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全国信息光学与光子器件学术会

仪器信息网全国信息光学与光子器件学术会专题为您整合全国信息光学与光子器件学术会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全国信息光学与光子器件学术会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全国信息光学与光子器件学术会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全国信息光学与光子器件学术会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全国信息光学与光子器件学术会话题讨论。

全国信息光学与光子器件学术会相关的资讯

  • 第三届全国信息光学与光子器件学术会议将举办
    光学前沿——第三届全国信息光学与光子器件学术会议(CIOC2010)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主办,广西师范大学与中国激光杂志社联合承办。第一届(CIOC2008)、第二届(CIOC2009)学术会议分别于2008年8月、2009年8月在南京与青岛举办,并取得了圆满成功。每届会议都有来自全国160多个高校和研究院所的近5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出版专题文集两期。应广大代表要求,第三届学术会议(CIOC2010)将于2010年8月6-9日在广西桂林举办。  CIOC2010继续以光信号处理技术、光电子技术、光子器件、新型光功能材料等领域等作为主题,还将增加能源光子学、机器视觉专题。会议面向全国高等院校、研究院所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征集高水平论文。  本次会议将在会前审稿,全文通过审稿的代表可在会议报到时领取论文录用通知单,每篇文章至少需要一名作者到会参与学术交流。全文通过审稿的文章将刊登在《光学学报》 “信息光学”专刊(Ei收录)、《强激光与粒子束》(Ei收录)、《光子学报》、《应用光学》上,优秀文章可安排到《光学学报》正刊发表。其余文章可推荐到网络期刊《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出版(出版周期60天)。  广西师范大学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大学,坐落在世界著名山水旅游名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学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创办于1932年,有王城、育才、雁山3个校区。广西师范大学竭诚欢迎各位光学专家参会、考察和指导,以推动光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会议时间:2010年8月6日-9日  会议地点:广西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  指导单位:中国光学学会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承办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中国激光杂志社  媒体支持:《光学学报》、《中国激光》、《强激光与粒子束》、《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光子学报》、《应用光学》、中国光学期刊网(www.opticsjournal.net)  会议主题/征稿范围:  1、光信号处理技术 2、能源光子学  3、光通信、光网络技术 4、光器件与集成光路  5、光电子技术及其应用 6、先进光功能材料技术及应用  7、机器视觉及应用 8、其他相关技术  征文要求:  论文摘要需中英文对照,中文摘要控制在250~300字,重点包括4个要素,即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英文摘要要求句型简单、语句顺畅、意义完整。摘要须用第三人称撰写,控制在1000字左右,一个A4页面以内(小四号字排版)。  论文全文不超过8000字,论文应该是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或独创意义的学术论文,有一定独立见解的理论论述,有可靠数据的实验报道,有科学依据的技术应用或阶段性科研成果的实验快报。不接受综述和已在国内外正式出版刊物上发表过的论文。来稿需注明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单位、通讯地址(包括邮编、电话、E-mail等)、标明所属征稿范围的第几类。论文格式请参考模板http://www.opticsjournal.net/post/PT080503000025GdJf.doc  注册、投稿、酒店预订请登陆会议官方网站,使用中国激光杂志社汇同会议系统在线注册和投稿。http://www.opticsjournal.net:8889/CIOC.htm  注意,选择《光子学报》投稿的作者请直接联系《光子学报》编辑部,文章录用后由会务组统一发送参会邀请函。  企业研讨及产品发布:  为促进学界和产业界的融合,本次论坛欢迎光电企业参与赞助,赞助企业可在会议、摘要集、论文集、网站上发布信息,主办单位将提供产品介绍的时间和产品展示场地。  重要日期:  论文全文提交截止时间:2010年6月1日  论文是否接收通知时间:2010年7月6日  预注册交费截止时间: 2010年7月16日  报 到:8月6日9:00-20:00  大 会 报告:8月7日9:00-17:00  分会场报告:8月8日9:00-17:00  考 察:8月9日  注册报到事项:  1.收费:本次会议收取会务费1200元,学生凭学生证1000元(预注册优惠价为一般代表1100元,学生代表900元,需在2010年7月16日之前交费)。  2.食宿:会议期间食宿费自理,无伙食补贴。  3.汇款方式:  (1)银行汇款(需由对公账户汇出):  账户名:《中国激光》杂志社有限公司 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嘉定支行  账 号:1001 7008 0930 0218 071 附言备注项:CIOC会务费  (2)邮局汇款:邮 编:201800 地 址: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  收款人:《中国激光》杂志社有限公司 附言备注项:CIOC会务费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 中国激光杂志社 201800  会务投稿:段家喜 编辑 电话:021-69918426 传真:021-69918705  展览赞助:高福海 主管 电话:021-69918011 传真:021-69918705  电子信箱:conference@siom.ac.cn  会议官方网站:http://www.opticsjournal.net:8889/CIOC.htm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广西师范大学  (中国激光杂志社代章)
  • 海洋光学参展第八届国际信息光学与光子学学术会议(CIOP 2016)
    光学前沿——第八届国际信息光学与光子学学术会议(CIOP 2016)于2016年7月17-20日在上海举行。本届会议为期四天,由中国激光杂志社、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美国光学学会、日本光学学会及韩国光学学会国际联合主办;IFSA协同创新中心、局域光纤通信网和新型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协办。 会议共邀请7个大会报告,设立12个分会场:光电子集成与光互联、光学传感、生物光子学、光学设计与光学精密测量、光通信光网络技术、全息与光信息处理、光学成像与显示、微纳光子学与超材料、激光与非线性光学、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技术、激光微纳加工与光学精密制造、先进光功能材料与器件。会议研讨了国际上最前沿的科学技术研究,作为展商的海洋光学也参与了“光学传感”场次的专场宣讲,由应用工程师做了题为微型光谱仪在水质监测方面的应用〉向与会者介绍了基于微型光谱仪而开发的水质监测产品、产品特点与优势以及应用配置。 此次会议不仅有为了丰富科研工作者科研与论文写作经历而举办的主编报告会,更有为了鼓励学术交流而举办的“优秀张贴报告评选”活动,因此吸引到了近800位国内外学者与研究生参会,也为海洋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与与会者深入交流。我们主要展示了FLAME,FLAME-NIR,QEPRO三个新品,为客户主推MX2500+ 和激光测量方面的应用,同时也为到访的老客户解决了现场提出的亟待解决的软硬件问题,为后续可能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主办方追求极致,不忘初心力争让CIOP国际会议都能几近完美的办会初衷,也与海洋进入亚洲十年“初心始终”的理念一致,期待来年擦出更多火花。
  • 滨松将出席第十一届国际信息光学与光子学学术会议(CIOP)
    由中国激光杂志社联合西北工业大学等共同主办第十一届国际信息光学与光子学学术会议(CIOP)将于2019年8月6日-9日在西安索菲特人民大厦会议中心举办,滨松中国受邀参与。此次大会将围绕光物质相互作用、光学测量、红外与太赫兹技术、微纳光子学、光学材料、光通信与网络等方向做出精彩报告。届时,将会有来自美国、韩国、日本、德国等800余位科研人员及企业代表同聚一堂,交流讨论。信息光学与光子学是滨松很早就关注的一个领域,十几年来一直不断深入对该领域的研究与探索,现如今我们的产品也越来越多的获得业界的认可。此次大会上,滨松将会重点呈现激光驱动光源、空间光调制器以及相机等产品的产品信息,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前来交流讨论。反射型空间光调制器X13138系列ORCA-Flash4.0 V3 sCMOS相机
  • 第十九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交流会在京顺利召开
    日前,由中国光学学会光学测试专委会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联合主办的第十九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交流会在京顺利召开。 第十九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交流会合影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崔向群,以及中国光学学会光学测试专委会主任委员、研究员郑万国,分别对量子计算、主动光学和激光核聚变的研究创新进行了回顾与展望。   中国计量院院长方向研究员应特别邀请以“从国际单位制的演进看坎德拉量子化”为题作大会报告。多名光学测试专家分别围绕大口径SiC反射镜、极高速成像系统、先进光刻量产工艺、微结构显微光学、月球与深空光谱测量,以及基于探测器的新一代光辐射计量基准等前沿技术进行了交流研讨。 中国计量院院长方向研究员作大会报告   会议共设光学元件材料、光电器件、光学系统、激光、医用光学与生物光子学、量子计量与测试等7个分会场。累计进行专题学术报告99个,其中中国计量院代表共报告11次。   会议邀请了来自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北京计量院等科研院校和企业的3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为光学测试领域产学研用等单位提供了高水平交流平台。
  • 牛智川:锑化物外延材料与红外光电器件的开拓者
    在科研的路途中,固然山高水深,寒暑风雨,但只要初心如磐,奋楫笃行,终能让梦想照进现实。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量子光电子学首席教授牛智川,就是在这样的风雨兼程中,实现了半导体材料的突破。锑化物材料的突破半导体是一种材料,是现代科技不可或缺的技术。半导体技术发展一代材料体系、形成一代器件技术。本世纪初,锑化物半导体材料,即GaSb基晶格匹配异质结、量子阱、超晶格体系获得业界高度重视,其破隙型窄带隙能带构型和材料组分适于能带工程设计调控和先进的III-V族半导体工艺,为突破传统红外半导体长期瓶颈提供全新路径。近年来GaSb单晶、衬底与外延材料技术的突破,极大地促进了中波红外激光器、中长波红外探测器的技术跨越,其应用价值得到确认,2009年起西方实施锑化物半导体出口管控。“只有将科技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才能真正的安心,放心。”近些年来,中国的科研工作者经历了太多这样的波折,所以,面对封锁,牛智川教授没有抱怨,更没有放弃,他知道,这是中国制造必然要走的一步。锑化物材料属于多元素化合物体系,相比于其他材料,锑化物量子阱超晶格等低维材料的能带结构最为复杂,器件台面、腔面表面氧化性质悬殊,实现高光电效率激光发光和探测器的能带设计优化、外延材料质量调控、器件高稳定性的工艺结构优化方法、高可靠性大功率输出热场等综合表征与优化等,都是该器件技术的核心科学难题。作为长期从事半导体低维材料物理与量子光电子器件技术研究的探索者,牛智川教授率先在我国开拓锑化物半导体外延材料与红外光电器件技术方向。他带领团队针对锑化物多元复杂材料能带设计及外延生长技术的挑战难题,聚焦中波红外量子阱激光器波长拓展效率提升、长波红外超晶格探测器暗电流抑制效率优化等关键科学问题和应用发展需求,历经20年攻关,成绩斐然。他,不仅发明GaSb基二元AlSb/AlAs/AlSb/GaSb超晶格数字合金,克服锑化物四元、五元合金组分精确控制和组分互溶,提升光学质量和发光效率;发明As/Sb、Ga/In双交叉外延技术,提升超晶格质量和载流子寿命;创新外延技术,解决应力平衡、缺陷界面调控、表面颗粒抑制难题;锑化物量子阱材料用于2-4微米中波红外激光器,激光单管/巴条/模组的室温连续功率分别达到2.6瓦/18.4瓦/172瓦的国际最高记录(超越禁运指标),超晶格材料用于中长波红外探测器,实现了单色、双色焦平面探测器,国际首次报道>14微米甚长波焦平面成像芯片。这些成果标志着中国的单晶、衬底与外延材料及器件技术成功突破封锁,2023年7月,我国发布锑化物材料管制法规,自此,国内的锑化物半导体技术实现了跨越式的升级。乘风破浪的探索从零开始,一路披荆斩棘,屡获突破,到现在,整个锑化物半导体红外光电产业链逐渐完善和发展,牛智川教授依靠的就是开拓创新,砥砺前行。众所周知,科研是永无止境的,半导体领域的探索更是如此,InAs/GaAs量子点量子光源、InGaAsSb量子阱大功率与单模激光器的问世,就是牛智川教授持续深耕探索的见证。InAs/GaAs基量子点量子光源。面向量子光源核心器件基础研究前沿和量子信息系统重要需求,围绕半导体量子点生长密度和均匀性控制技术挑战,研究发展亚单层InAs循环、束流梯度分布外延新技术,揭示液滴法生长量子环机理,突破量子点相干发光效率、单光子发光速率和全同性瓶颈,实现三项全优性能单光子源,实现量子点单光子量子态存储(Nat. Comm.),发展量子点拓扑角态激光(Light),为构建全固态量子网络提供半导体量子光源器件解决方案。InGaAs(Sb)量子阱激光器。面向中短波红外激光重大需求,围绕量子阱应变临界束缚、拓展波长、提升功效难度难题,发明锑化物数字合金势垒结构,研制成功1.9-3.6微米高功率和单模激光器,其中2.0微米激光器的室温连续功率国际领先突破卡脖子(禁运)条例,发光效率和单模性能超越国际同行。花会沿路盛开,牛智川教授的科研之路也会如此。一个有坚定信念的探索者,总是能够从容的面对荆棘,能以智慧扛起身负的责任和使命。作为中国的半导体人,牛智川教授始终对中国的半导体充满了期待,他认为,中国的半导体处于黄金发展时期,但任何产业的发展都不会一蹴而就,半导体的探索是一场接力赛,“只要有更多的人投入到半导体领域,中国的半导体技术,才会不断突破,产业才会实现可持续发展。”他这样说,也在这样做。作为博士生导师,牛智川教授十分关注学生的成长,毕竟,知识需要传承,科技需要接力,所以,他对学生的学业和科研要求严格,同时,对于学生遇到的问题,也给予指导和引导。目前,他已培养百余位硕士博士学位高级科技人才,这些人才走向了各自的工作岗位,继续助力中国半导体事业的发展。而牛智川教授本人,则继续以国家需求为目标,通过承担国家重点任务立足锑化物半导体领域,在基础研究成果之上,联合国内产学研用各方面力量,发起成立锑化物半导体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联盟,通过联盟方式针对各方需求,为国内各装备行业及高科技企业开发多功能高性能光电芯片,推动长期受限于国外技术封锁的红外高端光电芯片的自主可控全链条技术进步,实现从部分性能的超越领跑和满足各类需求的全链条解决方案。当前,半导体技术的代际更替已经进入了微电子与光电子技术的并重发展时代,锑化物窄带隙半导体呈现出第四代半导体光电芯片技术发展的重大潜力。未来,牛智川教授将以锑化物半导体光电材料与芯片为中心,面向智能化信息技术新时代广泛需求,建设完整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制造链条,并以这样的方式,提升中国半导体的整体竞争和研发能力。在这个喧嚣的时代里,牛智川教授始终踏踏实实,创新探索。不被繁华迷惑,不被名利捆绑,心里,眼里,始终是中国的半导体,或许,正是这份坚定,这份执着,让他在这个领域硕果累累。这就是牛智川,这就是中国的半导体人。个人简介牛智川,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二级研究员,博导,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量子光电子学首席教授。入选中科院“BR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首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先后主持了国家863计划,国家973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发计划等项目,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发表了400多篇论文,曾获得北京市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近年来积极推动引领新型锑化物半导体材料与红外光电器件成果转化,推动了相关制造与装备技术进步。
  • 31家信息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公布
    今年,科技部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信息科学领域31个参评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评估。其中,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单位8个实验室被评为“优秀类实验室”;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20个实验室被评为“良好类实验室”;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三家实验室被评为“整改类实验室”。国科发基〔2012〕1085号  山西省科技厅,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院办公厅:  今年,科技部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信息科学领域31个参评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评估。根据专家评估意见,现将2012年信息科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通报如下。  一、五年整体发展情况  经过五年发展,信息科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在支撑引领我国信息科学的发展、解决经济社会和国防安全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 围绕学科前沿和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开展了大量创新性研究,成为我国信息科学领域原始性创新成果产出高地。  实验室承担了大量国家重大科技任务。评估期内,参评实验室共获得竞争性科研经费76亿元,其中国家级科研经费60亿元。主持和承担了56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和584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三分之二实验室承担或参与了核高基、集成电路装备、宽带移动通信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实验室结合信息科学领域学科发展趋势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创新能力和研究水平不断提升。评估期内,实验室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2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0701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210项,其中包括57项国外发明专利。  实验室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突破多项关键技术。例如,在通信与电子学研究方面,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理论与技术对移动通信产业快速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计算机研究方面,弱假设条件下的机器学习理论与方法在国际著名期刊上被美欧等40个国家和地区学者引用,获得高度评价 在自动化研究方面,复杂大规模系统优化、非线性系统自适应控制等实时优化与控制算法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大型化工装置、大型炼油装置、大型火电核电装置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光学研究方面,高分辨空间光学成像技术成为探月工程的核心技术 在半导体与光电子研究方面,介电半导体集成薄膜新型器件和多功能集成光电子模块芯片等在航空发动机和载人航天工程中得到应用。  2. 涌现出大批高水平研究团队和高层次优秀科技人才,中青年人才已成为实验室发展的主要力量。  实验室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吸引、培养了一大批学术思想活跃的优秀人才,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团队。实验室现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9人,其中评估期内新增33人,获得创新研究群体资助13项,引进“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38人。实验室为优秀年轻科研人才的培养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发展空间,大批青年人才得以脱颖而出。许多优秀中青年人才担任起实验室主任和副主任岗位,年龄在50岁以下的实验室主任有19位,占总数的61%。优秀人才的凝聚、青年人才的培养、创新团队的形成为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进一步拓展了交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在促进协同创新方面发挥了辐射和带动作用。  在专项经费支持下,实验室设立开放课题,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科学家到实验室共同开展合作研究。实验室通过发起和主办高水平的国际重要学术会议、更多学者在国际学术组织和期刊任职、建立访问学者制度和客座研究等形式不断强化了互惠双赢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拓展了交流广度,增加了合作深度,提高了实验室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效地促进了实验室水平的提升。  4. 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本次评估情况来看,信息科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整体科研实力和研究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但同时,评估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和不足,如重大原创性研究成果较少,引领学科发展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需进一步加强,国内学术交流不如国际交流活跃等。这些需要在今后的实验室工作中予以解决。  二、评估结果与处理意见  1. 优秀类实验室。  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等8个实验室为优秀类实验室。对优秀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将加大专项经费支持。  2. 良好类实验室。  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20个实验室为良好类实验室。对良好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将继续给予专项经费支持。  3. 整改类实验室。  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同前两类实验室相比有一定差距,存在的问题也较多,经研究,予以整改:  (1)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暂时停拨专项经费,1年后视整改情况再作处理。  (2)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减拨专项经费,整改2年再考核。  (3)请上述3个实验室的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高度重视,组织实验室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和评估专家提出的主要问题提出整改方案,进行认真整改。  希望各参评实验室、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以此次评估为新的起点,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的要求,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和改进管理,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聚集优秀人才、承担重大任务、促进协同创新等方面的作用,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积极贡献。  附件:2012年信息科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doc  科 技 部  2012年11月29日2012年信息科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实验室按汉语拼音排序) 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主管部门优秀类实验室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子科技大学教育部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教育部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教育部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教育部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清华大学教育部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教育部良好类实验室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发光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教育部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教育部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大学山西省科技厅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北大学教育部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纤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教育部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教育部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教育部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邮电大学教育部微细加工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邮电大学教育部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育部整改类实验室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教育部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教育部
  • 铝型材与光伏行业的色彩解决方案—爱色丽的色彩色差仪测量仪器
    在铝型材与光伏行业中,色彩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铝型材而言,精准的色彩控制是确保产品外观质量与耐腐蚀性的关键;对于光伏产品,色彩不仅影响着外观美感,更与发电效率和产品性能紧密相连。然而,长期以来,在铝型材与光伏产品的色彩管控中,传统的测量方法存在诸多问题。人眼目视的方式主观性强,易受环境光线、个人视觉差异等因素影响,导致色彩测量结果的偏差和不一致。这种不稳定性不仅影响产品的整体质量,也给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带来挑战。一、爱色丽色彩测量仪器的优势与益处为解决铝型材与光伏行业的色彩管理难题,爱色丽推出了专业的色彩测量仪器。这些仪器运用先进的光学技术和精密的测量算法,为色彩测量提供了高精度的解决方案。爱色丽色彩测量仪器的突出优势在于能够精确测量铝型材的表面色彩和光伏产品的光学特性,并将测量结果与行业标准进行精准匹配。这为企业提供了科学、客观的色彩评估方法,大大增强了色彩管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使用爱色丽色彩测量仪器带来的好处是显著的。首先,它有效克服了人眼目视的误差,保障了色彩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其次,能够帮助企业提升产品的外观质量,增强品牌市场竞争力和认知度。再者,通过精确的色彩管控,能够减少因色彩误差导致的生产废品和返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它确保了铝型材和光伏产品色彩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提升产品质量,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二、爱色丽的全面色彩解决方案爱色丽为铝型材与光伏行业量身定制的色彩解决方案,整合了先进的硬件设备和专业的软件系统,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色彩管理支持。在铝型材生产领域,Ci7800台式分光色差仪凭借其卓越的测量性能和稳定性,能够对铝型材的表面涂层、氧化膜等进行精确的颜色分析和质量控制,确保每一批次的铝型材颜色都达到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手持式Ci64便携式色差仪则具有轻巧便携、操作灵活的特点,方便在生产现场、仓库、销售终端等不同场景快速获取色彩数据,及时发现和解决色彩问题。在光伏行业,爱色丽的测量仪器可以对光伏板的封装材料、边框、背板等部件的颜色和光学特性进行全面、深入的测量分析。例如,eXact 标准版便携式色差仪能够精准测量光伏组件的颜色参数,确保不同批次产品的颜色一致性,提高产品的外观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带有UV选项的Ci64便携式色差仪可以准确评估光伏材料在紫外线环境下的色彩变化和性能表现,为产品的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爱色丽凭借其先进的色彩测量技术和全面的解决方案,成为铝型材与光伏行业色彩管理的得力助手。相信在爱色丽的支持下,这两个行业能够实现更加高效、精准、稳定的色彩管理,推动产业的创新发展和品质升级。三、关于爱色丽“爱色丽彩通 ”总部位于美国密歇根州,成立于1958年。作为全球知名的色彩趋势、科学和技术公司,爱色丽彩通提供服务和解决方案,帮助品牌、制造商和供应商管理从设计到最终产品的色彩。如果您需要更多信息,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色丽彩通
  • 全国第十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征稿截止日期延至2024年7月31日
    为全力展示我国近红外光谱 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及成果,增进广大近红外光谱科技工作者和广大近红外分析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我国近红外光谱事业的发展,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主办、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仪器信息网)承办的全国第十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拟定于2024年9月23~25日在北京朗丽兹西山花园酒店举办。应广大参会代表要求,组委会决定将论文征稿截止日期从2024年7月10日延至2024年7月31日,欢迎大家继续踊跃投稿。会议投稿地址:https://www.instrument.com.cn/cs/Nir2024/Index本届会议将邀请国内经验丰富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专家、学者、用户和仪器专家与到会观众就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进行深入交流,并邀请国外知名学者和海外华裔学者与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会议同期,还将举办“纪念陆婉珍院士诞辰100周年”学术论坛、“中国近红外光谱三十年贡献人物”奖颁发仪式、“近红外光谱仪 器展”等相关的活动。》》》全国第十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通知(第二轮) 自2006年第一届会议成功召开以来,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已经成功举办了9届。回眸过去近20年的历程,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见证了我国近红外光谱技术和应用的发展历史,其陪伴并带动了一大批近红外人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关于提名和推荐“中国近红外光谱三十年贡献人物”候选人的通知2024年是全国近红外光谱 学术会议的第十届,也是陆婉珍院士诞辰100周年。值此具有特殊意义的时刻,仪器信息网(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特别设立 “中国近红外光谱三十年贡献人物”奖,旨在激励近红外光谱从业人员不断创新发展,进一步推进中国近红外光谱的产业化进程和应用普及。该奖项将于全国第十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期间颁发。》》》二十年回眸 全国第十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9月相聚北京 每一届会议不仅有专家学者最新的科研成果分享,更有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仪器公司现场分享并展示最新的仪器、技术及方法,为科研以及实际应用的拓展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第十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自通知发布以来,已经吸引了数十家相关仪器公司咨询、参展。部分参展厂商如下(更新中,排名不分先后):无锡迅杰光远科技有限公司ABB(中国)有限公司荧飒光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SI-WARE SYSTEMS赛默飞世尔科技分子光谱波通(珀金埃尔默品牌)瑞士万通中国有限公司北京与光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星博科仪有限公司江西绿萌分选设备有限公司上海如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奥谱天成(厦门)光电有限公司上海昊量光电设备有限公司蔚海光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忆玺智能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北京华夏谱创仪器有限公司天津九光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广东星创众谱仪器有限公司四川威斯派克科技有限公司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欧克森石化科技有限公司瑞士步琦有限公司北京鉴知技术有限公司……展位图一览会议联系人:叶建老师,手机:18211196128; mail:yej@instrument.com.cn 厂商赞助联系人:魏晖浩老师,手机:13552834693,mail: weihh @instrument.com.cn
  • 中国科大研制成功全光控制的非互易多功能光子器件
    p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团队在非互易光子器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团队的董春华研究组首次利用回音壁模式微腔中腔光力的非互易特性,实现了全光控制的非互易多功能光子器件,并首次实现集成光学定向放大器。该成果于5月4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pp  光在一般介质中具有双向传输的互易性,而打破这种互易性,即实现对光传输方向的非互易性,在经典和量子信息处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光环形器、隔离器、定向放大器等是典型的非互易器件。其中光环形器允许光以“环形”的方式传输,可用于光源保护、精密测量,这种功能还可实现经典或量子计算或通讯中信号的双向处理,有利于提高信道容量与降低功耗。定向放大器也已经被证明在基于超导回路的量子计算中具有重要意义。最常见的光学非互易器件主要利用磁光晶体的法拉第效应,但在器件集成化方面却面临着挑战,难点包括磁光材料与传统半导体材料不匹配、需要外加强磁场、在光频范围内磁光材料具有很高的传输损耗等。因此全光控制的片上光环形器、隔离器以及定向放大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pp  2016年该研究组实验验证了回音壁模式微腔中腔光力的非互易特性[Nature Photonics 10, 657-661 (2016)]。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利用单个光力微腔与双波导耦合的体系,实现了多功能的光子器件,包括窄带滤波器,具有非互易功能的四端口光环形器与定向放大器,并且这些功能模式可以通过改变控制光来实现任意切换。对于环形器而言,从端口1入射的信号光从端口2出射,从端口2入射的信号光从端口3出射,依此类推,构成1-2-3-4-1的环形路径,当只关注端口1和2时,它也是一个高效的光隔离器 对于定向放大器,从端口1入射的信号光被放大后从端口2出射,但从端口2入射的信号光从端口3出射,而不会从端口1出射,因此在1-2的方向上具有定向放大的功能。该器件结构简单,原理具有普适性,甚至可实现单光子水平的光环形器,同时可推广到任一具有行波模式的光力学体系,包括微波超导器件和集成声学器件。/pp  助理研究员沈镇、博士后张延磊、博士研究生陈元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董春华、邹长铃、孙方稳为通讯作者。上述研究得到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的支持。/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noimg/8011d69f-0177-4b3b-9e7f-d914803f5866.jpg" title="001.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基于腔光力学的环形器与定向放大器示意图/strong/ppbr//p
  • 科技部关于公布2017年信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
    2017年,科技部委托中国科协信息科技学会联合体,对信息领域3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进行了评估。近日,科技部发布了评估结果。  其中,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等9个实验室为优秀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9个实验室为良好类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3个实验室限期整改,整改期为2年,停拨2019-2020年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  值得注意的是,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未通过评估,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和《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的有关规定,该实验室不再列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序列。2017年信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序号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主管部门优秀类实验室(9个)1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北大学教育部2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3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教育部4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5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子科技大学教育部6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7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育部8微细加工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9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清华大学教育部良好类实验室(19个)10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教育部11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教育部12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教育部13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14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15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16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邮电大学教育部17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教育部18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19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邮电大学教育部20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1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2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23发光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4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5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教育部26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教育部27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教育部28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大学山西省科技厅整改类实验室(3个)29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教育部30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教育部31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未通过评估类实验室(1个)32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教育部实验室五年整体发展情况  据科技部消息称,从评估情况来看,实验室五年进步显著,整体水平有较大提升。五年来,实验室承担了大量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解决了一系列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取得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实验室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信息领域基础研究工作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  实验室基础研究能力得到提升。五年内,实验室发表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21603篇,外文专著79部,大量研究论文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实验室共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7项、二等奖27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7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4项。获得国内发明专利7548项,国际发明专利819项。  实验室凝聚、吸引并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科技人才和团队。在本评估期内,32个实验室新增两院院士11人,获批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5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8个 新增“千人计划”(含“青年千人计划”)45人。新增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6人,约占同期信息领域总数的37.9%。新增长江学者35人,约占同期信息领域总数的40.7%。同时,一批充满活力的优秀中青年科学家成为了实验室学术带头人,4位45岁以下中青年人才担当实验室主任。  实验室成为本领域承担国家重大任务的骨干基地。本评估期内,实验室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023项,总经费99.8亿元 承担其他科研任务6698项,经费48.3亿元。
  • 滨松中国即将参展生物医学光子学与成像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
    生物医学光子学与成像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PIBM)是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生物医学光子学国际盛会之一。1999年由华中科技大学在中国武汉创办,每两年一届,现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四届。本届盛会首次由海南大学主办,将于2021年12月2-4日在海南大学召开。PIBM旨在吸引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科学家、工程师和临床研究人员,探讨应用光学、光子学和成像技术等手段解决生物学与医学中的问题。会议范围涵盖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示范,包括但不限于神经光子学、免疫光子学、农业光子学、分析生物光子学和转化生物光子学。在本次的研讨会中,滨松中国将重点关注脑神经高速成像应用。针对此应用,滨松可以提供用于fMOST高速荧光成像、超分辨成像等系统的sCMOS相机,用于共聚焦/双光子等应用的光电倍增管以及双色分光器、光源、空间光调制器等各类产品。欢迎大家前来参观交流。
  • 2GL双光子灰度光刻技术成为消除台阶效应的光学加工解决方案
    斯图加特大学的Harald Giessen课题组研究人员使用Nanoscribe的双光子灰度光刻系统Quantum X加工出了具有优异光学性能的双层透镜(下方左图)。采用非球面面型设计的透镜对聚焦效率有明显提升,并且双层透镜对比单层透镜在时场上有明显提升(下方右图)。“我们设计、打印和优化了直径为300微米的空气间隔双透镜。优化后,双透镜的顶部透镜残余形状偏差小于100纳米,底部透镜残余形状偏差小于20纳米。我们利用USCF1951分辨率测试图表检查光学性能,发现分辨率达到645线对每毫米。” ---Harald Giessen课题组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引入了传统的双光子聚合技术(2PP)与先进的双光子灰度光刻技术(2GL)之间的比较。采用双光子灰度光刻技术加工出的透镜表面无台阶结构(step free),能够带来优异的光学性能。这是由于传统的双光子聚合技术中光斑大小不能全自动进行调节,导致加工出的透镜表面存在台阶结构,而这是微光器件中不希望看到的,因此即使多次对结构进行迭代优化,始终难以有满意的结果。双层透镜在USCF 1951标准的测试中结果高达645lp/mm,其中300微米口径的透镜PV值测量结果达到100nm,研究人员认为此数值有希望到达20nm。USAF-1951是目前唯一公认的能够对光学器件进行测量和量化的标准。尽管会受到系统中的镜头、匀光器、CMOS传感器等各组件性能的影响,也会有人眼识别带来的误差,但是透镜的性能瓶颈是能够明显看出的。测试结果是该透镜的分辨率达到645lp/mm,而在网上能搜索到的商用镜头的Z高数值为200lp/mm左右。也就是说这个数值代表了打印的透镜具有优异光学性能,适用于高要求的图像采集系统和显示系统。上图为使用共聚焦显微镜测试的PV值结果。这个数值反映了透镜设计值与测量值的误差,同时要参考透镜的口径进行评价,测量过程是对双层透镜进行单独测量,上方口径较大的300微米直径的透镜PV值为100nm,下方口径为162微米的透镜PV值为20nm,一般情况下,透镜的口径越大,PV值越难控制。同时,共聚焦测试出空间均方根表面粗糙度为4nm。4nm表面粗糙度和20nm PV值,这两个数值为双层透镜的645lp/mm分辨率提供了基础保证,也证明了双光子灰度光刻技术适用于加工超高精度微光学器件。双光子灰度光刻技术优势传统的双光子聚合技术(2PP) 对比其他加工技术的优势在于加工体素的悬空,可以一步打印出不用支架支撑的具有三维复杂结构的微纳器件,如钟摆结构和倒扣结构。这种比较简单的双光子聚合技术利用均一或变化缓慢的光斑在三维空间内逐层移动将结构加工出,这种技术加工出的结构就像金字塔一样具有一个个台阶,这是因为光斑大小没有随结构形状进行快速变化而产生的。基于传统双光子聚合技术,Nanoscribe公司推出了双光子灰度光刻技术(2GL)。该技术能够将悬空的光斑以1MHz的频率进行4096级调节,软件和硬件上都实现了全自动。结合灰度技术后,由于两个值不再受Z小加工体素的限制,而是依赖于光斑的变化速率与级数,打印结构的形状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可以得到显著提升。双光子聚合技术和双光子灰度光刻技术的对比。左图为双光子聚合技术,右图为双光子灰度光刻技术Nanoscribe公司产品应用经理Benjamin Richter分别使用传统的双光子聚合技术(下图左侧)与双光子灰度光刻技术(下图右侧)加工出一个小姑娘模型,来验证台阶效应的消除。这简直是从低分辨率升级到了4K时代。在提升精度的同时,灰度技术还可以显著提升加工速度。4096级光斑大小调节能够以一层加工出灰阶位数为12bit的结构。Nanoscribe的QX平台系列设备比PPGT2的加工速度提升了1个数量级。 PMID: 36785392 DOI: 10.1364/OE.480472详情请咨询纳糯三维科技官方网站 nanoscribe-solutions.cn联系我们 china@nanoscribe.com德国总部中国子公司Hermann-von-Helmholtz-Platz6,76344 Eggenstein-Leopolds-hafen,Germany上海徐汇区桂平路391号B座1106A+49 721 9819 800china@nanoscribe.com
  • 2013年全国光学大会长沙召开
    8月17日,2013年全国光学大会在国防科技大学召开。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从事光学及光学工程领域教学、科研、生产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围绕光学薄膜技术新进展、瞬态光子学、全息与光学信息处理等19个专题进行探讨交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周炳琨,副省长李友志,国防科大副校长庄钊文,中国科协副主席、湖南省科协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等十余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出席开幕式。  据了解,此次会议设立了19个专题分会场,其中第19个专题为中国光学学会和美国光学学会共同举办的光学教育课程专题,这也是全国光学大会首次设置国际合作专题分会场。大会期间,主办方还同期举行了中国光学工程学科发展史工作会议、中国光学名词审定工作会议等学术会议。与会人员围绕光学材料研究进展与应用、光学计量与测试技术等进行了交流,探讨光学科技发展的前沿动态。对促进光学与光学工程领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开幕式上还举行了&ldquo 王大珩光学奖&rdquo 颁奖仪式,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李传锋和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刘雪明获得中青年科技人员光学奖。
  • 天美公司参加第二届全国光电材料与器件学术研讨会
    值此武汉重启一周年之际,2021年4月8日至11日,由中国稀土学会光电材料与器件专业委员会、中国计量大学主办,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省特种玻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第二届全国光电材料与器件学术研讨会在武汉成功召开。光电产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新兴产业,光电材料是整个光电产业的基础与先导,在信息、能源、环境等领域有重要应用;本次会议邀请了知名专家和学者,共同探讨光电材料与器件领域所面临的关键性挑战问题和研究方向,将对光电材料与器件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天美仪拓实验室设备(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美公司)应邀作为赞助商之一,全程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期间,众多专业老师莅临天美公司展台咨询爱丁堡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会议期间,天美公司还受邀作了会议报告,会议报告对爱丁堡荧光光谱技术在光电材料与器件领域中的应用作了相应的介绍。通过本次报告不但加深了新老用户对荧光光谱技术的了解与应用,会后也有老师前来进一步咨询相关问题。 通过为期两天的会议,加深了天美公司与用户的感情,增强彼此的了解。天美公司作为知名供应商,会不断开发荧光技术在光电材料与器件领域中的应用,推动荧光光谱技术在更广泛的科研领域中得到应用,更好地帮助研究者解决科研中的实际问题。
  • 第21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Lightway点亮未来之路
    2020年10月31日,第21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暨 2020年光谱年会在成都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光学学会和中国化学会主办,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承办。大会秉承前20届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之宗旨,全力展示我国在光谱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取得的成果,增进广大光谱科学工作者及支持光谱事业工作者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期形成自由研讨的学术氛围,让光谱相关或相近的思想撞击出火花,期待颠覆性创新创造力泉涌。会议首日已经吸引了50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注册参会。据悉,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摘约320篇。大会组委会特别邀请了知名院士、专家学者参会并做报告,共安排了6个大会报告,11个主旨报告,70个邀请报告,36个口头报告,20个青年论坛报告和70余个墙报展。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岛津)覃冰老师、岛津王利华老师分别做主旨报告和墙报展示。另外,本次会议还将颁发第21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和“优秀墙报奖”。 学者、专家做精彩的大会报告 开幕式由会议轮值主席、四川大学吕弋教授主持,中国光学学会光谱专业委员会主任谢孟峡教授、四川大学党委副书记郭勇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学部化学测量学主任王春霞研究员等为大会致辞。 大会分会报告会场传真 拥有分子光谱的悠久制造史与雄厚的研发基础的岛津积极参与并倾情赞助了本次大会,携近年来在该领域的新研发成果精彩亮相本届大会,以口头报告、墙报展示、展台展示等多种方式和与会者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在大会初日的大会报告环节,来自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覃冰老师为与会者带来了题为《点亮未来-岛津Lightway光反应评价系统在光化学中的应用》的大会报告。报告中介绍了岛津全新推出的Lightway PQY-01 光反应评价系统的研发背景,设计特点及在光催化剂、光开关荧光化合物、光致变色材料等新型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覃冰 光反应量子产率是评价光反应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对光催化剂性能的优化十分重要。Lightway PQY-01可自动测试光反应中的吸收光子数,并用于光反应量子产率的计算。激发光源使用了高能量、高稳定性、波长可选的LED光源,即插即用,更换十分方便。为了得到准确的光子个数,PDA检测器使用NIST校准的功率计进行校正。无需复杂的样品前处理过程及暗室操作,可快速追踪光化学反应的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只需要大约10分钟即可完成吸收光子数的测试,与传统的化学光量计方法相比,大大缩短了测试时间。 岛津 分析计测事业部 分析中心 王利华 报告茶歇期间,会议还组织了优秀墙报评选,向参会人员展示了青年学者的研究进展。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分析中心王利华老师带来了题目为《个人护理产品中塑料微珠的定性定量分析》的墙报展示。塑料微珠广泛用于洗面奶、按摩霜、去角质霜、牙膏、沐浴露等化妆品和个人护理品种。文章是用溶剂将塑料微珠从化妆品样品中分离,烘干后使用岛津高性能红外IRTracer-100配置衰减全反射附件ATR测试化妆品中塑料微珠的种类,差减重量法定量即可得到微珠的含量。 优秀墙报评选现场大会最后一天,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洪波部长,对优秀墙报奖进行了颁奖并致辞。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部长洪波 洪波部长首先回顾了岛津与历届全国分子光谱大会的友好合作,并表示希望可以继续参与到大会的各项活动中,一如既往地给各位老师提供先进可靠的仪器和完善的解决方案。在本次大会上,岛津推出了全新概念的PQY-01光反应评价系统,希望可以为研究光催化反应何人工光合成的老师们为微尽绵薄之力。
  • 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开始申请
    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4月23日在国家重点实验室网站发布了2009年度开放基金课题申请指南。 该开放基金每年设立8-10项开放课题,每项资助经费5-10万元人民币,资助期限一般为2年。 2009年度开放基金申请基本要求: 重点资助助理研究员、讲师、硕士及其以上有独立开展研究课题能力的国内、外科技工作者;资助金额一次核准,分年度下达,资金仅限于在本实验室使用,资助金额的使用与管理按财务制度和实验室的管理条例执行;课题负责人在研究期间,须来实验室累计做三个月以上的客座;课题负责人在研究期间,每年需提交“开放基金年度进展报告”;2009年度开放课题基金申请受理截至日期为2009年8月31日,研究期限为两年,起止时间为2009年10月1日至2011年9月31日。 基金资助方式分以下三类: 研究课题经费全部由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研究课题经费部分由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申请者利用实验室设备及条件,自带课题及经费来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 2009年度开放基金课题重点支持研究内容: 1.光子学前沿理论研究微纳光纤非线性现象及其器件研究光学捕获与特殊光束理论研究 2.超快光子技术超短超强光纤激光产生、放大、压缩与合成技术研究高功率全光纤激光器关键器件研究高信噪比超宽带超快激光技术飞秒激光微加工技术超快生物光子成像和微操纵技术 3.极端物理条件多维信息获取技术超高时间分辨率分幅/扫描成像理论与技术极弱/瞬时目标探测与成像技术超快光电成像器件 4.信息光子技术光子网络系统与信息交换超高速/超大容量光通信 5.光功能材料与集成光子器件新型高能激光技术及其材料新型高速光通讯有源/无源器件微结构/大模场光纤材料及制备 6.光子工程技术超大功率/超高亮度半导体激光器三维激光成像与主动探测新型光谱/成像技术及应用高速光电信息获取与新型光学成像方法 详情请见: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009年度开放基金课题申请指南
  • 全国电子光学仪器与应用学术会议通知
    2009年全国电子光学仪器与应用学术交流研讨会将于2009年4月下旬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电子光学与仪器专业委员会主办,届时召开电子光学与仪器专业委员会委员会议。 会议主席:姚骏恩(中国工程院院士) 学术委员会主任:朱静(中国科学院院士) 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琛、韩立、王荣明 组织委员会主任:张永明 组织委员会委员:(按姓氏笔画序) 王荣明、王琛、马瑗、田地、朱明、朱衍勇、刘总顺、李吉学、李艳秋、陈文雄、周剑雄、张永明、施明哲、韩立、韩晓东、姚琲、程志英、戴宏 电子光学是研究带电粒子束的基础学科,它是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质谱仪等现代大型科学仪器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科学研究和国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自上世纪,随着机械加工能力的不断提升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光学设计和制造能力得到不断增强;电子光学类仪器已成为物质科学、纳米科技、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的重要手段,并在冶金地矿、石油化工、航天航空、机械制造等传统行业和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半导体科技、微纳制造等新兴产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球差矫正技术的突破与发展将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围绕着球差矫正器所开展的电子光学设计正在成为国内外相关仪器研究工作的热点之一。同时,以电子光学、离子光学为核心的微纳尺度加工和检测仪器及其配套设备、功能部件的发展与应用都在不同程度地促进着各相关行业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很多相关仪器的科技发展表明,电子光学设计和制造技术在未来科学仪器中将占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自20世纪60年代起,中国开始电子光学的自行设计和制造工作,目前,国内具备了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设计、制造和生产能力。但要加速创新发展,我国在电子光学与仪器方面需要不断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理念;同时,国内在仪器配套和功能部件的研究及应用等项目中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和成功经验需要进行有效的推广;为此,国内的专家、学者希望通过加强业内交流,共同献计献策为我国的科学仪器事业做出贡献。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电子光学与仪器专业委员会将致力于搭建国内专家合作与交流的平台,计划开展系列电子光学设计、制造、仪器及应用方面的学术交流活动,并邀请国内外本领域的专家学者就其研究动态作相关报告,同时也将邀请国内外的知名企业介绍相关技术的最新进展。会议欢迎国内外在电子光学设计、制造、仪器与应用方面开展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踊跃参加研讨,也非常欢迎对这方面工作有兴趣的专家和青年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拟于2009年4月24日-25日在北京举办首届电子光学仪器技术与应用交流会。会议的研讨内容包括:电子光学和离子光学设计、制造方面的研究成果与技术改进,仪器和配套设备、功能部件技术的最新进展,电子显微镜技术探讨,微束仪器远程共享,电子显微镜等仪器在重要领域和产业的应用等。 本研讨会征文要求提供论文详细摘要稿(原稿)1份和论文全文稿1份(原稿)。论文详细摘要稿在会议专集刊登,论文全文稿将择优录用刊载于《电子显微学报》。文章撰写可参阅《电子显微学报》征稿简则,详细介绍请登陆学报网页:www.dzxwxb.ac.cn。 会议论文截稿日期:2009年4月1日; 文章传递:请将电子邮件发送到学会秘书处:myuan2007@yahoo.com.cn 或 mayuan@kyky.com.cn; 文章要求:未在其他正式刊物上发表过的研究工作结果(递交论文同时请给出联系电话、地址、邮编、Email及手机)。 本次会议是我国电子光学仪器与应用研究领域同行的一次聚会。届时将邀请国内知名学者对该学术领域的热点问题作特邀报告,会议组织专题讨论和学术交流,期间拟举行电子显微镜等相关仪器的参观。 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热诚欢迎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从事相关领域研究和应用开发的同行踊跃投稿,莅临本次会议。我们真诚期待着国内同行于2009年4月24-25日相聚在北京。 联系方式: 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办公室 马瑗、胡萍 010-82673560   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  “电子光学仪器与应用研讨会”会议筹备组  2009年3月3日
  • 西安光机所微纳光子学亚波长器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微纳光子学亚波长器件研究获进展 或让电子学和光子学在纳米尺度上联姻  微纳光子学主要研究在微纳尺度下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光的产生、传输、调控、探测和传感等方面的应用。微纳光子学亚波长器件能有效提高光子集成度,有望像电子芯片一样把光子器件集成到尺寸很小的单一光芯片上。纳米表面等离子体学是一新兴微纳光子学领域,主要研究金属纳米结构中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它具有尺寸小,速度快和克服传统衍射极限等特点,有望实现电子学和光子学在纳米尺度上的完美联姻,将为新一代的光电技术开创新的平台。  金属-介质-金属F-P腔是最基本的纳米等离子体波导结构,具有良好的局域场增强和共振滤波特性,是制作纳米滤波器、波分复用器、光开关、激光器等微纳光器件的基础。但由于纳米等离子体结构中金属腔的固有损耗和能量反射,F-P腔在波分复用器应用中透射效率往往较低,这给实际应用带来不利。  针对此问题,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刘雪明研究员及其课题组成员陆华、宫永康等近期开展了相关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到目前为止,已在Optics Express, Optics Letters, J. Opt. Soc. Am. B, Applied Physics B等国际著名光学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最近,科研人员提出了一种提高表面等离子体F-P腔波分复用器透射效率的双腔逆向干涉相消法。该方法能有效避免腔的能量反射,使入射光能完全从通道端口出射,极大增强了透射效率。此设计方法还能有效的抑制噪声光的反馈。同时,科研人员利用耦合模方法验证了这种设计方法的可行性。这种波分复用器相比目前报道的基于F-P单腔共振滤波的波分复用器的透射效率提高了50%以上。相关的成果于2011年6月20日发表在Optics Express上,论文题目为:Enhancement of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of nanoplasmonic wavelength demultiplexer based on channel drop filters and reflection nanocavities。  该研究成果引起了美国光学学会(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OSA)的注意,并于6月27日被选为“Image of the week”。  论文链接
  • 超画布:可重构光学平台光学器件新突破
    p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尤政课题组、材料学院刘锴课题组、物理系魏洋课题组,与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吴军桥课题组、姚杰课题组、科斯塔斯· 格里戈罗普洛斯(Costas P. Grigoropoulos)课题组合作,在材料学国际知名期刊《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题为《非光刻和现场编程的光子超画布》(A Lithography-Free and Field-Programmable Photonic Metacanvas)的研究论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可重构光学平台——超画布。该论文被《先进材料》杂志选为该期的内封底(Inside Back Cover)文章。/pp  传统光学器件的技术参数与功能是固定的,这给光学器件与光学系统的实际应用带来了诸多不便。如果能够在现场调节光学器件的技术参数或功能,就可以大幅提升光学系统的工作性能。因此,可重构光学器件成为了近年来光学领域的研究焦点。/pp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清华大学和伯克利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创造性地提出使用相变材料二氧化钒,构建新型全固态的可重构光学平台“超画布”的方法。借助二氧化钒薄膜的相变热滞回线,研究人员可以在超画布上实现几乎任意光学元件的快速写入与无痕擦除。光学元件的写入由低功率(约1 mW)的连续激光和三维移动平台完成,整个过程中超画布的温度可以保持在90 ℃以下。光学元件的擦除依靠降低超画布的温度实现,最快仅需约1秒就可以完全擦除超画布上所有的光学元件或图案。/p  超画布具有成本低、无需光刻、重构速度快等优点。文章中,研究人员首先基于超画布演示了能够偏折光线的可重构光学器件 接着,使用复数块超画布搭建了可重构光学系统样机,对光学现象的动态转变过程进行了观测 最后,展示了使用超画布进行物理仿真,以辅助光学器件设计工作的方法。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insimg/3106e717-a2e6-496e-95c0-bf5c48e67080.jpg" title="e86f87c6-4006-42ce-a787-28c6fad7719b.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基于超画布的可重构光学器件与可重构光学系统示意图。/pp  超画布的研究促进了光学器件与光学系统技术的发展,此成果有潜力应用到光学计算、可重构光子电路、生物医疗、全息图像等领域中。《先进材料》审稿人在评审意见中指出:“这篇文章展示了可调超表面领域的一个巨大的技术进步。”/pp  清华大学尤政教授指导的精密仪器系2017届博士毕业生董恺琛、伯克利加州大学已出站的博士后洪錫濬(Sukjoon Hong)和博士研究生邓洋为该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该项研究得到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清华-富士康纳米科技研究中心等方面的支持。/ppbr//p
  • “名家芯思维”-硅基光电子集成技术与应用研讨会暨第72期国际名家讲堂
    p  “名家芯思维”-硅基光电子集成技术与应用研讨会/pp  暨第72期国际名家讲堂/pp  2018年7月18日至21日,南京/pp  http://www.csoe.org.cn/html/list_1739.html/pp  一、活动介绍/pp  汇集行业内全球顶级专家,举办硅基光电子集成技术与应用系列活动,把大规模集成半导体工艺和光电子应用结合,实现高速万物互联。旨在为地区汇智聚力,推动我国硅电子集成技术高速发展,在核心芯片技术领域弯道超车。/pp  2018年,人工智能是产业发展的热门方向,活动促进人工智能与光电子信息领域的紧密融合和双向驱动,将为光联万物产业生态注入新的基因,为地区发展增添新的动力。邀请国内外知名科学家、行业领袖、产业精英等人共同参与,共话硅光子集成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此来协助地方进行科技资源统筹和前沿产业化技术研究。/pp  二、组织机构/pp  主办单位/pp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MIITEC)/pp  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pp  承办单位/pp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江北新区IC智慧谷/pp  协办单位/pp  南京江北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pp  南京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pp  Luceda Photonics/pp  南京集成电路产业服务中心(ICISC)/pp  三、活动内容/pp  (一)第72期国际名家讲堂-硅光/pp  1、活动时间:2018年7月18-19日(周三、周四)/pp  2、活动地点:南京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腾飞大厦A座5楼/pp  3、专家:Dries Van Thourhout(比利时根特大学教授)/pp  4、讲堂概况/pp  涵盖了硅光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包括光子技术、设计、封装和测试等方面。此外,它还强调了硅光子系统是如何开发和正在向市场过渡的。/pp  5、讲师介绍/pp  Dries Van Thourhout/pp  根特大学教授/pp  根特大学的工程物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美国新泽西州克劳福德山的贝尔实验室工作两年,致力于InP/InGaAsP单片集成器件的设计、加工和表征。现担任比利时根特大学全职教授,并成为合作UGent-VUB MSc光子课程的主席。/pp  他的研究重点是集成光子器件的设计、制造和表征,现在在研究电信、数据通信、光互连和传感的应用。已经提交了14项专利,发表和共同撰写了超过200篇期刊论文,其中包括几篇发表在高级期刊上,如自然光子学、自然纳米技术和NANO LETTERS。/pp  他在所有主要会议的领域(OFC, ECOC, APC, CLEO)提交了关于硅光子学的邀请论文和教程。已经协调了几个欧洲项目(FP6 PICMOS、FP7 WADIMOS、FP7 SMARTFIBER),在更多项目上做出了贡献,并拥有ERC资助(ULPPIC)。2012年,他获得了享有盛誉的“范· 德· 弗拉姆斯学院奖”。/pp  6、讲堂大纲/pp  (1)基础知识(波导光学原理、无源元件、有源器件、光纤耦合方法)/pp  (2)技术, 包括包装 (基本CMOS技术步骤硅光子学领域的关键技术挑战、不同类型的硅光子学平台、基本部件性能的测量方法、光纤接口、单光纤和光纤阵列、混合光源集成、热方面)/pp  (3)应用与市场前景 (数据通信、传感)/pp  (4)硅光子学技术的获取 (成本分摊访问模型、可用的技术、如何获取晶圆制造、包装和设计服务)/pp  7、注册费用/pp  报名截止日期为7月18日/pp  国信芯世纪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本期国际名家讲堂开具发票,发票内容为培训费。请于2018年7月18日前将注册费汇至以下账户,并在汇款备注中注明款项信息(第72期+单位+参会人姓名)。/pp  付款信息:/pp  户 名:国信芯世纪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pp  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浦珠路支行/pp  帐 号:4301014509100090749/pp  或请携带银行卡至活动现场,现场支持POS机付款。/pp  (1)注册费用:4600元/期(2天)/pp  (2)芯动力合作单位、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学员:4140元/期/pp  (3)学生福利:/pp  全国高校学生(本硕博)参加国际名家讲堂,享受标准注册费半价福利 /pp  全国高校教师(付费注册)可免费携带1名学生 /pp  在南京举办的国际名家讲堂,南京本地学校学生可享受专享注册费:1000元/人 /pp  (4)老学员福利:/pp  凡已付费参加任意一期2018年国际名家讲堂,均可本人半价注册费参加后续6个月内任意一期2018年国际名家讲堂/pp  报名地址:http://b2b.csoe.org.cn/meeting/show.php?itemid=10/pp  报名扫描二维码:/pp  (二)IC家园 - 硅光实操(免费参与,审核通过)/pp  1、活动时间:2018年7月20日(周五)/pp  2、活动地点:南京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腾飞大厦A座5楼/pp  3、专家:曹如平(Luceda光子公司大中国区负责人)/pp  陈昇祐(Mentor Graphics MEMS、物联网周边器件和硅光子方向负责人)/pp  4、讲堂概况/pp  可靠并且差异化的硅光设计制作 – 基于IPKISS和Tanner软件的硅光设计上机操作课程/pp  5、讲师介绍/pp  曹如平/pp  Luceda光子公司大中国区负责人/pp  曹如平博士就职于Luceda Photonics公司(比利时),担任应用工程师和亚洲业务发展经理,致力于帮助集成光电路设计者寻找并实施适当的设计自动化解决方案,以实现高效、可靠、易扩展的芯片设计流程。此前就职于Mentor Graphics公司,并从其与里昂纳米科技研究所(法国里昂中央理工学院)的合作科研项目取得博士学位。/pp  陈昇祐/pp  Mentor Graphics MEMS、/pp  物联网周边器件和硅光子方向负责人/pp  陈昇祐,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学系,拥有18年半导体行业经验。硕士毕业后任职于台湾積体电路制造公司(TSMC),为21项国内外半导体器件已公告专利的唯一或主要发明人,2011年加入明导电子科技(Mentor, A Siemens Business),目前在IC设计方案事业部(IC Design Solutions Division)负责MEMS、物联网周边器件、硅光芯片(Silicon Photonics)方面与全球各大晶圆厂的合作。/pp  6、实操大纲/pp  (1)基础知识 (硅光设计流程、工艺设计套件(PDK)、元件建模和仿真的概念、版图设计、线路仿真、虚拟制造、物理验证(DRC))/pp  (2)硅光线路的全流程设计 (从线路布局到建模仿真:使用IPKISS.eda,Tanner S-Edit,L-Edit和L-Edit Photonics的线路原理图和布局布线、用Caphe工具进行线路建模仿真、使用Calibre DRC执行设计规则检查,包括擅长于验证光集成设计的Calibre eqDRC)/pp  (3)自定义光子元件设计 (参数化元件设计、元件物理仿真和优化、创造使用于IPKISS.eda和Tanner L-Edit的自定义元件库)/pp  7、背景介绍/pp  Luceda Photonics协助光子集成设计工程师享有像电子集成设计工程师一样的“首次即成功”的设计体验。/pp  Luceda Photonics的软件工具和服务,是基于五十多年的光子集成芯片设计经验的累积。全球的产业研发团队和科研机构已经使用Luceda团队的专长服务,包括工艺设计包PDK的开发、光子集成芯片的设计和验证。/pp  Luceda公司是比利时imec微电子研究中心、根特大学、和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分离子公司。Luceda是光子集成设计领域的领军企业,为全球的龙头企业服务,近几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超过100%。/pp  Mentor, A Siemens Business是电子硬件和软件设计解决方案的世界领导者,主要产品为集成电路芯片和系统开发的各种设计、仿真、验证、测试工具。领先的工具包括:芯片物理验证工具 Calibre ® 系列及OPC、芯片测试工具 Tessent ® DFT, SoC验证软件CDC ,Questa ® 及 Veloce ® 硬件仿真器、模拟电路仿真软件AFS™ ,硅光子及集成电路設計软件Tanner, FPGA设计软件, PCB 设计Xpedition® 及高速电路分析软件Hyperlynx。/pp  报名地址:http://b2b.csoe.org.cn/meeting/show.php?itemid=11/pp  报名扫描二维码:/pp  (三)名家芯思维-硅基光电子集成技术和应用(免费参与)/pp  1、活动时间:2018年7月21日(周六)/pp  2、活动地点:南京新华传媒粤海国际大酒店翔宇厅/pp  (南京市江东中路363号-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东门)/pp  3、主题:“大规模集成半导体工艺与光电子应用结合,实现高速万物互联”/pp  4、会议议程(以现场日程为准):/pp  报名地址:/pp  http://b2b.csoe.org.cn/meeting/show.php?itemid=12/pp  报名扫描二维码:/pp  5、报告人介绍(部分):/pp  周治平,教育部长江学者,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获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87年至2005年在美国留学工作。曾任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微电子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及CMOS工艺中心主任。2005年全职回国后,曾任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主任助理,华中科技大学微纳光电子学系主任。研究领域包括微电子、纳米光电子、硅基光电子、光电子集成、光传感、及光通信等。在中国创建了一个晶体管厂,在美国创建了一个以CMOS芯片为基础的研究平台。/pp  OSA Fellow, SPIE Fellow, IET Fellow 中国光学学会荣誉理事,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IEEE中国武汉分会创会主席(2006-2008),Photonics Research创刊主编(2012-现在),Electronics Letters中国版主编(2008-2010)。承担过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科技部973,863项目,以及工业界支持的多个横向项目。多次主持IEEE,SPIE,OSA, 及中国光学学会等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主编出版中外物理学精品书系《硅基光电子学》 发表论文,书籍章节,特邀报告460余篇,专利20余项。/pp  余明斌,上海微技术工业院硅光子资深总监。他于1982获得西安理工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分别于1989年和1995年获得西安交通大学半导体和微电子学硕士和博士学位。/pp  他在1998加入南洋理工大学任职研究员之前是西安理工大学的教授,物理系主任,理学院副院长。他于2000加入新加坡微电子研究院IME。在IME他的研究方向为硅集成工艺技术研发,Si的纳米电子器件,硅光子学集成和硅通孔(TSV)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IME硅光集成方向的创始人和学术带头人。目前,他在SITRI从事硅光子集成和工艺开发和应用工作。/pp  他在国际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300多篇论文和8项美国专利。他目前的研究兴趣包括硅光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技术,3D-IC TSV集成。/pp  余明斌因在硅光集成方面的工作,在2010年获得新加坡总统科技奖。2011年新加坡微电子研究院(工业工程)优秀奖。2011年新加坡工程师学会IES著名工程成就奖(杰出的硅光子学研究)。/pp  江伟,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光通信系统与网络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回国前任美国罗得格斯(新泽西州立)大学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电子和计算机工程系副教授(暨终身教职)。长期致力于以硅基光子学研究。在硅片上做出了首个光子晶体高速电光调制器。被Nature Photonics, Laser Focus World等广泛报道。提出高密度波导集成的新思路和物理原理,并在硅基波导上实现,为高性能光学相控阵开辟了道路,受到Phys.org关注。获美国国防先进研究计划局(DARPA)青年教授奖(Young Faculty Award),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一区(IEEE Region 1)杰出教学奖等荣誉。/pp  潘栋,博士,美国费吉尼亚大学博士后和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学者。SiFotonics创始人兼CEO,主要从事Ge/Si光电器件、高速模拟电路,单片100G/400G硅基光集成芯片和及其解决方案等产品开发。纳米量子器件红外探测和Ge/Si激光器的发明人,表论文30篇,专利20多项。/pp  四、参与机构(拟)/pp  五、酒店预订/pp  1、酒店名称:南京瑞斯丽酒店/pp  2、酒店地址:南京浦口区浦滨路207号近扬子科创中心/pp  (酒店距离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步行约5分钟路程)/pp  3、协议价格:/pp  奢华型大床/双人房 480元/间(发票由会务公司开具会议服务费)/pp  4、预定方式:请需要预订酒店的学员在7月17日12点前联系工作人员。/pp  预定酒店联系人:/pp  郁大鹏 18017813372/pp  邮箱:icqy@miitec.cn/pp  5、接驳车线路时间如下:/pp  (临江路地铁1号口有免费接驳车送至研创园,步行5分钟到达酒店)/pp  孵鹰大厦接驳线(临江路地铁1号线-孵鹰大厦)/pp  l 临江路地铁1号口-孵鹰大厦/pp  始发时间-依维柯-7:40/8:00/8:05/8:15/8:20/8:25/8:35/8:40/8:45/pp  大客车-7:50/8:10/8:20/8:30/8:40/8:50/pp  l 孵鹰大厦-临江路地铁1号口/pp  始发时间-依维柯-16:00/16:20/16:40/17:05/17:25/17:35/17:55/18:05/18:15/19:00/19:20/pp  大客车-17:10/17:20/17:40/17:50/18:10/18:20/pp  l 孵鹰大厦-临近路地铁1号口(晚班)/pp  始发时间-依维柯-19:40/20:00/20:20/20:40/21:00/pp  六、联系方式/pp  联系人:王海明/pp  邮箱:wanghaiming@csoe.org.cn/pp  电话:022-59013420,15900391856/pp/p
  • 中国光学学会2008年度学术年会召开
    2008年11月21-23日,中国光学学会2008年度学术年会在福建省泉州市华侨大学隆重召开。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周炳琨院士、副理事长徐至展院士、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王启明院士等1200多名专家学者与会。 中国光学泰斗王大珩先生和母国光院士担任本届大会的名誉主席,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周炳琨院士担任大会主席,学会副理事长徐至展院士、科技部副部长兼中国光学学会副理事长曹健林、中国光学学会常务理事王启明院士担任大会副主席。 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光学研究人员、工程师、学生等1200余人参加了本次大会,大会共收到投稿1000余篇。本次大会除主会场外,还设了工程光学和光学制造、生物医学光学、光电技术与系统等18个分会场供参会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同时大会还专设了光电产品展示区,供光电产品厂家进行产品展示与业务交流。 11月21日的开幕式分两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领导讲话和颁奖表彰仪式,福建省、泉州市以及华侨大学的领导分别介绍了本地区情况及科技发展态势,并对会议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中国光学学会秘书长倪国强主持了颁奖表彰仪式,南京理工大学高志山教授与浙江大学童利民教授分享了2008年度王大珩光学中青年科技奖。上海光机所周军等30位作者获得了“大珩杯”光学期刊优秀论文奖励。大会对中国光学学会和上海光机所共同主办的《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红外与毫米波》和英文期刊Chinese Optics Letters进行了表彰,对英文期刊Chinese Optics Letters自创刊以来取得的显著成绩,尤其是对创刊仅4年就被国际重要检索机构SCI收录表示充分肯定。 王大珩院士在视频讲话中对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祝贺,并提出了三项建议:一,建立中国光学科技馆,推动中国光学研究及科学普及工作;二,应中国科协的要求,编写中国光学学史;三,开展光学名词术语审定工作,出版光学名词术语词典。其中,建立中国光学科技馆的倡议已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批复,目前国家发改委已提请北京、上海、吉林、湖北和四川等地区的相关单位开始了前期的调研准备工作。母国光院士在会上作了题为“王老是我们的骄傲与榜样”的视频发言。 在第二部分的大会报告中,国际著名傅里叶光学专家Goodman教授、徐至展院士、岳涛研究员、赵葆常研究员、余金中研究员等光学专家分别作了《散斑光学理论与应用新领域》、《超强超短激光科学与技术》、《空间光学遥感技术的发展与展望》、《探月光学》、《硅基光子学和光电子集成》的大会主题演讲。 本次大会由中国光学学会主办,华侨大学、泉州市人民政府与福建省光学学会承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协办。会议优秀论文将由《光学学报》《中国激光》《光子学报》《中国激光医学杂志》正式出版。
  • 基于“鲁棒-逆向” 设计的中红外超紧凑硫系光子集成器件的实现
    近日,浙江大学李尔平、林宏焘团队提出了一种新的“鲁棒-逆向”设计方法,并首次实现中红外超紧凑硫系光子器件。新的设计方法避免了传统的中红外光子学器件设计钟一直依赖于基于直觉的缺陷,同时也解决了传统逆向设计方法所面临的对于工作条件和加工误差敏感的低鲁棒性劣势。相关工作以“Compact Mid-Infrared Chalcogenide Glass Photonic Devices Based on Robust-Inverse Design”为题发表于期刊Laser & Photonics Reviews。浙江大学信电学院博士生林晓斌为论文第一作者,李尔平教授和林宏焘研究员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中红外集成光学器件在红外成像、化学、生物传感,光通信等方面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而硫族化合物玻璃由于其极宽红外透明度、极高的非线性系数,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中红外集成光子学的理想材料。传统的中红外硫系光子器件的设计依赖于规则的几何结构,停留在经验为主导的手工设计上。逆向设计能够使用更复杂的优化算法并自动搜索结构,虽然给器件的设计带来革命性地便利,但是也受限于优化时间过长、局部最优和低鲁棒性的缺点。而随着工作波长的增加和折射率的降低,相比于近红外的光学系统,硫系光子器件的发展受限于过大的器件尺寸和不完善的工艺体系。近年来,逆向设计方法在纳米光子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基于梯度的逆向设计方法虽然能够显著降低计算成本,但是由于优化问题往往是高度非凸,器件设计面临着局部最优的困境,设计的结果往往对于加工和工作条件敏感。在本文中,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将逆向设计和鲁棒设计相融合,将加工误差、工作条件变化以概率密度函数的形式具现。通过在优化过程中引入扰动,在保证与传统逆向设计方法几乎相同优化时间的前提下,将器件设计的鲁棒性提升了十倍。图1. (a)“鲁棒-逆向”设计算法流程图;(b)”鲁棒-逆向”设计算法(红色区域)和逆向设计算法(蓝色区域)的鲁棒性分析对比图;(c)不同加工误差下鲁棒-逆向设计算法和逆向设计算法的器件性能对比。基于上述方法,研究团队展示了四种不同功能的超紧凑的中红外硫系光子器件:偏振分束器、波导偏振器、模式转换器件和波分解复用器。对于偏振分束器,团队实现了262 nm的宽带特性(消光比大于20 dB,插损小于1dB);对于波导偏振器件,团队展示了一个带宽为147 nm,消光比25.86 dB的器件设计;还实现了一种带宽为400nm的超宽度的中红外模式转换器件(插损小于1 dB)和一种连接近红外和中红外光波段的波分解复用器件(消光比大于20 dB;近红外:374nm;中红外:360 nm)。实验结果很好地证实了器件性能,同时也是上述该类型中红外硫系逆向设计器件地首次实现。图2. 中红外硫系光子器件结构示意图:(a)偏振分束器;(b) 波导偏振器;(c) 模式转换器件;(d) 波分解复用器该工作首次提出了一种“鲁棒-逆向”设计方法,并实验展示多种不同功能的中红外硫系光子学器件,不仅实现了极高的器件性能,同时保证了对于加工和材料误差的高鲁棒性,为中红外硫系光子器件的发展提供了一条通用的路径。此外,该方法适用于更多场景,有望在可重构器件、非线性光学、光计算等领域带来新的发展。该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基金等项目的资助。西湖大学李兰研究员、北京大学胡小永教授、宁波大学戴世勋研究员等老师给予了该工作极大的支持。
  • 相聚八朝古都开封 第二十二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拉开帷幕
    仪器信息网讯 2023年9月23日,第二十二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在河南开封正式拉开帷幕。此次会议由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主办、河南大学承办、陕西师范大学协办。会议邀请了国内外光散射,以及相关光谱原理和技术领域的诸多知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光散射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吸引了近500人注册参会。会议现场开幕式由会议主席、河南大学毛艳丽教授主持,河南大学副校长王学路教授、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主任、苏州大学副校长姚建林教授、河南大学莫育俊教授分别致辞。会议主席、河南大学毛艳丽教授 主持开幕式河南大学副校长 王学路教授致辞致辞中,王学路教授代表河南大学对各位参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河南大学以及河南大学物理学科的发展概况。王学路教授介绍说,河南大学物理学科始建于1923年,今年恰逢百年华诞。此次光散射会议是河南大学物理学科百年之交的一次盛会,也是我国光散射研究领域的一次盛会。大会汇聚了全国各地著名的专家学者,将围绕光散射的基础研究、应用推广等多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相信这次会议必将为我国光散射研究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我国光散射学科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主任、苏州大学副校长 姚建林教授致辞姚建林教授在致辞中介绍到,光散射学术会议是聚焦于光散射与相关光谱原理与技术等领域的学术交流盛会,每两年举办一次,到目前为止已经成功举办了21届。经过40余年的发展,我国光散射研究的范围不断拓展,研究人员不断年轻化,研究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国内外光散射领域的知名学者。不仅如此,中国光散射仪器相关的制造产业不断创新,部分研究领域和仪器制造产业在国际上崭露头角,有的甚至已经成为相关领域的国际领跑者和标准制定者。此次会议更是迎接了众多海内外专家学者、科研工作者以及企业界的代表,所有这一切已经预示着中国光散射事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相信未来我国的光散射事业发展前程必将光辉灿烂!他期待所有参会专家学者和企业界的朋友,充分利用这次大会开展良好地互动,深入地交流,广泛地讨论,共同为未来光散射研究和相互合作探索新思路,为中国光散射事业的新发展注入更大的生机和活力。河南大学 莫育俊教授致辞作为一名已退休的科研工作者,河南大学莫育俊教授在致辞中从原创性成果、团队内部和团队之间合作与交流、跨学科合作,以及对科研工作的激情和耐心等四个方面进行分享。莫育俊教授介绍说,光散射研究是一个复杂并具有挑战性的领域,光散射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可以推动光学、物理学、材料学科等的发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可以拓宽各学科的边界。从实际应用来说,光散射的研究成果在材料学科、生物医学、环境检测等许多应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为相关行业和领域提供具体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从竞争力来说,原创性成果是评估专家和团队的重要标准之一,取得原创性成果,可以提升研究者和团队的竞争力。莫育俊教授呼吁,大家要坚定信心开展原创性的研究,推动光散射领域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同时他也希望各位领导积极鼓励和支持光散射领域有更多的原创性成果。开幕式之后,迎来了报告环节。据介绍,本次会议收到了280余篇摘要和论文投稿,会议主题涵盖了物理材料、SERS/TERS、生物医药等多方面的内容。3天的会议安排了6场大会特邀报告,59场分会场邀请报告,57场分会口头报告,8场仪器展商报告以及135份墙报交流。23日上午的大会报告环节,中山大学王雪华教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戴庆研究员、湖南大学陈卓教授分别作报告分享。武汉大学胡继明研究员、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谭平恒研究员分别主持大会报告。武汉大学 胡继明研究员主持大会报告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 谭平恒研究员主持大会报告中山大学 王雪华教授报告题目:《微纳光子的高效操控与室温量子态》光子和电子是信息的两大载体,它们的高效耦合相互作用是高性能微纳光电子器件及其集成芯片的物理基础。王雪华教授的报告从微纳光子源和室温光电量子态的研究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开始,讲述为了突破微纳光子源难以高效和按需调控的瓶颈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包括高效按需可控的量子光源、基于强耦合的室温量子态等多方面的内容。报告最后王雪华教授还对微纳光子源和室温光电量子态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戴庆研究员报告题目:《极化激元增强纳米红外光谱》极化激元具有能量高度局域的光学近场,可将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强度提高数个量级,是实现增强纳米红外光谱的有效方案。戴庆研究员团队构筑了无红外活性声子干扰基底,实现极化激元动态调控,并将其成功应用于气、固、液相中纳米物质的远场红外光谱检测;同时,还构筑了极化激元纳腔结构,实现了具有超高Purcell因子(1012)的回音壁模式激发与测量。他们设计的极化激元晶体管器件,实现了纳米尺度光场的动态聚焦。湖南大学 陈卓教授报告题目:《基于烯碳材料设计的生物医学分析》烯碳石墨纳米材料作为一种特异的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为生理特殊环境下的生化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陈卓教授研究团队设计构筑了具有超薄壳层的石墨纳米囊生化分析平台,实现了对生理特殊环境下的生化分析。同时,从通过对增强基底-拉曼探针一体化结构设计,再到新型磁性石墨纳米囊材料以及表面药物分子功能化设计的期间,他们实现了一系列在生物分析领域的创新性突破。其团队基于烯碳材料建立的生物医学分析平台,为生物医学等复杂体系的研究提供有效的工具,并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更深入的进行学术交流,大会报告之后,组委会设置了物理材料仪器、SERS/TERS、分析医药等三个会场,分别进行邀请报告和口头报告。此外,本次会议同期也举行了小型仪器展,得到了20余家仪器公司的赞助支持,会议期间多家仪器公司的代表也将分享最新的产品和技术。厂商展位一览值得一提的是,在会议开幕前夕——22号下午15点整,会议特别举办了会前特邀讲座,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刘玉龙研究员分享了《理解光散射截面内涵是深入物质结构研究与做好产业的基础》的主题报告;南开大学王玉芳教授分享了分子和晶体拉曼散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谭平恒研究员分享了显微共焦拉曼光谱模块及其应用。会前特邀讲座现场参会人员合影照片
  • 什么前沿分析技术能让业内大腕云集,三会合一?——2016国际微流控芯片与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第十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第五届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顺利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2016年5月7日上午,2016国际微流控芯片与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第十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第五届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在兰州大学顺利召开,由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致开幕词。本次会议由中国化学会主办,兰州大学承办,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协办,邀请六十余名国内外知名学者作一系列报告,吸引了国内外五百余名专家学生参会。开幕式现场  上午大会特邀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院士、西北工业大学Pavel Neuzil教授和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陈勇教授做精彩报告,由复旦大学杨芃原教授和南京大学鞠熀先教授主持。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  陈洪渊院士从多个角度回顾了近30年微纳流控芯片技术的发展历史,并做以总结和展望。由于微纳流控起源于分析学科的电泳微型化,始终与分析学科紧密联系,因此陈院士主要以微纳流控分析系统的学科交叉为主线进行讲述,报告中选择了数个有代表性的案例,总结其研究模式和策略,以挖掘微纳流控服务于科学前沿的核心优势。最后,回溯微纳流控的根本物性,以期从根源上推陈出新,实现方法学上的创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院士  对生命活动的功能执行体—蛋白质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不仅可以全景式地揭示生命活动的本质,而且发现的关键蛋白质对于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机理,以及建立相应的诊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样品的复杂性给蛋白质组分析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张玉奎院士介绍了其研究团队近年来通过发展样品预处理、分离和定量的新材料、新方法和新平台,显著提高了对蛋白质组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能力。西北工业大学Pavel Neuzil教授  Pavel Neuzil教授于2015年入选中组部“外专千人计划(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受聘于西北工业大学,是微机电系统、微纳流体、微流控芯片等领域的技术专家。其研制的手持型快速PCR仪成功用于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H5N1)的快速检测,并在疾病诊断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陈勇教授  陈勇教授主要的研究方向为纳米科技及其在信息与生物工程等方面的应用。在纳米加工制作新技术及新工艺,纳米加工(包括高分辨率X光光刻,纳米膜压及软光刻),纳米结构物理(纳米磁学及超高密存储,纳米光学及集成光学,近场光学及光子晶体)以及微流体器件制备和应用等领域均有卓越成果。目前主持研究大规模纳米结构及纳米器件制备的新工艺及应用、微流体生物分子及细胞的检测、基因芯片改进、微流体集成光路等课题。  此次会议包括大会报告、专题报告、邀请报告、口头报告、墙报等多种交流形式,同时举办相关仪器设备和产品展览会,共持续四天。此外,会议特设四个分会场,包括多个主题:微流控学与纳流控学、微全分析系统、毛细管电泳 、毛细管电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或超高效液相色谱、微纳生物分析,与上述技术联用的检测技术如光谱、质谱和电化学技术等 ,以及上述技术与系统在化学、生物、医学、药学、环境和食品安全等领域中的应用。  更多精彩会议内容,请继续关注仪器信息网的跟踪报道。上图:第一分会场,下图:第二分会场上图:第三分会场,下图:第四分会场编辑:史秀明
  • “光网络助力5G发展” 2019第三届光信息与光网络大会将在京召开
    p  光信息与光网络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奠定了是智慧城市的发展基础,也支撑着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在智慧安防、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物业、智慧家居、信息消费等众多领域,都有光信息技术的重要应用。“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人工智能以及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所在。/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34px height: 203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08f7e980-7735-4183-a403-0841815e520e.jpg" title="12.png" alt="12.png" width="334" height="203"//pp  “中国制造2025”、“宽带中国”、“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为光通信领域制造了前所未有发展新机遇,更是为中国光纤光缆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在此背景下,8月5日-7日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将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2019光信息与光网络大会”,特邀全球知名院士、专家、企业家聚集一堂,共同探讨从技术到策略再到解决方案的最新进展,共同搭建产学研用的大平台。/pp  同期举办:第十一届光电子 中国博览会 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光纤传感及应用大会/ppstrong  大会亮点:/strong/pp  多位国内外院士、专家亲临现场做精彩报告,共同探讨光信息网络的前沿技术及最新产业应用,展望全产业链发展趋势/pp  三大运营商,华为、中兴、诺基亚贝尔、大唐等龙头企业悉数到会,将覆盖全产业链最新研究热点,分享最新技术成果,共同深入探讨前沿技术、发展战略、促进产学研各方交流合作/pp  重点围绕5G、城域网与光模块、智能光网络、网联车、光电子器件与集成等热点话题展开深入交流/pp  将近300家企业、高校、研究所、重点实验室共同参加,将集中展示最优秀技术、最尖端产业化成果,现场还将进行多场技术交流、发布会、对接洽谈等/ppstrong  主办单位:/strong/pp  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ppstrong  承办单位:/strong/pp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光通信与信息网络专家工作委员会/pp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光纤传感技术应用专家工作委员会中国光纤传感技术及产业创新联盟/pp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产学研合作协调部/pp  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pp  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pp  下一代互联网接入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pp  北京邮电大学/ppstrong  大会名誉主席:/strong/pp  赵梓森(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pp  邬贺铨(中国工程院)/pp  刘韵洁(中国联通)/pp  余少华(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pp strong 大会执行主席:/strong/pp  刘德明(华中科技大学)/pp  纪越峰(北京邮电大学)/pp  黄卫平(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pp  唐雄燕(中国联通)/pp  张成良(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pp strong 程序委员会:/strong/pp  王光全(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pp  张 杰(北京邮电大学)/pp  张海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pp  Xiang Zhou (Google, USA)/pp  张 华(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pp  朱松林(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pp  胡卫生(上海交通大学)/pp  付松年(华中科技大学)/pp  王海军(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pp  廖 军(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pp  刘 琪(中国联通5G创新中心)/pp  张 民(北京邮电大学)/pp  张 贺(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pp  strong会议主题及征文方向(不仅限于此): /strong/pp  光器件与光模块(无源器件、有源器件、5G、光电子集成、接入网、海洋光通信等)br//pp  光信息处理(微电子技术、光纤与光通信技术、微处理器技术、大规模信息处理技术基础、海/pp  量并行计算机、光互连网络与计算机机群系统、大面积、高分辨显示技术、大规模存储技术、数据中心、等)/pp  光通信系统与网络(智能光通信、5G与大视频、网联车等)br//pp  strong会议日程/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28px height: 229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427a34a5-d0d5-49a1-adb7-b967d0fce884.jpg" title="32.png" alt="32.png" width="528" height="229"//pp  strong光信息与光网络技术研讨会/strong/pp strong 会议议题:/strong/pp  网络架构技术及应用/pp  光子系统和子系统/pp  光学元件,器件和光纤/pp  硅光子学微波光子学和光学信号处理/pp  微纳超快光子技术及应用/ppstrong  执行主席:/strong/pp  张 杰(北京邮电大学)/pp  付松年(华中科技大学)/pp strong 拟邀请专家:/strong/pp  张海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pp  董 毅(北京理工大学)/pp  伍 剑(北京邮电大学)/pp  杨 林(中科院半导体所)/pp  郑国兴(武汉大学)/pp  于 源(华中科技大学)/pp  徐 坤(北京邮电大学)/pp  余显斌(浙江大学)/pp  余晓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pp  strong分论坛一:5G光电核心技术论坛/strong/ppstrong  会议主题:/strong/pp  “自主可控光电芯片助推5G网络腾飞”/ppstrong  会议议题:/strong/pp  5G移动前传和回传承载光模块技术及应用/pp  5G& DC光器件及光模块产业技术现状及挑战/pp  硅基光子集成/pp  可调谐激光器芯片技术/pp strong 执行主席:/strong/pp  张 贺(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pp  马卫东(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pp  张 华(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ppstrong  拟邀请专家:/strong/pp  李 晗(中国移动研究院)/pp  王光全(中国联通网研院网络技术研究部)/pp  李俊杰(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光通信研究中心)/pp  张 健(华为)/pp  张思源(诺基亚贝尔)/pp  耿竞一(腾讯)/pp  Gerald G. Wong(上海剑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pp  王祚栋(飞昂通讯科技南通有限公司)/pp  刘王来(武汉华工正源光子技术有限公司)/pp  于让尘(SiFotonics Technologies Co., Ltd.)/pp  王亚军(II-VI Photonics)/pp  刘舒扬(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pp  strong同期展览:可调谐光模块/strong/ppstrong  分论坛二:AI+光通信产业应用论坛/strong/ppstrong  会议议题:/strong/pp  光网络智能管理与控制技术/pp  超高速光通信系统性能的检测与预测/pp  光子计算技术/pp strong 执行主席:/strong/pp  王海军(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pp  廖 军(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ppstrong  拟邀请专家:/strong/pp  罗贤龙(华为)/pp  洪 宇(中兴通讯)/pp  张思源(诺基亚贝尔)/pp  赵永利(北京邮电大学)/pp  周 娴(北京科技大学)/pp  待 定(烽火通信)/pp  张海燕(Infinera(英飞朗))/pp  刘凤海(Acacia)/pp  赵永鹏(奇芯光电)/pp  strong分论坛三:基于5G与千兆宽带的超清视频应用论坛/strong/ppstrong  会议主题:大带宽给超高清视频带来的变革/strong/ppstrong  执行主席:/strong/pp  张 沛(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pp  王 彬 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pp  strong拟邀请专家:/strong/pp  张 宇(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pp  赵子忠(中国传媒大学)/pp  鲁 力(目睹)/pp  张大勇(晓数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pp  待 定(中兴通讯)/pp  待 定(华为)/pp  strong分论坛四:5G+网联车应用论坛/strong/ppstrong  会议议题:/strong/pp  5G网络助力交通/pp  高精地图技术/pp  车联网的发展趋势/pp  自动驾驶技术/pp  定位技术/pp  strong执行主席:/strong/pp  刘 琪(中国联通5G创新中心行业总监)/pp  拟邀请专家:/pp  宋向辉(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智能中心副主任)/pp  朱学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资深专家)/pp  庞月涛(深圳华大北斗市场部产品总监)/pp  李 谦(华人运通副总裁)/pp  高 卓(大唐高鸿车联网事业部副总经理)/pp  周 勋(北京四维图新自动驾驶地图平台公司总经理)/pp  胡小波(深圳镭神智能系统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pp  石 勇(北京星云互联联合创始人& 首席运营官)/pp  潘 峰(中国信通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副总工)/pp  /p
  • 光学仪器与技术学术会议(OIT)圆满召开
    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主办,光机电技术与系统集成分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兵工学会等联合承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提供支持的“2021年光学仪器与技术学术会议”(OIT)于2022年4月8—10日在线上会议平台圆满召开。会议原定于2021年11月在成都召开,因新冠疫情影响而延期至今,考虑到各地相关政策、与会人员的旅行风险,本次会议采用网络会议形式开展。会议为期两天,聚焦在光学仪器与技术等研究热点领域,其研讨主题包括但不限于:光学系统、光电仪器、光学传感器、成像、光电测量、光通信和光网络/微波光子学及其应用、激光及其应用、微/纳米制造、测量和计量、IR/MMW & THz技术及其应用等相关课题。  4月9日上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彤主持了大会开幕式,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致大会开幕辞,尤政院士向莅临大会的嘉宾与参会代表表示诚挚的欢迎并代表组委会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本次会议的合作单位及相关部门表达了感谢。尤院士在致辞中强调了光学仪器和技术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科学仪器的重要分支,同时希望与会人员和各位专家学者在会议期间能够勇于就研讨会的主题提出真知灼见,充分展示最新成果,通过广泛深入的交流和讨论,探索和发现新的学术增长点,相互启发和促进,为学术研究的未来发展和繁荣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随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名誉理事长金国藩主持了上半场大会报告环节。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教授王涌天首先分享了题为 “Recent Progress of Near-eye Displays for Augmented Reality” 的报告。接下来,前贝尔实验室首席研究员,西湖大学教授袁鑫做了题为 “Computational Imaging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 Next Revolution of Machine Vision” 的报告。金国藩院士主持大会报告王涌天教授做大会报告:Recent Progress of Near-eye Displays for Augmented Reality 袁鑫教授做大会报告:Computational Imaging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 Next Revolution of Machine Vision  下半场大会报告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院长庄松林主持。密歇根大学易亚沙教授带来题为 “Integrated On-Chip Optoelectronic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Applications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报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早稻田大学教授清水孝一分享了题为 “Functional Transillumination Imaging of Animal Body by Scattering Suppression of NIR light” 的报告。 易亚沙教授做大会报告:Integrated On-Chip Optoelectronic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Applications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清水孝一教授做大会报告:Functional Transillumination Imaging of Animal Body by Scattering Suppression of NIR light  线上会议与会者们热情不减,本次会议开幕式及大会报告期间,线上参会人数达500多人,与会者们反响热烈并纷纷表示获益匪浅,对各个专家的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  9日下午和10日为线上报告环节,会议8个专题共进行了44个分会场报告会,190余位报告人带来涵盖光学仪器与技术各方面最新研究成果的精彩报告。与会代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促进、共创了一场学术盛宴。  本届会议的成功召开,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和业界同仁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展示技术创新、推动技术应用、深入探讨、携手合作的学术平台,开拓了广大与会者的视野,激发了研究人员的科研与创新热情,促进了光学仪器与技术等相关领域的发展。在会议的两天里,前沿的学术报告见证了该领域的成果与进步 在浓厚的学术氛围、精彩的报告以及积极的互动中本次学术盛宴落下帷幕。下一届会议,我们再相会!
  • 天美公司参加第十六届全国超导薄膜和超导电子器件学术研讨会
    2020年11月22日至25日,由南京大学和中科院云南天文台承办,中国电子学会超导电子学分会、江苏省电磁波先进调控技术重点实验室、南京紫金山实验室协办的“第十六届全国超导薄膜和超导电子器件学术研讨会”会议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会议聚焦国内外超导薄膜、超导传感器探测器、超导无源器件、新型超导量子器件与电路、超导电子学关联技术与应用等展开学术讨论。 天美仪拓实验室设备(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美公司)应邀作为赞助商之一,全程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期间,天美公司给用户介绍了太赫兹激光器产品,并对用户提出的需求作进一步的解答,借此也会用户的需求,天美公司也会进一步的开发出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会议期间,天美公司还受邀作了会议报告,会议报告对爱丁堡气体激光技术-高功率红外&远红外激光源作了相应的介绍。通过本次报告不但加深了新老用户对爱丁堡气体激光技术的了解与应用,同时了也吸引了很多感兴趣的参会老师前来咨询讨论。 通过为其三天的会议,天美公司与客户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更加深了彼此的相互了解。天美公司作为知名供应商,将在超导薄膜等关联技术上,作出进一步的技术升级,服务广大客户,让广大客户得到满意的科研结果,助力其科研发展。
  • 热烈祝贺第三届全国环境光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光学学会环境光学专业委员会2016年学术年会顺利召开
    9月23日至24日,第三届全国环境光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光学学会环境光学专业委员会2016年学术年会在江苏省南京市顺利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国光学学会环境光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以及安徽省光学学会承办。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陈卫标副所长为此次年会致欢迎辞。中国光学学会环境光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刘文清院士、中国海洋大学刘智深教授、武汉大学易帆教授、中科院遥感地球所陈良富研究员、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刘继桥研究员和浙江大学刘东副教授,分别作了题为《近红外光谱在大气环境探测中的应用》、《1550CW激光测风系统研制和应用》、《我国中东部大范围霾污染事件的卫星综合观测》、《激光雷达技术及其在空间大气环境探测中的应用》、《机载相干激光测风雷达研究》和《大气及海洋遥感高光谱分辨率激光雷达》 等特邀报告。  受专家组推荐、学术委员会评定,中科光电总经理万学平先生等3人新增选为中国光学学会环境光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环境光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刘文清院士、副主任陈卫标研究员、刘智深研究员为新增选的委员代表们颁发了委员证书。致欢迎词特邀报告特邀报告为新增选的委员代表们颁发委员证书
  • 天美公司助力第一届光学材料与器件物理学国际学术会议亚洲论坛
    “第一届光学材料与器件物理学国际学术会议亚洲论坛”于2020年12月10日-14日在重庆市召开。本次会议由重庆邮电大学理学院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光材料实验室、重庆文理学院光电功能材料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和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维察核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协办。此次会议吸引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和学者参会;综合考虑到疫情的影响,国际专家学者们均采用线上连线的方式全程参与了此次会议。第一届光学材料与器件物理学国际学术会议亚洲论坛会议现场 国际专家学者线上报告本次会议旨在响应国家开展对外的“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战略,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发光与显示材料研发领域的创新水平和更广泛的对欧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会议设有主题报告、邀请报告及墙报展等多个环节,议题涵盖新型稀土和过渡金属发光材料及器件应用、发光材料理论模拟与计算、发光材料产业化及装备技术及先进光功能材料及其他与光化学交叉的前沿学科等方面,全方位展示国内外发光材料的研究成果。天美公司携旗下爱丁堡仪器公司助力了此次会议。 天美公司会议现场展台与会期间,众多专家学者们莅临展台,了解爱丁堡仪器研发制造的分子光谱产品,并重点咨询爱丁堡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和激光闪光光解仪的相关特点及应用。天美公司作为国内主要的科学仪器供应商,将始终秉承助力科研领域,为广大用户提供更优质仪器和更专业的技术服务,为推动国内及国际发光产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 《2023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十四大技术挑战》公布:测量计量与仪器入选
    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9月25日在北京和香港同步发布《2023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十四大技术挑战》。  这十四大挑战涵盖数字领域、信息化、微电子光电子、光学工程、测量计量与仪器、网络与通信、网络安全、电磁场与电磁环境效应、控制、认知、计算机系统与软件、计算机应用、海洋网络信息体系、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等14个方面,具体内容包括:  ——数字领域。全面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急需解决系列关键核心技术挑战。  ——信息化。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无人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方兴未艾,全面赋能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格局、文化格局、安全格局和竞争格局。如何组织和利用国内外优势科技力量,构建高质量发展新型举国体制,坚持创新跨越总方针,建立中国特色数字生态环境,确保核心能力自主可控、先进可靠是该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  ——微电子光电子。硅基光电融合成为重要路径,中国在微电子、光电子先进制造能力与集成芯片设计方面面临重要挑战。  ——光学工程。如何实现跨尺度矢量光场的智能精准调控、高效数字光学器件和系统开发、实时精确健康评估的新型成像和传感、低功耗高集成光子和高效绿色能源光子技术突破等面临重要挑战。  ——测量计量与仪器。新一代国家测量体系和仪器产业体系建设已启动,重要场景下的关键测量技术亟待突破;支撑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测量的新形态精密仪器及传感技术将面临重要挑战。  ——网络与通信。人网物三元万物智联背景下网络通信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深度融合,新型网络理论与技术架构、日益逼近物理极限下的传输能力提升、核心设备与器件、算力网等是该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6G面向通感算网融合、天地一体等更复杂多样的应用场景,存在应用基础理论突破、技术发展范式创新等重要挑战。  ——网络安全。如何有效应对海量存量威胁治理及其有效防护不足、网络安全边界的削弱;如何打造计算和防护融合新模式、形成运行和防御并行双结构;如何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的安全问题,都是该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  ——电磁场与电磁环境效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无人化对电磁环境效应基础研究提出新需求,电磁学与计算机、光学、材料学、生物、复杂系统等交叉融合,在电磁场基础理论、智能电磁计算、电磁防护材料、电磁场快速感知、电磁生物效应与防护仿生领域不断发展,促进电磁环境适应性、电磁安全前沿技术广泛应用,提升智能化装备电磁安全能力是该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  ——控制。在智能制造、航空航天、无人系统等为代表的重大工程中,如何将建模、控制、优化和大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计算机软件、网络通信等计算资源与物理资源紧密协同;如何采用工业互联网的端边云协同实现控制系统网络弹性/韧性、自适应、自主调控是该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  ——认知。突破脑智能与脑决策机制启发的认知智能技术,研制多类型、可重构、高效、绿色节能的新型脑模型与软硬件系统,是新一代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面临的重要挑战。  ——计算机系统与软件。亟需突破多元异构计算体系、通用人工智能软件系统、计算安全等关键技术,积极探索类脑、量子等前沿技术,研发智能水平更高、能耗更低、更安全可信的计算机系统,以及新型基础软件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软件是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  ——计算机应用。工业、交通、教育、医疗等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无人化等重大变革对计算机应用技术提出严峻挑战:一是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元宇宙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融合发展推动计算机应用技术加速创新。二是“万物智联、智能引领、跨界融合、万众创新”新业态对智能感知、协同、学习、分析、决策、控制及安全等提出更高要求。  ——海洋网络信息体系。海洋网络信息体系建设在理论、技术与工程方面存在重要挑战。理论方面需建立水下非线性声场理论,实现水下声场优化控制和利用;技术方面需突破海洋精细化遥感、非声探测等新型感知、远洋船舶气象导航、跨域通信和水下信息处理;工程方面需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海洋化应用,强化海洋战略空间一体化管理,构建数字海洋新型基础设施。  ——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如何快速建立国家、省、市一体化重大突发事件智能化决策体系,如何整合相关部门的数据资源和科技力量,建立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大数据智能化综合平台,形成预警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小,是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提升国家综合治理能力的重要挑战。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吴曼青院士在发布会上致辞指出,中国工程院作为国家高端智库和工程科技界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强化科技战略咨询,坚持“服务决策、适度超前”,为强化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准确、前瞻、及时的建议。  当天发布会由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副主任余少华院士主持,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主任费爱国院士发布《2023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十四大挑战》,并介绍相关研究情况。  据了解,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自2014年启动“蓝皮书”系列研究工作,至今已连续9年发布“趋势”或“挑战”等系列成果。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