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材料与试验技术创新及标准化

仪器信息网材料与试验技术创新及标准化专题为您整合材料与试验技术创新及标准化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材料与试验技术创新及标准化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材料与试验技术创新及标准化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材料与试验技术创新及标准化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材料与试验技术创新及标准化话题讨论。

材料与试验技术创新及标准化相关的论坛

  • 河南省首批5家国家级技术标准创新中心成立

    [align=center][b]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再添新动能[/b][/align][align=center][b]河南省首批5家国家级技术标准创新中心(联盟)成立[/b][/align][align=left] 5月9日,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举行揭牌仪式,宣布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郑洛新)超硬材料及制品技术标准创新中心、绿色耐材技术标准创新中心、军民融合技术标准创新中心、生物医药技术标准创新中心及起重装备技术标准创新联盟首批5个技术标准创新中心(联盟)正式成立。[/align][align=left]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郑洛新)是国家标准委批复河南省建设的重要技术标准创新平台。建设创新基地,是实施标准化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与技术标准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支撑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抓手。[/align][align=left] 全国磨料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超硬材料磨具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包华认为,创新中心通过在超硬材料及制品领域开展技术标准创新研究和成果转化,提升该领域标准技术水平,引导行业转型升级,提升行业产品总体质量水平,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等方面意义重大。超硬材料及制品技术标准创新中心将在进行标准和检测验证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各单位的技术和研发能力,借助全国磨料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准化专家队伍,不断将新的成果转化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提出我国新标准项目提案,抢占全球竞争制高点。[/align][align=left] 河南省长垣县是全国知名的“起重之乡”。长垣起重机行业堪称全国起重行业的晴雨表,占据了全国起重设备市场的“半壁江山”,已经主导或参与制修订起重装备相关的国家标准48项行业标准58项地方,标准35项,团体标准5项。起重装备技术标准创新联盟成立后,将同国家桥架类及轻小型起重机械检验中心等63家参与单位一道,以起重装备为重点创新领域,承担或参加的国内外标准化技术,大力推进成果转化为先进企业标准。[/align][align=left] 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是我国耐火材料专业领域大型综合性研究机构,是我国耐火材料行业技术、学术、信息与服务中心和耐火材料科技成果的主要辐射中心。绿色耐材技术标准创新中心成立以后,将先后开发出超级纳米隔热材料、高性能连铸三大件等高效节能耐火产品,在2021年前,将高性能节能涂料系列产品、氧化物及非氧化物微孔隔热材料等先进耐火材料转化为企标或团标等技术标准,不断完善耐火材料标准体系,增强创新创效能力。[/align][align=left] “技术标准创新中心的成立,为河南省生物医药技术标准创新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通过参与行业药品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引领河南生物医药行业持续、深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升河南乃至我国生物医药产品的质量控制水平,进而促进生物医药行业的健康高效发展。”对于生物医药技术标准创新中心的成立,牵头单位的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质量保证部经理梁雪爽信心满怀。他表示,下一步,中心首先将以企业药品在生产、检验乃至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的风险因素为起点,积极开展标准制修订工作,形成适用于该企业的标准。在形成既有自身技术特点又有竞争力的药品标准基础上,积极参与行业的药品标准制修订工作,争取成为主导者。[/align][align=left] 河南市场监管局局长唐远游表示,技术标准创新中心(联盟)的成立,是加快推动河南省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的重要举措,将极大提升该省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技术标准创新的能力,并推动河南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先进生产力。[/align]

  • 梅特勒-托利多荣获“2014食品饮料工业荣格技术创新奖”

    梅特勒-托利多荣获“2014食品饮料工业荣格技术创新奖”

    6月27日,2014食品饮料工业荣格技术创新奖颁奖典礼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第十六届亚洲食品配料、健康原料、天然原料中国展(FiA China)展会现场隆重举行。包括梅特勒-托利多、帝斯曼、以色列安塞科、山东龙力、国民淀粉、日本富尔玛、(株)海洋等在内一百余位获奖企业高层代表、FiA展会专业买家、评委团代表等业内人士齐聚颁奖典礼。连续第八年成功举办的“2014食品饮料工业荣格技术创新奖”经过来自行业协会、科研院校及用户企业的独立专家评委团的评选,并参考用户网络投票结果,最终将这一行业大奖授予23家国内外领先企业的创新产品,涵盖食品饮料配料、加工技术、包装技术、食品安全和其他等五大类别,以此表彰其为推动我国食品饮料行业的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梅特勒-托利多的EasyPlusTM易滴系列电位滴定仪荣获“2014食品饮料工业荣格技术创新”食品安全类大奖。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07/201407071143_505683_271_3.png梅特勒-托利多EasyPlusTM易滴系列滴定仪由瑞士研发团队根据软件和硬件的最高标准设计和研发而成,这些专家具有丰富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使不可能成为可能。保证了产品的高品质、结构紧凑和简单易用,由于采用了类似智能手机的GUI用户界面和 iTitrate™智能化功能,使仪器的操作更加简单而直观,使易滴成为食品饮料等行业质量控制的得力助手。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07/201407071144_505685_271_3.png

  • 中关村众信土壤修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关于《农用地镉污染土壤修复标准制定技术指南》团体标准的立项公告

    [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各有关单位:[/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根据《中关村众信土壤修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团体标准管理办法》以及《团体标准制定工作规程》的相关要求,在有关方面申报项目的基础上,我盟于2023年7月31日组织五位专家对《农用地镉污染土壤修复标准制定技术指南》团体标准进行了立项评审。标准符合立项条件,批准立项。请起草单位按照中关村众信土壤修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标准化管理工作规定,尽快组织相关单位进行标准的编写。[/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特此公告! [/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联系人:田媛[/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地 址:北京市房山区长虹东路36号院城建大厦 405 室[/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电 话:13910073893[/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邮 箱:china_soil@163.com[/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 [/size][/font][align=righ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中关村众信土壤修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size][/font][/align][align=righ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二〇二三年七月三十一日[/size][/font][/align][img]https://www.ttbz.org.cn/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img][url=https://www.ttbz.org.cn/upload/file/20230814/6382760476101163107254279.pdf]关于《农用地镉污染土壤修复标准制定技术指南》团体标准的立项公告.pdf[/url][img]https://www.ttbz.org.cn/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img][url=https://www.ttbz.org.cn/upload/file/20230814/6382760477384736526319931.pdf]标准立项审查意见通知书.pdf[/url]

  • 【建设新闻】光谱技术创新论坛召开 海光仪器实验室成立

    [color=#ff483f][size=4]光谱技术创新论坛召开 海光仪器实验室成立[/size][/color]来源:中国工业电器网 2010年4月22日,由中国创新方法研究会、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联合主办,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承办的“2010年光谱技术创新论坛”在北京友谊宾馆隆重举行。 与会的有科技部条件财务司吴学梯副司长、科技部政策法规司苏靖处长、中国创新方法研究会周元秘书长、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方向副主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闫成德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朱明凯副理事长、中科院生态中心江桂斌院士、清华大学张新荣教授、武汉大学胡斌教授、厦门大学王秋泉教授、东北大学王建华教授、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周志恒董事长等近百位相关部门领导、业内专家、仪器用户代表等。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刘清珺主任、国产科学仪器应用示范中心武彦文主任出席了本次论坛。

  • 2014多肽药物研发与技术创新研讨会

    多肽作为药物,具有生理活性强、免疫原性低、疗效高等诸多优点,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人类疾病治疗中的地位也日趋重要,目前已成为国际药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默克密理博在多肽合成领域已有30年的历史,其品牌Novabiochem?除了满足多肽合成客户对常规产品的需求外,还不断进行创新,每年都会发布最新的研发产品及应用,并且还可以提供个性化定制的高效解决方案。为了增进多肽合成领域的技术创新交流,默克密理博在Novabiochem? 创新30年之际,召开学术研讨会。会议邀请了从事多肽制药领域的多位专家和学者,议题包括:天然、非天然氨基酸及其类似物的合成新方法,多肽、蛋白质的合成新方法,多肽物质分离与分析方法推广应用,多肽合成中因素控制对质量的影响以及多肽纯化和分析的新技术等,针对以上议题,各位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和巨大反响,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http://blog.milliporechina.com/editor/upload/image/930F7A5B_BF1453AA.png

  • 合作发展并济,价值创新共融——北京石墨烯研究院与HORIBA共建前沿技术创新中心

    [align=center][img=initpintu_副本.jp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1/uepic/f5adec08-16f3-46b6-b76f-d78cbdc0c884.jpg[/img][/align][align=center][size=14px][color=#7f7f7f][i]△ 刘忠范院士出席HORIBA前沿应用开发中心(ASP)的开幕典礼并致辞,同时为战略合作伙伴揭牌[/i][/color][/size][/align]2023年4月,北京石墨烯研究院(Beijing Graphene Institute, 简称BGI)与HORIBA前沿应用开发中心(Analytical Solution Plaza, 简称ASP)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双方依托BGI的尖端产研技术与HORIBA在分析检测领域的专业优势,合作建立“前沿技术创新中心”(简称创新中心),旨在共同推进石墨烯产业的基础研究与产业化核心技术开发,实现双方在产品解决方案共建、技术革新和市场机会探索方面互利共赢。 [align=center][img=图片4.png,600,444]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1/uepic/eda2b34d-f583-4fb1-bcc6-6887374c840f.jpg[/img][/align][align=center][size=14px][color=#7f7f7f][i]△ ASP门廊处悬挂的前沿技术创新中心铭牌[/i][/color][/size][font=等线][size=14px] [/size][/font][/align]BGI是由北京市政府批准、北京大学牵头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刘忠范院士担任创始院长。截至2023年12月,BGI人员规模超过400人,是一家集新材料研发、生产,及装备制造于一身的石墨烯高新技术企业。正因其独特的“全链路”模式,BGI的多个业务环节都离不开先进的光谱分析检测技术。[align=center][img=图片6.png,600,450]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1/uepic/23cb1a81-9564-4672-9607-321dd3a040b5.jpg[/img][/align][align=center][size=14px][i][color=#7f7f7f]△ 位于BGI实验室的HORIBA LabRAM HR Evolution拉曼光谱仪[/color][/i][/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4px][i][color=#7f7f7f](现已升级为 HORIBA LabRAM Odyssey高速高分辨显微共焦拉曼光谱仪)[/color][/i][/size][/align]ASP内设有多台先进的光学光谱分析测试仪器,这些仪器为石墨烯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与诸多可能性,如:CN-300离心式纳米粒度分析仪,其对大小颗粒的超高分辨率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各种碳材料的分散状态;LabRAM Odyssey高速高分辨显微共焦拉曼光谱仪具备超低波数和12寸晶圆检测能力,能满足石墨烯层间堆垛方式及大晶圆的检测需求。而XploRA PLUS高性能全自动拉曼光谱仪联用AFM,则不仅可以获取同区域的化学和物理信息,还可以实现纳米级空间分辨率的Raman/PL检测。在创新中心,双方专家可以深度交流沟通,使BGI强大的研发实力与HORIBA前沿光谱分析技术有机结合,加速创新成果产出。目前,利用显微拉曼光谱技术,BGI与HORIBA已建立了对石墨烯薄膜和单晶石墨烯晶圆系列产品的快速检测方法,为石墨烯的产品质控保驾护航。未来,双方将继续努力,力图打破传统手段对片层样品尺寸分析的局限性,将新一代颗粒分析技术与粉体石墨烯尺寸及层数研究相结合,建立全新的分析解决方案,进一步实现优势技术互补,为我国石墨烯产业发展带来突破性的创新成果。[align=center][img=图片1.pn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1/uepic/d8f94426-67d1-49f3-ab1a-981fa7d22b2b.jpg[/img][/align][align=center][size=14px][color=#7f7f7f][i]△ ASP中设有多台先进的分析测试仪器,可充分匹配石墨烯相关研究测试需求[/i][/color][/size][/align]唯有内外兼修方能制胜有道。在双方内部实现技术联合后,如何面向外部实现市场价值是创新中心的另一探索重任。作为新兴“石墨烯基材料”产业孵化器,BGI提供了面向广大中小企业的“研发代工”平台,针对企业的需求,开展“定制化”研发工作,以解决企业研发力量不足的现实问题。针对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新需求,HORIBA将予以光学光谱检测技术的支持。同时,通过BGI“研发代工”平台赋予的触点,HORIBA ASP还可以与各中小企业建立联系,探讨潜在的机会点,这样可以为企业在行业内的提前布局、开拓市场及扩大影响力方面打下基础,让未来发展更加清晰、美好,真正实现互利共赢。合作发展并济,价值创新共融。BGI与HORIBA ASP共建前沿技术创新中心,是科技领域内企业强强联合的又一标志。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不断探索创新合作模式,主动作为,彼此融入,同频共振,为中国成为引领世界的石墨烯新材料研发高地和创新创业基地作出卓越贡献。[来源:HORIBA][align=right][/align]

  • 18部门联合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关系集成电路、半导体材料等领域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8部委联合印发《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2024—2025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锚定2025年发展目标,明确未来两年重点工作,共涉及八大方面,三十五项要求。其中在强化关键技术领域标准攻关中提到[color=#0070c0][b]“在集成电路、半导体材料、生物技术、种质资源、特种橡胶,以及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北斗规模应用等关键领域集中攻关,加快研制一批重要技术标准……”[/b][/color]在健全产业基础标准体系中提到[color=#0070c0][b]“制修订精密减速器、高端轴承、车规级汽车芯片等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共性技术标准,推动解决产品高性能、高可靠性、长寿命等关键问题。强化粉末床熔融等增材制造工艺标准研制,健全元器件封装及固化、新型显示薄膜封装等电子加工基础工艺标准。推动高端金属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和电子专用材料标准制定……”[/b][/color]在加快产业创新标准引领中提到[color=#0070c0][b]“实施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民用航空、城市轨道交通、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安全应急装备等产业领域,紧盯产业发展趋势,适度超前研制相关标准,以标准引领产业创新发展……”[/b][/color][b]全文如下:[/b][color=#0070c0][b][/b][/color][align=center][b]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2024—2025年)[/b][/align]为扎实推动《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深入实施,锚定2025年发展目标,明确未来两年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全域标准化深度发展,着力提升标准化发展水平,稳步扩大标准制度型开放,不断夯实标准化发展基础,使标准化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制定本行动计划。一、加强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一)强化关键技术领域标准攻关。在集成电路、半导体材料、生物技术、种质资源、特种橡胶,以及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北斗规模应用等关键领域集中攻关,加快研制一批重要技术标准。强化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应用软件标准体系建设,尽快出台产业急需标准。建立健全数据跨境传输和安全等标准。实施信息化标准建设行动,瞄准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演进路线等新场景升级,强化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开展6G、IPv6、区块链、分布式数字身份分发等核心标准研究。〔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国家数据局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以下均需地方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负责,不再列出〕(二)完善科技成果标准转化机制。出台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的指导意见。完善重大科技项目与标准化工作的联动机制,在科技计划项目中统筹设置标准研究任务和考核目标,推动项目立项与标准研制同步部署、同步进行、同步完成。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服务机制,以标准引领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推动将标准纳入科技奖励范畴。完善标准与专利协同政策。制定实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管理办法,加快前沿技术成果标准化进程。强化标准研制融入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共性技术平台建设,缩短标准研制周期。强化下一代互联网、元宇宙、合成生物等新兴领域标准化预研究,加快建设标准化项目研究组。建立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类科技计划项目产出国家标准立项预评审绿色通道,推动形成标准研究成果的比率达到50%以上。〔科技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中央网信办、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二、提升现代化产业标准化水平(三)健全产业基础标准体系。制修订精密减速器、高端轴承、车规级汽车芯片等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共性技术标准,推动解决产品高性能、高可靠性、长寿命等关键问题。强化粉末床熔融等增材制造工艺标准研制,健全元器件封装及固化、新型显示薄膜封装等电子加工基础工艺标准。推动高端金属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和电子专用材料标准制定。加快补齐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工业软件标准短板。制修订一批工业基础标准,助推产业基础高级化。〔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强化产业融合标准制定。围绕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研制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相关标准,健全标准体系,推动传统制造业标准提档升级,完善企业技术改造标准。实施高端装备制造标准化强基工程,持续完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标准体系,围绕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大中小企业融通、绿色降碳等关键领域,加快技术应用、模式创新、分级分类、测试评价、互联互通等数字化转型关键急需标准制修订,有序推进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标准。深化智能制造等标准应用试点,推动矿山、冶金、石化、机械、纺织等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围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健全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强化个性化定制共享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等服务型制造标准制定。围绕金融和实体经济融合,重点研制普惠金融、跨境金融服务、数字金融、风险防控等标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数据局、国家矿山安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五)推动产品和服务消费标准升级。实施加强消费品标准化建设行动,加快大宗消费品标准升级迭代,建立健全消费品质量分级标准体系,推动产品和服务消费体验标准研制,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制定支持协调统一的智能家居标准,完善智能家电、电动家具家居用品标准体系。健全消费类电子产品标准体系,促进多品种、多品牌智能电子产品、移动通信终端产品、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的互联互通。持续强化纺织服装、鞋类箱包、家居装饰装修产品强制性国家标准与配套推荐性标准制修订。重点完善“适老宜小”产品安全和质量标准,加大智能产品、功能性产品等新兴消费品标准供给。完善充电桩、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等标准,加快大功率直流充电系列标准实施应用,研究制定充电桩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加大现代服务业标准制修订,加快现代物流、跨境电子商务、共享经济、联程联运等领域的标准研制。研制基于平台经济的大宗物资和散装商品编码等商贸、交通出行、物流等相关标准,促进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推动文化和旅游领域服务标准制修订,促进服务消费。健全体育标准,制定并完善群众健身、冰雪运动、体育赛事、体育场所、体育用品等标准。〔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体育总局、国家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六)加快产业创新标准引领。实施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民用航空、城市轨道交通、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安全应急装备等产业领域,紧盯产业发展趋势,适度超前研制相关标准,以标准引领产业创新发展。聚焦脑机接口、量子信息、生成式人工智能、元宇宙等领域,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标准研究。持续开展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试点示范,强化产业创新发展标准化示范引领。〔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中央网信办、交通运输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中国民航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七)完善产业链配套标准链。实施标准化助力重点产业稳链工程,健全工业母机、新型显示等重要产业链标准体系,组建工业母机等重点产业链标准化联合工作组,同步推动技术攻关和标准研制。发挥龙头企业作用,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产学研用相关方面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聚焦产业链供应链急需,加快研制配套标准。加强产业链上下游标准化技术组织联络联动,推动上下游各环节各领域标准体系有效衔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建成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50个,引领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优化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八)加强新型基础设施标准建设。实施新型基础设施标准化专项行动,在移动通信网、固定宽带网、空间信息、新型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重点领域,持续推进基础标准和应用标准研制,加快健全标准体系,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和安全提供技术保障。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迭代优势,聚焦工业互联网、车联网、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等融合基础设施重点领域,加快标准研制,释放新型基础设施效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完善绿色发展标准化保障(九)持续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加快健全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和报告标准,加快研制产品碳足迹核算基础通用国家标准,制修订碳排放核查程序、人员和机构标准,推动钢铁、铝、塑料、动力电池等重点产品碳排放强度、碳足迹等基础共性标准研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碳足迹核算相关国际标准制定。稳步提升重点行业能耗和用能产品能效标准指标,加快新兴领域节能标准制修订,重点完善能耗计算、能效检测、节能评估等配套标准。强化清洁能源利用,加快氢能全产业链标准供给,完善新型储能标准体系。超前布局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标准研究制定,促进关键技术标准与科技研发、示范推广协同推进。制定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碳汇监测核算、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标准,健全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标准体系,制定水土保持碳汇标准。〔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林草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标准研制。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重点领域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进一步完善大气、水、土壤、噪声、海洋、化学品、新污染物等污染防治标准,制定饮用水水源环境质量标准,健全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技术标准体系,研制20项家用电器、车辆、船舶、通用机械等产品噪声相关标准。完善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与监测标准体系,加快制定外来入侵物种防控与管理标准,开展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保护与修复等标准研制。进一步完善地下水保护、利用、治理标准体系。开展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等技术规范编制。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冰多生态系统质量监测评价标准化建设,研制一体化保护、修复、成效评估等相关指南,加快红树林、滨海湿地等生态修复相关标准制修订。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技术标准体系,完善环境影响评价标准体系。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标准制定和应用,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研究制定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标准。完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标准体系。加强气候变化监测、预估、气候风险评估、气候变化适应等相关标准研究制定和应用。加强射电天文台、气象雷达站、卫星测控(导航站)、机场等重点领域电磁环境保护要求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中国气象局、国家林草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一)推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标准建设。加快推动国土空间规划基础通用类标准制定,研究制定国土空间规划相关评估标准,逐步建设覆盖规划编制管理全流程的相关标准。健全完善自然资源分等定级价格评估标准体系,开展耕地(土壤)资源质量调查评价与监测、质量抽检等标准研制。完善基础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标准。开展海洋地质调查评价、海洋渔业资源调查标准制修订,完善海域使用、海岛开发利用等海洋资源资产监测标准,重点推进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等标准研制。完善集蓄雨水、矿坑(井)水、微咸水等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标准。〔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国家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二)推动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建立健全农业绿色发展标准,加强绿色投入品、农业节水标准制修订,不断加强秸秆、畜禽粪污、农药包装废弃物等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标准研制。制修订高耗水工业用水定额标准。加强工业企业减污降碳、节能节水节材、资源综合利用、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产品绿色设计等标准研制,探索研究数字赋能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标准,研制尾矿、煤矸石、冶炼渣、磷石膏等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标准。实施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健全清洁生产标准体系,开展60项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制修订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等标准。加快完善绿色采购、绿色流通、绿色评定等绿色供应链评价标准。完善绿色金融标准,引领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三)强化生活方式绿色低碳引领。持续扩大绿色产品评价标准覆盖范围,修订绿色产品评价通则。完善食品化妆品、快递物流等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标准。深入实施制止餐饮浪费等国家标准。制修订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相关标准。研究制定高耗水服务业用水定额标准。建立学校、绿色场馆等评价标准,推广应用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推动公共机构绿色转型。〔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国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四、推进城乡建设和社会建设标准化发展(十四)实施乡村振兴标准化行动。夯实保障粮食安全标准基础,建立健全种业振兴、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建设保护、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控、农田水利管护、农资质量和基础设施标准。优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加强智慧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全过程质量控制、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标准制修订。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制定农产品品牌评价、主要粮油作物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减损增效及乡村旅游标准。制修订农业领域标准700项,农业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基本建立。强化数字乡村、乡村房屋和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和管理,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和无障碍设施标准制定。加快农村改厕、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庄绿化保洁照明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标准建设。创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0个、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300个。〔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中央网信办、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国家林草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五)推进新型城镇化标准化发展。开展城市标准化行动,研究制定城市体检评估标准,完善城市更新相关标准,推进城市设计、城市生态修复、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风貌塑造、老旧小区改造等领域标准化建设。推动建立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标准体系,加强城市基础设施运行与监测、城市综合管理与监督、城市公共服务系统建设与评价等领域标准制定实施。加强城市交通标准体系建设,提升规划建设运营协同衔接水平。健全海绵城市、宜居城市、公园城市等城镇人居环境领域标准。持续深化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创建,开展30个城市标准化创新综合试点。〔住房城乡建设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国家数据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六)提升行政管理标准化效能。完善行政管理和政务服务标准体系框架,健全行政许可、政务服务中心、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政务服务事项办理、便民热线运行等领域标准,加强行政审批、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机关事务管理等领域标准实施应用。研究制定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评估评价标准。〔中央网信办、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国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快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公平竞争、执法监管、知识产权等领域标准化建设,推进经营主体信用监管标准体系建设,健全全国统一的信用监管规则和标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持续推进基层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司法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国家知识产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七)强化社会治理标准化工作力度。实施社会治理标准化行动,制定实施社会治安防控、乡村治理、网络空间治理等领域相关标准。建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100项以上,推动社会治理标准实施应用。加强机构治理领域标准化前瞻研究和统筹协调,推动组织治理、合规管理等领域国内国际标准同步研制和转化。开展网络安全应急能力评估、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数据交易服务安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评估、个人信息安全合规审计、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网络身份认证基础设施等标准研制,推动建设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领域国家标准验证点,提升网络与数据安全治理效能。〔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国家数据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八)实施公共安全标准化筑底工程。加快城镇燃气、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石油天然气开采、粉尘防爆、危险作业、特种设备、个体防护装备以及事故调查统计等安全领域强制性标准制修订,建立紧急状态下公共安全标准快速转化和发布机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应急管理部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强应急预案管理、风险监测预警、灾害应急响应、应急避难场所、灭火和应急救援作战训练与装备、森林草原消防装备、救灾和应急物资保障等领域标准研制。〔公安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中国气象局、国家矿山安监局、国家消防救援局、中国地震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健全大型活动安全、爆炸物品管理等标准,完善法庭科学、道路交通管理和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标准体系,推动建设法庭科学领域国家标准验证点。〔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司法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快安全防范视频监控系统要求、视频编解码技术、视频图像分析、边界安全交互等标准研制,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推动建立生物安全标准体系。〔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九)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工程。健全基础教育、就业创业、基本养老服务、公共文化体育、残疾人服务等领域标准。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经验共享,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重点区域树立一批示范标杆。〔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体育总局、中国残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强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质量管理等基础标准研制,健全高端医疗器械标准体系,推进医用机器人、新型生物医用材料、分子诊断技术等新兴领域医疗器械标准研制,完善高风险传染性疾病诊断、防护医疗器械标准体系。推动公共卫生标准体系升级改造,加快公共场所卫生、公共环境健康调查监测等标准制定实施。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标准体系,推进中医病证诊断、临床疗效评价等标准制修订。推动建立医疗保障标准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国家药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十)推进养老和家政服务标准化专项行动。升级养老和家政服务标准体系,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老年助餐、认知障碍照护、婴幼儿照护等托育服务、家政电商标准制修订。建设养老和家政服务领域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80个,强化养老、家政服务标准实施应用。〔民政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制修订50项适老化改造国家标准,推动家居环境、交通出行、社区服务、康复辅助器具等标准适老化升级,为老年人创造更加舒适便利的环境。〔交通运输部、民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残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五、实施标准国际化跃升工程(二十一)拓展国际标准化合作伙伴关系。积极践行开放包容、共同合作的国际标准化理念,发展互利共赢的标准化合作伙伴关系。持续完善多双边合作机制,加强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标准合作,不断深化东北亚、亚太、欧洲、东盟等区域标准化合作,进一步拓展与非洲、泛美、海湾阿拉伯国家、大洋洲等区域和国家的标准化合作关系,加强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上合组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框架下的标准化交流与合作。〔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中央网信办、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商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全国工商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十二)深化共建“一带一路”标准联通。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标准应用示范项目建设,与共建国家开展人员交流培训,以标准化合作促进产业和经贸合作。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标准化战略对接和重点领域标准互认,进一步完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标准信息平台,开展标准化信息交流,为共建国家提供标准信息服务。鼓励国内企事业单位在国际贸易、海外工程建设、技术交流合作过程中,加强与共建国家在技术层面的标准合作。〔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十三)深度参与国际标准组织治理。充分发挥我国担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常任理事国和国际电信联盟(ITU)理事国的作用,积极履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理事国和成员国责任义务,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组织重要政策规则制定,做好本地化实施应用,参加各技术领域国际标准化技术路线图、白皮书、标准化效益评估报告等研究编制工作,凝练实践经验,提出中国建议。按照国际标准组织需求选派工作人员,支持国际标准组织来华举办各类会议活动。支持国际性专业标准组织来华落驻。〔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十四)积极推动国际标准研制。积极参加ISO、IEC、ITU等国际标准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WP29)等行业性国际组织活动,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等国际性专业标准组织活动。鼓励国内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组织、行业性国际组织和各类国际性专业标准组织活动,贡献中国智慧。深入参与碳达峰碳中和、数字技术、热带特色农业等重点领域国际标准化工作,推动在温室气体减排、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新型电力系统、绿色可持续金融、矿山安全、航运贸易数字化、信息通信、物品编码与自动识别等领域制定一批国际标准。打造一批重点领域国际标准化创新团队。〔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十五)健全稳步扩大标准制度型开放机制。制定实施稳步扩大标准制度型开放指导意见,加快我国标准化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提高我国标准化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保障外商投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我国标准化工作,支持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参与标准制修订,支持民营企业牵头设立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促进国内标准组织与国际标准组织的国内对口单位协同发展,推动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技术委员会)与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一致性程度达到90%以上。持续开展国际标准跟踪研究,加快转化先进适用国际标准,实现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85%以上。大力推进国家标准外文版编译工作,鼓励行业和地方根据需要制定标准外文版。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根据运行实践提出标准需求。〔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全国工商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六、深化标准化改革创新(二十六)提升标准供给质量。健全统一协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强化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点工业产品、安全生产、特种设备、社会治安等领域强制性国家标准制定,进一步提高强制性国家标准覆盖面、权威性。系统优化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体系。强化推荐性标准与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协调配套。开展推荐性国家标准采信团体标准工作。加快国家标准样品研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深入实施团体标准培优计划,培育一批优秀的团体标准组织,推进团体标准应用示范,促进团体标准规范优质发展,制定一批填补空白、引领发展的高水平团体标准。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增强企业标准“领跑者”有效性、影响力,形成以企业标准“领跑”带动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的格局。〔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民政部牵头,中国科协、全国工商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十七)提高标准管理水平。持续优化政府颁布标准制定流程、平台和工具,强化标准制修订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标准维护更新、升级迭代。进一步提高国家标准制修订效率,实现新立项国家标准平均制定周期缩短至18个月以内。加强标准统计分析。加强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备案管理。建立国家统筹的区域标准化工作机制。加强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引导与监督。制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健全团体标准良好行为评价机制,规范团体标准发展。推动落实企业标准化促进办法,实施标准创新型企业制度,培育一批标准创新型标杆企业。完善标准版权制度,加大标准版权保护力度。〔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十八)加强标准推广应用。积极开展标准宣贯培训,丰富宣传形式、渠道和载体,广泛传播标准化理念、知识和方法。加强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统筹协调,改进试点示范项目管理,提高试点示范质量和效益,凝炼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和典型模式,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鼓励标准化服务机构入驻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等,鼓励集群促进机构参与标准化研究与标准制修订,鼓励标准化机构入驻集群促进机构,鼓励集群促进机构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等,形成集聚式发展效应。持续推进标准化服务业统计分析报告试点,开展标准化服务业统计评价。健全对标达标工作机制,引导企业瞄准先进标准提高水平。〔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国家统计局、全国工商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十九)强化标准实施监督。制定实施关于加强标准实施与监督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宏观调控、产业推进、行业管理、市场准入、金融信贷、政府采购和招投标中积极应用先进标准,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监管活动中严格依据标准。建立健全法规和政策文件引用标准机制,鼓励相关单位开展标准和法律衔接信息服务。健全标准实施信息反馈机制和标准实施数据调查统计制度,加快建设一批标准实施监测站点和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点,常态化开展重点强制性标准的实施情况统计分析。建立健全标准实施效果评估机制,推进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团体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评估范例征集推广工作。建立标准制定投诉举报和监督检查机制,搭建全国标准制定投诉举报平台,接受社会各界对各类标准制定活动、技术委员会工作和标准审评工作的监督。开展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监督抽查,加强标准编号、复审和备案监督。持续推动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实施,强化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数据归集和分析,推动将企业产品和服务符合标准情况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七、夯实标准化发展基础(三十)深化标准化基础理论研究。持续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标准化研究机构加强标准化共性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研究。持续推进标准制度型开放,深入开展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高标准经贸规则对我国标准化工作需求研究,加强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措施协定(WTO/TBT)和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WTO/SPS)标准工作研究。开展合规管理、环境社会治理(ESG)、边境后规则等重点领域标准化研究。积极推进标准数字化研究,构建标准体系框架,开展标准数字化试点。充分发挥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智库作用,强化国际国内重要标准化事项专家论证及决策咨询。〔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科技部、商务部、中国工程院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十一)加强标准试验验证。制定国家标准验证点建设与管理办法,对标准验证点建设运行和标准验证项目实施一体化管理。设立不少于50个国家标准验证点。推动检验测试方法、检验设备、标准样品等自主创新、协同配套。围绕新兴领域和优势领域,参与国际标准验证,为中外标准体系兼容和互认提供有力支撑。推动标准与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要素一体化发展。〔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十二)强化标准化技术机构支撑。推动建成一批国际一流的综合性、专业性标准化科研机构。进一步完善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体系,围绕前沿技术和新兴领域前瞻布局,加快培育新型标准化技术组织。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标准化需求,规划新建一批标准化技术组织。发挥标准化总体组作用,研究建立新材料标准化统筹机制,推进跨行业、跨领域标准化协同发展。推进技术组织联络机制实施,畅通技术组织体系微循环。深化推进考核评估,试点开展委员履职能力评估工作。推进技术委员会分类管理、动态管理,实现“能进能出”。〔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十三)加强多层次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标准化普通高等教育,推进标准化技术职业教育,推进标准化领域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融合发展。开展全国标准化人才分类统计,建设全国标准化人才分类培养数据库,建设一批国家级标准化人才教育实习实训基地。推广“科研团队+标准研制团队”融通发展模式,培养选拔一批标准化领军人才。培育一批企业标准化总监。鼓励技术委员会参与高校标准化课程体系、技术委员会实训基地建设,协同推进标准化专业建设和师资培养。进一步丰富标准云课、委员网络讲堂课程资源,广泛开展标准化教育培训。依托行业、地方、科研机构和高校,建设一批国际标准化人才培训基地,持续开展国际标准青年英才选培活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八、组织实施(三十四)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标准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国务院有关标准化协调机制作用,研究制定标准化重大政策,协调标准化重大事项。不断健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标准化工作协同推进领导机制,更好发挥政府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的“指挥棒”作用,统筹提升标准化工作效能。全面开展纲要实施效果评估,把评估结果作为制定“十五五”标准化事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将标准化工作与本地区本部门发展规划有效衔接、同步推进。〔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十五)加强政策支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对照纲要及本轮行动计划要求,细化责任分工,抓紧工作部署,加强协同配合,确保任务落实落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开展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评选工作,支持地方和行业部门按规定开展标准化表彰奖励。推动标准化学科体系建设,打通标准化科技工作者上升通道。完善标准化统计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标准化统计工作程序,加强统计结果应用,开展标准化发展状况总体分析,发布标准化发展年度报告。〔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align=right][/align]

  • LLDPE 的发展现状和技术创新

    摘要:从催化剂和聚合工艺的发展出发,概述了生产LLDPE 的现状。介绍了原位共聚制备LLDPE的先进技术,特别指出用最新发展起来的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和茂金属催化剂组成的双功能催化体系生产LLDPE 是一个很好的技术创新。关键词: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原位共聚;催化剂作者:胡友良,马志,吕英莹(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程塑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0)免费下载文章: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1663/down_333001.htm

  • ACCSI 2012技术论坛: “敢问”国产仪器技术创新路在何方?

    近年来,在急迫的需求和现代科技发展成果的支持下,科学仪器在新颖分析检测方法、分析仪器设计新思想、新方法、新型科学仪器开发和应用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ACCSI 2012技术论坛”特别邀请了多位业内资深专家对分析仪器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探讨。论坛主持人:魏开华研究员 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多肽组实验室负责人出席嘉宾(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列):陈江韩研究员 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 主任董亮研究员 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POPs研究室 主任林金明教授 清华大学分析中心 主任刘明钟教授级高工 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 董事长刘春胜博士 华质泰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总裁兼首席技术官袁洪福教授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分析与评价中心 主任 请您和专家一起来讨论:科学仪器的发展要靠技术创新,没有自己创新出来的仪器设备,很难获得世界一流的突破性、变革性的成果。 科学仪器技术创新有哪些道路或模式? 中国国产科学仪器技术创新应该走哪条道路呢? 当前国产科学仪器创新应走集成创新,还是原始创新之路呢?基础理论研发与应用层面研发,哪个更重要?

  • 【转帖】硅藻土过滤技术引发的技术创新思考

    【转帖】硅藻土过滤技术引发的技术创新思考

    硅藻土具有大的比表面和铝、铁元素,通过絮凝、吸附等作用净化污水,因而广泛应用于饮料行业, 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娃哈哈以及啤酒行业等硅藻土应用于特殊的工业废水,如染料污水和油田污水处理等自来水厂和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深度处理等,这些应用说明硅藻土有良好的过滤功能。在日前结束的“2009水业高级技术论坛”上,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王凯军教授对新技术新工艺进行了客观、精彩的发言,其中硅藻土技术作为重要发言的一环,激起了同行们极大的兴趣。作为硅藻土技术中比较典型的上海巴安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的硅藻土粉末微滤成膜技术有哪些优势?企业在新技术创新过程中又遭遇哪些尴尬?这些问题的答案也许反应了部分技术企业在创新过程中遇到的不同境遇。硅藻土过滤可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它生物处理技术相结合。[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7/200907031919_158519_1605728_3.jpg[/img][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7/200907031920_158520_1605728_3.jpg[/img]将粉末状的硅藻土或阴离子交换树脂粉末通过水力学的办法,将其均匀地铺设在过滤器滤元的表面作为过滤介质,形成1.5~3.0mm厚的膜,由此截留水中的悬浮物颗粒和其他微生物/细菌等,使过滤后的水达到饮用水标准,这就是上海巴安在技术论坛上介绍的的“粉末微滤成膜过滤技术”。上海巴安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春霖对该技术进行总结时说到了几个优点:首先,对于低温、低浊水采用硅藻土粉末微滤成膜技术,具有不需投加混凝剂等优点,可以考虑单独采用硅藻土粉末微滤成膜设备来代替常规的混凝、沉淀、过滤工艺组合。出水浊度低于0.1 NTU;其次,对于微污染水源,改进的硅藻土和阴树脂粉末微滤成膜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这对于降低水中由于加氯反应产生的三卤甲烷,有着良好的效果。可以广泛的应用于水源受到污染的自来水厂。在水厂改造深度处理中,微滤成膜技术将与超滤技术争夺市场空间;最后,粉末微滤成膜技术可去除粒径大于2μm的颗粒,与传统技术设备进行组合,可以提高饮用水的质量。硅藻土既然有以上种种优势,那么在技术推广过程中是否存在一些“阻力”呢?硅藻土推广到现在仍存在争论,王凯军说:“对新技术的认识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任意扩大应用范围,而且在宣传方式上要注意避免“万金油”式的吹嘘,在用户面前要学会说“NO”;第二,从学术角度讲,这个工艺的开发存在缺点,采用水力悬浮澄清池单元技术参数不当,生物工艺(硅藻土)机理不清等。”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单元放大问题,特别是城市污水的放大问题的限制,”王凯军补充说,“从城市污水这个角度来看的,单元成熟了以后,必然就涉及到一个操作复杂的问题,在大规模上应用放大的问题是必然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一些新技术在放大当中的一些问题必须要正视,心态要平和一点”,王凯军建议,“环保产业已进入成熟期,要用数据说话。” 硅藻土技术只是沉淀过滤新技术中的一种,2009水业高级技术论坛悉心设置了这个单元,透过这冰山一角也许给其它正在面临这样问题的企业或者即将走入新技术创新的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避免少走弯路,也为更多、更优质的新技术推广、应用开启了新的一页。

  • 2012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名单,四家仪器企业入围

    2012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名单已经出炉,多家上市公司上榜。工信部表示,将在产业技术创新方面对示范企业予以指导和支持。该名单由工信部和财政部联合认定。其中仪器仪表行业包括4家企业,具体如下:2012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名单(仪器仪表行业)序号所在地区企业名称1天津市中环天仪股份有限公司2天津市天津赛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浙江省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4浙江省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更多内容详见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21112/085154.shtml

  • 中关村众信土壤修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关于发布《基于保护水稻安全的土壤镉环境基准制定技术指南》、《基于生态风险的土壤锌环境基准制定技术指南》两项团体标准的公告

    根据国家《团体标准管理规定》和《中关村众信土壤修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经审查,《基于保护水稻安全的土壤镉环境基准制定技术指南》、《基于生态风险的土壤锌环境基准制定技术指南》两项团体标准按照立项、起草、征求意见、专家审查、修改完善、送审等标准编制流程,现已完成标准编制工作,批准发布,2023年6月5日起实施。附件1: 中关村众信土壤修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团体标准发布信息附件2: 发布公告两项团体标准中关村众信土壤修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团体标准发布信息[table][tr][td]序号[/td][td]标准名称[/td][td]标准编号[/td][td]发布日期[/td][td]实施日期[/td][/tr][tr][td]1[/td][td]《基于保护水稻安全的土壤镉环境基准制定技术指南》[/td][td]T/CSER-002-2023[/td][td]2023年5月30日[/td][td]2023年6月5日[/td][/tr][tr][td]2[/td][td]《基于生态风险的土壤锌环境基准制定技术指南》[/td][td]T/CSER-003-2023[/td][td]2023年5月30日[/td][td]2023年6月5日[/td][/tr][/table][align=right]中关村众信土壤修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align][align=right]2023年5月30日[/align][url=http://file2.foodmate.net/wenku2023/wfx202305311341.zip]附件2[/url]关于发布《基于保护水稻安全的土壤镉环境基准制定技术指南》等两项团体标准的公告.pdf发布稿-基于保护水稻安全的土壤镉环境基准制定技术指南.pdf发布稿-基于生态风险的土壤锌环境基准制定技术指南.pdf

  • 【分享】工信部发布2011年标准化工作重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5月9日发布2011年标准化工作重点:一是加大重要领域标准研究制定力度。针对产业发展重点,做好顶层设计,成体系组织开展重要领域标准预先研究工作,制定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夯实标准立项和制定基础。通过试点探索综合标准化工作模式,同步开展产业链上各环节、各类产品的标准制定,形成重要领域标准全面覆盖和配套的局面。加快建立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并在经费、计划安排和审批等方面给予优先和倾斜支持。其中在纺织行业,对高新技术纺织纤维和产品及检测方法、产业用纺织品、服装CAD、新一代纺织机械领域,要加快技术标准制定。  二是加大具有创新成果的技术标准制定力度。大力推动标准与技术创新、知识产权的良性互动。加强标准化工作与科技重大专项、产业技术研发等工作的衔接,支持具有创新成果的企业联合开展标准制定,积极推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上升为技术标准,促进自主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广,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三是加大产业急需标准制定力度。围绕技术改造、自主创新、节能减排、淘汰落后、质量品牌、两化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工作,组织制定标准3000项,发挥标准的引导和规范作用,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四是加大采用国际标准力度。继续开展与国际标准对标工作,把对标的要求纳入计划立项和审批发布等标准制修订流程,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提升行业标准水平,加快与国际接轨。  五是做好标准复审工作。开展标龄满5年的行业标准复审工作,淘汰不适用标准,加快修订落后标准,提升标准已达到先进性、合理性和适用性,进一步完善技术标准体系。

  • 【分享】标准化基础概念以及ISO简介-标准化基础材料之一

    什么叫综合标准化?   综合标准化是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的产物,是现代标准化的重要特征和基本形式之一,是在现代条件下保证原料、材料、配套产品和成品标准化整体协调一致性的重要标准化方法。  综合标准化是用系统分析方法针对具体的标准化对象及其相关要素所形成的系统进行整体标准化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综合地解决提高产品质量的问题。可以这样说,综合标准化的实质就在于使那些能够保证产品达到最佳技术水平和质量水平的所有相关要素保持完整的系统性和最佳关系。  综合标准化以标准化对象的整体最佳效益为目标,对包括设计、工艺、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配套制品、技术手段、生产准备、检验方法等综合考虑,进行整体标准化。 什么叫技术标准?   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称为技术标准。它是从事生产、建设及商品流通的一种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技术标准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其标准化对象特征和作用,可分为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安全卫生与环境保护标准等;按其标准化对象在生产流程中的作用,可分为零部件标准、原材料与毛坯标准、工装标准、设备维修保养标准及检查标准等;按标准的强制程度,可分为强制性与推荐性标准;按标准在企业中的适用范围,又可分为公司标准、工厂标准和科室标准等。 什么叫基础标准?   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其他标准的基础并普遍使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称为基础标准。基础标准按其性质和作用的不同,一般分为以下几种:1) 概念和符号标准;2) 精度和互换性标准;3) 实现系列化和保证配套关系的标准;4) 结构要素标准;5)产品质量保证和环境条件标准;6) 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标准;7) 管理标准;8) 量和单位。 什么叫产品标准?   对产品结构、规格、质量和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称为产品标准。产品标准按其适用范围,分别由国家、部门和企业制定;它是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具有约束力的产品技术准则,是产品生产、质量检验、选购验收、使用维护和洽谈贸易的技术依据。  产品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1) 产品的适用范围;2) 产品的品种、规格和结构形式;3) 产品的主要性能;4) 产品的试验、检验方法和验收规则;5) 产品的包装、储存和运输等方面的要求。 什么叫方法标准?   以试验、检查、分析、抽样、统计、计算、测定、作业等方法为对象制定的标准。例如:试验方法、检查方法、分析计法、测定方法、抽样方法、设计规范、计算方法、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生产方法、操作方法及包装、运输方法等 什么叫术语标准?   以各种专用术语为对象所制定的标准,称为术语标准。术语标准中一般规定术语、定义(或解释性说明)和外文对应的词等。 什么叫符号代号标准?   以表示事物和概念的各种符号代号为对象制定的标准,称为符号代号标准。这种符号和代号具有准确、简明和不易混淆等特点。它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及安全等方面,也常常作为科学技术上的一种共同语言。

  • 【讨论】X射线荧光与技术创新

    想和大家讨论一下,大家所在单位是否也要求搞技术创新??XRF仪器本身的发展应该到头了,创新的可能性小了?想创新只能从测试样品上考虑? 不知大家都有什么想法,一起讨论一下?

  • 【资料】2007年度国家标准化科研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2007年度国家标准化科研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一、征集原则(一)坚持市场导向原则,提高标准的适用性,以科技为手段,全面提高标准的市场适用性;(二)坚持国际化原则,提升我国的综合竞争力,努力实现从“国际标准本地化”到“国家标准国际化”的转变,全面提升我国的综合竞争力;(三)坚持重点保障原则,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重点加强社会急需领域的标准化工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四)坚持自主创新原则,提高我国的标准水平,加强标准化工作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紧密结合,促进我国自主创新技术通过标准快速形成生产力,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技术支撑。二、重点项目(一)国际先进标准跟踪研究制造技术国际先进基础标准、计算机网络标准、音视频标准、信息安全标准、新型元器件标准、射频识别技术标准、数字版权及数字内容标准、新一代高速宽带信息网络标准、深亚微米集成电路、软件、广播电视直播卫星、生物技术产业化、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和精准检测等关键国际先进标准;(二)具有自主核心技术标准的重点创新研究纳米技术、航空航天、现代中药、信息安全、音视频、射频识别技术、中文信息处理、地理标志、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核电等领域的关键技术标准研究;(三)应对技术贸易壁垒的检测标准研究动植物检验检疫方法、先进的在线检测技术、精密检测技术、快速统计抽样检验方法等标准研究;(四)公共安全技术标准研究国土安全、矿山安全生产、食品安全、消费品安全、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及其安全材料、化学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信息安全和突发事件应急等标准研究;(五)基础公益标准研究公共服务、现代信用、社会责任等基础公益类标准以及金融、保险、物流、信息、教育、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医疗和法律、现代服务业等标准研究。

  • 新《标准化法》 解读

    [align=left]文/孙琪(华测检测 食药农化事业部)[/align][color=#444444]2017年[/color][color=#444444]11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color][color=#444444]《[/color][color=#444444]标准化法[/color][color=#444444]》[/color][color=#444444]。新《标准化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标准化法》是我国标准化工作的基本法,新修订的《标准化法》发布引发了各界强烈关注,[/color][color=#444444]这部法律的修订对促进标准化改革创新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color][color=#444444]1. [/color][b][color=#444444]《标准化法》修订的背景与意义[/color][/b][color=#444444]《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颁布于1988年,已施行近30年[/color][color=#444444],[/color][color=#444444]对国家经济社会生活贡献巨大。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989年施行的《标准化法》确立的标准体系和管理措施已不能完全适应实际需要。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11月4日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标准化法。新的标准化法将于2018年1月1日开始施行,对于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意义[/color][color=#444444]重大。[/color][color=#444444]2. [/color][b][color=#444444]《标准化法》修订的指导思想[/color][/b][color=#444444]此次标准化法的修订,主要以解决活力与秩序的关系问题为核心,以下[/color][color=#444444]3[/color][color=#444444]点为修订的主要指导思想:[/color][color=#444444]1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不断拓展标准范围,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促进技术进步与创新,适应建设质量强国、创新大国的需求,发挥市场主体活力。3.鼓励参与国际标准化竞争活动,适应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需要,争取话语空间。[/color][color=#444444]3. [/color][b][color=#444444]《标准化法》修订前后的区别[/color][/b][color=#444444]标准化[/color][color=#444444]法的修订[/color][color=#444444]以“在既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和“促进共同效益”为目的,[/color][color=#444444]进一步明确了标准分类,建立了政府标准化工作协调机制,及时淘汰落后标准,切实解决标准老化滞后问题。修订前后的主要区别见表[/color][color=#444444]1.[/color][color=#444444]4. [/color][b][color=#444444]结束语[/color][/b][color=#444444]新《标准化法》是我国标准化工作的基本法,这部法律的修订对促进标准化改革创新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该法的修订,[/color][color=#444444]有利于更好的规范行业标准化,有利于企业提高标准化水平和能力,有利于提高群众[/color][color=#444444]参与标准化活动的积极性[/color][color=#444444]。[/color][color=#444444] [/color][color=#444444] [/color][color=#444444][/color][color=#444444]表1 新旧《标准化法》对比表[/color][table][tr][td][align=center][color=#444444]项目[/color][/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444444]旧《标准化法》[/color][/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444444]新《标准化法》[/color][/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444444]区别[/color][/align][/td][/tr][tr][td][color=#444444]标准范围[/color][/td][td][color=#444444]第二条 对下列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标准:[/color][color=#444444](一)工业产品的品种、规格、质量、等级或者安全、卫生要求。[/color][color=#444444](二)工业产品的设计、生产、检验、包装、储存、运输、使用的方法或者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卫生要求。[/color][color=#444444](三)有关环境保护的各项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color][color=#444444](四)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方法和安全要求。[/color][color=#444444](五)有关工业生产、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和制图方法。[/color][color=#444444]重要农产品和其它需要制定标准的项目,由国务院规定。[/color][/td][td][color=#444444]第二条 本法所称标准(含标准样品),是指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color][/td][td][color=#444444]标准制定范围从工业领域扩大到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并明确标准样品属于实物标准,属于标准体系的组成部分。[/color][/td][/tr][tr][td][color=#444444]标准分类[/color][/td][td][color=#444444]第七条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其他标准是推荐性标准。[/color][color=#444444]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的地方标准,在本行政区域内是强制性标准。[/color][/td][td][color=#444444]第二条 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是推荐性标准。[/color][/td][td][color=#444444]现行法从制定主体角度将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从标准效力又将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color][/td][/tr][tr][td][color=#444444]标准化协调机制[/color][/td][td][color=#444444]/[/color][/td][td][color=#444444]第六条 国务院建立标准化协调机制,统筹推进标准化重大改革,研究标准化重大政策,对跨部门跨领域、存在重大争议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进行协调。[/color][color=#444444]  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建立标准化协调机制,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标准化工作重大事项。[/color][/td][td][color=#444444]增设了标准化协调机制,对跨部门跨领域、存在重大争议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进行协调[/color][/td][/tr][tr][td][color=#444444]标准化奖励[/color][/td][td][color=#444444]/[/color][/td][td][color=#444444]第九条 对在标准化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color][/td][td][color=#444444]增设了对有关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的规定[/color][/td][/tr][tr][td][color=#444444]强制性标准管理[/color][/td][td][color=#444444]第七条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其它标准是推荐性标准。[/color][color=#444444]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的地方标准,在本行政区域内是强制性标准。[/color][color=#444444] [/color][/td][td][color=#444444]第十条 对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满足经济社会管理基本需要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color][color=#444444]  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责负责强制性国家标准的项目提出、组织起草、征求意见和技术审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立项、编号和对外通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拟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是否符合前款规定进行立项审查,对符合前款规定的予以立项。[/color][color=#444444]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向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立项建议,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决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公民可以向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立项建议,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认为需要立项的,会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决定。[/color][color=#444444]  强制性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批准发布或者授权批准发布。[/color][color=#444444]  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对强制性标准的制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color][color=#444444] [/color][/td][td][color=#444444]新标准化法取消了强制性行业标准和强制性地方标准,仅保留强制性国家标准一级,限定了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范围,并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进行了职责分工。[/color][/td][/tr][tr][td][color=#444444]推荐性标准的管理[/color][/td][td][color=#444444]/[/color][/td][td][color=#444444]第十一条 对满足基础通用、与强制性国家标准配套、对各有关行业起引领作用等需要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推荐性国家标准。[/color][color=#444444]  推荐性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color][color=#444444] [/color][/td][td][color=#444444]新标准化法增加了对推荐性国家标准范围的规定。[/color][/td][/tr][tr][td][color=#444444]地方标准的管理[/color][/td][td][color=#444444]第十二条 制定标准应当发挥行业协会、科学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的作用。[/color][color=#444444]制定标准的部门应当组织由专家组成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标准的草拟,参加标准草案的审查工作。[/color][color=#444444] [/color][/td][td][color=#444444]第十三条 为满足地方自然条件、风俗习惯等特殊技术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color][color=#444444]  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的特殊需要,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地方标准。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通报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color][/td][td][color=#444444]新标准化法将地方标准的制定权下放到设区的市[/color][/td][/tr][tr][td][color=#444444]团体标准的管理[/color][/td][td][color=#444444]/[/color][/td][td][color=#444444]第十八条 国家鼓励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团体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由本团体成员约定采用或者按照本团体的规定供社会自愿采用。[/color][/td][td][color=#444444]新标准化法赋予了团体标准法律地位[/color][/td][/tr][tr][td][color=#444444]企业标准的管理[/color][/td][td][color=#444444]第六条 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企业的产品标准须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已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适用。[/color][/td][td][color=#444444]第二十七条 国家实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企业应当公开其执行的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团体标准或者企业标准的编号和名称;企业执行自行制定的企业标准的,还应当公开产品、服务的功能指标和产品的性能指标。国家鼓励团体标准、企业标准通过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向社会公开。[/color][/td][td][color=#444444]新标准化法取消了企业标准备案制度,建立了企业产品或者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并对公开的方式、内容等做了规定。[/color][/td][/tr][tr][td][color=#444444]标准公开[/color][/td][td][color=#444444]/[/color][/td][td][color=#444444]第十七条 强制性标准文本应当免费向社会公开。国家推动免费向社会公开推荐性标准文本。[/color][/td][td][color=#444444]新标准化法对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的公开的规定[/color][/td][/tr][tr][td][color=#444444]技术委员会[/color][/td][td][color=#444444]第六条 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在公布国家标准之后,该项行业标准即行废止。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在公布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之后,该项地方标准即行废止。[/color][/td][td][color=#444444]第十六条 制定推荐性标准,应当组织由相关方组成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承担标准的起草、技术审查工作。制定强制性标准,可以委托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承担标准的起草、技术审查工作。未组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应当成立专家组承担相关标准的起草、技术审查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专家组的组成应当具有广泛代表性。[/color][/td][td][color=#444444]现行法规定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都应当由技术委员会承担草拟和审查工作。新标准化法对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进行了区分处理。[/color][/td][/tr][tr][td][color=#444444]标准实施监督[/color][/td][td][color=#444444]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color][/td][td][color=#444444]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法定职责,对标准的制定进行指导和监督,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color][/td][td][color=#444444]增加了实施监督部门,新标准化法在保留现行法“县级以上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的基础上,新增“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作为监督检查部门[/color][/td][/tr][tr][td][color=#444444]标准实施后评估[/color][/td][td][color=#444444]第十三条标准实施后,制定标准的部门应当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适时进行复审,以确认现行标准继续有效或者予以修订、废止。[/color][/td][td][color=#444444]第二十九条 国家建立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报告制度。[/color][color=#444444]  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估机制,根据反馈和评估情况对其制定的标准进行复审。标准的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五年。经过复审,对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技术进步的应当及时修订或者废止。[/color][/td][td][color=#444444]新标准化法增加了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估的内容,并规定标准的复审周期。[/color][/td][/tr][/table][color=#444444] [/color]

  • 电子设计创新大会EDICON 2015中技术创新圈点

    电子设计创新大会EDICON 2015中技术创新圈点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4/201504292003_544082_1611921_3.gif受某仪器产商邀请,有幸得以参加今年的电子设计创新大会Electronic Design Innovation Conference 2015 (EDICON2015),会议结束已有两个星期,今天得以抽空将会上的见闻收获及个人点评整理出来,给感兴趣的同行分享。1. 电子原材料创新原材料方面的创新报告与展览很少,我关注到两个,一是RG公司推出面向高频高集成度设备应用的复合高热导PCB材料;另一个是G公司的线缆。RG公司的报告听后感觉性能并没有多大的创新,他们新推出一款介电常数6.15、介电损耗0.4%与热导0.75W/m/K,还比不上A公司在市场上已经应用多年的一款材料,同样的介电常数6.15,介电损耗0.2%且热导1.1W/m/K。G公司宣讲与展示的线缆质量的确很吸引人,与普通的同轴线缆平均只有4层相比,他们的高质量线缆有9层工艺,我特意取了一段拍了照片如图1所示,外加的五层力学、电学与屏蔽保护可以将线缆在恶劣条件下使用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推到极致,他们的线缆声称能在工作时承受卡车碾压仍然保持稳定性与可靠性,在他们的展示台上有一根正在测试的线缆在不停绞动的情况下还能保持传输信号的稳定性,如图2所示。对于1米长每套线缆价格一千多元相比普通线缆贵20多倍的情况,G公司的宣讲人强调对不稳定性与非可靠性的线缆带来的时间与精力的损失可能会超过这个价格。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4/201504292006_544083_1611921_3.jpg图1 G公司的9层同轴线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4/201504292006_544084_1611921_3.jpg图2 G公司的线缆恶劣条件在线测试系统2. 测量设备中的新技术i)无线传输测试(over-the-air test)目前的公知是物理、电子的科学测量为了获得可靠结果,一般都需要尽可能避免噪声抑制干扰,前面已经提到测试线缆的选择甚至都是一门学问。然而在实际应用尤其是在未来无线技术无处不在的情形下,基于线缆传输的测试将与应用需求脱节。我提醒将避免噪声抑制干扰发挥到极致的任性的仪器设备工程师去感受用户与实际需求更加任性:噪声与干扰必须存在,解决不了的工程师请统统滚回技术的历史博物馆中去!虽然目前的无线传输测量的基本知识获取仍然依靠微波暗室,如图3所示,在完全现实条件下的无线传输测试技术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会议中K公司高管就提到他们正在这方面布置人力与技术,然而从K公司的发展历程来看(H公司创始,后改名为A公司,不久前改名K公司),自从测试测量仪器部从H公司出来后几十年未见多大的技术创新,K公司能力挽创新滑坡的趋势在无线传输测试中脱颖而出吗?答案目前未知。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4/201504292008_544085_1611921_3.jpg图3 微波暗室无线测试间ii)16位垂直分辨率示波器老牌的仪器商R公司在会上宣讲使用数字滤波等技术实现了特定带宽与采样条件下的16位分辨率,声称主要应用于大信号变化背底下的小信号测量。16位分辨率的垂直分辨率潜在应用何止这个?能看出,R公司的创新意识至少比示波器界的大佬T公司强(此次会议未见出席,T公司的所有产品,包括人民币价格7位数以上的高端示波器的垂直分辨率仍然是8位),但与P公司相比仍然不够,P公司在会议上有一个展位,推出性价比超高的20GHz带宽高端示波器(本人刚买了一台,照片如图4,为避广告嫌,ps掉了logo),以及可放在口袋中的200MHz带宽示波器与信号源一体件(如图5,为避广告嫌,ps掉了logo),需要强调的是,他们的示波器标配16位,这些绝对优势让业界横行多年的R公司与T公司相形见拙。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4/201504292009_544086_1611921_3.jpg图4 P公司的20GHz带宽16位垂直分辨四通道示波器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4/201504292009_544087_1611921_3.jpg图5 P公司的200MHz带宽16位垂直分辨示波器与信号源一体口袋机iii)相位一致性进展R公司不愧为业界大佬,尽管在示波器上稍微逊色P公司,但在信号源的制造上目前仍然领先世界,这次会议上R公司展示他们的两台同步后的信号源在10GHz信号产生条件下漂移小于0.2度每小时(ppt照片如图6),这比同类产品平均指标优两个数量级以上,其原理没有公布,猜测可能是高稳定度振荡器与矢量信号发生技术。高度的相位一致性在合成波束以及相位控制阵列雷达等应用上的效果不言而喻。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4/201504292011_544088_1611921_3.png图6 R公司信号源的相位一致性测试结果iv)脉冲测量脉冲测量技术是近些年的热点,N公司关注到脉冲测量过程中的带宽截断效应对测量信号的畸变影响,并实现了频域触发(ppt照片如图7),这是我本人几年前在某测量应用中尝试过其基本原理但没有做到实时化。N公司在该领域的软硬件的进展让人对其技术力量不可小觑。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4/201504292013_544089_1611921_3.png图7 N公司的脉冲测量与频域触发效果演示pptv)噪声测量K公司报告了在噪声测量方面测量的新进展,他们针对传统的冷源与Y-系数法的几点影响噪声系数(noise figure)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假设:阻抗匹配、被测仪器与探测仪器受冷热噪声源变化影响小,通过引入高稳定度与宽范围阻抗匹配的噪声源配件,结合矢量网络算法进行内校正,大大降低了噪声系数测量不确定度,对比ppt如图8。此外,值得一提的是K公式将噪声系数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在网上进行了公开,ppt如图9,供免费下载使用,我下载了其xls计算表,这的确是个研究噪声的好资料。当然,我认为噪声系数测量还有不依赖于K公司的噪声源与矢量网络分析仪软硬件,这是我本人仍然在研究的基础问题。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4/201504292014_544090_1611921_3.png图8 K公司的噪声测量方案与标准方案对照图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4/201504292014_544091_1611921_3.png图9 K公司的噪声系数不确定度程序vi)非线性测量针对高功率半导体高频应用,K公司在其仪器中集成了名为DynaFET的非线性直流与高频测量分析系统(ppt如图10),非线性矢量网络分析仪(NVNA)是我正在研究的一个课题的关键技术,被K公司先一步做出来让我的想法创新性有些影响,但这也证明NVNA值得去做更多的开发。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4/201504292018_544094_1611921_3.jpg图10 K公司的非线性矢量网络分析方案图示3. 5G专题5G专题讨论那天由于有工作任务,没能参会,不过根据会议摘要册浏览以及网上搜集到的5

  • 中关村众信土壤修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关于《粉煤灰制备重金属污染土壤稳定化剂及应用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改性风化煤负载微生物制备重金属钝化及材料应用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煤基固废固化材料应用技术规程 (征求意见稿)》等五项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的通知

    [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各相关单位:[/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腐植酸残渣制备重金属钝化材料及其应用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粉煤灰制备重金属污染土壤稳定化剂及应用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粉煤灰基分子筛材料安全修复利用重金属污染土壤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改性风化煤负载微生物制备重金属钝化材料及应用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煤基固废固化材料应用技术规程 (征求意见稿)》五项团体标准编制小组已完成起草工作,按照《中关村众信土壤修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现公开征求意见,请相关单位认真研究,填写“团体标准征求意见反馈表”,于2023年6月25日前,以电子邮箱方式反馈至以下联系人。涉及修改重要技术指标时,应附上必要的技术数据,逾期未复函的按无异议处理。[/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联系人:田媛[/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电话:13910073893[/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邮箱:china_soil@163.com[/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 [/size][/font][align=righ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中关村众信土壤修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size][/font][/align][align=righ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2023年6月6日[/size][/font][/align][img]http://www.ttbz.org.cn/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img][url=http://www.ttbz.org.cn/upload/file/20230608/6382182040881456498298024.pdf]粉煤灰基分子筛材料安全修复利用重金属污染土壤技术规程 征求意见稿.pdf[/url][img]http://www.ttbz.org.cn/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img][url=http://www.ttbz.org.cn/upload/file/20230608/6382182046352169407298478.pdf]粉煤灰基分子筛材料安全修复利用重金属污染土壤技术规程 编制说明.pdf[/url][img]http://www.ttbz.org.cn/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img][url=http://www.ttbz.org.cn/upload/file/20230608/6382182049254735427763971.docx]征求意见反馈表--《粉煤灰基分子筛材料安全修复利用重金属污染土壤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团体标准.docx[/url][img]http://www.ttbz.org.cn/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img][url=http://www.ttbz.org.cn/upload/file/20230608/6382182053355869996599424.pdf]粉煤灰制备土壤重金属稳定剂及应用技术规程-0531.pdf[/url][img]http://www.ttbz.org.cn/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img][url=http://www.ttbz.org.cn/upload/file/20230608/6382182055165773513403211.pdf]粉煤灰制备土壤重金属稳定剂编制说明-0531.pdf[/url][img]http://www.ttbz.org.cn/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img][url=http://www.ttbz.org.cn/upload/file/20230608/6382182062060267857308170.docx]征求意见反馈表--《粉煤灰制备重金属污染土壤稳定化剂及应用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团体标准.docx[/url][img]http://www.ttbz.org.cn/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img][url=http://www.ttbz.org.cn/upload/file/20230608/6382182064300696001655166.pdf]腐植酸残渣制备重金属钝化材料及其应用技术规程 - 最终修改版.pdf[/url][img]http://www.ttbz.org.cn/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img][url=http://www.ttbz.org.cn/upload/file/20230608/6382182067973206051878482.pdf]腐植酸残渣制备重金属钝化材料及其应用技术规程 编制说明.pdf[/url][img]http://www.ttbz.org.cn/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img][url=http://www.ttbz.org.cn/upload/file/20230608/6382182069493893032679742.docx]征求意见反馈表--《腐植酸残渣制备重金属钝化材料及其应用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团体标准.docx[/url][img]http://www.ttbz.org.cn/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img][url=http://www.ttbz.org.cn/upload/file/20230608/6382182071876029288920426.pdf]改性风化煤负载微生物制备重金属钝化材料及应用技术规程2023.5.23.pdf[/url][img]http://www.ttbz.org.cn/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img][url=http://www.ttbz.org.cn/upload/file/20230608/6382182072211248451850960.pdf]改性风化煤负载微生物制备重金属钝化材料及应用技术规程—编制说明2023.0601.pdf[/url][img]http://www.ttbz.org.cn/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img][url=http://www.ttbz.org.cn/upload/file/20230608/6382182073692133166411949.docx]征求意见反馈表--《改性风化煤负载微生物制备重金属钝化材料及应用技术规程 (征求意见稿)》团体标准.docx[/url][img]http://www.ttbz.org.cn/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img][url=http://www.ttbz.org.cn/upload/file/20230608/6382182076656302703588762.pdf]煤基固废固化材料应用技术规程0530.pdf[/url][img]http://www.ttbz.org.cn/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img][url=http://www.ttbz.org.cn/upload/file/20230608/6382182077221635038039750.pdf]煤基固废固化材料应用技术规程说明0530.pdf[/url][img]http://www.ttbz.org.cn/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img][url=http://www.ttbz.org.cn/upload/file/20230608/6382182078394202104181997.docx]征求意见反馈表--《煤基固废固化材料应用技术规程 (征求意见稿)》团体标准.docx[/url]

  • 【简讯】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全国标准化科技创新工作会议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全面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讲话、李长江局长在“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科技兴检突出贡献奖”表彰大会和李传卿书记、刘平均主任在全国标准化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重温李长江局长、李传卿书记等总局和标准委领导自我院成立以来对我院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进一步矫正我院的发展思路,推动我院各项工作快速前进,实现跨越式发展,我院于4月3日至4日、4月30日先后两次举办干部学习班,院领导班子成员、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共30余人参加了学习和讨论。 为了使学习班收到应有的效果,院领导班子要求参加学习班的人员事先认真自学,并按照总书记讲话、总理报告、总局和标准委领导的讲话精神准备发言提纲。在学习班上,大家进行了深入学习,围绕总书记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和全面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标准化“十一五”发展规划》,结合我院的“十一五”规划和总局及标准委领导对我院工作的一系列讲话精神,进行了热烈讨论,进一步明确了我院的发展思路,校准和界定了我院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提出了我院在今后工作中以创新带动跨越式发展的具体措施。学习班就以下五大方面求得共识,取得了丰硕成果。

  • 【我们不一YOUNG】环境监测中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创新与优化

    [font=&][color=#666666]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对于保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在环境监测中,样品前处理技术扮演着关键角色,能够通过提取、净化和富集样品来提高监测结果准确性和灵敏度。然而,传统样品前处理方法存在诸多不足,例如操作复杂、耗时长、样品损失大等。因此,寻求新的创新与优化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已经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在过去几年里,许多新兴前处理技术已经被引入到环境监测中,并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则以文献研究法为主,结合自己的认知与实践,针对环境监测中样品前处理技术创新及优化改进措施提出自己的几点认识。[/color][/font]

  • 中关村众信土壤修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关于《化工园区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建设技术指南》等三项团体标准的立项公告

    [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各有关单位:[/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根据《中关村众信土壤修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团体标准管理办法》以及《团体标准制定工作规程》的相关要求,在有关方面申报项目的基础上,我盟组织专家对《化工园区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建设技术指南》、《在产园区地下水污染风险监管及预警技术指南》、《地下水污染可渗透性反应墙风险管控效果评估技术指南》共计三项团体标准进行了立项评审。标准符合立项条件,拟批准立项(见附件)。请起草单位按照中关村众信土壤修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标准化管理工作规定,尽快组织相关单位进行标准的编写。特此公告![/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联系人:田媛[/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地 址:北京市房山区长虹东路36号院城建大厦405室[/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电 话:13910073893[/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邮 箱:china_soil@163.com[/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 [/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 [/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 [/size][/font][align=righ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中关村众信土壤修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size][/font][/align][align=righ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2023年3月24日[/size][/font][/align][img]http://www.ttbz.org.cn/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img][url=http://www.ttbz.org.cn/upload/file/20230330/6381576884601515126362755.pdf]立项公告-化工园区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建设技术指南等三项团体标准.pdf[/url][img]http://www.ttbz.org.cn/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img][url=http://www.ttbz.org.cn/upload/file/20230330/6381576887277168166064457.pdf]标准立项审查建议通知书 -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pdf[/url][img]http://www.ttbz.org.cn/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img][url=http://www.ttbz.org.cn/upload/file/20230330/6381576889039968994587232.pdf]标准立项审查建议通知书 - 南科大.pdf[/url][img]http://www.ttbz.org.cn/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img][url=http://www.ttbz.org.cn/upload/file/20230330/6381576890842672105121031.pdf]标准立项审查建议通知书 - 浙江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pdf[/url]

  • 多位院士专家提出:石化产业变革离不开材料创新

    在近日举行的弘扬闵恩泽科学家精神学术论坛上,多位院士专家认为,材料革命是[b]新一轮石化产业变革的充要条件,石化产业应结合材料发展格局、短板等,有所侧重地加速材料科技创新。[/b][color=#ff0000][b]科技突破加速产业变革[/b][/color]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秘书长陈建峰表示,我国化学工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就是新材料“卡脖子”。他认为,[b]针对有机材料,实现材料结构精准调控是重点;针对无机材料,实现材料高性能化是重点[/b]。中国工程院院士、苏州国家实验室主任徐南平表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交汇期,新材料将成为产业变革的引擎。科技竞争、社会进步等对我国面向未来发展战略的材料提出要求。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洪流中,我国必须把新材料摆在产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以材料科技的突破加速产业变革。[color=#ff0000][b]产业布局应有所侧重[/b][/color]“目前,全球新材料产业竞争格局初显,各国形成差异化发展态势。”徐南平指出,[b]中国的优势在于稀土功能材料、人工晶体材料、先进储能材料[/b]等。对于材料领域未来布局方向,世界各国和不同地区发展战略各有侧重。到本世纪中叶,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我国必须解决国家安全(生存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展权)、抢占未来科技与产业制高点(未来主导权)这“三权”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化股份公司总工程师谢在库表示,国内新能源行业高端石化材料涉及50种左右,自给率为60%至70%,需求规模近300万吨。他指出,材料变革重点布局高端高值及其复合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基材料以及塑料循环。[color=#ff0000][b]需加快相关技术创新[/b][/color]对以上问题,行业该如何做?谢在库建议:对于高分子材料,应注重材料性能、碳基结构、生产工艺,根据市场对材料性能的需求和结构与性能的科学认识,合理设计碳基结构;对于节能分离材料,应通过对材料组成、结构的科学设计与优化,构建快速、精准的传质通道;对于可回收材料循环利用,应加强生态设计、提高再生材料的使用比例、提升合成材料的性能,从而减少塑料使用量或延长材料使用寿命。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明丰表示,石科院攻克了功能性尼龙聚合材料等技术,打通了己内酰胺—尼龙6/66、环氧丙烷—聚醚、环氧氯丙烷—环氧树脂产业链,实现了新聚合材料技术、聚合材料新单体的高值化发展。未来,[b]石科院将致力于构建高端碳材料库,打造电化学高端碳材料技术平台,实现国产替代[/b]。[来源: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align=right][/align]

  • 【分享】农业标准化以及标准文献的管理-标准化基础材料之二

    农业标准化农业标准化是由标准化概念按行业分类衍生而来的。因此,要准确表达这一概念,首先要理解标准化的概念。标准化学科包括两个最基本的概念,即标准和标准化。标准: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称为标准。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订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标准应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 标准化: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订共同的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称为标准化。它包括制订、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以农业为对象的标准化活动称为农业标准化。标准化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措施一、前言  农业标准化是以农业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简化、统一、协调、优选的原理,把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转化成标准,并加以实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标准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是产品生产商品化、规范化、集约化、最终目标是提高产出率和经济效益。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实行标准化的管理和有效的监测,并贯穿于农业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全过程。只有通过标准化才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增加产品的数量,从而形成社会化的、批量生产的大农业。  农业标准化的作用表现在:  (1)有利于提高农产品产量  通过多年各地实施种子标准证明:仅种子标准化一项工作,就可使粮食单产平均提高5%~10%,特别是农业综合标准化的实施,提高农产品产量的效果更加明显。  (2)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如瘦肉型猪综合标准,在各商品瘦肉商品基地组织实施后,提高了瘦肉率,获得直接经济效益显著(2 500万头,每头增值10元,直接经济效益25亿元),提高了养殖生产标准化饲养整体水平,带动了新技术及设备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3)有利于推广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  70年代农村家用沼气发展很快,数量达到700万个,但没有制定沼气池型系列标准,建池无章可循,绝大多数变成废池,无法使用。80年代制定了沼气池型系列标准,沼气池严格按标准进行建设,沼气池合格率达到98%,沼气灶具的热效率由原来的30%~40%提高到60%,每年节约原煤约80万吨。目前沼气池标准已被20多个国家采用,受到第三世界的普通欢迎。  (4)有利于安全、卫生、环境保护  如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已发布了五批标准,实施效果非常明显,既保护了农产品安全卫生,有利于人身安全、健康,又节约了农药,减少了环境污染。现已批准发布了农药登记卫生用杀虫剂的室内药效评价11个标准,使农药评价登记工作有了科学的技术依据和方法。  (5)有利于规范农产品购销行为和市场秩序  建国以来,农产品等级标准对于保证国家收购农副土特产品发挥了重要作用。如烟草、棉花等级标准的贯彻和监督检查,有效地规范了市场秩序,合理调整了农民、购销和企业的利益。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农产品质量等级标准将成为市场准入的基本条件,对规范市场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如种子、饲料等)不法行为,对于增加农产品的出口创汇等,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总之,农业标准化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和社会化大生产,对推动技术进步,改进产品质量,加强科学管理,保护环境和资源、扩大出口贸易,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有着显著的作用。    二、农业标准化工作情况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国发[1992]56号),尽快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以主要农产品等级标准为重点,逐步向实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面标准化发展,率先在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实施。我局会同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1993年,我局会同农业部、国家科委联合召开了“全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与标准化研讨会”,研究建立两个体系的目标、任务、措施。1996年我局和农业部商林业部、国内贸易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国家科委等有关部门,提出了《关于加强农业标准和农业监测工作,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的意见》[技监局标发(1991)183号],对建立健全两个体系的有关工作进行了部署,此件经国务院同意下发到各地、各有关部门。  同年10月我局与农业部联合召开了第三次全国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研究落实农业标准化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这次会议取得了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会后即发了《全国农业标准化“九五”计划》。  全国有20个省市、区召开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传达了全国农业标准化会议精神,总结交流了经验、部署了工作。21个省市、区是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召开的,7个地方是以省政府、自治区政府名义召开的。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对农业标准化工作进行了研究和布置。  我局主要抓了农业标准体系完善工作并率先在主要农产品重点产区进行实施;农业监测机构的完善,开展了农业生产资料国家监督抽查、专项抽查、统检等工作。  1、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  到目前为止,共有农业方面国家标准900多项,行业标准1 600多项,省级农业标准规范11 000多项。这些标准覆盖了农业基础管理、粮食与饲料作物、经济作物、畜牧业、水产渔业、林业、植物保护、土壤与肥料、农林机械与设备。  一批生产和市场急需的标准制定、修订工作得以顺利完成。近几年优先安排了一批农作物种子、动植物检疫和病虫害测报,工程造林和农产品等级划分等急需的标准项目。  如农作物种子,经过6年16个省市试验、验证,已完成5项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制定、修订任务,包括粮食作物种子、油料作物种子和蔬菜作物种子。此外还对20种农作物种子质量分级指标进行修订,修订后的标准全部淘汰了三级指标,整体水平有了提高。  为规范生产、保证种子质量,又制定籼型杂交水稻“三系”原种等6个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为适应种子加工的需要和国际种子检验技术的新发展,配套制定、修订种子包衣技术规程和种子检验规程等9项标准,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基本上满足实施“种子工程”的需要。  又如完成了动物检疫规程、植物病虫害预报等22项标准,这些都是生产和市场急需的重要标准。总体上说,农业标准体系已基本建立起来。  2、农业标准在主要农产品重点产区率先实施  通过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形式,推进农业标准的贯彻实施和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第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分布在29个省、自治区,直辖区的117个县。确定中心示范镇1 405个,示范村19 513个,示范户450万户,覆盖了粮食、棉花、油料、禽畜产品、水产品、水果、蔬菜、林业、烤烟等生产领域。  各地在实施标准过程中,配套制定了大量适合当地应用的技术标准规范,有的地方还把标准技术要点制成了通俗易懂的图表,深受农民欢迎。据初步统计,117个示范县共制定地方标准规范741项,地方技术监督部门为推广实施标准,共印发标准文本240多万册,培训人员540万人次。与此同时,示范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还制定了大量的企业标准,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企业标准体系,使企业发展有了较好的技术基础和管理基础。  为了确保标准实施工作有序进行,取得预期的效果,我局制定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试行)”,各示范县普遍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技术工作组等,使各项示范工作得以有效进行。  3、农业标准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第一、转化一批成熟适用的农业技术。如水稻旱育稀植、水稻再生高产栽培、玉米地膜覆盖、吨粮田栽培、棉花丰产栽培、蓄禽快速养殖、蔬菜保护地栽培、果树矮密早丰产栽培、速生丰产林营造等,1996年达405万公顷,1997年达229万公顷。  第二、主要农作物单产显著提高。据统计,各示范县连续5年示范项目的农作物均取得丰收,增产效益十分显著,粮食单产幅度提高。  第三、示范项目的农产品质量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水果、蔬菜、茶叶等经济作物方面,通过搞示范区质量等级普遍提高。如:新疆建设兵团103团哈密瓜示范项目,从1992年实施标准以来,哈密瓜糖度一直稳定在14%~16%,比示范前提高2~3度,使哈密瓜“甜、香、脆、酥”的优良品质得以恢复和稳定,出疆销售哈密瓜的商品逐年提高,这充分显示了标准化对于提高哈密瓜质量从而提高市场信誉的巨大作用。

  • 【原创】第二届“盛瀚-离子色谱技术创新奖学金”征稿开始了

    第二届“盛瀚-[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3p][color=#3333ff]离子色谱[/color][/url]技术创新奖学金”征稿开始了“盛瀚-[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3p][color=#3333ff]离子色谱[/color][/url]技术创新奖学金”第一届颁奖仪式已于2008年11月在12届全国[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3p][color=#3333ff]离子色谱[/color][/url]年会上顺利举行。在第一届的论文征集中,得到了全国十多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大力支持,并收录了上百篇的优秀论文。转眼间,“盛瀚-[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3p][color=#3333ff]离子色谱[/color][/url]技术创新奖学金”第二届论文征稿即将开始。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将推进国产[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3p][color=#3333ff]离子色谱[/color][/url]技术的发展,激励在校大学生努力奋进,培育更多优秀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3p][color=#3333ff]离子色谱[/color][/url]专业人才这一最终目标进行到底。“盛瀚-[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3p][color=#3333ff]离子色谱[/color][/url]技术创新奖学金”是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出资设立,由中国分析仪器学会协助管理和规范奖学金的整体运作及管理办法。[color=#DC143C]软性的广告帖,暂且锁定[/color]

  • 检测流程标准化

    在CNAS-CL01: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中实验室定义为:从事检测、校准、与后续检测或校准相关的抽样中一种或多种活动的机构。在企业、高校、及专门的检测机构中,实验室活动多种多样,也是提供公平、公正、有效的检测结果的重要场所,但是,要保证提供的结果是有效、准确的,实验室的检测水平是稳健的,那么就需要检测标准化。所谓检测标准化,就是对检测活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将检测活动的每一流程、每一操作程序进行分解,以规章制度、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依据,以安全、质量效益为目标,对检测过程进行改善,从而形成一种优化作业程序,逐步达到安全、准确、稳健、高效、省力的检测效果。创新改善与标准化是实验室管理水平的两大指标。创新及改善是使实验室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驱动力,而标准化则是防止实验室管理水平以及技术水平下滑的制动力。没有标准化,实验室的技术和管理都不可能维持在较高的管理水平,也不会持续的提升。对于实验室开展的检测活动,按照流程通常可以分为:收样、记录、检测任务的下达流转、测试前确认、检测实施、数据处理、报告出具、检测后样品处理。1收样由于检测样品的代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会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对样品的接收、流转、保管、处理及样品的识别等各个环节,必须实施有效的管理及控制。通常情况下,接收样品需要送样人填写“检测申请单”或“检测委托单”,申请单至少应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的内容:1)样品编号 2)委托方 3)检测依据 4)样品名称 5)样品编号 6)检测类别:如委托检测、仲裁检测、型式检测、其他检测等 7)样品的来源和特性描述等,如样品数量、样品描述、包装方式、储存要求等 8)样品提示 9)检测方法要求 10)委托方信息 11)报告类型 12)报告形式 13)委托方签字。其中要特别注意填写样品提示(性质、大概成分)一栏,注意样品的异常情况及唯一识别编号,并按规定程序控制检测过程的传递。需要注意的是必须要有样品的识别编号规则,此规则各个实验室不统一,但是,基本涵盖yy-mm-XXX(年-月-编号)。

  • 【转帖】新世纪标准化展望

    21世纪的世界将是个什么样子,标准化将采取什么形式,现在还不可能说得很清楚。但是,我们现在不论从哪个角度进行观察,都会发现一个引人注目的趋势性事态正在发展:当代人类正在为迈向高技术的信息时代而进行科技知识和经济实力的准备,在一些高技术发展的前沿地区和国家里同样也在为这一新时代的标准化做 认真的准备。现在已经表现出来的,对未来标准化发生重大影响的因素有:   1.经济发展的国际化趋势把标准的国际化问题提到了每个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国际贸易的发展,尤其是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建立,成了标准国际化的强大推进器。在1977年签订的"贸易技术壁垒协议"(又称"标准守则")中规定:在一切需要有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地方,当已经有国际标准或相应的国际标准即将制定出来时,参加国均应以这些国际的技术法规或标准的有关部分,作为制定本国技术法规和标准的依据,目的是为了克服因各国标准的不一致而造成的技术障碍。这一国际准则的确立,不仅促使国际标准化活动出现了空前活跃的局面,而且使全世界都认识到采用国际标准是商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有力竞争武器,并成为一种世界潮流。国际标准的内容和水平,直拉关系到各国的资源状况,生产技术水平和出口竞争,某国或某企业标准为世界所公认,不仅本国企业的生产轻车熟路,而且在贸易上也会先声夺人。可以预料,在新的世纪里,国际标准制订权的争夺,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必将越来越激烈。   2.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工业经济将逐步让位于知识经济,传统的工业标准化必将发生重大变革。工业化时代发展起来的标准化是同工业经济的特点和要求相适应的。例如建筑在细密分工基础上的大量流水生产方式,必然要求每一个零件、甚至每一项操作都要标准化;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企业组织形式和生产方式的虚拟化和柔性化,这就必须开辟标准化 的新形式,以适应这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和生产方式的要求。从工业经济到知识经济是划时代的转变,是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质的飞跃。一系列高新技术产业的出现,层出不穷的新产品,以及为适应市场需求而采取的全新的产品开发方式和生产组织形式,虚拟技术,网络、数字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都将向传统的工业标准化发起挑战。信息时代的标准化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标准化,它的形式、内容和工作方法,不可能是工业化时代的简单复现,而是要按照信息化社会和信息技术的特点重新构筑。曾担任ISO主席的山下勇预言:国际标准作为整理、编纂科学和技术成果并将其提供给全世界的工具的作用,在"信息社会"时代仍将保持不变,但是其工作规则将有所变化,我们将不得不更多地注意国际标准的三项功能:即作为信息社会的技术结构的基础;作为控制信息流动的工具(过量信息的控制功能);作为信息的存储库。继承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但必须创新。例如新材料的开发对新技术的发展起着支撑作用,的标准化同样也是重要课题。新材料没有标准不行,但却不能像以往那样要经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和反复修改,而是要在极短时间内把标准制定出来,才能赶上新技 术发展的速度。有些技术成果转向应用需要有相当的条件,标准化要为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创造条件。就生物工程技术来说,从开发阶段的细胞培养等基础性工作开始,直到接近实用化阶段的重组DNA技术,横跨广阔的学科领域,到了实用化阶段,成为最难下手的标准化领域,然而这个领域恰恰应该抢先下手开展标准化。除此之外,由于办公自动化的普及、柔性制造技术的应用,以及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E(计算机辅助工程)、(: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PC(计算机辅助管理)、CAQC(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MRNI(制造资源计划)等现代化管理技术的广泛应用,都将提出一系列紧迫的标准化课题。   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标准化将发挥重大作用。正像工业化社会里有一系列难题需要通过 标准化来解决一样,在未来的信息化社会里将有更多更难的课题需要通过标液化来解决。现在的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的结果是信息形成网络。不论是一个企业内部还是一座建筑物的网络,部在从局部地区网络,向着范围更广的、包含更多企业、甚至向全世界规模的网络扩展,它的终端正在进入每个家庭。如何使种类各异的、不同厂家制造的信息设备(包括软件),构成网络时能准确而有效地工作?这方面的标难化已经成为当代和未来社会的重大课题.   保护环境和人类自身的健康和安全,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是未来社会发展中最需要开展标准化的领域。IS0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淮在国际上被认同的程度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发展速度都证明了这一点。   一个经济时代取代另一个经济时代,不会在一个晚上完全实现。在我们谈论信息时代、网络经济、高新技术的同时,切不可将工业经济、传统产业一笔勾销.它们将有很长二段"和平共处"时期;固然高新技术产业、网络经济具有超常的经济增长力,可做为未来社会生产力的代表,但工业经济和某些传统产业仍有自己的优势和必不可少的作用,正确的做法可能是要走结合之路,也就是用新技术改造旧技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对于像我国这样的经济技术不是很发达的国家来说,这是必由之路。这样一来,中国的标推化将面对两类经济、两代技术并存的挑战,标准化将遇到从未有过的两难选择,这真是到了需要聪明、智慧、 才能和战略眼光的时候了。  在未来的信息社会,标准化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是工业化时代所不能比拟的。今后的标准化工程师,应该是站在信息技术前沿最优秀的专家,他必须突破以往狭窄的专业分工,通晓信息技术的诸多方面,并且把握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方能担当这个时代标准化的使命。

  • 【“仪”起享奥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药标准化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

    [table=100%][tr][td][font=FZXiaoBiaoSong-B05S][size=29px][color=#244fa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药标准化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color][/size][/font][/td][/tr][tr][td][font=KaiTi][size=27px][color=#800000][/color][/size][/font][/td][/tr][tr][td][color=#a0a0a0]时间:2024-07-31 10:00:09[/color][/td][/tr][tr][td] [/td][/tr][/table][table=100%][tr][td]国中医药法监函〔2024〕116号[/td][/tr][tr][td][font=fangsong_GB2312][size=21px][/size][/font]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主管部门,局机关各部门,全国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医药社会团体:  为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等文件精神,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更好发挥标准化在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我局制定了《中医药标准化行动计划(2024—2026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align=right]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align][align=right]  2024年6月17日[/align][align=center][size=24px][font=黑体]中医药标准化行动计划(2024—2026年)[/font][/size][/align]  标准是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标准化是推进中医药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为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更好地发挥标准化在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制定本行动计划。  [font=黑体]一、总体要求[/font]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的部署和要求,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以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为契机,立足新时代中医药发展需求,发挥标准作为新质生产力引擎的作用,推动标准化战略与中医药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提升中医药标准化治理能力,为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b]坚持统筹协调。[/b]发挥中医药标准化组织体系统筹协调作用,明确中医药标准化功能定位,统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国际标准及区域标准的协调发展,着力解决短板弱项,形成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新格局。  [b]坚持需求导向。[/b]以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需求为导向,科学规划中医药标准体系布局,合理确定标准重点领域,增加标准有效供给,不断适应标准需求的变化。  [b]坚持质量优先。[/b]充分运用前沿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标准质量提高,推动标准由数量规模增长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优化结构,提高制定效率,实现标准数量、质量、结构、效率相统一。  [b]坚持应用为本。[/b]坚持标准制定与实施并重,健全标准推广实施反馈机制,强化标准推广应用,加大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力度,充分发挥标准技术引领作用。  到2026年底,适应中医药高质量发展需要、结构合理的标准体系基本建立,中医药标准体系不断优化和完善,完成180项中医药国内标准和30项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中医药标准质量进一步提高,标准应用推广和评价体系初步建立。中医药标准化科研水平大幅提升,中医药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明显增强,培养450名中医药标准化骨干人才。中医药国际标准化能力显著提升,标准化支撑和服务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  [font=黑体]二、重点任务[/font]  [b][font=楷体_gb2312](一)优化中医药标准体系总体布局。[/font]  1.建立健全中医药标准体系。[/b]动态研究分析中医药标准需求和标准化工作发展趋势,合理界定各层级、各领域标准的制定范围,建立健全协调统一、系统配套、规模适度的中医药标准体系,提高中医药标准供给效率,加快中医药标准更新速度,不断提升中医药标准质量。  [b]2.强化中医药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b]提高基础通用、与强制性国家标准配套、对行业起引领作用的国家标准以及中医药行业的产品、技术、服务和管理标准的数量和质量,满足中医药发展需求,提高中医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通用性和覆盖面。  [b]3.鼓励发展中医药区域标准和地方标准。[/b]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实施,推进区域标准化工作探索与创新,共商联合制定标准、实施标准。鼓励推进中医药地方标准体系建设,提高满足地方自然条件、风俗习惯等特殊技术要求的地方标准供给质量和水平。  [b]4.有序发展中医药团体标准。[/b]充分发挥中医药领域市场主体标准化活力,引导中医药社会团体制定原创性、高质量标准,满足技术创新和市场的需求。强化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充分发挥对中医药团体标准的引导和监督作用。[table=90%,#666666][tr][td][font=黑体]专栏1 中医药标准体系建设[/font][/td][/tr][tr][td][b]1.建立健全中医药标准体系。[/b]围绕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针灸、少数民族医、器械设备、信息等,制定与颁布《中医药标准体系表》,建立中医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项目库,明确中医药标准制定的优先级。[b]2.制定中医药标准发展报告。[/b]总结年度中医药标准化工作进展,分析标准制定、推广、实施、评价现状,编制中医药标准发展报告。[b]3.推进中医药标准转化。[/b]遴选一批标准质量高、实施效果好的中医药地方标准、团体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td][/tr][/table]  [b][font=楷体_gb2312](二)加强重点领域中医药标准供给。[/font]  1.建立健全中医药健康服务标准。[/b]围绕重大疑难杂病、慢性病、传染性疾病以及中医优势病种,制修订一批中医、中西医结合预防、治疗、康复指南。研究建立中医医疗技术命名标准体系,发布一批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制定老年人、妇幼、儿童和青少年等重点人群的中医健康管理规范,完善不同人群的治未病指南、食养药膳指南等。完善少数民族医药标准体系,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医药病证分类与代码、名词术语等标准的制定。探索制定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服务规范,建立健全中医医疗机构监督评价标准体系。制定中药药事服务规范,完善中药饮片调剂、煎煮规范,建立中药临床应用标准体系。  [b]2.完善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标准。[/b]健全中药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推进中药材种子种苗、种植养殖、仓储、物流、初加工规范以及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的制定。综合考虑中药材道地性、生长年份、炮制工艺等方面因素,研究制定中药材等级标准,推动优质优价。建立中医理论指导下,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涵盖安全性评价、临床疗效评价、生产标准规范性评价等多维度的中成药综合评价体系和标准。  [b]3.加快推动中医药信息标准的制修订。[/b]健全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加强中医药信息基础标准、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研究与制修订,大力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中医药深度融合应用相关标准的制修订,推进中医药数据获取、处理、储存、交换、共享、管理、应用、安全等关键技术标准研制,多形式开展信息标准应用落地见效。  [b]4.加快中医药智能化装备标准制定。[/b]研制中医特色诊断、治疗、治未病智能化装备标准,开展中药材生产、中药饮片炮制、中成药制造等器械装备的核心技术、工艺以及应用的标准研制。推进中医药器械装备共性标准等可度量技术规范体系建设,促进中医器械装备规范安全使用标准制定。[table=90%,#666666][tr][td][font=黑体]专栏2 中医药标准制定[/font][/td][/tr][tr][td][b]1.中医药健康服务标准。[/b]完成50项重大疑难杂病、慢性病、传染性疾病以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中西医结合预防、治疗、康复指南。修订一批《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修订20项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制定20项老年人、妇幼、儿童和青少年等重点人群健康干预指南。完成中医医疗服务相关管理标准5项。制定3-5项中药药事服务规范。[b]2.中药相关标准。[/b]完成30项中药材种子种苗、野生抚育、仿野生栽培、生态种植技术规范、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以及道地药材质量规范,制定中成药综合评价标准。[b]3.中医药信息标准[/b]。制修订中医药信息标准20-30项,包括中医药分类编码、技术规范、功能指引、建设指南以及数据采集、数据治理、数据交换、数据安全等。[b]4.中医药器械装备标准。[/b]制定3-5项中医、中药、针灸器械装备核心技术、工艺及应用标准。[b]5.少数民族医药标准[/b]。完成20项藏、蒙、维等少数民族医药名词术语、常见病诊疗指南及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制定,研究制定藏、蒙、维等少数民族医疾病分类与代码。[/td][/tr][/table]  [b][font=楷体_gb2312](三)推动中医药标准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font]  1.深化中医药标准化理论、方法、技术研究。[/b]夯实中医药标准科研基础,利用科技创新助推标准水平提升,推进中医药标准化方法、原理创新,开展中医药标准全生命周期的共性技术研究,围绕中医标准制定的关键技术环节,形成系列共性关键技术通则,显著提升共性关键技术标准数量。  [b]2.推动中医药标准数字化。[/b]积极推进中医药标准数字化研究,加快中医药标准与人工智能等新型科学技术的互动发展,推动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向数字化转型,探索发展机器可读标准,建立中医药标准数据库,开展标准数字化试点,不断提升中医药标准数字化程度。[table=90%,#666666][tr][td][font=黑体]专栏3 中医药标准科技创新[/font][/td][/tr][tr][td][b]1.中医药标准关键技术研究。[/b]加强中医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数字化中医医疗服务标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中医疗效评价标准等多领域标准制修订技术方法及关键技术,形成系列通则不少于5项。[b]2.中医药标准数字化研究。[/b]利用数字技术对中医药标准承载的诊疗规则进行读取、传输与使用,探索标准制定、推广、宣贯和实施的新方法。[/td][/tr][/table]  [b][font=楷体_gb2312](四)推进中医药标准国际化。[/font]  1.深化标准化国际交流合作。[/b]落实标准国际化跃升工程的有关要求,积极践行开放包容、共同合作的国际标准化理念,发展互利共赢的标准化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发挥我国承担ISO/TC249秘书处工作优势,加强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国内企事业单位加强中医药国际技术交流中的标准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组织、行业性国际组织和各类国际性专业标准组织活动,贡献中国智慧。  [b]2.推动中国中医药标准的国际应用。[/b]建立政府引导、行业参与、产学研联动的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机制,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标准应用示范项目建设,以中医药标准“走出去”带动中医药产品、技术、服务“走出去”。强化中医药标准外文版的编译。 [b] 3.推动国内国际标准相互促进转化。[/b]加大中医药国际标准动态跟踪、评估力度,发展和推动满足国际应用需求的中国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积极采纳引用培育适合我国国情的国际标准。开展中医药国内国际标准一致性评价。[table=90%,#666666][tr][td][font=黑体]专栏4 中医药标准国际化[/font][/td][/tr][tr][td][b]1.中医药国际标准研究。[/b]开展中医药国际标准化战略及重大问题研究,动态分析及研判中医药标准化发展趋势,形成中医药国际标准政策研究报告。[b]2.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b]建设中方后备项目库,形成一批中方储备项目,提出ISO新工作项目提案,并推动8-10项国际标准立项和制定。[b]3.中医药标准外文版。[/b]编译中医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外文版20项。[b]4.优化完善中医药国际标准体系。[/b]完善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工作协调机制,积极开展藏、蒙、维等我国少数民族医药国际标准制定,推动1-2项少数民族医药国际标准在ISO立项,建设少数民族医药ISO国际标准中方后备项目库。[b]5.ISO中医药国际标准推广应用评估。[/b]对中方主导发布满5年的ISO中医药国际标准开展评估,完成5项国际标准的推广应用评估工作。[/td][/tr][/table] [b][font=楷体_gb2312] (五)深化中医药标准化改革创新。[/font]  1.推进中医药标准化运行机制创新。[/b]推进中医药标准分级分类管理,加强标准全周期管理,持续优化标准化工作程序,建立健全标准复审管理机制,完善标准制修订信息平台,全面提升中医药标准制修订管理水平。建立与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药监局等部门的协调沟通机制,协同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探索行业融合发展标准制定的新路径。调动行业积极性,对已发布的中医药标准,作为主要起草人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审依据。鼓励将中医药标准纳入各级奖项评选范围。  [b]2.创新中医药团体标准管理模式。[/b]规范、引导、监督中医药团体标准有序发展,搭建中医药团体标准管理平台,鼓励社会团体公开团体标准信息,减少团体标准交叉重复。组织对团体标准开展评价,遴选具有创新性、先进性和国际性的团体标准进行转化。建立以团体自律和主管部门必要规范为主要形式的团体标准监督机制。  [b]3.打造中医药标准化智库。[/b]建立450人左右的中医药标准咨询专家库,实行动态管理,根据标准化工作需求不断优化完善,充分发挥专家在中医药标准化战略和重大决策、落实标准化改革、推进标准制修订与实施等方面的重要咨询和指导作用。  [b]4.强化中医药标准实施与评估。[/b]公开共享中医药标准信息,通过标准数字化、新媒体等途径开展标准解读宣贯。推动将中医药标准制修订及推广应用情况纳入各级各类考核评审指标。建立中医药标准实施信息反馈渠道,常态化开展重点标准的实施情况统计分析。构建中医药标准评估工作体系和技术体系,开展标准质量和标准实施情况评估。鼓励并接受社会各界对中医药标准制定活动、技术委员会工作和标准审评工作的监督。[table=90%,#666666][tr][td][font=黑体]专栏5 中医药标准化改革创新[/font][/td][/tr][tr][td][b]1.建立中医药标准管理平台。[/b]配套中医药标准管理有关文件,顺畅中医药标准管理程序,搭建中医药标准制修订系统、中医药团体标准管理平台、中医药标准全文公开系统、中医药标准实施反馈平台等。[b]2.中医药标准咨询专家库建设。[/b]建立450人左右的中医药标准咨询专家库,涵盖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针灸、民族医药、方法学等领域,搭建中医药标准咨询专家库管理系统。[b]3.中医药标准宣贯。[/b]完成100个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的宣传推广,编印出版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推广手册。[b]4.中医药标准实施应用项目。[/b]试点开展100项中医药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推进中医药标准实施效果评估。[b]5.中医药标准评价项目。[/b]形成中医名词术语、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等系列标准评价指南,示范性完成100项中医药标准的评价工作。[/td][/tr][/table]  [b][font=楷体_gb2312](六)夯实中医药标准化发展基础。[/font]  1.加强全国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b]加强对全国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指导,建立协调沟通机制,强化各专业领域标准的衔接。全国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要围绕考核评估指标统筹谋划各项工作,提升标准制修订质量,加大标准宣贯实施力度,充分发挥技术委员会的技术支撑作用。  [b]2.加强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机构建设。[/b]遴选若干中医药标准化重点培育机构,开展全局性、战略性、综合性的标准化理论和基础研究,推动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的应用实践。鼓励建立省级标准化研究平台。充分发挥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在标准发布前测试、标准发布后宣传推广的作用。  [b]3.实施中医药标准化人才培育计划。[/b]积极推动中医药标准化人才列入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建立分类分梯度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不同层次的标准化人才培训,培养一批中医药标准化管理、科研、应用、教育人才以及国际标准化人才,培养一批中医药标准化领军人才、骨干人才。鼓励中医药标准化人才参与科学技术进步奖、标准创新贡献奖等相关评选表彰。鼓励有关高校开展“专业+标准化教育”的融合教育,将标准化内容纳入培养全过程。[table=90%,#666666][tr][td][font=黑体]专栏6 中医药标准化基础建设[/font][/td][/tr][tr][td][b]1.中医药标准化重点培育机构建设。[/b]围绕中医药标准制定、应用、评价等领域,建设3-5个中医药标准化重点培育机构及协同创新网络。[b]2.深化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建设。[/b]对已建立的42家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明确定位,优化运行,持续开展中医药标准的推广、应用、评价。[b]3.中医药标准化培训项目。[/b]支持全国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办公室、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开展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中医药临床人才标准化培训不少于50次。[b]4.中医药标准化人才培训指导用书。[/b]支持编纂满足中医药行业标准化人才需求的中医药标准化高层次人才培养教材、中医药标准化从业人员培训指导用书等,不少于5部。[b]5.中医药标准化人才培养计划。[/b]培养20名中医药标准化领军人才,100名中医药标准化骨干人才,50名中医药标准化科研人才,50名中医药标准化管理人才,100名中医药标准化应用人才,20名中医药标准化教育人才以及50名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人才。[/td][/tr][/table]  [font=黑体]三、保障措施[/font]  [b][font=楷体_gb2312](一)强化组织保障[/font][/b]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管理部门牵头组织,局相关业务部门、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全国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医药社会团体分工负责,组织和动员行业力量推进行动计划实施。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合理统筹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关键环节和实施步骤,确保落到实处。积极与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药监局有关部门,建立会商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协同推进行动计划有效实施。  [b][font=楷体_gb2312](二)加大经费投入[/font][/b]  各有关部门要合理安排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经费,通过政府投入、单位自筹、社会支持等多渠道筹措,加大对中医药标准化的支持力度,重点投入中医药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的标准制修订以及标准的应用实施评价,推进中医药标准高质量发展。强化标准化经费管理,加强项目绩效评价,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b][font=楷体_gb2312](三)开展实施评估[/font][/b]  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行动计划实施进展、质量和成效进行评估,开展行动计划实施的动态监测,针对重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中期评估,确保行动计划各项任务按时完成。[/td][/tr][/table]

  • 提升环境监测创新能力的新机遇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请组织申报环保领域创新能力建设专项的通知(发改办高技378号)精神,为满足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和环保产业升级发展的需要,针对当前大气、水、土壤、固废污染的突出问题,以及污染防治成套技术、装备和材料的重大需求,按照坚持问题导向、防治结合、全过程控制和协同治理的原则,围绕先进环境监测、污染治理、资源循环利用、环境修复等环节建设布局相关创新平台,加强重大技术装备及产品的研发和工程化,以提升环保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为着力点,推进我国环保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在未来2-3年,建成一批环保领域的创新平台,为环保领域相关技术创新提供支撑和服务。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着力点,通过建立和完善环保领域的技术创新平台,集聚整合创新资源,加强产学研用结合,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并实现产业化,促进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动力支撑。  国家将投资建设一批涉及环境监测创新的专业实验室,可申请的内容和重点如下:  1、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针对我国大气环境监测仪器性能不稳定、可靠性不高等问题,建设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创新平台,支撑开展污染源细颗粒物(PM2.5)、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氨、重金属(汞等)等连续监测、现场快速监测,大气环境质量多参数多污染物连续监测,石化、化工园区大气污染多参数连续监测与预警,车载、机载和星载等监测,PM2.5、VOCs化学成分快速检测、非CO2温室气体排放连续监测等关键共性技术、设备的研发、集成与工程化,提高我国大气环境监测技术装备水平。申请单位需具备大气环境污染监测装备研发和可靠性试验能力。  2、水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针对我国先进水环境污染监测仪器稳定性不高、寿命短的问题,建设水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创新平台,支撑开展水中多种重金属监测、水中有毒有机污染物监测、生物毒素监测、水质毒性监测、生物监测及多目标物同步监测,新一代多参数水质和污染源连续监测装备物联化、便携应急监测、连续监测系统远程控制等技术、设备的研发和工程化,提升我国水环境监测技术装备水平。申请单位需具备开展水环境污染监测技术、设备研发和可靠性试验能力。  2、湖泊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针对我国湖泊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较严重、治理技术装备工程化水平低的问题,建设湖泊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创新平台,支撑开展湖泊外源污染强化控制、城镇黑臭水体污染治理、滨岸生态治理与修复重建、污染底泥治理及原位修复、蓝藻控制,蓝藻水华预警及应急处置、营养盐调控、水力调控等技术、材料、工艺与装备的研发、系统集成和工程化,提高我国湖泊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装备水平。申请单位需具备开展湖泊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整体解决方案、关键技术、材料、装备研发与工程化试验能力。  3、农田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针对我国农田土壤污染日趋严重、威胁农产品安全的问题,建设农田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创新平台,支撑开展农田土壤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快速检测、污染源识别、风险评估、农艺调控、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原位钝化/固定/生物阻隔、生态修复等技术、药剂、设备的研发和工程化,保障农田土壤环境质量安全。申请单位需具有开展规模化农田污染防控修复方案、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能力。  4、污染场地安全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针对我国石油、化工、冶炼、矿山等污染场地对人居环境和生态安全影响日益突出的问题,建设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创新平台,支撑开展污染场地及地下水污染调查与风险评估、强化气相抽提(SVE)、热脱附、等离子体修复、化学淋洗、氧化/还原处理、重金属固化稳定化、重金属电动分离、生物修复、地下水空气注入/多相抽提/渗透反应墙、采样测试、污染监控等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的研发和工程化,提升我国污染场地修复技术装备水平。申请单位需具有开展典型行业(工业园区)污染场地修复整体解决方案、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与工程化试验能力。  要求相关主管部门按照《国家工程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54号)、《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43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实施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的通知》的要求,组织开展项目申请报告编制和申报工作。主管部门应结合本部门、本地区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好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编写和备案工作,并对其真实性予以确认。同一法人单位可选择其中1个实验室方向进行申报;同一主管部门对同一实验室方向,择优选择1个项目单位申报。为构建创新网络,申报单位需承诺,若通过评审成为以上环境保护领域创新平台的承担单位,将参与构建创新网络,以加强创新平台之间的协同,并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协助开展相关工作。项目申报方案需充分体现产学研用等单位的紧密结合,并进行实质性合作共建,联合开展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促进相关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主管部门在2016年4月1日前,将审查合格的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一式2份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 以往环境监测的能力建设,大都是环保系统自身计划安排的,如今国家层面发了声音,那各省也许会跟进,建设省(市)级的环境监测专项创新技术实验室,如果是这样,将会为提升各级环境监测的能力带来新机遇。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