符合有关资金管理要求的,可申请各级生态环境资金、污染治理与节能减碳专项资金,或纳入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进行融资。  六、材料报送  请各省级生态环境和发展改革部门组织推荐符合条件的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并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请各申报单位认真编制试点实施方案,并于2023年4月7日前将实施方案、省级生态环境和发展改革部门推荐函合订胶装成册,一式两份寄送至生态环境部(逾期不予受理),同时将实施方案材料电子件,打包发送至联系人邮箱,材料电子件总大小不超过50M,邮件题目格式要求为“2023+项目名称+申报单位名称”。  七、联系方式  (一)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刘元生、陈胜  电话:(010)65645390、65645385  邮箱:liu.yuansheng@mee.gov.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2号  (二)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牛菁菁、蒋靖浩  电话:(010)68505630、68505595  附件:《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实施方案》编制大纲[align=right]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align][align=right]发展改革委办公厅[/align][align=right]  2023年3月3日[/align]  (此件社会公开)  [b]附件[/b][align=center]  [b]?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实施方案?编制大纲[/b][/align]  一、试点对象基本概况  (一)试点对象范围与区位  (二)试点对象产业概况  二、试点基础  (一)环境现状与主要问题  (二)清洁生产工作基础  三、试点工作目标  四、试点工作内容  (一)试点内容  (二)试点方法及技术路线  五、试点工作特色及主要创新点  六、试点项目实施计划  七、试点预期产出成果及效益

  • 企业人力资源的创新管理_转

    “人本管理”的重点涉及文化、制度与人这三个层面。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软性”的协调力和凝合剂,它通过在组织中建立共同的价值观来强化组织成员之间的合作、信任和团结,培养亲近感、信任感和归属感,形成组织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管理制度。优秀企业并不片面夸大企业文化的作用。一家企业应通过制度建设的设计与优化,确保高绩效者获得高待遇。而人则是企业文化中最重要的因素。笔者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创新管理的建议:-企业竞争力=企业资源潜力×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力企业在本质上是一定资源的集合体,正是这一定的资源在时空上按相对一定的规则动态地组合在一起才构成了企业及其运作的基础和前提,离开了这些的资源及其有序而动态的组合,企业就不可能良好地存在和运作。企业若缺乏优质的人力资源配置力,企业也便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无奈;反之,企业资源再雄厚、再优越,人力资源潜力再大,若缺乏足够的资源配置力的激活和放大,也只能处于休眠状态,无法形成现实的竞争力。特别是对人力资源而言,若不能有效激发其积极性、自觉性与创造性,不能协调好各种人际关系,其结果就不仅仅是资源潜力难以发挥的问题了,它还会因为企业成员之间的有害冲突与矛盾而引起内耗,轻则增加企业的内耗成本,重则危及企业的生存。-员工培训将成为人力资源发展核心由于体制和机制的问题,不少企业面临严重的人才缺乏问题,可以通过培训弥补人才的不足。需要指出的是,只有持续不断的强有力的培训,才能培养与保持企业持续发展与员工自我发展的后劲。一个良好的培训机制离不开科学的培训规划以及合理的控制制度。也就是说,员工培训必须做到经常化、制度化。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国家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各种社会辅助教育等形式来开展员工培训工作,既要注重培训的内容,又要注重培训的层次。培训不仅作为一种福利,更作为激励员工、保持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塑造企业文化,凝聚团队力量企业可以着手塑造活泼进取、不断创新的企业文化,使员工和企业同发展。在我国,企业文化主要表现在:合作有余而创新不足,所以企业文化的改革应该注重运用各种方法激励员工的创新潜力,在这方面,我们的企业还有一个很大的组织资源可以被充分利用,那就是工会。工会作为员工自己的组织,应该充分发挥它的协作作用,成为联系职工与企业领导人的桥梁,用一种民主的机制促进职工创新能力的发挥:首先要确立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要有企业自己的口号或精神标语;努力形成企业和员工之间良好的“心理契约”。-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有效的激励可使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紧紧相连,极大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企业采取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管理激励与自我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对不同的员工和岗位采用不同的激励手段。企业必须把激励机制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培训开发、管理沟通、岗位轮换、考核等,相互联结起来,对不同的员工和岗位采用不同的激励手段,如分配激励、晋升激励、技术激励、培训激励、岗位轮训、长期工龄激励等。企业要留住人才,当然需要一套完备的人才资源管理制度。随着世界社会经济形态向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创新显得日趋重要。新经济时期的最大特征就是:人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人的创造力成为企业核心的发展力,这已经成为新经济时代无可争议的道理。

  • 2024年武汉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要点发布

    [color=#000000]近日,湖北省科技厅正式发布《2024年加快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列出了5个方面、21项重点建设任务,加快将武汉科创中心建设成为“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创新增长极,为全省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color][color=#000000]根据《要点》,今年武汉科创中心将从建设世界一流东湖科学城、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培育光谷科创大走廊世界级产业集群、构建多层次高水平开放合作网络、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生态等五大方面发力。[/color][color=#000000]其中,围绕建设世界一流东湖科学城,《要点》提出,重点建设[b]高质量实验室体系[/b]、构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b]持续打造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创建高能级技术创新平台[/b]。启动湖北实验室效能提升工程,积极争创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做优做强[b]光谷国际医学创新中心[/b]。[/color][color=#000000]围绕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要点》提出,重点巩固扩大武汉科创中心基础研究优势、推进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开展颠覆性技术创新。启动实施一批战略性、前瞻性基础研究项目,推进实施“尖刀”技术攻关工程,建设武汉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湾区数字技术创新中心。[/color][color=#000000]围绕培育光谷科创大走廊世界级产业集群,《要点》提出,重点实施“世界光谷”建设行动计划,以新型工业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建设未来产业发展引领区、推动以“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建设运行,推动科创企业“量质齐升”。其中,实施“世界光谷”建设十大举措,打造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领域世界级产业集群,推动“世界光谷”建设全面起势。[/color][color=#000000]围绕构建多层次高水平开放合作网络,《要点》提出,强化都市圈创新协同,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创新共同体,推进科技支撑长江大保护,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与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和成渝、西安区域科创中心创新网络对接融合,推动形成承东启西、双向互济的创新合作格局。[/color][color=#000000]围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生态,《要点》提出,加快打造人才高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争创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强高水平科技智库建设。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融合发展的湖北路径。办好2024东湖论坛,打造全国性国际化“科普+科创”论坛品牌。[/color][来源:湖北省科技厅][align=right][/align]

  • 【原创大赛】实验室新项目的开展防法和保障措施

    实验室新项目的开展防法和保障措施为持续保证实验室的发展和效益,实验室都会大力发展新的检测业务,以满足发展需求。为此实验室必须保证检验能力与项目相适应,管理体系也要随之更改,并对新开展的项目进行评审。1 新项目需求评估根据市场变化的要求,针对新项目检验标准的修订及更新要及时,检验技术人员提出开展新的检验项目或应用新方法标准的需求和申请。实验室根据工作需求和申请制定开展新检验项目计划,报技术负责人审核。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评审是否有足够能力开展新的检验项目工作,包括必要的检验仪器设备,环境设施,相应的标准和人员等。新检验项目计划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技术负责人制定实施方案和组织实施。2 新项目开展方法批准的新项目,由技术负责人组织提供现行有效标准规范及检验方法,及作业人员技术能力要求,组织人员编写作业指导书及检验人员的培训,提供报告记录等格式信息内容。仪器设备管理人员负责组织人员编制仪器设备、检验消耗品采购计划,改造设施环境,购进后仪器设备的检定等工作。质量负责人从管理体系方面,如文件控制、记录控制、人员、设施和环境、设备、量值溯源、方法、证书和报告,检查验证新项目的开展是否符合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3 保障措施 要做好新项目的实施,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保障措施。3.1 作业指导书的编制 针对新开展的项目,需制定作业指导书,其内容包括:检验方法的名称; 检验方法的适用范围;用于检验的仪器设备,包括技术性能参数要求;所需的标准物质;被检验样品的管理要求;被测定的参数或量值及其范围;检验需要的设施环境条件;检验程序描述;需遵守的安全设施;检验的准则和要求;需记录的数据的分析和表达的方法;检验结果不确定度评定的要求。若开展新项目的同时需用非标准方法时,实验室应按检验方法确认程序进行制定与控制。3.2 检验人员的要求新项目负责人应具有三年以上相关检验工作经验,相关专业专科以上学历。检验人员具有二年以上相关检验工作经验,相关专业专科以上学历。技术负责人确保随着方法制定的进度加以更新计划;确保在所有有关人员之间中有效沟通。3.3 新项目的实施验证实验室开展新的检测项目前,须由技术负责人组织对新检验项目验证。验证内容包括:全部输入的文件资料的有效性、适宜性;人员培训效果;仪器设备的配置及校准状态;设施环境条件符合情况;项目检验人员的模拟检验,不少于三次;通过实验室间比对结果验证;计算出检验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技术负责人根据验证结果填写[url=%E8%B4%A8%E9%87%8F%E8%AE%B0%E5%BD%95\\20%E5%BC%80%E5%B1%95%E6%96%B0%E9%A1%B9%E7%9B%AE%E8%AF%84%E5%AE%A1%E7%A8%8B%E5%BA%8F\\02%E5%BC%80%E5%B1%95%E6%96%B0%E9%A1%B9%E7%9B%AE%E8%AF%84%E5%AE%A1%E8%A1%A8.doc]开展新项目评审表[/url],组织相关人员评审,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试运行。质量负责人根据新的检验项目要求组织编制有关管理文件,组织培训和考核。技术负责人组织进行试运行,此期间各室要有详细工作记录。试运行成熟后,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将新检验项目列入实验室可承检项目中,正式纳入管理体系运行。 新项目通过验证符合要求后,如果需要认可此项目,需报实验室负责人同意后可以向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申请认可增项。经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对新项目评审通过后,正式开展新项目检验工作。对于新修订的或更新的标准等的应用,经上述程序由实验室内部组织验证符合要求后,即可用于检验工作。在新标准采用初期,应加强监督员的质量监督工作。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