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人蛋白质组芯片

仪器信息网人蛋白质组芯片专题为您整合人蛋白质组芯片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人蛋白质组芯片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人蛋白质组芯片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人蛋白质组芯片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人蛋白质组芯片话题讨论。

人蛋白质组芯片相关的资讯

  • 蛋白质芯片技术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朱衡教授 在线讲解“蛋白质芯片技术”
    HuProtTM人类蛋白质组芯片,涵盖~20,000个人重组蛋白质,是迄今为止通量最高的人类蛋白质组芯片,为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该芯片已经在各个蛋白质组学和其他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如癌症及自身免疫疾病的生物标志物的发现、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翻译后修饰、酶学研究等。 作为蛋白质芯片技术的鼻祖和人类蛋白质组芯片的开发者,朱衡教授已在该领域发表近100篇研究论文,被引用次数累计近10,000次,单篇被引次数2,000次。 朱衡教授现为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药理系终身教授,是世界上蛋白质芯片技术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详见论文 Science,2001, 293: 2101-2105), 也是HuProtTM人蛋白质组芯片的开发者,在蛋白质芯片技术和应用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朱衡教授目前主要的研究领域是利用蛋白质芯片技术研究疾病相关蛋白的细胞信号转导/网络及其它延伸领域。朱衡教授在美国作为项目负责人现主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 R01课题多项,2007年获得美国 Smith Welcome Trust 杰出科学家奖,在Cell、Nature、PNAS 等国际顶尖杂志发表了近100篇研究论文。 仪器信息网 网络讲堂 特邀 朱衡教授将于2015年4月17日 10:00 通过网络会议形式在线讲解&ldquo 蛋白质芯片技术&rdquo 。本次网络会议中朱衡教授将围绕人类蛋白质组芯片的开发过程、技术要点和应用前景展开讲述,并深入探讨如何利用蛋白质组芯片来进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 本次会议采取在线自助报名形式,通过资格审核的用户可免费参会。报名地址如下: 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meetingInsidePage/1397
  • Tecan公司生物芯片解决方案改变了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功能蛋白质组工作流程
    瑞士,Mä nnedorf,2013年2月21日&ndash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SU)生物设计研究所-弗吉尼亚皮蓬个体化诊断中心(the Virginia G. Piper Center) 的研究人员从Tecan公司购买了一台 HS 4800&trade Pro 全自动原位杂交工作站和两台 PowerScanner&trade 生物芯片扫描仪来处理蛋白质芯片。该中心主任Joshua LaBaer博士提到,&ldquo 我们采用独特的功能蛋白质组技术,可以将合成蛋白质的基因打印到载玻片上并添加无细胞提取物来原位合成蛋白质。准确地说,在我们测试前一小时蛋白质才被合成出来。&rdquo Joshua LaBaer博士继续说道,&ldquo 我们最近购买的Tecan仪器可以进行高负荷运转,HS 4800 Pro全自动原位杂交工作站可全天候自动运行,单程序完成蛋白质在载玻片上的原位合成、洗脱、甚至孵育等步骤, 无需人工干预。该仪器还具有高度的可重复性;我们在不同的时间进行相同的芯片分析可以得到完全一致的结果。另外,PowerScanner扫描仪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具有先进的光学性能,可以为我们提供清晰的信号。需要重复处理大批量样本时, PowerScanner 扫描仪的自动装卸样本功能,可以为我们省去极其枯燥的手工添加、移除样本工作。&rdquo Joshua LaBaer博士总结说:&ldquo 上述这些仪器都是当前市场最先进的仪器。以PowerScanner扫描仪为例,它所具有的自动装卸样本功能、图片以及软件的集成系统是无可比拟的,其他公司的设备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rdquo 欲了解更多Tecan生物芯片产品更多信息,请点击 www.tecan.com/microarray。该中心的主要成员,前排(从左到右):Josh LaBaer博士和Ji Qiu博士,后排(从左到右):Mike Gaskin, Mitch Magee博士和 Alex Mendoza更多详情,欢迎您联系:帝肯(上海)贸易有限公司Libby ZhuTel: 021 2206 3206 / 010 8511 7823Fax:021 2206 5260 / 010 8511 8461infotecancn@tecan.comwww.tecan.com关于帝肯瑞士Tecan是全球领先的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法医和临床诊断领域自动化及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成立于1980年,总部设在瑞士Mä nnedorf,分别在瑞士、北美和奥地利设有自己的研发和生产基地,目前公司主要经营的产品有三大类:全自动化液体处理平台 ( Liquid Handling & Robotics )、多功能酶标仪(Multimode Reader)和OEM组件。销售服务网络遍布世界52个国家,客户覆盖制药企业、生物技术公司、科研院所、法医、医院、血站系统和疾病控制中心(CDC)等。其液体处理技术已拥有行业经验32年,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备受世界领先生命科学实验室的青睐。作为原始设备制造商(OEM),Tecan同样在OEM设备和组件开发和生产方面占有世界领先地位。2011年,Tecan创造了3.77亿瑞士法郎(即4.24亿美元;或3.06亿欧元)的销售业绩。Tecan集团的注册股票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交易 (TK: TECN/Reuters: TECZn.S/ ISIN: 12100191)。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tecan.com。关于帝肯中国瑞士Tecan于2004年在北京开设代表处,正式进驻中国市场。2008年4月在上海浦东成立帝肯(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作为Tecan集团在亚太地区(日本及韩国除外)总部,全面负责Tecan集团在中国的所有商业活动,包括销售、市场活动与合作、以及客户支持。帝肯(上海)目前拥有一支专业的售前和售后服务团队,在科研、制药、公安刑侦、医院、血站、CDC和CIQ领域构建了良好的经销和售后服务网络,并以&ldquo 力求比客户期望做的更好&rdquo 的服务理念,给广大的终端用户提供专业的服务。我们致力于成为包括客户在内的所有合作方的首选合作伙伴(Partner of Choice)。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tecan.cn。
  • 微流控芯片技术在蛋白质药物质控中的应用前景
    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75em "药品标准直接关乎药品质量,它是从源头上控制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可靠性的尺度。随着生物技术药物的发展,生物制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经批准的生物技术药物主要为重组蛋白质药物与单克隆抗体,该类药物的开发已成为当今生物技术及制药工业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显示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由于该类药物的结构复杂,用量很小,且生物体内有大量相似物质的干扰,其为质量控制和检测增加了难度。它需要应用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门学科的理论和技术,进行综合性监测分析和评价,确保生物技术药物的安全有效性。而微流控芯片的研究和发展给蛋白质药物质控开拓了新的思路。/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75em " 微流控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跨学科领域,融合贯穿了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和微系统工程学科等。所谓“微流控芯片”,又称芯片实验室(Lab-on-a-Chip),是指把生物和化学领域中所涉及的样品制备、生物与化学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单位集成或基于一块几平方里面的芯片上,用以完成不同的生物或化学反应过程,并对其产物进行分析的一种技术。其最大特点是在一个芯片上可以形成多功能集成体系和数目众多的复合体系的微全分析系统。结合不同分析检测手段(如:光学检测法、电化学检测法以及质谱检测法等),对样品进行快速、准确、高通量以及多维度分析。它不仅使生物样品于试剂的消耗降低至纳升甚至皮升级,而且使分析速度大大提高,分析费用大大降低。充分体现了当今分析设备微型化、集成化和便携化的发展趋势。/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75em " 随着蛋白质药物研究的发展,对产品进行质量控制也趋于自动化和微型化,实时快速地对产品进行分析测定,为医药、临床病理等蛋白质领域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微流控芯片作为一种集成、快速、高效、高通量、试剂用量小的微型实验室,将极大地促进蛋白质药物质控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建立相应的微流控芯片平台,针对重组蛋白质药物或单抗药品一些关键质量属性(如:电荷变异体分析、糖基化鉴定、聚集体和片段分析等),通过研制具有溯源性的高准确度测量装置和方法,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准度,支撑蛋白质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评价以及服务产业发展。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50px height: 310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968aed89-2fd2-4dd2-8585-b5b54bbc4bad.jpg" title="图片12.png" alt="图片12.png" width="550" height="310" border="0" vspace="0"//pp style="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75em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图1: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平台。在芯片上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 分别进行药物灌输、生物/化学反应、样品预富集及ESI-MS在线检测。/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75em text-align: right "(文稿:张炜飞)/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75em "2020年11月10-12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和国际计量局拟联合举办第三届 “药物及诊断试剂研发与质控——测量与标准,质量与安全(TD-MSQS 2020)” 国际研讨会,以期进一步促进该领域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发展,提升企业的研发水平和产品质量。本次会议将在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75em "本次会议可通过官方网站http://tdmsqs.ncrm.org.cn注册或扫描二维码注册,注册成功后请填写参会回执发送至会议邮箱pptd@nim.ac.cn。/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75em "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8750474c-7644-477e-be6c-8cc21824717b.jpg" title="11.jpg" alt="11.jpg"//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75em "欢迎各位专家、同仁报名参会!/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75em "更多信息请关注会议官方网站:http://tdmsqs.ncrm.org.cn。/p
  • Arrayjet飞行喷墨式生物芯片点样技术用于生产世界最高通量的人类蛋白质组芯片HuProt
    arrayjet advance生产服务为客户提高芯片产量的同时减少样品消耗 ultra marathon ii 在美国巴尔的摩安装后,客户对仪器非常满意。ultra marathon ii 加上jetmax 环境控制系统,实现在极低的温度下进行点样。 案例cdi实验室是一家美国蛋白质组学公司,之前采用低通量接触式的针式点样平台。他们经历了频繁的生产延误,产量降低,批间差异大,样品损失等问题。他们缺少生产高通量、高质量的蛋白芯片的技术平台。随着需求的不断增加,cdi面临有效商业化他们的产品,降低不断上升的设备维修费用的压力。 arrayjet adance 芯片点样服务arrayjet的 adance 芯片点样服务起始于2011年,非常有效的支持了cdi公司的项目。这种直接面向客户的芯片服务,客户可以直接得到arrayjet 总部75年的全面的生物芯片经验的支持,来实现他们的蛋白芯片的技术优化,转让和商业化。 实验优化人类蛋白库中的一部分人类蛋白通过arrayjet公司的ultra marathonii飞行喷墨式生物芯片点样平台点到环氧硅烷(图2)和硝酸纤维素膜上,整个点样环境通过jetmax环境控制系统控制在4°c。通过测试各种点样体积来优化最后的每个点的样品体积。14个微矩阵重复中,样品点圆形形态合格率大于99%。采用该微矩阵获得预期的表达图谱。 图2: 在环氧硅烷芯片上进行试验优化 批量点样更多来自cdi人类蛋白库的蛋白样品被点到200张环氧硅烷和硝酸纤维素玻片上,来进一步分析点样的重复性点样形态(图3)。arrayjet 的jetguard 确保在长时间点样过程中最少的样品蒸发。 图3:从人类蛋白库中纯化的一个小组的蛋白样品被点到200块相同的grace bio-lab path 硝酸纤维素膜上。 高密度点样通过功能学蛋白实验确认,我们成功的进行从针点到arrayje飞行喷墨式点样的方法学转移。我们进一步评估了ultra marathon ii飞行喷墨式点样平台进行高密度点样的能力。cdi 人类蛋白库的样品进行一个高密度的六边形矩阵喷点,来评估在不同点样基质上,芯片内和芯片间点样的重复性,以及背景信号。结果显示,芯片具有出非常好的矩阵,没有点的重叠。 全人类蛋白组芯片制备超过19000个gst融合蛋白从cdi 人类蛋白质库中纯化出来,并被重复的喷点到500张芯片上,每个点200pl 的样品 (图4)。实验成功的标准如下:?97%的样品需要被点到芯片上?圆形点数量90%?芯片内和芯片间的cv20%?具有阳性和正确的功能实验结果 图4: cdi 完整的人类蛋白库样本被喷点到grace bio-labs path 蛋白芯片玻片上。 结论通过方法学的成功转移,cdi 公司目前能生产全球最大的人类蛋白组芯片,一个批次能生产100张3.1 版本的huprot 芯片。采购ultra marathon ii飞行喷墨式点样平台让cdi能够制备蛋白组芯片和其他客户定制的芯片。通过这些芯片,客户能使用最小量的临床样品进行上万种蛋白的分子相互作用检测。arrayjet advance芯片服务和非接触压电式点样技术显著的提高大规模、高质量的蛋白芯片生产效率。环境控制单元不仅仅保证了完美的样品点形态和矩阵,同时保护了蛋白的天然构象,最终证保实验结果的一致性。 ------------------------------------------------------------------------------------------------------------------------------------------------“cdi 采购ultra marathon ii 飞行喷墨式点样平台用于研发和生产huprot 蛋白芯片和杂交瘤细胞筛选项目的特定芯片。cdi正在计划在不远的将来,采用该新技术平台制备单克隆抗体芯片和膜蛋白芯片。 我们选择arrayjet 是因为我们需要实现通量5倍的提升,而且最好是一台仪器来实现这个目标。arrayjet的高科技,精确和用户友好的设计是一个明显的优势。 另一个arrayjet 公司结构的优势在于,他还通过arrayjet advance 提供内部芯片服务。我们可以通过数个月,多个项目的测试,来再次加深我们对该平台的信任, 这个平台可以在多个方面提升我们目前运营。” dr. ignacio pino, ceo, cdi laboratories“ arrayjet 的jetspyder 样品进样装置有效的减少了蛋白样品间任何的交叉污染,我们的蛋白芯片的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此前,我们一个批次仅仅能生产150片质量合格的芯片,这个通量不能满足规模生产和目前以及未来增长的需求。arrayjet的技术平台能够快速高效的制备1000张芯片的特点对我们有很大的吸引力。”dr. heng zhu, professor, johns hopkins school of medicine
  • 谁是蛋白质质谱与蛋白质组学领域世界第一牛人?
    俗话说:文无第一,如果非要整出个蛋白质质谱与蛋白质组学领域世界第一牛人,显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注定是一件有争议的事。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准业内人,我就本着无知者无畏的革命精神,说一下我自己心目中的第一牛人:Ruedi Aebersold。  考虑到科学网的大多数网友对蛋白质组学并不了解,先简单科普一下,根据百度百科的定义:“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一词,源于蛋白质(protein)与 基因组学(genomics)两个词的组合,意指“一种基因组所表达的全套蛋白质”,即包括一种细胞乃至一种生物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 1995年(也有1994,1996年之说)Marc Wikins首次提出蛋白质组(Proteome)的概念1,1997年, Peter James(就职于有欧洲MIT之称的瑞士联邦工学院(ETH))又在此基础上率先提出蛋白质组学的概念2。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概念又进一步催生了N多的各种各样的组学(omics),两者的诞生的发展,也使系统生物学成为可能,本文的主人公Ruedi Aebersold与Leroy Hood一起于2000年在美国西雅图创办了系统生物学研究所(ISB),该所的建立不但标志着系统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诞生(此句话貌似不靠谱,参见文后14楼的评论),也带动了包括蛋白质组学在内的多种组学的发展,当然各种组学的发展也同时促进了系统生物学的发展。尽管日本也于2000年在东京建立了系统生物学研究所,但是同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东京的这个所,无论是学术水平还是世界影响都无法和西雅图的那个系统生物学领域的麦加相提并论。闲话少叙,我之所以认为Ruedi Aebersold是蛋白质质谱与蛋白质组学领域世界第一牛人,是基于如下原因:  Ruedi Aebersold对蛋白质组学的最大贡献可谓是同位素代码标记技术(ICAT),现在这一蛋白组定量技术自从1999年在Nature上发表以来,该技术已世界广泛应用,该论文迄今(截至2013年1月11日)已被引用了近3000次。Web of Science的检索结果显示,蛋白组学领域迄今已经至少有超过10万篇论文发表,按照被引用次数排名,该论文位居第三位。有意思的是,被引用次数排第四位的是Ruedi Aebersold和另外一位牛人Mathias Mann(下面会介绍)于2003年发表在Nature上的有关蛋白质质谱与蛋白质组学的综述论文,迄今也已被引用近2800次。而引用次数排第一和第二的两篇论文的通讯作者并算不上是蛋白质质谱与蛋白质组学领域的,蛋白质组学仅仅是他们使用的工具,他们的影响也在这个领域之外。蛋白质组学领域,最重要的专业协会应该算是HUPO (国际人类蛋白质组组织), 最重要的专业会议也当属HUPO世界大会,Ruedi Aebersold曾获HUPO含金量最高的成就奖,他本人也经常是HUPO世界大会的分会主席或大会特邀报告人。当然Aebersold还获得了包括美国质谱协会(ASMS)大奖在内的许多专业大奖。可能有人会列出另外的自己心中的第一牛人(如上述的Mathias Mann),但Ruedi Aebersold无疑至少是领域内公认的前几位的世界级牛人。另外,顺便说一下德国马普所的Mathias Mann(其在丹麦首都也有实验室),Mann和Aebersold可谓是蛋白质组学领域的双子星座,都是该领域的顶级牛人,Mann发表的论文有多篇都在蛋白质组学领域被引用次数前10位,不少被引用次数都上千次。上述的Mann和Aebersold两人能在Nature发表综述论文也说明了他们的江湖地位。Aebersold和Mann所发表的论文总被引次数分别超过了5万和3万次,这个数字在世界所有领域都是惊人的。另外,Mathias Mann在蛋白质组学最大的贡献可以说是发明了蛋白质组体内标记技术SILAC3,这种技术与Ruedi Aebersold发明的ICAT已及另外一种标记iTRAQ是公认的应用最为广泛的蛋白质组学定量标记技术。  今年年近花甲的Ruedi Aebersold是世界蛋白质组学的开拓者之一,现在在上述的ETH的工作,和最早提出蛋白质组学Peter James在同一个大学。作为土生土长的瑞士人,Ruedi Aebersold是在2004年底、2005年初才开始在ETH全职工作的,可谓是瑞士的大海龟。Ruedi Aebersold此前在西雅图的ISB和华盛顿大学工作,作为ISB的元老和共同创办人,Ruedi Aebersold现在还是ISB的兼职教授,发表论文时也还署ISB地址。Mann和Aebersold都是欧洲人,现在又都致力于将蛋白质质谱与蛋白质组学应用到临床,尽管蛋白质组学已有十多年发展历史,现在最大的一个瓶颈可以说在基本无法应用到临床,现有的技术,对于临床应用而言,时间和经济成本都太高(无法高通量、检测成本太贵)。这一块硬骨头显然不是一般人能够啃得动的,需要从临床样品制备、质谱技术到数据分析都要有突破甚至革命性的创新,我很期待,也相信Mann和Aebersold有能力最终使蛋白质组学(尤其是基于此的生物标志物鉴定技术)应用到临床。  我国在蛋白质质谱与蛋白质组学领域在世界上最出名的无疑非贺福初莫属,贺福初的名字在国内搞蛋白质组学应该都知道他的名字,他的头衔很多(如将军、院士),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新年伊始他又多了一个牛头衔:万人计划中的科技领军人才。贺的工作和学术水平,我不熟悉,不敢评头论足。他的文章被引用次数最高的是发表在Cancer Research一篇论文,迄今已有126次,但并非是蛋白质组学领域。在蛋白质组学领域,他的被引次数(含自引)最高的论文是2007年发表在蛋白质组学顶级期刊MCP的文章4,迄今已有105次引用。蛋白质质谱领域,我国在世界上最出名的学者估计要数复旦大学的杨芃原了,他的被引用次数最高的一篇论文,是2005年发表在化学顶级期刊德国应用化学的文章5,迄今已被引用70次,杨芃原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我国在蛋白质组学目前被引用次数最高的是南开大学王磊(澳大利亚海归、长江学者)2007年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的论文6,迄今被引次数已经超过500次。  蛋白质质谱仪主要生产商Thermo Fisher(即原来的Finnegan), 最近新出了本挂历,这本特别的挂历上列了13位在蛋白质质谱与蛋白质组学领域的牛人,上述的Ruedi Aebersold和Mathias Mann都在之列,其余11位简单介绍、列表如下。姓 名工作单位主要贡献Richard D. Smith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1990年首次用三重四级杆质谱Top-down(自上而下)分析完整蛋白John Yates III美国Scripps研究所SEQUEST MS/MS数据库搜索程序Joshua Coon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发明了电子转移解离技术(ETD)Neil Kelleher美国西北大学Top-down蛋白质组学Kathryn Lilley英国剑桥大学蛋白质组学定量技术Pierre Thibault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应用生物质谱和蛋白质组学到细胞生物学Michael MacCoss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Albert Heck荷兰Utrecht大学基于质谱的结构生物学Catherine Costello美国波士顿大学HUPO前任主席,质谱技术发展及应用Alexander Makarov德国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生物质谱全球研发总监领导研发Orbitrap质谱仪Donald Hunt美国弗吉尼亚大学FT-MS and ETD  简单的说,上述13位世界级牛人都来自欧美,没有一位来自亚洲,也没有一位华人。我不知道以Ruedi Aebersold代表的上述牛人是如何炼成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不是欧美版的“百人”计划,也不是“千人”计划,更不是“万人”计划而“计划”出来的。网上的公开信息表明:Ruedi Aebersold除了在国际专业协会和期刊有学术兼职外,没有任何行政职务,就是一普通教授,但是这不妨碍他成为蛋白质质谱与蛋白质组学领域世界第一牛人。
  • 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与趋势
    1.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研究意义和背景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已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在这个时代,生命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功能基因组学,包括结构基因组研究和蛋白质组研究等。尽管现在已有多个物种的基因组被测序,但在这些基因组中通常有一半以上基因的功能是未知的。目前功能基因组中所采用的策略,如基因芯片、基因表达序列分析(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 SAGE)等,都是从细胞中mRNA的角度来考虑的,其前提是细胞中mRNA的水平反映了蛋白质表达的水平。但事实并不完全如此,从DNA mRNA 蛋白质,存在三个层次的调控,即转录水平调控(Transcriptional control ),翻译水平调控(Translational control),翻译后水平调控(Post-translational control )。从mRNA角度考虑,实际上仅包括了转录水平调控,并不能全面代表蛋白质表达水平。实验也证明,组织中mRNA丰度与蛋白质丰度的相关性并不好,尤其对于低丰度蛋白质来说,相关性更差。更重要的是,蛋白质复杂的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或迁移、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等则几乎无法从mRNA水平来判断。毋庸置疑,蛋白质是生理功能的执行者,是生命现象的直接体现者,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将直接阐明生命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的变化机制。蛋白质本身的存在形式和活动规律,如翻译后修饰、蛋白质间相互作用以及蛋白质构象等问题,仍依赖于直接对蛋白质的研究来解决。虽然蛋白质的可变性和多样性等特殊性质导致了蛋白质研究技术远远比核酸技术要复杂和困难得多,但正是这些特性参与和影响着整个生命过程。 传统的对单个蛋白质进行研究的方式已无法满足后基因组时代的要求。这是因为:(1) 生命现象的发生往往是多因素影响的,必然涉及到多个蛋白质。(2) 多个蛋白质的参与是交织成网络的,或平行发生,或呈级联因果。(3) 在执行生理功能时蛋白质的表现是多样的、动态的,并不象基因组那样基本固定不变。因此要对生命的复杂活动有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必然要在整体、动态、网络的水平上对蛋白质进行研究。因此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际上产生了一门新兴学科-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它是以细胞内全部蛋白质的存在及其活动方式为研究对象。可以说蛋白质组研究的开展不仅是生命科学研究进入后基因组时代的里程碑,也是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虽然第一次提出蛋白质组概念是在1994年,但相关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甚至更早,尤其是80年代初,在基因组计划提出之前,就有人提出过类似的蛋白质组计划,当时称为Human Protein Index计划,旨在分析细胞内的所有蛋白质。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计划被搁浅。90年代初期,各种技术已比较成熟,在这样的背景下,经过各国科学家的讨论,才提出蛋白质组这一概念。 国际上蛋白质组研究进展十分迅速,不论基础理论还是技术方法,都在不断进步和完善。相当多种细胞的蛋白质组数据库已经建立,相应的国际互联网站也层出不穷。1996年,澳大利亚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组研究中心:Australia Proteome Analysis Facility ( APAF )。丹麦、加拿大、日本也先后成立了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在美国,各大药厂和公司在巨大财力的支持下,也纷纷加入蛋白质组的研究阵容。去年在瑞士成立的GeneProt公司,是由以蛋白质组数据库“SWISSPROT” 著称的蛋白质组研究人员成立的,以应用蛋白质组技术开发新药物靶标为目的,建立了配备有上百台质谱仪的高通量技术平台。而当年提出Human Protein Index 的美国科学家Normsn G. Anderson也成立了类似的蛋白质组学公司,继续其多年未实现的梦想。2001年4月,在美国成立了国际人类蛋白质组研究组织(Human Proteome Organization, HUPO),随后欧洲、亚太地区都成立了区域性蛋白质组研究组织,试图通过合作的方式,融合各方面的力量,完成人类蛋白质组计划(Human Proteome Project)。2.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策略和范围 蛋白质组学一经出现,就有两种研究策略。一种可称为“竭泽法”,即采用高通量的蛋白质组研究技术分析生物体内尽可能多乃至接近所有的蛋白质,这种观点从大规模、系统性的角度来看待蛋白质组学,也更符合蛋白质组学的本质。但是,由于蛋白质表达随空间和时间不断变化,要分析生物体内所有的蛋白质是一个难以实现的目标。另一种策略可称为“功能法”,即研究不同时期细胞蛋白质组成的变化,如蛋白质在不同环境下的差异表达,以发现有差异的蛋白质种类为主要目标。这种观点更倾向于把蛋白质组学作为研究生命现象的手段和方法。 早期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指蛋白质的表达模式(Expression profile), 随着学科的发展,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范围也在不断完善和扩充。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研究已成为蛋白质组研究中的重要部分和巨大挑战。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也已被纳入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范畴。而蛋白质高级结构的解析即传统的结构生物学,虽也有人试图将其纳入蛋白质组学研究范围,但目前仍独树一帜。3.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 可以说,蛋白质组学的发展既是技术所推动的也是受技术限制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技术方法水平的高低。蛋白质研究技术远比基因技术复杂和困难。不仅氨基酸残基种类远多于核苷酸残基(20/ 4), 而且蛋白质有着复杂的翻译后修饰,如磷酸化和糖基化等,给分离和分析蛋白质带来很多困难。此外,通过表达载体进行蛋白质的体外扩增和纯化也并非易事,从而难以制备大量的蛋白质。蛋白质组学的兴起对技术有了新的需求和挑战。蛋白质组的研究实质上是在细胞水平上对蛋白质进行大规模的平行分离和分析,往往要同时处理成千上万种蛋白质。因此,发展高通量、高灵敏度、高准确性的研究技术平台是现在乃至相当一段时间内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主要任务。当前在国际蛋白质组研究技术平台的技术基础和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3.1 蛋白质组研究中的样品制备 通常可采用细胞或组织中的全蛋白质组分进行蛋白质组分析。也可以进行样品预分级,即采用各种方法将细胞或组织中的全体蛋白质分成几部分,分别进行蛋白质组研究。样品预分级的主要方法包括根据蛋白质溶解性和蛋白质在细胞中不同的细胞器定位进行分级,如专门分离出细胞核、线粒体或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蛋白质成分。样品预分级不仅可以提高低丰度蛋白质的上样量和检测,还可以针对某一细胞器的蛋白质组进行研究。 对临床组织样本进行研究,寻找疾病标记,是蛋白质组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但临床样本都是各种细胞或组织混杂,而且状态不一。如肿瘤组织中,发生癌变的往往是上皮类细胞,而这类细胞在肿瘤中总是与血管、基质细胞等混杂。所以,常规采用的癌和癌旁组织或肿瘤与正常组织进行差异比较,实际上是多种细胞甚至组织蛋白质组混合物的比较。而蛋白质组研究需要的通常是单一的细胞类型。最近在组织水平上的蛋白质组样品制备方面也有新的进展,如采用激光捕获微解剖(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 LCM) 方法分离癌变上皮类细胞。3.2 蛋白质组研究中的样品分离和分析 利用蛋白质的等电点和分子量通过双向凝胶电泳的方法将各种蛋白质区分开来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它在蛋白质组分离技术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如何提高双向凝胶电泳的分离容量、灵敏度和分辨率以及对蛋白质差异表达的准确检测是目前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国外的主要趋势有第一维电泳采用窄pH梯度胶分离以及开发与双向凝胶电泳相结合的高灵敏度蛋白质染色技术,如新型的荧光染色技术。 质谱技术是目前蛋白质组研究中发展最快,也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技术。它通过测定蛋白质的质量来判别蛋白质的种类。当前蛋白质组研究的核心技术就是双向凝胶电泳-质谱技术,即通过双向凝胶电泳将蛋白质分离,然后利用质谱对蛋白质逐一进行鉴定。对于蛋白质鉴定而言,高通量、高灵敏度和高精度是三个关键指标。一般的质谱技术难以将三者合一,而最近发展的质谱技术可以同时达到以上三个要求,从而实现对蛋白质准确和大规模的鉴定。3.3 蛋白质组研究的新技术 做过双向凝胶电泳的人一定会抱怨它的繁琐、不稳定和低灵敏度等缺点。发展可替代或补充双向凝胶电泳的新方法已成为蛋白质组研究技术最主要的目标。目前,二维色谱 (2D-LC)、二维毛细管电泳 (2D-CE)、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 (LC-CE) 等新型分离技术都有补充和取代双向凝胶电泳之势。另一种策略则是以质谱技术为核心,开发质谱鸟枪法(Shot-gun)、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 (CE-MS)等新策略直接鉴定全蛋白质组混合酶解产物。随着对大规模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的重视,发展高通量和高精度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检测技术也被科学家所关注。此外,蛋白质芯片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并已经在临床诊断中得到应用。3.4 蛋白质组生物信息学 蛋白质组数据库是蛋白质组研究水平的标志和基础。瑞士的SWISS-PROT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种类最多的蛋白质组数据库。丹麦、英国、美国等也都建立了各具特色的蛋白质组数据库。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已给蛋白质组研究提供了更方便有效的计算机分析软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蛋白质质谱鉴定软件和算法发展迅速,如SWISS-PROT、Rockefeller大学、UCSF等都有自主的搜索软件和数据管理系统。最近发展的质谱数据直接搜寻基因组数据库使得质谱数据可直接进行基因注释、判断复杂的拼接方式。随着基因组学的迅速推进,会给蛋白质组研究提供更多更全的数据库。另外,对肽序列标记的从头测序软件也十分引人注目。4. 蛋白质组学发展趋势 在基础研究方面,近两年来蛋白质组研究技术已被应用到各种生命科学领域,如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等。在研究对象上,覆盖了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范围,涉及到各种重要的生物学现象,如信号转导、细胞分化、蛋白质折叠等等。在未来的发展中,蛋白质组学的研究领域将更加广泛。 在应用研究方面,蛋白质组学将成为寻找疾病分子标记和药物靶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对癌症、早老性痴呆等人类重大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蛋白质组技术也有十分诱人的前景,目前国际上许多大型药物公司正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蛋白质组学方面的应用性研究。 在技术发展方面,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将出现多种技术并存,各有优势和局限的特点,而难以象基因组研究一样形成比较一致的方法。除了发展新方法外,更强调各种方法间的整合和互补,以适应不同蛋白质的不同特征。另外,蛋白质组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也将日益显著和重要,这种交叉是新技术新方法的活水之源,特别是,蛋白质组学与其它大规模科学如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的交叉,所呈现出的系统生物学(System Biology)研究模式,将成为未来生命科学最令人激动的新前沿。
  • 孙士生:用糖蛋白质组学破译癌症的密码
    p  作为一名生长在齐鲁大地、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青年学者,即便在海外求学多年,孙士生始终心系国家、情牵母校。伴随着时代的召唤,入选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的孙士生毅然回到母校西北大学,希冀将他在美国掌握与研发的先进技术应用到西北这片广袤的大地上,以期为母校、为西北地区乃至为整个中国的科研水平真正实现与世界一流接轨尽一份力。br//pp  “在我看来,在西部地区开展工作有一定的好处及空间,这里受到的外界诱惑和干扰应该会相对少一些,这份安静其实对于基础科学研究颇有助益。”对于未来,“我将继续在自己擅长的方向——糖蛋白质组学和生物标志物发现研究领域开展前沿研究”,为破译人类癌症的密码贡献力量。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孙士生这样表示到。/pp  和糖蛋白的缘分/pp  2005年本科毕业后,孙士生进入西北大学攻读研究生,并在那里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pp  “还在读大学的时候,我就对糖蛋白比较感兴趣。这个领域研究的人还比较少,但其实相当重要。当时教科书上关于糖蛋白的介绍还非常有限,从那时起我就开始注意搜集这方面的资料,没想到有一天还真的从事了这方面的研究。”孙士生回忆说。/pp  糖蛋白是被聚糖共价修饰的一类蛋白质,糖蛋白上的寡糖链与肽链中的特定氨基酸残基侧链以糖苷键共价连接.糖蛋白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真核微生物和各种病毒表面,种类繁多,功能广泛。其中N-连接的糖链合成起始于内质网,完成于高尔基体。其整个合成和分解过程受到各种酶类的特异催化和精确调控。其主要生物学功能为细胞或分子的生物识别,如人类ABO血型和精卵结合过程 另外,受体蛋白、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等亦均属糖蛋白。/pp  近年来,科学界逐渐认识到,糖蛋白与很多疾病如感染、肿瘤、心血管病、肝病、肾病、糖尿病以及某些遗传性疾病等的发生、发展有关。再者,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及糖脂可“脱落”到周围环境或进入血循环,它们可以作为相关组织或细胞异常的标志为临床诊断提供信息 患某些疾病时体液中的糖蛋白亦常有特异性或强或弱的改变,这些糖蛋白的发现和应用将有助于疾病诊断或预后的判断。/pp  读研伊始,孙士生从事的是生物芯片方面的研究,“后来因为参与一个糖芯片检测流感病毒宿主范围的项目,我有幸进入了糖蛋白的研究领域,或许这就是缘分吧”,孙士生说。/pp  2011年,从西北大学毕业后,孙士生选择前往美国约翰· 霍普金斯大学Dr. Hui Zhang实验室做博士后,继续从事糖蛋白质组的方法学和生物标志物发现研究。/pp  Dr. Zhang建立了经典分析糖蛋白方法,这在世界上属于蛋白质组学领域的权威。他所领导的实验室,有着很多国际前沿的技术和研究。有幸在这样的实验室工作,孙士生深觉受益匪浅。/pp  “在国外,感触比较深的一点是,国外做科研,比较强调原创性。在美国,张老师会说,这个领域已经有人在做,而且做得不错,我们应该选择一些新的领域去探索。很多学者认为别人没做过的研究会更困难,其实不然,正是因为没人做过,发挥的空间才会更大”。/pp  糖蛋白组学意义重大/pp  在美多年,孙士生所做的诸多研究也产生了不小的国际影响力。/pp  孙士生介绍说,随着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日益成熟和规模化,蛋白翻译后修饰谱成为了新的研究焦点。蛋白糖基化修饰作为最重要、最普遍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之一,主要参与细胞间识别、调控、信号传导、免疫应答、细胞转化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而系统高通量的糖蛋白质组研究方法是蛋白糖基化分析的基础。在美期间,他在Dr. Zhang建立的经典分析糖蛋白方法基础上,通过改变分析策略,创建了一种全面系统分析N-糖蛋白质组的新方法。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肿瘤标记物筛查,蛋白抗体、病毒以及其他各种生物样品中的蛋白糖基化分析。同时,孙士生还建立了一些其他基于质谱分析的糖蛋白质组学新方法。/pp  在蛋白质组/糖蛋白质组学在疾病生物标记物和致病机理研究中的应用方面,孙士生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他与合作者将蛋白质组/糖蛋白质组相关方法学成功应用于各种临床样本分析中。其应用范围包括:人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HIV)及其感染的细胞和宿主,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唾液,肝癌细胞系和HCC病人血清,前列腺癌细胞系、组织和血清,卵巢癌细胞系和组织、肺癌细胞系模型和肾衰竭动物模型。/pp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我在博士后期间作为样本制备主要负责人之一参与了美国临床蛋白质组肿瘤分析(CPTAC)项目。我所在的实验室是全美参与此项目的五个核心实验室之一。在此项目中,我一直负责实验室内样品分析方法的建立,标准流程的制定,样品制备,质量监控和问题解决。目前已顺利完成本轮所有临床样本的蛋白质组和糖蛋白质组图谱的解析,其中蛋白质组的研究成果已在Cell杂志发表”,孙士生说。/pp  回国的“青年千人”/pp  梁园虽好,终非故土。在美国学习和工作多年后,孙士生最终选择回到西北大学,并在2017年顺利获得了中组部 “千人计划”青年项目的资助。/pp  “我选择回西北大学,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母校的热爱。这儿有我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帮助和支持。有着悠久历史的西北大学近年来综合实力也在蒸蒸日上”,孙士生指出,西北大学学术氛围相对自由,对青年学者没有设置太多限制,“选择西北大学,也有这方面的考量。”/pp  回到母校后,孙士生希望能将本人所学,特别是他在糖蛋白质组学及新的肿瘤标志物发现等领域所积累的研究经验及学术成果服务于祖国,同时将母校建设的更好。/pp  展望未来,孙士生表示,他将继续致力于糖蛋白质组学新技术的开发并将其应用于新的生物标志物发现、致病机制研究和蛋白糖基化调控机制研究中。他已针对这些设想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pp  孙士生表示,蛋白质组研究技术在癌症、早老性痴呆等人类重大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糖类作为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之一,参与各种重要的生物学过程。然而系统糖生物学研究包括系统的糖链解析、高通量的糖蛋白和糖脂分析等才刚刚起步:“在中国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必然会大有可为。”/ppbr//p
  • AI自动化移液技术,揭开蛋白质组学研究新篇章
    继人类基因组计划(HGP)之后,以蛋白质组学为核心的组学技术正成为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研究的核心驱动力。随着质谱技术的飞速发展,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边界不断拓展,在药物开发、临床医学、转化医学等研究中展现出巨大潜力。 然而,传统的蛋白质组学实验流程复杂,特别是在样品前处理阶段,人工操作不仅耗时耗力,还容易引入人为误差,影响样品的稳定性和实验的重现性。为了应对这一挑战,AI 与自动化技术的结合为蛋白组学研究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为了探讨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与应用实践,Opentrons 联合仪器信息网将于 7 月 31 日 14:00-15:30 举办“AI 自动化移液技术揭开蛋白质组学研究新篇章”线上研讨会。√ 重塑研究范式,提升效率与精度√ 智能优化,解锁复杂样本分析√ 推动跨学科融合,开启创新之门 会议日程时间报告题目嘉宾报告摘要14:00蛋白质组学样品制备技术及发展趋势胡水旺南方医科大学 高级实验师蛋白质组学技术已经成为系统生物学时代最常用的研究工具之一。最常用的技术平台包括双向电泳、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但是蛋白质样品制备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步骤,很容易被忽视。本报告主要围绕蛋白质组学样品制备技术及发展趋势展开话题,希望能为正在或将要开展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同仁带来帮助。14:30人工智能移液工作站在高效蛋白组学实验中的创新实践与应用文梃棡合创生物工程(深圳)有限公司 大中华区应用科学家人工智能移液工作站在高效蛋白组学实验中的创新实践与应用15:05微量与空间蛋白组学新技术及其应用申华莉复旦大学 研究员单细胞水平 DNA 和 RNA 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细胞的分子异质性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和多样。本报告主要介绍我们团队近年来发展的一系列针对微量细胞和组织样本蛋白组学的新方法新技术,包括适用于微量样品的一体化快速蛋白酶解方法 SMID 技术、微量样品磷酸化蛋白组学技术 mini-Phos,用于快速酶解的 MOSF 技术、以及适用于单细胞样本蛋白组学分析的 SMID-MOSF 技术等。我们应用这些方法对阿尔茨海默症、睡眠-觉醒障碍等生物医学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2轮抽奖,3重大礼包:智能手环、保温杯、杜邦手提袋
  • 2017年蛋白质组学市场将达172亿美元
    根据MarketsandMarkets发布的新的市场研究报告,2017年全球蛋白质组学市场将增加到172亿美元。尽管当前的经济气候不佳,但复合年增长率相当于14.2%。  该报告共504页,分为三个部分,包括四个地区:美国、欧洲、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仪器技术部分包括蛋白质微阵列、光谱、x射线结晶学、色谱法、电泳、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系统、蛋白质分离系统;试剂部分包括芯片、光谱、x射线结晶学、色谱法、电泳、免疫、微球、蛋白质分离试剂;最后一部分是服务,包括分析实验室服务和数据分析与维护。  该报告还包括了一个市场概述、地理分析、本领域21个公司的简介。蛋白质组学领域主要公司有Thermo Fisher, Agilent, Life Tech, Sigma-Aldrich, Danaher, Waters, Roche, Bio-Rad and Luminex。
  • 第六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第一轮通知
    为了积极促进我国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与发展,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CNHUPO)主办,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和复旦大学共同承办的第六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定于2009年7月28日—31日在江苏省泰州市召开。  一、会议安排  本届学术会议设有大会报告、分会(专题)报告和墙报三种形式。大会将邀请蛋白质组学及相关领域的国内外著名专家和教授作大会报告或专题报告,会议规模约600人左右。  会议同时举办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组学等研究领域相关的仪器、设备、试剂和新技术的展览、展示会。  大会安排于2009年7月28日举办蛋白质组学新技术培训,届时将邀请蛋白质组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专家授课。  二、会议议题  会议主要讨论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现状及其进展,内容包括:疾病蛋白质组学,功能蛋白质组学,药物蛋白质组学,结构蛋白质组学,蛋白质化学,生物信息学,蛋白质修饰和相互作用,抗体相关技术,蛋白质组微分析、蛋白质芯片以及蛋白质组新技术新方法等研究领域。  三、会议语言  中文和英文  四、会议组织  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CNHUPO)  承办单位: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  主 席:贺福初院士  顾问委员会:(按姓氏汉语拼音顺序排列)  陈志南院士 强伯勤院士 饶子和院士 施蕴渝院士 汪尔康院士 王红阳院士  张玉奎院士  执行主席:钱小红 杨芃原  组织委员会  主 任:贺福初院士  副 主 任:杨芃原 杨晓明 钱小红  委 员:(按姓氏汉语拼音顺序排列)  陈志南院士 丁建平 高友鹤 何大澄 贺福初院士 李 明 梁宋平 刘斯奇 陆满晴 潘全威 钱小红  饶子和院士 施 前 王东根 杨芃原 杨晓明 杨秀荣 张先恩 张玉奎院士 甄 蓓  秘 书 长: 王东根  副秘书长:甄 蓓 施 前  学术委员会  主 任:饶子和院士  副 主 任:王红阳院士 张玉奎院士  委 员:(按姓氏汉语拼音顺序排列)  陈正军 陈志南院士 丁建平 高友鹤 何大澄 贺福初院士 李亦学 梁宋平 刘斯奇 刘银坤 钱小红  强伯勤院士 饶子和院士 施 前 施蕴渝院士 汪尔康院士 王红阳院士 杨芃原 杨晓明 张学敏   张玉奎院士 赵晓航 曾 嵘  甄 蓓  秘 书 长:钱小红  副秘书长:甄 蓓 施 前  秘书处  北京昌平区科学园路33号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电话:010-80705188 传 真:010-80705155  E-mail: cnhupo6@163.com  五、征文范围及要求(参照模版)  投稿论文收录入会议论文集,大会将组织优秀论文评选。参加会议代表将授予继续教育学分10分。  凡未在国内外公开刊物发表过的研究成果,均可投稿,具体要求如下:  征文范围:有关蛋白质组学及相关领域近年来研究的学术成果,以英文论文摘要形式投稿。  稿件要求:每篇论文摘要按正式发表论文要求撰写,限A4纸1页,使用Word软件撰写。文责自负。(参照模版)  字体要求:标题—Times New Roman四号加粗  作者—Times New Roman五号居中,拟作报告者请在其姓名下方划一横线。  注:大会报告幻灯片一律要求英文准备,  单位、地址、邮编、E-mail—Times New Roman小五号居中  摘要—Times New Roman五号  参考文献(Times New Roman五号)。  投稿方式:论文摘要请用E-mail附件传递,并在E-mail信中“主题”栏内写明“蛋白质组学会议” 若无上网条件请邮寄论文摘要一式两份,同时提交光盘(未提交者会议将不予录用)。  E-mail: cnhupo6@163.com  投稿地址:北京昌平区科学园路33号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第六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收  邮编:102206  截至日期:论文摘要投稿截至日期为2009年5月31日,以当地邮戳为准。  六、报到时间  2009年7月27日(参加培训的人员报到时间)、28-29日  七、会议注册费(国内代表)  2009年6月20日前注册:800元(人民币)/位(在读学生:500元/位)  2009年6月20日后注册:900元(人民币)/位(在读学生:600元/位)  技术培训费(与注册费一并交纳):100元(人民币)/位  八、重要时间提示  回执截止日期:2009年5月31日前(以当地邮戳为凭)  征稿截止日期:2009年5月31日前(以当地邮戳为凭)  会前注册时间:2009年6月20日前(以当地邮戳为凭)  九、交通指南  由于参会人员较多,大会组委会不安排车辆接送。请代表自行乘车抵达报到地点,望参会代表谅解。  十、注册须知  1.请与会代表携带本人身份证,学生代表需携带学生证。已交费代表请带好汇款凭证,以备核对。  2.注册代表权益:  正式代表和学生代表,可以参加会议组织的所有活动、注册费包括会务费、资料礼品费、会议安排旅游及7月29日—31日早餐、午餐和晚餐费用。  十一、会议地址和住宿宾馆   会议地址:江苏省泰州市扬子江药业集团海燕大酒店(江苏省泰州扬子江南路1号)   邮编:225300   住宿安排:海燕大酒店——标准间280元/天,单人间280元/天,  扬子江大酒店——标准间160元/天(距会场5分钟车程,会议期间班车接送)  十二、学术发言及证书登记  大会和分会发言及壁报交流的参会代表,请在注册当日(2009年7月27、28日)将报告材料或壁报资料(国际标准大小1.0m×1.2m)交至大会学术组,报告材料须为Powerpoint文件,一律要求英文准备,存储于移动硬盘、USB闪盘或光盘之中,大会提供笔记本电脑和幻灯放映设备,不接受个人电脑接入。如有特殊需求,请提前与大会学术组联系。大会发言鼓励使用英文,如有不便可使用中文。  论文被录用的参会代表可登记领取会议论文证书,所有参会代表可登记领取学分证书。  十三、旅游及定票须知  大会组委会设有旅游票务组专门负责参会代表的旅游及定票事宜。  组委会指定旅行社负责组织本次会议的会后(7月31日)旅游,会议期间请参会代表尽量不要安排旅游活动。旅游费用现场交纳并开具发票。军人和学生代表请携带相关证件,可享受门票优惠。  请参会代表至少提前两周提交返程票务预定单(附件二),否则组委会无法保证其预定。费用现场交纳,预订火车票须加收手续费,预订飞机票需向秘书组告知姓名及身份证号,不加收任何费用。  参会代表在注册报到时,须在旅游票务组登记确认自己的旅游和返程票务事宜,并交纳费用。会议期间如有问题,请随时与旅游票务组或大会秘书处联系。  十四、退费说明:  已交费的参会代表因个人原因不能参会或其他原因需要退款,请提前与会务组联系。退费原则:7月1日前退还所交款项的80%,7月1日~26日退还所交款项的50%,7月27日及以后恕不退款。(已预订火车票者扣除票价退票费和手续费后进行退费)  十五、联系方式  会议回执和论文发送或邮寄至:  第六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会务组  电话:010-80705188 80705116 80705166  传真:010-80705155  E-mail:cnhupo6@163.com  地址:北京昌平区科学园路33号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邮编:102206  *请注明:“蛋白质组学大会”  注册费汇至:  帐 户:中国人民解放军62032部队  开户行:北京工商行永定路支行  帐 号: 0200004909008520585  * 务必注明:蛋白质组学大会*(汇款前请先打电话联系,汇款后将汇款凭据传真至我处,以确保汇款安全到帐)  十六 、附件  附件1:第一轮通知回执   附件2:返程票务预订单  附件3:论文摘要模板。  第六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秘书处  二OO八年十二月一日  附件1  第六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  第一轮通知 回 执  姓名: 性别: 职称: 联系电话:  工作单位: 传真:  通讯地址: 邮编:  E-mail: 参加会议: 是 □ 否 □  论文摘要题目:  所属专业:系统生物学□ 疾病蛋白质组学□ 功能蛋白质组学□  药物蛋白质组学□ 结构蛋白质组学□ 蛋白质化学□ 生物信息学□  蛋白质修饰和相互作用□抗体相关技术□ 蛋白质组微分析□ 蛋白质芯片□  蛋白质组新技术新方法□ 其他□  拟作报告形式: 大会报告 □ 分会报告 □ 墙报 □ 参加技术培训: 是 □ 否 □  住宿标准:  海燕大酒店  (四星)标准间单人间  280元/天280元/天  扬子江大酒店  (三星)标准间  160元/天  选择房间类型:  海燕大酒店 标准间□ 单人间□  扬子江大酒店 标准间□  入住时间: 月 日~ 月 日  参加会议者请将回执于2009年5月31日之前发送或邮寄至:  E-mail: cnhupo6@163.com  投稿地址:北京昌平区科学园路33号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第六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收  邮编:102206  附件2  返程票务预订单  返程日期航班号  (车次)目的地代表签字  备注  附件3  Identified the nonspecific binding proteins in depletion of Albumin and IgG from Human plasma  Wang Yundan1, Ning Yunshan1,3, Jiang Yin2, Deng Xinyu2, Fang Qinmei2, Hong Yanhua3,  Li Ming1,3  1 College of Biotechnology,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P. R. China, 510515  2 Beijing Institute of radiation Medicine, Beijing, P. R. China, 100850  3 Boang Antibody Company, Shanghai, P. R. China, 200233  tommy604@fimmu.com  Depletion of high abundant proteins in plasma samples was necessary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new biomarkers mining in HPPP. We used the high specific mouse mAb against human albumin and Protein G to remove Albumin and IgG respectively from human plasma in denatured condition and native condition. We observed the different capacity of depletion in the presence of chaos reagents, non-ionic detergent and high concentration of salts. In native condition, the elution proteins were separated by 2DE and 104 spots in the gel were excised and trypsin digested for tandem mass spectrum (MS/MS) analysis. The binding proteins including Albumin, IgG, Fibrinogen, Vitamin D binding protein, Alpha-1 antitrypsin, transferrin, Transthyretin, Proapolipoprotein, Keratin, Complement component 3. The remained spots are albumin and IgG fragments. In denatured condition, the capacity of depletion for albumin become lower but IgG not affected. The concentration of nonspecific binding proteins including the fragments of Albumin in elution sample was lower. The results may explain the relation between low non-specific binding and presence of albumin fragments in condensed plasma samples processed by MARC or MARS system using commercial buffer.  Keywords:  High abundant protein / Depletion / 2-DE / MS / Nonspecific / Human plasma protein / Monoclonal antibody / Denature  References  1. Huang, H. L., Stasyk T., Morandell, S., Mogg, M., et al., Electrophoresis 2005, 26, 2843-2849  2. Anderson, N. L., Polanski M., Pieper, R., Gatlin, T., et al., 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 2004 Apr 3(4):311-26.  3. Shen, Y. F., Kim, J. K., Strittmatter, E. F., Jacobs, J.M., et al., Proteomics 2005, 5,4034-4045  4. Omenn, G. S., States D. J., Adamski M., Blackwell T. W., et al., Proteomics 2005, 13, 3226-3245
  • 总裁专访 | 蛋白质组学新里程
    2020年是蛋白质组学发展关键的一年,全球新冠疫情突显了蛋白质组学在应对公共卫生危机中的临床应用。人类可以从这次新冠疫情中汲取许多经验,毫无疑问地,这些将在未来几年内影响蛋白质组学发展。近日,Technology Networks与布鲁克道尔顿生命科学质谱执行副总裁Rohan Thakur博士进行了交流,讨论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现状以及蛋白质组学在新冠疫情研究中发挥的作用。Rohan Thakur:我认为HUPO Connect 2020大会有两个特别的亮点:PaSER的推出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单细胞分析。首先是PaSER的推出,这是我们IPA并购的第一款基于GPU强大数据处理功能的搜索引擎软件。PaSER适用于翻译蛋白质组学,其涉及到很多运算并产生的文件格式较大。当您进行搜库时,这些生成的大量数据集将遇到很多问题,如假阳率等。PaSER致力于解决减少搜库时间以至于花费更少的时间用在数据分析上。间由传统60-90分钟的运行缩短到11分钟。例如Roman Fischer博士和Andrew Webb博士的研究就利用timsTOF Pro成功缩短了分析时间。 布鲁克于2020年5月8日完成了与IPA的资产并购,并在HUPO 2020大会推出了新产品PaSER,实现了“实时数据采集与分析”功能,当数据采集完成时很快即可以获得蛋白与肽段信息。第二个亮点是Matthias Mann教授发表了关于单细胞蛋白质组学在原型系统上取得了早期数据。从这个系统得到的单细胞的数据实现真正的单细胞蛋白质组学分析,而不是仅仅将多个细胞放在一起并称之为单细胞分析。这是蛋白质组学中一个突破性成就,Matthias展示的数据非常让人震撼。Rohan Thakur:Catherine Wong(黄超兰)教授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篇关于COVID-19的研究论文。他们利用timsTOF Pro得到蛋白质组学数据并提出了新冠肺炎两阶段的发病机制。Rohan Thakur:由于许多软件都是为分析小型数据而编写的,所以我们现在面临最根本的挑战是如何处理成爆发势态的海量数据。如果需要比较蛋白质组学与基因组学,您需要通过取得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糖组学、代谢组学等一系列数据,比较多组学数据才能提供生物护照或完整个人报告,这也是为什么个性化医疗从五年前开始如此流行的原因。近年来,蛋白组学处理数据速度不同往昔,高速的数据采集与处理允许您首先决定蛋白质组学研究数据是否合理。科学家们可以成功进行全群体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这些在短短两三年内取得的进步,实际正在改变人们对数据的看法,我认为这是我们所有人都面临的挑战。Rohan Thakur:MetaboScape是布鲁克代谢组学分析的关键软件包,SCiLS是一款出色的成像软件。在MALDI-2发布后,我们使用SpatialOMx从一个组织样本中收集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数据。通过综合这些信息并将其提供给技术人员、病理学家或肿瘤科医生,他们可以根据治疗或疾病进展来查看不同的分子特征,并决定如何进行个性化治疗。这就是我们正在进行的工作——连接软件生态系统,为用户提供各组学间的无缝体验,加速或扩宽用户决策过程并提供更合理的治疗方案。但是,目前生成的海量数据只会带来新的问题,还不能帮助科学家做出具有可行性的决定,这也是布鲁克主要想解决的目标。Rohan Thakur:我们有两项主要工作。一个是澳大利亚Jeremy Nicholson教授团队在研究COVID-19相关代谢和代谢物方面展现了出色的研究成果,为了解新冠后综合症铺平了道路。图:澳大利亚国家表型研究中心(ANPC)第二个项目是,Catherine Wong(黄超兰)教授团队用timsTOF Pro技术对COVID-19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的尿液样本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这项研究利用dia-PASEF等方法可以检测到更多蛋白质提高了蛋白的覆盖深度。我认为新冠疫情带来的积极面在于为组学带来前所未有的关注度,科学家试图利用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来了解全世界的疾病,这几乎接近“登月”式的共同努力,有助于突出“组学”的运用来解决真正影响人类健康的问题。
  • 第七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第二轮通知
    蛋白质组学与转化医学第七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暨第三届国际蛋白质组学论坛  (第二轮通知)  为积极促进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与发展,增进国际间合作交流,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CNHUPO)和国际蛋白质组学论坛(IFP)主办,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国际蛋白质组学论坛组委会及浙江大学共同承办的第七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暨第三届国际蛋白质组学论坛定于2011年4月15日—18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  一、会议安排  本届会议设有大会报告、分会(专题)报告和墙报三种形式。大会将邀请蛋白质组学及相关领域的国际著名专家和教授作大会报告或专题报告,会议规模约1000人左右。  拟邀请大会报告人:路甬祥、陈 竺、沈 岩、饶子和、王红阳、贺福初  Roger Y. Tsien (诺贝尔奖获得者,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USA)  John Yates (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USA)  Ruedi Aebersold (Institute of Molecular Systems Biology, Switzerland)  Matthias Mann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Biochemistry, Germany)  Amos Bairoch (Swiss Institute of Bioinformatics, Swiss)  Christopher M. Overal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同时将邀请Profs. Gilbert Omenn, Henry Rodriguez, Daniel Chan, Julio Celis, PeipeiPing,秦钧, 刘斯奇, 杨芃原, 郑树森, 钱小红等  大会安排2011年4月15日上午举行“第七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暨第三届国际蛋白质组论坛”开幕式及大会报告,  4月15日下午举办“国际蛋白质组学论坛”   4月16-17日召开“第七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  4月15-16日中午举办蛋白质组学培训班。  会议同时举办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组学等研究领域相关的仪器、设备、试剂和新技术的展览、展示会。  二、会议议题 蛋白质组学与转化医学 组织/器官蛋白质组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 定量蛋白质组 蛋白质组新技术新方法 蛋白质相互作用 信号转导与调控 计算蛋白质组学 植物蛋白质组 代谢蛋白质组 临床蛋白质组 抗体及芯片 模式动物蛋白质组 结构蛋白质组  三、会议语言  英文  四、会议组织  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CNHUPO)  国际蛋白质组学论坛(IFP)   承办单位: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国际蛋白质组学论坛 浙江大学   主 席:贺福初,Ping Peipei,段会龙  学术委员会   主 席:John Yates (TSRI, USA)  Ruedi Aebersold (ETH-IMSB)   委 员: (按姓氏汉语拼音顺序排列)  陈正军 陈志南 丁建平 高友鹤 何大澄 贺福初 李亦学 梁宋平 刘斯奇  刘银坤 钱小红 强伯勤 秦 钧 饶子和 施 前 施蕴渝 汪尔康 王红阳 杨芃原 杨晓明 张学敏 张玉奎 赵晓航  组织委员会   主 任:贺福初   副主任:杨芃原 杨晓明 秦 钧   委 员:(按姓氏汉语拼音顺序排列)  陈志南 丁建平 高友鹤 何大澄 贺福初 李 明 梁宋平 刘斯奇 陆满晴 潘全威 钱小红 秦 钧 饶子和 施 前 王东根 徐 平 杨芃原 杨晓明 杨秀荣 张先恩 张玉奎 甄 蓓   秘 书 长:钱小红   副秘书长:甄 蓓 施 前  秘书处   北京昌平区科学园路33号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联系人: 甄 蓓 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邓 宁 浙江大学  张雪莉 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电 话:010-80705188 传 真:010-80705155   E-mail:cnhupo@163.com   会议网站:www.cnhupo-congress.cn  http://61.50.138.116/bprchy/cn  媒体支持  仪器信息网 生物谷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五、征文范围及要求(参照模版)  投稿论文收录入会议论文集,大会将组织优秀论文评选。参加会议代表将授予继续教育学分10分。  凡未在国内外公开刊物发表过的研究成果,均可投稿,具体要求如下:  征文范围:有关蛋白质组学及相关领域近年来研究的学术成果,以英文论文摘要形式投稿。  稿件要求:每篇论文摘要按正式发表论文要求撰写,300字以内,使用Word软件撰写。文责自负。(参照模版)  字体要求:标题—Times New Roman四号加粗  作者—Times New Roman五号居中,拟作报告者请在其姓名下方划一横线。  注:大会报告幻灯片一律要求英文准备  单位、地址、邮编、E-mail—Times New Roman小五号居中  摘要—Times New Roman五号  参考文献—Times New Roman五号  投稿方式:请登录 http://61.50.138.116/bprchy, 点击会议注册, 阅读注册须知, 在页面下端点击 “已阅读完注册须知,点击开始注册”, 进入注册界面. 红字显示选项为必填项. 用户ID请使用有效邮箱信息. 您可以登录网站修改您的个人信息及摘要信息. 注册之后,您可以根据需要提交会议摘要, 并进行酒店预订等.  E-mail:cnhupo@163.com  截至日期:论文摘要投稿截至日期为2011年3月15日  六、报到时间  2011年4月14日  七、会议注册费(国内代表)  2011年1月20日前注册:1200元(人民币)/位(在读学生:900元/位)  2011年1月20日后注册:1400元(人民币)/位(在读学生:1100元/位)  技术培训费(与注册费一并交纳):200元(人民币)/位  八、注册须知  1.请与会代表携带本人身份证,学生代表需携带学生证。已交费代表请带好汇款凭证,以备核对。  2.注册代表权益:  正式代表和学生代表,可以参加会议组织的所有活动、注册费包括会务费、资料礼品费、会议安排旅游、4月15日—17日中晚餐及4月14日晚餐费用。  九、会议地址和住宿宾馆   会议地址:浙江杭州 第一世界大酒店(浙江杭州萧山区湘湖路92号)   酒店电话:086-0571-83866888   住宿安排:浙江杭州 第一世界大酒店  五星:标准间480元/天,单人间480元/天  四星:标准间350元/天,单人间350元/天  十、学术发言及证书登记  大会和分会发言及壁报交流的参会代表,请在注册当日(2011年4月14日)将报告材料或壁报资料(国际标准大小1.0m×1.2m(宽×长))交至大会学术组,报告材料须为Powerpoint文件,一律要求英文准备,存储于USB闪盘之中,大会提供笔记本电脑和幻灯放映设备,不接受个人电脑接入。如有特殊需求,请提前与大会会务组联系。  所有参会代表可登记领取学分证书。  十一、退费说明  已交费的参会代表因个人原因不能参会或其他原因需要退款,请提前与会务组联系。退费原则:2011年3月15日前退还所交款项的80%,3月15日~4月1日退还所交款项的50%,4月1日及以后恕不退款。  十二、会后旅游  湘湖半日游:湘湖被誉为西湖的“姊妹湖”,横跨8000年的古文明。湘湖旅游度假区规划总面积51.7平方公里,恢复湖面7.5平方公里。“湘湖八景”在生态湘湖、文化湘湖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湘湖生态系统,形成飞鸟禽鱼的乐园,营造出一处湘湖古越文化氛围。  具体旅游安排以会议第三轮通知为准。  十三、联系方式  会议网址:http://www.cnhupo-congress.cn  http://60.191.25.30/bprchy  大会会务组:  电 话:010-80705188(学术) 80705166(招商)  传 真:010-80705155  E-mail:cnhupo@163.com  地 址:北京昌平区科学园路33号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邮 编:102206  *请注明:“蛋白质组学大会”  注册费汇至:  帐 户:中国人民解放军62032部队  开户行:北京工商行永定路支行  帐 号: 0200004909008520585  * 务必注明:蛋白质组学大会*(汇款前请先打电话联系,汇款后将汇款凭据传真至我处,以确保汇款安全到帐)  十四 、附件  附件:论文摘要模板.doc  第七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  秘书处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
  • 2010年“蛋白质组学与疾病”专题研讨会
    2010年“蛋白质组学与疾病”专题研讨会Symposium on Proteomics and Disease 2010  时间:2010年9月15-17日  地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W2馆W2-M9会议室  主办单位: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CNHUPO)  承办单位: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德国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  会议主席:钱小红 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类蛋白质组组织(CNHUPO)秘书长  名誉主席:贺福初 中科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  会议主题:蛋白质组学与疾病:重点围绕蛋白质组学及其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取得的新进展进行研讨。  会议日程:2010年9月15日9:30-10:00开幕式 10:00-10:40 鼻咽癌发生发展的动态蛋白质组研究 陈主初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10:40-11:20 蛋白质芯片检测体液中癌蛋白表面标志物的方法刘斯奇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11:20-12:00分泌蛋白质组学发现胰腺癌生物标志物赵晓航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 12:00-13:30 午餐 13:30-14:10 基于质谱MRM技术的疾病标志物发现与验证策略钱小红 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14:10-14:50 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在肝癌早期诊断、预测性生物标志物、发现潜在药物靶点中的研究刘银坤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 14:50-15:20 利用系统生物学手段研究复杂生物系统——生物标志物发现及鉴定陈伟 安捷伦科技LC/MS产品应用经理 15:20-15:40 茶歇 15:40-16:20 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证实CAV1是癌症转移因子前体杨芃原 复旦大学 16:20-17:00 利用功能蛋白质组学研究肝脏疾病发展姜颖 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17:00-17:30 待定2010年9月16日10:00-10:40 现代蛋白质组学秦钧 美国贝勒医学院 10:40-11:20 定量泛素化蛋白质组技术解析神经退行性病变 徐平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11:20-12:00免疫多肽肿瘤诊断技术与应用 魏开华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 12:00-12:30 待定12:30-13:30 参观展览会2010年9月17日 游览上海世博会   Symposium on Proteomics and Disease 2010  Date: September 15-17, 2010  Venue: Hall W2, Room W2-M9, Shanghai New International Expo Centre (SNIEC) , China  Organized by: China Human Proteome Organisation (CNHUPO)  Presented by: Beijing Proteome Research Center / Messe München International  Chairman: Dr. Xiaohong Qian, Beijing Proteome Research Center  Honorary Chairman: Dr. Fuchu He, Academicia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cademician of Academy of Sciences for the Developing World  Theme: The progress of study on the disease mechanism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Proteomics  AgendaSept. 15th, 20109:30-10:00Opening10:00-10:40 Dynamic proteomics research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Zhuchu Chen Ph.D.Xiangya School of Medicin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ina10:40-11:20 The feasible approaches for cancer protein biomarkers in body fluid using protein array Siqi Liu Ph.D.Beijing Institute of Genomics (BIG),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11:20-12:00Secretome based proteomics discovery of pancreatic cancer biomarkers Xiaohang Zhao Ph.D. Cancer Institute (Hospital),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and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China 12:00-13:30 Lunch13:30-14:10 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based Measurements of Biomarker DiscoveryXiaohong Qian Ph.D. Beijing Proteome Research Center, China 14:10-14:50 A comparative proteome analysis for discovering early diagnostic, predictive biomarkers and potential drug target of HCC Yinkun Liu Ph.D. Liver Cancer Institute Zhong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China 14:50-15:20 Using a system biology approach to study complex biological systems – Advancement in biomarker discovery and verification Chen Wei Ph.D. Agilent LC/MS Application Manager 15:20-15:40 Tea Break15:40-16:20 Proteome study explores CAV1 as pro-metastasis factor Pengyuan Yang Ph.D. Fudan University, China 16:20-17:00 Functional proteomic research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liver diseases Ying Jiang Ph.D. Beijing Proteome Research Center, China 17:00-17:30 TBDSept. 16th, 201010:00-10:40 Current Generation Proteomics Jun Qin Ph.D. 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 America 10:40-11:20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Ubiquitin Proteome Technology using i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Research Ping Xu Beijing Proteome Research Center, China 11:20-12:00The application of Immune peptides in the tumor diagnosis Kaihua WeiBeijing Proteome Research Center, China 12:00-12:30 TBD12:30-13:30 Visit analytica China Sept. 17th, 2010 Visit World Expo
  • 戴安公司成为第六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银牌赞助单位
    为了积极促进我国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与发展,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CNHUPO)主办,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和复旦大学共同承办的第六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定于2009年7月28~31日在江苏省泰州市召开。 本届学术会议设有大会报告、分会(专题)报告和墙报三种形式。大会将邀请蛋白质组学及相关领域的国内外著名专家和教授作大会报告或专题报告,会议规模约600人左右。 会议同时举办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组学等研究领域相关的仪器、设备、试剂和新技术的展览、展示会。 大会安排于2009年7月28日举办蛋白质组学新技术培训,届时将邀请蛋白质组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专家授课。 会议主要讨论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现状及其进展,内容包括: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疾病蛋白质组学,功能蛋白质组学,药物蛋白质组学,结构蛋白质组学,蛋白质化学,生物信息学,蛋白质修饰和相互作用,抗体相关技术,蛋白质组微分析、蛋白质芯片以及蛋白质组新技术新方法等研究领域。 戴安公司为改成改成会议的银牌赞助单位,届时戴安公司将派出蛋白质组学专家为广大客户答疑解惑。 戴安中国市场部
  • 德祥参展2009年7月28-30第6届蛋白质组学大会
    第6届蛋白质组学大会时间:7月28~30号 地点:江苏泰州 届时德祥将有 瑞士Hamilton、德国POSTNOVA、英国Genevac、美国semba、Glas-Col和 Labcon 参加展会,我们德祥作为主要赞助商之一,将在会上进行POSTNOVA场流分离的专题讲座,同时还有Hamiton公司提供的Robotics工作站样机在展会上展示! 第六届蛋白质组学大会德祥日程安排 7月28号 会前技术专题讲座 《Postnova场流用于蛋白组学分离的最新技术》7月29~30号 仪器展会 瑞士Hamilton全自动生化处理工作站 (展位号:23)背景链接: 蛋白质组学大会由CNHUPO主办,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和复旦大学共同承办,代表着中国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最高水平的盛会。汇聚了国内蛋白质组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领域的*科学家和研究团队。贺福初、强伯勤、饶子和、汪尔康、王红阳、张玉奎、施蕴渝、陈志南等院士,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国家基因组研究中心、国家生物芯片研究中心等一大批*科学家和研究团队济济一堂。 应该说此次大会将是国内生化领域新技术及新方法的风向标。
  • 揭秘军事医学科学院蛋白质组学创新团队
    16年来,他们针对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疾病、骨质疏松等重大疾病潜在药靶及蛋白质药物方面创造了一批引领世界的创新成果,一篇篇科研论文登上了《自然-遗传学》、《自然-细胞生物学》、《自然-医学》、《自然-免疫学》等国际著名期刊的殿堂。16年来,中国科学院院士、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总后科技金星、&ldquo 千人计划&rdquo 科学家、&ldquo 万人计划&rdquo 科学家等一座座学术&ldquo 桂冠&rdquo 在这里扎根,国家创 新团队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何梁何利奖、求是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等一座座丰碑在这里崛起。16年来,一个个年富力强的杰出&ldquo 海归&rdquo 和国内著名高校的骄子们从这里踏上了为&ldquo 中国梦&rdquo 、&ldquo 强军梦&rdquo 奋斗的新征程。这就是军事医学科学院蛋白质组学创新团队。10日,在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这个创新团队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奖框架下的创新团队奖。梦想,瞄准最浩瀚的&ldquo 生命海洋&rdquo 蝴蝶从卵变虫、成蛹、化蝶,变幻诡异。让科学家们意想不到的是,其幕后操盘者竟是蛋白质组,而非基因组。2003年,记录人类生命&ldquo 天书&rdquo 的基因组计划宣告完成,但&ldquo 蝴蝶迷案&rdquo 更加扑朔。全球科学家愈来愈意识到一项更艰巨、更宏大的任务&mdash &mdash 解读&ldquo 天 书&rdquo ,即基因组功能的阐明已经摆在面前。人类经过百年跋涉,重返近代生命科学的发源地之一:蛋白质,但不仅关注个体,而是全面揭示数以万计的整体。1838年,荷兰科学家发现了蛋白质。这是生物体内一种极为重要的高分子有机物,占人体干重的54%。&ldquo 蛋白质组&rdquo 一词,1995年最早由澳大利亚科学家正式提出,其含义是指一个基因组、一种生物或一种细胞/组织所表达的全套蛋白质。&ldquo 1998年初,我在科学海洋里寻觅更有效的研究工具与策略。机缘巧合之下,敏锐地关注到刚刚出现的蛋白质组学,并逐渐把精力投入到这个新兴领域。&rdquo 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贺福初介绍说。蛋白质是基因的编码产物,科学家将它们的关系,比作建筑材料与设计图纸。就人体而言,基因组固定,蛋白质组就能变幻出形态、功能各异的不同器官。由此可见,蛋白质组对进一步阐释&ldquo 生命天书&rdquo 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拼搏,为中国科学开辟&ldquo 新天地&rdquo 2002年4月,人类蛋白质组计划开始孕育。贺福初院士在华盛顿筹备会议上提出了&ldquo 两谱两图三库&rdquo 的研究策略,阐述了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暨 &ldquo HLPP蓝图&rdquo ,打动了各国与会学者。他们接受邀请,来到北京香山继续研讨。2002年11月,第一届国际人类蛋白质组学大会在五四运动爆发的源头&mdash &mdash 法国凡尔赛召开,40岁的贺福初院士在这里当选为&ldquo HLPP&rdquo 首任执行主席,成为该领域全球科研大军统帅。时任国家科技部部长徐冠华说,这是首次由我国科 学家牵头负责的重大国际合作计划。 &ldquo 酝酿之初争议非常大。&rdquo 贺福初院士回忆到。&ldquo 2002年,在华盛顿,论证中我们提出:蛋白质组计划必须按生物系统(如器官、组织、细 胞)进行一种战略分工和任务分割。否则,就是一盘散沙。这个策略从华盛顿争到凡尔赛,争到蒙特利尔,然后再争到北京,后来是德国慕尼黑,一直在争。可现 在,国际上不少科学家已逐步按照这个方式进行了。&rdquo 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学者的发言激起了千层浪,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议论纷纷,有赞赏、有疑惑、更有激辩,可是唯独没有无动于衷!事实证明,中国科学家在蛋白质组学领域最终赢得国际尊重和广泛支持。
  • 第六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会议集锦
    “蛋白质组”是“一种基因组所表达的全套蛋白质”,或一种生物、一种细胞组织所表达的全套蛋白质。研究表明,生命体的统一性源于基因组,但生命体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功能性则源于蛋白质组。人体绝大多数疾病都是由蛋白质组的变异或被破坏引起的,而药物也大多是通过影响或修复蛋白质组起作用的。因此,人类蛋白质组研究对直接揭示生命活动规律和本质、发现人类重大疾患发生发展规律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本次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上,多位专家、学者围绕“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现状及其进展”的会议主题作了大会报告,着重探讨了“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疾病蛋白质组学、功能蛋白质组学、药物蛋白质组学、结构蛋白质组学、蛋白质化学、生物信息学、蛋白质修饰和相互作用、抗体相关技术、蛋白质组微分析、蛋白质芯片以及蛋白质组新技术新方法”等研究领域的内容。以下为部分专家在大会上作学术报告:饶子和院士 南开大学报告题目:Structural proteomics of important pathogens贺福初院士 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报告题目:Systematic-omics analysis of HBV-associ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王红阳院士 第二军医大学报告题目:Novel cancer biomarkers and molecular classification: what they could do and what we should do杨芃原教授 复旦大学报告题目:Chinese Human Proteome Project—problems and prospective刘斯奇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报告题目:Screening cancer biomarkers in body fluid with antibody-based丁建平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报告题目:Molecular basis of the high fidelity in protein synthesis  除大会报告外,大会还举办了分会(专题)报告和墙报另外两种报告形式,并有Agilent Technologies、Thermo Scientific、Waters、GE Healthcare、Applied Biosystems Trading、Dionex等6家国外知名仪器厂商举办了技术交流会。此外,会议同期还举办了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组学等研究领域相关的仪器、设备、试剂展览会。  分会(专题)报告:  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组委会7月19日和30日在海燕大酒店的不同会议室举分别办了“疾病蛋白质组学、功能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组学支撑技术”为主题的分会,多名国内著名专家、教授作精彩演讲。疾病蛋白质组学专题会议现场功能蛋白质组学专题会议现场蛋白质组学支撑技术专题会议现场  大会墙报:展会两边的大会墙报  厂商技术交流会:6家国外知名仪器厂商的专家在技术交流会上做技术讲解  会议同期举办的展会:展会上的部分展商  据了解,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旨在促进中国蛋白质组学专家和学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该活动每年举行一次,代表着该领域的国内最高水平,已成为本领域及相关交叉学科领域信息交流与科研合作的重要平台。
  • 《Nature Methods》年度技术盘点——定向蛋白质组学技术
    仪器信息网讯 每年年底,《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s)都会对过去一年中推动生物学发展的技术方法做出回顾与总结,由此评选出当年最受瞩目、影响力最大的技术。2012年,定向蛋白质组学技术(targeted proteomics)荣膺《自然-方法》年度生命科学技术。  定向蛋白质组学是基于质谱技术快速检测目标蛋白的技术,该技术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的特点。基于质谱的鸟枪蛋白质组学研究是将蛋白质酶解,片段化成肽片段进行质谱分析。  在典型的蛋白质分析中,蛋白混合物消化成肽段,并在质谱上进行分析,可以检测到样品中所有蛋白,这种分析工作量极大,而且需要大量资源。对于大多数研究人员来说,他们不需要获得所有蛋白的数据,只是想对少数特定蛋白进行定性定量。  定向蛋白质组学方法的建立为广大的研究人员带来了福音,它提供了更高的灵敏度和分析速度,可以在质谱分析中准确鉴定并定量某种蛋白。  定向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并不是非常新的尖端技术,它其实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出现的放射免疫分析技术。这种技术依赖于抗体试剂和Western blot实验,但定向蛋白组学在最近几年获得了高速发展,在《Nature Methods》整理的2009年最值得关注的技术中,定向蛋白质组学就是其中之一。而在Ruedi Aebersold, Paola Picotti 和 Bernd Bodenmiller 发表的“Proteomics meets the scientific method”文章中,让我们看到了易于操作的定向质谱实验替代繁重的Western blot实验的可能性。  在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蛋白质芯片等现代技术中,抗体检测法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但依赖于抗体的蛋白质检测存在着很多缺陷,最大的缺陷就是抗体的可用性和质量差别很大。而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另外一种技术便是依赖于质谱,该方法可以特异分析感兴趣的目标蛋白。  在最成熟的定向分析技术,即选择反应监控技术(selected reaction monitoring,SRM)中,三重四极杆质谱仪(triple quadrupole)技术能够检测到特定肽段,帮助研究人员高灵敏度,可重复的定量监测这些蛋白。  质谱方法比起依赖于抗体检测的优势在于开发出一个新的定向分析方法要比生产一个新的抗体要快得多,并减少了检测特异性的问题。虽然抗体在低丰度蛋白检测的灵敏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是质谱技术的一个明显优势就是能在一次实验中准确地检测多种蛋白。  以质谱为基础的定向蛋白质组学研究已经开展了相当长的时间,在上世纪70年代,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就已经出现,并在上世纪80年代发表的文章中首次论证了它可以用来检测肽段。在过去的几年间,定向质谱技术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大,质谱为基础的蛋白质组学一直被认为应用过于复杂,但定向质谱实验易于操作,一旦建立了可靠的蛋白分析方法,数据分析就简单的多。  尽管Nature Methods主要关注基础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但也不能忽视定向质谱方法在临床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未来,这种技术必然会在疾病候选生物标记物验证等临床研究方面有更广泛的应用。 撰稿:裴熙详
  • 张玉奎院士:蛋白质组学研究期待技术革命
    日前,在第二十届全国色谱学术会议上,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张玉奎指出,中国的色谱学科队伍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色谱学科论文的数量已有飞跃发展。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蛋白质的分离和鉴定依然是目前最基本的任务和目标,“随着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蛋白质分离鉴定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张玉奎  张玉奎指出,我国作为目前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面临着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社会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挑战,“但同时可以看到,色谱科学和技术,在解决这些重大问题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色谱是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分离分析学科,伴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发展的需求,在分离分析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仪器等方面不断创新,色谱队伍不断壮大,英才辈出。  “近两年来,我国色谱学科在色谱理论研究、多维色谱仪器、新型色谱填料和色谱柱、样品前处理方法、应用领域等方面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张玉奎进一步指出,当前,色谱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尤其是在与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密切相关的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中药分离分析、环境分析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他还举例说明了色谱方法在蛋白质组学领域的应用。在2014年,来自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蛋白质组研究员Akhilesh Pandey,与来自印度生物信息学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合作,分析了30种不同的组织类型,标绘了人类蛋白质组的绝大部分。这项研究识别出17294个蛋白编码基因,并通过表达分析证明了组织和细胞特异性蛋白的存在。同年,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Bernhard Kster等人创新性地推出了一个搜索性公共数据库,公布了18097个基因获得的蛋白,占目前预计人类蛋白总数的92%。  “这两个研究组都利用了质谱方法来分析人类组织。”张玉奎指出,Pandey研究组分析的是全新的数据,针对多种健康人体组织的数据,其中包括7种胎儿组织和6种血细胞类型。而Kster研究组则采用了稍微有些不同的方法,他们汇集了已有质谱分析数据,同时构建了自己的质谱数据。目前,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近年来也在蛋白组学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张玉奎最后表示,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蛋白质的分离和鉴定依然是目前最基本的任务和目标。随着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蛋白质分离鉴定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  “新型的高通量、高灵敏多维分离鉴定技术的发展,例如集成化蛋白分析平台,芯片多维液相色谱等,将为蛋白组研究带来新的革命。”张玉奎说。
  • 青年才俊上演计算蛋白质组学头脑风暴——记CNCP 2016新技术
    记第四届中国计算蛋白质组学研讨会(CNCP-2016)新技术  仪器信息网讯 2016年8月10日-11日,第四届中国计算蛋白质组学研讨会(CNCP-2016)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盛大召开。(相关新闻:第四届中国计算蛋白质组学研讨会(CNCP-2016)在大连开幕)。本届研讨会邀请了26个大会报告,报告嘉宾是来自国内外的计算蛋白组学领域专家和奋战在第一线的青年科研工作者,嘉宾中的绝大多数是首次登上CNCP讲坛。报名参加本届会议的人员首次超过了200人。CNCP2016C参会代表合影张丽华研究员为研讨会致开幕辞  本届会议的开幕式只有简短的5分钟,没有领导讲话,没有任何仪式,充分体现了会议的简洁办会特色。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张丽华研究员致欢迎词,她提到:“中国计算蛋白质组学研讨会在业界享有很高盛誉。每次会议的演讲嘉宾都是由会议发起者和主办方——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贺思敏研究员、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徐平研究员、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董梦秋研究员等资深学者以及往届会议报告人鼎力推荐的。本次研讨会的26个报告将由来自国内外相关领域的顶级专家和奋战在科研第一线的青年才俊精彩呈现。相信在这两天的会议中,大家不仅能够收获知识,也能收获友谊。”研讨现场  CNCP-2016会议邀请的26个报告多数都是最近一两年的研究成果,部分还没有发表,新技术频繁现身,特别是在交联质谱技术与蛋白质复合体,蛋白质相互作用、翻译后修饰技术、蛋白质鉴定数据处理、定量蛋白质组技术等领域报告较多,下面对这26个报告的内容逐一进行简介总结。  UCI(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黄岚博士 报告题目《Developing Cross-Linking Mass Spectrometry (XL-MS) Strategies to Define Interaction and Structural Dynamics of Protein Complexes》  了解蛋白质复合物的相互作用和结构动力学对于揭示病理的分子学细节非常有帮助。交联质谱(XL-MS) 是目前研究大量多亚基蛋白复合物PPIs的重要技术,而精确的肽段鉴别是XL-MS分析一直以来面临的挑战。为了促进这方面的研究,黄岚博士研究组研发了DSSO 及一系列含亚砜(sulfoxide-containing)可分裂质谱交联剂以揭示蛋白质复合物表面相互作用机理。研究者通过这些(MS-cleavable reagents)质谱可分裂试剂在多级串联质谱上建立了实用的XL-MS工作流,快速、准确的鉴别交联肽段去研究体内和体外的PPIs。同时,研究者也研发了新的定量XL-MS途径,用以分析多种生理条件下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和蛋白质复合体的结构动态变化。据介绍,该课题组最近研发了新的羧基交联剂DHSO主要用来与酸性氨基酸反应,反应中需要DMTMM共同作用。 这样可以得到更广的蛋白相互作用信息。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谭丹博士 报告题目《Trifunctional Cross-Linker for Mapping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 and Comparing Protein Conformational States》  该研究组最近有一项研究工作围绕一种含生物素标签的赖氨酸富集交剂Leiker,谭丹博士在报告中详细展示了课题组的相关研究,研究表明Leiker能够有效改进蛋白质化学交联质谱技术(CXMS)。研究组将以Leiker为交联剂的CXMS用于E.coli全细胞裂解液的分析,发现了3656种相互作用,是之前已有研究方法的10倍。Leiker CXMS比BS3得到的信息要立体很多,能得到更全面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研究者还将Leiker为基础的CXMS用于RNA结合位点鉴定与定量,该方法能够深入揭示蛋白质构象变化。在将Leiker CXMS用于大肠杆菌和秀丽线虫裂解液中的研究中,分别鉴定出3130和893个互补赖氨酸对,并各自发现了677和121种PPIs。Utrecht University (荷兰乌德勒支大学) 刘凡博士 报告题目《Charting the Cellular Interactome by Proteome-Wide Cross-Linking Mass Spectrometry》  据刘凡博士介绍,针对交联数据分析的n-square和交联肽段低效裂解这两大难题,该研究组建立了一种新XL-MS工作流-质谱可分裂交联剂法。该法是一种混合MS2-MS3裂解途径与专用的交联搜索数据库结合的方法。研究者将质谱裂解交联剂DSSO应用于测定每个交联肽段的前体质量,解决了n-square问题。交联裂解前体离子可通过质量差异确定数据的MS3采集方向,这些工作都可以在Oribitrap Fusion 和 Lumos Tribrid质谱上完成。这种采集途径提高了MS3实验的成功率,能够解决低效裂解问题和显著改善数据质量。与先前方法相比,报告中介绍的新方法包含以下三个优势。1)能够完成整体蛋白组数据库的交联鉴别 2)包括多种翻译后修饰的交联鉴别 3)在MS2和 MS3水平都有高质量范围。该研究组将此新XL-MS方法用于多种复杂样本,包括大肠杆菌裂解物、HeLa裂解物、排阻色谱分馏的HeLa细胞核提取物与细胞器。采用这种方法能够从每种样本得到成千上万个交联点。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刘超博士 报告题目《Development of the Cross-Linked Peptides Identification in Large Scales》  由于检索空间过于庞大,蛋白组范围内交联肽段(双肽)的鉴定一直都是一项挑战。刘超博士和其团队考察了用于大范围交联肽段鉴定的普通搜索工具的应用效果,并开发了一种新的计算软件技术pLink 2.0。此技术比先前技术有三方面的改进:1)提高了双肽中单同位素鉴定的精度 2)由肽段索引升级为离子索引 3)引入机器学习(SVM在线训练)。该团队研究表明,通过使用离子索引pLink2.0检索人类数据库,在一小时以内可以完成5000张谱图的检索。干湿结合方法在人库检索1万张二级谱图仅用时不到2分钟。将pLink 2.0与美国西雅图研究人员研发的Kojak相比较,pLink2.0的分析速度约为Kojak的6倍,在精度方面也有一定优势。pLink2.0支持可碎裂交联,可减少可搜索空间和减少谱图数目。华中师范大学 万翠红博士 报告题目《Mapping Conserved Metazoan Protein Complexes with Biochemical Fractionationand LC/MS/MS》  对多蛋白复合物的了解对于生理进程探索非常重要。然而,对多蛋白复合物种类的分布特别是大规模网状图的发现比较困难。万翠红博士研究组通过高分辨生化分离与定量质谱直接分析了可溶性多蛋白复合物的组成,分析C.elegans、D.melanogaster、M.musculus、S.purpuratus和人类的可溶性细胞提取物。研究组采用以人类为中心的综合计算分析,鉴别出2153种蛋白,并新鉴定出7699种成对相互作用和981种共复合作用。这些相互作用能够反映后生动物生理过程相关的核心生理基础。重建的生理作用网有助于深入了解特殊的分子生物机理以及动物细胞的进化。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郑勇博士 报告题目《Scaffold Protein-Mediated Dynamic Assembly of Protein Complexes in Normal and Cancer Cells》  很多细胞表面受体通过催化多组分蛋白复合物的形成开始信号传导过程。这个过程通过与受体结合的scaffold蛋白来传导。然而,目前这种scaffold的生物学基本原理仍不明晰。针对这个问题,郑勇博士研究组通过以IP-MRM为基础的方法,根据Shc1复合信号跟踪其空间和实时变化。研究人员进一步将这种方法与生化和基因技术结合,研究组发现Shc1以特殊的方式对EGF有即时的反应,包括明显的磷酸化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人员成功发现Shc1与一种抑制蛋白产生相互作用,是一种快速绑定蛋白基团能够激活促有丝分裂/存活通路,蛋白复合物围绕Shc1的装配变化在细胞间非常显著。对EGFR/Shc1复合物蛋白组分析能为以pTyr为基础的致肿瘤信号导致的乳腺癌提供诊断依据。暨南大学 张弓博士 报告题目《High-Throughput De Novo Proteome Identification Aided by Translatome Sequencing》  De novo肽段序列鉴定能够避免依赖数据库的检索法的缺点,但由于由于没有背景库,无法评估FDR,且极易受到干扰信号误导,因此长期以来无法应用于复杂样品的大规模鉴定。张弓教授介绍了研究团队研发的利用翻译组测序数据作为蛋白质de novo鉴定质量控制新方法,使肽段de novo鉴定能首次应用在蛋白质组复杂样品的实用化鉴定。研究人员在HCD质谱上应用此方法检测三种肝癌细胞(Hep3B, MHCC97H, MHCCLM3),单次实验鉴定出12000-13000种蛋白质,其灵敏度几乎达到了翻译组测序的水平 而用6种搜库软件鉴定到的真阳性蛋白并集也才7000-8000种。只能用新策略鉴定的4000余蛋白中随机挑选几十个进行MRM验证,几乎都能验证成功。这证明翻译组指导的de novo鉴定效能很高,能鉴定到大量搜索库法无法鉴定到的肽段和蛋白。De novo鉴定的大规模化可引致一系列新的蛋白质组应用。上海生命科学院 李辰博士 报告题目《De Novo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Single Amino-Acid Variants in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issues》  肿瘤蛋白质组-基因组学研究非常关注变异的发现。单核苷酸的多变性(SNPs) 数据库能够给单个氨基酸变体(SAVs)的检测提供依据。李辰博士在报告中介绍了一种在蛋白组水平发现SAVs的新方法。该法基于de novo算法,肽段的可能候选者可被鉴别并与理论蛋白数据库比较。在人类肝癌(HCC)组织中,研究者成功的应用此方法鉴别和定量已知和新的突变蛋白。在肝组织当中,在细胞核内的突变比较低,突变在内质网和线粒体的富集比例较高。这种新方法为病人提供了高通量的定制检测途径,可能为潜在临床生物标志物发现和机理研究提供帮助。中山大学 肖传乐博士 报告题目《Improving Peptide Identification for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by Incorporating Translatomics Informatio》  目前很多数据库检索方法是利用谱学数据而忽略能用于肽段鉴定的生物系统的其他信息。最近,转录物组RNA-seq的界面信息能提高肽段鉴别的灵敏度已经证实。与转录物组信息相比,翻译物组体现出与蛋白质的关系更为紧密,所以其可能对肽段鉴别更有效。在此报告中,肖传乐博士介绍了该研究组设计的高灵敏度肽段鉴定手段IPomics,其以翻译组学信息为主要蛋白鉴定参考。方法得到的推荐蛋白质优先性整合进了新的评分功能。与Mascot和pFind相比,IPomics方法蛋白质鉴定准确度更高,并能够增加整体肽段的鉴定率、谱学信息利用率,并已经利用LC-MS/MS数据集在人类和小鼠蛋白鉴定取得了显著效果。华大基因(BGI-Shenzhen) 闻博 报告题目《Protein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based on Multiple Search Engines》  闻博在报告中介绍了团队有关以多搜索引擎为基础的蛋白鉴定和定量软件的研究进展。目前,串联质谱技术产生的质谱数据解析率往往不高,不同蛋白质鉴定软件由于谱图预处理、打分算法不同等原因导致对同一个数据的解析结果往往存在一定的互补性。虽然有一些开源的软件可以通过精巧的运算将多个鉴定引擎的鉴定结果整合起来取得与单引擎相比更好的鉴定效果,但由于操作往往较为复杂、下游软件比较缺乏等原因,故没有在蛋白鉴定与定量中推广开来。为了促进多引擎整合方法在蛋白鉴定和定量中的应用,该研究组研发了一种多引擎综合鉴定的开源软件IPeak和同重同位素(如iTRAQ、TMT)标记定量软件IQuant,并将IQuant升级到IQuant2。IQuant2采用精妙的算法和mzIdentML标准,整合多引擎搜索结果进行蛋白质定量。在分析水稻蛋白样品(用Q-Exactive分析)和人细胞系蛋白(用TripleTOF 5600分析)样本时,与单个引擎定量结果相比,IQuant2定量的蛋白能提高28.8%,检测的差异蛋白数量能提高多大40%。多引擎搜索不但能够提高蛋白鉴定效果,也能提高蛋白定量效果。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葛峰博士 报告题目《GAPP: a Proteogenomic Software for Genome Annotation and Global Profiling of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in Prokaryotes》  葛峰博士在前期蓝细菌的蛋白基因组学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用于原核生物的基因组注释和翻译后修饰全局发现的蛋白基因组分析软件GAPP。该软件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单高效,具备初步生物信息学知识的研究者就能应用该软件进行原核生物的蛋白基因组数据的深度分析,利用该软件可以高效完成原核生物的全蛋白质组解析和翻译后修饰的全局发现的工作,该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将有助于原核生物的基因组的精准鉴定,并有望成为原核生物基因组注释的一项标准流程。今后研究组还将根据用户的要求和体验继续对该软件进一步升级。复旦大学 周峰博士 报告题目《Genome-Wide Quantitative Proteomic and Transcriptomic Analysis Reveals Post-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of Mitochondrial Biogenesis in Human Hematopoiesis》  蛋白质组学样品分析需要高分辨分离平台,周峰博士研究组搭建了一种长色谱柱三维蛋白组学定量分析平台(GWPQ), 整套系统完全在线和实现操作自动化。研究者将在此平台建立的蛋白质组学方法与Ribosome profiling相比较,水平相当,在分析模型样品时有80%的重叠。研究者还用此方法开展了人体造血相关细胞的研究,二代测序与应用该平台的蛋白质组方法重叠率达到92%。研究团队利用此方法比较了人体最重要的造血干细胞和红细胞发育中14502个基因蛋白表达变化和17127个基因mRNA表达变化。mTORC1信号极大的促进了红细胞进化中线粒体蛋白的翻译,线粒体和mTORC1的遗传和药理学干扰削弱了体内和体外的红细胞生成。该研究支持了线粒体理论机理,可能与线粒体疾病和老化相关的血液缺陷有关。研究者用模式生物小鼠实验验证了线粒体在血红细胞发育中起到关键作用,找到了全新控制血红细胞发育的通路。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张会博士 报告题目《Comprehensive Analyses of Glycoproteins》  已有不少实验证明,糖蛋白的变化与很多疾病相关。张会博士介绍了糖蛋白的生物合成、结构和功能以及分析糖蛋白的最新方法。糖蛋白的分析是蛋白质分析中最复杂的一种。研究者常把糖和蛋白分开分析,如已有的SPEG(固相提取糖基位点肽)法。该研究组建立了N-糖蛋白数据库,该库可用于检索已鉴定蛋白、通过精确质量数检索候选肽段、鉴定糖蛋白源等。该研究组最近还建立了分析N-linked糖链,糖基化位点,糖基化位点特异糖链,及O-linked糖链分析方法和软件,并探索了用糖基化酶推测多糖的方法。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于龙博士 报告题目《Isolation and Structural Analysisof N-Linked Glycansby Using Two-dimensional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an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糖蛋白糖链的纯化合物对糖链的结构分析、精准检测以及功能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糖链纯化合物仍处于严重匮乏的状态。来自大连化物所的于龙博士介绍了该团队根据自身优势,采用纯化制备方法来获取N-糖链纯化合物并对其结构进行解析的相关研究进展。研究者首先介绍了糖链的结构特点并对其分离分析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了阐述。针对这些难点问题,研究者结合课题组的材料优势,构建了以二维亲水作用色谱分离体系为核心的糖链纯化制备流程,该流程包括糖蛋白糖链的释放、富集、二维分离、质谱表征以及核磁结构分析等技术单元。在二维色谱分离体系中,第一维度主要根据糖链的羟基数量而实现不同聚合度糖链的分离,第二维度主要用于同分异构体的分离。由于串联质谱技术并不能得到糖链准确的结构信息,因此,研究者目前正在探索核磁共振技术进行准确结构的分析。以现有的糖链纯化合物为基础,研究者接下来将分别在功能、结构和定量三方面开展相关研究以拓展糖链样品库的应用。青岛大学 李磊博士 报告题目《Ultra-Deep Tyrosine Phosphoproteomics Enabled by a Phosphotyrosine Superbinder》  酪氨酸磷酸化网络应用在蛋白组学中不容忽视,如何找到pY尤为重要,但之前方法需要大量抗体才能富集pY。为解决业内这一问题,李磊博士研究组做了不少相关研究,团队研发的Superbinder(超亲体)易于制备,能够有效减轻实验室经济负担。研究者合成了pTyr1和pTyr2两个肽段,比较了SH2 superbinder法与其他几种方法的效果,又增加了Ti4+IMAX的去噪功能,证明其能有效富集pY。与抗体相比,src和grb2超亲体都能有效发现更多pTyr位点。研究者还应用superbinder富集方法进行了Tyr 磷酸化蛋白组学研究。如探索人细胞磷酸化蛋白不同功能分类和Tyrosine kinase (TK)的生物活性等。该项研究是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邹汉法团队、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李顺成团队多方合作完成的。University of Minnesota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陈悦博士 报告题目《Discovery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hort-chain Lysine Acylations with Mass Spectrometry and Quantitative Proteomics》  赖氨酸是细胞内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重要靶点。最近,除了赖氨酸乙酰化以外还有一些短链酰基化修饰逐渐被发现。在陈悦博士的早期研究工作中,他从细致的质谱分析中发现了组蛋白赖氨酸丙酰化和丁酰化,两种新的短链酰基化修饰。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两类短链酰基化修饰都是广泛存在的,并可以被特定的酶所调控。最近最新的研究表明赖氨酸丁酰化在Bromo domain识别和精子发育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为了进一步探索质谱信息中隐藏的其他新的修饰,研究者设计了PTMap软件,用来分析非限定性搜索,得到了一些可靠的新蛋白质修饰鉴定,包括琥珀酰化,巴豆酰化,羟基丁酰化等。在定量研究方面,该团队比较关心蛋白质修饰丰度,因为普遍使用的相对定量的分析方法对解释蛋白质修饰的生物学意义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质谱分析得到的离子峰强度并不能直接比较来计算蛋白质修饰的丰度。研究者针对此问题开发了稳定同位素标记为主的新的蛋白质修饰丰度定量方法,可以直接比较离子峰强度,通缩计算得到每个位点上赖氨酸位点丰度,准确性和重现性都很好。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赖仞博士 报告题目《Mite Allergen Diversity Identification by Proteomics Coupling with Pharmacological Testing》  螨虫、马蜂、牛虻和蟑螂等带有很多种过敏原,一些过敏甚至会导致死亡。过敏的标准治疗方式就是利用过敏原进行脱敏治疗,现在很多机构希望把过敏原纯化出来进行过敏治疗,因此对过敏原发现和提取纯化都有更多要求。屋尘螨(HDM) 是最常见的室内过敏原。赖仞博士希望结合蛋白质组学、药理和病理学手段来进行过敏原的多样性研究。过敏原蛋白组学研究一般是将分离提取出的过敏原与病人血清进行IgE反应。赖仞研究组将蛋白组学技术和二维免疫印迹法结合,从粉尘螨提取物中鉴定出分属于12个组群的17种过敏原,由Edman降解、质谱分析和cDNA克隆等技术鉴定出其一级结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抑制测试、免疫印迹、粒细胞活化试验、皮肤点刺试验测定,该研究组发现了8种新的尘螨过敏原。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邵晨博士 报告题目《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Urinary Biomarker Discovery Using Proteomic Approaches》  邵晨博士对业内目前围绕尿蛋白质组生物标志物的发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据介绍,现在很多科研和医疗开始倾向于做尿液,因其具有易得性和稳定性,且含有丰富蛋白信息。邵晨博士研究组曾通过二维液相与串联质谱鉴定做了一些尿中蛋白质组的研究,尿液蛋白质组可以包括其他体液70%的蛋白质。研究组也通过3DLC-MS/MS鉴定出尿液中的6400多种蛋白,并发现与尿蛋白重合率最高的是脑组织中的高表达蛋白。尿蛋白能够反映很多远端的变化,如帕金森症和脑肿瘤等脑部疾病。在肾脏病中,肾小球损伤病人的肾小球会失去过滤功能而造成尿蛋白显著上升。目前很多研究发现尿蛋白中的生物标记物与一些疾病相关,主要集中在泌尿系统疾病的发现,如膀胱癌和急性肾损伤的标志物已获FDA批准,也有在消化系统疾病、肿瘤等疾病中的相关发现。其中,肺癌的研究比较成熟且已进入临床阶段。厦门大学 钟传奇博士 报告题目《Investigation of Signaling Pathway Using Data-Independent Acquisition Proteomics》  研究组希望用质谱鉴定动态相互作用蛋白,而实际上这种蛋白随着时间变化非常快,很难用常规质谱方法做到定量。最近出现的蛋白定量新技术SWATH-MS(DIA的一种)具有可以进行多个样品之间的定量且定量精度很高的优点。DIA与DDA不同之处在于,DIA是把所有的母离子都打碎,而DDA只是随机地选择母离子进行二级分析。虽然SWATH-MS有众多的优点,但是其数据分析是领域内难点。钟传奇博士介绍了其课题组开发的Group-DIA软件,可以同时对SWATH-MS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者利用SWATH-MS分析TNFR1复合物,以及后续利用Group-DIA进行数据分析,发现了一个TNFR1复合体上的新蛋白。钟传奇博士还在报告中举研究实例介绍了DIA的应用效果,证明了SWATH-MS是在信号通路中鉴定动态蛋白的有效方法。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王秀杰博士 报告题目《Ubiquitously Expressed Genes Participate in Cell Specific Functions via Alternative Promoter Usage》  王秀杰博士通过生物信息方法比较了小鼠胚胎干细胞和分化的体细胞的转录组差异,发现104个在胚胎干细胞和体细胞中普遍表达的基因可以产生110个在胚胎干细胞中特异表达的转录本(SATS转录本)。这些SATS转录本在胚胎干细胞中的表达受到Oct4, Sox2,Nanog等关键多能因子的调控,其中61.8%SATS蛋白以不同的ORF编码蛋白。干扰SATS转录本的表达可以影响小鼠胚胎干细胞的多能性水平,提示SATS转录本在决定胚胎干细胞特性方面的重要功能,也表明广谱表达的基因可以通过SATS转录本参与细胞类型特性的功能调节。王秀杰博士还介绍了发生在RNA的6位N原子甲基化修饰m6A修饰)的形成机制研究及对mRNA的稳定性与翻译的影响,RNAm6A修饰也是影响转录组进而导致蛋白质组动态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南方科技大学 田瑞军博士 报告题目《Proteomics toolbox for profiling intercellular signaling》  田瑞军博士研究团队做了很多体系中特定环境细胞-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也在不断探索如何用尽量少的样品做出更多的功能分析。为此,团队建立了SISPROT样品前处理方法,用于蛋白质组学样品前处理,样品经过SISPROT前处理可直接用质谱进行分析。此方法的优化过的消化时间仅需15min,其与质谱联用在分析10万个细胞耗时22小时,能够定量近90000个肽段,近8000个蛋白。另外,研究者还进行了免疫刺激的两种信号模型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王方军博士 报告题目《New Chemical Isotope Labeling and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Strategies for Intact Proteins Analyses》  整体蛋白质分析可以区分不同蛋白质异构体,但是与Bottom-up相比难度较大,国际上进行相关研究的团队也相对较少。王方军博士研究团队不断探索整体蛋白高效色谱分离和质谱表征新技术新方法,目前对30K以下整体蛋白的分析表征已经有相对完善的解决方案。该研究团队利用浙江好创生物的密闭性可调气氛离子源,消除了三氟乙酸(TFA)的离子抑制效应,同时实现了高效色谱分离和高灵敏度质谱检测,在对大肠杆菌提取蛋白质样品进行分析时有效质谱信号提高了95%。另外,他们以二甲基化同位素标记原理对整体蛋白进行高效同位素标记和定量分析,目前已经能够在一次实验中实现约3000个蛋白质异构体的准确定量分析。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赵群博士 报告题目《Ionic Liquid Based Sample Preparation Strategy for Efficient Proteome Analysis》  膜蛋白在细胞内外的物质运输、信号传导等过程发挥着重要生物学功能。但由于具有组成复杂、疏水性强和丰度低等特点,不易分析。目前很多研究者致力于探索能更有效分析膜蛋白的溶解体系。膜蛋白溶解体系需要具备强溶解能力、较好的酶活兼容性和容易去除等特点。该研究组发现了离子液体体系非常适合膜蛋白分析,在探讨了离子液体结构对膜蛋白质的增溶机理之后,筛选出C12离子液体,并与目前主流增溶体系(SDS、尿素、Rapigest、SDC等)分析效果进行了比较。发现相同浓度下的C12比SDS有更加优秀的溶解能力,更保持了更好的酶活兼容性。研究组在C12离子液体基础上进行HeLa细胞膜蛋白的蛋白组学分析,鉴定出12234个蛋白,包含3785个膜蛋白和1916个跨膜蛋白质。研究者还建立了以C12离子液体为基础的i-FASP前处理方法,能够有效扩大蛋白质组鉴定及定量的覆盖度、准确度和精密度。上海交通大学陶生策博士报告题目《Protein Microarrays for Systems Biology: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陶生策和他的团队长期致力于蛋白质芯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蛋白质芯片具有通量高、样品用量少、高灵敏度等优势,目前该实验室有酵母、大肠杆菌和人类的蛋白质芯片。陶生策博士以结核菌蛋白芯片为例介绍了高密度蛋白芯片的构建,目前全国很多机构都在使用这种芯片。该研究组将蛋白质芯片应用于砷蛋白的鉴定,发现了360个ATO,为指导ATO在肿瘤治疗上的应用提供指引,建立的流程也可用于其他药物靶标蛋白的全局性发现。研究者利用蛋白芯片寻找胃癌的生物标记物,研究过程中采用1400个医学样品,找到了7个胃癌生物标质物。  尹沛源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报告题目《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based Metabolomics Strategies Towards Clinical Applications》  目前的代谢组学研究正在从样品走向临床诊断应用。针对LC/MS代谢组学在临床中的应用难题,大连化物所代谢组学中心建立完善了新一代的代谢组分析技术,即样本导向的拟靶向方法。该分析法具有线性范围比较宽,重复性好,数据处理简单等优点,适用于大规模临床样本的研究。围绕拟靶向代谢组技术,研究组开发了系列数据处理软件,实现自动化的离子融合,离子对筛选等过程,简化了拟靶向方法建立的流程,使之更易于推广。同时,研究组发展了QC校正算法,使得拟靶向代谢组方法能够一次性实现多批次样本分析,每批次样本容量近300例,一次性完成千例以上样本的分析,同时多批次样本间数据稳定性,重复性均符合代谢组研究需要,为大批量代谢组临床研究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工具。  ThermoFisher Scientific(赛默飞世尔科技)李静博士 报告题目《Orbitrap based Clinical Proteomics for Precision Medicine and Translational Research》  本报告中李静围绕如何实现和推动蛋白质组学的临床转化与应用这一热点问题进行了综述。每年文献报道的通过蛋白质组学发现的潜在癌症标志物均超过千种,但是通过最终验证、审批、并用于临床的仅仅只有卵巢癌标志物OVA1一个。为了跨越蛋白质组学从研究到临床的巨大鸿沟,多个实验室都开始致力于简单易用、高自动化、高重复性的蛋白质组分析流程的建立,比如Matthias Mann、Hanno Steen等研究组就分别针对血浆、唾液和尿液临床样本建立了快速的蛋白质组分析流程,为蛋白质组学临床转化指明方向。同时,在下游临床检测方面,李静介绍了美国针对临床检验新技术采用的兼顾监管和鼓励创新的LDT模式,以及一系列基于质谱检测的生物标志物LDT项目,包括Xpresys Lung、TG等,并针对生物标志物临床检测,指出了质谱取代免疫学方法的四个方向,全面展示了蛋白质组学和质谱技术的临床应用潜力。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孙瑞祥致闭幕辞  在为期两天的26位邀请嘉宾的精彩报告之后,中科院计算所的孙瑞祥博士为本届研讨会致闭幕辞。孙瑞祥博士首先代表所有参会者感谢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张丽华老师团队为会议提供的精心安排与服务。孙瑞祥博士将会议的简短开幕和闭幕仪式比作会议报告的“假阳性时间”,本届会议的“FDR(错误检出率)”极低,CNCP今后也将延续这一风格。另外,孙瑞祥博士还表示,第五届CNCP计划在2018年的下半年召开,并向大家发出报告嘉宾推荐邀请。最后,孙瑞祥博士祝愿我国的科研人员在国际计算蛋白组学领域能做出更出色的成绩。编辑:郭浩楠
  • 安捷伦与SomaLogic开发尖端蛋白质组学技术
    8月12日,安捷伦科技与一家私人持股的生物技术公司SomaLogic宣布,双方已签署一项战略合作协议,合力开发一种尖端蛋白质组学技术&mdash &mdash SomaLogic公司的中间蛋白质生物标志物发现平台。  两家公司初期将在特定学术与代工研究中心使用SomaLogic的SOMAscan蛋白质组学检测,据悉其工作流中采用了定制的安捷伦微阵列。虽然,SomaLogic已经将SOMAscan序列作为一种服务直接提供给研究人员,但该协议旨在扩大获取SomaLogic高度复用、效益很好的蛋白质组学分析产品渠道,以满足迅速增长的需求。  安捷伦基因组学解决方案事业部副总裁兼总经理Jacob Thaysen说到:&ldquo 该协议将大大助推我们现有的芯片产品进入快速增长的蛋白质组学市场,SomaLogic公司是一家非常理想的合作伙伴,其尖端蛋白质组学技术使我们在这个快速增长市场的立足之地越来越大。&rdquo   SomaLogic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Larry Gold博士表示:&ldquo 在过去几年,安捷伦公司定制的微阵列是我们SOMAscan检测产品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我们很高兴该合作将使这一技术更容易地推广给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rdquo   该协议的具体条款没有披露。(编译:刘玉兰)
  • 安捷伦金牌赞助第七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
    安捷伦金牌赞助第七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暨第三届国际蛋白质组学论坛  2011年4月15-18日,第七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暨第三届国际蛋白质组学论坛在美丽的花园之城杭州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盛状空前,来自海内外不同地区和国家共计约1000名蛋白质组学工作者参与了本次会议。  作为大会唯一的金牌赞助商,安捷伦公司通过对大会全面、积极的参与再次表达了对祖国蛋白质组学事业的支持与关注,同时也以其先进的技术及解决方案再次证明了安捷伦公司在蛋白质组学领域的进步与实力。  4月15日中午进行的新产品暨新技术交流活动中,安捷伦公司液质联用及蛋白质组学应用工程师陶定银博士为大家进行了题为《安捷伦Chipcube Q-TOF系统应用于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精彩技术报告。报告重点介绍了将IMER技术与安捷伦公司的Chip-cube Q-TOF系统进行联用,发展了蛋白质的集成化技术包括蛋白质的在线酶解、肽段的HPLC-Chip在线捕集以及在线分离和Q-TOF 6520检测和鉴定;同时陶博士也为在场听众详细介绍了安捷伦最新单克隆抗体-糖链芯片(mAb-Glyco-Chip)巧妙的原理构造及突出的应用优势等。创新的技术与精彩的内容赢得在场用户的热烈关注,现场讨论气氛浓厚。来自某著名研究单位的资深专家在会上这样评价安捷伦HPLC-Chip/MS系统:&ldquo 安捷伦将芯片液相色谱技术与质谱技术相结合,这一创新为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dquo   随后进行的第一届中欧论坛会议中,来自美国东北大学的著名教授Billy Wu先生与在场专家交流了题为《Detection of Protein Glycosylation by a Novel LC-MS Approach》的精彩内容。报告着重介绍了使用安捷伦6520 QTOF进行普通及突变的糖蛋白的鉴定研究工作。研究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蛋白点突变能够将原本高甘露糖构造的糖基化模式改变为 更为复杂的糖链模式。源于单核苷酸多态性的蛋白突变常见于很多癌症患者,因此该法对于发现潜在癌症生物标志物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Billy Wu教授做专题报告  傍晚隆重举行的由安捷伦公司赞助并冠名的千人开幕晚宴无疑为当天的活动画上了完满的句号。安捷伦公司大中华区生命科学事业部销售经理赵影女士代表公司进行了开幕致辞,同时对长久以来彼此支持的广大蛋白质组学用户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在古典乐器与现代节奏交融、高雅旋律与民族艺术贯通的丰富文艺节目中,代表们在进行了学术交流之余,也充分感受到了身心的放松,席间充满喜庆与祥和。                  安捷伦公司大中华区生命科学事业部销售经理赵影女士致辞  4月16日的会议报告中,来自Genor BioPharma Co., Ltd, (Wison Group)的高级总监George Wang博士为大家带来题为《Protein biologics characterization using HPLC-chip 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的精彩报告。王博士与大家分享了基于安捷伦HPLC-chip/MS方法进行糖基化单克隆抗体的研究。传统的糖蛋白分析方法由于样品前处理等步骤所限,通常需要3-5天的分析周期,而最新mAb-Glyco-Chip-MS方法在10-30分钟内便可实现全部分析,在快速、灵敏、准确、耐用的基础上,还可极大幅度地降低研发成本,该法在生物医药及单克隆抗体领域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                        George Wang博士做专题报告  4月17日晚大会闭幕式顺利召开,在安捷伦冠名并颁奖的大会奖项中,共计产生六个优秀青年学者报告奖及十个优秀墙报奖,安捷伦公司大中华区学术业务发展经理舒放先生同组委会领导一起为获奖者颁奖并祝贺。                       优秀青年学者报告奖及优秀墙报奖颁奖  在本次会议的展览区域内,安捷伦公司的展台成为展会的一大亮点。在热带雨林的主题环绕下,以橘红色调亮相的安捷伦展台恰似万绿丛中一点红,成为本次会议关注人数最多与好评指数最高的展台。展台内展出了包括2100生物分析仪、3100等电聚焦电泳分析仪、最新1260液相色谱仪、6540超高解析度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HD-Q/TOF)以及6490超高灵敏度三重四级杆质谱在内的众多蛋白质组学相关方案产品,充分展示了安捷伦公司蛋白质组学从样品前处理到数据采集分析再到最终给出生物学解释的&ldquo Sample in, Results out&rdquo 的完整解决方案;同时也从另外一个层面展示了安捷伦公司将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实现全面整合的系统生物学流程与解决方案。                            安捷伦展台关于安捷伦科技 安捷伦科技(NYSE: A)是全球领先的测试测量公司,是化学分析、生命科学、电子和通信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公司18,500名员工为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的客户提供服务。安捷伦2010财政年度的业务净收入为54亿美元。了解有关安捷伦科技的详细信息,请访问:www.agilent.com.cn 。
  • 第七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在杭州隆重召开
    第七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暨第三届国际蛋白质组学论坛在杭州市召开  仪器信息网杭州讯 2011年4月15日,第七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暨第三届国际蛋白质组学论坛在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世界大酒店隆重拉开帷幕,会议为期三天,主题为“蛋白质组学与转化医学”。该会议及论坛发展代表了当前蛋白质组学及相关领域研究的最高水平,对积极促进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会议现场  本届会议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CNHUPO)和国际蛋白质组学论坛(IFP)主办,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国际蛋白质组学论坛、浙江大学及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共同承办,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高校及仪器耗材厂商等不同领域的700多位业内人士参加了本届大会。军事医学科学院贺福初院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平琲琲、浙江大学段会龙教授及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秦钧教授共任会议主席。卫生部部长陈竺院士、科技部基础司副司长廖小罕、科技部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安道昌、浙江大学校长杨卫院士、清华大学饶子和院士、浙江大学郑树森院士、浙江省卫生厅厅长李兰娟院士及复旦大学杨芃原教授等出席大会开幕式。卫生部部长陈竺院士出席会议并作大会报告 大会主席之一贺福初院士蛋白质组学研究领域知名学者John Yates博士做大会报告  本届会议设有大会报告、分会(专题)报告和墙报,邀请了蛋白质组学及相关领域内多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和教授作大会报告或专题报告,就蛋白质降解途径、功能蛋白质组学、疾病蛋白质组学、翻译后修饰、定量技术、蛋白质组学数据库、蛋白质组学模型系统、蛋白质组学在转化医学中的作用、蛋白质芯片技术、化学蛋白质组学及药物发现等焦点问题进行了演讲和探讨,共同交流蛋白质组学研究工作中的经验与体会,探讨蛋白质组领域的合作与发展。分会报告现场墙报展示一角  会议同期还举办了CNHPP&PHOENIX国际咨询会、第一届中欧功能糖蛋白质组学研讨会(即中欧合作重大疾病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组学研究项目联合启动会)及新产品、新技术推广会。  会议同时还设立了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组学等研究领域相关的仪器、设备、试剂和新技术的展览、展示会。安捷伦、赛默飞世尔、戴安、Waters、AB Sciex、布鲁克• 道尔顿、毅新兴业、贝克曼库尔特、大连依利特、通用电气生命科学部、伯乐、梅特勒-托利多、芬兰百得、西格玛奥德里奇、默克密理博、月旭、五洲东方等公司参展。展览现场一角  仪器信息网从会上了解到,贺福初院士不再连任会议主办方之一——CNHUPO的主席,杨芃原教授当选为新一任CNHUPO主席。下一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将于2013年召开,地点位于重庆,承办单位为重庆医科大学、第三军医大学,重庆医科大学谢鹏教授代表下届会议承办方在大会闭幕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邀请致辞。杨芃原教授当选为新一任CNHUPO主席重庆医科大学谢鹏教授代表下届会议承办方发表邀请致辞
  • BLT小课堂 | 蛋白芯片技术原理及应用
    概念蛋白质芯片技术是在DNA芯片技术基础上发展的一项蛋白质组学技术。其原理是将大量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如酶、抗原、抗体、受体、配体、细胞因子等)通过微阵列的形式有序排列在固相载体表面,利用蛋白质与蛋白质或者蛋白质与其他分子之间的特异性结合,获得与之特异性结合的待测蛋白(如血清、血浆、淋巴、间质液、尿液、渗出液、细胞溶解液、分泌液等)的相关信息,便于我们分析未知蛋白的组分、序列,体内表达水平、生物学功能、与其他分子的相互调控关系、药物筛选、药物靶位的选择等。蛋白质芯片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比传统的凝胶电泳、Western blot和Elisa更为方便和快速研究蛋白质的方法。该方法具有高通量,微型化和快速平行分析等优点,不仅对基础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产生重要影响,也在临床诊断、疗效分析、药物筛选及新药研发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特点①蛋白芯片具有高特异性、重复性、准确性。这是由抗原抗体之间、蛋白与配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决定的。②蛋白芯片具有高通量和操作自动化的特点,在一次实验中可对上千种目标蛋白同时进行检测,效率极高。③可发现低丰度、小分子量蛋白质,并能测定疏水蛋白质,特别是膜蛋白质。④蛋白芯片具有高灵敏性,只需0.5-5μL样品,或2000个细胞即可检测。蛋白芯片技术在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化学基础研究中的应用01 在蛋白质水平上检测基因的表达由于基因转录产物mRNA数量并不能准确反映基因的翻译产物蛋白质的质与量,因此在蛋白质水平上检测基因的表达对于了解基因的功能非常重要。蛋白质芯片技术产生前,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是蛋白质组规模上进行蛋白质表达研究的唯一方法,但这种技术操作繁琐而且难以快速检测样品中成百上千种蛋白质的表达变化。蛋白质芯片的特异性、灵敏性和高通量等特点,在检测基因表达终产物蛋白质谱的构成及变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02 高通量筛选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目前蛋白质芯片检测利用最广泛的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是抗原抗体的特异性识别和结合,单克隆抗体是蛋白质芯片检测中使用最广泛的生物分子。运用蛋白质芯片可以研究不同抗原/抗体的特异性作用,而且对于检测样品中极微量的抗原/抗体分子作用非常有利。03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酵母双杂交系统是近年来基因组规模上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主要方法,但存在体内操作、假阳性、假阴性和外源蛋白质折叠、修饰等局限。蛋白质芯片技术不依靠任何生物有机体而在体外直接检测目标蛋白质,实验条件可随意控制,同时实验步骤自动化程度高,一次分析的蛋白质数量巨大,因而成为目前除酵母双杂交系统外进行大规模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主要方法。04 酶/底物作用分析耶鲁大学的Snyder小组用蛋白芯片对酵母基因组编码的119种蛋白激酶的底物专一性进行了研究。实验中将蛋白激酶表达为谷胱甘肽转移酶(GST)融合蛋白,针对17种不同的底物,平行测定了119种GST2蛋白激酶融合蛋白的底物专一性,发现了许多新的酶活性,大量蛋白激酶可以对酪氨酸进行磷酸化,而这些激酶在催化区域附近有共同的氨基酸残基。也证明了蛋白质芯片可作为高通量筛选酶-底物作用的良好平台。蛋白芯片的检测目前蛋白芯片的检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质谱技术为基础的直接检测法,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用激光解析电离的方法将保留在芯片上的蛋白质解离出来。具体过程为:芯片经室温干燥后,加能量吸附因子如芥子酸,使其与蛋白质结合成混合晶体,以促进蛋白质在飞行时间质谱检测中的解析和离子化,利用激光脉冲辐射使芯池中的分析物解析成荷电粒子,根据不同质荷比离子在仪器场中的飞行时间长短不一,通过飞行时间质谱来精确地测定出蛋白质的质量,并由此绘制出一张质谱来,以分析蛋白质的分子量和相对含量。另一种为蛋白质标记法,样品中的蛋白质预先用荧光染料或同位素等标记,结合到芯片上的蛋白质就会发出特定的信号,用CCD照相技术及荧光扫描系统等对激发的荧光信号进行检测。与飞行时间质谱相比,该方法定量更加准确,操作也更加简便。与DNA芯片一样,蛋白质芯片同样蕴含着丰富的信息量,必须利用专门的计算机软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定量和解释。其中应用最广的是荧光染料标记法,原理较为简单、使用安全、灵敏度高,且有很好的分辨率。可直接用广州博鹭腾 GelView 6000Plus进行拍摄。图1.GelView 6000Plus智能图像工作站GelView 6000Plus 配备600万像素科学级制冷CCD相机,制冷温度为环境温度下 55℃,极低的暗电流,很大程度降低背景干扰。而且独有的红外感应开关,自动控制样品台的开启与关闭,同时也减少了实验时对仪器的污染。
  • “雕刻”细胞!浙大、北大联手在单细胞蛋白质组学分析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
    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近日,浙江大学方群团队联合北京大学黄超兰团队在单细胞蛋白质组学分析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span此项成果近日以全文形式在线发表于美国化学会的Analytical Chemistry杂志上(影响因子 6.32),论文题目为“Nanoliter-Scale Oil-Air-Droplet Chip-Based Single Cell Proteomic Analysis”。/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noimg/0d88aade-7372-4d68-b5da-4d57efa64b73.jpg" title="001.jpg" width="650" height="478" border="0" hspace="0" vspace="0" style="width: 650px height: 478px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图:纳升级油-气-液滴(OAD)芯片和自动定位(SAM)装置的结构示意图(a)和用于单细胞蛋白质组分析的样品前处理和上样的全流程图(b)。/strong/span/pp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计划之一,也是近年来的热点研究领域。作为生命体内功能直接执行者的蛋白质,和基因相比在揭示生命发育和疾病的发生发展的机制方面有更重大的意义。近年来,基于细胞群体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因为不可避免地会将大量细胞内的信息平均化,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对生命功能更加深入探究的需要。从单细胞层面去了解细胞特征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可以为生物系统中细胞间的异质性提供更宝贵的信息,因此有着越来越大的迫切需求。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鉴于蛋白质不具有直接扩增的特性,以及蛋白质组学分析灵敏度的限制,目前对于少量乃至单细胞内蛋白质的检测在技术上还是极具挑战的。/span/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单细胞内蛋白质含量极少,就典型体细胞而言仅为0.1- 0.2 ng,远远小于常规蛋白质组学样品前处理所需要的微克级蛋白量。/span并且细胞内的蛋白质通常需要在离心管内完成复杂多步的前处理操作,包括细胞裂解和蛋白质释放、蛋白质沉淀纯化、蛋白质还原和烷基化、酶切等,一个全细胞裂解蛋白质组的最后反应体积均是几十甚至过百微升,在这个蛋白质组学常规前处理的过程中,由于样品与离心管的接触、多步的样品转移和不完全上样等原因,在进入质谱之前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蛋白质的损失。用此流程来处理单细胞,即使之后结合液相色谱仪器的自动进样阀可以以小于十微升的体积完成上样也无济于事,因为尚未等到分离蛋白质样品就有可能已经损失大半了。/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noimg/ce546442-97dc-4a87-a243-558d62afe43e.jpg" title="003.png"//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如果说单细胞蛋白质组学是在米粒上雕刻,那么两个团队就是造出了适合在米粒上雕刻的工具刀。/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该项研究起自2014年,两个团队的研究人员协同合作将微流控液滴技术与蛋白质组分析技术相结合,发展了一种微型化的油-气-液“三明治”芯片及相应的纳升级液体操控和进样方法,能够在原位静态的纳升级液滴中完成少量细胞蛋白质组学分析所必需的多步样品前处理操作,并且实现了将液滴样品直接高效地注入到色谱分析柱内完成后续的液相色谱分离与质谱检测。/span通过采用优化后的芯片材料、裂解试剂、酶切比例和色谱质谱参数等实验条件,该芯片系统可以分别成功地从100、50、10和1个HeLa细胞内鉴定到1360、612、192和51个蛋白质。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员首次实现了以单个鼠卵母细胞为初始样本的蛋白质组学分析,一共鉴定到355种蛋白质,其中存在一系列与生殖发育(Ovgp1和Pabpc1)、疾病相关(AnxA6,Kpna2,Cct6a和Pcbp2)的基因。在该工作中,还采用两种常规的基于离心管的前处理方法进行了对照实验,实验结果明确证实了微流控液滴体系具有更低的样品吸附损失、更高的酶切效率和更高效的疏水性蛋白质鉴定能力等明显优势,更适用于微量蛋白质样品的蛋白质组学分析。/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此项研究带来三个突破/span:首先是成功发展了适合进行单细胞及类似微量样品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样品前处理芯片和方法。芯片内550 纳升的液滴与芯片的接触面积仅为常规离心管模式下的十五分之一,显著减少了样品与反应器接触所带来的损失;二是发展了一种实现纳升级液滴的直接进样方法,利用3D打印加工的自动定位装置和高压气泵高效地( 99%)将液滴样品注入到分析色谱柱内,完全避免了样品转移和经过液相仪器内复杂管路带来的损失;第三是为避免在常规微流控液滴系统中由于油相直接接触液滴而造成的缺陷,提出了一种采用气相来间隔液滴相和油相的新型液滴芯片结构,在成功防止液滴明显蒸发的同时,还避免了油相和液滴相直接接触带来的脂溶性样品的损失,也使系统能更方便地进行后续的分离柱进样、色谱分离和质谱检测。/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该项研究在基于质谱的单细胞及微量样品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方面开启了全新的技术,其所具有的系统结构简单、容易搭建、操作方便、可靠性高等特点,使其有望被广泛应用到细胞间异质性的研究以及与临床相关的研究,包括稀有的循环肿瘤细胞分析、生殖细胞相关研究和疾病诊疗等方面,因此在未来具有巨大的持续开发和应用转化前景。/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noimg/91e71d83-0fde-4b69-8b5f-10de6af33876.jpg" title="未命名_meitu_0.jpg" width="400" height="400" border="0" hspace="0" vspace="0" style="width: 400px height: 400px "//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左上:浙江大学/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教授/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方群、/span/strong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右上:/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北京大学/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教授/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黄超兰、/span/strong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左下:/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浙江大学博士生李紫艺、/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右下:前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上海高级工程师/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黄敏/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pan/strong/pp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浙江大学博士生李紫艺,通讯作者为浙江大学化学系微分析系统研究所方群教授和北京大学医学部精准医疗多组学研究中心主任黄超兰教授。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杰出技术人才项目的支持。黄超兰教授的部分工作在前单位中科院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上海完成,特此鸣谢!/pp style="line-height: 16px "img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805/ueattachment/b0d2802c-066e-4fdf-86c9-b683f1c317de.pdf"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Nanoliter-Scale Oil-Air-Droplet Chip-Based Single Cell Proteomic Analysis.pdf/span/a/pp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文章链接:/spana href="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nalchem.8b00661" _src="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nalchem.8b00661"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nalchem.8b00661/span/a/p
  • 中国蛋白质组研究水平跻身世界前列
    作为国际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执行总部,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成立5年来,已成为我国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军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投资10多个亿的蛋白质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即将开工,一个集科学研究、技术服务、成果转化为一体的综合基地初见雏形。这一切表明,中国的蛋白质组研究水平已跻身世界前列。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20世纪与曼哈顿原子弹研制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齐名的世界三大科学“珠峰”计划,绘制一部记录人类遗传信息和生命奥秘的“天书”是全球科学家共同的愿望。要解读这本“天书”,就必须全面研究人体基因的编码产物——蛋白质。  近年来,为规模化、全景式研究人体蛋白质,以国际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执行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贺福初少将领衔的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和全球科学家汇聚在一起,为真正破译、阐释、读懂这部“天书”而努力。  中国青年科学家首次领导重大国际科技协作计划   据统计,全球有3.5亿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中国占50%。肝炎是中国第一大疾病,肝癌为中国恶性肿瘤的第二号杀手。2002年11月,当时年仅39周岁、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贺福初院士在国际会议上提出了“人类肝脏蛋白质组研究计划”,并最终赢得了与会代表的广泛支持。一年后,中国被确定为该计划的唯一牵头国,贺福初院士为唯一主席。  人类肝脏蛋白质组研究计划的实施,无疑将会发掘出一批重要的功能蛋白,发现一批全新的药物靶标,催生一批治疗药物,为肝病预防、诊疗提供新策略,新技术,从而大大降低肝脏领域疾病医疗成本。该项研究不仅比基因组计划更为复杂艰巨,而且需要资金数十亿,即使全球科学家通力合作,也要数十年时间。  2004年6月,为整合国内外优势资源,在贺福初院士的推动下,由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江中集团及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共同创建了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2005年10月,中心正式入驻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开始作为国际“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总部,负责计划的全面实施。截至目前,已吸引了全球共16个国家、80多家实验室的数千名优秀科学家参与此项研究工作。   许多老一辈科学家感叹,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中国曾经作为唯一的发展中国家竭力争取,但最终仅承担了1%的测序任务;而在今天的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中,中国青年科学家却承担了30%以上的核心任务,并且成为推进该计划的主力军团,这本身就是一种飞跃。   国际顶级刊物首次同期刊发同一单位3篇论文  《分子与细胞蛋白质组学》是蛋白质组学领域全球影响力最大的专业性刊物。2009年3月,最新一期《分子与细胞蛋白质组学》同时发表了中心姜颖副研究员课题组、朱云平研究员课题组、钱小红研究员课题组共3篇高质量研究论文,创下该刊单期同一单位发文数之最。  5年里,中心科研人员取得了一项又一项重大成果。他们成功鉴定了人类肝脏蛋白质13000余种;构建了国际上最大规模的、含有3480多对高可信肝脏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网络图,发现58种潜在的肝脏疾病候选基因、92种潜在肝脏表型基因和260多种新的信号通路调控分子;建立了国际上首个系统的人体器官蛋白质组数据库,被多个国际重要蛋白质组数据库和重要学术论文引用。  此外,中心还发现了脂肪肝、肝细胞病毒感染、癌变以及转移相关的蛋白质标志物群、潜在药靶和候选药物;揭示了骨形成负调控分子及其在机体骨量稳态调控中的作用机制等;寻找到了一批与肝癌、脓毒症鼻和咽癌等复杂疾病相关的易感基因。这些发现,为上述疾病的早期预防、早期预警、风险预测及个体化医疗打下坚实基础。  我国蛋白质组研究水平首次跻身世界前列  今年8月,一条新闻在中国乃至世界引起了轰动,由贺福初院士领衔的课题组再次获得的重大科学发现——在人类染色体的特殊位置发现了一个容易导致肝癌的易感基因区域。与此同时,《自然遗传学》在线公布了这一原创性研究成果,这是该团队近两年发表的第11篇《自然》子刊论文,继续在该领域领跑国际同行。  领跑源于人才。从成立之日起,中心就着手组建了由31位不同领域知名专家、包括10位院士组成的学委会,以及由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周钢桥、张令强等为骨干的近300人的科研大军,基本形成了以院士领衔,中青年学者为骨干的科技创新团队。5年来,中心科技人员分别获得了国际蛋白质组学贡献奖和成就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求是奖、何梁何利奖、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全军科技创新群体,另有3人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8人被评为总后科技银星、新星,2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人才推动发展。2009年4月,张令强研究员课题组在肿瘤研究领域发现了一种重要的新型蛋白质,可以选择性地干扰抑癌基因,可能成为肿瘤防治的新型靶向分子;2009年8月,唐丽、杨俊涛博士等在前期大规模发掘人类胎肝新基因、新蛋白的基础上,经过长年的潜心探索研究,第一个发现了在肝脏中特异表达的免疫调控分子;2009年国庆前夕,在加拿大多伦多举办的首届“国际蛋白质组学高峰论坛”上,贺福初院士荣获“国际蛋白质组学成就奖”。这是我国首位科学家首次获此殊荣。  发展催生硕果。2005年至2010年9月,中心共发表学术论文230篇,影响因子合计1307。其中国际顶级刊物《自然》系列子刊、《科学》发表文章11篇。获省部级二等奖以上成果1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和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此外,还获得发明专利19项。  金秋十月,在中心成立5周年之际,又传来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曾被誉为“九大行星”的“两谱”、“两图”、“两组”、“三库”任务,即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表达谱和修饰谱,定位图和连锁图,生理组与病理组,样本库、抗体库和数据库,基本架构已经完成,标志着蛋白质组“九大行星”架构里第一个“人体器官”正式诞生,进一步奠定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核心地位。
  • 黄超兰团队利用整合“新连接肽段”鉴定策略的蛋白质基因组学发现人源蛋白的新异形体
    基因转录产生的mRNA前体可以通过可变剪接产生不同的mRNA剪接异构体,这些mRNA可以翻译成序列不同的蛋白质,即蛋白质异形体。蛋白质异形体与许多疾病的病理机制密切相关,如癌症、多发性硬化症、心肌肥大、自身免疫病、糖尿病等,蛋白质异形体还被用作生物标志物和疾病治疗的靶标1,因此,开展针对蛋白质异形体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蛋白质异形体的发现、注释与验证是其功能研究的基础,得益于高通量转录组深度测序技术以及可变剪接分析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基因组编码的蛋白质异形体已经得到了较充分的注释,但由于大多数基因都有一个主要的编码产物,而与疾病发生和蛋白功能调节密切相关蛋白质异形体往往表达量较低,所以,一部分低丰度的蛋白质异形体仍然可能没有被注释。  近日,北京大学医学部精准医疗多组学研究中心黄超兰团队针对蛋白质新异形体的鉴定开发了整合新连接肽段鉴定策略的蛋白质基因组学分析流程,并应用于深度覆盖的人蛋白质组质谱数据集的分析,成功发现并验证了分别来自2个功能重要的基因NHSL1(编码NHS样蛋白1)和EEF1B2(编码真核翻译延伸因子eEF1B的亚基eEF1β)的3个新蛋白质异形体。该研究以“Proteogenomics integrating novel junction peptide identification strategy discovers three novel protein isoformsof human NHSL1 and EEF1B2”为题于2021年8月21日线上发表在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期刊上。  本研究首先聚焦了“新连接肽段”这一概念,即被内含子分隔开的新外显子和已注释外显子共同编码的肽段,新连接肽段可提供关于新可变剪接位点的信息,对于鉴定新蛋白质异形体至关重要。目前从质谱数据中挖掘新蛋白质异形体,主要是通过搜索转录组数据的三框翻译库。由于漏注释的蛋白质异形体往往缺少已知转录本和同源蛋白,传统的基于全基因组六框翻译库的蛋白质基因组学策略不能鉴定到新连接肽段,无法获知新可变剪接位点。因此,研究者首先提出了一种鉴定新连接肽段的策略,基本思路为:①假设一个基因可以编码一个新的蛋白质异形体,那么就意味着该基因中存在一个新的蛋白质编码区(CDS),这个CDS的具体位置是未知的,它可能出现在任意一个已注释CDS的5’端或3’端 ②通过理论酶切的方式枚举所有可能的由新CDS与已注释CDS共同编码的新连接肽段,对于枚举出来的新连接肽段,由新CDS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是未知的,用“X”表示 ③对所有的人类已注释基因都做同样的处理,从而构建一个理论新连接肽段数据库 ④对质谱数据集,采用多参数下的从头测序获取每张二级谱图的所有候选肽段,用以与理论新连接肽段数据库进行匹配,如果候选肽段在理论新连接肽段数据库中存在,那么它就被认为是该谱图对应的可能的连接肽段 ⑤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质谱数据中存在的所有可能的连接肽段枚举出来,然后可加入到已注释蛋白质组数据库中进行搜库,以进一步排除假阳性结果,鉴定高可信新连接肽段 ⑥新连接肽段的来源分析,溯源新可变剪接位点。作者已将上述策略写成自动化软件CJunction,并上传至GitHub (https://github.com/CProteomics/CJunction),供广大读者直接使用。   图1. CJunction枚举质谱数据中可能存在的新连接肽段的原理图随后,研究者建立了针对新蛋白质异形体发现的整合新连接肽段鉴定策略的人蛋白质基因组学分析流程,并应用于一组深度覆盖的HeLa质谱数据集的分析,成功鉴定并验证了1个新连接肽段和2个由外显子单独表达的新肽段。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最终发现并验证了分别来自2个基因NHSL1和EEF1B2的3个新的蛋白质异形体,依次命名为:NHS-like protein 1 isoform X15、NHS-like protein 1 isoform X16和elongation factor 1-beta isoform X2。值得注意的是,上述2个基因的新蛋白质异形体相较经典的编码产物分别有一个96个氨基酸和60个氨基酸长的新N端,这种序列差异暗示它们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不同功能,值得进一步探究。本文所提出的策略可应用于更多深度覆盖的蛋白质组质谱数据集中,未来有助于发现更多新的蛋白质异形体。  图2.基因NHSL1表达的新蛋白质异形体的鉴定  北京大学医学部精准医疗多组学研究中心、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黄超兰教授为本文的通讯作者,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博士研究生何崔同为本文的第一作者。  原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jproteome.1c00373
  • 应脉医疗又一战略合作,布局Seer高深度无偏蛋白质组学新技术
    2023年8月8日,应脉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下称:应脉医疗)与上海康昱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康昱盛)在上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推广美国Seer公司的高深度无偏蛋白质组学新技术,助力基于血液的蛋白质组学精准医疗进入新时代,这是应脉医疗继2021年宣布与Seer达成合作进军中国蛋白质组学市场后的又一战略合作。  生物信息巨头布局中国蛋白质组学市场  2021年,Seer宣布与应脉医疗达成独家经销协议,重点是加速公司蛋白质图谱产品套件(Proteograph系统平台)的商业扩张。根据协议条款,应脉医疗将负责Seer Proteograph系统平台在中国的销售、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并为在中国拓展这一颠覆性技术铺平道路。Seer公司拥有专有的纳米粒子(Nanoparticle, NP)技术,让血液蛋白质组在实现深度和通量上的“非特异性选择”方法成为可能。Seer公司提供的Proteograph™XT平台利用经过特殊制作的纳米粒子磁珠,在跨数十个数量级丰度之间,非特异性地结合各类蛋白,无需额外去除高丰度蛋白,再利用高性能的质谱技术,达到高精度测量。在兼顾深度,增强蛋白组分析通量的情况下,实现对大规模血液蛋白的可重复性定量分析,创造了无偏差高通量探寻生物标记物的机会。  作为Seer在中国市场的独家经销商,应脉首席运营官边英男博士表示,非常高兴能与康昱盛达成本次合作,康昱盛具有丰富的客户资源,专业的技术支持。双方将发挥各自在擅长领域的优势,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倍增效果,推动创新的血浆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生命科学、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  康昱盛总经理林建成先生表示,应脉医疗的资源丰富、市场洞察力敏锐。相信高深度无偏蛋白质组学技术具有非常巨大的市场潜力,期待与应脉医疗共同为基于质谱的血浆/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与应用开启新的篇章。  中国的生命科学和医药市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并且拥有蛋白质组学的巨大潜力。 随着肿瘤学、神经学和免疫学在全球卫生保健需求的激增,我们需要新的工具来加速对生物学的见解,识别生物标志物,并开发新的治疗方法。Seer提供的无偏、深入和大规模的蛋白质组学平台解决了这一需求,使制药和生物医学研究人员能够发现新的生物标记物,用于诊断和治疗癌症及其他疾病,并更好地了解健康细胞的功能。  关于康昱盛  康昱盛是一家专门提供生物制药领域科学信息整体解决方案的公司。公司由一批多年从事生物医药信息学前沿技术研究、科学咨询、技术服务以及产品研发的科学家于2009年创立。经过10多年的技术积累并得益于我们与国内优秀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我们拥有一支专业的技术服务团队和资深的专家咨询团队,服务于生物医药领域的各种创新研发型公司、学术科研机构、大学以及政府部门,提供从药物设计分子模拟、生物信息学、化学信息学与研发信息管理系统、化合物毒性预测分析、蛋白质组学、代谢调控分析、二代测序变异与疾病关联分析,到临床前、临床的数据分析以及管理等一系列国际知名的科研软件产品、平台以及成熟的科学信息解决方案。我们目前在中国服务超过900家生物医药行业的企业与学术客户,竭诚为他们研发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服务与产品支持!
  • 定量蛋白质组学揭示内质网应激作用下蛋白质的构象变化
    大家好,本周为大家分享一篇发表在Analytical Chemistry上的文章Quantitative Structural Proteomics Unveils the Conformational Changes of Proteins under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1,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来自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Ronghu Wu助理教授。在真核细胞中,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负责蛋白质组中40%蛋白质的合成和成熟。蛋白质合成或折叠过程中的变化都将影响内质网的稳态,进而导致未折叠蛋白的积累和蛋白分泌效率的降低。在过去几十年的研究中,内质网应激反应被广泛研究,但是内质网应激反应后蛋白质折叠状态的变化却没有被深入研究。基于丰度的蛋白质组学方法不能直接用于分析蛋白质状态的变化,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整合了半胱氨酸(cysteine,Cys)共价标记、选择性富集和定量蛋白质组学,称为半胱氨酸靶向共价蛋白绘制(cysteine targeted covalent protein painting,Cys-CPP),用于研究蛋白质组范围内的蛋白质结构和变化(图1A)。  使用CPP分析蛋白质结构,需要一种具有高反应活性的探针。作者设计了一种针对半胱氨酸的探针,其中包含半胱氨酸反应基团、用于富集的生物素部分和用于生成半胱氨酸特异性识别位点标签的可裂解连接部分(图1B)。以变性处理后的蛋白样品作为蛋白质展开形式的参考,计算肽段在原始样本和变性样本中的比例从而获得宝贵的蛋白质结构信息。  图1.利用半胱氨酸反应探针定量分析人细胞蛋白质组中半胱氨酸暴露率的原理。(A)Cys-CPP的一般工作流程。(B)半胱氨酸残基与探针之间的反应。富集后,进行紫外裂解,在修饰的半胱氨酸上留下一个小标记,用质谱进行位点特异性分析。  半胱氨酸暴露率Rexpo通过每条肽段在原始样本和变性样本中的比值进行计算。结果显示:(1)半胱氨酸的暴露率和溶剂可及性呈现正相关(图2C) (2)在丝氨酸和苏氨酸等极性氨基酸残基旁边的半胱氨酸具有相对较高的暴露率,这与人们普遍认为亲水残基更有可能暴露在蛋白质表面的观点一致 (3)甘氨酸和脯氨酸附近的半胱氨酸具有更高的暴露率,这是因为这两种氨基酸通常出现在蛋白质的转角和环结构中,对半胱氨酸的空间位阻较小 (4)半胱氨酸暴露率与其有/无序区(图2D)或所处二级结构(图2E)的相关性分析均表明,较低的暴露率与更稳定和结构化的局部环境有很好的相关性。这些数据结果共同证明目前的方法可以准确地测得半胱氨酸暴露率,并为蛋白质结构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图2.HEK293T细胞中半胱氨酸暴露率的分析。(A) VAHALAEGLGVIAC#IGEK(#代表标记位点)的串联质谱样本。报告离子的强度使我们可以准确定量一个半胱氨酸的暴露率(左框为报告离子强度的放大视图)。(B)蛋白CCT3中被定量半胱氨酸的定位和暴露率演示(PDB代码:6qb8)。(C−E)比较不同的溶剂可及性(C)、预测无序区(D)和二级结构(E)的半胱氨酸暴露率。  衣霉素(Tunicamycin,Tm)可抑制 N-糖基化并阻断 GlcNAc 磷酸转移酶 (GPT)。由于蛋白质的N-糖基化经常发生在共翻译过程中,在蛋白质折叠的调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衣霉素会引起细胞内质网中未折叠蛋白的积累并诱导内质网应激。基于此,作者用衣霉素对细胞进行处理,计算并对比了衣霉素处理样本和正常样本中的半胱氨酸暴露率。正如预期的那样,Tm处理样本中许多半胱氨酸的暴露率升高,且Tm对于蛋白质不稳定区域的作用尤为显著。根据Tm处理样本和正常样本之间半胱氨酸暴露率的差值,作者将所有位点划分为5个部分,在Tm处理下,近三分之一的半胱氨酸定位区域没有明显的结构变化(差值在-0.05~0.05之间),而28%的位点则高度暴露(差值0.15)(图3B)。对这两种蛋白质进行基因本体(Gene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图3C),结果显示:差值在-0.05~0.05之间的蛋白通常是糖异生或折叠过后具有良好结构区域的蛋白,而差值0.15的蛋白则是与囊泡转运相关的蛋白。这表明抑制N-糖基化主要影响经典分泌途径中的蛋白质,与预期相符。  图3.利用Tm抑制蛋白质N-糖基化对蛋白质折叠影响的系统研究。(A)Tm处理和对照样品之间半胱氨酸暴露率的比较。(B) 不同暴露率变化范围内的蛋白质数量。(C)在具有高度展开或稳定区域半胱氨酸的蛋白之间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  由于Tm对于预先存在的、折叠良好的蛋白质所产生的影响可能远小于对新合成蛋白的影响,分别研究Tm对这两种蛋白的影响是必要的。作者通过将目前的方法Cys-CPP与细胞培养中氨基酸的稳定同位素标记(pSILAC)结合(图4A),探究了细胞中已存在蛋白和新合成蛋白在内质网应激作用下的不同变化。结果显示:(1)抑制N-糖基化对新合成蛋白的去折叠影响比对已存在蛋白的影响更显著(图4C) (2)N-糖基化除了调节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外,在蛋白质三级或四级结构的形成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图4D)。  图4. 抑制N-糖基化对新合成蛋白和已存在蛋白折叠状态影响的研究。(A)量化新合成蛋白和已存在蛋白折叠状态变化的实验设置。(B) 经Tm处理和未经处理的细胞中新合成和已存在蛋白质的重叠。括号内为每组蛋白质数。(C)不同蛋白质组中暴露率的分布。(D) 在有或没有Tm处理的细胞中、在不同的二级结构下,新合成和已存在蛋白之间半胱氨酸暴露率的差值分布。  本文通过设计一种半胱氨酸靶向探针,定量半胱氨酸残基的暴露率,系统地研究了蛋白质的结构以及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半胱氨酸暴露率与蛋白质局部结构的相关性非常好。利用该方法,作者研究了Tm引起的内质网应激反应下细胞中蛋白质的结构变化。此外,通过将Cys-CPP与pSILAC结合,研究了在内质网应激反应下原有蛋白和新合成蛋白的结构变化差异,并详细分析了内质网应激对蛋白质去折叠的影响,深入和准确地了解内质网应激下的蛋白质结构变化,有助于深入了解蛋白质的功能和细胞活性。  参考文献:[1] Yin K, Tong M, Sun F, et al. Quantitative Structural Proteomics Unveil the Conformational Changes of Proteins under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J]. Analytical Chemistry, 2022,
  • 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第六期蛋白质组信息学培训班
    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第六期蛋白质组信息学培训班  时间:2017年11月7-10日  地点: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北京市昌平区科学园路38号,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内)  主办单位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北京(凤凰中心)  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BPRC)  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SKLP)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CNHUPO)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简称“凤凰中心”)/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BPRC)坐落在国家科技创新示范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是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国家科技基础设施,也是国际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执行总部、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首都科技条件平台。  凤凰中心/BPRC在以院士领衔,入选“千人计划”、国家杰青、北京市科技新星为骨干的专家团队带领下,在生命科学领域不断开拓,建立了高通量、高分辨率、高精度的蛋白质组学,以高性能“天河”超级计算机为核心的生物信息学,蛋白质相互作用,多功能多层次显微成像,流式分选,模式生物构建,抗体药物筛选等技术体系与平台。我们愿与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有识之士一起,推动生命科学新发现、新技术、新产品的涌现,实现“创造历史,引领世界”的梦想。  培训目的  本课程为生命科学研究人员介绍如何合理利用和开发蛋白质生物信息学资源。课程着眼于实际数据库搜索、工具使用、大型数据库分析、生物学网络构建、可视化和数据分析等。采取小班授课,专人指导 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讲师与学员研讨的方式进行 精心挑选相应的上机软件,提供充足的实际操作机会 让每位学员学有所成。  培训对象  ●从事生命科学、农学、医学等领域科研工作者和高校教师及研究生  ●迫切希望提升生物信息分析能力的学者  培训内容  质谱数据深度分析、蛋白质注释及功能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构建及分析、蛋白质组研究主题信息服务和专业数据库研发。  课程安排2017年11月6日15:00-17:00软件安装2017年11月7日主持人:杨冬邵晨主题:蛋白质组信息学蛋白质鉴定时间主讲人培训内容9:00-10:00讲座邵晨●课程介绍●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组信息学工作流程10:00-10:45讲座邵晨工作流原理●序列数据库●肽段鉴定●蛋白组装●蛋白定量●质量控制和标准10:45-11:00茶歇11:00-11:45讲座杨冬工作流原理●翻译后修饰●数据挖掘●数据注释●聚类和其他分析11:45-12:30练习杨冬常用的生物信息数据库和工具12:30-13:30午餐13:30-14:30讲座杨冬Mascot:实践中的搜索工具14:30-15:15练习杨冬搜索工具的环境15:15-15:30茶歇15:30-16:30讲座杨冬搜索工具实际应用16:30-17:15讲座OmicsBean题目待定17:15结束2017年11月8日主持人:朱云平主题:定量蛋白质组时间主讲人培训内容9:00-10:00讲座常乘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母离子标记方法10:00-10:45讲座常乘标定定量蛋白质组学:子离子标记方法10:45-11:00茶歇11:00-11:45练习常乘马洁冯晓东MaxQuant上机练习11:45-12:30练习常乘马洁冯晓东MaxQuant上机练习12:30-13:30午餐13:30-14:30讲座常乘非标定量蛋白质组学14:30-15:15练习常乘差异表达蛋白的统计分析15:15-15:30茶歇15:30讲座常乘PANDA和PANDA-view介绍16:30练习常乘马洁冯晓东PANDA和PANDA-view上机练习17:15结束2017年11月9日主持人:冯晋文主题:工作流数据发布时间主讲人培训内容9:00讲座冯晋文TPP(transproteomepipeline)数据分析平台介绍10:00练习冯晋文●基于X!Tandem肽段鉴定●基于peptideProphet肽段验证10:45-11:00茶歇11:00练习冯晋文蛋白质定量●Libra蛋白质组装●ProteinProphet11:45练习冯晋文实际操作12:30-13:30午餐13:30讲座冯晋文Firmiana简介14:30练习冯晋文Firmiana上机练习15:15-15:30茶歇15:30讲座HenningHermjakob数据存储与索引:ProteomeXchangeandOmicsDI16:30练习马洁实际操作:基于Iprox的数据存储17:15-18:00Phototime2017年11月10日主持人:李栋主题:网络和通路时间主讲人培训内容9:00讲座李栋蛋白质网络的构建与分析10:00讲座李栋蛋白质数据集深度挖掘10:45茶歇11:00练习李栋网络工具介绍:●KEGG,Reactome●STRING11:45练习李栋上机练习12:30午餐13:30讲座刘中扬Cytoscape简介14:30练习刘中扬Cytoscape上机练习15:15-15:30茶歇15:30-16:30练习HenningHermjakobReactomepathwayanalysis17:15结束  培训费用  ●即日起至11月6日之间注册:每人4500元,学生4000元。  ●网上注册地址:http://111.198.139.71/training/cn/  ●培训费用包含:培训资料、培训期间的午、晚餐。  ●住宿费用自理,请自行联系酒店登记住宿信息。  报到时间和地点  ●报到:11月6日全天,凤凰中心/BPRC  ●培训:11月6-7日,凤凰中心/BPRC(北京市昌平区科学园路38号,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内)。  ●住宿:北京梧桐苑商务酒店(紧邻凤凰中心大楼),预订电话:010-61777200(预定时请说明参加此次培训)  ●学员自备笔记本电脑(具有WiFi无线网络功能)用以操作练习。  注意事项  · 学员可使用自己的数据进行练习,在主讲人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给予一定的指导。  · 参加本期培训班的学员可以享受中心提供的技术服务优惠政策。技术服务项目请看网站:http://www.bprc.ac.cn/guidance/list.php?catid=27或http://www.ncpsb.org/cn/%E6%9C%8D%E5%8A%A1  汇款信息  帐号:0200004909200041055  账户名称: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开户银行:工商银行北京市永定路支行  注:汇款时请务必注明学员姓名、单位和“信息学培训班”字样。汇款后将汇款凭据传真至中心,或将扫描电子版发送至邮箱bprctrain@163.com,以确保汇款安全到账。  如需发票请注明发票抬头,培训结束后统一开具发票(培训费、会议费等)。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注册:(010)61777015  咨询:(010)61777010  传真:(010)61777050  电子邮件:bprctrain@163.com  通信地址:北京市昌平区科学园路38号(102206)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