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国家科学技术奖受理项目公示

仪器信息网国家科学技术奖受理项目公示专题为您整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受理项目公示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受理项目公示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国家科学技术奖受理项目公示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国家科学技术奖受理项目公示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国家科学技术奖受理项目公示话题讨论。

国家科学技术奖受理项目公示相关的论坛

  • 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完成

    中国科技网 北京3月19日电(记者陈磊)今天,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发布消息,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推荐和受理工作已顺利结束,共受理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920项。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以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受理项目已在科学技术部网站(http://www.most.gov.cn)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网站(http://www.nosta.gov.cn)公布,专用项目通过适当途径进行公示。 自受理项目公布之日起40日内,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公示项目的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及推荐材料真实性和项目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持有异议的,可以书面向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为便于核实查证,确保实事求是、公正地处理异议,异议提出者应表明真实身份,并提供有效联系方式和证明其观点的详实证据材料。个人提出异议的,应当在书面异议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应当加盖本单位公章。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按有关规定对异议提出者的身份予以保护。匿名、冒名和超出期限的异议不予受理。 《科技日报》 2013-03-20 (一版)

  • 国家科学技术奖项有哪些?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正式设立于2000年,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奖授予在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等基础研究和信息、材料、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中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不授予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发明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发明奖授予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大技术发明的中国公民。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国务院设立的国家科学技术奖5大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简称:国际科技合作奖,是国务院设立的国家级科技奖励。设立于1994年,1995年开始评奖。授予在双边或者多边国际科技合作中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外国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科技管理人员和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管理等组织。国家技术发明奖授予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大技术发明的科技工作者。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每年奖励项目总数不超过400项。

  • 【分享】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启动

    [center][B]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启动 [/B][/center]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11月25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的通知》。 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仍采取推荐单位推荐和专家推荐两种方式。各推荐单位于2010年1月1日起使用推荐单位号和登录口令进入网络推荐系统,按要求组织推荐。 2009年度经评定未授奖(通过形审进入评审程序)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候选人、候选单位,2010年度不能以相关项目技术内容再次被推荐为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单位推荐指标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推荐指标 指标不限,请注重推荐优秀的中青年科学家。鼓励部门和地方联合推荐。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推荐指标 指标不限,请优先推荐回国服务的海外高层次人才。 3、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指标 各单位推荐指标数及系统登录信息表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发放。请严格按照下达你单位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个奖种的指标数进行推荐,超指标推荐的,一律不予受理。 (二)专家推荐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每人每年可推荐1项(名)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人选)。 2、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以上可共同推荐1项(名)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人选),奖种限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国家自然科学奖(独立完成科学研究项目的人选)和国家技术发明奖(独立完成技术发明项目的人选),不能推荐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 3、专家应推荐本人所熟悉学科或专业领域的项目(人选),且每人每年只能推荐1次。当推荐项目(人选)出现异议时,有责任协助处理异议。 推荐项目书面材料及推荐项目光盘请于2010年2月28日以前报送,逾期不予受理。网络推荐工作具体时间要求见详情。 [URL=http://www.nosta.gov.cn/web/detail1.aspx?menuID=25&contentID=576]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通知[/URL]

  • 【资料】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开始推荐----你准备好了吗?

    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开始推荐了,不知道您是不是也想试试?那就一起来吧,不过先看规则[em0703] 日前,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的通知》,全文如下: 为做好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以及《关于受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规定》等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现将2008年度推荐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推荐办法和要求 200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仍采取请推荐单位推荐和专家推荐两种方式。请推荐单位于2008年1月1日起使用推荐单位号和登录口令(见附件1),登录http://168.160.153.132/xmsb,按推荐指标组织填写推荐书并上传相关推荐材料。专家推荐候选人的推荐号和校验码请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联系获取。 (一)单位推荐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推荐指标 各推荐单位原则上可推荐1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候选人,请注重推荐优秀的中青年科学家。鼓励部门和地方联合推荐。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推荐指标 各推荐单位、我国驻外使领馆可以推荐1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候选人(组织)。 3、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指标 请严格按照《推荐指标数及系统登陆信息》(附件1)下达你单位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个奖种的指标数进行推荐,超指标或借用其他奖种指标推荐的,一律不予受理。 4、国家科技进步奖科普类项目推荐指标:文化部3个,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5个,国家新闻出版总署4个,中国科协10个。其他推荐单位的推荐指标,请根据需求向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单独申请。 5、国家科技进步奖工人、农民科技创新类项目推荐指标:全国总工会4个、中国发明协会3个、中国农学会3个,农业部2个。其他推荐单位的推荐指标,请根据需求向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单独申请。 6、国家科技进步奖企业科技创新类项目:推荐要求和通知另发。 连续两年推荐而未授奖的项目(候选人),须隔一年再行推荐。 (二)专家推荐(嘿嘿,也有专家哦[em0713] )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每人每年可推荐1项(名)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候选人)。 2、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可3人以上共同推荐1名国家科学技术奖候选人,但奖种仅限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应为在自然科学领域独立完成科学研究项目的候选人),不能推荐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 3、专家应推荐本人所熟悉学科或专业领域的候选人,且每人每年只能推荐1次。当推荐项目(人选)出现异议时,有责任协助处理异议。

  • 2012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今日举行

    1月1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郑哲敏院士、王小谟院士获得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励大会上,中国2012年度五大国家级科技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一一揭晓并颁奖。

  • 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共授奖318项成果

    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共授奖318项成果、8位科技专家和1个外国组织。http://bimg.instrument.com.cn/show/NewsImags/images/20151917275.jpg  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规定,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和科技部审核,国务院批准并报请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授予于敏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务院批准,授予“网络计算的模式及基础理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授予“哺乳动物多能性干细胞的建立与调控机制研究”等45项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予“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等3项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授予“水稻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相关基因挖掘与新品种培育”等67项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授予“天河一号高效能计算机系统”等3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授予“我国首次对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有效防控及集成创新性研究”等26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工业工程振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173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若列斯·伊万诺维奇·阿尔费罗夫等7名外国专家和美国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详细见: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50109/150786.shtml

  • 近红外分会多位顾问和理事获2014国家科学技术奖!!!

    1月9日,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了,中国近红外光谱分会的多位顾问和理事获奖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brow/em20.gif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brow/em20.gif  湖南大学俞汝勤院士参与的《功能核酸分子识别及生物传感方法学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清华大学罗国安、杨辉华教授参与的《中药注射剂全面质量控制及清开灵、舒血宁、参麦注射液中的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华中科技大学骆清铭教授主持的《单细胞分辨的全脑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技术与仪器》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浙江大学瞿海斌教授参与的《中成药二次开发核心技术体系创研及产业化》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谢家麟吴良镛获得201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获得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粒子加速器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谢家麟,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著名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新中国建筑教育奠基人之一、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吴良镛,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为他们颁奖。中国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74个项目和10位科技专家,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3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5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83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8人。其中,“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国家最高科技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

  •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 这些与分析测试行业相关!

    2019年1月8日,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2018年度共有278个项目和7名科技专家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永坦院士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钱七虎院士获得最高科学技术奖,另有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等奖项。  仪器信息网编辑整理名单发现,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有多个项目与分析测试行业密切相关,太赫兹、高光谱、光谱、荧光成像等分析方法“榜上有名”,而获得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五位专家中,有一位更是电子显微学术泰斗朱溢眉!  分析测试方法摘获国家最高科技荣誉,一起来看哪些项目位列其中:[color=#ff0000] 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color][table][tr][td=5,1,553][align=center][b]二等奖[/b][/align][/td][/tr][tr][td=1,1,48][align=center][b]序号[/b][/align][/td][td=1,1,72][align=center][b]编号[/b][/align][/td][td=1,1,134][align=center][b]项目名称[/b][/align][/td][td=1,1,187][align=center][b]主要完成人[/b][/align][/td][td=1,1,111][align=center][b]提名单位(专家)[/b][/align][/td][/tr][tr][td=1,1,48][align=center]5[/align][/td][td=1,1,72][align=center]Z-103-2-01[/align][/td][td=1,1,134]金属纳米材料的表面配位化学[/td][td=1,1,187]郑南峰(厦门大学), 黄小青(厦门大学), 傅 钢(厦门大学), 陈光需(厦门大学), 杨华艳(厦门大学)[/td][td=1,1,111]郑兰荪,李玉良,赵东元[/td][/tr][tr][td=1,1,48][align=center]6[/align][/td][td=1,1,72][align=center]Z-103-2-02[/align][/td][td=1,1,134]纳米材料蛋白冠的化学生物学特性及其机制[/td][td=1,1,187]陈春英(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刘 颖(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谷战军(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吴晓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赵宇亮(国家纳米科学中心)[/td][td=1,1,111]谭蔚泓,李景虹,樊春海[/td][/tr][tr][td=1,1,48][align=center]7[/align][/td][td=1,1,72][align=center]Z-103-2-03[/align][/td][td=1,1,134]细胞稳态调控活性分子的荧光成像研究[/td][td=1,1,187]唐 波(山东师范大学), 董育斌(山东师范大学), 李 平(山东师范大学), 王 鹏(山东师范大学), 李 娜(山东师范大学)[/td][td=1,1,111]山东省[/td][/tr][tr][td=1,1,48][align=center]8[/align][/td][td=1,1,72][align=center]Z-103-2-04[/align][/td][td=1,1,134]自组装纳米结构的构建及功能化[/td][td=1,1,187]唐智勇(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刘绍琴(哈尔滨工业大学), 宋 锐(中国科学院大学), 夏云生(国家纳米科学中心)[/td][td=1,1,111]中国科学院[/td][/tr][tr][td=1,1,48][align=center]9[/align][/td][td=1,1,72][align=center]Z-103-2-05[/align][/td][td=1,1,134]面向能源转化与存储的有机和碳纳米材料研究[/td][td=1,1,187]陈永胜(南开大学), 万相见(南开大学), 黄 毅(南开大学), 田建国(南开大学), 王成扬(天津大学)[/td][td=1,1,111]天津市[/td][/tr][tr][td=1,1,48][align=center]10[/align][/td][td=1,1,72][align=center]Z-103-2-06[/align][/td][td=1,1,134]瞬态新奇分子的光谱、成键和反应研究[/td][td=1,1,187]周鸣飞(复旦大学), 李 隽(清华大学), 王冠军(复旦大学), 陈末华(复旦大学), 龚 昱(复旦大学)[/td][td=1,1,111]上海市[/td][/tr][tr][td=1,1,48][align=center]12[/align][/td][td=1,1,72][align=center]Z-104-2-02[/align][/td][td=1,1,134]纳米材料的选择性吸附环境污染物机理及水相分离功能调控[/td][td=1,1,187]刘景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蔡亚岐(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刘 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赵宗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江桂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td][td=1,1,111]中国科学院[/td][/tr][/table][align=left][color=#ff0000][b]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b][/color][/align][align=left][b]  [/b] (通用项目)[/align][table][tr][td=6,1,631][align=center][b]二等奖[/b][/align][/td][/tr][tr][td=1,1,37][align=center][b]序号[/b][/align][/td][td=1,1,60][align=center][b]编号[/b][/align][/td][td=1,1,87][b]项目名称[/b][/td][td=1,1,113][b]主要完成人[/b][/td][td=1,1,191][b]主要完成单位[/b][/td][td=1,1,41][b]提名单位 [b](专家)[/b][/b][/td][/tr][tr][td=1,1,37]53[/td][td=1,1,60]J-219-2-01[/td][td=1,1,87]毫米波与太赫兹(50GHz~500GHz)测量系统[/td][td=1,1,113]年夫顺,姜万顺,邓建钦,王亚海,范国清,常庆功,陈 卓,赵 锐,邢 东,姜信诚[/td][td=1,1,191]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td][td=1,1,41]工业和信息化部[/td][/tr][tr][td=1,1,37][align=center]55[/align][/td][td=1,1,60][align=center]J-220-2-01[/align][/td][td=1,1,87]海气界面环境弱目标特性高灵敏度微波探测关键技术及装备[/td][td=1,1,113]陈 希,魏艳强,陈 雪,毛科峰,李 浩,张 丰,张云海,杨 毅,任迎新,刘媛媛[/td][td=1,1,191]上海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浙江大学,宜昌测试技术研究所[/td][td=1,1,41]上海市[/td][/tr][tr][td=1,1,37][align=center]77[/align][/td][td=1,1,60][align=center]J-231-2-01[/align][/td][td=1,1,87]城市集中式再生水系统水质安全协同保障技术及应用[/td][td=1,1,113]胡洪营,蒋 勇,姚向阳,李 艺,刘书明,李魁晓,吴乾元,吴光学,白 宇,王佳伟[/td][td=1,1,191]清华大学,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大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td][td=1,1,4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td][/tr][tr][td=1,1,37][align=center]9[/align][/td][td=1,1,60][align=center]J-231-2-03[/align][/td][td=1,1,87]水中典型污染物健康风险识别关键技术及应用[/td][td=1,1,113]徐顺清,鲁文清,金银龙,张金良,赵淑莉,陈 超,王先良,张 岚,周宜开,吴康兵[/td][td=1,1,191]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清华大学[/td][td=1,1,41]湖北省[/td][/tr][tr][td=1,1,37][align=center]95[/align][/td][td=1,1,60][align=center]J-235-2-03[/align][/td][td=1,1,87]基于药物基因组学的高血压个体化治疗策略、产品与推广应用[/td][td=1,1,113]周宏灏,刘昭前,张 伟,李 清,陈小平,赵震宇,周 淦,刘 洁,李 智,尹继业[/td][td=1,1,191]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宏灏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td][td=1,1,41]湖南省[/td][/tr][tr][td=1,1,37][align=center]108[/align][/td][td=1,1,60][align=center]J-25201-2-03[/align][/td][td=1,1,87]海洋测绘和内陆水域监测的卫星大地测量关键技术及应用[/td][td=1,1,113]姜卫平,金涛勇,宁津生,翟国君,暴景阳,常晓涛,褚永海,王正涛,许 军,徐新禹[/td][td=1,1,191]武汉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海洋测绘研究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td][td=1,1,41]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td][/tr][tr][td=1,1,37][align=center]110[/align][/td][td=1,1,60][align=center]J-25201-2-05[/align][/td][td=1,1,87]高光谱遥感信息机理与多学科应用[/td][td=1,1,113]张 兵,张立福,童庆禧,刘良云,张 霞,高连如,黄文江,陈正超,张文娟,黄长平[/td][td=1,1,191]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td][td=1,1,41]中国科学院[/td][/tr][tr][td=1,1,37][align=center]111[/align][/td][td=1,1,60][align=center]J-25201-2-06[/align][/td][td=1,1,87]系列海洋监测浮标研制及在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应用[/td][td=1,1,113]王军成,李 民,刘世萱,范秀涛,张曙伟,于福江,裴 亮,陈世哲,赵进平,徐俊臣[/td][td=1,1,191]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中国海洋大学[/td][td=1,1,41]潘德炉,焦念志,宋君强[/td][/tr][tr][td=1,1,37][align=center]112[/align][/td][td=1,1,60][align=center]J-25201-2-07[/align][/td][td=1,1,87]土地调查监测空地一体化技术开发与装备研制[/td][td=1,1,113]王 庆,李 钢,张小国,顾和和,孙 杰,胡明星,尹鹏程,王云帆,谭 靖,马 超[/td][td=1,1,191]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徐州市国土资源基础测绘中心,北京航天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南方测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td][td=1,1,41]中国土木工程学会[/td][/tr][/table]原文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108/478451.shtml

  • 胡新根:一篇CNS论文相当于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

    因为在学校规划部门工作,平时经常接触到一些学校教学科研政策法规制定方面的议题,需要参议。最近拿到一个重要议题,是关于学校科研奖励政策的。原来的政策文件运行好几年了,现在形势发生了某些变化,需要及时修订,是好事。这里面遇到的问题的多样性及复杂性我就不说了,随感而发,只谈谈论文奖励与成果(获奖)奖励之间的平衡问题。举个实例:发表一篇CNS论文(Science\Nature\Cell),奖励标准是否能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一样?有关调研发现,许多高校对CNS论文都有力度很大的奖励。例如,某985和211高校的标志性科技成果培育实施办法中规定,以本校为第一作者单位及通讯作者单位发表CNS论文,其研究团队和小组在2个聘期内可不进行岗位考核,岗位津贴在原来基础上至少提高一个级别,同时奖励科研经费50-100万元(其中20万元为现金奖励)。而对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三大奖的,二等奖只在国家奖励10万元的基础上再配套奖励18万,一等奖及以上奖项则奖励科研经费100-200万元(其中现金奖励20万元)。另有几所某省属的地方高校,对CNS论文则分别奖励几十万到80万元、100万元不等。如此看来,发表一篇第一作者单位及通讯作者单位的CNS论文,似乎要远比获得一项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值钱。当然,这与这些高校的科研实际情况及导向有关,如果国家二等奖及省部级奖不稀罕了,就会稀罕起CNS论文;如果两者都稀罕,就会两者都重视。毕竟奖这个东西的影响力基本限制在国内,比如《中国大学排行榜》,国外也许根本不认可这个;而CNS论文则另当别论,在国际上都具有广泛深刻的影响,更会影响大学的国际排名。所以说,一个有远见卓识的大学校长,也许更关注教师们CNS论文和其它高水平的SCI论文的发表。在国内获几个国家三大奖或省部级的奖,也许能使这个学校脸上有光,上面考核起来也好看,但未必会光彩照人到国际上。而如果有教师在CNS级别的刊物上发表论文,则是一件有国际学术影响的大事,对学校声誉来说具有长远的利害关系,不能不引起重视。至此,我也有个想法,就是认为,对于基础研究来说,获奖可能不是一个高校科研工作的终极目的,而发表高水平的论文,哪怕不是SCI的,只要是原创性的东西,才是一个高校科研工作的根本。有了好的论文,才有获奖的可能,至少基础研究是如此。绝大多数诺奖的获得不就是凭原创性工作的论文吗?也不一定是SCI,是吧?一般来说,基础研究的东西很难包装,靠的是长期的学术影响力,靠的是论文的积累。而一些称为“科技进步奖”的奖项,有些个还真让人免不了要质疑是包装、拼凑起来的,甚至是幕后策划、公关出来的,有点诡秘,所以“合作”单位特多,典型的“拉郎配”。当然,技术发明奖倒是“干货” 居多,很少有“水货”出现,类似于面向基础研究的自然科学奖。

  • 2022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公告

    根据《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规定,经有关专家、单位提名和专家评审,并通过广泛公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批准56个项目获2022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10项,二等奖45项,科普类奖1项。  附件:[url=https://www.mee.gov.cn/ywgz/kjycw/sthjkjcx/sthjkjcg/202212/W020221201677850284052.pdf]2022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url][align=right]  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align][align=right]  2022年12月1日[/align]

  • 12年8次空缺,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宁缺毋滥”?

    2月14日上午,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共授奖374个项目和10位科技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家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分别获得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在374个项目奖项中,国家自然科学奖占36项,其中一等奖空缺,二等奖3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5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83项。  据了解,国家自然科学奖自2000年后,12年来,第8次出现一等奖空缺。 对此,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解释,一等奖评选标准非常严格,专家把关较严,2011年申报的项目中,没有非常突出的,致使一等奖出现空缺。  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2年来8次空缺,是否能够说明我国基础研究与国际一流水平还有一定差距,我国基础研究尚不足???  更多内容请点击: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http://bimg.instrument.com.cn/lib/editor/UploadFile/20122/201221510270160.jpg2011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 卷烟技术入围科技奖引发的“口水战”

    卷烟技术入围科技奖引发的“口水战”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4/201204120926_360814_2439370_3.jpg 3月22日,在科技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发布的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的受理项目目录公示中,属于轻工评审组国家烟草专卖局推荐的“中式卷烟特征理论体系构建及应用”,榜上有名。 据称,该项目创造性地提出“中式卷烟系统调香”理论,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近三年累计实现新增销售收入1735.74亿元,新增利税1421.8043亿元”。 但是在国家大力提倡科普,提高人们科学素养的时候,恰恰是国家科学最高奖项给予烟草研究以肯定,这是个矛盾的体现。此后,控烟专家们“开炮”提出质疑,一场伦理因素和科技含量的“口水战”由此而发。30名院士联名反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控烟协会、中国抗癌协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等5家机构也表达了对院士联名信的关注和支持。事态最新进展请产看专题卷烟技术入围科技奖引发的“口水战” 。 有人称 “卷烟技术”对烟草行业的贡献,就像一只“会捉猫的老鼠”,“猫”捉得越多,社会危害就越大。你对此持什么样的观点? 专题链接: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subject/201003/?SubjectID=170 。

  • 【转帖】中国两位科学家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新华网华盛顿5月1日电(记者张忠霞)美国国家科学院1日上午在华盛顿宣布,本年度新增选72名院士和18名外籍院士,来自中国的两位科学家张启发和李爱珍当选新一批外籍院士。 张启发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李爱珍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另外16名新当选的外籍院士分别来自英国、以色列、德国、比利时、日本、巴西、南非、印度等国家。 美国国家科学院是在1日举行的第144届国家科学院年会上宣布新一批院士及外籍院士名单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在发表的声明中说:“(当选的)这些科学家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内取得了卓越的、持续的成就。”至此,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士总数增至2025人。 创建于1863年的美国国家科学院是美国科学界最高荣誉机构,由科学及工程研究方面的杰出科学家组成。每年4月底,国家科学院都在华盛顿举行年会,并在会议最后一天公布本年度新当选的院士及外籍院士名单。

  • 中国计量大学3项成果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align=left] 5月14日上午,2018年度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省人民大会堂举行。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车俊出席,省委副书记、省长袁家军讲话,陈金彪、朱国贤、姒健敏、蔡秀军参加,黄建发、高兴夫宣读表彰决定和通报。随后,省领导为全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获得者颁奖。[/align][align=center][img=,600,359]http://www.zhaojiliang.cn/data/uploads/bdattachment/image/20190516/1557977591136492.jpg[/img][/align][align=left] 中国计量大学作为第一单位主持的3项科技成果获表彰,其中,机电学院李青教授团队的成果“岩土环境安全监测的电磁测量传感技术及应用”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计测学院包福兵教授团队的成果“离心泵内流理论与节能关键技术及产品应用”、质安学院王强教授团队的成果“海底压力管道在线损伤检测与泄漏监测技术及应用”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align][align=left] “岩土环境安全监测的电磁测量传感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20项授权发明专利(其中美国专利2项),10项软件著作权,被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选为安全生产先进适用技术,成功预警避险90次以上、保护人数250万以上,因避灾减少经济损失1.1亿以上,三年销售收入近亿元;“离心泵内流理论与节能关键技术及产品应用”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16件、软件著作权5项,参与国家标准制定4项;“海底压力管道在线损伤检测与泄漏监测技术及应用”获发明专利1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参与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2项。[/align][align=left] 据悉,2018年全省各市、县(市、区)、省级有关部门、高校、院所等86个单位,以及专家个人共组织推荐省科学技术奖候选项目799项,其中自然科学奖候选项目80项、技术发明奖候选项目42项、科技进步将候选项目677项。经形式审查、初评(网络评审)、行业评审、综合评审和两次公示,最终产生省科学技术奖项目299项,其中一等奖28项、二等奖95项、三等奖176项。[/align]

  • 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人500万,大家谈谈合适吗?

    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人500万,大家谈谈合适吗?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每人奖金500万元人民币,此前已有16位著名科技专家先后获此殊荣,他们分别是袁隆平、吴文俊、黄昆、王选、刘东生、金怡濂、吴孟超、王永志、李振声、叶笃正、闵恩泽、吴征镒、王忠诚、徐光宪、孙家栋、谷超豪。

  • “十一五”仪器“国家科技奖”知多少?

    “十一五”仪器“国家科技奖”知多少?

    为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我国设立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奖是对我国科技工作者及团队在科技发展、科学创新等方面做出贡献的最高奖励。在历届国家科学仪器奖的获奖者我们看到有不少仪器及分析检测项目获得奖励,这也是对从事科学仪器研发及应用工作的科技人员的肯定和鼓励。仪器信息网对“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有关仪器研制及相关检测技术获奖项目的统计,并制作“盘点‘十一五’国家科技奖”新闻专题,希望帮助读者从一个侧面了解“十一五”期间我国科学仪器的研制及相关检测技术研究情况。点击下面的图片,进入新闻专题。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12/201112201448_339665_1798788_3.jpg相关新闻链接:盘点“十一五”仪器“国家科技奖”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10823/066904.shtml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有关仪器研制及检测技术的获奖项目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10822/066845.shtml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有关仪器研制及检测技术的获奖项目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10822/066846.shtml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有关仪器研制及检测技术的获奖项目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10822/066847.shtml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有关仪器研制及检测技术的获奖项目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10822/066848.shtml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有关仪器研制及检测技术的获奖项目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10822/066849.shtml

  • 【喜讯】☆有7名中国科学家当选2007年度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11月13至14日,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原称第三世界科学院)第十八届院士大会在意大利里雅斯特市举行。大会宣布,此次新当选的院士来自20个国家,共45人,其中有中国大陆和香港的7名科学家当选。他们分别是: 方荣祥: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张亚平: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所长。 陈赛娟: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执行所长。 支志明: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香港大学化学系Dr.Hui Wai Haan讲座教授。 黄伯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南大学校长。 朱静: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 许志琴: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教授。

  • 关于开展2023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项目提名工作的通知

    [b]关于开展2023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项目提名工作的通知[/b]各部属单位:  为推动我国生态环境科学技术发展,鼓励科技创新支撑引领,评选在生态环境科学技术研究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现开展2023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项目征集工作,请各部属单位依照《关于开展2023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项目征集工作的通知》(中环学办字〔2023〕7号,见附件)的有关要求开展提名工作。  各部属单位提名的范围仅限于本单位为第一完成单位且本单位工作人员为第一完成人的成果。请各部属单位严格把关,确保提名工作公平、公正、公开。  附件:[url=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sthjbsh/202302/W020230220381006890040.pdf]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关于开展2023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项目征集工作的通知[/url][align=right]  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align][align=right]  2023年2月16日[/align]

  • 【讨论】撤销造假奖项——国家科技进步奖“进步”了?(3楼进展)

    “科技部日前发布公告称,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奖项目“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的推荐材料中,存在代表著作严重抄袭和经济效益数据不实的问题,根据规定,决定撤销该项目所获得的奖项,收回证书,追回奖金。西安交大能动学院原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连生,为该科技进步奖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为此《新华每日电讯》发表文章国家科技进步奖“进步”了我不经想问,当初评奖的时候干什么去了?我国科研靠拨款的体制还要继续到什么时候?光靠取消造假奖项改变的了目前的学术不端状况吗?您认为着这现象屡次出现的根源在哪里?欢迎踊跃发言,期待您的精彩评论!-----------------------------------------------------------------------------------------------------注:国家科技奖含金量十足,是由国务院授予的、代表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的最高奖项,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公正性和影响力。我国设立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

  • 十三项中医药成果获国家科技奖

    十三项中医药成果获国家科技奖 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的项目为“丹参多酚酸盐及其粉针剂”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项目分别为“道地药材形成机理研究及应用”、“中药资源化学研究体系建立及其应用”、“芪参益气滴丸对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的临床试验”、“人参新品种选育与规范化栽培及系列产品开发”、“益气化瘀法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认识及整体治疗”、“中药连花清瘟治疗流行性感冒研究”、“从毒瘀虚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增效减毒方案构建与应用”、“肝脾肾同治法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人参皂苷新作用靶点及其临床应用”、“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面向临床的中药药性与品质评价模式和方法”。据悉,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74个项目和10位科技专家,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3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5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83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8人。

  • 【分享】计量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

    计量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的规定,为表彰在推动计量科学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创造性劳动中作出重大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以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的奖励范围是:计量基准、计量标准、新型精密测试装置、新的测试方法、计量器具新产品以及国家计量检定系统、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和国家计量技术规范、计量科技情报等。 第三条 凡具备以下条件的项目,均可申请国家技术监督局计量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具有完整的计量学特性并在鉴定后经一年以上考核,证明性能稳定可靠,在统一全国量值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具有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二)新型精密测试装置、新的测试方法鉴定后经一年以上实际应用,证明稳定可靠,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三)计量新产品在原理结构、工艺、技术性能等方面比同类产品有重大改进,鉴定后经连续生产运行或使用一年以上,证明全面达到设计指标,性能稳定可靠,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的。 (四)国家计量检定系统、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在统一全国量值中能够发挥重大作用,经实际应用一年以上,证明具有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 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C 001.81GB 7713-8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Present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reports,dissertations and scientific papers1 引言1.1 制订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统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沦文和学术论文(以下简称报告、论文)的撰写和编辑的格式,便利信息系统的收集、存储、处理、加工、检索、利用、交流、传播。1.2 本标准适用于报告、论文的编写格式,包括形式构成和题录著录,及其撰写、编辑、印刷、出版等。本标准所指报告、论文可以是手稿,包括手抄本和打字本及其复制品 也可以是印刷本,包括发表在期刊或会议录上的论文及其预印本、抽印本和变异本;作为书中一部分或独立成书的专著;缩微复制品和其他形式。1.3本标准全部或部分适用于其他科技文件,如年报、便览、备忘录等,也适用于技术档案。2 定义2.1 科学技术报告科学技术报告是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或进展或一项技术研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或是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和发展的文件。科学技术报告是为了呈送科学技术工作主管机构或科学基金会等组织或主持研究的人等。科学技术报告中一般应该提供系统的或按工作进程的充分信息,可以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和经验,以便有关人员和读者判断和评价,以及对报告中的结论和建议提出修正意见。2.2 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学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较好地掌握了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硕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沦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成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博士沦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了创造性的成果。2.3 学术论文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学术论文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其内容应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是重复、模仿、抄袭前人的工作。3 编写要求报告、论文的中文稿必须用白色稿纸单面缮写或打字;外文稿必须用打字。可以用不褪色的复制本。报告、论文宜用 A4(210 mm×297 mm)标准大小的白纸,应便于阅读、复制和拍摄缩微制品。报告、论文在书写、扫字或印刷时,要求纸的四周留足空白边缘,以便装订、复制和读者批注。每一面的上方(天头)和左侧(订口)应分别留边25 mm以上,下方(地脚)和右侧(切口)应分别留边20 mm以上。4 编写格式报告、论文章、条的编号参照国家标准GB1.1《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第8章“标准条文的编排”的有关规定,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 报告、论文的合成 5 前置部分5.1 封面5.1.1 封面是报告、论文的外表面,提供应有的信息,并起保护作用。封面不是必不可少的。学术论文如作为期刊、书或其他出版物的一部分,无需封面;如作为预印本、抽印本等单行本时,可以有封面。5.1.2 封面上可包括下列内容:a. 分类号 在左上角注明分类号,便于信息交换和处理。一般应注明《中国图书资料类法》的类号,同时应尽可能注明《国际十进分类法UDC》的类号。b. 本单位编号 一般标注在右上角。学术论文无必要。c. 密级视报告、论文的内容,按国家规定的保密条例,在右上角注明密级。如系公开发行,不注密级。d. 题名和副题名或分册题名 用大号字标注于明显地位。e. 卷、分册、篇的序号和名称 如系全一册,无需此项。f. 版本 如草案、初稿、修订版、…等。如系初版,无需此项。g, 责任者姓名 责任者包括报告、论文的作者、学位论文的导师、评阅人、答辩委员会主席、以及学位授予单位等。必要时可注明个人责任者的职务、职称、学位、所在单位名称及地址;如责任者系单位、团体或小组,应写明全称和地址。在封面和题名页上,或学术论文的正文前署名的个人作者,只限于那些对于选定研究课题和制订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并作出主要贡献、以及参加撰写论文并能对内容负责的人,按其贡献大小排列名次。至于参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按研究计划分工负责具体小项的工作者、某一项测试的承担者,以及接受委托进行分析检验和观察的辅助人员等,均不列入。这些人可以作为参加工作的人员一一列入致谢部分,或排于脚注。如责任者姓名有必要附注汉语拼音时,必须遵照国家规定,即姓在名前,名连成一词,不加连字符,不缩写。h. 申请学位级别 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所规定的名称进行标注。i. 专业名称 系指学位论文作者主修专业的名称。j. 工作完成日期 包括报告、论文提交日期,学位论文的答辩日期,学位的授予日期,出版部门收到日期(必要时)。k. 出版项 出版地及出版者名称,出版年、月、日(必要时)。5.1.3 报告和论文的封面格式参见附录 A。5.2 封二报告的封二可标注送发方式,包括免费赠送或价购,以及送发单位和个人 版权规定;其他应注明事项。5.3 题名页题名页是对报告、论文进行著录的依据。学术论文无需题名页。题名页置于封二和衬页之后,成为另页的石页。报告、论文如分装两册以上,每一分册均应各有其题名页。在题名页上注明分册名称和序号。题名页除5.1规定封面应有的内容并取得一致外,还应包括下列各项:单位名称和地址,在封面上未列出的责任者职务、职称、学位、单位名称和地址,参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姓名。5.4 变异本报告、论文有时适应莱种需要,除正式的全文正本以外,要求有某种变异本,如:节本、摘录本、为送请评审用的详细摘要本、为摘取所需内容的改写本等。变异本的封面上必须标明“节本、摘录本或改写本”字样,其余应注明项目,参见5.1的规定执行。5.5 题名5.5.1 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报告、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题名所用每一词语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题名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字。报告、论文用作国际交流,应有外文(多用英文)题名。外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10个实词。5.5.2 下列情况可以有副题名:题名语意末尽,用副题名补充说明报告论文中的特定内容;报告、论文分册出版,或足一系列工作分几篇报道,或是分阶段的研究结果,各用不同副题名区别其特定内容 其他有必要用副题名作为引伸或说明者。5.5.3 题名在整本报告、论文中不同地方出现时,应完全相同,但眉题可以节略。5.6 序或前言序并非必要。报告、论文的序,一般是作者或他人对本篇基本特征的简介,如说明研究工作缘起、背景、它旨、目的、意义、编写体例,以及资助、支持、协作经过等;也可以评述和对相关问题研究阐发。这些内容也可以在正文引言中说明。5.7 摘要5.7.1 摘要是报告、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5.7.2 报告、论文一般均应有摘要,为了国际交流,还应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5.7.3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报告、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中有数据、有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可以引用,可以用于工艺推广。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报告、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给沦。5.7.4 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200~300字;外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如遇特殊需要字数可以略多。5.7.5 除了实在无变通办法可用以外,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5.7.6 报告、论文的摘要可以用另页置于题名页之后,学术论文的摘要一般置于题名和作者之后、正文之前。5.7.7 学位论文为了评审,学术论文为了参加学术会议,可按要求写成变异本式的摘要,不受字数规定的限制。5.8 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报告、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每篇报告、论文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以显著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如有可能,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为了国际交流,应标

  • 元素分析仪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元素分析仪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本公司自主研发的并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BS1000全能精密元素分析仪”项目于2010年12月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办公室主任崔究晶于2011年8月16日代表公司前去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领奖。该项目产品是在先后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及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的基础上荣获此殊荣的。产品的主要创新点体现在国内首家采用波长连续可调系统、曲线建立多字节浮点运算等先进技术,可根据分析对象任意选择波长,并明显提高波长精度。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元素分析仪光源波长为固定预设不可调且精度不高的缺陷,可适应各种材料的多种元素分析需要,用于炉前、成品、来料化验等对各种材料中的多种元素分析,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普通光电比色仪的升级换代产品。项目经过三年多来较大规模实施应用,产生显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为地方经济建设、促进产业领域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屏蔽广告

  • 我认证认可领域科研项目首获国家科技奖

    本报北京1月18日电(记者林莉君)在今天召开的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P3和P4实验室生物安全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认证认可领域首个国家级科技奖项,标志着我国全面掌握了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P3和P4实验室)的设计、建设、运行管理和评价能力,在生物安全技术领域加入了国际“P4 俱乐部”。 据介绍,P3和P4实验室系指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在烈性传染病防治和生物反恐领域起关键作用,是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和科技条件平台。尤其是P4实验室,俗称“魔鬼实验室”,世界上只有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少数发达国家有P4实验室。 我国在P3和P4实验室方面一直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实验室评价机制很不健全。2003年“非典”疫情暴发,承担疫情防控工作的专业实验室发生了感染事件,暴露出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技术的短板。国家认监委在科技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的立项支持下,紧急启动“P3和P4实验室生物安全技术与应用”项目,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牵头组织国内权威机构,针对制约我国P3和P4实验室发展的主要技术瓶颈,进行科研攻关。 经过10年攻关,该项目在P3和P4实验室关键安全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研发成功了国内首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微环境模拟P4实验室试验平台;首次建立了基于真实微生物气溶胶的风险评估模型;建立了正压服、生命支持系统等15项关键设备的评价技术准则;建立了国际先进的P3和P4实验室安全标准。 依托项目成果,制定了国家标准GB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建立了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认可制度。获得认可的P3实验室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青海玉树地震救灾等重大活动提供了技术保障。

  •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 电镜成像平台技术员招聘启事

    [align=center][b][font=宋体][size=18.0pt]工作描述:1、负责区域内销售目标的达成;2、负责区域内大客户及行业专家的开发和维护;3、负责区域内产品的推广,积极推进区域内的商业机会;4、负责区域内市场的开拓,为客户提供适合的产品/技术方案。岗位要求:1.化学分析、环境、药学、农业、食品安全等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2.2年以上分析仪器行业销售经验,年龄介于25岁-40岁优先;3.综合协调能力强、工作有激情、责任感及事业心,团队合作精神,能够承受压力和挑战;为您提供:竞争性的岗位薪酬年薪30万,高底薪+高提成(上不封顶)+完善的岗位晋升+海能学院专业辅导+年度评优激励机制....[/size][/font][/b][/align][font=宋体]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以下简称“人工智能研究院”)是参照国家实验室体制机制建设运行的新型研发机构,为登记设立的安徽省事业单位法人。人工智能研究院由中国科学院和安徽省共同发起建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人工智能研究院的依托和管理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是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前期依托建设单位。人工智能研究院按照“一院多中心”进行总体布局,即人工智能研究院由院本部和多个联合研究中心组成。[/font][font=宋体]人工智能研究院充分利用中国科学院和安徽省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资源和人才优势,按照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总体部署,牢牢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统筹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理论、方法、工具、系统等方面取得变革性、颠覆性突破,构建有效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示范应用机制,引领人工智能学科前沿和技术创新方向,争创国家实验室。[/font][font=宋体]其中,脑成像平台将通过采购、定制和研发的方式,为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提供先进的多尺度影像设备应用和前沿技术开发。平台将建设宏观、介观和微观的多尺度脑神经活动和神经结构连接的多模态成像能力,为类脑智能等人工智能前沿研究提供生物智能的借鉴。[/font][font=宋体]脑成像平台现因科研工作需要,拟招聘1-2名电镜成像平台技术员。具体要求如下:[/font][font=宋体][size=16.0pt][color=#0070C0]电镜成像平台技术员[/color][/size][/font][font=宋体][size=12.0pt]岗位职责:[/size][/font][font=宋体]1[/font][font=宋体]、主要从事电镜生物样品的制备和电镜成像。[/font][font=宋体]2[/font][font=宋体]、负责电镜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font][b][font=宋体][size=12.0pt]招聘条件:[/size][/font][/b][font=宋体]1[/font][font=宋体]、硕士及以上学历。具有生命学科相关专业背景。具有一年以上高校或科研院所实验室工作经历者优先。[/font][font=宋体]2[/font][font=宋体]、具有至少3年以上电镜相关领域的科研经历或工作经验,需要具备丰富的生物电镜样品制备经验。具有连续切片成像工作经验的优先考虑。[/font][font=宋体]3[/font][font=宋体]、英语要求CET4及以上。[/font][font=宋体]4[/font][font=宋体]、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强,勤奋严谨、踏实肯干。[/font][font=宋体]5[/font][font=宋体]、责任心强、有良好的团队意识,有敬业精神,能够长期稳定工作(优先考虑)。[/font][b][font=宋体][size=12.0pt]待遇条件:[/size][/font][/b][font=宋体]1[/font][font=宋体]、薪资:面议。[/font][font=宋体]2[/font][font=宋体]、福利:购买五险一金,周末双休、法定节假日休息,带薪年休假、年度健康体检、午餐补助等。[/font][b][font=宋体][size=12.0pt]应聘方式:[/size][/font][/b][font='Times New Roman','serif'][color=#ff6666][size=10.5pt][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job/company/RC190205/position_69222.html][b] 点击此处投递简历[/b][/url][/size][/color][/font][size=10.5pt]对于符合要求并通过初审者,将会通知安排面试。招聘启事在岗位招满前有效。[/size]

  • 江苏省计量院获江苏省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

    [align=left] 日前,由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博士李新主持的《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检测系统校准装置的研制》项目获得了2018年度江苏省仪器仪表学会仪器仪表工业科学技术进步项目二等奖。[/align][align=left] 江苏省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是由江苏省仪器仪表学会设立的面向该省仪器仪表行业的综合性奖项,奖励范围包括仪器仪表工业先进科技工作者项目、仪器仪表工业科学技术发明项目、仪器仪表工业科学技术进步项目、仪器仪表工业工程化和新技术推广项目、仪器仪表工业软科学和标准项目等。[/align][align=left] 江苏省计量院收到2018年度江苏省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申报通知后,在内部办公网络OA上转发报奖通知,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鼓励积极申报,经项目负责人申报,该院科技发展部对照《江苏省仪器仪表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试行稿)》规定对院内申报材料进行了格式审查,并将总体情况上报院领导。最终,江苏省计量院推荐《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检测系统校准装置的研制》项目参加2018年度江苏省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评选。[/align]

  • 浙江计量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专攻大气计量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获批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这是浙江省计量院自2012年以来,第三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要渠道之一,代表了我国自然科学基础性研究的最高层次,被科研人员公认为国内最规范、最公正、最能反映研究者竞争能力的研究基金,是体现项目承担单位和申请人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据介绍,本次获批的是由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潘孙强博士带领的大气环境计量创新团队科研课题《基于光声、腔衰荡复合光谱的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测量技术研究》。近年来,潘孙强团队潜心钻研,不断创新,聚焦浙江省“八大万亿产业”的环保、健康产业,开展颗粒物质量浓度、气体浓度(特别是痕量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技术研究,有效解决了这些产业中存在的无法测量、测不准的问题,提升产业质量竞争优势,为企业排忧解难,为浙江省打好治气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计量支持。  目前,该团队在大气计量研究方面已取得一定突破。参与并完成11项省厅级项目,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起草规程规范2项。目前“基于光谱技术的 VHP浓度实时检测和校准技术研究”、“气溶胶单颗粒操控方法及其光学特性研究”等多项国家级项目正在研究阶段。相关研究成果在Sensors & Actuators A Physical、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等权威期刊发表。  近年来,浙江省计量院致力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同时基础与应用研究整体实力、科研水平和广大科研人员的研究能力不断提升。“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大计量技术基础研究,努力提高计量供给体系质量和服务能力,充分发挥计量在现代社会治理、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竞争力提升等方面的科学技术支撑作用。”浙江省计量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 【转贴】科学家的任务应该是研究科学技术而不是挣钱

    10月18日上午9时30分,第六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马军和第六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提名奖获得者黄海军作客新华网,就科技创新与和谐社会同广大网友在线交流。 [网友提问]现在一些科学家自己拥有公司,可以说身价上千万、上亿,科学家是不是理所当然就应该成为富翁? [马军]这个问题就看怎么看了,科学家的任务是什么呢?他是研究科学,研究一些新技术。就是他的角色是研究科学技术,他的主要任务应该和他的能力、兴趣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作为科学技术人员,他的重点应该是研究科学、研究技术,目标不一定是去挣多少钱。但是科学研究需要钱,没有钱不可能作出相应的成果,没有经费也不可能取得比较有价值的、原创的一些发现。从国家角度也好,从人类角度也好,做科学的人因为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多专门训练,应该把它用在最应该用的地方就是研究技术、研究科学,而不应该让他为科研经费去奔跑,花很多时间去拉关系,生活上,保证他生活没有后顾之忧就行了。而绝大部分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人员不是追求以挣多少钱为目标,而是把精力投在改善研究设施、改善研究条件方面,尽快的出成果,为人类或者说为行业发展、社会进步作出贡献。这是我的理解。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顾挣钱那头,那科学这方面可能就不会有什么成果。 [黄海军]我觉得这个问题一定要把科学和技术分开,做科学研究的人开公司挣钱是难以想象的。做技术还情有可原。但即便是做技术,当然科学和技术是联系在一起的,但在我的定义里还有很大差别,科学是科学,技术是技术。看西方国家的一些教授,一个人在中青年的时候,尤其是研究机构和高校还是做创新型研究为主,当然比较成熟以后,系统以后,包括自己年龄大了以后,去做公司的会有一些。所以经常看到美国有些教授也有公司,但是我调研的结果,大部分都是50岁以上可以开公司,那些年轻的教授,做科学研究都是玩命的干,根本没有精力在市场打拼。

  • 2014国家科技奖分析测试领域获奖成果部分名单

    1月9日,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其中与分析测试相关的部分获奖成果有:功能核酸分子识别及生物学传感方法学研究、痕量分析用试剂纯化及检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具体内容见:2014国家科技奖分析测试领域获奖成果部分名单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