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

仪器信息网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专题为您整合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话题讨论。

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相关的论坛

  • 四川整合6亿仪器资源提高科技成果转化

    整合6亿科技仪器资源,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强大仪器支撑。7月18日,“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分析检测平台”落成,这将解决很多企业无力无钱购买大型科技仪器的燃眉之急。    当前,四川省科技工作形成了“整合科技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加速成果转化”科技工作新取向,谋划和实施了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省试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战略性新兴产品培育等三大工程。    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以平台建设和项目实施为主体,5年内全省计划打造7大成果转化平台、实施1500项成果转化项目,形成1.2万亿元的产值。从2011年开始,启动15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首批300个项目,支持科技成果分析测试、信息服务、技术转移、工程化应用、创新孵化、投融资服务、高新技术园区和基地等7大类成果转化平台建设。    “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分析检测平台”是我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中的一个重点支撑平台,作为贯穿于成果转化全过程的技术支撑,分析检测平台的建设,是完善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该平台建设由四川省分析测试服务中心牵头,联合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等15家单位共建,参建单位代表了四川地区分析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整合的科学仪器资源达到6个亿,这些资源,必将对我省科技成果转化起到重要作用。    国产科学仪器的自主创新,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内容。作为中国西部首家试点单位,国产科学仪器设备应用示范(四川)中心也同期落成。国产科学仪器设备应用示范(四川)中心目前已经形成600平方米的静态展厅,600平方米的动态展示实验室,签约的重点国产科学仪器厂家6家,共建实验室厂家8家,展示的国产科学仪器总价值达到近1000万元,这标志着四川围绕“自主创新,方法先行,强化应用,重视示范”这一发展模式,全面推进国产科学仪器自主创新上了一个新台阶。

  • 说说2012中国(长沙)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

    来聊下2012中国(长沙)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请参加的朋友们上台发言。http://www.junlincn.com/uploads/allimg/121030/3-1210301R6330-L.jpg2012中国(长沙)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现场,欢迎上图片。

  • 国家科技成果数据库的文献2篇

    【序号】:1【作者】:周厚成;马志坚;刘勇;胡昌江;谢守德【题名】:400味中药精制传统饮片的研制【期刊】:国家科技成果数据库【年、卷、期、起止页码】:2001;R283.3;TQ461【全文链接】:http://dbpub.cnki.net/Grid2008/Dbpub/Detail.aspx?DBName=SNAD&FileName=SNAD000000084660&QueryID=1&CurRec=1【序号】:2【作者】:四川绿色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题名】:中药配方颗粒及精制中药饮片【期刊】:国家科技成果数据库【年、卷、期、起止页码】:2009【全文链接】:http://dbpub.cnki.net/Grid2008/Dbpub/Detail.aspx?DBName=SNAD&FileName=SNAD000001347105&QueryID=1&CurRec=22篇 谢谢!

  • 北京高校可自主处置科技成果转让及投资

    北京市高校可自主对科技成果转化进行审批、转化所获收益中不少于70%的比例可用于奖励、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岗……作为本市又一项推进中关村示范区发展的先行先试政策之一,《加快推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协同创新若干意见(试行)》(简称“京校十条”)于昨日正式对外发布,有关人士表示,这是给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新的催化剂。  这是继“1+6”和“新四条”系列先行先试政策之后,中关村示范区在政策创新方面的又一轮新突破,也是市财政局、市科委、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中关村管委会等部门协同创新、实现政策创新的又一成果。========================================================================这不是意味着研发正在走向商业么?会不会有动力呢?

  • 科技成果奖

    请教一下,考职称需要科技成果科技成果奖归哪个局管

  • 【讨论】我国科技成果缺乏国际竞争力:技术导向多,市场导向少;模仿多,创新少;短平快多,反映积累少

    [table=100%][tr][td]徐冠华:三原因致我国科技成果缺乏国际竞争力[/td][/tr][tr][td][b]技术导向多,市场导向少;模仿多,创新少;短平快多,反映积累少[/b][/td][/tr][/table][font=黑体]2010年3月6日15时,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首场记者会,主题是“政协委员谈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和全国政协委员徐冠华、秦大河、郑新立、王文彪将出席并回答记者的提问。[/font]科技日报记者:我的问题是提给徐冠华院士的。我们都知道,近几年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据统计2008年我国SCI论文数量超过10万篇,我国的全球专利超过了六千件,与此同时,大家也感觉到,我国的原始创新包括核心技术方面还很缺乏,科技竞争力和发达国家比起来还是差距很大,请问徐委员,您是怎样看待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徐冠华:正像你所讲的,在过去这些年,中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像你说的,国际入选的科学技术论文总数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申请全球专利的国际申请量已经超过了六千件,也是居世界第六位。而且还有其他一些数据,比如研究经费占GDP的比例,像科技人员的从业数,科技论文的引用数,还有世界顶尖的刊物刊登的中国科学家论文的数目等等都有了很大幅度的增长。但是确实也像你说的,我们现在科学技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并没有像论文数这些标志的那样居于世界前列。我想,要对我们国家的研究成果做一下分析,我的感觉,还有几个方面有待于我们改进,有待于提高。第一方面的问题,我们技术导向的科技成果比较多,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比较少。我们研发的一些技术,虽然可能技术指标很先进,但是它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并不强,比如它的成本很高,卖不出去,再比如,可能做出来了样机,但是不能形成产业化的生产,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第二方面的问题,我们模仿、跟踪的成果比较多,原始性创新的成果比较少。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我们专利数目不少,增加得很快,但是核心专利比较少。如果我们没有核心专利,我们就很难越过大公司,在一些重要产品上所设置的专利壁垒,成果虽然有了,但是进入不了市场。第三方面的问题,我感觉,我们“短、平、快”的成果比较多,但是反映长期科学积累的成果比较少。我们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和西方比,我们的时间还短,科学还要在于积累,但是现在我感觉我们有的同志还缺少“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比较过分地注意论文的数量,注意专利的数量。当然,我觉得我们的科学家是很好的科学家,这些科学家为我们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做了长期的努力,所以我们今天应该说我们的科学技术成果对国家的科技发展、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做了越来越大的贡献。为什么我们还存在着这些问题?核心是我们政府政策怎么样更好地引导。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发挥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非常重视,引导制定了《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现在又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我想有些问题是非常明确了。

  • 科技成果方面

    河北省科学技术成果证书是不是就是科技成果奖励证书?请多指教

  • 申报中级职称科技成果方面咨询

    科技成果所属领域是医疗卫生技术,成果名称是离子选择电极法在检测生活饮用水中部分阴离子的研究;可以申报环境保护专业的职称科技成果吗?大家请评论多指教

  • 申报中级职称科技成果方面

    科研立项、结项及科研成果鉴定复印件,效益证明原件提交材料,科技成果方面现在我有科技成果证书,和科技成果评价报告可以吗?现在科技成果鉴定是不是就是评价报告了

  • 河北省科技成果证书

    2018年的河北省科技成果证书,有条形码?扫一扫为什么显示未查到该商品,是不是这个证书就是假的?

  • 中科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中科院以“三个面向”为线索,在系统梳理改革开放40年来广大科研人员取得的众多重大科技成果基础上,发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成果15项、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成果15项、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成果10项。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40年来“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捷报频传”。[url=http://www.861718.com]仪商网[/url]www.861718.com  40年来,中科院恪守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定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积极部署和组织开展科学技术创新活动,积极建议和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作出了重大创新贡献。  在这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中,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15项重大科技成果包括高温[url=http://www.861718.com/zixun/search.php?kw=%E8%B6%85%E5%AF%BC%E4%BD%93]超导体[/url]研究、拓扑物态领域系列研究、粒子物理与核物理研究等;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15项重大科技成果包括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科学与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系列卫星研制、空间科学实验系列卫星等;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10项重大科技成果包括黄淮海科技会战和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核心技术和工业示范、非线性光学晶体研究及装备研制等。  据悉,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经中科院学术委员会审核通过,已收录于《改革开放先锋 创新发展引擎——中国科学院改革开放四十年》一书。一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15项)1 高温超导体研究超导电性是荷兰科学家卡莫林昂纳斯(H. Kamerlingh Onnes)在1911年发现的。指某些材料在其临界温度以下表现出电阻为零和完全抗磁性的现象,相应的材料称为超导体。临界温度高于传统理论认为的“麦克米兰极限”(40K)的超导体被称为高温超导体。探索和发现新型高温超导体特别是液氮温区以上的超导体并研究其物理机制是各国科学家们长期追求的目标。[align=center][img]http://www.861718.com/member/kindeditor/attached/image/20181225/20181225032653_42620.png[/img][/align]1987年,物理所在铜氧化物超导体的研究中作出了重大贡献,独立发现了液氮温区铜氧化物超导体,并首次在国际上公布其元素组成为Ba-Y-Cu-O。获198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8年,中国科大和物理所在铁基超导体研究方面先后在国际上首次突破了麦克米兰极限温度,分别发现43K的SmFeAsO1-xFx超导体、41K的CeFeAsO1-xFx超导体和系列50K以上的REFeAsO1-xFx及REFeAsO1-x(RE=稀土元素)超导体,并创造55K的超导体临界温度纪录。确定铁基超导体为新一类高温超导体,并在物理性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具有潜在应用价值。获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科院在国际上仅有的两次高温超导研究重大突破中,都作出了先驱性和开创性贡献,在该领域多个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持续推动国际高温超导研究发展。2 拓扑物态领域系列研究物理所在拓扑物态领域取得一系列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2009年,理论发现Bi2Te3、Bi2Se3、Sb2Te3族三维拓扑绝缘体,并获实验验证,成为最为广泛研究的拓扑绝缘体材料体系。2010年,理论提出Cr或Fe磁性离子掺杂的Bi2Te3等拓扑绝缘体薄膜是实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最佳体系,获2011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13年,与清华大学合作在世界上首次实验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验证了理论方案。2012—2014年,理论预言并实验发现了两个狄拉克半金属Na3Bi和Cd3As2,将凝聚态中电子态的拓扑分类从绝缘体推广到了半金属,发现了新物态——拓扑半金属态。2015年,理论预言TaAs家族材料是外尔半金属,并首次实验证实了其中手性电子态——外尔费米子的存在。该研究被英国物理学会《物理世界》评为“2015年十大突破”,被美国物理学会《物理》评为“2015年八大亮点工作”。2018年1月,入选美国物理学会《物理评论》系列期刊诞生125周年纪念论文集,是收录的49项重要科学成就中唯一来自中国本土的工作。2017年,理论预言并首次实验发现了三重简并点半金属WC家族材料,发现其中的三重简并费米子型准粒子激发,为在凝聚态物质中探索非常规费米子激发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align=center][img]http://www.861718.com/member/kindeditor/attached/image/20181225/20181225032654_31211.png[/img][/align]2018年,首次在铁基超导体铁碲硒材料中发现了拓扑超导表面态,并在该材料中发现了零能的马约拉纳束缚态,对构建稳定的、高容错、可拓展的未来量子计算机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3 粒子物理与核物理研究中科院依托相关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并牵头重大国际合作,在强子物理、核物理、中微子物理、高能量前沿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成果。1990年以来,高能所依托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北京谱仪(BES)实验精确测量了τ轻子质量及R值,发现了X(1835)新粒子。2013年,北京谱仪Ⅲ实验发现了“四夸克物质” Zc(3900),是对传统夸克模型中物质只含2个或3个夸克的重大突破,在美国物理学会《物理》评出的当年度物理学领域11项重要成果中位列榜首。[align=center][img]http://www.861718.com/member/kindeditor/attached/image/20181225/20181225032654_66667.png[/img][/align]1992年,利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上海原子核所(现“上海应物所”)获得了新核素铂-202,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合成的新核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近代物理所合成了34种新核素,首次高精度测定一批短寿命原子核质量,建成国际核质量数据评估中心。这些新核素的产生是中国科学家在远离稳定线核的合成和研究中取得的重大成果。2011年,上海应物所在参加RHIC-STAR核物理国际合作研究中,与美国科学家合作,为首次发现迄今最重的反物质粒子——反氦核,发挥了关键作用。2012年,由高能所牵头的国际合作研究团队在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发现了中微子振荡新模式,精确测得中微子混合角θ13值,标志着我国中微子实验研究从无到有步入世界前列。该成果入选美国《科学》 2012年十大科学突破,获2013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6年度国际基础物理学突破奖。由高能所牵头的中国研究团队在2012年欧洲核子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国际合作实验中,为发现希格斯粒子及其性质研究作出了直接贡献。4 有机分子簇集和自由基化学研究物理有机化学是有机化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涉及结构、介质和化学特性、物理特性之间的关系。上海有机所经过近20年努力,围绕物理有机化学前沿领域两个重要方面——有机分子簇集和自由基化学,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获200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填补了该奖项此前连续4年的空缺。[align=center][img]http://www.861718.com/member/kindeditor/attached/image/20181225/20181225032654_91037.png[/img][/align]有机分子簇集和自卷研究成果,对在分子水平上理解某些生命现象及设计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药物具有重要理论启示。自由基化学研究建立了当时国际上最完整、最可靠的反映取代基自旋离域能力的参数,被国际同行认为是里程碑式的工作。这两个方面涉及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效应和介质效应,是物理有机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5 [url=http://www.861718.com/zixun/search.php?kw=%E7%BA%B3%E7%B1%B3]纳米[/url]科技创新在纳米表征领域,1988年,化学所研制出我国第一台集计算机控制、数据分析和图像处理系统于一体的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我国第一台原子力显微镜(AFM),奠定了我国纳米科技研究的物质基础。2001年,中国科大在国际上首次利用低温STM获得能够分辨碳-碳单键和双键的C60单分子图像,并于2013年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亚纳米分辨的单分子光学拉曼成像,获2014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13年,国家纳米中心利用AFM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对分子间氢键的直接成像,为化学界争论了80多年的“氢键本质”问题提供了第一个直观证据。在纳米材料与器件领域,物理所、金属所等单位在碳纳米管的制备、纳米结构及其物性调控、表面纳米化等方面,20多年来产出了一批国际引领性成果,促进了该领域的研究和发展。2017年,上海微系统所联合相关企业设计出低功耗、长寿命、高稳定性的钪-锑-碲(Sc-Sb-Te)新型高速相变材料,对于我国突破国外技术壁垒、自主开发存储器芯片具有重要意义。化学所基于长期基础研究,发展了纳米绿色印刷的完整产业链技术,并于2016年建成世界首条免砂目纳米绿色印刷版材示范线。[align=center][img]http://www.861718.com/member/kindeditor/attached/image/20181225/20181225032902_30853.png[/img][/align]在纳米催化领域,2011年,大连化物所在国际上首次制备出Pt/FeOx单原子催化剂,并提出了单原子催化新概念,入选美国化学会2016年度十大科研成果。2014年,基于纳米限域催化新概念,首创甲烷无氧制烯烃和芳烃催化过程,实现一步高效转化,获2015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6 人工合成生物学研究继1965年我国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获198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之后,1981年11月,由上海生化所、上海细胞所、上海有机所、生物物理所和院外相关单位组成的联合攻关团队,历时13年,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合成了包含76个核苷酸的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完整分子。该成果获198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对揭示生命起源和核酸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意义重大,为进一步了解遗传和其他生命现象、研制和应用多种核酸类药物奠定了理论基础,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2018年8月,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采用合成生物学“工程化”方法和高效使能技术,以单细胞真核生物酿酒酵母(天然含有16条线型染色体)为研究材料,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创造出仅含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这是继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之后,我国科学家再一次利用合成科学策略回答了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基础问题,将加深人类对生命本质的认识。[align=center][img]http://www.861718.com/member/kindeditor/attached/image/20181225/20181225032902_27186.png[/img][/align]7 非人灵长类模型与脑连接图谱研究[align=center][img]http://www.861718.com/member/kindeditor/attached/image/20181225/20181225032902_94321.png[/img][/align]  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在非人灵长类模型与脑连接图谱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原创成果。2017年年底在国际上率先攻克非人灵长类动物体细胞核克隆这一世界性难题,11月27日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诞生,12月5日第二个克隆猴“华华”诞生。这是继1997年英国克隆羊“多莉”后克隆生物技术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将有力促进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为探究众多复杂疾病机理、建立有效诊治和干预手段及新药创制带来光明前景。  2016年,该卓越创新中心在世界上首次建立了携带人类自闭症基因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食蟹猴模型,构建了非人灵长类自闭症行为学分析范式,为观察自闭症的神经科学机理研究提供了一扇重要窗口,为深入研究自闭症的病理与探索可能的治疗干预方法奠定了重要基础。  2016年,该卓越创新中心成功绘制了更精确的人脑功能分区图谱,即人类脑网络组图谱,突破100多年来传统脑图谱绘制的瓶颈,提出了“利用脑连接信息绘制脑图谱”的思想,第一次建立了宏观尺度上的活体全脑连接图谱,为实现脑科学和脑疾病研究的源头创新提供了重要基础。更多成果请看www.861718.com[url=http://www.861718.com]仪商网[/url]

  • 李克强讲话掌声不断:科技成果不是政府管出来的-总理给我们科技工作者鼓劲儿了——6月加3钻石币

    李克强讲话掌声不断:科技成果不是政府管出来的-总理给我们科技工作者鼓劲儿了——6月加3钻石币

    (原标题:科技成果不是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管出来的——总理讲话被掌声数次打断)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6/201606011619_595658_2290250_3.jpg李克强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九大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讲话。新华社记者庞兴雷摄央广网北京5月31日消息(记者冯悦)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九大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谈到科技创新需要体制机制改革来激活,引发会场四千多名两院院士和科技工作者代表的共鸣,讲话被掌声数次打断。李克强:我们政府在基础研究上的投入比国外、比发达国家要少。我们为子孙后代想,为把经济迈上中高端想,现在财政比较困难,(但是)再困难这方面也只能增加不能减少。(掌声)李克强:这就需要推进科技创新中的“放管服”,要给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科研更大的自主权。政府有关部门确实有着不必要的干预太多,卡得太死。事实上,世界上一流的科研机构、一流的高校、一流的科技成果,从不是靠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管理管出来的。(掌声)李克强:现在大家普遍反映,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相关制度规章不合理,条条框框太多,致使办事难、耗时长、成本高。要精简程序、简化手续,把科研人员从繁琐的表格中解放出来。(掌声)李克强:大家现在反映比较多的还有科研投入中的重物轻人、科研人员智力价值得不到应有体现等问题。所以,我们要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和国内相关经验,提高间接费用和人头费用比例。某种程度上讲,提高人员费用的比例,就是承认人才和智力劳动的价值。(掌声)李克强:要完善保障和激励创新的分配制度,探索年薪制、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措施。要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效益分享比例,让他们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成果合理合法的富起来。(掌声)李克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不能只放在口头上,更不能口惠而实不至。我们今天在这里讲了,讲了就必须做,而且一定要做到。(掌声)而且面子和里子要一起做,真正让有贡献的科技人员名利双收,经济上有实惠、工作上有保障、社会上受尊重。(掌声)

  • 献礼十九大,海尔生物医疗再添国际领先科技成果

    核心提示:2017年10月20日,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组织,中国工程院王浚院士主持,2017年海尔生物医疗低温冷链科技成果国家级技术鉴定会在海尔2017年10月20日,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组织,中国工程院王浚院士主持,2017年海尔生物医疗低温冷链科技成果国家级技术鉴定会在海尔集团召开。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科院广州能源所、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医学院等单位的资深低温制冷和医疗科研行业专家听取了技术报告,审阅资料,考察样机,经讨论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鉴定:海尔生物医疗自主研发的“斯特林深低温冰箱技术开发及应用”、 “智能自动化存储机械手在低温冷库的应用、“太阳能直接驱动制冷技术研究及在疫苗冰箱上的应用”三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color=#c00000]。[/color][align=center] [img=,675,450]http://www.21yibiao.com/file/upload/201710/25/11-28-31-66-5.gif[/img][/align][align=center]海尔国家级技术成果鉴定会现场[/align][b]创新尖端技术赢得专家认可[/b]专家组表示本次鉴定会与过去的鉴定会大不一样,过去是重点评价产品,而现在是深入技术层面,过去是评价传统技术,现在则是创新尖端技术,鉴定会进入了一个新高度,而这也正体现了海尔生物医疗坚持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使得产品的尖端技术已经达到了一个全球领先的新高度。[align=center][img=,675,450]http://www.21yibiao.com/file/upload/201710/25/11-28-41-10-5.gif[/img] [/align][align=center]专家组听取技术报告,审阅资料[/align]专家组就三个项目的产品和技术细节,与项目组科研人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探讨,并对产品在温度控制、静音、新材料、应用前景等方面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建议。王浚院士盛赞海尔生物医疗10年自主创新,打破国外垄断,首创超低温冰箱产品;实现产业化,做到了中国第一品牌,开创了中国低温冷链产业。并给予殷切期望,希望海尔生物医疗继续坚持和引领低温制冷核心技术优势,将智能化和自动化进一步深入,走向全球,超越对手,创造全球低温冷链行业第一品牌。王院士还引用了海尔张瑞敏首席执行官在十九大的讲话:海尔创造中国自信!给予海尔生物医疗莫大的鼓励和振奋。[b]由中国走向全球低温冷链行业第一品牌[/b] 颠覆传统制冷方式的-160度斯特林深低温冰箱项目,颠覆传统人工存取的大规模、自动化深冷存储冷库项目,完全太阳能源驱动、不用蓄电池的疫苗冰箱项目,这三项具备划时代意义的全球领先技术的成功鉴定,标志着海尔生物医疗具备成为全球行业领头人的眼界和实力。像这样的尖端低温制冷技术,海尔生物医疗还有很多。经过10年自主创新之路的积淀,未来,海尔生物医疗通过“人单合一、引爆引领”的战略指导,必将引领全球低温冷链行业走向更广阔的产业领域、更高远的发展方向。[b] [/b]

  • 【分享】国家应“出牌” 支持国产化仪器科研成果

    安徽省同一研究所的两项“孪生”科研成果,同时开始在各自领域“单挑”国外垄断企业。几年后,一项成果因获得国家支持而成功将国外垄断企业挤出了中国,另一个未获支持的项目被国外垄断企业“绞杀”至生死边缘。不同的结局凸显了外企“集团式”作战而国企缺乏支撑“单兵式”作战这一负多胜少的窘境。科技成果偶获国家扶持自主创新反垄断成功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安徽光机所)在2000年左右获得了“化学发光法空气质量氧化氮自动监测仪”等三项科技成果,并和武汉等地三家企业成功进行了转化。当时,国内的这些环境质量监测仪器全部由国外企业垄断,价格高达100多万元一台,是国内同类产品的两倍以上。 “国内一打破技术封锁,国外垄断企业的绞杀就随之而来。”安徽光机所副所长、博士刘建国说,“这种绞杀是‘迫击炮’式的打击,一环扣一环,既快又狠,一度把我们打到绝境。”“首先是舆论,国外专业刊物开始说我们的产品技术不行、数据不准等,接着垄断外企又向有关部门游说,说什么还是国外的产品好等,最狠的是提出将国内和国外产品进行野外对比实验,一对比时间就是一年多。”刘建国说,“当时成果刚刚转化,企业投入资金却无法销售,还要花钱到处进行对比。我们就像是一个襁褓中的孩子,而对手是一个身强力壮的大人,如果没有奇迹出现,我们真的会被外企拖垮的。” 这个奇迹就是获得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强力支持。一次偶然的机会,当时国家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了解到这一情况,决定给予支持。“这给了我们宝贵的喘息时间”,刘建国说。6年之后,凭借价格和质量优势,这些产品已占有国内市场份额的2/3,当初的三家国外垄断企业已有两家退出中国市场。

  • 【讨论】科研成果仅有10%存活——转化率低的原因有哪些?科研成果转化成产业化需要具备哪些因素?

    背景资料:据了解,目前我国每年有省部级以上的科技成果3万多项,但是能大面积推广产生规模效益的仅占10%-15%;每年的专利技术有7万多项,但专利实施率仅为10%左右。一些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研究出的科技成果,甚至被鉴定“国内首创”、“国际领先”,却都被束之高阁。  我国科学仪器行业也存在这样成果转化率低的情况,许多创新成果由于产业化资金不足、信息不对称、合作双方种种分歧(3宗罪)等原因而难以成功实现产业化。ACCSI 2011“科学仪器产业化论坛”,旨在搭建一个交流平台,通过分析多个案例,交流经验与存在的问题,以期将其中的成功经验传递给从事仪器研发单位和仪器企业,使仪器研发新成果能在最短时间实现产业化、商品化,以促进国产科学仪器行业发展。现有如下问题想重金征集:1、你觉得什么样的科研成果能转化为产业化 ,能大面积推广?2、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化需要哪些步骤?需要具备哪些因素?3、你觉得目前中国转化率低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解决目前的低转化?欢迎大家畅所欲言,共同为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化出一份力!精彩点评可以获得10-50分不等奖励!相关话题:【讨论】科研成果仅有10%存活——转化率低的原因有哪些?科研成果转化成产业化需要具备哪些因素? 【讨论】科研第一“大锅” ≠ 转化率第一“大国”,量变 ≠ 质变! 【讨论】让我们一起探讨中国科学仪器产业化之路——路,在何方?!

  • 【转帖】国家基金委公布13起科研不端行为——涉及剽窃他人成果、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作假、论文一稿多投

    http://www.nsfc.gov.cn/Portal0/InfoModule_396/17220.htm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简报(2007年第1期)   --------------------------------------------------------------------- 作者:   发表时间:2007-06-19   摘自:   监督委员会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对科学基金资助工作中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对部分投诉和举报进行了初核、调查和处理。现将涉及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弄虚作假、发表论文一稿多投的典型案例,隐去名字和单位名称,将其事实以简报的形式予以公布,以发挥警示教育作用。  1.陈某某等因疏漏造成事实上抄袭他人论文的不端行为。  科技工作者实名反映,王某某和陈某某(通讯作者)等在《工程热物理学报》、《Energy》等刊物上发表的标注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涉嫌抄袭举报人的论文。经核实,陈某某等在其所发表的论文中未按国际学术规范正确引用和标注他人发表的论文,已造成事实上的抄袭现象。《Energy》杂志认为,陈某某等人未能正确引用和说明他人的研究成果,可以归因于一个严重的、粗心的疏漏,而不是有意的剽窃。陈某某已在《Energy》杂志刊登了他的道歉信。  2.文某某引用文献未标注而造成抄袭他人论著的不端行为。  科技工作者来信反映,文某某等2001年、2004年和2005年编著和发表的标注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论著中的内容,可能存在抄袭剽窃他人论文的嫌疑。  经核实,文某某等撰写的上述3篇论著确实存在抄袭同一篇他人论文中部分内容的不端行为。文某某已向原作者道歉;原作者致函依托单位表示已谅解文某某的错误。此外,文某某在2001年被聘为副研究员,却在2000年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时填报为“副研究员”(单位内聘)。  3.某科研人员对科学实验失于管理、又未审查实验数据,造成抄袭剽窃他人学术论文的不端行为。  科技工作者来信反映,四位科研人员在2005年发表标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论文A)可能存在抄袭剽窃他人在2002年发表的论文(论文B)的嫌疑。  经核实,某科研人员(四位署名作者中的第一作者)安排其雇用的大学毕业待业人员以高梁为材料,做磷素对根系生长影响方面的实验。雇用人员用两个月时间“完成”了“土培”、“水培”实验,并提交了一份基本整理好的“实验数据和总结报告”。该报告的文字和数据来自论文B,除了研究材料不同,几乎照抄了论文B。该科研人员未做审核而相信了“实验数据与总结报告”,经整理后发表了“论文A”。在论文形成过程中,论文A的第二和四作者分别帮助对文稿的英文进行了修改与完善,被列为署名作者;另外,该科研人员参与第三署名作者的一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在没有征求本人意见的情况下,也将其作为作者署名。  该科研人员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愿意承担全部责任和由此带来的一切后果,已辞去行政和学术职务;并主动与期刊编辑部联系,已发表撤稿声明,表示道歉、挽回影响。  4.陈某将香港联合资助局已资助的项目申请书中大部分内容翻译编写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并获得资助的不端行为。  科技工作者实名来信反映,陈某2004年申请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书存在抄袭香港RGC项目申请书的嫌疑。  经核实,陈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与香港RGC资助的某项目申请书的立项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等内容基本雷同。陈某在香港与某教授合作期间,曾得到该教授的两份申请香港RGC资助的申请书,将其中的一份编译为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直接采用了香港RGC项目的研究内容和思路。  在调查核实过程中,陈某积极配合,承认抄袭事实,表示诚恳道歉。  5.邓某某引文不严谨的行为。  科技工作者来信反映,邓某某等2005年发表的标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有抄袭剽窃他人2001年发表的文章的嫌疑。  经核实,邓某某为了追求论文内容的完整性,在推导数学模型过程中,过多录用文献内容,使用了文献中的图和公式,有相当多的表述与文献相同。虽然有文献引用标注,但是忽略了论文的严谨性和严肃性。  邓某某承认其学风不严谨的事实。  6.聂某某在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时提供虚假信息,发表标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论文存在一稿多投的不端行为。  科技工作者来信反映,聂某某等的论文有违反科学道德的嫌疑,主要表现为发表标注有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文章可能存在一稿多投行为。  经核实,聂某某等发表的论文A(2004年12月19日收稿)、论文B(2004年10月5日收稿)和论文C(会议文集论文,2004年7月召开的会议),内容雷同。聂某某承认3篇论文存在事实上的一搞多投并愿意负主要责任。  聂某某2005年申请并获得资助的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中,自称是Z单位的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聂某某在Z单位的真实身份是具有副教授资格(Y学院)的博士后。另外,其申请书中列举了3篇当时还没有发表的文章,作为代表性论著;事实上该3篇文章只发表了1篇,另2篇已被拒绝发表。  7.沈某在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时,个人信息存在弄虚作假的行为。  科技工作者来信反映,沈某2005年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时,其个人信息可能存在弄虚作假的行为。  经核实,沈某2000年9月开始攻读硕士学位,2002年转为博士研究生,2005年6月30日获得博士学位。但其2005年3月提交的申请书中的基本信息为“博士学位”、“讲师”,申请人简历为“理学博士”、“2004年获得博士学位”。  沈某的申请系鲍某某主使与推荐。鲍某某系沈某的博士研究生导师。因为限项的原因,鲍某某当年不能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明知沈某不具备科学基金申请资格的情况下,仍然让其学生申报,且在推荐信中提供虚假信息。

  • 大连化物所“海水制氢联产淡水技术”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邓德会和副研究员刘艳廷团队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水制氢联产淡水技术”在北京通过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石化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评价会由石化联合会科技与装备部副主任王秀江主持,深圳大学骆静利院士担任评价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教授魏飞担任评价委员会副主任。[align=center][im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1/uepic/88c9a71b-1372-4a9e-b9af-00a8403aa422.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0070c0]科技成果评价现场[/color][/align]会上,邓德会作了题为“海水制氢联产淡水技术”的工作报告,介绍了技术背景、技术路线、创新点和知识产权情况等。评价委员会专家详细审查了报告及相关鉴定材料,并与研发团队就科学技术问题及发展前景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研发团队开发的海水制氢联产淡水新技术,主要利用碱性电解水产生的废热作为海水低温制淡水的热源,将碱性电解水系统与海水低温淡化技术进行耦合集成,创建废热回收系统,实现了热量的高效利用。在此基础上,建成了基于铠甲催化剂的25千瓦级海水制氢联产淡水中试装置。2023年12月19日至22日,石化联合会组织专家组对该中试装置进行了连续72小时考核。该装置实现了以海水为原料高效电解水制氢联产淡水,碱性电解槽直流电耗≤4.2kWh/Nm3H2@2300A/m2,氢气产能91.2 Nm3/d,氢气纯度≥ 99.999%,产生的淡水在满足自身电解需求的基础上,联产淡水29.3 kg/d,电导率≤ 20 μS/cm,盐度≤ 0.01 ppt。与传统电解水制氢装置相比,该装置的电能利用率提高了13.9%。最后,评价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海水制氢联产淡水技术创新性强,指标先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议加快工程化开发进程,早日建成工业示范装置。[来源:慧眼氢能][align=right][/align]

  • 【转帖】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60年重大科技成果和优势发展学科

    大连化物所六十年来,在国家的每一个重要历史发展时期,都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提供了许多重大科技成果和新技术,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科技进步做出了贡献。(一)催化化学1、合成液体燃料2、加氢异构与加氢裂化3、合成氨原料气净化和炼厂气水蒸汽重整4、多金属重整和长链烷烃脱氢5、甲醇制低碳烯烃技术6、催化裂化干气制乙苯技术7、甲氰菊酯新农药新技术8、络合催化(二)化学工程1、催化反应工程2、膜分离技术3、燃料电池(三)色谱和分析化学1、色谱2、超纯气体分析与净化技术3、分析化学(四)生物技术1、以膜分离和色谱分离为基础,发展生物化工技术2、发展新领域,强化研究基础3、课题整合,组建生物技术部4、明确方向,促进生物技术的创新发展(五)国防科研1、重水分离2、化学激光和激光化学3、航天航空辅助动力催化剂(六)基础研究1、催化基础研究2、分子反应动力学3、60年代的介观化学物理基础研究详见附件

  • 浙江计量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专攻大气计量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获批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这是浙江省计量院自2012年以来,第三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要渠道之一,代表了我国自然科学基础性研究的最高层次,被科研人员公认为国内最规范、最公正、最能反映研究者竞争能力的研究基金,是体现项目承担单位和申请人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据介绍,本次获批的是由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潘孙强博士带领的大气环境计量创新团队科研课题《基于光声、腔衰荡复合光谱的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测量技术研究》。近年来,潘孙强团队潜心钻研,不断创新,聚焦浙江省“八大万亿产业”的环保、健康产业,开展颗粒物质量浓度、气体浓度(特别是痕量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技术研究,有效解决了这些产业中存在的无法测量、测不准的问题,提升产业质量竞争优势,为企业排忧解难,为浙江省打好治气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计量支持。  目前,该团队在大气计量研究方面已取得一定突破。参与并完成11项省厅级项目,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起草规程规范2项。目前“基于光谱技术的 VHP浓度实时检测和校准技术研究”、“气溶胶单颗粒操控方法及其光学特性研究”等多项国家级项目正在研究阶段。相关研究成果在Sensors & Actuators A Physical、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等权威期刊发表。  近年来,浙江省计量院致力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同时基础与应用研究整体实力、科研水平和广大科研人员的研究能力不断提升。“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大计量技术基础研究,努力提高计量供给体系质量和服务能力,充分发挥计量在现代社会治理、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竞争力提升等方面的科学技术支撑作用。”浙江省计量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 《企业科技创新系统能力水平评价规范》和《科研机构评估指南》两项国家标准发布实施

    由科技部提出,全国科技评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80)归口的《科研机构评估指南》(GB/T 43803—2024)和《企业科技创新系统能力水平评价规范》(GB/T 43836—2024)两项国家标准经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于2024年3月15日正式发布实施,两项标准研制得到了科技部监督司和基础司的大力支持。[b]《科研机构评估指南》[/b]国家标准明确了科研机构评估的基本原则、评估类型、评估依据与基准、评估程序与方法和评估结果应用,提出了科研机构组建期立项评估、验收评估和运行期状态评估、绩效评估的评价内容与重点。该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对于指导和规范我国科研机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科技“三评”改革落实,优化科研机构管理和资源配置,提高科研机构创新绩效,支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促进我国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b]《企业科技创新系统能力水平评价规范》[/b]国家标准明确了企业科技创新系统能力的评价原则与框架、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流程、评价报告、评价结果应用,提出了核心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目标市场竞争、经营体系支撑、数字化提升、外部资源整合等六个能力评价维度。该标准的发布和实施有助于规范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活动,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加强创新要素整合、系统推进科技创新,对于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来源:科技部][align=right][/align]

  • 喜报┃谱尼上海公司申报项目成功入选2018年第9批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

    [list] 2018年12月,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召开2018年第9批高转项目发证会,共66个项目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谱尼测试集团上海有限公司所申报的”项目”成功入选2018年第9批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 此项目通过一系列评审获得了相关部门及评委的专业认可,不仅体现了项目核心技术具有显著的创新性和先进性,更标志着谱尼在技术研发、服务创新以及成果转化方面具有雄厚实力。 未来,上海谱尼将继续优化企业创新环境,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助推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树立良好的服务口碑,为客户提供全面优质的检测服务。[/list]

  • 喜报┃谱尼上海公司申报项目成功入选2018年第9批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

    [list] 2018年12月,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召开2018年第9批高转项目发证会,共66个项目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谱尼测试集团上海有限公司所申报的”项目”成功入选2018年第9批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 此项目通过一系列评审获得了相关部门及评委的专业认可,不仅体现了项目核心技术具有显著的创新性和先进性,更标志着谱尼在技术研发、服务创新以及成果转化方面具有雄厚实力。 未来,上海谱尼将继续优化企业创新环境,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助推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树立良好的服务口碑,为客户提供全面优质的检测服务。[/list]

  • 【新闻】七大模式促成果转化——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与企业合作综述

    我国科研工作的优良传统之一就是应用与开发研究始终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坚持走与企业结合的道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以科研为基础、以效益为中心实现了结构调整和机制转变,在技术创新和促进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过程中继续发扬这一优良传统,探索出多渠道、多模式、多层次的发展方式,使企业对科研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使科研人员看到了企业对科技的需求。 广交朋友,接受企业委托任务 科技体制改革和拨款方式的改变,促进了科研单位与企业的广泛交往与合作。近几年来,大连化物所与企业广交朋友,以其多学科综合性的优势和坚实的科研基础赢得了企业委托的研发任务。 大连化物所在催化和化工领域与大型石化企业和化工企业有着传统合作关系:1994年~1996年大连化物所承担抚顺石化公司委托课题19项,总经费210万元;1996年大连化物所与大庆油田助剂厂签定了“裂解汽油选择加氢”的委托研究合同,厂方提供55万元研究经费。 依托企业,联合承担国家任务 大连化物所对于有望实现工业化的项目,从开始列项就积极寻求企业参与合作,改变了过去那种获得成果后再去开发市场寻找企业的做法。 大化所承担的“天然气(合成气)经二甲醚制取低碳烯烃”和“天然气(合成气)制取乙醇”项目是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两个项目都选择了有一定条件和积极性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在实验室完成小试工作基础上,在工厂进行了中试规模的现场试验。在企业通力合作下完成攻关合同指标,通过了国家验收。其中“天然气(合成气)经二甲醚制取低碳烯烃”项目,取得了世界领先水平的成果,获得1996年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

  • 盛瀚“CIC-300型离子色谱仪”被列为2011年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

    根据国家科技部发计的420号"关于下达2011年度国家有关科技计划项目通知” ,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申报的" CIC-300型离子色谱仪"获得立项批准( 932项 2011TJC62028 CIC-300型离子色谱仪 ),这是盛瀚继获得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奖项的又一重点立项项目。 CIC-300离子色谱仪是盛瀚最新研发的多功能型离子色谱仪。采用双通道、全塑流路设计,可实现阴阳离子同时、快速分析;采用电导、UV-Vis、安培等多检测器检测模式,常规阴阳离子、重金属、过渡元素、碱土金属、糖、氨基酸、自来水消毒副产物、卤素、三聚氰胺、食品添加剂等分析工作可在同一台仪器上全部完美解决。 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是一项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计划,是国家科技计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岛盛瀚公司凭借最先进的离子色谱技术、扎实的研发实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以及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再次证明了青岛盛瀚公司整体的技术实力与综合管理水平,此立项的获得将推动中国离子色谱行业的前进,对树立良好的民族品牌奠定了基础。官方通知链接:http://www.most.gov.cn/tztg/201110/t20111013_90264.htm

  • 聚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民生科技“唱主角”

    2012年度国家科技奖励获奖项目中,关乎民生的科技成果占多数,惠及民生的科技成果和服务大众的文化产业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  农业科技创新取得新成绩,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中农业领域项目获奖21项。  环境领域生态恢复项目获奖比例有所提高。科技进步奖环保领域授奖的4个项目中,涉及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的有3项,如“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创建及其观测研究和试验示范”“秸秆清洁制浆及其废液肥料资源化利用新技术”“超低甲醛释放农林剩余物人造板制造关键技术的应用”,显示我国环保领域生态保护项目的水平有了长足进步。  此外,涉及健康的医药领域获奖项目增多,如前列腺癌诊疗体系的创新及其关键技术的应用等,克服了一系列难题。

  • 【分享】国家工程实验室管理办法

    国家工程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促进产业技术进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国家工程实验室是为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突破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点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装备制约,强化对国家重大战略任务、重点工程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依托企业、转制科研机构、科研院所或高校等设立的研究开发实体。  第三条 国家工程实验室的主要任务:开展重点产业核心技术的攻关和关键工艺的试验研究、重大装备样机及其关键部件的研制、高技术产业的产业化技术开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性前瞻性技术研发,以及研究产业技术标准、培养工程技术创新人才、促进重大科技成果应用、为行业提供技术服务等。  第四条 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建设目标:建立先进的产业技术研发试验设施,形成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结构合理的创新团队,构建长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成为应用研究成果向工程技术转化的有效渠道、产业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支撑平台。  第五条 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原则:  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建设要围绕重大工程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加强关键技术供给,提升产业持续发展能力。  国家工程实验室要具有显著的专业技术特色、突出的产业技术优势和高水平的创新团队,体现高水平、专业化。  国家工程实验室要充分利用现有研发基础和条件,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以增量投入带动原有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  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建设要充分发挥产学研等各方优势和积极性,可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和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有效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  第六条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展改革委)采用专家评审、竞争择优的方式推进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并对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予以适当投资补助。

  • 【分享】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朱道本院士

    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朱道本院士在自主创新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全社会普遍行为的今天,经济社会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作为源头部署的基础研究更肩负着空前重要的责任。   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未来十五年对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战略部署,全面提升我国基础研究的创新能力,牢牢抓住今后五年的战略机遇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精心谋划、制定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发展规划》,为我国基础科学研究勾画了蓝图。那么,"十一五"期间,科学基金的各项工作会有哪些发展变化?将推出什么新举措?带着这些读者关心的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朱道本院士。   记者:在战略安排上,"十一五"自然科学基金发展规划与"十五"时期有何显著不同?   朱道本:本次规划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认识基础研究的特点,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把握好战略定位,加强了统筹。规划对如何全面、辩证地认识科学基金的战略定位、新时期24字工作方针、基础研究双力驱动问题、学科均衡发展与优先领域重点部署等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说明,提出了"十一五"期间要坚持"五个统筹"的要求,即统筹国家战略需求和科学发展需求;统筹全面布局与重点部署;统筹项目支持、人才培养和科研环境建设;统筹继承完善与改革发展;统筹争取财政投入和引导社会资源投入。   记者:科学基金在"十一五"期间的资助重点与主要任务是什么?   朱道本:在"十一五"期间,科学基金将围绕源头创新战略、科技人才战略和创新环境战略,培育创新思想,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完善科学基金人才资助体系;加强条件支撑,优化基础研究发展环境;制定和实施学科发展战略,促进学科均衡协调发展;瞄准重大科学前沿和国家重要战略需求,应对未来挑战,部署一批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优先领域。   记者:我们注意到,科学基金"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尊重首创精神,鼓励自由探索,注重保护非共识项目,支持探索性较强、风险性较大的创新研究。为什么要对非共识的风险性项目进行支持和保护?   朱道本:我认为,对基础研究应该有一个宽容的态度,虽然我们不鼓励失败,但要允许探索,不能用简单的投票方式来决定一个申请项目是否真正具有创新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国内比较早地提出支持和保护非共识项目,并采取了相应措施,例如在评审过程中会有专家或评审组对有不同认识的项目推荐进行讨论。此外,科学基金还对非共识项目进行了小额资助试点,将自由申请项目经费的3%-4%左右用于支持创新性较强的非共识项目。   记者: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将有什么作为?   朱道本:当今世界,创新型国家的科学基金组织在推动和协调本国科学研究发展方面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曾经和正在对繁荣各国基础研究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做好基金工作,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应该发挥重大作用。首先,通过实施基金制,我们可以培养、训练一大批优秀人才,他们不仅局限于基础研究领域,还可能在企业管理和高技术等领域大显身手。其次,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基础研究是源头。我国必须超前部署、储备一些重大科研成果,如果没有来源于本国的原始性科技创新成果,整个国家的科技和经济都不会有大的发展和进步。第三,基础研究对于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水准也有重要作用。   记者: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建设创新文化,弘扬科学精神,如何理解与科学基金相关的创新文化?其含义是什么?   朱道本:回顾过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广大科学家的共同参与下,开展了成功的实践。20年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与基金创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密不可分。我认为,与科学基金相关的创新文化的涵义是丰富的:   对于科学家,我们倡导自主创新、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鼓励潜心探索;促进合作,倡导团队协作精神;加强科学评论,鼓励学术争鸣,推动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激发创新思想火花;构建尊重科学、平等宽容、公正透明、民主和谐的科学基金文化氛围,为营造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文化环境作出贡献。   基金委每一位工作人员的素质、品位、教养,他们的工作、生活环境,甚至是他们的所思、所想,都反映了一种基金文化。对于基金委的工作人员来讲,我们倡导"依靠科学家,服务科学家",把科学家的困难放在心上;善于听取各方意见,真正做到"公正、公开、公平",为科学家建立一个鼓励创新、公正透明、民主和谐的科学基金文化氛围。   朱道本简介1942年出生;1968年研究生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有机系;1977-1979、1985-1986年为德国马普学会海德堡研究所Staab教授实验室访问学者;1987年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88-1992年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副所长;1992-2000年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所长;1994-1998年任中国化学学会理事长;2000-2003年任第四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化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材料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有机固体重点实验室主任、《化学通报》主编等。专业: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长期从事有机固体领域的研究,在有机晶体电磁性质、C60、有机薄膜和器件等方面的研究中做出了有影响的工作,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为推进我国有机固体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 2014国家科技奖分析测试领域获奖成果部分名单

    1月9日,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其中与分析测试相关的部分获奖成果有:功能核酸分子识别及生物学传感方法学研究、痕量分析用试剂纯化及检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具体内容见:2014国家科技奖分析测试领域获奖成果部分名单

  • 十大顶尖科技展现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成效,您认为十大科技哪家最强?

    2016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三步走”战略目标为指引,聚力前瞻部署、聚力科学突破、聚力精准管理,不断增强源头创新供给。 一年来,科学基金共受理来自全国2309家单位的182334份申请,运用国家财政投入248.66亿元,资助各类项目41184项,不仅稳定支持了基础研究的基本面,也强化了对重点领域的优先部署。近十年(2007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4日)我国共发表国际科技论文172.44万篇,继续排在世界第2位;论文共被引用1508.71万次,较上一年跃升1位,排名世界第3位,且被引用次数增长速度显著超过其他国家。与上一年相比,论文被引用频次排名世界第2位的学科领域数由7个上升为8个。我国高被引论文和国际热点论文排名均跃升1位,居世界第3位。我国发表在各学科最具影响力国际期刊上的论文数量连续六年居世界第2位,占世界份额15.2%,其中54.6%的论文是受科学基金资助所产出。近五年来全世界发表的高影响力论文中我国占18.10%,其中受科学基金资助的论文数占世界的11.30%,占我国的62.40%。  1:研发量子探针实现单分子磁共振测量成像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2/insimg/8a1e2be0-2218-449e-a597-1cd63065e226.jpg  研发量子探针实现单分子磁共振测量成像 传统磁共振技术无法实现对单个分子的直接测量。中国科技大学杜江峰团队基于钻石量子探针,利用最新量子调控技术,在自主研制的设备上实现单分子磁共振,标志着磁共振技术灵敏度实现从百亿分子到单分子、分辨率从毫米到纳米的飞跃。该成果在国际同行中引起强烈反响。《科学》称“该成果实现了一个崇高的目标,是通往活体细胞中单蛋白分子实时成像的重要里程碑。”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该成果时,对其在核心技术上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突破表示赞赏,勉励科研人员要把创新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  2:稳态磁约束聚变研究走在国际前列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2/insimg/7cb10c95-f8d1-4962-b599-142dd0e27b82.jpg  超高温长脉冲等离子体放电是未来聚变堆的基本运行模式。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团队围绕稳态等离子体约束改善机理这一国际前沿课题,在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上成功实现电子温度超过5千万度、持续时间达102秒的超高温长脉冲偏滤器等离子体放电,打破世界记录。该成果展示了EAST作为超导装置在高参数下开展稳态实验研究的能力与特长,将为未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实现稳态高约束放电提供科学和工程实验支持。  3:煤气化直接制烯烃获得重大突破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2/insimg/813997e6-682a-4472-8184-6c3261ecd3a8.jpg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包信和、潘秀莲团队颠覆了90多年来煤化工一直沿袭的费托路线,创造性地直接采用煤气化产生的合成气,在一种新型复合催化剂的作用下,高选择性的一步反应获得低碳烯烃。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被同行誉为“煤转化领域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新发明的过程除了节水和降低CO2排放外,还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据当前初步评估,该过程内部收益率可达14%以上。目前该团队正与企业合作开发,力争尽快实现工业示范和产业化。  4:合成气直接制烯烃研究获重大突破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2/insimg/e34d6f67-c144-4219-9476-4b997d41871c.jpg  烯烃是重要的高附加值化工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能将合成气直接高选择性合成烯烃,将实现制备流程更短、能耗更低。中科院上海高研院研发了一种全新的催化剂,实现高选择性合成气直接制备烯烃,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基于我国缺油、少气、富煤的资源特点,该技术具有很强的工业应用前景及很高的经济效益。目前,已与企业开展合作,力争尽快实现工业示范和产业化,促进我国煤化工的发展。  5:剪接体结构生物学领域持续取得重要进展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2/insimg/30b8a281-5855-419e-8ba5-94a55a2d6c7e.jpg  剪接体结构生物学领域持续取得重要进展 获取剪接体在组装、激活、催化反应过程中各个状态的结构是最基础也是最富挑战性的结构生物学难题。继2015年首次发现剪接体的三维结构后,清华大学施一公团队2016年在真核生物剪接体结构生物学领域又取得重要进展。两年来,共报道了剪接反应中5个关键状态剪接体复合物的高分辨率结构,基本覆盖了整个剪接通路中关键的催化步骤,提供了迄今为止最清晰的剪接体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结构信息,大大推动RNA剪接研究领域发展。系列成果共有6篇论文发表于《科学》,受到国际同行广泛关注。  6:微纳结构成像技术为高分辨对地观测提供重要支撑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2/insimg/b3bdf38b-8246-48da-a274-ba338b08a182.jpg  中科院光电所罗先刚团队长期致力于电磁波与微纳结构相互作用及其应用研究,在国际上率先提出表面等离子体局域相位调控理论和方法,产生出新的折射效应,被《自然》评价为“三种改写折射定律的方法之一”。研制的突破衍射极限、比传统成像方法精度高8倍的镜头,开拓了超分辨成像技术新途径。研制的口径微米量级的柔性微纳结构成像子镜及组装技术,被认为是新一代空间静止轨道对地观测成像的关键技术,有效支撑了我国多项重大工程的实施。  7:电磁超材料研制取得重要突破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2/insimg/3e74d3f9-f3d2-4c33-9b08-edde683cd432.jpg  电磁超材料研制取得重要突破 近20年,超材料一直是物理及信息领域的前沿。东南大学崔铁军团队从信息科学角度研究超材料,于2014年创造性地提出用0和1空间编码来表征超材料,通过改变0和1编码序列自由控制电磁波,2016年成功研制国际上第一个数字编码和现场可编程超材料。该研究被美国光学学会遴选为最激动人心的30项成果之一。此外,该团队研制的低频隐身和透波-隐身一体化天线罩已成功应用于中国航天等部门。  8:病毒疫苗领域取得重大进展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2/insimg/72211b01-6228-40db-b28c-bb4443b8719c.jpg  传染病的“幕后黑手”是病毒,疫苗是预防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北京大学周德敏、张礼和团队以流感病毒为模型,发明了人工控制病毒复制技术,将病毒直接转化为疫苗。该技术不仅使疫苗研发不再复杂,而且颠覆了病毒疫苗研发的传统理念,所研发的疫苗是活病毒疫苗,既保留了野生流感病毒完全的感染力和病毒感染人体引发的全部免疫原性,又避免其感染人体后在细胞内的复制和生产新病毒能力。成果发表于《科学》,对于预防和治疗病毒性传染病具有重大医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9:深层超深层油气藏压裂酸化高效改造成效明显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2/insimg/72a85f1d-a682-40f1-b9d0-0cc49b238a99.jpg  解决深层油气藏地层破裂问题,是确保施工成功的关键所在。西南石油大学郭建春团队通过深层超深层油气藏面临的超高温、超高压、超高闭合压力等难题的系统研究,解决了深层油气藏难以进行压裂技术改造的问题。该研究发表论文8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4件。深层超深层压裂酸化高效改造技术实现了从4000米深层到7500米超深层改造的重大跨越。成果已在渤海湾、塔里木、鄂尔多斯等几大油气盆地的近十个油气田进行规模化应用。规模化应用。  10:提出应急管理领域“中国方案”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2/insimg/fb622369-fff4-4a23-b2

  • 十三项中医药成果获国家科技奖

    十三项中医药成果获国家科技奖 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的项目为“丹参多酚酸盐及其粉针剂”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项目分别为“道地药材形成机理研究及应用”、“中药资源化学研究体系建立及其应用”、“芪参益气滴丸对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的临床试验”、“人参新品种选育与规范化栽培及系列产品开发”、“益气化瘀法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认识及整体治疗”、“中药连花清瘟治疗流行性感冒研究”、“从毒瘀虚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增效减毒方案构建与应用”、“肝脾肾同治法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人参皂苷新作用靶点及其临床应用”、“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面向临床的中药药性与品质评价模式和方法”。据悉,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74个项目和10位科技专家,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3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5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83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8人。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