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国际会

仪器信息网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国际会专题为您整合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国际会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国际会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国际会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国际会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话题讨论。

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国际会相关的论坛

  • AI人工智能的到来会对科学仪器行业从业者带来哪些影响?

    人工智能对实验人员可能会带来以下影响:更高效的实验设计和执行: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分析海量数据和模拟实验来优化实验设计和执行,从而提高实验的效率和准确性。更多的数据和信息:人工智能可以自动化数据收集和处理,帮助实验人员获取更多的数据和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和发现新的规律。更高的精度和可重复性:通过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实验人员可以减少实验过程中的人为误差,从而提高实验的精度和可重复性。更多的挑战和机会: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实验人员将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技术和工具,以保持自己在领域内的竞争力和创新力。更多的合作和交流:人工智能技术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和交流,实验人员需要与工程师、数据科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等专业人士紧密合作,才能更好地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实验中的问题。

  • 2012先进计算机科学与应用国际会议

    【2012-4-15】【中国 武汉】ACSA 2012先进计算机科学与应用国际会议(SCI / EI / ISTP检索)2012先进计算机科学与应用国际会议(ACSA 2012)将于2012年4月15日-16日在中国武汉召开。本次会议论文集将接收英文和中文论文,并且所有论文都将由Atlantis Press递交ISTP申请检索。本次会议论文集中1-5篇英文论文将被推荐发表到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Systems (IJCIS)国际期刊。ISSN (print): 1875-6891/ ISSN (on-line): 1875-6883。该期刊中的所有论文将被SCI/EI检索!!!更多关于该期刊的详情请参见如下内容:Indexing (IJCIS)IJCIS is included in the Science Citation Index-Expanded(SCI), in Scopus and in EI/Compendex beginning with V1(1), 2008. In May 2010 the first SCI-impact factor for IJCIS was released.第一轮投稿截止日期 (First Round): 2011年11月29日录用通知书发放日期(Notification of acceptance):2011年12月7日第二轮投稿截止日期 (Second Round): 2011年12月29日录用通知书发放日期(Notification of acceptance):2012年1月9日会议召开日期 (Conference Date):2012年4月15-16日更多详情请参见ACSA 2012官方网站:www.acsa2012.org联系方式:Tel: +86 27 87850667Fax: +86 27 87857011Mobile: +86 18971062866Email: acsa2012@gmail.comQQ:1253483154

  • 人工智能的计量校准

    [align=center][b][size=16px]人工智能的计量校准[/size][/b][/align][size=15px][color=rgba(0, 0, 0, 0.298039)]梁志国,姜延欢[/color][/size] [size=15px]计量论坛[/size] [size=15px][color=rgba(0, 0, 0, 0.298)]今天[/color][/size][size=14px][color=#888888] [/color][color=#3333ff]摘要:针对人工智能的计量校准,阐述了其紧迫性、必要性以及可行性。提出了2种不同的人工智能计量解决方案。其一为基础方式,从智能的7个维度出发,分别进行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 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的计量校准研究,然后,针对同时含有两种以上智能的多元智能系统,进行面向具体任务目标的综合加权,给出面对具体任务目标的智能水平定量评价结果。其二为工程方式,从每一个具体而明确的人工智能系统入手,依据愿景目标确立评价指标体系,开展计量校准研究,最终以定量量化方式,评价系统的分项与综合智能水平。其主导思想是以定量量化方式,评价任意智能系统的智能水平。[/color][/size][size=15px][b]1概述[/b][/size][size=15px] 人工智能(AI,artificialintelligence)的思想,自从1956年在达特茅斯(Dartmouth)被麦卡赛(JohnMcCarthy)、明斯基(MarvinMinsky)、罗切斯特(Rochester)和香农(Shannon)等提出,经过60余年的发展变化,时至今日,已经形成为一个热点和前沿方向的代名词。[/size][size=15px] 由此导致全世界的技术发展都在向智能化方向飞速挺进[1~11],智能机器人、智能翻译机、智能身份识别、智能诊断、智能网络、智能社区、智能制造、智能材料、智能武器、智能弹药、智能战士、智能飞机、智能机器、智能手表、智能交通、智能家电等等,几乎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都无处不在体现智能化发展和智能化趋势。而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种趋势将继续持续发展下去,并且更加深入持久地渗透和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size][size=15px] 远在20世纪70年代,人工智能就与空间技术、能源技术並称为20世纪的3大尖端技术,进入新世纪后,人工智能又与纳米科学、基因工程並称为21世纪的3大尖端技术。各大工业化国家,为了抢占未来的科技制高点,在新一轮科技竞争中占得先机,纷纷投入重兵,开启自身的有关方向的各类计划与研究。[/size][size=15px] 2018年4月16日,英国议会下属的人工智能特别委员会发布《英国人工智能发展的计划、能力与志向》(AIintheUK:Ready,willingandable?)报告[12],从其概念、设计、研发和其对工作、生活、医疗等领域的影响以及应对人工智能威胁、塑造人工智能未来等层面进行了系统阐述。[/size][size=15px] 欧盟委员会发布了由人工智能高级专家组(AIHLEG)编制的《人工智能道德准则》(AIEthicsGuidelines)草案[13],指出AI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可信赖AI」,即确保这一技术的目的合乎道德,技术足够稳健可靠,从而发挥其最大的优势并将风险降到最低。旨在为AI系统的具体实施和操作提供指导。[/size][size=15px] 2019年2月11日,美国总统Trump签署了《美国人工智能倡议》(AmericanAIinitiative)行政令[14],将美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上升到了国家级战略的高度。这份倡议有5大核心要点:一是重新定向资金,要求联邦资助机构优先考虑人工智能投资 二是提供资源,为人工智能研究人员提供联邦数据、计算机模型和计算资源 三是建立标准,要求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制定标准,以促进“可靠、强大、安全、可移植和可交互操作的人工智能系统”的发展 四是建立人才队伍,要求各机构优先考虑学徒、技能计划和奖学金,为美国培育能够研发和利用新型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人才 五是加强国际化参与,呼吁制定国际合作战略,确保人工智能的开发符合美国的“价值观和利益”。[/size][size=15px] 为抓住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2017年7月20日,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15]。提出了面向2030年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我国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加速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size][size=15px] 2018年1月18日,我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北京宣布成立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和专家咨询组,负责全面统筹规划和协调管理我国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size][size=15px] 2019年3月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已将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的立法项目列入立法规划。2019年6月17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16],提出了人工智能治理的框架和行动指南。[/size][size=15px] 在智能制造领域,德国首先提出了人工智能特色鲜明的工业4.0 相应地,美国提出了再工业化 中国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从全局战略出发,明确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的行动计划,将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作为重点推动领域之一。日本韩国也都将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列为国家重大战略。[/size][size=15px] 人工智能的意义、价值、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这也表明,人工智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相应地,人工智能的计量校准面临重大行业需求。[/size][size=15px] 与科技界、工业界等轰轰烈烈的人工智能运动相比,在计量测试行业一直没有明显的应对措施,人们所从事和所规划的,仍然是几何量、热学、力学、电磁学、无线电电子学、时间频率、光学、声学、化学、电离辐射等10大传统方向的物理量值计量校准,另外附加了有关生物量值、医学量值等新兴领域的量值计量,正在进行工作的展开和专业的深化。所有这些,目前都与人工智能相去甚远。现阶段提及人工智能的计量,人们甚至都不知道该计量校准什么,以及用什么样的量值和定义来衡量人工智能,更谈不上如何实现这些量值的计量校准了。[/size][size=15px] 然而,人工智能若被作为一门科学加以研究和发展,就需要探索其中的定义、范畴、领域、规律、规划,并对其进行符合性量化、差异性评估。没有计量手段介入,将无法细化和深化,很难进步和发展。若其被作为一种技术加以应用,其质量比较、完善程度、水平高低、效率高低、能力大小等,依然需要计量手段的衡量,以定量方式进行量化评估。如此才能给其应用提供指导、借鉴、参考和依据。[/size][size=15px] 由此可见,不论是否艰难,以及距离当今的工作有多遥远,人工智能的计量校准一直是一个典型的客观需求。在未来的计量科学发展中,应该是主流方向之一。目前,还远未达到这一地步,仅停留在功能展示、竞技博弈、人机博弈等粗浅层面。[/size][size=15px] 例如:[/size][size=15px]1997年5月,IBM公司研制的深蓝(DEEPBLUE)计算机人工智能系统战胜了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洛夫(Kasparov)[17]。2016年以来,AlphaGo成为第一个战胜围棋世界冠军的人工智能机器人[18]。[/size][size=15px] 2019年10月25至27日,中国智能机器人格斗大赛在杭州梦想小镇举办[19],场面的热烈与火爆,恰恰说明了计量校准的缺失。[/size][size=15px] 本文后续内容,将主要讨论人工智能的校准问题,试图将计量校准理念引入人工智能的计量评价中,从而寻求技术解决方式。[/size][b][size=15px]2智能的有关阐述[/size][size=15px][/size][/b][size=15px] 智能,是智力和能力的总称[20]。其中,“智”是指进行认识活动的某些心理特点 “能”则是指进行实践活动的某些心理特点。可以认为,智是指认知世界的能力,而能是指改造世界的能力。[/size][size=15px]智能是一种多维度的范畴概念,哈佛大学的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将其分为7个范畴: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21]。[/size][size=15px] 其中,语言智能指能有效利用音(语言)、像(文字、手势、动作、图形)等表达自己的思想,并确切理解他人思想表述的能力,以及灵活掌握语音、语义、语法、语气,具备语言思维、语言表达、语言欣赏,并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size][size=15px] 数理逻辑智能指可有效计算、测量、推理、归纳、分类,并综合运用的能力。其包括逻辑方式和关系、陈述和主张、功能及其它相关抽象概念的敏感性。[/size][size=15px] 空间智能,指准确感知听觉、嗅觉、触觉、视觉空间及周围事物,并能将感觉到的形象以三维空间坐标图型方式表达出来的能力。其中包括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气味、声音等的空间关系的敏感能力。[/size][size=15px] 运动智能,指善于用全部或局部身体表述思想和情感,以及灵活制作或操作物体的能力。包括平衡、协调、敏捷、力量、弹性、速度、触觉等方面的能力。 [/size][size=15px]音乐智能,指敏锐感知、识别和表达音调、旋律、节奏、音色及其变化的能力。该项智能强调的对节奏、音调、旋律或音色的敏感性,称为音乐天赋,包括表演、创作及思考音乐的能力。[/size][size=15px] 人际关系智能,指能良好理解他人并与之交往的能力。包括觉察他人情绪情感、体会他人感觉感受、辨别他人暗示、以及做出相应反应的能力。[/size][size=15px] 内省智能也表现为自认知能力,包括自我认知和自然认知。自我认知是指有自知之明,并据此进行行为规范的能力。包括自身的长处和短处、爱好、情绪、意向、脾气、自尊、独立思考的能力。[/size][size=15px] [size=15px]自然认知是指对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观察、体察、辨别、分类的能力。包括好奇心、求知欲、敏锐观察力、体会细微差别的能力。[/size][/size][size=15px][size=15px] 从上述有关智能的7个范畴来看,目前的计量校准工作中,仅仅在声学计量的部分工作与语言智能有一些关联,几何量计量的工作与空间智能有一定关系。有关智能的计量校准,基本上呈现空白状态。其根本原因,是智能从总体上说,仍然属于潜在的能力,尚未形成任何实体或状态。而计量校准则一直面对的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或感受得到的实体和状态,对于未能形成任何实体状态的潜在能力,无法使用计量校准手段进行直接计量评价。若想对其进行计量评价,则必须通过具体实体的变化,将其潜在的能力进行释放,然后,根据潜在能力释放的效果对其进行计量评价。[/size][/size][size=15px][size=15px] 人工智能计量校准的工作之一,就应该是寻找出合适的各种状态变化的标准,并将其施加给相应的人工智能系统,以其对于不同智能范畴的标准状态变化的响应情况,定量评价其相应的智能水平。[/size][/size][size=15px] (未完待续)[/size]

  • 人工智能下的智能温压双控微波消解仪好与坏

    在人工智能加速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变革,在这样的情况下,给仪器制造带来什么好于坏呢?就拿[url=http://www.xo-china.com]智能温压双控微波消解仪[/url]来说,人工智能带来的利与弊。人工智能带来的好处:1人工智能变得越来越广泛,使得人类解放了很多;2、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人类繁荣;3、人工智能可以给人带来方便;那么人工智能带来的弊端呢?1、人工智能为了你的工作而来,让你从此失业变成终生假期;2、机器没智商,不能完成所有人类可以完成的事;3、人工智能使得人类远远落后,在智慧上大大超越人类;4、人工智能安全性,因为今天的计算机漏洞百出,使得人工智能安全让人怀疑。这些的这些都说明了虽然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很多的便利,但是还是有着很多问题,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更加成熟的情况下,这些的问题一定会很好的解决的。

  • 【分享】学术搜索-如何查找计算机科学类学术论文

    1 [url=http://academic.research.microsoft.com/]微软学术搜索[/url] 该学术搜索引擎主页建立了计算机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的大类索引,包括理论与算法、人工智能、人机交互、数据挖掘、图形学等23个研究方向。主页上方,有“论文(Paper)”、“作者(Authors)”、“会议(Conferences)”、“期刊(journals)”四个标签。以“论文”标签为对象,点击某个大类,出现该领域的论文列表,这些论文列表是按照引用次数从高到低排列,这样就能发现这个领域内最经典和最热门的论文。同样地,分别以“作者”、“会议”、“期刊”标签为对象,就能发现你选择的领域内最有影响力的作者、权威的国际会议和核心学术期刊。如图是主页导航: [img=469,320]http://www.tuchuan.com/a/2010031610305623347.png[/img] 在作者的个人页面,有他的个人信息、发表论文总数、H/G指数、以及历年发表论文的列表,图表显示了作者的学术研究趋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学术影响力。作者个人页面最近也新增了个性化功能,如作者的研究兴趣、将作者论文列表嵌入其他网页如个人主页、RSS订阅了解作者的最新信息[img=527,146]http://academic.research.microsoft.com/About/author_201003.jpg[/img] 主页实时更新最popular的作者和论文[img=482,247]http://academic.research.microsoft.com/About/frequentPaperAuthor_201003.jpg[/img] 视觉浏览页面,给出了与某个作者相关的合作者关系图,点击各个作者之间的连接线,可以浏览作者之间合作的论文信息[img=513,356]http://academic.research.microsoft.com/About/explorer_201003.jpg[/img]如果对作者的姓名不太确定,可以输入中文姓名会自动给出英文姓名的提示[img=506,128]http://academic.research.microsoft.com/About/nativeNameSuggestion_201003.jpg[/img]2 [url=http://portal.acm.org/dl.cfm][color=#000050]ACM Digital Library[/color][/url] 在研究机构或者大学里面的研究员一般都比较熟悉,计算机领域的专业数据库,收录了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学术论文,但是必须付费下载或者集团购买数据库,不能免费下载。3 [url=http://www.informatik.uni-trier.de/~ley/db/][color=#000050]DBLP[/color][/url]DBLP是计算机领域内对研究的成果以作者为核心的一个计算机类英文文献的集成数据库系统。按年代列出了作者的科研成果。包括国际期刊和会议等公开发表的论文。DBLP所收录的期刊和会议论文质量较高,DBLP的文献更新速度很快,很好地反应了国外学术研究的前沿方向。但是只相当于一个索引系统,提供浏览,没有下载链接。4 [url=http://citeseer.ist.psu.edu/][color=#000050]CiteSeer[/color][/url] 是NEC研究院在自动引文索引(Autonomous Citation Indexing, ACI)机制的基础上建设的一个学术论文数字图书馆。这个引文索引系统提供了一种通过引文链接的检索文献的方式,目标是从多个方面促进学术文献的传播和反馈。  CiteSeer检索WEB上的PostScript和PDF两种格式的学术论文。目前,在CiteSeer数据库中可检索超过50万篇论文,这些论文涉及的内容主要是计算机领域。这个系统能够在网上提供完全免费的服务(包括下载PostScript或PDF格式的论文的全文)。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有:①检索相关文献,浏览并下载论文全文;②查看某一具体文献的“引用”与“被引”情况;③查看某一篇论文的相关文献;④图表显示某一主题文献(或某一作者、机构所发表的文献)的时间分布。5 [url=http://www.computer.org/portal/web/csdl/home][color=#000050]IEEE Computer Society Digital Library[/color][/url] 如果你跑到ieee.org,而不是computer.org,你会发现那里paper不是那么容易找。其实计算机专业的,到computer.org更容易找paper一点。这里也是需要订阅的,不是免费的。另外一方面,IEEE的会议多而杂,有好的会议,但是绝大部分会议是不如ACM的,所以在这里跟会议的proceedings一定要有针对性。 IEEE的几个magzine还是做得挺不错的,可以读读。

  • 高校科研院所诚聘信息与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所——校招岗-北京市,坐标北京市,你准备好了吗?

    [size=16px][color=#ff0000][b][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job/position-92582.html]立即投递该职位[/url][/b][/color][/size][b]职位名称:[/b]信息与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所——校招岗-北京市[b]职位描述/要求:[/b]一、招聘单位信息与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所成立于2021年,致力于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并以开展医学人工智能、生物医学电子及信号、智慧健康与康复、芯片设计及系统应用、自主智能机器人、再生医学等相关应用研究工作为重点研发方向。研究所将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探索机器人、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前沿问题,推动相关技术的产业应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引领性的人才聚集平台、技术研发转化平台。研究所还负责《微纳电子与智能制造》和《电子测试》等科技期刊的编辑、发行工作。二、招聘对象面向高校应届毕业生和北京户籍社会人员招聘。三、招聘岗位招聘岗位及具体要求详见附件1《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2024年第一批公开招聘工作人员一览表》。四、招聘基本条件(一)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品行;(二)具有国家承认的相应学历、学位;(三)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四)有较好的组织能力、沟通协作能力;(五)有高度工作责任心和有良好团队协作精神;(六)各单位招聘条件详见附件1。五、招聘程序(一)网上报名应聘人员填写附件2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公开招聘报名表》,报名时将电子版(word版)发至相关单位联系人邮箱,单位将对应聘人员进行资格审查。报名文件名称统一改成“序号+应聘岗位名称+姓名+毕业院校/工作单位+专业+学历+学位”格式,应聘岗位名称请使用附件1备注中的岗位名称。不接受其他形式报名。报名时间自即日起-2024年4月8日18:00止,超时报名视为报名无效。(二)资格审核用人单位按照岗位要求对报考人员网上报名材料进行资格初审,资格初审合格者可参加笔试;不符合岗位要求的不能进入笔试,单位不另行通知。资格复审需携带报名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本人有效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职称证书及用人单位要求的其他相关证明材料,尚未获取学历、学位证书者需出具学生证)的原件及复印件,具体时间、地点、方式由各用人单位另行通知。资格审核贯穿此次招聘全过程。(三)考试根据招聘岗位的特点和要求进行针对性的专业笔试、综合能力笔试和面试。笔试和面试时间及地点另行通知。笔试和面试成绩实行百分制,合格分数线为60分。根据专业笔试成绩由高到低,按比例(具体见附件1)要求确定面试、综合能力笔试人选。考生的综合成绩由专业笔试成绩、综合能力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按比例(3:3:4)合计而成。综合成绩将在院官网或相关用人单位网站进行公布。(四)体检及考察根据招聘岗位拟聘人数及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确定人选排序,按照排序先后等额组织体检、考察。体检标准参照公务员体检执行。(五)公示根据考试、体检及考察结果,确定拟聘用人员,并将拟聘用人员名单在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或相关用人单位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7个工作日。如出现个人放弃或考察、体检不通过等情况,用人单位视具体情况可依综合成绩的排序进行递补。(六)办理聘用手续对于公示无异议、无影响聘用情况的拟聘用人员,按照有关程序与其签订就业协议,聘用人员正式到岗工作后,按规定签订聘用合同,办理聘用手续。六、注意事项(一)高校应届毕业生限列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培养方式为非定向(不含定向、委培),就读最高学历期间未与任何单位存在劳动(录用、聘用)关系,未缴纳社会保险,按时毕业并取得相应学历、学位的2024年应届毕业生及两年内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注:两年内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指列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培养方式为非定向(不含定向、委培),离校时和在国家规定的择业期内未落实工作单位,未缴纳社会保险,其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仍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保留在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2022、2023年毕业生。(二)非北京生源毕业生需符合北京市非北京生源应届毕业生引进条件,进京审批落户手续不合格的,取消聘用资格。非北京生源毕业生年龄要求:博士研究生年龄不超过35周岁(1989年1月1日以后出生),硕士研究生年龄不超过30周岁(1994年1月1日以后出生)。京内生源学生指入学前具有北京市居民常住户口的学生,不含来京院校就读将户口迁入学校集体户的学生。京籍社会人员年龄计算方法同非北京生源毕业生,如岗位要求35周岁及以下即为1989年1月1日以后出生。(三)考生务必在报名表中正确填写联系电话,并确保通讯畅通,因联系不畅导致的后果,责任自负。(四)如因工作安排推迟或采取线上形式进行笔试、面试的,考试时间、地点及相关要求将另行通知。(五)资格审核贯穿此次招聘全过程,在招聘各环节发现应聘人员不符合报考资格条件的,将取消其报考资格或应聘资格。[b]公司介绍:[/b] 为更精准的帮用户选择高校,科研院所相关就业机会,特发布此职位专区,便于求职者第一时间锁定优质的就业机会。...[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job/position-92582.html]查看全部[/url][align=center][img=,178,17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8/202108160948175602_3528_5026484_3.png!w178x176.jpg[/img][/align][align=center]扫描二维码,关注[b][color=#ff0000]“仪职派”[/color][/b]公众号[/align][align=center][b]即可获取高薪职位[/b][/align]

  • IEEE冠名,北京工业大学主办,亚太图像处理,电子和计算机学术会议议题更新

    [table=100%][tr][td]1、图像处理计算机摄影、计算机图形图像学、图像处理、分割对象切割、计算机图形学与可视化、计算机视觉、图像扫描、显示和打印、图像扫描、显示和打印、机器学习、虚拟现实、图形仿真、全息技术、模式识别2、电子工程电机与电器、建模仿真与检测诊断、电子工程、电力信息分析与处理、电子技术、自动控制、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与应用、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3、计算机科学数字信号处理的新兴技术、理论计算机科学、信息编码理论、计算程序、程序设计理论并发并行与分布式系统、数据库与信息检索、应用计算机科学科学、人工智能信息科学、软件工程[/td][/tr][/table]

  • 【社区用户聚会】AI人工智能时代科学仪器行业从业者“危与机”+原创大赛颁奖现场(更新中ing)

    【社区用户聚会】AI人工智能时代科学仪器行业从业者“危与机”+原创大赛颁奖现场(更新中ing)

    [align=center][b][size=18px]【社区用户聚会】AI人工智能时代科学仪器行业从业者“危与机”+原创大赛颁奖现场[/size][/b][/align]2023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3)在2023年5月18日于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align=center][img=,690,394]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5/202305191525500096_8789_1622715_3.jpg!w690x394.jpg[/img][/align]仪器信息网仪器社区为了进一步加强全国各地区版主、论坛达人、原创大赛参赛者以及资深用户的联系,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组织了“AI人工智能时代科学仪器行业从业者‘危与机’”话题讨论。本次会议由来自全国各地科研院所、高校、工业企业、第三方检测机构、仪器企业代表及投资机构等不同单位的嘉宾40余位参加了此次会议。[align=center][img=,690,51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5/202305191527126067_2805_1622715_3.jpg!w690x516.jpg[/img][/align]

  • 高技术制造业 人工智能最有“钱景”?月薪高达13076元

    在我国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高技术制造业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技术制造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通常依托高新技术进行研发、生产,近年来催生出新能源汽车等新兴行业。在智联研究院“寻找下一个风口”潜力行业调研项目中,这些新兴行业受到众多职场人的关注。本次,智联招聘结合平台数据以及调研项目的统计结果,将15个行业作为研究范围(具体包括:人工智能、计算机硬件、通信/网络设备、船舶/航空/航天/火车制造、电气机械/器材制造、智能设备制造、工业自动化、新能源汽车、电子设备制造、仪器仪表制造、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b]行业平均薪酬差异较大,人工智能平均月薪高达13076元[/b]智联招聘数据显示,高技术制造业的平均薪酬为9935元/月,略高于全行业的9889元/月。 但是具体到各行业来看,平均薪酬仍存在较大差距。其中人工智能行业平均招聘薪酬最高,达到了13076元/月,其次是新能源汽车(12848元)、云计算/大数据(12176元)、物联网(11383元)、区块链(11187元)。虽然工业自动化行业人才需求量增长最快,但是普工/技工的招聘岗位需求占比更大,这类岗位目前的薪资相对较低,因此该行业整体平均薪酬低于行业平均薪酬,为9910元。排在末位的是通用设备制造,平均月薪为8251元。[img=智联招聘:高技术制造业人才需求与发展环境报告]https://accesspath.com/wp-content/uploads/2022/06/2284602352781864614.jpeg?imageMogr2/format/webp[/img][b]半导体/芯片、人工智能平均薪酬最高,超2万元[/b]具体职业方面,半导体/芯片的平均招聘薪酬最高为21960元/月,其次是人工智能,达到21146元/月,平均薪酬均超过2万元。近年来,国家对半导体/芯片、人工智能等行业资金扶持力度加大,同时吸引了大量资本进行投资。政府的扶持加上资本的聚拢加速行业发展的同时,也自然导致从业人员的薪酬待遇水涨船高。[img=智联招聘:高技术制造业人才需求与发展环境报告]https://accesspath.com/wp-content/uploads/2022/06/3525948857031611492.jpeg?imageMogr2/format/webp[/img][b]薪酬排行前3名的技能是ASIC、ISP、CAMERA[/b]掌握什么样的技能,可以在高技术制造业获得较高的薪酬呢?从数据分析来看,ASIC、ISP、CAMERA排在前三位。其中掌握ASIC技能的人才可以获得平均38119元/月的高薪。除了以上三种技能,排进薪酬TOP50的系统搭建、技术研发管理、IC设计等,也都是“学习门槛”颇高的技能。

  • 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这些领域有望率先”动起来“

    从去年全国两会开始,“人工智能(AI)”就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议话题,今年全国两会延续了这一热度。国务院总理李强日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人工智能,并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对于“人工智能+”行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和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普遍认为,“人工智能+场景创新”“人工智能+算力基础”“人工智能+法治建设”有望率先“动起来”。[color=#c00000]人工智能+场景创新[/color][color=#c45911]推动大模型与数字化系统融为一体[/color]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数据和算力资源日益丰富、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为开展人工智能场景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医疗保险、交通运输、智能制造、智能家居、教育等领域广泛运用。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移动总经理陈力对记者表示,要明确我国人工智能所要解决的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锚定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模式和方向。明确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布局,集中资源投入上游基础层企业,解决中高端人工智能产品自主供应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升我国人工智能主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联动,自上而下地激发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的融合活力。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发展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借助产业和场景的优势,将大模型与业务流程、产品功能相结合,寻求多场景应用、垂直化和产业化的落地。昆仑万维董事长兼CEO方汉向记者介绍,在交通物流行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可以助力企业提升运输效率,降低全社会物流的成本;在文化旅游行业开发文化大模型,能够贯通各类文化机构的数据中心,充分挖掘文化数据的价值;在科技创新领域以科学数据支撑大模型的开发,可以更深入地挖掘各类科学数据和科技的文献应用。[color=#c00000]人工智能+[/color][color=#c00000]算力基础[/color][color=#c45911]建立全国一体化算力大市场[/color]从ChatGPT到Sora,从单模态到多模态,从单一智能到通用智能,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正在引领新一轮全球人工智能创新热潮,同时,大模型计算也带来了智能算力需求激增,随着“东数西算”工程推进,去年以来全国多地掀起了智算中心建设热潮。全国政协委员、天娱数科副总经理、山西数据流量生态园董事长贺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需要鼓励引导市场主体建设区域级、行业级、企业级等多层次智算聚合服务平台、算力并网平台,广泛汇聚多方算力资源,整合闲置算力,特别是各地政府主导建设智算资源,实现多地算力资源的共享和最优利用,减少投资浪费,增加有效供给。贺晗提出,健全算力调度标准规范体系,为算力资源供给方提供能力自查参考,同时为算力需求方提供算力调度能力使用参考,引导新建算力资源按统一标准建设及接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对记者说,要发挥全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利用互联网发展成功经验,以算力先互联、再成网、构建大市场为主线,基于统一标识符实现多样性算力互联感知,通过弹性网络能力和标准化架构接口实现业务和数据流动互通,进而打造智能感知、高速弹性、安全绿色、先进普惠的算力互联网。[color=#c00000]人工智能+法治建设[/color][color=#c45911]确保人类“守法”、机器“守德”[/color]去年7月份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去年10月份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围绕人工智能发展、安全和治理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治理的中国方案。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巩富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们应当以《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为指引,全面整合相关法律、法规,形成“中国特色”人工智能伦理指南,建立科技伦理审查及负面清单准入、分级分类管理、协同监管等制度,确保人类“守法”、机器“守德”。巩富文建议设立新型财产权——“人工智能生成物者权”,认定其权利主体为人工智能生成程序的使用人,不仅可以明确生成物法律地位和归属,推动其进入相关产业链、价值链,激励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创作传播和产业投资,还可以为侵权责任认定打下良好基础,降低人工智能生成物对现有创作市场的冲击,以达到激励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生产传播与公共领域保留相平衡的目的。全国政协委员、金杜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毅对记者表示,应该尽快推进《人工智能法》的制定和出台,以《人工智能法》及配套的监管工具为核心,形成完整的人工智能技术法律体系。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对记者表示,我们在消费过程中,逐渐从现金支付到手机二维码支付,再到人脸识别支付,科技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高效,但这背后也面临着身份信息泄露和隐私安全风险,在科技的便利性和隐私保护之间,需要法律与监管尺度进行平衡,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更多新的商业模式和应用创新,相关法治建设也要与时俱进。[来源:中国发展网][align=right][/align]

  • ACCSI2024之“人工智能赋能光谱仪器新产业论坛”全日程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自1956年正式命名,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成为引领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并已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正在逐步塑造社会、经济、生活等领域的业务新形态,不断带来颠覆性、丰富性、创新性的新业态。光谱是超越人眼限制,让大家感受更高维度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光谱技术的新发展改变大家对传统技术认知的同时,也在改变着大家的生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科技进入了数据爆发的阶段,光谱数据也日益呈现出大数据的特点,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光谱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需求。近年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光谱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人工智能赋能的光谱仪器新产业迎来了新的时代,同时也为行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为了展现光谱产业化的最新成果,探讨人工智能对光谱新产业的影响,第十七届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4,苏州,2024年4月17-19日)特别开设“人工智能赋能光谱仪器新产业”专题论坛。本次论坛将邀请行业知名专家及企业代表现场分享,欢迎各位领导、专家学者、用户、仪器企业管理及研发负责人、投融资机构代表等共聚一堂,为产业发展献计献策。论坛主办方:中国仪器仪表学会[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会、仪器信息网会议时间:2024年4月19日 9:00-17:00会议地点:苏州狮山国际会议中心 太湖厅B[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40408/712531.shtml]点击查看会议日程[/url][align=center][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accsi/2024/index][img=,600,122]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uepic/ad734ea0-945a-411c-9ad1-2eca3821cfa7.jpg[/img][/url][/align]为促进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搭建科学仪器行业“政、产、学、研、用、资、媒”等各方有效交流平台,“第十七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4)”将于2024年4月17-19日在苏州狮山国际会议中心召开。ACCSI2024以“融合创新,质领未来”为主题,力争对往年中国科学仪器产业最新进展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最新的产业发展政策、最前沿的行业市场信息、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最新的科学仪器研发成果等,以多种形式呈现给各位参会代表。官网链接:[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accsi/2024/[/url]参会指南:[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40403/712221.shtml]参会指南|ACCSI2024第十七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融合创新 质领未来[/url][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40408/712531.shtml]点击查看联系方式[/url][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align=right][/align]

  • 中国农业大学吴晓蒙等:融合人工智能的智慧餐饮

    餐饮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具有重要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工智能的应用,餐饮业正向着多元化、专业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和四川成都中农大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的吴晓蒙,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的褚泽军,沈群,胡小松,四川旅游学院烹饪学院的李想,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勤务学院军需采购系的刘楠梳理了我国餐饮行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智慧餐饮4.0的内涵和外延,并系统阐述了相关新型食品科学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趋势。计算机视觉等技术结合深度学习算法等手段实现了原料的品质分级 数字孪生技术不仅可以将上千种电子菜谱转化为工艺参数,而且可模拟烹饪大师烹饪技艺,将中国特色烹饪技法用于机器人烹饪 协同过滤推荐算法、自然语言处理、人脸识别等技术的应用,可对顾客身份信息快速识别,实现个性化膳食推荐。总结了智慧餐饮的现状和主要技术手段,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即以健康为导向、以美味为基础、以文化为内核,以期为餐饮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align=center][img=吴晓蒙.jpg,500,619]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3/uepic/bce0f3b1-ddc6-46f2-9653-db70955c357e.jpg[/img][/align][align=center]吴晓蒙[/align]餐饮业是拉动经济增长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行业,数据显示,2023年1~4月全国餐饮收入15 888亿元,同比增长19.8%。我国餐饮业发展至今经历了4个典型阶段,一是高度依赖人工的传统餐饮1.0阶段,二是基于单机操作的机械化餐饮2.0阶段,三是以标准化和数字化为代表的工业化餐饮3.0阶段,四是融合了新型食品科学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慧餐饮4.0阶段。我国目前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餐饮相关的公共卫生服务的进一步完善和老年营养餐服务市场的发展已成为亟待关注的问题 因此,多元化、专业化、智能化的智慧餐饮4.0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size=18px][b]1 餐饮业的发展与食品工业息息相关[/b][/size]餐饮业是指通过即时加工制作、商业销售和服务性劳动等手段,向消费者提供食品、消费场所和设施的食品生产经营行业。餐饮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领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餐饮收入47 645亿元,同比增长1.6%。食品工业是餐饮行业的上游支柱产业,不仅可为餐饮业提供成品、半成品原料,更为其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撑。2017—2021年间,我国食品工业及餐饮业产值见图1。2021年我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总收入10.35万亿元,餐饮业总收入4.68万亿元,两者共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14%。食品工业的发展不断推动餐饮业的转型升级,二者已深度融合。[align=center][img=图片,500,307]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3/uepic/79ffc750-3bdd-46d5-86a7-b6bca5b0537f.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1 我国食品工业及餐饮业产值Fig.1 Output value of China’s food industry and catering industry[/align]食品工业推动餐饮业的转型,集中体现在烹饪装备和相关技术的迭代升级上。我国餐饮业的发展历程及阶段划分见图2。传统餐饮1.0以手工操作为主,全部依靠人工经验,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品质不稳定、安全问题频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20世纪后期,切菜机、和面机等简单的食品加工机械设备在餐饮行业应用和普及,使我们进入了机械化餐饮2.0时代,提升了部分工作效率,同时也降低了部分劳动强度。随着中央厨房的出现,建成了集中规模采购、安全生产的综合系统工程,机械化餐饮2.0完成了向以标准化和数字化为代表的工业化餐饮3.0的跃升。如全自动的包饺子生产线,从和面到包饺子再到入库全部自动化控制,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食品安全水平。工业化餐饮3.0原料标准化、生产程式化,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日常饮食的基本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饮食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强,并且由于中餐的独特性,工业化餐饮3.0已无法满足行业进一步发展的需求,尤其是无法解决食品安全、个性化膳食方面的瓶颈问题,因此行业向着智慧餐饮4.0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align=center][img=图片,500,292]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3/uepic/e82a557a-2df9-4896-9ce1-31272d846517.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2 我国餐饮业的发展历程Fig.2 Development history of catering industry[/align][size=18px][b]2 智慧餐饮4.0的内涵、构架与外延[/b][/size]智慧餐饮是伴随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概念,目前仍在不断探索发展中,学术界尚无准确定义。本研究认为智慧餐饮概念的内涵应是以满足餐饮监管者、操作者和消费者三者的需求为主要目标,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体系化设计和集成化部署软硬件设备,改造完善基础设施条件,将食品科学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于餐饮活动的全过程和供应的全链条,以达到降低操作者劳动强度、改善消费者就餐体验、提升监管者管理水平的目的。智慧餐饮4.0的内涵构架与外延见图3。[align=center][img=图片,500,479]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3/uepic/8c0013a4-9c71-4c1b-93d2-1daccab8eba8.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3 智慧餐饮4.0的内涵、构架与外延Fig.3 Connotation, structure and extension of Smart Catering 4.0[/align]作为餐饮发展的4.0版本,智慧餐饮的核心有三层构架:一是决策层,需要利用配餐调度、烹饪专家、营养专家等管理系统针对不同用户、不同场景对餐饮过程进行自学习、自决策 二是功能层,需要对烹饪过程中视觉、触觉、成熟度等多维信息进行自感知,并利用多功能一体化烹饪装备针对非标食材、个性需求的复杂烹饪任务进行自适应,实现加工过程柔性调整 三是应用层,需要消费终端具备点餐、取餐、送餐、支付等核心功能,并可以对设备的异常状态实现自愈合和产供销一体化的智运维。此外,还可将智慧餐饮外延出“六化”:1)个性化膳食制作,在中餐标准化技术基础上,结合数字孪生、人脸识别等技术快速分析顾客历史行为和个人偏好等信息,推荐并制作符合消费者喜好的个性菜品。2)精准化营养配餐,通过制订食谱提高配餐的计划性,对菜肴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应用称重取餐等个体数据采集手段,提高膳食摄入数据采集的精准度并进行智能化评估。3)柔性化烹饪加工,针对非标食材、个性需求的复杂烹饪任务进行分析,并根据食材特征差异进行工艺参数的柔性与自适应调整。4)人性化就餐服务,通过就餐环节人机交互,提高选餐、配餐速度,减少就餐者等待时间,以菜肴评价、点赞等方式收集就餐人员意见,反馈给管理端以便进一步改进。5)可视化运营监管,应用计算机视觉识别、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自动采集餐饮过程信息,建立后厨“明厨亮灶”,实现设备自动化控制,为开展精细管理提供技术手段。6)智能化分析决策,记录分析餐饮环境数据和运营过程数据,实现集体配餐方案、物料消耗预测、监管重点预警等辅助决策功能。[size=18px][b]3 智慧餐饮技术的应用[/b][/size][b]3.1 智慧餐饮技术在食材智能预处理方面的应用[/b]运用食品科学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对食物原料进行预制是提高原料利用率和加工自动化程度的关键一步。现今国内外一般采用多光谱成像技术、[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技术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等技术结合深度学习算法、经典图像处理等手段,进行原料的品质分级、安全控制和标准化切割。3.1.1 食品原料品质智能分级对食品原料的品质信息进行快速无损获取,是保证食品品质、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前提条件。Zhang等将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与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神经网络(DCGAN)结合,对玉米籽粒含油量进行预测,利用DCGAN可以同时对光谱数据和含油量数据进行扩展,增加模型的准确度。Momeny等使用基于深度学习的机器视觉系统检测藏红花品质,开发了一种包含Inception-v4卷积神经网络(LAⅡ-v4 CNN)的学习增强技术,可以非常有效地对藏红花进行品质分级。孙潇鹏等使用近红外透射光谱与机器视觉相结合的方法对蜜柚进行分级检测。3.1.2 食品原料安全智能控制在食品加工前对食品原料进行严格的把控,是食品安全控制的重要手段。然而传统技术需要的时间长、费用昂贵、对操作人员要求高,利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智慧餐饮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刘翠玲等建立了基于云计算的食品品质实时在线光谱检测系统,保障食品安全。此外,周向阳等利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倍频区的特征信息,结合差谱及导数处理,对20余种叶菜类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鉴别进行了系统研究,吻合率高达97.50%。房俊龙等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获取番茄图像,并利用遗传算法的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实现番茄生理病害果的自动识别,准确率可达100%。3.1.3 食品原料智能切分对食品原料进行品质分级与安全控制后,分割也是关键的一环。目前,食品切割装置中的刀片易携带腐败和致病微生物,容易导致交叉污染。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发明的一种利用水射流清洗和切割果蔬的机电设备,利用脉冲水射流冲洗掉果蔬表面的灰尘、泥土等,与使用新锐化的刀片切割相比,水刀切割不会改变鲜切菊苣的生理状况和微生物质量。Wang等利用盐颗粒作为磨料,采用超高压磨料水刀切割纯肉和骨头,其效果更优于普通水刀切割。孙鑫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机器人、运动控制等关键技术,构建了面向猪肉胴体自动分割的6-DOF混联机器人机构,实现了畜禽原料的智能切分。[b]3.2 智慧餐饮技术在智能烹饪方面的应用[/b]烹饪是餐饮行业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复杂而有规律地将食材转化为食物的加工过程。智能烹饪能够实现菜肴的自动制作,提高烹饪效率,降低制作成本,同时确保食品的安全、质量和品质。智能加工技术和设备的搭配组合,可以实现食物的标准化生产,重构餐饮产业生态,达到快速、标准化运营的目的,对整个餐饮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3.2.1 数字化烹饪关键技术中餐的烹饪过程涉及炒、煎、煮、烤、蒸等多元化的烹饪技艺。其中,炒是中餐最具代表性的特征烹饪技术,但是炒菜过程异常复杂,因此传统烹饪中菜肴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厨师的技艺水平。烹饪数字化是通过邀请各菜系烹饪大师为烹饪机器人提供菜肴烹饪样本,将他们的烹饪经验数据化,扩建数据库,完善机器人菜谱,以实现烹饪品种多样化。张贵元等采用了闭环设计方案,设计了一种应用于烹饪机器人的液态调料自动添加系统,实现液态调料的快速精确添加,减少了掀盖时锅内热量的散失以及温度控制的误差。赵庭霞构建了烹饪爆炒过程热/质传递全局数学模型并对猪里脊肉爆炒过程开展数值模拟,研究了爆炒过程中烹饪品质随传递特征的变化规律,实现了同时模拟温度及各组分全局变化。在传感器-算法系统基础上采集手工烹饪数据,可构建出能够映射手工烹饪数据的烹饪机器人实体装备及控制软件,完成广谱的烹饪厨艺数字孪生和烹饪程序信息数据库建立。3.2.2 菜肴品质智能感知与拟人控制尽管智能烹饪机器人已经能够利用烹饪数字化制备标准化的菜肴,但是由于烹饪数据库来自经验数据,且中餐具有食材广泛性以及烹饪复杂性的特点,设备对烹饪过程中火候、产品品质等关键指标的控制仍旧不足,无法实现实时动态和智能化调整。因此,需要更多基于多维传感和控制的技术来实现智能感知与拟人控制。He等[26]发明了一种结合了红外阵列传感器与湿度传感器的智能微波炉,具备除霜和再热的智能控制功能,可以一键加热或解冻不同食物。Abdanan[27]设计了基于图像处理的智能烤箱,可以通过实时监测烘焙产品的颜色和纹理特征,动态调节和优化烹饪温度和时间,大大节约了能耗并提高了产品质量。3.2.3 烹饪设备自主清洁烹饪后的自主清洁是最后一个关键步骤,有利于菜肴连续加工过程中的品质控制。Vong将食品进料、食品放置和设备清洁集成于一个加工系统,在菜肴烹饪完成后,机器会自动将烹饪容器旋转至清洗室进行清洗,最终实现高效烹饪。李东炜等也设计了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控制的清洗烹饪机器人内腔的壁面自动清洗机构,具有高可靠性、强抗干扰、安装简单、维修扩展方便等优点。[b]3.3 智慧餐饮技术在消费端的应用[/b]智慧餐饮技术在消费端的应用主要有3个方面:餐厅智能管理、就餐体验数字化及智能售卖终端应用(图4)。[align=center][img=图片]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3/uepic/dace2ca8-6c0f-44c3-82d9-a3a33c0ebb1b.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4 智慧餐饮技术实现智能就餐Fig.4 Smart catering technologies for smart dining experience[/align]3.3.1 智能点餐、取餐、送餐关键技术智慧餐饮4.0在消费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餐厅的智能管理中,具体分为智能点餐、智能送餐和智能取餐3个环节。智慧餐厅通过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模式,将用户浏览、预订、预点餐、就餐和支付的整个餐饮流程一体化,并可采用协同过滤推荐算法、自然语言处理、人脸识别等技术,实现对顾客身份信息的快速识别,以及对历史行为和个人偏好等信息的精准分析,不仅可以推荐最合适的餐厅,还可以帮助顾客更快速地找到自己喜欢的菜品或推荐相似的菜品,进而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或向顾客服务推荐。而对于诸如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智慧餐饮系统能够从饮食管理、营养评估与健康管理等方面,全方位进行膳食结构优化,引导老年人合理膳食。在中国农业大学改造升级的智慧餐厅,师生进门取托盘后进行标识与信息绑定,便可根据自己需求,自由搭配菜品,使摄入的营养物质更加多样、均衡,取餐过程中,屏幕实时显示取餐分量与金额,取餐结束后的云端无感支付提高了就餐整体体验。智能点餐系统可实现消费者的自助点餐,如冯毅基于机器学习有机融入关联度预测算法、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等设计了一套智能点餐系统,并可根据消费者口味推荐针对性菜品。智能送餐需要使用送餐机器人接收用户给予的目标指令,快速高效做出反应,规划合理路径,到达送餐地点。武启明通过对路径规划算法进行分析,并融合优化A*算法和并行TEB算法进行路径规划,实现了送餐机器人的合理路径规划。智能取餐主要是使用取餐机器人代替人眼实现菜品的识别和选取。汪聪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结合传统图像识别技术与深度学习图像识别技术,设计了一种菜品智能识别系统,通过对工业相机拍摄的图片进行处理,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菜品区域进行检测定位,实现了菜品种类及所在区域的有效识别,提升了机器人取餐的准确性。此外,智慧餐厅还可根据就餐数据,进行就餐人数的预测,及时补充菜品、调整食谱等,提升就餐人员的就餐体验,降低餐厅的管理成本,促进餐饮企业提高销售量和客户满意度。3.3.2 数字化就餐体验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服务行业与移动网络的联系更加紧密,智慧餐厅逐渐发展壮大。在传统的就餐方式以外,还可以采用多感官协同的方式丰富顾客的用餐体验,提高过程的趣味性。智慧餐厅可以通过VR(virtual reality)、AR(augmented reality)等技术将交互性嵌入就餐环境中,将气、声、景融入用餐过程,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个感官层面提升空间的环境氛围,满足消费者的用餐审美体验与情感需求。例如在智慧餐厅的就餐区被360度环绕立体投影包围,在白云蓝天中吃着热乎的火锅,耳边回荡着舒缓的音乐,通过声光电科技带来“沉浸式”火锅就餐新体验。采用VR技术,通过虚拟点餐、多元环境模拟、厨房模拟等功能,在丰富用户用餐体验的同时,提高餐厅的运营效率。在点餐系统中设计AR交互点餐、用户口碑评价,可以更直观地呈现餐品,并为顾客和餐厅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餐品评价体系。3.3.3 智能售卖终端技术升级智能售卖终端作为新型售卖方式,正在成为一种蓬勃发展的新兴服务方式,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也是未来智能化生活的潮流。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服务就餐店,智能售卖终端无就餐时间限制。此外,智能售卖终端体积较小,可安置在任何有电力供应的地点,扩大了服务区域。一般来讲,智能售卖终端应包含以下7个模块:1)储存[冷藏(冻)] 2)加工(复热) 3)包装 4)递送 5)人机交互界面 6)远程通信 7)自洁杀菌。陈付磊等基于STM32单片机控制,使煎饼馃子机器实现从原料面糊到加热至熟,加蛋、加调料,放置油条或者馃子,最后折叠装袋的全自动化过程。使用ESP8266物联网链接云服务器,实现煎饼馃子机器从制作到贩售的一体化过程。张坦通过研究面条成型方式、设计关键机构型式,对面条售卖机内部机械结构进行方案创新与设计,实现面条的自动定量制作与煮制捞取。张操等研制了一种新型三明治自动制作与售卖系统,融合PLC、多电机协同、WiFi通信、多点通信总线(multi-drop bus,MDB)等技术,实现触摸屏自助选餐、自动投币找零及移动支付、温湿度控制、传动机构故障诊断、上位机和手机App远程监控等功能,完成自动点餐及售卖。智能售卖作为传统餐厅堂食模式的重要补充,迎合了新时代人们零散化的就餐时间、多样化的就餐模式、快节奏的就餐需求,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b]3.4 智慧餐饮技术在管理系统方面的应用[/b]机关、高校食堂等集体膳食单位通常采用餐饮管理信息系统制订食谱,通过就餐人数计算用料量,生成采购计划,提升膳食计划性,控制成本。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的智慧餐饮管理信息可以综合膳食营养知识、个人点菜信息和就餐评价信息,提高食谱的适用性 也可将就餐记录和个人健康档案相结合,提高配餐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大数据智能引擎产品基于用户属性数据、口味偏好数据、行为轨迹数据等建立综合概率匹配算法,对海量数据进行多维度交互式异构分析,动态建立餐饮场景下的用户行为预测模型及产品倾向性数据模型,实现知识图谱和用户画像标签,为大型餐厅实现智慧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智能配餐系统采用了改进的加权随机抽样算法智能化选取不同种类的食物,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优化求解算法,通过反馈机制自动判别配餐结果的合理性并进行修正,保证了配餐质量和饮食的均衡性。结合多目标规划模型和改进遗传算法设计的新型智能化营养配餐系统,做到了多营养平衡。此外,在原料供应环节,通过专业采购网络平台组织采购,实时掌握物资供应状态。在物资验收和出入库环节,多采用电子秤称重记录方式,以拍照、视频方式记录验收过程,运用二维码、视觉识别等技术自动获取物资信息,提高物资管理的准确性。通过在餐厅、后厨、库房等区域建立网络化视频监控系统,掌握运行过程信息,并运用物联网传感器监控水、电、燃气、温湿度等环境状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也建立了餐饮监管平台,采用传感器、物联网等手段将食品留样、餐具消毒等食品安全记录纳入管理,提升餐饮业整体质量及安全水平。[b][size=18px]4 总结与展望[/size][/b]当今食品工业与餐饮业的深度融合,促进了传统餐饮1.0向基于单元操作的机械化餐饮2.0和基于标准化、数字化的工业化餐饮3.0升级。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食品生产及餐饮业中的应用,餐饮业向着多元化、专业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向智慧餐饮4.0转型奠定了基础。智慧餐饮4.0相关的智慧餐饮技术见图5。例如采用协同过滤推荐算法、自然语言处理、人脸识别等技术,可以对消费者身份信息快速识别,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推荐 通过VR、AR等技术,提升了空间的环境氛围,建立了多感官的用户体验。全面推进我国智慧餐饮4.0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align=center][img=图片]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3/uepic/3c1c2311-520e-42cd-a2db-cd98c9959b44.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5 基于智慧餐饮技术的智慧餐饮4.0的转型升级Fig.5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Smart Catering 4.0 based on technology smart catering[/align]餐饮转型升级的背后是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也是中华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产生了底蕴深厚的中国饮食文化,国人对美食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餐饮业的转型升级还应满足饮食文化的需求。打造具有我国特色的智慧餐饮4.0,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食的高要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重要手段,更是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健康中国2030”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未来餐饮的发展方向一定是以健康为导向、以美味为基础、以文化为内核。食品科技工作者以及餐饮行业从业者要“树立大食物观”,积极探索智慧餐饮4.0的科学发展途径,担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来源:食品科学技术学报][align=right][/align]

  • 高校科研院所招聘联盟正在寻找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招募人工智能方向专职老师1人职位,坐标上海,谈钱不伤感情!

    [b]职位名称:[/b]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招募人工智能方向专职老师1人[b]职位描述/要求:[/b]招聘单位工学院 招聘条件电子、通信、计算机、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有工程实践经验者优先。专业基础扎实,能够承担相关的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活动;具有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够承担双语教学工作;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能够指导学生比赛竞赛;工作积极主动,能够参与学科和专业建设工作。 联系电话 :021-39966205 [b]公司介绍:[/b] 仪器信息网仪器直聘栏目针对高校科研院所的免费职位发布平台,汇集了全国数十所高校科研院所的招聘信息。发布信息请联系010-51654077...[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job/user/job/position/59903]查看全部[/url]

  • 【转帖】欧洲航天局或将采用人工智能控制飞船

    北京时间2月15日消息,据《每日电讯报》14日报道,英国和欧洲航天局科学家研发的人工智能飞船,将能像人类一样做决定,有自己的期望和动机。这一概念在科幻片《2001太空漫游》里给宇航员造成致命后果,当时飞船上的人工智能电脑决定杀死所有宇航员,以便继续任务。尽管亚瑟·克拉克和主管斯坦利·库布里克发出了这种警告,但是欧洲航天局现在仍希望利用真实的人工智能控制未来飞船。  研发新控制系统  得到欧洲航天局支持的英国工程师正在研发用于人造卫星、遥控探索车辆和自控飞船的控制系统。这些太空飞行器会学习、查找问题、在任务期间适应不同环境、进行自我修复和自己做决定,确定如何能更好地执行任务。欧洲航天局公布了详细研究结果,该局准备发射第二艘自动货运飞船(ATV),在这个月底给国际空间站送去补给品。欧洲航空公司阿斯特里厄姆公司设计和制造的“自动货运飞船2”将沿着预定路线前往空间站,然后利用机上传感器和防撞系统与该站安全对接。  欧洲航天局还表示,它打算制造第一艘可以把人类安全送入太空和带回地球的飞船。南安普顿大学自动控制系统专家桑多尔·威勒斯教授负责研发人工智能控制系统的项目,他表示,这项技术最终将在用来运送人类的飞船上找到用武之地。他说:“我认为,最初它将被应用于遥控和无人任务中。采用这项技术后,现在需要地球上的控制员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的通信卫星和太空探索任务,将能进行自我控制,这将大大减少开支。我们正在考虑把它应用到下一代自动货运飞船上。”  人工智能 用途多多  威勒斯说:“我们证实在特定知识领域内,以前只能人类做出的决定和优先考虑的对象,现在机器也能做出。我并不是说它们懂得所有物理学知识,但是在它执行的任务和活动方面,该系统有自己的目标,会对它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测,并很快想出应对办法。它评估的信息量比人类工程师更多。”威勒斯一直在研发被称作sysbrain的飞船控制系统,因此它能利用自然语言获得新指令或新信息。这意味着飞船的控制系统能够读懂用英文写成的文件,而不是只能识别特殊编码。  威勒斯说:“该系统甚至能登陆网络,了解最新信息,从中学习新知识。我们已经把人类的推理能力与此结合,以便它能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它的目标和在做决定前优化目标的能力。”飞船采用人工智能在科幻片和书籍里一直是个非常受欢迎的话题,但是科幻影片《2001太空漫游》里的电脑HAL 9000和其他书籍里的情节,令人对此产生担忧。  未来任务采用人工智能  在《2001太空漫游》里,HAL 9000故意引起故障,杀死飞船上的所有宇航员,不给他们留下毁掉电脑的机会。威勒斯表示,用于现实世界里的任何系统都要经过特殊编程,以便它们不会做出决定,对人类构成威胁。阿斯特里厄姆公司自动货运飞船生产和研发部主管沃尔夫冈·帕特斯彻博士表示,该公司还在研发可用在飞船上的人工智能系统。他说:“安全是载人太空飞行中的重中之重。载人任务采用的人工智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确保人类安全。”  欧洲航天局已经通过“火星快车”任务对一种人工智能形式进行了检测,该系统能帮助科学家在最佳时间段内从飞船上下载数据。欧洲航天局德国太空操作中心的先进概念和技术办公室主管艾里斯安多·多纳提表示,他希望在以后的行星探索车和其他飞船上使用人工智能软件。他说:“当它们发现一块比较感兴趣的岩石时,它们能自行决定是否给其拍照,不用等待控制员发出让它们如何做的新指令。”  取代美国航天飞机  2008年第一艘自动货运飞船成功与空间站对接,把补给送上去,此时该站正以每小时1.74万英里(2.80万公里)的速度围绕地球运行。它利用28个分离推进器进行自我操作,与空间站安全对接。第二艘自动货运飞船于2月15日发射升空,它像一辆双层公交车那么大,可携带7公吨货物,通过它有望证实该技术既安全又可靠。当前这代自动货运飞船经过特殊设计,完成任务后会在大气层里燃烧掉。不过欧洲航天局现在已经开始研发类似飞船,这种飞船能把货物和实验仪器放入重返舱里,重新送回地球。  欧洲航天局自动货运飞船生产项目主管尼克·德特曼称,这种可以携带人类并能当作一种飞行工具的自动货运飞船,将能在美国宇航局的航天飞机退役后取而代之。他说:“我们有望为成员国设计出一些能用于自动重返飞行器和机组成员运输的东西。”

  •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 电镜成像平台技术员招聘启事

    [align=center][b][font=宋体][size=18.0pt]工作描述:1、负责区域内销售目标的达成;2、负责区域内大客户及行业专家的开发和维护;3、负责区域内产品的推广,积极推进区域内的商业机会;4、负责区域内市场的开拓,为客户提供适合的产品/技术方案。岗位要求:1.化学分析、环境、药学、农业、食品安全等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2.2年以上分析仪器行业销售经验,年龄介于25岁-40岁优先;3.综合协调能力强、工作有激情、责任感及事业心,团队合作精神,能够承受压力和挑战;为您提供:竞争性的岗位薪酬年薪30万,高底薪+高提成(上不封顶)+完善的岗位晋升+海能学院专业辅导+年度评优激励机制....[/size][/font][/b][/align][font=宋体]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以下简称“人工智能研究院”)是参照国家实验室体制机制建设运行的新型研发机构,为登记设立的安徽省事业单位法人。人工智能研究院由中国科学院和安徽省共同发起建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人工智能研究院的依托和管理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是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前期依托建设单位。人工智能研究院按照“一院多中心”进行总体布局,即人工智能研究院由院本部和多个联合研究中心组成。[/font][font=宋体]人工智能研究院充分利用中国科学院和安徽省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资源和人才优势,按照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总体部署,牢牢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统筹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理论、方法、工具、系统等方面取得变革性、颠覆性突破,构建有效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示范应用机制,引领人工智能学科前沿和技术创新方向,争创国家实验室。[/font][font=宋体]其中,脑成像平台将通过采购、定制和研发的方式,为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提供先进的多尺度影像设备应用和前沿技术开发。平台将建设宏观、介观和微观的多尺度脑神经活动和神经结构连接的多模态成像能力,为类脑智能等人工智能前沿研究提供生物智能的借鉴。[/font][font=宋体]脑成像平台现因科研工作需要,拟招聘1-2名电镜成像平台技术员。具体要求如下:[/font][font=宋体][size=16.0pt][color=#0070C0]电镜成像平台技术员[/color][/size][/font][font=宋体][size=12.0pt]岗位职责:[/size][/font][font=宋体]1[/font][font=宋体]、主要从事电镜生物样品的制备和电镜成像。[/font][font=宋体]2[/font][font=宋体]、负责电镜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font][b][font=宋体][size=12.0pt]招聘条件:[/size][/font][/b][font=宋体]1[/font][font=宋体]、硕士及以上学历。具有生命学科相关专业背景。具有一年以上高校或科研院所实验室工作经历者优先。[/font][font=宋体]2[/font][font=宋体]、具有至少3年以上电镜相关领域的科研经历或工作经验,需要具备丰富的生物电镜样品制备经验。具有连续切片成像工作经验的优先考虑。[/font][font=宋体]3[/font][font=宋体]、英语要求CET4及以上。[/font][font=宋体]4[/font][font=宋体]、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强,勤奋严谨、踏实肯干。[/font][font=宋体]5[/font][font=宋体]、责任心强、有良好的团队意识,有敬业精神,能够长期稳定工作(优先考虑)。[/font][b][font=宋体][size=12.0pt]待遇条件:[/size][/font][/b][font=宋体]1[/font][font=宋体]、薪资:面议。[/font][font=宋体]2[/font][font=宋体]、福利:购买五险一金,周末双休、法定节假日休息,带薪年休假、年度健康体检、午餐补助等。[/font][b][font=宋体][size=12.0pt]应聘方式:[/size][/font][/b][font='Times New Roman','serif'][color=#ff6666][size=10.5pt][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job/company/RC190205/position_69222.html][b] 点击此处投递简历[/b][/url][/size][/color][/font][size=10.5pt]对于符合要求并通过初审者,将会通知安排面试。招聘启事在岗位招满前有效。[/size]

  • 浙江省首个区县级水质监测AI人工智能实验室建成投用

    央广网宁波11月15日消息(记者 俞烨 通讯员 周佳贝 仇维杰)近日,宁波市北仑区建成投用浙江省首个区县级水质监测AI人工智能实验室,通过监测技术升级、监测装备升级、监测效能升级等实现了水质监测实验室的全新建设。11月14日,一批地表水样品送达宁波市北仑区环境保护监测站的水质监测AI人工智能实验室,实验室里的设备如同工厂内的自动化生产线一样,开始不停地运行。智能移动机器人首先通过多模式扫码技术,对样品台上的样品进行迅速扫描识别,随后,精准抓取样品放上传送带。通过传送带后,水样进入自动取样系统,自动取样系统则以多方位多重感知技术、液体流路自动控制、机器人自动进样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实现批量地表水样品从分液、前处理、检测分析到数据报告的全流程自动化。[align=center][im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311/uepic/a14e2d09-af1a-406a-b113-90dff0c30216.jpg[/img][/align][align=center]AI人工智能实验室(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align]该实验室将自动化分析与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数据库管理等新技术融合创新,实现氨氮、总磷、总氮等9项监测因子的全过程智能化自动测试。移动机器人与智能样品台的“乐高组合”,使样品位扩充到200个,后续还可根据需要增加清洗、预处理等功能或拓展其他监测项目,满足不断变化的监测需求。“AI智能实验室实现了检测项目由‘单台测试’向‘协同测试’的转变,可以24小时无休眠工作,工作效率达到传统手工监测的5到10倍。”宁波市北仑区环境保护监测站站长祝旭初说,“同时,它有效减少了检测过程中引起的人为误差,并且大幅减少监测人员与含毒试剂等危险源的直接接触,降低安全风险”。[align=center][im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311/uepic/6d84a480-a732-4bce-a2ea-1736f0463500.jpg[/img][/align][align=center]AI人工智能实验室(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align]据了解,目前北仑区每月监测地表水样品量近500个,且监测项目多元化,城市水质监测任务繁重。开发建设AI智能实验室,有效缓解了生态环境监测系统“人少事多”的问题。以每日100个样品9项参数检测计算,传统人工监测预计需要投入约7至8人,而利用AI智能实验室,仅需2人便能完成试剂配置、方案确认及数据上传工作,节约人力成本超80%。近年来,北仑在生态创建、降碳减污、改革创新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并着力推进数字化水环境治理,不断增强城市水环境大脑。此次建成投用的AI人工智能实验室“升级版”, 把传统实验室以人力为中心的运行模式转变到以数据为中心的人工智能监测模式,为地表水样品的大通量检测提供了新思路、开辟了新路径,打造了全面提升生态环境监测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能力的样板工程,为北仑全面建设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区县奠定基础。[来源:央广网][align=right][/align]

  • 华测检测:将持续关注机器人及人工智能领域的市场变化

    月11日消息,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华测检测提问:您好,贵集团研究院较早开始参与服务机器人产业的技术研究,参与多项机器人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积累了较完整的机器人检测经验。目前公司在机器人检测业务主要集中在消费类机器人,如送餐机器人,扫地机器人等,同时拥有3米和10米暗室可对大型机器人产品进行检测。请问作为新质生产力的贵公司是否会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检测领域加大关注?公司回答表示: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综合性检测机构,非常关注战略新兴领域的发展,在机器人及人工智能领域已经具备了部分检测能力,将持续关注外部市场变化,积极把握潜在的市场机会。除此之外,近年来公司持续在大交通领域、医药健康领域、半导体芯片、绿色双碳领域等战略新兴领域加大投资,部署未来中长期的主要增长点。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而检验检测行业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质量强国,服务制造强国,促进产业升级,提升产品质量,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公司将持续助力企业打造新质生产力,加强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助力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size=14px][color=#707d8a][ 来源:金融界AI电报 ][/color][/size][size=14px][color=#707d8a][i]编辑:张圣[/i][/color][/size]

  • 人工智能的计量校准

    [align=center][font=宋体][color=#444444][b]人工智能的计量校准[/b][/color][/font][/align][font=宋体][color=#444444][back=#ffffff]梁志国 姜延欢[/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444444][back=#ffffff][/back][/color][/font][url=http://www.gfjl.org/thread-13318-1-1.html][u][font=宋体][color=#336699][back=#ffffff]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back][/color][/font][/u][/url][font=宋体][color=#444444][back=#ffffff]计量与校准技术重点实验室[/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444444][back=#ffffff][/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444444][back=#ffffff]摘要:针对人工智能的计量校准,阐述了其紧迫性、必要性以及可行性。提出了2种不同的人工智能计量解决方案。其一为基础方式,从智能的7个维度出发,分别进行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的计量校准研究,然后,针对同时含有两种以上智能的多元智能系统,进行面向具体任务目标的综合加权,给出面对具体任务目标的智能水平定量评价结果。其二为工程方式,从每一个具体而明确的人工智能系统入手,依据愿景目标确立评价指标体系,开展计量校准研究,最终以定量量化方式,评价系统的分项与综合智能水平。其主导思想是以定量量化方式,评价任意智能系统的智能水平。[/back][/color][/font]

  • 当人工智能遇到环境保护,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最近,在科技圈最火爆的话题莫过于Sora的问世。作为首款文生视频模型,它能根据简单的文本指令生成一段视频影像,且细节丰富、画面真实。“这意味着人工智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了人类物理世界运行的规律,如果未来人工智能能够理解环境系统的物理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环境问题。”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生态环境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主任、碳中和讲席教授徐明告诉中国环境报记者。[align=center][size=18px][color=#4f81bd][b]人工智能应用的三个层次:资料库、助手、伙伴[/b][/color][/size][/align]目前,人工智能,尤其是判断式的人工智能已经在生态环境领域有了相对广泛应用。徐明介绍,“判断式的人工智能也可以看作弱人工智能,例如通过机器学习形成的专用模型,能够对环境材料进行判断和预测。”比如,在大气污染方面,利用人工智能判断异常情况及预测未来污染的发展趋势;在固废管理方面,可以辅助进行垃圾分拣分类;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可以用于监测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迁徙路径。“但是,强人工智能(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环境领域尚未普及,在其他行业也基本是同样的情况。”徐明解释,未来强人工智能不仅能实现将现实世界平移到虚拟世界,或许还能实现真正的世界模型功能,拥有和现实世界相同的动态运行规律。从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应用具体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徐明给出的答案是三个。首先,第一个层次是问答式信息获取,类似于ChatGPT。徐明团队开发的天工AI Chat工具可以实现此项功能,通过提问可以获取专业的生态环境领域的知识。协助处理日常工作的事务,是人工智能应用的第二个层次。人工智能可以在某个领域帮助完成简单的日常工作任务,解放人力,减少时间成本。第三个层次便是自主理解并管理工作,人工智能可以自主理解和解决涉及若干个步骤的所有复杂事件。“当人工智能发展到第三层次时,它将会理解庞杂的环境系统,针对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对我们建设美丽世界发挥着关键作用。”徐明说。随着层级的不断提高,人工智能扮演的“角色”也从“资料库”向“助手”转变,直到成为和人类并肩作战的“伙伴”。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人工智能也将是一股强大力量,为保护地球提供全新的可能性。[align=center][size=18px][color=#4f81bd][b]人工智能在环境领域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b][/color][/size][/align]不久前,国务院国资委召开“AI赋能 产业焕新”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会议强调,要推动中央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更好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会议的召开也体现了人工智能是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未来趋势。那么,目前来看人工智能在生态环境领域还有哪些潜在应用?徐明介绍,“比如,成为产品绿色设计、环境管理、绿色供应链管理等业务助手;再比如建立环境管理虚拟实验室,进行难以在大尺度实地进行的实验等。”总的来看,人工智能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它可以帮助提高工作的准确性,提升管理效率,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中潜在的挑战和问题。“人工智能对生态环境领域知识的总结和梳理需要大量的数据资料,包括学术文章、教材书籍、统计公报以及专利信息,甚至具体到企业的环评报告等,如何筛选出高质量的资料用以人工智能的训练学习,是目前需要完成的事情。”徐明表示,随之而来的还有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对于不同级别的数据资料进行合理的分类及管理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来源:中国环境][align=right][/align]

  • IEEE出版,EICA检索,10月截稿,12月上线,机不可失时不再来(ICCSIE2019)

    第四届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国际会议(ICCSIE2019)已于2019年9月27-28日在北京成功召开,为了不给未能参会的学者留下遗憾,经组委会与出版社协商,决定补录一批会议论文,时间紧急,请及时把握机会。(注:前期正常录用的论文已成功交于出版社。)[b]征稿主题计算机科学[/b]计算机体系结构与嵌入式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系统建模与过程控制;数据库技术;程序设计及语言;可重构计算系统、并行分布式计算;无线电技术与通信传输/设备;软件开发、架构与设计;人工智能与人机交互;智能控制和机器人;移动计算和普适计算;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和虚拟现实;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基于网络服务的供应链管理;其他相关主题[b]信息工程[/b]微电子学;电子信息工程;MIS管理信息系统;网络信息安全与系统安全技术;网络管理、性能测量与集成布线技术;信息显示、光电技术与光电信息工程;信息对抗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通信理论及工程;物联网技术;电磁场和自适应天线阵列;情报科学与技术;数字信号处理;视频传输、分析与视觉信息处理;其他相关主题[align=center]主办单位[/align][align=center]北京工业大学&国际应用科学与 技术协会(IAAST)[/align][align=center]大会主席[/align][align=center]何泾沙教授北京工业大学[/align]联系人:苏老师电话:15393713197邮箱:iccsieconf@163.com投稿地址:http://submission.iaast.cn/iaast/index.php/public/login

  • 【求助】解谱与计算机

    如今计算机技术如此发达,是否已经达到不需要人工去读解谱图,只需将谱图输入到计算机就可自行解出分子结构?这是否可以作为核磁的另一发展方向(或者已有人在从事这方面研究工作)?

  • 人工智能何时能应用于分析化学?

    最近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人工智能Master摧枯拉朽般的战胜了15位围棋世界冠军,取得60连胜。我们不禁感慨,人工智能的水平已经战胜了人类。但是我们转念一想?人工智能真的能战胜人类吗?我表示怀疑。首先围棋是二维世界里的数学运算和单纯的逻辑运算。而化学实验的影响因素非常多,简单的就是温度、湿度、大气压,这些条件是人工智能无法体味到的,或者说变量和不确定度比较大。请大家谈谈人工智能何时能应用于食品分析?最有可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请讨论。

  • 智能仪器功能原理及其发展趋势

    国际上智能测量仪表更是品种繁多,例如,美国HONEYWELL公司生产的DSTJ-3000系列智能变送器,能进行差压值状态的复合测量,可对变送器本体的温度、静压等实现自动补偿,其精度可达到±0.1%FS;美国RACA-DANA公司的9303型超高电平表,利用微处理器消除电流流经电阻所产生的热噪声,测量电平可低达-77dB;美国FLUKE公司生产的超级多功能校准器5520A,内部采用了3个微处理器,其短期稳定性达到1ppm,线性度可达到0.5ppm;美国FOXBORO公司生产的数字化自整定调节器,采用了专家系统技术,能够像有经验的控制工程师那样,根据现场参数迅速地整定调节器。这种调节器特别适合于对象变化频繁或非线性的控制系统。由于这种调节器能够自动整定调节参数,可使整个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始终保持最佳品质。 4.智能仪器发展趋势 4.1微型化 微型智能仪器指微电子技术、微机械技术、信息技术等综合应用于仪器的生产中,从而使仪器成为体积小、功能齐全的智能仪器。它能够完成信号的采集、线性化处理、数字信号处理,控制信号的输出、放大、与其他仪器的接口、与人的交互等功能。微型智能仪器随着微电子机械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技术不断成熟,价格不断降低,因此其应用领域也将不断扩大。它不但具有传统仪器的功能,而且能在自动化技术、航天、军事、生物技术、医疗领域起到独特的作用。例如,目前要同时测量一个病人的几个不同的参量,并进行某些参量的控制,通常病人的体内要插进几个管子,这增加了病人感染的机会,微型智能仪器能同时测量多参数,而且体积小,可植入人体,使得这些问题得到解决。 4.2多功能化 多功能本身就是智能仪器仪表的一个特点。例如,为了设计速度较快和结构较复杂的数字系统,仪器生产厂家制造了具有脉冲发生器、频率合成器和任意波形发生器等功能的函数发生器。这种多功能的综合型产品不但在性能上(如准确度)比专用脉冲发生器和频率合成器高,而且在各种测试功能上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 4.3人工智能化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崭新领域,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的智能,用于机器人、医疗诊断、专家系统、推理证明等各方面。智能仪器的进一步发展将含有一定的人工智能,即代替人的一部分脑力劳动,从而在视觉(图形及色彩辨读)、听觉(语音识别及语言领悟)、思维(推理、判断、学习与联想)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这样,智能仪器可无需人的干预而自主地完成检测或控制功能。显然,人工智能在现代仪器仪表中的应用,使我们不仅可以解决用传统方法很难解决的一类问题,而且可望解决用传统方法根本不能解决的问题。 4.4融合ISP和EMIT技术,实现仪器仪表系统的Internet接入(网络化)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Internet技术正在逐渐向工业控制和智能仪器仪表系统设计领域渗透,实现智能仪器仪表系统基于Internet的通讯能力以及对设计好的智能仪器仪表系统进行远程升级、功能重置和系统维护。在系统编程技术(In-SystemProgramming,简称ISP技术)是对软件进行修改、组态或重组的一种最新技术。它是LATTICE半导体公司首先提出的一种使我们在产品设计、制造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甚至在产品卖给最终用户以后,具有对其器件、电路板或整个电子系统的逻辑和功能随时进行组态或重组能力的最新技术。ISP技术消除了传统技术的某些限制和连接弊病,有利于在板设计、制造与编程。ISP硬件灵活且易于软件修改,便于设计开发。由于ISP器件可以像任何其他器件一样,在印刷电路板(PCB)上处理,因此编程ISP器件不需要专门编程器和较复杂的流程,只要通过PC机,嵌入式系统处理器甚至INTERNET远程网进行编程。 EMIT嵌入式微型因特网互联技术是emWare公司创立ETI(eXtendtheInternet)扩展Internet联盟时提出的,它是一种将单片机等嵌入式设备接入Internet的技术。利用该技术,能够将8位和16位单片机系统接入Internet,实现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数据采集、智能控制、上传/下载数据文件等功能。 目前美国ConnectOne公司、emWare公司、TASKING公司和国内的P&S公司等均提供基于Internet的DeviceNetworking的软件、固件(Firmware)和硬件产品。 4.5虚拟仪器是智能仪器发展的新阶段 测量仪器的主要功能都是由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数据显示等三大部分组成的。在虚拟现实系统中,数据分析和显示完全用PC机的软件来完成。因此,只要额外提供一定的数据采集硬件,就可以与PC机组成测量仪器。这种基于PC机的测量仪器称为虚拟仪器。在虚拟仪器中,使用同一个硬件系统,只要应用不同的软件编程,就可得到功能完全不同的测量仪器。可见,软件系统是虚拟仪器的核心,“软件就是仪器”。 传统的智能仪器主要在仪器技术中用了某种计算机技术,而虚拟仪器则强调在通用的计算机技术中吸收仪器技术。作为虚拟仪器核心的软件系统具有通用性、通俗性、可视性、可扩展性和升级性,能为用户带来极大的利益,因此,具有传统的智能仪器所无法比拟的应用前景和市场。 5.结束语 智能仪器是计算机科学、电子学、数字信号处理、人工智能、VLSI等新兴技术与传统的仪器仪表技术的结合。随着专用集成电路、个人仪器等相关技术的发展,智能仪器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作为智能仪器核心部件的单片计算机技术是推动智能仪器向小型化、多功能化、更加灵活的方向发展的动力。

  • 【原创大赛】数据管理和计算机管理程序

    1目的 为使用计算机或自动采集系统符合进行检测的要求以及保证数据的安全保密,特制定本程序。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检测工作的计算机和自动采集系统的管理。3职责3.1质量监督员负责自动采集数据转换的校核。3.2计算机和自动采集系统的维护、管理由(集团电脑部)IT执行。3.3 检测人员3.3.1按照操作规程执行检测操作。3.3.2执行计算机和自动化设备的管理规定。3.4 资料管理员3.4.1定期对计算机检测原始数据进行备份。3.4.2负责检测报告文档打印及计算机的日常维护。4工作程序4.1 集团电脑部IT负责本公司所有用于自动采集系统的计算机、自动化设备、档案打印用计算机的维护、保养。4.2 计算机软件的备份和更改4.2.1对使用自动采集系统采集的原始数据,应定期分别用移动硬盘备份,原始数据文件打印存档。4.2.2计算机中保存的保密文件包括检测报告、原始记录及数据图谱等,应加装密码,保存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的计算机不得上网。4.2.3上网公布文件应有总经理把关,涉及检测结果、客户和公司的保密信息和文件不得在网上运行和保存。4.2.4 计算机软件和网络的变动应由 集团电脑部或其授权的人员实施,未经授权的人员一律不得变动计算机文件。4.2.5如检测人员认为确有必要进行软件变动时,应通质量监督员向质量负责人提出申请,经总经理批准后由提供软件的供应商或软件专家协助集团电脑部来修改。4.3 计算机软件的确认4.3.1自动采集系统在使用前由集团技术部门对其采集数据的准确性进行确认,经确认合格后才能使用。如系统作了重大调整和修理后,应重新确认。4.3.2公司对参与检测工作的计算机或自动检测仪器应定期进行数据校核,校核方法一般为将计算机数据转换结果与人工计算结果进行比较;4.3.3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对校核的结果进行评价。4.4 计算机设备及其软件保管的环境4.4.1计算机及自动化设备的运行应能保证在具有控温、控湿、无烟尘、无强大磁场干扰、防静电和抗雷电的条件下进行。4.4.2自动检测仪器一般不应使用外部软盘,当特殊情况和计算机需安装外部软件时,必须进行病毒检查,以防机内数据文件受到破坏或无意中被修改,数据文件和检测软件应加密码保护,同时应将有关文件的属性设置成“只读”状态。并建立必要的备份由保管人妥善保管。4.4.3必要时应配备稳压电源。5 相关文件6 相关表格1) 《检测数据转换计算抽查校核记录表》(XXXX-XXXX-1-A/0)

  • 【分享】Science:新型生物计算机,分子编程活细胞执行命令

    日前,科学家宣称成功研制新型生物计算机,分子在细胞中“运行”最新研制的新型生物计算机可让科学家对分子进行“编程”,并由活细胞执行“命令”。美国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克里斯蒂娜斯默尔克(Christina Smolke)是该研究的合著作者之一,他指出,像这样的生物计算机有朝一日可使人类直接控制生物学计算系统。该研究将发表在10月17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生物计算机最终将具有智能,从细胞中生成生物燃料,比如:可以实现在某种特殊状况下有效控制“智能药物”。斯默尔克说,“如果探测到某种疾病,一种智能药物能够从一个细胞环境中采样,并形成自防御序列结构。”这种新型生物计算机包括着装配在细胞中的工程RNA片断,RNA是类似于DNA的一种生物分子,它可以编码遗传基因信息,比如:如何制造多样化的蛋白质。从计算工程角度来讲,生物计算机的“输入”是分子漂浮在细胞内;“输出”是蛋白质产物的变化。举个例子,RNA计算机很可能捆绑着两种不同的分子,如果两种不同分子附着在一起,将导致出现生物计算机的外形变化。改变形状后的生物计算机对DNA进行捆绑时,将直接影响基因表达,并减缓蛋白质制造。

  • 超声波分散仪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发展应用

    随着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中都开展了人工智能化发展,在仪器行业中,像[url=http://www.made-instruments.com]超声波分散仪[/url]这些产品都在不断的发展自己的新技术,那么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国应用发展如何呢?中国曾今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农业上很多事都需要人工去做,但是随着现在的科技的发展,像收割机、插秧机等等的机器的问世,大大的减轻了人们的工作,但这还不是最终,在现代社会中,无人农场的渐渐发展,这样的梦想将会成为现实。 一切关于农作物的播种等工序都由机器人代替。其中包括:1, 根据大麦种子需要播种的特定深度来钻孔松土,并由自主劳作机器人控制大麦生长所需的间隔。2,在必要时,按需喷洒杀真菌剂、除草剂和化肥。3,自主收获。由于现代农业比过去只有播种、待农作物成熟再收割的农业模式更为复杂。而如今针对农作物的不同状态、杀虫、除草、施肥的适当分量都需要依靠数据驱动去实行。在实施劳作策略之前,这一对“机器人侦察兵”组合(农用劳作机器人+无人机)不停地对田地监测。并给人们带回拍摄的田野视频样品。另外,在农业等领域里,机器人变得越来越高效、亲民。我们预测在不久以后,农业自动化将会通过常规的农作方法来实现,并保证一定的产出率和稳定性。小型移动机器人或分布式传感器系统可对农作物进行人类难以实现的不间断监测,并将数据反馈给系统,由此系统能够利用位置感知判断并提供农作物所需要的对策。近些年出现的自动除草机器人如Tertill等为农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无人精确农业预计会成为未来一种可行的农业解决方式 。从上述的种种技术都可以看出现在的科技发展的快速,渐渐的人工智能技术逐渐将取代人力,在超声波分散仪等等产品都是很好的体现现代化发展的快速。

  • 【zz】量子计算机

    量子力学和计算机这两个看似互不相干的理论,其结合却产生了一门也许会从根本上影响人类未来发展的新兴学科——量子信息学,通常人们通俗地称之为“量子计算机”。本文将简要的介绍量子信息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量子计算机的研究进展,及对这一学科未来发展前景的展望。   在介绍量子信息论的专业知识之前,先谈谈量子计算机的提出及其产生过程。众所周知,20世纪后半页计算机技术大行其道,人类进入信息时代。随着计算机芯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元件越做越小,集成电路技术现在正逼近其极限,科学家们看到传统的计算机结构必将有终结的一天,而且尽管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与日俱增,但是有一些难题是计算机根本无法解决的,例如大数的因式分解,理论上只要一个数足够大,这个难题够目前最快的计算机忙几亿年的。  几十年前,一些先驱者,如美国IBM公司的Charles H. Bennett等人就开始研究信息处理电路未来的去向问题,他们指出,当计算机元件的尺寸变得非常之小时,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严峻的事实:必须用量子力学来对它们进行描述。八十年代初期,一些物理学家证明一台计算机原则上可以以纯粹的量子力学的方式运行,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这一研究领域渐趋冷清,因为科学家们不能找到实际的系统可供进行量子计算机的实验,而且还尚不清楚量子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是否会比常规计算机快。  进入20世纪90年代,实验技术和理论模型的进步为量子计算机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9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Peter W. Shor证明运用量子计算机竟然能有效地进行大数的因式分解。这意味着以大数因式分解算法为依据的电子银行、网络等领域的RSA公开密钥密码体系在量子计算机面前不堪一击,几年后Grover提出“量子搜寻算法”,可以破译DES密码体系。于是各国政府纷纷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科研力量进行量子计算机的研究,如今这一领域已经形成一门新型学科——量子信息学。量子信息的存储——量子比特(q-bit)  量子计算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威力呢?其根本原因在于构成量子计算机的基本单元——量子比特(q-bit),它具有奇妙的性质,这种性质必须用量子力学来解释,因此称为量子特性。为了更好地理解什么是量子比特,让我们看看经典计算机的比特与量子计算机的量子比特有什么不同。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计算机采用二进制来进行数据的存储和运算,在任何时刻一个存储器位代表0或1,例如在逻辑电路中电压为5V表示1,0V表示0,如果出现其他数值计算机就会以为是出错了。  而量子比特是由量子态相干叠加而成,一个具有两种状态的系统可以看作是一个“二进制”的量子比特,对量子力学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在量子世界里物质的状态是捉摸不定的,如电子的位置可以在这里同时也可以在那里,原子的能级在某一时刻可以处于激发态,同时也可以处于基态。我们就采用有两个能级的原子来做量子计算机的q-bit。规定原子在基态时记为 |0〉,在激发态时原子的状态记为 |1〉 ,而原子具体处于哪个态我们可以通过辨别原子光谱得以了解。微观世界的奇妙之处在于,原子除了保持上述两种状态之外,还可以处于两种态的线性叠加,记为 |φ〉=a |1〉+ b |0〉 ,其中a,b分别代表原子处于两种态的几率幅。如此一来,这样的一个q-bit不仅可以表示单独的“0”和“1”(a=0时只有“0”态,b=0时只有“1”态),而且可以同时既表示“0”,又表示“1”(a,b都不为0时)。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如有一个由三个比特构成的存储器,如果是由经典比特构成则能表示000,001,010,011,100,101,110,111这8个二进制数,即0~7这8个十进制数,但同一时刻只能表示其中的一个数。若此存储器是由量子比特构成,如果三个比特都只处于 |0〉或 |1〉则能表示与经典比特一样的存储器,但是量子比特还可以处于 |0〉与 |1〉的叠加态,假设三个q-bit每一个都是处于( |0〉+ |1〉) / (√2) 态,那么它们组成的量子存储器将表示一个新的状态,用量子力学的符号,可记做:|0〉|0〉|0〉+ |0〉|0〉|1〉+ |0〉|1〉|0〉+ |0〉|1〉|1〉+ |1〉|0〉|0〉+ |1〉|0〉|1〉+ |1〉|1〉|0〉+ |1〉|1〉|1〉   不难看出,上面这个公式表示8种状态的叠加,既在某一时刻一个量子存储器可以表示8个数。量子信息的运算——量子算法  接下来我们看看量子计算机如何对这些态进行运算。假设现在我们想求一个函数f(n),(n=0~7)的值,采用经典计算的办法至少需要下面的步骤:  存储器清零→赋值运算→保存结果→再赋值运算→再保存结果……  对每一个n都必须经过存储器的赋值和函数f(n)的运算等步骤,而且至少需要8个存储器来保存结果。如果是用量子计算机来做这个题目则在原理上要简洁的多,只需用一个量子存储器,把各q-bit制备到( |0〉+ |1〉) / (√2)态上就一次性完成了对8个数的赋值,此时存储器成为态 |φ〉,然后对其进行相应的幺正变换以完成函数f(n)的功能,变换后的存储器内就保存了所需的8个结果。这种能同时对多个态进行操纵,所谓“量子并行计算”的性质正是量子计算机巨大威力的奥秘所在。  可能有人会还担心我们怎么把所需要的数据从8个或更多个结果中挑选出来呢?对具体的问题这就要要采用相应的量子算法,例如Shor提出的大数因式分解算法,和Grover的量子搜索算法漂亮地解决了两类问题。按照Shor算法,对一个1000位的数进行因式分解只需几分之一秒,同样的事情由目前最快的计算机来做,则需1025年!而Grover的搜索算法则被形象地称为“从稻草堆中找出一根针”!尽管量子算法已经很多了,但是到目前为止真正的量子计算机才只做到5个q-bit,只能做很简单的验证性实验。  除了最基本的量子位,量子计算,量子超空间传送等概念,在量子计算机的研究中还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和新的概念,如量子编码,量子逻辑门和量子网络,量子纠缠交换等。量子计算机能做什么  量子计算机可以进行大数的因式分解,和Grover搜索破译密码,但是同时也提供了另一种保密通讯的方式。在利用EPR对进行量子通讯的实验中中我们发现,只有拥有EPR对的双方才可能完成量子信息的传递,任何第三方的窃听者都不能获得完全的量子信息,正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这样实现的量子通讯才是真正不会被破解的保密通讯。此外量子计算机还可以用来做量子系统的模拟,人们一旦有了量子模拟计算机,就无需求解薛定愕方程或者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在经典计算机上做数值计算,便可精确地研究量子体系的特征。 展望  现在用原子实现的量子计算机只有5个q-bit,放在一个试管中而且配备有庞大的外围设备,只能做1+1=2的简单运算,正如Bennett教授所说,“现在的量子计算机只是一个玩具,真正做到有实用价值的也许是5年,10年,甚至是50年以后”,我国量子信息专家中国科技大学的郭光灿教授则宣称,他领导的实验室将在5年之内研制出实用化的量子密码,来服务于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充满了偶然和未知,就算是物理学泰斗爱因斯坦也决不会想到,为了批判量子力学而用他的聪明大脑假想出来的EPR态,在六十多年后不仅被证明是存在的,而且还被用来做量子计算机。

  • 【原创大赛】纺织品 纤维含量测定 人工智能识别法发布实施的必要性

    纺织品 纤维含量测定 人工智能识别法发布实施的必要性 最近看到网上有了一个新标准,名称为TGDBX XXX-纺织品 纤维含量测定 人工智能识别法(征求意见稿),看完征求意见稿,个人有一些感悟,与大家分享一下。 纺织品成分分析是一个技术和经验要求都比较高的项目,也是各个实验室出错率较高的项目, 所以很多检测机构这些年一直都有讨论是不是有智能化的检测方法,但是行业内至今还没有比较切实可行的标准方法,大家实验室还是主要靠有经验的检验分析人员进行人工定性定量,分析时间长,对操作人员的经验要求高。 目前纺织行业实验室使用的国标标准GB/T 16988、纺织行业标准FZ/T30003、FZ/T 01101这三种镜检法,就是取样后在载玻片上平铺试样,然后根据整个视场的根数和直径,进行计算出此试样的各种纤维的比例。 物理法采用的就是常说的镜检法,则是根据纤维在显微镜下纤维形态的区别,经有经验的分析人员对纤维进行分类和测量进行定量的操作 目前纺织品实验室成分分析镜检法有两种方法,一种用之前的生物显微镜,用的是普通的羊毛纤维检测系统,做镜检时要一个手拿鼠标,一个手拿计数器,用鼠标不停地操作,从纤维的一边拖到纤维另一边,测量纤维的直径,然后计数器要跟着手动计数,看到一根按一下计数器,有时一个视场不够,要取多个试样,接着测量,最终达到测量最少根数后,计算平均值。这个整个过程一般时间比较长,有时一个平行样需要2-4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分析人员眼睛长时间对着电脑看也容易出现视觉疲劳。出现误判。 另一种方法是目前各大检测机构使用的一个数字化纤维样品系统,不用手动计数了,可以直接在程序内设置,可以多层拍照,还可以视场自动排列,测量自动计数,可以在纤维上做标示,相对比较方便了,目前是纺织品成分分析物理测试的主力军,效率相对也会提高很多,还是受到各个检测机构喜爱的。 目前所有的物理方法做成分分析主要就是依靠分析人员的经验,经验不足的分析人员镜检法分析容易出现误差大的情况,基于这样的状况,物理分析方法一般除非是棉麻或者羊毛羊绒这些必须采用此方法,否则,大家都不愿意用镜检法,效率太低。 有部分实验室采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法,DNA分析法以及蛋白质组学分析等方法进行含量测试,[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法有些纺织品实验室会有,对于一些纤维定性定量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DNA分析法以及蛋白质组学分析等方法一般的纺织品实验室是很少能具备这样的条件,不仅设备贵,而且操作也需要高层次专业的人才。 纺织品成分分析一般用化学分析法,成分分析定量操作中会使用很多危险性的试剂,包括一些强酸强碱,还有有机试剂,有毒试剂,长期使用,不管做怎样的保护都会对分析人员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而且实验操作过程中也很危险,轻则烧坏衣服,重则伤害皮肤,还有可能出现其他危险因素. 纺织品成分分析一般用化学分析法会产生很多有毒有害的废液,虽然一般都是交给专业的公司处理,但是对环境还是会造成影响,也不符合现在国家提倡环境保护的政策。 如果能把人工智能这样的科学技术运用到检测方法中来,这个我相信是大家非常渴望的。现在纺织品 纤维含量测定 人工智能识别法这个团体标准能解决这个问题,也是大势所趋。 纺织品 纤维含量测定人工智能识别法通过在显微镜下自动获取纤维图像,利用图像处理方法获得纤维的特征图和特征指标,并通过图像识别的相关算法进行分类识别,实现纤维含量的自动化、智能化检测。与传统纤维含量测试方法相比,采用这种人工智能自动化测试方法,不仅检测速度更快,且其测试过程中减少了人工参与,可实现部分替代人工操作,将一线检测人员从繁重的重复性检测工作中解放出来,测试结果也更加的客观。 我很期待这样的方法尽快出来,造福一线的纺织品成分分析人员。1. 该设备是否已经商业化2. 设备的价格是否能被接受,售后能否得到保证。3. 该设备生产商是不是此团体标准的参与者4. 有没有用多种纤维标样进行验证

  • 量子计算机出现了,分析仪器会量子化吗?——5月加2钻石币

    雷锋网快讯,中国科学院5月3日在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世界首台10比特光量子计算机研发成功。[align=center][img]http://p0.ifengimg.com/pmop/2017/0503/5C93BAFAD9CC234398C76294158143B49BF42BF4_size38_w600_h450.jpeg[/img][/align][align=center]图为发布会现场[/align]这项世界领先的量子计算机来自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陆朝阳、朱晓波等,并联合浙江大学王浩华教授研究组一同攻关。这台具有10个量子位的光量子计算机克服了以往同类型量子计算机的量子位数目受限和低采样率的问题,计算机采用的架构还具有继续增加量子位数目和提高采样率的能力。今天在上海,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量子计算机宣告问世。在光学体系上,该研究团队在2016年已实现国际最高水平的十光子纠缠操纵。今年,在这一基础上,又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高品质量子点单光子源构建了世界首台在性能上能够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单光子量子计算机,通过发展全局纠缠操作,成功实现了目前世界上最大数目的超导量子比特的纠缠和完整的测量。最新实验测试表明,该原型机的“玻色取样”速度比国际同行之前所有类似的实验加快至少24000倍,比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ENIAC)和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TRADIC)运行速度快10-100倍。[align=center][img]http://p0.ifengimg.com/pmop/2017/0503/57549A27AA08E359E8008616BDA8057B2DD08C7C_size79_w600_h402.jpeg[/img][/align][align=center]图为光量子实验室照片[/align]业内进展方面,D-Wave已于2017年发布了具有2000个量子位的量子退火计算机2000Q。但由于D-Wave这一类型的计算机只能执行“量子退火”一种算法,它的应用受到限制,即便业内也对D-Wave是否是真正的量子计算机有诸多争议。MIT于2016年制造出了具有5个量子位的原子阱量子计算机,并成功用Shor算法进行了因数分解实验。谷歌也于2016年7月表明了自己要建立世界上第一台超高性能量子计算机的愿景,不过目前还未看到后续进展。目前的量子计算机还不能完成传统计算机所能完成的各种任务。存储和计算原理不同,传统计算机的每一位只能传输“0”或“1”中的某一个,而量子计算机可以传输和计算“0”或“1”的叠加态,然后对同样处在“0”或“1”叠加态的结果进行测量,以一定概率的概率得到结果,并配合反复测量,得到传统的非叠加态结果。但某一些特定的运算,利用量子计算机的计算特点可以很快解决,比如对大数进行因子分解的Shor算法(可以用于破解传统计算机加密)、量子退火算法(对复杂优化问题进行最值求解)、Grover量子搜索算法(在很大的集合中寻找指定的元素),传统计算机进行类似的计算,所需时间与任务复杂度成几何级数增加,甚至几乎不能计算,但量子计算机所需的时间仅仅是线性增加而已。[url=http://www.ifeng.com/][img]http://p2.ifengimg.com/a/2016/0810/204c433878d5cf9size1_w16_h16.png[/img][/url]

  • 【资料】第三届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CSSE2010国际学术会议(Ei & ISTP双检索)zly

    第三届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CSSE2010)国际学术会议征文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 [url]http://www.ciseng.org/csse2010/[/url]Wuhan, China December 10-12, 2010all papers accepted will be indexed by Ei and ISTP=================================================== CSSE2009已被EI检索===================================================Paper submission due: June 15, 2010 Acceptance notification: August 10, 2010 Submission System:[url]http://www.ciseng.org/csse2010Submission/index.aspx[/url]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contact: [email]info@ciseng.org[/email]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